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在人力资源(共12篇)
潜在人力资源 篇1
无论是课程目标的确定还是教学策略的制定,都离不开对不同起点和知识结构的学习者的考虑,都离不开教师教学的反思与研究能力,同时,整个教学资源的设计过程蕴含了教师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思想。而这些都属于教学资源中的无形资源。在这里我们以学习者需求、教师教学的反思与研究能力以及教师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思想为例,说明无形资源的潜在动能在教学资源的建设中所起的作用。
一、对学生的分析是教学资源建设的第一动力
在具体的教学资源建设的实践中,离不开对远程学习者进行分析。以我省小学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建设为例,在对《教育学》这门课程进行一体化教学设计时,对本课程的学习者在学习准备和学习动机方面进行了分析。
本课程的学习对象主要是我省市(地)、县及广大农村的教师和其他教学人员,以在职学习为主。通过对全省相关专业学生的调查,依据学生自身的上网条件,可以将其分为三种类型:经常能上网的、偶尔能上网的和无上网条件的。其中,无上网条件的学生主要是农村的小学教师。
通过调查显示,报名参加开放教育学习的目的排在前三位的是:为取得文凭或学位、学习的内容对工作有用和为获得新知识技术。从求学的目的看,与以往的调查相比,虽然为取得文凭或学位的比例居高不下,但学习内容对工作有用占有不少的比例,同时,为了获得新知识技术也占有很高的比例,说明学生具有很强的学习欲望。
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分析,在教育学课程的教学一体化设计时,对学生的这些优势和劣势都进行了通盘考虑,并制定出了适合学生的单元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设计。
二、教师的自我反思与研究能力是教学资源建设的核心要素
对于有形资源,根据其承载媒介(技术)不同可以划分七种类型。不管设计制作哪一种类型的教学资源,都离不开教师的自我反思和研究能力。
教师的自我反思是教学资源建设的基础和前提。教师的自我反思按教学资源建设的进程可分为资源建设规划、资源建设、资源应用三个阶段。在资源建设规划时的反思具有前瞻性,能使教学资源建设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在教学资源建设过程中的反思具有监控性,能使教学资源建设高质高效地进行。在教学资源的应用阶段的反思具有批判性,能使教学资源建设的经验理论化。
教师的研究能力是教学资源建设向纵深可持续性发展的关键。例如,设计、制作教学资源,首先要确定课程目标,而只有通过社会需求、专业发展的要求,学科逻辑结构、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以及学生自身发展的要求,并结合学习者自身实际情况,进行深入分析、研究,才能够科学地确定课程目标。同样,教学资源建设的其他方面,如教材的建设、教学方法的选择也都离不开教师的研究能力。
三、教师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思想是教学资源建设的灵魂
远程教育所承担的人才培养,最终都会落到课程这个基本载体上。因此,必须从人才培养的高度认识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在教学资源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以人为本,特别是以学生为本。
教学内容建设是教学资源建设的核心,“一流的教学内容”要求教学资源的内容应体现现代教育理念和时代要求,应以知识整合为课程体系建设的核心,重视课程的内涵建设,始终保持课程内容的科学性、先进性和系统性,及时反映和吸收本学科领域最新最前沿的研究成果,积极整合优秀教学成果和科学研究成果,体现新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科技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设计中要重视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理念,体现课程特性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多种恰当的教学方法,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能力发展。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与有形资源相比,无形资源具有更突出的作用;与有形资源的特点不同,无形资源具有极大的广延性和极强的适应性。因此,无形资源的内在、长远的作用与价值要高于有形资源。
摘要:无形资源在资源的开发、应用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在动能,它涉及诸多方面。只有认真分析、研究无形资源的价值所在,才能真正使教学资源建设工作朝着更加科学的方向发展,也才能制作出适合远程学习者学习需要的优质学习资源。
关键词:无形资源,教学反思,学习者分析,教学理念
参考文献
[1]曹霞.精品课程建设中教学与科研互动关系探析[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9(9).
[2](美)斯隆.把在线学习作为战略性资产[R].肖俊洪译.中央电大时讯网,2009(466).
潜在人力资源 篇2
一个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是他们需要用来证明人力资源管理起到的不仅仅在于接收简历,处理入职手续和维护档案的作用。一个公司要想变得更有竞争力,如果不全面应用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功能是办不到的。因为:
一、人力资源部也要制成本,制成本的前提是要能对成本进行估一个具有完备功能的人力资源系统,具有相关的宽阔的数据跟踪能力,才能计算出来,比如公司的管理成本。
二、公司的业绩信息是一个非常有竞争力的优势,人力资源的信息也是非常重要的,不容忽视。如果没有完全应用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功能,没有一家公司能有效地收集和分析数据的量和宽度。投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回报有时很难于量化,但毫无疑问,回报是确确实实的。
三、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能为企业评估投资回报率和降低人力资源部的劳动力成本提供技术支持。人力资源的策略是着重使整个公司的总体人力酱最佳化,日益变得跟销售和生产策略一样重要。一直以来,人力资源的职能具有这三个基本的职能:招聘、保留和提升。这三项基本职能在今天的大企业都要求进行评估和分析,而这要求大量的数据,也就要求HRMS,如:
吸引雇员:成功的企业直到今天仍保持极具竞争力薪酬结构并不是这些企业在这方面做得很好而是新雇员的薪酬接近或高于同行业薪酬范围的中位值。
为何HR能与不同时期的薪酬浮动范围保持有规律的、相对稳定而又准确调整的浮动?如果他们不能了解市场异外情况与调整,如何确定薪酬分析的维度?这些资料的了解与分析就要求HRMS提供数据。保持雇员:另一面与薪酬分析相类似的优势是在于对新雇员而言持续变化的市场调节器节下企业仍能保持极具竞争力的老员工。这又是数据——准确、完善、最新、可靠、广泛——在最需要的时候首先提供了反馈,然后才评估其影响范围与程度。HRMS提供了评估与分析的可能性。
潜在人力资源 篇3
亚洲的跨国并购企业普遍了解人力资源相关问题的重要性。超过80%的被调查者认为:无形资产(人力资源、品牌、专利等)及文化差异,是交易过程中需要重要考虑的问题。66%的被调查者认为:在评估交易成果时,应当考虑人力资源相关要素。
参与调查的企业大多数都实施了关键性人力资源计划,例如:员工保留计划。而超过70%的被调查者称:在交易后阶段,其保留计划成功地保留住了关键员工。
对于进行跨国并购的亚洲收购企业,薪酬是一个最为普遍且最富挑战性的问题。即便在亚洲内部,薪酬也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例如:韩国普遍采用基于工龄的薪酬制度。在日本,某些企业严格控制最高薪及最低薪员工之间的比例。在中国,政府针对所有国有企业都规定了薪酬限额。
交易前阶段应考虑文化差异。多数被调查者(84%)称:他们在发布任何交易通告之前都曾考虑过不同国家和企业之间的文化差异影响。
此外,许多企业都对跨国并购可能产生的人力资源相关风险保持警惕。如果在签署交易合约之前没有对此进行合理的调查研究,那么被并购企业的隐藏成本——例如:退休金计划和资产负债——将会像文化问题一样轻易使一项交易陷入困境。为此,大约55%的被调查者把与人力资源有关的财务风险,看作是他们在尽职调查过程中认真考察的关键性领域之一。
在被调查的亚洲企业中,仅有40%认为其最近的跨国交易非常成功或者完全成功。当被问到他们该如何改变做法以促进未来跨国并购交易的成功时,他们的回答大多围绕着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在未来所有交易中聘用外部咨询公司,对人力资源和风险管理团队提供支持;
激励人力资源和风险管理团队按时完成各自工作任务;
鼓励人力资源团队重视员工保留和沟通问题;
制定一套适当的战略,使两个团队能够在未来的交易流程、运营、员工及其与当地市场的整合过程中互相受益。
潜在人力资源 篇4
1 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潜在的问题
1.1 人力资源管理观念落后
我国国有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观念长期以来处于落后状态, 国有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绝大多数不是为了公司的战略发展服务的, 而是围绕着公司工作而设置, 从而决定了国有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的管理性质, 忽略了为人力资源服务的性质。因此, 国有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虽然在员工的招聘、薪酬和晋升等方面权力很大, 但却不是以为企业的战略发展服务为前提, 仅仅是为了管理而管理, 所以就忽视了人力资源的资本性, 缺乏对人才的合理流动和竞争机制的认识, 导致有效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考核体制未能有效建立。有的国有企业也确实设立了人力资源部, 但在观念上并没有真正实现转变。
1.2 缺乏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
在国有企业中, 有相当比例的员工工作积极性不高, 企业经营者和专业技术人才的创造力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企业缺乏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来调动大家的积极性, 缺乏科学的薪酬分配方案, 在分配上不是按劳分配, 而是搞平均主义, 使员工的实际付出不能从薪酬上充分体现出来, 结果员工干多干少、干好干坏在薪酬上没有差别, 使那些工作积极主动的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被严重挫伤, 以至于更多的员工工作时偷懒耍滑、偷工减料、甚至出勤不出力, 造成企业生产效率的低下。此外, 由于企业的福利待遇差等原因造成激励不足, 也能导致企业效率低下。
1.3 没有建立起完善的人力资源开发和培养体系
现在是人力资源被高度重视的知识经济时代, 如果国有企业不重视人力资源的管理, 那些优秀的人才就很容易流失。有的国有企业由于观念及制度严重落后, 制约了人才的发展, 导致员工纷纷跳槽, 人才流失严重。同时, 要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有效作用, 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另一方面要努力提高员工的素质和技能, 因此对国有企业的员工尤其是高端技术人才进行有计划的培训、开发和教育, 就显得很有必要。但是, 现在多数的国有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对人才的培养还仅仅停留在短期的技术培训上, 而缺乏系统的、科学的、完善的人力资源和培养体系, 没有从开发人才潜能的角度, 并结合企业自身的发展战略计划, 培养适合国有企业发展需要的各种人才, 特别是经营管理人才, 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2 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潜在问题的对策
2.1 树立人力资源管理新理念
现代企业的竞争, 从根本上来说就是人才的竞争, 是人力资源管理的竞争。因此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首要任务, 就是树立人力资源管理新理念, 确立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的重要资源, 企业的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 更要把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任务放到重要的战略位置, 以系统的观点来看待人力资源问题, 重视并大力提升人力资源管理在国有企业管理中的地位,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使员工在工作中能够充分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 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促进企业效益的提高。
2.2 建立以绩效考核为主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激励与约束机制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 它通过制定科学的员工绩效考核办法和薪酬分配制度来实现。绩效考核要具有科学性、合理性, 根据国有企业自身特点和具体管理要求细化要考核的项目, 并采用目标管理的方法对员工进行考核。对员工的绩效考核结果, 可作为表现优秀的员工获得晋升、培训等发展机会的依据。一方面, 在薪酬分配方面, 通过提高工资和奖励的办法来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另一方面, 可根据绩效考核的结果, 对有不良表现的员工给予惩罚, 促进其改进工作。
2.3 加强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培养
现代企业的竞争, 实际上就是企业人才的竞争, 尤其是高科技人才, 是当今企业人力资源中的关键力量, 与企业的兴衰息息相关。现在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日益加快, 企业经营也更为需要综合型和全面型的人才。因此, 加强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培养, 建设一支过硬的科技人才队伍, 成为促进国有企业经济发展的关键工作。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培养, 可以采用短期岗位技能培训和长期素质培养相结合, 以及实效更强的体验教育和实践教育方式相结合, 让员工在实践中不断成长提高, 从而使企业的竞争力得到提高。
综上所述, 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方面, 国有企业要树立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新理念, 努力建立起一套适应并有利于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 能够充分调动企业经营者、专业技术人员以及广大员工积极性的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新机制, 有效解决人力资源管理中潜在的问题, 不断提高人力资源的管理水平, 促进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耿世有, 刘福生, 孙军保.目前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对策[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8, 18 (1) :62-65.
[2]黄芳毅.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出路[J].东方企业文化, 2007, 10 (9) .
[3]李岩, 方定红, 等.我国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探讨[J].现代企业教育:卓越管理, 2007 (10) .
托福听力的潜在考点 篇5
clinic n.医务室
health center n.医务室
be released from hospital/check out of the hospital
seminar n.高级课程
demonstration n.示范教学
faculty orientation n.导向课
Scotch tape n透明胶带
poster n.贴在学生宿舍墙上的壁画
notebook
notecard
proofread v.校正,校对
recreation room n.娱乐室
registrar n.注册老师
furnace n.暖气
section n.小班,版面
racket n.球拍
rug n.地毯
recital n.独奏会,独唱会
trunks n.游泳裤衩
student council/students government/students association
n.学生会
refreshment---->food
by mail:through the mail--->write
get somewhere/come a long way/make progress
be up to sth:I’m not up to that.(那事我做不了)
trip: n.考察,实习v.绊倒
put on: 1)put on weight
2)put on make up
3)put sb on
pick up: 1)接 pick sb up at the station
2)买 pick up some meat at the market
3)养成 Where did you pick up that bad habit?
4)学 pick up English
5)好转
6)加速 pick up speed
fix: fix on breakfast
grades: 成绩
cost a fortune/make a fortune/come into a fortune
have a fortune on one’s side.(福星高照)
stuff: green stuff,grocery stuff
do one’s stuff:发挥...的本领
know one’s stuff:懂行,内行
that’s the stuff:没错
wind up:end up with,finish up,arrive at
cut it out:stop it
beat around the bush:拐弯抹角
hold the grudge:记恨
bite off more than one can chew.
表示开夜车的词组
stay up late/be up late/day in and day out/around the clock/burn the midnight oil
表示忙的词组
be up to one’s neck in work
get my hands full
你潜在的魅力 篇6
A 轻松地与男友对坐在咖啡厅里
B 快乐地和男朋友在羽毛球场上对打
C 开心地与男友在pub狂舞
魅力解码:
选择A的人:你应该是比较喜欢没有压力的气氛!或许你也是个不喜欢负担的人呢!你的魅力所在,正是你最沉静、自然、毫不掩饰的地方。如果是女孩子的话,对于“不化妆比较好看”、“我喜欢你素净的样子”这类的话,应该是常听到吧!你的“性感度”不高,绝对不会是异性眼中的尤物。但也不要失望,因为你可是很有异性缘的哦!
选择B的人:你一定是个像夏天一样的人,健康、有活力。和你在一起一定会很快乐的。你的朋友是不是也常这么说呢?活泼、开朗正是你的魅力所在;而当你很专注地投入某件事情时,更是你最具有吸引力的时候哦!
潜在人力资源 篇7
“六模块”建构式语文课堂, 是以倡导的六模块建构式课堂理念为指导, 立足于学生的潜在资源开发与利用, 以学生的课堂学习活动为切入口, 以学习模块为抓手, 对各种典型而具体的课堂学习案例进行分析、解读, 探索课堂教学中教师学习模块设计的实践操作策略, 形成对课堂学习模块设计的新的认识, 有效解决新课程三维教学目标的整合问题, 实现可能条件下课堂教学效率的最优化。努力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的潜在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挖掘和利用,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乐学、善学, 提高自主意识, 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强化了师生之间的了解与合作, 为实施和推进新课程改革, 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提供一定的借鉴。
叶澜教授曾指出:“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不仅要把学生看作‘对象’、‘主体’, 还应看作是教学‘资源’的重要构成和生成者。”依据初中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和理解, 并运用这些知识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即在课程学习中要重视学生, 重视学生资源的开启和利用。
六模块课堂学习模块化设计, 研究师生互动关系, 就是根据学习目标, 将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有机分割, 然后依据模块与模块之间的内在联系, 进行有机整合, 形成模块链。在每一个模块中, 选择运用不同的学习方式, 融求知学习、情感体验、语言表达、个性发展为一体, 使教师的设计与学生的活动得到有机的整合。
一.从学习方法策略层面上开发学生资源。
我校和合课堂实践研究始于2011年7月, 两年来, 已产生了积极影响, 促进了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 优化了课堂教学生态。我校和合课堂的实践是建立在深厚的和合文化基础之上的。什么是和合文化?简言之, 和即和谐, 合即融合。和合文化也可以说就是和文化。进一步引申, “和合是指自然、社会、人际、心灵、文明中的元素、要素相互冲突、融合, 与在冲突、融合的动态过程中各元素、要素和合为新结构方式、新事物、新生命的总和”。并由此而衍生出“和生、和处、和立、和达、和爱”五大原理。不难领悟, 和合文化有两个基本要素, 一是客观承认差异、矛盾、不同;二是把异质、不同的事物和谐地融合为一体。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 我校开展了和合课堂教学实践。
实践中我们逐步清晰了“一导三学”和合课堂模式, 即学习过程分独学、群学、活学三个板块, 教师导学融入其中。但是, 在实践中我们又进而发现“一导三学”课堂模式易步入程式化、枯燥化的误区。于是, 我们尝试用生成观烛照和合课堂, 我们惊喜地发现这样的课堂变得更鲜活了, 更灵动了。这使我们更深刻地领会了“和合文化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内核是创生、出新的生生不息的生文化”的意义。以“和合小组”创建为抓手发掘和利用学生资源。打破原来的师生关系, 将自己“拉下了讲台”, 与学生站在了一起。同时, 将不同潜质的学生组成学习小组, 相互学习, 共同提高。一年来的实践尝试, 让我们感到“语文课堂综合实践活动—探究性学习成果展示会等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 能在学生中产生较强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可以有效开发和利用学生的自身课程资源。
二.从学习的精神与品质层面开发学生资源。
教师要有意识地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进行审视和反思, 即时修订、更改、充实、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方案, 使教学活动成为生成教学智慧和增强实践能力的过程。以下是我在《桂花雨》课堂教学中对生成性教学的体会:
师:琦君以温柔醇厚的情怀, 细腻温婉的笔致, 构造了一幅幅充满浓浓乡情的生活画卷, 畅饮桂花酒的同时, 又为自己捧起了香醇的桂花糕, 你一定也有许多的思乡作品要急于告诉大家。
生1:我给大家介绍一首余光中的《乡愁》。 (背诵乡愁)
生2:我曾经读过司马中原的《乡愁》。
生3:费翔唱的《故乡的云》也是思乡作品。
师:有会唱的吗?请给大家唱上几句。
师:我会唱。 (唱故乡的云)
师:刚才同学们介绍了许多的思乡作品。老师也推荐两部作品给大家。 (点击大屏幕) 琦君的《春酒》和《烟愁》。如果在阅读中有什么问题, 我们可以交流和探讨。彼此成为书友。好吗?
生:好! (点评:引导学生积累, 引导学生课外阅读, 课内课外融合。)
师:读琦君的文章就好象翻阅一本旧相簿, 一张张泛了黄的相片都承载着如许沉厚的记忆与怀念;那魂牵梦绕的江南令她愁肠百转, 难以忘怀。一棵桂花树, 醉了母亲, 醉了我, 醉了无数读者的心, 撩惹起我们多少或感伤或甜美的心绪, 飞向自己记忆中美好的快乐之乡。
对我们初中语文教师而言, 课堂教学绝不是课前设计和教案的展示过程, 而是不断思考、不断调节、不断更新的生成过程, 这个过程也就是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
三.从师生、生生关系层面开发学生资源。
1.巧用情感教学, 课堂上的适当煽情, 润色激趣。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过, “教师高度语言修养, 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课堂语言要么自然亲切, 启人思维;要么词藻丰富, 富于感情;要么自然流畅, 幽默生动;要么妙语连珠, 意蕴深刻, 耐人寻味。状物能使学生如临其境, 抒情能使学生如坐春风, 言志能使学生精神抖擞, 说理能使学生眼亮心明。
老师适当的煽情, 让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有效地积累情感, 使课堂的气氛有效合理, 达到了最大的情绪优化。的确, 在课堂上打动学生的是情, 感染学生的是情, 震撼学生的心也是情。如:精彩纷呈的和谐课堂, 如教学《将进酒》时, 那充满感情的带有古人风韵的诵读一下子把文本中所蕴涵的人文情怀展现出来, 从而让学生去感受、欣赏、体验和感动。教师接下来让学生学写诗句来写心目中的李白时, 许多学生的发言神采飞扬, 激情满怀。这样的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闪现心灵的火花, 张扬个性, 能不使人振奋?调动了学生情感的课堂, 才是能既厚重又灵动的课堂。
2.借助问题设计, 模拟生活进行语言实践, 设情激趣。
教师的适当点拨提示, 学生能解决此问题, 不能高不可攀, 让学生望“题”长叹;不能肤浅之极, 让学生不假思索;要切近学生“最近发展区”, 让学生“跳一跳, 摘桃子”, 在解决问题中读书、思考, 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 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新课堂中教师的首要地位主要是在对学生引领过程中体现的。如教学《红楼梦》, 相当部分学生感觉茫然, 老师事先要设计梯度点拨:“文首哪一句与林黛玉看贾府有关?”“刘姥姥曾三次进贾家, 她能看出贾府的如此的环境、氛围吗?”“贾雨村也曾去过贾府, 为什么不以他的眼光来写?”三次点拨, 为学生思考问题搭桥铺路, 使学生思维不断深入, 进而理解了是林黛玉特殊的性格、特殊的学识、特殊的身份, 使她具有了特殊的眼光, 从而使读者透过她的俊眼来认识贾府, 从而使学生领悟到曹雪芹用笔之妙。可见, 学生探究性学习中, 教师的作为“导演”这一首席地位决不可缺失。这样, 使本来比较枯燥的语言内容成为学生乐于表演的剧本, 寓教于乐。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教师利用的学生自身课程教学资源应力求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并促进教学舞台上的角色转换, 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探索。例如, 学生自己编制的手抄报、创设的文体活动、新颖的活动形式和具有说服力的故事等, 能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主体的角色体验中体会到参与、合作、创造的学习兴趣, 也有利于各方面能力的提高。
浅析建设用地资源潜在危险性评估 篇8
在地质灾害易发区进行工程建设时应当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对建设用地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在进行危险性评估时, 首先要收集基础资料, 例如:区域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气象水文资料以及压覆报告和相关的地质报告, 在这些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地面调查, 根据建设用地范围已有灾害和潜在地质灾害的特征以及可能遭受地质灾害的范围确定评估区范围, 根据评估区地质环境复杂程度和建设项目的重要性最终确定评估级别。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包括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和综合评估。根据综合评估结果对评估区进行危险性分区, 依据项目区地质灾害危险性大小和和地质灾害防治难度大小确定建设用地适宜性。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 是国土资源部按照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服务的原则所进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以及使用的主动防灾办法[1]。
1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1.1 现状评估
地质灾害主要是指由自然因素或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现状评估针对的对象是评估区已发生的地质灾害, 根据灾害形成的地质环境条件、分布、类型、规模、变形活动特征, 主要诱发因素与形成机制, 对其稳定性进行初步评价, 根据其危害对象的多少以及造成的损失大小评估其危险性和危害程度。以滑坡为例, 对于已发生的滑坡地质灾害, 首先根据其地质环境查明诱发滑坡的因素, 如地震、强降雨、地下采动等, 其次要确定滑坡体的长、宽、体积, 确定坡体的岩性、坡度等, 调查受害人数以及死亡人数, 调查牲畜的死亡情况以及植被和房屋、道路等的受损情况, 从而确定其危害程度和地质灾害危险性大小。
1.2 预测评估
预测评估是对工程建设场地及可能危及工程建设安全的邻近地区可能引发或加剧的和工程本身可能遭受的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做出评估。
1.2.1 不受建设工程运营和施工的干扰, 对处于现有灾点可能会对建设工程造成危害的危险性评估, 并预测出危害后果和方式。
1.2.2 在受到建设工程运营和施工干扰的情况下, 可能对现有灾点产生危害并可能加剧情况进行分析评估, 分析评测出灾害活动加剧的机理和建设工程的干扰形式, 并分析出哪些对象可能遭受危害, 指出危险区的范围, 并预测出危害程度[2]。
1.2.3 在受到建设工程运营和施工干扰的情况下, 评估分析出可能诱发的新灾点。然后分析评测出可能遭受危害的对象以及危险区的范围, 危害的程度等等。
以建设工程可能引发崩塌、滑坡地质灾害为例, 预测评估时需对边坡岩性、诱发地质灾害的因素以及造成的危害进行分析及描述, 为了更加直观的反映边坡岩性及坡度最好附边坡剖面图, 在分析其可能危害的人数以及可能造成的损失的基础上, 确定其危害程度及危险性大小。
1.3 综合评估及分区
依据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 对评估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综合评估, 地质灾害危险性可分为大、中、小三级, 通常对于同一区域, 现状评估定为危险性小区, 而预测评估定为危险性大区, 则在综合评估时将该区域定为危险性大区, 对于同一区域内的不同灾种, 只要有某一灾种危险性大, 则该区域为危险性大区。
2 建设场地适宜性评估
对建设场地适宜性进行评估时, 根据建设场地发生地质灾害和工程建设引发或遭受地质灾害可能性的大小以及灾害防治难度进行评估, 通常地质灾害危险性小区, 依据项目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工程建设遭受地质灾害危害的可能性大小, 工程建设引发、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大小以及防治难度大小等因素进行评估, 从而对建设场地适宜性进行分区。通常地质灾害危险性小区, 地质灾害防治难度小, 建设场地适宜性为适宜;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区, 防治难度中等, 建设场地适宜性为基本适宜;地质灾害危险性大区, 防治难度大, 建设场地适宜性为适宜性差。
3 建设用地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对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评估后, 针对已发生的地质灾害和潜在地质灾害提出防治措施, 对不同的灾害应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 下面举例说明。
例如当建设工程存在挖填方工程时就可能形成不稳定边坡, 如果不及时治理在强降雨等外力条件下可能发生崩塌滑坡地质灾害, 针对不稳定斜坡我们可采取以下防治措施:
(1) 对不稳定边坡段进行支护设计, 边坡的坡高、坡率及排水等均应按国家有关边坡规范进行设计施工, 设置护坡、挡土墙、排水沟等支护工程; (2) 在边坡坡底位置处设置浆砌石截排水沟; (3) 对各边坡设立监测点, 发现有滑动、地表有拉裂现象要及时上报处理, 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对于泥石流地质灾害, 可长期在泥石流沟谷上游设置监测点, 对沟谷进行监测, 汛期加强监测, 观测沟谷是否有堆积物堵塞河道, 并及时清理沟中松散堆积物, 保证沟谷畅通, 对已有塌陷坑进行填堵处理, 防止地表水注入。
4 结语
本文提出的几个关键问题,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评估报告的质量和编制, 而且常常会在相关的日常工作中遇到。因此必须要对这些问题进行相应的研究分析。从而形成共识, 使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可以做得更加完善。
摘要:我国正在逐步实施划定生态红线区域, 包括自然保护区、重要湿地等15类, 突出“谁保护、谁受益”“谁贡献大、谁得益多”导向, 对不同区域、不同级别、不同类型的生态红线区域进行划分并实施保护措施。建设用地资源潜在危险性评估是是在地质灾害活动条件的基础上, 通过对可能引发地质灾害的因素、可能遭受危害的对象以及可能造成的损失等进行分析确定。
关键词:生态红线,建设用地,地质灾害,潜在危险性评估
参考文献
潜在人力资源 篇9
北极地区是指66°34’N以北的广大陆地和海域,包括北冰洋、边缘陆地海岸带及岛屿、北极苔原带,总面积约在2 100万km2,涉及美国、俄罗斯、加拿大、丹麦、芬兰、瑞典、挪威、冰岛8个环北极国家[1]。北极地区终年被积雪所覆盖,气候严寒,人口稀少,但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能源,尤其是在沉积盆地和大陆架下方拥有巨大的石油和天 然气资源:已探明的 原油储量 为2 150亿桶,累计开采843亿桶,年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1/10;天然气556 000亿m3(相当于3 475亿桶原油,约占世界的25%),年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1/4[2]。在全球人口急剧增长,世界经济快速发展,而能源供应日趋紧张的大背景下,北极油气资源的战略价值尤为凸显。
2008年5月,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在对北极圈内33个地理区域的油气资源进行系统评估的基础上发 布了《北极 地区油气 潜力评估 报告》,评估结果显示:北极圈内已探明并可用现有技术开发的石油、天然气、液化天然气储量估计分别高达900亿桶、1 669万亿m3和440亿桶,其中石油约占世界已探明储量的13%、天然气占30%、液化天然气占20%,其中84%的油气资源分布在近海区[3]。而相关最 新研究估 计北极具有910亿桶原油,1 363万亿ft3天然气及400亿桶液化天然气的待发现技术可采储量[4,5]。毋庸置疑,北极由于蕴藏着大量未开发的油气资源,将成为世界下一个能源仓库。
2 北极油气资源分布及开发前景
2.1 北极油气资源分布状况
北极地区主要含油气盆地集中于围绕北冰洋的环北极盆地群中,呈近WE走向展布[6]。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估计,超过70%的石油可能位于5省———阿拉斯加北极、美洲盆 地、东巴伦支盆地、东格陵兰盆地和西格陵兰—加拿大东部区域;超过70%的天然气可能位于三省———西西伯利亚盆地、东巴伦支海盆地和北极阿拉斯加。整个西伯利亚西部盆地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盆地,预计总共蕴藏超过3 600亿桶石油;北极圈内俄罗斯西西伯利亚盆地预计将有80亿桶未发现的石油和190 000亿m3的天然气;在巴伦支海,挪威石油理事会(NPD)表示,不包括该地区之前与俄罗斯有争议的海域,挪威巴伦支海有21.4亿桶石油资源和4 850亿m3天然气资源有待被发现,而对于俄罗斯,在巴伦支海未被发现的石油资源估计高达6 290亿桶;在格陵兰岛东部裂谷盆地,美国地质调查局估计,阿拉斯加外大陆架包含266.5亿桶石油和37 400亿m3天然气[7]。
从地区分布来说,北极地区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在欧亚和北美大陆的分配并不均衡。估计欧亚约占总资源的63%,北美约占总资源的36%。欧亚资源基础主要是天然气和天然气水合物,占欧亚总油气资源的88%。欧亚西西伯利亚盆地和东巴伦支海盆地拥有1 943亿桶油当量的未开发资源,是整个欧亚基础资源量的74%。北极欧亚区域拥有更多的天然气,而北极北美区域拥有更多石油资源,估计北极北美区域的石油资源占北极未开发石油资源总量的65%,而占北极未开发天然气的26%。其中,北极阿拉斯加地区估计拥有北极地 区最大的 未开发石 油储量,约为300亿桶。
北极第二大石油区域是美亚海盆地(Amera-sia Basin),位于加拿大以北,估计拥有97亿桶未开发石油可采储量。北极的第三大石油区域是东格陵兰裂谷(East Greenland Rift),估计拥有约89亿桶的未开发石油储量。总的来说,这3个北美区域预计约有486亿桶未开发石油,占北极未开发石油总量的54%(表1)。
注:表中只选取七大北极盆地,这7个盆地拥有约3 600亿桶石油当量或超过87%的未被发现的北极地区油气资源 .
2.2 北极油气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北极地区虽然自然条件恶劣,但却可以称得上是“冰冷的油气热区”,该地区的油气开发已有80多年的历史。20世纪20年代,加拿大西北地区的罗曼威尔斯最先开始北极地区石油商业开采。迄今为止,在俄罗斯、美国、加拿大西北地区和挪威北极圈以内的区域,已经发现了大约61个大型油气田[9]。随着近海 油气勘探 开发技术 和船舶航运技术的进步,以及因全球气候变暖,北极海冰加速融化而导致的北极航道通航时间延长,大规模商业化开发北极油气资源变得越来越现实,近年来北极国家纷纷加强了北冰洋的油气勘探开发。
在北极油气资源开发方面,俄罗斯的态度最为积极,动作最为频繁。俄罗斯把自身的发展定位为“未来北极能源的引导者”。2000—2011年,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的子公司Gazflot公司在喀拉海 (主要是在 鄂毕湾和 塔兹湾)钻了27口井,发现了卡缅诺梅海气田、北卡缅诺梅海气田、楚克梁辛 气田和鄂 毕湾气田。2011年9月,俄罗斯Gazprom Nef Shelf(GNS)公司投资40亿美元,启动了伯朝拉海Prirazlomnoye油田(石油可采储量为5.2亿桶)的开发,这是俄罗斯独自在北极海域开发的第一个油田[10]。此外,为解决自有资金不足的难题,俄罗斯政府正尝试通过增加国外投资来促进北极油气资源的开发,为此将取消北极大陆架所有新的油气项目的出口关税以 吸引外国 油气巨头。 俄罗斯石 油公司Rosneft也与埃克森美孚签署协议,在北冰洋的喀拉海和黑海开展价值32亿美元的油气勘探合作,共同开发抗冰钻井平台技术。截至2013年年初,俄罗斯在北极海域共钻86口探井,发现了24个油气藏(包括在海陆过渡区)和400多个有潜力的油气开发项目[11]。
其他北极各国在北极油气钻探开发方面也不甘落后,丹麦格陵兰岛已经给11家公司发出了17个开发其西海岸地区的勘探许可证,其中英国的Cairn能源公司已经开始进行测试性钻探。挪威政府2013年夏季前将决定开放巴伦支海东南部和Jan Mayen进行石油钻井,并为巴伦支海的油气勘探提供了极其优惠的税收政策,巴伦支海的探井数量已超过30口,其中Goliat和Snohvit两个油气田早已投入开发[12]。挪威国家石油公司在巴伦支海的天然气田,通过140km的天然气管道将气输往岛上的液化天然气生产厂。加拿大西北地方政府也一直在推动谋求更多些天然气项目,建设一条长约1 220km的从Inuvik通往艾伯 塔的输气 管道[13]。美国早 在1967年就探明了位于阿拉斯加州北部的普拉德霍湾油田,该油田拥有136亿桶可采石油储量,是北极地区已经被开发的最主要的石油项目[14]。近年来,在阿拉斯加沿岸地区油气勘探方面又投入了37.5亿美元,楚科奇海和波弗特海的钻探也已经在2012年启动[15]。
2.3 北极油气资源开发前景与障碍
根据国际能源署(IEA)的预测,2030年全球石油消费量为1.05亿桶/d。在未来的20年间,全球石油产量平均每年至少要保证76.4万桶/d的增量,而海洋石油资源将是未来石油产量的重要来源,全球50%以上的油气产量和储量将来自于海洋[16]。
据美国地质调查局预测,北极地区有新增石油储量900亿桶、新增天然气储量50万亿m3的潜力,新增储量 的80% 来自海洋。在 接下来的20年中,北冰洋可能会从深海勘探阶段进入到开发利用的领域。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加剧、北冰洋海冰不断消融、航道通航时间延长、勘探开发技术的提高和全球油价总体不断上升,未来北极油气资源开发有很好的前景。
但是北极油气资源潜力的发挥也将遭遇高成本、高风险、环保以及主权纠纷等一系列障碍。1北极的资源基础主要是天然气和液化天然气,需要铺设管道,与石油相比,其低密度长距离的运输大大增加了成本;2北极气候寒冷,地理条件复杂,北极油气资源在相当程度上开发成本更高、开发时间更长、风险更大;3没有解决的北极主权问题可能在经济主权重叠的地区阻止和减缓这些地区石油天然气资源的开发进程;4北极环保压力和成本巨大,尤其是墨西哥湾漏油事故后,环保组织的反对之声不绝于耳。
总体来说,北极具有成为全球油气生产更为重要的资源中心的巨大潜力,但显著增加北极油气产量的时间是难以预料的。
3 北极油气资源开发对世界能源格局的潜在影响
截至2011年6月,北极地区石油累计产量约200亿桶,天然气累 计产量395.76万亿m3。2011年,俄罗斯西西伯利亚和挪威东巴伦支海石油产量之和已达到700万桶/d,而2011年全球水平的石油产量约为7 200万桶/d,约占全球石油日产量的10%,由此可见北极地区的石油开发在世界石油市场上已发挥出巨大作用。而随着北极东北和西北航道的相继开通,根据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和挪威国家石油公司天然气开发计划,到2030年,将有17亿~412亿m3(液化后合135万~3 000万t)天然气由LNG船只通过北极东 北航道运 输到东亚 和东南亚[17]。2009年4月29日北极理事会在挪威特罗姆瑟会议上发布的“北极海运评估报告”(AMSA)也认为,到2020年,光俄罗斯伯朝拉海域的油气运输每年就可高达4 000万t[18]。在不远的将来,一旦北极地区油气资源实现大规模商业化开发,势必会对现有的世界能源格局产生巨大影响。
3.1 当前的世界能源格局
世界能源格局,是指在国际舞台上能够起主导作用的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在一定时期内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结构和状态。自20世纪7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以来,世界主要石油供给方和需求方在经历了一系列激烈的博弈之后逐渐趋于均衡状态。当前的世界能源格局呈现出以下特点:1美国和欧佩克国家在世界能源格局中的地位举足轻重。美国是当今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费国,其对石油的强劲需求加之国内繁荣的石油和页岩气生产,使得美国对世界石油市场的影响远超其他力量。欧佩克国家拥有世界已探明石油储量的70%和供应量的40%。作为石油终端供应商,欧佩克在世界石油供应方面占有主导地位。2俄罗斯、里海和非洲等国家和地区因为拥有丰富的能源资源和稳定的出口能力,在国际石 油市场上 的地位逐 渐上升。3近年来,中国和印度等亚洲新兴经济体对石油需求大幅增长,推动能源消费增长中心向亚太地区转移。
3.2 北极能源开发对世界能源供给方的潜在影响
(1)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的能源地位可能下滑。目前,原油市场的主要供应商是目前提供世界40%的石油,并且拥有世界70% 的已探明石油储量的欧佩克国家。过去40年中,中东地区一直是国际政治舞台的焦点,欧佩克组织为维护自身的利益,经常以石油为手段,通过限产来确保国际油价在高位运行,从而对世界经济产生重要影响。展望未来,在石油供应方面,虽然欧佩克组织在国际石油供给市场的主导地位一时之间难以撼动,但由于中东地区很多产油大国已接近或达到产量峰值,后续产油潜力受限,因此其所占市场份额也将不断面临冲击:根据BP的预测,未来20年欧佩克国家石油产量预计会增长1 200万桶/d,而俄罗斯、美国、加拿大等环北极国家(非欧佩克国家)石油供应将持续增加,增幅将达到500万桶/d,有望再次开启产量快速增长之门[19]。在天然气方面,随着天然气对石油在一定程度上的替代,预计天然气将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化石燃料(年均增速为2.1%),北极地区蕴藏着世界天然气已探明储量的30%(居世界第一)一旦进入大规模开发阶段,将意味着天然气价格也会面临长期走低的趋势。而另一方面受液化天然气贸易的带动,天然气价格逐步与石油价格脱钩,天然气将不断抢占石油市场份额,在此趋势下,中东地区的能源地位可能将下滑,未来可能仅是亚洲的能源中心而不是世界的能源中心,这也有助 于缓解中 东持续的 紧张动荡局势。
(2)北极地区将成为能源“新中东”。北极圈内已探明并可用现有技术开发的石油、天然气、液化天然气储量估计分别高达900亿桶、1 669万亿m3和440亿桶,分别占世界已探明储量的约13%、30%和20%。由于过去几年石油价格的飞速上扬,石油供应日益紧缺,未来北极地区的能源开采具有极大的利润空间,作为新兴世界能源仓库的可能性加大。随着环北极国家多个油气项目的加紧开发和建设,北极地区将逐渐呈现出成为全球能源“新中东”的趋势。
在北极地区成为能源“新中东”的演进过程中,俄罗斯将发挥无可替代的作用。对于俄罗斯来说,其对全球油气市场的影响力将大大增强。俄罗斯是世界油气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含油气远景面积达1 290万km2,其中海洋和内海大陆架为560万km2[20],掌握未来北极陆上绝大部分实体油气资源,海上潜力部分也占很大比重。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的数据,俄罗斯主要油气产区北极西西伯 利亚盆地 面积350万km2,拥有36.6亿桶原油、651.5万亿m3天然气、203.3亿桶液化天然气,而俄罗斯 北极海大 陆架面积 达442万km2,其中70%~75%的地区具有油气远景,油气资源中以天然气为主。2003年俄联邦政府批准的《2020年俄罗斯能源战略》提出要在俄罗斯西西伯利亚盆地和北极大陆架建立和开发新的油气开采中心,加快发展油气运输设施,力争到2020年石油开采量达到5.2亿t,天然气开采量增长到7 100亿~7 300亿m3。随着俄罗斯能源市场国际化步伐的加快,俄罗斯石油和天然气将在整个欧洲、美国、中国和日本市场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未来10年内,中东地区复杂多变的政治紧张局势,加上人们对环境污染和全球气候变化的担忧,全球能源界必然将目光转移到更加廉价、环保、高效的俄罗斯丰富的天然气储备上来。国际能源署预计从现在开始到2035年,天然气将迎来黄金时代,尤其随着天然气消费的东移趋势,全球经济发展势头最强劲的亚太地区的天然气供需缺口将进一 步增长。IEA估计到2035年全球天然气供应量将增加1.7万亿m3,其中超过70%来自俄罗斯,而与此同时,2035年亚太地区非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家、中国和印度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将分别达到30%、46%和42%[21]。届时俄罗斯通过向欧洲、亚太出口天然气以拉动自身经济增长的想法变得更加现实,其对国际能源市场的控制也将大大增强,其获得梦寐以求的国际油气定价权的可能性加大。在可以预见的20年内,俄罗斯凭借其在天然气领域能源超级大国的优势实现再次崛起也并非遥 不可及。
3.3 北极能源开发对世界能源消费方的潜在影响
根据BP公司的预测,未来世界能源消费增长将非常强劲,在未来的20年内,世界石油需求增长主要来自非经合组织国家,其中,中国(增长800万桶/d)、印度(增长350万桶/d)和中东地区国家(增长400万桶/d)的能源需求增长几乎构成了全球能源需求净增长的份额,但短期内用于满足预期需求增长的新增供应将依然主要来自欧佩克国家,这就使得中、印等新兴经济体对中东地区的依赖程度增加,一旦中东地区遭遇战争或政治动乱等紧急状况,能源进口过于集中所带来的安全风险将迅速显现,威胁中、印等国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未来如果北极地区的油气资源得到大规模开发,并转化为世界主要油源供应国际市场,将大大分散主要能源进口国的能源进口风险。
4 北极油气资源开发与中国
4.1 中国能源现状
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能源消费国和全球第一大石油进口国,对石油消费需求旺盛,石油进口依存度不断提高(表2),预计到2020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将达到60%,保障能源安全至关重要。一方面,中国石油 进口来源 地有限且 集中,目前我国原油进口结构为:中东56.2%、非洲22.5%、亚太地区14.4%、欧洲中亚6.9% (表3),石油进口的一半以上依赖中东,而中东的紧张局势是旷日持久的,稍有异动势必将牵动中国能源神经;另一方面,中国石油进口运输主要靠海运,且路线单一,70% 的石油运输必经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南海这条海盗出没的“世界上最恐怖的航线”,因此石油运输风险极大。
注:表中依存度与通常依存度略有差别,公式计算时分母为一国石油年需求量,并非消费量,假定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平稳增长 .
万t
注:*包括在途石油的数量变化,未予另外说明的石油动向, 未经确认的军事用油等;+指的是低于0.05.
4.2 北极油气资源开发对中国的影响
北极作为下一个世界能源仓库,将来有可能为我国能源的多元化提供保障。北极航道也可充当洲际能源运 输的新走 廊,随着北极 东北航道1进入商业化运营,一旦北极油气进入大规模开发阶段,未来来自北极圈内北欧、俄罗斯和北美地区的大量油气资源将可以通过海运经此航道源源不断地输入到中国沿海港口。罗伯特 ·瓦德教授2008年1月16日在《金融时报》中这样写道:“从距离和安全的角度,开通北方航线是具有吸引力的。上海与鹿特丹之间跨越俄罗斯顶部的东北海上航线1,要比走苏伊士运河节省将近1 000英里”。以北极为目的地,开辟能源新通道,不但可以优化我国能源进口结构,有效分散我国石油进口过度依赖中东地区的风险,也可以避开马六甲海峡这一危险地区,保障油气在途运输安全。充足的油气供应将继续为中国制造业提供强劲的发动机,使得中国在未来继续充当全球经济增长的领头羊。
4.3 中国参与北极能源战略定位
(1)充分参与北极能源开发,中国的北极战略定位需要从以往的科学考察和气候环境变化研究转变为以实现中国能源安全为目标。能源安全关乎国家利益,理应作为中国北极战略的基石,为此可以提供北极能源开发需要的技术、人力资源和资本,将北冰洋冰层下蕴藏的丰富油气资源和安全便利的北极航道纳入未来中国能源整体战略体系。
(2)选择恰当的时机进入,对于北极能源开发和北极航道的和平利用,需要因势利导。由于北极地理位置的特殊性,目前没有一个明确的对北极地区和资源的划分方法,也没有一个被各方认可的约束北极资源利用的公约,要抓住北极能源和航道问题还没有明确的国际协调机制原则这一时机,利用北极 理事会正 式观察员 国的身份,充分介入北极理事会关于能源和航道开发国际机制的构建,使即将形成的国际机制有利于中国在北极能源和航道问题上权益的获取。
(3)采取企业合资合作的方式进入“北极俱乐部”。在北极8国排他性“瓜分”北极资源的情况下,中国参与北极能源开发的唯一或者说最佳途径就是通过能源企业采取合资合作的形式与所在国公司共同开发经营。北极8国中,芬兰和瑞典并不拥有北极内的海域或近海大陆架,因此对北极圈内的油气资源基本无能为力。在剩下的6国中,俄罗斯与冰岛近年来与中国的政治经济合作最为密切,也是最有希望为中国企业亮起绿灯的国家。中国三大油企需要抓住机遇,为开拓油源,保障中国能源安全而未雨绸缪。
5 结束语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冰雪覆盖的北极是国际政治、经济和安全问题的边缘地带,并不被世人重视,但随着北冰洋能源价值和战略价值的逐渐显现,该地区正日益获得国际社会的关注。尤其近年来,伴随油气勘探技术的突破以及北极航道的逐渐开通,周缘国家纷纷加快了北极油气开发进程,使得北极油气资源的大规模利用具有广阔的前景,并势必会对当前的世界能源格局产生潜在而深刻的影响。未来北极油气一旦进入大规模商业化开发阶段,北极地区将具有成为全球油气生产更为重要的能源中心的巨大潜力,从而对欧佩克国家造成强烈冲击,并将显著改善各主要能源消费大国油气进口格局。
面对北极丰富的油气资源,北冰洋沿岸的俄罗斯、加拿大、美国、挪威和丹麦都想分一杯羹。作为北极理事会的正式观察员国,中国也不能独善其身,因为中国的外向型经济和巨大的能源需求始终紧密联系在一起,中国的发展离不开能源的支撑。而当前中国油气进口受地缘政治等不稳定因素制 约,严重影响 能源的稳 定供应。因此,为了分散我国能源进口风险,维护我国能源安全,必须积极参与北极油气资源开发:制定以能源为核心的北极战略,加强与北极理事会各成员国的能源合作,鼓励国内油企与国外油气巨头合资合作,共同开发北极能源,为中国未来的北极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
摘要:近年来,北极地区的油气储量勘探结果引起了世界的关注。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预测北极将成为下一个世界能源仓库。在全球能源供应日趋紧张和北极航道逐渐开通的大背景下,未来北极油气资源开发前景广阔,转化为世界主要油源的可能性加大,届时将深刻影响世界能源格局。系统分析北极地区油气分布、开发现状和前景以及对世界能源格局可能产生的影响,为进一步探索北极油气做铺垫,也为我国制定北极能源开发战略提供借鉴和参考。
潜在人力资源 篇10
一合理有效地使用教科书
英语教材是英语课程资源的核心部分。针对教材中出现的这些模式及问题, 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 不断接受新的教学理念, 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 帮助学生转变被动的学习方式。同时, 也应根据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机动灵活的处理。
再者, 为了突出重点, 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各单元的具体内容进行大胆调整。对于教材中不太适合学生实际的内容和活动, 可以用相关的材料来替换或干脆删除。总之, 只要教师吃透教材、了解学生, 那么在教材的取舍、调整上就不会束手无策。科学合理地使用教科书, 是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第一步。
二教师本身也是一种课程资源
在丰富的课程资源中, 教师本身就是一种课程资源, 而且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因为教师决定课程资源的鉴别、开发、积累和利用, 同时教师是课程资源的实施者。自英语新课程实施以来, 广大一线英语教师表现出了巨大的教育教学改革热情。他们认真学习, 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理念与行为, 优化教学方式。以前对于学生碰到的生词、疑问, 我总是直接告诉答案以节约时间, 尤其是在课堂上。后来发现学生越来越懒惰, 依赖性也越来越强, 从不自己查阅资料。于是, 从新生踏入高中的第一节课起, 笔者就要求每名同学尽量能有一本属于自己的字典。上课时, 也不再直接告知其词义, 而是通过阅读让学生根据上下文先猜测词义, 后查字典验证自己的判断, 鼓励他们写下一个字典中的例句, 自己再造个有创意的句子。渐渐地, 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来越浓。
由此可见, 必须认识到教师本身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 而且也必须意识到只有不断开发自己, 改变思维定势, 打破认识上的误区, 才能突破陈旧的教学思维和教学方法。
三开发学生身上的无限资源
教与学是一个相互的过程。教师往往过于关注一些外部及教师身上的资源, 而忽略了学生本身就蕴涵着巨大的课程资源。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生的知识记忆库, 如果没有机会实践或展现就会被遗忘。教师可以开发自我, 也可以开发学生、教材和其他任何潜在的课程资源。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够有意识地去挖掘学生的记忆库, 让学生有机会把已有的经验、知识和所学的内容相结合, 就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能拓宽学生的思维和巩固所学的知识。例如, 在上有关于音乐一单元时, 由于自己对当前流行的音乐不是太熟悉和了解, 而这个年龄的学生却恰恰是最喜欢追星的, 于是布置学生课前各自查找不同的音乐种类及自己喜欢的音乐类型, 以及为什么喜欢?由于作了充分的课前准备, 上课时学生学习到的远不止教材要求掌握的, 他们甚至谈到了喜欢的歌星们的特点、才能、发型、所在的乐队、专集、词曲、服装等。这样, 无需教师赘言, 学生已经很好地掌握了所学单元的中心话题, 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四利用信息网络及其他可利用的资源拓展课程资源
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现代的教材资源不再仅仅是传统的几本教科书、教师用书和练习册等, 而是“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 并且明确要求教师“能有效利用网络等多种教育资源获取和处理信息, 并根据需要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整理、归纳、分析”。
新教材的话题天南地北, 包罗万像, 并且信息日新月异。因此充分利用好网络信息资源, 对教师及学生而言便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利用学校的各种场所和设施 (包括语音室、图书馆、广播) 等丰富的教学资源, 拓展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主动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传统的黑板教学, 相对而言无图象、不生动、不直观。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的应用弥补了这些缺憾。通过给学生呈现相关的图片资料及背景介绍, 可以使课堂教学形式更为灵活生动、内容更加丰满形象立体化, 从而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刻理解和记忆, 达到增强课堂教学效益、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目的。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适应时代要求的新的教学尝试, 对英语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更高的挑战。因此, 英语教师必须先改变观念, 提高自我, 才能培养出适应时代要求的创新人才。只要能坚持开发利用课堂资源, 我们的课程改革才会取得新的成效。
摘要:随着多媒体及各种设备在大余中学的应用,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便成了英语新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让学生亲身感受和直接体验英语及英语的运用, 对提高英语教学效果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 丰富多样的课程资源是英语新课程得以实施的重要条件。如果没有课程资源的广泛支持, 再理想的新课程改革都很难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得到最好的落实。
关键词:课程资源,新课标,开发利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稿) [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2]韩新民.王新谦外语教学法[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 2001
潜在杀手 客车超员 篇11
超载是客运司机直接获得最大利润的重要手段,在同样远的路程,油耗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多载一个乘客就多增加一份收入,但是危险也由此开始。客车超员不但给机动车的性能、操作带来相当大的危害和困难,刹车制动方向难以控制,容易引发重大事故。
来自云南省交警总队交巡警支队的统计,自2007年至今,仅在楚大高速公路楚雄辖区59公里路段内,查获客车超员三十余起,其中最多的一起超员14人。
■ 客车超员惯用伎俩
伎俩一:客运司机怀有侥幸心理,认为高速公路上交警一般不会拦截正常行驶的车辆,超员也不一定会被查到;
伎俩二:知道交警设卡查车,到查验点前卸客,让乘客步行经过查验点,车辆接受检查后,过了查验点再搭载乘客;
伎俩三:采取加装座位的方法超员;
伎俩四:使用假行驶证的方法超員,假行驶证的核定载客人数多于实际核载人数。
■ 客车超员成因
成因一:经济利益是最大诱惑。超员被查获后,驾驶员以“是熟人、朋友,没有车票”、“有急事、赶时间”等不同借口推脱责任;
成因二:乘客的冷漠是对客运超员的纵容。一些乘客交通安全意识差,维权意识不强,甚至在查获超员客车后,在卸客转运中经常会发生乘客主动来找交警替驾驶员说情的情况。有的乘客居然说:“你让我们走吧,发生了什么事,我们自己负责。”
■ 客运车辆超员对策
对策一:客运单位对客运车辆的监管尤为重要,强化对内部各项规章制度的制约;
对策二:加大监管力度,严查严纠客车超员。交通管理部门对超员客车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毫不手软的给予严厉打击。同时,加大巡逻,强化路面管控。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广大乘人的交通安全和维权意识;
对策三:大部分超员的查获,缘于乘客举报,这说明安全意识已经慢慢深入人心。可是不管内部制度制约,还是外部职能部门监管,也只是治标之计,只有驾驶员自身责任感的加强,安全意识的提高,和广大交通参与者的共同遵守和监督,才是治本之策。
■ 法规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第九十二条规定:公路客运车载客超过额定成员的,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超过额定成员百分之二十或者违反规定载货的,处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
《云南省道路交通安全条例》:
第八十八条规定:公路客运车辆载客超过额定人数未达20%的处200元罚款。载客人数超额定人数20%以上未达50%的,处1000元罚款;载客人数超过额定人数50%以上的处2000元罚款。
■ 警官点评
云南省高支队法宣科警官 杨光钦
客车超员现象在全国都有,在云南部分地区的道路上较为突出,在高速公路上也时有发生。超员的根本原因是受经济利益驱使,其危害是极大的。在交警的路面执勤执法中了解到,绝大多数的客车驾驶员都能按照国家的规定做到不超员行驶,但从云南的情况看有极少数的客车驾驶员钻交警轮流换班的空子逃避检查,多拉一个是一个。这种现象不仅一般道路上有,在高速公路上也有。这里交警再次提醒广大驾驶员要严格遵守交通法规不超员,把控好“安全第一”这一主线,这样才能为家庭和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
客运车辆超员隐藏着较大的安全隐患(杨晓萍/摄)
女性体育消费的潜在商机 篇12
女性通常具有较强的表达能力, 感染能力和传播能力, 善于通过说服、劝告、传话等对周围其他消费者产生影响。女性消费者会把自己购买产品的满意使用感受和接受的满意的服务经历当做自己炫耀的资本, 利用一切机会向其他人宣讲, 以证明自己有眼光或精明。反过来, 女性购物决策也较易受到其他消费者使用经历的影响。这个特点决定女性是口碑的传播者和接收者, 一些产品通过女性的口碑传播可以起到一般广告所达不到的效果。但成也口碑, 败也口碑, 只有过硬的质量才能维持住女性消费者的忠诚度。据国外调查表明, 通常在对产品和服务不满意的顾客中只有4%会直接对公司讲, 在96%不抱怨的顾客中有25%有严重问题;4%抱怨的顾客比96%不抱怨的顾客更可能继续购买;如果问题得到解决, 那些抱怨的顾客将有60%会继续购买, 如果尽快解决, 这一比率将上升到95%;不满意的顾客将把他们的经历告诉给10~20人;抱怨被解决的顾客会向5个人讲他/她的经历。其中会把自己的抱怨反映给产品或服务提供者的大多数是女性消费者, 因此女性顾客的反馈和口碑非常重要, 商家一定要讨得女士的欢心才能赢得市场的青睐。这也使曾经忽略女性市场的体育用品生产企业重新“布局”, 纷纷出招抢滩女子市场。
女性对待体育消费的态度发生变化, 追求形体美成为越来越多的女性加入体育消费者行列的动力和理由,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体育活动本身可以给女性带来美的感觉, 所以很多女性会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 参加一些体育活动。健身健美在作为体育活动的同时, 还可能成为女性时尚活动的一部分。因此, 女性的这种消费习惯决定了女性体育消费更容易趋向精品化或品牌化。女性在选择体育服装或其他体育用品时, 比较男性, 除了关注功能性和实用性外, 还会更多地关注品牌和款式。北京一位从事IT工作的女士表示, 在体育消费方面, 她喜欢把实物型消费精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