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水城

2024-10-02

生态水城(精选9篇)

生态水城 篇1

地处珠三角水网中心的广州, 自古以来便是岭南水乡, 231条河涌如同毛细血管渗入百姓生活。谈及荔湾区名称的由来, 许多人都会吟起耳熟能详的“一湾溪水绿, 两岸荔枝红”诗句, 如此美景其实就源于荔枝湾涌。从前人们乘坐游艇或舢板“游船河”, 沿途红荔夹岸, 荷香数里, 极具诗情画意。

1 广州荔枝湾曾经的繁盛与衰败

荔枝湾拥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素有小秦淮之称。相传汉朝时, 这里就开始种植荔枝。南汉王刘长所经营的昌华苑就建在荔枝湾这个地方。每年夏季蝉唱荔熟时节, 刘长便与妃嫔、内臣来到荔枝湾大摆“红云宴”, 饱啖红荔。清代诗人张维屏的“千树离支四围水, 江南无此好江乡” (“离支”即荔枝) , 就是荔枝湾风光的生动写照。海山仙馆内有一副楹联:“海上有三山, 风景依然, 玉萧何处?岭南第一景, 黄梅时节, 红荔湾头。”荔枝湾涌也是一个谈情说爱之地。一潭碧波, 两岸荔枝树沿涌而植, 还有连片的田野、云集的小艇。花艇上坐的是游人, 玻璃做的船帘子一闪一闪地迎风摇曳;木船上住的是疍家, 船上摆满了各式商品, 如水果、蔬菜、海鲜、香烟和针线等, 两岸居民穿梭着买东西;而小孩则挽起裤腿在河里摸鱼虾。那时候, 艇仔粥的叫卖声、管弦声、咸水歌声与嬉笑声交织在一起, 构成了一幅南国城郊的水乡风情画, 令人陶醉, 弥足珍贵。如果真能身处其中, 那是何等的惬意啊!恐怕西方的威尼斯、东方的苏州也不过如此吧。

然而, 由于城市人口逐渐增加, 荔枝湾的河溪两边后来成为贫民聚居之地, 后来又变成了若干条村庄 (如荔湾东约、南约、北约等, 泮湾首约至五约等) , 村民为建房屋而砍掉了荔枝树。1960年广州调整行政区域时, 荔枝湾所在的西区便更名为荔湾区。随着社会发展和城市变迁, 荔枝湾已成为中心城区的一部分, 除了1958年开挖的荔湾湖和保留一段与珠江相接的荔枝湾涌为明涌外, 其他众多河涌大多被填而成为暗渠, 并在其上建造房屋或修筑道路。20世纪70、80年代, 荔湾湖公园南缘的荔枝湾涌因生活和工业污水汇集, 变成了人见人厌的臭涌, 因而也逃脱不了被掩盖的命运。1992年, 随着泮溪酒家至逢源桥的最后一段水道被覆盖, 荔湾涌的名称就彻底成为历史, 风华不再。1997年, 相关部门在沿路两侧建起了临时性商铺, 成为古玩专业市场。一盖就是十几年, 这也成了老一辈西关人心里的遗憾。

2 大张旗鼓整治河涌

随着河涌之患日益突出, 广州市提出了把河涌整治作为市政建设的“一号工程”, 要求各区做好截污、引水、绿化, “揭盖复涌”是其中的重头戏。荔枝湾复涌后长度为743m, 河涌揭盖6 687m2, 清淤1.3万m2, 水利堤岸建设长度为1 400m, 调水补水管道建设长度为400m, 新增桥梁5座, 其中1座为车行桥, 4座为景观桥。拆除建筑物2.6万m2 (详见图1) 。新增大树727棵, 新增绿化面积1.7万m2。荔枝湾涌边根据四季景观特色, 适时选种花卉品种, 力争营造“四季见花”的美景。2010年10月16日凌晨, 荔湾湖的湖水被引入河涌, 曾经的荔枝湾涌迎来了新生, 荔枝湾原貌终于被一点一滴地打造出来了。荔枝湾涌截污后, 通过有机物分解以及种养微生物的方式对水质进行净化。为把涌污染影响降低到最小, 洁净工作与揭盖施工同时进行。采取水质净化、淤泥清运和消毒灭菌防疫后, 开展河涌截污工程和调水补水工程, 使水质达到四类水质标准。调水补水工程完成后, 再通过循环水泵作用形成内循环, 使涌水与珠江水连通互换。

在广州亚运会前及期间, 荔枝湾沿线每天从17时30分至24时全线亮灯, 迎接各国游客 (详见图2) 。夜幕下的文塔广场七彩缤纷, 一艘艘游船划过, 水面波光粼粼, 别有一番情趣。亚运会结束后则提前到22时30分熄灯, 只保留路灯, 尽量不扰民。整个灯光工程投资共约1 000万元, 从设计到安装总共耗时30天。工程照明节点包括荔枝湾沿线堤岸、东入口及梁家祠周边地块、文塔广场、西关大屋前的跌水广场、陈廉伯故居及荔湾博物馆周边、蒋光鼐故居及周边、廊桥建筑、南入口广场、龙津桥及各景观桥梁。所采用的灯具都十分讲究, 有20多个品种。河涌沿线在水面以下安装了水波纹灯, 营造夜间水面波光粼粼的效果;建筑立面大多使用节能LED条灯, 凸显建筑整体轮廓而且避免过分刺眼;主要节点区域则配以埋地灯、投光灯、泛光灯等, 对水景、景墙、景石、古树等主要小品或重点区域强化设计效果, 以保证其空间凝聚力。

3 挖掘西关文化擦亮广州名片

以往城市化的进程总给人一种错觉, 就是城市建设必然要破坏自然环境和传统文化, 似乎城市的形象就是高大华丽的建筑、现代化的大型工厂和平直宽敞的混凝土道路。广州在治理水污染中的思路, 是在整治中把“文化”贯穿于河涌治理的全过程, 有效地结合广州及河涌周边的地理、文化特点, 去挖掘水文化、桥文化、石文化和名人文化等人文内涵, 进一步擦亮“广府文化源地”、“千年商都核心”品牌, 提升城市文化品质。在短短800m的荔枝湾两岸, 栏杆造型多达13种, 古典的、现代的、北方风格的、岭南特色的、东方神韵的、西方情调的, 各显其趣, 并注重与周边的建筑风格巧妙搭配。市委书记张广宁肯定了这种设计理念, 他指出:“荔枝湾涌要成为一个浓缩西关文化的载体, 要结合旅游开发, 深入挖掘西关文化, 为广州建设世界文化名城增添新的光彩。”广州市要将荔湾湖自然园林景观与丰富的人文历史景观有机融合, 融文化、生态、休闲、环保为一体, 凸现岭南水乡地标性的文化特色, 形成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的“广州会客厅”。

为了恢复荔枝湾昔日的盛况, 唤起人们对千年历史的回忆, 在荔枝湾涌的整治建设中尽量复现旧时的文化景观元素, 用水脉打通旧城肌理, 串起各类文化元素。这样, 原本河涌周边被一些旧房屋遮掩的文物都一一得以展现。沿途可以看到岭南博物馆组群 (十三行博物馆、蒋光鼐故居、荔湾博物馆、小画舫斋、陈廉伯公馆、何香凝艺术中心、西关大屋区、文塔广场和仁威庙) 。比如, 荔湾博物馆于1996年12月建馆, 是以收藏、陈列和研究荔湾历史、文化和民俗为主要内容的广东省首家区级博物馆, 馆址是民国初期英商汇丰银行买办陈廉仲先生的故居。庭园面积达一千多平方米, 内有仿罗马、希腊的柱式及拱门, 又有由峰峦、岩洞、亭台等组成的、被誉为“岭南石山奇景代表作”的“风云际会”石山及“石上飞榕”奇景。比如, 文塔 (又称文笔塔、文昌塔) 高13.6m, 坐南朝北, 底座为石脚。文塔属明代中期至清代建筑, 其整体风格与广州琶州古塔和香港新界屏山聚星楼相似 (详见图3) 。文塔内供奉的文曲星掌握着文人雅士的功名命运, 据传文曲星手执一笔, 谁被此笔点中, 便可高中进士、举人等科举功名。又比如, 荔枝湾涌上共规划设计了5座仿古桥梁:龙津桥、德兴桥、大观桥、至善桥、永宁桥。其中龙津桥为三拱桥, 长57m, 中间流水, 两边行人。龙津桥与文塔互相呼应, “一桥一塔”符合中国的传统, 成为荔枝湾的重要景观。成功改造后的荔枝湾, 除串联起实体的文化遗迹外, 也让延续了几百年的民俗活动—泮塘龙舟得以原地重现。在保护传承文化、优化市容环境的同时, 犹如一块石子激活了当地的商业氛围, 周边的低端产业也在“市场”这只无形之手的推动下, 自发开始了产业调整和升级改造, 建设具有浓郁岭南文化特色的荔枝湾文化休闲区。

4 桥桥皆景致步步见风光

揭起盖头的荔枝湾美丽动人, 一湾清水蜿蜓连接着荔湾湖。坐上花船荡漾在荔枝湾河面, 恍惚到了江南小镇。碧波上, 倒映着悠久的文塔, 两岸葱郁的绿树、古色古香的栏杆尽显典雅。石桥横跨河面, 廊道相随岸边。还有明清年间的古塔、抗日名将的旧宅、历史悠久的仁威庙、岭南特色的骑楼等等。无论是居住在附近的居民, 还是慕名而来观光的游客, 对于以崭新面目出现的新荔枝湾都赞不绝口, “长枪短炮”拍个不停。景点到处繁花似锦, 小型瀑布水花不断, 清澈的河里甚至还可以看见畅游的小鱼。小桥、流水、西关风情建筑一起构成一幅精致典雅的美丽图画。好一个荔枝湾, 简直就是步步成景。只见两岸人头涌涌, 等待坐船的游客排成了“之”字形 (详见图4) 。荔枝湾复涌以来, 每日均有过万群众到现场参观游玩, 并有不少热心的市民向建设单位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他们建议要按照荔枝湾岭南文化建筑的风格, 同步推进周边地区建筑的整饰, 实现水城一体, 各种景色交相辉映, 确保景观的和谐统一;还希望市政工程可以将广州所有的河涌上盖都打开重整, 把旧广州水道再次打通。

5 后记

荔枝湾涌的“回归”用文字是难以完整叙述的。荔湾区这个广州老城区的两千年灿烂画卷已经铺展开来, 只有亲临实地走一走, 有了对比才会有深刻的感受。让我们一起行动, 唤起公众对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状况的关注, 直面感受河流之美, 记录河流之痛, 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 现实自己诺言, 使治水效果得到老百姓发自内心的欢迎和认可, 打响“生态水城”的品牌。随着广州各条河涌的不断整治, 岭南“威尼斯”的梦想不再遥远了!

摘要:首先论述广州荔枝湾的历史并强调改造的必要性;接着介绍河涌整治的规模和做法;最后详细探讨深层次的问题, 包括将自然园林景观与丰富的人文历史景观有机融合, 集文化、生态、休闲、环保为一体, 凸现岭南水乡地标性的文化特色, 使荔枝湾涌成为一个浓缩西关文化的载体, 为建设世界文化名城添光彩。

关键词:景观,文化,西关风情,荔枝湾,河涌整治

“江北水城”印象 篇2

一般人认识聊城总要从“水城”说起,因为处于中国北方的缺水地域,“江北水城”的名号多少有些让人怀疑的地方。看了才知道,聊城还真是座名副其实的水城。

位于鲁西的聊城,京杭大运河纵贯市区,黄河、徒骇河、马颊河等30多条河流在境内纵横交错。城内东昌湖水面积5平方公里,是中国北方最大的城内湖泊。东昌湖形状不规则,水面宽窄不一,湖岸蜿蜒曲折。聊城的建筑物就依湖而建,或整或零,形成了“城中有湖,湖中有城”的棋盘式格局,一座方方正正的古城围湖而成。

聊城人十分珍惜这个大自然的恩赐,力促这种韵味源远流长。早在20世纪50年代,当聊城制定第一个城市建设规划时,就确定了“保护古城、开辟新区”的原则。五十多年来,城市新增部分全部建于古城区之外,既保住了古城区固有的文化特色,又在新区展现了现代化城市的风貌。现在在老城区,不论是广场公园还是新建小区,其建筑风格多少为仿古而成,而且是水随城走,小区建到哪里,水就通到哪里,古色古香的现代建筑与历史陈遗互为映照,常年清水长流,古城风情延续不绝。

有了水,聊城人的生活滋润了许多。每逢有闲暇时间,他们总喜欢到湖边去走走,闻一闻湖水的气味,看一看微漾的水波,心里顿觉坦然。有雅兴者,还可以登船游湖一圈,或者是凭湖垂钓,又有一番难得之妙。这些年,聊城围绕水资源创办了不少的活动:龙舟赛、摩托艇赛等等,这些给了东昌湖更多的乐趣与魅力。特别是每年“五一”、“十一”的“江北水城文化节”上各种活动精彩纷呈,引得国内外游客争来聊城。

聊城还是一座古城,早在7000多年前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现境内已发现8座龙山文化遗址。因无史料的详细记载,人们对年代久远的聊城无太多的印象,但聊城遗存的自明清以来的大量建筑及生活实物,让人们看到了昔日繁荣的聊城。建于明朝洪武年间的光岳楼,通体5层全是由木头构制而成,未用一根铁钉,楼内的楠木立柱据说全由南洋运来,其造价可见不菲。清乾隆皇帝巡行至此,就住在光岳楼。还有山西、陕西商人捐建的“山陕会馆”、杨氏为藏书而建的“海源阁”、明清时期的临清运河钞关……均是业界的典范,成为聊城作为商埠兴盛一时的见证。

历史的渊源和运河的通行给聊城留下了种类繁多的文化艺术。聊城的文化融齐鲁文化、燕赵文化之精华,更得运河文化的浸润,具有独特的地方特色。聊城是中国著名的杂技艺术之乡、京剧艺术之乡、民间剪纸艺术之乡和民间书画艺术之乡。蝈蝈葫芦、郎庄面塑、木版年画等民间工艺具有浓郁的鲁西生活气息。走在聊城街头,不论是两边的古巷,还是各色的店铺招牌,你可以处处感受到这种杂糅文化的印记。

深厚的文化底蕴赋予了现代文化旺盛的生命力,近年来,聊城市采取政府投资与市场化运作等相结合的形式,投资3亿多元建设了一批标志性的文化设施。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水城明珠大剧场、聊城市图书馆、中国少儿杂技基地、聊城市京剧院等文化设施落成,一个文化大市的形象跃然而生。

浅谈滨水城市中心区的生态建设 篇3

关键词:滨水城市中心区,生态建设,自然环境,景观

1 城市中心区

城市中心区是城市的核心区域,在城市功能复兴中起重要作用,也是反映一个城市区域和空间政策方向的关键因素。城市中心区有积聚效应,能带动城市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是城市最有人气、最重要的区域之一,也是能体现城市特色的区域。

特殊的功能性质使城市中心区的粉尘、硫氧化物、碳氧化物、臭氧化物要比同城市的其他区域高出几倍,城市中心区的温度也要高很多,形成“热岛效应”。

2 滨水城市中心区的生态建设

利用自然生态基础,以尊重自然而展现自然,将城市中心区域建成具有自然生态、休闲、娱乐、居住、办公等多项功能,并具有浓郁地方文化特色和时代特点,反映城市历史和城市文化精神的中心集聚区。

要协调经济、社会和环境三方面要素构成的生态城市规划指标体系。生态化的建设不光是增强城市中心区的绿地面积,提高绿化水平,重点要解决的是城市中心区开发强度过大、人口密度过高、公共设施短缺、交通拥挤等一系列问题。

2.1 滨水区设计的生态理念

结合当地的特色,坚持以生态优先为原则,保护其原生态性和多样性,在保护的前提下实施建设。

2.2 滨水城市中心区的生态建设

2.2.1 绿地的建设

在传统规划设计的基础上,引入生态规划设计的方法,从景观生态的角度、人与自然共生的角度去设计,将滨河绿地的建设纳入城市生态功能和游憩功能中去。

2.2.2 水体的建设

由于水体空间在交通运输、使用功能、生态景观等城市环境建设方面都具有优势,因此对水体空间环境的设计是十分重要的。在规划建设中,要把握好水体开发建设的程度。成功的城市水体空间环境设计应挖掘当地的文化内涵,体现地方特色。

2.2.3 驳岸的建设

生态驳岸,指恢复为自然河岸或具有自然河流特色的可渗透性的人工驳岸,它可以充分保证河岸与河流水体之间的水分交换和调节,具有一定的抗洪能力。自然原型驳岸的建设主要考虑保护自然状态,配合植物种植,达到稳定河岸的目的。我国传统的治河六柳法是这方面的总结。

台阶式人工自然驳岸的建设除了自然型护堤外,还有用不同直径的混凝土管等钢筋材料形成很深的鱼巢,在上面种植植物,形成葱绿的草木。

2.3 城市中心区提倡生态建设的意义

生态建设更多地考虑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以功能性、艺术性以及社会文化性为原则而进行,在满足当代人生理、安全、社交和自尊需求的同时,也不损害子孙后代发展的需要。

3 城市中心区建设的案例

纽约的时代广场是城市中心区,而纽约中央公园和巴黎香榭丽舍大街也是城市中心区。城市中心区建设要以满足人的活动需求并能将其活动合理组织为首要目标。

20世纪50年代,日本经济高速发展,作为首都东京原都心的中心三区,已不能适应形势要求,1958年东京都政府提出建设副都心的设想,新宿中心区面积约96 hm2,云集了经济、行政、商业、文化、信息等部门,中央公园区面积12 hm2。

重庆的城市中心区建设,充满了矛盾性与多样性。既要保持山地的特色,也要考虑实际的操作及可行性,设计人员希望通过改造建设,还城市一块呼吸的绿地,倡导中心区的生态建设。

4 项目举例

4.1 项目背景

靖江市位于江苏省中部,地处长江下游北岸,隔江与江阴市、张家港市相望,东北邻如皋市,西北与泰兴市交界。新港中心区位于江平公路南侧,东至焦港,西临蟛蜞港,总规划用地约68 km2。

4.2 现状分析

现状用地包括斜桥镇镇政府驻地以及夏仕港港口附近公共服务设施及餐饮建筑、斜桥及西来部分工业用地和村落,除老镇区有部分商业及商住混合用地以及公共设施用地外,其他现状用地范围内大部分为农田、民舍以及河流水系。在夏仕港港口周围设有防护绿地。新港中心区现有水域和其他非城市建设用地共491.60 hm2,占城市建设用地的69.50%。新港中心区现有水域129.96 hm2,占城市建设用地的18.37%,生态环境良好。

4.3 因地制宜的设计理念

城市中心区是公共建筑集中的地方,此次滨河区设计开发,严格控制滨水区的建设量,建筑尺度,采用小体量建筑群体把商业零售、娱乐餐饮、办公居住等功能有机联系,增强滨水区的吸引力、活力。设计开发时既要保证景观的丰富多变,也要注意建筑的协调有序。

4.4 中心区生态设计的可行性分析

现状水体资源丰富,河道沟渠纵横,水系沿着建筑走向呈带状布置。夏仕港直通苏北平原腹地,南接长江黄金水道,可与锡澄运河(无锡—江阴),张家港运河(张家港—上海)相连。夏仕港为规划范围内最重要的水系之一,位于规划地块中部,并被中心岛屿分为东西两侧河道。

4.5 城市中心区的生态建设

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城市中心区的生态设计提供了前提。随着城市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的迅速扩大,新港城的中心区建设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也将逐渐突显。面对挑战,新港城中心区不能走简单的城市化道路,而应以“生态性”建设为导向。

中心区规划通过“集”和“散”两大要点体现城市中心区的生态建设思想。“散”反映的是对自然的尊重,即城市建设要适应自然格局;在夏仕港的泄洪区保留其原生态的景观,在其沿岸布置低密度,低容积率的小尺度建筑群,建设高档精品商业街,避免因生态设计而降低地块的价值;“集”体现的是规划区作为公共活动核心和城市生态绿化核心的功能地位,在通航运河沿岸建立相对集中和高密度的商务办公楼及住宅群。考虑到城市的开发运营、启动等方面因素,提出城市的发展时序是:一期建设通航运河两侧的住宅区和商住混合区,二期开展泄洪区沿岸的生态建设。

4.6 建设生态建筑

在处理建筑造型及理念上选用生态建筑为设计指导方向,在满足功能和空间需要的同时,选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处理,尽可能减少资源能源的消耗,降低对环境的影响。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在建筑设计中注重遮阳和自然通风,降低空调等能源使用。把生态学原理从简单的物理层面提升到对建筑空间模式、形式与使用者心理等方面的综合考虑层次上。

5 结语

滨水城市中心区的设计要与地方自然环境格局、人文景观特色相结合,充分遵从自然,创造出生态的、地域性强的城市中心区景观,设计中应善于发现并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形式,恢复或促进自然过程的生态稳定,此外,还要考虑到实施的可操作性,能给城市带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孙施文.城市中心与城市公共空间——上海浦东陆家嘴地区建设的规划评论[J].城市规划,2006(8):66-74.

[2]凯文.林奇.城市形态[M].林庆怡,陈朝晖,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25.

[3]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M].第2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114.

[4]张庭伟,冯晖,彭治权.城市滨水区设计与开发[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2.

[5]周庆华,雷会霞,刘海龙.城市设计.生态结构.景观生成[J].规划师,2001(10):26-27.

[6]周建东,黄永高.我国城市滨水区绿地生态规划设计的内容与方法[J].城市规划,2007(10):63-68.

[7]赵润田.城市中心区滨河地区涉与开发——以河泽市赵王河为例[J].城市建设与发展,2007(10):47-51.

水城新征程 篇4

水城复兴水先行

清明上河园动工修建,被认为是水系复兴的开始。2002年,得到省发改委的资金支持,开封启动了全长1640米的水系一期工程,连通了铁塔湖和龙亭湖;此外,还整修了600米长的利汴河,使这两湖与城外水系连接起来,实现了湖水的流动更新。

现在来看,水系一期工程,只是对河道进行了拓宽,把土护坡换成了石质护坡,两岸景观没有同步建设,对龙亭公园和铁塔公园的旅游都没有显著的改善效果。出现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被认为是资金短缺,当年的一位参与者说:“钱太少了,我们连一棵种树苗的钱都没有花。”另一个原因被认为是“思想不够解放”。

从2003年开始,开封市建委启动水系二期规划方案,同步开始招商引资。一家来自上海的企业先后做了近二十套方案,均未获得政府的认可,“他们把方案的重点放在水系两岸的商业项目规划上,政府希望重点放在改善生态环境上,首先要实现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2006年年初,无奈之下,政府决定出资修建水系二期。时任开封市建委主任的王书增立即去了北京,找到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的专家设计了新方案,“打破了原有的河道两边建商业建筑的思路,提出加宽景观带、建商业功能区”,这将恢复水城风貌,并对未来旅游业的发展带来难以想象的收入。

在政府工作会上,此方案一举获得通过。在之后的公示阶段,方案同样得到了开封市民的高度认可。

按照规划方案,主河道将连通包公湖和龙亭湖,全长约1900米,河道两侧各设10米宽绿化带及步行道,并进行景观建设和以恢复宋代建设格调为风貌的商业地产开发,以充分展现北宋时期开封的市井文化。

摆在面前的是资金问题,水系二期工程预计需要3.5亿元人民币。

市民赞同、政府支持,企业也从中看到了机遇,建业集团适时而动。2006年11月19日,郑开大道开通,开封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在此之前的8月11日,在建业城市花园商务中心三楼会议室,建业集团董事长胡葆森和时任开封市市长的刘长春签署了合作协议:建业拍得商业用地,对河道两侧进行房地产和旅游开发,但不介入水系建设;政府则拿拍地所得的3.5亿元建设水系。

2007年1月15日,开封市政府正式对外宣布,水系二期工程开始建设,预计一年完工。现在,水系二期工程芳容初绽。

迎风逆水行三年

这是一项全城关注的工程,进行了三年。作为二期工程总工程师,44岁的要建勋最清楚其中的各种滋味。每一天,沿全线走上几个来回,发现问题,马上和各个部门沟通协调。现在他不必这么辛苦了,“这几天也就随便走走,看看树苗有没有意外死亡的吧。万事俱备,只差游船了,预计10月份可以通航。”说这话的时候,他眼里全是笑容。

结果还顺利,但过程并不容易,而最难的地方在拆迁。

三年来,70岁的张老先生已经不记得家里来过多少拆迁工作人员了。大门口就是水系二期的工地,他已经在这里住了一辈子了。7月28日下午,这个老难拆迁户,终于同意为水系二期让一点路。

听到这个消息,要建勋欣喜若狂。水系二期工程共涉及拆迁居民1400户,已拆迁的居民已经搬进新建的居民楼里,但截至目前还有12户居民尚未同意搬迁,“只要愿意让出几米,就是了不起的进步了。”

二期水系的长度只有1900米,“就工程量本身来看,一年足够了。正是因为拆迁工作难做,才修修停停。”回忆过去,要建勋十分庆幸:“幸亏绝大多数拆迁户主大力配合、支持水系工程。”

其实也可以不必这么艰难。最初还有一条规划线路:避开居民区,绕古城墙修水系二期。这样就无法实现旧城改造。但开封要恢复古城风貌,发展旅游产业,必须改造旧城。

因为承担了旧城改造的使命,水系二期工程涉及的拆迁户之多,市政设施改造之复杂,可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开封市的最大工程。正因为如此,在2007年年初成立的水系二期工程建设指挥部“领导众多”,市委书记刘长春任政委,市长周以忠任指挥长,市里其他各部门的一把手任主任。这样的人员组织架构极大地方便了工作的开展。比如水系二期要挖出河道来,势必要切断、重建原来的管线走向,这会涉及供电、供水、燃气、移动、联通等,这势必需要高层领导之间高效协调。

上下同欲者胜,正是因为配合得当,才有今天美轮美奂的水系景观带。

但周边配套设施还并不完善。“亭台楼榭的后面,还有大量棚户区,希望这方面建设尽快跟上来”,一位旅游界人士说,南京的秦淮河可作为反面教材,“河两岸建筑大煞风景,屋顶上迎风招展的各色内衣令人印象深刻。”

一期工程八年前结束,二期工程马上交付,外界纷纷猜测,水系三期肯定是要马上动工了。按照规划,全长约4300米的水系三期工程,将连起铁塔湖、阳光湖和龙亭湖。完成之后,碧水绕开封一周,整个古城区将成为一个宋文化主题大公园。

全新水世界——花都水城 篇5

三勤“花都水城”坐落于风光秀美的湖塘镇三勤村。是一个集生态水疗、温泉、养生保健、商务休闲及专业SPA为一体的主题性“水世界”。整个项目占地3万平米, 建筑面积45, 000平米, 由沈阳夏岩造园艺术文化公司精心打造。在项目设计中, 设计师夏岩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依托, 以原生态化的场景为载体, 创意性的宏大造景、别出心裁的整体布局和细致精彩的装饰效果, 展现出了一个全新概念的水文化空间设计。巨瓮破碎效果的出入口、阿凡达神树的独特设计、热带雨林的庞大造景, 四季、花语、二十四节气以及红楼梦人物等元素都被恰到好处的融合到了整个项目中。

项目整体主题定位是以中国传统文化遗产——“二十四节气”为主。将“二十四节气”所表达的中国古典自然文化的内涵融入到各个功能空间。并由此引申出系列传统文化定位来界定各个区域的风格定位。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 将一年中的气候、季节、自然规律编写出一个完整的可依据参考的法则。二十四节气是一个完整的历法, 它和一个完整空间的360度空间存在一定的联系, 每15度的一次变换又为设计空间中点的变化提供创意思路。节气特点及个别节气的诗词描述都成为了项目室内外设计的灵感来源。

设计师通过一个较大区域内以及各小空间的系列设计, 采用“12月花语”、“12月诗句”、“红楼金陵12钗”等元素展开设计。这个系列设计方式被运用于包房的设计风格上, 进而以这种方式为包间命名。12个月中每月有两个节气, 3个月又成为一个季节, 这种相互之间的变换关系使得整个设计丰富多变。

将整个洗浴被划分为四个大区, 每个区域对应一个季节, 运用季节的不同特色来定位各大区的功能、色调、材质、灯光等细化设计元素。

洗浴一层男女浴区及共享戏水大厅为夏季元素符号。入口接待大厅、男女浴区、VIP浴区以“夏”元素展开细化设计。这个区域的风格是以新、奇、特的空间组合, 环境景观营造为主, 能够表达表现创新意念为第一, 其次结合整体大的自然文化要素的要求, 加入新中式和自然元素融合其中。戏水大厅以古船雨林为风格定位, 包含生态及中式文化元素在内。展现出一处夏季雨林大厅的感觉。

洗浴二层公共功能空间以春季元素符号。主要功能空间有:多功能厅、休息大厅、棋牌室、足浴室、中包房、餐厅、美体美容美发、商务区、网吧及公共走廊等。主要表达的是一个自然元素为主的空间段。

洗浴三层消费功能区以秋元素符号为主。色调的把握、空间档次的体现都可以通过“秋”元素的把握发挥得淋漓尽致, 本区域的主要功能空间以二次消费为主, 包括:按摩间、VIP包房、客房、及辅助功能用房。本区域的主体风格以新中式为主, 表现大量的人文要素于室内的各个界面之上。

VIP大厅区则以冬季元素为主。大量生态工艺景观的表现, 体现出厚重、浓郁的自然、人文景观环境。此区域为高档特色浴区, 必须体现VIP持卡客人的尊贵, 所以其功能的设置及景观装修的效果都高于其他三个区域。

消费人群的男女性别明确区分, 使得设计必须注意整个空间内的阴阳之气均匀调和。男女浴区的合理分配、功能的全面设置都满足的主体消费人群的和谐、满足。所以阴阳和谐的设计主题适当在男女功能分区中安排使用。这点也符合节气、季节、冷暖的整体文脉主题。

水城度假酒店设计探析 篇6

改革开放30余年, 我国的酒店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在人们物质文化需求标准不断提高的同时, 度假酒店的数量也伴随着旅游业的繁荣在不断增加。中国度假酒店的设计不能一味模仿外国的样式或盲目追求打造地标性建筑, 相反, 应该基于对应特色地域文化将设计加以考量, 找回度假酒店自身的固有属性。本文以盐城市水城度假酒店设计实践为例进行探析。

二、项目概况

水城度假酒店坐落于盐城市海盐历史文化风貌区。水城度假酒店占地面积达4.5万平方米, 主楼4层, 附楼6层, 客房总数216间 (套) 。酒店综合楼一层设有宴会大厅, 空间宽大、气派豪华, 适合举办各种类型的宴会、高端会议、招商推介活动等, 同时配备了专职的会议顾问、会务秘书以及数字化的音响设施。会议中心位于酒店综合楼二层, 配备专业的会议顾问。酒店拥有中、西、日式餐厅、豪华包厢。酒店内休闲娱乐设施配备包括KTV、游泳池、健身房、棋牌室、SPA等。

清乾隆十二年 (1747年) 纂修的《盐城县志》记载:“为民生利, 乃城海上, 环城皆盐场, 故名盐城。”发展至今的盐城是我国重要的八大海盐生产基地之一, 可以说盐城的历史就是一部中国海盐文化发展史, 这使得酒店设计具有很好的地域文化底蕴。酒店毗邻中国海盐博物馆、盐渎公园, 同时还紧挨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盐城水街风景区, 以及周边著名的东进路美食街、娱乐街等商圈。整个风貌区有“苏北小秦淮”之美称。景区整体建筑风格为仿古式, 楼宇飞檐翘角;周围八百余米的水道蜿蜒曲折, 亭台楼阁临水而立;墙体采用黏土青砖, 屋面为青瓦或琉璃瓦。街依水建, 水绕街流, 古色古香, 配以观赏民间绝活和文艺表演、品尝地方特色美食, 处处体现出盐城的水乡风情和海盐历史文化风貌。水城度假酒店娱乐设施完善, 讲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身临其中可以将喧嚣浮躁的心绪慢慢沉淀, 从而达到修身养性, 实现人与自然以及时尚休闲生活的完美结合。

三、水城度假酒店设计表达

(一) 设计定位

酒店业作为服务性行业, 首要任务就是满足客户的需求。现代社会, 人们的审美情趣往往存在“新奇独创即是美”的潜意识, 对自身文化体系以外的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和探索欲。

设计人员从这一心理需求出发, 全面打造具备浓厚地域文化风情的度假酒店环境体系, 在保持自己特色的前提下尽量满足受众“挑剔”的眼光。

设计师应该根据酒店特色和所在地具备的地域文化环境优势, 准确地定位出目标客户群体并围绕其营造主题风格。水城度假酒店建造设计时便定位为五星级标准, 同时得益于盐城得天独厚的文化背景氛围和所坐落地域的环境优势:盐城是我国重要的革命老区之一, 皖南事变后新四军在盐城重建军部, 有“西有延安, 东有盐城”之美誉。酒店设计伊始便将旅游观光、红色之旅、度假休闲的要素定位融入到设计方案之中。度假酒店与普通酒店的差异性在于度假酒店的服务对象多为游客, 并且根据所在地风景变化以及文化特色属性而具有明显的经营时间性或季节性。水城度假酒店的消费群体较为固定, 大多为来盐城观光旅游的游客或者商务会谈之余度假休闲的客人, 因此设计有针对性地展开。水城度假酒店坐落在环境优美的海盐风貌区, 这里景色宜人, 散发出一种静态的美。水城度假酒店设计人员正是对这一优势加以考量, 将其打造成以市场的调研和周边及自身资源的整合为基础, 以水城、度假的主题定位为核心, 以室内外环境的营造、载体的设计、酒店与整体的融合、配套设施的完善、休闲方式的构建及酒店运营的模式设计为支撑点而组建成的系统工程。

(二) 功能区域划分

功能性指事物或方法所发挥的有利的作用。酒店一词在两百多年前的《国际词典》中便有解释:“为大众准备住宿、饮食与服务的一种建筑或场所。”说白了, 无论什么酒店, 必须在满足这些基本的使用功能基础上加以艺术设计装饰, 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好的酒店室内设计应该遵循客流量以及行程路线来设计空间, 合理地利用每一寸空间。水城度假酒店主要将区域划分为酒店区和客房区, 包括大堂、接待区、行李寄存区、休息区、咖啡厅、中西日餐厅、特色餐厅、会议室、多功能宴会厅、健身中心、精品店、美容美发厅、娱乐休闲室、游泳池、地下停车场以及客房等区域, 并在满足了这些基本使用功能需求的区域划分后开始着手整个的艺术设计装饰, 从而有效地避免了“中看不中用”。

(三) 形式探究

好的度假酒店生态空间构造往往依托有利地形, 实现出天造一半、人造一半、天人合一的效果。水城度假酒店的内外装修均采用达到国家五星级标准要求, 并符合本地建筑特色的建材, 突出了酒店整体的仿古风格, 将自身融入到周边建筑和自然风景中, 通过植物、水景、道路等将建筑与周围环境有机结合, 形成一个整体。如图1所示, 水城度假酒店由酒店区主楼和两座宾客套房大楼通过观景长廊连接而成, 总体布局呈三面环抱型, 气势宏大伟岸, 色调简洁明快, 屋顶舒展平顺, 门窗朴实无华, 庄重而大气, 通过观景长廊可以观赏室外优美的苏式园林布景。酒店的外部装修主要采用灰色大理石和高档玻璃, 在晚间可以借助灯光效果和周围景区灯光形成呼应, 同时体现出豪华大方的高档酒店氛围。酒店入口门头处三角型结构显得稳重大方, 柱子的外形设计以及梁的加工装饰同时达到了力与美的和谐统一。入口处运用园林艺术设计中的置景、借景等手法, 营造出浓绿深荫、轻风微波、水色宜人的意境, 使人置身其中, 先抑后扬, 顿感心旷神怡。

(四) 技术探究

酒店各个区域通风良好, 内部配备有中央空调, 环境优雅, 背景音乐系统更是让人非常舒心。如图2所示, 酒店前厅显得宽敞而整洁, 巨大的圆形水晶吊灯与地面方形装饰砖形成呼应, 一圆一方相互映衬, 顿时显现出了豪华的气派, 加高的中式屏风隔断配以盐城市市花枯枝牡丹的景色运用将地域文化不知不觉渗入其中。前厅原本构造为左右两侧各只有一根承重立柱, 这在人们视觉的感受上略显单薄, 设计装修时, 为了给客人营造出稳重大方的视觉效果, 就在原有的基础上又在左右各建造了一个空心钢结构柱体, 和原来的两根承重柱一样在外侧干挂上大理石, 将四根立柱处理成相同的外观, 从而达到了很好的装饰和视觉效果。技术性手段还运用到墙体的装饰中, 由于酒店大堂层次较高, 如果只用一种材料装饰柱体和墙面, 不管是木材还是石材, 都会显得十分单调, 所以将墙面和柱体基面用颜色相近似、质地不同的两种材料按不同比例, 下深上浅分割铺设。这样既不影响整体效果, 又富有变化。

(五) 文化探究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 打造具备文化底蕴的酒店缺少不了各种传统元素的点缀。设计选取了许多富含地域特色和传统中式的文化元素并将之贯穿到整个酒店装饰之中, 整合出具有独特魅力的酒店装饰艺术。以酒店20人圆桌餐厅设计为例, 吊顶采用大方格和圆形结合的图案简洁装饰, 并且和地毯的大小、位置相呼应, 整体与外部大堂设计相一致, 体现出天圆地方的大气与统一。大型吊灯的纹饰采用代表吉祥的中国传统的祥云元素, 地毯以及椅垫靠背均选择中国传统的喜庆吉祥色——中国红。

好的设计应该做到让客人踏入酒店的时候便知道自己身在何处, 这也需要通过不同形式的设计来表现。例如酒店16人会议室设计, 想要在材质方面有所突破难度很大, 因此不如依托盐城沿海这一区位优势显示特点, 用本地特有的珊瑚海石等盆景点缀室内;盐城拥有大片的湿地与国家级丹顶鹤保护区, 同时丹顶鹤也是盐城特有的保护动物之一, 设计充分考虑了这些优势特质, 在室内墙面字画的选择上均采用以湿地、丹顶鹤等作为图案加强地域性地营造, 增强了地域文化与酒店所打造整体环境的呼应。值得注意的是, 酒店设计越是时髦越早衰, 越是具备文化底蕴的酒店装饰越不会轻易过时, 这也大大减少了水城度假酒店的运营成本。

四、结语

随着人们对酒店要求标准的提高, 酒店不能仅仅满足于为人们提供便捷舒适的环境, 更应该努力提升酒店的文化底蕴, 为人们提供精神上的享受。水城度假酒店的设计找到了很好的切入点, 使得酒店建筑层面与室内层面的过渡合理而统一。酒店的整体设计正是在满足人和人际活动需求的先决条件下, 合理地挖掘出了城市的传统文化内涵以及区位优势, 并在把握所处景区的整体观、注重艺术表达的同时将现代时代感和盐城市当地历史文脉相统一。总体设计外形以古典演绎现代, 形式承其精髓, 从而使水城度假酒店满足了可持续发展要求, 为酒店的发展带来长久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真正体现了度假酒店所应该具备的价值。

参考文献

[1]王琼.酒店设计的地域性和文化性[J].室内设计与装修, 2002 (6)

[2]罗红宝, 许亮, 王严峻.如何打造度假酒店[N].中国旅游报, 2006-12-27 (07)

[3]北京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建筑与景观设计所.度假酒店主题化风格的创造[N].中国旅游报, 2007-3-7 (07)

[4]夏永琳, 张秋梅.酒店室内设计中的新地域主义[J].家具与室内装饰, 2008 (02)

城市花园——盐城水城度假酒店 篇7

项目地点:江苏省盐城市串场河以西、鹿鸣路以北

项目面积:16000平方米

项目时间:2009年10月30日-2010年9月20日

施工单位:南京国豪装饰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盐城水城度假酒店位于江苏省盐城市串场河和水街休闲旅游风光带内, 是盐城市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兴建, 南京金陵酒店管理集团管理的盐城地区高级 (五星) 度假酒店。酒店占地4.5万平米, 拥有各类豪华客房, 风格各异的宴会厅、餐厅、会议室、贵宾室、KTV、游泳池、健身房、棋牌室、SPA等休闲娱乐设施一应俱全, 是集会议、接待、宴请、休闲、居住功能于一体, 且独具盐埠人文环境和文化的大型城市花园式酒店。,

御景水城规划方案设计 篇8

1 四大项目优势

1.1 环境优势

该地块紧邻汾河,位于临汾生态区,环境优美,为目前市内环境最好的地段,沿滨河路有规划的城市绿化带,附近有正在规划的滨河游乐园,远离污染,将来该地块与污染严重的老城区相比,具有明显的环境优势。该地块东高西低,地势较为平整,南部一片洼地,整体绿化丰富,植被保护良好,再利用资源很多,可为将来的生态环境塑造降低成本提供便利条件。

本社区还将以原生态、自然、历史、人文的完美结合,打造成集城市旅游、休闲、景观为一体的城市外滩,使之成为临汾的标志性社区。

1.2 交通优势

临汾位于黄河中游,“南通秦蜀,北达幽并,东临雷霍,西控河汾”,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该地块位于鼓楼大街、信和路与滨河路的交汇处,在大运路(逸美大道)以北区域,城市规划主干道西赵路也穿过该地块,交通十分便捷,是进入临汾的必经之地。

该地块紧靠连接河西区与老城区的汾河大桥,成为河西与河东的咽喉,将来进入河西新区会非常方便。并且处于城市的外围,通勤城市相对较低。

1.3 规模优势

该地块总长接近1 170 m,最宽处476 m,最窄处205 m,用地面积约547亩。它将是临汾城市统一开发规模最大的项目,是临汾总体规划确定的未来20年城市发展区,该区域是未来临汾发展潜力最大,可塑性最强的片区。

“御景水城”作为100万m2的复合地产,旨在牵引城市生活重心重新积聚,承接城市脉络,实现与临汾老城区的良性互动,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运营城市。“御景水城”将打造滨河新中心,在空间轴上补足了临汾良好居住环境的缺失,促使城市机能更加完善,使区域价值的有机提升。

1.4 文化优势

该地块位于临汾市尧都区,山西的尧根文化在这里有很深厚的历史底蕴,是临汾历史文化展示的中心。紧靠山西师范大学,具有明显的教育文化优势。

本项目将是临汾城市整体“东拓西进”战略下的先行者,它将不仅是一个超大生活社区,而且是一个涵盖居住、各类商业、休闲娱乐、知名酒店、商务办公等多项综合设施配套的新城,该模式是目前国际上先进的居住模式之一。它的形成将完善城市功能的配置,对旧城区优势互补,并承担起滨河片区的城市生活中心的职能。

2 指导思想及设计理念

2.1 指导思想

尊重自然山水之格局,强化地理优势,吸取先进科技之理念,激发社区发展之动力。

2.2 设计理念

1)以人为本,探索21世纪生活模式,满足居民生活需求,符合居住活动规律,创造方便、舒适、安全、优美的21世纪滨河城市花园居住区。2)在保持与周围的环境、建筑相协调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居住建筑固有的造型要素,加强本地住宅小区的个性和特色塑造,加强本居住区的识别性和居民的归属感。3)采用“生态化、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和最新的设计思想,努力创造出具有品牌效应的居住区,为开发商创造更多的卖点,为住户营造优质的居住环境。4)规划布局、环境塑造、单体建筑设计三者完美结合,保证小区具有良好的规划结构和形态布局,又能使建筑单体拥有良好的朝向通风和开阔的视野,让优美的外部环境渗透到住户家中。

3 总体构思

临汾太行御景水城以其全面的综合商住优势,结合汾河主题公园的自然美景,引入最先进的造园理念和游乐设施,商机汇聚、居家、游乐、餐饮、休闲、购物俱佳,着力打造傲然临汾的新城;汾河主题公园与临汾太行御景水城双子星的强力组合,将带来的外部经营人气都汇聚于此,同时营造的都市氛围的生活方式和高品位消费场所,并加速本地文化与国际流行文化的接轨,引领临汾迈入真正的国际化轨道。

4 总体布局

1)总体功能布局是“超大庭院,水系环绕,中央绿脉,依山而建”的概念。

2)空间构架设计。地块西面为汾河、滨河路,景观原生态很好。确立了中心绿轴的空间构架:东侧为塔式高层,在东侧的中间地块布置有高端产品———多层花园洋房和联排别墅,西侧为点式高层,形成不同的空间趣味和形态对比,多层住户得到的是尺度适宜的小尺度空间,高层住户得到的是90 m~260 m的大庭院景观和滨河景观;各组团敞开了对汾河的景观视线,最大限度地把汾河景观引入小区内部,中部以连续水景形成中心绿脉空间,各组团生态景观纵向连通,并与组团内尺度怡人的内院相互渗透,住户单位设置空中院馆和入户花园,创造“全景式”生态住宅。建筑布置均在离汾河150 m范围之外,地块东高西低,充分利用地形高差梯度开发。注重自汾河开始的层层递进的天际轮廓线。

3)基地东侧中部地块布置了高端住宅区———多层花园洋房和联排别墅,丰富了营销的户型层次,提升整个小区的居住档次。

4)建议本次开发的商业部分以在城市边缘地带发展较快的餐饮、娱乐、休闲业态为主,减少操作周期较长的零售业总量,并制定一个专业的商业详细策划,做好前期招商工作,有效降低风险。

设计以东南部(在滨河路与逸美大道交界处)的酒店休闲场所和西北部(西赵路与汾河路交界处)的全生态的休闲购物中心为主体(可以引进一个较大超市,其余以小型零售、电影城俱乐部、洗浴城、餐饮、娱乐等业态为主),沿西部滨河路以休闲、餐饮业为主,其他为社区配套设施。这样既可以保持开发的可行性与灵活性,又能与南部地块的五星级酒店和高级写字楼配套,并作为临汾门户的地标性建筑综合体。

商业与住宅的总量在各期建设投入时,保持相对平衡,使之能维持项目良性的深化运转。

5 绿地景观系统

通过采用较多的高层建筑来减少建筑覆盖率,增加绿地率,尽量保留高大的原生乔木,延续原有良好的生态绿化空间;区内有限的人车分流;加上现有的滨河公园,这样整个片区达到“绿色项链”串起“彩色宝石”的效果;设计中注重将小区景观视线与城市景观走廊结合起来,建立汾河生态区与小区庭院环境的延续,尽量利用和保留原地块中自然水体,结合庭院与地下车库设计,维持该地域的原生态脉络延续。充分保障了汾河生态空间的公共性和连续性,形成新的山水城市主轴,为临汾造就一个新的城市风景线,将历来名城逐水而居的梦想呈现到市民面前。

6 交通组织

以小区外环路作为通达各个片区的主要车行路径,地下车库出入口都设计在小区车行入口处,使车流止于小区外围,达到人车分流的设计效果。

步行系统结合环境统一设计,中央林荫大道将各片区主入口串联起来,充分考虑步行者的视觉感受。

道路规划以控制性详规所确定的路网为骨架,依据各地块不同的使用功能组织道路交通,使每地块均有两个以上的出入口,地块内部道路通达每一幢建筑,道路最大纵坡为5%。道路路幅宽度根据使用性质确定为7 m和5 m,并保证有足够的消防通道和消防扑救面。

地下车库设计:每地块根据需要除解决地面停车外,大多数车辆停放则充分利用地形高差置于建筑物的地下层。减少地面的硬质铺砌,达到改善环境的目的。

停车系统设计了较高的私家车拥有率,按每户一辆配置。它由内、外两种停车方式解决,室内停车应在半地下车库内;室外停车结合停车广场及外环路边侧地面停车。公建都有配套停车位。

整体竖向设计:该地块东面起伏较大,竖向设计为维护原有地形地貌,减少土石方工程量,采用台阶式布置。根据四邻道路标高和原始地貌标高分为多个台地,各台地之间均有道路相连,以满足规划,消防要求。

参考文献

[1]王健.浅议朱提商业街规划设计中的文化传承[J].山西建筑,2006,32(21):39-40.

走进水城绿都——汾湖 篇9

这里环境优美。在水的浸润下,小桥流水人家、粉瓦青砖里弄构建了一幅幅独特的水乡风景画。

这里位置独特。处于江苏、浙江、上海两省一市交汇的金三角腹地,可以直接得到上海经济发展的辐射。

汾湖,江苏省吴江市的一座名镇,又是经济开发区,区域面积258平方公里,人口近23万。作为该市三个增长极中的一极,依托上海经济快速发展的扩散和辐射,近年来不断优化境内生态环境,加强产业投资规模,以打造现代制造业基地为目标,培育优势产业集群,提升产业档次,获得了较快发展。

“入沪”造座“后花园”

汾湖自古以来就是交通要道,春秋时吴国大夫伍子胥的军队就曾“结水寨于此,以备越兵”。柳亚子的那句“安得南征驰捷报,分湖便是子陵滩”,更是让原本颇有名气的汾湖,名扬天下。如今的汾湖经济开发区,与大上海充分融合,打造成“上海后花园”,汾湖人超前的融入意识,为其带来了快速发展的良机。在2007年经贸洽谈会期间,汾湖正式实现与上海公交和上海电信无缝对接,电信覆盖实现了信息一体化,公交覆盖加速了资源一体化,有力地提升了汾湖的发展潜力和品牌价值。目前的汾湖,正在深入推进与上海之间的城际交通、移动网络、人才科技、经贸信息等一体化,实现完全融入上海市域经济圈。

随着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经济不断高速发展,汾湖以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良好的招商环境,相继吸引了10多个世界500强企业和全球知名企业的项目落户该地,一大批国内知名企业也纷纷在这里投建项目。

开发区交通便捷,四通八达的高速、高等级公路将开发区与沪、苏、杭等长三角中心城市融为一体。但汾湖人清楚,要想实现与上海的真正对接,仅仅有地理位置的优势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从自身努力开始,打造一个优良的投资环境。为此,汾湖主动提升服务水平,让服务成为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最真实的理念。在汾湖,一个项目从洽谈、签约,到各项手续的审批、办理,再到开工、建成,服务是全程的、全面的、全心全意的。2007年,国内省级开发区首家行政服务中心在汾湖诞生,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加高效便捷的服务。

在招商理念上,汾湖主动提升层次,使项目引进更具有目的性。围绕主导产业,有意识地引导该类产业的国际知名企业前来投资,以形成龙头企业,充分发挥产业集群效应,带动区域经济结构的改变。另外,不断优化招商的方式,通过发展科技园,吸引更多科技创新型企业落户,目前,设立在区内的省国际服务外包示范区,与国内顶尖院校和国家级开发区合作开发的科技创新园、循环经济园等各类园区已正常运行;通过各类园区的建立,以商招商,合理地配置了各类资源。

着力培养本地民营企业品牌,从战略的高度,提升汾湖经济开发区的载体水平,努力打造接受上海辐射的承接平台。经过多年发展,汾湖已有民营企业2300多家,涌现出了永鼎、康力、申龙、巨峰等一批知名品牌,在各自行业领域不断创造佳绩,成为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知名的企业。在当地政府积极引导和扶持下,企业走上了自主创新之路,科技研发能力不断提升;太湖企业的绝缘漆产品、鑫吴集团的钢构产品通过自主研发分别被成功应用到了神州5、6、7号航天飞船和南极科考等科技精尖领域。

生态文章做精彩

“门前修篁滴翠,屋后碧波荡漾”,汾湖以水得名。在这块土地上,水面面积占到了32%,处处感受着水的润泽。其中15平方公里的元荡湖水天一色,与上海大观园隔湖相望。围绕水资源,汾湖人做起了大文章。一方面做好水资源的保护,另一方面充分利用水资源,科学规划、开发旅游休闲和房产项目,发展绿色产业。如今,围绕着几个代表性的水域,房地产项目星罗棋布,湖光与住宅相映,彰显了汾湖独有的人居环境。

保护好水资源,优化生态环境,多年来,汾湖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在工业发展中坚持环保理念,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最显著的事实是,区域内引进的工业项目中几乎没有高能耗、高污染的企业,原有个别污染企业得到有效整治,整个产业分布日趋合理。当前,汾湖已经完成开发区及化工园区的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编制工作;推进环保项目建设,日处理能力3万吨的工业区污水处理厂一期正常运行;落实节能减排措施,全区现已建成中水回用设施32套,实现日回用废水量1万余吨,年削减COD量300吨;积极开展企业ISO14000环境认证和清洁生产审核。

在产业生态化发展的同时,汾湖也在积极推进产业集群发展、科技化发展。扶持了一批主业突出、技术先进、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引导生产要素向优势产业、优势企业、优势项目集聚。2007年统计数据显示,汾湖经济开发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占总产值的68%。其中,以上市公司永鼎光缆为代表的光纤制造业年工业产值超20亿元;以康力股份为代表的电梯制造业发展迅猛,全区现有整机及配套企业70家,年产量超过12000台。科技创新和新产品研发能力不断提高,全区共组织申报各级各类科技项目88项,其中省级科技发展项目1项,苏州市级科技项目2项;成功申报省级高新技术企业9家,省级民营科技企业4家(总数达到40家),省级高新技术产品23个;完成专利申请数量1459件,申报市级知识产权示范企业11家,位居吴江市第一。

当前,汾湖经济开发区有各类企业2600多家,基本形成以集群化、科技化、生态化为特色的现代制造业基地。日本丰田、日本三菱商事、日本丸红、雀巢、喜力等世界知名企业在区内均有投资项目。

绿都亦是“第三极”

依托优越的自然条件,强劲的经济发展后劲,与上海地缘相近、人缘相亲、经济相融的特殊区域优势,汾湖正在积极推進区内第三产业发展。2007年7月,吴江市政府与苏州工业园区签署了合作开发国际服务外包园区框架协议,汾湖紧抓这一机遇,依托其产业优势进行深入合作,进一步推动汾湖经济开发区“江苏省国际服务外包示范区”建设。目前,汾湖已经与苏州科技学院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并将与复旦大学、上海大学数码学院等高校及高科技企业签订相关的合作协议,企业研发中心、呼叫中心及动漫产业即将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按照总体规划,汾湖开发区初步形成了以现代物流、金融BPO、创意研发、动漫软件为主的四大载体。其中:综合永鼎物流(苏州)有限公司投资10亿元,将为客户提供现代仓储、装卸分拣、简单加工、配送货等全方位、一体化的第三方物流服务;汾湖科技创业园主要从事生物制药开发、环保技术与仪器、节能材料研发等项目,将引进复旦大学生物芯片、环境质量软件开发等研发中心。

围绕本区产业指导意见,制定服务外包项目规划,建立现代服务业专区网站。引进上海商业银行和各外资银行的数据备份中心项目,与上海漕河泾开发区、上海卢湾区创意园区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依托上海大学数码艺术学院,结合汾湖观光休闲业,建立动漫孵化、制作和综合展示基地。建立并保持与上海世博局的信息交流,在商务会展、酒店接待和休闲旅游等方面建立合作机制。积极利用世博会形成的庞大客流,构建载体、优化环境、推销形象,提高外包示范区的国际知名度和美誉度。

一项项措施的制定、执行,让汾湖临沪靠浙的区位优势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如今的汾湖人,憋足了势头,鼓足了劲头,本着长三角地区的国际先进制造业重要基地之一、知名的具有吴地风韵的江南水乡旅游休闲度假胜地、苏南现代都市型农业发展试验示范基地的新定位,从依托吴江主城逐步走向竞争共赢和区域统筹的经济发展模式,致力把汾湖打造成吴江市经济增长的名副其实的“第三极”。

(汾湖开发区供稿)

上一篇:互联网经济之生活服务下一篇:中国民间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