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税务会计报告研究(共12篇)
企业税务会计报告研究 篇1
0 引言
电力企业是社会发展的保证, 是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基础, 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的发展以及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电力企业的财务情况发生了较大的变革。作为电力企业的重要管理活动, 会计与财务成为企业的关注重点。因此, 研究会计报告如何在变化的财务环境中更好地发挥其职能作用就变得尤为重要。
1 现行电力企业会计报告的局限性
电力企业的财务环境与会计的发展密切相关。随着高科技的发展, 国际金融经济日渐繁荣, 随之而来的风险也不断增加。面对如此变化的经济环境, 人们逐渐意识到现行的会计报告已不能提供有效的会计信息了, 存在着很大的弊端。
1.1 无法满足信息使用者的不同需求
经济环境日益复杂, 致使电力企业的组织形式和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也有所变化。电力企业的会计信息使用者在原来的直接投资者债权人基础上增加了其他使用者, 包括政府部门和社会部门。与此同时, 他们对会计报告提供的信息提出了新要求。信息使用者在注重财务信息的同时, 也注重非财务信息, 并想要通过对历史信息的分析, 对未来做出预测。他们要求, 会计报告披露的信息不仅要保证足量, 更要保证高质。显然, 传统的会计报告不能满足使用者的这些要求。
1.2 会计信息的时效性较差
企业获得利润的一个重要依赖便是信息的时效性。及时有效的信息可以帮助企业抓住重要商机, 从而获取最大利益。然而, 现行的会计报告信息更新速度慢, 周期长, 无法适应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 会计报告体系也无法跟上现代社会的发展步伐, 从而制约了电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1.3 无法反映非货币信息
随着信息化、网络化的快速发展, 非货币信息如人力资源、无形资产等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越来越大, 并关系着企业的兴衰存亡。但是电力企业会计报告提供的信息主要是局限于有形的资产信息, 因此一些非货币信息就会在会计报告中有所缺失, 从而大大消弱了会计信息的决策有效性。
1.4 无法满足获取前沿信息的需求
传统的收益表是根据收入费用观和传统会计收益概念建立的, 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财务会计报告在市场经济活动单一、物价基本稳定、外部风险低的经济环境下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电力企业的经济收益。但是随着全球化和经济市场化的发展, 各国经济互相制约, 物价不稳和通货膨胀使得经济环境愈加复杂而且千变万化。然而传统的会计报告是以历史成本为计量模式的, 无法及时反映和体现价格波动等经济发展情况及最前瞻的经济发展信息, 因此不能为电力企业投资者提供最新信息, 甚至有可能误导投资者使其判断失误。
1.5 无法满足信息的可靠性需求
会计报告对外是提供给电力企业的投资者和债权人使用的, 因此, 不管是企业的管理层还是会计人员, 都希望会计报告能反映电力企业良好的经营业绩, 从而能得到投资者更大的支持。在这种心态的影响下, 电力企业的会计人员在绘制会计报告时, 带有很大的主观性和粉饰色彩, 就会影响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2 电力企业会计报告的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电力企业的高速发展, 信息量越来越大, 电力企业的管理者为了在信息分散的情况下更好地得知企业经营情况, 就必须要依赖于会计报告中体现的会计信息, 并通过分析这些信息做出正确的决策来有效地控制企业。本章通过分析电力企业对会计报告提出的新要求, 深入研究其未来发展趋势。
2.1 目标与方式
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使电力企业的经济生活逐步趋向网络化, 会计报告的表现形式也日渐向网络转移。不管是会计信息表格载体还是信息传输方式, 或是查询、阅览信息的方式都以网络形式展现。电力企业会计报告的载体将从仅仅依赖于不易存储的纸张, 变为更多的依赖于磁介质或者光电介质等高科技物质, 表现和记录形式也不仅仅靠文字、表格或数字图片等静态形式, 也将增加音频与视频等多媒体形式, 使得信息表现形式更加生动形象, 信息获取途径也变得更加多样。另外, 利用网络进行信息传输、搜索和阅览将加快信息使用者的查询速度, 使信息获取过程更加简便快捷。同时随着信息量的不断增加, 信息冗余问题愈加严重, 甚至会出现信息混乱的情况。对于电力企业会计报告信息的外部使用者来说, 并不是所有的信息都有意义, 但是对于电力企业内部来说, 这些信息又是不可或缺的。因此, 电力企业会计报告的信息量管理和筛选功能就成为会计报告的鲜明特点。通过信息管理和筛选功能, 会计报告信息的外部使用者就可以利用交互式的报告来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由于权限的设置, 他们可以查询局域信息而不涉及到无关的冗余信息。
2.2 交互式的实时报告, 多元化展现非货币信息
由于电力企业会计报告的编制时间周期长, 会计报告的时效性和可靠性就会受到影响。若是减少编制时间, 会计报告的有效性就会有所提高。而交互式的会计报告可以根据企业自身的经营情况和决策者所做的决策及时调节
通货膨胀对中小企业财务的影响及对策
熊剑春 (九江学院会计学院)
摘要:对于通货膨胀, 中小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要提前做准备, 通过对各项财务指标的观察来防范财务风险, 制定健全的财务预算, 并根据时势的变化对企业财务进行合理的设计, 加强中小企业应对通胀的财务风险管理。
关键词:通货膨胀中小企业财务对策
中小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 原材料的不断购进和售出;原材料加工成产品, 卖出产品从而引起的资金收回的经济活动, 伴随着资金的收付而产生, 在通货膨胀下, 这种经营活动过程当中就必然会产生风险。
1通货膨胀对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影响
1.1对中小企业分配活动的影响
由于通货膨胀的存在, 货币的购买力较前相比已经降低, 导致了中小企业的利润严重缩水, 投资者只是单纯的通过财务报表来确定中小企业的利润和应属于自己的那份分红, 在看过账面利润的数字之后必然要求取得更多的分红。这么一来中小企业只能通过减少自身的留存利润来实现, 导致了中小企业分配的利润增加, 留存利润减少, 从而影响了中小企业的再生产能力。另一方面, 由于我国的会计政策要求企业确定收入的方法一律采用权责发生制, 这样就在收入确认和实际支付的货币不是在同一时间发生的, 从而形成了一段时间差, 所以在收入发生时, 虽然我们没有收到钱, 但是还得按这个基础交税, 在通货膨胀下对中小企业来说又是一个损失。
1.2对中小企业资金营运活动的影响
中小企业的采购, 生产, 销售, 这其中都涉及到了企业资金的营运活动。物价上涨导致的结果是我们平常的生活成本增加, 一些员工为了生活, 必然会要求中小企业通过加工资来实现自己以往的生活水平, 但是有些中小企业在经营不利的情况下本身的资金都不够用这样就满足不了员工的要求, 自然而然的人才就会奔赴能满足他们要求的中小企业去效力, 所以中小企业就会由于通货膨胀的出现而导致中小企业的人才流失, 中小企业的处境更加困难。通货膨胀下, 中小企业的资产会由于价格的波动而受到影响, 比如原材料, 在产品等由于物价的上涨而产生了额外的收益;而由于通货膨胀, 流通中货币过多, 导致货币性资产的购买力没有以前多而产生的损失;中小企业因为债权的存在而额外的一笔支出。
1.3通货膨胀对中小企业投资活动的影响
通货膨胀会导致建设的周期变长, 材料成本, 人工成本的持续增加, 这就会使得中小企业原先的预算跟现实的花费相差很大, 使中小企业所花费的资金大大地超过了投资项目的原资金预算。同时在通货膨胀时期, 银行等金融机构发放贷款比较谨慎, 使中小企业筹集资金比较困难。此时的固定资产投资一方面使企业所需要的资金增加, 导致中小企业陷入困境。因此在通货膨胀时期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的可靠性大大降低, 固定资产等长期投资风险增大。
通货膨胀的存在会导致市场利率的不确定性, 必要报
参考文献
[1]张亚坤.浅析企业会计报告的发展趋势[J].中国水运 (学术版) , NO.8.2006.
[2]高淑东.知识经济下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发展趋势[J].商业时代, NO.18.2005.
[3]王敏.网络经济下的财务会计发展[J].现代企业, NO.6.2008.
[4]张新民.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分析[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企业税务会计报告研究 篇2
中小企业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寻求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对市场情况做出正确的预存,并且做出迅速的反应,而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可以为中小企业管理者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便于管理者能够做出正确的决策。所以,会计电算化是现代企业管理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如果中小企业管理者只是单纯地把会计电算化当成传统手工会计的替代工具,就不能很好地发挥出会计电算化的优势和作用。所以,中小企业管理者要认识到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性,在企业内部全力支持会计电算化的实施,加强会计方面软件的资金投入和使用力度,并且主动参与到会计电算化的推广和实施中,努力提高企业内部会计电算化的水平。另外,中小企业财务人员要正视会计电算化的作用,要逐渐从传统的手工会计思想观念向会计电算化转变,能够正确处理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平衡,虽然实施会计电算化后,会计人员被迫去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短期内可能会增加会计人员的压力,但是从长远的利益看,提高了自身的专业水平更有利于今后的.职业发展。否则,中小企业在推行会计电算化的过程中,容易受到管理阶层以及会计人员的反感或抵制,导致企业进退两难的尴尬局面。
4.2完善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会计电算化工作进行制约,确保会计人员能够合法、合规地完成会计工作。所以,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施:第一,检查会计电算化的各个环节,确保会计电算化工作流程的顺畅,避免存在管理漏洞;第二,对电算化数据进行定期审查,核实会计工作是否按照标准对电算化数据进行账务处理;第三,确保计算机存储的会计数据与账面数据相符,做到账证相符、账实相符。
4.3培养和引进高素质的会计电算化人才
中小企业想要有长远的发展,就必须注意对高素质的会计电算化人才进行培养和引进,特别是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新的技术和软件大量涌现,这就要求中小企业能够适应市场和形势的发展要求。高素质的会计电算化人才不仅具有较高的会计业务处理能力,而且对计算机的操作和维护工作比较了解,所以高素质的会计电算化人才是确保会计电算化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中小企一方面要加大对高素质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引进力度,另外也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加强对现有财务人员的培训,鼓励财务人员提高自身的会计电算化专业水平,实现企业内部传统手工会计向会计电算化转变。企业也可以通过组织财务人员参加国家规定的会计从业资格考试,通过考试来取得更高的会计资格证书,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
5结束语
综上所述,会计电算化在中小企业中的推行,并不是简单的购买设备和软件应用,而且要以此为契机,从根本上促进企业财务管理流程的转变,所以,中小企业实行会计电算化已是势在必行,而解决中小企业当前会计电算化中存在的问题,是确保中小企业顺应时代发展,不断发展壮大的重要前提。
作者:张悦 单位:四川长江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徐炳炎,周登峰,刘军.中小企业特点、差异性与融资[J].企业经济,2004,(3):144-145.
中小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报告 篇3
关键词 中小企业 会计人才 需求
一、我校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
(一)毕业生就业工作及岗位分布情况
据我校2008、2009、2010年会计专业就业统计资料显示,毕业学生每年约400人,由学校推荐的有240人占比例为60%,自谋职业的160人占比例为40%,其中推荐工作240名学生中:企业工人140人,酒店50人,财务公司10人,文员、营销等40人;自谋职业的学生中:企业工人34人,营销45人,收银25人,文员15人,会计21人,可见我校毕业生就业在生产型企业做工人占43.5%,酒店服务行业占12.5%然后是从事出纳、会计、统计、仓管、文员、收银、营销等岗位工作的约占44%。
(二)毕业生就业地域分布情况
通过调查结果显示,我校2008年、2009年和2010年的约400名毕业生就业地域分布主要集中珠三角和长三角,其人数为300人,占总人数的75%;省内100人,占总人数的25%。并主要分布在长沙市,共80人,占省内就业人数的80%;我可见还没有达到完全服务当地的效果。
二、我国中小企业的特点
我国中小企业在会计核算上有不同于大型企业的特点,主要表现在:1、其组织结构大多采取独资企业或合伙企业形式,一般仅有一个或几个业主,其组织结构简单,业主往往具有所有者和经营者双重身份,使得其资金运行和财务会计管理高度统一,为企业业主的不规范会计管理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严重扰乱了会计市场的正常秩序,同时也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 2、企业主大多对会计工作只是粗知和误解,那么为了企业利益,在会计核算时可能会反程序运行,即以税定账、以税建账、无账运行或套账运行等,导致企业各种财务制度会残缺不全或选择性设置。3、发展过程中存在有成本费用不合理的现象。4、中小企业在财务会计管理和实务中存在有“三个密切关系”,即:一是与税务部门的关系是无法割离的,这使企业的财务会计需要有更多的应税方法和处理技巧;二是与债务方也存在着理不清的密切关系,除了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官方”债务关系外,还有与各种信用机构或组织的“半官方”关系,以及广泛存在的内外部的民间借贷和私募所形成的债务关系,处理、协调好这些债务关系委实需要企业财务会计人员具有“特殊才能”;三是与内部管理和利益方的无法割离的关系,与一般股份制企业不同,甚至与国有、集体企业不同,很多中小企业在经营管理、内部权力结构、外部关系等方面存在大量的利益及其博弈关系。“利益方”关系的存在使企业财务会计在真实信息、会计处理、收益分配、支付管理等方面有很多特殊的内容和方法。
三、我国中小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
(一)良好的心理素质
企业普遍认为现代社会生活工作节奏加快,竞争日益激烈,会计人员在面对重重压力之时,要保持一种自信、乐观、积极的心态,心里定位要准不要眼高手低,要诚恳有修养,不乱发脾气,还需要时刻保持冷静,细心和谨慎,这样才能胜任自己的工作。
(二)业务素质要强,各种会计业务岗位的职责和能力集于一身的全能型
1、会计核算能力 “记账、算账、报账”是会计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2、懂计算机及财务软件的应用,随着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普及,绝大多数企业已经采用财务软件记账,要求会计人员具有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和财务软件的操作技能。
3、预测、决策和财务管理能力。对中职而言,高了点,但我们处理问题也要有多个方案,领导都喜欢作选择题,而不是问答题。
4、营销能力、写作能力。不是所有学生一毕业就可以找到会计工作,而是会计前有可能要先从事文员 、收银和 销售等工作,才能过渡到会计工作,所以学生在校期间一定要全面学习,以备就业所需。
5、创新能力和职业判断能力。现代社会是一个知识迅速发展的时代,不断有新技术、新的交易手段创造出来,会计人员必须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及时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因此需要会计人员具有创新能力。
(三)既要正确处理各项财会业务又要忠诚于企业;既要对老板忠诚又要对其施加影响、既要服从又要公正的双重责任;诚信、责任心等职业道德是企业对财会人员的基本要求,在任何一个部门,都要勤快,不管是自己的本职工作还是其他的工作只要是力所能及的都要为企业做好。做人要诚恳有修养,不乱发脾气。 一定要在服从国家利益的前提下,注重企业的利益,处理问题时要为企业着想。服从上司工作安排为原则,不能与上司产生矛盾。
(四)应对税务、债务、内务、业务的全方位能力,既要有理论与实践的才能又要有灵活与规范的技巧。良好的沟通、表达和协调能力。良好的社交能力是事业成功的重要条件,对会计人员也不例外。会计人员需要与税务部门、证券监管部门、银行部门等企业外部相关机构进行良好的沟通,为企业发展赢得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在企业内部,财务涉及各个部门的利益,财务目标的实现需要各个部门的共同配合和努力,因此,财务人员需要与企业各个部门沟通协调,以顺利开展财务工作、实现财务目标。
四、我校现有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分析
参考文献:
[1]何万能.会计信息化实务操作[M].中南大学出版社,2010.
[2]湖南会计从业编编委会.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3]刘会卿.浅议会计教学改革[J].太原大学学报, 2003,(02).
企业税务会计报告研究 篇4
一、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概述
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是指企业对外提供的一种书面文件,这种文件反应了企业在某一个时期内的财务情况,或以及某一时期的经营情况等一些会计相关的信息。财务报告包含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其中最重要的是会计报表。为了更清晰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首先是参照日常会计核算的一些数据,以进行规范的管理;其次便是添加会计报表附注,以显示数据的来源及制作的原则、所涉及的项目等,使其更容易被理解。
二、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现状与问题
传统的财务报告已经满足不了现代企业财务的管理要求,需进行改革与变通,对财务报告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以提出新的财务报告。财务报告涵盖的问题如下:
(一)披露的信息不完整
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市场的变化有了不确定性及其一些不可预测的风险,故而企业的组织形式和在市场中的地位都在随市场变化着,与企业财务相关的其他企业内外的政府、合作伙伴等等也在发生着改变。这些不确定的因素会使得财务会计报告变得复杂,内容多。其中,为了方便及减少制作报告的工作量,传统的财务报告往往比较注重财务信息。如今,随着信息使用者对信息的要求越来越高,依靠已有信息报告对企业的发展做出预测,不仅需要财务信息,同时应包括非财务信息,以便做出更好的分析,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依据。
(二)披露信息的时效性较差
在信息快速发展的今天,信息的时效性变得越来越短,也许是一眨眼的工夫,已上传的一条信息就会被另一条信心所淹没。信息的时效性对于企业的发展而言是至关重要的,若信息的来源落后于其他企业,失去了时效性,其价值降低的同时,对于企业的发展也是致命性的打击。目前市场上的一些企业要求企业报告在年度末的4个月出来,这明显已经使信息失去了其时效性。必须清楚的一点是,在这4个月的时间里,其信息在市场可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样的信息对于企业制定决策时非常落后的,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三)披露信息的可靠性较低
企业财务披露信息主要依赖于企业的会计人员。而如今,由于市场的需求对企业财务报告的要求越来越高,企业财务会计人员的自身素质没有达到相应的要求,且财务制作报告的财务人员是参差不齐的,这就直接导致了披露信息的可靠性低。值得一提的是,会计人员可能会提供一份较为准确的财务报告,但是在不同的使用者对财务报告进行不同的加工,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同样会受到严重的影响,降低其信息的可靠性。
(四)侧重总结,忽略分析,缺乏预见性
目前很对的企业财务报告往往是依赖于历史的数据进行总结,对这些数据进行整理,从而完成报告的制作。但是实质上,这些数据严格上是已经落后了,不一定适应如今的发展,若企业仍然参考这些数据进行企业的决策,无疑是行不通的。这些数据不具备预见性,更不能起到预警或导向的作用。
(五)过分强调利润分析
市场上的部分企业很重视企业效益的发展,过分强调利润分析,这容易造成本末倒置的现象,易忽略其他信息,例如企业的资产负债分析,企业现金流状况、企业在社会上的名誉、销售渠道等。企业不能对这些信息有更全面的认识,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制作易出现信息的漏洞,不能正确反映企业财务的真实情况。
三、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完善
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完善是使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信息根据会计目标的要求,充分体现出会计信息质量,充分反映出会计确认与计量的新发展。
(一)现行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需要加强规范化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我国于2001年1月1日实施了《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目的就在于从根本上规范财务会计工作以及经济行为。企业应该对内部进行加强管理,设置赏罚分明的措施以保障制度的严格执行,同时建立起完善的监督机制,使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的道路。这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报告的真实性与完整性,且使得报告的内容清晰,来源可查,操作的透明度增加。企业对此应做好长期的抗战准备,同时并不只依赖于会计人员,企业的负责人加强报告质量的检查。
(二)实行全面收益报告
随着我国公允价值的引入以及金融衍生品交易的日益增多,已确认但未实现的损益将会大幅增加。新型的利得和损失概念,不仅明确了多重计量属性,也明确了公允价值计量。这些内容对于报告全面反映收益情况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可对现有报表不做较大调整,在现有利润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基础上全面反映收益情况。可以把“利润表”改为“利润和全面收益表”,取消“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在“利润和全面收益表”一张表中反映净利润和全面收益内容。
(三)加强报告信息披露的可靠性
企业首先对财务会计人员进行统一培训,加强其自身素质修养,重点是提高会计处理的能力,提高报告的实用性。其次,企业对财务会计报告制定一定的规范制度及要大大缩短会计人员制定报告的时间,提高制作报告的效率,尽可能在信息的时效性之前把报告制作出来,为企业的决策提供有效的依据。
(四)拓展会计报告信息披露的范围
为了降低信息的不确定性,企业可拓展会计报告信息披露的范围。企业可从以下几个方面额建议拓展会计报告信息披露的范围。第一,可从非财务信息入手。企业为了提高效益,往往比较注重财务信息,而忽略一些非财务信息。企业可从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等方面来分析企业的经营情况。通过对企业人员、企业成立背景、投资人、管理人员的内部分析报告等信息,会计信息使用者可以更全面地理解企业的经营理念,弥补会计信息的不足;第二,对前瞻性财务信息引起重视。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企业的会计人员在制作报告时,可依据市场发展的趋势,市场的导向,国家相关的优惠政策来筛选出前瞻性信息。企业可利用好这些前瞻性信息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进行筹划,提高企业的效益。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可根据报告中详细的分析及可发展的方向制定企业长远的发展方案;第三,企业可从社会责任信息入手。企业的效益离不开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报告中加入社会责任信息,如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社会文明的建设,不仅有利于企业对发展方向的考虑,还进一步提高了企业文化的影响力。
(五)提高会计报告的及时性
会计信息的使用者,非常强调会计报告的及时性。在快速发展的今天,信息具有时效性,就具有发展的价值。这就要求企业会计人员必须降低制作报告的时间,提高效率,以适应市场的要求。同时,报告参考信息的来源应是多渠道的,以保障信息的质量。企业还应建立一系列能提供实时信息的财务报告制度,及时对信息进行处理,是会计信息使用者在最快的时间里掌握最新的资讯,为企业的决策作出及时的调整,不错过可利用的机遇或及时对风险进行预测和防范。一方面,企业按照会计期间编制的定期报告有必要存在;另一方面,企业应该通过编制实时报告为决策提供依据。这些都是评价企业财务状况的重要参考要素。重要的是,我国可采取多重选择的计量模式,建立一种历史成本、公允价值等多种计量形式并存的体系,促进财务报告所披露的信息可以真实反映企业现有的价值。其次,在信息化的今天,企业财务报告更应该利用电子信息化系统对报告进行处理,这可做到及时制作,及时公布,并且可以及时查找有关的情况,提高信息的质量,在最大程度上保障了会计报告的及时性。
四、总结
根据时代的发展,企业会计报告会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在电子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企业会计报告的形式会呈现多样化,仅靠纸质的制作,在根本上不能保障会计报告的及时性,而信息的及时性,就保障了其价值性,这才能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方向,提高企业的效益,促进其发展。
摘要:企业财务报告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显得越来越重要,但是目前企业的财务会计报告存在诸多问题。在本文中,就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完善与发展进行深度研究。
关键词: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完善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梁淑倩.关于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完善与发展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5(06).
[2]王明宏.论现代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体系的编制与完善[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02).
企业税务自查报告 篇5
一、企业基本情况
郑州&时代;& times& times& times& times有限公司纳税识别号:& times& times& times& times& times& times,于20xx年9月30日依法成立,注册资本1200万元人民币。公司股东为& times& times& times、& times& times& times、& times& times& times构成。根据房地产项目的开发过程,我公司设立了工程部、预算部、招聘部和销售部,负责项目的所有销售工作。成立了综合部和财务部,控制企业的日常形成和财务工作,为业务部门提供支持和服务。目前同期企业运营的项目只有一个,项目实施阶段由项目部负责项目管理。由于企业人员少,管理效率低,由公司总经理负责项目和公司管理。
该组织结构的特点是:项目业务的阶段性特征明显;各部门的权力在不同阶段不断变化,项目体系下项目部的权力和职能存在诸多冲突。
二、20xx年至20xx年的税收情况
20xx年纳税:实现今年预售房款收入&倍;& times& times袁;缴纳营业税1元;缴纳城市建设税1元;缴纳土地增值税1元;土地使用税应缴纳1元,实缴1元,实缴1元;缴纳印花税1元;缴纳个人所得税1元;教育费附加费0元。
20xx年纳税:本年度预售房屋收入0元;营业税应缴纳0元,已上缴0元,退税应多缴0元;城建税应缴纳0元,已上缴0元,退税应多缴0元;土地增值税应缴纳0元,已上缴0元,退税以0元缴纳;土地使用税应以0元缴纳,以0元缴纳,以0元缴纳;印花税应以0元缴纳,以0元缴纳,以0元缴纳;缴纳个人所得税0元;缴纳契税0元;缴纳耕地占用税0元;应付0元教育费附加已上缴0元,应付0元退税多付。
20xx年纳税:本年度预售房屋收入0元;营业税应缴纳0元,已上缴0元,允许抵扣0元;应交0元的城建税已上缴0元,允许抵扣0元;土地增值税应缴纳0元,已上缴0元,允许从0元中抵扣;土地使用税应为927,871.28元,已缴纳558,440元,应交税金369,431.28元;印花税要缴到0元,缴到0元,多缴的退税要缴到0元;缴纳个人所得税0元;教育费附加应缴纳0元,已上缴0元,允许抵扣0元税款;地方教育费附加应缴纳0元,实缴0元,多缴退税应缴纳0元;
三.20xx年至20xx年税务检查
在此期间,20xx年上半年,县地方税务局审计科检查了我公司的账目。
四、税务自查情况及结果
根据20xx-20xx年账户自查纳税和20xx年4月前纳税情况,结果如下:
企业税务会计报告研究 篇6
【关键词】 资产负债观;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综合收益
2006年2月,财政部颁发新的会计准则,标志着我国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建立。新会计准则体系实现了会计理念的更新,其中一个重要的理念更新就是企业收益计量从收入费用观向资产负债观的转变。伴随着这种观念转变,我国企业业绩报告模式也发生了变化,新会计准则将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作为年度报告主表,并提出了综合收益的概念。在2009年5月,财政部颁发了《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3号(征求意见稿)》,从2009年1月1日起,企业在利润表“每股收益”项下增列“其他综合收益”项目和“综合收益”项目。综合收益的披露将对企业当期业绩报告产生重大影响。
一、资产负债观与收入费用观比较
在企业收益计量理论中,主要存在资产负债观和收入费用观两大流派。
收入费用观是以利润表为中心,收入、费用被看作是财务报表的基本要素,资产和负债是次一级的要素。在计量企业的收益时,先确认收入和费用,然后根据配比原则,将收入和费用按其经济性质的一致性联系起来,据以确定收益。收入费用观强调对具体交易进行核算,收入定义为经营业务中已实现的营业收入,资产就相应成为企业拥有和控制的过去交易中形成的经济资源。收益的基本公式为“收益=收入-费用”。
收入费用观以利润表为报表重心,资产负债表成了利润表的“附表”。收入费用观下,会计目标限定于报告受托责任,在受托责任观目标指引下,企业管理当局需要借助历史信息来解脱受托责任,因此财务报告使用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强调费用与收入的配比,强调收益的平滑。
收入费用观下,由于强调配比原则,导致一些不符合资产负债定义的本质是费用损失的项目作为资产、负债项目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例如旧制度规定的纳税影响会计法中的递延法(利润表债务法)强调所得税费用与当期收入的配比,首先根据会计利润计算当期所得税费用,然后根据应纳税所得额再计算当期应缴所得税额,最后倒挤出本期发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资产负债表中出现的递延税款借项和递延税款贷项仅仅是借贷记账法记账规则的产物,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资产和负债,而是以利润表为中心的结果。
资产负债观是以资产负债表为中心,资产、负债项目被视作财务报表的基本要素,收入和费用是次一级要素。资产负债观下,首先对资产和负债进行确认和计量,然后根据资产和负债的变化确认收益。资产负债观认为,收益是扣除本期所有者投资和本期所有者分配项目后企业净资产的变动额。即:收益=(期末资产-期末负债)-(期初资产-期初负债)-本期所有者投资+本期所有者分配。
新会计准则将资产定义为企业过去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而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资产和负债围绕是否导致企业未来经济利益流入和流出进行定义,资产和负债项目向报表使用者提供了面向未来的信息。资产负债观下确认的总收益反映的是企业在一定期间内资产、负债价值的全部变化,而不管交易是否实现。
与收入费用观相比,资产负债观更强调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要满足决策有用性,信息就要面向未来,因而资产定义为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在资产负债观下,资产和负债的计价优先于收益的确定,收入和费用围绕着所有者权益变动,被定义为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和总流出。资产负债观更多考虑如何真实反映资产和负债的价值,它要求资产和负债采用现行价值或公允价值计量,并将价值的变动在当期确认为收益。
二、全面收益的概念及国际进展
(一)全面收益概念
全面收益这一概念是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于1980年在第3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SFAC3)中正式提出的。1985年,FASB在第6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SFAC6)中对全面收益和全面收益构成要素进行了规范的定义。全面收益被定义为:全面收益是指一个企业在一定期间由源于非业主的交易、事项及情况所引起的业主权益(净资产)之变动。它可以简单解释为一定期间内除业主投资与分派业主款之外所有的业主权益变动。全面收益包括收入、费用、利得和损失四个要素。
虽然全面收益与净利润在会计确认上都使用收入、费用、利得和损失四个要素,全面收益比净利润涵盖内容更丰富,全面收益除包括企业经营活动中创造的经营成果以外,还包括企业在某一特定期间经济交易或物价变动所带来的未实现的资产变动导致的所有者权益变动,即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
从全面收益概念来看,其反映的是一种损益满计观(有时又被译作总括收益观,all-inclusive income concept),按照损益满计观,影响所有者权益变动项目(不包括业主投资和分派业主款)属于当期业绩组成成分,尽管一部分项目被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但应该作为其他全面收益进行报告。
(二)IAS1对全面收益业绩报告模式的改进
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在2003年修订的“第1号会计准则—财务报表列报”(IAS1)中要求企业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中报告其他全面收益。自2004年开始,IASB和FASB共同开展“财务报表列报”这一项目研究,研究如何改进财务报表列报以满足财务报表使用人的需求。
IASB在2007年9月正式修订并发布IAS1,修订后的IAS1在全面收益报告的内容和格式方面均发生变化。IAS1不允许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中报告全面收益。全面收益可以在单表法中列示,既含有非业主权益变动的总计数也包括净收益项目的小计数,或者采用双表法,一张报表报告当期净利润,另一张报表报告全面收益,如果企业使用双表法报告全面收益,报告全面收益的第一项内容应是净利润,然后是其他全面收益,汇总金额为全面收益。
IAS1规定其他全面收益项目包括:重估价值的变化;设定受益养老金计划所产生的精算利得和损失;国外经营部分财务报表折算所产生的利得和损失;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重新计量所产生的利得和损失;现金流量套期中套期工具的利得和损失的有效部分。
IASB认为禁止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中报告全面收益,可以使财务报表使用人更好地理解业主原因引起的所有者权益变化和非业主原因引起的所有者权益变化。IASB指出,其能够为报表使用者评价和预测企业的现金流量提供更可靠的指标,并能提供与决策更相关的信息。
三、新会计准则体现全面收益理念
新会计准则体现了资产负债观以及全面收益的理念。新会计准则对企业业绩报告的影响源于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引入,并体现在新增加的“利得”和“损失”要素上。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对诸如金融工具和投资性房地产项目进行后续计量,要求企业在财务报告中确认未实现的利得和损失。
企业税务会计报告研究 篇7
一、引言
为保持CAS与IFRS/IAS的持续趋同,财政部在2012年发布了一系列准则征求意见稿后,于2014年正式修订了五项、新增了三项会计准则。会计趋同包括形式趋同和实质趋同。形式是指准则规定或法律解释,实质是指财务数据或经济后果。会计准则形式趋同带来的思考是:如何测度CAS与IFRS/IAS的形式趋同程度?现阶段CAS与IFRS/IAS达到何种趋同程度?分歧体现在哪些方面?未来准则修订的方向是什么?这一系列问题的思考对研究如何产生高质量会计信息、实现实质趋同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对截至2015年7月在用的CAS与IFRS/IAS形式趋同程度测度,以探究分歧的原因、趋同的现状和未来的政策制定方向。
二、文献回顾
形式趋同(formal or de jure harmonization)与实质趋同(material or de facto harmonization)的区分十分重要。形式趋同是从准则对各项会计实务具体规范上判断两套不同准则的相关关系,实质趋同是从财务数据的角度对准则形式趋同的效果及其变化进行检验。Van der Tas(1988)使用H指数和C指数首次量化财务报告趋同的研究,作者首先界定趋同的含义,然后介绍H指数与C指数的计算方法,并举例说明其应用。
Rahman等(1996)认为形式趋同是实质趋同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他们提出测度形式趋同的绝对值,但是却没有测度相似科目的相似度;Garrido等(2002)使用欧式距离的方法测度IASB实现的形式趋同,结果显示随着可选方法的数量的减少,财务信息可比性不断提高。但是Garrido等(2002)使用的方法无法用于测度某一国家会计准则与IF-RS/IAS的形式趋同程度。
Fontes等(2005)使用葡萄牙会计准则、IFRS/IAS,对三种测度会计准则趋同程度的方法进行分析。通过对三种方法的比较,他们认为欧式距离法只能通过会计方法的个数来测度形式趋同程度,没有考虑到会计方法规定有不同的规定强度,而且单纯地比较会计方法个数并不能得出准则内容是否趋同的结论;而作者对Jaccard系数法和Spearman相关系数法也进行了比较,他们认为这两种方法都对具体项目的要求情况进行了分别统计,但是前者没有考虑会计准则对具体项目要求强度差异,后者考虑了要求强度的差异。
国内的研究中,王治安等(2005)采用平均距离法进行度量。已有研究使用的距离法均属于计算定距数据的方法(张国华、曲晓辉,2009)。因此,作者认为平均距离法并不适合用来计算中国企业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程度,而欧式距离法会受到观测单位的影响,马氏距离中的样本协防差矩阵难以确定。张国华、曲晓辉(2009)虽然提出了模糊聚类分析法,但是其计算程序十分复杂。如果想要对所有单项会计准则进行全面度量和分层,在应用上会有一定局限性。
国内外学者针对会计准则形式趋同测度的研究处于少数地位。直到Tay和Parker(1990)提出将会计准则趋同分为实质趋同与形式趋同时,学者们才开始注意到对形式趋同的研究。国外学者提出的方法由欧氏距离法、马氏距离法等演变到平均距离法、Jaccard系数法、Spearman相关系数法等;国内以曲晓辉、张国华的研究为代表,在原有方法上创新提出将模糊聚类分析法应用于会计准则形式趋同的测度上,但是计算程序较为复杂。
测度会计准则形式趋同程度的方法主要有距离法和相关系数法。作者认为要根据数据特征选择合适的形式趋同程度测度方法。本文研究使用的数据为定序数据,适合用Spearman相关系数法。
三、研究范围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范围
本文以截止2015年7月仍在用的会计准则为准,CAS原文来自财政部会计司专题栏目,不考虑准则体系中所包括的应用指南、解释、专家意见等,选取1-41号会计准则进行研究。此外,本文以IAS官网(www.ifrs.org)提供下载的IAS、IFRS英文原版为准,暂不考虑解释(IFRIC)等,已经被撤销的、已经被取代的和即将实施的准则不在比对范围内,其中即将被取代的IAS39在目前仍然生效,因此在比对中仍然包含在范围中。
具体地,只考虑一般行业的准则,因为我国准则还是会考虑到本国实情与国际上的差别,因此特殊行业的准则也有特殊之处。不考虑CAS完全缺省的准则、CAS与IFRS框架与前言的比对和IFRS1与CAS1。对于IFRS新修订的准则CAS尚未跟进,这种情况不存在可比性。而CAS与IFRS框架与前言分别在两套准则体系中有很大差别,IFRS1与CAS1虽然从名称上看都是对首次采用会计准则的规定,但是前者主要是对从采用US GAAP到IFRS的过渡性规定,后者主要是对以前从未采用CAS或者新旧准则交替阶段所做的规定。因此,二者实质上不存在可比性。
(二)研究方法
作者采用的方法有三个难点及需要关注的地方:第一,设置客观合理且具有代表性的比较点;第二,对比较点在准则中要求强度进行赋值;第三,对“打分”后的数据选择符合数据特征的统计方法计算其相关系数,用相关系数的结果衡量准则国际趋同程度。
关于比较点的设置,杨珏、曲晓辉(2008)给出了参考德勤会计师事务所对CAS与IFRS/IAS的研究报告的建议。因此,本文以德勤2014年公布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合规性调查问卷》为基础设置比较点。为了更加全面完整统计由于某项准则缺失导致两套准则不可比的情况,本文也对IFRS/IAS相对于CAS重要缺失之处进行了统计。
在设置完成比较点后,作者需要对比较点在准则中要求强度进行“打分”。作者主要遵循两个原则:一方面,基于会计准则的实际意义进行比较;另一方面,尽量减少主观判断偏差。根据Fontes等(2005)的五级赋值法:1=要求,2=建议,3=允许,4=禁止,5=未规定。
准则要求强度的数据是本文所使用的数据,在本文所使用的数据中被赋值为1的比较点在准则中的要求强度比被赋值为3的要求强度要高得多。但是,比较点在准则中的要求强度之差没有具体意义,因此本文所使用的数据是定序数据。测度形式趋同程度的距离法中,欧氏距离法、马氏距离法或平均距离法用于计算定距数据,因此本文认为无论是欧式距离法、马氏距离法还是较为简便的平均距离法均不适合本文所使用的数据的特征。相关系数方法中,Jaccard系数没有考虑准则对方法要求强度的差异,会高估趋同水平;Spearman相关系数法用于计算等序数据的相关性,符合本文使用数据的特征,因此本文采取Spearman相关系数法。
CAS与IFRS/IAS主要有两类差异:一是两套准则都对比较点的内容做出了规定,但是两套准则对比较点的要求程度不同,即“分歧”状态;二是,其中一套准则没有对比较点做出规定,即“缺省”状态,使得两套准则存在差异。在应用Spearman相关系数法计算比较点在两套准则下的要求强度的相关性时,应当区分“分歧”与“缺省”两种不同状态。对于“打分”在1-4内的比较点,可以进行Spearman相关系数的计算,但是对于其中一项为5,即“未规定”的状态时,一项有具体规定和一项没有任何规定的准则不具有可比性。综上所述,CAS与IFRS/IAS对比较点要求强度时,按形成差异的不同原因分类计算Spearman相关系数。
四、测量过程与结果
(一)财务报表列报的计算举例
2014年1月26日,财政部发布了新修订的CAS30,2011年6月IASB正式发布修订后的IAS1。比较点列示如下:
剔除前,本文设置比较点共93个;剔除“缺省”状态的比较点后,得到53个比较点。获得Spearman相关系数为0.339,在0.05置信度下显著。从统计学上对相关系数大小的判断来看,计算得到的结果表明CAS30与IAS1存在线性相关关系,但是相关程度不高。CAS30与IAS1的“分歧”主要是对财务报表公允表达的要求、资产负债表单项项目按照流动性列示的要求、利润表对费用按照性质或功能列示的要求等方面,“缺省”主要是相对于IAS1,CAS30对非财务信息、不确定性风险因素和资本管理目标等非强制性信息披露未作规定。
**:在置信度(双侧)为0.05时显著
首先,准则适用范围方面存在“分歧”状态。IAS1中明确指出“编制中期财务报表的时候,要根据IAS34的规定进行”,CAS30指出“本准则适用于个别财务报表和合并财务报表,以及年度财务报表和中期财务报表,CAS33对中期财务报表的编制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二,一般特性方面的规定存在“缺省”内容。IAS1中提出财务报表应“公允表达、以持续经营假设和权责发生制为基础”。CAS30对基本要求部分表现在:第一,持续经营的判断标准、考虑因素和强制要求;第二,重要性的界定,不足以在财务报表中列示的项目,但其对附注很重要的,应在附注中列示;第三,企业原则上不得将资产和负债、收入和费用抵销,但是非日常活动形成的利得和损失以净额列示不属于抵销。
第三,资产负债表列示方面,两套准则对资产负债表要求至少披露的项目基本没有差异,不过CAS30与IAS1仍存在一些“分歧”。IAS1不要求项目列示的顺序、方式,CAS30要求报表项目应该按照流动性列示。但IAS中还规定如果以流动性列示项目可以提供可靠的信息,则可以按流动性列示。
第四,利润表列报方面基本相同,存在个别“缺省”与“分歧”内容。IAS1要求当收益或费用项目重大时,企业应单独披露其性质和金额,CAS30对该内容则未规定,缺乏对披露“重大”信息的要求。此外,IAS1可选择费用性质法或功能法列报;CAS30要求采用功能法列报费用,分成销售费用、管理费用与财务费用等部分。
第五,权益变动表与附注方面存在“缺省”状态。CAS30与IAS1对财务报表附注内容的总体要求一致,但是CAS30缺乏对非财务信息、不确定性风险因素、资本管理目标等信息的披露,且在具体内容表达上不够详细。
(二)会计准则整体指标计算
作者对共35项IFRS/IAS与CAS进行了单项准则间的比对。鉴于一些单项准则内容相关程度较高,将其中几项准则进行合并比对。
从表3,可以看出准则整体最终计算得到的Spearman相关系数为0.448,在0.01的置信度下显著,表明CAS与IFRS/IAS在0.01的置信度下有显著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大小为0.448,达到中度趋同程度。
所有单项准则比对得到的Spearman相关系数都至少在0.10的置信度下显著,表明CAS与IFRS/IAS所适用于一般行业的单项准则都存在线性相关关系。其中合营安排等几项准则在所有重大方面Spearman相关系数都在0.01的置信度下显著,且完全相关。此外,固定资产等几项准则的相关系数较低,主要原因分别是IFRS/IAS允许以重估模式对固定资产进行后续计量和资产减值损失在资产以重估模式下计量的会计处理方法。
五、研究结论与启示
(一)研究结论
本研究主要得到以下结论:
第一,CAS与IFRS/IAS整体达到中度趋同程度。准则整体Spearman相关系数为0.448,表明CAS与IFRS/IAS达到中度趋同
第二,35项单项准则的形式趋同程度差异较大。Spearman相关系数等于1的有合营安排等,表明这几项内容在两套准则下完全一致;趋同程度较高的有公允价值计量等,Spearman相关系数都在0.6与0.7之间;趋同程度较低的是资产减值损失等,Spearman相关系数都在0.2与0.3之间。
第三,新颁布或重新修订的准则趋同程度较高,比如公允价值计量和在其他主体中权益的披露。前者Spearman相关系数为0.688,后者Spearman相关系数为1.000。新颁布准则的高度趋同体现出CAS国际趋同路线的导向。
第四,与IFRS/IAS相比,CAS缺省更多披露方面的要求。“缺省”状态的比较点为430个(1392-962=430),表明与IFRS/IAS相比,CAS有30%左右尚未覆盖的内容。这些未覆盖的内容主要为披露的规定,与IFRS/IAS相比,CAS缺乏对自愿性信息披露的规定。
(二)研究启示
第一,我国必须完善资本市场环境和产权制度环境,努力发展成熟的市场经济,并且不断培养与选拔专业高素质人才,以提高公允价值计量的可靠性。
第二,无论是企业财务人员还是注册会计师等人员的参与度还是准则制定环节的透明度都有待进一步提高。
第三,明确准则制定导向,从内部外部最终实现与IFRS的原则趋同。
参考文献
[1]曲晓辉、高芳,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协调效果量化研究述评,会计研究,2006,(2),14-18.
[2]曲晓辉、邱月华,强制性制度变迁与盈余稳健性——来自深沪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会计研究,2007,(7),20-28.
[3]王治安、万继峰、李静,会计准则国际协调度测量研究,当代经济科学,2005,(5),89-94.
[4]张国华,中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度量研究,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12,41-51.
[5]张国华、曲晓辉,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度量方法拓展——模糊聚类分析法初探,南开管理评论,2009,(1),102-109.
[6]Alexandra,F.,Lucia,L.R.and Russell,C.,“Measuring Convergence of 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s with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Reporting Standards”,Accounting Forum,Vol.29,PP415-436.,2005.
[7]Pascal,G.,Angel,L.and Ana,Z.,“Measurement of Formal Harmonization Progress:The IASC experienc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ccounting,Vol.37,PP1-26.,2002.
企业税务会计报告研究 篇8
一、企业经营决策中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及会计报告实际作用的现状分析
1.会计报告可以反映企业财务状况,但信息量终究有限。基于财务角度分析,信息存在可量化及不可量化两个类型。会计报告可以通过数字报表的方式,将规模、金额等数字信息直观的展现在决策者面前。另外,企业的会计信息还存在企业经营能力、战略发展等大量的不可量化数据,这些信息左右着企业的未来发展。企业报告的目的是为决策者提供市场信息,引导决策者做出正确决定,若企业报告缺乏非量化信息,必然弱化其导向作用。
2.会计报告主观性强。会计报告主要由会计工作人员编写完成,其中记载的数据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差或者受到操作者的主观意识影响,对财务报告的客观性造成影响。另外,会计准则中明确了会计报告编制的一些简单的方法与要求,但是会计报告如何选择的权利依旧是会计工作者自由决定的,若同一个会计部门的不同工作人员选用不同的会计报告制作方法与计量核算路径,必然会导致最终的数据信息出现偏差,影响会计报告的真实性作用的发挥。
3.会计报告不同的质量要素对会计报表具有显著的影响作用。会计报告在制作中要按照会计准则进行,并要保证会计报告的准确性与及时性不受影响,才能够让会计报告引导决策者正常决策、真实反映企业发展状况的作用得以发挥。但是,很多企业会计报告都是现用现编,相关大数据运作都是会计人员未经核实后搜集处理的,从而降低了会计报告的实际应用价值。
4.会计报告无法满足决策者需求。会计报告种类繁多,作用各不相同,使用者对报告的制作要求也千差万别,所以单一的会计报告无法发挥展示企业多元化发展现状的作用,满足不了企业决策者的基本需求。
5.会计准则需要进一步完善建设,相关配套措施需要进一步进行优化。会计准则的制定将为企业提供有效的会计行为约束作用,保证企业会计部门职能作用的发挥,但是我国会计准则相对滞后,无法保证会计审计监督作用的发挥。为了保证企业发展不受影响,引导会计部门正常建设,发挥会计部门职能作用,做好会计准则研究工作非常重要。
二、制定科学策略让会计准则及会计报告在企业决策中充分发挥作用
1.对现行计量方式进行更改。传统的会计报告主要采用历史成本计量的方式,在先进科学技术及优秀管理理念的影响下,积极引入、运用以公允价值为基础的计量方式,将提高企业会计报告信息的多面性,增加信息的利用价值,满足决策者需求。
2.重视会计报告信息的内涵。会计报告在制作中要在保证原有可量化信息不变的基础上适当添加不可量化信息,比如增加企业在市场的受欢迎度调查、当前战略优势分析等。通过增加不可量化信息,提高会计报告的全面性,保证决策者可以基于综合信息作出正确判断。
3.强化会计报告前瞻性。在会计报告的制作中一般要基于历史信息进行操作,从而降低了会计报告的及时性。因此会计部门要根据制作报告的目的从需要点入手,以历史信息为基础编制的报告不能完全符合报告使用者的期望。企业可以在编制现有报告的同时增加一份预测报告的编制,虽然预测性报告缺乏一定的准确性,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现有报告前瞻性不足的缺点,从而更好的服务报告使用者。
4.应将企业外部状况纳入企业报告之中。企业会计报告要容纳多重信息,其中企业自身外部环境状况不可忽略,要针对企业所处的自然环境及政治环境等进行分析,提高企业会计报告的全面性。
5.对企业会计报告模式进行优化。企业决策者需要多样化会计报告,所以在会计报告编制中要根据使用者需求做好会计数据的分解、分析与整理工作;要为决策者提供会计报告信息分析手段,方便决策者分析会计运用会计报告。
6.对会计准则实施中的配套措施进行完善。一是发挥第三方机构及社会监督的作用,提高对企业落实会计准则效果的监督;对于故意不落实会计准则的企业要给予严厉处罚。二是给予当前市场经济形势及企业发展状况做好企业会计准则的制定工作,要因地制宜的有针对性的设立相关规章制度。三是重视企业会计师注册机制的执行,提高会计师注册门槛。制定专业法律法规进行监管、控制,保证会计准则得以在企业中执行并发挥作用。四是加强会计理论研究,持续跟踪分析企业会计准则的执行情况,随着企业会计准则实施范围的持续扩大,进一步构建和完善会计准则实施分析工作的长效机制,持续跟踪、分析和监控准则在企业的实际遵循情况,切实解决准则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三、结束语
企业在经营决策的过程中离不开会计数据信息的支持,所以建立健全会计准则,严格制定会计报告,将有助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帮助企业决策者做出正确决定,引导企业健康发展。
摘要: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我国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从而也提高了同行业企业之间的竞争压力。企业会计报告编制及现行的会计准则对企业领导者决策具有很大的影响作用,所以本文将针对企业经营决策中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及会计报告的作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企业经营决策,会计准则,会计报告,作用,执行
参考文献
[1]陈娟莉.企业财务报告分析简述[J].经贸实践,2015,(12).
[2]丁琦琦.基于企业会计准则的会计职业判断问题研究[J].品牌,2015,(12).
浅议现行企业财务会计报告 篇9
(一) 财务会计报告披露的信息不完整
我国现行的财务会计采用的核算原则是权责发生制, 因此报告内容也体现了权责发生制、历史成本等计量属性, 报告模式产生于计划经济, 在计划经济时期是适应的。但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益完善的情况下, 并且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企业的投资主体逐渐呈现多元化的格局, 财务报告职能应满足与企业有直接利益关系的投资者、企业经营者、债权债务人和社会公众等利益相关体的信息需求。不少企业只重视集团合并报表及母公司报表的披露, 不重视成员企业及分部报告的披露。企业很高的负债规模被隐藏在关联方交易和表外筹资中, 不披露企业为关联方和非关联方提供的贷款担保和未决诉讼所形成的或有负债, 不按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分别采用权益法或成本法核算对所属单位的长期股资, 也不随同母公司对外提供会计报表。对不履约应收款项可能形成的损失, 不予披露或披露不充分。如果将无法收回的贷款及欠款作为资产保留在资产负债表上, 财务报告使用者就无法了解企业实际的财务状况。对不具有实物形态金融衍生工具、知识资本、人力资本等项目不加重视。不披露或不按有关法规惯例披露企业根据有关法规或惯例在年度报告、招股说明书等文件中披露的, 附会计报表以外的其他会计信息或非会计信息。
(二) 财务会计报告缺乏相关性和可靠性
相关性和可靠性是构成会计信息决策的两大特征。会计准则规定“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 如实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以如实反映或真实性作为可靠性的惟一内涵, 表达会计信息应该是可证实性和如实表达。在现阶段, 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比较严重, 尚未解决会计信息的可靠性问题。相关性又分为一般相关和决策相关, 一般相关就是将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业绩、财务状况变动信息都视为与使用者经济决策有关的信息。决策相关是指财务报告使用者在一些共同的信息需求外, 还需要一些特定的决策信息。如投资者会更加关注企业的投资报酬和投资风险, 更需要能够帮助他们正确做出“或购、或持或售”决策的信息;债权人则会主要关心企业的偿债能力信息;政府主管部门则更为关心有利于决定税务政策和控制企业活动的信息, 财务会计报告提供的信息只有在真正满足了使用者的特殊需要后, 才真正意义上符合相关性原则。但相关性绝不是一个可以确指的概念, 它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如目前财务会计采用历史成本作为计量基础, 以名义货币作为计量单位, 它的信息质量肯定达不到使用者所要求的相关性。
(三) 现行财务会计报告不能满足企业价值评估和经营决策的需要。
财务会计报告始终是企业价值评估的重要信息来源, 通过财务会计报告给企业价值评估提供企业各种资产的价值数据, 企业整体资产的收益能力数据, 企业权益资本的未来自由现金流量能力等重要数据。可以说, 财务会计数据越准确, 企业经营决策价值评估的结果越准确。财务会计报表提供的信息主要是财务信息, 会计报表附注提供的信息主要是非财务信息。目前看来不能完全满足评估企业价值经营决策的特殊需要。其局限性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从企业价值评估的角度来看, 以历史成本法作为基础编制的资产负债表左方反映了企业投资的结果, 可以决定企业价值的大小, 右方是企业以往融资的结果, 左右两方共同反映了企业的财务结构和资本结构, 可以看出企业对现时拥有资产的原始投资。但是这些资产能够给企业带来多少经济利益是看不出来的。而能够给企业带来多少经济利益是企业拥有资产的本质所在, 也是企业价值评估的关键所在, 显然现有的资产负债表不能提供这一重要信息。同时, 资产负债表中所反映的资产总额是一个混合计价的产物, 造成资产负债表反映的资产价值既不是成本, 也不是公允价值, 更不是未来经济利益的现值, 因此直接依靠资产负债表确定企业价值的作用并不大。
2.从企业经营评估的角度来看, 按照权责发生制编制的利润表收入强调按照准则规定的收入实现原则确认, 费用则强调按照与收入配比的原则确认。致使收入费用的确认与现金流入流出产生一定的时间间隔, 而利润表不能提供利润与现金流量之间的关系, 更不能提供与未来自由现金流量的关系。不考虑款项收付的可能性和时间性问题, 或者说不考虑实现的收入转化为实在的现金问题, 从而一定程度丧失了财务上的合理性
3.现行现金流量表强调的是过去的现金流量以及企业全部经济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量, 没有考虑到企业的持续经营问题, 因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对于企业来说不具有可控性, 只有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才是企业能够控制的。也就是说只有未来自由现金流量才是企业可以控制的, 才是在持续经营的基础上进行的活动。过去的现金流量只能反映过去现金流量的结果, 成为预测未来的依据, 不能成为计算未来自由现金流量的依据, 所以现金流量表虽然能够提供现金流量, 但这种现金流量信息与企业价值评估经营决策的相关性不够。
二、现行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改进意见
(一) 拓展充实财务报告信息披露的范围和内容
现行财务报告的信息披露以财务信息为主, 其披露的范围也只局限于财务会计确认与计量的交易和事项。未来的财务报告应在突破上述限制的条件下, 拓宽信息披露的范围, 不仅揭示财务信息, 还应扩大到非财务信息。同时, 对现行财务报表不能反映的一些“表外项目”也能通过适当的方式予以披露, 充分满足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求, 丰富和规范表外信息披露的内容。在会计发达国家, 表外信息的地位已成为使用者正确理解报表数据和判断报表信息质量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在整个财务报告系统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而我国只重视主表和附表的编制, 对表外信息的内涵和披露方法不太重视, 甚至是不太熟悉。因此, 要求会计改革尽快与国际惯例接轨, 重视表外信息的作用, 规范不同企业表外信息的揭示方式, 逐步加大报表附注中非财务信息和其他财务报告的披露力度。可以考虑在报表附注中披露有关影响企业价值的事项, 如商誉、人力资本、投资、融资战略、竞争战略、竞争优势化管理、产品质量、市场占有率、顾客满意程度等非财务信息。通过旁注、脚注、附表等形式对基本报表的信息进行进一步的说明、补充或解释, 以便帮助使用者理解和使用报表信息, 满足报表使用者对决策有用信息的需求。
(二) 进一步完善财务报告形式
随着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 财务信息实现时点报告已成为可能。通过事项法和建立实时报告系统, 纸质财务报告将被网上发布的实时信息所取代, 使用者通过互联网访问企业的数据库, 借助计算机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 及时地获取并处理有关的信息。不同期间的财务报表可以随机产生, 彻底解决财务信息滞后的问题, 及时向投资者提供决策有用的多方位财务信息。企业ERP系统的建立、完善及其与互联网的成功与合理的对接, 是全面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实现财务报告改革的关键。随着财务会计信息更多地用于经营决策, 而且其使用范围不再局限于某一特定的主体, 以相对值信息揭示的方式具有较强的可比性, 有利于决策层进行决策的需要。内部财务会计报告绝对值信息与相对值信息并存, 必将提高财务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三) 探索采用未来自由现金流量评估企业价值
美国会计准则委员会在《在会计计量中运用现金流量信息与现值》的概念公告中提供了运用现金流量作为计量基础的基本参考框架;为财务会计报告的改进提供了借鉴。为满足企业价值评估的需要, 企业的财务会计报告可考虑在会计计量方面有所突破, 会计计量技术的创新会使财务会计报告更合理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活动成果等, 在某种程度上从财务会计报告的信息中算出更加合理的企业价值, 尽管按未来现金流量披露资产和负债有一定的难度。可以考虑在计算企业收益时将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结合起来计量收入的实现与费用的发生, 揭示当前利润与未来自由现金流量的关系, 可以为准确地计算企业价值经营决策提供依据。
(四) 加大会计监督力度提高我国社会审计工作质量, 重点规范和完善非上市企业财务会计报告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成, 我国会计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引起了国家领导及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从1996年以来, 我国针对企业会计信息质量问题, 为规范会计行为, 先后制定和发布了《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会计档案管理办法》、《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列》, 并于1999年10月31日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应加大对上述法律、法规的普及力度, 并严格实施, 加大执行力度;同时, 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我国企业报表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从我国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和披露的情况看, 上市公司的相对规范和完整, 而非上市公司对财务会计信息的披露则千差万别, 尤其是国有独资及控股非上市企业会计信息披露水平差距较大, 会计信息披露不完整等问题突出。我国非上市企业财务会计信息的披露可以借鉴上市公司的做法, 由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共同制定适合我国目前企业实际的财务会计信息披露的格式和内容, 满足投资者、债权人及其他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 同时也可以为我国全面实施《企业会计准则》提供必要的条件。
摘要:当前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存在的问题, 主要体现在财务会计报告披露的信息不完整, 财务会计报告缺乏相关性和可靠性, 现行财务会计报告不能满足企业价值评估和经营决策的需要等问题。应拓展充实财务报告信息披露的范围和内容, 进一步完善财务报告形式, 探索采用未来自由现金流量评估企业价值, 加大会计监督力度提高我国社会审计工作质量, 重点规范和完善非上市企业财务会计报告。
企业税务会计报告研究 篇10
一、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严肃性及必要性
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所传递的信息,是国家宏观经济部门据以近些年进行宏观经济决策的重要依据,也是企业广大投资者和债权人据以进行正确投资和信贷决策的主要参考资料。近年来,少数企业财务会计报告虚假,会计信息失真现象较为严重,主要表现在:个别企业在编制报表时,随意改变会计报告的结账日期,提前或推迟收入确认,人为操纵利润;个别企业随意改变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基础、编制依据、编制原则和方法;有的企业领导为了局部或个人利益,授意、指使会计隐瞒实情、截留收入、乱摊成本,致使企业资产不实,账实不符、账表不符;有的企业多报或少报盈利,有的多报或少报亏损等,最终导致会计报告虚假,会计信息的严重失真。做假账、造假表,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健康发展,破坏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造成了大量国有资产流失,削弱了国家经济法规的权威性,也给贪污腐化、行贿受贿等违法违纪行为和不良风气提供了温床。企业收入和利润虚增使企业出现大量亏损,损害了企业和广大职工的利益,长此以往,必然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这种状况已到了非治理不可的地步。新《会计法》以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会计信息质量为立法宗旨,突出对会计造假行为的治理,这将有利于依法建立健全统一的会计核算制度,有利于进一步规范会计信息标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国务院《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的发布,是全面贯彻落实新《会计法》的一项重大举措,是对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构成、编制、提高等法律要求的具体化,是把新《会计法》相关要求落到实处的一项重要的法律保障措施。因此,《条例》的发布对加强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编制和对外报告管理非常必要,为进一步规范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提供了法律依据。
二、企业负责人对本企业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完整性应负的责任
从现实情况看,绝大多数会计造假提供假报表案件的主谋并不是会计人员,而是企业负责人。许多企业负责人或是出于业绩和政绩考虑,或是为了偷逃税款,或是为了获取资本金、信贷资金等目的,指使、授意、强令会计人员违法有关规定,对会计资料进行粉饰、包装,提供虚假的会计报告和会计信息。而会计人员作为企业的一员,在利益上与企业有着强烈的依附关系,在履行会计职能遇到企业负责人不正常干预时,常常进退两难,若不按企业领导的意图行事,就难保其经济利益,甚至会被解除会计职务。基于这种压力,会计人员为了避免麻烦,或是为了某种经济利益,常常违心地做假账,提供假报表。一旦出现问题,其余负责人往往会以自己不懂财务、不懂会计为由设法逃避法律责任。
《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第三条规定:“企业不得编制和对外提供虚假的或者隐瞒重要事实的财务会计报告。企业负责人对本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这便抓住了会计造假账提供假报表的源头,从根本上遏制了会计人员编制假的财务会计报告现象的蔓延。企业负责人是一个企业的最高管理者,对本企业的会计工作及一切管理工作均应承担主要责任。企业负责人有责任通过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依照《会计法》和《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做好本企业的会计工作并要求会计人员据实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保证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为企业更好的投资和信贷决策提供依据。
三、规范财务会计报告的构成和编制,提高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财务会计报告条例》规范了企业的财务报告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财务会计报告。会计报表应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及相关附表。第十九条运用法律条文的形式规范了企业财务报告的构成,以及年度、半年度、季度、月度的结账日期。过去有些企业在编制报表时人为的提前结账或延迟结账日期,使企业与企业之间的报表或者不同时期同一报表的数据无法对比,不能给决策者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因此,规范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构成和规定统一的结账日期,可以提高企业与企业之间、各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以及不同时期同一报表会计信息的可比性质量。
《财务会计报告条例》第十七条规定:“企业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应当依据真实的交易、事项以及完整、准确的账簿记录等资料,并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的编制基础、编制依据、编制原则和方法”。“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授意、指使、强令企业违法本条例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改变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基础、编制依据、编制原则和方法”。第二十三条规定“企业应当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的会计报表格式和内容,根据登记完整、核对无误的会计账簿记录和其他有关资料编制会计报表,做到内容完整、数字真实、计算准确,不得漏报或者任意取舍”。这些条文规定,可以避免有些企业领导人在年终决算时先定调子,人为调整本年度的利润 (或亏损) 数额。会计人员只能按定好的调子玩数字搬家的游戏,进行调账决算。一旦原领导离任,经审计部门审计或后领导对账目仔细清查,就会发现原领导给企业留下的是一个又一个窟窿,造成企业经营成果不实、会计报表严重失真。《条例》规范了企业会计报表的编制,大大提高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
《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第二十四条规定:“会计报表之间,会计报表各项目之间,凡有对应关系的数字,应当相互一致;会计报表中本期与上期的有关数字应当相互衔接”。避免了一些企业的会计人员在编制会计报表时,不注意会计报表体系中表与表之间的钩稽关系,不注意会计报表主表与附表各项目之间的对应关系,保证了会计报告信息的相关性。
四、只有依靠法律才能确保财务会计报告的真实性、完整性
《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第三十九条列举了5条违反《条例》的行为,并制定了行政制裁手段。对违反《条例》的,对企业可以处3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负责人员可以处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并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或者纪律处分。第四十条规定:“企业编制、对外提供虚假的或者隐瞒重要事实的财务会计报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有罚款行为、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予以通报,对企业可以处5000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负责人员可处以3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并依法给予撤职直至开除的行政处分或者纪律处分。对其中的会计人员,情节严重的,并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等,这些规定表明,今后企业所报的会计报表,违反了《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的,不但受到行政处分,还将进行罚款甚至被追究刑事责任。但这仅仅是《条例》中的文字规定,关键要靠执法人员严格执行。也就是说要对现实会计报表工作中违反本《条例》行为的企业和有关人员,不管该企业效益好坏,违法人员职务高低,都必须严格依照《条例》及相关法律的规定,该处罚的就处罚,该追究法律责任的就追究法律责任,从而真正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和“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如果违反本《条例》行为的企业和个人惩处不力,制裁不严,处罚起来敷衍了事,甚至不了了之,势必会严重影响本《条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目前会计报表造假、会计信息失真等违反财经纪律的问题,消除不了会计违法行为屡查屡犯和屡禁不止的现象。因此,各级企业负责人和会计人员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 切实提高对严格执法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牢固树立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观念。
2. 要将会计报表工作的执法监督检查与对会计违法行为惩处职能分开,实行处罚与检查分离,切实加大依照《会计法》、《条例》对会计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
3. 要做好对违反《条例》企业和人员的违法情况和法律制裁情况的披露公示工作,使更多的企业和人员从中吸取教训,引以为戒,从而更好地贯彻执行《条例》。
总之,只有对违反《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行为的单位和人员依法进行严惩,从严追究法律责任,才能维护《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本身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才能保证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从而大大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更好地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促进会计工作及整个经济工作健康有序地发展。
摘要:近年来, 少数企业财务会计报告虚假, 会计信息失真现象较为严重, 破坏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 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健康发展。新《会计法》以规范会计行为, 保证会计信息质量为立法宗旨, 突出对会计造假行为的治理, 这将有利于依法建立健全统一的会计核算制度, 有利于进一步规范会计信息标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企业税务会计报告研究 篇11
关键词:企业财务报告存在问题改进建议
1 目前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存在的问題分析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竞争日趋激烈,企业的经济活动日益复杂化。现行的会计报告体系已不能满足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2001年1月1日实施的《企业会计制度》中规定,企业的财务会计报告由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组成。企业的财务会计报告遵循着特定的会计准则,采用规范、通用的格式进行编制,具有综合性、规范性等优点。但是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表外业务和表外项目不断增加,现有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因滞后于环境的变化而越来越显示出了它的缺陷与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无法满足信息使用者的不同需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复杂,企业组织形式及其在社会和市场竞争中的地位不断发生变化,除了直接投资者、债权人外,企业内外还出现了大量不同的会计信息使用者,包括政府部门、顾客、合作伙伴、社会部门等。企业财务环境的变化,致使信息使用者对财务报告提出了与传统工业经济条件下完全不同的新需求。传统工业经济下信息使用者注重的是财务信息,而在知识经济下不仅要获取财务信息,还要获取非财务信息;不仅要获取定量信息,还要更多地获取定性信息;不仅要获取确定的信息,还要更多地获取不确定的信息;不仅要获取历史信息,还要更多地获取预测信息;不仅要获取企业整体信息,还要获取分部信息。信息使用者要求拓展信息披露的内容,在信息的质量上强调信息的相关性、一致性与及时性。
1.2 无法满足信息的时效性需求 信息的最大特点就在于时效性。及时有效的信息能为商家带来滚滚利润,而延迟滞后的信息则可能导致商家丧失商机。现行财务报告的披露无法达到会计信息质量的及时性,披露的周期、时限过长,如企业的年度财务报告要求在年度末个月内报出,而中期财务报告要求在中期结束后两个月内报出,这样长时间后报出的信息又有多少是有用的呢,能说明企业现在的何种价值?在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两个月的时间企业的财务状况可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英国的巴林银行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1994年底其账面净资产为450亿~500亿美元,而到1995年2月底,该银行已进入破产境地,此时其1994年的财务报告还未完成。同时,较长的报告周期为企业进行各种幕后交易创造了时间条件,如在我国的上市公司中,资产重组、关联交易现象一般发生在年底编制报表前。依据过时的、经过调整的信息做决策,成功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加。
1.3 无法反映非货币信息 互联网的出现,不仅改慢速、单向为高速、双向,而且能适应网上交易的需要,实现实时数据的直接输入输出。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企业愈来愈多地通过网络与业务伙伴进行经济信息的交换与从事各种商业活动,更多地利用Intranet(企业内部网)进行内部协同工作与信息管理。其结果是会计所需处理的各种数据越来越多地以电子形式直接存储于网络与计算机之中,这样将会计信息系统内化为Intranet的一部分对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进行实时地处理与反映,并利用Internet向企业外部相关的信息使用者发布,通过网络完成会计对内对外的目标成为了可能。
2 未来财务报告的目标与报告方式
2.1 未来财务报告目标 关于会计目标,当前理论界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受托责任观,认为反映经营者的受托经济责任是会计的基本目标;二是决策有用观,认为向投资者等信息使用者提供有助于决策的会计信息是会计的主要目标。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财务环境的变化,会计的目标逐渐由受托责任观向决策有用观转变,同样未来财务报告目标也将继续锁定在为企业各利益相关者决策提供快捷灵敏的相关财务信息,在知识经济时代,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与完善,企业的股东结构日趋多元化,这就要求企业不仅要考虑现有投资者的信息需求,更要将企业推向潜在的投资者,吸引潜在投资者的注意。为做到这些,企业的财务会计报告要向使用者充分披露有关企业未来发展前景,盈利预测,现金流量的信息。充分利用网络优势随时向外提供信息,同时财务信息的质量特征仍然要坚持可靠性、相关性、及时性与可比性,尤其是在可靠性与相关性的权衡中更偏向于相关性。历史(事后)信息满足可靠性,同时也是相关性的基础;未来预测(事前)信息满足相关性,同时应强调对预测信息的规范,尽可能提高预测信息的可信度和可靠性。达到这样的境界之后,相关性与可靠性的矛盾就减缓了。两者的相互关系应该是相辅相成的。
2.2 未来财务报告方式 未来财务报告在信息载体(存储介质)、传递方式与表述方式等方面都将与传统方式作不同程度的告别。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与提高,企业总有一天会取消纸质(书面、报纸)财务报告的印刷与传递,而是在网上发布信息;信息使用者也不必等待寄送或亲自去获取财务报告。在信息的表述方式上,不再仅限于文字与表格方式,而是更多地运用图形与音像方式恰如其分地表达信息内涵,做到图文并茂,音像俱全,使信息的表达更形象、直观、更易于被使用者接受和理解。因此,未来财务报告应是在网络上转输的、表式信息与音像化信息相结合的,更为简明易懂的一种实时报告。中国证监会在2000年1月1日发出通告,要求上市公司除在证监会指定的报刊杂志上登载年报摘要外,必须上网公告,而且对于在网上发布的年报信息要承担同样的责任。
3 未来财务报告模式展望
笔者认为未来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是一种以事项会计为基础的,可以向信息使用者充分披露有关企业未来发展前景,盈利预测,现金流量等财务信息的更为简明易懂的一种交互式的实时报告。这种财务报告模式借鉴与融合了现有的几种对未来财务报告的预测,它以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及全面收益报表(第四财务报表)为支柱。
首先,未来的财务报告由于信息量的不断扩大,会显得更加冗长,很可能出现信息混乱甚至污染,给会计信息使用者带来使用上的不便。事实上外部信息使用者总是试图索取更多的信息,源于他们不了解企业的内部经营状况,企业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黑匣子,而他们作为投资者或债权人却不得不与企业发生经济关系。因此他们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只能一味要求增加信息量,而面对铺天盖地的信息他们又显得束手无策。实际上他们真正需要的是走进黑匣子,随时获得自己所需的信息。因此,要完全满足他们的需要,我们可以借鉴交互式按需报告模式,打开企业这个黑匣子,让外部信息使用者有限进入企业内部,使之在规定的范围内与企业进行信息交流,从而改变用户被动接受会计信息的现状。同时通过双向的信息传递,使信息的提供者与使用者做到知己知彼,减轻信息的不对称现象,提高资本市场的效率。这种财务报告模式可以使信息使用者通过反馈系统参与报告的生成过程,能更好的满足他们对信息的不同需求。另外,通过交互式报告模式还可以将企业的财务信息置于使用者的监督之下,从而增强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实性。
其次,这种财务报告模式是一种实时报告系统,有效地解决了信息的时效性问题。它通过提供实时的财务信息,为经营决策者和信息使用者做出正确的判断服务。这里所讲的“实时”有相对实时和绝对实时之分。企业可以根据成本效益原则,视企业自身的情况而定,可以每发生一笔交易就报告一次,实施绝对的实时报告,也可以一天,十天,半个月,一个月报告一次,实施相对的实时报告。当然,实时财务报告系统对企业的IT技术有较高的要求,但它对于适时了解企业的财务信息,做出正确的决策具有重要的作用。
再次,这种财务报告模式通过增加全面收益报表,可以让报表使用者更清楚地得到有关一个企业财务业绩的全部信息,更好的满足信息使用者对企业财务信息特别是反映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的预测信息的要求。
最后,未来财务会计报告在计价模式上将向多元计价模式发展,由历史成本计量到公允价值计量,同时考虑通货膨胀的因素;在披露信息的范围上将有很大的扩展,将多多反映非货币性的信息,像关于企业人力资源、无形资产、数字资产、金融衍生工具等方面的信息。
未来的财务报告包含大量的非财务信息,这些信息都由会计部门披露,必然会影响会计部门的工作效率。而非财务信息的可靠性至今未有一个有效的保障机制,把非财务信息纳入会计披露内容必然影响会计信息质量。为此,在未来的财务会计报告中,可以借鉴分部式报告的观点,可以考虑让相关部门参与非财务信息的披露。比如,有关人力资源方面的信息由会计信息系统进行确认、计量,同时可由人事部门协助披露人事政策及其变动方面的最新信息;有关销售协议方面的信息由销售部门披露;有关社会责任方面的信息由公关部门协助会计部门披露。在未来的财务报告中,披露部门从会计部门拓展到人事、销售、公关等部门。借鉴彩色报告的观点,把这些部门的信息分为核心与非核心信息。非核心信息作为公共产品具有及时使用性,不需保密,可以對外公开,核心信息只由财务部门、企业高层管理当局和董事会主要成员垄断使用,不对外公开。
4 几点建议
随着我国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的资本市场必将获得充分的发展,广大的投资者将逐渐成为上市公司会计信息重要的使用者之一。他们的经济决策越来越复杂,对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从长远来看,我们需要将为投资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摆在核心和重要的位置上,相应的改变会计信息重可靠轻相关的现状,提高会计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充分性和及时性,更好的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服务。
不论将选择何种未来财务报告的模式,在推行之前,首先要完善它的外部环境:①制定相应的会计准则,为确认和计量提供依据。尤其是要根据我国市场经济的实际发展情况,适当拓展现行价值或公允价值运用的范围。②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相分离,为突破实现原则创造条件。从根本上说,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目的是不同的,如上所述,财务会计是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要考虑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税务会计的目的则是保证国家能够公平、足额的征税,要考虑收益的实现性和确定性。鉴于现有财务报告的附注越来越长,企业在处理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的冲突时能够有制度和法律可循。③充分发挥注册会计师的审计作用,为真实可靠的提供财务报告提供外在的保证。规范注册会计师“市场经济守门员”的作用。④会计作为一门规范性很强的学科,拓展财务报告的模式,特别是大量表外信息的披露,必须在政府出台会计准则加以规范的前提下进行,同时独立审计工作也要随之改进,拓展审计范围,增加对前瞻性信息的审计,以防企业因提供不确定性的信息而陷入诉讼危机之中,也防止企业管理当局操纵会计信息。
5 结束语
企业税务会计报告研究 篇12
关键词: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真实性,披露,趋势
一、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概述
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是指企业对外提供的能够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时期财务状况, 以及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的书面文件。
(一) 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构成
财务会计报告由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组成, 会计报表是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核心部分。
1. 会计报表。
会计报表是以日常会计业务核算信息为依据, 遵循一定的编制方法和格式要求对核算信息加以整理、汇总生成的报表, 主要用于反映企业经营业绩、财务状况和现金流量。会计报表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三大报表。资产负债表主要反映企业特定时点的财务状况, 如资产构成、总额、流动性, 以及权益构成、总额、比率等;利润表主要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或某一会计期间内的经营成果, 并将权责发生制作为编制基础, 以此确定收入、成本、税金及利润等;现金流量表主要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流量构成以及流入额、流出额, 以此弥补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不足。
2. 会计报表附注。
会计报表附注是对会计报表编制依据、编制原则、编制基础、编制方法及其涉及的主要项目进行详细解释的书面文件, 便于会计信息使用者能够正确、全面地理解会计报表的相关内容。
3. 财务情况说明书。
财务情况说明书是指为了解和评价企业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而提供的书面说明材料, 按照相关规定, 部分企业可以不提供财务状况说明书。
(二) 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要求
1. 合法性。
对外提供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必须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认真执行《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 根据会计报表的种类和格式, 规范编制报表内容。
2. 真实性。
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中的数据信息必须客观、真实、可靠, 能够通过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真实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 对经济事实进行全面揭示, 杜绝粉饰报表、弄虚作假的情况。
3. 完整性。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必须能够完整、连续地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状况, 杜绝故意欺骗、隐瞒、遗漏等情况。
(三) 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作用
1. 有利于为企业强化经营管理提供重要依据。
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涉及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各方面数据信息, 能够具体反映出企业的财务收支情况。企业经营管理部门可通过分析和研究财务会计报告, 了解企业经济业务、资金流动、成本计划执行等情况, 掌握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并针对经营活动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制定和落实有效的解决措施, 从而改进和完善企业内部生产经营管理。除此之外, 企业管理层还可将财务会计报告中的信息作为经营战略制定的可靠依据, 以此指导企业经营管理向科学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2. 有利于为投资者和债权人提供决策依据。
随着企业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 企业筹资、投资活动日益频繁, 使得企业外部投资者和债权人的构成更加复杂化。通常情况下, 外部投资者和债权人并不会直接参与企业经营管理, 而是通过分析企业财务会计报表来掌握企业生产经营状况, 了解企业偿债能力、持续经营能力、盈利能力等, 从而为投资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同时, 部分投资者还可以通过财务会计报告信息了解企业经营管理存在的不足, 督促企业对经营管理现状加以改善, 确保自身权益不受侵害。
3. 有利于为国家经济宏观调控提供依据。
政府经济管理部门通过分析企业财务会计报告, 可全面掌握对区域经济有着重大影响的企业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 并以此为依据对大中型企业的生产经营进行有效监管。此外, 政府经济管理部门还可以对某一行业的经济状况进行研究, 根据财务会计信息及时制定相应政策措施, 利用宏观调控的手段促进市场经济结构优化调整, 确保各行业得到均衡发展。
二、现行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弊端和局限性
随着企业内外部经营环境的变化, 现行企业财务会计报告逐渐显露其弊端和局限性, 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 会计信息的单一性, 无法满足使用者多样化的信息需求
在社会经济日趋复杂的今天, 企业组织形式在市场竞争当中的地位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会计信息使用者大量增多。随着企业财务环境的不断变化, 会计信息使用者对财务报告提出了新的要求, 除了需要获取大量的财务信息之外, 还需要一些非财务信息。然而, 由于企业会计信息的单一性, 使之无法满足使用者对信息的多样化需求。
(二) 会计信息的滞后性, 严重降低了会计信息的使用价值
只有具备时效性的信息, 才能给企业带来一定的利润, 如果信息过于滞后, 那么很有可能使企业错失商机, 而会计信息滞后, 则会造成信息的使用价值大幅下降。有些企业在对财务报告进行披露时, 无法实现会计信息的及时性, 如企业财务年报要求在年度末4个月之内报出, 然而, 社会现已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 4个月可能会使企业财务状况发生非常巨大的变化, 同时财务报告的周期过长也为各种内幕交易的发生提供了条件。
(三) 会计信息以货币计量为主, 削弱了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
知识经济时代下, 无形资产、人力资源、金融衍生工具等成为了企业资产和价值的重要部分, 加之企业信誉、声誉、产品销售渠道等因素也会对企业财务状况产生一定影响, 所以以货币计量为基础的现行财务会计报表, 已经无法全面反映这些内容和因素。同时, 企业财务会计报表主要涵盖的是历史成本数据, 编制的是有形资产的相关信息, 而缺乏对无形资产信息的体现, 从而导致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被严重削弱。
(四) 会计信息强调利润分析, 忽视对其他信息的披露
财务会计报告比较重视对历史数据的总结, 无法对企业未来的发展状况进行预测, 同时也无法预测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经营风险, 特别是对价格波动变化幅度较大的金融类工具, 无法做到及时预警, 从而导致企业决策失误。企业的最终经营目标就是为了更好的盈利, 这就造成了会计信息过于强调对利润的分析, 却严重忽视了对其他一些信息的披露, 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局限性。
三、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发展趋势
(一) 发展分层次财务会计报告模式
为了满足不同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多样化需求, 构建分层次财务会计报告模式成为了未来发展趋势之一, 主要包括以下四个层次:第一层次, 财务会计报告的核心内容, 涵盖全部符合相关性、可定义性、可计量性和可靠性标准的信息;第二层次, 财务会计报告中涵盖所有符合相关性、可定义性和可靠性标准的信息, 以及不能可靠计量的无形资产、知识资本等信息;第三层次, 财务会计报告中涵盖所有符合相关性和可靠性标准的信息, 以及不符合可计量性、可定义性的衍生金融产品等信息;第四层次, 财务会计报告中涵盖所有符合相关性标准的信息, 以及不符合其他三项标准的信息, 如社会形象、市场占有份额、社会责任履行等非财务信息。分层次财务会计报告模式可以有效防止因公允价值失真而带来的决策失误风险, 从不同层次出发满足使用者多样化的使用需求。
(二) 发展实时报告系统
未来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建立起实时报告系统, 使XBRL得以广泛应用。为了满足外部经济环境和使用者对会计信息实效性的高要求, 财务会计报告要兼顾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的全面披露, 使会计信息涵盖未来信息、现时信息和历史信息;在报告时间上, 拓展到期末、中期和实时报告的范畴;在信息传递方式上, 广泛应用XBRL提高会计信息的有用性, 以满足不同会计准则下财务会计报告的标准要求, 提高非财务信息的地位, 向利益相关者提供实时、个性化、丰富的财务信息, 并为企业管理者和信息使用者提供信息分析判断服务。
(三) 发展交互式报告系统
交互式报告系统是未来财务会计报告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 在交互式报告系统下, 可以有效缩短编制时间、减少报告周期, 使企业可以根据决策需要和经营状况合理调整报告的时间, 提高报告的可靠性和实效性。此外, 交互式报告系统还可以让信息使用者参与到报告生成过程中, 让企业管理者监督财务信息的变动, 从而确保信息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交互式报告系统主要以通用的财务会计报告为模式基础, 按照信息使用者的使用需求, 以及满足信息可比性条件的前提下构建交互式按需报告模式, 平衡处理好标准报告与按需报告之间的关系, 从不同角度体现多样化报表要素、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
(四) 重视非财务信息的披露
在今后一段时期内, 财务报告应当对非财务信息的披露予以重视, 而若是仍由会计部门负责所有的信息披露, 则有可能影响实际工作效率。为此, 应采取分布式报告的方式, 让各个相关部门都一并参与到非财务信息的披露工作当中。如人事部门可协助人力资源信息的披露, 公关部门协助会计部门对与社会责任方面相关的信息进行披露。为了避免因信息过分披露导致企业机密外泄的情况发生, 可将非财务信息划分为核心和非核心两大部分, 后者可全部对外公开, 而前者由于涉及一些商业机密, 则不对外公开, 仅由财务部门和企业管理层进行使用。J
参考文献
[1].杨宇星.如何确保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真实性研究[J].经济生活文摘 (下半月) , 2012, (10) .
[2].严颜.关于企业财务会计报告问题探讨[J].新财经 (理论版) , 2011, (12) .
[3].杨厚学.现行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存在问题及改进方略[J].现代商业, 2009, (27) .
[4].张宇力.浅谈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分析方法[J].管理学家, 2010, (12) .
[5].陈平.浅析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J].中国经贸, 2010, (24) .
[6].蒙贞.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现状及完善策略[J].中国外资 (下半月) , 2012, (5) .
【企业税务会计报告研究】推荐阅读:
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研究09-03
企业税务筹划风险研究09-21
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研究08-24
企业税务经理述职报告08-18
企业工商年度报告信息公示的税务机遇与风险12-01
企业税务管理07-18
我国企业税务08-11
企业内部税务管理07-21
电网企业税务管理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