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解剖型钢板

2024-10-09

普通解剖型钢板(共10篇)

普通解剖型钢板 篇1

摘要:目的:分析比较锁骨钩钢板和解剖型锁定钢板固定治疗锁骨NeerⅡ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骨科2009年6月-2012年8月收治的48例新鲜锁骨NeerⅡ型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 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锁骨钩钢板固定组 (简称钩板组, n=27例) 和锁骨远端解剖型锁定钢板固定组 (简称锁定板组, n=21例) , 两组患者均获随访, 记录骨折愈合时间, 取出内固定前和取出后2周采用UCLA肩关节功能评分量表评定两组患者的肩关节功能差异, 并比较两组的并发症情况。结果:48例患者术后随访9~18个月, 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 。取出内固定前, 钩板组肩部疼痛、日常活动、肢体活动度、满意度和总UCLA评分均明显低于锁定板组 (P<0.05) ;取出内固定后2周, 钩板组肩部疼痛、日常活动、肢体活动度、满意度和总UCLA评分明显高于取出内固定前 (P<0.05) , 且两组间肩关节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 。两组均无并发症情况。结论:解剖型锁定钢板固定和锁骨钩钢板固定虽均可作为锁骨NeerⅡ骨折的治疗手段, 但解剖型锁定钢板固定发生肩部疼痛、活动度和功能限制的比例明显降低, 可作为首选治疗手段。

关键词:锁骨外侧端骨折,锁定钢板,钩钢板

随着现代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及交通业的发展, 锁骨骨折的发病率较以往显著增多, 成为成人骨折中常见的类型, 约占成人骨折的2.6%, 可分为内侧端骨折、中段骨折、外侧端骨折, 其中锁骨外侧端骨折约占锁骨骨折的15%~28%。锁骨远端骨折Neer分型主要包括Ⅰ、Ⅱ、Ⅲ3种类型, 其中Ⅰ、Ⅲ型骨折属于稳定型骨折, 移位不明显, 可采用保守治疗, 其中锁骨外侧端NeerⅡ型骨折为喙锁韧带与锁骨近折端之间的连续性丧失, 骨折移位明显, 有较大概率出现骨折延迟愈合及骨不连, 采用保守治疗骨折愈合延迟率较高, 出现肩关节疼痛、功能障碍的风险较高, 故临床多首选手术治疗[1], 因锁骨远端骨折块连接肩锁关节, 长度较短, 不适合采用普通重建钢板进行固定, 经肩峰克氏针固定也易出现断裂、松动, 现在较为常用的内固定方法为锁骨钩钢板和锁定钢板固定, 锁骨钩钢板在锁骨远端骨折的应用非常广泛, 但随着其应用的增多, 并发症的报道也越来越多。近年来, 专用于锁骨远端骨折的解剖型锁定钢板也用于锁骨远端骨折的治疗, 获得了较满意的疗效和骨折愈合率, 且采用桡骨远端的T型锁定钢板固定, 使术后康复及并发症大大改善, 但尚未在临床上大力普及。选择我院骨科2009年6月-2012年8月收治的48例锁骨外侧NeerⅡ型骨折患者, 分别采用锁骨钩钢板和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 术后效果良好, 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6月-2012年8月在我院骨科接受治疗的锁骨外侧端NeerⅡ型骨折患者48例作为观察对象, 均为新鲜闭合骨折, 不伴血管神经损伤, 外伤前肩功能正常。主要临床症状包括局部肿痛, 锁骨外侧压痛, 能触及明显骨擦感, 肩关节活动受限, 活动时疼痛。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两组:钩板组27例中男17例 (62.96%) , 女10例 (37.04%) , 年龄21~57岁, 平均年龄 (40.31±6.33) 岁, 右侧15例 (55.56%) , 左侧12例 (44.44%) ;锁定板组21例中男14例 (66.67%) , 女7例 (33.33%) , 年龄24~61岁, 平均年龄 (38.60±9.76) 岁, 右侧13例 (61.90%) , 左侧8例 (38.10%) 。所有患者中合并其他部位骨折7例 (14.58%) , 头部外伤3例 (6.25%) , 胸部闭合性损伤3例 (6.25%) , 1例患者患有糖尿病 (2.08%) 。术前合并伤及内科合并症对锁骨骨折的治疗、预后均无明显影响。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病例均拍摄锁骨正位片及肩关节正侧位片, 必要时行CT三维重建, 了解骨折块大小、移位情况, 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锁骨钩钢板治疗或锁骨远端解剖锁定钢板治疗。钩板组:采用颈丛阻滞麻醉或气管插管全麻, 在远端锁骨处取平行切口, 显露锁骨骨折并复位, 选择合适高度的锁骨钩钢板, 经肩锁关节后方插入肩峰下, 板端部分贴合于锁骨, C臂X光下了解锁骨钩尖端在肩峰下间隙的情况, 活动上肢明确有无肩峰下的碰撞, 如果锁骨钩与肩峰有明显撞击, 将锁骨钩重新塑形后再植入, 最后打入所有螺钉。锁定板组:皮肤切口位置方法与钩板组相似, 显露骨折端, 选取合适的钢板, 于骨折远端打入锁定螺钉 (应不少于3枚) , 骨折内侧端打入3枚螺钉, 术中用X光透视, 避免螺钉进入肩锁关节。术后第1天可患侧肢体可行被动运动, 术后2周开始主动锻炼, 术后根据随访时骨折愈合情况决定负重时间, 在骨折开始愈合时允许部分负重, 直至骨折愈合良好后完全负重, 一般术后12~18个月取出内固定, 若锁骨钩板术后出现明显肩部疼痛, 可在骨折愈合良好的情况下尽早取出锁骨钩钢板。

1.3 观察指标

所有病例在术后8周、12周、6月、1年进行随访, 进行X光片检查, 根据X线判断骨折是否愈合, 记录骨折愈合时间。术后随访至内固定取出后2周, 取出内固定前采用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 (UCLA) 肩关节功能评分量表评定两组患者的肩关节功能差异, 包括疼痛、日常活动、前屈活动度、肌力、满意度等五项内容, 总分为35分, 优34~35分, 良29分~34分, 差<29分, 观察两组患者取出内固定前、取出后2周的肩关节功能变化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行t检验, 计数资料行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比较

钩板组中26例 (96.30%) 患者<12周骨折愈合, 1例 (3.70%) 患者>12周骨折愈合, 锁定板组中21例 (100%) 患者均为<12周骨折愈合, 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 。

2.2 两组患者取出内固定前、后UCLA评分比较

取出内固定前, 钩板组肩部疼痛、日常活动、肢体活动度、满意度和总UCLA评分均明显低于锁定板组 (P<0.05) ;取出内固定后2周, 钩板组肩部疼痛、日常活动、肢体活动度、满意度和总UCLA评分明显高于取出内固定前,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且两组间肩关节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 。见表1。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均成功实施手术, 平稳度过围手术期, 均无患者出现伤口感染、断钉、或脱钩等并发症。

3 讨论

锁骨钩钢板是一种一侧带横钩的钢板, 钩朝外钩住肩峰, 内侧钢板上带螺钉孔, 适用于锁骨外侧骨折或肩锁关节脱位。但是, 位于肩峰下钩对肩峰有潜在刺激或可能撞击肩峰、干扰肩袖运动。这和锁骨钩设计不合理有关, 相关研究表明:肩峰形态与锁骨钩匹配性欠佳[2];肩峰下钩的迁移可导致关节囊的渗透, 导致肩峰下活动空间受到限制[3]。因此, 锁骨钩钢板内固定后, 出现了较多的术后肩部疼痛现象[4], 锁骨钩在肩峰下的存在是术后肩痛、肩功能受限的根源, 钩钢板治疗的患者中, 多数患者需要术中调整或者术后取出。专为锁骨外侧端骨折设计的解剖型钢板采用自攻螺钉, 可微创操作, 减轻了骨折部位的血液供应的损伤和破坏, 利于骨折的愈合, 在钢板的一侧增宽为球拍样, 厚度更薄, 适于放置在锁骨远端, 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软组织的干扰。在此设计了6个直径2.4mm和2.7mm通用的螺钉孔, 从而实现在锁骨外侧进行多孔 (4~6个) 锁定螺钉的多角度固定, 进而提供了锁骨骨折断端足够的稳定性, 且这些多重的固定是不影响肩锁关节的, 使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大大降低[8]。

本组病例发现, 采用钩钢板治疗锁骨NeerⅡ型骨折可能存在骨折延迟愈合或骨不连的风险, 与锁骨锁定钢板比较, 存在一定劣势, 这可能与钩钢板的设计密切相关, 钩钢板是通过2枚螺钉和钩维持骨折远断端固定, 由于锁骨远端骨折线距离肩锁关节较近, 致使2枚螺钉无法达到有效固定, 早期的活动可引起骨折延迟愈合甚至骨不连, 对于此类型的锁骨远端骨折, 更加适合采用锁骨远端解剖钢板固定, 可以提供足够的螺钉固定。Stegeman等[5]比较了不同内固定治疗锁骨远端骨折的meta分析, 结果表明, 锁骨钩板固定出现骨不连的风险较大。锁定钢板不影响肩关节、肩峰以及肩袖运动, 患者早期活动良好, 而钩钢板由于对肩峰的撞击和肩袖的干扰, 发生肩痛、活动度受限的可能大。比较两组UCLA肩功能评分, 在改善日常活动, 肩痛、活动度、满意度, 锁定板组要好于钩板组。但钩钢板移除后, 各项指标相比移除前有显著提高, 钩钢板组几乎达到了锁定钢板组的评分水平。

在使用钩钢板治疗时, 术中应用C臂X光机拍片了解肩峰形态, 对锁骨钩进行折弯塑形, 尽量减少撞击的发生。一旦发现锁骨钩对肩峰、肩袖有严重干扰, 在骨折愈合的前提下, 应尽早取出内植物, 在本组病例中, 钩板取出后患者的肩痛等症状明显改善, 治疗满意度明显提高。对于锁定钢板治疗, 需保证骨折两端有足够螺钉固定, 根据骨折恢复情况采取循序渐进的术后功能锻炼。对于远端骨折块无法牢固固定的患者, 只能选择锁骨钩钢板固定, 术后早期患肢制动, 避免早期下床活动, 避免骨折延迟愈合, 本组病例中出现的1例延迟愈合就是这种情况。对于喙锁韧带是否需要进行修复的问题, Jin等[6]认为骨折固定稳定者可获得良好的愈合, 可不必修复喙锁韧带, 但如果骨折得不到足够稳定者, 无法满足坚强内固定要求的, 如骨折粉碎或合并骨质疏松, 应考虑增加喙锁韧带的固定或重建, 本组病例治疗中未修复喙锁韧带, 治疗效果令人满意。

综上所述, 解剖型锁定钢板固定和锁骨钩钢板固定虽均可作为锁骨NeerⅡ骨折的治疗手段, 可获得满意的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 但解剖型锁定钢板固定能得到更牢固的固定, 发生肩部疼痛、活动度和功能限制的比例明显降低, 且钩钢板还可能出现骨折延迟愈合, 因此, 锁骨远端解剖型钢板固定可作为首选治疗手段, 但因本次观察的样本量不够大, 需要更多前瞻性研究来证实。

参考文献

[1]Bisbinas I, Mikalef P, Gigis I, et al.Management of distal clavicle fractures〔J〕.Acta orthopaedica Belgica, 2010, 76 (2) :145-149.

[2]陈涛, 叶猛, 郭远清, 等.肩峰形态的CT观测及其与锁骨钩状钢板的匹配性研究〔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12, 14 (1) :11-14.

[3]ElMaraghy AW, Devereaux MW, Ravichandiran K, et al.Subacromial morphometric assessment of the clavicle hook plate〔J〕.Injury, 2010, 41 (6) :613-619.

[4]Lee KW, Lee SK, Kim KJ, et al.Arthroscopic-assisted 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 clavicular hook fixation for unstable fractures of the lateral end of the clavicle:aprospective study〔J〕.International Orthopaedics, 2010, 34 (6) :839-845.

[5]Stegeman SA, Nacak H, Huvenaars KH, et al.Surgical treatment of Neer type-Ⅱfractures of the distal clavicle:a meta-analysis〔J〕.Acta Orthopaedica, 2013, 84 (2) :184-190.

[6]Jin CZ, Kim HK, Min BH.Surgical treatment for distal clavicle fracture associated with coracoclavicular ligament Mpture using a cannulated screwfixationtechnique〔J〕.Trauma, 2006, 60 (6) :1358-1361.

普通解剖型钢板 篇2

[关键词] 解剖型钢板;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

[中图分类号] R683.4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1)21-173-01

胫骨平台骨折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骨折,是指涉及胫骨近端关节面的膝关节内骨折。由于膝关节复杂的解剖结构和强大的运动功能,骨折固定难度较大,容易出现感染、创伤性关节炎、关节强直等并发症[1]。笔者所在医院2007年6月~2010年4月采用解剖型钢板治疗胫骨近端粉碎性骨折68例,疗效较为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68例,其中男38例,女30例;年龄19~58岁,平均(32.1±4.5)岁。致伤原因:车祸伤47例,高处跌伤14例,其他7例,均为闭合性骨折。合并前交叉韧带(ACL)损伤15例,半月板损伤17例,内侧副韧带(MCL)损伤8例,外侧副韧带(LCL)损伤9例。按AO分型:C1型(双髁骨折)35例,C2型(伴有干骺端粉碎的平台骨折)20例,C3型(内外髁及干骺端均粉碎的平台骨折)13例。术前均给予常规牵引、消肿止痛等对症支持治疗,并且行CT三维重建和MRI检查明确损伤情况,手术时间为伤后5~9 d。

1.2 手术方法

采用持续硬膜外麻醉,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用切口,主要有膝正中纵型、膝前外侧和前内侧切口。首先切开并显露骨折部位,打开关节囊,探查关节,损伤的部分半月板可以切除,重建受损的侧副韧带,修复受伤的交叉韧带。术中在C型臂X光机透视下进一步了解骨折损伤以及移位情况,明确伤情进行骨折复位,注意尽量减少剥离骨膜,将骨折碎块连同取下的自体髂骨一并植于骨缺损处,注意在缺损的关节面处放置髂骨的骨皮质面。以上步骤完成后,用克氏针临时固定[2],借助C型臂X光机,确定关节面平整及骨折复位良好后,不需要钢板塑形,选用相应的内侧或外侧解剖钢板,贴附于对应位置,依次进行钻孔、攻丝、测深、拧入螺钉等操作。最后,在C型臂X光机下再次确定骨折复位良好以及关节面平整情况。冲洗手术创面,钢板周围及膝关节腔分别放置引流管一根,缝合切口。

1.3 术后处理

术后嘱患者抬高患肢,常规抗炎补液、止血之痛等对症支持治疗,根据患者情况术后24~36 h拔出引流管。视骨折稳定情况是否给予石膏固定:骨折不稳定有石膏固定者4~5周后拆除石膏 ,开始CPM功能锻炼,活动范围0°(伸)~60°(屈);骨折稳定者术后3~4 d即可开始CPM功能锻炼,注意活动时应循序渐进,避免再损伤。所有患者均在术后复查 X线片显示骨折线模糊后开始逐步负重。随访时间为术后1、4、8、12周及半年、1年、2年,门诊复查摄X线片,根据检查结果酌情调整负重时间及活动量大小。

2 结果

本组所有病例术后均获随访,随访12个月~3年。术后切口均无感染,且均为Ⅰ期愈合,全部患者获骨性愈合,无骨折愈合延迟或不愈合、骨折移位、骨髓炎、骨不连等并发症出现。膝关节功能按Rasmussen评分标准评定,优48例(70.6%),良16例(23.5%),可4例(5.9%),优良率为94.1%。

3 讨论

胫骨平台骨折多由暴力损伤引起,高能量损伤常导致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关节面遭受破坏严重,干骺端骨质碎裂程度高,常常关节内结构也同时受到损伤,治疗难度大[3]。由于胫骨上端为松质骨,加上膝关节本身的承重作用,胫骨平台骨折后易出现局部压缩,表现为骨质缺损,若按照传统手术方法单纯应用松质骨螺钉、骨栓固定,在稍有外力作用的情况下易再次发生撕裂或骨质塌陷,不能达到预期手术效果[4]。所以,临床上常采用可靠的自体或异体植骨,避免骨折处因骨质填充不足而再次出现塌陷,另外还可防止骨不连的出现[5]。坚强的内固定以及解剖复位可增强膝关节稳定性,远期疗效确切,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6]。

笔者所在医院采用的解剖型胫骨平台钢板是根据胫骨关节部位的解剖特点设计的,关节面骨骼外形与之匹配度好,二者能很好地贴附,骨折易于固定且不易变形,另外,手术时也不用折弯塑形,应用较方便且节约时间。从治疗的68例患者看来,总体优良率为94.1%,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说明解剖型钢板治疗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具有固定牢靠、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可早期活动、并发症少的优点[7],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 Stevens DG,Beharry R,Mckee MD,et al.The long-termfunctional outcome of operatively treated tibial plateau frac2tures[J].J Orthop Trauma,2001,15(5):312–320.

[2] 苏士乐,刘浩,尹华斌,等.腓侧解剖钢板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疗效分析[J].中国骨伤,2009,(12):125-127.

[3] 冯庆义.解剖钢板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0,(22):452-453.

[4] 吴海河,屈庆元,肖体兵,等.解剖型钢板加骨栓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J].中國医药导报,2011,8(5):160-161.

[5] 张绍伟.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59例[J].重庆医学,2008,37(10):1045-1046.

[6] 吴海河,屈庆元,肖体兵,等.解剖型钢板加骨栓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J].中国医药导报,2011,8(5):160-161.

[7] 王成日,郝杰,杨文彬,等.解剖钢板治疗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16例的疗效分析[J].广西医学,2009,31(8):1169-1170.

普通解剖型钢板 篇3

关键词:多轴锁定钢板内固定,普通解剖钢板内固定,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复杂型胫骨平台骨折一直是临床治疗的难点, 会同时造成胫骨平台损以及膝关节内附属结构的损伤, 传统的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会影响膝关节功能的恢复、也增加关节面塌陷的风险[1]。多轴锁定钢板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内固定材料, 能够实现角稳定性和轴向稳定性, 并通过Raft排钉技术的应用提高了骨折局部的力学强度。在下列研究中, 我们分析了锁定钢板内固定与普通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5月~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60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中男29例, 女11例;平均年龄45.52±6.34岁。对照组中男27例, 女13例;平均年龄44.95±5.91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无显著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观察组采用多轴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 对照组采用普通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两组患者均在全身麻醉下进行手术, 摆放平卧位并在大腿根部绑扎止血带, 而后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操作。观察组患者做膝关节正中切口, 沿半月板下缘切开关节囊显露骨折部位, 清理碎骨以及损伤的软组织, 而后进行手法复位, C臂机确认复位良好后置入钢板并打入多轴锁定螺钉;对照组患者做膝前外侧和后内侧双切口, 同样膝前外侧和后内侧双入路, 采用与观察组相同的方法进行手法复位, 而后在胫骨平台的内侧和外侧分别置入解剖钢板, 打入螺钉。

1.3 观察指标

在手术后9、12个月时, 采用AKSS膝关节功能评分量表评价两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 并使用标准量角器测量膝关节主动活动的角度, 同时通过影像学检查确认胫骨平台关节面发生塌陷的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 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 (百分率) 表示, 行X2检验。P<0.05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术后膝关节功能比较

术后9个月、12个月时, 观察组患者的AKSS评分、膝最大角度和屈膝最大角度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附表。

2.2 两组术后关节面塌陷情况比较

术后9、12个月时, 观察组患者发生胫骨平台关节面塌陷的例数分别为1、2例, 对照组患者发生胫骨平台塌陷的例数分别为5、9例;经卡方检验, 观察组患者发生胫骨平台关节面塌陷的例数少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胫骨平台骨折是临床常见的膝关节外伤类型, 直接作用于膝关节的内翻或者外翻暴力、轴向压缩暴力等均会造成胫骨平台受到损伤并发生骨折[2]。该股这类型属于关节内骨折, 当外界暴力的能量较高时, 不仅会造成胫骨平台发生塌陷、劈裂, 还会造成膝关节内韧带、半月板等附属结构发生损伤。Schatzker V和VI型胫骨平台骨折较为复杂, 属于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范畴, 关节面的破坏程度较重, 治疗较为困难。复杂胫骨平台骨折会同时造成外侧和内侧关节面的损伤, 外侧关节面多发生塌陷和粉碎, 内侧关节面多发生整体向后移位[3]。因此, 在治疗时, 需要同时对关节面的内侧和外侧进行固定。解剖钢板是临床上治疗骨折最常用的内固定材料, 用于长骨骨折时能够取得理想的固定效果;但在用于胫骨平台骨折、尤其是复杂型胫骨平台骨折时, 受到固定材料塑形能力较差的限制, 钢板无法与胫骨平台严密贴合, 钢板与骨膜之间持续摩擦会影响骨折的愈合以及断端的力学强度, 同时也增加了胫骨平台塌陷的发生风险。

锁定钢板是新近发展起来的内固定材料, 锁定钢板与锁定螺钉能够形成一个稳定的固定和支撑体系, 可以同时实现角稳定性和轴向稳定性, 使胫骨平台关节面获得足够强度的支撑并保证关节结构具有良好的稳定性[4]。多轴锁定钢板在传统锁定钢板的基础上加入了Raft排钉技术, 能够提高胫骨平台局部的力学强度, 降低内固定后发生胫骨平台塌陷的风险。近年来, 国内已有学者报道了多轴锁定钢板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积极疗效。在本研究中, 我们从膝关节功能和术后并发症的角度进一步分析了多轴锁定钢板内固定与普通解剖钢板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首先, 由量表评分和活动度测量来比较膝关节功能可知, 观察组患者的AKSS评分、膝最大角度和屈膝最大角度均高于对照组。这就说明多轴锁定钢板内固定有助于改善膝关节功能。第二, 多轴锁定钢板具有创伤小、固定强度大的特点, 能够避免胫骨平台塌陷的发生, 通过随访可知:观察组患者的胫骨平台关节面塌陷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这就说明多轴锁定钢板内固定有助于预防胫骨平台塌陷的发生。

综合以上讨论可以得出结论:轴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有助于改善膝关节功能、提高膝关节活动度, 整体疗效优于普通解剖钢板。

参考文献

[1]邵锋, 宋君涛, 卢绪章, 等.锁定钢板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 2014, 11 (14) :44-47.

[2]周志华, 王修卓, 杨新.多轴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临床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 2013, 17 (13) :1646-1647.

[3]吴容见.普通解剖钢板和锁定钢板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疗效对比[J].右江医学, 2014, 42 (1) :21-24.

普通解剖型钢板 篇4

关键词 股骨转子下骨折 粉碎性 解剖型钢板 股骨近端

股骨转子下骨折是临床常见的骨折类型,其发生率约10%~34%,发生人群多为青年人和老年人,老年患者多因低速损伤,而年轻病人常因高能创伤所致,因此粉碎性骨折发生率较高[1]。对于股骨转子下骨折的治疗,可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但有报道指出,非手术治疗的满意度只有36%,因此,目前认为手术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已成为主要方法。采用股骨近端解剖型钢板治疗股骨转子下粉碎性骨折,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9年1月~2012年9月收治股骨转子下粉碎性骨折患者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20~78岁。骨折原因:跌伤10例,车祸16例,砸伤4例。

手术方法:手术采用持续硬膜外麻醉,仰卧位,患髋稍垫高。取股骨近端外侧做入路口,纵形切开阔筋膜、股外侧肌,上端切口略弯向前方顺肌纤维方向纵形分离,充分暴露骨折处,清理骨折碎块及其他组织后进行复位。根据骨折的长度选择合适的钢板进行固定,近端予3枚松质螺钉呈倒“品”字型固定,螺钉沿股骨颈方向进入,直至股骨头内,必要时可采用C臂机进行引导。远端通过皮质骨螺钉固定,若小转子分离或内侧皮质粉碎严重者可加长螺钉,再通过钢丝扎捆,逐层缝合切口、负压引流。

疗效判断标准:根据Sanders评分标准,将治疗效果分为,①优:活动无疼痛,肢体功能恢复正常,无其他异常症状;②良:活动有轻微的疼痛,屈曲略受限,步行正常,有轻微的异常侧向现象;③差:活动疼痛明显,走行、屈曲受限。

结 果

手术出血量及骨折愈合时间。术中平均出血500ml;骨折平均愈合时间12周。

手术效果:30例患者中,优23例,良6例,差1例,优良率96.67%,差的1例主要是患者不遵医嘱所致。

讨 论

股骨转子下骨折是转子周围骨折的一种特殊类型,多由较大的直接暴力或骨质疏松引起。在股骨转子下区弯曲应力大,内侧和外侧皮质产生巨大的压力刁张力,而且内侧的压力明显高于外侧的张力。另外,股骨近端有许多强大肌群附着,强大的内收肌和髋关节的屈肌、外旋肌以及外展肌。这些肌肉力量进一步增强了股骨转子下区的应力强度。一旦受到暴力作用,即可发生各种类型的股骨转子下骨折[2]。

由于股骨转子下具有特殊的解剖结构及生物力学特点,局部应力高度集中,且皮质骨具有高强度性,发生骨折多为粉碎性骨折。而近端骨折受臂肌、髂腰肌等的作用,容易受强大的向外牵引力,再者在强大的内收肌作用下,骨折容易向外成角位移,容易引发股骨长度改变、旋转畸形、骨不连接等并发症,因此处理比较棘手。

傳统的保守治疗方通过牵引可以控制短缩,但对于其他畸形则难以矫正。另外,牵引时患肢需置于屈髋90°屈膝90°体位,很不易维持,且对于明显移位的骨折无法减小骨折间隙,即使骨折愈合仍会存在一定的异样。手术治疗的原则是解剖复位或矫正所有畸形及牢固内固定以促进骨折良好的愈合,恢复正常功能。以往对于股骨转子下粉碎性骨折常采用DHS钢板内固定治疗,此种内固定具有较强的牢固性,手术操作简便,但由于术中常因骨折片游离,用空心钻沿导针操作时会加重外侧皮质粉碎,从而导致固定不坚固,钢板与骨干无法紧密相贴,容易出现诸多不良反应,同时对股骨头、颈损伤大。对于反粗隆间骨折,DHS没有任何生物机械意义。

随着骨折治疗理念从AO的“坚强固定”向BO的“生物学固定”的发展,既要确保骨折局部血运,又要保证骨折愈合的理念在临床得到广泛认可[3]。股骨近端解剖型钢板:在器械设计方面,结构上与股骨近端粗隆部相匹配,个别患者解剖有变异,稍作折弯调整,即能使其与大粗隆、股骨干服贴。该钢板紧贴大粗隆部扩张呈“蛇头“型,能有效地控制固定粗隆部的骨折碎片,上端在接近大粗隆处有成倒“品”字的螺钉孔,术中可用3枚松质骨螺钉进行定固,构成髓内立体固定,能够促进患者尽早进行功能锻炼,促进骨折愈合,且还可起到较好的抗旋、抗压、抗弯等作用。同时,此种钢板与股骨解剖相匹配,对股骨头、股骨颈损伤小,能够较为简单的对粉碎性骨折恢复良好复位,从而尽快恢复血运,尽早愈合,对粉碎性骨折的固定,更显现其优势。

参考文献

1 荣国威.骨科内固定[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06-107.

2 吴华.骨科疑难问题解析.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3 张海波.股骨近端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下骨折.中国实用医刊,2010,37(3):72-73.

4 赵朝清,焦丽,等.股骨近端解剖型钢板治疗股骨转子下粉碎性骨折.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7,15(5):45-46.

参考文献

1 陈孝平,主编.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538-539.

2 夏穗生.我国脾脏外科的发展回顾.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4,24(12):705-707.

解剖型钢板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0例跟骨骨折患者, 其中1例为双跟骨骨折。男17例, 女3例, 年龄18岁~55岁, 平均年龄31.5岁。术前均常规进行X线跟骨侧位、轴位及踝关节摄片。跟骨的两个平面CT扫描:半冠状面, 扫描方法垂直于跟骨后关节面的正常位置;轴面, 扫描方向平行于足底。按Sander分型, Ⅱ型6例, Ⅲ型8例, Ⅳ型6例, 均于伤后6 d~10 d手术。

1.2 治疗方法

本组手术均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 大腿上段扎充气止血带。双跟骨骨折可取平卧位, 单侧跟骨手术采用侧卧位, 患肢在上。手术切口均采用跟骨外侧“L”形切口, 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 注意保护腓肠神经, 于跟骨外侧壁骨膜下剥离并向上掀起, 形成包括腓骨长短肌及腓肠神经的全厚皮瓣, 分别在距骨、骰骨和腓骨远端打入克氏针, 采用无张力牵拉技术暴露骨折及距下关节。将外侧壁骨块掀开, 可清楚暴露跟骨关节面。以距骨下关节面作参照, 将关节面碎块撬拨复位, 克氏针临时固定, 跟骨结节用大号点式复位钳或斯氏针做牵引以恢复跟骨高度, 外侧壁骨折复位后将解剖型钢板贴于骨面, 两侧挤压恢复宽度[2]。床边行侧、轴位X线摄片, 查看跟骨关节面平整情况, 跟骨高度、宽度是否恢复, 钢板位置是否合适, 如缺损骨质较多, 可常规植骨;如缺损不多, 局部可填塞明胶海绵以减少出血, 将钢板用螺钉固定。伤口缝合后不放置引流, 加厚纱垫加压包扎。如伤口渗透较多时勤换药, 保持伤口干燥。术后第2天局部开始红外线理疗, 2次/d, 每次30 min, 常规应用抗生素至伤口无明显渗出, 术后3周拆线。术后5 d~7 d踝关节开始逐步功能锻炼, 8周后在双拐保护下逐步负重活动。

2 结果

本组20例均获随访, 平均骨折愈合时间7个月, 伤口渗出最长达2周, 均未出现伤口感染及皮缘坏死。术后复查X线片, 角恢复至10°~36°.根据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术后疗效:优13例, 良6例, 可1例。

3 讨论

各类跟骨骨折治疗共同的目标: (1) 恢复距下关节后关节面的外形; (2) 恢复跟骨的高度; (3) 恢复跟骨的宽度; (4) 腓骨肌腱走行的腓骨下间隔减压; (5) 恢复跟骨结节的内翻对线; (6) 如果跟骰关节也发生骨折, 将其复位。因此对SanderⅠ型骨折或无移位的骨折应采用闭合方法治疗;Ⅱ型和Ⅲ型骨折采用切开复位更合适;Ⅳ型骨折可根据骨折及移位程度, 采用斯氏针撬拨复位或切开钢板固定[3]。距下关节是联系中后足和踝关节运动的重要关节, 距下关节面的移位、不平整必然导致关节受力和运动改变, 导致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手术中, 我们直视下将距下关节面复位满意, 能够明显提高治疗效果。因为角间接地反映了足跟的高度和足弓的角度, 手术中恢复角有助于恢复跟骨高度及足弓的外形, 有助于恢复后足正常的生物力学, 提高手术疗效[1]。我们也观察到术后角>15°效果要比<15°疗效好, 因此对于涉及跟骨关节面的有移位的骨折, 我们认为选择手术治疗比较适宜。另外, 我们采用外侧切口, 将外侧壁更好地复位, 避免了对腓骨肌腱的卡压。我们认为手术治疗具有以下优点: (1) 恢复关节面的平整, 重建角和Gissane角; (2) 利于恢复跟骨高度; (3) 有利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 避免踝关节僵硬。缺点是费用高, 患者需二次手术取除内固定。

如行手术治疗, 手术时机的选择很关键。我们通常待局部肿胀消退、皮肤出现皱褶、水疱干燥结痂后再行手术。手术中注意不能游离皮下, 需将至骨膜的皮瓣一并掀起。因跟骨为松质骨, 骨折后渗血较多, 我们采取不放置引流条用厚纱垫加压包扎, 术后伤口常规红外线理疗的方法,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未出现皮缘坏死及伤口感染。嘱患者由受伤始到伤口拆线须禁止吸烟。

评价足后部的功能是困难的, 对于重视影像学资料还是临床症状始终存在争议。切开复位内固定后, 距下关节与对侧相比总是显得僵硬, 但无论怎样活动, 患者无不适感觉, 而且可以正常穿鞋子。这样, 许多患者仍然可以保留某些适应路面不平, 行走的功能, 如上下梯子、台阶, 甚至登山。总之, 随着骨折的粉碎程度和软骨损伤程度的加重, 结果就会变差。如果发生距下关节的疼痛性关节炎, 再次进行融合手术时, 足后部有较好的骨排列, 手术操作远比非手术治疗 (患者的跟骨有嵌插, 变宽) 容易得多。关节内和关节外骨折均得到解剖复位的患者, 能够得到最好的结果[2]。

摘要:目的 总结用解剖型钢板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及手术方法、注意事项。方法 对2005年—2009年采用解剖型钢板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2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按照Sander分型:Ⅱ型6例, Ⅲ型8例, Ⅳ型6例。手术均采用跟骨外侧“L”形切口。结果 本组20例均获随访, 平均骨折愈合时间7个月, 均未出现伤口感染及皮缘坏死。术后复查X线片, B hler角恢复至10°-36°, 根据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术后疗效:优13例, 良6例, 可1例。结论 采用解剖型钢板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 可获得满意的效果。应注意手术时机和术后伤口的正确处理。

关键词:跟骨骨折,关节内骨折,解剖型钢板,切开复位内固定

参考文献

[1]李喜功, 孙俊英, 殷浩, 等.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移位的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分析[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08, 10 (5) :421-424.

[2]王满宜, 杨庆铭, 曾炳芳, 等.骨折治疗的AO原则[M].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3:583-590.

普通解剖型钢板 篇6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人16 例, 男10 例, 女6 例;年龄22~85 岁, 平均64.7 岁。其中左侧9 例, 右侧7 例。按Neer分型, Ⅱ型骨折8 例, Ⅲ型骨折7 例, Ⅳ型骨折1 例。摔伤15 例, 高处坠落伤1 例, 均为闭合性骨折。

1.2 手术方法

臂丛麻醉下或加以静脉麻醉起效后, 取仰卧位, 患肩垫高, 经三角肌胸大肌间沟切口进入, 切口约6 cm, 可不经过三角肌中腋神经前支走行平面, 避免损伤腋神经, 保护头静脉, 将三角肌及头静脉拉向外侧, 暴露肩关节, 检查肩袖是否损伤, 清除断端积血块, 牵引下间接复位, 克氏针临时固定。放置合适长度PHILOS, 紧靠大结节外侧正中, 钢板近端固定在离大结节最高点至少8 mm远的位置, 点状复位钳或克氏针固定。根据骨质情况于肱骨头内拧入3~4枚锁定螺钉。后跨过腋神经穿行区域, 于远端做一长3 cm切口, 逐层分离, 探及接骨板, 骨折远端可用3.5 mm锁定螺钉或标准皮质骨螺钉进行固定。若有肩袖损伤行同期修补, 可用不吸收线缝合后固定于接骨板的缝合孔上, 活动肩关节检查固定是否牢靠。认真止血, 关闭切口。

1.3 术后处理

术后应用抗生素3~5 d预防感染, 常规应用脱水剂, 术后2 d行腕、肘关节运动, 5 d行肩关节被动屈曲、外展、后伸锻炼, 术后2周指导患者行上举锻炼。定期复查X线片, 逐渐增加患肢运动量、负重及活动幅度。

2 结 果

本组16 例均获随访4~12个月, 平均9个月。根据Neer评分评定疗效[2]。本组治疗效果优9 例, 良5 例, 可1 例, 差1 例, 优良率达87.5%。骨折全部获得愈合, 无肱骨头坏死、血管神经损伤、钢板螺钉松动。1 例差的患者出现肩峰撞击综合征。典型病例资料见图1~2。

3 讨 论

3.1 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现状

肱骨近端骨折是一种常见骨折, Neer分型中Ⅲ、Ⅳ型骨折治疗较为困难, 术后功能恢复较差, 虽然有较多治疗方法, 但是对于复杂肱骨近端骨折治疗方法的选择多年来一直存在争议。目前肱骨近端骨折治疗的最终目的是恢复一个无痛、活动范围正常或接近正常的肩关节[3]。要想达到这一疗效, 就必须争取解剖复位, 保留肱骨头的血供, 维持骨折端的稳定, 并早期进行锻炼, 而坚强的固定是早期功能锻炼的前提。Ruch等[4]通过生物力学实验证实, 接骨板仍是肱骨近端骨折最稳定的固定措施。肱骨近端骨折传统手术方法 (如普通接骨板、三叶草钢板及“T”型钢板等) 存在一些不足, 如术中需剥离较多组织, 进一步加重了骨折周围软组织损伤, 血运破坏增加了骨折不愈合和肱骨头缺血坏死率, 而且普通螺钉对骨质疏松明显的老年患者肱骨近端, 尤其是肱骨头固定的稳定效果较差, 术后常需石膏外固定, 必然影响肩关节早期功能锻炼, 易发生肩关节黏连僵硬、骨折再移位、骨不连等并发症[5]。因此, 针对移位明显、复杂的肱骨近端骨折, 尤其是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肱骨近端骨密度低而不易着钉的特性, 我科2006年8月开始采用PHILOS治疗肱骨近端骨折16 例, 疗效满意。

3.2 PHILOS钢板的结构特点

本研究使用的PHILOS钢板, 与传统内固定方法相比具有以下优点。a) 固定牢固、确切, 锁定成角稳定性, 钢板螺孔的内螺纹和螺钉尾的外螺纹形成整体, 固定肱骨头的螺钉与钢板具有不同方向交叉设计, 具有良好的锚合力和抗拉力, 防止螺钉松动退出, 特别适合于老年骨质疏松患者。b) 钢板呈解剖型设计, 符合肱骨近端生理结构, 不需塑形, 利于复位, 避免对肱二头肌长头腱干扰, 降低肩峰撞击发生率。c) 符合微创原则, 较传统的T型钢板、三叶草型等钢板对骨外膜剥离更少, 损伤更小, 手术过程中切口避开腋神经走行区域, 避免了腋神经损伤所致的肩关节外展功能丧失。d) 锁定螺钉与接骨板连成一整体, 形成角度固定的一个内固定支架, 对骨折端产生良好的稳定作用, 同时使接骨板与骨界面之间的压力降至最低, 减少了钢板对骨折周围骨膜与软组织的干扰, 有利于保护血运, 促进骨折愈合, 降低肱骨头坏死率[6], 本组骨折全部获得愈合。e) 缝合孔设计, 术中可以利用缝合孔进行克氏针临时固定及钢板固定后进行粉碎骨块的缝合固定, 提高了操作的简单性及复位的准确性[7]。同时通过缝合孔能够对损伤的关节囊及肩袖进行修补, 以利于早期锻炼及功能恢复。f) 通用性好, 有9个不同方向的近端螺孔而适用于各种肱骨近端骨折, 在复杂的肱骨近端骨折尤其是伴有骨质疏松的情况下, 锁定螺钉提供成角稳定已达到最佳的把持力。

3.3 适应证

a) 青年肱骨近端骨折Neer分型Ⅱ、Ⅲ、Ⅳ型骨折, 术后功能要求较高;b) 干骺端骨折;c) 老年骨质疏松患者;d) 骨折线延长到肱骨骨干的骨折;e) 肱骨近端骨折伴内侧缺乏支持的肱骨干骨折。

3.4 术中注意事项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a) 锁定头螺钉由于不能加压因而不适合用于复位, 在打入锁定头螺钉之前, 必须先复位肱骨头骨折碎片。b) 接骨板近端应固定在离大结节最高点至少8 mm远的位置 (肩袖附着点) , 若接骨板放置过高日后会导致肩峰撞击综合征发生。但同时也不能放置过低, 否则部分锁定头螺钉将会穿出肱骨头。c) 接骨板应放置在紧靠大结节的外侧正中部, 这样能确保接骨板与肱二头肌长头腱之间保留足够间隙, 不会破坏血供, 因而可以大大降低肱骨头坏死率。d) 为了更稳定固定, 以及为了减少骨干上螺钉松动的危险, 推荐在接骨板远端使用双皮质固定的自攻螺钉。e) 切口虽然避开腋神经走行区域, 但手术中仍需注意, 切口过长或过分牵拉仍有损伤腋神经可能。

Jih等[8]认为肱骨近端复杂骨折的治疗原则为, 最少的软组织剥离避免肱骨头坏死, 合适的固定为骨折愈合提供条件, 修补肩袖以获取最佳肩关节功能恢复。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所特有的优势最好地满足了这一要求。本组应用PHILOS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 尤其对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的治疗符合以上要求, 同时也符合骨折治疗的BO原则, 即生物的、合理的接骨术观点。

综上所述, 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 对软组织剥离少, 钢板下骨膜影响小, 固定牢靠, 利于早期功能锻炼, 骨折愈合率高, 并发症少, 取得满意疗效, 值得临床应用和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王冠军, 张春才, 许硕贵.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进展[J].国外医学.骨科学分册, 2004, 25 (4) :216-218.

[2]刘志雄.骨科常用诊断分类方法功能结果评定标准[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282.

[3]陆晴友, 王秋根.肱骨近端骨折的手术治疗[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03, (5) :316-319.

[4]Ruch DS, Glisson RR, Marr AW, et al.Fixation ofthree part proximal humeral fractures:Abiomechanical evaluation[J].J Orthop Trauma, 2000, (1) :36-40.

[5]文良元, 薛庆去, 黄公怡, 等.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内固定治疗[J].中华骨科杂志, 2004, 24 (11) :641-644.

[6]Gardner MJ, Gaiffith MH, Dines JS, et al.Aminimally invasive approach for plate fixation of theproximal humerus[J].Bull Hosp Jt Dis, 2004, 62 (1-2) :18-23.

[7]梁正忠, 金雄, 尚光禄.AO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体会[J].实用骨科杂志, 2008, 14 (2) :109-111.

普通解剖型钢板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6年2月至2013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9例胫骨远段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29例, 女10例;年龄24~69岁, 平均 (39.5±2.1) 岁。所有患者均为受伤后30 min~4 h内入院就诊, 平均来诊时间 (2.2±0.3) h。39例患者中, 车祸伤、高处坠落伤、扭伤、重物压砸伤分别为17例、13例、5例、4例。根据AO分型, A型、B型、C型分别为10例、24例、5例。

1.2 方法

1.2.1 术前准备

患者入院后,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对其进行石膏夹板或跟骨牵引临时固定, 适当抬高患肢, 给予脱水消肿, 外贴自制神农武当散瘀膏, 7~13 d局部肿胀减退后手术。

1.2.2 手术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 连续硬膜外麻醉或全麻, 大腿近段固定止血带, 常规涮洗患肢3遍, 擦干皮肤, 2%活力碘消毒3遍, 铺巾, 患侧足穿戴无菌手套, 术区皮肤贴无菌保护膜, 沿胫前嵴稍外侧依次切开直达骨质, 显露骨折断端和胫骨远端关节面, 清理血肿及失活组织, 将骨折端复位, 整复胫骨远端关节面直至平滑, 根据骨折段胫骨外形, 将钢板塑形至与骨面贴切, 置于骨折断端, 螺钉固定。术中C臂X光机拍片, 骨折端对位对线好, 远端关节面平滑, 无菌0.9%氯化钠注射液冲洗创腔3次, 放置引流管, 关闭切口;缝合切口皮肤张力过大者, 行旁开皮肤纵形切开减张缝合, 减张创面游离植皮。术后抬高患肢, 肿胀较重者用给予脱水消肿石膏托固定10 d后, 指导患者适当地进行床上被动及主动膝踝关节活动, 待患者肿痛程度减轻后, 指导患者扶拐进行适当的运动训练。

1.3 疗效评定标准

优:患者的关节功能与健侧基本保持一致, 关节活动>健侧的80%, 且患者无任何不适感;良:患者行走时, 后踝关节有程度较轻的酸痛感, 为出现局部肿状, 患者可正常进行生活劳动;可:患者的关节活动度为健侧的50%~70%, 患者运动时关节产生轻微酸痛感, 且行走后会出现较为明显的肿胀现象;差:患者关节活动度<健侧的20%, 关节存在明显的疼痛感, 且肿胀较为严重, 患者无法正常行走。

2 结果

本组39例骨折均愈合, 经10个月~5年随访, 根据上述疗效评价标准评定, 优29例, 良6例, 可3 例, 差1例, 总优良率89.7%。差1例, 系胫骨远端关节面合并严重粉碎性骨折所致。

3 讨论

胫骨远端骨折包括胫骨远段1/3累及或未累及关节面的骨折, 前者为pilon骨折, 由于胫骨下端髓腔较大, 骨松质多, 骨皮质薄, 无肌肉覆盖, 皮肤骨骼血管营养薄弱, 伤后易发生开放性骨折、粉碎性骨折, 关节面破坏严重, 采用牵引、石膏治疗, 易出现骨折畸形愈合、延迟愈合或不愈合, 膝踝关节僵硬、针孔感染等诸多并发症[2]。

胫骨远端由三角形移行为四方形, 远端外侧靠近腓骨, 直型钢板安放于胫骨内侧, 则因钢板厚, 软组织不易覆盖。解剖型钢板是按照胫骨下段解剖形态制造, 与胫骨下段内外侧骨形状基本适应, 钢板远端呈分叶形扩大趋薄, 且有2个螺钉孔横排, 使之能在较小的面积内实施多螺钉固定, 在其尾端有2个小孔。通过2个小孔可将钢丝或克氏针穿过, 以增强固定效果。腓侧应用的钢板必须紧贴在近段胫骨的外侧, 然后应用专用螺钉由内向外进行固定。螺钉的远端应向前方旋转, 使螺钉由前向后实现加固效果。可有效避免固定操作受腓骨阻挡, 方便加固操作的进行。同时应用该种方法还可有效起到对多个骨块同时进行平面立体固定的作用。根据胫骨下段局部存在的具体应力对解剖型钢板进行设置。解剖型钢板根据其厚薄程度设置为相应的形状, 并且在保证强度的同时, 可有效实现钢板厚度的降低, 有效解决应局部软组织较少而覆盖难度大的问题[3]。解剖型钢板与胫骨下段远端骨的表面形态具有较大的符合度, 因此应用其对严重粉碎性骨折进行治疗具有良好的模具成形作用, 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在应用过程中的体会:一是适应证的掌握。该种钢板并不是适用于任何胫骨远端骨折的治疗;二是术中尽量将胫骨远端关节面解剖复位, 患者表现为干骺端骨缺损的, 需对其进行植骨填充, 以避免患者胫骨发生短缩。术前准备必须充分:术前抬高患肢, 外用中药膏剂, 配合呋塞米利尿消肿, 无张力逢合切口, 避免伤口感染及皮肤缺损, 手术切口应尽量避开伤口, 术中轻柔操作, 尽量少剥离骨膜, 严重的开放性损伤, 尽量避免钢板内固定, 以防术后皮瓣坏死和钢板外露。放置钢板要与胫骨骨面紧贴, 钢板不贴切时予以塑形直至妥帖, 胫腓骨远端粉碎性骨折者, 可先将腓骨复位固定作为支撑, 利于胫骨远端复位固定。

参考文献

[1]varlia DN, Beals RK.Fracture of the tibia[J].J Bone Joint Surg Am, 1986 (61) :543-551.

[2]王亦璁, 孟继懋, 郭子恒.骨与关节损伤[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1:182, 128-226.

普通解剖型钢板 篇8

关键词:锁定钢板,尺骨鹰嘴,骨折

尺骨鹰嘴粉碎性骨折在临床治疗上颇为困难, 一般需切开复位内固定。传统的克氏针内固定难以达到牢固固定及早期功能锻炼的目的, 对尺骨鹰嘴粉碎性骨折的治疗效果欠佳[1]。近年来, 钢板内固定治疗尺骨鹰嘴粉碎性骨折已经被临床医师所广泛接受, 并提高了治疗效果[2,3,4]。我院自2009年1月至2010年3月采用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尺骨鹰嘴粉碎性骨折21 例, 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1 例, 男14 例, 女7 例;年龄18~50 岁, 平均32.5 岁。左侧9 例, 右侧12 例。采用Colton分型[5], Ⅱc型骨折15 例, Ⅱd型6 例。受伤机制为直接暴力伤或联合暴力伤, 其中直接暴力伤15 例, 联合暴力伤6 例。车祸伤6 例, 高处坠落伤2 例, 跌倒后肘部着地12 例, 棍棒打击伤1 例。肘部合并尺骨冠状突骨折2 例, 合并桡骨小头骨折1 例, 合并肱骨外髁骨折1 例, 开放性骨折1 例。

1.2 治疗方法

采用臂丛阻滞麻醉, 在上臂根部上气囊止血带, 仰卧位, 患肢置于胸前托盘。骨折显露采用常规肘后正中“S”型切口, 起自尺骨鹰嘴顶点上方2~3 cm处, 向下并弧形过顶点, 并沿尺骨嵴向下延长 (长度根据骨折累及尺骨近端的范围定) 。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深筋膜, 显露尺侧伸屈腕肌, 自两肌肉间显露尺骨后缘, 并可从桡侧显露部分尺骨鹰嘴桡侧缘, 利于观察关节面是否复位。清理骨折端, 了解骨折端情况及骨块大小、位置, 注意尽量少剥离骨块上的软组织, 伸肘位复位骨折块, 用点状复位钳或克氏针临时固定。尽量少剥离骨膜, 无需切开肱三头肌肌腱, 将解剖型锁定钢板直接贴附于尺骨鹰嘴及尺骨脊上 (尺骨嵴上的钢板不要求完全贴附) , 先固定尺骨鹰嘴近端肱三头肌附着的主要骨折块, 然后固定远端, 最后固定钢板近端、与鹰嘴关节面几乎相切的斜性全螺纹锁定螺丝钉, 如果仍有骨折块不稳定, 骨块较大时可加用拉力螺丝钉将其固定在主骨折块上, 骨块较小时可用粗缝线直接缝合固定于主骨折块上或钢板上。骨质仍有较大缺损者, 取同种异体骨或自体髂骨植骨。切口常规留置1~2条引流皮片, 逐层缝合伤口。术后一般不行石膏外固定, 术后48 h后根据骨折端粉碎程度行循序渐进的肘关节屈伸功能锻炼。定期摄片了解骨折端位置及骨痂生长情况。若骨折端粉碎且有植骨, 为防止不当锻炼致骨折端移位及利于伤口愈合, 一般在肘关节活动支具保护下行康复锻炼。

2 结 果

本组21 例患者均获得随访, 时间为6~18个月, 平均10个月, 随访期内所有骨折均愈合, 愈合时间7~18周, 平均13.8周, 术后半年取出内固定物。其中1 例出现钢板突起处皮肤轻度疼痛, 钢板取出后疼痛缓解。无伤口感染、神经损伤、骨不连、创伤性关节炎及肘关节僵硬等并发症。按美国特种外科医院 (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HSS) 肘关节功能评价标准进行评估[6], 优15 例, 良4 例, 可2 例, 优良率为90.5%。典型病例影像学资料见图1~6。

3 讨 论

3.1 尺骨鹰嘴骨折的特点

尺骨鹰嘴骨折是较常见的骨折, 多发生在成年人, 占全身骨折的1.17%[7]。尺骨鹰嘴突与冠状突一起组成了鹰嘴的“C”形切迹, 其较深的凹陷关节面与滑车关节面相关节, 构成了肱尺关节。肱尺关节基本上只允许肘关节在前后方向上活动, 即屈伸活动, 并且提供了肘关节的内在稳定性。直接暴力或间接暴力均可使其骨折。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 肘后部的直接或联合暴力伤越来越多, 此种受伤机制易致鹰嘴或尺骨粉碎性骨折, 且多合并冠状突骨折, 偶有“鹰嘴骨折合并肘关节前脱位”或“经鹰嘴的肘关节前脱位”。

3.2 尺骨鹰嘴骨折的分类及治疗选择

目前尺骨鹰嘴骨折临床应用比较广泛的分型是Colton (1973) 分类[5], Ⅰ型:骨折无移位, 稳定性好。Ⅱ心烦:骨折有移位, 又分为, a撕脱骨折:最常见于老年患者。b横断骨折:可以是一个简单的斜行骨折, 也可以是矢状面骨折或关节面压缩骨折。c粉碎骨折:常因直接暴力作用于肘后方所致, 有许多平面的骨折, 包括较常见的严重压缩性骨折, 可合并肱骨远端骨折、前臂骨折以及桡骨头骨折。d骨折-脱位型:在冠状突或接近冠状突部位发生鹰嘴粉碎性骨折, 通过骨折端和肱桡关节的平面产生不稳定, 使得尺骨远端和桡骨头一起向前脱位, 常继发于严重创伤。Ⅰ型骨折为无移位骨折 (骨折移位小于2 mm) , 如轻柔屈肘90°骨折块无移位, 并且可抗重力伸肘, 可行保守治疗, 在屈肘45°~90°行长臂石膏后托固定, 而对于老年患者, 应适当减少固定时间, 改为颈腕吊带制动。Ⅱ型骨折目前都主张手术治疗。手术方法包括切开复位内固定和近端骨块切除。直接暴力伤常致Colton分类Ⅱc型骨折, 联合暴力伤常致Ⅱd型骨折, 一般都需手术治疗, 在临床上主要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方法。本文21 例均为Ⅱc型或Ⅱd型骨折, 均采用尺骨鹰嘴骨折切开复位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 疗效好。

3.3 应用解剖型锁定钢板的优点

尺骨鹰嘴骨折内固定方法包括:克氏针张力带固定、“8”字钢丝、髓内固定、螺丝钉固定、钢板、TiNi记忆合金[8]等。手术应达到以下目的:a) 重新恢复鹰嘴的纵向对线, 并获得充分的稳定, 以允许早期活动, 防止退行性骨关节炎。b) 鹰嘴的关节面应解剖复位, 有缺损时应植骨。c) 维护一个较大的冠状突, 以构成关节面的远端限制, 恢复关节稳定性。尺骨鹰嘴粉碎性骨折因鹰嘴骨质粉碎且波及关节面及背侧缘, 内固定时骨骼无法承受压力、对侧皮质没有支撑点, 使用克氏针张力带固定、8字钢丝、髓内固定以及螺丝钉固定等内固定方式, 无法恢复鹰嘴高度, 造成鹰嘴压缩和变短, 使半月切迹与滑车关节面对合异常, 影响关节活动, 导致创伤性关节炎。同时, 也无法提供坚强固定, 不利于早期功能锻炼, 易导致关节僵硬。临床上常用的钢板有1/3管型钢板、重建钢板、解剖型钢板[9]等。其中1/3管型钢板易于塑形, 但是钢板较薄承受力较差, 塑形后容易破坏钢板本身完整性继而断裂。重建钢板可塑形, 塑形后不影响其承受能力, 但其近端一般只能提供1个螺丝钉, 稳定性不足。解剖型钢板既无需塑形, 近端螺丝钉固定位置又足够, 是一种优秀的内固定方法。解剖型锁定钢板只是在此基础增加了锁定机制, 调整了鹰嘴近端螺丝钉数量及方向, 使其中1枚螺丝钉同时固定远近端骨块。避免普通钢板的应力遮挡, 无需剥离骨膜, 增加了固定强度及稳定性。我们用此类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了21 例尺骨粉碎性骨折, 均达骨性愈合, 功能良好, 是一种可靠、理想的内固定方法。我们发现解剖型锁定钢板具有以下优点:a) 无需剥离骨膜, 骨折端血运破坏小, 利于早期骨性愈合, 减少骨不连。b) 钢板及螺丝钉一体化, 避免螺丝钉松动、脱出, 减少内固定失效可能。c) 采用锁定机制, 无应力遮挡, 防止骨质疏松。d) 可同时治疗冠状突及尺骨上段骨折等合并伤, 无需增加内固定物。e) 近端有3枚螺丝钉从不同角度固定骨块, 与其他螺丝钉相交成锐角, 形成了三维固定效果, 还有其中1枚螺丝钉同时固定远近端, 提供拉力钉效果, 这些都使固定更牢固确切, 利于早期功能锻炼。f) 无需劈开肱三头肌, 减少损伤、利于康复。g) 提供稳定的支撑, 不会造成骨折端的压缩及微动, 不影响肱尺关节匹配及固定强度。

综上, 尺骨鹰嘴粉碎性骨折应首选钢板内固定, 以解剖型锁定钢板最佳, 其结合解剖钢板的特点和锁定技术的优势, 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无需剥离骨膜、固定牢固确切, 疗效好,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1]布朗纳.骨创伤[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1:1469-1470.

[2]舒煜才, 杨晓勇.尺骨鹰嘴骨折内固定失败原因分析[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3, 19 (3) :192-193.

[3]蒋协远, 王满宜, 黄强, 等.尺骨鹰嘴骨折合并肘关节前脱位的手术治疗[J].中华骨科杂志, 2000, 20 (3) :154-156.

[4]邵文, 马建林.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尺骨鹰嘴粉碎骨折[J].实用骨科杂志, 2007, 13 (12) :748-749.

[5]Colton CL.Fuactures of the olecranon in adults[J].JBone Jiont Surg (Am) , 1998, 80 (5) :556-582.

[6]Instill JN, Ranawat CS, Aglietti P, et al.A compari-son of fourmodels of total knee-replacement prosthe-ses[J].J Bone Joint Surg (Am) , 1976, 58 (6) :754-765.

[7]张杰, 王均, 李亚明, 等.鹰嘴钩钢板与张力带钢丝治疗尺骨鹰嘴骨折的疗效评价[J].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2005, 2 (2) :37-38.

[8]薛荣, 季祝永, 张文祥, 等.TiNi形状记忆合金鹰嘴接骨板与张力带治疗尺骨鹰嘴骨折的疗效评价[J].创伤外科杂志, 2009, 11 (3) :241-216.

普通解剖型钢板 篇9

【关键词】 解剖型锁定钢板;动力髋螺钉;股骨粗隆间骨折

【中图分类号】R683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4)24-0119-01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髋部骨折中的常见类型之一,早期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的疗效确切[1]。本研究4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期间收治的4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经X线和CT检查确诊,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男10例、女14例,平均年龄(7053±569)岁;Evans分型:Ⅰ型4例,Ⅱ型11例,Ⅲ型6例,Ⅳ型3例。对照组男11例、女13例,平均年龄(7037±545)岁;Evans分型:Ⅰ型5例,Ⅱ12例,Ⅲ型6例,Ⅳ型1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和Evans分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121 观察组 取仰卧位,患侧臀部垫高,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行闭合复位,取患侧髋关节外侧纵切口,充分暴露骨折断端,清除血肿和软组织,行解剖复位,将钢板自股骨上段外侧置入,并使锁定钢板同股骨相互紧贴,C型臂X线机透视下满意后,依次打入适当长度的螺钉固定钢板,分别锁定螺钉,彻底冲洗伤口,放置引流管引流,逐层缝合切口。

122 对照组 手术入路同观察组,充分显露骨折断端,大粗隆下方3~4cm处打入1枚克氏针,行扩孔,攻丝,拧入动力髋螺钉,套入滑动钢板固定。然后将伤口冲洗干净,引流后逐层缝合切口。

13 观察指标 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并发症情况和骨折愈合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例(%)]形式表示,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形式表示,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各项指标比较 观察组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和骨折愈合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仅出现1例切口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42%;对照组出现2例切口感染,1例股骨头坏死,3例髋内翻,2例疼痛,并发症发生率为333%,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

3 讨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骨科的常见病,临床表现为伤后局部疼痛、肿胀以及患肢功能受限等,保守治疗卧床时间长,并发症多,愈合效果不佳[3]。依据老年患者的创伤特点,详细评估病情,做好围手术期处理,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至关重要[4]。股骨粗隆间骨折多属于粉碎性不稳定型骨折,动力髋螺钉的早期复位效果较好,但是易出现螺钉断裂、髋内翻等并发症,不利于早期的功能锻炼[5]。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操作简单,角度稳定性较高,钢板的多孔设计可有效抵抗股骨颈的旋转作用,固定牢固,有利于患者早期负重,同时可行骨膜外固定,将软组织、骨折端骨膜的损伤降至最低,术后髋内翻等并发症发生率低,有效避免了初期和继发复位的丢失。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和骨折愈合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在术后并发症方面,观察组仅出现1例切口感染,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满意,操作简单,安全性高。

综上所述,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疗法对股骨粗隆间骨折安全有效,创口小、出血少、恢复快,且并发症少。

参考文献

[1]叶书熙,樊仕才,孙培栋,等.股骨近端新型解剖锁定钢板固定Evans-JensenⅡB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限元对比研究[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3,21(22):2279-2285.

[2]罗小荣.动力髋螺钉和抗旋转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的疗效比较[J].江西医药,2013,48(7):591-592.

[3]李洪兵,李懿,詹友达,等.闭合复位经皮股骨近端解剖锁定板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2,27(2):143-144.

[4]刘威,宋仁谦,王红超,等.股骨近端锁定解剖板与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分析[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2,26(12):1102-1103.

[5]王刚.AF钉内固定加椎板间植骨术治疗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临床分析[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0,19(8):146-146.

【摘 要】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4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和对照组(动力髋螺钉),对两组围术期和并发症情况进行综合比较。结果:观察组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和骨折愈合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确切。

【关键词】 解剖型锁定钢板;动力髋螺钉;股骨粗隆间骨折

【中图分类号】R683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4)24-0119-01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髋部骨折中的常见类型之一,早期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的疗效确切[1]。本研究4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期间收治的4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经X线和CT检查确诊,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男10例、女14例,平均年龄(7053±569)岁;Evans分型:Ⅰ型4例,Ⅱ型11例,Ⅲ型6例,Ⅳ型3例。对照组男11例、女13例,平均年龄(7037±545)岁;Evans分型:Ⅰ型5例,Ⅱ12例,Ⅲ型6例,Ⅳ型1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和Evans分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121 观察组 取仰卧位,患侧臀部垫高,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行闭合复位,取患侧髋关节外侧纵切口,充分暴露骨折断端,清除血肿和软组织,行解剖复位,将钢板自股骨上段外侧置入,并使锁定钢板同股骨相互紧贴,C型臂X线机透视下满意后,依次打入适当长度的螺钉固定钢板,分别锁定螺钉,彻底冲洗伤口,放置引流管引流,逐层缝合切口。

122 对照组 手术入路同观察组,充分显露骨折断端,大粗隆下方3~4cm处打入1枚克氏针,行扩孔,攻丝,拧入动力髋螺钉,套入滑动钢板固定。然后将伤口冲洗干净,引流后逐层缝合切口。

13 观察指标 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并发症情况和骨折愈合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例(%)]形式表示,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形式表示,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各项指标比较 观察组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和骨折愈合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仅出现1例切口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42%;对照组出现2例切口感染,1例股骨头坏死,3例髋内翻,2例疼痛,并发症发生率为333%,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

3 讨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骨科的常见病,临床表现为伤后局部疼痛、肿胀以及患肢功能受限等,保守治疗卧床时间长,并发症多,愈合效果不佳[3]。依据老年患者的创伤特点,详细评估病情,做好围手术期处理,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至关重要[4]。股骨粗隆间骨折多属于粉碎性不稳定型骨折,动力髋螺钉的早期复位效果较好,但是易出现螺钉断裂、髋内翻等并发症,不利于早期的功能锻炼[5]。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操作简单,角度稳定性较高,钢板的多孔设计可有效抵抗股骨颈的旋转作用,固定牢固,有利于患者早期负重,同时可行骨膜外固定,将软组织、骨折端骨膜的损伤降至最低,术后髋内翻等并发症发生率低,有效避免了初期和继发复位的丢失。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和骨折愈合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在术后并发症方面,观察组仅出现1例切口感染,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满意,操作简单,安全性高。

综上所述,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疗法对股骨粗隆间骨折安全有效,创口小、出血少、恢复快,且并发症少。

参考文献

[1]叶书熙,樊仕才,孙培栋,等.股骨近端新型解剖锁定钢板固定Evans-JensenⅡB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限元对比研究[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3,21(22):2279-2285.

[2]罗小荣.动力髋螺钉和抗旋转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的疗效比较[J].江西医药,2013,48(7):591-592.

[3]李洪兵,李懿,詹友达,等.闭合复位经皮股骨近端解剖锁定板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2,27(2):143-144.

[4]刘威,宋仁谦,王红超,等.股骨近端锁定解剖板与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分析[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2,26(12):1102-1103.

[5]王刚.AF钉内固定加椎板间植骨术治疗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临床分析[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0,19(8):146-146.

【摘 要】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4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和对照组(动力髋螺钉),对两组围术期和并发症情况进行综合比较。结果:观察组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和骨折愈合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确切。

【关键词】 解剖型锁定钢板;动力髋螺钉;股骨粗隆间骨折

【中图分类号】R683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4)24-0119-01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髋部骨折中的常见类型之一,早期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的疗效确切[1]。本研究4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期间收治的4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经X线和CT检查确诊,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男10例、女14例,平均年龄(7053±569)岁;Evans分型:Ⅰ型4例,Ⅱ型11例,Ⅲ型6例,Ⅳ型3例。对照组男11例、女13例,平均年龄(7037±545)岁;Evans分型:Ⅰ型5例,Ⅱ12例,Ⅲ型6例,Ⅳ型1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和Evans分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121 观察组 取仰卧位,患侧臀部垫高,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行闭合复位,取患侧髋关节外侧纵切口,充分暴露骨折断端,清除血肿和软组织,行解剖复位,将钢板自股骨上段外侧置入,并使锁定钢板同股骨相互紧贴,C型臂X线机透视下满意后,依次打入适当长度的螺钉固定钢板,分别锁定螺钉,彻底冲洗伤口,放置引流管引流,逐层缝合切口。

122 对照组 手术入路同观察组,充分显露骨折断端,大粗隆下方3~4cm处打入1枚克氏针,行扩孔,攻丝,拧入动力髋螺钉,套入滑动钢板固定。然后将伤口冲洗干净,引流后逐层缝合切口。

13 观察指标 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并发症情况和骨折愈合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例(%)]形式表示,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形式表示,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各项指标比较 观察组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和骨折愈合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仅出现1例切口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42%;对照组出现2例切口感染,1例股骨头坏死,3例髋内翻,2例疼痛,并发症发生率为333%,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

3 讨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骨科的常见病,临床表现为伤后局部疼痛、肿胀以及患肢功能受限等,保守治疗卧床时间长,并发症多,愈合效果不佳[3]。依据老年患者的创伤特点,详细评估病情,做好围手术期处理,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至关重要[4]。股骨粗隆间骨折多属于粉碎性不稳定型骨折,动力髋螺钉的早期复位效果较好,但是易出现螺钉断裂、髋内翻等并发症,不利于早期的功能锻炼[5]。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操作简单,角度稳定性较高,钢板的多孔设计可有效抵抗股骨颈的旋转作用,固定牢固,有利于患者早期负重,同时可行骨膜外固定,将软组织、骨折端骨膜的损伤降至最低,术后髋内翻等并发症发生率低,有效避免了初期和继发复位的丢失。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和骨折愈合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在术后并发症方面,观察组仅出现1例切口感染,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满意,操作简单,安全性高。

综上所述,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疗法对股骨粗隆间骨折安全有效,创口小、出血少、恢复快,且并发症少。

参考文献

[1]叶书熙,樊仕才,孙培栋,等.股骨近端新型解剖锁定钢板固定Evans-JensenⅡB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限元对比研究[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3,21(22):2279-2285.

[2]罗小荣.动力髋螺钉和抗旋转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的疗效比较[J].江西医药,2013,48(7):591-592.

[3]李洪兵,李懿,詹友达,等.闭合复位经皮股骨近端解剖锁定板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2,27(2):143-144.

[4]刘威,宋仁谦,王红超,等.股骨近端锁定解剖板与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分析[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2,26(12):1102-1103.

普通解剖型钢板 篇10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共收治股骨近段骨折7例, 女1例, 男6例, 左2例, 右5例, 年龄55~73岁, 平均61岁。骨折类型:A1型2例, A2型4例, A3型1例。合并伤:右内外踝骨折2例, 坐骨骨折1例。合并有慢性疾病:高血压病4例, 脑血管病2例。创伤机制:均为直接暴力伤。手术时间为伤后3~7d, 平均4.5d。

1.2 方法

患者在硬膜外麻醉下仰卧、患髋垫高体位, 髋关节粗隆外直切口长3~4cm, 常规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 切开阔筋膜张肌, 切断粗隆部分肌止点, 于骨膜外肌层下潜行剥离, 建立内固定物通道, 顺行放入长度适宜股骨近段解剖型锁定钢板, X线机透视下调整下肢牵引力量和方向给予骨折复位, 骨折复位满意后, 近端给予骨园针临时固定, X线透视确定定位针在股骨颈内的位置情况, 必要时进行调整, 并确定远端锁定孔位置, 与远端相应钢板锁定钉孔位置切开皮肤和皮下组织, 显露远端锁定钢板锁定孔, 骨园针临时固定, 适宜后固定长度适宜的近端至少3枚锁定钉, 然后固定适宜的远端锁定钉2~3枚。近端伤口放置引流管, 常规缝合皮下和皮肤各层, 术毕。

术后处理:术后不使用外固定, 术后24~48h拔除引流管, 术后应用抗生素24h, 视体温、血常规及伤口情况确定是否延长抗生素应用时间, 术后72h不负重进行肌肉收缩功能训练, 术后2~3周相邻的膝、髋关节屈伸功能训练, 术后6~8周依据X线片表现的骨愈合情况允许部分负重活动。

2 结果

本组手术过程45~120min, 平均74min, 术中出血300~1000m L, 术后无伤口感染、无神经血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 术后经6~12个月随访, 骨折全部愈合, 愈合时间平均4.2个月, 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现象, 无股骨颈内翻加重、股骨头坏死等情况发生, Harris髋关节评分, 优5例, 良1例, 差1例。

3 讨论

股骨近段解剖型钢板能使钢板与股骨粗隆和股骨上段有较理想的帖附接触, 锁定型钢板的特点是有限接触型钢板, 固定方式是钢板和两侧骨皮质三重固定, 固定原理如内固定支架, 应力主要集中于钢板上的锁定钉上, 力臂短, 固定坚固, 贴附良好, 钉板疲劳断裂概率小。近年有作者使用倒置的股骨Liss接骨板治疗股骨近端骨折取得较好的结果[3], 但费用较高, 近端钢板帖服性差, 本组选择股骨近端解剖型钢板更符合股骨解剖要求, 有帖附好、费用少的特点, 患者容易接受, 本组治疗效果满意。

解剖锁定型钢板是一种有限接触型固定、在不用剥离骨膜情况下能放置并有效的固定, 能达到骨折端较坚强固定和微创的目的, 单纯股骨粗隆外微创切口, 并于股外侧肌部分止点切断建立软组织下通道, 不损伤骨折端的骨膜组织, 保障了骨折端的良好血运, 有利于骨折愈合, 符合微创的意义所在。

解剖型锁定钢板在固定方式上近端有至少3枚锁定钉以三角形固定于股骨颈, 把持力牢固, 抗旋转能力强, 带锁固定钉又有效的预防了退钉的发生, 所以本组治疗的患者中没有1例发生股骨颈干角丢失内翻加重病例;远端锁定钉固定又有效保障了骨折的力线。解剖型锁定型钢板微创型固定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固定可靠、安全性高、并发症少的优势, 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坚强的固定也保障了邻近关节早期活动, 减少了血栓形成、脂肪栓塞等早期并发症, 同时也预防了骨质疏松, 临近关节功能受限肌肉萎缩等晚期并发症的发生, 是一种较理想的固定方式。

目前治疗股骨近段骨折方式主要有髓内固定和髓外固定, 近几年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更倾向于应用髓外固定方式治疗。

围手术期注意事项:术前给予有效牵引可减少明显的副损伤, 避免肌肉软组织挛缩造成复位困难。术前应牵引下X线摄像, 或者CT重建充分了解骨折情况, 利于钢板长度选择及复位操作。手术时间选择, 一般不要超过1周, 以免骨折端软组织瘢痕化, 影响复位效果。手术中牵引床和骨牵引会辅助复位和保障手术时肢体稳定利于复位固定成功。手术中钢板放置应于大粗隆略后, 前倾位, 保证锁定钉进入股骨颈。股骨颈内锁钉固定于头下1.5cm左右可加强把持强度, 而对于股骨粗隆部无明显骨折的患者股骨颈内锁定在头下的位置可宽松, 主要是不同方向多枚锁定固定就会有较好固定效果, 降低了手术难度。术中骨折复位要求力线好、位置较理想即可, 勿强求解剖复位。反复固定锁钉会降低把持力产生锁钉松动, 应尽量减少锁定固定次数。复位非常困难者, 建议远端锁钉前可用克氏针临时固定于加压孔, 复位满意后再固定, 必要时切开复位, 不要机械的追求微创而忽略了手术的根本。本术式的缺陷, 使用X线机较多对工作人员和患者人员有一定的危害。本组收集的病例较少也是患者并发症发现较少的因素, 作者正对更多的病例进行进一步观察。

参考文献

[1]宋群, 崔海勇, 陶钧, 等.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9, 24 (3) :277-278.

[2]王满宜.加强股骨近段骨折的临床研究[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04, 6 (5) :481-483.

上一篇:保有量使用量下一篇:参考文献的撰写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