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在档案信息需求

2024-10-16

潜在档案信息需求(共5篇)

潜在档案信息需求 篇1

一、潜在档案信息需求概述

在第十四届国际档案大会上, 西方档案学者提出了“档案休闲利用服务”的观点, 开始将档案的利用范围扩展到文化休闲领域, 丰富了档案服务社会的内涵, 拓展了档案潜在用户的内涵[1]32。用户的档案信息需求, 是在社会实践中产生的, 这种需求包括显在需求和潜在需求。

笔者认为:显在需求, 是用户利用书面或口头的形式, 向档案服务部门表达出自己所需要的档案信息, 并把这种需求全部转化为查找档案信息的行为;而潜在档案信息需求包括档案潜在用户的信息需求及档案现实用户未表达出来的档案信息需求。潜在档案用户的信息需求表现为用户具有潜在的档案信息需求却并未意识到, 因此需要档案部门帮助提高其“觉悟”;档案现实用户的潜在档案信息需求则表现为:由于自身素质、表达能力及档案部门人为障碍等原因未能成功表达出来的档案信息需求。潜在档案信息需求与档案用户的关系如下:档案潜在用户必然具有潜在档案信息需求, 潜在档案信息需求导致了档案潜在用户的产生;潜在档案信息需求的被满足即代表档案潜在用户到档案现实用户的顺利转化。潜在档案信息需求是档案潜在用户转化为现实用户的最关键的条件。档案潜在用户转化为现实用户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第一, 具有利用档案信息的资格;第二, 具有潜伏着的档案信息需求;第三, 具有档案利用相关的表达能力和使用档案信息的能力。其中, 第一个条件主要通过他方赋予, 暂且归为他因;第二个条件是实现转化的关键, 有需求才会有利用, 有需求也才会有提升利用能力的欲望, 第三个条件也才能得以增强。

档案潜在用户的转化过程中始终贯穿着一个关键性的力量———“激发档案信息需求”。这种激发行为的意义在于, 使大量而广泛分布于社会成员中的潜在档案信息需求尽可能被满足并尽可能多地顺利转化为现实的、显在的档案信息需求, 从而争取更多的用户来馆利用档案, 以扩大档案机构的服务对象和服务范围, 提高档案机构服务社会的功能和社会效益。在此过程中, 笔者认为档案部门将着力点放在挖掘本就存在的潜在档案信息需求比一味去创造新的档案信息需求意义更大。

二、长尾理论在潜在档案信息需求研究中的应用

长尾理论是网络经济时代的产物, 我们可以将那些数量不多的重要的人或事比作长尾曲线的“头部”, 将那些不太重要, 但数量众多的人或事比作长尾曲线的“尾部”。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 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广度都大大提高, 使得人们关注的成本随之大大降低, 人们只需要以很少的成本就能关注到数量众多的处于长尾曲线尾部的那部分群体, 并且人们逐渐发现, 关注长尾曲线尾部所产生的效益有时候甚至超过了关注头部产生的效益。

笔者认为档案为机关部门服务相当于长尾理论中的“头”的部分, 而社会中普通群众虽然现在还没有进馆查档, 还不是档案馆的现实用户, 但其自身可能具有档案信息的潜在需求而不自知, 或者将来可能会遇到问题, 有查档的需求, 这些人都被称为是档案馆的潜在用户, 这部分人数量众多, 利用潜力无穷, 他们处在长尾理论中“尾”的部分。以前科技还不发达的时候, 档案信息传播的成本相对较高, 档案馆只能将有限的精力投入在政府机关, 主要为政府机关的工作提供服务, 无暇主动为处于“尾”部的普通群众提供可能存在的个别档案信息需求。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 数字档案馆的逐步建立与完善, 档案信息的传播速度加快, 并且不受时空的限制, 档案信息利用成本大大降低, 档案馆已经有能力为处于“尾”部的普通群众提供档案信息服务。数字档案馆如何去发现和聚合用户的信息需求挖掘潜在用户、扩大用户群体是数字档案馆等公共文化机构应用长尾理论的重要环节。首先, 开展用户需求调查, 进行信息资源宣传报道和推荐服务, 使用户了解档案馆有关资源、技术、服务、管理等方面的情况。其次, 借助数字信息技术, 用学科信息门户和搜索引擎等收集和分析用户需求数据, 对需求进行细分, 改善服务项目和服务方式, 从而扩大读者范围, 使之聚合成读者长尾[2]110。最后, 加强用户教育培训工作, 开展用户体验活动, 不仅能使潜在用户积极参与利用数字档案馆的活动, 使更多的人能够成为数字档案馆的利用者, 而且能使用户接触那些原本很少被利用的信息, 提高“长尾资源”的利用率, 使用户能够利用新技术实现信息服务需求。

三、潜在档案信息需求研究的必要性

1.有利于更好地体现社会公平原则。做好潜在档案信息需求的研究, 尽可能多地挖掘出档案潜在用户, 有利于缩小社会信息差距、填补信息鸿沟, 是深入贯彻落实社会公平原则的良好体现。社会档案信息的普遍性需求规律成为档案信息资源为人民所共享的最有力的理论之一, 而档案信息为人民共享的前提是挖掘出大量的档案利用的弱势群体, 他们大多以档案潜在用户的身份存在。

由于我国档案重藏轻用的历史由来已久, 加上档案一直都深藏于机关大院, 给普通百姓强烈的威严和神秘感, 因此, 从一开始, 普通百姓就处于档案利用的弱势地位, 没有相关利用的指引很少主动去利用档案。他们或者认为档案离自己生活太遥远, 没有利用的必要;或者不确定自己是否有资格去利用档案;或者部分人有利用档案受挫经历, 从此再难踏进档案馆;或者根本不知道遇到问题可以去档案馆查找档案, 不知道如何查档等等。

公共档案馆作为社会的一种为调节信息分配、实现信息保障的制度设计, 其任务就是保障公民基本信息权的公平实现, 保证所有社会成员能平等获取和利用档案[3]4。公共档案馆的服务是政府必须提供的一种公共产品, 必然要求公共档案馆实现信息的公平获取。例如, 与广大群众的生活生产密切相关、涉及公众切身利益的民生档案, 如房产档案、社保档案等, 要公开透明地向公众开放, 力争使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档可查。公共档案馆应组建档案公开应用体系, 扩大以用户为中心的档案信息服务, 实现所有公共行为的彻底档案化, 这些对提高公共档案馆的公众认同度和社会影响力、拓展公共档案馆的生存与发展空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4]59。

2.有利于改变不佳的档案利用现实状况。根据2012 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关于我国国家综合档案馆基本情况的统计数据, 可以看出三点:第一, 我国馆藏档案数量、开放档案与利用档案的数量及馆藏面积自2000 年以来都呈现一个逐渐增长的递增态势;第二, 与馆藏档案的庞大数量相比, 我国开放档案的数量约占馆藏档案的1/4 左右, 并且逐渐递减, 而利用档案的数量与馆藏档案的数量相比, 只是冰山一角, 大批档案亟待开放;第三, 虽然自2000 年到2011 年12年间, 我国的开放档案数量和利用档案数量及档案馆建筑面积都呈现一个递增的状态, 但是, 这12 年间, 我国档案利用数量占档案开放数量的比率却没有随之逐年递增, 特别是从2007 年到2010 年呈现逐年递减的状态, 虽然2011 年档案的利用率有所回升, 但也只是小幅增长, 离2007 年的水平还有很大差距。

长期以来, 我国的档案利用工作大多是传统的、被动式的“等客上门”, 尽管近年来, 很多档案部门都相继开展了一系列主动服务工作, 比如根据用户所需“送货上门”, 为扩大档案的利用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但从全国范围内来看, 在数以万计的档案馆 (室) 中, 开放档案的数量相对是极少的。从总体来看, 档案用户寥寥, 档案馆普遍门庭冷落, 甚至有的根本无人问津, 大批珍贵的档案都只是在被零星的事务性查找之后深藏故纸堆中。国家档案开放的环境在变, 档案部门的观念、服务却没有多大改变, 这必然导致入馆查档人数的增长与档案开放数量的增长速度形成落差。大量的潜在用户亟待我们档案部门的挖掘, 我们必须加强潜在档案信息需求的研究, 挖掘出尽可能多的潜在用户, 才能使越来越多的开放档案在历史的长河中发挥尽可能多的价值。

3.有利于档案工作效能的提高。档案工作具有服务性, 档案只有为利用者服务, 被利用者利用后, 其价值才能得以体现。做好潜在档案信息需求研究, 有利于挖掘更多的档案潜在用户, 能够推动档案利用工作的积极发展, 而档案利用工作的蓬勃开展又能够更好地带动档案工作者的工作热情, 提升档案工作者的工作效率, 逐步改变档案部门沉闷的工作氛围, 无形之中也提升了档案部门和档案工作者的社会地位, 从而产生良性循环, 使整个档案工作的效能都得以提高。

加强潜在档案信息需求研究, 必然要研究用户的所需所求, 档案馆所藏所有, 档案检索工具的最优化设置等。档案部门的工作再也不是闭门造车, 被动式提供服务, 而是需要与社会积极主动的互动式交流。这能够激发档案工作者努力追寻社会档案信息需求与档案馆所开发信息的高匹配性, 开发出大量待利用的高价值档案信息, 吸引大批潜在用户, 扩大档案部门的服务对象和服务范围。深入挖掘档案用户未表达出来的档案信息需求, 才能有的放矢地提供所需要的档案信息, 减少档案工作中的盲目性, 增强档案工作的预见性, 提高档案工作的效能。当然, 这在无形之中也宣传了档案部门自己, 使得整个社会的档案工作及档案工作者的地位得以提升, 更有利于形成推动整个档案事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李财富, 杨静.档案“潜在用户”转化[J].浙江档案, 2011 (9) .

[2]王杰珍.基于长尾理论的数字档案馆建设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 (8) .

[3]周林兴.政府责任与信息公平——公共档案馆服务的一种制度性规范分析[J].档案学通讯, 2007 (1) .

[4]王辉.本体与属性——档案文化研究新论[D].南昌.南昌大学, 2009.

潜在档案信息需求 篇2

1. 羡慕/骄傲

Jane希望在别人之前获得最新最潮的商品。为什么呢?因为她想成为各种聚会、活动的话题焦点。当她成为“第一个”,她的内心会感觉非常棒。她也会为自己有能力拥有这些东西而感到自豪,同时在内心深处,她还比较享受被人羡慕的感觉。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市场营销人员营造的品牌及产品价值给客户带来的特别感受将非常重要。

2. 特殊愿望

Mary平时购物不多,挑选的商品也实惠,她今天却走进你的店铺/线上商店,因为她渴望变成另外一个自己。如她最近会参加一个生日聚会,她想要摆脱日常生活中的自己,过一个充满魅力的夜晚,但是由于不常参与这类活动,有点紧张。所以商家极其市场营销人员要做的是,让她感觉自己穿上这件衣服将在聚会场所上更加自信自在。

3. 有益陪伴

Alison只是想找人聊聊天。她想告诉你她与男朋友上周约会的情况,以及关于他的一切如何如何,

而这周,她和男朋友又有一个约会,当然,她还是希望从头到尾进行一些新的装点打扮,在这种情况下,她可能经常需要你的参考意见。如果你“仔细倾听”,并尽量的去了解到她的其他身份标志信息,那么你将能为其相应地选择更好的商品类型,而她也将持续回到你的品牌购买。如在邮件营销中,通过建立客户的eID数字身份档案,并根据用户选择喜好,发送给用户一些约会着装参考指南、建议等邮件内容,将会获得更好的营销效果。

4. 商品知识

Evelyn没有购买这件衣服,但她想了解关于这件衣服的更多信息。这件是今年流行款?是谁设计的?在哪里生产制作的?保持Evelyn持续得到其购买疑问的答案,她会对购买更有信心。

5. 放心保障

Andrea上周买了一件令她崩溃的衣服。她担心花了一大笔钱最后还要面临其他问题。她需要质量和退货或换货政策保证,商家在市场营销中要做的就是“让客户购买毫无后顾之忧”。

6. 品牌归属

Tammie有意向成为你的品牌组织的一部分,成为时尚及品牌的“代表者“、”知情人”。她选择了你的品牌,但她不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你需要有足够的理由让她留下。所以,市场营销人员在营销过程中,需要记住你的品牌已经售出了哪些商品给了她,她具有哪些需求特点,哪些类型适合她等等信息,掌握其喜好并帮助她不断扩充她的衣橱。

现在,更多的市场营销人员意识到“一件衣服不只是一件衣服”,为了让客户变得更加忠诚,了解客户的需求心理是开展一个长期且快乐的对话及多边利益关系的第一步。通过精准掌控客户需求,开展邮件、短信、微信、APP等多渠道整合营销服务,请联系webpower中国区(www.webpowerchina.com),通过邮箱/QQ(marketing@webpowerchina.com ,QQ2355712517)与笔者取得联系,我们将帮你实现更为高效的营销活动。

关注设计的潜在需求 篇3

设计师是个很有意思的职业。从业之初,完全是因为这份工作可以提供给你对未来的期待,当然也符合自己的个性、喜好,我这个人天生对一些事物敏感。在设计过程的体验中所带来的成就感觉也让自己兴奋,尽管自己从来不是个定性的人却在这条职业路上做得最长也最为满足。

早年曾经有个私人客户,在项目过程中我们成为了好朋友,项目完成的时候他给过我一次评价,说:“我本意是希望通过这次的重新设计与改造让我和太太的生活得到一次重新规划并且重新改善我们的关系,结果你帮助我实现了,我谢谢你”。那天,我真的很惭愧,仅仅一个设计真的能具有如此的能量吗?而业主的这个需求是从方案的开始到结束我未曾涉及也未曾关注的。于是,从那个时候,我开始关注客户的内心潜在需求。

后来的一段时间,我自己有过一个相当长时间的做甲方的阶段,虽然是甲方,但也会经常自己做些方案,同时也有了更多的接触到许多各类型的优秀设计师的机会,能够与这些优秀的设计师们对话展开深入的探讨,这些宝贵的经验和理念让我受益至今。甲方的工作阶段给了自己全国各地大量的项目实地考察的机会。项目考察横贯东西南北,得以近距离地接触到全国各地的优秀设计师乃至海外设计师的设计作品。在这样的一个考察中我发现尤其是近年的设计作品中,大家的差距已经缩小到很小的一个距离。但针对市场上眼花缭乱的样板房

客户已经无从对视觉品质进行差距化的评判。但非常显然的是,太多的项目对视觉的追求远大于功能的追求,关注客户内在需求的项目就更少之又少。

功能向来是我们设计的主线,空间、视觉、风格、细部则是技术手段。忽略功能的室内设计我认为是本末倒置,所以功能的完善以及内在需求所产生的功能的完善可能是我们今后的设计方向。

同时我也关注到另外一个现象,许多的设计师对于空间的关注度在降低,以视觉冲击代替一切设计,在后来与许多刚走出学校的学生的接触中,我发现这是这个职业教育带来的问题。其结果是培养了大批只关注视觉而不关注空间的室内设计师,更不会去关注客户的全面的需求。这样的结果让我觉得很悲哀。应该说,室内设计这个行业经历了这么多年的从无到有的发展至今天,这个行业的人才培养的基础竟那么的不靠谱。学生们还得出来后再跟着师傅有样学样。这不能不说是这个行业向上发展的短视。

这段时间让自己思考了很多问题,让自己不断认识设计道路方向与存在之道,让自己在之后的设计中逐渐明确了自己的设计特点和研究方向。

所谓的客户的潜在需求是我自己给出的一个说法,核心就是在一个项目的背后存在着一些或者是客户不方便说出的,或者是你无法直接接触到末梢客户的——如地产样板间的最终客户,或者是客户自己未曾意识到或发现的一些功能、情感、思想等方面的需要。而这样的需要超出于基本的物质需要,大多存在于精神层面。处理好这样的需要对于一个项目的成功尤其重要。更为重要的是,这将直接带来客户投资价值的极大的提升与精神的满足。

房地产近年的发展给了自己项目实践的平台,在近年的地产项目样板间的设计上同时也包括一些我的高端私人客户的项目设计中,挖掘与满足客户的潜在内心需求成了我工作中既快乐又有意义的一件事情。

有这么个案例,是中铁地产在广西南宁的一个项目的样板间。建筑设计很有意思,是一个上下各半层的复式空间,上半层两间房,中间层客厅,餐厅和一间房,下半层一间房,空间尺度合适,似乎都没什么问题。然而,在设计的过程中,我们在功能的划分上遇到一个尴尬,业主房希望上半层是主人房套书房,显得大气些,楼下的两间卧室分别是小孩房与客房。然而楼梯的原因让我们难以决定小孩房与客房的关系。

于是我们决定做一次需求分析,首先,我们按房价对客户的职业身份做了个判断并与营销公司沟通后得出一致结论,客户方向基本属于企业中层,年龄段35-40岁。于是得到一系列推理:父母健在,家有儿女,夫妻双方有一方是家庭的定梁柱。同时我们进一步分析,这个阶段的客户子女不大,自己工作压力大,事业小有成就但竞争激烈,对未来有期盼但心力俱疲,常年的职场打拼消磨了自己少年的梦想但心有不甘,事业的小有成就又一定程度让自己的梦想蠢蠢欲动,家庭生活出现了一些尴尬局面也很琐碎,家庭及社会责任的担负让自己又有不堪重负的感觉。而最要命的是,这一切都是可意会而不可言说的。于是当这些问题出现的时候,我们对应地找出了这套样板间对应主体客户群的潜在需求。儿女小,需要良好的照顾,父母在,需要尽传统孝道,而自己最最需要拥有的是一个能放松,撒野,即便做些没什么出息但只要自己喜欢又没有人干扰的私人空间。

剩下的只是技术问题了,上半层规划为主人房与小孩房,便于照顾孩子,同时上半层唯一的一个卫生间也局部改造成内通道沟通了小孩房与主人房。中间层的卧室留给父母,一方面交通方便,便于年纪更大的老人;另一方面也方便老人家照顾家庭习惯性做家务的特点。而下半层的房间就成为主人的书房,这样书房设置的最大好处在于空间独立,与家庭的其他空间完全不交叉,我们把这块定义为主人可以独处、冥想的心灵栖息地。这里面我们设置了一些表达个人趣味的装置,来强化这样的印象。同时整体样板间的风格上我们搭进一些中式的元素,是为了让我们的需求渲染回归到传统的价值观上。

与甲方在后面的沟通于是变得畅通了,甲方没有再坚持自己过去的观点而是支持了我们的想法并使得方案顺利实施。

另一个是同样甲方的一个小户型的设计,60多平米楼上下两层。很明显,开发商的客户方向是投资客户和年轻一族的自住客户。这是个复杂的组合。开发商交出的任务是针对投资客户把这个户型展示得好用,有足够的打动力就好。其实这个任务很好完成,楼上适当的扩建就可以做到两个房间,楼下则是客厅,餐厅的空间。但是对于我们有两个问题需要解决,一是如何提供更有价值的设计方案给我们的设计客户让这套小房子具有更宽的受众面,同时具备更强的打动力;另一方面投资客的需求与自住的客户需求之间的需求矛盾如何化解与表现?最后还有的就是如何完善和表达客户的最内在的需求,这一切都纠结在这套六十多平米的小房子里。

为了打开纠结,我们决定利用技术手段对两方面的需求做出真实的演示,同时这样的演示完成的时候也可以实现开发商的商品价值的最大化从而实现良好的销售,也就是说,这个项目我们既要满足和实现将来客户的内在需求,也要实现开发商最直接的商品包装和销售需求。

技术的实现让我们费了些周折,我们在一楼规划了完整的厨房和餐厅,这部分是居家生活很重要的部分,我们的设计不想因为这部分设计的缺损而导致生活的不方便或者内容的空乏。同时我们关注到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投资客的客户大多也是居家生活的居多。客厅的设计除了形式追求了点新鲜感外没有更多的想法,但对于客厅与餐厅的墙面我们则做了个有意思的处理,这是个玻璃的酒柜,背面是客厅的电视背景,餐厅的那个面是个酒柜。有意思的是我们把它做得能够旋转180度。这样餐厅在需要的时候可以看看电视,而客厅对于年轻人来说可以在家庭聚会的时候瞬间变身为一个酒吧感觉的空间。这是我们针对直接的年轻单身客户的需求设计。而楼上的两个房间一个为卧室,另外一个是书房,书房里我们给了个床尺寸的榻暗示着可以做出卧室的变化。实际上也同时暗示着这套住房可以满足三口之家的居住要求。

很不错的是,我们的方案再次得到甲方的认可并付诸于实施。

在项目的运作过程中,许多设计师都会遇到个性很强的甲方,甚至甲方的要求已经制约住设计师的想象,一般情况下,这样的项目我就只能放弃。设计的甲乙双方我经常感觉得有缘分。对于甲方来说,起码得尊重设计规律及规律带来的基本要求。而对于设计师而言,甲方给出的发挥空间固然重要,但细心了解甲方的需求并为之梳理更为重要。

档案潜在信息需求转化的障碍分析 篇4

一、社会的档案意识低下, 用户档案需求表达有限

首先是用户档案需求表达能力的限制。由于用户的年龄、职业、社会背景、知识素养等方面的差别, 用户的语言表达能力往往差别很大, 一些用户常常陷入无法向档案部门清楚详尽表达自己档案需求的困境。很多时候, 由于用户表达失真, 使得档案部门提供的档案资料往往不对口, 无法解决档案用户的真正问题。其次是受求尊等利用心理的影响, 用户不愿表达出真实档案需求。档案信息用户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任何档案信息用户在寻求档案信息的过程中都包含了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很多用户来档案馆时就带着一定的戒备心理, 害怕自己的隐私会被暴露, 害怕档案工作者态度不好, 言语和行为伤了自己的自尊。这就使用户隐藏了档案信息需求, 成为潜在用户。如果用户对档案信息产生需求的欲望, 档案工作者缺乏主动性的引导或不能准确、及时提供所需的档案信息, 就会对用户需求心理产生严重影响, 对用户的利用档案行为产生阴影, 用户便更不愿意表达出自己真实的档案需求。由于用户熟悉馆藏的程度有限, 查找起来很困难, 档案工作者如果不能秉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从用户出发, 主动协助, 尽力帮助查找, 就无法在最短的时间内使用户的需求得以实现, 也无法克服用户需求表达的障碍。

二、档案工作者队伍素质不高, 服务水平待提升

1. 档案工作者观念有待更新, 档案工作队伍急需新鲜血液的注入。

从我国档案馆总体来看, 有不少老龄档案工作者, 这代人大都经过“文革”, 思想上普遍显得保守, 一些思想观念甚至和社会发展不相协调, 无法适应新时期我国档案馆事业的发展。档案领导队伍中, 很多都是非档案专业人员, 在面临退休或无多大上升空间的时候空降到档案部门。他们已经不像年轻的时候那么精力旺盛、充满斗志, 也很少有想在档案岗位上干出一番事业的斗志, 因此, 他们中也几乎不会有改革档案事业的冲动, 他们更多的是选择“四平八稳”地维持工作现状, 只图不出差错, 不求有所成就;其他普通的档案工作者终日生活在几乎与外界隔绝的环境中自成体系地工作着, 养成了他们因循守旧、墨守成规的工作方法, 他们往往也选择和领导一样, 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档案工作者这种保守的观念和工作态度显然不利于档案工作的解放思想, 开拓创新, 勇于探索及锐意进取精神的培养, 而档案潜在信息需求的挖掘正需要对档案事业整个管理方法和工作方法做大的调整, 现在这个四平八稳的工作方法显然是不利的。

2. 档案工作者队伍的文化程度不高, 档案专业人员比例少。

档案队伍的文化素质低及档案专业人员缺乏导致整个档案队伍的档案信息素养不够, 档案工作过程中缺乏抓捕档案信息的敏感度, 与潜在档案信息需求转化过程中深层次文化产品加工的需要不相协调。受历史等各种因素的影响, 我国档案工作者队伍素质不高, 文化程度存在着不合理现象, 亟须提高。以2006年我国档案馆工作人员的素质情况统计为例, 我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级公共档案馆工作人员总数为22379人, 其中本科学历的为8340人, 占到总数的37.28%, 具有硕士学历的有109人, 只占到总数的0.49%, 具有博士学历的只有5人, 占总数的0.02%[1]。纵观全国档案馆 (室) , 非档案专业人员占据了绝大部分, 只有少部分档案工作者是专业的档案科班出身。档案虽然非严格的技术活, 看上去没有过高的科技含量, 好像什么人都能干, 但受过正规、系统档案知识教育的人所拥有的档案意识, 对档案的敏感度是非专业人士无法替代的。这样文化素质不高及档案专业人员缺乏的档案队伍, 在面临档案文献深层次编研问题时, 常常会陷入困境, 无法体现高素质档案专业人才才具备的档案意识和档案逻辑思维, 因此也无法作出高质量的档案文献编研成果, 这对于打出档案馆的品牌效应, 推出高质量的档案文化产品来吸引档案潜在用户是不利的。

3. 档案工作者服务水平不高。

档案工作作为一项服务性的工作, 向党和政府及社会各界提供档案利用是档案工作者的职责和义务。但现实中, 由于档案服务领域相关制度不健全, 档案服务水平还不尽如人意, 显示出极大的地域差。据笔者了解, 首都北京市档案馆的服务质量普遍很高, 但在地方很多市县级档案馆查档仍然会有很多难以逾越的人为设置的障碍:他们之中或者变相收费, 或者以各种借口拒绝查找档案, 或者嫌麻烦不愿意为普通用户查档, 或者将人分为三六九等, 只乐此不疲地接待所谓的重要人物的查档等。同时, 大部分的档案馆在档案开放利用这一块仍然持一种保守观望的姿态, 开放利用工作不积极,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理严重。因为档案工作考核机制不健全, 对开放档案的奖励力度不够, 相反如果开放过度, 对不该开放的档案进行了开放还可能招来麻烦。

三、档案馆藏的局限性

档案形成目的的政治局限性主要表现在档案形成初期主要为政治工作服务, 直接导致馆藏结构不合理, 缺乏社会大众普遍需求的科学、民俗、技术等可供休闲利用的特色档案。同时, 档案的原始性决定了档案形成过程的被动性, 即有什么样的文件 (值得保存的) , 就形成什么样的档案, 不会按社会的特定需求去形成特定的档案。因而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一些在今天看来无保存价值, 在今后或许很有利用价值的文件无法形成档案予以保存;二是一些在今后无多少利用价值或利用价值不大的档案却长年享受“优厚待遇”[2]17。由于社会大众在档案形成过程中无话语权, 档案的形成及后续的鉴定工作大多靠档案工作者的主观判断, 因此档案工作者的素质高低直接决定了馆藏档案的质量, 决定了馆藏结构是否合理。目前, 档案馆馆藏明显呈现单一的状况, 民众普遍反映并非不想去利用档案, 而是没有档案可供利用, 正如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档案馆馆藏的局限性成为档案潜在信息需求转化的主要障碍。

四、档案馆信息化水平不高

首先, 档案馆检索能力未与馆藏信息化速度成正比。主要表现为:虽然馆藏很多档案已经实现数字化, 但由于档案检索目录制作不完善, 检索路径单一、低级、档案馆检索工具智能化水平不高、自动扩检的灵敏度不高等, 使得很多档案都检不出, 无法为用户提供及时、快捷的档案信息服务。可以说, 档案馆整体的检索能力并没有随着馆藏信息化速度的攀升而大幅提高, 没有便捷的查档服务便无法留住用户, 更无法吸引大量的潜在用户来馆查档。其次, 档案馆未能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传播档案信息, 宣传自身。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 档案其实也是信息大家族中的一员, 虽然档案不用在市场的环境中进行激烈的竞争, 但是档案馆长期的默默无为终将使其被人们遗忘在角落。正所谓抛弃群众的人, 群众也会抛弃他。现阶段我国档案传播和宣传手段远远落后于时代的发展, 并没有充分利用好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为自身服务, 更好地传播档案信息, 就连对档案馆自身的宣传也孱弱无力。档案信息传播力度不够, 用户知晓的档案信息就少, 整个社会的档案意识提升的速度就慢, 档案馆也无法实现亲民形象的顺利转变, 这对于档案潜在信息需求的挖掘十分不利。

五、档案编研成果质量不高

档案的本质属性是原始记录性, 是人们在实践活动中直接形成的第一手的原始资料, 具有权威性与凭证性。但正由于档案是最原始的记录, 从知识性的角度来说, 档案与图书、报纸、杂志等比起来往往缺乏系统性, 可以说是不系统的知识片段, 内容上的条理性和抽象性较差, 有时候同一个问题的信息可能会被分割于几个案卷, 不像图书等文献同一专题的信息比较集中, 人们可以很方便地查阅某一专题的信息。大部分来馆利用档案信息的学者都有利用经过编研开发过的档案的需求, 他们普遍希望档案馆能提供经工作人员在原始档案基础上分析综合后的档案编研产品。加之, 第十四届国际档案大会将档案开发利用的外延扩展到“休闲利用”领域, 提出将利用档案的行为变成人们在闲暇时休闲的选择。人们去档案馆休闲利用, 更多地还是需要档案馆能够提供高质量的档案编研产品。而纵观我国档案馆的编研成果, 大都层次较低, 缺乏系统性的档案编研规划, 大都是档案工作者根据本馆所拥有的馆藏进行简单的编辑加工, 主观随机性较强, 受开发资金限制, 大都没有能力根据社会普遍的档案信息需求进行高质量的档案文献编研工作。因此, 真正符合社会大众普遍需求的高质量的档案编研成果少之又少, 档案馆没有可供休闲利用的资源, 自然也无法吸引用户前往享受档案信息服务。

摘要:目前, 还存在着一系列阻碍档案潜在信息需求转化的障碍, 主要表现为:整个社会的档案意识低下, 用户档案需求表达有限;档案服务者个人素质不高、服务水平有限;馆藏档案单一;档案馆信息化水平不高等方面。

关键词:档案,潜在需求,障碍

参考文献

[1]中国档案年鉴, 2007.

潜在档案信息需求 篇5

神州专车2015年1月28日成立以来,业务范围遍及全国60大城市,已先后完成A、B两轮8亿美元融资,估值达35.5亿美元。凭借“专业车辆,专业司机”B2C运营模式,为消费者提供安全、舒适、标准的专车服务。易观智库2015年报告显示,神州专车早于2015年二季度便以10.7%的比例排名中国专车服务活跃用户第三,目前月增长速度高达50%以上,为专车市场增长最快品牌。2015年10月23日,中国30省市消协组织与中国消费者报社联合举办的专车调查结果显示,神州专车以91.5分在四大主流专车中位列榜首;2015年罗兰贝格报告显示,神州专车2015年专车订单高达30万,领先专车细分市场同类品牌。

2015年6月1日,神州专车正式签约吴秀波、海清为新形象代言人,在高铁、机场、楼宇、电视等大众媒介密集投放广告,广泛推广神州专车“五星安全”计划。同时注重微博、微信等社会化媒体平台内容建设,微信公众账号成立半年成功吸粉200万,日常广泛结合热点事件、公关等推出主题趣味H5,透彻传播“安全”营销理念,目前每期H5推出后平均阅读量达10万人次,点赞数达2000以上。

在数字营销上,DSP精准数据投放帮我们成功锁定目标用户群体,其他数字应用商店、SEM搜索及品牌DMP也有涉及和使用。利用DSP成功聚焦“出差”乘客这个核心客户群后,我们随后投放高铁广告已取得明显效果:截至目前,每天约有2000人次APP下载量来自动车车体端引流。

随着神州专车数据量的增多和目标人群的日渐精准,2016年营销工作一是重点打造DMP数据管理平台,同时配合外包数据投放公司在数据基础上强化内容创意。二是在内容营销传播渠道上推出视频广告,打造一批能彰显文化IP的系列视频作品,也会尝试影视剧品牌植入,为品牌增加娱乐营销元素。2016年整体营销预算不会少于2015年,传统和数字渠道投放各占一半。

2016营销关键词

精准营销

“精准营销”本质上还是场景营销,未来“商务用车”、“相亲约会”、“接送老人孩子”等应用场景将逐步提升,而这些场景也将成为用户选择神州的潜在需求点。神州的商业模式、品质特点决定了对这些市场有吸引力。目前神州专车精准营销策略已在用户黏性上显现作用,以高达67%的用户留存率位列行业榜首。经营中我们将精准营销贯彻到三个方面:一是基于内容的精准营销,二是基于企业自建及外部合作等内容分发平台的精准到达,三是基于新用户拉动老客户提频的用户管理型精准营销。比如为进一步提升老用户忠诚度,我们将于2016年推出孕妈专车定制服务,当乘客打开定制按钮后,我们会通知司机做好准备,力争给老用户提供更多福利和用车享受。

2015年营销感悟

辩证看待自媒体时代的“内容为王”。目前很多根据用户需求定位的企业微信订阅号,尽管粉丝高速增长,但有了粉丝后如何有效发挥其价值?这需要品牌构建专业、有序的数字营销团队做好运营和管理,不能只想着把它外包出去了事。在互联网时代,一是需要极高的反应速度,能及时抓取热点,二是要善于做好社群营销,实现“粉丝经济”商业价值的转化。三是做好人才培养,神州专车目前专门成立了数字营销团队,并根据企业内部培养体系展开培训和实践。

上一篇:非财经类下一篇:初中古文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