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引导

2024-10-12

意识引导(共12篇)

意识引导 篇1

当下, 电视新闻编辑应从过去简单的“把关意识”提高到以观众为中心的“引导意识”思维上来, 提高编辑质量, 高标准地编发新闻, 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才能更加有效地发挥“把关者”和“引导者”的作用, 所以, 新时期如何重新认识电视新闻编辑的职能, 已作为一个重要的课题摆在我们的面前。

在近年从事电视新闻编辑工作实践中笔者有如下体会:

一、要具有较高的政治责任感及新闻敏感性

强烈的政治责任感是担当新闻编辑的首要条件。因为电视与其他主流媒体一样, 除了具有信息功能外, 还是党的“喉舌”, 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如果新闻编辑的政治责任感不强, 就会导致对新闻的思想把关不严, 不但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还会在观众中造成负面影响和误导。在电视新闻节目中, 政治性的错误是最大的错误, 有的新闻稿需要我们在编辑制作中严把制作关, 对那些违反政策影响团结的画面绝不能放行。长期以来, 在编辑制作过程中, 我只要感到文稿一有问题有错误, 总是马上与记者联系, 商量修改。决不让有问题的稿件溜过去, 不让错误的言论和画面播出去。

二、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与编辑技能

电视新闻编辑与报刊、广播的编辑不同, 应掌握电视传媒方式与特性。与报纸和广播媒体的报道方式相比, 电视新闻报道有其独特的构成要素———事件现场的声音和画面。电视新闻画面自身有严谨的结构和负载信息的能力, 其优劣直接影响到新闻节目的质量。因此, 要想提高新闻节目质量, 就必须提高电视画面的表现力, 即通过电视画面把新闻事件的现场环境和气氛直接呈现在观众面前。

1. 熟练素材。

电视新闻编辑首先要吃透稿件, 快速阅览素材, 理清头绪, 形成逻辑思维, 寻找感觉。把握总体画面的编辑要想很完美地体现出新闻主题及记者的采摄构想, 就必须从熟悉素材入手, 这包括对新闻主题和文字稿的精深了解以及对相关画面的熟悉。我在编辑新闻时, 总是要先熟悉稿件, 快速浏览素材, 在心底留下需要的镜头以及位置等, 并挑出较好的画面和最能体现稿件主旨及特指部分的画面。为了减少错误, 避免再次寻找画面的困难, 我在浏览时总会做些必要的记录, 先掌握基本画面逻辑及串接方式, 即筋骨、再加上骨肉, 将表现尽量完美的画面加入其余部分。在熟悉文字和画面素材的基础上, 把握住新闻总统内容的逻辑规律, 努力做到快捷迅速, 表现主旨强, 运用画面恰到好处。

2. 注意画面的节奏变化, 调节观众的视觉心理。

电视新闻虽有别于文艺作品, 但同样要将其内容和形式统一。不同文艺的是新闻应有不同的画面节奏, 不然就会让人看着不舒服, 严重时还可能出现政治错误。特写二至三秒, 推拉摇移要用少用精、使镜头要长、镜头效果与播音员语言语调要和谐组合, 把握好总体节奏, 而对于部门会议和行业会议, 可将其变成一组简讯节约时间, 这样就突出了重要的会议新闻, 淡化了一般的会议新闻, 从而赢得观众的认可。

3. 画面和同期声相得益彰。

电视新闻画面编辑要处理好声音与画面的关系, 首先要做到声画合一。电视新闻节目中, 声画合一运用最多的是同期声, 它能有效地增强气氛, 使观众视听一致, 此外要做到声画对位, 即把蒙太奇的组接技巧运用到声音和画面的关系中来。特点是声画对位和声画合一二者紧密结合, 能产生单纯声音或画面本身所达不到的效果, 使画面和声音的表现得到新的拓展。

4. 巧妙运用字幕、图标及文字材料。

在新闻画面上叠加色彩明快醒目的字幕板、图标及文字资料, 这种直白易懂的方式可以将一时无法讲清的内容明示于屏幕上, 增加信息的准确性和被理解的速度。拉近新闻报道与广大观众的心理距离。如在会议报道中, 可将会议横幅、标语、口号等用字幕提示, 突出强调会议发布的主题信息和提出的重要举措等内容。

5. 跳出自身工作局限性, 参与前期采编。

从事电视新闻编辑, 应该从观众的需求出发, 对各方面的情况都应熟悉, 在辐射的区域中, 观众想什么, 有什么要求, 都需通过社会活动了解。如果编辑部深入基层、深入生活, 参与各方面的社会活动就能掌握第一手材料。自从电视新闻进入千家万户以来, 千家万户也介入到电视新闻中, 这种“双向传递”的接触愈多, 愈能获取包括新闻在内的各方面信息, 对于拟定新闻报道方案、确定新闻内容作用十分重大。

单纯地作电视新闻画面编辑, 仅仅编辑新闻画面, 会逐渐有种脱节的感受。对编导、记者的意图理解不透, 编出的东西就不能真正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观众。因此, 应该从群众的需求出发, 对各方面的情况尽可能地多了解一些。这就需要电视新闻编辑跳出自身工作的局限性参与到前期采编中。

三、要不断学习, 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及素质修养

电视新闻工作者业务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着电视节目质量的好坏, 编辑人员应不懈地探求知识, 在知识的不断积累中获得新的灵感, 形成本专业特有的思维方式。这就要求编辑人员不仅要懂得工作范围和电视语言的各种规则, 有较强的业务能力和美学修养, 还要有能力驾驭它, 画面编辑是一项既具技术性又具艺术性的工作, 美是其中的重要构成要素。一个形式美、风格好的节目, 必须荟萃观众产生更多的吸引力, 确保更好的传播效果。在艺术素养上, 电视新闻编辑要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了, 培养多方面的知识积淀和审美理念。在技术素养上, 娴熟地掌握画面编辑的技巧。在新闻素养上, 要培养自己对事物的敏锐洞察力和准确判断力, 编辑人员不能只满足于把内容、信息传播给受众, 还要努力带给受众美的享受, 美的熏陶, 编辑人员要提高自身的美学修养, 在新闻节目制作过程中贯彻美的原则。在节目过程中, 吸收各方经验, 创造出自己的风格。■

意识引导 篇2

--青年员工教育培训的实践与探索

员工是企业形象展现的载体之一,员工自律是社会对我们企业的基本要求,是企业“高度负责任”的基本表现,也是“高度受尊敬”的基本前提。本文通过研究青年员工自律意识培养的现实意义,提出了现阶段青年员工自律意识培养的主要内容,采取的主要措施,让员工形成良好素养,提升管理水平。

关键词:青年员工 自律意识 培养与训练

一位著名的作家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要想征服世界,首先要学会控制自己。世界上最难征服的就是我们自己,只有战胜自己,才能克服我们人性自身的缺点。由此可见,培养员工在加油站服务中的自律意识与强化制度管理同样重要。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意思是在无人监管的情况下,做事不要违背良心,不要见利忘义,因为你所做的一切,上天是知道的。笔者认为,此话唯心主义成份较多,但在加油站服务管理上,如何让员工自主自发管理有着重要意义。

一、现阶段加强员工自律管理的现实意义

(一)员工服务自律是优质服务的基础和保障

优质的服务需要员工发自内心的真诚和信任与顾客沟通。优质服务既是规范化服务也是个性化服务。公司总是希望自己的员工对顾客的服务能多动脑筋,超出顾客的期望值,但是,所谓用心服务,又很难量化考核,因为服务人员,每天遇到的事情、顾客都千差万别、无法预料,对于这些事情的处理也就无法事前规定。实际上,在面临同样的问题时,有些服务人员积极开动脑筋,想尽办法力求让顾客满意,但有些只是死板地执行现有的规章制度,不愿意替顾客分忧,甚至有些服务人员对顾客恶语相向。如果当沟通成为一种死板的公式时,服务人员的服务必然也同公式一样程序化,这就是规范化服务的局限性。只有结合融入职业道德范畴的自律管理,最大程度发挥员工的“自我处理”能力,让一线员工拥有良好的心态,用心与顾客沟通,以真诚的态度感染顾客,才会保障我们的规范化服务成为真正的优质服务。

(二)自律管理是员工队伍素质不断提高和发展的要求,也是管理学上“经济人”向“社会人”转型的需求

在管理学理论语境中,普遍充斥着对人性理解的所谓现实主义“人性恶”假设。“无赖假定”、“理性经济人”等成为众多管理理论辩护者的口头禅。但如果我们深入考察其理论的内在逻辑,却不难发现此类理论对人性“恶”的理解始终难掩对个人自律的渴求。然而,自律一般指个体自觉遵循道德规范、自愿履行道德义务的行为,并自觉承担自我行为选择的道德责任。从伦理学的意义上说,个人自律属于个人德性的范畴,是对个人德性的一种较高要求。个人能否做到自律是衡量个人德性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肯定个人自律就是肯定个人德性,是“善”意义上对人性的理解。随着员工队伍素质的不断提高,并且越来越年轻化,员工自主意识越来越强,从斯马洛的需求理论来看,员工队伍的“经济人”表征必然会向“社会人”表征发展。

(三)多方位促进员工服务自律是一种积极的激励方式 自身价值原则是管理学有关激励的原则之一。“人吃饭是为了活着,但活着不是为了吃饭”,这句至理名言告诉我们,人们工作并不仅仅是为了获得物质利益,还有一种实现自身价值、创造社会财富的深层含义,这方面在具有较高文化层次的人群中体现得尤为明显,他们往往怀有崇高的理想及远大的抱负,一旦能够学有所用、发挥专长,就会产生一种“天生我才必有用”的信心与力量,在感到快乐的同时,会激发出更大工作动力和创造力。任何一种激励,如果脱离员工自身价值来设计,只能是短效的,甚至是无效的。

(四)员工自律程度高是良好企业文化的表现,是“要我服务”向“我要服务”转变的基础

员工自律程度取决于员工职业素质,从企业管理实践角度和员工工作价值观角度出发,员工职业素质可以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组织意识,二是市场意识,三是技能养成。所谓组织意识,就是要强化员工对于组织的存在与性质、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的关系、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的关系、制度约束与个体成长、团队合作与个体努力等这样一些基本点问题的认识,真正从本源上启动员工通过组织成长实现个人成长的愿望,使员工在认清上述问题之后,逐渐降低对组织管理的依赖,而逐步提高自我管理、自我驱动的能力。所谓市场意识,也可以称为职业意识,即强化员工职业过程中对自身“职业市场价值”的认识和定位,可以包括对能力的理解,对企业报酬与自身工作的对比,自身知识、资源的运用,工作中的努力程度,与先进分子的比较等等。因此,从企业文化角度看,通过员工载体向社会展示的企业形象并不简单取决于员工知识水平和技能水平的高低,而且取决于员工组织价值观、职业意识的高低,基于良好的组织意识和职业意识上自律的员工,一般都会产生较大的工作能量和工作激情,充分展示良好服务形象,“我要服好务”必然是其工作自我要求之一。

二、青年自律教育培训管理的内容。

大概包括以下内容:

1、目标自律,将服务标准细化简化,易于达到,站在追求的角度,设立自己看得见,做的到的目标。

2、态度自律:也就是把普通的工作做到最好,把工作当成自已的事来实施。

3、责任自律:做个勇于承担的“责任人”,有责任感才能做到知难而进。

4、执行自律:高质量的完成上级交付的任务,尊重上司。命有所受,善于执行者总是善于接受批评,并改正错误,把复杂的事简单化,工作讲效益。

5、学习自律:在提高中让自己成为不可缺少的一员,因为在学习的过程就是不断各界竞争资本的过程,自满是学习的最大天敌。

6、细节自律:也就是小事更要学会自我管理,在细节中求创新,因为习惯反映素质的高低,改掉自己的坏习惯,塑造健康的工作形象。

7、关系自律:要建立良性互动的工作关系,要追求和谐的同事关系,积极化解同事矛盾,不要盲目的表现自己,用自己的表现多弥补领导的不足。

8、心态自律:保持积极的工作心态,要带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工作,勇敢面对敌视的目光及时调整会导致工作心态失衡的愤怒情绪。

只要拥有以上八大自律形式,所有的制度将变成基本的工作标准,将工作标准变成习惯,就不存在是对人的约束,所以自律是团队的灵魂,也是成功的灵魂。

三、现阶段员工服务自律管理的难点。

1、员工队伍素质不同,自律程度不一样。现阶段通过自律管理

全面实现优质服务的条件还不成熟。从当前的员工队伍结构来看,高素养的员工比率偏低。

2、收入的高低是影响员工自律的一大因素。目前不少员工收入仍只能解决温饱问题,员工的自律意识相对弱化。

3、员工缺乏优质系统的培训也是现阶段自律管理的障碍。同样是一个服务行业,相比空姐的培训,我们员工的系统培训基本上没有,员工的培训基本上放在片区、油库、加油站。

4、长期以来的过度规范管理麻木了员工的自主意识,唤醒的“成本”比较高。

四、管理中强化自律的相关措施。

(一)选择良好素质的员工是自律管理的基础

如加油站大多数顾客希望员工是诚实、可靠、有知识、会助人的人,油站在选人时应注意寻找这一类员工,在一定文化水平的基础上更侧重如情商考核。笔者曾通过对部分员工调研,在掌握大部分员工情况后,对各站员工进行调整,将自律意识较强的员工尽量调动到中心站,其他人调整到强化管理站,从目前服务效果来看,顾客满意度大幅提高,各项测试考评、销售业绩均取得不错的成绩。

(二)克服自律管理局限性,激发员工个人“善”的一面 自律管理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趋利性,盲目性,易变性。如何克服这些局限呢?笔者的方法是:有效引导,培养员工良好的工作习惯。一个具有高效优质服务的员工是有良好工作习惯的,在员工工作习惯培养上,重点注意培养以下几种习惯:

1、注重条理,井然有序,从保持办公桌的整洁开始,要求员工做事有条有理,懂得轻重缓急,哪怕工作再繁重、压力再大,也不会手足无措、顾此失彼。

2、劳逸结合,健康工作,油站的工作很辛苦,人手紧,但强调“适当的休息比持续工作更重要”“好心情让工作事半功倍”“身体是本钱,不做工作狂”的工作理念,使员工体力精力充沛。

3、融入团队,分工协作,培训时开展一些小活动,让所有人充分认识团队的巨大力量,更好地融入团队,不做“岸上人”。

4、优化质量,追求卓越,强化员工结果意识,把工作高度职业化,顾客满意是员工服务的最终目标。

5、热情敬业,务实高效,养成员工换位思考的习惯,激活员工的自豪感,自己的工作是最好的,发掘自身的热情。主动工作的习惯一旦养成,自然脱颖而出,笔者曾所处片区的服务质量迅速提高,顾客投诉由原来的一月两次,到后来基本实现零投拆,并且非油销售也得到了顾客的认同,以燃油宝为例,曾连续三个月销售在市分公司排第一。

(三)“五步法”强化过程培训,让员工清楚服务自律的内容和标准,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第一步,“师傅做给徒弟看” 培训人员按各种服务标准做出样子来,以最直观的方式让被培训者明白什么是正确的。第二步,“师傅徒弟一起做”,按服务标准做出样板后,要亲自和员工按样板要求共同完成各项工作,一方面使员工更理解样板内容,另一

方面可以帮助员工解决工作遇到的困难和心理障碍。第三步,“师傅看着徒弟做”,经过“样板”和“协同”后,员工已具备一定的服务技能,这时其独立完成,只对员工进行观察、记录,对做得不足的地方进行标注。第四步,“师傅指着徒弟做”,指出员工做得好的和做得不足的地方,然后对做得不足的地方进行纠正。第五步,“师傅逼着徒弟做”,即按照样板标准坚持强化做下去,最终形成习惯。

(四)注意沟通,尊重员工

要员工用心对待顾客的最佳办法是用心对待自己的员工。人心是一致的,用你期望的员工待客之道对待员工,只有你真心对待了员工,员工才会真心对待顾客。首先应努力营造一个轻松的沟通环境。如果整个组织的沟通环境紧张沉闷压抑,服务人员的心情就很难阳光明媚,在面对顾客时,也很难表现出最佳状态,更别提尽心竭力、超值服务了。此外,沟通时要注意细节。尊重员工是沟通细节的重中之重。一般情况下,一线的服务人员在公司的职位层级不高,薪金水平较低,他们自己本人在心理上与管理者形成一种无形的落差,更希望被重视,如果管理者在沟通时与服务人员保持同样的高度,无疑会大大增加服务人员的自信心。沟通中,另外要特别注重的细节是赞扬。赞扬能够激发员工积极性,自我强化自律意识,最大限度地挖掘员工心底的潜能。

(五)员工激励设计多样化

以实现员工自身兴趣专长和理想抱负作为激励手段,属于价值激

励,它是员工的一种内在需要和需求。促进员工服务自律的激励的形式多种多样,诸如:加强政治思想工作、不断提高员工的政治觉悟、思想道德素质、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给予作出突出贡献者的必要精神嘉奖:授予荣誉称号、报道先进事迹、号召员工学习;营造理解、关心、爱护员工的和谐环境,体谅员工的辛苦、难处、疑惑;甚至在关键时刻“传递”一句动人的话,一个深刻含义的手势,一次表示赞许的微笑,都能收到激励的奇效。

员工是企业形象展现的载体之一,员工自律是社会对我们企业的基本要求,是企业“高度负责任”的基本表现,也是“高度受尊敬”的基本前提。员工服务自律是我们服务管理的目标,作为管理人员,只要意识到人性向“善”,也就是员工积极的一面,那我们的服务、管理就会事半功倍。

阅读争鸣意识引导策略浅析 篇3

[关键词]阅读教学 争鸣意识 引导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31-043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教师要在具体施教过程中,引导学生对阅读文本的内容、情感、表达等进行讨论、辩论、争论,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这对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阅读品质具有重要作用。

一、内容阅读,激发学生求异思维

培養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和任务。小学生阅读起点较低,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接近文本、阅读文本、探析文本,通过对文本内容展开多视角的阅读赏析,激发学生的个性认知。培养学生的求异阅读思维,并非是要对文本展开批评和质疑,而是以文本为载体,形成自己的见解和认知。学生的阅读升级往往从个性认知开始。

在学习《轮椅上的霍金》时,关于霍金所说的自己有“一颗感恩的心”,教师组织学生对此进行讨论:霍金说的“感恩的心”究竟包括哪些内容呢?学生展开热烈讨论。成果展示时,有学生说:霍金要感谢的是他的亲人、朋友和所有关心、支持、鼓励他的人。有学生说:霍金要感谢的是他喜爱的物理专业,是这个学科领域让他成为对世界有用的人。有学生说:霍金最想感谢的人恐怕是那个医生,因为他的断言激发了霍金的斗志,他要对命运说不,要同病魔展开殊死的搏斗。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特别是对最后这位学生的见解给出了更高评价:“你的思维很有个性,这也是很多人找不到的角度。你能够从这里出发揭示霍金不屈不挠的性格,超过了文本的内容范畴,可谓深刻。”因为教师引导有方,才会有学生个性认知的产生,才深度激活了学生的阅读思维。

二、情感阅读,唤醒学生独立认知

阅读文本包含着丰富的情感因素,教师要创设多种教学情境,帮助学生体味文本内质的情感因素,使学生与作者形成阅读共鸣,继而激发其独立认知,实现阅读争鸣。当然,对文本情感探知也要体现个性化。首先,教师要给出阅读提示,放手让学生展开自主阅读,学生根据自身阅读行为获取文本情感要素,初步建立个性情感认知。其次,教师要组织学生展开合作阅读学习,让学生发挥集体探索的智慧,对个性认知进行比对探讨,形成共性认知。再者,教师要提出价值度更高的思考问题,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对作者作品展开深度挖掘,从而丰富学生的个性情感认知。

课文《安塞腰鼓》场面宏大,描写经典,给人以生命活力。教师在作者情感解读时,特别注重了歌颂生命活力这个角度。教师强调:这安塞腰鼓是西北高原特有的文化形式,只有高原上的年轻人才能展现其巨大的生命力量。有学生提出了质疑:这安塞腰鼓的确适合青年人演绎,但老年人、小孩同样需要展示生命活力,为什么只能让青年人来演绎呢?学生提出的问题很有积极意义。安塞腰鼓是民间艺术形式,但不是青年人的专利,不同年龄的人也可以参与进来。这个学生的情感比较敏感,其认知也具有独立性,是值得鼓励和表扬的。

三、语言阅读,培养学生个性表达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本大都属于经典之作,其语言表达也是小学生无法企及的。教师要引导学生自觉学习文本语言的规范应用,还要注意激发学生个性表达的欲望。阅读是积累,表达是展示,让学生针对文本语言特征展开创新练笔,这才是阅读教学的最重要追求。学生阅读文本之后,会受到一定的心灵触动,自然有话要说。教师要鼓励学生说真话、说实话,说代表自己性格特征的话,这对进一步历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重要帮助。

在学习《负荆请罪》时,因为这篇课文是一个剧本,教师设计了一个课堂演绎活动,让学生先熟悉剧本台词,然后挑选几个学生,分配好角色,再准备好台词,最后是现场表演。学生对这样的演绎活动特别有兴致,不管是参与演绎的还是充当观众的,都显得非常兴奋。学生演出时,饰演廉颇的学生并没有按照原文念台词,他将台词做了几处修改:“蔺大人,我真的对不起您,请您用这荆条抽我一顿吧。”“蔺大人,请您宽恕我这小肚鸡肠之人吧!”“蔺大人,我佩服您的宽宏大量,希望我们从此之后能够肝胆相照。”教师对这位学生的创新意识大加赞赏,鼓励学生要有个性表达的意识。这才是真正的活学活用,体现了阅读争鸣。

小学阅读教学不仅要引导学生对文本展开共鸣阅读,还要注重培养学生阅读的争鸣意识,要在阅读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教师要对学生阅读行为进行正确引导,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思维,使之积极参与求异阅读活动,通过个性感受、批评、欣赏,形成更为深刻的阅读感受和认知。

引导探究学习,培养创新意识 篇4

一、创设问题情景, 提供探究机会

小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 学生学习数学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现成的数学结论, 而是一个以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对学生而言, 获取数学知识要再现类似的创造过程。在教学中, 教师要创设问题的情景, 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 提供探究创新的机会。

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 我是这样设计的:引入环节让学生想象用图钉固定绳子一端, 拉紧绳子, 在同一平面内用绳子另一端的笔绕图钉一周, 将是怎样的图形?而后试一试, 两人合作, 看看结果怎样, 与想象的一样吗?从而得出“圆和以往的图形相比是由曲线围成的”这一结论。在展开部分通过折、量、剪等方法来研究圆。学生发现圆心、直径、半径对折后两侧能完全重合。我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进行探究, 让他们猜想、观察、操作、实验与独立思考, 再归纳、验证, 形成数学结论, 使他们真正理解数学知识, 掌握数学方法, 同时培养了创新意识。

二、联系生活实际, 激发探究欲望

数学问题源于生活, 同时又服务于生活。《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稿) 》指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小学数学教学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 将教学活动置于真实的生活背景之中, 为他们提供观察、操作、实践探索的机会。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践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我们今天的教学就应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 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 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 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让教学贴近生活, 看到生活中数学、摸到数学, 从而使学生不再觉得数学是皇冠上的明珠而高不可及, 不再觉得数学是脱离实际的海市蜃楼而虚无飘渺。在数学教学中, 教师应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实例作为认识的背景, 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如在教学“工程问题”时注重从学生生活空间选取教学内容。教师可以把生活中的实际事件转化为数学问题, 引入编这样几个题目:1.张三同学10分钟可以完成40道口算题。2.李四同学2分钟跳绳200次。3.两个同学半小时可以扫完一间教室……这些都是具体的实际的事件, 然后让学生从不同事件中看到它们数量上的共有特点。如40道口算题、200次、一间教室, 是不同的数量, 但在数学事件中它们都是“工作量”;10分钟、2分钟、半小时, 它们都是“工作时间”;40÷10、200÷2、1÷12所得的商, 都分别表明各自的“工作效率”。在这过程中抽取反映数学问题的本质特征, 用数学语言表述则为“工作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从而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工程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同时还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的现实中, 使学生“领悟”数学源于生活, 又用于生活, 数学有很强的应用价值的道理。学习了“圆的认识”后, 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当有人在表演时, 观看的人群自然地围成一个圈。你能解释吗?”结合这些内容的教学, 使学生体会数学的作用, 数学对了解周围世界和解决实际问题有用的, 使他们体验到数学在于身边有一种亲切感, 进一步激发他们勇于探究、创新欲望, 培养创新意识。

三、设计开放题目, 搭建探究舞台

数学练习对学生数学概念的形成, 数学方法技能的掌握, 以及智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都有重要的作用。过去在教学中教师往往设计条件充分、结论唯一、过程确定的习题, 对学生巩固数学知识, 形成数学技能, 有较大的作用, 但也容易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死记硬背代替主动参与、以机械方法代替智力活动的现象。开放性习题强调对信息材料的判断与选择, 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化, 问题答案不唯一。适当设计一些开放性习题, 能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学好数学创设机会, 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如在数学活动课中, 我让学生探究过这样一个问题:“甲城往乙城运60吨货物。如果用载重量是5吨的大卡车运一趟要90元, 用载重量是2吨的小卡车运一趟运费为40元。请你设计几种运货方案, 比较一下, 哪一种运费最省。”运货的方案: (1) 只用大卡车运。 (2) 只用小卡车运。 (3) 大卡车、小卡车同时运, 等等。但运费最省的方案只有一种:只用大卡车运货运费最省。原因是:大卡车的每吨90÷5=18 (元) , 小卡车的每吨40÷2=20 (元) 。我通过让学生在多种方案中进行选优, 训练了学生思维精进性, 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又如在学习了“<、>、=”和“10以内数的认识”后, 我让学生做这样的题目:2+ (%) >6, 从哪里开始思考呢?首先启发学生想 (%) >6, 在已学的范围内, 学生想到10>6, 9>6, 8>6, 7>6, 然后想2+ (%) =10, 2+ (%) =9, 2+ (%) =8, 2+ (%) =7, 因此在题目2+ (%) >6的 (%) 里, 可以填10、9、8, 也可以填7、6、5, 使学生明白答案不是唯一的, 思考的时候要全面。学生在初步掌握思考方法的同时, 再思考2< (%) - (%) , 这题的答案就更多了。我鼓励学生:想出一道没有什么了不起, 想得越多就表示他越聪明, 使学生产生不满足感, 增强继续探索的欲望。学生的兴趣更浓了, 有的学生还运用了没有教过的知识。这种形式的练习题学困生吃得了, 优生吃得饱,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学生都能产生获取知识的最大乐趣。

意识引导 篇5

一、当代中国室内设计的现状

在如今的室内设计中,有着很多差异性较大的风格形式,每一种风格都具有不同的韵味。在目前的室内设计中,出现了多种风格形式,不同的风格有着不一样的韵味。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在室内设计方面基本上还处于“有其形却无其神”的局面,如果说我们对其他的风格与流派还没有把握到位的话,那就是因为我们并没有全面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底蕴[1]。但是,针对于中国文化而言,我们是十分了解的,但目前大多数室内设计公司所做的设计往往都不能够找到良好的突破口,依旧停留在过去,并没有实现与国际的接轨。但是,有一点还是值得庆幸,当前我国不断涌现出了一些优秀的室内设计师,这些设计师有着中西文化兼通的能力,他们一直没有放弃对自身文化的新尝试,没有放弃全新的设计,且有着很多成功的例证,如“新天地”—上海。

二、大众审美意识对室内设计风格的要求

首先,要注重“以人为本”的理念。通过现代室内设计与传统设计的对比,不难看出,两种理念有着一种贯彻性关系。由于现代生活具有多元化、快节奏的特点,所以这就要求室内不仅要强调审美内涵与艺术性,而更应该贴近于人们的实际生活。就算是日用品,人们在心理上也会希望其能够将美观与实用完美结合。因此,我们理应抛开繁杂的雕饰,努力将环境融入到其中。其次,对个性化的追求。个性的坚持,是一种对人生的感悟。对个性室内装饰的追求,不仅是反映现代人类审美精神层次需求的具体表现,更是现代社会进步的表现之一[2]。针对于现代室内设计而言,其个性化主要体现在“随心所欲”上。基于此,在室内设计的风格上应该因人而异,不同年龄、不同喜好、不同职业、不同文化层次等的个体要求都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应该根据他们的实际需求来设计出个性化的风格。最后,对多样化、科技时代感的追求。在现代社会中,通过对科技手段的应用,玻璃、陶瓷、棉麻纤维、布、木、纸等传统装饰材料的外观面貌都得到了极大的改变。以布艺类材料为例,通过电脑分色功能应用,其花色图样的层次都变得丰富多变,这俨然是过去手绘时代无法想象的。同时,各种新型材料的出现,由于拥有仿真、精致、轻便以及可塑性等特点,加之现代设计理念,两者共同构成的室内设计风格,具备了较强的时代特征。而人们在多样性选择的过程中,自身的审美素养与情趣也将逐步提升。

三、大众审美意识引导下的室内设计风格定位

1、使用功能定位

目前,很多室内设计公司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经常都会出现忽视使用功能的现象。比如,磨砂灯泡的吊灯与奶白反光灯罩的结合,这必然将造成一种昏暗的照明效果,而这样的效果不仅会给予人们一种压抑的感觉,同时也十分浪费电。总而言之,室内设计追求的美观理应建立在使用功能的基础之上。具体来说,室内环境中所涉及到的使用功能主要有饮食、休息、娱乐、学习等,这些功能因素将形成不同特点的分区,如安静、吵闹、内敛、外向等。那么,在使用功能的定位上必须对以下几点引起足够的重视:一是整合室内面积,注重实际使用因素。对空间的考虑与使用,有着密切关系的实际因素,比如性格活跃、兴趣广泛以及好客的家庭,则应该设计较大的群体生活空间等;二是对使用功能的分析与归类。根据家庭成员的构成、个人爱好、生活习惯等,对房间的大小、空间进行合理分配,确定装修材料、照明设施以及家具装置等。

2、风格表现定位

个性化,是现代人类最为向往的室内风格之一。由于个性化具有超越地域、超越时间、超越经济条件限制的特性,所以针对于设计师而言,其在设计的过程中不能够仅仅依据脱离现实生活的苦思冥想,必须经过科学严密的思考。具体来说,在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必须提前对业主的个人情况、家庭情况进行深入的调查与分析,在互相沟通的基础上运用自身具备的专业知识与实践经验来融入个性化的风格。比如:设计师“赖特”的作品,其在空间与造型的处理中有着相当特别的韵味,追求的是一种有机整体性。而“密斯凡德罗”的作品,其主要以净化出发,追求的是简约中的精美[3]。两位大师的每一件作品都延续了他们一贯的个性风格。另外,从业主的角度来看,不难发现每一个家庭的特性、兴趣爱好、工作情况、经济条件等都具有差异性。就一些私人空间来说(如书房、卧室),设计师必须充分的考虑到个人特性,必须让私人空间主题风格的设计与个人特性融为一体。

四、结语

公共危机意识的引导和规范 篇6

關键词:危机意识;引导;规范

中图分类号:D9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0)20—0120—02

危机意识是危机预警的心理基础,是危机应对的能力保障,危机意识培养要得到强化而这种强化必须通过政府的引导和规范来加强。鉴于此,政府和公众将注意力集中在危机的治理过程中,对事实信息的关注而无视了意识形态,价值层面的关注,很有必要对危机意识的引导和规范做些浅显的探讨。

一、引导和规范的作用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主观反映,物质决定意识同时意识也可以反作用于客观世界。纵观历史,人类正是凭借着意识的作用,认识世界和改造着世界,使人类经过社会变革进入到了生产力快速发展的时代。

危机意识指的是在危机还没发生以前对环境和局势持有的忧患意识。《左传》有言:“居安思危,思则有备,备则无患。”中共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 “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是党中央对全党同志的要求,也是对全社会的要求。

危机意识的引导和规范使得公共危机意识进一步科学化,能够在一个适度的范围内更新、变化和发展。使得政府和公众既不会陷入“草木皆兵”的过度敏感状态也不会陷入盲目自信的麻痹大意状态。

(一)危机爆发前的引导和规范

1.有助于建立科学的信仰。信仰是人类特有的心理现象,是指导其它一切意识形式的最高的意识形式。信仰最重要的功能是作为精神支柱,最重要的价值之一是政治凝聚价值。科学的信仰可以使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选准人生方向,非科学的信仰则会使人在人生道路上迷失方向。因此,对一个社会群体,甚至一个民族或者一个国家来说,科学的共同信仰可以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引导国民奋发图强,团结向上。

危机意识的教育,引导和规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人们建立科学的信仰。危机意识的宣传教育可以形成一种良性的社会文化氛围,矫正人们即将偏失的神圣信仰。克服及改正那种没有社会责任感的趋利避害的现象,没有善良意志,要么就是善良意志十分薄弱,经不起钱、权、色、利的考验。乌鲁木齐“7·5”事件中参与打、砸、抢、烧的犯罪分子正是沦丧了道德和人性,丢失了信仰,从而危害了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和安全,给社会带来动荡。

2.有助于与建立科学的应对措施。只有树立科学的公共危机意识,认识危机并对其危害进行预想和预测,制定防范和应对危机的策略,在心理上和物质上做到常备无患,一旦危机爆发才能够积极有效地应对,减少危害,迅速恢复社会正常生活秩序,尽到政府公共管理的职责。

危机意识的引导和规范可以加强政府官员对危机管理的学习意识,帮助领导者提升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建立科学的应急管理体制

(二)危机爆发后的引导和规范

1.公众心理得到情感上的救治。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等会给人们带来痛苦、恐慌,并且在这之后会有一段很长的时间被灾难的阴影笼罩,甚至一直受到困扰。来自美国东西方健康科学学院的一份研究显示,急性应激障碍,严重的灾害事件(如地震、海啸、空难、大型火灾等)的幸存者中发生率可高达50%以上。

除了必要的医学救治,危机意识的引导和规范将会缓解人们的心理负担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认识。明白有些灾难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有些灾难如果防范的好是可以不必发生的。从而帮助人们树立科学的认识,也能调动人们积极性自觉加入国家危机应对建设的队伍中。

2.社会危机意识观得到更新。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社会危机的不断变化使得人们的危机意识观不得不随之更新。但是很多潜藏的危机是社会大众所不知道的,更不可能有危机意识做好防范,通过危机意识的引导和规范,能更新整个社会的旧有观念,使得危机意识观与时俱进。

二、引导与规范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方法性问题

1.方法的单一性与危机的多样性。我国危机意识的引导与规范工作长久以来是一种“传单式”的教育方式,面对我国多种多样的灾难爆发形式显然是不够的。我们正处在一个危机事件多元化发展的时代。特别是伴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公众及社会承受来自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的变革冲击不断加剧,这时往往会最出现经济失调、心理失衡、社会伦理失去基本准则,容易产生各种社会危机。

2.群众自主性与政府主导性失衡。应对公共危机是政府的责任,但政府不是万能的,没有社会的参与配合,政府的危机治理效果往往是事倍而功半。我国公众对危机应对缺少责任意识和参与意识。在整个社会危机意识结构中,存在着危机意识不平衡的状态,呈现倒金字塔状,即“上层精英”充满危机忧患,而“草根百姓”知之甚少。2010年5月29日,湖南省郴州市汝城县境内的曙光煤矿发生矿难致17人死,1人伤,其原因是本身的不符合规定生产更重要的是在危险发生时负责人竟然要求所有人不得声张,矿工还就真的在灾难发生地数小时内没有通知有关部门和求救。

(二)内容性问题

1.注重理论而缺乏实践性。危机意识的引导和规范过多的放在了理论意义上的学习而忽视了实际生活中的具体演练。有资料显示几乎所有的政府官员和企业人士都认为加强危机管理和培训是必要的,然而有超过70%的政府机构和超过60%的企业未开展过危机管理培训。

第一,政府部门很少组织公众定期进行危机灾难发生演练,如地震演习、火警演练等,公众得不到通过实际模拟增加应对危机事件的经验和能力;第二,政府没有把定期向公众提供免费的危机应对培训当成常规工作任务,也没依法督促各企事业单位进行强制性培训;第三,政府没能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印制并尽可能免费发放危机防范手册,指导公众在危机发生时进行及时有效的自救,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第四,政府没有把灾害防治及自救列入义务教育的必修教材,学校尤其是小学很少开设相对应的危机应对及生存急救方面的课程。

2.缺乏专业与专门的人员。由于公共危机这门学科的研究还不成熟,涉及这个领域的学者还不多,所以在具体实施相关工作的人员队伍中缺少既专业又专门的人因此在引导和规范的工作中就会出现技术性的错误。导致工作地进行有时会偏离本意,也可能导致工作的效率低下。

三、引导与规范工作的科学化

(一)加强分工协作

1.政府责任。在危机意识的引导和规范工作中,政府有两个身份,一是政策法规的制定和实施者,二是主要参与者。政府在法律制度上的完善起到一个硬性,相对静态的框架作用,而参与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政府的责任就是制定出关与引导和规范危机意识的具体措施,形成一种法律氛围,在强制力的影响下改变公众的旧有的不合适宜的观念和态度。截至1998年,俄罗斯紧急状态法律体系包括150部联邦法律和规章,1 500个区域性条例,以及数百个联邦紧急状态管理部门发布的内部命令。俄罗斯的经验表明,我国的相关法规政策体系建设任重而道远。

2.媒体功能。美国著名记者普利策有一个经典的比喻:倘若一个国家是一条航行在大海上的船,新闻记者就是船头的守望者。他要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观察一切,审视海面上的不测风云和浅滩暗礁,及时发出警报。公共危机在爆发之前或多或少的会有一些征兆,媒体可以利用其灵敏的信息嗅觉,及时捕捉到社会的变动特别是异常状态下显露出来的蛛丝马迹,并进行辨别、分类和处理,然后以新闻报道等形式向广大民众提供真实、全面的信息。在这一点上,媒体能够保障民众的知情权,从而引起民众的高度重视,做好危机正式到来前的心理准备工作,提升社会整体的“抗震”能力。媒体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力量,在公共危机管理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公众的情绪引导得好,会向着危机管理的有利方面发展;引导得不好,则不利于危机事件的处理。在危机潜伏期,如果媒体能够及时发现危机存在的前兆并向政府传递潜在危机信息,起到“安全阀”的作用,就会防范危机的爆发媒体及时、准确、客观的公布权威信息危机管理的最新进展,这样就可以做到危机传播的基调统一,避免臆想猜测造成的恐慌和动荡,起到稳定人心、平息事态的作用。

3.群众舆论效应。人民群众是社会生活的主体,和各种潜在的危机诸如自然灾害的隐患,经济生活中的物价失衡,社会制度的不合理,价值观念的偏颇,有着切身的体会。人们获知信息的三类渠道中人际交流渠道(包括亲朋好友的告知、同事间的交流和讨论、社区内的讨论)所占比例最高为42%。通常情况下危机事件发生的首先的表层信息都是自下而上传递的。人民群众这种天然的宣传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公众本身要把切身利益和国家利益民族利益结合在一起。

(二)明确工作重点

1.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和规范危机意识的目的旨在形成一种良好的社会氛围,宣传和教育是人们意识形态领域潜移默化的改变最主要的方式。公众对危机事件的关注度,数字显示51.2%为一般关注,13.8%很少关注,2.6%不关注。这样的关注度对形成良好的氛围是不够的。

宣传教育的方式大致有口头宣传、书面宣传、电视、网络宣传等。但是公众获知危机信息最重要的三个渠道是:人际沟通、电视、网络。目前书面材料的宣传还占有很大比重,但是这种宣传产生的效用并不高。究其原因是其单调的形式,枯燥的内容,人们不愿意去看。因此,加强宣传教育从改进其形式上,行成良性互动。

2.增强工作技术性。这里的技术性是指引导和规范工作的重在实践的方法。摒弃以往流于形式的各种高谈阔论。借鉴国外的成熟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国自身的特点,形成专门的危机意识引导和规范工作小组。其中成员应包括专家学者、内部应急队伍、媒体公众及其代表。

参考文献:

[1]张丽莲.关于危机意识培养的若干思考[J].管理观察,2008,(8).

[2]http://wapnews.i139.cn

[3]胡百精.中国危机管理报告[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4]诺曼·R·奥古斯丁.危机管理[M]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4.

[5]薛澜,张强,钟开斌.危机管理——转型期中国面临的挑战[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6]罗伯特·希斯.危机管理[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4.

在精品意识引导下“做典型” 篇7

采访:靠新闻敏感发现典型价值

新闻敏感, 是记者在长期的新闻采写实践中培育出来的。新闻敏感, 也是检验新闻工作者自身素质高低的一项基本功。在大千世界的茫茫人海中, 从凡俗人生中寻找“平凡英雄”, 树立学习的典范, 这就要靠“发现”, 靠敏锐的“第三只眼”发现重大题材。因此, 记者在采访之初, 就应该牢固树立精品意识, 把典型报道做成精品新闻, 引起社会的强烈反响。

李海景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共产党员, 一个普普通通的信访干部。2009年9月16日, 当他因工作过度劳累, 40岁的生命停止了最后一次搏动时, 李海景, 这个鲜为人知的名字, 却如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水, 在群众当中荡起了巨大的涟漪……9月17日, 当笔者接到这个新闻线索时, 脑海里立刻闪现出几处新闻亮点:一是, 信访工作是与基层百姓打交道的事, 是号称“天下第一难”的岗位。这个典型有宣传价值。二是, 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前夕, 信访稳定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处于营造和谐社会的关键时刻, 特殊时期的特殊岗位一定是不平常的。三是, 基层信访干部的辛苦显而易见, 连日劳累并为此献出了生命, 可见他对工作的执著程度。这位用生命守护“和谐稳定”的人, 一定会成为优秀人民公务员的典范。笔者凭着长期新闻工作的职业道德和新闻敏感, 积极投入到采访中去, 感受人们对他的评价, 了解他一生的成长经历。

思考:从感人事迹提炼时代精神

所谓典型, 都是在时代的大背景下产生的, 要宣传的典型人物身上必须具备时代精神。大量的新闻素材积累了典型人物一生的事迹, 在那些感人的事迹中蕴涵着不平凡的精神境界和高尚情操。这就需要记者挖掘整理, 提炼出本质的东西, 对大众起到教育感化的作用, 让典型真正成为全民学习的楷模, 让广大读者从典型身上那些点滴的事迹中感受到他们人格的魅力。这样, 就给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这种提炼的过程必须以“树立精品意识”作指导。

采访结束以后, 我们对新闻素材进行分类梳理, 列出写作提纲, 构建整体框架。这些基础工作完成后, 我们又把主要精力集中在从宏观上探讨典型最值得宣传的核心焦点上来。李海景同志长年累月、默默无闻地辛勤工作, 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 终因积劳成疾而英年早逝, 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党的信访事业, 献给了人民群众, 其奋力拼搏、无私奉献的精神, 值得大家学习。

在反复阅读大量采访素材的前提下, 我们总结出了信访战线工作者李海景, 这位“和谐稳定的使者”身上所具备的时代精神亮点:为党分忧、为民解难的崇高精神, 顽强拼搏、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 严于律己、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操。紧紧围绕这条中轴线, 凸显典型的感召力。

写作:以倾注真情打磨新闻精品

一位忠诚党的新闻事业的新闻工作者, 应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不仅要担负发现、宣传重大先进典型的政治使命, 还要以敬业的精神打磨出新闻精品, 以起到更好地宣传典型的效果。在写作典型报道时, 就要求作者在标题制作、现场描写、语言特色等方面都要精心打磨, 努力做到倾尽所能。

精心制作标题, 彰显人物情怀。关于报道李海景的这篇人物通讯, 我们从标题的制作上考虑再三, 本着讲求质朴大气、符合人物定位、简洁凝练、准确生动、富有新意的原则, 反复推敲了五稿才定下了《燃烧生命守望和谐》这个标题。李海景对工作满腔热情, 他是为社会的和谐稳定而坚守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这个标题要突出共创和谐社会的时代特征, 突出信访战线和谐稳定的工作性质特征, 突出先进人物尽职尽责的个性化特征。我们要让读者加深记忆, 让李海景的精神永远定格在人们的记忆中。

以情动人, 细节取胜。信访工作一肩挑两头, 一头担着党和政府的重托, 一头系着人民群众的殷殷期望。我们在“连心桥”和“连心人”上做文章, 运用了许多细节描写, 既表现了李海景对上访群众的热情关心和无私帮助, 也表达了大家对李海景的信任和爱戴。例如, 2003年12月, 李海景先后7次到唐河县了解情况、调查处理, 最终解决了上访群众谢某的工作安置问题。谢某非常感动, 每次到南阳来办事, 都要到李海景的办公室里坐一坐。当谢某得知李海景去世的噩耗后, 立即扔下手里的农具, 急忙让儿子用摩托车带他到南阳, 送恩人最后一程。还有一段细节, 记者在采访时颇受感动。因为家里经济十分拮据, 李海景的妻子下岗已经10年了, 她连手机都没有。他去世后, 妻子哭着说:“你走了, 把手机留给我, 可我给谁打电话呀?”尽管如此, 妻子在他的遗体前说:“嫁给你, 俺不后悔。如果有来世咱还做夫妻。”

真实再现现场, 文字饱蘸激情。在报道李海景这个典型人物时, 我们在写作风格上力求突出报告文学的笔法。这是一段真实的素描:他们一家三口, 一直租住着亲戚的房子。来到李海景家采访, 记者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家呀?墙面没有粉刷, 卫生间的瓷砖多处脱落;沙发烂洞露着海绵;音响锈迹斑驳……像样的家具找不到一件。市信访局局长李鹏形象地说, 李海景家的家当用一个半拖拉机就能拉完。整个写作过程, 记者都满含热泪。结束语是这样的:好人一生平安。虽然好人走了, 但人们的口碑永远是铭记好人的丰碑!

《燃烧生命守望和谐》刊发后, 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2009年12月10日, 在卢展工上任河南省委书记以后召开的第一次省委常委会上, 学习宣传李海景同志先进事迹被列入议题之一进行了专题研究。12月28日, 省委作出在全省开展向李海景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之后, 李海景同志的先进事迹引起了中央媒体、省级媒体的关注采访。直到2010年4月, 他的事迹在各类媒体转载, 使这一先进典型成为全国学习的楷模。

(作者单位:南阳日报社)

意识引导 篇8

1.关爱尊重每个学生,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宽松愉快的教学情景中学习,是引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提高主体意识的首要条件。

课堂氛围和教学情景,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绪和教育教学效果。著名情绪心理学家曼德勒说:“环境刺激引起认知解释,认知解释引起唤醒的知觉,唤醒的知觉导致情绪体验。”曼德勒也认为,宽松和谐、生动活泼的氛围,可以使情绪具有“动机和知觉作用的积极力量,它组织、维持并指导行为。”我们在日常生活工作中也经常会感悟到,在情绪良好的状态下,学习和工作时思路开阔,思维敏捷,记忆牢固,效果显著。反之,因环境氛围而造成情绪低落或心绪郁闷时,则思路闭塞,思维迟钝,不仅无主动性,无创造性,而且效率低下,易出差错。它生动具体无可争辩地警示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在日常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中,务必首先要尊重学生人格,以平等关爱真挚的感情去感染学生,用循循善诱、和蔼可亲的语言去启发学生,变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的主演角色为导演角色,还学生学习中的主体主人地位,只有这样,才能使师生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实现心灵的沟通和感情的共鸣。才能改掉传统教学模式的满堂灌,变教师一言堂为学生群言堂,使课堂氛围充满“爱”和“活”,学生才愿学、想学、敢学,愿说、想说、敢说。才能使学生变过去的“要我学”为“我要学”,由衷地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积极地参与意识,从而激发出自己的潜知,施展自己的才华,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兴趣,自主探究,主动尝试。使教学充分调动和运用“动机和知觉”的积极力量,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倡导人人参与,鼓励协同“作战”,正确认识和处理“动”与“静”,“活”与“乱”的辩证关系,是引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主体意识的主要途径。

在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要胸怀全局,面向全体,给每个学生以平等机会,充分地关注。千方百计地调动全体同学强烈的求知欲望,形式多样地激励每个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意识,伴随着教学环节的步步深入和教师适时准确的画龙点睛的有效点拨指导,使教学活动与学生思维始终处于峰谷、环环紧扣、层层深入的认知求索的实践活动中。这样,就可以使尽可能多的学生在活泼愉快、自由竞争的氛围中,自觉主动地发现问题,探索方法,解决疑难,展示才华,培养兴趣,以达到尽可能持久地维持教学实践“活”和“乐”的氛围与情趣,使学生始终处于强烈的求知和积极的思维之中,其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在这方面,教师在课堂上,可根据教学需要,利用各种图表教具、设备仪器、个人质疑、小组讨论、单兵回答、合作交流、要点竞答、问题探求等多种多样活泼有趣的形式进行。这样,学生既学得愉快,教师也教得轻松,其教学效果,是有目共睹的。真正体现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又不失教师在教学中适时、准确点拨的主导意义的必要所在。

3.使每个学生都能领略成功时的荣耀,体味获得新知后的快慰,感悟受到他人赏识时的尊严,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主体意识的基本目标。

著名现代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学生在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由于自己的自主参与而获得成功和获得新知时,其心情的愉悦和精神的振奋是难以抑制的。而此时思维的活跃和敏捷,往往是平素所不可比拟的。这正为增强创新意识、自主意识,获取更深层次的新知,奠定了主观基础和内在动力。

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要始终精神饱满,举止得体,善于及时发现和扑捉学生行为活动中,瞬间迸发出的成功点、闪光点、正确点、进步点,用适度的语言,亲切的口吻,及时给予肯定、鼓励和表扬,使其认识到自主学习的价值,以利培养正确的行为习惯。在长期教学实践中,好学生容易被教师钟爱和肯定,而差生往往被自觉或不自觉地被忽略和鄙视,这是个十分有害的怪圈,必须予以高度关注,走出这一桎梏,用教师真挚的情感,由衷的爱恋,去抚慰那些差生心灵上的创伤,使其重振自尊自信,坚定自主努力方向,插上强烈求知的翅膀。因此,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实践中,要胸怀全局,面向全体,无私奉献,中正待生,决不能厚此薄彼,顾优弃差。要在日复一日、平凡辛勤的耕耘中,不断发现每个学生的潜质,激发每个学生求知欲望,发挥每个学生才智,培养每个学生的自主学习信心,认识每个学生主体价值,一个都不能少地带领全体学生投入到愉快活泼的自主学习中去。

意识引导 篇9

“90后”,竞争意识非同一般。

记得曾经看过一个报道,说“90后”的孩子把竞争放在第一位,意思即是说,“90后”的孩子最讲竞争。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腾讯网对6555名“90后”的进行调查,调查的结果表明,中国转型期的这一代年轻人已经早早开始感受到同龄人间的竞争与分化。在小学或初中就感受到同龄人的竞争和分化的比例中,“70后”中占到58.6%,“80后”中占到54.9%,而在“90后”中,这一比例高达75.9%。与“70后”、“80后”相比,“90后”成长中的竞争更加激烈。他们甚至在刚出生时,就要面临人生起跑线的竞争,然后紧接着的是幼教、幼儿园、小学、中学。经过与这几位素未谋面新生打交道,我再次感受到了90后们的竞争意识。

早在200多年前,达尔文就在《物种起源》中提出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严复译语)。世界充满竞争,我们的这个时代更是无处不存在着竞争。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竞争也日趋激烈。每一个时代的学生都被赋予他们所处那个时代的鲜明特征,所以“90后”们有着极强的竞争意识是社会的要求,更是适应当今竞争社会的表现。在竞争社会里,具有竞争意识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它应是一种进取心,是积极、奋发、不甘落后的心理反应,这种进取心是人能够成功的基本保证。作为教师,首先应该理解并肯定这一代孩子的竞争意识,但同时也不能鼓励学生盲目地去竞争,而要让他们了解竞争的意义及在竞争中要表现出高尚的情操,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正确的竞争意识。只有这样,才能让这些孩子在竞争中健康成长,在成长中竞争取胜。那么,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呢?经过思考,我认为具体可从三方面入手。

1. 理性地对待竞争

要使学生明白,竞争是一种超越,要凭借自身的实力和努力,不要把胜利寄希望于对手的失误,更不能诋毁对方,竞争不是相互残杀,要在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帮助的基础上进行竞争。对手的强大才能激发自身高昂的斗志和潜力,从而使自身向更高更强的方向发展,最终达到双方共同提高的目的。假如自己竞争胜利了,不要沾沾自喜;如果竞争失利了,受挫了,要记住“失败乃是成功之母”,要有敢于面对竞争失败的勇气。另外,在竞争中不要去嫉妒他人,甚至采取卑劣的伤害手段戕害他人,这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应该消除竞争中的嫉妒心理。

2. 竞争手段要正当

竞争要凭借自己实实在在的努力而赢得成功,不能靠投机取巧。竞争的手段要合理、要公平,要符合道德要求和法律规范。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够完善,在很多领域存在着不正当竞争、过度竞争等问题。如有些不法商贩为了达到盈利目的,在竞争中违背竞争规则,靠弄虚作假、损人利己、欺骗他人手段去获胜。这些不正当的竞争影响着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同时对于“90后”的孩子们的竞争观念也或多或少产生了负面影响:有的学生为了实现自己的目的,背后对竞争对象进行污蔑,暗地里做小动作;为了取得老师的信任,打击诽谤他人;为了评上三好学生、优秀干部或加入团组织、党组织而请客、拉票、甚至送礼;有的学生害怕学习成绩落后于他人而对同学采取“封锁资料”、“复习误导”的对策,等等。如此发展下去,势必严重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也将会使社会风气进一步恶化。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公平竞争,遵守规则,在竞争中发扬友谊精神,树立正确的竞争观。

3. 竞争要加强合作。

新的课改观念特别强调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教师在培养学生竞争意识的过程中,要让他们明白,竞争不排除合作,没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集体观念,单枪匹马是孤独的,是很难取得成功的。经济领域有一个典型案例:设在中国总部的北京微软公司和汉王科技公司之间,其主营业务都在微软领域,都有自己的核心技术,他们的产品人工交互智能都在同一个市场上。两家公司在市场上存在着竞争关系,但双方都是凭着自己的真实本领,按照一定的道德和法律的准则竞争,共同开发新兴市场,共担风险和责任,共享资源和客户。他们在竞争中取长补短,优势互补,相互促进,所以双方都能在更高层次上获得成功。

同学之间的竞争也是如此,在鼓励学生竞争的同时,要强调合作意识,让他们之间取长补短、相互帮助。在许多学校集体的比赛中,像小组间的卫生竞赛、拔河比赛、班级间的朗诵比赛等,都需要大家的真诚合作,没有合作,取得成功的机会就不大。每个人既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又是团队的一分子,每个人的竞争能力和协作精神是团队成功的基础,团队的成功需要每一分子的努力。即便是一些个人之间的竞争,也需要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帮助与合作。

竞争是当今时代的主旋律,“90后”学生有着极强的竞争意识无可厚非,但正确竞争意识的培养则需要教师、家长及社会等各方面的努力。作为教师,要有目的、有意识地根据“90后”学生心理特点,将正确竞争意识贯穿于整个教学管理之中。我们相信,敢于竞争的“90后”能更好地屹立于这个竞争的社会,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

摘要:竞争是当今时代的主旋律,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 竞争也日趋激烈。“90后”们有着极强的竞争意识。作为教师, 应该理解并肯定这一代孩子的竞争意识, 同时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只有这样, 才能让这些孩子在竞争中健康成长。

新闻编辑的舆论引导意识及其职责 篇10

关键词:新闻编辑,舆论引导意识,责任

一名合格的新闻编辑,除了要具有较强的业务能力,还必须有很高的责任意识和政治素养,才能满足当下多样化社会对新闻的要求。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是新闻活动的宗旨,新闻编辑应该把好舆论的大关,增强职责意识,提高舆论引导能力,为党和人民服务。

1 新闻编辑树立舆论引导意识的必要性

说到新闻编辑,不得不让人与新闻舆论挂钩,新闻通过各种媒体的宣传在社会上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力,即新闻舆论。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中,社会离不开新闻舆论,正是这种舆论构成了我们的生活环境,因此,新闻编辑的工作任重而道远。一则完整的新闻包括前期的选题、采访、修订以及后期的美化和配图等,每一个步骤都融入了编辑的责任意识,合起来形成了舆论引导。我们生活在舆论氛围中,舆论能影响我们的情绪,在我们的理性层面发挥作用,最终还能进入我们的内心世界,成为一种隐性力量。马克思说过,舆论是社会中的一种强制力量,它能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它的传播形式可以是媒体,也可以是口口传播,既是无形又是有形,具有很强的普遍性。

新闻编辑要认清自己的职责,树立正确的舆论引导意识,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明确价值观及世界观,从自身角度出发,为新闻注入更大的活力,使之能更好地引导社会舆论。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思想更加呈多元化趋势,新闻编辑也要审时度势,提高自身素养和能力,提升舆论引导能力。现实中,也有个别新闻工作者为了提高曝光量,不顾事情的真实与否,故意夸大扭曲,甚至还宣扬一些糟粕文化,这对社会发展和祖国和谐是非常不利的。新闻工作者最重要的职责就是还原社会真相,将危害社会的因素剥离出去,引导社会舆论的发展,为人民服务。

2 新闻编辑进行舆论引导的必备条件

2.1 要有过硬的政治素质

新闻编辑的身份应当像是政治家,他们的工作对象是新闻,新闻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如果新闻编辑没有具备过硬的政治素质是无法做好新闻工作的。具体表现为,新闻编辑要具有政治敏锐性、鉴别力,还要有坚定的认识。也正是过硬的政治素养让新闻编辑与文字编辑、电视编辑等有所分别,新闻编辑能坚持真理不妥协,对社会和人民负责。

2.2 要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

新闻编辑还应该是杂家,拥有丰富的知识积累,这样才能在完成新闻稿的过程中举重若轻,在组稿、审稿等环节中信手拈来。要具备较高的文化素质,首先要博览群书,包括天文、地理、生物、化学等多个方面。新闻最重要的就是信息的真实准确,如果其中出现常识性的错误或伪科学,很有可能对大众产生误导,新闻自然也是去了价值所在。因此,新闻工作者也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储备,并在实践中增强自己的专业功底,为新闻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2.3 要有很强的业务知识

新闻编辑作为传媒人中的一员,必须具备出版的相关法律知识,不能出现任何偏差。现在的新闻时效性很强,这就要求新闻编辑掌握好每一个细节,通晓各种编辑业务,具有强大的语言组织能力。一方面,新闻编辑要加强对本行业相关知识的掌握,提升编辑技巧;另一方面,要对自己不懂或模糊的内容虚心请教,务必让自己所撰写的内容完全符合事实。

2.4 高度的服务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

新闻是正义的象征,它的主要功能是转述社会热点问题,将正能量和新文化传播给大众。新闻编辑必须具备较强的服务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这样才能弘扬正能量、反映群众的心声。新闻媒体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指导性,加之新闻的客观性,才让广大群众更加认可,从而也能更好地发挥出新闻应有的功能。

3 新闻编辑如何在社会舆论的引导中体现自身的职责

新闻编辑要想做好舆论引导工作,必须根据新闻宣传的要求办事,尊重新闻的规律,毕竟新闻规律与受众的心理是联系在一起的。具体如何在舆论引导中体现自身职责,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进行。

第一,报道真实有效的事件。新闻编辑绝对不能为了利益而夸大或捏造事实,必须以真实事件为依据,准确地报道出来。即使舆论导向是正确的,但新闻信息存在虚假也是不可取的,很有可能会引发受众对媒体的信任危机。还有一点需要值得注意,并不是所有的事实都是新闻,作为编辑,应该有所取舍,要将最重要最有意义的新闻播报给大家。所以,新闻编辑在编写新闻时要多加考量,所选取的新闻必须要有价值,且具有正确的主流导向。第二,引导不能庸俗化。编辑要具备强烈的责任意识和人文关怀,不能为了收视率对受众进行随意引导。即使通过一定的取巧获得了不错的收视率,但受众的新鲜感很快就会消失,到最后不仅没有提升媒体品质,还背离了最初的引导功能,变成大家眼中迎合低俗需求的小丑。第三,给予受众判断的权利。受众不仅是新闻的接受者,他们也有自己的判断能力,让受众自己判断新闻事实能让他们感受到被尊重,从而也会尊重媒体,认可新闻的舆论引导。当然,这种引导并不是全部包揽,而是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让受众与媒体形成一个互动的整体。而新闻舆论引导实质是以媒体的立场来影响受众,将受众向积极的方向引导。新闻编辑作为新闻的生产者,他们在引导受众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新闻的传播和品质方面,新闻编辑也要严格把关,明确自身职责,在实践中打好自己的内功,承担起舆论引导社会的重任。

4 总结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层面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挖掘更有价值的信息供受众取阅。为了更好地为受众服务,新闻工作者也要与时俱进,细化新闻创作的每一个环节,对其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予以重视并解决,做好舆论引导工作,让新闻媒体能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何伟丽.浅论新闻编辑如何提升舆论引导水平[J].新闻传播,2014(8).

[2]李云.新闻编辑的社会管理职责浅探[J].领导科学论坛(理论),2013(7).

[3]于潇.新闻编辑的品格与责任[J].新闻窗,2011(3).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篇11

【关键词】兴趣 听 看 说 做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2-0121-01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有了积极性才能事半功倍,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而言,尤其如此,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如果学生没有兴趣,没有学习的积极性,就根本谈不上“主动的获取知识”,但小学生的意志品质还不够完美,要长久的保持学习兴趣,保持学习的积极性,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积极培养和细心呵护学生的学习兴趣。

1.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学习氛围,对学生的学习来说,是很重要的。教师要在课堂上建立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着力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畅所欲言,精神上处于一种自由放松的状态,只有这样,我们的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去学,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激发出蓬勃的生命活力。

2.关爱学生,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

没有情感的教学是失败的教学,教师要从对学生高度负责的使命感出发,关爱每一位学生。教学中,一个赞赏的眼神,一句热情的鼓励,一个支持的暗示,都能使学生平添一份感动,能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从内心深处萌发参与学习的热情,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二、创设学习条件,在教学中搭建听、看、说、做的自主学习平台。

新课标提出:“课堂不应该是一个人的独白,应该是双主体的交流,是师生、生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自由、开放、弘扬个性的对话”。学生是学习活动主人,学生的认知结构是要靠自己积极主动地构建培养的。课堂教学中,必须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有效的参与,而要保证他们有效的参与,又必须扩大学生有效的参与面,培养学生善于参与的能力。这样,学生的自主学习才能落到实处。

1.尝试参与听。

心理学表明:人在注意某种事物时,大脑皮层将产生一个优势兴奋中心。此时,神经细胞兴奋最高,人的接受能力最强,所以要帮助学生学会听的方法。听时,要精力集中,要听懂,边听边想,边听边记,抓住重点听,抓住关键记。如在平时教学中,我采用口算;口述概念,让学生判断;口述试题,让学生计算;口述应用题,让学生分析等一些方法,在训练听力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思维敏捷性,为学生自主学习打好基础。

2.尝试参与看。

看书自学,是让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增强理解,形成技能,帮助巩固的重要手段。但小学生往往只看结果不看过程,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所以培养阅读习惯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根据不同的教材,不同年龄的学生,不同的教学内容,分别采取先评后看,先看后议,边讲边看等一些看书方法。如我在教学“比的基本性质”时,先组织了大量的实例归纳概念,再让学生看书,然后让学生对“比的基本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比较,展开讨论;而在教学“进一法”时,先让学生看书,然后提出问题:为什么在计算一些物体的用料时,要用“进一法”。这些问题的答案书上都有,学生在看书思考的同时,培养了思维的深刻性。

3.让学生参与说。

语言和思维的发展是密切联系的,而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又表现为不同步性,分析问题往往看到了,想到了,就是表达不出来,再加上数学学科特有的抽象性、逻辑性,使学生更是感到无从说起。针对这种情况,作为教师,首先要不断鼓励学生,使他们敢说、爱说、怎样想就怎样说、说错了再重说,培养学生慢慢学会说话。其次,课堂中还应充分利用讨论的机会,锻炼学生去说。再次,在教学过程中,一些简单的例题,可由学生模仿教师到讲台上去讲解,说说自己对知识的理解,为什么这样理解,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

4.让学生参与做。

研究表明:“人们在学习时,如果是仅靠听和看,最多能吸收30%的新知,如果是动手做的话,可以达到90%以上”。好动,好奇是学生共有的特征,对于什么事,他们都愿意自己去试试,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抓住他们好奇、好动的特点,通过动手操作和多种感官的参与活动起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如在“圆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中,我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可以把圆拼成以前学过的什么图形”,学生在动手拼出平行四边形,长方形后,让学生尝试,还可以拼成学过的什么图形,结果学生大胆创新,拼出了三角形,梯形。在活动中,充分让学生动手操作,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自主学生能力的重要意义,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他们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和提高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教师能最大程度的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好、保护好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传授一些切实有用的自主学习的方法,使之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在教学中创设自主学习的条件,搭建“听”、“看”、“说”、“做”的自主学习平台,那么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可以逐步形成和提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试验稿)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意识引导 篇12

心理学研究表明, 学生的思想意识形成的过程, 是多中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做好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需要认识和研究学生的心理。心理是人脑的机能, 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将运用心理学知识运用于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 有助于根据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和特点, 实施思想教育过程, 提高思想教育的有效性。因此, 本文从心理学角度探讨思想政治教育, 旨在通过探究学生的心理结构, 运用心理学中的相关理论和知识, 以及一系列心理原则和心理方法, 来引导学生思想意识, 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二、学生认知心理分析

认知是心理倾向定势的表现之一。人的认知来源于社会实践。当今世界正处于一个信息急剧膨胀的时代,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认知到对学生认知心理的分析在思想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要通过分析改革开放形势下大学生思想的实际状况, 以认知心理理论为指导, 发现学生认知心理规律, 根据学生的认知心理规律施以适当的思想教育方法, 既有助于对学生思想意识进行科学的引导, 又有助于纠正学生在认知上存在的偏差, 以达到思想引导的目的, 实现学生内心信念的科学转移。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 将心理学知识运用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中, 对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有重要意义。在各种思想混杂的时代, 学生认知出现多元化倾向, 思想更加活跃。只有充分掌握和运用心理学知识, 才能准确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特点和规律。

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以科学的理论为导向, 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和自我教育方法, 解答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 教育学生以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要求指导自己的行为, 化解学生的困惑和迷惘, 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其中, 重要的环节和举措就是注重情感沟通。教育者要与受教育者建立良好的联系和沟通, 通过创造积极的氛围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使受教育者明确教育者所表达的意义, 从而激发和增强受教育者主动探求真理、顽强克服困难的积极性。

三、引导学生思想意识的途径

由于个人生活的环境、身体条件、生理条件等条件的不同, 人们在心理上具有很大的个体差异性即个体心理差异。个性心理倾向是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 是决定人的态度的选择性的诱因系统。个性是人们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个性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的总和, 人的个性是由体力、智力、思想、性格等构成的整合体。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充分认识人的个性, 预测个性的发展趋势, 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预见性和针对性。

在思想教育工作中, 对学生思想意识的引导首先要认清学生的需要。需要是人的客观需求在头脑中的反映, 人的活动的目的和归宿最终是为了满足人的需要。因此, 需要也是人类认识和实践活动的动力源。人的需要是客观存在的,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既要对此有正确的认识, 更要将其很好的利用, 以学生需要为出发点, 调动学生内部动机, 激发学生积极的行为。思想教育工作者要加强对学生的需要认识和研究, 根据学生不同的性格特征, 不同的需要及特点, 来做好思想教育工作, 将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和需要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逻辑起点。人的需要和动机通常情况下是通过人的行为来实现和表露出来的, 这是因为, 行为是满足需要的活动和途径。人有某种需要, 并产生满足这种需要的愿望和动机, 是在人的需要有了可以达到满足的条件时而产生的, 当有了相应的条件, 进而就会产生为实现这种愿望而进行的行动, 这就是外部行为。在思想教育和思想意识培养的实际工作中, 思想教育工作者要全面地掌握人的需要, 合理引导学生动机, 进而正确地引导人的行为。

在此基础上, 培养良好、健康的兴趣, 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也是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动机是激励人去行动的主观原因, 凡是有关行为产生的原因, 都可以成为动机。思想教育工作者除了要认识到动机是人的认识的内在动力, 动机具有调动、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的重要作用, 还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培养学生良好、健康的兴趣。兴趣是心理特征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思想教育工作者要把社会的要求变为学生的内在兴趣, 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将思想政治教育要求内化为学生兴趣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 当然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难点, 需要做的工作还很多。但是, 只要我们不断努力, 一定能够取得成功, 至少可以取得较大的进步和一定的成效。

另外, 情感、意志、行为习惯对学生未来的发展也具有主导性作用。情感能促使或阻止人的行为发生, 也就会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运作过程。在思想教育工作中, 我们要激发和保护学生的积极性情感, 要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来抑制和转化消极性情感, 引导学生树立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在实践中我们发现, 同样的方法用于不同学生群体其教育效果有着很大的不同。通常情况下, 生动活泼、令人舒畅的环境, 更利于学生的能力的发展和发挥, 因此教育者要有创造良好教育环境的意识。学生的能力的发挥与其自身主体能动性的发挥有着内在的联系, 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对有自卑心理的学生进行单独交流, 在引导的过程中要保持耐心, 善于用暗示、激励的方法, 来增强受教育者的自信心;而对于有些自高自大的学生, 教师应促使其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 引导其保持平和的心态, 与他人友好相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既要在学生中树立先进典型, 又要用自己的言谈举止潜移默化的影响受教育者的性格, 通过提高教育者自身的感染力、影响力, 用积极的情绪影响教育对象, 通过全方位的教育, 实现思想教育效果的最优化。

四、结语

思想教育工作是关乎人才发展方向的巨大工程, 学生思想认识的正确与否决定着其行为的方式和方向, 决定着其行为对社会作用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因此, 思想教育工作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从认知角度引导学生思想意识是从源头上做工作, 这有利于解决思想认识、思想意识方面的根本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以现实生活的客观规律为依据, 引导学生自觉抵制不良文化的渗透和影响, 确定科学的、正确的人生目标, 树立科学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以顽强的意志勇往直前。思想教育工作者还要按照人的动机产生和发展的规律, 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灵活多样的思想教育手段和方法在思想教育工作中的实施, 使学生产生正确的、高尚的动机, 激发学生进行积极的探索, 培养学生对共产主义理想的深厚情感, 帮助学生提高对共产主义理想的认识, 树立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

参考文献

[1]郭广全.在德育中渗透心理教育理念[J].延安教育学院学报, 2005 (6) .

[2]陈大柔.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5.

[3]韦林.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工作有机结合的探索[J].高教论坛, 2008 (10) .

[4]程昌桂.思想教育心理学[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 2009.

上一篇:海南联网系统下一篇:补贴申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