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检验质量(共12篇)
船舶检验质量 篇1
为了确保检验室分析工作获得可靠的分析数据, 需要对检验室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 影响检验分析数据结果原因很多, 检验室应该认真做好以下几方面:
1样品的采集, 样品的管理
抽取样品是检测工作的重要环节, 抽取的样品应做到真实完整, 具有充分的代表性。检验室应对样品的保管, 传送, 处理等过程进行严格管理, 以确保样品保持完好的原始状态。例如, 如不能在现场测定酚类, 可以在每升水样中加0.5g Na OH及1g硫酸铜加以固定, 保持原始状态。另外保证样品在运输, , 贮存过程中不受其它因素的影响。
2明确检测依据
接受检测任务后, 首先要明确检测依据的技术标准的技术规范, 在完全理确检测依据的基础上, 编制操作的检测程序方法。
3构建良好的实验室环境
光线, 温湿度, 震动, 空气, 用电等方面符合要求, 避免实验结果产生误差。操作有毒, 易挥发试剂时必须在通风柜内进行, 仪器不可与有挥发性试剂同处一室, 互相干扰试验不可一室进行。
4实验室管理要规范化
根据样品性质和测定项目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 制定合理的抽样和检验方案。主要从精度和准确度干扰情况, 费用节省人力资源等方面来考虑, 根据实验要求选择正确的分析方法, 避免产生系统误差, 对仪器和器皿进行定期校准, 纯水和化学试剂应保证符合要求。配备合格的标准溶液, 要定期与权威单位的标液进行对比, 制定符合要求的标准曲线, 并经常进行校对, 如发现问题要立即加以解决。
强化工作者分析操作的熟练程度, 杜绝个人观察器官不敏锐和固有的习惯所引起的对滴定终点颜色的判断错误, 对仪器刻度标线读数不准确等引起的测量误差, 增加平行测定次数是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 消除偶然误差的主要方法, 测定次数为3-5次, 如没有意外的发生, 基本上可以得到比较准确的分析结果, 如配制标准溶液, 平行试验不得少于8次, 两人各作4次, 每人平行测定结果的极差与平均值之比不得大于0.1%, 结果取平均值。在分析样品时可以用标准方法与选用的方法测定同一试样, 若测定结果符合公差要求则说明方法可靠, 如果测定结果超出允许的公差范围, 就应重做。加标回收率的检验方法也是控制分析质量的重要方法, 在相同的方法下进行二等份试样, 在其一份加入一定量待测组分的纯物质, 如测定结果和加入纯物质的回收率在标准范围内, 则样品的测定结果可靠, 如在标准值范围之外, 则应查找原因重新测定。分析样品时可以用回归分析法制定标准曲线, 用制做分析用控制图来确定样品的控制限和真值, 来验证分析数据的可靠性, 如数据在控制限外, 则应弃去此数据并查找原因, 加以改正。
除了以上实验室的基础工作以外, 实验室建设还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 抓好检验人员素质的提高:在建室中要任用有实践经验和掌握化验技术的人员担任负责工作, 对化验人员进行业务技能, 安全操作技能等方面的培训教育, 经厂级, 车间级, 班组级培训合格后, 方可上岗作业。
二, 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相应的规章制度则是搞好各种检验工作的保障。近年来, 我厂为了搞好实验室的质量控制围绕“稳定生产, 保证质量”先后制定了三级质量考核制度和标准物质管理制度, 样品管理制度, 业务培训制度, 等四十多种规章制度。使各级各项检验工作有章可循。使我公司投产以来无质量事故发生, 使出厂产品人工煤气合格率100%, “哈依牌”工业用甲醇一等品率大于95%, 煤中油, 粗轻油, 粗品酚, 液氨合格率100%。列于2007年中国化工五百强第285位。
三,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检验机构是具有权威性的机构, 要求分析检验人员具有清正廉洁的素养, 公正公平的科学态度, 因此要加强对检验人员的思想教育, 充分调动积极性使其以饱满的热情, 公正廉洁的态度投入到质检工作中, 这样公司才可生产出合格产品。
要使质量检验机构具有科学性, 公正性, 权威性, 就应从实验室建设抓起, 严格对质量检验工作进行质量控制, 公司才会生产出顾客满意的产品, 公司的前景才会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刘珍.化验员读本.第四版[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1983, 9.
[2]全国质量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办公室.质量专业综合知识[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 2008, 2.
船舶检验质量 篇2
根据《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第2.0.3条,对一个单位建筑工程的验收,是在施工单位自行质量检查评定的基础上,由参与建设活动的有关单位共同对检验批、分项、分部、单位工程的质进行抽样复验,根据相关标准以书面形式对工程质量达到合格与否做出确认。其中检验批是最小和最基本的验收单位,是分项工程乃至整个建筑工程质量验收的基础。它的基本含义是“按同一的生产条件或按规定的方式汇总起来供检验用的、由一定数量样本组成的检验体”。所以对一个单位建筑工程的验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一个单位工程所包含的检验批的验收,由此可见,规范进行检验批质量检验工作,对整个单位建筑工程的质量验收有着多么重要的意义。
关于对检验批的验收,相信对建筑工程建设的各参建单位的人来讲,都不会太陌生,但是究竟如何规范、合法、有效的做好检验批的验收工作?我想多数人包括较多的专业人员,也不一定能够回答的全面。因为关于对检验批的验收内容和验收方法等系统资料,很少有专门的教材和文件进行研究和探讨,也几乎没有专门的培训班和专业课程来传授它,即便是在质量验收规范中也很少系统提及。
根据《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第3.0.3条第7款规定“检验批的质量应按主控项目和一般项目验收”,而主控项目是“建筑工程中的对安全、卫生、环境保护和公众利益起决定性作用的检验项目”。如何规范做好检验批的质量验收工作,下面我们分别从验收条件、验收方法、验收标准及抽样方案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验收条件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第3.0.3条强制性条文规定:“参加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的各方人员应具备规定的资格”、“工程质量的验收均应在施工单位自行检查评定的基础上进行”,也就是说验收的前提是所验收的检验批必须在施工方自检并得到合格标准,参加验收的监理、施工方技术和质检人员必须具备相应资格。同时,还有一项比较重要的前提,就是验收条件,包括安全防护条件和验收条件
检验批的验收由专业监理工程师或建设单位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组织,施工方项目专业质量检查员、专业工长、班组长(必要时施工方技术员、技术总工、监理员或其它专业监理工程师也应参加验收)等人参加进行验收。检验批的质量验收记录由施工项目专业质量检查员填写,质检员、专业工长、班组长检查验收达到合格标准具备报验条件以后签字确认,并报专业监理工程师验收。验收达到设计要求后,专业监理工程师应及时签字。根据《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第3.0.3条第3款强制性条文规定“参加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的各方人员应具备规定的资格”,因此监理工程师应提前检查参加验收人员的资格,确保各方参验人员具备规定资格。
二、验收方法
监理工程师接施工方检验批报验申请后,首先须根据批准的监理细则的要求,结合所报验检验批的验收批量、分布特点、现场条件、抽检比例和验收要求等制定具有科学性、可行性和代表性的抽样方案,抽检比例应执行相应的专业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相应验收内容的规定,一般为5%、10%、20%、100%,并根据设计要求及相应质量验收规范规定实施对检验批的检查验收。验收的方式是在施工方自检合格的基础上采取进行平行检测,具体的方法有观测、量侧、检测等。必要时还需要通过见证取样方式,请有资质的试验单位对所检验的内容进行检测,并提供试验报告。
根据建筑施工承包合同通用条款16.3约定,工程师的检查检验不应影响施工。为了提高工作效率,监理工程师应加强过程控制手段,在施工过程中通过检查、巡视,将过程中提前
暴露的质量问题和质量缺陷,提前督促施工解决和整改,使得正式验收时,对现场质量状况有所了解,以便检查验收时有的放矢和缩短时间。
三、验收标准
建筑物的质量是反映建筑工程满足相关标准规定或合同约定的要求,包括其在安全、使用功能及其在耐久性能、环境保护等方面所有明显和隐含能力的特性总和。质量验收内容包括主控项目、一般项目。其中主控项目是建筑工程中的对安全、卫生、环境保护和公众利益起决定性作用的检验项目,要求必须全部合格,属于一票否决。一般项目为主控项目以外的验收内容,一般要求其合格率不低于80%(钢筋砼构件保护层检测要求合格率不低于90%)。《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第5.0.1条规定“主控项目和一般项目的质量经抽样检合格”、“具有完整的施工操作依据、质量检查记录”。
上述“合格”标准的判定依据包括:
1、合同文件;
2、设计文件(包括设计变更);
3、是所验收的检验批所属分项工程相应专业的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4、相关法律法规与规范
上述“抽检比例”应执行相应的专业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相应验收内容的规定,主控项目和一般项目的合格率分别为100%、80%(只有保护层检查为90%)。合格的判断条件是所验收的符合设计图纸及《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和相关专业验收规范的规定。
四、抽样方案
根据《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第2.0.11条规定:“按照规定的抽样方案,随机地从进场的材料、构配件、设备或建筑工程检验项目中,按检验批抽取一定数量的样本所进行的检验”,这是一个很专业、很严肃的问题,这里的“抽样方案”是监理工程师对施工方报验的检验批进行验收所制定的“抽样方案”。其实很多工程,很多监理企业和监理工程师并没有重视对检验批验收所制定的“抽样方案”,半数以上的监理人员根本不知道这个“抽样方案”。他们对检验批的验收都是象征性的到现场例行检查或进行随机或有选择的量测等,绝大部分监理单位,都没有事先制定“检验批质量检验方案”。
规范里的只说了“规定的抽样方案”,并不一定是国家规范规定的方案,它是根据统计学原理对足够大的样本群,按照一定的原则或顺序、路线,通过抽取规定数目的样本,对其验收内容进行检查、检测,并根据检查、检测结果,通过判定所抽取样的质量状态,根据其代表性进一步判定整个检验批的施工质量是否达到合格标准。这个“抽样方案”制定要求具备一定的科学性、可操作性,符合统计学原理,尤其重要的是必须具有足够的代表性,这个方案的成败,直接关系到验收结论的正确与否,是检验批验收的关键所在。
具体的抽样方案是由监理工程师根据所报验及你验收的检验项目即检验批的特性及具体情况,在对拟检验的检验批进行正式检查、验收之前,预先合理确定的抽样数量和方法,抽样的比例和评价方法应符合所验收检验批归属的专业工程质量验收规范或相关规定。这个“检验方案”主要通过监理工程师平行检验手段来进行,包括“目测、量测、检测”等内容。按照规定主控项目必须全检及检验比例100%,并且是一票否决,一般项目按照相应专业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规定的抽检比例,合格率满足80%即为合格。
比如按照专业规范规定抽检比例为10%,则应考虑现场检验批分布情况,或重点抽查或随机抽取,但应遵循或认为具有代表性这一最重要的原则提前制定检验方案,再据以进行现场检查验收。如果抽样检测不合格,可以将施工方所报验的整个检验批评定为不合格。这才是监理工程师质量控制的最重要和最核心的内容。
根据《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第3.0.4条规定:抽样方案
可以采取以下方式:
1.计量、计数或计量-计数方式;2.一次、二次或多次抽样方式;
3.根据生产连续性和生产控制稳定性情况,采用调整型抽样方案;
4.对重要的检验项目当可采用简易快速的检验方法时,可选用全数检验方案。
5.经实践检验有效的抽样方案。
在制定检验批的抽样方案时,应合理选取生产方风险(或错判概率α)和使用方风险(或漏判概率β)。根据《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第3.0.5条规定主控项目:对应于合格质量水平的α和β均不宜超过5%,一般项目:对应于合格质量水平的α不宜超过5%,β不宜超过10%。这里,α和β的真正含义是:生产方(施工方或材料供货商)将合格产品判定为不合格的概率(这在工程实际中基本上不存在);使用方(监理方、施工方(对材料供货商而言)、建设方)将不合格产品判定为合格产品的概率。
论如何提高血站检验科的检验质量 篇3
【关键词】血站检验科;质量管理;关键环节
【中图分类号】R194.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505-01
血站检验科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国家相关法规对献血者捐献的血液进行规定项目和方法的检测。因此,必须加强血站检验科的质量管理,提升血站检验技术,为临床提供安全有效的血液。在现代血站管理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本文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讨,以期找到解决问题的科学办法。
1 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在我国血站检验科的管理制度上还存在着许多漏洞,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其主要表现在:一是血站检验科的管理人员在进行血液的检测时没有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来进行操作,检测技术人员对管理体系不熟悉,最终导致血液检测质量不符要求;二是目前有些血站检验科的操作流程还不太规范,在血液的质量要求上还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不能够建立切实可行的规范性的管理体系。所以在这样的管理下就不能够保证血液的安全性。
1.2 设备管理不规范。在进行血站设备的管理时由于管理人员管理意识的欠缺,从而导致设备的管理存在不规范的现象,尤其是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机械设备的自动化和信息化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潮流,仪器设备已经成为血站实验室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血站检验科在对设备的使用管理上存在较大的问题。一般管理人员都会比较重视血液的质量检测环节,从而忽视了对设备的检测以及维护,导致设备的故障率偏高。仪器设备不仅是检测血液的重要工具,还是保证血液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设备管理的好坏将会直接影响到血液检测,如果不能够对问题设备进行及时的保养、维护,将会影响检测的效率。如果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检测还有可能导致血液检测的结果出现错误,最终将会影响血液的安全。设备管理条例中的相关操作方法及内容不完善,工作人员不够细致,这也会对整体检验结果造成较大影响。
1.3 标本采集管理不完善。血液标本的采集管理对整体的检验质量有非常大的影响,该环节的工作大多数是基于实验室外,主要包括下面几个方面:一是献血者当前的身体状态及饮食结构,如部分献血者在进行检测之前有过较为激烈的运动,这将对多数项目的检测结果造成影响,同时高蛋白、高脂、高糖的饮食也会引起患者体内谷丙转氨酶的含量变化;二是血液检测工作人员可能会将血液试管标签贴错;三是血站外部获取的血液检验标本在送往检验的过程中,会由于时间、运输温度等方面因素发生质量问题。
1.4 检测人员的专业素质较低。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医疗设备和医学技术也在不断进步,所以检测人员的相关知识已经无法满足当前血液检测的需要。血液的质量会关乎所使用患者的生命安全,所以对其检测设备的要求比较高,相应的技术要求也就提高,尤其是一些血液检验站引进先进的设备后,检测人员专业素质问题就更加突出,检测人员不能够熟练掌握先进设备的操作流程,不了解设备的使用方法,最终会影响血液检测质量。除此之外,检测人员对国家所确定的相关标准不够了解,也导致一些问题血液在检测过程中没有被及时发现。
1.5 没有做好检测记录。对于检测人员来说,不仅需要做好血液检测工作,同时还需要做好检测数据的记录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检测数据的准确性,保证血液的质量,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一些检测人员没有做好检测的原始记录,导致血液数据出现问题。
2 提高管理的方法
2.1 建立健全血液检测质量体系。要想保证血站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就需要建立健全血液检测质量体系,并严格实施和持续改进:一是检测人员要严格自身的行为,提高自身的职业责任意识,从而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二是要对操作流程文件化、制度化,质量体系一般都是由四部分组成,即质量手册、操作流程、程序文件、质量记录等;三是要将检测制度程序化,即对检测人员的操作程序进行科学的安排,画出相应的流程图,明确展示各个环节工作人员所要进行工作,从而保证血液的质量。
2.2 提高设备管理意识。在对设备进行管理时,首先应该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要对设备进行及时的维护,从而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其次,要对设备进行定期的监督检测,对试管以及设备进行及时的清洗,保证设备的安全性,提升血液检测质量,最终保证人员的生命安全。
2.3 提高检测人员责任意识 。提高检测人员的责任意识就要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训,强化他们的质量安全意识。相关单位要对每一位员工的血液检测质量进行规定,使他们能够熟练掌握管理的程序以及管理的技术,从而保证血液的质量。培训时需要结合检测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提高检测人员的责任意识,使他们认识到检测工作的重要性。除此之外,单位还需加强对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让相关人员能够掌握专业的检测技术,尤其是要加大对先进设备的使用培训,让他们能够很好地处理相关的血液检测问题,面对重大问题时能够及时做出判断,提高血液检测的安全性。。
2.4 提高检测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想提高血站检验科的管理质量,就必须提高检测人员的专业素质,从而保证血液的质量。对于血站检测方面来说,它与许多临床医学以及基础医学有着紧密的联系,所以它所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泛,所以要想提高血站检验科的检验质量还需要提高检测人员的专业素质。
2.5 做好质量记录。检测人员在进行血液检测后还学要做好相应的检测记录,从而保证血液数据的准确性。其中,质量记录包括设备的确认记录、检测中的原始数据、室内质量数据记录以及试剂确认记录等。这些原始记录能够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在发生血液质量问题时能够从中找到相关数据,提高血液检测站的检测质量。
3 总结
综上所述,血站检验科的质量管理将会影响到血液的质量,从而影响使用血液的患者健康,所以保证血液检测质量能够促使我国医学事业更好地进步与发展。提高血液检测质量不仅需要加强对检测人员的培训力度,还需要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规范设备管理,从而提高检测的质量和效率,确保符合国家质量标准的血液用于临床。
参考文献
[1] 王艳清,陈素君,廖丽梅.环境设施与献血反应调查分析[J].中国医疗前沿·上半月,2009, 4(19):128-129.
[2] 覃克文.淺谈血站检验科质量分目标的更新与实践体会[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1,13(3):89-90.
加强内河船舶检验质量的措施分析 篇4
1.1 工作量不断增加
1船检延生业务较多。《船舶吨位证书》发证新方案, 使《吨位证书》新发、换发工作量和流程增加。船舶更新补贴实船验查和拆解监督, 船检参与具体实施船舶安检、事故调查的技术支持, 也常需船检参与。
2船厂减少导致路程耗时大增。环保进步使内河大量船厂被拆除, 本地船舶只能到外地船厂修理, 验船师赴外地检验路上耗时多, 大大影响单次检验效率。
3单位船艇管理由船检具体实施。对海事船艇的加油、维修、日常管理等的工作, 多由船检来管理, 也成为船检的工作量之一。
1.2 船检质量和服务要求不断增加
1安全要求提高。船检是船舶安全的第一关, 涉及到船舶性能安全, 从建造检验到营运检验, 一旦因细节没有落实到位导致船舶事故发生, 相关船检人员被追究责任风险加大。
2质量要求变广。一方面是防油污、防生活污水、防船舶垃圾、防空气污染等新项目的不断出现, 另一方面对现有项目的具体纽化点, 在深度上不断增加。
1.3 船检人员配备不足的矛盾突出
1业务量不断增加与人员紧缺的矛盾。船检业务量在不断增加, 但是验船师队伍却在缩小, 不平衡性得到进一步扩大。
2要求不断提高与人员缺少的矛盾。在船检安全责任和社会服务要求不断增加的形势下, 对船检岗位人员配置需求是不断提高的, 但在岗人员与现实需求相差很大。
2 一线站所增设船检点
上文提到关于船检的问题, 归纳为三点:一是船检人员缺少。二是业务量增大, 三是对船检工作要求提高。应对办法是, 在一线站所增设检验点, 站所人员参加船检, 实现一岗多能, 从而扩充船检队伍, 保障质量和服务的提升。
2.1 解决船检困境
在内河各一线站所设立船检点, 每个站所培养两到三名注册验船师, 形成处船检到点机动检验, 站所定点静态检验、证书当场办理的模式, 对解决船检困难、提高船检质量、提升船检服务水平、促进船检发展相当有效。
2.2 提高站所业务
站所增设船舶检验业务, 配置验船师, 对提高其它业务能起到促进作用。船检人员熟悉船舶的安全指标、机电性能、设备配置、结构布局等项, 可很好的促进站所安全检查、专项巡查、事故处理、防污治理、船艇管理等。
2.3 船民得到便捷
通过在站所设立船检点, 船民可以到最近的点申请船舶检验, 检验中问题整改后确认也方便, 可以及时办理证书, 省下船民办证来回跑的时间和交通费。船民可以享受到更加快速、便捷的船检服务。
3 站所设点的配置要求
3.1 制度设置
内河站所船检业务设立, 以年度检验、展期类附加检验两类为主, 其它类检验以适当配合辅助。两类主业务, 项目相对较少, 操作相对简单, 规定相对明确, 现场性和及时性要求较高, 很合适在现场站所设置。
3.2 人员配置
各站所验船人员配置。主要是有取得C级注册验船师证书的人员。目前, 上级鼓励符合条件的职工参加注册验船师考试, 为参考人员提供良好条件。符合条件人员只要报考, 花精力备考, 可以顺利取得证书, 并具备检验内河船舶的能力。
3.3 硬件设施
船舶检验的硬件设施, 主要为现场检验的工具、打证发证设备, 各站所都应该配备齐全。
3.4 软件系统
配套软件系统主要是“船舶检验管理信息系统”, 使用简单, 站所相应电脑上安装好系统, 做适当培训, 即能上手使用。
4 具体实施方案
4.1 职能设置
站所设立船检业务, 既发挥站所在现场的优势, 提高当场办理能力;又现场特点, 要具有可行性。站所配备的船检人员严格按国家、省局、市局和处对船检流程监控和纪律的要求开展工作, 在规定范围内进行各项目检验。年度检验, 对符合条件的船舶进行年度检验各项目检查确认, 做好记录, 对发现的问题, 督促整改, 检验合格后证书办理, 检验费收缴。
4.2 业务流程
1年度检验。流程表示:船户领取并填写递交检验申请表申请检验→现场验船师确认待检船帕符合性→验船师对符合检验的船舶进行现场检验→验船师对检验中发现问题提出整改要求→验船师填写好检验项目单签字确认→需整改的船舶进行问题整改一整改好的船舶申请复检→验船师对整改好船舶进行项目复检→验船师进船检系统对合格船舶进行证书办理→打印证书签署收费发证→验船师对发证后船检档案整理→移交档案到档案室。
2展期附加检验。流程表示:船户领取并填写递交检验申请表申请检验一现场验船师确认待检船舶展期条件相符性→验船师进船检系统对符合展期船舶进行展期操作→打印证书签署收费发证→验船师对发证后船检档案整理一移交档案到档案室。
3船艇管理及其它。船艇管理, 按船艇管理的规定及制度, 站所验船师配合分管所长做好船艇维修、加油应急处理和船员管理等工作, 相关流程按《海事船 (艇) 管理手册》操作。其它事项流程, 根据单位统一安排, 站所船检人员协助处船检做好其它船舶检验相关业务。
结语
船舶检验是把握船舶安全的第一关, 保障船舶各项性能指标和设施设备达到航行的规定要求, 检验必须严格到位。做好船检工作精细化, 提高检验质量, 提升服务水平, 杜绝检验隐患发生, 是时代发展对当代船检要求。
参考文献
[1]王天禹.小型船舶异地挂靠的营运安全管理[J].水运理, 2001 (05) :32-33+28.
机床质量检验 篇5
对产品(含原材料、标准件、液压件、密封件、电器元件,半成品,装配成品等)的一个或多个特性进行测量、检查、试验或度量,并将结果与规定技术要求进行比较,确定每项合格情况的活动,称为质量检验。
2.检验的目的
判断产品质量合格与否,监督工序质量,获得质量信息,仲裁质量纠纷。
3.检验的职能
鉴别
把关,报告,监督
4.检验的依据
图样、工艺、标准
《金属切削机床——通用技术条件》《附则》 GB9061-88 《金属切削机床——机械加工件通用技术条件》ZBJ50008.1-88 《金属切削机床——焊接件通用技术条件》ZBJ50008.2-88 《金属切削机床——装配通用技术条件》ZBJ50008.3-88 《金属切削机床——液压系统通用技术条件》ZBJ50016-89 《金属切削机床精度检验通则》JB2670-82 《机床电气设备通用技术条件》GB5226-85
5.检验的过程
了解被检验对象的用途及被检验特性 明确检验依据,熟悉计量工具 正确选择计量工具 制定检验计划 实施检验活动
参与实施对不合格品的控制 质量信息反馈
6.检验的方式
检验方式是对不同的检验对象在不同的条件和要求下所采取的不同的检验方法。
6.1.按生产流程划分 6.1.1.进货检验:对进厂外购产品及外协件进行检验 6.1.2.过程检验:为判定半成品或成品能否由上道工序流入下道工序所进行的检验
6.1.3.最终检验:产品制造、返修或调试完成后进行的检验
6.2.按检验目的划分
6.2.1.6.2.2.6.2.3.6.2.4.生产检验:对半成品、装配、产品等整个生产过程进行检验 验收检验:需方为了得到质量合格品对产品进行的检验 复查检验:对检验过的产品进行随机抽查检验
仲裁检验:检验人员与工人发生争议时,由第三方进行检验
6.3.按检验地点划分
6.3.1.6.3.2.6.3.3.6.3.4.固定检查 巡回检查 派出检查 就地检查
6.4.按检查人员划分
6.4.1.自我检查:操作者自检 6.4.2.互相检查:工序之间互检 6.4.3.专职检查:专职检验员检查
6.5.按检验数量划分
6.5.1.全数检验:对一批零件的每一个检验 6.5.2.抽样检验:一批零件中抽样检验 6.5.3.免检
6.6.按检验后果性质划分
6.6.1.非破坏性检查 6.6.2.破坏性检查
7.检验的方法
检验方法是检验时采用检验原理、检验程序、检验手段和检验条件的总体 根据我公司的产品性质:我们用器具检验,主要是质量检验
8.检验员的职责
检验员代表国家、客户(用户)和本组织(公司)的利益依法对产品质量实施检验。
检验人员要持证上岗。
检验人员要严格按照标准、工艺文件图样和质量检验指导数对产品质量进行检验,并做出符合性判定。
检验人员对自己的检验结果数据的准确性和记录的正确负责,对错检漏检和误判负责。
由于上道工序未检或零部件质量不合格又无控制措施,而转入下道工序,而检验员有权按规定拒绝检验,并立即上报上级负责人。
如员工对检验人员判定指出异议,则可对检验数据进行复检。对检验人员要求:诚信、科学、认真、公正,把好产品质量关。
9.产品检验流程
产品在检验过程中,若发生检验争议时,必须服从国家标准《GB9061-88-金属切削机床通用技术条件》规定执行
10.零件加工检验
按零件图纸技术条件、工艺文件、工序,严格进行检验,必须填写检验记录单及对主要零件质量(配件)返修、回用处理的记录单。将零件打上钢号及合格证后,方可入库。入库前需涂防锈油或进行其他保护措施。
11.装配部装检验
装配部装检验依据标准、图样、工艺文件进行检验,必须填写检验记录单,并存档。
11.1.零件外观质量和装配场地检验:
11.1.1.在部装之前对零件外观质量进行检查,要做到不合格的零件不投入装
配,零件的加工表面要求无损伤、锈蚀、划痕。
11.1.2.零件非加工表面的油漆膜划痕、破损,色泽要符合要求。11.1.3.零件表面不得碰伤、划伤,无油污,清理干净后才能装配。11.1.4.主要零件和关键零件必须要有合格证、质量标记或证明质量合格文件后才能装配。11.1.5.大件、主要件和关键件吊装时要按规定要求放置,防止变形、碰伤和划伤。11.1.6.大件、主要件和关键件要有质量检验记录单及处理意见单 11.1.7.重要焊接件要有X光透视质量的记录单 11.1.8.工作场地要清洁,要进行定制管理。
11.2.装配过程检验:
11.2.1.检验人员要按照检验依据,采用巡回方法监督检查每个装配工位,监督检查员工装配工艺规程,检查有无错装漏装零件。装配完成后要对不件进行全面检查,做好记录备查。
12.装配总装的检验
把零件、部件,按工艺流程装配成最终产品的工艺过程,称为总装。12.1.检验内容:
12.1.1.采用巡回方法监督检查每个装配工位,监督员工是否遵守装配工艺规程,检查有无错装漏装等。
12.1.2.装配现场要干净整洁,通道畅通,做到文明安全施工。12.1.3.总装的个零部件(包括外购件和外协件)必须符合图纸、标准、工艺、技术要求,不得擅自做主,增加图纸为规定的垫片套等多余件。12.1.4.紧固件定位件装配后必须符合图纸技术要求。12.1.5.转动部件、移动部件在总装时应注意动平衡精度(其精度要求由设计确定)12.1.6.液压系统装配应符合国家标准及设计标准。12.1.7.各结合面应达到设计及工艺规定的要求。
12.1.8.滑动和移动的各导轨面应满足设计及工艺要求。
12.1.9.轴承装配应位置正确,受力均匀,无损伤现象,精度高的轴承必须按工艺规程装配,必要时采用冷装热装等方法。
12.1.10.齿轮与轴的配合必须符合图纸工艺规定要求,装配后齿轮啮合斑点和噪声应符合国家标准。
12.1.11.电气装配各种电器元件的规格和性能匹配应符合国家标准规定,电线的颜色和装配的牢固程度应符合标准的规定。
12.1.12.产品进过总装检验合格后,将检验各项数据结果填写在总装质量检验记录单中,汇总成册存档。
13.成品的检验
成品的检验是一个产品从原材料到加工,到部装,到总装,再到成品全过程的综合检验:通过对产品的机械、电气性能、几何精度、工作精度、安全、卫生、防护保险、外观质量等项目全面检测和试验,更具检测的数据,试验结果,综合评价产品的质量等级,产品合格后才能出厂。在特殊情况下,还需要邀请用户参与检验验收。
13.1.产品检验内容:
13.1.1.一般要求 13.1.1.1.在检验是应防止受环境变化的影响及冷热、气流和辐射的干扰。13.1.1.2.检验前,应将产品安装调试好,一般情况下应自然调平,使产品处于自然水平位置。
13.1.1.3.检验过程中,不应调整影响产品性能精度的机构和零件,否则应复检应调整受了影响的相关项目。
13.1.1.4.由于产品结构限制或不具备规定的检测工具时,可用与标准规定同等效果的方法替代。
13.1.2.外观质量的检验 13.1.2.1.产品外观不应有图纸未规定凸凹、粗糙不平和其他损伤。13.1.2.2.产品涂膜表面应颜色、色调一致,光滑平整,无流挂,桔皮气泡起皱、颗粒厚波不均等质量问题。
13.1.2.3.防护轴应平整均匀,不应翘曲、凹凸缺陷。
13.1.3.参数的检验
根据设计参数检验制造过程能否达到设计规定的技术要求。
13.1.4.空运转检验
空运转试验是按照设计的技术要求在无负荷状态下考核产品个机构运转状态,刚度变化,功率消耗,机构动作灵活性、平稳性、可靠性、安全性等。13.2.温升试验:
13.2.1.产品、主运动机构应从最低速起依次运转至最高速,并按照设计的要求,达到足够时间,使诸侯达到稳定的温度。
13.2.2.达到稳定温度后应对主运动机构相关精度、冷热态的变化量作记录。13.2.3.检测各部轴承、法兰盘、密封部位是否有漏油或渗油现象。
13.2.4.检验其它各项运动及进给速度(进给量)的正确性,并检查快速移动达到设计要求,在所有速度下产品的工作机构均应平稳可靠。
13.3.动作试验
13.3.1.按设计技术要求检验主运动和经给运动的启动、停止(包括止动、反转和点动等)动作哦是否灵活可靠。
13.3.2.检验自动机构(包括自动循环机构)的调整和动作时候灵活、可靠。13.3.3.反复变换主运动或进给运动速度,检查变速机构时候灵活、可靠以及指示标志的准确性。
13.3.4.检验转位、定位、分度机构动作时候灵活可靠。13.3.5.检验调整机构、夹紧机构,读数指示装置和其它附属装置是否灵活、准确、可靠。
13.3.6.检验装卸工件、刀具和附件是否灵活可靠。
13.3.7.检验与产品连接随机附件是否符合设计技术要求及进行动作性能试验。13.3.8.检验产品中手动机构空程量和操纵力应符合相应标准的规定。13.3.9.对数控产品应检验刀具重复定位、转动以及返回基准点的正确性是否符合技术要求规定。13.4.噪声检验
各类产品应按相应的噪声测量标准所规定的方法测量产品噪声的声压不得超过规定的标准。
13.5.空运转功率检验
产品主运动机构各级速度空运转至功率稳定后检查主传动铣头的空运转功率。13.6.电气液压铣头检验
电气全部耐压试验必须按有关标准规定确保整个产品的安全保护,液压系统对高低压力应全面检查,防止铣头的内漏或外漏。13.7.测量装置检验
成品和附件的测量装置应准确、稳定、可靠便于观察,操作现场清晰,应设有可靠的密封防护装置。13.8.整机连续空运转试验 对于自动、半自动和数控产品,按设计技术要求及相关标准滚定应进行连续空运转试验(连续空运转时间应符合有关标准规定)在整个空运转过程中不得发生故障。
13.9.负荷试验
负荷试验是检验产品在负荷状态下运转的工作性能呢个、可靠性、加工能力、承载能力、拖动能力的检验,检验时必须达到设计技术要求及相关标准规定。13.10.产品最大扭矩试验
产品最大扭矩试验的检验必须满足设计提出规定技术要求及用户协议中规定要求。检验产品传动系统各运动元件和变速机构是否可靠平稳和准确。13.11.产品切削抗力试验
检查各运动机构传动传动机构是否灵活、可靠及过载保护装置的安全性。13.12.产品最大功率试验
13.12.1.检验产品的结构和稳定性,及电气等系统的可靠性。13.12.2.精度检验
13.13.几何精度检验、传动精度检验
13.13.1.按各种类型(规格)产品精度标准、质量分等标准、制造与验收技术条件、用户技术协议、内控标准及有关标准规定进行检验。实测数据记入合格证明细中。
13.13.2.在精度检验中,对热变形有关项目按标准的规定进行检验,并考核热变形量。
13.14.工作精度检验
按各类型产品精度有关标准的规定进行检验,并将检验的实测数据记入合格证明书中。
13.15.其他精度检验
按有关技术文件及技术协议的规定进行检验,并将实测数据记入规定的文件中备案。
13.16.出厂前检验
13.16.1.产品在出厂前要按照设计技术条件要求及包装标准,严格安全进行包装。13.16.2.检验产品感观质量,外部零件整齐无损伤、锈蚀。
13.16.3.各零部件上的螺钉及紧固件等应紧固,不应有松动现象。13.16.4.各表面不应存在锐角、飞边、毛刺、残漆污物等。13.16.5.各种铭牌、指示牌、标志应符合设计和文件规定要求。13.16.6.各导轨面和已加工的零件外露表面应涂防锈油。13.16.7.随机附件和工具的规格数量应符合设计规定。
提高检验质量的途径 篇6
关键词:医学检验;提高;质量;途径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4954(2010)04-294-01
doi:10.3969/j.issn.1671-4954.2010.04.029
我国检验医学近年来发展较好,很多医院检验科更新了仪器和设备,自动化程度也越来越高,方便了病人,提高了工作效率,改善了工作环境,同时对检验标本的要求更高了。检测过程中影响检验质量的因素很多,既有检验科内部因素,也有实验室外部非检测性因素。作为医院辅助诊断科室,如何发挥设备的效能,排除外部非检测因素的影响,提高检验质量。这是检验工作面临的重要问题。作者结合自已的亲身经历,经过分析和思考,就如何全面提高医院检验科的检验质量谈谈自己初浅的看法。
1 加强检验科内部质量控制, 提高检验质量
有了先进的的设备并不一定能有好的检验结果。要提高检验质量,首先必须对检验项目实行全面的质量管理。
1.1 标本的验收及处理储存
检验科收到标本后应立即专人核对,内容主要包括:惟一性标志是否正确无误,申请检验项目与标本是否相符,标本容器是否正确,是否溶血,抗凝血中有无凝块,细菌培养的标本有无被污染,标本采集时间到接收时间之间的间隔等。对不合格的标本应及时退回并说明原因,处理的过程应有记录。采用血清或血浆检测时,对采集的血液标本应在规定时间内做进一步处理,对于不能马上分析测定的标本,应按试验要求将其置于合适温度和环境下保存。
1.2 认真做好设备的维护与保养及试剂的稳定
仪器、试剂是实验室质量保证的前提。当前大多使用了全自动或半自动分析仪,对这些仪器的正确维护、保养及参数的设置直接关系到结果的稳定性及精确度。现在市场上出售的试剂盒的种类越来越多,在选择试剂时要选择配套相对稳定的试剂。检验前要清楚仪器、试剂的性能、特点,定时校正仪器、试剂,试剂要按规定保存,保证仪器计量正确,保证合格的仪器、试剂进入实验室。
1.3 抓好检验技术人员的培养
人才队伍的建设是搞好质量管理的基础。检验技术是专业性极强的学科,检验人员既要具有系统的基础理伦知识和专业水平。还应具有必备的临床医学知识,不仅要熟悉检验设备的性能和检测试剂及使用方法,而且配置、结构和层次要合理。对年轻的检验技术人员要注重基本功培训,有计划地选拔年龄轻、有培养前途的人到院校或有一定水平的学习班进行培训,开阔视野,增长才干。
2 加强检验科外部非检测性因素的质量控制, 提高检验质量
检验科对内部质量控制一般都比较注意,但是对外部非检测性因素的质量控制重视不够。临床医护人员相关工作所造成的外部非检测性因素而导致检验误差时有生,一定程度影响了检验质量。
2.1 患者检验前的准备
检验前质量控制很大程度上在于患者的准备是否合理和正确,这与临床医生与患者的沟通是否充分,患者是否遵医嘱去执行有很大关系,在日常工作中,经常会有患者拿了检验申请单就来到检验科要求抽血,这样的标本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就会很大,甚至会使医生得出错误的诊断,这就要求各级医务人员要有高度重视质量控制的思想,明白检验质量与疾病的诊断、治疗及疗效观察的关系,影响检测结果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点。如患者的情绪、运动、生理节律变化等为内在因素;饮食、药物的影响为外源性的因素。其他甚至如采取血标本时体位、止血带绑扎的时间等都可能影响检验结果[1]。
2.2 标本的正确采集
标本要正确采集,对采集者的培训非常重要,具体内容要从影响因素、注意事项、采集方法等方面讲解。标本采集时的注意事项:
标本采集必须以保证质量为前提,应避免干扰因素,应注意采样的最佳时间,即最具代表性的时间、检出阳性率最高的时间、对诊断最有价值的时间来采集标本,注意采血体位对检验结果的影响,静脉采血,应取座位,使用止血带的时间不得超过lmin,穿刺成功立即松开止血带,血液抽出后要沿管壁慢慢注入抗凝管或干燥管中,抗凝管颠倒5~6次,防止出现小凝块,抗凝剂比例要适当;掌握真空采血的正确方法和顺序,以BD公司的真空管为例,原则上按红头管、蓝头管、金黄色管、橘红色管、绿头管、紫头管、灰头管顺序采血。有报道因采血时的一些不良习惯造成的标本溶血占溶血标本的62%;采集血培养标本应严格无菌操作,标本采集后放置时间不要超过2h,采集标本时要检查医嘱用药情况。在抽完血后严格做好查对制度,采血试管上要写清楚患者的科室、姓名、住院号、床号与申请单上一致,根据不同检验项目,将标本注入不同的试管中。要采取具代表性的标本,如大便检查应取黏液、血液部分;痰液检查应防止唾液混入;末梢血采取时防止组织液的混入;骨髓穿刺、脑脊液穿刺应防止外伤性血液的渗入;输液的患者输液完后至少1 h后方可取血液标本送检。尿液标本留取时,容器应清洁干净,避免经血、白带、精液和粪便等混入,标本应新鲜[2]。
2.3 标本的正确传送
许多检测项目对标本离体后的保存有特殊要求,如温度、湿度、光照、时间等。采集标本后专人输送,保证输送的及时性,确保在规定时间内送达检测实验室。保证标本在传送过程中的安全性,防止过度震荡,防止标本容器的破损,防止标本被污染,防止标本及惟一性标志的丢失和混淆,防止标本对环境的污染,防止水分蒸发等,特别是对怀疑有高生物危险性的标本应按相关条例的要求输送,严密包装,防止传染他人。
2.4 争取临床科室的配合是提高检验质量的重要环节
提高检验质量决不是检验科单方面就能完成的,需要临床科室的密切配合。临床检验项目是由医生申请进行检测的。临床医师如果开出不正确不规范的申请单,将造成报告单无法投送或患者无法领取,影响检验质量。有的医生开检验单前不认真询问病史,不熟悉检验内容,开出的检验单针对性不强,不注明必须注明的资料。如血气分析检测不注明患者是否输氧,以致造成检验结果失真。在标本检验过程中。如药物、饮食、运动、标本放置时间对检验的影响等,这种情况下检验人员难以发现和消除这种外部非检测因素所造成的误差。遇到这种情况,检验人员应及时主动与临床科室沟通,了解有关情况,做出正确的解释或进行复查。
3 结语
要有效提高检验质量,避免医院检验报告问题的发生,仅靠检验科一家足很难实现的,同时加强检验科内部质量控制和加强检验科外部非检测性因素的质量控制,方可从根本上提高检验质量,减少医疗问题[3]。
[参考文献]
[1]蒋秉坤.临床生物化学及生物化学检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5.
[2]徐涛,王荣廷.临床检验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150.
船舶检验质量 篇7
关健词:船舶检验质量平安长江航运
近年来, 党中央、国务院及交通运输部高度重视长江航运的发展, 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部署,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提出了2020年实现长江航运现代化的总体目标和“四个长江三步构建”战略。“四个长江”指平安长江、数字长江、阳光长江、和谐长江。
“四个长江”把“平安长江”放在首位, 就是突出强调安全, 强调政府对社会的安全责任。船舶作为长江航运的运载工具, 船舶及其船舶检验的质量与长江航运安全密切相关。
一、影响长江航运安全的若干因素
过去五年, 伴随国家经济持续高速增长, 长江航运业和造船业也保持着高速发展。重庆市船舶检验工作也在加快自身发展。在这种大发展形势下, 影响船检工作的方方面面问题, 在新形势下越发突出。简述如下:
(一) 验船人员配备不足。
验船师不仅属于船检机构, 还是全社会和国家的共同财富。目前, 全市共有船检分支机构29个, 持证验船师105名, 其中高级验船师占10%、中级验船师占35%、其余为初级验船师。除分管领导、退休、转岗和内勤等人员, 实际从事现场船舶检验工作的验船师不足90名, 且专业配备严重不合比例。整个船检系统总体上存在人员不足和专业比例极不协调的矛盾。
(二) 验船师知识结构和专业素质与长江航运的发展不协调。
近年来, 随着船舶的大型化和专业化发展, 验船师的知识结构和专业素质跟不上长江航运的快速发展。比如万州一家玻璃钢船舶生产企业要求进行批量检验;油船、化学品船的检验业务持续增加;越来越多的船厂开始使用分段建造的造船工艺;江海直达船舶的建造等, 验船师在承接这类服务项目时纷纷感到专业知识欠缺, 自身素质还不够高, 缺乏相应的技术培训和相关经验。
(三) 营运船舶与建造船舶质量管理有待提高。
影响船舶安全的因素包括船舶本身和船舶管理两方面。船舶质量、船舶适航是船舶安全航行的前提。船舶自身因素包
括机舱各种消防和救生、机械电气设备、安全措施、驾驶室的导航设备及各种自动化系统等是否正常运行等。船舶建造时的质量主要由船厂提供保障, 营运船舶的质量则由船东或经营人负责。但由于船东受利益驱动的影响, 尽量降低船舶的维修成本, 导致船舶质量下降, 为船舶安全航行埋下了事故隐患, 故建造船舶与营运船舶的质量管理工作有待加强。
二、加快发展平安绿色长江航运的对策及取得的经验
近年来, 重庆市船舶检验机构在上级部门的领导下, 开展了针对长江航运安全的一系列专题研究和活动, 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下面就近年来的研究对策及经验交流如下。
(一) 加强验船师队伍和机构能力建设, 提升服务能力。
加强培训, 提高验船师职业道德素养。应建立、推行和完善验船师培训体系, 制定验船师培训规划及纲要, 建立多种模式的培训机制, 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验船师业务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 不断提高验船师的质量意识、服务意识和业务能力, 确保验船师的知识结构和专业素质满足长江航运发展的需要, 提升服务能力。随着辖区近海船舶检验业务的增加, 重庆船检机关针对多数验船人员仅具有内河船舶检验资质的现状, 于2009年开展了2批次共约100人次的赴沿海考察培训近海船舶检验法规和现场观摩的培训活动, 取得了良好的培训效果。
完善注册验船师制度, 以更科学、合理地为全社会提供更公平、透明的竞争机会。到2009年4月底, 全国现有验船人员的注册验船师认定考试工作已全部完成。注册验船师制度的实施, 促进了船检专业人员素质的提高, 规范和强化了对验船专业人员的管理, 使验船师作为社会行业由部门管理上升到社会管理和国家管理的层次。
(二) 推进船检管理信息化, 提升检验管理水平。
重庆市船检局按照船检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开展船舶检验和产品检验工作, 2009年全年共完成各类船舶检验642艘、检验船用产品403件 (套) , 全年未发生一起检验质量事故。2010年要加强对船舶检验分支机构的管理, 加大资源配置力度, 使船检机构软硬件建设进一步得到加强, 认真落实“四个规定”的要求, 严把图纸审查关, 特别要加大对新转入船舶的把关, 不断提高船检质量。
要加快内河航运技术创新和信息化建设, 在船检资质管理、验船师注册管理、船检信息管理等方面进行探
◇索, 加大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和推广力度, 提
高信息化水平。以海事信息化系统整合为契机, 不断完志善船舶检验监督管理系统、船舶检验发证管理系统、全胜国船检技术数据库、建立船用产品数据库, 积极推进电党
子政务, 提高数据信息服务水平, 提升检验管理效能。宁以机构资质管理和验船师注册制度为抓手, 严格按
照船检条例要求, 结合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 全面推行
萍
《重庆市船舶检验管理信息系统》, 提高船检管理水平。
(三) 开展船厂适检条件评估, 探索船舶质量长效监管机制。
树立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管理的理念, 建立船舶生命周期全过程监控机制, 不断丰富管理手段, 加强船舶建造、营运阶段管理, 及时跟踪国际船舶拆解研究动态, 实施并确保船舶生命周期全过程的质量监控。
2007年, 国家海事局颁布了《国内航行船舶船体建造检验管理暂行规定》和《关于加强建造船舶检验和管理的通知》等文件, 要求加强对船厂生产条件的开工前的检查力度。为保证船舶建造与修理的质量和提高船舶检验质量和效率, 重庆市船检局出台了《船舶设计能力评估及船舶修造适检条件暂行规定》, 建立了船厂适检条件评估制度;对辖区内船舶设计单位和船舶修造企业进行评估、审查和定级, 并从2008年10月以来对全市87家船厂进行了评估并发文公布。此举作为一个内部管理程序, 旨在提高船舶设计、修造和检验质量, 进而提高船舶建造和修理质量。
(四) 开展与中国船级社共建安全文明链的活动。
重庆市船舶检验机构自2005年起, 就与中国船级社重庆分社签订了《中央与地方携手共建安全文明链》的协议。该项活动旨在有效整合两家船检机构的资源, 充分发挥各自优势, 取长补短, 实现资源共享, 创建和谐水运。两家船检机构每年开展互相交流、学习活动, 如2007年开展了对三峡旅游客船消防的专项整治活动, 杜绝了少部分船主在两家船检机构之间寻求逃避规范约束空隙的机会。2009年, 双方联合组织了《内河船舶稳性计算软件》专项培训,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展望
2010年开年之际, 我们迎来了国务院张德江副总理对内河航运发展的指示和鼓舞, 迎来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若干政策的引导。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贯彻落实张德江副总理的重要指示精神, 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要紧紧抓住发展内河航运的重大机遇, 推进内河航运快速、协调、安全、绿色发展。
摘要:针对长江航运实现“平安长江”的愿景目标及相关需求, 从船舶检验管理工作出发, 分析了影响长江航运安全的若干因素;讨论了加快发展平安绿色长江航运的对策和经验, 包括验船师队伍建设、船检管理信息化、船厂适检条件评估、共建安全文明链等方面;最后, 对长江航运安全及船舶检验工作提出展望。
关键词:船舶检验,质量,平安,长江航运
参考文献
[1]交通部长李盛霖推进内河航运快速协调安全绿色发展中国交通报北京2009.12.22。
船舶检验质量 篇8
钢材质量的高低, 不仅与钢铁企业的生产部门有关, 更是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部门的职责所在。因此, 我们必须加强理化检验技术, 提高钢铁检验质量。但是理化检验工作在钢铁工业的开展得如何?存在哪些问题和不足?应该如何进一步地加强理化检验工作?
一、在思想上, 加强对理化检验工作的重视
由于国内钢铁需求的扩张, 钢铁市场异常活跃, 一些中小企业的产品不断地涌入市场。中、小钢铁厂的理化检验工作一直没有跟上, 进厂的原材料没有化验单, 不分析、不检验, 就把产品投向市场。特别是有一些建筑行业使用的螺纹钢、直条, 往地上一摔就断成几截。如果这样的钢材用于建筑楼房, 那后果也就可想而知了。这些问题的出现, 都是由于某些人只重视产品的数量和效益, 而忽视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有人说“理化检验是多余的, 是浪费的”, 这种看法纯粹是无稽之谈, 目光短视所造成的。世界上工业发达国家的科学技术之所以发展快速, 就是得到先进的理化分析检验技术的支持即使在电子计算机仿真模拟技术高度发展的条件下, 必要的实验仍是不可缺少的。
我们大家都知道, 日本的电器产品世界闻名, 靠的就是他们的产品拥有优良的品质。钢铁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各行各业的发展都离不开钢铁。各个企业的领导者和管理者都要认识到质量是他们的命根子, 量就是自己产品的最好广告, 只有产品质量上去了, 才能带来企业的大发展。所以说我们必须在思想上重视理化检验。抓好产品理化检验, 是截住劣质产品进入市场的关键一步。
二、突出在线分析, 加快理化检验分析的进程
从世界范围来看, 钢铁理化检验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以化学分析为主;第二阶段是以仪器分析为主;第三阶段是在线分析。工业发达的国家已经进入第三阶段。而我国还没有完全跨入第二阶段。因此, 我们需要在继续健全“化学分析”的基础上, 进一步跟踪世界上的发展趋势, 逐步采用“仪器分析”, 突出“在线分析”, 加快理化检验分析的进程。
质量是生产出来的, 而不是检验出来的。理化检验不应只局限于分析检验最后的制成品, 而是要参与到整个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因此理化分析检验不只是限于最终把关, 而是要积极参与过程控制。
目前的理化分析检验多是离线的, 只有无损检验方法还算是在线的, 但也是最终产品探伤多, 半成品和在制品探伤少。这样必然导致我们有些厂家废品率很高, 造成很大浪费。例如, 转炉炼钢的冶金分析, 过去一般都采用间接的方式或测量一部分元素。国外的技术有了新的发展, 对钢水表面直接进行光谱分析、离子光谱分析;对钢水表面激发出来的微粒子、雾状化合物进行等离子光谱分析。这些在线分析技术无疑对质量控制起着直接参与作用, 变事后把关为事前预防, 可以说是分析检验技术的一次革命。我们应当跟踪这个趋势, 使得理化分析检验技术逐步向在线过渡。
三、不断提高技术水平, 使理化检验系统化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 在一些大企业和科研单位, 理化检验已由原来的化学分析和力学性能测试发展到对钢材本质的检验、对断裂的研究、电子探针对钢水脱氧和外来夹杂物的研究。为了提高理化分析检验技术水平, 必须有系统地、有重点地、有针对性地研究一些学科性问题, 使之完善化与系统化。所有这一切都需要提高理化检验的技术水平, 一是人的素质要提高, 二是仪器设备要更新。
为了把这些工作能够向前推进一步, 很有必要对我国的钢铁产品理化分析检验技术现状做一分析, 与国际先进水平和国内生产需求之间还存在哪些差距, 应当吸收国外哪些技术, 研究开发哪些技术, 应用推广哪些技术, 搞一个规划, 有目标、有进度、有分工、有措施, 并提出应当解决的支撑条件。
适当组织一些围绕质量或标准为主的学术交流活动, 从化学分析和物理测试两个方面来对某种质量现象或某个标准问题加以讨论和分析, 这样可以把专业学科的成果综合运用来解决某些实际问题, 作用就更大了。
总之, 钢铁工业的发展需要理化分析检验技术的支持, 特别是“十二五”期间以品种质量为重点, 理化分析检验技术的作用就更加重要。只有分析检测技术走在其他技术领域前面, 并在这些领域中得到正确应用, 才有可能使得科学技术得以发展和完善, 成为真正的生产力, 使得理化检验工作成为钢材品质的忠实捍卫者。
摘要:多年来, 我国钢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 但大而不强, 钢材的品质、档次距离国际先进水平还有相当差距。钢材质量的高低, 不仅与钢铁企业的生产部门有关, 更是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部门的职责所在。因此, 我们必须加强理化检验技术, 提高钢铁检验质量。首先, 要在思想上, 加强对理化检验工作的重视;其次, 突出在线分析, 加快理化检验分析的进程;最后, 不断提高技术水平, 使理化检验系统化。
关键词:理化检验,钢铁,检验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希元, 张殿英, 魏纯玉.济钢理化检验工作特点[J].冶金标准化与质量.2005 (01) [1]张希元, 张殿英, 魏纯玉.济钢理化检验工作特点[J].冶金标准化与质量.2005 (01)
[2]张公海, 彭敦远, 李茂奎, 高卓成.莱钢理化检验工作浅谈[J].冶金标准化与质量.2004 (06) [2]张公海, 彭敦远, 李茂奎, 高卓成.莱钢理化检验工作浅谈[J].冶金标准化与质量.2004 (06)
船舶检验质量 篇9
关键词:临床生化,检验前过程,检验质量,影响
检验前工作则是从临床医师申请检验开始, 其中有患者的准备、项目的要求、标本的采集以及储存等一系列过程[1]。生化检查过程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作, 实验工作过程中做好检验前后分析质量的控制尤为重要[2], 但检验前过程作为质量控制中最为薄弱的一个环节, 具有质量缺陷的隐蔽性、复杂性以及质量保证工作非检验人员的完全可控性不完善等特点, 容易忽略分析前质量问题所造成检验结果不合理, 笔者分析了临床生化检验前过程对检验质量的影响,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近一年来选取我院检验科生化室的150例体检者或者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男80例, 女70例;年龄15~76岁, 中位年龄为36岁。
1.2 方法
检测仪器保持最佳状态, 并按照相关操作进行校准、操作及保养;对于所有标本, 均选取我院的健康体检者、患者。使用AU27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器以及利德曼公司试剂。主要检测尿酸 (UA) 、血糖 (Glu) 、三酰甘油 (TG) 、Cl-、胆红素 (TB) 、钾 (K+) 、免疫球蛋白M (Ig M)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 、白蛋白A (Alb) 、天冬氨酸转氨酶 (AST) 、碱性磷酸酶 (ALP) 、胆固醇 (Chol) 、乳酸脱氢酶 (LDH) 、尿素氮 (BUN) 、总蛋白 (TP) 等。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溶血
溶血对生化检测结果的影响见表1。
2.2 体位
体位对TG有影响, 对其他指标无影响, 见表2。
注:与立位比较, P<0.05
2.3 检测时间
若不能及时送检, 可进行储存。在通过对原始标本在不同时间行检测以及对即刻采血后分离血清冰冻保存后, 在不同的时间检测进行比较。见表3。
注:与即刻值比较, *P<0.05;与第7天比较, #P<0.05
2.4 药物、饮食因素
红霉素可致AST、ALP及ALT等升高, 降低Chol与Glu;维生素C可使AST、Glu和ALT升高, 降低Chol和LDH的功效;头孢三嗪可致AST、ALP与ALT升高;青霉素G钾可使BUN、ALT、AST升高;链霉素可使AST、LDH以及ALT升高, 降低BUN的功效。易受饮食影响的有BUN、UA、TB、TP、Alb、ALT、AST、ALP等, 明显增高的是TG与Glu。
注:与溶血前比较, *P<0.05
3 讨论
临床生化检验前过程对检验质量的影响因素较多, 且对检验结果的影响较大, 所以在检验前检验的技术上不断完善, 而且也需在人为因素方面不断改进、完善, 各个环节均需重视, 以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做好调整, 努力的做好分析前检验工作十分重要, 也是出于对临床生化治疗的保障[3~6]。
溶血后Glu与TB明显降低, Cl等明显升高, 其升高的原因可能因血浆中成分含量与红细胞不同, 血浆中的浓度明显比红细胞内浓度要低, 也可能是因血红蛋白以及其内容物的释放所造成[7];患者行卧位时, TG明显下降;饮食影响对TG、Glu影响最大;而在药物的影响因素中, 可能是因药物在其药理学的作用下, 导致机体的生化、生理等诸多变化, 也可能是因药物与标本中的物质、检验试剂、药物本身带的颜色等, 比色受到影响;一些检查项目会随着检测时间不同出现不同的变化;在-20°下分离出血清进行保存, 并且在1个月后进行测定, 与第7天测定值有所差异的是Cl和Glu的测定值, 其他均无存在明显的差异;对于标本的运送或贮存, 应按照相关标准操作进行, 并且由专人进行负责, 尽量做到闭盖、安全、及时, 避免其温度出现变化, 在进行储存时, 需冷冻、冷藏、避光等。
综上所述, 对于临床生化检验前过程所需的工作应做好准备, 确保结果的准确、安全, 并且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完善分析前过程的质量保证体系, 做好检验过程中的各个环节, 避免患者误诊的情况发生, 更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刘剑.临床生化检验前过程对检验质量的影响分析[J].中外医疗, 2014, (15) :53-54.
[2] 唐清.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影响的观察[J].影像与介入, 2010, 17 (27) :86, 91.
[3] 张晓红, 文江平.利用“室内质控和室间质评”数据评估临床生化检验中的测量不确定度[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12, 35 (5) :457-462.
[4] 孙琪.探讨临床生化检验前过程对检验质量的影响[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 (4) :22-23.
[5] 李平, 李耀峰.生化检验目前存在问题及对策[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07, 28 (8) :748, 750.
[6] 朱洪爱.临床全自动生化检验的全程质量控制[J].河北中医, 2010, 32 (8) :1277-1280.
船舶检验质量 篇10
1检验项目的正确选择
临床医生合理选择实验项目是检验结果发挥其临床价值的前提。不同的疾病有其不同的病因, 同一种疾病不同病程有其不同的病理表现。所以在不同病程做的检验结果仅是对该病程的反映。例如:急性胰腺炎血淀粉酶只在急性发作期明显升高, 但持续时间较短, 而尿淀粉酶在发病后12~24 h会升高。诊断心肌梗死时有肌红蛋白、肌钙蛋白、磷酸肌酸激酶3项实验, 但实际上这3项实验在不同病程所得结果是不同的。肌红蛋白多在发病的6~12 h出现阳性结果, 而肌钙蛋白和磷酸肌酸激酶分别在发病的12~32 h和20~80 h阳性率最高, 如果临床医生不了解试验的窗口期而选择实验, 不但给患者造成不必要负担, 还可能得出错误判断。
因此, 医师根据需要及时正确地开出检验申请单, 内容包括:①患者的姓名、性别、病床号、病历号及申请的检验项目;②原始的临床诊断;③原始样本采集日期和时间;④正确使用检验报告单, 以便检验人员的正确填写;⑤要求检验人员特殊注意的检查应标识 (如细胞的具体形态等) 。
2患者的准备
检验前质量控制很大程度上在于患者的准备是否合理和正确, 这与临床医生与患者的沟通是否充分, 患者是否遵医嘱去执行有很大关系, 在日常工作中, 经常会有患者拿了检验申请单就来到检验科要求抽血, 这样的标本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就会很大, 甚至会使医生得出错误的诊断, 这就要求各级医务人员要有高度重视质量控制的思想, 明白检验质量与疾病的诊断、治疗及疗效观察的关系。影响检测结果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点。
2.1 固定的因素
年龄、性别、民族和地域等。
2.2 可变的因素
患者的情况和状态对能否反映患者的各种生理指标有重大影响, 许多非疾病因素都能影响测定结果。
2.2.1 饮食
进食会影响血液中许多化学成分发生改变, 而许多生化检验项目的参考区间是以空腹血测定为基础的。因此, 许多生化项目如血糖、血脂、心肌酶谱测定必须坚持禁食12 h后空腹采血。高脂饮食会使血脂大幅度升高, 而高蛋白饮食会使血中氮、尿素和尿酸升高。患者采血前晚应停止饮用咖啡、浓茶、饮料, 更不能饮酒。
2.2.2 运动
剧烈运动可加快机体有氧和无氧代谢, 引起钾、钠、钙、肝功能、肾功能检验结果异常。因此, 采血前询问患者有无剧烈运动, 如参加运动会、球赛等, 若有, 采血最好在患者休息30 min后进行, 以免引起检验结果异常, 导致误诊误治。
2.2.3 药物
药物对检验可造成复杂影响。如:维生素C是一种对检验结果影响很大的药物, 它具有还原性, 在血糖测定中若用福林―吴方法, 可使结果升高。若用葡萄糖氧化酶法, 并使结果降低。可使AST、BIL、Cr、UA结果升高, CHO、LDH、TG结果降低。肾病患者多使用青霉素治疗, 注入的青霉素90%以上通过尿液排泄, 而这些青霉素可干扰尿蛋白的检查 (干化学法出现假阴性) 。所以, 采集样本前应充分了解各种药物对各个项目测定结果的影响, 甚至为了某种测定应停用某些药物[2]。
3标本采集
标本采集过程是保证标本质量的关键环节, 其中包括:
3.1 采集时间
许多激素在24 h内分泌量是不同的。如:女性生殖激素与月经周期密切相关, 纤维蛋白原在经前期最高, 血浆蛋白则在排卵时减少。血培养采血时间应选择患者高热、寒战时, 未使用抗生素前或下次抗生素使用前, 抽血7~10 ml。血培养阳性是确诊菌血症和败血症的重要依据, 要提高血培养阳性率, 快速准确地进行病原学诊断, 就必须严格掌握采血时间。临床诊断糖尿病糖耐量试验, 要求必须是空腹、餐后1 h、2 h采集血液标本。心肌损伤标志物主要是肌红蛋白、肌钙蛋白和磷酸激酶, 这三项指标发病时间各不相同, 分别在发病2~4 h、4~12 h和6~9 h, 阳性率最高。因此采集前详细询问患者病情, 根据不同检验要求把握采血时间, 提高检验准确性。
3.2 采集姿势
人的体位, 体位改变可引起一系列生理改变, 也包括血液成分的改变。从卧位到直立位, 所采血标本的测定值有升高的趋势。因为直立位时静脉渗透压增加, 部分水分转移到间质, 血浆总量较卧位少12%左右, 使血液相应浓缩。正常人站位比卧位结果升高。所以, 采集标本时应尽量统一采血姿势。
3.3 采集标本的方法
严禁在静脉输液端的胳臂采血, 绝对禁止从输液管中抽血。止血带的使用会改变静脉压力影响检验结果, 如时间过长可使AST、ALB、Ca2+、ALP等结果升高。所以在采集标本时, 应尽量缩短用止血带的时间, 穿刺成功立即松开止血带, 血液抽出后, 根据不同检验项目, 将标本沿管壁慢慢注入抗凝管或干燥管中。抗凝管颠倒5~6次, 防止出现小凝块, 抗凝剂比例要适当。在抽完血后严格做好查对制度, 采血试管上要写清楚患者的科室、姓名、住院号、床号与申请单上一致。
4标本的正确传送
许多检测项目对标本离体后的保存有特殊要求, 如温度、湿度、光照、时间等。采集标本后专人输送, 保证输送的及时性, 确保在规定时间内送达检测实验室。实验证明, 有26种生化检测项目随着存放时间的长短出现检验结果的变异, 只有使用新鲜的标本, 检验的结果才能真实地反映实际情况[3]。同时保证标本在传送过程中的安全性, 防止过度震荡, 防止标本容器的破损, 防止标本被污染, 防止标本及惟一性标志的丢失和混淆, 防止标本对环境的污染, 防止水分蒸发等, 特别是对怀疑有高生物危险性的标本应按相关条例的要求输送, 严密包装, 防止传染他人。
5标本的验收及处理储存
检验科收到标本后应立即专人核对, 内容主要包括:惟一性标志是否正确无误, 申请检验项目与标本是否相符, 标本容器是否正确, 是否溶血, 抗凝血中有无凝块, 细菌培养的标本有无被污染, 标本采集时间到接收时间之间的间隔等。对不合格的标本应及时退回并说明原因, 处理的过程应有记录。采用血清或血浆检测时, 对采集的血液标本应在规定时间内做进一步处理, 对于不能马上分析测定的标本, 应按试验要求将其置于合适温度和环境下保存。
分析前的质量保证不仅是技术问题, 更多的是管理问题。分析前阶段的质量保证工作因为有影响因素的复杂性、质量缺陷的隐蔽性、质量保证工作并非检验人员完全可以控制、责任难确定性等因素, 使得做好这项工作并非易事,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笔者认为, 首先提高认识是关键, 检验人员特别是学科带头人必须把分析前阶段的质量保证工作作为全面质量管理中一个重要环节来对待, 定期与临床科室联系, 听取临床科室的意见及业务上的要求, 举办业务讲座, 提高广大医务工作者特别是护士的思想认识, 完善规章制度, 使医疗工作标准化、管理制度化、操作规范化。其次, 对影响检验质量的各种因素做出全面分析, 找出薄弱环节, 及时改进, 达到预防和控制检验误差的目的[2]。建立医疗质量反馈信息系统, 收集信息, 及时发现问题, 分析原因并加以解决, 同时可以评估质量控制效果, 完善管理内容, 调整管理对策, 为临床医生提供即时、准确和可靠的检测结果。
摘要:目的预防和控制检验误差。方法对分析前质量管理的各种影响因素提出要求, 以期获得合格检验标本。结果进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 完善了检验程序, 保证了检验质量。结论全程控制检验质量是提高检验结果准确性的根本措施。
关键词:分析前,质量控制,检验
参考文献
[1]吕珏.浅谈医学检验前质量保证.临床检验杂志, 2007, 25 (6) :428.
[2]叶应妩, 王毓三, 申子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6:39-45.
浅析临床免疫检验质量控制 篇11
【关键词】 免疫检验;质量控制;相关措施;探析
医学检验专业是建立在科学实验基础上的临床医学专业学科,又称为实验室医学,是实验室科学技术与临床医学相结合的一门专业。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免疫检验专业在医学检验中是越来越重要。目前免疫学检验也是在各门检验专业中发展较为迅猛的学科,免疫检验技术更新换代是越来越快,因此免疫学检验实验教学也就需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适应免疫学的发展。针对这些因素,我们免疫检验实验课程每年都在做相应的改变,也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1 影响免疫检验质量的原因
1.1 检验标本的采集、运输与存储 一般情况下,免疫检查采用的检验标本,血浆是采集的标准,某些时候也会因为特殊的检验项目,进行如下采集:大便、小便、脑脊液等。采集标本的全部过程,对标本的质量有很重要的影响。包括:血液样本的采集时间,采血时是否姿势正确,止血带的使用时间,抗凝剂的使用否标准,都会直接影响到送检标本的质量,对后期的检验结果造成重要的影响。
1.2 仪器设备及试剂的检测与选择 任何免疫检验工作,都离不开仪器设备使用及试剂的选择。免疫检验过程当中,检验仪器设备的性能一定要精确,选择的试剂质量一定要达到标准,否则会直接影响到免疫检验结果的精确度与可靠性。
2 分析与研究免疫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
2.1 影响检验结果的标本因素 标本采集过程中的影响因素,例:日常临床的血清(浆)标本中,如含有高浓度非特异免疫球蛋白、类风湿因子、异嗜性抗体、补体、交叉反应物质等干扰性物质,可能致使测定结果为假阳性。因此,为了避免对ELISA测定干扰,检验过程中,对其含有的干扰成分浓度进行稀释,将干扰成分浓度降到最低,使得采集的标本对检验结果产生比较少的干扰或者不产生干扰。对于个别激素类及治疗药物测定的血清标本,须特别注意样本的采集时间与收集时患者的体位,可错过早四点到六点,即黄体激素、生长激素、促卵泡激素的峰值出现时间。如确实需要采集,可在相连时间,每间隔一段时间取几份样本,采取中间值为样本测定值。
2.2 影响检验结果的仪器设备使用及试剂选择因素 检验仪器设备是实验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检验仪器的性能直接影响检验结果的精确性。所以,要定期对所使用的仪器进行检查。如:实验室所需的水浴箱与恒温箱、酶标仪、温/湿度计与分光度计、比浊仪等精密仪器进行校正和核定,达到检验所需要求,确保试验结果的准确性。注重检验器皿的规格,以及不同生产批次间的差异,保证检验标准的稳定性。对于其他辅助工具如:吸量管、试管、稀释棒等量器等,也要做定期的检查,把试验误差的系数降到最低。同时,试剂质量对免疫检验结果也有很大影响。因此,对试剂的生产厂家要严格把关,对试剂做些必要的性能检定,避免频繁更换不同厂家的产品。
2.3 影响检验结果的人员因素 对免疫检验临床质量控制,每一位从事免疫检验的工作人员,都必须应在工作中,牢固树立起责任意识、质量意识、服务意识,加强业务学习,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业务和服务水平,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做好检验工作的每一环节。同时进一步明确工作人员职责,明确流程,督促培养在常規工作中养成良好的职业操守,杜绝人为操作的失误,保证免疫检验质量。
3 资料与方法
3.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于2006年12月—2008年1月在本院免疫检验实验室进行检测的13291份血清样本,检查的项目主要包括有:
血样10805份,检验项目包括:血清胰岛素(INS)有2354份。血清C肽(C—P)有1856份,甲胎蛋白(AFP)有1285份,癌胚抗原(CEA)有2168份,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有1035份,胰岛素抗体(IAb)有2107份;于2008年1月—2011年1月在本院进行检验的血清样本10862份,其中INS有2178份,C—P有1769份,AFP有1437份,CEA有2368份,β—HCG有1124份,IAb有1986份,前者为质控前检测的样本,后者为质控后检测的样本。
3.2 方法 检测方法:对所有血清样本检测均采用ELISA法进行,仪器使用全自动生化检测仪及酶标仪,实验操作严格按照试剂盒上的说明进行。
3.3 观察指标 本文主要对指控前后各个指标的变异系数(SV)进行比较,变异系数是反映不同实验结果存在差异大小的一个指标,其计算公式为:SV=X/SD,SV值越大说明变异越大。
3.4 统计学方法 若为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统计学分析采用两组间的t检验进行,对于定性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或者秩和检验,本次研究中对于指控前后不同血清样本的变异系数进行比较,采用两组间t检验进行,当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统计软件应用SPSS13.0进行统计学分析。
4 结 果
2008年1月—2011年1月的血清样本INS、C—P、AFP、CEA、β—HCG及IAb检测的变异系数均小于2006年12月—2008年1月的血清样本相应指标的变异系数,质控后样本的各项指标的平均变异系数小于质控前样本的各项指标,质控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本次研究中,对于质控前血清样本与质控后血清样本的INS、C—P、AFP、CEA、β—HCG及IAb进行检测,比较质控前后的变异系数,其结果显示质控后样本的各项指标的平均变异系数小于质控前样本的各项指标,质控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临床免疫检验的结果主要受采集样本、仪器的使用、检验过程等因素的影响,对实验过程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能够明显减少各个结果之间的变异系数,提高结果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参考文献
[1] 免疫检验的质量控制分析[J].医学信息,2011,24(7):4824—4825.
[2] 丁艳涛,赵惠红.临床免疫检验的分析前质量控制[J].实用医技杂志,2007,6(22):1123—1125.
[3] 谢文光,陈文锋,杨媛媛.罗氏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专用质量控制与朗道质量控制的比较[J].实用医技杂志,2008,(8).
船舶检验质量 篇12
临床检验二级管理网络[1]是一种质量管理模式, 是在行政辖区内实行的一种分级管理方式, 上海市宝山区二级管理网络属于上海市临床质量控制中心下的一个分支机构, 主要负责全区一、二级医院检验科 (化验室) 的专业质量管理, 通过现场督查、盲点调查、现场指导等途径提高宝山区各医疗单位的检验质量和业务水平。
1 宝山区检验专业二级管理网络的结构[2]
二级管理网络构成:上海市临床检验质量控制中心, 宝山区临床检验质量控制小组构成。主要由宝山区卫生局聘任第一人民医院宝山分院和宝山区中心医院检验科高级职称的技术人员各1名组成宝山区临床检验质控小组。
2 宝山区检验专业二级管理网络的性质
宝山区检验质量控制组为双重领导, 业务工作由上海市临床检验质量控制中心负责, 行政管理由宝山区卫生局负责。其职能为:负责辖区内临床检验专业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工作, 努力提高二级乙等医院5家、专科医院3个单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4个单位 (其中2个为新成立) 、企业卫生所3个单位、民营医院6个单位等医院检验的业务水平和质量水平, 为辖区内检验项目结果达到一致性打下基础, 达到降低检验费用, 提高检验水平的目的。
3 宝山区检验专业二级管理网络的管理任务
3.1 负责辖区内临床检验专业质量的业务培训。
3.1.1 辖区内每年至少召开2次质控会议。
3.1.2 每年进行3~4次专业知识讲座。
3.2 负责辖区内二级乙等及以下医院检验质量的监督和检查工作, 每年按照《上海市临床检验质量控制基本内容和要求》对全区二级乙等及以下医院进行现场督查2次。
3.3 每年进行1~2次盲点调查。
3.4 负责指导辖区内开展检验工作的指导和质控管理工作。
4 宝山区检验专业二级管理网络的管理方法[3]
4.1 科室管理工作
由于一级医院工作人员较少, 一般2~4人, 一部分医院有5~7人, 且日常检验工作较为繁重, 因此要求每个单位各自编写质控管理文件较困难。故我们组织2~3人集中进行编制 (内容参照市临检中心要求) , 然后分发给每个单位, 各单位根据本科室实际情况进行修改, 做到切实可行, 并根据市临床检验质控中心每年不同要求及时制订和修订检验质量控制文件。
4.2 质控会议
年初布置当年工作要求 (内容是市临检中心对新一年的工作要求) , 年底总结当年的工作情况, 包括成绩和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
4.3 现场督查
按区卫生局规定检验专业质控组每年对本区所属的医疗机构 (包括二级甲等医院) 进行2次现场督查 (上、下半年各1次) , 内容根据市临床检验质控中心 (《上海市临床检验质量控制和实验室管理基本内容和要求》) 的标准进行督查。如二级乙等医院检查内容有科室管理、临床化学、临床血液和体液、临床微生物及临床免疫;专科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除临床微生物外其他相同。督查结果当场反馈给分管院长, 最后把本辖区内督查情况汇总后交区卫生局, 使各医院领导了解本院检验质量的定位, 以便及时改进。在督查过程中发现仪器设备有问题时, 我们及时找医院相关领导 (部门) , 把设备使用情况向他们汇报并提出建议。通过我们多年的努力, 到目前为止, 全区的专科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配备了全自动生化仪, 并且大部份单位有如日立、奥林巴斯、贝克曼、罗氏等知名品牌的检验设备, 为提高全区检验质量打下基础。
4.4 盲点调查
每年除了市临检中心对全区二级甲等及以上医院和对个别二级乙等、二级专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民营医院进行抽查外, 区质控小组每年至少对本辖区内医院进行2次全覆盖的盲点调查, 调查标本由市临床检验质控中心提供或自留的标本, 按市临床检验质控中心要求的统计方法和判别标准进行统计和判断是否符合要求, 对第一次不合格者可进行补测, 补测后仍不合格要求暂停该项目检测, 进行整改合格后方可恢复该项目检测。
4.5 专业技术指导
对在市临床检验质控中心的盲点调查和室间质控中有不合格的单位, 区卫生局通知区检验质控小组下基层单位进行现场专业技术指导, 与他们共同分析失控原因加以改进。
4.6 其他工作
对有关检验工作的临时任务, 区卫生局亦指定区检验质控组协助解决, 如区内部分专科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需建立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时, 区卫生局专门派质控组人员参加市二级生物安全管理培训班的学习, 对需建立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单位进行现场指导, 并在区内举办一次有关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法律法规和具体要求的学习班, 配合区卫生监督所做好该项工作。又如宝山区去年相继新建2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区质控组应邀对其检验质控给予指导, 根据市临床检验质控中心要求, 帮助他们建立了质量控制体系。
4.7 质控培训和业务学习
每年初有区质控小组组织全区专科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市临床检验质控中心当年要求标准进行1次质控培训, 每2年对专科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人和工作人员分别进行1次临床化学、临床免疫、血液和体液项目请市临检中心专家进行1次质控培训。区质控组组长同时兼任区医学会检验学组副组长, 因此能够保证每年安排2~3次有关检验专业知识的业务讲座, 内容结合各单位检验人员在工作中的实际需要, 如临床意义、检验的新进展等, 提高全区一、二级医院及专科医院、企业医院和民营医院检验人员的业务水平。
5 结果和成效
经过多年来的不断摸索, 临床检验二级管理网络逐步完善, 建立区域性工作网络, 即区卫生局, 区临床检验质控组, 一、二级医院分管领导 (副院长或医务科长) 的工作网络, 并逐渐发挥了作用。
以下我们参照上海市临床检验质量控制中心室间质控的评分标准对盲点调查结果进行评价。评分标准:优秀 (100分) 、良好 (80~99) 、合格 (60~79) 、不合格 (60分以下) , 2006年和2007年临床生化和临床血液的结果如下 (表1、2) :
从上述表中分析, 2007年临床生化、临床血液的优良率明显高于2006年, 这说明区域内的检验质量有了显著的提高, 我们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6 工作体会
6.1 加强沟通, 争取领导的支持
我们在工作遇到问题及时向有关领导进行汇报, 取得各级领导 (特别是各单位的分管领导) 的支持, 使发现的问题能够得到及时的解决。
如在2005年下半年督查中发现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生化仪使用时间较长, 经常造成失控, 建议院长给予更新, 结果2006年底更新了2台日立全自动生化仪, 另1台于2007年予以更新。又如我区使用ABX血液分析仪的单位较多, 使用3种试剂, 其中只有1家是与仪器匹配的原装试剂, 故造成检测结果混乱, 市临检中心亦曾反映过类似问题, 我们及时向区卫生局领导反映, 局长在一次分管业务院长会议上提出要求各单位一定要用ABX仪器的原装试剂。统一试剂后取得良好结果, 为全区检验结果的互认打下基础。
6.2 深入基层, 开展工作
区质控组人员不定期深入到二级乙等医院、专科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指导质控工作。
如某个医院有一个检验项目先后两次在市临床检验质控中心组织的盲点调查中不合格, 要求对该项目暂停检测进行整改, 区卫生局指示质控组人员去协助该院检验科寻找失控原因加以改进, 后由区卫生局长亲自带领质控组人员召开现场会, 进行调查分析原因, 亦引起该院领导重视, 问题等到及时解决。凡是区内有检验质量问题, 区卫生局责令质控组人员去现场指导协助解决。
总之, 二级管理网络建立有利于贯彻区卫生局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的精神, 对全区医院检验科 (化验室) 的规范化建设起到了推进作用, 使他们能更好地完成各项检验工作, 并为检验科仪器设备的更新做好参谋工作, 有利于规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企业医疗单位和民营医院的检验科 (化验室) 的实验室管理, 通过加强业务指导和帮助有利于提高宝山区医院检验科的业务水平和检验质量。
参考文献
[1]陈悦.上海市临床检验专业二级管理网络工作的初步探讨[J].检验医学, 2006, 21:692-695.
[2]许元初, 顾继安, 韩莉琴, 等.提高一级医院检验质量的研究[J].上海医学检验杂志, 2001, 16 (6) :379-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