疟疾患者

2024-09-10

疟疾患者(精选10篇)

疟疾患者 篇1

疟疾属于人类传染病之一, 染病患者主要表现出寒颤、出汗以及高热等典型的临床表现。本研究对血液检验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 以期为该病的诊断提供参考信息,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自2009年12月至2010年12月期间通过镜检共确诊42例疟疾患者, 均被检出感染间日疟原虫。其中男27例, 女15例。病人年龄在8~62岁之间, 平均为 (31±12) 岁, 将42例疟疾患者作为实验组。对照组选取体检正常者42名, 其中男29名, 女13名, 年龄在14~61岁之间, 平均为 (31±10) 岁。

1.2 检验方法

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各抽取2mL静脉血置于 (2mg/mL-1EDTA-K2) 抗凝管中混匀, 室温静置0.5h后进行成分分析, 对检出的血小板异常血液样品进行手工复检, 全部标本均在2h内检查, 并推片通过瑞氏染色在油镜下观察疟原虫。另取2mL静脉血检测血清总胆固醇 (TCH) 。本组血液分析采用迈瑞BC-5500型号血细胞分析仪, 总胆固醇含量检测采用日立7180型号生化分析仪。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确定血液检测相关指标的参考范围[1]。

1.3 数据统计处理

本组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2.5进行统计分析, 采用t检验, 对于P<0.05代表差异显著, 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实验组相关血液检测结果

WBC下降者有10例, 占25.0%;RBC下降者有18例, 占45.0%;Hb下降者有18例, 占45.0%;PLT下降者有35例, 占87.5%。其中各项常规血液检测指标合格, 但仅PLT指标下降者有15例, 占3 7.5%。TC H的参考值在3.3 5~5.7 0 mmol·L-1范围内, 本组TCH下降者占75%。

2.2 实验组与对照组常规血液检测指标对比结果

对照组在RBC、Hb以及PLT3个指标方面均高于实验组, 差异显著, 具有统计学意义;2组在WBC以及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 (RDW) 2项指标上无明显差异, 不具统计学意义。2组对比情况见表1。

2.3 实验组和对照组TCH对比结果

实验组TCH为 (2.6±0.5) (1.8~3.7) mmol/L, 对照组TCH为 (4.7±0.6) (3.5~6.7) mmol/L, 进行1∶1配对t检验, 差异显著 (P<0.001) , 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从本组结果能够看出实验组患者血小板计数下降是疟原虫感染最明显的相关指标, 少数患者的PLT甚至下降至 (10~30) ×109·L-1此外, RBC以及Hb也出现明显降低, 但WBC未发生明显变化。血清总胆固醇 (TCH) 水平下降也可作为疟原虫感染诊断参考之一。有报道显示间日疟原虫感染能够使患者的TCH、高、低密度脂蛋白 (HDL-c与LDL-c) 含量下降, 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 具有统计学意义[2]。国外已有关疟原虫感染导致患者血脂水平的变化的相关报道[3], 国内尚未见相关报道[4]。本组结果显示疟疾感染者总胆固醇含量下降, 同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 但本组分析中测定总胆固醇的疟疾感染病例数仅有42例, 如能进一步增大样本量将更加具有统计学意义。总之, 本组结果提示将RBC下降、Hb下降、TCH下降以及PLT计数下降作为疟疾感染诊断的辅助指标, 将为疟原虫感染的诊断提供有价值参考。

摘要:目的 分析并评价常规血液检测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在疟疾感染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比分析42例疟疾患者和42名健康对照者的RBC、Hb、WBC、PLT以及TCH等各项血液相关指标。结果 对照组在RBC、Hb以及PLT3个指标方面均高于实验组, 差异显著, 具有统计学意义;2组在WBC以及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两项指标上无明显差异, 不具统计学意义。实验组TCH为 (2.6±0.5) (1.8~3.7) mmol/L, 低于对照组TCH为 (4.7±0.6) (3.5~6.7) mmol/L, 差异显著 (P<0.001) , 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将RBC下降、Hb下降、TCH下降以及PLT计数下降作为疟疾感染诊断的辅助指标, 将为疟原虫感染的诊断提供有价值参考。

关键词:疟疾患者,血液检验,疟原虫,疟疾诊断

参考文献

[1]叶应妩, 王毓三, 申子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第3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6.

[2]李雪宏, 黄海燕, 张淑贞, 等.间日疟患者血细胞参数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中国热带医学, 2007, 7 (12) :2219~2220.

[3]Koltas IS, Demirbindin H, Hazar S.Supportive presumptive diagnosis of Plasmodium vivax malaria[J].Saudi Med J, 2007, 28 (4) :535~539.

[4]俞小忠, 董敏, 夏燕, 等.92例间日疟患者血液细胞参数变化及其意义[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1, 12 (7) :876~877.

与疟疾抗争 篇2

而世界上总有那么一些人,不知疲倦地做着公益事业。他们默默无闻地做了不少事情,却又几乎不为人知晓。如同本期为你介绍的南非女歌手Yvonne Chaka Chaka一样。让我们来看看她在音乐家的身份之外,为着非洲的抗疟疾事业中,做过些什么,又有过哪些经历和故事。

Lucy: Hello. I’m Lucy Ashe with some extraordinary personal stories from around the world.

Now Yvonne Chaka Chaka is known to many as the “Princess of Africa”. Nelson Mandela refers to her as one of his daughters. Born in Dobsonville, Soweto, she first shot to fame with a song called “I’m in Love with A DJ” and another dance-floor hit about the pleasures of drinking beer. She’s since recorded 20 2)albums, but she’s also found the time to work as one of 3)UNICEF’s goodwill ambassadors, campaigning to prevent malaria and HIV.

Yvonne has spent the last 18 months traveling around Africa to investigate improvements in health care and in the rights of women and children. The result is a documentary, “The Motherland Tour: a Journey of African Women”, which is being screened in London ahead of the gathering of world leaders in New York next week. They’re meeting to discuss the progress of the Millennium Development Goals, which aim to 4)drastically reduce poverty, disease and hunger by 2015.

When Yvonne came into our studio in London, she started off by telling me that she had a very personal reason to want to get involved.

Yvonne: Six years ago I lost one of my musicians. I’d come from Gabon to perform—it was South Africa’s 10th anniversary since we had our freedom—and it was an amazing trip that we had. Little did I know that, when we’d get home, one of my musicians would have contracted malaria from Gabon. And when we got home, three days later she died of 5)cerebral malaria. So for me it was so

6)traumatizing because she was 38 at that time and she had left a nine-year-old boy, so it made me want to do something.

Lucy: What were the 7)symptoms? I mean, did you know that she was ill?

Yvonne: Well, we actually didn’t know. You know, she just complained of headaches and fever and things like that, and she went to the doctor and the doctor said, “You’ve got fever”, and so for me she was 8)misdiagnosed. You know, if I knew what I’ve known now [sic] I would have insisted that she go for malaria test [sic] and “you do this, you do that”because it is preventable, and it’s curable.

But I think God works in wonders because six months down the line I got a call from UNICEF. They wanted a goodwill ambassador. And when I told them about my story, and I said “If I have to air my views, if I have to be educated, if I have to educate people there as well, I want to do…to deal with malaria.” And when I had…had learned that malaria kills 3,000 people a day, that was even more 9)traumatic for me. I said to myself, “I know people have been doing something, people have been helping, but I need to get on board and do something.” And that’s how it started.

Lucy: And this past year you’ve been spreading the message, telling people about how they can protect themselves from malaria. What sorts of things have you been doing?

Yvonne: You know, the past six years being UNICEF’s goodwill ambassador, going to different countries, learning about different things and talking to different women, but the past 18 months have been the most eye-opening to me and very interesting, meeting women like Hupa in Tanzania, the cheerfulness…

Lucy: And talking of Hupa; I mean she had a very personal reason for wanting to tackle malaria, didn’t she?

Yvonne: Hupa had lost her son, you know, at a very early age, and she also had suffered with malaria as well. So when her son died, she decided she wanted to be a…a community health worker; she wanted to help other people; she wanted to go out there and say to them, “Malaria does kill but malaria’s preventable. You can use your bed net and you can be prevented from malaria.” So it’s people like Hupa that me (I) and you will always take for granted and say, “They’re not educated; they’re

10)disenfranchised,” but these are the women for me whom I look at and I think,” These are unsung heroes and these are the women who do something for their communities with very, very little”.

(music)

And it is just amazing, you know, for me, knowing how is it like [sic] to sleep without food, knowing how is it like [sic] to see a woman who is suffering and trying to make ends meet. And for me it’s like I am doing very, very little. And for the fact that I’m who I am today, a musician who’s recognized in the whole of Africa, and I can go and talk to my people, I can be in any place anywhere and I can still go back to my squatter camp or “informal settlement” and be with my people and say to them, “I’m a woman, you are women as well, and we can all work together.”

露西:各位好,我是露西·爱什,搜罗全球各地的精彩人生故事,与您一同分享。

如今伊冯娜·查卡·查卡名声在外,人称“非洲公主”。 纳尔逊·曼德拉还称她为自己的女儿。伊冯娜在南非索威托地区的朵森维尔出生,以一曲《恋上DJ》和以畅饮啤酒为主题的另一大热舞曲一举成名。自此,她先后灌录了20张大碟,同时她还挤出时间担任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宣扬预防疟疾及艾滋病的信息。

过去这18个月,伊冯娜走遍非洲视察当地在医疗和妇女儿童权利方面的改善情况,其成果拍成了一部纪录片《母亲大地之旅:非洲妇女的旅程》。该片现正在伦敦上映,赶在了下周于纽约举行的世界领导人聚会之前。他们将聚会讨论千年发展目标的进度,该目标旨在于2015年之前大幅度减少贫困、疾病和饥荒人口。

来到我们伦敦的工作室,伊冯娜一开始就告诉我她积极参与这些活动的一个非常切身的动因。

伊冯娜:六年前,我失去了一位音乐人。我那时从加蓬去参加表演——那是南非独立十周年庆典活动——很难忘的一次旅程。我万万没想到结束表演回来后竟会发现我的一位随团音乐人早已从加蓬感染了疟疾。我们回到来,三天后,她就因为脑型疟疾而病逝。我伤心欲绝,因为她那时候才38岁,留下一个九岁大的儿子,所以,当时我很想做点什么。

露西:她有什么症状吗?我意思是,你那会儿知道她生病了吗?

伊冯娜:我们真的不知道。你知道吧,她只是说自己头疼发烧之类的,然后她去看医生,医生也只是说“你发烧了”,所以在我看来,她那时候是给误诊了。如果当时我具备现在所知的那一切相关知识,我肯定会坚持让她作疟疾检验,让她这样那样做,要知道,疟疾是完全可以预防,也可以治愈的。

但我觉得上帝的力量是很神奇的,因为六个月后,我收到了来自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电话。他们要找一位亲善大使,我就告诉他们我身边的这个故事,我说:“如果要我说出自己的看法,要我接受培训,要我去教育他人,我想做……处理疟疾这方面的工作。”后来当我知道每天有三千人死于疟疾的时候,更是觉得痛心。我对自己说:“我知道一直有人在努力,在帮忙改善情况,但我也要加入,要尽我的一份力。” 我就是这样开始的。

露西:过去一年,你一直在宣扬预防疟疾的知识,告诉人们怎样去避免感染疟疾。你都做些什么类型的工作呢?

伊冯娜:你知道吧,过去六年,作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亲善大使,我去了很多不同的国家,学习了解了不同的东西,与各地不同的妇女进行了交谈,但最近的18个月是最令我觉得眼界大开的,十分有趣,能在坦桑尼亚遇到像胡葩这样的女士,那么乐观……

露西:提到胡葩,我想她之所以要对抗疟疾是有非常个人的理由的吧?

伊冯娜:胡葩的儿子在很小的时候就死于疟疾,她自己也患过疟疾,所以在她失去儿子的时候,她就决心要成为一名社区医疗工作者,要帮助其他人,要站出来跟他们人说:“疟疾是能致命,但也是可以预防的。你们可以用蚊帐,这样就可以避免感染疟疾。” 你和我也许会对胡葩这些人不以为然,会说“他们既无知又穷困”,但在我遇见这些女性后我会觉得“她们是一群无名英雄,以极其有限的资源为自己的社区贡献力量。”

(音乐)

整个经历太难以置信了,我懂得了饥饿难眠是怎样一种感受,了解到当看着一个女人为糊口奔忙受苦受难时我心里那种感觉。我觉得自己做的还是太少了。现在,作为享誉整个非洲的一名音乐人,我可以去跟我的族人宣讲,我可以随便去任何的地方、任何的地区,我还是会回到那些寮屋营地,也就是“非法临屋区”,跟我的族人们说:“我是女人,你们也是女人,我们可以齐心协力,做点事情。”

文化小链接:Millenium Development Goals 关于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

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首脑会议于2010年9月20日至22日在纽约举行,各国承诺将借助会议成果文件中确定的行动议程、政策和战略,尽一切努力到2015年实现千年发展目标。会议期间发起了一系列为妇女和儿童的健康及其他消除贫困、饥饿和疾病的新承诺:

GOAL 1: Eradicate Extreme Poverty & Hunger 消灭极端贫穷和饥饿

GOAL 2: Achieve Universal Primary Education 实现普及初等教育

GOAL 3: Promote Gender Equality And Empower Women 促进两性平等并赋予妇女权力

GOAL 4: Reduce Child Mortality 降低儿童死亡率

GOAL 5: Improve Maternal Health 改善产妇保健

GOAL 6: Combat HIV/AIDS, Malaria And Other Diseases 与艾滋病毒/艾滋病、疟疾和其他疾病作斗争

GOAL 7: Ensure 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 确保环境的可持续能力

疟疾患者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市直各医疗单位、各乡镇卫生院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疟疾疫情报告和相关的监测资料。

1.2 方法

按疟疾防治手册要求制作厚、薄血膜, 统一采用吉氏染色法[1], 用100×5倍光学显微镜检查。结果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

1.3 诊断标准

执行卫生行业标准WS 259-2006疟疾诊断标准。

2 结果

2.1 流动人口类型

从消灭疟疾后的1999年开始, 我市共检查疟疾流动人口9259人, 检出疟原虫阳性8例, 发病率为0.086%。其中, 对106名疟疾发热病人进行血液检查 (下称血检) , 阳性8例, 发病率7.547%。非发热人群9206人中未发现疟原虫阳性者。外来流动人口疟疾血检9206人, 疟原虫阳性7例, 阳性率为0.076%;外出回归流动人口疟疾血检53人, 疟原虫阳性1例, 阳性率为1.886%。

2.2 疟原虫种类

1999—2007年发现8例疟原虫病例中, 7例为间日疟, 占87.5%;2001年出现1例三日疟, 占12.5%。未发现恶性疟。

2.3 季节分布

1—3月无阳性病例, 4—12月期间发现疟疾阳性病例8例, 其中5—10月发现7例, 占87.5%, 与流行季节基本相符;12月仅出现1例, 占12.5%。

2.4 性别与年龄分布

病例均为17~56岁的成年男性。17~50岁6例, 占75%;50岁以上2例, 占25%。

2.5 职业分布

种植、护林3例, 水利建筑2例, 经商1例, 学生1例, 其他1例

2.6 地区分布

省外6例, 以海南、湖南、云南和安徽为主。广西区内2例。

2.7 疟疾史

8例患者中有3例在疫区感染后未出现明显疟疾症状, 3例在疫区已发病或未治愈, 到本市后1~3周出现症状。2例复发。

2.8 疫点及病例处理

已确诊的疟疾病例, 即予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备案, 间日疟病例即给予氯喹加伯喹进行现症治疗, 1个月抗复发治疗和次年在流行季节开始前进行休止期根治[2] (5d 3疗程) , 2007年后采用8d双疗程疗法, 如为恶性疟病例采用青蒿琥酯加伯喹治疗。对疫点居民进行血检, 给予预防服药, 并对周围环境进行药物喷洒灭蚊和采取健康宣教等综合措施。

3 讨论

梧州市从1988年起未发现内源性或继发性疟疾病例。1999年起进入消灭疟疾后的监测阶段。我市属沿海地区, 又是国际宝石之都, 邻省和区内各县到我市从事经商、建筑及宝石加工的外来流动人口相对较多, 外出回归的人员较少。在做好未外出发热病人疟疾血检时, 对外来人员疟疾血检, 尤其是流行季节的外来青壮年发热病人疟疾血检显得更为重要, 我市的流动人口传染源相对集中在海南、湖南、云南和安徽这几个省, 职业主要是农、林、水和建筑业等重体力劳动者, 这类发热人群的疟疾血检阳性率高达7.55%。居民的求医行为、自我防护意识和行为, 均与居民的疟疾防治知识有关[3]。开展必要的多形式的卫生健康知识宣传, 使群众提高疟疾防病意识, 有疑似症状时可主动到疾控中心就诊。目前, 市场经济体制下和卫生行政管理比较健全的基层卫生网仍具优势[4], 继续健全和巩固基层灭疟网是今后工作的关键点。投入适当的人力和财力资源, 阻断疟疾从流动人口中输入这一环节, 将是我市疟疾防治的主攻方向。

关键词:疟疾,消灭,流动人口,疫情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地方病防治局.疟疾防治手册.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8:166-168.

[2]李锦辉, 覃业新, 林珍, 等.1995—2004年广西疟疾监测方法及效果评价.广西预防医学, 2005, 11 (6) :327-329.

[3]盛慧锋, 郑香, 施文琦, 等.贵州省从江县疟疾局部暴发的影响因素分析.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07, 25 (3) :228.

沙璜岛成功治愈疟疾 篇4

"After the tsunami (2004), there was an increase in malaria cases in Sabang,"recalls Dr. Titik Yuniarti, Head of Communicable Disease Control in the district health office. "In 2008, we started working with UNICEF to eliminate malaria."

Financial and technical support from UNICEF catalyzed greater government investment in controlling malaria and in enhancing health systems – –and budget allocations from the local government have steadily increased. Reporting has improved among hospitals and private physicians, as has more rapid investigation of reported cases.

In addition to political commitment and community engagement, strict malaria surveillance by the local health department was essential. The local health office included each malaria case in a database, providing information on all possible aspects that may have influenced a person’s risk of exposure, including where he or she lived and whether there were habitats of Anopheles mosquito larva nearby.

These efforts have yielded enormous success. "[T]oday we can claim that we no longer have any indigenous cases on the island," says Dr. Yuniarti.

输入性恶性疟疾41例临床分析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共收治39例恶性疟疾, 其中女性2例, 男性37例;年龄20-55岁, 平均年龄41.8岁, 既往患者均健康。其中7例在国外曾患疟疾。技术工人17例, 占41.4% , 农民9人占21.9% , 民工5人占12.7%, 商业服务6人占14.6% , 干部职员2人, 家务及待业1例, 不详者1例。所有患者发病前15天内或发病时, 均在非洲工作或居住。其中安哥拉12人, 加纳4人, 尼日利亚4人, 马里4人, 喀麦隆通4人, 几内亚3人等。

1.2 临床诊断标准

诊断原则:输入性恶性疟疾诊断首先依据按照《疟疾诊断标准》, 明确疟疾诊断;然后再根据输入性疟疾的判定标准 (2) 确定是否为输入性疟疾。

临床诊断标准:依据 (2) 具有流行病学史并且有典型临床表现者, 或者是具有流行病学史、无典型临床症状但是对假定性治疗有效。

1.3 病原学诊断

1、末梢血涂片吉氏染色后镜检, 厚片查原虫及原虫密度, 薄血膜涂制均匀固定查原虫形态, 发现小滋养体。2快速检测原虫抗体阳性。

2 结果

2.1 流行病学特点

所有患者均是从非洲国家归国人员, 2010年1-12月24 例, 2011年1-3月17例。主要是青壮年男性, 37例, 占90%以上 , 主要居住国家是恶性疟疾流行严重的疫区国家, 国外居住时间1个月至2年不等, 3例是城市人员, 其中 1例在非洲定居, 2例在非洲做生意。34例是农村人员, 均是劳务输出, 到国外主要是技术工和务农。

2.2 临床表现

入院时患者病程3-26d, 平均4.7d, 入院后24h内给予明确诊断。所有患者均畏寒、发热, 发热无规律性, 每天均发热, 呈稽留热, 最高体温40.2℃, 头痛者32例占78%, 四肢酸困36例占87.8% , 出汗者14例占34.1%。结膜充血12例占29.2%, 皮肤明显干燥、潮红者12例占29.2%, 伴有腰痛6例占14.6%, 意识障碍4例占9%, 黄疸18例占43.9%, 腹痛、恶心、呕吐、纳差者2例占4.8%。 重症病例 23例, 占56% , 轻症18例, 占43.9%。

2.3 实验室检查

入院第二天晨空腹抽静脉血检验及其他辅助检查。

2.3.1 血常规异常者18例占43.9%, 其中白细胞值异常者12例占66.6%, 其中高于正常者4例占 33.3%, 最高者18×109/L, 低于正常者8例占66.6% , 最低值1.3×109/L、平均3.21×109/L。血红蛋白异常者21例占51.2%, 均是降低 (53g/mL-110g/L) 、平均7.02g/L。全血细胞减少者3例占16.6%, 单纯血小板减少者3例占16.6%, 血少板最低5×109/L。

2.3.2 肝功能异常者24例占58.5%, 其中总胆红素升高者19例占46.3%, 以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 总胆红素最高196mmol/L, 平均85.23mmol/L。谷丙转氨酶升高者12例占50%, 最高372u/L平均值135u/L, 谷草转氨酶升高者13例占54.1%, 最高值114u/L, 平均值97u/L。

2.3.3 肾功能异常者11例占26.8%, 其中肌酐大于400mmol/L者4例占36.3%, 最高值927mmol/l, 均值624 mmol/L。

2.3.4 心肌酶检查 2例异常, 肌酸激酶及肌酸激酶同工酶均升高, 1例轻度升高、未超过正常值2倍, 1例超过正常值的4倍。

2.3.5 胸片检查 3例合并肺部片絮状阴影, 余均正常

2.3.6 彩超检查 肾脏体积增大者5例, 脾脏肿大者15例, 为轻度肿大, 余均正常。

2.3.7 心电图检查:均正常

2.4 病原学检查

就诊后立即进行病原学检查, 检查原虫及密度, 治疗前原虫密度10000-320000个/uL, 平均为43560/uL。其中一例在家服用双氢青蒿哌喹片后后到我院检查密度为4500/uL。原虫形态小, 胞质仟细, 主要呈“﹗”、飞鸟、“v”行或断环等形状。

2.5 并发症

贫血21例占51.2%, 其中轻度贫血13例占61.9%, 中度贫血6例占28.5%, 重度贫血4例占19%。肾衰竭6例占14.6%, 休克 3例占7%, 肺出血1例, 脑病3例占7%, 全血细胞减少3例占7%, 单纯血小板减少3例占7%。多脏器损害者3例占7%。

2.6 治疗

32例应用蒿甲醚治疗, 80mg肌注每天1-4次, 首剂加倍, 总疗程应用5-7d。6例应用青蒿琥酯治疗, 60mg、静注每天2次, 首剂加倍, 疗程5-7d。血涂片查不到原虫2次后停药。3例应用双氢青蒿琥酯哌喹片口服总剂量8片 (每片含双氢青蒿素40mg, 磷酸哌喹320mg) 治疗, 首剂2片首剂后6-8h、24h、32h各2片。每天检查原虫密度, 调整药物蒿甲醚或青蒿琥酯的用量。病程15d左右给于双氢青蒿素哌喹片口服, 2片/次, 每天2次, 共服用2d, 防止复发。4例严重肾衰竭者给予血液透析治疗, 透析3-6次不等, 血肌酐降至400mmol/L以下, 且逐渐下降者, 可以暂停透析, 给予观察及对症治疗。

2.7 预后

1例脑型疟昏迷患者, 经蒿甲醚治疗一周治愈, 病程15天左右, 再次出现发热, 体温逐渐升高, 血涂片查到疟原虫小滋养体, 诊断为恶性疟再燃, 再治疗一个疗程, 治愈出院。1例入院时全身多脏器衰竭, 抢救治疗4d无效死亡。1例合并吸入性肺炎、肺出血, 治疗10d后转综合医院进一步就治, 后治愈出院。3例应用呼吸机辅助呼吸, 4例重度贫血, 多次输注红细胞后贫血改善不明显, 好转出院, 2例肾功衰竭患者血肌酐200左右出院, 余均治愈。其余患者均治愈出院, 治愈率85.3%。平均住院时间7d。出院2个月后随访, 无1例复发, 5例好转患者均痊愈。并要求患者随时与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联系。

3 讨论

疟疾是一种虫媒传播性疾病, 主要症状是间歇性发热、寒战、大汗位特征性表现, 伴有贫血、肝脾肿大等症状。分为恶性疟疾、间日疟、三日疟、卵虫疟四型。恶性疟流行主要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每年3-5亿人感染、超过100万人死亡[1]。非洲、南美洲是严重流行区。我国主要是以间日疟为主, 当前仅分布在海南省和云南省, 三日疟原虫少见, 在南方散发;卵形疟疾进云南有少数报道[2]。近几年由于外出务工人员、旅游人员的增加, 特别是到恶性疟疾流行猖獗的地区非洲, 进行建筑、务农等工作, 卫生条件差, 野外作业多, 蚊虫多, 感染机率高, 导致输入性疟疾的不断增加。

我院作为省内唯一一家输入性疟疾治疗中心, 2010年1月-2011年3月, 我院共收治了43例输入性疟疾病例, 三日疟2例, 恶性疟41例。本组病例均为青壮年, 男性占绝大多数, 从非洲国家回国后1-14d内发病, 发病后3-27d到我院就诊, 症状复杂多样。首发症状主要是畏寒、高热、头痛、全身酸困、汗出, 寒战少见, 发热无明显间歇性和规律性, 基本都是无规律发热, 每天均发热、持续时间长, 不宜退热, 退热后汗多, 早期表现类似重感冒症状, 肝脾肿大者少见, 与文献[3]报道一致, 中国人以高热、畏寒头痛、全身酸困多见, 可能与中国人初次感染、平时体质强, 机体反应剧烈有关, 非洲人以肝脾肿大、贫血多见, 可能是疟疾多次感染发作引起。本组主要并发症贫血、肾功能衰竭者多见、休克、脑病等。死亡率1/41, 明显低于报道的12%, 可能与我省政府的高度重视, 积极宣传教育, 发病后及早就医、正规治疗有关。

本组病例还有6 例患者出现单纯血小板减少和全血细胞减少, 原因不清考虑与疟原虫毒素有关。由于恶性疟疾症状类似感冒症状, 无特异性, 临床中易误诊、漏诊, 延误治疗, 增加死亡率。故凡是从疫区的归国人员, 归国后27d内出现上述症状及腹泻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对症治疗2d无效, 应考虑到恶性疟疾, 及时给予相应的检查和治疗。有资料显示临床上可观察原虫数量作为检测项目, 如果厚片每视野300-500就有可能发生重型疟疾, 如每视野600个以上则极易发生重型疟疾[4]。

个别病人在感染短时间内出现重症, 危及生命, 可能与原虫引起红细胞变形能力减弱, 易黏附于毛细血管壁, 使内皮损伤, 激活凝血系统, 微血管内广泛血栓形成, 造成血管阻塞、出血, 是组织细胞缺血缺氧氧化坏死[5]有关, 还与个人体质有关, 一个国际研究小组说, 他们找到了一种名为Treg的免疫细胞 (全称为调节性T细胞) , 会使疟疾患者病情转为恶性。研究人员解释说, 这是因为Treg细胞会"关闭"人的免疫系统功能, 使疟原虫不受控制地增长。

恶性疟疾的防治以青蒿素为主, 联合双氢青蒿哌喹片。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对恶性疟配子体有抑制作用, 对脑型疟和抗氯喹恶性疟疾的疗效尤为显著, 其24 h清除原虫达95%以上。作用机理是在用药后的30 min青蒿素的衍生物二氢青蒿素在感染疟原虫的浆细胞内出现, 聚集在疟原虫的膜系结构, 入核膜、线粒体膜、核糖体膜粗面和光面内质网, 损伤其膜结构的通透性和功能, 导致疟原虫的死亡[6]。

所以恶性疟疾时可治疾病, 早期治疗效果更好, 减少并发症、后遗症。笔者认为,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关键, 防止第一代第二代感染的发生。

摘要:目的 了解河南归国人员恶性疟疾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收治的41例输入性恶性疟疾患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 血涂片疟原虫密度、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 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均为归国人员, 在血涂片发现疟疾小滋养体, 均符合输入性恶型疟疾的诊断, 所有患者均发热, 19例出现黄疸, 6例出现肾功能衰竭, 6例出现血液系统改变重度贫血、血小板重度减少, 所有患者均给予蒿甲醚针或青蒿琥指针治疗, 及对症治疗 (血液透析、输血等) , 1例死亡, 3例好转、其余均是治愈出院。结论 凡是归国人员特别是从非洲国家的归国人员, 出现发热、头疼等症状, 应该高度警惕恶性疟疾的可能, 到正规医院检查, 治疗越晚, 并发症越多, 死亡率越高, 医疗技术人员, 应提高监测水平。蒿甲醚或青蒿琥酯或双氢青蒿哌喹片疗效好, 及时治疗, 降低并发症及死亡率。

关键词:输入性恶性疟疾,蒿甲醚,素青蒿琥酯针,双氢青蒿哌喹片

参考文献

[1]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Severe faleiparum malaria[J].Trans RSoc Tmp Med Hyg, 2000, 94 (1) :1-90.

[2]汤林华.输入性疟疾的诊治与管理[M].第一版.上海科技出版社.2010:20.

[3]黄建荣, 恩加惠.艾里.中国人和非洲人恶性疟疾的临床特征分析[J].中国热带医学, 2001, 1 (3) :244.

[4]吝江涛, 周风岭.坦桑尼亚重症疟疾44例治疗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 2009, 4 (35) :76.

[5]White NJ, Ho M.The pathophysiology of malaria[J].Adv Parasi-tol, 1992, 3l:34-73.

146例输入性疟疾的临床分析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46例均为国外工作后回国人员, 包括赤道几内亚、刚果 (布) 、尼日利亚、缅甸4个国家, 在疫区生活时间为6月至1年。自回国后均未到国内疟疾高发地区、无疟疾接触史、无输血史。均通过显微镜血涂片检查见疟原虫环状体, 并住院驱虫治疗。本组病例均为男性, 年龄24~55岁, 平均年龄35.5岁, 回国后发病时间为16~189 d, 平均32.3 d, 这次病程3~30 d, 平均7.8 d, 96人次为首次发病, 治疗后复发3例。平均住院16.3 d。

1.2 临床表现

本组病例中:有回国后到我院进行血液疟原虫的筛查, 发现79例隐性感染。另67例患者为就诊患者, 66例出现典型的畏寒、发热、汗出、热退。1例仅表现为乏力, 头痛。发热患者热型不规则, 部分表现为稽留热, 其中37.5~38.5℃23例 (占就诊患者34.3%) 、38.6~39.0℃18例 (占就诊患者11.9%) 、39.1~41.0℃25例 (占就诊患者37.3%) 。头痛64例 (占就诊患者95.5%) ;21例 (占就诊患者31.3%) 出现呕吐;3例 (占就诊患者4.5%) 出现酱油色尿、巩膜黄染、贫血等溶血性贫血的表现, 其中2例 (占就诊患者3.0%) 出现肾功能不全, 1例 (占就诊患者1.5%) 意识障碍、抽搐。

1.3 辅助检查

146例患者均进行血、尿、大便常规、血CRP、肝、肾功能、血糖、胸片、腹部B超检查, 外周静脉血涂片 (包括厚片及薄片各3片) 检查。血涂片检查见在间日疟124例, 恶性疟疾病22例;其中5例 (3.4%) 是第2次血涂片查见疟原虫 (+) 、6例 (4.1%) 第3次血涂片 (+) 13例 (8.9%) 血白细胞 (WBC) <3.5×109/L, 23例 (15.8%) 血白细胞>9.5×109/L;43 (29.5%) 例血红蛋白 (Hb) <120 g/L, 其中10 (6.8%) 例<90 g/L, 96 (65.8%) 例血小板<100×109/L, 其中36 (24.7) 例<60×109/L, 22例恶性疟疾的血小板计数<60×109/L的有16例;86 (58.9%) 例。血CRP>10 mg/L, 尿常规中:78 (53.4%) 例出现尿胆原2+以上;肝功能检查中63 (43.1%) 例总胆红素 (TBIL) 增高, 以间接胆红素 (IBIL) 增高为主, 67例 (45.9%) 谷丙转氨酶 (ALT) 和谷草转氨酶 (AST) 增高, 2 (1.3%) 例出现肾功能损害, 腹部B超中16例 (11.1%) 脾大;胸片均显示正常, 主要分布国家见表1。

2 治疗

2.1 病原治疗

(1) 间日疟采用哌喹加伯氨喹的治疗:哌喹口服总剂量1200 mg。第1日600 mg顿服, 或分2次服, 每次300 mg;第2、3日各服1次, 每次300 mg。伯氨喹口服总剂量180 mg。从服用氯喹的第1日起, 同时服用伯氨喹, 每日1次, 每次22.5 mg, 连服8 d。 (2) 恶性疟采用双氢青蒿素哌喹片:口服总剂量8片 (每片含双氢青蒿素40 mg, 磷酸哌喹320 mg) , 首剂2片, 首剂后6~8、24、32 h各服2片。 (3) 伴有昏迷不能口服的患者采用蒿甲醚注射。方法:每次80 mg, 肌内注射、1次/天, 首剂加倍, 7 d为1个疗程。

2.2 其他治疗

患者入院后每天查体温4次, 隔日找疟原虫, 记录24 h尿量、查尿常规, 综合患者的发热情况及血电解质结果, 决定补液量。高热采取物理及药物退热, 保护心、脑、肾等重要脏器功能。肾功能损害者积极给予糖皮质激素静脉滴注、速尿、碳酸氢钠碱化尿液、维持内环境稳定。其中1例作血透析后肾功能恢复正常。必要时输新鲜红细胞悬液以纠正贫血症状。

2.3 结果

146例疟疾患者全部治愈。所有的患者临床症状消失, 连续3次血涂片疟原虫检查 (-) , 所有患者血、尿、大便常规、CRP、肝、肾功能、血糖、胸片、腹部B超检查均正常, 3例患者分别在初次发病后45、62、163 d后再燃, 采用双氢青蒿素哌喹片治疗1个疗程后均未再发作。

3 讨论

3.1 疟疾、艾滋病和结核病为全球最重要的三大公共卫生问题[3]。目前, 世界上仍有100多个国家为流行区, 包括非洲、东南亚及南美少数国家、大洋洲部分国家及地区, 中国的云南、海南以及湖北、河南安徽的局部县[4]。随着国际交流的增加, 输入性疟疾疫情的发生及管理已成为新出现的重要发公共卫生问题, 同时也对我国消除疟疾工作带来了挑战。为了防止感染有可能扩散, 除了回国时的口岸检疫外, 还应该到定点医院再进行一次体检。2007年7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体检的人数为467人次, 发现79例 (+) , 阳性率为16.91%。

3.2 在我院就诊的患者中, 间日疟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国家, 恶性疟度要分布于非洲地区。可能与黑人红细胞Duyff血型阴性都比例较高, 对恶性疟原易感所致[5,6]。本组病例子均为男性, 均有援外经历, 都在野外工作, 防护差, 被蚊子叮咬机会较多, 很多人多次感染。应该加强健康教育并预防用药。

3.3 本组患者中血WBC、RBC、Hb、PLT计数、CRP、尿胆原与和其他的发热患者比较有明显的改变, 有时疟原虫检查阴性, 而这些指标特别是血PLT减少同时CRP增高, 尿胆原增加时, 结合病史, 就应考虑到疟疾的可能[7,8,9,10]。反复多查几次, 甚至骨髓检查。以提高患者的阳性率。

3.4 早诊断、及时合理的治疗是处理输入性疟疾的关键, 故病原治疗是治疗输入性疟疾的最根本的方法, 按照卫计委关于《消除疟疾治疗方案》中的《抗疟药使用原则的用药方案》对患者进行病原治疗, 同时对症治疗, 并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及并发症的防治。

摘要:目的 我院为湖北省疟疾防治定点医院之一, 分析在我院体检及就诊的输入性疟疾的临床特点, 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这种疾病, 减少误诊、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病死率, 防止出现疟疾的流行。方法 主要对2007年7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146例输入性疟疾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146例疟疾患者中间日疟124例, 恶性疟疾病22例;其中体检发现79例, 另外67例为就诊的患者, 表现为典型症状:畏寒、发热、汗出、热退的占66例, 1例仅表现为乏力, 头痛。出现溶血性贫血3例、黑热病2例、脑型疟1例。平均住院16.3 d, 治愈率100%, 治疗后复发3例。结论 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在疟疾的防治中的关键。及时切断传染源可以阻止疟疾的流行。

关键词:输入性疟疾,临床分析

参考文献

[1]杨绍基, 任红.传染病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274-276.

[2]王伟明, 周华云, 曹俊, 等.江苏省2010年输入性恶性疟疾病例分析[J].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 2012, 39 (1) :60-63.

[3]汤林华.输入性疟疾的诊治与管理[J].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0:30-32.

[4]张尔康, 李艳, 张士红, 等.淮安地区92例输入性疟疾临床分析[J].医学临床研究, 2013, 30 (2) :277-279.

[5]李泽.廖艺文血小板减少型疟疾的临床特点[J].广东医学, 2007, 28 (3) :505.

[6]葛向华, 李保胜, 牛莉娅.恶性疟疾28例临床分析[J].华北国防医药, 2009, 21 (5) :52.

[7]张巧红, 王茂峰, 余洪盛.疟疾患者血细胞计数和C-反应蛋白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13, 23 (2) :418-419.

[8]赵文卿, 曾壮俊.血细胞分析在疟疾临床诊断中的参考价值[J].医学信息, 2013, 26 (中) 339.

[9]韦海艳, 邹春燕, 区德锦, 等.疟疾危重病例及普通疟疾病例治疗前后血小板变化观察[J].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2010, 3 (8) :153-154.

北流市消除疟疾后期监测工作探讨 篇7

1监测管理措施

1.1建立健全市镇村三级疟疾监测网络

北流市各级卫生部门继续加强对消除疟疾后期疟防工作的领导,继续完善市、镇、村三级疟疾监测网络,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设立寄生虫病防治科,配备2名熟练掌握疟疾防治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专业人员从事疟疾防治工作,各镇卫生院做好医务人员疟疾知识培训,落实一二名防保人员负责本辖区的疟疾防治,村医生负责各村流动人员的登记管理和疟疾防治知识宣传工作,发现可疑人员及时转送到卫生院开展血片采集,及时发现输入性疟疾病例。

1.2疟疾病例侦察

全市设立27个疟疾镜检站,各镇卫生院、各村卫生所及市级医疗机构把临床诊断为疟疾、疑似疟疾和不明原因发热的“三热”病人列入常规疟原虫血检,对检出疟疾阳性病例和疑似病例,将血片送到北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复核。对确诊病例给予氯喹和伯氨喹治疗并做好流行病学调查以便随访,对疑似病人进行假定性治疗。

1.3流动人口疟疾管理

各镇卫生院、各村卫生所每年对本市外出回归人员和外来人群进行登记和主动监测,对发热病人及时采血检查,及时掌握和治疗输入性病例。对输入性病例2例及以上的病灶、点,给予病家及病家周围人群预防服药,同时采用菊酯类杀虫剂喷洒或浸泡蚊帐防止发生输入继发病例。

1.4人群抗体水平监测

每年10月对近3年有输入性病例或曾有过疟疾病例的村屯及边远山区的居民采集滤纸血,进行IFAT疟疾抗体测定,抗体滴度≥1∶20者为阳性。

2结果

2.1疟疾发病情况

1995—2010年,全市共检出25例疟疾病例,均为输入性病例,感染来源为海南12例、广东6例、云南5例和广西其他地市2例;病例以青壮年男性为主,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3—9月份。从职业分布来看,建设业9例,伐木或割松香者5例,探亲5例,另有开矿、采药、开荒、种蔗、经商、水泥厂各1例;病例分类24例(96%)为间日疟,恶性疟1例(4%)。

2.2血检监测情况

1995—2010年全市共血检56 492人次,阳性25人,阳性率为0.04%。其中本地未外出居民“三热”病人血检26 591人,均有阴性:外出回归人员血检23 873人,阳性18人,阳性率0.08%;外来人员血检6 028人,阳性7人,阳性率0.12%。从2006年起未发现疟疾病例。见表1。

2.3人群抗体水平监测

16年对输入性病灶点、老疫区、边远山区居民采集滤纸血进行疟疾荧光抗体检测,共检查9 520人,没有发现抗体阳性。

3讨论

疟疾是由蚊子传播、导致人感染疟原虫引起的虫媒传染病,具有传播快、易反复、防治难度大等特点。从我国疟疾形势来看,疟疾发病人数由20世纪70年代初的2 400多万减少到90年代末的数万,流行区范围大幅度缩小,但2000年后,我国部分地区出现疫情回升,一些地方甚至出现疟疾暴发流行,国外疟疾输入也不断增加[1,2],疟疾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充分说明了疟疾防治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

北流市自1994年达到消灭疟疾后,为巩固疟疾防治成果,该市采取加强对“三热”病人和流动人口监测、及时发现和治疗现症患者的措施,有效地控制了疟疾的流行。从1995—2000年长达16年的监测结果分析,北流市消灭疟疾后期虽然输入性病例仍不时出现,但由于监测管理到位,输入性病例被及时发现和治疗,防止了继发病例出现,有效地巩固了消灭疟疾成果,证实只要做到及时发现和正规治疗现症患者,其余措施可适当简化[1]。北流市虽然连续16年没出现当地感染病例,输入性病例也逐年减少,但输入性疟疾病例依然是今后一段时期内疟防成果巩固的主要威胁。因此,今后疟疾防控工作要把流动人口“三热”患者作为重点监测对象,加强流动人口疟疾监测,以及时发现和有效治疗疟疾病人,防止出现继发病例。

监测结果显示,北流市发现的疟疾病例以中青年男性为主,职业主要为建筑业和伐木或割松香者。北流市是全国有名的建筑之乡,外出从事建筑业的青壮年较多,遍及全国各地。他们居住的工棚条件简陋、拥挤,防蚊条件差,蚊虫叮咬机会多,农民工又多数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增加了感染机会,因此,加强疟疾防治知识宣传,提高群众防疟知识知晓率,特别是做好外出务工人员的宣传,加强自我保护,降低疟疾感染机会,是今后疟疾防控工作的一项长期工作。

达到消除疟疾标准后,一些地方政府、卫生部门对抗疟工作有所松懈,重视度下降,经费投入减少,并且受从事疟疾防控工作的基层卫生人员老化、短缺、出现厌战情绪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部分地区消除疟疾成果的巩固受到严重的挑战。如何建立一套适合县乡基层卫生单位行之有效的长效运行机制、确保抗疟成果良性有效运转,使监测措施真正落实到位,成为现阶段抗疟工作的重点[3,4]。继续健全和巩固基层三级疟疾监测网络,加强疟疾防治队伍的建设,加强一线临床医务人员疟疾诊断知识的培训,提高疟疾诊治水平,保障疟疾防治经费投入,扩大宣传力度,加强流动人口监测,及时发现和治疗输入性病例是今后巩固灭疟成果的主要措施。

摘要:目的 了解北流市消除疟疾后期疟疾流行特征,为进一步做好疟疾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对1995—2010年北流市疟疾监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北流市16年发生疟疾25例,全部为输入性疟疾病例;以青壮年为主,男性远多于女性;88%病例发病时间为3—9月份。结论 加强流动人口监测,及时发现、治疗疟疾病人,加强外出务工人员疟疾防治知识宣传,是今后疟疾防治工作的重点。

关键词:疟疾,监测,流动人口

参考文献

[1]卫疾控发[2010]47号.中国消除疟疾行动计划(2010—2020年)[Z].

[2]周水森,千绮,房文,等.2007年全国疟疾形势.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J].2008,26(6):401-403.

[3]张均和.浙江省舟山海岛基本消灭疟疾后17年流行病学监测分析[J].疾病监测,2007,22(3):182-183.

疟疾患者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疟疾相关资料来源于2006-2010年绍兴县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疟疾监测资料、疟疾病例个案调查表。人口资料由绍兴县统计局提供。

1.2 方法

疟疾病例诊断及分型按2006版《疟疾诊断标准》进行,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疟疾流行特征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疟疾发病情况

绍兴县2006-2010年共报告疟疾病例29例, 无疟疾暴发疫情。其中间日疟20例, 占68.96%;恶性疟5例, 占17.25 %;未分型4例, 占13.79%。年平均发病率为0.81 /10万, 其中2007年发病最高, 为1.40/10万;2009 年发病最低, 为0.14/10万。

2.2 发病时间分布

全年2月、4月、5月、11月、12月无病例, 其他月份均有病例分布, 疫情从6月份开始上升, 到7月份达发病高峰, 9月份疫情稍有回落, 10月份达第2个发病高峰, 11月份后疫情明显下降。疟疾流行季节5-10月份病例占全年发病总数的93.10 %。见表1。

2.3 地区分布

绍兴县19个镇街中10个镇街有病例分布, 主要分布在流动人口多的城区4个街道, 特别是中国轻纺城所在地柯桥街道和柯岩街道, 共16例, 占55.17%。其中柯岩街道发病率最高, 年均发病率为3.23/10万;其次为柯桥街道, 年均发病率为2.78 /10万。

2.4 人群分布

发病年龄最小14岁, 最大45岁。以15~49岁青壮年为主, 占89.65 %。男性20例, 女性9例, 男性病人为女性病人的2.22倍。职业分布以农民工为主, 共20例, 占68.96 %;其次为外籍经商人员4例, 占13.79%;学生3 例, 占10.34%。

2.5 病例分类

病例均为输入性病例, 其中国内外省输入23例, 占79.31%;国外输入4例, 占13.79%;本地户籍人口外出务工感染本地发病2例, 占6.90%。病例中初发19例, 占65.51 %;复发10例, 占34.49 %。

2.6 “三热”病人血检情况

5年共血检“三热”病例15 220人次, 年血检率为4.26‰, 阳性率为0.19%。

2.7 病例报告及初诊医疗机构

县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报告 22 例, 占75.86%;镇街卫生院报告6例, 占20.68 %;余1例为浙江省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报告。初诊单位为村级保健站或私人诊所的5例, 占17.25%;为镇街卫生院的8例, 占27.58%;为县级及以上医疗卫生机构的16例, 占55.17%。

3 讨论

绍兴县自1990达到基本消除疟疾标准以来, 疟疾发病率始终控制在1/万以下, 近5年来疟疾发病数有所上升。近5年中疟疾病例均为输入性, 其中国内外省输入23例, 占79.31%, 绝大部分是来自安徽省的外来务工者, 占国内输入的73.91% (17/23) , 该省自2005年起疟疾疫情严重, 连续5年发病率居全国首位[1,2,3,4], 且其地理位置与浙江省毗邻, 该省大量流动人口涌入绍兴县, 与浙江黄岩、象山等地报道类似[5,6]。国外输入4例, 占13.79%, 均为来柯桥经营轻纺业生意的印度籍商人, 这与绍兴县柯桥是中国轻纺城所在地有关, 轻纺市场的存在使大量外籍商人频繁流动, 尤其是城区4个街道, 人员来自五湖四海, 往返于非洲、东南亚疟疾重流行地区的人员占一大部分, 疟疾疫情也随之输入。虽然近5年中绍兴县没有本地感染的病例发生, 但由于传播媒介的存在, 又有大量疟疾疫区带虫者、患者的输入情况, 极易产生二代病人, 使疟疾在本地流行, 应加强主动监测, 及时发现和治疗传染源, 特别是要加强对往返于国内外高疟区人员的监测。监测重点人群应包括来自于非洲及东南亚国家的外籍人员和来自于国内疟疾流行省份的外来务工者以及外出经商或务工到上述国家和地区回乡的本地人员。同时要加强培训和宣传, 提高县-镇-村三级医务人员对疟疾的认识和国内外疟疾疫区的了解, 最大限度减少误诊的发生, 特别是对进展快而严重的恶性疟, 一旦误诊, 将会造成重症或死亡病例。

从传播时间分布上看, 除了5-10月份疟疾流行季节有病例外, 其余非流行季节也有病例发生, 与输入性病例疫区气候有关。这些月份虽然绍兴已过流行季节, 但东南亚国家及非洲地区气温仍较高, 输入性病例依然存在, 此时环境中蚊子基本处于冬眠, 只要积极治疗病人, 疫点处置工作可以减轻。同时, 要提醒医务人员在疟疾非流行季节也要提高对疟疾的警惕。

在疟疾的发现上看, 首诊单位在私人诊所或村级保健站和镇街卫生院的比例占到近50%, 但报告单位上述单位仅占20%, 报告比例相对较少, 提示我们今后工作要加强个体医生或私人诊所、镇街卫生院疟疾临床防治知识培训及疟疾实验室检测能力, 使疟疾病例能在第一时间得到诊断和治疗, 对控制传染源, 防治疫情扩散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周水淼, 王漪, 汤林华.2005年全国疟疾形势[J].中国寄生虫学和寄生虫病杂志, 2006, 24 (6) :401.

[2]周水淼, 王漪, 汤林华.2006年全国疟疾形势[J].中国寄生虫学和寄生虫病杂志, 2007, 25 (6) :439.

[3]周水淼, 王漪, 房文, 等.2007年全国疟疾形势[J].中国寄生虫学和寄生虫病杂志, 2008, 26 (6) :401.

[4]周水淼, 王漪, 房文, 等.2008年全国疟疾形势[J].中国寄生虫学和寄生虫病杂志, 2009, 27 (6) :455.

[5]林春萍.黄岩区2006-2010年疟疾疫情分析[J].浙江预防医学, 2011, 23 (7) :35-36.

一例输入性疟疾的调查报告 篇9

随着对外经济的发展,我县援外工作不断增加,引起援外工作人员不断在境外感染疟疾。孝昌县是嗜人按蚊流行区,2005-2008年疟疾发病率在1/1万以下,以间日疟为主,属非恶性疟流行区1。2011年10月20日10时50分,孝昌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了一例输入性间日疟,当日,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业人员就对该起疫情进行了调查处理。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1 病例资料

患者卿某,男,46岁,四川省广安县岳池县中和乡卿家堂村1组人。患者于2010年1月去缅甸打工, 2010年7月回国,后于2011年1月到我省孝感市孝南城区变电站打工,同年7月至湖北黄石市从事高压线相关工作。2011年9月下旬至孝昌县陡山乡电站架高压线, 9月26日出现全身酸痛、乏力、寒战发热,隔天发一热一次(体温高达40℃,先冷再热后出汗)症状,当日到孝昌县第一人民医院感染科就诊,以“急性扁桃体炎”收住院,入院时体温40℃,血压100/70mm/hg, 血常规白细胞10.06×10/L,中性粒细胞6.5×10,红细胞3.74×10/L,并伴有乏力,皮肤黄染,咽喉肿痛等症状,经县人民医院输液治疗7天,未见明显好转(期间一直用抗炎药治疗)。2011年10月20日患者再次来孝昌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就诊,此时患者精

神萎靡,全身酸软无力,皮肤黄染,查血镜检疟原虫阳性,采血RDT阳性,经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业人员诊断为间日疟.并给予氯/伯喹8天规范治疗,同时建议患者到县人民医院输液补充能量。

2 流行病学调查

患者2010年1-7月一直在缅甸务工,期间从未离开过该国,同批去缅甸务工人员约500-600人,期间有20多人曾感染疟疾,其中有2人死于恶性疟。2011年1月来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变电站从事高压线架线工作半年,同年7月后回四川老家,9月又至孝昌县陡山变电站务工,于9月20日出现发热等症状。与患者一同来孝昌陡山变电站务工人员共5人,经调查其他5人未出现发热症状,同时,对次5人进行了瘧原虫镜检及RDT筛查,结果均为阴性,疾控中心人员对疟原虫阴性者进行了预防行服药处理。

3 结果

该病例是一起输入性疟疾病例,国外感染,回国后发病。经县疾病预防控制诊断,并给予氯/伯喹8天规范治疗,同时建议患者到县人民医院输液补充能量后,患者已于当月痊愈。其余5人阴性者采取了氯喹2片预防型服药。另外,县疾控中心人员对疟疾患者病家及周围使用菊酯类杀虫剂进行了滞留喷洒处理。患者于2012年3月进行一次休治服药。

4 讨论

4.1 当前,外出旅游,出国打工的人员逐渐增多,对于返乡人员,尤其是从恶性疟流行区回来的返乡人员,一些医疗机构特,别是目前疟疾发病率较低的乡镇卫生院对输入性疟疾监测意识不强,时常导致误诊,延误病情。因此,必须要加强对流动人口输入性疟疾的监测:一是加强疫情监测,及时搜索疫情,充分发挥门诊在疟疾监测点前哨作用,如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应首先考虑是否感染疟疾,血检疟原虫,减少误诊或延误病情;二是准确掌握外出务工人员详细信息,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卫生部门要加强与卫生检疫、公安局、劳务输出机构的联系,及时掌握外派人员的去向和回国时间,特别是外出到非洲和东南亚等恶性疟高发地区人员的相关信息,回国后要及时进行跟踪调查和处理;三是及时发现和有效处理疫情,及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查清相关信息;四是对从疟疾高发区回来的务工人员,一定要做好随访和跟踪观察,一旦发现输入性疟疾疫情,应及时上报;五是加强出国人员的健康教育,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4.2 各出入境检验检疫卫生工作人员要同劳务输出单位建立良好的沟通方式,使其配合做好劳务人员的健康检查工作。对出境的劳务人员出国前给予耐心的医学咨询和健康教育,开展预防性服药,尽量减少疟疾的感染与传播。同时告知出入境务工人员一旦出现发热等身体不适,及时联系当地疾控机构。同时务工人员还要加强防蚊设施或个人防护措施,减少人蚊接触,减少疟疾的感染与发病[1]。

4.3 根据《湖北省输入性疟疾管理技术方案》(试行)[2]要求,需加强对劳务公司的管理,对其进行卫生知识培训,建立归国人员的健康申报机制,同时要加强部门间的协调,共同建立快速反应的联动机制,及时通报,交流信息。一旦发现疑似病例,应及时采取有效的诊治措施,保护疟疾患者的健康,控制疟疾的传播。对从非洲,东南亚,回来的人员进行输入性传染病的监测,严防继发病例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黄光全,袁方玉,林文,等,湖北省2005-2009年输入性疟疾发病态势分析[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生,2010,21(6):25-27.

[2]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输入性输入性疟疾管理技术方案》(试行)[S].2001.

作者简介:

疟疾患者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掇刀区麻城镇1994~2011年疟疾发病资料和人口资料来源于历年登记表、统计表、个案调查表、疟疾专题报告及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

1.2 统计方法

采用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疟疾发病情况

18年全镇共报告疟疾1055例, 年平均发病率为24.17/万, 疟疾发病率已由1997年230.79/万逐年下降至2007年1.59/万, 下降99.48% (2007年因该镇1名农民工到海南打工感染疟疾, 导致疟疾比上年上升33.33%) ;2008~2011年连续4年无疟疾病例, 达到卫生部基本消灭疟疾标准。疟疾病例占各种传染病疫情的构成比平均为55.9%, 也从1997年的96.26%降至2007年的30.76%, 下降68.05%。

2.2 流行特征

2.2.1 病例分类

疟疾病例以本地病例 (1054例) 为主, 占99.91%;发病以间日疟为主, 占100%;输入性间日疟1例 (为1名农民于2007年外出海南打工感染发病) , 占0.09%。

2.2.2 性别与年龄构成

男性疟疾发病726例, 占发病总数的68.82%, 显著高于女性, 男女之比为2.2∶1。.从年龄分布特征看, 各年龄组均有发病, 但以31~70岁强劳动力752例为多, 占71.28%;70岁以上206例为次高峰, 占19.53%;21~30岁青年74例, 占7.01%;14~20岁以上学生13例, 占1.23%;学龄儿童9例, 占0.85%;0~3岁婴幼儿发病较少 (1例) , 占0.09%。

2.2.3 职业分布

发病较多的为农民, 其次为民工 (石膏矿) 、家务、学生、教师、公务员、其他、待业、儿童、医务、餐饮, 其构成比依次为65.37%、12.68%、5.85%、5.37%、2.93%、1.95%、1.46%、1.46%、1.46%、0.98%、0.49%。

2.2.4 时间分布

全年各月均有发病, 其中5~9月份 (664例) 为疟疾高发季节, 占发病总数的62.94%;8月份为发病高峰, 发病数 (160例) 占病例总数的15.17%。

2.2.5 地区分布

疟疾病例分布在18个村, 占总村数的90%;主要分布在麻城 (含石膏矿) 、横店、裴庙、斗笠、丁店、蔡院、邓冲、钟山、龙井, 占总病例数的85%;病例数最多的是麻城 (含石膏矿) 、横店、裴庙、斗笠, 分别占病例数的19.7%、13.5%、10.4%、8.3%。

2.2.6 流行特点

该镇疟疾1994~1995年在几个村呈点状暴发;1996-1997年疟疾呈流行态势 (邻近镇和大部分村均有较多病人) ;1998~2003年疟疾已经逐年下降, 呈低度流行趋势;2004~2007年, 疟疾得到了有效控制, 呈点状散发。

3 讨论

18年来, 通过落实疟疾综合防治措施, 麻城镇疟疾发病率自1997年的230.76/万降至2007年1.59/万, 下降99.48%;2008~2011年, 连续4 年无疟疾病例疟疾病例发生, 达到国家基本消灭疟疾的标准, 防治效果十分显著。

从疟疾流行特征看, 全镇疟疾主要分布在麻城 (含石膏矿) 、横店、裴庙、斗笠、丁店、蔡院、邓冲、钟山、龙井9个村, 占85%;疟疾发病为男性青壮年, 职业分布主要为农民、矿工 (石膏矿) 、家务;疟疾发病高峰季节为5-9月, 8月为发病高峰, 这与蚊媒传疟高峰相一致, 与夏秋季外出露宿接触传疟媒介机会增多有关[1]。疟疾发病以本地病例为主, 占99.91%;疟原虫以间日疟为主, 占100%。以上疟疾流行特征与曾祥梅、李少华等人报告[2,3]的基本一致。疟疾占传染病总数的比例平均为55.9%, 已从1997年96.26%降至2007年30.76%, 下降68.05%。

2007年血检发现1例输入性疟疾病例, 是因1名农民外出海南高疟区打工感染, 返乡后发病。为此, 各级医务人员必须对外流人员输入性疟疾的及时诊断、治疗引起高度重视[4,5,6]。

目前, 虽然麻城镇已连续4年达到国家消除疟疾标准。但该镇仍属于不稳定疟区, 不能松懈麻痹, 要进一步加强领导, 坚持采取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以防止输入性疟疾为重点, 切实落实以传染源管理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 巩固疟防成果, 实现消除疟疾的阶段目标, 保障人民健康, 促进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地方病防治局编.疟疾防治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 1998:79-84.

[2]曾祥梅, 李少华.荆门市近10年疟疾流行趋势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06, 3 (9) :110.

[3]李少华, 王红, 石本富, 等.2003-2007年荆门市疟疾流行特征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2009, 25 (3) :272.

[4]李少华, 黄光全, 左胜利, 等.输入性恶性疟一例报道[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07, 18 (17) :66.

[5]李少华, 蔡云峰, 袁方玉, 等.湖北钟祥市输入性恶性疟1例报告[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10, 28 (6) :478.

上一篇:媒体把关下一篇: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