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兴趣点(精选12篇)
幼儿兴趣点 篇1
摘要:当前, 幼儿教育改革不断深入, 教师们接受了多轮新教育理念的冲击, 已逐渐把目光投注到如何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实际需要, 引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挖掘并实施适合幼儿自主探究的课程, 即怎样有效落实课程, 真正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内容的选择要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 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 又有利于其长远的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 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它指明了幼儿在这个阶段的学习方向, 要求我们选择的内容既要来自幼儿生活, 是幼儿需要及感兴趣的, 同时又要结合社会文化的需求, 成人社会认为必要存在的内容而产生。那么, 在主题活动背景下, 要如何挖掘幼儿的兴趣点并加以利用呢?就此, 本文做了浅议。
关键词:主题背景,幼儿兴趣点,挖掘与利用
有效挖掘幼儿一日生活活动的兴趣点, 需要整合多种资源, 其中环境资源是对幼儿一日生活兴趣点影响最直接的一个因素。
一、巧设环境, 诱发幼儿的兴趣点
在幼儿园中, 环境最重要的作用是引发幼儿产生问题, 从而进行探索。但不管哪种环境, 都应以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条件、满足幼儿成长的需要为前提。在人生中的幼儿阶段, 可谓是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展等诸多方面的关键期。因此, 这个阶段所能接受的任何感官上刺激, 都是探索世界获得知识的重要开始。那如何巧妙创设环境, 有效诱发幼儿兴趣点呢?
首先, 让幼儿成为环境的主人, 引发幼儿自觉与之产生互动。为了实现幼儿更好的产生兴趣, 生成课程, 幼儿园为幼儿所提供、创设的环境内容要适应幼儿的年龄和心理特点, 能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园的环境应让幼儿做主, 即把环境还给幼儿, 让幼儿参与设计与创造, 如在主题活动《春天真美》中, 教师可以让幼儿收集春天的美景图, 制做各类的花, 人物活动的照片等共同布置环境, 在开展主题活动时, 我们的活动内容不断深入, 以幼儿的兴趣的变化而变化, 可以看到, 幼儿快乐地参与, 积极地动手创造, 生动地呈现出整个主题开展中乐趣与成效。
其次, 创设可持续探究的环境, 保持幼儿学习兴趣。孔子有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3~6岁的幼儿, 因其年龄及认知特点, 其学习以无意注意为主。在学习和感受中, 他们极易被自己所感兴趣的内容吸引, 也常常凭兴趣去认识事物。而幼儿兴趣的激发绝大部分来源于其所在环境的刺激。因此, 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要善于观察, 当发现幼儿关注到某一事物或现象, 产生了新的兴趣点时, 应及时提供支持, 创设与之相适应的可持续探究的环境, 保持幼儿持续自主的学习的兴趣。
以开展主题活动《多变的色彩》中的环境设置为例。教师为幼儿提供了红、黄、蓝三种颜色的水和玻璃小瓶子。在活动时, 教师让幼儿自由探索, 通过任取颜色相互搭配, 孩子们惊奇地发现, 瓶中的颜色产生了变化, 黄与蓝相搭配, 会变绿, 开始思索:“那红与黄会变成什么色呢?颜色分量不同, 会有什么样的效果呢?”带着这些问题, 他们积极的投入到活动中。当幼儿了解并掌握了配色的方法以后, 教师又及时地为幼儿准备相应的宣纸和剪好的各式服装外型等, 投放在区角, 以进一步提高幼儿对配色活动的兴趣。这样的活动, 以幼儿的兴趣为切入点, 激发幼儿主动去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孩子们不再是课程的受体, 而俨然成为课程的主体。
二、准确判断, 取舍幼儿兴趣点的价值
幼儿在活动中, 我们不难发现, 他们对某种事物或某种现象关注度并不持久, 有的甚至在萌芽状态就被其他因素干扰或取代, 因此, 教师要注意观察幼儿, 不能盲目地追随幼儿的兴趣, 而应该理智地准确判断兴趣产生与未来发展的可能性, 并赋予其内在的研究价值, 这样生成的主题活动始终处于动态之中, 处理好教师预设与幼儿生成活动的关系, 使两者有效结合。如:在一次临近早点的谈话活动中, 老师与孩子讨论着有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话题, 这时, 正好有一名家长拿着幼儿的被褥来园, 孩子们的目光一下子就被吸引了, 兴奋地叫起来:“哇, 清妍的被子好漂亮啊, 还有小白兔!有蓝天和草地。”这样的兴趣点是随机的, 短暂的, 而且内在隐性的教育价值不高。又如:班级里布置了一个自然角, 老师从家里带了两只乌龟投放在区角中, 孩子们发现了班级里来了新朋友, 立刻围了过来, 他们七嘴八舌在讨论着:“乌龟喜欢吃什么?他们在玻璃缸里会冷吗?他们会咬人吗?”这时, 教师不急于干涉, 采用放任的状态让孩子们自由地交流。在接下来的几天内, 孩子们自己去查找资料, 请父母一起帮忙找来图片, 教师把收集来的资料放在活动室的一角, 孩子们共同发现和解决问题, 表现出极大的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 这些都是难得一见的, 因为, 这样的学习活动是幼儿真正需要的, 所探索的问题是幼儿所关心并期盼得到的知识。只要我们留心幼儿一日活动的每一个环节, 细心观察, 就不难发现, 其实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可以挖掘出许多幼儿兴趣点并自发生成新的课程。因此, 在教育过程我们不能固守原有的定势, 也不能盲目地追随幼儿的兴趣, 而应该根据儿童的需要, 结合其兴趣点, 准确判断价值不断生成主题课程, 并在开展的活动中不断调整课程计划, 以师幼互动为前提, 达成共同构建课程的目的。
三、适时引导, 推动幼儿兴趣点的发展
在挖掘与利用幼儿园一日生活活动兴趣点中, 教师是主要力量。可以说, 其生成课程的活动质量主要取决于教师。所以, 要充分利用并有效整合幼儿园的教师资源, 以便为幼儿一日生活活动创设可供探索的条件。当自发生成主题后, 由于幼儿年龄及生活经验的限制, 往往导致探索过程停滞不前, 或只停留在表层。这时需要教师把握时机, 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和手段, 适时进行引导, 借助当时的情景、材料, 直接地提出问题, 这样才能有效抓住幼儿的兴趣点, 促进幼儿的自主探索与学习, 推动主题往纵深方向发展。如:在探索乌龟活动中, 我们在初期发现, 幼儿观察比较直观, 只把视线放在乌龟的外形特征上, 而对动物的习性了解十分缺乏。转眼间, 天气慢慢的变冷了, 乌龟的活动渐渐少了, 有一天, 一孩子在观察乌龟时, 发现乌龟不动, 于是十分着急地说:“大家快来看, 我们的动物朋友生病了!”孩子们一听, 都围到动物角来, 教师观察着孩子的活动, 意识到教育机会来了, 于是抓住了此次活动契机, 抛出问题:“孩子们, 为什么乌龟不动了, 它到底是不是生病呢?”孩子们都猜测着, 有的说是天气太冷生病了, 有的说它不饿, 引发了种种的猜想……, 老师又说:“那今天晚上回去, 我们一起上网找些资料, 明天我们再讨论看看, 我们班的小乌龟到底怎么了?”第二天, 孩子们带了新的知识, 他们知道:原来乌龟不吃不喝是要冬眠了。在此活动开展的过程中, 教师成功的把孩子的兴趣引到动物的习性中, 而且这样的介入方式, 极易让幼儿接受。
面对着如此动态的、灵活的、开放的活动过程, 教师要充分把握幼儿的心理特点, 寻求幼儿兴趣的生长点, 巧妙运用各种教学策略, 将教学目标贯穿始终。在教师教得有心, 幼儿学得无意中, 达到幼儿一日生活活动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目的相互融合, 从而全面提高幼儿园一日生活活动的质量, 促进幼儿健康、快乐、自主地成长。
总之, 根据幼儿的兴趣点开展主题活动以来, 教师学会聆听幼儿成长的声音, 学会弹性地调整课程, 学会了用恰当的方式回应着孩子, 学会尊重与信任孩子, 而孩子们探索、求知、自我认同, 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进行学习, 成为活动的真正主导者, 也让我们的活动课程迸发出新的生命力量。
幼儿兴趣点 篇2
备好兴趣点是说,面对小学生,老师在备课的时候要考虑到学生学习状态和情感因素,要在备课的思路里面想法设法去考虑如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相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老师上课就会有不同的效果。能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主要看老师能不能让学生有学习的欲望,而学生有没有自主学习的意识不是课堂上说有就有的,课前老师的备课非常重要。只有一个好的教学思路,才能够让学生的学习如鱼得水,也只能有一个好的教学设计,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才能落到实处。
不久之前,我们听了一节由特级教师陈连兴老师上的一堂四年级数学课。陈老师在上课前写了这样一个笔画“ ”让学生猜一猜,他姓什么。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你猜猜、我猜猜,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接着陈老师还给学生唱了一首歌,尽管陈老师唱得也不怎么样,可学生已经被陈老师的风趣和幽默深深的吸引,在课上陈老师还设计了很多让学生思考的问题,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一节课上下来,学生在愉悦的心情中完成了学习的任务。我觉得陈老师的课之所以成功,是因为陈老师时时刻刻的抓住了学生的兴趣点,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表达思想的欲望。
这一教学过程中,麦当劳是学生都十分熟悉的地点,对于这些快餐类的食物学生也非常的熟悉和喜爱,所以让学生有了真实的体验。以儿歌、游戏的形式操练单词,生动而有趣,学生的兴趣点被激发。
巩固阶段以游戏、儿歌、对话的多种形式来进行操练,难度降低了,学生也能适应,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也觉得比较轻松。
培养幼儿读者阅读兴趣的几点尝试 篇3
【关键词】培养兴趣;幼儿读者阅读;尝试
前言
书,是人类最宝贵的财产,没有之一,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这几句话传承了数千年。而自古以来,书籍就是最好的启蒙之物,也是最好的老师,更是教育界不可或缺的重要道具。同样对于幼儿来说,书籍也是他们最好的朋友,在幼儿时期虽然懵懂,但是恰好是最关键的兴趣培养时期,也是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这三观的初步建立时期。但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使得绝大部分的幼儿并未形成良好的阅读的兴趣,导致严重的后果,因此,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培养其阅读兴趣是极为重要的。
1、阅读的现状
目前为止,社会的发展节奏逐渐加快,21世纪已经逐渐变成了一个信息化的时代,书籍随处可见,人们阅读的书籍数量在逐渐增多,可以选择的种类也不断增多,可供选择的阅读方式也是多种多样,但是可能是时代的发展速度过快,人们每天奔波劳碌,维持生计,阅读的时间与、阅读量与阅读质量却在不断的下降,不知不觉不同年龄段的人染上了一个通病,或者也可以说是这个时代的特色,浮躁。人们对待任何事物都非常的急切,仿佛下一秒就是世界末日一般,而书籍是用来细细品味的,这就不可避免的导致人们在阅读时不止不能静心,抚慰烦躁,甚至还会导致厌烦的情绪产生,这其实主要是因为在阅读的最佳时期不仅没有可供选择的书阅读,也没有培养一个良好的阅读兴趣。各国教育家都曾明确的指出过人一生当中最好的阅读时间是在幼儿时期,但是过去,人们接触书籍,开始阅读书籍的时间往往是在六岁以后,这对人一生的阅读是不利的,而恰恰这个时代见证了这一刻,现在这个时代不论是成人还是孩子都不爱读书了,大人是因为染上了这个时代的通病,而儿童之所以不想读不仅是因为没有一个正确的引导者,更是因为其在阅读种感觉不到任何的兴趣,这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在最适合的时期错过了最应该做的事情,导致未来在知识面上受到限制,影响其未来的发展,也因此改善这一现状对未来人才的培养是十分重要。
2、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
众所周知,当今社会是一个十分浮躁的社会,而唯有书籍才能静心,但是由于多数的人没有培养一个良好的阅读兴趣,这就导致在实际生活中,社会的浮躁感依旧能没有沉淀下来,所以如何提高国人的阅读量以及培养阅读兴趣是一件十分值得研究的。而根据各国著名的教育学家所言,阅读兴趣的最佳培养时期便是在3——6岁这一幼儿时期,因此,培养婴幼儿的阅读兴趣便是整个社会公认的解决社会阅读量下降,阅读质量低下的良策。
2.1家人的指導
对于幼儿来说,其年龄较小,正是好奇心最重的年纪,对于书籍是十分好奇的,而且相当一部分的孩子本来就对读书抱有浓厚的兴趣,但是因为看不懂,又没有人指导,导致其渐渐放弃了这一爱好,所以家人的指导对于孩子兴趣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而这其中,公认的效果最好的便是由母亲指导。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在家庭的熏陶中逐渐形成的,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孩子会在生活中不自觉模仿父母的行为,而在国内外的大量研究都表明母亲的指导对孩子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会产生极大的影响,幼儿对母亲所指导过得书籍印象更深,这主要是由于儿童对母亲的依赖性更强,从而使得母亲对孩子的阅读兴趣的培养产生促进的作用,使得孩童在阅读中产生厌烦的可能性降到最低,而且母亲与孩子在阅读上的交流方式也跟更让孩子接受,从而产生一个良性循环,提高孩子在幼儿时期能培养良好的阅读兴趣的可能性。
2.2适合幼儿的阅读书本
如果想要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不只需要一个良好的指导者,同样需要一本适合儿童阅读的书籍。孩子的好奇心十分重,但是他们的好奇心来得快,去的也快,如果不能在其好奇心最重的时候适当的引导,选择一本内容有趣,同时孩子可以看懂得书籍,就会致使孩子错失一个最佳的兴趣培养时期。幼儿的知识量较少,对于一些非常具有人生哲理的书籍如论语,呼啸山庄等,在培养孩子的兴趣时应该选择一本合适的书籍去促使孩子产生阅读的兴趣,而这种书籍最好选择有一定道理蕴含其中的绘本类,其画面多彩,能第一时间抓住孩子的视线,并且由于其图文并茂,更有助于幼儿理解书籍,再加上所选择的书籍故事情节带有悬念,结局出乎意料,更会令幼儿对书籍产生爱不释手之感。在选择书籍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选择幼儿感兴趣的方面并且语言要简洁,使幼儿在不根据图画时也能理解,这同样会使孩子对书籍产生浓厚的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长时间的接触中,自然就会培养出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国人的阅读量与阅读质量。
3、培养幼儿阅读兴趣的重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阅读对一个人的生活影响不可谓不大,而阅读兴趣的培养最好是在幼儿时期,这会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孩子长大后仍旧有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更会对幼儿的三观的正确建立有一定的帮助。我国自古以来,寒门出贵子最佳的捷径就是书籍,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由此可以见得自古以来书籍在我国社会就有重要的地位。所以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在一定程度上能降低社会的浮躁感,而且对幼儿未来的发展有着一定程度上的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书籍是人一生当中最好的老师,也是人了解外界、拓宽知识面的重要捷径,书籍有启蒙的作用,对幼儿的影响极其大,所以说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直接影响着幼儿未来的职业选择与性格的养成,对幼儿的未来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寻找教学中的兴趣点 篇4
在教学中,我在这方面作了一些尝试,达到了激发学生“乐”学的目的。
一、贴近生活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帮人们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能很快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兴趣,促使教学任务顺利完成。所以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精心导入,课伊始便充满趣味,使学生带着愉快的心情跨入知识的大门。
例如:目前商场形形色色的打折促销活动充斥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教学《打折销售》一课时,我以常见的商场促销活动引入,提出问题“打折的商品真的便宜吗?你会去买打折的商品吗”。
例:一件原价100元的商品,提价40%后打八折促销,你会买吗?
促销价为100×(1+40%)×0.8=112元,比原价贵12元。
通过《打折销售》一节的学习,学生明白商家往往是先提价再打折销售,在商场促销活动中买到的商品可能比未打折时的更贵,从而激发起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参与的积极性。这样既适合学生情趣的口味,又自然地将学生带入课堂学习中,同时使学生将课堂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实践中———而这正是我们教学的目的。
二、自己动手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活动是认知的源泉,智慧从动作开始。”学生总是对能够让他们自己动手操作的事情感兴趣。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如果有多种感官参与,可提高大脑的兴奋性,促进建立暂时的联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实践操作,让学生手、口、脑、眼等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在活动中发展能力,以“动”促“思”,使学生享受到学习的快乐和与同伴交流的快乐。
例如:在《生活中的立体图形》一课时,我让学生把萝卜、土豆等切成各种几何体,通过实践认识截面的形状,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让学生手脑并用,在操作中掌握知识,引导学生乐学、善学。
又例如:在教学《游戏公平吗》一课时,我让学生亲自动手摸球、制作转盘、掷硬币,在游戏中感受事件发生的概率大小。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比较等活动,参与了新知识的发展和形成的过程,。
三、合作交流
新课标指出,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新教材为学生提供了大量参与合作的机会,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开展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在合作中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取长补短,让知识融会贯通,体验成功获得进步。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选择适当的切入口,提供研究的材料,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
例如:在教学《整式除法》时,给出例题[(a+b) 2-(a+b)]÷(a+b)。学生较易给出解法。接着给出例题[3 (a+b) 3+(a+b) 2-4a-4b]÷(a+b),学生在-4a-4b上遇到困难。这时我让学生在学习小组内讨论,结果学生很快找到方法,将-4a-4b变形为-4 (a+b),从而利用上一题的方法使问题得到解决。学生通过交流合作,培养了合作意识,激发了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成就感。
四、挑战创新
挑战性是高质量问题的一个显著特征,问题具有了挑战性,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才会产生高质量的互动。解决此类问题也往往包含着数学思想方法和策略的应用,学生的智慧和人格自然会在这个过程中形成。
例如:在《勾股定理》一章的学习中有这样一道题:
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三边分别是17, 15, 8,求这个三角形的面积。
此题是勾股定理之后的一道练习题,学生容易验证此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因此15和8分别为直角边,所以面积是15×8/2=60。
这里我提出一个新的挑战性的问题:若将题目中的17改为10,还可以这么做吗?
学生验算后回答:不能,因为不是直角三角形,即条件不够。我接着问:已知三角形的三边长度,它的形状和大小是不是确定的?如果确定,条件应该够,为什么不能做呢?
学生恍然大悟,作高。具体做法如下:
过点A作AD⊥BC于D,设BD=x,则DC=15-x,于是有10-x=82-(15-x) 2,解出x就可求出高AD,从而可以求出三角形的面积。
此题训练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渗透了方程思想,同时又强化了边边边公理,可谓一举多得,也让学生体会到了创新的乐趣。
五、学以致用
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它与实际紧密联系。数学教学要注意联系生活,加强实践活动,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能够应用这些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例如:在教学《利息》这一节课时,我先让学生到附近银行或储蓄所调查有关利息的知识,再结合学生所调查的知识,学习利息。最后又让学生将所学的利息知识回去跟父母交流,并与父母共同理财。
又如:假期将至,学生都会与家长一同出去游玩,哪家旅行社的价钱更优惠呢?在学习了《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之后,我鼓励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选择合适的旅行社。这样就把生活和数学问题沟通起来,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到数学价值,意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和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了求知的情趣,养成应用数学的习惯。
激起孩子写作兴趣的几点做法 篇5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生习作要说真话、实话、心理话,不说假话、空话、客套话。要注意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
众所周知,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关键,学生为什么常常感到作文的难写,总觉得无话可说或心中有话却表达不出来,其中主要的原因是教师的指导太简单、无效。按教学进度、教学内容,作文时随意出个题,让学生习作。这样为了作文而作文。学生为了完成任务,打开《优秀作文选》之类书籍照抄。没有作文辅导书的学生只好东拼西凑,胡编乱造,文章没有中心,没有重点,更没有真情实感;甚至于有的学生望作文兴叹,不知如何下笔,有的干脆不交或拖延作文。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我想谈几点肤浅的看法:
一、激起孩子的写作兴趣
培养写作兴趣,就是要设法帮助学生产生写作的欲望。三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命题作文,还不知道作文是怎么回事?针对上述情况,我首先告诉学生,写作文并不难,写作文就是写自己想说的话。一件事可以用嘴说出来,也可以用文字记录下来,把记录下来的话进行整理加工,把平淡的话加上词汇,用个修辞使语言更生动、形象、具体。这样就是作文了。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积累,我在平时的课堂上多做铺垫练习,低年级的《口语交际》中训练时,把说的话用文字记录下来,让学生知道作文就是写话。这样,学生写作的热情激起,就自然对写作产生了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习作的动力,如何指导学生写好作文,应着重指导学生从身边的人和事情写起。学生刚开始习作,一定要指导学生写自己做的或看到的事。老师出题前要认真思考,要留心学生活动空间、身边常发生的事。命题范围要适合学段,涉及的人和事要少。
如:“我这个人”、“我的家庭”、“我的爸爸或妈妈”、“我喜欢的小动物”、“帮妈妈做家务”、“我爱我们的校园”等等。这些题目既简单,又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会觉得有东西可写。
二、培养孩子的习作习惯。
习作最好的习惯是多阅读、勤观察,观察是写好作文的重要环节。无论是写人、写景还是写物,都要抓住人或事物的特征。什么是特征?就是一个人或一件事物独有的特点,区别其他人或其他事物不一样的地方。例如写校园的梧桐树,要看清梧桐树的树干粗细弯直,枝丫是呈什么形状,树冠春天是什么样,夏天是什么样,叶子是什么形状,不同的季节颜色会不会变化,树长势如何等。一定要指导学生仔细观察描写的对象,表达时要有一定的顺序。为了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教师还要带领学生走出校园,感受外面的世界,指导他们观察小草发青的春色,鹅鸭戏莲的盛夏,硕果累累的金秋,瑞雪纷飞的寒冬。知道按一定的顺序观察事物。学生有了积累,以后习作中才能触景生情、言之有物。
儿童时代的生活丰富多彩,充满乐趣,本身就有很多东西值得回味,都能写进作文。农村小学生,大多喜爱劳动、爱帮助家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例如,帮助家长喂家畜家禽,帮助家长洗碗、扫地等,这些都是写作中的好材料,如何把这些生活中的素材具体的写进作文呢?学完《我家的猫》一课后(人教版六年制第八册),我让学生想一想,自己有没有喜欢的小动物?同学们都手舞足蹈地踊跃发言,说出了他们喜欢的小动物。他们的习作中都流露出对小动物的喜爱。
我还告诉学生:观察的时候,一要有顺序;二要有重点;三要展开合理的想象。如果再能有条理地表达出来,你的习作内容就会丰富起来。
三、训练孩子的习作素养。
《优秀作文选》无可非议,选登的都是学生的优秀作文,里面选登的篇目,很多都与我们平时出的题目一样,往往会给一些学习偷懒的孩子创造了一个照抄的机会。为了不让学生照抄《优秀作文选》,我就正确引导学生阅读《优秀作文选》。鼓励他们多读《作文选》,同时又告诉他们不能照抄别人的作文。多读书对写作是有很大的好处的。告诉学生阅读是习作的灵魂,只有大量阅读,注重材料的积累,才能保证写作时信手拈来。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是这个道理。学生在大量阅读之后,不但能博取众长,开阔视野,仿中有
创,还可以从中获得更多的信息及写作方法和技巧。从某种意义上讲,多读他人的优秀作品,也是学生练习写作的重要环节。写作时可以借鉴文章中生动形象的语句、文章中景物的描写、特点的刻画等。同时也能激发写作的灵魂和创新精神。在借鉴别人的写法时候,一定要把借鉴别人的东西时要活学活用,不能照抄。
在鼓励、指导学生阅读的同时,还要要培养学生写日记的习惯,这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日记是源泉的具体积累。小学生们把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心里感受,通过日记表达出来。《雷锋日记两则》(人教版六年制第无册积累、运用三)就是学生练习写日记的范文。雷锋只上过小学,而他的日记为什么写得那么好!不仅语句通顺,叙事清楚,有的还成为名言警句,这是与他坚持写日记,持之以恒是分不开的。教学生写日记要不拘形式,写片段,写小景,写看得到的事情都可以。从三言两语到几十字、几百字。坚持下去,不仅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提高学生叙事说理水平。对学生的日记不必批改,但是一定要检查。看他们写的次数够不够,写的态度认不认真。对写的好的给于表扬,对不能坚持写的要督促,鼓励他们写。
四、指导孩子的习作修改。
批改、评讲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如何指导学生修改习作?我认为一定要有第一手材料。第一手材料要求源于教师作文批改记载,教师批改一定要及时,仔细认真。要把学生写的错别字而且容易写错的字汇集起来,集体订正;把记录的病句挑选典型的讲几个,讲清楚为什么说不通、不妥当、不贴切。每次还要讲评一篇离题较远、层次不清、重点不突出的作文在课堂上和学生一起评改,指出不当之处。对写得好的习作,要求习作本人在课堂上朗读,然后教师评好在哪儿,为什么写得好?并鼓励表扬写的好的学生。对抄袭的作文一定要善意地提出批评,要求学生一定要写自己的话。另外,教师要坚持多鼓励少批评的原则,使学生树立写好作文的信心。教师搞好评讲的同时,还应培养学生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由于学生年龄小,阅历浅,连改几遍认为满意了。这时,教师应选一篇有代表性的作文板书在黑板上,按照这次作文的内容要逐句修改,音节是否正确,有无错别字,句子
是否通顺,标点是否正确,这一切都让学生讨论,让学生从中感悟道理,使其印象更深刻更牢固。最后通读全文,看句子是否连贯,是否达到了这次要求。对于写得好的作文,还应推荐到讲台上,读给大家听,让其余同学认真听、仔细想好在哪里,这样,既促使稍差而又想写好的同学,再次修改自己的作文,又让上来朗读的同学享受到成功的乐趣。
动力来自长期的兴趣点 篇6
“我喜欢与不同的人打交道。”按照这个原则,周凌卿的第一份工作选择在美国国家仪器公司负责市场,工作任务是做展会,包括与各式各样的人接触。不过,做了1年多之后,他很明确地发现这份工作不适合自己的长期发展。在这家以专业技术著称的B2B公司里,绝大多数员工都拥有理工科背景,而学国际经贸的周凌卿多少显得有些边缘。一番考量之后,他把自己的职业目标定位在消费品市场,因为“这类行业高度活跃,且没有太多的学科背景”。
尼尔森上海公司是周凌卿的第二家公司。很幸运,他一入职就进了零售研究部门—这是尼尔森在华的核心部门,客户也很多样化。周凌卿的第一个职位是服务联合利华的普通数据分析员,2年之后他就成为经理,带了2个人;接下来,在为百事服务的2年里,他所负责的内容从百事饮品扩大到百事食品饮料全产品线,这时他的团队扩升到4人。
之后周凌卿开始接受一份更具挑战性的工作,他要带领一个更大的团队同时服务十几个小客户。从脑子里只需要考虑一个客户,到同时面对十几个,这也促使周凌卿不仅学会了如何高效分配时间,判断哪些客户是高潜力的,也进一步学会了如何调动自己的团队成员合作完成任务。
从2006年至今,周凌卿已经在尼尔森工作了8年。一般而言,积累了五六年工作经验的公司人大多会面临种种选择,周凌卿也不例外,去甲方或者其他乙方的机会陆续出现。但作为一个目标明确的白羊座,他很明晰自己的方向—成为一个优秀的Leader,承担风险,管理风险,带领一个团队去实现他们之前可能达不到的目标,这才是他想要做的事。
2011年年初,尼尔森中国启动了新生代领导人培训计划,挑选优秀员工去尼尔森全球其他国家交流学习,周凌卿成为重点培养对象之一。他很明确地选择了澳大利亚。尼尔森公司在澳大利亚的业务多元化,且澳大利亚公司面临的竞争状况对于中国市场却很有启发。那次培训周凌卿最大的收获是学习了在面对很多竞争对手的时候,如何从对方手中赢得生意。
赢取生意、服务客户、管理团队,周凌卿在接受着不同职责挑战的同时,也逐渐充实着作为一个Leader该具备的能力:2011年下半年,周凌卿的团队已经扩充到14人。到2013年上半年,他又从上海被调到北京,管理的团队从18人增至36人。
北京公司的业绩增长一直领先于上海和广州,如何保持持续领先是一个压力,不过更大的挑战来自于管理团队。“从我自己的经历来看,找到一个长期的兴趣点很重要,这样工作才会有动力。”周凌卿是一个对自己长远目标很清晰的人,现在他也努力帮助自己团队的每一个人立下清晰目标。
学习兴趣点结合教学知识点 篇7
在对最近的一届学生教学的过程中, 我充分研究学生的学情和兴趣规划教学情境后, 将多媒体教学模块的知识点有机地融合到这些教学情境中, 让学生在有兴趣的制作过程中, 很好地掌握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 做出让他们有成就感的作品来。根据学生的学情和兴趣, 我将整个学期分成了三个教学阶段, 分别是:第一阶段——学馆匾额设计、第二阶段——我的校园故事系列图、第三阶段——Flash制作我的校园故事。
在第一教学阶段, 结合网络教学, 让学生上一个名为“拜师网”的网络教学社区, 教师和学生都开设一个学馆。每位学生可以到教师的学馆中下载学习资料、提问和交作业, 然后在自己的学馆中记录学习内容、交流技术应用技巧、分享学习作品、畅谈学习感悟等, 尝试崭新的网格学习方法。学生对这一网络学习方式感到很有新意, 也感到很有用。
在学生感兴趣的同时, 我创设了一个教学情境, 让学生制作自己学馆的匾额来装点自己的学馆。通过这一教学情境, 让学生学习Photoshop最基本的操作技能。
整个“学馆匾额”的图片制作包括三部分内容, 一是背景图片, 用到裁剪工具使用这一知识点。二是主题文字, 用到文本工具应用这一知识点。三是装饰性的小图标, 利用魔棒工具来抠图等知识点。所学的知识很基础很简单, 但因为有明确的用途, 并能体现个性主题, 学生很有兴趣学习制作, 制作出来的作品都很漂亮。在制作的过程中, 大家也很好地完成了Photoshop入门的学习。图1是学生设计制作的“学馆匾额”。
第二个教学阶段, 在第一阶段入门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图像处理的全面学习。我创设的教学情境是让学生用一组图片来表现进入高中以来发生在身边的校园故事, 题材不限。
现在的高中生想法一大堆, 但要真正落实到作品中还需要有所提炼。我给学生一个星期的时间让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去拍照准备素材。一周以后, 照片是拍了一大堆, 但感觉真正能用到作品中的却没几张。针对这一情况, 我给出了一份“作品创作策划表”, 要求学生确定作品的名称、主题思想、模仿范例和每一页作品的结构设计。学生完成了这份策划表的填写, 其实就是对自己的作品做了一个深度的构思, 接下来再去拍摄照片、收集素材就有明确的方向, 并提高了有效性。
如果制作的作品没有兴趣点, 没有好的主题, 学生就会以东一块西一块“贴膏药”的方式来制作作品, 也就谈不上什么学习效果。而只有发生在自己身边真实有意义的故事, 才会让学生有感觉和兴趣去制作和学习。让学生利用Photoshop完成一组校园故事的系列图, 是真正做到兴趣点结合知识点, 因为学生在学习和制作的过程中, 会不断冒出新的想法, 需要有新的技术去支持, 这个时候的学习就是一种需求性学习, 那么这个学习积极性就真正调动了起来。
“书香伴我行”这组图片是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制作的 (如图2、图3) , 题材取自学校组织的读书月活动。其作品的封面带有中国水墨图风格, 各页图片采用中国书轴的风格, 很有文化气息。在作品封面的图片处理中, 学生学习了渐变工具的使用、图层样式设置、图像色调调整等知识点。而在各子页面图片处理中, 学习了滤镜的使用、仿制图章工具、蒙版的应用、修补工具等知识点。
第三教学阶段则要转向Flash的教学, 但完全可以利用第二个阶段的主题图片作品, 作为素材来制作动画作品。这一阶段的作品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 分别是片头、图片展示、片尾。学生应用Flash中的逐帧动画、动作补间动画、形状补间动画等基本的动画制作跟自己主题相关的作品片头和片尾。借用多场景和交互控制命令来进行图片的展示和作品的合成。
初中化学兴趣的几点感悟 篇8
一、上好第一节课,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经过八年的学习, 有一部分学生已经产生了厌学的情绪。化学对于初三学生来讲是一门新学科, 学生开始还是有一定的好奇心。因此上好第一节课, 对培养今后学生的学习兴趣尤为重要。第一节课化学上的生动有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大增。第一节课不一定要按教材上的顺序, 非要学习一些具体内容, 我的经验是做一些有趣的实验。
如课前先用酚酞溶液在一张纸上画一个图案, 学生看到的是一张白纸, 把这张纸放在盛有酚酞的试剂瓶口, 学生就会看到纸上出现红色的图案, 然后再把已有图案的纸放到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口, 学生又会看到纸上的图案又消失了。至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顿时就会被激活。接下来再做一个实验:在两个小烧杯里分别加入浓氨水和稀酚酞溶液, 先让学生观察两个烧杯中的颜色, 再用一个大烧杯把两个小烧杯罩起来, 为了增加神秘感, 教师还可以用黑布将烧杯盖起来, 过一会儿再掀开黑布。学生会看到:原来两个烧杯中都是无色的, 结果一个烧杯中出现了红色, 学生会更加好奇。条件允许的学校可以再做一个实验:利用白磷的着火点低的性质, 在白纸上先涂上白磷, 当着学生的面轻轻摩擦, 利用摩擦产生的热量, 白磷就可以达到着火点而燃烧起来, 学生看到这更是惊讶。通过前两个实验, 学生会以为老师会表演魔术, 会对老师有些羡慕, 再加上白磷燃烧的实验, 学生会以为老师有特异功能, 则会对老师的看法由羡慕上升为崇拜, 从而对化学这门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再因势利导, 问学生想不想知道其中的奥秘, 想不想学会, 学生肯定会说想, 然后教师再给学生讲授如何才能学好化学这门学科。这比一上课就给学生讲化学如何重要, 应如何去学好它, 效果要好得多。那么接下来你再讲学习化学的方法学生就更容易认可和接受。
二、上好第一周的课, 巩固好已产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第一节课,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被激活, 接下来第一周的课也很重要。第一周的课上不好的话, 学生的兴趣就会淡化。笔者是这样做的:教学时适当调整教材上的顺序, 先学习实验的基本操作, 如认识仪器, 取用药品。先让学生接触试管、量筒、酒精灯等简单的仪器, 了解它们的使用方法, 并做一些如药品取用、加热这样的简单实验, 一是让学生感觉化学有意思而不枯燥;二是让学生感觉化学其实很简单, 消除学生的厌学情绪和后进生的畏惧心理。
三、重视化学实验教学,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化学对于初三学生来讲是一门新学科, 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较强, 化学实验恰好迎合了学生的这种心理, 通过一些奇妙的化学实验现象, 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首先要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 并且设计实验时要有意识地设计一些悬念或趣味性以迎合学生的好奇心理。如在做氧气的性质实验时, 当做硫在氧气中燃烧时, 产生蓝紫色的火焰已经让学生很兴奋了, 这时, 如果在实验结束后先让学生闻一下产生的SO2的气味, 他们会闻到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SO2, 教师再往集气瓶中倒一些氢氧化钠溶液, 振荡后再让学生闻气味, 他们会发现刺激性气味明显的小了。至此, 学生的求知欲望就被被调动起来了。再如, 在学习用H2O2和Mn O2制氧气时, 在演示和讲解了Mn O2的催化作用后, 教师可以补充一个实验, 在试管里倒入H2O2溶液后, 教师再让学生随便从地上捡一小块水泥块或小砖块放入试管中, 同学们会发现水泥块或小砖块的表面也产生了气泡, 再用带火星的木条去检验, 发现木条也复燃了。实验做到这儿学生们就更加好奇了, 他们一定会问:“小块水泥块或小砖块难道也是催化剂吗?”听到这个问题, 教师不急于回答, 反而因势利导地提问他们:“你怎样判断一种物质是不是催化剂?”学生思考后会回答:“看它的质量和化学性质是否改变?”然后教师和学生在一起探究块水泥块或小砖块的质量和化学性质是否改变了。通过这个实验, 学生可以深刻地认识到催化剂并不单指某一种物质, 这比教师反复强调许多遍的效果要好。同时, 在实验过程中也培养了学生科学的态度和科学探究的能力。
四、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在学习了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之后, 我给学生提出了一个探究题:“实验室制H2用的是Zn和稀硫酸反应而不用Mg或Fe?”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能得出结论, 然后再让学生设计出实验方案到实验室自己通过实验来探究, 验证自己的分析和预测是否正确。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 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的学习态度, 并能很好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再如在学习酸的性质时, 当做到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时, 我先提醒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 结果学生没有看到任何现象, 接着我就让学生思考讨论:它们到底反应了没有?如何通过实验证明你的结论?我让学生合作探究以后先拿出自己的实验方案, 然后再自己动手通过实验验证。通过这些做法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还培养了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把一些演示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学生的兴趣很浓, 实验结束时往往意犹未尽, 必要时教师可顺着学生的热情, 补充一些自主实验, 给学生一些参与的机会, 这样不仅能锻炼学生的实验能力, 而且能拓展他们的知识面, 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总之, 在新的教育形势下, 为了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知识, 教师必须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并设法使这种兴趣能够巩固下来。学生一旦对学习有了浓厚的兴趣, 其学习成绩的提高也就是很自然的了。
摘要: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就业形势的变化, 考学就业对学生及家长的诱惑也逐渐淡化, 学生学习的动力也逐渐减弱, 尤其初中这一块, 因为离高考还有一段距离, 学生也就没有紧迫感, 因而学生的动力就主要取决于他们对某一学科的兴趣。
关键词:兴趣,巩固,激发,培养
参考文献
[1].当代教育论坛 (学科教育研究) .2008年05期.
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几点建议 篇9
一、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写作
长久以来, 作文都是考试中占据比分较重的一道题。因此自打学生开始正视作文那天起, 很多教师就在无形中把作文提到了重中之重的位置。但是, 由于强调过重, 极容易使学生对作文产生畏难情绪。“作文作文, 说起伤人, 想说不写, 老师骂人。”这也许就是学生畏难情绪的一种反映。当然, 从今天的教育现状来看, 这种学生怕作文的情况已有所改善。但是, 在一些地处偏僻的学校, 班上语文成绩中等以及中等偏下的学生, 普遍存在着这种怕作文的心理。在这种心理的影响下, 学生是很难对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的。因此, 教师要想使学生喜欢写作、爱好写作, 就必须重视学生的这种心理, 加强与学生的沟通, 从思想上帮助学生纠正这种错误认识。
二、帮助学生造就一颗善感的心
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同时也是单调的, 丰富和单调都是学生用心灵去体会到的。如果学生没有一颗善感的心, 那么生活对他来说就仅仅是时间的重复, 就不会有强烈地表达欲望。因此也就不会想到要用写作来表达情感, 也就无所谓写作的兴趣。作为语文教师, 就应该用自己的心灵去唤醒学生的心灵, 在心与心的碰撞中, 使学生的情感丰富起来, 从而对生活有新的发现, 产生写作的欲望。
三、帮助学生形成敏锐的观察力
鲁迅先生曾说:“留心各种的事物, 多看看, 不要看到一点就写。”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生活中的写作材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只要引导学生留心观察, 就会发现许多我们需要的素材。
观察力是写作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 也是学生能够对写作产生兴趣的必要条件。尽管学生自出生那天起他们就在观察这个世界, 但他们的这种观察还可能是无意识的。写作必须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观察。如有一次, 我给班上的学生布置了一篇作文, 题目叫做《当春天走来的时候》。对于五年级的学生而言, 他们已经经受了十来年的春风、春雨, 因此他们应该有很多的内容可写。然而, 交上来的作文中, 真正能够把春天写活的人却并不多。多数同学都仅仅是看到春天的花开了、树绿了, 而只有极个别的同学看到了春天到来时上了年纪的老人脸上露出的微笑, 因为对这些老人而言, 他们又战胜了一个冬天, 迎来生命里的另一个春天, 并从中表达出一种对生命的深深的热爱。能够写出这样的文章, 没有有意识地观察是不行的。作为语文教师, 我们就应当时时处处激发学生的这种有意识地观察。我们可以利用课堂, 让学生观察我们的教室, 观察我们在座的各位同学, 观察老师。我们也可以利用课外, 让学生观察他们的父母、亲戚、朋友, 观察我们生活的社会, 长此以往, 学生的观察力自然能变得敏锐起来。写起作文来就不会出现无从下笔、不知如何写的情况, 积累的素材越多, 写起作文来越容易。要让学生养成时刻观察的习惯, 把想到的好的句子、好的词语, 随时记下来。这样学生的作文水平肯定会有很大的提高。
四、帮助学生多做练习
写作水平要提高, 写作兴趣能够培养起来, 必须进行必要的写作训练。训练时, 语文教师可以考虑给学生划定一定的范围。因为对学生而言, 他们对自己的生活还没有形成思考的习惯, 就是思考了也不深刻。如果没有别人的提及, 他们藏在心里的想法可能还不到非说不可的地步。这时, 教师的引导对他们会产生一种思想上的触动。要让学生多做练习, 先从小的方面写, 慢慢培养, 让学生在练习中慢慢培养作文兴趣, 适应作文的写作, 不再惧怕写作。让写作成为一种习惯, 慢慢地培养学生的作文写作能力。培养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是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通过作文教学实践, 使笔者深深地体会到:要提高小学作文教学质量, 培养学生写作能力是关键。
五、重视作文的批改
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三点体会 篇10
一、有计划地指导学生阅读与欣赏
阅读与欣赏, 对学生来说, 是一个学习理解语言, 掌握阅读方法, 汲取知识, 提高认识, 发展思维, 丰富思想感情的过程, 是积累语言词汇、丰富写作知识的过程。针对学生不愿写作文、写不好作文的实际, 在教学实践中, 尝试着从阅读欣赏角度加强对学生作文兴趣的培养。
(一 ) 引导学生学会 阅读课外读物 。根据学生实际 , 向学生推荐适合的、健康的课外读物, 这是语文教学工作的需要, 也是培养学生读书的需要, 更是提高学生写作兴趣的需要。从初一开始, 结合教学大纲, 有计划地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比如初一的学生喜欢活泼、直观的内容, 推荐他们看童话、寓言、卡通、动漫等活泼有趣的读物;初二的学生喜欢情节曲折、生动的故事, 推荐他们看《故事会》、《小小说》等读物。经常推荐一些的优秀的作品给学生, 和学生一起朗读, 一起欣赏, 一起感动, 学生从这些课外读物中汲取精神食粮, 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 又开阔了知识视野, 更培养了学生对阅读兴趣。
(二 ) 引导学生学习写读书笔 记。学生最头痛的是写作文时无话可说, 纠结于“没词”, 其实这是平时积累不够。积累是写作的源头活水, 为了有更多积累, 让每一名学生准备一个小本学习写读书笔记, 引导学生养成随时、随手积累写作素材的好习惯。韩愈说:“学以为耕, 文以为获。”意思是说阅读是写作的基础, 没有读的“耕耘”, 就没有写的“收获”。所以在引导学生阅读时, 要注意诱发学生对作品的感动。感动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心灵的养分, 有了这种营养, 心灵会变得滋润、丰富、敏锐而灵动。要求学生把感动时的心灵感受记录下来, 日积月累既可积累写作的素材, 又可培养学生对好词佳句的敏感力。
(三 ) 引导学生大 胆使用词汇 。学生积累词语的目的是能在写作中运用, 所以经常引导学生对读书笔记温故而知新, 为了能使学生所积累的词语不被遗忘, 要求学生反复朗读、背诵笔记上摘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 鼓励学生在作文中大胆运用所积累的词语。只有对积累的词汇不断使用, 才能加深理解, 才能更正确地使用, 才能积淀为自己的东西。在习作教学中, 鼓励学生大胆用优美的词汇描写景物、表达情感, 从而激发学生积累词语的兴趣。
二、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观察与思考
观察生活、观察事物是积累写作素材、打开写作思路的必然途径。俗话说:“巧妙难为无米之炊。”要使学生在写作之时展开想象的翅膀, 首先要开阔学生视野, 帮助学生获得较多生活体验, 实现这个体验的最好办法就是引领学生走向社会, 走进自然, 去感悟、去发现、去体会、去思考。在教学过程中, 注意通过“看、说、思”三个环节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一 ) “看” , 引导学生走 进生活 , 学会观察。 学生习作写不出东西 , 主要是对 生活不了 解、不熟习 , 是对生活 中的现实不会观察, 对事物、景物、人物及发生的变化记忆不深。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去看, 就是要求学生用心观察。如指导学生认识春天时, 从三月初开始到四月结束, 要求学生每天用心记录观察时间的推进、季节的转换带来的变化, 细心观察从整体到局 部 , 从景物到 人物 , 从主要到 次要 , 从人物到 环境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这种有意注意的“看”, 改变了学生对事物、景物 、人物的变 化不在意 的习惯 , 培养了学 生用心观察的能力。
(二 ) “说”, 引导学生把握 特点 , 准确描述 。学生习作普遍存在叙述平淡、描写简单的问题, 主要原因是没有把握住要写的特点。为了提高学生把握各种事物特点的能力, 要求学生从“说”开始。为了培养学生 “说”的能力 , 把事物“说”得具体、形象、生动, 创造机会让学生参与生活, 体验人生, 引导学生学会热爱生活, 对看似平凡的生活充满爱心, 热情地投入其中, 而不是做旁观者。
(三 ) “思”, 引导学生举 一反三 , 独立思考。 在带领学生走进生活、观察自然的时候, 要注意启发学生举一反三, 独立思考。提醒学生在观察事物、景物时, 通过思考回答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 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与思考能力。丰富多彩的生活为学生写作提供了广博的写作材料, 只要引导学生做有心人正确地指导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 并在观察过程中抓住事物的特点并进行合理想象, 学生写出的文章就会形象、生动, 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三、有针对性地进行习作讲评
对学生作文进行客观、真实、有针对性的讲评, 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重要环节。讲评需要老师投入很多时间, 花费很多精力做准备, 不仅对每个学生的作文要认真读, 还要给出客观、真实的评语。
(一 ) 对全体学生的作文要有 整体评价 。整体评价前需要通读学生的所有作文, 需要进行认真分类, 需要认真总结和准确分析。讲评要做到主次分明、点评准确, 对学生作文的素材选用、语言组织、表达技巧等要认真评说, 让学生从宏观上对自己作文情况有所把握, 明确自己的作文好在哪儿, 更要对学生作文的不足之处进行客观指点。通过讲评, 让学生明确应该怎样写、自己习作的不足是什么、下次作文如何提高、从哪些方面提高。每次讲评课, 从学生课堂上全神贯注的眼神、窃窃私语的神秘、发自内心的微笑、紧锁双眉的思索等反应, 就能看出老师对学生作文的讲评对学生写作的影响是深刻而深远的。
(二 ) 给每位学生的作文要 有认真评 语。认真写好每个学生的作文评语, 对学生作文的优点给予充分肯定, 对学生的进步进行恰当鼓励, 最能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如果只是在学生作文上打一个简单的分数, 写上几句干瘪无力、缺乏指导作用的评语, 则会严重挫伤学生的自尊, 不仅难以提高学生习作的能力和水平, 反而会使学生习作的激情与积极性殆尽。所以老师应该从针对性、指导性、鼓励性三个方面给学生写评语针对性是言简意赅地概括出特点、优点;指导性是巧妙地指出缺点、不足;鼓励性是艺术地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这样的评语会让学生茅塞顿开、走出误区、找到差距, 使学生从评语中既认识到自己作文的优缺点, 又能激发学生写作欲望和兴趣, 成为学生写作文的动力。
如何挖掘学生的兴趣激发点 篇11
一、什么是兴趣激发点
情感激发永远都蕴藏在发现之中。无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情感,激发它们的总是一些这样那样的新发现。如果没有发现丑恶,人们就不会愤怒;如果没有发现美好,人们就不会怦然心动;如果没有发现趣味,人们就不会开怀大笑。教师只有使自己的教学工作经常处于希望发现、努力发现、有所发现的状态中,教学工作才会如鱼得水、渐入佳境。
那么,发现活动的契机在哪里呢?实际上,提到发现,就必然涉及两个关键词:“材料”与“兴趣”。在这里,所谓材料,就是值得去发现的那个标的。所谓兴趣,就是以这些材料为谜底的一个个“有意味的悬念”。两者浑然一体、密不可分。发现的契机就藏在“有意味的悬念”里,就藏在发现活动的主体——教师与学生的兴趣里。作为教师,围绕教学的知识点,寻找一篇课文里那些有趣味、有意义的关键材料,是促使他不断有所发现的动力源泉。作为学生,在课堂上老师提出的一个个有趣的问题,是促使他们不断兴奋起来、进而投入学习活动的动力源泉。而兴趣激发点正是教师为学生准备的那一个个有趣的、能引导他们发现关键材料的问题。
二、怎样挖掘兴趣激发点
挖掘兴趣激发点的目的并不是让学生感兴趣本身,而在于使学生在趣味盎然中自然而然地学到知识。因此,教师挖掘关键材料的工作必须时时紧扣课文,而不是节外生枝;必须时时紧扣知识点,而不是不着边际、离题万里。
如在教学一篇题为《Brave New World》的科幻主题课文时,我先梳理出了这篇课文的基本特点。一是生词多,排除生词障碍是这篇课文学习的关键。二是这是一篇科幻读物,如不能将学生导入科幻作品所设想的环境中去体会,去感同身受,学生是无法体会文章表达的人文精神的。
基于课文的这两个特点,我在反复研读教材的基础上有了几个有趣的发现。一是课文所反对的正是将人的生产与养育当作动物来处理的反人道行为,因此,引用的一些生词都是描述动物行为的词汇。而动物恰好是学生比较熟悉的。这样一来,何不用大家所熟悉的有关动物的材料来快速地学习新词的基本含义呢?二是课文中刻意用了一些非常冰冷的词汇来反映作者隐藏的深刻喻意,而体会词汇的冷暖不也是一个好的材料吗?因此,根据这两个发现,我精心设置了以下两个兴趣激发点。
兴趣激发点一:鸡的生产和狗的训练。为此,我准备了4个关键问题。问题1:How are chickens born? 问题2: Are chickens nowadays born in the same way? 问题3:Can you imagine a world where babies are produced in the same way?问题4:How would you train a circus dog to jump through a burning hoop?在问完这四个问题后,第一个兴趣激发点使用完成。经过这次的兴趣激发和快速记忆,我很轻松地带领学生完成了对文章的阅读和初步理解。
为了使学生进入文章所营造的情感世界,我在这时引入了本课的第二个兴趣激发点。
兴趣激发点二:体会字词的冷暖。问题1:请学生再次阅读课文,并找出觉得温暖的语句和冰冷的语句。问题2:为什么某句话会让他们觉得冷或暖。问题3:Why are the babies conditioned not to like books and flowers?
文化兴趣点与对外汉语分项教学 篇12
1. 语音教学中的文化兴趣点
把文化与语音教学联系在一起, 人们往往认为没有必要。其实探讨文化和语音教学的结合并不是多余的。语音教学是汉语教学的第一个阶段, 这个阶段的教学至关重要, 因为它对学生的汉语学习将产生关键性的影响, 发音准确与否是学习汉语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志, 如果语音掌握不好, 以后就很难纠正。但是学好发音并不容易。汉语是有声调的语言, 声调和汉语中有些特殊的发音常常令学生头疼。要提高学生学习语音的学习兴趣, 可以结合文化入手, 将语音训练项目按照文化归类方式分为饮食、服装等具体项目, 插入到声韵母练习中去。留学生刚来中国最先接触的就是饭食, 对此感到新奇而激动, 这样的语音教学正好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味觉、感觉各方面的神经, 让学生感到语音练习既有意思又实用, 能收到非常好的效果。教师需要准备幻灯片或者图文并茂的大卡片展示要学的语音, 穿插琅琅上口的相关文化语词, 并利用学生的母语讲解部分词语的含义, 让学生在朗读语音时对词义、对文化产生印象。学生在练习貌似无意义的音节时, 会在大脑中产生对汉语词义的联想, 从而进一步增加对汉语的感性认识。文化语词像民谣、诗词歌赋等语言形式具有很强的音乐感和节奏美, 在语音教学中穿插这些抑扬顿挫的表现形式会产生亲切、轻松和愉悦的效果, 从而使学生对枯燥的语音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2. 汉字教学中的文化兴趣点
汉字这种文化符号是以视觉为主的文字, 蕴涵着大量的历史文化信息, 包含了很多文化信息。如古汉字中的一些象形字、会意字就形象地勾勒出古代器服、宫室、社会活动、风俗习惯等多方面的实际情况。
举例来说:通过讲解“天”与“地”, 留学生会得知中国关于开天辟地的传说;得知“天”与“地”是对自然现象的归纳:日月、星辰、风雨、雷电归“天”, 湖泊、平原、播种、繁殖归“地”。古人眼中“天”喜怒无常, 天至高无上, 天属“阳”、地属“阴”, 还有“天子”之说, 等等。通过文化性的解说, 外国学生对这一汉字会产生浓厚的兴趣, 并且真正体会到中国人眼里的“天”字, 明白中国人对“天”是一种崇拜, 是一种服从。学生了解这些后, 他们将会难以忘记“天”字。讲述中国古往今来中国人的家庭故事, 会让留学生真正理解中国人眼里的严“父”慈“母”, “男”以体力耕于田, 所以男子在农耕时代处于生产中的主导地位, 也决定了其社会地位的提高。而“女”的最初文字就是女子跪着操持家务的形象, 女子由于退出生产领域, 不得不依附于男子, 从而决定了“男尊女卑”的不平等。
再比如:中国人在日常生活中, 常常利用汉字进行一些游戏活动, 如灯谜、歌谣。灯谜是游戏式教学法中的一类, 利用灯谜教学可以调动沉闷的课堂气氛, 激发学生积极思考, 加深他们对汉字的印象。像给学生出的灯谜“一点一横长, 两点一横长, 你若猜不着, 站着想一想:立”, “太阳的儿子:星”等有意思的字谜符号能给学生带来无穷的乐趣。这样富蕴文化风俗的生动有趣的汉字讲解方式浅显易懂, 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 而且能够巩固识字的成果。
汉字文化教学存在的问题是:在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语言和文化知识的基础上运用文化教学才会有较好的效果, 否则可能会使学生有理解上的障碍。初级阶段需要教师采取灵活有效的解决办法使呈现的方式被学生接受, 并能够让学生真正从中受益。借助于多媒体、图片、实物等辅助工具简明扼要地展示是此阶段教学的要点。中高级阶段的学生基本不受语言表达层面的影响, 但教师仍然可以借助于电教手段、图片图形等形象化的讲解方式。
3. 词汇教学中的文化兴趣点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大量的文化是以语言的形式传播和交流的。惯用语、成语、谚语、歇后语, 语讳和口彩, 都反映了文化, 反映了人们群众的大量生活经验, 可以说, 文化用语是民族文化的镜像。
歇后语前半部分是形象的譬喻, 后半部分是解语, 用来直接说明事理。例如“茶壶里下元宵———只进不出”、“鼻子里插大葱———装象”、“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歇后语的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是有联系的, 一般说了前半部分, 大家都明了其义, 后半部分可以不说。对留学生来说, 他们很难理解歇后语, 在学习了部分歇后语以后, 也常常想不到在生活中运用, 只有在交际中有意引导, 才可能掌握它们。
谚语是意义相对完整的固定句子。大部分谚语是人民在劳动、生活中积累的经验的结晶。如谚语中很大一部分反映的是农业生产知识:“好树结好桃, 好种出好苗”、“白米饭好吃, 五谷田难种”。谚语同样是难点。
惯用语也是习用的固定词组或短语, 特点是多用于转义, 如“抬杠”、“老油条”、“老狐狸”、“老皇历”、“走后门”、“碰钉子”、“吃红灯”等。其中不乏像“老皇历”这样有文化意义的惯用语。“皇历”是中国古代历法, 内有农历日期、节令, 一年一换, 年年变更, 若拿去年的皇历来查今年的历法, 自然是错误的。因此人们就用“老皇历”来形容那些因循守旧、不合时宜的思想意识。给学生讲解“老皇历”的文化含义后, 还可适当解释语义搭配“守着老皇历”、“揭下老皇历”, 为什么用“揭”呢?“揭”是把粘在物体上的东西取下来, 动作轻柔。“揭老皇历”表明了对“老皇历”仍有尊敬之情, 至少不是深恶痛绝。因为以前年历贴在墙上, 到了下一年贴新年历, 旧历还是要小心“揭”下, 以保存或备他用, 所以用“揭”下而不是“撕”下。
成语是一种习用的固定词组或固定短句, 结构固定, 意义结合紧密, 一般表示不可分割的概念, 使用时相当于一个词。很多成语有其文化来源或文化背景。
另外, 大量的文化现象还保留在普通方言词汇中。
语讳和口彩是直接为风俗习惯所制约而产生的语言变种, 它反映了传统社会中人们企盼福气样和、平安如意的心理。如:人们忌谈“死”等字眼, 死了人常常用“去世”、“病故”等词语代替。汉语中还有很多禁忌语, 表达了人们避俗求雅或委婉的心理。比如将厕所称为“卫生间”、“洗手间”等。语讳直接影响留学生与中国人的交往。
文化语词在各个语言中也有体现, 如语讳, 几乎每种语言中都存在语讳的现象。英语往往也不说“死”字, 而用“go to heaven”等代替。像这样的中外相似的文化词语现象, 可以抛出问题, 引导学生对比, 让学生自己总结出中外文化词语的异同点。“以学生为主体”, 必然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 使学习充满乐趣。
4. 语法教学中的文化兴趣点
汉语语法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对外汉语教师深入研讨汉语语法中蕴涵的汉民族独特的汉文化, 并在教学中为留学生恰当地解释这些文化内容, 消除其学习难点, 才能让他们把汉语学深学透, 并在交际中恰当地运用。
“多少钱?”是留学生较早主动掌握并正确使用的句子。其中“多少”的语法意义是询问累计的数量, 但“你的电话号码是多少?”“你的房间号码是多少?”等句的“多少”却不是问累计的数量, 而是问代号。汉人的思维注重形式, 因而把外形相同的计数名称和代号名称看成一回事, 用同一个词“多少”表达。留学生在初学时往往根据本民族的思维习惯说:“什么是你的电话号码?”
还有一种固定的语序传递特定的汉文化信息。例如汉族有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 表现在语序上则是男在前、女在后:男女老少、男男女女、父母、公婆、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兄弟姐妹、哥哥姐姐、弟弟妹妹……这些词组中的性别顺序都不能颠倒。另有老者为尊的观念, 语序上为老者在先:老少、师生、姐妹……其顺序也不能改变。
摘要: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 传授语言知识和训练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时, 教师适时、适当地揭示语言形式内含的文化意义、文化心理, 可使学生更深入全面地理解和掌握语言技能。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文化兴趣点,中介
参考文献
[1]陈五云.从新视角看汉字:俗文字学[M].河南人民出版社, 2000.
[2]崔永华, 杨寄洲.汉语课堂教学技巧[M].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2002.
[3]李晓琪主编.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研究[M].商务印书馆, 2006.
[4]申小龙.语言与文化的现代思考[M].河南人民出版社, 2000.
[5]游汝杰.中国文化语言学引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
【幼儿兴趣点】推荐阅读:
幼儿美术兴趣激发06-28
幼儿兴趣班07-24
幼儿数学兴趣培养09-13
激发幼儿的兴趣11-21
幼儿美术兴趣培养12-28
幼儿学习兴趣培养01-06
幼儿节奏兴趣培养01-11
幼儿启蒙:幼儿兴趣早教班,比孩子兴趣更重要的是家长心态10-05
幼儿英语教学兴趣06-19
幼儿足球学习兴趣培养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