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符号

2024-09-17

网络符号(精选11篇)

网络符号 篇1

“网络表情符号”实际上就是一种超文本和即时会话时使用的象形表意符号, 是人们在网络时代用于沟通的非文字符号, 后来逐渐成为网络审美文化传播不可或缺的一种载体。原本只是网上次文化, 但随着网络和电话短信的普及, 已经广泛为社会所接受。在现在的网络交流中, 随时都会使用表情符号传达情感, 图片的表现能力在这个时候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历史来源

网络表情符号的出现有着深厚的历史根源。从原始壁画开始人类就使用图画的方式来表达情感、传达信息。我国纳西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 他们创造的用于表述的古老图画象形文字至今还在使用, 被称为人类社会文字起源和发展的“活化石”。原始壁画和古老的象形文字说明用图画记述并不是现代才有的, 而是人类社会最古老的表达方式。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 读图时代的到来, 给用图画表意的象形符号赋予了新的形式。1982年, 美国斯科特教授第一次输入了这样一串ASCII字符:“:-) ”。人类历史上第一张电脑笑脸就此诞生。从此, 网络表情符号在互联网世界风行, 为社会广泛接受。

二、网络表情符号的发展现状

在网络交流中, 隔着网络想相互做着动作, 来表达各种情绪, 文字的表述远不足以传达这些, 这个时候一个表情符号就能直接生动的传达情感, 动画的肢体语言在这个时候起着想不到的效果。表情符号的出现让我们在网络世界里可以表达我们的情感, 平日里羞于做的夸张动作, 都可以通过各种表情符号的夸张肢体语言表达出来。

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心理学家米尔格兰描绘连结人与社区之间际连系网的六度理论, 完全可以再被套用在网络表情符号的传播上。任何两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在互联网普及的今天, 根本不用每六个人之间形成一个人际交往的循环, 在中国互联网上, 平均4.8个人之间就可以实现一次即时通讯软件上的交流周转。互联网还未我们提供了一个开放的平台, 在这个平台上每个人都可以展示自己任何一件作品, 也可以欣到别人的作品, 风格迥异的表情符号大杂烩般的在网络世界里传播发展。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三、美学角度分析

网络表情符号的流行与读图时代下大众对于快餐文化的需求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科技迅猛发展, 生活节奏加快, 各种图片大量涌现, 致使现代人进入了读图时代, 图片由信息传达与接收的配角变为了主角, 现代人更乐于接收直观, 简单的图片的信息。追求速成, 通俗, 短期流行, 不注重深厚积累和内在价值的快餐文化, 在读图时代被大众所接受, 成为一种大众审美文化。表情符号以直观具体的形式表达情感, 迎合了这种大众审美文化的需求。

网络表情符号用在网络交流中, 做为网络审美文化传播的载体, 体现出网络审美文化的基本特征。信息数字化的“比特”文化是它的一个特点, 不是具体的事物而是以一种计算机能够识别的无质量、无体积、无损耗的“比特”形式存在和传输。其次它还具有平等参与的全球互动文化特征和资源共享的开放性文化特征, 少数设计者发布的表情符号成为网民共享的网络资源用于自己的网络交流中。风格各异的表情符号展现了不同的审美诉求, 在虚拟世界中随心所欲的选择喜欢的表情符号。

从美学的角度来说, 文字以抽象、联想的方式来叙事, 图像以直观、具体的形式进行图解, 两者的本质是相同的, 都是用来叙事图解的阐释性符号。读图时代下, 图片以一种快餐文化的形式风靡了整个消费社会。但任何一种媒介都不会只有图片或文字, 文字和图片是不能被相互替代的, 作为不同形式的两种阐释性符号他们相互补充相互妥协, 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的发展。

表情符号作为一种动画肢体语言, 它的出现无疑给低迷的中国动画产业注入了新的力量元素。低成本、低消耗的运行方式对还处在发展中的中国动漫产业来说提供一种新的发展模式, 适应当今的发展需求。中国本土的卡通形象以表情符号的形式推广, 蔓延至中国整个动画产业链中, 一种新的适应中国本土动画发展的模式正在逐步形成。

摘要:人类早在原始社会就开始使用图画的方式传达信息, 我国南方的纳西族至今仍在使用古老的图画象形文字东巴文。随着文明的发展, 文字的出现逐渐代替了图画象形表意的传达方式, 成为信息传达的主体。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 图画的表达方式发展出新的形式——网络表情符号。借助互联网的普及, 网络表情符号以其简单、生动、直接的表达方式, 迅速迎合了读图时代大众对于快餐文化的审美需求, 成为了一种新的流行元素, 并以一种新的发展模式为我国低迷的动画产业注入新的活力。

关键词:表情,符号,美学

参考文献

[1]徐恒醇, 设计美学,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年07月

[2] (美) 鲁道夫·阿恩海姆, 艺术与视知觉,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8年03月

[3]武星宽, 设计美学导论,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6年12月

网络符号 篇2

都通过象形来创造符号传情达意。1.象形法网络符号。符号从形式和所指对象的关系上看大致有三种:一是肖似性符号;二是标志性符号,如表示火的烟;三是象征性符号,如语言。网络符号基本上是肖似性符号,即符号形式和它代表的东西有某种程度的相似性或同一性。网络符号的象形是以人们日常口语交际中的非语言形式为基础,是对日常非语言形式的模拟,是一种“似真性”。网络符号象形的实现途径有两种:一种是把标点符号、特殊符号、数字和字母等组合在一起,模拟人或事物的各种表情和特点,通过象形法创造了许多具有感情色彩的符号,以形象、简约、生动地表达网民的思想情感。如:

*-( 闭着眼睛的独眼巨人(希腊神话)

(^@^)幸运的小猪 =^.^=猫咪

--<-<-<@玫瑰花

另一种是图形类符号。这是网络运营商开发的更为形象便捷的网络交际符号,其特点是用卡通形象模仿现实中人的表情、动作或事物,借此传情达意。这又可分为两类,一是直接用事物的形状表示一个名词,如用一个红色的心形图案表示“红心”,红色嘴唇表示“唇”,一个人形的图案嘴角上翘表示“微笑”,嘴角向一方下垂表示“傲慢”,嘴角向两方下垂表示“通过”。二是用图形表示短语的意思,红色的心中间裂开表示“破碎的心”;一朵带有绿叶的红色花骨朵代表“红玫瑰”,红色花骨朵下垂是“凋谢的玫瑰”等。

2.象形法手语词。象形法和会意法是中国汉字的两种造字方法,由东汉的许慎第一次提出。这种创造表情达意单位的基本手段,可用于许多方面。象形法指模拟事物原型的一种方法,象形类手语词就是模仿事物的整体或部分外貌,从而体现出事物的形状、特征,以表达出某种含义。如“雨”字,表达时五指弯曲,模拟下雨的形状;“网”字,两只手掌伸开叠放在一起组成网状图形;“牛”字,蜷起中间三个指头,伸直拇指和小指比画牛头的形状;“椅子”,右手掌竖起,左手弯曲成90度,指尖顶住掌心,模拟出椅子的形状等。

另一类象形手语词是通过聋人的表情直接代表的,不是手势的模拟。如当聋人叙述同高兴、生气、沮丧、哭、笑等感情活动有关的事情时,他们往往只用手势打出事件本身,而表示各种感情的词仅用面部表情表现出来。如说“我很高兴地去公园”,聋人往往只用手势打出“我去公园”,同时脸上呈现出很高兴的表情就行了。

都通过会意来创造符号传情达意。1.会意法网络符号。会意法网络符号可分为键盘类网络符号和图形类网络符号两类。键盘类网络符号中,一类是通过脸谱表情加上表示动作的符号来表示一件事情,如:

Y(^_^)Y 举双手胜利,“Y”是高举的手,“^_^”是一张喜悦的脸。

另一类是通过模仿事物的外形、动作,以引申、借代等方式来表现具体含义。如:

{{{(>_<)}}} 发抖,“{{{”具体表示抖动。

>“<|||| 伤脑筋,“””表示紧皱眉头,“||||”表示高速运转的脑电波。

图形类网络符号是通过一幅具体的图形表示一个比较抽象的含义,如用一个头像的嘴巴上贴着封条表示“保守秘密”之意,一个黑框眼镜的头像表示书呆子,两个小QQ并肩而立,嘴对着嘴飞吻表示爱情等。

2.会意法手语词。会意法在创造汉字中意指合并几字形为一字形,并把几个字形的意义相加从而形成新意。会意类手语词是通过模仿事物的外形、动作,以引申、借代等方式来表现具体含义。

浅析网络表情符号的趣味化设计 篇3

关键词:网络表情;符号设计;趣味设计

各具特色的网络表情符号在网络交谈中所扮演的角色愈发重要。网络表情符号以其独有的形象性、娱乐性、趣味性等特点正在逐步地辅助语言符号,促进人们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从而达到最佳的人际交流效果,会让用户体验的更方便,可操作性更强。网络表情符号的趣味化设计可以通过色彩、结构、展现形式等多方面来进行表现。将它们有效的结合,从而实现从静态到动态,从动态到交互的创新过程。通过精心设计全新的一套网络表情符号,从而展现出网络表情符号生动的视觉形象。利用GIF图片、Flash和AE设计最后以多媒体(IPad、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等)为载体展现在受众的面前。下面我们将仔细探讨网络表情符号的趣味化设计。

1 网络表情符号的发展概况

从20世纪90年代到现在,由于网络的出现和运用,网络被快速普及,从而使得语言在网络的交流上的出现一个新特点,通过逐渐的演变和使用,就形成了我们现在广泛运用的新的语言形式——网络表情。

网络表情符号现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网络表情符号是人们在聊天时常用的词汇和一些谐音代替词,如“:)”、“1314”、“886”等。而狭义的网络表情符号指抒发个人心情的小图片。网络表情符号是指网民们通过键盘创造的,主要是一种表达心情的小图片或符号。例如,“Y(^_^)Y”、“(╯-╰)”、“∩__∩”等。再例如,QQ中一些比较经典的小表情符号,都是以金黄色黄球作为基础,通过不同的创造,就有了各种不一样的表情,微笑、哭泣、生气等表情,这些都称作网络表情符号。网络表情符号按照具体形态和展现形式,分为静态网络表情符号、动态网络表情符号和交互网络表情符号。

(1)静态网络表情符号。静态网络表情并不只是简单地展现出人的面部表情,更是对人类面部表情的概括性展现。几根线条就可以将脸部表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让对方迅速了解到自己的情绪,又能够帮助呈现出某些难以说出口的话,当然,这也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到的表情符号。

(2)动态图片网络表情符号。动态图片是以GIF格式保存的图片,它由多张静态图片按照各自不同的播放速度组成的,通过这样的排列,图片就可以产生动态的效果。动态图片可以实现不同比例的缩放、不同方向的旋转和移动,不同程度和不同颜色变化等效果,以GIF格式展现出的小猪翻滚图片。

(3)交互网络表情符号。序列图和协作图称为交互图。简单地说交互效果其实就是网络表情设计者使其设计的表情符号通过一定的方式去达到想表现的目的,实现这个目的所需要经历的过程,这个过程可能是有趣的也可能是智能的。目前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形式就是Flash格式的小视频,通过动作的触动就能实现有趣的变动。让图片和使用者形种一种的关系,加深受众对此识。总之,交互的网络表情能够更受到大家的关注。

2 网络表情符号的应用现状

网络表情符号的设计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会呈现出不同的形态,同时各种网络表情也代表这不同含义。最早的网络表情符号出现于美国,并且经过长期的发展,现在的网络表情符号趋向于成熟。例如,在国外知名聊天软件Camfrog Video Chat中自带的表情图片,以蓝色的小圆球为图片,眼睛、鼻子、嘴巴用弯曲的线条代替,虽简洁但是对于人物的表情概括性却很强。国内网络表情符号出现相对较晚,却发展迅速。以微信中的兔斯基表情为例,整体造型是一只兔子,以线条勾勒表现。动作形态相对夸张但又不失兔子生性活泼的特点,将各种表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网络表情符号这种一目了然,简单轻松的特性完全符合了现代人的文化需求,也正是这些特性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追捧和使用。但是网络文化相对复杂,出现的网络表情符号也良莠不齐。甚至利用聊天软件中的画笔工具即兴涂鸦都能够产生一个新的网络表情符号。这种做法没有经过艺术的加工,势必对网络表情符号整体造成不良的影响。正是基于这种心理,看似简单的表情符号才能变得有趣,那些没有完成的形在受众进行解码重构的过程中产生了向完形运动的压强,虽然表情符号看似简单不完整,但却可在用户心理留下完整深刻的印象。

3 我们来探讨网络表情符号在设计中的应用

最初国外网络表情符号对国内表情符号的设计影响较大,直到后期才以自己所特有的文化背景作为发展基石。关于我国网络表情符号设计的研究以及与传统表情图形的对比研究的专著目前尚未发现,相关的文章也较少。以国内腾讯QQ中的网络表情符号为例,原型是黄色的太阳。通过简单的线条描绘出表情的五官,整体风格素雅而又不失表面力。在创作意图上以唯美主义为引导,以娱乐为目的,色彩丰富细腻的场景设计令人赏心悦目。根据网络表情符号的应用,我们可以做以下的优劣势分析。

第一,网络表情符号的视觉优势。网络表情符号突出网络这个因素,需要在有网络的前提下运用聊天软件进行沟通,因而沟通的双方不论距离远近,都可以交流,但是唯一的缺点就是双方看不到彼此,无法观察对方的表情和情绪,紧紧依靠文字去交流又表达不了当事人的喜怒哀乐。网络表情符号的出现大大地弥补了这种缺陷,以简单明了的图像就表达了自己的情趣,简单易懂,较于纯文字交流,网络表情符号让隐形的对方仿佛是面对面一样的看清情绪。

第二,网络表情符号的网络环境优势。因网络表情符号只有在网络的前提下才能进行沟通,且双方看不到彼此,无法观察对方的表情和情绪,所以越来越多的用户通过网络表情符号让别人更好地了解自己,明白自己那时那景的心情。借助网络表情符号,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使谈话双方感觉是在“面对面”的聊天。

第三,网络表情符号的不足。网络表情符号的缺点体现在:单独的网络表情符号出现在网络聊天中指向性不明确,具有模糊性。通过网络进行沟通过程中,若一方收到对方发来的表情符号,就会立刻根据已经谈话的内容去体会和猜想对方所要表达的真正含义,换句话说如果接收表情的人并不明白这个网络表情的含义,或是双方之间并没有交流过,那么接收者就不会明白此时的表情符号是想表达什么。同时网络表情符号也需要根据交流双方当时的情绪等各种客观因素去理解、解析,并在信息理解过程中按照自己对某一网络表情的理解不断猜测、选择。

网络表情符号作为一种有效的网络交往方式,尽管不可能脱离人类情绪通常的表达规律,但是从其产生和发展来看,其表达方式及功能主要是在网络社会中获得的,其内容和目标具有参与、形成、和维护特定网络社会网络文化及其特定秩序的工具性作用。因此,研究表情符号发生、发展的作用,以及致力于维持这一文化和秩序的方式,将有助于认识网络表情符号的本质和功能,并且还能得知使用这些符号的群体心理效应。

参考文献:

[1] 陈原.社会语言学[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4.

[2] 郭妍.网络表情符号的美学探究[J].大众文艺,2009(23).

[3] 郑玮.解读网络表情符号[J].青年记者,2010(20).

网络表情符号的视觉修辞分析 篇4

研究者们从语言学、符号学、文化研究、传播学、艺术设计与审美、心理学、市场营销、社会学等不同学科视角对网络表情符号进行了研究。总体上看,研究方法多理论分析和举例说明,思辨性论述占绝大部分,只有部分传播学与心理学的研究采用实证与实验的方法。研究内容既有对网络表情符号特征等的本质分析,也有对表情符号在人际交往与商业运营中所具功能的分析,还有探讨传播意义与现状反思的评价性分析。其中,有研究者将视觉修辞作为网络表情符号的一项功能提出,[2]但事实上视觉修辞既是指人们为传播而制造的具有符号性的事物(communicative artifact),也是一种关注视觉符号如何发挥传播功能的研究视角。[3]网络表情符号是以图像为主、综合了文字等其他符号的综合视觉传播现象,从视觉修辞的视角对网络表情符号进行考察,将为以往仅关注语言符号的修辞学研究注入新的活力。

参照《现代汉语词典》对“表情”的定义,[4]从视觉修辞的角度看,网络表情符号是网络虚拟交流中用以取得理想传播效果的视觉媒介符号,通过表现面部或姿态的变化来实现感情态度与思想观点的表达。纵观网络表情符号的发展过程,从仅有面部表情,到加入姿态动作;从仅能表达人们最基本的情感,到能够表达修辞者观点,表情符号经历了一个视觉修辞手段结构形态不断出新、视觉修辞方法不断丰富、视觉修辞功能不断完善的过程。当下,不同形态的网络表情符号共时存在,并不断发生着新变。

一、网络表情符号的发展历程

网络表情符号依照出现的顺序,大致可以划归为字符表情、emoji类表情和角色类表情三类。

字符类表情包含了ASCII表情与颜文字。人类第一个电子表情符号诞生于1982年9月19日,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教授斯科特·法尔曼在校园电子公告牌系统(BBS)留言:“我建议讲笑话的人能够用下面这样的字符顺序来标记:-)侧过头去看。”[5]自此,这种逆时针旋转90度的字符表情借助互联网媒介迅速传播,传入日本后被称作“颜文字”。颜文字将ASCII字符发展成正视图,并大量丰富了其样式。

Emoji类表情主要包括e m oji表情符号和QQ经典表情小黄脸。Emoji,即絵文字/えもじ(日文),1999年由日本NTT Do Co Mo公司的栗田穰崇(Shige taka Kurita)首创。2010年,涉及人们日常生活各个方面的e m oji被纳入第六版Unicode编码,从此每个表情拥有了唯一的国际通用二进制码。标准化的Unicode编码使emoji的广泛应用成为可能,次年苹果手机ios5系统首次内置emoji,此后emoji表情逐渐成为各移动终端系统与各大社交应用的必备,风靡全球。来自Emojitracker的实时数据显示,截止2016年8月17日18时,仅tw itte r这一社交平台,的使用次数已超过13亿,[6]无怪乎被《牛津词典》评选为2015年度词汇。

角色类表情符号既包括以卡通形象为主角的表情包,也包括以真人为主角或原型的表情符号。2007年初,由王卯卯创作的兔斯基系列表情包在社交网络上出现爆发式流行,并受到主流媒体的关注。此后,各式以卡通形象为主角的表情包层出不穷。腾讯2014年的《中国网民表情报告》显示,在国内使用量位居前列的即时通信平台QQ上,占据卡通类表情包发送次数首位的暴走漫画,年发送量超过30亿次。此外,以真人为原型的表情符号也广为流传,影视剧中的金馆长、尔康,公众人物姚明、徐熙娣、黄子韬等,都因夸张的表情或令人发笑的话语被网友“相中”,制作成表情符号。

图1 Emojitracker的实时数据

尽管自第一个网络表情符号出现至今只有34年,但在互联网交际需求的推动下,表情符号视觉修辞手段的结构方式不断出新,呈现出结构形态多元共存的局面。

二、网络表情符号的视觉修辞手段及结构形态

网络表情符号是以图像修辞为主的综合了文字符号的积极传播现象,就目前大量流行的表情符号而言,其修辞手段主要是图像与文字,图像与文字的不同配合方式形成了表情符号的多元结构形态。尽管人们在观看图像时,捕捉到的是色彩、形式(点、线、形)、纵深和位移,[7]但在感知图像时则是综合所见的各视觉因素,浑然一体地把握图像,所以本文就不再拆分图像这一修辞手段。

从网络表情符号的发展历程看,其结构形态依次出现了兼具图像性与文字性的“图文一体”形态,文字退场、图像独据的“图文分离”形态,以及从“以图为主,以文为辅”到图文互动的“图文合体”形态。

(一)图文一体:“图文之间”的字符表情

字符表情的修辞手段为各键盘符号,包括文字及其他各类符号,如数字、标点符号、数学符号和特殊符号等。各修辞手段的结构方式大致可以分为纯文字、文字与其他符号组合和非文字符号三类,如表1。

字符表情模仿人在表达情感时突出的动作特征,将其抽象成能用键盘符号表示的线条,观看者依据相似性以及“完形”的心理倾向,“还原”出完整的五官与肢体动作,依据经验与交际语境推断表情符号的含义,可见字符表情具有图像的性质。但同时,早期的字符表情通过键盘输入,同于行文内容的发送方式,是字符而非图片格式;且表情图形的构成中含有文字,因此字符表情也具有文字的属性。可见,早期阶段的网络表情符号兼具图像性与文字性,处于“图文之间”的过渡地带,修辞手段的结构表现为“图文一体”的形态。

(二)图文分离:“文字退场”的emoji类表情符号

在emoji类表情符号中,图像这一修辞手段占据了绝对优势,文字手段被驱逐出表情符号。按照表现内容,emoji类表情可以分为两类:以人的面部表情为原型的表情符号和以人的体态动作为原型的表情符号。

在以人的面部表情为原型的表情符号中,图像手段具有一个固定的基本构成:黄色圆脸、眼睛和嘴。依据不同表情的需要,变化眼睛与嘴的开合程度和线条方向,并适当添加各类辅助元素,包括器官,如眉毛;配饰,如口罩、墨镜;指示符号,如“zzz(呼噜声)”、汗滴等,见图2。

图2以人的面部表情为原型的Emoji表情符号

以人的体态动作为原型的表情符号,所能表现的体态动作比较单一,主要是人的手部动作,数量与种类上明显少于面部表情。与字符表情相比,虽然emoji类表情符号中加入了一定数量的体态表情,但限于表情符号的尺寸(12*12像素,占两个字节),头部与肢体被分开表现,面部表情与体态表情各自独立,见图3。

图3以人的体态动作为原型的QQ经典表情符号

总体上看,以emoji为代表的一类表情符号,图像的画面感明显增强;表情符号中不含文字;采用图片格式,发送时不通过文字键盘输入,而是进入表情菜单直接选择。可见这类表情符号使图像的性质得到充分发挥,文字手段从表情符号中退场,图、文两种修辞手段呈现“分离”的形态。

(三)图文合体:从“以图为主”到“图文互动”的角色类表情

随着人们交际需求的不断增加,文字手段又重新回到表情符号中,继emoji表情符号之后创制的角色类表情包经历了不含文字、添加简短的辅助性文字到融入整句观点的变化过程。

1.“以图为主,以文为辅”的结构

在这一类表情符号中,图像是传达信息的主要手段,图像中形象有了完整的上半身或全身,面部表情与肢体动作同时出现,表情符号能够表现从头到脚完整的体态表情。不仅如此,动态效果的添加、多帧表情符号内镜头焦距的变化和场景切换、多种情景的设计(如日常生活、加班、节庆、抢红包等),使表情符号中的形象如同置身于情节中的角色,而观看表情符号就好像观看动画片段,表情符号的可观看性大大增强。文字作为辅助手段,或有或无,一般控制在10字以内,主要用以注明图像表达的确切情感态度或动作行为,说明角色的内心独白,以及表示角色所说话语或发出的声响。(如图4)

文字手段的回归使网络表情符号开始出现“图文合体”的形态,不同于“图文一体”形态,这一次文字作为注释等辅助信息,在表情符号的信息表达中而非符号的性质上占据一席之地。不过这类表情符号的修辞手段,以图像为主导,图文之间并非平等对话的关系。

图4“以图为主,以文为辅”结构的表情符号

2.“图文对话”的结构

与上述结构相比,“图文对话”类表情符号最明显的改变在文字手段。文字表现为一个或多个句子,能够表达修辞者的观点,常运用夸张、反语、双关、谐音等修辞方法,表现出反常理、反理性、讽刺现实等特点。图文相互照应、互为补充,共同制造幽默、戏谑的修辞效果,因此观看这类表情符号就如同观看单格漫画。按照图文互动的方式,可以将“图文对话”结构的表情符号分为图文一致型和图文错位型。

在图文一致的互动类型中,图像与文字相互配合,互为注解。如图5.1以尔康惊恐的表情配上“错过几个亿”的夸张,幽默地表达了错过微信红包的遗憾;图5.2文字提供的语义信息有悖常识和逻辑,突显角色的“小学水平”,配以傻气的外形与低品位的装扮,更突显出角色的没文化;图5.3文字幽默地讽刺了“套路”这一社会现象,而角色一身诸葛孔明的打扮,更暗示了话语的机智。

图文错位的互动方式,图文之间看似矛盾、相互背离,实则通过图文间拉开的距离引发幽默戏谑的“笑果”。如图6.1嘴上说要做一个悲伤的表情,但反映在脸上的却是一个忍不住偷笑的表情,言行相悖突显幸灾乐祸的心理;图6.2反映出言语与形象气质间的背离,讽刺缺乏自知之明的人。图6.3的表情符号,图像是上世纪建国后的宣传画,年代感鲜明,表现工农兵联合,团结一心。但文字却对图像原义进行曲解,“不到最后一刻绝不复习”契合图像“铮铮誓言”的话语风格,但调侃的是当下大学生平时“不务正业”,考前临时突击的现象。图文间意义与时代错位,通过反差制造了幽默戏谑的效果,也增加了表情符号的娱乐性。

无论是图文一致型还是图文错位型,图文间都表现出了良性的互动:在形式上,图像的尺寸不限,以能容纳下配文且不遮挡图像关键部分为准;文字长短不限,以能表现修辞者观点和想法为准。在内容上,因为图像,话语的表达方式更幽默戏谑、更易被接受,话语的含义更容易理解;因为文字,图像的含义更为明确,并获得了表达观点的功能。图文对话的结构形态是“图文合体”表情符号的又一发展。

三、网络表情符号的视觉修辞方法

修辞方法是“一系列组织话语、提高修辞效果、有利于完成交际任务的方法”,[8]包含不同的层次类别,有修辞手段的组织方法、修辞格运用的方法、语体选择的方法、风格调配的方法,等等。上文对网络表情符号图像与文字两种修辞手段组织方法的分析,如图文一致型和图文错位型,实际上也是表情符号的视觉修辞方法。此外,表情符号的图形及意义的建构,还主要运用了视觉比拟、视觉夸张等类似于语言辞格的修辞方法,以及视觉转喻等解码图像的方法。

(一)视觉比拟

有研究者认为视觉比拟“就是运用视觉形象把人和物互换呈现的修辞方法”,[9]通过图形与图像来实现。但这一概括运用到表情符号上就出现了一定问题。就表情符号而言,人与物的关系不是互换,人格化与物化不总是一个问题的两面,它存在时序上的先后和情感的差异。比如以卡通形象为主角的表情符号,通常在动物、植物、食物、物品等原型的基础上进行创作,添加五官和肢体,使它能够表达人的情感态度和行为举止;也有对动物的感情做人的解读的情况,在真实的动物照片的基础上融入人真实的面部表情,往往令人忍俊不禁,如图7。而视觉拟物,以人为原型,通常为起到幽默戏谑的修辞效果,在人物原型上融入动物的形态,最常见的是气质“呆萌”、体态臃肿的熊猫,使人物形象看起来更加愚蠢、可笑。可见视觉比拟,是把人的特征赋予物,或把物的特征赋予人的视觉修辞方法,这一过程能够体现修辞者的情感态度。

图7运用视觉比拟的表情符号

(二)视觉夸张

视觉夸张“是通过视觉形象把事物往背离现实的方向进行建构”,[10]是一种对常规尺度或标准程式的超越。如,受惊吓人的头顶变为了蓝色,这是背离现实的夸张;大张的眼、洞开的嘴与抻长的下巴,则把人们的常规表情进行变形和放大。再如暴走漫画系列表情符号,就对标准表情程式做了大幅度的变形:扭曲而走形的人脸、丑陋的五官、如麻子般遍布全脸的汗滴等,这样的表情不美,也不“萌”,但却能引人发笑,自黑自贬的形象充满喜剧效果和娱乐精神。还有以真人为原型的角色类表情符号,这些人物形象被选中的原因之一,就是他们的表情超越平日正常交际中表情的常规尺度,带有强烈的表演性。夸张的表情符号与标准表情程式间拉开的距离,冲击着观众的视觉,刺激着观看者的大脑,造成了幽默、戏谑的修辞效果。(如图8)

图8运用视觉夸张的表情符号

(三)视觉转喻

有些表情符号通过添加一些凝固的图像符号形态来引发观看者特定的联想,这种“以我们做出的或被人们教导做出的有关符号及其所指的联想为基础的”[11]建构视觉符号与意义间关系的方式被称为转喻(metonymy)。比如看到红心,观看者能够立刻联想到“爱”的意象,因而无论是眼冒红心的,还是嘴边吹出红心的,人们能够自然地将“喜爱”、“爱你”等情感义项与表情符号联系在一起。再如人物面部上一滴垂直下落的水珠,也能够引发观看者特定的联想。,这滴水珠无论是在头顶还是在脸颊上,都能引起人们对“窘迫”、“尴尬”等感情的联想。此外,满头垂直黑线也有相似的功能。

表情符号借助这些普遍约定的转喻关系,能够跨越语言与不同文化群体的界限,被广泛理解与使用。

四、网络表情符号的发展特点

其实,不论是表情符号结构形态的发展变化,还是修辞方法的选择倾向,都受到交际需求的推动,受到社会文化环境的牵引。从视觉修辞角度看,网络表情符号总体上呈现出如下特点:

(一)表情符号的直观性不断增强

从表情符号的结构形态看,“图文一体”的字符表情,很大程度上依靠人的“完形”思维来获得表情符号的意义:“白纸黑字”没有色彩的修饰,仅靠字符线条勾勒的面部形态,介于图文之间的文字属性等,都使得传播对象需要运用大量联想与想象来克服其抽象性。以emoji为代表的“图文分离”表情符号,在直观性上有很大改善,线条、色彩、光线、立体效果都加入到表情符号的创制中。而角色类表情符号则更进一步,不仅添加了位移、纵深和动态等视觉效果,还具有了同时包含面部表情与肢体动作的完整角色形态。表情符号与人的相似度不断增加,观看者花费在“完形”图像上的精力和感知符号含义的时间减少,因而表情符号的直观性不断增强。

而表情符号修辞方法的使用情况,也反映出表情符号对直观性的追求。浏览微信表情库可以发现,鲜有运用视觉比喻(或隐喻)的表情符号,而视觉拟人的运用则随处可见,大量卡通形象表情符号就是证明。不同于语言辞格中的比喻,视觉比喻能够呈现的只有本体或喻体。没有喻词的提示和喻解的阐释,观看者需要在本体和喻体———两个思维过程的支点间,跨越认知领域,发现并建立联系。观看者或根据积淀的经验展开联想,或基于形象间的相似性进行类比,相比于直接模仿或表现人类动作行为的视觉拟人,视觉比喻的理解难度更高,理解过程需要投入更多时间与精力,人际传播的速度也因此放缓。由此可见,视觉拟人的大量采用,实际体现出表情符号对直观性与易理解性的追求。

(二)表情符号意指的丰富性与精确度不断加强

一方面随着表情符号所占空间大小的变化,表情符号所能容纳的信息也不断增加。从占据寥寥几个字节,到不拘尺寸;从穿插于行文间,到独立使用;从仅表现面部,到能够同时容纳面部表情和身体动作,表情符号能够承载的信息量不断增多,能够表达的情感更加细致、更加个性化,因而意指也就更为丰富。

另一方面从“图文分离”到“图文合体”,文字作为表情含义的一部分回归表情符号,明确了表情符号的意指,降低了图像表意的模糊性。图文分离、文字退场的表情符号形态为“以图代文”的设想提供了基础,并促使人们进行尝试性的实践,比如知名网球运动员安迪·穆雷(Andy Murray)在Twitte r上用52个e m oji符号讲述了婚礼当天的经过,艺术家乔伊·黑尔(Joe Hale)用emoji翻译了《爱丽丝梦游仙境》。实际上,这样的尝试暴露出纯图像符号在意义表达上的劣势:叙事表意简单、浅显,欲精确表达或表述深沉思想时,便出现传播对象难以理解或多义解读的情况。文字回归表情符号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一问题,一方面“图文对话”型的表情符号将原本行文中手动输入的文字“吸入”到表情图像中,使表情符号具有了表达观点与思想的功能,这在2016年年初的“帝吧出征”表情包大战事件中有所体现;另一方面也使表情符号的含义更为清晰、明确。

(三)表情符号的娱乐性逐渐显现

表情符号的娱乐性(或者说玩赏性)的逐渐显现与强化,一方面体现在表情符号的视觉修辞过程上,另一方面体现在表情符号自身的形态上。

网络表情符号形态的变化带来了其视觉修辞体验的改变。表情符号中的人像由特写或近景转变为中景或全景,景别的变化暗示了观看距离的拉远;[12]同时部分角色类表情符号提供了如看漫画或动画片段的视觉感受。这样的视觉条件就允许修辞者和传播对象在使用和理解表情符号时,暂时抽离出交际情境,以旁观者的姿态“观看”表情符号,视觉修辞行为具有了一定程度的玩赏性和娱乐性。而年轻网民间“以图对图”的交流方式又强化了表情符号视觉修辞过程的娱乐性。在图、文“语料”相同的条件下,网友花费精力将图与文合并在一起,而不是一图一文、图文分立地进行交流,其原因之一就在于表情符号视觉修辞所带来的“旁观者”体验。观看图文合体的表情符号就如同观看漫画,其中角色所说的话、所表现出的行为再夸张、再非理性,甚至是粗俗,也能够被观看者接受,并被理解为幽默或戏谑。但同样的话语,如果由交际双方以文字输入的方式亲自“说出”,就显得古怪异常。

除了表情符号修辞过程的玩赏性与娱乐性外,表情符号自身形态的娱乐性也逐渐加强。视觉夸张的广泛使用,使幽默搞笑风格的表情符号在年轻网民间流行。表情符号娱乐化的一个极端例子就是文字表情包。文字表情包以图像的格式出现,但其修辞手段只有文字而没有任何与表情相关的图像,即背景是一片空白。为何不直接输入文字而非要将文字纳入一张空白图像呢?一方面戏谑、非理性、甚至不文明的话语只有被纳入表情符号才具有合理性和可接受性;另一方面图像虽不在场,或者说被有意省略,但表情符号幽默戏谑的风格已经为修辞者与传播对象所心照不宣,表情符号的娱乐性已成为双方共享的意义空间。

玩赏性趋向于增强的视觉修辞过程、幽默戏谑修辞效果的流行、娱乐性逐渐加强的符号形态,这样的发展趋势实际上受到了包括技术与媒介、社会与文化、商业与市场等在内的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篇幅所限本文不再展开。

五、结语

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视觉符号对当代文化产生着愈加深刻的影响,海德格尔所预言的“世界被把握为图像”[13]的时代似乎正一步步到来。图像及其他视觉符号的传播在人类信息交流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这既对以往仅关注语言符号传播的修辞学提出了新的挑战,也为修辞学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了契机。对网络表情符号的视觉修辞方法、视觉修辞手段及结构形态的探讨,实际上是一次将修辞学研究对象拓展到图像、文字等综合传播领域的尝试。保罗M·莱斯特(Paul M Le s te r)曾说:“新的信息时代并非一个单纯的视觉传播代替文字传播的时代,而是一个各种传播形式方方面面的力量重组。”[14]对于网络综合视觉修辞的研究将有助于认识互联网中的人际传播行为,进而更好地对视觉传播加以利用和引导。

摘要:网络表情符号是以图像为主、综合了文字等其他符号的综合视觉传播现象。在结构形态方面,表情符号主要运用图像与文字两种视觉修辞手段,经历了图文“一体”、“分离”和“合体”三种结构形态。在表情符号及其意义的建构方面,常用的修辞方法包括视觉比拟、视觉夸张和视觉转喻。表情符号的结构形态变化和修辞方法选择倾向受到交际需求与社会文化环境的双重影响,呈现出直观性、意指丰富性与精确度、娱乐性不断增强的特点。从视觉修辞视角对网络表情符号进行分析,将有助于认识互联网中的人际传播行为,进而更好地对视觉传播加以引导和利用。

网络符号 篇5

申江婴,男,毕业于南京邮电学院,现任新华网党组成员、董事、副总裁,曾任工信部主管的中国网友报总编辑、中国信息产业网总裁等职务。长期从事通信信息化、互联网领域的新闻报道和新媒体、移动互联网的市场运营主要管理者工作。被聘为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文化部公共文化专家、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客座教授、北京邮电大学软件学院客座教授、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客座教授、中国信息经济学会产学联盟推进中心主任委员、中国互联网协会应用创新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邱雨,编辑、记者。

2.字音字形

重点字

风靡() 囧() 衍生()

瞠目结舌() 独树一帜()

3.词语解释

风靡:

荒诞:

口水战:

瞠目结舌:

拍案叫绝:

独树一帜:

4.网络表情符号

>_<|||很尴尬 ^_^”尴尬的笑

→_→怀疑的眼神@_@|||||头昏眼花

O__O”呆滞的眼神(^_^)?什么意思

一一+锐利的眼神>”<||||伤脑筋

(*>﹏<*)好刺激(*@ο@*)哇

(⊙o⊙)目瞪口呆一_一b流汗

三、合作探究

(一)整体感知

1.通读全文,理清文章结构。

明确:本文主要由四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斯科特法尔曼教授在电脑中输入人类历史上第一张微笑符号。

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写网络表情符号被广泛认可,并开始在网络上流行。

第三部分(第6-12自然段)写网络表情符号在日本和中国得到快速发展,衍生了许多带有东方特色的表情符号。

第四部分(第13-15自然段)写网络表情符号流行的原因。

2.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二)重点探究

1.分析网络表情符号的特点。

2.网络表情符号在电脑中运用得越来越广泛了,甚至有时候都不使用文字了,你认为网络表情符号有必要存在吗?

(三)写法探究

文中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简要分析其作用。

答案:

Mǐjiǒngyǎnchēngzhì

草木随风而倒。形容事物很风行。

极不近情理。

用言语进行的相互攻击或激烈的争论。

瞪着眼睛说不出话来,形容惊呆的样子。

拍桌叫好,形容非常赞赏。

单独树立起一面旗帜,指自成一家。

明确:本文用简洁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斯科特法尔曼教授在电脑中输入人类历史上第一张微笑符号,开启了网络表情符号流行的时代。同时还介绍了网络表情符号在东方的衍生发展,及网络表情符号流行的原因。

明确:①用符号表示面部表情;②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同一表情符号可能有不同含义;③不断创造出新的表情符号,有名人表情,有动漫卡通造型,有自己的头像,有中文汉字;④能够在短时间内让对方了解自己的情绪和感受,方便交流。

明确:有必要。首先,网络表情符号的使用,使表达方式变得多样化,丰富了网络用语;其次,网络表情符号在表达我们的情绪和感受时,更加直观;再次,网络表情符号可以回避尴尬,展现真实自我。总之,网络表情符号丰富了我们的生活,是有存在的必要的。

明确:①作比较:作者将中国、美国、日本等不同国家的表情符号对比,说明了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同一表情符号可能有不同含义的特点。

②举例子:“日本人还在笑脸旁边加上别的符号作为修饰物,表现更为丰富的表情,如“一_一|||”表示为难而尴尬的样子,表示“一_一b”脸上滴下汗水,“~>__<~”表示被气哭了……这些日式表情符号在东方国家的互联网上很受欢迎”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了日本人的表情符号更为丰富。

③分类别:“随着电脑和网络的普及,国内网民不仅能够轻松地使用已有的表情符号,还不断创造出新的表情符号。有的选取名人的表情,配上文字,幽默十足;有的从动漫中获取灵感,衍生出许多新卡通造型;还有的制作者用自己的头像,创作出独具个性的表情”运用分类别的说明方法,说明了网民不断地创造出新的表情符号。

侯晓旭

网络符号 篇6

文/清伟

你知道汉朝娶媳妇要下多少聘礼?看看下面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故事就会明白了。

卓文君和司马相如回到老家,要老爸分财产。这可把卓王孙气坏了,放下狠话:“女不材,我不忍杀,一钱不分也!”司马相如一看老头子不好对付,眉头一皱,计上心头,就快快乐乐地带着卓文君回到临邛,开起了一个小酒馆,让卓文君当坐台小姐,有没有“三陪”我们不知道,总之按照《史记》的说法是:文君当垆。卓王孙一下就晕菜了,养了这么大的女儿,居然在他眼皮底下“当垆”,没办法,只好给她随嫁物品是“僮百人,钱百万,及嫁时衣被财物”。

关于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结局,《西京杂记》这样记载:文君面容姣好,眉色如望远山,脸际常若芙蓉,肌肤柔滑如脂。十七而寡,为人放诞风流,故阅长卿之才而越礼也。长卿素有消渴疾,及还成都,悦文君之色,遂以发痼疾,卒以此疾之死。文君为诔,传与世。

总之,这对男女没有什么好下场。卓王孙给自己女儿随嫁物品那么多,其实就是因为门第观念开始兴起了,门第越高则嫁娶成本越高。汉制规定:“聘皇后黄金两万斤,为钱二万万。”“为钱二万万”是什么概念呢?就是相对于中产之家两万户的财产。所以《潜夫论·浮侈篇》上说:“一飨之所费,破终身之本业。”以至于即便是在国家机关上班的“公务员”有时候也承担不起。

东汉有一个小官展允,他是个议曹史,收入有限,到了五十岁都没有办法结婚,后来在他的上司和同僚的帮助下,方才勉强凑足聘金。“国家公务员”都要熬到五十岁,平头老百姓就更没有指望了。聘金多了,婚礼的排场自然也变大了,所以《潜夫论》就抨击道:“富贵嫁娶,车軿各十,骑奴侍僮夹毂节引,富者竞欲相过,贫者耻不逮及。”

网络表情符号出自谁手

文/侯又华

1982年,互联网技术只是刚刚起步,但关于互联网的唇枪舌剑已爆发。作为卡内基·梅隆大学的一名年轻教授,法尔曼觉得有必要设计一个简单符号,来缓解充斥在论坛中的口水战。无论是恶作剧还是嘲笑语句中,设计一个笑脸作为“开心果”(法尔曼称之为“joke marker”)应该会有用处。于是他在键盘上四处搜寻,想组合出一个笑脸。“用什么来组成眼睛呢?”法尔曼陷入沉思。

不过当他找到了冒号作为眼睛时,剩下的事情就好办多了。他顺利完成了构想,赶紧发给了朋友们。“我甚至都没再检查一下。”法尔曼回忆道。

“有互联网的地方,就有我的笑脸符号:-)。”法尔曼说。正因为这个符号可以有效安抚人的情感,传递快乐情趣,所以沿用至今。

西方人发明的表情符号,往往要把脸左右拧巴,反复打量才能看明白,因此日本人又别具匠心发明了一种“横式”的表情符号。

古人将白菜叫做“菘”

文/世义

宋代爱国诗人陆游,写过一首小诗,题目是《菘》。原诗写道: “雨送寒声满背蓬,如今真是荷锄翁。可怜遇事常迟钝,九月区区种晚菘。”陆游种的晚菘,究竟是什么?明代的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介绍说:“菘即今人呼为白菜者。”

浅析网络语言符号的构成类型 篇7

一、网络语言

秦秀白认 为 , 广义的网 络语言包 括 : 1 . 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专业术语;2.与网络文化现象相关的术语;3.CMC(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交际(BBS网络聊天等)使用的特殊用语。而后者则为本文所研究的,也就是第三种定义下狭义的网络语言。具体来说,是以屏幕、键盘、光电传输等为基本媒介,以汉语言象形符号为主体,以其他符号形态(如标点、数字、英文、图形等)为辅助手段,供人们在网络虚拟空间进行交际(如聊天、游戏、发帖等)时使用的语言表达形式,是网络语言符号中最常见、最鲜活的成分。

二、网络语言的构成

网络语言符号的构成有一些主要的规律可以遵循,主要由以下几种:

1.谐音类。数字谐音蕴含着丰富的意义,很多丰富的内容都可以通过阿拉伯数字的不同排列组合来表达。如5201314(我爱你一生一世)、9494(就是就是)、886(拜拜啦)等。

汉语拼音谐音也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如:幽香(邮箱)稀饭(喜欢),果酱(过奖),猪脚(主角),亲耐滴(亲爱的)等。

英语谐音就是借助英文字母甚至个别英语单词的音同或音近来表达意义的一种谐音现象。如ICU——I see you,UR——you are,Q——cute,粉丝——fans,爱老虎油——I loveyou,伊妹儿——E-mail。

2.表情符号类。网络表情符号包括键构符、网络自带动态表情符号和需要用户动手下载的表情包。

键构符是一种简单的键盘符号组合,通常由标点、字母、数字等一些特殊的符号组成。如::-D非常高兴地张嘴大笑,:-( 悲伤或者生气的脸,:-P吐舌头,表示调皮,:-x嘴巴被封起来了,表示闭嘴,$_$ 见钱眼开。

网络自带表情符号是一系列彩色的小图片,使用者可以直接从系统预设的表情库中进行选择,在各种聊天工具中被普遍使用,如阿里旺旺,人人网,腾讯QQ等。这些小图片形象生动,能够满足网民基本的喜怒哀乐等感情表达需求,其中一部分可以呈现动态形象。

常见的表情包有阿狸,兔斯基,嗷大猫,流氓兔,炮炮兵,麦拉风,悠嘻猴等。此外,用户还可以自定义,把自己选中的图片经过加工处理然后使用在网络交际中。

3.缩略词。网络语言追求创新、简约和表达清晰,语言使用者根据自己交际需求,把原有语言必要信息压缩为语言符号,如:PMP:拍马屁,指阿谀奉承。

喜大普奔:喜闻乐见+大快人心+普天同庆+奔走相告,表示一件让大家欢乐的事情,大家要相互告知,分享出去。

4.语码混用类。汉英语码混用是以汉语为主体,并借助一些英语词缀、单词或短语共同进行语言表述。如“感动ing”,“改变ed”,“摆pose”等。

数字英文语码混用通常是借助数字和英文单词的谐音或缩写而呈现出来。如3Q(Thank you,谢谢你),F2F(face toface,面对面,to与英文中two发音相同),me2(Me too,我也是,too与two发音相同)等。

5.语法变异类。网络语言符号的语法变异现象包括语序变异、词性变异和语体变异三类。

(1)网络语言存在着语序变异的现象,有时为了强调句子的某一成分而刻意将其倒装,如:“我都急哭了快”,“你饭吃了吗”,“难过死了都”,“郁闷呀,我现在”等。这些句子中,语言中语素和词组合的次序发生了改变。

(2)网络词汇的运用打破了传统语言的运用规则,出现了名词用作动词、名词用作形容词、形容词用作动词等此类活用的现象。如:别忘了QQ我(QQ,名词用作动词,表示和某人聊天,或发消息),过一会儿电话我(电话,名词用作动词,打电话的意思)。

同时,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语法规则,标准语和方言的语法也存在差异。如:我有看(我看了,模仿闽南方言),你走先(你先走,模仿粤方言),累死掉了(累死了)等。此外,现代汉语“哦、喔、噢”通常作叹词,用于句首,但在网络语言中,却常常用于句末作语气词,如:“等你哦”、“快来了噢”等。

浅析汉语言网络符号再生的特点 篇8

一、根据索绪尔符号学的理论来看, 能指和所指的结合就是符号

但是能指是声音形象, 是声音留给我们的记号, 属于语音层面; 所指是能指的概念, 是社会性的集体概念, 属于语义层面。之所以能指和所指之间不存在必然的联系, 是因为虽然能指和所指的统一体构成了符号, 但它们位于不同的语言层面。网民们就是利用能指和所指之间的非必然性, 充分发挥着人类的创新意识, 让能指和所指之间展现出更大的自由任意性。

二、汉语言网络符号再生的特点

( 一) 能指和所指的不确定性

索绪尔符号学将符号分解为能指和所指。其首要特性就是能指和所指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一个能指可以对应多个所指; 一个所指也可以用多个能指来表示。这就说明了能指和所指之间具有不确定性。以“TMD”为例, 不同的信息接受者会产生不同的意义。假象话语者听到自己心仪的女生被其他男生先抢走了, 那么TMD就可以理解为话语者在表达自己愤怒不满的情绪。再假象另一种情形, 如果话语者听到自己恋爱长跑7 年的情侣同学最终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那么TMD就可以解读为对他们的祝福, “甜蜜的”, 而不是表示对人不尊重的话语。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皮尔士三分式的妙笔之处, 他在分解符号时添加了解释项, 即言语接受者对话语的解读作出的努力, 就好比一千个读者心中会有一千字哈姆雷特的样子, 这是因为读者是个体, 个体不同造就了解释项主体的不同, 所以一千个读者心中会产生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时, 一个所指也可以有多个能指。能指HAHA/houhou/呵呵/嘻嘻/嘿嘿/厚厚只有一个所指, 那便是“微笑/ ”。从以上例子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能指和所指之间存在着一种不确定性, 这就需要依靠话语接收者对解读信息付出努力。

( 二) 任意性与规约性

索绪尔在阐释自己的二元论时解释道: 能指和所指构成了语言符号,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任意的, 那么我们就可以说语言符号是任意的。在解释能指和所指不确定性时, 本文作者就已经强调并举例说明了一个能指可以对应多个所指, 一个所指可以有多个能指来表示。比如说, 不同的语言对“苹果”有不同的称呼, 但其实指的是同一种水果, 形状为球形, 味甜, 口感爽脆, 且富含丰富的营养。在汉语言符号网络再生频繁的环境下, 这种能指和所指之间的任意性就显得更加任性和随意。随着时间的变迁和语言团体的变化, 都会引起汉语言符号网络再生的高潮。除此之外, 汉语言符号网络再生还具有规约性。汉语言网络符号一旦被网民创造出来并得到了广泛传播, 那么汉语言网络符号的能指和所指之间就会形成相对稳定的组合关系。如能指“海龟”、“大虾”、“菜鸟”“潜水”、“楼主”、“猫”、“3q”与所指“海归”、“网络高手”、“刚学会上网的新人”、“只看帖子而不发帖子的人”、“论坛里发帖子的人”、“调制解调器”、“谢谢”已经在现今阶段依靠约定俗成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关系。看似汉语言网络符号的能指和所指之间的任意性与规约性是一种矛盾的理论, 但在实例中还是可以得到合理解释的。

( 三) 包容性

汉语言网络符号是一个开放性的符号系统, 其网络再生具有一种包容性, 也可理解为多样性。尝试运用互联网进行交际的人们都可以发现, 汉语言网络符号是一种以汉语为主语码, 掺杂这其他语码以及数字、标点、表情的语言变体。如“你”“棒棒的”、“吃饭ing”、“去4”都是以汉语为主语码, 掺杂其他语码、数字、表情的典型例证。相比于规范汉语言符号的单一性, 汉语言网络符号的再生呈现出一种多样性。正是汉语言网络符号再生的这种包容属性, 使得人与人在虚拟世界的交流更加顺畅、有效。如现在聊天软件上自带的多种表情符号, 不仅表达意义到位, 而且诙谐幽默, 营造了一种轻松、愉快的网络交际环境。

( 四) 创新性

在五彩缤纷的汉语言网络符号再生系统中, 汉语言符号、其他语码、表情、数字等的排列组合充分体现了网民的创新精神。他们追求与众不同、反对传统、标新立异。例如“槑”是两个“呆”的组合, 形容某人很呆。再如, “< ( ) >”、“< ( ) >”、“ < ( ) > /”分别表示“生气”、“满足”、“赞同”是由符号构成的网络语言, 凭借嘴巴或其他五官细微的变化, 就可以解读出不同的意义, 这体现了网民们追求创新的渴望。

( 五) 私人性

汉语言符号网络再生的私人性可以有两种理解: 一种为任意语言团体之间的私密语言; 另一种可以理解为任意两个网民之间的私密语言。最典型的私密语言有火星文, 趣味地可以将它理解为地球人看不懂的文字, 这是年轻网民力求彰显个性而使用的一种自创语言, 是这个团体的私密语言。它是由繁体字、日文、韩文、符号、汉字拆分后的部分等非正规符号所组成。因此, 网络符号再生体现了一种私人性。这种私人性也可以缩小范围至任意两个网民, 例如“”、“ug”在两个已经比较熟悉的网民之间可以指“你神经错乱该吃药了”、“你可以一边去了”的意义。

三、汉语言网络符号再生虽然速度惊人、数量庞大, 但是通过收集语料、仔细观察还是可以归纳出其再生的主要方式和特点。今后汉语言网络符号的变化难以预测, 但其会对日常生活产生更大的影响。一旦网络新词逐渐演变为普通词汇, 网民们就会创造出更多的网络新词, 因此, 汉语言网络符号再生等相关问题值得学者们的关注。

参考文献

[1]曹进.表意符号的网络再生[J].现代传播, 2012 (6) .

[2]马芳雅, 王灝.浅析汉语言符号的网络再生[J].鸡西大学学报, 2015 (8) .

从符号学视角探析网络语言的类型 篇9

近年来,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 一种新型的信息传递方式进入了我们的生活, 这就是网络语言。网络语言是在网络交际的环境下产生的一种特殊的语言符号系统。在表达形式上, 网络语言多种多样, 没有一定的规律性。但通过对其的认真探究, 笔者发现其作为一种符号系统, 有着内在的特点和规律性。作为一种新型的学科, 符号学对语言符号的研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将网络语言置于符号学的理论框架下进行研究, 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和把握网络语言的符号学特点及规律。

2 关于网络语言的符号学理论

(1) 语言的符号学理论

符号学的思想是在20世纪由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最先提出的, 他在其《普通语言学教程》一书中写道:“我们可以设想有一门研究社会中符号生命的科学……我将把它叫做符号学。符号学将表明符号是由什么构成, 符号受什么规律支配。因为这门科学还不存在, 谁也说不出它将会是什么样子, 但是它有存在的权利, 它的地位预先已经确定了。” (索绪尔, 1985:38) 在索绪尔看来, 语言是一种传递信息的符号系统, 语言学只是符号学的一个分支。任意性是语言符号最重要的特点, 这里的任意性表示指所与能指之间的关系是任意的, 是约定俗成的。其中, 能指是符号的物质方面, 即连续的语音或书写的符号;所指是符号的内容方面, 即概念或意义。索绪尔指出符号就是能指和所指的结合体, 也就是说任何语言符号都是由所指和能指构成, 两者是一种二元关系。依据这些理论, 我们可以解释和学习所有的语言符号现象, 包括网络语言符号。

(2) 网络语言的符号学界定

网络语言是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兴起的语言形式, 它不同于传统的语言。但具有语言符号理论的一些特征, 比如能指和所指, 因此也属于符号学的范畴。从符号学的角度看, 网络语言有两种所指:一是有关电子计算机或上网活动的专业术语;二是人们根据网络交际需求而产生的一些特殊的信息符号, 也被称为狭义上的网络语言。本文的研究对象正是狭义的网络语言。

3 符号学视角下的网络语言类型

符号学视角下的网络语言是一种特殊的混合的用于网络交际的语言符号系统。概括地说, 符号具有“如何表达”和“表达了什么”这两大功能, 正是这些功能将人类与外界紧密相连。根据符号学的理论和这两大功能, 我们可以将这种复杂语言进行简单的分类, 探究其产生的根源和发展的规律。

(1) 网络语言的形式类型

根据网络语言的形式可以将网语分为语言交际符号 (verbal communication sign) 和非语言交际符号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sign) 两类。前者具有一定的语音形式, 表现为一定的文字系统符号;后者没有语音形式, 是非文字系统的符号。在网络交际中, 两种符号形式同时发生和存在, 相辅相成, 共同完成网络环境下信息的传递。

(2) 语言交际符号

语言交际符号是语言系统的符号, 它有几个主要的来源, 比如汉字、阿拉伯数字、英语、汉语拼音。汉字符号来源主要通过谐音 (童鞋=同学, 鸭梨=压力) , 和旧词新义 (恐龙=丑女, 偶像=呕吐的对象) 来实现;数字符号主要由其谐音代替汉字来表达意义, 如:88表示“拜拜”。英语符号主要通过英语单词的首字母组合来实现, 如:OL是office lady的英文缩略;汉语拼音符号通过汉语拼音首字母的组合来表达意思, 如:PLMM, 是漂亮妹妹的亲昵称呼。这些语言形式以追求幽默风趣、轻松简洁为主, 在很大程度上脱离语言发展的一般规律, 体现出不同于传统规则的任意性。

(3) 非语言交际符号

非语言交际符号主要指的是表情符号和声音符号。表情符号是在网络语言中最吸引人注意的和最具有代表性的语言符号。它由两大类构成, 一类由字母、标点、阿拉伯数字等符号构成;另一类是图标式的。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QQ软件中的各种自定义表情, 如 (向对方送一朵玫瑰花表示喜欢之情) , (表示心情大好的哈哈大笑) , (遇到不开心的事快哭的表情) 等上百种非语言交际符号。之前有学者说, 表情符号不具备符号能指和所指之间的任意性特征, 因此认为它不属于语言文字符号。笔者认为其虽没有具体的语言单位, 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文字符号, 但其在网络交流中可以传达一定的感情信息, 具有能指和所指的二元关系, 它的所指是我们传递的意义或情感。

非语言交际符号具有辅助性, 即时性、注释性和生动趣味性的特点。网络交际, 因有了非语言交际符号的辅助才显得更加有趣。

4 网络语言的功能类型

根据符号学的理论, 可以将符号的功能分为指涉功能、结构功能、情感功能和社会功能等 (孟华, 1999) 。据此, 对网络语言符号进行分析, 我们可以分为理性符号、结构符号和情感符号三大类。

(1) 理性符号

理性符号指的是那些具有指涉功能的符号。这些符号的意义来自客观对象和概念本身。网语中的理性符号主要体现为一些语言交际符号, 但它们的指涉功能往往会出现一些变异, 即不是对客观事物的直接指涉, 而是用“改变意义”或者“利用谐音”等方式来间接地指涉, 主要有旧词义变、谐音造词、儿语造词和英语汉说等几种指涉方式。比如“恐龙”在网络语言中是指长相很丑的女孩子, 这就是根据交流需要赋予旧词以新的意义。比如根据谐音造词的“童鞋”, 其在网络中的意思是指同学。这样的表达效果在网络的交流中显得十分有趣。

(2) 结构符号

与理性符号不同, 结构符号指的是网络语言中结构功能占主导地位的符号。因为这些符号本身没有任何意义, 只有在一定的语境下相互结合使用才能产生意义。它们具有较强的系统性, 其意义来自于符号之间的差异或系统的分配。网络话语中的结构符号往往采用缩略方式来完成符号的组合。比如IC (I see.) 、CU (See you!) 、b4 (before) 等缩写方式来传递信息。用阿拉伯数字的组合谐音来传递信息, 如“741” (气死你) 、“520” (我爱你) 等。

(3) 情感符号

情感符号, 顾名思义, 在网络交流中的功能是表达人的喜怒哀乐等各种情感。其意义主要来自表达者的主观意向。其中最主要的情感符号是图像符号。人们可以根据图像符号的符形和对象之间的相似性来获得有关的讯息。如, 最常见的图像符号有:“:-D” (开心) 、“:- (” (不悦) 、“:-P” (吐舌头) 、“:-*” (亲吻) 、“;-) ” (眨眼) 、“:-x” (闭嘴) 、“:-O” (惊讶) 等。

以上的图像符号是根据符形与符号对象之间的相似性而产生。它们为网络上的交流增添了生动活泼的元素, 让网络交流更加有趣和生动。

5 结语

网络语言是当代网络信息传播发展的必然产物, 也是网络文化的载体和表现形式。利用符号学的方法理论, 我们可以把握了解网络语言发展规律, 从而正确看待网络语言。随着时间的推移, 网络语言的发展变得更加迅速, 形式更加丰富, 因此关于网络语言的讨论和研究还有待深入。

参考文献

[1]Peirce, C.S.Philosophical Writings of Peirce[M].New York:Dover Publications, 1995.

[2]费尔迪南·德·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M].高名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3.

[3]罗兰·巴尔特.符号学原理[M].王东亮等译.三联书店, 1999:43.

[4]李艳, 韩金龙.IRC—聊天室非语言交际[J].外语电化教学, 2003 (94) :5-11.

[5]吕明臣.网络交际中自然语言的属性[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4 (2) :48-53.

[6]孟华.符号表达原理[M].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 1999.

[7]秦秀白.网语和网话[J].外语电化教学, 2003 (94) :1-6.

基于BP神经网络地图符号的识别 篇10

人们提出了很多有关点状符号自动识别的方法, 如人工智能法、统计结构法、神经网络法、线划跟踪法等, 但为了更加简单快速的识别, 本文提出了一种改进的BP网络点状符号识别法。

1 BP神经网络在地图符号识别中的应用

1.1 地图符号预处理

1.1.1 灰度化、二值化

彩色图像中包含的颜色信息, 会降低地图符号识别的速度, 因此需将彩色图像转为灰度图像。接下来, 是对灰度图像进行二值化处理, 这样能大大地提高处理效率。

二值化的关键是确定合适的阈值, 进而区分对象和背景。原灰度图像f (x, y) , 二值化后的图像g (x, y) , 二值化的表达式如下[3]:

阈值t可以表示为一个三元组, 即t=[f (x, y) , (x, y) , N (x, y) ], 其中图像中某个像素点 (x, y) , 其灰度值为f (x, y) , 点 (x, y) 周围领域的灰度特征为N (x, y) [4]。

1.1.2 锐化图像

经过二值化的图像字符可能模糊, 影响识别, 因此需锐化图像使其变得清晰。增强图像的轮廓或边缘是图像锐化的实质, 锐化后的图像边缘清晰、突出。图像锐化的方法有:高通滤波法和梯度锐化法, 本文选用梯度锐化法。

1.1.3 去噪处理

分层提取后的地图符号图像很可能与我们的要求相差很远, 由以下因素造成:印刷工艺与扫描质量、数字符号与其它地图要素相距太近、随机噪声。所以分层提取后的地图符号图像需要进行去噪处理。去噪的方法比较多, 本文采用中值滤波法。

1.1.4 分割字符

一般来说, 对单个字符分割的方法只需进行简单的垂直投影, 可是总会存在一些粘连或断裂的字符, 这势必会造成识别失败。但由于已对图像进行了梯度锐化和去噪处理, 本文采用了垂直投影法分割字符。

1.2 改进BP网络识别地图符号

Lippman认为, 在模式空间中, 即使各样本分布在相互交错的复杂区域内, 只要有3层网络 (只有1个隐层) , 就可以构成所需要的任意复杂的判别函数, 而不需要复杂的网络[5]。因此, 本文在此构建一个有1个隐层的3层BP神经网络。

1.2.1 确定输入输出层的节点数

根据符号大小, 输入层节点数定为128, 即对应的数字符号图像是8*16点阵的。对于输出层, 如样本较多, 输出节点数就大, 则每个样本输出间都有很大的变化, 权值就会来回调整, 导致权值变化缓慢。所以输出神经元的个数N=INT (log210) =4, 其中, 待识别的符号个数为10, INT表示取整。

1.2.2 确定隐层节点数

本文选用网络结构增长型方法:先使用较少的隐层节点数, 训练网络, 同时对学习误差进行测试, 然后对隐层节点数逐渐增加, 直到测试的误差不再有明显减少。通过实验得到隐层节点数为16。

1.2.3 处理输入输出

针对地图符号识别, 输入模式有:符号的图像点阵、特征输入。在识别过程中应考虑输出层节点输出值的误差影响, 当输出值大于0.9, 则认为节点输出值为1;当输出值小于0.1, 则认为该节点的输出值为0。

1.3 实验对比

1.3.1 经典BP算法与改进BP算法

表1中, 第一、二行是经典BP算法实验数据, 第三、四行是用动量因子方法改进BP算法实验数据, 表1可以得出:改进的BP算法取=0.1时, 使收敛时间减少, 并且改进后的算法对样本的正确识别率有所提高。因此本文用动量因子法对经典BP算法加以改进。

1.3.2 参数调整

动量项=0.2, 初始步长η0=0.25, 连续修改网络误差E的实验数据, 如表2所示。实验数据表明, 改进BP神经网络的误差E=0.001时, 正确识别率最高, 所以本文选用的误差E=0.001。

1.3.3 地图符号识别

应用改进的三层BP神经网络 (输入层节点为128, 输出层节点为4, 隐层节点为16, 动量项=0.2, 初始步长η0=0.25, 误差E=0.001进行地图符号识别的实验数据, 如表3所示。实验结果表明:用改进后的BP网络进行地图符号识别的处理时间平均为1.4S, 正确识别率平均为93.1%。

2 结语

综上所述, 经过反复试验, 利用输入输出节点数的设计以及动量因子法优化网络结构, 得出了参数的一套变化规律。同时, 这种三层的BP网络适用于对角度和尺度变化的地图符号的识别, 能够达到较快的处理时间以及较高的正确识别率。

摘要:点状地图符号的识别是地图自动识别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研究了基于BP神经网络点状地图符号的识别, 对BP神经网络在数字地图符号识别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其中包括地图符号预处理的过程, 以及改进的BP网络进行地图符号的识别过程。最后, 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展示, 表明了改进BP网络算法的实用性和高效性。

关键词:BP神经网络,地图符号,自动识别

参考文献

[1]何孝莹, 宋伟东, 韩颜顺.点状地图符号的神经网络识别[J].测绘科学, 2006, 31 (1) :125-127.

[2]李洋, 张晓冬, 鲍远律.基于特征模板匹配识别地图中特殊图标的方法[J].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2012, 26 (7) :605-609.

[3]陈鹏, 董希贵, 石磊.地图字符的处理与识别[J].科协论坛, 2010 (10) :87-88.

[4]樊振宇.BP神经网络模型与学习算法[J].软件导刊, 2011, 10 (7) :66-68.

网络符号 篇11

网络的普及和广泛运用,信息的快速流通,信息量的爆炸式增长,使信息的质量也受到了严重冲击,良莠不齐,鱼龙混杂。年轻人对新事物的敏感和接纳,使他们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受到了不良信息的侵蚀。一些缺乏分辨力的年轻人误入歧途的事件时有发生,令人扼腕。有感于此,我创作了公益性海报《不良网络,恶如蛇蝎》。从画面上看,巨大的“@”由一条毒蛇蜷曲盘旋而成,就如不良网络侵蚀着年轻人的思想,蒙蔽着年轻人的眼睛,并企图吞噬年轻人的心灵。多种符号的创意组合,给观众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让观众深刻感受到不良网络的极大危害性,以期引起观众对网络所带来的社会问题作进一步的思考和反省。

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因网络变得更加紧密。即使你远在天涯海角,通过网络,弹指之间接收到对方的音容笑貌,沟通顺畅。实现沟通离不开人手对网络的操纵。我用了一只手的造型加上网络符号e来表示网络通讯这种人与人之间新的交流方式。灵活的手指将人想表达的信息输入电脑,通过犹如血管般纵横交错的通讯网络传达到世界的各个角落。e造型犹如手指纹,与手的造型融为一体,又不失其本意,网络的线路又与人体经脉形似。几种元素的创意组合,构成了反映现代网络与人类生活时时相连、息息相关的作品《e脉相连》。

在《网罗天下》这幅作品中,我想表现的是网络对全球的广泛影响。网络的快速扩展和广泛应用,如同地球的经纬线一样,有包揽全球的趋势。因此,该海报中的@既象征了网络的核心,又如地球的极点,辐射出来的线条构成的网络与地球经纬纵横交错的形状有异曲同工之妙,层层递进的感觉让画面仿佛向外无限延展,表达了互联网一网通天下的魔力。

【网络符号】推荐阅读:

空间符号07-15

符号图像07-20

民俗符号05-13

文学符号05-21

符号营销05-25

景观符号05-31

工艺符号06-08

文字符号06-09

符号设计07-09

符号标题07-28

上一篇: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下一篇:医疗保健相关性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