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维标准化建设

2024-11-04

运维标准化建设(共10篇)

运维标准化建设 篇1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国家电网公司SG186工程的实施,信息系统大集中的格局业已形成,各网省公司的信息系统大多集中于省会城市,如何保障信息系统安全、持续、可靠、稳定的运行变得尤为重要。各网省公司都在严格按照国家电网公司信息系统调度运行体系的设计规范,对原有运维体系的组织结构进行重新规划和调整。

值此之际,如果能够适时引入ISO20000国际标准,不仅可以把国际标准的管理模式引入到IT服务管理中,而且能够以业务需求为导向对企业的服务流程和管理流程进行必要的优化和调整,真正建立起既符合国际标准又满足电网企业实际需求的信息系统调度运行体系。

1 ISO20000国际标准

ISO20000国际标准代表了被广泛认可的评估IT服务管理流程的原则和基础。该标准定义了一套全面的、紧密相关的服务管理流程,包含2部分:第1部分定义13个流程,是认证的基础;第2部分是IT服务管理流程的最佳实践指南,给有需求的企业或组织提供了一整套的方法和实践,用以解决“如何提高IT服务质量”的问题。

众所周知,在产品生产过程中,需要遵循一定的质量控制标准以确保产品质量并降低产品制造成本,在此领域的通用标准为ISO9000国际标准。对于IT服务提供过程来说,遵循ISO20000国际标准可以实现信息服务和管理的标准化,通过过程化的管理来确保最终的服务质量和成本符合预定目标,实现服务质量的可控、在控、能控。

ISO20000国际标准基于ITIL最佳实践,提供了满足业务需求的服务方法和管理方式。此外,它还定义了一系列相互关联的服务管理过程,通过在过程之间建立“输入”和“输出”的联系,使过程管理贯穿整个服务管理体系,为企业的IT服务管理提供有效的控制措施。

ISO20000国际标准包括了五大过程、13个管理面、150多个核心控制点,服务交付过程包括服务等级管理、服务报告、能力管理、服务持续性与可用性管理、信息安全管理、IT服务预算编制与会计核算;控制过程包括配置管理、变更管理;发布过程包括发布管理;解决过程包括事故管理、问题管理;业务过程包括业务关系管理、供应商管理。

企业在实施ISO20000管理体系后,把“PDCA:计划—实施—检查—改进”的管理模式引入到企业IT服务管理中,建立起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以客户为中心的自我完善的体系。

2 电网企业信息运维的现状

“十一五”期间,通过SG186工程建设,电网企业的信息化已实现纵向贯通、横向集成,网络应用规模不断扩大,终端接入设备逐步增多,安全保障深入加强,基础设施持续优化完善。营销、生产、财务、物资、项目、人资、协同办公、门户等企业核心应用(含配套资源)全部整合并实现在省会城市大集中运行,地市二级单位的个性化应用逐步减少。各电网企业都建立了形式各异的信息运维部门,或挂靠在生产部门,或独立存在,主要工作是信息系统运行维护并兼顾信息系统的建设。

电网企业的信息运维从产生到发展的很长一段时期内,一直是以搞好技术、做好技术支持配角为特征的。但今天的信息系统已不单纯是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撑,信息化正在由“技术驱动”向“业务驱动”转变,企业也由“企业信息化”向“信息化企业”转变。信息运维部门的角色也逐步从单纯的信息技术提供者向信息服务供应者转换。企业中信息化工作职能和角色的转变,客观上要求信息管理模式由技术保障向服务管理转变。

“十二五”期间,国家电网公司将加快建设信息系统调度运行体系的步伐。电网企业必须围绕企业发展战略,对各类信息运维资源进行优化整合,以“主业化、集中化、专业化、一体化”为原则,通过合理的专业分工,突出技术管理的作用,从组织保障、制度建设、技术支撑3个方面,以业务需求为导向,以提升信息化价值为目标,通过信息资源优化调度与配置,建设贯穿信息系统全生命周期、支撑信息化发展战略的信息系统调度运行体系,保障信息系统安全、持续、可靠、稳定运行。

依据国家电网公司“两级调度,三层检修,一体化运行”的总体要求,建立信息系统调度运行组织架构,实现主动、集中、统一的信息调度运行管理;建立健全信息系统服务全寿命周期管理制度体系,实现信息系统运行的可控、能控、在控;建设监控全方位、服务全过程、展示全视角的一体化技术支撑平台,实现信息运行监控自动化、服务流程化、展示互动化。

3 信息运维体系面临的问题

3.1 信息系统建设、运行、检修之间的关系不明确

在信息系统建设期,信息人员的精力过多地被投入到了系统建设中,信息系统的运行问题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在现有的运维体系下,建设、运行、检修在管理划分上不明确,致使管理界面模糊、职责不清,信息人员承担的工作量较大,信息运维专业化程度低,信息人员运行维护能力弱。按照精益化管理的要求,有必要对信息系统的建设、运行、检修进行专业分工。从信息系统生命周期的角度理顺“建、运、检”之间的关系,是对运维人员进行科学、合理专业分工的基础。

3.2 运维体系的技术支持力量需要全面加强

在信息系统的运维中,技术因素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系统故障能否被及时发现、能否被有效解决几乎全部取决于维护人员的技术水平。

由于缺乏明确的专业分工,现有运维体系中技术支持力量薄弱,导致技术支持过度依赖于外部厂家。企业内部的技术人员缺乏解决深层次、复杂故障的能力,技术人员中缺乏专家型人才。此外,企业内部有限的技术力量未得到有效整合和充分利用。

3.3 二级单位信息运维部门的职责定位需要重新调整

近年来,电网企业的地市公司陆续成立了信息运维部门,在主要信息系统全部完成大集中后,各地市公司信息运维部门的工作重心发生极大变化。信息人员将主要从事本地网络维护和本地桌面终端的维护。如果仅仅维护现有网络和桌面终端,大部分地市公司信息运维部门的编制将出现冗余。

而与此同时,做为信息运维主体的网省公司层面的信息运维单位却仍然存在缺员现象。

3.4 有必要对电网企业的各类运行维护资源进行整合

各网省公司的主要信息系统已全部集中于省会城市,在此形势下,有必要对各类运维资源进行有效整合;网络、机房等运维基础设施需要重新规划、统一使用;必须有效的整合运维资源才能更好的响应服务请求。在新的运维体系下,需要统筹规划网络、机房、基础设施、备品备件资源的利用,建立起一个“大运行”的信息运维格局。

3.5 建设统一的信息服务呼叫中心

在信息系统大集中以后,为了更好的面向客户服务,电网企业需要建立统一信息服务呼叫中心,面向所有的信息系统用户提供统一规范的客户服务。客户服务人员必须能够有效的对客户的服务请求进行响应。服务热线还应具有一定权限的调度功能,以便直接协调二级单位的运维力量为最终用户提供简单服务。信息服务呼叫中心的服务内容和调度权限必须通过管理制度和管理流程予以精确定义,避免和二级单位、信息调度的职能重叠。

3.6 设置统一的信息调度并明晰工作界面

信息调度是整个运维体系的指挥中枢,需要协调各种资源开展运行维护工作。特别是信息系统在省会城市大集中以后,对运维资源的协调调度和运维体系工作的效率完全取决于调度职能的充分发挥。作为统揽全局的信息调度,必须能够充分调度各类信息运维资源;对外要能够有效协调通信等专业配合网络维护工作;对内必须能够调度类信息运维资源。

4 引进ISO20000国际标准推动信息运维标准化建设

4.1 推动电网企业信息系统调度运行体系的标准化建设

企业的组织结构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对组织结构的优化改造面临很多困扰。组织结构一旦确定,管理流程必将最大可能的适应组织结构的基本模式。ISO20000国际标准的实施会促使信息服务管理进行自我调整,从“以部门为主”的管理模式转变为“以流程为主”的矩阵化管理模式。在建立信息系统调度运行体系之际,积极引入ISO20000国际标准,可以有效地推动企业组织结构的标准化建设。

在以往的很多案例中,企业在引入国际标准推动自身标准化建设过程中,经常面临的问题是企业组织结构现状不能满足管理流程的优化要求。而在国家电网公司将对运维体系的组织机构进行重大调整之时,重新梳理信息系统大集中后的各类服务需求,设计并优化工作流程,按照科学的工作流程优化组织结构将会使信息系统调度运行体系的建设事半功倍。

借鉴ISO20000国际标准“过程化管理”的思想,重新梳理管理职责,遵循职能切分的维度原则、职能归属的主体原则、职能职责分层原则,全面理清信息系统建设、运维、检修之间的分工,明确信息系统建设和运行维护的工作界面。由专业部门按照项目化管理的要求开展信息系统基本建设工作,运维人员的主要工作以运行维护为中心,适度参与信息系统建设,以项目验收为分界点,对信息系统的运行维护进行接管,通过合理分工和高度协作,实现最优化资源配置和整体运维能力的提升。

4.2 推动信息运维服务流程和管理流程的标准化建设

ISO20000国际标准是全球认可的信息技术服务管理标准,也是认证企业IT服务管理和运营能力的国际通用标准,ISO20000国际标准建立在ITIL最佳实践的基础上,为企业提供清晰的标准来测量IT服务的提供能力,并通过流程的实施和持续改进确保IT服务质量和效率。通过引进ISO20000国际标准,结合电网生产的经验,为信息运维部门建立起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持续改善机制和内控机制。

在建设信息系统调度运行体系的同时参照ISO20000国际标准,建立和完善服务流程和管理流程,提升信息运行质量和服务支持能力,实现信息运维体系的管理过程全面覆盖、服务过程科学合理。

依据ISO20000国际标准规范体系建设的要求,尽快建立服务交付过程、控制过程、发布过程、解决过程、业务过程,采用全面质量管理的先进理念,对不同的业务应用和客户群建立服务等级,将运维资源有效地投入到重要业务和关键客户,从而降低运维成本。

ISO20000国际标准对管理体系的文件管理有一套科学、严格的要求,结合贯标过程中形成的体系文件,建立健全涵盖信息系统调度、运行、检修、客服的管理制度、流程标准及评价考核办法,建立信息运行政策标准、管理规定、实施细则、操作指南4个层级的管理文件,完善并修订综合管理、调度运行、系统检修、客户服务和技术支持方面的管理细则,实现信息调度运行工作的体系化、规范化、标准化、流程化。

4.3 持续提升信息运维的保障能力

ISO20000国际标准要求对服务管理目标和计划的达成状况进行监视、测量和评审,对服务连续性及可用性进行管理,确保在所有情况下都可以实现承诺的服务连续性和可用性。

通过管理控制,为信息运维体系提供持续控制、高效运作以及持续改进的制度约束。按照PDCA循环的管理方法,以内部审计为手段,对运维体系的客户服务、运行维护、技术支持、调度运行各个环节开展监督,对事件管理流程、问题管理流程、配置管理流程、变更管理流程、发布管理流程的执行开展考评工作。

ISO20000国际标准将为信息运维的工作督查提供标准和依据,改变过去工作检查中执行标准随意性较大等问题。

信息管理部门可以根据年度信息化工作情况,按照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原则对所有信息系统调度运行体系内的运维单位开展常态化督查,检查体系标准中控制措施和程序有效性并形成评价考核报告,信息管理部门可以有针对性的制定管理措施督促相关单位采取措施持续改进运维体系的服务质量和管理效率。

5 结语

ISO20000国际标准既是电网企业信息运维标准化建设的有效手段,也是电网企业信息系统调度运行体系建设的重要参考标准。在电网企业全面建设信息系统调度运行体系之际,通过引进ISO20000国际标准,参考国际先进经验,借鉴行业成熟做法,不仅可以促进电网企业信息运维服务流程和管理流程的标准化建设,还可以有力推动电网企业信息系统调度运行体系的标准化建设。

ISO20000国际标准的引进,将推动信息系统调度运行体系更好的满足电网企业主营业务的需求,有效地提升信息化价值。

参考文献

[1] 侯维栋. ISO20000 认证与实践[D].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0.

运维标准化建设 篇2

1范围

1.1 本标准规定了运维部的工作内容及要求,工作程序及职权、检查与考核。

1.2 本标准适用于运维部的日常工作。

2职责

2.1 运维部在风电公司领导下,负责公司指定的生产系统和生产区域的行政生产和技术管理工作。

2.2 运行部负责保障公司设备的安全生产,安全运行,设备的定检、维护、故障消缺和更新改造等工作,负责部门标准化管理工作和文明生产工作。

2.3 合理组织生产要素,充分发挥职工的积极性,及时全面地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任务及生产指标。

2.4负责教育培训工作,作好公司安全生产工作。

3工作内容与要求

3.1 贯彻执行风力发电公司制定的各种标准制度。

3.2 负责运维部岗位和人事,行政管理等工作。

3.3明确各班组及各专责人的职责范围,充分发挥调动各班组和全体职工的积极性,及时全面地完成厂下达的各项任务和生产、经济指标。

3.4定期进行运行生产分析,提供运行数据和记录,对异常运行状况提出解决方案。

3.5严格执行“两票三制”制度,保证安全生产。

3.6 认真作好各种运行记录,按要求上报各种运行报表和数据。

3.7 根据公司制定的教育工作计划,对本部门运行人员进行安全和技能的培训,使职工达到岗位要求。

3.8实现安全经济运行,降低消耗,提高设备利用系数和运行操作管理水平完成公司下达的各项生产计划任务。

3.9实现安全运行,根据季节特点和生产需要,定期进行安全学习,分析不安全因素,进行障碍、异常、差错、事故的调查分析,按照“三不放过”的原则,查明原因,分清责任,采取对策。

3.10加强设备管理,不断提高设备健康水平,参与公司设备投运和检修后的交接验收工作。

3.11加强原始记录、图纸及资料管理,收集数据信息,为公司安全生产,检修或改造提供第一手资料。

3.12开展技术及经济指标的分析活动,分析生产运行指标综合指导安全生产工作。

3.13贯彻执行公司下达政治思想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

4责任与权限

4.1负责本部门所辖设备的安全运行,及时解决运行中发现的问题。

4.2有权向公司提出生产运行人员的配置和班组设置。

4.3有权安排本部班组的生产、技术和行政工作。

4.4有权对本部门员工在部门内部进行的调转。

4.5有权按工作任务对运行职工进行考核和进行奖金再分配。

4.6对上级下达的违反规程和明显危及人身设备安全的指令,有权拒绝执行。

4.7对严重违反规定、纪律的职工经教育无效时,有权建议厂部给予必要的处分。

5检查与考核

运维标准化建设 篇3

据IT服务工作组相关负责人介绍,此前IT运维工作组向国家提交了四项标准征求意见稿。其中,最为成熟的《信息技术服务运维通用要求》、《信息技术服务运维应急响应规范》已正式列入国家标准计划,预计今年年内发布。

2009年4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在京成立了组建后首个标准化技术组织—“IT服务标准工作组”(下称工作组),以加快我国信息技术服务标准的制订。有60多家企事业单位正式加入,其中包括神州数码等中国IT服务龙头企业,同时得到了14个省市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

工作组成立后,本着“急用现行、成熟先上”指导思想原则,IT运维工作组率先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山东等重点省市对运维市场进行了为期1个多月的广泛调研,并听取了30家企业、10家事业单位、8家政府相关部门的意见,而后在去年6~8月间,历经三次封闭式编写、两次专家评审,最终形成了标准征求意见稿。

征求意见稿出炉后,在长风联盟标准委员会范围内征求意见,并征询了建设部、公安部、中科院、税务、中国联通等典型行业客户意见。根据专家和典型行业客户提出的意见,9月工作组在北京集中修正草案。

2009年12月18日,信息技术服务标准工作组在北京召开了信息技术服务运维标准在中央部门信息化的应用研讨会。邀请具有代表性的中央部委对IT服务标准工作组前期的部分工作成果征求意见。

据介绍,送审通过的两项标准,主要由IT服务标准工作组副组长、IT运维工作组组长成员单位神州数码牵头,和运维组成员单位共同完成的。《信息技术服务运维通用要求》主要内容是从组织、需方选择、评价供方以及服务评估第三方等方面来规范,作用在为运维资质提供评定依据;而《信息技术服务运维应急响应规范》主要是为运维服务应急响应体系的规划、建设、实施、评估等提供参考和依据,为服务提供方提供最佳实践参考和服务衡量标准。

运维标准化建设 篇4

1 ISO20000国际标准化分析

ISO20000国际标准化是国际间电网的一种重要的代表形式, 在基于IT管理流程和基础上被人们广泛认可。该标准形式在进行定义的过程中, 对其管理的流程进行了全面、紧密的整合和优化, 其中包括2部分。在对第1部分定义的过程中, 其中包括13个管理流程, 也是我国电网企业系统正常运行认证的基础。在定义第2部分的过程中, 可以利用IT服务台管理体系的形式, 对需要有帮助的企业提供了一套最佳的档案, 这样不仅体现了ISO20000国际标准化, 也提高了IT行业服务的质量。另外, 我们都知道, 不管是任何产品在生产的过程中, 都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保证其质量, 并在最大程度上降低生产过程中的成本。电网企业也不例外, 这就被称为ISO20000国际标准化。从IT服务的角度进行分析, 在生产的过程中, 要遵循一定的ISO20000国际标准化体系, 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地实现信息系统统一管理的体系, 也使管理的质量得到有效的提高, 最终保证了电网企业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 实现了可控、在控、能控的信息系统运行原则。

2 ISO20000国际标准推动信息运维标准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建设、维护、运行等之间的关系较为混淆

在电网企业信息企业建设的过程中, 相关的工作人员过于将精力放在信息系统建设中, 对其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往往没有给予高度的重视。在建设的过程中, 利用现有的运维体系作为建设的基础。但是, 建设、运行、检修等的分工并不是很明确, 这样就导致信息系统的界面信息混淆, 使其他工作人员的工作量相应地加大。另外, 由于工作分工的不明确, 对系统后期的维护也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影响了电网企业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

2.2 内部建设技术缺乏

技术是建设电网企业信息系统化的关键。内部建设技术也就是指电网企业在建设的过程中企业工作人员的专业性。在信息系统正常运行的过程中, 若是发现问题、故障等, 能否被及时解决, 全靠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性。在我国的一些电网企业信息系统建设的过程中, 有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外部厂家的技术, 这样导致电网企业在后期维护的过程中, 技术支持力量过于薄弱, 对其问题和故障没有分析和解决的能力, 严重影响了电网企业信息系统的运行。

3 加强ISO20000国际标准推动信息运维标准化建设的措施

3.1 全面对信息系统进行建设

在电网企业信息系统运行的过程中, 其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在各个组织工作人员的配合下, 也进行了优化和整合。但是, 在信息系统建设的过程中, 由于相关系统建设的不全面和相关技术的缺乏, 给电网企业信息系统在建设的过程中带来了一些困扰和问题。因此, 在电网企业信息系统建设的过程中, 相关的工作人员对其组织结构要进行一定程度的分析和研究, 一旦确定, 信息系统的管理流程就应当在最大程度上适应系统组织结构的基本模式。另外, 在ISO20000国际标准实施下, 电网企业的信息系统也会在一定程度上进行自我调节模式, 这样就可以做到“以部为主”的管理模式向“以流程为主”的管理模式转变, 在极大程度上方便了信息系统的管理。同时, 在信息系统建设的过程中, 是以运维系统为建设的基础, 对其系统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调节和调度, 并且在建设的过程中, 也在适当的时候加入了ISO20000国际标准系统建设, 利用运维进行系统的管理。并且在建设的过程中, 要对工作进行合理的分配, 也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全面的建设, 将其信息系统的资源和数据进行一定程度上的优化和整合, 使整个系统的运行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在以往的建设过程中, 电网企业在引进ISO20000国际标准的过程中, 经常会出现各式各样的问题, 这样对系统的优化和整合就会起到严重的影响。因此, 想要将电网企业信息系统长远地发展下去, 就要对其组织机构进行一定程度上的调整, 将相关的信息进行全面的梳理和重新的整理。在设计的过程中, 要具有科学性、稳定性等, 进行全面的建设, 将其调度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2 加强管理和服务流程

ISO20000国际标准是全世界认可的信息技术服务标准, 也在一定程度上认证了IT企业的管理和运行的能力。在构建ISO20000国际标准推动信息标准化的过程中, 与ITIL有着密切的联系, 也为电网企业信息系统在发展的过程中, 提高了高质量的服务系统, 在利用系统中的流程和管理的支持, 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IT服务系统的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同时, 利用引进ISO20000国际标准, 相关的工作人员在结合自己在电网企业工作的多年经验, 对运维系统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在各个部门的配合下建立一套有效的改革机制, 对内部信息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控制。另外, 在信息系统建设的过程中, 也是基于ISO20000国际标准系统之上的, 构建相对完善的管理的服务流程可以有效地提升信息系统的服务质量, 也将运维体系中的数据、信息进行全面的覆盖, 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并且, 在建设的过程中, 基于ISO20000国际标准之上, 对其建设的规范性进行了要求, 建立了交付过程、控制过程、解决过程、业务过程等全面的管理理念, 也只有这样才能对其系统进行全面的建设, 将客户和业务、企业紧紧联系到一起, 这样也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减低建设的成本。

3.3 提升系统后期的维护能力

ISO20000国际标准是对系统在服务的过程中进行了全面的监视、测量、审评等一系列管理流程, 这样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保障系统在后期运行的稳定性。在建设的过程中, 通过后期管理和控制等流程, 对运维体系进行有效的控制, 不断提升运作的能力。在对信息系统进行管理的过程中, 可以利用PDCA的管理办法, 主要是内部的审计为主, 在对系统中的客户服务、运维维护、技术支持、调度等较为容易出现问题的流程上进行了有效的控制, 这样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提升对信息系统的后期维护能力。另外, 在进行后期的维护过程中, 可以根据每年的工作情况和相关信息的报告, 对信息系统进行全面的检查和维护, 并且在维护的过程中, 做好每年的数据报告, 这样可以为以后的工作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同时, 在进行信息系统后期维护的过程中, 要具有一定的针对性, 以此不断提高信息系统的服务质量和管理质量。

4 结语

通过以上的综合论述可知, ISO20000国际标准是电网企业在建设信息系统的重要手段, 也是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在我国电网企业全面变革之际, 利用ISO20000国际标准, 根据企业的运行情况, 构建相对完善的运维系统, 这样不仅能提升电网企业的服务质量, 也使电网企业在不断的发展中走向了另一个高度, 更进一步地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竣业, 张华峰, 景中昌.引进ISO20000国际标准推动信息运维标准化建设[J].电力信息化, 2011 (3) :89-92.

[2]顾涛, 杨建国, 张丹东, 等.ISO20000IT服务管理标准落地探索与实践[J].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1 (17) :28-30.

[3]龚新平.基于ISO20000的IT服务应用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 2015.

[4]李茂.信息技术服务管理体系 (ISO20000) 建设意义和效益[J].电力信息化, 2010 (1) :26-29.

标准01、运维班交接班制度 篇5

1交接班准备工作 1.1定臵标准及卫生准备

交班值必须将所负责的室内外卫生打扫干净,保证接班值验收合格。以下问题属于日常清扫卫生的范围,各值长必须在交接班时,对下列问题进行认真检查,在未履行签字手续时,由交班值负责;在履行签字手续后由接班值负责。

1.1.1值班室及会议室内的地面、值班台、会议桌、垃圾桶、资料橱及其所附属全部物品表面卫生,特别是烟灰缸要每日洗刷干净。室内物品摆放有序,无杂乱现象。

1.1.2值班室各处窗台、窗缝及二、三楼走廊窗台清洁,窗台上无任何杂物。

1.1.3事故应急包完整、齐全,按定臵放臵,各类钥匙、工具无丢失或损坏,使用后整理充实。

1.1.4各种记录摆放整齐,各种与运行无关的废纸无乱丢、乱放现象,月、周计划及文件按照规定位臵存放、齐全。

1.1.5各微机运行正常,无死机现象,管理微机桌面各程序完备无丢失和乱下载的情况。打印机按照定臵存放。

1.1.6厨房及卫生间无长明灯、长流水现象。生活间放臵纯净水数量 充足。

1.1.7生活室地面、门、各种炊具、橱子、餐桌、冰箱卫生清洁,表面无油渍。

1.1.8灶台水池内无杂物,窗台、吸油烟机清洁卫生无油迹,厨房内各种生活用品无乱丢、乱放。厨具洗刷干净后按照定臵放臵。1.1.9垃圾桶内外干净。生活橱表面卫生。生活橱只允许在用餐时间开启,其他时间要关闭锁好。

1.1.10冰箱内无霉烂变质物品,保持冰箱清洁卫生,下班后将各自食品打包整理后存放。

1.1.11室内厕所大、小便池干净,拖把按照定臵管理放臵,门上无脏污,下水道畅通,无异味。

1.1.12卫生间内地面清洁,整体浴室玻璃清洁,无积污现象,浴室内排水口无杂物(头发等)。

1.1.12各值宿室地面干净,床铺上只允许铺公共床单,此外不允许放臵其它私人物品,保证干净整洁,被褥、衣物放臵在橱内。要做到人在铺盖在,人走铺盖收(事故抢修例外)。下班值个人物品在8:00以前必须全部收起,上班值在12:00以后若需要休息,方可铺在床上,14:30必须全部叠好,收藏到橱内。21:00以后可以休息,至次日7:00可以铺在床上。

2、应急物品的检查

交接班时应对应急物品进行检查(包括地线室接地线、事故应急处理箱内物品、工具橱内物品),接班值根据物品清单对实物全部检 查一遍,确保物品完好,与清单一致。若有使用时应及时记录相关记录中,对于缺少的由交班值负责查找、补充。若接班值未及时发现,由接班值负责查找、补充,并根据情况给予绩效考核。2.1交接班过程及标准

2.1.1每日8:30进行交接班,交班值、接班值和常白班的现场人员必须全部参加。

2.1.2交接班由交班值长按PMS系统内容逐项交接,接班值和白班人员必须熟悉所管辖设备的运行方式、运行状况、设备缺陷、“两票”情况、工作情况、运行主人工作情况等。

2.1.3接班人员如发现现场情况与交班者交待不符时,应立即提出。交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交班人员应耐心的解答,需做处理时由交班人员负责处理,接班人员协助处理,并做好记录。如发生争议不能解决时,应参加交接班的队长协调处理,并暂停交接班,双方争议解决后再办理交接班手续,严禁不履行交接手续擅自离岗。

2.1.4接班人员未到,交班人员应坚守岗位,在未全部办完交接手续前,一切运行工作由交班值负责。

2.1.5交接班时间应避开倒闸操作。在交班过程中法家站发生事故和异常以及有操作时,应有交班值长负责组织处理。禁止在事故和异常情况下进行交接班,当事故处理或操作告一段落后,可再进行交接班。2.1.6各值之间应相互配合协作,遇到检修或停送电工作时,在接班后2小时内进行的运行操作,交班值必须为下一值作好所需的各类准备工作。遇有大停电应将次日倒母线的操作票准备好。2.1.7交班结束前由队长简要点评上一值的工作并布臵当值工作,并做为绩效考核依据。2.2有停电工作时的交接班 2.2.1一个停电检修现场交接班

2.2.1.1 应在停电工作结束或告一段落时,由停电现场负责人组织所有人员在停电现场模拟板前列队进行交接,主要交待本队现场运行方式、安全措施布臵情况、停电工作范围及有关的两票执行情况等。接班人员可对现场的停电范围、运行方式、安全措施布臵情况重点检查。接班负责人接班后将停电现场情况向当值值长汇报,当值值长做好记录。

2.2.1.2现场交接完毕后,由队长根据停电工作量大小,安排交班人员是否留下协助停送电工作。

2.2.1.3运维班当值人员要掌握停电现场情况,停电现场负责人送电后要向当值值长汇报设备检修等情况,并将有关资料、三票、记录等交值长审查。

2.2.1.4单一线路停送电工作,应在操作结束后返回主站进行交接。2.2.2有多个停电检修现场时交接班

2.2.2.1当有多个停电检修现场时,由队长安排人员分别到各停电现场进行交接班。

2.2.2.2各停电现场工作结束后,现场负责人应分别向当日值长汇报情况,当值值长应做好记录。2.3交班值应交待内容标准 2.3.1所辖各站的运行方式。

2.3.2所进行的操作情况及等待执行的操作任务。2.3.3使用中的和己收到的工作票。

2.3.4一、二次设备检修试验情况;安全措施布臵;使用中的接地线号数及装设地点。

2.3.5设备异常及事故处理情况,发现的缺陷和缺陷消除情况。2.3.6继电保护、自动装臵动作和投退变更情况、注意事项。2.3.7尚存紧急、重大、一般缺陷条数。

2.3.8上级指令、通知、要求及运行有关的其他情况。2.3.9本值尚未完成需下一值做的工作及注意事项。2.4接班值应检查的内容

2.4.1接班值由值长安排分组进行检查。

2.4.2值长检查PMS系统记录、缺陷、两票等的执行和确认情况,检查是否与交待内容是否相符。

2.4.3第一正值负责应急物品的核对工作,以及控制室、保护室的卫生和设备情况的检查。

2.4.4第二正值或实习正值负责厨房、餐厅、会议室卫生或物品的检查。

运维标准化建设 篇6

关键词:机房运维标准化,流程管理模式,应用

1 机房运维标准化中流程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1.1 设备过多导致运维工作难度增大

目前, 我国的大部分企业都设置有独立的机房, 伴随着我国相关技术水平的提升, 对机房的运维管理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在机房内, 不同的设备具有不同的功能, 例如消防系统、中央空调系统以及维护体系等众多设备与系统。一般情况下, 机房的运维设备较多, 设备内部的单元构件更是数不胜数, 不同设备之间虽然运用了不同的技术, 但是设备之间还是存在着必要的联系, 每个设备的运行情况都会对系统整体的运行效率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 设备对于运维工作具有较多的要求, 而设备数量的繁多在很大程度上增大了管理工作的复杂性。

1.2 机房停机损失严重

机房是企业运行的核心部件, 机房的停机会对企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因此保证机房的稳定运行对于企业的日常经营而言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根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 安全故障问题是导致机房停机的主要原因, 而机房停机半个小时, 就会对企业造成平均五万元左右的经济损失, 并间接耗费原材料与人力资源等。根据我国的管理制度明确规定, 由于人为操作失误造成的停机损失, 相关工作人员需要承担一定的责任, 对于较为严重的情况, 则应该依法处置。所以, 工作人员对于机房运维的安全与管理具有很大的责任, 对于维护工作的开展必须严格按照明确规定继续操作, 只有保证工作的规范性, 才能提升机房运维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1.3 缺乏先进的技术

目前, 我国已经意识到机房运维管理对于企业运行的重要意义, 因此, 众多企业都积极引进了国外的先进设备与技术, 以实现对机房的升级。但是, 目前仅仅依靠先进的设备无法实现机房运维质量的提升, 因为在短时间内, 我国相关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无法实现很大的提升, 工作人员对于相关设备的使用规范与新技术的学习都需要较长的时间。目前, 我国还缺乏对于先进设备的使用经验, 因此要想解决该问题必须实现工作人员技术的进步。

2 流程管理模式问题的解决对策

机房的运维工作主要是保证机房的运行效率与安全性, 该项工作具有不容小觑的复杂性, 特别是专业化的机房更是需要高技术的运维团队进行全面的管理, 单个人的运维工作对于复杂性的机房而言, 是完全起不到良好管理效果的。因此, 必须建立必要的管理体系, 以提升运维工作的效率, 满足运维工作流程的复杂要求。尤其是在新时代背景下, 机房运维工作的管理更是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

2.1 对设备进行必要的整理

对于机房运维工作的流程管理, 首先, 需要实现对设备的管理, 对相关的资源进行有序的分类, 实现最优化的安排组合, 机房的运维资源包括工作人员、相关设备与技术技能等;其次, 对运维人员的具体岗位进行明确的划分, 根据每位工作人员的具体技术水平设置岗位, 明确每位运维人员的工作责任, 实现对于人力资源的最优化利用, 尤其对运维工作的直接操作人员需要严格的审核, 进行一定的技术指导, 并设置规范的操作制度, 实现运维工作的规范化与科学性;最后, 明确流程管理的目标, 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管理工作的效率与质量, 定期对管理工作进行必要的经验总结, 实现对管理质量的不断提升, 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制定具有可行性的目标。总而言之, 机房运维的管理工作具有很大的复杂性, 因此对于相关的设备要进行必要的细节检验与定期整理。

2.2 实现运维流程的标准化管理

实现对运维流程的标准化管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停机故障的发生, 对于流程的管理主要包括两大方面的内容, 分别是对于流程的整理与具体流程体系的设计。对于流程的管理可以使用相关的运行状态监控系统, 其能够对设备的实际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的监控, 并对不稳定的运行进行必要的提醒与实时的监测分析。而对于设备操作流程的管理, 则需要安排工作人员接受规范化的技术培训, 实现操作流程的正确性。除此之外, 对设备的运行环境也需要进行必要的标准化管理。

2.3 进行必要的技术培训

流程的管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证机房运行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同时也是促进对技术管理的重要手段, 这能够快速地提升管理人员对于技术知识的掌握与工作效率。对于机房的运维工作需要高水准的技术人员进行操作, 因此运维人员必须具备基础的技术水平。在一般情况下, 对于运维人员的选择标准一般是年龄小、理解能力强以及学习能力强等, 这样能够很好地接受新技术的引进以及对先进设备应用的掌握。而对于部分经验老道的工作人员, 其已经具有较多的工作经验与能力, 因此在进行必要的培训后, 其能够对自身的技能进行一定的升级与改进, 从而进一步提升机房的运维工作质量。总而言之, 企业需要针对机房运维工作的相关内容开展必要的培训工作, 以促进工作人员技能的升级与改进, 从而能够适应这个时代日新月异的技术发展, 进一步提升运维工作质量与效率。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 针对机房运维工作进行必要的流程管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企业的工作效率与质量, 从而实现机房运维流程管理水平的整体提升, 目前该方面的内容已经引起了我国众多企业的高度重视。近些年来, 在高性能计算机快速发展和应用的背景下完备的机房运维体系的建立已经成为当下的重要发展趋势。为了确保机房运作的高效性, 对流程管理的技术进行一定的研究, 可以更好地推动对机房运维管理工作的完善, 同时还可以确保机房较低成本及安全的运行。应用先进的流程管理模式对机房“标准化”的建立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并达到了服务企业的管理目标。

参考文献

[1]夏俊, 周永兵, 周俊等.南京广电分前端机房信息化运维管理的技术应用[J].有线电视技术, 2016, 23 (01) .

[2]郝君, 向明, 李建光等.水电生产管理系统在运维一体化模式下的深化应用与实践[J].水电与抽水蓄能, 2016, 2 (01) .

运维标准化建设 篇7

以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为支撑的“互联网 +”概念的提出,为传统电力行业在发展理念、服务模式、技术应用等方面带来了全新机遇和挑战。然而,“互联网 +”兴起的背后亦危机四伏,近期支付宝、携程网的相继瘫痪,一方面暴露了我国互联网安全的短板;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互联网行业蓬勃发展与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矛盾。 归根结底,还是传统互联网企业在忙于业务、忙于竞争,忙于“互联网 +”的时候,忽略了企业内部的最为基础的信息运维工作,这对处于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转型的电力企业有着广泛的借鉴意义。

2006年以来,国家电网公司全面开展信息化SG186工程和SG-ERP工程建设,建成全球规模最大、功能覆盖最全、统一性最高的一体化集团企业级信息系统,实现公司信息化从SG186“填补空白式” 向SG-ERP“全面集中集成式”跨越。随着公司信息化的持续深入,信息通信系统作为智能电网的神经和中枢,其规模越来越庞大,功能也越来越复杂,信息设备在运行、检修、巡视、安全加固等方面的作业工作量也与日俱增。伴随公司“三集五大”管理变革进程的加快,信息通信岗位变动更加频繁,标准化作业指导书的缺失使得新接替人员短期之内难以胜任现场作业工作。各基层单位在具体实践上,还是沿袭老师傅口传身授的个人经验,这就使得现场作业质量难以保证,公司信息通信安全生产的基础仍然不牢固。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要保持信息专业高效率、高质量和快速应对业务需求变化的能力,信息运维作业标准化显得至关重要[1,2,3]。

1基层单位信息作业现状分析

当前国家电网公司信息专业无论是在网络结构、设备水平、人员素质及管理水平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信息专业安全生产基础仍相对薄弱,各基层单位实际情况差距较大,信息运行、 检修、巡视等工作的流程、方法以及执行标准、规程、 制度及其“到位”程度都很不一样。相同的工作,不同公司的做法可能就不一样,甚至同一公司不同班组的做法也不一样。整个国家电网公司系统范围内的信息运维作业方法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离标准化、流程化和制度化还存在不小差距[4,5]。因此为了防止现场作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必须在提高设备运行水平和科学管理上下工夫,推广应用信息运维标准化作业,对于统一现场作业程序和内容,提高现场作业管理水平,规范作业人员的行为,加强安全措施管理,确保现场运行、检修、巡视等工作中的人员安全、设备安全、信息安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6,7,8]。

2基于“五位一体”信息运维标准化作业构建

针对信息专业作业活动,在已有作业指导书的基础上,借鉴国家电网公司“五位一体”管理体系建设思路,应用ARIS流程管理工具,梳理固化作业流程,匹配岗位职责、制度标准、风险控制、绩效考核等要素要求,形成了符合“五位一体”建设要求的新型作业指导书(卡)体系,丰富了现场标准化作业的内涵和控制要求,实现了标准化作业指导书(卡)全作业活动覆盖,进一步提升了现场作业的精益化管理水平。

2.1梳理信息通信作业名录

由于信息业务范围广,涵盖信息网络、安全、主机、终端、机房辅助设施等设备,涉及公司不同的部门、人员以及第三方外委等角色,且信息运维作业分类并没有统一的标准,每个企业都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自主划分。以供电企业为例,通过辨识信息运维日常作业,确定信息运维作业名录如表1所列。

2.2制定“五位一体”标准化作业建模规范

1)完善作业指导书编制模板。结合“五位一体” 管理体系建设的思路、方法,优化完善信息专业作业指导书模板,补充“五位一体”作业流程及其相关要素,确定作业指导书导出样式及各章节内容要求,为设计“五位一体”作业流程及其关联关系梳理表、构建ARIS系统脚本开发提供基准信息。

2)制定“五位一体”作业流程相关要素关联关系梳理规范。结合“五位一体”关联关系梳理规范和管理要素梳理的工作要求,确定作业流程应梳理的岗位职责、制度标准、风险控制、绩效考核等各项要求,编制“五位一体”作业流程相关要素关联关系梳理规范,明确作业流程相关要素梳理的思路、方法及梳理表样式,为ARIS实现作业流程及各要素匹配与关联提供基本依据。

3)制定“五位一体”作业流程ARIS系统建模规范。用规范统一的建模规则和方法建立角色、作业业务表单、备品备件与材料、工器具与仪器仪表、 技术资料、作业流程体系、作业指导卡、风控、绩效等各种模型,用统一规范的描述形式,表述各类管理要素的管理要求,明确特性信息,实现信息专业业务流程管理的可描述、可操作、可分析、可衡量、可评估。

2.3绘制ARIS标准化作业流程

依据“五位一体”信息专业作业名录,按照“五位一体”标准化作业建模规范要求,应用ARIS流程管理平台,按照作业活动的先后顺序,梳理、绘制ARIS作业流程图。以信息终端安装标准化作业流程为例,包括开工许可、勘查现场、受理业务手续、 准备工器具及材料、张贴设备标签、安装加固操作系统、安装办公软件、安装安全软件、安装业务软件、开通网络并绑定地址、在线注册终端、整理绑扎线缆、 运维人员验收、告知安全事项、签订信息安全承诺书、用户验收、归档资料等步骤。

2.4匹配作业流程相关要素

按照“五位一体”作业流程体系建设及ARIS建模规范的要求,应用ARIS流程管理工具,开展基础数据建模。基于ARIS作业流程环节,匹配角色和岗位、作业表单、技术标准、风险与控制措施、作业流程环节和结果指标等要素,建立“五位一体”作业流程关联匹配关系。

2.5ARIS系统输出作业指导书(卡)

基于前期要素梳理结果,通过ARIS系统自动输出作业指导书。作业指导书包括前言、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作业前准备、作业流程图、作业程序与作业标准(规范)、报告与记录、绩效指标、 附录等内容。

3基于“五位一体”信息运维标准化作业的创新优势

1)细化作业流程环节责任人。针对ARIS作业流程环节,确定班组层面执行责任主体(工作负责人、 技术负责人、安全负责人、工作班成员),进一步细化、 明确了质量、安全责任,确保安全责任制落实到位。

2)贯彻落实国家电网公司最新制度和标准。将国家电网公司近年来颁布的信息技术标准和通用制度,分解落实到作业流程和及其环节,明确作业活动最新技术和制度依据,确定作业流程环节工艺要求、 质量要求和技术要求,有效贯彻国家电网公司颁布的各项技术标准和通用制度。

3)细化作业风险控制要求。依据作业流程环节识别安全风险点,制定作业环节的风险控制措施,将危险点识别和风险控制要求细化至每个作业过程, 进一步增强了危险辨识的系统性、准确性以及风险控制措施的针对性,提高了信息专业作业活动的安全管理水平。

4)增补、量化作业绩效考核要求。以往的标准化作业指导书缺少作业绩效指标和考核要求,班组仅对员工工作量进行考核。在“五位一体”作业流程体系建设中,重点从作业效率、作业质量、作业安全等方面,基于作业流程确定了作业过程和作业结果的绩效指标,为班组一线考核提供了重要依据。

5)实现管理 流程与作 业流程有 效链接。 在ARIS流程管理平台中,将全部作业流程匹配至相应的专业管理流程环节,实现了专业管理流程体系与作业流程体系无缝链接,通过实施专业管理流程手册,确保标准化作业指导书(卡)有效落地。

4结语

信息技术服务运维标准快速推进 篇8

“十五”是我国信息技术服务业的成长期。2000年国务院发布了18号文, 为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商业模式从普遍服务提升到增值服务。进入“十一五”后, 我国的信息技术服务业在政策和环境方面得到了不断优化, 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建立完善, 但是完整的可持续改进信息技术服务的标准体系尚未构建。同时, 随着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 信息技术服务供方提供的运维服务水平参差不齐, 已渐渐阻碍了行业的健康发展。在我国尚无统一的、规范的、体系化的信息技术运维服务标准规范指导市场的情况下, 只能寄希望于信息技术服务供方的内部管控水平以及信息技术服务人员的个人素质。因此, 尽快建立适应我国信息技术服务市场需求的运维标准体系成为迫在眉睫的需求。

随着我国信息化建设的普及与深入, 用户对信息系统的依赖性越来越强。信息技术业务的发展与壮大, 一方面不断增加信息系统的复杂性, 另一方面要求信息技术管理部门提供稳定、可靠的I T运行环境。在这两方面的要求下, 信息技术运行维护人员承受的压力随之越来越大。而在信息技术运行维护过程中, 信息技术服务供方在整体信息技术服务行业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 工业和信息化部对信息技术服务市场的现状和发展进行了客观分析, 制定了信息技术服务标准化整体的工作思路, 确定以标准来规范服务商行为和能力。

四项运维标准草案出台推广实施方案确定

2009年4月23日,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技术服务标准工作组成立, 神州数码凭借其在信息技术服务行业内的多年耕耘和积累被推举为信息技术服务标准工作组副组长单位、信息技术运维服务标准专业组组长。随着国家信息技术服务标准化工作的开展, 神州数码信息服务集团集成服务事业部周一兵总经理对该项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 组织技术管理部、服务产品部、交付线、市场部等部门的骨干人员为此次标准的研究与制定特成立了专门工作小组。

目前, 参与信息技术运维专业组的有5 0余家政企、事业单位, 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深圳、浙江等省市, 行业涉及政府、金融、税务、电信、制造业、钢铁、烟草、电力、冶金等方面, 服务类型为软件服务商、硬件服务商、集成服务商等, 截至目前, 有几十人参与了标准编写。

2009年5月运维专业组成立之初, 神州数码在工信部电子四所牵头组织下, 首先在武汉、广州、济南、上海、北京等地进行市场调研。6月2日, 在面向全国的行业调研及与十几家业内领先企业的深入沟通的基础上, 确定了信息技术运维标准的整体框架。基于“急用先行、成熟先上”的原则, 运维专业组首先确定了四项标准的编制:《信息技术服务运行维护第1部分:通用要求》、《信息技术服务运行维护第2部分:交付规范》、《信息技术服务运行维护第3部分:应急响应规范》、《信息技术服务运行维护第4部分:数据中心规范》。

8月14日, 承载着神州数码服务理念以及5 0余家行业企业智慧结晶的上述四项标准草案完成。

12月底, 运维相关标准草案已经历了长风联盟标委会、政府、行业、各部委信息主管部门、中央部门信息主管单位等范围的征求意见。通过各方充分交流与沟通, 基本确定了运维标准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沈阳等地推广落地的实施方案。

截至目前, 运维专业组历时一年已完成运维相关标准的征求意见稿并已通过国标、行标计划申报, 已获得批复的国标计划号和行标计划号 (见表1) 。

2010年3月底, 根据长风联盟、十部委的典型行业客户以及相关责任单位提出的几百条征求意见, 运维专业组组织了四十余家单位集中处理征求意见, 并对标准进一步完善。

2010年运维相关标准送审

●《信息技术服务运行维护第1部分:通用要求》、《信息技术服务运行维护第2部分:交付规范》、《信息技术服务运行维护第3部分:应急响应规范》、《信息技术服务运行维护第4部分:数据中心规范》。

处理标准征求意见结果, 完善标准征求意见稿, 召开标准征求意见会, 2010年7月形成标准送审稿。

●《信息技术服务运维维护第5部分:桌面及终端设备规范》

2010年3月开始标准的起草工作, 6月形成征求意见稿;6~10月标准征求意见;10月形成标准送审稿。

纵观信息技术服务已呈现从基础设施到顶层应用的层次化、专业化分工格局。而利用技术标准实现知识产权利益的最大化, 已成为有代表性的竞争手段, 我们只有在技术标准或知识产权上有所作为, 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赢得优势。这已成为当前和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内竞争、合作与发展的重要方面。因此, 在这种形势下, 一定要充分发挥标准化手段, 争取主动, 积极引导和规范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发展, 使之带来更大的价值。

标准简介

《信息技术服务运行维护第1部分:通用要求》:信息技术服务能力包括两个维度的内容:a.由人员、资源、技术和过程组成的运维服务核心能力要素, 每个要素通过关键指标反映运维服务的能力;b.供方运维服务能力持续改进与提升的过程, 即在运维服务提供过程中, 通过系统的策划、实施、检查、改进实现能力的持续提升。

《信息技术服务运行维护第2部分:交付规范》通过交付过程的策划、实施、检查和改进四个关键环节的管理, 以现场或远程交付方式为手段, 向需方提供满足S L A的交付内容和交付成果。即可作为需方判断供方交付规范性的参考依据, 也可作为供方提升运维交付水平的行动指南, 并且可以作为审计组织监督运维交付过程的遵从标准。

《信息技术服务运行维护第3部分:应急响应规范》促使所有组织能够高效、合理的应对可能出现的应急事件, 并不断提升组织的应急响应处置能力, 通过本标准的研究, 不仅能促进涉及应急事件处置的各方组织对信息技术运维服务应急响应基本过程和要求达成一致, 而且还将为信息技术运维服务应急响应体系的规划、建设、实施、评估等提供参考和依据。

运维三项国家标准颁布并实施 篇9

运维标准草案出台

运维专业组成立之初, 首先在武汉、广州、济南、上海、北京等副组长单位所在地进行了市场调研, 确定了运维服务标准初步的总体框架及运维标准专业组的核心成员单位。

2009年6月2日, 经过面向全国的行业调研以及与十几家业内领先企业的深入沟通, 确定了信息技术服务运维标准的整体框架。基于“急用先行、成熟先上”的原则, 运维专业组首先确定了以下五项标准的编制:

《信息技术服务运行维护第1部分:通用要求》

《信息技术服务运行维护第2部分:交付规范》

《信息技术服务运行维护第3部分:应急响应规范》

《信息技术服务运行维护第4部分:数据中心规范》

《信息技术服务运行维护第5部分:桌面及外围设备》

2009年8月14日, 《信息技术服务运行维护》第1、2、3、4部分四项标准草案完成。

同年12月底, 运维相关标准草案在长风联盟标委会、政府、行业、各部委信息主管部门、中央部门信息主管单位等范围进行征求意见。

2010年3月底, 根据长风联盟、十部委、典型行业客户以及相关单位提出的几百条征求意见, 运维专业组组织40余家单位集中处理征求意见, 并对标准做进一步完善。

2010年运维相关标准送审

●《信息技术服务运行维护》第1、2、3、4部分:处理意见, 完善标准征求意见稿, 2010年7月形成标准送审稿;

●《信息技术服务运行维护第5部分:桌面及终端设备规范》:2010年3月开始标准起草工作, 6月形成征求意见稿;6~10月, 标准征求意见;10月, 形成标准送审稿。

2013年运维国家标准颁布实施

2012年11月5日,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正式颁布三项运维国家标准并于2013年2月1日开始实施:

GB/T 28827.1-2012《信息技术服务运行维护第1部分:通用要求》;

GB/T 28827.2-2012《信息技术服务运行维护第2部分:交付规范》;

GB/T 28827.3-2012《信息技术服务运行维护第3部分:应急响应规范》。

三项运维标准颁布并实施的意义:

(1) “信息技术服务”作为系列国家标准从此得以固化, 这是电子信息产业标准化工作领域一个划时代的标志;

(2) 信息技术服务标准工作组, 特别是运维标准专业组三年多的工作得到认可;

(3) 符合性评估、标准宣贯培训等工作从此脱离了无标准号的困境;

运维标准化建设 篇10

随着我国电力系统的高速发展, 对变电运维人员的操作水平和故障处理能力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 所以变电运维专业一直是开展培训教学人数和课时最多的重点项目之一。由于电力系统的高危性和其在供电过程中的连续性, 所以在培训和教学中就难以进行实操考核和故障演练。目前在我国变电运维专业实施的计算机培训主要以计算机软件仿真为主, 即使采用了三维仿真等多媒体互动手段, 操作人员通过仿真软件在电脑上对一次和二次的设备只有感官的认识, 但未能真正了解相关的设备, 更无法体会实物操作过程, 培养的操作人员只限于监控画面的操作[1], 仍和工作现场的实际操作有着明显的差异。这样虽然规避了安全上的风险, 但如巡视检查、倒闸操作、异常及事故处理等变电运维专业最基本的操作只能在计算机上完成, 容易造成学员实际操作时的麻痹思想。

1 实训全真变电站的建立

实训全真变电站的建立和应用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此问题。国网江西省电力公司培训中心实训220k V全真变电站位于南昌市昌北经济技术开发区国网江西省电力公司培训中心院内, 总占地面积约24.3亩, 变压器容量为2*150MVA, 是江西省首座完全用于培训教学的变电站。变电站一次系统含220k V、110k V、10k V三个电压等级, 其中220k V、110k V系统均采用双母线接线, 各有4回出线, 8个间隔。为了满足培训教学的需要, 220k V、110k V系统一次设备基本做到不同间隔采用不同厂家的产品, 设备厂家主要有江苏如高、山东泰开、河南平高、西安西电、杭州西门子、阿尔斯通、北京ABB等江西乃至全国常用一次设备供应商。10k V系统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 每段母线3回出线, 开关柜分别采用常用的XGN固定式开关柜和KYN28抽屉式开关柜。

实训变电站的一二次设备全部采用真实设备, 使用低压电源代替高压电源, 并在屏盘上装设了切换装置, 既可与真实的电气一次设备相连, 又可利用模拟断路器与之连接。在进行仿真故障处理时, 可采用模拟断路器来代替真实的高压断路器去接收并执行继电保护装置发出的分合闸命令, 这样可以避免高压断路器多次分合闸动作, 从而延长了高压断路器的机械和电气寿命[2]。

2 实训全真变电站标准化流程的建立和应用

如何在确保安全第一的前提下, 充分利用现有的实训220k V全真变电站资源, 在培训教学中提升变电运维专业学员的操作水平和故障处理能力, 建立实训全真变电站在变电运维培训教学工作中标准化流程显得尤为重要。充分利用实训220k V全真变电站各种设备和技术资料, 邀请一线企业专家展开研讨, 逐步建立220k V全真变电站现场运行规程, 主要针对变电运维专业规范设备巡检、倒闸操作、异常及故障处理的标准化培训教学流程。

2.1 设备巡视与检查

为了保障变电站的电气设备安全可靠和持续地运行, 变电运维人员必须严格执行电气设备的巡视与检查制度, 以便在事故发生之前, 及时发现和消除事故隐患。由于实训全真变电站的一二次设备均为现场真实设备, 所以巡视与检查时要严格按照实训220k V全真变电站电气设备巡视标准化作业指导书执行, 明确巡检时的危险点分析, 做好安全措施, 携带合格的安全工器具, 按照变电站制定的巡视路径, 使用设备巡视卡进行。设备巡视卡以实训220k V全真变电站断路器及间隔为例, 如表1所示。

2.2 倒闸操作

倒闸操作是指将电气设备由一种运行状态转变为另一种运行状态所进行的一系列有序操作, 它是变电运行专业最为普遍的操作内容, 也是最容易引发安全事故的重要环节, 如果出现误操作可能会发展为事故, 甚至引起电力系统崩溃和人身伤亡。在培训教学中, 学员应认真学习实训220k V全真变电站现场标准化运行规程, 包括实训全真变电站的运行方式、倒闸操作注意事项、各种一二次设备的操作规定、消防设备和监控设备及一体化信息平台操作规定等。

从变电站接受操作指令、值班长组织召开操作准备会、操作票填写、操作票审核、操作票模拟预演、操作前准备、执行操作逐一进行标准和规范。操作人员认真严谨, 唱票复诵声音洪亮清晰, 操作中从操作人员、监护人员的站位到执行每个操作步骤, 严格做到标准、规范。操作人员以实训全真变电站内设备为演练对象, 按照倒闸操作标准化操作流程, 开始前接到操作预令、在微机上进行开票、审核完毕后上传至电脑钥匙, 携带好合格的安全工具并做好操作前准备、进行倒闸操作、操作完成后进行操作质量检查的步骤进行, 学员记录每个动作的正确操作方法和标准操作流程。指导教师还应对潜在危险点进行强调, 对验电器、绝缘手套、安全帽等安全防护工器具进行使用前检查, 并对如何正确使用安全工具进行详细讲解。

2.3 异常及事故处理

异常及事故处理是变电运维人员必须掌握的技能, 事故处理的主要任务就是迅速限制事故的发展, 消除事故的根源并解除对人身和设备的危险, 设法保持设备的继续运行, 保证对用户的正常供电。

为了最大可能地模拟现场, 使学员尽快掌握异常及事故处理的技能, 实训全真变电站开发了一套变电站仿真实训培训教学系统, 并逐步建立了实训全真变电站异常及事故处理的标准化培训教学流程。变电站仿真实训教学系统发出模拟故障后, 学员可根据微机保护装置上的主画面, 操作‘▲’键即可进入到主菜单, 通过‘▲’、‘▼’键和‘确认’和‘取消’键选择相应的子菜单, 装置命令菜单采用的树形目录结构如图1所示。菜单可以用来显示微机保护装置的电流电压实时采样值以及设备开入量状态, 它反映了当前保护运行的环境, 菜单中的显示值与实际运行情况一致, 保护测量中的间隔信息菜单中按母线和各间隔将其相关的状态量、定值、软压板、自检等信息汇总, 为学员的调试与维护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变电站仿真实训教学系统利用模拟信号装置模拟本站及对侧开关、刀闸位置信息、电压、电流等变电站运行参数, 以便变电运行与调度仿真培训、继电保护培训等实训教学活动的开展。

3 结束语

实训全真变电站可以通过真实设备和场景使学员在工作现场接受培训教学, 最大程度地加深了学员的感官认识和实物操作过程。但实训全真变电站的安全风险无疑比软件仿真高得多, 而标准化作业指导书和流程的建立和应用能为培训教学提供坚实的安全保障, 只有做到统一标准、规范管理, 才能提高学员的自我防护意识、保证培训教学中人身和设备的安全。

摘要:目前在我国变电运维专业实施的计算机培训主要以计算机软件仿真为主, 这样虽然规避了安全上的风险, 却和工作现场的实际操作有着明显的差异, 且容易造成学员操作时的麻痹思想。实训全真变电站可以通过真实设备和场景使学员在工作现场接受培训教学, 最大程度地加深了学员的感官认识和实物操作过程, 而标准化作业指导书和流程的建立和应用能为培训教学提供坚实的安全保障。

关键词:实训全真变电站,模拟断路器,标准化培训教学流程

参考文献

[1]黎安军.数字物理混合仿真变电站系统在教学中的应用[J].消费电子, 2013 (10) .

上一篇:遵义红色旅游发展下一篇:茶园春季管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