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翻译中文化(共12篇)
电影翻译中文化 篇1
近年来, 我国的电影市场引入了大量的英语电影, 有效的丰富了人们的娱乐生活, 人们对英语文化的了解程度更是逐渐加深。可是因为电影翻译人员的水平参差不齐, 所以在翻译英语台词的时候就会出现前后意义不相符, 甚至句子意思不同的现象。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有两种, 一是翻译人员对相应的电影台词没有深入理解, 二是对英语文化的了解程度不够。所以在电影台词翻译中的文化传递非常重要。
一、概论电影台词的特点
(一) 具有较强的瞬时性
同此他文学作品相比, 电影台词没有重复性阅读的特征, 只是在电影播放的过程中由演员演绎一遍, 而观众则可以在看电影的时候一边看字幕一边聆听配音, 不能重复地关宽或者聆听同一段台词。所以, 电影台词必须在短时间内让观众理解相应演员所要表达的情感及内涵。例如《狮子王》当中, 刀疤叔叔想谋害辛巴, 就骗辛巴说爸爸要给他一个惊喜, 当辛巴问自己是否会喜欢这个惊喜的时候, 刀疤叔叔却回答, "Simba, it's to DIE for." (辛巴, 你会喜欢死的。) 短短的依据双管次在电影中会转瞬即逝。这时候如果观众不注意其中的内涵, 就会错过一些精彩片段。
(二) 具有较高的通俗性
电影是一种比较流行的传播媒体, 它的语言一定要符合大部分观众的欣赏水平。所以在制作电影的时候必须准确把握台词的内容和难度, 因为太难的台词会让观众感觉枯燥和艰深身, 太简单的内容又会让人觉得无聊。例如《黑客帝国2重装上阵》当中, 导演有效的弱化了电影的哲学思想, 从而符合多数观众的欣赏水平。
(三) 具有一定的简洁性
一般情况下, 电影台词都是通过对话的形式来表现的, 因而在台词中大部分内容都遵循了口语对话当中的简明扼要的特征。例如《黑暗骑士》当中, 在用抛硬币的方式决定小丑的生死的时候, 哈维·丹特仅仅用了四个词语:“You live. (Heturns the coin 0一ver.) You die.” (你活, 你死。) 通过电影屏幕及四个单词, 观众很容易理解他表达的内容, 有效避免了繁琐而啰嗦的对话。
二、在英语电影台词翻译中的文化传递
所有的电影故事都要发生在有着一定文化底蕴的情节当中, 而观众只有真正了解或者理解了其中的文化才会更深刻的理解相应电影的主体。在翻译英语电影台词的时候, 不光是要转换英语和汉语之间的意义, 更要进行两种文化的交流和沟通, 因而相应的翻译人员不仅要很好的理解两种语言, 更要细致的掌握两种文化中的不同。要想做好英语电影台词的翻译, 就必须在最大范围内有效的传递原文的信息, 实现文化的转换。
(一) 在翻译中进行文化移植
在全球经济文化一体化不断加深的情况下, 不同的语言间的引入和交流也日渐增多, 而语言中承载的文化更是慢慢融入到了不同的文化当中, 因而不同的文化间会产生一些相同的内涵。例如《史莱克的圣诞节》当中, 在布置圣诞树的时候有这样一句台词:“Tha’s not with the Fengshui.” (那里风水不合。) 这句台词就充分反映了西方文化已经吸收了我国古代的风水占卜这种现象, 两种文化出现了相同的内容。再如电影《狮子王》当中, 当辛巴犯错以后, 木法沙要教训他的时候说道:“Take Nala home.I've got to teach my son a lesson.”。词组“teach sb.a lesson”的意思是“给某人一个教训”, 汉语受到影响, 就说成“给某人上一课”, 所以在翻译这句台词的时候就可以翻译成“带娜娜回家, 我要给儿子上一课。”。利用直译, 一方面可以充分表达原文的意思, 另一方面还可以对相应的文化内涵进行生动的表达。在两种有着一定文化相同点的翻译过程中一定要有效采用文化移植这种翻译方法, 否则就会使观众感到困惑。
(二) 采用文化转换法进行翻译
语言是文化发展的产物, 在一定的场景当中语言会体现相应的文化内涵。任何一种语言都能够反映自身独有的文化内涵。英语电影台词反映的文化同我国的文化间有着很大的差距, 所以翻译人员在翻译台词的时候一定要有效转换二者间不同的文化内容, 这样我国的观众才能更有效的理解英语电影的文化内涵。进行翻译的时候, 相应的翻译人员一定要有效结合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 如果脱离相应的文化背景进行翻译, 就很难做到对两种语言进行有效的交流。例如“龙”, 虽然英语和汉语中都有这种动物, 但是在各自文化当中的意义却有着明显的不同, 在我国, “龙”象征着吉祥和神圣, 但是在英语文化当中, “Dragon”则象征着贪婪和邪恶。所以在《倒霉爱神》当中, 当两个员工在谈论女上司的时候说道“Weshould try to find the dragon ldy one for the bash”的时候, 翻译的时候就不可以按照汉语翻译成“龙女”, 而是要根据英语文化翻译成“女魔头”, 所以可以把这句台词翻译成“我们应该为女魔头找个舞伴”。利用有效的文化转换, 可以使观众在欣赏电影的时候可以轻松准确的理解其文化内涵。
(三) 运用移转融合法进行翻译
因为汉语和英语文化自身发展上的差异及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 英语电影当中的文化有非常复杂细致, 所以单纯的使用文化移植法或者文化转换法来进行翻译还不能充分体现英语中的文化, 这时候就要恰当的使用移转融合这种翻译方法。例如电影《在云端》中, 对于是否要采用新的技术的时候, Craig和Ryan就有这样的对话:
“Craig:You are a little too young to be comea dinosaur.”
“Ryan:I am not a dinosaur.”
在这段对话当中, Craig认为Ryan不同意使用新技术, 因而加以劝说, 使其支持并且学习新技术, 从而说出第一句话, 如果利用文化移植方法, 可以翻译成“想变恐龙你还年轻了点。”在朗文当中dinosaur的意思和汉语中的恐龙、老套等具有一定的共同之处, 因而这样翻译会使观众很容易理解, 可是Ryan否认自己是dinosaur, 这时候如果还翻译成“恐龙”就会让人觉得Ryan并没有完全理解Craig的意思, 所以这时候就要用文化转换的方法进行翻译, 译成“我才不是老顽固呢”。利用移转融合这种翻译方法能够充分展现语言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结论:
电影台词翻译这项工作长期而艰苦, 翻译人员不光要考虑相应英语电影的主题及台词所表达的意思, 更要有效掌握不同语言间的文化意象传递。为了保证英语电影台词的翻译质量, 相应的翻译人员一定要灵活的使用文化移植的方法、文化转换的方法及移转融合的方法, 从而有效传递汉语和英语的文化内涵。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 我国的文化事业也日益兴盛, 丰富了人们的娱乐生活。近年来, 我国引进了大量的英文电影, 对英语台词的翻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因为英语电影台词自身的特点和汉英文之间的文化差异, 所以在翻译过程中相应的翻译人员会遇到很多问题, 从而对语言的翻译差强人意, 其中对文化的理解和处理上存在着较严重的问题。本文将简单分析英语电影台词翻译中文化的传递, 希望能对有关人士有所帮助。
关键词:英语电影,台词翻译,文化传递
参考文献
[1]包惠南.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1
[2]郭建中.文化与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0
[3]钱绍昌.影视翻译——翻译园地中愈柬愈重要的领城[J].中国翻译, 2000 (1) ;61-65
[4]毕文达.影视翻译语言的特殊性[J].宁渡教育学院学报, 2003 (4) :50一53.
[5]柴梅萍.电影翻译中文化意象的重构、修涧与转换[J].苏州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1, 24 (4) :91--94.
[6]张春柏.影视翻译初探[J].中国翻译, 1998 (2) :50一53.
[7]麻争旗.论影视翻译的基本原则[J].现代传播, 1997 (5) :59—63.
电影翻译中文化 篇2
英文电影名翻译的文化因素
学号:200877250322 姓名:付慧婷
Bibliography
电影翻译中文化 篇3
据了解,在电影产出过程的各个环节中。英美发达国家的制片人们往往在电影的片名上花大功夫,一个名称可能在全部拍摄过程结束后还未定下来或者一再更改,可见一个好的名称对一部电影的成败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引进国外大片,或者向国外推荐中国影片时,电影名称的翻译也是整个翻译过程的关键一环,确定出翻译的原则对于指导翻译实践有着重要作用。
面对已经确定了的电影名称,译者的任务就是在忠实原意的前提下。完成英汉互译。而且还要使其符合译文受众的语言文化习惯,这样才能吸引他们对电影的兴趣。这其实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译者要遵循的指导方针应该是根据电影名称本身的特点以及它所承载的文化积淀来具体处理电影名称的英汉互译问题。
近几年国内新出的从传播学的框架结构来分析翻译学实在是一大创举,特别适用于电影名称的翻译的研究,因为电影本身就是一种大众传媒。从传播学的角度讲。所谓传播就是一个系统(信源)通过操纵可选择的符号去影响另一个系统(信宿).这些符号能够通过连接它们的信息得到传播,以达到一种信息的交流和共享。在翻译中。传播的过程更为复杂。它是跨文化、跨语际的信息传播。虽然翻译活动是一种特殊的传播过程,但在许多基本性质上与传播学的基本原理是一致的,只是带上了一些特殊的性质和特点而已,他们都属于一种社会信息的传递。是一种社会活动,其关系反映了社会关系。
作为文化的组成部分,电影名称不可避免地反映其所属的那个文化的特征。中西文化虽有很大的差别,但我们还是可以发现两者之间存在着许多的相似之处。如果在电影名称翻译中关注到了电影名称本身的特点以及它所承载的文化积淀,体现出了相同的文化底蕴,那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事实上,有很多英文电影名称的汉译就体现出了浓厚的中国文化意味。
首当其冲便属《魂断蓝桥》。《魂断蓝桥》英文原名为"Waterloo Bridge”。直译“滑铁卢桥”。译为“魂断蓝桥”取意中国传统黄梅戏折子戏《蓝桥会》。《蓝桥会》讲了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正合了Waterloo Bridge里男女主人公的不幸遭遇。因此,影片译为《魂断蓝桥》不仅体现了影片的主要内容,而且蕴含了中国文化。一举两得。
另一部巧夺天工的汉译当属《一树梨花压海棠》。这部影片英文原名“Lolita”,是根据著名俄裔美国作家纳博科夫的小说Lolita改编而成。Lolita是书中女主人公的名字,小说名译为《洛丽塔》。因为讲了一个中年男子由爱慕而占有了他只有十二、三岁的继女的故事,属老夫少妻,译者便取苏东坡诗中的一句作为影片名。
“一树梨花压海棠”典出宋代苏东坡嘲笑好友词人张先的调侃之作。据说张先在80岁时娶了一个18岁的小妾,苏东坡便调侃道:“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梨花”意指老夫的白发,“海棠”是为鲜艳欲滴的少妻。之后,“一树梨花压海棠”成为老夫少妻,亦即“老牛吃嫩草”的委婉的说法。
虽然这个译名不免使人想到千年前那位天才词人带点坏心的调侃和想出这个中文译名的人的有几分天才的恶趣味,但我们不得不佩服译者的才干。因为没有多少中文译名能如此具有中国特色而同时又如此和剧情相贴切。
《美人计》是另一部饱含中国文化的汉译。“美人计”为“三十六计”之一众所周知。影片《美人计》译自美国电影“Notorious”。Notorious是一个很普通的英文词,意为“臭名昭著,声名狼藉”。影片讲的是原德国间谍约翰的女儿,热情、迷人的利亚利用父亲的关系打入纳粹内部,利用婚姻关系成功窃取敌人情报为祖国效力的故事。这是一部有悬念、有美女、有谍情、有爱情的影片,译为《美人计》,其中国文化内涵不言而喻。
《窈窕淑女》的故事取材于英国著名剧作家萧伯纳的作品"Pygmalion”,音译“皮格马利翁”。皮格马利翁典自远古时候的塞浦路斯。王子皮格马利翁十分喜爱雕塑,一天,他成功地塑造了一个美女的形象。爱不释手,每天以深情的目光观赏不止。看着看着,美女竞活了。萧伯纳在这部戏中塑造了另一个“皮格马利翁”——语言学教授希金斯。希金斯将一个满是乡下口音的卖花女伊利沙在短期内训练成为一个操着贵族口音、出没于上流社会的千金小姐,而后爱上她不能自拔。这个电影译作《窈窕淑女》正应和了“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则千古佳训。
但是,因为英文的电影名称很多采用人名或地名,且喜欢用尽量少的字眼,而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也往往采用直译或音译的方法,因此简单的直译或音译。有时候会缺乏美感。有的甚至词不达意。甚至会出现一些笑话。
比如电影Lawrence of Aribia。中文译为“阿拉伯的劳伦斯”就不如意译为“沙漠枭雄”。因为对于中国观众来说。他们更多想到的可能就是英国小说家劳伦斯以及劳伦斯的情欲小说,再加上阿拉伯国家独特的宗教信仰,中国观众可能会联想到其他内容而偏离电影的本意。谁又能想到Lawrence ofAribia讲的是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支反德军的空袭队在温汤将军的带领下在非洲沙漠中进行的一次次的战斗,面对敌军的重重包围,在敌军的枪林弹雨中激战与逃生,展开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战争的故事?因此“沙漠枭雄”是很确切的描述,观众很快会联想到影片的战争题材。
又如,前面提到的Waterloo Bridge如简单地直译处理,就成了“滑铁卢桥”,观众很快会联想到拿破仑。怎么也不会和爱情联系在一起。
前些年的美国大片Titanic音译成“泰坦尼克号”,香港译成“铁达尼号”。年轻人没什么。可两个老年人就纳闷了:这个电影名称怎么那么怪,叫“太太你可好”?另一个纠正他道:是“踢他你跳”。此笑话真与假先且不论.但如取第一个翻译版本“冰海沉船”绝不会出现如此的误会。
还有一部英文名为The ShawshankRedemption。这是一部所有影迷都交口称赞的绝对杰作,可惜译名混乱不堪。内地正版叫它“月黑高飞”,香港译法是“刺激1995"。“月黑高飞”虽然听着像武侠片。但意思上还可以理解:可“刺激1995"就因为它是1995年在香港上演,就无端地成了如此译名,简直是让人从心里觉得难受。如果看过这部电影,一定会觉得这是对伟大作品的亵渎。比较喜欢的译法是“肖申克的救赎”。首先它兼顾了“鲨鱼堡”的英语发音和自身含义,显得冰冷而神秘,其次忠实了“偿还、拯救”这一层意思,可以说相当到位。
中国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译成英文Romeo and Juliet of China,西方人马上就能明白它的内容极其深刻和巨大的影响力。如果翻译成The butterfly Lovers或用汉语拼音音译,反而会让他们摸不着头脑。
电影“东邪西毒”译为Ashes of Time。真让人“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可饱含中国文化含义的“霸王别姬”译成Farewell My Concubine让人匪夷所思。“唐伯虎点秋香”译成The Flirting Scholar恐怕连最无厘头的周星驰都会认为可笑。难怪有人把翻译比作婚姻,自然有信、达、雅的一对,也有强扭着不甜、磕磕绊绊过一辈子的。
电影翻译中文化 篇4
1 Subtitle translation
Subtitle translation may be sometimes called subtitling in this paper.Linguistically,subtitling can be categorized into two types[1]:intralingual subtitling and interlingual subtitling.Intralingual subtitling includes two kinds:one is the subtitling of domestic programs for the Deaf and hard of hearing and the other is the subtitling of foreign-language programs for language learners.Both of the two kinds of intra-lingual subtitling involve taking speech down in writing,requiring changing mode instead of language.While intralingual subtitling is vertical,interlingual subtitling is diagonal,in the sense that the subtitler crosses over from speech in one language to writing in another,thus changing both mode and language.This paper primarily discusses the interlingual subtitling which is the written translation of the spoken language of a film into the language of the viewing audience.
As we all know,the addition of subtitles to a screen may more or less influence the audience's appreciation of the visua image,so where the subtitle should be placed has to b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And due to the audience’s different reading speed and their comprehension ability,the time available for display should be also born in mind in order to make the audience better understand and enjoy the film.Finally,it is important that subtitles be displayed in a format which ensures their clear visibility and easy legibility,and that line-breaks be chosen in such way as to coincide with the natural breaks in sentence structure[2].As a result,the translator has to carefully consider the two elements namely space and time,which restrict the subtitle translation.
2 Culture-loaded words
Culture-loaded words refer to the expressions and idioms which have a typical meaning in a certain culture.According to sociologists and anthropologists,the term"culture"refers to the tota pattern of beliefs,customs,institutions,objects,and techniques tha characterize the life of a human community.Nida points out tha culture is defined as"the totality of beliefs and practices of a society"[3].That is to say,culture not only includes such materials things as clothes,flowers,colors,architecture,cities,organizations and schools,but also non-material things like customs,religious belief perceptions,thought,language and so on.The cultural scope involved in Chinese films is very broad,including Chinese geography history,politics,economy,society,arts,etc.
3 Translation of culture-loaded words
According to Professor Qiyi Liao,three principles should be followed when translating culture-loaded words:1)the reproduction of the meaning of a source-language(SL)word takes precedence of the reproduction of the form;2)the context must be considered when choosing a word;3)the important connotative meaning of a SL word should be changed into a non-connotative one in the translation[4].We all know that due to the constraint of both time and space,a literal translation combined with annotation of culture-loaded words makes the target-language(TL)audience confused and have difficulty understanding.Therefore,based on the above-mentioned principles,in order to make the viewers better appreciate the film and achieve the communicative efficiency,some other translation strategies including substitution,omission and borrowing must be applied.
3.1 Substitution
Cultural substitution is a term used by Beekman&Callow in the context of Bible translation to describe a possible strategy for dealing with objects or events that are unknown in the targe culture.Beekman&Callow define cultural substitution as"the use of a real-world referent from the receptor culture"[5]for an unknown referent of the original,both of the referents having the same function,"they present the strategy as an alternative to a more general term or loan-word in translating such an source language item"[5].Cultural substitution can be viewed as an important strategy for cultural terms translation,that is to say,cultural substitution is adopted to realize the functional equivalence Shuttleworth and Cowie argue that"a TL item chosen to translate a SL word or phrase not for its formal similarity to this SL item but because it offers target readers a clearer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textual meaning of the original"[5].In subtitle translation,cultural substitution is frequently used to avoid the detailed explanation of culture-loaded words or phrases which are almost forbidden due to the limited time and space.Let's look at the fol-lowing example:
八旗军布防严密,各有辖区。
The Royal Guard keeps security tight.
八旗军or Baqi army is the military organization and household registration system of the Manchu ethnic people in the Qing Dynasty,distinguished by their banners of different colors.Later it is established among Mongols and Hans.Officials of Baqi army are civilians in peace time and generals in wartime and their descendants are hereditary soldiers.Therefore,they enjoy a very high status during their reigns.Constraint in space and time render this explanation practically impossible.If a simple transliteration as"Baqi"is adopted,it is totally meaningless to the English-speaking audience.Hence,the Royal Guard is substituted for Baqi army.
3.2 Borrowing
Cultural borrowing is a term used to describe the type o cultural transposition in which"an SL expression is transferred word for word into TL because it is not possible to translate it by a suitable TL equivalent"[6]."The borrowed term may remain unchanged,or it may have some minor changes;however,the poin is that the meaning of the borrowed expression should be made clear by the TL context"[6].In subtitle translation,cultural borrowing takes place frequently for vocabulary equivalence in cases where culture-loaded words appear is hard to be achieved.China is a country with profound ancient civilization and diversified culture,and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conveyed by Chinese language is beyond the capability of interpretation of the English language;therefore cultural borrowing often takes place in CE translation.One example is that Giang Hu is directly borrowed from Chinese characters江湖.
3.3 Omission
Cultural omission refers to the omission of knowledge of cultural background that is expected to exist in both SL and TL involved in the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7].In terms of communication,such omission aims at enhancing communicative efficiency.Although the omitted part does not take place in translation,it is supposed to be regenerated in the TL receiver's mind and given such a background,the semantic vacuum resulting from such omission can be filled by the cultural background knowledge of the TL receivers,and therefore does not undermine the coherent understanding of the TL semantic meaning.However,standing in sharp contrast with the common and almost invisible application of such communicative strategy in daily communication,the application of such communicative strategy in translation is in most cases a tough job.For the cultural difference between the SL producers and TL receivers,the two sides are not always share the same vision.On the one hand,if the translators do not compensate such cultural omission,the semantic puzzles would happen to the TL receivers;On the other hand,if excessive compensation is adopted,the conciseness and implicit beauty of the ST would be damaged.Taking such possible negative results into consideration,the compensation therefore,should be made in such a way that translation dose not obstruct or it barely obstructs the pragmatic purpose and rhetoric effects of the SL.The following example may illustrate the point.
九门提督府玉大人到
Governor Yu has arrived.
Most Chinese people know that Peking is the capital city of the last three dynasties(the Yuan,Ming and Qing)in the history of China;it has an extensive fortification system,consisting of the Palace city,the Imperial city,the inner city and the outer city.九门refers to the nine gates of the inner city,namely,Zhengyangmen,Chongwenmen,Xuanwumen,Dongzhimen,Chaoyangmen,Xizhimen,Fuchengmen,Deshengmen,and Andingmen.九门提督is the official title of the person who is in charge of city defense and public security,while there is no English word or phrase with the exactly same meaning.Therefore,it is omitted in the subtitle translation,but the result"may look no different from any non-translated text in the target language"[8].
4 Conclusion
Film subtitle transl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helping people from others countries know about how Chinese people perceive the world and behave themselves.The above mentioned translation strategies including substitution,borrowing and omission can make the translation of culture-loaded words more satisfying,which can not only give viewers entertainment to enjoy leisure time but also help them get better insights into Chinese unique cultures.
摘要:由于电影字幕的翻译受到时间和空间两个因素的限制,传统的直译加注释的方法不再适合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为了使目的语观众能够充分理解电影的内容,更好地达到交际目的,在翻译文化负载词的时候,应采取诸如替代、省略或借词等翻译方法。
关键词:字幕翻译,文化负载词,翻译方法
参考文献
[1]Baker M.Routledge Encyclopedia of Translation Studies[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4:247.
[2]Shuttleworth M&Cowie M.Dictionary of Translation Studies[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4.
[3]Nida,Eugene A.Language,Culture and Translation[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993:105.
[4]廖七一.当代西方翻译理论探索[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2:236.
[5]Beekman J,Callow J.Translating the World of God[M].Grand Rapids,Mich.:Zondervan,1974:20,35.
[6]Hervey S,Higgins I.Thinking Translation:A Course in Trans-lation Method:French to English[M].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1992:31.
[7]方梦之.英汉-汉英应用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308.
电影翻译中文化 篇5
【摘要】好电影离不开好片名。作为叩响观众心灵之门的声音,电影片名直接反映了其美学欣赏和商业宣传的双重价值。不仅简洁明了地介绍故事情节,引起观众兴趣,还为中西之间的跨文化交流提供了有利媒介。随着国际文化交流的日益发展,电影片名在跨文化交际中发挥着越来越重的作用。因此,本着文化传播与交流的目标,译者应忠于原意,发挥文化因素在翻译过程中的巨大作用。【关键词】英语电影片名翻译;文化因素;翻译方法
本文从跨文化传播的角度出发,分析欧美电影片名的中译现状以及在文化信息传递方面存在的不足,在分析跨文化传播视角下中国电影片名翻译的方法下,集中探讨文化因素发挥的作用。
文化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软实力,它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随着国际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各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也在日益加深。作为民族文化产物的影视作品不断地走出国门,走向世界。2015年,中国电影在海外的票房再创新高。因此,在国外大片纷至沓来,国产影片走向国际的今天,中国也越来越关注电影翻译业的发展。外国大片的翻译质量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在中国上映的国外大片的翻译质量的高低不仅影响着原著的语言艺术,正确地传达影片所希望表达的信息外,还关系到它的票房和人气。然而想要译好片名绝非易事,它不仅需要我们深刻了解影片的主题,还要求我们熟知影片所在地的文化含蕴,因此,从跨文化的视角去挖掘影片的内容与思想,从而才能正确地形象地翻译片名,这对于电影业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一、影响电影片名翻译的几个主要因素
首先就是文化差异。电影名称或多或少地反映其所属文化的特征。世界各个民族的文化各具其特色,同一个事物在不同的民族代表不同的含义。在中国,我们一直宣称我们是炎黄子孙是龙的传人,我们将龙信奉为圣物。在古代中国帝王也以真龙天子自居。而在西方国家,他们将龙视为凶残的怪物,它让人联想到残暴和邪恶,将它视为不吉之物。至今为止,西方国家人们谈“Dragon”色变。文化的不同,因此人们对事物的认知也大相径庭。中国人们耳熟能详的一部经典爱情电影莫过于《GONE WITH THE WIND》,中国的翻译有两个版本《乱世佳人》和《飘》。前者符合中国人的表达方式,它把片名翻译的很美留给人们无限的遐想,而后者更符合原著所要表达的思想,正如电影开始时打出了一行字幕:A civilization has gone with the wind.一个文明是随风而飘的,最终是要飘散的;一个人的命运是随风而飘的,最终也会飘散。因此文化的差异将会导致对电影片名翻译有误,无法正确传达原作品的文化内涵,甚至还可能引起误解。其次就是审美概念的不同。中国讲究意境美,从唐诗到宋词几乎都可以找出辞藻朴实但是意境优美的诗词,中国人与生俱来就有追求美,表达美的本性。然而西方美学的最
高境界则是追求写实,许多外来影片的汉语译名也多是采用四字结构,这充分表达了中国韵味。众所周知的就有《The End of the Affair》翻译过来为曲终人散,《My Fair Lady》窈窕淑女。和《Ghost》翻译成人鬼情未了,这个翻译堪称经典,不仅准确地表达了跨越生死爱恋这一影片主题,还用这一凄美的片名引发人们的好奇心,从而带动票房。达到了艺术与利益的双赢局面。
二、英文电影片名翻译方法与技巧
电影片名与新闻标题一样,大多数都是言简意赅但是所包含的信息量却很大,它能够直接告诉观众它所要讲述的事情,使观众能够充分建立起客观事物与其相关联文化内涵之间的联系。而电影片名多以短语、名词、简单的句子出现,所有它要求颇高,也需要一定的翻译技巧在里面,常见的翻译方法有直译法、音译法、意译法三种。直译法是最常见的译法。它在不违背电影情节和内容的基础下以较为直接的方式表达它的思想。比如:Scarlet Letter(红字),Dances With Wolves(与狼共舞)KongFu Panda(功夫熊猫),The Last Emperor(末代皇帝),Brave Heart(勇敢的心)、The Age of Innocence(纯真年代)、Pearl Harbor(珍珠港)、Rome Holiday(罗马假日)等等。但是这种形式的作品比较少,而它在意境方面都可以与内容达到对等,简单明了,观众一看就可以对影片有个大致的了解,一般这类作品采用直译是最佳方法。音译法就是利用目的的文字符号再现源语词语的发音。当源语言和目的语言之间差异很大、存在语义空白的情况下,翻译不可能从形式或者语义入手,这时候音译是主要翻译手段。如:Titanic译为《泰坦尼克号》、Candhi《甘地》、Harry Potter译为《哈利波特》、Romeo and Juliet译为《罗密欧和朱丽叶》、Jane Eyre译为《简爱》等等。但有的电影片名仅仅通过音译不能完整地表达故事主题以吸引观众,因此有时候我们需要增译,从而弥补文化的缺失,其中最经典则数影片《刮痧》,如果直接翻译为刮痧的话,外国观众将完全无法理解,因此我们可以将它翻译为The Gua Sha Treatment,这样更能让外国观众明白,也可以直接表达出它所想要表达的意思。意译法,很多片名本身含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直译难以体现它的精髓,有些电影片名直译可能还会导致译名晦涩难懂,不能准确地表达电影中的信息和文化内涵,甚至还可能引起曲解。比如影片“The Third Man” 如果直译为《第三者》的话人们很可能以为是一部家庭伦理剧,但实际上本片是一部堪称经典的黑色影片,最终被译为《黑狱亡魂》不仅契合影片内容也符合惊悚片的特点。还有One Flew Over Cuckoo’s Nest中,它其实与鸟窝无关,只是个习语,有疯人院的含义在里面,后来被人纠正为“飞越疯人院”,生动地体现了该片的内容和情节。此外,如果能音译的同时又能体现电影片名的内涵那是最佳的,不然的话,宁愿选择意译。
我们给电影贴上了太多标签,它是一门艺术,它是我们人类传达信息的精神产品,它是导演与观众交流的有声平台,它是心与心的交汇,同时它也是艺术作品和信息媒体发展的产物。它所给我们传达的不仅仅是一个故事,而是一种价值观,而一个好的电影片名好比一个做工精良的名片,做的好可以吸引他人目光,但是如果过于夸大其词结果可能不尽如人意。一个好的电影片名既要忠于原片内容,又要符合语言文化特征,正确地传达它的主题,这样既能使观众在选择电影、观看电影时产生共鸣,也能进一步加强文化传播和促进文化交流。
【参考文献】
[1]Nida, Eugene.Language, Culture and Translating [M].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Press,1993.[2]Susan Bassnett, Andre Lefevere, Translation History and Culture[M].London: Pinter Publisher, 1990.[3]刘宓庆.当代翻译理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9.[4]周新武.从顺应论角度谈英文电影片名的翻译[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2008(2):57-59.(注:[J]指期刊,[M]指专著)
English Title: Translation of English movie titl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ross culture
Abstract: A good movie is a good title.As the audience at the sound of the gate, the movie title directly reflects the dual value of aesthetic appreciation and commercial publicity.Not only has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the story, but also the interest of the audience, it also provides a favorable medium for the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cultural exchange, the film title plays a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role i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Therefore, in the spirit of cultural communication and exchange of the target, the translator should be loyal to the original intention, play a great role in the translation of cultural factors in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on.Key words: The translation of English film title
Cultural factors
电影翻译中文化 篇6
关键词:功夫熊猫;字幕;翻译;文化
一、字幕翻译的研究特点及现状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文化的诉求也日益增多,中外文化的碰撞也日益频繁,普通的民众对于国外优秀影视作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多,这时字幕翻译就起着至关重要的桥梁作用。
(一)字幕翻译的特点
1.时效性,随着越来越多的字幕组的涌现,为了争夺字幕翻译的资源,各个字幕组在翻译上都是争分夺秒。
2.流行性,现在的字幕翻译中不乏各种流行语和网络语的身影,而这些词语的使用也正彰显了一个时代的特征。
3.本土性,字幕翻译说到底还是服务于本土,所以字幕翻译会更加贴合本国的思维和文化表达模式。
4.精简性,字幕翻译不同于传统的文学翻译,字幕的长度要受到时间的限制,所以字幕翻译要力求简洁。
(二)现状及趋势
除了国有的几大电影制片厂负责影片译制工作外,各个自发组织的字幕翻译组织也占据了很大的份额,但是国内几大字幕组的现状却十分尴尬,因为字幕组内的翻译基本上都无报酬,负责翻译的一般都是在校大学生和一些英语爱好者,他们通过进行无偿字幕翻译来获得第一手的资源,这样问题也就产生了,字幕翻译者的英文水平层次不齐,或者对欧美文化不甚了解,就很容易产生翻译上的错误,字幕翻译的过程中,文化是万万不可忽略的一个重要环节。
二、电影的跨文化传播
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电影艺术已经不仅仅以一种单纯的艺术形式存在,而是作为一种文化的载体开启了文化传播的功能,人们可以通过电影来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特色,所以电影的属性是多重的,它不仅仅是一种大众传播媒介,一种艺术形式,一种影像语言,还是一种文化意识形态。每一部电影都深深地印有制作者的文化倾向,具有其特有的文化特色,2008年的《功夫熊猫》是一部具有中国特色的喜剧电影,以中国的功夫为主题,成为2008年最卖座的电影之一。如此喜人的票房使人们认识到美国价值观念的成功跨文化传播,也表明了观众对于含有丰富文化特色的影视作品的接受性。电影在进行跨文化传播时,不仅仅是发挥它的娱乐服务,观众也会从电影中获得更多文化、价值和生活等方面的信息。
三、《功夫熊猫》翻译字幕中的文化差异
(一)运用网络词汇,彰显时代特色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词汇以其所特有的幽默性和夸张性成为一个时代特有的标记。
a.I am such a big fan.我是你的头号粉丝!
分析:fan在英文中是“迷,爱好者”的意思,“粉丝”一开始是fans的音译,后来在网络上日益演变成为“歌迷,影迷”的意思,不难看出,翻译成“粉丝”才更加入乡随俗,更加契合中国文化。
(二)运用中国习语,营造舒适语境
字幕翻译为了迎合观众的口味,营造舒适的语境,译者常常会选择入乡随俗,采用归化法进行翻译。
a.He travelled the land in search of worthy foes.他浪迹天涯,独孤求败。
分析:英文台词指他到过很多地方寻找值得交手的对手,译文为了增添几分侠气,则运用中国武侠小说所特有的中国武侠小说语言,独孤求败是金庸小说中的人物,金庸描述为:“纵横江湖三十余载,杀尽仇寇,败尽英雄,天下更无抗手,无可柰何,惟隐居深谷,以雕为友。呜呼,生平求一败而不可得,诚寂寥难堪也。”独孤求败乃是一等一的高手,此处译为“独孤求败”也就更加契合了影片中大侠的形象。
b. Wait,wait,wait! 刀下留人!
分析:原文意思是等一等,然而译者译为“刀下留人”,这样短短的四个字,在各种武侠剧中却是常常出现,也算得上是中国武侠剧中的一个特色,此处译者进行这样的处理可以使整部电影的武侠气息更加浓厚。
(3)独特口语词汇,展现中式幽默
a.He was so deadly in fact,that his enemies will go blind.他的致命招数无人能挡,敌人都被他的正义之光闪瞎了眼。
分析:原文意思是他事实上很厉害,以至于敌人都要瞎了,译文中巧妙地运用中国式口语词汇“闪瞎了眼”,还有字幕组翻译为“闪瞎了24k钛合金狗眼”,虽然有些许夸张的成分在里面,但也正反映了当下的中国式幽默,正好契合了电影的喜剧主题,如果听到这句台词能博您一笑,也不枉译者一片苦心。
b.Never before had a panda been so feared,and so loved.有史以来最使人敬畏,又最令人销魂的熊猫。
分析:原文意思是在此之前还没有哪只熊猫能如此让人害怕又让人爱戴,译者将“令人害怕”翻译为“销魂”也是一种中国式幽默的说法,细细品味,不难发现,一只又胖又笨的胖熊猫能让人害怕确实令人发笑,此处用“销魂”也确实表达出了一种喜剧效果,比起“令人害怕”,“销魂”则更让人忍俊不禁,也许这也是中国式口语词汇的幽默之处。
四、结语
作为文学翻译的一部分,字幕翻译有着自己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就要求翻译者要从多方面考虑,尤其是在处理两种不同文化的跨文化传播,以及文化的契合度,翻译者是沟通两种语言的桥梁,也是沟通两种文化的使者,两个民族能不能完成跨文化的交流,就考验到了译者是否能够考虑多方面的因素。虽然说电影是一种商业性的投资,但是电影独特的文化作用也不能被忽视,电影作为一种文化的载体,实现了文化的传播,随着国内观众对外国电影欣赏水平的提高,能否既保持了外国电影的原汁原味,又能够入乡随俗地契合本国文化,这是对于字幕翻译者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参考文献】
[1]陈穗珊.谈电影《功夫熊猫》的美式幽默与字幕翻译[J].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2012(11):138-140.
[2]李双娟.从《功夫熊猫I》看字幕翻译的文化翻译观[J].电影文学,2012(09):147-149.
[3]李欣忆李童悦子.字幕组及其翻译之现状探析[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4(06):19-20.
[4]唐卫华.论电影的跨文化传播与字幕翻译[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11):346-348.
[5]姚广治.浅谈外语片影视字幕翻译现状[J].英语广角学术研究,2012(04):25-27.
从电影名称翻译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篇7
1 电影名称翻译中体现的中西方文化差异
1.1 中国人注重唯美
东方文化从古至今喜内敛谦虚, 中国语言则偏重委婉, 唯美, 所以从古至今流传了无数的名诗雅作。而西方文化则刚好相反, 属张扬豪放型, 并且他们的文字也比较简洁。这些从东西方人的性格与语言上都有所表达, 同时这些差别在电影的命名上也都有所体现;中国人比较喜欢唯美, 内敛, 诗意的名称, 比如《满城尽带黄金甲》、《花样年华》、《长恨歌》、《霸王别姬》等;而外国人则比较喜欢轰动、刺激、速度、科技、简单且有冲击力的电影名称, 比如Taxi (《的士速递》) 、Predator (《铁血战士》) 、Transformers (《变形金刚》) 、Saw (《电锯惊魂》) 以及Ghost (《人鬼情未了》) 等。
作为一种艺术门类, 电影通常倡导给观众带去美的感受。以电影Beautiful Girls为例, 该名称可以简单的按照原意译为《美国女孩》, 但是在中国自古就有才子佳人的美妙说法, 因此将电影名翻译成《美国佳人》则透露出女性含蓄的内在和外在美。影片Away From Her讲述了一对相濡以沫共同走过四十多年光阴的夫妻, 因女主人公老年痴呆, 遗忘了记忆中的美丽爱情, 甚至于爱上别人, 男主人公在伤感中也逐渐离开妻子, 两人的感情出现了渐行渐远的裂痕, 但最终是个完美的结局。原片名Away From Her暗指由于爱人对他的依恋与情感的消失, 影片的中文译名《柳暗花明》从字面上看似乎与Away From Her不搭界, 但实际上却很好地概括了这个故事, 简单显露出故事经历一番风雨后一定会是个美好的结局, 顺应了我们中国人的一种审美观以及注重唯美的观念。“柳暗花明”摘自陆游的“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含蓄而又诗意地表现了这对夫妻绝望之后重获希望的喜悦。无疑, 波荡起伏的名称加上波荡起伏的故事情节成就了这绝佳的一切。再如, 影片Waterloo Bridge的经典译名《魂断蓝桥》, 运用四字格结构的表述使观众深刻感受到那将是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魂断”二字暗示悲剧性结局, “蓝桥”取意中国黄梅戏折子戏《蓝桥会》, 同样讲述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 蕴含并迎合了中国人的爱好取向, 同时包含了中国文化。否则只看篇名人们会直接以为Waterloo Bridge是部与滑铁卢战役有关的纪录片, 而没有特别的内涵或联系意义。可见《魂断蓝桥》这个绝佳的译名既体现了东西方文化上所联系所包含的意蕴的差异, 也表现出东西方对于文化在语言上所表达出来的内容含义不一样。
1.2 四字法则
中国文化喜四字成语, 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 是汉民族长期的社会和文化生活的积淀, 是种浓缩的语言和文化。四字能很好地体现语言也传递了文化, 在文化和语言上占据了相当高的地位。因此在电影名称翻译中, 四个字的电影名称也具有一定的优先权。因为四字短语读起来朗朗上口, 且容易记忆。比如Next (《预见未来》) , Speed (《生死时速》) , 再如The Age of Innocence (《纯真年代》) , Moon Light (《披星戴月》) , Old Wives for New (《旧宠新欢》) , Love Me Tenderly (《铁汉柔肠》) , Die Hard (《虎胆龙威》) 等等。这些译名不仅简洁流畅、雅俗共赏, 很好地用四字式来传达了原片的思想意境, 给观众带来美的享受, 而且言简意赅、朗朗上口, 符合中国人的喜好特性。
1.3 宗教文化
中国人信仰的是佛教, 道教和儒教, 在中国人的心中, 天上有玉皇大帝、观世音菩萨等神仙。西方人则大部分信仰基督教, 伊斯兰教等, 他们心目中的神只有耶稣和真主。尤其在英美文化中, 人们最了解的就是《圣经》。所以在电影名称翻译时要特别注重不同宗教文化的沟通, 也就是说尽量能够使人们通过电影名称的译名了解电影本身要表达的故事内容, 将中西方的神人文化进行融合。比如电影Seven, 只看片名, 如果直译成《七》, 那么中国的观众将不知所云, 但是西方人则明白人生来是带有原罪的, 因此将该电影名称翻译成《七宗罪》则既忠实了原英文电影的本意, 也使中国观众对电影的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再如电影Babel, 根据发音我们可以把该电影名翻译成《巴别塔》, 但是同样中国的很多观众不知道何为巴别塔, 也有更多的人不知道巴别塔的故事。在《圣经》中, 巴别塔是人类团结的标志和象征, 因为塔尖通到了天上, 触犯了上帝, 所以上帝搅乱了他们的语言让他们从此不再和睦并遭受种种不幸。Babel (巴别) 意为“混淆”, 这就是此片片名真正的意思, 及通过混淆语言来使人们分裂。那么, 不遵从音译的原则而将该电影名称译为《通天塔》, 则至少部分的简洁的阐明了该电影的内容, 并且留下一部分空白留给观众去猜想电影的其他内容。因为即使在中国的文化中, 也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塔通到了天上就是触犯了某些规定或法则, 是对上天的不敬。因此《通天塔》会让中国人很容易去猜想塔如何通到天上或者是其所引起的后果。
2 结语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 电影名称的翻译对电影本身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个好的、翻译得体的电影名称不仅可以画龙点睛的讲述该部电影的主要内容, 而且可以有时给人带来无限遐想, 有时可以给人带来美的感受, 有时则也向人们暗暗地传递出一种文化, 使得每一部电影都有了独特的魅力。因此, 在电影片名翻译过程中, 我们应该考虑到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和语言差异, 从而使译名能够更好的为该部电影增光润色。
摘要:中西方文化在诸多方面存在着差异。电影在文化传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电影名称的翻译反应出了中西方在语言文化方面的不同偏好。本文拟通过对比中西方电影名称的翻译, 探析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和语言差异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关键词:电影名称,翻译,文化差异
参考文献
[1]郭建中.翻译中的文化因素:异化与归化[J].上海外国语学院报, 1998 (2) :12~1 9.
[2]何宁.英语电影片名翻译纵横谈[J].上海科技翻译, 1998 (3) :38~39.
[3]贺莺.电影片名的翻译理论和方法[J].外语教学, 2001 (1) :56~60.
电影片名翻译与跨文化交际浅析 篇8
电影是一门艺术, 对外语影片片名的翻译更是一门艺术。如果没有深厚的外语基础和扎实的汉语功底, 就无法将原片中所要传达的讯息准确表达出来, 更不要说准确地表达原作当中的文化内涵。俗话说“人靠衣装, 佛靠金装”, 电影片名某种程度上也是一部电影的包装, 好的片名可以起到锦上添花的功效, 为电影的上映起到良好的宣传作用, 比如《Gone with Wind》 (《乱世佳人》) 、《White Lie》 (《真实的谎言》) (《小鬼当家》) 等。好的翻译不仅是一种文化传达, 同时还是一种文化享受, 具体到电影领域, 失败的翻译不仅起不到文化传达的作用, 而且还可能影响到影片的商业运作。
电影片名承载的这些功能特征决定了电影片名所具备的主要特点, 即凝练、响亮、让人过目不忘, 有的喜剧电影甚至还需要有一点点幽默和搞笑的成分。为了实现这些特点, 在具体的翻译操作中, 除了要求译者要具备良好的语言素养、审美能力之外, 对翻译技能的掌握也是非常重要的, 这就涉及到电影片名翻译中所需要具备的几个原则。
关于翻译的标准和原则的争论由来已久, 在上世纪初, 新旧文化阵营曾经为这些问题展开激烈的论战, 比如主张“直译”的鲁迅等人与翻译了大量外语小说的林纾就曾展开过激烈交锋。其实无论“直译”还是“意译”, 都是语言翻译史上的一大进步, 而这场争论本身也为以后翻译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广为后人称许的“信、达、雅”三原则就是关于翻译问题的时代产物。
如何在电影片名的翻译中实现“信、达、雅”, 目前的翻译界主要有以下几中方法:
一、直译或音译
比如以人名或者地名, 以及表示时代特征的电影片名大多采用直译法。直译法是电影片名翻译中最常用的方法, 这方面的例子也非常多, 比如《Roman Holiday》 (《罗马假日》) 、《The Terminator》 (《终结者》) 、《The Last Emperor》 (《末代皇帝》) 、《The Graduate》 (《毕业生》) 、《Dance with Wolves》 (《与狼共舞》) 、《Beauty and the Beast》 (《美女与野兽》) 、《Anna and the King》 (《安娜与国王》) 等。
二、直译加意译
直译加意译是指直译原文, 在此基础上稍微解释, 对影片内容进行阐释。这也是电影片名翻译中经常采用的一种手法, 相关例子也比较多, 比如人们熟悉的《Ghost》 (《人鬼情未了》) 、《Toy Story》 (《玩具总动员》) 、《Sleepless in Seattle》 (《西雅图夜未眠》) 、《The Expert》 (《恋爱专家》) 等。
三、意译
意译是指舍弃原作当中的具体意象, 而直接译出原作的意思。由于东西方文化上的差异, 有些片名如果直译则可能达不到原作所要传达的意思, 甚至会引人误解, 造成对作品的误读。如果只从字面来看, 这种译法可能与原作出入较大, 而如果应用的好, 反而有可能非常出彩从而给原作带来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因此, 这种译法虽然使用较少, 但还是留下了一批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 比如《Oliver Twist》 (《雾都孤儿》) 、《Mission:Impossible》 (《碟中谍》) 、《Farewell to My Concubine》 (《霸王别姬》) 、《Waterloo Bridge》 (《魂断蓝桥》) 、《Ashes of Time》 (《东邪西毒》) 等。
四、音译加意译
音译加意译是指既考虑到原作的发音, 又照顾到译文意思上的表达。这种翻译法对译者的要求较高, 因此, 在实际的操作中难度较大, 不过也并不是没有, 比如我们常见的有:《Alexander》 (《亚历山大大帝》) 、《Robinson Crusoe》 (《鲁宾逊漂流记》) 、《Titanic》 (《泰坦尼克号》) 、《Philadelphia》 (《费城故事》) 、《Patton》 (《巴顿将军》) 等。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宗教信仰等各方面的差异, 以及现代社会人们对事物的认知方法、审美心理和价值取向方面的不同, 所以在实际的翻译过程当中, 往往是几种翻译现象并存, 对电影片名的翻译更加复杂多样。仔细观察这些形形色色的翻译现象, 往往会使人惊叹不同的翻译与文化的密切关系。
电影片名的翻译与文化的关系如此紧密, 一方面有利于保护各地区各民族的独特传统, 另一方面也造成了对一种文化对另一种文化的盲目追逐, 主要表现在对各种各样电影电视奖项的追逐上, 而其中尤以近几年的国内电影最为明显。为了所谓的与国际接轨, 很多导演不惜采用一些连他们自己也看不懂的西方模式, 甚至连人物台词也提前翻译好, 在国内还没有上映就企图打开国际市场。
尽管中国电影与国际的接轨目前造成的局面是弊大于利, 当然, 对这一现象我们也不应该孤立地看待, 而应该在坚持对西方优秀文化的借鉴和对传统文化的吸收上加紧创立自己的现代文化, 只有这一目标实现了, 电影片名的翻译才能得到真正的生存空间和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琳, 贾东亮.电影片名的文化美学特征与翻译[J].安阳大学学报, 2004, 11.
[2]熊萌.英语电影片名翻译中的美学原则[J].怀化学院学报, 2007, 5.
电影翻译中文化 篇9
电影片名是电影内容的浓缩, 也是文化的载体, 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一个民族的文化和语言特色。因此片名翻译需要弄清源语言的字面意义和其所承载的文化意义, 并且恰当地选择与译入语相贴近的语言表达方式和文化意象, 使之符合目标观众的审美情趣。
本文通过实例探讨了英语电影片名的中文译名是如何通过文字来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因素的。
2 英语电影译名中的文化因素
(1) 音韵上体现出的文化因素
由于语言和文化的差异, 中英文片名在音韵节奏上区别明显。汉语常常通过尾韵或重复同一个字来产生音韵上的节奏美感。英语则常常通过使用头韵和尾韵来产生发音上的音韵美, 如Pride and Prejudice (《傲慢与偏见》) , Sense and Sensibility (《理智与情感》) 采用了头韵法, Mutiny on the Bounty (《叛舰喋血记》) 采用了尾韵法。虽然两种语言音韵的不同特色给翻译设置了很大的障碍, 使中国观众很难从音韵上获得同英语观众一样的感受, 但还是有一些译名为中英文找到了较为合理的平衡点。例如, 电影Singing in the Rain的中文译名《雨中曲》巧妙地利用了“雨”和“曲”压了尾韵;而Dumb and Dumber的中文译名《阿呆与阿瓜》通过汉字的重复产生节奏感, 再现英语片名的头韵效果。这样的译名符合汉语发音特点, 反映了中国文化中和谐、对称的理念。
(2) 形态上体现出的文化因素
中国的传统文化强调含蓄、委婉、神似, 反映在电影片名译名上就是要尽量做到短小精悍、辞藻丰富。
在形态上, 电影中文译名以四字表达居多, 这种现象与中国人常用成语有关。成语的结构严谨, 发音抑扬顿挫, 匀称悦耳, 因此四字结构受到电影片名译者的青睐, 例如:Good fellas《盗亦有盗》, The Matrix《黑客帝国》, Top Gun《壮志凌云》, Waterloo Bridge《魂断蓝桥》, The Bridges in Madison Country《廊桥遗梦》, Gone With the Wind《乱世佳人》, 这样的四字译名符合中国人追求对称平衡的审美情趣。
中文译名中多使用动词和形容词是电影中文译名在形态上的另一大特点。例如:Home Alone《小鬼当家》, Cars《汽车总动员》, The Pursuit of Happiness《当幸福来敲门》, The Rock《勇闯夺命岛》, Entrapment《将计就计》, 这些译名均采用了动词性表达。而Speed《生死时速》、Sand and Blood《碧血黄沙》这样的译名则因为形容词而令人印象深刻, 若译为《速度》和《沙与血》, 便失去了韵味。
(3) 语义上体现出的文化因素
中西方文化在表义的方式上存在明显不同。中国的传统文化重概括, 重整体而轻局部, 强调意境之美。西方人则重分析, 重局部, 崇尚简洁明了。这样的思维、审美倾向使汉语片名多用能概括整体事件和主旨的表义方式, 中国观众也易于接受。而英语片名则是喜好采用那些影响影片剧情发展的要素, 如重要的人名、地点、能表达关键线索的词。如Ghost的译名《人鬼情未了》就概括出这是一部凄美的爱情片, 但若直译为《鬼》, 则可能被误认为这是一部恐怖片。
中西方文化意象上的区别也决定了在翻译片名时还需考虑到汉语文化的审美习俗, 必要时还需重构文化意象。例如, Bathing Beauty被译为《出水芙蓉》就利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芙蓉美丽动人的文化意象。Die hard《虎胆龙威》、Rebecca《蝴蝶梦》等影片的中文译名中也都使用了中国传统的文化意象, 让影片的类型和所表达的主要内容与中文文化意象相互契合。
值得注意的是, 语言文化的差异使得字面义类似的词其引申义可能不尽相同, 某些英语片名的语义在中国文化语境下会发生改变或丧失。例如, The First Wives Club最初译为《大老婆俱乐部》, 但the fi rst wife在英文中指的是男士的第一任夫人, 现在的译名《前妻俱乐部》与英语片名的意思贴切多了。英语里的“dragon”是邪恶的象征, 带有消极的关联意义, 而中文中“龙”被赋予积极的关联意义, 因此Dragon Heart译为《魔龙传奇》比直译为《龙的心》更好。
3 结束语
电影片名虽短, 但想要翻译得恰到好处并非易事。电影是文化艺术的产物, 其片名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文化因素的影响。在翻译时, 一名优秀的译者必须要思考如何使用译入语的艺术形式传达原作的形象、情感和语言的艺术之美, 如何通过重构为广大观众所熟悉并接受的文化意象将原作的审美和文化体验生动形象地传递给观众。只有这样, 才能让译名音形言简意赅, 充满文化的气息, 令人过目不忘。
摘要:电影是文化艺术的综合体, 电影片名的翻译自然会受到文化因素的影响。本文从音、形、义的层次上分析了英语电影片名的中文译名所反映出的文化因素。
关键词:文化,电影,翻译
参考文献
[1]包惠南.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1.
[2]郭建中.文化与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9.
[3]贺莺.电影片名的翻译理论和方法[J].外语教学, 2001 (1) .
电影翻译中文化 篇10
英文电影片名翻译应当属于一种文化交流活动, 是从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 从一种文化到另一种文化之间转换和传递同一个信息的过程。电影中蕴涵着丰富的文化特征, 这些文化特征直接影响着英文电影片名的翻译。因此, 译者需要对电影本身所体现的文化之间的交流和影响等有充分具体的了解, 只有这样, 才能翻译出优秀的片名。
1 思维差异的影响
由于地理环境、生产生活方式以及人自身的生理状况等存在很大差异, 英汉思维方式必定存在着很大差异。正如翻译巨匠傅雷先生所说:“东方人与西方人的思想方式有基本分歧, 我人重综合, 重归纳, 重暗示;西人则重分析, 细微, 曲折, 挖掘惟恐不尽, 描写惟恐不周”, 即汉语语言重人文, 强调综合和概括, 暗示和慎言;而英语语言文化则重科学, 强调细微和周到。对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语言表达, 对同一事物也会因不同理解而产生不同的语言表达, 这种语言表达的差异正体现了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这些思维差异表现在电影片名方面就是汉语言中较多地使用概括性的词汇, 如《天下无贼》、《保持通话》、《东京审判》等, 而英文电影片名往往使用精简和新颖的词汇, 如Pearl Harbor、Ghost、Speed等。
以Speed为例, 如果简单地译为《速度》, 显得平淡无味, 绝对无法引起中国观众观看影片欲望。退休炸弹专家佩恩由于不满政府的退休政策而决定报复社会。他炸毁电梯未遂, 继而炸毁了一辆公交车, 并在另一辆公交车上安装了炸弹。只要这两公交车的时速超过50英里时速就不能再低于50英里, 否则将引起爆炸。当警官杰克赶上这辆公交车时, 公交车已经载满乘客, 时速也早已超过了50英里。杰克冒险上了公交车, 并和佩恩展开了一场生死较量。译者将其译为《生死时速》, 不仅高度概括了影片的内容, 还带给观众一种难以抵抗、紧张和刺激的感觉。又如Taxi译为《的士速递》, Next译为《预见未来》。
2 价值观差异的影响
中国人深受儒家思想影响, 重人伦, 轻视物理, 重集体, 轻个人。中国电影片名不常用人名作为片名, 在为数不多的此类的影片中, 其片名所代表的人物大多是民族英雄、历史名人、革命先烈或者模范人物, 如《郑成功》、《张思德》、《焦裕禄》等。
与此相反, 西方人受古希腊民主精神、人文主义思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影响, 主张以人为本, 洞察宇宙, 探索人生, 强调人的价值, 强调人的决定作用, 以人为中心。很多英文电影直接使用片中角色的名字为片名。多数片名是以片中主人公的名字命名, 但也有的片名是片中配角的名字, 甚至是从没出场的人物的名字, 如Gigi、Forrest Gump、Rebecca、Annie Hall等。
翻译时译者往往会以原片名为基础, 再结合影片内容作出适当的调整。如Forrest Gump。影片讲述的是弱智者Forrest Gump以诚实、守信、勇敢、专一的态度创造奇迹的人生故事。Forrest Gump是影片主角的名字, 译者保留其姓“甘”, 并增加符合了汉语表达形式的“阿”和“正传”, 将片名译为《阿甘正传》。更多的时候, 译者会完全摒弃原片名, 根据剧情提炼、归纳和翻译片名, 如Jerry Maguire、Erin Brockovich、Hamlet、Rebecca分别被译为《甜心先生》、《永不妥协》、《王子复仇记》、《蝴蝶梦》。
3 审美差异的影响
审美也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人类社会发展到较高阶段的产物。中西方文化自身固有的巨大差异决定了其审美标准的差异, 这给英文电影片名的翻译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译者首先需要正确把握英语语言所传递的文化内容, 然后考虑汉语观众的审美需求, 在汉语语言文化中选择合适的形式来传达英语语言文化的信息, 力求使两种语言在艺术形象上达到统一, 将英语作品的美准确地传递给汉语的电影观众, 带给他们美的享受。
西方影片喜欢具有概括性的语言, 追求简朴美, 如Casablanca、The Piano、Matrix等。而中国的影片喜欢采用富有象征性、富含诗意的语言, 追求意境美, 语言结构上讲究平衡美和对称美, 如《花样年华》、《山楂树之恋》、《夜宴》等。因此, 翻译英文片名时较多地使用四字词语, 如Death Before Honor《铁血军魂》, 这个译名使用了中国人熟悉的词汇“军魂”, 蕴含了浓郁中国文化以及译者的情感, 符合汉语语言的审美要求, 体现了含蓄美。又如Enter The Matrix译为《黑客帝国》、Gone With The Wind译为《乱世佳人》等。
4 宗教文化差异的影响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水平出现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和社会文化历史现象, 与社会物质文化生活及精神文化生活的各个层面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宗教可以影响到不同时代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需求。宗教文化在人类的生活中充当着十分重要而又特殊的角色。一个国家的宗教文化是它的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西方人大多都有宗教信仰, 所以宗教在很大程度上都会影响他们的语言交际行为和思维方式等方面。而中国人很少有宗教信仰, 很少甚至完全不了解宗教文化。所以, 中西方宗教文化方面的差异性突出表现在语言思维方面的差异。因此, 在翻译有关宗教文化类电影片名的时候, 为了帮助汉语观众更清晰理解影片, 译者一般都会适当地作一些补充或说明。
以Seven《七宗罪》为例。该片根据13世纪道明会神父圣多玛斯.阿奎纳列举出人类各种恶行的表现和天主教教义, 人类有七种遭永劫的大罪 (seven deadly sins) :gluttony (暴食) 、greed (贪婪) 、sloth (懒惰) 、Pride (傲慢) 、lust (淫欲) 、Envy (嫉妒) 、wrath (暴怒) 。如果仅仅按照字面译为《七》, 中国观众则很难理解《圣经》中“七”的特殊宗意义。译名《七宗罪》不仅忠实传达了原片的文化信息和故事主题, 而且点明了原片的宗教寓意。
5 文化意象差异的影响
同一个词汇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会让人产生不同的文化意向。中西文化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因为在中西方不同的文化中对同一事物有着各自不同的理解。同一事物, 在汉语中看来是美好的事物, 而在英语中却可能有着丑恶的形象。同样, 在汉语中看来是丑恶的事物, 在英语中却可能有着相反的看法。译者在翻译英文电影片名时应充分考虑这一方面的影响。以“龙”为例。中国“龙”和西方的“dragon”所承载的文化意向差异很大, 它在中西方文化中的文化意象是不对等的。“龙”作为华夏民族的代表, 是一种图腾, 自古以来被认为是勇气、权力、吉祥的象征, 是;而西方人则把“dragon”看成是巨大的长着翅膀和长尾巴的能吐火的大蜥蜴, 是邪恶、恐怖的象征。Dragon Heart如果简单翻译为《龙之心》, 必定会误导中国观众。因此将其译为《魔龙传奇》, 更为贴合西方人对“龙”的文化意向, 并符合影片的内容。又如, 美国电影ghost讲述的是一对情侣至死不渝、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如果将其简单译成《鬼》, 会让中国观众误认为是带来恐怖片, 因为在中国文化中“鬼”是人死后的灵魂, 它青面獠牙, 异常恐怖和邪恶。译者正是考虑到中西文化意象差异, 灵活地将其译为《人鬼情未了》, 既点明了剧情, 同时也能引起观众观影的好奇心。
综上所述, 由于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客观存在, 英文电影片名的翻译不能用机械地、单一的方法来翻译, 而是需要译者在忠于电影内容和了解中西方文化巨大的差异基础上大胆地进行创造。译者必须充分了英语与汉语两种语言文化之间的各方面的差异性, 特别是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英文电影片名翻译的影响, 充分考虑到中西思维差异、价值观差异、审美差异、宗教文化差异和文化意象差异等方面的翻译对策, 灵活地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和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保留各民族的文化特色, 实现两种语言文化信息的完美转换。
参考文献
[1]龚萍, 申丽.英文电影片名的文体学探究[J].电影文学, 2011 (01) .
[2]续纪.电影片名翻译刍议[J].电影文学, 2011 (06) :149-150.
[3]虞惠红.从中西方文化差异看电影片名翻译的创造性背叛[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01) :88-91.
电影翻译中文化 篇11
【关键词】电影片名 翻译 影响因素 翻译策略
电影是一种人们喜闻乐见、雅俗共赏的艺术形式,它是文化的缩影,也是中西文化传播的载体。一部电影之所以成为经典,不仅与其深刻的主题思想、精湛的拍摄技术、演员高超的演技有关,寓意深刻、余韵绕梁的电影名也会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寥寥数字的电影名不仅凝聚了电影的精髓,也引导了观众的意识取向。中英电影片名在互译过程中存在诸多影响因素,如中西文化差异、译者自身的语言功底、知识结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等等。在影片名称的翻译过程中,译者只有洞悉影响中英电影片名翻译的诸多因素,灵活地选用翻译技巧或策略,以精彩的影片名称吸引目标观众的眼球,从而达到中西电影的文化传播功能。在笔者看来,影响中英电影片名翻译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诸方面:
一、思维方式对电影片名翻译的的影响
中西方意识形态或思维方式的差异都有悠久的文化渊源。中国文化属于人文文化,和绝大多数中国人一样,谦虚内敛,重人伦,重归纳,表达方式侧重暗示、慎言。中国影片名称强调唯美,富有象征性或富含诗意,如《露水红颜》、《那时花开》、《阳光灿烂的日子》、《大漠谣》等。而西方文化相对张扬,描写力求精确细微,更富逻辑。这些差别在电影片名的命名上都有所体现。而西方电影经常以电影中具有代表性意义的地名、物和人名来命名。如Peal Harbor,Speed,Taxi,Up,Shooter,Forrest Gump,Lolita等等。
二、文化差异对电影片名翻译的影响
文化差异使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于相同的词汇产生不同的内涵联想,译者翻译片名时需要考虑到这一点。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使得相同的事、物有着各自不同的文化寓意。同一事物,在一个民族看来是美好的,而在另一个民族文化中,它的含义却大相径庭。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中西方人对红色(red)和白色(white)有着截然不同的概念界定。西方人眼里的白色象征纯洁、对爱情的忠贞和忠诚。故在西方新娘在婚礼上会穿一袭白色的长裙走进教堂经历人生最神圣、难忘的一刻。而在中国人眼里,白色象征死亡或不详,是葬礼上丧服的主要颜色。在中国传统习俗中,长辈去世后,晚辈都会披麻戴孝,葬礼上的颜色都以白色为主。在西方人眼里,红色带有淫荡、轻浮的色彩。但在中国文化里,红色象征希望、生命、喜庆、吉祥。中国人称自己的军队为红军,酝酿正义革命的地点为红色摇篮。婚礼上的新娘从头到脚都是红色,表达喜庆、吉利及婚后生活红红火火的愿望。就连小孩子满月都要将白色的鸡蛋染成红色,保佑孩子吉祥平安,长命百岁。
由张国荣和梅婷主演,拍摄于上个世界末的影片《红色恋人》,讲述了在三十年代的旧上海,一对革命恋人之间凄美的爱情故事。电影的英文名字被译做A Time to Remember。咋一看,译名和中文名字没有丝毫的联系,但是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共产党在上海地下组织的高层领导人,因为受伤失忆而不认识眼前的恋人,最终和恋人为了革命双双离世。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直接避开“红”这一字眼,根据故事的内容将其译为A Time to Remember,既在视觉和观念上不会让西方观众产生厌恶情绪,又能将关于影片内容的最基本信息传达给观众。
三、审美观对电影片名翻译的影响
审美作为普遍的社会文化现象,是人类文明长期发展的结果。不同的文化背景决定了审美情趣的差异。而审美的差异决定了译者要深入把握源语电影作品的思想美学内容,用目的语的艺术形式传达源作的形象、情感和语言的艺术美,从而将源作的审美体验传给译入语的电影艺术受众者。
著名的奥斯卡获奖影片The Bridge of Madison County讲述了一个发生在麦迪逊镇上,一位摄影师和一位中年妇女之间的爱情故事。故事的发生和发展紧紧地和麦迪逊小镇的桥联系在一起。男女主人公的爱情起源于这座小桥,后来女主人公因为不愿丢下自己的家庭而最终没有和男主人公走到一起。因此在得知男主人公去世的消息后,她立下医嘱,希望死后子女将自己的骨灰撒在麦迪逊桥畔,能和爱人永远相伴。可见麦迪逊桥既是故事发展的渊源,主线,又是故事终结之地。如果译者在翻译时只是简单地直译为《麦迪逊镇的桥》就会使这部奥斯卡巨作在中国观众眼里显得平淡无奇,单调乏味,毫无吸引力。而译者巧妙的将其译为《廊桥遗梦》,既突出了故事里的主要元素“桥”,又给观众无限遐想。“遗”字和“梦”字道出了男女主人公的无尽惆怅和遗憾以及对死后生活的向往、追求。目标观众看到这个名字的时候,脑海里便会想象到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或许这个传神达意的电影译名也是当时使观众口耳相传,争相观看,促进票房大卖的原因之一。
四、特定历史事件对电影片名翻译的影响
特定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是一个国家文化的载体之一,一个简单的人名或是事件名对于该国观众而言有着深刻的意义。当中文片名涉及历史事件或人物时,对于不太了解中国历史的西方观众而言,采用简单的音译法无法贴切传递片名的文化信息。因此,译者在翻译时,需要对具体的片名特征进行分析。如关于中国历史的巨片《南京!南京!》让中国观众再次经历了南京大屠杀的血腥场面。南京大屠杀发生于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南京。电影随着最后南京沦陷,同胞被屠,男主人公将枪口对准自己自杀的镜头为观众开启了一个新的思考视角,告诉人们战争虽然失败,城市虽然沦陷,但活下来的小孩是中国的希望,他会像蒲公英一样飘向中国的各个角落。这段历史对每位爱国的中国人民而言是刻骨铭心的,但是对于不太了解中国历史的西方观众而言,南京只是一个地名,仅此而已。故译者译介给西方观众的名称为City of Life and Death。以此激发目标观众强烈的好奇心和同情心,实现影片的经商业值和文化传播功能。
五、中西电影片名翻译策略
电影是文化的载体。金惠康认为,在翻译过程中对文化的处理主要有两种手法:以源语文化为认同的异化(foreignization)原则和目标语为归宿的归化(domestication)原则。异化要求忠实源文作者,直译源文的语言形式,保留源语言蕴含的文化因子;而归化要求贴近读者,迁就读者,尽可能地把源语行为模式纳入译语读者的文化范畴。考虑到中英电影片名翻译的影响因素,笔者认为,在中英电影片名翻译过程中,译者应把握中英语言特点、文化内涵及影片所表现的主题思想,灵活采用异化或归化的翻译策略,力图使影片最大限度的发挥文化传播功能,实现文化和商业领域的双重价值。
中英电影片名翻译的影响因素是客观存在的,是电影片名译者无法回避或忽略的事实。在电影片名翻译的过程中,译者必须洞悉源语与译入语之间的影响因素,既要创造性地融合,又要因地制宜,区别对待,恰当并运用异化或归化两大翻译策略最大程度地保留源作文化特色,完整传递源作的文化价值、信息价值和审美价值,真正实现影片文化交流的目的。
参考文献:
[1]Nida Eugene.Language Culture and Translating[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993.
[2]贺莺.电影片名的翻译理论与方法[J].外语教学,2001(01).
[3]金惠康.跨文化交际翻译续编[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3.
[4]金香.文化差异对电影片名翻译之影响[J].2011(8):150-151.
[5]陆海霞.论电影片名翻译的中西文化差异[J].电影文学,2012.
[6]李全.论英汉文化差异对电影片名翻译的影响[J].电影文学, 2012(2):165-166.
[7]王坤.中西方文化差异对电影片名翻译的影响[J].电影文学, 2012(22):144-145.
[8]张晓轲.东西方文化差异下的电影片名翻译[J].长沙铁道学院报,2005,3.
浅谈跨文化视角下的电影字幕翻译 篇12
改革开放后国家大力发展文化事业, 中外文化交流日趋频繁, 越来越多的外国影片被引进中国。这些影片在丰富了人们娱乐生活的同时, 也为人们认识新的事物和丰富多彩的外界提供了机会。但是要想让观众能够领略这些来自异域的风土人情和接受这些影片, 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克服语言不通的障碍。因此字幕翻译就显的格外重要。无论我们是想把优秀的外国影片引进国内, 还是把国内的影片送出去, 这都不仅仅是一个两种语言间的转换过程, 还是两种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因此我们译者必须要从跨文化交际这一视角去认识与把握电影字幕的翻译。只有遵循译入语国家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 才能译出符合译入语观众的文化和审美心理的电影并赢得他们认可。
二、电影字幕翻译的策略
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发展加速了外国影片传播的速度, 其形式也由原来单一的译制片发展成译制片和字幕片 (原语影片+译入语字幕) 并存。无论译制片还是字幕片都是把外国的优秀电影介给译入语观众, 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因此字幕翻译过程中也会存在着许多问题, 比如一些含有特定文化意义的语言怎么处理等这问题的处理都会影响到该电影的质量以及观众对该片的理解。而影视语言的即时性和大众性又注定了电影字幕的翻译必须以译入语观众为中心, 并需要适当地照顾他们的文化程度和语言水平。这意味着电影字幕的翻译主要采用的是意译的方式, 也就是奈达提出的“功能对等”概念。
1.人名、地名等特殊名词
人名是非常具有文化气息和地方特色的, 因此我们很难将中国人名和西方人名恰当地互译。再加上字幕翻译受时间和空间制约, 我们就不能采用平时书面文本中常用的音译法来翻译西方人的名字。官方上译版《功夫熊猫》中, 在处理片中虎胆五侠 (The Furious Five:Monkey、Mantis、Viper、Tigress、Crane) 的名字时可谓是煞费苦心。将其译为“金猴、螳螂、灵蛇、娇虎、仙鹤”, 除“螳螂”一词可能受字数和节奏的制约外, 其他动物词汇前都增加了修饰语, 反映了它们诸如颜色“金”、性别“娇”、特点“灵”等, 顺应了中国人的审美标准。字幕组版译为“美猴王、幻影螳螂、俏小龙、悍娇虎、禅灵鹤”, 译文更加书面化, 但有异曲同工的效果。其中的地名“Valley of Peace” (和平谷) 、“Jade Palace” (翡翠宫) 、“Gongmen city” (宫门城) 等的翻译也为电影增添了色彩。
2.宗教语言
作为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 宗教已渗入到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甚至一些小的生活习惯和经常使用的语言都会透露出宗教的影子。比如“One meets its destiny on the road he takes to avoid it”这句话出自电影中“乌龟大师”之口, 带有禅的意味。如果只是像上译一样将其简简单单地译成“半路上和命运撞了一下腰”或者是“一心逃避宿命, 却撞个正着”等都很难体现出禅语之中深奥的哲理, 也会丢失了某些意境, 因而都不能算是成功的译本。而字幕组在此采用的是古语“子欲避之, 反促遇之”。这样很好地传达出了禅语中的文化内涵, 使人回味无穷。还有“There is a saying, yesterday is history, tomorrow is a mystery, but today is a gift, that is why it’s so called the present, the gift”, 原句中采用了押韵双关, 使得翻译变得困难。上译采取简单直译的方法将其译为“俗语说, ‘昨天是历史, 明天是谜团。’只有今天是天赐的礼物。”虽说是一般谚语都这样处理, 但这句话隐含的美感一下荡然无存, 读起来也是十分平淡。字幕组用归化的方法译为“昨日之日不可留, 明日之日未可知, 今日之日胜现金, 好好把握现在吧”, 就会给人截然不同的感觉, 有一种“逝者长已矣, 来者犹可追”的味道, 起到发人深省的效果。
3.谚语或习语
谚语或习语在任何国家的文化之中都承担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它是人们长期以来生活经验的总结, 是各种语言和文化里面最精华的部分。各个民族的谚语或习语都有自己独特的涵义和形式。虽然其语言非常精练, 却能够生动形象地表达出独特的文化内涵。影片《功夫熊猫》中也经常使用到一些谚语或习语。能否将影片中的这些谚语和习语翻译得简洁易懂, 获得与源语同样的效果会对整个影片的翻译产生直接的影响。如“One way in, One way out.One thousands guards, and one prisoner”, 上译版将其翻译为“一夫当关, 万夫莫开。千名守卫, 共囚一犯。”译文精炼易懂, 同时成功地也表达出了源语中的特定的文化内涵。
三、字幕翻译中存在的问题
一直以来电影字幕翻译都十分重视研究文化因素的翻译。但是很多译者容易受到文化优越感, 民族中心主义、文化定型等保守心态的影响, 不能以平等的态度来正视跨文化交际过程中他民族的文化, 从而从心理上拒绝其他文化的渗入, 一味的使用归化的方式甚至是使用带有浓烈的民族色彩的词语来进行翻译。例如:在翻译“the Wushi Finger Hold”五溪劫指扣时字幕组将其翻译成了无极拈花指, 殊不知无极是一道教名词出自《庄子·逍遥游》, 意思是无边无际, 无穷无尽。而拈花又是出自佛教的典故“佛祖拈花, 迦叶一笑”。拈花指是一种专练指头拈劲的功夫。无极拈花指将道教和佛教的名词凑到一起, 这样莫名的翻译让人无所适从。还有片中平先生的台词“When was young and crazy”时, 网络上的字幕组将其翻译为“当我还是愤青的时候”, 而上译将其翻译为“当我年少轻狂时”。字幕组使用了“愤青”这个具有时代和民族特色的网络词汇, 虽然能够迎合大多数观众的认可, 但愤青意思是年轻而疯狂, 这就不如上译的年少轻狂来的自然贴切。
当然翻译的文化传真不仅仅是指忠实于源语文化, 否则就会陷入另一个极端。例如:电影中有一句阿宝的戏谑之谈“There’s no charge for awesomeness or to attractiveness”, 饱含了阿宝幽默可爱的个性。若将其直译的台词则是“行侠仗义不收钱, 迷人也不收钱”。这样的译文过于忠实于原文, 显得太死板, 不能表现出阿宝的幽默可爱。相比之下“剽悍不求回报, 迷人更无所谓”能更好地体现出阿宝的天真了。
四、电影字幕翻译的原则
归化和异化各有所长并且互为补充。有学者认为, 好的翻译作品应该是异化与归化完美的结合。想替源语在译入语文化中找到一个“完美的替身”, 译者在字幕翻译的时候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弄清楚词语在两种文化之中的历史和社会背景意义及其文化内涵
弄清楚词语在两种文化之中的历史和社会背景意义及其文化内涵, 争取做到文化传真。特别注意那些有细微差别的词。在选词的时候,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无论什么翻译都是跨文化交流活动的一部分, 跨文化交流并不是固定的、一成不变的, 而是双向的动态过程。我们不仅要弄清一个词在历史上的含义而且还要关注它在近期的使用和变化。例如在将字幕中“hardcore”与“铁石心肠”对应时, 译者就需要保持清晰的头脑。既要注重这两个词在两种文化之中深层次的内涵, 又要了解他们之间语言表层含义的异同之处, 这样才能避免将其误译。
2.抱着文化平等的态度进行翻译
不要在“洋人”身上穿上“长袍马褂”, 同样也不要给“中国人”身上加上“西装马甲”, 要原汁原味的体现文化传真。鲁迅先生在《题未定》中谈到翻译时, 着重强调译文要保留蕴含异域文化特色的异国情调或“洋气”, 即是不要使英语译文带上过多的中国色彩。为了做到这点, 我们至少应该做到以下两点:一是能够使用直译的, 我们就尽量使用直译。二是避免把译入语民族或地方特色强行加入译文之中。具体说来就是尽量减少或避免方言、网络用语、流行语等的使用。例如:将“when i was young and crazy”处理为“当我年少轻狂的时候”就比“当我还是愤青的时候”高明得多。
3.恰当而规范地使用译入语中的习语
在翻译之前, 首先对源语文字及其背后蕴含的文化内容进行剖析, 领会其精髓, 然后精心锤炼译入语文字并将其表达出来。翻译既需要有原汁原味, 在必要时也要有“本土味”。同时在表达的时候, 应使用规范的且为译入语观众所接受的习惯表达方式, 否则同样也不能达到传真的效果。
五、结语
字幕翻译为国内观众欣赏精彩外语影片提供了机会。电影字幕的即时性和大众性要求字幕必须简明、易读, 这就需要译者在具备深厚的文化修养、宏观的文化视野和跨文化交流的能力的基础之上抱着文化平等的态度对原文进行提炼, 努力再现原作中所蕴涵的艺术效果。因此, 字幕翻译者应该在遵循翻译的原则下, 合理地利用异化和归化的翻译策略进行再加工, 努力再现原作中所蕴涵的艺术效果, 在选择翻译策略时我们还需要考虑字幕翻译的特点、电影中人物性格以及观众的感受等, 力求字幕、画面与音响的在影片之中达到完美的结合。旨在将观众带进精彩纷呈的国际影视作品殿堂里去最大程度地享受电影的乐趣, 最终传达和吸收异域文化, 弘扬和发展本土文化, 促进不同民族间的相互交流和理解。
参考文献
[1]Nida, Eugene.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4.
[2]周冠英, 夏宏钟.美国电影《功夫熊猫》汉译评析[J].电影评价, 2009, (10) .
[3]鲁迅.“题未定”草[A].翻译论集[C].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电影翻译中文化】推荐阅读:
电影名翻译原则07-09
电影片名翻译的09-21
归化异化电影翻译11-17
电影片名的翻译研究09-06
英文电影片名的翻译09-24
归化异化电影片名翻译07-10
功能对等电影片名翻译10-09
电影字幕本土化翻译10-04
电影字幕翻译工作坊12-01
看电影英文翻译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