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名翻译

2024-11-06

片名翻译(精选12篇)

片名翻译 篇1

一、引言

电影是一门综合艺术,更是一项产业。自2006年起,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中西文化交流的日益扩大和深入,中国电影已经渐渐受到世界的关注,与此同时,越来越多优秀的国外影片也被引进中国,成为中国老百姓娱乐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外国电影进入中国市场,电影片名最先进入人们的视野,大部分普通观众主要依据它的中文译本对其做出看还是不看的取舍。因此,片名已经成为影视片的品牌商标,具有强烈的商业宣传作用,是电影的点睛之笔。它是一部影片留给大众的第一印象,在广告宣传和海报上都处于十分醒目的位置。一个绝妙的译名不仅能大大促进国家和地区间的跨文化交流,还能为影片带来可观的票房收入。一个好的电影译名就是一部外国电影的成功广告,可以迅速吸引大众接受电影、观看电影。因此,电影片名翻译非常值得我们探讨和研究。然而,电影片名翻译作为一种非文学领域的翻译,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目前,英文电影译名最突出的问题是混乱、不统一。同一影片有多种译名的现象屡见不鲜,常让人感到无所适从,有时要花费很大的精力才能把西片原名与五花八门的译名对上号。

二、英文电影片名误译原因

1. 对文化内涵缺乏了解

“标题要等到别的翻译任务都完成以后再进行翻译”[1](纽马克,1988∶12)。所以,译者要在看完整部电影并完全理解这部电影的基础上再翻译电影的片名。文化是“使用一种特定语言作为其表达方式的那个群体的特定的生活方式和表达方式”[2](纽马克,1998∶21)。显然,在电影片名里也包含着某种文化内涵。如果译者不能意识到或者误解了这种文化内涵,那就很可能会对片名造成误译。

例如:引进西方电影初期,大陆译名多为直译,比较严肃和忠实于原名;港台译名多为意译,比较随意,商业味较浓。美国电影American Beauty,大陆和香港都有自己各自的片名译文版本。大陆译作《美国美人》,香港译作《美国丽人》。但不幸的是这两个简单的直译版本都是误译。根据《美国传统词典》 (the American Heritage Dictionary),“American Beauty”是一种玫瑰花,花大叶长,呈紫红色。这种花美丽而神圣,象征着神圣的爱情。在影片中,导演用联想的手法,用这种花来象征着一个女孩的爱。所以台湾译本《美国心·玫瑰情》更加合适。Brave heart大陆译作《勇敢的心》,香港译作《惊世未了情》,而台湾则译作《英雄本色》。

2. 单纯追求商业利润

电影作为一项娱乐产业,除了要娱乐大众更要赚取票房收入。所以电影片名的翻译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整个电影的营销策略的影响。为了吸引观众,有些电影片名的翻译故弄玄虚,跟电影的故事情节没有任何关系。让我们来看下面的例子:

如:美国电影Ghost,大陆译为《幽灵》或《鬼魂》,香港译为《人鬼情未了》,台湾译为《第六感生死恋》;Pretty Woman,大陆译为《漂亮女人》,香港译为《风月俏佳人》,台湾译为《麻雀变凤凰》。Original Sin被译为《原罪》、《激情叛侣》;而The Shawshank Redemption则是《肖申克的救赎》、《月黑高飞》、《刺激1995》;The Lives Of Others译作《别人的生活》、《窃听风暴》;而Mission Impossible则被译为《不可完成的任务》、《无法完成的使命》、《碟中谍》。

假如读者看过上述提到的电影,就会发现后一个电影片名译本跟原文相距甚远,跟故事情节也不相符。但是现在仍有很多人,单纯追求商业利润,不顾任何翻译原则,从而造成了很多误译。

3. 网络的迅速发展对电影的先期传播作用

网络上的译名通常五花八门、参差不齐,有的为了吸引观众,增加点击率,更是随意翻译。报刊、电视等媒体随意使用自己喜爱的译名,使得译名更为混乱。例如Mrs Doubtfire,译为《道特菲尔太太》、《道布特菲尔夫人》、《疑火太太》,而该片在港台公映时又被分别译为《肥妈先生》、《窈窕奶爸》,这样它就拥有了五个令人困惑的译名。尼古拉斯·凯奇的大片The Rock网上被译为《石头》、《石破天惊》,在公映时被译为《勇闯夺命岛》。而早在十九世纪,中国学者严复就提出“信、达、雅”的翻译标准,这成为译者普遍遵守的指导原则。

三、基本翻译原则

1. 译名应保留原有文化内涵原则

这是最基本的原则。考虑到源语和目标语的文化差异,英语电影片名不可避免地包含一些本国文化特有的内涵。如前文所讲,误译是因为没有意识到误解了原片名包含的文化内涵。这样,就要求译者考虑到标题的文化内涵,在目标语中重构其文化内涵。“电影翻译中重建文化意向的重要性在于能促进和目标观众的交流,让他们及时有效地理解源语的文化内涵”[3](柴梅萍,2001.4)。具有文化特色的翻译被认为是最难翻译的内容之一。影片是生活中或实或虚的反映,体现电影内容的片名自然而然也包含了很多文化因素,给翻译造成困难。体现文化内涵的方式多种多样,如文化词、习语等。如电影First Blood,是个习语,意为“首战告捷”,但一直被译为《第一滴血》。All About Eve中Eve为神话故事中的夏娃,同样,若直译为《夏娃》,也令人费解。又如:电影Seven(《七宗罪》)。根据旧约全书,在地狱里名叫“撒旦”的恶魔有七种,它们的形象被用来象征七种死罪,那就是“骄傲,嫉妒,愤怒,懒惰,贪吃,贪婪,欲望”。电影里随处可见“七”的影子,七种罪行,七种刑罚,七次下雨,故事在七个地方发生,故事在第七个晚上七点结束。电影里,“七”其实暗示了罪孽和处罚。如果简单地将电影片名译成《七》,观众肯定困惑不解,但是译成《七宗罪》,观众就容易了解剧情。与之相反,The Third Man曾被译为《第三者》,给人的第一印象是爱情旋涡里的三角恋,而本片的第三者其实是指目睹一场凶杀的第三个目击者,原译名与实际内容相差极大。

2. 译名应具备语言艺术美感原则

电影片名翻译也要考虑到目标语观众的审美期待,片名不能影响观众的理解,不能太张扬也不能太粗鲁。一个好的电影片名译本应该富于节奏的美感,读起来琅琅上口。这样不但有商业和美学效果,而且能对观众产生吸引力。另外,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们的审美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客观上要求译名具有艺术性,可供欣赏,引起共鸣。好的译名传递着“美”的信息,常引起观众遐想,有先睹为快的强烈欲望。

例如:Gone with the Wind这部电影是由同名畅销书改编而成的,小说的中译本是《飘》。但作为电影片名,从审美的角度来说,《乱世佳人》更加合适,我们还可以找到很多类似的例子。比如:Bathing Beauty(《出水芙蓉》),Die Hard(《虎胆龙威》),You Can’t Take It With You(《浮生若梦》),The Legend o the Fall(《燃情岁月》),Prelude to a Kiss(《一吻倾情》),Moonlight(《披星戴月》),It Happened One Night(《一夜风流》),The Secret Agent(《间谍末日》)。译名言简意赅,字里行间传递了强烈的信息,具有音韵之美,这是汉语文化的一大特点。要达到以上标准,译者需有很高的汉语文字造诣。

3. 译名应具备商业价值原则

刘宓庆(1999:49)指出,“既然源语所含的内容值得翻译(即有社会效益),那么就应以社会能接受的目的语来实现转换,而不应拘泥于源语的可读性程度”[4]。又说,“社会效益是检验翻译的意义、翻译的质量和翻译的价值的标尺”(1999:48)。影片的经济效益常在于片名对观众的吸引程度,片名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票房收入的高低。所以说,在电影片名翻译过程中,为了要让电影更好适应当今市场,译者应该根据电影情节内容在必要的时候弹性地对片名作一些变动,在做这种变动时,不仅要考虑到译文的形式,更要考虑到电影的内容和反映出的精神。以电影Italian Job为例,假如直译成《意大利工作》,中国电影观众可能会以为这是一个发生在意大利的跟一个人的职业有关的故事。他们会觉得故事没什么稀奇,没必要去电影院看。虽然译文忠实于原文,但是“这种直译毫无用处,只会大量削减到电影院取得人数”[5](李群,2002.5)。而另一个译文《偷天换日》,既符合剧情又能增加对观众的吸引力,是更加让人满意的译文。如Sound of Music在台湾曾被译为《仙乐飘飘何处闻》就令观众颇为不解。后来该片被改译为《音乐之声》,已被观众广泛接受。一些奥斯卡经典影片如Waterloo Bridge被译成汉语为《滑铁卢桥》。从表面上看,两者一一对应,天衣无缝。可是,中国观众会对这部影片的内容作何联想呢?稍稍读过欧洲近代史的中国人都知道“滑铁卢战役”,是拿破仑兵败滑铁卢的历史典故,人们肯定首先将它跟“拿破仑”联系起来,其次就跟那场战役联系起来。而Waterloo Bridge却是一部从头到尾与拿破仑毫不相干的爱情故事片。这里就涉及了文化蕴涵与中西方文化认知心理差异的问题。译为《魂断蓝桥》也已成为经典之作。又如:In the Bedroom(《不伦之恋》),The Net(《网络惊魂》),The English Patient(《英伦情人》、《乱世情天》),It Happens One Night(《一夜风流》)。上述译名,自然得体,既符合电影内容又充满悬念,能满足不同观众的口味和要求,可以看作是艺术价值和商业价值的完美结合。

四、英文电影片名翻译的方法及技巧

片名言简意赅,但信息量大,总摄全片内容。它们多以名词、短语、简单句出现,其中以短语居多。这就要求有很高的汉译技巧,因为它们的上下文体现于影片情节中。常见的英文电影片名翻译方法有:

1. 直译法

这是最常见的译法。在不违背电影情节、内容不致引起错误联想的前提下,以生动、形象的译入语再现片名。如:Snow White and Seven Dwarfs(《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All Quie On the Westernfront(《西线无战事》),Dances With Wolves(《与狼共舞》),Sister Carrie(《嘉莉妹妹》),Driving For Miss Daisy(《为戴茜小姐开车》),Saving Private Ryan(《拯救大兵瑞恩》),Around the World 80 Days(《环游世界80天》),Roman Holidays(《罗马假日》),Gladiator(《角斗士》),Love at First Sight(《一见钟情》),City of Angles(《天使之城》),The Patriot(《爱国者》),Lion King(《狮子王》),The Old Man and the Sea(《老人与海》),The Godfather(《教父》)等。但这种形式与内容都可直接对应的作品较少,因而要在主要精神、具体事实、意境气氛等方面都达到对等,采用直译加意译的方法是完全必要的,如Ghos(《人鬼情未了》),The Living Daylights(《黎明生机》)。

2. 意译法

如上文所述,很多片名本身含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直译难以体现其中精髓,译者在综合、分析,理解原片内容、风格、情节甚至文体等的基础上,对片名进行创造性加工,将它译成能反映原片特点的译名,以实现其文化、审美、经济等方面的对等。一个成功的例子是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中,Cuckoo’s Nest与杜鹃窝无关,它是个习语,为“疯人院”之意,因此,该名后被纠正为《飞越疯人院》;再如Singing In the Rain(《万花嬉春》、《雨中曲》)。It’s a Wonderful Life(《风云人物》),It’s Not Me, It’s Him(《冒名顶替》),Sister Act(《修女也疯狂》),Leon, the Professional(《这个杀手不太冷》),Chicken Run若直接被译作《小鸡跑步》则会让观众感到莫名其妙,而《小鸡快跑》则更好地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力。

3. 音译法

很多片名本身常为表示人名、地名的特殊名词,在不致引起译入语文化的曲解时,可直接将其音译。如:Rocky(《洛基》),Casablanca(《卡萨布兰卡》)。但众多例子表明,纯音译的例子很少,因为表示片名的人名、地名多为国内观众所不熟知。由此应考虑音译加意译这一方案,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如Patton(《巴顿将军》),Forrest Gump(《阿甘正传》),King Kong(《金刚》),Garfield(《加菲猫》),Shrek如直译为《史莱克》,中国观众将对此片的内容很难理解,译者通过增译“怪物”两字,把它译为《怪物史莱克》,非常完整生动。

4. 另译

当以上译法都难以实现对等时,或译名是死译、乱译的结果,导致译名晦涩难懂,可采用另译。如:Earthquake最初译为《地震》,给人一种科教片的感觉,与原片内容相距极远。后译为《惊魂夺命》则较好地实现了对等。Speed讲述的是发生在一列高速奔驰的列车上排除一颗定时炸弹的故事。故事情节迭宕起伏,扣人心弦,真正反映了“生”与“死”全系于列车之“时速”的惊险,译作《生死时速》可谓经典之作。

五、结语

翻译是从一种语言符号转换到另一种语言符号的再创造活动。翻译的实质,是双语间意义的对应转换。只有通过真正理解英文电影片名所浓缩的源文化并结合翻译的基本原则和技巧,加上与中国文化创造性的融合,才能实现既忠于原文又具有艺术性和商业性的成功翻译。

摘要:电影片名翻译, 作为电影翻译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 是一项重要而富有创造性的工作。但是英语电影片名翻译的地位和价值未受到足够重视, 因此造成了很多误译。本文通过分析电影片名的特点, 探讨了英文电影片名翻译的三个原则并分析了英文电影片名翻译的技巧和方法, 最后得出结论:必须在融合文化和遵循翻译原则的基础上, 结合片名翻译的基本技巧以获得成功译名。

关键词:英文电影片名,误译原因,翻译原则,翻译方法及技巧

参考文献

[1]Newmark, Peter.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M].Oxford:Pergamon Press, 1988.

[2]Newmark, Peter.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M].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

[3]柴梅萍.电影翻译中文化意象的重构、修润与转换[J].苏州大学学报, 2001.

[4]刘宓庆.当代翻译理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9.

[5]李群.片名翻译对“忠实”的颠覆--电影片名翻译的现状及理论根据[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2, (05) .

片名翻译 篇2

本文分析了电影片名的功能特点,介绍了五种翻译方法,指出在翻译过程中,应对片名进行分析,采取直译、音译、意译、直译加意译和音译加意译的方法进行翻译,使电影片名形式和电影内容达到统一。

一、引言

电影是雅俗共赏的艺术,同时又是一种大众娱乐形式。随着国际交流的发展,各国影片特别是英语国家尤其是美国影片不断涌入中国市场,进入寻常百姓家。其间,英语电影的译制工作队中西影视文化的交流起着至关重要的桥梁作用,而首当其冲的则是片名的翻译。有人说,影片名好比电影的门楣,它既要反映影片的中心内容,还要简短、新奇,将观众引入门内;影片名又像商品的商标,承担着宣传、推销商片的责任。

二、电影片名的功能特点

《乱世佳人》(美国影片Gone with the Wind),Farewell to My Concubine(中国影片《霸王别姬》的英译名)是两个片名翻译的成功之作,曾使多少异国观众一见倾心,一睹为快。然而,近年来的电影译名良莠不齐,有些堪称典范,令人拍案叫绝,有的可谓败笔,让人观前不知所云,观后不以为然。《中国翻译》1997年第4期刊登了何悦敏的文章《当前西片译名中的问题与对策》,指出了当前西片译名中“给人带来的混乱与遗憾”,分析了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可以说,何文的分析是透彻的,提出的对策也是可行的,对今后电影片名的翻译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怎样的译名才能成为佳译呢?何跃敏认为,好的译名“既要有艺术性,又要有实用性”。谭宝全先生强调要译出“韵味”。包惠南指出,影视片名的翻译“纪要符合语言规范,又要富有艺术魅力,纪要忠实于原片名的内容,又要体现原名的语言特色,力求达到艺术的再创造”,要讲求“大众化、通俗化、口语化和艺术性”,“要能起到很好的导视和促销作用”。

片名一般都是先于影片与观众见面的。好的片名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让人渴望先睹为快,无疑起到了为影片作广告的作用。作为影片主题思想的浓缩,片名的主要作用是帮助读者了解影片、吸引观众、活跃和美化影片,这便是片名的功能。

归纳起来,陈宏薇将片名的功能主要分为三种:信息功能,美感功能和祈使功能。信息功能就是通过片名,将影片的内容简练的传达给观众,使观众可以更好地理解原片的思想内容。美感功能就是通过精心构思的片名,给观众以美好的享受。而信息功能、美感功能都是为了祈使功能服务的。从心理学角度讲,人们都有一种好奇心,见到新鲜、奇异的事物都会感到兴奋,乐于知晓,易受感染。祈使功能正是通过片名,感染观众的情绪,吸引观众。

三、电影片名英汉互译的基本方法

以上谈到了片名的一些特点和功能。为了使片名发挥以上三种功能,在翻译过程中要采取必要的方法。

(一)直译。根据原语和译语的特点,在翻译中最大限度的保持原名的内容和形式的直译法,是片名翻译的最基本的译法。直译片名时,译语在形式、意义等方面都近似原语。这是当原语与译语在功能上达到重合时,最简单而又最行之有效的翻译方法。如,The Sound of Music, On the Golden Pond, Love Story, A Room with a View, Cider House Rules, Wedding Planner 分别被译为《音乐之声》《金色池塘》《爱情故事》《看得见风景的房间》《苹果酒屋的规则》《婚礼策划人》。

同样,下列中文片名可直接翻译,而且译名保持了原名的效果:

《日出》(Sunrise)《红樱桃》(The Red Cherry)《大红灯笼高高挂》(Raise the Red Lantern)

(二)音译。如果说直译是把原语按字面的意义进行翻译的话,音译则是将原语的语音形式转换成目的与语音形式的方法。根据发音将片名译成另一种语言,在片名翻译中使用较少。主要涉及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多为人所知,翻译之后不会让人费解。应尽量采用已有的定译,不要重译,如:Jane Eyre(《简爱》)、Casablanca(《卡萨布兰卡》)、Titannic(《泰坦尼克号》)、Elizabeth(《伊丽莎白》)、Aladdin(《阿拉丁》)。曾在各大影院热映的Harry Potter(《哈利·波特》),采用的就是音译,因为通过原著的畅销和电影前期大规模的宣传,大家都已熟悉主人公哈利。

(三)意译。由于中英两种语言文化的差异,如果片面强调保留片名的形式,就会影响意译的准确传达,不能达到中英文片名的对等。既然是意译,就的意改变片名的语言形式为代价,最大限度的保持中文片名所表达的内容。根据英文同名小说Gone with the Wind改编的同名影片在中国公映时被译为《乱世佳人》,既切合题意又赏心悦目,乃成功翻译的典范之作。如直译为《飘》或《随风飘逝》,虽无可厚非,却逊色不少。下列英文片名都是运用这一方法翻译的:The Wizard of Oz(《绿野仙踪》)、Ghost(《人鬼情未了》)、The Legend of the Fall(《燃情岁月》)、Best in Show(《宠物狗大赛》)。这样的译例还有:《赤橙黄绿青蓝紫》(All Colors of the Rainbow)、《秦颂》(The Emperor’s Shadow)等。

下面几例都是以人名、地名、事物名称等作为片名,本来是应该音译的,但他们并非广为人知,所以也宜根据影片内容进行意译:Rebecca(《蝴蝶梦》,本为人名吕蓓卡)、Annatasia(《真假公主》,本为人名安娜塔西娅)、Cleopatra(《埃及艳后》,本为人名克丽奥佩特拉)、《阿虎》(A Fight’s Blue,本为一拳击手的名字)。

这些译名都是译者在准确理解原名的基础上,根据影片的内容,进行再创造的结果。它们贴近影片,传达出影片的信息,较完美地表达了原片名的内涵。

(四)直译加意译。有些片名虽能按字面意义直译,但译名仍不够理想。这时可采用直译加意译法,即在原意的基础上适当调整,按照原片内容和风格增词或减词,以达到更好的效果。“The Bridge in Madison Country”是一部涉及家庭伦理与婚外恋题材的美国电影,按这一办法译为《廊桥遗梦》,信息功能、美感功能兼得,其效果远远超过按字面意义翻译的《麦迪逊郡的桥》,更多例证如下:Pretty Women(《风月俏佳人》),直译《漂亮女人》;Speed(《生死时速》),直译《速度》;The Net(《网络情缘》),直译《网络》;First Knight(《剑侠风流》),直译《第一武士》。

(五)音译加意译。在采用人名、地名、事物名称等作为片名的情况下,以观众是否熟知为原则分别采取音译或意译外,还可以先音译再结合影片内容适当增词。这种音译加意译法更为巧妙。如美国动画片Tarzan 被译为《人猿泰山》,既保留了主人公Tarzan音译,又突出了其半人半猿的身份,可谓形神兼备。又如:Stuart Little 译为《小老鼠斯图尔特》,Shrek译为《怪物史莱克》,Robin Hood译为《侠盗罗宾汉》。

四、结语

浅析电影片名翻译之谜 篇3

关键词:电影片名 策略 翻译特征

一、 引言

电影毫无疑问是一门艺术,电影既能够展现出我们生活中真实的场景与画面,也能够描绘出只出现在我们脑海中梦幻的瑰丽。它既来源于生活,又不同于生活。它是绚丽缤纷的图纸,任由创作者肆意挥洒自己的灵感;它又是舞动的精灵,于转瞬间沧海桑田。

如何才能够让一部电影引人入胜?演员完美的演技?抑或是紧张的情节?还是斑斓的画面?这些都是一部优秀作品的组成部分,但又不尽然。一部好的电影首先需要的是一个引人入胜的名字。尽管听起来很容易,其实,其中大有学问。片名是一部电影的门面,是一张名片。有时,片名的好坏就往往决定了电影的成功。片名仅仅几个字,却拥有巨大的能量,不但传达出创作者的情感,同时也能通过只言片语表达出电影的内涵。虽然片名的作用无可替代,我们也不能盲目追求其经济效益而一味迎合观众。因此,我们需要积极探索出电影片名译制的要求。

二、 电影的分类

众所周知,电影有许多种类,不同的电影种类之间,电影片名的翻译要求也不尽相同。当我们译制电影片名之时,应该遵循他的内涵、故事背景、主题、故事线索等等因素。大体上,电影有几种类型:动作电影、灾难电影、爱情电影、动画电影、喜剧电影等。但实际上,许多的电影都拥有双重或者多重属性。比如梁祝,又是爱情电影,又是悲剧电影。我们应该根据现实情况自行调整翻译策略。

三、 电影片名的翻译特征

对于所有的艺术形式,皆有其艺术特征。电影也不例外,翻译电影片名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特征。

(一) 信

当我们在翻译片名之时,首先想到的情况莫过于忠实原文,此为信。为了能够达到这个效果,译员通常都会使用简明扼要的语句。我们要不遗余力的通过片名来突出电影的主题与内涵。比如,在某些英语电影片名译制上,“Original Sin”被翻译成“原罪”,“Dance with Wolves” 被翻译成 “与狼共舞”。由此可见,在我们翻译片名之时,首先要做的就是保持译文与原文的一致性,不论是语法结构还是用词修饰,都应该尽量向原文靠拢。再如“The God Father”译为“教父”,这不仅仅是在含义上确实如此,我们更可以借助于原文相同的名字,来消除观众的陌生感,获取认同,由此借用原文的影响力。

(二) 达

电影不是一个人的电影,而是应该面向大众,所有人都是电影的受众。因此,当我们翻译之时,我们应该遵循通俗易懂的原则。片名应该满足观众的口味,缩短观众与创作者的距离。比如电影“The Mask”,中文名称为“变相怪杰”,我们就能很清楚地了解是一个戴着面具的人物的故事。我们要与时俱进,有时可能会使用一些新鲜词汇。比如“Love at First Sight”就被翻译成“一见钟情”较为合适。

(三) 雅

说到底,电影仍然是艺术的一种形式。既然是艺术,就必须具备艺术所孕育的美感,此为雅。著名学者奈达曾经说过,翻译的影响力甚至会超过科学。美,能使人感到愉悦,能使人放松心情,更乐于去接受所接触到的事物。一部经典的电影“Sleepless In Seattle”——“缘分的天空”当初不知感动了多少渴望爱情的年轻人。译者为片名披上了一件童话般的外衣,唯美动人。另一部“You′ve Got Mail”被翻译成“网络情缘”,也是风靡一时。毫无疑问,这样富有美感的翻译灵感来源于网恋。这样,更容易被广大观众所熟记。

四、 电影片名的作用

一个成功的电影片名会给观众留下强烈的印象与悬念。在没看完电影之前,观众永远也不会知道结果如何。这样,电影才能大获成功,口碑票房双丰收。由此可见,好的片名功不可没。

(一) 信息作用

电影的片名通常会阐述电影的主题,并且提供一系列线索和信息。观众可以通过片名了解故事大概和中心思想。比如肖申克的救赎,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影片讲述了拯救肖申克的道路。因此,信息作用在电影片名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

(二) 美学作用

对于中国译者来说,翻译是灵活多变的。通常会使用很多的修辞来制造引人入胜的效果。这就是片名的美学作用。电影不仅仅是商业,更是艺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自己精神层面的需求也日益增加。随着教育水平的上升,对于翻译的要求也日益增加。纵观电影片名,许多爱情电影的片名都成了浪漫的代名词。比如“西雅图不眠夜”等等。所以译者应该选择富有诗意的词汇来打动观众。

(三) 吸引作用

对于电影的片名来说,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作用。电影片名应该吸引大众的眼球,激起广大受众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得听到或者看到电影片名的人们自愿来到电影院观影。在随处可见的电影海报上,电影片名都占据一个很大的篇幅,由此可见电影片名的重要性。每个人都有求知欲,当他们接触到新鲜事物的时候,会有一种探索的冲动,而电影片名如果能利用这一心理因素,那离成功就更近了一步。比如“Seven”被译为“七宗罪”,这样的话,观众就会探寻到底是哪七宗罪。

nlc202309021713

五、 电影片名翻译策略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把电影看做一门特别的艺术。总体来说,它的翻译至关重要,它能够把舶来文化带给国内观众。尽管片名非常简短,但其中大有学问。现在,根据片名的翻译现状,详尽阐述对于电影片名的翻译策略。

(一)直译法

直译法在电影片名的翻译中是最常见的方法。它最大程度地保证了片名的原汁原味。简单来说,就是当我们翻译电影片名时,直接把电影的片名翻译成中文。用这种方法,可以极大程度地减轻译者的工作量,不用绞尽脑汁去考虑文法修辞。直译法的要求就是没有删减和添加,不加入个人的想法。我们经常能看到此类的翻译。尽管只是继承了原片名,也不缺乏传世之作。如:Roman Holidays——罗马假日;Love Story——爱情故事;The Silence of Lambs——沉默的羔羊;The Sound of Music——音乐之声;City of Angles——天空之城。

(二) 意译法

翻译不仅仅是两种语言之间的相互转换,同时也是两种文化的交流。在电影片名的翻译过程中,我们同样也会使用意译。某些时候,如果用直译法来翻译的话,翻译结果常常显得生硬、粗糙。比如有一部电影叫做“Farewell My Concubine”,如果我们用直译法的话,这将会被译成“再见我的小老婆”,这岂不是贻笑大方。有常识的中国人都知道,这是讲述项羽“霸王别姬”的故事。直译法常常会导致文化韵味的丢失,非常可惜。而意译法中出类拔萃的例子不胜枚举:Waterloo Bridge——魂断蓝桥;Top Gun——壮志凌云;Ghost——人鬼情未了;The Italian Job——偷天换日等等。毫无疑问,此类翻译源于译员天马行空的想象。而意译,将会给观众打开一扇不一样的门,引领观众走进奇幻的电影世界。

(三)音译法

在传统翻译中,尽管音译不是最主流的翻译方法,但还是有其一席之地。比如Jane Eyre——简·爱;Hamlet——哈姆雷特;Macbeth——麦克白等。主要是用于一些在历史长河中著名的事件或者人物。如果这些名字为人所熟知,音译的效果可能会出乎意料的好,更容易被广大群众所接受。

(四) 创译法

为了达到与电影内容的等效性以及迎合观众的表达方式与习惯,我们常常在翻译过程中添加一些词汇。我称之为创译法。通常来说,添加名词与形容词较多。然而,添加的词汇并不是锁心所欲,仍然需要一定的规范与要求。首先,添加的词汇必须与原文密切相关。比如:“Speed”——生死时速以及“High Ice”——冰川抢险队。这样的翻译可以更好地表达主题、突出主旨。其次,我们通常会添加一些称谓。比如“Patton”会翻成“巴顿将军”。他增加了片名的完整性,同时也表达出了我们对于巴顿将军的崇敬之情。又比如“Sister Act”——修女也疯狂,如果我们如实翻译,则会失去生动性以及震撼性。

六、 结语

片名是电影的灵魂。一个好的电影片名将会在宣传上起到积极的作用。一部电影如果缺少一个夺人眼球的片名,再好的电影也有被埋没的可能。而一个好的电影片名如果缺乏正确的翻译策略,那翻译出来的结果也就泯然众人了。不好的电影片名不仅仅会误导观众的专注导向,而且还会减少电影本身的艺术气息。我们应该不断深入探索电影片名的翻译策略,不仅仅拘泥于单纯的理论形式,更应该与时俱进,创作翻译出有自己独到见解与特色的作品,充分体现出电影片名中的艺术气息与商业价值。

參考文献

[1] 郭英杰.A General View of the Equivalence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S3).

[2] 郑晓云.The Dynamic Equivalence Translation Theory in Film Name Translation[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S2).

[3] 周海容.中英电影名的互译方法探析[J].职业教育研究,2005(6).

[4] 罗鹏.中日文字因缘下的日本电影名——关于日本电影名中汉字词的翻译[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

[5] 曹彬.浅析英文电影名的翻译[J].科教文汇(下旬刊). 2009(03)

[6] 白晶.电影名的文化特征和翻译方法[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0(3).

[7] Wilss Wolfram.The Science of Translation: Problems and Methods. 2001.

[8] 张玲玲.文化视角下的电影名翻译方法探究[J].黑河学刊,2013(11).

[9] 吴恒.从英语圈电影名翻译论中日语言的“意”“音”关系[J].才智,2013(36).

[10] Tiny.巨搞笑:中国电影名的英文翻译[J].祝你幸福(午后),2011(3).

英语电影片名翻译研究 篇4

电影片名一直以来都被看成是一部电影的窗口。观众通过这个窗口, 能看到电影中的一切。它就相当于一个门面, 对电影的票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一部从国外引进的电影, 片名的翻译是整个翻译过程中最重要的步骤。

作为电影的一个很特殊的部分, 片名有一些基本特点。首先, 电影片名通常都很简洁。通常电影片名都出现在海报或者电影屏幕最显眼的位置。片名如果太长要么会占用剧照的空间, 要么只能用小号的字体, 这样不利于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另外, 片名太长也不容易被观众记住。根据Thomas Shovel的短期记忆理论, 人类的短期记忆能力是十分有限的, 最多能记住七个单位的信息。也就是说, 如果片名在七个字以上, 观众很难看一眼就记住。仔细研究美国电影学会在2009年1月8号发布的《百年电影史百大经典电影》, 我们发现, 80%以上的电影片名都在4个单词以内, 7个单词以上的电影只有一部, 可见英语电影片名比较精简。

2. 英语电影片名的翻译原则

英国翻译理论家纽马克 (New mark) 认为语言其有六种功能:表情功能、信息功能、祈使功能、美感功能、酬应功能、元语言功能。其中, 前四种是主要的。电影片名是种专有名词, 它是编剧精心构思的产物, 既能高度概括影片的主题或内容, 又能强烈激发读者的观看欲望。因此, 它主要具有信息功能、祈使功能以及美感功能。就影视片名的翻译, 包惠南认为“既要符合语言规范, 又要富有艺术魅力, 既要忠实于原片名的内容, 又要体现原名的语言特色, 力求达到艺术的再创造”, 要讲求“大众化、通俗化、口语化和艺术性”, “要能起到很好的导视和促销作用。

2.1 信息价值原则

片名翻译要忠实传递与原片内容相关的信息, 做到翻译标题形式与原片内容的统一, 也就是所谓实现信息价值的等值。片名包含有丰富的信息内容。作为片名, 虽然客观上要求简练、整洁, 但一个字、一个词都包含有丰富的信息内容, 使人一看便可猜出它属于哪类电影。如Pulp Fiction (黑色追缉令) , Meet the Parents (拜见岳父大人) , A Rather English Marriage (鳏夫二重奏) 。

捕风捉影, 离题万里, 背离信息价值的翻译是片名翻译的大忌。台湾曾经将the Sound of Music译为“仙乐飘飘何处闻”, 这种标题简直适用于各类音乐片。更有甚者, 将True Lies (大陆译为:《真实的谎言》) 译为《魔鬼大帝》与影片内容风马牛不相及, 令人费解小说, 还误导观众, 引起对影片错误的心理预期。再如, the Third Man曾被译为“第三者”, 给人的第印象是爱情旋涡里的三角恋, 而本片的第三者其实是指目睹一场凶杀的第三个目击者, 原译名与实际内容和差极大。

2.2 美学欣赏原则

翻译是”一门不折不扣的艺术”。电影片名的翻译也是如此, 因为它是译者以被译电影为依据而进行的一种创造性活动。另外,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 人们的审美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客观上要求译名具有艺术性, 可供欣赏, 引起共鸣。片名的翻译讲求摆脱原文词语束缚, 深入把握作品的思想美学内容, 以艺术家的匠心对待原片, 进行新的艺术创造。用本族语言的艺术形式传达原作的形象、情感和语言的艺术美, 从而将美感经验传导于观众。实现审美价值首先要讲求炼字。选词时应力求音意俱美, 达意传神。炼字讲求传神。用语言创造一种意境, 气氛, 浓缩源语观众的感受, 并将之传导于目的语观众。比较以下三组英语片名的汉译, 不难发现第二种译法能够充分发挥汉语优势, 选词精当, 意境深远, 切中原片主题, 因而更胜一筹。

2.3 目标取向原则

电影是文学的一种特殊形式, 所以电影应为观众而创作, 并以观众的接纳、欣赏和评判为生存的依据和标准。因此, 电影的特殊性决定其翻译是目标取向策略 (target-oriented strategy) 。也就是说, 译者在忠实地传达原作意图的基础上, 应侧重译语观众效应。电影片名的翻译更应如此。因片名是种特殊的实用文本, 除了考虑其所包含的语言和文化信息, 更要注重其语用功能, 即片名应能提示观众影片类型和题材。因此, 翻译片名时, 除应忠实传达原片名的语言和文化信息, 更应考虑观众的期待视野、审美情趣和接受能力。

2.4 文化价值原则

翻译不单纯是语言转换的过程, 同时也是两种文化交流的社会现象。在片名翻译中体现文化价值, 促进文化交流和理解, 是电影片名翻译的重要任务。由于中西方在社会发展历程, 地理气候、历史政经、价值观念、风俗习惯、伦理道德等方面存在着很大差异和不同, 文化价值的实现首先表现在充分理解、准确传递原片名所负载的文化信息、情感, 避免出现误译这一方面。

3. 英语电影片名的翻译策略

片名言简意赅, 但信息量大, 总摄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民众对文化生活要求的提高, 受众对现代传媒的品牌意识愈益增强, 品牌已成为影响受众购买决策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时, 越来越多的现代传媒从业者也已经意识到今天的市场竞争实质上就是品牌的竞争, 只有依靠品牌才能创建持续的竞争优势。因此, 在当前如何创建、发展和管理好品牌就构成了现代传媒企业营销战略的核心。

众所周知, 产品有生命周期, 传媒从进入市场到被市场

淘汰也有一个生命周期, 一般要经历导入、成长、成熟和衰退的过程, 在生命周期的每个阶段都有其内在的成长规律。如何理解传媒产品的市场活动特点, 掌握品牌生命周期规律是传媒企业品牌管理的关键。把握好生命周期各阶段的特点, 实施相应的品牌战略就能有效地延长现代传媒的生命周期, 并使之不断在搞改革中获得新生。本文试就现代传媒各阶段呈现的特征入手, 分析、提出相应的品牌战略。

全片内容。它们多以名词、短语、简单句出现, 其中以短语居多。这就要求有很高的汉译技巧, 因为它们的上下文体现于影片情节中。常见的英文电影片名翻译策略有:

3.1 直译

在电影片名翻译中, 根据原语、目标语的特点, 最大限度地保留原片名的内容和形式, 这就是直译。直译也称为语义翻译, 不仅能提供从原文传递到译文的文化信息, 而且能丰富译语及译语文化。

3.2 音译

音译是将原语的语音形式转换成目的语语音形式的方法。这种方法主要用于翻译以人名、地名为片名的电影。这些人名、地名通常为观众所熟悉或有重要的历史文化意义。例如:Casablanca音译为《卡萨布兰卡》, David Copperfield音译为《大卫.利波菲尔》等。

3.3 意译

由于各国文化的差异, 一部英语影片的片名往往有其独特的内在含义, 很难从直译的片名中将其表达出来。在这种情况下通常采用意译法。意译是指译文在不拘泥于语言表达形式时能准确地表达出原文的思想内容。意译一般是基本或完全脱离原题的字面意义, 另立新题, 舍其形式而重内容。

3.4 音译意译结合

采用人名、地名、事物名称作为片名的电影, 在进行片名翻译时, 若只采用音译法不能完全表达影片的含义, 这时可先音译, 然后在结合影片内容适当地增词, 以充分表现原片的内容, 或更符合译语习惯。

3.5 直译意译结合

直译意译结合就是译名保留原名的一此成分, 又加上了一此内容概括。由于此译法往往能最大程度地忠于原文, 又能吸引观众, 所以经常被采用。例如:Ants是一部美国动画片, 讲的是蚂蚁工王国在强敌压境的生死关头如何同心协力, 赢得胜利的故事, 被译成《虫虫危机》, 显然比直译为《蚂蚁》好。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没有一种单一的方法能翻译各种片名, 应根据具体的片名灵活运用。翻译英语电影片名是一项富于创造性的工作, 不能简单地照搬原片的内容和形式, 而要做到在忠实于影片的基础上, 符合汉语文化特征、审美情趣, 达到文字优美、言简意赅, 富于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从而有效地吸引观众, 增加电影票房, 保证影片的艺术价值和商业价值。

4. 小结

翻译是从一种符号转换到另一种语言符号的再创造活动。翻译的实质, 是双语间意义的对应转换。从上述分析中, 我们可以进一步体会到, 电影片名的翻译不仅仅是传递信息和文化内涵, 还具备重要的再创造价值, 体现或塑造影片的魅力, 从而将影片成功推向市场, 为观众所认可, 并引起共鸣。既强调艺术升华又追求商业价值的电影片名翻译无论采用音译、

浅谈英文电影片名的翻译 篇5

【作者】石小梅

【关键词】特点;?原则;?方法 【指导老师】何远秀 丁健

【专业】英语

【正文】 I.Introduction? With the increase in cultural exchanges between China and the rest of the world, especially with the Western countries, the movie has gradually stood out as an important media of communication in its own right.Movie titles are always the first thing that the audience comes to know about new movies.Thus a right choice of movie title translation is of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successful release of a movie.A properly-translated English movie title into the TL can fulfill the following functions:

1.Providing information about the story for the audience by summarizing the main plot, revealing the theme, or offering some clue.2.Adding attraction to the movie and stimulating the audience’s interest and desire for viewing.3.Saving trouble for the cinema, the audience, film reviewers and other research workers in their publicity, choice of viewing, comments and studies.As a branch of non-literary translation, the translation of English movie titles, like many other forms of non-literary translation, has not yet received due attention despite their importance.Peter Newmark has called on the translators to bring their attention to?“two underplayed aspects of translation”, one of which is?“the approach to non-literary translation.” Nida also called for more attention to exploring new fields in translation.This paper, based on an analysis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English movie title translation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nglish movie titles, will introduce principles and techniques of English movie title translation.II.Present Situation of English Movie Title Translation Despite the importance of movie titles, translators have not paid enough attention to their translation.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English movie title translation allows of no optimism.A.Only a few good renderings There have been very few good renderings since English movies first landed in China.Whenever we refer to good renderings, it is always the few titles that jump into our mind immediately---Waterloo Bridge(魂断蓝桥), The Bathing Beauty(出水芙蓉), Sound of Music(音乐之声), Legend of the Fall(燃情岁月), Madison County Bridge(廊桥遗梦),A Walk in the Clouds(云中漫步),etc.? Among these renderings, many were translated decades ago, such as the first three.In recent years, there are relatively fewer good renderings while there are more crude ones misleading the public.B.Mistranslation Mistranslation of movie titles is mainly caused by the following factors 1.Lacking a comprehensive view of the story “A title is best left untranslated until the rest of the assignment is completed.”1 As for a movie title, it is best left untranslated until the translator watches the movie and fully understands the story.Only with a comprehensive view of the story, can he make a right and the best choice among many possible renderings Sample 1-1 The Silence of the Lambs(沉默的羔羊)

Anyone with a modest knowledge of English will translate it into“羔羊的沉默”rather than?“沉默的羔羊”.And the movie does tell something about the Silence, not the Lambs.But it is ironical that the?“wrong” version sounds more appealing than the?“right” one, and has enjoyed high popularity since its coming into being.Sample 1-2 The Cable Guy(王牌特派员)

On seeing this title, the audience may mistake it as an espionage film.It also has two other renderings“线鬼衰人”and“有线电视狂”, both of which may leave an impression of horror films.But actually it is a very touching story about seeking for friendship despite Jim Carrey’s exaggerated act in it.Maybe another rendering, replacing the misleading“特派员”with“安装员,---王牌安装员”is better.Sample 1-3 Bad Company(坏蛋公司)

The translation sounds not bad, but it is completely irrelevant to the story.It is about a man who has to?“play” his twin brother, an agent having died in his unfinished mission.Another rendering“最差搭档”or“临时特工”may be better for the story.2.Misunderstanding of cultural information Culture is?“the way of life and its manifestations that are peculiar to a community that uses a particular language as its means of expression.”(Newmark, 2001:94)2 There is usually cultural information in movie titles.If the translator is not aware of it or misunderstands it, he is likely to mistranslate the title.Sample 1-4 American Beauty(美国美人/美国丽人)

The mainland and the HK versions both have made a mistake in taking the literal meaning of Beauty.According to the American Heritage Dictionary?(William Morris, 1980:42)3?“American Beauty” is a type of rose bearing large, long-stemmed purplish-red flowers.And the rose is a profound image in the Oscar winner of the Best Picture in 2001, so the Taiwan version“美国心,玫瑰情”seems more to the point.Sample 1-5 First Wives Club(大老婆俱乐部)

“大老婆is not the Chinese equivalent to?“first wife”;rather it may offer a wrong indication that there are“二老婆,三老婆”in America just as in old China where polygamy was popular.Actually Americans have not experienced the period of plural marriage except that some Mormons had practiced it before 1890.In English,?“first wife” refers to the first wo

英文电影片名翻译的美学思考 篇6

[关键词]电影片名翻译美学

电影是一门综合艺术。它将多种艺术手段融于一体,传播信息,抒发感情,反映丰富多彩的生活,使观众得到艺术上的享受。一部好的电影离不开好的片名。英文电影片名翻译涉及语言规律、文化、审美等各种因素,体现出独特的美学特征。片名的翻译是否得体,是否符合受众的心理审美至关重要。在翻译中要充分考虑电影片名的美学及翻译特点,使片名具有意境美、音韵美、简约美、通俗美。

一、意境美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意境深远,意境美即指在片名汉译中注意将之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连,突出意境、产生联想、韵味隽永,使片名国际本土化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厚度。比如影片《M.Butterfly》,讲述得是某国一外交官先生与一名男性京剧旦角演员“蝴蝶”(该旦角因饰演“蝴蝶夫人”成名)的“恋情”。英语用Mr.称呼男士,用Mrs.称呼夫人、太太。那么男外交官的同性伴侣用Mr.还是用Mrs.?再说该男演员在舞台上总是饰女角。像用Ms.来回避Mrs.还是Miss的判断一样,电影片名在Butterfly前冠以M.留下飞白,让观众自己去品味。汉译《蝴蝶君》翻译巧妙,蝴蝶常象征女性,“君”作称呼一般指男性,也用在女性名字中,与原名异曲同工耐人回味。

老电影《巫山云》化用的是元稹的名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英文原名“Letter from an Unknown Women”本义为“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讲述的是一段被遗忘的感情。所谓巫山云乃是陌生女子来信的内容,指那本该刻骨铭心的旧情。片名内涵丰富令人产生丰富而美丽的联想,激起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值得一提的还有库布里克的《Lolita》被翻译为《一树梨花压海棠》,用苏轼的诗句为这部备受争议的情色经典起兴,意境顿出。

片名的意境美在电影“《WaterlooBridege》”的译名《魂断蓝桥》中也得到了完美体现。主人公玛拉那双闪闪发光的双眸已经成为记忆中永远的痛楚,战争无情地将她的梦想、爱情和未来全部化为泡影,即使生活再次向她招手,备受践踏的心灵已无力再去希望。在影片终了时,观众情不自禁地对女主人公美丽的逝去发出叹息。但对玛拉来说,这也许是最好的结局。影片名中包含的“断桥”之意和中国经典传说里的许仙和白娘子的“断桥”之憾有了一种默契,从而使中国观众在最大程度上对这部外国影片所表达的悲剧色彩有了文化审美上的共鸣。

二、音韵美

四字习语是汉语的特色,即双音节词较多,而四字格又介于词与句之间,具有较强的伸缩性,读起来琅琅上口富有节奏感。便于记忆和传播,特别具有感染力。鉴于英语语言中缺乏汉语特有的字词结构,在翻译外国片名中充分发挥汉语的这一优势,能增添一些原文字里行间所没有完全表达出来的音韵美及感染力,在传达影片主旨信息的同时,充分满足中国人的审美心理。这种四字格的翻译法已被广泛认同并运用于实践当中。其中例子不胜枚举。如《夺命狂呼》(Scream),《生死时速》(Speed),《变相怪杰》(Mask),《荒岛余生》(Cast Away),《雪地狂奔》(SnowDogs),《狂蟒之灾》(Anaconda),《蒸发密令》(Eraser),《水深火热》(Deep Blue Sea),《身临其境》(Being There),《天长地久》(Always)等。

三、简约美

电影是雅俗共赏的艺术,同时又是一种大众娱乐形式。为了便于传播,电影片名应言简意赅,便于记忆。简单地说,就是要意义概括,用词少,使之具有简约美。例如:《星球大战》(Star Wars)、《阿甘正传》(Forrest Gump)、《超人》(Superman)、《未来战士》(Terminator)、《罗马假日》(Roman Holiday)、《窈窕淑女》(My Fair Lady)、《出水芙蓉》(BathingBeaucy)。有一部美国影片,片名长得惊人,叫《Everything You Always Wanted to KnowAbout Sex But Afraid to Ask》。如果直译过来,译名一定冗长拖沓,难以记忆,此片在台湾公映时译为《性爱宝典》既含蓄典雅,又简洁易记,言简意丰不失为佳译。

四、通俗美

由于东西方语言和文化的差异,在翻译中还可结合影片内容适当增词,以充分表现原片内容,或更符合译语习惯。使之通俗易懂避免不知所云,让影片名大俗大雅具有通俗美。如动画片《Shrek》,译成《怪物史莱克》肯定比《史莱克》要好得多。因为单纯从字面上看不知道史莱克是什么东西,而“怪物”一方面显得生动有趣,突出了动画片的风格,另一方面能勾起观众的好奇心。类似的例子有:《加菲猫》(Garfield)、《人猿泰山》(Tarzan)、《E.T.外星人》(E.T.)、《泰坦尼克号》(Titanic)、《中途岛战役》(Midway)等。

另外翻译中还要考虑适当地根据中国人的文化需求进行调整,考虑到观众的期待视野,审美情趣和接受水平,使之与译名达到融合,从而最大限度地吸引观众。

浅谈电影片名的翻译 篇7

影视艺术是当代名副其实的主体艺术,这种艺术是声画的有机结合。不同于其它体裁的作品,它通过多种信息传播媒体作用于人的感官进而产生某种效果,因而电影片名的翻译也不同于其它体裁的翻译,但也属于跨文化交际的活动。它是一项重要而富于创造性的工作。佳译能够为影片锦上添花,对丰富国内观众业余文化生活、促进国际间文化艺术交流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译名问题多年来一直受到译界的关注。众多学者对书名、篇名和产品、商品名称等的翻译都有专述。但是电影片名的翻译只是偶有论及且较为零散。从体裁类型看,英文电影片名翻译属于翻译学专项研究一类(金隄,1998:12)。英文电影片名的翻译,虽然国内的学者涉及不是很多,但已渐渐引起重视。何跃敏(1997:41—43)指出了西片译名中“给人带来的混乱与遗憾”,分析了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他认为,好的译名“既要有艺术性,又要有使用性”。而贺莺(2001:56—60)则根据功能对等理论,结合中英电影片名的特点,提出了指导电影片名翻译的四大价值标准,概括了片名翻译的主要方法。肖陆锦(2001)对片名的汉译技法则作了分析。谭宝全先生(1997:119—120)强调要译出“韵味”。包惠南(2001:92)指出,影视片名的翻译“既要符合语言规范,又要富有艺术魅力,既要忠实于原片名的内容,又要体现原名的语言特色,力求达到艺术的再创造”,要将求“大众化、通俗化、口语化和艺术性”,“要能起到很好的导视和促销作用”。

本文在这些理论的综合指导下,广泛收集了近一个世纪的英文原版的电影片名译名,并加以分析、归类,就英文电影片名翻译的原则、技巧和方法等作了进一步探讨。

二、电影片名分类

片名的确定、选择并非无目的、无原则,它是片商和观众之间相互沟通的第一个直接的窗口。瘪脚的译名通常是见词猜义或死译硬译的结果,常与影片内容风马牛而不相及。如:The Dukes of Hazzard(《正义先锋》),While You Are Sleeping(《二见钟情》)曾分别被译为“哈子德公爵”和“当你入眠时”,与影片内容相差千万里,令人费解。

译好片名的第一步,应全面了解片名的来源及其命名特点,这是优秀译名的必经之路。片名大多以剧情、背景、主题、主人公线索为来源(贺莺:2001:56)。以此为标准,电影片主要分为三大类,即记录片、科教片、故事片。前两者以信息传递、科学普及为主要目的,因而风格较为平实,选词正式。如:One Survivor Remembers(《幸存者回忆》),Anne Frank Remembered(《安妮·弗兰克记得》),American Movie:The Making of Northwestern(《导演狂想曲》),Amandla!A Revolution In Four Part Harmony(《阿曼德拉:四党联合之解放》),Paris Is Burning(《巴黎在燃烧》),Ghosts of Rwanda(《卢旺达的鬼魂》)等。

故事片片名语言则较为生动形象,通常带有较强的感情色彩,引人入胜。鉴于故事片种类繁多,特色各异,作者根据其功能进一步划分为四类。

第一类,惊险类。包括动作片、灾难片、恐怖片、西部片、强盗片、间谍片、犯罪片等。片名主要用以凸显惊心动魄的气氛。如:The Silence of the Lambs(《沉默的羔羊》),Hackers(《黑客》),Titanic(《泰坦尼克》),Pearl Harbor(《珍珠港》),The Living Daylights(《黎明生机》)等。

第二类,幻想类。以科学幻想片为主,此类片名主要以揭示影片新奇的内容,吸引观众为目的。如:Jurassic Park(《侏罗纪公园》),Star Wars(《星球大战》),Back to Future(《回到未来》),Deep Impact(《彗星撞地球》)。

第三类,悲喜剧类。标题本身含有强烈的戏剧气息。如:The Nutty Professor(《肥佬教授》),Beverly Hills Cop(《轰天雷》),Doctor Dolittle(《杜立德医生》),Growing Pains(《成长的烦恼》),Friends(《六人行》)等。

第四类,抒情类。包括爱情片、家庭伦理片、剧情片、音乐片、战争片(主要指对战争进行反思的影片,以暴力刺激感官为目的的战争片归入第一类。这类片名颇具散文风格,语言平实而且抒情意味浓厚。如:Golden Pond(《金色池塘》),Watch on the Rhine(《守卫莱茵河》),Ghost(人鬼情未了),American Beauty(美国丽人),Kramer Vs Kramer(《克莱默夫妇》),Forrest Gump(《阿甘正传》)等。

以上只为方便讨论片名翻译才加以划分,因为很难将哪一部影片归为哪一类。事实上,绝大部分都属于综合类,如属爱情片,也属喜剧片的,同时也可能是动作片。如Windspeaks(《风语者》),Men In Black II(《黑衣人》)属于科幻喜剧片。

三、英文电影片名翻译原则

虽然电影片名的翻译有其特殊性,但与其它体裁的翻译并非截然分开,而是有共同点。从其翻译过程、结果来看,它应该体现为以下四个原则。

1. 经济效益原则

就片商制片的目的看,他们不仅是借助电影这一艺术形式丰富人们文化生活,促进人际间的交流,还要赚取利润,而且必须产生社会经济效益。换言之,它必须具有商业价值。刘宓庆(1999:49)指出,“既然源语所含的内容值得翻译(即有社会效益),那么就应以社会能接受的目的语来实现转换,而不应拘泥于源语的可读性程度”。又说,“社会效益是检验翻译的意义、翻译的质量和翻译的价值的标尺”(1999:48)。影片的经济效益常在于片名对观众的吸引程度,片名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票房收入的高低。在此前提下,他提出了三个原则。其中,目的语的可读性原则对片名翻译有指导作用。众所周知,观众水平参差不齐,他们对片名的理解也不尽相同,但译名的可读性是基本要求,“源语的可读性甚佳时,能将源语的全部形式意义和风格意义对应地转换成目的语……”(1999:49)。如Sound of Music在台湾曾被译为“仙乐飘飘何处闻”就令观众颇为不解。后该片被译为“音乐之声”,已被广泛接受。一些奥斯卡经典影片如Waterloo Bridge译为“魂断蓝桥”也已成为经典之作。

2. 译名应具有信息原则

这是最基本的原则。由以上的分类可看出,片名包含丰富的信息内容。作为片名,虽然客观上要求简练、整洁,但一个字、一个词都包含有丰富的信息内容,使人一看便可猜出它属于哪类电影。如:Pulp Fiction(《黑色追缉令》),Meet the Parents(《拜见岳父大人》),A Rather English Marriage(《鳏夫二重奏》)。再如,The Third Man曾被译为“第三者”,给人的第一印象是爱情旋涡里的三角恋,而本片的第三者其实是指目睹一场凶杀的第三个目击者。原译名与实际内容相差极大。

3. 体现文化特色的原则

具有文化特色的翻译被认为是最难翻译的内容之一。关于“具有特定文化内涵(culture—specific)”,翻译理论家Baker (2000:21)说,“译出语词汇可能表达一个完全不为译入语文化所知的概念,该概念或抽象或具体,可能与宗教信仰、社会风俗、甚至某种事物有关”。由此可见文化翻译之难。影片是生活中或实或虚的反映,体现电影内容的片名自然而然也包含了很多文化因素,给翻译造成困难。体现文化内涵的方式多种多样,如文化词、习语等。如First Blood是个习语,意为“首战告捷”,但一直被译为《第一滴血》。2001:A Space Odyssey中,Odyssey含有文化背景,意为一段艰险的历程,若直接音译为“奥德赛”,必令非英语学习者困惑。All About Eve中Eve为神话故事中的夏娃,同样,若直译为夏娃,就令人费解。

4. 具有艺术审美价值

它包含两方面意思,即翻译本身的艺术性和译名的艺术性。斯坦纳(cf.金隄,1998:4)认为,翻译是“一门不折不扣的艺术”。电影片名的翻译也是如此,因为它是译者以被译电影为依据而进行的一种创造性活动。另外,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审美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客观上要求译名具有艺术性,可供欣赏,引起共鸣。好的译名传递着“美”的信息,常引起观众遐想,有先睹为快的强烈欲望。Gone With the Wind, I Happened One Night, the Secret Agent分别被译为“乱世佳人”、“一夜风流”和“间谍末日”,可谓其中的代表。从译文可看出,译名言简意赅,字里行间传递了强烈的信息,且具有音韵之美,这是汉语文化的一大特点。要达到以上标准,译者必须有很高的汉语文字造诣。

以上四种原则是电影片名翻译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但这并不是说,翻译每部电影的片名时,都得将它们一一对号入座。事实上,这几乎不可能。

四、英文电影片名翻译的方法及技巧

每部的影片都有自己的特定名称,片名不但是个称谓的符号,而且包含着如下含义:文化含义,片名包含着制作者对观众的诱导和暗示,因为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相应的层次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体现了一定的文化内容;统领意义,片名起得新巧,固然有着给观众联想的余地,起着审美作用。但最实际的,还应看片名是否承担了统领、指向影片本体的职能,换句话说,就是看片名是否和影片内容相关,或者一致。

电影片名的翻译同样也是一项再创造的工作,译得好就可更好地吸引观众去欣赏。如今,片名的翻译可谓百花齐放,有英文直译的、意译的、香港版的、内地版的,但不管怎样翻译,还是应该切实保留原作的信息价值、文化价值,适当强调其商业价值,达到功能对等。具体而言,就是既要忠实于原片内容,又要符合目的语的文化特征、审美情趣,从而使文字优美、言简意赅,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同时还要与我国的具体情况相结合。比如:一部名叫《梦断花都》的电影恐怕资深影迷也没听说过,而说出《红磨坊》则连很少看电影的人也会表示久仰大名。但《梦断花都》其实就是《红磨坊》,为何舍弃一个耳熟能详的名片而去另辟蹊径呢?影迷可能不理解,但有关部门自有顾虑,认为“红磨坊”这个译名是个“声色场所”,用它做片名不妥,要求把它译成另外一个名字“梦断花都”。片名言简意赅,但信息量大,总摄全片内容。它们多以名词、短语、简单句出现,其中以短语居多。这就要求译者有很高的汉译技巧,因为它们的上下文体现于影片情节中。常见的英文电影片名翻译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

1. 直译。

就是在译文语言条件许可时,在译文中既保持原文的内容,又保持原文的形式。换句话说,在片名翻译过程中,根据源语、目的语特点,最大限度地保留原片名的内容和形式。如:City of Angeles译为《天使之城》,Schindler’s List译为《辛德勒的名单》,Gladiator译为《角斗士》,The Jurassic Park译为《侏罗纪公园》,The Godfather译为《教父》。除了以上影片名为直译外,还有很多电影片名的直译佳作,如:Snake Eyes(《蛇眼》),Brave Heart(《勇敢的心》),Silence of the Limbs(《沉默的羔羊》),Space Cowboy(《太空牛仔》),Rain Man(《雨人》),Love at Firs Sight(《一见钟情》),Dances with Wolves(《与狼共舞》),True Lies(《真实的谎言》),Kiss the Girl(《亲吻女孩》)。

2. 意译。

每一民族语言都有它自己的词汇、语法结构和表达方法,当原文的思想内容与译文的表达形式有矛盾时,就不宜采用直译法,而应采用意译。有些电影片名如果片面强调保留片名的形式,就会损害其内容的表达。在翻译时,为了使观众能真正领会原片名的内容,就需要采取意译的方法。在具体操作中,可运用加词、减词、转类、扩展等方法进行翻译。如:Joan of Arc译为《圣女贞德》(加词法),The Dynasty译为《豪门恩怨》(加词法),Fop Gun译为《壮志凌云》(加词法),All the Pretty Horses译为《骏马》(减词法),She is So Lovely译为《可人儿》(减词法),In the Heat of the Night译为《炎夜》(减词法),Tomorrow Never dies译为《明日帝国》(转类法),The Fugitive译为《亡命天涯》(转类法),It Happened one Night译为《一夜风流》(扩展法),Entrapment译为《偷天陷阱》(扩展法)。

3. 直译、意译均可。

如:French Kiss直译为《法国之吻》,意译为《情定巴黎》;Stage Door直译为《后台门》,意译为《绝处逢生》或《勇破火箭岭》;The Green Mile译为《绿色英里》及《一片绿地》;The Hurricane可译为《狂风》和《罪恶风云》;Gone with the Wind直译为《飘》,意译为《乱世佳人》。

4. 音译。

是指根据原片名的读音翻译成另一种语言的方法。如:Titanic译为《泰坦尼克号》;Casablanca译为《卡萨布兰卡》;Tom Jones译为《汤姆·琼斯》;Ben—Hur译为《宾赫传》;Jane Eyes译为《简·爱》。

5. 另译。

有时电影片名用直译、意译都难以充分地体现原片内容,翻译后不是不伦不类,就是平淡无奇,这时我们就可采用另一种翻译———另译。另译就是指脱离原片名的形式和内容,根据原片内容另起译名。在这方面有不少的上佳之作,如:Rebecca译为《蝴蝶梦》;Ghost译为《人鬼情未了》;Outbreak译为《恐怖地带》;Of Mice and Men译为《芸芸众生》;Volcano译为《地火危城》;Patch Adams译为《妙失真情》。

六、结语

翻译是从一种符号转换到另一种语言符号的再创造活动。翻译的实质,是双语间意义的对应转换。不可否认,当前片名在这意义转换的过程中,存在良莠不分的现象,但因各个译者自身水平、经验、审美观点不同,译名质量自有高低之分。但是为了充分发挥译者的创造性,可允许多种译名同时存在。第一,就翻译的共时角度而言,这种解读同样作品由不同理解产生的诠释或许都有其全理性,都有积极的一面,符合水平不同读者的需要。第二,随着历史的发展,过去和现在人们解读同一部电影时的审美标准也发生了变化。若非某片名已被广泛接受,将一些片名再译以符合当代人的审美情趣,也是可接受的。当然经典的译名已深入人心,若非确定有把握,改译、另译似已无必要。但译名多了,为避免造成混乱,应在括号内加以注明。

总之,不论什么样的译名,都必须尽量达到以下的要求,即切合原影片的内容,反映原影片的主题,突出原影片的风格;言简意赅,便于记忆;符合汉语的语言规范,并且适合我国观众的欣赏习惯。这就要求译者有较强的电影审美鉴赏的能力、良好的文学功底和正确的翻译心态。电影片名要译好决非易事,需要译者仔细揣摩,字斟句酌。译者应有“一名只译,旬月踌躇”的钻研精神,这样才能生产出好的译品。一个好的译名犹如给影片这条“龙”点“睛”(龙千红,2001),它赋予影片以活力与神韵;一个好的译名就像一件艺术精品,使观众得到艺术的熏陶,美的享受和高尚情操的陶冶;一个好的译名又像一块磁铁,能吸引观众去观看欣赏影片,起到很好的导视和促销作用。

参考文献

[1]包惠南.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1.

[2]贺莺.电影片名的翻译理论和方法[J].外语教学, 2001.1.

[3]何跃敏.当前西片译名中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翻译, 1997, (4) .

[4]金隄.等效翻译探索 (增订版) [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8.

[5]刘宓庆.当代翻译理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9.

[6]龙千红.英语电影片名佳译赏析[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3, (3) .

[7]龙千红.一名之译费踌躇——从《速度》与《生死时速》谈英语电影片名的汉译[J].译苑 (创刊号) .西安:陕西旅游出版社, 2001.

[8]毛发生.两岸三地外语影片片名的翻译比较[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2, (4) .

[9]毛显辉.电影片名及相关术语的翻译IJ]中国科技翻译, 2001, (3) .

[10]谭宝全.现代汉语翻译诀窍[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1997.

[11]肖陆锦.英语影片名汉译技法探讨[J].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社科版) , 2001, (3) .

英文电影片名翻译原则小议 篇8

因此, 要想做好英文影片名的汉译, 要遵循照以下三个原则。

1. 经济利益原则

电影是艺术文化形式和商业形式, 它的标题是商标和广告, 电影片名翻译应满足雅俗共赏的要求。电影制片人不仅想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促进人际沟通, 同时也追逐利润, 也就是电影必须产生社会和经济效益。换句话说, 它必须具有商业价值。刘青宓指出, “由于源语言是值得翻译 (即有社会效益) , 那么它就可以转换成容易被全社会接受的目标语言, 不只拘泥于源语读者是否可读。”他还强调, “社会效益是评价翻译的意义、质量和价值的最佳标准。”一部影片的经济效益往往在于标题的吸引力。一个标题的好坏与票房有直接关系。在此前提下, 他提出了三个原则。其中, 目标语言的可读性原则对电影片名翻译起着主导作用。众所周知, 不同的观众具有不同的欣赏标准。当然, 不同的人对电影标题的理解也不同。但是, 应该有一个基本要求:源语有可读性。刘青宓提到, “当源语有很好的可读性时, 源语言所有的本义和修辞意义可以转化为相应的目标语言。”例如, 当Sound of Music被译为“仙乐飘飘何处闻”迷惑了台湾所有的观众。后来, 这部电影被翻译成“音乐之声”。后者直到如今仍被广泛接受。经典奥斯卡影片Waterloo Bridge译为“魂断蓝桥”, 一直是经典的翻译作品之一。又例如, Liar Liar有两个译本, 一个是“谎言大师”, 另一种是“大话王”。作为一个中国人, 我们所熟悉的单词“大师”, 因为它是赞美别人。“大话王”, 是指一个人总是说假话, 这是一个贬义词。因此, 不同的翻译将给观众不同的印象。根据心理学的研究, 人类往往趋向于更好的东西。一个贬义词肯定会导致较低的票房。因此, 我们应该充分利用使用褒义词方面获得更高的票房。

2. 文化传播原则

电影是最广泛的艺术形式, 具有国际性和公共性, 是最有效的文化传播媒介。此外, 文化传播是电影不可推卸得责任。纵观翻译历史, 译者一致认同文化特色传播是翻译领域最大的瓶颈之一。翻译理论家贝克就文化的特色得出自己结论。他指出, “源语言可以表达目标语从来没有的概念。它可能是抽象的或明确的, 也许是涉及到宗教信仰, 社会习俗, 甚至某个对象。”这表明文化翻译的难度。人们总是认为艺术来源于生活, 其实是超越了生活。电影是一种艺术形式。它是镜子, 映射出真实与虚构的生活。影片名反映的文化内涵包含很多文化因素, 给翻译带来困难。用不同的方式来体现不同的文化内涵, 如文化词、成语等。First Blood是一个英文成语, 英文意思是“win in the first battle”, 但是在电影中它被误译为“第一滴血”。而电影名A Space Odyssey被译为“太空漫游”, 在一定背景下, Odyssey的意思是一个危险的旅程, 如果我们按照它的发音把它翻译为“奥德赛”, 非英语语言学习者会感到困惑。因此, 他们不可能有兴趣看这部电影。同样, Eve在All About Eve不能直接被翻译成“夏娃”, 为了观众容易理解, 应根据有关夏娃的神话故事, 译为“彗星美人”。通过这样做, 我们可以达到文化传播的目的。

3. 审美价值原则

电影本身是一个图像艺术。电影片名的翻译应该注意声音美和意义美, 让观众可以赏心悦目。电影片名翻译首先注意摆脱源语言束缚和深刻把握意识形态美;其次译者应灵活把握电影并进行艺术创作。这里讨论的审美价值包括源语的美和目标语的美。施泰纳认为, 翻译是一种真正的艺术。电影片名翻译是在源电影基础上的的创造性活动, 所以它也是一种真正的艺术。此外, 人们的审美水平随着生活质量的改善而逐步提高。人们会客观地评价翻译的美。因此, 翻译必须有欣赏性并能使观众产生共鸣。一个好的翻译通常传达“美”的信息, 并且吸引观众产生先睹为快的欲望。例如, 电影The pursuit of happiness运用拟人的方式译为“当幸福来敲门”, 这个翻译让人有强烈的愿望想去看看;High School Musical译为“歌舞青春”, 这让观众充满活力并想在电影中感受青春。当然, 一部经典电影可以长留在人们的心中。例如, 经典影片Gone With the Wind《乱世佳人》、It Happened One night《一夜风流》、the Secret Agent《间谍末日》。由此发现, 翻译具有简洁性、强烈的信息感和美感, 这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特色。达到这样的标准, 要求译者在汉语方面有很高的造诣。

英语电影片名翻译探微 篇9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步伐的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外国电影涌入国内文化市场,其中欧美国家的英语电影占了大半江山,这对中国的电影译制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电影片名作为一部影片的灵魂所在,往往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一部外国电影在中国市场的成败。对于一部英语电影而言,好的译名犹如锦上添花,可以迅速引起公众的关注;差的译名则使其黯然无色、在电影市场遭遇灭顶之灾,就好比我们读文章时常说的“好标题败给了标题党”。因此,电影片名的翻译手段与技巧,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本文将从英语电影片名翻译的商业价值、理论基础、美学原则、文化及经济差异等侧面,逐一进行细微的探讨与分析。

一、英语电影片名翻译承载的商业价值

由德国翻译理论家凯林娜.赖斯和汉斯.弗美尔提出的翻译目的论,使人们更加注重翻译过程中体现的语言功能和使用目的,也对电影片名翻译的实践活动产生了同样重大的影响。众所周知,电影是一种集文化性与商业性与一体的艺术形式,票房号召力一直是电影人孜孜以求的神话。因此,英语电影片名的翻译首先要做到eye-catching,这是一部影片推向市场不可摆脱的商业需求。因此,片名的翻译需要充分考虑商业因素,一定做到在最短时间内博人眼球,引起公众内心的共鸣,令人瞬间激起想涌入电影院的冲动。

例如著名影片Ghost,若直接按字面意思翻译为《鬼魂》,一定会令中国观众感到毛骨悚然,以为是一部恐怖片,而译者结合剧情,巧妙地翻译为《人鬼情未了》,再现了这个浪漫凄美的爱情故事的主题,让人联想起家喻户晓的聊斋故事《倩女幽魂》,成为片名翻译中的上乘之作。

二、英语电影片名翻译的理论依据和翻译策略

电影翻译作为翻译领域的一个分支,也和其它形式的翻译文本一样,遵循着翻译理论的共同原则,努力做到“信、达、雅”。同时也运用着类似的翻译方法和技巧,如音译法、直译法、意译法以及改译法等。

音译是电影片名翻译中最直白的一种译法。适用于大家熟悉的人名、地名等片名。如Chicago(《芝加哥》)、Romeo and Juliet(《罗密欧与朱丽叶》)Jane Eyre(《简.爱》)等,都采用了音译法。

直译法,又叫做全译法,即对片名的翻译最大程度地保持形式和内容上的对等和一致,体现了翻译理论中的忠实性原则。例如The Sound of Music(《音乐之声》)、The Godfather(《教父》)、Pearl Harbor(《珍珠港》)等,采用的均是直译的翻译策略,成功保留了原电影片名的外在形式和内在信息。

对于意译法,冯庆华先生曾下过这样的定义:“所谓意译,就是只保持原文内容,不保持原文形式的翻译方法。”由于原语与译语之间的语言空缺和文化差异,有时候在翻译过程中,无法做到形意兼备,这个时候我们就不得不舍形而取意。

改译法,有时又称之为创译法,即在译者无法用直译或意译表达出好的译文时,采用变通手段,创造性地进行翻译活动的一种翻译策略。改译法要求在电影片名翻译过程中,翻译者往往完全舍弃原片名的结构和意义,充分发挥其创造性,赋予影片一个全新的片名。

三、英语电影片名翻译遵循的美学原则

一部电影的片名犹如一个人的名片,可以很好地推销自己,给人留下美好而深刻的印象。

一个好的电影片名的汉译名,总能以优美的语言对影片起到美化作用,从而打动观众,提高票房号召力。比如Gone with the Wind(《乱世佳人》)、Waterloo Bridge(《魂断蓝桥》)、A Walk in the Clouds(《云中漫步》)等片名的翻译,不但准确地体现了电影内容,还巧妙地运用汉语中特有的四字格短语,简明优美地再现出汉语言的独特美感。

一个出色的英语片名翻译不仅要准确传达原影片的主题和内容信息,还充分考虑到观众的文化诉求,以其传达出的美学韵味给观众美的享受。优秀的电影译名总是能够充分体现原片名所蕴含的文化符号和内在美感,并且准确传达电影内容和剧情,从而达到一直受到翻译界极力推崇的美学翻译境界。

四、英语电影片名翻译体现的文化和经济差异

由于不同国家文化背景的不同,片名翻译有时还会面临着文化差异的障碍。比如Seven这部影片,所讲述的是圣经中关于人类所犯下的七种罪行。如果把它简单地译为《七》,则使观众如坠雾中、不知所云。但当译者将其汉译名巧妙地翻译为《七宗罪》时,则准确地表达了影片所蕴含的宗教意义和剧情内容。

另外,由于地域和经济的差异,同一部影片的译名还会出现不同的版本,出现“一片多名”的现象。笔者比较了一下两岸三地英语电影片名的翻译,发现经济发达程度高于内地的港台地区,在电影片名翻译方面由于受经济因素影响较大,片名翻译的忠实度较低,以追求娱乐效果与票房号召力;而作为有着电影审查制度的大陆内地地区,由基本上采用了较为忠实的译名,经济方面的因素对片名翻译的影响大大减少。

结语:电影片名作为一部影片的标签,对于电影的介绍与推广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翻译者一定要在准确领会影片的内容与风格的前提下,选取适当的翻译策略,以最贴切的表达,实现影片文化价值和商业价值的双赢。

摘要:片名的翻译常常决定了一部英语电影在文化市场的成败,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本文从片名翻译的商业价值、理论基础、美学原则、文化及经济差异等角度,细致入微地探讨了英语电影翻译的各个侧面。

关键词:英语电影,片名,翻译

参考文献

英语电影片名的翻译研究 篇10

一、基本翻译原则

1. 忠实性

任何语言,都有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或矛盾的问题。对于电影来说,影片名作为对影片内容的浓缩,无疑是影片对外最好的表现形式,而影片本身正是其内容所在。电影片名的翻译涉及到两种语言的转换和对原片内容相关的信息的传递与表达,情况复杂,译者既要对导演的意图、影片的内容和其中深藏的文化内涵有充分的理解,又要将这种理解以适当的语言表达出来传递给观众,这是片名翻译中的必需条件。对于电影片名翻译来说,译名既要忠实于原片名,又要忠实于影片的内容。电影The Third Man曾翻译为《第三者》,通过片名,观众也许会以为这是一部伦理片,而实际上它是一部悬疑片名,电影的第三个人其实是一起人命案的证人。如果翻译成《第三者》会误导观众,并造成他们错误的心理期望。在这种情况下,译者应用合适的翻译技巧,使翻译的片名在语言、文化信息和功能特征能与原片名相统一。

2. 文化性

语言是文化的产物,也是文化的载体。语言和文化是一个互相依存、密不可分的整体。世界上没有哪一种语言能离开特定的文化,任何语言都充满了人类文化活动的痕迹,不仅体现了本民族的自然环境、历史渊源、风土人情、传统习惯,而且透视着该民族的宗教信仰、文化心态、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语言和文化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理解语言必须了解文化,理解文化又必须了解语言。有个台湾译者曾将电影On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译为《飞越杜鹃窝》,他不知道“cuckoo’s nest”有“精神病院”的意思,而这部电影是关于精神病院的,很显然该译名不合适。因此,一名优秀的译者也应是两国文化交流的桥梁的构造者。

3. 艺术性与商业性

电影无法像书籍、报纸一样陈列在案,首先吸引观众眼球的往往是它的片名,片名是影视作品的商标和广告,因此电影片名的翻译有些类似于广告翻译,在片名翻译时译者必须考虑到商业因素。好的片名翻译,除了要符合语言的规范性,体现原片名的语言特色,达到与影片内容的完美统一,同时还要兼顾观众欣赏层次的多样性,不能忽视其广告促销功能。何跃敏认为,好的译名“既要有艺术性,又要有实用性”。由此,翻译时译者要尽量做到雅俗共赏,自然贴切,悬念十足,成功体现艺术性与商业性的结合。Gone With the Wind(《乱世佳人》,It Happened One Night(《一夜风流》,Ghost(《人鬼情未了》,The Legend of the Fall(《燃情岁月》,Sleepless In Seattle(《缘分的天空》,这些电影片名的翻译比起直译来说更具艺术性,更为观众所喜爱。

二、英文电影片名翻译的方法及技巧

电影片名言简意赅,但信息量大,总摄全片内容。它们多以名词、短语或简单句出现,其中以短语居多。这就要求有很高的翻译技巧。常见的英文电影片名翻译方法有音译法、直译法、意译法。

1. 音译法

“语言是个符号系统,一方面,原文的符号只有在它自己的的符号系统中才有意义,如果把它生搬硬套到译文中去就会会失去原来的意义。另一方面,语言的符号系统不是封闭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接收外来符号,即外来词”。这样既简便迅速,又在一定程度上保存了异族文化特有的情调,丰富了译语的词汇。电影片名大多以主人公、背景、主题、线索剧情等为来源,很多片名本身常为表示人名、地名的特殊名词,在不引起译入语文化曲解时,可直接将其音译。传统翻译中,音译的例子很多。如:Schindle’s List(《辛德勒的名单》),Harry Potter and the Sorcerer’s Stone(《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尤其是历史上著名的人物或者事件,若已经为中国观众所熟识,就更应采取音译。获得第16届奥斯卡奖最佳影片并被誉为“影史最伟大的爱情电影”的Casablanca译作《卡萨布兰卡》,也是采用了音译的方法,众所周知,卡萨布兰卡是摩洛哥第一大城市。另外,罗曼·波兰斯基执导的1979年版的电影Tess译为《苔丝》,史蒂文·斯皮尔伯格2005年拍摄的影片Munich译为《慕尼黑》等,这些片名翻译都采用了音译的方法,简单明了且具有异国情调,保留了一些“洋味”。

2. 直译法

直译法是指在译文条件许可时,在译文中既保持原文的内容,又保持原文的形式———特别是保持原文的比喻、形象和民族、地方色彩。英美有很多影片常采用主人公的名字或故事发生的地点作为片名,这类片名可采用直译。如Citizen Kane(《公民凯恩》),The Life of Zola(《左拉传》),Casablanca(《卡萨布兰卡》)等。还有些英文影片是根据文学名著改编的同名电影,由于很多观众对影片的内容和人物已经有一些了解,这些影片应该采取直译,以更好地激起读者的观看欲望。如影片Tess(《苔丝》),Sister Carrie(《嘉莉妹妹》),Sense and Sensibility(《理智与情感》)等。由于人们在感情、在对客观事物的感受及社会经历等方面有相似之处,英汉电影片名中有一些相同或相似的表达法,这些片名的字面意义和形象意义相同或相似,隐含意义也相同,就是说,此类片名字面意义和形象意义传达出了相同的文化信息,可以相互转换。如:The Silence of the Lambs(《沉默的羔羊》),The Princess Diaries(《公主日记》),Windtalkers(《风语者》)等。再如:根据简·奥斯汀的小说Sense and Sensibility改编的同名影片译为《理智与情感》,她的另一部代表作Pride and Prejudice搬上银幕后也是沿用小说原名,直译为《傲慢与偏见》,等等。这些译名既符合原名的外貌,又保持了原名的精髓,在形式、意义等方面都达到了近似原名的效果。直译法是最常见的译法在不违背影视作品的情节、内容及不致引起错误联想的前提下,直译法一般可以保留原文的形象和色彩,可以原汁原味地再现原作风貌。

3. 意译法

由于文化差异的影响,当译者在翻译时无法保留源语的字面意义,而不得不舍弃原意,以求译文与原文内容相符、语用功能相近时,就应采用意译。在片名的翻译过程中,为了让电影更好地适应本土市场,必要时可以将影片名根据电影内容做些改动。“意译法以原片名为基础,结合影片内容作适当的润饰。译者在综合、分析、理解原片名、内容、风格、情节的基础上,对片名进行加工,将它译成能反映原片特点的译名。采用意译法翻译的电影片名,译名会有原名的影子”。如:Green Card(《绿卡情缘》),Chicken Little(《四眼天鸡》),Next(《关键下一秒》),Sister Act(《修女也疯狂》),又如经典爱情片Ghost译为《人鬼情未了》,第14届奥斯卡奖最佳影片How Green Was My Valley译为《青山翠谷》。

三、结语

综上所述,英语电影片名的翻译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既要尽量保持原文特色,又要尊重本国国情民俗,既要引入异国情调,又要考虑观众的反应、感受,既要忠实地再现原文,又要符合译文语言的规范。最后,让我用德国的一个古老的翻译规律再次阐述我对电影片名翻译的观点:“可能时尽量逐词,必要时尽管自由。”只要观众满意、片商认可,必要的自由就给了五花八门、各显神通的译名。

摘要:电影片名翻译, 作为电影翻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一项富有创造性的工作。而选择欣赏某一电影的前提是其片名能否吸引观众。本文旨在分析英语电影片名翻译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从而提出翻译中译者应该遵循的三个原则。最终让电影片名的翻译达到既要符合语言的规范性, 体现原片名的语言特色, 又要凸显影片内容, 同时还要兼顾观众欣赏层次的多样性, 更不能忽视其广告的促销功能等目的。

关键词:英文电影片名,翻译原则,翻译方法

参考文献

[1]包慧南.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1.

[2]丁树德.翻译技法详论[M].天津大学出版社, 2005.

[3]韩晓玲, 张弘.电影欣赏与英语学习[M].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 2002.

[4]金隄, 耐达.论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84.

[5]王秉钦.文化翻译学[M].南开大学出版社, 1995.

片名翻译 篇11

关键字:语义翻译;交际翻译;电影片名汉译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10-0193-01

一、引言

翻译是人类交流史上不可缺少的环节,在促进各国经济、政治、教育发展等方面拥有很重要的作用, 如何实现有效的翻译一直是翻译界乃至其他学科学者争论不休的问题。在电影翻译中,也存在很多这样的争论。电影上映前期,如何跨越文化的鸿沟,将西方电影的实质内容传递给大众,是电影宣传者以及翻译者考虑的首要问题。

二、理论背景

1.语义翻译的定义和特点。英国翻译理论家皮特·纽马克在他的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书中介绍了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语义翻译是忠实于原文的翻译,以源语作者为中心,力求保持原作品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更在意每个字、词、句子的翻译, 因此语义翻译更多的是运用在内容较客观、 讲究准确性的问题当中。

2.交际翻译的定义和特点。交际翻译对于译者来说有更自由的空间,因为交际翻译目的是实现语言的交流和引起读者的共鸣,在表达形式上也更自由;交际翻译注重如何能使目的语读者获得与源语读者相同的阅读感受;注重原文真正含义。例如:Rob Peter to Pay Paul 这个俗语如果直译, 因为在汉语文化里,并没有相关的文化意象,读者可能不明其意;而如果地道地译成:“拆东墙,补西墙”, 汉语读者立刻就明白了谚语的意思。

三、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在电影片名汉译中的案例

根据皮特·纽马克的观点,采取什么样的翻译方法取决于文本类型。 他根据不同的功能特性将文本分为三类:表达功能文本(expressive)、信息功能文本(informative )和呼唤功能文本(vocative) (Newmark, 2001) 。表达功能主要是关注作者本身,抒发作者情感、思想,例如小说、自传。 信息功能文本主要是对客观世界的忠实描述, 例如科技类文本。 而呼唤功能文本的主要目标是读者,目的是说服、引导读者,例如广告、电影宣传文体。 电影名的翻译属于呼唤功能的文本和部分信息文本;因此可以不用刻板的去逐字译,选择交际翻译更佳。

1.语义翻译在电影片名汉译中的案例。

Ant-Man 蚁人 Superman 超人

The Hunger Games 饥饿游戏 Sleepless in Seattle 西雅图夜未眠

2.交际翻译在电影片名汉译中的案例。

Ghost 人鬼情未了 Gone with the Wind 乱世佳人 Leon 这个杀手不太冷

Catch Me If You Can 猫鼠游戏 Fast and Furious 速度与激情 Flipped 怦然心动

四、电影片名翻译的三原则

1.弥补观众对于电影内容的空白, 传达电影的主题。

在尊重原作品的基础上,有时候为了更好的电影主题,汉译的片名有必要弥补出译入语读者知识的空白区。电影 Doubt,中文名《虐童疑云》采用了交际翻译。中文译名对影片的内容做出了补充。 如果按照字面意翻译,就是“怀疑”,毫无亮点。该片讲述的是一所天主学校里,阿洛伊修斯修女因怀疑弗林神父娈童,两人之间发生的关于信仰、道德以及权威的争辩和冲突的故事。修改后的汉译片名在一定程度上暗示了故事的主线,存在美感,从商业和市场的角度来说,值得推崇。

2.以译入语为主,克服文化差异。作为译者,翻译片名时,要尊重东西方的文化差异,切不能生搬硬套。必要时考虑交际翻译,把差异带来的文化阻隔减少到最小。迪士尼公司出品的《疯狂动物城》 Zootopia 引入中国后,影迷观影的热情空前高涨。 在西方世界,“乌托邦”是理想社会。而这样的文化意象如果直译为“乌托邦动物城”, 由于缺少文化基础,影迷或许会因为不熟悉“乌托邦”这个概念,而对影片大失兴趣。如果把名字改成地道的“疯狂动物城”,会更迎合中国电影观众的喜好和口味。电影是通俗文化的代表,标题用词尽量不要用冷僻的词和有伤大雅的汉语表达。另外, 西方表达直接而东方追求深邃含蓄之美。例如Sex and City 译名是《欲望都市》, 更符合中国人传统的价值观。

3.译名需坚持美学价值。汉语是充满了韵律之美的语言。为了符合汉语的语言习惯和审美观点,可以适当的对片名进行润色; 翻译者可以采用四字标题; 这样不仅观众朗朗上口,片名也容易得到传播。 历史电影 The Other Boleyn Girl 中文译名《鸠占鹊巢》,影片讲述的是英国亨利八世时代的故事。有人曾将其译为《另一个波琳家的女孩儿》, 而对比之下,笔者认为前者翻译得更地道。“鸠占鹊巢” 是中国习语,很容易让汉语读者产生文化认同感。

五、总结

电影标题作为一部电影情节的浓缩,很难用一个固定的套路去解读,简单的说语义翻译好还是交际翻译好,都是片面的。 译者不仅要有超高的翻译技巧,还需要遵照翻译的三个原则,既忠实于原文,又要考虑到文化差异,兼顾翻译的艺术性、商业价值以及受众的需求。 为了达到更好的翻译效果, 译者应该顾及整部电影的交际效果,电影的精神内涵、观影人群的兴趣特点, 进行必要的深加工。交际翻译和语义翻译相辅相成,译者为了追求更好的翻译效果,应该将两者结合使用。

参考文献

[1]Nida E. Language, Culture, and Translation[J]. Journal of Foreign Languages, 1998.

[2]Peter Newmark.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M].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 出版社 , 2001.

[3]龙千红. 英语电影片名佳译赏析--兼谈电影翻译对译者的要求[J].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2003, 11(3):22-24.

电影片名翻译的适应选择 篇12

《银皮书:2012中国电影国际传播年度报告》显示, 中国电影在发行中易遇瓶颈, 在片名与字幕翻译方面存在严重缺陷, 影响了中国电影“走出去”[1]。与我国在政治、经济方面的国际影响力相比, 中国电影的国际影响力还很不相称[2]。因此片名翻译对中国电影走向世界起着重要的作用。

从1949至今, 电影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不断变换, 关于电影片名的翻译规范也在不断变化, 不同的社会文化促成了不同翻译规范的产生[3]。不同的翻译规范的产生是译者不同的适应选择的结果。那么译者是如何在纷繁的环境之下实现对片名翻译的适应和选择呢?

2 电影片名翻译的适应选择

翻译适应选择论认为翻译是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活动[4] (p5) 。电影片名的翻译生态环境除了语言本身, 还包括电影的基本内容, 译者的文化修养, 观众的文化背景, 电影引进方的社会形态, 版权方和发行方的经济利益等等。翻译适应选择论提倡多维度适应与适应性选择, 最佳的翻译是整合适应选择度最高的翻译。要在这么复杂的环境中找到整合适应选择度最高的翻译并不容易, 译者需要从语言维、交际维、文化维等进行适应和选择。

2.1 语言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

胡庚申教授认为, 语言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是指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对语言形式上的适应性选择转换。语言维的转换需要在不同方面、不同层次上进行[4] (p2) 。

电影片名有其自身的文体特点。在为电影命名时, 中英运用的方法基本相同, 大概分为以下几类:首先很常见的是以片中的人名和地名为名, 如美国影片Avatar, 中国影片《花木兰》等。其次是总结概括故事内容, 如美国片You’ve Got Mail, 中国片《荆轲刺秦王》。再有些片名是含蓄地点明主题, 典型的有美国片Gone with the Wind, 中国片《阳光灿烂的日子》。最后还有些电影片名似乎和电影内容本身没有太大联系, 如《孔雀》。尽管中英两种语言在电影片名命名上有很多共同之处, 但由于语言表现力的差别, 几种方法在使用频率上有很大不同, 带给观众的感觉也有很大差异从字数上来看, 电影片名一般短小精悍。中文一般在两字到七字左右, 英文片名一般在五个单词以内。从音韵上看, 片名一般读起来朗朗上口。四五个汉字的片名占绝对优势。据统计, 从1905年至今, 四字片名的电影占到中国总片名数的45%[7] (p131) 。英文中虽然没有四字格的成语, 但也很注重节奏和音韵。从用词来看, 影视片名一般都会做到让观众明白晓畅。可见, 中英电影片名虽隶属不同语言体系, 但有其共通性, 这就为译者的翻译活动提供了很大的便利。译者可以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从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的转换需要译者对以原文为典型要件的翻译生态环境的适应从而做出对译文的选择。如英文电影Good Luck Chuck, 片名读起来很有节奏感, 两个[k]音让观众产生愉快的感觉。中文翻译为《幸运查克》, 虽然不像原片名那样押韵, 但采用了中国人很喜欢的四字格式。读起来也很顺口, 并且带有喜庆的感觉。这就巧妙地适应了汉语的语言特点, 结合电影的内容和观众的喜好, 做出了很好的译文选择。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中英电影片名虽隶属不同语言体系, 但有其共通性, 这就为译者的翻译活动提供了很大的便利。译者可以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从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的转换需要译者对以原文为典型要件的翻译生态环境的“适应”从而做出对译文的“选择”。如英文电影Good Luck Chuck, 片名读起来很有节奏感, 两个[k]音让观众产生愉快的感觉。中文翻译为《幸运查克》, 虽然不像原片名那样押韵, 但采用了中国人很喜欢的四字格式。读起来也很顺口, 并且带有喜庆的感觉。这就巧妙地适应了汉语的语言特点, 结合电影的内容和观众的喜好, 做出了很好的译文选择。相反的, 把中文片名翻译成英文时, 中文片名往往很容易让观众了解电影的类型, 如《别拿村长不当干部》, 观众一看就知道是喜剧, 而《花样年华》就很文艺。英文电影则很少直白地表现出这一特点, 如悬疑片The Others, 从片名完全看不出电影类型。这一类的电影片名翻译就需要译者做出更多的适应选择。根据华语使用者的用语习惯, 对一些动作片, 译者经常会用到“夺命”、“威龙”、“虎胆”、“危机”等词汇, 对于惊悚片则经常用“惊魂”等字眼。

在具体的操作上, 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 不同方面不同层次的语言转换是可以交错的, 如音韵上的问题可以拿成语的四字格来弥补, 表述的充分度可以通过增译来实现。译者需要适应译语的行文特点和译语观众的接受程度对译文做出选择。适应选择度高的译文才会真正受到译语的接受并生存下来, 所谓的“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很多电影片名的翻译由于没有在语言维上做出适当的适应选择而遭到了淘汰。因为片名被影迷误解, 甚至导致票房滑铁卢的引进片不在少数。如去年10月公映的《白昼冷光》 (The Gold Light Day) , 就被影评人吐槽说这种名字, 跟国家地理似的, 谁拿它当动作片?再如, 中国观众熟知的《盗梦空间》 (Inception) 也经历过《奠基》、《全面启动》、《潜行凶间》等种种莫名名号, 所幸最终定名皆大欢喜。

2.2 文化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

译者在进行语言转换的同时, 更应关注适应该语言所属的整个文化系统[4] (p2) 。根据翻译适应选择论, 文化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是指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关注双语文化内涵的传递与阐释, 从而避免从译语文化观点出发曲解原文。

电影是一种文化产品, 电影片名是电影文化内涵的缩影。对生活在于不同文化中的观众, 同样一个事物、数字或符号都可能会产生不一样的文化暗示。如被很多人津津乐道的影片Seven的翻译。Seven这个词有很深的文化内涵。天主教中有七种原罪:贪食 (Gluttony) , 贪婪 (Greed) , 懒惰 (Sloth) , 淫欲 (Lust) , 傲慢 (Pride) , 嫉妒 (Envy) , 愤怒 (Wrath) 。数字“7”在影片中也无处不在:七罪、七罚、七次下雨, 结局也是在第七天的下午七点。“7”暗示着宿命的罪与罚[7] (p139) 。但是如果片名只翻译为一个“七”字, 中国观众由于缺乏相应的宗教背景知识, 恐怕很难产生同样的文化联想。最终片名译为《七宗罪》, 一个“罪”字让中国观众非常清楚地意识到影片大概的内容。这样通过译者的适应选择, 采用增译的方法, 保障了文化内涵的传递与阐释, 避免从译语文化观点出发曲解原文。

相似的情况在对片名汉译英时同样会出现。如《刮痧》。中国人很清楚“刮痧”是一种中医疗法, 要想让译语观众了解这种疗法就必须进行冗长的翻译, 但对于电影片名的翻译来说这样做是不可能的。此时译者必须要进行适应性选择, 适应电影片名的特点, 适应译语观众了解中国文化的需求, 也要适应电影基本的内容, 因此电影最终的片名译为The Gua Sha Treatment, 选择了增译的方法。虽说不是多么精妙的翻译, 但保留了原片名文化传播的用意, 并使译名对译语观众来讲容易接受。可以说译者的适应选择还是达到了文化内涵传递的目的。但是有些中文电影的片名直接取自中国的古诗词或成语典故或历史故事, 翻译成英文确实是个难事。但要想完成电影本身文化传递的目的, 译者要做出更多的适应选择。如影片《唐伯虎点秋香》, 片名本身是一句话, 直接翻译不免累赘, 而且英语国家的观众也不知道唐伯虎是何许人也。片商最终结合剧情译为Flirting Scholar, 虽然全无了原片名的文化内涵, 但在原语与译语的文化维完全没有重叠时, 适应译语观众的接受才是译者要考虑的首要问题, 因此必须进行这样的选择。而且从英语的角度来看, Flirting Scholar两个词表现出明显的搞笑风格, 这与原片名及电影的内容表达是一致的, 做到了比较高的适应性选择和转换。

2.3 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

交际维的转换要求译者一方面要进行语言信息的转换和文化内涵的转递, 另一方面要把选择转换的侧重点放在交际的层面上, 更加关注原文中的交际意图能否在译文中得以体现[4] (p3) 。

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在电影片名的翻译中体现得尤为明显。这和电影商业化的属性有关。电影是以生产和交换为终极目的。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 电影的艺术属性同商业属性相比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9] (p159) 。电影片名具有瞬间的、快速的、强烈的广告宣传效果, 达到吸引受众、实现电影商业价值的目的。所以电影片名的翻译就成为电影翻译的一个重要环节, 并且电影片名的翻译决不能只停留在语言维和文化维的转换, 而应力求实现电影片名的翻译在电影产业中巨大的商业宣传价值。

成功的片名翻译能很好地帮助电影达到交际的意图, 实现商业价值。如一些影片利用外国人耳熟能详的电影名、书名或歌曲名来翻译片名, 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周星驰的《国产凌凌漆》, 套用了007系列电影中的From Russia with Love, 英文片名为From Beijing with Love。同样是007, 一个是英国皇家特工, 一个是宫廷密探, 这样的片名处理可谓是精妙。熟悉007系列电影的观众一定会非常感兴趣地走进电影院。同样的例子还有《黄飞鸿》, 英文片名为Once Upon a Time in China, 套用了美国电影Once Upon a Time in America.引进的电影中也有类似的例子。比如Forrest Gump译为《阿甘正传》, 在中国非常受欢迎, 就是因为翻译得好。鲁迅先生的名篇《阿Q正传》大家都很熟悉和喜爱, 所以这种套用符合中国文化的表达习惯, 还给人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

相反的, 一些影片如果没有做好交际维方面的适应选择, 很可能会遭遇票房的滑铁卢, 达不到交际的目的。如吴宇森的影片《赤壁》, 其译名Red Cliff, 引发了西方观众的质疑, 不知道电影究竟说的是什么。这样的表达方式没有与译语的文化氛围完美融合, 在文化维上没有做好适应性选择转换, 同时也让交际维适应性选择转换失去可能。

3 结束语

随着全球一体化的不断推进, 各国之间文化交流不断, 文化交融不断增强。很多本属于某一民族的文化现象可能会变成全球都在践行的生活方式。如中国的新年已经快成为世界的新年。而西方的圣诞节也有着全球的影响。电影片名的翻译生态环境中的各个因素都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尤其是电影观众的文化素养的提高更是会左右电影价值的体现。随着电影观众观影水平和外语水平的提高, 他们对片名的理解加深, 对片名的翻译也有更苛刻的要求。这种情况之下电影片名的翻译更要注重“多维”的适应和选择。单纯注重任何一方都不会达到最好的效果。只有达到高度的多维度适应和适应性选择, 译文的整合适应选择度才会越高, 才有可能产生出恰当的译文。对电影片名的翻译来讲, 才会真正实现电影的价值。

摘要:运用胡庚申教授的翻译适应选择论可以很好地指导电影片名的翻译。电影片名的翻译已经成为影响中国电影对外传播的重要因素。在电影片名翻译过程中必须要把片名翻译的翻译生态环境考虑在内, 实现对翻译生态环境多维度的适应和适应性选择。只有整合适应选择度高的译文才能获得译语公众的认可, 并在电影的宣传和推介中发挥作用。

关键词:电影片名,翻译,适应选择

参考文献

[1]中国电影走向国际瓶颈:片名与字幕翻译存缺陷http://ent.qq.com/a/20130605/023245.htm.

[2]高小立.银皮书:2012中国电影国际传播年度报告.发布http://www.chinawriter.com.cn.

[3]刘艳.华语电影片名翻译的规范变迁[J].电影文学, 2012 (10) .

[4]胡庚申.从术语看译论——翻译适应选择论概观[J].上海翻译, 2008 (2) .

[5]胡庚申.适应与选择:翻译过程新解[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8 (4) .

[6]胡庚申.翻译适应选择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4.

[7]杜志峰, 李瑶, 陈刚.基础影视翻译与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3.

[8]专家认为电影片名翻译大有学问http://www.enorth.com.cn.

上一篇:农村配电网线路管理下一篇:人文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