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识别

2024-06-20

关键词识别(共9篇)

关键词识别 篇1

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是促进各部门经济的平衡发展,但由于资源的稀缺性,不可能每个部门得到均衡发展。一个合适的战略是发展对经济最重要的部门,该最重要的部门称之为关键部门。关键部门的判定和选择,对于国家制定经济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至关重要。对于政府部门而言,确定了关键部门,可以将有限的资源用于发展这些部门,从而加快经济的发展;对私人部门而言,确定关键部门同样也是重要的,这是私人部门投资的重要依据之一。确定了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的关键部门后,私人部门无论是投资该关键部门,还是投资该关键部门的上游产业或者下游产业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部门主要是指对经济有广泛影响的产业,即具有高的后向关联和前向关联。利用投入产出表测算前向关联和后向关联已被公认为一种识别关键部门的方法。国外学者提出了多种方法测算产业关联,如:Chenery & Wantanabe方法、Rasmussen方法、加权关联方法、初始虚拟消去法、Cella/Clement测度法、Diezenbacher & van der linden 方法等。

1传统方法

1.1Chenery & Wantanabe方法

投入产出模型分为两类,分别是需求驱动的投入产出模型和供给驱动的投入产出模型。

需求驱动的投入产出模型(Leontief模型):

x=Ax+y

x是产出向量,y是最终需求向量,A是投入系数矩阵。

供给驱动的投入产出模型(Ghosh模型):

x′=xD+v

v是增加值向量,D是产出系数矩阵。Chenery & Wantanabe做了一些先导性的关键部门识别工作,利用A来测算后向关联[1]:

BLj=i=1nXijxj=i=1naij

利用D来测算前向关联:

FLj=i=1nXjixj=i=1ndji

上述两个指标只考虑到部门之间的直接交易流量,所以被称为直接后向关联(direct backward linkage)和直接前向关联(direct forward linkage),以下简称为C&W关联。由于未考虑到部门之间的间接关联,所以这两项指标被用到的情况越来越少了。

1.2Rasmussen方法

Rasmussen利用Leontief逆阵(I-A)-1的列和与行和来测度产业之间的后向关联和前向关联:

后向关联:BLj=i=1nbij=b.j

前向关联:FLj=i=1nbji=bj.

由于考虑到部门之间的间接关联,所以Rasmussen的后向关联和前向关联被称为完全后向关联(total backward linkage)和完全前向关联(total forward linkage)。

C&W法、Rasmussen法都没有考虑到规模效应。有些部门尽管关联度非常大,但是该部门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份额比较小,实际该部门对经济系统影响非常小。两种办法可以弥补部门的规模效应。第一种办法是加权关联度法,第二种是虚拟消去法。

1.3加权关联方法

Laumas首先提出了加权的关联度系数[2]。Cuello提出了两种加权:α加权和β加权[3]。所谓α加权就是以最终需求向量为权重,而β加权就是以总产出向量为权重。由于技术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越来越大,Drejer还提出了γ加权,所谓的γ加权,就是利用技术指标进行加权,技术指标是部门雇员的受教育年数[4]。

2虚拟消去法

2.1初始虚拟消去法(Initial Hypothetical Extraction)

Hypothetical Extraction(虚拟消去)法的中心思想是假设从经济中消去一个部门,此时每一个剩下的部门的总产出将会降低,这种原产出和降低的产出之间的差异就会反映这个被抽出的部门和剩下部门之间的关系[5]。然后再比较各个部门的虚拟消去情况,以确定关键部门。

假设Leontief模型为:

X=(I-A)-1Y

虚拟消去了第K个部门,这样新模型就变为:

X(K)=(I-A(K))-1Y(K)

A(k)删除了A的第K行和第K列的(n-1)×(n-1)矩阵, x(k)和 y(k) 都是(n-1) 维的列向量。由此得到的x(k)的元素小于x中相应的元素(x中的第k个元素除外),故x(k)的元素相加应该小于x中相应的元素的和。两者之差的大小反映了第K部门的重要程度,第K部门越重要,则两者之差越大。将K从1到n依次取n个,算出了n个结果,然后将这n个结果进行比较,两者之差最大的就是关键部门。虚拟消去方法有个不足之处:没有将完全关联分为前向关联和后向关联。

2.2Cella/Clement测度法

为了克服虚拟消去方法的缺点,cella改进了虚拟消去方法[6]。他首先定义每个部门的完全关联,然后再定义每个部门的后向关联和前向关联。他将一个经济系统的所有部门分为两类,一类是将要从经济系统中消去的部门组成,被称为部门j,一类是消去后剩下的部门,被称为部门r。按照这种划分,Leontief模型X=(I-A)-1Y变为:

[XjXr]=(Ι-[AjjAjrArjArr])-1[YjYr]

利用分块矩阵的性质有:

[XjXr]=(ΗΗAjrGrrGrrArjΗGrr(Ι+ArjΗAjrGrr))[YjYr]

其中Η=(Gjj-1-AjrGrrArj)-1, Gjj=(I-Ajj)-1,Grr=(I-Arr)-1。

假设第一类和第二类之间不存在任何关系:即第一类部门的中间消耗不包括第二类部门,第二类部门的中间消耗不包括第一类部门。这就相当于A12=A21=0,两类部门的产出:

由此得到完全关联为:

此处∈是所有元素为1的列向量。部门1的后向关联就是上式的第一部分,前向关联就是上式的第二部分。即 :

BL=(X-X¯)=(j´(Η-Gjj)+r´GrrArjΗ)YjFL=(j´ΗAjrGrr+r´GrrArjΗAjrGrr)Yr

Clements认为Cella的前向关联的第二部分属于后向关联,由此得到[7]:

BL = (∈j′(H-Gjj) + ∈rGrrArjH)Yj + ∈rGrrArjHAjrGrrYr

FL = ∈jHAjrGrrYr

2.3Diezenbacher & van der linden 方法

Diezenbacher 和 van der linden提出了另一种虚拟消去方法[8]。该方法在计算关联效应时假设该部门的投入系数都为0,即该部门没有中间投入。为了计算第j部门的后向关联,先假设Ajj=0,Arj=0:

X(j)=[Xj¯Xr¯]=[0Ajr0Arr][Xj¯Xr¯]+[YjYr]

部门j的后向关联

对于前向关联,可以利用供给投入产出模型X′=XD+V来计算,此处从略。

除了上述方法外,还有其他虚拟消去法,所不同的是将哪些分块矩阵令为0。有关这方面的综述见Miller[9]。

3其他方法

3.1净乘数方法(net multiplier )

不同于上面的总乘数(gross multiplier)分析,Osterhaven年引入了净乘数分析法[10]。总乘数分析只考虑了某一部门对其它部门的单向影响,而其它部门之间的相互影响没有考虑。净乘数分析不仅考虑了一部门对其它部门的影响,还考虑了其它部门之间的影响,所以净乘数分析是一种考虑到双向影响的分析。

3.2技术溢出

随着内生增长模型的兴起,人们将兴趣转移到了部门之间的技术溢出效应,技术在部门之间的流动不象商品那么直观,其溢出效应分为租金溢出(rent spillover)和纯知识溢出(pure knowledge spillover)。租金溢出是指:生产者为了竞争,不得不提高产品的质量,但不能获得额外的价格。纯知识溢出是指:有些部门具有外部效应,其它部门可以利用该外部效应增长本部门的创新效率。

Los & Verspagen研究了美国制造业之间的纯知识溢出效应[11]。他们发现高科技产业具有贡献者效应,而中等科技产业具有收益者效应。Ten & Wolff没有区分租金溢出和纯知识溢出,得出了计算机制造业是生产率增长的源泉[12]。

3.3动态投入产出方法

无论关联度系数或虚拟消去方法都缺乏一种完整的增长框架,而且是一种静态的分析方法,都假设产品结构和最终需求是不变的,没有考虑需求因素和供给因素的相互作用。此外,固定资本在部门之间的关联没有被纳入模型。Los提出了利用动态投入产出模型确定关键部门[13]。尽管Los得出了一些重要的结果。但是他的分析仍是局部的,参数之间的相互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的揭示,数据收集和参数估计将是一个巨大的工程。

3.4综合评价方法

Sudaryanto认为关键部门识别是一个多目标多层次决策问题,并运用模糊集理论探讨印度尼西亚的关键部门识别问题[14]。Sudaryanto不仅考虑了产业关联,还考虑了社会、经济、环境等三个方面。Sudaryanto将产业关联归结到关键部门的技术效应;社会效应包括部门的就业效应、地区发展效应;经济效应包括部门经济增长、国民经济的部门贡献、赚取外汇能力、产业竞争力等;环境效应包括环境退化、环境威胁。Díaz et al运用模糊集理论利用1995年投入产出表识别西班牙的关键部门[15]。不同于Sudaryanto将指标分为技术、社会、经济、环境四个方面,Díaz et al将指标分为三个方面:生产综合能力(productive integration)、在经济中的权重、经济动态性(economic dynamic)。生产综合能力是一类关联系数指标,经济中的权重是产值等一类指标,而经济的动态性是指部门的发展潜力指标。

4小结

国外关键部门识别的特点是投入产出模型的运用。国外关键部门识别注重于利用投入产出模型选择一个较优的指标。其中传统方法直接利用投入系数矩阵或者产出系数矩阵,而虚拟消去法主要利用投入产出模型和分块矩阵理论。净乘数方法、动态方法、综合评价方法等都要利用投入产出模型或者是扩展的投入产出模型。

传统方法和虚拟消去法都缺乏一种完整的增长框架,而且是静态的分析方法,假设产品结构和最终需求不变,没有考虑需求因素和供给因素的相互作用。动态模型能够克服这些缺陷,但动态模型的数据收集和参数估计将是一个巨大的工程,这也限制了该模型的应用范围。

在实际应用中,传统方法中的Rasmussen法和虚拟消去法应用比较普遍,而综合评价法、净乘数方法等应用并不普遍。我们应该根据实际研究问题的特点,各种方法结合使用。

摘要:关键部门识别的方法主要有传统方法、虚拟消去法。关键部门识别方法的特点是投入产出模型的运用。传统方法和虚拟消去法都缺乏一种完整的增长框架,动态模型能够克服此缺点,但是动态模型的数据收集和参数估计将是一个巨大的工程。在实际应用中,传统方法中的Rasmussen法和虚拟消去法应用普遍。

关键词:关键部门,识别,投入产出

关键词识别 篇2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修订)

一、门/急诊患者识别:

(一)、门诊和急诊实施《医疗就诊卡》卡号管理,挂号室、门/急诊、入院处处置患者时需核对信息,发现不符应纠正。

(二)、急诊观察室和抢救室的患者实施腕带管理,急诊输液时根据输液执行单核对患者信息,由患者自述姓名及至少一项个人资料(年龄、诊断)。急诊危重患者由急诊护士佩戴腕带,普通急诊患者入院后由病房护士给患者佩戴腕带。

二、住院患者识别:

(一)、由入院处为患者编具唯一住院号,住院患者实施腕带管理;病房护士佩戴腕带前核实患者姓名。

(二)、医务人员在采血、给药、输液、输血、发放特殊饮食、手术及有创诊疗前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核对腕带识别患者的身份。识别方法:2种以上方式(床号+姓名),形式:腕带+询问。

(三)、腕带正确佩戴,原则上佩带在患者“左手”,字迹清楚,松紧适宜,完整可用,字迹模糊及时更换。

(四)、注意腕带佩戴松紧适宜,佩戴部位皮肤完整,无擦伤、手部血运良好。

(五)、能有效沟通的患者,实行双向核对法,即除核对腕带、床头卡以外还要求患者自行说出本人姓名,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

(六)、对新生儿、意识不清、语言沟通障碍等原因无法向医务人员陈述自己姓名的患者,必须按规定使用“腕带”作为患者身份识别标识,有家属在床旁的:腕带+询问,在场家属或知晓者陈述患者的身份(床号+姓名)。无家属在床旁的:腕带+床头卡(床号+姓名)。

(七)、身份不明患者的腕带以“无名氏”表示。

(八)、完善并落实护理各关键流程(急诊、病房、手术室、ICU、产房、新有创治疗活动、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血制品、发放特殊饮食前),使用“腕带”作为患者身份识别标识。并遵守患者识别措施及交接程序。

(九)、有药物过敏的患者在腕带上标识。

(十)、定期检查腕带使用情况,科室护理质量控制小组每月督导并有记录。

关键流程患者交接登记及身份识别措施

急诊、病房、手术室、ICU、产房之间患者识别,必须有患者身份识别的如下具体措施:

一、门诊/急诊与手术室、ICU、病房之间转运患者流程: 1.凡急、危重患者接诊后严格按照各项抢救程序做好急诊抢救工作,护送患者做必需的检查。

2.对严重颅脑外伤、胸腹联合伤、大出血等需急诊手术的患者在抢救同时需做好术前准备,通知手术医生接患者,必要时护送到手术室。

3.手术医生接患者时,急诊医生应向手术医生做好交接班工作,如:病情诊断、用药处置、生命体征、辅助检查、各种管道通畅等情况,并在急诊病历上做好记录。手术护士应再次核对患者资料。

4.需立即送ICU的患者,电话告知ICU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协助办理入院手续并护送到ICU。急诊科医护人员和ICU医护人员进行交接班,核查患者资料、病情、注意事项等,ICU护士必须检查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

5.护送患者时应注意安全、保暖、人文关怀,途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保持输液、用氧及其它各管道通畅,对外伤骨折患者注意保持体位,减少痛苦。

6.送入病房后,急诊科医护人员应向病房医护人员做好交接班工作,如病情诊断、用药处置、生命体征、辅助检查、各管道通畅情况以及皮肤状况等。急诊科护士填写专科交接记录,转入科室护士核对后签字确认。

7.传染患者按相关管理规范进行处置。

二、手术室与病房、ICU之间转接患者流程

1.患者手术复苏后由麻醉师、手术护士亲自送回病房;危重、全麻、大手术患者由主刀医生或助手、麻醉师、手术护士一起亲自送回病房,并作好交班,填写交接记录。

2.手术完毕需要专人护理或者病情较重必须进行密切监护的患者应当转入ICU,麻醉师电话交代患者情况,让ICU做好接受准备。

3.患者从手术室转移到ICU的过程中必须有麻醉师和医护人员陪同护送,麻醉师必须考虑到转运过程中出现的危险情况,做好充分装备,及时迅速,安全稳当地进行转移。4.患者送至ICU时麻醉师和ICU医生进行交接班,核对患者资料,病情、注意事项等,ICU护士再次核对患者资料,病情,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生,以便及时进行处理。

三、病房与ICU转接患者流程:由医护人员与中央运输一同负责转送,保证搬运安全;病房护士与ICU护士认真交接,内容包括:意识、瞳孔、生命体征、输液、各种引流、皮肤完整情况等,病房护士填写转科交接记录,双方签字确认,无误后方可离开。

四、病房与产房转接患者流程:病房护士认真交接,内容包括:患者一般资料、子宫收缩情况、会阴准备情况、胎心音、药品、并发症等,填写病房与产房患者转科交接记录并双方签字确认。

五、产房与病房转接患者流程:产房护士认真交接,内容包括:分娩情况、会阴情况、子宫收缩情况、药品应用情况、新生儿情况等,填写产房与病房患者转科交接记录并双方签字确认。

六、外院及乡镇医院与急诊科患者转接流程:

外院或乡镇医院转入我院患者,白天通知医务科,节假日及夜间转院通知总值班。总值班通知急诊科患者转诊信息,急诊科做好人员物资技术准备,患者到达急诊科,预检分诊护士紧急评估患者,初步完成患者身份识别,根据患者病情轻重分流程进行:

指纹识别关键算法的研究 篇3

1 指纹识别的原理

指纹识别技术包含有以下两种主要的识别技术:第一种是采用不同指纹图像统计对比的方法, 第二种是采用指纹图像本身固有的特征信息进行比对的方法。第一种方法主要是将两幅指纹图像进行统计对比, 查看他们之间相似度的大小, 根据大小来判断这两幅指纹是否取自于同一个人, 从而实现身份识别的作用。第二种方法是根据两幅指纹图像的结构特征, 比较他们的特征信息, 确认他们的身份。特征包含两种类型:全局特征类型和局部特征类型。

指纹识别技术的全过程是: (1) 使用指纹采集设备采集指纹图像。 (2) 对指纹图像中的大量噪声点进行预处理, 从而提升后面处理的效率。在预处理之后, 得到了一个关于指纹图像的轮廓线, 为下一步特征提取做准备。 (3) 进行指纹图像的特征提取, 提取出其特征信息点。 (4) 对指纹图像进行特征匹配, 把提取的特征点与数据库中预存的特征点进行比对, 通过比对来判断身份。根据英国学者E.R.Herry的研究发现, 两个指纹图像中, 如果特征点的对数有13对是重合的, 就可以认为这两个图像取自于同一个人。

指纹识别系统的主要性能参数有以下几种:

(1) 误识率:指两个不同指纹被错误地识别成相同指纹的概率;

(2) 拒识率:指同一个手指的两个不同指纹样本不能匹配, 即被认为来自不同手指的概率;

(3) 等错误率:第一和第二种错误相等时的数值;

(4) 注册时间:从指纹被采集到完成指纹特征提出所需要消耗的时间;

(5) 匹配时间:两个指纹样本进行一次对比匹配所需要消耗的时间;

(6) 模板特征的大小:从一个指纹图像中提取出的指纹特征的存储容量;

(7) 分配内存的大小:在指纹识别的各个阶段, 计算机系统需要占用的内存数量。

2 指纹图像的质量评估

在通过指纹采集设备把图像采集进入系统之后, 我们需要对采集到的指纹图像的质量进行评估。如果图像的质量不达标, 就会对后期产生影响。因此, 需要对指纹图像进行评估。目前, 指纹图像的质量评估有以下几种方法:

(1) 计算图像的信噪比:这种方法是指求出图像的信号与噪声的方差之比。首先计算图像所有像素的局部方差, 将局部方差的最大值设为信号方差, 最小值设为噪声方差, 求出它们的比值, 再转成d B数, 最后用经验公式进行修正。此方法在效率方面表现一般。

(2) 统计指纹图像细节点的数量:对指纹图像中细节点的数量进行识别和统计。通过数量的多少来判断该指纹图像的质量是否在合格的范围之内。此方法理论上可行, 但是由于首先需要对指纹进行预处理、提取细节点, 因此效率不高。

(3) 视觉客观测度:该方法建立在视觉测评过程和客观测度基础上, 利用设定的评测参数, 对指纹图像的质量评价出一个综合结果。这一方法从全局上对指纹图像的质量, 能够得出很好的判断。但是从局部上来看, 指纹的纹理分析缺少了对指纹方向信息的判断。

(4) 计算指纹图像方向信息:从指纹图像局部特征开始, 结合指纹的全局特征来判断指纹图像的质量。通过检测图像的有效面积和清晰度, 来确定图像是否合格。具体方法是:首先, 通过计算图像方向信息, 确定前景块和背景块;然后, 通过比较前景块和背景块的比例来判断是否是偏手指;再次, 通过图像块的对比度的大小来判断是干手指或湿手指 (干手指对比度较大, 湿手指对比度较小) 。

3 指纹图像的分割

在指纹图像质量评估合格后, 需要对图像进行灰度变换, 即对指纹图像均衡化, 使得图像灰度均衡, 以及对图像进行归一化。在这些完成之后, 还需要对图像按照一定的算法和要求进行分割。即把指纹图像中质量很差, 后期无法处理的图像区域与有效区域进行区分, 使后期处理集中到有效区域上, 提供特征提取精度, 减少处理时间。目前, 常用的分割方法有以下几种:

(1) 基于方向图的分割方法:根据图像上纹理的方向, 区分指纹区域和背景区域, 然后按照不同的区域分割。如果指纹的纹理线不连续、图像的灰度单一等方向难以正确估计或者有些区域变化剧烈, 则此方法不能进行有效的分割。

(2) 基于图像的局部灰度均值、局部标准差和局部一致性的分割方法:利用指纹图像局部区域的灰度均值、标准差和一致性作为特征, 再采用线性分类来分割指纹图像。局部图像的一致性显示了局部图像的纹理走向, 但是这些特征对于模糊区域无法做出有效的表示。

(3) 多级分割法:就是将指纹图像进行多级分割, 逐级减少分割的范围。例如:第一级分割图像的背景区域, 第二级在前景区域中分割出模糊区域, 第三级从模糊区域中分割出不可恢复区域。

(4) 动态阈值分割法:根据各个子块的局部灰度对比度自动调节阈值, 基于像素的方差进行分割。该方法简单、快捷、分割效果好。具体为:将图像划分为不重叠的各个子块;计算每个子块的平均灰度和灰度方差;计算方差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的差值;定义动态阈值, 并分割图像;平滑操作, 去除孤立块。

4 指纹图像的增强

指纹图像增强就是将模糊的指纹纹理改变得更加清晰, 例如:将断裂的指纹纹线进行连接, 把连接的纹线区分开, 而且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保持原有的指纹图像结构, 使图像更加易于提取特征信息。目前, 有以下几种指纹图像增强方法:

(1) 从脊线方向上采用平滑算子而在垂直于脊线的方向使用增强算子的图像增强算法。这种算法在理论上是十分正确的, 但是要估计出脊线宽度以及滤波的参数却比较困难。如果参数估计有误, 则会使得脊线产生污染, 并且对于脊线上有折痕的指纹会产生偏差。

(2) 基于Gabor滤波器的指纹图像增强算法。此算法是在使用上一方法之前先进行滤波。将指纹图像分成不同的区域, 有效削弱垂直于主导纹线方向的噪声, 提高方向信息提取的可靠性。

(3) 傅立叶增强后滤波的方法。基于时间和处理效果的考虑, 先采用傅立叶变换来增强指纹图像, 然后使用滤波器来修补指纹图像的纹线。具体为:首先, 多级分割出可恢复区域块, 将该块像素变为复数形式;利用离散傅立叶变换, 滤掉频率过高或过低的频带噪点;利用方向滤波器消除指纹的断裂和叉连。

5 指纹图像的提取

5.1 在细化图像的基础上提取

首先, 需要对指纹图像进行细化处理, 将指纹纹线变细, 然后通过分析纹线上每一个像素点的8个方向上的连接点来判定该像素点的类型、位置, 并且通过分析该像素点所连接的纹线段来判断点位的方向, 进而提取出特征点。这个方法存在的优点是原理比较简单而且容易实现;缺点是需要对大量的像素点进行细化处理, 时间较慢, 当图像质量不高时, 细化处理会产生很多杂质项。

5.2 从原始灰度图像上直接提取

利用指纹方向图, 在灰度图像上跟踪指纹的纹线, 每跟踪一定的长度, 根据图像的投影极值来确定纹线的位置, 当遇到端点和分叉点时无法投影, 跟踪过程自动终止。这个方法的优点是具有较高的效率和精度;缺点是实现起来比较复杂, 需要大量的运算, 而且当图像质量不高时, 求出的方向图可能不可靠, 导致跟踪出的纹线出现偏差。

6 指纹图像的匹配

指纹图像匹配是指用当前指纹图像提取出的指纹特征与事先预存在指纹数据库中的特征进行比对, 从而判断这两个指纹特征是否一致, 即是否来源于同一根手指。这个阶段为了避免一些因素的干扰, 例如变形、虚假特征点、特征点位置误差等, 需要设计一个准确有效的匹配算法。目前, 有以下几种方法:

(1) 基于点模式匹配算法。目前大多数算法都是基于细节点的特征来进行匹配。该匹配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基于匹配的对象可以分为1对1进行匹配和1对多进行匹配;基于匹配的适应程度可以分为弹性的匹配和刚性的匹配。

(2) 基于纹理模式匹配算法。首先将指纹图像分割出来的有效区域进行网格化, 然后利用Gbaor滤波从像素点的8个不同的方向处理该纹线区域, 得到指纹的全局信息和局部信息, 并转化成一个特征信息, 最后比较当前指纹图像和数据库中的图像相应特征信息的差异。该算法可以解决质量较差且区域细节点难以提取的图像匹配的困难。但是这种方法需要对每个像素点进行大量的运算, 而且无法处理形变比较大的指纹图像的匹配。

7 结语

本文讨论了在指纹识别技术的各个阶段中的关键算法, 并对这些算法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为指纹识别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摘要:作为基于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一种, 指纹识别相对于其他个人身份认证具有快速、准确和稳定等优势。但目前的指纹识别算法在识别的误识率、拒识率、等错误率、匹配时间等方面仍有很多方面需要提高。对指纹识别中的多个关键步骤的关键算法, 文章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主要包括指纹图像的提取、图像质量的评估、图像灰度变换、图像分割、图像增强、图像提取和图像特征匹配等。

关键词:指纹识别,关键算法,研究

参考文献

[1]林喜荣, 黄析伟, 苏晓生, 等.生物特征值识别技术的标准化进程[J].清华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6, 46 (2) :194-198

[2]A.KJain, LinHong, SharathPankanti, etal.Anldentity-Auth-entication System Using Fingerprints[J].Proceedings of the1997IEEE, 85 (9) :365-388

[3]李欣桐.基于ARM7的指纹识别系统预处理算法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 2007

[4]Lawrence O’Gorman, An Overview of Fingerprint Verific-ation Technologies[R].Information Security Technical Re-port, 1998, 3 (1) :21-32

[5]John D.Woodward, Jr, 生物认证[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20-55

[6]柴晓光, 岑宝炽.民用指纹识别技术[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4:21-112

[7]张显全.唐振军, 基于图的指纹匹配算法[J].计算机工程, 2006 (13) :193-195

[8]刘莎.嵌入式指纹识别系统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1-7) (15-46)

关键词识别 篇4

片段阅读主要考查的是迅速准确地理解文字材料内涵、把握文字材料主旨的能力。要快速准确地解答片段阅读题首先要能抓住文字材料的重点、关键信息,这些信息能够帮助我们快速定位文段的论述对象和重点、划分出文段的结构。

根据特性不同,博大弘仕公务员网将关键信息主要分为以下三大类:关键词、关键句和关键暗示信息。

一、关键词

题干材料中的关键词主要有以下几种:高频词、表示某一特定含义的概念、提示文段重点或结构的词。

(一)高频词

高频词用来确定文段论述主题、重点。

文段中多次出现的词语称为高频词语。反复通常表强调,故高频词一般都是文段的中心词,与文段的主要内容或主旨密切相关。因此解题时要注意高频词,尤其是解答主旨类题目和主题类题目时可直接锁定包含了高频词的选项为正确答案。

比较常见的高频词有两种——名词和动词。当高频词为名词时,则文段的主题应与此相关,此名词在选项中一般作主语;当高频词为动词时,为文段论述的重点,在选项中一般充当谓语,或可转化为名词性短语。

(二)表示某一特定含义的概念

表示某一特定含义的概念用来确定文段落脚点。

文段中出现的含有特定意义的概念,通常是文段的要点。尤其当该概念出现在段尾时,往往是文段的落脚点,与文段的主旨多有密切关系。遇到此类文段时,中公教育专家认为,考生只要抓住这个概念,运用排除法,即可快速准确地锁定答案。

(三)提示文段重点或结构的词 这些词用来指示重点、区分层次。

与高频词和表示某一特定含义的概念直接点出文段的中心词或落脚点不同,文段中有些词只能间接对快速定位文段的重点或划分出文段的结构起指示作用,这些词一般为关联词、副词、其他某些起提示或指示作用的词。

1.关联词

关联词是复句中用来连接分句与分句,表明分句与分句之间结构关系和语义关系的词语。-

不同的关联词所表达的关系也不一样,主要有转折关系、因果关系、递进关系、条件关系、假设关系、并列关系。

2.副词:其实、倒、尤其(特别)

副词是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前起辅助性作用的虚词。虽然大多数副词没有具体的含义,但在表情达意上有时能起到实词不能替代的作用。分析作者的观点或文段的重点,要注意文段中的相关副词。

3.其他起提示或指示作用的词 表归纳总结的词:可见、总而言之。

带有倾向性的词:务必、必须、亟需、亟待、迫在眉睫、重中之重、重要的是。

二、关键句

关键句就是指提示文段大意、中心、主旨、观点的句子。阅读文段时,如果能迅速找准关键句,就能从整体上把握文段的大意。抓关键句,博大弘仕教育专家认为,要从两方面入手:从内容入手,找能表达主旨的中心句;从结构入手,找能体现内容的概括句。在分析内容和结构时,要重点关注三种句子——首句、尾句、承启句。有的试题材料开门见山,首句就是中心句;有的中心句在尾句;有些试题材料的承启句是中心句。

总分结构——首句为中心句 分总结构——尾句为中心句 承启句为中心句

三、关键暗示信息

有些文段材料的重点暗藏其中,不是很突出,此时需要从中寻找其他暗示信息,通过分析这些暗示信息,顺利找出正确答案。可能存在暗示信息的点有修辞手法、标点符号和数字信息等。

(一)修辞手法

修辞就是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利用多种语言手段以达到尽可能好的表达效果的一种语言活动。公务员考试中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排比、拟人、对比等,修辞手法对文段主旨的表达起重要作用,是需要注意的一个解题关键点。

(二)标点符号

引号、冒号、问号、破折号都存在特殊用法,注意这些标点符号有时也可以帮助我们快-

速答题。

(三)数字信息

文段中如果出现大量数字,要注意分析这些数字间的对比关系或联系,在对比和联系中寻找答案。

精题练习

1.信息时代里的企业就像一个完整的人,组织如骨骼,资金如血液,信息如神经。信息流是生命线,信息系统是神经系统,顾客需求是刺激源。在统一的数字神经系统下,从决策者到管理者再到执行者,从人到机器,如果信息可以一路顺畅,整个企业就能用一个大脑思考。这颗数字大脑不仅要对多样化、个性化的顾客需求做出及时准确的反应,还要在对这类信息资源的筛选和分析中不断寻找新的机遇,拓展进步的空间,打造时刻贴近顾客需求的无缝隙的服务品牌。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打造知名品牌是企业长远发展的基础 B.应高度重视企业各个环节的有效整合 C.如何对顾客需求做出及时准确的反应 D.信息系统对企业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博大弘仕解析:此题答案为D。归纳内容可知,文段把信息时代的企业比作一个完整的人,由“信息如神经,信息流就是生命线,信息系统是神经系统”,“如果信息可以一路畅通,整个企业就能„„”可知,文段是在强调信息对企业意义重大。

【考点点拨】名词“信息”在文中出现了六次,属于高频词语,四个选项中只有D项与“信息”有关,这样即可快速确定答案为D。

2.从本质上说,人类文明的进程就是不断脱离动物界的过程,这一过程主要包括人类体质的进化和心性的进化两个方面。从猿到人的体质进化,人类用了上百万年的时间才完成,而人类心性的进化则还要缓慢。当人类跨越石器时代、青铜时代进入铁器时代之后,动物性依然顽强地在人类身上闪现着。如何管理好人类的情感,使带有动物性的人变成理性的人,是儒家最为关注的重要课题。如果把儒家的答卷归结为一个字,那就是“礼”。

对这段文字的主旨概括最准确的是()。A.描述人类文明发展进化的大致过程 B.对比人类体质与心性两方面的进化 C.阐述儒家强调礼仪作用的社会原因

D.说明儒家思想的产生根源与现实意义

博大弘仕解析:此题答案为C。本题属于主旨题,概括内容可知,作者从人类文明的进程说到人类情感的管理,最后引出儒家思想中的“礼”这一课题。由此可见,作者主要想谈的是儒家思想中的“礼”。

【考点点拨】该文段在末尾提出了一个重要概念——“礼”,且加了引号,则可快速判断主旨应与此相关,而包含这层含义的只有C项。

3.中国古代礼制要求服装尽力遮掩身体的各种凹凸,在裁制冕服时可以忽略人体各个部位的三维数据,不需要进行细致的测量。冕服章纹要有效地体现等级区别,图案就必须清晰可辨、鲜明突出。这使中国古代服饰中与服饰图案相关的绘、染、织、绣等工艺技术相当发达,也使中国古代服装的裁制向着有利于突出图案的方向发展。与西方重视身体三维数据、要求服装紧窄合体的立体剪裁法不同,中国古代无论是冕服对人所占空间的扩大,还是图案对冕服平面风格的要求,都指向了中国传统服装宽大适体的平面剪裁法。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礼制的要求使中国传统服装采用了平面剪裁法 B.中国古代服装的剪裁方法推动了印染技术的发展 C.中西方剪裁方法的分化以冕服的产生与发展为特征 D.礼制对官员服装的规定制约了中国古代服饰艺术的发展

博大弘仕解析:本题答案选A。本题在末句引入了一个专业概念“平面剪裁法”,由此可确定文段的论述对象,正确答案应与此相关,符合这一特征的选项只有A项。

4.面对具有威胁性的突发事件,恐慌心理是人们进行自我保护的本能反应。但是,过度的恐慌反应,常常会导致比事件危害本身更为严重的消极后果。经验显示,在突发性公共事件中,许多损失可能不是事件本身造成的,而是由于人们的过度恐慌导致的。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产生恐慌心理是人们在突发事件中的正常反应 B.在突发性公共事件中,人们的损失往往是自己造成的 C.突发事件发生时,人们其实不必慌张 D.面对突发事件,人们应尽量保持稳定的心态

博大弘仕解析:本题答案选D。“但是”引导了文段的重点,即过度的恐慌会导致比事件本身更严重的损失,由此可知文段强调的是人们在面对突发事件时不应过度恐慌,而应该保持稳定的心态,D项为正确答案。A项说法本身没错,但不是文段强调的重点;B项“人们的损失往往是自己造成的”说法有误;文段强调的是过度恐慌会造成更为严重的危害与损失,不是完全告诫人们不必恐慌,且“其实不必慌张”的说法也不现实,故C项有误。

5.毫无疑问,电视节目主持人是当今社会颇具影响力的人群之一。借助大众传媒的影响,主持人成为公众人物。他们的角色因此不同于普通人,而是集社会角色、媒介角色及个人角色于一体的特殊角色。选择了这一职业,不仅仅意味着选择了鲜花和掌声,财富和荣耀,更意味着选择了媒体和社会必然赋予他们的责任。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大众传媒的发展使主持人具备特殊的影响力 B.主持人作为公众人物发挥着特殊的社会作用 C.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主持人所应肩负的责任 D.主持人应借助传媒的影响扩大其社会影响力

博大弘仕解析:本题答案选C。文段首先阐述了主持人这一角色的特殊性,然后指出正是因为主持人职业的特殊性使其肩负一定的社会责任,C项准确地表述了这层意思。表递进关系的关联词“不仅仅„„更„„”指示了重点,“更”后内容为文段强调的内容。

6.只要一个国家的决策者,真心希望发展市场经济,愿意按照资本创造与流动的规律办事,能够尊重多数国民基于现实的财产占有与处置权利,就可以让多数所有权变得合法,从而创造出让合法财产灵活流动的环境。这正如将彼此孤立的湖泊,串连成一片巨大的水域,避免零星的湖水,消失在一块块贫瘠的沙地里。一旦资本流动起来,财富创造与经济效率,就会在市场中野蛮生长。

对这段文字的主旨理解最准确的是()。A.国家需要尊重多数国民的财产占有与处置权利

B.没有法律保护的所有权,是效率偏低、缺乏活力的所有权 C.市场经济的发展程度与一国决策者的水平密切相关 D.所有权合法化,是市场经济正常发展的关键

博大弘仕解析:本题答案选D。A项中有特定字眼“需要”,依据上面的方法很容易误将它当作正确答案。但阅读材料可知,“尊重多数国民的财产占有与处置权利”与“真心希望发展市场经济”、“愿意按照资本创造与流动的规律办事”为并列关系,讲的是所有权合法化的三个条件。满足了这三个条件,所有权合法化了,才能创造出资本流动的环境,市场经济才会健康发展。由此可知,文段主要讲的是所有权合法化对市场经济的影响,即D项。

7.“经济学家以及政治哲学家之思想,其力量之大,往往出乎常人意料。事实上统治世界者,就只是这些思想而已。许多实行者自以为不受任何学理之影响,却往往当了某个已故经济学家之奴隶。狂人执政,自以为得天启示,实则其狂想之来,乃得自若干年以前的某个学人。我很确信,既得利益之势力,未免被人过分夸大,实在远不如思想之逐渐侵蚀力之大。”

通过这段文字,作者想表达的主要观点是()。A.政治家是思想家的奴隶 B.狂人执政受学理的影响较小 C.既得利益的势力易被夸大 D.思想的影响力非常大

博大弘仕解析:本题答案选D。文段首句即提出论点——思想力量之大,出人意料。然后以许多实行者和狂人的例子,进一步验证了思想的影响力。最后以“我很确信”点题,说明思想之侵蚀力远大于既得利益之势力。由此可知,文段主要说的是思想的影响力大,即D项。

8.在民意跟权力的地位不平等时,民意就无法获得权力的尊重。在权力面前自保尚不可得,更何谈让权力听话?因此,要让民意真正发挥作用,除了给予民意力量外,别无他法。权力尤其需要明白的是,民意就是权力运作的前提和基础,而尊重民意的体现,也并非事事按照民意办——在限于某些条件无法依民意而行事的时候,向公众坦陈原因,求得民众谅解,这是达成权力和民意双赢的必由之路。

通过这段文字,作者想表达的主要观点是()。A.只有尊重民意的权力才是合法的权力

B.权力应服从于民意,不能服从时应保持坦诚和谦卑 C.民意无法获得权力尊重的根本原因是民意的力量弱小

D.权力和民意双赢的关键在于公众的知情和谅解

博大弘仕解析:本题答案选D。文段尾句“向公众坦陈原因,求得民众谅解,这是达到权力和民意双赢的必由之路”点明了主旨,即权力和民意双赢的关键在于公众的知情和谅解。故答案为D项。文段没有提及“合法的权力”,排除A。C项仅是对现状的陈述,不是作者想表达的主要观点,排除。B项的迷惑性比较大,但与D项相比较,“权力和民意双赢”是文段的落脚点,且“公众的知情和谅解”更与时下热点相符。故D项更符合作者想传达的主要观点。

9.一个人真正的“精神饥饿感”应该从中小学时期开始培养。现阶段我国亟须在学校教育阶段“拯救阅读”,尤其是儿童阅读。“阅读是消灭无知、消灭贫穷、消灭绝望的武器。”一个民族精神境界的高下取决于阅读的水平;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发育史;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而没有阅读的“学习”只能称作“训练”。

对这段话主旨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是否从儿时就养成阅读的习惯,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人的精神境界 B.阅读应当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

C.“学习”与“训练”的最大区别在于“训练”仅仅是技能的培养 D.阅读是培养“精神饥饿感”的最佳方法

博大弘仕解析:此题答案为B。文段先说应从中小学时开始培养人真正的“精神饥饿感”,接着阐述“现阶段我国亟须在学校教育阶段‘拯救阅读’”,第二句承启句即为文段的中心句,由此句可知,这段文字主要阐述的是阅读对于学校教育的重要性。而中心句后的内容都是进一步在强调阅读应成为学校教育重要内容。

10.中国的专利申请平均每年以48%的速度增长。中国的专利实施只占专利总量的20%~30%,与国外达80%的实施率相比,专利差距很大。在中国专利申报总量中只有15%来自于企业,而发达国家的专利申请80%来自于企业。

这段话支持了这样一种观点,即()。A.中国科技创新进步势头迅猛

B.中国的科技创新不仅要注重开发研究,更要加强推广和实施科技成果 C.中国科技创新水平与国外相比差距很大

D.中国企业不像科研院所和高校那样重视科技创新活动

地下工程关键安全危险源识别 篇5

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施工安全危险源是指由于施工活动,可能导致施工现场及周围区域人员伤亡的潜在不安全因素。控制安全事故的发生,必须首先辨识危险源,然后才能采取相应的措施控制危险源带来的安全风险。

安全危险源一般可以从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进行辨识,时间主要是指施工的流程,安全事故往往跟施工的关键环节作业不到位有关系;而空间主要是指施工的环境,包括周边环境及作业现场环境。

安全风险源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它们不但能通过一定的相互关系和约束条件形成复合风险源,还能互为影响因素,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触发。因此,不能孤立地对风险源进行分析,而要以联系的观点进行分析。在地下工程项目施工的安全风险源中,有些风险源对项目的潜在影响程度最为显著,这类风险源被称为关键风险源。确定关键安全风险源有利于对安全风险的有效控制,降低风险的不利影响。

一些安全事故发生以后,常常诱发出一连串的其他安全事故接连发生,这种现象叫安全风险链。风险链中最早发生的起作用的安全风险源称为原生安全危险源;而由原生安全危险源所诱导出来的危险源则称为次生安全危险源,由此还可以导生出一系列其他安全事故,这些可泛称为衍生安全危险源。当然,安全事故发生的过程往往是很复杂的,有时候一种安全事故可由几种安全危险源引起,或者一种安全危险源会同时引起好几种不同的安全事故。这些安全危险源中既有突发性的,如物体打击、高处坠落、土体坍塌;也有如渗水、管涌、地面沉降、隆起等在较长时间中才能逐渐显现的渐变性的安全危险源。

在地下工程施工过程中,不同的施工方法、不同的地质条件发生事故的类型和概率不尽相同,甚至在同一地质条件下的同一隧道的不同部位,事故发生的类型和概率也相差很大。下面针对几种常见的施工方法进行关键危险源的辨识。

2 明挖法危险源识别

地铁明挖法施工过程根据其施工、开挖方法可分为支护型开挖和无支护型开挖两种方式。其中,有支护的明挖法基坑施工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围护结构、支撑体系、土方开挖(工艺及设施)、降水工程、地基加固、监测、环境保护工程。无支护的明挖法放坡开挖一般包括以下内容:降水工程、土方开挖、地基加固及土坡护面。

地铁明挖法施工过程中深基坑支护体系主要包括挡土结构和支撑结构。挡土结构主要用来承受土压力、水压力的作用;支撑结构主要用来支撑挡土结构,保持深基坑内的整体稳定性和刚度。常用的挡土结构主要有重力式水泥土搅拌桩、钢筋混凝土灌注桩、地下连续墙、SMW工法、高压旋喷桩、预制混凝土板桩、钢板桩等。常用的支撑结构主要形式为内支撑以及外拉锚等。

对于无支护的放坡开挖由于设计放坡太陡,或雨水管道漏水等原因导致土体抗剪强度降低,引起基坑边土体滑坡。

国内如北京、上海、天津、深圳、广州、南京等地的城市地铁建设中,由于受周边环境条件所限,地铁明挖法普遍是以支护开挖为主要形式。因此以下介绍的事故类型集中在有支护的基坑开挖过程中。正是由于地铁明挖法多以深基坑有支护体系开挖形式为主,因此地铁明挖法也就具备了深基坑施工过程的主要特点[1,2,3]。

明挖法施工程序一般可以分为:围护结构施工→内部土方开挖→工程结构施工→管线恢复及覆土。由于降水施工过程、围护施工过程、开挖施工过程是基坑有支护开挖过程中的关键工序,而深基坑工程事故形式与支护结构形式、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差异很多,产生深基坑工程事故的原因很复杂,对其严格分类是很困难的,粗略的分类如图1所示。

3 盾构法危险源识别

盾构法施工的工序较为复杂且施工精度及技术含量很高,利用盾构作为开挖地下土体及支护土体和拼装隧道衬砌的机具,掘进一环,拼装一环,循环工作,直至完成整条隧道,其主要施工步骤为:

1)在盾构法施工隧道的起始端和终端各建一个工作井,分别称为始发井和到达井(或称拼装室、拆卸室);

2)盾构在端头井内拼装就位;3)洞口地层加固;

4)依靠盾构千斤顶推力(作用在已拼装好的衬砌环和工作井后壁上)将盾构从起始工作井的墙壁开孔处推出(此工序为盾构出洞);

5)盾构在地层中沿着设计轴线推进,在推进的同时不断出土和安装衬砌管片;

6)及时向衬砌背后的空隙注浆,防止地层移动和固定衬砌环位置;

7)盾构进入终端工作井并被拆除(此工序为盾构进洞),如施工需要,可穿越工作井或盾构过站再向前推进。

盾构法施工的主要安全危险源如图2所示。

4 浅埋暗挖危险源识别

浅埋暗挖施工的基本作业由开挖和支护两大作业构成。前者是采用各种方法将隧道断面开挖成与设计轮廓相符的断面;而后者是确保施工过程和结构物运营过程的安全而采取的结构措施[4,5](见图3)。

暗挖施工需要人员长时间在地下开挖形成的空间中进行施工作业,风险较大,一旦发生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情况较为严重。

浅埋暗挖法的重大危险源是管线断裂以及开挖过程中产生的土体坍塌和地面塌陷。要对周边管线进行保护,不能让管线有过大变形。否则就会造成管线开裂,引起漏水,导致事故发生,如图4所示。

在软弱地层中采用浅埋暗挖法施工的核心问题是在辅助工法中因水土流失而产生的地层沉降。矿山法的重大危险源———支撑(衬砌支护)失稳,危害表现为相邻建(构)筑物或地表变形严重或围岩坍塌或地下涌水。

5 结语

对地下工程施工安全危险源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进行了识别,分析了这些危险源之间的相互作用,详细对明挖法施工、盾构法施工和浅埋暗挖施工工艺中的关键危险源进行辨识,得到各安全施工中需要重点关注要点,可供地下工程安全施工参考。

摘要:通过界定地下工程危险源概念,分析了危险源特征,对明挖法施工、盾构法施工和浅埋暗挖施工工艺中的关键危险源进行了辨识,得到各安全施工中需要重点关注的要点,从而为地下工程安全施工提供指导。

关键词:地下工程,危险源,识别

参考文献

[1]赵志缙,应惠清.简明深基坑工程设计施工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176-345.

[2]刘建航,侯学渊.基坑工程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3]龚晓南,高有潮.深基坑工程设计施工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4]江见鲸,龚晓南,王元清,等.建筑工程事故分析与处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关键词识别 篇6

关键特性(key characteristics,KC)是指材料、零件、装配体、装备或系统的某些重要属性或特征(尺寸、规范),它们的波动会显著影响产品的安装、性能、使用寿命和可制造性[1,2]。当关键特性超出其目标值时,会严重影响产品的装配质量,甚至出现产品无法正常使用的现象[3]。

质量管理学中“少数重要和多数不重要”的原则以及Pareto原理中“80/20比例关系”规则等,都说明少数关键的产品特性即满足大部分用户需求[4]。在产品开发、设计、制造、装配中,对每个特性都进行控制是困难的,也是没有必要的,因此,需要从众多特性中鉴别与分解出关键特性。魏丽等[5]论述了关键特性的分类、分解和传递的原则和方法,提出采用风险分析方法对可选的关键特性集合进行定量分析,但没有给出详细过程;冯子明等[3]根据基准传递链分析装配过程中的误差积累路线,采用误差均方根法计算出的误差值与成功装配所预期的数值进行比较,当差距较大时,视为关键装配特性,但没有具体的判断依据,可能导致关键装配特性的多选或漏选;Mathieu等[6]基于装配有向图模型得到了影响关键特性的因素,但没有进一步区分这些因素。

本文基于装配有向图研究了零部件特性的波动传递路线,构建潜在下层关键特性集合,并引入决策试验和评价试验(decision making trial and evaluation laboratory,DEMATEL)方法对潜在下层特性进行量化分析,根据其结果对潜在下层特性集进行因果分类、重要度排序和权重确定,实现了该层关键特性鉴别与分解的量化描述。最后通过实例验证了所提理论和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1 基于装配有向图的波动传递链

产品设计是一个自上而下的设计过程,因此关键特性也可伴随着产品开发自上而下进行分解并传递,即关键特性可分为多个层次,最高层是产品关键特性,逐渐分解成部件、零件关键特性。通常按照一定的规则沿产品树逐级分解传递,即上级关键特性需要由下层关键特性来保证[7],分解直到零件级,最后形成关键特性树的层次关系。

本文采用装配有向图(assembly oriented graph,AOG)反映装配体中关键特性波动信息流,通过对关键特性波动的分析,可以获得影响该关键特性的下层特性因素。AOG是采用圆、弧线、虚线等来表达装配体几何构成信息的图,该图不仅能够表达装配体结构/组成信息,而且能表达零件及其表面的装配定位约束关系,即能表达出装配体中几何变动信息流[8]。

图1为某组件装配体及其装配有向图,图中只标识出对该组件关键特性有影响的一系列关键零件和下层特性等信息。图中每个大圆代表一个零件,大圆内的小圆代表该零件上的特征面;有向弧线的箭头指向被定位的零件,每条有向弧线代表一个装配定位节点,这一系列带箭头的弧线表达了零件在装配中的定位过程。

图1中,关键特性KC为零件P1和P6之间的距离要求,该距离的波动将影响组件内部的零件间相对位置准确度和组件间相对位置准确度。这个距离的波动是通过零件P1、P2、P3、P4和P6的尺寸误差波动和装配误差波动的累积传递而产生的,其中包括零件内部的传递与零件间的传递两部分[9]。零件内部的传递通过零件特征-特征之间的几何尺寸实现,即零件特征间的尺寸约束关系;零件间的传递通过零件间的配合约束关系实现,即零件间的配合约束关系。

为保证产品质量,通过装配有向图建立的波动传递链分析关键特性波动积累路线,查找到影响关键特性KC的一系列下层零件和特征因素,将这一系列零件和特征因素组成为潜在下层特性集合,简称为潜在集。

2 潜在集中关键特性的分解方法

通过装配有向图中的波动传递链确定出潜在集后,采用DEMATEL方法并结合模糊理论,对潜在集进行定量分析来判定哪些特性属于关键特性。

DEMATEL方法是由Fontela等[10]提出的一种系统化分析决策方法。该方法利用图论与矩阵工具进行系统要素分析,通过矩阵理论计算每个因素对其他因素的影响度以及被影响度,从而计算出每个因素的中心度和原因度,因此可以确定因素间的原因和结果的影响关系,以及每个因素在系统中的重要性,是一种有效的系统化的解决复杂群体问题的方法论。

基于模糊理论的DEMATEL方法的步骤如下:

(1)由于关键特性KC的波动是由下层潜在特性的尺寸误差波动和装配误差波动的传递而产生的,故将引起该关键特性波动的各潜在特性作为DEMATEL中的因素,记为C1,C2,…,Cm

(2)建立各潜在特性之间的直接相互影响关系矩阵,以模糊语义变量来表示各潜在特性之间的相互影响度,如ES(极其强烈影响),VS(强烈影响),MS(中等程度影响),LS(微弱影响)和NS(无影响)。根据影响关系构建潜在特性的邻接模糊矩阵A:

式中,ai jCiCj的直接影响度,ai j∈[ali j,aui j],ij,ali jaui j分别表示直接影响度的上下界。

ai j为所有专家建立的初始模糊矩阵中相同元素的平均值;主对角线上的元素全部设置为0˜=(0,0),表示Ci对自身的影响为0。

(3)对直接影响矩阵A进行规范化处理,得到规范化直接影响矩阵N:

Ν=As (2)

s=max1im(j=1maiju) (3)

即规范化直接影响矩阵N中的元素c˜ij[cijl,ciju]=[aijls,aijus],且满足0≤cli j≤1,0≤cui j≤1。

(4)依据马尔可夫矩阵吸收性,规范化直接影响矩阵N满足以下特性:limεΝε=0;limε(Ι+Ν+Ν2++Νε)=(Ι-Ν)-1。其中0为零矩阵,I为模糊单位矩阵。

根据上述两个特性,得到潜在特性之间的间接影响矩阵B:

(5)结合各潜在特性间的直接影响矩阵和间接影响矩阵,可得出潜在特性间的综合影响矩阵T:

Τ=(t˜ij)m×m=Ν+B=Ν(Ι-Ν)-1 (5)

t˜i j∈[tli j,tui j]

(6)分别对矩阵T的行元素和列元素进行求和,计算各项潜在特性的影响度和被影响度。对T中的每行元素进行加和得到Ci的影响度Fi:

Fi=j=1mt˜iji=1,2,,m (6)

T中的每列元素进行加和得到Ci的被影响度Ei:

Ei=i=1mt˜ijj=1,2,,m (7)

(7)计算各项潜在特性的中心度与原因度。将Ci的影响度和被影响度相加得到中心度Zi=Fi+Ei,中心度表示某因素在整个因素体系中所起作用的大小,Zi越大,Ci与其他因素的关联越强,反之越弱。而将Ci的影响度和被影响度相减得到原因度Yi=Fi-Ei,原因度表示某因素是影响其他因素还是受其他因素影响,当Yi>0,表明因素Ci对其他因素的影响大,属于原因型因素;当Yi<0,表明因素Ci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大,属于结果型因素。

(8)由于中心度相当于Ci的绝对重要度,原因度相当于Ci的隐含重要度,故可根据中心度和原因度确定出完善的Ci重要度:

ωi=Ζi(1-Yi)/i=1m[Ζi(1-Yi)] (8)

Yi=Yii=1m|Yi|

本文的潜在集的构建是基于AOG的零件特征间的尺寸约束关系和零件间装配约束关系的引导作用获得的,这些潜在集合中的特性仅是产品级特性。其他特性(如设计级特性、制造级特性和装配级特性等[11])的分解与识别需要结合实际生产中的具体制造、装配工艺过程进行分析。

3 实例分析

根据某缝纫机生产企业客户质量反馈,某型号平缝机出现缝线剪不断的情况。该剪线装置由旋梭架、动刀、弹簧片、定刀、动刀杆等9个零部件组成,如图2所示。当动刀勾住线后向定刀靠拢,并利用动刀与定刀的互挤压摩擦而剪断面线和底线。现有的问题是底线能剪断而面线剪不断,通过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动刀勾不到面线,因此,将动刀勾线尖与送布牙针孔轴心的距离定义为关键特性,并利用前文论述的方法实现对该关键特性的解析。

对与该关键特性密切相关的剪线装置的5个零部件(分别为旋梭架P1、刀架P2、旋梭P3、送布牙P4、动刀P5)进行解析,解析模型如图3所示,图中F表示零部件特征,其解析数据如表1所示,方向一栏表示形成装配关系或尺寸约束的XYZ方向,关系一栏表示特征与特征之间的装配关系或对应的几何尺寸关系,如特征F7与F12之间存在装配距离约束关系,在Z方向上装配距离为1mm,特征F10与F11之间在X方向存在尺寸约束关系,大小为3.93mm,特征F15与F17之间存在尺寸约束关系,两者所夹角度为38°。

根据解析得到装配模型,构建出装配模型的AOG, 如图4所示, 图中虚线表示两特征之间的尺寸约束关系,单向箭头表示两个零部件特征之间的装配约束关系。根据AOG可得到影响该关键特性的波动传递链:F19-F15-F6-F5-F2-F1-F8-F9-F10。则潜在特性集合C={C1,C2,…,C8)的元素分别为:56.5mm(F19和F15的尺寸约束关系);2mm(F15和F6的可调整距离);15mm(F6和F5的尺寸约束关系);同心(F5和F2的装配关系);60.5mm(F2和F1的尺寸约束关系);同心(F1和F8的装配关系);17.15mm(F8和F9的尺寸约束关系);1mm(F9和F10的限制距离)。

利用上述方法对8项潜在特性间的直接相互影响关系作出评价,将专家给出的潜在特性间邻接模糊矩阵A的语言信息转化为分值,即ES∈(0.75,1),VS∈(0.5,0.75),MS=(0.25,0.5),LS∈(0,0.25)和NS=0。表2为潜在特性间的区间模糊评价表。由式(2)~式(5)计算可得综合影响矩阵T。根据式(6)、式(7)求得各潜在特性的中心度Zi和原因度Yi,并进一步计算得到潜在特性的重要度ωi,如表3所示,潜在特性因素按其重要度值由大到小的排序为:C1、C8、C2、C5、C4、C6、C3、C7,其中C1、C2、C3和C6为原因型因素,C4、C5、C7和C8为结果型因素。以ZiYi构建笛卡儿坐标系,得到潜在特性影响关联图,如图5所示。由图可知,C2的原因度最高,在动刀勾线过程中,特征F15和F6距离的调节会直接影响勾线、剪线效果。图6为当距离调整到极限位置1mm和-1mm时,动刀与送布牙针孔的位置关系图,从图中可看出,当特征F15和F6距离不同时,动刀弯钩尖与送布牙针孔之间的距离出入较大。

(a)F15-F6:距离1mm (b)F15-F6:距离-1mm

由图5可知,C1的中心度最高,即动刀后弯钩的尺寸约束特征与其他潜在特性的关联最强,该特性影响绝大部分其他特性,同时该特性的权重是最高的,在整个因素体系中所起的作用最大。在整机装配中心检验过程中,发现前弯钩尖和后弯钩尖经过送布牙针孔轴线的距离不一致,即同轴转动时,动刀前弯钩尖与后弯钩尖的转动半径有偏差,最大偏差值达0.83mm,导致剪线质量很不稳定,这与分析结论是一致的。

4 结语

针对关键特性显著影响产品性能的特点,本文构建了基于装配有向图的波动传递链,从而推导出潜在下层特性的集合,并采用基于模糊的DEMATEL方法对潜在特性进行量化分析和重要度排序,从而得到对上层关键特性影响最大的下层关键特性,为关键特性识别提供了一种科学方法。

最后以剪线装置为例,应用本文所提理论和方法得到影响剪线效果的关键特性,从而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

摘要:由于产品关键特性的识别有利于提高产品的质量,故研究了基于装配有向图的关键特性波动传递链,并构建了潜在下层关键特性集合,然后利用基于模糊理论的DEMATEL方法对该集合的因素进行定量分析,根据量化结果对潜在下层特性进行因果分类和重要度排序,根据重要度值大小实现该层关键特性的鉴别。最后以剪线装置为实例,验证了所提理论和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识别,分解,装配有向图,DEMATEL

参考文献

[1]Boeing Commercial Airplane Group.AQS Guidelines-a Guide to AQS Continuous Improvement Expec-tations[EB/OL].(2000-05-28).http://www.boe-ing.com/company offices/dimgbiz/supplier/index.html.

[2]范玉青.现代飞机制造技术[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1.

[3]冯子明,邹成,刘继红.飞机关键装配特性的识别与控制[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10,16(12):2552-2556.Feng Ziming,Zou Cheng,Liu Jihong.Identification and Control of Aircraft Key Assembly Characteris-tics[J].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2010,16(12):2552-2556.

[4]Rezayat M.Knowledge-based Product Develop-ment Using XML and KCs[J].Computed-Aided Design,2000,32(56):299-309.

[5]魏丽,郑联语.概要工艺规划中关键特性的识别过程及方法[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07,13(1):147-152.Wei Li,Zheng Lianyu.Process and Approaches of Identifying Key Characteristics in Conceptual Process Planning[J].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2007,13(1):147-152.

[6]Mathieu L,Marguet B.Integrated Design Method to Improve Producibility Based on Product Key Char-acteristics and Assembly Sequences[J].Annals of the CIRP,2001,50(1):85-88.

[7]刘志存,邹冀华,范玉青.飞机制造中关键特性的定义与管理[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07,13(10):2013-2018.Liu Zhicun,Zou Jihua,Fan Yuqing.Definition&Management of Key Characteristics in Aircraft Manufacturing[J].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2007,13(10):2013-2018.

[8]杨将新,徐旭松,曹衍龙,等.基于装配定位约束的功能公差规范设计[J].机械工程学报,2010,46(2):1-8.Yang Jiangxin,Xu Xusong,Cao Yanlong,et al.Functional Tolerance Specification Design Based on Assembly Positioning[J].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2010,46(2):1-8.

[9]唐文斌,余剑峰,李原,等.产品关键特性量化鉴别与分解方法应用研究[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11,17(11):2383-2388.Tang Wenbin,Yu Jianfeng,Li Yuan,et al.Applica-tion of Quantitative Identification and Decomposition Methods for Product Key Characteristics[J].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2011,17(11):2383-2388.

[10]Fontela E,Gabus A.The DEMATEL Observer,DEMATEL1976Report[R].Geneva:Battelle Ge-neva Research Center,1976.

关键词识别 篇7

关键词:预处理,车牌定位,字符分割,几何特征

0 前言

车辆牌照识别 (License Plate Recognition, LPR) [1]作为现代交通管理智能化重要手段, 是智能交通与智能监测、控制的重要环节之一。完整的车牌识别系统 (如图1所示) 主要由车牌预处理、车牌定位、车牌字符分割这三个核心环节组成。在整个识别系统中, 车牌区域的准确定位最为关键, 它是车牌识别系统的先决环节;其次尤为重要的是车牌字符分割, 其精确的结果保证了整个车牌识别系统的完整。

1 车牌识别系统程序设计与仿真实现

1.1 车牌图像预处理

本设计需要对车牌图像进行预处理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方面, 由于车牌图像在采集与获取的过程中容易受到恶劣天气、车辆运动、仪器设备噪声干扰等外界因素的不良影响, 需要对获得的车牌图像进行滤波去噪操作;另一方面, 本研究在车牌定位环节利用的是车牌区域的矩形结构和周长、面积为恒值并匹配的几何特征方法实现, 它必须先保证车牌区域具有连通特性, 因而采用数学形态学的方法来获得车牌区域的连通效果[2]。

在图像增强理论中, 用图像平滑技术去除图像噪声主要有邻域平均法和中值滤波两种方法。本研究采用的是中值滤波进行车牌图像去噪, 因为中值滤波相比于邻域平均法更适合消除图像的孤立噪声点, 同时又能保持图像的细节[3]。这与干扰车牌图像的噪声类型是一致的, 同时保留车牌字符的重要细节信息。

把获取的24位RGB彩色车牌图像进行灰度化处理, 以便下一步在Matlab实验平台上可以对图像进行中值滤波操作。其核心程序语句及运行结果 (如图2) 如下:

im_gray=rgb2gray (im) ;%对原图像进行灰度化

im_gray=medfilt2 (im_gray, [3, 3]) ;%对图像进行中值滤波

数学形态学是用具有一定形态的结构元素去量度和提取图像中的对应形状, 以达到对图像分析和识别的目的[4]。它由一组形态学的代数运算组成, 基本的运算有4个:膨胀、腐蚀、开启和闭合, 本设计主要采用腐蚀和膨胀运算。

膨胀是把图像区域周围的背景点合并到区域中, 其结果使区域的面积增大相应数量的点。膨胀运算将相邻的物体连接起来, 其集合语言的定义为:X⊕S={x|S+x⋃x≠∅}。

腐蚀的作用是消除物体所有的边界点, 腐蚀算法可用来消除物体之间的粘连, 还可用来识别物体。其集合语言的定义为:XΘS={x|S+x⊆X}。

根据车牌图像的结构特点用sobel算子对已滤波的车牌图像进行边缘检测, 得到图像的主要轮廓, 然后先选择一个半径比较大的结构元素S对图像进行膨胀腐蚀, 根据其输出结构进一步逐次修正S的大小进行对图像进行膨胀和腐蚀运算[8]。最后再对边界图进行小区域连通, 使车牌区域连通为一个方块。核心程序和运行结果 (如图3) 如下:

B6=imerode (B5, s) ;

%对边界图进行小区域连通, 使车牌区域连通为一个方块

界图连通后的图像') ;%对连通区域进行标记

1.2 车牌定位

车牌区域的准确定位是整个车牌识别系统获取车牌的先决条件, 而我国的车牌都具有以下两个几何特征[6,7]:

(1) 车牌区域为矩形结构, 且长宽固定, 长宽比=4.5∶1;

(2) 车牌的周长与面积的平方满足:[2× (4.5+1) ×L]2/ (4.5×L2) ≈27, L为车牌的宽度。

本研究的车牌定位环节用到的数学公式有:

(1) 用质心确定位置:

(2) 区域面积计算: ;

(3) 区域周长计算:边界点数之和。

核心的程序语句及仿真结果 (如图4) 如下:

stats=regionprops (L, 'Area', 'Centroid') ;%找到每个连通域的质心

perimeter=sum (sqrt (sum (delta_sq, 2) ) ) ;%计算边界周长

获取边界所围面积

metric=27*area/perimeter^2;%计算匹配度

[a, b]=size (g) ;

for i=a/2:-1:1%从图像水平中轴开始向上扫描, 当白点数少于每行总点数的1/10时, 停止扫描, 并将该行定义为车牌字符区域的上限

for i=a/2:a%从图像水平中轴开始向下扫描, 当白点数少于每行总点数的1/10时, 停止扫描, 并将该行定义为车牌字符区域的下限

goal=g (line_up:line_down, 1:b) ;%根据之前定义的上下限截取车牌字符区域

1.3 车牌字符分割

车牌字符分割在车牌定位之后, 车牌字符的字体为印刷体, 字体固定, 字符颜色与背景颜色反差很大, 而且字母和数字具有竖连通的特性。由于字符颜色与背景颜色反差很大, 宇符提取一般以处理二值图为主。字符分割的难点在于当图像质量差别较大, 部分车牌字符和背景对比度小时, 二值化后, 字符容易与背景融合在一起;此外, 当车牌污损或者车牌图片倾斜较大时, 车牌的二值图中的字符可能存在粘连, 造成车牌字符分割错误。以前的字符分割算法主要有固定边界分割、投影分割、连通区域分割等[8,9]。因为车牌字符间间隔较大, 不会出现字符粘连, 同时寻找连续有文字的块, 若长度大于某阈值, 则认为该块有两个字符组成, 需要进行字符分割[10]。核心的程序语句及仿真结果 (如图5) 如下:

%寻找连续有文字的块, 若长度大于某阈值, 则认为该块有两个字符组成, 需要分割

2 结论

本文针对现有车牌识别算法的一些不足, 提出了基于灰度图像几何特征的车牌图像预处理、车牌区域准确定位和车牌字符分割的方法, 并以Matlab为开发平台完成了车牌识别系统的三个关键环节。较好地解决了车牌图像背景复杂、抗噪性能低等问题, 提高了车牌定位的准确性和车牌字符分割的精确性。与传统的运用几何特征进行车牌识别系统设计的相关方法相比, 该研究使用的方法性能稳定, 车牌定位和字符分割准确性高, 在工程实践中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姚振杰, 易卫东.一种用于车牌识别的图像超分辨率算法[J].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2013 (1) :165-167.

[2]V Loumos, E Kayafas.A License Plate Recognition Algo rithm for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 Applications[J].IEEE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 Society, 2006, 7 (11) :1524-9050.

[3]李云红, 屈海涛.数字图像处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2.

[4]张弘.数字图像处理及分析[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7.

[5]李志强, 李涌斌.车牌识别技术的发展及研究现状[J].科技信息, 2012 (5) :134-135.

[6]李雄.几何特征形态学车牌识别系统研究[J].计算机仿真, 2012 (4) :354-355.

[7]王允强, 吴涛, 张方方.基于数学形态学的实用车牌定位算法及实现[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 2010 (11) :230-234.

[8]刘爽.基于数学形态学的车牌定位识别系统设计[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 2012 (6) :218-219.

[9]马爽, 樊养余, 雷涛, 等.一种基于多特征提取的实用车牌识别方法[J].计算机应用研究, 2013 (6) :256-257.

关键词识别 篇8

飞机产品在制造过程中零部件质量特性的波动是引起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的根本原因。所谓波动, 即零部件的特性值与目标值的偏离程度。由于飞机产品生产过程中零部件数量众多, 要选择对飞机质量影响最大的关键特性进行控制。关键特性 (Key characteristic, KC) 是指材料、零件、装配体、装备或者系统的某些属性或特征 (尺寸、规范) , 它们的波动会显著影响产品的安装、性能、使用寿命和可制造性[1]。

全面采用基于关键特性的飞机设计制造方法能有效的减少飞机总体研制和制造时间, 保证零部件装配中的互换协调, 同时减少返工, 提高飞机质量。如文献[2]提出了基于并行工程的关键特性定义与管理过程的计划-执行-检查-处理循环, 达到了在制造阶段控制关键特性并使之稳定的目的。文献[3]采用关键特性的方法表示粗粒度、非完备的产品信息, 以支持在概要工艺规划过程进行产品的可生产性分析和关键工艺方案的制定。文献[4]提出了关键装配特性的概念, 并根据基准传递链分析装配过程中的误差积累路线, 针对误差积累最多的环节从定性与定量的角度对其进行了判定。考虑到飞机装配过程中零部件的互换协调或者被装配产品样本较少的情况, 应用装配型架的关键特性能有效的保证装配产品的质量和零部件的互换协调。针对此类关键特性, 本文提出装配型架关键特性的概念, 对装配型架关键特性的一些特点、识别和控制方法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1 装配型架关键特性的定义及特点

装配型架关键特性是保证飞机装配零部件间互换协调的重要特性, 同时装配型架关键特性也是关键特性的一种。尤其是在装配产品样本很少的情况下, 识别和控制装配型架的关键特性就显得格外重要。根据文献[1~4]所描述的KC的概念, 作者认为装配型架关键特性是指在飞机产品装配过程中, 装配型架的某些结构、外形、定位特性对被装配产品的质量影响最严重的几何特性;在飞机柔性装配型架中还包括自动测控系统控制机械随动定位机构精确定位。当装配型架关键特性处于临界值或超出临界值时必须对其进行控制, 否则会严重影响产品装配质量和零部件的互换协调, 甚至产品的报废。

飞机装配型架关键特性具有一般关键特性的特点, 同时结合飞机柔性装配型架与数字化测控制系统在飞机装配中的应用, 飞机装配型架关键特性还具有一些独特的特点:

1) 在装配型架设计阶段, 根据用户需求与被装配产品特点, 结合当前企业拥有的加工、制造等能力, 设计产品装配型架。在设计过程中主要涉及为保证飞机产品主要尺寸和位置的定位器设计、保证产品外形准确度的定位面的设计等, 初步把这些主要尺寸作为关键特性进行控制。装配型架关键特性与一般关键特性一样根据关键特性的可测量性和可控制性沿制造树逐级向下传递, 形成关键特性树, 同时上级关键特性由下级关键特性保证, 如图1所示为某机型壁板预装配柔性工装系统型架关键特性树。

2) 在装配型架安装阶段, 把设计阶段定义的保证产品主要尺寸和外形准确度等定位特征作为关键特性, 在主要定位结构上设置靶标点 (Optical Tooling Points, OTP) , 把测量靶标点的坐标与理论坐标相比较, 进行实时反馈和补偿, 精确安装各种定位器。

3) 在产品装配阶段, 控制系统控制随动定位器运动到理论位置以精确定位产品, 把这类通过控制系统控制的随动定位器或定位机构的精确定位也作为关键特性进行控制。

2 装配型架关键特性的识别与控制

为保证飞机装配零部件间的互换协调问题, 对装配型架中影响被装配产品质量最大的尺寸、形状、定位特征等关键特性采用合理的方式加以控制。

2.1 装配型架关键特性的识别与管理

关键特性经过多年的研究应用已经有了比较完善的识别方法:1) 利用相似产品的历史数据和知识;2) 专家调成法——德尔菲法 (Delph Method, DM) , 从该领域装夹或有经验人员那里搜集有用的信息;3) 风险分析法:即确定每个特性的风险优先数 (Risk Priority Number, RPN) 通过确定RPN的值来确定关键特性, RPN值越大, 特性值越重要。

本文采用由日本质量管理专家田口玄一提出的损失函数[5]的波动引起经济损失的方法来确定装配型架的关键特性, 该方法定量的描述了特性偏离目标值时造成的损失。当某个关键特性y偏离目标值m时, 即y≠m时, 产生质量损失, 且y-m越大, 质量损失越严重[6], 其质量损失为:

式中:k为关键特性y的质量损失常数, A为关键特性y失效时造成的损失, TU, TL分别为公差上限和下限;σ2为y的方差;δ2为均值偏差, 为y的测量值, τ为y的目标值。参考文献[7]中对质量损失常数进行了标准化, 即当质量特性超出公差要求时, 其质量损失假定为单位损失, 则带入式 (1) , 可得到标准化后的影响度的计算公式:

在型架设计阶段把初步确定的关键特性利用式 (3) 计算其质量损失L的大小以判断是否作为关键特性进行控制。同时装配型架关键特性的识别应与飞机产品的特点结合起来, 分析被装配产品的结构特点来设计装配型架, 结合制造单位的设计制造条件、测控水平等来识别、控制柔性装配型架的关键特性, 整个装配型架关键特性的识别与管理如下:

1) 用户需求:结合用户需求初步确定保证飞机装配零部件质量的型架关键特性有哪些;

2) 设计分析:为保证飞机零部件间的互换协调, 把装配型架上对应于飞机产品的重要尺寸作为关键特性进行控制;

3) 制造和安装:根据设计数模进行型架的制造和安装, 尺寸关键特性通过尺寸链来保证, 同时把机械随动定位装置 (定位器) 的控制定位精度作为关键特性进行控制;

4) 生产和检测:根据设计数模调整装配型架安装到位、结合机械随动定位器定位产品, 完成产品装配后检测产品主要尺寸与外形准确度;

5) 管理与维护:装配型架要定期进行维护, 防止型架变形和控制失准等问题。

2.2 装配型架关键特性的控制

文献[8]指出一般关键特性主要由统计过程控制法 (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 SPC) 进行控制, 通过选择合理的控制图, 确定测量方案对关键特性进行实时监控, 当关键特性超出控制范围时, 立刻寻找波动源并确定解决方案。装配型架关键特性的控制方法与一般关键特性的控制方法思路相似, 通过实时监控测量点位置坐标, 当实测值超过误差允许范围时, 找出波动源立刻进行控制。

为保证飞机产品的重要尺寸, 采用装配尺寸链把型架上对应的定位器之间的尺寸作为关键特性进行控制, 对设计靶标点采用激光跟踪仪实时测量, 当被测点测量坐标值与理论值的偏差在公差范围外时, 综合考虑型架尺寸关键特性的可测量性和可控制性是否沿制造树向下分解的特点, 找到波动源, 进行控制。图3是某机型壁板预装配柔性工装系统中两个三脚架安装误差控制图。

其中零线表示装配三脚架距离坐标原点的理论值, 当测量点落在在±△间表示在公差范围内, 不需要进行控制;当测量点落在±2△范围或大于±2△时, 需要对三脚架距坐标原点的位置进行控制。

对于柔性装配型架的关键特性, 如控制机械随动定位器的精度定位, 利用激光跟踪仪实时跟踪测量, 把测量靶标点的坐标值与测量点的理论坐标值进行比较, 得出坐标差值, 把这个差值传递给控制系统, 控制系统控制随动定位器进行调整, 最后达到公差要求范围。把这一类通过测控系统控制的随动定位器的定位精度也作为关键特性进行控制, 通过实时监测, 调控随动定位器精确定位。

3 实例分析

以某机型壁板预装配柔性工装系统为例, 采用上述方法对装配型架关键特性进行识别并加以控制。为保证预装配壁板组件的装配质量, 设计的某机型壁板预装配柔性工装系统包括基座、两个三脚架、小围框、两个移动立柱等, 每个移动立柱包含八个Z型长桁夹持器, 移动立柱由电机带动可沿X向移动、长桁夹持器由电机带动可沿Y、Z移动, 长桁夹持头通过气缸控制实现长桁夹持, 结合激光跟踪仪实现精确定位。以三脚架安装为例, 并把三脚架间距L0作为关键特性进行管理与控制, 如图4所示, B点为设计坐标系零点, A、C分别代表两个三脚架, 定位精度为±0.05mm。安装三脚架时, 在保证L1、L2都能满足公差要求的同时L0也可能超差, 从而导致关键特性L0难以保证。实际安装中测得AB、BC在X方向距零点的距离误差如表1所示, 带入损失函数公式 (3) 得到则所选关键特性的质量损失其质量损失L超出了公差上限的111%, 根据田口损失函数法则在三脚架安装过程中把AC距离作为关键进行控制。

单位:mm

在某机型壁板预装配柔性工装系统工作过程中, 为满足壁板装配的质量, 把Z型长桁夹持器精确移动定位作为关键特性进行控制。型架定位精度为±0.05mm, 重复定位精度为±0.02mm, 为保证高精度定位设定各轴最大运行速度为0.05m/s, 最大加速度为0.05m/s2, 工作时结合激光跟踪仪实时测量, 以实现长桁夹持器的精确定位, 控制软件如图5所示。

图5中控制软件控制长桁夹持器精确定位时, 把激光跟踪仪经数据处理系统处理后的坐标差值传递给控制系统, 控制系统控制相应的电机带动长桁夹持器移动, 达到Z向定位;控制软件继续控制夹持头向前移动, 当力传感器值不为零时, 停止运动, 完成定位。开发的壁板柔性预装配控制系统, 通过信息数据集成处理, 实现各种系统平稳运行, 同时留有与其它系统的数据接口, 实现数据信息采集和控制, 保证产品的质装配量。

4 结束语

本文针对飞机装配过程中保证飞机产品互换协调的实际需要, 提出了装配型架关键特性的概念, 装配型架关键特性是保证被装配产品质量和产品互换协调最重要的特征, 并且进一步就装配型架关键特性的识别与控制进行了分析。结合某机型壁板预装配柔性工装系统, 分别在装配型架安装和工作两个阶段对关键特性进行识别, 并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方法, 验证了此装配型架关键特性识别与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范玉青.大型飞机数字化制造技术[M].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 2011.

[2]刘志存, 邹冀华, 范玉青.飞机制造中关键特性的定义与管理[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2007, 13 (10) :2013-2018.

[3]魏丽, 郑联语.概要工艺规划中关键特性的识别过程及方法[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2007, 13 (1) :147-152.

[4]冯子明, 邹成, 刘继红.飞机关键装配特性的识别与控制[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2010, 16 (12) :2553-2556.

[5]MAGHSOODLOO S, OZDEMIR G, JORDAN V.Strengths and limitations of Taguchi’s contributionsto quality, manufacturing, and process engineering[J].Journal of manufacturing Systems, 2004, 23 (2) :73-126.

[6]唐文斌, 余剑峰, 李原, 唐水龙, 产品关键特性量化鉴别与分解方法应用研究[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2011, 17 (11) :2384-2388.

[7]马义中, 程少华, 李言俊.改进的多变量质量损失函数及其实证分析[J].系统工程, 2002, 20 (4) :54-58.

关键词识别 篇9

一、草莓灰霉病的典型症状

灰霉病是一种危害草莓的真菌病害, 对北方的设施草莓栽培危害较大。发生严重时, 可使草莓经济产量锐减一半。灰霉病主要危害草莓的果实、花瓣、果梗、叶片。花期、果实近于成熟时为发病高峰, 花期初病时, 受害部位出现黄褐色斑点, 如油浸状, 随之病斑继续扩大, 病斑边缘呈棕褐色, 中央呈暗褐色, 病斑的周围亦呈明显的油浸状, 最后整个果实腐烂变软。因灰霉病发病部位的表面着生一层灰色霉状物, 故称灰霉病, 霉状物在湿度大的条件下, 还会产生白色絮状菌丝长出。茎、叶、花感染此病后, 患病部位呈褐色, 也为油浸状, 严重时, 发病部位腐烂。灰霉病的典型症状是在发病部位呈“V”字形病斑, 边缘发病时“V”字形病斑不明显, 则成灰霉状, 并逐渐长出霉状物。

二、发病规律与所致病原菌

草莓灰霉病的病原菌为灰霉菌。灰霉病以菌核或菌丝体、分生孢子在土壤疾病残体上越冬, 分生孢子在空气中传播。灰霉菌在气温18~28℃及高湿的条件下发生严重, 尤其以22~25℃时的温度时, 湿度达到90%以上时, 即在低温、高湿、弱光的环境条件下极易发病。易导致灰霉病大发生的主要因素有:持续的阴雨天气、地势低洼积水、园地灌溉水分过多或大水漫灌、覆盖的地膜上积水、草莓畦面上覆盖稻草、栽植密度过大、平畦卧式栽培、草莓植株贪青徒长或生长衰弱、通风不及时、进行农事操作不及时消毒等。

三、综合防治技术

1. 农业生态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 推行合理密植, 适度施用氮肥, 及时清除老叶、枯叶、病叶, 采用高畦栽培, 进行地膜覆盖, 降低棚室内的空气湿度, 均能从一定程度上降低灰霉病的发生程度。一般选用欧美硬核系品种的抗病性强, 而软果系的品种抗病性较差, 比较易感病。弗杰利亚、戈雷拉、宝交早生的抗病性均较强, 而以弗杰利亚抗病行为最强。有条件的可以选择滴灌设施进行灌溉, 以降低棚室内的空气湿度。另外, 上午放风要改成早晨短时间放湿气, 清晨尽可能早时间放风, 尽快进行湿度置换, 降湿提温有利于草莓的生长。与此同时, 育苗床要及时进行消毒和用药处理。苗床消毒用五氯硝基苯和代森锌混合液, 效果极好, 其配比是:每平方米用75%五氯硝基苯4克、代森锌5克, 混合后与12千克细土拌均施入土壤内即可。苗木定植后, 结合浇水每株浇灌1000倍“天达2116”混配96%天达恶霉灵药液20~30毫升, 也能有效防止土传病害的发生, 促苗健壮、根系发达。

2. 化学药剂防治

上一篇:教教育技术下一篇:科学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