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财经类

2024-10-16

非财经类(通用3篇)

非财经类 篇1

统计学是一门数据分析科学, 也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以应用为主的课程, 主要通过收集所观察系统的数据,进行量化分析、总结、推断和预测,为相关决策提供依据和参考,它是高职财经类专业的重要基础课。近年来,统计课教学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 非统计专业的教学课时也在不断增多, 旨在培养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然而, 由于教学理念的影响和条件的制约,目前高职财经类非统计专业统计学教学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如何改进和加强高职财经类非统计专业统计学教学,亟待进一步探索研究[1]。

1 高职财经类非统计专业统计课程教学中的问题

1.1 教材质量

近几年来,高职非统计专业陆续出版了许多统计教材,其中也包括国家统编教材。但由于各种原因国家统编教材并没有得到推广和应用。很多高职财经类院校仍然采用自己编写的统计教材,而各种自编教材缺少统一的教学大纲,使统计教材的编写和评价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有些新出版的统计教材,仍是传统的、陈旧的体系。与西方国家的统计教材相比,描述性统计内容占篇幅较大,而推断性统计的内容占篇幅较小;具体知识的介绍较多,而解决问题的方法思路及手段传授较少;教材中理论概念较多,而联系实际问题较少;教材内容与统计实践存在严重的脱节现象,对实际工作指导意义不大;有的统计教材虽然加入了新的内容,但对国内外统计科学的新成果介绍的还不够,尤其是统计教学内容与现代计算机技术有机结合的问题,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有的统计教材内容重复过多,不仅给学生增加了负担,而且也影响到教材体系的科学性[2]。因此, 其教学无法满足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需要。

1.2 教学理念

“重知识,轻能力”的教学观念一直未能从应试教育的桎梏中走出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社会上需要越来越多的综合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 这对非统计专业的统计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培养出的学生既要具备一定的统计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 又要具备能够运用现代统计分析手段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而目前高职财经类学校统计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仍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教师讲,学生听,概念加解释,即使举例也是蜻蜓点水;实践环节薄弱, 创新意识培养匮乏。“老师教笔记、学生记笔记、考试考笔记,考后全忘记”的现象普遍存在;学生靠的是死记硬背学习专业知识,不能从实质上抓住理论、概念要点。这种机械死板的学习方法, 往往只能培养出“高分低能”的毕业生[3], 学生毕业走向社会, 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都极差, 不懂得正确选择和灵活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去解决现实问题, 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对统计人才的需求。

1.3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目前大多数教师仍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手段(B+C), 即黑板(Blackboard)+粉笔(Chalk)模式;多媒体教学设备在统计专业课教学中仅当作公式编辑器和电子讲稿,没有发挥其在统计教学中应有的特殊作用——形象生动地展示统计过程和分析应用, 课堂教学枯燥,缺乏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长期以来, 在统计教学中,绝大多数教师一直采用的是单纯的抽象方法教学, 教学的重点一直放在原理和方法的讲解上,注重的是学生的解题能力;教学中强调的是记忆理解,熟练地套用计算公式;注重结果、结论性知识的讲授,忽视获得结果的过程的讲解。这种教学方式显然不利于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极大地限制了统计学应用的广度和深度,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对统计教育的要求,也不符合统计教育发展的趋势。

1.4 师资队伍

非统计专业的师资队伍近几年虽然有了很大的变化,但还有一部分统计教师的知识结构不够理想,数学和计算机知识水平与客观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仍需要继续改进和提高。从整体来看,统计教师队伍中拥有高学历和高学位的人还较少,统计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水平,特别是实践能力,还需进一步培养和提高[4]。

2 对高职财经类非统计专业统计教学的几点建议

2.1 树立大统计学思想,正确定位统计学课程教学

高职财经类非统计专业统计教学改革的方向决定了非统计专业统计学课程的发展方向。纵观统计学产生与发展的历史,统计学一直沿着经济统计学与数理统计学两条主线发展,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笔者认为,高等财经院校非统计专业的统计学的教学模式,应当是经济统计学而不是数理统计学。将其定位在经济统计学,是统计学自身发展的需要。在财经类院校非统计专业开设(经济)统计学是财经类专业教学目的的需要。作为财经类的会计、审计、财政、金融等专业,开设统计学的主要目的是为学生更好地学习专业理论知识提供数量分析的理论与方法,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为学生运用统计学的理论与方法分析、研究本专业的理论与实务提供方法论基础。经济统计学正是以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为研究对象,与财经类专业的许多专业课程联系紧密,相互依存与发展,这是数理统计所不能替代的。事实证明,学生学好了经济统计学,是学好会计学基础、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市场营销学、证券投资学等专业课程的基础。

2.2 优化整合教材内容,编写修订高质量的统计教材

高职财经类院校应以社会需求为依据,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重点,结合各专业的培养目标,修订和编写一套具有高职高专特点、能体现各专业特色的教学大纲和高质量的统计学学教材,发挥统计学课程的专业基础作用。为适应新的统计教学目标的要求,统计学教材内容必须进行调整和更新。在今后的统计学教材内容中, 应改变重理论轻实践的做法, 克服过去在教学中只注重传授统计理论知识, 而忽视学生统计实践应用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 注意加强统计实践教学。在教材内容上,应继续保持原统计学(经济统计学)的基本内容, 删减一些在实际工作中意义不大的内容,增加诸如抽样调查、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内容, 并将现代计算机技术与统计知识紧密结合起来, 教会学生利用现代化手段搜集、整理、分析统计资料, 特别是利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的方法, 以增强学生分析研究问题的能力。统计教材质量直接关系到统计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 统计教材的修订要围绕统计教学目标来进行。要根据统计教学目标制定出统一的教学大纲,编写出具有特色的统计教材和配套习题,要在教材质量上狠下工夫。为了保证统计教材的质量, 在编写统计教材时, 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要注意提高教材的科学性和系统性;②要坚持经济性、适用性的原则;③要注意介绍、推广统计研究的新成果, 以保证教材的先进性。

2.3 重建统计学教学模式,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体系

高职非统计专业统计学的教学目的不是把学生培养成统计学家, 而是为学生学习本专业的理论和实务提供方法论基础。因此, 对于高职非统计专业的统计教学要特别注意统计分析、应用能力的培养。在统计教学中应尽可能灵活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 彻底改变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 注重采用讨论式教学、案例式教学、提问式教学等“启发式”教学方法。尤其要加强统计案例教学, 通过案例教学加强学生对实际统计资料的开发和应用, 强化学生阅读、理解、应用统计资料的能力, 培养学生利用统计资料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同时, 在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利用各种机会, 创造适当条件, 加强统计实践性教学, 把统计课堂教学和统计实践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此外, 统计教学应改变过去落后的教学手段, 采用现代的网络和计算机教学手段, 把统计学教学和计算机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为了改变传统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的现状, 可适当增加实践教学的时数, 将实践教学内容穿插到日常的理论教学中,促使其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 采用不同方式和途径改革和充实教学内容, 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2.4 对统计教师进行业务再培训,提高统计教师的整体素质

新的统计教学目标, 给统计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一名统计教师, 不但要有深厚的统计理论、经济理论基础, 而且还要熟练掌握电子计算机技术, 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教学经验, 才能很好地完成统计教学任务。为此, 一定要针对当前统计教师的实际情况, 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定期或不定期地对统计教师进行业务再培训, 支持统计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到高等院校进修深造, 并为教师接触社会实践创造有利条件, 同时还要注意吸收高学历、高学位的统计人才加入到统计教师队伍中来。

摘要:对高职财经类非统计专业统计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思考,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财经类非统计专业,统计教学,问题,建议

参考文献

[1]张尧庭.对统计教育改革的一些想法[J].中国统计,2001(4).

[2]袁卫.国外统计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及对我国统计教育改革的思考[J].中国统计,2001(10):13—15.

[3]刘云.在统计教育中如何贯彻素质教育[J].统计教育,2003(1):28-29.

[4]李竹渝.提倡组合式教学法全面提高统计专业学生素质[J].统计教育,2006(4):4-5.

[5]李立清,范玉辉.高校统计类课程实验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的研究[J].中国农业教育,2008(3):27-29.

非财经类 篇2

一、研究生理财现状的调查

前期本人针对天津等地区高校的研究生进行了相关问卷调查, 了解情况如下:

(一) 平均月生活费

从数据统计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出, 有23.81%的天津市研究生的月生活费在800元以下, 有12.38%的研究生生活费在1200到1600元之间, 在1600到2000元之间以及2000元以上的生活费的学生仅占6.67%和4.76%, 而52.38%的研究生月生活费在800到1200元之间, 可见相比于2015年天津市最低工资标准1850元而言, 研究生的平均月生活费相对较高。即使如此, 大多数被调查对象依然表示生活费比较紧张, 甚至入不敷出。从以上调查结果我们可以得知, 大多数研究生对日常消费缺乏合理的规划。

(二) 生活费主要来源

对生活费来源的调查结果显示, 研究生生活费来源主要有奖学金、助学金、兼职、投资理财、家人提供与自主创业等几种方式, 但绝大多数研究生的生活费主要还是由家长提供, 除此之外也有部分学生利用奖学金、助学金以及兼职报酬补充生活费, 仅有6.66%的研究生能够通过投资理财或者自主创业来获取收益, 虽然所占比重很小, 但也相对乐观。相比于本科生来说, 研究生克服了收入来源与收入渠道相对单一的问题。

(三) 生活盈余利用

对于研究生生活盈余的利用主要有购物、储蓄、旅游、个人爱好发展、娱乐消遣、考证进修、投资理财、恋爱和其他等几种方式, 综合排名在前三位的是购物, 储蓄和旅游, 由此可以看出, 绝大多数研究生没有投资理财意识, 这说明研究生对于理财的实际参与度不高, 他们更倾向于将生活费盈余用于购物和旅游, 属于享受型消费, 而用于投资理财却是极少数人的选择。除此之外考证进修也排在倒数位置, 由此可见, 研究生消费水平较高, 但缺乏合理规划;消费领域全面, 但是学习发展类型消费不足。

二、研究生理财现状分析

(一) 理财习惯分析

对于研究生的理财习惯, 文章进行了记账习惯和预算习惯两方面的考察。在记账习惯的调查结果中显示, 有60.95%的同学选择不记账但心中有数, 偶尔记账的有27.62%, 而从不记账的有6.67%。预算习惯方面, 选择做详细预算并执行的学生只有1.9%, 大致做预算, 并能按照预算进行消费的学生有61.9%, 而预算形同虚设和不做预算的共有36.19%。由此可以看出近一半的研究生并没有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 这种现象的产生与学校理财教育不足, 及学生自身理财意识薄弱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二) 理财能力分析

针对研究生所接触过的或打算接触的理财产品进行了相关调查, 得出以下总结: (如图1) , 研究生对于理财产品, 选择余额宝、基金和股票的居多, 这说明研究生对于理财有初步的了解;而选择互联网理财产品和银行理财产品的研究生相当有限, 说明这一类研究生对于理财了解不够深入, 态度比较谨慎;也有少数研究生选择黄金、期货、外汇、分红型保险等理财产品, 反映了研究生对于理财产品的选择呈多样性;还有相当一部分研究生没有接触过理财产品。通过分析我们认为可能出于以下原因:虽然部分研究生对理财有一些兴趣, 但是由于其经济并没有完全独立, 缺少理财资本, 心有余而力不足;也可能是因为其缺乏理财意识, 没有认识到理财的重要性;还可能是因为忙于学业, 没有多余的精力进行理财或者是其对理财没有兴趣。

对于研究生可接受的用于投资的最大金额的调查中可以看出, 最高投资额在5000元以内的学生占47.62%, ;选择金额在5000元到10000元的范围的比例为27.62%;在1万到5万的范围内比例为15.24%;最后在5万以上的范围中, 只有不到9%。研究生资金有限, 没有做到完全经济独立是投资金额小的主要原因, 但是调查结果依然可以说明, 大多数研究生同本科生一样属于风险规避者。

(三) 理财观念分析

首先, 从对理财的重视程度来看, 71.43%的学生认为研究生理财是非常必要的, 这从正面说明了研究生对于理财的重要性有一定的认识;其次, 从对现有理财产品的涉及程度来看, 18.1%的学生有兴趣并且已经涉及, 49.52%的学生有兴趣, 但是缺少资本而没有涉及, 进一步验证了上述观点, 即资金不足影响研究生投资理财;再次, 从对理财产品的看法上看, 非财经类院校的研究生涉及的理财产品已经从基本的银行理财产品、余额宝等互联网理财产品涉及到股票, 基金, 黄金, 债券, 期货, 外汇等多种形式, 这也可以看出研究生涉及的理财领域越来越广泛, 理财观念与日俱增。

三、非财经类院校投资理财教育现状

由下图 (图2) 可知, 非财经类院校的研究生主要是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获得理财知识, 自主学习获得相关知识的占46.67%, 这说明大部分研究生有自主学习理财知识的意识;通过学校讲座老师授课获得理财知识的仅占17.14%, 反映了非财经类院校对研究生理财知识的获取还是没有采取行之有效的办法。这说明, 学校给予学生的理财知识非常有限, 非财经类院校缺乏开展投资理财教育等相关活动, 形式主义较为严重, 因而对研究生的理财能力的提高没有起到实质性作用。

为了了解学校对学生理财行为的影响, 我们分别在学生从课堂中获取的理财知识、学生从课余生活中获取的理财知识以及学生对学校理财教育的满意度这三方面进行了考核 (如表1) 。从下表中可以看出, 非财经类院校理财知识课程的设置非常少, 只有少部分学校略微涉及;大部分非财经类院校的研究生希望学校多开展一些有关理财的课外活动, 但其开展的途径较少;虽然有少部分学校开展了理财教育活动, 但是可能由于其宣传力度不足原因等导致活动开展的效果并不理想。在本次问卷调查中, 仅有非常少的学生对学校的理财教育感到满意, 这说明非财经类院校缺乏对学生理财知识的教育与引导, 进一步体现出非财经类院校的理财教育滞后, 缺乏完善的理财教育体系。非财经类院校研究生有意愿了解更多的理财知识, 参与更多的理财活动, 但学校在这方面缺乏重视, 学生对学校理财知识的教育不满意。

探究上述非财经类院校现状出现的原因, 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第一, 非财经类院校没有足够的重视研究生的理财教育。大多数理工院校, 王牌专业是其重点发展的方向, 他们把大部分的科研经费和教育支出花费在实验室的建立和试验器械的购买以及对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 而对学生的投资理财能力缺乏必要的指导。

第二, 非财经类院校财经方面的师资力量较为薄弱, 年轻教师所占比例低。在非财经类院校中, 很多老师自身的理财能力不强, 因此给予学生理财投资的建议也十分有限;另外, 大多数高校在评选教师的职称时, 更加看重教师的学术成果, 主要表现在论文和学术专著的发表数量, 对实际教学中的实务教育方面重视程度有待提高。

四、改进研究生理财观念及能力的相关对策

研究生理财意识薄弱, 消费习惯不佳, 对于这些问题, 我们希望可以引起学生自身的重视, 毕竟无论什么专业, 理财问题是我们终将面对的一个问题, 它将伴随着我们未来的发展规划, 因此良好的理财习惯定会使我们受益终生。

针对以上出现的问题, 应从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自身四方面给出相应建议:

(一) 学校方面

学校应重视学生的投资理财教育, 一些活动的开展不能只局限于财经类专业学生, 更多的应该鼓励非财经类专业学生的参加。学校创立的理财社团也不能只在自己学院的小圈子活动, 举办的一些理财知识竞赛、企业模拟经营大赛、理财创意大赛等应该鼓励全校人参加。学校也应该加强财经类教师的师资力量, 多招聘一些有证券投资经验或者有银行工作经验的资深教师。在课程设置方面, 开设更多的投资理财教育课程, 让更多的学生能接触到理财, 课堂上, 要多讲些实例, 多些互动, 理论联系实际, 拉近学生生活与理财实践的距离。

(二) 社会方面

理财需要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奖学金和助学金的资助, 大部分研究生手头较为宽裕, 可是没有良好的消费习惯和理财习惯, 导致他们在生活上捉襟见肘, 所以社会应该形成一个良好的消费风气, 通过电视媒体及广告大力提倡正确的消费方式;并且银行等金融机构也应该帮助大学生理财, 多设置一些风险较小, 资金投入量较少的理财项目供研究生选择。高校研究生虽然大多投资额小, 但不失为一个潜在市场。

(三) 家庭方面

加强家庭教育, 从小树立孩子理财意识的理念。家长应该以身作则, 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向孩子传输正确的消费理念并与孩子分享理财经验;家长应该适当关心孩子的理财与消费情况, 对孩子不合理的理财行为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并给以正确的引导。

(四) 学生自身方面

首先, 要做的就是改变自身的观念, 研究生理财之所以重要, 并不在于资金是否充足, 而是它可以帮助我们养成正确的理财观念, 因此首先应在生活上做出合理消费规划和理财规划, 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质。其次, 研究生也应该在课堂上与老师多互动, 激发教师讲课的热情, 加强与老师的交流。第三,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 很多软件能够培养研究生理财能力, 研究生要用勇于接受新事物, 善于利用这些软件来提升我们的理财能力。

参考文献

[1]邹晓涓, 严飞.大学生投资理财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J].科技信息, 2014 (01) .

[2]庄丽.“90后”大学生消费现状分析及问题对策[J].边疆经济与文化, 2015 (02) .

[3]刘秋英, 陆丽丹, 赵晓庆, 葛威.大学生理财现状研究---基于湖南省的调查[J].财会通讯, 2014 (03) .

[4]张淑云.大学生理财现状及培养策略[J].财会通讯, 2010 (07) .

非财经类 篇3

一、教学中存在重点偏差

在问及“学生学习统计学的最大障碍”时, 39.9%的学生选择“公式记不清”, 38.2%的学生选择“数据繁杂”, 13.9%的学生选择“概念记不清”。此结果说明, 公式和数据仍然是经管类学生们学习统计学过程中最大的绊脚石。然而随着计算机以及各种统计软件的发展壮大, 公式的记忆和数据的繁杂本应交给计算机来做, 学生学习的重点应当放到寻找合适的统计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对结果进行合理有效的分析上。因此, 教师首先需要引导学生对统计学这一学科的正确认识, 对于非统计学专业的学生, 要根据其可接受的程度, 适当得讲授公式的推导证明和数据的计算即可, 重点应该放到统计学基本概念的讲解、统计方法的基本思路、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以及计算机软件的实现上。

二、统计学教学缺乏实践环节

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大目标下,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当前教学的重点, 而实践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最有利的措施。经过调查, 62.4%的同学都希望能够通过实践来巩固所学知识, 具体的实践方式, 34.7的学生选择“增加教学案例”, 分别有26%的学生选择“社会实践调查”和“增加统计软件学习”。虽然我们目前教学中有实践方面, 但明显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具体可以从以上三个方面并结合实际情况来加强。

三、案例教学缺乏针对性

案例教学更加能够使学生加深理解各种统计方法。对于学生学习统计学希望结合的案例, 37.6%的学生选择采用经济热点案例, 31.8%的学生选择采用生活案例, 18.5%的学生选择本专业相关案例, 仅仅有12.1%的学生选择考试相关案例。这说明, 对于财经类院校来说, 更多的学生对经济热点问题和身边的实际问题比较感兴趣, 将统计学与当前经济热点以及生活相联系, 能够扩展学生的统计思路并激发学习兴趣。此外, 在教学中应注意学生们的学科背景以及专业, 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要有针对性的选取案例, 将统计学与经济、生活以及专业有机的统一起来。

四、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通过将学习兴趣、统计学的重视程度分别与学习成绩进行列联表分析, 发现两者均与学习成绩有很强的正相关性。有关重视程度, 有79.8%的学生认为统计学是比较重要的, 有66.5%的学生有意愿参加统计调查大赛等调查活动, 然而仅有8.1%的学生会选择阅读统计学方面的课外书。这说明大部分学生认同统计学学习的重要性也有意愿参与一些实践活动, 但是在自主摄取统计学知识这一方面缺乏兴趣以及主动性。因此,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介绍并推荐有趣的相关课外读物, 使学生在宽度上和深度上对统计学都有更近一步的认识及了解, 提高学生的兴趣点,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统计学的意愿。

五、考核方式不能正确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向

通过对考核方式满意度进行调查发现, 仅有30.1%的学生认为当前考试可以考查统计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有75.7%的学生希望能够在考核中将实践的部分加入。目前考试仍采用平时成绩+期末书面考核的方式来进行, 平时成绩主要包括出勤、课堂表现以及平时作业等基本方面, 而期末考核也仅仅局限于对统计学基本概念、公式的记忆以及数据的计算中, 这样的考核方式必然会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于习题的练习当中, 而忽视了统计学本身的应用能力。在考核中加入适当的实践应用, 必然会引导学生将更多的精力放到该方面, 具体可以在考试过程中采用实践成绩+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三种成绩的加权总和来评定最后的成绩, 以此来引导学生学习方向。

六、结语

当前社会面临着信息爆炸, 知识更新迅速, 对于统计领域亦是如此, 因此我们的教育不仅仅应该是传授知识, 而是要培养学生能够自行更新知识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于独立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以及现状, 统计学的教学改革更加势在必行, 要通过正确的引导来提高经管类学生的综合能力。

摘要:通过对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非统计学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并与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进行比较, 结果表明独立学院统计学教学有必要进行改革, 应减少数学公式证明推倒, 多进行统计思想的讲解;加强社会调查, 统计软件应用等实践环节, 培养学生动手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提出具体案例或推荐课外相关书籍等方式,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改变考核方式, 以此来引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向与学习目标。

关键词:独立学院,非统计学专业,统计学,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盛亦工.明确教学目的改进统计教学:关于高等学校经济类非统计专业统计教学的思考.统计教育, 2005 (5) :46-48.

[2]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3 (4) :125-127.

上一篇:文学艺术资源库下一篇:潜在档案信息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