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与理解刍议

2024-08-22

翻译与理解刍议(共8篇)

翻译与理解刍议 篇1

摘要:翻译中出现的许多问题都是由理解失误导致的, 所以准确理解是正确翻译的基础和关键, 是译文质量的保证。该文章分别从两个层面对翻译中出现的理解问题进行了分析, 即微观和宏观层面。微观上, 译者要注意理解原作中的词汇、句法, 从细微处保证理解的正确性;宏观上, 译者要整体把握原文, 对比两国的文化差异, 理解原作者的时代背景、行文风格、中心思想、写作目的等重要因素。同时本文还相应提出理解的正确途径, 只有正确理解, 才能保证忠实的翻译。

关键词:翻译,理解,理解层次,理解途径

翻译实践中会出现许多问题, 经过归纳总结, 笔者发现很多都是由于理解不到位所导致的。周煦良先生说:“……理解是我们进行翻译的先决条件……在我们的翻译过程中, 如果真正对原文理解够了, 所谓‘译事’已经可以解决了一半。” (周煦良, 1984:133) 。王宗炎也曾说:“对于翻译, 理解和表达好比一辆车的两个轱辘, 缺一不可。不过, 权衡一下, 还是理解更为重要。” (王宗炎, 2003:24) 。理解有了问题, 翻译就会出错, 精准的理解是翻译正确的基础和关键。从某种程度上说, 译文的成败,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原文理解的程度。

1 理解的层面

理解的质量与译者的语言能力相关。理解是一个从小到大, 从内到外, 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 它包括两个层面:微观理解和宏观理解。微观理解即对原文的词汇意义、句法等现象进行语义和语法上的理解。宏观理解是对文章的文化背景, 作者生活的时代以及作品风格等等进行深层理解。微观与宏观的关系是相互依存, 相互补充的。理解了大的风格时代背景, 可以从宏观上指导翻译中的遣词造句, 而对于原作语言细微的理解又可以从微观上促进原作风格的实现。

1.1 微观层面 (1) 词汇理解

词汇是意义的载体, 意义是词汇的内容。在翻译过程中, 第一步就是要理解词汇, 理解原语单词和词组的意义、特点和规律。尤其是常用的字词, 意义数量众多, 搭配范围广, 十分复杂, 很容易在理解上出现错误。我们应当根据上下文去判断一个词的真正含义, 这是在翻译过程中必须要遵守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则。

首先, 我们必须把握好每个词的确切意思, 一定要注意词汇意义变化、同义词辨析、词义程度差异、一词多义等现象。例如:

笑有不同程度和动作, smile是微笑;laugh是大笑出声音;chuckle意为轻声笑;cackle为讨厌地嘎嘎大笑, 尤指高声笑;giggle意为开心、难堪或紧张时发笑;guffaw意为哄笑、狂笑、大笑;snigger意为窃笑、暗笑, 尤指对无礼行为或因他人的问题或错误发笑;titter意为窃笑, 尤指紧张或尴尬地笑。

例1 He likes clipping.

误译:他喜欢修剪树篱。

这个句子很简单, 但clipping在此不是“修剪”, 而是“剪报”的意思。

又如:light这个词的词性有多个:名词、形容词、动词。词类判断错误就会使我们对整个句子的理解发生错误。

其次, 注意词汇在专业领域中会有完全不同的意义区别。有些词语非常熟悉, 可当它出现在新领域中时会有相应的变化, 翻译时一定要注意这种情况。

例2 easy money

误译:不义之财

这个词组是金融专业中一专业术语, 意为“简易贷款”, 在词典中可直接查到。

又如, power一词在数学中的词义为“幂”、“次方”、“乘方”解, 在机械力学中的词义为“力”、“电”、“电力”、“动力”、“电源”、“功率”等。

(2) 句法理解

句子是译者理解、表达原文意义的基本单位。朱光潜先生认为:“译句文法组织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只要找一部较可靠的文法, 把它懂透记熟, 一切就迎刃而解。所以翻译在文法组织上的错误是不可原恕的……” (朱光潜, 1984:358) 。语法的理解对译文非常重要, 并且英汉这两种语言的语法截然不同, 无论是人称、单复数、时态、语态, 还是句型结构、表达方式等方面, 都很容易造成误译。

例3 It is a long lane that has no turning.

误:这是一条没有转弯的路。

正:再长的路总有转弯处。

这一错误源于对“It is…that…”句型理解不够。“It is...that...”结构的意思其实是“Even…cannot always…”, 在译成汉语时不可按现代英语的结构和语法去分析理解。

例4 The day before yesterday Tom’s mother said to her neighbor:“I have stayed at home since I was ill.”

误:前天汤姆的妈妈对邻居说:“自从我生病以来, 我一直呆在家里。”

正:前天汤姆的妈妈对邻居说:“自从病愈以来, 我一直呆在家里。”

这里搞错的是since引导的时间状语从句, 当since引导的时间状语从句用was或were表达时, 一般表示过去状态的结束而不是开始。如果要表达since引导从句中状态延续至今, 就应该在从句中用表达状态的现在完成体has been或have been。如果要表达:“自从生病以来, 我一直呆在家里。”应译为:“I have stayed at home since I have been ill.”

(3) 宏观理解

把理解只局限在微观层次上是远远不够的, 因为有些文章并不仅要表达字面的意思, 而是要通过文章传达深层次的问题。只有进行宏观把握, 才能使译文在思想和风格上与原文达成一致, 传神达意。因此, 译者在翻译时就需从整体理解原文, 对比两国的文化差异, 了解原作者的时代背景、行文风格、中心思想、写作目的等重要因素, 从而更透彻地翻译原文。篇幅有限, 这里只谈宏观理解的两个重点:文化背景和原作风格。

1) 文化背景

顾雪帆 (1983) 曾经说过:“译者要对原著的时代背景和作者国家的风土人情有所有了解……先把原作细读若干遍, 透彻理解有关事物内在的联系, 也是译好作品不可忽视的一环。”翻译是沟通不同文化的桥梁, 不了解两种语言的社会文化背景及其差异是不可能完成翻译的。

例5 The crowd, waving blue-and-white flags, sang“The Star-Spangled Banner”and then Zionist anthem.

误译:人群挥舞着蓝白相间的美国国旗, 高唱着国歌及犹太复国主义圣歌。

这句话中涉及的文化信息较多, 如果不明白“The Star-Spangled Banner”是哪国国歌就无法了解句意。而在了解了此为美国国歌“星条旗之歌”之后, 很容易把“蓝白相间的旗子”认为是美国国旗, 但从文化常识应判断出美国国旗并非“蓝白相间”, 应是以色列国旗, 而后文的“犹太复国主义者”也印证了这一点。

例6 If you don’t know anything about lighting, you should check on Lighting 101.

译:如果你对布光一无所知, 应该去看看闪光灯初级课。

在这里, 101已经不是表面的数字含义了。在美国, 大学课程是用数字编号的, 1至4是本科课程, 5至8是研究生课程, 所以101是基础课程的意思。

文化差异构成了翻译理解的困难。中西两种文化的差异大致表现在社会制度、审美概念、历史文化、价值观、颜色等词语方面。如“松、龙”等词语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长寿、气节、吉祥、威严”, 而英语中pine和dragon等词则无此涵义。文化差异的案例繁多, 对翻译的重要性也毋庸置疑, 在这里就不进行赘述了。

2) 原作风格

理解原作的风格对于译者来说至关重要, 是重现原著风格的必备条件。译者不仅要从整体上注意原作风格, 还要从细节着手, 处理具体风格, 使译文不仅“形似”, 更要“神似”, 否则译文风格就不可能切合原文风格, 也就不可能“忠实”。因此, 了解原文风格, 确定译文风格, 与译文品质密切相关, 是宏观理解的重点。

例7萧伯纳的《卖花女》中伊莉莎在刚开始是这样说的:

Don’t you be so saucy.You ain’t heard what I come for yet.Did you tell him I come in a taxi?…Oh, we are proud!He ain’t above giving lessons, not him:I heard him say so.Well, I ain’t come here to ask for any compliment;and if my moneys not good enough I can go elsewhere…Now you know, don’t you?I’m come to have lessons, I am.And to pay for em too:make no mistake…

译:吓, 别那么神气。你还不知道咱是干什么来的。你告诉了他咱是坐汽车来的吗?……吓, 好大架子!反正他总得教课的:咱听见他自己讲的。说真的, 咱来这儿可不是为了什么好处;咱是花钱的主, 要是不承情, 咱到别家去……懂了吧?咱是来听课的。咱出得起学费:你放明白点。 (杨宪益, 2002:55)

原作中卖花女伊莉莎来自底层社会, 这段话中充满俚语、语法错误, 活灵活现地反映出她的粗俗和社会地位低下。杨译采用了中国方言化的词语, 如, “吓”、“咱”、“花钱的主”、“不承情”等, 有助于从语言层面表达女主人公受教育程度不高的特征, 让译文读者感受到原汁原味的原作风格。

2 理解的途径

2.1 掌握过硬语言知识

随着时代进步, 各国的文化差异正在减少, 文化理解的障碍也随之减小, 所以翻译的根本性困难还是在语言的理解上, 正像周煦良先生 (1984) 说的:“我觉得翻译工作者如果要花许多功夫去钻研作品的风格, 还不如花点功夫去培养自己的外语感受能力好。”我们应该更注重提升个人的语言素质, 从各方面扎实语言基础。同时还应在翻译过程中勤查原语字典, 要培养自己“力求正确理解的求知态度”。只有这样才能把原文信息正确、准确的传送给译文读者。

2.2 丰富语言外知识

鲁迅先生和吕叔湘先生都说过, 译者要成为“杂家”。虽然并不一定要做到“百科全书”, 但通晓文化背景和各时代特色, 了解民族和国家差异, 会提高翻译时的敏感性, 有助于传达译文的内容和风格, 对原文的理解也就越准确。

世界各国的文字作品包罗万象, 优秀的译者也应涉猎广泛的知识。不仅要熟悉当今国际热点问题, 如中西方文化政治的差异与融合、全球一体化等等, 还要在翻译某专业性文章前, 积极学习该专业的知识, 避免闹出笑话。

3 结语

钱钟书先生 (1979) 说过:“从一种文字出发, 积寸累尺地度越那许多距离, 安稳地到达另一种文字里, 这是很艰辛的历程。一路上颠顿风尘、遭遇风险, 不免有所遗失或受些损伤。”翻译不易, 理解很难, 这就要求译者做到“勤为径”, 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积累语言内外的知识, 才能交出精彩的译作。

参考文献

[1]Christopher, Hitchens.The Best American Essays 2010[M].New York:Mariner Books, 2010.

[2]顾雪帆.翻译与背景知识—应征译文读后感之三[J].外国语, 1983.

[3]钱钟书.林纾的翻译[A].翻译研究论文集[C].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4.

[4]王宗炎.辩义为翻译之本[A].翻译新论[C].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3.

[5]杨宪益.卖花女[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2.

[6]周煦良.翻译与理解[A].翻译研究论文集[C].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4.

[7]朱光潜.谈翻译[A].翻译研究论文集[C].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4.

翻译与理解刍议 篇2

考研(微博)英语(二)英译汉部分考查考生理解所给英语语言材料并将其译成汉语的能力。要求译文准确、完整、通顺。要求考生阅读、理解长度为150词左右的一个或几个英语段落,并将其全部译成汉语。共15分。

考研英语(二)的翻译部分与大家所熟悉的英语(一)不同,英语(二)考试的翻译部分属于段落翻译,而段落翻译对上下文理解上的依赖性更强。翻译中最重要的就是理解与表达。

第一步是理解句子内部的逻辑关系,而这种逻辑关系首先体现为句法关系。理解句法关系必然需要考生具备足够的语言知识,也就是必须有语法做基础。另外,所要翻译的内容还是由学科知识构成,英语(二)和英语(一)在内容上的不同体现在英语(二)更生活化,涉及很多生活领域中的知识,也较容易理解。因此,英语考研辅导老师们建议的考生平时要注意积累相关的知识。

理解的第二步是理解词义。这一步涉及理解中的选义问题。英语中一词多义和汉语中的一字多义是一样的,这是常见的语言现象。越是常用的词,其释义越繁多,搭配也越丰富。如果没有选择正确的词义,是很难达到理解这一步的。词义的选择有多方面的影响因素,如词的难度或上下文的难易程度。还问英语考研辅导专家们提醒20的考生们必须在不断的翻译练习中提高词义选择的能力。

在翻译的.过程中,有了正确的理解并不等于翻译已经完成。正确的理解是翻译中正确表达的基础;没有正确的理解,正确的表达也就无从谈起。反之,翻译没有正确的表达,正确的理解也是枉然,翻译也就不成翻译。在理解的基础之上,下一步需要做的就是表达,即将英语转化为汉语。有的时候,在同一个正确理解的基础上,我们会有多种正确的表达方法,我们应选用最符合汉语习惯的表达。这一步主要涉及选词和运用一定的翻译技巧。对于考研英语翻译,在此提醒考生们只需要满足大纲中提供的六字翻译标准,即“准确、完整、通顺”。如果说理解是在原文中选义的过程,那么表达就是在译文中选词的过程,即在译文中寻找最恰当的表达方法。英语(二)英译汉部分的文章读起来并不难,但是考生们翻译出来的译文质量并不高。正是因为那些看似简单的英文词句,如果不注意措辞,翻译时更容易带有“英文腔”。

翻译是一门艺术,一门永无止境的艺术,有人把翻译说成戴着手铐脚镣在跳舞,不管什么类型的翻译,我们都需要完成两个最基本的任务,即理解与表达。

在考研的路上,有寂寞,有迷茫,考研网会一直陪伴你,风雨兼程!

探微英语误用词的理解与翻译技巧 篇3

【关键词】英语误用词 理解 翻译技巧

在语言文字的使用中,常常会用错字或者措词而引起笑话,如果英语的书写或者发音使用了误用词,就会直接影响翻译的结果,这些英语误用词被称为malapropism,本文主要对英语误用词做了简单的研究。

一、误用词的产生

在英语翻译时,由于英语误用词的存在而常常给翻译工作带来巨大的障碍。翻译工作者在进行英语翻译时,会根据自己的英语知识来解决英语翻译中遇到的问题,从而导致英语误用词的大量出现。在英语翻译时,翻译者会在英语翻译时遇到困难,为了完成翻译的目的,翻译者就会利用自己的知识来判断翻译内容的解释,这样就可以使翻译的内容与原文内容大意上一致,误用词与原词在意思上一般是接近的,即使与原意产生了偏差,翻译者也会认为是合理的。英语误用词的产生一般源自翻译者的心理词汇,人们在使用文字或者语言交流时,会用自己的知识结构来联想并且搭建获得的信息,特别是在非母语的情况下,这样就无法避免英语误用词的使用。在使用非母语语言活动中,翻译者一般根据自己的母语知识进行第二语言的运用,这是在英语翻译中英语误用词产生的最直接原因,英语误用词一般是翻译者听到了错误的发音,或者词汇拼写错误等产生的。

二、英语误用词与应用词

在英语翻译中,因为近音、错词而引起的翻译错误词语就是英语误用词,能够正确表达需要翻译的词汇意思就是应用词。比如:The reason is because he does not know how to do it .这句话的意思是:原因是他不知道该怎么去做。可是because不能够用来引导名词从句,正确的句子应该是:The reason is that he does not know how to do it .在这里面“because”就是误用词,“that”就是应用词,虽然使用了英语误用词,不过没有影响句子的整体意思。在一般情况下,翻译者可以根据自己的视觉和听觉判断出英语误用词,而应用词必须依靠翻译者对整体翻译内容的理解。有时在进行英语翻译时要注意俚语的使用,比如:一次中国翻译与美国老板出差,老板问:“Do you have any pull ?”中国翻译没有明白什么意思,而美国老板换了一次:“Do you have any juice ?”这个中国翻译更没有理解老板的意思,以为老板想“something to drink”,于是就想美国老板问:“what kind of juice do you want ? Orange juice? Apple juice ?”一起工作的美国同事哈哈大笑,原因是在“pull”和“juice”是俚语,在翻译中准确的意思是“connection”就是汉语的“关系”,老板的意思是能够利用你的关系定酒店。可见在英语翻译时,不但要注意误用词汇,还要了解英语中不同词汇的背后内涵,否则就会出现极大的笑话。一般英语词汇的误用是因为词语的发音近似,而翻译过来会导致意思非常滑稽,在翻译中,一般误用词表述的意思是应用词,比如:别在这说的翻译:“Do not say here .”可是在实际翻译中,描述成“Do not stay here .”“stay”就是误用词,“say”就是应用词。在翻译中,误用词的识别要注意以下三点,首先通过看或者听找到翻译中的误用词,通过直接的观看就可以轻松的找出误用词。最后要利用上下文的整体意思判断是哪些是误用词。比如:The Sichuan Basin is a basin in southwestern China. It makes up the central and eastern parts of Sichuan province,as well as Chongqing Municipality.通过整句判断就可确定“makes up”是误用词。在英语翻译中要懂得利用误用词集合全文意思推断出应用词,保证翻译的准确性。

三、英语误用词的处理方法

在翻译时,一般对英语误用词使用两种方法进行翻译:避而不译以及按照全文大意进行猜测翻译。根据全文大意进行猜测翻译是最常用的方法,结合上下文的整体意思几乎可以猜测出误用词的意思,这样一般不会影响翻译的效果,但是这种方法缺少翻译的精准性。比如:Our products have been agreement by the National Quality Inspection .这其中“agreement”就是误用词,通过上下的意思就可以猜测出“agreement”的意思,我们的商品是经过国家检验而“同意”的,就是被认可的意思。翻译时,无法推断出英语的误用词时,只能选择避而不译,因为不管是结合上下文,还是使用误用词的意思,都无法翻译出原文的正确表达意思,所以只能避而不译。

结语:

语言是一门艺术,在两种不同的语言发生交集时,就会产生很多翻译的障碍和问题。英语误用词的出现,严重影响了翻译的结果,所以要深入的研究英语误用词的产生,探索出英语误用词的翻译方法,使英语翻译时,即使存在误用词也能够准确翻译原文的意思。

【参考文献】

[1] 何睦.学生英语词汇误用分析[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3).

[2] 李红菱.中式英语现象分析及对策研究[J].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10(06).

[3] 傅静静.克服翻译中母语的影响[J].中国商界(上半月).2009(10).

法律术语的理解与翻译原则 篇4

一、一个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含义

在翻译过程中, 译者可能只注意到术语其中的某个含义, 忽略了其他含义, 或是只注意到其常用含义, 忽略了其在特殊语境中所具有的特殊含义, 或者是由于选择用词时把握不准确而造成了失误。如:Burglary, 这个词最常见的译法就是“夜盗行为”, “夜盗罪”, 遗憾的是这种译法只反映了Burglary的一面。在英美普通法中, Burglary指的是行为人以犯重罪或盗窃为目的破门窗闯入他人住宅的行为。尽管当今的刑法对Burglary的定义已有了很大的修订, 如时间不局限于夜间, 住宅也可以包括其他建筑物等, 甚至对Burglary的定义简单到“为犯重罪或偷窃而非法进入某一建筑内”, 也不管进入该建筑内是否使用了暴力, 但不管怎样, 它已不仅仅只是“夜盗行为”或“夜盗罪”。为了伤害、强奸甚至杀害某人而进入他人住宅或其他建筑物 (不一定是使用暴力的强行闯入) , 同样也构成Burglary。我国也有一个相似的罪名, 即“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罪”, 但我们不能用这个词来套译Burglary, 因为根据我国刑法, 所谓非法侵入他人住宅, 是指未经主人同意, 没有正当理由擅自闯入他人居住的场所, 影响他人生活安宁, 或者经住宅主人提出要求退出, 但无理取闹拒不退出的行为, 而且侵入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实施其他犯罪, 如盗窃、杀人、抢劫、强奸等, 因为如果是为犯其他罪, 如盗窃、杀人、抢劫、强奸等而进入的话, 则按后者定罪, 而不按数罪并罚处理, 这一点恰恰与Burglary的犯罪构成相反。因而考虑到上述因素, Burglary一词可译为“恶意侵入他人住宅罪”。

二、正确理解原词在上下文中的确切意义

专门术语的作用在于以最简洁的词或词组叙述一项普遍接受的复杂的法律概念、学说或法则, 使法律工作者能用较简洁的语言相互交流沟通, 因此词的内在意义通常要比起外在形式复杂得多。译者如果单就字面意义逐字硬译, 或望文生义, 就无法将词的真正含义正确完整的表达出来。如:

(1) “律师事务所”被理解为“律师的事务所”而译为:“Lawyer’s”或“Lawyer’s office”如:The Tianjin Lawyer’s office is credited with the effort to protect the legitimate interests of foreign investors.美国的一些刊物译做:law office或 (law) firm.

(2) Legal Technician:英语中表达虽非律师却在执行某些律师事务的人。有些地方却想当然地将其译作“法律技术员”, 却不知道这“法律技术员”是何人, 究竟是干什么的。美国现在虽然有律师约一百万人, 但大多数人仍无法享有法律服务, 因为市场收费昂贵, 于是, Nonlawyers (非律师) 也在某些州被允许有限制地执行部分律师事务了, 类似的还有Paralegals, Legal Assistant, Nonlawyer Practi-tioners, Free-lance Paralegal, Independent Paralegals, Document Preparers (法律工作者、律师工作者) , 所以Legal Technician应是“法律技师”了。犹如医务界除“医师”外还有“医务工作者” (Paramedicals) 一样。

三、法律英语专业术语词义概念的混淆造成误译

一切科学术语最突出的特点是词义单一而固定, 在这一点上, 英汉法律术语是一样的。因此, 在具体运用过程中, 任何人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对其有统一的解释。单一性的特点决定了法律专业术语所表示的都是一个特定的法律概念, 在使用时其他任何词语都不能代替。请看如下一则做在香港的广告。

广告原文:代拟各种法律文书, ……

广告译文:On behalf of customers, members of the office write various legal documents, ……

香港有律师称其当事人为“客户”, 但他们所谓的客户并不是customer, customer是指一般行业的客户。此客户仍指“当事人”, 只能是“clients”.再如:

过失—Negligence, 而非Mistake。

谋杀未遂—Uncompleted Murder, 而非Failure in murder。

四、法律文化差异所造成的翻译困难

任何一种语言都不单纯是字、词、句的组合, 而是使用该语言的民族的历史、哲学、艺术、心理等各方面的沉积。不同语言是各自所特有的文化积淀的体现, 这使它们之间的转换更为复杂。 (孙会军, 郑庆珠) 语言上的障碍可以通过翻译来解决, 而文化差异则是翻译中的一大拦路虎。这种差异表现在法律翻译中则更为棘手, 因为法律语言的权威性, 译者稍有不慎有时就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

(1) 法律汉语中的“差额选举”[f]、“等额选举”[g]、“统筹安排”等在法律英语中就缺少对应的术语。

(2) 法律英语的许多术语也没有对应的法律汉语术语, 如Tortfeasor, Alibi, Ombudsmen, Lobby, Equity, Sheriff, Mandamus, Mansard, Recorder, Solicitor等, 只能采用意译、解释性翻译、创造新词语等方法。这样, 就无法完整表达这些词语原有的相对固定的概念, 基于此, 法律翻译应遵循一定的原则。

法律翻译除了要求语言功能的对等以外, 还应照顾到法律功能 (Legal Function) 的对等。唯有如此, 才能使译入语精确地表达原语的真正义涵, 也就是法律翻译所谓的严谨, 而专门的法律术语是法律英语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因此精确地翻译法律术语是必须的。根据以上观念上的认知, 实践中应做到:正确理解原词在上下文中的确切意义。专门术语的作用在于以最简洁的词或词组叙述一项普遍接受的复杂的法律概念、学说或法则, 使法律工作者能用较简洁的语言相互交流沟通, 因此词的内在意义通常要比起外在形式复杂得多。译者如果单就字面意义直译, 或望文生义, 就无法将词的真正含义正确完整地表达出来。尽量寻求在本国法律中与原词对等或接近对等的专门术语。英语和汉语中的法律术语都各有其特定的法律上的意义与效果, 不可随便改变形式。为了达到法律上的效果对等, 译者应尽量寻求在本国法律中与词原对等或接近对等的正式用语而不是任意自创新词, 以免误导读者, 引起歧义或解释上的争议。对等的概念是相对的, 而不是绝对的。由于法律制度的差异, 英美法中许多术语所指涉的概念、原理或规范在本国制度中是完全不存在的, 因此也无对等或接近的对等语。

译者对原作的理解和把握应该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译者对原作语言含义的理解, 二是对原作文字以外知识的掌握。翻译的要旨自在于跳出语言层面的束缚, 传达出原文的内容含义与文化精神。只有既能够尽量地保持与原作者同样的创作心态, 又能结合本民族的文化经济背景对原作的内容含义与文化精神进行再创作时, 才能翻译出一部好的作品。由于法律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科学, 因此, 优秀的译者必须对一定专业的法律有一定的了解。

参考文献

[1]陈忠诚.法苑译谭[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0.89-95.

[2]孙懿华, 周广然.法律语言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7.44-52.

[3]陈庆柏.涉外经济法律英语[M].北京:法律出版社, 1993.29-34.

隋书裴矩传阅读理解答案与翻译 篇5

裴矩,字弘大,河东闻喜人也。矩襁褓而孤,及长好学,颇爱文藻,有智数。高祖为定州总管,召补记室,甚亲敬之。以母忧去职。及受禅,迁给事郎,奏舍人事。炀帝即位,营建东都,矩职修府省,九旬而就。时西域诸蕃,多至张掖,与中国交市。帝令矩掌其事。矩知帝方勤远略,诸商胡至者,矩诱令言其国俗山川险易。撰《西域图记》三卷,入朝奏之。帝大悦,赐物五百段,每日引矩至御坐,亲问西方之事。矩盛言胡中多诸宝物,吐谷浑易可并吞。帝由是甘心,将通西域,四夷经略,咸以委之。转民部侍郎,未视事,迁黄门侍郎。帝复令矩往张掖,引致西蕃,至者十余国。大业三年,帝有事于恒岳,咸来助祭。帝将巡河右,复令矩往敦煌。矩遣使说高昌王麹伯雅及伊吾吐屯设等,啖以厚利,导使入朝。及帝西巡,次燕支山,高昌王、伊吾设等及西蕃胡二十七国,谒于道左。皆令佩金玉,被锦罽,焚香奏乐,歌舞喧噪。复令武威张掖士女盛饰纵观骑乘填咽周亘数十里以示中国之盛。帝见而大悦。竟破吐谷浑,拓地数千里,并遣兵戍之。每岁委输巨亿万计,诸蕃慑惧,朝贡相续。帝谓矩有绥怀之略,进位银青光禄大夫。矩素勤谨,未尝忤物,又见天下方乱,恐为身祸,其待遇人,多过其所望,故虽至厮役,皆得其欢心。宇文化及僭帝位,以矩为尚书右仆射,加光禄大夫,封蔡国公,为河北道安抚大使。及宇文氏败,为窦建德所获,以矩隋代旧臣,遇之甚厚。建德败于武牢。群帅未知所属,曹旦长史李公淹、大唐使人魏徵等说旦及齐善行令归顺。旦等从之,乃令矩与徵、公淹领旦及八玺,举山东之地归于大唐。

(选自《隋书·裴矩传》,有删改)

10.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帝谓矩有绥怀之略 安抚 B.及帝西巡,次燕支山 驻扎

C.啖以厚利 诱惑 D.竟破吐谷浑 竟然

1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以矩为尚书右仆射

B.乃令矩与徵、公淹领旦及八玺 乃欲以生劫之

C.矩职修府省,九旬而就 矩襁褓而孤

D.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 帝有事于恒岳

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复令武威张掖士女盛饰纵观/骑乘填咽/周亘数十里/以示中国之盛。

B.复令武威/张掖士女盛饰/纵观骑乘/填咽周亘数十里/以示中国之盛。

C.复令武威张掖士女盛饰纵观/骑乘填咽/周亘数十里以示/中国之盛。

D.复令武威张掖士女/盛饰纵观骑乘/填咽周亘数十里以示/中国之盛。

1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孤”,既有幼年丧父的意思,又有父母双亡的意思,文中指父母双亡。

B.“母忧”,即母亲去世,又名“丁外艰”,旧制父母去世要守孝三年。

C.“河右”,古代泛指黄河以西的地区,相当今天宁夏回族自治区和甘肃省一带。

D.“僭”,超越本分,古代指地位在下的冒用在上的人的名义或礼仪、器物。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裴矩精通西域事务。裴矩曾被派往张掖,管理与少数民族通商的事务。他非常熟悉西域的情况,并帅军打败吐谷浑,拓地数千里。

B.裴矩富有智谋。裴矩知道隋炀帝在谋划西域事务,就诱使来张掖的胡人讲述他们国家的风俗民情、山河地理,并撰写《西域图记》进献给朝廷。

C.裴矩勤勉谨慎。当时天下正大乱,裴矩怕给自己招来杀身之祸,便极力善待他人,即使是干杂事的下人,他都能得到他们的欢心。

D.裴矩历仕多朝。隋高祖时他任给事郎,隋炀帝时任黄门侍郎、银青光禄大夫,宇文化及时被封为蔡国公,后又归顺大唐。

15.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帝由是甘心,将通西域,四夷经略,咸以委之。

(2)及宇文氏败,为窦建德所获,以矩隋代旧臣,遇之甚厚。

10.【D】最终

11.【C】A.因为/让,把B.于是,就/是C.就D.对/在

12.【A】

13.【B】丁母忧即丁内艰

14.【A】“并帅军打败吐谷浑”于文无据。

15.(1)皇帝因此羡慕(向慕),将要和西域往来交通,四方少数民族的经营管理,全部都委托给裴矩。(“甘心、经略、委”各一分,句意2分)

(2)等到宇文氏失败,(裴矩)被窦建德擒获,因为裴矩是隋朝的旧臣,窦建德对待他非常优厚。(被动句、“以、遇”各一分,句意2分)

翻译:

商务英语翻译的理解与应用 篇6

关键词:商务英语,翻译,问题,对策

随着全球经济的互通互联,各个国家之间的经贸往来越来越密切,商务英语翻译也越来越变得炙手可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对商务英语翻译进行很好的研究,了解其自身的特点与问题,熟悉相关的专业和英语知识,翻译过程中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则,运用好相关的对策,越来越受到重视。

一、特点

商务英语从根本上讲还是英语的一个分支,具有英语学科的基本特征,但是它又是英语与商务知识的一个综合体,还必须以商务知识作为前提。商务英语的这种性质,决定了翻译商务英语的难度要比普通英语的翻译大的多。当今社会,商务活动开展比较频繁,通过商务活动的开展,有经济联系的双方可以很好的进行交流,从交流中获取自己更多的利益。商务活动离不开商务英语的翻译,翻译质量的好坏严重影响到经济合作的顺利开展。所以,商务英语的翻译要求准确,这也增加了翻译的难度。

1.翻译要对词义表达准确完整。商务英语进行翻译时,一定要对被翻译的语句进行完整表达。只有对译入语翻译的完整无误,才能够让听者明白说者的意思,进而完成双方意愿的表达,对经济的合作与发展做好铺垫。

2.语言术语翻译精确。商务活动中所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所以在进行英语翻译过程中,也会遇到很多其它专业的一些专业术语,所以商务英语的翻译者要对多个行业的专业术语进行研究,以期能够准确的翻译出对话的内容。进行翻译过程中,还需要翻译者使用标准的专业术语进行翻译,从而是听者能够更好、更准确的掌握对方的意愿。

3.翻译的语句要简单、大方、得体。商务活动的开展一般时间都比较紧张,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信息是每个参加方的意愿,所以进行商务英语的翻译时,所用的语言要尽量简洁高效。在注重简洁的过程中,语言也要考虑礼貌和一些民族禁忌,做到精练而不是优雅。在进行翻译的过程中,要注意语言的目的性、客观性,不求华丽的辞藻和装饰。

二、存在的问题

1.词汇。

(1)意义不同。在商务英语的翻译中,肯定会遇到一些不常用,或者说是在英文中有而在中文中没有对应词汇的字词。比如“desk cop”,在英语中讲的是“出版社向出书者赠送印刷出来的样书表示感谢”的意思,而在汉语中就没有合适的词汇进行对应。把它翻译成“赠书”,就没有了表示感谢的意思。有时候还会碰到一些英语中和汉语中都有,但是意义不同的词汇。比如,我们中国所说的“龙”意义是圈里高贵、吉祥的一种象征,而在英语中龙的意思是恐怖的怪兽。我们中国一提到西风,就会想动寒冷,而西方一提到西风就会感觉到温暖,因为地理气候的不同,一些词汇也有很大的变化。

(2)专业词汇难翻译。专业词汇的翻译,一直是商务英语翻译的难点所在,很多翻译者不能很好胜任的原因就在与此。专业词汇的量非常广,而且设计的领域又非常多,很多词看起来很简单,但是它的意思跟普通英语中的意思却相差甚远,如果翻译不准确,就会让别人觉得太通俗不够专业。如果翻译不当,有可能会导致整句话意思的错误。比如,“shipper”“carrier”普通英语中的意思基本上是一样的,但是在商务英语中的意思却完全不同。“shipper”是运货人,而“carrier”是承运人。

2.句式。英语和汉语所代表的思维是不一样的,英语注重逻辑和抽象,而汉语注重形象思维,这种中西方语言所代表的思维和逻辑差异,会导致英汉句子句式的截然不同。

英语句式注重“形式”,它的逻辑性很强,非常注重句子的完整程度。一般对客观的叙述比较关注,很少使用人称。所以,在商务活动或者商务合同中,英语的表现主要是被动句式。在行文上,结构完整、紧凑,意义连贯,所包含的信息量非常大。汉语句式注重意会和悟性,对信息是否表达的完整要求严格,主要注重意思的表达,而不很重视语法,一般使用人称进行表达。

3.语用方面。在语用方面,中西方的差异也很大,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习惯和词汇的体系,不同民族之间肯定有很大的不同。同样的,在商务活动中所使用的一些问候语句、称呼等都会有很大不同。比如对回复感谢时,中文一般会用“不客气”或者“不用谢”,如果进行英文的翻译,“Do not thank me”是不合适的。

受到五千年中国文化的深刻影响,中国人一般比较含蓄,语气一般非常婉转。所以,商务交往活动中,往往会出现中国人使用“可能”“也许”这些词语,即使非常肯定也会使用这些模棱两可的词语,但是在翻译中是不能直接翻译的,如果这样可能会让对方产生疑惑或者误解,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4.文化负载词。伴随着人类文明发祥地的不同,不同地理环境下造就了不同的人类。受区域、历史以及一些风俗习惯等的影响,商务英语中往往会出现一些“新词”,汉语中很难找到与之对应的词汇,即使有也不是很恰当。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在翻译过程中进行意思的解释,以使听着了解词汇的深刻含义。

三、翻译的解决对策

1.跨文化意识的培养。不同地理环境造就不同的人类,随着人类的发展,语言、风俗习惯以及各种文化的发展也会有很大的不同,在进行跨文化交流时,往往有语言理解的不同。这就需要我们在进行英语翻译时要了解说者的文化背景,搞清楚一些词汇的真实意义。同样的词语在两个国家的意义可能会有很大的差异,在词语的运用上一定要考虑详细。所以,在商务英语的翻译过程中,一定要理解好交际双方文化上所特有的的语言和一些非语言行为,对他们的价值标准进行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实现跨文化交际的翻译工作。

对商务活动进行英语翻译时,还要充分了解相关的商务专业知识与英语语言的特点,培养翻译人员对商务英语中出现的跨文化意思的敏感性,尽最大能力对交往双方所出现的文化信息能够准确的进行翻译,以免影响双方的理解。比如我们常见的一个品牌,七匹狼,在进行英文翻译时,要考虑的到一些欧美的数字习惯,“7”在欧美等地有着非常好的寓意,是各非常吉利的数字,考虑这一因素后在翻译时翻译成“7-wolves”就比较合适,如果翻译成“Sept-wolves”就少了那么点文化的魅力。

2.遵循商务英语翻译原则。美国著名的翻译理论学家尤金?奈达曾经提出过等值翻译理论,是一个非常好的翻译理论,目前是知道我们进行商务英语翻译的一个最好原则。在对商务英语进行翻译的过程中,为了使双方的文化信息相等或者等值,应该遵循忠实准确、语体得当、规范一致和灵活转化的原则。

忠实准确讲究的是在商务英语的翻译过程中要忠实于原文,不能自己添加信息,要非常准确的把说话者所传递的信息用语言翻译过来,从而实现信息在内涵上的对等。语体得当讲究的是在对商务英语进行翻译的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民族文化差异,通过合理的方法使得文化信息能够对等和等值,译文要在格式、措辞和语气等方面尽量能的语原文保持一致。规范一致讲究的是译文无论在行文方式还是语言上都跟商务文书上的语言和行文规范相一致,这些一致包含概念、译名和专业术语的一致,不可以把这些专业术语进行随便变换,否则会影响文件的效用。灵活转化讲究的是对商务英语进行翻译时,能够很快的对原文相类似的文件进行讲解和阐述,使听着能够更好的对原文的相关信息进行理解,并作出正确的判断。

3.专业术语要熟悉并掌握。商务英语在进行翻译的过程中与普通英语翻译有着非常的大的区别,商务英语所包含的专业词汇数量大,而且专业性非常轻,词义也非常的专一,所涉及的层面非常广。在对商务英语进行翻译时,除了要精通两种语言的文化和相关的翻译技巧,还要掌握商务英语所包含的特点以及专业术语的拼读。所以,要想提高商务英语翻译的能力和质量,不但要有雄厚的专业知识,还要了解商务活动中所涉及的语言特点和方法,对经济发展的动态和交往中存在的一些习惯或文化差异增强认识,整体上把握好翻译的真正含义,避免因为语言翻译错误而出现的不必要麻烦。

4.不同文化契合点的寻找。中国与西方在文化上存在着不可否认的差异,很大文化信息在对方的文化中不能够对号入座,所以,等值翻译的标准就很难做到。在进行商务英语的翻译时要准确的寻找到两种文化的契合点,这样就能够在商务英语的翻译过程中最大程度的还原信息的本意,做到等值的标准。如果两种文化的契合点找到了,那是最好。假如没有找到,就要我们翻译人员在翻译的过程中做到灵活多变,寻找一种更好的方式力求寻找到对等的文化信息,让两种不同的文化尽可能的融合。

比如,“Gold lion”这个非常出名的男装,如果用汉语翻译成“金狮”,是比较准确的。但是,我们可以保留“gold”的意思,而“lion”则采用了音译的手法,然后连在一起就成为了“金利来”。这种翻译的方式,满足了人们美好的心理追求,又让这个产品变得“高大上”,包含着大吉大利的寓意,肯定能够得到消费者的青睐。还有个很好的例子就是我们天津的名吃狗不理包子,在进行英文翻译时,难倒了一大片人,如果直接翻译,肯定会让人产生反感。厂家通过谐音的翻译,最终选出“Go believe”这个品牌,在发音时跟狗不理有的相似,而在英文意义上也有很好的寓意,让英文国家感觉这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东西,效果也非常不错。

5.顺应中西文化的交流和融合。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当前“一带一路”的深入开展,将来商务英语的外来词汇肯定会越来越多。在对这些词汇进行翻译时要综合考虑,可以使用音译法、直译法、意译法以及三种方法相结合的方法,只要能够表达对方的意思,并让另外一方听起来顺耳符合当地的文化要求即可。

我们汉语中的很多词语也创建到英语的词汇中,比如“taikongnaut”。当年,中国的第一艘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并且把我们的航天员杨利伟带入到了太空中,这一当时轰动全球的事件在全球中广为传播。为了纪念我们国家航天事业的伟大成功,西方把中文的“太空”的拼音和英文“naut”进行了组合,形成了一个新的因为词汇“taikongnaut”,这一词语的使用很快传播开来。这些词汇的创建和交流,也体现了中西方文化交流的特点和共识。

翻译与理解刍议 篇7

近日, 在阅读大中华文库汉英对照版《红楼梦》时, 书中第七十回有一处文字“明日饭后, 齐集潇湘馆”, 其翻译与理解引起笔者的注意和深思。该书提供的中文如下:

说起诗社, 大家议定:明日乃三月初二日, 就起社, 便改“海棠社”为“桃花社”, 林黛玉就为社主。明日饭后, 齐集潇湘馆。因又大家拟题。黛玉便说:“大家就要桃花诗一百韵。”

该书英译采用杨宪益戴乃迭夫妇于上世纪70年代完成的译本, 只是将其中的韦氏拼音改成了现代汉语拼音。此处译文是:

Then they discussed the poetry club and decided to start it the following day, the second of the third month, and to change its name from Begonia Club to Peach-Blossom Society, electing Daiyu as its president.

The next day after breakfast they all gathered in Bamboo Lodge.When the question arose of a subject for the fi rst poem, Daiyu suggested that each of them should write a hundred rhyming couplets on peach-blossom.

按照杨译, “明日饭后”即“第二天早饭后”, “齐集潇湘馆”也就成了第二天实际发生的事情;两个“明日”意思不同:前者为大家商定的“明天”, 后者为叙事性的“第二天”。

笔者比较了《红楼梦》的另外两个全译本——邦索尔译本和霍克思译本此处的译文, 发现他们对“明日饭后”的理解与杨译本相同。邦索尔神父的译文是“On the next day after their meal”, 而霍克思的译文连分段都与杨译相同, “饭后”则具体为“午饭后”:“Next day, as soon as lunch was over…”

邦索尔译本的底本是上世纪30年代上海广益书局出版的程甲本, 霍译本的底本主要是程乙本, 杨译本前八十回则主要根据“有正本”和“庚辰本”。这些早期印本和抄本仅“有正本”有句读, 其余均无句读, 更无标点, 也无分段, 这样就可能存在不同的阐释空间。而不同的理解自然会导致不同的标点和分段以及翻译处理方式。

2 通行本的处理及相关论述

笔者手头的国内许多《红楼梦》通行本中, 此处文字的处理方式与上述三位译者的理解均大同小异, 如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华书局、岳麓书社各版, 冯其庸、蔡义江、张俊、周汝昌等人的批点本等, 不同之处在于“明日饭后”前分段或不分段, 但是“黛玉就为社主”之后的标点符号均为句号, 表明“明日饭后, 齐集潇湘馆”是第二天发生的实事。其中, 张俊评点本在“次日, 乃是探春的寿日”后有如下点评:“可知探春生日乃三月初三, 上巳节也。或谓《红楼》人物生日俱用节令, 此为一证。”进一步表明点评者认为“明日饭后, 齐集潇湘馆”发生在三月初二日, 是众人商量后的第二天实际发生的事情。

对于“明日饭后, 齐集潇湘馆”这一细节的理解与翻译, 很少有人注意, 论及者寥寥, 有说服力的论证更是没有。笔者查到几篇相关论文, 其理解要么与笔者不同, 要么相同但语焉不详。如杜景华的《<红楼梦>人物生辰补谈》, 文中只说:“明日为三月二日, 再‘次日’即三月三日, 十分明白。”此外, 再无任何论述。

3 另一种解读及其理由

对于“明日饭后, 齐集潇湘馆”的理解, 笔者不敢苟同上述三位译者与各个通行本的处理。笔者认为, 此处后一个“明日”和第一个“明日”一样, 指众人口中商议的“明天”, 而不是《红楼梦》作者用来叙事的“第二天”, “明日饭后, 齐集潇湘馆”是大家议定的内容之一, 而不是第二天实际发生的事情。理由如下:

首先, 书中, 尤其是前八十回, 叙述时间表示“第二天”不用“明日”而用“次日”。“次日”除单独使用外, 还经常用于“次日早”“次日一早”“次日午间”“次日清晨”“次日早起”“次日黎明”“次日五更”“次日天明”等, 例如, 第六十六回“这里尤二姐命掩了门早睡, 盘问他妹子一夜。至次日午后, 贾琏方来了。”本回后文:“ (宝玉) 至次日起来梳洗了, 便在窗下研墨, 恭楷临帖。”前八十回绝无以“明日”开头叙事的表达 (后四十回语言风格不一, 偶尔用“明日一早”等语, 另当别论) 。而且这里下文紧接着就有“次日乃是探春的寿日”, 正是用叙事性的“次日”表示“第二天”, 不可能两个紧挨的“明日”意思不一样, 却又同时用“明日”与“次日”两个不同的词语表示“第二天”这同一个意思。

其次, 拟题时, 黛玉说要做桃花诗一百韵, 宝钗说:“使不得。从来桃花诗最多, 纵作了必落俗套, 比不得你这一首古风。”“这一首”为近指, 明显指刚刚看过的《桃花行》, 如果是第二天又谈起, 应该会用“那一首”指代。《红楼梦》中“这”“那”的指代区别是很明显的。还是以本回为例。上文碧月清早来怡红院为李纨找手绢, 说道:“昨儿晚上奶奶在这里把块手帕子忘了, 不知可在这里?”见晴雯、芳官等四人逗打嬉闹, 又笑道:“倒是这里热闹, 大清早起就咭咭呱呱的顽到一处。”宝玉听后笑道:“你们那里人也不少, 怎么不顽?”宝玉赶到沁芳亭, 见“黛玉、宝钗、湘云、宝琴、探春都在那里, 手里拿着一篇诗看”。接着写湘云笑道:“……况这首桃花诗又好, 就把海棠社改作桃花社。”可见, “这”为近指、“那”为远指, 清楚分明。所以, 拟题在大家商议的当日当时, “明日饭后, 齐集潇湘馆”也就属于商议的内容。

第三, 大家商议起社为当天清早, 因为上文明说“这日清晨方醒”, “宝玉听了, 忙梳洗了出来”, 到沁芳亭看黛玉的诗作《桃花行》, 然后到李纨处商议起社。下文是:“正说着, 人回:‘舅太太来了。姑娘们出去请安。’因此大家都往前头来见王子腾的夫人, 陪着说话。吃饭毕, 又陪入园中来, 各处游顽一遍。至晚饭后掌灯方去。”这样, 一天的活动从清晨到早饭到晚饭后叙述得清清楚楚。如果在“明日饭后”处断开分段, 直接开始叙述第二天的活动, 则当天的事情戛然而止, 不符合《红楼梦》的叙事方式。

第四, 如果“明日饭后”为第二天, 则开社的具体时间和具体地点不明。众人如何会“齐集潇湘馆”?事先如何商定的?不得而知。而如果把“明日饭后, 齐集潇湘馆”理解为大家商定的内容, 则起社日期 (三月初二) 、社名 (桃花社) 、社主 (林黛玉) 、聚会的具体时间 (第二天即三月初二饭后) 和地点 (潇湘馆) 等开社要素交代得一清二楚。

第五, 若“明日”为第二天, “饭后”就算是早饭后, 下文说“大家都往前头来见王子腾的夫人, 陪着说话。吃饭毕, 又陪入园中来, 各处游顽一遍。至晚饭后掌灯方去。”明明又吃了两顿饭, 加上“明日饭后”的一顿, 则一天吃了三顿饭 (按照霍译则为四顿饭, 更加匪夷所思) 。我们知道, 《红楼梦》中贾府诸人每天只吃两顿饭。第四十、四十一两回里, “史太君两宴大观园”后又在稻香村摆晚饭, 似乎例外, 但第二次实际只是一边看戏, 一边喝酒行令, 然后用点心, 算不上真正的吃饭。再如第五十四回元宵夜宴, 也是一边看戏, 一边饮酒, 席上同样设有“果子菜馔点心之类”, 也不算吃饭, 以致后来贾母说:“夜长, 不觉得有点饿了。”凤姐准备的夜宵有鸭子肉粥, 有枣儿熬的粳米粥, 还有杏仁茶, 但就是没有饭。所以, 从贾府诸人吃饭的次数来看, “明日饭后, 齐集潇湘馆”也应该是前文“大家议定”的内容。

第六, “明日饭后, 齐集潇湘馆”后为“因又拟题”。在《红楼梦》一书中, “因又”即“因此又”“接着又”的意思, 有时就等同“又”, 连接的两件事为并列或顺承关系。以本回为例。下文众人做柳絮词, “探春笑道:‘嗳呀, 今儿这香怎么这样快, 已剩了三分了。我才有了半首。’因又问宝玉可有了。”探春先“笑道”, 再“问宝玉”, “因又”连接自然。众人看完黛玉的《唐多令》之后, “俱点头感叹, 说:‘太作悲了, 好是固然好的。’因又看宝琴的, 是《西江月》。”众人感叹黛玉之作后接着看宝琴的诗作, “因又”衔接顺畅。若“明日饭后, 齐集潇湘馆”为叙述第二天实际发生的事情, 则“因又”连接“齐集潇湘馆”和“大家拟题”。“齐集”之后、“拟题”之前并未做其他事情, “因又”连接二者比较生硬。若“明日饭后, 齐集潇湘馆”为“大家议定”的内容之一, 则“因又”连接“大家议定”与“大家拟题”。“大家议定”与“大家拟题”两者结构相同, 大家先议定诗社重开的日期、诗社的名称、社主以及聚会的时间, 然后又商议诗题, 衔接连贯自然顺畅。从这个角度分析, “明日饭后, 齐集潇湘馆”也应是大家商定的内容。

第七, 下文说:“次日乃是探春的寿日, 元春早打发了两个小太监送了几件顽器。合家皆有寿仪, 自不必说。饭后, 探春换了礼服, 各处行礼。黛玉笑向众人道:‘我这一社开的又不巧了, 偏忘了这两日是他的生日。虽不摆酒唱戏的, 少不得都要陪他在老太太, 太太跟前顽笑一日, 如何能得闲空儿?’因此改至初五。”假设“明日饭后”为众人商议起社的第二天, 则王子腾夫人来访在三月初二, 探春生日又在王子腾夫人拜访的“次日”, 也就是张俊点评的三月初三, 那么, 黛玉所说的“我这一社开的又不巧了, 偏忘了这两日是他的生日”就不合理了, 因为既然开社原定于初二, 本来就与探春初三的生日不存在任何冲突。因此, 按照黛玉所说的“我这一社开的不巧”这句话来推断, 探春生日正是众人商定开始的日期——三月初二。而且, 假若王子腾夫人来访是大家商议开社的初二, 大家陪她一整天, 直到晚饭后掌灯, 没有能够如期开社, 肯定也会改期, 如同探春生日这天所做的“因此改至初五”, 而“改至初五”也会变成“又改至初五”。所以, 从这一点分析, “次日”正是众人议定开社的三月初二, 也是探春的生日, “明日饭后, 齐集潇湘馆”还是大家商量的内容。

第八, 《红楼梦》中的诗社活动, 成功举行的有四次。第一次, 为海棠诗社成立的当天, 探春即兴开社, 诗题是当场拟定。除此之外, 另三次的诗题均为提前拟定:第二次, 宝钗协助湘云当东道, 两人前一天晚上在蘅芜苑“夜拟菊花题”, 提前准备好了十二首诗的题目。第三次, 李纨召集大家商量开社, 兼为新来的宝琴、岫烟、李纹、李绮等接风, 并说好时间、地点, 定好该凑的份子钱, “宝钗等一齐应诺。因又拟题限韵, 李纨笑道:‘我心里自己定了, 等到了明日临期, 横竖知道。’”第二天 (书中用的正是“次日一早”) , 众人到了前一天议定的地点——芦雪庵, 只见“墙上已贴出诗题韵脚、格式来了”。可见也是提前拟好了诗题。第四次即本回后文, 湘云写好一首柳絮词之后, 敦促黛玉开社填词, “黛玉听了, 偶然兴动, 便说:‘这话说的极是。我如今便请他们去。’说着, 一面吩咐预备了几色果点之类, 一面就打发人分头去请众人。这里他二人便拟了柳絮之题, 又限出几个调来, 写了绾在壁上。”同样还是提前拟好题。可以说, 开社前拟好题, 这是大观园诗社活动的常规, 若是既已商定开社却又等到第二天聚齐后再临时拟题, 倒是一反常态了。

综上所述, 可以肯定, “明日饭后, 齐集潇湘馆”为当时大家议定的内容, 而不是第二天实际发生的事情。按照这一理解, 该处文字不应分段, “黛玉就为社主”之后的标点也应用分号, 文字处理如下:

说起诗社, 大家议定:明日乃三月初二日, 就起社, 便改“海棠社”为“桃花社”, 黛玉就为社主;明日饭后, 齐集潇湘馆。因又大家拟题。黛玉便说:“大家就要桃花诗一百韵。”

4 结语

我国古代典籍均无标点, 有的连句读也没有, 更不用说段落划分了。不同的理解会导致不同的标点和分段方式, 也会有不同的翻译。这就给古籍的整理和翻译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和麻烦。“明日饭后, 齐集潇湘馆”正是很有代表性的一例。就本文所论述的内容而言, 涉及“明日”的具体指代, 小说中众人商议的内容, 当天和第二天真正发生的事情等细节, 尤其关系到书中重要人物探春的生日是三月初二而不是众多学者所说的三月初三。照笔者分析, 《红楼梦》的三个全译本在这一细节的翻译上均有不妥, 而诸多通行本的处理也大可商榷。

偶然得到台北出版的以程乙本为底本的一本《红楼梦》, 发现“黛玉就为社主”之后赫然就是分号, 明确表示“明日饭后, 齐集潇湘馆”为大家议定的内容之一, 与笔者的理解不谋而合!没想到, 对《红楼梦》这一细节的理解, 竟然在海峡对岸找到了“知音”!

摘要:对于《红楼梦》第七十回中“明日饭后, 齐集潇湘馆”的翻译与理解, 很少有人注意, 论及者寥寥, 有说服力的论证更是没有。但这一例很有代表性, 涉及典籍外译中的理解、标点和分段。目前, 《红楼梦》的三个英语全译本和国内流行的诸多通行本均将其处理为第二天真实发生的事情, 相关论文也多持相同观点。但该处文字还有另一种理解, 并且更加合理。

关键词:《红楼梦》,明日饭后,翻译,理解

参考文献

[1]Bonsall, B.S. (trans.) .The Red Chamber Dream/Hung Lou Meng[M].Manuscript, Hong Kong University Libraries, 1950.

[2]曹雪芹.红楼梦[M].台北:文化图书公司, 1988.

[3]曹雪芹原著, 程伟元、高鹗整理, 张俊、沈治钧评批.红楼梦[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10.

[4]曹雪芹, 高鹗著. (汉英对照) 红楼梦[M].霍克思译.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12.

[5]曹雪芹, 高鹗著. (大中华文库汉英对照) 红楼梦[M].杨宪益戴乃迭译.北京:外文出版社;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1999.

[6]杜景华.《红楼梦》人物生辰补谈[J].红楼梦学刊, 1995 (3) :193-203.

[7]范圣宇.《红楼梦》管窥——英译、语言与文化[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4.

[8]李晶.底本歧异与杨译《红楼梦》的得失之探[J].红楼梦学刊, 2013 (2) :235.

翻译与理解刍议 篇8

一、“食品安全”的界定问题

按照《食品安全法》第148 条2 款规定进行十倍赔偿, 首先要求存在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的情况。而对于何为“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法》第150 条明确规定, “食品安全, 指食品无毒、无害, 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 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而本案审理过程中, 申请人始终未能向法庭举证证明争议产品存在有毒、有害, 对人体健康已造成危害的事实, 应对此承当举证不能的后果。

二、“食品安全标准”的界定问题

按照《食品安全法》第148 条2 款规定进行十倍赔偿, 还要求存在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情况。而对于何为“食品安全标准”, 2009 年《食品安全法》第22 条规定,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对现行的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食品卫生标准、食品质量标准和有关食品的行业标准中强制执行的标准予以整合, 统一公布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本法规定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公布前, 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按照现行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食品卫生标准、食品质量标准和有关食品的行业标准生产经营食品。第26 条规定, 食品安全标准应当供公众免费查阅。新《食品安全法》第27 条规定,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定、公布, 国务院标准化行政部门提供国家标准编号。第31 条规定, 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在其网站上公布制定和备案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 供公众免费查阅、下载。

由上述法律规定可以确认, 《食品安全法》第96 条规定的“食品安全标准”应为有关部门制定的关于某种食品的详细标准, 可供公众查阅。如, 2011 年, 国家卫生部公布了《GB 14963 - 201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蜂蜜》; 2014 年, 又公布了《GB 17401 - 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膨化食品》等等。而本案审理过程中, 申请人始终未能向法庭举证证明争议产品违法了哪一具体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或企业标准, 因此不能认定本案争议产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三、“十倍惩罚性赔偿”应否以消费者存在实际损失为前提的问题

新《食品安全法》第148 条2 款规定: “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经营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 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 还可以向生产者或者经营者要求支付价款十倍或者损失三倍的赔偿金。《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食品药品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条同时规定, 因食品、药品存在质量问题造成消费者损害, 消费者可以分别起诉或者同时起诉销售者和生产者。从上述规定可以确认, “十倍赔偿”的性质明显属于“惩罚性赔偿”, 其适用应以“食品存在质量问题, 造成人身、财产或者其他损害”为前提。而本案审理过程中, 申请人始终未能向法庭举证证明争议产品存在质量问题, 其因争议产品造成了人身或财产损害, 因对此承担举证不能的后果。

四、“十倍赔偿”索赔人是否应当必须具有消费者的身份问题

适用《食品安全法》第96 条第2 款进行十倍赔偿, 还要求索赔人具有“消费者”的身份, 这是根据《食品安全法》的法律价值和立法精神设定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条规定, 消费者应限定为生活消费需要而购买商品。而本案中, 上诉人以十倍赔偿为目的多次购买争议产品, 显然不具有消费者的身份, 不应适用上述法律规定。

五、违反新《食品安全法》第34 条、35 条、71 条、73 条等禁止性规定, 是否构成进行“十倍赔偿”的条件

新《食品安全法》第34 条、35 条、71 条、73 条等禁止性规定, 对涉及商品生产者“无证生产、非食品生产原料用于食品生产, 产品标签存在疾病预防的宣传及非法添加”等问题, 如涉案食品违反了上述禁止性规定, 是否认为违反了食品安全标准, 应否承担十倍赔偿。笔者认为, 上述《食品安全法》的禁止性规定, 与十倍赔偿并无必然联系, 理由如下:

( 一) 上述《食品安全法》的禁止性规定并非具体食品的“食品安全标准”

本文中第二部分关于“食品安全标准的界定问题”, 已充分阐述, 所谓的“食品安全标准”应当是由国家卫计委会同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定、公布的, 关于某种食品的具体标准, 可供公众查阅。上述禁止性规定与“食品安全标准”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个问题。《食品安全法》的禁止性规定多达几十条上百款, 不能认为这些规定都是具体的“食品安全标准”, 也不能就此认为只要违法其中任何一条禁止性规定, 生产者和销售者就要进行十倍赔偿。

( 二) 违反上述禁止性规定只涉及到行政处罚问题

《食品安全法》在第九章“法律责任”部分已经明确规定了违反上述禁止性规定的法律责任为警告、没收违法所得、没收生产经营工具设备原料及罚款等行政处罚责任, 并没有规定应当向消费者进行十倍赔偿的民事责任。而行政处罚责任与民事赔偿责任是两种性质截然不同的类型, 两者没有必然的联系。根据《行政处罚法》第3 条之规定, 行政处罚针对的对象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 而根据《民法通则》第106 条的规定, 民事赔偿责任针对的是“公民、法人违法合同的行为, 或者由于过错造成他方损失的行为”。因此, 既然《食品安全法》并没有针对生产者及销售者违反上述四项禁止性规定的情形设定民事赔偿责任, 人民法院就不应予以支持。

摘要:2015年10月1日开始实施的新《食品安全法》第148条2款延续了2009年《食品安全法》第96条2款的规定, 保留了惩罚性的十倍赔偿规定。对于在实践中如何适用上述法律规定, 对食品经营者及生产者十倍赔偿的条件如何, 非消费者身份购买者能否适用本规定等问题都存在一定争议。笔者通过本文, 仅从实际案件的法律适用角度, 探求有关本款规定的若干问题。

关键词:《食品安全法》,第148条2款,惩罚性赔偿,法律适用

参考文献

[2]黄莉萍, 琚超.我国食品安全法中的惩罚性赔偿研究[J].江汉论坛, 2009 (12) .

[4]王凯, 朱建超.惩罚性赔偿若干问题研究[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 (03) .

[7]王吉林.我国食品安全法中的惩罚性赔偿之解读[J].天津法学, 2010 (01) .

上一篇:阅读前导下一篇:脉宽调速系统PW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