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工程建设

2024-10-19

标准化工程建设(精选12篇)

标准化工程建设 篇1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脚步的加快, 工程建设项目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 出现了一批规模大、难度高、工期紧、技术难的建设项目。面对我国当前工程建设项目的这种变化, 应该如何推进工程建设标准化, 如何开展安全管理, 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重要问题。对工程建设标准化安全管理的实施内容与流程的研究也显得尤为重要。

1 工程建设标准化安全管理的概念

1.1 什么是标准化

“标准化”已经成为我们生产、生活中极为常见的一个词汇, 那么标准化的具体定义是什么?标准化实施的意义何在呢?标准化是指在某一个领域需要达到的统一的标准要求, 如安全生产标准化就是通过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 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排查治理隐患和监控重大危险源, 规范生产行为, 使人、机、物处于良好的生产状态。工程建设标准化安全管理就是针对工程建设开展的以安全生产为目的的标准化管理。生产安全标准化由来已久, 在发达国家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了, 而在我国建立的标准化安全管理是2004年才开始颁布的, 广泛应用于各大工矿、商贸、交通运输、建设施工等领域。

1.2 标准化安全管理的含义

标准化安全管理, 就是讲标准化的定义应用在安全管理范畴, 在建设施工领域, 标准化安全管理就是在施工过程中科学地组织安全生产, 对施工现场进行规范化、科学化、标准化的管理, 从而保证施工过程中的良好作业环境和只需。通过对施工现场管理标准的制定和工作标准的规范, 严格执行施工程序、遵守施工守则, 使施工流程与方法处于可控制的状态下, 从而对整个项目施工起到约束、监督的作用, 实现安全施工的最终目的。

2 实施工程建设安全管理的意义及必要性

2.1 增强从业人员安全意识

工程建设施工企业大部分从业人员专业素质程度不高, 以从事体力劳动为主, 人员流动性较大, 工程项目管理者对从业人员进行的安全教育不够, 使从业人员安全意识相对薄弱。开展标准化安全管理, 将进一步明确作为工程施工管理者所必须履行的各种安全教育与宣传, 明确施工流程与安全要求等, 可以增强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

2.2 增强工程建设项目的可控性

工程建设项目规模日渐庞大, 施工难度增加, 工艺高、材料多、设备复杂, 各工种、工序经常需要交叉作业, 从而带来了诸多的管理协调问题和综合调配问题。此外, 施工环境对工程建设的影响也较大, 地质情况、气象情况等等干扰因素都给工程项目进展带来了诸多的不确定因素。实施标准化安全管理, 可以使工程项目进程实现最大化的可控制性, 从而规范操作流程, 对设备使用、工序、工种的衔接做好科学化的安排, 降低工程协调成本。

2.3 降低安全管理减轻工程组织的复杂程度

在工程项目建设中工程组织关系越来越复杂, 多承包商同时入场作业, 如果不能够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来遵从的话, 只会是工程施工变得越来越复杂, 难以统一管理。因此, 标准化的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 可以从管理的角度降低工程组织的复杂程度, 给出统一的安全管理标准和规范化的流程, 即使每次施工地点变换时都需要变化承包商, 但只要流程与标准不变, 就可以大大简化承包商在衔接过程中的诸多问题, 避免每个承包商执行各自标准而造成的工程整体不统一的情况出现。

3 标准化安全管理建设的实施方式

3.1 建立符合实际情况的标准化管理制度

我国对于安全管理已经颁布了相关的标准, 同时各行业也同样根据国家要求出台了各自的行业标准, 因此, 在制定建设项目标准化安全管理制度时, 要以国家与行业标准为基线, 同时结合本项目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安全管理模式, 制定安全生产责任制, 设立安全管理部门, 配备专职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保证标准化安全管理体制的完善。根据工程建设的实际需要对各个施工环节进行安全目标分解, 做到工程施工过程中任何工序都要执行程序化、标准化的施工方式, 做到标准一致, 有法可依。

3.2 作业过程控制标准化建设

标准化作业是安全管理的核心环节, 制定出标准化作业程序表, 表中详细列出施工顺序、每个工序的作业标准、作业内容、作业步骤、作业要求以及作业考核等。这样就把施工行为做出了定性和定量的划分, 将施工行为限定在标准行为的范围内, 最大限度的避免了不规范行为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通过这种标准化分解, 可以保证施工人员在作业过程中所做的施工行为是在规定要求内的, 避免了“施工自选动作”的出现。过程标准化更多的是关注施工作业流程, 包括准备阶段、施工阶段。在施工准备阶段, 要求要对作业人员进行专门培训, 并验查施工人员的资质和安全培训情况, 对施工作业危险性进行预警分析, 确认现场安全条件是否符合等。在施工过程中, 不但要做到施工人员进行自检, 同时专门的安全管理人员也要对各施工现场进行巡检, 并形成日、周、月的巡检报告, 避免违章作业情况的出现。一旦发现安全隐患要及时进行作业偏差纠正, 停工整改, 避免事故的发生。

4 结语

工程建设项目标准化安全管理的实施是现代化文明施工、安全施工的标志, 实施安全管理不但可以保障施工作业人员自身安全, 保证工程项目进展顺利, 同时也是施工质量的重要保障。实施标准化管理, 将最大限度的降低了人为失误的可能性, 将所有的工序、流程都处于可控制的标准量化之下, 使工程项目有标准可依, 有据可查、有据可靠, 增强了工程项目施工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参考文献

[1]华燕, 王际, 芝汪东, 建筑企业需要什么样的安全管理[J].《土木工程学报》, 2003 (3)

[2]王松林, 简论建筑施工标准化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J].《中华民居》, 2012 (1)

[3]门军华, 标准化作业在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中的应用[J].石油工业技术监督2009 (06)

[4]毕莹莹, 关于市政工程建设中安全管理与质量管理的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电子版) , 2012 (8)

标准化工程建设 篇2

第一条 本协会名称全称:广西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简称广西建设标协)。

英文译名为GuangXiAssociation for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Standardization(缩写GXECS)

第二条 本会是由从事工程建设标准化工作的单位、团体和个人自愿组成的,经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同意,自治区民政厅核准登记,具有社团法人资格的全区性社会团体,是从事工程建设标准化活动的专业性协会,属非营利性社会组织。

第三条 本会的宗旨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守我国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遵守职业道德,遵守社会道德风尚,全心全意为会员服务,维护会员的合法权益在会员和政府之间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规范行业行为,团结和组织广西工程建设行业从事城乡规划、工程咨询、工程勘察、工程设计、工程施工、工程监理、工程检测、项目管理、开发、科研、教学及建筑材料、制品、设备生产的单位和个人,紧紧围绕着广西工程建设标准化工作任务,开展相关标准基础性研究、标准宣贯、以及标准实施的评估等活动,带领全体会员参与标准的编制工作,反映标准化工作者的诉求,规范会员自律行为,团结和组织全区工程建设标准化工作者,积极开展工程建设标准化活动,促进工程建设标准化事业的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力量。

第四条 本会接受业务主管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民间组织登记管理机关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政厅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

第五条 本会的办公地址设在广西南宁市。

第二章 业务范围

第六条 本会的业务范围:

(一)宣传普及工程建设标准化知识,开展工程建设标准化活动;

(二)组织会员单位开展工程建设标准的前期和基础性研究工作,为相关标准的编制提供技术支撑;

(三)组织会员参与工程建设标准的制订、修订、审查、宣贯及有关的科学研究工作;

(四)组织会员开展标准配套图集、标准设计图集及相关指导图集的编制工作;

(五)组织开展工程建设标准化培训;

(六)开展有关工程建设标准化工作的信息交流、业务咨询;出版工程建设标准化书刊、资料;

(七)接受政府部门的委托协调有关标准化的技术问题;

(八)向有关部门和单位反映工程建设标准化有关组织及其工作者的意见和建议。

第三章 会 员

第七条 本会会员由单位会员和个人会员组成。

第八条 申请加入本会的会员,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拥护本会的章程;

(二)有加入本会的意愿;

(三)在本会业务领域内具有一定影响力;

(四)在广西从事城乡规划、工程咨询、勘察、设计、施工、监理、检测、项目管理、开发、制造、科研、教学等与工程建设有关的企、事业单位、团体及个人;以及有丰富的标准化工作经验的专家、学者。

第九条 会员入会程序:

(一)提交入会申请书;

(二)经秘书处审核,提交理事会讨论通过;

(三)由理事会授权秘书处颁发会员证。

第十条 会员享有下列权利:

(一)本会的选举权、被选举权和表决权;

(二)参加本会的活动;

(三)获得本会服务的优先权;

(四)对本会工作的批评建议权和监督权;

(五)入会自愿、退会自由。

第十一条 会员履行下列义务:

(一)执行本会的决议;

(二)宣传本会工作,维护本会合法权益;

(三)完成本会交办的工作;

(四)积极参加研究、探讨工程建设标准化工作的有关问题。

(五)按规定交纳会费;

(六)向本会反映情况,提供有关资料。

第十二条 会员退会应书面通知本会,并交回会员证。会员如果1年不交纳会费或不参加本会活动的,视为自动退会。

第十三条 会员如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经理事会表决通过,予以除名。

(一)有严重违反本章程行为的;

(二)触犯国家法律,受刑事处罚的;

(三)个体言行对本会名誉造成重大损毁的。

第四章 组织机构和负责人产生、罢免

第十四条 本会最高权力机构是会员代表大会,会员代表大会的职责是:

(一)制定和修改章程;

(二)选举和罢免理事、监事;

(三)审议理事会的工作报告和财务报告;

(四)决定终止事宜;

(五)制订或修改本会会费标准;

(六)决定其他重大事项。

第十五条 会员代表大会须有2/3以上的会员出席方能召开,其决议须经到会会员半数以上表决通过方能生效。

第十六条 会员代表大会每届4年。因特殊情况需提前或延期换届的,须由理事会表决通过,报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并经民间组织登记管理机关批准同意。但延期换届最长不超过1年。

第十七条 理事会是会员代表大会的执行机构,在会员代表大会闭会期间领导本会开展日常工作,对会员代表大会负责。

第十八条 理事会由理事组成,理事由会员代表大会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选举产生,具体选举办法由会员代表大会确定。理事会的职权是:

(一)执行会员代表大会的决议;

(二)选举和罢免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

(三)筹备召开会员代表大会;

(四)向会员代表大会报告工作和财务状况;

(五)决定会员的吸收或除名;

(六)决定设立办事机构、分支机构、代表机构和实体机构;

(七)决定副秘书长、各机构主要负责人的聘任;

(八)领导本会各机构开展工作;

(九)制定内部管理制度;

(十)决定其他事项。

第十九条 理事会须有2/3以上理事出席方能召开,其决议须经到会理事2/3以上表决通过方能生效。

第二十条 理事会每年至少召开一次会议,情况特殊的也可采用通讯形式召开。

第二十一条 本会的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政治素质好;

(二)组织协调能力强,热心协会工作,在业界有较大影响,群众基础好;

(三)最高任职年龄不超过70周岁,秘书长为专职。

(四)身体健康,能坚持正常工作;

(五)未受过剥夺政治权利的刑事处罚的;

(六)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第二十二条 本会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如超过最高任职年龄的,须经理事会表决通过,报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并经民间组织登记管理机关批准同意后,方可任职。

第二十三条 本会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任期4年,最长不得超过两届。因特殊情况需延长任期的,须经会员代表大会2/3以上会员代表表决通过,报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并经民间组织登记管理机关批准同意后方可任职。

第二十四条 本会理事长为本会法定代表人。本会法定代表人不兼任其他社会团体的法定代表人。

第二十五条 本会理事长行使下列职权:

(一)召集和主持理事会;

(二)检查会员代表大会、理事会决议的落实情况;

(三)代表本会签署有关重要文件,参与有关重要活动;

(四)提名副秘书长以及各办事机构、分支机构和实体机构主要负责人,交理事会决定;

(五)决定办事机构、实体机构专职工作人员的聘用。

第二十六条 本会秘书长行使下列职权:

(一)主持办事机构开展日常工作,组织实施年度工作计划;

(二)协调各分支机构、代表机构、实体机构开展工作;

(三)处理其他日常事务。

第二十七条 为加强内部监督机制,本会设监事,在会员中推荐。本会理事、秘书长、财务人员及其亲属不得任监事。

监事行使下列职权:

(一)监督理事会遵守法律和章程的情况;

(二)监事有权向理事会提出质疑和建议,并可向政府有关部门反映;

(三)监督本会领导成员工作,对严重不称职的领导成员,可提请理事会予以罢免;

(四)监督本会的财务管理。有权提请理事会对本会的开支情况进行审计。

第五章 资产管理、使用原则

第二十八条 本会经费来源:

(一)会费;

(二)捐赠;

(三)政府资助;

(四)在核准的业务范围内开展活动或服务的收入;

(五)利息;

(六)其他合法收入。

第二十九条 本会按本《章程》规定收取会员会费。会费标准的制订或修改,由理事会提出,经会员代表大会半数以上的会员代表表决通过,方可生效。

会员代表大会审议通过的会费标准须在10日内报业务主管单位、民间组织登记管理机关和财政部门备案。

第三十条 本会经费必须用于本章程规定的`业务范围和事业的发展,不得在会员中分配。

第三十一条 本会建立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保证会计资料合法、真实、准确、完整。

第三十二条 本会配备具有专业资格的会计人员。会计不得兼任出纳。会计人员必须进行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会计人员调动工作或离职时,必须与接管人员办清交接手续。

第三十三条 本会的资产管理必须执行国家规定的财务管理制度,接受会员代表大会和财政部门的监督。资产来源属于国家拨款或者社会捐赠、资助的,必须接受审计机关的监督,并将有关情况以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布。

第三十四条 本会换届或更换法定代表人之前必须进行财务审计,并向民间组织登记管理机关和业务主管单位提交由具备资质的会计中介机构出具的财务审计报告。

第三十五条 本会的资产,任何单位、个人不得侵占、私分和挪用。

第三十六条 本会专职工作人员的工资、保险和福利待遇,参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六章 章程的修改程序

第三十七条 对本会章程的修改,须经理事会表决通过后报会员代表大会审议。

第三十八条 本会章程修改,须在会员代表大会通过后15日内,经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并报民间组织登记管理机关核准后生效。

第七章 终止程序及终止后的财产处理

第三十九条 本会完成宗旨或自行解散或由于分立、合并等原因需要注销的,由理事会提出终止动议。

第四十条 本会终止动议须经会员代表大会表决通过,并报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

第四十一条 本会终止前,须在业务主管单位及有关机关指导下成立清算组织,清理债权债务,处理善后事宜。清算期间,不开展清算以外的活动。

第四十二条 本会经民间组织登记管理机关办理注销登记手续后即为终止。

第四十三条 本会终止后的剩余财产,在业务主管单位和民间组织登记管理机关的监督下,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用于发展与本会宗旨相关的事业。

第八章 附 则

第四十四条 本章程经9月28日会员代表大会表决通过。

第四十五条 本章程的解释权属本会的理事会。

标准化工程建设 篇3

关键词:交通;工地;试验室;标准化;管理

一、引言

工地实验室是交通建设工程质量控制所必需的检测机构,是按照工程质量规范、标准及试验规程设立的,可通过科学、严谨的试验检测为工程项目质量控制提供依据。由于试验室是建立在工地现场的,因此具有临时性和流动性特点。工地试验室的功能是利用试验所测数据对施工材料及工程实体的质量进行判断,为后期工序的执行提供参考,试验环节不仅对工程质量有紧密联系,还将影响工程进度和造价,对于工程的顺利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对试验室的建设和管理进行相关探讨很有必要。

二、工地试验室标准化建设与管理

(一)工地试验室驻地的标准化建设。工地试验室建设应符合一定的标准,标准化的试验室建设是确保试验结果真实可靠的前提。首先,试验室建设应符合国家试验室建设规定,满足工程建设单位的要求;其次,要确保试验室的安全,远离加油站、地质不稳区等高危场所;最后,试验室功能配置要合理,相关联的试验室可临近布置,而需要养护、留样观察的试验室应设置于四周,避免干扰;试验室电路布置要符合规定,供电方式可按照GB50055-2011《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规定,实行三箱五线制,设置应急电源,确保试验检测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工地试验室的制度建设。1、试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工地试验室建设质量管理体系时,一般参照母体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试验室质量保证体系由仪器设备质量保证、试验检测环境保证、技术力量素质保证、验收数据成果保证以及质量事故处理五个组成部分,各部分具体措施如下:①仪器设备质量应设置专人管理,操作人员同时兼任设备维护工作;定期检查设备性能,签署合格验证;使用前要检查设备性能,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②测验检测环境包括两方面,一是日常的清洁卫生工作;二是对特殊环境的监控,按时记录,定期组织养护管理。③技术力量素质保证可通过计划定期培训和定期举办讲座的措施实现,定期组织技术考核,对于通过考核的继续留任,不合格的则应采取再学习补考或重新分配的方式进行妥善处理。④验收收据成果保证应通过如下流程:接收委托任务→编制检测计划→按规范实施检测→做好测试记录→编制检测报告→检测人员校核→打印正式报告→主任审核签发→登记归档。⑤质量事故处理需按照事故类型采取不同的处理措施,对于设备类事故,应停止测试,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及时维修设备,并将维修记录存档;对于数据事故,应先分析事故原因,若由于人为原因导致,则应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积极研究补救措施,并编制分析报告。2、试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安全管理体系是试验室正常运行的保障,也是试验室制度体系中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试验检测涉及的设备和仪器较多,操作规程具有专业和复杂的特征,安装、使用操作、维护过程中都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若不严格控制,可能会对仪器设备造成一定的损害。首先,试验室主要负责人应对试验室的安全付全面的责任,对试验室内仪器设备进行不定期的检查,并将检查结果登记备案;其次,任何人进入试验室都需要通过管理员的许可,进入试验室人员不得随意动用试验室的仪器设备,凡违规操作,并引发事故的要追究其责任;最后,工地试验室发生安全事故时,应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做好现场保护工作,向相关责任人和部门汇报事故情况。3、工地试验室档案管理。第一,设备档案管理。试验检测设备是实现质量检测的主要工具,要确保试验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应建立规范的仪器管理制度和仪器设备档案管理体系。对液压万能试验机、混凝土搅拌器等设备要做到“一机一档”,档案内容应包括采购、调试、运行、维护、报废等各个阶段的跟踪记录。仪器设备的档案信息随着仪器使用时间的延长会不断增加,做好各个环节的信息记录,可为后面环节的管理使用决策提供参考。第二,工地试验室人员档案管理。工地试验室的管理本质是对人的管理,尤其是对试验员的管理,因此做好工地试验室人员的档案管理,可有效提升试验室的管理效率。首先,做好人员配置工作。根据工程项目的需求合理配置试验作业人员,并将其基本信息注册在案,做到一人一档。试验检测从业人员应具备相关资质,如《实验检测工程师证书》、《试验检测员证书》以及其他资质证书。其次,工地试验室检测人员应保持相对的稳定性,不得随意更换;若特殊情况时需要更换人员,则变更后的人员数量和资质水平应高于或保持原有水平,不得降低标准,避免人为因素对检测结果的可靠性造成不良影响。最后,定期对试验作业人员进行培训,加强试验技能经验交流;学习先进的检测技术和分析方法,提升检测结果的参考价值。第三,工地试验室日常运行档案管理。工地实验室的日常工作主要是技术台帐,如试验样品、不合格样品等物品的台帐以及对外委托台帐等。

随着铁路、公路、桥梁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发展,工程项目质量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工地试验室是建设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要使试验室的质量保证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应加强工地试验室的标准化建设和管理,构建科学、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试验检测效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为交通建设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兰洁.交通建设工程项目工地试验室的标准化建设与管理[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5,04:117-120.

[2]徐卫华.公路建设项目工地试验室标准化建设与管理[J].内蒙古公路与运输,2013,03:26-27.

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工程指南 篇4

体系建设工程的意义

体系建设工程的实施, 将立足当前、面向长远, 立足国内、面向世界, 提升水平、注重实效, 对保障我国当前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顺利实施, 对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1保证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工程

我国经济和社会长期保持高速发展的态势, 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但同时蕴含着深刻的结构性问题和矛盾。为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推动产业结构调整, 加大生态环境保护, 加快新农村建设, 完善和谐社会构建等重大战略部署的实现, 标准化功能和作用的发挥大有可为。充分发挥标准在规范生产和管理, 提升质量和水平, 规避风险和保障秩序方面的重大技术支撑作用, 是保证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一项长远的基础性工作, 迫切需要从国民经济长远发展、推动结构调整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 组织实施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工程。

2整体加强我国国际标准化地位的战略需要

2008年10月16日, 在第31届ISO大会上, 我国成功成为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 常任理事国, 这标志着我国在国际标准化组织核心议事层获得了充分的话语权, 标志着我国标准化工作实现了历史性的重大突破, 极大地提升了我国在国际标准化组织中的地位, 是我国标准化工作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但同时, 也要清醒地看到, 我国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的总体水平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还不相适应, 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加快适应我国经济和对外贸易不断发展的新形势, 积极跟踪研究国际标准化活动最新动态, 夯实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的基础, 推动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创新的我国技术标准上升为国际标准, 实质性提高我国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的能力和水平, 扩大我国在国际标准化活动中的影响力, 是我国标准化工作的一项长期战略目标。

3全面提升我国标准化水平的战略任务

现行的标准化体系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面对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要求, 现行标准化体系存在着明显的不适应, 特别是一、二、三产业标准布局不均衡、不协调, “两头小、中间大”, 难以支撑现代农业和城乡协调发展的需要, 难以支撑大力发展服务业的需要, 难以支撑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需要。因此, 急需对现行标准化体系进行结构调整、升级改造、提高水平, 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建设, 服务于社会发展。

4应对当前严峻经济形势的重大举措

为全力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和国内经济增幅下滑的严峻局势, 国务院果断采取拉动内需、扩大消费的方针, 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金融货币政策, 制定十大投资措施, 出台十大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以期大投入、大产出, 保增长、促发展。这是当前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局和紧迫任务, 各项工作部署和举措都必须紧紧围绕和服务于这个大局。标准化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和制度保障, 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顺利实施并取得实效有着重要的作用。实施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工程, 尽快研制十大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所需要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建立比较完善的国家标准化体系, 充分发挥标准在规划实施中的规范、协调、支撑和保障作用, 强化标准化的整体功能和引领作用, 保证各项投资工程规范运行和取得实效, 既是应对当前严峻经济形势的重大举措, 也是标准化工作的使命。

综上所述, 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工程的有效实施, 有利于完善标准体系的结构和布局, 整体提高标准的质量和水平, 全面提升我国在国际标准化领域的地位和实力。同时, 体系建设工程的有效实施, 将极大地推动我国标准化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标准实施监督体系、标准化人才培养体系、技术标准资源服务平台等保障体系的全面改革和创新。这是我国标准化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长远基础工作, 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

体系建设工程的指导思想、原则与目标

1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1)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围绕速度、结构、质量和效益四统一的要求, 服务经济建设、服务社会需要、服务科学发展。坚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改革创新、科学发展。着力完善我国技术标准体系结构, 平衡协调标准体系的产业布局, 逐步理顺各层次标准的职责定位, 大力提升各类标准间的科学性、统一性、系统性和协调性, 切实提高标准的有效性。

(2) 基本原则

统筹规划, 合理布局。统筹三次产业标准的结构和布局, 做到不欠新账、多还旧账, 空白的要补上, 落后的要追上, 新生的要跟上, 实现国家标准体系总体布局的全面、科学和平衡, 促进产业结构的协调和均衡发展。

重点突出, 以点带面。紧紧围绕现代农业和城乡协调发展的需要, 研制一批重要技术标准, 带动第一产业发展;紧紧围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需要, 研制一批自主创新和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标准和系列关键技术标准, 推动第二产业的升级改造与换代;紧紧围绕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服务业的需要, 在物流、金融、邮政、商贸、旅游、社区建设、创意产业等领域研制一批重要技术标准, 促进第三产业发展。大力提升我国在国际标准中的地位, 研制一批以我为主、具有自主核心技术的国际标准。另外, 标准化体系建设工作要注意轻重缓急, 当前要服务和支撑汽车、钢铁、船舶、石化、轻工、纺织、有色金属、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物流等十大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实施。

多方合作, 整体推进。充分发挥国务院各部委、行业协会、集团公司以及相关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标准化体系建设工程中的职责和作用, 站在国家的高度, 加强协调合作, 确保建设工作的有序、高效和整体推进。

强化实施, 注重实效。通过完善和强化管理和运行机制, 建立健全标准实施监督和信息反馈机制, 提升标准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形成标准制定、标准实施、标准修订的良性闭环运行系统。

2建设目标

(1) 总体目标

建立具有系统性、协调性、适用性、前瞻性和面向国际的国家标准化体系, 从根本上实现标准化工作的四大转变:发展方向上, 从单一性发展向追求国家标准的结构、质量、速度和效益统一发展的目标转变;发展重点上, 从系统性不强的发散型发展向集中支撑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点领域的技术标准转变;发展模式上, 从以跟踪模仿为主向制定具有自主核心技术的技术标准转变;发展思路上, 从国际标准本地化向中国标准的国际化转变。充分发挥标准的技术基础和引导作用, 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2) 具体目标

(1) 建立全面覆盖一、二、三产业和社会事业的国家标准体系框架和标准体系表; (2) 优化标准化技术组织体系; (3) 开展重点领域关键技术标准研制, 尤其是汽车、钢铁、船舶、石化、轻工、纺织、有色金属、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物流等十大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相关标准以及质量安全标准的研制; (4) 建立和完善国际标准化跟踪和推进机制, 提升我国标准化国际竞争力; (5) 建立健全国家标准化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标准实施监督体系、标准化人才培养体系; (6) 推进国家技术标准资源服务平台的建设。

体系建设工程内容

体系建设工程内容主要包括标准体系建设和保障体系建设 (见图1) 。标准体系建设包括一、二、三产业及基础通用与社会事业标准体系框架和标准体系表的构建, 标准化技术组织的优化, 重点领域的确定及关键技术标准研制;保障体系建设包括标准化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建设、标准实施监督体系建设、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国际标准推进机制、国家技术标准资源服务平台建设。

标准体系要适应新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 要满足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战略调整、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具体需求, 要紧贴我国第一、二、三产业和社会事业的未来发展, 实现结构、质量、速度和效益的四统一。

保障体系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改革创新标准化管理和运行机制, 建立标准实施监督体系和标准化人才培养体系, 建设国家技术标准资源服务平台, 健全国际标准化推进机制, 提升标准体系和关键技术标准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标准体系是国家标准化体系的主体, 保障体系是确保标准体系的建设和有效运转、发挥效能的前提和保证。标准体系和保障体系互为依存, 相互促进, 共同推进标准化的科学发展。

1构建适应科学发展要求的标准体系

标准体系由标准体系框架和标准体系表组成。按照不同的管理需求和分类视角, 标准体系可以形成不同的框架结构。标准体系可以按照标准的性质 (强制性标准、推荐性标准) , 标准的类别 (基础通用标准、产品标准、方法标准、管理标准) , 标准所服务的国民经济行业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 标准的级别 (国家标准、行业标准) 去构建。综合上述管理和分类需求, 本标准体系最终将形成一个多视角、立体式体系框架, 如图2所示。

(1) 标准体系框架

标准化工作是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技术支撑, 这决定了技术标准必须以国民经济活动为服务对象, 因此应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GB/T 4754) 为主, 结合国际标准分类 (ICS) 、中标分类, 建立覆盖国民经济全部活动和社会事业的标准体系主分类框架。具体分类原则如下:

(1) 为充分发挥标准对国民经济的技术支撑作用, 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GB/T 4754) 为主, 即:原则上不改变GB/T 4754的层次和结构; (2) 为体现标准化特点, 建立覆盖社会全部活动的标准体系, 特增加“基础通用和社会事业类”, 当某一“体系类目”无法纳入GB/T 4754时, 归入“基础通用和社会事业类”; (3) 对于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环境保护、安全生产、消费品安全、公共安全等领域, 若某“体系类目”是针对具体行业的, 则归入具体行业层次下;若某“体系类目”是跨行业的, 则归入“基础通用和社会事业类”; (4) 标准体系框架分类直接服务经济和社会, “体系类目”与国务院各部委职能没有对应关系。

在主分类框架中, 标准体系包括跨行业通用综合性基础标准和社会事业标准 (简称“基础通用与社会事业”) 体系、第一产业标准体系、第二产业标准体系和第三产业标准体系。为了简明直观, 将基础通用与社会事业标准体系与各产业标准体系放在同一层次。标准体系框架示意图见图3。

标准体系框架篇幅巨大, 难以画出框图, 因此以表格的形式表示, 称为标准体系框架表 (将以电子版形式发送到各有关单位) 。标准体系框架表由14个字段组成, 见表1。

标准体系框架表中各字段的含义及填写要求如下:

誗体系类目代码。体系类目代码是唯一标识标准体系各类目的代码。代码采用七位三层码, 全数字, 代码结构如下图所示。

×××-××-××

———第一层为3位数字码, 其中第1位表示产业类别:基础通用与社会事业以“0”开头, 第一产业以“1”开头, 第二产业以“2”开头, 第三产业以“3”开头;

———第一层的2、3位代码、第二层、第三层代码均为两位数字顺序码, 从“00”开始, 其中“00”表示通用类, “99”表示其他类。如果没有通用类, 则从01开始顺序编码。例如:

誗第一产业中的“农业”, 表示为101;

誗“农业”下第一个子类“农业通用”表示为101-00, “农业”下的第二个子类“谷物及其他作物”表示101-01;

誗谷物及其他作物下的第三个子类“薯类”表示为“101-01-02”;最后一个子类“其他作物”表示为“101-01-99”。

本代码的扩展规则:如果标准体系中某些最细的类目 (7位代码) 还需要进一步细化, 则按照本规则采取一层两位的方式扩展, 中间用“-”分割, 即:

×××-××-××-××

誗体系类目名称。体系类目名称是标准体系各层次类目的中文名称。体系类目名称原则上应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类目名称一致, 必要时在三层以下可以进行少量调整, 并在备注栏中注明调整的内容和理由。

基础通用类目设置原则:凡存在适用于两个或两个以上类目的标准化需求, 则应在该层设立基础通用类, 基础通用类的标准主要包括:术语、图形符号、通用试验方法、分类编码、标志、包装、运输储存、安全等通用标准;对比ICS和中标分类, 如果有综合类, 应该考虑在相应层次上设立基础通用类, 如:ICS“03.080.01服务综合”。基础通用类命名原则:上一层次的类目名称+“通用”, 如:“制造业”类目下设基础通用类, 则命名为:“制造业通用”。

誗GB/T4754中行业分类代码。GB/T 4754中行业分类代码是与体系类目对应的国民经济行业类目的代码。如果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的某一层与下一层的名称相同, 但代码不同, 则取末层代码, 如:7447440广告业, 则GB/T 4754中行业分类代码填写末层代码:7440。

誗SAC/TC编号。SAC/TC编号是指体系类目对应的我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包括TC、SWG及主管部门与上级TC不一样的SC) 的编号。在SAC/TC编号时, 要注明“TC、SC、SWG”等字样, 如:“TC35/SC8”、“SWG3”。

誗SAC/TC名称。SAC/TC名称是指体系类目对应的我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包括TC、SWG及主管部门与上级TC不一样的SC) 的名称。在填写SAC/TC名称时, 只需填写主体词, 不包含“全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分技术委员会”、“标准化工作组”等字样, TC和SC的主体词之间用“/”隔开, 如:TC35/SC8的名称为“橡胶与橡胶制品/天然橡胶”。

誗专业部。专业部是指体系类目对应的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内部分管的专业部们。

誗业务指导单位。业务指导单位是指受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委托, 管理该SAC/TC的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具有行业管理职能的行业协会、集团公司。如果SAC/TC为直属, 则其行业主管部门填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誗重点领域。重点领域是指与体系类目相关的标准化工作重点, 如:十大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需要技术标准支撑的领域。

标准化工程建设 篇5

班组是企业最基层的生产组织,也是企业管理的基石。进一步加强班组建设,发挥班组在企业管理中的基础性作用成为电力企业各级领导共识。随着电力检修专业化、市场化的逐步推进,内外部检修维护工作量增加,人员流动性增大,用工方式复杂,安全风险和员工队伍稳定风险增大,传统班组管理模式难以适应检修企业发展需要,急需创新转变。**公司积极适应检修专业化、市场化新形势需求,坚持以绩效为导向,以争创“五型”班组为核心,以创新机制、建立标准、提升素质为重点,扎实推进标准化班组建设,不断夯实班组管理基础,提升班组管理水平。

绩效导向 创新班组建设机制

**公司坚持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形成公司、部门、班长、工作负责人、班员全员参与,各负其责的班组建设工作格局。坚持以绩效为导向,建立班组、部门、企业三级创建机制,即班组层级的工作负责人职业成长与业绩挂钩机制、部门层级的班组赛马管理机制以及公司层级的激励约束机制,形成了公平公正、奖惩并举的班组建设工作机制,激发了班组建设的动力。

班组工作负责人职业成长与业绩挂钩机制。突出抓好班组工作负责人队伍建设,制定《工作负责人业绩登记管理办法》,由班组对对工作负责人等级检修、重大缺陷处理及抢修、非独立检修项目三个方面进行业绩登记,作为公司创先争优评比、岗位晋升、职称评定、职业技能鉴定评比以及岗位培训标准,调动工作负责人工作积极性。

部门赛马管理机制。制定《班组建设管理考评办法》,以部门为单位,每月10日前,由部门对所属班组的班组业绩、日常管理两大项七个子项进行考评、公布,作为班组月度绩效考核依据。

公司激励约束机制。制定《标杆班组和达标班组评比办法》,建立班组标准,通过年终班组申报、部门对标审核、公司验收、公示、党政联席会批准等流程确立班组建设成果。给予标杆班组和达标班组的班组长和员工相应奖励;未达标班组及其所在部门不得评为先进集体,班组长以上管理人员及其所在部门负责人不得评为班组建设相关先进个人。

建立标准 夯实班组管理基础

围绕打造“安全文明高效、培养凝聚人才、开拓进取创新、团结学习和谐”卓越班组创建目标,**公司认真梳理安全、质量、思政、培训等班组日常管理流程,从班组环境、班组安全、工作质量、基础管理、班组文化等五个方面建立班组管理标准,推进标准化班组建设。

建立班组环境标准。2009年以来,连续三年总投资500余万元对处于80年代水平的班组进行基建改造,先后完成了机械二部、机械一部、机修部、辅机项目部等部门班组基建改造工作,更新了班组桌椅,配置了空调、电脑、电视机等。改善班容班貌,对改造后的班组定期进行环境达标监督检查,督促班组人员在做好日常安全生产工作的同时,自己动手美化班组,创建舒适明亮的办公环境,对检查不合格者在公司月度党群例会上给予公开批评。

建立班组安全标准。不断健全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目前已发

布制度34个。实施安全对标管理,以大亚湾核电安全管理为标准,建立日常缺陷分析、异常事件分析、安全生产指标管理、安全生产考核等实施方案,以建立标准、持续改进、实施标准为准则,逐步把企业各项安全要求优化为管理标准、技术标准和工作标准,实现生产现场、安全质量标准化、精细化管理。开展“无违章”班组建设主题活动,制定《员工作业安全行为规范》,开展“班组成员劳动安全互保”活动,加强员工作业现场管理,减少违章违纪现象,及时消除隐患,有效杜绝了事故的发生。

建立工作质量标准。公司汇总提炼内外部市场机组检修维护数据,建立《机组检修维护工艺技术标准》数据库,为提高机组检修维护质量提供依据。建立班组设备管理台帐,规范设备巡检、定期更换等工作。计划性检修开始前,检查汇总机组运行缺陷及现场不规范,不断细化和合理安排检修项目,根据机组修后在线缺陷种类及专业,深入统计分析并汇总存档,指导后续检修针对性的重点关注并作为工作负责人业绩评估及评优依据。

建立基础管理标准。公司推出“三本七夹”班组基础台账管理模式,做到班组管理应记必记、应存必存。“三本”即班长工作日志、班组安全管理台帐、班组综合管理;“七夹”即部门制度汇编,设备定期检查记录,月缺陷、工作票统计分析、月工作票清单,各种考核、经验反馈记录;工作票及安全互保卡;技术分析;考勤管理。公司为各班组建立了班组管理信息网、班组园地,配置了电视机屏幕,各班组成立班委会,根据自身特色制定《班组考核细则》,全面推行班务

公开,实现公司、部门、班组信息互动共享,推动班组管理规范化。

建立班组文化标准。践行“静水深流”文化,结合检修企业特色,完成平圩检修企业文化建设项目,形成平圩检修特色企业文化体系。加大企业文化成果宣贯力度,编印公司企业文化理念故事集、企业文化手册,结合机组检修、班组建设、工作服更新等工作,广泛应用公司企业文化标识,将企业文化融入企业管理,成为员工自觉行动。汲取核电文化精髓,把“一次把事情做对”、“Star明星自检”、“三段式沟通”等核安全文化理念不断渗透运用到公司所有检修工作中。组织开展各类文化体育活动,丰富员工业余文化生活,增强团队合力。发挥党支部、团支部、分工会的组织作用,建立“五必访”机制,开展志愿者互助活动,实施人文关怀,切实解决员工工作生活存在的困难,增强员工对班组的认同感和对企业的归属感,稳定员工队伍,构建和谐稳定企业。

强抓培训 提升班组团队素质

检修企业最大的资源是人,检修班组建设的核心是提高员工队伍素质。为确保实现班组建设目标任务,平圩检修搭建各类学习的平台,大力开展员工培训,不断提高班组建设的层次和班组管理的水平,提升班组成员技能水平。

打造优秀班组长队伍。完善班组长任用制,所有的班长均通过公开竞聘、竞争上岗方式产生。建立班组长学习培训常态机制,自2009年起,已连续四年委托职业培训机构对班组长拓展培训,培养团队意识和执行力;2010年,组织两名班组长参加清华大学中央企

业班组长岗位管理能力远程培训。今年2月,组织班组长到常熟发电、神头检修公司考察调研,提高班组长综合素质和管理能力;4月,专门从北京聘请高端的培训机构——“八九点”培训公司的讲师为班长进行班组建设理论培训;7月,分两批组织班组长参加集团高培中心班组长安全生产知识培训。

培育优秀员工团队。结合“创建学习型组织”活动,每年初制定《员工培训计划》,利用每年夏季检修活动相对较少这一时机,推行“三分之一在岗,三分之一休息,三分之一培训”模式(即“三三三”模式),开展员工轮训,休养身心。为每个部门建立职工书屋,购买了相关工具书、专业书箱供员工学习。鼓励各专业班组自行开展灵活多样的专业知识培训、导师带徒结对活动,由技艺高超的班组员工和技术人员为班员们授课。结合设备技改、机组计划性检修等时机开展现场讲课,进行实地培训。以《技术分析报告定额管理》为平台,开展撰写技术分析评比活动,提高员工分析处理问题能力,提升员工综合技能。另外,针对外部检修市场拓展,人员较为辛苦等特点,外聘讲师为员工进行职业道德、专业素养以及心理素质教育培训,打造坚实的班组坚强团队。目前,平圩检修公司建立了一支由500多名工作负责人为骨干的高素质检修队伍,为公司实施“强内优外”战略提供了坚强的人才保证。

班组建设工作的扎实开展,有力促进了公司的生产经营和稳定工作。公司先后获得集团公司“文明单位”、“安全生产先进集体”,安徽省“安康杯竞赛优胜企业”、“重质量守信誉诚信施工单位”等

标准化工程建设 篇6

【关键词】ISO20000;服务管理体系;河北农信;标准化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10-0087-01

随着河北农信的快速发展,特别是数据大集中后,原来分散的系统运行风险、生产操作风险都集中到了河北农信信息科技中心,作为河北农信IT系统运维和技术保障的重要部门,系统、运行操作及维护的风险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大、更突出,信息科技中心已成为全社运行风险集中度最高的部门。

同时,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对银行安全运行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监管部门对银行生产运行的关注度越来越高、监管越来越严格,IT系统的运行管理面临着新的更加严峻的挑战。如何管理好这样一个全新的、庞大的数据中心,提升信息科技中心生产运行质量和服务水平,建立以安全生产为核心的生产运行规范机制,已经成为信息科技中心面临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认真分析生产运行的实际状况和自身管理实际的基础上,信息科技中心深刻认识到,要管理好这样一个全新的、庞大的生产系统,解决“安全生产”要求与当前管理能力欠缺的矛盾、实现“又好又快”科学发展,实现技术运行精细化管理,仅凭旧经验、老办法是行不通的。当务之急是要尽快建立内部可控、科学合理的IT服务管理标准化新模式。

2011年10月,经多方调研、充分论证,信息科技中心提出了结合ITIL“最佳实践”来优化生产运行工作流程,通过导入ISO20000体系来建立符合国际标准的IT服务管理体系及持续改进机制,最终实现生产运行标准化、流程化、规范化管理,提升信息科技中心生产运行的精细化管理水平的建设目标。同时,信息科技中心采取了将咨询与工具实施一体化捆绑式的项目实施方法,以防止出现咨询方画出一个又大又圆的饼后离开了,而工具实施方却把这张饼做成了馒头,造成体系建设与实际应用出现“两层皮”,使体系流程不能在信息科技中心真正落地。

ISO20000是国际标准组织(ISO)于2005年12月颁布的全球第一部IT服务管理国际标准,且已被国际广泛接受。该标准从ITIL演变而来,是当前国际IT服务管理最佳实践经验的重要成果。它秉承“以客户为中心,以流程为导向”的服务理念,从日常运维、服务交付等各个方面,定义了符合国际标准的IT服务规范和要求,提出了IT部门应达到的具体指标要求,为IT服务管理的实施设立了客观的框架结构,能够帮助企业以最快的速度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管理水平,并通过公认的“P-D-C-A”方法论,充分发挥IT服务持续改进的能力,最终达到以最小成本获得最大收益的目的。

对于基础薄弱、缺乏相关经验的河北农信信息科技中心而言,ISO20000标准体系建设并非一个普通的IT项目,而是一个以管理为核心,涉及全员服务意识、业务流程优化、服务水平提升、业务连续性管理等方面的重大项目。

在ISO20000标准体系建设过程中,为了保证信息科技中心日常工作的正常开展,信息科技中心人员经常要在晚上开展工作,但从来没人抱怨过。在河北农信领导层的大力推动下,信息科技中心仅用了6个月的时间就建立起了标准化的IT服务管理体系。

2012年5月4日,河北农信信息科技中心通过了中国信息安全认证中心组织的IS020000体系建设的外部审核。标志着河北农信信息科技中心的信息技术服务水平已经达到国际水平,信息科技中心的IT服务管理水平得到了整体提升。

河北农信信息科技中心通过建立ISO20000流程体系并使其在信息科技中心内部成功落地。取得了如下成效:

首先,结合ISO20000体系的要求,信息科技中心内部操作风险控制得到全面加强,生产运行标准化、规范化程度稳步提升,生产运行质量和服务效率进一步提高。形成了省、市、县三级运维管理的大运维模式。

其次,组织编印了信息科技中心《IT服务管理手册》,为进一步规范生产运行流程操作与管理,为全体干部员工更好地学习和执行ISO20000体系要求创造了条件,《IT服务管理手册》汇集了ISO20000体系的纲领、二十个流程文件及相关细则,作为全体员工在生产运行日常工作中的基本指南。

第三,完成了符合信息科技中心管理目标的IT服务管理体系建设。在参考了国际最佳实践做法的同时也融合了河北农信的特色,形成了监、管、控一体化的运维模式,真正实现了“经验文档化,文档流程化,流程工具化,工具自动化”。

第四,通过ISO20000项目的实施,逐步提高了信息科技中心团队的IT服务意识、质量意识、全员主动问题意识,这些意识是对信息科技中心企业文化的重要补充。通过建立标准的系统运维管理流程,实现对突发事件管理、问题管理、变更管理、配置管理、需求管理、质量控制管理、作业计划管理、值班管理、知识库管理及文档库管理的流程化、规范化管理;最终实现整个运维管理工作过程的可控制、可管理,确保运维管理高效、有序、闭环处理。

举一个具体的例子,2011年11月体系建设初期经过咨询公司评估的IT服务管理成熟度最低为20分,最高为60分,远低于ISO20000标准及行业最佳实践标准。2012年6月体系建成后经过再次评估,信息科技中心的IT服务管理成熟度已达到ISO20000标准(某些已超过ISO20000标准)。

标准化工程建设 篇7

1 林业工程建设标准化工作发展阶段

标准化工程建设制定过程中包括了对建设标准制度的修订、实施、监督、管理。我国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制定林业工程建设标准化工作, 随着社会的不断的发展可以分为以下4种:建国初期, 1953—1960年在当时社会开展林业工程建设工作时需要东北地区提供大量的木材, 国家并建立森林铁路, 并且在1953年颁布了相应的标准[1]。随着时间不断的发展, 我国在施工过程中都制定了对应的设计规程, 使施工工作顺利开展;1960—1970年, 在这10a中, 我国发布了对应的林业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工作制度, 由于时代不断的变化, 在一阶段林业工程建筑标准化工作处于停滞状态。直到1973年工作才顺利开展;1980—1990年, 在国家中共十一届会议之后, 我国的标准化制度的正常开展运行, 加以重视。将林业工程建设标准制度分为了营林、采伐运输、林产工业这3种。我国并建立了对应的专职机构, 成立标准, 方便人们对林夜工程建筑的研究;从1998年到现在, 随着时代不断的发展, 原有的不良因素如机构调整、经费短缺、人力不足等问题都进行了改变, 也慢慢的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期, 同时也为林业中的一些问题做出了对应的解决办法, 建立了林业工程项目的标准, 从而促进国家发展。

2 林业工程建设标准化将面临的挑战

2.1 国家投资体制改革将工程建设进行角色转变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将传统的投资体系进行不断的改革, 随着时代快速发展, 我国的经济体系形成了一些投资主义的多元化、资金来源多种渠道、投资方式多样化等全新形式, 而且每一个改革每一次创新都对标准化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影响[2]。在工程建设标准化实施过程中我国政府非常重视对项目的投资, 而且项目要具有公共性、带动性。同时还要制定相关的项目造价定额, 从而建立科学的规章制度, 加强工程标准化制度的实施与管理, 从而保护林业环境。

2.2 全球化统一战略将工程建设标注体制进行调整

一些发达国家通常财通WTO规则进行标准化技术的控制, 其技术方法数量非常有限, 但是使用时会非常的安全、卫生、环保, 但是适用范围较少, 容易协调, 这种方法已经在世界各国通用。同时林业工程建设的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间还缺少一定的关联, 在显示过程中出现很大的交叉现象, 从而造成在工作过程中水平较低。但是林业工程建设标准化的工作过程中可以有效的保护生态环境[3]。

3 林业工程建设标准化工作的有效解决对策

3.1 建立全新的林业工程标准体系

标准化体系是根据在一定范围工作而形成的有机整体。其中还发布了一系列标准总和, 同时这也是标准化工作的核心内容, 根据组织制定对应的管理依据, 从而加强人们对林业工程的认识。林业工程建设在施工过程中已经逐渐的走向了森林与湿地中去, 对这些生态环境进行管理保护, 这是一个综合性非常强的工作内容, 同时也促进了我国林业工程建设的发展。

3.2 完善林业工程建设的标准化工作制度

标准化工作机制不再是林业工程建设标准化的创新, 而且其主要发展内容。标准化工作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还决定着标准化工作制度在未来发展的速度、结构、质量与效益, 从而决定了我国标准化制度在工作过程中的资金、人力、物力、技术等作用。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 我国的标准化制度在不断的创新, 建立明确的管理办法, 从而确定我国林业工程建设标准化的基本原则。

3.3 加强林业工程建设标准化工作

保护生态环境, 创建文明社会, 这是我国林业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的重要内容。加强人员对林业工程建设标准化工作, 打破传统工作界限, 保护生态环境, 创建节能环保的林业工程。

本文对林业工程建设标准化将面临的挑战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并给出了有效的解决对策, 文中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 希望专业人员加强对林业工程建设标准化面临的挑战与对策的研究。林业工程建设的出现保护了人们的生态环境, 为人们创造一个和谐家园, 同时一些发达国家在建设过程中采用资源标准化制度, 准确道德规范, 提升自身实力, 增加自身利益, 从而提高我国林业工程建设标准化的总体水平。

参考文献

[1]唐小平, 王宏伟, 张志东.我国林业工程建设标准化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林业资源管理, 2014 (1) :3-7.

[2]唐小平, 王宏伟, 张志东.我国林业工程建设标准化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工程建设标准化, 2014 (7) :39-43.

标准化工程建设 篇8

当前, 要使水电站工程建设项目得以安全、稳定的生产, 增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是关键。随着高科技、新理念的不断引进, 我们发现水电工程中先前的安全管理措施已远远不能满足时代发展对水电站工程所提出的新要求与新标准。为了迎合时代潮流, 满足水电站建设工作安全所需, 只有不断改革与创新现有的安全管理措施, 不断完善安全管理组织机构, 调整安全管理流程, 将创新性的安全生产方式引入其中, 才能更为科学的将安全生产工作落实到位。

1 工程概况

某水电站所处的地理位置较为复杂, 该工程项目多、种类繁杂且施工难度大, 因而施工单位为了完成施工进度, 临时雇用了很多劳务用工。由于有的工人没有经过专业的训练以及缺乏相关安全管理知识, 这种现象加重了水电站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实施, 加之该水电站坝址区域常有暴雨天气, 当遇到汛期时泥石流等事故层出不穷, 这也必然对安全生产造成一定的威胁。近些年来, 国家关于安全生产的明文规定越来越多, 也不断强调在实施生产过程中应将安全放在首位, 水电工程建设为了适应这一发展所需, 必须大胆改革与创新原有的安全管理模式, 有针对性的开展相关安全生产工作, 全面增强工程建设的安全管理工作。

2 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模式构建

该水电站工程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模式构建的主要依据是以安全管理为出发点, 对工程中的各个阶段实现标准化、全面化的管理, 从而增强工程安全管理工作的成效性。实现安全生产零事故的管理模式主要以现场安全标准化生产为中心, 在现场施工的各个流程中做到精细化、全面化的管理, 有效防止各种不安全因素的发生。做好施工人员安全管理工作, 相关负责人在工程初期就要对所有的施工人员进行安全管理培训, 对在施工中可能出现的事故做好提前预测以及防治措施, 增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 降低不安全事故的发生。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模式的改进原理如图1所示。

3 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的主要内容

3.1 设备设施标准化

各类型的水电站施工中都可能会发生一些人身伤害事故或是设备的故障等问题, 导致这些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相关负责人员没有真正将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落到实处[1]。所以, 相关负责部门应严格根据国家电力行业所制定的相关法律并根据水电站工程建设的实际需求, 对该水电站中所使用到的设备以及材料等进行全面的检查, 并对设备的正确安装以及后期运营等方面都做出详细的规定, 从而实现设备使用的高效化。

3.2 施工安全技术标准化

随着社会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 人们对安全的理解也不再单一化, 与之相应的水利工程中的安全生产规则也在随着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不断进行改进。水电站建设工程安全技术标准化主要指的是严格根据法律法规的相关要求, 并结合水电站工程的实际特征, 对在水电施工的各个阶段实施安全管理, 从而实现水电站工程建设的高标准化与安全化, 将各类不安全事故现象的发生次数尽可能的减少。

3.3 岗位作业标准化

制定岗位作业标准化制度, 使整个施工过程都受到严格的控制, 在安全的操作环境中实施, 对在施工中不遵守相关制度, 仅凭自己主观臆断去做事的人员要做出惩罚措施, 杜绝不良现象的发生。岗位作业标准化应包含以下三个层面内容:一是针对施工现场可能出现的某些现象或行为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防护措施;二是对于危险程度较高的作业, 要在安全保障的前提下进行实施, 如没有一定的防护措施, 不得擅自施工;三是对施工人员在施工现场的具体操作流程以及个人防护用品的佩戴标准等进行严格检查, 确保施工过程安全、稳定。

3.4 事故隐患排查标准化

构建科学、高效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标准化制度。对于事故中可能出现的事故隐患要做好排查工作, 在排查中要细致、全面, 尤其是一些细节部位不能掉以轻心。此外还需对事故隐患分门别类, 可根据事故隐患发生的低级、中级以及高级进行分类, 制定出详细的隐患控制措施并做好行之有效的评估工作, 从而实现隐患工作的差异化管理。

3.5 安全文明施工标准化

通常情况下, 水电站工程建设项目都位于野外, 有的施工场地可能位于一些地势险要的地方, 这种情况加大了施工的难度, 也对施工管理工作造成一定的阻碍, 制定安全文明施工标准化制度则显得尤为重要[2]。安全文明施工标准化主要是针对施工现场的相关安全防护措施以及安全标识等进行一定的规范与要求, 此外还需对事故现场以及办公区域进行必要的规范, 从而最大限度的保障施工的安全实施。

4 实施安全生产标准化的保障措施

4.1 采用多元化的安全培训方法

为了提高施工的安全性, 施工单位每年可定期邀请一些资深专家对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进行针对性的培训, 亦或是将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派到其他施工单位去进行考察, 学习其他单位在安全生产管理方面的优点。作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必须具有相应的上岗证方可开展管理工作。施工单位还要定期开展相关安全生产比赛或者安全生产知识竞赛活动, 并对在活动中表现优异的人员进行适当的奖励, 激发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各单位也可以按照实际情况自由选择岗前、换岗、入场教育等培训方案, 对全体施工人员普及安全知识, 实现高效率的安全生产工作。

4.2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标准化监督体系

不断健全与完善安全生产标准化监督制度体系, 使每个施工人员都清楚安全监督的主要职责以及相关操作流程, 实施安全生产信用评价, 并制定一系列安全监督体制, 如一岗双责制、事故隐患问责制以及安全保证金制度等, 使安全监督工作得以持久、有序地开展下去。

4.3 营造安全文化氛围

施工方主要是通过图片、视频以及相关板报等向施工人员普及安全防护措施以及安全常识, 在进行具体的施工时看到这些标志语时刻给施工人员以警示, 让他们将安全生产植入心中。施工方还应定期就身边出现的一系列典型事例开展相关讨论会, 并根据自己所在岗位的具体情况进行必要的探讨, 让人们意识到危险时刻潜伏在我们周围, 稍不留意就会酿成大错, 全方位增强广大员工的安全意识。施工方还可开展安全生产专题征文活动, 鼓励与引导全体员工就施工中的安全管理以及相关预防措施等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与体会, 让员工在活动中增强自身安全意识[3]。通过开展上述活动, 在水电站工程建设中促使全体员工将“安全”二字时刻铭记于心, 为水电站工程建设施工现场创设安全、和谐的文化氛围。

4.4 注重责任的落实, 强化考核制度

在水电站工程建设的施工阶段中, 一定要将安全生产的各项职责真正落实到位, 不管是在方案的制定上还是方案的具体实施中都要做好严格的考核, 如发现有不按照相关规定执行的部门或个人应作出严厉的惩罚, 并在大会中点名批评, 而对考核中表现优异的部门或个人则应给予相应的奖励措施, 这样才能调动全体员工的工作热情度, 提高水电站工程建设安全生产水平, 让安全生产标准化制度真正被人们所认可和接受。

5 结束语

总之, 安全生产标准化是增强安全管理水平的关键, 更是提升工程整体施工质量的重要保障机制。然而要实现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也不是短时期就能做到的, 它需要我们从以下几点加以努力:一是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实施方案;二是根据方案落实工作目标, 明确实施步骤;三是进行有步骤、标准化的安全生产工作的开展。通过采取以上几项措施可促进水电站工程建设安全工作的快速发展, 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水利工程建设的蓬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段益庆.PDCA模式在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中的改进应用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 2012.

[2]马斐, 刘利, 林燕.PDCA循环法在建设单位工程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 2010, 36 (9) :200-201.

铁路四电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探究 篇9

采用标准化的方法对工程建设进行管理有利于工程项目的建设和增值, 推行程序化、模板化管理, 增强标准化管理意识, 做到有章可循, 有效提升项目管理水平。

标准化是一种人为的科学“选择”活动, 通过制定共同的可重复使用的规则, 减少事物自由发展带来的复杂和混乱, 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1]。

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就是针对建设项目管理工作的标准化活动, 通过建立和执行以技术标准、 管理标准和作业标准为主要内容的标准体系, 运用标准化管理的原理和方法, 对项目的质量、安全、工期、投资等管理工作进行规范, 全面建立标准化的运行秩序。

质量、安全、工期、投资、环保和稳定的建设目标是标准化管理的基本任务;管理制度标准化、人员配备标准化、现场管理标准化、过程控制标准化是标准化管理的基本内涵;三大标准 (技术标准、管理标准、作业标准) 和工作流程 (管理流程、作业流程) 是标准化管理的基本依据;组建标准化项目管理机构, 建设标准化工地是标准化管理的有效载体;机械化、专业化、工厂化、信息化是标准化管理的支撑手段。这五个层级构成了标准化管理体系的框架结构。

1管理制度标准化

管理制度标准化的核心是建立管理规划, 构建标准化管理制度和管理体系, 不应局限于制度的建立, 而忽视了整体的体系规划。

构建制度保证体系, 细化各项管理工作流程。 结合标准化管理要求, 制定规章制度、管理办法、控制措施、应急预案、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构建结构清晰、职责分明、内容具体的项目管理制度保障体系, 做到实施有规范、操作有程序、过程有控制、 结果有考核, 体现质量、安全、工期、投资、环保、稳定的建设目标。

2人员配备标准化

人员配备标准化的核心是人力资源的配置, 不忽视人员培训和绩效考核。

坚持按工程实际需求及合同约定, 优化资源配置, 详细制定部门和岗位职责, 使上岗有标准, 工作有职责, 满足投标承诺及施工需求。人员配备必须要按规定持证方能上岗, 通过营业线施工安全员、 现场防护员、驻站联络员培训。

按照需求制定项目管理人员、现场技术人员、 作业人员、劳务人员培训计划。开展质量、安全、环保培训;技术、管理、业务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岗位操作培训;特定岗位培训。通过培训, 提高安全质量意识, 提升管理能力和专项操作技能, 为工程项目实施提供可靠保证。

3现场管理标准化

现场管理标准化核心是资源管理中的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建设。

工地选址坚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有利管控的原则。按承担工程的范围及建设单位各指挥部、监理单位管辖范围, 设立工程指挥部和施工项目部。

根据设计文件和现场定测结果, 编制物资申请计划, 按有关规定进行采购。强化现场物资设备管理, 分区存放, 码放整齐;采取防雨、防寒、防尘措施;配齐灭火设施, 易燃、易爆物品单独存放;根据物资设备的不同类型、不同状态设置标识。严格领用手续, 满足可追溯性。

根据建设工期、工程安全质量目标精心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满足节点工期要求。针对危险性较大、技术复杂的分部分项工程, 编制铁塔基础施工、铁塔安装、起重吊装、电气性能试验、营业线施工、长大桥梁、隧道施工及冬季施工等专项施工方案;对各专业、各系统编制接口方案。对有较大影响的分项工程、关键工序进行首件定标, 起到样板引路的作用。建立室外设备安装试验基地, 为统一全线施工工艺奠定基础, 加强参建员工技能培训, 提高操作水平。全面推行各工序施工作业要点卡片, 进一步规范施工生产活动, 提高效率。制作作业指导书, 并通过施工工艺手册, 使作业交底直观生动。

成立质量管理及工程创优领导小组, 健全质量保证体系, 制定创优规划, 明确质量保证措施, 落实岗位质量责任制。积极开展QC小组活动, 推广质优效高的工艺工法。实名制管理, 落实“三检”制, 使各道工序得到有效控制, 实现工程质量可追溯。制定质量检查计划, 建立“质量问题库”, 进行分级管理, 对检查发现的问题, 从技术、管理两个方面进行原因分析, 制定措施, 实施整改。

成立安全生产领导小组, 建立健全安全保证体系, 制定安全生产责任制, 实行安全一票否决制。明确安全目标, 并进行分解和细化, 使安全责任等强传递, 做到横向到边, 纵向到底。制定安全检查计划, 对检查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 制定整改措施, 实施整改, 做到闭环管理。按规定配备安全防护用品和个人防护用品, 保证安全费用足额投入, 防止职业病发生。针对潜在的事故及紧急情况, 编制应急预案, 并进行演练和评价, 提高施工项目部有效处置突发事件及事故的能力。根据施工工艺流程辨识危险源, 进行风险评价, 制定控制措施, 实施动态管理。

利用企业OA、信息编码平台、SAP软件等信息化手段进行项目管理, 使信息沟通快捷顺畅, 项目流程管理更加科学有序。

4过程控制标准化

过程控制标准化的核心是依靠管理方法和手段进行“产品实现”的过程管理。

严格执行施工图纸核对制度, 结合现场调查, 进行图纸、设计文件核对, 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沟通, 优化设计, 以确保工程质量及工程的顺利推进。做好接口调查, 细化接口方案。主动与房建单位落实设备机房接口问题, 与建设和监理单位联合调查室外槽道管线手井问题;与设计单位沟通, 及早解决图纸与设备选型等问题。

通过采取经济、技术、组织等动态调整措施, 确保工程按期进行静态验收和联调联试。建设预配基地, 提前进行中继站线把预制;提前进行轨道、信号机、道岔等线把预配, 克服站前工程滞后带来的影响。

加强与设计单位的沟通, 收集相关变更资料, 及时签认, 为设计变更、概算清理提供基础资料。电缆定长订货。施工项目部通过组织现场定测、复测, 收集准确数据, 采用定长订货, 按规定预留电缆长度和接头数量, 避免电缆浪费, 减少接头数量, 降低工程成本。

5结语

实践证明, 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是提升项目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 对强化项目施工组织管理、控制项目成本管理、规范安全质量管理等具有重要指导作用。通过扎实推进工程标准化管理, 真正把标准化管理落到实处, 全面提升企业工程管理水平和持续盈利能力。

参考文献

标准化工程建设 篇10

组织机构:聘任胡永庆为主任委员, 刘飞军、王元基、陈健峰、王德义、杜烈奋、杨时榜、屈建省为副主任委员, 解红军为秘书长, 周宇、王小林、郑玉刚、卢绮敏为副秘书长, 委员总数48人。秘书处设在规划总院节能与标准研究中心。

(惟真摘自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论企业班组的标准化建设 篇11

关键词:班组 管理 标准化

班组作为企业的基层作业单位,被称之为企业的细胞。在安全管理工作中,班组是企业预防事故、控制风险的前沿阵地。要把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搞好,必须首先从班组抓起。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班组标准化建设为主线,以文化建设为支撑,以提高班组工作效率为目标,以减轻班组负担为关键,切实加强班组基础建设、安全建设、技能建设、创新建设、民主建设、思想建设、文化建设和班组长队伍建设,才能实现班组常规工作的标准化,提高员工安全生产意识和班组安全管理水平,取得较好的班组安全管理绩效和经验。

1、班组安全组织标准化

建立健全班组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组长、每个员工的安全职责及安全分工。组长是班组管辖区域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也是班组安全员,必须履行“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职责。每年年初,班组长应针对管辖人数及作业风险、工作目标及奖惩办法进行消化,然后将内容分解至班组员工,并组织每位员工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使班组的安全生产工作处处有人管、事事有人抓、通报有回应、整改有结果。班组安全组织和职责标准化保障了班组安全生产工作的顺利开展。

2、班组安全制度、规程标准化

依据制造企业考评标准,班组长对公司的安全健康基础管理、设备设施、作业环境和职业健康等方面进行了多次的自评、自纠和评审,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班组安全管理制度、岗位安全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事故应急措施等。结合班组岗位作业特点,将各个班组存在的不同岗位危害和预防措施、适用的岗位安全操作规程、适用的安全健康法律法规主要条款等装订成册,统一格式并定位至班组现场进行公示,完善的制度、规程保障了班组作业流程化和活动规范化。

3、现场安全管理标准化

班组每日自行检查,整理整顿作业现场,自行整改现场存在的隐患。在创建安全生产标准化过程中,约60%的隐患整改是通过班组自行进行的。通过创建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使班组全员的“我要安全”意识明显提高,在班组内形成了自主查找隐患、自主整改预防、自主整理整顿的长效机制。班组现场安全标准化的建设,使车间作业环境明显改变,安全状况明显改善,降低了各类事故的发生概率。

4、班组安全活动与教育标准化

班组每日的早会在落实生产任务的同时,必须同时布置、落实安全工作,早会结束后,全员要集中大声呐喊班组“安全口号”。班组长负责按标准对新员工、复工员工、变换工种员工、“四新”员工进行教育;对新人厂、转岗员工教育合格后,必须安排有经验的老员工帮带3个月,经组长实际考核合格后方可独立操作。

针对岗位特点和性质的不同分层次安排其岗位学习,从而做到有的放矢。1、培训工作应具有灵活性和多样化。由于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着培训的单调性和枯燥性,部分职工不愿意钻研业务的不良风气较浓。因此应想方设法,将培训搞得多样化,生动活泼一些,这样既增加大家的业务知识又激发了学习的积极性。2、培训工作应具有长期性与持久性。作为技术培训工作,不能急于求成,一定要脚踏实地扎扎实实地做好每个培训环节,在长期的培训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中,使得整个培训工作有条不紊循序渐进,让大家从技术培训中,真正掌握所学知识。

5、安全检查与班组安全台帐标准化

班组长必须坚持一班三查(班前、班中、班后),现场员工作业前进行自检,检查发现的隐患按规定程序上报和整改,并对检查和隐患整改情况按统一格式记录存档。每个现场都有一套完整的、统一格式的安全管理台帐。班组安全活动、安全教育、安全检查与隐患整改、设备每日自检、班组交接班记录、班组适用的安全管理制度、规程及法规、公司发放的安全学习资料等是每个班组必备的安全台帐,并保持了安全相关记录的日常化。

6、安全考评与奖惩标准化

班组安全标准化建设需要有严格的考核办法来“保驾护航”。为了保障班组安全标准化的制度化、规范化,班组长首先要加强组织和领导,正确认识班组建设工作在企业管理中的位置,严格执行班组安全標准考评和奖惩制度,把抓班组建设作为企业一项重要的管理工作来看待,坚持不懈的开展下去,旨在保证班组安全标准化的持续和改善。其次要建立班组建设的考核、激励机制。应将班组建设工作的成效和质量,作为评价管理部门和基层单位年度工作业绩的重要指标,进行考核和奖励。通过创建安全生产标准化,班组的综合安全管理水平、本质安全程度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同时,完善和巩固了班组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进入新形势下的班组建设作为我们企业一个发展和创新的重要基础,将越来越显示其重要性和必要性,我们应该通过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将班组管理工作融入企业的生产、经营、文化建设等各项工作的管理中,让班组管理更贴近企业目标的实现,使班组真正成为职工群众展示自我业绩、自我风采的舞台,成为实现自我发展、自我成才的大家庭。

参考文献:

[1]谢娟.基层供电企业深化标准化班组建设的探讨[J].云南电业;2010年01期

标准化工程建设 篇12

关键词:标准化注水站,油田地面工程建设,应用分析

油田地面工程建设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程, 对于资源的耗费较多, 如果采取先进的新工艺、新设备辅助工程建设, 则会对工程建设的质量及效率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但是, 如果不能够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 则会对工程建设造成巨大的影响。标准化注水站是工程建设过程中较为关键的一环, 对其进行合理设计, 不仅可以提高工程建设的水平, 同时还可以对系统进行优化, 并有效简化流程, 减少投资, 实现节能减耗的目的, 以更好的促进油田地面工程的建设, 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

1 安装预配的工厂化

对于小型的相关联的基础设施, 如仪表、设备、管道、电器等, 应当按照撬装式进行设计, 在对这些设备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还要遵守重复利用、流动使用、整体采购、功能合并的原则, 以确保结构的相对紧凑性, 并保证功能相对较为完整。尤其是对于加药装置和再生液箱等。对于体积和重量都比较大, 而且配管较为简单的一些设备, 如空压机、高压阀组或者是加热炉等, 应当对这些设备的配管安装和基础等指标进行规范性定型, 以实现工程的预配或者是预制, 现场的组装或者是组焊, 由此实现了建设质量的大幅度提高, 同时也大大减少施工垃圾在现场的排放。现场施工垃圾的大量减少, 可以极大程度的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这对于促进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 并减少资源消耗及保护环境有着较大的帮助作用。

2 设备材料的定型化

通过与现场的实际使用情况相结合, 对于现场工艺设备的选用, 应当对节能、高效、环保、先进并且维护方便、应用较为成熟的进行优先选择。对于所需要的过滤器、加压泵、注水泵、阀门及仪表等需要进行标准定型的设备, 应当对其进行统一定型, 对于生产厂商要严格把关, 以保证设备生产的质量能够满足工程建设的需要, 同时也可以对这些设备进行集中性的采集并实行预配组装。对于注水站需要经常应用的非标准性设备, 如分水器、水罐、加热炉等, 则要实行标准化的配管研究, 同时对于管线的规格、管材、管件的标准、支管的形式、法兰标准、连接的形式及标准等配管的内容进行明确, 同时要进行统一整理, 以确保应用过程的顺序性, 从而对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起到

3 安全设计的人性化

在实行油田地面工程施工的过程中, 坚持安全设计的人性化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 对于标准化注水站的设计, 应当在保持降低地面投资, 同时简化工艺流程的前提下, 确保设计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设计理念。如在高压注水泵的出口位置设置了止回阀, 同时对超压等可能出现事故状态的报警系统采取自动停泵的设计, 以保证设计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在注水泵房里设置了两个紧急的逃生门, 可以确保在出现事故后能够进行紧急逃生。对于其中高压部分的流量数据及压力设计则采用自动采集的方法, 同时将采集的数据及信息上传到值班室里, 这样就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值班室工人对工程建设的巡检次数, 也就降低了他们的劳动强度。

4 建设标准的统一化

对于注水站的站场标识设计、厂房尺寸设计、道路宽度设计、路面结构设计及环保措施制定等相应的建设标准进行统一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进行整体设计, 既可以充分反映出企业良好的形象, 同时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节约对工程建设的投资, 以确保工程建设在顺利进行的同时, 还可以实现工程建设成本的降低。对于站场标识设计, 应当符合注水站的特点, 一目了然, 对于厂房尺寸的设计, 则要保证符合工程建设的标准, 对于道路宽度的设计, 则要充分保证工程建设的方便性, 以提高工程建设的效率, 对于路面结构设计, 应当充分符合工程建设的特点, 并确保路面质量, 以免影响到工程建设的效率。对于环保措施的制定, 在实行站场建设的过程中, 应当加强对站场内外的绿化, 采取科学、合理的绿化措施, 从而促进油田长期的绿色发展, 确保企业经济发展与环境发展的和谐性。

5 工艺流程的模块化

在对标准化注水站进行设计的过程中, 应当将平面布局作为基本的结构框架, 通过对工艺流程进行分析, 可以划分出不同的功能区, 注水站可以分为水处理工房模块、储罐模块、注水的工房模块、加热炉模块、污水池模块和建筑模块等六个大模块。同时, 再将注水泵房模块和水处理工房模块按照其功能不同划分为若干个相对独立并且保持标准的子模块。这些类别的模块中, 应当包含着相应的电气、土建和采暖等相关的配套专业, 同时对这些工艺模块按照统一的标准采用PDSOFT软件实行三维的配管设计, 也可以采用单独设计的方法进行出图。对于工艺模块及综合管网设备, 应当实行无缝拼接方法进行组合设计, 这样既可以保持两者之间的独立性, 同时还可以将两者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从而保证设计的图纸可以进行模块组合, 以提高工艺流程的模块化发展, 从而为工程建设提供动力, 以促进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并实现其质量及效率的提升。

6 平面布置的标准化

对于标准化注水站的设计, 还应当保持对平面布置的标准化, 对于站场的平面布局, 应当按照满足生产的需要, 有效缩短生产流程, 合理的节约用地, 尽量减少工程建设投资, 确保操作的安全性, 实现管理费用的降低等基本的布局原则, 因此, 应当保证对注水站内的厂房布局及设备进行统一的规划和整理, 使用相同规格及规模的注水站设备, 以保证厂房的尺寸及其位置具有较强的统一性, 从而达到标准化设计的要求及目的。

7 结束语

标准化注水站对于油田地面工程建设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作为工程建设的一部分, 确保注水站设计质量及施工质量的提高, 对于整个工程的建设有着较大的帮助作用, 可以降低成本, 并提高经济效益。因此, 在未来的油田经济发展过程中, 对于地面工程的建设, 应当充分考虑标准化注水站的建设特点, 从而实现注水站建设质量的提高, 以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动力。

参考文献

[1]汤林, 白晓东, 孙铁民.油气田地面工程标准化设计的实践与发展[J].石油规划设计.2009 (02)

[2]开颜.吐哈油田地面工程建设推行标准化[J].石油工业技术监督.2009 (02)

[3]李杰训, 邵寅达, 徐浩.大庆油田新时期标准化设计的意义及工作部署[J].石油规划设计.2009 (02)

[4]陈彦君, 程学敏, 吕艳丽.油田地面工程标准化设计实践[J].石油科技论坛.2009 (02)

上一篇:创业人才培养下一篇:高校教学改革市场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