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率的数学课堂教学

2025-01-06

高效率的数学课堂教学(共12篇)

高效率的数学课堂教学 篇1

较好的教学效率是每个教师都希望能够达到的教学效果。在初中数学教学中, 教学效率的高低取决于教师教学环节的实施和设计。新课程标准要求,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通过自己对教材的钻研和开发, 设计新颖高效的教学模式, 通过丰富多彩形式各异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实施让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新的数学知识, 以一位出色的指导者的身份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学习, 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环节的设计和实施需要教师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入手, 创造性地对数学教材进行加工, 用合理的方式呈现出教材内容, 以便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那么我们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 如何才能够高效率地完成初中数学教育, 成功地呈现出数学教学内容呢?这是一个值得我们广大教师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一、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入手引入新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呈现需要教师从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入手, 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更容易的接受和了解。针对学生的原有的学习现状, 我们采取适当的方式对知识进行复习, 在旧知识的复习过程中利用提问、整理、延伸等教学方式来激活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存在的联系, 这样就能够帮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中找到学习新知识的支撑点, 为学生走向新知识并接受和理解新知识架设了一座桥梁。

例如, 我们在讲述“反比例函数”的内容时, 先复习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和性质, 让学生回想函数的概念, 然后引导学生想象其他的函数, 并给出一些符合反比例函数解析式的习题, 这样学生就能够顺着一次函数这条线索快速地理解和掌握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和相关性质。教师然后再组织学生对比一次函数性质的讨论过程, 一起来探索反比例函数具有的性质。这样就能让学生结合原有的知识来进行新知识的学习, 不仅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还为知识的探索指明了方向和方法。

二、用形象生动的情景化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有位学者曾经做过这样一个比喻:如果让你单独吃掉15克的食盐, 无论如何你都会觉得难以下咽。但是当把这15克的食盐放在美味的汤中时, 你早就在享受佳肴时将它完全的吸收了。知识的学习采用情景化教学方式, 就犹如食盐放在汤中吸收一样, 只有这样才能够显示出知识的活力和美感。想象生动的情景教学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学习场景, 可以有效地唤醒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是提高小学效率的一种有效的教学途径。为此, 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一定要努力根据自己的实际教学内容来创设教学情境, 从而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吸收。

教学情境的创设是教师对教材的整理、归纳和再次创造。这个过程需要教师依据教学的具体内容和学生的特点进行综合性、艺术性的构建, 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技术, 为教学活动的展开创设出特定的场景和氛围。例如“勾股定理”的学习, 教材中提到这个定理是由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发现并证明的, 而且是毕达哥拉斯去朋友家做客时偶然看到朋友家的地砖时发现的。我们在讲勾股定理的证明时可以利用多媒体再现出毕达哥拉斯当时看到的地砖, 让学生自己也体验一下当时毕达哥拉斯所处的情景, 然后提问学生能否从地砖的花纹中看到什么数学知识。这样就能够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进一步探索, 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理解和思考, 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动力。

三、生活化的教学模式, 加深学生的学习情趣

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非常紧密, 数学的教学内容更加贴近生活, 更能够与社会实际联系。我们在数学教学过程中, 要将数学知识回归到现实生活之中, 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来呈现数学教学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之间的关系。这样有利于学生对现实社会的了解, 能够使学生更多地接触社会, 增强学生的社会管理意识和社会的责任感。能够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数学知识能够帮助我们解决和整理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现如今人类社会密切关注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包含着能源、环境、粮食和进化等几个大的方面。这些内容都离不开数学知识。我们通过数学方式进行数据的整理和归纳, 积极发挥数学教育的优势, 合理地进行数据的整合。这样能够让学生重视自己已有的生活, 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所处的社会实际出发, 关注与生活密切联系的数学有关知识和问题, 养成思考生活和社会, 并顺利解决生活和社会中出现的问题, 在数学知识的运用和学习之间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四、采取问题化策略, 促进学生思考

问题能够激励学生对知识或是现象进行质疑, 能够推动学生思考和分析。教师在数学教学中积极采取问题化教学策略, 以问题的形式将知识的传授过程转变为学生通过解决问题而探究新知识的过程, 也就顺利地将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了自己主动对知识的探究。这样以问题呈现的方式来传授教学内容, 有益于唤醒学生探索知识与研究知识的热情,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能使学生养成勤于思考、主动参加的良好学习习惯。问题化教学策略需要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提取出教材中比较有价值的问题, 而且要将这些问题趣味性的提问给学生, 使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如“分式方程的解”这节教学内容的实施, 我们可以让学生回想方程的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的概念和方法, 加深学生对方程的解及求解方法的理解和记忆, 然后提问学生:“我们应该怎么样求得分式方程的解呢?”学生的答案肯定五花八门, 这时我们揭晓正确的思路———想办法将分式方程转变为一元一次方程。接下来教师再次质疑:“怎样做才能把分式方程化为一元一次方程呢?或是我求得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一定是原分式方程的解吗?”这些问题激励学生自主去研究教材, 找到转化的方法, 和最后检验的必要性。这样我们就通过问题将学生一步步地引入到了深入思考和探索的学习活动之中, 带领学生主动积极地进行知识的研究和探索。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运用可视化教学, 增强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

数学教学中运用可视化教学, 即教师利用直观的教具、数学实验、数学模型或是多媒体技术等教学方式形象直观地将知识进行呈现。这样教师就能够将学生无法想象和联想的抽象性比较高的数学内容简单化和具体化, 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全面准确地理解数学知识。课堂教学中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可视化处理主要表现在加强教学的直观性, 通过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视觉性的教学, 让学生体验到由抽象到具体, 由现象到本质的思考方式, 进而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高,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情趣, 较好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比较有效的教学方式还有很多, 如活动式教学、结构化教学等形式,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我们要根据自己所处的教学环境进行选择。总之, 想要高效率地进行数学教育还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地探索和总结教学经验, 争取以最有效的教学方式进行数学课堂教育, 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学到数学知识, 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

高效率的数学课堂教学 篇2

黄建英

数学课堂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重学习环境,让学生参与数学

高效课堂教学必须强调学生在活动中学习,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废除了学科中心论,确立了数学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体现数学教学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重视数学与学生生活、自然和社会的联系;体现了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性特点;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倡导自主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

二 重动手操作,让学生体验数学

思维往往是从人的动作开始的,切断了活动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而动手实践则最易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十分关注学生的直接经验,让学生在一系列的亲身体验中发现新知识、理解新知识和掌握新知识,让学生如同“在游泳中学会游泳”一样,“在做数学中学习数学”,发展思维能力。

三重生活应用,让学生实践数学

如何构建高效的数学高效课堂 篇3

新课程的改革如滚滚洪流,势如破竹,强势推进,优化课堂结构,探索教学模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精彩展示。在新课标的理念下,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的时间,空间,学习过程都还给学生,课堂教学不再“涛声依旧”,那么如何打造初中数学教学的高效课堂,成为很多数学教师都应该共同探讨的话题。

评价数学课是否高效,就要看能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各种能力的提高和发展,在具体教学中,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办法既没有现成的答案,也没有固定的模式,总的来说,首先要找准问题的症结所在,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这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前提。

一、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及其低效的原因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低效”主要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方不和谐的原因造成的。

1、教的方面存在的问题

(1)严格遵循教材,是很多老教师多年的教学经验,课堂教学循规蹈矩,不敢越雷池半步,就怕学生不明白,上课总是说了有又说,生怕有所遗漏,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总想迎合所倡导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与课改理念,,不顾学生和教学实际“鼓励”学生探究、合作、交流,整堂课热热闹闹,气氛活跃,实际很多学生学习漫无边际,尤其学习主动性较差,底子薄弱的学生,更是在滥竽充数,课后一知半解,最终造成课堂教学的低效。

(2)教师的评价太过于关注结果,而忽视学生的努力程度和进步状况,没有形成真正的意义上的评价,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下,有效的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并且注重评价语言的灵活性、趣味性和激励性,学生通过教师的评价肯定了自己,增加了自信和参与意识。同时增加了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数学思维会越来越好。

(3)备课缺乏对教材的精选与整合,只是在一贯教学的经验上,结合新课改的模式,备课备教材,但是忽略了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所以对于导读单的设计,紧扣教材,但缺乏趣味性和探究性,缺乏对学生数学知识体系的方法和能力的培养,造成了学生对于导读单的预习就像是在做练习,导致了“教”与“学”的严重不合拍。

2、“学”的方面存在的问题

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实施的时间并不是很长,有部分学生还不能真正的适应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习惯那种灌输式的教学,在加上自身条件的问题,学习更加的被动。底子差,自觉性差的学生不能做到自主的预习,与小组紧密的合作,课堂上有很强的依赖性,自己不愿意主动的去思维,在小组探究时钻空子,看热闹,课后又不复习。有些学生是学习不得法,总是事倍功半。还有部分学生缺乏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所以对学习难以形成愉悦的体验。

二、探究数学实践,优化课堂结构,

对于数学教师,要大胆的借鉴杜郎口中学,洋思中学的教学模式,认真编制导学案,在导学案中体现以学定教,以学生为主体,倡导自主学习,关注学生的学法指导,经过近两年的数学高效课堂的实践,积累经验,初步形成“预习------探究------展示---------反馈“的高效教学模式,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情境,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让他们在小组里能大胆陈述自己的观点和见解,甚至于能与其他同学进行辩论。

数学是一门特殊的学科,对于高校是实施,推行“问题式导学法”很值得我们数学教师学习和借鉴。

“问题式导学法”的基本流程是:“展示设疑-------自主学习-------探究拓展------教师指导-------训练提升”问题领域,学生自学,生生互动,师生互动,避免了学生自主学习漫无目的,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有针对性,可以凭着自己的能力解决大部分的问题,解决不了的再由小组合作解决,这样培养了学生的主动思维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把大部分时间留给了学生是每个学生每堂课都有收获,在不同的层次上有所提高,大大增强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总之教学环节并非一种机械、僵化的模式,根据几个环节的特点可以灵活的调节,变换应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反思归纳是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主线。

二、总结经验形成模式,不断探究。

数学课一般有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三种课型,在这三种课型中采用怎样的教学模式才能实现高效呢?

(一)新授课

新授课采用以“导学学案”为载体五步教学法,即把课堂分为以下五步来进行:

1.学生自主预习、学习,教师答疑解惑

教师让学生明确自主学习的任务后,学生根据学案采用预习、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去完成任务,对学生解决不了的难点,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共同解决。

2.学生尝试解题,教师点拨规范

采用小组内讨论交流的方法,让学生尝试运用自学知识完成典型例题,可以有目的地让学生展示讲解,师生再一起修正错误,优化解题方法,完善解题步骤,并要求学生整理完善。

3.变式拓展,巩固强化

对典型例题进行变式训练,延伸提高,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强化当堂知识。本环节仍然是学生先做,再展示修正,教师最后点拨强调。

4.自主整理,归纳总结

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进行课堂小结,整理本节课所学知识、重点、难点、注意问题等;归纳主要题型,总结解题方法与规律。

(二)复习课

1.基础演练,掌握双基

课前让学生通过自学学案完成本节课的知识梳理,做好相应的基础知识测试题。上课一开始,对自学学案中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在小组内展开讨论,教师点拨指导。

2.典例剖析,培养能力

在复习课中,要精心选择典型的、有代表性的例题,在例题教学时应坚持“不做不讲”的原则,鼓励学生尝试自己解题,必要时学生之间进行讨论,探求解题思路和方法。其次有目的、有针对性的选择学生板演例题,以充分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解题障碍与典型解法.通过学生的板演、批改,引导学生比较各种方法的优劣、总结典型例题的通性通法。

3.变式训练,提高能力

针对解决过程中出现的有共性的问题,紧扣典例,通过变形条件、变形结论等手段再训练,进行一题多解、多题一解,从而让学生熟练掌握通性通法、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达到提升学科能力的目的.

4.反思总结,巩固升华

引导学生反思和总结解题所应具备的各种意识、通性通法、最易犯的错误等.

5.当堂检测,及时反馈

如何构建高效率的高中数学课堂 篇4

一、高效课堂的含义

笔者认为, 高效课堂主要指的是两个方面的内容, 既与教师相关也与学生相关。与教师相关指的是课堂上, 教师向学生教授了多少知识点以及对于这些知识点的相关应用;与学生相关指的是在数学课堂的学习过程中, 学生真正掌握了多少教师教授的知识以及是否会对这些知识进行灵活的运用。由此可见, 课堂的高效性既表现在教学效率上也表现在教学效果上。高效课堂的构建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

二、构建高中高效数学课堂的策略

(一) 拓展课堂教学时间, 提升学习效率

众所周知, 传统的45分钟的课堂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感觉课堂时间不够用, 从而制约了高中数学课堂效率的进一步提升。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教师应该有意识地拓展课堂教学时间, 让学生充分利用课后时间, 养成学习的好习惯, 从而有效地拓展了课堂教学时间, 提高了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可以根据高中数学课学习内容、时间、要求的不同, 将教学的形式分为三部分: (1) 课前预习, 找出对学习内容疑惑的地方; (2) 课内引导, 加深课堂内容的理解以及运用; (3) 课后练习, 对教学内容的巩固。

1.课前预习, 提前热身, 寻找疑惑

当前, 高中数学教学的课时紧张, 教师要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 完成五本必修教材还有若干本选修教材, 因此课堂上教师的教学任务十分繁重。为了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进行自主学习, 提前对将要学习的内容进行了解, 这样既扩大了课堂容量, 又提升了教学效率。

教师在进行下次课之前, 要提前告诉学生将要上课的内容, 让学生提前对教学内容进行预习。这样在预习的过程中, 学习就可以知道自己对那些地方存在疑惑, 那些地方自己还没有完全弄懂, 这样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才能有侧重点地听课, 从而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2.课内引导, 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 教师要始终明确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 因此课堂教学也要围绕学生展开。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 不能作为课堂教学的专制者而应该是知识的引导者、学习的合作者, 要和学生共同、平等地参与各项教学活动。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把握课堂教学的内容, 从而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3.课后练习, 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巩固

在课前同学们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预习, 从而可以有效地抓住课堂教学的侧重点。在课堂上,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和理解知识, 那么课后呢?课后可以说是学生进行查漏补缺的良好时机了。在课后学生可以根据教师布置的课后练习进行训练, 就可以清楚地知道自己那些地方已经掌握, 那些地方还是自己的薄弱环节, 从而对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地训练, 这样才能有效的提高自身的数学素养, 这也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一种巩固与延伸。

(二) 巧设疑问, 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 树立学生的主体意识

在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中, 教师不能对课堂教学内容“一手包办”, 而是应该在课堂教学中设置疑问, 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 从而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在课堂教学中设置疑问, 我们应该明确一点, 我们所关注的是学生的探究过程和思维方法, 而不是最终的结论, 因此无论学生回答的结果是否正确, 我们都应该认同他这种积极思考的行为, 而不能因为学生回答问题的失误, 就指责学生, 这样会大大挫伤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该设计一系列类型丰富、质量优良的有效教学问题来贯穿教学过程, 以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老师在学习过程中起着辅助与引导的作用,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促进高级思维能力的发展, 实现其对课程内容持久深入地理解。同时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 教师和学生才能更好地交流, 教师才能及时地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 然后进行查漏补缺, 以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总之, 高效数学课堂的构建不是简单地改变教学模式, 而是一个深刻领悟、灵活运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高中数学教师要充分拓展、延伸数学课堂教学的空间, 并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 不断激发学生的思维, 让学生积极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不但让学生掌握了知识还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对构建高效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大有裨益。

摘要:高效课堂的构建, 是素质教育的关键, 也是人们共同关注的一个问题。本文笔者在论述高效课堂的含义的基础之上, 对构建高中高效数学课堂教学的策略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杨仕良.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率的策略[J].新课程学习:综合, 2011 (7) .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的反思 篇5

蔡凯红

为了进一步深化“先学后教、分层训练、跟踪指导”教学模式研究,我校近年来在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验,并已初步获得成效。很荣幸成为第一批实验课教师,通过这段时间的摸索和实践,我对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有了全新的认识和理解。在学习高效课堂模式理论时,有部分教师会认为:所谓高效课堂教学就是教师少讲学生多练,通过教师给出学习目标和自学提纲,学生阅读教材进行自学找到问题答案从而得出结论,然后教师加以强调,检查背诵,反复训练,达到掌握。这样课堂上教师讲得少了,学生训练量也有所提高,学习效果提高了,就保证高效了。而经过一年多不断的实践与反思,我越来越深刻地体会高效课堂必须建立在新课标的前提下全面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更要关注学习的过程。高效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入手,创设生动的情境,引导学生自主观察、动手实践,猜想与假设、推理、讨论等活动。

近期,市、镇、校各级高效课堂达标课、能手课、标兵课听了许多,收获颇丰。但对于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大家观点不一,有部分教师认为:所谓高效课堂教学就是教师少讲学生多练,学生通过看书自学或者通过几个问题让学生看书找答案从而得出结论,然后教师加以强调,检查背诵,反复训练,达到掌握。这样课堂上教师讲得也少了,学生训练量也上去了,掌握的程度也提高了,教学成绩也有保证了就是高效了。笔者认为:课堂教学必须建立在新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必须有利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高效课堂不仅要关注课堂教学的结果,更要关注课堂教学的过程。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课堂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而单纯的记忆、模仿、训练只是有利于学生应试,而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判断推理能力、概括能力的发展帮助很小,更谈不上创新思维的培养了。下面笔者就对数学高效课堂教学中的策略方法浅谈几点与大家共勉。

一、重学习环境,让学生参与数学

在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该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高效课堂教学必须强调学生在活动中学习,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废除了学科中心论,确立了数学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体现数学教学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重视数学与学生生活、自然和社会的联系;体现了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性特点;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倡导自主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

通过创设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学习氛围激励学生学习潜能的释放,努力提高学生的参与质量。和谐的师生关系便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现代教育家认为,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求知,必须在民主、平等、友好合作的师生关系基础上,创设愉悦和谐的学习气氛。因此,教师只有以自身的积极进取、朴实大度、学识渊博、讲课生动有趣、教态自然大方、态度认真、治学严谨、和蔼可亲、不偏不倚等一系列行为在学生中树立起较高威信,才能有较大的感召力,才会唤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以真诚友爱和关怀的态度与学生平等交往,对他们尊重、理解和信任,才能激发他们的上进心,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即使有时学生说得不准确、不完整,也要让他们把话说完,保护学生的积极性。

交往沟通、求知进取、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发展个性的机会,教师只有善于协调好师生的双边活动,才能让大多数学生都有发表见解的机会。要提供合作学习的机会。合作学习是21世纪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之一,它是在教师主导作用下,群体研讨,协作交流的一种学习方式,它能有效地改善学习环境,扩大参与面,提高参与度。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在与同学共同操作、互相讨论、交流中促进学习进步和智力发展。通过合作,有利于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探讨和思考问题,培养其参与意识、创造意识,产生创新思维。

二、重问题情境,让学生亲近数学。

人的思维过程始于问题情境。问题情境具有情感上的吸引力,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其求知欲与好奇心。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激起学生对新知学习的热情,拉近学生与新知的距离,为学生的学习作好充分的心理准备,让学生亲近数学。可以有以下几种方法:

1、创设动画情境:学生对于形象的FLSH动画、实物或生动的语言描述非常感兴趣,他们的思维也就容易被启迪、开发、激活。对创设的问题情境产生可持续的动机,这种直观是一种催化剂,给学生的学习活动带来一定的生活色彩。不仅对创设情境产生表象,更重要的是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策略意识的培养,必将促使学生积极思维。

2、创设生活情境:数学来源于生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他们的周围。因此,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生活中的情境,强化感性认识,从而达到学生对数学的理解。

3、创设故事情境:学生都很喜欢听故事,而且可以从故事中得到更多的数学启示。

4、创设挑战性情境: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新奇的,具有神秘色彩的情境,能有效的激趣、导疑、质疑、解疑,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5、创设游戏情境:学生集中注意的时间较短,稳定性差,分配注意的能力较差,教师可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在游戏的活动中不知不觉地进行学习,以延长有意注意的时间及增强学习效果。

6、创设发现情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并不是都让学生去发明创造,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去独立思考去发现,这种发现本身就是创造。

7、创设实践情境:适时、适度创设实践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一个生动有趣、富有挑战性和实际意义的问题情境,可以巧妙地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得学生对新知识满怀无比强烈的求知欲。

三、重动手操作,让学生体验数学。

马芯兰老师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指尖上。”现代教学论也认为: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的确,思维往往是从人的动作开始的,切断了活动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而动手实践则最易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十分关注学生的直接经验,让学生在一系列的亲身体验中发现新知识、理解新知识和掌握新知识,让学生如同“在游泳中学会游泳”一样,“在做数学中学习数学”,发展思维能力。

例如教学立体图形这一节课时,由于它接近于实际生活。在了解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基础上,可以让他们自己总结、交流他们对立体图形的感受、自己动手制作熟悉的立体图形,并根据自己的想像利用丰富图形构造生活实景。这样避免了教师一味地讲解,学生一味地记忆。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掌握了知识。通过动手操作使数学知识不再那么抽象,理解数学也不再那么空洞。教师这样将数学教学设计成看得见,摸得着的物化活动,让学生对十分抽象的知识获得了相当清晰的认识和理解,而且,这样通过动手操作后获得的体验是无比深刻的。

四、重生活应用,让学生实践数学。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教学中,教师应经常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在实践数学的过程中及时掌握所学知识,感悟到数学学习的价值所在,从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周围的事物,想身边的事情,拓展数学学习的领域。如用数学知识去说明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屋顶人字架做成三角形、汽车保护拦成平行四边形、车轮成圆形等等,这其中固有物理属性等原因,另一方面,也有数学原因,诸如用到三角形的稳定性、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圆的旋转不变性,还有打台球的角度用到对称、聚光镜用到焦点等等。

高效率的数学课堂教学 篇6

关键词: 小学中高年级 高效率 教学行为

引言

在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的过程中,中高年级数学高效率教学问题逐渐受到关注。对于小学生来说,奠定良好的数学基础是最关键的,而从教师角度分析,如何教会学生自主学习方法,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成为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首要研究的问题。

一、重视学生学习兴趣激发,提高教学效率

从小学中高年级学生智力发育情况及认识规律看,此时学生正处于感性认知的重要发展阶段,他们对一门学科的学习动力基本来源于对这门学科的兴趣和喜爱,也就是说,小学生喜欢哪门学科,就会更主动地投入这门学科学习中,学习效率和质量都会相对较高。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全面掌握班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整体智力发展情况,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加入数学知识学习中,激发他们对数学知识的兴趣,从而不断提高教学效率。

比如教学“倍数与因数”时,教师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可以对倍数与因数进行趣味性讲解。在阐述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倍数看成队伍中的“司令”,并将因数看成“小兵”,这样将原本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具体化、直观化,学生学习起来会更容易,学习效果更好。在之后的练习中,教师可以提出:在3,9,5,10,18,27,13这些数字中,有哪些数字是27这个“司令”的“小兵”呢?这种方式使小学数学课堂更具趣味性,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提高学习效率。

二、创设相关教学情境,提高教学效率

在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教师还应该充分借助教学情境法,实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标。在教学改革与创新背景之下,教师必须重视小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与学习体验的真实性,让小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的魅力,通过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将学生带入学习,营造更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加强,学习数学知识也会更积极、投入。

比如:教学“鸡兔同笼”时,教师应该在课前将多媒体课件制作好,之后搜集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玩具、图片,并制作一个透明的箱子,将找到的鸡、兔的素材放入箱子中,之后使用黑布将箱子盖住,将已知条件告诉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思考,独立解决鸡兔同笼的问题。在学生明确自己的答案之后,教师将箱子的黑布拿去,将正确答案直观地呈现出来。在这个生动、真实的情境中,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体会更深刻,学习效率也会不断提高。

又如教学“分数”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这样一个情境:我搬了新家,之后需要对墙面进行涂刷,我想将墙体的三分之一涂成粉色,将三分之二涂成蓝色,但是两种颜色怎么涂,涂成什么形状,我现在还不知道,你们可以替我想想么?”此时,学生会积极投入思考,在这个真实的认知情境中,小学生对分数知识的探究兴趣会更浓厚,并使数学知识的应用性更突出。

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教学效率

在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要。在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一直比较严肃、刻板,基本上都是教师说什么,学生做什么,学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教师,怯怕教师,因此在参与教学活动、独立学习的过程中,往往畏首畏尾,不能放开思维。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关系,在课堂教学中彼此尊重,让数学问题更快速、更准确地解决。师生关系和谐化,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百利而无一害。

当代小学数学教师要积极学习全新的教学理念,从“我是教师,我是控制者”的错误理念中走出来。课堂中,教师要就问题与小学生进行讨论,多听取小学生真实的想法。课堂外,与小学生讨论数学问题与生活问题,帮助小学生成长。只有这样,小学生才能信任教师,从而更喜欢数学学习。亲其师,才能尊其道,和谐师生关系是提高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

四、做好教学反思工作,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是一门艺术。在教学工作中要提高教学效率,教师要重视个人教学行为,在教学后自主反思,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教无定法,教学工作中总有很多遗憾,要减少遗憾,教师就要多反思、多剖析,对各个教学环节进行优化。很多时候,课堂教学活动的真实情感并不像教师想象得那么好。

比如讲解“复式折线统计图”时,教师应该充分借助学生固有知识贮备,帮助学生学习新知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对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理解比较困难,对这些问题,教师应该进行充分反思,研究学生学习新知识困难的原因,然后重新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和设置,不断提高教学效率,改善教学行为,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

结语

在小学数学教学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并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打开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达到全面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奠定小学生数学基础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黄景怡.探究小学中高年级数学的高效率教学行为[J].学园,2016(09).

[2]苗齐.探析小学数学高效率教学行为特点[J].新课程(小学),2013(11).

高效率的数学课堂教学 篇7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教师能在课堂引入时提出有趣的问题, 将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将对整节课的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 我在讲授《平方差公式》前, 先给学生讲了一个自编的故事《换地》:从前, 一个张老汉有一块边长为a的正方形土地, 一个贪婪的地主看上了这块地, 说:“我也有一块地, 长为 (a+5) 米, 宽为 (a-5) 米, 和你那块地相比, 一边多5米, 一边少5米, 不亏不赚, 咱们换地吧!”张老汉同意了。讲完这个有趣的故事后, 我就抛出了几个问题: (1) 张老汉在换地风波中亏了吗? (2) 决定张老汉亏赚的量是什么? (3) 如何计算这两块土地的面积?从而引出课题。这样的数学问题有一定的趣味性, 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引起他们的思考, 对于提高课堂效率有很大的作用。

二、讲授新课中, 设计各类数学问题, 提高课堂效率

课堂教学本身就是一个教师提出问题的过程, 学生学习本身也是一个问题解决的过程, 因此教师要充分抓住传授新知识这一契机, 加强问题意识的培养。

1. 充分利用教材, 培养问题意识

教科书上, 许多章节都设置了课前情境, 教师要利用这些情境提出问题, 让学生积极思考, 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 在学习《认识三角形》时, 观察由三角形组成图片后, 教师可以提出问题:是三角形的什么性质让它在生活中处处可见?

2. 引入开放性问题, 加强数学知识的理解

解决开放性问题是一种数学活动, 其主要目标不是问题的答案, 而是着眼于学生的活动过程。教师创设条件提供带有启发性的情境, 可以触动学生去观察、猜想、验证, 从而提高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师在课堂中引入的开放性问题并不排斥传统的数学问题。

3. 引入合作讨论问题, 加深数学知识的融会贯通

学生的发展水平有所差异, 但他们愿意通过努力或小组讨论和探究, 完成数学问题。因此,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难度大于个人能力, 小于小组合力”的问题, 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和他人合作。例如, 在学习了《圆的性质》后, 可以设计这样一个问题:如何确定已知圆的圆心?学生通过合作讨论, 得出了很多答案:有利用“两条弦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就是圆心”, 有利用“半圆的圆周角是直角”的定理, 等等。

4. 利用课堂上的错误“将错就错”地提出问题

课堂学习中, 由于新旧知识的交汇, 学生思维能力的有限, 他们往往会犯一些错误, 有些错误甚至是教师无法预设的。作为教师, 要抓住契机“将错就错”地提出数学问题, 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这样的数学问题非预设, 但往往能收到预想不到的效果。

5. 充分利用课堂的小结提出问题, 使课堂得以延伸

课堂小结是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但常用的“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之类的小结往往给学生“意犹未尽”的感觉, 使课堂不能延伸。一次, 在对分式的取值范围教学进行小结时, 我就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有没有这样的分式, 无论字母取任何实数它都有意义?”一石激起千层浪, 我的问题使课堂得以延伸。

三、在课后作业中开展编题活动, 提高课堂效率

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编拟问题给自己思考, 也给其他同学思考, 这是一个活跃的创新活动过程。编题活动既可以对某个知识点新编数学问题, 又可以对经典问题进行改编。编题活动, 充分体现了数学教学的真谛, 将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内化于学生自身的素质中。

高效率的数学课堂教学 篇8

一、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1. 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手段的滥用

多媒体教学手段作为信息时代下的新教学理念,一直受到教师的青睐,然而小学中高年级学生自控能力差,课堂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滥用不但不能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参与实践的兴趣,反而成为学生被动地接受学习的压力,在多媒体教学中,学生成为观看课件演示的观众,教师成为电脑操作员,上课成了一场动画片或者电子游戏表演,容易引起学生的思想抛锚和厌学情绪.因此,滥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反而显得教学避重就轻,化简为难,画蛇添足,不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 课堂教学环节的冗杂

一些数学教师为了使自己的数学课堂别开生面富有特色,在课堂教学组织上显得方法凌乱,过程复杂,主次不分.教学要抓住重难点,教学的目标要明确,这是教学的基本常识.一堂课该选用哪些先进的教学方法,应该在备课前就仔细考虑,例如演示法容易使学生掌握的知识,并不见得讨论法就适应.新课改要求教学方法的选取要科学合理,课堂环节的组织要紧凑严肃.

3. 只重视结果,不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向学习成绩看齐是一些教师遵循的信条,然而教学成绩的提升在于学生,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才是成绩提升的关键,一个只会让学生考百分的老师并不见得就是一个好老师,因为素质教育和新课改条件下,学生的评价应该考虑综合方面的能力,教会学生思维的方法,做人的道理,以及思想意识和人生态度等内容的渗透同样非常重要,我们的教育恰恰缺乏的就是这些东西.

4. 探究性数学教学活动可操作性不强

新课改要求学生通过探究性学习掌握相关知识,然而小学中高年级数学课程由于大多是基础性知识,探究性内容的设计需要教师充分考虑其操作性,应该和课堂教学的目的相适应,突出教学的重难点,能够以拓展学生思维和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动手能力为原则.但是大多数教师设计的探究性学习内容操作性不强,学生讨论和参与活动的兴趣不高,导致这一活动流于形式而不能发挥其作用.

二、小学中高年级数学高效率教学行为的探索

1. 把握运用多媒体手段的时机,切实为教学服务

并不是每堂数学课都适合采用多媒体的手段教学,多媒体教学只是单一的教学方法而已,要把握运用多媒体手段的时机,才能使其为课堂教学服务.小学中高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这为他们参与式和互动式的学习奠定了基础,而多媒体教学作为演示式的教学模式,能够把抽象的概念变得形象生动,但是在教学中,学生却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位置,大量的多媒体课件和演示内容,反而占用了课堂时间,打乱了学生的思绪.因此,多媒体教学的选择要把握住时机,灵活运用.

2. 取消不必要的教学模块,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教学模块设计冗杂这是目前小学中高年级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一堂课是以教学重点和难点的解答为突破口的,只有突出了重难点才能达到课堂教学的目标,教学模块的多样化反而使课堂教学内容松散,结构混乱,重难点不分,导致课堂教学流于一种形式而不能发挥其效率.小学高效率教学课堂应该是由简单的模块构成的,教学模块间的关系紧密,层次分明,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有的放矢,突出重点.

3. 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将教师角色转换落到实处

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非常重要,实践经验证明,凡是一个受人尊重、说话算数、品德优良的教师,都能教出一群德才兼备的好学生.在学生心目中,教师就是他们每天接触时间最多的人,教师和学生间的交流能给他们心灵带来安慰和力量,教师的表扬和批评,都能激起学生心灵的浪花,而交流则是平息学生情绪的最好方式,一个善于接近学生、感知学生的老师才能得到学生的尊重,进而将师生间的情意转化为学习的动力.

4. 改进教学方法,探索高效教学新模式

教学方法和模式的探索尝试是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先进的教学设备和方法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简化教学操作流程,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同时也能够使客观抽象的知识变得浅显易懂.这就要求教师通过不断学习和教研实践,学会运用先进教学设备进行教学,同时也要善于总结,不断提升,争取使课堂教学再上一个新水平.

总结

创建高效率的中小学数学课堂是每个教师奋斗的方向,然而要真正实现这一目标还应该从实际出发,调整教学方式和结构,完善教学管理,转变教师的角色定位,加强和学生的沟通协调,合理使用先进的教学手段.

参考文献

[1]刘建康.提高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效率的策略分析[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4(6):38

[2]韩秀娟.高年级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效率提升对策探讨[J].新课程:上旬,2015(7):38.

[3]张忠胜.探究小学中高年级数学的高效率教学行为[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15(5):90.

[4]赖伟明.提高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效率的方法与策略探讨[J].新课程学习:上旬,2015(4):136,137.

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的感悟 篇9

一、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 才会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人的思维过程始于问题情境. 因此, 在数学教学中, 教师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 激起学生对新知学习的热情, 因为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 创设情境可以有以下几种方法:

1. 创设动画情境:学生对于形象的动画等学生非常感兴趣, 思维也就容易被启迪、开发、激活.

2. 创设生活情境:数学来源于生活, 在 “湖北省特级教师巡回讲学团”李霞老师的《轴对称———小结与复习》中, 当学生在回答了“现实生活中一些轴对称的现象”时, 李霞老师笑盈盈地问学生:看! 老师所佩戴的漂亮的眼镜是轴对称图形吗? 学生高兴的回答说:是. 教师通过身边的素材, 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既复习了轴对称图形知识点, 又拉近了师生距离, 还很好地进行了情感渗透教育. 为了更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李霞老师还信手拈来, 指着教室前方所显示的“热烈欢迎湖北省特级教师巡回讲学团来秭归传经送宝”的电子显示屏, 问道“这上面有没有轴对称的汉字? ”顿时, 调动了学生学习热情, 大家都争先恐后地去寻找. 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他们的身边.

3. 创设故事情境:学生都很喜欢听故事, 而且可以从故事中得到更多的数学启示.

4. 创设挑战性情境:根据教学内容, 创设新奇的, 具有神秘色彩的情境, 能有效的激趣、导疑、质疑、解疑, 去独立思考发现,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5. 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在游戏的活动中不知不觉地进行学习, 以延长有意注意的时间及增强学习效果.

一个生动有趣、 富有挑战性和实际意义的问题情境, 可以巧妙地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在教学中, 教师要根据教材的特点, 结合课堂实际, 找准知识的切入点, 精心设计问题才会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和探究欲望.

在上第四章平行四边形的判别时我是这样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探究的:生物实验室有一块平行四边形的玻璃片, 在做生物实验时, 小华一不小心碰碎了一部分 (如图所示) .同学们!你有没有办法划一块与原来一模一样的平行四边形玻璃片? (A, B, C为三顶点, 即找出第四个顶点D)

也就是说除了用定义外, 还可以用什么样的方法去判定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呢?从实际问题引入新课, 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 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 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 就急于传授知识, 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 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惫.

二、根据内容特点, 教给学生探究方法, 给学生一个阶梯, 让他们自己爬上去

学生之间是存在着个体差异的, 内容选择要注重提供给不同学生都可以发挥的空间与层次, 教师要有不同的要求和指导. 我也曾经或者正在犯和这样的错误: 以为可以节省学生探索的时间, 其实探究的曲线是不可取代的. 还是以平行四边形的判别探索为例:

1. 学生动手:利用两根长度相等的笔和作业本上两条平行线, 能摆出以笔顶端为顶点的平行四边形吗?

2. 以上活动事实用文字语言表达吗?得出平行四边形的一个性质: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 通过画平行四边形得出: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4. 说出自己的理由确保学生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给足学生时间, 教师当好“路标”, 设计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学生经过自己的主动探索、实验, 发现结论. 可以考虑以下三种类型:条件开放性的问题、方法开放性的问题、结论开放性的问题.

三、高效课堂要注重学生归纳, 为学生的归纳、反思提供时间和机会

教学中往往问“答案是什么? ”“为什么是这个答案? ”形成学生的解题能力. 有时越俎代庖, 理由是 “完不成教学任务”, “浪费时间”…以平行四边形的判别为例归纳:

(1) 判定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方法有哪几种? 这些方法是从什么角度去考虑的?

(2) 我们是通过什么方法得出平行四边形的这几种判定方法的, 这样的探索过程对你有什么启发?

(3) 类比、观察、拼图、实验等都是学习数学、发现结论的常用方法.

高效率的数学课堂教学 篇10

一、初中数学高效课堂中合作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初中数学在利用合作学习方法打造高效课堂时,依然存在的如下几点问题:

1.合作学习过程中需要学生在知识内容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探讨,但很多学生往往不知要探讨什么,如初中数学中的概念、定理、公式等,学生认为只要对其理解即可,没有必要进行探讨,即使探讨也不知从何下手。

2.学生缺乏合作学习的意识,无法真正实现有效的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成绩稍差的学生由于基础薄弱很难主动参与到合作学习中,和其他同学就某个知识点进行探讨,一般只听成绩稍好的同学侃侃而谈。另外部分同学认为合作学习就是聊天的过程,因此会出现不聊学习而聊其他的情况。

3.数学教师过分关注合作学习方法的使用。一些教师认为只要运用新方法就能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并没有意识到有些知识和内容值不值得进行探讨,只是一味的追求使用新方法。长期下去学生就会降低合作学习的兴趣,不仅无法实现高效课堂,还会浪费课堂学习的时间。还有些教师没有意识到在合作学习中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只让学生对知识进行探讨,并没有就解题思路和思想等进行交流,使合作学习只流于形式。

4.教师缺乏有效的合作学习调控能力。合作学习过程中,除了学生之间探讨外,教师还要起一定的辅导作用。但一些教师由于担心学生探讨思路不对等原因过多的干预到学生探讨中,在旁给予太多的提示和帮助,没有让学生真正自主的就某一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探讨,从而降低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还有一些教师完全让学生自由在课堂上进行合作学习,觉得合作学习时间越长越好,没有有效的干预到合作学习过程中,这就给学生营造出一种杂乱无章、过于自由的氛围。学生由于认识不全往往会偏离原来的探讨轨道,同样也无法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

二、初中数学高效课堂中合作学习的改进策略

教师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担任的是组织者的角色,在每次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都要根据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学生实际情况等做出导学案,让学生在导学案的指导下进行合作学习。另外教师还担任着引导者的角色,在每次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朝着既定问题方向进行思考,让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到合作学习中,对知识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全面、深入了解知识内容。因此教师在高效课堂中应从以下两方面入手提高合作学习效率,实现高效课堂。

1.教师应更新教学观念和方式。

(1)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授课方式,将学生当作课堂主体。初中数学比较枯燥,因此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初中数学学习中来是教师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而课堂教学是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最有效的途径,因此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授课方式,将学生当作是课堂主体,通过设置一些问题情境等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起求知欲,并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合作学习,参与到问题情境中的太讨论中,加强学生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沟通。另外教师应针对学生提出的创意性问题或想法给予肯定,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如在讲解全等三角形判定条件时,教师事先画出一个三角形,让学生自行对三角形相关内容如概念、特征等进行复习,并提出如何画出一个和黑板上图形全等的三角形的问题,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谈论,激发出学生对此的兴趣。

(2)鼓励学生进行实践创新。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交流中极易打破常规,碰撞出思想火花,因此教师应通过设置出探究情景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在合作学习中发现问题所在,并积极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并对此类问题进行归纳总结,进行实践创新。而教在探究情景设置过程中也需要打破常规,运用创意性思维提出一些富有创意的问题,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如在平行线性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对生活中常见的平行线进行讨论和总结,加深学生对平行线的认识。

2.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在传统的数学学习中,学生都是根据教师所教内容进行学习,学生缺乏主动的学习,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在合作学习中主动的进行学习。一些学生遇到难题就去请教老师或同学,没有独立思考的习惯,也有同学喜欢抄袭别人作业,往往眼高手低,这些都会影响学生初中数学基础的牢固性,无法真正理解并掌握知识点。因此教师应通过合作学习改变学生学习方式,营造出和谐的探讨氛围,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数学问题谈论中,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变被动为主动,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三、结语

实现初中数学的高效课堂就需要教师多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合作学习可以有效的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中以教为主的方式,让学生的学成为课堂主导,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通过合作学习方式加强学生对某一知识内容的理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

参考文献

[1]王玮.基于小组合作学习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D].华中师范大学,2013

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 篇11

关键词:理解教材;学习经历;“错误资源”

对于工作几年的教师而言,在理解教材时找出新课的重、难点并不算困难,很多教师认为自己已经充分备课了,可以合上课本,大功告成了。教之道在于“度”,很多教师没有把握好这个“度”。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应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教师在备课时要研读新课标,从学生的角度领悟教材,把握好“度”。所以,教师在理解教材时一定要基于学生的认识水平,设计课堂教学,这样才能教给学生清楚、自然明了的数学知识。

一、让教学成为学生有意义的学习经历

1.教学应为学生创造有意义的学习经历

“有意义的学习经历”具有过程和结果两个维度。过程维度的两个特点:(1)投入:学生投入到学习中去;(2)活力:课堂里充满活力。结果、影响以及成果维度的两个特点:(1)意义的持续的变化;(2)生活价值。由此,我们可以进一步理解为:教学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积极主动的、充满活力的自主学习经历。学习经历是否“有意义”就在于教学能否让学生获取更好地融入社会、更好地生活于社会所必须具备的价值,就在于教学能否让学生更快更好地社会化。

学生建构数学知识活动的本质是思维的创造,是“再创造”,这个过程要放手给学生。教师要做的是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继而引导学生有意义学习,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2.创设条件,让学生积极反思学习活动

反思,是一种对思考的思考。反思性学习,是指学生对自己的数学学习思维活动的过程进行回顾,以获得学习的经验或教训。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设反思条件,强化学生的反思意识,引导学生自觉反思。如,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提问”式的反思:自己是怎样思考的,为什么这样思考,如果这样思考不简便,能不能再想出更好的解决办法;在解决问题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总结性和提高性反思:在解决这个问题时用到了哪些方法,这个方法还可以解决哪些问题。通过学生的反思,尽可能把问题一般化、抽象化,上升到思维的角度。

二、利用“错误资源”进行高效教学

这里的“错误资源”,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意”或“无意”的教学错误,学生认知过程中的偏差或失误,通过双边互动,在集体“识错”“思错”和“纠错”过程中动态生成的课程资源。

1.善于预计错误,给学生犯错的机会

下面以30×25教学为例来阐述。笔者预设学生可能会摆这样的算式:30×25算式本身是正确的,结果也很容易计算正确,但笔算过程可能出错,于是叫了两位答案正确的学生板演笔算过程,解法如下:

2.善待学生错误,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反思

对于上面的“错误资源”,我没有急于否定他们的解法。在课堂上,我用这样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这两种算法分别是怎样计算?谁能说说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对第(1)种算法,你有什么看法?你认为“30×25”怎样列竖式计算最简便?以后遇到这样的算式,你准备怎样笔算?

在我的引导下,学生开始积极反思:

第(1)种算法是错误的,先用“25×3”的想法是好的,但没有注意这样竖式计算应该“先算5×3=15,表示15个十;再用2×3=6,表示6个百,再把150和600合起来是750”;第(2)种算法虽说计算没有错误,但又回到了新课学习前的水平,这意味着本节课学生实际上没有理解“乘数(两位数)末尾有0”的简便笔法方法;以后遇到“整十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摆竖式时可以交换乘数的位置,选择简便的笔算方法。

总之,教师每节课都从学生的角度理解教材,是对教材的“深入”,也是对学生的“浅出”。课堂上,学生学习的不再是一两个例题,而是一类问题的解决方法;课堂上解决的不是一两个问题,而是在“培养自己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在教改的今天,对学生的“减负”,也就意味着对教师课堂的高效性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徐光考.为学生创造有意义的学习经历[J].中国数学教育:高中版,2012(3):2-4.

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 篇12

一、让教学成为学生有意义的学习经历

1.教学应为学生创造有意义的学习经历

“有意义的学习经历”具有过程和结果两个维度。过程维度的两个特点:(1)投入:学生投入到学习中去;(2)活力:课堂里充满活力。结果、影响以及成果维度的两个特点:(1)意义的持续的变化;(2)生活价值。由此,我们可以进一步理解为:教学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积极主动的、充满活力的自主学习经历。学习经历是否“有意义”就在于教学能否让学生获取更好地融入社会、更好地生活于社会所必须具备的价值,就在于教学能否让学生更快更好地社会化。

学生建构数学知识活动的本质是思维的创造,是“再创造”,这个过程要放手给学生。教师要做的是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继而引导学生有意义学习,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2.创设条件,让学生积极反思学习活动

反思,是一种对思考的思考。反思性学习,是指学生对自己的数学学习思维活动的过程进行回顾,以获得学习的经验或教训。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设反思条件,强化学生的反思意识,引导学生自觉反思。如,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提问”式的反思:自己是怎样思考的,为什么这样思考,如果这样思考不简便,能不能再想出更好的解决办法;在解决问题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总结性和提高性反思:在解决这个问题时用到了哪些方法,这个方法还可以解决哪些问题。通过学生的反思,尽可能把问题一般化、抽象化,上升到思维的角度。

二、利用“错误资源”进行高效教学

这里的“错误资源”,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意”或“无意”的教学错误,学生认知过程中的偏差或失误,通过双边互动,在集体“识错”“思错”和“纠错”过程中动态生成的课程资源。

1.善于预计错误,给学生犯错的机会

下面以30×25 教学为例来阐述。笔者预设学生可能会摆这样的算式:30×25 算式本身是正确的,结果也很容易计算正确,但笔算过程可能出错,于是叫了两位答案正确的学生板演笔算过程,解法如下:

2.善待学生错误,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反思

对于上面的“错误资源”,我没有急于否定他们的解法。在课堂上,我用这样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这两种算法分别是怎样计算?谁能说说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对第(1)种算法,你有什么看法?你认为“30×25”怎样列竖式计算最简便?以后遇到这样的算式,你准备怎样笔算?

在我的引导下,学生开始积极反思:

第(1)种算法是错误的,先用“25×3”的想法是好的,但没有注意这样竖式计算应该“先算5×3=15,表示15 个十;再用2×3=6,表示6 个百,再把150 和600 合起来是750”;第(2)种算法虽说计算没有错误,但又回到了新课学习前的水平,这意味着本节课学生实际上没有理解“乘数(两位数)末尾有0”的简便笔法方法;以后遇到“整十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摆竖式时可以交换乘数的位置,选择简便的笔算方法。

总之,教师每节课都从学生的角度理解教材,是对教材的“深入”,也是对学生的“浅出”。课堂上,学生学习的不再是一两个例题,而是一类问题的解决方法;课堂上解决的不是一两个问题,而是在“培养自己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在教改的今天,对学生的“减负”,也就意味着对教师课堂的高效性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求。

摘要:通过让教学成为学生有意义的学习经历、利用“错误资源”两方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来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这是近几年的工作和学习经验积累,践行“减负”计划,理解新课程、更新新理念、变换新思维、努力提高课堂效益的一点心得。

关键词:理解教材,学习经历,“错误资源”

参考文献

[1]徐光考.为学生创造有意义的学习经历[J].中国数学教育:高中版,2012(3):2-4.

上一篇:应收账款回收下一篇:中国体育消费品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