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化实践(共12篇)
转化实践 篇1
转化医学(Translational Medicine)是近几年国际医学界出现的一个新术语,也是当前热点的医学科研模式,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打破基础医学与药物研发、临床医学之间固有的屏障,把基础研究获得的知识、成果快速转化为临床上的治疗新方法[1]。目前转化医学正日益受到世界各国医学界的重视,并逐步开始了具有各国特点的转化医学实践及相关的研究。我国人口众多,疾病谱广,开展转化医学研究有利于高效整合和利用有限的医学科研资源,提高临床科技成果的产出效率,同时也在近几年内开始了转化医学的实践探索,以下就转化医学科研模式的特点及在国内外的实践情况进行粗略探讨。
1 传统医学科学研究与转化医学研究的比较
1.1 传统医学科学研究的弊端
1.1.1 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的脱节,
造成了医学科研投入的高成本和低回报。当前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整体的医学基础研究和临床诊疗水平有了大幅度地提高,各国在医学科研上的投入也逐年增多。特别是在恶性肿瘤、癌症等重要疾病防治的科研投入上,许多发达国家更是不遗余力。1971年至今美国用于肿瘤防治方面的研究经费多达2000亿美元,而产出仅仅为156万篇与肿瘤相关的研究论文,其中80%的文章中的研究只限应用于实验动物、昆虫和微生物[2]。与此同时,如此大量的研究成果并没能真正推动肿瘤防治的进步。最近30年中,由癌症导致的死亡率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另如2003年至2006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花费了15亿美元用于基因治疗研究,而要把基因治疗的技术成熟地应用于实际的临床治疗中,并实现可靠的疗效仍需要付出更多、更长时间的努力。
在国内,我国的医学科研投入也逐年增长,据国家科技部的一项研究表明,我国每年有省部级以上的科技成果3万多项,但是能大面积推广产生规模效益的仅占10%~15%,每年的专利技术有7万多项,但专利实施率仅为10%左右,这充分说明了当前的科研存在成果应用不足及转化不高的问题。
1.1.2医学基础科学研究成果未有效利用,并形成有助于临床实践工作的科技支撑。当前基础研究积累了大量的数据和基础科研成果,但由于基础研究方向的相对独立和自发性,不同领域研究者之间、基础研究者和药物研发者及临床医师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交流,以及在医学科研机制上缺乏有效的整合,使得众多的基础科研成果不成体系、不具规模、不能转化,从而堆砌了许多科研“冗余”成果,不能有效利用。如何将大量的基础科研数据和成果转化为解决医疗实际问题的有用信息是亟待解决的难题。
1.1.3传统缺乏临床实践验证的基础研究无法取得突破性研究成果。传统的基础与临床相对分离的研究,使得各研究方向在纵向上日益加深,形成了许多精细的研究分支,在单个点上取得了数以万计的散在突破。但是却只有相当少数能够有效应用于临床,从而降低了研究的实际价值,无法形成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基础与临床密切结合将是未来疾病研究的主要模式,重大疾病基础与临床相结合的研究应在医学科学研究中逐渐处于主导地位。
1.1.4传统的医学科研模式无法适应患者为导向的医疗服务模式。当前的医疗模式需要已经步入以病人为中心的个体化治疗阶段,医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3P”时代,即预警(prediction)、预防(prevention)和个体化(personalization)[3]。因此在临床诊疗中,需要从患者个体病情和治疗的需要出发,寻求个体化的治疗方案,这同时也要求医学科研、药物研发和临床诊疗也要做到个体化。从患者的需求出发,开展具有个体针对性的研究,改变传统的医、药、研相对松散的状态,从而有效地利用卫生资源,更好地解决临床工作的具体问题。
1.2 转化医学研究的优势
转化医学能够很好地将基础研究与实际临床问题结合起来,将基础研究的成果“转化”为具体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及预后评估的新成果、新技术与新方法。其基本特征是多学科交叉合作,针对临床提出的问题,深入开展基础研究,研究成果得到快速应用。实现从“实验室到床边”的转化(bench to bedside translation,B2B),同时又从临床应用中提出新的问题回到实验室(bedside to bench),为实验室研究提出新的研究思路,即倡导从实验室与临床研究的双向转化模式。其可以实现医学科学研究及卫生服务资源的有效整合,降低医学科研研发费用,提高医疗成果转化效率,同时通过搭建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的高质量互通协作平台,实现医学技术的双向互动和快速发展,有效解决重大疾病的防治问题,保障广大人民的身体健康。
2 国内外转化医学研究的实践
2.1 国外转化医学研究的实践
转化医学概念自最初提出已有10多年的时间,进入21世纪,各发达国家更是将其提上了医学发展的重要议事日程,纷纷制定计划、设立基金、建立机构、设置学科、培训人才,大力推进本国转化医学的发展。2006年,N I H设置了临床与转化科学基金(Clinical and Translational Science Award,CTAS),把其纳入NIH路线规划图中的医学研究部分,由NIH国家研究资源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Research Resources,NCRR)统一领导[4]。目前,已有23个州的39家医学研究机构获得CTAS资助,从事临床与转化医学研究工作[5]。2008年NIH投资4.62亿美元用于该计划[6]。英国于2 0 0 7年1月成立了健康研究战略协调办公室(The Office for Strategic Coordination of Health Research,OSCHR),整合医学研究理事会和国家健康研究所的研究工作,构建了英国健康研究新策略,将转化医学研究纳入了OSCHR的主要职责,并明确提出了基础研究新发现转化为临床医学新的治疗方法、服务于临床实践的医学研究战略,同时专门成立了转化医学委员会(Translational Medicine Board,TMB)[7]。法国则在20世纪90年代初,以临床研究中心(C l i n i c a l Investigation Centers,CICs)开展转化医学研究,其对医学基础和医疗产业研究人员以及临床医学研究者开放。2008年,法国已建立覆盖全国23家临床研究中心网络[8]。目前,转化医学已经成了当代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
2.2 国内转化医学研究的探索
国内转化医学的发展刚处于起步阶段,近几年来开展了一些理论探讨并有了一些实践的举措,如有学者提出了将转化医学纳入国家健康发展战略、成立转化医学中心、建设研究型医院等关于国内开展转化医学研究实践的宏观层面的探讨。在实践工作中,2009年我国先后在安徽阜阳成立了卫生部比较医学重点实验室阜阳转化医学研究中心[9]、在湘雅医院成立了“中南大学转化医学研究中心”[10],上海也成立了首家“儿科转化医学研究所”[11]。可以说,转化医学的意识已经在国内医疗卫生领域逐步树立,各种实体和中心也迈出了实质性建设的探索道路。但从总体上看,国内目前对于转化医学核心内涵、构成要素等理论层面的认识尚未完全达成共识,在具体的操作层面,如具体的项目设立、平台搭建,科研协作机制、人才培养模式等问题上仍处于探索阶段,需要进一步深入开展理论探讨和实践研究。
3 当前国内推进转化医学研究存在的问题
目前,受国内医学科技发展阶段、医学科研的协作机制、医疗机构管理水平和发展模式等因素的影响,国内在推进转化医学实践过程中还存在较多的实际操作问题。
3.1 认识不一,对转化医学实践模式的认识还比较模糊
虽然国内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到了转化医学的重要价值,同时也开展了一些实验室的建设、科研项目的设立,但是对转化医学的内涵把握程度不一,有的认为在医院中设立实验室,搞一些临床型科研,或者将实验研究推向市场就是转化医学,却没有深入思考基础研究向临床研究成果转化的内在实质和基本要素,从而不能从实际层面真正开展转化医学研究。
3.2 机制不全,医学研究实践导向力不足
随着医学科研投入的不断增大,医学各分支领域的基础研究迅速开展,研究的层面日益微观,探索的机理不断复杂,但大部分基础研究处于纵向深入状态,在研究成果的表述、科研奖励的评选以及成果应用价值的判定上也缺少必要的临床实践导向机制,因而基础研究与临床结合,向临床转化的广度、深度还很不够。
3.3 医研不均,临床和基础发展不平衡
国内的部分医疗机构虽然提出了开展转化医学研究的口号,但由于医疗机构的业务特点,仍以临床工作作为主体,基础研究的开展力度不够,优秀人才引进、培养、使用受限,无法开展高水平的研究。
3.4 平台不高,医学研究优势资源无法有效整合
由于学科特点、研究方向、项目资助来源等方面的差异,国内的医学研究存在着一定的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局面,重复建设和投入不足并存的局面在较大范围内还存在,缺乏人才、技术、平台的有效整合机制,特别是在一体化的高层次基础研究和临床诊疗平台的构建上,在重大、重点方向上开展突破性研究的能力上还不强。
3.5 人才单一,缺少开展转化医学研究的复合型人才
实现基础研究向临床实践的有效转化,不仅需要懂得基础、临床、药学的医药研究人员,同时也需要与“转化”相关的医药以外的多学科领域的专家。当前由于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等问题,缺少跨学科领域的高层次人才,基础研究人员对临床了解不多,临床专家对基础研究知之甚少,更缺乏与成果转化相关的多学科的专业人员,这也成为了国内开展转化医学研究的人才瓶颈。
4 推进国内转化医学研究实践的思考
针对当前国内转化医学实践实际,如何更为科学、有效地开展实际研究工作,在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4.1 要有效整合国内优势的临床和基础研究资源
充分整合利用重要研究方向的优势基础研究和临床资源是开展转化医学研究的基础条件,世界发达国家经常以研究中心的形式成立包含临床医学中心和基础研究所的转化医学研究基地,着眼重要方向疾病的诊治,开展系统化的研究。从而确保临床与基础研究的有效衔接。
4.2 要加速复合型转化医学人才的培养
转化医学的开展需要大量的“临床科学家”,同时需要聚集各相关专业的人才,推进基础成果走向实际应用。因此转化医学的实践过程也是复合型转化医学人才培育的过程,该类人才的培养将进一步提高国内医学科学研究队伍的整体实力,提高医学科学研究的实际效率。
4.3 要建立应用为导向的医学科研成果评价机制
转化医学的开展以基础研究成果为基点,以临床实践应用为目的,相关的基础医学研究成果只有顺利地转化为临床新技术和新方法,再经过临床诊疗的实际检验才能获得相关科学有效的评价。因此,医学科研成果的评价需要进一步突出实践、突出应用、突出基础科研向临床转化的能力及成果解决实际临床问题的能力,从而为转化医学的开展构建良好的成果评价的机制导向。
4.4 要注重学习国际先进转化医学实践模式
当前,国外在转化医学的研究上为国内的实践提供了理念、模式、机制等方面的参考和借鉴,并形成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主动学习其先进的经验和成功的模式,可以弥补起步晚的不足,缩短探索的步伐,并保持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及时接轨。
综上所述,积极开展转化医学研究实践的探索,构建适应我国科研实际发展需要的转化医学模式,将有效强化国内医学科学研究基础与临床的融合及资源的整合,提高医学科研人才的培养质量,加快实现重大疾病诊疗关键技术的突破的步伐。
摘要:比较分析了转化医学与传统医学科研独特的优势,介绍了国内外转化医学研究的实践,指出当前国内推进转化医学研究中存在的认识不一,对转化医学实践模式的认识还比较模糊;机制不全,医学研究实践导向力不足;医研不均,临床和基础发展不平衡;平台不高,医学研究优势资源无法有效整合;人才单一,缺少开展转化医学研究的复合型人才等方面的问题,进而提出要有效整合国内优势的临床和基础研究资源、加速复合型转化医学人才的培养、建立应用为导向的医学科研成果评价机制、注重学习国际先进转化医学实践模式等科学有效开展转化医学研究工作的建议。
关键词:转化医学,实践
参考文献
[1]来茂德.转化医学:从理论到实践[J].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37(5):429-431.
[2]I EHMANN C U,AI TUWAIJRI M M,LI Y C,et a1.Translational research in medicalinformatics or from theory to practice[J].MethodsInf Med,2008,47(1):1-3.
[3]于布为.疼痛医学发展的新模式“3P医学”和“转化医学”[J].上海医学,2009,32(6):471-472.
[4]Zerhouni E.The NIH Roadmap[J].Science,2003,302:63-72.
[5]Re-engineering the Clinical ResearchEnterprise[EB/OL].(2009-06-02)[2012-05-10].http://nihroadmap.nih.gov/clinicalresearch/overview-translationa1.asp#top.
[6]HM Treasury.Science and innovationinvestment framework 2004-2014[R].2004.
[7]Ofice for strategic coordination of healthresearch(OSCHR).Chairman’s first progressreport[R].2008.
[8]Jaillon P.Organisation of clinical research inFrance:thenew missions of interregional delegationsfor clinical research[J].Bull Acad Natl Med,2008,192(5):929-937.
[9]卫生部比较医学重点实验室阜阳转化医学研究中心成立[OL].(2009-02-02)[2012-05-10].http://ah.anhuinews.com/system/2009/02/02/O02200299.shtm1.
[10]中南大学.关于成立中南大学转化医学研究中心的决定[EB/OL].(2009-01-12)[2012-05-10].http://ccce.CSU.edu.cn/Html/News/xueyuangonggao/xueyuanTongzhi/2041 10668.htm1.
[11]首家儿科转化医学研究所成立[OL].(2009-10-23)[2012-05-10].http://news.163.com/09/1024/08/5MCJUGG6000120GR.html.
转化实践 篇2
竹岐中心小学
陈如国
【内容摘要】数学中转化思想是数学思想的核心,在教学中,要始终紧扣“转化”这根弦,通过不断的转化,把不熟悉、不规范、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熟悉、简单的问题,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转化,把隐含在知识中的转化思想加以揭示和渗透,让学生感悟转化思想的作用,体会运用转化思想的乐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 实践 感悟 转化 思想
数学的转化思想是学生认识事物、学习数学的基本依据,是学生数学素养的核心,是处理数学问题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策略,是数学学习的灵魂。数学转化思想的感悟是在学生数学实践活动中积累的,在教学中渗透数学转化思想可以使学生自觉地将数学知识转化为数学能力,最终通过自身的学习转化为创造能力。
一、在动手操作实践中,感悟教材中所蕴涵的转化思想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挖掘教材中所蕴涵的转化思想,可以把学生感到生疏的问题转化成比较熟悉的问题,并利用已有的知识加以解决,促使其快速高效地学习新知,拓展学生的解题思路与策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新编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圆柱与圆锥》这一单元在学习完圆柱的体积计算之后,教材新编了一道“问题解决”的例题即例7:“一个内直径是8cm的瓶子里,水的高度是7cm,把瓶盖拧紧倒置放平,无水部分是圆柱形,高度是18cm。这个瓶子的容积是多少?”,教材设计的意图是:通过这一例题的教学,使学生真正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同时进一步发展问题解决的策略,体会并感悟其中蕴含的数学转化的思想。这样的问题不是学生常见的常规问题,看似无处招手,在这里,学生要解决的是一个非常规问题,很有挑战性,并非简单地套用公式就可以解决,需要通过自主探究和教师的有效指导,共同找到“把瓶子倒置”这一解决问题的关键。而我们的目标也不仅是解决这一具体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探究欲望,在探究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转化的思想,体会转化的实质是“变中有不变”的道理。
我在教学中以动手操作实践为学习方法,感悟数学的转化思想。课前我要求每个学生自带一瓶矿泉水,上课时我让学生拧开矿泉水的瓶盖先喝两口水,然后拧紧瓶盖把矿泉水瓶倒置,学生自主探究、观察有什么发现?学生通过观察发现矿泉水瓶倒置前后,水的体积不变,无水部分(即空气)的体积也不变。而瓶子的容积就是水的体积与空气的体积之和。倒置前水的形状是一个圆柱,而倒置后,空气的形状是一个圆柱,这两个圆柱的体积就是瓶子的容积。通过把不规则形状的体积转化成规则形状,把未知知识转化为已学知识,发现转化过程中的“变”与“不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然后学生学习探究例7时,就会感到轻车熟路、得心应手,能用转化的方法使问题迎刃而解,很快列出算式:瓶子的容积=3.14×(8÷2)2×7+3.14×(8÷2)2×18=1256(cm3)=1256(ML)。学生能用所学的方法解决课本中的“做一做”试题,拓展学生的解题思路与策略。丰富了现实情境为学生提供转化思想在数学学习中的广泛应用。
二、在动手操作实践中,感悟灵活应用数学的转化思想
运用转化思想,既可以实现一般向特殊转化,使需求解的具有一般性的问题转化为特殊形式来解决;也可以运用特殊向一般的转化,通过解决一般性问题而使得特殊问题得到解决。教学实践经验证明,要在教学中灵活运用转化思想,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其关键在于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探求相应的途径和方法,科学地归纳整理,不断加以完善。例如,在“图形与几何”中的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等图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它们均是在学生认识了这些图形,掌握了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之后安排的,是整个小学阶段平面图形面积计算的一个重点,也是整个小学阶段中能较明显体现转化思想的内容之一。教学这些内容,一般是将要学习的图形转化成已经学会的图形,再引导学生比较后得出将要学习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感悟灵活应用数学的转化思想。
例如,圆柱体的体积推导,当教师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迫切要求出圆柱体的体积的需要时,可以将“怎样计算圆柱体的体积”直接抛向学生,让学生独立自由地思考。这个完全陌生的问题,需学生调动所有的相关知识及经验储备,寻找可能的方法,解决问题。当学生将没有学过的圆柱体的体积计算转化成已经学过的长方体的体积的时候,要让学生明确两个方面:一是在转化的过程中,把圆柱体的体积进行切割等分剪一剪、拼一拼,最后得到的圆柱体的体积和长方体的体积是相等的(即等积变形的转化)。在这个前提之下,圆柱的底面积就等于长方体的底面积,圆柱的高就等于长方体的高,所以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二是在转化完成之后,应提醒学生反思“为什么要转化成长方体的”。因为长方体的体积先前已经会计算了,所以,将不会的生疏的知识转化成了已经会了的、可以解决的知识,从而解决了新问题。在此过程中转化的思想也就随之潜入学生的心中。其他图形的教学亦是如此。
三、在动手操作实践中,感悟转化思想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运用转化思想可以使学生更容易理解题意,更快的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小东和爸爸去公园游玩,买票时爸爸付了10元,找回1.6元。已知学生票价按成人票价打五折,算一算,成人票和学生票各多少元?在这个题目中,“学生票价按成人票价打五折”就是成人票价的50%,也就是成人票价的一半,这是一条非常重要的信息,可学生却不容易理解。因此我引导学生是否能将这句话换一种说法,转变成大家容易理解的呢?于是有学生想到:成人票价是学生的两倍,这个学生说完后,大部分学生纷纷表示赞同,这样就好理解了。
在处理和解决数学问题时,常常会遇到一些运算或数量关系非常复杂的问题,这时教师不妨转化一下解题策略,化繁为简。反而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学生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后,出示一个不规则的铁块,让学生求出它的体积。学生们顿时议论纷纷,认为不能用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直接计算。但不久就有学生提出,可以利用转化思想来计算出它的体积。通过小组讨论后,学生们的答案可谓精彩纷呈。有的小组汇报:用一块橡皮泥,根据铁块的形状,捏成一个和它体积一样的模型,然后把橡皮泥捏成长方体或正方体,橡皮泥的体积就是铁块的体积。有的小组汇报:把这个铁块放到一个装有水的长方体的水槽内,浸没在水中,看看水面上升了多少,拿水槽内底面的长、宽与水面上升的高度相乘得到铁块的体积。有的小组汇报:把铁块放到一个装满水的量杯内,使之淹没,然后拿出来,看看水少了多少毫升,这个铁块的体积就是多少立方厘米。学生在转化思想的影响下,感悟到将一道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既形象又有创意地解决了。从这里可以看出:学生掌握了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就犹如有了一位“隐形”的教师,从根本上说就是获得了自己独立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四、在动手操作实践中,突破空间障碍
“化曲为直”的转化思想是小学数学曲面图形面积学习的主要思想方法。它可以把学生的思维空间引向更宽更广的层次,形成一个开放的思维空间,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例如,圆面积的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先请学生把圆16等分以后,请他们动手拼成近似的平面图形,即用转化思想,通过“化曲为直”来达到化未知为已知。学生兴趣盎然,通过剪、摆、拼以及多种感官协同参与活动,拼成近似的长方形,从而推导出面积公式:s=πr2。当学生得出圆面积公式后,教师可以再创设一个情境:将圆平均分成32、64、128、256、512、1024„„要学生想象,拼出的图形是否越来越接近标准的长方形。初步感受到了“化曲为直”转化思想的教育,同时也体会到了数学的简洁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为今后学习数学奠定了感性的基础。
通过转化思想的教学实践让学生感悟数学的转化思想,体会“思想是数学的灵魂,方法是数学的行为。”数学教学内容始终反映着数学基础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这两个方面,没有脱离数学知识的数学思想方法,也没有不包含数学思想方法的数学知识。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当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渗透教学转化思想,通过精心设计的学习情境与教学过程,引导学生领会蕴含在其中的转化思想方法,揭示它们的本质与内在联系,帮助学生建立和完善知识体系。此外,让学生了解、掌握和运用“转化”的数学思想与方法,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效率,开发智力,培养数学能力,提高数学应用意识,还为学生的后继学习和未来发展乃至终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的实践 篇3
一、营造健康的舆论
健康的集体舆论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不可缺少的心理氛围。学困生与其他学生同处—室,这已给学困生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如果再有歧视、讽刺学困生的言论和行为,会使学困生更加自卑、孤独。所以,班上—定要形成健康的集体舆论。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①不因学困生的缺陷而歧视他们;②上课时,对学困生学习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不应嘲笑;③对学困生表现出的不正常行为持宽容的态度;④对学困生的每次进步、点滴成就给予充分肯定,拍手鼓励。同时在教学中,我们要刻意安排学习较好的学生,在自己的业余时间自觉、主动地为学困生在学习上、生活上提供帮助。学困生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种被尊重、受重视的体验会油然而生,学习的积极性也逐渐增强。
二、积极进行心理疏导
由于学困生学习数学的能力较弱,往往会形成不良的学习态度。因此,我们在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新课程非常强调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来展开教学,使其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另外,还强调从生产实际中引入数学知识,并把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中,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都要用到数学,进而感受到数学的价值。只有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好玩”“数学有用”,才可以从根本上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
罗森塔尔的一个实验表明,教师的期望会或明或暗地传递给学生,学生会按教师期望的方式来塑造自己的行为。教师在数学课教学中也应给学困生更多的发言、解题的机会,不要因课堂教学效率受影响而忽视他们。在教学中,教师应以自己的满腔热忱,影响、鼓舞学困生,创造良好的学习心理环境,让学困生的注意力容易集中,敢大声说话,愿动脑筋,不害怕教师提问。教师还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合理疏导和排除他们的心理障碍。另外,教师也要让学困生充分认识自己、相信自已、对自己充满信心,让他们保持一个良好的心境。
三、有效的个别化教学
学困生的认知水平和数学思维水平较普通的学生滞后。教师要注意讲清每一个数学概念的意义,对容易混淆的概念进行必要的辨析,并要求学困生用适合自己水平的数学语言来描述数学概念。同时,教师要多用通俗的语言进行难点的教学,并且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设定问题情境,自然而然地引导学生开展新知识领域的探索活动。
对学困生进行有效的个别辅导是学困生学习上获得成功的重要措施。首先,对学困生可采取课前引导预习、提前指导的方法,以优化他们的学习心理,提高他们的课堂学习效率。如以个别辅导的方法提前预习第二天要讲的知识,第二天他们回答问题的成功率就会高些,然后教师再进行表扬:看!这么难的问题都能回答出来,真不简单啊!其次,课后对学困生重点辅导。对于作业上的错误,教师要指导学困生及时纠正,做到堂堂清、天天清、周周清,以防他们学习上的盲点越积越多。再次,教师辅导时要有耐心,不厌其烦。对于数学中有些比较抽象的知识,教师要善于用直观的方式或动手操作方式,来帮助学生发现规律,如摆一摆、看一看、画一画,通过一些生活中的故事与实例对数学知识进行解析,以帮助学困生真正理解知识。
四、加强家校合作
培养学困生严谨的学习习惯,既要有时间反复训练,又要保证学校与家庭的密切配合。在学校,教师要耐心指导、严格要求。学困生在学习中会碰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当多次失败后,他们就会放弃自己的努力,并对学习失去信心,成绩也越来越差。如果教师不去关注他们,就会出现“戴个帽子算个人”的现象。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他们的实际水平,适当降低要求,减少作业量,使他们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完成学习任务。但常规上的要求不能放松,如上课—定要专心听讲、作业一定要按时完成等。当然,要达到这些要求也不是容易的,教师要教给他们方法,甚至进行必要的辅导。当学生违反要求时,教师要耐心、反复地进行教育,使他们渐渐明白应该怎样进行学习。
在家里,有些学困生家长因外出打工而成为留守儿童,有些学困生的家长因感到自己的孩子在学习上已无可救药,会放弃对他们的教育,造成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脱离。因此,教师要主动与家长联系,争取家长的配合。首先,要让家长重视孩子的存在,不能因为孩子学习成绩的不理想而对他们失去信心,放弃对他们的教育。其次,必须结合家庭,对家长进行指导。如果父母都外出打工,可以对孩子的爷爷奶奶或其他监护人进行指导,以使他们能真正配合学校的教育。如对学生的要求、每天的回家作业等,可以用“校信通”短信告知家长,让家长在家里充当教师的角色,给孩子提供指导与帮助。
事实证明,通过以上的实践,能调动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的思维得到“觉醒”,“天赋”的面纱被揭开。
后进生转化的探索与实践 篇4
一、尊重学生,给予肯定
教育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差生同样有进取心和自尊,同样渴望得到尊重和好成绩,尤其渴望老师热切地关怀、真诚地理解和全力地帮助。我班有个同学,父母离异,跟年迈的奶奶相依为命。他懒散、厌学,上课调皮捣乱,小动作不断,有时还会突然发出尖叫,下课就打架。我想,尊重是教育孩子的关键。于是,有一天上完课, 我把他找来。我先拉住他的手微笑着说:“坐下来我们聊聊可以吗? ”他见我这样,先是用疑惑的眼神看看我,然后点点头,没出声。我们谈了兴趣、谈自己崇拜的人物……他含着眼泪说:“老师,我上了五年学,从来没有一个老师像您这样拿我当人看。他们鄙视我、训斥我。从不和我说话,还要同学们远离我。”我感觉到了他内心的孤独寂寞与无助。班会课上, 我把他请到了讲台上,牵着他的手面向全体同学说:“孩子们,他是我们的同学。的确,他身上缺点多,但是,我们是把他推向悬崖呢,还是把他从悬崖边拉回来? ”孩子们纷纷表示要帮助他改正错误。我也经常利用休息时间和他聊天,谈学习,谈人生,谈游戏,谈朋友圈,谈谈我的身边的小事,谈谈我儿时的故事等等。渐渐地,他把我当成知己。最终在各方面的表现都有所进步, 逐步地融入班集体。
二、适当称赞,给孩子创造展示自我的机会
美国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在《真实的幸福》中说过这样的话:爱、关心、热情和温暖都可以无条件地给予,孩子越有安全感,他就越敢于去探索和掌控。但称赞是另一回事,你要在你的孩子成功时称赞他,而不只是让他的心情好一点,而且你的称赞程度要与他的成就相匹配, 你要把最好的称赞留给真正的最高成就。对于后进生,除了细致入微地关心他们之外,老师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适当的称赞,并多给他们表现自我的机会。在同学心目中为其树立良好的形象, 为他们提供宽松的学习环境, 提高他们的自信心。适度的称赞会让孩子恢复自信,找到自我。我班有位女同学,先天性面部偏瘫。她曾经被人看不起,她孤独、自卑。上课沉默无语,下课坐在自己的位置上一动不动,在学校很少上厕所,学习成绩各科都不及格。可是,我从她的日记中发现在家她是个非常懂事的孩子,她从不向父母要零花钱,洗衣做饭她一人全包了。家访的时候,无意中发现,在她家墙壁上悬挂的“家和万事兴”绣得细致精美。她妈妈告诉我,孩子喜欢十字绣。原来孩子非常心灵手巧,我对她的十字绣给予适当的表扬,而且回到学校,我就把黑板报的工作交给她,让她自己设计版面,自己书写内容。可想而知,孩子有了展示自己的机会,一定会竭尽全力,一丝不苟,同学们都投以羡慕、肯定的目光。这时,我抓住机会,在班内不仅称赞她的优秀作品,感谢她给班级做的贡献,而且还准备特别的奖品。老师的赞扬,同学的认可,让这位同学找到了自信,找到了自身的位置,也找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
三、以爱感染,激其进步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也是成功的源泉。作为老师,应该在后进生身上倾注更多的挚爱。课余时间与他们聊家常,玩游戏,增进师生感情,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拉近师生的距离, 使他们无拘无束地与老师倾诉心声。当爱流入学生心田时,它就会化为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对老师的敬仰、对同学的友善。我班有位男同学,年龄大,个子高,缺乏学习兴趣,厌学。我对他给予更多的感情投入,从指导作文做起,总是手把手地教,一句句辅导,并对他的每次进步给予适当肯定,让孩子真切感受到老师的温暖和爱心。天冷了,我主动问他冷暖,叮嘱防止感冒;天热了,我亲手拿来凉毛巾,帮他降温,关心备至。一次,这位同学生病在家,我前去探望,送上一份真诚的关怀。这位同学不断地感受到老师的真情。渐渐地,他转变了,学习认真,积极向上。
我觉得,作为老师,对待学生要以尊重为前提,与学生交流沟通,以朋友的身份和学生相处,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老师的适时适度的称赞和鼓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愿意在班级和学校这个舞台上不断更新。老师对学生真心付出, 学生会感受到来自老师的温暖与体贴,这样学生才会感到安全和自信,才会不断进步。所以,尊重、赞扬和爱心在转变后进生时效果良好。
后进村与难管村转化的实践探索 篇5
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特别是后进村与难管村的党组织建设,既是建设新农村的迫切需要,也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重点和难点。近年来,道县按照“五个好”的目标要求,对10个后进村与难管村实行重点转化帮扶,取得良好成效。
“后”与“难”的主要表现
难点之一:支部班子弱,干
部素质低,工作开展难难点之二:集体经济薄,村级负债重,实事兴办难难点之三:热点问题多,各种矛盾大,社会稳定难
一是部分群众国家观念、集体观念淡薄,连公民的基本义务都不尽,村里工作难以推动。一些村干部反映,现在综治维稳、计划生育等工作只有任务,没有手段,对拒不履行义务的农民,靠说服教育难见成效,来点硬的又触及“高压线”,从而导致矛盾重重,工作无所适从。有的农民故意出难题,找岔子。更有甚者个别村民为非作歹,打击报复村干部,导致村干部不敢大胆开展工作。二是个别村宗族势力把持农村政权,带来不稳定的因素。近几年来,农村的家族观念回升,宗教势力亦有所抬头,直接影响着村里各项工作的开展。据调查,大部分后进村的形成原因都与家族之间明争暗斗有关。三是部分卸任干部思想有情绪,对工作有一定阻力。有的村干部被免职后,一直不交公章,并且还煽动群众和现任村支两委班子成员对抗,在群众中造成不良影响。四是热点难点问题多,矛盾难化解。广大基层党组织处在农村工作的最前沿,“上有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无论是党建、经济工作,还是计生、综治工作,到了基层,都是中心工作,都是硬任务,每项工作都松懈不得,加上山林水土纠纷等,农村工作可谓矛盾重重,但村干部权小位轻,对很多工作有心无力,推动不下,解决不了。
难点之四:工作环境差,社会待遇低,干部培养难
一是农村工作难度大、矛盾多,现职干部感到工作压力大,不想当,一些村干部因此产生了悲观心理,有打退堂鼓、不想干的念头,“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二是社会环境差,激励机制不够完善,大部分村干部感到工作没奔头,不愿当。首先,政治上没奔头。不少村干部讲,“当了村支书,前面断了路”,因而在政治上失去了可追求的目标,工作积极性不高。其次,经济上无甜头,生活上有后顾之忧。目前大部分村干部的报酬偏低,处于一种高付出、低报酬的状态,致使村里一些有才有能的中青年农民宁愿外出务工经商或当平民,也不愿当村干部。三是后备干部成长困难,党员队伍出现后继乏人的现象,无人当。一方面,受地理位置、经济条件的局限,一些村的年轻人尤其是经济能人外流严重,难以培养。有的村自然条件恶劣,大部分人口外出打工,剩下的不是老就是小,内选不出,外调不进,回请不来,下派的也干不长。另一方面,部分现任支书“官本位”思想严重,不肯培养。这些村支书怕“培养了苗子,丢掉了位子”,有意无意地压制人才成长;还有的村支部党员内部闹派系,千方百计设置障碍,对发展党员求全责备,把一些优秀人才关在了“党门”之外。在10个后进村和难管村中,大多数村几年难发展一个党员。由于平时村里没有注重培养后备干部,造成“人到用时方恨少”的局面。
“前”与“进”的对策措施
1、在改进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领导环境上抓深入,切实解决“合力”问题,做到“有人抓事”。一是明确目标,落实责任。按照“细化、量化
2、在加强班子建设上出新招,切实解决好“能力”问题,做到“有人管事”。在农村大力开展“三培养一健全”活动,即把致富能人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人,把党员致富能人培养成村组干部,建立健全村级“两委”班子。一是“两推一选”配班子。大力推行党内民主推荐、群众推荐、党内选举的“两推一选”办法,选举产生村党支部。二是“公开选拔”强班子。通过外部引进、机关下派、从复退伍军人、致富能人及大中专毕业生中考录等途径选贤任能,进一步拓宽村干部的选拔渠道,逐步形成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村干部选拔任用机制。三是依照法律选班子。严格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和要求,把那些办事公道、群众拥护、廉洁奉公、遵纪守法,能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优秀人才选进村领导班子。四是重点整顿建班子。结合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后进村、难管村转化帮扶,对问题较突出的村班子进行及时调整,配齐配强。过多种途径,近三年来,全县10个后进村和难管村共调整村支书1人,下派第一支书4人,调整村支两委成员7人,培养村组后备干部26人。
4、在实现规范管理上花力气,切实解决好“阻力”问题,做到“有章理事”。村级财务“不明不白”是群众普遍关注、反响强烈的热点问题。县委对10个后进村与难管村直接组织纪检、经管局、检察院等相关部门帮助清理。同时进一步规范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实行重大村务先由“村两委班子酝酿形成初步意见,再由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大会讨论决定”的议事机制。真正做到村务、财务公开内容全面、公开时间及时、公开程序规范、公开监督有力,还群众一个明白。
5、在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上下功夫,切实解决好“活力”问题,做到“有能办事”。建设高素质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根本措施。一是改革选人用人办法,在选好配强村干部上下功夫。不断开阔视野,招宽渠道,切实打破“限定村内选人,固定本村任职”的框子,通过竞聘、招考、下派等形式选好配强村干部。二是采取多种途径,在提高干部素质上下功夫。面对当前存在“老办法不适用、新办法不会用、硬办法不能用、软办法不管用”的现状,积极采取措施,利用多种形式、各种阵地分层次强化对村干部的培训,提高他们带头富、带领群众共同富的“双带”能力,充分发挥党员的“双带”作用。来,全县10个后进村与难管村的村支书均在县委党校进行了为期一周左右的培训,提高了村支书各方面的素质,促进了村里各项工作的开展。
本文章共2页,当前在第2页
上一页
[1]
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实践探究 篇6
关键词:学习兴趣;营造气氛;体验趣味;由浅入深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3-0085-01
一、尝试成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成功是一种荣誉,更是激励学生上进的精神动力。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地为困难生创造机会,让它们更多地尝到成功的甜头。如课堂提问,要根据不同的学生有针对性的设计,使优生高有所攀,困难生有望进步。困难生往往害怕老师提问,我根据这一特点,在教学中注重提问的技巧和内容,设计问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且让困难生回答问题不感到吃力,答对了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答错了也尽力引导启发学生自己纠正过来,逐步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激励他们积极进取,努力向上。
二、营造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
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学习兴趣的前提,孔子曰: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努力建立一种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形成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学生生能在一个欢乐和谐宽松的良好的氛围里学习。师生情感融洽,使学生的思维在无拘无束的环境中任意驰骋,让学生敢想敢问敢说。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现代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夫认为:人的生存需要和安全需要得到基本满足后,爱的需要和受尊重的需要就会突出来,成为主要需要。学生都是得到了生存和安全需要的人,只有对他们热爱,尊重,理解和信任,才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作用。
三、体验趣味数学,感受数学的其乐无穷
数学,因自身就带有很强的娱乐性,趣味性,人们常把这一类数学问题称为趣味数学。使数学对数学感兴趣有不少办法,其中一个就是找到是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使他看到这个题,就不由得想“这是为什么?”和“这个问题该如何解决”。也就是说问题的趣味性,诱惑迫使他身不由己地思考这个问题。显然,在目前数学高度抽象化的形势下,适当的介绍一些数学趣闻,趣味数学题,对培养数学学习兴趣可起到较大的作用。
四、由浅入深,照顾到每个学生
在课堂教学中,针对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教学内容,应不拘泥于教材本事,尽可能的讲慢一点,细一点,同一个问题尽可能从多方面,多角度阐述,对一些推理一定要照顾到大多数学生,切记不可以在显而易见的数学问题上对中等以上的学生一带而过或减少分析或跳过步骤。对于教材难度较大的内容要采取各个击破的方法或降低难度讲解。通过这些努力,使中下等学生也能跟上教学,增加他们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指导学法,让学生尽快适应初中数学的学习。
造成困难生的原因是错综复杂的,学不得法是一个主要原因。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就指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要让学生能尽快适应初中数学的学习,作为教师针应根据不同情况对学生加以个别指导,指导他们如何记忆,如何记笔记,如何观察,如何思考,如何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上课如何听讲,如何做笔记等。学习数学:首先做好课前预习。预习不仅仅浏览一下书本上的内容。而应该在看完书本后,整理出这一节知识的总体结构,画出示意图,标明每个分支所包括的基本内容。对于比较明确的知识,打“V”,对于不明确的画“?”,并简明写出自己迷惑的地方和自己有关的想法,然后做一两道针对性的练习。这样虽然花费的时间略长些,但在上课听讲时就可以主动地掌握听讲的重点和节奏,而不是盲目的跟着老师走。对于在预习中已经掌握的可以放松的听讲;对于看懂,但仍有一定难度的则要认真听,如有可能在课下再提出更深入的见解向老师请教,这类问题往往是具有普遍性意义的,尤其要予以重视。对于自己所听不懂的则要认真听讲,积极主动的思考,但一定要沿着老师的思路走,尽量放弃课下预习中自己的想法,这样能够迅速的解决自己的疑问。还有一点,应予以注意,就是在即将下课时老师所讲述的知识最容易被同学们忽视,这时一定要克服心理上的惰性,集中精力,坚持积极思考,注意理解老师讲诉的内容。对于自己仍未能解决的问题,做一个记号,如果在自习课上,经过重新思考仍然不能独立解决,就及时向任课老师请教。
(二)改进教法,适应当代初中学生的特点。
在指导学习方法的同时,教师还应帮助学困生解决学习困难,学困生在课堂上听课时,由于种种原因,他们对自己的疑惑和不解之处常常是说不清道不明。针对这种情况,首先,教师备课时,必须要备好学生,一定得在课前充分估计,了解学困生的学习困难,多为学生着想,上课时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恰当的例子,帮助学困生形成正确的思维:结合说话技巧,使陌生的问题熟悉化;通过直观的教具和数形结合,引导学生一起通过观察、分析、综合、比较、分类、概括等手段将抽象问题具体化;还可以设置“陷阱”,暴露他们的思维薄弱环节,再加强数学严谨性的针对训练。在数学中,思维的基本形式是数学概念,因此,我们必须好好的把握概念的引入、明确、巩固和应用的教学,而不能走过场。
(三)灵活处理,因材施教。
在数学学习中,学生对概念、定理的理解及运用程度,直接关系到数学学习的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对基本概念和基本定理的讲解,加强基本方法的培养和运用及对基本思想的渗透和强化,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切不可一次拔的太高,对超纲、难题或偏题作分解或降低难度,对具有代表性的中下档题尽量讲解的简单易懂。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数学学习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物理,化学等许多学科的学习,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尽量减少学困生。“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学习也一样的,学困生之所以学习不好就是没有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学。他们这边丢一个定理,那边丢一个公式,从而越来越跟不上,越来越厌烦学习,成绩也就越来越差。但只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认真细心地引导培养,那么我们的汗水定会得到回报,对于数学学困生的转化也一定会事见功效。
参考文献:
[1]马丽霞. 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J]. 甘肃教育 2015年19期
[2]李荣伙. 浅论初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J]. 考试周刊 2015年67期
转化实践 篇7
一、课外阅读是对“学习困难”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
1. 课外阅读让学生发现使他感到惊奇和赞叹的东西。
要减轻“学习困难”学生的脑力劳动, 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在“学习困难”学生所阅读的书籍里, 在他从周围世界所遇到的事物中, 能经常发现某些使他感到惊奇和赞叹的东西。在学生感到惊奇、赞叹的时刻, 好像有某种强有力的刺激在发生作用, 唤醒着大脑, 迫使它加强工作。阅读使思维受到激发而活跃起来。
2. 课外阅读教给学生思考。
阅读能教给学生思考, 而思考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 书籍和由书籍激发起来的思维, 是防止死记硬背的强有力的手段。学生思考得越多, 在周围世界中看到的不懂的东西越多, 他对知识的感受性就越敏锐。“学习困难”的学生读书越多, 他的思维就越清晰, 他的智慧力量就越活跃。
3. 课外阅读为课堂学习提供有力的支持背景。
学生要牢固地识记公式、规则、结论以及其他概括, 就必须阅读和思考许多不需要识记的材料。广泛的课外阅读能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智力活动, 在课外阅读的材料中, 很多内容是跟课堂上所学的教材相通的。这些接触点我们可以称之为“记忆的抛锚处”。新知识有赖以系靠的“锚桩”, 那么识记与理解新知识就变得容易起来。
4. 课外阅读有助于知识的运用。
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之一就是学到的知识不能用来解决问题和困难, 积累知识好像就是为“储备”, 而不能“进入周转”, 知识没有得到运用。其实在人的心灵深处, 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 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 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丰富的课外知识, 让学生触类旁通, 这样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才不会感到厌烦, 有了联想与思考, 学生会整个身心都充满快乐。
二、课文延伸阅读的实践
1. 选取适当的阅读材料。
在课文延伸阅读过程中, 作为阅读主导者的教师应帮助学生选择适当的阅读材料, 根据现代学生的心理特点, 尽可能多方面、多渠道地选择构思新颖、视角独特的材料。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材料。材料的来源可以是多途径的, 除了各种各样的书籍, 还可以是现代高科技新产品, 例如光盘、电脑网络中的相关信息等。我在这方面是这样做的:参照课程标准, 挑选有助于学生巩固和加深课堂知识的读物。介绍那些能够满足少年儿童在文学、历史、科技等方面有兴趣爱好的读物。
2. 明确目的, 提出要求。
阅读的主体在进行阅读时, 应有明确的阅读目的、相应的要求, 使之贯穿于整个阅读过程。课文延伸阅读根据不同目的和要求, 大致分为复述性理解 (只着眼于读物的表层信息, 把握读物提供的内容) 、解释性理解 (把读物内容转化为自己的认识) 、评价性理解 (对所读材料内容做出自己的判断) 和创造性理解 (超越材料本身, 产生另一种见解或思想, 产生对正探索的问题的答案或解决某一问题的新途径) 等四个层级。在指导课外阅读中, 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形, 提出相应要求, 让学生明确阅读目的, 这样循序渐进能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3. 以研究报告引导学生阅读。
转化数学“后进生”的探索和实践 篇8
一、用爱心温暖“后进生”, 增进师生情谊
中国近代教育家夏丏尊说:“教育不能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的关爱是学生进步向上的动力, 没有爱便没有教育。后进生很容易被教师忽视、冷落, 往往有意无意拉开自己和教育者之间的距离, 形成一道深深的“心理鸿沟”, 进而失去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古人云:“亲其师, 信其道”。其实, “后进生”的心理敏感而自卑, 特别渴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和赞赏。当一个后进生在接受教育过程中, 观察和体验到教师对自己无微不至的关怀和谆谆教导, 完全是为了自己健康成长的时候, 就会由尊重、接受进而爱戴老师, 促使他克服自身缺点, 进行自我教育。教师的关爱是激励后进生上进的精神力量。
二、发现“闪光点”, 增强自信
自信是成功的一半。老师要善于发现“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 挖掘他们的潜能, 对他们每一点微小的进步都能及时而恰当地给予肯定和鼓励, 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价值, 领略成功的快感, 从而增强自信心, 以激励其进步。那么, 如何建立“后进生”的自信呢?
1.在课堂上, 可以请“后进生”回答或板书较为简单的问题, 如果回答对了, 要给予肯定和鼓励 (肯定和鼓励可以夸张点) ;如果回答错了, 首先对他能勇敢的回答问题给予肯定, 然后耐心的帮助他分析错误的原因, 而不能简单粗暴的给予否定。如果在后面的练习中有类似的题目可以再请这位同学来回答, 可以采用前面的做法, 这样重复2~3次, 这位同学就能掌握这个知识点, 初步有了一定的自信。在这位同学建立自信的过程中, 其他的“后进生”也感受到只要有想学的愿望并为之努力, 就一定能成功, 对自己的学习也充满了信心!
2.在当堂检测、作业、单元测试环节中, 如果这些“后进生”完成得好, 就要浓墨重彩地给予表扬和鼓励, 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提高自我认识能力, 树立成功意识, 同时也让其他同学感受到——学习什么时候也不晚!
3.在转化“后进生”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要单独辅导,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也要对“后进生”的每一点进步给予肯定, 用爱和鼓励引领他们前进。
实践证明, 多次小的鼓励胜过一次大的鼓励, 多次小的鼓励更能给“后进生”提供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好学生确实是夸出来的!
三、进行第二课堂教学, 查漏补缺
“后进生”由于基础、学习习惯等诸多原因通常导致课堂的学习效率差, 知识掌握不牢, 这时老师就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第二课堂教学, 查漏补缺。首先, 一对一的订正作业中的错误, 弄懂之后再出一些类似的题目加以巩固。其次, 课后的单独辅导让“后进生”充分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和对自己的不离不弃, 同时也督促他养成上课认真听讲、课后认真完成作业的好习惯。
四、持之以恒, 耐心转化
后进生内心世界常处于矛盾和冲突之中, 自信与自卑、努力与懈怠、自主与依赖交替发生。因此, 教育工作者应持之以恒, 要有足够的耐心, 按照“反复——巩固——再反复——再巩固”的规律, 深入细致地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比如, 我班的丁伯玉同学, 刚进入我班时数学只有四十几分, 通过观察发现, 这位同学成绩差, 并不是因为智商低, 真正的原因是学习品质差、懒惰、没有信心。于是, 我对症下药, 采用课堂紧盯和课后指导相结合的策略, 慢慢帮助他建立自信, 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我的帮助下, 一段时间后, 他的学习成绩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 在《分式方程》这章的单元测试中竟然考了九十几分, 我和他都很高兴, 对后面的学习充满了信心。然而在学习函数这章时, 我发现该同学无论是课堂发言、课堂练习还是课后作业, 都大不如从前, 有了明显的退步。于是, 我赶紧找这位同学谈心, 了解情况。原来, 这段时间地理、生物、语文的背诵任务比较重, 再加上函数的内容难懂, 所以听不懂的也没有去请教老师或同学。了解情况后, 我首先帮助他合理分配了各门学科的学习时间, 然后针对函数这章薄弱的知识点进行了有实效性的辅导, 在这章的单元测试中, 该同学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因而, 后进生的转化是一项长期工程, 一点一滴地积累, 一点一滴地进步, 不能急于一时, 要持之以恒。正如杨瑞清所说:“坚持让我充实, 坚持让我自信, 坚持让我找到快乐, 所以我愿意坚持。”
五、营造互助的学习氛围, 共同成长
我班现在采用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 每个小组人员4~6人, 由一个优等生、二个中等生和一个学困生或二个优等生、二个中等生和二个学困生组成。这样, 既让优秀生得到巩固锻炼, 又使“后进生”得到帮助。每个组选出一位组长 (既要成绩好又要能力强) , 组长负责监督在课堂的各个环节中自己的组员是否积极参与, 如果“后进生”遇到问题要及时给与帮助 (或自己帮助或指定一位中等生帮助) 。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我制定了相应的激励机制。每位同学可以在课堂回答问题、当堂检查、单元测试三个环节上都可以得分, 课堂回答问题的得分, 一下课就由小组长统计并汇报给课代表记录, 当堂检查、单元测试两个环节上得分则由教师计算交由课代表记录, 每个单元结束时, 对每个小组的得分进行统计, 对取得前3名的小组予以表彰。
建立“学习互助小组”, 增强了小组的凝聚力与合作意识, 有利于发挥小组的群体力量, 更能带动后进生的学习积极性, 促进共同进步。事实证明这种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非常好, 我班的均分要高出第二名七八分。
转化后进生是一项复杂的工程, 但只要我们有爱心、细心、耐心和恒心, 遵循教育规律, 讲究科学的育人方法, 因材施教, 精雕细琢, 用自己的学识、智慧、品德、爱心去照亮每位学生的成长路程, 一定会在转化“后进生”的这块田地里收获累累硕果。
参考文献
[1]曹绪秀.浅谈如何转化后进生.
[2]郭丽苗.浅谈如何转化后进生.
转化实践 篇9
一个思考——转型必须转化
具有国有企业的传统优势, 又带有计划经济历史烙印的华谊集团在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中, 经受着改革、发展、调整、重组的巨大考验。一路前行, 波折、曲折、转折相伴。我们在思考, 上海华谊化工能否立足城市生存发展;我们在探索, 华谊党建工作能否形成优势推进发展。
从2008年起, 华谊集团党委带着这些问题着手调研, 寻求答案。
结论是国际化大都市的上海不是不要化工, 而是要求调整转型, 要求高端发展。中国依然是一个制造大国, 中国的现代化发展, 关键还是要靠具有竞争力的工业来提供支撑。工业领域又是我国转变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的主战场。曾经, 华谊集团有近15万名员工, 1000多个企业, 以生产“三酸” (盐酸、硫酸、硝酸) 、“两碱“ (氯碱、烧碱) 等基础化工原料为主, 在市场上没有独特的经济优势和竞争优势。为此, 集团党委从“四个方面”分析必须调整转型, 必须高端发展的深刻背景。
其一, 上海城市的突飞猛进。上海很早就提出了“四个中心”的要求, 城市的定位发生了转变, 城市的功能发生了转变。同时, 以由“二产”为中心转为以“二三产”联动、“三产”为优先, 传统制造业面临调整的考验。像华谊集团这样的传统制造业, 必须根据自己发展的特点, 果断予以转变。
其二, 物质资源的严重制约。在计划经济时期, 因为全国布局, 上海化工依靠全国给以各种支持, 所以发展很快。随着国家产业结构调整, 传统化工中依靠耗能源、耗资源为主的行业已面临巨大挑战。华谊集团每年能耗在1万吨煤以上的企业有11家, 早已列入上海市的节能减排大户。同时, 华谊集团的煤化工需要大量煤炭, 氯化工业需要石油产品的乙烯等大量资源, 还有相应的工业盐、水等其他大量资源性物质, 而上海城市本身没有这些资源, 持续发展必然受到限制, 所以必须到“资源地”去。
其三, 安全环保的高度要求。化工企业的特征是有毒有害、易燃易爆、连续作业。如果化工企业发生重大事故, 必然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安全和稳定。一个拥有2200万人口的现代化大都市, 必须确保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20年前是企业包围城市, 现在是居民包围企业, 任何一个偶发事故都可能颠覆一个企业, 在安全工作、安全生产、安全管理上必须如履薄冰、如临深渊。
其四, 亟需提高竞争能力。传统国有企业由于众多因素, 在技术进步上步子迈得不大, 加上开放引进的力度不大, 相对于合资企业和民营企业在技术投入上也有缺陷。同时, 受传统体制和“熟人”环境影响, 企业的基础管理薄弱给企业的质量、品牌、声誉等方面的“软实力”带来制约。由于理念落后, 企业的持续改革力度不大, 因而在机制创新、人才激励和开拓市场等方面与合资企业、民营企业存在较大差距, 客观上削弱了企业的发展活力和竞争能力。
虽然上海华谊化工发展受到多方面的制约, 但放眼全国和综观世界, 化工行业还处在发展的机遇期。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布局的延伸, 中部崛起和西部大开发, 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此外, 随着改革开放, 中国大市场、大制造基地的优势得以体现, 能够成为吸引外资的一个重要热点。没有疲软的行业, 只有疲软的企业。因此, 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发挥党的组织优势、政治优势, 统一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 凝心聚力, 加快发展。
由此, 华谊集团确立了一系列的原则、价值观, 构成了新的观念群。比如“一体化”理念, 坚持集中、集聚、集约、集成、集权发展。比如价值追求理念, 给客户创造价值, 给股东带来回报, 给员工提供舞台。再如, “四相”原则, 华谊化工发展要与生态环境相容, 与上海产业发展导向和化工行业发展趋势相符, 与所在地区经济发展相联, 与上海国际大都市形象相称。
由此, 华谊集团党委对转型发展提出了“四个转向”:从单一上海生产基地转向全国多个生产基地, 真正实现“走出去”战略;从单项产品转向产业链两端, 向上溯源、向下延伸, 使产品链真正能够“补缺联线”;从单个企业调整转向一体化、区域化整合, 集合资源、集中优势、集聚人才, 使整合真正凸显“一体化增值”;从单纯的生产制造商向多元化的产业发展, 特别是现代生产型服务业, 推进主辅分离, 优化核心产业, 使“多元投资”真正实现价值。
两个共识——转化形成动力
华谊集团党委提出转型必须转化, 这首先源自于形成了两个思想共识, 并最终内化为各级党组织和党员以及职工群众投身“转化”的自觉动力。
一个共识是, 企业党建也是生产力。生产力中最活跃、最关键的要素, 就是具有科技知识的劳动者。而在企业的实践中已经证明, 共产党员就是最优秀的劳动者, 而且这样优秀的劳动者通过先锋模范作用的有效发挥, 能够带动更多的劳动者, 共同实现创造性劳动, 推进企业的科学发展。
另一个共识是, 职工高兴也是生产力。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就是为人民服务, 要求我们所有的工作要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以人民群众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拥护不拥护为检验标准。企业的职工高兴和满意, 就会身心愉悦地投入创造性工作, 提高劳动生产率, 从而生产和制造出质量更好、价值更高的产品。
企业党建也是生产力, 职工高兴也是生产力。虽然形成这样的生产力需要支出成本, 比如设置机构、配备人员、提供经费、花费时间等等, 与合资企业、民营经济相比会增加一些费用, 但成本与成果的产出比是非常有限的, 而形成的生产力作用则往往是无限的。因此, 华谊集团党委始终认为, 党建工作需要成本, 这是必须;但更会产出成果, 这是必然。
三个突破——转化落在实处
华谊集团党委在推进“优势转化”中着重在三个方面寻求着突破。
1. 内容上贴近实际。
集团和企业的党建始终做到紧紧围绕经济工作这个中心, 紧紧围绕改革发展整合的要求, 紧紧围绕党员、干部和群众的需求。如2008年, 围绕“平安奥运”、2009年围绕企业整合、2010年围绕“成功办博”, 集团党委每年集中开展形势任务宣传教育, 统一思想、形成共识, 统一行动、狠抓落实, 使集团党建工作发挥了重要保证作用。
2. 方式上党内带动。
集团内的重大事项、重要活动、重点工程的推进, 都坚持以党内带动党外的原则, 做到党员“三先” (先知道、先讨论、先行动) 。党员带动骨干, 骨干带动群众, 形成带动、促动、联动效应。如, 在推进HSE工作中, 首先要求“党员身边无违章”、“党员周围无事故”, 以党员的示范区带动职工的责任区, 以党员的示范岗位管理带动职工的规范岗位操作。并通过“党员成为骨干、骨干成为党员”的良性循环, 不断扩大党的队伍和党员的作用。
3. 手段上实现“三化”。
一是以信息化畅通与党员的沟通渠道, 如集团建立“党建网”, 开通手机短信、局域网和电子邮箱等;二是以制度化实现党建工作的科学化, 使党建工作可操作、可量化、可考核。如集团建立并完善党代会代表任期制、巡视制, 实施党建管理的“千分行动计划”;三是以培训化提高党员素质和实现“转化”的能力。如集团以党校为党内培训基地, 以集团和企业联合办班等多种方式, 3年来已先后培训1025人次的党支部书记和5763名普通党员。同时, 还对各级党员领导、预备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每年开展专题培训和专项教育。
四个引领——转化体现实效
“转化”是个实践, 在这过程中, 华谊集团党委和各级党组织通过“四个引领”, 使“优势转化”细化、量化和具体化, 从而不断收到“转化”的成效。
1. 方向引领。
党的组织优势和政治优势体现在“方向引领”上, 就是要让企业党组织“参与决策”, 坚持“把方向、谋全局、管大事”。对华谊集团来说, “方向”、“全局”和“大事”就是企业的发展战略。集团党委在前些年以“绿色化工, 使城市更精彩, 让生活更美好”为发展理念, 提出了“123456”的发展战略, 2008年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1358”的发展战略, 即:实现一个目标, 2015年营业收入达到700亿元、利润30亿元, 成为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化工企业集团;形成集团总部是决策中心、子公司是利润中心和三级企业是成本中心的三个层面;实施发展创新、改革调整、整合增值、多元投资和人力资源五大战略举措;搭建“煤基多联产、绿色轮胎、化工新材料、精细化学品”四个产业类平台和“化工物流及服务贸易、工程总承包、地产开发及房屋租赁、对外投资管理”四个生产性服务类平台。
今年, 华谊集团党委通过党政各条线, 又进一步细化了发展战略要求, 提出了“一个华谊、全国业务”的总体思路, 提出了集团化、一体化、信息化的战略举措, 提出了对安徽无为煤化工基地一期项目建设的“打通全部流程、一次开车成功”的决战部署。这样的方向引领, 激励了党员在本职岗位建功立业, 也极大地调动了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 班子引领。
党的组织优势和政治优势体现在“班子引领”上, 就是要有一个敢于改革创新、勇于突破陈规、骨干心里认可、群众眼里“买账”的好班子。实践证明, 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是集团实现战略发展的关键。为此, 多年来, 华谊集团党委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 集中采取两大举措:
一是两个优化。华谊集团党委紧紧抓住优化领导班子结构和优化领导人员素质不放松。近年来, 坚持对领导班子以党委中心组学习和党风廉政建设的集体教育为主要形式进一步加强思想建设, 以专业知识培训和挂职实训为主要途径进一步加强能力建设, 以述职述学述廉为结合的民主评议和对班子整体的专项考查为重点进一步加强考核评判。近三年来, 通过上下交流、横向平移、交叉任职和党政轮岗, 调整充实了21个领导班子和500多人 (次) 领导干部, 增强了各级干部贯彻集团发展战略的自觉意识和一体化理念以及大局观念, 也提高了领导人员妥善处理复杂问题的水平和开拓创新的能力, 不断优化了各级领导班子的结构。
二是注重导向。华谊集团党委按照发展战略目标和要求, 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 把敢于碰硬、勇于开拓、善于创新的干部提拔任用到关键岗位、重要位子, 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导向。比如, 对于发展任务艰巨的企业, 不以年龄一刀切, 支持企业主要领导突破常规谋发展;对于调整压力较大的企业, 把敢于打硬仗、能够稳局面的得力干部派上去;对于技术创新要求迫切的企业, 把专业领导和党务干部整体配备好派过去, 从而在集团上下使大家真正看到, “有大局观念”、“有创新精神”、“有碰硬勇气”、“有工作业绩”的干部能够受到欢迎、得到任用。相反, 那些“碰到问题就绕道、遇到矛盾就回避”的“老好人”和“和事佬”的干部, 一定不会得到职工群众的认可。
3. 党员引领。
党的组织优势和政治优势体现在“党员引领”上, 就是让党员成为执行集团党政班子正确主张、实施集团发展战略的模范, “成为一车头, 起带到带动作用;成为一块磁, 起到聚合作用;成为一杆旗, 起到示范作用。”
为此, 集团党委注重从三方面入手。
一是公推直选。让党员信得过、群众也满意的党员来当书记, 成为基层实现“优势转化”的带头人。从2008年起试行到目前全面实行, 现在集团438个基层党组织, 任期到届的全部都实行公推直选。有的基层党支部, 不仅直接选委员, 而且直接选书记。目前372个直选出来的书记都深刻感到, 走上这样的岗位, 不仅是组织的信任, 也是党员的公认和群众的期盼, 更加激励他们要干好本职工作, 体现出党的组织优势、政治优势, 并且能够转化为推进企业改革发展的动力。
二是强化培训。要让党员发挥“优势转化”的模范作用, 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和整体素质刻不容缓。集团党委不仅全面制订三年党员培训计划, 而且具体细化考核, 通过书记培训班、委员轮训班、党员示范班、预备党员转正班、入党积极分子教育班等多种形式, 覆盖教育面。近三年已有7000多名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参加了培训, 极大地提高了党员对集团战略发展的知晓度和认知度, 提高了贯彻落实集团发展战略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三是创先争优。为激励党员在岗位上建功立业, 创建先进党组织和争当优秀共产党员, 华谊集团党委首先以“千分考评”方式来创先争优, 使党建工作围绕改革发展中心任务进一步细化。2008年, 根据集团颁布实施“安全生产八大禁令”和推进HSE管理体系的工作要求, 组织开展了党内主题活动, 以党员带头为先锋, 强力推进“安全生产八大禁令”的执行。2009年,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 开展了“四个不停步” (发展速度不停步、安全环保不停步、改革调整不停步、和谐稳定不停步) 的主题实践活动, 引领党员群众围绕安全环保、技术创新、节能降耗等重点工作献计出力。2010年, 围绕成功举办上海世博会的政治任务, 深入开展“我是党员我奉献, 立足岗位当先锋”的主题实践活动, 吸引干部职工广泛参与。
4. 文化引领。
党的组织优势、政治优势体现在“文化引领”上, 就是要让干部职工有正确的理念和统一的思想认识。近几年来, 华谊集团党委从自身实际出发, 在前些年实施战略引领的基础上, 重点在三个方面进行文化引领。
一是集团化共识。这也是华谊集团在前几年“一体化”理念引领并在取得实践成效上的进一步深化。集团化, 就是以“一体化”为理念, 围绕改革发展最优化, 使各种资源进一步集聚、集中、集约、集权, 有力地提高了集团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能力。
二是安全化共识。这是集团地处上海国际化大城市的深化发展的要求。华谊集团党委注重从原来的安全工作、安全生产、安全管理的“三不伤害”理念, 进一步上升到“本质安全”的文化高度, 使干部职工看到, 一个安全事故, 不仅可能会毁了一个企业, 甚至会毁了整个行业在上海的立足, 从而真正形成安全工作是集团的生命线、高压线和警戒线的文化理念。
转化实践 篇10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财政科技投入的带动下,我国形成了丰富的科技成果资源,1978—2010年累计登记的科技成果超过74万项。仅2010年就登记成果达4.2万余项,同比增长8.84%,其中68.67%为应用技术成果[1]。我国科技成果转化资源无论是存量还是增量都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由于科技成果转化成效难以测度,笔者选取高新技术企业相关定量指标代替。在我国高新技术企业中,相当部分是由科技成果转化形成的,特别是2008年以来,新出台的高新技术认定管理办法将获取核心自主知识产权,以及持续进行科技成果转化作为重要指标。2008年,全国高新技术企业达51 476家,高新技术企业工业总产值6 546.2亿元,占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19%;工业增加值20 956亿元,相当于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工业增加值的16.23%;高新技术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33 931亿元,占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的59.5%[2]。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水平在较大程度上反映了科技成果转化对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作用。
“十一五”以来,各地区都十分重视高新技术产业的培育和发展,积极探索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方式与新兴产业发展模式,涌现出了一批科技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典型。2008年,北京市、上海市、江苏省、广东省、浙江省等地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已占全国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的60%以上,带动的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更是占到全国GDP的16.8%。由图1可见,这些地区特别是江苏省、上海市、广东省的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已占当地GDP的50%左右,对当地区域经济的拉动非常明显[2,3]。
这些地区通过创新财政科技投入方式,引导和带动社会投入,促进了科技和金融的有效结合,创新性的探索和尝试推动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地方科技和金融结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创新财政投入方式整合带动社会资源
近年来,各省市财政科技拨款逐步增加,资源配置方式不断创新,见表1[4]。其中,北京市、上海市、江苏省、广东省、浙江省的科技拨款无论是总量还是强度都高于其他省份,位居全国前列,2009年均超过或接近100亿元,尤其是上海市,增幅非常明显。
值得指出的是,江苏省、广东省、浙江省等地区积极创新财政投入方式,有效地带动了大量社会资源支持科技成果转化,见表2[5]。如江苏省2008年全社会科技经费筹资1 173亿元,其中,政府科技经费筹集136亿元,企业筹集资金919亿元,金融机构贷款为77亿元,政府科技投入杠杆效率达7.32倍。
(亿元)
江苏省在科技成果转化环节投入力度逐年增加、不断创新投入方式,初步建立了“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和与之相适应的政府投入体系与机制。2003—2007年,江苏省启动实施了两轮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双倍增”计划。2004年初,江苏省设立了“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通过无偿资助、有偿资助、贷款贴息的方式直接支持企业实施重大科技成果转化;截止2009年底,共安排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58.4亿元,引导社会资金总投入673.34亿元。2008年江苏省对省科技计划的运行和组织模式进行调整,实施“841攀登计划”,在五年间组织攻克800项技术难题、转化400项科技成果,培育100项重大战略产品。目前,江苏省级科技计划资金加上国家科技经费,70%以上都用于支持科技成果转化、培育新兴产业。到2009年,江苏省新兴产业发展呈现爆发性增长态势,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21 987亿元,同比增长19.48%,占全省GDP的64.55%,有效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经济结构调整。
北京市、湖北省、辽宁省等地区也都设立了支持科技成果转化的专项资金。如北京市2001年设立每年2亿元的专项资金,通过补贴税费方式支持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武汉市设立了5 000万元的专项资金,以借款方式支持科技成果转化;辽宁省以奖励方式鼓励科技成果转化。
促进创投发展支持科技成果转化早期阶段
我国创业投资经历了20多年的稳步发展,近年来呈现出30%以上的高位增长态势(见第9页表3)[6]。截至2009年,全国创业投资资本总量已达1 605.08亿元,累计支持了7 435个项目,其中,高新技术项目4 737项,占比63.71%;种子期项目2 394项,占比32.20%;起步期项目1 509项,占比20.30%。国有创业投资管理资本量占全国总量的39%,是我国创业投资业投资早期科技项目的骨干力量。
近年来,江苏省、浙江省等地区的创业投资事业发展尤为活跃、迅猛。其中,2008年江苏省创业投资管理资本总量已达298亿元,占全国的20.52%,跃居全国首位,见表4[6]。
1992年,江苏省设立江苏高科技投资集团,先后主导和参与发起基金31个,管理资本规模达160亿元,累计投资了220多个科技项目,其中有16家上市。2006年,国家开发银行以政策性银行软贷款形式,率先与苏州工业园合作,设立了总规模为10亿元的“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目前,江苏省创投的发展已由最初政府为主出资,发展到企业、民间资本及外资的多渠道投入,成为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创新与创业的重要投融资工具。
引导带动银行资金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
江苏省、浙江省和广东省等地在引导银行资金支持科技成果转化、扶植科技型企业成长方面积极创新政府科技投入方式和机制,发挥了银行资金在支持科技成果转化、缓解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等方面的主导作用。
建立科技贷款增长奖励机制。2009年,江苏省出台了《江苏省银行贷款增长风险补偿奖励资金管理办法》,规定省财政按科技贷款新增额的1%核定风险补贴资金。近年来,累计对省内国家开发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农村信用社等12家科技金融合作银行发放补贴资金近2亿元,累计引导科技贷款近400亿元。
建立科技担保体系,分担银行信贷风险。北京市、江苏省、浙江省、湖北省、陕西省等地积极探索建立科技担保体系,引导银行资金支持科技成果转化。2000年北京成立中关村科技担保有限公司,专门为园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担保的政策性担保机构,截至2009年5月底,共为5 100多个项目提供235亿元的信用担保。1998年江苏省南京市成立科技贷款担保公司(政府占股61%),与南京银行合作,按照1∶9的担保倍数放大,风险按7∶3分担,同时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通过设立3 000万的科技贷款补贴资金对担保公司给予保费补贴。截至目前,累计担保贷款达10亿元,支持200多家企业,313个项目。
完善风险补偿机制,化解银行信贷风险。江苏省、深圳市等地区积极探索能够有效吸引银行信贷资金的风险补偿机制。如2009年江苏省在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中设立了风险补偿专项资金,用于补偿银行在支持科技成果产业化过程中的贷款损失,由省、各市县(区)、项目单位及协作银行共同承担风险。首期安排专项资金5 000万元,组织银行贷款2.14亿元,其中,共63家科技型小企业获得省风险补偿专项资金贷款,总计1.13亿元。
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拓展融资渠道。北京市、成都市、湘潭市积极探索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截至2008年8月,交通银行北京分行已累计向31家企业发放37笔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共计2.9亿元,其中专利质押贷款5 745万元,商标质押贷款2.4亿元,有效拓展了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形式。
设立“科技支行”,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专业化服务。杭州市、成都市、重庆市等地设立了专门服务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科技支行”,为中小企业提供银行信贷服务。杭州银行科技支行通过“政府扶持+杭州科技银行+政策性担保公司”的组合,实行内部单独核算,单独审贷;担保公司可以获得贷款企业的期权,在实现期权收益后,与放贷银行分享,模拟了美国硅谷银行的运作机制。截至2009年9月,累计发放贷款余额2.05亿元,支持了44家科技型中小企业。
建立“科技小额贷款公司”,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便捷的融资服务。2008年,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启动建立小额贷款公司工作。2009年底,天津市建立了国内第一家针对科技领域的小额贷款公司,由天津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发起,注册资金6 000万元,成为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重要平台,成为新时期推进科技金融结合的重要组织形式。
推动上市融资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逐步建立,为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提供有利支撑。截至2010年底,中小企业板531家上市公司中70%以上为高新技术企业。上市前后,研发人员和平均研发经费支出都增长了50%以上,近3年保持着20%以上的净资产收益率,见表5[7]。
2009年10月,我国创业板市场正式推出,截至2010年底,全国153家中小企业正式挂牌交易,融资1 097亿元,其中144家为高新技术企业,102家获得230笔风险投资或私募股权投资。
目前,北京市、江苏省、浙江省、湖北省、陕西省等地科技厅(局)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都设立了相应的专项资金,对企业上市过程中不同阶段给予奖励支持,推动企业改制,加大对培育优质上市资源的支持力度。
2006年1月,国家科技部、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启动了“新三板”市场,截至2010年底,中关村股权代办系统已挂牌77家企业,并有3家转板至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目前,各地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都在积极争取进入“股权代办转让”试点范围,积极引导企业股份制改制,将其作为科技型中小企业股权流转和融资的重要平台。
深化科技保险工作提供风险保障
我国科技保险事业自2007年启动以来保持着快速发展的态势,其中,高新技术企业产品研发责任保险、小额贷款保证保险、投资损失保险等,为科技新产品进入市场、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市场应用推广、中小企业融资等方面提供了风险保障,成为推进科技金融结合的重要工具。截至2008年底,全国共实现科技保险风险保额1 077亿元,约1 600家高新技术企业享受科技保险服务;试点地区政府科技保险保费补贴达2 000万元。北京市、成都市、武汉市、无锡市、苏州工业园区等试点地区设立了专项资金对科技保险保费给予补贴。
建设专业化科技金融服务平台
北京市、重庆市、四川省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江苏省无锡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地方在促进科技与金融结合过程中,更新管理理念,创新服务模式,搭建专业化的科技金融投融资服务平台,有效促进科技资源与金融资源有机对接。2008年成都市成立了科技金融服务平台——盈创动力,集成政府、金融、中介等多种功能,囊括了风险投资、融资担保、上市辅导、金融理财、交流合作、信息加工、行业咨询和人才实训等多种手段,为有不同创新需求的企业提供投融资服务。截至2010年3月,科技金融服务平台汇聚了近10 000家企业的信息,完成了上百个投融资项目的成功对接,吸引了20余家专业投融资机构入驻“盈创动力”,入驻机构注册资本近30亿元,并与近100家国内外投融资及中介服务机构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提升了科技金融服务的能力,缓解了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困境。
地方丰富多彩的科技和金融结合创新实践不仅充实了科技工作的内涵,也为后金融危机时期我国金融领域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更重要的是,通过科技财政投入方式的不断创新,将科技成果转化有效、紧密地与创业风险投资、银行信贷、资本市场、科技保险等金融工具结合,真正发挥了科技支撑经济发展、金融催化成果转化的重要作用,进一步落实了中央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部署。
●促进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的相关建议
国际金融危机后,有关国家正在加快科技部署,抢占未来经济竞争的“制高点”。我国已进入到经济转型、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对科技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更加现实、迫切,这必然要求积极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和市场的基础性作用,优化资源配置,加强科技与金融结合,引导调动社会资源,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科技体制改革的重点是定位政府与市场关系
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失灵较为严重,应针对科技成果转化不同阶段优化配置相应资源,进一步加大政府投入力度;政府应不断加大前端技术供给的支持力度,改善企业技术源头和路径高度外部依存的局面,以科技成果转化为主线,找准科技成果转化中的政府与市场定位,支持自主创新型企业成长,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中央政府应明确其作为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的推动者,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与环境的构建者和引导社会资源的示范者的定位;鼓励和带动地方政府增加科技成果转化投入,创新投入方式和机制,使地方政府成为科技成果真正长入经济的推动者和创新科技投入方式与机制的实践者;形成中央与地方的合力,支持科技成果转化。
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引导集聚社会资源
政府应通过优化科技计划组织运行模式,创新投入方式,综合运用无偿资助、偿还性资助、创业投资以及后补助、贷款贴息等多种方式,引导和带动金融资本及其他社会资本,促进企业和科研机构利益机制转变,突破科技成果转化的技术、资金和服务等瓶颈制约。
要按照科技成果转化规律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必须重视以科技和金融结合为抓手,“抓中间,助两端”:通过科技和金融结合,紧密链接政府科技计划,发挥金融主体在科技计划组织过程中的成果价值判断和资金服务设计等方面作用,优化科技计划运行模式;通过科技和金融结合,引导不同性质、需求的社会资本有序进入科技成果转化的不同阶段。
明确科技与金融结合的工作定位和体系架构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扶植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培育新兴产业,既可推动我国科技创新事业发展,也可为金融机构提供可持续发展的优质资源。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金融改革发展的主线是加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建设,特别应加强金融创新服务实体经济中的技术创新。政府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不断创新科技与银行、风险投资、资本市场、担保等领域的合作;不断创新金融组织、金融产品(服务)、金融管理体制与机制;构建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政府资金与社会资金、股权融资与债权融资、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有机结合的科技投融资体系。
加快完善利于成果转化的体制机制与条件环境
不断探索完善科技成果转化的体制机制和条件环境建设,一是加大对国家技术创新工程的投入力度,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加快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综合能力提升;二是引导推动改革高校与科研院所的激励机制与评价体系,转变教学与科研并举为教学、科研、成果转化并重;三是加大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建设投入力度,建立规范的科技成果鉴定、评估、定价、流转及监管等方面的中介机构,如加强技术转移机构、大学科技园和孵化器等的技术创新功能、投融资服务功能等建设;四是优化科技成果转化的条件环境建设,吸引高端人才进入创新创业和科技成果转化;五是落实完善财税政策,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在政府采购、市场准入、投融资环境、税收优惠等方面创造更优惠的条件。
摘要:介绍了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现状,分析了我国部分省市科技和金融结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创新实践情况,提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的建议。
关键词:科技金融,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创新实践
参考文献
[1]国家科技成果网.2010年全国科技成果统计年度报告[R/OL].[2011-01-01].http://statistics.tech110.net/html/article_383000.html.
[2]王元.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报告2009[M].北京:北京出版集团公司北京出版社,2010.
[3]国家统计局,国家科学技术部.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08[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
[4]国家科技部网站.中国科技统计数据.[DB/OL].[2011-01-01].http://www.sts.org.cn/sjkl/kjtjdt/index.htm.
[5]国家统计局,国家科学技术部.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09[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
[6]王元,王伟中,梁桂,等.中国创业风险投资发展报告2008[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9.
转化实践 篇11
一、转化“学困生”,态度是关键
其实后进生同样具有进步心,自尊心,渴望进步。只是他们由于各种因素而导致了成绩差。而由于成绩差,他们比其他学生面对的指责和打击更多,久而久之学习的信心荡然无存,学习的兴趣也就随之消逝。作为教师,应该正确的对待这些学生,尽自己所能的帮助他们。所以针对如何转化“学困生”的学科教育瓶颈,我尝试了许多方法,但都收效甚微。而在一次七年级下册的单元活动课中,我深受启发。
在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的第三单元的活动课《戏剧大舞台》中,要求学生通过对中国的各种戏剧形式的了解,感受戏曲文化的魅力,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感情和关注。在课前我为学生们准备了京剧、越剧、豫剧等不同形式戏曲中较为著名的几个名家唱段,如现代京剧《沙家浜》《红灯记》,越剧《天仙配》,豫剧《花木兰》等选段。当我播放这些唱段时,发现许多学生对这些传统文化瑰宝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尤其是一些“学困生”咿咿呀呀的小声跟唱。我鼓励他们放声唱,学生们从起初的胆怯、不好意思慢慢变为大声的,甚至是肆意的唱。此时的我惊讶的发现那些所谓的“学困生”脸上没有了平日的心不在焉、散漫贪玩,尤其是受了我的鼓励后,他们唱的高兴且专注。其中一些学生还摇头摆尾的学起视频中名家的动作来。
面对同样陌生的戏曲,学生失去了对原有知识基础的依赖,所有的学生都是站在一个起点,平时的“学困生”没有了往日的自卑,再加之兴趣,自然会产生强烈的学习动力。这也恰恰是转变学困生较难的地方:态度和动机转变。既然如此,那我为什么不在学生学唱京剧的过程中,转变“学困生”厌学的学习态度呢?
二、明确学习目标,迈出第一步
有些后进生成绩差,是因为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针对情况,教师要指导他们制定短期和长期学习目标,而且经常督促他们检查自己的目标实现情况,以此激发后进生的学习动机。
在我活动课即将结束的时候,我布置给全班学生一个作业——以八人小组为单位学唱一段京剧,在两个星期后的活动课上,组内推选一到两名同学比赛。要求:学唱段落不限,表演时间两分钟以上,并且要记录学唱心得。
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学困生的学习士气高涨。为了鼓励学生坚持,我会经常问问他们的学唱进度,为他们树立自信心。可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学生的学习热情渐渐退去,很多学生因为音调难,唱词多等困难而逐渐放弃。我慢慢发现畏难情绪是学困生的一个大问题。为了克服学生的这种畏难情绪,我及时的鼓励打气,私下里个别指导,并在翻阅资料中,我了解到戏曲名家于魁智的成长经历和学习经历,发现在这位成功的艺术家的成功背后有着许多艰辛和苦难。我想以此为例,可以激励学困生去积极的克服学习中的畏难情绪。
在我每天的了解过程中,针对不同的学生,鼓励他们认识自己的长处,发现自己的不足,寻找适合自己的记词方法。逐渐的我确定了比赛的学生,用比赛来激发他们的表现欲,要求他们积极准备,其中我特意安排了两个学困生。
三、实践中成长,收获成功精彩
两个星期眨眼间匆匆过去,终于到了学唱京剧比赛的时间。开课之前,我安排学生将教室的桌椅摆放成半圆形面向讲台,好像一个小型剧院。上课铃声响过,我先播放了戏剧名家于魁智的经典曲目《四郎探母》选段。在学生们惊叹于艺术家精彩的唱腔和华美的身段时,我接着向学生们播放了一段于魁智先生生平,对于他成长经历和学习京剧中,所遇到的困难和艰辛的回忆访谈。
之后我向学生展示了社会各界人士对于魁智先生的高度评价和他在戏曲上取得的各种成绩,激发学生的学唱兴趣。他们分别表演了《智取威虎山》中的“干洒热血写春秋”、《四郎探母》中的“深夜探母”对唱、《铡美案》中的“驸马爷近前看端详”、《玉堂春》中的“苏三起解”等。因为有了之前的铺垫,学生们唱的自信,观看比赛的学生看的认真。
唱完后,同学们个别评价,找出参赛者的优缺点,评选出优胜者——《智取威虎山》的演唱者。我趁热打铁,让同学们谈谈自己学唱京剧的体会,找找没有学会的原因。不论是否参赛,学生们对于自己学唱京剧的过程都记忆犹新,讨论进行的非常热烈。之后我让几个参赛者分享了自己成功的经验。我告诉学生,困难并不能阻碍一个人的成功。然后我和大家顺利的归纳出克服困难的几种办法:认识自己的优点,树立自信心;明确学习目标,激发求知欲;制定学习计划,培养意志力。
转化英语学习困难生的实践和体会 篇12
“亲其师而信其道。”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让我深深地感受到,要让学生愿学,首先就要师生情感交融。教师需通过自己的一举一动去感染学生,把亲切、信任、尊重、友好的情感传递给他们。要让学生乐学,最重要的是需要教师想方设法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让学生从教师的激励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体验到胜利的果实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何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每位教师必须认真对待和认真研究的问题。笔者依据第二语言习得和心理学理论得出一些关于新课程改革中英语学困生转化问题的体验,与同行交流。
一、了解并掌握学困生心理,建立师生感情
学困生在英语学习中常常受挫,在一定程度上,对英语已失去信心,甚至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想法。教师应该主动接近他们,用积极的态度去缩短距离,对他们进行外语学习心理疏导,分析他们学外语的状况,找出学习困难的原因。
1. 对症下药,开发非智力因素。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困生同样具有进取心、自尊心,他们同样渴望进步。但多种因素造成了他们成绩差的现状。作为教师对具体学生要作具体分析,各个突破,找他们谈心,了解他们的一些情况,并在生活上给予足够的关心。可利用活动课或是周末时间将学生组成学习组,不仅辅导英语,还进行思想教育。此外还应注意了解每位学困生的情况,了解他们特长爱好,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多表扬鼓励,增强他们的上进心,决不把他们当作包袱,不鄙视他们。
2. 理解、尊重、宽容,善待学习困难生。
英语教学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学习者的智力因素,还取决于他们的情绪,态度、学习动力等,因此教师在任何时候都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迁怒、不急燥,切忌使用训斥、侮辱人格和伤害自尊心的语言;切忌向家长及班主任告状。这些学困生在班集体中常被视为“包袱”,遭受同学的鄙视,在社会上遭受冷眼,在家庭里遭受家长的训斥。久而久之,他们心理压抑,自信心不强,厌学情绪强烈。此时的他们,更需要教师主动采取适当的形式去接近和鼓励。事实证明,学困生既有消极性,也有积极性;既有逆反心理,也有求知欲;既有违反纪律的行为,也有守纪律的愿望。他们毕竟是孩子,教师会意的眼神、宽容的微笑、耐心的话语对于他们都会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
3. 借助集体的力量感染学困生。
班级浓厚的学习氛围,对那一部分学困生也有种不可忽视的教育力量。教师可充分发挥学习骨干的作用,对班级进行学英语环境的创设,可以推选一、两位英语成绩较突出的学生担任英语志愿者,督促班内学生在课内外用英语交流,扩充原有的英语学习社区。在这样的环境中,在强烈的学英语气氛的感染下,他们会不知不觉地感受到集体的压力:别人的英语都能学得好,为什么我不能?
4. 给学困生指出切实可行的目标。
一定的学习目标是学生获得学习动力的源泉。学困生之所以差,没有奋斗目标是一重要原因。教师在对每位学困生进行全面了解的基础上,给他们制定短期学习目标和长期学习目标(一学期),而且经常检查这一目标并及时修改。一旦发现给他们订得过高或过低,就逐一帮助他们修正,以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
总之,教师要努力掌握学困生的心理,用真诚的爱唤起学生的共鸣。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二、根据英语特点,采取科学方法
英语是一门交际工具,是一门实践技术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要大量地、反复地模仿、训练、运用。这就是英语的特点。而大多数学困生学习不主动,怕吃苦。随着教学内容的增多和难度的加深,他们会认为整天地读、记太枯燥。那么如何进行交际能力训练?笔者以为,方法可以多样。交际教学并不否认语言基础知识、技能的训练,并把它看成是语言能力发展的必要组成部分。克鲁姆指出:“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在课内创造更多的情景,让学生有机会运用自己学到的语言材料。”克鲁姆强调交际活动存在于外语教学的每个步骤,其基本观点是:语言应作为技能培养。大量的交际活动有助于语言知识向语言能力的转化。面对英语学困生,笔者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上采取了如下的方法。
1. 利用课堂气氛,激起学困生的兴趣。
将教材化难为易、化多为少,用短暂时间达到最佳效果。课堂上尽量创造愉快的氛围。学困生由于羞怯心理往往怕开口,尽量用难易适度的问题去问他们;让他们到黑板上写有把握的句子;朗读事先已读过多遍的课文。当学困生回答正确时,教师应该及时进行表扬。他们往往因得到表扬而对英语学习产生兴趣。这样可以帮助学困生慢慢养成开口的习惯。一段时间下来,学困生的参与意识大大加强,消除了畏惧心理。为了延长学困生上课专注的时间,教师可以结合课文做些游戏,教点歌曲,听听录音,讲些有趣的小故事等。课堂上将学习好的学生和学困生搭配起来,采取集体和个别活动训练,凝聚学生的注意力,调节他们的情绪,让学困生在和谐轻松的气氛中学习。
2. 帮助学习困难生做好预习工作,“笨鸟先飞”。
大多数学习困难生往往是“笨鸟慢飞”,甚至于“笨鸟不飞”。教师应带着他们先“飞”,利用辅导课帮助学困生预习新课。帮助他们多次温习音标,掌握单词的拼读规律、正确发音,熟悉词性及词义,试读课文,翻译等。和学困生一起预习实际上是教给他们学英语的正确方法,“教是为了不教”。
3. 督促学困生课后复习。
对学习困难生的作业我经常是面批。这样可以让他们面对自己的错误及时订正,而且可以帮助他们养成按时交作业的习惯。学习一段时间后,及时检查,及时反馈。叮嘱学困生千万不要把较多的缺漏带到下一单元,以免造成新的更大的差距。其次要争取和学困生家长的配合。英语是一门语言,要进行“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大量训练,要求家长来访,常和他们联系,争取与他们的合作,督促孩子做作业、听磁带、背书、默词等。这对学困生成绩的提高有很大的作用。
4. 学习困难生也要开展课外阅读。
首先要让他们觉得课外阅读并不是高不可攀,然后选择一些生词少、通俗易懂、故事性强又有趣的文章。教会他们查字典。当学困生用自己所学的英语知识看懂一、两篇文章时,他们尝到了学习的甜头,点滴微小的成功会促使他们继续去阅读。一篇篇阅读文章增强了他们学外语的兴趣,扩大了外语的接触面,提高了单词的复效率,奠定了较好的外语基础。
【转化实践】推荐阅读:
学困生的转化实践思考05-17
在动手操作实践中感悟数学的转化思想05-16
转化类型07-21
能量转化10-14
矛盾转化10-18
语言转化05-12
过程转化05-12
转化原因05-13
价值转化05-25
两个转化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