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式理论与听力理解

2024-07-23

图式理论与听力理解(共11篇)

图式理论与听力理解 篇1

摘要:听力理解过程是一种信息解码过程, 是意义再构建的复杂的信息处理过程, 也是“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交互作用过程, 然而背景知识即图式与听力理解的密切关系却常常被忽视。本文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探讨了图式在听力理解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及图式理论对英语听力教学的启示。

关键词:图式理论,听力理解过程,信息处理,听力教学

引言

图式理论是英国著名心理学家F.C.Barlett上世纪30年代初提出的(周相利,2002)。所谓“图式”是指每个人过去获得的知识在头脑中储存的方式,是大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或积极组织,是被学习者储存在记忆中的信息对新信息起作用的过程,也是怎样把这些新信息丰富到学习者知识库中的过程。尽管图式有各种不同的名称和定义,但它们却有着共同的特征: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感知世界,而且被广泛地运用于自然语言的理解(王瑞昀,2004)。

图式是认知的基础,是背景知识的有机整体。图式在人脑中形成一个庞大的网络系统,其主图式、子图式纵横交错,大小、层次、经验、知识各不相同,且具有浓厚的文化特色和很强的学科色彩。英语学习者已存有的图式知识对他们吸收新知识的方式和运用效果起着关键的作用。这些图式随着学习者视野的开阔、经验的积累而得到扩展和修正,并不断给学习者提供一种参考,使其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联想、制约和理解。这就导致了两种信息处理模式:“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自下而上”是由刚进入认知理解系统的具体信息启动,这些具体信息激活最具体、最底层的图式,理解过程因此从最具体、最底层的图式的示例化开始,这样从最具体到抽象自下而上地进行。相反,“自上而下”从高层次的图式和背景开始,以它们来预测、筛选或同化输入信息,并以形成抽象化的结果而结束(余丽,2003)。

一、听者的图式

听者的图式分为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后两者也可称为超语言图式或非语言图式(余丽,2003)。本文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探讨了图式尤其是超语言图式对听力理解的重要作用及对英语听力教学的启示。

1. 语言图式。

指听者所掌握的语音、词汇及语法等方面的基本知识,是听力的基础。在听力理解的起始阶段应特别注重语音知识,掌握爆破、连读、弱读、同化等微技能,从而正确切分语流,达到理解句子、对话或短文的目的。其次,注重词汇的积累。词汇是构成语言的基本要素,听者必须掌握大量的常用词汇。如果所听语篇中生词量较大,习语较多,会使听者因不理解而失去信心。

2. 内容图式。

指听者对世界的认知,对所听材料的话题即题材的熟悉程度。英语听力测试中,有关测试内容的对话大多来自日常生活,都是些为人们所熟悉的诸如学校、商店、办公室、机场、餐馆、医院等的典型场景。这些储存在大脑中的有关生活常识的图式模型对听力理解起着重要的作用。

3. 形式图式。

与内容图式同样重要的是形式图式,指听者在篇章、修辞等方面所具备的知识。听者如果了解篇章结构方面的形式图式知识,有助于理解预期的建立,抓住话语的主要意思。比如在教“预约、预定”(reservation)这一主题时,学习者的大脑中会出现预定旅馆房间、车船票、飞机票、电影票、饭店餐桌等已存图式。

二、听力理解过程及图式的作用

听力理解过程不是简单地对字面语言信息进行解码的过程,而是输入信息与听者头脑中已有知识的动态交互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听话人通过积极的思维活动对所接受的声音符号进行分析、合成、归纳,从而实现语义的重构。认知心理学家(何冰艳,2003)认为听力理解过程首先是“自下而上”的信息处理过程,也称为微观信息处理过程(micro-processing)。

总之,听力理解过程决不是一种单纯的“自下而上”或者“自上而下”的过程,而是一种“自下而上”或者“自上而下”相结合的信息处理过程。因为语言不是孤立的声音、词汇和句子,而是以表达意义为目的的有机系统,听话人的最终目的在于确定话语所表达的主题。然而主题有时并不直接体现于话语的表层结构(surface structure),因而在理解话语时,不仅要用语言本身的知识,同时还要运用图式知识。

三、图式在听力理解中的作用

语篇意义是口头语篇与听者头脑中已有的图式交互摩擦的结果,因此图式在听力理解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作用可概括如下(王瑞昀,2004;余丽,2003):

1. 图式有助于语篇信息的吸收。

具有背景知识或熟悉语篇话题有助于听力理解,因为相关图式为吸收录音篇章信息提供了心理框架,即为人们理解事物提供了一种积极的准备状态,使人们对某事物的发展过程、环节和语言材料将要涉及的内容有了一个预期。当我们听辨一篇文章时,如果对标题越熟悉,就越容易理解文章。

2. 图式有助于注意力的分配。

听者在听音之前和之中总会根据已经掌握的图式不断地推测说话人可能会说什么、注意力该放在什么地方,以便对要听的内容进行初步筛选。听完材料后如要求对所叙述的事件原因作出判断,那么在听音时听者的注意力就会较多地分配在分析原因上,使听者有条不紊地在记忆中搜寻。

3. 图式有助于推导性发挥。

推导性发挥基于相关图式。图式的变量约束作用使人们在认知和理解外界事物时,思维被限定在一定方向和范围内。由图式提供的总体框架,为有效地推理某个事物的“缺省值”(default value)提供帮助。语言本身是不完整的,这种不完整性由各种因素所激活的图式的推理而得到弥补。

4. 图式有助于听者对上下文的预测。

人们在听具体的对话或短文时,所听材料可以激活听者大脑中相关的知识图式,而这种图式一旦被激活就有助于听者预测所听材料下一步可能出现的情景。

5. 图式有助于编辑和总结。

背景图式还是进行要点总结、概括、发挥、语义重构、推导等理解活动的基础,听者大脑中如果缺乏相关图式,就无法理解听力语篇。

四、图式理论对英语听力教学的启示

图式理论在听力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周相利,2002)表明,听者在听的过程中如缺乏背景知识或不能恰当地运用背景知识,即听者大脑中没有与材料相关的图式或未能成功地激活图式,听力理解就会受到严重影响。在图式理论指导下的英语听力教学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对所听材料的兴趣,使其在学习时进行积极有效的思维,而且能将听力教学从以往的以“词、句”为中心转移到以“语篇”为中心上来。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1. 重视图式知识。

听力教师的职责不是按教科书照本宣科,放带子,对答案,帮助学生理解单词、句型、文章这么简单的机械操作,而是要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听力目标,充分优化影响听力的各要素,提高学生的图式意识,进而提高他们的听力理解水平。

2. 激活学生已有的图式。

当听力材料所需背景知识与我们的文化有相似又有不同之处时,则可由老师引导学生激活相似部分的图式,指出不同之处,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加以注意。一方面利用激活的图式采用自上而下的信息处理方式对文章进行预测,从总体上把握篇章大意,使学生对文章有一个初步理解。另一方面要让学生采用自下而上的方式听辨出关键词、句,以便检验、证实或修正预测。

结语

综上所述,听力理解过程不是单纯的解码过程,而是一种解码过程和意义再构建的、有图式等要素参与的复杂的信息处理过程。听力教师不仅需要储备语言知识,还应储备文化背景知识,在大脑中建立大量的图式,并且做到语言图式知识、内容图式知识和形式图式知识并重,及时激活图式,真正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水平。

参考文献

[1]Anderson, A.and Lynch, T.Listening[M].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8.

[2]Carrel, P.L.Schema Theory and ESL Reading Pedagogy[J].TESOL Quarterly, 1983, (12) .

[3]何冰艳.话语分析与听力教学[J].涪陵师范学院院报, 2003, (1) .

[4]刘绍龙.背景知识与听力策略——图式理论案例报告[J].现代外语, 1996, (2) .

[5]王瑞昀, 梅德明.听力理解的认知与听力教学[J].外语电化教学, 2004, (2) .

[6]余丽.外语听力理解的超语言图式制约[J].陕西工学院学报, 2003, (2) .

[7]周相利.图式理论在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2, (10) .

图式理论与听力理解 篇2

图式在英语听力理解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有效地激活学生听力理解中的图式知识有助于学生的.听力理解.本文介绍了图式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对听力理解的认识,并探讨了图式理论对英语听力教学的启示.

作 者:杨善江 肖德钧 YANG Shan-jiang XIAO De-jun  作者单位:杨善江,YANG Shan-jiang(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江苏,常州,213164)

肖德钧,XIAO De-jun(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江苏,常州,213164)

刊 名:宜宾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YIBIN UNIVERSITY 年,卷(期): 7(9) 分类号:H319.9 关键词:图式   听力理解   听力教学  

图式理论与听力理解 篇3

关键词:图式理论;英语新闻听力;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098-02

在广泛的听力题材中,英语新闻内容丰富,体裁多样,能够及时地反映世界最新动态,帮助学生了解时事,开阔视野,接触最真实的语言素材。由于英语新闻在结构、内容、句式、词汇等方面有其独特的特点,一直是英语听力学习中的难点。许多英语学习者往往只注重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单方面的提高,而忽视了利用语言学习所必须的背景知识的学习来提高听力能力。本文通过对图式理论的分析,认为新闻背景知识在听力理解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新闻听力教学中以图式理论为指导,有效的激活学生对新闻听力理解中的图式知识,促进听力教学,提高学生听力理解能力。

一、图式理论

“图式”最早见于哲学家康德的著作。20世纪70年代美国人工智能专家鲁梅哈特(D.E Rumelhart)把图式概念发展为图式理论。该理论强调,人们已经具有的知识和知识结构对其认知活动起着决定性作用。语言图式指学习者本身所掌握的语言知识及运用语言的能力。内容图式指与文章内容有关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这类图式在理解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图式在听力理解中的作用

1.缓解紧张焦虑情绪。听前图式的激活是思维理解的准备阶段,相关图式为吸收听力篇章信息提供了心理框架,能够为听者指出了听的方向、缩小了听的内容范围,故能缓解听者紧张害怕的情绪,从心理上增加了听者能够听懂的信心。

2.帮助预测和筛选信息。图式可以使听者对语言材料将要涉及的内容有一个预期,当输入的信息激活了听者头脑中相应的图式,听者就会不断地根据自己掌握的图式推测说话人可能会说的话,帮助领会文章的主旨。

3.补充语言表达的不足,有助于推理。当材料中省略了一些常识性的信息时,只要激活相应的图式,听者就能推理出被省略的信息,有助于迅速准确的理解听力材料。

三、图式理论在新闻听力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听力的过程是通过“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信息处理方式的有机结合完成的。对于英语新闻听力这一难点,图式理论在提高教学效果方面给了我们一些启发。

1.重视听前热身训练,激活原有知识图式,同时建立新图式。听前阶段进行的主要任务是激活学生头脑中已有的图式和帮助学生建立新图式,因此,听前阶段在听力理解过程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新闻听力材料来说,学生们平时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途径在的头脑中都已不同程度地建立了相应的图式。教师应在听力教学中设法激活该图式,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运用储存在大脑中的原有知识图式进行选择、整理和加工,培养他们分析、预测、推理和判断的能力:①热身提问讨论:针对所听材料的内容,提出与之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兴趣并可以适当帮助学生预测即将听到的内容。②扫视文章标题、浏览文后所附练习,大致预测所要听的内容并能帮助判断出注意力应放何处。新闻听力材料往往涉及英美等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历史等背景知识,若听者知识面较窄,会直接影响对语篇意义的理解。教师在听力教学训练时应在听音之前介绍与新闻内容有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帮助学生建立新的图式,帮助学生克服理解中的文化障碍。可以通过提前让学生搜集相关资料、发放阅读材料、讲解、播放相关视频等方式进行。同时,鼓励学生课下关心时事、多积累新闻背景,增加他们大脑中有用信息的储备量。例如,听一篇关于巴以冲突的新闻之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做以下的准备工作:在热身时有针对性的设置问题,如:What do you know ab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srael and Palestinian? Why is their relationship so intense?通过问题激活学生头脑中已有的关于巴以关系的图式,然后根据学生对问题的回答介绍相关背景的知识,如:巴以冲突是中东地区的热点之一,起冲突的背后隐藏着深刻的历史根源,不仅有宗教的、民族的因素,更重要的是大国干预的外部因素,双方也在谋求发展。在放音之前,让学生预览问题,大致预测所要听的内容,引导学生听重点。完成本篇听力后让学生在课后搜集更多关于巴以关系的背景资料,帮助学生建立起更多新的图式,提高获取知识的功效。

2.宏观分析语篇,培养学生形式图式的建立。要引导学生把握新闻听力材料语篇的结构和意义。不同题材和体裁的文章有不同的语篇特点,英语新闻有其独特的文体特征:①结构特点:大多数的英语新闻采用倒金字塔结构。指在新闻报道中把最重要的新闻事实放在整个新闻报道的开头,作为导语(lead),次要的新闻事实放在导语后,把最不重要的新闻放在末尾。因此在听新闻时,应引导学生抓住导语、段首语,从而掌握整个新闻的精华。②句法特点:新闻报道为了在一个句子中包含较多新闻信息,常采用合并句子的方法,组成语法结构复杂、松散、冗长的句子。通常采用以下三种形式:带分词结构的简单句、带宾语从句和定语从句的复合句、同位语。在了解英语新闻句法特点后,引导学生建立相应文体图式,逐步培养学生对长句子,复合句的敏感性,帮助学生总结归纳出一般规律。

3.听力过程中调整图式。训练学生不断调整图式。在听前阶段学生被激活的固有图式或所建立的新图式对理解听力材料有很大帮助,但产生的预测和推理不一定是准确的,这就有待在听的过程中得到改进。在听力过程中,教师需要训练学生根据所听信息不断调整更新图式。可以训练学生速记能力,对所听新闻材料做摘要,引导他们识别重要细节的信息,记下关键词、句,尤其注意段首句和一些标志词,达到有效记忆所听内容的目的。

4.听后巩固与扩充新建图式。教师应在听音之后训练学生巩固和扩充新建立的图式。同时,就听力技能、相关背景知识、词汇语法知识做出总结,使学生能把刚获得的有关背景知识的新图式储存到长期记忆中。

英语新闻听力一直是听力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本文认为以图式理论为指导的英语新闻听力教学可以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使教师意识到听力教学不只局限于语言层面上,还应重视激发学生对听力的兴趣,帮助学生储备新闻背景知识、语篇特点,使他们大脑中具有丰富的图式知识,从而实现听力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Coady,J.A Psycholinguistic Model of the ESL Reader[M].Mass:Newbury House,1979.

[2]Rubin,J.A Review of Second Language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Research[J].Modern Language Journal,1994.

[3]庞晓青,张晓春.动用图式理论 改善听力教学[J].中北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2):66-73.

[4]孙兵.试论图式理论与英语听力教学[J].现代教育论丛,1999,(2):43-45.

[5]王晓红.图示理论与英语听力教学[J].社科纵横,2007,(1):173-174.

[6]蒋红艳.语篇模式在voa英语新闻听力中的分析及应用[J].贺州学院学报,2009,(12):95-97.

新闻听力理解的图式理论阐释 篇4

图式 (schema) 一词来自希腊语, 最早出现在古希腊哲学和心理学著作中, 18世纪康德曾论述图式的哲学意义, 他认为人的大脑中存在纯概念的东西, 图式是连接概念和感知对象的纽带。[1]安德森 (J.Anderson, 1983) 、皮尔逊 (L.Pearson, 1984) 和巴特尔特 (F.Bartlett, 1932) 将图式概念用以讲述和追忆故事, 他们得出的结论:记忆不是复制, 而是根据大脑中已有的图式重构将要记忆的内容, 即改变新认识的事物使其与已有的图式融合的过程。[1]对“图式”含义的理解各家不尽相同, 但总的来说, 图式是大脑为了便于信息储存和处理, 而将新事物与已有的知识、经历有机地组织起来的一种知识表征形式, 使相互关联的知识构成的完整的信息系统。人们对新事物的理解和认知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大脑中已经形成的图式。

二、图式理论与新闻听力理解

听力是人们获取信息与相互交流的有效途径之一。其中, 新闻听力一直是听力理解中的一个难点, 因此图式理论与听力理解的关系的探讨适应于新闻听力理解。如何对听力材料达到最有效理解, 一直以来都是心理学家与语言学家们研究的重点。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 受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影响, 传统听力理解观认为听力理解是一种基于语音、词汇和句法知识的信息被动接收过程。听者在整个过程中, 只要通过语言符号的刺激就可作出反应, 通过逐词逐句的解码就可获得意义, 听者的能动作用完全被忽略, 听力理解成了一种机械的刺激反应过程。20世纪60年代末, 心理学、语言学、心理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等领域的研究都取得了重大的突破, 极大地推动了听力理解研究的发展, 尤其是现代认知心理学的图式理论被广泛应用到对阅读、听力与理解等心理过程的研究之中, 听力理解得到了科学的解释。

这些研究表明, 听力理解是一种极其复杂的动态的心理活动和信息处理过程。它并不是一种单向的信息接受活动, 也不是通过对词、句、篇的解码而获得意义的过程, 而是听者已有的语言知识、背景知识等与听力材料之间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在这一动态过程中, 听力材料以其语言文字形式、内容和结构作用于听者, 向听者提供信息, 同时听者也以自己已有的知识作用于听力材料。也就是说, 在处理听力材料时, 除了由材料输入的信息外, 听者还必须利用他们的语言知识和背景知识, 并使之同材料信息相互作用、产生共鸣, 以达到理解的目的。图式理论学家们称之为“材料驱动” (data-driven) 和“概念驱动” (concept-driven) 。[2]前者促进读者能获得与先验图式相符合的信息, 后者帮助读者通过对输入信息进行拟合优度评价从而作出合适选择与解释。[3]从而达到对听力材料的理解。

三、新闻听力理解的图式类型及意义

根据图式理论, 新闻听力理解的效果主要受三种图式的影响, 即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语言图式是关于语言方面的知识;内容图式是指有关文本内容的背景知识, 即听者掌握的有关材料主题知识, 它是听力理解的核心和关键;形式图式则是关于语篇结构方面的知识, 即听者对新闻材料体裁的了解程度。大脑中储存的这三种图式分别与听力材料的语言、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 从而产生对材料的理解。

1. 语言图式

理解和掌握基本的语言知识是听力理解的前提。实践证明, 语言知识的多寡对听者的听力理解有着重大的影响, 特别是在学习的初级阶段。如果语音错误、词汇贫乏、语法薄弱, 听力技巧和策略再好, 听力理解也难以达到应有的效果。具体而言, 新闻听力理解中的语言图式, 就是关于听力材料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1) 语音方面

英语新闻播报语速较快, 而且经常伴有连读、同化、弱化、省略等发音现象。英音与美音为英语两大标准变体, BBC和VOA是其主要的代表节目, 两者发音略微有区别。

(2) 词汇方面

英语新闻词汇可分为一般新闻词汇、缩略词、新词、借用语等。一般新闻词汇指在新闻报道中经常出现的稳定词汇;缩略词又分为缩写词和简缩词。缩写词, 又称首字母缩写词, 如:WTO.简缩词主要是通过截头去尾, 或是将一个词的首部加上另一个词的尾部构成, 如:Expo.。英语新闻中的新词非常重要, 主要有三种形式:如:euro属于新事物催生新词;headhun (出自原始部落猎取敌人人头作为战利品这一习俗, 现用来比喻“以高聘金等方法从同行业队手中挖走人才;猎头”等) 属于旧词衍生新义;cyberspace (cyber-表示“网络的”) 属于旧词派生新词。新闻中的借用语通常借用地名、建筑名指代该国或其政府及有关机构, 如Pentagon指代美国国防部等。

(3) 语法方面

英语新闻的语法特征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前置定语种类繁多, 经常出现多重修饰语;时态呼应不拘规则;被动语态占较大比重;广泛使用直接和间接引语, 一则显示出该新闻的真实感, 二则增添新闻的生动性。

由此可见, 听者一定要加强语言基础知识的学习, 牢固掌握足够的新闻词汇, 熟悉习惯的新闻报道的语音语调, 把握新闻报道的语法结构知识规律, 建立完整的语言图式, 为达到良好的新闻听力理解打下扎实的基础。

2. 内容图式

要想获得颇为有效的听力理解仅有语言图式还不够, 还需要“关于文本内容的背景知识”[4]。换而言之, 对听力文本所涉及的主题的熟悉程度, 是决定听力理解的核心和关键。任何听力文本, 都不是语言基础知识的简单组合, 它还在各个层次上体现着使用该语言的民族的文化, 因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文化背景知识构成听者内容图式的重要部分。内容图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语言图式的不足, 帮助读者预测和选择信息, 排除歧义, 提高听者对材料的理解程度。新闻内容包罗万象, 涉及生活各个层面。如果听众对英语国家的政治、经济、历史、地理、文化、习俗、宗教等背景知识不了解, 对新闻的内容就缺乏认同感, 那听力活动就很难进行或者产生听力理解错误。

3. 形式图式

形式图式是指对各体文本篇章结构的知识。[5]对听力材料体裁的了解程度, 与语言图式和内容图式一样, 影响其对内容的理解。英语新闻听力中的形式图式主要指它的三种主要的结构特点。

(1) “倒金字塔结构”

又称“倒叙法”, 为新闻中最常用的结构。这一结构主要包括导语和主体。导语通常是首句或首段, 概括新闻的要点, 一般含有“新闻六要素” (五个W——Who, What, When, Where, Why;一个H——How) 中的几个甚至全部要素。主体部分则会围绕导语按重要性依次递减的顺序展开, 对导语内容进行扩展或补充, 适于报道“硬新闻”。

(2) “金字塔结构”

此将报道的事实按时间顺序排列, 逐渐进入高潮, 故又称“编年史结构”。其通常由开头、正文、结尾三大部分组成, 展开情节的节奏较缓, 适于报道“软新闻”。

(3) “倒叙—顺序”混合结构

这种结构由导语、主体、结尾构成。导语为概要性导语, 交代事情的轮廓, 主体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报道, 结尾可以是一个精彩的尾声, 这种结构较适用于较长的报道。

参考文献

[1]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188, 188-189.

[2]张必隐.阅读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2:247-248.

[3]Carrell, P.L.Theory and ESL reading:Classroom implica-tions and applications[J].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1984, VOL68:332-342.

[4]Carrell, P.L.Devine, J.&Eskey, D.Interactive Approach-es to Second Language Reading[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8:333.

图式理论与听力理解 篇5

关键词:英语教学; 图式理论; 听力理解;

中图分类号:G40-0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7-0104-02

随着人们对听力在外语学习和交际中的特殊作用的理解以及对听力教学重要性认识的加深,有关听力教学的特点和方法的研究近几年有所增加,(束定芳:2008) ,教学研究者们开始从不同的领域寻求提高听力能力的理论方法。图式理论在英语听力训练中的应用也逐渐受到关注。

一、图式理论

(一)图式的概念。

图式是康德最早提出的一个哲学概念。20世纪初,瑞心理学家皮亚杰把图式引入心理学。皮亚杰认为,图式是人的思维中最基本的建构单位。图式可小可具体,也可大可广泛,随着一个人的思维过程变得越来越有序和新的图式的不断发展,他的行为也会变得越来越复杂越来越符合社会环境。德国心理学家Bartlett认为“图式是对过去经验的反映或对过去经验的积极组织。”(Bartlett:1932)随后,心理学家皮亚杰开始用图式概念来解释发展问题。图式理论认为人们在理解,输入,吸收信息时,需要把输入信息和已知信息联系起来。刘绍龙(1996)指出对输入信息的编码和解码都依赖于人脑中已经存在的信息图式,输入信息必须与之相匹配,才能完成信息处理等一系列过程,即从信息的接受,解码,重组到储存。

(二)图式的分类。

图式可以分为语言图式(language schema),内容图式(content schema)和形式图式(formal schema)。

语言图式:指的是读者先前的语言知识,即一些关于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的知识。如果缺少这方面的知识,那么就会使读者在听力理解中遇到障碍。语言图式在外语听力中的作用比在本国语听力中的作用显得更为重要。这是因为语言在外语听力理解中是一个主要工具。

内容图式:指的是文章的内容也是文章的主题,因此内容图式又可以被称为主题图式。当我们听一篇文章或文章的一个片段时,往往要预测文章的主题是什么。根据文章的内容或主题,听者就能猜测出文章的大致内容。一般来说,对文章主题的了解程度直接影响对这篇文章的听力理解程度。

形式图式:与内容图式同样重要的是形式图式,指听者在篇章、修辞等方面所具备的知识。听者如果了解篇章结构方面的形式图式知识,有助于理解预期的建立,抓住话语的主要意思。如听着在听到“Could I help you?” (请问需要什么帮助吗?)这句话时,学习者的大脑中会出现餐馆点餐等情景。

二、图式理论对听力理解的作用

听力理解是一个对意义进行建构的复杂的心理过程,是一个积极的对声学信号进行分辨,筛选,组合,记忆,释义,储存和预测的过程(Vandergrift et al,2006)。听力理解是语言输入信息作用于人脑,激活头脑中某些图式并引起整个知识网络的反应,使输入信息与头脑中原有知识体系建立起意义的过程。在听力理解的过程中,听者在其自身已有的背景知识的帮助下透过语音层次和句法结构层次验证新的信息,捕捉说话人的目的,达到语义层次的理解。听者在听的过程中即听者大脑中没有与材料相关的图式或未能成功地激活图式,听力理解就会受到严重的影响。因此有关背景知识的教学活动可以大大地促进学生的听力理解。听者大脑的图式越多,对材料的理解就越正确、越透彻;听者掌握的背景知识越多,就越有利于在大脑中建立更多的新图式,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一)图式有助于理解语篇。

很多学生时常苦恼于听不懂材料,他们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些细枝末节上而忽略了整段材料的大意,听力训练不同与阅读训练,还有可以“回视”的空间,所以弄懂整个语篇的大意才是很重要的环节。因此,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建立语篇模式,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理解篇章内容还可以加深学生对语篇的理解程度。即使有些细节没有听到,学生也可以从整体上把握篇章大意,减少恐惧心理。

(二)图式有助于预测上下文。

图式还可以对语境进行预测。教师可以根据听力材料的内容,在听力训练之前让学生讨论某个话题,学生的大脑中就会出现与此相关的知识图式来预测这个话题下一步可能出现的情景。

例如:M: Good morning, can I help you?

W: Yes, I’d like a double room.

M: How many...

从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这个场景发生在旅馆或酒店,主角是酒店服务员和一位客人,时间发生在早上,根据“How many。。。”也可以预测出服务员询问客人打算住几天的情景。学生可以对接下来的对话进行大胆假设,从而在听力过程中快速捕捉信息。

(三)图式有助于培养学生探究意识 。

由于新旧图式的不断整合,学生在大脑中的潜在知识也在不断积累。学生可以利用图式,在听完一段完整语篇后进行分析与综合从而建立新的语篇图式,因此,学生的分析能力,综合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都能得到锻炼。

三、图式理论对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启示

图式在听力理解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图式理论应用于英语听力教学无疑会极大地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从而提高整个英语教学水平。

(一)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建立丰富的图式网络。

如前所述,听者在听的过程中如果缺乏相关的背景知识或不能恰当地运用这些背景知识,即听者头脑中没有与材料相关的图式或未能成功地激活这些图式,其听力理解也会受到严重影响;而听者头脑中积累的图式越多,对材料的理解就越正透彻,同时听者掌握的背景知识越多就越有利于在大脑中建立更多的新图式。

nlc202309030729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建立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式,努力提高学生建立图式的自觉性。一方面,教师应注重向学生传授相关的语音知识,使学生能够很好地掌握爆破,连读,弱读等微技能,从而在听到句子,对话或短文时能明确说话者的语音语调,达到理解的目的。另一方面,教师尤其要注意帮助学生扩大知识面,将有关文化背景知识的教学渗透到英语教学中,以丰富学生的内容图式,增强文化意识。

(二)教师要在图式理论的指导下形成一个良好的听力教学模式。

首先,教师应该正确指导听前活动。听前活动不仅是信息输入的过程,帮助学生了解相关背景知识并熟悉部分词汇,更能激发学生听的动机开展有效的听前活动对培养学生把握主旨,捕捉细节,预测情景等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胡洁元:2009)成功激活听者已有的相关图式是完成听力理解的先决条件,如果没有足够的刺激使图式发生作用,即便具备相应的图式,听者也无法完成对听力材料的理解。因此,教师运用图式理论指导听力教学时,首先要对学生进行“预热”训练。预热时教师可以提问,进行背景知识介绍,提出将会出现的重要句型,还可以利用图片展开学生的预测能力。

其次,教师应指导和帮助学生在听力理解的过程中正确、合理地运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两种信息处理方式,以加深对所听内容的理解。也就是所谓的“泛听”与“细听”方法的结合。在听第一遍的时候,教师让学生听懂篇章大意,让学生进行讨论,预测,归纳大意。由于每个学生所建立起的内容图式不尽相同,还可以达到“图式互补”的作用。听第二遍的时候利用自下而上的方法,努力听懂细节问题,与预测内容进行校对。

最后,教师要重视听后阶段的“回视”。听完一段篇章后,学生暂时对所听知识有了初步了解,在听的过程中短期记忆暂时发挥了作用,但是短期记忆必须转化为长期记忆才能在大脑中保存从而形成新的图式。我们进行听力训练,不仅要完成一定的听力练习,还要以听力内容为载体,了解学习更多的文化背景知识,这些知识会帮助学生形成丰富的图式从而指导更多的听力训练。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听力理解过程不是单纯的解码过程,而是一种解码过程和意义再构建的、有图式等要素参与的复杂的信息处理过程。教师在课堂上应把握两点:一是将听力技巧的训练作为重点,二是注意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多引导学生分析各种文体的内容图式,使学生在听力过程中更快地获得信息和知识,增强听力理解能力,以便可以真正地激发学生对英语听力的学习兴趣,从而可以真正的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水平。

参考文献:

[1]Bartlett, E C. Remembering : A Study in Experimental And Social Psychology [M].London: cup.1932.

[2]Vandergrift, L. 2006. Second Language Listening: Listening ability or language proficiency [J]. 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90(1):6-1.

[3]胡洁元,“高中英语听前活动设计中的问题及对应策略”[J],《中小学外语教学2009年第七期。

[4]金华,“运用图式理论提高英语听力教学”[J],《江苏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02期。

[5]刘绍龙,“背景知识与听力策略—图式理论案例报告”[J],现代外语:1996年第1期。

[6]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7]王桂馨,“巧用图式理论”[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0年第1期。

图式理论与阅读理解述略 篇6

1 图式理论与阅读理解

图式理论最初由德国心理学家康德 (Kant) 1781年提出, 巴特里特 (F.Burtlett) 后来把它应用于心理学研究, 而最终把其发展成一种系统完整的理论则是由美国的人下智能专家鲁梅尔哈特 (Rumelhart) 来完成的。20世纪70年代, 梅尔哈特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图式理论。该理论认为:人们理解新事物时需要将新事物与自己已有的背景知识联系起来。在这一过程中, 人们过去具有的知识和知识结构对其认知活动起着决定作用;人们大脑中存储的知识是由一个个单元组成的, 这种知识单元就是图式;这些图式大小不同, 层次不同, 相互连接, 纵横交错, 在长期的记忆中形成一个巨大的立体网络系统, 它包括各种各样的知识, 图式的总和便是一个人的全部知识。图式是认知的基石, 人们处理外界的任何信息, 都需要用大脑的图式, 依据图式来解释、预测、组织和吸收外界的信息。依据图式理论, 阅读心理过程是一个读者与读物、文字输人信息与读者的图式知识相互交流的过程。[1]在阅读文本时, 读者需借助这些图式网来填补文本中表达出的细节内容, 从而达到阅读理解的目的。

根据这一理论, 阅读理解是一个读者被激活的相关图式与阅读材料之间双向交流的过程。据此而产生的三个信息处理基本模式“自下而上” (bottom-up) , “自上而下” (top-down) 和“相互作用” (interactive) 。“自下而上”指低层次的图式激活高层次的图式。即依赖文章提供的语言信息, 从小到大进行解码, 即从字母、单词、词组上升到语句层面, 再过渡到文本理解。在这种信息处理方式中, 输入头脑的信息起始于最基本的图式, 并逐渐合成较大的高层次图式, 激活头脑中固定的图式发生作用。“自上而下”指高层次图式使低层次的图式活动起来, 即运用背景知识去理解文章意义层面, 再过渡到文本理解。在阅读理解过程中, 读者利用大脑中的高层次图式对输入的信息进行预测、判定和选择, 从而加速信息的吸收和同化。例如, 在阅读有关“地震”的报道时, 标题便激活了“地震”的图式, 它就会对信息进行组织, 人的头脑中就会出现有关地震的时间, 地点, 震级, 烈度, 死伤人数, 次生灾害等图式。因此, 人们对“地震”的报道有了预测, 这对理解带来了极大地帮助。“相互作用”指阅读中既需要运用“自上而下”模式又要运用“自下而上”模式。运用“自下而上模式”可以帮助读者根据文章信息激活头脑中的较大的图式, 应用“自上而下”的模式则可以帮助读者运用高层次图式, 通过调用被激活的世界知识来预测、分析所输入的信息与文章之间的关系, 帮助读者克服语言线索不足带来的困难, 有助于了解文章中单词、短语和句子的意义, 消除理解上的歧义并提供意义选择的方向[2]。

2 图式理论对教学的启示

运用图式理论研究阅读, 强调的是背景知识在阅读理解中的作用。如果读者具有与阅读材料相关的背景知识, 语言难度就会减小。如果缺乏背景知识或形成不适当的图式, 理解就会受阻或误导。也就是说, 学生所掌握的与文本内容相关的图式越多, 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信息存储能力以及回忆信息的能力就越强。学生所掌握的与文本内容相关的图式越少, 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信息存储能力以及回忆信息的能力就越弱。因此, 外语教师可通过文化比较及导入的方式, 帮助学生建立图式知识网络。在教学中, 我们可以透过单词, 句子, 与篇章导入背景文化, 有的放矢地介绍与之有关的中、英文背景材料和相关知识, 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比如, 当碰到“Christmas”一词时, 大多数学生都知道是每年12月25日西方的一个重要节日。而为了扩大学生的文化背景知识, 教师应适当介绍一些文化内涵:西方人信仰上帝, 以上帝的儿子Jesus Christ的诞生作为新纪元的开始, 所以就有“公元前” (Before Christ) 和“公元”之说;还可以给学生讲授Christmas Eve、Christmas tree、Christmas card、Christmas Carol (圣诞颂歌) 等相关词语以及关于Santa Claus (圣诞老人) 的传说;另外, 还可以给他们介绍西方国家的一些其他节日, 如, Easter (复活节) 、Thanksgiving Day (感恩节) 等和列举中国的一些传统节日。这样使学生既学习了语言, 又了解了文化。又如当碰到这样一句“Get off the train on the right foot for luck in the new life”时, 教师可适当的导入一些文化背景知识。这是美国一种迷信的说法:右脚先着地能带来好运气。以往学生们对美国先进的科学文化有所了解, 殊不知美国人同样迷信。其中最为常见的迷信就是:在室内打伞会给屋内人带来坏运气;数字13不吉利。有了这样的文化背景, 学生们才能够多方位, 更深刻的理解文章, 从而提高阅读效率。

同时, 教师应鼓励学生扩大阅读量, 多读一些涉及政治, 经济, 文化, 历史, 地理, 医学等领域的文章, 因为读者与材料所相关的知识经验越多, 理解越好。如:一篇关于艾滋病的文章, 对医学知识了解较多的读者肯定比那些知之甚少或是不知道的读者理解率要高。另外, 教师还可以采用灵活多样课堂教学方式, 教学方法可以因内容、因条件而异。如安排课堂讨论或辩论, 看录像, 组织表演或扮演角色, 介绍关键词, 利用英语阅读配的插图让读者展开概念联想等来扩大学生知识网络。

3 结束语

由此可见, 英语阅读理解是一项复杂的心理过程。图式是吸收信息,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手段。只有当学生将自己的背景知识与语篇所负载的语言文字信息联系起来以后, 才能理解文本, 从而最终提高英语阅读水平和能力。图式理论使我们对阅读理解有了更新的视角和理解。图式和图式理论的运用, 将改变我们以往对语言阅读理解的传统观念, 为那种将阅读理解的重点放在阅读材料本身的传统阅读教学带来一点启示, 为英语阅读及教学带来新思路和新方法。

参考文献

[1]李景艳, 卢世伟.图式理论与英语阅读教学[J].长春工业学院学报, 2001.2 (3) .

[2]陈贤纯.外语阅读教学与心理学[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1998.

[3]高新艳.图式理论与大学英语阅读教学[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8.34.

[4]彭聃龄, 谭力海.语言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人学出版社, 1991.

[5]斯琴, 李满量.从图式理论的视看阅读理解的心理过程[J].内蒙古大学学报, 2007.1.

[6]束定芳, 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力法[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6.

图式理论与英语阅读理解教学 篇7

1. 阅读与阅读理解

什么是阅读?其实阅读的概念在近几十年不断地变化。最初,阅读被认为是一种解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对于读者的理解能力完全被忽略了。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人认为阅读不仅只是读印刷品,而是读者大脑中已存储的信息和阅读材料的一种互动。换而言之,对于一篇文章的理解程度取决于读者大脑存储的背景知识(Nuttall,1996)。

Goodman(1967)认为阅读就像一个心理语言学的猜谜游戏,它涉及思维和语言的相互作用。Smith(1973)提出,阅读根本就不是一个视觉过程。Urquhart&Weir(1998)认为阅读是通过对印刷品的语言解码和信息理解的过程。阅读理解如上所述,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它包括读者、作者和印刷品的相关信息。

2. 图式与图式理论

“图式”这一概念最早是由德国哲学家Kant在1781年提出的,英国心理学家于1932年根据格式塔心理学的理论最早提出并应用了图式理论,用于阐述背景知识在语言理解中的作用。70年代后期,Rumelhart认为,图式的等级层次形式存储与记忆中的一组“相互作用的知识结构”(1980)。概括地说,图式理论是由过去的经验或背景知识组成的。图式是人们大脑中存在的知识单元,是指每个人过去获得的知识在大脑中的存储方式,是大脑对过去的经验的反应或积极组织,是被学习者存储在记忆中的信息对新信息起作用的过程,以及怎样把这些新信息丰富到学习者知识库中的过程。一个图式就像一个有许多空档的构架。当新信息和存在的背景知识融合在一起并被放置合适的空档时,图式便被认为是被激活(activated)。比如:儿童在学习到“老鹰”这个动物时,想到它有羽毛、翅膀、会飞,利用已有的图式会把“老鹰”归类到飞禽中。所以,一个图式的空档通常可以被许多具体的样本填充。图式对于语言理解有巨大影响,Howard提出,图式不仅有助于我们“感知世界”,也有助于我们理解语言。

3. 图示理论解释背景知识与阅读理解的关系

许多外语教师认为学生阅读理解差是由于语言知识的匮乏,以为扩大词汇量和掌握复杂句型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唯一途径。其实了解和掌握文章背景知识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关键所在。目前,学生阅读能力差,原因固然多,但背景知识缺乏是影响学生理解能力的原因之一。因而,在阅读文章前,增加学生背景方面的知识显得尤为重要。

背景知识常常是指某一阅读材料之前的知识可以是一种普遍的尝试,也是读者长期的知识或经验的累积。Coady在有关的论述中指出:总的来说,具有西方文化背景的学生,学习英语更容易。对于中国学生,由于中西方的文化背景差异较大,这也就成为学生英语水平很难上升的原因之一。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英语,尤其是英语阅读时要发挥大脑中已有的背景知识,将相关信息与文章中的信息联系起来。

1982年,Hudon用图示理论研究阅读中背景知识与外语能力之间的关系,其结果认为,外语读者的背景知识,一旦触发,会比外语能力产生更大的作用。Anderson曾指出,图式为我们吸收篇章信息提供了心理框架,使我们能有条不紊地在记忆中搜索信息。当人的大脑中存储着各种各样的图式,语言图式的建立是人们在习得语言的过程中,通过反复使用语言,将语料存储在长期记忆中。当大脑接收到刺激信号后,对其进行认真的处理,辨认出语料性质并引发联想。当一篇内容较新的文章出现时,大脑会自动搜索旧有的图式,即相关这篇文章的背景知识,当旧有的图式和文章的新信息发生联系建立起关系时,图式便被激活了。如果图式所要的材料不存在时,即大脑中没有相关背景知识时,我们的认知就会有一定的困难,对整篇文章的理解产生了阻碍和整体的把握。这时就必须调整旧有的图式,吸收新的图式即激发起较高水平的图式活动,这样存储在大脑中的图式又将成为阅读下一篇文章的背景知识。

4. 图式与阅读理解的三个理论模式

何广铿教授在《英语教学法基础》一书中提出了英语阅读理解教学的三种模式。即Cough的“自下而上”模式;Smith和Goodman的“自上而下”模式;Rumelhart,Coady和Bernhardt的“对流模式”。

4.1图式与“自上而下”模式

Cough的自下而上模式是对传统观点的系统性总结。阅读可以看成是一个解码的过程。由于作者使用文字、符号及一定的语法规则把自己要表达的意思编成语码,所以阅读者必须解释语码。阅读者必须从最小的单位即字母和单词的识别开始,再扩大到句子、段落、语篇。所以依照这个模式,在老师的带领下一般就是帮助学生扫清阅读障碍,弄清词句的意思。在这种模式下,学生的图式的发挥只是在大脑中搜索了单词的意思。所以在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虽然学生对文章逐字逐句读懂了,但是由于对文章的内容、体裁把握不够,缺少相关的背景知识,故阅读成绩提高不大。这种“自下而上”的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为学生在阅读时并非完全依赖文字。学生脑中相关的背景知识实际上起着极大的作用。

4.2图式与“自上而下”模式

Goodman认为阅读是“心理猜谜游戏”,“有效的阅读并不是来源于对词句的精确辨认,而是来源于读者是否具备事半功倍的技巧,即能否选择最关键的字词据此猜出文义”。Smith把Goodman的观点向教学的方向进一步推广。他认为对于学习者来说,咬文嚼字的阅读方法是下策。“预测”的方法无论对初学者还是熟练的读者来说都是最有效的阅读方法。“自上而下”模式从70年代应用于研究以来,对阅读理论的影响是深远的,他认为,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仅积极地参与信息的加工、预测,而且其背景知识在阅读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图式在“自上而下”的方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当一篇新文章出现时,需要用提问的方法激活学生大脑中已存在的相关图式———背景知识,启发和引导学生对于文章内容的了解、归纳、推理,建立新的背景知识,并达到准确理解文章信

对高中生英语阅读习惯的调查研究

(辽阳市辽化第二高级中学,辽宁辽阳

中学英语教学大纲指出:“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对中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基本训练,培养学生口头上和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侧重培养阅读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阅读能力的提高,是听、说、写能力提高的关键。通过阅读,学生扩大了知识面,增加了词汇量,在交际时就不会因为知识或词汇贫乏而言不达意,写作时才能语言地道、内容丰富。从长远的观点来看,中学阶段阅读能力对学生以后的进一步深造也有很大影响。我以培养学生自主阅读习惯为目标,对我校学生英语现状进行调查,从而了解学生对英语的兴趣性、应用性和希望等。调查对象为高一和高二年组。最终掌握各个层次学生的英语学习尤其是英语阅读习惯的特点和现状。

一、高中生英语阅读基本现状

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内容针对不同年组分别进行项目调查。

息的目的。

“自上而下”的理论发展到后来也导致了某些过头的观点,即过分地忽视了词汇在阅读中的作用。大量的实施和实验证明“在阅读的过程中,只发挥背景知识而缺少语言知识是不够的”。

4.3图式与“相互模式”

所谓“相互模式”,指的是读者的背景知识与词汇知识相互影响,他是在研究外语初学者的阅读理解中发展起来的。“相互模式”加深了人们对阅读理解的认识。在阅读过程中,语言知识与人们头脑中存储的知识或称“图式”相互作用,从而产生了对语言的理解。阅读是“自下而上”和“从上而下”两个信息加工处理相互作用的过程。因此,对语言的理解到位,不仅取决于学生的语言水平,还取决于学生所掌握的背景知识的多少,以及是否能够使用旧有的背景知识和新的阅读材料建立起联系。所以图示理论给予英语阅读教学很大的启示,对于阅读文章只认识单词、翻译出句子,即只掌握一些语言知识是远远不够的,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也是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按图示理论模式,读者的阅读能力是由三种图式来决定:即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语言图式是阅读教学中的“自下而上”模式,它是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的基础,如果语言图式掌握不好,学生就难以识别句子,更难调用相关背景知识。而内容图式是读者所具备的与语篇内容相关的背景知识。而形式图式是对文章的内容理解即整体的把握。显然,“相互模式”主要运用了图示理论中的形式图式,学生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其他两种图式形式到底应该掌握到怎样的水平,即学生的语言水平和相关背景知识怎样较好地交互才是理想的阅读水平,这是“相互模式”的局限所在。

5. 图示理论对阅读理解教学的指导

阅读理解在英语教学中占着重要的地位,英语阅读是重要的语言运用能力,也是重要的学习技能,是文章开篇所提到的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只引导学生记忆陌生单词、翻译长难句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英语阅读上的问题。要理解文章,除了语言本身的问题之外,还存在着背景知识的问题,因为有时背景知识对原文的理解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也就是说读者对所阅读的原本有陌生的词汇或语法结构方面的障碍,并不一定影响读者对原文的理解,而缺乏相关的背景知识则会给理解带来诸多困难。

由于背景知识的匮乏,学生的思维会受到限制。只有丰富

高一年组调查项目:(1)学生基本情况调查(英语阅读兴趣性);(2)英语阅读的范围、时间、方式和目的(英语阅读实用性);(3)英语阅读时的习惯(英语阅读有效性)。高二年组调查项目:(1)英语阅读动机;(2)获得英语阅读途径和阅读学习计划;(3)阅读策略和阅读效果;(4)阅读对自己情感的影响。

(一)高一年组调查结果。

高一年组共有学生147人,调查后发现其中对于关于阅读时间的调查中,选择“不到一小时”为42人,选择“半小时”为30人,共占总人数的48.98%。

1.对于阅读兴趣的问题:“你喜欢进行英语课外阅读吗?A非常喜欢B.喜欢C.一般D.不喜欢E.根本不喜欢”,选A的27人,占18.47%;选B的22人,占14.96%;选C的50人,占34%;选DE的48人,占32.7%。可见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不高,缺少积极性。

2.对于阅读方式的提问:“你通常以什么方式进行英语课的背景知识,在英语阅读时语言能力低下,也会造成阅读障碍。如上所述,图示理论有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三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这三种图式,恰到好处地运用阅读教学中的三种模式,即“自下而上”、“自上而下”和“相互模式”。因为这三种模式各有其优势和局限,故要合理地运用,在教学中既要教给学生基本的陌生词汇、语法知识,提高学生的语言基本功,又要在此基础上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调用旧有图式和文章新的图式形成网络点联系。两种方式很好地结合在一起,“相互模式”才会很好地发挥作用。

在皮亚杰(Piaget)的认知概念里,有“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在这里,同化是指把新体验知觉整合到先前已确立的认知结构中,使新体验和知觉变得有意义的过程。“顺应”是指在没有现存图式可以匹配数据的特征时,同化过程不起作用,就必须发挥新图式来适应这些新的体验。“平衡”是一种自我调节过程,是同化和顺应的协调状态。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用KWL方法。比如说有一篇内容较陌生的文章出现,首先让学生说出什么是他们知道的(K),什么是他们迷惑从而造成阅读障碍,即什么是他们想知道的(W),然后老师提供给学生相关的背景知识,之后从学生那里了解到他们究竟学到了什么(L)。学生在了解这些知识后,带着从同化和顺应过程中所获得的新知识去阅读这篇文章。当学生在阅读其他文章时,大脑的图式没有相关内容的储存,这会唤起学生认知的失衡,教师可在此利用KWL方法结合阅读的三种模式训练学生的阅读。

摘要:在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强调大量的单词积累和长难句的分析和翻译,这对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作用不大,并且让学生处于被动地位。阅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我们在英语教学中应强调背景知识的重要性,运用图式理论结合阅读教学的三种模式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关键词:图式理论,英语阅读理解,阅读教学

参考文献

[1]Brown,H.D.Teaching by Principles[M].New Jersey:Prentice Hall Regents,1994.

[2]Goodman,K.S.Reading:A psycholinguistic guessing games[J].Journal of the Reading Specialist,1967,(1):6.

[3]Smith,F.Reading without Nonsense.Teacher College,Columbia University,New York and London.

[4]李红.图示理论与阅读理解[J].山东外语教学,2003,(1).

[5]何广铿.英语教学法基础[M].暨南大学出版社,1996,(6).

图式理论与听力理解 篇8

关键词:图式,英语,听力,教育教学,融合,建议,分析

将图式理论和英语听力教学相互融合不仅仅能够将学生主观能动性以及学生对于所接受材料兴趣进行充分的调动, 使其能够在听力的学习过程中进行积极和有效地思考, 更加能够把过去传统听力教学从将词和句子作为中心成功的转变到将语篇作为中心这一个方向上面来。笔者根据图式理论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的运用效果进行总结, 得出了一个结论, 学生不仅仅需要进行语言知识的储备, 更加需要进行文化背景知识的储备, 这样学生就能够在自身的大脑之中建立起大量图式, 并且能够在英语材料听力过程中将图式及时激活, 有效积极的将所获取的知识理解。

1 关于图式理论

早在1781年心理学家就已经将图式理论的概念引入到了哲学认知论中, 在1980年, 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进一步将图式发生过程进行了阐述, 将图式的内涵很好的丰富, 并且将图式应用范围大大拓宽, 建立起了一个系统理论的框架。在此之后, 著名心理学家巴特利特将图式理论进一步发展, 他认为图式理论是一种对先前反应或者是经验的一种积极的组织, 是一种由过去的经验所组成的。图式理论会对人们所获取的诸多材料进行一个改造和重建, 使人们的认知能够受到先前经验发生一定的变化, 根据图式理论语言学家又指出在人们吸收、理解以及输入所获取的信息时, 必须要将所输入的信息和自己已经知道的信息或者是梗概也就是背景知识进行很好的联系, 对于新输入的信息编码和解码都必须要依赖于人们头脑里面那些已经存在了的图式, 所输入的信息也必须要和这些图式相互吻合, 只有这样, 我们才能够真正完成处理系列的过程, 听力也就是言语听辨的一个过程, 通俗说就是背景知识或者图式和输入信息或者声学信号产生相互作用的一种心理过程。

2 图式种类

笔者认为, 图式能够分成三种类型:形式图式、内容图式以及语言图式, 不同的图式类型在听力理解过程里面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尽相同的。

2.1 形式图式

所谓的形式图式就是指学习人员在自身掌握相关的文章体裁、修辞手法以及篇章结构等等方面的知识, 各个类型体裁的文章, 比如说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语言以及故事等等, 都具有其自身特定组织的结构, 也就是文章体裁不相同, 其信息所出现位置也就不相同, 然而, 信息所出现的位置对于文本内容进行回忆或者是理解都具有很大影响。听的人员头脑里面所存储的形式图式越丰富, 其对于所听的文本和材料组织的结构也就越熟悉, 就更加方便他对于文本内容进行理解和回忆, 所以, 笔者认为, 我们在听力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注意加强对于这一类知识进行总结和传授。

2.2 内容图式

所谓的内容图式就是指学习人员所掌握的和文章的内容息息相关的社会文化背景的知识, 也就是说关于文章主题背景知识, 所以, 我们又将内容图式称之为主题图式, 这一类的图式在理解过程中一直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比如说, 那些完全不懂电脑操作的人, 就算他们将介绍电脑文章中每一个词句都听清楚了, 那么, 他们仍然不会对其真正的含义进行理解, 除此之外, 在相当大程度上面内容图式都具有文化特异性, 比如说圣诞节以及教堂这一个类型的图式里面一直都将东西方文化差异进行透漏, 如果我们的头脑里面并没有关于这些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 那么, 我们想要对这类文章进行理解将是一件十分难的事情, 因此, 那些具有西方背景知识的学生就比那些没有具备西方背景知识的学生学习英语的效果更好一些, 其速度也更快一些, 丰富的背景知识能够将学习人员句法以及词法方面的不足进行很好地弥补, 也能够使学习人员将这些语言方面的困难进行忽略, 跳过这些困难去进行材料的理解。在英语语言的学习过程中, 因为我国的传统外语教学一直都对这一类知识传授以及学习进行充分的重视, 所以, 在学生的大脑里面内容图式也就十分匮乏, 这已经成为了影响到学生提高自身英语听力能力的重要因素。

2.3 语言图式

所谓的语言图式就是指学习人员所掌握的语言知识以及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 这里所指的语言知识主要包括语法、词汇以及语音等等, 进行语言理解的前提就是具有一定的语言水平, 在其他的能力和知识相同这一种情况下, 那些语言水平比较高的学习人员比那些语言水平比较低的学习人员理解的更好、更快, 所以, 加强语言基本功训练以及增加语言知识积累这二者已经成为了提高大学英语听力能力最为根本的因素所在。

3 图式理论与听力教学融合建议

3.1 图式理论与听力教学融合要求我们注重语言图式输入

根据图式理论所持有的观点, 笔者认为, 在进行信息处理的过程中, 学习人员往往会运用自上而下这一种方式先注重听单词以及词组等等细节性的语言信息, 接着再提高到对于语篇以及语句整体的理解, 这种自下而上信息处理的方式方法能够使学习人员注意到新信息以及和其自身与其内容并不相符合的重要内容。因为听力理解一直都包括自上而下信息处理的过程, 将知识对于听力产生的影响重点强调, 所以, 在大学英语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 要求我们教师必须要不失时机的为学生输入相关的语言知识。首先, 要求我们必须要重视为学生讲授一定的英语语音知识, 因为很多英语教学都缺少一定的语音训练, 这也就使学生的英语发音不规范并且比较随意, 比如说很多学生都将Genes这一个单词误听成是Jeans, 将Crashs误听成是Crush, 这样情况的出现导致了学生对材料理解大不相同, 那些不会读或者是读不准某一个单词的学生头脑里面就没有这一个单词声音的图式, 所以, 这也就严重影响到了他们对于听力的理解。在英语单词里面, 有些单词是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音节组成的, 仍然存在着弱读、次重读以及重读等等规则, 很多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都不能充分的重视这一点, 所以, 他们不能规范的发音, 这些错误发音在语音图式里面进行储存, 时间长了不仅仅对听力产生影响, 更加会导致句子里面英语单词的词性和词义产生混乱, 最终造成了这些学生出现理解障碍。所以, 身为英语教师的我们必须要主动并且及时的为学生讲解在英语的语流里面连续、弱读以及重读现象, 其次, 很多学生都喜欢用英语单词的形来按照汉语含义这一种方法进行单词的记忆, 从根本上将语音和词义之间的联系进行了忽略。

美国的心理学家奥苏贝尔一直都认为, 如果我们在单词图式里面储存单词仅仅具有文字符合以及意义的部分, 那么, 我们就不能够理解感知到具有潜在意义声音的信号, 很多学生对此深有体会, 他们听到一个单词发音, 虽然这个发音个很熟悉, 但是他们反应不来这个单词的含义, 如果我们将这个单词写出来, 学生就会彻底明白这个单词, 产生这种问题的原因就在于单词的义、形和音之间相互脱离。

3.2 图式理论与听力教学融合要求我们注重语境图式输入

通常情况下, 我们都将语境分成广义语境以及狭义语境, 所谓的狭义语境就是指前言后语中所形成的语言的环境, 广义的语境就是指说话的人员所处于的具体环境, 我们将其成为场景图式, 也就是具体的社会环境或者场合。在学生进行听力的过程中, 语境能够很好的促使学生预知、联想、判断以及猜测等等听力微技能的发挥, 学生也能够将语境或者上下文进行充分的利用来进行听力的理解。

3.3 图式理论与听力教学融合要求我们注重文化背景知识图式输入

听力理解的过程其实就是学习者头脑里面图式和文字材料所提供信息之间进行相互作用的重要过程, 在听力理解的过程里面, 如果学习人员头脑里面具有十分丰富的图式知识, 那么, 他们的听力理解能力也就能够得到很好的强化, 相反, 他们的听力能力也就会受到很大的削弱。所以, 我们在听力的教学过程中, 必须要注重向学生传授一定的图式概念和知识。

虽然学生已经将英语学习中的各种语法结构以及词汇进行了掌握, 但是, 我们不能说学生具有很高的听力理解能力, 原因就在于还有很多其他的要素需要我们考虑。皮尔杰认为, 语言的能力学习的过程就是向周围的环境进行学习并且和周围环境产生相互作用的一个过程, 并且要在这一个过程里面将图式作为主要的机制之一, 图式就是指人们向环境进行学习的重要结果, 并且意味着一个人在自身记忆的过程中具有一个囊括自身全部知识储蓄的仓库, 当我们遇到新的问题和情况的时候, 它就会从仓库里面挑选出相关的信息并且用这些信息来对新情况意义进行确定。如果说, 在“We had lunch at a drive in.”这一句中, 学生听到“drive in”的时候, 他们的大脑里面并没有与之相对应的知识储存, 所以他们不能够将这句话所具有的含义进行很好的理解, 实际上, 这一个词组就是指顾客不需要下车就能够买到食物的一种汽车饭店, 由于美国被我们称为车轮上的国家, 所以, 其自动化发展的程度就很高, 美国人的生活水平比较高, 其节奏也比较快, 所以, 在美国, 很多便利设施都应运而生。如果学生不能够对美国的这一个文化背景进行理解, 那么, 学生就很难和上下文进行结合, 从而对下文做出一个合理猜测, 所以, 笔者认为, 神为英语教师的我们必须要尽自己最大可能将教育教学的内容和知识面的扩大进行紧密结合, 在我们注意到纯语言知识讲解的时候, 我们必须要通过多种渠道来向我们的学生传授一些英语国家的风土人情、地理、历史、文化、经济以及政治等等知识, 增强学生头脑里面那些有用的信息储备量, 将学生知识图式进行不断的充实。

结语:该文中, 笔者首先对图式理论进行了分析, 接着又从形式图式、内容图式以及语言图式这三个方面对图式种类进行了探讨, 最后, 笔者又从图式理论与听力教学融合要求我们注重语言图式输入、图式理论与听力教学融合要求我们注重语境图式输入以及图式理论与听力教学融合要求我们注重文化背景知识图式输入这三个方面分析了图式理论与听力教学融合的建议, 笔者认为, 理论只有应用到实际操作中去才能够真正发挥其自身所具有的指导作用, 因此, 笔者主张我们要将图式理论与英语听力教学融合这一个理论知识应用到英语听力教学之中去。

参考文献

[1]郭佳, 蒋学清, 邵钦瑜.大学生听力策略的特点及其教学管理对策[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3) .

[2]胡渝镛.听力理解过程本质的认知阐释——图式理论应用在英语专业听力教学中的效果研究[J].陕西教育:高教版, 2008 (7) .

[3]常琳.从认知角度谈听力教学——基于图式理论的外语听力教学[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1) .

[4]黄子东.话题熟悉程度、语言水平和问题类型对EFL听力理解的影响:一项基于图式理论和关联理论的实验研究[J].现代外语, 1998 (4) .

[5]王仲生, 马丽雅.谈现代图式理论在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 (3) .

[6]侯磊娟, 卢志鸿.图式理论在CET-6听力测试中的体现及启示[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5) .

图式理论与听力理解 篇9

一、图式理论的内涵及在听力教学中的作用

图式实际上是认知心理学的一个概念。由康德提出, 其初始的含义属于先验的范畴, 后由心理学家巴特利特正式将该概念引入心理学中, 经过长期大量的实验, 心理学上的图式被认为是对过去反映或者经验的积极组织。

在听力教学中, 图式理论具有两个重要的作用:

其一, 对听力材料的预测。从心理学的角度上来说, 在每个人的大脑中都存有大量的信息, 但是, 这些信息会经过某些事件或者时间而隐藏起来, 就会让人产生没有发生的错觉。正如我们潜意识的知识一样, 如果不是遇到考试题目, 从而将这种信息激活, 它就会一直隐藏。这种隐藏信息的存在, 就让学生有了预测听力材料内容的可能性, 也就是图式理论的自上而下概念运用。根据话语的主题, 去推断内容, 并对其进行筛选。

其二, 提取听力材料的隐藏信息。从上文可以看出, 人的记忆之中会有许多的隐藏信息, 而这些信息的激活需要相关信息的刺激。在听力教学中, 图式理论就是具有一种能够让人们从听力材料中找出隐藏信息的作用。

二、关联理论的内涵及在听力教学中的作用

关联理论也是属于心理认知学上的重要理论之一。关联理论认为, 在日常的语言运用当中, 所有的交际都是依赖于关联存在。主体之间的话语理解, 需要从其本质上的关联关系进行分析。所以, 利用关联理论才能分析出话语背后的意义, 关联和语境效果成正比, 与理解程度也成正比。

在听力教学当中, 关联理论具有两个重要的作用:

其一, 最佳关联原则促使学生选择性听取材料。在做题的过程中, 听力考试具有一定的时间限制, 所以, 在整个听力考试过程中, 想要根据播放一两遍的听力材料去理解整个材料, 基本上是没有可能的。而最佳关联的原则, 就是让学生可以利用关联理论来提升自己对于英语听力的选择能力, 从而能把握到关键点。

其二, 通过分析材料得出有用信息。其实现阶段的听力考试都是相对基础型的。其语境都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真实存在的。在听力考试时, 学生会因为紧张和对英语的陌生而忽视该场景的熟悉性。关联理论, 实际上就是用自己的思维去推断材料中的下一个行为。对于关联度把握得越精确, 做题的难度就会越低, 从而提高英语听力水平。

三、图式理论和关联理论在高中英语听力中的运用表现

1.丰富学生大脑信息, 促进其对已有知识的串联。在听力考试中, 一般老师都会教学生, 先将听力题目进行大概的浏览和理解, 然后发散自己的思维, 去分析这题可能会存在于什么语境之中, 正常情况下答案应该是什么样。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对于图式理论的运用。当听力材料播放时, 考生需要尽可能的抓住关键词, 根据以往做题的经验, 关键的词句会在什么时候出现, 这实际上就是关联理论的运用。在当前的教学环境中, 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图式内容, 经常会让学生进行大量的练习, 从而提高学生的信息量。除此之外, 教师还会要求学生对基本的语境进行掌握, 从而提高他们对于关联性的把握。

2.利用关联性引导教学, 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听力教学中, 老师会让学生提前去看题干和选项, 以便于学生自己对于听力材料进行猜测和推理, 培养学生根据已有信息对材料进行预测的能力, 从而提高学生在语言交流中的主动性。听力理解实际上就是一个预测和确认的过程。学生利用对语境关联性的把握, 去猜测材料中可能会出现的内容, 从而在做题时占有主动地位。

英语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特别是听说方面, 能够熟悉的用于人际交往活动之中, 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所以, 对于英语的教学需要着重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而不是做题能力。

参考文献

[1]朱秀芝, 曹妍.基于图式理论和关联理论的英语听力教学研究[J].现代交际, 2012, 08:40-41.

[2]胡宗平.高中英语听力教学中图式理论的运用[J].读与写 (教育教学刊) , 2013, 08:125.

[3]陈阳.图式理论在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0, 06:936-937.

图式理论在英语听力教学中的运用 篇10

一、图式理论及其发展

图式理论是认知心理语言学家们用以解释理解心理过程的一种理论。1781年由心理学家Immanuel Kant率先提出。1932年英国心理学家F.C.Barlett在著作中(Remembering)明确提出了图式理论。20世纪70年代后期图式理论才受到重视。图式理论的观点被用于语言理解能力的研究中。所谓“图式”是指每个人过去获得的知识在头脑中储存的方式,是大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或积极组织,是被学习者储存在记忆中的信息对新信息起作用的过程及怎样把这些信息丰富到学习者知识库中的过程。“可以这样认为:我们所具有的图式就是我们所具有的知识”(张必隐,1992)。Pearson认为,图式是“人们听到或读到某些信息时在脑海中产生的景像或联想”(1982)。按照Cook(1989,1994)的观点,图式是头脑中的“先存知识”(the pre-existent knowledge)或“背景知识”。张怀建、黄建滨则认为,图式可以比作一个庞大的档案系统,它把个人的知识经验分门别类储存在大脑中,大脑接收一个新的信息后,便会设立一个新的文件夹(或先验图式),或把新的信息输入到现存的先验图式之中(1995:11),即图式是输入并储存在头脑中所有对世界的一般认识。人们头脑中储存着各种各样的图式,如去餐馆用餐的图式、去电影院的图式、逛商场的图式等。图式是一种抽象的包含空档(slob)的知识结构。它的每一个组成成分为一个空档。图式空档被足够的具体信息填充时,图式便具体实现了。

1983年,Carrel和Eisterhold把图式理论定义为“有关背景知识在语言理解中的作用的学说”。这种对运用图式知识进行语言理解和文本解读的阐述就是图式理论。听者除了对语言的基本解码技能外,必须把已知知识即背景知识运用于听力理解过程中。图式理论认为,人们在理解、吸收、输入信息的时候,需要将输入信息与已知信息或概念(即背景知识),联系起来对新输入信息的解码(Decoding)、编码(encoding)都依赖于人脑中已存的信息图式、框架或网络输入信息必须与这些图式(Schema)相匹配,才能完成信息处理的系列过程——即从信息的接受、解码、重组到储存,这就是图式具体实现过程。

二、图式在英语听力理解当中的重要作用

1.图式有助于语篇信息的吸收和理解

具有一定的背景知识或热悉语篇话题有助于听力理解。因为相关图式为吸收录音篇章信息提供了心理框架,即为人们理解事物提供了一种积极的准备状态,使人们对某事物的发展过程、环节和语言材料将要涉及的内容有了一个预期。当我们听辨一篇文章时,就容易理解文章。

2.图式有助于注意力的分配和集中

听者在听音中总会根据已经掌握的图式不断地推测说话人可能会说些什么,注意力该放在什么地方,以便对要听的内容进行初步筛选。听完材料后如要求对所叙述的事件原因作出判断,那么在听音时听者的注意力就会较多地分配在分析原因上,使听者有条不紊地在记忆中搜寻。如果大脑中没有相关的图式为理解语篇的内容提供参照和向导,注意力很容易分散,很难形成准确的记忆。

3.图式有助于推测上下文

图式的变量约束作用使人们在认知和理解外界事物时思维被限定在一定方向和范围内,由图式提供的总体框架为有效地推理某个事物的“缺省值”(default value)提供帮助。语言本身是不完整的,这种不完整性由各种因素所激活的图式的推理而得到弥补。人们在听具体的对话或短文时,所听材料可以激话听者大脑中相关的知识图式,而这种图式一旦被激活就有助于听者预测所听材料下一步可能出现的情景。另外,背景图式还是进行要点总结、概括、发挥、语义重构、推导等理解话动的基础。听者大脑中如果缺乏相关图式,就无法理解听力语篇。

三、图式理论在听力理解中的运用

听力理解是一种复杂的心理和思维过程。听力理解可分为听、想、记。把图式理论具体应用到英语听力中要进行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利用先有知识对听力材料的信息,仔细鉴别,整理,过滤,筛选;另一方面仔细检查其中的细节,寻找内在的联系。对于其中与主体的认知结构相符的部分就“同化”(assimilation)进去,纳入已有结构,对于其中与主体的认知结构不相符的部分则要进行“调节”(accommodation),在这种情况下主体还得改变原来结构和观念,重新建构预期,使主体不断向客体靠近,直至同化。要准确、全面和迅速地理解听力材料,要同时强调自下而上(bottom-up)和自上而下(top-down)两种信息处理模式,首先运用“自上而下”的策略帮助学生归纳文章的主旨大意,把录音材料连续播放两遍,让学生概括其大意。其次,运用“自下而上”的策略,要求学生捕捉文章的重要信息。教师在放录音之前提醒学生把这些问题的答案串起来,以此为中心扩大输入信息量,从而理解全文。教师在教学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1.教师本身必须重视图式知识的应用

教师的职责绝不仅仅是照本宣科,放录音,对答案,或者帮助学生理解单词、句型、文章这么简单的机械操作,而是要帮助学生树立合适的听力目标,充分优化影响听力的各个要素,提高学生的图式意识,进而提高他们的整体听力理解水平。

2.要不断激活已有的图式

当听力材料所需背景知识与我们的文化有相似又有不同之处时,可引导学生激活(actuate)相似部分的图式,一方面采用自上而下的信息处理方式对文章进行预测,从总体上把握篇章大意,使听者对文章有一个初步理解;另一方面要让学生采用自下而上的方式听辨出关键词、句,以便检验或修正听者自己的猜测。教师还可通过简洁、有效的听力前活动迅速激活学生的相关图式,将听力理解活动纳入学生已有的图式中。听力教学的重点当为教师引导学生掌握语言知识,进行语言知识的持续建构。在操作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语言特征预测下文,根据文章大意猜新单词,辨认有重要信息的重读单词,以及通过解释、重复巩固学生已掌握的句型结构和固定词组。

3.要帮助学生不断建立新的图式

包括利用已有的相关图式建立新的图式和直接建立新图式。当所听语料为学生不熟悉的内容时,教师可通过激活学生相关背景知识,利用已有的相关图式建立新的图式;对于无法找到相关图式的语料,教师可直接介绍有关背景知识,帮助学生建立新图式。此时,听力教学的重心则在于引导学生听懂大意,达到对语料意义的重构。

大量的认知理论证明,图式是认知的基础。图式理论形成后能很好地解释听力理解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在这个过程中,听者凭借记忆中激活的知识结构能够填补文本中未表达出的细节内容,从而达到听力理解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 Carrel,P.L.Schema Theory and ESL Reading Pedagogy.TESOL Quarterly.1983,12.

[2] 刘明东.图式理论与大学英语阅读教学.国外外语教学,1998(4).

[3] 刘绍龙.背景知识与听力策略——图式理论案例报告.现代外语,1996(2).

[4] 丰玉芳.图式理论与英语听力理解.江苏外语教学研究,2001(1).

图式理论与大学英语阅读理解教学 篇11

1 图式的分类

图式阅读理论通过对读者的阅读能力和材料的理解程度进行分析和研究, 认为图式阅读理论由三种图式组成, 即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修辞图式。语言图式 (linguistic schema) , 指的是读者在进行阅读之前所具备的语言知识, 即关于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的知识, 这是进行阅读的前提条件;内容图式 (content schema) , 指的是与文章篇章内容有关的背景知识。它又包括两个方面, 即依赖篇章情境的图式和读者已有的背景知识的图式;修辞图式 (rhetorical schema) , 指的是读者对阅读材料的体裁和材料的篇章结构所掌握和熟悉的程度。

2 如何运用图式理论指导英语阅读教学

英语阅读过程是非常复杂的, 它主要有主动的思维心理活动和信息处理, 且在这个过程中读者与作者需要相互交流, 读者还要在此基础上, 根据自身已经具备的信息、知识和经验对阅读语篇进行加工。因此, 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 将图式理论运用于阅读理解, 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有极大的帮助。那么, 在教学中, 如何帮助学生建立图式呢?以下谈谈如何帮助学生建立图式。

2.1 加强语言知识教学, 帮助学生建立语言图式

图式阅读理论认为, 熟练地掌握词汇、语法及句型结构, 建立起来足够的语言图式, 能够快速、准确地理解语篇。在词汇教学方面, 教师要注重学生对词义, 尤其是一词多义的正确理解, 同时还要注重学生对词汇的文化涵义的理解。英语里的颜色词、动物词汇都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例如, “magpie”在英语国家中的喻义是“唠叨、饶舌”, 带有贬义。而在汉语里, 喜鹊代表喜事、吉利, 代表褒义。同时还让学生多了解英语里的委婉语、禁忌语、俚语、习语、惯用语等等。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强化词汇分析技能的训练, 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常用的构词法, 牢记常用的前缀、后缀以及词根, 不仅能扩大词汇量, 在理解文章时还能据此推测词义。在语法和句型结构教学方面, 教师讲解英语多用被动句, 汉语多用主动句;英语多复合句, 汉语多简单句, 尤其是英语长句, 有的用关系代词或关系副词连接, 有的用从属连词连接。学生在理解这样的长句时, 先要找出主句来, 然后分析主句与从句之间的关系 (即原因、目的、方式、时间、地点) 等关系。学生在建立了一系列的语言图式以后, 可以大大增强阅读能力, 缩短阅读时间。

2.2 课堂教学中渗透文化背景知识, 丰富学生的内容图式

根据图式理论, 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应当注意学生的背景知识, 充分利用已有的背景知识“以旧引新”。[2]背景知识在阅读理解上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阅读时如缺乏与本文相应的图式知识或不能成功地激活图式, 阅读理解就会受到影响。例如, 有这样一篇短文:That's the moment I realized that all my prayers could be answered.The results of tomorrow's races.I looked at the winners, and chose from them carefully。文中“races”指英国人热衷的赛马, 观众为希望夺冠的马押赌注。如果学生不了解这一文化现象, 就会产生理解困难, 从而影响对整篇材料的把握。Carell认为, 阅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能成功激活与课文相应的图式的原因是阅读者本身不具备与课文相关的图式。[3]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文化背景知识渗入。背景知识的介绍是广博繁杂的, 在教学条件上, 教师可以灵活运用丰富的教学手段, 例如可以通过幻灯片、电影、录像等方式向学生介绍英美国家的教育、宗教、科学、政治、体育、娱乐密切相关的材料, 不断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培养学生的文化敏感性, 增强学生对英美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的积淀。学生掌握的背景知识同大脑中建立的内容图式是成正比的, 即所掌握的背景知识越多, 就越有利于大脑中建立更多的内容图式, 内容图式也就越丰富, 对文章的理解就越准确透彻。

2.3 讲授语篇知识, 帮助学生建立形式图式

阅读理解过程中, 形式图式的建立也非常重要。英语和汉语一样, 都有不同的语体。日常生活、科技文献、公文事务, 以及文学领域里的散文和诗歌, 这些不同的语体类型各自都有一套约定俗成的习惯或规范。如欧.亨利的《警察与赞美诗》中有这一段描述, “Window-smashers do not remain there to parley with the law’s minion.They take to their heels”这里的”law’s minion”是指“警察“。如学生不了解话语同语体体系的关系, 就不会理解作者的感情态度, 其实这里的”law’s minion”表达了原文作者藐视的口吻。因此, 在阅读教学中, 教师应指导学生分析和提取信息时, 应从语篇的角度着手, 向学生介绍各种文章结构并对不同文章结构的特点进行讲解, 同时要训练学生技巧性地识别文章结构, 在识别过程中可以运用标题、语篇标记和关键句等多种方法。如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等的写作特征及修辞手段。不同的文体都有各自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想要在阅读时把握文章的思路和层次, 并进一步熟悉文章的特定框架结构以及各个段落之间的组织排列、文章的逻辑关系等, 就需要对某种文体结构非常的熟悉, 并对该种文体的文章熟练到得心应手的程度, 之后阅读的速度也就随之提高了。

3 结论

图式理论强调的是一种关于人的认知理论, 它较为全面地解释了阅读过程的进行。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要使用自己的独特方法, 可以利用自己记忆中的多种图式, 诸如对待不同事物的观点、态度、兴趣甚至是对世界的认知等所作出联想、解释、评论和推断, 这样能够对语篇达到真正并且合理的理解。[4]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 人们往往将阅读看做是被动接受信息的过程, 而图式理论作为一种阅读理论, 自其被运用以来, 不仅为人们进一步探讨阅读实践的心理活动过程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 还改变了人们将阅读过程看作被动接受信息的过程这一传统观点, 其在外语教学尤其是阅读教学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为现代最重要的阅读理论之一, 图式理论对大学英语阅读教学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 在实践教学中, 也会遇到一些问题, 如:学生们以语篇能力、思维能力和阅读技巧为核心的阅读能力训练不足, 导致他们的阅读能力没有实质性地得到提高。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需要训练他们对文章的主旨大意与细节进行充分理解、对生词词义可以根据上下文的线索进行猜测、对具体事实和抽象概念有识别能力、对文章的全篇结构与逻辑关系进行把握、对文章的字面意思与深层含义深刻理解、并要对图表信息同样理解等等。这些方面的训练必须建立在学生独立自主的阅读和有针对性的解题实践之上, 如此才能让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并逐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以上问题都有待进一步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的检验。

参考文献

[1]Rumelhart D E.Schemata:the building blocks of cognition.[A]//Spiro R J, Bruce B C, Brewer W F.Theoretical issues in read-ing comprehension.Hillsdale, N J:Lawrence Erlbaum, 1980:33-58.

[2]胡雁群.论图式理论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运用[J].科技信息, 2006 (8) .

[3]Carrel P L.Three components of background knowledge inreading comprehension[J].Language learning, 1983, 33 (2) :109-110.

[4]樊永仙.英语教学理论探讨与实践应用[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2009:37-38.

[5]龚嵘.英语流行话题阅读[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6:30-31.

[6]张必隐.阅读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2:45-46.

[7]桂诗春.实验心理语言学纲要[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1:21-22.

上一篇:阿米巴管理下一篇:学困生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