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效果评估模式研究

2024-10-25

教学效果评估模式研究(精选9篇)

教学效果评估模式研究 篇1

教学评估的终极意义在于科学评价该种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 发现其中的成败得失, 发现共同的规律性的东西。其成功的地方加以总结并在其他相关学科中进行推广, 对不足的地方进行反思并寻求弥补破解之道。

一、教学评估的核心础与设计进路

1.教学评估的核心。多元智能理论的评价观对我国学校教育评价改革的有关理论及其实践产生十分深远的影响, 它要求在学生评价的理念上, 确立促进全体学生发展的评价观;在学生评价的内容方而, 应注重学生评价内容的多样性与全面性, 即关注学生认知领域的智能、情绪智力 (EI) 和解决问题能力发展等方面的内容;第三, 在评价的过程与方法上, 重视对学生发展过程的评价。这一理论对教学效果的评估同样具有指导意义, 即由评估知识传授的效率为主转向评估学生多元能力培养的效果为重点。

2.教学评估的基本思路。 (1) 静态与动态方法相结合。总体思路是改变传统的过于依赖期末静态书面考试的评估方式, 更加重视过程性的动态考核。注重考查教学方式对学生平时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方法的影响度。 (2) 知识、能力与态度相结合。以学生的学科思维与能力培养为评估重点, 兼顾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的考察, 同时注重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的考察。 (3) 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全面测评评估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塑造能力, 单一的分析工具是不够的, 需要多种分析手段相结合, 特别是把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既需要书面考试等定量测试手段, 也需要通过观测学生在课堂内外的各种能力体征来进行必要的定性分析。

二、教学评估评估主体与内容

(一) 教学评估评估主体

此为关于教学效果评价主体的研究。据此划分有多种途径或方式, 如:教师自我评价、同事互相评价、行政领导评价、专家评价以及师生评价等。由于评价主体的角色差异, 其在评价所起的作用是有差别的, 每一种评价方式及其结果只是组成教学效果的一部分, 而不能等同于教学效果的全部。

教学是师生双方共同活动的过程, 学生既是教学的对象, 又是教学的主动参加者, 教学效果要在他们身上得到最终体现, 对教学模式的效果学生最有发言权, 由学生来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就非常实际与必要, 是教师教学效果评价不可缺少, 也是最重要的一种方式。但在某些情形下, 个别学生因个人成见造成其评价的客观性降低。

(二) 教学评估内容

(1) 核心能力评价。一般认为核心能力包括交流能力和批判性思考能力等。 (1) 交流能力的呈现方式有:口头交流、书面交流、视觉交流等。考核方式有:口试、论文写作、实习日记等。学生的课堂即时参与、课外讨论及演讲等场合是测评该种能力的最佳场合。 (2) 批判性思维能力。包括能够在思考的时候, 使思路更清晰, 更精确, 更具相关性和持续性, 鉴别和消除偏见、成见以及片面观点, 理性地证明所知, 并清楚在哪些领域无知的思维。评价方式有评论写作、报告等。各学科的论文写作及毕业论文写作最能反映学生这方面的能力。

(2) 学生团队能力评估。现代建构主义教学思想不仅仅强调单个学生对传统知识和技能的培养, 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即学生不仅仅局限于回答老师为了引导学生学习所提出的问题, 而应该主动积极地通过提出问题、阐述问题、解决问题等过程来学习知识和掌握技能。而且, 要重视学生的团队能力及协作精神的培养。因此在教学评估中, 要更注意对团队合作能力、文献收集与整理能力、创造性思维等能力的培养。

(3) 教学终极结果评估。教学的终极效果需要实践来证明。最后一个层次的教学结果评估是评估教师的教学是否对学生将来的工作或者生活产生积极影响, 这个层次的评估主体是参加工作的毕业生, 因为有了实践的经历, 思维相对成熟, 对以往的学习经历会有更为全面的理解和认知, 因而能对教学效果做出较为深刻的全方位的评定。可以通过跟踪调查毕业学生在毕业后的社会表现以及他们对自身所受教育的评价来评估教学模式的真实效果。

三、教学评估方法举要

1.档案袋评价方法。档案袋评价可以由学生依据教师基本要求, 进行有计划的收集与资料积累, 最后形成符合要求的档案袋;也可以由老师主动为每一位学生建立成长档案。另外档案袋评价法要重视动态的比较, 特别是把档案建立之初学生的表现与档案建立之末学生的表现加以比较, 从而考察学生在整体上是否有进步, 进而对教学模式的效果做出结论性意见。

2.课堂评估。课堂评估是一种以学科为基础, 组织教学的教师为确定学生在其课堂上的学习情况而持续进行小规模评估。课堂评估是以改进学生的学习为核心, 包括: (1) 评估学生对先前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2) 评估学生分析与批判性思维的技能; (3) 评估学生综合与创造性思维的技能; (4) 评估学生解决问题的技能; (5) 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

3.学生反应评估。学生反应评估以学生作为评估工作的中心, 课程进行中和结束前, 由学校统一进行。学生反应评估可以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 但是问卷设计不宜复杂, 评估的角度针对学生对该种教学模式接受程度。另外问卷调查可以与学生座谈会的方式相结合, 这样可以详尽了解教师教学的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为提高学生反应评估的效果, 要改变现在流行的在学期中后期开展学生评教活动的做法, 根据过程性评估的思想, 将反应评估贯彻于整个教学过程, 如提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一分钟信息反馈等方法。

4.价值增值法。价值增值评价法 (value-added, 又译作附加值评价) 是一种评价学生在校期间发生变化情况的方法。其实施程序是:在学生入学时有一个前测, 大学学习中间阶段有中测, 毕业时有后测, 然后将中测与前测、后测分别进行比较时, 发现学生有一个“增值”, 所谓的价值增值是指学生在完成学业后与学生初入大学时之间在知识、能力等方面发生的变化。

5.比较法。将学生分为实验班与普通班, 实验班使用教学模式, 而普通班运用传统的教学模式, 以学生四年的整体表现为依据来比较不同教学模式的优劣。当然, 这种方法可能会遭到部分学生及家长的反对, 另外还会遇到教师工作量加大的问题, 因此推行起来有一定难度。一种替代的方法是学科比较, 即有些学科采用教学模式, 有些采用传统教学模式, 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通过学生问卷调查等形式来评估两种模式的优劣, 当然因为学科差异也会影响这种评估方法的科学性。

6.毕业生追踪调查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要确定调查的目的;其次, 确定谁来实施这次调查;第三, 确定调查方式, 毕业生追踪调查通常采用邮寄问卷、电话采访、面对面的访谈等方式进行;第四, 根据调查目的编制调查问卷, 或者是采访提要;第五, 开展毕业生追踪调查, 发放问卷或者访谈;第六, 回收调查问卷, 分析调查结果, 写出调查报告。

摘要:教学效果的评估的理论基础是多元智能理论;其基本设计进路为静态与动态、定量与定性相结合;以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成效为评估中心。评估主体及评估手段是多元的, 各有一定的优劣势, 都有特定的适用场域。

关键词:教学,评估,能力

参考文献

[1][美]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能 (沈致隆译) [M].北京:新华出版社, 2004.

[2]粟郁.浅谈高校教师教学效果评估[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9, (6) .

[3]王灿明.美国高校的学生评价及其启示[J].南通师范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2, (3) .

[4]张红梅.美国高校学生评价方法研究[C].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5.

教学效果评估模式研究 篇2

旅游管理专业“四轮驱动型”人才培养模式是为了顺应我国目前旅游业快速发展对旅游专业人才素质提升的需求提出的`.本文建构了“四轮驱动型”人才培养模式体系,以湖北大学旅游管理专业为例提出了“四轮驱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方案,并对该模式进行了评估.

作 者:马勇 魏卫 邓念梅 MA Yong WEI Wei DENG Nian-mei 作者单位:马勇,邓念梅,MA Yong,DENG Nian-mei(湖北大学旅游发展研究院,湖北,武汉,430062)

魏卫,WEI Wei(华南理工大学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广东,广州,510006)

企业员工培训效果评估模式的探讨 篇3

关键词 经营管理 企业培训模式 培训效果评估

To Investigate Corporate Staff Training Effect Evaluation Model

ZHANG Yanni

(School of Continuing Education Training Center, Chongqing Radio & TV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39)

Abstract This paper in a dynamic way of thinking, revealing nature of the training cycle impact assessment, and on how to comprehensively from the dynamic process of measur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training for a new exploration for corporate training evaluation study provides a new perspective for the enterprise training effectiveness assessment provides operational tools. Discuss for corporate training mode and effects assessment.

Key words management; corporate training mode; training effect evaluation

1 构建企业培训模式中的重点探析

1.1 培训模式实施以及接受的主体——培训主体

在新型的培训模式中,培训的主体指的是企业培训中的培训师以及受教员工两类,也是由整个教与受的主体构成了整个的企业培训中的主体。这个“授”与“受”的过程就是企业培训两个主体之间互相影响和互相作用的过程。

在构建新型企业培训模式中,对于培训主体的创新主要体现在新型模式中采用了以接受者作为主体以传授者为主导的培训原则。把受训员工作为企业培训模式中的主体来抓,其主要的理念就是要在培训过程中让员工可以养成其主动参与并且自主提高自身素质和修养。但是把受训者作为主体并不意味着否定或者忽视培训师在培训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在新型的模式下,培训师是这个培训过程的须知者以及呈现培训内容的主要表达者。培训师和受学者都具有主体性,只是其侧重点是不同的,新型培训模式强调的就是这两种主体性的有机统一。

1.2 提供新型的培训条件

企业培训条件指的就是在进行企业培训过程中能够有效的发挥培训功能和保障培训达到预先设定目标的外在和内在各种条件。培训师以及受训员工是实现培训的主体条件,而企业的各种设备以及设施和培训中采用的手段就是客观条件。

企业培训中的硬件条件主要指的是培训的设备以及设施等是否跟培训的要求以及目的等相适用,能否满足培训的需要以及其效果是否恰当。必须的软件指的是在培训中所使用到的各种制度和计算机信息系统和管理系统等。在构建新型培训模式中,我们所要重点考虑的就是怎么样才能满足企业培训提出的个性要求,要根据企业的生产特点以及运营特点等来满足企业培训中提出的各种硬件需求和软件要求。

1.3 对于培训模式中评价机制的创新

培训评价的目的就是要为企业的培训主体提供信息,让其在结果中发现不足和总结经验从而提高培训质量和效率。在新型培训模式中我们要强调培训评价不仅仅针对培训过程,也指的是对于企业培训中主体的行为以及思想理念和内容方法、资源和目标的总体的评价和分析。企业培训的质量和效果要由教的质量和结合学的成果来做出一个综合的全面的评价。一个全面的科学的合理的培训评价重点突出的应该是对于过程和质量的评价。所以在构建新型培训模式时我们应该重点建设一个考虑到培训过程和内容的评价体系。

2 对于企业培训效果的研究探讨

2.1 对于培训效果进行评估的重要性分析

培训效果的评估是整个培训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并且在实践中很多企业都会忽视或者不重视对于培训效果的评估。根据笔者在实践中的观察,很多企业对于培训效果的评估,只是简简单单的对企业员工进行开卷考试,来作为培训效果的评估,或者在部分企业看来培训效果的评估只是对培训主体进行问卷调查或者简单的意见征集等。培训效果的评估不应该只是简简单单的在培训后对效果进行验收或者意见征集,而是一个应该贯穿在整个培训过程中的考核。

对于培训结果的评估是做好企业培训工作的重要保障,企业培训的目的就是要尽量让培训效果可以做到最大化,以及在培训后是否可以有效的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也是关系着企业的培训工作是否可以提高员工素质以及提高自身竞争力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培训效果的评估不仅可以归纳出经验,同时还可以找出在培训中的不足以及为下一步的培训工作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只有把企业的效果评估纳入到企业培训体系中才能让整个的培训过程成为一个良性循环。

2.2 目前企业培训效果评估不佳的原因分析

首先是企业对于培训来说都是匆匆上马,缺乏长期的战略目标。根据笔者走访发现,很多企业的培训在前期缺乏目标,并不是针对企业的个性化发展或者针对员工的培养有一个长期的战略。很多企业对于培训的战略意识还都没有养成,或者是仅仅处于一个空喊口号的阶段,部分企业的培训计划只是为了完成上级任务而匆忙上马或者是对于领头企业的一种跟风学习,并没有对培训进行全面的深入进行。其次就是对于企业培训效果的转化存在制约。很多企业在设置培训模式时没有结合企业本身的情况,导致在培训结束时才发现培训与企业脱节,导致培训结果无法转化到企业的生产中去。第三就是笔者发现目前的很多员工参加企业培训的动机是非常不明确的。笔者调查了一些企业,很多员工都表示他们参加企业培训只是为了得到证书或者工分,这种情况下员工是很难对培训形成主动性和积极性的。

2.3 培训效果评估方式探析

目前来看国内外企业培训中采用的评估方式最为广泛的就是四级评估模型方式。这种评估模式的主要方式就是把培训效果分成四个层次:第一层是反应层评估,也就是指在企业培训结束的时候通过调查来对参加培训的员工进行了解其反应和感受;第二层是学习层的评估,也就是对于学习效果进行检验来了解学员对于知识和思维的掌握程度;第三层就是对于行为层的评估,也就是衡量参加培训的学员在培训前后发生的改变,来判断培训对于员工的具体影响;第四层就是对结果层面的评估,也就是要看这种培训是否对员工的工作和企业的经营等起到了具体的作用。这种评价方式的优点就是层次鲜明,把培训中每个层面都顾及到了,但是缺点就是没有突出重点。

3 结语

于企业的培训来说,其重点和难点就是一定要在企业培训中培养出企业文化,如果企业的培训只是简单的提高员工技能而没有形成凝聚力和向心力,那么对企业来说很可能只是在帮其他企业培养人才。企业在对员工进行培训之前一定要明确其企业的培训目标,这是对培训工作进行指导的基础,也是在具体培训中进行指导的标准。在企业内进行员工培训的直接目的就是要通过提高员工的素质来为企业创造出更多的利益,企业培训的间接目的就是要让企业和员工之间形成共同的目标从而培养出企业文化。

参考文献

[1] 孙丹.论多元模式企业培训模式[J].现代企业教育,2009(4).

[2] 刘帅帅.我国大中型企业培训系统的完善——西门子企业培训模式带给我们的启示[J].中国集体经济,2008(7).

[3] 田爱君.MACS:企业培训模式的创新[J].经营与管理,2009(10).

[4] 郭迪佳,宋德玲.论日本企业培训模式的演进[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1).

[5] 杨再禄.现代企业培训模式与方法[J].现代企业教育,2005(8).

教学效果评估模式研究 篇4

近来, 我国的城镇化与现代化建设已进入关键时期, 以政府为首的社会管理模式问题受到了学界广泛关注。由于结构失衡、规范失序、伦理失范等社会问题亟待解决, 我国创造性地提出了网格化管理模式, 将城市划分为网格进行整合与管理。然而, 就实施效果来看, 网格化管理并未很好地解决目前的问题。为优化政府服务、提高社会福利, 学界借鉴国外经验, 提出了由网格化管理向网络化治理演变的思路, 即从传统的自上而下的垂直管理转变为横向的治理。鉴于网络化只是一个理念性的变革方向, 究竟选择网格化管理、网格化治理或网络化治理作为管理模式, 快速转变或渐进式作为变革方式都需要进一步研究。

当前, 我国处于互联网新时代, 网络融入社会各个方面, 尤其是社会治理模式面临着由“线下”向“线上”扩展, 以及由“线上”向“线下”延伸的两种不同趋势。在新的治理模式下, 社会服务智能化、治理主体多元化、社会治理困境有效解决、新的社会关系正在建立。从社会现实角度看, “互联网+”时代, 新模式是否促进跨界融合?从“善治”角度看, “互联网+”时代, 新模式是否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 惠及民生?这一系列问题都需要进一步研究。本文拟从我国对城市社区治理模式的创新需求出发, 以互联网时代下的大数据应用为切入点, 深入分析武汉市百步亭社区、昙华林社区、江汉社区和常青花园社区的治理模式及其效果, 探究社区治理模式的本质, 构建完整的评估框架, 并提出政策建议, 以优化公共服务、提高政府的管理质量, 最终探索出社区-智慧服务云平台, 打造线上线下智慧社区。

1.1 理论意义

第一, 拓展了社会治理模式理论。目前研究成果过于偏重管理技术方面的应用, 对理论本质的研究较为缺乏。

第二, 拓展了效果评估理论。注重宏微观信息的综合, 结合宏观的社会治理理论与微观实证方法;注重社会学理论和经济学理论的结合。

第三, 拓展了大数据、云治理和智慧社区的理论应用。把大数据、云计算以及互联网充分地运用到社会治理中, 丰富了信息采集、分析和处理系统, 为实现“善治”提供理论支撑。

1.2 现实意义

第一, 使用大数据技术帮助政府进行治理思维与模式的变化, 有利于提高城市社区管理和政府服务水平, 社会福利得到改进。

第二, 有利于实现社会服务智能化和人性化、治理主体多元化, 提高政府服务效率、调动非政府主体参与社会建设与管理的积极性, 使公民参与政府决策成为一种新常态。

第三, 将评估框架纳入管理流程, 有利于政府针对性地完善模式不足。

第四, 有利于信息的采集与整合, 为构建智慧社区与数字城市、云治理进行铺垫。

2 研究现状评述

第一类文献主要关注不同模式中网络本身和主体的构成。Heeks (2001) 认为必须充分利用包括政府在内的各利益相关者的专有资源和比较优势。Rosenau (2006) 认为社会治理模式下主体未必是政府, 也无需完全依靠国家的强制力来实现。Stephen和Eggers (2008) 认为网络化治理应包括第三部门政府、协同政府、数字化革命、消费者需求等。李鹏 (2011) 、田毅鹏 (2012) 、赵语慧 (2013) 、郭春乔 (2013) 等指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采用经纬网格。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是“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和“城市部件管理法”相结合的方式。

第二类文献主要关注社会管理手段从网格化管理到网络化治理的转型。徐晓林、刘勇 (2006) 提出“政府善治”是城市政府在信息技术背景下治理模式的进化方向。孙建军等 (2010) 认为网格化管理实现了从“管制”向“服务”的转型, 这一模式具有行政理念民本化、行政范围有限化、行政职能服务化等八个方面的特征。王名等 (2011) 通过分析北京市网格化管理成效提出网格化管理应结合各地实际而无全国统一模式。李鹏 (2011) 认为基于单元网格的网络将政府的垂直管理导向了扁平化管理, 同时使单元网格间的信息流动、人员流动、物资流动更为便捷和顺畅, 从而城市网格化管理转化为城市网络化治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第三类文献主要关注网格化管理和网络化治理的效果。姚引良 (2010) 研究发现, 参与网络合作的主体间信任和协同、环境因素中的上级支持和公众广泛参与, 均会对网络治理效果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汪习根等 (2013) 对宜昌网格化管理从信息制度、人事管理制度、矛盾联动化解制度、特定人群服务制度等方面进行了评估总结。杨海涛 (2014) 从管理成本、处置效果、服务效果三个指标进行绩效分析, 提出将网格化管理技术与网络化治理理念相结合的创新性研究思路。夏玉珍 (2014) 认为分析网络治理的重点应放在政府、市场、社会这些不同工具和机制的相互协作上, 并将“场域”和“资本”引入公共服务供给的治理网络中加以考察。

综合上述文献来看, 目前针对管理模式的研究仍然属于零散式的、浅层面的研究, 缺乏对社会管理模式内在本质的深入挖掘。其次, 应用性研究较多, 比较局限于对所取得成效及经验的概括总结分析, 缺乏理论上的抽象与升华。另外大多文献关注管理模式的背景、特征和困境, 较少涉及不同模式中“网”的构成、设计以及效果的分析, 缺乏系统全面规范的研究范式和评估体系。

3 方法基础

3.1 结构方程模型与多项目评估相结合

参考Heckman (2010) 的框架, 将四个社区的案例抽象为社会管理模式的四个项目。构建结构方程分析多元主体 (个体、社区及地区等) 对网格化管理效果的影响机制, 模型为:

其中Y为结果衡量指标 (信息下载使用次数、满意度、点击量等) , x、y、z分别为个体、社区及地区特征变量。

通过多项目评估探析各管理模式的相对服务效果、各自优劣及适应人群。

3.2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

运用以网络理论 (Martin Kilduff) 为基础的定性分析, 对武汉市不同社区的网格化管理模式的特征属性进行抽象概括和比较分析;与结构方程、多项目评估的定量分析相结合, 构成定性与定量结合的完整评估框架。

3.2.1 定性分析

一是以网络理论为基础 (Martin Kilduff) 的定性分析。将不同城市的社会管理模式进行抽象, 比较其基本特征, 对其演变轨迹做出定性分析, 确定其演变轨迹属于目标引导或偶得。

内涵假设→网络成长路径→结构动力→冲突机制→对个体行动者的意义

二是变革四象限的定性分析。以Greenwood和Hinings (1996) 和Weick和Quinn (1999) 的理论为基础, 利用网络演变的属性对不同城市社会管理模式的变革幅度进行界定, 即不同城市采取了“持续”式变革还是“间断”式变革。

3.2.2 定量分析

定量分析以结构方程与多项目评估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3.3 宏观分析与微观评估相结合

将武汉市四个典型社区的网格化管理模式视为自然实验, 从微观个体层面、中观社区层面和宏观地区层面对网格化管理的本质与效果进行评估, 系统区分不同层次因素对网络结构的影响程度。

4 研究主体及研究内容

4.1 研究内容

研究内容包括两个主体:一是网格化管理本质的研究;二是网格化管理代表性社区研究。具体内容如下:

(1) 分析网络化管理的本质。网格化作为一种媒介, 是社会管理的一种手段, 在社会网络研究理论的基础上, 需要理清网格化的本质, 为探析“互联网+”下的社会治理新模式效果奠定基础。

(2) 网格化管理代表性社区的研究, 其中包括对不同管理模式特征、属性、实际效果的评估。通过案例分析的方法, 将江汉模式、百步亭模式、武昌模式以及昙华林模式四种典型模式进行抽象总结、对比分析, 以此得到网格化管理模式的效果。

4.2 百步亭模式

百步亭社区在社区建设的过程中打破了传统的“行政化一统天下”的社区建设的局面, 政府职能发生了转变, 变直接管理为间接管理, 进而体现了“小政府、大社会”的社区发展要求。治理结构中, 社区党组织是社区建设的领导核心, 整合了社区的党组织资源, 使得社区党组织成为了社区居民的主心骨。社区居委会是社区自治性服务体系的核心, 百步亭社区实行社区建设取得了丰厚的成果。 (1) 形成了现代的、文明的社区文化氛围, 大大提高了居民的素质, 使得社区的精神品味得到飞跃的发展。 (2) 在百步亭社区内已经建立起了初步的社会信任, 包括社区居民对百步亭花园社区的信任、社区居民彼此之间的信任感。 (3) 充分发扬社区民主, 社区居民可以对社区工作者乃至社区自治组织进行一定的控制。

4.3 武昌模式

常青花园社区属于现代商住小区型社区, 它形成了一种类似于传统社区才具有的融洽、紧密、互助的邻里关系, 成为一种新型“熟人社会”社区。社区建筑面积400万平方米, 43% 的绿化率。社区内有1 家三甲医院, 7所幼儿园、4所小学、3所中学、1所全日制大学和1所老年大学。不仅有丰富多彩的中心活动场所、健身路、健身房、大舞池, 还有完善的视频监控体系———治安邻里关照网、治安巡逻网、保安安防网、公安监控网的四级防范体系。

社区分为五个, 每一个社区的管理人员, 包括网格员在内为15人左右。在常青花园社区治理体系中, 社区党总支起领导作用, 管委会、居委会发挥主导作用;其他参与社区治理的主体包括社区党小组、物业、业委会, 还包括政府职能部门和辖区单位;由社区居民组成的志愿团体、自治组织也是社区治理的主体。在多元治理主体中, 社区党组织呈现党总支、党支部、党小组和楼栋党员核心四级网络。社区与物业、职能部门、辖区单位联合, 建立多层次共驻、共建、共享机制。社区建立了党建联席会轮值主席制, 建立社区、业主委员会、物业三方联动机制及社区与政府职能部门联席会议等机构, 从而形成了常青花园社区共驻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体系。

4.4 江汉模式

江汉区地处长江与汉水的交汇处, 是武汉市最繁华的中心城区, 面积33.43平方公里, 实有人口65万人, 辖116个社区。2000年, 江汉区被民政部确定为全国社区建设实验区, 十年多来围绕创新社区管理体制和工作运行机制, 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探索, “江汉模式”被民政部在全国推广。2002年和2009年先后被民政部评为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城区。

4.4.1 背景和动因

江汉区社区管理体制创新源于“四进社区”工作的推进带来居委会工作中暴露出的一系列问题:一是由于各类社区专干之间缺乏统一管理和相互协作, 存在职能交叉、工作重复、忙闲不均、工作效率不高、信息孤岛等现象;二是政府各职能部门把工作向社区延伸, 不仅增加了社区居委会的工作负担, 使社区工作行政化, 而且使其群众性自治组织的性质难以体现;三是社会组织的发展虽有所加快, 但仍存在着数量偏少、规模偏小、公益类社会组织发展缓慢、参与社区建设不足等问题。四是各类社会管理主体管理职责不清, 各自分工不明, 相互对接困难, 社会管理中交叉错位与断层缺位的现象同时并存。五是随着城市化的加速推进、利益格局的不断调整, 社会管理呈现出管理对象日趋多样、管理事务日趋复杂、管理活动日趋开放等特征, 各种社会矛盾、社会问题的不断凸显, 传统的管理体制和公共服务手段、方式已难以适应新形势下城市管理与社会建设的要求。为破解这些问题, 江汉区启动了整合社区公共服务资源, 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和工作运行机制的实践创新。

4.4.2 主要做法

一是构建街道社区综合服务协管机制。在街道层面设立街道社区服务中心, 将街道与社区公共服务和协管相关的人员集中到街道社区服务中心, 成立综合服务部和综合协管部, 设立“一门式”服务窗口, 承接政府公共服务和城市协管工作。二是强化社区居委会的主体地位。赋予社区居委会对社区公共服务站行使五大权力, 即:人事建议权、评议监督权、事务协调权、困难群众救助保障资格评议初审权、经费使用把关权。三是创新社区自治载体, 提高居民自治的专业化水平。实施社区建设项目制管理, 提高居民自治的有序化程度。四是推进区域化党建, 统筹辖区发展。

4.4.3 成效

通过街道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创新, 一是构建了便捷高效的公共服务平台。以社区为基本单元设立社区公共服务站, 推行“一专多能”, 有效地整合了资源, 强化了服务群众的功能。任务承担由过去的苦乐不均向同岗同责转变, 信息资源由过去的分头采集向综合共享转变, 协调配合上由原来的各负其责、纵向联系向分工协作、横向互动转变, 实现了社区管理的扁平化、精细化、信息化, 社区服务的全覆盖、全天候、零距离, 促进了惠民工程的实施, 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二是打造了集约聚力的共建共享平台。强化了社区自治功能, 既理顺了基层政府及其派出机构与社区居委会的关系, 也促进了社区居委会职能的归位。使居民自治由“无序化”向“有序化”转变、由“零散化”向“组织化”转变。三是提升了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管理凸显实效, 江汉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始终走在全市中心内城区前列, 2009年江汉区相继获得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全国现代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示范区等国家级荣誉。

5 结论及政策建议

以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为主线, 围绕幸福武汉、生态宜居武汉、文明武汉建设, 作为优秀社区对武汉市社区模式改革进行经验借鉴。城市网格化管理是运用数字化、信息化手段, 以街道、社区、网格为区域范围, 以事件为管理内容, 以处置单位为责任人, 通过城市网格化管理信息平台, 实现市区联动、资源共享的一种城市管理新模式。

互联网技术对社区治理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从居民角度来说, 物联网、移动互联、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在智慧社区中的应用, 接入端口本地化的O2O服务商家, 为居民提供信息咨询、法律互助、社区购物等八大服务, 也为社区管理部门、社工服务机构与社区居民之间搭建起沟通的桥梁, 大大提升了居民满意度和解决问题的效率、反馈机制。从工作人员角度来说, 将过去被动应对问题的管理模式转变为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对管理对象、过程和评价的数字化, 保证了管理的敏捷、精确和高效, 将过去传统、被动、定性和分散的管理, 转变为今天现代、主动、定量和系统的管理。

网络化是未来社区治理的趋势。应充分挖掘网格化管理的理论渊源, 以弥补当前在理论研究方面的欠缺, 并为社会治理模式创新提供理论上的指导和支撑;应评估网格化管理及其社区治理效果, 扫除技术上的盲点。

摘要:从我国对城市社区治理模式的创新需求出发, 以互联网时代下的大数据应用为切入点, 深入分析武汉市百步亭社区、昙华林社区、江汉社区和常青花园社区的治理模式及其效果, 探究社区治理模式的本质, 构建完整的评估框架, 并提出政策建议, 以优化公共服务、提高政府的管理质量, 服务于社区-智慧服务云平台, 打造线上线下智慧社区。

关键词:互联网,社区治理,智慧社区,评估

参考文献

[1]Rloand L.Warren.The Community in America[M].Chicago:Rand Mcnally and Company, 1963:5.

[2]Russell M.Linden.Seamless Government:A Practical Guide to Re-Engineering in the Public Sector[M].California:JosseyBass, 1994:9.

[3]Jane E.Fountain.Building the Virtual State: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Institutional Change[M].Washington:Brookings Institution Press, 2001:7.

[4]曼纳·彼得·范戴克 (MeinePietervanDijk) 著, 姚永玲译.新兴经济中的城市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9.

[5]孙建军, 等.从“管制”到“服务”:基层社会管理模式转型[J].中国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2010, (1) .

[6]王名, 杨丽.北京市网格化管理模式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 2011, (2) .

[7]汪习根, 钱侃侃.网络化管理背景下的制度创新研究——以全国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城市宜昌为样本[J].湖北社会科学, 2013:3.

教学效果评估模式研究 篇5

1 研究与实践

1.1 评估内容

Collins在1991年提出了四种类型的作业样本:手工制品、复制品、证据和产品。

手工制品指课堂上产生的文字作品;复制品指学生们课外活动的记录;证据指教师对学生学业上进步所做的记录,例如观察记录;产品指学生专门为成长记录袋准备的作品,例如目的陈述、文字说明、反思等。[3]大连理工大学自主学习班成长记录袋评估内容包括个人简介、学习计划、任务计划、产品、复制品、手工制品。

个人简介中的各部分内容完全由学生自行设计,充分发挥其创造能力;学期初学生对自身进行分析制定总学期学习计划并每隔一段时间制定阶段学习计划;在拿到任务之后,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商讨共同制定任务计划;手工制品指学生们在自主式课堂上生成的作品,如单词测试、翻译、作文等;复制品指学生们为准备教学任务课下进行的采访及小组讨论的录音等;产品包括反思及文字说明。学生对自己进行全面反思、自评,并描述每项作品收录的原因等。

1.2 评估标准

在大连理工英语自主学习班中,每个学期末由老师和学生组成的评价团队按照其是否按规定目标;成长记录袋内文件的质量和数量是否符合规定要求;语法,拼写和整洁度;是否准时上交;形式是否多样;是否包含明确收入理由等等分别对每个同学的成长记录袋进行评价。

1.3 评价者

成长记录袋评价有助于学生评价自己的学习,也有助于学生从学习者的角度去评价自己。[2]在大连理工大学自主学习班中,成长记录袋采用同学互评、学生自评、教师评价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的模式。同学之间互相批改作业并对所完成任务情况进行评价;学生每隔一段时间要进行自我反思并进行自我评估;自我评估是对前一段时间学习进行反思和调整,它有助于学习者了解他们在特定学习任务方面取得的进步,系列的自我评估有助于学习者根据自己的进步情况对学习计划进行修改,还能增强他们的学习动机。[4]教师及助教也会对学生成长记录袋予以定期检查和指导,并给予积极的评价。成长记录袋中所包含的任务组教师评价、同学互评、助教评价、教师评价等以主观性评价为主、客观性评价为辅。主观性评价也应以积极性评价为主。

1.4 想法和感受

在应用成长记录袋的第一学期,学生们把成长记录袋看成是“日记”、“家”、“足迹”、“有趣的回忆”、“发展过程”、“有意义的成就集合体”等等;在第二学期,学生们把它看成是“加速器”、“镜子”、“学习的方式”、“反思的平台”、甚至是“一种精神”。一位学生说到,“成长记录袋不仅仅是一个文件夹,它更是一种学习的精神。保持我所取得的进步,继续前进。不管期末分数是多少,我都会保持这种精神。”

经过两个学期的成长记录袋管理,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在收集上来的定性调查问卷中学生们谈到了成长记录袋的好处:它能够促进反思,展示学习进程,激发潜能,减少考试焦虑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创新能力等等。

下面是三位大连理工大学自主学习班的学生写下的对成长记录袋的感受:

采用成长记录袋是一个不错的想法,它可以让我积累记录自己的学习过程,看到自己是否在进步。我可以调整计划,同时也变得更加自信了。通过成长记录袋,我看到了我努力的痕迹。我认为期末考试是一个对我学习的考核。我认为它只能反映出一部分能力。结果并不重要,过程才是最重要的。—王艳

它可以让我们清楚地看到自己的进步和不足。我们可以从中了解自己学习的进度,并不断调整,从而可以更好地学习英语。对自己的学习有了一个更好地计划,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可以学到更多。看着档案袋里满满的东西会有成就感,我所选择的东西并不一定是我最好的作业,但是我最有代表性有意义的。—俞佳敏

成长记录袋有特色,不死板,活泼。我把自己的特点融入了袋子,每次增添内容我都很乐意,因为那才是属于自己的,自己的设计,自己的进步。每次组织“袋”的时候,多数都是反思不足,慢慢地开始发现自己的不足,但自信心还是有的,有了计划,也就提升了信心。—张鸿昆

应用成长记录袋对学生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让学生们学会了积累材料,使生活更加有条理,坚持学习英语并开始发现它很有趣。学生们变得更有自信,更有耐心,也更加诚实。一些学生甚至提出将学习看成是生活的一种方式并决定将成长记录袋应用到其它学科的学习过程中。

1.5 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应用成长记录袋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在制定个人学习计划书及小组任务计划书最初阶段,需要老师的帮助及督促。特别是在最初阶段,每隔一段时间要求学生对自己学习过程的监控,总结,反思等从而进行改进,都需要老师的不断帮助与督促及鼓励。而这些无疑需要占用教师额外的大量的时间,一些学生也反映管理成长记录袋占用了许多他们的课外时间。因此如何有效地应用成长记录袋并尽量减少教师与学生的负担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自主学习评价模式多元化,在学生个人的学习档案中,所包含的任务组教师评价,同学互评,助教评价,教师评价等,最好以主观性评价为主,客观性评价为辅。主观性评价也应以积极性评价为主。至于客观性评价方面,是否完全公开化,在学生档案里应包含多少,需要进一步探讨;

成长记录袋评估模式需要得到学校相关部门的支持,使这种评价体系能够稳定、长久地进行下去,并激发学生们管理成长记录袋的热情。尽管大部分学生认为他们更加看重的是学习过程并不太注重结果,所以不在意成长记录袋占期末成绩权重多少,但仍有一部分学生表示成长记录袋在期末成绩的权重会影响到他们管理成长记录袋的积极性;

在两个学期之后,成长记录袋最后是交还给学生保管还是保存在学校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为此,笔者建议构建学生的成长记录袋电子系统,使得学校、教师、学生以及学生家长四方都能够进入此系统,对学生的成长不断地进行跟踪反馈。编辑管理电子版成长记录袋,对学生计算机技术水平也有一定的要求;

成长记录袋没有固定统一的模式,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计划、班型等因素合理设计及应用成长记录袋。[5]在成长记录袋评价标准随着时间的推移也需要根据学生的水平等方面的不同而不断地更新。

2 结束语

成长记录袋评估模式在我国高校作为一种新兴的评价模式,对学生们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实践已初步证明成长记录袋评估模式使学生们收益颇多,它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的舞台,也留给了他们美好的成长的回忆。在应用成长记录袋的过程中,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希望我们大家一起努力,共同将成长记录袋评估模式推进。

参考文献

[1]罗美娜.RICH教改的学习档案评价个案[J].山东外语教学,2007(2).

[2]黄爱凤.RICH教学学生学习档案评估模式研究[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

[3]James Barton,Angelo Collins.成长记录袋评价—教育工作者手册[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

[4]潘嵘.自主学习理论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1(3).

教学效果评估模式研究 篇6

长期以来,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着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现象,教学评估体系存在着一些不足。一是将考试作为学习的终极目标,使考试等同于评价。注重终结性评价结果,忽视形成性评价的作用; 二是评估手段单一,依照70 %期末考试和30 %平时成绩,来评定学生的成绩;三是评估方法很少涉及学生的评判性,创造性思维能力,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等,几乎没有涉及到情感、态度、学习策略等因素; 四是全国四级考试成为大学英语课程评价学生学习水平的主要手段。

如此,我国大学英语评估基本依赖于终结性评价方式,即以一次考试成绩来评定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教学质量。终结性评价一般在学期末或学习阶段结束后进行,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对象,为学生此阶段的学习提供鉴定性评价。终结性评价是检验教学成果的一个重要手段,但是却不能对教学过程做出评价。片面地用分数来评价教学质量,形成了对英语教学的负导向和负激励机制。这种评价方式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而且也不利于英语教学方法和内容的改革。

为了全面推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和贯彻现代教育新理念,早在2007年教育部就正式发布了修订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该要求指出:“教学评估是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学生学习的评估分为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两种。形成性评估是教学过程中进行的过程性和发展性评估, 即根据教学目标, 采用多种评估手段和形式, 跟踪教学过程, 反馈教学信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由此可见,在外语教学中形成性评估理念的启用开拓了外语教育评价的新领域,使大学英语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形成性评价既有理论基础,又有实践需要。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与此相适应必须确立新的教学评估理念, 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建立多元化的大学英语教学评估模式,真正促进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大学英语多元化教学评估体系的构成

美国学者加德纳(Gardner)的多元智能观不仅关注智能的多重性以及相关教学策略、教学模式的发展,同时也关注对传统教育评估的改造,从其独特的理论视角向传统的教育评估提出了挑战和批判。他所倡导的多元智能观的评估理论指出,教育评估应以“个人为中心”的方式进行,评估方案应该考虑个体之间的巨大差异、发展的不同阶段和专业知识的多样化。它主张从识别个体的智能强项入手,充分发挥学生个体的潜能。多元化教学评估强调评估形式的多元化、评估参与者的多元化和评估工具、内容的多元化,其目的是全面真实地评估学生的潜能、学业成就,以提供教学改进的信息,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大学英语教学评估是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科学合理的评估方法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身学习状况,发现自身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而改变学习策略,而且可以反馈教师的教学效果,调节教学进度和方法,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基于加德纳的评估理论,笔者认为大学英语多元化教学评估的体系应主要由以下几种评价方式构成:

1.诊断性评价。诊断性评价指为查明学生的学习准备状况及影响学习的因素而实施的测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形成一套适合每个学生特点和需要的教学方案,就必须深入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了解他们的学习动机状态,发现他们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等。教师获取这些情况的方法和途径是多样的,其中最常用、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就是诊断性评价。

诊断性评价一般在大一新生刚刚入学或者教师刚刚任教一个新的班级时进行。其主要目的是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它能够有效帮助教师发现学生的问题,从而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指导和改进学生的学习状况。其重点放在评价学生掌握知识的数量和质量以及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等。

我校的大学英语课程分两学年、四个学期完成。按照“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原则,在我校多年来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基础上,构建了多层次多元化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每年学校统一组织新生参加英语入学测试(Placement Test),对新生的英语水平进行摸底,根据新生英语入学测试成绩由低到高分为A级、B级,两个级别均注重学生听说训练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但教学各有侧重, A级学生侧重语言知识的夯实和巩固,B级学生侧重文化背景的渗透和语篇能力的培养。这就是典型的诊断性评估举措。

2.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是贯穿于学生学习整个过程并强调由学生积极参与,学生互评以及师生互动的一个评价方式,评价着重放在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个人表现、情感以及学习策略等方面。形成性评价有助于学生实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建立自信心,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形成性评估不仅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体现个性化学习的特点,而且可以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调整教学内容,使教学在不断的测评、反馈、修正或改进过程中趋于完善,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评价时,考虑评价活动与课堂整体教学时间的比例;注重评价的实际效果,防止为评价而评价或以评价为目标进行教学。设计各种形式的评价活动都应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密切结合课堂教学,应根据学生语言发展的真实情况和真实情感设计评价活动,而且应有个性化和创造性。另外,把形成性评价与日常观察结合起来。

3.终结性评价。终结性评价通常是在一个学期或一个学程结束的时候进行的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为主要依据的评价方式。终结性评价是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为目标,是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的重要手段,也是反映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但是终结性评价不能对教学过程做出评价。目前大学英语教学中普遍使用的CET—4、CET—6,期中考试、期末考试都属于终结性评价。

现如今,高校英语教学基本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形式,分别占30%和70%的比例。从权重上来看,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教学质量的评定依赖于终结性评价方式,这就造成学生平时浑浑噩噩、考前死记硬背、考后一无所知的现状,抹煞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也形成了对英语教学的负导向和负激励效应。由此可见,传统的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三七分的学业评估方式已不符合现代大学英语教学发展的需要。

我校大学英语教学评估强调了评估形式的多元化,考核分为大学英语读写译课程考核和大学英语视听说考核。为突出学生口语能力的培养,口语进行单独测试,考核结果纳入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成绩,并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作为一个重要的观测点,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各占一半。

三、大学英语多元化教学评价实施策略

多元化教学评估是整合协调各评价方式中一系列指标对学生学习进展与行为变化方面进行全面化、全程化的评价。

1.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诊断性评价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第一步,教师可以通过卷面测试、文章阅读、回答问题或与学生交流等形式进行,可以通过直接给具体分数或根据回答问题的情况给予好、一般或差等定性评价。在形成性评价中,教师把评价指标分为课堂表现和小测验、作业完成情况以及第二课堂活动参与情况等项目,每个项目中有若干内容,这些内容有的可以给予定量评价,如单元测验、出勤次数等,有的给予定性评价,如课堂互动情况、参与英语角表现情况等。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可以更全面更合理的体现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个人发展趋势。

2.自评、互评与他评相结合。实践证明,当被评价者成为评价者的一员时,被评价者将会有更强烈的意愿和积极主动性去参与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被评价者也会进行自我反思,从而达到进行自我教育的目的。应选择合适的评价指标进行学生自评或互评,比如形成性评价中的课堂表现可以采取学生自评的形式进行,单元小测验可以采取学生互评的形式进行。大学英语翻转课堂则是典型的自评、互评与他评相结合的教学形式,根据每一次教学活动中的表现,学习小组成员自评、小组内部互评、教师和其他学生对小组成员的他评,三者的统一体现了评估参与者的多元化,使对学生的评价更公正、客观,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表现欲。

3.合理分配权重。评价指标的科学性决定了评价方式的有效性,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深刻的体会到科学的评价指标及其所赋予的权重是通过不断的实践和修正产生的。形成性评估所含评价指标最多,包括出勤、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第二课堂参与情况等诸多内容,而课程终结性考试往往与形成性评价中的各项指标有一定的相关性,即平时综合表现较好的学生其考试成绩也会相对较好。因此,大学英语读写译教学中形成性评价在综合评估中占30%的比重,而大学英语视听说中平时成绩只占20%,口语占30%,以突出表达能力的重要性,终结性评价只占50%的权重。

4.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不管采用何种评价策略,终结性评价都是衡量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因为作为教学活动来讲,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都是大学教学的目的,因此大学英语多元化教学评估不能忽视终结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可以采用更加合理和有效的形式进行,在考试的内容上也可以做适当的修改。只有把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才能全程监控和指导学生的学习,更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既不能通过一次考试就决定学生学习的好坏,也不能因为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而忽视教学的最终目的和所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

四、多元化评估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1.形成性评价的复杂性和长久性。实践中我们发现,由于评价的内容多,班级规模大,教师工作量明显增加,新的评价方法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一定难度,这就需要教师课前做好充分准备,课中做好详细记录,课后做好充分总结,并充分发挥小组长和班级骨干在各环节中的作用, 不断提高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能力,从而提高评价的客观性、公正性和可操作性。

2.学生自评和互评中掌握的评价尺度。过程性评估存在的问题是持续时间长,很难坚持;评分有时会占用较多的学习或上课时间;后期令人感觉枯燥;很难让全体同学统一评估标准;部分同学责任感不强评分有失公正等。因此,学生自评和互评在多元化评估体系中所占的权重不宜过大。

教学效果评估模式研究 篇7

1“教学做合一”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1.1 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理论

20世纪20年代,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 汲取杜威教育思想理论精华, 发扬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弥补传统教育的弊端, 并在南京晓庄师范等地的办学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这一理论。该理论包含4层含义:一是指教育教学法, 即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 教法、学法、做法应当是一体的;二是教学课程论, 认为课程性质、内容和形式最终都是以“做”为决定的, 课堂本身必须是“教学做”一体化;三是教育教学原则, 其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的各个方面, 教而不做, 不能算教;学而不做, 不能算学;四是教育原理, 即其是对生活或教育固有特性的说明, 是一条普遍存在于教育中的规律[1]。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教育思想的精髓在于“做”, 教即是做, 学也是做, 凡“事”以“做”为中心。

1.2“教学做合一”教学模式是职业教育的根本方法

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职业教育要正确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在进一步发挥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主导作用的同时, 更加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体作用[2]。高职院校教育应注重学生素质教育, 应注重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社会行业适应能力, 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主要目标, 只有坚持以“做”为中心, 在“做中教”、在“做中学”, 才能使职业教育紧扣一线职业岗位的要求, 实现教育与生产、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也才能使学生在知识结构、动手能力、技术实践能力、综合素质、可持续发展能力等诸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

1.3“教学做合一”教学模式是健康评估教学的有效载体

健康评估是研究诊断个体、家庭或社区对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或生命过程反应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临床思维方法的学科, 是培养现代护理理念且实践性极强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 是护理专业学生初涉临床护理的桥梁。健康评估进行“教学做合一”教学, 学生在“做中学”, 老师在“做中教”, 在任务为驱动下小组合作, 在学到健康评估的知识和技能的同时, 也学会学习的方法, 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不仅要“授人以鱼”, 更应“授人以渔”, 构建一种真正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目标的教学理念[3]。

2 传统教学的弊端

传统的教学以“灌输式”为主, 健康评估的教学主要按照教科书来分别学习单项知识与技巧, 学生为局限在单纯的班级活动中, 加之医学知识枯燥、知识点多, 存在着教师“教的辛苦, 学生学的痛苦”的现象, 形成了所谓“上课记笔记, 下课整理复习笔记, 考前背诵笔记, 考试中默写笔记, 考完后忘记笔记”的独特风景线。教师控制着教学过程的各个阶段, 教师传授的多为健康评估的理论知识, 在教和学的过程中缺少交流和活动, 缺乏信息反馈和有效参与, 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授课方式, 客观上限制了学习潜能的发挥, 与护理临床的职业行为联系较少, 缺乏职业针对性, 学校在很大程度上为学生提供的不是可以直接能被利用的“经验”, 而只是有关护理工作的“词句”或“符号”。

3“教学做合一”教学模式的教学实践

3.1 编写学案

根据教学大纲, 制定能指导学习的学案:包含学习目标 (知识、能力和情感) 、重点和难点、流程 (任务引领、问题导入、做中学、做中教、内化新知)

3.2 成立小组

在考虑学生认知能力、学习精神、个性特点等差异的基础上, 按“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分组学习, 6~8人为“做中学”一大组, 并选1名学生担任组长, 责负组织和督促成员学习;并组中分组, 2人为一小组 (在练习身体评估中, 一对一互为评估者和被评估者) 。组内成员各有所长, 以便互相帮助;组间以固定的同质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和考核, 以利于公平竞争[4]。

3.3 课前自学

课前, 各小组学生根据学案, 以自主学习和相互讨论的形式预习上课内容, 并准备发言及操作演示。

3.4 课堂展示

学生活动:各“做中学”小组代表重点展示理论和护理体检的技能, 小组成员补充, 其它几个小组注意聆听和评价形成, “组内成员合作, 组间成员竞争”的新格局[5]。鼓励学生讨论学习重点、难点、疑点, 积极回答问题, 并概括结论课堂内容, 最终找出自我学习规律。教师活动:创造和谐、自由的“做中学”情境, 学生大组学习过程中的督导和介入, 不时地激发, 唤醒和鼓舞学生。对大组的活动做出总结和修正, 对完成的进行肯定和鼓励, 少而精的规范护理体检手法, 以实现“做中教”, 并结合模型、录像、多媒体等对重点和难点进行化解。在回答问题中学会健康评估的理论, 在同学互问互检技能练习中学会健康的技能, 在角色扮演中, 得到成功的体验和医德教育。

3.5 评价方法

以大组为单位, 对大组代表课堂上表现、技能考核、理论考试、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 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对学生进行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应用新知识能力的综合考核。既关注学生知识的积累, 又注重学习过程、技能和情感态度评价, 关注其过程中的努力和大组合作配合的默契, 注意评价手段的多元化。

4 讨论

4.1 学生主体, 教师主导

大组合作“做中学”, 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让学生在做中建构知识。学生自主、主动、积极的学习模式回归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解决了长期困扰我们的学生厌学、辍学的问题,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变换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师的角色, 教师融入到学生中, 在有利“做”的实践环境指导学生、支持学生, 帮助学生不断从借助支持到摆脱支持, 逐渐达到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 真正成为教学的主导者, 成为学生的学习服务者、引导者、点拨者。

4.2 从做中学从行中思

从护理职业岗位出发, 在健康评估教学中“教学做合一”有机结合, 尝试着“让学生动起来, 让课堂活起来, 让效果好起来”, 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实践、学会探索和发现;在大组合作“做中学”中培养了与人协作的团队精神, 锻炼了护理实践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

4.3 课堂和谐, 学生乐学

给学生提供机会进行展示, 在展示中充满了生机, 活力四射, 充满了合作与竞争, 洋溢着自信和自豪;肯定学生的创新行为, 以赏识的态度来对待学生的展示;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激发了学习兴趣和学生的潜能, 体验学习中的乐趣, 让教育成为唤醒心灵的音乐, 让学生享受教育, 享受生活, 享受人生。

4.4 条件保证, 培养人才

校内外优良的护理实训基地、实训条件为“教学做合一”教学模式的硬件保障, 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团队是“教学做合一”教学模式的软件保障, 良好的硬件设施和扎实的教学功底培养学生成为“会干、肯干、能干”实用型高素质护理人才。

4.5 鼓励提问倡导创新

鼓励学生提出疑问, 培养其探究、好奇、创新、独立思考、无拘无束、打破常规等宝贵的心理品质;避免对学生思维、探究、想象、好奇等方面的控制或束缚, 激发并不断提高学生对外界事物和书本知识无限的兴趣和灵敏度, 从而提高其自主创新能力。

“教学做合一”教学模式, 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将成为高质量护理人才培养的有效载体。

参考文献

[1]廖于.借鉴医学教育国际标准培养创新型医学人才[J].重庆医学, 2008, 37 (14) :1376.

[2]罗敏杰, 唐冬生.“教学做合一”高职实践教学体系的探讨[J].现代经济建设 (学术版) , 2008 (5) :181-182.

[3]姚寿广.手脑并用学做合一—高职教育实践性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7, (12) :44-45.

[4]韩斗玲.“自主—合作”模式在基础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与职业, 2009, 27 (9) :88-89.

[5]吴卫琴, 李惠萍.合作学习在专升本外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 2006, 20 (3) :735.

[6]肖渊.“教学做合一”教学观指导下的高职教学法[J].中国电力教育, 2008 (8) :107-108.

教学效果评估模式研究 篇8

关键词:量化评估,护理,手术部位感染,预防

手术部位感染 (Surgical site infection, SSI) 发病率居院内感染发生率的第3位[1], 是常见的院内感染之一, 占外科手术类型患者医院感染的38%, 不仅威胁患者的健康和生命, 而且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浪费了社会宝贵的卫生资源[2], 美国每年因SSI的经济损失高达100亿美元[3]。手外科SSI是手外科手术常见并发症之一, 因此, 如何预防及控制术后SSI的发生正逐渐受到重视, 并成为近期研究的热点[4,5], 为降低手外科SSI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 本院对手外科术前SSI进行量化评估护理模式, 针对手外科SSI危险因素, 采取干预措施, 取得一定成效, 为手外科降低SSI发生率提供依据,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手外科2014年5月-2016年2月268例手术患者, 其中男164例, 女104例;年龄14~65岁, 平均 (38.8±4.4) 岁;单手断指3指40例, 单手断指2指44例, 单手断指1指92例, 双手断指4指28例, 双手断指3指30例, 双手断指2指34例;电锯轧砸伤44例, 切割伤78例, 机器绞伤146例;手掌、手背双侧受伤患者86例, 虎口部受伤38例, 手背侧受伤54例, 半侧手部受伤52例, 手掌侧受伤38例。所有患者的重要器官功能皆正常, 未合并有严重脑、肾和心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6], 均排除血液类疾病, 所有患者都通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并且签署了患者本研究知情同意书、自愿参加此次临床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 每组各134例, 两组患者的病程、致伤原因、年龄和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1.2方法

1.2方法

1.2.1对照组

给予常规临床护理[7], 主要包括心理护理、治疗准备、术后护理、负压引流护理和功能锻炼。受外伤会对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较大不便, 且还会造成一定的心理创伤, 经常导致患者焦虑。制定详细的心理干预, 并主动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治疗, 消除患者心中的顾虑, 尽可能满足患者的合理化要求, 耐心开导患者, 鼓励其面对现实, 以帮助患者解除思想上的顾虑, 使身心均达到最佳的状态[8]。禁止食用辛辣食物和刺激性饮料[9], 禁烟避免尼古丁刺激动脉血管痉挛[10]。合理安排患肢, 减少触动压迫, 将患者的常规检查及临床症状相结合, 严密观察患者神志, 制定相应的术中必要紧急情况应对措施[11,12]。对患者行全身麻醉, 准备好负压装置放置于患者床旁, 以便于术后进行及时的负压吸引, 治疗期间应做好引流管的固定, 避免发生脱落、折叠、扭曲等, 保证负压瓶处在创面下方, 以便于引流, 若发生引流物堵塞的现象, 应使用生理盐水20~30 m L进行管道冲洗, 注意观察引流液体的色、性、味和量等变化, 对于身体瘦弱、凝血功能差的患者或老年患者应降低负压值, 随后根据具体情况调整。加强心电监测, 观察生命体征30 min次, 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向医生汇报, 指导患者进行科学的功能锻炼, 主要针对正常指间关节和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进行, 锻炼3次/d, 保证每次活动30~50次, 以免关节僵硬、肌肉萎缩和肌腱粘连的发生。

1.2.2试验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术前量化评估护理模式: (1) 列出患者危险因素, 根据循证原则, 查阅相关的文献[13-14]及《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及中国医师协会讨论稿》《外科部位感染预防指南》《外科学》和以卫生部2001年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试行) 为诊断依据等[15,16], 对患者自身的情况和手术过程给予客观的描述, 列出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 (2) 量化SSI风险因素, 遵循《外科部位感染预防指南》, SSI部位的危险因素确定 (含患者自身因素和手术因素) , 制定SSI风险因素评估表, 对风险因素的指标内容及权重值分配的确定, 风险因素共22项, 并对风险因素赋予分值1~3分, 评估表最高总分值52分, 同时录入计算机进行统计分析, 分值越高SSI风险越高, 评估表见表1。 (3) 采取针对性量化评估护理模式, 对于评估得分较高的患者给予特别的提示与关注, 提示临床采取必要的治疗与护理干预措施预防SSI发生, 有针对性地干预措施的项目内容:①外科手术消毒, 术前抗菌沐浴, 充分消毒, 可以使用酒精性免洗手消毒液揉搓和刷手, 戴手套, 建造层流手术室;②按时使用预防性抗生素, 使用一代或二代头孢霉素, 除非明确皮肤种植MRSA细菌感染, 不可以使用万古霉素;③有远端感染病者, 可以适当延期手术;④术前备皮, 在术前即刻使用备皮器进行毛发去除, 将创面周围的毛发剔除, 手术治疗前对患周未破损的皮肤使用酒精擦拭;⑤加强手外科医生的手术技巧, 尽量缩短手术时间, 有效止血, 轻柔地处置组织, 去除坏死组织, 对创面进行彻底清洗, 清除炎性、变形组织, 避免死腔以及正确处理术前术后伤口;⑥采用抗菌手术皮肤保护薄膜, 降低皮肤常驻菌的移动污染;⑦采取保护体温措施, 应用加温毯, 用加温的液体冲洗伤口等;⑧对症处理, 控制好血糖, 保持生命体征平稳, 加强供氧, 必要时输注新鲜血制品, 尽量减小电刀使用功率, 提高止血和缝合技术水平;⑨有效的手外科SSI监测和反馈, 同时对多个危险因素的多模式干预措施。

1.3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8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百分比 (%) 表示, 比较均采用X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试验组的投诉率、护理不规范率、总并发症发生率、住院天数、总费用和SSI率均低于对照组, 试验组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3讨论

随着现代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与发展, 手术是一种常用的创伤性刺激性治疗方式, 在外科手术过程中势必给机体组织、皮肤和器官造成一定创伤, 在切口处的微生物污染达到一定程度时, 就会出现手术部位感染 (Surgical site infection, SSI) [17]。现在SSI的发病率居医院感染部位发生率的第3位, 是最主要的医院感染之一[18]。SSI直接增加了患者的痛苦, 并可导致患者心理创伤, 延长患者术后恢复时间, 给患者及宝贵的医院资源均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浪费社会有限的卫生资源[19]。如不进行及时控制, 将会严重影响手术治疗效果和患者生命安全, 也为医院的护理工作加大了难度, 同时也制约了临床手术技术的发展。

引起SSI的危险因素是多种多样的, 必须要根据引起SSI的危险性因素开展针对性的护理措施[20], 本研究中通过开展量化评估护理模式, 使患者的SSI率明显降低, 通过全面量化患者的SSI风险因素, 为降低SSI的风险, 对多个危险因素使用有针对性的多模式护理干预措施, 试验组患者的投诉率、护理不规范率、总并发症发生率、住院天数及总费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试验组患者的患者满意度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提高, 这是因为: (1) 正确处理手术部位的皮肤及离体组织, 并对患者进行对症治疗, 根据细菌耐药的特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控制基础疾病, 提高了患者的自身免疫力, 降低了SSI的风险, 缩短了住院时间; (2) 量化评估护理模式注重患者本身, 消除患者外在的一切不安全因素, 包括医疗环境和医务工作人员等进行护理控制, 对多个危险因素使用有针对性的多模式护理干预措施, 保证了护理措施的全面性及预见性护理, 这充分体现了人性化护理的原则和要求, 对于缓解紧张的护患关系也有重要意义, 明显地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3) 提高手术技巧, 缩短手术时间, 降低手术切口暴露时间, 尽量减少对伤口的刺激, 提高护理规范, 加强术后切口和引流管的观察护理, 让患者放心, 加强对重点患者的巡视, 给予患者同情关怀, 使患者感到温暖, 最大限度减轻患者的痛苦, 降低并发症发生, 提高伤指的成活率; (4) 控制血糖及血压在正常范围内, 并保证患者手术部位的血供畅通, 尽量避免对皮肤组织造成严重损伤积极控制感染, 保护手术皮肤免疫屏障, 提前做好手术室环境的消毒, 对SSI进行实时监测; (5) 牢固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 重视患者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的整体性, 遵循护理持续质量改进原则, 可有效提高病区护理质量管理, 防范医疗护理风险。

教学效果评估模式研究 篇9

一、在从事资产评估的教学的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方式及方法过于简单

现在,在资产评估的教学过程中,教学方式主要以基础理论知识讲解为主, 同时又用相对应的章节习题来巩固相关的理论知识,这种教学方式的好处是通过做练习的方式使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的更加扎实。但其不足之处在于:

第一,老师作为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导者,以老师讲授知识为主,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从而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导致学生学习的热情不高,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第二,不同习题之间往往是孤立的且相对简单,学生不能通过习题来培养自己的综合能力。不利于学生在实践中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资产的综合分析,以及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程考核方式以期末考为主,大多数高校资产评估课程的考核方式多采用期末考试方式,有的高校有可能在注重期末考试的同时,也加入一些平时成绩,但大多数都形同虚设,老师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时只注重期末成绩。虽然这种方式相对公平合理,且实行起来相对容易,但是它只能在一些方面上反映学生对所学的相关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而对于学生所具有的专业能力的形成及相关的专业综合素质的优劣则无法进行全面的判断。

(二)课程教学与实践结合不紧密

资产评估是一项实践性与技术性很强的学科,特别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过程当中,资产评估教学方式不能只满足于对理论知识的讲授,对于学生所学知识不能仅仅是让他们了解评估的相关理论知识,评估的程序以及应用所学的方法会做评估的相关练习题,而是要求学生在掌握相关的评估的理论基础上,使理论和实践能够紧密结合起来,培养能够适应社会和现代企业发展具有扎实理论和实践能力的资产评估人才。迄今为止,许多高校的资产评估教学活动以课本为主,缺少实训环节,以最后的期末成绩作为考核这门评估课程的标准,整个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被动地去接受所学的知识,专业实验室没有相关的实验设备和软件,在校外也没有建立这门课程的实训基地。

二、资产评估教学改革的相关建议

根据评估所处的行业和评估所处的专业课程的特征,提出以下资产评估课程改革建议:

(一)引入多种教学方式

1.引入案例教学的方法。案例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在教学当中应用案例,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实践,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应当是教学的设计者和激励者。鼓励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案例的讨论,启发和促使学生通过阅读案例来发现问题、进而通过所学的知识来分析问题,以达到最终解决问题的目的,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传统的以教师讲授,学生被动地学习的教学方法进行对比,引入案例法进行教学不但能够培养和提高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进行实践能力,和在实践过程中的决策、创新能力以及综合的素质,而且能够提高学生对该门专业课程的掌握,从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而有利于教师教学效率的提高,促进学和教的合谐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案例教学方法, 需要教师有针对性地挑选相关案例并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启发和引导:

首先,针对不同章节内容,要精挑细选的选择适合的案例。例如,在基础理论部分在评估中讲收益法时,可以以无形资产为例,讲其收益的构成、折现率和年限的确定等,能够使学生能很容易掌握收益法的计算。而在应用部分,案例应该包括以前所学的相关评估的理论基础知识。因此,在进行案例选择时,要注意充分运用所学的相关评估知识,使大部分所学的知识能够应用在案例中。假设,在进行企业价值评估教学时,最好选择的案例应有机器设备,又有流动资产、证券投资、房屋建筑物和商誉、专利权等,尽可能地包含前面所学的相关章节的内容,能够温故而知新,既巩固了原有的知识,又使自己的综合分析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其次,要通过各种方式对所选的案例进行剖析,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教学方式视觉上的效果,将案例制作成不但包括各种形式的文字、图表还包含各种动画等电子文档的形式,使案例的表现形式更加全面生动。对学生的要求是:学生应仔细阅读案例,老师通过正确引导、讲述某案例所运用的相关理论及相关理论的适用范围, 让学生进行分组案例讨论,寻找解决案例的方法,并最终根据所找到的方法得到该资产的公允价值。针对每个案例,每个项目小组要最终提交资产评估报告书。在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的重点在于教师在学生分析与解决案例时如何进行积极的引导和评价,这一方面是要使教师知道如何引导学生分析解决案例,另一方面是在案例解决之后,教师要能够知道,对于学生的创新部分及没有考虑到的部分如何进行评价与讲解。

2.分步教学法。根据目前资产评估课程讲授的体系,分别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1)资产评估的理论知识。这部分主要讲资产评估的概念、原理及评估方法。 对于这部分内容主要是以老师在课堂讲解和让学生在课堂练习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这样做的好处能够使学生具有扎实专业理论基础知识,为后续章节的学习做准备。

(2)资产评估实务。这一部分按资产评估不同类型进行章节讲解,这是需要学生学习中应当重点掌握的部分,教师需要在进行理论讲授过程中穿插案例讨论来进行,通过教师讲授理论知识,让学生掌握基本理论方法,然后通过案例再巩固基本理论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根据评估的主要目的和意图的不同以及评估标的物存在各种各样的差异,因地制宜地选择合适的评估方法, 评估被评估资产的公允价值。还要注意一点,在学习这一部分的内容中,根据教学的重点,采用的教学方法应有区别,其中房地产的评估、机器设备的评估、无形资产的评估是学习的重点章节,教师应当在教学当中起到主要作用,采用讲、练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这部分知识,对于证券资产、企业价值、资源型资产及其他资产评估等非重点教学章节,内容相对简单,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以通过布置任务,提出问题等方式进行引导,让学生进行自学。

(3)资产评估报告撰写。这一部分内容,教师可以在进行讲授基础知识的同时,辅以专业评估机构所做的资产评估报告,使学生能够了解实际的评估报告的真实面貌,这比教师一味地讲授资产评估报告的撰写流程更能取得好的效果。

(二)对考核方式的改革

传统的考试方式通过期末试卷考核的方式,能够较好地评估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优劣程度,但是对学生专业技能等综合素质的优劣明显缺乏考核依据。 因此,资产评估学的考核方式改革应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的,进行以能力为中心的的考核。考核方式进行改革的重点在于考核学生的综合素质,考核的范围大致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到课率情况、课堂综合表现,学生参与案例讨论的参与度、作业完成质量、期中考试的成绩、综合实训过程中的所有表现情况等。 并且考核的过程应贯穿在课程学习的始终,通过设置的学生能力评价标准分阶段对学生各项指标进行评价和打分,来考核学生对该门课程的掌握程度。

(三)实践环节改革

1.实验室教学方式。实验室教学是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一环,通过实验室教学可以事先模拟一些特定的实践操作, 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一方面是实验室实验,主要包括两部分的内容:一是认识实习,二是实际操作。认识实习是就针对房屋和机器设备等实物资产,由于学生对其结构不了解, 通过认识实习了解其相应构造和有关的技术参数,进行直观式教学,这样可以使学生通过认识实习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资产的相应构造和资产评估时需要注意的相关问题,为今后学生进行企业实习和真正从事资产评估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实际操作主要是给学生假设相关经济业务的场景,让学生独立完成或通过建立项目小组的方式共同完成该经济业务的评估活动。

另一方面是建立校内资产评估课程模拟实验室。学校应继续加大对资产评估学课程实验的投入,建立校内资产评估学课程模拟与仿真实验室,通过运用相关的资产评估学模拟与仿真实训软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资产评估实验教学。

2.通过校企联合办学,建立校外资产评估学实训的基地。通过学校和企业联合办学的方式,建立学校与资产评估有关的评估专业机构的长期合作关系,利用校企联合的实习基地,组织学生利用假期及课余时间到合作的评估机构去, 通过建立资产评估项目小组方式参与到评估的实际工作中去,以达到在实际工作中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培养他们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素质,从而为将来从事与资产评估相关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对于实践教学的管理方面,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关注的是:

第一,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从业素质和从业道德,为今后进行执业做准备。

第二,学生在企业进行实践工作中, 学校要派专门的专业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和管理,学生在企业中如果遇到问题后,专业教师指导学生去积极的思考,找出症结所在,使学生能够独立地找到解决和处理问题的方法。

第三,企业实习工作结束后,专业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在企业实际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归纳和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资产评估学这一专业课程在社会经济中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地位和作用。 而高校是培养资产评估人才的基地,如何培养理论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资产评估专业人才对高校而言任重道远。资产评估教学进行改革也是今后教师应该重视与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摘要:文章就目前高校资产评估教学不能适应应用型人才目标的要求,针对资产评估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资产评估教学在教学方式、考核方式和实践教学等方面的改革模式,以期对高校资产评估教学有所帮助。

上一篇:人力资源评价下一篇:听力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