石化项目

2024-10-07

石化项目(共10篇)

石化项目 篇1

[中国石化报]3月15日, 南京市政府发布关于批转市发改委2013年全市重大项目投资计划的通知, 中国石化下属及合资企业的8个项目被列入该市计划投资的重大项目。

其中3个为在建项目, 包括扬子石化油品质量升级及原油劣质化改造、扬子石化—巴斯夫精丙烯酸、帝斯曼东方化工20万吨/年己内酰胺项目。4个为新开工项目, 包括扬子石化三轮乙烯改造、金陵石化与亨斯迈合资的24万吨/年环氧丙烷 (PO) 及74.2万吨/年甲基叔丁基醚 (MTBE) 、中国石化年产6000吨S-MTO催化剂、扬子伊士曼年产5万吨碳九加氢树脂项目。另有扬子石化英力士苯酚丙酮为重大储备项目, 计划明年开工。

石化项目 篇2

石化项目环境风险评价初探

摘要:环境风险评价是石油化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一项重要内容.以一个石化仓储项目为例,阐述了环境风险评价的技术路线,给出了事故概率和污染源强的计算方法,预测了事故发生后对大气的污染影响.作 者:周志斌 ZHOU Zhi-bin 作者单位:广东省环境保护工程研究设计院,广东广州,510630期 刊:广州化工 Journal:GUANGZHOU CHEMICAL INDUSTRY年,卷(期):2010,38(2)分类号:X8关键词:石化 环境风险 环境影响评价

石化项目 篇3

关键词:场区回填项目;质量关键点;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TU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06-0144-02

1 工程概况

中化泉州石化项目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泉惠石化工业园区内。本工程施工区(2#~4#回填区)回填面积约187.2万m2,围堤长3 429 m,海上吹填砂量约718万m3,陆上回填砂量约66万m3,陆上回填土量约398万m3,地基处理插打塑料排水板量约1 423万m,袋装砂约22.6万m3。本工程主要分陆上回填和海上吹填两个方向实施,按照设计文件,2#区为陆上回填,3~4#区为海上吹填区,总体施工由南向北、自西向东有序推进,海上吹填以3#区块为重,先行施工,3#区块吹填到1.0 m高程后立即进行排水板施工,绞吸船到4#区块吹填,待3#区块排水板完成,绞吸船转入3#区块4.0高程以下吹填,排水板转移到4#板块施工,3#区块进行山皮土回填;陆上同时进行2#区块的陆上回填砂、排水板、土方回填施工。

2 施工中面临的困难

①主要分项工程包括围堤、疏浚、绞吸吹填、陆上回填、插打排水板、砼工程等,分项工程较多,各工序需要有序衔接;

②袋装砂厚度为0.4~0.5 m,且原始地面标高不一,充灌砂为中粗砂,很难与插板砂面齐平,施工质量不容易控制;

③本工程吹填砂为中粗砂,吹距较远,且吹填管线必须跨越外走马埭大堤,大堤内外侧均需要布设沉管与浮管,水头损失较大,绞吸船施工效率较低;

④按照设计文件,吹填砂达到+1 m标高后再插打塑料排水板,增加了施工难度,不利于工期保障;

3 应采取的措施

作为一名专职的质量监理工程师,面对困难的施工环境,针对各个分项工程中所存在的确保工程质量的关键点,加强工程质量的管理,严把质量关。

3.1 围堤的质量控制

①充填袋和充填料的质量应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充填土工布运抵工地时应有生产厂家的合格证、试验单、质检单、批号等,每批需进行抽检,在运输、贮存中不得沾污、雨淋、破损,不得长期曝晒,贮存周围不得有酸、碱等腐蚀性介质,注意防潮、防火。

②沙袋加工在专业加工厂内进行,加工时首先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划线放样,然后进行袋体的缝合。袋的缝合处和接头均需缝三道(先缝一道,折叠后再缝二道),保证缝合牢固。

③每一只沙袋必须经测量定位后才能进行充灌,既要精确地定出平面位置,对充砂管袋的厚度也加以控制。袋体摊铺就位,做好固定和管口联结,再进行充填。充灌过程中注意观察砂浆流量、流向、流速,及时调整输送管口的方向,以免袋体受力不均而导致变形变位。

④当袋体逐步充满后,在屏浆期间,要注意对屏浆压力的控制,防止布袋破裂;每层袋充填后厚度应满足设计要求。吹填时自下而上分层依次吹填,在下层袋体滤水完毕之前,不宜在其上部充填另一只袋体。并按进度方向呈阶梯状推进。

⑤构筑围堤护坡尽量不破袋削坡,确需破袋削坡时,应在削坡完成后将袋体恢复包好。

⑥充填沙袋固结后干容重应满足设计要求;充填袋施工后应及时进行下道工序防止袋体老化。

3.2 吹填工程质量控制

①排泥管线平面布置根据船舶的总扬程、吹填区至取土区的地形、地貌、排距、吹填高程、水位和潮汐变化等条件综合考虑。排泥管的布置平面布局应合理、易于实施和经济安全。吹填区内的布置过程中,排泥干、支管的排泥管口间距必须满足规范要求。

②水上管线架设采用浮筒浮托方法铺设,管线通过水上浮筒架设至岸边,陆上直接铺在地面上。外海区域浮管布置应有自然弯曲的足够长度,呈近似流线型弯曲,不可形成死弯。浮箱在全负荷情况下露出水面,每隔100 m抛设浮管锚一只给予固定。排泥管出口处架设在吹填区间范围内,并按实际情况架设管线,避免互相干扰。

③吹泥口的位置应不断移动并离开排水口一定距离,提高吹填区平整度和减少吹填流失量。

④吹砂管线翻越走马埭大堤,翻越处管线须很好地固定,陆上管线经滩地铺设时可在管线下预铺竹排等形式防止管线沉入滩地。

⑤施工期间,必须加强管线维护和巡视,防止发生管线爆裂或脱节漏水。同时应根据排泥情况,合理进行吹填位置变换,采用交叉排放办法,使泥浆较快时间得到沉淀。

⑥进行吹填施工时,应严格控制施工速度和一次吹填高度,防止出现淤泥隆起等现象。吹填施工方向应从堤身向围区内进行,防止不断挤压淤泥影响堤身结构稳定

⑦各区吹填完工时,吹填砂面应按设计要求须预留一定的超高。

⑧要求施工单位采取技术措施减少吹填流失量。方法有加大排水口的过水宽度;增加沉淀池的个数,通过陆域吹填区域的划分和泥包围堤等措施;增加水流的流动长度,使其沉淀时间增长。

3.3 吹填砂的质量控制

①回填中粗砂要求含泥量小于3%。充袋砂宜采用粘粒(d<0.005 mm)含量小于8%,d>0.075 mm的含量大于70%的粉细砂料。

②回填区范围内,围堤下杂物,必须进行清基工作;围区吹填为中粗砂,应严格控制挖深与绞吸范围,不得把滩地淤泥绞入围区内。

③围内吹填砂须分层分区吹填,每层厚1~2 m,以1 m左右为宜,配推土机边吹边平整场地,回填/吹填施工方向应从堤身向围区内进行,回填过程中需避免淤泥被挤起、堆积而造成局部软土厚度较大的情况,在同一区、同一施工段吹填时应保持泥浆浓度一致,施工时应力求材料沉积分布均匀。

④围区吹填高程允许偏差±20 cm。各小围区吹填土完工时,吹填砂面须预留一定的超高,围堤及吹填区最终验收标高为+5.0 m。

⑤吹填达到设计标高时,应进行平面高程控制,以边填边移动管线的方法控制吹填高程,高者铲除、低者吹补。并测量、绘出各区域吹填平面图,注明吹填标高和各期区域框图尺寸。

⑥由于地基软弱,围堤及围区回填除必须按设计顺序进行分层施工外,还应控制施工速率,以堤脚水平位移10 mm/d,当实测位移接近此值时需分析原因,研究对策,立即采取有效措施。

3.4 排水板施工的质量控制

①塑料排水板的芯板材料选用原生料,绝不采用再生材料。塑料排水板码放整齐,并采取措施避免淋雨、水浸泡和暴晒。

②塑料排水板在打设过程中应避免损坏,防止淤泥进入带芯堵塞输水孔,影响塑料排水板的排水效果,塑料排水板与桩尖链接牢固,避免提管时脱开,将塑料带拔出。

③回带的控制:当含水量较小、地层较硬时,往往插板较为困难,需长时间震动,这样往往会造成严重回带。此时可采取的措施有两种:

其一,保证导管管靴与桩尖结合紧密,防止淤泥进入导管内部,增大对排水板的阻力,造成回带。进入导管中的淤泥要及时清除。

其二,在打设至设计深度后,可在导管上方开口处注水及拉紧塑料排水板的方法减少塑料排水板与导管以及塑料排水板与导管中淤泥的摩擦,减少回带,注水量不易过大,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当发现地质情况变化无法按设计要求打设时应及时与现场监理人员联系并征得监理单位及设计单位同意后方可变更打设标高。

④地基沉陷的处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因为场地排水不畅使得地基承载力下降,由此带来的地基沉陷导致了插板机移机困难、下陷等现象的发生,这种现象发生后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不但会直接影响到插板进度,严重情况下还会对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和插板设备的正常运转构成威胁。应对措施有:

其一,此情况下尽量选用门架式插板机进行施工。

其二,积极排水。

其三,采用枕木、竹排、报废排水板或其他材料垫在插板机下方起到缓冲作用。

3.5 回填土的质量控制

①陆上回填土应在吹填砂至设计标高(+4.0 m标高加一定超高)后,并采用振动压路机行碾压密实达设计要求(达中密-密实程度)后进行。

②回填土的土质应满足设计要求,回填土应采用粘性土或山皮土,如采用山皮土,其颗粒的最大粒径不得超过50 mm。如回填粘性土,土的含水量应控制在其最优含水量附近,最优含水量应在回填前通过实验确定如回填粘性土,土的含水量应控制在其最优含水量附近,最优含水量应在回填前通过试验确定。

③土中有机质含量不超过8%,不得含有植物根茎、腐殖土、建筑垃圾等杂物

④回填土应分层进行碾压,分层厚度50~60 cm,激振力应满足设计要求,先静压,后振压,碾压遍数应经试验确定。如施工单位采用更大自重及功率的压实机械,分层厚度可适当增加,但需获得设计的许可。

⑤已铺土料表面在压实前被晒干时,应洒水湿润。

⑥若发现局部“弹簧土”、层间光面、层间中空、松土层或接且破坏等质量问题时,应及时进行处理并经检验合格后方可铺设新土。

4 结 语

经过我们对质量关键点有针对性的控制,层层把关,确保了整个工程的质量,最终使项目顺利的通过了验收。

参考文献:

石化工程项目沟通管理探析 篇4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和高新技术的突飞猛进, 项目管理的概念及应用范围也有了质的飞跃, 原有企业的垂直管理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需要, 已无法适应信息时代的项目要求, 新型的项目管理模式最大程度的为企业管理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 也是现代企业中重要的必不可少的管理手段。经过长期探索和总结, 现代项目管理逐步发展成为独立的学科体系和行业, 成为现代管理学的重要分支。

2 现代项目管理

在信息时代尤其是近些年, 项目管理的理论得到不断的完善和补充, 并形成了及其全面和丰富的知识体系。战略管理就是:做正确的事。项目管理就是:把事做正确。而要把一个项目做好, 它所涵盖的每一个知识领域必不可少, 同等重要。项目管理的知识领域本身就是一个项目整体,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互为支撑, 彼此之间共享信息, 提供项目管理过程调整必要的基础。而本文将重点对其中的项目沟通管理进行展开论述。

3 项目的沟通管理

3.1 沟通概念

沟通无处不在, 沟通无处不需。开放的世界, 让今天的沟通变得更加迫切、更加广泛, 也更加重要。生活在现代社会中, 对于个体存在的每个人来说, 我们每时每刻都要同他人交往, 时时刻刻都离不开与他人沟通。社会的发展, 时代的变化, 凸现了沟通的作用, 强化了沟通的功效。顺畅的沟通会使亲情加深、同事间相处融洽、工作中消除障碍, 而沟通的失误会导致亲情疏远、同事间产生隔阂、工作中遇到困难。沟通有方法, 有技巧, 它是一门综合运用智慧的艺术。成功的沟通需要不断地学习和实践。

3.2 项目沟通管理涉及的条件

项目沟通其实就是人际沟通。在实际项目中, 大部分冲突、挫折和效率低下都是由于沟通不畅造成的。项目中的沟通就是通过对项目信息的整合, 帮助实现对整个项目的有效管理。项目的沟通管理最重要的就是信息, 核心内容也就是信息, 包括及时和恰当地生成、收集、传播、存储、检索和最终处置和项目有关的所有信息。项目管理的沟通管理的典型流程见下表, 而与信息相关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信息发布者;信息编码;信息传播媒介;信息接收者;信息解码;信息反馈;信息障碍。

3.3 沟通管理要具备的技巧

日常生活中的人际交往是一门学问, 也是一门学科。我们平时所说的“为人处事”其实是一个看似简单其实有着很深的学问在其中。而这些知识对项目管理工作同样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如果你在项目中是一个管理者, 沟通更是不容忽视。管理者所做的每件事中都包含着沟通。管理者作出的决策需要信息, 而信息往往需要通过沟通才能得到。一旦作出决策, 又要进行沟通, 否则, 将没有人了解决策的内涵及要执行的要点。最好的想法、最有创见的建议、最优秀的项目管理计划, 不通过沟通都无法实现。而在沟通中如何掌握技巧、掌握哪些技巧则直接决定着沟通是否顺畅、沟通是否有效。下面就沟通管理中的与技巧有关的内容进行分析。

3.3.1 善于倾听

沟通的第一技巧就是善于倾听。听可能是主动的也可能是被动的, 而倾听则必须是人主动参与的行为, 在这个行为进行中, 人必须接收、思考、理解, 并作出必要的反馈。同时, 倾听的对象不仅仅局限于声音, 可以扩展为还包含语言、手势、姿体语言和面部表情等。善于倾听的人能及时发现别人的长处, 并创造条件让其积极性得以有针对性地发挥作用。倾听本身也是一种鼓励方式, 能提高对方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加深彼此之间的了解和感情, 倾诉者要求被重视的自尊心得到了满足, 因而也就激发了对方的工作热情和承担责任的精神。

项目进行过程中, 信息的来源是多渠道、多方面的, 而通过倾听所获得的信息则可以对这些有很好的补充和完善, 并常常可以获取意想不到的信息。俗话说“听君一席话, 胜读十年书”。作为一个项目管理者学会倾听往往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中国文化强调阴阳平衡, 关系和谐。每每当你以一个管理者的身份硬要一个人去做某件事时, 他往往不会真心去做或带有很大的抵触情绪, 而当你通过倾听和有效的交流之后, 随之带来的是积极的结果。这就是所说的以“静”促动, 以“无为”带来“有为”。

3.3.2 简洁准确表达观点

(1) 有效收集项目信息, 培养敏锐的语言感应能力

信息的积累是项目进行当中随时进行的行为。只有足够的信心资源作支撑, 才是保证语言简练、精确的最根本保证。在大量的项目信息面前, 还要加以甄别、筛选并进行提炼, 进而对你所关注的项目信息形成简洁、概括性强的定义。

(2) 表达的主题要明确, 语言要通畅

语言的简洁就是以最经济的语言手段, 输出最大的信息量。说话人分析问题的快捷和深刻, 是其认识能力和思维能力的高超表现, 它能使倾听者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多的有用信息, 有助于博得对方的好感。“言不在多, 达意则灵”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3.3.3 沟通中的语气选择

语气是语言的化妆师, 也是沟通的催化剂。巧用语气, 能为语言增色, 也会给沟通增效。

在与人交流中, 情求的语气往往比命令的语气更容易让人接受、更具有说服力。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请求而不是命令, 可以使交流的大门敞开。

3.4 动态的沟通管理、

对于大多数项目来说, 大部分沟通规划是在项目的早期阶段。不过, 在整个项目生命周期内, 由于沟通需求是动态变化的, 随着项目的进展可能发生变化, 所以应随时审查该沟通管理计划, 并为确保该计划的可持续性和可操作性, 对该计划在适当的时候进行补充和完善, 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项目动态管理的要求。

摘要:沟通无处不在, 沟通无处不需。项目沟通其实就是人际沟通。项目的沟通管理最重要的就是信息, 核心内容也就是信息。项目中的沟通就是通过对项目信息的整合, 帮助实现对整个项目的有效管理。

关键词:项目管理,沟通,信息,技巧

参考文献

[1]《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项目管理协会 (美)

大庆市神州石化物流园项目 篇5

大庆市神州石化物流园项目

大庆市神州石化物流园由大庆市神州物流集团有限公司建设,位于龙凤区原铁路学校(化安路南侧与滨州铁路北侧所辖区域),计划投资2.3亿元,占地29.5万平方米。主要建设仓储区、集装箱集散基地、停车区、配套服务区等,打造以石化产品运输为主,集仓储、配送、销售、信息、服务、集散为一体的国内一流大型现代物流园区,预计,年营业额10亿元,上缴利税1亿元,解决就业1万余人,带动相关产业增加值3亿元。

石化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实践 篇6

1 项目概况

国内某中外合资石化企业为消除生产瓶颈、改善产品结构和实现千万吨产能,决定实施“十五”规划二期项目,包括加氢裂化、制氢、柴油加氢装置以及相应的系统配套工程等,其中加氢裂化引进美国CLG专利技术,制氢引进德国Lurgi专利技术,柴油加氢采用国内成熟工艺。项目采用“PMT+监理+EPC”管理模式,由两个EPC(Engineering Procurement Construction)总承包商、若干分承包商、业主项目管理团队(PMT)、三家工程监理及中石油质量监督历经两年紧张有序的建设管理,项目质量目标全面实现,高标准中交并一次投料开车成功。

2 项目质量管理成果

项目全面实现既定质量目标,全面达到设计、国家及行业规范要求,建成后一次开车成功、竣工验收一次通过,经运行性能考核,各项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

工程设备、材料100%合格,土建工程和安装工程各单位工程质量100%合格。装置工艺管线一次合格率99.1%以上,炉管一次合格率99.8%以上。没有发生任何质量事故。

项目管理取得优异成绩,制氢装置获2007年度全国化学工业“优秀施工项目奖”;加氢裂化及制氢装置获中国勘察设计协会第四届优秀工程项目管理和优秀工程总承包项目“工程项目管理金奖”,柴油加氢装置获得“EPC总承包银钥匙奖”;加氢裂化及制氢装置获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优质工程奖”。

3 项目质量管理实践

3.1 项目质量管理策划

3.1.1 明确质量管理目标,建章立制

为规范项目管理,项目业主成立了项目管理组织机构PMT,下设职能组、专业组和项目部,明确了项目质量管理职责;编制印发工程建设总体部署,确立工程建设方针、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定位项目为质量驱动型;出版PMT项目管理手册,明确项目各项管理规定和工作流程、程序;相继发布《工程质量管理规定》、《工程质量管理手册》等文件,进一步明晰项目质量管理思路和程序。

3.1.2 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层级管理

项目各相关方按合同要求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明确人员,制定切实可行的质量管理计划、管理程序和流程,把工程监理、总承包商和各分承包商的质量管理体系纳入业主总体质量管理体系内,实行质量层级式管理,第一级为业主PMT,从全局层面进行宏观质量管理;第二级为工程监理,代表业主实施全过程质量管理;第三级为各EPC总承包商和分承包商,按照规范要求及内部控制程序实施质量管理。工程质量监督代表政府对工程实施监督,项目相关方均接受、支持监督组的工程质量监督[2]。

3.1.3 推行项目目标责任制

质量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明确项目经理是项目质量第一责任人。按照全员质量管理原则,在项目业主总体质量目标框架下,由各相关方进行层层分解,在EPC总承包合同、施工合同、采购合同以及监理合同中细化质量目标、责任及奖惩措施,把质量目标责任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人,形成人人担责,责任到人的质量目标责任管理体系。

3.2 项目质量管理实施

3.2.1 项目设计质量管理

设计是影响工程质量的基础环节和质量控制的源头, 实行EPC总承包的项目更是典型的“三边”工程,设计输入条件不完善,更须加强项目设计质量管理,把好设计质量关。

(1)PMT成员广泛收集信息,多次研究论证以确保信息准确、真实有效;组织召开设计开工会,详细交代业主建设意图、建设标准等。

(2)实行设计人员在岗报告制度,要求总承包商确保设计团队成员相对稳定,PMT不定期核查,专业关键设计人员变动需事先报请业主PMT批准。合同要求采用PDS软件设计,三维建模技术应用减少了设计的错漏碰缺,提高了设计质量。

(3)审核总承包商提交的设计质量计划,按照质量计划组织里程碑设计成果审查,PMT先后多次组织专业人员、外聘专家对工艺包转化及工艺流程图进行审查,及时反馈信息并跟踪设计逐项落实;工程监督委员会还组织各股东方专家学者进行工艺包专项审查。

(4)要求EPC总承包商对分批次提交的施工图组织设计交底和专业审查,杜绝未经审查而用于工程施工。PMT适时组织项目施工图会审,协调各专业间联系,有效规避专业间冲突,确保项目设计的系统性、完整性和适用性。

3.2.2 项目采购质量管理

原材料及设备采购质量是工程实体质量的关键和核心。PMT、工程监理及EPC总承包商采取有效措施,确保设备、材料及构配件符合质量要求。

(1)实行合格供应商名单审批。

供货厂商长短名单由PMT和EPC总承包商共同推荐最终报PMT审批,选择三家以上合格供货商经招标择优确定供货商,技术谈判须PMT、总承包工程及设计人员共同参与并会签技术协议条款。对关键设备供货商名单,进行实地考察,了解资质、产能状况。

(2)实行关键设备驻厂监造。

项目委托多家监造单位对重要、关键设备开展驻厂监造,对原材料、制造工艺、方法和出厂检验等各个环节进行质量把关,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定期提交监造质量报告,实施全过程动态管理。总承包商组织PMT、工程监理、施工单位进行出厂前联合检验,质量不合格不放行出厂;此外还对部分管配件、阀门实行了驻厂监造。

(3)实行进场材料100%复验。

由EPC总承包商组织工程监理等对所有分批次进场设备、材料、构配件进行外观质量检查,核查质量证明文件,并随机见证抽样委托第三方复验。对进场阀门进行100% 试压,工程监理对部分试压过程进行旁站监理。

(4)妥善存放设备材料。

为适应项目物资储运要求,总承包商在现场建立一级库房,分承包商建立二级库,设专职库管员对进场检验合格的设备材料及构配件进行入库编码登记,按种类不同分别入库,并分批次、规格、型号挂牌码放,妥善保管避免因储存不当而损坏;同时做好材料领用、出库登记,确保用在正确的部位和追溯性。

(5)果断处理不合格品。

对检查或复验发现的问题积极主动与相关人员沟通,及时组织返修或更换处理,对确实不符合要求的设备材料和构配件,果断安排退货,并将其从供货短名单中删除。如开箱检查时发现一空冷管束丝堵材质与设计SUS304L不相符,退厂返修。

3.3.3 项目施工质量管理

施工阶段是工程实体质量的形成阶段,是实施质量控制的重点。

(1)严把分承包商资质关。通过招投标择优选择资质高、综合实力强、信誉好并有类似石化项目施工业绩的分承包商承担相应的施工任务。

(2)做好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审批。项目PMT明确施工技术方案三级审批制度, EPC总承包商对分承包商提交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审查合格后报工程监理、PMT审批,大型吊装等关键施工方案须经PMT主任审批。确保施工方法可行,选用标准规范适用,质量措施可靠经济,平面布置合理,并督促EPC总承包商和分承包商逐级做好施工组织设计交底。

(3)把好项目人员资质审查关。影响工程质量的关键要素是人[3],对参建人员的投标承诺符合情况进行动态审查,坚持特殊工种持证上岗率100%。PMT对工程监理资质进行审查,工程监理负责对总承包商、分承包商管理、质检、技术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进行资质审查,确保人员到位、持证在岗。制定焊工入厂测试规定,资质审查合格后组织现场焊接测试,保证焊接一次合格率。对拟投用的施工机械、工器具进行专项审核,确保校验合格、性能良好。

(4)EPC总承包商组织施工图交底和审查,交代设计意图和施工重点、难点,提出施工指导意见。要求EPC总承包商适时派驻设计代表,协助处理现场问题并做好设计现场服务。

(5)强化质量预控,严格工序交接。以工序为核心,认真做好分析预测,划分三级质量控制点,严格控制重点工序质量。及时制止质量违规行为,工序交接检查重点是隐蔽工程检查,在未经检查认可,不得进入后续工序施工。

(6)做好成品保护和冬(雨)季施工。PMT要求总承包商采取措施保护成品,设置醒目标识、警示牌;加强坐标控制桩防护,定期复测确保精准;责成总承包商组织编制冬雨季专项施工方案,确保冬雨季施工质量。如对加热炉进行冬季过冬烘衬,对烟道空气预热器热管等全部抽出送暖气库房保管,确保衬里安全过冬。

(7)适时组织工程质量大检查。总承包商、分承包商负责内部施工质量检查和控制,工程监理每月组织质量大检查, PMT每季度组织工程质量大检查,工程质量监督站按照监督计划参加A级点检查并不定期抽查,以确保工程施工质量。

借助外部力量加强质量管理,中石油工程质量监督总站、 PMT邀请的国内石化行业质量专家组、中石化工程管理部先后对项目进行安全质量专项大检查,总承包商开工前组织内部专家进行质量大检查。

(8)定期组织工程协调会。工程监理每周组织工程例会,通报质量管理情况,总承包商、工程监理、PMT不定期组织质量专题会通报情况,跟踪问题整改,及时解决质量问题。

(9)重视项目“三查四定”。质量关口前移,认真组织项目做好“三查四定”工作,提前介入参与检查,问题由总承包商进行分类列表,制定整改方案,明确责任人,竣工验收前所有问题全部关闭。

按总体部署要求及时安排竖向工程施工,实现“无土化”安装,为安装工程创造良好条件。

4 管理思考与建议

4.1 管理不足

(1)项目业主深度介入,总承包商优势难以充分发挥。

业主PMT在项目实施中介入太深,全过程参与项目采购和施工管理,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总承包商的管理积极性。虽然项目采购由总承包商具体组织执行,但PMT参与了项目大部分设备材料特别是关键设备材料的采购工作,采购标的询价、技术谈判、订货、监造和运输等环节都需要PMT审批确认,层层把关固然能确保项目采购质量,增加了管理环节和时间。

(2)工程公司服务意识亟待增强,EPC总承包管理经验不足。

一方面由于近年来石化工程项目繁多,设计任务量趋于饱和,设计人员责任意识淡化,致使设计缺项漏项时有发生,特别是对国外先进工艺技术还吃不透、摸不准,设计转化质量不高,现场服务意识不强;另一方面国内工程公司大多由设计院改制而来,采购、施工管理力量薄弱,管理经验匮乏,而当前石化项目涉及大量国外采购,国际采购经验不足给项目实施带来很大被动。

4.2 改进建议

(1)项目业主应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强现代项目管理理念学习,掌握先进的项目管理技术和方法,逐步适应现代项目承包模式(如EPC总承包商模式)下的管理方式,回归项目业主本位,从项目全局层面进行宏观管理,充分发挥项目总承包一体化优势,通过严密细致的合同条款实现对总承包商的有效管理;同时给予总承包商更多的支持与信任,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实现项目双方合作共赢。

(2)项目工程公司应树立走出去、引进来的发展理念,不断加深对现代项目承包模式研究,加大采购和施工管理人才引进和培养,以项目设计强项为龙头,补齐采购、施工管理短板,进一步增强项目服务意识,以切实行动和高效业绩让业主放心。

参考文献

[1]卢向南.项目计划与控制[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206-206.

[2]丁静.天津石化100万t/a乙烯炼化一体项目的质量管理[OL].http://www.pmmagazine.com.cn/content.php?tid=174&page=546.

石化项目 篇7

环境监理是指环境监理机构受项目建设单位委托, 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及环境监理合同, 对项目建设过程中的环境保护进行监督管理的专业化服务活动, 同时配合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项目建设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工作进行监督检查[3]。环境监理方案是开展环境监理工作的纲领性文件, 是基础性工作。项目环境监理方案编制的好坏, 直接关系到环境监理工作能否顺利开展、质量能否得到保证、项目能否通过环保竣工验收[4]。石化行业由于生产装置众多、工艺流程复杂、专业性强, 对环境监理方案编制的要求很高[5]。目前, 针对石化行业的环境监理研究不多, 各地都处于摸索阶段。本文以所承担的“建设项目环境监理技术规范研究”课题为基础, 结合正在开展的某石化企业油品质量升级改造项目环境监理实践, 对石化行业的环境监理开展了深入研究, 为国内深入开展类似项目的环境监理工作、出台环境监理技术规范提供有益的参考。

1 项目概况

某公司油品质量升级扩能改造项目内容为:原油加工量为由1350万吨/年改造到1800万吨/年, 新建800万吨/年常减压蒸馏、350万吨/年催化裂化、180万吨/年渣油加氢、50万吨/年气体分馏、10万吨/年硫磺回收、13.5万吨/年MTBE (扩能改造) 等6套主体生产装置;依托、改扩或新建相配套的储运系统、公用工程、辅助系统和环保设施;改造项目实施后, 现有I常减压蒸馏装置将停运, II催化裂化装置、II气体分离装置备用。该项目投资大、工艺复杂、产污环节多、环境风险高, 环境监理难度高、压力大。

2 环境监理方案实例

由环境监理的定义可以看出, 环境监理主要关注环评报告书及其批复文件中提出的各项环保要求的落实情况, 可以简单概括为“六监一管一协调”, “六监”指工程的环保设计监理、施工污染监理、工艺流程监理、环保设施监理、环境风险监理、达标排放监理, “一管”指环境信息管理, “一协调”指协调业主、设计单位、施工单位之间涉及环境保护方面的工作。下面以某公司油品质量升级扩能改造项目为例来说明, 根据“六监一管一协调”的要求, 该项目环境监理方案共分19章。

第一章是总则, 主要介绍项目任务由来、环境监理方案编制依据、环境监理目的及监理原则、环境监理工作程序等, 其中环境监理的五个原则是公平公正独立原则、权利义务对等原则、监督服务并重原则、经济环境效益兼顾原则、总环境监理工程师负责原则。第二章是项目概况, 主要介绍:项目名称、建设单位和建设地点, 本工程项目组成等。第三章是环境敏感点及环境重点保护目标, 由于石化项目属于重污染类项目, 对周围环境影响很大, 因此有必要将环境敏感点及环境重点保护目标单独列出来予以关注。第四章是环境监理范围和时段, 由于该项目在现有厂区预留地内建设, 因此环境监理范围主要局限于现有厂区, 同时兼顾受建设项目施工阶段影响的周边环境敏感地区;环境监理时段为从环境监理进驻现场到试生产环保竣工验收为止, 包括以下三个工作阶段: (1) 设计核查阶段; (2) 施工阶段; (3) 试生产及验收阶段。

第五章至第十章主要分装置分别介绍800万吨/年常减压装置环境、350万吨/年催化裂化装置、180万吨/年渣油加氢装置、50万吨/年气体分离装置、10万吨/年硫磺回收联合装置、13.5万吨/年MTBE装置的环境监理要点。主要包括工艺技术路线分析、装置污染源分析、环境监理要点一览表以及人员配备计划等。这6章是环境监理方案编制的重点, 需要结合每套装置的环评及批复、环保篇章、设计文件、施工方案逐一编写, 不得有所遗漏。第十一章是辅助装置及配套公用工程, 本章主要关注储罐区、循环水场、公用工程运行部、综合利用装置、污水处理场、火炬、生活设施及办公场所、初期雨水、其它辅助设施 (厂中厂、消防、工程用水) 等工程, 分析其三废排放, 拟定环境监理要点。第十二章是停用备用工程。改造项目建成后, 现有的I常减压蒸馏装置 (250万吨/年) 将停运;II催化裂化装置 (100万吨/年) 和II气分装置 (20×104Nm3/h) 备用。停用备用工程主要关注改造前和改造后废水、废气、废渣的变化情况, 以及停用备用手续是否完备等。第十三章是污染防治措施环境监理, 主要关注环评及批复中提到的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废水污染防治措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噪声污染防治措施、环境管理要求等的落实情况, 确保各项措施在环保篇章、设计文件、施工阶段和试生产阶段得到落实。第十四章是环境风险防范措施环境监理。石化行业是个高风险行业, 气体、液体泄露、爆炸等高危事故经常见诸报端, 一旦出事均会造成人员伤亡, 因此环境风险监理非常重要。本项目常减压蒸馏装置的常压塔、减压塔等、催化裂化的反应器、分馏塔等、MTBE的醚化反应器、共沸塔等、渣油加氢精制的高压分离器、加氢反应器等等均为重大危险源, 环境监理对于环评及批复中提到的各种风险防范措施必须跟踪落实到位, 特别是对编制的环境风险应急预案要着重审查。第十五章是环境监测计划, 主要关注建设项目执行的相关标准, 做好施工期环境监测和试生产阶段环境监测。如环评要求地下水监测为每季度一次, 监测因子为:pH、石油类、硫化物、挥发酚、氨氮。

第十六章是环境监理项目部人员和设施, 主要关注环境监理机构、办公检测设备配置情况、环境监理岗位职责等内容, 重点是明确总环境监理工程师、环境监理工程师和环境监理员的权责。第十七章是环境监理质量保证体系, 从人员素质、过程控制、三级审核、资料管理、环境监理制度及方法等方面提出要求, 确保环境监理工作的质量。第十八章是环保事件及重大污染事故处理, 明确环保事件、重大污染事故的处理程序和相关人员的职责。第十九章是档案管理。主要内容是协助建设单位建立项目环境管理档案、指定专职人员进行环境监理档案管理、按环保部门规定按时上报建设项目进展情况、环境监理资料的内容等。环境监理单位应及时向建设单位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交环境监理月报、季报、半年报、年报。设计文件审查阶段结束后报送项目设计阶段环境监理报告, 施工阶段结束后报送施工期环境监理报告并作为申请项目试生产的依据, 试生产阶段结束后报送项目总环境监理报告并作为项目环保竣工验收的依据。对于建设项目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重大环境问题, 环境监理单位应在调查研究基础上, 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及项目建设单位提交环境监理专题报告。

3 结语

环境监理方案是环境监理工作的指南, 石化行业环境监理专业性非常强, 需要深入研究, 有针对性地编写方案, 最终形成一套成熟的环境监理技术规范。本文结合工作实践提出了一些粗浅的看法, 欢迎广大环境监理工作者批评指正和完善补充。

摘要:环境监理方案是环境监理工作的指南, 是开展环境监理工作的纲领性文件。以某石化公司油品质量升级改造项目为例, 根据“六监一管一协调”的要求, 从19个方面对该项目环境监理方案展开论述并深入研究, 为国内深入开展类似项目的环境监理工作、出台环境监理技术规范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环境监理,方案,石化项目

参考文献

[1]杨波, 戴兵.石油化工行业产业政策及污染物排放特征分析[J].化工进展, 2009 (s 1) :35-38.

[2]江泉.工业类建设项目实行环境监理的研究[J].资源与环境, 2011 (4) :261-262.

[3]凌晶.化工项目设计及施工阶段环境监理工作要点探讨[J].科技资讯, 2012 (8) :158-158.

[4]叶宏, 胡颖铭.建设项目环境监理的地位和作用初议[J].环境管理, 2010, 29 (2) :1-5.

石化项目 篇8

1 前期策划是决定QRA评估有效性的重要前提

本项目已开展过全厂安全评价,并通过了政府审批。由于本项目是中外合资项目,外方业主按照国外大型石化项目的惯例提出了委托有资质的承包商开展QRA的要求。为了避免与安全评价的重复,应对QRA评估范围、评估重点和要求进行认真策划,在合同中将QRA评估限定在本项目关注和有实际意义的问题上。

本项目是典型的炼油乙烯一体化大型石化工程项目,主要包括80万吨乙烯裂解、800万吨常减压、70万吨PX联合装置、汽电联产装置等17套新设计的炼油化工生产装置,还包括乙烯/丙烯低温储罐和11个罐区单元等大约77个储罐,以及火炬系统、中心控制室和全厂公用工程配套设施。本项目的QRA评估是在基础设计过程中开展的,设备布置、工艺技术文件、设计数据等基本完整和准确,为QRA计算结果的可用性奠定了重要的基础。本项目QRA收集了28套装置单元的PFD、设备布置图、设备表等上千个设计文件。如果对每套装置单元均进行全面风险分析,不仅工作量巨大,也没有必要。因此,在前期策划阶段,确定了以下重点和主要原则:

(1)本项目开展全面QRA评估是为设计提供依据,为安全生产管理提供建议。因此,需要识别所有与设计相关的潜在重大事故危险,评估重点是爆炸事故的全面分析和计算,对火灾和中毒事故仅进行重点分析计算。QRA报告分爆炸研究和重大风险评价二部分。

(2)QRA评估重在事故后果分析和模拟计算,并绘制图形文件,以直观了解事故影响范围和程度,对事故频率和风险曲线则不做特别要求。

(3)确定QRA重大危险源辨识初步筛选原则,根据各装置物料特性、设备容量、操作压力和温度四项参数,采用经修改的日本安全评价六段法,对各工艺设备分别进行评分筛选,使评估集中在全项目中具有重大危险代表性的230台工艺设备上。

2 QRA计算结果的可信度关键在于事故条件的假设

本项目QRA采用PHAST软件进行火灾、爆炸及有毒事故后果模型计算。工作步骤包括:危险源辨识、频率估算、后果模拟、产生事故后果影响等高线图、评价结果等。其中危险源辨识是完全靠人工完成的,是需要根据多年生产经验进行分析,也是技术含量最高的环节。开展QRA常见的误区之一是重计算、轻分析,相信软件模型的计算结果,忽视了危险识别的不正确和事故条件假设的不合理必然导致计算结果的不可信,因为垃圾输入只能导致垃圾输出。

影响QRA计算结果的主要关键因素如下:

(1)泄漏物料的选择——由于在反应过程中,工艺流体往往是由不同沸点的混合物所组成的,虽然PHAST软件可根据摩尔比的组分组成相关的混合物,但采用比重平均产生的混合物有可能导致物料闪蒸百分比计算错误。另外,不同物料具有不同的火焰速度,在爆炸计算中这是重要的参数。对于烃和空气的混合物,薄层火焰速度越快,混合物反应越剧烈,使火焰穿过气云层加速和压力迅速积聚。在气体状态转换到爆炸的过程中,强烈的正向反馈机理是导致火焰加速和高爆炸力的主要原因。因此,如何选择单组分物质作为代表性物料非常关键,并应与工艺数据相对比,以确保最终采用的物料和流体状态与工艺流程数据相一致。

(2)泄漏量的确定——泄漏量直接影响到产生气云的大小及导致点燃的可能性,还决定了可能产生的爆炸级别。参加爆炸事故的是从设备泄漏出来的物料量,而不一定是设备内的全部物料量,这取决于泄漏孔的大小、泄漏方式和泄漏持续时间。本评估按照“最大危险原则”,只考虑设备上连接的最大管口破裂的最不利灾害性事故,而不考虑一般小、中、大孔的泄漏。持续时间则需要结合不同工况进行计算和核算,主要包括正常操作的设备储量和事故条件下10分钟的泄漏量(以排放模拟来决定)。由于一些高温高压设备几秒钟就可将设备内的所有物料泄放出去,因此需要再加上10分钟的工艺输入流量。操作方式不同,使罐区储罐采用的泄漏持续时间与工艺设备不同;事故特点不同,使爆炸事故采用的泄漏持续时间与火灾及中毒事故也不同。

(3)事故条件假设与选取事故情景——PHAST软件包括的事故情景有:灾难性破裂/泄漏/管线破裂/10分钟泄漏/爆破片破裂/安全阀泄放/气相空间排放等7种方式,应根据工艺过程可能发生的最不利情况进行分析后选定。除此之外,本项目还根据业主审查意见,补充分析了下列特殊事故案例:

a)罐区的事故假设是根据英国等罐区事故,主要考虑因操作失误或控制失效造成的储罐过量进料导致的爆炸事故,溢流量相等于储罐的输入流量。

b)对加氢反应器这类高温高压设备,由于飞温或反应速度加快会释放大量的能量,有可能造成容器瞬间破裂而产生爆炸,由于软件没有模拟该类型的爆炸后果数据,采用的是业主提供的TNT爆炸当量。

c)当工艺操作温度超过物料自燃点时,应作为重大危险进行案例分析。

d)LPG、乙烯、丙烯等压缩液体储存在球罐或容器中,当罐壁超过机械强度极限发生突然破裂时,大量气化轻烃将瞬间释放而形成沸腾液体扩展气云爆炸(BLEVE)。本项目对加氢裂化和乙烯原料罐区等进行了专门的BLEVE爆炸模拟。

e)低温罐破裂的主要原因有选材不当而导致焊缝脆性开裂或疲劳开裂。泄漏到大气中的液态乙烯或丙烯吸收热量蒸发成气体,同时把大气中的水蒸气冷凝成“雾团”。根据以往事故案例,因“雾团”含有一定的水分,且温度较低,在遇点火源后形成火灾的可能性较大。

(4)装置区障碍物密度——被延迟点燃的蒸气云形成爆炸超压的关键因素是与空气的混合程度,障碍物的密度对爆炸超压有重大影响,密度高会增加爆炸超压值。本项目根据各装置单元设备布置的拥挤程度,分为高、中、低三类密度,并在QRA技术审查中进行确认。

(5)爆炸效率的确定——不是泄漏的所有物质均会参加爆炸反应形成爆炸波。爆炸量是根据泄漏达到稳定状态时,物料蒸气云体爆炸下限和爆炸上限之间的质量来进行计算的。爆炸效率反映的是云体内包含的易燃物质转化为TNT当量的比例。当蒸气云含有足够的能量并被点燃时,由于可燃气云燃烧,能量迅速释放,产生足够的压力,造成对周围建筑物结构的破坏。抗爆建筑物的二个重要设计参数就是爆炸波强度(或称爆炸超压值)和冲击波的持续时间。

3 审查QRA结果是保证QRA合理应用的重要环节

业主和设计单位一般只关心安评报告提出的安全对策措施,对风险分析计算结果不太关心。由于本项目的QRA数据是要用作设计参数,为了保证风险识别的完整性和计算结果的可靠性,在QRA开展过程中组织了三次有中外业主参加的审查会,对不同版次报告进行了多次评审。同时,为了将QRA计算结果合理地应用到工程设计中,又组织了多次设计评审会,重点澄清和审查了以下问题:

(1)确认需要采用抗爆保护的建筑物

本项目要求建筑物抗爆保护是为了保护人和重要的设备和仪表,根据本项目《爆炸保护设计原则》的规定,确定了需要进行QRA计算的中央控制室和现场机柜间等16座建筑物。在设计中,对渣油罐区和循环水场二个现场机柜间是否需要抗爆保护进行了审查,主要确认如受到爆炸破坏是否会对工艺装置运行产生重大影响,或是否可能产生二次事故灾害等。对可能受到爆炸影响的其他有人建筑物,即使不采取抗爆设计,也要求采用抗爆玻璃、缩小开窗面积等措施将对人员的伤害风险降到最低。

(2)合理选取抗爆建筑物设计参数

通过对221台重点设备爆炸事故的模拟计算,QRA评估提出了每个建筑物四面墙分别可能受到的爆炸波强度和持续时间,这包括该建筑物周围所有装置可能发生爆炸的影响。QRA报告是按照最不利事故提供的最大爆炸波,其中有些爆炸波强度很大。我们认为,在选取设计参数时应考虑业主对风险的可接受程度、投资费用以及工程设计的可实施性等诸多因素,而不应简单取计算最大峰值。我们对某装置机柜间可能受到的53个爆炸事故进行了专门剖析,结合以前合资项目的设计经验,确认选择设计参数不仅应考虑可能受到的最大爆炸波,也要考虑该事故可能发生的频率,对发生频率很低的极端恶性爆炸事故可不作为设计条件。另外,由于软件无法计算爆炸波传递遇到障碍物的衰减作用,设计应主要考虑邻近装置而不是远处装置的爆炸事故影响。

(3)H2S有毒气体泄放事故分析

本项目重点对H2S进行了有毒气体扩散的模拟分析,计算了在白天和夜晚的6种气象条件下,不同装置设备发生小、中、大孔气体和液体泄漏事故时,H2S在下风向可能扩散的最远距离。计算表明,一旦有毒气体H2S发生泄漏,其影响距离可达几公里甚至超过五十公里,对周边社区居民影响较大。报告建议采取制定专门的应急预案、设置疏散隔离区、厂界处安装风向标、在居民区设置报警器、开展有毒物防护培训等措施。

(4)火炬系统熄火事故后果评估

本项目设有化工、炼油、PX装置和酸性火炬四套火炬系统,在发生全厂停电、停水重大事故排放时,由于低热值或长明灯故障导致火炬熄灭,有可能使大量碳氢化合物或H2S气体未经过燃烧直接排放到大气中,造成重大的环境污染甚至火灾爆炸事故。本项目QRA对这种事故后果进行了分析计算,核算了最不利事故条件下,排放气体达到爆炸极限的扩散范围和落地浓度,并重点分析了硫磺装置故障停车时的酸性火炬排放、H2S尾气焚烧炉在正常运行和事故紧急排放等不同负荷条件下,如果发生熄火事故H2S气体的扩散范围和影响。根据毒气扩散模拟分析,在不同气候条件下,硫化氢扩散浓度在地表上不会对健康造成不可恢复的伤害。不过,硫化氢的一级应急反应浓度(0.1PPM)扩散范围较大,有可能对周边人员造成短期影响,从个人死亡风险角度而言,这是在可接受范围内。

石化项目 篇9

项目受到国家及中海油总公司的高度重视,于2015年5月被国家发改委列入改善京津冀生态环境的重点支撑项目。2014年3月,项目基础设计得到总公司批复,2014年6月进入建设阶段,2016年3月25日通过总公司机械完工检查。项目建设过程中安全和质量总体可控,未发生一起安全和质量可记录事故,总体进度稳步有序推进,总投资预计节约25%。

为确保各装置安全平稳一次开车成功,中捷石化以计划为主线,统筹资源,精心组织,锁定目标,步步踩实,跟踪督查,日事日毕。2016年初,生产一线员工每日四班三倒,全天24h紧盯现场,确保了各项工作顺利推进。项目于2016年6月6日得到地方政府消防行政批复后,立即进入开工阶段。6月7日,芳构化装置预加氢单元产出拔头油并当天实现了销售。连日来,捷报频传,60万t/a芳构化装置、60万t/a汽油加氢脱硫装置、250万t/a重交沥青装置、80万t/a柴油加氢精制装置分别于9日、13日、14日、15日产出合格产品。

石化项目 篇10

1 环评中存在的非技术性问题

1.1 现场调查及资料收集

现场调查及资料收集在环评中处于基础地位, 往往决定了整个环评是否少走弯路, 能否成功。在具体实践中, 往往会碰到一些情况, 使得相关工作遇到障碍。

一是石化类项目相关基础性知识准备不足, 引发初步判断失误。化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是所有环评中最为复杂的, 其产品、原辅材料千差万别, 工艺不尽相同, 排污环节多, 污染物复杂多变, 对环境影响大。做好一个化工项目环评, 必须要有一定的化工基础知识的积累和储备, 了解一些常用的化工步骤的原理和产污环节, 如精馏、萃取、过滤、吸收、真空蒸馏、干燥等, 这样才能不会或者少出现错误。

二是与业主沟通存在问题, 导致环评无法正常开展。我们一般掌握的化工知识仅仅是外围知识, 而只有深入与业主深入有效沟通, 才能获得环评所需的具体的内部知识。在环评工作中, 常常遇到业主不愿意把工艺、原料配比及生产指标等方面的信息透露出来, 导致环评无法顺利开展。如何高效与业主沟通, 同时为业主保密并让业主放心, 是环评工作者应具备的素质。

三是调查角度及范围确定不科学, 导致效率不高。一般情况下, 化工项目的环评应科学地站在全局角度, 紧紧围绕产业政策、发展规划、达标排放、总量控制、清洁生产、环境影响、环境风险和公众参与等方面来展开调查及资料收集。但是在实际中, 由于经费、时间、人手等原因, 总是仓促决定调查角度及范围, 忽略相关工程步骤, 省掉应有的程序, 结果是没有收集到所需的资料, 反而须重新调查, 重新收集。

四是缺乏相应的信息和技术支撑。环评体系信息资源较为缺乏, 如水文、气象、土壤、生态、社会经济等基础数据资料不能完全满足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需求, 且上述信息资源分布在多个部门, 难以高效共享,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石化类项目环评预测的准确性和对策的有效性。

1.2 指南、标准或规范

虽然近几年来国家对指南、标准或规范的出台及完善步伐加快, 但是在化工类项目的实践中, 仍遇到了一些标准相关的问题。

一是环境标准中控制的环境因子数远远小于企业实际生产中排放的污染因子数。《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4554-1993) 规定了8种具有恶臭的气体污染物的厂界浓度限值。《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978-1996) 规定了69种水污染物的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 3838-2002) 规定109种污染物的浓度限值。卫生部颁布的《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GB Z2-2002) 中控制的有毒物质有376种。《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3095-2012) 仅规定了10种污染物的浓度限值。

二是重复出台指南、标准或规范。例如, 住建部《生活垃圾渗沥液处理技术规范》 (CJJ 150-2010) 与环保部《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工程技术规范 (试行) (HJ564-2010) 中内容相似度较高。

三是指南、标准或规范适用范围矛盾。例如, 《制定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原则和方法》 (GB/T13201-91) 中的“有害气体无组织排放卫生防护距离”与《环境影响技术评价导则大气环境》 (HJ2.2-2008) 中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两个概念, 如何确定、何者优先使用等存在问题。

四是频繁使用有待商榷的外国标准。例如, 《以色列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的“非甲烷总烃”在环评报告中被引用的频率就非常高, 却不见我国标准。

五是指南、标准或规范中推荐的有关公式不统一。例如,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与《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污染防治最佳可行技术指南 (试行) 》 (HJ-BAT-002) 中有关“城市污泥产量”公式在计算、要求、适用范围等方面就存在不一致的地方。又例如, 《环境影响技术评价导则声环境》 (HJ2.4-2009) 与《声屏障声学设计和测量规范》 (HJT 90—2004) 中有关“声屏障”公式在计算、适用范围等方面也存在不一致。

六是指南、标准或规范的公开出版物中文字性错误较多, 排版不合理。例如, 《工程建设标准化》 (2011年第9期) 26页公布了对《室外给水设计规范》 (GB50013-2006) 进行文件错误局部修订的结果, 但在此之前, 环评工作者已用了它多年。例如, 《隔振设计规范》 (GB 50463-2008) 中5.2.1中5.2.1-7及5.2.1-8两个公式存在错误, 与条文说明中的叙述不符。又例如, 《袋式除尘工程通用技术规范》 (HJ 2020-2012) 、《焦化废水治理工程技术规范》 (HJ 2022-2012) 等规范, 由于排版紧凑, 密密麻麻布局, 不利于相关数据查找。

1.3 公众参与

近年来, 公众环境保护意识、参与意识不断增强, 公众参与这一制度在环评工作中愈发重要。但在实践中, 也面临着较多的困难。

一是在参与的模式、程序、要求、制度等层面仍存在不完善 (下转88页) 的地方。《环境保护法》规定了环境质量标准由“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国家环境质量标准”, 没有规定公众参与决策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只规定了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执法, 而对参与环境法律救济则仅规定了个人权利受到侵犯时通过诉讼救济自己的权利, 而没有规定公益诉讼制度。《环境保护法》、《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了应当确保公众参与, 但没有建立相应的程序, 也缺失相关权利的确认和保护。《环境影响评价法》、《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办法》在公众参与程序方面选择了由公众参与相对人主持和组织的模式, 但从我国国情而言, 是不可能确保公众参与性的, 实践中, 《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1997年3月1日实施) 、《环境影响评价法》 (2003年9月1日实施) 等都规定专项规划、建设项目等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中应当有公众的参与, 但在这一制度或者实质没有得到执行, 社会公众几乎就没有参与的经历。其结果是, 一方面项目企业与环评单位一起在公众参与方面共同造假, 导致环评中公众参与部分可信度不高, 同时由于各个层面的不完善, 环评评审机构存在一定程度的权利寻租。

二是公众参与范围界定不科学, 易致评价失偏。根据《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办法》规定, 在一个具体建设项目等可能利用环境或对环境造成破坏的石化类项目中, 公众参与主体是“可能影响范围内”之公众, 但具体概念不明确性。当一石化类项目可能对周围环境造成破坏, 一般而言, 最靠近项目的环境破坏最严重, 从里向外扩散, 受破坏的程度逐渐减轻, 如果相对人、政府选取最边沿的公众参与, 那么当然会得到同意, 评价结果的公信力会明显下降。

三是石化项目特有的公众敏感性很强。例如, PX在中国已经是个敏感的词汇, 曾在厦门、大连、宁波、彭州、昆明等地都曾引来广泛争议, 究其原因, 表面上是公众担心包括PX在内的一切重化工项目的环境风险无法预测和避免, 而实质背后是未被尊重的权利、未被满足的诉求。这种情况也波及了中小型石化项目, 引发后者在具体环评实践中所遇阻力较大, 公众参与开展经常不理想。

四是专家评审制度不完善。我国目前尚未对环境影响评价的专家评审制度作出明确的规定, 如专家的组成结构、人数、与建设单位有关系的专家的回避制度、评审专家的资格认定等方面都没有具体规定。这就使评审意见难免受到主管部门的影响, 难以体现透明原则, 公信度不高。

五是部分环评企业不重视公众参与。环评企业领导层应重视对公众参与的开展给予重视, 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及财力, 才能使公众参与的顺利开展有坚强的后盾。

2 非技术性问题解决对策

2.1 继续完善各项标准规范

加快标准规范的出台的同时, 应加强标准规范的发布出版的把关, 严防错漏发生。坚决体现标准规范的严肃性, 及时收集各方反馈意见及时修订。

2.2 重视非技术性问题细节部分的考虑

完善细化现场调查及资料收集程序、方式、要求等方面的细节部分。深入研究公众参与中存在的各种细节问题, 完善公众参与制度。

2.3 重视环评企业对环评工作的意见及建议

环评企业是环评的具体实践者, 不能总是以有色眼镜看待环评企业, 总认为环评企业的核心就是经济利益, 很少考虑社会效益。只有深入征求环评企业对环评实践中的意见及建议, 才能掌握环评最真实的情况, 为正确及时解决环评实践中的问题提供参考。

摘要:环评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由于存在的一些体制、机制及管理等非技术性问题, 使环评质量、效果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根据本人近几年来的工作经验, 总结了石化类项目环评中面临的非技术性问题, 提出了解决的对策。

关键词:环评,非技术性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李岩.我国环境标准体系现状分析[J].上海环境科学, 2003, 22 (2) :115-118.

[2]张传秀.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有关问题的探讨[J].上海有色金属, 2003, 24 (4) :185-190.

上一篇:机械课程教学实践下一篇:梯田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