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片名的翻译研究

2024-09-06

电影片名的翻译研究(共12篇)

电影片名的翻译研究 篇1

电影作为一种影像艺术,它集视觉、听觉于一身,融文学、戏剧、摄影为一体,它是艺术创作与商业运转的有机结合。因此,虽然只有百年的历史,电影对人类文化生活的深刻影响,却是从它诞生那一天起就开始了。有些电影,不管过了多少年,都会留在人们的记忆当中,不可磨灭。然而一部电影的受欢迎程度从某种意义上讲与电影片名的翻译有着密切关系。一个翻译成功的电影片名不仅能得到观众的欢心,而且在两国文化交流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片名的翻译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它的作用和重要性不容忽视。

一、基本翻译原则

1. 忠实性

任何语言,都有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或矛盾的问题。对于电影来说,影片名作为对影片内容的浓缩,无疑是影片对外最好的表现形式,而影片本身正是其内容所在。电影片名的翻译涉及到两种语言的转换和对原片内容相关的信息的传递与表达,情况复杂,译者既要对导演的意图、影片的内容和其中深藏的文化内涵有充分的理解,又要将这种理解以适当的语言表达出来传递给观众,这是片名翻译中的必需条件。对于电影片名翻译来说,译名既要忠实于原片名,又要忠实于影片的内容。电影The Third Man曾翻译为《第三者》,通过片名,观众也许会以为这是一部伦理片,而实际上它是一部悬疑片名,电影的第三个人其实是一起人命案的证人。如果翻译成《第三者》会误导观众,并造成他们错误的心理期望。在这种情况下,译者应用合适的翻译技巧,使翻译的片名在语言、文化信息和功能特征能与原片名相统一。

2. 文化性

语言是文化的产物,也是文化的载体。语言和文化是一个互相依存、密不可分的整体。世界上没有哪一种语言能离开特定的文化,任何语言都充满了人类文化活动的痕迹,不仅体现了本民族的自然环境、历史渊源、风土人情、传统习惯,而且透视着该民族的宗教信仰、文化心态、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语言和文化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理解语言必须了解文化,理解文化又必须了解语言。有个台湾译者曾将电影On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译为《飞越杜鹃窝》,他不知道“cuckoo’s nest”有“精神病院”的意思,而这部电影是关于精神病院的,很显然该译名不合适。因此,一名优秀的译者也应是两国文化交流的桥梁的构造者。

3. 艺术性与商业性

电影无法像书籍、报纸一样陈列在案,首先吸引观众眼球的往往是它的片名,片名是影视作品的商标和广告,因此电影片名的翻译有些类似于广告翻译,在片名翻译时译者必须考虑到商业因素。好的片名翻译,除了要符合语言的规范性,体现原片名的语言特色,达到与影片内容的完美统一,同时还要兼顾观众欣赏层次的多样性,不能忽视其广告促销功能。何跃敏认为,好的译名“既要有艺术性,又要有实用性”。由此,翻译时译者要尽量做到雅俗共赏,自然贴切,悬念十足,成功体现艺术性与商业性的结合。Gone With the Wind(《乱世佳人》,It Happened One Night(《一夜风流》,Ghost(《人鬼情未了》,The Legend of the Fall(《燃情岁月》,Sleepless In Seattle(《缘分的天空》,这些电影片名的翻译比起直译来说更具艺术性,更为观众所喜爱。

二、英文电影片名翻译的方法及技巧

电影片名言简意赅,但信息量大,总摄全片内容。它们多以名词、短语或简单句出现,其中以短语居多。这就要求有很高的翻译技巧。常见的英文电影片名翻译方法有音译法、直译法、意译法。

1. 音译法

“语言是个符号系统,一方面,原文的符号只有在它自己的的符号系统中才有意义,如果把它生搬硬套到译文中去就会会失去原来的意义。另一方面,语言的符号系统不是封闭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接收外来符号,即外来词”。这样既简便迅速,又在一定程度上保存了异族文化特有的情调,丰富了译语的词汇。电影片名大多以主人公、背景、主题、线索剧情等为来源,很多片名本身常为表示人名、地名的特殊名词,在不引起译入语文化曲解时,可直接将其音译。传统翻译中,音译的例子很多。如:Schindle’s List(《辛德勒的名单》),Harry Potter and the Sorcerer’s Stone(《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尤其是历史上著名的人物或者事件,若已经为中国观众所熟识,就更应采取音译。获得第16届奥斯卡奖最佳影片并被誉为“影史最伟大的爱情电影”的Casablanca译作《卡萨布兰卡》,也是采用了音译的方法,众所周知,卡萨布兰卡是摩洛哥第一大城市。另外,罗曼·波兰斯基执导的1979年版的电影Tess译为《苔丝》,史蒂文·斯皮尔伯格2005年拍摄的影片Munich译为《慕尼黑》等,这些片名翻译都采用了音译的方法,简单明了且具有异国情调,保留了一些“洋味”。

2. 直译法

直译法是指在译文条件许可时,在译文中既保持原文的内容,又保持原文的形式———特别是保持原文的比喻、形象和民族、地方色彩。英美有很多影片常采用主人公的名字或故事发生的地点作为片名,这类片名可采用直译。如Citizen Kane(《公民凯恩》),The Life of Zola(《左拉传》),Casablanca(《卡萨布兰卡》)等。还有些英文影片是根据文学名著改编的同名电影,由于很多观众对影片的内容和人物已经有一些了解,这些影片应该采取直译,以更好地激起读者的观看欲望。如影片Tess(《苔丝》),Sister Carrie(《嘉莉妹妹》),Sense and Sensibility(《理智与情感》)等。由于人们在感情、在对客观事物的感受及社会经历等方面有相似之处,英汉电影片名中有一些相同或相似的表达法,这些片名的字面意义和形象意义相同或相似,隐含意义也相同,就是说,此类片名字面意义和形象意义传达出了相同的文化信息,可以相互转换。如:The Silence of the Lambs(《沉默的羔羊》),The Princess Diaries(《公主日记》),Windtalkers(《风语者》)等。再如:根据简·奥斯汀的小说Sense and Sensibility改编的同名影片译为《理智与情感》,她的另一部代表作Pride and Prejudice搬上银幕后也是沿用小说原名,直译为《傲慢与偏见》,等等。这些译名既符合原名的外貌,又保持了原名的精髓,在形式、意义等方面都达到了近似原名的效果。直译法是最常见的译法在不违背影视作品的情节、内容及不致引起错误联想的前提下,直译法一般可以保留原文的形象和色彩,可以原汁原味地再现原作风貌。

3. 意译法

由于文化差异的影响,当译者在翻译时无法保留源语的字面意义,而不得不舍弃原意,以求译文与原文内容相符、语用功能相近时,就应采用意译。在片名的翻译过程中,为了让电影更好地适应本土市场,必要时可以将影片名根据电影内容做些改动。“意译法以原片名为基础,结合影片内容作适当的润饰。译者在综合、分析、理解原片名、内容、风格、情节的基础上,对片名进行加工,将它译成能反映原片特点的译名。采用意译法翻译的电影片名,译名会有原名的影子”。如:Green Card(《绿卡情缘》),Chicken Little(《四眼天鸡》),Next(《关键下一秒》),Sister Act(《修女也疯狂》),又如经典爱情片Ghost译为《人鬼情未了》,第14届奥斯卡奖最佳影片How Green Was My Valley译为《青山翠谷》。

三、结语

综上所述,英语电影片名的翻译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既要尽量保持原文特色,又要尊重本国国情民俗,既要引入异国情调,又要考虑观众的反应、感受,既要忠实地再现原文,又要符合译文语言的规范。最后,让我用德国的一个古老的翻译规律再次阐述我对电影片名翻译的观点:“可能时尽量逐词,必要时尽管自由。”只要观众满意、片商认可,必要的自由就给了五花八门、各显神通的译名。

摘要:电影片名翻译, 作为电影翻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一项富有创造性的工作。而选择欣赏某一电影的前提是其片名能否吸引观众。本文旨在分析英语电影片名翻译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从而提出翻译中译者应该遵循的三个原则。最终让电影片名的翻译达到既要符合语言的规范性, 体现原片名的语言特色, 又要凸显影片内容, 同时还要兼顾观众欣赏层次的多样性, 更不能忽视其广告的促销功能等目的。

关键词:英文电影片名,翻译原则,翻译方法

参考文献

[1]包慧南.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1.

[2]丁树德.翻译技法详论[M].天津大学出版社, 2005.

[3]韩晓玲, 张弘.电影欣赏与英语学习[M].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 2002.

[4]金隄, 耐达.论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84.

[5]王秉钦.文化翻译学[M].南开大学出版社, 1995.

[6]方永彬, 王晓彤.浅析电影片名的翻译现状及误区[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5, (4) .

电影片名的翻译研究 篇2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外语系,辽宁 阜新 123000 摘要:电影,作为一种独特的传媒方式,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在电影的世界中我们可以足不出户的领略异国风情。一个完美的电影片名可以吸引观众的眼球,增加票房收入,对于电影片名的翻译也是一个需要技巧和反复推敲的过程。本文根据电影片名的特点,分析总结了电影片名的翻译方法和技巧。

关键词:电影片名 特点 翻译方法

电影片名的翻译是一项重要的,且富于创造性的工作,佳译可以为电影锦上添花,对推动中国影片走向世界,促进国际间文化艺术交流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电影片名是电影的门楣,既要反映影片的中心思想,又要简短新奇,将观众引入门内;它是电影的眼睛,既要突出显示个性,又要生动形象,令人一瞥便会联想翩翩。优秀的电影片名应“简洁凝练地概括影视片内容,言简意赅地揭示主题,隽永深长地激发群众的丰富联想”。因此,完美的对一部电影片名作出翻译绝非易事。

一.电影片名的特点 1.来源

结合原片语境理解片名的来源是进行正确翻译的前提条件,中英电影片名大都以剧情、背景、主题、主人公、线索为来源。

根据电影所要表现的主题为名。如:You Can’t Take It with You、A Farewell to Arms、Brave Heart、《男人四十》、《人到中年》等。

根据剧情内容命名。如:Murder of the Orient Express、Sleepers、Deep Impact、《秋菊打官司》、《五月之恋》等。

根据电影主角命名。如:Gandhi、Macbeth、《黄飞鸿》、《女篮五号》等。

根据影片线索命名。如:The Ring、Schindler’s List、Twister、《一封陌生女人的来信》、《鸡毛信》等。

根据影片背景命名。如:A Streetcar Named Desire、The Cassandra Crossing、Titanic、《黄土地》、《红高粱》等。

2.风格

电影片名的语言风格是言简意赅,结构简单,生动形象,善用隐藏比喻等修辞手法,主要目的是吸引观众的眼球,激发观众观看影片的愿望。

3.功能 电影片名有四大功能。第一,信息传播功能。也就是凸显影片的内容,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影片。第二,表情功能。奠定影片感情基调,以强烈的抒情、惊险或者喜剧氛围感染观众。第三,审美功能。以语言的优美流畅、生动形象打动观众,造成观众审美愉悦。第四,广告功能。能够吸引观众,增加票房收入。

4.类别

电影可分为三大类:纪录片,科普片和故事片。题材不同,电影片名的语言也有所不同。纪录片和科普片的主要目的是传递信息,宣传、普及科学,因此语言比较正式、严谨、平实。如:Common Threads、《大庆人》、《国庆纪事》等。

故事片种类比较多,一般可分为四类:

第一类,抒情片,包括爱情片,伦理片,剧情片等。这类片名充满了抒情味道,其语言以散文风格打动观众。如:A Walk in the Clouds、Sleepless in Seattle、Pretty Woman、《胭脂扣》、《天上人间》等。

第二类,喜剧片。这类片名诙谐幽默,本身就包含了浓烈的喜剧意味,渲染了喜剧的氛围。如:The First Wives Club、Orange Country、The Professor Nutty、《大富之家》、《小鬼当家》、《喜剧之王》等。

第三类,惊险片,包括动作片,恐怖片,灾难片等。这类片名着重表现动人心魄的惊险气氛,引起观众的好奇心。如:The Ring、Scream、A Time to Kill、《噩梦》、《鬼玲珑》、《幽灵人间》等。

第四类,科幻片。这类片名突显影片的新奇性,形成眼球效应。如:Mars Attack、Star Wars、Ginger Snaps Back、X-men、《魔幻界》等。

二.电影片名的翻译方法

如今,片名的翻译可谓是百花齐放,有英文直译的、意译的、香港版的、内地版的,但不管怎样翻译,还应切实保密原作的信息价值、文化价值,适当强调其商业价值,达到功能对等。常见的英文电影片名翻译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

1.直译法

直译是指根据原片名的词汇涵义,并参照其结构形式直接翻译出来,或者在不违背原意的前提下,略微改变原片名的词序或结构,并保持总体上同原片名形式一致。当源语与目的语在功能上达到重合时,这是最有效的翻译方法。如:《真实的谎言》(True Lies),《罗马假日》(Roman Holiday),《教父》(The God Father),《摩登时代》(Modern Times),《向武器告别》(A Farewell to Arms),《老人与海》(The Old Man and the Sea),《莫斯科不相信眼泪》(Moscow Does Not Believe in Tears)《东方快车谋杀案》(Murder of the Orient Express)等。

直译法有四大优点:一是简捷易行;二是保存了原片名的格调和“洋味”;三是可求得译名与电影内容的统一美;四是有助于不断引进新鲜生动的词汇。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凡是能直译的应尽可能直译。

2.音译法

音译是指按照原片名的读音直接译成相应的汉字。这种方法使用的较少,但又不可缺少。如果片名中的人名、地名,是为观众所熟知的,或者是具有重要历史文化意义的,则应当采用音译。如:《泰坦尼克号》(Titanic),《卡萨布兰卡》(Casablanca),《简·爱》(Jane Eyre),《居里夫人》(Madam Currie),《成吉思汗》(Genghis Khan)等。音译保留了原片名的异域风味,形成眼球效应。

音译过程中,要注意两项原则:一是要以片名中该人或该地所在国的语言发音为基准;二是要使用一些人名和地名约定俗成的译法。必要时可以查阅《英汉译名表》,《英语姓名译名手册》及《世界地名译名手册》等标准文献。

3.意译法

意译是指既根据原片名的词汇涵义,又结合该影片的故事情节和思想内容,并参照文化背景等因素,进行片名翻译。由于文化的差异,中英文中有许多词汇的意义不完全对应或者根本不对应,形成“语义空缺”,对片名翻译造成极大的困难。翻译过程中,不能一味的坚持原片名的形式,而应该采用意译法,以译入语的表达习惯为目的,对片名进行再创造,达到与原片名意义相符、功能相似的翻译要求,帮助观众真正领会原片名的内涵。

如译者根据中国一个古老的爱情悲剧故事把The Waterloo Bridge(滑铁泸桥)译成了《魂断蓝桥》;将The Bridge of Madison County(麦迪逊乡村的大桥)译成《廊桥遗梦》,显得更加凄美动人;把Mr.Holland’s Opus(贺兰先生的作品)译成《春风化雨》,更显示影片深刻的主题意义。

4、混译法

混译,又叫兼译,是指将音译、直译和意译等翻译方法融合成一体,兼顾使用。如果原片名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或者包含了一些陌生的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等,采用音译、直译就可能不为观众理解。这种情况下就应该采用混译,对原片名作部分保留,或作适当的增补和修改。

如将Schindler’s List和The Philadelphia Story音译加直译成《辛德勒的名单》和《费城故事》;Mulan、Sissi和Elizabeth音译加意译成《花木兰》、《茜茜公主》和《伊丽莎白女王》。另外,在中国文化中,《渔光曲》、《摇篮曲》、《思乡曲》等都为人们所熟悉,所以将Singing in the Rain译成《雨中曲》,既具有很好的音韵效果,又符合中国文化传统,易为观众接受。再如,汉语中“传”表示传记,常被用语文艺作品的名称中,像《水浒传》、《阿Q正传》等。因此,一些影片如Forrest Gump和Gandhi就分别译成了《阿甘正传》、《甘地传》,在传递原片名信息的同时,又兼顾中国的文化传统。

5、另译法

另译是指完全脱离原片名的形式和内容,以影片内容为基础,为影片冠以新的名称。当译者认为原片名不够恰当,或者没有商业号召力,或者找不到适当的对应词汇,则会采用另译法。

如将Rain Man和The English Patient另取名为《手足情未了》和《别问我是谁》,显然要比直译成《雨人》和《英国病人》有韵味的多。再如,把Of Mice and Men译成《芸芸众生》,Volcano译成《地火危城》,Ghost译成《人鬼情未了》,Patch Adams译成《妙手真情》等。这些译名选词优美,恰到好处,生动形象地再现了影片的内容。

另译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译者通过另译,使译名在传达影片信息的同时,沟通观众情感,具有感染力和美学效果,充分发挥了电影片名的功能。

三.结语

电影是一门综合艺术,而片名则在其中起着画龙点睛、提纲挈领的作用。译者在片名翻译过程中,首先要了解片名的特点,并要遵循一定的翻译原则,采用适当的翻译方法,考虑到东西方文化差异及翻译的可接受性,使译名既传递影片的信息,又富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引人入胜,提高票房收益。

参考文献:

目的论视角下的电影片名翻译研究 篇3

【关键词】目的论 电影片名 翻译策略

一、引言

随着影视业的空前发展,中外文化交流的逐步深入,外语片的引入和国语片的推出都变成了极为平常的实践活动。在此过程中,无论是外语影片的引进,还是国语影片的推出,翻译都十分重要,而电影片名的翻译更是重中之重,其翻译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电影的国际化推介。从文化交流上说,电影片名的翻译质量关系着源语电影在目标语观众中的接受程度,更实际地说,即直接关系着电影票房的成败。

二、功能目的论概述

功能目的论的提出得益于行为理论、交际理论、话语语言学、语篇语言学以及接受理论等一系列理论成果。该理论的出现无疑给翻译理论界带来了一场革命,这场革命使之前占主导地位的强调等值的翻译理论转向更加注重功能和交际目的的翻译观。功能学派摆脱了对等理论的束缚,从译入者的视角考察翻译活动,为译者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和更具指导意义的理论依据。

三、电影片名的翻译策略

根据功能目的论,电影片名的翻译这一行为的目的是让影片很好地被目标语观众接受,不仅实现文化的交流,而且获得票房的成功。电影片名的译本接受者是另一个国家的电影观众。由于他们的文化背景、思维方式以及价值观念等不同,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要以译文受众的视角为导向,以翻译的目的为最高准则,采用灵活的翻译方法和策略。

1.直译法。世界文化有很多相通的成分,尤其是现在日益缩小的地球村上,很多内容是中国和世界同时享有的,因此在翻译现代生活相关影片时,可以采用直译法,方便观众从电影名字上大概了解其内容,如电影The Social Network翻译为《社交网络》。因为社交网络这个词是现代社会大部分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可以直接让观众从名字上了解到该片的主要内容并决定是否去看。

若電影的片名能够直接概括其内容或者有更深层的含义,比如一语双关等,则也可以使用直译法。另外一部根据美国诺贝尔奖获得者约翰·纳什的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A beautiful mind也直接翻译为《美丽心灵》,不仅是对电影内容的集中概括,更是衬托出其妻子的美丽心灵,也就体会到了其片名的内涵意义。

2.意译法。在翻译片名时,如果源语与目标语在文化上差异较大,可以采用意译的方式,以符合文化和审美及商业原则。

很多影片在翻译时都遵循着这样的原则,并有很多精彩的译本。如电影Dead poet society,若直译的话,则是《死亡诗人社团》(也有译本为《死亡诗社》),虽然与相关内容和原片名相符,但是对于汉语观众来说,不具备审美上的优势(汉语中大部分都比较忌讳“死亡”等字眼)。而当其翻译为《春风化雨》,则更能表现出其教育的本质。影片中的老师Keating用自己的言传身教感化了一众学生,在汉语中也有明显的文学审美价值。

3.音译法。很多电影的片名为影片中的主人公名字,故事发生的地名或其他专有名词时,从该名称上就能了解到影片的相关信息,从而使得这类影片的名字在翻译时处理比较简单,直接音译即可。比如给全球带来了iMax潮流的3D巨作《阿凡达》(Avatar),英国著名小说《哈利波特》(Harry Potter)系列电影,经典文学改编电影《罗密欧与朱丽叶》(Romeo and Juliet)《简爱》(Jane Eyre)等。

4.部分增补法。美国惊悚恐怖电影的经典之作《电锯惊魂》,原名只有一个简单的名词Saw,字面上看就是锯,顶多也是理解到电锯,而对电影内容提示的信息太少,不能反映出其中的惊悚恐怖成分。汉语译名为《电锯惊魂》,不仅扣住了关键词电锯,还展示出其中的恐怖成分,一个“惊魂”就表达出该影片可能带来的令人心惊胆战的观影感受。

5.创意译法。根据童话故事改编的Tangled,作为一个电影名,如果直接翻译成汉语则是乱成一团,既不能代表其内容,也不具有审美价值。汉语译名有两个版本,一个是根据其内容翻译过来的《长发公主》,一个是更加创意的译本《魔发奇缘》。同样的还有动画电影Frozen,汉语译名为《冰雪奇缘》。这两部影片的译名中,前面一部分是影片主人公相关部分,后面的“奇缘”则相当有汉语中的文艺气息,体现出其中的奇幻和最终的缘分。

四、结语

总之,电影片名的翻译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在国外宣传影片,提高影片在国外受众中的接受程度,从而实现文化交流和票房成功的双重目标。因此,电影片名的翻译应遵循文化原则、审美原则和商业原则。至于影片的翻译方法和策略,本文总结了直译法、意译法、音译法、部分增补法、创意译法等五种方法和策略。同时,笔者认为,只要是能够有助于提高影片的关注度和接受程度的翻译方法,都是值得肯定和推崇的。

参考文献:

[1]Nord,C.Translation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Explained[M].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4-13.

[2]贺莹.电影片名的翻译理论与方法[J].外语教学,2001(1).

[3]陆谷孙.英汉大辞典(第二版)[M].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

英语电影片名翻译研究 篇4

电影片名一直以来都被看成是一部电影的窗口。观众通过这个窗口, 能看到电影中的一切。它就相当于一个门面, 对电影的票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一部从国外引进的电影, 片名的翻译是整个翻译过程中最重要的步骤。

作为电影的一个很特殊的部分, 片名有一些基本特点。首先, 电影片名通常都很简洁。通常电影片名都出现在海报或者电影屏幕最显眼的位置。片名如果太长要么会占用剧照的空间, 要么只能用小号的字体, 这样不利于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另外, 片名太长也不容易被观众记住。根据Thomas Shovel的短期记忆理论, 人类的短期记忆能力是十分有限的, 最多能记住七个单位的信息。也就是说, 如果片名在七个字以上, 观众很难看一眼就记住。仔细研究美国电影学会在2009年1月8号发布的《百年电影史百大经典电影》, 我们发现, 80%以上的电影片名都在4个单词以内, 7个单词以上的电影只有一部, 可见英语电影片名比较精简。

2. 英语电影片名的翻译原则

英国翻译理论家纽马克 (New mark) 认为语言其有六种功能:表情功能、信息功能、祈使功能、美感功能、酬应功能、元语言功能。其中, 前四种是主要的。电影片名是种专有名词, 它是编剧精心构思的产物, 既能高度概括影片的主题或内容, 又能强烈激发读者的观看欲望。因此, 它主要具有信息功能、祈使功能以及美感功能。就影视片名的翻译, 包惠南认为“既要符合语言规范, 又要富有艺术魅力, 既要忠实于原片名的内容, 又要体现原名的语言特色, 力求达到艺术的再创造”, 要讲求“大众化、通俗化、口语化和艺术性”, “要能起到很好的导视和促销作用。

2.1 信息价值原则

片名翻译要忠实传递与原片内容相关的信息, 做到翻译标题形式与原片内容的统一, 也就是所谓实现信息价值的等值。片名包含有丰富的信息内容。作为片名, 虽然客观上要求简练、整洁, 但一个字、一个词都包含有丰富的信息内容, 使人一看便可猜出它属于哪类电影。如Pulp Fiction (黑色追缉令) , Meet the Parents (拜见岳父大人) , A Rather English Marriage (鳏夫二重奏) 。

捕风捉影, 离题万里, 背离信息价值的翻译是片名翻译的大忌。台湾曾经将the Sound of Music译为“仙乐飘飘何处闻”, 这种标题简直适用于各类音乐片。更有甚者, 将True Lies (大陆译为:《真实的谎言》) 译为《魔鬼大帝》与影片内容风马牛不相及, 令人费解小说, 还误导观众, 引起对影片错误的心理预期。再如, the Third Man曾被译为“第三者”, 给人的第印象是爱情旋涡里的三角恋, 而本片的第三者其实是指目睹一场凶杀的第三个目击者, 原译名与实际内容和差极大。

2.2 美学欣赏原则

翻译是”一门不折不扣的艺术”。电影片名的翻译也是如此, 因为它是译者以被译电影为依据而进行的一种创造性活动。另外,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 人们的审美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客观上要求译名具有艺术性, 可供欣赏, 引起共鸣。片名的翻译讲求摆脱原文词语束缚, 深入把握作品的思想美学内容, 以艺术家的匠心对待原片, 进行新的艺术创造。用本族语言的艺术形式传达原作的形象、情感和语言的艺术美, 从而将美感经验传导于观众。实现审美价值首先要讲求炼字。选词时应力求音意俱美, 达意传神。炼字讲求传神。用语言创造一种意境, 气氛, 浓缩源语观众的感受, 并将之传导于目的语观众。比较以下三组英语片名的汉译, 不难发现第二种译法能够充分发挥汉语优势, 选词精当, 意境深远, 切中原片主题, 因而更胜一筹。

2.3 目标取向原则

电影是文学的一种特殊形式, 所以电影应为观众而创作, 并以观众的接纳、欣赏和评判为生存的依据和标准。因此, 电影的特殊性决定其翻译是目标取向策略 (target-oriented strategy) 。也就是说, 译者在忠实地传达原作意图的基础上, 应侧重译语观众效应。电影片名的翻译更应如此。因片名是种特殊的实用文本, 除了考虑其所包含的语言和文化信息, 更要注重其语用功能, 即片名应能提示观众影片类型和题材。因此, 翻译片名时, 除应忠实传达原片名的语言和文化信息, 更应考虑观众的期待视野、审美情趣和接受能力。

2.4 文化价值原则

翻译不单纯是语言转换的过程, 同时也是两种文化交流的社会现象。在片名翻译中体现文化价值, 促进文化交流和理解, 是电影片名翻译的重要任务。由于中西方在社会发展历程, 地理气候、历史政经、价值观念、风俗习惯、伦理道德等方面存在着很大差异和不同, 文化价值的实现首先表现在充分理解、准确传递原片名所负载的文化信息、情感, 避免出现误译这一方面。

3. 英语电影片名的翻译策略

片名言简意赅, 但信息量大, 总摄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民众对文化生活要求的提高, 受众对现代传媒的品牌意识愈益增强, 品牌已成为影响受众购买决策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时, 越来越多的现代传媒从业者也已经意识到今天的市场竞争实质上就是品牌的竞争, 只有依靠品牌才能创建持续的竞争优势。因此, 在当前如何创建、发展和管理好品牌就构成了现代传媒企业营销战略的核心。

众所周知, 产品有生命周期, 传媒从进入市场到被市场

淘汰也有一个生命周期, 一般要经历导入、成长、成熟和衰退的过程, 在生命周期的每个阶段都有其内在的成长规律。如何理解传媒产品的市场活动特点, 掌握品牌生命周期规律是传媒企业品牌管理的关键。把握好生命周期各阶段的特点, 实施相应的品牌战略就能有效地延长现代传媒的生命周期, 并使之不断在搞改革中获得新生。本文试就现代传媒各阶段呈现的特征入手, 分析、提出相应的品牌战略。

全片内容。它们多以名词、短语、简单句出现, 其中以短语居多。这就要求有很高的汉译技巧, 因为它们的上下文体现于影片情节中。常见的英文电影片名翻译策略有:

3.1 直译

在电影片名翻译中, 根据原语、目标语的特点, 最大限度地保留原片名的内容和形式, 这就是直译。直译也称为语义翻译, 不仅能提供从原文传递到译文的文化信息, 而且能丰富译语及译语文化。

3.2 音译

音译是将原语的语音形式转换成目的语语音形式的方法。这种方法主要用于翻译以人名、地名为片名的电影。这些人名、地名通常为观众所熟悉或有重要的历史文化意义。例如:Casablanca音译为《卡萨布兰卡》, David Copperfield音译为《大卫.利波菲尔》等。

3.3 意译

由于各国文化的差异, 一部英语影片的片名往往有其独特的内在含义, 很难从直译的片名中将其表达出来。在这种情况下通常采用意译法。意译是指译文在不拘泥于语言表达形式时能准确地表达出原文的思想内容。意译一般是基本或完全脱离原题的字面意义, 另立新题, 舍其形式而重内容。

3.4 音译意译结合

采用人名、地名、事物名称作为片名的电影, 在进行片名翻译时, 若只采用音译法不能完全表达影片的含义, 这时可先音译, 然后在结合影片内容适当地增词, 以充分表现原片的内容, 或更符合译语习惯。

3.5 直译意译结合

直译意译结合就是译名保留原名的一此成分, 又加上了一此内容概括。由于此译法往往能最大程度地忠于原文, 又能吸引观众, 所以经常被采用。例如:Ants是一部美国动画片, 讲的是蚂蚁工王国在强敌压境的生死关头如何同心协力, 赢得胜利的故事, 被译成《虫虫危机》, 显然比直译为《蚂蚁》好。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没有一种单一的方法能翻译各种片名, 应根据具体的片名灵活运用。翻译英语电影片名是一项富于创造性的工作, 不能简单地照搬原片的内容和形式, 而要做到在忠实于影片的基础上, 符合汉语文化特征、审美情趣, 达到文字优美、言简意赅, 富于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从而有效地吸引观众, 增加电影票房, 保证影片的艺术价值和商业价值。

4. 小结

翻译是从一种符号转换到另一种语言符号的再创造活动。翻译的实质, 是双语间意义的对应转换。从上述分析中, 我们可以进一步体会到, 电影片名的翻译不仅仅是传递信息和文化内涵, 还具备重要的再创造价值, 体现或塑造影片的魅力, 从而将影片成功推向市场, 为观众所认可, 并引起共鸣。既强调艺术升华又追求商业价值的电影片名翻译无论采用音译、

电影片名翻译赏析 篇5

一、非诚勿扰 If You Are the One 剧情简介:秦奋(葛优饰)的天才发明被风险投资人(范伟饰)出天价买断。一夜暴富的这位“剩男”揣着家底开始了“征婚”旅程。漫漫“征途”上,各怀心事者纷至沓来,一段“人间喜剧”演出2008世间百态。几经周折后,秦奋终遇倾心佳人梁笑笑(舒淇饰)。无奈,美人心有所属。秦奋究竟如何逆流而上?几番悲欣交集后,有志者事竟成!秦奋终于带着他的真爱开始一段全新征程。

片名翻译赏析:本片主要开头就是主人公想找个人结婚,“the One”恰恰能够表明主人公想找到心目中的那个她的愿望。然而电影的线索是征婚,一个一个来试,所以英文片名翻译中加了“If”。中文名是从否定意义上说的:不诚恳,不适合就不要来打扰;英文名反了过来,从正面来假设:如果你合适。这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妙,着实为非常好的片名翻译。

二、101次求婚 Say Yes 剧情简介:乐团的大提琴手叶薰(林志玲 饰)因为三年前的未婚夫许卓(高以翔 饰)因车祸缺席婚礼而受到伤害,三年来美丽高雅的她虽然身边追求者不断,自己却无法再爱上一个人。不期然的是,黄达(黄渤 饰),一个平凡的不能再平凡,在相亲路上饱受挫折的包工头闯入她的生活,打破了叶薰原本宁静的生活。二人因为一次黄达帮叶薰解围了一场演变成闹剧的相亲而相识,叶薰更是帮黄达要回了被拖欠许久的工程款。在一来一往的相处中,黄达逐渐被叶薰独特的气质吸引,不顾一切的展开了对叶薰的爱情攻势。而叶薰也在想方设法的回绝黄达的过程中对这个执着的为自己付出的男人渐生情愫。然而就在叶薰为黄达的真情所动时,消失了三年的许卓重新出现在了她的生活中,成了二人感情的最大障碍„„

片名翻译赏析:中文名称直截了当地介绍了片中很重要的一个剧情,男主人公为了寻找爱情已经相了101次亲,而当他找到自己的真爱时,他渴望对方能够答应自己。西方的婚礼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相互说“Yes, I do”,所以该片的英文名也很巧妙的使用了归化加意译的手法,点明主人公为了使女主角Say Yes而付出的艰辛努力。三、一代宗师 The Grandmaster 剧情简介:广东佛山人叶问(梁朝伟 饰),年少时家境优渥,师从咏春拳第三代传人陈华顺学习拳法,师傅“一条腰带一口气”的告诫,支持他走过兵荒马乱、朝代更迭的混乱年代。妻子张永成(宋慧乔 饰)泼辣干练,二人夫唱妇随,琴瑟合璧。

1936年,佛山武术界乱云激荡。八卦拳宗师宫羽田(王庆祥 饰)年事已高,承诺隐退。其所担任的中华武士会会长职位,自然引起武林高手的关注与觊觎。包括宫羽田的独生女宫二(章子怡 饰)在内,白猿马三(张晋 饰)、关东之鬼丁连山(赵本山 饰)、咏春叶问等高手无不将目光聚焦在正气凛然的宫羽田身上。拳有南北,国有南北乎?最有德行之人才堪会长重任,然这浮世虚名却引得无数迷乱之人狂醉奔忙,浪掷残生。生逢乱世,儿女情长埋藏心底,被冷若寒冰的车轮碾作碎泥„„

片名翻译赏析:片名直接点明影片的主要内容是关于一代德高望重的武术宗师的故事,主题鲜明,所以英文译名也采取了直译的手法,使得观影者一眼就能看明白这部影片讲述的内容,切合主题,不拖不沓,清楚明了。

四、听风者 The Silent War 剧情简介:1949年,新中国建立之初。江山初定,百废待兴,和平的表象下没有硝烟的战争早已拉开序幕。败逃台湾的国民党接连向大陆派出特工,伺机破坏。为了应对接二连三的破坏活动,中共成立情报部门701局与敌方展开连番较量。同年10月初,701局控制的侦听局莫名消失,为了查清消失电台的下落,701局负责人老鬼(王学兵 饰)授命代号二〇〇的张学宁(周迅 饰)去上海寻找耳力超群的钢琴调音师罗三耳。结果阴差阳错,学宁找到了罗德小徒弟——耳力同样超群的盲人调音师阿兵(梁朝伟 饰)。

阿兵不负众望,不仅通过层层严苛的考试,还在工作中一鸣惊人。在残酷的谍报战争中,阿兵和学宁之间某种情愫也暗暗滋生„„

片名翻译赏析:该片英文片名如果直译回汉语就是无声的战争,但实际上片中讲述的故事最为重要的一个元素就是电台中的声音。风几乎是悄无声息的,但总能有耳力超群的人能够听到,也可能是译者为了故意夸大,借“Silent”来表明主人公赢得这场战争的不易。总体来讲,此片名的翻译不好不坏。

五、中国合伙人American Dreams in China 剧情简介:20世纪80年代,三个怀有热情和梦想的年轻人在高等学府燕京大学的校园内相遇,从此展开了他们长达三十年的友谊和梦想征途。出生于留学世家的孟晓骏(邓超 饰)渴望站在美国的土地上改变世界,浪漫自由的王阳(佟大为 饰)尽情享受改革开放初期那蓬勃激昂的青春气息,曾两次高考落榜的农村青年成冬青(黄晓明 饰)以晓骏为目标努力求学,并收获了美好的爱情。然而三个好友最终只有晓骏获得美国签证,现实和梦想的巨大差距让冬青和王阳倍受打击。偶然机缘,被开除公职的冬青在王阳的帮助下办起了英语培训学校,开始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在美国发展不顺的晓骏回国,并加入学校,无疑推动三个好友朝着梦想迈进了一大步。

电影片名的翻译研究 篇6

【关键词】电影片名 翻译 影响因素 翻译策略

电影是一种人们喜闻乐见、雅俗共赏的艺术形式,它是文化的缩影,也是中西文化传播的载体。一部电影之所以成为经典,不仅与其深刻的主题思想、精湛的拍摄技术、演员高超的演技有关,寓意深刻、余韵绕梁的电影名也会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寥寥数字的电影名不仅凝聚了电影的精髓,也引导了观众的意识取向。中英电影片名在互译过程中存在诸多影响因素,如中西文化差异、译者自身的语言功底、知识结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等等。在影片名称的翻译过程中,译者只有洞悉影响中英电影片名翻译的诸多因素,灵活地选用翻译技巧或策略,以精彩的影片名称吸引目标观众的眼球,从而达到中西电影的文化传播功能。在笔者看来,影响中英电影片名翻译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诸方面:

一、思维方式对电影片名翻译的的影响

中西方意识形态或思维方式的差异都有悠久的文化渊源。中国文化属于人文文化,和绝大多数中国人一样,谦虚内敛,重人伦,重归纳,表达方式侧重暗示、慎言。中国影片名称强调唯美,富有象征性或富含诗意,如《露水红颜》、《那时花开》、《阳光灿烂的日子》、《大漠谣》等。而西方文化相对张扬,描写力求精确细微,更富逻辑。这些差别在电影片名的命名上都有所体现。而西方电影经常以电影中具有代表性意义的地名、物和人名来命名。如Peal Harbor,Speed,Taxi,Up,Shooter,Forrest Gump,Lolita等等。

二、文化差异对电影片名翻译的影响

文化差异使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于相同的词汇产生不同的内涵联想,译者翻译片名时需要考虑到这一点。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使得相同的事、物有着各自不同的文化寓意。同一事物,在一个民族看来是美好的,而在另一个民族文化中,它的含义却大相径庭。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中西方人对红色(red)和白色(white)有着截然不同的概念界定。西方人眼里的白色象征纯洁、对爱情的忠贞和忠诚。故在西方新娘在婚礼上会穿一袭白色的长裙走进教堂经历人生最神圣、难忘的一刻。而在中国人眼里,白色象征死亡或不详,是葬礼上丧服的主要颜色。在中国传统习俗中,长辈去世后,晚辈都会披麻戴孝,葬礼上的颜色都以白色为主。在西方人眼里,红色带有淫荡、轻浮的色彩。但在中国文化里,红色象征希望、生命、喜庆、吉祥。中国人称自己的军队为红军,酝酿正义革命的地点为红色摇篮。婚礼上的新娘从头到脚都是红色,表达喜庆、吉利及婚后生活红红火火的愿望。就连小孩子满月都要将白色的鸡蛋染成红色,保佑孩子吉祥平安,长命百岁。

由张国荣和梅婷主演,拍摄于上个世界末的影片《红色恋人》,讲述了在三十年代的旧上海,一对革命恋人之间凄美的爱情故事。电影的英文名字被译做A Time to Remember。咋一看,译名和中文名字没有丝毫的联系,但是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共产党在上海地下组织的高层领导人,因为受伤失忆而不认识眼前的恋人,最终和恋人为了革命双双离世。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直接避开“红”这一字眼,根据故事的内容将其译为A Time to Remember,既在视觉和观念上不会让西方观众产生厌恶情绪,又能将关于影片内容的最基本信息传达给观众。

三、审美观对电影片名翻译的影响

审美作为普遍的社会文化现象,是人类文明长期发展的结果。不同的文化背景决定了审美情趣的差异。而审美的差异决定了译者要深入把握源语电影作品的思想美学内容,用目的语的艺术形式传达源作的形象、情感和语言的艺术美,从而将源作的审美体验传给译入语的电影艺术受众者。

著名的奥斯卡获奖影片The Bridge of Madison County讲述了一个发生在麦迪逊镇上,一位摄影师和一位中年妇女之间的爱情故事。故事的发生和发展紧紧地和麦迪逊小镇的桥联系在一起。男女主人公的爱情起源于这座小桥,后来女主人公因为不愿丢下自己的家庭而最终没有和男主人公走到一起。因此在得知男主人公去世的消息后,她立下医嘱,希望死后子女将自己的骨灰撒在麦迪逊桥畔,能和爱人永远相伴。可见麦迪逊桥既是故事发展的渊源,主线,又是故事终结之地。如果译者在翻译时只是简单地直译为《麦迪逊镇的桥》就会使这部奥斯卡巨作在中国观众眼里显得平淡无奇,单调乏味,毫无吸引力。而译者巧妙的将其译为《廊桥遗梦》,既突出了故事里的主要元素“桥”,又给观众无限遐想。“遗”字和“梦”字道出了男女主人公的无尽惆怅和遗憾以及对死后生活的向往、追求。目标观众看到这个名字的时候,脑海里便会想象到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或许这个传神达意的电影译名也是当时使观众口耳相传,争相观看,促进票房大卖的原因之一。

四、特定历史事件对电影片名翻译的影响

特定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是一个国家文化的载体之一,一个简单的人名或是事件名对于该国观众而言有着深刻的意义。当中文片名涉及历史事件或人物时,对于不太了解中国历史的西方观众而言,采用简单的音译法无法贴切传递片名的文化信息。因此,译者在翻译时,需要对具体的片名特征进行分析。如关于中国历史的巨片《南京!南京!》让中国观众再次经历了南京大屠杀的血腥场面。南京大屠杀发生于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南京。电影随着最后南京沦陷,同胞被屠,男主人公将枪口对准自己自杀的镜头为观众开启了一个新的思考视角,告诉人们战争虽然失败,城市虽然沦陷,但活下来的小孩是中国的希望,他会像蒲公英一样飘向中国的各个角落。这段历史对每位爱国的中国人民而言是刻骨铭心的,但是对于不太了解中国历史的西方观众而言,南京只是一个地名,仅此而已。故译者译介给西方观众的名称为City of Life and Death。以此激发目标观众强烈的好奇心和同情心,实现影片的经商业值和文化传播功能。

五、中西电影片名翻译策略

电影是文化的载体。金惠康认为,在翻译过程中对文化的处理主要有两种手法:以源语文化为认同的异化(foreignization)原则和目标语为归宿的归化(domestication)原则。异化要求忠实源文作者,直译源文的语言形式,保留源语言蕴含的文化因子;而归化要求贴近读者,迁就读者,尽可能地把源语行为模式纳入译语读者的文化范畴。考虑到中英电影片名翻译的影响因素,笔者认为,在中英电影片名翻译过程中,译者应把握中英语言特点、文化内涵及影片所表现的主题思想,灵活采用异化或归化的翻译策略,力图使影片最大限度的发挥文化传播功能,实现文化和商业领域的双重价值。

中英电影片名翻译的影响因素是客观存在的,是电影片名译者无法回避或忽略的事实。在电影片名翻译的过程中,译者必须洞悉源语与译入语之间的影响因素,既要创造性地融合,又要因地制宜,区别对待,恰当并运用异化或归化两大翻译策略最大程度地保留源作文化特色,完整传递源作的文化价值、信息价值和审美价值,真正实现影片文化交流的目的。

参考文献:

[1]Nida Eugene.Language Culture and Translating[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993.

[2]贺莺.电影片名的翻译理论与方法[J].外语教学,2001(01).

[3]金惠康.跨文化交际翻译续编[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3.

[4]金香.文化差异对电影片名翻译之影响[J].2011(8):150-151.

[5]陆海霞.论电影片名翻译的中西文化差异[J].电影文学,2012.

[6]李全.论英汉文化差异对电影片名翻译的影响[J].电影文学, 2012(2):165-166.

[7]王坤.中西方文化差异对电影片名翻译的影响[J].电影文学, 2012(22):144-145.

[8]张晓轲.东西方文化差异下的电影片名翻译[J].长沙铁道学院报,2005,3.

英语电影片名翻译方法研究 篇7

一、电影片名的功能特点

片名是影片主题思想的浓缩, 它传达出电影的主体信息和文化内涵, 确立全面的感情基调。优秀的片名能简练地概括影片内容, 可以使观众通过片名就能了解影片的风格和主旨, 起着传递信息、增加票房宣传力的作用。

片名翻译要忠实传递原片内容, 做到译名形式与原片内容的统一, 更要在片名翻译中体现文化价值, 促进文化交流和理解, 这是电影片名翻译的重要任务。同时, 片名的翻译讲求摆脱原文词语束缚, 深入把握作品的思想美学内容, 进行艺术再创造, 从而增强片名感染力, 吸引观众。

电影是一门文化性和商业性兼具的艺术, 这就要求译者善于渲染气氛, 制造悬念, 译出新颖醒目的片名, 激发观众的观赏欲望。Waterloo Bridge译为《魂断蓝桥》就是一个片名翻译的经典之作。惊险片The Rock译为《勇闯夺命岛》, 喜剧片Sister Act译为《修女也疯狂》, 也都新颖别致, 悬念十足, 成功地体现了艺术性和商业性的结合。

三、电影片名翻译的基本方法

电影片名的翻译不单纯是语言转换的过程, 同时也是两种文化交流的过程。文化差异使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于相同的词语产生不同的文化内涵联想, 电影片名的翻译表面上处理的是单个的字词或短语, 实际上译者必须有很深的文化底蕴和艺术造诣, 并灵活、恰当地运用直译、音译、意译、扩译等翻译方法, 才能译出既富有艺术性, 又具有实用性的佳作。

常见的英文电影片名翻译方法有:

1. 直译

直译能最大限度地保留原片名的含义和形式, 是一种重要而且最常用的英语片名翻译方法。如:

Crazy Heart《狂野的心》

A Single Man《单身汉》

The Young Victoria《年轻的维多利亚》

Revolutionary Road《革命之路》

这些英语电影片名清楚地表达了影片的内容或主题, 而且在汉语中可以找到完全对应的词语, 因此依照字面意思进行翻译。

由于语言文化差异, 在很多情况下, 逐字翻译会使生动形象的原文片名在译语中变得索然无味。另外, 照搬词序的直译, 有时也会成为意不通、句不顺的死译。这就需要译者在不违背电影主题的前提下, 用观众最熟悉、最易接受的语言来进行翻译, 从而再现原片名的魅力。

如:爱情喜剧Love and Other Disasters被译成我国观众所熟悉的《相思成灾》, New In Town被译为《初来乍到》, 浪漫爱情剧A Walk in the Cloud被译为《云中漫步》等。这些译名更符合观众的用语习惯, 且形神兼备, 雅俗共赏。

2. 音译

如果说直译是把原文按字面的意义进行翻译的话, 音译则是根据发音将片名译成另一种语言。它一般用在以人名、地名等命名的片名翻译上, 尤其是以观众所熟识的著名历史人物、事件、地名等命名的电影, 其片名更应该采取音译。如:经典名著Jane Eyre译为《简·爱》, Hamlet译为《哈姆雷特》, Titanic译为《泰坦尼克》等。

Avatar词根源自梵文, 意指人性中的神灵之能。同时它也是一个电脑技术术语, 指网络世界中一个完美化的虚拟角色。这个词作为主人翁名字和电影片名, 不单将故事要点透露出来, 也使影片主题得到进一步升华。此时, 音译法最能体现其精髓。

3. 意译

由于各国各民族的语言文化、社会风俗、价值取向等存在着诸多不同之处, 直译有时难以体现其中精髓, 在某些情况下直译不仅会失去原片名的本来意义和艺术特色, 甚至可能令人产生一些错误的联想。在这种情况下, 宜采用意译法翻译。如:美国军事题材影片Top Gun (Top Gun意指美国海军陆战队中最优秀的飞行员) , 片名译为《壮志凌云》, 就充分展示了年轻飞行员的豪迈气概;经典魔幻小说Tuck Everlasting蕴涵了关于对永生不死是幸运还是痛苦的人生探索, 改编的同名电影中文译名为《不老泉》;英文名著Gone with the Wind搬上荧幕后被译为《乱世佳人》, 既切合题意又赏心悦目, 乃成功翻译的典范之作。

意译可以改变原片名的表达形式, 充分发挥译者的想象力。电影Thelma and Louise中文片名没有受到英文的限制, 意译为《末路狂花》, 不仅译名与电影内容吻合, 而且具备商业广告的特点。动画片Up意译为《飞屋环游记》, 影片内容一目了然。

下面几例片名本来是应该音译的, 但他们并非为观众所熟知, 采用音译片名就会让人不知所云。结合影片内容采用意译法, 则能最大程度地激发观众的想象力与观赏欲望。经典影片Rebecca (《蝴蝶梦》) 、Cleopatra (《埃及艳后》) 都是采用意译的方法并取得成功的典范。这样的例子还有:动画片Bolt (《闪电狗》) 讲述一只名为波特, 身上印有闪电花纹的小狗的历险故事。此外, Nanny Mc Phee《魔法保姆》、Nancy Drew (《少女妙探》) 、Leon (《这个杀手不太冷》) 都采取了意译法, 将原本平淡无奇的片名变得悬念十足, 引人入胜。

4. 扩译

有些英文电影片名在翻译时需根据影片的内容增加一些词补充或解释原片名, 这种翻译时增加字词的方法就是扩译。扩译分为两种:

(1) 直译、意译结合。有些片名虽能按字面意义直译, 但译名仍不够理想生动。这时可采用直译加意译的方法, 即在直译的基础上适当调整, 按照原片内容和风格增词, 以达到更好的效果。影片The Bridges of Madison County直译就是“麦迪逊郡的桥”, 结合意译译为《廊桥遗梦》, 更能激发观众的想象力。在英语片名翻译中, 此种译法能使译出的片名在最大程度上既忠实于原文, 又富有艺术感染力, 所以经常被采用。

惊悚片Seven叙述了一个哲学犯罪故事。Seven在宗教上是一个非常神秘的数字。天主教有七大死罪, 指七项世人常犯的过错。在电影中“七”也无处不在, 暗示宿命的罪与罚。影片译为《七宗罪》, 不仅向观众诠释了宗教含义, 也和影片寓意主旨吻合。

浪漫喜剧影片Chocolate译为《浓情巧克力》, 讲述太空探险故事的Star Trek被译为《星际迷航》, 影片The Apartment译为《桃色公寓》, 青春题材影片Thirteen译为《芳龄十三》, 动作片Speed译为《生死时速》, 都采取了直译加意译的方法。

(2) 音译、意译结合。在采用人名、地名、事物名称等作为片名的情况下, 以观众是否熟知为原则分别采取音译或意译外, 还可以先音译再结合影片内容适当添加概括性的字词, 以突出主人翁的身份特征。如美国动画片Tarzan, Garfield, Shrek分别被译为《人猿泰山》、《加菲猫》、《怪物史莱克》, 可谓形神兼备, 让观众一目了然。类似的例子还有:Wall-E译为《机器人瓦力》、Sweeney Todd译为《理发师陶德》。

总之, 由于原语和译语的不同特色和民族的差异, 把片名从一种语言转化为另一种语言是一个艰难的过程, 也是一个艺术创新的过程。片名翻译只有充分认识语言文化差异, 正确把握观众的接受能力, 才能译出既忠实于原片的内容, 又能适合我国观众欣赏习惯的佳作。

摘要:片名是影片主题思想的浓缩, 它能深入传达原片内容, 增加票房宣传力。本文分析了电影片名的功能特点, 收集、分析了大量国外电影的片名翻译, 总结出英语片名的四种有效翻译方法。

关键词:电影片名,功能特点,翻译方法

参考文献

[1]王琴玲.英语电影片名汉译初探[D].华中师范大学, 2002.

[2]刘淑云.英文片名翻译法[J].科技咨询导报, 2007 (8) :102.

[3]王焰, 郑贤贵.英文电影片名的翻译策略与翻译方法研究[J].西华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5 (3) :74~76.

[4]王永胜.英文电影片名翻译之三足鼎立[J].渤海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6 (6) :139~141.

电影片名的翻译研究 篇8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 英文电影发展速度快、产量大。其背后隐藏的巨大利润使得不少翻译者为之倾倒。而对电影片名的翻译无疑占有重要的地位。在翻译过程中, 译者不可避免得会媚俗, 不可避免得会犯错误。本文首先提出了译者在英文电影片名汉译中普遍存在的两个误区:直译过度和媚俗倾向, 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译者在翻译中应遵循的三条原则:表意原则、简洁原则和本土化原则。

二、翻译误区

1、直译过度

2009年度奥斯卡最佳女主角被出演The Reader的美国著名女演员凯特·温丝莱特获得。The Reader被翻译成《生死朗读》。这一译本引起了成千上万观众的好奇心。观众不禁会问到“什么是生死朗读”?“为什么朗读跟生死有关”, 从而达到了抓住观众好奇心的目的。然而, 很多人不知道在《生死朗读》这一译本问世前还有另一版本《朗读者》。相比之下, 《朗读者》忠实了原文, 可谓十分直译, 但却过度直译, 很大程度上失去了猎取观众好奇心的功用。

2、媚俗倾向

由于电影的市场因素, 译者在翻译电影片名时不可避免的会有媚俗倾向。

本文发现, 大陆的译本强调“忠实”而香港和台湾的译本重视感官冲击, 过分的强调性和暴力。龙千红认为“译者在译著时应保持正确的态度, 不思而译和为利而译都是不可取的。”本文强调译者在翻译时应当平衡其翻译的“利”与“艺”。这就犹如女人化妆:浓妆淡抹总相宜才是最高境界。

三、翻译原则

1、表意原则

“翻译首先要忠于原文”。译者在翻译电影片名也应如此。译者应首先通过影片片名的翻译为观众勾勒出电影的大意。现如今, 新生电影发展速度之快以至于人们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观赏。因此, 我们可以说电影片名之于电影犹如地图之于旅行者, 它起到了向导的作用。这样一来, 有着不同口味的观众就可以轻松地选择自己喜爱的电影了。

2、简洁原则

简洁原则规定中文译本应当简单、重点突出、易于理解记忆。冗长晦涩的语言会给接受者带来理解上的障碍。译者只有将翻译译本高度简洁化、浓缩化, 才能让观众过目不忘。除此之外, 一些翻译技巧和方法可以帮助译者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 四字习语以及不规范但表意明确的四字组合。例如, A Cry in the Dark被翻译成《暗夜哭声》而不是《黑暗里的呼号》;The Year of Living Dangerously被翻译成《危险年代》而不是《生活中危险的一年》。

3、本土化原则

当今一个非常流行的词汇就是本土化, 诸如饮食本土化、信息本土化。这一现象对于电影片名的翻译也同样适用。译者在将英文电影片名汉译时其首要职责就是让中国的观众更容易接受并理解这些国外影片。因此, 如果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能够将中国的文化融入到译本中, 观众便能更容易, 更乐于接受这些舶来品。“这便是本土化原则。这也是检测目标语的大众认可度以及翻译译本的适用性的最好办法。” (刘苾庆, 1997:06)

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曾于1995年收获6项奥斯卡大奖的著名电影Forrest Gump。电影被译成《阿甘正传》而不是《福雷斯特·甘普》便充分反映出中国与西方文化的交汇。译本《阿甘正传》借鉴了中国著名作家鲁迅的《阿Q正传》, 指出电影讲述的是某个人物。同时, “甘”又是主人公的名字。而最让人乐于称道的是“阿甘”听起来更像中国人的名字, 令人感到亲切, 便于人们记忆。

四、总结

本文通过对英文电影片名汉译过程的研究揭示翻译主体——译者发挥的能动作用。首先提出译者可能遇到的两个误区:直译过度和媚俗倾向。然后给出翻译的三个原则:表意原则、简洁原则和本土化原则。最后, 本文指明任何英文电影片名的翻译都不可能仅仅依照某一个规则某一个定律达到完美, 译者只有在熟知电影内容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各种翻译技巧, 翻译原则, 力求使其译名完美。

摘要:随着翻译研究的深入发展, 许多译者根据自己的实际经验谈论各自的翻译策略、目的以及对译本读者的考虑, 而真正意义上的翻译主体研究只经历了百余年的历史。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主观能动作用逐渐凸显, 翻译主体也随之成为翻译研究的热点课题。本文旨在通过分析英文电影片名的汉译过程来揭示翻译主体的能动性及其作用, 指出可能存在的误区并给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电影片名,主体性,译者,翻译误区,翻译原则

参考文献

[1]刁承俊:《难道这样译就错了吗?——谈格拉斯两部作品的中文译名》, 《中华读书报》, 2006年。

[2]龙千红:《英语电影片名佳译赏析——兼谈电影翻译对译者的要求》, 《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3年。

[3]李群:《片名翻译对“忠实”的颠覆——电影片名翻译的现状及理论根据》,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2年。

[4]《北美2004年电影库》.http:www.5see.com, 2005.

英语电影片名的翻译 篇9

电影, 是中外文化艺术交流的重要途径。电影的交流首先是片名的交流, 片名是先行使者, 起宣传引导的作用。片名的佳译可为影片锦上添花, 更好地促进国际间跨文化交流。由于中西方思维方式和审美习惯的不同, 若将一些英语片名直译为中文, 势必会削弱对观众的吸引和感召力。因此, 本文在研究翻译片名四原则的基础上, 探讨对由专有名词构成的片名的翻译。

2. 英语电影片名翻译的四原则

根据彼得纽马克提出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原则的观点, 语篇可分为表达功能型、信息功能型和劝说功能型。不同的文本适合不同的翻译原则。因此, 译者应采取何种翻译方法, 首先要考虑所面对的文本是文学作品还是非文学作品, 在翻译的语言上是倾向于原文还是译文, 翻译重点是放在原作还是译文读者上, 在翻译目的上是提供信息还是规劝读者, 然后译者才能根据各种文本的特点采用适当的翻译方法。电影片名的翻译属于劝说功能型, 应侧重于交际翻译, 翻译重点是译文读者, 翻译目的是规劝读者。

因此电影片名应凸显影片内容, 确立全片感情基调, 吸引观众, 增加票房为终极目标。在电影片名翻译跨文化、跨语言的转换过程中, 应体现纽马克的交际翻译特性和价值取向。在交际翻译理论的指导下, 与电影片名的特点相结合, 就形成了指导片名翻译的四项原则, 分别为信息传递原则、文化重构原则、审美价值原则和商业价值原则。

信息传递原则就是要忠实传达内容, 不能误译。如电影American Beauty流行的中译名有《美国丽人》和《美国美人》。但其实American Beauty指的是美国产四季开花的红蔷薇。用以表示爱情的纯真和坚定。电影以花喻人, 以花表情, 名花和美人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了。台湾将之改译为《美国心, 玫瑰情》, 以中国玫瑰代替美国蔷薇, 这才揭示了影片的精神内涵, 别有意境。

文化重构原则是本文主要讨论的原则, 本文拟将其再细分为两类。一是表述风格重构, 要符合中国观众的形象思维习惯。二是文化意向重构, 有破有立, 跨越“超语言因素”和跨文化交际的障碍。

审美价值原则即在字里行间将原片名的美感经验传导给中国观众。电影片名的翻译, 实际上是一种审美再创造。如果说话的审美意义表现在色彩上, 那么英语电影片名的审美意义就体现在将原片名的美感经验传导给中国观众的字里行间。

最后, 商业价值原则就是要吸引观众, 增加票房收入。因为电影是一门文化性和商业性兼具的艺术, 在片名翻译时需要考虑到商业因素, 所以要求译者创造出观众所喜闻乐见的电影标题, 引起其心理认同, 激发审美愉悦而产生观看欲望。

3. 文化重构原则和商业价值原则指导下的片名翻译

接下来本文将集中讨论由人名、地名等专有名词组成的片名翻译。这类片名的特点是仅有单纯人名、地名构成, 且冗长、不具有广泛意义。

下面给出两个例子, 请分析更赞同哪种译名。

Casablanca———A.《北非谍影》

———B.《卡萨布兰卡》

A.B.两译法体现了中英文不同的风格。A贴近观众, B贴近原著。但作为故事片的片名, 除了要忠实于原文外, 更重要的是要吸引观众, 实现其交际功能, 以实现功能对等。所以, 作为观众, 《北非谍影》比《卡萨布兰卡》更具有感召力和吸引力, 商业价值要更高一筹。本文认为, 对于由人名、地名等专有名词组成的这类片名的翻译, 多数情况下应进行文化重构。同时, 文化重构又分为两个层次, 一是表述风格重构, 二是文化意向重构。

3.1 表述风格重构

请先观察下列三个例子。

The Bathing Beauty———《出水芙蓉》

Waterloo Bridge———《魂断蓝桥》

通过例子, 我们会发现这类英文片名直白平实, 低调陈述。而中文译名则鲜明生动, 含蓄意蕴。这是由于中国人习惯于形象思维, 为使译名鲜明生动, 在选词造句上, 特别喜欢用形象的词汇, 含蓄意蕴, 使人产生丰富的联想。不难想象, 如果将这些英文片名直译成中文的话, 其平淡无奇无疑将缺少中国观众所熟悉并期待的内涵。严复先生也说, “信”是“意义不倍 (背) 本文”, “达”是不拘泥于原文的形式, 尽译文语言的能事以求原意明显, 为“达”也是为“信”, 两者是统一的。因此, 在进行翻译时要凸显影片内容, 传达主题信息。

3.2 文化意向重构

谢天振在《译介学》中指出:“文化意向 (Cultural Image) 是一种文化符号, 它具有相对固定的独特的文化含义, 有的还带有丰富的意义, 深远的联想, 人们只要一提到它们, 彼此间立刻心领神会, 很容易达到思想沟通。”如中国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和英语国家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等。它们分别代表了典型的中西方文化意向。

浸润在由西方民族的文学、历史、哲学、宗教、传统、习俗和传说等因素构成的西方文化体系中的英语电影及其片名, 形成了西方文化圈的隔膜, 不为中国文化体系中的人所认识, 成为翻译中的“超语言因素”和跨文化交际的障碍。为了能及时有效地使英语电影片名的中译名与中国观众沟通, 达到令观众心领神会的效果, 其片名翻译要受限于中国文化。在翻译的过程中, 根据情况对英国文化进行选择、规范、强化、排斥、贬低, 同时附加中国文化色彩, 把极具中国特色的文化意向注入翻译中, 重构为广大观众所熟悉、能意会、肯接受的崭新文化意向———这就是文化意向重构 (reconstruction of cultural image) 。

一部好的影片应该是主题鲜明的, 不同的影片有不同的风格, 像Of Mice and Men这类的社会伦理片, 主题严肃, 予人以警示或启迪。

本文还搜集了一些例子, 仅供参考:

North by Northwest———A.《西北偏北》B.《谍海疑云》

Blood and Sand———A.《血与沙》B.《碧血黄沙》

The Bathing Beauty———《出水芙蓉》

黄飞鸿———Once Upon a Time in China

3.3 异域特色

英美有不少影视片是根据我国观众喜爱的著名文学作品改编的同名电影, 它们也常常采用故事中主人公的名字或故事发生地作为片名, 但是由于不少观众对电影主要内容和人物已有所了解, 因此, 这类片名直译可以保留其异域特色, 更能激起名著读者的观看欲望。如:

Mulan———《木兰》

Jane Eyre———《简爱》

Sister Carie———《嘉莉妹妹》

同时, 像大导演斯皮尔伯格的影片ET, AI, 它们的中文译名是直译过来的, 为《外星人》、《人工智能》, 这类片名短小精悍, 体现了影片的科幻题材, 也是十分成功的。

4. 结语

片名翻译, 不是简单机械地照搬原片名的内容和形式, 而是在译者对原片的内容、片名的来源和风格进行充分分析的基础上,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体现译入语的优势, 从而进行再创造, 是译名在传达原片信息的同时, 沟通观众感情, 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审美价值。同时由于电影是非常商业化的艺术形式, 电影片名也具有很明显的交际翻译特性, 要时刻以观众为中心, 还必须符合译入语观众的理解需求, 具有充分的吸引力, 这才能成为理想的译文。

摘要:本文基于片名翻译的四原则, 从英语电影片名的交流功能出发, 分析英语电影片名的翻译方法, 论证了英语电影片名翻译是再创造, 即译名在传达原片信息的同时, 沟通观众感情, 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审美价值。同时, 电影片名也具有很明显的交际翻译特性。

关键词:英语电影片名,交流功能,片名翻译

参考文献

[1]Peter Newmark.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M].Hertwoodshire:Prentice Hall International, 1988.

[2]包惠南.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1.

[3]蔡东东.英美电影鉴赏[M].北京:外文出版社, 2000.

[4]秦秀白.文体学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7.

[5]郭著章, 李庆生.英汉互译实用教程[M].湖北: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4.

[6]贺莺.电影片名的翻译理论和方法[J].外语教学, 2001, (1) .

[7]龙千红.英语电影片名佳译赏析-兼谈电影翻译对译者的要求[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3, (3) .

浅谈电影片名的翻译 篇10

影视艺术是当代名副其实的主体艺术,这种艺术是声画的有机结合。不同于其它体裁的作品,它通过多种信息传播媒体作用于人的感官进而产生某种效果,因而电影片名的翻译也不同于其它体裁的翻译,但也属于跨文化交际的活动。它是一项重要而富于创造性的工作。佳译能够为影片锦上添花,对丰富国内观众业余文化生活、促进国际间文化艺术交流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译名问题多年来一直受到译界的关注。众多学者对书名、篇名和产品、商品名称等的翻译都有专述。但是电影片名的翻译只是偶有论及且较为零散。从体裁类型看,英文电影片名翻译属于翻译学专项研究一类(金隄,1998:12)。英文电影片名的翻译,虽然国内的学者涉及不是很多,但已渐渐引起重视。何跃敏(1997:41—43)指出了西片译名中“给人带来的混乱与遗憾”,分析了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他认为,好的译名“既要有艺术性,又要有使用性”。而贺莺(2001:56—60)则根据功能对等理论,结合中英电影片名的特点,提出了指导电影片名翻译的四大价值标准,概括了片名翻译的主要方法。肖陆锦(2001)对片名的汉译技法则作了分析。谭宝全先生(1997:119—120)强调要译出“韵味”。包惠南(2001:92)指出,影视片名的翻译“既要符合语言规范,又要富有艺术魅力,既要忠实于原片名的内容,又要体现原名的语言特色,力求达到艺术的再创造”,要将求“大众化、通俗化、口语化和艺术性”,“要能起到很好的导视和促销作用”。

本文在这些理论的综合指导下,广泛收集了近一个世纪的英文原版的电影片名译名,并加以分析、归类,就英文电影片名翻译的原则、技巧和方法等作了进一步探讨。

二、电影片名分类

片名的确定、选择并非无目的、无原则,它是片商和观众之间相互沟通的第一个直接的窗口。瘪脚的译名通常是见词猜义或死译硬译的结果,常与影片内容风马牛而不相及。如:The Dukes of Hazzard(《正义先锋》),While You Are Sleeping(《二见钟情》)曾分别被译为“哈子德公爵”和“当你入眠时”,与影片内容相差千万里,令人费解。

译好片名的第一步,应全面了解片名的来源及其命名特点,这是优秀译名的必经之路。片名大多以剧情、背景、主题、主人公线索为来源(贺莺:2001:56)。以此为标准,电影片主要分为三大类,即记录片、科教片、故事片。前两者以信息传递、科学普及为主要目的,因而风格较为平实,选词正式。如:One Survivor Remembers(《幸存者回忆》),Anne Frank Remembered(《安妮·弗兰克记得》),American Movie:The Making of Northwestern(《导演狂想曲》),Amandla!A Revolution In Four Part Harmony(《阿曼德拉:四党联合之解放》),Paris Is Burning(《巴黎在燃烧》),Ghosts of Rwanda(《卢旺达的鬼魂》)等。

故事片片名语言则较为生动形象,通常带有较强的感情色彩,引人入胜。鉴于故事片种类繁多,特色各异,作者根据其功能进一步划分为四类。

第一类,惊险类。包括动作片、灾难片、恐怖片、西部片、强盗片、间谍片、犯罪片等。片名主要用以凸显惊心动魄的气氛。如:The Silence of the Lambs(《沉默的羔羊》),Hackers(《黑客》),Titanic(《泰坦尼克》),Pearl Harbor(《珍珠港》),The Living Daylights(《黎明生机》)等。

第二类,幻想类。以科学幻想片为主,此类片名主要以揭示影片新奇的内容,吸引观众为目的。如:Jurassic Park(《侏罗纪公园》),Star Wars(《星球大战》),Back to Future(《回到未来》),Deep Impact(《彗星撞地球》)。

第三类,悲喜剧类。标题本身含有强烈的戏剧气息。如:The Nutty Professor(《肥佬教授》),Beverly Hills Cop(《轰天雷》),Doctor Dolittle(《杜立德医生》),Growing Pains(《成长的烦恼》),Friends(《六人行》)等。

第四类,抒情类。包括爱情片、家庭伦理片、剧情片、音乐片、战争片(主要指对战争进行反思的影片,以暴力刺激感官为目的的战争片归入第一类。这类片名颇具散文风格,语言平实而且抒情意味浓厚。如:Golden Pond(《金色池塘》),Watch on the Rhine(《守卫莱茵河》),Ghost(人鬼情未了),American Beauty(美国丽人),Kramer Vs Kramer(《克莱默夫妇》),Forrest Gump(《阿甘正传》)等。

以上只为方便讨论片名翻译才加以划分,因为很难将哪一部影片归为哪一类。事实上,绝大部分都属于综合类,如属爱情片,也属喜剧片的,同时也可能是动作片。如Windspeaks(《风语者》),Men In Black II(《黑衣人》)属于科幻喜剧片。

三、英文电影片名翻译原则

虽然电影片名的翻译有其特殊性,但与其它体裁的翻译并非截然分开,而是有共同点。从其翻译过程、结果来看,它应该体现为以下四个原则。

1. 经济效益原则

就片商制片的目的看,他们不仅是借助电影这一艺术形式丰富人们文化生活,促进人际间的交流,还要赚取利润,而且必须产生社会经济效益。换言之,它必须具有商业价值。刘宓庆(1999:49)指出,“既然源语所含的内容值得翻译(即有社会效益),那么就应以社会能接受的目的语来实现转换,而不应拘泥于源语的可读性程度”。又说,“社会效益是检验翻译的意义、翻译的质量和翻译的价值的标尺”(1999:48)。影片的经济效益常在于片名对观众的吸引程度,片名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票房收入的高低。在此前提下,他提出了三个原则。其中,目的语的可读性原则对片名翻译有指导作用。众所周知,观众水平参差不齐,他们对片名的理解也不尽相同,但译名的可读性是基本要求,“源语的可读性甚佳时,能将源语的全部形式意义和风格意义对应地转换成目的语……”(1999:49)。如Sound of Music在台湾曾被译为“仙乐飘飘何处闻”就令观众颇为不解。后该片被译为“音乐之声”,已被广泛接受。一些奥斯卡经典影片如Waterloo Bridge译为“魂断蓝桥”也已成为经典之作。

2. 译名应具有信息原则

这是最基本的原则。由以上的分类可看出,片名包含丰富的信息内容。作为片名,虽然客观上要求简练、整洁,但一个字、一个词都包含有丰富的信息内容,使人一看便可猜出它属于哪类电影。如:Pulp Fiction(《黑色追缉令》),Meet the Parents(《拜见岳父大人》),A Rather English Marriage(《鳏夫二重奏》)。再如,The Third Man曾被译为“第三者”,给人的第一印象是爱情旋涡里的三角恋,而本片的第三者其实是指目睹一场凶杀的第三个目击者。原译名与实际内容相差极大。

3. 体现文化特色的原则

具有文化特色的翻译被认为是最难翻译的内容之一。关于“具有特定文化内涵(culture—specific)”,翻译理论家Baker (2000:21)说,“译出语词汇可能表达一个完全不为译入语文化所知的概念,该概念或抽象或具体,可能与宗教信仰、社会风俗、甚至某种事物有关”。由此可见文化翻译之难。影片是生活中或实或虚的反映,体现电影内容的片名自然而然也包含了很多文化因素,给翻译造成困难。体现文化内涵的方式多种多样,如文化词、习语等。如First Blood是个习语,意为“首战告捷”,但一直被译为《第一滴血》。2001:A Space Odyssey中,Odyssey含有文化背景,意为一段艰险的历程,若直接音译为“奥德赛”,必令非英语学习者困惑。All About Eve中Eve为神话故事中的夏娃,同样,若直译为夏娃,就令人费解。

4. 具有艺术审美价值

它包含两方面意思,即翻译本身的艺术性和译名的艺术性。斯坦纳(cf.金隄,1998:4)认为,翻译是“一门不折不扣的艺术”。电影片名的翻译也是如此,因为它是译者以被译电影为依据而进行的一种创造性活动。另外,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审美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客观上要求译名具有艺术性,可供欣赏,引起共鸣。好的译名传递着“美”的信息,常引起观众遐想,有先睹为快的强烈欲望。Gone With the Wind, I Happened One Night, the Secret Agent分别被译为“乱世佳人”、“一夜风流”和“间谍末日”,可谓其中的代表。从译文可看出,译名言简意赅,字里行间传递了强烈的信息,且具有音韵之美,这是汉语文化的一大特点。要达到以上标准,译者必须有很高的汉语文字造诣。

以上四种原则是电影片名翻译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但这并不是说,翻译每部电影的片名时,都得将它们一一对号入座。事实上,这几乎不可能。

四、英文电影片名翻译的方法及技巧

每部的影片都有自己的特定名称,片名不但是个称谓的符号,而且包含着如下含义:文化含义,片名包含着制作者对观众的诱导和暗示,因为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相应的层次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体现了一定的文化内容;统领意义,片名起得新巧,固然有着给观众联想的余地,起着审美作用。但最实际的,还应看片名是否承担了统领、指向影片本体的职能,换句话说,就是看片名是否和影片内容相关,或者一致。

电影片名的翻译同样也是一项再创造的工作,译得好就可更好地吸引观众去欣赏。如今,片名的翻译可谓百花齐放,有英文直译的、意译的、香港版的、内地版的,但不管怎样翻译,还是应该切实保留原作的信息价值、文化价值,适当强调其商业价值,达到功能对等。具体而言,就是既要忠实于原片内容,又要符合目的语的文化特征、审美情趣,从而使文字优美、言简意赅,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同时还要与我国的具体情况相结合。比如:一部名叫《梦断花都》的电影恐怕资深影迷也没听说过,而说出《红磨坊》则连很少看电影的人也会表示久仰大名。但《梦断花都》其实就是《红磨坊》,为何舍弃一个耳熟能详的名片而去另辟蹊径呢?影迷可能不理解,但有关部门自有顾虑,认为“红磨坊”这个译名是个“声色场所”,用它做片名不妥,要求把它译成另外一个名字“梦断花都”。片名言简意赅,但信息量大,总摄全片内容。它们多以名词、短语、简单句出现,其中以短语居多。这就要求译者有很高的汉译技巧,因为它们的上下文体现于影片情节中。常见的英文电影片名翻译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

1. 直译。

就是在译文语言条件许可时,在译文中既保持原文的内容,又保持原文的形式。换句话说,在片名翻译过程中,根据源语、目的语特点,最大限度地保留原片名的内容和形式。如:City of Angeles译为《天使之城》,Schindler’s List译为《辛德勒的名单》,Gladiator译为《角斗士》,The Jurassic Park译为《侏罗纪公园》,The Godfather译为《教父》。除了以上影片名为直译外,还有很多电影片名的直译佳作,如:Snake Eyes(《蛇眼》),Brave Heart(《勇敢的心》),Silence of the Limbs(《沉默的羔羊》),Space Cowboy(《太空牛仔》),Rain Man(《雨人》),Love at Firs Sight(《一见钟情》),Dances with Wolves(《与狼共舞》),True Lies(《真实的谎言》),Kiss the Girl(《亲吻女孩》)。

2. 意译。

每一民族语言都有它自己的词汇、语法结构和表达方法,当原文的思想内容与译文的表达形式有矛盾时,就不宜采用直译法,而应采用意译。有些电影片名如果片面强调保留片名的形式,就会损害其内容的表达。在翻译时,为了使观众能真正领会原片名的内容,就需要采取意译的方法。在具体操作中,可运用加词、减词、转类、扩展等方法进行翻译。如:Joan of Arc译为《圣女贞德》(加词法),The Dynasty译为《豪门恩怨》(加词法),Fop Gun译为《壮志凌云》(加词法),All the Pretty Horses译为《骏马》(减词法),She is So Lovely译为《可人儿》(减词法),In the Heat of the Night译为《炎夜》(减词法),Tomorrow Never dies译为《明日帝国》(转类法),The Fugitive译为《亡命天涯》(转类法),It Happened one Night译为《一夜风流》(扩展法),Entrapment译为《偷天陷阱》(扩展法)。

3. 直译、意译均可。

如:French Kiss直译为《法国之吻》,意译为《情定巴黎》;Stage Door直译为《后台门》,意译为《绝处逢生》或《勇破火箭岭》;The Green Mile译为《绿色英里》及《一片绿地》;The Hurricane可译为《狂风》和《罪恶风云》;Gone with the Wind直译为《飘》,意译为《乱世佳人》。

4. 音译。

是指根据原片名的读音翻译成另一种语言的方法。如:Titanic译为《泰坦尼克号》;Casablanca译为《卡萨布兰卡》;Tom Jones译为《汤姆·琼斯》;Ben—Hur译为《宾赫传》;Jane Eyes译为《简·爱》。

5. 另译。

有时电影片名用直译、意译都难以充分地体现原片内容,翻译后不是不伦不类,就是平淡无奇,这时我们就可采用另一种翻译———另译。另译就是指脱离原片名的形式和内容,根据原片内容另起译名。在这方面有不少的上佳之作,如:Rebecca译为《蝴蝶梦》;Ghost译为《人鬼情未了》;Outbreak译为《恐怖地带》;Of Mice and Men译为《芸芸众生》;Volcano译为《地火危城》;Patch Adams译为《妙失真情》。

六、结语

翻译是从一种符号转换到另一种语言符号的再创造活动。翻译的实质,是双语间意义的对应转换。不可否认,当前片名在这意义转换的过程中,存在良莠不分的现象,但因各个译者自身水平、经验、审美观点不同,译名质量自有高低之分。但是为了充分发挥译者的创造性,可允许多种译名同时存在。第一,就翻译的共时角度而言,这种解读同样作品由不同理解产生的诠释或许都有其全理性,都有积极的一面,符合水平不同读者的需要。第二,随着历史的发展,过去和现在人们解读同一部电影时的审美标准也发生了变化。若非某片名已被广泛接受,将一些片名再译以符合当代人的审美情趣,也是可接受的。当然经典的译名已深入人心,若非确定有把握,改译、另译似已无必要。但译名多了,为避免造成混乱,应在括号内加以注明。

总之,不论什么样的译名,都必须尽量达到以下的要求,即切合原影片的内容,反映原影片的主题,突出原影片的风格;言简意赅,便于记忆;符合汉语的语言规范,并且适合我国观众的欣赏习惯。这就要求译者有较强的电影审美鉴赏的能力、良好的文学功底和正确的翻译心态。电影片名要译好决非易事,需要译者仔细揣摩,字斟句酌。译者应有“一名只译,旬月踌躇”的钻研精神,这样才能生产出好的译品。一个好的译名犹如给影片这条“龙”点“睛”(龙千红,2001),它赋予影片以活力与神韵;一个好的译名就像一件艺术精品,使观众得到艺术的熏陶,美的享受和高尚情操的陶冶;一个好的译名又像一块磁铁,能吸引观众去观看欣赏影片,起到很好的导视和促销作用。

参考文献

[1]包惠南.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1.

[2]贺莺.电影片名的翻译理论和方法[J].外语教学, 2001.1.

[3]何跃敏.当前西片译名中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翻译, 1997, (4) .

[4]金隄.等效翻译探索 (增订版) [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8.

[5]刘宓庆.当代翻译理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9.

[6]龙千红.英语电影片名佳译赏析[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3, (3) .

[7]龙千红.一名之译费踌躇——从《速度》与《生死时速》谈英语电影片名的汉译[J].译苑 (创刊号) .西安:陕西旅游出版社, 2001.

[8]毛发生.两岸三地外语影片片名的翻译比较[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2, (4) .

[9]毛显辉.电影片名及相关术语的翻译IJ]中国科技翻译, 2001, (3) .

[10]谭宝全.现代汉语翻译诀窍[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1997.

[11]肖陆锦.英语影片名汉译技法探讨[J].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社科版) , 2001, (3) .

漫谈中国电影片名的日文翻译 篇11

出于对外国电影、文学介绍的需要,在那个外语学习不很普及的年代,翻译,也一度成为热门话题。好的译名之于一部好看的电影,如同画龙点睛,否则总难免会给人留下美中不足的感觉。“信、达、雅”这三字翻译真言,也是翻译要达到的三重境界。可惜,在实践的时候,往往顾此失彼。如果能有幸达到三者的统一,那样的译作一定会被广为传播。《魂断蓝桥》、《蝴蝶梦》、《出水芙蓉》都是让人记忆隽永的译名,不仅贴合电影原本的内容,而且巧妙地融入了中国古典文学的意境,少了一份陌生,多了一分亲近,何时想起,都有齿颊留香之感。“GONE WITH THE WIND”作为一部小说,在美国刚一面世,即轰动一时,翻译成中文时,原本可以直译为《随风而逝》,译者却总嫌不足,几经斟酌,终于定稿为《飘》,简洁而深刻,遂成经典。不过,这样的译名对于普通电影观众而言,显然过于抽象,而减少了吸引力,所以同名的电影,在中国上映时则被翻成了《乱世佳人》,配合着费雯丽精湛的演技和出众的美貌,永远定格在了电影史册之中。

改革开放以后,中日电影的交流,恐怕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单向的,即表现为单纯地引进日本影片,而很少输出中国电影。这种局面,在张艺谋等导演蜚声国际影坛之后,有所改观。日本也开始向中国购买影片,介绍给日本的观众。所以,对于片名的翻译,也不再仅仅是日译中的问题,一部优秀的中国电影,以怎样的名字呈现在日本观众的面前,从而吸引他们买票入场,也随之成为电影人不得不面对的选择。

那些承载着中国文化、文明的优秀电影,在片名译成日文时,大体有三种考量。

一、根据中文片名直译

直译,是翻译过程中最基本、最常用的一种方法,是指根据原文字面的意思相应地转化为另一种语言。直译的好处是,充分忠实于原文,熟悉外语的人更可以一目了然。

张艺谋的电影《幸福时光》,在日本被译成「至福のとき」,可以说就是直译。日本人还将其连同张导的另外两部电影《我的父亲母亲》、《一个都不能少》合称为「しあわせ三部作」(幸福三步曲),这样的说法在中国好象未曾听到过。幸福时光,是由善良的人用美丽的谎言为一个盲女构筑的,这算不算得是「至福」呢?

有一部电影,严格说来是部美国大片,不过担纲主演的却是三个中国的女演员,不妨也在这里提一下,这就是讲述日本艺伎故事的《艺伎回忆录》。这是美国人眼中的艺伎世界,虽然不乏真实的原型,实际上却与真正的生活相差了很远,因此在日本引发了不小的争议。不过,这部电影片名「芸者の回顧録」的翻译无疑是直译。

因为电影的片名往往是有特定文化内涵的,所以直译,往往不能达意,起不到好的宣传效果,所以这种翻译中最常见的方法,在翻译电影片名时倒是用得不多。

相反,根据电影的内容,在翻译片名时作适当的调整,有时更能传达一部电影的真正内涵,更贴近观众的心理感受。具体到中国电影片名日文翻译时,又有两种做法,即:受到英文片名的影响和融合日本的特色。

二、翻译时深受英文片名的影响

中国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导演通常在拍片之前,就会考虑向海外市场发行事宜,所以这些影片在上映的时候,往往有英文的译名。不过,如果这些影片想要进入日本影院,自然需要日文的译名。

日本属于汉字圈,自中国的隋唐以来,就深受中国影响。日语中无论片假名还是平假名,都是根据汉字的偏旁部首简化而成,而且不仅如此,日语在书写时还直接保留了大量的汉字,其中大部分从字形到字义,都与汉语中的汉字是一致的。虽然,在日本几度有人倡议废除日语中的汉字,完全使用假名,但相比与拼音文字需要完整拼出后才知其意,汉字的意思一目了然,具有相当的优越性,所以迄今为止,汉字仍然大量地保留在日文中。照此推测,中国的影片名在翻译成日语时,如果有对应的汉字,直接拿来用是最方便不过的。不过,事实似乎并非如此,有一部电影就非常典型,这就是李安导演的《色•戒》。

“色”和“戒”这两个常用汉字,在日语中均有保存,意思也大致相同,直接用,未尝不可。不过,也许是脱亚入欧的思想在作祟,这部电影被翻成了「ラスト、コーション」。乍看起来,相当地晦涩,别说是粗通日语的外国人,就是土生土长的日本人也未必能立刻明白,原来这是根据英文译名“LUST, CAUTION”转化而来的。遗憾的是,经过这一转化,总有点不伦不类,既少了汉字的亲近感,又不怎么日本化,这样的译名颇让人费解。

相比而言,张艺谋的电影《秋菊打官司》在翻成日文时,虽然也受到了英文的影响,效果则要好得多。“打官司”,中国人一听就明白,对于外国人而言则多少有些难懂,所以在翻成英文时改为“THE STORY OF QIU JU”(秋菊的故事),让人一看就明白,日文也是据此翻成了「秋菊(しゅうぎく)の物語」,意思是完全一样的。虽然“物语”是一个日本词汇,但意思就是“故事”。日本流传至今最早的故事就是《竹取物语》,即“伐竹老人的故事”;日本最早的长篇小说就是《源氏物语》,即“源氏公子的故事”。其他如《落洼物语》、《伊势物语》、《平家物语》等等,由此可见,物语文学在日本的盛行。把这样的词汇添加到中国的影片中,很容易让人产生认同感。

与此类似的还有一部电影,就是《那山 那人 那狗》。这部充满湘西风情的片子,据说开始在中国只卖出了一个拷贝,后来被一个日本人看中并购买之后,在日本居然大获成功。片名如果按照字面上,完全可以译为「あの山 あの人 あの犬」。不过,这样的名字虽然很抒情,却难免有些抽象,所以在日本上映时,翻成「山の郵便配達」,就是“山里的邮递员”,这和英文名“POSTMEN IN THE MOUNTAINS”是一致的,概括了电影的主要内容。

李安另一部深受西方人喜爱的电影《卧虎藏龙》,要译成外文,应该是有难度的。因为“卧虎藏龙”本身是中国一个常用的成语,其含义很好地概括了电影的情节,字面上又暗含了剧中主人公“罗小虎”、“玉娇龙”的名字。这部片子的日文译为「グリーン•デスティニー」,用片假名书写的方式,应该是来自英文的。不过,这样的片名无论对于日本人,还是中国人、或英语国家的人来说,都不容易一下子明白。这部电影的英文名倒是翻译得中规中矩,按照字面译作“CROUCHING TIGER, HIDDEN DRAGON”。显然,这样长的名字完全用片假名改写成日语,似乎也是不现实的,那么日语的译文又是从哪里来的呢?原来,“グリーン•デスティニー”是指“青冥剑”,就是影片中李慕白想送、玉娇龙想争的那把宝剑。这柄剑可以说是贯穿整个故事的线索,以它作为片名,未尝不是一种选择,只是,用片假名翻译英文单词的方式推出,总难免使人迷惑。

总体而言,中国的电影片名在翻译成日文时,常常会受到英语译名的影响,在当今英语雄霸话语权的时代,是可以理解的。即便是日本这样的经济强国,日语在世界上仍然是小众的语言。日本人和中国人一样,从小就开始学习英语,但因为缺乏语言环境,即便是大学毕业生,也很难真正掌握这门语言,所以普通人对于英语的向往,也在情理之中。而且,虽然日本是一个典型的亚洲国家,日本人也是典型的黄种人,因为与亚洲其他国家相比,经济上明显占优,可以与欧美的经济强国比肩,所以19世纪以来,就有人提出把日本作为亚洲以外、欧洲的一员对待。这也从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日本人对于英语的渴望。

不过,语言终归是语言。对待中国电影片名翻译的问题上,如果一味地按照英文日本化的方式进行操作,疏离感、陌生感、晦涩感是在所难免的。如果能兼顾日本人本身的习惯,翻译产生的效果则会事半功倍。

三、翻译时融合了日本特色

有几部中国电影的片名在翻成日文时,因为融合了日本特色,就显得相当精彩,这其中最让人感到惊喜的就是张艺谋导演的《我的父亲母亲》,以及张杨导演的《洗澡》。

“我的父亲母亲”这个片名,本身相当平淡。不过,从剧中张红雷扮演的“我”的视角,看待父亲母亲的爱情,就有了特定的年代感,能够很容易勾起一代人的集体记忆。这样的背景对于日本观众来说,是比较陌生的。所以,片名在翻译时,另换了一个角度,立足于女主人公纯粹而执著的爱情,将其译成「初恋の来た道」(初恋来临之路),可谓是神来之笔。日本有部电影就叫「初恋」(初恋),描写的是少男少女纯真、羞涩的感情,很受欢迎。酸奶在日本刚刚推出的时候,据说几乎没有销路,后来因为一句广告词“酸酸的、甜甜的,初恋的感觉”而一举打开市场。可见,“初恋”对于日本人来说,是多么美好而深刻的印记。电影中的招娣一身红袄,站在村口,痴痴盼望乡村教师回来的身影,不正是对于初恋最好的诠释吗?初恋来临的时候,谁又能不欣喜、不激动呢?顺便提及的是,这部电影的英文译名“THE ROAD HOME”也很有特点。回乡之路,让人很容易联想到美国著名乡村歌手约翰•丹佛的代表作“COUNTYR ROAD, TAKE ME HOME”(乡村路,带我回家)。歌中唱到“乡村路,带我回家,回到那我属于的地方……”,因为有爱在,年老的“母亲”固执地想让已经去世的“父亲”回家,长眠在属于他们的地方,这或许是符合美国观众口味的翻译角度。

《洗澡》反映的是老北京一段正在消失的生活——到公共浴室洗澡,这也是日本人曾经所熟悉的。在日本,公共浴室被称为「銭湯」。“汤”在古汉语中,就有热水的意思,在日语中被保留了下来。“钱汤”就是付钱洗热水澡的意思吧,在日本一度非常流行,是一种很好的休闲方式。所以,《洗澡》这部电影发生的场景,对于日本人来说不陌生。电影中的公共浴室,不仅是洗涤身体污垢的地方,更是治疗心灵创伤的场所,所以日文译名「心の湯」直接点到了精神层面,可谓相当精彩。英文译名“SHOWER”,在日语中被写作「シャワー」,是指冲淋浴的意思,虽然也是洗澡,但和电影中的场景严重不符,所以日本人是不会直接拿来用的。

还有一部电影,在日本也很受欢迎,那就是吴宇森大手笔制作的《赤壁》。草船借箭、借东风、蒋干盗书等故事,集中发生于赤壁之战中,在中国可谓是家喻户晓。所以,电影未映,已经引起了很多人的兴趣。而在我们的邻邦日本,小说《三国演义》引发的热潮可以说是经久不衰,所以《赤壁》这部电影在日本公映时,直接被译成了「三国」,这种以整体代替局部的翻译方法,相当符合日本国情,可以充分调动日本观众的观影热情。

浅谈英文电影片名的翻译 篇12

一、力求准确传达影片内容的原则

由于译者对影片内容的不了解, 如果只是根据译者看到的英文片名来译, 这样会造成译名偏离甚至背离原片内容, 是翻译片名中最致命的错误。为了更好的把电影的内容传达出来, 就要求电影在译名上最好与原片形式上统一, 并且要尽量贴近影片题材类型。例如, 恐怖片The Others被大陆译为“小岛惊魂”暗示了其题材等。直译法也是电影片名翻译中最常见的方法, 是指在不违背电影情节、内容并且不会引起错误联想的前提下, 用保持原片名的内容和形式的译入语再现片名。直译的电影片名可谓数不胜数, 例如Chicken Run (《小鸡快跑》) 等等。不难发现, 这些译名和原名重合度惊人, 几乎达到了字字对应。这种译法的优点是既保留了原片名的“原汁原昧’, 又求得了片名和影片的统一。然而由于语言、文化的差异, 有些电影直译过来的片名会和原片含义发生出入, 这时译者应在综合分析、理解原片内容的基础上去译。如Batman译成《蝙蝠侠》是直译和意译的结合, 《杀死比尔》Kill Bill) 是直译和音译的结合, 这些都是成功的范例。

二、遵循美学欣赏原则

电影是一门艺术, 翻译同样也是一门艺术, 电影片名的翻译当然就更应该具有艺术性了。如果用本族语言的艺术形式传达影片的形象和情感, 就能引起观众的无限追想。电影片名的翻译要深入把握作品的思想美学内容, 以艺术家的心态来对待原片, 进行新的艺术创造。译者要用本族语言的艺术形式来传达电影的画面、色彩、形象和语言的艺术美, 从而将美感传导于观众。中国观众对电影片名的审美期待体现在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从形式上来说, 西方人崇尚语言的简洁美, 而中国人讲究语言的对称和谐, 尤其喜欢那些表现力强、耳熟能详的四字词组, 所以大量西方电影的中文译名就是这样翻译的。从内容上来说, 中国人喜欢一看到片名就能了解影片的大概内容, 他们之后以此为判断决定是否要看这部电影。

三、以接受者的文化为导向原则

电影作为文化的组成部分, 它不可避免的反映其所属文化的个性特征。翻译一部电影片名时, 需要我们理解不同语言的文化背景。在翻译英文电影片名时, 翻译工作者选择指导理论时应考虑诸多因素。谢天振指出“影视翻译的对象是社会各界的人民大众, 要求用纯粹清新、明白流畅的普通话口语翻译, 这样就排除了大量书面词藻, 以及不能朗朗上口的词语。”[3]下面举一些因文化差异造成的误译的例子。

比如电影《霸王别姬》, 译为“Farewell My Concubine”, 这里“霸王”没有了, 虞姬成了“小妾, 妃子”。虽然用几个单词翻译出这样极具文化色彩的标题实属不易, 但文化不仅需要迎合, 更需要引介, 可以通过电影片名带给外国观众视觉冲击, 从而引起他们观看电影的期待。对主题的错误理解使有些译者在翻译时对影片的主题与风格的理解存在偏差, 所以译者在翻译时不可避免地犯各种错误。在影片名的汉译英方面, 我们也有一些优秀的倒子, 如《摇啊摇, 摇到外婆桥》 (Shanghai Triad) 等。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的存在, 电影翻译中许多英语词语若直接硬译, 会令广大中国观众无法接受与认同。译者要站在本国观众角度去观赏影片, 将两国知识以及文化都融会贯通于全影片去翻译影片名称, 这样的片名就会传神。

四、兼顾经济效益的原则

电影是一门文化性和商业性兼具的艺术, 在片名翻译时需要考虑到商业因素。因为电影是要追求票房的, 没有票房会生存不下去, 译者要充分把握译语文化特征和审美情趣, 创造出观众所喜闻乐见的电影标题, 引起其心理认同, 激发审美愉悦而产生观看欲望。“社会效益是检验翻译的意义、翻译的质量和翻译的价值的标尺。”[4]票房的好坏与翻译的好坏直接挂钩。具体说来, 文字要生动自然, 语言要体现人物性格特征, 贴切传神细腻流畅。如:Home Alone译成《小鬼当家》就比直译为《独自在家》好。因为在汉语中“小鬼”是呢称, 往往指的是聪明而又顽皮的小孩, 而片中的小男孩正是如此。这些片名非常讲究文字的趣味性, 中文译名和英文片名都会有所偏离, 这种偏离根据的是影片内容, 其目的是要观众立刻注意到影片的精彩之处。

结语

翻译实质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 因为两种语言都必然会显露两种文化意象和价值倾向。电影片名的翻译也是不同文化之间的语际交流, 是—个艰难的再创作过程。优秀的影片译名标准是既要符合目标受众群的文化心理, 又要在深层语义上与原片名实现功能上的对等。因此, 很难找到一种固定的模式翻译所有的片名。翻译工作者惟有积累经验, 随机应变, 遵循正确的翻译原则, 灵活运用各种翻译方法, 才能翻译出贴切传神的译名。

摘要:电影片名翻译是文学翻译的一个特殊领域, 因此译者在准确表达电影的内容时还要兼顾深入把握作品的美学内容, 在必要时进行艺术创作, 将美感呈递给观众。接受美学在电影片名翻译实践中运用接受美学理论, 提出英文电影片名翻译应该坚持以观众为中心, 充分考虑所译电影的信息传播价值、审美价值、文化价值和商业价值等特点, 采取灵活多样的翻译方法。

关键词:文化交流,信息传播价值,审美价值,文化价值,商业价值

参考文献

[1]钱绍昌.影视翻译——翻译园地中愈来愈重要的领域[J].中国翻译, 2000, (1) :61.

[2]谢天振.翻译的理论建构与文化透视[C].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3, 208

上一篇:怎样写成长中的故事下一篇:砌块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