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景区标准化建设

2024-09-25

旅游景区标准化建设(通用12篇)

旅游景区标准化建设 篇1

1 引言

随着信息交换技术、智能传感器技术、云计算技术等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 随之而来的是各种“智慧”概念的兴起与蓬勃发展。例如:IBM的智慧地球;无锡、太原、重庆等193个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北京、厦门、温州等33个智慧旅游城市试点。智慧景区作为智慧旅游的一个重要组成单元, 在智慧旅游城市试点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智慧景区的建设好坏, 直接影响到智慧旅游的基础建设是否扎实与牢固。国内众多风景名胜区开展智慧景区建设, 各有各的方法, 造成智慧景区概念与建设内容混乱的局面, 不利于智慧旅游的发展。笔者希望通过智慧景区的标准化建设, 提炼智慧景区的共性, 突出智慧景区的特性, 规范智慧景区建设内容, 提高智慧景区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 助智慧旅游一臂之力。

2 智慧景区建设及旅游景区标准化现状

2.1 智慧景区建设现状

2010年江苏省镇江市在全国率先提出“智慧旅游”概念, 开启了智慧旅游的新篇章。随着智慧旅游创建活动的逐步深入, 国家旅游局开展了“智慧旅游城市”的试点工作, 确定了江苏镇江为“国家智慧旅游服务中心”。从2010年开始, 南京、苏州、温州等城市先后制定了建设“智慧旅游”的发展战略, 积极走智慧旅游转型升级之路。截至2013年底, 已有北京、厦门、温州等33个城市开展智慧旅游城市试点工作。

智慧旅游的建设, 其核心建设内容之一是“智慧景区”的建设。智慧景区建设涉及景区安保监控、电子门票售检、游客流量智能管理、LED屏幕信息发布、电子商务、信息互动终端等众多内容。黄山和九寨沟是两个智慧景区建设较成功的景区, 黄山通过游客信息服务平台、旅游综合管理平台等的建设与应用, 成功实现“智慧+服务”的运行模式, 建成了“智慧黄山”。九寨沟通过先进的传感和测量技术, 改善九寨风景区商业运作和公共服务关系, 动态优化配置旅游服务资源, 实现游客智能化服务与管理, 建成了“智慧九寨”。

同时, 早期的数字景区试点, 通过改造升级的方式, 加快了智慧景区的建设进度。据不完全统计, 全国2006年启动的24个数字景区试点单位中, 龙门、庐山等15个景区已经建成电子门票售检系统;黄山、峨眉山等8个景区建成数字化指挥调度中心;十三陵、钟山、天山天池等20个景区建成LED屏幕信息发布系统, 这些数字景区“智慧”项目为智慧景区的建设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另外像厦门、温州等城市吸取已建智慧景区的经验和不足, 结合当地特点, 开展智慧景区建设, 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2.2 旅游景区标准化现状

2010年12月, 首届“中国旅游景区标准化建设论坛”在九寨沟景区召开, 论坛以“旅游标准化建设与精品景区打造”为主题, 旨在进一步推进中国旅游景区标准化建设步伐, 共享标准化建设成功经验, 发挥标准化在旅游景区中的重要作用。在《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关于推进服务标准化试点工作的意见》的指引下, 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实施细则》的指导下, 全国各地积极开展旅游景区标准化试点工作。例如:青海湖旅游景区、承德避暑山庄旅游景区、山东蓬莱阁旅游景区、河南云台山旅游景区等标准化建设都取得了成功, 并向其他旅游景区推广应用。

旅游景区标准化, 一种是上述的通过旅游景区标准化试点积累成功与失败经验, 推广示范性地建设。另一种是通过国家、行业、地方标准, 规范旅游景区服务与管理。例如:GB/T 30225-2013《旅游景区数字化应用规范》和GB/T 26355-2010《旅游景区服务指南》等国家标准;LB/T 014-2011《旅游景区讲解服务规范》、LB/T 011-2011《旅游景区游客中心设置与服务规范》等旅游行业标准;DB 13/T1613-2012《红色旅游景区 (点) 设施规范》、DB 51/T 1441-2012《旅游景区容量测算指南》等地方标准, 通过标准和规范的制定、实施和宣贯, 成功推动了旅游景区的标准化建设。

3 智慧景区标准化问题

虽然旅游景区开展标准化建设, 已初步取得成效, 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但由于智慧景区的建设其本身才刚刚起步, 各个景区的建设重点是如何实现“智慧”而非“标准化”, 除了极少数景区或城市初步开始智慧景区标准化建设外, 目前国内“智慧景区+标准化”的模式基本未形成, 还基本处于空白阶段。

智慧景区标准化, 存在两个基本的问题: (1) 智慧景区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来确定具有什么样的基础条件才是智慧景区, 如前所述, 智慧景区涉及景区安保监控、电子门票售检、电子商务等诸多基础建设, 虽然国家旅游局对智慧景区进行了指引, 但更需要一个统一的标准来定义和明确智慧景区所应具备基础条件的标准。 (2) 智慧景区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化方式, 智慧景区在基础建设完成后, 如何实现各项智慧服务与智慧管理的标准化, 既要满足传统的吃、住、行、游、娱、购, 又要突出各智慧景区的自身特色, 使整个智慧景区真正地实现既智慧化又标准化。

4 智慧景区标准化的实现

4.1 制定标准明确智慧景区建设内容

智慧景区标准化所存在的问题需要逐一解决。首先需制定相应的标准或规范来明确智慧景区的建设内容。北京市旅游发展委员会印发了《北京智慧景区建设规范 (试行) 》来指导北京的智慧景区建设, 虽然规范的适用范围还比较有限, 但对于智慧景区所应包含的概念和建设内容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指引。例如:通讯网络、景区综合管理、景观资源管理、电子门票、电子商务等都进行了一定的规范性要求, 使智慧景区的建设者能够一目了然地知道智慧景区哪些该建、哪些不用建, 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浙江省温州市的江心屿是中国“四大孤屿”之一。江心屿智慧景区的建设吸纳了国家旅游局的智慧景区概念和《北京智慧景区建设规范 (试行) 》的内容, 同时又根据江心屿的特色积极开展适合江心屿发展的智慧景区标准化建设, 实现了安保监控系统、电子门票售检系统、无线网络系统、LED信息发布系统、信息互动终端系统等智慧功能, 使江心屿成为真正的智慧岛屿。通过地方标准规范的制定, 明确智慧景区的建设内容, 引导和规范温州其余风景名胜区, 如永嘉楠溪江、乐清雁荡山的智慧景区建设。

4.2 构建体系指导智慧景区标准化方向

智慧景区标准体系的构建, 能够清晰地阐述并指导智慧景区标准化的方向。智慧景区的建设, 最终是为智慧旅游服务, 属于服务业标准化建设的一部分, 所以按照GB/T 24421.2-2009《服务业组织标准化工作指南第2部分:标准体系》的指导方式来构建属于智慧景区的标准体系。整个江心屿智慧景区标准体系包含了传统旅游景区“非智慧”的部分, 图1仅以江心屿涉及“智慧”建设的内容进行标准体系的构建为例。

(1) 通用基础标准体系

此部分包含了“标准化工作导则”、“智慧景区术语标准”、“数据信息交换标准”、“符号与标志标准”4个主要门类标准, 是智慧景区游客服务和运行管理的通用标准。

(2) 游客服务标准体系

通信网络标准。规范智慧景区的公用电话网络的数量及设置位置;无线网络 (WIFI) 的覆盖范围、信号强弱、数据安全等内容。

电子门票售检标准。规范智慧景区的电子门票销售、无线手持检票机检票、闸机自动检票等内容。

门户网站标准。规范智慧景区信息浏览、查询、旅游线路推荐、交通导航等内容。

电子商务标准。规范门票网上预订、网上支付、旅游纪念品网上交易与支付等内容。

信息互动终端标准。规范“翼屏”功能的扩展、旅游相关资讯获取, 餐饮、住宿等的在线预订、支付等内容。

360度全景游览标准。规范先预览再浏览, 360度全景照片预先体验智慧景区等内容。

LED信息发布标准。规范大型LED显示屏的远程监控, 旅游资讯和信息发布等内容。

(3) 运行管理标准体系

安保监控标准。规范39个视频监控点的设置, 重要景点、客流集中地段、事故多发地段的重点监控等内容。

流量智能管理标准。规范入口人流统计, 游客总量实时统计, 游客滞留热点统计等内容。

指挥调度中心标准。规范人员、车辆的指挥调度以及应急资源的组织、协调等内容。

5 结语

江心屿智慧景区是在根据实际的资金、旅游资源的情况下开展“智慧”项目建设。虽然其建设内容并非面面俱到, 但其真正融合了智慧景区和服务业标准化的先进理念, 开拓了“智慧景区+标准化”的新模式, 对未来的智慧景区标准化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而智慧景区标准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 它的建设不是孤立的自身建设, 其建设过程要与未来的智慧旅行社标准化、智慧酒店标准化等智慧标准化项目相协调, 更多的考虑人性化、智慧化、标准化, 最终组合形成完整的智慧旅游标准化, 实现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与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洁, 梁小明, 黄海.我国智慧社区服务标准体系构建探析[J].中国标准化, 2013, (11) .

[2]田秀群.论旅游景区标准化建设[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3, (2) .

[3]邓贤峰, 李霞."智慧景区"评价标准体系研究[J].电子政务, 2012, (9) .

[4]全国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服务业组织标准化工作指南[M].第一版.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0.

旅游景区标准化建设 篇2

由中国生态学会旅游生态专业委员会和广东省连州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中国生态旅游标准建设研讨会”于2006年9月16日~19日在连州市隆重召开。这次大会针对我国生态旅游标准建设理论与生态旅游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突出问题,积极发挥专业委员会专家智利人才的作用,进行生态旅游标准与规范,以及中国生态旅游示范区标准建设工作,更好实施生态旅游推进行动计划。会议与广东省连州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由清远市旅游局、连州地下河风景区共同承办。参加这次大会的有来自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国家水利部、国家旅游局、国家林业局、国土资源部、中国科学院等单位有关领导和专家9人,来自全国有关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教授以及生态旅游企业专家共27人,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中国旅游报等14家新闻媒体单位也参加了这次盛会。

开幕式上,中国生态学会旅游生态专业委员会主任韩也良教授致开幕词。连州市市委书记、人大主任杨秋光先生出席大会,连州市人民政府市长林文钊先生致欢迎词。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环保总局原副局长金鉴明教授做专题报告。他认为发展生态旅游具有重要意义,发展生态旅游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载体,是优化旅游产业结构,丰富旅游产品的重要措施。发展生态旅游对老少边穷地区脱贫致富以及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生态旅游发展也出现了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1)缺乏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科学规划,或者实施不到位;(2)开发无序或者管理不到位,导致生态破坏;(3)对生态旅游科学内涵和规范研究不够,缺乏技术标准指导,导致精品不精;(4)缺乏战略思想的实施;(5)生态旅游科研、科普及科技含量,以及学科体系建设都有待于加强。最近,国家有关部委共同呼吁加强合作,加快生态旅游发展,争取颁布生态旅游规范和标准,开展生态旅游认证工作,规范生态旅游经营方式和活动。因而这次大会开得十分及时,会议主题好,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国生态学会常务副秘书长、办公室主任刘全友研究员代表中国生态学会作了重要讲话,他说生态旅游发展需要生态学家共同致力于生态旅游的学科发展。中国生态旅游专业委员会有责任和义务为制定符合中国实际的生态旅游标准做出应有的贡献;同时中国生态学会旅游生态专业委员会也是中国继续教育学院的分支机构,要充分利用好这个平台,为生态旅游科技普及与人才培养发挥更大的作用。清远市旅游局温国伟局长向与会专家汇报了清远市旅游发展情况和存在的难题,恳切希望中国生态学会旅游生态专业委员会专家为清远旅游业发展贡献才智。开幕式由中国生态学会旅游生态专业委员会李文埕秘书长主持。

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就中国生态旅游标准和中国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等问题进行了认真而热烈的研讨。韩也良教授指出本次会议不设主席台、不确定主题报告专家,采取实实在在研究问题、自由讨论的方式进行。他同时强调制定生态旅游标准是需要时间过程的,是一个复杂的工程。标准是对重复事物所做的统一的规定,以科学技术与实践成果为基础,经有关方面协商一致,经主管机构批准,以特定的形式作为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专业委员会组织的推进生态旅游标准化建设工作从这里正式起步,切实推进。目前看来,首要的是界定生态旅游等基本概念与确定基本进程。我专业委员会有方方面面的专家,我们一起努力一定能够解决这些问题。会上,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尹泽生研究员就《景区AAAA标准》和《旅游资源普查标准》的制定过程与经验,提出我们要制定的生态旅游标准应该是国家推荐性、引导性标准。同时他指出,由学术团体发挥优势集中各种资源,研究和拟定生态旅游标准问题,这是一个创新。既然是旅游标准,就存在一个协调问题,应该与国家旅游局旅游标准委员会取得联系。建议制定一个《景区生态旅游建设技术规程》以便指导景区建设工作。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国家林业局和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研究所等单位在分头制定的生态旅游或者生态旅游区标准方案,在大会上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的谢婷博士、国家林

业局湿地与野生动植物监测中心王志臣副总工程师以及四川省旅游规划设计院的李树信博士分别进行了汇报交流。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宋瑞博士还专门介绍了国际生态旅游标准。提出生态旅游标准需要有负责机构(全国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或者生态旅游标准委员会),需要配套出台《生态旅游管理条例》。

本次大会上,金华大学旅游学院张跃西教授提出:(1)生态旅游的概念,应该包括自然生态旅游、人文生态旅游与产业生态旅游。纯自然生态旅游是西方发达国家基于其生态本底和旅游产业发展特点而兴起和成功发展起来的。现阶段中国国情不适合大规模发展纯自然生态旅游。在中国发展生态旅游,只有通过大众化才能实现产业化。(2)生态旅游作为旅游方式应该是旅游系统的生态化。贯彻科学发展观发展生态旅游,就应该将发展生态旅游与发展生态产业、循环经济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密切联系起来。产业生态旅游是当今中国生态旅游发展的重点。(3)我们进行生态旅游标准制定应该注重旅游生态示范工程与生态旅游示范区的标准建设,而不是生态旅游(区)标准建设。(4)中国生态学会旅游生态专业委员会要积极开展生态旅游实验示范区建设工作,依托中国继续教育学院在制定《生态旅游示范区导则》基础上积极开展专项培训,大力推行“中国生态旅游推进行动计划”。浙江省生态学会副理事长、浙江大学旅游规划研究所所长严力蛟教授提出生态旅游应该坚持大生态的观点,可以学习和借鉴观光农业和生态农业的经验先“大众化”再“高层次”逐步提高。云南大学旅游学院杨桂华教授认为生态旅游标准化工作有认识、技术、认证三个瓶颈;西方生态旅游必须在中国本土化;中国的文化生态旅游应该予以高度重视。中国生态学会旅游生态专业委员会需要将本次大会的成果及时上报有关部委以便发挥效用。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与技术局生态处周桔博士提出中国生态学会旅游生态专业委员会要继续深化生态旅游标准工作,围绕生态旅游标准开展相关科研工作,争取在国家立项,并积极争取得到有关部委认可,同时尽量明确执行标准操作程序。华东师范大学符全胜博士提出生态旅游标准要体现对旅游者的要求,必须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工作,并提出景区环境容量科学性问题。浙江工商大学旅游规划院常务副院长王国新博士认为可以借鉴“绿色饭店”标准与实施认证的经验,生态旅游要坚持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中国水利学会郑连第教授特别强调生态旅游中国本土化的重要性,并坚持以人为本,满足旅游者需要。

海南陵水猴岛旅业代国夫董事长认为保护与开发可以实现统一,而保护的标准在某些方面应该是刚性的。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陈田研究员认为生态旅游业十年发展应该予以认真总结;生态旅游需要吸收先进理念确立地区发展模式,不适合套用国外模式;积极创建中国生态旅游示范模式;积极进行生态旅游认证与评定;制定生态旅游标准一定要结合中国国情。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王献溥研究员认为生态旅游、生态旅游区的标准需要严格区分,生态旅游要坚持保护生物多样性、文化多样性与产业多样性。山东五莲山旅游风景管理委员会安榕平主任提出,生态旅游标准一定要能够指导旅游经营者的实际工作,生态旅游概念和科学内涵必须明确与准确。生态旅游标准必须具备两项功能:(1)实用操作规范功能;(2)超前性或者引导性功能。华南农业大学章家恩教授提出生态旅游应该包括农业旅游和乡村旅游;生态旅游需要具备食品卫生标准;生态旅游行为需要规范;生态旅游标准可以按照旅游系统生态化来制定一个完整的标准体系;旅游标准定量化,增强可操作性,生态旅游需要深入进行科学研究。

韩也良教授提出生态旅游标准尽管有难度,我们需要组织专家进行探索,生态旅游示范区标准也同时需要研究探索。我们可以大力开展生态旅游实验示范区建设工作,结合最新研究成果举办研讨与培训班,为生态旅游提供科技与智力支持,切实实施中国生态旅游推进行动计划。

金鉴明院士表示,这次大会有政府部门、专家教授、旅游企业的代表参加,应该说取得了丰硕成果。本次大会的意见可以明确制定生态旅游标准的四个原则:(1)生物、文化与景

观多样性结合;(2)环境、资源与产业相结合;(3)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相结合;(4)政府、学会与旅游行业相结合。生态旅游标准体系框架可以在这些原则下确立。他赞同生态旅游分级分类的做法,并希望中国生态学会旅游生态专业委员会在生态旅游标准建设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大会一致认为,生态旅游需要结合国情本土化,生态旅游概念和科学内涵需要创新与发展;生态旅游发展需要坚持科学发展观,要与发展生态产业与循环经济密切结合起来;生态旅游发展必须实现生态、经济与社会三大效益的有机统一;生态旅游标准体系可以按照旅游系统生态化的要求构建。中国生态学会旅游生态专业委员会要积极配合政府和行业推动生态旅游科学研究,积极创建生态旅游标准;并配合生态旅游示范区与旅游生态示范工程建设,实施生态旅游人才培训计划与生态旅游推进计划。

与会专家还对清远连州地下河国家4A景区等四个旅游区进行了旅游考察,并专门组织召开连州市旅游发展研讨会,专家们盛赞连州地下河等景区开发精品、走生态旅游开发之路的先进理念,同时列举了诸多成功地开发经验和特色;与此同时,也提出了不少有益的建议,对连州地下河景区,乃至连州市旅游的迅速、健康发展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我国旅游景区标准化研究 篇3

【关键词】旅游景区 标准化 意义 方法

目的地旅游质量监督管理标准化研究是将旅游质量管理、旅游服务运作管理、公共管理和旅游标准化管理结合的探索。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旅游质量问题也日益凸显,旅游质量监督管理亦成为旅游行业管理的重点。旅游服务运作管理对旅游服务操作的各个流程都具有明确的要求,旅游标准化是对旅游业中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因此,将旅游服务运作管理与旅游标准化纳入到目的地旅游质量监督管理过程的研究,有助于旅游质量的提升和旅游市场秩序的监督管理,对于旅游快速发展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

一、研究综述

西方管理学学者对管理的内容加以动态观察,对实施的步骤提出了许多不同的见解,其中由查尔斯·戴明提出的“戴明模式",即PDCA循环,被国内学者普遍认为是旅游景区导入标准化管理的最主要依据。PDCA循环包括计划、执行、检查、评价和处理,它是动态的管理系统,是唯物辨证法运动观在管理过程中的具体化,整个过程呈现为波浪式前进和螺旋式上升运动。邓曦涛(2007)在《景区4A升5A,服务升级在哪里?》中指出新的标准更加重视了景区的人文关怀,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从细节处提高了旅游景区的环境质量。李明伟回(2007)通过分析西部旅游景区的建设现状,有针对性的给出了西部地区如何创建5A级旅游景区的建议。

二、中国旅游景区标准化现状

1999年6月14日,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正式批准和颁布了《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国家标准,即GB/T17775—1999。该标准于1999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由国家旅游局负责归口管理。在2001年召开的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187家旅游景区获得了首批国家4A级旅游景区的称号,标志着A级旅游景区在中国的正式出现。2004年标准正式升级到了GB/T17775—2003,将旅游景区原来的4个A级别增加到了4个,并修订了相关标准。2007年5月8日国家旅游局发布了《关于批准发布北京市故宫博物院等66家景区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公告的决定》,标志着首批5A级旅游景区的诞生。

我国旅游标准化工作是建立在改革开放和旅游业发展需要的基础上,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下起步和发展的。从1993年国家旅游局将标准化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行业管理标准提出,到旅游行业第一项国家标准——《旅游涉外饭店星级的划分与评定》,到旅游行业的第五个国家标准——《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评定》,至今,我国的旅游标准化工作已经经历了十六年历程,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以2001年第一批旅游A级景区的出现为起点,我国开始了对旅游景区的A级标准化管理。施行至今,已经有近八年的时间,我国旅游A级景区的数量也已经达到了2000余家。

对旅游景区划分A级进行标准化管理是我国的首创之举,因此,国外并未有专门针对旅游景区A级标准化管理的研究。然而,景区的A级标准是我国根据国外旅游景区的标准化管理经验,主要是通过与ISO9000质量管理标准和ISO14000环境管理标准对接制定的,其实质就是景区的达标。

三、旅游景区标准化的意义

(一)保障旅游者权益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消费者始终是一个弱势群体,标准化的管理有利于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从旅游的特点来看,旅游消费是生产与消费过程的统一,具有同一性。具体到旅游景区:消费前,旅游者并不能在去景区游览之前提前感知景区的真正质量;消费后,由于旅游者消费的产品是景区提供的游览经历,因此无法退回。旅游景区A级标准正是从事先预防和事后补偿两个方面很好的保护了旅游者的权益。A级标准通过对景区质量水平的评定而授予其不同级别的A级,并且又是政府行为,这就让旅游者在游览之前能获得景区比较客观的质量信息,最大程度的保证了事前信息与游览经历的一致性,做到事前预防。

(二)增强旅游企业竞争力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旅游业的竞争日趋激烈,旅游景区只有努力提高自身的质量水平才能在竞争中获得优势,同时,这一优势也需要一个有效的传播途径。景区A级标准对景区的景观质量、服务与环境质量、游客意见三大项的六十余小项进行了标准化控制,全方位的对旅游景区的开发利用以及经营管理活动实施了监督。虽然是推荐性标准,但既然旅游景区决定接受评定,获评前自然要对照标准进行达标建设,获评后在维持质量水平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应该说,景区A级标准从总体上提高了我国旅游景区的质量水平,增强了其竞争实力。

四、加强旅游景区标准化建设的方法

(一)推进旅游标准化工作机构建设

试点单位应建立健全旅游标准化试点工作机构,明确工作职责,确定工作目标、实施方案和保障措施,对试点工作进行统一领导、统一组织、统一协调、统一实施。

(二)建立健全标准体系

试点单位应积极制定并实施旅游业地方标准、企业标准,参与制定并推广实施与旅游业相关的其他公共服务标准,并根据自身实际构建科学合理、层次分明、满足需要的标准体系框架,编制标准体系表。

(三)加强硬件设施建设

试点单位应加大投资力度,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旅游接待设施档次,进一步提升旅游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

(四)组织旅游标准实施

试点单位应确保纳入标准体系表的所有标准得到实施,尤其是全面采用现行的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用标准化手段,积极促进旅游服务和市场秩序规范化。

(五)创建行业品牌

试点单位应以标准化、规范化管理为手段,以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为目的,争创旅游行业品牌

参考文献:

[1]崔风军.风景旅游区的保护与管[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273.

[2]郭亚军.旅游景区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07—208

旅游景区标准化建设 篇4

旅游标准化是指在旅游业生产、经营、管理等活动中, 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 对重复事物和概念所作出的统一规定, 以特定形式发布, 作为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它紧密围绕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为主要内容, 通过制定标准, 贯彻实施标准和对标准实施情况监督检查, 以求得从整体上提升旅游发展质量的动态过程。旅游标准化作为服务标准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旅游标准化建设不但是旅游行业管理的重要内容, 而且已成为提升旅游行业整体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平遥古城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晋商文化旅游核心区域, 多年来, 县委政府立足县域实际和突出地方特色, 围绕推进旅游目的地建设和旅游国际化进程、提升旅游综合经济实力这两大目标, 大力完善旅游基础服务功能, 强化旅游标准化体系建设, 加大旅游服务标准化制定、实施、推广和监督力度, 积极引导旅游企业向标准化、品牌化的方向发展, 规范和提高旅游产品和服务质量, 全面提升城市旅游服务功能和产业素质, 做了不少有益的探索, 相继编制完成并出台了多个企业标准和地方性标准, 主要有《平遥古城景区 (点) 评定打分标准补充说明》、《平遥古城景区 (点) 单位厕所评分细则》、《平遥县星级导游评定标准》、《平遥县旅行社考核评优细则》、《平遥布鞋品牌服务店标准》、《山西省平遥古城民俗客栈服务质量划分》、《山西省平遥古城沿街店铺服务规范》等。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山西省平遥古城民俗客栈服务质量划分》、《山西省平遥古城沿街店铺服务规范》这两个地方标准的编制出台, 着眼于平遥旅游的长远发展, 体现了前瞻性;参照了国家编制出台众多规范性标准文件, 体现了标准性;突出了古城保护特色和文化特性, 体现了特色性。标准的颁布实施, 彻底改变了古城民俗客栈和沿街店铺建设无标准、管理无依据的局面, 创造了旅游特色产业标准化、规范化的成功范例。在我省行业结构调整中, 率先走在了全省各行业的前列, 得到了来自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质监报、中国旅游报和省内新闻媒介等20余家新闻媒体的专门报道。

2 推动旅游标准化建设的具体措施

现代旅游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管理与服务的竞争。国家旅游局在2012年启动了第二批旅游标准化的试点工作。平遥成为我省唯一被确定的试点县, 今年年终将迎接最终的评审验收, 冲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县, 这为全县进一步规范提升古城旅游行业管理服务水平提供了又一重大历史机遇。在过去不断探索建设的基础上, 如何传承、推进旅游标准化建设, 推动旅游标准化建设的应用普及, 提高旅游品牌综合竞争力, 笔者认为应着重强化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2.1 政府主导, 社会参与

制定标准是标准化工作的重要任务, 不仅需要大量的技术工作, 而且需要众多部门配合和繁杂的组织协调。统筹协调、循序渐进, 是保障标准编制质量、提高标准水平、实现标准制定的基础和前提。需要充分发挥政府在创建项目规划、标准编制、完善体系、基础建设、旅游监管、财政投入等方面的宏观指导和政策导向作用, 提高认识, 广泛发动旅游企业及社会中介组织, 激发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形成政府、企业、行业协会、中介组织共同推进旅游标准化工作合力。

2.2 突出重点, 全面推进

通过采取“抓试点、树标杆、典型引路、以点带面”的工作方法和措施, 围绕旅游六大要素, 在各个涉旅行业中, 确定培养一批运作规范、管理先进、服务优质、具有较高水准的涉旅企业作为重点试点单位, 给予相应的政策优惠倾斜, 统筹贯彻、实施、完善旅游标准化, 充分发挥典型带动作用, 调动全县创建旅游标准化的积极性, 引导涉旅企业建立切实可行的标准化体系, 制定和实施旅游服务标准, 从而达到上下联动、典型引领、全面升级、整体推进旅游标准化建设的目的。

2.3 软件提升, 硬件提高

结合旅游标准化创建, 全面贯彻实施旅游标准, 各涉旅企业要严格采用或借鉴现行相关国家、行业、地方企业标准, 用标准化手段, 严格规范服务行为, 积极推进旅游服务和市场秩序规范化、科学化。同时, 要统筹旅游资源配置, 采取兼并重组, 升级改造, 完善旅游基础服务功能, 加快旅游服务设施的升级改造和完善, 重点加强旅游停车场站、旅客集散中心、旅游交通标识等综合服务体系建设, 全面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和产业竞争力。

2.4 以人为本, 内外结合

美国著名营销学家贝里, 将服务质量评价标准集中分解为有形性、可靠性、反应性、可信性、移情性五大因素。由此可见:旅游企业服务质量的高低, 不仅体现在游客需求上, 而且主要取决于员工服务能力和积极性的高低上。旅游企业标准化文件出台后, 这就需要旅游企业强化员工学习培训, 严格服务质量标准的执行和控制, 做到服务质量标准化、服务行为规范化、服务过程程序化。另一方面, 旅游企业管理者心中必须装有员工, 注重员工的塑造、组织和激励, 以提高员工素质, 并使其达到最佳组合和积极性的最大发挥, 从而为保证标准化创建的稳步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2.5 跟踪检查, 持续改进

采用PDCA管理法 (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工作法) , 运用系统的概念和方法, 结合旅游企业自身实际情况, 建立旅游标准化、服务质量控制体系, 将各个阶段、各个环节的质量管理职能组织起来, 及时提出服务质量信息的收集、传递、反馈及改进措施, 形成一个任务明确、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 从而推动旅游标准化建设不断良性循环、持续改进。

摘要:文章分析了平遥古城旅游标准化建设的概况, 并提出了进一步推进的意见和措施。

景区旅游标准化试点工作汇报 篇5

全力打造世界级旅游品牌

----XXX景区开展旅游标准化试点工作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好!首先,感谢对各级旅游部门长期以来给予我们景区开展旅游标准化工作的支持和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

近年来,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我们以“打造世界一流精品景区”为目标,用心去经营、用情去服务,使回乡文化园从一个鲜为人知的区域性景区发展成为全国一流、游客向往的旅游胜地。目前,XXX景区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

一、景区基本情况

XXX景区位于XXX。景区区位优势突出,周边旅游资源富集,交通非常便利,处在XXX黄金旅游线路之中。

二、XXX景区开展旅游标准化试点工作经验

一直以来,我们都把标准化工作作为实现景区科学管理、科学发展的基础。为进一步实现标准化管理、精细化服务、科学化 发展,景区导入了标准化体系,2012年3月,XXX景区向自治区旅游局提交了申请,希望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尽早成为旅游标准化试点单位。2013年5月,景区被自治区旅游局确认为第二批自治区旅游标准化试点单位。前期我们已经做了以下工作:

1、成立XXX景区旅游标准化试点工作领导小组

2012年3月12日,公司成立了《XXX景区旅游标准化试点工作小组》。明确了主要领导任机构责任人、分管领导任机构负责人。

2012年3月12日,经公司办公会议研究决定,景区旅游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由董事长XXX担任组长,文化总监XXX、副总经理XXX同志担任副组长,其他人员和部门负责人为成员;下设综合协调组、标准执行组、标准宣传推广组三个工作组。同时,受标准化领导小组组长委托,副总经理孙海荣同志为标准化管理者代表。标准化小组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推进标准化工作,将标准深入贯彻落实。景区还划拨专项资金,用于 2 建立健全标准体系、组织旅游标准实施、开展标准宣传培训、实施评价、持续改进措施等工作事项。

领导小组每月定期召开标准化工作会议,检查创建工作推进情况,并将会议精神以会议纪要的形式下发给公司各部门。

2、编制《XXX旅游标准化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为使标准得到全面实施,2012年4月15日,我们出台了《XXX景区旅游标准化工作实施方案》和《XXX景区旅游标准化工作管理办法》,制定了《监督检查制度》、《标准化工作持续改进制度》等一系列规范化管理制度。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XXX景区开展旅游标准化试点工作的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责任分工和工作步骤。

3、深入调研,广泛学习先进经验

1)为顺利推进XXX景区旅游标准化试点工作,2012年3月12日,公司董事长XXX在景区三号院会议室召开了公司中层领导开展旅游标准化动员会,会议就试点工作小组机构的建立和成员进行了部署和安排。

2)为做好XXX景区旅游标准化工作,2012年4月25日,公司在XXX召开了景区旅游标准化试点启动大会。公司全体职工参加了本次大会。

3)外出学习经验,安排人员参加区、市、县旅游局召开的各类标准化培训会。组织公司中层领导和职工去其他兄弟景区学习旅游标准化试点工作经验。

4)加强培训,组织业内专家对旅游购物点、景区导游(讲解)员、售验票人员等岗位进行分类专项培训,覆盖率达到100%。

5)为巩固景区旅游标准化工作成果,稳固职工对于标准化工作试点工作的知晓度,2012年,公司组织职工进行旅游标准化知识考试。考试采取笔试形式,最终成绩计入职工绩效。

6)在景区网站上开辟了旅游标准化项目专栏,积极编发简报,组织投稿,在国家及省、市媒体展开宣传,在LED显示屏上滚动播放旅游标准化宣传标语、开展专题研讨会、举办知识讲座等多种方式加强宣传,不断将标准化工作意识引向深入。另外,通过在景区内部发行《旅游标准化基础知识手册》、《XXX景 区旅游标准化服务规范手册》等创建宣传资料,在职工中形成了“学标准、讲标准、用标准”的良好标准化工作创建氛围。同时,我们还对试点工作中做的较好的部门和个人进行奖励,并将他们的做法刊登在公司内刊《XXX》。

从2012年景区开展旅游标准化试点工作以来,XXX景区共向国家级媒体报送信息20余条,各大网站媒体平台刊登信息上百条(人民网、新华网),2013年7月,XXX景区在中央四台《快乐汉语》中播出。

4、不断探索,持续提升,建立科学管理体系

基于对旅游业在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地位和现代服务业认识的不断深化,2012年,我们在深入调研和广泛学习的基础上,不断制定完善了标准编写说明、标准体系框架、标准化体系建设流程、标准明细表。XXX景区旅游标准体系建设流程为..(参看PPT)。

5、突出行业特色,建立标准体系

目前,XXX景区已基本建立起一套比较完善的机制。我们结合文化景区特点,对照《旅游企业标准体系指南》(LB/T023-2013),围绕“服务”做文章,通过旅游标准化体系建设,力求把“服务”通过优质的管理和工作安排,将每个环节通过标准进行规范。

在建立旅游标准体系过程中,我们还是经历了一个比较长的摸索过程。最初困扰我们的问题就是如何搭建一个科学、系统、实用的标准体系。

对照《旅游企业标准体系指南》(LB/T023-2013),我们强化4A、ISO9000的相关标准,并结合XXX景区所制定的标准体系进行由下至上,再由上至下的标准梳理、分类、归纳和整理;在收集整理标准的过程中我们着重增加了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收集。

1)、XXX旅游景区标准体系的框架,分为基础标准体系、服务标准体系、管理标准体系和工作标准体系四部分。

2)、其中基础标准又包括3个子体系。3)、服务标准又包括2个子体系。管理体系包括17个子体系。

4)、工作体系包括3个子体系。XXX景区引用基础标准(国家标准)3个、服务标准(国家标准)5个、管理标准(国家标准)3个;基础标准(行业标准)2个、服务标准(国家标准)2个,管理标准(国家标准)1个。基本涵盖了企业各个层面和各个岗位,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在景区开展旅游活动进行了规范。

6、我们通过日常实践、具体培训、岗位实践等方式对标准进行试行宣传、贯彻,推动了景区服务工作方针、目标的实现。

三、XXX景区旅游标准化工作取得的成绩

(一)成果展示

1、从业人员工作日益规范,服务更加标准化。按照标准化细则要求,对照[《旅游景区讲解服务规范》(LB/T 014-2011)],我们对全体职工和旅游服务从业人员进行职业教育,并规定在平时的工作中注重细节,规范着装,佩证上岗,说普通话,讲文明语,从自身的一言一行抓起,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严禁出现任何有损景区形象的行为。始终以最美好的形象面对游客,以最细致最贴心的行动服务游客,争取使每一个游客都能高兴而来、满意而归。

2、按照《旅游景区服务指南》(GB/T 26355-2010)标准,我们建立了24小时投诉处理机制,规范投诉处理程序,在每个景点均设置有投诉电话提示牌、投诉信箱和意见簿,定期进行游 客满意度调查,征询游客意见,确保游客投诉处理率100%,游客满意度98%以上。

3、按照《旅游景区游客服务中心设置与规范》(LB/T 011-2011)标准,为了更好地提供服务,方便游客休息,在景区内设有专门的游客休息中心,面积为1200平方米,环境宽敞,布置美观。此外还在各个主要景点设立了多处游客公共休息区,面积大约2000平方米。

景区向游客提供免费导游讲解服务、中文、英文、阿拉伯语语音播放服务、长途电话服务,还配备了电脑触摸屏、视频介绍系统、各种宣传报刊、图录、画册、导游图等供游客查询及了解。

4、按照《旅游景区公共信息导向系统设置原则与要求》,我们在充分考虑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的基础上,严格按照国家图形符号标准要求补缺找差,逐项完善和跟进。如:修改完善景区旅游公共信息图形符号、旅游休闲符号和各景点引导标识牌共300多处,对景区博物馆展厅内的灯箱展板进行全部更换,统一采用新型材质的LED灯箱,做到低碳环保,清晰醒目;采用中英阿韩四文对照,设置合理醒目,色彩、外观与景观相协调,突出景区的旅游特色,方便中外游客自助游览,进一步提升了景区的服务设施和游览环境。自然和谐的标准建设,使景区达到了处处是精品、点点有特色的视觉效果。

5、根据《绿色旅游景区》(LB/T 015-2011)标准要求,我们把节能管理、环境管理、消费等概念引入景区经营和管理中,在企业中不断开展节能降耗、保护资源与环境方面的活动。实施标准化创建工作以来,景区先后投资300多万元实施了节能降耗工程,将景区夜间亮化全部更换为节能降耗的LED灯.....XXX核心景区的绿化面积达到90%以上,景区处处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6、对照《旅游厕所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 18973-2003),景区投资30余万元对景区回族博物馆洗手间进行改造。目前景区内所有公共洗手间均设置了手纸、洗手液、烘干机等便民设施,公示了洗手间负责人及监督电话。

7、对照《旅游购物场所服务质量要求》(GB/T 26356-2010),景区对购物场所进行了自查和整改。

(二)、有效提高了服务质量

1、讲解员、服务员、工作人员工作内容、服务流程、服务标准更加明确,提高了游客满意度。

2、游客了解服务范围、工作要求,保障了游客及职工双方利益

(三)、品牌效应提高

景区主要客源市场半径扩展到1500公里区域,游客遍布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其中省外游客达到60%,日韩、东南亚及欧美等境外客源市场也达到全面拓展。在《中国最美旅游胜地排行榜获奖名单》中,XXX位列中国最美的十大主题公园。

(四)、2012年及2013然后以来取得的荣誉。

(五)、取得显著社会、经济效应

2012年,在运行旅游标准化体系下,景区全年无任何事故发生,游客满意率达100%,旅游人次突破XXX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XXX多万元。

XXX景区以人本关怀为企业宗旨,解决XX本地就业160余人,占公司全体员工的75%,成为XX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者服务基地,带动了XX的经济发展。企业价值观得到很好的体现,留给社会良好印象。

旅游景区标准化建设 篇6

经过两年的考察和评估,首批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单位已名花有主。近日,国家旅游局在武汉召开的全国旅游标准化工作会议上,公布了确定为首批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单位的名单。这些取得资格的单位并非“终身制”,两年后将面临复核。

名单上,四川省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省,青岛市等10个城市为示范城市,中国国际旅行社总社等57家企业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单位。

示范单位并非终身制。国家旅游局监督管理司司长李任芷说,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的名称有效期为两年,在此期间,各单位要继续依试点评估标准要求开展工作,国家旅游局将委托省旅游部门对其每年进行一次审核,委托全国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每两年进行一次复核,四川省的复核将由国家旅游局直接组织。

将公祭伏羲大典打造成甘肃文化旅游名片

近日,甘肃省委、省政府决定,将于6月22日在天水举办2012年甘肃省公祭中华人文始祖伏羲大典。4月10日上午,副省长咸辉主持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公祭伏羲大典相关工作。

咸辉在听取天水市政府就公祭伏羲大典筹备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后指出,近年来,甘肃省公祭伏羲大典规模逐步扩大,影响力不断提升,已发展成为甘肃省独具特色的重要文化品牌,成为甘肃省扩大开放、推动发展的盛会和加强交流、展示形象的新平台。

咸辉强调,今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一年,是甘肃省加快推进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关键一年,天水市和省直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到举办大规模、高规格的公祭伏羲大典活动,对树立甘肃对外开放新形象,打造“全国华夏文明的保护、传承和创新示范区”以及凝聚中华民族精神,团结建设美好新甘肃的重要意义,要在以往开展大典活动的经验基础上,精心策划、通力合作,切实做好各项筹备工作,力求2012年公祭伏羲大典活动精彩、圆满。要紧紧围绕“弘扬伏羲文化,打造全球华人寻根祭祖圣地”目标,坚持“文化搭台,旅游唱戏,丰富内涵,提升规格,扩大影响,注重实效”的原则,高起点谋划、设计大典活动,提升公祭活动的层次和水平。要以宣传甘肃优秀传统文化,扩大甘肃文化影响力为理念,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提升甘肃在海内外的知名度。要依托得天独厚的优势资源,举办“走进名城看天水”、嘉宾参观考察特色旅游线路和旅游商品、特色农业等特色精品展示、展览活动,实现文化与旅游的深度结合,将公祭伏羲大典活动打造成甘肃亮丽的文化和旅游名片。

崆峒山景区被列入我国首批30个文明燃香试点单位

近日悉,为更好地推动有关燃香国家标准的贯彻实施,充分发挥文明燃香示范带动作用,国家旅游局、国家工商总局、国家质检总局、国家宗教局、国家文物局和国家标准委近日联合下发通知,决定在首批10个全国文明燃香试点单位的基础上,扩大试点范围,新增崆峒山景区等30个单位为全国文明燃香试点单位。

近年来,为有效杜绝火灾隐患,防患于未然,崆峒山景区结合当前形势,大力倡导移风易俗,宣扬上坟不烧纸、植树寄哀思文明祭祀活动。其次,加大执法巡查力度,重拳打击野外用火,多措并举,严格控制和杜绝火种入山,同时,在重点地段增设临时检查站,实施“见灰就查、吸烟就罚、现行就抓、宁拘不罚”的高压态势,集中人力进行全天候拉网式排查,有效遏制野外用火行为,确保措施落到实处。为明确责任,落实职责,构筑上下贯通、全面覆盖的完整体系,景区组织全员进行了火灾预防、扑救技能、紧急避险等相关业务知识的强化培训,提高全员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扑救能力,从而确保在关键时候拉得出、打得响、扑得灭,努力实现零火灾的目标任务。

大型乐舞《敦煌韵》赴澳门演出

近日,应澳门基金会之邀,由甘肃省歌剧院创作演出的大型乐舞《敦煌韵》亮相澳门,这是该剧首次在澳门向民众展示敦煌文化的艺术魅力。为了丰富澳门民众的文化生活,让广大澳门民众对敦煌有更加直观形象的感受,增加澳门人民对祖国历史文化的认同感,澳门基金会专门邀请大型乐舞《敦煌韵》赴澳门演出。这也是继《丝路花雨》、《大梦敦煌》之后,澳门民众可以再次现场欣赏到的又一部展示敦煌文化的舞台艺术精品。

集歌、舞、乐为一体的大型古代乐舞《敦煌韵》取材于莫高窟内的壁画故事和敦煌民间神话传说,通过歌、舞、乐三位一体的表现形式,将“天宫伎乐”、“反弹琵琶”、“雷公鼓”等千姿百态的乐舞场面和“月牙神女”、“美音鸟”、“千手观音”等神话传说及佛教故事搬上了舞台,展示了敦煌莫高窟艺术和敦煌文化的博大精深。该剧先后八易其稿、历时三年完成,自2004年首演以来,已在国内外演出500多场,被专家誉为用乐舞“复活”了莫高窟的壁画场景。

甘肃境内发现古老藏羌族祭祀唱本

近日,从甘肃宕昌县文联获悉,该县境内新近发现一套记载藏羌族民间羊皮鼓祭祀的唱本,这些唱本记载了藏羌民族的日常生活、宗教信仰及内心世界。

在当地藏羌族民众中,世代流传着一种被称作“阿钹”的民间羊皮鼓祭祀活动,此次发现的唱本来自新城子藏族乡一户跳舞的“头领”家中,共有36套,涉及72个环节,其中汉语唱本29套,藏语唱本7套。目前,当地文博专家正对这些唱本的年代和价值进行评定。

据介绍,当地在祭祀活动中,艺人会手持羊皮鼓,身穿祭祀服饰,头戴纸制花饰,敲打不同的七种节奏后,将唱本词贯穿于这七种节奏中,利用三天三夜时间,由众艺人完成。羊皮鼓舞是当地生活习俗中必不可少的文化表现形式。

宕昌县非物质文化保护中心专家表示,此地藏羌民众只有语言而无文字,历来在祭祀活动中的唱词都为口口相传,唱本是用汉语、藏语记录形成。发现的这些唱本对挖掘和传承当地羌藏文化,研究民间羊皮鼓祭祀活动的历史根源具有重要意义。

宕昌县现有4800余名藏羌族人口,他们被专家认为是魏晋南北朝时期,西北羌族首领梁勒建立羌人政权宕昌国的古羌人后裔。虽经历代的变革,但由于当时交通闭塞,文化落后,加之宕昌羌人的后裔居住深山林海,时至今日仍留有古代羌族的大部习俗。

陕西省在全国率先推出全新“文物紫线”概念

日前,从陕西省文化遗产研究院获悉,为解决城市发展和文物保护之间的矛盾,该院在全国率先提出了“文物紫线”的概念,并在《西安市西咸新区文化遗产保护总体规划》编制中首次运用。

据陕西省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周萍介绍,“文物紫线”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专指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文物遗存范围保护控制线。为了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规定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相衔接,“文物紫线”又分为保护紫线和控制紫线。保护紫线对应文物保护范围,范围内为城市规划中的禁建区;控制紫线对应建设控制地带,范围内为城市规划中的限建区,建筑的容积率、形制、体量、色彩都有特殊的规定。

“文物紫线”有别于城市规划中的城市紫线,其保护控制的对象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控制的区域包括文物本体和为确保该文物的风貌、特色完整性而必须进行建设控制的地区,有时还需包括必要的风貌协调区。周萍说:“划定文物紫线,目前在全国是一个首创性的工作,可以使文物保护单位的范围划定前置于城市规划,把文物保护与城市建设的矛盾在城市的规划阶段就进行消除。”

据了解,在西咸新区“文物紫线”的划定中,陕西省文化遗产研究院就采用了最新测绘的地形图,利用城规、土地、建设等部门通用的平面直角坐标系进行了划定。依据国家有关文物保护的法律、法规,并采用最新的考古和研究资料,对原有的范围进行调整。如,康陵、渭陵、义陵的保护紫线为新发现陵墙的范围外扩100米,控制紫线为陵墙外扩300米。

第三届西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系列活动盛大开幕

近日,第三届西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系列活动在隋唐丝绸之路起点——西安大唐西市盛大开幕。全国政协副主席、农工党中央常务副主席陈宗兴,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顾秀莲,陕西省政协主席马中平,中共陕西省委原书记安启元,文化部党组成员、部长助理高树勋,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白阿莹,陕西副省长朱静芝,陕西省政协副主席刘新文,原陕西省副省长巩德顺,中国民生银行董事长董文标等出席开幕式。高树勋、朱静芝在开幕式上分别致辞。

据悉,此次活动由文化部和陕西省政府主办、西安大唐西市文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等单位承办,是第十六届“西洽会”的重要内容之一。本届“非遗展”主要包括西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第三届全国民办博物馆藏品博览会,第三届民办博物馆发展西安论坛,第六届大唐西市海外回流文物展,文化产业、旅游、商贸项目签约活动,丝绸之路古代货币展,波斯地毯艺术展等内容。

考古新发现陕西获奖项目特展 近130件精品免费参观

近日,为迎接第16届“西洽会”,“家族的荣耀——201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陕西获奖项目特展”在陕西历史博物馆开展,将展出至6月10日。市民可到陕博西展厅免费参观近130件(组)文物精品。

本次展出的是陕西省荣获“201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两个项目——“陕西蓝田五里头北宋吕氏家族墓园”、“陕西西安凤栖原西汉家族墓地”出土的约130件(组)文物精品。精美的展品,体现了不同历史时期鲜明的时代风貌和个性特点,具有极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令人在观赏中感到震撼。

西安凤栖原西汉家族墓地,是首次发现的西汉列侯级别的完整的高等级家族墓地。首次发现确认了大型墓葬构筑、填埋过程的复杂工序和工艺迹象,是西汉丧葬礼仪和埋葬制度的全新资料和重要物证;葬坑丰富的军事内容是研究古代军事制度的宝贵资料。记者在展览现场看到,展出的珍贵文物包括“张”字铜印、“卫将长史”封泥、青铜钟、陶俑、玉璧、金饼等,大小不一,个个精致。墙壁上还对应地配有文物发掘出土时的珍贵照片。

蓝田北宋吕氏家族墓园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为完整的古代家族墓园,面积达16万平方米,出土珍贵文物600余件(组),对研究北宋贵族士大夫的生活,北宋葬仪制度、丧葬习俗具有重要的意义。展览的出土文物中,白、黑、酱、青四种颜色的釉瓷造型独特,色彩清透,令人眼前一亮。有的青釉瓷碗还带着“金口”。还有各种铁器,小巧的铁剪刀、可在掌上托起的铁牛、铁猪等,精致小巧。

青海旅游发出冲击新高总动员 全省旅游动员大会召开

春暖花开,高原旅游的黄金季节也将来临,为切实推动今年青海省旅游工作再上新台阶,实现国内游客增长10%达到154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增长20%达到110.7亿元的预期目标,4月10日,青海省旅游局召开全省旅游动员大会,进行总动员、再部署,以期快速掀起今年青海省旅游新高潮。

今年,旅游业指标已列入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一级指标。根据动员会部署,青海省客源市场拓展重点仍将是以发展入境、入省旅游为主要方向,在注重扩大规模的同时,更加注重提高省外游客比重、注重提高消费增长,努力打造百亿元产业。

在推进旅游项目建设方面,今年青海省将集中力量抓好41个重点旅游项目建设,加快实施果洛年保玉则、黄南热贡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贵德旅游综合开发示范区等重点旅游项目,推进塔尔寺创建5A级景区、贵德和互助县创建国家旅游休闲度假区试点区工作,加快建设民和、循化、大通省级旅游度假区,全面加快玉树灾后旅游恢复重建项目建设,加快旅游接待系统化建设。

在解决住宿、如厕等旅游基本需求供给方面,今年青海省将重点加快环西宁圈及格尔木、德令哈星级饭店、经济型饭店建设及连锁化经营。重点加快互助七彩土乡、循化撒拉园、祁连草原藏城等“风情小镇”建设;加快发展民和、大通等“农牧家乐”等多种形式的旅馆和客栈;加快建设一批汽车旅馆、自驾车营地、露营地等新型住宿业态。并将在全省公路交通干线、重点景区和星级乡村旅游点建设80座旅游厕所。

在提升旅游消费水平、丰富旅游产品方面,今年将加大旅游商品的挖掘、研发、策划、包装、展销力度,着力加强藏毯、藏药、藏艺、昆仑玉、虫草等特色商品的开发。突出青海的原生态特色,培育大众生态游、科考游、探险游、健康游等产品。突出青海的避暑特色,开发避暑纳凉、休闲度假、体育赛事、会议会展等产品。

夏都旅游一季度进账7.78亿

近几年,随着西宁市住宿设施、旅游景区等相关旅游配套设施的不断增多和完善,西宁市旅游承载能力得到了增强,游客在西宁市的逗留时间有所延长,再加上全市特色旅游商品不断丰富,游客消费意愿随之增强,人均消费水平有了明显的增加,特别是春节期间全省各州地居民来西宁市采购年货,旅游消费市场一片火热,这不仅让商贸零售产业大为受益,而且还带动了全市餐饮娱乐、交通运输产业经济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西宁市旅游收入的提高。据悉,今年第一季度,西宁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16.19万人次,同比增长17.12%,其中,接待过夜游客51.12万人次,同比增长18.77%;接待一日游客65万人次,同比增长13.04%;接待入境游客717人次,同比增长10.31%。实现旅游总收入7.78亿元,同比增长29.31%。

新疆霍城县推出“五色旅游”打造特色旅游目的地

围绕打造西部特色旅游目的地这一目标,新疆霍城县今年将推出“五彩缤纷看霍城”系列活动,精心设计“绿色、红色、紫色、金色、白色”等旅游精品项目及线路来推介霍城,以提高霍城在疆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霍城县拥有丰富且独特的旅游资源,可谓新疆旅游资源的缩影。既有古代遗存,又有现代文化;既有自然景观,又有人文景观,几乎每一处景点都有丰富的内涵,都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研究价值。

借助“名湖”——赛里木湖、“名城”——惠远古城、“名花”——薰衣草以及魅力草原、瀚海沙漠、古树怪榆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厚重的多元人文历史背景,霍城县在高规划建设的基础上整合资源,全力打造“五色旅游”,吸引八方游客。

一是以赛里木湖、果子沟、大西沟、可克达拉为主凸显“绿色”游,做足“绿”文章。

二是以惠远古城、阿力麻里遗址、草原之夜纪念馆为主凸显“红色”游。惠远古城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国家级国防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霍城县主推的红色经典旅游项目。此外,漫山遍野的天山红花也为“红色”旅游再添新景。

三是以薰衣草的东方产地——中国薰衣草之乡的浪漫渲染“紫色”游。从上世纪60年代至今,霍城县的薰衣草产量已占全国的97%,成为继法国普罗旺斯和日本北海道之后的世界薰衣草第三大产地。霍城将以“紫色”名片书写芳香之旅,通过万亩紫色薰衣草观赏地、薰衣草文化博物馆、七彩花田、薰衣草珍稀品种园、薰衣草精油萃取工坊、薰衣草香草集市等景观,让游客体验“芳香之旅、幸福霍城”的感觉。

四是以图开沙漠和霍尔果斯来突出“金色”游。面积13万亩是图开沙漠是伊犁河谷唯一一块沙漠,神奇浩瀚,粗犷雄浑,游客可在图开沙漠体验丝路驼铃的幽远,大漠落日的雄浑。同时,秋季的大西沟色彩斑斓的花草树木,也是游客体验“金色”的好去处。

五是以滑雪、溜冰、冰雪风光摄影以及观赏冰封赛里木湖为主唱响“白色”游,将民俗风情、历史文化、地域特色与冰雪旅游资源结合,全力打造冬季旅游大餐。

旅游景区标准化建设 篇7

随着气候变化的加剧, 人们越来越重视因温室气体排放而导致的全球气候恶化问题, 采用低碳技术降低生产生活过程中的碳排放已成为人们的共识。虽然旅游业一直被认为是低污染的环境友好型产业, 但面对低碳产业的要求并不具备绝对优势。旅游业活动性非常强, 无论是游客的旅行过程还是旅游活动本身都需要消耗能源, 与居家生活方式相比其碳排放量明显增加。据WTO研究表明, 2005年旅游业的CO2排放量约占全球总量的5%, 其中旅游住宿和交通的CO2排放量分别达到284万t和1192万t[1]。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远程旅游的比重增加, 其碳排放总量及比重将会持续增加, 因此降低碳排放、发展低碳旅游已成为旅游经营者的共识。

近年来已有较多有关低碳旅游的研究和尝试, 且主要集中于低碳和绿色能源技术在旅游业中的应用及相关行业标准和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2,3,4,5,6]。虽然这些研究均致力于降低旅游业的碳排放, 对发展低碳旅游具有积极作用, 但总体上研究的出发点仍然停留在对原有发展模式进行改进的纠错阶段。即大多局限于对原有旅游或经营方式进行改进以降低碳排放, 而并非以彻底杜绝碳排放的零碳或零废物排放为目标, 这种较低要求的发展模式决定了很难达到最佳的减碳和低耗目标[2,3,5,6]。

目前在其他领域如低碳城市建设中已出现了要求更严苛、减碳目标更为彻底和纯粹的发展模式, 即“正能城市”。正能城市是目前被各国低碳经济推崇者所普遍关注和热议的低碳城市建设模式, 是碳排放要求更严格的低碳城市建设模式。简而言之, 就是“能量产出大于消耗”的城市, 且要求产出的能源为可高效利用的清洁能源[7]。正能城市的提出是对低碳发展模式最为严苛的诠释和践行。目前真正接近正能城市要求的只有阿联酋的马斯达尔, 该市以零碳、零废物和可持续发展为建设目标, 虽然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遇到了非常大的困难, 但已取得的成绩足以证明这种发展模式的可行性。更为重要的是, 作为具有开拓意义的先驱和探路者, 这一全新的模式对其他领域的低碳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旅游业具有接待游客范围广、数量多、社会影响大的特点, 如果能借鉴“正能城市”的思想, 建设具有标杆和示范意义的正能景区, 则对进一步降低旅游业的碳排放、推广低碳生产和生活方式、促进低碳技术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分析正能城市核心理论的基础上, 构建了正能景区评价指标体系, 并探讨将其用于正能景区建设的可能性和具体路径, 以期能将正能思想应用于旅游业, 实现更高标准的低碳旅游模式提供理论及方法借鉴。

2 正能景区建设可行性分析

2.1“正能”概念解析

“正能”是一个系统概念, 评价某个城市或区域是否为正能, 应按能的量值、能的形式和能效提升三个方面的标准进行判断。能的量值指某城市或区域在一定时间内 (自然年度) 所生产的总能量 (Eg) , 该值应大于其所消耗的总能量 (Ec) 值, 即Eg-Ec>0;能的形式指清洁能源, 包括水力发电、风力发电、太阳能、生物能 (沼气) 、海潮能等可再生能源和核能, 以及传统的清洁能源利用技术;能效提升指对能源的使用效率应处于高水平, 在工业生产、生活、交通等方面使用多项节能减排新技术[8]。

从正能概念及其界定标准可见, 正能与以能源输出为主的资源型区域有本质的区别, 它并非仅仅是能量产出大于消耗, 而是产出的能量必须为清洁能源, 是不依赖化石原料的产能形式, 且在能源消耗上做到高效节能。这三个标准互相牵制补充, 从不同角度对正能系统的建设进行约束和规定, 依据此标准可直接构建正能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定标准, 而对评定标准的践行则可构成正能系统建设的模式和路径框架。将正能系统标准应用到具体的空间对象和产业中, 则可对其能源的使用及碳排放起到直接的指导和约束作用, 将低碳产业和低碳系统建设提升到新的高度。

2.2 正能景区建设的可行性

对旅游业来说, 景区既是旅游各种要素和主体的汇集区域, 又是物质、能量和废弃物的集中使用、消耗和排放产生的空间。如果能应用正能思想, 以正能作为景区建设和经营的标准则具有积极意义。从国内外实际发展来看, 目前只有阿联酋的马斯达尔市进行了正能城市建设, 还没有旅游企业尝试该低碳模式, 也没有学者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因此, 正能景区仍然是个全新的概念, 而对于新事物来说是否具有可行性就至关重要。本文经过对正能概念和景区建设特点的深入分析, 发现正能景区建设不仅具有较高的可行性, 而且相对于正能城市, 其建设更易进行。

主要体现在:①景区闭合性区域特点有利于正能系统建设。目前, 受到广泛关注的可持续发展社区或绿色社区均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封闭式社区的管理理念, 而基于更严格的能量消耗、碳和废物排放要求的正能系统更希望能在封闭空间内进行。因为只有封闭的空间才能确保系统内部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可控性, 从而按照特定的要求与程序完成清洁能源生产、废物和水资源的回收利用等低碳措施。我国大多数景区为收费制, 为了管理方便, 景区或借助于工程措施或依托于自然地理位置进行了闭合式管理。因此, 大多数景区一旦建成之后就形成了封闭或半封闭的闭合管理区域, 所有的游览和服务设施包含在闭合式区域之中, 这种集中闭合式的空间特点非常适合于正能景区建设。②景区能源构成特征有利于正能系统建设。正能系统要求能量的正输出, 即系统内产生的能量必须要等于或大于其能量消耗, 且能量产生方式必须为清洁能源。虽然目前马斯达尔已完成了其正能城市的建设规划并进入了实际建设阶段, 但对于一个位于沙漠中的城市来说, 完全依赖于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供给整个城市的能源需求, 尤其是要满足酷热沙漠天气情况下的舒适生活, 温度是个非常大的挑战。而正能景区的建设则不同, 大多数景区位于气候环境较好的自然区域, 且其永久性居民不多、人口密度较小, 即相对于其具有的环境资源来说其能量供应的压力较小。同时很多景区具有非常好的生物资源和自然条件, 生物能源储备充足, 只要采用合理的能源生产和高效的利用方式, 基于清洁能源的正能输出是比较容易实现的。此外, 相对于城市, 景区的碳汇资源和潜力是较大的, 更加有利于正能景区的建设。③景区生态系统构成有利于零废物排放。虽然正能系统概念并没有对废物排放有具体的要求, 但马斯达尔为了建设更纯粹和严格的正能城市, 将其废物处理目标定为零废物排放。废物是人类社会经济系统不可避免的产物, 要实现零废物标准, 就必须制定严格的物质循环利用制度, 利用系统内的能流和物质循环规律来处理废物和垃圾。对正能景区来说, 游客产生的垃圾和废物比城市的成分更简单、处理难度更小, 而且景区生态系统相对于城市具有更为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物质和能量流动更趋于复杂的网状结构, 这些也为废弃物的生态无害化处理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 因此建设零废物排放的正能景区同样也是可以实现的。

3 正能景区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标准

3.1 正能景区评价指标体系

要建设具有标杆意义的正能景区, 就必须严格按照正能系统的标准来要求。因此, 在确定具体的正能景区实施路径之前就需建立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 然后根据该指标体系确定建设标准, 并以此作为正式实施的目标和依据。结合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8,9,10,11], 本文建立了正能景区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 (表1) 。

注:本表所涉及各指标数量均以年为测量区间, 如游客接待人次数指年接待数量, 表2同。

评价指标体系由具体评价指标、指标计算方法和指标方向三大部分构成, 具体评价指标反映的是正能景区必须要考核的有关能量产生、物质消耗、碳排放以及环境影响等方面的具体内容, 计算说明是各指标值的考核计算方法, 而指标方向反映的是指标对正能景区评价的作用, 正向表示该指标有助于正能景区的达成和实现, 负向则反之。

为了能准确反映正能景区的特点, 本文将正能景区的指标划分为三大主题层, 分别为能值指标、物质指标和环境指标:①能值指标。能值指标主要是用于评价正能景区的能源产生和消耗。为了更清晰地反映景区的能源产生和利用情况, 这一总指标又分为总能值指标、能值结构指标与能值利用效率三个主题层。以这三大主题层为基础又设立大类, 每个大类又包括一些具体指标。②物质指标。物质指标主要用于评价正能景区对物质的循环利用情况, 具体包括景区消耗类物质的种类、人均消耗量、废物产生量等反应物质消耗的指标。为了体现正能系统完全无污染的物质利用方式, 物质指标重点关注废弃物的产生, 尤其是污染性废弃物的产生量与无害化处理比例。③环境指标。环境指标主要用于评价景区对环境的影响。由于旅游景区与普通的城市居住区具有本质差别, 其环境影响指标也应具有其特定标准, 尤其应重点关注旅游活动对景区特有环境因子, 如珍稀动植物栖息地中各生态因子、生态系统特有生物关系等方面的影响, 并设定具体标准。基于景区特定的自然环境、游客活动、管理者行为、正能系统对能量消耗以及环境影响的要求, 本文构建了正能景区评价指标体系 (表1) 。

3.2 正能景区评价标准

相对于普通的低碳建设, 正能系统要求更为严格, 要求零碳排放、零废物排放和可持续发展。本文基于正能系统的要求和指标的重要性将所有指标分为硬性指标、关键指标和普通指标三大类。硬性指标是指这些指标有明确的取值区间, 且为正能景区的必须满足项, 若硬性指标中有一项不达标则整个景区被否定;关键指标为正能景区建设的核心内容, 虽然并非必须满足项, 但其测定值在正能景区评价中具有重要作用;普通指标的重要性次于关键指标, 但其具体的数值会影响景区的正能等级。

硬性指标:硬性指标指的是系统的必须满足项, 即此类指标为不可替代项, 其数值必须达到规定要求才可进行其他指标的评定, 否则被一票否定。此类硬性指标的确定是基于对正能景区概念的界定, 其明确的取值规定保证了基本目标的实现, 即零碳、零废物排放以及能源的自给和绿色化。在根据评价指标进行评价时, 必须对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 并且确定每个指标的权重, 被列为硬性指标的其权重最大, 居于一级指标, 具体指标与取值标准见表2。

这些指标的实际值反应了景区在低碳建设方面的层次和doi品:10质.3。969这/j些.is指sn.标10作05为-8正141能.2景014区.0评6.0价10的关键性指标, 更注重景区自身的特点, 并基于旅游活动的基本特征进行测算, 其权重仅低于硬性指标, 属于二级指标, 其取值虽未进行硬性规定, 但必须要优于普通景区的测定值。指标体系中除了硬性指标和关键指标之外的其余指标均为普通指标, 其权重低于一级和二级指标。3.3正能景区综合指标计算

与其他利用评价指标体系

似, 正能景区评价在确定了评价指标体系和基本的评价标准之后, 就是针对具体景区的指标调查进行测定和评价。为了评价结果更为直观, 正能景区评价可采用综合指数法。在评价过程中, 由于各指标的量纲不一样, 所以不能直接将指标权重和指标观测值相乘来求综合指数, 需对各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 可采用极差归一化公式进行数据处理:HHij'=ij-Hijmin………………………… (1)

后的值;Hij为第j指标种第i样本原始数据实测值;Hijmin为第j指标种各样本实测值中最小值;Hijmax为第j指标种各样本实测值中最大值;i为样本号;j为指标种号。无量纲化处理后, 正能景区评价按综合指数公式进行计算:m n H=ΣΣWijHij……………………………… (2) i=1j=1

标权重;Hij为第j指标种第i样本原始数据正规化后的值。根据式 (2) 可计算出正能景区的综合指数, 根据指数可判断景区低碳和低排放程度。在计算综合指数过程中,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具体指标与最终指数值的正负相关性, 即指标方向。如果为正相关, 则Hij取正值, 该指标值有利于正能景区的实现。如能量生产总值/总能耗, 该指标得分越高, 反映出景区能量的自我生产和满足度越高, 越符合正能系统的要求;如果是负相关, 则Hij取负值。如化石能源消耗总量/总能耗, 该指标得分越高, 则反映出景区化石能源消耗量越大, 就不符合正能系统标准。在评价过程中, 确定各指标种的权重对最终的评价结果非常重要, 其具体的取值可根据景区的自然环境、类型以及人们旅游方式的不同, 用专家打分法来确定。根据各个指标在具体景区的测定值, 采用式 (1) 和 (2) 就可计算出最终的正能综合指数。该指数可反

应景区与正能景区的耦合度, 数值越大, 耦合度越高。为了更为准确地对正能景区的低碳程度进行定性和定量比较, 可根据H值即正能景区综合评价得分将景区细分为5个等级, 其等级划分范围见表3。表3正能景区等级分类

具体来看, 正能景区的建

筑、景区管理几个方面进行具体的技术攻关, 从技术层面上解决减少碳排放、废物排放、能源生产和使用的问题。4.1正能景区实现路径

正能系统最典型的特征

于消耗, 这一目标在正能景区的实现中需要借助景区的自有能源尤其是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大多数景区位于自然生态系统之中, 具有较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能源储备, 如以植物为主的生物能源和以江河湖泊为主的水力资源, 正能景区可借助现代清洁能源开发技术挖掘景区的能源潜力, 最大可能多生产少消耗, 从而实现能源生产大于消耗的目标。4.2零碳排放实现路径

零碳排放指标为正能景

足项, 其评价标准为景区碳汇量与碳排放量之差大于等于零。对景区来讲, 该指标实现的核心在于利用景区的资源优势增加碳汇, 减少碳排放。森林和湿地碳汇是目前世界公认的最为经济的“碳吸收”手段, 可通过充分利用景区生态系统中的碳吸收和储存能力, 如增加植被覆盖度、增加单位面积绿量、增加湿地面积等措施促进碳的固定, 同时通过增加非机动车的使用比例、兴建绿色低碳建筑、践行低碳旅行及生活方式等方法尽量减少碳排放, 从增加碳汇和减少碳排放两个方面同时入手, 最终达到零碳排放或负排放。4.3零废物排放实现路径

景区的零废物排放需

理两个方面进行控制。首先, 从废物产生源头进行控制, 主要是进行严格的废物或垃圾分类回收, 按照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的厨余垃圾两大类进行分类, 将可回收部分严格进行分类后确保进入回收企业或景区内再利用;对不可回收的厨余垃圾或景区内的生物残体, 可修建沼气池和堆肥处理, 不仅可实现垃圾的无害化处理, 还可生产沼气供应景区。其次, 废水必须进行严格的生态化处理后方能排放, 其生态化处理主要可利用水生植物进行净化处理。国内无论是沼气池、厨余垃圾堆肥还是水生植物净化水质均有较成熟的技术规范, (下转第643页) 只要专业人员参与建设或进行指导就可实现。

4.4 可持续发展实现路径

正能系统要求可持续发展, 主要表现在系统的自维持和动态平衡发展。正能景区从建设初期就应关注其可持续发展, 主要包括经济可持续、生态可持续和社会可持续三个方面。从正能景区建设的特点来分析, 其零碳、零废物排放目标的实施即为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如果在景区规划建立之初就以正能输出、零碳和零废物排放为重要目标, 就能保证在能量产出使用和物质利用方面的可持续。这种物质能量的可持续既是经济可持续的基础, 也是社会和生态可持续的重要保障。

5 总结与展望

低碳经济的发展已成为全世界的共识, 但对具体的发展模式和技术开发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景区作为旅游活动的集中区域, 其碳排放和能源经营模式不但影响旅游业的形象而且对其他行业亦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低碳景区的建设意义重大。本文借鉴正能城市的概念和发展模式, 探讨了正能景区建设的可能性以及具体的建设标准和评价指标, 并从理论上提出了正能景区开发建设的路径方法, 希望藉此推进正能景区在国内的普及与建设, 最大可能地减少旅游业的负面影响, 为地球气候和环境的改善贡献力量。但本文只是对正能景区建设进行了理论上的初期论证和分析, 真正实现正能景区还需要从国家旅游发展政策、清洁能源使用技术、生物能源开发利用、旅游垃圾的生态化处理等方面进行具体研究, 同时还需要其他行业专业人员的共同参与。

摘要:旅游业作为参与人数最多、影响范围最大的产业之一, 应履行其生态责任, 降低旅游活动中的碳排放, 而低碳景区建设是发展低碳旅游的重要内容。正能城市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型低碳城市发展模式, 以零碳排放、零废物排放和可持续发展为建设目标。借鉴正能城市的发展理念, 探讨建设正能景区的可能性, 并提出了正能景区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标准以及正能景区建设的路径方法, 以期能将这种新型的更为严苛的低碳发展模式在旅游业中进行推广, 从而实现更高目标与要求的低碳旅游发展模式。

关键词:正能,低碳景区,评价,建设

参考文献

[1]http://www[EB/OL].http://www.tianjinwe.com/tianjin/jsbb/201103/t 20110322_3484085.html.

[2]钱亚林, 李东和, 徐波林, 等.基于规划视角的低碳景区创建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 2012, 28 (9) ∶841-847.

[3]汪燕, 事东和, 吴晨.国家公园创建低碳景区模式研究——以汤旺河国家公园为例[J].资源开发与市场, 2012, 28 (8) ∶243-247.

[4]李晓琴, 银元.低碳旅游景区概念模型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旅游学刊, 2012, 27 (3) ∶84-89.

[5]刘燕桃, 李东和, 徐波林, 等.基于旅游者低碳意识的景区低碳教育系统构建研究[J].科技与产业, 2012, 12 (8) ∶24-28.

[6]曹世武, 邹永广, 郑向敏.技术嵌入视野下的低碳旅游景区建设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 2012, (6) ∶10-15.

[7]曲俊义, 穆英, 眭纪刚.正能城市:一种新型城市发展模式[J].科技促进发展, 2012, (3) ∶72-79.

[8]眭纪刚, 马金平.正能城市:概念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2, 29 (13) ∶107-111.

[9]谭锦.旅游景区低碳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全球气候变化背景[D].杭州: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0.

[10]李文苗.低碳旅游城市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1.

旅游景区标准化建设 篇8

一、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考核评价现状与问题

考核评价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应该对师生的教和学起到全面的评定、诊断、反馈和预测作用。但目前我国高职的课程评价理念和制度相对落后, 过分注重评定功能, 第三方评价介入也明显不足。在考核评价制度和理念上, 我国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考核评价基本上属于已方评价性质, 很少实施第三方测评机制。学生的课程学业成绩是由本院校担任本课程教学的教师负责对其考核评价, 在这一课程的考核评价过程中, 考核内容和考核方式由教师自行确定, 考核结果也是由教师评判, 教师既是教练员, 又是裁判员, 由于教师本身是这一考核体系的利益相关者, 考核结论直接影响对本人教学水平的评价, 故而, 这种已方评价机制下的考核结论, 其客观性和公信度就必然大打折扣。

在考核评价方式上, 以闭卷测试为主, 比较单一和传统。虽然, 近年来随着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 我国旅游职业专业课程考核评价也开始使用情景模拟、面试、撰写报告、现场操作、机试和其他现代测试手段, 但总体来讲, 还是以试卷考试的传统方式为主。项目组对广东54家职业院校旅游专业教师的问卷调查显示, 本专业课程考核方式中闭卷考试占50%, 开卷考试占21%, 二者合计占71%, 其他形式的考核方式比例均不足10%, 考核手段的单一性非常明显, 见图1。

在考核评价的内容与标准上, 缺乏统一的要求与规定。我国现行的课程考核评价基本上是以院校为单位组织开展, 各院校执行各自的评价标准与要求, 至今没有全国范围内 (也没有省域范围内) 的统一标准。具体到某一院校, 对于课程考核评价的内容要求做得较好的也只是规定试题的难度、题型、题量等, 而对考试内容的观测点及观测点比重基本不作规定。同时, 多数课程考核只注重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考核, 忽视对基本素质和通用能力的评价。从而, 与课程标准中的学习内容、学习目标衔接对应性不强, 使课程教学目标和考核评价目标成为互不对应的两张皮。

在评价体系上, 过度依赖终结性评价, 对过程性评价重视不足, 其评分标准也不规范。期末考试成绩所占比例过大, 甚至是一张试卷定终身, 60分万岁的现象大行其道。其结果必然是导致学生不注重平时学习, 以博彩心理对待期末考试, 有的甚至不惜舞弊作假, 既败坏考风学风也影响人格品质。期末考试属于终结性评价, 课程考核评价特别是形成性评价本来应该起到诊断、反馈、预测和激励等多种功能, 如果过度依赖终结性评价, 则难以发挥考核评价的反馈和激励作用。当然, 现在也开始关注对平时学习过程的考核, 按一定比例折合平时成绩, 但平时成绩从哪些方面进行测评, 其评价指标和评分标准如何, 对于这些问题的认识比较模糊, 操作不统一、不规范, 没有具体的细则和评价依据, 多数情况下是由教师根据对学生的平时印象给出一个大致的评分。

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评价标准建设与改革的基本思路

1. 更新课程考核评价的理念, 创新课程评价机制。

课程评价不仅要对学生的学业成绩进行评定, 而且要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起诊断和反馈作用, 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起激励和预测功能。因此, 要摒弃应试教育的传统观念, 淡化课程考核的选拔评定功能, 树立以生为本, 加强形成性评价的理念, 本着从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出发, 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和管理, 及时反馈教学信息, 提高学习者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实施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突出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职业素养的考核, 建立起能促进学生、教师、教学不断发展的课程考核机制。

2. 借鉴国外先进经验, 创新课程考核评价模式。

关于职业教育课程考核评价, 国外有很多先进经验与模式值得学习借鉴。如英国的BTEC模式, 它突破传统的应试教育, 重点考核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业及学习成果来评估学生的专业能力和通用能力的发展水平。澳大利亚的TAFE模式, 明确规定课程评价应采用观察、口试、现场操作、面谈、自评、案例分析报告、书面答卷、录像、证明书、工件制作、第三者评价、其他等12种评价方法, 并提出能力考核的最低要求, 以确保考核结果的有效性、权威性、充分性、一致性和领先性。德国的双元制模式, 通过平时考试和国家考试两途径全面评估课程教学, 平时考试由负责教学 (培训) 的学校和企业承担, 国家考试则采取培训与考核相分离的办法, 由国家委托的第三方机构 (如行业协会) 负责。充分借鉴国外考核评价模式中的先进理念与做法, 通过加强对实际能力的测评, 应用多样化考核评价手段, 采取多元化评价主体, 推行第三方评价, 创新本专业课程考核评价模式。

3. 建立科学的课程考核评价标准体系, 制定操作性强的课程考核评价方案。

当前, 我国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考核评价改革工作大多停留在理念上, 缺乏科学规范的评价标准体系和详细具体的评价实施方案。将先进的理念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 根据课程的具体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编制详细的考核评价方案, 明确规定考核主体、考核方式、考核时间、考核项目与内容、评分标准与权重等, 建立一个完整的、可操作性的课程考核评价标准体系, 使课程评价工作能规范化实施开展。

三、“中国旅游资源赏析与线路设计”课程评价标准及实施

“中国旅游资源赏析与线路设计”是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 48学时, 2.5学分。本课程教学内容包括“游遍华南三省”等13个教学项目 (见表2) 。其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全面了解中国旅游资源特征、价值及赋存状况, 熟悉中国各省市区的主要旅游资源和旅游线路, 提高学生旅游职业道德素养和爱国主义热情, 培养学生的旅游资源识别与欣赏能力、旅游资源 (景点) 的解说与导游能力、旅游线路的设计与策划能力。

本课程考核评价采取过程考核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形成性评价方式, 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督导、评价及学习成果的反馈、激励, 突出对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的考核。学生学业成绩由期末考试成绩和平时学习过程考核成绩两部分加权而成。期末考试采用笔试 (闭卷) 和面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考试内容包含对知识点的测试和对技能的测评。具体的考评项目、测评时间、项目权重、考评主体、考评方式、考评内容和评价标准详见“课程考核评价方案一览表” (即表1) 。

期末考试是对课程教学效果的全面测试, 其内容应该尽量覆盖所有学习项目, 同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为此, 本课程考评方案根据各项目教学内容的多寡、重要性、适用性和难度, 确定了期末测试范围及其权重 (详见表2) 。

通过对上述考评方案的分析可以看出, 它较好地贯彻落实了当前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理念和课程考核评价改革的基本要求, 加强了对学习过程的管理和考核, 提高了平时考核成绩的权重, 平时考核和期末考试各占50%。考评项目由“综合表现、实习实践、资源解说、线路设计和知识测试”等五部分构成, 并明确规定了各部分的考核形式、内容和权重, 切实体现了形成性考核模式的特质。实施了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除师评外, 其他主体参与的评价权重达30%以上, 实现了由传统的教师“独断专行”式评价主体变为师评、学生自评、学生互评、企业和社会参与的主体多元化改革。评价方式除了传统了闭卷考试外, 还有面试、线路方案设计、成果展示、声像视频、实习记录、作业、出勤记录、工作 (考察) 现场证明等等多种形式, 实现了考评方式的多样性, 能较好地发挥课程考核的评定、反馈、诊断和激励功能。

在实习实践考核项目中, 把企业提供的实习记录和考核情况作为课程评价依据, 尝试推行第三方评价, 当然, 这方面的改革力度和具体实施还需深化。此外, 课程考评方案还对期末考试的形式、题型、范围、内容及权重等做出明确规定, 而不是由任课教师天马行空地随意出题, 由此解决了测评工作中的重点、难点及覆盖度等问题, 建立了相对完整的、可操性强的课程考核评价标准体系。

四、结语

通过本课程评价标准的建设实施及一系列相关工作的改革, 对课程教学起到了良好的评定、激励、反馈和预测作用, 使本校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和课程建设得到了明显提升, “中国旅游资源赏析与线路设计”课程分别获得学校网络课程建设一等奖和教学优秀质量一等奖, 同时也获得了广东省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立项。对本专业的相关课程也起到了一定的示范和借鉴作用。当然, 课程考核评价标准的建设与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 需要长期的探索和多方努力, 其方案与细节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

参考文献

[1]于信凤.考试学引论[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1987.

[2]广东省教育厅.能力核心系统培养的中高职衔接专业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4:266-268.

[3]袁翠.借鉴国外职业教育模式构建高职特色技能考核体系[J].中国高教研究, 2007 (6) :60-62.

旅游景区标准化建设 篇9

全域旅游是指在一定区域内, 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 通过对区域内经济社会资源尤其是旅游资源、相关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等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融合发展、优化提升, 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和模式。目前, 我国已基本形成40亿人次的巨大国内旅游市场, 旅游对经济和就业的贡献率均超过10%。然而, 我国每年人均出游才2.98次, 离国际相应收入水平的8次以上还有很大差距。由此可见, 数十年的粗放型发展后呈现出的旅游驱动力不足与当前广阔市场空间的巨大反差, 我国旅游发展瓶颈已开始凸显。全域旅游概念的提出, 恰恰是我国针对现阶段旅游业发展短板, 对新时期旅游发展方式和发展战略的一场变革, 即要从过去的以抓点方式为特征的景点旅游模式转变为以区域整体建设为对象的全域旅游模式, 进行旅游发展的战略再定位、再发展。

作为未来旅游一种全新发展模式, 全域旅游的有效实施需要标准化工作的有力支撑, 同时也必将推动旅游标准化工作的全面发展。我国旅游标准化工作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 旅游标准化工作快速发展, 对于提高旅游服务质量、规范市场秩序、强化行业监管发挥了显著的技术支撑作用。但是, 长期以来旅游标准化工作基本集中在景区、旅行社和饭店, 旅游产业链条的标准化工作呈现出集中度高、差异性大的特点, 随着全域旅游的实施, 旅游业的界限将从小旅游向大旅游转变, 必将从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上推动旅游标准化的发展, 扩大旅游标准化工作向全产业链条覆盖, 从整体提升旅游产业的综合竞争力。

2 海南省旅游工作现状

海南是我国乃至世界知名的国际旅游岛, 旅游资源丰富, 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十二五”期间, 海南省大力实施“全域旅游”战略, 着力打造海洋旅游、森林旅游、康体养生旅游、乡村旅游、文化体育旅游、特色旅游等六大旅游产品建设工程, 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旅游产品结构趋向合理和多元化。“十二五”期间, 旅游总收入连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平均年增幅达17.25%, 2014年更是突破500亿大关, 2015年达到572.49亿元, 全省旅游业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达到15.46%, 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达到53.3%。

2016年, 海南省被确定为我国首个“全域旅游”示范省。海南发展全域旅游, 就是要实现从单一景点景区建设管理到综合目的地统筹发展转变、从粗放低效旅游向精细高效旅游转变, 从仅是景点景区接待国际游客和狭窄的国际合作向全域接待国际游客、全方位国际交流合作转变, 从而最终实现实海南旅游的科学发展。

然而, 目前海南旅游产业收入竞名列全国19位, 海南旅游“不大不强”的现状尚未转变。其中, 服务水平不高、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综合竞争力较弱仍是制约产业发展的问题所在。

3 海南省旅游标准化工作成效

3.1 政策推动

2009年, 国务院下发的《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加快建立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旅游服务标准体系。

海南省委、省政府历来重视标准化工作, 特别是国际旅游岛上升为国家战略之后, 海南省委、省政府更是以高起点、高规格谋划和推动全省标准化工作, 于2011年4月印发了《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标准化战略的意见》。2013年4月, 海南省印发的《中共海南省委、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中提出“推进旅游服务标准化和国际质量认证, 促进旅游企业转型升级, 提升旅游软实力”。

3.2 试点先行

“十二五”期间, 海南围绕旅游服务业“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 18家单位先后开展了国家服务标准化试点和21个省级服务标准化试点创建工作, 通过开展标准化宣传培训和组织制定、实施服务标准, 规范了试点单位服务行为和服务流程, 提高了试点单位服务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 提高了试点单位整体服务质量水平。

海南省旅游委也根据国家旅游局下发的《关于全面推进旅游标准化试点工作的通知》积极在全省开展旅游服务标准化试点示范工作, 目前正全面推进三亚市全国旅游标准化试点城市的旅游标准化的试点等工作。

3.3 标准制定

2000年以来, 全省陆续发布实施了多项涉及旅游餐饮、旅游交通、旅游住宿、旅游购物、游览服务等各类旅游业态要素的地方标准。到2015年底, 全省共发布实施旅游业地方标准46项, 标准数量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上述地方标准的发布实施对于指导旅游业规范市场秩序、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保护消费者权益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4 海南省旅游标准化工作存在的问题

4.1 旅游业服务标准体系尚未形成

目前, 海南省还未建立满足行业发展需要的旅游服务标准体系。构建旅游业服务标准体系, 是旅游标准化工作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技术纲领。《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加快建立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旅游服务标准体系。尽管“十二五”期间质监部门和旅游主管部门根据行业发展需要组织制定并发布实施了一批旅游相关地方标准, 一定程度上满足了部分领域的需要, 但仍未摆脱“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工作模式。从国际旅游岛和全域旅游建设发展的需要来看, 现有工作模式对于标准制定、实施存在较大的局限性, 适用性、规划性和前瞻性仍较为欠缺。考虑到海南旅游资源要素几乎是全国最为丰富的地区, 全省旅游产业体系已初具规模。因此, 应立足于国际旅游岛国家战略的建设要求, 从全域旅游的理念出发, 围绕海南特色旅游产品, 覆盖吃住行游购娱全部要素, 系统、科学、全面地开展全省旅游服务标准体系建设工作。

4.2 现行地方标准出现“老化”、“地域局限”等问题

目前, 现行有效的46项旅游业地方标准中, 超过半数的标准“标龄”超过5年, “老化”现象开始显现。“十二五”期间是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旅游业飞速发展的五年, 发展必定会带来业态的革新、需求的变化。现行的部分标准内容显然已陈旧, 无法适应市场的需要, 应尽快组织开展标准修订工作。

此外, 海南现行地方标准中存在部分以海口、三亚为地域范围的地方标准, 与地方标准的属性出现冲突。另外, 从全域旅游发展的角度出发, 全域旅游是要从根本上突破行政界限的限制, 实现旅游空间的全域化, 海南作为全国唯一的“全域旅游”示范省, 更不适宜在旅游标准化工作方面存在差异化。因此, 建议针对存在上述问题的标准, 相关部门应尽快组织修订工作, 站在国际旅游岛建设的高度, 统一水平、统一要求, 制定符合于全省实际的地方标准。

4.3 旅游标准实施效果尚不显著

旅游标准实施效果不显著的问题普遍存在, 除了少数等级评定标准和安全标准, 大部分旅游标准基本上全靠企业的自觉性贯彻落实, 缺乏必要的指导、监督和评价。一些地方标准由于缺乏有效的宣贯与培训, 很多旅游企业不熟悉标准, 甚至不知道相关标准的存在, 标准的实施效果自然不尽人意。上述情况导致全省旅游相关企业执行标准情况不平衡,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全省旅游标准化管理水平, 制约了旅游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

4.4 旅游标准化人才严重缺乏

人才问题是旅游标准化工作的瓶颈, 无论是旅游企业、协会与中介组织、行政管理部门还是研究机构, 都欠缺既懂标准化工作又懂旅游业务的复合型人才, 严重影响了一些旅游标准制定、实施和监督工作的效率和成果, 阻碍了标准化工作的推进和发展。因此, 建立旅游标准化专家队伍, 培养标准化专业人才, 也是旅游标准化工作的重要内容。

5 海南省旅游标准化工作发展之对策

5.1 建立健全旅游标准化多元化工作机制

5.1.1 建立旅游标准化领导工作机制

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的通知》 (国发[2015]13号) 的要求和国际旅游岛建设的部门职责分工安排, 建立标准化协调推进部门联席会议制度, 将旅游标准工作作为会议重要议题, 主要协调解决旅游标准化工作推进过程中跨部门跨领域的重大工作事项, 存在重大争议标准的制定和实施, 重要标准的实施后监督检查、跟踪评估和分析总结。各市 (县) 政府和责任部门各负其责, 抽调精干人员成立相应工作机构, 将旅游标准化工作作为重点工作, 分解落实责任。

5.1.2 形成企业主导参与旅游标准化工作机制

强化旅游企业在标准化中的主体意识, 引导旅游企业积极主动参与标准化工作。一方面, 积极推进旅游企业的标准化工作, 鼓励旅游企业“量体裁衣”式进行企业标准制定, 依据企业规模大小设立旅游标准化管理部门或岗位, 力争定编定岗、专岗专人, 奠定海南旅游标准化的工作机制基础。同时积极引导和鼓励旅游企业参与各级标准的制定、宣传贯彻与实践, 确保旅游标准符合市场需求、具备科学性和操作性, 并将旅游企业的先进管理成果和成功实践经验, 纳为政府行政管理的决策依据, 以旅游标准化典范的形式加以推广或上升为地方标准, 成为海南旅游企业乃至全行业共同遵守的准则和行为规范。

5.1.3 社会技术机构、行业协会各尽其力

调动社会技术机构、行业协会的积极性, 充分发挥各自重要作用。同时鼓励有关技术服务机构, 发挥自身技术优势, 广泛开展旅游标准化技术服务, 帮助广大旅游企业建立健全企业标准体系, 全面推动旅游标准化工作。

5.2 建立海南旅游服务标准体系

基于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要求, 以全域旅游的视角和理念, 通过对海南旅游业及其标准化工作的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的分析研究, 建立适应于全省旅游业实际、体现本地区特色、包容未来发展、与国际接轨的旅游服务标准体系, 并将其作为引领海南旅游业发展的技术纲领。

5.3 及时开展地方标准体系完善工作

针对目前地方标准中存在的“老化”、“地域局限”问题, 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及时组织开展地方标准修订或废止工作。凡是“标龄”超过5年的、以海口、三亚为地域范围的地方标准, 应按照《地方标准管理办法》的要求, 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深入研究标准化对象在全省范围内的现实状况和发展趋势, 应尽快开展标准修订或废止工作。

5.4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完善资金保障

省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和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应结合实际, 制定海南省旅游标准化相关政策和实施计划, 扶持和推动旅游标准化工作逐步深入。各市 (县) 政府、各相关部门对于旅游标准化工作应主动给予政策倾斜, 保证工作成效。

设立旅游标准制修订补助经费, 将旅游标准研究和制定经费列入财政预算, 鼓励相关单位参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研制和修订。研究制定推进旅游标准化工作奖励办法, 设立旅游标准化奖励专项经费, 表彰和鼓励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部门、单位和个人, 形成激励机制, 充分调动参与旅游标准化的积极性。

5.5 加强旅游标准化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浅析旅游节庆的标准化 篇10

节事、节庆活动由于其本身所具有的特征———参与性、体验性、人文性,而被越来越多地用于旅游产品的开发。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节庆旅游事业蓬勃发展,这其中最为著名的有:以海派文化、都市风光为特色的上海旅游节、以民俗交流为特色的北京文化旅游节、以狂欢畅饮为特色的青岛啤酒节、以音乐烟花为特色的杭州西湖烟花大会、以孔子儒家文化为特色的曲阜孔子文化节等等。举办旅游节可推广城市形象、提升城市知名度、弥补旅游淡季、促进相关产业发展等,所以众多大中小型城市政府都挖掘本地旅游吸引资源,进行旅游节庆的开发。

然而一些节庆由于策划不当而产生了一些问题。如:一些城市将花车巡游、歌舞表演、商品展销、烟花庆典等这些仅起到丰富节庆作用的活动内容作为旅游节庆的重点;一些旅游节庆以经济效益为唯一的主要目的,忽略了节庆的本质,开发出来的旅游产品缺乏当地居民的参与。这些问题最终导致众多节庆活动内容相似,民众参与积极性不高,广大民众和游客只是作为节庆的看客,难以形成世界著名的节庆庆典。

二、旅游节庆标准化研究意义

1、给予节庆的策划理论支持。

通过对旅游节庆标准化的研究,可以在以后的旅游节庆策划与开发做到有的放矢,有据可依。使策划者认清节庆的本质,在策划节庆内容方面和工作流程方面按照节庆的一般特征来进行安排,从而达到预期的经济效果和社会效应。

2、促使我国旅游节庆有续发展。

通过对旅游节庆标准化的研究,促进我国地方旅游节庆规章和国家旅游节庆标准的制定,从而形成一个合理而有序的标准化体系,使我国的旅游节庆健康、持续的发展。

3、有助于节庆举办者从政府向企业转化。

由于我国社会的特殊原因,节庆的主要策划者和实施者一直是政府机构,现在各地节庆都在努力进行改革,吸纳地方企业参与到旅游节庆中。通过旅游节庆的标准化制定,将会给节庆举办方由政府机构到企业的转化提供理论支持,促进企业参与节庆的举办,并促进旅游策划企业的产生和发展。

三、旅游节庆标准化的内容

一方面,所谓“标准化”就是要凸现节庆自身应具备的特征,根据节庆的一般规律为节庆的设计、策划制定统一的原则。另一方面,由标准化入手,根据标准化的工作内容,对节庆活动举行中的种种行为,进行统一化的规范,使节庆的制定能够健康有序地发展。

旅游节庆由于包含的内容众多,种类各异,所以在进行标准化的时候只能从活动的策划流程、执行管理和内容制定原则上进行建议性的标准制定,而不是对节庆的内容进行统一的制定。

1、节庆流程标准化。

旅游节庆是每年举行的,这样就需要在节庆举行前半年甚至前一年就开始下一年的准备。对旅游节庆流程的标准化,可以使节庆的策划、举行和节后评估等一系列活动有计划、有条理地开展,从而减少突发事件,使节庆效果最大程度地达到预期目的。每年策划流程一般要包括五个方面:(1)制定总体方案。确定本届节庆的规模、地点、时间;明确组织者内部的责任分工;确定节庆内容等。(2)前期宣传。主要包括制作宣传品;邀请记者采访;吸引赞助商并协助制作赞助广告;散发有关资料等。(3)战略准备。主要是制定各项活动方案,开始环境布置,营造整体氛围;工作人员培训;邀请嘉宾、媒体等。(4)节庆举办。节庆全程实施;在节庆各个活动举办时,安全问题的防范、交通管制等。(5)节庆绩效评估。搜集所有信息反馈和节庆报道;审核经费开支;追踪、评估与赞助商的合作;分析节庆举办的经济和社会影响;总结策划及实施各环节的得失等。

2、节庆活动内容制定的标准化。

节庆活动内容的选定和策划需要有一定的原则。可以对世界著名节庆进行调查研究,归纳出节庆的特征,特别是活动内容的选择方面的原则。节庆在策划初期应该从群众的参与性、节庆的独特性着手,选择能够体现当地特色的活动作为节庆活动的主题,以此来确定节庆的主干活动,作为节庆最重要的内容,形成对游客的强大吸引力。随后在选定每年的辅助性节目时也以节庆的参与性、活动的辅助性为原则,年年更新用于节庆的需求变化,为整个节庆的主干内容服务。

3、节庆管理与监督标准化。

我国节庆的主要举办者还是政府,但也开始尝试进行旅游节庆的市场化运营,使节庆的主办方由地方政府向企业转化,可是由于现在我国缺少能够担当重大旅游节庆策划、举办等一系列的策划公司,所以作为节庆的主办者,政府将一系列策划、举办、后期评估等分派给不同的企业就需要建立相应的管理与监督条例,使参加节庆活动的企业在得到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为城市形象的推广、旅游节庆的健康发展作出贡献。

4、节庆活动卫生与安全标准化。

官方节庆的活动内容大多以群众参与性强、易产生轰动效应为主的群体活动,然而这样的活动隐藏着大量的卫生、安全隐患。比如众多节庆以花车巡游作为开幕式,巡游道路的选择以及街道的宽窄如果不能事先与参加群众的数量相匹配的话,就可能产生拥挤甚至更急严重的状况。群体活动的临时性举行,也需要大量临时搭建的餐饮设施和公共设施,然而由于临时性,质量安全特别是卫生安全的要求就应该达到一定标准,是减少节庆时期发生问题的主要途径。

5、旅游节庆标准的评价体系。

旅游节庆标准化的科学实施需要构筑标准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可由旅游节庆举办组织自我评价体系、社会评价体系和旅游节庆相关的认证体系三个层次构成。在旅游节庆举办内部应建立旅游节庆服务组织自我评价体系, 组织内部评价的有关要求不仅要符合旅游节庆标准的有关规定,而且应该根据自身节庆的特点增加相应的标准。旅游节庆组织标准的执行情况社会评价主要包括两方面:游客的评价和当地居民的评价。旅游节庆标准形成后, 应逐步建立包括旅游节庆的设计认证体系、服务质量认证体系、服务资格认证体系、卫生认证体系、安全认证体系在内的旅游节庆标准化认证体系群。

四、旅游节庆标准化应注意的问题

1、节庆标准的可操作性。

旅游节庆标准的现实可操作性是衡量一部标准制定是否科学的重要依据。不断提高标准的可操作性是旅游标准化的根本,没有可操作性,旅游节庆的标准化也就没有实际价值。提高标准化的可操作性应贯穿于旅游节庆标准化工作的整个过程之中。有关部门应当从旅游节庆标准制定实施的每一个环节入手来提高旅游节庆标准的可操作性。

2、发挥先发地区节庆的示范效应。

我国旅游节庆规模各异,有上海旅游节这种大型的发展相对较成熟的城市旅游节庆,也有类似潍坊风筝节这种相对于规模较小、基础设施受限于小型城市的城镇旅游节庆。各地旅游节庆发展的不平衡,给制订统一的旅游节庆标准带来一些困难,但可利用此发挥旅游节庆先发地区在旅游节庆标准化方面的示范作用。要发挥好旅游节庆先发地区的示范作用,一方面要在节庆发达地区率先制定并实施地方旅游节庆标准化,发挥好这部分先发地区的带动作用,逐步在邻近地区实施旅游节庆标准化。另一方面,把旅游节庆先发地区的成功经验进行提炼,形成更高层级的旅游节庆标准贯彻实施。

3、注重节庆当地社区和居民的参与。

由于旅游节庆的吸引特点就在于其参与性,如果没有地方社区与居民的参与,就没有形成节庆的基础,更谈不上吸引游客。为达到使当地社区和居民积极参与节庆,可以在旅游节庆标准制定之前,对旅游地社区和居民进行深入的调查, 认真听取和衡量他们对于旅游节庆举办的疑问,采纳他们的建议;标准的实施过程同样离不开当地居民的广泛参与,在标准化的普及方面应该使制定的标准能够调动旅游地居民的积极性, 获得当地社区居民的普遍认同和支持。

摘要:本文分析了旅游节庆标准化的背景及其必要性和意义, 并在旅游节庆的策划流程、节庆管理与监督、卫生与安全、质量评估方面提出旅游节庆标准化内容。

关键词:旅游节庆,标准化,可操作性

参考文献

[1]何力, 李泽华.走向世界的中国旅游标准化工作[J].中国标准化, 2003, (7) .

[2]伍鹏.完善旅游立法健全旅游法制——我国旅游立法研究综述[J].思想战线, 2002, (2) .

[3]冯卫.服务分类标准化——服务业现代化管理的基础[J].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 2001, (9) .

旅游景区标准化建设 篇11

西藏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承担的“雅鲁藏布大峡谷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先后受到国务院质量工作考核组、自治区质量和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自治区质监局、林芝市质监局相关领导的高度评价。2014年11月20日,该项目以94.5的高分顺利通过评审组验收,成为西藏首家也是唯一一家“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景区”。

评审考核组副组长西藏自治区质监局副局长刘红春表示:“雅鲁藏布大峡谷作为西藏旅游的一张名片,率先开展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的试点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它所能发挥的示范效益和引领作用是不言而喻的,随着西藏旅游脚步的加快,它的影响力是与日俱增的。希望通过大峡谷标准化试点项目的成功开展,带动其它景点也开展相应的工作,进而促进全自治区旅游业标准化工作的开展。”

西藏旅游股份有限公司质量管理部总监郭沂锟表示:西藏旅游股份有限公司视客户责任为已任,创建质量管理部也是以提升游客满意度为目标。此次以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为契机,公司标准化工作全面展开,将为游客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力争成为全区乃至全国旅游服务行业的典范。

江西省旅游标准化现状及实践研究 篇12

江西省旅游业标准化试点现状

我国旅游业标准化起步于1987年, 是服务行业最早开展标准化的领域之一。江西省旅游业积极响应国家旅游局的号召, 推进旅游标准化试点工作。2010年江西婺源县被列为国家首批旅游标准示范县, 且已经于2011年12月成功通过“国家旅游标准化”考核评估专家组的评估验收, 成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县”;江西星子县被列为国家第二批旅游标准化试点县, 国家旅游局于2014年对旅游标准化试点成果予以验收。江西省已开展旅游标准化工作的景点景区详见表1。

表1中详细地展示了江西省自2009年开展旅游标准化工作至今, 参与了旅游标准化工作的景区 (点) , 并且部分景区 (点) 已经通过了试点验收。景点通过旅游服务标准的制定和实施, 实现旅游服务质量目标化、旅游服务方法规范化、旅游服务过程程序化, 从而达到提高旅游服务水平的目的。

江西省开展旅游标准化工作以来, 旅游经济及游客满意度等都有明显提高:瑞金叶坪革命旧址群开展旅游标准化试点前年游客量为101.2万人, 旅游总收入为2.92亿元, 试点后同比分别增长30.9%和33.9%, 游客满意度达到99%以上;井冈山红色旅游标准化试点项目2013年旅游经济收入68.05亿元, 比试点前的2010年增长104%;旅游人次898.68万, 比试点前的2010年增长98%;游客满意度2013年、2014年连续两年在江西省重点景区游客满意度调查综合指数排名第一, 旅游投诉同比下降37.5%。以上数据说明标准化对提升旅游经济和社会和谐发挥的积极作用。

江西省旅游标准化工作存在的问题

江西省开展国家级旅游标准化试点工作, 对于做大做强旅游业具有积极的助推作用。通过多年的努力, 江西省旅游标准化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 仍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

1. 标准制定过程不够科学

旅游企业对标准化工作的认知不全面, 多数旅游企业标准制定的时候未着眼于企业实际需求。制定标准的流程也未完全尊重可实施的原则。制定旅游服务标准的目的是为了执行, 缺乏广泛企业和一线员工参与所制定出来的标准易出现执行难的问题。

标准应是源于实践, 用于实践, 指导实践, 俗话说就是“写你所做、做你所写”。标准只有自下而上、全员参与, 才能科学、客观, 才能真正应用于实际操作。而且, 不适宜行业与市场发展的旅游服务标准不仅不能推动旅游业发展反而会束缚其发展。

2. 缺乏完善的旅游标准体系

各旅游标准化试点单位开展旅游标准化工作, 都是各自为政, 闭门造车, 缺乏行业产业链的纵向沟通。未实现由点到面的全面标准化改造。星级景区、星级饭店和较大规模的旅行社、交通、餐饮等旅游企业虽然均有一定数量的管理规章制度, 但是没有形成一个链条式的、完整的服务标准体系。

3.标准实施监督不够

标准实施后的监督是标准化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 对标准实施进行监督是保证各级标准贯彻执行的一项重要措施, 其重要性甚至超过了标准制定本身。

但是, 旅游服务类的标准多为推荐性标准, 旅游企业实施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的主动性仍不够, 而行业主管部门对旅游服务标准的宣贯亦缺乏。标准实施后的监督更是无相关主管部门监督, 完全依靠企业自觉、主动地实施标准。

4.旅游标准化人才缺失

市场竞争是优良服务之争, 而优良的服务和产品都是人创造出来的。旅游企业开展标准化工作, 多为被动状态, 原因有两条:一是对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视之为形式工作;二是旅游行业和旅游企业内部都缺乏旅游标准化人才。其实, 归根结底还是旅游标准化人才的缺失。因为缺失人才, 才会认识不到旅游标准化的重要性。

第一, 标准的制定阶段。制定先进而实用的标准需要一线员工的参与, 自觉融入和总结最先进的工作和服务经验, 反映游客意见与需求。这需要企业员工具有旅游标准化知识才能完成。

第二, 标准实施阶段。各岗位员工实施本部门责任标准之前需要有企业标准化专业人才对员工进行培训, 指导如何开始实施标准及实施每一个标准的关键点, 指导员工在实施标准的同时做好各项标准实施的记录, 以便出现问题后能找到是哪个环节的差错所导致。

第三, 标准实施后监督阶段。标准实施监督分为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 内部监督需要旅游企业内部有旅游标准化专业人才, 这些人能够深入的结合本企业实际和标准化专业知识监督企业标准的实施情况及效果, 及时纠正和反馈标准的实施意见, 调整标准的实施方向;外部监督需要行业主管部门或标准化专业机构从标准化专业的角度指导标准实施的全面性, 督促企业实施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 指导企业制定和完善相关的企业标准, 从整个行业的角度来把握标准实施方向和效果。

江西省旅游标准化工作对策分析

为了利用好标准化规范旅游活动秩序、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带来旅游经济效益, 助推江西省旅游强省的事业发展, 应在看清旅游标准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之后, 积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改进:

1.规范旅游企业标准化工作模式

旅游企业标准化工作是旅游标准化工作的细胞, 只有每一个企业认识到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性, 而且通过标准化工作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及创新发展, 才能实现江西省旅游标准化工作的战略意义。而旅游标准化工作要带来经济效益, 必须保证所制定的标准是符合市场需求的。为此, 旅游企业应按以下3步来开展旅游标准化工作:

第一步:服务标准化战略——识别需求的能力。服务标准的水平决定服务质量的高低, 制定好的旅游服务标准是开展旅游标准化工作的第一步, 服务标准水平的这根线不该由政府主导确定, 而应由顾客或市场来确定。开展旅游企业标准化工作, 首先需要给企业把脉, 细致深入地考察企业的每一个服务和工作环节, 广泛调查游客需求、分析游客满意度数据。然后, 通过数据分析判断出旅游企业哪些工作或服务环节是需要用标准来提升和规范的。把游客作为关注的焦点, 围绕游客需求制定计划和标准, 才会产生好的效果, 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第二步:综合标准化战略——需求制造出来的能力。通过第一步对企业标准需求的把脉后, 就是根据需求制定出能满足需求的一系列标准。标准的制定原则是确保企业能创造出更令顾客满意的服务。即所精心制定出的标准, 可以提高企业产品或服务的质量, 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第三步:标准化平台战略——质量好、成本低、变化快的能力。旅游企业标准化工作是一个长期的循环性工作, 因为市场是变化的, 企业需要根据市场的变化随时反映最新的游客需求。为此, 需要旅游企业搭建标准化战略平台, 循环开展企业标准化工作, 使企业具备应对市场变化的应变能力, 形成企业长盛不衰的动态适应能力。

2.完善旅游服务标准体系

一个个孤立的服务标准很难发挥作用, 标准只有形成体系才能产生效果。服务目标的实现需要靠许多方面或部门的协作, 而所有参与协作的部门或岗位的工作目标都应该按照服务标准的最终要求, 提出必须做什么, 做到什么程度的规定, 这就是围绕服务标准的配套标准。以服务标准为核心, 包含保证服务标准实施所必须的配套标准, 共同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旅游服务标准体系。详见图1。

旅游服务标准体系的构建可依据但不能完全被GB/T24421-2009《服务业组织标准化工作指南》和LB/T 023-2013《旅游企业标准体系指南》的框架所束缚, 每一个企业的旅游标准体系都应有共性的方面, 如环境保护、投诉处理、顾客满意等。同时, 也应兼顾个性化标准的制定, 如景德镇古窑景区就应制定《瓷乐表演服务规范》《传统瓷器制作展示服务规范》, 井冈山旅游景区就应制定《红色旅游教育服务规范》等。

3. 建立立体监管模式, 提升标准实施质量

为了防止已制定的先进标准不被束之高阁, 应制定健全的标准实施监管制度。

一是企业内部的自我监督。企业内部的监督自查是标准实施监督检查的重要环节。应从制度上制定奖励措施, 积极推进企业内部标准实施, 如《实施标准先进个人奖励办法》。将标准实施与员工绩效工资适当挂钩, 调动企业员工开展标准实施与实施监督的积极性。

二是上级归口部门的外部监督。依据监督分类, 各有关归口部门分工协作, 监督所管辖的旅游企业实施标准的情况, 对于标准化工作积极主动的旅游企业可以做出全行业的表扬通报, 并给予一定的政策奖励;对于标准化工作懈怠的旅游企业, 可以通报限时整改, 若拒不整改的, 建议依靠媒体的力量, 让游客或市场倒逼旅游企业开展旅游标准化工作, 从而提高整个旅游行业开展旅游标准化工作的数量与质量。

4. 旅游标准化人才的培养

旅游标准化人才的需求是多层次的, 最为关键和迫切的应该是两类人才:旅游企业标准化人才和标准化专业人才。

第一, 培养旅游企业标准化人才。标准化工作是一项基础性工作, 不是要将标准化人员从企业的一线服务岗位、管理岗位、市场营销岗位中剥离出来, 而是把标准化思想渗透到企业的各项工作中去, 让员工能自觉地把标准化原理和方法同自己所从事的服务工作和经营管理业务紧密结合起来, 在潜移默化中把企业的标准化基础打好。为此, 培养企业的旅游标准化人才不应局限于少数专职人员, 而要面向所有的一线服务人员、中层管理人员, 使这些服务人员不仅懂得旅游标准化是什么, 而且能够参与制定或修订相关标准。

第二, 培养标准化专业人才。这类人才主要分布于标准化研究院、各类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标准化协会、标准化管理机构等, 他们的业务专长是标准化, 他们是旅游标准化工作的行业骨干力量, 他们能够指导旅游企业培养员工的标准化意识。

旅游标准化人才教育应通过两种方式:在校教育和在职教育。前者指在高校“旅游管理”的相关专业开设《旅游标准化基础知识》的课程, 培养青年学生的标准化意识。后者指针对在职员工开展标准化知识培训, 因有实际的任职岗位, 可以做更为具体的培训, 如怎样实施服务标准, 引导一线员工思考如何改进服务标准等等。

摘要:本文肯定了江西省开展旅游标准化工作带来成效的同时, 也剖析了江西省开展旅游标准化工作的不足之处, 提出开展旅游标准化工作应更多关注游客需求, 以市场为导向制定先进而实用的旅游服务标准。同时, 踏实完成旅游标准化工作的标准实施与监督, 重视旅游标准化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江西省,旅游标准化,对策

参考文献

上一篇:商品安全下一篇:测试控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