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购执行

2024-07-10

采购执行(通用6篇)

采购执行 篇1

采购执行业务不仅能解决监管业务瓶颈, 而且通过公司与银行的良好合作, 扩大公司金融物流业务规模。

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是现代商业和贸易活动的三大要素。物流、信息流的有效集成在过去15年间带来了管理的信息化, 创造了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很多新兴的商业模式。银行业也不断推出集成管理资金流和信息流的新金融服务产品以适应瞬息万变的各类市场需求。然而, 对物流和资金流的管理却往往分开:采购、生产、物流和销售等部门负责物流;资金流管理则是财会和出纳等部门的职能。这种物流和资金流的分离管理, 浪费了供应链整合和协调的一些宝贵机会, 金融物流就在这个大环境下应势而生。

采购执行内涵

金融物流业务是指在供应链业务活动中, 银行借助物流公司对有融资需求的企业流动资产进行控制, 将银行的资金流与企业的物流进行结合, 向融资企业提供融资。旨在盘活企业原材料和产成品资金占用、优化企业资源为目的的金融物流业务一直以来都是中铁现代物流重点发展的业务板块, 同时中铁现代物流在金融物流领域积极进行研究和探索。2011年7月, 深发展线上供应链金融系统与中铁现代物流, 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中铁现代物流”) 管理系统正式直联对接上线, 这标志着国内首家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系统与物流监管系统进入实时数据交互时代, 这一对接将金融功能无缝嵌入供应链活动当中, 使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有效集成, 实现了融资企业、银行、物流企业三方甚至多方数据共享, 消除信息不对称。目前, 金融物流业务有很多模式, 而中铁现代物流探索出的采购执业务模式处于金融物流领域的前沿, 代表着金融物流业务发展的较高水平。

采购执行, 是指公司受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委托, 签订多方协议, 由公司代其客户向上游卖方采购, 对货物实施监管, 并提供代理结算等服务的业务。采购执行业务满足了银行和融资企业对于自身发展的迫切需求, 同时也进一步提高了中铁现代物流的竞争力。

采购执行业务满足了银行发展的需求

以前, 国内银行主要接受固定资产抵押贷款, 贷款政策几乎都倾向于少数优质企业。随着大量资金扶持的优质企业产能过剩, 导致效益和收益双下滑, 加之国家产业布局调整, 要求银行对新兴行业以及中小企业进行扶持, 因此银行需要寻求新的放贷渠道和产品。在这种新形式下, 采购执行业务模式应运而生。

采购执行业务的结构融资特点, 颠覆了银行传统资信评价体系。在资金封闭运行、降低授信风险、完善中小企业征信系统的要求下, 银行必须了解融资企业抵 (质) 押物品种、规格、型号、质量、产地、原价、净值、销售区域、用途、承销商等信息, 还要查看权力凭证, 对货物验收辨别真伪, 并需要掌握货物运输、仓储保管条件以及交付手段。银行对融资企业资金流、资产、信用等状况的核查, 以及繁复的业务审查环节, 导致贷前、贷后管理成本的巨大付出和业务开展效率的降低。而在开展采购执行业务以后, 银行能将流通运营和资金管理彻底分开, 专注于以核心企业为依托, 通过紧密结合供应链的商业运作模式和交易结算特点, 为核心企业及其上下游客户提供快速、整体性融资方案, 在降低授信风险的前提下增加了可观的经营收益。所以, 大力开展采购执行业务满足了银行自身快速发展的迫切需要。

采购执行业务满足了融资企业发展的需求

由于多数融资企业是中小企业, 他们可作为抵押的固定资产有限, 所以从银行方获得融资额较小其流动资产如存货、权利单证 (仓单、提单、应收和已付凭证等) 往往会占企业总资产较大比例, 为解决自身的资金瓶颈问题, 加快资金周转速度, 动产融资模式是其获得银行融资的主要方式。

在开展业务时, 中小融资企业受自身信用差、规模小、资金管理能力差、信息不对称、抗风险能力低等制约因素, 会出现业务交易频繁, 收发货款发生额小, 渠道不固定, 流通运营不规范等与银行、监管方要求相抵触现象;同时, 监管企业和银行对抵 (质) 押货物有各自的监管流程和验证程序, 双方的风险防控手段重叠、复杂, 降低了企业经营效率, 造成融资企业库存高、资金周转率低、物流效率低、成本高昂。

采购执行业务不仅优化了企业库存、购销渠道、物流、信息, 而且简化了银行与监管方对实物、帐单、资金的频繁验证和审查程序。当掌控流通渠道和技术的核心企业作为采购或销售方出现在贸易融资体系中时, 这种提升企业资本运用效率、加快物流周转速度、减轻其上游采购资金压力的融资新模式, 因快捷、灵活、方便等特性, 自然驱动中小融资企业优先采纳该方案。

采购执行业务提高了公司竞争力

中铁现代物流结合主营业务优势和中国铁路背景优势, 在钢铁、煤炭和矿石等核心业务品种上与金融机构和上游供应商深入合作, 大力开展采购执行业务, 不断提高公司竞争力。

改变公司资金结构, 提升盈利水平。采购执行业务作为金融物流的新模式, 不仅可以改善公司现金流, 改变公司资金结构, 而且可以扩大公司业务规模, 获得高额的利润。此商业模式的引入, 使中铁现代物流的盈利水平已远远高于物流行业平均水平。

依托公司背景优势, 解决了监管业务瓶颈、扩大了金融物流规模。公司作为第三方物流提供商和长期的贸易代理采购方, 有相应经营资质, 具备钢铁、煤炭、矿产品等产品流通运营经验, 通过打造一体化物流模式, 实时掌握流通环节信息, 现场监控抵 (质) 押实物, 达到物权清晰、质押物可控的风险防范效果。所以, 采购执行业务不仅能解决监管业务瓶颈, 而且通过公司与银行的良好合作, 扩大公司金融物流业务规模。

获得稳固的物流量和物流收入。对于中铁现代物流来说, 提供供应链级别的采购执行业务服务拓展了公司物流服务领域, 将服务范围扩大到融资企业的采购物流、生产物流和销售物流三个领域。通过对采购、运输、仓储、装卸、加工、整理、配送、销售、信息等物流环节的全面整合, 公司不仅可以掌控货物质量、数量是否满足合同要求, 而且使公司与融资企业形成战略联盟关系, 从而全面融入企业供应链, 这种联盟关系一旦形成, 将具有长期性。所以, 采购执行业务可以带动公司仓储、运输、货代等基础物流服务, 使公司获得稳固的物流量和物流收入。

提升公司综合服务能力。在开展采购执行业务时, 通过资金、贸易、物流全过程多要素的计划、实施和控制, 将采购、物流、销售、收款、付款、信息等环节有机的结合, 形成一个完整的供应链, 提升金融服务能力和中介代理服务能力。

采购执行 篇2

政府采购执行情况自查报告,区政府采购中心在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政府采购法》,围绕“扩大规模、规范管理、提高效率、稳步推进”的工作方针,不断扩大政府采购规模和采购范围,加强采购方式管理,严格政府采购程序,提高采购人员综合素质,取得了突出实效,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现将采购中心政府采购执行情况汇报如下:

一、采购业务数据情况

共组织采购活动70次,签订采购合同172份,采购规模达2353万元,比预算节约236万元,比的1518万元增加835万元,增长55%。采购项目涉及到

工程、网络、电脑、实验设备、办公家具、档案密集架、公务用车、公务用车定点维修、公务用车保险等20多类采购项目。特别是几次大型采购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是公务用车定点维修有创新。通过公开招标确定了6家维修企业为我区公务用车定点维修单位,并聘用了8名具有丰富维修经验的驻厂监督员进行现场监督。10至12月,6家定点维修企业累计维修343台次,维修金额52万元。从维修台次和维修费用来看,维修费用明显下降,定点维修节约行政经费开支的效果已经显现。

二是公务用车的采购、保险更加规范。全年采购公务用车42辆,采购金额986万元,在目前汽车价格比较透明的情况下比预算节约了29万元,节约率达3%;全区313辆公务用车保险采购中,在比上年保额增加、项目增加、车辆增加的情况下以万元成交,比预算节约40多万元,节约达25%。

三是工程采购有突破。黔江中学运动场改造建设的招标中,原计划总投资300万元,通过招标采购,比原计划节约41万元,节约率超过14%,社会反响良好;

四是教育系统采购节资明显。新华中学理化生实验设备招标中,我们通过公告招标以 29万元成交,比预算节约万元,节约率达40%;民族中学的厨房设备招标中,来自国内的6家供应商激烈竞争,以万元成交,比预算节约万元,节约率达58%,创下了今年的最好成绩。

二、采购中心综合情况

政府采购法律、法规遵守情况。政府采购中心在开展采购业务中严格按照《政府采购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和采购中心内部规定从事采购活动,无犯法、违纪现象。

岗位设置情况。采购中心下设行政部、信息资源部、采购业务部。每个部有明确的岗位职责,部与部之间相互监督,相互制约。

岗位轮岗制度。采购中心实行轮岗制度,每年轮岗一次。

专业技术人员所占比例。采购中心初级专业技术人员为75%;本科学历占85%。

廉洁自律情况。采购中心结合实际,制定《政府采购中心工作人员廉洁自律规定》、《政府采购中心工作人员守则》、《政府采购工作人员行为规范》、《政府采购中心内部操作程序》等规定,对违反有关条款,视情节轻重,依据国家有关规定以及本中心有关规定给予严肃处理。涉嫌犯罪的,将移送司法机关处理。严密的规章制度从根本上杜绝了不良现象的发生,防止了采购中心内部腐败。

三、采购业务基础工作

业务培训。采购中心将每月的30日下午作为业务学习日,以此加强中心职工业务素质,不断拓宽现有人员知识结构。组织学习了《政府采购法》、《招投标法》、《采购信息公告管理办法》等

多项专业知识,我们还加强对中心职工的岗前政治思想素质教育,使他们熟悉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牢固树立对纳税人负责,为采购单位服务,为政府当家理财的思想意识,以较强的法律观念,保持廉洁公正,不偏袒徇私,以维护政府采购人员的良好形象。

业务管理信息化。采购中心采购业务全面实现信息化管理,每个工作人员都配备电脑,每笔采购业务都有电脑记录和文字记录。

采购档案管理。采购中心配备专人进行采购业务档案管理,每笔采购业务结束后对采购文件资料进行及时收集、整理归档。

采购公告、中标公告的发布。采购中心严格按照《政府采购法》规定,在指定的媒体上及时发布采购公告和中标公告。

收费及资金管理。采购中心是非盈利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完全免费为采购人、供应商提供服务。采管分离后采

购中心划转黔江鸿业公司管理,经费由公司负责管理。

报表、资料报送。采购中心在每笔采购业务完成后,都将采购资料、结算资料、报表、每月工作通报及时报送采购办及鸿业公司。

四、采购业务开展情况

采购方式。采购中心严格按照《政府采购法》规定的采购方式进行采购。每次采购都将采购方案报采购办审批后方进行采购。

采购程序。采购中心根据《政府采购法》及《招投标法》等法律法规制定了一套严密的内部操作程序,每次采购都邀请监察局、采购办、采购人、监督员、供应商等参监督。

采购信息发布。每次公开招标的采购信息都按《政府采购法》规定的内容在财政部门指定的网站和公司网站上发布,信息发布时间严格按照《政府采购法》规定:“自招标文件开始发出之日起至投标人提交投标文件截至之日止,不

少于20日”的规定执行。采购结束后中标信息及时上网,5个工作日后无投诉才发中标通知书。

合同签订。采购结束后采购中心督促供应商在接到中标通知书3日内及时与采购人签订合同。合同签订的内容必须与招标内容一致。

评委抽取。每次参加开标的评委都在采购中心评委专家库中,开标前30分钟在监察局、采购人、公证人员的监督下随机产生。

上报备案材料。每次采购结束后,采购中心由专人将采购全过程资料进行收集,及时报采购办备案。

供应商质疑。采购中心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公开、公平、公正”的开展采购活动。到目前还未收到过供应商的质疑。如有供应商进行质疑我们将按照《政府采购法》在规定时间给予供应商满意的答复。

五、服务质量

合同履约及验收。每次采购完毕

后,采购中心都主动协助采购人对采购标的进行验收,对验收不合格的发出通知,限期整改。对专业性强的产品,由采购中心组织技术专家,采购人成立验收小组,严格按照招标文件要求逐项检查验收并制作备忘录,参与人员分别签署验收意见。

采购执行 篇3

某出口核电项目以中国第一座核电站——秦山一期作为参考电站, 其在20 世纪90 年代就曾出口该国, 因为技术的成熟性和运行的可靠性深得国外业主的好评, 从而于2004年再次签订合同, 实现该机组的第二次出口。在经历了长达7 年的建设施工后, 该项目于2011 年5月12 日完成临时验收, 比合同工期提前111 天, 创造了中国出口核电机组建设的新记录。

中国中原对外工程有限公司作为本项目的EPC合同的执行方, 在上海组建采购经理部负责本项目的设备采购、发运等工作, 确保设备在二级进度计划下保质保量的发运至施工现场。另外, 在恰希玛现场组建现场经理部, 负责恰希玛现场的土建、安装、调试等一系列的管理工作。

采购经理部对施工现场在土建、安装、调试等过程中由于设计变更、物项损坏和丢失等产生的应急采购的快速响应是保证本项目提前验收的关键因素之一。

2 应急采购的分工管理

为了有效地监督管理本项目应急物项的采购, 明确分交责任、采购责任和相关部门的接口管理, 控制应急物项采购费用, 现场经理部和采购经理部各自的职责如下。

2.1 现场经理部责任

负责现场发生的应急物项与施工单位的分交工作, 组织施工境内物项的应急采购, 对于需在国内应急采购的物项向采购经理部递交应急物项采购委托单, 并检查、接收和移交来自国内的应急采购物项, 定期与采购经理部核对应急物项的采购完成情况。

2.2 采购经理部职责

2.2.1 计划部责任

根据现场应急物项采购委托单, 负责向专业部以及合同部下达明确的应急物项采购计划, 接收物项运输委托以及付款会签, 安排物项发运工作;根据专业部需求参加验收工作;汇总专业部每周上报的应急采购完成情况, 整理出“应急采购物项台帐”, 召集有关应急采购完成情况会议, 跟踪管理应急采购的进程, 并每周将应急采购最新情况通告现场经理部。

2.2.2 专业部责任

按照规定时间完成应急物项采购计划, 负责供方的选择、询价, 进行价格分析并提出建议价格和推荐厂家;负责物项采购合同的执行、验收, 并与现场就应急采购工作保持联系, 及时回复相关问题, 办理物项运输委托和付款手续, 每周上报应急采购完成情况给计划部。

2.2.3 合同部责任

负责应急物项采购价格的审核, 组织物项采购合同的签订以及付款会签, 根据专业部需求参加验收工作, 整理“应急采购物项费用台帐”。

2.2.4 财务部责任

负责应急采购物项的付款审核和支付。

3 应急采购物项总体执行情况

本项目从合同生效到2011 年5 月12 日完成临时验收为止, 采购经理部总共收到现场应急采购单共1 222份, 其中机械699 份, 电仪523 份, 经统计, 应急物项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产生。

3.1 设计变更

设计变更是指由于设计院根据现场施工的实际情况, 对管道布置、线路布置等进行修改而增加的物项, 比如支吊架、电缆桥架、电缆等, 本项目中总计210 份。

3.2 现场损坏

指在现场安装调试等过程中对设备造成损坏, 在现场没有能力进行修复, 需要国内重新采购。这是应急采购物项的主要部分, 总计648 份。这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由于现场进行水池酸洗钝化时保护不严, 使得控制棒驱动机构上的耐压壳部件的导磁半环产生不同程度的锈蚀, 不得已对其37 根驱动机构共370 个导磁半环进行全部更换, 严重影响了施工进度。

3.3 现场丢失

指由于现场管理不严, 设备在到达现场及安装到位后, 被盗窃以至于需要国内进行重新采购。这也是应急采购物项的主要部分, 总计130 份。譬如现场的消防水枪和消防接头发生多次丢失情况, 总共下发6 份应急采购单进行采购。

3.4 安装分交

安装分交是由于采购经理部跟安装公司、土建公司在分交过程中存在歧义而出现的漏项, 这部份占的比重较少。

3.5 设备质量

指由于各种原因, 设备本身存在质量问题, 不能满足性能要求而需要采购的物项。

3.6 其他

指其他情况发生的应急采购, 主要是受安装公司、土建公司委托, 或由于采购漏项而发生的应急采购。

本项目应急采购单的分类统计详见表1。

为了能按照现场要求, 快捷、准时的把应急采购物项发运至现场, 采购经理部采用人员携带、空运和海运等各种方式, 把一批批应急采购物项运至现场, 满足现场的施工进度。本项目截至临时验收为止, 应急采购物项空运350 批次, 人员携带65 人次, 随大设备海运35船次 (主要发运航空禁运物项) 。

从本项目的执行情况看, 大部分设备都能在现场要求的时间内准时运至现场, 满足现场进度。但是部分物项由于是进口设备、非标设备, 采购周期较长, 对现场进度产生一定的影响。比如主蒸汽、主给水隔离阀的O型圈、压力开关等配件, 中间经历了供货商停止供货、重新寻找供货厂家等情况, 最终在计划下达后将近半年才交货, 严重拖延了现场对设备的更换进度。

4 本项目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需关注的重点

本项目应急采购执行过程中, 出现应急采购单号断号、缺号及串号, 以及采购物项名称、规格型号和数量等描述不够或不准确等现象。由于上述现象的发生, 使得物项采购漏项、型号规格错误、数量不准确等问题, 从而影响到现场进度。为了今后能更好的管理和减少应急物项的采购, 以下几个方面需予以重点关注。

4.1 建立有效沟通机制

采购经理部应加强与现场经理部的信息沟通, 对应急采购单出现断号、缺号和串号以及对采购物项、规格型号和数量等有疑惑的时候, 应该使用电话、网络通讯及传真等各种方式, 联系现场进行沟通解决, 决不能掉以轻心、想当然的去处理, 到最后发生采购错误、漏项等问题, 影响现场进度。

4.2 加强应急采购物项台帐的管理

加强应急采购物项台帐的管理, 既能方便应急采购物项的统计, 包括应急采购单号、计划号、物项名称、规格型号、数量, 以及合同签订、发运、费用等各类信息, 更能及时掌握影响现场进度的物项采购, 并加以控制以满足现场进度。为了保证应急采购物项台帐的信息具备及时性、准确性和指导性, 各部门应按照程序规定, 定时召开应急采购完成情况会议, 及时登记合同签订情况, 准确填报发运清单以及交货和发运信息等。

4.3 加强现场管理措施

现场应加强对设备在安装、调试过程中的保护措施, 落实分工, 责任明确, 最大限度的减少损坏、丢失等现象, 从而减少应急采购物项的发生。

4.4 建立核电设备采购管理平台

本项目执行过程中, 双方人员对核电设备采购进展工作的沟通, 基本上是靠会议、电话和传真, 这不可避免有信息延误和负责人联系不上等现象的发生。因此, 建立核电设备采购管理平台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通过平台的建立, 双方工作人员能随时随地、及时的掌握和共享核电设备采购 (包括应急采购物项) 的合同签订、制造进展、交货和发运等最新信息, 有效的提高核电设备采购的管理工作, 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5 结论

某出口核电项目实现提前验收, 进一步加速了中国核电“走出去”战略的实施。本文通过对现场应急采购物项的管理及执行进行了简要的概述及整理, 并对应急采购物项的产生原因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希望能对后续国外核电项目及其他海外工程提供一定的借鉴及参考。

摘要:管理好核电工程项目中的应急物项采购工作, 是保障工程建设按计划推进的关键因素。考虑到国外核电建设项目的存在的距离远、运输困难等特殊性, 采购部门应急采购工作的响应能力更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某出口核电机组的应急采购管理工作进行分析总结, 为后续项目的国外核电项目应急物项采购管理工作提供借鉴。

如何提高政府采购执行力 篇4

政府采购法要求规范采购行为,提高采购资金的使用效率,维护国家和社会的公共利益,保护采购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廉政建设,那么有什么措施能够保证法律准确执行到位,就必须要提出政府采购执行力的问题了。集中采购机构是政府采购的执行者,为了保障采购中心的工作顺利进行,必须要赋予集中采购机构对采购人与供应商的行为进行规范性的控制能力,但是很不幸,到目前为止,集中采购机构一直是夹着尾巴做人,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对采购人明显的情绪化行为没有强硬措施,只能协商,汇报,再协商,再汇报,特别是采购人绝对是政府采购的主角,采购中心耽于政风行风评议压力(假如是实事求是和科学的评议,采购机构是不怕的,怕的却是主观臆测、关系评议、现象评议)、政府采购环境与执法环境差(在偏执的舆论面前,没有任何话语权,解释是苍白无力的)、法律地位模糊等等因素,对于采购人的过急行为,没有控制局面的手段,即使控制起来也心虚。如对于采购人提供方案的绝对权利,采购中心表示反对时,采购人可以强硬地表态,采购中心只有接受,监管部门也只有在项目实质性响应的供应商不足三家才能重新审视采购方案是否合理,没有前期介入权,而采购中心更是没有权力不接受采购人的委托,采购人可以漫天要价,果断决策,采购流产时,集中采购机构浪费人力物力不说,还要重新招标,甚至多次招标,可能还要承担效率上的责任,而前期的忠言和方案提供的失误没有人来回顾和追究。在没有政府采购执行力的时候,政府采购的目标与功能就是虚设的,采购人的挑战可以是多方面与多层次的,而且政府采购越是怕事而越是惹火烧身。顾名思义,政府采购的执行力就是执行法律赋予的职能与义务,它是采购事业健康发展的关键指标。政府采购的执行部门是各级集中采购机构,而从目前的情况看,采购执行机构缺少的正是政府采购应该内化的执行力,原因是多方面的,政府采购快速发展是内外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是大势所趋,如何切实全面地提高政府采购执行力,是我们面临的迫切问题。

一、目前感受到的执行力受到挑战的几种情形 对供应商资质提出过高要求。政府采购项目的需求方是采购单位,由他们提出采购方案和需求是天经地义的,为较好地完成项目,保证需求质量,对潜在投标人进行资格限定,也是采购人的职权范围,这些正常的不带任何偏见的合理要求,应该说对于政府采购的公平交易,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是有益的。然而不正常的是,有些采购人故意提出较高的甚至是最高的资质要求,如项目集成一级资质,企业安装资质一级等,明明采购项目只有十几万元,而且项目很简单,普通资质的投标人完全能够胜任工作,采购中心是有实践经验的,过高的资质要求往往导致响应供应商数量不足而流标,投入精力而化作无效功,无端增加工作量。那么,为什么在采购中心一再提醒下还固执己见呢?可能是采购人不知情,而受到提供方案的供应商的鼓惑,或者是排斥异己,限制供应商来投标。对于采购中心的规范政府采购的要求,采购人甚至还信口开河:采购中心只要按照我们的要求制作标书就行,开不成标我们才高兴呢,这充分表达了不想进入政府采购领域的内因,同时隐约感到供应商选择的倾向性,对自己不能决定结果的不满情绪。采购中心对于采购人明显的拔高资质要求的行为,只能耐心解释,经办人难以沟通的,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只能向其领导说明情况,可以预先开脱由于资质而使开标不能正常进行的责任,有时能够达到领导支持而控制采购经办人的私自行为,但是总的来说,假如采购人强烈要求政府采购如此,采购中心是没有任何办法的,只能是等到采购失败,在由监管部门来认定责任了,但就是监管部门有时也对采购人没有手段,或者明知如此干脆来一个难得糊涂。

在合法性与合理之间挑战政府采购既定程序。采购中心要维护采购当事人的利益,必须站在公正立场上处理政府采购事务,特别是涉及到标准制定问题,更要不偏不倚,而采购人的行为对此提出了强烈挑战。具体表现在,审定采购文件时,对价格分设置突破财政部18号令规定的范围,不想采纳价格分的计算公式,而要起用平均价再下浮的传统做法,对服务类项目最高30分的价格分设置不满意,要突破范围,经营业绩要求30分,甚至更高,小项目的经营业绩要有一亿及以上的注册资金,等等,这些内容除了法律有具体规定,采购中心能够有依据地坚持外,大部分属于合法但不合理的层面,对潜在供应商有部分歧视的内容,但采购中心强烈坚持,似乎也没有依据,依据操作经验行事,可能还会与采购人关系僵化,影响方方面面,假如默认采购人的要求,有可能变成质疑与投诉的重点。迫不得已的操作策略是,采购人强烈坚持的,采购中心就向其陈述厉害关系,责任与后果,并要求采购人在有争议的内容上盖章确认,以便追究起来区分责任轻重。

不与中标候选人签订政府采购合同。政府采购是按照一定程序进行的,评委按照既定方针推选出的中标候选人,采购机构前后期都付出了辛勤的劳作,包括投标供应商在内,也付出了一定的成本,但是,不幸的是,在理应签订合同的阶段,采购人却根据某些意想不到的理由,故意拖延合同签订,或者借故要求采购机构启用第二中标候选人,对此,监管部门的意见十分重要,但是很不幸,有些监管部门不出面解决问题,把矛盾推给采购中心,让采购中心来处理,“好处”是采购中心的,那么难题也要给采购中心,这样一来似乎才对称,而采购中心只有法律意义上的政府采购执行权,甚至还很不到位,没有对供应商和采购人的处罚权,采购中心对于采购人的行为没有执行力,只能在监管部门与采购人的多次交涉中,等待回复。

对采购中心颐指气使。采购人把依法行使政府采购执行权的采购中心当作是自己的下属部门来对待,如涉及到采购项目要求采购人提供详细的采购方案时,采购人要求采购中心给予办理,说是既然采购中心想采购就把什么都交给你了,甚至要求采购中心去采购单位拿采购方案,做好的标书派人送给采购人审核,借口就是自己没有空,但至少还有一块遮羞布,没有像上级对下级下命令一样指派采购中心,至少还有明眼一看就破的理由;有的采购人对于采购中心工作十分不配合,采购公告的审核浪费很多时间,采购中心没有任何办法,只能不断地催促而已;有的采购人甚至把采购中心的热情服务、协商解决问题的态度当成是无能表现,强硬地要求其无理的主张。采购中心是政府采购代理机构,既然是代理就没有理由拒绝“主人”的要求啊,这似乎又是天经地义的。采购人把某些由于自身原因而耽误采购时效的责任推给采购中心,而对于自己提供方案出现的不及时、不完整、有歧视性内容,甚至被供应商质疑等等而浪费的时间统统记载在采购中心头上,甚至无理要求今天报计划明天就开标,这些都是政府采购执行力软弱面的表现。有时监管部门不是从政府采购事业角度考虑问题,甚至还要求采购中心特事特办,应该说也是破坏执行力的行为。采购中心被推到风口浪尖,又有多少人在背后逍遥呢?

大闹政府采购开标现场。采购人对政府采购执行力冲击,有时还极端化地出现在开标现场,让采购中心进退维谷。当然有各种各样的理由。如政府采购开标现场不规范,怎么允许评委与供应商直接见面呢,两种情况,一是采购中心开标没有独立的开标评标室,多方反映未果,无能为力,但采购工作要做,勉强为之,虽说表面上不规范,但实际内容还是能够控制的,这里要提到问题了,监管部门明知道这种局面为什么不从维护政府采购大局角度强力呼吁呢?并果断采取行动呢?采购人单位领导事前为什么不替采购中心鸣冤呢,而在开标现场却由于别的可以想象的理由攻击采购中心不规范,试问理由充分吗?是不是在执行双重标准,或者是对政府采购一直不负责任,做得人少看的人多,自然会出现的结果啊。二是采购人不明白竞争性谈判本来就是要与供应商直接见面的,见面是不影响结果的。又如政府采购的程序怎么与工程招投标的程序不同呢,是不是采购中心不规范了,以工程招标单一的程序来规范政府采购千变万化的项目,以招投标的形式来规范既有招投标方式也有非招标方式的政府采购行为,本身就是无知。采购中心在维护开标现场秩序方面,没有强制执行力,采购人“闹场”,也只能进行规劝,不能采取强硬的措施,反而是采购人可以恶人先告状地否定采购中心的工作。

对进入政府采购有情绪,配合不积极。一般来说,凡是属于政府采购项目一律要进行政府采购,对此,大家基本上达成共识了,但是即使是进入政府采购了,大家的情绪与主动性是各不相同的,大部分采购人能够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要求,心平气和、心情舒畅地进行政府采购,放心地把项目交给集中采购机构操作,给予必要的协助与支持,最后维护评委的评定结论,这当然是采购机构十分乐见的事情,然而总有那么一些人对于权力念念不忘,对于采购中心代替操作心生不满,利用领导因素,舆论力量,不惜造谣惑众,贬损采购机构形象,干扰正常的采购秩序,以政府采购目标之一来否定政府采购的综合目标,把政府采购的成效狭隘到价格层面,宣传政府采购只提节约率,好像政府采购就是为价格而生,罔顾政府采购重大的政策功能,节能与自主创新产品强制采购要求与唯价格论是不一致的。以偏盖全式的谬论好像只有两扳斧,即政府采购质次价高、分散腐败变成龙集中腐败,集众人的智慧只罗列出两条罪状,似乎有黔驴技穷之嫌疑。所有的不满情绪都集中在对政府采购的不配合层面上,并且通过自己的得天独厚的“话语权”广而告之,采购中心不能组织任何力量进行反击,更不要说制止和反驳了,有的只能是被动式的解释,甚至有些领导只要求整改,不要找理由进行说明。

寻找理由想否定政府采购评委结论。采购人利用独特的评标参与者的身份,有权利表现出对某位供应商的支持,当然处理起来是有高超手段的,在达到目的以后,本来应该很高兴了,但出乎意料的是,却又以中标候选人的投标文件有重大出入为理由来谋求拒绝,反复无常令人深思。有的采购即使没有发现投标人标书有重大出入,却可以编造莫须有的罪名来否定结果,甚至以担心中标候选人不能履约合同这样主观的理由来试图否定结果,但囿于政府采购法定程序的威力,故意给中标候选人制造压力,让其主动放弃,还要其主动出具书面的理由。采购中心明知采购人的一些伎俩,而作为政府采购的执行方,却没有维护公共职能的基本权利,法律规定比较全面的仅是防止政府采购机构出轨的方方面面的监管措施,好像采购中心必须被全面压制下才能规矩做事一样,当成贼来管制了,是不是目标错乱了。

二、采购采购执行力薄弱的原因分析

政府采购法颁布已经五周年了,政府采购工作也实行了多年,我们的政府采购工作人员也是够辛苦的,在没有执行力的被动局面下,硬是苦苦支撑着被监管部门奉为自己功绩的政府采购事业。这种被动的局面体现在监管与社会监督有力而对采购中心的关心疲软,抢功劳有力而干实事乏力,无根无据贬低采购中心有力而实事求是对待政府采购无方。执行政府采购的集中采购机构本来要有执行的手段与措施,而法律设置时由于过多地考虑了对采购中心可能滥用公权力的束缚措施,使得执行力疲软,规范政府采购的能力受限,而采购人与不规范的监管拥有的权力却足以抵消政府采购的辛勤工作成果,致使政府采购执行力大打折扣,政府采购事业步履艰难。究其原因,应该是多方面的。

一是集中采购机构法律地位不明确。政府采购法规定,集中采购机构为代理机构,根据采购人的委托办理采购事宜。这样的规定,好像政府采购执行机构必须要忠实地执行采购人的各项委托,不管这样的委托是否违背法律的规定。而根据法律相关规定,政府采购要规范政府采购行为,规范的范围包括采购人和供应商和采购代理机构,而集中采购机构却是规范采购人与供应商行为的主要参与者,因此采购中心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代理机构,更是肩负着规范采购行为的重任,为了忠实履行政府采购法,对于采购人的歧视性要求,各种不同类型的扰乱政府采购的言行,是不能听之任之的。但是法律地位的不明确,使得采购中心没有抓手,法律没有规定采购中心在执行政府采购法的过程中,能够对采购人的违规行为进行强制性规范,如强制采购人不能提供过高的资格要求,预防采购项目执行流产,提高采购成本,限期要求采购人提供采购方案,对扰乱政府采购的各种行为进行处罚并强制执行结果等,缺乏执行力层面的法律制度上的保障,执行政府采购的能力必将受到挑战,采购中心的工作必将受到一定冲击。

二是监管力度不够。监管工作好坏能对政府采购执行能力产生深远的影响,而那些纵容违法现象发生,不能创新工作机制与方式,在对政府采购执行力有重大影响的制度建设方面犹豫不决,甚至一片空白的监管行为,是对法律的不负责任的表现,诱导了对政府采购制度的冲击。诚然,法律规定各级财政部门是政府采购的监管机构,采购当事人的行为都是其监管的对象,但是法律也规定监管部门不得干涉政府采购工作,规定是很好,但关键是在细分政府采购工作时,监管与执行的分工只能临界点有时又是那么的模糊,纠缠不清,甚至最终还要监管部门来界定,自己裁判自己哪有不倾向于自己的道理,说荒唐也不荒唐,说不荒唐也荒唐啊。如定点与协议供货与供应商签订合同,监管是不是插手具体采购业务,政府采购项目的合同票据审核是不是介入政府采购领域的具体业务工作,对定点和协议供应商履约质量和服务水平的监督检查是不是与法律法规规定的监管范围相抵触,等等,这些与政府采购操作密切相关的领域,政府采购法律法规没有具体的区分,有些监管插手上述事务甚至还认为是理所当然的,间接地影响政府采购执行力的提升。其实在监管过多干预政府采购执行行为过程中,监管是在剥夺采购中心的执行力,而通过监管部门的引导作用,采购人甚至是供应商也“看清了”政府采购执行的真面目,可以不把采购中心放在眼里,但必须要把监管“放在”心里,因为从目前的操作层面看,确实存在某方面的政府采购强制执行力集中在监管部门手中,如分散采购的决定性,回避公开招标的审定权、先斩后奏的票据盖章报销权利。监管不作为也会导致政府采购执行力的下降。如采购中心反映的违规供应商的处罚决定迟迟不能下达,或者无原则地从轻发落,其实是在变相地讨好某些冲淡政府采购执行力的个人与组织,即使处罚决定能够客观地做出,但是由于处理形式的不当,同样起不到任何威慑性的效果,有些地方监管部门对违规供应商处罚是静悄悄进行的,为的是不给供应商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故意人性化处理,使得被处罚的供应商能够在行业内不至于丢尽面子,处罚决定往往是口头表示的,被处罚的供应商当然是千恩万谢,监管也是寻租社会关系网,不在网站上公示,就不能对别的供应商起到教育与宣传作用,有暗箱操作的嫌疑,诱导着政府采购供应商寻找开脱的门径,为政府采购强制执行力蒙上阴影,甚至也起码的处罚文件也不能下达,使采购中心执行后续工作缺乏有力依据。监管部门在该制定规章制度的时候,却一味地等待上面的文件进行转发,没有结合本地实践创新的能力,或者说是在敷衍政府采购事业,监管工作的内容是以自己的主观选择性为依据的,有利的或者说不用承担责任的,甚至能够把责任推卸归采购中心的事务,当然乐此不疲,而对于采购中心在实际工作中要维护公平公正原则的事务性工作方面,不能提出任何有实践意义上的保障措施,所谓夸夸其谈而不见真功夫是也,这些也是招致执行力下降的重要因素之一。监管对实际工作脱节,也会直接招致政府采购执行力减弱,这个问题论述起来相对复杂,为什么呢?法律要求监管部门对政府采购工作进行全过程的监督,展开了说,其实就是事前事中后事后的政府采购监管职能,而由于政府采购追求的管采分离,不管这两个机构是在财政局内部还是以及脱离开财政系统,双方的矛盾是存在的,虽然是为了共同的事业,但监管与执行的利益分配格局是不一致的,应该说在此过程中,监管部门还是具备绝对话语权的,但是权力多了也是责任,也是负担,因为在执行权力时要表现出该领域内的业务性和具备理论前瞻性,而这方面却恰恰是监管部门被指责为高高在上,指手画脚的软肋,有时还造成政府采购实践的混乱。这种状况造就了现在的监管普遍实行事后被动式的投诉处理和业务性的检查手段,根本不能做到防患于未然,以便减少政府采购风险成本,监管工作普遍离政府采购操作太远,就是在采购中心邀请参与开标现场的问题上,监管部门在交流各自的经验以后,也倾向于参与现场监标要视具体情况而定的意见,可以来也可以不来,那么我们设想监管部门不来参与开标现场的监督,让采购中心唱独角戏,采购执行是不是孤独了,变得不严肃了,还有是否也是不规范了,形象和执行力的下降好像也顺理成章了,监管离政府采购远了,采购中心就失去支撑的后台,监管对政府采购的认识也渐渐变成看资料与报告的份了,那么本来应该执行法律赋予全面监管职能的监管部门,却主动放弃了对政府采购执行的保障,起后果是不言而喻的。

三是法律对采购中心的约束过多。政府采购法设置的初衷是保证公共支出行为能够规范运行,引入市场竞争集体选择政府采购合同的归属,而对集中采购机构法律定位是代理机构,管理严格不说,一切行为还要受到外界的监管,而对集中采购机构在执行法律,规范采购行为方面执行权问题,基本上给忽略了,集中采购机构没有采购业务方面的制度制定权,而拥有制度制定的监管部门又没有保证采购执行制度建设方面的动力源,对集中采购机构要求约束过多,总是带着一种不信任的态度来设置操作模式,从提高政府采购执行力的角度来说,是否应该正视这方面的问题。其实集中采购机构在政府采购执行过程中,受到程序的外在控制,同时又受到采购内部机构的控制,是完全能够做到排除人为倾向的,采购标准与要求是采购人提出,采购文件经过采购人审定,组织评委集体选择,结果公示,这些程序决定集中采购机构是没有任何决定权的,但是采购中心要执行法律各项规定,难免会遇到采购人方面的阻挠,采购中心不能人云亦云,因为操作不规范的罪名既是鞭策也是难以承担的罪名,那么从这方面说,集中采购机构就不是完全意义上的被动式接受采购人委托性质,在采购机构维护法律尊严的过程中,采购人或许会把攻击的矛头指向采购中心,方式当然是多种多样的,因为表面上看,是采购中心出面来“限制”采购人的自由裁量权的,而由于集中采购机构没有强制的法律执行力,那么就造成,一边要规范政府采购行为,一边则放纵自己行为的尴尬局面,法律对采购中心运行机制进行约束,防止集中腐败嘛,但是对于执行过程中出现了违背采购法的具体行为,如何控制,这一点上是空白的,或者说即使有规定也是苍白无力的,采购机构左右为难,不是想争取权利,关键是组织执行时的保障措施,是执行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权利。

三、采购机构应该具备哪些层面的政府采购执行力 集中采购机构作为政府采购的执行机构,是政府采购工作的直接承担者,在履行职能的过程中,理应给予属于保障政府采购业务正常开展的公共职能和规制载体的作用,理应与政府手段相衔接,理应拥有政府采购权,排除外界的种种干扰,一心一意谋采购。从制度保障层面来说,采购中心应该具有限制采购人不规范行为的强制执行权,不能把过分的要求让采购中心来做实验,当然这种权利要符合法律精神,符合操作规律;从委托关系上看,采购中心既是采购人的委托对象,同时也应具备冲破被动关系而主动出击的能力,委托关系要转变成相互约束,相互制约的关系,权利与义务方面要作重大调整,其间采购中心要有行政执行能力;从选择供应商的角度来说,采购中心要具备维护集体选择权威性的能力,防止采购人借故大开自由选择之风;从维护供需双方利益方面看,采购中心要有保持合同双方平等地位的权利,特别是控制采购人高高在上的行政衙门作风。

四、提高政府采购执行力任重而道远

采购执行 篇5

面对采购形式的不断升级, 产品价格策略也将随着网络发展和市场变化做出及时有效的调整。为准确了解产品价格, 合理控制采购成本, 对各类物资进行必要的成本构成分析成为采购价格管理的重要环节。

1.1 成本是价格的重要影响因素

一般来说, 一个产品的成本由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构成, 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的比例以及变化将直接影响着产品的成本高低。一般来说, 在产品的成本构成中, 固定成本比例越高, 价格的弹性就越大, 随市场变化及原材料的供应而变化, 波动也就越强烈;而对于变动成本比例较高的产品则要下力气与供应商沟通, 促进其管理水平的提高并降低管理费用, 以求最大限度降低采购成本, 保证采购产品质量。

1.2 价格策略的核心——“把握”与“控制”

“把握”即准确把握市场价格走势。在工作中广泛收集价格信息, 深入研究价格动态, 及时预测价格走势, 建立价格数据库和价格管理信息平台, 与集团公司、各兄弟油气田、行业协会建立价格信息交流机制, 定期发布价格信息公告, 为物资采购提供指导价格。同时, 根据价格变化趋势, 把握最佳采购时机, 在保证生产供应和质量安全及售后服务的前提下, 实现最佳性价比采购。

“控制”指的是强化采购价格控制。一是凡具备招标采购条件的, 一律通过招标定价。二是对一些技术成熟、价格相对稳定的同类产品, 实行集体谈价定价的方式, 所有价格均网上进行公告。三是零星、急用和独家供应的物资, 采取技术部门、采购部门、使用单位、设计单位等共同参与商务谈判的方式确定价格。

1.3 多渠道开展成本构成分析——紧跟市场, 把好价格关

(1) 加强重要物资成本构成分析工作, 可针对各类不同物资编制成本构成分析方法及分析模板, 综合分析采购物资原材料价格、加工成本、行业合理利润等成本构成, 做到洽谈有标准、定价有依据, 切实提高采购定价的科学合理性;

(2) 在现有基础上增加物资覆盖面, 按类别、品种逐步扩大物资成本构成分析范围, 准确掌握采购的原材料成本、制造成本、运输成本等, 细化并不断修正完善定价模型和计价公式, 做到心中有价、防范低价和价格虚高风险, 增强采购工作的前瞻性、主动性和可控性;

(3) 邀请油田专业技术部门的专家和主力供应商的技术人员, 对业务人员进行产品制造、生产工艺、成本核算、作用性能等方面的专业培训, 提高业务人员对物资采购价格构成的分析能力;

(4) 定期对油田常耗和重要物资价格进行梳理, 编发《重点物资商情分析》, 通报物资市场供需变化趋势和价格走势, 为生产管理部门控制运营成本提供参考, 为调整采购策略提供指导;

(5) 设计开发物资价格管理分析软件, 将总部BW数据库的兄弟企业采购价、总部执行价、采购参考价和油田ERP系统的历史采购价、控制价和标准价等相关价格数据信息进行归集, 为采购价格的确定提供决策依据;从采购价格、产品档次、使用周期、主材选用等方面与兄弟单位、名优大厂开展性能价格对比分析, 及时调整了采购价格和采购渠道, 规避了潜在的经济风险。

2. 供需关系是影响价格策略的决定性因素

(1) 在供需失衡的市场, 价格取决于供需关系。对于供需失衡的资源性市场, 需求导向法和竞争导向法是主流的定价方式, 尤其适用于物资供不应求、奇货可居的状态。当供需被放大时, 价格和成本往往是背离的,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房地产领域。

在买方市场条件下, 买方占优势, 应采取低价策略。

在卖方市场条件下, 卖方占优势, 应采取灵活多变的价格策略。

(2) 在供需相对平衡的市场, 成本就能发挥其对价格的影响作用。要针对物资特点, 分析买方和卖方谁有优势, 因势便宜。通过分析供求关系实施价格策略, 能够为企业节约更多的资金, 能够掌握价值规律的变化趋势, 充分利用价格杠杆, 及时调整产品结构, 合理配置资源, 增强企业猎取和控制资源的能力, 从而满足企业生产建设的物资需要, 保证企业经济活动顺利进行, 取得最佳经济效益。

3. 制定灵活可行的采购价格策略

3.1 价格调整原则:随行就市

物资采购价格的确定既要考虑物资成本构成, 又要遵循市场供求关系变化规律, 为使采购价格贴近市场, 实现动态调整, 可对物资采购价格采取随行就市的调整原则。根据物料属性的不同, 调价机制可分为以市场变化为导向的价格调整和以成本分析为基础的价格调整两种机制类型。在一定周期内, 当市场价格变动超过物资采购价格一定幅度 (通常为3%) , 即可对物资价格进行调整。

3.2 建立价格调整公式, 实现价格的动态调整

通过研究物资料性和市场行情, 结合物资采购实际, 制定物资价格的形成和调整机制, 通过重要物资计价公式, 指导市场变化对采购价格的确定和调整发挥积极指导作用。

通过对大宗通用物资计价公式或调价机制的建立, 可以防范价格变动带来的风险。

通过对一般通用性物资和同类型、不同型号之间的物资品种进行性价比分析, 确保总体价格水平不断趋于合理。

通过加强物资成本构成分析和BW数据库采购价格的横向比对工作, 加强专家和用户的参与力度, 共同对新产品价格进行有效控制, 从而对新产品价格确定的合理性进行有序监控。

通过环节控制和过程公开的方式, 运用价格横行与纵向比较、产品成本分析与招议标等定价方式的综合运用, 使物资采购价格的确定更加规范, 定价过程和定价依据更加科学透明。

采购执行 篇6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商务主管部门、国家税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

为了鼓励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促进科技进步,经国务院批准,继续对内资研发机构和外资研发中心采购国产设备全额退还增值税。现将有关事项明确如下:

一、适用采购国产设备全额退还增值税政策的内资研发机构和外资研发中心包括:

(一)科技部会同财政部、海关总署和国家税务总局核定的科技体制改革过程中转制为企业和进入企业的主要从事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工作的机构;

(二)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财政部、海关总署和国家税务总局核定的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三)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和科技部核定的企业技术中心;

(四)科技部会同财政部、海关总署和国家税务总局核定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五)国务院部委、直属机构和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所属专门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各类科研院所;

(六)国家承认学历的实施专科及以上高等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

(七)符合本通知第二条规定的外资研发中心;

(八)财政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核定的其他科学研究机构、技术开发机构和学校。

二、外资研发中心,根据其设立时间,应分别满足下列条件:

(一)2009年9月30日及其之前设立的外资研发中心,应同时满足下列条件:

1.研发费用标准:(1)对外资研发中心,作为独立法人的,其投资总额不低于500万美元;作为公司内设部门或分公司的非独立法人的,其研发总投入不低于500万美元;(2)企业研发经费年支出额不低于1000万元。

2.专职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不低于90人。

3.设立以来累计购置的设备原值不低于1000万元。

(二)2009年10月1日及其之后设立的外资研发中心,应同时满足下列条件:

1.研发费用标准:作为独立法人的,其投资总额不低于800万美元;作为公司内设部门或分公司的非独立法人的,其研发总投入不低于800万美元。

2.专职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不低于150人。

3.设立以来累计购置的设备原值不低于2000万元。

外资研发中心须经商务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按照上述条件进行资格审核认定。具体审核认定办法见附件1。在2015年12月31日(含)以前,已取得退税资格未满2年暂不需要进行资格复审的、按规定已复审合格的外资研发中心,在2015年12月31日享受退税未满2年的,可继续享受至2年期满。

经认定的外资研发中心,因自身条件变化不再符合退税资格的认定条件或发生涉税违法行为的,不得享受退税政策。

三、具体退税管理办法由国家税务总局会同财政部另行制定。

四、本通知的有关定义。

(一)本通知所述“投资总额”,是指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或设立、变更备案回执所载明的金额。

(二)本通知所述“研发总投入”,是指外商投资企业专门为设立和建设本研发中心而投入的资产,包括即将投入并签订购置合同的资产(应提交已采购资产清单和即将采购资产的合同清单)。

(三)本通知所述“研发经费年支出额”,是指近两个会计年度研发经费年均支出额;不足两个完整会计年度的,可按外资研发中心设立以来任意连续12个月的实际研发经费支出额计算;现金与实物资产投入应不低于60%。

(四)本通知所述“专职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是指企业科技活动人员中专职从事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三类项目活动的人员,包括直接参加上述三类项目活动的人员以及相关专职科技管理人员和为项目提供资料文献、材料供应、设备的直接服务人员,上述人员须与外资研发中心或其所在外商投资企业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以外资研发中心提交申请的前一日人数为准。

(五)本通知所述“设备”,是指为科学研究、教学和科技开发提供必要条件的实验设备、装置和器械。在计算累计购置的设备原值时,应将进口设备和采购国产设备的原值一并计入,包括已签订购置合同并于当年内交货的设备(应提交购置合同清单及交货期限),上述设备应属于本通知《科技开发、科学研究和教学设备清单》所列设备(见附件2)。对执行中国产设备范围存在异议的,由主管税务机关逐级上报国家税务总局商财政部核定。

五、本通知规定的税收政策执行期限为2016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具体从内资研发机构和外资研发中心取得退税资格的次月1日起执行。《财政部商务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继续执行研发机构采购设备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2011]88号)同时废止。

附件:1.外资研发中心采购国产设备退税资格审核认定办法

2.科技开发、科学研究和教学设备清单

2016年11月16日

上一篇:人力资源水平下一篇:中国画表现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