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科学成果

2024-09-11

软科学成果(共12篇)

软科学成果 篇1

“十一五”期间, 全军和武警部队不断创新重大战略问题、军事基础理论、建军治军法规、战训法研究等学科领域的研究, 共计完成了750余项科研课题, 230项成果获第五届“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优秀成果奖”。这是记者从近日召开的第七次全军军事科学研究工作会议上获悉的。

军队各级始终坚持把加强党的军事理论学习研究作为军事科学研究的核心任务和重大政治责任, 紧紧围绕用党的军事理论武装全军、指导实践这一根本任务, 深入研究阐述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特别是十六大以来党的军事理论创新成果, 推出了《建国以来毛泽东军事文稿》《邓小平军事思想新论》《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述要》《胡锦涛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研究》等理论著作和研究报告, 有力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为全军学习贯彻党的军事理论, 打牢全军官兵履行使命的思想政治基础提供了有效服务。

围绕信息化条件下建军治军特点规律、国防和军队改革、新型作战力量建设、军队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信息化武器装备等方面, 先后推出了《新世纪新阶段依法治军问题研究》《中国和平发展中的强军战略》《军队信息化建设概论》《构建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问题研究》等重要成果, 有的成为军委、总部决策的重要参考, 有的直接进入了部队建设实践。

军事科研工作者加强对军事历史、军事百科等基础问题的研究, 从固本的角度进一步夯实了“主题主线”战略工程根基, 推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 (1—6卷) 《人民武装动员史》《中国军事百科全书 (第二版) 》等重要成果, 组织编著了《军事管理学》《军队建设学》《军事训练学》《军队组织编制管理概论》《军队政治工作学》等创新成果。

《科技日报》

软科学成果 篇2

活动成果

我局根据县委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在县委和县指导检查组的领导下,局党委在7个党支部、149名党员(包括局离退休干部和军队离退休干部54名)中正式开展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在学习实践活动的各个阶段,突出“以民为本、为民解困,转变作风、为民服务,科学发展、创新民政”主题,结合民政工作实际,牢固树立“大民政”的工作理念,进一步解放思想,不断更新观念,找准影响和制约民政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健全管理制度、完善管理机制,创新管理思路,促进了民政事业进一步发展,已经收到了明显成效。

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促进政策制度完善 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过程中,充分利用“深入基层调研”“民主生活会”“广泛征求意见”等形式找准制约民政事业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并针对此问题进行梳理、讨论、提出相应整改措施,从而进一步完善了机制,落实了制度。

(一)确立民政干部队伍建设标准。

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确立民政干部队伍建设标准,具体来说就是“五个一”。一是坚持一个宗旨。即坚持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宗旨;二是树立一个意识。即树立为民服务意识;三是注重一个加强。即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培养造就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民政工作队伍。首先是加强领导班子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履职能力。其次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搭建平台,优化社会工作人才发展环境。第三是加强机关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履职能力,积极开拓创新。第四是加强基层民政队伍建设。加大对基层民政助理、村委会干部、社区专职工作者培训力度,提高为民服务水平;四是明确一个方向。即:不断适应新的时代发展形势,因地制宜,创新工作方法及手段。五是实现一个目标。不断完善救助体制,开展广泛的助困、助老、助学、助残、助医等社会救助活动,实现无社会救助盲点工作目标。

(二)完善延庆县民政局制度汇编。

结合思想道德、岗位职责、外部环境、工作流程、制度机制、监督体制等方面,修改完善民政局制度汇编,在原来 民政制度的基础上,修改完善值班应急职守、民生资金审计等各项制度,目前,民政局制度汇编,含民政局党委七项制度、民政局机关廉政建设及管理二十项制度已经党委会讨论通过,并下发到各科、站、室,将进一步发挥管理作用。

(三)明确民生管理责任制度。

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推进机关作风能力年建设,切实发挥民政保民生保稳定促和谐的社会作用。一是建立重大事项科学决策机制,明确了重大事项的范围,规定了重大事项决策程序。二是建立了重点工作、重要问题联席会议制度。如民间组织业务主管单位联席会、民族宗教联席会议、最低生活保障联席会。三是建立干部任用公开招聘及竞争上岗制。通过社会招考的形式录入行政及事业编制民政干部七名,这是我局首次采用公开招聘的形式进行干部选拔,下一步,我局还将采取竞争上岗的方式选拔录用一部分德才兼备的中层干部充实到科级干部队伍中来。四是建立机关岗位履职考核机制。结合机关能力年建设,制定综合考核办法,成立考评领导小组,负责对科室工作的检查考核。考核结果作为评优评先的主要依据,与年终绩效奖挂钩。

二、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明确民政发展理论。结合“大民政”学习讨论活动,深化“大民政理念”认识,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今后发展目标。

今年年初,市民政局提出“大民政”工作理念,我局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认真开展此项学习讨论活动,目的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民生工作进一步发展。在学习讨论实践过程中,突出表现出五个特点。一是突出“三个层次”即:科室、下属单位、乡镇领导及民政助理三个层次。二是围绕“三个问题”开展讨论。即:思想观念和干部素质问题、体制机制问题、政策问题。三是实现“三个到位”即:认识到位、领导到位、措施到位。四是达成“三点共识”即:“大民政”是一种为民工作理念,要求我们摒弃站位部门的狭隘观念,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大民政”是一种利民 工作机制,全面体现了以民为本的价值观;“大民政”是一种惠民工作格局,在于推进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形成“大民政服务”格局。五是达到三个目标。即:实现民政事业发展的大统筹、大服务、大协调,切实使更多的群众得到实惠。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大民政工作思路实践民生服务工作,推进我县民政事业又好又快发展,让更多的群众享受到改革开放带来的成果。

三、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确保民政工作成效。进一步落实“作风和能力年建设”以及政法系统“听呼声、走百家、送服务”为民实践活动等主题服务活动,结合民政工作职能,切实将惠民工作落在实处。

(一)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推进基本生活保障工程 实施“安居工程”。按照市民政局下达的指标,2009年计划为110户优抚对象新建房屋、为560户社救对象实施危旧房翻新改建,解决部分救助对象的住房问题。危房翻建指标下达后,我局迅速组织力量,深入全县15个乡镇,对危房户进行实地调查摸底,确保此项工作做实做细,切实使危房户群众得到帮扶救助。为确保建房标准,与建委联合举办2009年优抚社救对象危房翻建维修暨抗震、节能、保温型住房标准与要求培训会,确保各项指标达到统一标准。截止六月底,90多户优抚对象已开工,其中10户主体完工,其余正在备料中;300多户社救对象已开工,其中35户主体完工,其余正在备料中。

落实城乡低保救助制度。从2009年1月1日起,对我县城乡低保标准进行调整,城市低保标准由原来家庭人均月收入390元调整为410元;全县农村最低保障标准由原来的年人均收入1800元调整为2040元。截止到六月初,我县享受城市低保救助853户,1653人;享受农村低保救助4910户,8067人; 1-6月份总计发放社会救助资金1105.47万元,其中城市低保金349.23万元,农村低保金756.24万元,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资助农村低保对象5517户、8848人加入农村合作医疗,资助资金30.97万元。

落实城乡为老及孤残儿童服务制度。我县共有养老机构17家,本年度依托“霞光计划”(农村五保供养服务设施建设),争取公益金40万元为四海、康庄镇敬老院实施维修改造;本年度对595名农村五保老人实施供养,其中包括集中供养229人,分散供养366人。上半年,我县总计发放五保供养资金92.62 万元。目前我县共有孤残儿童562名,其中为市儿福代养460名,我县收养102名。此部分孤残儿童,分别寄养在千家店镇马蹄沟、张山营镇上坂泉、下坂泉的385个家庭中,情况良好。

落实流浪乞讨人员集中救助制度。成立由民政局、公安局、卫生局、城管大队等单位参加的巡视队,定期在重点景区、主要街道、商业区、公共汽车站等地点巡视,对流浪乞 讨人员进行集中救助与主动管理。上半年总计救助求助人员130人次,救助时间285天。

落实慈善救助制度。开展“京什手拉手 重建新家园”活动,为四川地震灾区积极筹募善款,总计接收捐款80.86万元;开展“春风送温暖 慈善济万家”募捐活动,共接收社会爱心捐款320万余元,将全部用于我县范围内开展的“助老、助学、助残、助医、助困”等救助项目;实施“助老慈善医疗卡”医疗救助制度,为全县4000余名60岁以上农村低保老人提供每人每年500元的医疗救助,投入慈善医疗救助资金200余万元;在康庄、旧县、井庄、香营、刘斌堡等12个乡镇建立“爱心家园”。

(二)完善优抚安臵体系,推进优抚服务保障工程 落实优抚安臵政策。按时足额发放定抚定补金,维护了广大优抚对象的权益。落实《优抚对象医疗减免办法》,为全县各类优抚对象1315名,下拨门诊费(每人2000元的基数)共计185万元。为764人报销2008年超支医疗费155万元,避免部分优抚对象因病致贫现象的发生。发放义务兵优待金,按照每名义务兵每年一万元的标准,发放09年优待金230万元;对我县籍27人次荣立三等功的军人按照每人300元标准发放当年一次性奖励8100元。08年退伍义务兵安臵工作,于六月底安臵完毕,共发放自谋职业补助费、培训费、待分配期间生活补助费近65万元。对各类参战参 试优抚对象进行摸底审核,截至到目前,共审核批准参战人员32名。累计全年支出近55万元。

(三)完善基层组织体系,推进社会建设和管理工程 做好第七届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本届选举全县29个社区居委会全部参加,其中包括城镇办事处社区居委会22个,乡镇社区居委会7个。实行差额选举,采取居民代表选举及户代表选举两种方式,选举产生社区居委会成员共178名,其中主任29名,副主任35名,委员114名。

做好全县城市社区服务站建设。完成19个城市社区服务站服务标识的配发及安装工作。截至目前,全县29个社区服务站标识全部配发安装完毕,实现了社区服务基本覆盖。同时完成11个农村社区服务站选点上报工作。

(四)完善社会福利服务体系,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工程

落实“老年人优待办法”。自2009年1月1日起,按照北京市新的《关于加强老年人优待工作的办法》,在医疗保健、养老扶助、维权服务等方面实施11项内容的优待。截止到2009年6月底,我县办理老年免费乘车证2048个,65周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乘坐县域内地面公交线路达到23条;对65周岁以上老年人免收门票费的县级公园、旅游景区近50个,所有体育、文化等公共设施全面对老年人免费开放。落实高龄津贴制度,上半年为我县409名90岁以上老年人 发放高龄津贴21.83万元。

强化为老服务设施建设。对现有17所敬老院增加内部设施投入,加强规范化管理,兴办城乡养老设施,2009年增加床位500张,目前,已有四家社会办养老服务机构,其中延年敬老院、益寿苑敬老院已开始运营,慧鑫丰老年公寓、北京奇奥特老年康复中心已于2009年1月正式开工。

落实城乡无社会保障人员丧葬补贴。为贯彻实施《北京市城乡无丧葬补助居民丧葬补贴办法》,自2009年1月1日后死亡的具有本市户籍、且未享受我市丧葬补助费待遇的居民,享受丧葬补贴5000元。经我局认真核准,已下拨丧葬补贴246万元,涉及15个乡镇及城镇办事处492人。

做好福利企业认定及福利彩票销售工作。对全县福利企业进行2009年度福利企业资格年检工作,未达到福利企业标准的企业被注销资格,截至目前,全县有福利企业50家,安臵残疾职工707人(含城镇下岗职工104人),残疾职工所占比例为43%。做好福利彩票销售服务。上半年度销售彩票885万元,同比增长27%,筹集福利公益金310万元。

(五)完善社会事务管理体系,推进社会服务管理工程 做好行政区划调整及婚姻登记服务。认真做好延庆县城区设街道办事处工作前期相关准备,5月19日,市政府专题会议研究,北京市民政局做出批复,同意我县关于调整新城地区行政区划意见,成立三个街道办事处,目前,《落实街 道办事处有关程序》正在起草中;截至六月底我县办理婚姻登记2181 对;其中结婚登记 1476对,离婚登记300 对,补发结婚登记405对;出具无婚姻登记记录证明和婚姻登记记录20 件;办理收养登记6件。婚姻登记执法合格率达到100%,无行政诉讼、行政复议事件。

做好社会组织服务工作。我县共办理社会组织登记注册182个,其中社会团体144个,民办非企业单位共有38个。

软科学成果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业;布置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9-267-01

一、作业要分层布置,尊重学生个性差异

传统教学中要求教师对于学生要“一视同仁”,不能偏向一部分、忽略一部分,往往是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模式,导致基础好的学生“吃不饱”,而基础差的学生“够不着”,容易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

从新时期的教育心理学角度看,学生的身心发展由于先天禀赋以及后天诸多因素的影响,存在着差异,特别是在农村地区,由于家长的文化程度差异较大,以及学生的成长环境差异,学生的语文程度参差不齐,对于问题的看法、理解程度也不尽相同,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依然布置“一刀切”式的作业,就容易抑制他们的个性发展。“面向全体,因材施教”是素质教育对我们提出的要求。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可以进行分层作业。找准每类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把作业设计成难易有别的A、B、C三组,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自由选择适合他们知识水平的一组作业。A组为基础题,重在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操练,适合基础较差的学生。B组为提高题,重在知识的理解和简单的应用,适合中等生。C组为发展题,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难度较大,一般适合学有余力的学生。通过这样的作业布置形式,大家都能够在自身的能力基础上完成作业,避免让学生产生学习困难、跟不上节奏的不良认识,这对于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也有着重要的促进意义。在识字、写字的过程中,我采取了听写成绩优的可减半抄写,甚至可以不抄,这样效果较好:基础好的学生自然落得轻松,基础差的学生为了能够减轻学习任务量,自然会在课下自主进行识字学习,大家的学习积极性在无形中被激发出来了,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大家都力争上游、不甘落后,很好的提高了学生做作业的兴趣和效率。

二、作业要注重创新,培养学生主观意识

传统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布置学生背诵课文、默写生字,甚至是抄写课文,单调的教学形式既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任务量,同时也抹杀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的作业形式既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更难以提高听、说、读、写技能。《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以在新时期的语文教学中就需要教师能够布置一些创新性、主观性较强的作业,让学生能够自主地在自身的学习基础上、认识能力上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学习优势,选择合适的作业,以便能够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对于语文知识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

据中外教育比较研究显示,国外教师经常会给学生留一些书本上找不到答案的,而需要学生自己翻阅资料,经分析综合,提出自己独特见解的开放性作业。通过这种作业,学生所获得的能力,要远远强于单纯死记硬背,生搬硬套的作业。在新时期我们也要借鉴这种做法,引导学生进行主观创新、培养学生的主观意识与学习主人公精神。例如在学习了《我不能失信》后,我让学生写一篇《我不能 》的文章,有的学生就写了《我不能撒谎》,有的写了《我不能落后》,还有的写了《我不能破坏环境》……大家都能够很好的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与学习认识来进行写作,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写作能力、创造能力,而且还间接的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行为举止、高尚的道德情操,可谓一举多得。

三、作业要联系生活,鼓励学生实践探究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与学生学习生活联系紧密的内容,学生大多乐意倾听,一些大道理、心灵鸡汤,教师苦口婆心的劝导,很少有学生能够听得进去。所以在布置作业的时候,教师就要善于联系学生的学习生活进步布置。

例如要联系学生的学校生活:充分利用广阔的学校资源,例如在班中设立“图书角”,加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有利于知识的积累。班级口号的制定、班规班纪的制定、班级公约的确立,板报、手抄报的稿件采写、修改、审编,都是学生运用语文知識的好机会。另外教师也要定期开展学习心得交流活动,读的一篇好文章、看到的一件有教育意义的事件,都可以让学生进行描述,以便能够让学生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成长。

此外也要善于联系学生的家庭生活,让学生能够将自己课下生活中的一些趣事、经历写出来、说出来,通过这些内容来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另外教师也要鼓励学生将自己课堂上学习的知识在家庭生活中进行有效的运用,例如在教学《父亲的菜园》之后,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去搜集自己生活中遇到的相关案例,让学生能够通过课内知识的学习拓展课外阅读,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善于描绘生活的良好习惯。

引导学生善于联系社会生活:社会是一个大的综合体,既有人情世故,也有风味特产,还有名胜古迹,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社会问题、善于关注社会发展,以便他们能够更好的了解家乡,培养他们热爱家乡的健康人士。教材中有很多反映祖国山水和家乡风景、特产的课文。学了这些课文,我们可以立足于本地特色,让学生收集有关家乡特色的图片,感受家乡的景色之美;收集有关家乡的民间传说,体会家乡丰富的人文资源,让学生能够通过自身的素材搜集、知识整理来更好的了解家乡,培养大家良好的认识能力,以便日后更好的建设家乡。

参考文献:

[1] 管雪梅.新课改下小学语文作业优化设计的探索与实践《西北师范大学》.2007

软科学成果 篇4

软科学是社会、经济等开放的复杂巨系统中的系统工程,宏观层次的管理科学以及政治、经济等领域内的决策科学,是以系统理论、复杂理论和决策理论为其主要理论基础,通过战略研究、规划制定、政策选择和管理组织,为决策者提供科学的决策理论、方法和程序,促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软科学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涉及到科技、经济和管理等多个领域,为国家和社会的重大现实问题进行咨询服务,软科学研究成果具有着很强的实践价值和现实意义,因此,软科学研究成果推广应用的决策咨询发展日益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

目前,我省正处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转型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促进各项事业发展,推动公民的社会建设等等,这些都对我省的软科学发展提出了紧迫的任务和更高的要求。总体上来看,我省的软科学研究还比较薄弱,对软科学研究与应用的总体投入强度不足,支撑软科学研究的基础性工作和研究队伍建设亟待加强;软科学研究资源比较分散,研究内容缺乏统筹协调;软科学研究成果与应用远远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如何冷静地认识我省软科学研究与决策咨询的关系,集中凝聚全省社会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并将其创造性地运用到实际的科技与经济社会决策当中去,成为学术上亟需探讨的问题。

2 广东省软科学成果推广应用存在的问题

2.1 决策主体重视程度不足

广东虽然是中国的经济大省和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但地方政府、决策管理部门和部分具有成果“定货”能力的企业对软科学研究重视程度不足的情况非常明显。

(1)软科学研究计划安排项目数量不足,资助程度不高。以2005年数据为例,软科学研究计划安排项目为130项,资助经费为750万元,而与软科学研究成果转化有着密切关系的科技成果推广计划项目49项,资助经费为953万元。以上这两项数字与该年的工业领域项目359项,资助经费9268万元以及农业领域项目206项,资助经费3353万元相比,就可谓是小巫见大巫,相形见绌了。以上的对比说明,决策部门仅仅是着眼于直接经济效益明显的硬科学范畴,使许多软科学研究成果没能得到及时的推广转化。

(2)技术交易市场不健全,影响软科学成果进入应用领域。软科学研究很大程度上是为决策单位提供技术方面的政策、战略咨询的,技术咨询合同成交数目和金额是软科学成果转化能力的主要体现。同样以2005年数据为例,我省技术咨询的成交合同数为1279项,合同金额为31696万元,远低于技术开发类合同的5983项和571458万元。技术市场的失衡现象,反映出买方市场的成果受益方的企业只重视硬技术,轻视软科学的倾向。认识水平的落后,令具有隐性市场效果的软科学成果往往流于被束之高阁的困境。

(3)国有企事业单位中专业技术人员资源配置结构不合理,影响软科学成果的质量。软科学研究需要大量高端的科学研究人才,然而在现行的科技人员管理体制当中,科学研究人员密度显得偏低,可想而知,在科学研究人员当中,专门从事软科学研究的人才就更加少之又少了。从制定国有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才资源配置方面可看出,决策部门对软科学研究的重视程度还有待提高。

2.2 科技资金投入存在若干问题

科技资金的投入对于资助软科学研究和转化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其存在的问题影响着软科学研究的发展。

(1)科技投入规模与产业经济规模不相适应,投入强度低。

广东是经济强省和科技大省,但是广东R&D/GDP比例长期低于上海、江苏、浙江,并逐渐形成了科技实力差距的累积效应,严重制约和滞后了广东经济社会的发展。

(2)投入主体结构失衡,政府公共科技支出比例过低。

从各地区 R&D 经费内部支出来看,和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广东科技投入结构过度依赖企业,对高校和研究机构投入偏弱。2000年,广东高校和研究机构仅占R&D经费总支出的9.9%,而各类企业占到R&D经费总支出的88.9%。到2006年广东高校和研究机构R&D经费总支出下降到仅占8.1%。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所占的R&D经费支出比例大大低于OECD成员国以及中国台湾地区的水平。从韩国、新加坡和中国台湾等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发展经验来看,高校和研究机构所占R&D经费支出比重都保持在20%以上,新加坡和台湾的高校和研究机构所占R&D经费支出比重更超过了30%以上。这表明,广东省作为我国制造企业最集中的省份,已基本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的研究开发和技术创新体系,同时也反映了广东对高校和科研机构投入的科研经费不足,严重制约了广东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成果产出水平,削弱了广东高校和研究机构对全省科技创新体系的投入与贡献,降低了对企业的研发活动的支撑能力。

2.3 推广渠道不畅

在广东省,对于软科学成果的推广目前依然没有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推广渠道。

(1)广东省缺乏权威性的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机构,也缺乏能够汇集众多软科学研究专家组成决策咨询委员会。

(2)广东省还缺乏固定的软科学发布和展示平台。在传统媒体方面,我省还没有像《中国软科学》一类的软科学专业刊物,用以刊登我省最新的软科学研究成果和成绩,让省委、省政府等相关决策部门及时了解和掌握最新的软科学研究成果,为制定重大发展战略提供决策支撑作用。在新媒体平台方面,我省除了广东省科技厅的网站具有部分软科学成果宣传作用以外,在全省范围内,还没有比较成熟的软科学成果推广应用网络平台。网络宣传平台的缺失,既不利于开展软科学知识的普及性工作,更不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3)我省软科学领域内还没有定期的成果发布会,而且除了地方性的“科技活动月”等科技推广活动以外,也缺乏专门性的用于软科学成果的推广社区平台,这些缺失使软科学的供应方、受益方和社会大众均处于相互割裂的状态当中,不利于成果的应用推广。

2.4 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水平有待提高

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是软科学研究成果得以推广最重要的途径之一。近年来,广东省相继出台了《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和《关于加快发展我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等促进科技服务业发展的相关政策与措施,推动科技中介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发展,初步形成了多元化、多层面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但广东的科技中介服务发展仍然存在着体制机制创新不足、发展滞后于市场需求等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发展滞后,创新性不强。经过多年的推动和发展,广东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已初具规模,然后与广东的经济规模相比,广东的科技中介服务产业仍远远滞后于经济发展的需求,普遍缺乏市场竞争意识,过度依赖于政府职能部门的资金和项目委托而生存。科技中介服务业的运营机制决定了它的服务能力和竞争能力,只有通过市场的考核,通过市场竞争机制优胜劣汰,才能促进科技中介服务业发展得更为完善,具备更强的科技服务能力。

规模小,服务能力弱,成果转化率低。目前广东的科技中介服务产业规模仍然相对较小,从业人员的素质参差不一,再加上科技中介服务机构运营机制滞后,从而导致专业化程度较低,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均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

2.5 软科学研究队伍建设亟需加强

软科学研究属于知识密集型和人才密集型的专业学科,需要大批学术造诣高,具备长期学术研究积累和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研究人才和研究团队来支撑。广东软科学研究领域的高层次技术人才十分匮乏,尤其是科技研究领军人才非常紧缺。亟需加强软科学研究队伍建设,培养和挖掘一批在不同学科领域具备较高学术造诣的领军人物和领军团队。

2.6 软科学研究计划和项目亟需统筹管理

基金制和课题制是软科学整合的重要途径,然而由于软科学研究涉及研究内容广泛,涉及的主管职能部门众多,政出多门难以统筹协调管理,导致研究项目和课题的大量重复,造成大量人力和物力资源的浪费。

3 广东省软科学研究成果转化机制的完善对策

3.1 决策研究双方须提高认识水平,重视软科学的推广和应用

软科学成果的应用是一项学科集聚、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要做好这项工作,很大程度上需要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和组织协调作用,特别要加强政策层面的配合,统筹部署,努力形成政府和决策主体指导协调,推进软科学成果应用的良好局面。

3.2 提高软科学研究成果的推广管理水平,完善立项及验收方法

软科学研究成果管理是保证软科学研究质量,提高软科学成果的可操作性、时效性、实用性的关键措施之一。在继续抓好软科学研究立项、论证、组织、实施、检查等管理的同时,特别要加强以成果综合评价、奖励和推广应用为主的成果管理。

同时,完善软科学项目立项方法,建立健全软科学研究管理工作的一般程序和条例,也是一项重要工作。软科学项目的立项应紧紧围绕着应用效益,一切以适用性为出发点,做好下面三项工作:(1)制定好课题选题的一般原则;(2)加强研究过程管理;(3)加强目标管理。

另外,提高软科学研究成果管理水平,还必须建立起合理的软科学研究成果评价体系。其主要内容见表1:

3.3 大力发展科技咨询业,增强市场竞争机制

在第三产业中,高科技产业和咨询产业所占的比重,是衡量国家经济发展质量和未来竞争能力的重要指标。科技咨询业作为咨询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整合科技资源等方面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可以将发展科技咨询产业作为软科学成果市场化和产业化的突破口,推动软科学研究机构向市场化和专业化发展。改变目前我省软科学研究机构普遍存在的重研究、轻效益,严重依赖政府扶持或课题维持生计,开拓性和前瞻性不强的倾向。借助科技咨询业平台,为软科学研究解决供需相互脱离的窘况,促进软科学研究成果的社会化和效益化。

因此,我省应在未来看清历史发展的脉络,紧抓发展的机遇,借助软科学研究力量日渐壮大的春风,大力推进科技咨询产业的发展和繁荣。

3.4 强化完善软科学研究人员队伍的建设

3.4.1 加强对软科学研究人员的投入力度。

软科学研究属于人才密集型和智力密集型,人才是支撑软科学研究创新和发展的基石,必须贯彻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树立以人材为核心的价值理念,重视软科学研究人才梯队的培养。加大对软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的投入,加强软科学研究学科建设,建立软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基地。

3.4.2 构建学习型的智慧共享和交流平台。

由于软科学研究是涉及多学科交叉、多专业融合、多机构参与的综合性研究,因此构建学习型的智慧共享和交流平台,是整合软科学研究智慧和人力资源,培养软科学研究人才的创造力和提高软科学成果转化率的重要手段。学习型智慧共享和交流平台,能通过相互促进和学习,充分尊重和激活每一个研究人员的潜能和智慧,营造知识共享、彼此激励的长效发展机制,提升软科学研究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能统筹整合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研究机构和研究人员,共同构建充满创造力和鲜活力的研究团队。

3.4.3 加强和完善考核机制和激励机制。

规范软科学研究成果鉴定标准,保护知识产权,把对软科学研究人才的物质、精神奖励真正地落到实处。通过加强和完善考核机制和激励机制,引导软科学研究发展的方向,激励高素质人才献身软科学研究,为软科学研究事业作贡献。

3.5 持续加大对软科学研究的资助力度和着力扩大软科学应用融资渠道

软科学研究从研究到推广都需要充足的资金作为坚强后盾,广东省当前的软科学项目资金投入现状是大部分的资金投入到了项目的研究过程当中,而项目成果的应用推广则往往资助不足。因此,建立起多渠道支持软科学成果应用推广的金融投资体系是增加应用转化投入的有效途径。

(1)逐年加大政府支持软科学成果推广应用的资助力度。提高政府对软科学研究和应用成果的重视程度,加大对软科学研究和应用的扶持力度,切实增加各级财政对软科学研究的投人。根据广东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有重点和有针对性地分配研究与转化应用的资金的投入比例。省政府应逐年增加软科学研究经费拨款,近期应使软科学推广与应用经费增长速度接近省内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

(2)强化对软科学研究的专项计划和课题经费的监督和管理,推进软科学研究的产业化进程。促进软科学研究经费来源由过往依赖政府支持,向政府拨款、社团资助、企业赞助和个人捐助的多渠道融资发展,以利于解决对广东省经济社会发展有全局性影响的重大软科学成果转化应用的资金问题。强化对软科学研究专项计划和课题经费的监督和管理,建立规范、公正和透明的管理、评审和验收机制,同时积极促进软科学研究与应用成果的市场化和产业化进程,推动软科学研究和决策咨询服务市场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冯方平,方小洵.大力发展科技中介机构,推动广东科技创新体系建设[J].图书馆论坛,2005(1):25-28

[2]罗珊,安宁.广东科技人力资源的配置现状及对策研究[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07(1):43-46

[3]安宁.关于广东省科技中介机构发展的思考[J].科技管理研究,2008(8):29-30

[4]张仁寿.改革开放30年广东科技体制改革与回顾(上)[J].广东科技,2009(1):36-38

[5]张仁寿.改革开放30年广东科技体制改革与回顾(下)[J].广东科技,2009(4):76-78

[6]广东省统计局,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广东科技统计年鉴2006[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

关注成果,建立科学薪酬体系 篇5

------关注成果,建立科学薪酬体系,读《将心比薪》有感。

读罢《将心比薪》,我发现有许多是我想说的心声,书中列举的许多故事正是我们公司的事实。我们要改变现状,实现公司的腾飞,除了员工要有“七颗心”外,作为企业的负责人,我们又该如何去做呢?这引起了我对当前工作的深深思考。

年末发奖金,公司里出现了三种不同想法的人。第一类人关注个人收入,不关心自己的付出。此类人平时工作不主动,甚至还有中途脱岗等行为。他们认为自己来上班,你就应该给我钱,有时还拿出国家劳动法规与公司谈判,什么周六加班要双倍工资呀!什么年假呀!第二类人关注自己的付出,不关注销售结果的产生。此类人认为自己按时上下班,不偷懒,没有销售是因为产品问题、市场问题,没有功劳有苦劳。第三类人是关注自己的销售额,不关心是否给公司创造效益。此类人也可谓是“销售能手”,什么好卖就卖什么,核心产品比重不高,而且总是要最大化的促销政策,车辆、品鉴等费用投入不计成本。

因为关注,所以期待。他们不比较结果的产生,只比拿到手的钱有多少。他们不关心企业效益从哪里来,只关注当前社会买房、买车等多样化的个人需求。期待的总是很高,而感觉公司给予的总是太少,总是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所以有人很失落,也有人很埋怨。

我们负责人是双重身份。一方面我们是经理,我们按公司政策给大家发薪水,我们拥有权力;另一方面,我们受聘任经理,也要通过实干得到效益,获取收入。我们也期待高收入,但是高收入是上级领导发的吗?《将心比薪》第六章中就有明确的答案。薪水必须是自己干出来的。没有成果,哪来高收入。刚才列举的三种人中,第一类是不干事的;第二类是不出力的;第三类是不出好结果的。从不干到干,从干到干出结果,再到满意的结果是三个不同层次,而只有满意的结果才是公司期盼的。

作为公司负责人,作为权力拥有者,我们又如何引导员工有正确的关注,最终让美好的结果产生呢?这就要求我们制定科学、合理、和谐的薪酬考核体系。抓住了牛鼻子,牛就会跟着你走。形成了合理的薪酬体系,就不愁员工不朝着成果去努力!

一个科学的薪酬体系建立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它既是一种企业文化,也是一种工具,通读全书,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构建我们的薪酬体系:

一、文化的影响

我们首先要构建未来发展战略,用未来凝聚人心,用梦想激发热情。因为除了眼前的收入,还有才能的增加和未来的成长。我们要善于给员工“画饼”,善于描绘未来。只有远大的理想,才能让我们不始终盯住眼前,做“井底之蛙”。

企业文化的范畴又不单单是企业战略,还有集体观,团队精神。个人永远只是一粒籽,只有集体的阳光雨露,才能发芽开花结果,只有相互协作,才能取得更好成果。

企业是我家,发展靠大家。公司是平台,舞台大了,才能更有作为,而且这些优秀的文化要形成优良传统一批一批的传下去,最终形成比付出、关注成果的氛围。总之要将员工从个人一己得失的圈子里带出来,只有成果,才能得到,只有成果,才有未来的大境界。

二、制定科学的考核方法

考核办法是薪酬体系中最具体的东西,你要求员工做什么,你就考核什么。首先、要以成果为导向。销售额、毛利额、费用额等各类指标中,唯有效益是企业的根本,所以考核中一定要突显出对效益的关注。考核效益要见底,不能是大概,不能是眉毛胡子一把抓。

其次、要突出重点。突出重点不仅仅要一个总数据,要看构成,要强调核心产品的比重,要关注效益贡献度的大小。

第三、要有量化的指标。用数据说话,而且这种数据不一定仅是金额,也可以是占比或数据对比的百分比,也可以是网点等数量。

第四、还要看未来,看竞争力。竞争力是弹性指标,表现为做了多少基础工作,做了多少远期投入,打造了如何的团队等。

第五、还要有大局观。个人考核要拿出部分与部门整体利益挂钩,集体有了,个人才会多,单干的时代已经过去。

三、完善薪酬人事制度

考核办法可以计算出工资额,而薪酬人事制度要设计员工的职务、岗位、岗职系数等内容。让员工清楚,如何能晋级,如何能晋升,如何可以受表彰。除收入以外,还有岗位,还有荣誉。

四、建立监督机构,强调执行,促进沟通

老虎也有打盹的时候,群众永远不做没有检查的事情。要想满意的结果产生,就必须强调过程的控制,因此公司要强化监督体制的建立,如客户回访,促销抽查,人员监控以及对应的奖惩办法。制度总是针对不自觉的人,相反有了制度的制约让那些上进的员工感觉到公司始终在关注自己,便能自觉行为,强化执行,因而产生观念→态度→习惯→行为→命运的改变。

监督可以发现问题,不让领导成为甩手掌柜,更不会产生在最后木已成舟的无奈。相反通过监督,发现了问题,领导就要去解决问题,帮助员工克服困难,最终共同前进。

有时许多矛盾的产生是缘于沟通的缺少,沟通能讲明事情,促进交流,对目标的要求能更清晰,以便结果不走样。

合上此书,有一种释然,终于有一本书让员工亲身去体会,而不用我们罗嗦的去说教。也更产生一种责任,一个企业要想健康阳光、要想致力更长远的未来,改变的不仅仅是员工,领导者更要做出改变。企业思变,上下要齐动,让员工付出终有回报更是我们的责任,而形成一个科学合理和谐的薪酬体系,就会形成一种对满意结果的共同追求,成果有了,就能保证企业永续发展,不断远航。

改变吧,从负责人做起,从我做起!

孙广辉

软科学成果 篇6

“十一五”系列家庭教育科研成果的发布,必将在促进家庭和谐稳定、儿童健康成长等方面起到重要的引领和指导作用。“十一五”家庭教育科研成果主要包括《现代家庭教育智慧系列丛书》、《现代家庭教育智慧系列光盘》、《中国家庭教育年鉴(2008-2009)》、《凝聚智慧、培育未来——2010年中国家庭教育研究文集》和《家庭教育指导与服务参与式培训手册》。其中,《现代家庭教育系列智慧丛书》(1+7本),“1”是指《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解读》一书,“7”是指面向家长,针对0-2岁、幼儿、小学、初中、高中、特殊儿童、特殊家庭的家庭教育编写的7本家庭教育指导用书。另外,这些科研成果的承载,既有丛书又有手册,既有纸质媒介又有电子光盘,既有文集又有年鉴,为传播家庭教育研究成果,提供了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对科研成果的推广和应用创造了有利条件。

国家关于家庭教育工作的一系列探索与研究,给我们带来了启示:加强家庭教育研究、科学指导家庭教育实践,进一步加强家庭教育理论体系建设、规范家庭教育指导内容和要求、提高家庭教育工作水平,是未来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客观要求。科学家庭教育指导的全面实施将是一项惠及亿万家庭,特别是惠及所有孩子的希望工程。

专家解读

傅国亮(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副会长):

全国妇联向社会推出的这批家庭教育研究的成果,至少有四个显著特点:

第一、这些成果具有多样性、丰富性和权威性。

第二、它们代表了当今中国家庭教育研究领域最新、最重要的研究成果。《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解读》一书对指导大纲进行了系统深刻的阐述,全面展示了当今家庭教育研究最有价值的成果,分年龄段有针对性的指导策略,有力地促进家庭教育及其家庭教育工作的科学化。

第三、这些成果蕴含了具有前瞻性质的研究,是家庭教育“十二五”规划的重要理论基础,理念和策略。其中我以为最具前瞻性的研究,当属“2010中国家庭教育研究文集”,其中关于家庭教育立法专题的研究成果,收集了八位专家学者的文章,阐述了家庭教育法的必要性、可行性,理念与策略,难点与对策,中外立法的比较等等。因为研制与颁布中国家庭教育法已列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我认为中国家庭教育法将是我们家庭教育的大法,应当成为“十二五”家庭教育工作核心工作。中国家庭教育工作将因此而跨入一个新的法制化的发展阶段。

第四、这些成果代表了中国家庭教育的正确方向和科学的方法,充分显示了中国家庭教育的真实面貌,尊重儿童的观念,与子女平等相处,营造宽松和谐的家庭环境。我相信在这些研究成果的指导下,中国的孩子们将得到更加幸福、更加快乐、更加健康的生活。

杨雄(上海社科院青少年研究所所长):

《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解读》(以下简称为《解读》)以《国务院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中央8号文件)作为该书的基本指导思想,依据《儿童权利宣言》、《儿童权利公约》等国际公约和《母婴保健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将当代儿童心理发展基本理论、儿童发育形态学、家庭生命周期等最新理论渗透到了《解读》的顶层设计中。

《解读》体现了当代教育中的新儿童观,直接影响到人们对儿童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具体教育行为等的认识,继而直接关系到儿童能否更协调、更理想地发展。《解读》从卢梭时代发现了儿童的价值,提倡“儿童中心”的儿童观出发,吸纳了蒙台梭利、皮亚杰、陈鹤琴等专家的儿童教育理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家庭教育必须遵循“儿童为本”、“家长主体”、“多向互动”指导原则,使之贯穿于全书的指导要点中。

《解读》在借鉴、吸纳国外最新的家庭教育研究成果基础上,赋予了当代家庭教育的新内涵。传统家庭教育一般是指家庭中的父母及其成年人对未成年儿童进行教育的过程。而当代家庭教育新理论则认为,家庭中夫妻与孩子构成了家庭主要的三条边,三者形成了一个三角形,即家庭教育包括了“亲职教育”、“子职教育”和“配偶教育”。强调对“当前家庭教育的问题及指导策略”是《解读》的另一特色。全书按照“家庭教育科学理念”、“家庭教育科学方法”、“青春期教育指导”、“亲子关系改善”、“儿童学习指导”、“儿童上网引导”等六大问题展开。同时针对当前家庭教育观念上的误区或模糊概念,进行成因剖析,提出了正确的理念和科学方法。此外,《解读》还增加了特殊儿童、特殊家庭及灾害背景下家庭教育指导。

赵忠心(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

当今社会,家庭教育越来越引起人们高度的重视。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仍然存在很多问题,诸如家长望子成才心切与教子成才无方的矛盾,先进的科学发展观与急功近利的教育观念的矛盾,家长日益增长的接受家庭教育指导的需求与管理体制不顺、指导工作相对落后的矛盾等等。这些矛盾都严重制约着家庭教育的健康发展,只有通过家庭教育的立法才能加以解决。

软科学成果 篇7

关键词:张家梁矿,解放思想,节支降耗,降本增效

一、在解放思想开阔思路上实现新突破。

思想决定思路, 思路决定出路。对我们以“做实、创新、发展”为途径, 全面建设“安全、稳定、和谐、富裕”的张家梁矿有着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为了推动“大讨论活动”健康有序地开展, 矿领导班子在加强学习、提高认识、拓宽思路的同时, 利用各种会议和场合, 组织专题学习、专题研究, 并对“大讨论”活动做了专题布置, 做到党政领导负总责, 分管领导、部室负责人进角色。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宣贯落实活动, 通过学习, 使干部职工充分认识到, 开展好“大讨论”, 不仅是落实好上级党委工作部署的需要, 更是推进张家梁矿实现更好更快发展的现实需要。特别是在当前宏观经济持续下滑、国内煤炭市场持续低迷, 企业生产经营遇到极大困难的情况下, 通过深入学习讨论, 把干部职工的思想观念从那种过大日子、过好日子、过富日子、等靠要等惯性思维中解放来出来, 进一步突破束缚思想解放的藩篱, 在转变观念中激发活力, 凝聚力量, 为建设“安全、稳定、和谐、富裕”的张家梁矿扫除障碍、清除羁绊, 奠定科学发展的坚实基础。张家梁矿作为集团公司核心主力煤矿, 思想解放必须要宽一点, 发展步子必须要快一点。首先我们围绕增强“六种意识”, 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思想引领、鼓劲造势、凝心聚力的优势, 针对张家梁矿实际, 五月份在全矿范围内扎实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四个讲清、四个提升”发展意识宣传教育活动, 以此掀起“大讨论”活动的高潮。即:讲清张家梁矿面临的困难及克服困难的措施, 提升干部职工知难而进、遇难而上、勇于担当的信心;讲清张家梁矿在困难中蕴含的发展机遇和优势, 提升干部职工在逆境中看到希望、看到优势、居危思进的执行力;讲清张家梁矿在困难情况下艰苦奋斗、深挖内潜、严控成本的必要性, 提升干部职工同舟共济、共克危艰的凝聚力;讲清在应对危机中的不同认识和态度, 对张家梁矿发展造成的不同影响, 提升干部职工的发展意识、市场意识和责任意识, 以此进一步统一思想、统一认识、统一行动, 广泛凝聚力量, 坚定必胜信心, 为全矿高效圆满完成各项任务目标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和精神支持。在此基础上, 我们在全矿分层次广泛开展了“面对当前形势, 我们应该做什么、我们能够做什么、我们正在做什么”的大讨论, 在层层议、个个讲、大家谈的基础上, 深入开展“反悲观、反失望、反牢骚、反畏难、反松懈、反无所作为”活动, 通过以上活动, 使干部职工充分认识到, 困难是存在的, 危机是客观的, 形势是严峻的, 任务是艰巨的。但作为一个从艰难困苦中几经磨砺, 自立自强的张家梁矿, 在把握市场、迎接挑战、争取主动等方面已经积累了一定经验。我们应对危机的准备是超前的;应对危机的策略是科学的;应对危机的实力是雄厚的。我们有集团公司和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 有坚强过硬的领导班子, 有务实高效的员工队伍, 有较为成熟、科学的管理经验, 同时, 更充分认识到自己肩负的重要历史使命和责任, 把思想和行动进一步统一到全矿各项工作部署上来。

二、在破解难题节支降耗上实现新突破。

严峻的形势与繁重的任务摆在我们面前, 特色优势和进取实力已经具备, 在这种情况下, 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一起, 把信念和力量汇聚到一处, 就显得尤为重要。当前, 如何应对日益下滑的煤炭市场形势、确保企业健康发展是张家梁矿面临的最大难题。在促进思想解放的同时, 我们着力从解决实际问题入手, 发动职工群众, 破解发展难题, 强化成果转化。矿党政因势利导, 不失时机地在全矿组织开展了“谏言献策”征集活动, 一是开门见山明主题。采取集中召开班子成员会、部室负责人会议、职工代表和区队管理人员会议, 理清思路、明确“谏言献策”主题、制定“谏言献策”计划, 确定“谏言献策”的重点和难点, 达到“谏言献策”目的。二是深入浅出到基层。发放“谏言献策征集表”, 在全体干部职工中开展谏言献策征集活动;三是敞开心扉听民意。采取设置内外意见箱、设置热线电话, 不限时间、不限内容, 结合自身岗位工作谈想法、提建议等多种形式和方法, 广泛听取干部职工对解决当前发展实际问题的建议和意见, 收集谏言献策120余条。经过对120多条谏策的筛选, 汇集整理出具有前瞻性、建设性、针对性的“金点子”36条。我们在对这些“金点子”进行论证分析、分专业逐步实施的基础上, 确立并实施了“主动应对, 眼眼向内, 一手抓精心管理, 一手抓挖潜增效”的思路和措施, 坚定了干部职工实现双过半和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信心和决心。为了实现奋斗目标, 打响节支降耗的“铁算盘”, 打赢“四个攻坚战”, 在5.6两个月, 由矿党政领导亲自带队, 组织生产、技术、销售、企管等有关人员, 顶烈日, 冒酷暑, 对标行业内先进企业, 找差距、找不足, 加大创新力度, 通过技术改造, 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 提高产品技术含量, 开辟降低生产成本的新途径。先后对鄂尔多斯满世集团金阳煤矿、民达煤矿、冀中股份张大银煤矿等周边煤矿企业, 进行原煤价格、土石方剥离、采煤单价、洒水降尘、爆破费、燃油费、排土运输、工程量验收、零星工程价格和采煤机具等逐一对标调研。在此基础上, 结合张家梁矿实际, 定出了“节支降耗”方案, 采取了如下措施:一是在采矿方面, 坚持矿领导跟班带班制度, 对剥离量精确测量, 准确计算, 保证数字的可靠性;二是对采煤队伍重新招标议标, 采煤综合单价成本下降了32.6%, 下半年可为矿节约1550万元;三是在土石方剥离成本上算细账, 挖潜力, 堵漏洞, 重新制定了剥离成本的单价, 重新签订了剥离合同, 剥离费用成本下降了4.5%, 下半年可为矿节约595.35万元;四是对土地绿化覆盖实行议标, 与同期相比降低33%;五是从降低燃油费入手降消耗10%—15%;六是坚持“精干高效”原则, 加强用工管理, 将原有130人减少至110人, 每月可节约工资成本10余万元, 下半年可为矿节约工资成本60余万元, 其中卫生方面由原来的三人打扫改由各部室轮流打扫和矿领导自主打扫, 每月可为矿节约工资一万余元;重新制定了节人、节水、节电、节材、节支等综合管理办法;严格执行用电、用水、用油管理, 杜绝“跑、冒、滴、漏”现象;七是围绕设备维修“节支降耗”堵塞漏洞, 加强配件制作和设备修理, 做到能自制的不外购, 能自修的不外修, 全年外委修理费不超预算指标。矿专门制定下发了《外委设备修理管理办法》、《关于零星工程的管理规定》, 对外委加工、设备、零件、材料、车辆的管理控制、加工修理费用和零星工程范围、零星工程申报、验收及结算都做出了具体规定和规范, 使节支有据可依, 降耗有据可查。八是淘汰旧机具, 换360型挖掘机为480型, 提高了挖掘质量和效率。九是引导干部职工从提高采装效率、平整采场道路, 提高运输质量、物资供应、劳动用工等各个环节要效益, 有效地降低了成本;十是重点围绕节支、降耗关键环节, 确立挖潜增效课题研究, 总结推广挖潜增效的好经验好做法, 制定奖惩机制, 为下一步增强企业发展内在动力打下了基础。

三、在抓住重点降本增效上实现新突破。

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最新成果 篇8

《人力资源服务概论》以人力资源服务相关理论和我国人力资源服务实践为主线,构建了人力资源服务的基本理论框架,系统分析了中外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状况、中国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政策、行业监管、技术创新等问题;详细介绍了当前主流的招聘、高级人才寻访、劳务派遣、培训服务、测评、外包、管理咨询服务、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就业服务、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公共事务代理、职业指导等人力资源服务的业务范畴、操作实践以及发展趋势等。本书是我国迄今出版的第一部系统阐述人力资源服务基本理论与操作方法的论著,体系完备,内容翔实,利于应用,是广大人力资源服务工作者的重要参考读本,亦适宜作为实务培训教材。

本书主编余兴安、副主编田永坡,由中国人事出版社出版。

《中国人力资源发展报告(蓝皮书2015)》

《中国人力资源发展报告(蓝皮书2015)》全面反映了一年来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改革与发展的总体情况以及相关最新研究成果。报告以改革发展为主题,从发展现状、形势要求、改革动态和未来发展等多方面对当前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发展事业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跟踪研究,可为政府决策、实践操作和理论研究提供参考。

本书主编余兴安、副主编陈力,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

《中国人事科学研究报告(2014年卷)》

《中国人事科学研究报告(2014年卷)》是由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编撰并公开出版的一部学术年刊,择取年度研究成果中的精华部分,围绕人才与人社领域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研究,具有较强的政策性、针对性和指导性,是目前唯一公开出版的反映最前沿、最权威的人才与人事课题研究成果的系列报告集。可供全国组织、人社部门、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员和专家学者参阅。

本书由中国人事出版社出版。

《大数据人力资源管理》

《大数据人力资源管理》是我国进入大数据时代的第一部系统阐述大数据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学术论著。本书运用大数据的基本理论与技术,针对传统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短板和问题,提出了一系列人力资源管理的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为大数据技术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广泛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本书是组织人事干部、人力资源工作者和高校相关专业师生的重要参考读本,亦可作为教科书使用。

本书主编王通讯,由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组织编写,中国人事出版社出版。

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最新成果 篇9

《人力资源服务概论》以人力资源服务相关理论和我国人力资源服务实践为主线, 构建了人力资源服务的基本理论框架, 系统分析了中外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状况、中国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政策、行业监管、技术创新等问题;详细介绍了当前主流的招聘、高级人才寻访、劳务派遣、培训服务、测评、外包、管理咨询服务、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就业服务、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公共事务代理、职业指导等人力资源服务的业务范畴、操作实践以及发展趋势等。本书是我国迄今出版的第一部系统阐述人力资源服务基本理论与操作方法的论著, 体系完备, 内容翔实, 利于应用, 是广大人力资源服务工作者的重要参考读本, 亦适宜作为实务培训教材。

本书主编余兴安、副主编田永坡, 由中国人事出版社出版。

《中国人事科学研究报告 (2014年卷) 》

《中国人事科学研究报告 (2014年卷) 》是由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编撰并公开出版的一部学术年刊, 择取年度研究成果中的精华部分, 围绕人才与人社领域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研究, 具有较强的政策性、针对性和指导性, 是目前唯一公开出版的反映最前沿、最权威的人才与人事课题研究成果的系列报告集。可供全国组织、人社部门、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员和专家学者参阅。

本书由中国人事出版社出版。

《中国人力资源发展报告 (蓝皮书2015) 》

《中国人力资源发展报告 (蓝皮书2015) 》全面反映了一年来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改革与发展的总体情况以及相关最新研究成果。报告以改革发展为主题, 从发展现状、形势要求、改革动态和未来发展等多方面对当前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发展事业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跟踪研究, 可为政府决策、实践操作和理论研究提供参考。

本书主编余兴安、副主编陈力, 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

《大数据人力资源管理》

《大数据人力资源管理》是我国进入大数据时代的第一部系统阐述大数据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学术论著。本书运用大数据的基本理论与技术, 针对传统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短板和问题, 提出了一系列人力资源管理的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 为大数据技术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广泛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本书是组织人事干部、人力资源工作者和高校相关专业师生的重要参考读本, 亦可作为教科书使用。

本书主编王通讯, 由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组织编写, 中国人事出版社出版。

软科学成果 篇10

制定软科学成果知识共享的激励机制能够为营造软科学成果知识共享文化提供所需要的动力。软科学研究机构必须认识到, 得到国家财政或组织资金支持的非营利项目, 通过科研成果验收之后, 应当向社会开放, 供学习者免费使用, 任何组织机构或个人软科学成果知识共享是必要的, 不能以赢利为目的使用该资源。得到省或市财政

支持的项目同样应向所属的辖区开放。一部分的赢利项目在获取若干倍利润之后, 可以通过政策干预使其转化为免费资源造福于社会。政府还可以通过认证并收购的途径建立全国共享的资源库。为了让软科学研究机构的实践成果知识共享, 应逐步重视激励机制的建立, 以促进软科学成果知识共享的实现。合理的知识共享机制建构, 离不开必要的激励因素。设计这种激励因素需要分析成果共享和创新的驱动力。科学高效的激励机制, 对于一个地区软科学成果知识共享工程的稳步、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一) 将软科学成果知识共享工程建设工作纳入社会事业考核体系, 建立目标责任制

通过在科学考评资源共享主体在资源共享中所做贡献的基础上, 给予相应的经费额度。此外, 还可以通过奖励等方式对贡献突出的资源共享主体进行激励。建立精神激励机制。给那些在软科学成果知识共享中有重要贡献的个人、团队和组织给予精神奖励, 如颁发奖励证书、授予荣誉称号等, 使人们勇于奉献、乐于奉献和敢于进行知识共享。

(二) 鼓励软科学成果拥有者积极探索多种途径的共享活动, 并推广共享的成功经验

媒体要大力宣传科研资源共享的社会价值, 倡导共享精神。只有当科研资源共享的理念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时, 才有可能真正实现全社会科研资源的高水平共享, 才能有效发挥科研资源共享平台的科技研发基础支撑作用。

(三) 实现软科学研究的网上交流和互动

通过建立网上论坛、开展网上调查和统计以及设立重大课题研究专栏等, 实现社会各界的交流和互动, 为重大课题实现跨部门、跨区域的联合研究创造有利条件。同时, 通过开展软科学网上调查和统计工作, 可以及时了解和掌握全国软科学研究的发展趋势和机构、人力及资源情况。

(四) 从技术层面确保软科学成果知识共享的顺利进行

通过在各级中心之间建立交换和通信机制, 实现信息的高速共享, 从而充分发挥各级中心的服务职能, 满足各级政府对软科学科研成果多方面的资源需求, 为政府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同时, 利用科研资源联合目录和各级中心的信息导航功能, 建立网上资源导航系统, 促进已有的软科学网络信息资源的有效传播, 并开展网上政策参考咨询工作。

二、阻碍知识共享的系统要素

软科学知识成果转化中的成果共享并非畅通无阻其障碍已成为“瓶颈”问题。阻碍知识共享的系统要素主要有:缺乏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适应性和灵活性的组织结构;缺乏知识共享的激励机制;缺乏对软科学成果抄袭行为的惩处机制;知识共享平台尚未建立等因素;共享双方知识势差较大。

三、促进软科学成果知识共享的策略

(一)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在进一步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法规的基础上, 由国家统一制定和颁布一个较为完善、综合的软科学研究机构资源共享法。国外科研资源共享的保障法律与政策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借鉴。尽管基于各国环境的差异, 具体做法不尽相同, 但他们均有两个共同的出发点:一是政府部门采购科研设备、生产科技信息等所投入的是纳税人的钱, 纳税人有权享受成果;二是在科研资源共享中必须注意平衡好资源共享与资源产权保护之间的关系。

加快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和法规条例, 逐步建立健全资源共享的制度保障体系。修改、制订相关法律、法规, 明确软科学研究资源共享的重大意义和政府在软科学研究资源共享中的职责, 依法确立软科学研究资源拥有主体的权利与责任, 使资源共享得到法律的保障;研究制定软科学研究资源共享的相关政策, 对于民营类软科学研究机构的研究资源和科研成果, 要依照国家的有关法律予以保护, 其共享的实现要引进市场竞争机制, 充分运用利益驱动的原则与政策, 解决用户与资源拥有者和管理者之间的利益问题;加快制定《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实现政务信息共享, 并以此带动软科学研究资源共享。同时还要健全有关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法规, 保护软科学研究资源共享中有关软科学研究机构的知识产权和经济利益。

(二) 完善组织结构建设

资源共享的建构在于, 必须打破传统的、按部门划分的组织模式, 建立学习型组织。不仅软科学研究机构内各部门间需要相互学习和交流, 软科学研究机构外部, 特别是软科学研究机构之间也同样存在着相互学习和交流。通过团队工作方式, 成员之间可以面对面地进行交流、开会和讨论, 也可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相互交流与沟通。通过团队学习可以建立一种相互信任, 促进组织中信息的共享、传播和运用, 促使成员进行一种“面向创造的学习”, 最终通过实践来获得新的信息。建立一个资源共享的软科学研究机构, 需要有指定的支持资源共享的工作人员, 他们的主要职责是鼓励和促进资源获取、共享和利用。

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一是加强软科学研究资源投入的顶层设计和宏观调控。应该将软科学研究机构资源共享纳入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 加强软科学研究机构资源投入的顶层设计和宏观管理, 自上而下地改革现有科技资源分散投入的体制, 逐步建立起军民、部门、地方之间的有机联系, 形成科学高效、协调有序的科研资源共享的管理体制。二是加强组织管理, 完善工作体系, 提供共享组织保障。要建立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资源共享协调管理工作体系。从中央到地方都应成立由政府有关领导和相关“部、委、办、局”主要负责同志组成的“指导协调小组”, 协调跨部门的工作和制定有关政策, 提出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的总体规划和布局建议, 推进科研资源共享的有关工作。三是加大专项资金投入, 建立软科学研究机构资源共享的资金支撑体系。

(三) 监督评估保障

加快和完善软科学共享中监督体系和绩效评估体系的建立。在软科学信息共享的项目建设中, 通过完善监督评估体系, 来提高各个行业及部门的协同合作能力。对于软科学信息共享中的监督评估, 从内外两个方面进行评估。一是通过加强内部管理、内部控制为宗旨的内评估, 类似于政府部门的内部审计等;二是以外部监督、外部评价为宗旨的外评估, 类似于各种社会机构推出的排行榜。内评估主要用以软科学平台建设情况和软科学产生的内部受益评估, 外评估主要评估软科学对社会产生的收益以及社会用户对软科学平台的满意程度。因为软科学信息共享涉及多个部门, 所以监督评估体系的制定需要考虑对各个部门、对项目的贡献建立一套激励机制, 以刺激各方对共享的积极性。

(四) 加强对软科学成果抄袭行为的惩处

1. 通过对软科学成果的查新工作确认作者所提出的观点是创新的。

查新咨询作为软科学成果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 在课题立项、成果鉴定管理中, 对规范成果管理, 减少软科学项目的低水平重复, 公正客观评价软科学成果, 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查新咨询工作激发了成果管理、研究人员和情报人员的共同协作意识, 密切了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抄袭论文的查出, 更说明三者密切协作的成果和查新咨询对软科学管理的重要性。经验表明, 科技查新对软科学成果越轨行为具有不可忽视的监察作用。通过查新工作可以客观评价成果所有人所提出观点的新颖性。

2. 研究从众行为, 建立群体规范, 按规章加强知识共享的契约管理, 控制“搭便车”的行为。

“搭便车”现象是指某些研究机构出于利己主义的目的, 保留自己的专有知识, 而在知识共享的旗号下, 利用知识共享提供的平台, 借其他软科学研究机构根据知识共享的目的贡献自己的专有知识之机, 学习并掌握对己有用的关键性专有知识, 减少自身知识创新的投资, 谋求私利的行为。这种负效应将会引起软科学研究机构在知识共享中的不平等和机构之间对知识资源的争夺, 同时也必将产生巨大的离心力, 严重削弱研究机构之间的凝聚力。要加大对“搭便车”成员的罚款力度, 降低其参与知识共享程度, 通过约束机制, 使“搭便车”行为得到有效控制。从众行为是群体互动关系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其可能出现两种结果:积极的一致性和消极的一致性, 后者结果的出现会对集体产生某种不利影响。政府管理者要正确分析从众行为现象的心理原因, 采取合理的方法引导从众行为, 树立积极进行知识共享的榜样, 建立群体规范, 使其成为有利于组织发展的积极因素。惩罚是一种普遍应用的管理约束手段, 它通过研究机构利益受损, 达到纠正错误行为的目的。惩罚的具体方式有罚款、更换领导者工作岗位、处分、免职、批评、舆论谴责等, 每种惩罚方式都有其适宜的应用场合与范围。惩罚方式的设计应以能对软科学研究机构可能出现的错误行为起到威慑和预防作用为主。同时, 惩罚方式要与奖励方式有机结合, 以使科研机构知道如何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从而起到诱导与警戒的效果。

3. 建立软科学研究资源共享平台, 优化资源共享的网络环境。

以该平台为载体, 定期发布全国软科学研究的资源状况、重大成果、研究动态, 实现其促进软科学研究资源整合、保护、共享、利用, 为政府决策与管理决策服务, 为社会各界从事科技活动和软科学普及活动服务。

四、结束语

软科学研究具有的开放性、协作性、交互性等特点, 要求我们在软科学研究资源共享共建中要树立开放、协作和交换的观念。加强软科学研究机构能力建设, 提高软科学研究的综合水平。要加大对软科学研究的经费投入, 积极争取全社会的支持, 逐步建立以政府拨款为主, 企业赞助、个人捐助的多层次、多渠道的多元投入机制, 促进软科学研究机构的发展;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决策咨询和科技咨询服务体系;加强软科学研究队伍建设, 提高研究人员的整体素质;加强软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利用现代管理理念和信息技术, 强化软科学研究机构的内部管理, 推进信息化建设, 提高软科学研究团队的管理水平和科研实力;加强对软科学研究的组织管理;建立和完善突出软科学研究针对性、可行性和及时性特点的软科学研究成果质量评价标准, 改革软科学研究成果评价评审机制。

提高政府和社会对软科学研究资源共享的重视程度, 营造资源共享的良好氛围。首先, 政府部门要提高对软科学研究资源共享重大意义的认识, 加大对资源共享的支持力度。同时, 各级政府还要鼓励软科学研究机构积极探索多种途径的共享活动, 并推广共享的成功经验;其次, 软科学研究机构及其科研人员要进一步增强资源共享意识, 积极参与软科学研究资源。通过对软科学研究资源的整合, 使散乱和分散的软科学研究资源能建立内在的关系, 形成协同效应, 从而提升软科学研究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罗毅.我国软科学研究机构资源共享机制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硕士论文, 2006-05-01

[2]金春华, 葛新权, 刘宇.软科学研究资源共享的内涵、机制与构建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7 (4)

[3]赵刚, 蒋天文.我国软科学研究机构资源共享机制与措施[J].中国软科学, 2006 (8)

软科学成果 篇11

《世界第一大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历史、资源及其与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关系》是一部综合、全面反映雅鲁藏布大峡谷科考研究成果的著作。作者都是历次参加雅鲁藏布大峡谷科考的科学家,其中主要作者高登义为中科院大气物理所研究员、中国科学探险协会常务副主席、雅鲁藏布大峡谷科学探险考察队队长;杨逸畴为中科院地理所研究员、中国科学探险协会常务副秘书长、雅鲁藏布大峡谷科学探险考察队副队长兼第3分队队长;李渤生为中科院植物所研究员、雅鲁藏布大峡谷科学探险考察队第1分队队长;关志华为水资源学家、雅鲁藏布大峡谷科学探险考察队第2分队队长。本书集中国科学家自1973年以来在大峡谷科学考察研究的成果,其重点是1998年科学考察的成就。

全书共分四章。第一章 雅鲁藏布大峡谷地质背景与山河形成,揭示了大峡谷的地质背景和山河形成的过程与原因,对大峡谷地区地壳抬升速率的求解及机制分析,以及大峡谷山河包括瀑布群形成的原因都提出了新的认识。以精确的测量数据给出了大峡谷作为世界之最的充分证据。第二章 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区的资源与环境,重点介绍大峡谷地区的水资源环境、生物多样性特点及植物、大型真菌和锈菌资源。第三章 雅鲁藏布江水汽通道及其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影响,阐述了雅鲁藏布江水汽通道的历史演变,水汽通道的科学论证,水汽通道对于天气气候、自然环境、古人类和西藏文明发展的影响,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结合的尝试。第四章 雅鲁藏布大峡谷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从大峡谷地区区情分析出发,分析大峡谷地区奇异而脆弱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资源,提出了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区近期、中期和远期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正文之前有由中科院院士、中国科学探险协会主席刘东生撰写的“序”及由高登义撰写的“前言”,书后附有“雅鲁藏布大峡谷科学探险考察大事记”。全书配有若干图幅与照片。

本书是一部研究雅鲁藏布大峡谷区域最新、最权威的科学专著,是我国几代科学家用生命和血汗换来的。书中既有许多不为世人所知的科学新发现,又有不少缜密的科学推论,更有中国科学家对保护和开发大峡谷地区的真知灼见。全书结构严谨,行文流畅通顺,图文并茂,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优秀科学著作。

浙江教育出版社发行科

地址:杭州市体育场路347号

邮编:310006

软科学成果 篇12

一、科学研究的动力

1. 科学发展的内部矛盾

首先是实践与科学理论的矛盾。“科学实践是科学家利用科学方法将科学工具作用于科学对象, 获取反馈和信息, 形成科学研究成果的能动的和创造性的活动过程。科学理论则是在科学实践的基础上, 运用抽象思维获得的条理性的知识体系。”[1]科学实践与科学理论的矛盾贯穿于科学发展历史中。科学实践是科学理论的直接基础和重要来源, 科学实践既为科学理论提供必要的经验材料, 又是科学理论的检验标准;而科学理论的解释与预见功能为科学实践提供指导作用。

其次是科学理论体系内的逻辑矛盾。科学理论体系内的矛盾主要表现在理论结构中的逻辑矛盾。科学理论的逻辑自洽性要求尽可能地排除理论内部的逻辑矛盾。但是受人类认识的局限性制约, 在科学理论的产生过程中, 理论内部的逻辑矛盾在一定的时间内不能完全消除。通常, 一种“悖论”的出现, 就是对原有科学理论中逻辑矛盾的揭示和挑战, 这需要凭借逻辑证明或发展新理论来加以解决。发现和克服理论内部的逻辑矛盾, 往往能促使科学新成果的出现。

此外还有科学争论的激发。在科学研究中, 围绕研究对象, 经常会出现不同的观点和假说, 并按不同的论点和研究方法, 形成不同的学派。开展不同学术见解的自由争论是促进科学理论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一方面, 一种科学理论的形成往往带有一定主观思维的创造, 其究竟是否具有真理性, 需要一个反复研究、不断证实的过程。另一方面, 学界对某一理论的意义和规律的理解, 也有一个逐步发展、不断深化的过程。因此, 在研究成果被实践证实之前, 在学术界进行平等、自由的探讨和争论, 是完善旧理论产生新理论的重要动力和途径。

2. 科学精神的孕育

现代科学精神是诞生科学成果的重要智力动力。科学精神是科学家所特有的气质, 是科学家在科学活动中所应具备的思维意识和要求, 也是一种使命感和责任感。求知是人类的本能, 那么对于科学家而言, 探索未知的理性精神就是他们的本能。探索求知的意识使得他们去挖掘未知, 找到科学研究的空白点和突破点, 也使得他们能在枯燥的研究过程中, 始终保持饱满的热情与创造的激情。此外, 怀疑的批判精神和实验的求实精神, 也是科学所以能够被称为科学的基础。怀疑的批判精神使得科学家能够摆脱旧思想的束缚, 旧权威的迷信, 是科学得以发展的创新基础和动力。实验的求实精神使思想从潜在变为现实, 从假说上升为理论, 最终成为真理的重要保证。

3. 科学与技术的互动

科学研究为技术提供理论支持、开辟道路, 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又向科学研究提出新课题。如此循环反复, 相互促进, 形成了强大的良性发展机制, 促进了科研成果的不断涌现。正如恩格斯所说:“社会上一旦有了技术上的需要, 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2]

4. 学科交叉的碰撞

现代科学的发展越来越呈现出高度综合、相互交叉的趋势。许多重大科学突破点都是多个学科相互交叉的跨学科成果。学科交叉的实质是知识体系的渗透和融合。学科交叉的结果将会产生创新点。学科交叉客观上促进了新学科的形成, 开辟了新的研究方向。

二、科学研究的内在过程与机制

科研成果的诞生可以分为思想孕育、假想激发或模型构想、假想验证或模型修订与理论形成及扩散四个阶段。四个阶段循序渐进, 后一阶段中遇到问题还要随时退回到之前阶段。思想孕育的阶段是科学研究者对于某一科学现象的发现和关注, 对现象背后的原因产生思考;假想激发或模型构想是科学研究的主体运用假想或构建出某种模型来对现象背后的原因进行试探性的描述和解释;在假想验证或模型修订的阶段, 科学家要运用科学研究的方法, 反复验证和实验, 调整自己原有的假想或模型直至逐渐完成最终论证;理论形成及扩散是研究的最后阶段, 将研究成果以报告或论文的形式进行论述和推广, 为学术界所认知, 将研究的果实造福于社会。科学研究是一个严格的逻辑推理和创新的跳跃思维相互促进的交替过程。严谨的推理为跳跃思维做准备, 跳跃思维又使逻辑推理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一方面, 在新的研究成果与已有的科学知识之间存在着一种继承关系, 新的科学成果是已有知识的推演和深化。另一方面, 新的科学研究成果, 尤其是具有重大突破意义的成果, 又必须与已有知识在内容上有很大的不同与创新, 或在框架上有显著区别。

三、科学研究的手段及方法

科学研究的手段和方法是科研主体施加在客体上, 借以分析解释客体特征的程序, 是联系科研主体和客体的无形力量。科学研究有其特有的内在认识规律, 研究方法运用的准确恰当与否, 将会极大地影响着科研成果的正确性和科学性。“科学研究方法与其他它获得知识的方法之间有一个不同的主要特征:科学家设法让事实自己说清楚、讲明白, 当理论的预测被确定时支持这理论, 当理论的预测被否定时质疑这理论。科学研究者提出假说来解释自然现象, 然后设计实验来检验这些假说, 核对从这些假说所推导出的预言是否正确无误。”[3]传统的科学研究方法主要有:观察法、实验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数学模型法、逻辑法、统计法等。其中实验法和逻辑法是形成科研成果最为基础的方法。随着实验设备的不断更新, 如今的研究方法又增加了计算机模拟等新的辅助研究方法。

科学研究成果是科学研究的终极导向和评价标准。用系统的观点来分析科学研究这一行为, 它的功能和状况是由每一个组成要素之间相互作用来共同决定。剖析每一个要素的状态、特征及其对科学研究的影响, 得到的是科学研究成果产生的范式。每一个要素, 每一处细节的提升都需要科学研究主体自身、相关的管理和政策制定者, 以及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这是个漫长而痛苦的过程, 然而“吹尽黄沙始见金”, 高水平科学研究成果的不断涌现, 收益的将是全人类的福祉。

参考文献

[1]吴彤.复归科学实践[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0:6.

[2]中共中央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2:506.

[3]ROONEY ANNE.The History of Physics[M].New York:The Rosen Publishing Group, 2012:9.

[4]乌杰.系统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8.

[5]刘大椿.从中心到边缘——科学、哲学、人文之反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6]魏宏森.系统论——系统科学哲学[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09.

上一篇:制冷空调仿真教学系统下一篇:双馈型风电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