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创造和实践

2024-05-29

任务创造和实践(共11篇)

任务创造和实践 篇1

任务型教学是一种更加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 它能根据学生不同的实际情况进行不同的目标设置, 采取不同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特别是对于小学英语来说, 其并不像语文数学那样需要比较系统性的学习, 而是可以分成各个不同的组成部分, 例如单词、听力、阅读、写作等, 这些部分学生会有做得比较好的, 也会有做得不够好的, 这就需要老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 扬长补短来进行教学。任务型教学有一定的理论作为支撑, 并且也有一定的实践基础, 值得广大小学英语老师的重视并积极运用。

一、有关任务型教学理论内涵的理解

1.任务型教学的内涵。任务型教学的英文名称为Task based learning, 顾名思义, 是指在教学中紧紧围绕“任务”这个中心, 以学习的任务为学生短期的或者长期的学习目标, 并把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当作老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过程的一种教学模式。任务型教学也强调教学目标的设置、教学过程的形式设计以及教学的内容的确定, 也就是任务型教学也并不是仅仅依靠“任务”来达到教学的目的, 而是还要运用其他的一些方法作为补充, 来完成教学与学习任务。

2.任务型教学的原则。

(1) 真实性原则。任务型教学的真实性原则是指从任务的设置、完成的过程以及要达到的效果, 都是依靠生活中的真实条件, 并且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水平出发的, 并不是只凭老师个人或者一些文件方针来制定教学任务与目标。这样就更加有利于学生提高自己英语的短缺部分, 做到均衡发展。

(2) 可操作性原则。任务型教学是要切切实实地可以操作、实行的, 并不是一些纯粹的口头式理论, 或者无法实行的任务目标。并且在实行操作之前, 就要设计好各个操作环节, 力求简明、目标明确, 避免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3) 趣味性原则。进行任务型教学首先就要明确好所教学的对象, 这里面对的是小学生, 他们一般都具有天真活泼、好动的特点, 那么在设置任务的过程中要就充分考虑到这个因素, 使完成任务的形式更加生动有趣, 这样才会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 从小培养他们的英语学习兴趣, 这对学生今后的发展也有重要的意义。

(4) 实用性原则。任务型教学可以说是一种比较“务实”的教学形式, 也就是它注重的是内容与过程, 而不是它的形式与效果, 只要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学到了知识, 也许不会立刻体现出来, 但是在潜移默化中, 学生的英语水平会逐渐提高, 并且全面发展。

3.任务型教学的类型。根据不同的因素划分, 任务型教学可以有不同的分类。而从日常的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学任务的设计来看, 可以分为以下四种类型:指令类任务, 猜猜类任务, 调查类任务以及巩固类任务。这些任务型教学的分类, 可以更直接地体现出老师根据不同的教学任务、内容选择合适的方法, 在课堂上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培养他们的英语听、说、写的能力。

二、小学英语任务型教学的实践探索

1.首先要充分认识到任务型教学的重要意义。对于任务型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与实践, 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充分认识到任务型教学的重要意义, 老师只有积极认识到了其重要的意义, 才会在教学中有意识、有目的地运用, 从而发挥任务型教学的作用。

2.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置教学的任务。前面已经说到过了任务型教学的核心是“任务”, 整个过程是要围绕这个核心来进行的, 那么对于“任务”的设置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在设置教学任务的过程中, 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 要不就很容易违背任务型教学的一些基本原则, 达不到预定的教学效果。例如, 让小学生进行一次任务为“圣诞节”的主题探究, 在制定这个任务的时候, 就要考虑到小学生是否能充分了解这些知识内容, 有没有超纲等等。要不如果不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 如果是大大地超过了学生的实际英语能力水平, 那么就很容易打击学生的英语学习信心, 对今后的英语学习也会产生不良的影响。

3 . 在实行任务型教学的过程中, 要注重教学形式的创新。小学英语的教学应该是比较活泼愉悦的, 并且这也是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要求, 所决定的应有的小学课堂教学氛围。只有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 才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提高他们的英语学习兴趣, 也只有这样, 才会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老师在引导学生完成一个个教学任务的同时, 一定要注重教学形式的创新, 这也是新课改下的小学教学的基本要求。例如可以进行一些英语认为型小游戏, 有目的性地观看一段英语视频、听一些英文歌曲等等。

4.在任务型教学中老师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 及时了解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其实任务型教学不仅仅是局限于课堂教学, 在课外课后也可以对学生设置一些学习任务来共同探究。那么在这个过程中, 师生间的沟通就非常重要了, 小学生一般都有依赖心理, 只有做到及时了解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 才更好地对学生的过程进行分析, 指出其优缺点等, 以期下次改正。

参考文献

[1]谭绵胜.小学英语任务型教学理论与实践[J].河池学院学报 (综合版) .2005 (S1) .

[2]许翩翩.浅谈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的利与弊[J].科教文汇 (下旬刊) .2009 (09) .

[3]王哲, 刘兰.任务型教学在英语写作课中的应用[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 (03) .

任务创造和实践 篇2

发布时间:2007-1-20 19:40:19 信息来源: 作 者: 浏览次数:1630 【大 中 小】

剪纸活动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实践研究

常熟市张桥中心小学课题组 执笔:陶芙蓉

引言:《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在充分发掘学校课程资源的同时,要研究和分析地方和社区的背景和条件,充分挖掘地方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文化状况、民族文化传统等方面的课程资源,体现课程资源的地方性特色。

一、课题研究背景

1、严峻的形势

剪纸,是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辉煌的历史曾经灿若星辰,令多少人叹为观止。但是,在时代的变迁中,由于人们观念的转变,它几经沉浮,几经沧桑,终于在如今这个“时髦文化”异军突起的年代,蒙上了厚厚的岁月的尘埃。我们何以能让如此优秀的传统文化在这样的先进、文明的社会中得以流失,保持沉默呢? 因此,必须让新一代的少年儿童去关注它,去了解它,最重要的继承它。

2、课改的趋势

《艺术课程标准解读》在<艺术与文化>一节中指出:“在课程中,一方面增加本民族文化的内容与内涵,使学生通过对民族艺术的学习„„懂得尊重地方民族文化传统,学会感受各民族艺术的风格和丰富文化内涵,增强对民族文化的了解和热爱„„”同时,它还是小学艺术、美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综合性的课程建设应该以自己的民族艺术文化作为基石,这将会对弘扬民族艺术文化发挥重要的作用。

3、学校的需要

作为一所普通的农村中心小学,如何立足本地本校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及体现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要求?一直是我们关注的问题。剪纸,在美术方面,我们选择了剪纸作为突破口,主要原因有几个:

1、剪纸材料简单,方法易学,门槛低,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能满足农村孩子学习艺术的愿望,有助于学生个性和良好素质的形成,从而陶冶学生情操。

2、它集审美与创造于一身,充分体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祝福和向往。我们认为挖掘剪纸这一民间艺术蕴含着的丰富资源,不仅能丰富补充艺术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艺术学习兴趣,更能促进学生艺术能力与人文素养的整合发展。

3、我校通过几年兴趣小组活动的开展,积累了一些经验,并在设施、师资上都有一定的条件,为课题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基于上述原因,2002年末,在常熟市教育局教科室的指导下,我校开始为更科学、更规范的开展剪纸教学构建本课题方案。2003年6月正式成为了苏州市十五重点课题。

二、课题概念的界定

1、传统文化的教育——传统文化充满着一个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它是一个民族的精神之根,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活力之源。因此,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能开启学生的心智,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并培养学生深刻的民族自豪感。

2、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综合性的活动把单一的绘画技能培养转化为多技能,多层次的知识的培养,旨在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3、综合实践课程:是一门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以学生自主选择的、直接体验的、研究探索的学习为课程基本方式,以贴近学生现实的生活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践的主题为课程基本内容,以学生个性养成为课程基本任务的非学科性课程。”

4、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以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采取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的一类新型课程。本课题所指的综合实践活动主要体现的是学生利用剪纸这个优秀传统文化来同语文、音乐、美术等课程进行的整合的综合运用。

5、综合实践活动能力:是指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课题研究的依据

1、保护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中国是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的国家,各种语言,口头文学,风俗习惯,民族民间的音乐、舞蹈、礼仪、手工艺等等,大多随着岁月的变迁,有的已萎靡不振,有的已濒临灭绝。当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启动关于拯救和保护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列工程时,中国的非物质文化终于看到了曙光。因此,我校与时俱进,积极行动起来,以“剪纸”为题材开展综合性的活动。

2、人文课程论。《艺术课程标准》是以培养学生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整合发展为总目标的,是在多学科综合的艺术教育活动中,通过艺术与生活,艺术与情感,艺术与文化,艺术于与科学的连接,达到学生艺术能力、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的逐步形和提高。课标明确指出,艺术课程就是一种人文课程,就是要运用艺术感人的形式和丰富的内容,培养学生的情感和精神追求。

3、多元智能理论。根据美国哈佛心理学家加德纳教授的多元智力学说,认为智力并不是一个容易“被测量”的东西,目前所能够测量的东西仅仅是语言和数学逻辑。由此,他提出了智力多元论的观点,认为每个人都在不同程度上拥有九种基本智力,其余的七种智力均能在艺术学习中获得发展。

4、《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为保障和促进课程对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它为构建本校的艺术教学特色提供了政策依据。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一)研究的目标

1、凸现美术教育的价值与理念

(1)通过剪纸活动的开展,来培养学生对祖国民间艺术的热爱,健全学生的审美观念,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在活动中培养具有剪纸特长的小能手,提高创造能力,使其获得成功,增强信心,进而将向上的动力迁移到其它学科的学习上,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2)运用剪纸工具与材料简单,制作方便,语言特殊(以镂空为主),并以撕、剪、刻与折、叠、拼、染等不同媒材与手法的接触,使学生产生好奇心与新鲜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剪纸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水平。

2、进行剪纸艺术的传承和交流

著名音乐教育家、从事“人类四大高级感官论”赵宋光先生强调:近代的艺术教育,当务之急就是调整手段、知识技能与遗产精品、人文内涵的相互关系,把屏障改位媒介,把每项知识点与技能的教学过程改造成体验遗产精品内涵的一条条通道。赵先生希望学生能通过多种感官的参与,来认识、理解、运用剪纸这个中国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从而达到达到对剪纸的继承、传播与创新的目标。

3、提高教师教科研的水平

通过研究、探索剪纸活动开展的有效途径,组织、评价方法,基本规律,产生一定数量的理论成果,增强教师的教科研水平,提高教师开发、利用当地文化资源的能力。

5、实施学校的素质教育

通过本课题的组织实施,营造全校师生的综合实践活动意识和研究氛围,全面推进学校素质教育。

(二)研究的内容

由于本课题的研究带有探索性,我们从学校科研、教师能力水平等实际出发,将主要就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研究,以期突出重点,初步达到课题研究的目标。

1、在剪纸活动中开发和利用校内外文化资源,初步形成校本课程的研究。

2、我们生活周围蕴含着丰富我文化资源,无论是校内的文明风尚,环境建设,信息网络,还是校外社区资源,地方资源等都以显性或隐性的方式存在着。运用剪纸来开发这些资源无疑是教育学生,体验生活的活教材。运用学生身边的典型素材与现象教育学生,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易形成特色鲜明的学校校本课程资源。努力形成一套学生易于掌握又喜爱的剪纸知识、技能的教学材料。

3、剪纸活动开展的组织形式,有效途径、方法,基本规律及特点的研究。

4、探索在剪纸活动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创造能力的教育教学策略和评价机制,以争取研究理论水平的提高和研究机制的完善。

5、进一步继承和发扬剪纸这刚优秀的民间艺术。

五、课题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一)课题研究的对象

1、学科:剪纸兴趣小组及美术课

2、教师:以龚立新老师为主的全体美术教师

3、学生:全校小学学生(以中年级学生为主)

(二)课题研究的方法

调查法、经验总结法、问卷法

六、课题研究的原则

实践性原则

自主性原则

愉悦性原则

创新性原则

开放性原则

人文性原则

七、课题研究的主要步骤(一)形成共识,实施素质教育,打造艺术教学品牌

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善的教育。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它对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意义重大。艺术教学是实施审美教育的主渠道,利用我校已有的条件、基础,开展适合于学生的艺术教学活动可能,有助于学生的发展与学校艺术特色教学品牌的打造。

1、组织健全,运行有效

本课题一经确立,我校即在组织、运行制度上实施有效措施,规范操作。课题组由杨世明校长亲自担任课题总负责人,分管副校长、教科室主任作为课题研究指导的中坚力量,市美术教学能手任组长,全校艺术专职教师和美术、音乐兼职教师共同参与其中;课外成立了少先队组织“剪纸艺术院”;落实了奖励措施;组建了张小剪纸教学网。

2、学习现代新理念,推动研究进程

如何革除传统剪纸教学中的弊端,提高现代小学剪纸课堂教学的含金量?一直是我们关注的话题之一。全组人员认真学习了《艺术课程标准》《美术课程标准》,以及现教育新理念,转变观念,寻求理论支撑,引导课题实验,推动研究进程。

3、分层次培训,提高师资水平

学校课程实施的主体是教师,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发展。提高师资教学水平及知识,是本课题顺利得以实施的基本条件。面对我校美术教师对剪纸的钻研,我们创设条件让其外出学习。回来后再组织教师集中学习。(二)在实践中,探索剪纸教学的有效途径

实践出真知。我们以行动研究的方式来探寻小学剪纸教学的有效途径,并对几个关键性问题作了深入的调查、研究与探索:

1、学生对剪纸艺术有多少了解?

课题实验开展之始有必要对学生的学习背景,知识面作一番了解,以便今后能作好对比。为此,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法。通过对200份反馈数据的统计显示:有15%的学生对剪纸稍有了解,有62%的学生是在学校里了解的,有58%的学生和家长对学习剪纸表示欢迎与支持,有91.5%的同学希望剪纸艺术能发扬下去。这说明我们当地学生对民间的剪纸艺术了解的并不多,更谈不上喜欢或是能成为自己的特长。但希望它能在现代社会中延继下去是绝大多数人的共同心声,而且延续的主要场所仍然有懒于学校。

2、小学生剪纸具有哪些特点? 搞清楚这个问题,有助于把握本课题实施的研究方向,找到问题的关键。我就这个问题与中国剪纸学会会员、山西分会理事郑洪娥进行了交流,她说:“这方面涉及到怎样来培养和评价小学生剪纸?三言两语很难说清,我认为好的学生剪纸作品,除了要很好的掌握剪纸语言(直线条、锯齿形、夸张变形等)外,要有丰富的想象力。”我根据教学实践也进行了一些总结:构图自由灵活;题材丰富,富有想象力;造型生动夸张;用色鲜明,传情达意。

3、怎样来实施有效的小学剪纸教学?

①关注学生的情感参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由于学生与民间剪纸爱好者之间在学习的背景、组织与兴趣上有着很大的不同,再加以剪纸的技术性强、实践性高,往往使人忽视了对学生情感需要的关注,而教学一旦离开了人的情感参与,艺术也会让人索然无味,最终对学习失去兴趣。

②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传统的剪纸教学比较注重教师的教,课堂以教师为中心,以临摹示范的注入式为主要手段,以剪像为评价标准,学生学习被动,创新思维得不到有效地开发培养。为此,新课改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③创新教法,寓教于乐。小学生好奇心强,玩性大,有意注意的时间又很短暂,沉闷不变的课堂只会令他们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如遇比较平淡的教学内容时,就要在教学的形式上求变,从实际出发创设情境,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保持对学习的兴趣,不感到苦,真正由“苦学”变为“乐学”。

4、构建怎样的剪纸课堂教学流程?

根据实践,我们把它分为:观察——鉴赏——创作——评价——拓展五个环节。

观察是学生感知客观世界,获取表象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进入鉴赏阶段的桥梁。鉴赏,往往是感性与理性的结合,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关键。创作,是衡量学生审美能力的显性依据之一,此环节应重视学生创新思维、创新精神的培养。评价,要多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的审美理解得到外显,以便教师把握时机更好的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拓展,主要是强调剪纸与生活,与其它学科的相互渗透,组织开展更深入的探究活动。

5、开发怎样的剪纸校本课程?

随着我们对校本课程不断深入的研究与理解,在充分考虑了它的适应性、本土化的基础上,终于编著成了张小剪纸校本教材,它的主要特点是:①静态与动态相结合。考虑到由于学校校本教材一旦编著完成,就要制版发行,一般不再进行修改,缺少灵活性和互动性,我们把它看作是静态的教材。为了克服它的缺陷,我们配合发行了校刊《巧巧手剪纸报》,通过互动性强的专栏,来发表学生的每课习作与心得,实现教材与学生更为密切地交流。②校本教材以校为本。我们充分考虑到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立足于本校实际,内容全部选自我们学校的人与事,它具有非常浓烈的张小特点,呈现出与众不同的校园文化特色。③内容编排分层次。校本教材是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指引的。因此,不仅形式上采用了学生可亲的语言,内容上也适合不同年龄学生使用,或同一年级不同层次的学生使用,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实现分层教学。

(三)向多学科渗透,提高影响力

剪纸艺术蕴含着丰富的资源,可与多门学科相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扩大影响。如陶芙蓉老师执教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剪纸艺术代代传》,让学生直面民间老艺人看到传统文化流失的担忧,时下我校老师推动剪纸艺术传承而做的努力,和新一代少年儿童的学习愿望。这三代人与剪纸艺术之间的联系,给了同学们一次内心深深的震撼,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又如根据本课题教学案例而改编的校园小锡剧《童心巧手》也顺利上演,可谓别具一格。再如,利用现代网络技术,组建专题教学网站,开展多种形式的欣赏、探究、交流活动,既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又提高了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八、研究成果

开展课题研究以来,我们以美育为目标,以剪纸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踏踏实实的工作,不断的探索总结,迈出了艺术科研教学的一步,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成果:

1、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得到的很大的

剪纸是一个充满着智慧的创造活动,不仅要求学生要动手、动眼,更要动脑,它让学生体验到了艺术创作的全过程,明了了收集素材、构思、构图、设计、创作、裱贴等环节。对常规的撕、剪、贴、染、折等艺术表现手法得心应手。又在其中感受到了传统风俗文化与艺术的联结,有效的提高了艺术综合能力。学生面对我国民间艺术抢救工程第二大重点项目的剪纸艺术已不再变得陌生,甚至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创作出了许多优秀的习作,形成了许多学生剪纸版面,部分学生更是脱颖而出,挖掘出艺术潜能,创作出剪纸佳作。从2003年始至今,学生作品在市级及以上发表获奖的有62人次。

2、剪纸教学声名远播

由于扎实有效地开展剪纸教学研究活动,许多单位主动与我们联系,要求我们参与各类展示或表演,至今已成功举行了10次市级及以上的剪纸现场表演与展出,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应。就连外教来我校参观时,也不住称赞我们的学生手儿巧,有的外教还向我们借用一些学生作品来开展具有中国特色的课程。在这个其间更有市电视台(《零距离》《今日传播》《常熟新闻》)、电台(《小伙伴》)、报刊(《常熟日报》《双休特刊》《教育特刊》)等媒体进行过14次的宣传报道,其中一期还被编入《天下常熟》。2005年7、8月还分别与团市委、方塔街社区举行校外合作教学活动也成功举行,使我校在课题研究成果的推广上进行了成功的尝试。

3、提升学校形象,教师自身成长

作为少先队特色活动窗口的――剪纸艺术院于2004年得到苏州市团市委的肯定,命名为“苏州市少先队红领巾特色大队”。我校的艺术特色教育经过这几年的发展,也逐步脱颖而出,在本市具有一定的影响力。龚立新老师成为了常熟市民间文艺工作协会会员,并通过了江苏省民文协会的审核。构筑的5个主题特色网站《张小剪纸网》《艺术教学网》《立新民间艺术网》《十二生肖》和3个网络课件分获市一二三等奖,并加入 “常熟市教育信息网”教学资源库;3个FLASH课件获省、市优秀教育课件二三等奖;综合实践活动方案与录像课获市三等奖。

4、总结经验,规范管理

在实施剪纸教学研究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我们分类整理,编著了《张小剪纸校本课程》、《校本课程课例》、《剪纸教辅用书》,校刊《巧巧手学剪纸报》配合校本课程也顺利出刊,现已将规模扩大成为《小小艺术家报》,内容涉及美术、音乐、书法等,从中也带动了这些科目的健康发展,推动了我校的艺术教学工作与课改进程。其中第一期还被入选《少先队小干部》杂志。《巧巧手学剪纸――张小校本教材》在全市校本教材评比中获二等奖。除此之外,还编制了《四(1)班剪纸专辑》、《学生优秀剪纸作品集》和《龚立新剪纸作品集》等,这些都推动了我校艺术教学向前发展。2005年4月我校成功举办了本课题的中期汇报,出刊了中期专辑,得到了与会领导、同行们的肯定与指点。

九、成果分析

1、提升了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

曾记得有位学者做过这样 一个调查:人们在名画前逗留的时间有多长?结果的数据是令人 沮丧的,面对匆匆而过的人们缺失审美素养的现象,他发出了深情的呼唤。而在我们教育领域至今仍很难摆脱高考指挥棒的阴影,重知轻能的倾向还没有得到根本扭转。我们为贯彻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思想,开展剪纸教学正好可以弥补这些不足。现如今,校园中的墙面、橱窗、楼道都能见到各种剪纸作品,班级中的艺术角更是成为了同学们一展身手的好地方。同学们不仅对它习以为常,有的还培养起了兴趣,形成了特长,学生的艺术素养得到了潜移默化地培养。

2、提高了教师科研能力与专业水平小学剪纸教学活动如何开展?有哪些方法能提高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如何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好网络资源?怎样开发适合学生,立足学校的校本课程?怎样整合好综合实践活动课?„„这些都是有待于我们老师去解决的实际问题。全课题组成员一方面通过自学理论来给自己先脑,另一方面通过不断的研讨、磨课、商讨总结,在实践中摸索前进,终于找到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也因此在一些竞赛中获得了奖,这在无形中提高了教师科研能力与专业水平。龚立新老师还受到江苏卫视与常熟电视台的邀请参加才艺展示。

3、促进学校特色发展

朱永新在《新教育之梦》中提 到“理想的学校,应该是一所有特色的学校。”“一所学校建立特色是非常重要的,特色教育往往是转变学校形象的一个突破口。” 因此,倡导学校办出学校特色,形成具有个性的,有一定优势的学校,从而成为该校的品牌。我们遵循“学校特色”到“特色学校”到“品牌学校”的发展轨迹,努力使其能有所突破。经过几年的积淀,剪纸教学特色优势逐步显现,多次受邀参与或举行展出或表演活动。如今,剪纸教学已成为了我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十、实验结论

剪纸教学符合学生学习心理,能从本地本校学生实际出发,尊重客观现实,适合农村小学开展艺术课改工作,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爱好,从中带动学生整体艺术素养的提升,提高了艺术品味和创造能力。

剪纸教学一方面使面临发展形势严峻的民间艺术得以传承,另一方面也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注入了文化底蕴,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课题组教师的科研素养和教学水平,提升了学校形象,起到了学生、教师、学校的共同发展。使通过剪纸来实现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迁移成为可能,为学生的一生成长打好基础。

十一、研究后的思考

1、组织好校本教材的实施,加强实施后的反馈情况总结,不断完善该教材,缩小与他校的差距。

2、在实验中获得的成功经验向其它班级、学校辐射、推广,争争带动区域内艺术课改进程,进一步扩大影响,让艺术来点缀更多孩子的生活,成为他们快乐的交流形式。

十二、参考文献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郭元祥著,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任务创造和实践 篇3

第二个要提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在这里我要讲的通过创新设计能力来引领创新驱动,这方面强调的还不太够,同时提升我们中国制造的附加值,加快向创新强国转变,来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率,推动绿色减排,科学智能和可持续发展,我们先看看面临的挑战与机会,经过30多年的高速增长,工业产品产销已经居世界前位,工业是全球第二大的经济体,我们创新也大幅增加,科技能力明显提升,除了前面同志提到的,大家都说的代表性成就以外,可以说我国的重要领域,设计研发跟技术集成能力已经到了世界先进行列。

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的看到,我国的创新能力依然比较薄弱,还不能说是一个创造强国,不仅是科技原创和创新技术比较少,而且中国首创的技术体系,经营模式也很少,多数企业处在产业链的低终端,产品和服务的附加值都很低,我们的经济增长主要存在依靠投资驱动跟能力资本的优势,但是随着要素成本的上升,我们将面临发达国家从高端制造到发展中国家的双重挑战,在近几年的情况特别多,我们还要面到我国的人均资源储量是低于其他国家水平的,过去的粗放型的发展付出了资源代价,我国资源对外的依存度逐年上升,现在石油资源对外依存度已经超过56%,生态环境难以为继,我们也必须看到当今世界科技日新月异,特别是能源,先进材料,全球的经济衰退跟艰难的复苏过程也必然会加快创新和变革的进程,未来十年是我国发展方式转型,产业结构升级的关键时期,我们既面临挑战,也面临机遇,提升自主设计能力,促进创新驱动发展,提升中国制造与服务的价值,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提升小康社会的品质,我们都提出了最新的需求和巨大的动力。

下面来看一看创新设计的价值究竟何在?无论是制造简单工具,还是创造智能机器,还是科学研究,我们必须要有设想和计划,其中提出创意设计四项目标,制定计划和规划,来指导实施的过程,从而满足和引领物质和精神的需求,不光是满足,也包括创造和引领。

所以设计是一切创造性实践的先导和准备,本身就是创意和创造,蕴含着对美好未来的梦想的追求,也是人类创造力集成与结合,随着社会的文明进步,价值在不断拓展当中,在石器时代,人类的活动,当时主要是解决生活需求,制造是很粗糙的,可以称之为深层设计,到了新石器时代的晚期之后,由于人类需求不断发展,石器创造也更加多样,在生产工具,建设构造,车辆船舟,生活器皿等等各方面都在发展,在生活当中可以得到见证的,人们也逐步从但愿性设计制作引入到了系统的创造。到了工业时代更是,机器装备,运载工具,电力系统等等更是将应用功能放在首位,促进了生活品质的提高。新石器晚期,陶器的出现基本上是石器史上的飞跃,制造陶器是人们第一次从可塑性物质开始做的,当然不同地域的民族,时代的设计,它在应用功能的同时,都体现了作者的设计理念,审美的情绪和工艺创造存在着不同的文化艺术价值,其文化的内涵和艺术风格,主要取决于设计师的兴趣爱好,他们的技艺和设计的对象跟当时当地的社会文化有关。

设计本身它也有重要的社会价值,由于社会制度、自然环境和经济文化发展使得各地区,各民族各个时期的设计体现着多样的社会价值,比如说古埃及的金字塔,它就体现了当时古埃及社会人群对皇族的崇拜。古希腊雅典的卫城庄严的神雕,也是反映了当时崇尚理性的观念。古罗马技术强调经济性,反映了罗马上层社会的生活方式跟周围欧洲政治宗教文化中心的理念。无论是《周易》当中的重生、民本、尚中、变通的理念,天人合一的自然观,还有老子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生态价值思想等等都可以找到印记和反映。

文艺复兴时代的浪漫主义和古典主义设计的风格,体现了欧洲人文主义的复兴。德国的包豪斯设计学校,主要设计要面向大众,采用新材料,标准化和魔术等方法创造团队精神的合作,他们认为设计是为了公仆,而不是自我表现的艺术家,强调技术与手工艺的统一,倡导技艺结合的设计,反映了工业社会和德国设计制造注重质量的理念。

过去讲工业革命都是讲蒸汽机导致了工业革命,这当然没错,但是不全面,我认为工业革命是由于蒸汽机与工作机械的发明与设计制造应用才构成了工业革命,前面已经有同志提到了。同样的电机,电气电力系统的创新与设计制造应用才使得人类进入了电气化时代,计算机,因特网等等都有创新,但是更重要的是系统集成,设计制造跟广泛的应用,才把人类带入了信息网络时代,这些都无不与现代文明的发展进程,与人类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紧密相关联。

设计有经济与品牌的价值,好的设计可为企业赢得竞争优势带来高额利润,并且提升企业的品牌价值,譬如像1908年福特公司推出了简洁实用便于维修的T型车,大幅度降低成本,1921年销售已经在50%以上,不仅带来了利润,使福特成为了全球汽车的第一品牌。另外的例子,就是耐克,它靠设计研发,行销和全球制造的运动用品公司,它都是委托制造,他们依靠人体功能学,设计研发运动鞋等性能作用,外观色彩时尚的产品,还依靠运动明星的广告效应,最近还请了李娜,刘翔做他的形象代言人,成为了运动第一品牌,曾经占据了世界46%的市场。 再一个就是乔布斯他领导苹果公司设计出的智能终端产品,更是人们所赞叹的。最后一个例子空客与波音,他们就是采用绿色设计理念,大量用先进复合材料改进起动性能,选用先进的机翼设计,还采用数字化的方法跟全球制造等,提升了飞机的安全性,舒适型,他百公里的油耗三升,跟汽车的油耗一样,将成为空客,波音竞争新一代的希望。还具有生态环境的价值,远古时代是这样,但是到了工业时代,生产力快速发展,人口与消费持续增长,特别是开发改造征服自然的发展观念不断增长,人与自然的矛盾日趋尖锐,工业排放,生产生活的废弃物严重污染环境,森林,草地的乱砍伐导致了水土流失,生态失衡。人们开始反思,特别是1962年美国人写了一本书《寂静的春天》,他们标志着企业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伦理。

nlc202309031936

所以创新设计和社会发展的历史可见,还是因为技术的原创突破,没有创意,核心技术不会突破的,同时要设计引领的重大系统集成创新,才能带动产业的革命和社会的发展,我同意设计也包括经营模式,行销模式的创新,这也要引起反思的。展望未来,只有突破重点领域的核心技术,通过创新设计实现系统集成与产业化,才能够创造更美好的生活,建设美丽中国,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的支持。创新设计伴随着人类文明进程,无疑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希望更多的人得到响应。

创新设计今后发展的趋势是什么?首先我们要看看设计的目标始终是赋予产品系统,或者更卓越的功能,更美好的升级改制,创造文化社会文化生态价值,满足社会的需求,我们中国设计也必须要坚持科学理性,开放包容的理念,用创新合作来取代模仿跟踪,创造既是中国的又是世界的设计,顺应并且影响和引领世界设计的潮流,创造更美好的未来。思考设计的历史发展以及知识文明的总体走向,未来的设计将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是绿色,绿色设计,绿色制造,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源头,因为它决定了产品和系统全生命周期的资源能源消耗和排放的总水平,生态环境的保护还有修复问题,不光是保护了,使产品和系统从包装技术,运行使用,从全生命周期当中资源消耗最少,有害排放和废弃物最低的。

第二,智能,先进传感、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得运算能力提升,提升知识信息的数量,使我们进入了大数据时代。现在智能不仅是要设计制造智能的产品和系统设计,还要实现以产品设计,制造过程,运行服务的安全可靠,经济高效,用户满意,生态环境友好为目标的智能化。

第三,全球网络。在新兴网络时代的时期,它已经发展成为全球网络合作多领域,多学科的创新活动,不仅需要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的多学科融合,需要提升人性化,个性化,多样化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协调的总体的水平。所以促进全球多样化文化的合作,交流和包容,促进全球设计资源的共创和分享,推动规模化集中大生产方式向网络、全球分布式的制造发展,将使设计团队,设计方法和业态都会发生新的变革,将形成全球网络设计制造和经济服务融为一体的全新的格局。

第四,个性化与分享,人类社会存在多样的应用需求和文化审美的追求,未来的创新设计,不仅要满足中高端个性化,多样化的要求,这是西方发达国家一直强调的,但是我觉得不全面,还要满足广大普罗大众可分享的基本的、品质可靠的,而且要多样的需求。供应化创造了规模化标准化的大生产方式。21世纪云计算、智能制造,机器人预示着个性化、规模化、全球化,绿色智能设计的制造服务相结合成为未来知识文明社会的生产方式。

第五和谐协调。设计阶段就注重经济、社会、文化,生态价值的提升,我们中国未来的设计既要弘扬中华文明,又要吸取世界各民族的智慧和文化,促进世界多样文化的和谐协调,不仅要满足引领科学理性,绿色低碳的物资消耗消费,还将创造和引领健康多样的精神文化的需求,并为保护修复生态环境,促进人类文明的和谐,促进世界的和平和谐,可持续发展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最后我想说一点关于如何来促进创造设计,创新设计的五个关键要素。

一,要有国家战略,由于设计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提升竞争力的重要价值和作用,所以半个多世纪以来,许多工业化国家都曾经将创新设计作为国家创新战略的重要内涵,相继推出促进创新设计和设计产业发展的政策举措,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成为他们工业竞争力最重要的因素,为了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应对全球竞争合作,实现向创造强国的历史跨越,我们必须要顺应创新设计的规律和时代特点,制定出台促进创新设计发展的国家战略和举措,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体制机制,加快提升我国创新设计的能力和水平。

二,要开放合作。一个全球化时代的创新设计,绝不能闭门造车,必须要面向世界开放合作,在发展弘扬中国设计文化资源的同时,充分吸纳国际的设计,使我们的产品走向世界。应该深化国际交流合作,多渠道,多种形式务实引进国外优秀设计人才和能力,鼓励国内企业聘用国际设计专家和优秀管理人才。

三,创新集成,既要重视原始创意和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更要充分重视吸收和再创新。只有通过原始创意的设计,将关键技术创新和系统集成设计创新结合起来,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工程系统,并且实现产业化,才能引领市场而又不受制于人。要加强发展战略的研究,制定符合国情和时代的设计产业的发展规划路线图,加快以产业为主体,市场为主导紧密结合的资源整合和协调创新机制,促进创新设计与先进制造等新兴产业,创意文化和现代服务产业的结合,实现中国设计制造的跨越发展。

四,人才团队。创新设计要以人为本,我们不仅需要一批学科带头人,还需要技术带头人,还要有优秀的团队,要加强复合型设计人才培养、引进和团队建设,促进不同专长和背景的创新人才,要培养青年人才,还要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培育著名的世界大师,国际化的团队和引领国际设计的风格跟流派。

最后,要促进集聚与网络,创新设计及其产业发展,需要促进人才和产业的区域集聚和全球网络。要积极完善法律政策,财税金融,信息网络,公共技术,知识产权,咨询评估和人才培训服务平台,提升与相关产业的资源共建分享的水平,促进设计产业链的系统协调发展。培育形成各具特色,具有全球竞争优秀的设计人才和产业集聚区,建设若干世界级的创新设计之都,去年我花了大半年的时间分别到广东,深圳、江苏、浙江、山东包括北京、上海、天津等城市就创新设计做了一些调查,同时也做了一些座谈会,看来企业跟政府还是很有积极性的,我们还可以通过网络。希望设计界产业界的同仁和社会各方团结合作,创新协同为人类共同持续繁荣的美好未来,谱写中国设计和中国创造新的篇章。

任务创造和实践 篇4

当前我国高职高专教育方兴未艾。工学结合、以工作任务为导向、项目教学等理念逐步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所接受,而任务引领式的教学模式[1]在专业课的教学之中也得以推广并收到了实效。根据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教授戴士弘先生所倡导的理念,凡是有典型的工作生产过程(存在),就能够设计出相应的典型工作模式,也就能设计出并运用任务引领式教学模式[1]。这一在高职高专专业课教学中被广泛应用的模式,却并未能在基础课的教学中充分展开;我们抑或可以看到其在专业英语诸如旅游英语、护理英语等职场模式教学中的体现[2],而在大学英语的基础教学中,却鲜见其身影。基于这一现状,笔者结合高职高专教学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做了有益的尝试,初探其门道,发现其问题,试论其解决方法。

在大学英语基础教学过程中,任务引领模式理念存在的前提为:凡是有典型的知识产出和学习过程(存在),就能设计出典型的模式。我们把工作任务转化为学习任务,把典型的生产过程转化为典型的学习过程和知识的产出过程,来解决这一实际问题。

2 教学模式(过程)

以大学一年级第一学期英语教学为例。

2.1 贯穿总任务的设计[1]

我们选取了一段视频材料作为贯穿总任务,它包含了英语学习中的所有要素:听、说、读、写、译。听,需要泛听并精听,要求先对全文大意进行把握,即泛听,然后要求听清楚逐字逐句,即精听;写,即将原文记录下来(这里并不是作文能力训练,而是速记、理解能力训练);读,即读懂书写下来的内容(精读的前奏);说,即要求原文复述;译,即需要将所听到的原文译成中文,并进行演讲。

我们选定的是2008年奥巴马当选总统后,体育明星老虎·伍兹在林肯纪念堂举行的庆祝会上的一段讲话,字正腔圆,语速适中,长度为2分钟,生难词汇少、句式简单。

2.2 单元子任务的设计[1]

2.2.1 单元视频材料的选取

选取相对简单、能引起学生兴趣的10~15秒以内的短篇原声视频作为单元子任务的视频材料,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精听能力及速记、翻译能力。

2.2.2 课本内容的使用

课文的选择需针对对学生泛读、精读[3]、语言难点(单词、句法、语法、疑难文义及简单修辞方法)以及习题巩固练习、翻译、作文等能力的培养。

2.3 教学过程探索[1]

(1)教师上课时便布置贯穿总任务[1]:要求学生通过1个学期(15~16周)的小组学习,能够将2分钟的演讲原文进行复述并翻译大意(出中文稿件)。学期末考核与平时成绩挂钩。

接下来布置单元子任务[1]的视频:共3个单元子任务视频,分阶段布置,每3个单元课文学习结束(5周)后进行考核,并布置下一个。要求通过小组成员合作学习,对第一个视频能够理解大意并大致翻译成中文;对第二个视频能够进行表演(视频中有字幕和翻译);对第三个视频能够原文重复(视频中有字幕)。结束后算小组成绩。

(2)分组:每6~8人为1组,总任务与子任务视频学习和课文学习的任务不尽相同。 (1) 子(总)任务视频侧重点:听;原文复述(说出、写下);辞典查阅及校对;翻译(中文好);校对(校对词典查阅、校对中英文翻译);有感情朗读(配对表演)。 (2) 课文学习侧重点:词汇;句法;段落;篇章及全文;翻译;英文陈(复)述;文章背诵。 (3) 针对总任务和子任务视频中的精听和泛听难点,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听力方法(步骤)进行精听(听清楚每一个词,听不清的反复听,并结合词典查找,直到大致听出来为止)。

听力方法(步骤):反复练习(听不懂的词反复听,直到听出来为止。若实在听不出来,问教师。这是硬听法);猜词;查字典验证。

(3)课本学习:全部由小组成员自己学习,教师引导。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动脑,使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学习任务。 (1) 课文引入[3]:定时全文快速阅读,把握大意,然后小组成员划分文章段落,总结段落大意。划分正确则小组加分,不正确但合理也加分,不正确或者作弊抄袭者扣分;略读特定段落,找出特定相关词语、内容,跳过无关的内容。 (2) 精读学习[4]:根据划分的段落,逐一发现重、难点,层层推进。在每一部分,教师引导学生学习重难点词汇、同义词与反义词,对句法、句式进行分析并初步引申对难句的理解以及重、难点语法。这里,教师要起引导作用,在分析重、难点部分的时候,鼓励学生思考、提问,小组成员间相互解答、提出见解,解答正确及提问到位的加分。在分析和讨论完重、难点后,教师针对问题,再进行引申,使学生加深理解。在重、难点学习过程中以及分析完毕时,都鼓励学生积极提出新的、有价值的问题,提不出问题或不积极思考的学生,则受到惩罚。每部分学习完毕后,教师概括总结,并开展针对每部分的课堂活动,以深化重点并查缺补漏,再结合课后练习引导学生完成训练。 (3) 全文完成,总结分析:教师指出课文特色[3],并针对每一个特色举例。如同义词的使用,教师列举部分相关同义词,剩下的由小组成员在文中寻找,最后由教师补充并总结。 (4) 部分课文安排学生分角色朗读。 (5) 小组泛读训练:教师引导学生对文章结构进行分类,指出可以按照特定的类型阅读,以加快阅读速度,并要求学生完成文章后阅读理解练习题,小组成员分工合作。 (6) 作文: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课后的“写作策略”[4],并要求小组讨论,教师再进行指导,在每一单元中选出一种特定作文类型(如原因型)及其写法,然后发下范文(150字左右),要求学生课后完成背诵。 (7) 布置课后作业(与精读课文的学习内容有关),下一单元开始前检查、核对。

3 总结及问题解决

3.1 总结

通过将知识外化(产出)、发现典型的学习过程,笔者设计出了任务引领式教学模式。教师通过向学生输出典型的外语习得方法,并通过课堂引导教学,突破了“教师举例,学生记例句”的传统授课模式。本教学模式的创新之处在于:(1)在基础课教学,诸如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的作用转变为积极的“引”和“导”,学生的学习转变为积极的思考和主动的学习、小组合作讨论。(2)学习任务的确立:教师以任务为引领,学生以自我发现问题、探索并解决问题为主的主动学习过程,其中任务的确立既不是诸如考试类的应试教育任务,也不是诸如职场环境类的过于具体细化的、简单的细节任务,而是根据典型学习过程设计的贯穿总任务和每一部分的子任务,子任务之中又根据每一单元不同课文要素有细化的任务;同时教师的授课全部是由课程教学中设置的小任务引领的,前一任务完成即进入下一个任务,学生在这样一个环境中分小组共同学习。(3)学习方法的传授(学习思维的更新): (1) 语言习得的特殊性。好的教法要配以好的学法才符合工学结合、在做中学的基本思想,即学生在课间和课后都要为学习任务做出准备和努力。 (2) 教师“授人与渔”,向学生传授掌握基本知识的方法。(4)教师对学生进行基本理论知识学习的引导。

3.2 问题及解决方法(建议)

(1)教师引入多少,是一个关键问题。理论知识引入多了,就会回到教师举例讲解、学生记笔记的传统教学模式之中,学生的积极性没了,教师由引导变成了单纯的引。而理论知识引入少了,关键点未涉及,学生自己又不具备查找、突破知识点的能力,同时对整体教学模式不理解、不熟悉,造成学生既没有掌握、领悟新的学习方法,又没有像传统教学那样记录下知识点(即便是被动的),认为自己没有学到东西。同时,学生没有养成小组合作学习的习惯,对教师提出的关键问题往往视而不见,从而再次遗漏重、难点。

解决方法(建议):在实践初期,教师引入较多的理论知识,并在教学中边引边导,每引入一个知识点,就适时引导学生参与小组活动;同时实行记分奖励机制,小组成绩和学生平时成绩挂钩,甚至和期末成绩挂钩。在学生的积极性被完全调动起来,逐步适应了新的教学模式,对语言习得规律有了整体认识和充分理解后,教师逐步减少理论知识的引入,加大“导”的力度,但关键性的“引”绝不可忽略。

(2)学生出现畏难情绪、意欲逃避。授课一周后,学生在发现不是遵照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授课后,就会要求教师改变方法甚至出现学生要求换班的情况。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 学生还是习惯于教师举例、学生记例句”的传统授课模式,认为记下大量的例句就是学到了很多东西。而且,认为学习英语就是死背字词例句,其余的可以忽视,不理解、不接受新的教学模式。

(2) 情愿教师主动讲课,学生被动接受,出现怕苦怕累、不主动、不愿意动脑筋的现象。对有换班倾向的学生进行调查发现,其认为教师给的压力太大,课后准备是个负担,课堂思考问题动脑筋很累,设定的任务不愿意自己完成,更别说去查字典、进行小组协作学习等了。

解决方法(建议):对于某一单科来说,在该课程传统体系尚未改变,新体系尚未建立时,进行创新实践,学生很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对于这一情况,在微观上,教师应加大“引”的力度,引入大量字词例句,要具有传统教学模式特征,以“导”为辅,适时适当地诱导,开始阶段降低目标要求,将学生的适应期延长;在宏观上,上级领导应坚定不移地支持任务引领教学的改革实践,同时建议将该课程体系进行整体改造,对所有班级都采用新型教育方法,这样才能彻底解决问题。

摘要:任务引领教学是高职高专教育中的独特模式, 并在各专业课的实践中有很好的发展。现将这一理念用于基础英语教学之中, 并就此进行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任务引领教学,高职高专,基础英语,运用

参考文献

[1]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2]戴士弘.高职教改课程教学设计案例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3]季佩英, 吴晓真, 姚燕谨.大学英语综合教程教师手册[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6.

任务创造和实践 篇5

四、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于程序设计语言教学,在教学上要把握几个原则。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于教学之中,不但要服从一般性的教学原则外,还要把握下列几个原则:

1、学会学习原则任务驱动教学法,将目标定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能力上。在教师的指导下,使学生能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掌握有序的学习途径,在教师的指导下去解决问题,完成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会学习。这一目标的定位,能使学生适应新世纪的需要。

2、任务适当原则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启动就是“任务”的建立和下达,建立难度适中的任务关系到该模式教学的成败.这个任务应该是学生通过适当努力能够完成的。所以任务设置要适当。

3、学用互促原则任务驱动教学法完成教学任务的途径是通过“用”来促进“学”的,用然后知不足,用然后学,学以致用,学用互动,相互促进.4、合作交往原则在教学中要注意个体探究能力的差异。把个体自学与群体讨论,合作探究结合起来。提供三个学习空间,把个体学习、小组学习、班级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人人参与,鼓励提出不同见解,使教学方式变成更为生动、活泼的全员探究合作教学。

5、教师参与原则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不是袖手旁观,应参与学生的讨论。教师在其中的角色是:(1)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者。教师要制定好策略,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和求知欲。由于每个班的学生都存若干层次,尊重每一位学生,激励每一位学生。(2)善于归纳问题的指导者。教师一是参与讨论,在众多问题中能筛选提炼出最适合某个或某类学生探究、积极思维的问题。二是在学生的众争纷议中能恰当地梳理,进行必要的引导。(3)教学活动中调节与组织者。调节好三个学习空间的转换,控制好个别研究和集体讨论的步骤、节奏和深广度,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造思维。

任务创造和实践 篇6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法 初中英语教学 任务设计

前言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髙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试验稿)》在设置课程内容与目标时明确提出了对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要求,格外注重语言的实践性的养成,将情感、策略、文化也作为英语学科教学的目标。其中强调学生的体验性和实践性的任务型学习被放在了重要位置。标准明确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避免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方法。掌握语言多为活动中学习使用,并非通过单纯训练语言技能而致。这为初中英语教学工作者在日常教学中开展任务教学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有力的实践保障。

一、任务型教学法综述

任务型教学( Task-based Teaching ) 关注二语教学的认知过程和心理语言学过程,直接以有意义的具体任务为载体,在活动过程中运用所学的语言完成各种真实世界的生活、学习、工作等任务,学以致用,以用促学,学用相长。该理论形成于上世纪80年代,是外语教学法和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和实践的重要理论。其受Skehan的结构主义语言学、Berwick的语言功能学、Pica的语言互动和交际功能和Ellis的“输入与互动假设”影响较深。其核心要义可以概括为:意义优先,解决交际问题为主,评估基于任务完成与否。

在笔者看来,任务型教学法之于初中英语教学的意义在于:既关注语言本身,也关注学习过程;以学生为本,促使学生自主发展;通过语言交流可增强学生可持续学习的兴趣与动力,使学生个体进行语言练习更为充分,可使学生获得更多的自我展示的机会,达到提高学生交际能力的目的。这种教学形式让英语课堂教学全方位开放,气氛轻松,学生思维活跃,适用于听、说、读、写各个环节。

二、任务型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践

目前笔者所在学校采用的《牛津初中英语》教材,无论是从内容的选择,层次的递进,课程的设置等方面进行考量,都比较适合“任务型”教学的实施。

1.实践案例。案例1:英语七年级下册 Unit 1 Where is you pen pal from?一课。Skill Focus:掌握常见国家名称、民族、语言、标志性建筑和名胜古迹。实施过程: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年龄特征,选择学生喜欢的球星、娱乐明星以及著名景点。教学时每组(每组4~6 人)推荐2-3人经抽签和自主选择形式,决定上台介绍的关键词,经资料准备后,应用全组成员合作完成的资料进行交流,并将所选关键词所在的国家在地图上进行标记。如: Talk about countries,nationalities and languages.Ask and tell where people live.通过这样任务设计,把单调的语言文字和有趣的实际生活应用联系起来,在轻松的氛围中完成任务,体验到成功。

案例2:初中英语教材越发体现出其实用性,体现在授课内容中很多为可采取模拟性交际即假设情景。这些情景非常适合进行任务教学,如:购物、问路、生日宴会、失物招领等。在假设情景中,学生运用所学内容进行对话交流。如教学“How do you get to someplace?”时,要求同学扮演导游和旅客,设定起点和终点,模拟问路场景,并标清路线,为游客合理安排行程。完成任务所需要的语言结构,问路者A:How can I get to…? How far is it from…to…? How long does it take to get to…?B:You can get there by…. It is…miles from here.It takes…minutes to get to….在具有实际意义的语境中应用英语,课堂不再变得乏味。

案例3:初中英语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用英语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类任务能沟通信息,具有学习自主性的特征,能给学生带来交流上的成就感,学生乐于接受。火灾常常会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有鉴于此,笔者在教学时制定了make a home fire escape plan的环节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火灾防范意识和自救措施。主要任务包括:1.通过观看视频片段。Find the fire hazards of the rooms of the bedroom,kitchen,bathroom.2.通过小组讨论。Correct the fire hazards,Safety tips to make a house safe.3.结合自身经验,讲授How to respond safety to home fire.对学生的答案进行总结。

2.实践思考。考虑到初中生所处的特殊年龄阶段和认知水平,教师在进行任务设计时要有所注意。为了能更好的开展任务型教学,笔者认为以下几个原则必须要遵行。(1)主体性原则,即任务的设计要以学生为中心,认真考虑学生的需要、兴趣和能力。任务便于操作,任务太容易或太难都会使学生失去兴趣。(2)层次性原则,任务设计应有难度差异,呈现一定的梯度以照顾不同能力层次的同学开展。(3)真实性原则。任务设计中,任务所使用的输入材料应来源于生活,贴近生活,唯有如此方能易于学生理解,方便学生开展,帮助学生掌握知识。(4)“任务链”原则。任务设计时要考虑不同的教学任务间的关联性,后续任务建立于前期任务的基础之上,任务环环相扣,前后相连,层层深入。(5)有效评价原则。教师在评价学生的任务结果时,除了对其英语词汇、语音的掌握进行评价外,还要评价他们的想象力、表演能力等。

总之,“任务型”教学是我国英语教学的一个趋势,英语教育工作者应根据初中工作者智能特点,科学地理解任务教学,为学生设计、构造出一系列典型地“任务”,充分发挥学生的优势智力,挖掘其内在潜能,使学生获得最优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任务创造和实践 篇7

一、创设生活情境, 激发学生兴趣, 引发学生创造欲

在数学教学中, 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形成与情景教学是不能分开的.通过情景的创设, 学生不断地发现问题, 然后解决问题, 进而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因此, 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 要精心备课, 设计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数学情境, 从而来加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案例1情景问题:根据以下的对话解答问题:

小红:阿姨, 我买3本笔记本和2支钢笔.

小明:我买4本笔记本和3支钢笔.

售货员阿姨:笔记本的单价是x元, 钢笔的单价是y元.

那么根据以上情景对话, 请聪明的你求出买笔记本和钢笔, 小红和小明总共花费了多少钱?

根据上面的题意分析, 这道题就利用一个很好的生活情景, 题中给出了切实关系学生生活的情景问题, 这样就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引起学生的关注, 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

学生要解决上述问题, 就需仔细阅读情景对话, 通过阅读, 我们可以知道:小红和小明一共花费钱数= (3本笔记本的价钱+2支钢笔的价钱) + (4本笔记本+3支钢笔的价钱) , 然后就可以把相关数值代入即可求解.

解小红买笔记本和钢笔共花费 (3x+2y) 元, 小明买笔记本和钢笔共花费 (4x+3y) 元, 小红和小明一共花费: (3x+2y) + (4x+3y) =3x+2y+4x+3y=7x+5y.

另外, 解决这个问题的亮点就是对于情景对话的应用, 又采用的是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 让学生切实体会到生活中的数学, 从而能够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案例2五一期间, 小红到美丽的世界地质公园湖光岩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在景点P处测得景点B位于南偏东45°方向;然后沿北偏东60°方向走100米到达景点A, 此时测得景点B正好位于景点A的正南方向, 求景点A与B之间的距离. (结果精确到0.1米)

本题给出一个生活情景, 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 自然导入数学问题, 让学生觉得这个问题是与自己的生活相关的, 因此, 就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 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分析由已知作PC⊥AB于C, 可得△ABP中, ∠A=60°∠B=45°且PA=100 m, 要求AB的长, 可以先求出AC和BC的长.

解由题意可知:作PC⊥AB于C,

在Rt△ACP中, ∵∠ACP=90°, ∠APC=30°,

在Rt△BPC中, ∵∠BCP=90°, ∠BPC=45°,

答:景点A与B之间的距离大约为136.6米.

以上两个数学案例, 都是以实际生活为出发点, 创设数学问题情境,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同时, 也为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发现新问题, 从而为学生创造性思维提供条件.

二、进行探索性教学, 启迪学生创造性思维, 培养学生创造性能力

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 就是学生在经过不断地探索和研究, 有效激发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从而形成了创造性思维.许多实践证明, 一些伟大的理论, 都是由科学家经过不断在假设、猜想以及研究, 进而得到正确的结论.因此, 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就必须强化学生的探索性学习而且探索性教学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给予足够地重视.

案例3探索规律:观察下面的算式, 解答问题:

求: (1) 1+3+5+7+9+…+99的值;

(2) 1+3+5+7+9+…+ (2n-1) + (2n+1) + (2n+3) 的值.

根据给出问题分析, 我们可以知道, 这是一个考查数学规律的一个问题.通过认真观察式子, 来探索这个问题, 可以发现等式左边是奇数的和, 右边是奇数个数的平方, 利用此规律即可简化计算.

解根据以上条件, 观察之知:

1+3中奇数个数为2个, 1+3=4=22,

1+3+5中奇数个数为3个, 1+3+5=9=32,

1+3+5+7中奇数个数为4个, 即1+3+5+7=16=42,

1+3+5+7+9中奇数个数为5个, 1+3+5+7+9=25=52,

所以1+3+5+7+9+…+99=502,

所以1+3+5+7+9+…+99=502=2500.

(2) 1+3+5+7+9+…+ (2n-1) + (2n+1) + (2n+3) 中奇数个数为 (n+2) 2.

所以1+3+5+7+9+…+ (2n-1) + (2n+1) + (2n+3) = (n+2) 2.

因此, 此题的亮点就是对探索性数学问题的应用, 考查了数字的变化类问题, 解此类题目的关键在于观察已知等式, 从等式中找到规律;再根据规律解题.这样, 不仅可以带动学生的积极性, 活跃课堂气氛, 而且加强了数学理论与实践结合, 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任务创造和实践 篇8

一、转变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的更换是保证数学教学任务从理论向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及实践能力方向发展的基础, 同时也是教学模式从统一向多元化转变的开始.对于高校数学教师来讲, 首先应转变教学理念, 使自身观念同社会发展相协调.然后, 在讲解数学知识的过程中,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同时依照学生个人的特点, 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项指导, 让学生的爱好、兴趣、个性等得到充分的发挥, 进而增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及实践能力.

二、创建教学氛围

高校数学教师在进行课程讲解时, 应创建教学氛围, 进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求知欲望是一个人主动进行行为活动的基础动力.一旦学生对数学学习有了求知欲, 就会更自主地进行知识的探索, 进而收获更多的数学知识.

(一) 创建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

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可以使教师缩短同学生之间的距离, 教师只有放低身段, 学生才可以大胆地说出自身的观点.所以, 教师应多同学生进行沟通, 聆听学生们的声音, 用鼓励代替否定, 用引导代替呵斥, 不但要做学生的良师, 还要成为学生的益友.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活动时, 应充分认识自己是引导者、帮助者的角色, 带动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进而帮助学生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及实践能力.

(二) 利用提问创设教学氛围

新课程标准中规定, 学生才是学习的真正主人, 教师应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从中发现学习的乐趣, 收获学习的成功.在进行内容讲解时, 高校数学教师不应全盘托出知识的全部内容, 而是应利用适当的问题,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 从而巩固数学知识.

三、关注学生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发散性思维及聚合性思维的统称.教师在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进行培养时, 应根据以下几种方法进行.

(一) 增强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

想象力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 因为有了大胆的想象并付诸行动, 科学技术才可以更好发展, 因为有了多样的想象, 时代才能够不断进步.对于高校数学课程教学来讲, 其所传授的知识是有限的, 但学生的想象是无边际的, 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深入探索, 找寻其中的精华, 同时还可以缩短教学实践, 更快地完成教学任务.因此, 教师应在日常教学活动中, 充分肯定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 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身观念, 帮助学生掌握数学及相关知识, 从而使学生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型人才.

(二) 冲破传统的思维禁锢

教师在进行数学教育时, 应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让学生对所教授的知识可以灵活掌握, 举一反三.例如:教师可以在设定一道数学习题时选取多种的解题方法, 从而让学生认识到不是一道题仅有一种解题思路, 同时鼓励学生创新更多的方法, 冲破传统的思维禁锢, 更好地培养创造性思维.

四、增强学生应用数学能力

高校数学教学中的实践能力主要表现为学生对其的实际应用情况.对数学进行应用不是单纯地进行数字运算及理论推导, 同时也包括在解决问题中应用的数学性思想及对待事物的认识, 包含计算、推导、选择、绘图、估算、符号转换等多个方面.数学建模就是一项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同实际生活相联系, 用数学内容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法, 其不但可以增加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同时在未来的实际生活及工作中, 学生可以利用数学性的思维进行问题的处理, 更好地完善自身成长.

总结

总而言之, 为了更好地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型人才, 高校数学教师应在日常生活及教学中, 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 利用丰富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将数学应用同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连接, 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数学知识及其应用, 更好地为社会作出贡献.因此, 对高校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进行探讨是值得相关工作人员深入思考的事情.

摘要:高校数学课程一直是高等教学活动中的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本文从转变教学理念、创建教学氛围、关注学生创造性思维及增强学生应用数学能力四方面对高校数学教学中怎样增强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及实践能力进行探讨, 目的在于更好地帮助学生完善自身成长.

任务创造和实践 篇9

任务型教学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是指教师通过引导语言学习者在课堂上完成任务来进行的教学。这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强调“在做中学” (learning by doing) 的语言教学方法, 是交际教学法的发展, 在世界语言教育界引起了人们的广泛注意。近年来, 这种教学理论逐渐引入我国的英语课堂教学, 是我国外语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走向。该理论认为:掌握语言大多是在活动中使用语言的结果, 而不是单纯训练语言技能和学习语言知识的结果。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应当围绕特定的交际和语言项目, 以完成任务为动力, 把知识和技能融为一体, 通过听、说、读、写等活动, 用所学语言来执行具体任务, 在执行过程中发展运用自己所学语言。它立足于学生本身, 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 教师从学生“学”的角度设计出具体的、可操作的任务, 学生通过各种语言活动形式来完成任务, 以达到学习和掌握语言的目的。任务型教学法是吸收了以往多种教学法的优点而形成的, 它和其它的教学法并不排斥。

2 英语听说课程的教学要求

听说课的成功与否, 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教师与学生是否明确他们各自在听说课上的作用。现代教学法专家们认为, 教师的作用固然重要, 但教师不应该是课堂的中心, 真正的中心应该是学生。英语听说课强调学生的参与性, 学生应该是教学的出发点, 是教学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参加者。英语听说课程要求以教师为主导, 以学生为主体, 以活动教学为主线, 以口语交际为中心, 发展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应用能力, 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学习能力, 塑造学生健康活泼的个性品质。

3 在英语口语课堂采用任务型教学法的探索和实践

3.1 前提条件与原则

首先, 教师必须了解英语听说课程的要求, 以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为目标, 确定实施任务所需要的语言内容, 要以本节课的具体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为基础;其次, 教师要制定活动计划, 根据学生学习英语的态度、年龄、性格特点和目前的水平确定任务活动目的, 选择活动类型, 然后再设计活动步骤;另外, 要为教师和学生进行角色定位, 考虑在执行该任务中, 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同时还要考虑活动的组织形式、学生座位安排, 以及活动的可操作性。教师要密切关注活动进展情况, 给予指导和及时调整。

在英语听说课堂中采用任务型教学应遵循以下原则:

a.活动要真实。活动应引导学生通过完成具体的任务学习语言, 让学生为了特定的学习目的实施特定的语言行动, 通过特定的交际任务获得和积累相应的学习经验。语言情景和语言形式要符合语言实际功能和语言规律, 要使学生在一种自然、真实或模拟真实的情景中体会和学习语言。

b.活动要有针对性。所设计的活动应使不同水平、不同类型的学生都能自主参与;任务要有层次和梯度, 以适应不同能力的学生。因此, 我们必须把活动设计为若干形式, 以保证有效的分层次教学。

c.活动应具有激励性。在任务完成以后, 教师应该用不同方式展示出成果, 以确保任务型学习活动起到激励学生的作用。教师在课堂实践中, 必须具备较强的组织能力和驾驭课堂的能力, 给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新能力的空间, 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

3.2 步骤

外语教育界普遍认为, 任务型课堂教学有三个步骤:前任务 (pre-task) 、任务环 (task-cycle) 和语言聚焦 (language focus) 。

3.2.1 前任务。

教师进行必要的知识讲解, 为完成任务做好知识准备。向学生介绍主题和任务, 帮助学生理解任务的要求。

3.2.2 任务环。

在此阶段, 为学生为完成交际任务而尽其所能运用已学的语言知识。任务环由三个部分组成, 即任务 (布置当堂课具体任务, 设定特定场合) , 学生执行任务 (学生分组开始讨论) , 老师监督 (控制学生使用的语言必须是英语, 且讨论要围绕特定的主题进行) ;表演展示 (学生分组表演, 展示讨论的成果) 。最后教师对各组学生展示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

3.2.3 语言聚焦。

学生进一步学习、巩固和掌握前阶段所运用的语言的某些特征。通过情景模拟, 教师同学生一起整理和归纳本节课内容的相关词汇和其他语言表达方法。

3.3 几种典型的任务型英语听说教学课堂设计

任务的设计要有多样性。语言交际是一种充满创造性的活动, 在商务英语教学中多设计一些能启迪学生思维, 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交际冲动的任务型活动, 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能力。

3.3.1 游戏式。

例如, 在讲授了词汇后, 将学生分组进行猜单词、词汇传递等多种形式的游戏式练习, 增强学习的趣味性。

3.3.2 辩论式。

例如, 在学习au pair girl时, 设计一个话题, 让学生分组讨论做一个au pair girl的优点和缺点, 并让学生分正、反方进行辩论。

3.3.3 表格式。例如, 训练学生对所学词汇归类整理, 比较记忆和应用。

3.3.4 对话式。例如, 让学生根据相关图片编对话, 并分不同角色表演出来。

在上述几种方法的基础上, 教师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 甚至征集学生的意见不断探索新方法。此外, 任务的设计还应延伸到课堂之外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 积极开展各种任务型的课外活动, 以便于学生增长知识。

任务创造和实践 篇10

一、“定向班”任务引领型课程设置与组织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从第一期东风雪铁龙定向班开设至今, 为企业一线岗位输送合格适岗学员近千人。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 定向培养模式日渐成熟, 并作了如下教学改革尝试。

1. 进行汽车服务企业人才需求调研。

以“东风标致、东风雪铁龙”校企合作项目为平台, 组建由行业企业技术专家、骨干教师的调研团队, 深入汽车生产厂家、汽车服务企业 (简称:4S店) , 针对汽车售前、售后服务岗位群进行市场调研。主要采用校企互动、校企联动的方法。 (1) 校方向企方提出申请, 选派教师参加企方组织的新产品、新技术的培训, 企方为校方教师提供一线实践岗位。在岗位实践过程中, 了解汽车服务企业日常运作流程、岗位设置, 收集岗位工作职责、日常工作范围, 以及所属岗位职业能力要求等内容。 (2) 企方定期组织区域性“售后服务经理交流会”、“技术专家交流会”、“备件经理交流会”、“保修鉴定员交流会”, 并邀请校方老师参加。通过与一线企业相关岗位负责人面对面沟通与交流, 收集经典案例、服务要求等信息, 并将其转化为汽车服务对应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要求。为校企合作“定向班”教学改革方案、课程设置等提供依据。

2. 自主开发“定向班”模块化课程体系。

通过汽车服务企业人才需求调研, 对以工作任务和行动领域为主要内容的职业分析, 提炼出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行动能力;通过对以学习领域和学习情境为主要内容的课程标准设计, 获得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学习领域课程或课程模块, 构建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定向班”模块化课程体系建设经过运行试验、评估反馈和实现, 不断调整、更新和优化。整个开发流程紧紧围绕“职业能力”这一核心进行, 形成过程开放、流程封闭的开发环路, 周而复始, 持续改进。

3. 以任务引领, 组织课程内容, 进行教学活动设计。

“定向班”核心课程教学活动设计以任务引领为核心, 包括《汽车售后服务综合实训课程教学活动设计》、《汽车销售综合实训课程教学活动设计》等。其中部分课程内容和教学活动设计如下。

《汽车销售综合实训课程教学活动设计》

1.工作任务:店内接待。

2.工作内容。 (1) 着装的整理及检查; (2) 客户的迎接和引导; (3) 递送名片并自我介绍; (4) 寒暄破冰的对策; (5) 客户在不同关键时刻的应对; (6) 礼貌送客户离开。

3.工作效果要求。 (1) 穿着指定的工作服, 佩戴胸牌, 着装符合“5S”要求; (2) 会正确的引导手势, 主动引导; (3) 名片递送等礼仪常识;与同事合作、团结互助的精神; (4) 与客户自如沟通交流的能力; (5) 能判断客户的性格特征、人际风格; (6) 善于倾听。

4. 教学活动设计。

(1) 教学组织 (5分钟) :集合整队, 将全班学生分为5组, 确定组长后, 各就各位, 并进行标准问候。 (2) 知识回顾 (10分钟) :播放视频, 案例导入。老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在后续的演练中以流程作为框架, 避免错误操作。 (3) 布置任务 (8分钟) :“老师布置本次课程的工作任务:根据不同情况下的关键时刻, 为此次任务设计五种工作情境。 (4) 分组讨论 (10分钟) :根据所分配情境, 老师发放任务工作页, 组长引导组员开始讨论, 收集资料, 并将讨论结果填写在工作页上。

5. 参考课时:90分钟。

二、任务引领型课程与传统授课方法的比较

1. 任务引领型课程是以完成一个工作任务为一个教学单元, 围绕完成工作任务来组织课堂教学。

教学内容包括所需的相关知识, 以及所需的操作技能, 使学生达到”做学一体“的境界。教学时间可能是一节课, 也可能是一上午或一天。如《汽车营销实务》中服务流程, 传统授课是先理论讲授, 再集中实训, 导致理论实践脱节, 不能及时有效的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以“做”的方式实现。而任务引领型课程需要设计典型工作任务, 如《汽车营销课程教学活动设计》将本节所需学习的知识和技能, 融入到工作任务设计中去, 达到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效果。

2. 任务引领型课程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

学生在课程上不仅是听课, 还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参与操作, 以完成一项工作任务的课堂教学成功的标志。教师主要是设计课程内容, 课堂教学是边说边做, 做学一华丽, 学生在教师的示范下动手操作, 掌握相关技能。

3. 任务引领型课程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这种授课方法下, 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 设计一个个典型产品或服务来完成教学任务。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 还是某项技能操作的示范者, 达到又懂又会的程度。这就需要教师经常下企业实习调研、搜集资料、掌握技能, 真正成为“双师型”教师。

三、以任务引领型课程组织教学的成效

1. 学生学习举增强, 技能提高。

选派定向班学员参加企业组织的技能大赛, 在比赛中与一线岗位的在职员工一起竞争、一起学习和交流。2009届东风雪铁龙定向班学员吴玖玲, 2011届东风标致定向班学员刘曼, 分别参加“东风雪铁龙全国服务顾问大赛”、“东风标致服务顾问大赛”, 并获得全国三等奖、优秀奖。

2. 教师的知识技能得到转型, 职业成就感增强。

学校通过各种措施为“任务引领、行动导向”课程改革创造条件, 提供机制保障。投入人力物力建设理实一体化实训室, 购置各种硬件设备设施, 为“做学一体”化教学改革打下坚实的基础条件。教师为上好专业课, 必须首先掌握技能。每一位定向班授课教师都必须得到企业资质认证后, 方可取得定向班授课资格。武汉市交通学校“东风雪铁龙、东风标致定向班”在任务引导型课程建设中以工作任务为中心, 按照工作项目性质不同分若干工作任务, 任务下的模块即是对该工作任务的分解, 每个模块的学习也就是完成这个分解的工作任务。每个模块是一份完整的教案, 其中包括学习目标、工作任务、技术实践知识、技术理论知识、拓展性适应及相应的操作训练。

摘要:本文通过校企合作项目“定向班”课程开发实践, 展示“工作过程导向、职业能力本位”的课程开发模式。通过以工作任务和行动领域为主要内容的职业分析, 提炼出曲型工作任务和职业行动能力;让学生在做学一体的过程中学习相关知识, 发展学生的职业能力。

关键词:工作过程,职业能力,课程开发

参考文献

[1]黄德忠、卢强.结合专业特色进行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探索.职业时空, 2010, 6 (8) :46-47.

[2]李琼.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模式综述.职业技术教育, 2009, (22) .51-53.

[3]吴可.课程开发模式的新构想.教育与管理理论版, 2009, (9) .53-55.

任务创造和实践 篇11

一、激发、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好任何学科的基础,所以我们要在教学中始终把激发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首位。我在美术课堂上常用讲故事、猜谜语、比赛、游戏、实验、欣赏名作等教学方法,使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传统的课堂教学强调预设和封闭,从而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的刺激,使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得不到充分发挥。我们在美术教学中应利用多种形式和方法进行辅助教学,如将挂图、模仿、音乐、讲故事等教学手段运用于课堂教学,精心设计美术课堂教学的外在形式,充分达到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的感受,创设情感教学的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们在每一节课都要使学生有新的惊喜、新的发现、新的思路、新的问题,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因势利导地教会学生发现学习、探究学习和研究学习。

二、不断为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提供环境

美术课灵活多样、丰富多彩,我们要把握住教材,采取灵活多样且适合学生心理生理的教学方法。传统的美术教学模式是灌注式的,这样很容易限制学生创造力的发展。我认为在美术教学中处处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在写生课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用自己的思维、眼光去观察事物并创造出有自己个性、见解的美术作品;在手工制作课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构思、创意去制作一件手工艺品;在作品欣赏中展示一些名作和优秀的教师美术作品,对学生进行一些“假设、假想、假如”,或提问:如果要你去画这个主题,你会怎样画?这些都能给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创设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1. 美术的学科特点决定了美术教学应比其他学科更充满活力。

教师、学生的相互促进作用和学生的自主发展在教学过程中都应得到充分的体现。因此,美术教学应以人的发展为核心,尊重学生,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鼓励学生立足于自身实际,将自己的内心世界以独特的方式大胆地表现出来,同时能对他人的作品发表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这就需要营造出轻松愉快、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只有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习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个体的内在需要和追求,学生的潜能才能得到挖掘和发挥。

2. 中学阶段是思维和认识活动最活跃的时期,学生善于接受和吸收新生事物,热情大胆,敢做敢为。

不同个性的学生,他们在观察事物时的感受是不一样的,绘画表现也不一样,因此我们要有意识地保护和培养学生的独特个性,并给予学生发挥个性的自由。做作业时,个性非常突出的学生,其作业经常与众不同,他们的想法和思考问题的角度总是别出心裁,闪耀着创造的智慧,我们要及时地给予表扬,对于存在的不足应给予耐心的疏导和帮助。这种民主、温馨、平等的环境,将有利于学生创造意识的培养,为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完善其个性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在美术教学中用发散思维的方式去施教

每个学生都有潜在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我们要善于挖掘出学生的这些潜在的创造性思维。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引导学生的美术学习,在具体的美术教学中可采用“一问多思”,一个主题多种画法。在讲授小学美术课《水果》一课时,我利用一段电视节目,让学生看到各种水果的摄像,引导学生在作画时可表现水果的不同造型,也可表现水果所处的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自由地想、自由地画。有的学生画出了他在超市跟妈妈购买水果的画面,琳琅满目的水果摆放得整齐有序;有的学生画出了家里水果篮里的水果,加上了水果刀、果盘等物品,让家里的一个角落看上去非常亲切;有的学生画出了果园里看到的水果,高高的苹果树、石榴树、香蕉树和椰子树,矮矮的草莓和菠萝,一个生气盎然的果园既让我称奇,又让很多没有见过果树的孩子长了见识;有的学生把自己喜欢的水果变成了一张漂亮的花布,并拿这个布做成了一个可爱的小挎包;有的学生拿橡皮泥做出了各种漂亮的水果,然后把这些水果做成了小女孩最喜欢的小头饰。这都是在新课标下创新教学可以得到的不同学习成果,因为我们现在更重视的不是学生会不会动笔,而是学生能否发现生活中的美,能否把这些美好的事物运用到生活中去。

在教学中,我们应清醒地意识到自己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管理者,还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因此,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我们应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必须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以发展学生的能力为本,教学生学会学习,促进学生从“学会”向“会学”转化。我们应着眼于教给学生思路、方法,让学生自主学练、合作探究、自行总结。

四、教师自身素质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影响

教学中教师是起主导因素的。教师自身的素质是决定教学效果的关键。教学是双边活动,是学生与教师相互的融洽与沟通。现代教育需要每个教师都要具有创新的现代教育教学理念,教师在教学中要有包容性、开拓性和超前性。我们应深挖学生的潜在性创造性思维;又要像一个引路人,不断引导学生的思维、学习方法,使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更大的开发和提高。教师有一桶水才能给学生一杯水,所以教师要有不断更新学习的理念。

比如欣赏课《向日葵》,学生第一次欣赏该画感觉很难,因为梵高的绘画作品不是按常规绘画方法来绘制,他那流动的线条和绚丽的色彩,在他活着的时候并不被周围的艺术家所接受。要了解他,就要根据梵高的生活和学习绘画的经历来体会,才能感受到画家在作品中所倾注的满腔热情,和他对生命的热爱与无奈。为了教好这一课,我在上课前几周叫学生通过网络和图书,查阅梵高的生平。在课堂上,我首先让学生分别介绍自己所了解到的梵高的生活经历,然后展示梵高的几幅优秀作品,并让学生分析为何梵高的作品在他活着的时候一幅也卖不出,而现在却受到大家的推崇?学生利用自己对梵高的了解,从不同角度分析了他作品的特点,从而更加深刻地了解了这位画家和他的作品。

上一篇:灭火器的革命下一篇:创新质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