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审题三步走论文

2024-09-22

作文审题三步走论文(共3篇)

作文审题三步走论文 篇1

政治学科考试内容考核目标是“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这四个目标是根据考生完成测试的思维过程制定的, 由低往高逐步递进而又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一个完整的文科综合能力目标和要求。“获取和解读信息”即审题, 是解题的第一步和关键环节, 是其他三项能力的重要前提, 直接影响考生作答的质量和速度。本文结合政治主观题考例, 探究审题的具体步骤。

第一步:确定设问的规定性。高考试题提出的作答要求是通过所设置的问题体现的, 认真审清题目的设问, 对于答好主观题至关重要。

第一, 明确知识范围。在试题设问中, 有的问答题明确指定知识范围, 有的没有直接指出, 但可以根据问题本身确定。在设问中常见的知识范围提法有:“请运用经济生活 (哲学生活、政治生活) 的有关知识说明……”“请谈谈……的经济意义 (政治意义或哲学启示) ”或者在知识类别上或者限制更小的范围, 如, 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用政治学的相关知识”等。政治主观题经常有一个情境设置, 从政治、经济、哲学、文化生活的不同角度都可以说明其中的道理, 但答案是不同的。只有在审题过程中准确把握所应运用的知识范围, 学生才可能有正确的答题思路和方向。相反, 如果在知识范围上审题有误, 就会“离题万里”, 不能得分。

第二, 明确设问指向。政治主观题的设问指向主要包含“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个大角度。只有审清设问指向、明确题目类型, 才能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归纳几年的政治高考主观题, 可以具体分类如下:图表类、体现类、措施类、依据类、探究类、意义类等。不同的题型作答技巧不同, 知识的整合、答案的结构和层次要求也不同。虽然有时不同题型的答案在语言表达上可能有相融合之处, 但如果对设问指向的审题有误, 就会“答非所问”, 也不会得高分。

特别提示:考生在审设问上, 切忌看错题、看漏题。

考例 (2010年全国文科综合新课标39题, 略改编)

在我国改革开放的早期, 文化成为招商引资的重要媒介。近年来, 在很多地方, 文化不仅仅是“陪衬红花的绿叶”, 而且直接登上了经济舞台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实现了从“文化搭台, 经济唱戏”到“文化唱戏”的转变: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 2009年以来,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势头良好, 产值月均增幅达l7%, 其中电影、图书和舞台剧等, 收入增长更高达20%以上。

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 提升我国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意义何在?请对制定文化强省 (市) 战略提出方法论的建议。 (6分)

考例分析:根据阅卷教师反馈和考生反思, 在回答该设问过程中, 许多考生出现“看错题”、“看漏题”现象, 严重影响得分率。

(1) “看错题”的表现:设问中“请对制定文化强省 (市) 战略提出方法论的建议”, 误为“请对制定文化强省 (市) 战略提出建议”, 没有看见“方法论”要求。答案变成从文化生活角度谈发展文化的措施。

(2) “看漏题”的表现:没有看见“提升我国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意义”, 只看见“方法论建议”。

参考答案:文化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发展文化, 能提升我国综合国力, 掌握国际竞争的主动权。 (4分) 制定文化强省战略, 可以借鉴经验, 但要从实际出发,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分)

第二步:审读材料, 获取有效信息。高考政治主观试题是通过提供一定信息资料为载体来考核规定的能力目标与要求的。试题所提供的文字背景材料都是经过仔细筛选整合的, 命题者会在背景材料中设计有效信息, 暗示考生调动和运用哪些知识。考生答题时一定要对背景材料进行认真的审读, 提取出关键词句 (有效信息) , 这有利于扩展考生解题的思路, 提高考生答题的速度。

考例 (2010年全国文科综合第38题)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 2008年宝钢遇到投产30年来最大的困难, 宝钢认识到必须依靠员工的共同努力才能战胜困难。为此, 宝钢组织了全员参与的“最佳实践者”活动。这一活动激发了员工的智慧与活力, 他们围绕节能降耗、优化生产工艺和流程等主题, 自主确定技术创新课题5576个, 提出合理化建议161 656条, 其中142 390条被采纳, 实现经济效益10 588亿元。2009年1至5月, 宝钢销售收入715亿元, 利润近亿元, 在国内钢铁业中收入和利润排名第一, 实现了逆势而上。宝钢总结了这一活动的经验, 认为最有说服力的是四个字:“尊重劳动。”

结合材料, 运用经济学知识分析“最佳实践者”活动能够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原因。 (12分)

考例分析:背景资料中为考生提供了“激发了员工的智慧与活力”、“节能降耗”、“优化生产工艺和流程等主题”、“自主确定技术创新课题”、“在国内钢铁业中收入和利润排名第一”等有效信息, 便于考生结合教材的相应内容, 整合答案。考生一定要认真审读。

参考答案: (1) 激发员工生产和革新的积极性, 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 (3分) (2) 采用合理化建议为企业节省了成本。 (3分) (2) 技术创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3分) (3) 提高了企业管理水平。 (3分)

第三步:审清设问与材料的结合点, 确定答案框架。考生要根据对设问的分析和对材料的审读, 找到二者的结合点, 避免调动知识不全面。

考例 (2011年大连三十六中学高三压轴题, 略改动) :近年来, 中国出台的密集政策显示了对楼市调控的坚定信心, 但据中国指数研究院对一、二线城市调查显示, 对于国家调控政策的执行结果, 获得好评的分别为11.2%和15.8%;认为未来房价变化不大或继续上涨的分别为49.2%和84.1%。老百姓对住房市场的消费信心依然不足。专家分析其主要原因在于, 地方政府从本地财政收入和经济增长出发, 执行中央财政政策缺乏积极性, 使政策落实大打折扣。

结合材料, 运用哲学知识, 说明在楼市调控中地方政府应如何正确处理与中央的关系。 (12分)

考例分析:要回答好此题, 考生一要审清设问。明确知识范围是“哲学知识”, 设问指向“如何处理”属于措施类, 设问关键词“地方政府与中央的关系”, 因而调动教材“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的相应知识。对于这一部分的知识点考生基本得分。二要审读资料。对材料中民意调查“老百姓对住房市场的消费信心依然不足, 专家分析其主要原因在于政府”的信息, 必须充分利用, 由此调动“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根本标准”等知识。这一部分知识点考生没有分析出来。问题所在是只看设问“处理地方政府与中央的关系”, 没看资料。所以特别提示, 设问中“结合材料”这一要求考生一定不能忽视。

参考答案: (1) 整体部分关系原理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 (2分) 某些地方政府从局部利益出发, 消极执行中央政策, 这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 维护政策的严肃性, 推动全国楼市的稳定。 (2分) (2)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我们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2分) 当地政府要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 站在人民的立场上稳定房价。 (2分) (3) 坚持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并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2分) 正确处理好自身的利益和群众的利益, 稳定楼市。 (2分)

考生通过平时的训练, 熟练掌握政治主观题审题技巧, 提高审题速度和质量, 获得优异成绩。

作文审题三步走论文 篇2

刘竹梅

曾经,很不愿向学生提起“作文”二字。看学生蹙紧眉头,无从下笔的样子,恨不得借给他们一双慧眼,让他们看透迷雾;恨不得赠给他们一根金手指,让他们点石成金。然而,我更知道,拔苗无助于他们的成长,步步为营乃是明智之举。于是,在审题立意,谋篇布局,文法辞采等方面点点指津,让学生慢慢领悟。一路走来,小有所获。今日,把和学生一道审题立意的些许体会拿来,期待众位同仁的指正。

第一步桃花一簇开无主--初审启其思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春风煦暖之时,桃花一簇,悄然绽放,花朵疏疏密密,

颜色浅浅深深,行人驻足,观此览彼,忙乱之中,不知该爱深者浅者。智者巧言点拨:远观其形,近观其状;察其色,嗅其香;感其润,觉其泽。则深者浅者皆秀于心矣。学生审题亦然。一题在前,上看下看,左看右看,茫然无绪。此时,师者因势导之,教给学生“赏题”之法,让学生首先辨明题目类型,看题目是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还是话题作文。然后,命题作文盘点题目要素;材料作文分析材料所属文体,据文体或抓主要事件,或品情感倾向,或找所论人事;话题作文则把分析材料和盘点话题要素相结合。如此,让学生远观近瞧,在初审之时,对题目所含主要信息全面把握,触发联想,最终拓开思路,而对题目了然矣。

第二步春色满园关不住--再审凝其神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初懂赏花,春色满园皆入眼帘,看那碧草芳花佳木,无不令人心动神摇,留恋不已。然而,行旅匆匆,行者仅能细赏一景,于是,神凝于那出墙的一枝吧。引导学生审题,更需让学会学生在繁杂的思绪中,迅速抓住那最突出的一点,切准命题者的命题意向。作文题目中,命题作文单个要素的,扣题即可;多个要素的,让学生辨清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属限制关系的,重视修饰语,如“心灵的.选择”,注重“心灵”二字。属辨证关系的,紧扣关系。材料作文,找寻段首或段尾的主旨句,或议论抒情句段,确立中心。话题作文,除了材料和话题外,多有由材料向话题过度的导入语,抓住导入语,也就抓住了中心。不为繁花所驻足,只为一枝而动容,凝神思索,确立中心,审题之要也。

第三步梅子金黄杏子肥--三审彰其意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初夏之际,果园里,盈盈花瓣风前落,累累果实挂枝头。田野里,盛开的荞麦花,稀落的油菜花,同样昭示着收获。曾经的阳光雨露,化为了动人的呈现。作文审题立意之巧妙之法,亦在于学会将飘忽的思绪化作确定的表达。围绕确立的中心,编写数个陈述句,并一一写下来,句中最好包含题目、话题或材料中心词的全部或部分词语,以避免偏题跑题。如此,前面的审读思考就有了具体体现,学生可以据自己所拥有的素材,和自己的表达习惯,择其新颖者作为最终的表达旨意,提笔成文。如作文题“担当”,可写下以下句子,从中立意:1担起自己的那份责任;2敢于担当者成大器;3担当--生命不可或缺的要素,等等。择其一,都是合题的,也都有可用之材料,作文可成矣。

审题立意三步走,吾之浅见也,或可一用,或弃之,随君心向吧。

作文审题三步走论文 篇3

新材料作文如何审题立意?第一步,初读,理清材料中的人物、事件与结果;第二步,细读,对照人物、事件与结果罗列立意点;第三步,品读,确定文章写作的最佳立意点。

【关键词】

学校教学  作文教学  新材料作文  审题立意  “三步三读法”

新材料作文,也叫后话题作文、命意作文或题意作文,指的是2006年全国卷率先推出的只给出材料、不规定话题、不限文体,要求“全面理解材料” ,“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但“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义”的作文。它不同于以往根据材料写议论文的材料作文,也不同于有明确话题的话题作文,是介于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之间的一种新的作文形式。“千古文章意为高”,明代哲学家、思想家王夫之也说“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这些都说明了要写好新材料作文,首先要审题立意;对于写好一篇考场作文来说,审题立意更是十分重要。新材料作文如何审题立意呢?笔者欲结合2006年全国高考卷作文题向大家推介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三步三读法”。

2006年全国高考卷作文题是这样的: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又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作文的写作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对这则材料,我们可以这样来审题立意。

第一步,初读,理清材料中的人物、事件与结果。这则材料中的人物有五个,那就是老鹰、乌鸦、牧羊人、他的孩子、羊(小羊、山羊)。他们做了什么事情、结果怎样呢?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乌鸦非常羡慕,于是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觉得练得差不多了,便从树上猛冲下来抓山羊,身子太轻,爪子又被羊毛缠住,飞不起来,被牧羊人抓住了。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他的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羊呢,在文中只是被抓的对象:小羊被老鹰抓,乌鸦想抓山羊。值得注意的是,在理清材料中的人物、事件与结果时,对文中出现的人物的勾画一定要全,凡是材料中出现过的人物都要列出,只有这样,才能多角度的、更深刻地把握材料;再者,对材料中的人物、事件与结果的罗列,一定要在文中逐项划出,最好是在草稿纸上逐一罗列,为下一步的立意做好准备。

第二步,细读,对照人物、事件与结果罗列立意点。罗列立意点时,我们最好是从主要人物到次要人物。上面的例题中,主要人物是乌鸦、牧羊人、他的孩子。我们从“乌鸦模仿老鹰抓山羊,却因身子太轻,爪子又被羊毛缠住,结果被牧羊人抓住”这个角度,可以确立的立意点是:①看到别人的长处就想学习,而且锲而不舍地学习,乌鸦的精神值得肯定,②不顾自己的特点,盲目模仿别人,必然失败。从“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这个角度,可以确立的立意点是:①人贵有自知之明,②盲目模仿要不得,③不要一味好高骛远,④聪明反被聪明误。从“牧羊人的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这个角度,可以确立的立意点是:①向强者学习理应得到鼓励,②“东施效颦”未尝不可,③就是要有这样一种拼命追求的精神,④模仿,是创新的基础。当然,我们的文章还可从以材料的次要人物入手进行立意,并且这样做有时还会产生许多新的思想火花。在这一则材料中,次要人物“老鹰”和“羊”纯粹是参照物,从它们的角度不好确定什么立意点。这种情况也是经常碰到的,在此就另当别论了。

第三步,品读,确定文章写作的最佳立意点。经过了第二步的细读,我们对照人物、事件与结果会列举出好些个甚至十几个立意点,我们一篇文章中不可能把这些立意点全部写进去,如果全部写进去的话,作文反而会因为主题太多而变成“无主题变奏”。所以,细读,对照人物、事件与结果罗列立意点,是发散思维,是我们写作时打开思路的过程;而写作时,我们又要聚合思维,在众多的立意中选择一个进行写作,这样我们的作文才是“全面理解材料”,又是“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确定文章写作的最佳立意,应遵守以下几个原则:要正确,要体现正确的立场、观点,要宣扬健康、美好的事物,要批判消极的事物;要新颖,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想人所未想,发人所未发”,如果主题不新,大家都雷同,就难以写出好文章;要深刻,对文章蕴含的意义的开掘、揭示有深度,能化腐朽为神奇,变平凡为伟大,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一定要写自己最熟悉的生活,用自己最擅长的表达方式。学生的生活面本来就比较的窄,脱离了生活实际,文章必然写不好;接近生活实际,才能真正有话可说。依照上面这些原则,我们就可以确定文章的最佳立意,然后动笔写作了。

上一篇:网络课堂设计下一篇:实践生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