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服务(共12篇)
国际服务 篇1
摘要:经济衰退使国际之间的经济竞争更加激烈, 跨国企业为了更大的市场占有率不得不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上。每一家企业的资源都是有限的, 这样就决定了企业不可能在所有业务领域都获得同样的竞争力。例如一些物流, 财务等辅助领域, 完全可以外包给专业的公司, 实现企业的强化核心竞争力的业务平台。如何利用这一业务平台使我国的企业在国际上更有竞争力成了重要的课题。
关键词:国际服务外包,优势转移
20世纪90年代初, 席卷全球的经济衰退使国际之间的经济竞争更加激烈, 跨国企业为了更大的市场占有率不得不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上。著名的木桶原理告诉我们, 一个木桶的储水量决定于最短的那块木板的长度。每一家企业的资源都是有限的, 这样就决定了企业不可能在所有业务领域都获得同样的竞争力, 如何将自身的优势做强做大固然重要, 但是要挣脱企业自身的限制, 得到更好的发展, 必须要学会如何利用他人的优势转化为自身的力量。例如一些物流, 财务等辅助领域, 完全可以外包给专业的公司, 实现企业的强化核心竞争力的业务平台。已经有大量我们耳熟能详的跨国企业例如可口可乐, 耐克等选择了这种新型的产业模式:国际服务外包。这些企业早早就通过将非核心竞争力的环节外包到一些国外的企业来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这样不仅从成本上有了大大的节约, 也使得原来的企业有更多的资源力量用于发展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另外, 一些专门提供服务外包咨询信息的企业也随之快速发展起来, 例如:毕博公司和印度的塔塔集团等, 为全球大约500强企业和政府提供战略咨询、应用服务等方面的咨询外包服务。
近十几年来, 我国凭借自身的优势, 采取了各种包括在宏观经济环境、基础设施、政策支持、劳动力成本等方面的改革, 吸引了来自全球各个跨国企业的注意, 大幅度的提升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综合竞争力, 据商务部统计, 截至2010年, 我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合同金额和执行金额分别达到了198.3亿美元和144.5亿美元, 同比分别增长34.3%和43.1%, 2008年至2010年期间分别以93.1%和79.2%的复合增长率进行增长。
20世纪80年代后期, 改革开放的潮流影响着整个中国。中国的软件产业开始走进了世界的舞台, 离岸IT服务与此同时出现在人们的眼前。然而到90年代初期, 当前国内的本土服务外包业才刚起步, 例如文思、海辉、博彦等。而印度在全球的软件服务外包领域已经小有名气了。不得不承认的是服务外包产业在我国起步的确比较晚, 但是当这一发展趋势被意识到, 运用到, 形势已经发生了变化。在2003年以来, 我国本土服务外包企业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期间, 北京服务外包企业实现了20倍增长。以文思为例, 2008年文思创新产值1.02亿美元, 2009年产值近1.5亿美元, 实现了45% 的增长。由此可见, 虽然我国服务外包产业起步较晚, 但是由于其发展以及市场的巨大潜力吸引力带来的明显优势带动了其迅猛的发展, 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也日益提升。此外, 我国外包业务的市场空间潜力巨大, 主要表现为:第一, 我国具有巨大的国内市场; 第二, 我国在成本与劳动力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为了更好地实践, 推动我国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 ”千百十工程”自2006年起开始在我国实施推广, 目前, 国务院已经批准了21个城市为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这21个城市在各个方面都存在极大的差异, 包括国际化程度, 人力资源要素, 经济市场环境以及产业基础等等。如何利用它们各自的发展优势, 结合实际情况走因地制宜的发展方向, 从而确保其服务外包产业得到最大发展成了一个重要的课题。例如, 国际化程度成熟, 高科技人才集中度高, 政策优惠相对集中的北京上海等城市, 因为其自身得天独厚的优势, 很容易就受到跨国组织企业的青睐成为服务外包产业的交易中心。另外还有例如比邻香港的深圳、瞭望日本的大连, 由于在地域上的优势, 能够给面向这两个地区的跨国企业形成一些区域性的产业服务中心。说到底, 还是要抓住自身的优势, 认清楚形势, 不同的城市有期不同的产业特色自己产业方向, 好好抓住这些, 中国的服务外包产业将在国际市场上大放异彩。
近年中国政府在各种的政策调控中不断为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创造更多条件, 我国的相关政策完善了很多, 对我国服务外包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但是毕竟政策出台时间比较晚, 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我国服务外包发展的落后。
近几十年以来, 我国服务外包有无到有, 规模逐渐增大, 但是目前我国大多数的服务外包企业都是一些中小型企业, 而这些企业的规模较小, 相对于印度的大型服务外包企业而言, 竞争力太小了, 才导致了中国在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相对落后。因此, 为了提高我国服务外包的国际竞争力, 我国的中小企业应该找准自己的定位, 制定适合自己的战略目标, 努力的增大企业的规模, 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同时, 也要考虑如何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建立 “中国制造”的国际品牌也是关键。截至目前为止, 中国虽然有很多软件企业已经具备国际竞争力, 但是仍然还没在国际市场中占有地位, 这就需要政府、企业、行业协会的共同推广。而企业更应该做到:一是企业要确定自己产品的定位和市场区域, 有针对性地向这一区域进行深入的企业推广;二是企业可以通过开展海外宣传或者参加推介会等方式进行塑造中国品牌服务外包企业的整体国际形象;三是巩固已有的国外客户群, 让他们把满意告诉其他人, 把意见反馈给企业, 从而产生“连带效应”。
参考文献
[1]张丹.承接服务外包对我国服务业国际竞争力的促进效应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13.
[2]邵学言, 谭建芬.承接国际服务外包提升我国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J].现代商业, 2007, (29) :161-163.
国际服务 篇2
方案已:出口商业发票融资
出口商业发票融资概述:出口商业发票融资业务(简称出口商票融资)是指贵公司在采用赊销、承兑交单等信用方式向进口商销售货物或提供服务。贵公司按照合同规定出运货物或提供服务后,向出口商业发票项下应收帐款债权转让给我行,向我行申请资金融通。我行在不承担国外进口商付款风险,并向贵公司保留融资追索权的前提下,按照发票面值一定比例向贵公司提供资金融通服务。
办理前提及期限:1
办理流程:
1. 贵公司向我行申请办理出口商票融资
2. 我行经审批同意,与贵公司签订《出口商品融资合同》
3. 贵公司按照贸易合同出货,取得相应单据。
4. 贵公司填写应收帐款债权转让通知书,提交带有转让条款的出口商业发票、正本运输单
据、保管单等,向我行申请融资。
5. 我行审核后发放融资款项,可按贵公司要求结汇。
6. 我行向国外寄单,、7. 款项收回后归还融资款项。
费用:利息、预计国外扣款、手续费、邮电费等
利率执行同期LIBOR+XXBPS
国际服务 篇3
为顺应国家需要、满足企业需求,中国国际商会正在通过机构设置调整融合国内外工作平台、深度参与国际规则制定、引导国际规则运行,全方位服务中国企业的国际化经营。中国国际商会秘书长于建龙介绍说,在机构设置调整方面,中国国际商会秘书局将扩充为会员部、会展部、合作发展部、国际商会事务部、综合部等5个职能部门。其中“加强国际商事项目培训,助力中国企业走出去”、“对接国际商会,参与国际商会商事规则和标准制定”成为中国国际商会未来一项重要的服务职能。
同时,中国国际商会将继续打造系列进口促进工作平台,重点做好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进口促进工作。努力办好以促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合作为主题的相关展会,积极鼓励和协助境内企业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加工生产并扩大加工产品进口。还将引入“政府鼓励支持,企业投资运营,商会资源注入”的操作方式,组织会员企业投资和运营多个进口商品长期展示与交易平台。
再议物流国际服务贸易 篇4
基于职业的习惯特点, 自然从国际服务贸易联想到国际物流服务贸易。笔者在一篇文章中提到:物流国际服务贸易是我国迟早会面对的一个大的国际竞争领域, 这是个有巨大潜力的经济领域,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中有很大发展潜力。但是, 我国的经济界和物流业界还没有把这个问题放在足够的高度来安排, 交易会上涉及国际物流服务贸易的话题也不多, 我们对此需要有足够的重视, 认真了解并且研究物流国际服务贸易方方面面的问题, 有效地推进我国的物流国际服务贸易。
长期以来, 我们习惯的国际贸易形式是实物商品的国际贸易, 这是从古代延续到现代的一种重要的贸易形式, 也仍然是现在主体的贸易形式。这种贸易形式的基础是实物资源:包括简单的、没有进行加工或者仅仅进行初级加工的实物资源, 一定程度加工的实物资源, 还有以实物资源为基础经过深度加工或者制做制造所形成的新的实物。对于我国来讲, 在建国初期可以说这是出口获取外汇的一个重要通道, 依赖这种国际贸易形式赚取了大量的外汇, 有效地支持了我国的经济建设, 是我国经济发展依托的一个重要领域。
但是, 若干年来, 我们也感受到这种发展模式的缺陷与不足。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与成熟, 我们也丰富了这种形式的内涵, 有效地开拓了“来料加工”、进口原材料生产和制造产品再行出口等多种方式, 使实物商品国际贸易不断地登上新的台阶。但是, 享受这些新模式带来红利的同时, 我们也充分感觉到这种发展模式存在许多缺点和弊端, 一是大量出口造成的资源消耗, 尤其是紧缺的以及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二是这种模式带来的难以规避和解决的污染, 社会上有这样一种说法:把好东西卖到国际市场上, 我们自己留下污染和废料。
世界经济面临着新的选择, 需要有新的发展动力, 在这种情况下, 就必须考虑改变对实物商品国际贸易的过分依赖问题。要抢占未来国际经济领域制高点, 就需要开拓新的国际贸易形式。国际贸易有很多新的形式, 实际上, 有许多非实物形态商品或者不是以实物商品为主体的国际贸易也一直在产生和发展, 例如技术类型、知识文化类型、金融和资本类型、劳务类型的国际贸易……还有, 就是本文推崇的物流国际服务贸易。我们需要将有优势的服务领域进入到国际市场之中, 成为一个新的国际贸易品种。经过若干年的发展, 现在以“服务”为贸易对象的国际服务贸易种类和数量都有了很大发展, 我国国际服务贸易出现了强劲的发展势头, 逐渐形成了和国际商品贸易并驾齐驱的趋势, 也正在改变我国国际贸易的内涵和结构。
国际服务贸易在我国已经有了多年的发展, 最近我国的经济界对这个领域又给予特别的重视:这是一个战略性的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物流界的重视。
我国在物流国际服务贸易方面早已有所作为, 为国际货物贸易服务的国际运输服务实际上是一种传统的国际服务贸易方式, 旅游、运输、商业服务一直是中国服务贸易出口的三大主要部门, 在服务贸易结构中曾经有位居首位的辉煌, 长期以来也居于第二大服务贸易的位置。我们物流界非常熟悉的“中海集团”、“中国远洋”、“中外运”这些知名的企业就是从事或参与这种国际服务贸易的企业。应该说, 更大规模、更高水平开展现代物流国际服务贸易是有基础的。
需要从观念和内涵的转变来提升传统的国际运输服务, 从“为国际货物贸易服务的运输”上升成“为国际货物贸易服务的系统物流”就是这种转变的表述, 毕竟, 运输只是系统物流的局部。发展和增强我国物流服务水平, 出口物流服务, 抢占国际市场物流服务的制高点是我国国际服务贸易的重要发展方向。
浅析国际物流服务贸易 篇5
[摘要]国际服务贸易(InternationalServiceTrade)是指国际间服务的输入和输出的一种贸易方式,而国际服务贸易中我们接触的最多的便是国际物流服务贸易。进入21 世纪以来,我国对外贸易高速增长,促进了现代物流的国际化。国际物流是由货源组织、货运代理、地面运输、港口服务、航空运输或远洋运输、报关报检、仓储保管、货物配送等诸多服务环节组成,提供这些物流服务的企业或机构组成了一条物流服务链。如何构建完善的物流服务链将是我国国际物流以及物流企业面临的重大课题。正如东方国际物流集团董事长强志雄所言:“企业要持续发展,就必须以全球化的思维和视野,把握企业和行业的发展方向”。要发展物流就要先了解物流。本文讲就国际服务贸易中的现状、问题以及解决方式做一个简单的分析。
一、什么是国际物流服务贸易
国际物流服务贸易是指:“从一成员境内像任何成员境内提供物流服务;在一成员境内向任何其他成员的服务消费者提供物流服务;一成员的物流服务提供者在其他任何成员境内以商业存在提供物流服务;一成员的物流服务提供者任何其他成员境内以自然人的存在提供物流服务。”国际物流服务贸易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国际货运代理、商品检验、海关报关、国际理货、保险、运输、储存、国际商品包装、租船、出口单证等内容。
二我国物流服务业宏观状况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物流服务全球化成为必然趋势,物流服务作为一种服务战略正在不断受到重视。由于物流服务经常表现出客户接触程度高、大量的定制化需求等特征,在进行多边贸易时还常受到各国不同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因此在实施国际物流营销战略的过程中,从国际物流的核心服务体系和辅助服务体系的形成机理上进行深入的研究,了解了国际物流服务的现状有助于我们对其进行科学、客观、合理、有效的评判,是完善国际物流服务能力,提高物流服务绩效和物流企业相对竞争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物流的发展水皮还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但发展较快。特别是随着我国专家学者对物流理论研究的深入,以及国明在国民经济体系中作用的不断凸显。物流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现在我国的物流业呈现出这样一种状况。
1、我国物流业稳步、快速发展,物流业的基础与外部环境进一步得到改善,物流业在服务业中已经占据了主体地位。
2、社会物流总值得到大幅度的增长,3、社会物流总成本占GDP比例继续下降,但比重仍然偏高。
4、社会物流总成本占社会物流总值的比重不断下降。
2005年中共中央制定的《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指出今后五年我国将重点发展物流产业,是之逐步成为国民经济的中药产业,标志着我国物流业的产业地位在国家层面上已经得到了确立,而近些年来物流业稳步快速的发展也使物流业在服务贸易业中的地位进一步显现。整合与细分成为中国第三方物流的主旋律,物流领域已经成为外资新的投资热点,并且物流业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即:体制建设及如何与国际接轨参与国际竞争等等到了广泛的关注。
三、我国物流业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物流业起步较晚,一些大中型第三方物流企业再从传统运输向服务转化的问题上进展缓慢,运输网络不健全,大部分还基本停留在处理传统的储存和运输服务的水平上,跟不上客观形式的需要,极大影响了物流业的发展。我国物流业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无论是规模还是技术水平都存在较大的差距。当前我国物流业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物流企业基础设施落后
我国传统物流企业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投入不足,在仓储、运输、配送各环节依然以手工业为主,对客户不能提供查询、跟踪等服务。在物流过程中,多数企业难以做到在预定时间送货,并经常出现断货对客户的响应不及时等问题。
(二)物流企业规模小,管理分散
目前,我国物流企业规较小,物流管理比较分散,物流部门条块分割的现象比较严重,每个部门都自成体系,缺乏整体物流规划,加上大多数物流企业运营方式单一,综合性物流公司较少,使货物仓储、货物运输、货物配送无效作业环境增加,降低了物流速度;物流成本上升,造成物流环节上的浪费;管理成本加大,因而导致了我国物流业整体效益不佳,竞争力不强。
(三)物流发展的专业化程度不高,影响物流效益
当前我国物流运输、仓储的现代化水平还不高,物流企业“大而全”“小而全”的现象比较普遍,产、供、销一体化及专业化操作程度较低,直接导致了物流作业过程的效率低下、成本过高,从而很难对大型企业提供综合性的物流服务。
(四)物流专业人才匮乏,制约了物流业的发展 当前我国物流人才的教育和培养发展比较缓慢,市场上符合要求的物流人才较少,而且层次较低,物流专业人才缺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物流业的发展。
总体来说,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中总体上处于低端的位置,也与我国的运输和物流服务业发展水平有关。运输和物流服务业发展水平低,就很难与其他环节和要素一起,构成对国际流通渠道的控制,也就很难为我国的制造业和其他行业企业参与全球竞争提供更好的支撑。
在进出口贸易过程中,我国大量的出口合同中的运输条款是以FOB(装运港船上交货)方式签订的,也有大量的进口合同的运输条款是以CIF(成本保险费加运费)方式签订的。由此延伸出来的海、陆、空运输和物流服务的主动权并不掌握在我国手中,我国所承担的最多也只是部分的运输和少量的物流服务。这些既是制约我国运输与物流发展的重要方面,又是在全球产业链中,不能形成对流通渠道和终端市场进行有效参与和主动控制的原因之一。
因此,一方面,要提升我国运输和物流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更好地为国际贸易服务,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另一方面,要着眼于对国际贸易渠道的控制,从供应链管理的角度,加强运输与物流服务和国际贸易之间的联系与协同,共同推进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中地位的提升,为我国制造业和其他行业企业提升全球竞争力提供支撑。
对我国的运输和物流服务企业来说,从发展战略看,随着我国产品“走出去”,需要更好、更多的运输和物流服务的支持。这方面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要抓住机会,要向前走,向外走,向上走。从支持和跟随中国产品、中国制造、中国工程、中国贸易“走出去”人手,发展自己在境外的商业存在。从现实看,在全球产业链中分工的不断变化和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中,目前从事的部分产品的生产环节会逐渐转移出去,在这样的调整中。总体上,我国应设法保留和扩大其中的运输和物流服务环节,不要因生产环节转移出去了,运输与物流服务等环节也随之被转移出去。相反,对我国的运输和物流服务业来说,应借这样转移契机,参与全球市场的服务与竞争。
三、如何解决我国物流服务贸易中的问题
一、加强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作好总体物流规划,还是电子商务的要求,我国建立现代物流体系已是必然趋势,而现代物流体系建立的前提是必须要有先进的物流基础设施,因此,国家应该加强在物流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力度,并从宏观方面入手,制订出物流业发展的近期规划、中期规划和长期的战略规划,将有限的资金合理规划,权衡使用,改变目前我国物流业各部门互不协调、重复建设的现状,充分利用大中城市的地理优势和经济实力,建立一些大型的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全国性物流网络或物流联盟,从而增强我国物流公司与国外物流公司竞争的能力,二、充分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实现物流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从而提高物流管理和物流技术的水平,迎接wto和电子商务的挑战,物流要高效、合理运行,首先必须信息化,物流信息化表现为物流信息收集的数据库化和代码化、物流信息处理的电子化和计算机化、物流信息传递的标准化和实时化、物流信息储存的数字化等,相应可用条码技术、数据库技术、电子数据交换技术(edi)、公司资源计划(erp)技术等来实现,物流信息化为物流现代化管理打下基础,使物流管理上一个档次,其次物流要自动化,自动化的核心是机电一体化,也就是要充分运用自动化的物流设施和技术,如自动分拣系统、自动存取系统、自动导向车等,来实现物流的高效运行,再次物流要网络化,网络化在信息化上的基础上进行,网络化一方面要求整个物流配送体系网络化,包括物流配送中心、供应商、制造商和消费者,另一方面还要求各组织内部也网络化,这样可做到物流全过程的实时控制,可通过edi技术和internet技术来建立物流配送信息网络和组织内部网(intranet),三、建立和完善物流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行业竞争,与国际接轨,进入wto和电子商务时代,物流业的竞争不再是单个公司之间的竞争,而是物流联盟之间的竞争,物流标准也应符合国际标准,因此我国应尽快建立和完善物流法律法规,来规范行业发展秩序和整顿无序竞争,使我国物流业形成统一的物流联盟,来抵御国外物流联盟的挑战,从而共同发展,另外要尽快制订与国际接轨的物流标准,在包装、运输和搬运等一系列流通环节实施国际标准或通用的国家标准,来提高我国物流公司的竞争力,为进军国际物流市场打下基础,四、提供多功能、全球性、一流的服务,在电子商务时代和加入wto以后,物流公司的服务需要多功能化、全球化和一流的服务,多功能化是指不单单提供仓储和运输服务,还提供配货、配送和各种提高附加值的流通加工服务项目,也可按需要提供其他服务,全球化这是国际贸易的要求,其物流配送不仅仅涉及到国内,而且涉及到国外、洲外,不管是多功能还是全球性都需要有一流的服务质量,才能留住客户,五、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促进物流一体化,第三方物流是指由劳务的供方、需方之外的第三方去完成物流服务的物流运作方式,第三方物流是物流专业化的重要形式,我国加入wto以后,各生产公司和商业企业都将面对日趋激烈的竞争,不得不把主要精力放在核心业务上,而将运输、仓储等相关物流业务交由专业的物流公司进行操作,以求节约和高效,而物流公司应抓住这个机遇,一方面不断拓宽业务范围,提供配套服务,另一方面要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成为合格的第三方,物流一体化是指以物流系统为核心的由生产公司、经由物流公司、销售公司直至消费者供应链的整体化和系统化,它是物流业发展的高级和成熟的阶段,当第三方物流充分发育和完善,当公司将物流提高到公司战略的地位,并出现以物流为纽带的公司联盟时,物流一体化已为时不远,六、积极开展教育培训,转变观念,培养人才,我国物流业应积极进行先进的物流管理和物流技术知识、电子商务和wto知识的培训,加强物流业人员对在wto和电子商务双重环境下物流重要性及特点的认识,为企业培训物流方面的专业人才,现代物流的发展已经将贸易经济、信息管理、电子技术和运输配送等紧密联系在一起,贸易方面的逐渐全面开放、市场竞争的逐步自由化,已经将现代物流推到时代的最前列,物流理念和物流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因而对物流人员的教育培训已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国际服务贸易》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国际物流》中国教育出版社
2006
《中国国际物流服务链的整合及策略分析》
方正国际深度布局IT服务 篇6
隶属于方正信息产业集团的方正国际是一家IT服务企业,今年4月初,方正国际完成了对旗下医疗卫生和金融两大核心业务的整合,初步形成面向媒体、金融、医疗卫生、公安与地理信息、智能交通等行业提供IT服务全产业链的战略布局。目前,方正国际在国内拥有500多家医院客户,其中三甲医院100多家。而作为国内第一家做智能IC卡的公司,方正国际的售检票系统还覆盖了国内大部分公共交通领域,以及日本近70%的票务运营系统市场。
携手国际巨头,将给刚刚完成内部业务整合、正全力拓展IT服务全产业链布局的方正国际带来怎样的帮助;方正国际的业务将有何发展计划?就此,《计算机世界》报记者专访了方正信产集团CEO、方正国际董事长方中华与方正国际CEO管祥红。
募资金 一石三鸟
据介绍,此次摩根大通对方正国际的投资,从沟通谈判到签约历时10个月,最终摩根大通决定第一期向方正国际投资2500万美元。签约现场,摩根大通表示,此次注资将有效提升方正国际的品牌影响力和管理水平,有助于方正国际欧美业务的拓展,加快方正国际通过兼并整合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进程。
对此,方中华坦言,此次引入摩根大通投资有三个目的:其一是为了整合资源,主要是加大医疗卫生、智能交通、金融和地理信息等主营业务方向的研发投入和市场拓展力度,同时通过整合购并方式完善从咨询、产品开发、软硬件集成到共享服务的完整价值服务链。
其二,募资是为了方正国际的未来,“上市并成为一个创新型、技术型公司,是方正国际资本战略的一个目标”。目前,方正国际上市的计划已进入前期准备阶段,虽未确定在国内还是在海外上市,但能肯定的是,股东一定是对资本市场有帮助的。方中华直言,此次与摩根大通合作,对方正国际实现资本战略目标将有很大的帮助。“如果是在海外上市的话,摩根大通还会在上市咨询或者其他方面提供更多的资源。”
其三是引入摩根大通有助于方正国际品牌的提升。有了像摩根这样知名的股东,无形中就提升了方正国际本身的品牌知名度,会有更多的客户相信方正国际的实力。“方正国际引入国际巨头资本合作,肯定会改变品牌印象,而公司本身也会变得更加开放,我们愿意股权多元化,尤其是和国际资本市场接轨,这是我们逐步国际化的体现之一,也让企业更加健康。”方中华说。
加强软实力
比起引入摩根大通投资,更值得注意的是,方正国际与埃森哲达成的战略合作。虽然此次发布会双方均未透露合作细节,但据埃森哲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王波透露,埃森哲作为全球领先的管理咨询、信息技术服务机构,拥有对行业深厚的理解及一流的IT咨询和规划能力,十分看好方正国际未来的发展趋势,相信通过双方的优势资源互补,有助于方正国际迅速提升其IT咨询和规划能力,为其面向垂直行业提供IT服务全产业链的战略达成增添砝码。
而管祥红则明确表示,与埃森哲合作有助于增强方正国际的综合实力、拓展IT服务领域。“我们跟埃森哲合作将是全方位的,锁定的领域以及采取何种模式,双方正在进行探讨。现在我们首先确定的是在云计算领域的一些基础合作,3个月之内会拿出具体的合作方案。另外就是应用系统开发过程管理、开发资源共享。”管祥红对记者说。
事实上,方正国际在日本已经与埃森哲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由埃森哲做战略咨询,具体落实交给方正国际。而随着中国用户对“软实力”认知的加强,方正国际与埃森哲在国内将会有更广泛的机会。
另一方面,方正国际也在加强IT咨询能力的建设。“方正国际设有技术委员会专门提供技术支持。我们首席科学家的主要任务就是提炼各行业中面临的技术问题,之后是从事研发、做专利技术,除此之外方正国际还有专家评估体系,这就是创新的核心竞争力。” 管祥红介绍,方正国际已建起一个解决方案中心,专门负责把公司的技术、产品、解决方案以通俗的形式展现给客户。未来这支精干的团队还将被加强,增强跨行业的解决方案服务能力。
方正国际签约现场
国际服务 篇7
一、国际服务模式
(一) 国际服务模式的四种分类
跨境交付, 跨境支付的典型例子就是国际间的运输服务、国际互联网服务和国际电信服务。境外消费, 这类模式主要包括消费者出入境行为, 例如, 留学、旅游、境外设备维修等。商业存在, 该类模式包含的形式非常广泛, 主要有公司、企业合资、合伙企业、分支机构、企业合作等等。自然人流动, 这一模式的形式可分为两种, 一种是与第三种模式结合的外籍人员雇佣、跨国公司的人员派遣;另一种是单纯的自然人流动, 可能是投资者、谈判者或者是专家学者等。
各服务模式间不是独立存在的, 之间也存在或多或少的联系。第一种模式与第二种模式有时会很难区分, 在国际服务贸易市场中, 为了避免歧义, 在出现无法区分是哪种模式时, 会首先归类为第一种模式。但是第二种模式的贸易自由化程度更深, 范围更广。第三种模式中也常常会作为模式一的补充模式, 为其提供配套服务, 有时也会与模式四结合, 对自然人的流动进行分类划分[1]。
(二) 国际服务贸易模式的联动效应
在以上的四种贸易模式之间存在一定的积极联动效应, 主要包括:不同模式之间的互补关系,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模式之间可在国际服务贸易的过程中同时发生;不同模式之间的便利关系, 一种模式的存在可以为另一种模式的发生提供有利条件。贸易模式之间不仅存在积极地联动效应, 也会产生一定的消极联动效应, 主要表现为:不同模式间的替代关系, 一种模式会在服务贸易时替代另一种模式的发生;不同模式间的制约关系, 一种模式在贸易服务过程中会对另一种贸易模式的发生产生制约。
(三) 国际服务模式与服务贸易壁垒、服务贸易自由化
在国际贸易服务的大市场环境中, 贸易自由化能够带来诸多好处。它可以使服务提供商不断提高服务效率, 降低不必要的成本, 促进消费者服务选择的多样化, 各国之间知识、技术的交流可以推动国家经济的发展, 推动相关产业链的不断优化、延伸。
虽然服务贸易自由化的优点可圈可点, 但是大多数国家还是设置了服务贸易壁垒。服务贸易壁垒的出现增加了服务成本, 大大降低了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 对消费者的利益造成了损害, 阻碍了服务要素的自由流动和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各国的经济体设置的服务贸易壁垒也不尽相同, 所以各个经济体在服务贸易的过程中享受的贸易利益也有所区别。不同的国际服务贸易模式会有不同的贸易壁垒对其进行限制, 而贸易自由化的方式也会根据国际服务贸易模式的不同有所差异。
服务贸易的自由化是在WTO的框架下进行的多边贸易服务自由化, 各个服务贸易模式的自由化程度也有所不同。经调查分析发现, 自然人流动的贸易模式贸易自由化程度最低, 跨境消费的贸易模式贸易自由化的程度最高, 其次是商业存在的贸易模式, 次之是跨境交付的贸易模式[2]。因为谈判压力的不足和谈判机制的缺乏, 加上服务贸易自由化的涉及范围广、内容颇为复杂, 导致WTO框架下的多变服务贸易自由化谈判进展不大, 有些地区甚至出现停滞状态, 逐渐出现的区域服务贸易自由化反而成为了服务贸易自由化的主要推动力。
二、服务贸易自由化
(一) 服务贸易自由化的意义
在战后经济不断发展, 科技革命的推动下, 国际分工日益精细化,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也不断加快, 国际服务贸易对服务要素在全球范围流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这种弱化国际服务贸易政治和地域因素的国际间合作有利于交易成本的降低, 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促进国际服务贸易利益最大化的实现。国际服务贸易自由化不仅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需要, 更是各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的具体表现, 国际服务贸易的自由化已经是服务贸易行业发展不可阻挡的必然趋势。
(二) 服务贸易自由化的规制
国际组织针对国际服务贸易自由化制定了相关的规制, 《服务贸易总协定》在各个方面对服务贸易自由化进行了规范。
(1) 《服务贸易总协定》对服务贸易自由化基本原则的规制。第一, 最惠国待遇原则。随着服务贸易的出现, 最惠国待遇原则也出现在了服务贸易领域。最惠国待遇原则具有广泛的适用范围、广泛的适用对象、广泛的适用主体、广泛的权利与义务, 所以, 为了避免最惠国待遇原则滥用现象的发生, 《总协定》中也做了例外的豁免规定, 针对豁免规定又进行了一系列的限制。最惠国待遇原则可以说是服务贸易自由化的基础原则, 为服务贸易自由化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第二, 透明度原则。服务贸易的壁垒复杂、繁琐, 没有货物贸易壁垒的直观性, 经常受到一国法律法规的影响, 大大增加了服务贸易壁垒的隐蔽性和不确定性,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贸易壁垒, 《总协定》提出了透明性原则。该项原则对各成员国享受的利益和权利、应尽的责任与义务进行了明确规定, 对服务贸易过程进行了有效地监督, 为服务贸易自由化的发展设置了强大的保护层, 有利于国际间的合作与发展[3]。
第三, 发展中国家更多参与的原则。虽然世界经济早已呈现一体化发展趋势, 但是大国的经济影响却无任何消减, 各个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被欧美等国远远甩在后面, 可是世界经济发展的现状告诉我们, 国际经济贸易没有发展中国家参与是不行的, 离开了发展中国家, 就不能完全实现国际服务贸易的自由化发展。所以, 在《总协定》中, 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参与的相关规定有所增加。
(2) 《服务贸易总协定》对国际服务贸易逐步自由化的规制。首先是国民待遇原则, 此项原则的核心内容就是提供给外国服务或服务提供方不低于本国同类服务或服务提供的待遇, 以保证国内外服务贸易之间的公平竞争。国民待遇原则的制定减少了贸易国之间的歧视, 为服务贸易的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同时也有利于发展中国家逐步实现服务贸易的自由化。其次是市场准入原则, 该项原则的实质是对国际服务贸易壁垒的减少, 进一步实现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 推动成员国服务贸易自由化的发展[4]。除此之外, 《总协定》中还制定了一系列的直接性规制, 以保障国际服务贸易逐步实现自由化。
(三) 中国服务贸易自由化的对策
中国想要在国际中逐渐彰显大国地位, 就要积极促进国际服务贸易自由化的发展。首先, 我国要遵循国际的服务贸易准则, 针对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相关原则进行研究与分析, 找到可利用的利益点, 合理运用规则, 还要坚持服务贸易逐步自由化的原则, 要坚持我国发展中国家的地位, 针对服务行业的特点有所侧重, 以实现我国服务贸易的利益最大化;其次, 在我国建立完善的服务贸易法律法规, 保障我国的经济利益不受侵犯, 为国内服务贸易市场创造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 并建立多层深入的管理机制, 对服务贸易进行全方位的管理与监督;最后, 要积极的推动服务贸易谈判, 我国当前的双边贸易协定签订数目较少, 必须要立足于我国服务贸易的实际, 积极的与他国进行区域性或双边性的贸易谈判, 逐步提高我国服务贸易的自由化水平, 增强我国的综合实力。
三、结论
在国际服务贸易自由化不断发展的同时, 我国想要在国际中提升自身的影响力, 就要了解国际服务贸易自由化的现状, 看清形势、抓住机遇, 坚持我国服务贸易自由化的自主化, 踏踏实实的迈稳脚步, 切勿急于求成, 相信在今后的国际服务贸易领域中, 定会有中国的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樊瑛.国际服务贸易模式与服务贸易自由化研究[J].财贸经济, 2010, 08:76-82+137.
[2]陶林.国际服务贸易自由化的特点与发展趋势[J].生产力研究, 2009, 21:22-23+43.
[3]胡畔.中国应对国际服务贸易自由化的对策研究——基于SWOT分析[J].财经界 (学术版) , 2011, 11;30-31.
国际服务外包市场发展态势分析 篇8
1. 市场增长速度持续上升
1.1 服务外包总量增速加快
据统计2005年全球服务外包总量为3344亿美元, 2006年为3980亿美元, 2007年为4736亿美元, 2008年预计为5850亿美元。服务外包的增长速度不断提升, 2005~2007年平均增速约为20%。据联合国贸发会议估计, 未来5~10年国际服务外包市场将以30%~40%的速度递增, 2010年预计增长为1.2万亿美元。
1.2 服务外包岗位增长强劲
目前发达国家共有150万个服务性工作岗位已实现外包, 预计到2008年这一数字将上升至410万。其中, 不同行业的服务外包程度存在较大差异:信息技术领域外包活动正持续性增长;零售业和制药业虽然外包岗位增长强劲, 但是外包起点比较低, 服务外包工作最少。
1.3 服务外包成为企业重要选择
据Trestle集团的调研显示, 目前行业领先型企业中74%的企业, 正在运行中的包括一项及一项以上的IT业务外包, 可见服务外包已基本成为行业领先企业的一项重要选择。
2. 市场呈现二元竞争格局
2.1 外包服务供应国显现出综合服务能力的竞争
目前积极参与外包服务的国家日益增多, 竞争激烈程度不断加剧。服务外包质量较高的国家, 具有明显的综合优势, 其服务外包的质量一般均能被服务外包供应国的认可, 而有一定发展潜力的国家, 只在局部环节上有比较优势, 其它方面则有待加强和完善。
2.2 服务外包提供商表现多元化选择的态势
当前, 由于服务外包提供商具有多元化的选择优厚条件, 从而加剧服务外包供应方之间的竟争。目前的态势是, 约有40%的某项服务外包面对着4~6个服务外包供应方, 服务外包供应竞争之激烈可见端倪。
3. 服务外包以离岸外包为主要模式
3.1 离岸服务外包的地域选择倾向明显
目前离岸外中, 有两种选择倾向。一种是以日本和欧洲的近岸外包选择为特征, 即与提供服务外包国距离较近, 且文化接近的地域为发包对象。另一种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远岸服务外包选择为特征, 即主要以印度、中国、菲律宾等距离较远、但成本低廉、人才丰富的地域为主。
3.2 离岸服务外包工种范围日益扩大
上世纪90年代末, 离岸外包主要以劳动密集型和低增值型生产服务外包为主, 21世纪开始不仅原有劳动密集型外包不断扩展, 而且知识型的外包也日益增加, 如软件程序、设计、会计、法律咨询等。服务外包的发包企业, 则侧重于直接管理勾通与顾客关系。
3.3 发包国政府提供的外包受到抑制
发达国家离岸外包迅速发展的同时, 也面临着存在相应岗位外流而出现国内失业增多的僵局。因此, 目前发达国家由政府部门提供的公共品服务外包, 都已限制了离岸外包的形式, 尽量采用在本国内实施运作。当然, 服务外包给发包国带来的类此社会问题, 会继续产生影响, 但是从发展的趋势观察, 服务离岸外包仍是一种发展趋势。
4. 供需结构显露出共同参与的态势
4.1 接包国呈现全球化分布的格局
目前, 除少数发达国家参与到服务外包的供应外, 大多数接包国为发展中国家, 其中亚洲约占45%。当前服务外包供应区域竞争分布格局是, 东亚、中欧和东欧, 具有较大市场潜力, 南美、南非、大洋洲、东南亚呈现奋起直追的态势, 即出现了一种全球化分布和优势化发展的竞争环境。
4.2 外包需求国显示日趋扩大趋势
建立企业国际市场服务意识分析 篇9
系统构建国际市场服务体系
随着中国企业不断由一国市场向多国市场的拓展, 企业的经营环境也开始由单一向全面进行转变, 国际市场营销面临的市场环境更加复杂, 面临的不确定因素更多, 面临的营销方案选择更加复杂, 因此企业必须在为国际用户提供优质产品的同时, 还要为其提供善始善终的服务程序。创立具有中国企业特色的服务品牌, 才能进一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树立国际市场服务意识就是要强化与国际用户信息的沟通和反馈, 急为国际用户之所急, 想为国际用户之所想, 建立完整的海外客户档案, 通过对国际用户档案、服务档案的建设有针对性地开展业务技术过硬, 服务到位、有效的市场营销活动。加大对海外经销商培训和支持力度, 同时通过服务降低用户的使用成本, 最大限度地为用户创造超值服务。
企业要将进口商和特许经销商定位于企业价值链条中最重要的一环。进口商和特许经销商作为目前企业价值链的终端, 是企业价值实现的终极环节。失去了进口商和特许经销商的企业价值链是没有意义的价值链, 不重视、不加强进口商和特许经销商环节的价值链是无法为企业的生存发展提供支撑的价值链。构建国际市场服务体系的最大特点就是将进口商和特许经销商放到企业价值链中最重要的一环, 将进口商和特许经销商的利益和企业的利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企业要将国际市场服务工作, 作为检验企业内部各项工作成效的标准和要求。国际市场的营销对象是国际用户, 而国际市场服务工作的支撑是企业内部各部门、各系统工作的有效开展。只有将国际市场服务意识理念融入到整个经营系统的全程, 贯穿于工作每一个环节, 才能保证国际市场服务的质量和效果。产品质量的优劣直接决定着国际市场对企业印象的好坏, 决定着企业的生存。只有企业全体人员的国际市场质量意识才能保证出口产品的质量水平。
企业国际市场服务人员是构建国际市场服务体系的重要保障。国际市场服务工作的有效实施必须要有比较完善的组织机构和一支高素质的营销服务人员做保障。国际市场服务人员是企业为国际市场用户服务的业务代表, 是企业品牌在国际市场的传播者和推动者。国际市场服务人员必须具备出色服务的技术要求和能力要求, 由单纯应召维修服务转变为“为用户全过程服务”, 由简单的处理质量问题转变为“为用户创造价值”。同时, 企业应充分发挥服务人员的作用, 授予他们对产品质量追溯考核权和相应的服务处置权, 便于服务人员在工作时能有更多的自主性, 提高服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
完善国际市场服务工作流程
要加强国际服务工作的组织领导。大中企业出口公司总部应有主要领导为组长, 进出口业务主管领导及各事业部主管营销领导为成员的国际服务推进小组, 推进小组办公室设在出口公司质量部。明确推进服务内容和考核标准。出口推进小组应根据国际服务品牌建设活动的内涵, 对国际服务品牌建设和管理提出总体要求。一是明确推进的理念、宗旨和方针。二是制定符合产品、市场和企业特点的服务策略, 持续推进国际市场服务。三是建立各职能部门服务反应、后援机制和督察考核制度。将各职能部门的职能发挥与国际市场服务活动融为一体, 为服务提供物质、技术支持。四是及时制定服务制度和服务流程、工作标准, 规范服务行为。将服务制度、服务流程及工作标准公式化, 使之成为服务人员的自觉行为和对用户的服务承诺, 要让用户对“服务”看得见, 摸得着, 对服务品牌体会深, 感觉好。五是设立服务组织机构和各职能岗位, 保证与用户通畅连接。要加强国际服务活动的组织保障, 对用户的需求及时响应, 更快更好地解决用户发生的问题和隐性问题。六是选择符合产品、市场和企业特点的服务模式, 建立服务渠道网络。七是建立岗前培训和再培训制度。要对各类人员进行国际市场服务理念和专业知识、技能的培训, 对服务人员、服务商培训, 实行等级上岗制度, 不断增强服务能力和提高服务水平。八是统一服务形象, 扩大品牌影响力。各出口单位的外部服务形象要统一, 符合企业标识的总体要求, 形成“金色服务”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突出中国企业整体的服务品牌影响。九是利用互联网信息平台为载体, 实现企业管理、销售、沟通、推广、售后等各方面电子信息化。十是建立服务监控体系, 保证服务质量, 维护用户利益。
相关问题和建议
增强国际服务意识是中国企业向着具有先进经营理念、勇于承担国际社会责任的国际化企业集团迈进的一个转变。对于一些传统的国有企业而言, 这一过程必然充满困难和艰辛。企业应该重视以下几个相关问题, 并不断解决出现的问题, 加快国际服务品牌在行业中的树立, 更好地促进企业竞争力的提升。
要系统推进国际市场服务建设工程。根本上讲, 国际市场服务实际上是将服务经济导入到企业的一个开端。对于像以制造销售为主的企业而言, 服务经济内容的导入, 实际上是企业系统竞争能力综合提升的过程, 或者讲是企业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管理方式由不够严谨、粗放向专业、高效、精益的战略型管理体系转变。从这个意义上看, 国际市场服务的最终目标一定是企业综合竞争力的提升。值得注意的是, 国外主要制造企业的营销理念早已从推销产品过渡到推销解决客户问题的方案上来。所以, 许多公司都有自己的技术研究机构为客户提供技术方面的服务, 这一方面延伸了对市场的服务链, 同时也推介了自己公司的产品。
要建立全球营销服务网络, 给用户提供快捷、及时的服务。目前我们的一些产品无论是在品质上还是在售后服务上跟世界品牌还存在不小的差距, 国际客商尤其是欧洲用户对产品的品质, 如中国出口拖拉机的品质又要求很高, 他们购买拖拉机时, 除了考虑产品的品质之外, 最关心的就是售后服务的及时性和成本, 用户需要高端技术产品, 更需要便捷周到的服务。因此企业需考虑建立全球营销服务网络, 建立用户支持中心, 这样一方面企业可以更深入的了解、把握当地市场, 另一方面又可为客户及时提供售后服务和培训。
国际服务外包业发展趋势评析 篇10
1 市场规模急剧扩大, 但地区分布不均
外包市场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得到迅速发展, 1998年到20 0 0年间增长了一倍。20 01年全球外包金额达3.78万亿美元, 占全球商务活动总金额的14%。2003年全球外包市场规模为5.1万亿美元。2000年至2007年世界服务外包出口金额 (如表1) , 目前正以每年约20%的速度增长, 预计到2010年将有20万亿美元的规模。
(单元:亿美元)
资料来源:中国服务外包网
通过对联合国贸发会议 (UNCTAD) 在《2002年世界投资报告》中采用的衡量各国利用外资业绩指标进行优化调整, 我们采用这个指标来分析主要国家利用服务外包的业绩状况。
将业绩指数定义为一段时期内该地区的服务外包流入量占全球服务外包流入量的比例再除以该地区GDP占全球GDP总量的比例。公式表达为:
Oi是指i国或地区承接服务外包数量
Ow是指全球服务外包数量
采用业绩指数的计量方式, 可以消除经济规模不同给利用服务外包数量带来的影响, 更具客观性。如果指数等于1, 说明该地区占全球的服务外包数量的比例与其占全球GDP的比例相等;如指数值大于1, 表明该地区吸收了相对于其GDP规模而言更多的服务外包;指数小于1, 表明FDI流入量低于相对于其GDP规模而言应有的服务外包数量。
国际服务外包的项目分布主要在印度、爱尔兰、以色列以及加拿大等少数几个国家。发展中国家和中东欧国家虽然所占比例较小, 但份额也在逐年提高, 国际服务外包的供应竞争相当激烈。我国承接服务外包的起步晚, 规模也不大。2007年, 我国的服务贸易仅为2000多亿美元, 约占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的10%, 远低于世界19%的平均比例。由此可见, 在服务外包出口上, 我国仍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2 承接外包的形式日益多元化, 业务种类迅速增加并呈现高端化趋势
服务外包作为一种管理模式和竞争战略, 很早就被一些大型跨国公司采用, 传统的做法是企业将非核心的业务或者生产环节外包给国内以及领先国家的公司。但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 由于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 使得企业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合作伙伴, 世界上越来越多国家的企业被跨国公司纳入了全球化的进程之中。
20世纪90年代初, 服务外包业务主要集中在IT服务和软件领域, 至今服务外包的范围已不仅仅局限于软件领域, 外包业务涉及各行各业和生产运营各方面。除了IT外包和软件外包, 业务流程外包也很受企业欢迎, 包括金融、保险、医疗、人力资源等各个领域。现在, 印度已经是业务流程外包的最大承接国。
全球服务外包业务的种类呈现高端化趋势:服务外包的业务种类不断增加, 从IT外包、软件外包, 发展到现在分为商业流程外包 (BPO) 、信息技术外包 (ITO) 和知识流程外包 (KPO) 三大类, 业务涉及金融、人力资源、保险、医疗等各行各业。从发展趋势来看, 未来服务外包会从基础的技术层面的外包转为高层次的商业流程外包, 所涉及的业务具有高度复杂的特点, 要求外部服务提供商对某个特定的领域或行业有丰富的经验、精准深度的认识, 才可以胜任知识流程外包的工作, 从而对服务提供方的专业素养、知识积累、从业经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 发包企业与承包企业合作更深入, 合作与控制方式多元化
出现了从单个项目投资向产业链投资方式转变的新趋势, 并且主要由实力雄厚的跨国公司主导着这一新的趋势。这些跨国公司不仅提供了巨额的投资, 而且其技术、管理、经营理念、全球营销网络等都随之进入外包承接的企业, 增强了这些企业的经济实力;不仅向单独的企业进行投资, 而且对一个产业的上、中、下游各个阶段的产品或相关联的企业、行业进行横向产业链式的投资, 甚至是对生产、流通、销售和售后服务等各个环节进行纵向或系统性的产业链整合。这种转变无疑扩大了投资的规模, 整合了原有的合资企业, 从而使投资规模化、系统化程度逐步加强。
外包需求方、服务供应方走向联合外包。由于外包市场不断扩大, 外包的种类不断增多, 外包的风险和不确定性也在逐渐增加。为了能够降低服务外包的风险, 一些有共同需求的服务外包需求方, 甚至是竞争对手为了共同的利益走到了一起, 采取联合外包的形式。通过联合外包还可以利用巨大的需求以及各个企业分工的不同, 以最优惠的条件、最低廉的价格获取自己所需的服务。同样, 在服务供应方方面, 通过联合向需求方提供服务的形式, 与联合方优势互补、协调合作, 一方面增加自身的竞争优势, 另一方面可以扩大业务范围, 从而争取更多的业务和利润。
此外, 外包业务的上下游之间、发包企业对承包企业的控制更加深入, 要求更高。过去主要采取日本式的软件外包方式, 即一般由某企业承包, 然后经过分解之后, 将其中技术含量较低、人工需求量较高的加工型业务提供给外包服务供应商, 人员规模和项目复杂度相对比较小, 对外包服务供应商的规模要求不高。现在更趋向于采取类似于美国软件外包的整体外包的方式, 即外包方提出需求后, 要求供应商分析需求并提出解决方案, 完成系统设计、详细设计、分解模块、系统集成、现场安装和售后服务等一系列工作, 从而要求外包服务供应商的人员规模大, 项目开发周期也比较长, 需要供应商具有一定的规模和开发大型项目的经验, 对承包商的控制也会更严格, 更深入。
4 结语
国际数据公司 (IDC) 《中国业务流程外包 (BPO) 市场2008~2012年预测与分析》报告显示, 2007年中国BPO市场以23.5%的年增长率稳健攀升, 市场规模达到10.6亿美元。2009年中国离岸服务外包市场增速较金融危机前的预测下调6%至22.9%, 增长率同比下降4.5%。中国国内服务市场在政府经济政策的刺激和服务商整体交付能力不断提升的支撑下, 将加速释放市场潜力, 2009年将保持近20%的增速。为此, 依托十一个服务外包基地和国家六大软件出口基地 (北京、上海、天津、深圳、西安、成都) , 通过相关产业政策和配套扶持措施制定, 必将有利于促使中国服务外包产业集群的逐步形成和服务外包层次的不断提升, 有利于中国服务外包企业快速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新的产业分工链条之中。
参考文献
[1]张华.跨国公司服务外包的解决机制研究[J].物流管理, 2008, 5:34~36.
[2]曲建忠, 张战梅.跨国外包与加工贸易及FDI的区别与选择[J].生产力研究, 2007, 22:68~70.
[3]甄炳禧.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服务外包[J].求是杂志, 2005, 9:61~62.
国际服务 篇11
邢颖常务副会长在致词中表示,服务劳动创造价值,中国经济正从中国制造、中国创造走向中国服务,作为服务业的餐饮业有可能也有条件成为中国服务的先导产业。尚哈玲秘书长在致词中首先感谢了山东省烟台市人民政府、山东省烹饪协会、烟台市烹饪餐饮行业协会、烟台虹口大酒店对本次活动的高度重视和鼎力支持。她指出,服务是餐饮企业赢得竞争优势的关键,也是世烹联的重要着力点,希望借助此次培训班提高餐饮服务水平、储备餐饮服务裁判人才。
山东省烟台市原副市长、山东省烟台市烹饪餐饮行业协会名誉会长杨秀庆在发言中表示,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革时期,全球竞争日趋激烈,国与国之间的竞争直接体现在经济实力的竞争,而经济实力又直接体现在产品质量、服务质量的竞争。在现今中国饮食文化、烹饪技艺走向世界的同时,也需要一个与其发展相适应的“中国服务”体系及时配套和跟进。希望世烹联中国服务委员会不负众望,成为世界中餐业服务人才的摇篮。
烟台市烹饪餐饮行业协会会长程伟华在致词中倡导中国餐饮应该彰显“中国服务”,中国式服务应该以儒家文化为基础,体现出中国人的品格、性情和传统。餐饮人应当树立“我的服务代表中国服务”的职业意识,时时处处展现出中国人恭敬谦让、与人为善、乐于助人、圆融祥和的传统美德,这样的服务才是高品质的中国服务。
本次培训班围绕中国服务价值创造、国际职业技能竞赛执裁实务、中国服务案例分析、实地现场考察等内容进行学习交流。
“餐饮服务国际裁判任职资格培训班”开班仪式结束后,世烹联常务副会长邢颖、中国服务高级讲师王月智分别从服务创造价值、国际职业技能竞赛执裁实物等角度进行理论讲解和实践分享。
邢颖常务副会长以“中国服务、创造价值”为主题,从传统经济学、服务经济学角度讲解了中国服务的真谛。他指出,服务必须以人为本,餐饮消费需求及特征、激发心力资本是中国服务落地的关键,并从心力的来源、提升心力资本的心理管理途径、情感劳动的策略、情感性劳动个体管理策略等方面为大家深入浅出地讲述了中国服务的特色以及如何运用服务创造价值。最后他还特别告诫大家:“服务是一门理论的学科、实践的技艺、完整的系统,是一生的职业。”
王月智主任以“国际职业技能竞赛执裁实务及如何在职业技能竞赛中执裁”为主题,阐述了国际职业技能竞赛的基本要素、基本条件,分享了国际职业技能竞赛的现状,并从裁判员在竞赛中的评判要求、技术点评、职业道德等方面详细阐述了餐饮服务国际职业技能竞赛的各个要点。
课程结束后大家纷纷表示,此次培训既有理论分析又有实战讲解,不仅加深了对餐饮服务的理解,也对餐饮服务职业技能竞赛执裁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更对今后提高餐饮服务水平,创造服务价值起到重要引导作用。
上海国际服务外包业发展思路 篇12
一、上海服务外包发展现况
“十一五”开局以来, 上海市经济社会继续保持了平稳健康协调发展的势头。近三年来, 服务外包已成为现代服务业中发展迅速的新业态。目前, 上海服务外包发展呈现出如下特点。
(一) 与总部经济相适应的特征较明显
这里有两个层面的内容:一方面世界五百强企业中近三百五十多家入驻上海, 其中包括多家地区总部或研发总部, 这些企业成为上海主要的服务外包的发包方;另一方面, 依托上海所具有的优势, 从事外包服务的不少企业则将总部设在上海, 而在其他城市或国外设立分支机构。
(二) 服务外包的种类较多
据调查, 目前在上海开展的外包种类覆盖了信息技术中所包含的支持服务、金融后台服务、软件开发服务以及应用服务外包。
(三) 基础设施较好
上海通信网络设施基础比较完备, 目前, 上海国际互联网出口宽带超过30G, 拥有六个系统九条海底光缆和两条欧亚陆地光缆。这些都为外包业务开展提供了良好硬件基础。
(四) 人才总素质较高
与国内其他城市相比, 上海从业人员的管理水平、外语水平平均比较高, 这都为服务外包发展提供了比较充足的人力资源。
这些特点是服务外包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和优势。与此同时, 更要看到存在的问题, 主要表现为:1.商务成本高。上海的劳动力成本、房价租金及税收等在中国各城市中处于较高位。2.市场不够规范。上海市服务外包市场还存在许多不规范的现象, 如外包服务质量的监控部到位、服务外包合同部规范、履行不严格、缺乏行业的标准以及存在市场不正当竞争等。3.尚未形成行业重点。目前, 上海服务外包主要以信息技术外包为主, 研发设计、呼叫中心、人力资源和金融后台等业务流程外包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总体而言, 对产业的发展缺乏整体规划和全局引导, 能够体现上海城市特点的服务外包业务还未成为服务外包的重点。4.缺少自主品牌。上海外包企业整体上规模小, 无法形成自主的品牌, 因而也无品牌效应可言, 带来的是国际影响力和渗透力的不足。
二、印度服务外包水平对上海的启示
印度是发展中国家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的成功者, 是全球最大的提供服务外包的国家, 被人们称之为“世界的办公室”。其服务外包如此迅速发展, 得益于以下几大优势。
(一) 政策优势
印度政府高度重视软件开发和服务外包, 20世纪80年代以来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来明确印度软件产业发展战略目标, 并对从事IT外销的企业给予特别的优惠政策, 这在相当大程度上形成了承接服务外包的成本优势。同时开放和现代化的电信行业是印度跨境计算机服务发达的重要因素。
(二) 环境因素
印度的电信业开放较早, 已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开放的电信市场, 这是印度IT外包服务发达的重要因素之一。印度技术型劳动者素质较高, 与美国硅谷关系密切。同时, 印度不惜重金的培养从事外包服务以及软件开发的人才, 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人才培训基地, 为开展服务外包提供了重要的人力资源。
(三) 语言因素
长期以来, 中国被人们称为是世界工厂, 而印度是世界的办公室, 西方不少公司的大老板们接下单子转手就包给了印度。印度在英语方面具有天然优势, 整个国家语言环境好, 多年的英国殖民统治让印度国民平均英语水平比中国要高, 这为承接美国服务外包提供了重要条件。因为印度有英语的优势, 需要人与人之间沟通交流的服务, 就成了印度人的长项。
(四) 理念因素
印度本国市场需求并不太大, 因此确定了以出口为导向的外向型发展战略, 该战略理念为服务外包提供正确导向。印度抓住了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世界外包市场快速增长的历史机遇期, 利用自身优廉的人力资源, 以承接软件外包为突破口, 带动软件企业发展, 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带动了外包行业的迅速成长。
三、上海如何加快发展服务外包产业
上海服务外包专业委员会认为服务于外包产业的发展活动应体现“二个服务、三个作用和一个要求”。二个服务就是努力做好为政府服务和为外包企业服务;三个作用就是发挥沟通的渠道作用, 交流、研究的平台作用和对外交往的桥梁作用;一个要求就是专业委员会的全部活动都要体现现实效性,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加强行业信息交流, 发挥中介协调功能
服务外包专业委员会主要研究加强信息交流的方法, 搭建行业信息交流的平台, 通过网站、报刊、论坛等各种形式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和专递方式, 逐步形成畅通的渠道。同时专委要积极发挥中介协调功能, 在行业与行业、行业与政府部门之间的双向沟通中发挥作用;加强与国际服务外包机构进行交流与合作, 建立开放的合作伙伴关系。
(二) 大力推动服务外包人才实训基地
积极推动人才培养体系与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 使其成为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高层次实用型服务外包人才的培养基地;规范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市场, 加强服务外包人才认证和培训, 积极鼓励和支持社会培训和软件企业培训, 实现非学历教育和学历教育的互相补充, 改变当前服务外包人才主要依靠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培养的单一模式, 促进服务外包人才结构的合理化发展。同时, 积极开展与国外教学机构、国际著名软件企业和国内软件企业的联合办学, 多模式、多渠道培养服务外包人才, 逐步与国际标准接轨。
(三) 服务于标准规范的研究和制定
上海应加强对服务外包行业的研究, 积极服务于行业标准、业务规范的制定和引进工作, 推进服务外包质量评定, 在协助上海服务外包企业获得国际质量认证, 规范服务外包市场等方面发挥作用。
(四) 实施大公司战略, 政府帮助企业开拓海外市场
上海的服务外包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偏小的问题。因此, 政府应当积极推进外包企业资源重组, 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促进外包出口基地的建设。此外, 为了扩展企业的外部市场, 政府还应当像鼓励货物出口一样积极扶持外包企业的出口。政府可以利用现有的海外资源, 为上海企业建立完善海外分支机构和营销体系提供政策平台。并且积极开展行业宣传和品牌推广活动, 为服务外包发展提供有力条件。
(五) 加强上海服务外包的品牌和园区的建设
服务外包的发包商, 首先选择国家或地区, 然后才选择企业, 地区品牌和地区形象对承接服务外包至关重要。加大对上海服务外包的宣传力度, 组织开展更多有关服务外包的活动, 搭建对外交流平台, 畅通国际渠道, 树立上海服务外包的品牌形象。
(六) 制定务实的外包服务发展战略
为了促进外包服务在上海的健康快速发展, 需要制定上海外包业发展的总体战略, 应当根据上海的自身情况, 合理安排人力、资金资源, 形成上海外包业服务发展的合力。
最后, 需要指出的是上海地区的外包企业应该认识到发展服务外包的优势和劣势, 充分发挥服务外包业创新优势, 加快园区的建设和发展。在具体操作层面上, 可以引进国外先进的运作模式, 在大型工业区附近建设综合外包园区, 吸引零配件、半成品和成品供应商等共同入驻, 构建快速响应的一体化运作系统。
发展服务外包是一项系统工程, 仅靠外包企业自身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 还需要政府和行业协会的推动和调控作用, 为服务外包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一是尽快建立健全相应的政策法规体系, 特别是优惠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使服务外包的发展有据可依;二是尽快建立规范的行业标准, 实施行业自律, 规范市场行为, 使外包业务运作有规可循;三是发挥组织、协调、规划职能, 统一规划, 合理布局, 建立多功能、高层次、集散功能强、辐射范围广的现代服务外包中心, 克服条块分割的弊端, 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现象, 促进上海服务外包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敏, 涂远宏.服务业的国际转移及我国的承接对策[J].经济论坛, 2006 (3) .
【国际服务】推荐阅读:
国际产科服务模式07-03
国际货运服务08-27
国际邮轮服务区05-13
高校服务国际化07-02
国际服务外包承接问题09-20
设计服务贸易国际论坛12-04
国际服务外包产业现状09-29
国际服务贸易统计方法11-23
国际金融服务贸易论文05-13
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