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革ERP环境下管理会计

2024-05-14

变革ERP环境下管理会计(通用12篇)

变革ERP环境下管理会计 篇1

一、实施ERP对传统财务会计的影响

ERP的实施对财务会计的影响, 不仅仅是将帐务的手工处理方式变为电子化处理, 而是从量变到质变的一次飞跃, 它对会计流程、会计职能、会计工作方法和会计工作组织方式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一) 实施ERP对传统财务会计业务的影响

(1) 对会计流程的影响。传统会计流程都是从会计凭证为输入起点, 主要采集经济业务的货币信息, 借助于专门的方法和程序进行核算和控制, 产生一系列财务信息和其它经济信息。这就决定了会计信息系统孤立于业务和其它管理信息之外, 只记录了业务事项信息的一个子集, 而忽略了其他大量的管理信息。ERP把企业的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整合在一起, 实现了会计信息、其它管理信息和业务信息的集成。它将会计信息的输入口延伸到业务最前端, 多维度记录业务信息, 包括物流信息、客户和供应商信息、货币信息、企业内部计划、预算等。而会计记账工作则可以通过事前设置和后台的处理, 随物流自动生成财务信息。

(2) 对会计职能的影响。ERP可以实现会计反映的及时性和会计监督、控制的实时性。传统的会计核算流程决定了事后反映有局限性。而且, 传统会计仅把货币信息整合到一个系统中, 利用复式记账将资金及其他投入要素记录并报告给相关使用者, 在现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环境中, 这种反映速度和维度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信息使用者的决策需求。ERP环境下会计信息实现了对业务事项的实时、多维度反映, 通过分类查询, 即可得到按照多维度指标汇总的财务信息。这种改观无论对企业内部管理还是对外向股东报告各种决策有用的信息, 都提供了强大的支持。同时, ERP实现了企业经营和财务活动的协同处理, 使资金流能够实时反映业务信息的变化, 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之间的“隔墙”随着这种协同反映逐渐缩小。会计部门可以通过ERP系统实时查阅业务部门资料, 更准确地判断业务信息的合理性和合法性, 并履行企业内部计划、预算等控制职能;同时, 有财务查询权限的业务领导在业务进行过程中就能实时跟踪业务活动的财务信息, 并据此及时对业务活动做出调整。

(3) 对会计工作方法的影响。实施ERP对会计工作方法有多方面的影响。如, 手工会计通过原始凭证到记账凭证、到账簿、再到报表来开展核算工作, 其中每一过程都需要专门人员从事收集、整理、记录、计算和审核工作, 尤其是记账过程避免不了许多重复转抄工作;而ERP下的会计工作仅需将资料 (原始凭证) 一次录入, 其它过程均由计算机处理且瞬间完成, 充分体现了“数出一门, 共享全程”的思想。又如手工操作下的一些内部控制措施, 如编科目汇总表、凭证汇总表, 试算平衡表, 总账、明细账的核对等就没有存在必要, 有一些内部控制措施转移到由计算机来完成, 如凭证借贷平衡校验、余额与发生额平衡检查等等。会计资料的保存形式由纸质文档转化为电子文档, 便于快速查询。

(4) 对会计工作组织方式的影响。ERP环境对企业组织结构的最大冲击是“金字塔型”结构解体, 企业组织方式逐渐扁平化, 企业不再按传统职能划分企业各部门, 而是围绕业务流程重新构建组织。在财务组织模式上, 财务管理层级减少, 财权和控制范围相应加大, 并且适应以业务流程为导向企业组织方式, 财务人员参与到由跨职能的专业人员组成的“任务团队”中, 共同完成某项任务。完成后, “任务团队”解散, 财务人员回到“财务资源池”或加入到其他团队中。

(二) 实施ERP对财务会计人员的影响

前已述及, ERP的实施改变了会计信息的搜集和处理方式。与此同时, 其也完全改变了会计人员在企业管理体系中的角色。由于企业经营信息在收集、归并过程中, 会计人员不再是在传统模式下独立完成, 而是跟随着业务流程由各个管理节点上的相关人员录入完成, 会计信息一旦在业务流程各个环节被确认后, 根据系统原始定义便自动生成记账凭证, 同时计入相关分类账, 并自动产生了各类管理报表和财务报告等会计信息。这样, 由于计算机处理数据在速度和准确性方面的优势, 传统财务会计模式下的会计制单员被ERP系统替代, 这些占传统会计业务相当比例的制单员将逐步转变为会计数据的分析师, 利用他们对会计账务知识的把握以及企业全局的了解对会计信息进行加工、整理, 使之成为有助于决策者有用的决策信息。此外, 传统财务会计模式下, 企业管理人员一般通过财务报表中获取经营及绩效方面的信息用于企业管理, 而ERP的一些功能模块实现了管理人员可以随时查看部分决策信息, 而不必须通过财务报表得到。由此, 管理信息的提供者不再局限于企业财务会计人员, 而是企业业务流程的各个环节, 财务会计人员再提供管理信息的同时, 也成为了信息的使用者, 如此的转变改变了财务会计人员的角色, 实现了财务会计人员向管理角色的真正转变。财务会计人员除了原有的要求外, 对其知识结构和管理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

首先, 财务会计人员必须精确掌握涉及会计业务方面的全部政策。有关会计制度、财务制度、税收政策、金融政策、管理理论等方面的知识构成会计信息, 成为ERP集成系统采集数据的基础, 基础知识的不足将导致ERP会计信息的内在缺陷。

其次, 财会会计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企业管理素质。他们不仅要熟悉企业的管理流程, 而且要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和企业现实制定恰当的会计政策, 将其体现在ERP系统中, 实现会计控制和财务管理。

第三, 财会会计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他们必须从大量的数据中筛选出反映企业运行状态的关键信息, 为企业管理当局提供决策依据。

二、ERP环境下企业财务会计的前景展望

E R P之所以被称之为企业资源计划, 是因为它整合了企业中的各种资源, 集成于一个系统当中, 因需而用, 而要整合这些资源, 最好的方法就是通过财务会计信息系统, 不论是采购、生产、销售, 还是企业日常工作、员工管理等各类工作, 只要发生资金的流动就必然会与财务会计信息系统产生联系。因此, 在ERP环境下, 财务会计信息系统作为会计人员的工具, 成为企业中的核心管理信息系统, 其作用也日益宽泛, 但主要是帮助会计人员提供和处理各种信息, 对外提供报表, 对内提供各种决策有用信息。在ERP环境下, 财务会计信息系统业务处理的最终产品是提供财务报告, 提供对外信息, 同时财务会计信息系统也是管理会计系统的基础, 管理会计系统主要是根据会计信息系统数据库中的数据来工作的, 同时辅以其它模块的业务数据。管理会计系统主要负责参与企业管理、对内提供信息。在企业管理方面, 例如销售计划的、生产计划等的制订, 对内提供的信息如销售盈利分析、成本报表等。可见, ERP管理系统的出现促进了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和成本会计的一体化。

此外, 在ERP环境下, 财务预算管理水平得到显著改进。首先, 可以在总账模块下设置预算, 通过定义明细预算, 将总预算层层分解, 建立预算层级制度;其次, 规范销售、生产、采购、费用等整个业务流程的全面预算管理, 以定额标准成本为中心, 实现精细化管理;最后, ERP环境下财务会计系统能够自动进行资金项目检查, 实现事先计划、事中控制和事后反馈, 不仅可以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及时性, 同时也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财务预算管理, 进而促进了企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摘要:ERP不仅是一个为企业服务的管理软件, ERP还是一个集组织模型、企业规范和信息技术、实施方法为一体的综合管理应用体系。它使得企业的管理核心从“在适当的时间制造和销售合适的产品”, 转移到了“在最佳的时间和地点, 获得企业利润的最大化”, 并将这种管理方法和手段的应用范围从制造企业扩展到了其他不同的行业。本文在对ERP充分认识的基础上, 分析并阐述了ERP环境下企业财务会计的变革情况, 最后对ERP环境下企业财务会计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ERP,财务会计,管理信息系统

参考文献

[1]、马庆国、徐青等, ERP环境下管理会计的变革研究, 重庆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6第4期

[2]、杨晓燕、申玲, ERP对企业财务系统的影响分析, 财会研究, 2007年第9期

变革ERP环境下管理会计 篇2

为适应会计电算化的不断发展,会计工作走向了信息化,目的在于提高企业经营效益,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本文基于国内外会计工作对ERP的应用现状,分析我国企业ERP系统环境下会计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一、会计信息化演变过程

会计电算化从起步到现在,已经经历了十多年的发展,并且逐步代替传统的手工记账。但是会计电算化只是在财务、报表等方面实现了核算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还是处于自我封闭状态,没有模块之间的互相联系。随着电子技术的日益发达及对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传统会计电算化已不能满足管理的要求,需要把各个独立的信息资源合理的组织起来,成为一个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系统,因此会计工作从电算化时代走向会计信息化时代。

ERP系统的实施,促进了会计管理体制的改革,改变了会计工作方法,提高了会计工作效率。会计人员的职能不再仅仅局限于核算,可以参与经营管理,真正实现会计工作的核算、监督、管理职能。因此,会计信息化的实施不仅是公司的一个技术项目,而且是关系到企业发展战略、企业管理变革的一个战略性的管理工程。通过ERP实施,一个企业不仅能提高自身计算机水平、自动化水平,还可以为企业带来先进的管理思想、管理模式。借助ERP的实施,企业可以提高管理水平,提升内部的运营效率和整体经营水平,促进企业由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

二、国内外应用会计信息化现状

(一)会计工作应用ERP现状。自从20世纪90年代,美国著名的咨询公司提出ERP概念以后,ERP系统就在逐渐被应用于各行各业。截至,发达国家运用会计信息化系统的企业已经超过85%,工业发达国家对于会计信息化的普及已经达到80%~90%。国外企业的信息化水平也已经到了一个相当高的阶段,为ERP系统的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在利用信息化手段改变传统经营模式方面,发达国家的企业取得了具有历史意义的飞跃,对会计信息化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对于国际会计电算化的实施情况来看,我国会计信息化还处于起步阶段,大多数还停留在会计电算化阶段。据不完全统计,截至我国实施会计电算化的企业超过100万家,应用ERP的企业只有2,000多家。从我国加入WTO以后,我国企业应用会计ERP的态势主要有两个:质量上不断地提高,数量上不断地增加。这都是为了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为了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国际会计信息化的启示。与国际相比,我国企业对ERP的.应用呈现不平衡状态。企业与企业之间存在的差距较大,能够真正全面有效地应用ERP系统的企业占少数。此外,由于技术缺乏,好多企业虽然运用了ERP技术,但是还处于单一模式阶段,因此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是企业实施会计信息化的首要任务。

三、我国会计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一)对会计信息化没有较高的认知度。大多数企业认为会计工作就是财务部门的工作,涉及不到其他部门,没有必要进行信息化,更没必要浪费人力、物力去研究。就算有的企业认同会计信息化,能为其带来方便,也投入了ERP系统,但是由于ERP经常会涉及到升级、转化等问题,企业不愿再投入资本进行维护,不投入就不能适应企业自身的发展状况,ERP系统就不能发挥其强大的功能,形同虚设。

(二)会计信息化管理工作不到位。一个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决定了会计信息化的实施与否。绝大多数企业还处于封闭的管理模式,会计信息没有公开透明化,这不利于企业的发展,管理不到位造成会计信息质量失真。在会计信息化的过程中,每个部门都可以根据自己的职责,负责每个子系统,对会计工作进行操作和监督。

(三)会计信息化专业人才缺乏。首先,我国会计人员很多,但精通网络信息化的会计却很少,这是阻碍会计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其次,缺乏对于会计软件开发和服务的专业技术人员,这样就造成会计软件在运行中出现问题不能及时得到处理。因此,缺乏会计信息化综合人才是阻碍我国会计信息化的主要因素。

四、完善我国会计信息化应用的建议

(一)完善企业内部环境。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因素就是企业内部环境。企业内部管理机构不合理导致的内部环境控制问题,对会计信息化质量造成了不良影响。建立规范的企业管理制度,形成科学有效的职责分工和制衡机制,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基础。另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是企业年度利润的考核,有些企业为了增强投资者对企业的信心,在年度报表中虚增了利润,导致会计信息失去了真实性,违背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原则。因此,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是保障会计信息化实施的最根本条件。

(二)培养会计信息化综合性人才。企业采用ERP系统,会计工作性质完成了由数据采集录入的核算工作向ERP系统管理工作的转变。这需要综合素质更高的会计人员来担当此重任,他们应当转换工作思维,实现核算角色与管理角色的转变。此外,企业还应该培养一批既懂业务流程又懂财务流程的会计人员,以及熟悉ERP系统程序及操作流程的计算机技术人才。而且企业还要开展跨流程操作的培训,使得会计人员对各业务模块都知晓精通。除此之外,还要加强各个岗位的培训,加强各部门之间的交流和学习,让企业财务、业务、信息等各部门的管理人员充分利用ERP系统综合管理功能,及时有效地为企业经营者提供准确度高、相关性强、可靠的会计信息。

(三)加强对会计信息化系统的监管。ERP系统应该提高监管业务范围,不但要对企业披露的会计信息质量进行监督检查,而且要对企业开展的业务流程进行监督,深入了解会计信息化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监督管理机构需要更新检查方法,升级检查技术;检查管理人员应改变传统的检查思维模式及传统的检查操作方法,以适应ERP系统的监督管理。各大监管机构应尽快掌握ERP系统的功能和特点,充分理解ERP系统各模块数据信息的处理方式,明确传输到会计模块的加工方式及数据来源,充分理解ERP系统各模块数据信息的处理方式,对有效的内部监督和审计带来有利的帮助,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减少企业与市场投资者的信息不对称。

五、总结

变革ERP环境下管理会计 篇3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科学管理日益受到企业的重视,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重整组织结构和调整管理模式,在这种环境下,ERP系统应运而生。ERP系统是基于客户服务器体系、关系数据库结构、面向对象技术、图形用户界面、第四代语言、网络通讯等信息技术的一个广泛而开放的企业信息系统。ERP系统中的会计信息系统便是各种信息如供应、生产、销售、服务等信息高度集成的结果。ERP的核心思想是以供应链管理为核心,尽可能地整合企业全部资源,加快企业资金流和信息流的流通速度,提高企业竞争力。这种先进的管理模式给传统会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也给内部会计控制提出了新的挑战。

一、我国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现状

由于经济环境、技术条件以及管理理念的制约,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主要通过人工操作、现场检查等手段实施内控。这种方法一是导致我国现有企业控制效率极其低下。现代企业的经营环境复杂、经营内容广泛、地理分布辽阔、信息处理工作量非常大,如果采用传统手段,不仅速度慢而且花费大。现代经济学理论认为,制度能否得到有效执行的一个关键因素在于其交易成本的高低,因此,工作效率及经济效率低下可能造成企业的内控制度流于形式。二是通过人工操作、现场检查等手段实施内控难以避免主观因素的影响。现代企业提倡“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因此在制度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中不能忽视人性的弱点,在现阶段,我国的企业通过人工进行内控难以逾越人情和素质两个障碍。

二、ERP系统环境下内部会计控制的关键环节

ERP系统环境下内部会计控制包括销售和收款循环控制、采购和付款循环控制、生产循环控制等几个方面。

(一)销售和收款循环控制

销售和收款循环控制包括客户订单处理作业、交货作业、开具发票及收款作业,是销售和收款循环的几项主要作业。订单处理作业控制的重点应该放在客户记录信息和订单信息的输入、确认及其他相关数据的输入环节上,加强各输入信息的核实并保证输入的准确度。交货作业控制的重点在于交运文件和装箱单数据项目准确性的控制。开具发票和收款作业的重点是不相容职责的分离及监控。

(二)采购和付款环节控制

企业在确认订单前,需要了解产品库存情况,如果库存不足,则应该根据需求安排生产,由此引出采购及付款循环的一系列关键作业,如购料预算作业、采购作业、收料作业、付款作业等。购料预算的重点是计算购料预算的基础数据及成品,收料作业的重点是原材料入库验收环节,而采购和付款作业的重点则是所发出采购订单的授权及供应商发票的核查。

(三)生产循环控制

生产计划、制作流程管理、品质管理、保养、成本核算等都属于生产循环。所有生产循环作业的控制重点首先在于主生产计划的控制。主生产计划是物料需求计划、组件的生产计划,订单优先计划等具体生产计划作业的编制基础。成本核算作业的控制重点还包括对成本核算基础工作的完善。而品质管理作业的控制重点还包括质量标准的确定。在整个生产过程中,质量管理模块自始至终地对产品进行着严密的质量监控,其监控的原理就是将各生产流程的“产品”与事先确定的质量标准进行对比,因此,质量标准的确定是必须加以控制的环节之一。

三、完善ERP系统环境下内部会计控制

(一)规范会计科目,设置财务标准,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

由于ERP系统运用了多项物资编码,搜集和定义了物料的属性,形成了较为准确的产品结构资料,提高了财务标准,并通过设置一套名称准确、内容完整的会计科目,规范会计核算过程,保证各类数据、财务信息的真实、完整。例如,可由预先编辑设置的公式自动完成折旧的计提、费用的分摊等工作,根据会计记账凭证自动生成会计报表,有效地杜绝了利用相关政策人为调节会计利润的现象。

(二)坚持不相容职务分离原则

在实施ERP的环境下更要坚持不相容职务分离原则,也就是要进行职务分隔。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能够保证企业内部涉及会计工作的机构、岗位的合理设置及其职责、权限的合理划分。坚持不相容职务互相分离,确保不同的机构和岗位之间权责分明,互相制约,相互监督。在ERP环境下由于业务交叉,各模块物流资金信息共享,会计业务活动时,要使每项经济业务至少有两个人或两个以上的部门参与,这样就可以用一个去证实另一个的准确性,只要人尽其用就不会造成工作的重复。调整不适应ERP环境的会计岗位设置,完善各岗位职责,特别是管理岗位和稽核岗位,在不同会计职务上加强预测、决策、分析等职责,加强稽核对业务的指导、监督、检查等职责。因此,只要相关的人员和部门之间没有徇私舞弊,差错与不轨就不难发现。

(三)事前、事中、事后会计控制相结合

在ERP系统环境下,应将事前、事中、事后会计控制相结合,完善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事前控制包括预算控制和授权控制两个方面。前者使得在发生经济业务时,系统能自动将实际情况与预算目标进行比较,对不符合目标的业务操作进行否决或提请授权机构决策;后者则能根据企业的组织结构及员工的岗位责任,设置每个员工对系统的操作权限以及对信息的查询范围,系统将保证企业的各项业务活动均是由被批准或被授权的员工执行。事中控制主要是对操作程序进行控制,主要包括业务操作控制与会计系统控制。而事后控制则可以确保检查报告的客观性、可靠性,提高检查效率、降低检查成本,有利于企业及时发现在目标实现及制度执行过程中的各项偏差。

(四)建立健全资产管理制度,维护企业合法权利

在应收账款方面,实现多种清账方式,有效减少坏账、呆账的发生。在ERP系统运行的过程中,系统设有三种应收账款的清账方式:一是保留原来未清项;二是结清原来未清项,产生一个新的未清项;三是标准未清项。在应收账款录入时,根据应收账款回款情况,分别采取这三种清账方式,并通过账款的账龄分析查找应收账款的来源和形成原因,及时清账、对账,尽量缩短应收账款的回款时间,减少呆账、坏账的发生。同时,由于系统把各部门需要的数据通过功能模块的划分,上传到系统的各个监控部门,并随时进行数据的核对。例如,在内部数据的核对当中,财务部门记录的应收往来款项应与销售部门实现的销售数据相符;在结转成本时要和销售部门提供的销售数量相匹配,这样,不仅为企业制定合理库存奠定了基础,而且还减少了资金占用。

(五)降低实施ERP系统的内部会计控制风险

通过对控制目标点与面的评估,试图降低实施ERP系统的内部会计控制风险。ERP的实施,实现了跨业务、跨职能部门的业务处理,使过去跨部门的审批程序简化和压缩。实施ERP后,企业所遇到的主要业务风险来源于重组后的业务流程。流程化管理的ERP,打破了原来职能部门条块分割的现状,使企业的资源统一管理和共享。运行与管理在很大程度上由ERP来进行控制,这就导致了内部风险环境的变化,使得过去传统内部会计控制内容的风险变得更加复杂。一般来讲,ERP系统覆盖营销、计划、生产、采购、仓储、财务、人力资源等企业运营管理的各个层面,企业基于风险管理的原则,在ERP实施过程中通过定期风险评估,寻找对重点业务流程影响最大的环节,井对这些流程进行描述和分析,对ERP流程中的每个活动进行追溯,描述风险特征并确定相应的控制区。这就需要对 ERP环境下关键业务流程的内部会计控制点进行定期审核,确认其是否能有效地控制业务风险,并对其做出评估和完善。

ERP环境下会计实时控制研究 篇4

为了解决会计流程远离业务流程, 管理者获得的信息明显滞后、无法满足实时控制的需求这一难题, 会计界的众多学者对会计实时控制进行了深入研究。AICPA主席Robert Mednick 1988年就曾指出:“如果会计行业不按照IT技术重新塑造自己的话, 它将有可能被推到一边, 甚至被另一个行业———对提供信息、分析、鉴证服务有着更加创新视角的行业———所代替”。美国会计学家霍兰德 (Hollander) (1999) 认为财务部门应帮助管理部门塑造并控制业务流程。著名会计学家阎达五教授 (2004) 从IT视角诠释了会计实时控制观, 并探讨会计实时控制的框架体系, 努力使之成为实现企业价值增值的管理工具。綦好东、杨志强 (2004) 认为以实时控制理论为核心协调和优化价值链, 最终会实现价值链联盟和核心企业价值最大化。戴玮炜、王正军 (2007) 分析了价值链会计实时控制的特点, 认为构建价值链会计实时控制要与企业的业务流程再造同步进行。综合这些观点, 可以发现:会计的实时管理控制职能和价值链管理已日趋重要, 但国内当前对在ERP环境下会计实时控制的研究还没有统一观点。基于此, 本文对在ERP环境下的会计实时控制作了研究, 并提出了ERP环境下会计流程再造的一些方法和建议。

二、ERP环境下会计实时控制理论

在经济全球化和新科技革命的推动下, 企业之间竞争的范围和规模都已扩大, 企业与企业之间以及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存在大量需要交换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 迫切要求企业建设具有高集成度的信息化系统, 将企业的所有资源集成管理, 实时控制。ERP企业资源管理系统的出现, 实现了企业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实时反映, 能为企业实时提供大量的会计信息, 实时传递相关单据、实时处理相关数据, 从而实现会计信息的实时披露。这也为会计信息系统的实时控制提供了平台。实践的进行促进了会计实时控制的创新和发展, 用新的控制理论来指导实践已经成为现实。

作为一种新的会计控制观, 会计实时控制与传统会计控制观具有很大不同:在控制目标上, 从“确保资产的安全完整或单一利润最大化”发展成为“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和效益从而实现价值增值”;在控制内容上, 从“注重资本要素的单项变动控制”发展到“注重将企业看做一个整体, 对企业实行价值链管理, 实现了从单项控制到多维控制”的转变;在控制方式上, 实现了从适时控制向实时控制转变;在控制信息上, 实现了从“利用会计信息或货币量”发展成利用“时间量、实物量、货币量”三量信息进行控制的转变;在控制属性上, 实现了“企业从事后获取会计信息”到“在企业经营活动过程中实时获取信息”, 从事后走向事中, 从静态走向动态的转变。

三、ERP环境下会计实时控制结构体系

ERP企业资源管理系统是企业实行会计实时控制的基础, 要实现会计实时控制的最终目标, 就要使企业的ERP系统有效运行。因此, 需要构建企业良好的ERP控制环境、运用有效的会计实时控制方法、根据实际需要对会计业务流程再造 (如图1) 。

(一) 构建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内部控制环境是企业文化的基础, 对企业员工的控制意识具有极大地影响作用。企业中的人及其活动是企业的核心, 企业决策层要特别重视企业中对人的控制, 重视对员工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1) 培养员工的道德价值观和以诚为本的原则。企业有效运行的核心是人以及人所进行的业务活动, 企业内部环境与员工的道德价值观相互影响, 良好的内部会计控制环境是企业有效运行的根本因素。 (2) 企业导入ERP后会计人员的角色要相应转变。企业应用ERP系统后, 各业务部门在发生经济业务时通过网络即时传递给会计子系统, 由会计子系统根据预先设定的程序记账, 最后生成会计凭证, 并按要求生成不同类型的会计报表, 但ERP系统并没有完全代替会计。

在ERP系统中, 会计人员不但可以辅助经营决策而且可以参与企业经营管理。ERP系统中的会计实时控制已经完成了从事后反应会计信息, 到事前事中控制会计信息的转变, 注重在企业经营过程中的控制, 强调事前计划、事中控制和事后反馈的有机统一。实施ERP的企业, 要求从会计人员全局和整体出发, 把财会在整个管理系统中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二) 根据实际需要再造会计业务流程

传统会计业务流程由功能驱动, 是各项经济业务按发生先后顺序进行处理的过程, 而重组后ERP环境下的会计业务流程是事件驱动的。事件驱动会计信息具有独特的信息传递流程:在经济业务发生时, 业务部门按照设定好的处理程序把数据存储到业务事件数据库, 业务事件数据库中的数据被称为源数据, 只经过业务部门初步的加工, 信息使用者根据自己的需要从系统中选择信息, 系统会预先设定信息处理代码, 信息使用者选择信息时输入信息处理代码, ERP系统根据相应的信息处理程序, 加工处理业务数据库中信息, 并把处理结果实时反馈给信息使用者。虽然ERP系统的应用使企业在收集原始数据的过程中分散化, 但却实现了各项业务活动的数据存储和数据处理的集成, 最后实现了财会管理和业务过程管理的同步。

ERP会计业务流程以事件驱动的模式, 突破了传统会计业务流程功能驱动的模式, 是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应用的大势所趋。ERP环境下会计业务流程。在ERP环境下, 会计业务以事件驱动为原则, 对该业务重组后的会计业务流程可用图2如描绘。 (1) 经济业务事件发生时, 由各业务部门人员把相关的业务事件数据记录在相对应的管理信息子系统中, 并且把数据适时存储到全局数据库中。 (2) 对业务事件数据中的资金信息进行审核, 由系统生成记账凭证, 将记账凭证数据存入到经过处理的数据库中。 (3) 根据企业规定把最初的业务数据进行处理并在业务事件数据库中存储, 信息使用者需要查询某项信息时, 可以随时向事件驱动型会计信息系统输入代码进行处理, 会计信息系统中存有模型库。 (4) ERP系统根据需要获取业务事件数据库中的数据, 利用加工模型库中的会计模型处理数据。 (5) 为了方便计信息使用者对信息的需求, 系统定期生成账簿以方便财产清查, 并产生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和利润表等财务报表。

(三) 会计实时控制的具体方法

事前、事中、事后控制的紧密结合是一个完整的会计实时控制系统要达到的目的。会计事前控制主要是对预算资金的编制, 事中控制主要是根据预算进行实时控制并对计划内和计划外情况进行修改补充, 事后控制主要是及时反馈会计信息并评价会计信息的效率。先进的内部会计控制方法是企业充分发挥会计信息系统监管职能, 降低成本, 提高效率的保障。

在ERP环境下, 传统的会计控制原则是基础, 但一些先进的会计实时控制方法, 如标准成本控制法、责任会计控制法、预算控制法, 也要大量使用。 (1) ERP环境下标准成本控制方法。标准成本是通过精确地调查、分析与技术测定而制定, 用来评价实际成本、衡量工作效率的一种预计成本。因此利用标准成本可以实现对实际成本的精确控制, 最大限度降低生产成本, 控制过程简便易行, 是一种较理想的成本控制方法。标准成本控制法的原理是事先确定控制对象的标准成本, 为各控制对象制定标准成本卡, 在生产过程中, 定期将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作比较, 计算成本差异, 分析差异原因, 及时采取控制措施, 将各项成本支出以标准成本为依据加以控制。作业成本法简称ABC法, 是以作业为基础的成本计算方法, 在ERP系统中作业成本法是标准成本控制的基础, 作业成本法的基本理论认为企业的全部经营活动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的作业组成的, 把作业作为核算成本的基本对象, 这样可以准确的核算成本。 (2) ERP环境下责任会计控制方法。责任会计是指为了适应企业内部管理的要求, 更好地调动各部门和职工的积极性, 在企业内部建立若干责任中心, 并使他们对所分工负责的经济活动进行规划、核算、控制和考核的一整套专门制度。责任会计按经济责任归属对企业总体目标进行分解, 把责任分解到各个责任中心, 每个责任中心再分解落实到个人, 并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 将员工的经营业绩与分配的经营目标进行对比, 以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一般情况下, 企业运用责任会计控制法首先设置责任中心, 明确权责范围;然后编制责任预算, 确定考核标准;第三步就是建立跟踪系统, 进行反馈控制;最后分析评价业绩, 建立奖罚制度。 (3) ERP环境下预算控制方法。全面预算管理是实现事先计划与事中控制思想的重要手段, 它以会计控制为核心。在实施ERP的企业, 财务人员在预算子系统中作预算, 并把预算结果存放在全局数据库。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内部控制规范》,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年版。

[2]阎达五:《价值链会计研究:回顾与展望》, 《会计研究》2004年第2期。

[3]阎达五、张瑞君:《会计控制新论——会计实时控制研究》, 《会计研究》2003年第4期。

[4]綦好东、杨志强:《价值链会计目标确定与职能定位》, 《会计研究》2004年第2期。

[5]戴玮炜、王正军:《价值链会计实时控制浅探》, 《中国管理信息化 (会计版) 》2007年第1期。

[6]于文利:《浅议ERP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现代商业》2012年第3期。

[7]张庆军:《探析基于ERP的会计实时控制研究》, 《现代商业》2010年第12期。

[8]陈荣秋、马士华:《生产与运作管理 (第二版) 》,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9]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财务成本管理》,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10]王利萍:《基于ERP的会计实时控制研究》, 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硕士学位论文。

[11]张瑞君:《网络环境下会计实时控制》,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变革ERP环境下管理会计 篇5

对ERP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构建的思考--以宿迁亿泰自动化工程有限公司为例

学员姓名 樊肖军 学号:1232001267953 入学时间 2012 年 秋 季 指导老师 马骅 职称 讲师 试点学校 宿迁开放大学

目 录

一、ERP与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 1

(一)ERP下的会计信息系统的结构……………………………2

(二)ERP下会计信息系统的地位及作用………………………2

(三)ERP下的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3

二、亿泰公司在ERP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构建中存在的问题……………………………………………………………………3

(一)对ERP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软件的片面认识………………4

(二)对ERP环境下的会计信息系统项目重视程度不够…………4

(三)新旧系统切换问题……………………………………………5

(四)偏重账务处理功能而非管理功能……………………………5

三、解决亿泰公司ERP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构建的建议……………6

(一)充分认知并实践ERP环境下的会计信息系统的项目构建…6

(二)解决新旧系统的切换问题的对策 …………………………6

(三)强化会计信息系统管理功能………………………………7

(四)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安全性…………………………8

四、结束语………………………………………………………………8 【参考文献】……………………………………………………………9

对ERP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构建的思考

--以宿迁亿泰自动化工程有限公司为例

【摘要】 随着企业管理思想与信息技术的发展,ERP在我国的实际应用已经很普及,并在实践中取得很大成效,但在会计方面应用却受到很多限制。由于会计理念及中西方会计制度的差异,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需要对引进的ERP信息进行相应的处理,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应用从而发生重大变化。本文通过分析ERP环境的特征,阐述了ERP环境对会计信息系统的影响,并预测了未来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项目构建 企业资源计划 会计信息系统一、ERP与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

ERP即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在 20世纪末曾风靡一时。主要在于ERP采用网络通信技术和计算机的最新成就,实现更为开放的不同平台的相互操作,加强了用户自定义的灵活性和可配置性功能,以适应不同行业不同用户的各种需要。共有信息技术和信息高度集成日新月异的管理思想、管理方式的巨大转变推动着企业资源信息系统在会计领域的实际应用则是这场变革的一个主要趋势。目前ERP已成为反映时代对企业合理调配资源、最大化地创造社会财富的要求,是企业在信息时代发展、生存的基石,ERP 在会计领域的应用导致了传统会计作业模式向新模式的改变。探讨两者的关系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是一个企业的供应链(企业制造车间、分销网络、客户、供应商共同组成一个闭环流程)与另一个企业商业流程的比拼。企业资源计划ERP的主要指导思想就是整个流程环节的过程管理。另一方面,ERP系统中的筹划体系包括:成本计划、采购计划、设计计划、生产计划、销售计划、费用计划、人工成本预算和利润分配等,这些筹划体系与绩效管理完全统一到整个企业所有管理环节中。在现金为王的年代。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通过定义与事务处理相关会计核算方式与会计核算科目,以便在事务处理发生的同时自动生成会计核算分录,保证了物流与资金流的同步记录和数据一致性。从而实现了根据财务资金现状,能够找到企业现金流的来源,并进一步推算与企业相关的销售业务状况,转变了现金流滞后于物资管理的现象,方便企业对

财务和购销的实时管理和及时决策。这样企业的现金流状况就可以得到总体监控制。另外,计划事项、生产事项、解决与评价体系都在整个管理流程下得到管理人员完全掌控。企业职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能力必然在每个业务流程解决的过程中得到最大限度的体现,环节与环节之间特别重视在每位员工的工作主动性和创造性,这样就实现了企业管理人性化的改变,提高了企业管理的文化,从而更加提高企业在瞬息万变的商海中杀出自我的天地,提高企业在同一行业内的核心竞争力。

(一)ERP下的会计信息系统的结构

ERP中的会计信息系统主要分为管理、财务会计两部分。管理会计是建立在财务会计的基础上,包括预算管理、资金管理、成本管理等等。财务会计开展的是最基础会计流程核算,包括往来账木管理、存货管理、成本核算、固定资产管理、利润分配预算等模块。在ERP中,财务相关核算功能基本在ERP会计信息系统中均有包括,而管理系统功能则不一定会位于会计系统当中,ERP是一个以财务为核心的集成系统,为了实现这个目的,会计信息系统中的许多功能特别是管理会计的功能都集成到了各个作业模块当中。

从计算机的角度看,在ERP下会计信息系统,大体可分为客户端表现层、中间业务逻辑层、数据库层,其中中间业务逻辑层可分为财务模块和其它业务模块,业务人员将业务会计信息从客户端表现层传送到中间业务逻辑层,经过有关的业务模块处理,不需要经过财务模块处理的,直接存入数据库当中,需要由财务模块处理的会计信息传入财务模块后由财务模块处理,最后将会计信息存入数据库。

(二)ERP下会计信息系统的地位及作用

会计信息系统是ERP中最重要的子系统,处于核心地位。ERP之所以被称之为企业资源计划,是因为它融合了企业中的各种资源信息,集成于一个系统当中,因需而用,而要融合这些资源,最好的方法就是通过财务信息,无论是采购、生产、销售,还是企业的日常工作、员工管理等各类工作,只要发生资金的流动就必然会与ERP产生联系。有一种观点认为ERP的核心是MRP,本文认为不妥。以MRP为核心,或许是因为ERP是从MRP发展过来的。第一、ERP的使用范围已不单单是制造业,也已经应用在如医疗、出版、咨询等非制造行业,这些行业无MRP可言。第二、通过MRP可能会连接生产部门、采购部门、销售部门等相关部门,但是其他部门难以与其联动,很难合成企业有效资源。

会计从业人员的有效帮手就是会计信息系统,其是企业日常经营中最为重要的系统 2

之一,其主要功能就是为会计从业人员提供各种财务信息:对内提供决策参考信息,对外提供财务报表披露。在ERP系统中,会计信息系统运用的终极目标就是提供准确无误的财务报表(资产、利润、现金流量),对外财务信息披露,这也就是说会计信息管理系统同样也是管理会计的根基,管理系统主要依据财务信息系统数据库中的财务信息来运作的,再参考其他信息模块的基本内容。管理会计系统主要为财务负责人和公司领导提供参考决策信息。在企业运营层面,比如年度生产计划、成本控制计划、预算指标、总体利润水平、销售目标等等。

(三)ERP下的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

ERP下的会计信息系统是近些年比较流行的企业管理系统,伴随着互联网平台中信息交换技术、机械智能、大数据库、终端解决方案等系统的快速进步,信息化、智能化、数据化将是会计信息系统未来发展的目标。

1.会计信息系统向信息化、智能化发展

在高速发展的今天,快捷、便利、有效的信息资源对企业的生存尤为重要,一个企业的信息资源越宽广, 这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越强。所以企业信息化、智能化的网络技术发展将为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完善打造一个坚强的技术后盾。以会计信息系统为基础的管理信息和财务信息智能化结合将为企业管理运营提供重要决策。企业管理系统、信息决策系统与电子云平台相结合的必将向着实时交易, 实时财务业务处理反馈等方向发展。

2.会计信息系统向智能化方向发展

ERP下会计信息系统实施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其关键就是要提高企业的财务决策的能力。传统的财务软件中只能利用财务数据和财务指标进行简单的财务决策,但他的重点只是为决策提供最为基础的信息,而不能支持决策的全过程。ERP的环境实现了企业财务信息与企业管理信息的有效合成,会计信息系统能够智能分析财务数据并有效提供管理决策信息,智能预测经营风险,并提出适合企业实际经营需要的财务方案。将来理想的效果是会计信息系统能够智能分析企业财务漏洞并提出合理建议。

二、亿泰公司在ERP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构建中存在的问题

宿迁亿泰自动化工程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是一家高科技自动化制造厂商,专业生产自动化流水线设备以及高端的测试、制成设备。公司占地32亩,建立标准厂房

14000平方米,洁净车间3000平方米,现有员工120人。公司获得了江苏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江苏省民营科技型企业称号,获得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资格。

公司的上游行业为电子元器件行业(传感器、光电、光栅)、电气行业(PLC、变频器、人机界面)、机电行业(电机、伺服电机、气缸、气动元器件)和金属行业(精密FA组件、铝型材)。公司自动化设备的动力部件、控制部件向国际品牌企业采购,传动部件和型材向国内企业采购。核心部件的高质量控制制程设备精度、速度、压力控等性能的基础,辅以好的工艺流程和检测手段才能够实现性能指标。公司选购的上游部件在品牌和性能上要求较高,与普通国内设备企业相比质量较高。上游行业生产厂家较多,市场供应较为充分。公司主要依据生产计划和市场价格采购原材料。公司的采购也较为分散,单个零部件供应商占比较低,总体企业原材料采购较为复杂而专业。

公司的下游行业为平板显示行业、精密光电薄膜元器件行业、电子元器件行业、家电行业和食品饮料行业。平板显示行业和精密光电薄膜元器件行业是公司现阶段最重要的下游客户。平板显示行业和精密光电薄膜元器件行业的下游是消费电子领域,包括电视、电脑、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公司目前的主要客户有京东方科技集团、天津富纳源创科技有限公司、纬创资通(泰州)有限公司、南京中电熊猫科技有限公司、蒙牛乳业宿迁有限公司等等。

(一)对ERP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软件的片面认识

宿迁亿泰自动化 工程有限公司从成立伊始就引入了国内先进的ERP会计信息办公系统,会计部门认为ERP会计信息系统软件的运用是相对简单的,与常用的财务软件的使用基本差不多,但事实上ERP环境下的会计信息系统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财务软件,ERP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会计信息系统。ERP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的实际运用不仅仅是会计部门的事,ERP涉及到了整个企业的资源信息,当涉及到生产部门的资料信息时需要生产部门的工作人员配合,涉及到财务部门时需要财务部门的人员配合,涉及到管理部门时需要管理部门的人员配合。

(二)对ERP环境下的会计信息系统项目重视程度不够

亿泰公司在ERP会计信息系统项目实施初期公司上下各部门总体重视不足,或者说有点排斥的,项目推进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阻力和困难。首先是会计部门对ERP项目的实施抱有抵触心理,不愿意积极参与,再者许多会计人员观念不改,恋旧认为这次实施与以往一样只是个账务系统,或者因新系统刚实施,不完善,便认为新系统不可靠,不 4

愿意放弃手工会计方式。然而ERP会计信息系统项目实施,会计部门将是重要的主力之一,企业的会计部门往往是企业的信息中心,记录着企业的各类业务的数据信息。ERP会计信息系统的项目实施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将企业原来的数据录入数据库作为初始数据,会计部门不仅需要配合完成财务部门的实施,也需要配合完成其他业务部门业务的实施,重视程度不足,那ERP会计信息系统也将与以往一样仅仅是个账务系统。其次是生产、管理等部门也重视不足,认为只是会计部门的事情,和本部门的关联不大。ERP会计信息系统是一个集成系统,整合了企业当中的各种信息资源,所以ERP的实施需要企业各个部门的配合、协调与帮助,需要各部门负责人从中协调,最重要的是ERP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应该有最高领导直接负责和高度重视。

(三)新旧系统切换问题

亿泰公司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遇到了新旧系统的切换问题,因为ERP会计信息系统中会计管理系统的切换的一个重要的流程就是原始财务数据向会计信息系统的输入,由于ERP系统的特殊性,新老系统有很多差异,比如会计数据的归类方式、原始凭证的处理方法等等,由于新系统的导入,会计管理工作相比以前更为有效,处理方式也有许多变化。但是,与新会计系统相比,旧系统比较来看没有新系统处理程序准确有效,所以新旧系统的切换尤其是财务原始数据的处理很容易出现错误,许多新系统需要的原始电子信息在旧系统中体现不出,或者不符合新信息系统的业务规范,比如很多财务数据在ERP环境下是统一设置分类的,但由于原系统可能多系统相互交叉,相同的实物在不同的系统有不同的识别。新旧系统切换中的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ERP会计信息系统的成功实施。

(四)偏重账务处理功能而非管理功能

会计信息系统的运用可以极大地利用了电子计算机的计算与分析功能。原有的会计处理方法主要是通过事后核算的方式进行,亿泰公司前期主要工作是通过会计电算化代理手工帐,这在一定程度上较少了财务人员的工作量,但是总体流程未变,仍然重视报表功能,忽略了管理环节。企业就当前的会计信息系统的应用现状来看,会计信息系统的使用还停留在记账、算账水平上,并没有应用到企业全面管理过程当中,也可以说会计软件只是实现了它的会计核算功能,并没有实现它的管理预测和分析的功能。

三、解决亿泰公司ERP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构建的建议

通过上文对亿泰公司ERP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构建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以下几点

建议。

(一)充分认知并实践ERP环境下的会计信息系统的项目构建

1.ERP会计信息系统的选择

亿泰公司ERP会计信息系统选型是企业后期项目实施中的头等大事,企业ERP实施的状况基本受制于选型,选型好比战略,实施则是战术,在错误的战略指导下,再好的战术都无法实现目标,所以ERP会计信息系统的选型,是整个项目建设成功的一半,是亿泰公司ERP会计信息系统构建的重中之重,关系到企业项目的成败,千万不能轻率。ERP产品选型重点考察有以下两方面。首先,应当注意是否与本企业的会计处理方式、处理特点相适应,特别是在实施国外的软件产品时,更应当注意是否与我国的会计制度相适应。其次,应当注意软件是否与本企业的业务处理方式相适应,例如:ERP软件中的成本核算、存货管理方式是否与本企业相适应。

2.一把手领导高度重视,各项目部门协调合作

一把手需高度重视,相关部门负责人协调配合,根据亿泰公司自身业务模块的需要,应及时开发使用成本控制系统、物料采购与生产控制系统、销售综合模块与财务模块。设立应用这四大模块主要基于亿泰公司亟需解决当前业务拓展需要。亿泰公司原先的业务流程与ERP下会计信息系统都有一些不同。在实施ERP之前就应当尽量改进现有的业务流程与管理方式使之尽量能与ERP的相适应。对于会计部门来说,ERP有许多会计的功能被挪到了其他部门,不再由会计人员处理,例如许多业绩分析、成本管理的功能被放到了业务处理模块;有一些以前十分重要的工作,实施ERP之后不再重要了,例如:记账,有许多功能又被增加进来,例如:许多管理会计的内容及财务管理等以前较少涉及的工作重要了起来。要适应这种变化在实施ERP的时候再处理是来不及的,需要在实施前就准备好。

(二)解决新旧系统的切换问题的对策

亿泰公司成立初始大部分的数据都在会计部门记录,所以会计人员在系统切换中担当了重要角色。但是ERP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实施的重点是由原来简单的财务系统切换到ERP系统,要想做好新旧系统切换主要是原始数据的采集,以适应ERP中的资源调配。这就需要各部门通力合作,比如产品方案规划确定后,由设计、生产、采购部门共同讨论,并利用ERP系统中物料采购与生产控制系统,把研发硬件设计单元的机械设计负责人整合流程,分配任务给软件工程师和视觉工程师进行开发,各自出图。生产部门配合 6

选型(零部件精度对设备精度来说至关重要),采购部门采购,然后进行组装、整合、调试直至产品最后定型。公司采取多措并举的市场策略,利用ERP综合销售模块,积极做好老客户的新产品导入、老产品市场份额提高以及新客户的开发工作。通过先进的ERP管理信息系统的全面渗入相应的客户群体和销售渠道。最终通过各部门数据的有效采集从而达到亿泰公司资源的有效配置和最佳利用。

(三)强化会计信息系统管理功能

ERP环境下,由于制造与供应链能够充分集成。管理活动的起点是业务而非凭证。但帐务处理本身的流程和操作习惯相对来说考虑较少 而更注重业务内财务的影响及财务对业务的控制。这样,会计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就由会计核算向财务管理转移。会计信息系统一方面从其他系统获取有助于完成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的基础数据,另一方面通过其系统的定义与流程的定义,利用会计信息实现对制造、供应链的有效控制。

会计信息系统为亿泰公司管理层的决策活动提供了强大的信息支持。会计信息系统与其他业务系统的整台、集成,确保了资金流与信息流的相统一,这样,管理层通过把握财务信息,便可动态监控企业日常经营过程。并根据上述管理活动生成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经营策略于实务中实现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事后反馈三者的有效统一。

(四)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安全性

会计信息的质量和安全性是财务工作人员的头等大事,会计信息的质量和安全性不佳会损害亿泰公司的对外形象,影响企业管理人员的有效决策,使实际使用人做出错误的判断。因此,如何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安全性,确保会计信息的有效和安全,对帮助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有很大推动作用。

1.重视人才的培训

人才是企业的发展根本,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及安全的保证,是企业长久发展的动力源泉。会计信息系统的日益普及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往会计信息处理的方式,这从客观上要求当代的财务从业人员不仅要懂得财务专业领域内的知识,更要会使用计算机,要精通会计信息系统工作的程序和原理。所以,当前亿泰公司应对内部会计信息系统从业操作人员和电算化财务管理人员经常地进行业务培训及信息安技术方面在培训,使他们在实际工作的同时能够不断积极进取, 掌握更多会计信息系统的专业技能。

2.健全数据控制结构

应加强对数据输入的管理,加强财务基础工作的管理基础工作是财务工作质量的根 7

本保障,更是会计信息化工作得以顺利实施的根本保障,只有基础工作完善,业务流程规范,会计信息化工作才有可能真正在企业的发展中发挥作用,创造效益。加强系统备份、恢复的管理, 满足系统业务连续不间断的要求,避免由于自然灾难、事故、设备的损坏和恶意的破坏行为带来的系统停顿使服务功能丧失。

四、结束语

ERP是现在最为流行业管理系统,也体现了现在最先进的管理思想,ERP系统在我国实施也已经过了炒作、恶性竞争的阶段,各个厂家都成熟了许多。会计信息系统作为ERP中的核心环节对于它进行单独的研究是有其必要性的。

本文根据宿迁亿泰自动化工程有限公司的实际情况对ERP中的会计信息系统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其结构、地位及作用,发展,ERP下的会计信息系统有了较大的发展,但不可否认实际企业的具体实施都存在许多问题。对于ERP软件的错误认识对会计信息系统的限制,本文建议重视ERP软件的选择及业务流程重组。对于新旧系统的切换存在的问题,本文建议健全系统初始化,使其能够适应ERP的要求。对于系统缺乏管理功能及存在安全隐患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由于ERP仍属于比较新的理论思想,其中不成熟的地方可以理解。应当肯定,随着ERP在企业中应用的不断普及,ERP软件厂商的成熟与信息技术发展,这些问题一定会得到解决,ERP将是未来企业信息化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试论ERP环境下的财务管理系统 篇6

关键词:财务管理;系统;ERP环境

信息技术的发展要求企业的财务管理应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和质量。ERP即企业资源计划,是信息化的管理平台,可以为企业的财务管理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目前已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手段。本文首先概述了ERP的基本内涵,之后探讨了ERP环境下的财务管理系统,旨在为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提供一些思路。

一、ERP基本内涵概述

企业资源计划简称ERP,主要是优化配置企业日常经营管理中的信息流、物流及资金流,提高企业各项资源的使用效率,为企业领导决策层提供完整、真实可靠的数据及措施的管理平台。另外,ERP还能够有机整合客户需求、供应商、企业生产资源,使供应链上的各个环节都处于可控状态,提高管理的全面性、系统性。

二、企业在ERP环境下的财务管理系统

ERP系统是全面的、包含多个模块的应用系统,涵盖了总账系统、财务信息系统、库存管理系统、采购管理系统、销售管理系统等,其中财务信息系统负责企业会计和财务管理。

(一)成本控制

ERP系统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通过充分利用现代化的计算机技术,能够及时、便捷、准确、全面地掌握企业内部各流程的成本情况,并进行数据化分析,从而提高了成本核算效率与成本控制力度。另外,ERP系统还提高了信息流通率,使企业内部各部门、各单位之间能够及时进行沟通,保障企业领导决策层能够实施动态调整成本控制策略,并根据企业发展实际情况及市场的发展态势,制定最优的生产经营决策。

(二)管理往来账款

往来账款属于拓宽市场、加强合作的赊销手段,企业可以将买方的付款时间延长来吸引顾客。但该方法存在一定的风险,就是买家的货款若不能如期到账,就会造成企业的经济损失。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里往来账款的有效管理成为一项重要的内容。企业引进ERP系统,通过系统中应收账款模块与应付账款模块来有效管理往来账款问题。例如,财务管理人员利用ERP系统实时管理与核销各个客户的应收与预收账款,通过明确查询客户的账户情况来实施跟踪管理。

1、应收账款模块

财务人员通过应收账款模块及时录入客户的发票数据、生产对账单,减少人工成本及人为错误,提高了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同时,财务人员通过系统可以清楚地查询客户账户发生的变化,全面掌握客户信息,制定相应的收款方式及时催促客户交付账款,减少企业坏账发生的概率。由于客户还款能力的影响因素众多,越详细的信息越能帮助企业的财务人员正确判断客户的还款能力。此外,根据各个国家不同的税收制度及付款方式,ERP系统中的应收账款模块还可以有效处理不同币种,增强企业应对全球化经营带来的应收账款管理问题的能力,实现企业的国际化发展。

2、应付账款模块

ERP系统中应付账款模块的有效利用简化了供应商发票、采购单、收货单等程序的处理,便捷了企业采购、进货、检验的处理过程,提高了企业各项工作的效率。ERP系统简化了处理发票付款的流程,有利于提高财务人员处理应付账款的效率,更加高效地安排资金,提高资金周转效率。

(三)编制科学的财务报表

ERP系统可以为财务人员提供某个具体阶段、某个周期内的企业财务信息数据,财务人员可以根据不同的核算方式核算报表,节约了财务报表编制所耗用的时间与成本,也便于财务人员及时监管与核算报表。通过全面反映企业各项经济活动的资金使用及利润情况,有助于确定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

(四)ERP系统在财务管理中的其他应用

首先,企业通过ERP系统制定科学合理的财务计划,当预算与实际情况出现偏差时能够灵活的调整和优化财务计划,实现企业财务自上而下的预算,减少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成效。其次,ERP系统是一个建立了广泛数据网的强大的数据处理系统,可以及时处理不同地点的数据,强化企业对库存的控制力,减少库存积压,提高资金的周转率,为企业的稳定运营提供资金基础。再次,ERP系统的有效利用增强了企业的财务管理分析能力,系统为企业提供的多样化财务分析工具可以从多角度分析繁杂的财务数据,根据分析结果制定完善、有效的经营策略。最后,ERP系统还可以多维度对比企业的销售数据,例如依据地区、产品种类等因素,从中得出影响销售的重要因素及各自的贡献率,为优化销售策略提供数据支持。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企业通过ERP系统中成本控制、应收与应付账款的管理、财务报表的编制等功能,可以促进企业财务管理成效的有效提升,进而为企业提供更加全面、系统的财务数据,帮助企业决策层制定完善的运营战略,实现企业的长效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兰.基于ERP环境下G公司财务管理系统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4,19:186+188.

[2]王临川.对ERP环境下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的几点思考[J].时代金融,2015,03:150-151.

[3]林春洋.浅析ERP环境下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4,10:213-214.

ERP环境下企业成本管理探讨 篇7

企业资源计划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简称ERP) , 是指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 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ERP系统集信息技术与先进的管理思想于一身, 成为现代企业的运行模式, 反映时代对企业合理调配资源、最大化地创造社会财富的要求, 成为企业在信息时代生存与发展的基石。

1. ERP系统的成本管理原则

ERP的一个重大的改进就是实现了财务系统和生产系统的同步, 也就是资金流和物流的集成。

从系统本身来看, ERP强调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事后反馈“三部曲”的统一, 一套预测、计划、决策、控制、分析、考核的管理模式也体现在成本管理中。

从具体的管理方法来看, 常见的ERP系统成本管理是采用标准成本体系, 系统可以自动计算出产品的标准成本、实际成本, 并将差异自动结转、计算出来, 还可以将差异细分, 从而便于企业找到产生差异的直接源头, 而这些都是管理会计的重要内容。

2. ERP环境下成本管理的特点

ERP系统的主要目标是实现企业的事务处理由相对封闭走向开放, 信息处理由事后控制走向适时控制, 管理方式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成本核算和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点和难题, 也是ERP系统的核心和枢纽。ERP系统通过将财务和成本管理纳入系统, 按照管理会计原理对企业的生产成本进行预测、计划、决策、控制、分析与考核来实现企业的成本管理。ERP系统采用的标准成本体系, 具有成本信息多样、真实而详尽、实现全过程的成本管理、成本控制更加有效、便于成本的持续改进、简化会计工作、增强员工的成本意识的优点。ERP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集成性, 能将先进的管理思想用信息化平台表现出来, 它在企业的实施过程中不仅仅是信息化改造过程, 更重要的是企业管理思想用信息化平台表现出来, 是企业管理思想的改进。ERP成本管理的特点一方面通过成本管理系统, 企业的资源 (物料和人工、设备) 能统一成货币形式, 以便于企业资源统一平衡与协调, 以真正实现企业资源的融合;另一方面成本管理能用于计划及模拟预测等方面, 大大跨越了传统成本会计的界限。

二ERP对企业成本管理的影响

1. 传统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传统成本核算过于笼统化, 成本核算的不精确性使得成本控制缺乏依据, 决策缺乏重要的成本数据支持。而且原始数据的收集困难, 因为产品成本的计算, 大量数据来自物流部门。部门间的协调和沟通, 在任何企业里都是一个难题。原始数据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产品成本信息的质量。另外, 成本信息的共享和整合程度不高, 从而未能对各种成本信息进行有效的利用。在传统成本管理体系下, 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常常出现障碍, 各部门的成本信息往往难以相互共享, 并且很少对信息进行加工、分析和整合, 因此难以对企业决策提供有力支持。致使企业成本控制工作流于形式, 未能发挥其应有的功效, 成本控制质量普遍不高。

传统成本控制在较高层次上就使用了分摊的方法, 而不是认定的方法, 使得数据只具有总量上的意义, 而缺乏明细分析的意义。现代成本管理越来越趋于精细化, 常常需要了解各种产品、各个生产批次的准确成本, 有时管理者甚至需要清楚地了解在每一工序和环节上发生的成本。而对这些信息, 传统成本管理是无法提供的。同时传统成本控制采用的方法是事后分摊, 无法提供适时的成本信息, 而且通常表现为时间的滞后性, 而滞后得出的成本数据, 只是过去情况的财务历史记录, 对生产中资源的控制根本起不到指导与控制作用。

传统成本管理偏重于事后核算, 而不注重事前的预算和事中的监控, 对于成本的波动无法提供有力的解释, 无法量化各种因素对成本的影响。而且权责利的落实不到位, 部门和员工个人没有明确的成本责任。

2. ERP对传统成本管理的改进

ERP在进行成本核算和财务预决算时的最大优势是:在财务成本模块与系统的其他模块之间创造接口, 使之能够相互集成。

从设计原理上来看, ERP通过成本对象控制子模块来完成生产过程中对产品成本的控制, 使实际成本随着生产过程的进展, 自动地跟踪累计。该系统几乎涵盖了企业运作的所有领域, 是企业各部门的共同平台, 数据在各部门之间实现了集成共享, 提高了数据的及时性、一致性和准确性, 也适应了明细分析的需要。ERP系统将各项成本差异细分, 可以直接落实到各部门, 乃至各个班组和个人, 责权利明确。

另外, ERP系统也保留了传统成本管理中的科学性原理, 并将其有效地发挥出来。比如运用成本对象和成本流、标准成本和差异分析等管理会计中较成熟的技术。

3. ERP对成本管理的积极影响

第一, ERP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 它可以帮助企业最合理地利用内、外部的资源, 提高生产效率, 加快信息流通, 以避免无谓的浪费, 从而实现企业的有效成本控制。

第二, ERP依托其高度的数据集成性、共享性, 形成强大的信息平台, 从而优化成本控制, 提升成本管理水平。

第三, ERP为企业成本管理领域提供了强大的核算、分析和控制功能。在传统的手工管理模式下, 企业的成本控制受诸多因素的影响, 往往不易也不可能实现各个环节的最优控制。依托ERP环境, 成本管理应用程序与其他接口模块的数据均来源于同一数据库, 并使用一个标准化的报告系统, 成本与收入的监控可贯穿所有职能部门, 差异或有问题的项目一旦出现就能被分离出来, 并可采取措施去纠正。

第四, ERP对企业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整合。产品成本控制是ERP系统的一个重要模块。它引入了成本流的理念, 运用管理会计和系统集成技术, 对产品生产各环节发生的成本进行全面监控, 并对各种成本信息进行加工和分析, 为企业各项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参考文献

[1]刘长伟.ERP环境下成本管理的挑战及应对策略[J].现代商业, 2011 (14)

变革ERP环境下管理会计 篇8

会计组织是由会计机构、会计岗位、会计人员及其相互关系构成的一个综合体系。电信企业会计组织是企业组织机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负责企业内部会计信息的处理与传递、企业的成本管理、资金管理、风险管理及企业内部控制。

现行电信企业根据劳动分工将会计组织分为运营组、资金税务组、机关会计组、工程建设组等相对独立的工作, 这种会计分工基本满足了会计核算和对传统财务报表信息的需求, 却无法满足进一步的管理需要。

当前的电信市场, 随着用户数的增加及ICT技术发展, 新业务层出不穷, 市场竞争日趋白炽化, 单纯的财务报表已无法满足决策者对信息的需求, ERP成为电信企业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ERP系统是一个信息高度集成的系统, 能够集成电信企业各业务系统的数据, 为各层次决策者提供多元化、多层次、有效的信息。同时ERP也是一个业务流程集成的系统, ERP基于信息流向重新构建了企业业务流程, 从根本上改变了电信企业传统的业务流程, 包括会计流程, 而会计组织是根据会计业务流程建立起来的, 这就要求电信实施ERP后, 必须针对新的会计业务流程构建起新的会计组织。

二、ERP下会计流程的特点

ERP是指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 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 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ERP支持其用户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进入系统并获取所需的数据, ERP系统实现了系统集成和数据集成。

1. ERP实现了财务业务一体化。

以联通云南分公司ERP系统为例, ERP系统由工程建设、网络运维、市场营收、日常运营、人力资源、财务管理六大功能模块组成, 每个业务流程的各个环节均伴随着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 在ERP中会计处理与物流同步进行, 在物资流动的同时, 同步生成ERP财务子系统中的会计凭证, 实现了财务业务一体化。

2. ERP实现了业务合并。

由于ICT新技术的采纳及员工整体素质的提高, ERP通过流程再造将过去许多细化的分工进行了合并, 由分别负责不同工序的人员组成工作团队来共同完成工作, 既提高了工作效率, 同时通过业务合并还可以取消那些业务费用很高但实际并不能给企业带来价值增长的业务, 提高了企业效益。

3. ERP扩大了授权。

ERP通过业务的合并, 将原来的多个细化工作合并成一个大的工作并通过团队作业, 这就要求管理者必须把原来的一部分权力下放给员工和工作团队, 扩大了授权, 授权的同时管理者主要角色的也从过去的监督、控制转变为指导、帮助和支持下属的工作。

4. ERP实现了数据的大集成。

以电信工程建设为例, 在ERP的工程建设模块中首先进行项目立项录入, 然后通过物资采购、库存管理, 将所使用的物资、工时、料费在项目模块中归集, 最后通过项目模块进行转资, 转资后在财务管理模块实现固定资产入账及后续管理。

三、ERP下电信企业会计组织的重构

以云南联通ERP为例, 整个ERP分为六大模块———工程建设、网络运维、市场营收、日常运营、人力资源、财务管理, 这六大模块涵盖了云南联通所有的业务工作, 整个联通工作岗位的设置完全以流程为导向进行设置, 打破了原来的职能组织界限。下面以工程建设为例具体介绍一下ERP下电信企业会计组织的重构。

工程建设业务流程为:项目立项审批→物资采购→物资领用→成本核算→固定资产入账, 过去每个阶段都要求财务人员参与, 财务人员工作量大且效率低。联通云南分公司针对信息化下工程建设业务流程的特点重新设计了ERP中工程建设模块, 整个ERP工程建设模块分为四个子模块———项目、采购、库存、资产模块, 完成项目立项管理、物资采购管理、物资领用库存管理、项目完工后的资产入账工作, 工作岗位设置也是针对此业务流程的, 然后再将岗位分配给小组成员, 一个人可承担多个岗位。下页图1为项目管理子模块的业务流程及ERP岗位分工, 从内部控制的角度, 下列岗位中1、2号岗位可由一人 (计划部) 承担, 4、6号岗位由一人 (工程部) 承担, 3、5号岗位由一人 (财务部) 承担, 7号岗位由一人 (运维部) 承担, 整个分工既考虑了业务顺序与效率, 又考虑了内部的相互制约与稽核, 通过培训把一些过去由财务人员承担的部分工作分配给业务部门, 财务部门只承担关键审核工作。

根据上述业务流程, 电信企业重构了其会计组织, 下图为ERP下电信企业会计组织的组织结构图。根据信息化的特点, 新增了ERP运维岗位, 分为系统管理员、数据库管理员及日常运维人员, 系统管理员主要负责主机系统的维护工作, 数据库管理员负责ERP数据库的日常备份与管理, 日常运维人员负责业务数据的备份、主数据、业务数据与会计核算数据的映射关系的审核和录入维护工作;同时联通云南分公司根据ERP下信息量大的特点, 在原财务核算组的基础下分设了会计核算组与统计分析组, 统计分析组主要负责数据分析, 辅助决策。

四、电信企业在ERP下实施会计组织重构的效果

1. 全面提升了工作效率与效益。

通过业务流程重组和与之配套的整个电信企业的会计组织重构, 一个流程就是一个工作团队, 将参与流程运作的员工集合在一起, 不再分散于各个部门。尽管每个员工所从事的工作与过去相比可能没有太大的区别。

2. 有利于培养“通才”。

通过业务流程重组, 企业的业务流程被重新整合和再造后, 工作进行了合并, 一个人要承担过去分属于不同部门几个人完成的工作, 同时一个会计人员也可能在两个及两个以上的业务流程中承担工作, 这就要求处于新流程和新团队中的人员, 必须具备新流程中所要求的几乎所有技能, 既懂财务又懂业务, 成为“通才”。

3. 职能型组织转化为流程型组织。

ERP是面向业务流程的, ERP下的岗位分工也是面向业务流程的, 打破了传统的职能分工、部门的界限, 同时由于信息化的应用, 提高了组织和个人的信息处理能力, 过去几个人承担的不同部门的工作可由一个人承担。

五、结束语

通过以上案例我们不难看出, ERP实施的关键是要根信息流向及信息处理的特点重新构建会计业务流程及会计组织, 再好的会计业务流程, 如果没有与之匹配的会计组织, 就好像是一条高速公路上却行驶着拖拉机, ERP无法从根本上发挥其效益。

摘要:随着电信企业ERP的应用, 传统的基于劳动分工下的会计组织已不适应企业业务发展的需要。从ERP下电信企业会计流程的特点入手, 并据此提出了基于ERP下的新的电信企业会计组织结构。

关键词:ERP,会计组织,信息技术,组织重构

参考文献

[1]李露.基于ERP系统的企业会计组织重构[J].财会月刊, 2009, (12) :67-68.

[2]李瑞彩.面向信息技术的企业财务流程再造[J].经济研究导刊, 2009, (19) :80-81.

[3]倪晓熔.网络环境下基于BPR理念的会计流程重组[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08, (4) :7-8.

ERP环境下风险管理体系构建 篇9

ERP即企业资源计划是集先进管理理念与方法于一体的信息化管理平台,ERP系统对企业的内控制度、业务流程、组织结构、职工素质等有较高的要求。企业在实施ERP过程中通常面临着复杂的内外部环境及各种风险问题,据相关统计显示,ERP实施的成功率只有10%~20%。

对于ERP系统,国内外学者多围绕着内部控制和风险因素方面展开研究,例如She-I Chang等创建了一种内部控制框架并应用到企业ERP中,帮助企业审计人员执行有效的审计;李万福等分析了ERP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之间的关系,得出两者间相互支持才能更好地完善内控体系;Jose L.Salmeron等利用层次分析法深入地研究了ERP维护阶段的各种风险因素,让企业认识到风险管理在系统维护阶段的重要性;徐晟分析了ERP环境下内部会计控制带来的优势和风险,并就风险提出了一系列的防控措施。然而,当前关于ERP环境下风险管理体系的文献研究较少。

2006年国际风险管理会议明确了全面风险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及必要性。Akram Jalal认为在当前新的经济环境下,企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应重视风险,企业进行风险管理可以使企业在机遇与挑战中获得竞争优势。因此本文基于风险管理的概念,就ERP环境下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展开分析。

二、ERP环境下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流程

风险管理是一个流程,它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其适用于企业整体战略制定,旨在对潜在不确定因素进行管理。完整的风险管理流程包括了风险目标、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事后评价五个要素,图1展现了风险管理流程,其流程形成了一个闭环系统。风险管理流程是企业开展风险管理工作的基础,流程中每一项都对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起到支撑作用。ERP环境下风险管理流程各要素具体内容如下:

(一)风险管理目标

风险管理目标是企业风险管理所期望达到的成果,目标的实现可以避免风险的发生及降低风险造成的损失,从而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风险管理目标要清晰明确,目标制定后要配套相关的风险管理制度及程序,切实保障目标的实现。ERP系统布局到企业整个业务流程中,因此要整合风险管理,确保风险管理目标与企业总体目标协调一致,否则就偏离了企业的整体发展战略。

(二)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对潜在风险因素全面系统的分析。鉴于风险拥有隐蔽性、可变性,企业要持续、系统地开展风险识别工作,及时发现ERP所依存的内外部环境变化及由此导致整体经营产生的不确定性。风险管理部门可以在ERP系统中设置关键监测节点,以此识别系统中存在的各种风险。

(三)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对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定义,从而确定风险的类别。通过选择一个合适、有效的评估方法,对各风险因素的风险水平进行综合评价。评估可以量化风险发生的概率及风险造成的损失,企业根据评估的结果选择科学有效的控制方法及措施。ERP环境下风险管理部门要了解企业的发展战略、组织文化、管理制度、员工结构、经营情况,评估企业的风险承受能力及应对能力。

(四)风险应对

风险应对是选择有效的策略对不同类别的风险实施控制、处理。风险应对的主要方法包括风险规避、风险缓解、风险转移、风险自留和风险利用,ERP环境下应根据风险因素水平的高低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不能采取“一刀切”的控制方式。ERP环境下各企业经营情况不同,企业要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选择适应于本企业的风险偏好,以此制定可行、有效的应对方案。

(五)事后评价

事后评价能对ERP环境下的风险管理目标执行情况进行全面分析,考查ERP环境下风险管理流程的科学性、合理性、有效性,评估风险管理的效果。通过事后评价,总结经验教训,分析不足,对风险管理体系中有关内容提出调整和完善意见,进而持续改进ERP环境下的风险管理体系。

三、ERP环境下风险管理工作的现存问题

虽然企业实施ERP系统投入了大量资源,但是目前ERP实施效果并不理想,主要表现为风险管理工作效果不佳,风险管理过程中存在较多问题。

(一)风险管理体系不完善

ERP环境下风险管理制度及程序落后,企业虽然设置了完整的风险管理制度,但是制度及程序的设计缺乏科学性、有效性,致使事前、事中和事后风险管理的效果不佳。企业的风险防范机制不健全,风险管理数据库搭建工作滞后,事后型管理依然是主流。此外风险管理工作往往依靠之前管理的经验及习惯,不能全面系统地分析产生风险的原因,ERP中先进的管理理念及方法并没有融入到风险管理制度及程序中。

(二)风险意识淡薄

企业高层领导缺少对风险管理文化的理解,不注重风险管理文化的建设,企业难以树立全员风险意识。ERP只是优化了业务流程和管理过程,并不能完全承担起风险管理的责任,但一些企业领导仍认为风险管理工作完全可以交给ERP完成,这弱化了风险管理部门职能。此外企业人员素质无法满足要求,员工不注重风险管理知识学习。ERP环境对风险管理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但是企业缺少既懂管理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三)信息沟通与交流机制不健全

ERP环境下各业务部门掌握着风险信息,但是企业缺乏科学、有效的信息收集及报告机制,这使得管理层、风险管理部门、业务部门不能得到及时、完整的风险信息,从而导致风险决策不科学、管理不协调、控制效果差。面对业务信息不真实、不可靠的情况,企业没有完善的举报投诉制度,滋生了风险行为。此外风险管理部门对风险管理的地位认识不明确,思想不到位,不能架起信息传递的桥梁。高层领导、各部门间不能通过有效的沟通交流增加彼此间的了解与信任,不能形成协同效应,风险管理工作达不到“1+1>2”的效果。

(四)监督、事后总结不重视

ERP环境下企业监督体系不规范,监督效果差。这主要表现在ERP环境下监督人员职责分工不明确,相关管理责任难以落实;信息化平台下对监督人员缺少有效牵制,监督部门负责人多由高层领导亲属、利益相关者担任,很难保持监督审计的独立性;此外企业监管制度及程序不完善,对企业高层领导缺少有效、可行的监督审查。企业进行监督审查工作过于相信ERP,直接导致工作质量不高,达不到监管的效果。风险管理部门不注重事后总结,难以评估管理方案是否得到有效实施,风险管理依然是被动的应对型损失控制。

四、ERP环境下风险管理体系构建的建议

面对ERP风险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企业应全方位、深层次、多角度地建立风险管理体系,实现对ERP供应链全过程管理。因此,企业要做好以下四点:

(一)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不断创新发展以及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ERP环境下实施全面风险管理已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第一,企业要不断完善风险管理规章制度,增强风险的防范能力,加快向现代型风险管理转变。第二,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和重大风险评估机制,促进风险管理方法的科学、高效,摆脱传统僵化的风险管理方法,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估能力。第三,创建风险管理数据库,基于以往风险管理的数据,确定引发风险的各种因素,在此基础上优化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以及业务流程,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第四,风险管理部门要提高管理效率,依托ERP监控平台制定科学的工作流程以及规范化的管理程序,提升决策的质量。

(二)培养风险管理意识

首先要培养高层领导的风险管理意识,让高层领导认识到企业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及重要性,加强建设企业的风险管理文化。其次要强化风险管理部门职能,确保管理工作全面开展。再次风险管理部门应通过风险管理教育和培训,培养员工的风险意识和文化,让员工清楚地认识到自身工作面临的风险,通过培训、教育让员工掌握管理风险的方法。只有让员工真正了解风险管理的理念、认识到风险管理的潜在利益,才能更好地激发员工参与风险管理工作的热情。最后企业要加大培养复合型人才,组织员工到学校学习,提高员工的职业技能和风险预判能力。

(三)健全信息的沟通与交流机制

信息的良好沟通可以避免部门间因信息不畅导致的冲突和不满,加强彼此间的理解与信任,提升部门间的协作能力,从而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首先企业要健全信息沟通与交流制度及报告机制,充分利用ERP系统信息高度共享的功能,让企业各部门及时掌握风险信息,尽量降低信息滞后带来的不良影响。其次要建立举报投诉制度、反舞弊制度,及时发现经营业务中存在的风险,减少风险行为造成的损失。风险管理部门要充当好风险信息交流的媒介,业务流程中产生的各种风险信息要及时传递到高层领导及业务部门中去。最后在信息沟通交流中,ERP系统管理员可以通过授权让员工清楚自己的工作职责,同时熟悉他人的工作情况,进而了解彼此间的工作关系。

(四)加强监督及总结汇报

首先企业要加强监督部门的建设,明确监督人员的职责与权限,严格执行追责与问责制度,切实开展内部审计工作,保障企业财产信息的安全。其次要完善监管制度,加强对监督人员及高层领导的监管,消除监管死角。通过完善监督制度及程序,既规范了监督体系,还强化了监督效果。再次,企业要对管理工作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考评,考查企业内控体系运行状况,评价管理策略以及实施方案的有效性。最后企业要做好总结汇报,通过总结汇报可以全面系统地了解以往风险管理工作中的情况,客观公正地评价工作成果。同时还为以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避免类似错误的再次发生,提升了风险管理效益。

摘要: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不断创新发展以及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ERP环境下实施全面风险管理已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基于风险管理的概念,探讨了ERP环境下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流程,分析了ERP环境下风险管理工作的现存问题,并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建议,进而帮助企业构建ERP环境下风险管理体系。

关键词:ERP,管理流程,ERP风险,风险管理

参考文献

[1]Salmeron J L,Lopez C.A multicriteria approachfor risks assessment in ERP maintenance[J].Journal of Systems and Software,2010,83(10):1941-1953.

[2]李万福,林斌,舒伟,等.基于内部控制视角ERP系统实施的改进研究——以盛威尔公司为例[J].审计研究,2011(01):84-89.

[3]徐晟.ERP系统环境下内部会计控制风险及防范研究[J].财会通讯,2012(01):122-124.

[4]Chang S,Yen D C,Chang I,et al.Internal control framework for a compliant ERPsystem[J].Information&Management,2014,51(2):187-205.

[5]Jalal A.Evaluating 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ERM);Bahrain Financial Sectors As a Case Study[J].International Business Research,2011.

变革ERP环境下管理会计 篇10

高质量的会计信息能为企业正确进行经济决策提供保障,有助于改善企业业务流程、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ERP环境下企业的管理理念、会计核算平台及业务流程发生了深刻变化,这对会计信息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充分利用这一管理平台解决会计信息质量问题已经成为企业管理的重点。

一、ERP环境下会计信息生成流程及特征

(一)ERP环境下会计信息的生成流程。

ERP环境下,会计信息的生成有两条途径:(1)机制凭证。机制凭证指ERP系统根据事前设置的流程由计算机自动生成的两类凭证。一类是某些具有规律性期末结转业务。这类业务每月都发生,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数据一般也没有变化,因此计算机可根据人为设置自动生成凭证,这类凭证一般称为机制凭证。另一类是由ERP系统中财务系统以外的其他子系统产生的凭证。ERP系统采用财务业务一体化集成模式,一些原本由财会人员完成的工作,如根据销售专用发票填制销售业务凭证这类业务,在ERP环境下将由业务人员在销售子系统中根据销售专用发票录入发票数据,当这些数据录入完成后系统依据事前设置可自动生成销售业务凭证。目前,这种由业务子系统根据数据自动生成的凭证占全部会计信息流的80%左右。(2)手工凭证。手工凭证则是由财会人员依据会计核算方法将原始凭证数据手工录入总账子系统而产生的凭证,这部分会计信息的输入、核算和输出由财会人员在总账系统完成。ERP系统处理非集成业务的信息流量仅占企业整个信息流的20%左右。

(二)ERP环境下会计信息的特征。

会计信息首先收集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产生的会计数据,根据会计核算制度、相关法规、会计核算方法和流程把会计数据加工成有助于经济决策的信息流。具体而言,会计信息就是依据规定的方法将获得的会计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得到企业管理所需的经济信息。它包括:反映过去事项的财会信息,即有关资金的筹集、配置与使用结果的信息,如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等;企业管理所需的决策信息,如加工后的各类财务分析报表,对企业未来经营活动的开展具有预测和指导作用。会计通过信息的提供与使用来反映过去的经济活动,控制目前的经济活动,预测未来的经济活动。

ERP环境下的会计信息含义更为广泛,不仅包括传统的财务信息,还包括非财务信息。财务信息由账务处理系统提供,汇总各个部门对经济业务全面、系统的记录,最终以各类凭证或账簿对企业的经营状况、财务状况和资金状况进行直观的反映。非财务信息是指除财务信息以外的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有着直接或间接联系的各种信息资料,包括战略伙伴信息、企业无形资源、产品销售渠道、供应链环节等方面的信息。非财务信息是会计信息的一部分,非财务信息的披露在某些时候也会传递企业经营活动信号,影响企业在资本市场的价值变化,从而影响企业管理层经济决策的做出和经济活动的完成。在ERP环境下,这两类信息将得到更快、更真实、更集中的反馈。

二、ERP环境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一)数据口径高度集成和共享,快速获得会计信息。

传统会计信息的获取是分部门、按需求分别完成采集,容易形成“信息孤岛”,不能做到信息共享。这种信息的搜集方式也容易导致数据的重复和冗余。ERP环境下最大的特点是将企业内部相互关联的子系统,如生产、采购、销售、库存、财务、人力资源、决策支持等联系起来,形成财务和非财务信息一并纳入会计信息范围中,基于互联网,统一数据口径,使得系统之间信息高度集成和共享,提高了会计信息的收集速度。在ERP环境下,可以在销售系统直接根据销售发票生成销售业务会计凭证,会计人员只需在总账系统中完成查询和审核,减轻了会计工作的同时也避免了数据收集的重复性。ERP系统披露的大量财务和非财务信息,极大地提高了会计信息的预测价值,使会计信息在进行经济决策时更具有指导意义。

(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可靠性。

ERP环境下企业大量的经济业务核算均可以由生产活动、采购活动、销售活动输入的信息自动计入财务模块生成总账、会计报表,降低了出错率,会计信息的正确性和可靠性大幅度提高。同时,通过自行设定筛选条件的方式完成大多数的账簿、报表的生成。在这种情况下,只要凭证正确,报表和账簿的数据就可以准确无误,即便出现错误也能快速查找并进行纠正,比传统的财务数据处理方式更为简单和方便。

(三)会计信息质量的实时性得以提高。

实时性主要指会计核算的实时性和会计监督的实时性。由于ERP系统实现了业务流程的信息化,一旦经济业务发生就可以根据部门、岗位、项目汇总形成不同的会计信息并及时追踪与传递,实时生成财务报告,使会计监督由事后转移到事中,信息提取与信息处理基本保持同步。监督的实时性则体现在经济业务流程的不可逆。每个ERP系统的操作人员都有不同的用户名和密码,且依据岗位的不同分配不同的权限以实现不相容岗位间的互相监督,无论什么经济业务一旦数据录入系统就会受到相关监督人员的审核和监控,数据一旦录入就不能更改或者更改后系统仍然保留更改的痕迹,使企业的财务和非财务信息的透明度得到实时监督。

(四)会计信息收集和使用范围进一步扩大。

传统方式下各部门独立分散地收集各类信息,信息流通不畅,容易产生信息孤岛,既浪费了时间,也不利于企业的发展。ERP环境下所有的数据来自于企业的中央数据库,各个子系统在统一的数据下工作,任何一种数据变动都能实时地反映给所有相关部门,实现业务与会计间的协同作用。但ERP环境下会计信息的流动不仅仅局限于企业内部的数据交换,而是着眼于一体化的行业价值链。无论是从上游的供应商还是到下游的客户终端,通过交换会计信息不断优化价值链企业的资源配置,并通过ERP系统所形成的信息集成化平台,扩大与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双向沟通,从而形成企业持续改进的动力和机制。

三、ERP环境下会计信息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数据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ERP环境下,由企业所有部门共同完成会计数据的采集,实现了财务业务数据一体性,但是由于大部分数据来自于采购、生产、销售等部门,财务人员对搜集数据的准确性不容易控制,一旦原始数据出现错误,必然会导致会计信息出现错误。

(二)会计信息传递的网络安全性。

ERP环境下,企业的所有部门共享会计信息,每个部门根据自身的需求提取数据,如果企业没有明确系统操作人员的权限分配、按照不相容岗位要求进行分工等,就会直接影响系统输出数据的真实和准确,很可能造成企业会计信息的泄露、截取、仿冒或破坏。

(三)财会人员素质。

ERP环境下,财务人员必须具有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和计算机操作能力才能胜任现代企业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和分析工作。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会计信息系统的变革,财会人员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性质发生了本质的变化,逐渐从会计核算转向管理会计,这对财务人员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系统操作人员达不到一定的素质要求,就很可能成为ERP实施进程的障碍。

(四)人工不当干预风险。

ERP系统通过赋予实际操作人不同的权限而减少或消除人工对经济业务处理的不当干预,强化了系统计划控制功能和线上控制功能,但是有些企业的管理层或业务部门仍然干涉业务处理的流程,对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及时性、相关性造成了不利影响。

四、ERP环境下会计信息质量提高的对策

(一)明确岗位划分,增强系统内部控制。

ERP环境下应严格按照设计好的财务业务流程和财务规章制度对会计岗位按职责进行权限的分配,明确系统操作人员的职责和权力,使不同的工作岗位能够相互监督、相互制约。ERP系统的发展基础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兴起,而数据进行网络传递通常都会面临被更改、截取和泄露,因此会计主管在进行岗位职责划分时,应利用ERP系统中不同用户不同权限完成会计信息的内部控制。比如记账和审核的工作不得由出纳人员担任,凭证的审核不得由凭证的编制人员完成,由业务系统生成的机制凭证财务人员只有查询权限而没有修改和删除的权限等,如果发现凭证有错误则交由完成此项工作的人员进行修改,财务人员只起到审核的作用。

(二)制定严格的会计信息审核和监督机制。

ERP环境下企业的大多数信息都是根据经济业务所编制的手工凭证和机制凭证加工而成,为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应制定严格的审核和监督机制,如一张凭证应由制单人、审核人、复核人共同完成,如果涉及到现金还要有出纳签字确认。其次,建立外部审计制度,定期对企业会计制度、会计信息进行审核。

(三)提高财会人员的素质。

ERP环境下,会计人员的工作将逐步从会计核算转变为财务预测。为更好地适应ERP环境下的会计工作,会计人员应具备全局观念,透彻理解ERP环境下会计信息产生的流程。企业应积极引进既懂财会知识又具备高层次计算机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同时对会计人员进行后续教育,提高他们对复杂会计系统的控制能力。

参考文献

变革ERP环境下管理会计 篇11

关键词:ERP环境;公司;财务管理系统

一、ERP系统

ERP系统是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的简称。ERP系统是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把提高企业资源作为系统化的管理思想,给企业决策层提供决策指导的现代化管理平台。换言之,ERP系统就是把企业的信息数字化,并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理念给企业管理层提供现代化企业管理的平台。

ERP系统对企业管理的整个信息系统实行了覆盖,通过把企业供应链管理、财务管理、项目管理、制造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环节有机整合,实现了企业业务流程管理和资源管理的一体化。在ERP环境下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思想是供应链的管理。由于在ERP系统财务管理中,企业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企业数据的流畅传递,不仅使企业内部实现了各模块的有效集成,以及生产制造和供应链系统之间的无缝集成,还实现了企业的完整供应链和企业对信息流、物流、现金流的集成管理,因此,把先进的管理理念和信息技术集于一体的ERP系统已经逐步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基石。

二、A公司财务管理状况与使用的ERP系统

由于企业的发展需求,A公司的生产方向正在逐步多元化,而企业多元化的发展方向必然导致企业传统繁琐的财务管理系统难以跟上节奏,于是企业需要使用ERP系统实行财务管理。目前,A公司使用的ERP系统是由财务软件制造商开发的普通型ERP系统,在长期使用后,企业管理层逐渐发现使用过程中急需解决的诸多问题,并意识到只有有效优化ERP环境下的财务管理策略,才能真正地促进企业提高财务管理的水平和效率。

三、ERP环境下A公司财务管理系统的特征

(一)集成化

集成化是ERP环境下A公司财务管理系统的显著特征。ERP系统把企业的资金流、信息流、物流、人流进行集中管理,通过把企业的生产和销售融为一体,促使财务管理数据一致和精确,从而给企业决策者提供参考依据和指导管理人员实行科学决策。财务报表是企业经营的具体反映,而财务报表来源于不同的业务部门,因此ERP系统的集成化优势,可以及时转化企业的业务信息和加强企业的财务管理。

(二)便捷化

ERP系统处理和管理数据的能力非常强大,使用ERP系统后,企业可以在任何地方应用财务管理信息,其便捷化的优势不仅可以快速处理手工处理中的对账、结账、试算平衡、过账、平行、错账更正等环节,有效减少人工操作,还能承担成本计算、计提折价、存货计价等功能,有效提升财务管理的效率。

(三)多元化

ERP系统在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上,可以使用多种计算方法,例如:年数总和法、直线法、双倍余额递减法,虽然多元化的计算方法使计算结果不相同,但是可以通过对计算结果的比较分析有效完善部门的财务考核和管理。特别是成本核算方面,传统核算的繁琐方法难以适应现代企业的财务管理。

(四)电子化

电子化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必然发展趋势。ERP系统通过对管理信息的电子化储存,可以有效储存会计凭证、财务管理文件、会计报表等资料。在企业财务管理中,ERP系统通过对信息共享程度的提高和信息载体的改变,取代了以记账为核心的传统财务管理理念和方法。

四、ERP环境下A公司财务管理系统问题

(一)企业不够重视ERP系统

由于企业对ERP系统的认识不够充分,导致企业不重视ERP系统的使用,而企业的不重视导致ERP系统在企业财务管理中难以发挥良好效果。很多企业缺乏对ERP系统的整体把握,认为ERP系统只是纯粹的技术问题,这种认识误区将导致重视信息流而忽视物流的不平衡局面。另外,由于很多企业没有充分意识到ERP系统的重要性,因此在实施ERP系统财务管理中,很多企业管理层和领导者往往难以积极参与其中。

(二)财务管理者的业务能力需要提升

企业财务管理中,有些财务人员是半路出家,缺乏专业的财务培训,因此在使用ERP系统时力不从心;有些财务人员年龄较大,无法熟练掌握计算机使用,更别说ERP系统使用。由于企业没有对财务管理人员进行系统的知识培训,导致财务人员的业务能力良莠不齐,而ERP系统无法正常使用和ERP系统与传统财务管理相并存的局面,必然促使ERP系统难以在公司有效运用。

(三)ERP系统个性化需要完善

由于A公司是直接在财务软件公司购买的ERP系统,因此在ERP系统财务管理实际使用中,系统功能和企业业务容易出现不兼容的问题,甚至系统模块中存在A公司根本不需要或者根本没有的模块。这种系统个性化和企业需求的差异将导致某些特定数据无法生成,从而导致在企业财务管理中,部分数据仍然需要传统人力进行计算。

五、ERP环境下A公司财务管理策略

目前,ERP系统在我国企业的使用成功率不到50%,并且在使用ERP系统中存在很多问题急需解决。例如:A公司在使用ERP系统过程中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管理层不重视ERP系统、财务人员业务素质有待提升、ERP系统需要完善等。

(一)加强公司对ERP系统的重视

实质上,ERP系统是对企业财务管理的改革,因为通过财务人员的分工合作可以限制财务人员的相关权限,因此企业要加强对ERP系统的重视,不仅财务人员要重视,公司管理层也要重视。只有公司加强了对ERP系统的认识和重视,才能投入更多人力、财力、物力来保证ERP系统具有优良的硬性条件。另外,财务人员还要转变传统的财务管理理念,并主动学习ERP系统知识。

(二)加强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

ERP系统不仅要求财务人员掌握牢靠的财务技能和财务知识,还要求财务人员具备相关的ERP知识和计算机知识。由于提升财务人员的业务能力可以加强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因此企业要对财务人员进行定期的系统培训,培训内容包括财务知识、计算机知识、ERP系统知识,并组织财务人员把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从而提高财务人员的管理素质和ERP系统应用能力。

(三)完善ERP系统的个性化

目前国内的中小型公司在使用ERP系统时多是依样照搬,由于没有结合企业的自身情况考虑ERP系统的个性化,导致企业在使用ERP系统进行财务管理的过程中出现很多问题。因此,引进ERP系统时企业要和软件开发商具体沟通,把企业财务管理所需要的模板和业务内容详细告知,使软件开发商开发的ERP系统能更加契合企业需要,不仅如此,企业还要培养专门的技术人员对ERP系统进行定期升级和维护。

参考文献:

[1]王欣.ERP环境下A公司财务管理系统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

[2]郭莹.ERP环境下A公司财务管理系统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6):39-39.

[3]林曦.ERP环境下企业财务管理系统研究[J].北方经贸,2013,(1):61-62.DOI:10.3969/j.issn.1005-913X.2013.01.032.

[4]张潮.ERP环境下A公司财务管理系统研究[J].现代商业,2015,(2):181-182.DOI:10.3969/j.issn.1673-5889.2015.02.099.

[5]马婷婷.基于ERP的A公司财务管理模式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

基于ERP环境下的企业资金管理 篇12

一、ERP中的资金管理

ERP中的资金管理分为三个层次:

1、现金管理。

现金管理通过财务、物流等其他模块信息的集成, 以及通过和银行数据的交换 (电子银行对账单) , 动态监测企业的资金动向、在途资金和流动资金预测, 执行资金集中管理和控制功能。

2、金融交易管理。

交易管理包含金融工具管理和贷款管理。利用现金管理监测到的流动性状况, 在金融市场上进行长期或短期的投资和融资, 包括贷款、有价证券、货币市场、外汇、衍生金融工具等。金融交易管理负责管理与金融合作伙伴之间进行交易的全过程, 它可以同时利用交易管理数据动态地更新现金管理和财务会计数据, 如贷款的本金、利息、还款信息 (包括计划和实际的) , 而且还会更新流动性预测, 并在财务会计中生成会计信息。

3、市场风险管理。

金融工具的大量使用, 必然会给企业带来市场风险, 如利率风险、汇率风险等。市场风险管理模块通过相关的数据接口, 动态地监控交易过程, 从交易管理中获得企业动态的投融资状态信息, 实时地获取金融市场的各种数据, 从而实时地进行敏感性分析、风险分析和模拟, 从而帮助企业评估市场风险, 及时调整金融交易, 以达到最低限度地控制企业投资风险的目的。

二、ERP环境下资金管理的特点

ERP环境下集成化财务管理是指以ERP信息管理系统为平台, 利用现代信息集成技术和集成管理的理念, 将财务、生产业务与供应链集成起来, 实现企业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高度统一, 以及财务的实时动态管理, 以适应集团全球发展战略的需要, ERP环境下资金管理与传统的资金管理相比, 有以下三个主要特点:

1、ERP系统使业务流程与会计流程融为一体, 为资金的实时控制提供了条件

传统的会计流程与业务流程相互分离, 会计只能对业务的发生进行事后核算和反映, 从而导致会计控制职能难以发挥作用。在ERP环境下, 当业务事件发生时, 会计可以实时地采集详细的业务信息, 并能自动生成相关的财务信息。“集成”是ERP中财务管理理念的重大突破, 通过“财务对业务的全程监控”的应用, 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设计控制点, 从而完成实时、自动地执行控制规则, 使会计进行货币资金的事中控制成为可能。

2、集成的网络管理平台为集团企业的资金管理提供了支持。

对于拥有多家合资公司、销售网络遍布的集团企业, 如何有效地监控集团内各子公司的经营运作, 尤其是资金运作, 确保其经营行为规范、安全和高效, 是众多企业集团力图解决但又很难解决好的问题。ERP中集成化网络管理平台, 强化了企业的财务监督管理职能, 使上级对下级指标的考核、分析更加便捷, 能在事前控制资金流向及成本费用支出, 堵塞漏洞, 及时纠正下属单位随意开支和投资行为;能直接从总体上控制企业投资规模和负债规模, 降低财务风险;通过实时监督资金支出, 可以对每一笔收支的合法性和合理性直接做出判断, 及时发现并制止非法的和不合理的行为, 防止舞弊行为的发生。通过ERP共享平台, 集团资金管理模块可以以各下属企业的资金数据为前提, 通过集团层面的现金管理、资金流动计划和内部银行完成内部的资金调配。它可以根据整个集团层面的资金盈余或短缺情况, 通过统一的交易管理平台, 在外部金融市场上进行金融交易。最后利用信息分析器、市场风险分析器和资产组合分析器等工具, 进行综合分析, 以达到风险和效益的最优。

3、ERP系统为资金预算控制提供了良好的实施基础。

预算控制是一种有效的货币资金控制方法。在传统的手工管理方式下, 企业资金预算编制时间长、控制难, 预算管理往往是流于形式。在ERP系统中, 一方面可以通过动态的预算执行过程对下级单位付现成本支出实施间接控制;另一方面可以通过集中核算直接监控企业的成本费用, 有效控制预算外成本费用的发生, 使企业的成本控制更加轻松, 能够避免大项目在集团内部立项多、核算不准确、内容不一致、成本分割无法控制、项目整体效益无法分析的局面。ERP中的资金预算数据集中存放在共享的数据库中, 各层管理人员可以共享数据, 没有时滞, 为预算的编制、执行、信息的反馈和控制提供了条件。企业可以运用ERP系统将编制好的预算沿项目结构自上而下分配下去, 对于预算的控制, 系统还提供了各种工具, 如原始预算的编制、预算的更新、预算下达和预算结转等, 将制订资金预算控制方案嵌入到ERP系统中由程序自动控制, 可以使预算执行具有刚性;利用系统生成的实时信息, 及时分析预算执行的结果和偏差, 找出原因, 以便控制风险, 同时又使资金预算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发挥最大的货币资金使用效率。

三、ERP系统对企业资金控制的新挑战

ERP环境下, 财务部门的工作范围从单纯的会计核算业务, 扩展到相关的管理业务。财务机构主要职能的转变, 减弱了核算和监督工作在财务人员基本工作中所占的比重, 而财务人员更多地参与企业管理, 对汇集到财务中枢的信息进行处理、分析和反馈, 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财务机构职能的转变, 要求企业适时调整财务机构内部的设置, 应随着业务重心的转移, 压缩会计核算机构设置和人员, 同时增加财务机构中的预算、稽核、成本控制、内审等财务管理分支机构, 充实大量专职高素质的复合型管理人员, 真正实现由会计核算型向经营决策型的转变。由于财务工作主要职能的转变, 财务人员也面临着严峻挑战, 必须完成从账房先生向财务分析师角色的转换, 只有这样, 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这对财务人员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为分析相关的财务数据、设置相关的控制措施, 不仅需要深厚的专业功底, 更需要对企业业务模式、盈利方式、业务流程、行业背景等相关知识的深刻理解。因此, 财务人员必须尽快调整自己单一的知识结构, 提高预测、分析、控制、决策方面的能力, 坚持市场导向、服务导向, 使财务工作成为决策层实现企业战略的有力工具。同时, 网络技术下的ERP对财务人员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 要不断地给财务人员提供学习、培训的机会, 形成一支高素质复合型的财务管理队伍。

四、资金管理在我国的发展前景

上一篇:高校教师健康状况调查下一篇:保险公司财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