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危妊娠出血(精选10篇)
高危妊娠出血 篇1
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又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是导致我国孕产妇死亡的首位原因。因此, 预防产后出血是产科医务人员的研究课题。米索前列醇可兴奋妊娠各期子宫肌, 以PGE1、PGE2最强PGF1次之, 可使宫缩产生剂量依赖的频率及幅度增加, 但前列腺素用于预防高危妊娠产后出血报道较少。近年来, 本院将前列腺素PGE1制剂米索前列醇用于预防高危妊娠产后出血,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在本院自然分娩有出血倾向的高危妊娠产妇196例, 随机分为试验组 (100例) 和对照组 (96例) 。两组产妇年龄、孕周、产次及新生儿体质量无统计学意义。高危因素见表1。
1.2 方法
试验组于胎儿娩出后立即口服米索前列醇400 μg, 对照组于胎儿娩出后立即肌肉注射催产素20 IU。出血量计算方法:采用弯盘收集血液容量计算法, 干、湿纱布及纸垫称量法。按血液比重 1.05 g 换算为1 ml[1]。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
2结果
2.1 产后出血量见表2。
2.2 分娩后两组血压变化见表3。
3讨论
3.1 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的机理
米索前列醇是前列腺素衍化物, 直接作用于子宫肌细胞膜前列腺素受体, 激活子宫肌引致节律性收缩[2], 口服后, 血浆米索前列醇酸水平迅速上升, 在15~60 min达到峰值, 快速消除相的半衰期在人为1.5 h[3], 可有效解决产后2 h内出血问题。
3.2 米索前列醇的不良反应及对血压的影响
米索前列醇除对子宫有收缩作用, 还能使胃肠道平滑肌收缩, 导致消化道症状, 本研究196例中出现恶心4例, 但症状轻微, 持续时间短, 无须处理可自行缓解。本研究中用药前后血压无明显波动, 说明口服米索前列醇对心血管无不良作用, 可用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后出血的预防。
3.3 米索前列醇安全性及临床意义
应用的米索能扩张血管平滑肌, 松弛支气管平滑肌, 增加肾血流量, 增加冠状动脉血流及心输出量。本组试用于中、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结果既减少产后出血, 又无不良反应发生。是预防产后出血的一种有效、安全、快捷、持久和价廉的方法, 特别是对有产后出血危险因素者更应预防性使用。产后出血是导致我国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 多发生于农村, 而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占产后出血原因的首位。因此, 笔者认为治疗产后出血的关键在于恢复和加强子宫收缩。多年来, 一直使用催产素和麦角新碱, 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但仍有部分产妇对此治疗无效或有禁忌证。因此, 近年将对子宫收缩作用更强的前列腺素应用于临床, 预防产后出血, 可明显减少产后出血量并缩短第三产程, 与催产素比较, 具明显优越性, 是一种方法简便、效果显著且安全的预防产后出血的方法, 适用于各级医院, 尤其是基层医院, 对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及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具重要意义, 值得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观察米索前列醇预防高危妊娠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将196例有出血倾向的高危妊娠产妇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于胎儿娩出后口服米索前列醇400μg, 对照组于胎儿娩出后肌肉注射催产素20IU, 观察两组产后2h内出血量等指标。结果产后2h平均出血量:试验组为 (180±26) ml, 对照组为 (298±68) ml, 试验组产后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米索前列醇促进产后子宫收缩作用强于催产素, 能较好地预防高危妊娠产妇产后出血, 且用药方便、安全。
关键词:米索前列醇,高危妊娠,产后出血
参考文献
[1]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9:801.
[2]吴熙瑞.米非司酮并用米索前列醇终止早孕的作用机制.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0, 16 (10) :580.
[3]邵庆翔.米非司酮及配伍前列腺素应用于终止早孕的药代动力学.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0, 16 (10) :581-583.
高危妊娠出血 篇2
【关键词】高危妊娠;孕妇;产前;护理需求;护理干预
高危妊娠孕妇产前多因各类致病因素的影响,易出现焦虑及不安情绪,严重影响母体及胎儿的生命安全[1]。本文主要对本院诊治的126例高危妊娠孕妇予以不同护理方案,根据其产前护理需求及护理后的心理状态进行综合性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随机选自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本院诊治的126例高危妊娠孕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63例;研究组孕妇年龄20~42岁,平均年龄(26.3±4.2)岁,胎龄36~42w,平均胎龄(38.6±1.3)w;对照组孕妇年龄22~40岁,平均年龄(27.1±4.5)岁,胎龄36~41w,平均胎龄(38.4±1.2)w;69例初孕妇,57例经孕妇。两组孕妇年龄、胎龄及分娩情况等基线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产前需求:针对两组孕妇的心理、身体、胎儿及社会经济状况等情况予以调查,调查方式采用本院自评量表,孕妇在完全知情的前提下接受问卷调查,护理人员在调查过程中不予以干预,并当场收回问卷答题纸。
护理:对照组孕妇予以常规护理,根据患者的心理、服药行为等情况予以指导。研究组孕妇在对照组基础上根据问卷调查情况予以护理干预:根据孕妇的心理、生活及病情状况予以积极干预,指导其分娩过程中需注意的相关事项,并加强对孕妇的心理暗示;针对病情较为严重的孕妇加强基础病情控制,预防其出现羊水过多、胎盘早剥等情况,影响分娩并发生各种不良事件。
1.3 评价标准
对两组孕妇的产前护理需求进行综合性整理,并根据孕妇的护理干预后的心理状态予以分析,包括特质性焦虑(T-AI)及状态性焦虑(S-AI)[2]。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所有数据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用标准差(χ-±s)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组间比较,用χ2检验技术资料,当P<0.05时,表示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产前护理需求情况
高危妊娠孕妇产前身体状况及胎儿状况多出现各种问题,严重影响其分娩情况,需加强护理措施保证母婴安全,其具体需求情况见表1。
2.2 两组患者护理后应激指标情况
研究组孕妇护理后T-AI及S-AI分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 讨论
孕妇在妊娠过程中可能有各种因素影响其自身状况及胎儿发育等,造成妊娠不良事件,并严重危机母婴生命安全,因此在产前根据孕妇的心理、生理及社会因素进行相关性调查,并根据孕妇的具体情况予以护理干预,不仅可保障孕妇的生命健康,而且可相应降低胎儿的死亡率[3]。本研究结果中显示胎儿的发育状况受孕妇的身心影响较为严重,因此在实际护理干预过程中需加强对孕妇的病情监测,为胎儿提供相对健康的生长环境,促进其生长发育。同时孕妇因自身疾病因素或心理情况的影响,身体状况属于相对不稳定状况,因此护理过程中可针对孕妇的基础疾病予以健康知识宣教,加强孕妇对自身疾病的了解,并通过家属及孕妇双方的配合,提高孕妇妊娠自信心。
高危妊娠孕妇在妊娠期间多因心理压力过大,对分娩情况及自身病情是否适合分娩等情况不了解,对胎儿的发育情况及适宜环境有所忽略,这造成患者的心理压力过大,不仅会直接影响孕妇的病情控制情况,而且会严重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研究结果中显示研究组孕妇护理后的应激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针对孕妇的实际情况予以相关护理干預,缓解孕妇的心理压力效果明显。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通过积极交流,取得孕妇及其家属的信任感的同时还可以提高孕妇的治疗依从性,孕妇在一个相对平和的环境中待产,不仅能够使病情控制效果明显,而且能够为胎儿提供相对舒适的生长发育环境。本研究中未为孕妇的妊娠结局予以分析,即护理干预对高危孕妇的妊娠结局影响需经过进一步研究并证实。
综上所述,高危妊娠孕妇产前行护理需求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行相关护理干预措施影响效果明显,明显改善了孕妇的心理状态,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黄志红.高危妊娠孕妇产前护理需求与护理干预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6):573-574.
[2]吴艳霞.高危妊娠孕妇产前护理需求与护理干预研究[J].北方药学,2014,11(2):180-181.
高危妊娠出血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82例研究对象,为我院妇产科收治的产妇。均符合产后出血高危妊娠因素,其中双胎妊娠25例、瘢痕子宫13例、前置胎盘19例、巨大胎儿12例、羊水过多7例、胎盘粘连6例,所有产妇均排除有严重心、肝、肾等脏器损伤者,排除严重过敏体质、哮喘、青光眼及胃溃疡者,排除应用欣母沛等药物禁忌者。随机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年龄23~38(27.9±6.1)岁,孕周33~42w;观察组年龄23~38(28.4±5.7)岁,孕周33~42w。两组患者的年龄、孕周、高危妊娠因素等,经统计学分析差异不明显(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与预防方法
两组在胎儿娩出后予子宫肌壁注射缩宫素20U,给予静脉滴注缩宫素20U维持量,发生出血后及时进行子宫按摩,若出血量较多者,同时排出凝血障碍、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等因素引起的出血等。对照组可给予卡孕栓1枚直肠给药,同时加大缩宫素的用量,最大剂量不超过60U。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采取直视下在宫体基层处进针注入250μg欣母沛进行治疗。
1.3 疗效观察
用药后,观察两组产妇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记录好分娩后2~24h术中出血量。参考罗素霞的相关标准判定疗效[4],临床效果分为显效、有效及无效。产妇用药后15min后,子宫收缩明显、出血量显著减少为显效;用药30min后,子宫收缩、出血量减少为有效;其他则视为无效。出血量采用容积与称重并用法。方法:将一次性可计量血垫,垫在产妇臀下,收集血液加上将吸引瓶内液体量减去羊水(手术过程中,吸尽羊水,进行记录羊水量)的吸引瓶中收集的血量,两者相加为术后2h出血量,24h出血量为以上计算出的出血量+身下22h的出血量。分别对两组产妇的出血量进行计算,按1.05g为1ml血液的标准算出血量[5]。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 15.0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照组与观察组疗效比较
对照组显效12例,有效17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70.7%;观察组显效24例,有效13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0.2%。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对照组与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比较
对照组术后2h出血量为283.6±58.1ml,术后24h出血量为402.1±66.3ml;观察组术后2h出血量为183.6±42.1ml,术后24h出血量为294.1±56.3ml。观察组产妇在术后2、24h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不良反应
对照组出现发热2例,呕吐腹泻1例,发生率为7.3%;观察组出现发热1例,呕吐腹泻1例,发生率为4.8%。两组产妇在不良反应上,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产妇的不良反应,均经处理,24h后消失。
3 讨论
产后出血为分娩期严重并发症之一,其中子宫收缩乏力为导致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6,7]。临床多采用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有催产素、前列腺素、麦角碱等。催产素可刺激子宫上段有节律收缩,显著减少子宫血流量。但不同剂量催产素作用有所不同,在受体位点饱和后,增加药物剂量不再有上述作用,大剂量药物可引起水中毒。麦角碱可收缩子宫平滑肌,使子宫上段及下段均产生强直性收缩,也使血管的平滑肌收缩,使高血压及外周血管收缩的几率增加,因而限制了此类药物的使用。前列腺素对子宫有收缩作用,可通过增加子宫平滑肌张力,升高子宫内压力,使血窦及血管迅速闭合,从而发挥止血目的[8]。
欣母沛为最常用的前列腺素之一,为前列腺素F2a的衍生物,可作为钙离子的载体,增加钙离子通过肌细胞膜的反流量,促进肌质网库存钙离子的释放,提高细胞内钙离子的浓度。可抑制腺苷酸环化酶,降低肌质网膜蛋白磷酸化,减少与钙离子的结合,使胞浆钙离子增加,促进肌原纤维的收缩,刺激细胞间缝隙连接形成,诱发平滑肌收缩,子宫平滑肌收缩作用强效、持久[9]。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采用欣母沛预防产后出血,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卡孕栓,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卡孕栓治疗,不良反应两组无显著性差异。提示欣母沛在预防及治疗高危妊娠产后出血上,临床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黄荣.欣母沛防治高危剖宫产孕妇产后出血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30):115-117.
[2]Kim TH,Lee HH,Kim JM,et al.Uterine artery embolization for primary postpartum hemorrhage[J].Iran J Reprod Med,2013 Jun;11(6):511-518.
[3]许思慧.欣母沛用于前置胎盘产后出血45例疗效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1,27(5):695-696.
[4]罗素霞.子宫下段压迫缝合术治疗剖宫产术中出血18例疗效观察[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3,27(8):816-817.
[5]蔡怡琦.欣母沛预防高危妊娠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J].辽宁医学院学报,2011,32(4):321-322.
[6]罗力冰,郭莉丽.欣母沛预防高危妊娠产后出血的临床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07,22(3):406-407.
[7]Schlembach D,M?rtl MG,Girard T,et al.Management of postpartum hemorrhage(PPH):Algorithm of the interdisciplinary D-A-CH consensus group PPH(Germany-Austria-Switzerland[J].Anaesthesist,2014,63(3):234-42.
[8]郭卫东,王云嫦,张晓静,等.欣母沛在预防高危产妇产后出血中的价值及使用时机探讨[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13(22):4281-4283,4344.
高危妊娠出血 篇4
关键词心理护理高危妊娠护理效果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27.235
高危妊娠状况严重威胁到母婴安全,除了临床进行有处理外,护理干预在高危妊娠中也至关重要。高危妊娠产妇会因为病情而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这些情绪会严重影响到分娩。本文观察心理护理干预在高危妊娠产妇中的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9年11月~2011年11月收治高危妊娠产妇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0例,年龄22~37岁,平均301±37岁;孕周28~42周;其中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妇30例,妊娠糖尿病5例,妊娠合并心脏病3例,其他2例。对照组产妇40例,年龄23~36岁,平均297±30岁;孕周28~42周;其中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妇31例,妊娠糖尿病4例,妊娠合并心脏病3例,其他2例。两组产妇在年龄、孕周、高危妊娠原因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高危妊娠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①了解高危妊娠心理状况。高危妊娠产妇对高危妊娠缺乏正确认识,可能会存在担心妊娠是否顺利进行,担心胎儿发育是否正常,是否分娩时存在难产等,以上均可导致产妇不良心理情绪产生,这些不良情绪会影响到产妇和胎儿安全[1]。②要热情接待患者,让患者了解所处科室病房环境,使患者了解周围缓解,缓解患者紧张情绪。为患者营造温馨的病房环境,让患者在感觉到病房如家的温馨,转移患者注意力,减少患者心理压力。在护理过程中,要了解产妇所处的社会角色、性格、文化教育程度等,与产妇建立融洽的护患关系,耐心倾听产妇的诉说,详细解答产妇提出的问题,在回答问题时要态度和蔼,不可态度恶劣。③护理人员要认知向产妇宣教高危妊娠方面相关知识,让患者了解正常分娩知识、临床后可能出现的相关症状和并发症。让产妇了解宫缩和分娩关系,嘱咐产妇在宫缩发动时,配合呼吸,轻轻按摩腹部或者腰骶部可以缓解疼痛[2]。让产妇了解宫缩好有助于产程进展,教会产妇如何在分娩时配合。在分娩时,帮助产妇摆放好体位,用温柔的言语安慰产妇,分散产妇的注意力。分娩过程中,护理人员陪伴在产妇身边,让产妇产妇握住护理人员的手,并指导产妇行平静有规律的深呼吸,在护理过程中多采用鼓励和肯定的语言,嘱咐产妇不要过度担心,鼓励产妇,心理上给予支持。掌握产妇产后的心理状态,根据不同产妇的心理特点实施心理疏导,使产妇保持愉快心情。
观察指标:记录两组患者中剖宫产、顺产例数;记录两组患者中产后出血例数;记录两组胎儿发生胎儿窘迫例数;记录新生儿窒息例数。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40软件对两组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P<005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高危妊娠结局比较:观察组剖宫产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胎儿窘迫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讨论
高危妊娠对孕产妇及胎婴儿有较高危险性,可能导致难产及或危及母婴者,称高危妊娠。具有高危妊娠因素的孕妇,称为高危孕妇。孕妇患有各种急慢性疾病和妊娠并发症,以及不良的环境、社会因素等,均可导致胎儿死亡、胎儿宫内生长迟缓、先天畸形、早产、新生儿疾病等,构成较高的危险性,从而增加了围产期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凡属于高危妊娠范围内的孕妇,要重点监护,降低围产期发病率及死亡率[3]。
心理护理是指在护理全过程中,医护人员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能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积极地影响病人的心理状态,以达到较理想的护理目的。心理护理是护理措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护理过程中,实施心理护理干预,为患者做好心理疏导,能够缓解患者不良心理情绪,减少或者避免心理情绪对疾病影响[4,5]。
高危妊娠出血 篇5
关键词:产后出血,妊娠, 高危,卡前列素氨丁三醇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生活方式的改变, 妊娠并发症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临床中高危妊娠产妇越来越多。高危妊娠产后分娩及产后易发生并发症, 产后出血为最常见且严重并发症之一, 为我国产妇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 主要为产后宫缩乏力引起[1]。临床中妊娠合并疾病如前置胎盘、羊水过多、子痫前期、胎盘早剥、巨大儿等产妇极易引起产后子宫收缩乏力, 导致产后出血, 危及母婴安全[2]。对妊娠高危产妇进行积极预防可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 本研究旨在探究宫体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对妊娠高危产妇产后出血预防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3 年3 月—2015 年5 月台安县妇幼保健院收治的73 例高危妊娠产妇, 随机分为研究组37 例和对照组36 例。研究组年龄22 ~ 38 岁, 平均 ( 27. 2 ± 3. 4) 岁; 孕周36 ~ 42 周, 平均 ( 39. 7 ± 1. 1) 周; 巨大儿5 例, 羊水过多6 例, 胎盘早剥6 例, 子痫前期7 例, 前置胎盘13例。对照组年龄21 ~ 39 岁, 平均 ( 27. 4 ± 3. 3) 岁; 孕周36~ 42 周, 平均 ( 39. 6 ± 1. 0 ) 周; 巨大儿6 例, 羊水过多5例, 胎盘早剥4 例, 子痫前期6 例, 前置胎盘15 例。两组产妇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 具有可比性。两组产妇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自愿参加本研究。
1.2纳入标准 (1) 明确诊断为高危妊娠产妇, 均有剖宫产指征, 无手术绝对禁忌证。 (2) 排除有本研究药物使用禁忌证产妇。 (3) 排除合并凝血功能障碍、血液系统疾病等产妇。
1. 3 方法两组产妇常规麻醉下选取子宫下段行剖宫产术, 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 打开子宫下段, 人工破膜吸净羊水, 胎儿娩出后于子宫体注射20U缩宫素。观察组同时注射250μg卡前列素氨丁三醇 ( 常州四药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94183) , 对照组给予米索前列醇 ( 北京紫竹药业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00668) 0. 6mg舌下含服或塞肛门, 同时宫体注射垂体后叶素 ( 南京新百药业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32026637) 2. 5 ~ 5. 0U或葡萄糖酸钙 ( 哈尔滨三精通泰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3021140) 1g。
1. 4 观察指标统计并记录两组产妇产后2、24h出血量, 比较两组产妇输血、产后出血及子宫切除发生率。产后出血量采用称重法和容积法计算, 称重法: 出血量 ( ml) = 〔胎儿娩出后接血敷料湿重 ( g) - 接血前敷料干重 ( g) 〕 /1. 05 ( 血液比重g/ml) ; 容积法: 用产后接血容器收集血液后, 放入量杯测量出血量; 根据不同情况选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出血量[3]。输血标准: 产妇失血量≥1000ml或血容量≥20% 或血红蛋白≤60g/L[4]。产后出血: 剖宫产后产妇失血量超过1000ml[5]。子宫切除指证: 产后出血经药物、子宫填塞、血管介入栓塞等治疗均无效, 为确保产妇生命安全, 经产妇及家属同意后切除子宫。
1. 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9. 0 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以± s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以P < 0. 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产妇产后2、24h出血量比较研究组产妇产后2、24h出血量少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见表1) 。
2. 2 两组产妇输血、产后出血及子宫切除发生率比较研究组产妇输血、产后出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见表2) 。
3 讨论
产后出血为我国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宫缩乏力为引起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 高危妊娠产妇分娩后宫缩乏力为常见并发症之一, 临床中应对高危妊娠产妇提前实施预防措施, 避免产后出血发生, 保障母婴安全[6]。妊娠高危产妇指合并有妊娠相关疾病的产妇, 临床多采用剖宫产手术以降低顺产风险, 保障母婴生命健康, 但产后易发生宫缩乏力而引起产后出血。临床中对于产后出血治疗方法较多, 包括注射缩宫素、按摩子宫、宫腔填纱等基础方法, 仍不能有效止血者则行子宫缝合、子宫动脉栓塞甚至切除子宫[7]。为避免产后宫缩乏力引起产后出血危及母婴安全, 对妊娠高危产妇进行预防性治疗为减少产后出血量、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的主要方法。
产后出血主要为宫缩乏力引起, 临床预防性治疗主要给予促进子宫收缩药物。缩宫素、葡萄糖酸钙、垂体后叶素、米索前列醇均为临床一线药物, 但研究发现, 部分妊娠高危产妇使用上述药物后并不能获得有效止血效果[8]。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产后2、24h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 有统计学差异。传统缩宫素t1 /2较短, 为3 ~ 4min, 主要通过刺激子宫上段收缩减少血流量, 在多次大量注射缩宫素后受体位点达到饱和即不再发挥药效, 因此缩宫素具有一定局限性[9]。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为天然前列素F2a甲基衍生物氨丁三醇盐酸溶液, 具有水溶性强、生物活性强、t1 /2长等特点, 较小药物剂量下可发挥出较强促进子宫收缩的作用[10]。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发挥麦角新碱作用, 对子宫下段有较强收缩作用, 临床上多用于治疗顽固性宫缩乏力引起的产后出血。研究发现,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还可促进钙离子载体调节子宫收缩, 并能刺激缝隙连接关闭血窦, 达到迅速止血效果[11]。临床用药过程中如遇到顽固性产后出血, 可间隔1. 5 ~ 3. 5h后重复给药, 以获得止血效果, 但长时间不能有效止血应立即做出相应判定, 采取有效止血措施, 以保障母婴安全[12]。有效促进子宫收缩、减少产后出血量为降低不良妊娠事件发生率的主要措施。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产妇输血及产后出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 有统计学差异。表明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在高危妊娠产妇中应用可有效促进子宫收缩、减少产后出血等严重并发症。
高危妊娠出血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从2009年7月至2011年4月在本院分娩的有高危妊娠因素的产妇106例作为研究对象, 均为单胎足月妊娠。入选标准:产后有不同程度的出血, 无胎盘残留、凝血功能障碍、哮喘、青光眼及严重高血压等, 无相关用药禁忌, 无其他产科并发症。高危因素:过期妊娠13例 (12.3%) , 胎盘前置11例 (10.4%) , 胎盘早剥9例 (8.5%) , 羊水异常8例 (7.5%) , 骨盆狭小6例 (5.7%) , 软产道损伤31例 (29.2%) ,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14例 (13.2%) , 糖尿病9例 (8.5%) , 肝炎5例 (4.7%) 。年龄21~36岁, 平均28岁。孕次1~4次, 平均2.2次。产次1~2次, 平均1.1次。分娩孕周38~43周, 平均41.2周。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均为53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大体一致。
1.2 方法及效果评定标准
胎儿娩出后, 两组产妇均立即给臀部肌注缩宫素20U, 观察组给予宫体注射欣母沛0.25mg。对照组产妇直肠内给予米索前列醇400μg。在产妇臀下放入预先称重的特制灭菌卫生纸垫一块, 观察产后2h和24h出血量。产后2h采用称重法称重, 然后每2h更换一次卫生纸垫称重, 得其干重, 按1.05g∶1ml换算即得体积容量, 产后2h出血量为第一次净重;后24h出血量为12次净重之和。治疗期间严密监测患者呼吸、血压、心跳、脉搏等生理指标的变化情况和临床表现, 对高血压患者给予重点监护, 并提前准备好急救器材。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h内阴道流血量超过500ml。因本文探讨的是预防性治疗, 即产后的出血量小于500ml, 但具有达到产后出血标准倾向的高危患者。其治疗效果直接用数据比较, 即两组出血量的多少进行直观比较。
1.3 数据处理
采用S P S S 1 1.5统计学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 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用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意义。
2 结果
2.1 效果比较
经过预防性治疗, 两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 阴道出血量显著减少。观察组有效49例 (92.5%) , 对照组有效4 0例 (7 5.5%) 。观察组2 h出血量 (1 1 5.8±5 2.3) m l, 2 4 h出血量 (2 8 4.6±7 3.2) m l;对照组这两项指标分别为 (1 4 3.4±6 8.1) m l、 (3 9 3.7±8 6.7) m 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分别为2.34、7.00, P<0.05) 。药物控制无效患者均转手术治疗, 未发生死亡病例, 所有患者均顺利康复出院。
2.2 副反应情况
两组产妇副反应情况接近, 观察组4例 (7.5%) , 对照组5例 (9.4%) 。副反应主要为轻微的腹泻、血压升高、恶心呕吐、颜面潮红和心率增快等, 未给予特别干预, 停药后自行消失。
3 讨论
产妇分娩过程中已经大量失血, 产后身心疲惫, 若继续持续失血, 发生休克的可能性相对要大[2]。由于发生休克前已经大量失血, 而且合并相关妊娠高危因素, 抢救难度相对要大, 即使经过抢救获救, 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缺血, 可能导致严重不可逆损伤, 遗留垂体前叶功能减退后遗症, 影响产妇产后生活质量。因此, 应该在严密监测的前提下, 及时采取预防措施控制出血量, 尽量避免严重后果的发生。
宫缩乏力为产后出血的最主要和最常见因素。缩宫素是一种垂体神经分泌激素, 能引发子宫收缩, 增加子宫对催产素的敏感性, 但其仅产生局限性宫缩活动, 不能使宫颈扩张, 而且剂量过大可导致强直性收缩或水潴留等并发症。因此, 临床上一般采取小剂量联合其他药物使用。米索前列醇是前列腺素E的衍生物, 可诱发平滑肌宫缩, 特异性作用于子宫, 达到迅速止血的效果[2]。目前临床上米索前列醇给药途径较多。从我们的临床体会来看, 阴道给药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 而且途径最为直接, 但产妇分娩后阴道敏感性下降, 以及宫腔出血和宫颈松弛等原因, 易造成药物流出体外或稀释, 药物有效浓度下降。口服给药吸收迅速完全, 但起效时间相对要慢, 而且可能引起血压的波动, 增加潜在危险因素。肛门与阴道距离近, 直肠给药可有效避免阴道给药的干扰因素, 虽然给药途径相对间接, 但可最大程度的保证有效药物浓度。
欣母沛是含有天然前列腺素F2α的-15甲基的衍生物。此药除了可以增强子宫收缩力, 增加子宫收缩频率和收缩幅度外, 还可作为钙离子载体, 抑制腺苷酸环化酶, 提高细胞内钙离子浓度, 激活肌浆球蛋白轻链酶, 降低血浆黄体酮和内源性黄体激素水平, 达到更深入的治疗效果[3]。但该药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如价格昂贵, 用药禁忌较多, 临床试用也受到一定的限制。
从临床统计来看, 两组药物副反应轻微, 提示在严密监测下, 两药的安全性是基本可控的。但观察组2h出血量、24h出血量少于对照组, 提示欣母沛效果更好。但和相关文献比较[4], 本次研究中两药的有效率均相对要低, 可能的原因是:本次研究病例均为高危妊娠患者, 其产后出血的倾向性更大, 药物预防的有效性也受到一定影响。
综上, 我们认为对于高危妊娠产妇, 应根据病情变化情况选择合适的预防产后出血的药物;若患者病情不稳定, 但无相关用药禁忌, 可选择欣母沛;若患者病情稳定, 全身状况较好, 可选择米索前列醇。
参考文献
[1]覃爱珍, 姜碧.米索前列醇防止晚期妊娠引产后出血的临床观察[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4, 21 (2) :246-247.
[2]关光.米索前列醇减少择期剖宫产术后出血的临床观察[J].吉林医学, 2008, 29 (15) :1282-1283.
[3]杨彩红.欣母沛辅助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1, 3 (5) :9-10.
高危妊娠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篇7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1-5月收治的孕妇370例进行高危妊娠流行病学调查。将高危评分≥10分的孕妇85例作为观察组, <10分的孕妇285例作为对照组。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比较2组的分娩方式及新生儿结局。
1.3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分娩方式
观察组剖宫产率高于对照组, 自然分娩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新生儿结局
观察组新生儿发病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3讨论
国内外已有大量文献报道, 高危妊娠产妇围生儿的病死率明显高于健康产妇, 且高危妊娠产妇子女的体格异常发生率、求学困难者比例均高于健康产妇[2]。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高危妊娠成为当前剖宫产的主要适应证之一。本结果显示, 观察组剖宫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新生儿发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说明高危妊娠已成为影响新生儿疾病发生率的常见病因之一。
高危妊娠管理工作直接关系到孕产妇、围生儿的发病与死亡, 妇女的生殖健康与预后、围生儿体格发育与生命质量, 也关系到每个家庭的幸福。各级医疗保健机构应根据自身的设备和医疗技术水平, 结合不同妊娠阶段高危因素的分布特点采取各种措施加强对高危妊娠孕产妇的管理, 以降低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3,4]。广泛宣传围产保健知识, 提高早孕建卡率, 及早筛查高危妊娠。每次孕检均进行高危妊娠评分并做好记录, 积极做好高危向中、低危的转化工作。定期产后访视, 早期发现和识别高危新生儿, 进行重点监护, 并积极防治产后并发症。
摘要:目的 探讨高危妊娠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2011年1-5月收治的孕产妇370例进行高危妊娠流行病学调查。将高危评分≥10分的孕妇85例作为观察组, <10分的孕妇285例作为对照组。对2组分娩方式、新生儿结局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剖宫产率、新生儿发病率高于对照组, 自然分娩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高危妊娠可影响妊娠结局, 临床应及时诊治。
关键词:高危妊娠,妊娠结局,影响
参考文献
[1]徐香芬.永康市2002~2004年高危孕产妇监测情况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 2006, 21 (2) :184-185.
[2]杨秀芬.882例高危妊娠监测分析[J].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10, 21 (4) :247-249.
[3]闫庆霜.319例高危妊娠管理分析[J].社区医学杂志, 2008, 6 (9) :79-80.
高危妊娠筛查管理与妊娠结局分析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本社区内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2585例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对其中存在高危妊娠的孕妇进行筛查,并以高危妊娠孕妇作为观察组,以其余正常妊娠孕妇作为对照组。共筛查出高危妊娠孕妇713例,其中初产妇315例(44.18%);经产妇398例(55.82%)。正常妊娠产妇1872例。孕妇年龄19~45岁,平均年龄(26.24±2.42)岁。
1.2 方法
充分遵循卫计委关于对高危妊娠的监测标准,对每例孕妇建卡,并对其进行定期的检查。要求孕妇填写高危妊娠孕妇管理手册,对孕妇不同阶段的高危妊娠评分情况以及处理情况进行详细的记录。对在检查中确诊为高危妊娠的孕妇加强产前检查的力度,并依照制定的高危妊娠管理办法对孕妇加强管理,对各项高危因素进行处理。对存在高危妊娠孕妇以及正常妊娠孕妇的妊娠结局进行记录比较和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孕妇高危妊娠情况及高危因素分析
共筛查出高危妊娠孕妇713例,高危妊娠发生率为27.58%。高危妊娠孕妇中轻度高危妊娠孕妇489例(68.58%);重度高危妊娠孕妇224例(31.42%)。存在高危因素的孕妇中存在1种高危因素、2种高危因素以及3种高危因素的孕妇所占比例分别为43.34%、33.66%和23.00%。见表1。
2.2 高危妊娠孕妇高危因素构成及所占比重
高危因素主要包括早产、胎儿宫内窘迫、胎膜早破、年龄≥35岁、巨大儿及胎位异常等,以上几项占到所有高危因素的98.16%。见表2。
2.3 孕妇妊娠结局情况
观察组中出现死胎死产26例,出生缺陷7例,早产16例,新生儿死亡3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3 讨论
高危妊娠所存在的各类因素对孕妇以及新生儿的生命健康安全产生极大的影响,如果防范措施不到位或者处理不当极易产生死产、难产等不良事件的发生。高危妊娠危险因素相对较多,其中最为主要的为早产、胎儿宫内窘迫、年龄≥35岁、胎位异常、胎膜早破、巨大儿等几项。高危孕妇对新生儿的致死率以及致病率有着密切的关联,加强对孕妇系统化的管理和筛查管理可以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处理。
在本文的研究中共筛查出高危妊娠孕妇713例,高危妊娠发生率为27.58%。所存在的高危因素主要包括早产、胎儿宫内窘迫、胎膜早破、年龄≥35岁、巨大儿及胎位异常等,以上几项占到所有高危因素的98.16%。且观察组中出现死胎死产26例,出生缺陷7例,早产16例,新生儿死亡3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高危妊娠对妊娠结局产生严重的影响,需要切实的做好高危妊娠的筛查管理工作,有效的提高母婴的安全。
摘要:目的 探究高危妊娠筛查管理方法与妊娠结局,为有效提高高危妊娠筛查管理水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2585例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对其中存在高危妊娠的孕妇进行筛查,并以高危妊娠孕妇作为观察组(713例),以其余正常妊娠孕妇作为对照组(1872例)。观察两组妊娠结局。结果 共筛查出高危妊娠孕妇713例,高危妊娠发生率为27.58%。其中轻度高危妊娠孕妇489例(68.58%);重度高危妊娠孕妇224例(31.42%)。高危因素的孕妇中存在1种高危因素、2种高危因素以及3种高危因素的孕妇所占比例分别为43.34%、33.66%和23.00%。观察组出现死胎死产、出生缺陷、早产、新生儿死亡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危妊娠对妊娠结局产生严重影响,需要切实做好高危妊娠的筛查管理工作,有效的提高母婴的安全。
关键词:高危妊娠,筛查管理,妊娠结局
参考文献
[1]刘展.高危妊娠的筛查管理与妊娠结局分析.中国妇幼保健,2016,31(3):501-502.
[2]徐灵.基层高危妊娠筛查管理情况分析.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0):1450-1452.
[3]包红霞,高阳.3166例高危孕妇高危因素与妊娠结局分析.中国妇幼保健,2013,28(36):5951-5952.
[4]肖玉会,李淑娟,袁会文,等.1720例高危妊娠临床资料分析.中华全科医学,2013,11(12):1914-1915.
[5]张丽萍.清苑县高危妊娠筛查管理分析.中国妇幼保健,2014,29(18):2840-2841.
高危妊娠出血 篇9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一病区广西南宁530000)【摘要】目的:研究急性脑出血患者、高危人群及健康人群间的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的差异。方法:选择发病24小时内入院的急性脑出血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并在入院24小时内查血常规(包括PLT,MPV),并与高血压病组、糖尿病组、高脂血症组及健康对照组分别比较。结果:1. MPV比较,脑出血、高危人群组(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患者)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而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均增高(脑出血及高危人群组>健康对照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2.PLT比较,脑出血组较健康对照组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脑出血组较高危人群组(高血压组、糖尿病组、高脂血症组)低,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高危人群组(包括高血压病组、糖尿病组、高脂血症组)较健康对照组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高危人群组之间(高血压组、糖尿病组、高脂血症组)比较差别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脑出血患者在发病前多有长期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可能引起血管壁病变的危险因素存在,导致血小板在脑出血发病前就已经被激活,造成MPV增高,PLT降低,发生脑出血或脑梗死后PLT被大量消耗而降得更低。常规的血小板参数中MPV是一个重要指标,能较好的反应血小板的功能,临床上应重视MPV的应用。【关键词】脑出血(ICH);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糖尿病;高血压病;高脂血症;高危人群【中国分类号】R74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4-0099-02 急性脑血管疾病是全球最常见的致残及致死的疾病之一。急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可能与脑血管本身病变原因有关。血小板在急性脑血管疾病发病前、发病后、预后等方面均起重要作用。较大的血小板可能活性更强,代谢更加旺盛,含有更多的致密颗粒,分泌更多的活性物质,如血栓素A2,5-HT,β-血小板球蛋白,P-选择素,糖蛋白等,并具有更强的血栓形成潜力[1-3]。MPV(平均血小板体积)可作为判断血小板功能的一个重要指标。本研究考虑到大多数脑出血患者在发病前就已经长期存在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症等易致血管病变及血小板功能改变的高危因素的影响,通过将脑出血患者与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患者及健康体检者的常规血小板参数进行对比分析,更清晰地阐述健康人群、高危人群、脑出血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规律。1.资料与方法1.1疾病组病例来源及入选标准: 选择2009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期间我院收治的急性脑出血患者63例。所有病例均符合1995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高血压病患者共111例,诊断标准按照2004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制定的标准。糖尿病组48例,诊断符合1999年WHO关于DM的诊断标准。高脂血症患者为我院同期体检中心仅有血脂异常的患者,共73例。对照组为我院体检中心同期健康体检者61名。5组间年龄、性别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1.2血液标本采集、血小板参数检测及所用仪器:所有研究对象均在入院24小时内抽取肘前静脉血,置于EDTA-K3试管中抗凝,并送我院检验科美国产BELKMAN COULTER LH 750型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常规(其中包括血小板相关参数(PLT、MPV)。按仪器标准程序进行测定,处理样本、取样、稀释、检测及结果打印均自动完成。1.3统计学方法:统计学处理实验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多组间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用SPSS 16.0英文版统计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以ɑ=0.05为检验水准,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表示与对照组比较P<0.05脑出血及高危人群组(高血压组,糖尿病组,高脂血症组)患者PLT较健康对照组均有显著性下降(P<0.05),脑出血PLT较高危人群存在非显著性下降(P>0.05)。脑出血及高危人群组MPV升高,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脑出血MPV与高危人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3讨论血小板体积可反映血小板的功能及活性,通常用MPV(平均血小板体积)来表示,与血小板活性呈正相关[4] 。较大的血小板含有更多的致密颗粒,可释放更多的5-HT、血小板球蛋白、血栓素A2、血栓素B2等多种活性物质 [5] [6] 。MPV升高是脑血管疾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脑出血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异常脂蛋白血症、心脏病、吸烟、饮酒、肥胖、代谢综合征及颈动脉狭窄等[7]。这些危险因素在急性脑血管事件发生前长期存在,可能引起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小板的激活,血栓形成,最终造成急性脑血管事件的发生。高血压病是脑血管疾病的最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已有报道说明高血压病患者存在血小板激活的证据[8, 9] 。有靶器官损害的高血压病患者MPV较无靶器官损害者高[10]。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中MPV也会升高[11-15], 在空腹葡萄糖受损的患者中也升高,但是升高幅度小于糖尿病患者[16]。Sharpe 和Trinick等发现在1型与2型糖尿病之间MPV没有差别,且与糖尿病的病程长短没有关系。说明MPV值升高是由于糖尿病本身造成的,从起病的初期就已升高并且在整个病程中一直偏高[17]。MPV升高可能是引起糖尿病相关性血管病变的主要原因。MPV在脂质代谢紊乱中的研究较少,R. Pathansali等发现高胆固醇血症的患者巨核细胞多倍体DNA数目,MPV,P选择素等血小板激活的指标均较对照组高[18]。本研究选取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3种脑血管疾病高危人群作为对照,探讨脑卒中与高危人群的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发现脑出血及高危人群均存在MPV升高,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脑卒中高危人群中已存在血小板激活,同时说明了脑卒中患者在发病前就已经存在血小板活性增强,更易形成血栓。本研究显示脑出血患者PLT较健康对照组低(脑出血组<健康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虽然脑出血组PLT亦较危险因素组低,但是无统计学意义。脑出血MPV较健康对照组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与危险因素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可能原因是血小板在脑出血发病前由于存在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等高危因素,引起血小板被激活,血小板消耗,PLT下降。本研究中的数据也显示危险因素组PLT较健康对照组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LT下降刺激骨髓巨核细胞,引起巨核细胞多倍体DNA数目改变,产生体积更大,活性更强的血小板,引起MPV在脑出血发病前就已经升高。在脑出血的急性期内,由于机体保护反应,大量血小板参与黏附、聚集、形成血栓,发挥止血作用,从而消耗大量的血小板, 致使PLT再次下降,较危险因素组减少。但本研究仅发现脑出血患者PLT较高危因素组存在非显著性的下降。可能是由于下降的幅度过小的原因。但MPV较健康对照组高,而与危险因素组比较无差别,说明在脑出血之前MPV就已升高,MPV升高与脑出血发病前长期存在的高危因素有关,而与脑出血急性事件无关,是脑出血的危险因素之一。4结论外周血血小板在脑出血发病前由于存在一种或多种危险因素已经被激活,存在MPV升高,PLT下降。发生脑出血后PLT进一步下降。MPV升高预示血小板活性增强。MPV、PLT在临床工作中容易获得,动态监测PLT、MPV的变化对了解脑出血的发病危险程度、观察病情演变、严重程度及判断预后均有较高的临床参考价值。参考文献 [1]Muscari A, Puddu G M, Cenni A, et al. Mean platelet volume (MPV) increase during acute non-lacunar ischemic strokes[J]. Thromb Res,2009,123(4):587-591. [2]O'Malley T, Langhorne P, Elton R A, et al. Platelet size in stroke patients[J]. Stroke,1995,26(6):995-999. [3]Martin J F, Shaw T, Heggie J, et al. Measurement of the density of human platelets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volume[J]. Br J Haematol,1983,54(3):337-352. [4]Jagroop I A, Tsiara S, Mikhailidis D P. Mean platelet volume as an indicator of platelet activation: methodological issues.[J]. (转下页)作者简介:李唐,男,1985年10月,硕士学历,廣西医科大学研究生 研究方向:脑出血及高危人群血小板参数的对比研
高危妊娠出血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4 年2 月—2015 年4 月收治的高危妊娠产妇68 例作为研究对象, 产妇年龄在21 岁~38 岁之间, 平均年龄为 (27±2.6) 岁;孕周在37 周~41 周之间, 平均 (38.4±2.3) 周;初产妇38 例, 经产妇30 例。所选产妇的高危因素主要有:妊娠合并糖尿病、妊娠合并心脏病以及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等。将68 例高危妊娠产妇平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4 例, 研究组患者平均年龄 (26.4±5.3) 岁, 平均孕周 (37.1±2.6) 周, 20 例初产妇、14 例经产妇;对照组平均年龄 (28.7±6.5) 岁, 平均孕周 (38.7±2.5) 周, 18 例初产妇、6 例经产妇。2 组患者年龄、孕周以及高危因素等无明显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 护理内容主要包括术前常规检测、准备工作, 并告知患者用药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等。
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①给予入院产妇温馨、干净、舒适的住院环境, 保持病房内的空气流通;消除产妇对住院的恐惧, 使其能够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②高危妊娠产妇缺乏疾病相关知识, 容易增加心理负担。因此, 护理人员要为入院待产的产妇讲解高危妊娠相关知识, 消除患者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③高危妊娠产妇心理压力大, 护理人员应提供各种交流的机会, 加强与产妇的交流与沟通, 鼓励其讨论面临的问题及心理感受;并告知产妇家属多多陪伴患者, 给予产妇心理上的支持。④积极告知产妇产程相关知识, 争取产妇的配合;在分娩中, 护理人员正确指导产妇配合, 并通过语言鼓励等方式减少产妇疼痛。
1.3 疗效评定观察并记录2 组的妊娠结局, 产妇护理满意度调查采取我院自制问卷调查表, 总分100 分, 满意度得分:超过85 分为非常满意;60 分以上为满意;60 分以下为不满意。满意度= 非常满意率+ 满意率。
1.4 统计学方法用SPSS17.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 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2 组产妇妊娠结局情况对比研究组顺产率61.76%,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4.12%;研究组剖宫产为38.24%、产后出血为26.47%、胎儿窘迫为14.71%、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为5.88% , 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5.88% , 47.06% , 35.29% 和26.67%,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2 组产妇护理满意度对比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7.06%,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47%, 差异显著 (P<0.05) 。见表2。
3 讨论
高危妊娠产妇是指妊娠期因个人或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 或是有某种并发症或合并症等危害到孕妇、胎儿及新生儿, 最终导致难产者。对高危妊娠产妇进行心理护理干预[1], 能够帮助产妇消除负面情绪, 并影响其妊娠结局。相关调查显示, 高危妊娠产妇对病因缺乏正确的认识或认识不全面, 因此容易产生负面情绪, 影响分娩和新生儿安全[2]。在高危妊娠产妇的护理中, 采用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把握产妇心理变化, 认真倾听产妇的心声, 转移产妇的注意力, 缓解其内心的紧张、焦虑情绪;同时, 加强与产妇的沟通和交流, 给予必要的心理支持和安慰, 能够增强产妇的自信心[3]。本次研究结果表明, 研究组顺产率为61.76%,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4.12%;研究组剖宫产38.24%、产后出血26.47%、胎儿窘迫14.71%和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5.8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5.88%, 47.06%, 35.29%和26.6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综上所述, 给予高危妊娠产妇心理护理干预, 能够帮助产妇树立自信心, 缓解其负面情绪, 改善护患关系, 对于提升产科护理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赵红, 张春香, 于娥.心理护理干预对高危妊娠产妇的影响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 2013, 10 (3) :1335-1336.
[2]李晓丽.高危妊娠产妇的心理护理对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 2012, 7 (9) :227-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