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电影的续集研究

2024-09-03

国产电影的续集研究(通用7篇)

国产电影的续集研究 篇1

1 引言

2013年全国电影产业总收入达到276.8亿元, 同比增长18%。其中票房收入217.7亿元, 同比增长27.5%, 国内观影人次达6.12亿, 相较2012年同比增长32%, 中国电影产业呈现出飞跃式的发展态势, 一跃成为全球第二大票房市场, 自此中国电影全面进入黄金发展期。

纵观中国电影市场的发展, 其开启的时间相较于国内其他行业市场来得晚一些。改革开放16年后的1994年底的《亡命天涯》才正式开启了中国电影市场的大门。国产电影市场的产品结构、营销方式、生产理念以及市场格局随着进口电影大片的出现也得以改变, 不再单一乏味、缺乏活力。这20年来, 国产电影的高票房充分地体现了中国商业电影在制作、营销上的改变及发展进步, 而进口电影和国产电影的市场占有率变化是这种改变最为直接的体现。

从2003年开始, 国内电影票房连续五年保持20%以上的高速增长率, 市场经济总量同样大幅增长, 无疑这是中国电影市场开放带来的市场整体发展的结果。若当初没有引进国外电影大片, 那么就很难有中国电影市场今天的规模。而进口电影大片也得益于中国电影的进步, 带热了国内整体电影市场, 让更多的中国人开始回到电影院看电影了, 进而促使高票房电影重新被进口电影霸占。

2010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 两年后中美双方于2012年2月18日就解决WTO电影相关问题的谅解备忘录达成协议。协议规定, 中国每年从美国增加14部进口大片, 其中以IMAX和3D等高新技术电影为主;美国占进口电影的票房分账比例也从13%提高到25%。这一变化势必会对以文化传承和文化消费为发展路径的中国电影产业产生“作用力”, 而且也对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关联影响。

2 文献回顾

国际学界一直将电影的国际贸易理论及政策的研究视为文化贸易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多数研究集中于如何提升电影的竞争力上。Wildman和Steven[1] (1988) 通过规模经济理论研究了市场规模对电影生产的作用, 他们认为一个国家的电影产业市场规模可以有效地提高电影质量和增加电影数量。Schulze[2] (1999) 通过成本分析法指出电影生产的成本结构具有高固定成本、低边际成本的特点, 因而大型电影公司可以通过高额的电影制作费用、低廉的复制费用分散固定成本, 比小电影公司更具有成本优势, 从而迫使小电影公司退出市场, 形成不完全竞争市场的结构。Norbert Morawetz[3] (2007) 等认为, 为提高电影产业竞争力, 一国应增加资本投入和给予更多政策支持。

国内学者则从三方面研究了中国电影产业和贸易。从出口竞争力的角度看, 王周博 (2009) 通过比较中美两国影视文化贸易出口市场占有率指数、贸易竞争优势指数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 认为中国影视文化产品在世界文化产品贸易中所占比重很小, 并且存在影视产品进出口国家及类型过分集中, 又对相关问题提出了对策和建议。赵新泉和王国安 (2013) 基于2002~2010年的UNCTAD数据, 测度中美两国影视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状况, 认为中美两国的差距正在缩小, 并指出促进影视产业价值链的整合与升级才是提升中国影视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根本之道。从贸易政策角度看, 张丽梅、余晓泓 (2008) 指出美国对中国在电影产业上存在顺差的主要原因在于两国电影产业实力相差悬殊以及贸易保护力度存在差异。董小麟、吴珊 (2011) 在对美国电影贸易促进做法进行全面分析后认为, 提升中国电影产业贸易竞争力, 应加强政府对电影产业贸易的支持, 建立完善的电影产业链, 加强电影产业的国际营销。从电影产业的供给层面看, 胡正荣、李继东 (2010) 指出中国电影产业的问题存在于创造力的激发和保护、选题的多样性、市场运作等方面, 并从创意、市场运作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综上所述, 目前学者对电影产业的研究关注的多是电影产业的竞争力, 并且往往以出口为视角, 而关于进口电影对一国电影产业的影响却鲜少涉及。鉴于此, 本文实证研究了进口电影对国产电影的影响, 并提出建议与措施, 以期提高中国电影产业的竞争力。

3 数据及研究方法

由于数据的可取得性, 本文遴选了2002~2013年间中国电影音像贸易进口额和国产片电影票房数据作为样本, 其中中国电影音像贸易进口额作为进口电影的指标, 国产电影以国产片票房为指标。数据 (单位:亿元人民币) 柱形图如图1所示。

从图1不难看出, 国产片电影票房随着电影进口额逐步上升, 且增长幅度远高于电影进口额。通过测度发现两者高度相关, 其相关系数为0.9791。本文研究方法主要是时间序列的普通最小二乘回归模型, 以此来推得进口电影与国产电影的关系以及对国产电影的影响。

本文的数据选自国家外汇管理局的《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和国家统计局的《中国统计年鉴》以及国家广电总局网站。

4 实证分析

4.1 建立模型

本文模型建立如下:

其中Bft表示国产片票房收入, Imt表示中国电影音像进口额。为消除数据异方差以及保持变量间的内在联系, 变量都以自然对数的形式表示。β表示产出的进口额相对国产票房的弹性系数, μt为随机扰动项, t表示以年为单位的时间。该回归模型主要测定电影进口对国产电影的影响度。

4.2 平稳性检验

由于本文的数据为时间序列数据, 为消除时间序列数据因非平稳而产生的“伪回归”现象, 需对各变量的数据进行平稳性和协整检验。通过Eviews6.0对变量Ln (Bft) 、Ln (Imt) 进行ADF单位根平稳性检验, 结果如表1所示。

表1中▽、▼分别表示一阶差分和二阶差分, 分析表中的结果可知, Ln (Bft) 、Ln (Imt) 的水平形式和一阶差分形式在1%的置信水平下都是非平稳, 但其二阶差分形式都变得平稳, 说明两者都是二阶单整序列。因此, 两者间可能存在长期协整关系。

4.3 协整关系检验

本文将采用E-G两步法来检验变量间的协整关系是否存在。由上文序列平稳性检验, 可知变量Ln (Bft) 、Ln (Imt) 同为二阶单整序列, 所以先考虑原模型的残差序, 通过对该方程 (1) 使用最小二乘法进行线性回归, 得到残差序列Rt, 然后对其进行滞后阶数为0的ADF平稳性检验, 结果如表2所示。

从表2可以看出, 序列Rt在1%的置信区间是平稳的, 即Ln (Bft) 、Ln (Imt) 之间存在协整关系。

4.4 格兰杰因果检验

通过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来查看Ln (Bft) 、Ln (Imt) 是否存在稳定的因果关系, 其结果如表3所示。

由表3可知, 变量Ln (Imt) 是Ln (Bft) 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的格兰杰原因, 而Ln (Bf t) 不是Ln (Imt) 的格兰杰原因, 即变量Ln (Bf t) 与Ln (Imt) 间存在单向因果关系。

4.5 参数估算与解释

由上文分析可知, 变量Ln (Bft) 与Ln (Imt) 存在协整关系, 而且两者之间存在单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模型 (1) 通过Eviews 6.0回归计算得:

本模型的拟合优度为88.99%, 说明变量Ln (Imt) 对Ln (Bft) 的整体解释能力较高。Ln (Imt) 的系数估值为1.6402, 对应的t值为8.9885, 其p值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了检验, 因而模型的估算结果具有较高的可信性。其中经济含义是在2002~2013年间, 电影进口额平均每增加1%会引起国产电影票房增加1.6402%, 充分地说明了进口电影对国产电影的促进作用。究其原因, 大致有如下三点:第一, 国产电影面对强势的进口电影, 转压力为动力, 犹如沙丁鱼群里突然蹿进一条鲇鱼, 使得本已死气沉沉的鱼群立马充满活力;第二, 国产电影向进口电影学习, 其不但在制作内容、拍摄题材方面, 还有运营和管理方面都积极学习国外电影响到的优秀经验与先进技术;第三, 国产电影与进口电影并驾齐驱, 拓宽了国内的整个电影票房市场, 这为国产电影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而这个过程当中, 进口电影的作用功不可没。

5 结论及建议

通过上文的实证分析显示, 进口电影额与国产电影票房高度相关, 并且促进了国产片的电影票房。当然, 虽然国产电影不管从院线、票房、观影人次, 还是电影题材、内容方面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但依然大量充斥着叫座不叫好的电影, 电影质量亟待提高。本文认为中国电影产业发展依旧需要通过降低进口电影配额来继续促进竞争, 而不是设置国产电影保护月来保护亟须历练和成长的国产电影。本文对此提出以下三条建议。

5.1 深化产业分工程度

国内电影产业当下还处在大而全的阶段, 分工模糊以致效率低下, 为提升电影产业的竞争力而最终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 急需进行产业的精细分工, 这也为培养电影专业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5.2 培养电影专业人才

由于国内电影产业的分工程度不深, 电影专业化人才依然匮乏, 在电影制作过程中, 专业化创作和生产方面依旧依赖国外专业团队, 这极大地阻碍了国产电影的发展。

5.3 促进行业公平竞争

随着进口配额数量的增加, 将有效减少质量不高的国产影片公映份额, 从而将促进电影各种资源的优化配置, 打造出叫座又叫好的国产精品电影, 基于此, 促进电影行业公平竞争不可或缺。

摘要:本文基于时间序列模型分析方法, 考察了自我国加入WTO以来, 即20022013年, 进口电影对国产电影的影响。结果显示进口电影额与国产电影票房高度相关, 并且随着我国进口电影配额的放宽, 国产电影不管从院线、票房、观影人次, 还是电影题材、内容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虽然国产电影发展势头迅猛, 但依然存在电影“质”与“量”的隔阂, 基于此, 本文最后就国产电影如何发展精品道路提出了些许建议与措施。

关键词:进口电影,国产电影,票房

参考文献

[1]Wildman, Steven.International Trade in Films and Television[J].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 Publications, 1988 (12) .

[2]G Schulze.International Trade in Art[J].Journal of Cultural Economics, 1999 (23) .

[3]Norbert Morawemtz.Finance, Policy and Industrial Dynamics——The Rise of Co-productions in the Film Industry[J].Industry and Innovation, 2007 (14) .

华语电影续集之“2”时代 篇2

代表影片:《叶问2》

去年, 《叶问2》、《非诚勿扰2》、《喜羊羊与灰太狼3》等续集电影陆续上映, 华语电影续集迎来井喷式爆发。但是, 在众多电影续集中, 票房跟口碑都获好评的电影却是凤毛麟角。

以《叶问》系列为例, 《叶问》首集以黑马姿态获得成功, 内地票房过亿, 在香港也卖了两千多万, 更是培植了一大批忠实粉丝。但《叶问2》却中规中矩, 唯有甄子丹跟洪金宝的一场对决, 成为动作场面中的经典。从剧情发展脉络来说, 唯一发生的变化是从打东洋人变成了打西洋人, 但要总结为打洋人的话, 就可以说是没有变化。虽然《叶问2》在票房成绩上远强于《叶问》, 但是在电影本身素质上却远远谈不上超越, 观众从故事开始就已经预料到了结局, 这也成为《叶问2》口碑不佳的重要原因之一。

是否会再拍《叶问3》?导演叶伟信表示:“如果第三集真要拍, 就一定要拍叶问和李小龙了。但演李小龙的演员实在太难找, 处理不好就是非常大的问题。如果找不到合适的人选, 第三部就很难拍。”这样看来, 《叶问3》似乎难产。

续集很“2”

代表作品:《唐伯虎点秋香2》

《唐伯虎点秋香2》这部电影或许可以换个解读方式, 那就是:唐伯虎点秋香—“二”是一种境界。

作为经典喜剧的续篇, 其被拿来与前作比较, 继而遭受口诛笔伐的命运看来是不可避免的。尽管除了周星驰之外, 投资人、导演, 甚至剧中的重要配角都回来参演了该部续集, 拼命地恶搞, 拼命地把玩那些老段子, 却丝毫激不起一丝想笑的欲望。有人说, 《唐伯虎点秋香2》最可笑的地方在于, 从头到尾我一次没笑过;而其最可悲的地方在于, 从头到尾它一直在努力地试图逗观众笑。这大概算得上是2010年最失败的一部续集电影了。

“伪”续集开拍

代表作品:《窃听风云》

除了已经上映的电影续集, 许多以前获得了很好票房的影片也开始进入“2”时代, 这也包括今年2月在香港宣布开拍的《窃听风云2》。

关于《窃听风云》的续集问题, 导演麦兆辉、庄文强就表示, 其实他们一开始写《窃听风云》的时候, 曾经想过将这个故事拍成一个系列电影, 但由于对该片反映的经济犯罪题材前景并不明朗, 所以根据投资方的意见, 着力打造好第一个故事。而在该片内地票房超过8000万之后, 投资方才表态愿意拍摄续集, 而这个时候, 原故事已经没有多少可发掘的空间, 所以只能另起炉灶, 因此, 《窃听风云2》除了主演人物小有变动外, 不论角色姓名还是身份都跟《窃听风云》没有任何关系。这其实完全就是利用旧片口碑的“伪续集”电影。

与之相似的还有《画皮2》。2009年陈嘉上的《画皮》在结尾处同样没有留出多少余地, 虽然主要正面角色并没有多大损伤, 但最大的卖点周迅扮演的狐妖已经散尽功力, 几乎等于死掉了, 如果再保留原班人马来拍摄关于“画皮”的故事, 也不太可能。

国产电影的续集研究 篇3

1 当前国产动画电影的发展环境分析

1.1 国产动画电影发展的政策环境

政策的支撑主要包括对该产业的定位政策、扶持政策、金融政策与财税政策等, 我国在2004年起就先后发布了各项发展动画电影的扶持政策, 尤其在2012年文化部发布了关于产业规划发展的政策, 对于我国动画电影的发展起到了辐射、带动及持续增强的作用。在一系列政策的支持下, 《功夫兔》《秦时明月》等一系列优秀的国产动画电影出现在了各大影院当中。可以说从2004年发展到现在的十多年之间, 国家出台的各项政策对于动画电影从微观、宏观及中观3个层面都起到了支持和指导的作用, 也为国产动画电影的完善及发展提供了生存的土壤。

1.2 国产动画电影发展的经济环境

从经济发展角度来看, 我国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为136 515亿元, 到了2015年国内生产总值为676 708亿元。近些年来我国经济对动漫产业的投入也在持续的增加, 使其不管是从内容、还是从产业整合及技术创新的角度来看, 都有着良好的增长态势, 可以说我国当前的经济环境是非常利于动画电影发展的。

1.3 国产动画电影发展的文化环境

当前随着互联网等的发展, 人类已经进入到了读图时代, 图片对人的眼球的刺激已经远远超过了文字, 而动画电影则是读图时代最好的消费品。当前在我国动画电影已经不仅仅只有少年儿童喜爱, 很多成年人也逐步接受了。动画电影可以说正在从视觉娱乐延伸到了文化教育层面, 对人们的审美情趣、体验及价值产生着影响。

2 当前国产动画电影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国产电影在政策、科技、经济及文化环境的影响下, 迅速地发展了起来, 从放映数量上来看数量保持稳步增长, 从故事来源来看主要以原创为主, 从上映档期来看主要是以儿童节假日为主, 从技术形式来看主要以传统的2D为主。但是人们在看到发展成绩的同时还应该看到其在发展中所遇到的几点问题。

2.1 动画产业化发展滞后, 相应的品牌尚未得到有效的开发

一方面是由于我国动画电影产业在创造的初期就没有找准市场定位, 导致了创作水平较低;另一方面是由于动画企业缺少规范化、专业化的操作, 当前国内的动画企业基本上都是凭着感觉去开发市场, 有着很大的盲目性, 那么很容易就会出现票房和口碑与投入不成正比的现象。同时, 在品牌塑造方面我国的动画企业也是不够重视的, 没有形成品牌的产业链, 导致了整个动画电影产业市场价值无法真正的实现。

2.2 动画电影题材受限严重

当前的动画电影受众定位主要是低幼, 那么在题材的选取上必然会倾向于低幼能接受的范围, 没有真正走向成熟, 无法将其市场做大、做实。

2.3 由于技术的限制导致自主开发能力不足

这里面主要指的是三维技术, 由于我国的三维技术起步较晚, 所以和国外相比还有着一定的差距, 而技术上的落后就使自主开发能力受到限制。

2.4 尚未针对动画电影的系统营销

国产动画电影基本上上映时间都集中在了儿童节和寒暑假, 这就导致了档期混乱的现象, 而这也从侧面说明了投资方和制片方对其缺乏系统性的营销, 导致了其没有审时度势地进行宣传。

3 有效促进国产动画电影发展的路径

3.1 走动画电影品牌发展路径

自2012年起我国就形成了进行动画电影品牌塑造的共识, 那么在打造动画电影品牌的道路上一方面可以使动画电影系列化, 以此来保证动画电影品牌的持续热度;另一方面要注重动画电影的内容深度, 以此作为其品牌塑造的根本及灵魂。

3.2 以“合家欢”动画电影来实现全龄化的观影市场

本文所提到的“合家欢”动画电影是走出当前低幼发展瓶颈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这种类型的动画电影不仅不会让儿童费解, 同时也会让家长感到有趣, 也就是不同年龄的人观影之后都会有自己的感悟。另外, 观看这类电影还会增进家人之间的亲情。

4 结语

我国动画电影当前发展环境是非常有利的, 面对着发展中的品牌发展滞后、题材受限、宣传不到位等问题, 动画企业积极应对, 才是我国动画电影持续发展的可行之路。

摘要:我国真正意义上的动画电影始于《宝莲灯》, 在2004年之后, 我国的动画电影出现了井喷式的发展, 不管是上映的数量还是题材、制作水平等都有了显著的提高。但是当国产动画电影的狂欢下仍旧存在着很多问题, 这些问题的有效解决才是我国动画电影市场更为稳定发展的有效助力。本研究共分为三个部分, 首先阐述了当前国产动画电影的发展环境, 然后分析了当前国产动画电影的发展问题, 最后给出了有效促进国产动画电影发展的路径。

关键词:国产动画电影,市场,现状,路径

参考文献

国产电影的续集研究 篇4

现代经济和市场营销理论研究证明, 口碑在影响消费者的态度和行为上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特定领域这种影响甚至超过了电视、电台广告和人为促销等手段所能产生的效果。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将自己的看法评论发表于互联网上, 口碑也就突破了传统的口头传播的形式, 成为影响力更大的网络口碑。网络口碑利用互联网低成本、双向沟通的特点, 克服了传统口碑只能在有限的社会边界进行传播, 并容易随着时间和距离的增长而迅速消失的约束。加上互联网可以将信息在任何过程中同时提供给多人的特点, 使得原有口碑传递的影响范围和规模得以成倍扩大。将近50%的年轻网民依赖网络口碑的推荐去购买电影、游戏等产品。因此互联网作为一个消费者以及潜在消费者自由发表评论的平台, 能够有效地吸收来自大众的各种正面、负面或是中立的评论形成口碑, 并将之完整地陈列于大众面前, 影响大众的消费决策, 从而影响产品或服务的销售。

本文以2010~2012年在中国上映的395部电影为例, 通过研究时光网和豆瓣网上的网络评论, 以电影得分和评论数作为衡量网络口碑的因素, 控制了导演、演员、电影类型和档期之后, 研究了网络口碑与票房收入之间的关系。

二、文献综述与回归模型

Dellarocas, Awad和Zhang (2007) 通过研究电影点评的作用, 发现电影点评的好坏排名亦会对票房收益产生正面影响, 说明点评的分值越高, 就会容易说服其他消费者接受该产品, 反之, 负面的评论往往会使消费者丧失信心, 放弃消费的决定。Liu (2006) 研究了Yahoo网的电影点评对下周电影票房的影响, 得出点评数量, 而并非点评的好坏对电影票房会产生正面影响;通过从Yahoo电影网站搜集口碑数据, 借助实际的口碑信息来研究口碑的动态模型以及口碑如何解释票房收入的研究结果显示, 口碑活动在电影预映和首映周时是最活跃的, 且观众在电影放映前具有相当高的期望。

国内学者卢向华等 (2009) 利用大众点评网餐馆点评的数据, 通过实证的方法证明网络口碑的数量、评分以及负面点评率对产品的销售收入有显著的影响;价格的调节作用也确实存在, 如对高价位的产品而言, 口碑评分的重要性边际递增, 不过随着价位的提高, 口碑数量所带来的价值会大幅度递减, 甚至变为负面。

我们可知点评数量是口碑价值产生过程中的重要因素之一, 点评评分会影响口碑产品的销售收入。

故在本文中我们将电影的点评数量和点评评分作为衡量网络口碑的因素。

三、研究设计

1. 研究样本与数据来源

通过搜集了2010~2012年在中国内地公映的电影614家, 按照如下顺序对样本进行刷选: (1) 考虑到观众对外国电影的导演或者演员是否著名难以确定, 所以在样本选择上我们将外国电影予以剔除; (2) 豆瓣电影和时光网中任意一家评论数不超过100的; (3) 数据缺失的。最终一共得到样本395家。网络口碑数据来源于豆瓣电影、时光网, 票房收入数据来源于艺恩票房。

2. 模型设定与变量定义

回归模型如下:

(1) sale表示票房收入 (单位万元人民币) 按照截止到统计时的票房收入计入。 (2) score表示得分, 得分为豆瓣网和时光网的评分均按10分标准进行, 分数越高表示评论越高。 (3) critic表示评论数量。 (4) director是哑变量, 0表示非著名, 1表示著名。 (5) actor是哑变量, 0表示非著名, 1表示著名。对于著名与非著名的界定, 通过问卷的方式, 根据调查结果来确定。 (6) type表示影片类型, 由于豆瓣电影和时光网对影片的类型通常是多标签的, 为了方便分析, 我们对影片进行了重新分类, 将犯罪悬疑惊悚归为一类 (犯罪) , 将科幻、战争、动作归为一类 (动作) , 将爱情、青春归为一类 (爱情) , 记录、历史、传记归为一类 (教育) , 剧情、喜剧、动画单独归为一类。

四、实证检验与分析

1. 描述性统计

表1为主要变量的统计性分析, 票房的平均值为4723.963万元, 最大值为12.4824亿元, 标准差为12120.62, 这说明电影票房之间的差距非常大。评分得分均值为5.1分, 最大值为8.8。评论数的均值为30146.1, 导演是否著名的均值为0.136, 说明电影导演总体上是不著名的, 演员是否著名均值为0.511, 这说明参演影片一半都有著名影视演员的加入。

表2对变量做了相关性检验, 由表2可以看出自变量与因变量显著相关, 但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除评论数高于0.5外, 其他均低于0.5, 表明本文的多重共线性问题并不严重。所以在进行回归时, 我们需要将评论数进行剔除。

2. 回归分析

我们用票房收入 (sale) 为因变量, 建立了四个模型, 详细结果见表3。模型 (1) 和模型 (3) 可以看出无论是否控制影片类型情况下, 评论得分与票房收入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而且系数相当大。导演是否有名, 演员是否著名与票房收入之间也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关系。票房收入与电影类型之间并不存在着统计学意义上的相关关系。我们得出的结果与常识相符。

由于评论数量与票房收入之间存在着多重共线问题, 所以当我们将其引入到模型中的时候, 评论得分与票房收入之间并不存在着相关关系, 而评论数量与票房收入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 结果见模型 (2) 和模型 (4) 。这个其实不难理解, 当一部影片的关注度很高或者有争议的时候, 网友对其的关注度就越高, 而随之相关的评论越高, 此时也会出现即使影片的得分并不高, 但并不影响其票房的情况, 这个在现实中已经印证过, 即使片子很烂, 但票房却很高, 当然除了其影片本身的争议性意外, 与参演的演员和影片发行方的营销手段是离不开的。

五、结论

本文对2010~2012年在中国内地公映的395部影片进行了统计, 分析了票房收入与电影网站评论得分、评论数量, 导演是否著名以及演员是否著名, 分析结果显示, 在控制电影类型之后, 在不考虑评论数量的情况下, 专业电影网站的得分, 导演和演员的知名度与票房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即电影网站的评论得分越高, 影片导演和演员的知名度越高就越会提高票房收入, 而评分的高度则取决于影片本身质量的高低。但是当我们引入评论数量时, 结果显示专业网站的评分与票房之间并不存在着相关性, 而评论数量、导演的知名度与票房收入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正如上文分析的, 原因可能在于影片的争议性以及影片相关的营销手段, 提高了观众对影片的关注度, 进而提高了专业电影网站对其评论的数量, 一般而言, 争议越多, 关注越多, 进而评论越多, 即使影片的分数不高, 但却能够得到很好的票房成绩。由此可见网络口碑呈现出两个方向, 一是一般而言, 影片的网络口碑越好, 那么其票房收入越高;另一个方向时影片本身的评论的分数并不高, 但是影片具有争议性, 反而得到了较高的票房。

参考文献

[1]卢向华, 冯越.网络口碑的价值——基于在线餐馆点评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 2009, (7) :126-132.

[2]金立印.网络口碑信息对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影响:一个实验研究[J].经济管理, 2007, (22) :36-42.

国产方言电影的发展探析 篇5

一、方言电影的现状

2006 年, 宁浩的一部低成本、高票房的《疯狂的石头》横空出世, 几乎红遍大江南北, 让人们深深感受到方言电影的独特魅力。在这部影片中, 老包的重庆话、道哥经典的保定话、助理四眼的成都话、倒霉蛋黑皮的青岛话, 多种方言的混杂增加了这部电影的幽默性和戏剧性, 掀起了方言电影的热潮。由于《疯狂的石头》的成功, 方言电影开始大量涌现, 如顾长卫的《最爱》、贾樟柯的《山河故人》、李玉的《红颜》。2011 年, 导演姜文将《让子弹飞》推出了方言版和普通话版两个版本, 又将方言电影推到了另一个顶峰。

纵览方言电影的发展状况, 可谓是良莠不齐, 风格百出。方言电影所独有的亲和力和凝聚力, 更能体现城市中的底层人物的生活, 当这些小人物用他们亲切的方言讲述着自己的生活时, 能传达出文字与画面无法触及的情感, 让人们感受到电影中真挚情感的流露。但其中也不乏一些制造噱头的烂片, 毫无实际内容, 得不到观众的认可。

二、电影中方言的运用

(一) 在电影中方言能够有效地塑造人物性格

一部现实主义题材的影片, 少不了塑造人物的真实感, 方言相比普通话而言更能够体现人物的真实感。例如一些历史题材的电影, 在《我的法兰西岁月》中, 邓小平同志的扮演者用四川方言表演, 不仅增加了人物的真实性, 也令观众更加怀念领袖人物。方言除了能塑造历史人物的形象, 还能增加影片小人物形象的亲切感, 同时使观众认同小人物角色的身份。如在冯小刚的电影《天下无贼》中, 傻根说着一口浓郁的河北方言, 虽然有点傻里傻气, 但又纯朴善良。如果在影片中傻根说着标准的普通话, 那这一憨厚老实的经典形象就不会塑造出来, 更不会得到观众的认同。

(二) 方言能够还原人物真实的生存状态

在一部方言电影中, 故事发生的背景与电影主题有着很大的联系, 方言是一个地域文化的标记, 它往往能有效地凸显镜头所无法表达的民俗风情和人文风貌, 为人物提供更加真实自然的生活环境。如贾樟柯的《三峡好人》运用了山西方言, 真实地展现了三峡的变迁, 一部分人发迹, 大部分人沦为移民, 他们的生活无奈又悲凉, 牺牲掉的物质同精神上的暂时伤痕, 需要时间来填充。

(三) 方言增加喜剧效果

《疯狂的石头》的热卖, 方言的运用功不可没, 而其中大量的幽默搞笑点正是影片中人物使用的方言。如大盗麦克在偷翡翠时, 因为绳子不够长, 悬在半空而够不着翡翠, 如此尴尬的境遇令他感慨道:“这奸商, 我顶你个肺”, 这句话一时成为经典。又如谢小盟告诉道哥送给他的女朋友的翡翠是真货时, 道哥忍不住骂道:“你先侮辱了我的人格, 现在还来侮辱我的智商。”这些经典的台词至今让人记忆犹新, 而导演在影片中运用方言的目的也是最大化地突出喜剧效果。总之方言取得了普通话无法表达的艺术魅力。

三、方言电影的未来发展

如今方言电影在电影市场的兴盛, 反映了方言电影的未来发展趋势。方言的地域性、民俗性、喜剧性, 增加了方言的看点与卖点, 但是一部电影是否卖座, 是否受到观众的一致好评, 并不是因为方言的使用, 关键的因素还是在于电影的文本内容和叙事模式, 方言仅仅是电影表达的一种手段。如果忽略了这一点, 只是在电影中进行方言的堆积与卖弄, 便会毫无实际内容, 毫无看点。所以国内的导演和各方面电影从业人员要提高方言电影的拍摄质量。一部优质的方言电影, 不仅能够打动观众, 更能带动中国电影市场的发展, 从而激活中国电影市场。

如今方言电影已经成为一种流行趋势, 越来越受到导演们的青睐, 无论是贾樟柯还是冯小刚, 都把视角转向了方言电影。但在未来的发展中, 我们应该多一些思考, 国内的导演们应该真正拍出适合老百姓看, 且能够得到老百姓认可的优质方言电影, 这才能使方言电影在中国电影市场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可.方言电影:文化意识的苏醒与深化[J].观察与思考, 2006 (18) .

[2]葛玮华.“方言电影”的兴起及未来发展[J].中国电影市场, 2012 (03) .

国产电影《老炮儿》背后的分析 篇6

贾克·瓦伦提说, 电影制作是艺术和商业的联姻。影视传播是一种大众的传播媒介, 其目的之一就是在最大范围内取得观众的认可与好评, 给商家带来最可观的利益。特别是在以市场经济为主导的今天, 票房与收视率已被提到了空前高的地位。因此, 电影生产者也越来越重视电影受众, 不但想方设法研究受众的心理, 而且还由此制定出种种受众策略来达到其商业目的, 最大程度上达成电影受众对电影本身的接受和理解。

商业电影的商品属性决定了电影生产者必然会重视经济学中的供求规律, 并且按照受众的需求来供给其需要的影片, 具体来说表现为对电影受众的迎合策略。

1、消费群体迎合:老中青三代通吃, 照顾每代人的胃口。从我国电影的观影人群来看, 18至35岁的青年占观影人群的85%, 36至45岁的中年占了8.5%以上, 18至45岁的人群, 是我国观影观众的绝对主力。从影片选取的演员来看, 可谓是老中青三代通吃, 照顾了每代人的胃口。 (见图1)

冯小刚早在《阳光灿烂的日子》 (1 9 9 5) , 《甲方乙方》 (1997) , 《功夫》 (2004) , 《让子弹飞》 (2010) 等等影片中客串当演员, 虽然是客串, 但是他每次出场都特别抢戏和惊艳。导演的身份和多年的龙套历练让冯小刚的演技炉火纯青。此番是冯小刚第一次担任电影男一号, 本人气质和角色的高度契合让他把六爷演活了。国际权威杂志《Screen》认为, “冯小刚将六爷这个既认真又可爱的人物塑造得十分成功, 无论是在伦敦、巴黎, 还是芝加哥, 都有着六爷这样的人”。 (1) 《Variety》杂志也将冯小刚评价为动作巨星查理斯布朗森 (Charles Bronson) 式的银幕“动作硬汉”。 (2)

大器晚成的硬汉专业户张涵予本色出演宁愿为六爷小兄弟, 其饰演的“闷三儿”是六爷生死之交的好兄弟, 年轻时打架, 六爷救了闷三儿一命, 从此他把六爷当做生命中最重要的亲人。六爷有难, 闷三儿豁出命也要帮六爷铲了;六爷儿子出事, 闷三儿赤膊上阵两肋插刀;六爷要茬架, 闷三儿挨个去找年轻时的哥们……张涵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老炮儿们有自己做事的规矩, 然而时代的变迁与生活的窘迫令闷三儿觉得日子‘熬淘’, 这个面黑心热的硬汉, 以侠字当头, 义字当道的闷三儿是现实社会中一部分群体的真实写照。”冯小刚和张涵予无论从形象年龄角色都很好的迎合了35-45岁甚至是50岁以上的观众。

而流行偶像李易峰和吴亦凡无疑迎合了18-30岁的青年观众。值得一提的是李易峰和吴亦凡负责颜值和票房的同时, 在电影中的戏份和意义有所深入和加重。其实在电影中大胆启用当红偶像吸引新生代粉丝并不是新鲜事, 徐克的《智取威虎山》中, 在片头和片尾都有韩庚的戏份来贯穿始终, 但是很多人质疑韩庚出场的现代时空戏有多余之感。

在《老炮儿》中, 李易峰和吴亦凡不再是打酱油的角色, 而是仅此于冯小刚的重要角色。在本片中, 李吴二人和他们所演的身份较为合拍, 一个是富二代, 虽然是类似于小混混, 但心存善念也颇有些江湖义气;一个是从小没爹养的古惑仔二代, 虽一身叛逆, 但终究上阵不离父子兵。两个小男生演的不错, 使老古惑仔群像中有了新鲜感。第一时间看到《老炮儿》的观众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吴亦凡给观众的惊喜之处在于新人之资又有强大气场, 从锋利腹黑叛逆的黑发小混混到血性有情怀又重江湖义气的少年心态、情绪上的转变, 吴亦凡诠释得很好”。用冯小刚非常贴切的一个比喻来形容, 是用“胡椒粉”提携了“小鲜肉”。

除了颜值刷脸和圈粉之外, 导演在这两个青年偶像的角色中加入了值得思考的元素。作为中国十大小鲜肉的领军人物的吴亦凡和李易峰, 一直以来在电影中充当花瓶的角色, 但是在《老炮儿》中, 他们二人对角色的把握和情感演绎有所深入。吴亦凡所饰演的谭小飞从一开始的叛逆嚣张扮酷到最后回归本色重情重义, 过度自然的同时也感人至深, 尤其影片最后看到老炮儿在冰面上的挣扎时, 他冷峻如刀的脸上流下了泪水。李易峰所饰演的张晓波, 随着揭示出与父亲对立的原因后, 父子关系在紧张的矛盾冲突中趋于缓和, 片中, 张晓波冒着生命危险去救父亲以及酒馆喝酒谈心都触及到了人物的内心。无怪乎, 冯小刚在各种宣传活动中, 呼吁大家不要叫吴亦凡“小鲜肉”, 要叫他“小爷”。

在影片的结尾, 甚至还有TFBOYS的出场, 三个小孩子在医院做义工, 给病人演唱歌曲。这段引起了笑场, 观者感觉有些不和谐。管虎坦言, 请他们出演自然也有商业上的考虑, “我原来不知道他们这么火, 后来是有意不想知道, 怕影响到创作”。 (3) TFBOYS很好的照顾到了18岁以下的粉丝观众。

受众对一部电影的喜好, 很大程度上是受其自身环境和条件所影响的, 不同的受众需要通过不同的电影来满足各自的需求。就这样, 导演在敲定冯小刚、张涵予、李易峰和吴亦凡以及TFBOYS来主演的时候, 已经完成老腊肉、中酱肉、小鲜肉和小嫩肉的无缝对接, 以席卷之态实现了对全部电影受众的囊括。从使用与满足的理论来看, 观众之所以掏腰包买票, 是因为这部电影可以满足观众获得娱乐快感的心理需求、社交互动的需求和追求自我的需求。

2、审美角度迎合:爱情青春片不再绝对受宠, 情感呼唤类影片热度上升。从2015年内地电影票房总排行榜来看, 高票房不再是海外大片的稳固之地。从内地电影票房总排行榜来看, 排行前十的影片中, 国产电影有七部。2015年票房过亿的电影共81部, 其中国产电影有48部。 (见表1)

2014年, 易观智库所做的《2014-2015中国电影观众观影行为调研报告》调研数据显示, 国产影片中喜剧、爱情类影片受欢迎程度较高, 今年和以往不相同的是以爱情为主的青春片不再是影迷主力军青年的最爱, 类似于《小时代》、《何以笙箫默》之类的爱情片、青春片令观众产生了视觉疲劳, 反映时代浮躁感与追求物欲享受的影片不再是年轻一代的最爱, 审美观的提升、社会责任感的增强, 让年轻观众更多的参与到社会事件的思考当中。 (见图2)

名导演、名演员、高投资、高宣传才能换取高票房的时代已经过去, 年轻影迷的审美观提升之下, 诸如《夏洛特烦恼》、《老炮儿》这类真正呼唤消费者内心情感的好片, 有新意的好片定会跻身票房榜前位。

正如人民日报所指出的那样:“充斥耳目的如果都是《小时代》们, 或者因为票房有利可图, 就无条件地纵容《小时代2》、《小时代3》的出现, 物质主义和消费主义引导社会思潮, 小时代、小世界、小格局遮蔽甚至替代大时代、大世界、大格局, 个人或者小团体的资本运作或许成功了, 但是一个时代的人文建设和传播却失控了。” (4) 所以, 真正聪明的作家和艺术家, 不仅要在五光十色的生活和波澜壮阔的大时代里“敏锐地捕捉到具有特殊意义的形象”, 而且还要“通过细腻的甚至微小的形象, 表现、折射、反省、记录生活的深处和人性的深处, 建构创作的景深。”《老炮儿》的创作方和制作方显然在往这个方向努力探索。

“老炮儿”这个词, 原来专指北京胡同里那些曾经坐过牢的老混混儿, 电影里的六爷就是其中的一位。如今, 尽管他的江湖已经不复存在, 但他依然葆有那份豪爽仗义和厚道有礼, 自有他一套为人处世的老“规矩”:问路时必须对长辈称呼“您”;小偷偷了钱包, 他喝令小偷把身份证寄还失主;好哥们无照经营卖煎饼, 他挺身而出对付霸道城管:自己已面临危机, 但看到老哥们生活困难, 偷偷留下几百块钱……什么时候都不能见利忘义, 事实上, 这部影片是为讲究“老理儿”的北京人, 写下的一首悲壮动人的挽歌。在老炮儿的身上, 有着《四世同堂》中祁老太爷的影子, 他是北平老派市民的典型, 在他身上渗透着浓重的传统色彩。此外, 还有《水浒传》中梁山好汉的精神, 骨子里透着一股替天行道的侠义。电影中, 儿子要开酒吧时, 老炮儿提议名叫“聚义厅”, 电影的结尾, 这个酒吧也开张, 这本身就是一种象征和隐喻。

影片对时代的反思是极为深刻的, 它无情地揭示了胡同之外的冰冷世界, 影射了当今的社会现实:经济的快速发展给整个社会观念带来的冲击是无可挽回的, 势不可挡, 我们新一代的人和老一辈的人该如何面对现实, 如何调和各种各样的冲突, 如何融合各自的思想模式和行为理念, 这种思索和审美深度也使得《老炮儿》成为年度电影中的佼佼者。

3、题材迎合:个体相似经历和代际永恒话题引起共鸣。古今中外, 父子关系都是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古典名著《红楼梦》中有宝玉挨打的著名事件, 现代文学领域有《家春秋》子辈对父辈的叛逆, 在当代小说《创业史》上也有梁三老汉和儿子梁生宝之间的冲突。通过梳理此类题材, 可发现其中父子关系都是呈现出二元对立的形态, “父与子”在反抗和牵扯之中形成独具特色的叙事模式, 营造出反叛与背离的叙事张力。

就是在这样的框架之下, 电影展开了叙事。老炮儿六爷和儿子之间的关系非常疏远, 形同陌路, 而突如其来的划车事件让他们二人的轨迹重新开始出现交集, 但这交集却犹如九曲回肠, 是那样地纠结不清。电影的结尾交代了父子二人矛盾的由来, 原来是六爷年轻气盛犯了事进了牢房, 丢下妻子和儿子相依为命, 在儿子最需要父亲的时候, 他却缺席了。如今, 儿子惹事之后, 想要一个人硬扛下来, 根本不想要父亲出面, 这个父亲却又偏要挺身而出, 而他的挺身而出在儿子看来是非常过时和丢人的, 最重要的是凭借父亲的能力并不能解决这个矛盾。最后, 父亲带病以身赴死, 无论是在道上还是义上双双获胜, 此时儿子的谅解和父子的和解却已为时太晚。

影片上映后, 票房居高不下, 很多家庭父亲和儿子甚至也走进影院专门看看这对父子的故事。从影片中, 更多的父亲看到了自己的故事, 自己的处境, 自己的经历, 甚至是自己的希望, 儿子也看到了自身更多的不是。所以, 一场电影和谁去看很重要, 从影片里, 从内心里看到了什么更加重要。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一方面对于一些观众来说电影中所表现的英雄主义等能让观众内心的梦想情绪找到一种寄托。另一方面, 受众在观看电影时能从里面找到与自己相关的生活的影子, 通过观看电影中主人公的命运, 联系到自己的实际生活, 有时也会对受众的内心产生一定的影响。 (见图3)

其实, 本片的编剧管虎, 同六爷的儿子一样, 打小儿生在长在老北京的胡同里, 十二岁之前, 他也是父母不在身边。在他的记忆中, 父母那时候忙于四处奔波, 总是把他托付给街坊四邻照顾, 电影其实就是管虎就以他的成长经历为背景铺展开的。

除了这两对父子关系之外, 这部电影还涉及到了代际冲突:两代人因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差异而结成的矛盾关系。在电影中, 有许多地方都直接或间接地提到了这个问题。如, 一对小青年在问路的时候, 言语之间不够礼貌文明, 导致六爷冷面呛声;在修车厂正面冲突时, 小飞的兄弟阿彪言谈举止之间对上了年纪的六爷颇为不敬, 甚至还打了六爷一个耳刮子, 直接让矛盾升级……上一辈人觉得现在的小辈们不讲规矩, 不讲义气。那是因为一代有一代的混法儿。电影表现父子二人的情感矛盾, 往深里看其实是新旧的冲突。从古至今, 但凡时代变迁, 代际间定会出现这样的对峙。

威尼斯电影节主席巴伯拉表示:“这部电影有杰出的主创, 强大的主演阵容, 优秀的电影品质, 同时不仅仅是一部商业片。它是对当今中国现状一次有意思的展现, 是对新旧价值观、两代人之间冲突的展现, 看完既能享受电影, 又能了解到中国当下的状况。” (5) 《老炮儿》中描述的新旧关系、父子关系的对立与和解, 在管虎看来, 也都是社会与人的必经之路。相信看完这部电影之后, 关于父子矛盾和代际冲突不但能引起消费者的强烈共鸣, 而且会在未来给人留下思索和回味。虽然是在某种程度上迎合电影受众的, 但是这种迎合不生硬, 而且触碰到消费者心灵的深处。对于当今社会各个群体而言, 不管他们来自哪个阶层, 都会在现实生活中面临各种压力, 电影能让大家找到共鸣, 获得慰藉。

4、热点迎合:高度关注当下社会热点让受众有代入感。一方面, 本片触及到的是反腐这个重磅社会热点话题。习近平上任以来, 国内外的观察者、评论者一致认为, 铁腕反腐是其上任以来赢得民心的一大政绩。从2016年1月1日起, 《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正式施行, 表明我党反腐力度不减、决心不变, 同时也反映出了党中央坚决预防惩治腐败的清晰路径。

电影中, 正是因为父亲是湖南的一位高官, 谭小飞才可以过上宝马香车花天酒地的生活, 不用靠自己的努力就能开上法拉利恩佐, 甚至出了人命官司也能逍遥法外, 他们一家是这个社会上那些典型的贪官家庭的缩影, 小飞周围的朋友也是一众为虎作伥的纨绔子弟。尤其是在贪官的把柄——对账单落入六爷手中之后, 其以龚叔为代表的爪牙们要将六爷一家赶尽杀绝的架势, 观众对贪官的仇恨已经一步步接近顶点。最后六爷宁可背弃自己的道义和规矩, 也要向中纪委举报谭小飞的父亲, 不但弘扬了人间正道是沧桑的主题, 而且让千千万万的小老百姓觉得大快人心。

另一方面, 电影还涉及到了诸多日常的社会热点, 比如小偷偷钱包、围观跳楼、质疑当街乞讨者、三环十二少飙车事件、老人跌倒不扶、城管暴力执法等等, 每一件事都像是发生在消费者身上。其中三环十二少之一便是2006年名震北京的“二环十三郎”。他在二环路上, 与警车上演公路狂飙, 13分钟跑完二环, 被警方行政拘留7天。电影中, 人们看到了这群飙车族所在的隐秘圈子, 也从这个群体中窥视到的, 往往是上一代的财富以及财富背后隐现的权力。

有评论说, 《老炮儿》就像一只刺猬, 浑身自带若干话题点, 随便拔一根都能传播开, 并进一步引爆话题。丝毫不回避社会现实中的棘手问题, 甚至敢直面严峻的社会现实问题, 从这个角度来说, 这部现实主义的电影是成功的。

结语:由以上的种种分析不难发现, 观者的选择不是以其导演的知名度、票房的价值等作为首选条件, 而是以其类似的情感需求、个人经历、社会的热点问题、与之息息相关的问题作为首选。只有立足于当前的文化背景, 立足于受众的心理需求, 影视传媒作为一项产业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

虽然一部电影的好票房好口碑和电影的营销、明星的效应、影院的排挡等有很大的关系, 但是一部电影如果不能满足受众的需求, 再好的宣传手段也是无力回天的。电影既是艺术又是产业, 要拍一部叫座又叫好的电影除了必要的艺术技巧, 更需要充分了解电影受众的心理。

参考文献

[1]洪欣:《<老炮儿>:两代人的精神家园》, 《齐鲁周刊》, 2015年第37期

[2]陈晨:《或许<老炮儿>更该进威尼斯竞赛片——管虎新作<老炮儿>获好评》, 《东方早报》, 2015年9月14日A19版

国产电影的续集研究 篇7

1 技术——以突破之姿呈现中国元素酝酿中国味道

电影的发明与变革和技术息息相关。与真人实拍电影相比, 动画电影对技术更强烈的依赖和更严格的要求不言自明。作为国内首部3D动画电影, 《兔侠传奇》将1.2亿投资的百分之八十用于设备采购、技术开发和制作。相比较以往的国产动画电影, 《兔侠传奇》力图在画面的细腻, 动作的到位等方面为观众呈现出独特的视觉感受, 更期望以高品质视听效果呈现中国元素、中国文化。

《兔侠传奇》三大技术突破:第一, 时长90min全部采用3D制作。通过“双机渲染”的制作机制, 模拟出真实的空间感, 让观众产生如临其境、角色触手可及的感觉。第二, 三维毛发技术。动物为主角的动画电影中, 毛发的表现对于画面效果和真实度而言至关重要, 毛发特效已经日趋成熟并成为动画电影的一个流行趋势, 受到市场、制片、观众等多方面的关注。在《兔侠传奇》中, 毛发的制作倍受重视, 影片中主要人物的毛发制作效果逼真、富于变化、具有通透感和空气感。第三, 《兔侠传奇》首次在国内使用了好莱坞盛行的人脸捕捉技术和动作捕捉技术, 使动作和表情能够保留真实感, 去掉生硬与刻板的部分, 看上去流畅、圆滑、幽默。

以往国产动画或以传统艺术形式如水墨、玩偶等为媒介, 或以古代神话传说为故事素材, 《兔侠传奇》对于传统文化的承传借鉴主要立足点是通过技术的突破创新, 生动真实地呈现中国元素。为了地道的中国味, 《兔侠传奇》力图做到影片的中国元素有源可依, 兔二形象、风筝、空竹、戏曲、街市、美食的设计以旧时京津民间生活为原型;而竹林绿野、城墙门楼等众多场景, 甚至屏风漆柱、飞檐彩绘等细节取材于中国古代建筑园林;老虎椅的木质漆彩、擂台的图腾彩绘等道具的细微处均有资料可考。通过动画设计制作, 中国符号的复现强化了生活实感, 而细节化的创新和改造又营造了正义/侠义之威武的氛围。《兔侠传奇》中光与影、自然景物与人工建筑之间的和谐之势, 也是依据和遵循中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兔侠传奇》是中国动画电影首次在制作中聘请武术指导的影片, 专门特聘太极大师景建军指导影片的武打动作, 力图运用动作捕捉技术将虚拟世界和现实功夫结合在一起。据说为了走向国际, 还将李小龙、成龙、李连杰的武功风格和动作特点融会贯通在一起, 虽然这种努力并未在最后完全满足观众的期待。或许这样一个憨态可掬的兔侠, 在动作表现和喜剧性上还可以有更多惊喜。

《兔侠传奇》的投入相对于好莱坞动画还很难达到制造视觉奇观和视觉盛宴的要求。但是, 在动画电影日趋国际化的发展环境下, 以国际流行的动画语言、创作方式和先进技术呈现中国元素, 酝酿中国味道的确是重塑国产动画形象, 并走向国际市场的有利依托。影片的海外推广即是最好证明。

2 艺术——需想象之力彰显中国文化中国气派

奇特丰富的想象力毫无疑问是动画电影最大的艺术魅力。而这种艺术魅力不仅在于设计出奇特的动画形象和夸张幽默的动作, 更重要的是剧作结构和故事叙事中想象力的充分发挥。在实现动画制作技术突破的同时, 《兔侠传奇》在剧本和故事上试图以好莱坞成熟的叙事模式述说中国文化、传播中国精神。

《兔侠传奇》讲述了热爱劳动、擅作炸糕、憨厚知足、乐于助人的兔二偶然遇到因徒弟熊天霸谋反篡位而身负重伤、生命危在旦夕的武林老盟主, 于危急时刻接受了老盟主传授的功夫, 受老盟主之托, 找到其女儿牡丹将象征盟主地位的令牌交与牡丹, 并最终帮助牡丹打败熊天霸的故事。在老盟主弥留之际将百分之八十的功力传给兔二, 为了不使这样一个没有任何功夫基础的兔二变身武林高手显得太过牵强。在影片的叙事中, 兔二借助梦中老盟主的点拨和挑水、擦地等日常活动, 逐渐体会领悟到了中国功夫的精神和技艺, 从未习武而且看起来体型笨拙的兔二最终变身功夫之王, 打败熊天霸。这与中国功夫的习得重视悟性并与日常生活活动紧密相关的特性分不开。可信性的叙事进程使一个“纯属虚构”的叙事起点获得最终“真实感”的叙事效果, 是好莱坞电影惯用的叙事技巧之一, 它的使用使《兔侠传奇》的叙事富于传奇色彩和喜剧气氛。而中国文化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特征也在此自然彰显。

叙事模式可以借鉴, 想象力却无法复制, 在借鉴与自我探索中, 《兔侠传奇》也有着作为一部国产大片在故事剧本和叙事上的普遍不足。

如何富于想象地讲述兔侠的故事?剧本采用了线性叙事结构, 线索明晰、易于理解, 却因此更需要想象力的发挥, 因为线性叙事并不意味着故事的简单、结局的无悬念和主题的单一。比如结尾兔二找到牡丹, 打败熊天霸, 属“情理之中”的圆满而无“意料之外”的惊喜。作为一部功夫动画的主角, 兔二从一个炸糕厨师成长为功夫之王, 原本是一个充满想象力和戏剧性的故事, 但是剧本中兔二的功夫获得地似乎过于简单, 人物及性格缺乏成长性, 这恰恰是动画艺术的叙事核心和应着力之处。兔二成长性的缺失不可避免致使故事简单, 缺乏戏剧性的情节高潮和激动人心的情感高潮。

在《兔侠传奇》中, 兔二信守承诺寻找牡丹交付令牌, 诚信是故事的主题和情节推动力。但是既然被称之为“侠”, 兔二从厨师到侠客的性格成长, 以及由此生发的英雄侠义/正义也无疑该成为叙事线索、主题, 并酝酿出故事的高潮。不过, 在影片中我们看到的兔二本分知足, 热爱做炸糕, 从没做过英雄梦, 接受老盟主委托的兔二心中的使命也只是将令牌交给牡丹, 并不是成为一个武林英雄, 即便后来在日常生活中展露身手, 也不觉得这是功夫, 还因此造成了与牡丹的误会, 甚至在最后的武林大会上, 兔二神奇般地降临, 也是因为要完成将令牌交给牡丹的承诺。诚信成了故事的不二主题。虽然兔二、牡丹与熊天霸, 正义与邪恶对立较量, 在故事结尾处, 兔二还出手打败熊天霸, 匡扶正义, 成为众人眼中的英雄。但是正义与英雄梦只是诚信这一强大主题下被淡化的线索, “兔侠”之“侠义”因此大打折扣, 功夫拳脚因此失去了理想的精神依托成为视觉满足。诚信, 作为中国传统的身份伦理和现代社会的契约伦理, 的确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元素, 但是对于想象力天马行空的动画电影而言, 成长中冒险的乐趣、千奇百怪的遭遇、战胜困境的欢乐、理想达成的激情等等, 更能制造悬念、酝酿高潮、增加欢乐趣味、激发打动人心的情感力量。当然这并不是说英雄梦是动画电影的题中应有之义。只是就《兔侠传奇》这部电影本身而言, 诚信话题的突显使得故事主题显得过于单薄。这既是中国动画电影的观众过去长期定位为低幼年龄儿童, 着重说教意义的观念和模式的影响, 也与当下意识形态尤其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倡导的公正、包容、责任、诚信的价值取向相关, 国产动画电影功利化的主题难免导致故事叙述的简单。有叙事简单、主题说教之嫌的“兔侠”似乎还不能满足和说服过足进口动画大片瘾的中国观众走进影院, 骨架尚显稚弱的故事似乎也不足以支撑博大深厚的中国文化和中国气派。

技术固然重要且不可或缺, 但它并不是动画电影创作的唯一核心, 不是决定一部动画电影成败的唯一要素。对于动画电影来说, 艺术创作的本质问题是想象力, 以及将这种想象力通过影像方式呈现出来的叙事能力, 还有不可或缺的童心和童趣。国产动画如何在借鉴中形成自己的风格和模式, 如何在技术探索中提升艺术水准, 这些中国动画面临的问题和挑战非一日之功可以解决, 因为美日动画今朝的繁荣局面也是历经几十载才形成的。据了解, 《兔侠传奇》海外发行持续推进, 成绩显著, 制片方也正在投入电影《兔侠传奇2》和电视剧的制片工作。《兔侠传奇》等国产动画是在实践中改变, 在摸索中提高, 相信也能在坚持中继续突破。热闹的2011国产动画市场带给观众更多的期待, 也给业界更多的信心。

3 国产动画电影市场现状

3.1 国内市场营销

营销决定影片在市场的成败, 这一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动画电影有独特的产业盈利模式, 从市场调研开始到内容策划、制作、播出, 再到衍生品的设计、开发和营销, 接着将资金投入下一个制作项目中, 形成一个连绵不绝的良性循环。从国内外成功的例证也可以证实, 动画在健全的产业生产循环下, 收益十分可观。所以, 一个整合营销的系统工程对动画电影的市场表现十分关键。没有全面的、连续的、互动的、整合的跨媒介传播, 就不会有品牌, 难以提升价值。如何综合分析电影的全部商业元素, 打造有力有效的媒体传播是国产动画电影进入市场之前就应该考虑的。

这样说来, 如果实施更为有效的整合营销, 《兔侠传奇》等国产动画应该有更佳的市场表现。其国内票房不尽如人意的原因, 具有某些国产动画片市场运作的普遍问题。

第一, 缺乏一个全程整合营销系统。研究表明, 一部动画片经过播映, 只能收回制作成本的20%~30%, 而其他成本则是通过相关产品的销售才能回收。《兔侠传奇》的宣传在影片上映前10个月展开, 但是在市场调研、目标市场定位等前期铺垫和后期营销的衍生品开发、动画形象的经营等很多环节有所欠缺。这与产业链的不健全也有关, 很多国产动画精力基本集中在“动画制作”的环节上, 顾不上发行推广, 极大削弱了盈利能力。

第二, 观众定位不够精细准。目标观众定位不准确就无法制定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市场宣传、发行计划。2011年上映的国产动画除了四部以网游爱好者为基础的影片之外, 其他大都面临这个问题。

第三, 国产动画长期以来的低质量和低口碑所透支掉的信誉度, 使得院线经理心中有偏见, 观众在心理上排斥, 造成影院排片时段、上映周期、银幕数量上的不公和歧视。观众数量决定院线的态度, 院线对《兔侠传奇》的排片变化可见这一点。所以在国产动画市场还不成熟的现阶段, 政府可以通过政策鼓励电影院开辟上映国产动画片的黄金时间。无论从投入、里程碑价值、引发的讨论热情, 还是从国家这些年对动漫产业的重视度来讲, 2011年暑期的几部动画都理应获得更高的关注。

第四, 宣传营销媒介的选择。对于迅速更新的营销手段和观念, 动画电影的认识和应用表现滞后。例如, 从中国目前动画电影观影群体分析来看, 70后和80后以及他们的子女群体是最重要的目标受众。这个群体除了受传统媒体影响之外, 对当下的社会化媒体网站更为亲睐, 尤其是微博和SNS虚拟社交网站。因此, 社会化媒体平台与传统营销活动的资源整合是当下动画电影营销获得成功的关键途径之一。如果缺乏对这类新媒体特性的关注和使用, 必然影响营销的有效性。

3.2 海外市场推广

中国电影“走出去”的时间并不长, 海外发行经验不足。《兔侠传奇》是近30年来中国电影出口成绩最好的影片。这也给国产动画“走出去”很多启示。

华语电影的海外淘金之路并不平坦, 对于《兔侠传奇》海外营销已取得的成绩, 唐铭基分析认为, 《兔侠传奇》最大卖点是影片的市场独特性, 制片方北方电影集团坚持的决心和整体营销策略正在努力将中国“兔侠”推向世界。他提到, 影片及宣传工具高水准的视觉效果对海外片商很有吸引力。一切非美国动画片要想让全球观众在商业层面接受是非常困难的, 国产动画要想成功介入海外市场, 惟有尽力提高和接近主流的动画创作水准, 并恰当加入本国本民族的文化元素。

参考文献

[1]谭政, 殷娜.<兔侠传奇>做中国的动画大片——孙立军访谈[J].电影艺术, 2011, 21 (6) :36-38.

[2]孙立军.用一份坚持来传承中国人自己的文化[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2012, 20 (1) :68-70.

[3]陈晓云.动画电影:叙事与意识形态[J].上海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0, 20 (9) :56-58.

上一篇:现代企业形象下一篇:糖尿病药物治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