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层数字模型(共4篇)
深层数字模型 篇1
1 数字村镇与信息构建的内涵
数字村镇是以数字化技术实现村镇党政、经济、社会与文化管理, 增强村镇国土资源监测和利用能力, 提高村镇资源配置效率, 最终实现村镇规划建设、村务管理、村民生产生活的数字精细化管理, 实现农村工作方式方法的变革, 走出一条以数字化管理技术为支撑的新农村建设之路。数字村镇的建设具有复杂性和系统性, 其核心理念是关注村镇用户, 以人为本。
信息构建 (Information Architecture) 是由美国平面设计及建筑师沃尔曼 (Richard Saul Wurman) 于1975年首先提出, 目前学术界关于信息构建的定义虽然还没有完全达成一致, 但参照和归纳美国情报科学与技术协会2000年年会的定义及沃尔曼和其他一些学者的看法, 可从将信息构建定义为组织信息和设计信息环境、信息空间和信息体系结构, 以满足需求者的信息需求的一门科学。信息构建包括调查、分析、设计和执行过程, 它涉及到组织、标识、导航和搜索系统的设计, 目的是帮助人们成功地发现和管理信息。
数字村镇的信息构建结合村镇信息建设的实际需求, 将村镇信息用户、村镇信息内容与科学有效的信息组织有机的结合起来, 对改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村镇管理方法和农业技术信息获取途径、发挥村镇核心竞争优势有着广泛的价值, 同时对促进村镇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繁荣村镇经济、社会等各项事业的发展,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意义。数字村镇信息构建所涉及的研究领域包括农业科学、认知科学、图书馆学情报学、图形设计、通讯科学、语言学、社会科学、计算机科学中的人机交互和界面设计、知识管理、组织发展与行为学、教育学等学科。
2 数字村镇信息构建内容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能够提高信息的分析与处理能力, 但是在数字村镇信息构建过程中, 更深层次的决定因素不是操纵数字村镇信息的技术, 而是数字村镇信息本身。数字村镇信息构建要求对村镇所涉及到的信息进行更有效的利用和管理。
数字村镇信息构建内容主要有:
(1) 村镇资源环境信息。村镇资源环境信息是指与村镇生产生活有关的资源和环境方面的信息, 例如地理信息、气候、水资源和土壤等方面的信息。对于地理信息和土壤等相对稳定的要素, 充分掌握相关信息能在建设、规划、利用等方面进行宏观调控。对于村镇资源环境中处于不断变化的要素, 如气候、水资源等需要通过实时监测及时掌握信息, 以便采取相应的政策指导调控村镇企业和村民有效利用和保护村镇环境, 让村镇居民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2) 村镇社会经济信息。村镇社会经济信息是指村镇人口与计划生育状况、素质教育情况、村民收入水平以及村镇道路建设现状、能源、医疗社会保障等与村镇居民自身紧密相关的信息。
(3) 村镇农业生产信息。村镇农业生产信息是指有关村镇种植、养殖、畜牧、渔业的结构, 种类以及布局等方面的信息。准确及时的掌握村镇农业生产信息可以使农业生产发展因时因地制宜以便从一定面积的土地上获得尽可能多的优质农产品, 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综合社会效益。
(4) 村镇科技信息。村镇科技信息涵盖村镇在农业栽培、畜禽养殖、农副产品加工以及农业科技最新成果的技术信息。村镇科技信息的普及和传播能够带动村镇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及其产业发展、农产品安全与标准化生产、农作物新品种选育、优质高效畜牧与渔业、村镇生态环境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走上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力素质的发展轨道。
(5) 村镇教育信息。村镇教育信息是指能提高村镇居民科学文化素质的信息, 包括农业科技知识、实用技能培训等方面的信息。传播村镇教育信息能缩小数字鸿沟, 提高村镇居民信息技术掌握水平, 造就村镇信息化人才队伍。依靠结合现代远程教育工程, 开展形式多样的信息化知识和技能普及活动, 可以提高村镇居民受教育水平和应用信息技术能力。
(6) 村镇生产资料市场信息。村镇生产资料市场信息是指市场上所供应和需要的种子、农药、化肥、农业机械和农用品等农业生产资料等方面的信息。村镇居民掌握好村镇生产资料市场信息能缓解村镇生产资料市场的供需矛盾。
(7) 村镇农产品市场信息。村镇农产品市场信息是指村镇有关农产品生产和销售的信息。村镇农产品的品种性、区域性、季节性、结构性影响比较明显, 对村镇农产品市场信息监测和预警可以协调农业生产发展、增加村镇居民收入, 对于引导村镇农产品市场健康运行、稳定村镇农产品价格、搞活村镇农产品流通和保障村镇农产品供求平衡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8) 村镇管理信息。村镇管理信息是指有关村镇村务管理、党政建设、政务公开、村民人口管理、村镇企业管理等信息。村镇管理信息的建设可以规范村务管理行为, 扎实推进村镇基层党风廉政建设, 加强村务公开工作, 建设阳光村务, 有力地推进了村镇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促进了村镇和谐稳定和科学发展。
(9) 村镇灾害信息。村镇灾害信息是指有关村镇地质灾害、旱情水情灾害、病虫侵害、生态污染和人畜疫病等信息。对村镇灾害信息的检测、报告与预测能有效促进村镇的减灾和防灾, 使村镇的生命财产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10) 村镇文化生活信息。村镇文化生活信息是满足村镇居民精神需求和文化建设的信息。包括村镇生活指南、家务厨艺、运动娱乐等方面。村镇文化生活信息的普及可以改善村镇居民文化生活贫乏的现象, 让和谐文化、文明村镇的思想深入人心, 促进村镇文化事业的繁荣和发展。
3 数字村镇信息构建的信息组织
数字村镇信息组织与利用的多层次和多维度主要体现在:村镇用户和信息构建师在村镇信息构建中由于对村镇信息利用的视角不同, 其所具有的认知心理以及其他方面的干扰因素, 形成了对于村镇信息构建的多层次、多维度的认知结构, 进而反作用于信息构建, 并对其他后续信息构建行为产生影响。数字村镇的信息构建服务的对象是村镇用户, 把村镇用户的信息需求反馈到信息构建师, 经过信息分析之后再对现有数据库进行数据处理。
3.1 数字村镇信息构建信息组织的原则
鉴于信息组织和使用的多层多维性, 沃尔曼 (Richard Saul Wurman) 在Information Architects书中提出5项原则, 它让信息构建师以信息的可理解性和把复杂转化为简明作为目标。由此, 可以提出数字村镇信息构建信息组织的原则:
原则1 使用村镇用户比较容易理解或者与村镇用户已经理解信息相关的新信息。
原则2 村镇信息的信息组织方式适合采用村镇用户熟悉和易于使用的组织形式, 如分类法 (按信息类目组织信息) , 时序法 (以时间次序特征为依据组织信息) , 等级结构法 (按等级关系、重要程度组织信息) 。
原则3 村镇信息的表现形式最重要的是清晰易用, 其次考虑美观。
原则4 信息建构师在村镇信息的组织过程中确定哪些信息值得保留的时候, 要充分考虑村镇用户真正想要了解哪些信息。
原则5 很多没有实用价值和过时的村镇信息, 要勇于放弃。
数字村镇信息构建信息组织的原则从村镇信息的理解、组织、选择和表现形式作出了划定。原则1是为了让村镇用户通过熟悉的旧信息来理解新信息, 有助于他们及时准确掌握最自己有用的村镇信息。原则2是在组织方式上提出要求, 以便村镇用户在短时间内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原则3是在表现形式上提出信息表达的标准, 即清晰易用, 这是信息建构师在数字村镇信息构建不断追求的目标。原则4和原则5提出了村镇信息选择的要求, 这也是解决村镇用户和信息建构师在信息组织与利用的层次与维度上产生矛盾的方法。各种村镇用户会提出各种类型的信息需求, 信息建构师根据他们的需求进行分析统计, 从而确定村镇用户比较关心的信息, 对于基本没有村镇用户提到的信息, 要适时进行删减。
3.2 数字村镇信息构建信息组织的要素
数字村镇信息构建信息组织的要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村镇信息内容与数字村镇信息支持系统区分开来。信息建构师能够在保证信息建构的关键结构不被破坏的基础上, 对村镇用户的信息需求反馈进行分析处理, 从而更好的为村镇用户提供方便实用的数字村镇信息构架。村镇信息内容是不断更新发展的, 数字村镇信息支持系统是相对稳定的要素, 它为各种村镇信息内容提供统一规范, 统一发布渠道。
(2) 村镇用户与信息建构师都能够通过元数据明确利用信息的途径。掌握信息使用的规律, 对于村镇用户而言, 除了更有效的获得所需的大量信息, 还可以为信息利用和创新提供便利。由于村镇信息传播主体和信息供给部门针对不同地区和层面的村镇居民所提供的信息内容各异, 需要一个相应的标准对所提供的信息进行整合, 可以采用元数据确定所要使用的信息内容。
(3) 数字村镇信息作为发展新农村建设的智力资源, 应该可以进行传播复制与重用。由于建设数字村镇的系统性与复杂性, 需要集合各级政府部门、科研单位与院校资源建设数字村镇信息, 在不同数字村镇信息构建过程中具有重用的价值。在进行数字村镇资源整合的同时, 合作建设多种信息服务方式, 实现有效信息进村入镇。从合作管理和共享机制入手, 整合地方网络资源, 构建村镇信息服务共享平台。
(4) 村镇用户和信息建构师通过评估方法对村镇信息的价值和使用信息回馈进行测评, 及时掌握数字村镇信息构建信息组织的效果, 改进信息组织方法。
(5) 数字村镇信息构建不是静态的, 而是依随村镇用户和信息建构师在组织与使用信息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对策, 不断演进, 形成完善、合理、有效的数字村镇信息系统。
4 数字村镇信息构建模型构架
根据数字村镇信息构建的信息组织原则与要素, 通过分析, 我们构建了一个数字村镇信息构建模型。该模型具有以下几个模块, 村镇用户需求构建模块、村镇信息分析模块、村镇信息处理模块、检索代理模块和村镇信息数据库模块。它们的架构如图1所示。
村镇用户需求构建模块。这个模块是引导村镇用户表达他们对村镇信息的兴趣所在, 由于自然语言本身具有灵活的特征, 需要将自然语言规范化。村镇用户提交自身需求和信息建议可能是一个简单的词组或者短语句子。当系统接受到需求请求时, 对其进行语义处理, 如归纳同义词、概念分析、确定概念之间的关系等。有些请求完全实现自动化可能比较困难, 可以适当进行人工干预, 以较低成本获取效率的提高。
村镇信息分析模块。该模块帮助村镇用户或信息建构师和机器进行较好的交流, 也就是通过村镇信息语义转换, 构建完备的关系数据库, 结合描述村镇信息本体的结构模式, 概念以及概念关系的语义网络图, 对村镇信息具有演绎推导的功能。
村镇信息处理模块。该模块在接到分析模块的信息分析结果后, 将结果传递到检索代理模块, 然后由检索代理模块反馈的村镇信息源进行分析筛选, 经过用户界面呈现给村镇用户。与此同时, 将筛选结果存入一个村镇信息暂存库, 当遇到同样的信息请求出现时可以调用, 经过一定的时间周期, 信息建构师可以按照一定的算法对信息数据库进行整理, 得知哪些是村镇用户经常访问的信息, 哪些是村镇用户不很关心的信息, 从而完成信息过滤。
检索代理模块。该模块的功能主要是按照预处理过的关键词在村镇信息数据库里大量信息进行匹配, 找到匹配成功的文档返回给村镇信息处理模块, 并帮助村镇信息处理模块建立村镇信息暂存库。
村镇信息数据库模块。该模块建立在大量可以利用的村镇信息的基础之上, 同时也是可以移植与共享的, 这个模块往往需要信息建构师在了解村镇用户需求的之后进行扩充和删除, 以更好的与村镇用户的实际要求相吻合。
由于村镇用户对信息需求认识的模糊性, 可以使用一定的手段使模糊的信息需求在提交以后的初始阶段得以显性化和清晰化。对于用户给出的需求请求, 先尽可能判断出其所在的可能领域, 然后分别将该领域相似的概念呈现给村镇用户, 让村镇用户进行选择, 不但可以通过这个过程协助村镇用户清晰自身的信息需求, 把没有认识到的或不能清晰表达的需求显性化, 还可以让系统统计村镇用户所关心的领域, 提供更为精确的村镇信息, 使信息建构师在客观上用相应的判断整理村镇信息数据库, 优化信息结构。
数字村镇信息构建模型的完善不仅需要信息建构师的努力, 还要求村镇用户在获取村镇信息的同时产生正反馈或负反馈效应, 还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和能力进行信息的创新和改造, 以丰富村镇信息库的内容。
5 结束语
数字村镇信息构建模型不仅体现的是上世纪90年代末至今信息构建理论发展的新阶段, 更重要的是体现渗透在建设数字村镇过程中的社会性, 它考虑了村镇用户在使用中的反馈体验, 以及潜在的改变数字村镇信息构建方式的用户行为。数字村镇信息构建所要达到的目标是使村镇信息更清晰化和易于为村镇用户所理解, 从而帮助村镇用户吸收和利用信息, 它是促进村镇用户的认知层次提高的手段之一。数字村镇信息构建模型是这种手段的外化, 它包括村镇信息内容信息获取、组织、设计以及村镇信息用户信息表达。从获取到表达使复杂信息变明晰, 从大量信息到用户最终得到的有用信息, 使信息可以理解, 能够为村镇信息用户所用。与此同时, 数字村镇信息构建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和数字村镇实际建设情况不断拓展, 它的模型研究也需要得到进一步的深化和发展。
摘要:从数字村镇与信息构建的内涵着手, 探讨数字村镇信息构建的内容, 明确村镇信息组织原则与要素, 进而在村镇用户认知需求的基础上建立数字村镇信息构建模型, 通过5个模块设计体现渗透在建设数字村镇过程中的社会性。
关键词:数字村镇,信息构建,模型研究
参考文献
[1]唐增增, 程鹏.数字村镇建设的重点因素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 2009 (9) .
[2]王知津, 谢瑶.国内外信息构建研究比较分析[J].图书馆论坛, 2007 (12) .
[3]周晓英.信息构建 (IA) —情报学研究的新热点[J].情报资料工作2002 (5) .
[4]邓敏.农村信息综合服务平台的构建[J].孝感学院学报, 2009 (5) .
[5]彭歆北, 卢亚辉.我国农村信息化需求分析及发展策略[J].通信企业管理, 2009 (9) .
[6]RICHARD SAUL WURMAN.Information Architects[M].Orlando:Graphis Inc, 1997.
数字化电厂模型层次分析 篇2
1 组织层次分析
将现有电厂的许多职能部门合并, 从而使部门简化、人员精干、效率提高、管理科学化的目标。这种新的组织结构包括管理多元化和设岗复合型两个方面。分为三个层次: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
第一层次:决策层。该层包括厂部一个部门, 由总经理和三总师组成。
第二层次:管理层。该层为综合性的生产管理、经营管理和专业性的发电设备运行技术管理、发电设备维修技术管理、燃料现场管理等。
第三层次:执行层。各级岗位均应复合型设置。运行人员要三专业或四专业合一;检修人员要多工种、会管理合一, 重视培养和使用复合型的员工, 以适应现代企业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的要求。
2 结构层次分析
2.1 第一层:直接控制层
这是指生产过程的数据采集和直接控制, 是其他三层的基础。
2.2 第二层:厂级监控层 (SIS)
这是指厂级监控系统 (SIS) 和煤质在线监测、智能化煤场、优化燃烧、故障诊断等各种机组性能优化的高级应用软件, 也是管理和控制之间联系的桥梁。厂级监控系统 (SIS) 具备以下功能:
2.2.1 过程监视和管理
通过采集电厂各生产过程控制系统机组DCS, 水系统控制网络系统, 凝结水精处理控制系统, 灰系统控制网络系统, 电气网络监控系统 (NCS) , 电网远程发送单元 (RTU) 等的实时生产数据, 对各生产流程进行统一的监视和查询。
2.2.2 负荷分配和优化调度
根据远方AGC指令和其它生产调度指令结合本厂主、辅系统和设备运行情况, 按照各机组运行煤耗特性以及约束条件, 以全厂最小供电成本为目标, 进行最优化的负荷分配。
2.2.3 厂级经济信息和成本核算
通过数据采集和其它的管理成本相加最后形成发电成本, 用于电价计算, 送入竞价上网报价系统。
2.2.4 机组运行故障诊断
监视主、辅设备运行参数, 指导运行人员进行运行调整和处理。
2.2.5 机组设备寿命计算和分析
以SIS系统数据库评估机组关键部件的寿命损耗及剩余寿命。提供主要设备寿命计算和分析功能的软件利用该软件对重要部件或设备的寿命进行计算、分析和预测。
2.2.6 设备状态 (泄漏、磨损等) 检测和计算
通过对机组主要设备和部件, 在使用中的金属材料老化状态进行检测与监督, 预测部件的老化程度和老化速度、部件使用寿命和失效时间及失效后所产生的风险大小, 提供监督和综合的分析及建议。
2.2.7 锅炉燃烧优化
利用锅炉燃烧优化模块, 提高锅炉燃烧的经济性、降低大气污染物排放, 在锅炉建模的基础之上, 利用先进的优化方法对不同负荷 (连续负荷) 下锅炉的操作变量与运行工况进行优化。
2.2.8 机组在线性能试验
常规设备的性能试验按照电厂惯例, 并根据锅炉、汽轮机相关的ASME标准、国家标准和电力行业标准或规程进行。试验完毕后自动生成性能试验报告并存储, 以便运行和管理人员随时查看报告。
2.2.9 仿真培训系统
通过建模工具 (例如MATLAB等) 建立电厂主辅设备数学模型, 从SIS数据库中仿真所需的边界条件和性能曲线, 仿真预演电厂在设想工况下的运行情况。
2.3 第三、四层:生产管理层 (MIS) 和经营决策层
这两个层在数据和展现上密不可分, 多数情况下是由一套MIS实现的, 也可以视为一个层次。
生产管理层以电厂资源计划、安全、经济运行管理为重点, 以设备检修为基础, 以完成发电量为目标, 以企业资产管理为主线。进而优化电厂的机组性能指标, 整合生产计划和策略, 为协调发电企业的高效运转提供信息;实现电厂的安全、高效、经济运行, 优化电厂的生产计划和策略, 协调各个部门的运转。该层是数字化电厂管理的基石, 同时为SIS层提供控制指导信息。
经营决策层以综合计划管理为主线、以全面预算和成本管理为核心, 以物资管理、燃料管理为基础, 以人事管理以及OA等系统为辅助手段, 提高实时成本计算速度, 满足商业化运营管理需求。该层是数字化电厂的系统入口和决策枢纽。
电厂MIS系统, 包含基建MIS与生产MIS, 是对电厂从基建到生产运行的全过程管理。除了对内部的工作过程及内容进行全面规划和优化控制外, 还通过计算机网络把电厂生产经营过程的合作伙伴, 如供应商、电网、大客户等的资源和能力集成起来, 充分调动电厂所有可利用的资源。
电厂MIS产品实现对电厂内外部资源的统一管理, 从功能上应分为基建、生产、经营、办公自动化四个板块, 共20多个业务功能模块。基建板块包括工程、计划、财务、安全、人力资源、设备等功能模块, 大部分模块在总体设计时应与生产时的应用一并考虑。生产板块包括运行、检修、设备、安监、技监、全面质量、环保等业务功能模块;经营板块包括计划、物资、燃料、商业化运营、全面预算、多经、项目、合同、财务、人力资源等业务功能模块;办公自动化板块包括文档、党群、保卫消防、OA、综合查询与辅助决策等业务功能模块, 各模块之间应做到数据依存度大、模块依存度小。
在实现技术上, 应采用“企业系统集成应用EAI”的开发技术, 确定不同应用系统组合的接口标准, 建立针对于发电厂业务应用的自己的EAI标准。在系统中应将成熟的C/S体系结构与先进的B/S体系结构相结合, 综合应用计算机领域的最新技术。
2.4 支持系统一:数据库支持系统
以关系数据库和实时数据库为基础的面向数据主题的电厂数据仓库构成了数字化电厂的数据库支持系统和技术支撑平台, 电厂数据仓库以对电厂各类数据进行分析、提炼、集成, 为电厂的分析和决策提供支持。
2.5 支持系统二:计算机网络支持系统
以ATM和千兆以太网为代表的先进组网技术, 结合系统-网络-终端三级安全策略、目录管理统一认证等先进技术, 构成了数字化电厂的计算机网络支持系统。不同的层需要不同的网络拓扑, 下面给出厂级监控层和生产管理层的网络拓扑模型。
3 国内数字化电厂建设存在的问题
3.1 传统的设计模式与数字化设计的要求相差很远
由于设计院的设计机制没有针对数字化电厂的特点进行提升和变革;加之由于设计人员的设计理念还局限于传统电厂的设计, 没有深入理解数字化电厂的特点, 造成数字化电厂设计的目的仅仅是数据共享和实时可查。由于采用的应用软件平台不同, 缺乏规范统一性, 使大量的有用信息无法真正共享, 造成资源浪费。
3.2 软件不能合理利用盲目引进造成浪费
近几年随着国外设备的引进, 有些电厂就像引进设备那样来引进软件, 没有对整个电厂的信息系统进行总体规划, 使数据传递不畅, 结果使引进的软件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时由于没有系统规划, 还造成了许多软件功能的重复, 引起数据冗余, 造成浪费。
3.3 企业技术人员缺乏
国内的不少企业已经引入了国外先进的软件, 但是技术人员缺乏, 不能使软件功能最为有效的发挥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
3.4 其他问题
在现在的数字化电厂中, 还普遍存在系统目标不明确, 系统规划不合理, 以及设计阶段缺少统一的编码等问题。
摘要:介绍了数字化电厂基本模型, 对组织构成和信息系统结构模型进行了阐述和分析, 提出了一个具有四个层次, 两个支持系统的数字化电厂层次结构模型, 并重点介绍了厂级监控层 (SIS) 和生产管理层 (MIS) 。最后分析了我国现阶段数字化电厂存在的一些问题, 数据管理信息化。
关键词:数字化,电厂,模型,层次分析
参考文献
[1]张培华.数字化电厂设计与分析[J].中国电力2007, 12.
[2]林双奇.论现代电厂信息化[J].福建电力与电工, 2003, 6.
数字校园三维模型框架的建立 篇3
首先根据高程数据, 在系统下自动生成数字地面高程模型, 然后导入建设区的数字二维图, 进行处理后, 根据建筑物的轮廓运用纹理建模的方法建立起三维模型。利用数码相机获取纹理影像, 经过处理映射到各三维地物模型上, 完成三维场景的重现, 完成属性数据的输入, 构成整个校园的三维景观模型外业工作的实施。
二、控制测量的内容
为了使后期的导线测量工作计算工作不过于复杂个繁重, 所以本文选择单一的带有支导线的附和导线, 其中结点与结点、结点与高级点间的导线长度大于等级规定导线长的0.7倍, 并且设计的导线尽量成直伸形状。
为便于测角和测边, 所以选择平坦而开阔的路线, 主要是为了测角的通视和减少大气旁向折率的影响。导线长大致相等, 可以减少因望远镜聚焦而带来的误差, 所以不能在一条导线下出现过长或者过短的导线边, 尤其避免有长边即变为短边的情况。
控制测量分为平面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两种。
根据起始导线边的位置以及校园的实际地形, 决定采用闭合导线的形式对园进行平面控制测量。
⑴仪器设备
南方NTS-352全站仪, 精度:2″2+2PPM, 2个棱镜, 1个三脚架, 1个米尺。
⑵控制点的布设
在测量校园的地形图时, 尤其注意点与点之间的通视, 避免建筑物的阻挡。根据起始导线边的位置以及校园的实际地形, 决定采用闭合导线的形式对校园进行平面控制测量。选取控制点的要求, 尽量布设在主要的路上, 使其能测量到的范围大, 相邻点要通视。
三、碎步测量的内容
碎部测量是利用南方全站仪在校园内某一测站点上测绘房屋建筑、花坛、绿地、道路等平面位置和高程的工作。碎部测量是在测站上进行工作的, 选择好的测站点的位置, 是测好碎部的关键之一。
首先对测站周围的地形、地物分布情况熟悉一下, 便于开始观测后及时在图上标明所测碎部点的位置及点号。仪器观测员指挥跑镜员到事先选好的已知点上准备立镜定向;自己快速架好仪器, 量取仪器高, 选择测量状态, 输入测站点号和方向点号、定向点起始方向值, 一般把起始方向值置零;瞄准棱镜, 定好方向通知持镜者开始跑点;用对讲机确定镜高及所立点的性质, 准确瞄准, 一般来讲, 施测的第一点选在某已知点上。测后从以下几方面查找原因:已知点、定向点的点号是否输错;坐标是否输错;所调用于检查的已知点的点号、坐标是否有误;检查仪器、设备是否有故障等。若测量中需要绘草图必须把所测点的属性在草图上显示出来, 以供处理、图形编辑时用。草图的绘制要遵循清晰、易读、相对位置准确, 比例一致的原则, 在野外采集时, 能测到的点要尽量测, 实在测不到的点可利用皮尺或钢尺量距.在一个测站上所有的碎部点测完后, 还要找一个已知点重测, 以检查施测过程中是否存在因误操作, 仪器碰动或出故障等原因造成的错误。检查确定无误后, 关机、搬站.到下一测站, 重新按上述采集方法、步骤进行施测。
四、利用CASS软件绘制地形图
⑴定显示区
点击“绘图处理”下拉菜单, 选择“定显示区”的命令, 出现一个对话框, 选择坐标数据文件确定显示区的大小, 然后再屏幕下方命令栏里出现提示 (最小坐标值、最大坐标值) 。
⑵选择点号定位成图
在屏幕的右侧菜单里选择, 然后出现一个对话框, 选择与定显示区一样的坐标数据文件, 然后会提示出所选择数据文件里点号的个数, 显示在命令栏里。
⑶展点
点击屏幕上方的下拉菜单“绘图处理”选择“站点”中的“展绘点号”。
草图通过人、机交互完成平面图的绘制。首先对建筑物进行绘制, 一般四角建筑物只按顺序连接三条边, 第四边由CASS制动程图根能完成, 对于多边建筑物或其他几何外形不规则的建筑物要采用软件自身的绘制多点房屋的功能一次连接每一个特征点。对于其他片状地物 (例如草地、水池等) , 需要依次连接起所有的特征点, 使其形成一个闭合的外围, 然后对其填充相应的颜色或文理使其更具有真实性。对于其他的一些地物 (如独立树、下水井盖、路灯、路缘石、栅栏等) 可根据CASS软件中的特殊地物符号的绘制功能对其进行编辑使其恢复真实的地物属性。经过以上编辑地形图的初图大致已经形成。
五、利用IMAGIS建立三维框架
⑴将在CADR14中以.DXF文件格式保存的数字化地形图导入IMAGIS中, 打开IMAGIS软件, 在其界面下点击“文件”下拉菜单选择“输入”然后选择“打开AUTOCAD (R14) 数据文件”, 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要导入的文件。文件被导入后将被系统默认为.3d的文件格式。
⑵对图形进行进一步的修改
文件被导入之后将会显示所有的图层而且有的图形可能会变形, 这时就要对其进行相应的修改。首先关闭一些与建模无关的冗余图层, 这样能减轻IMAGIS系统的负担, 使系统操作起来更为灵便。打开工具栏中的“图层控制”命令菜单, 在对话框中选择需要关闭或删除的图层。在IMAGIS中“图层控制”菜单也可以拥有CAD中“图层管理器”一些喜爱能够类似的功能例如图层的删除、新建、重命名等。
电子商务数字取证模型设计 篇4
顾名思义, C2C就是Consumer to Consumer的英文缩写, 即消费者对消费者、个人对个人、用户对用户的新型电子商务模式, 它是伴随电脑技术、网络技术不断完善发展而产生的新型商品销售模式。在C2C网购中, 电子用户双方通过第三方 (网络服务商) 所提供的电子网络交易平台, 直接网上联系, 进行一系列诸如:网上注册、开设网店、标价商品、筛选商品、协商价格、达成契约等网上交易行为, 进而双方自愿达成交易。
分析C2C的交易过程, 基本包括商情沟通、资金支付、商品配送三个环节, 这也是电子商务所重点关注的“三流” (信息流、资金流、物流) 。商品在电子商务中处于中心部位, 是大家关注的焦点, 电子商务的交易过程中, 通常以信息流为核心, 并通过信息流来带动资金流和物流的完成。
目前电子商务所面临的信息安全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窃取信息:数据信息在未采用加密措施情况下, 以明文形式在网络上传送, 攻击者在传输信道上对数据进行非法截获、监听, 获取通信中的敏感信息, 造成网上传输信息泄露;即使数据经过加密, 但若加密强度不够, 攻击者也可通过密码破译得到信息内容, 造成信息泄露。
(2) 篡改信息:攻击者在掌握了信息格式和规律后, 采用各种手段对截取的信息进行篡改, 破坏商业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3) 身份仿冒:攻击者运用非法手段盗用合法用户身份信息。利用仿冒的身份与他人交易, 获取非法利益, 从而破坏交易的可靠性。在电子交易中, 第三方有可能假冒交易一方的身份, 以破坏交易, 破坏被假冒一方的信誉或盗取被假冒一方的交易成果等
(4) 抵赖:某些用户对发出或收到的信息进行恶意否认, 以逃避应承担的责任。
1 电子商务的数字取证框架
数字取证分为系统取证与网络取证, 然而计算机犯罪案件在事先往往并不知情, 总是到一定时候才被司法机关发现, 并进行调查, 此时前一段时间的非法操作采用网络取证很明显不起效。系统取证主要指司法机关已经查封了犯罪分子的目标机, 取证分析员直接对目标机进行犯罪证据的提取与分析等工作, 是一种事后行为, 其中包括未开机状态的取证与开机状态的取证等。
本文主要针对电子商务取证中的系统取证技术进行分析, 下图是电子商务数字取证模型, 整合了多个可能存在证据的子方向, 并对挖掘出来的数字证据进行预处理、规则匹配与分析、证据压缩与数字签名等, 最后作为有效的电子证据提交法庭。系统取证从两个方向展开, 包括关机取证与开机取证, 下面以Windows系统取证来进行分析。
1.1 关机取证
(1) Windows注册表信息
Windows注册表是数据配置的一个中央仓库, 存有大量的信息, 如系统配置、相关设备、已安装的应用软件及用户信息等。这些对系统取证分析员而言, 都需要进行分析, 可能存有一定的数字证据, 或者能够成为分析员进一步分析与推理的依据。注册表中的证据信息: (1) 注册表键值的最后写时间。所有的注册表键值有一项为“LastWrite”最后写时间, 它是一个64位的FILETIME结构值。调查人员只能获取注册表主键的上次写时间而不是键值的上次写时间。使用Keytime.exe工具可以追踪某个主键的上次写时间, 了解主键的修改或建立时间就可以大概估计事件发生的时间; (2) 注册表中的数据隐藏。通过使用不同的编码技术, 嫌疑人可以将数据隐藏到注册表的键值中, 达到欺骗调查取证人员检查的目的; (3) 注册表键值。嫌疑人将程序片段或整个二进制文件存储到注册表中, 而这些程序片段可以分布到几个分散的主键中。除非计算机调查取证人员了解注册表中相应的关键字, 否则在大量的注册表主键中寻找隐藏数据是相当困难的。
(2) 临时文件、缓存文件及Internet相关文件等
Windows系统本身会产生大量的临时文件, 这些临时文件就有可能包含了用户使用计算机时遗留的信息。缓存文件Index.dat是操作系统保护的系统文件, 其中包含有大量与网络相关的文件, 如通过www、ftp、telnet等访问或下载过的文件历史记录, 这必然是系统取证分析员需要考虑的取证点。因此, 同样Internet相关文件也是取证分析员必须考虑的取证点, 犯罪分子借助各种浏览器请求过的服务器站点信息, 包括服务站点地址、访问日期与时间、相关对象等各种Cookies信息。当然目前有很多浏览器均自带有网络痕迹清除功能, 但同样可以采取数据恢复技术对其恢复等。
(3) 数据恢复
攻击者可能会利用NTFS文件流在合法文件后隐藏资料、改变文件的扩展名或把文件删除。需要注意的是删除文件只是做了删除标记, 文件仍保存完好, 直至写入新数据后覆盖这些被删除文件所在的硬盘驱动空间, 所以越早恢复数据的可能性就越大。数据恢复技术主要是再现犯罪分子已经删除过的目录、文件等信息。通过软件的方式对已删除文件的目录树进行重构, 以方便取证分析员查找、搜索已删除文件中包含的重要证据文件。
(4) 日志文件分析
日志记录了系统和网络行为的原始信息, 可信的、安全的计算机系统日志记录反映了犯罪活动的过程, 通过及时对系统日志进行收集、保全和分析, 可以帮助追踪黑客入侵系统的路线, 重建入侵事件, 这些日志记录可以作为起诉犯罪分子的证据, 从而打击和震慑计算机犯罪活动。Windows日志有两个区域分别为事件日志及因特网日志, 其中事件日志包括系统、应用程序和安全事件的标准日志库。系统日志记录系统进程和设备驱动程序的活动, 它审核的系统事件包括启动失败的设备驱动程序、硬件错误、重复的IP地址, 以及服务的启动、暂停和停止。应用程序日志包含由应用程序或一般程序记录的事件。例如, 数据库程序用应用程序日志来记录文件错误。应用程序日志中记录的事件类型由应用程序的开发者决定, 并提供相应的系统工具帮助用户使用应用程序日志。因特网日志则记录了关于个人请求的访问信息, 显示何种远程活动试图在某系统上执行或已经成功执行, 包括HTTP日志、FTP日志、SMTP日志等。
(5) 密码分析
对于犯罪分子的不配合行为, 取证分析员需要对密码技术进行研究, 针对犯罪分子曾经使用过的邮箱、加密过的文件等进行密码分析与破解。这个问题是对取证分析员甚至密码专家的一个巨大挑战。
1.2 开机取证
是指在计算机运行的状态下进行的取证技术, 主要直接运用系统API对系统信息和内存数据进行证据提取。
(1) 系统状态获取
系统状态获取主要包括四方面的数据获取:进程信息, 服务信息, 端口信息, 启动项信息。如:犯罪分子可能将一些非法的证据, 借助系统进程或者用户创建的用户进程对数字证据实施隐藏, 在已有进程中开辟较大的内存空间, 存放一些关键数字证据。
(2) 主机信息获取
主机信息获取主要是通过Windows API和WMI接口获取被监测主机的基本信息, 主要包括CPU信息、内存信息、BIOS、硬盘、网卡信息等硬件方面的信息以及操作系统版本、序列号、安装时间、主机名等操作系统信息。
(3) 外联设备使用痕迹提取
外联设备主要是指USB存储设备、USB网卡设备等。这些设备是目标主机进行数据交互、浏览互联网的重要证据。通过对这些设备的使用痕迹的提取, 可以帮助取证分析员进一步分析和提取出一些非法接入网络, 或者是非法使用移动存储介质的行为。
2 电子商务取证模型的用例分析
用例分析是基于UML的面向对象建模过程的一个显著的特点, 在基于UML的建模过程中, 用例处在一个核心的位置。用例除了被用来准确获取用户需求以外, 它还将驱动系统整个开发过程:包括系统分析、系统设计, 以及系统实现、测试、配置等。
在本系统中, 系统管理员负责系统正常运行的一些基础工作, 如系统用户的登记管理、用户证书的配置和取证工具的配置, 管理员还可以对用户进行管理, 进行添加用户, 删除用户以及修改密码的操作。取证分析人员定义取证的规则, 并查询取证的信息。保全者主要负责的是证据保全阶段的工作, 包含对电子证据的存储和包装、电子证据的保全签名, 以及在保全后对统一格式证据的校验。审核者是在证据展现阶段的主要角色, 他需要对证据进行审计, 并得到最终用于提交的电子证据、分析结果和可信性证明。
3 结语
本文在分析电子商务所面临的安全威胁的基础上, 针对电子商务取证中的系统取证技术进行分析, 设计了电子商务数字取证框架, 并基于统一建模语言 (UML) 进行了用例设计。采用UML建模技术, 能够有机地集成和协调开发过程中的分析、设计与实现信息, 便于在更高的抽象层次上对系统进行调整与维护, 从而能快速地实现系统的重构和修改。
摘要:本文在分析电子商务所面临的安全威胁的基础上, 针对电子商务取证中的系统取证技术进行分析, 设计了电子商务数字取证框架, 并基于统一建模语言 (UML) 进行了用例设计。
关键词:电子商务,数字取证,UML
参考文献
[1]周亮.基于云的主动取证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2]丁丽萍.计算机取证的研究现状分析[J].信息网络安全.2010.11.
[3]李波杰, 张绪国, 张世永.一种多层取证的电子商务安全审计系统[J].微型电脑应用.2007.5.
[4]孙国梓, 徐雯丽, 朱小龙.电子商务中的数字取证技术研究[J].信息网络安全.2011.4.
[5]鞠永程。对C2C网络购物安全问题的案例分析[D].兰州: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6]翁文勇, 王泽兵, 冯雁.UML技术在面向Agent系统分析中的应用研究[J].2004.7.
[7]李炳龙, 王鲁, 陈性元.数字取证技术及其发展趋势[J].信息网络安全.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