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师任务分析

2024-05-24

中学语文教师任务分析(精选7篇)

中学语文教师任务分析 篇1

爱因斯坦曾指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它永远胜过责任感”.所以, 我认为数学教师, 其基本任务不是让学生会做几道题, 也不是去攻克世界级的难题, 而是如何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学生一旦对数学有了兴趣, 或者有了浓厚的兴趣, 那么对数学界来说是“功德一件”的大善事, 教师只有深刻了解学生的性格特征以及数学学科的特点, 然后结合适当的教育艺术使学生快乐地学习数学并产生兴趣.要想做到这一点, 一定要明白影响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的因素有那些

一、教师知识面要广泛, 并能学以致用

比如, 在一次辅导课, 我看到一名同学在看《射雕英雄传》, 我转了几圈, 思考着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教育的效果才更好?突然“大禹治水, 不堵而疏”的故事使我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法子.于是, 我问:“大家爱看金庸的小说吗?”同学们猛一愣, 后异口同声地说:“爱”.

我又问:“你们欣赏《射雕英雄传》里的哪个人物, 理由呢?”顿时, 教室里象炸开了锅一样, 有喜欢郭靖的、黄蓉、东邪、洪七公……学生们议论纷纷, 争论不休.最后我说:“其实老师也喜欢看小说 (寻找与学生的共鸣之处) .”果真引来一阵掌声, “但我不是看里面的激烈壮观的武打场面以及缠绵的爱情故事, 也更不是看里面盲目的帮派意识及哥儿们义气.我主要是欣赏里面正面主人公待人、待事的态度.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我欣赏郭靖, 是因为他在学习武功方面不怕吃苦、不怕嘲讽, 在其内心一直有一个坚定的信念——练成武功;在待人方面, 真诚、厚道、与人为善、仗义而不盲目, 他的学习精神及其为人值得我们借鉴.另外, 老顽童周伯通很想忘记《九阴真经》, 结果反而记得更清楚了.这给了我一个学习方法——忘, 把学的知识每天在脑海里多忘几遍……”当我说到这时, 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使我更自信.

二 、教师要有幽默的语言天赋

幽默的语言可以给人一种清爽的感觉, 让人精神百倍.数学教学语言本身带有很强的专业性, 平淡的叙述语言容易使学生产生枯燥感, 而数学思想方法的掌握必须建立在领悟和理解的基础上.因此教师将抽象的数学语言通过丰富的联想和精彩的幽默, 再加手势和表情的配合, 将其转化为具体形象的表达来帮助学生理解是很重要的.特别是教师通过语言的有效组织, 创设出精彩的幽默, 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热情, 还能增加数学情趣.例如, 在七年级的方程一课中, 教师让学生解答一道“鸡兔同笼”问题, 有头100个, 脚240只, 问鸡兔各有多少只?学生看到题目, 议论纷纷, 有的用心算, 有的用笔算, 始终算不出结果, 学生思路纷乱, 一时想不出好的解决办法, 每只鸡的2只脚和每只兔的4只脚在捣乱, 如果兔和鸡的脚只数一样, 那就好办了.于是教师说, 我们命令:“全体兔子立正 (像人一样两脚着地) 提起前面的两只脚.”全班学生哄堂大笑, 个个睁大好奇的眼睛.教师说:“现在, 兔和鸡的脚只数相同了, 上面有100个 头, 下面有多少只脚呢?这样一个抽象而枯燥的题目, 在教师幽默的教学中变的那么浅显、生动, 这样教学既活跃了课堂气氛, 又增加数学情趣, 学生探究数学的热情也会变得更高.

三、适时介绍数学的美

传统的数学教学只重知识的传授, 不重视对数学美的发现、创造与欣赏, 只是些严谨的逻辑思维.这样会使我们的思想不开阔, 应变能力差, 很难谈到创造性.如果在教学中使学生感受到并能发现数学是美的, 学生就会喜欢它, 对它有感情, 有兴趣.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合构建和谐社会所需要的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新兴人才.数学美是一种科学美, 数学美的含义很丰富.比如数学概念的简单性、统一性, 结构系统的协调性、对称性, 数学命题和数学模型的概括性、典型性和普遍性, 还有数学中的奇异性都是美的具体内容.归纳起来, 数学美的基本内容为:对称与和谐, 简单与明快, 奇异与突变, 雅致与统一.

总之,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非一朝一日的事, 是一个长期且复杂的研究课题, 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以上是我对培养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的一些浅陋之见, 欠妥之处, 敬请各位前辈、同仁不吝斧正.

摘要:对于当前中学生对数学产生厌学情绪这一普遍现象, 探究中学数学教师的基本任务是努力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通过对学生意志锻炼的指导, 形成坚忍不拔、不怕吃苦、敢于战斗的精神;使学生有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 使之能积极主动的学习数学, 从而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关键词:兴趣,师德,幽默,交流,数学的美

参考文献

[1]王悦.学校教师教学方法与艺术全书.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出版.

[2]中学数学教育.中学数学教育杂志社, 2006 (5) .

[3]教育艺术, 2005 (8) .

[4]班主任.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

中学语文教师任务分析 篇2

中学语文教师在网络环境下的任务和策略福清第三中学王钦法

[内容摘要]中学语文教师必须正视网络环境下阅读和写作方式的变革,积极探索基于网络环境的新型教学模式,大力促进信息技术教育与语文课程的整合;应当尽快认识网络,熟悉网络环境,充分调动网络教学资源为我所用;应当以同步提高

学生语文能力和信息素养为己任,以网络环境下的阅读和写作指导为突破口,身体力行,教会学生高效学习。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师网络环境任务策略

(一)

2000年10月26日,教育部决定从2001年起利用5到10年时间在全国中小学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实现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并提出要加快信息技术教育与其它课程的整合。网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和研究,业已拉开帷幕。网络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巨大动力推动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技术以及教学过程中的一切因素进行革命。随着网络技术在学校教学中的广泛运用,网络环境中的教学以其特有的科学性和高效性,成为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显示出独特的内在魅力。

语文,是人们从事学习、工作,赖以思维并进行交际的基本工具。当信息化成为当今人类社会的重要特征,信息高速公路上的)

汉拼文与文字码(sq.k12.com.cn/~hpwen)

高中语文辅导站(tanglaoya.51.net)

高考语文复习教与学(dbzh.533.net)

高考网址()

K12-语文教学天地(/teacher/sub_edu/chinese)

4U电脑书库(2、桑新民:《基础教育如何迎接数字化生存的挑战》,《人民教育》2001年(8);《从印刷时代走向信息时代》,《福建教育》2001年(3)

3、李克刚:《网络环境中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和探讨》,/teacher5、王天蓉、柳栋:《基于学习者视角的网络教育信息资源组织》,《教师之友》2001年(1)

中学语文教师任务分析 篇3

关键词:任务分析;初中物理;教学

一、任务分析的发展及价值

任务分析(task analysis)是一个心理学术语,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由心理学家米勒提出。当时,行为主义心理学工作者力图用当时发展起来的刺激、反应和强化等心理学原理为依据训练新兵使用新式武器,但是效果平平。一部分心理学家认识到,人类的学习是十分复杂的,涉及内在的认知与情感和外显的行为。用单一的行为主义学习原理不能解释人类的复杂学习。任务分析技术应运而生。加涅(R.M.Gange)发展了任务分析理论并将其应用于教学设计。20世纪后期乔纳森等三人写任务分析的专著《教学设计中的任务分析方法》(D.H.Jonassen,M.Tessmer &W.H.Hannam,1999),由皮连生引入我国。“任务分析”是一种关于教学设计的技术,指在开始教学活动之前,预先对学习目标中所规定的,需要学生习得的能力或倾向的构成成分及其层次关系详加分析,为学习顺序的安排和教学条件的创设提供心理依据。

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往往通过个人的经验制定教学的顺序和各个环节,很少对学生学习任务进行科学分析。任务分析是揭示教学目标规定的学习结果的类型及其构成成分和层次关系的重要技术,并帮助教师提供学习结果习得的教学条件,为教学设计各环节顺序的安排和教学重难点的确定提供科学的心理学依据。

二、任务分析的方法

文中主要关注两种任务分析的方法,一种称之为层级任务分析,第二种称为程序性任务分析。

在层级分析中,教师或教学设计者需要从上到下地分解学习任务,使学习的各任务之间呈现出一种层级关系,分析到学生的起点能力中止。教学时,按照任务分析出的层级关系,从下到上地逐步推进教学。层级分析或先行条件分析,适用于智力技能类的学习任务。程序性任务分析就是把学生必须经历的心理或行为步骤分解开来,以便于任务得以顺利完成。适用的条件是具有先后顺序的程序性技能,通常使用一个流程图呈现出来。

三、任务分析的步骤

文中结合两个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例子介绍任务分析技术的实施步骤。

例1.由两个电阻R1和R2串联组成的电路,它们两端的电压是100V,其中R1的阻值是80Ω,R2两端的电压是40V,求:串联电路中的电流。

例2.沪科版教材第十五章《探究电路》第四节“伏安法”测电阻是一节基于欧姆定律的应用的一节实验探究课。

对这两个例子的分析步骤如下:

1.确定终点目标

例1是利用欧姆定律求解串联电路中的电流,终点目标是求出串联电路的电流。例2的终点目标是通过实验操作,用“伏安法”测算出定值电阻的大小。

2.分析终点目标的学习类型

加涅对教学过程中的学习结果进行分类。他把学习结果分为五类,分别是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这五类学习结果有效教学条件不同。例1中的学习结果是学生掌握了智慧技能,而例2中学生学习结果属于动作技能的范畴。

3.确定任务分析的基本方法

通过上面确定的学习结果类型来看,程序性任务分析适用于例1中的学习结果,层级任务分析适用于例2中的学习结果。

为了了解达到任何一种既定的目标所需经历的步骤以及需要掌握的前提技能,加涅在他的教学设计思想中,提出了针对学习的任务分析技术。对学习任务进行分析主要有两种技术。第一种技术是将学生完成一任务时必须执行的一系列步骤分析出来,这种分析的技术不仅揭示了一些可以从外部观察到的步骤,而且揭示了一些内在的心理步骤,这种任务分析技术称为序列任务分析或信息加工分析(information processing analysis),第二种任务分析技术是为了分析学生为了掌握某一技能,需要掌握哪些简单的从属技能,进而分析掌握这些从属技能的从属技能,直到分析到学生无需再学(学生已经掌握的技能)的层次为止,这种任务分析技术称为学习任务分析(learning task analysis)。

四、信息加工分析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较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对于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思维过程不能很好地监控,主要原因是教师能够观察到的是学生的行为。信息加工分析超越了可以观察到的行为,考虑了在整个任务完成中的智慧技能的部分。完成任务的一系列的步骤可以用流程图的方式很好地表示出来。下面用一个例子介绍该技术在物理学习中的应用。

上面的题目中,学生解题时容易出现用R2两端的电压是40V去除以R1的阻值是80Ω得到0.5A。显然這是一个错误的结果,出现错误的原因是学生缺少一个判断和决策的过程,如图1所示,菱形部分表示的是该计算题的一个决策过程,学生只有判断好并进行决策才能得出正确的结果。

这是一个简单的例子,初中物理中需要判断和决策的例子还有很多,如解决密度计算题、速度计算题等。在物理技能学习的过程中,新的学习者必定会有某些或全部的环节未把握,因此不可能得出完整的“描绘”。基于信息加工分析的任务分析技术,就是帮助教师了解学生智慧技能的掌握情况。基于信息加工的任务分析技术能很好地帮助物理教师了解学生完整的思维过程,了解是哪个环节没有掌握,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五、学习任务分析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在学生初中物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是层层深入的,综合性是越来越高的。后面遇到的问题往往需要用前面掌握的技能来解决。这就需要分析学生为了掌握某个技能需要的哪些从属技能,这些从属技能掌握到了什么程度,哪些地方需要教师和学生重点关注,哪些地方需要在教师的帮助下完成。这样就给我们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确定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起点提供了科学和理论支撑,更重要的是该分析有助于教师设计教学的顺序。这种方法通常用学习层级图表示出来。下面用一个例子来说明这一点。

例2沪科版教材第十五章《探究电路》第四节“伏安法”测电阻是一节基于欧姆定律的应用的一节实验探究课。

本节课学习任务分析如图2所示,通过分析可以很直观地看到,学生要掌握“伏安法”测电阻这一技能需要掌握的从属技能自上而下层层展开,直至学生掌握的起点技能为止,而教师教学设计的顺序应该是自下而上的。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图中体现得最为明显,就是对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进行正确深入的理解。因此,教师教学中设计问题时可以设计如:“为什么多次测量的定值电阻基本是不变的?导体电阻的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能不能认为电阻随着电流的增加而减小?”在教学实践中,通过提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变得顺畅了,充分体现了任务分析技术对教学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吴庆麟.教育科学分支科学丛书《教育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12.

[2]皮连生.国家精品课程教材《教育心理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04.

中学语文教师任务分析 篇4

一、中学语文教学与生活的实用

语文的生活实用是语文这门学科特殊的工具性所决定的。它是语文教学目的的体现。教学中必须贯彻“学以致用”的原则。我们知道, 解决任何一个实际问题, 都涉及到多方面语文知识的运用, 而语文教学又是着重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语文作为基础工具课, 不仅是表情达意的工具、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 而且是学生获得各种科学知识的工具。

语文的生活实用在教学训练中的关键, 应该是抓学生对综合的、动态的语文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这就是说, 把理解与表达的一般过程的训练, 纳入严格的、富有程序的语言训练之中, 使外部语言 (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 的活动同内部语言 (思维语言) 的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把语言的感情与色彩、语义与功能的辨析, 纳入有步骤、有比较的读写训练之中, 使语文学科同其他学科在思维方法的运用上有机结合起来。只有这样科学地、严密地进行教学训练, 学生所获得的语文知识, 在将来才会大有用场。

二、中学语文教学与能力的培养

为适应信息时代和造就一代新人的需要, 语文教学对能力的培养, 时至今日显得更为重要, 要求也更为广泛和深刻了, 它不仅表现为对学生道德情操和知识素养的培养, 更表现为对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 这是语文教学的归宿。有人说, 语文教学对能力的培养, 其核心“是对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但处在农村的学生大都基础较差, 各方面素质不高, 要培养他们具有自学能力有一定的困难, 以此看来, 传统的关于培养学生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学要求, 就显得比较抽象, 所以应针对农村学生的现状来制定行之有效的办法。

当前社会的发展、电脑的普及、网络的利用, 必然带来科技情报信息的增快和增多。大量的新鲜事物和新的情况的不断出现, 不具备以检索为基础的概括能力, 就无法从大量的感性材料中, 提取富有创见性的理性认识。客观事物的不断发展, 科学知识的日益更新, 如果没有以求索为前提进行发现的能力, 思维就会处于封闭状态, 创造性必然受到抑制。对此, 语文教学, 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

三、中学语文教学与智力的开发

语文教学中, 要充分体现它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就必须注重语文教学对智力的开发, 即着眼于对学生智力的开发。

智力是人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 研究表明, 物质和文化环境及良好的教育, 是促使其得到提高的决定因素。所以, 教学中只要善于铺设好的教学环境和多向传递的教学结构, 学生就会在恰当地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的智育刺激中, 相对的智力得到提高。这就要求语文教学中不能拘泥于思考问题的方式方法之上, 而更应注意思维过程中, 思维的内在联系规律的探索。这就是说, 教师在教学中, 应该顺应人的思维心理机能, 从不同年龄学生的智力发展特点和同一年级学生的不同智力素质出发, 通过科学的、富有启发性的读写训练, 使学生不仅由对某一教材内容的思考, 能够得出正确的结论, 而且要善于诱发学生, 在思考中通过对输入的知识信息的思辨、类比、引申等, 从不同方面不断引出新的、带有创造性的理解, 即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以上, 就是笔者从生活的实用、能力的培养和智力的开发三个方面对知识经济时代下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些思考。

摘要:中学语文教学新的使命, 不仅要让学生学到必要的语文知识, 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怎样学语文”和获取解决各种问题的语文能力。当今的中学语文教学应注重生活的实用、能力的培养和智力的开发三个方面。

任务分析理论与语文教学目标设计 篇5

【关键词】任务分析理论;语文教学目标;有效设计;《荷塘月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一、任务分析理论

(一)理论内涵

首先,从词源学探究,“任务分析”作为教学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理论和技术的发展归功于加涅(R.M.Gagne)。其次,从心理学分析,教学任务分析是基于学习心理学研究而发展起来的一项教学设计技术,主张教学设计要以学生的学习心理规律为依据。它作为教学设计的一个环节,其最初的理论基础是行为主义心理学。在教育领域,桑代克的联结主义和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应理论影响巨大,他们虽然没有明确使用“任务分析”这个术语,但是他们的教育实践研究也体现了任务分析的思想。

(二)主要步骤

任务分析理论在教学中的运用主要可以分为三个步骤:一是确定起点目标。起点能力指学生在接受新的学习任务之前原有知识技能的准备。探明学生的已知,并据此进行教学,才能使语文教学走向科学化的轨道。起点目标的确定符合现代语文教育“以学定教”的要义,减少了教学的主观性;二是确定终点目标。终点能力即学生完成学习任务之后的最终状态;三是确定使能目标。使能目标就是介于起点到终点之间的教学目标,即从起点能力到终点能力之间,学生还有未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它们又是达到终点目标的前提。也就是说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和“学生还需要知道什么”之间的目标差。建立在起点目标分析基础上的使能目标分析,可以使语文教学更加高效化。

二、语文教学目标设计困境

教学目标的设计问题是实现优质高效、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的关键。然而,语文知识的非线性、学生语文素养的多样性以及文本内涵的多义性,给语文教学目标的制定造成了困扰。总结目前语文教学的实践经验,存在着许多问题和误区。其类型如下:

一是目标虚化,即把语文教学目标与课程目标,甚至是教育目的混为一谈。

如《荷塘月色》教学目标设计:1.体味借声传情的手法;2.感受中国文人“幽”雅的情趣并探究其复杂的原因,陶冶性情。

二是目标异化,两种表现:其一语文课缺乏语文味,语文课变成思想教育课;其二课文教学类型化,千篇一律。如《荷塘月色》的教学目标:1.理解朱自清在文中表达的情感;2.鉴赏文中对荷塘景色的描写;3.体会朱自清的内心情怀。

三是目标僵化,即没有处理好目标预设和教学生成的关系,教学活动被预设目标“牵着走”。有教师这样设计《荷塘月色》的教学目标:1.明确理解作者通过景物描写表达的思想感情;2.了解本文比喻的含义和用词的精当,学习本文有层次的描写景物的方法,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任务分析理论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一)设计策略

(1)任务分析。

结合中学语文学科的特点,中学语文教学设计中的任务分析归纳为:学生的起点能力分析(包括学生的语文知识系统和语文能力系统)、学习结果类型分析(包括文章内容知识和语文常识知识;语文基本技能;语文高级技能和语文学习中的情感态度)、使能目标分析(揭示正确完成某一学习任务的行为阶段或内隐过程,主要目的是描述完成某一任务中的步骤)。

(2)步骤归纳。

任务分析理论的基本内容是,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预先对教学目标中所规定的、需要学生习得的能力或倾向的构成成分及其层次关系详加分析,为教学内容的安排和教学方法的选用提供心理学依据。教学中任务分析的切入点和关键点是教学目标分析,所以任务分析又叫目标分析或作业分析。目标分析的关键是分析教学目标所蕴含的学习结果类型,根据学习类型来确定所需要的知识技能。

薛晓嫘教授认为设计语文教学目标可以遵循三个步骤:确定教学目标的类型;分析教学目标的水平和陈述具体行为目标。

(二)制定原则

任务分析理论对语文教学目标设计提供了有益的启示,根据任务分析理论,语文教学目标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是分析起点能力,确定教学目标根据任务分析理论,从实际出发明确学生的起点水平,是进行语文教学目标设计的基础。学生起点水平的分析主要是指分析学习者在学习语文时需要的内在条件,涉及学生对各种与语文学习有关的背景知识、基础语言知识和语文技能等方面。起点能力分析为“以学定教”提供理论依据,减少了教学的主观性、盲目性。

二是分析目标层级,明确体系序列教学目标有不同的层级,是由课程总目标、学段教学目标、学期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课文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目标共同构成的序列。明确教学目标序列要处理好三对关系:上位、下位目标之间的关系;目标与子目标之间的关系;子目标与子目标之间的关系。如果将语文教学的课程总目标分解,在每一节课中都能完成相应的教学目标,这对实现有效化教学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许书明.语文有效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2]何更生.中学现代文学作品教学设计研究[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8.

[3]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第五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王娜,1989年生,女,汉族,安徽芜湖人,安徽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中学语文教师任务分析 篇6

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情感和策略调整,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

由此可见,在任务型课堂教学中,教学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过程。教师是这一过程的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他们通过设计相应的情景传授新知识,指导学生学习,对学生的学习目的、内容、方向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师实施任务型教学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任务型教学的实效性。

作为一名有着32年中学英语教龄的教师和主管英语教学的学校领导,我针对我校英语科教师校本培训课程的开展和我校进一步深化任务型教学模式的实际需要,对如何提高英语教师实施任务型教学模式的能力进行了相关研究。

二、研究目的

(一)总目标

提高中学英语教师实施任务型教学模式的教学理念、课前教学设计能力、课中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策略以及课后的发展性评价能力。

(二)具体目标

1. 教师要具备超前的教学理念。

我们要改变传统外语教学中只看重知识点的讲授和记忆,忽视实际能力的培养的理念,培养“强调基础性,以提高全民素质,培养不同层次的外语人才”的理念,提倡任务型教学模式,把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落实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能用英语交际。

2. 提高教师课前的教学设计能力。

教师在设计任务型教学活动时应以学生的生活兴趣为出发点,要有助于英语知识的学习、语言技能的发展和语言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要正确认识任务的含义,并根据课文内容、教学目标、任务型教学的特点和原则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精心组织和设计任务。在设计任务时,教师应注意任务的情境性、有意义性、可操作性,各任务之间要相互联系,形成阶梯性以及挑战难点的任务链,要有利于学生学习英语知识,发展语言技能,提高实际语言运用能力。

3. 提高教师实施发展性评价的能力。

教师要懂得客观地、准确地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多种手段的综合性评价。评价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评价应突出发展与变化的过程,关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三、研究的方法

(一)观察法

这是最基本也是最常见的一种方法,分长期观察、短期观察等。通过教师的日常工作,包括工作的态度、撰写专业论文的次数和质量,常规教学中的备课质量、教学质量等来了解教师对英语任务型教学模式的熟练程度。

(二)谈话法

通过与教师的交流,特别是与学校年轻教师深入交谈,了解到教师对任务型教学的真知灼见,重点了解教师对任务型教学模式的操作实效性的理解,集思广益,共同提高实施任务型教学模式的能力。

(三)调查分析法

通过学生的抽样问卷调查、学期期中和期末教学测评以及全县英语统测、学科竞赛等途径了解教师实施任务型教学模式的程度和效果。

(四)文献资料法

收集整理中学英语任务型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组织教师学习讨论,更新教育观念,贯彻纲要精神,借助理论经验,指导学校的英语教学工作。

(五)归档法

把每个教师实施任务型教学模式的成长过程记录下来,整理成小档案,以供随时了解教师的发展情况,便于分析、统计。

(六)经验总结法

组织本校的英语教师开展教研活动,学习理论知识和经验文章,收集资料进行分析和综合,及时提炼经验,并定期有效地开展教师经验交流会,交流教学经验,推动英语教学向前发展。

四、研究的实施

我们制定了《惠东县平山二中如何提高英语教师实施任务型教学模式的能力》方案,并以“如何有效提高我校英语教师实施任务型教学模式的积极性”和“如何有效提高我校英语教师实施任务型教学模式的能力”为研究目标,在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学习理念、调查了解的基础上,在英语教研组内全面进行研究。下面是我们在研究中的一些做法。

(一)宽松和谐、活泼愉快的任务型教学环境

教师只有在对学校行政管理方式不感到排斥的情况下,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才能,激发教学创新的火花。如果有些学校领导自以为是地冒充权威,对任务型教学模式大加限制,指手画脚,不但不能激发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反而会适得其反,使任务型教学模式流于形式,毫无实效。因此,学校要创造良好和谐的教学环境,学校行政领导应放下架子,把自己和教师放在平等的位置上,共同探讨学习,使任务型教学充满无拘无束的气氛,使教师在课堂上能够自由发挥,尊重教师的专业地位和权威,创造和谐的、民主的、愉悦的教学气氛。

(二)积极培养学科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推动学科教师的全面发展

公正选拔专业造诣强、学科修养高以及在教师中具有权威的学科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形成以学科带头人牵头,年轻骨干教师为主的英语教师队伍,鼓励其他英语教师争当先进,积极进修。学校鼓励教师多渠道进修深造,积极派出教师外出学习,下乡送课,鼓励年轻教师迅速成长。为此,我们做了多方面的努力。

1. 每年举办一次英语教师任务型教学能力大赛。通过教学大赛,发掘教学新秀,扩大骨干的队伍,提高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以及实施任务型教学的能力,不断积累丰富有关任务型教学的实践经验,大大推动了我校任务型教学的纵深发展。

2. 加强科组集体备课制度建设。集体备课制度在我校实施历史已久,成效也显著。但是结合任务型教学的实际需要,初一、初二、初三各年级根据自身不同的教学任务,分别开展不同形式的集体备课方式。初一的集体备课强调提高学生对英语学科的兴趣和学科素养的培养,侧重课外的小专题研究,如对中西节日文化的对比、中西姓名文化的对比研究等,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为初二、初三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学科基础。

3. 完善英语常规教学的公开课制度,做到每个教师的每节课都是优质课,每节课都是公开课,科组内部教师轮流上公开课,使常规课优质化,优质课常规化,提高英语教学的实效性。每位教师要坚持做到加强课前的教学设计,做到心中有任务型教学,将任务型教学渗透到每一节课中。

(三)建立一套完整的任务型课堂教学实效性的评价体系

传统的教育评价将学生的学习作为唯一的评价对象,将考试分数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任务型教学注重对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注重过程和评价对象的教学评价。评价的内容除了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以外,还应包括品德与科学文化素养、学习态度、学习策略、学习习惯和思维品质等。评价的组织形式可以有同伴评价、自我评价、家长评价、教师评价以及主观和客观测试等,使突出性的评价、整体性的评价能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构建民主化和人性化的发展性教学评价体系。

五、研究的效果

(一)通过课题的研究,大大增强了我校英语科组内的科研气氛,培养了教师的科研能力

教师根据自己研究的方向,大胆实践,不断探索、总结、提高。几年来,教师们写了不少论文、教案、案例,同时参加了各级各类的业务竞赛。

(二)通过课题的研究,提高了教师的科研能力,优化了教学过程,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发展

任务型教学模式实施以来,我校的英语成绩在历年中考当中年年攀升。优秀率、及格率和高分人数均超过全县的平均水平。作为一所普通中学,能取得如此成绩,确实不易。

(三)通过课题的研究,大大提高了我校英语教学质量,大部分学生能够保持学习英语的持久兴趣并树立自信心,养成较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学生能够用英语完成各种交际任务,具有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在多次全国性英语竞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2005年,由我指导的学生蔡安琪、杨文峰在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中荣获初三年级组二等奖,梁梦意、欧晨君在2005年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中荣获初三年级组三等奖。

六、研究后的反思

翻转课堂课前教师任务分析 篇7

一、教学要素分析

教学要素主要指教学目标、教学文本及学习者这几个要素,它们是微视频录制前必须加以分析的核心要素。

1.教学目标的分析

简单地说,教学目标是指“学生通过学习后,能够达到的最终结果(包括外显行为和内部心理的变化)”[1]。一般情况下,教学目标这个体系由单元教学目标、项目(节、课)教学目标、知识点的教学目标等组成。因此,视频录制前,教师要统揽全局,整体分析各层次的教学目标,重点定位知识点的学习目标。结合课程标准、教科书内容、学习者实际情况,确定哪些目标和内容可通过直接讲解的途径实现,哪些需要通过微视频实现。

此外,在分析目标达成这一环节中,建议结合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对教学目标进行分类。翻转课堂模式是以布卢姆掌握学习为基本理论基础的,即课前的任务相对应于认知目标分类的“知识、领会”这一层次;课中任务相对应于“运用、分析、综合、评价”的层次。这也给教师提供课前目标设置参照,即8~10 分钟视频只要学生达到“领会”和“初步运用”的程度就行了。

2.教学文本的分析

首先,课程标准的分析。课程标准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起着重要的指向作用,为教育教学活动提供了行动的参照坐标。背离了课程标准的教材不能称之为好教材,未能体现课程标准理念的视频不能算是优质的教学视频。所以,无论在课前教学设计环节,还是在课中探究环节,教师应对课程标准进行分析,展开深入对话。

其次,教科书的分析。“教材是部分教学专家在一定的环境下,在一定时间内对教学思想和课程标准的诠释。”[2]它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是学生获取系统知识的重要工具,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教学视频的知识点源于教材,所以,进行视频设计与录制前,要钻研教材。既要基于教材,又要凌驾于教材之上。提取教材的精髓,联系教学实际与课标的要求,辩证地使用教材,对教材内容要“统揽全局,整体把握;酌取精要,以小见大;融会综合,荟萃精华”[3]。分析教材,判断哪些内容适合采用翻转课堂教学,哪些内容不适合;适合的内容如何转化为高效的8~10 分钟视频等等,这一系列的问题都是视频制作前教师应斟酌清楚的问题。

不同于理科学科,英语是一门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的学科,知识点没有理科排列集中。从这一方面讲,英语教学视频中的教学内容把握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英语教学视频也会因自身的特点而呈现出独有的个性。初中英语教材(这里以牛津译林版《英语》为例)的设计遵循“主题”单元式,全册书共分为8 个单元,每个单元的各个模块共同围绕一个主题展开,以主题为主线,以Comicstrip、Welcome to the unit、Reading、Grammar、Integrated Skills、Study Skills、Task、Self-assessment为组成模块完成特定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师可以根据每一模块的设计意图、着重点及知识类型,结合翻转课堂及微视频的本质特点,决定哪一模块的教学适合通过翻转课堂进行教学。

最后,教学资源的分析。这里的教学资源指为了辅助教学内容的传授与内化而借鉴的教辅用书、习题册、光盘、网络资源等。这些资源一方面可以促进教师更好地领悟教学重难点,另一方面有助于进阶作业的设计。分析教学资源,教师应选择那些能切实检查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资源,或者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自编进阶作业。无论是通过哪种方式,都要本着以该视频的知识点为本,取精华之精髓的原则。

3.学习者的分析

教学活动是一项特殊的活动,目的在于促进人的发展;新课改也号召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所以,开启教学之旅前,要考虑学生的情况,即分析教育对象,与学生对话。分析学习者的特点、兴趣与需求、初始状态、发展空间、身心发展水平特点,等等。结合学习者的现实状况确定最终的教学目标和内容。“与儿童不同,初中生已经开始有明确的学习动机……初中学生以工具性动机为主……很多学生学习英语是课程的要求,是中考的要求。”[3]这就要求初中英语教师在教学视频的制作时,突出英语学习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此外,在多元智能和学习风格方面,初中生也表现出丰富的差异性。所以,进行教学设计时,要结合学习者整体的发展状况与现实教学活动中学生的现状与需求,以学生为本。

二、课程学习架构图的构建

课程学习架构图的建构是为教学视频的录制奠定基础的。所以,进行教学视频录制前教师有必要从宏观角度把握构建教学视频的母体结构,即微课程学习架构图。借鉴可汗学院微课程学习架构图,将初中英语微课程学习架构图构建如图1。

语法是英语教学的构成要素之一,知识点集中,较适合翻转课堂的教学形式。这里以《英语》Unit3 语法教学为例,探讨英语微课程架构图。整体把握教材构建架构图时,首先确定有哪些知识模块,然后再确定每一模块的重难点并设计诠释重难点的微课程。模块确定下来之后,再根据每一具体模块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设计具体的教学微课程;每个微课程均包含一个微视频;根据教学微视频的特点,一个视频针对一个知识点,所以,若知识点较多或较零散,可以设计多个微课程。比如这一单元的语法模块,其教学目标是能正确使用名词所有格;能正确使用形容词性物主代词;能正确使用名词性物主代词。所以,语法这一模块可以设计三个微课程。而这三个微课程又各自由一个微视频和与知识点相关的进阶作业构成。

三、微教案设计与编写

微教案设计指微视频教学设计,也即微课程教案的编写,不同于传统教案。视频的碎片化学习决定了微教案的片断性;类似于微课程由一个个教学视频构成一样,微教案也由一个个片断性的内容文字、画面设计、时间安排构成,教师进行微教案的设计与编写时应注意这一点。借鉴黄建军[4]、蔡跃[5]的微课程设计模板,对初中英语微课程教案设计模板构建如图2。

微教案由课程名称、教学内容、教材描述、先修知识、课型、学习者描述、视频教学内容、视频教学目标、视频画面描述、视频旁白、视频时间、进阶作业、教学反思构成。其中,教学内容要包含该模块所要传授的知识点,此处教学内容的陈列数目决定了微视频的数量;教学材料的描述主要指相对应的教学用书的物理定位,即知识点具体在哪一页、哪一部分;先修知识是指学习本视频之前须了解的知识,即先行组织者。课型指的是新授课、复习课、练习课等等;学习者描述简单地介绍了学习者的学习情况、年龄特点、身心发展状况等。与传统教案大不同的是,教学内容的碎片化设计,即每个微视频的内容陈述与描述,其目的是为了保证教师在录制微视频时能顺利进行,确保视频录制的流畅性,所以,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的陈述要紧列于其相对应的微视频之后。此外,教师录制微视频过程的话语最好也要事先设计好,这样可以避免教师在录制视频时遗忘某一句话或者出现卡壳的现象;若借用其他视频,也应对该视频画面进行描述,做到微视频录制过程中所有的活动都有“章”可依。

四、自主学习任务单设计

翻转课堂教学是一场翻天覆地的教学革命,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积极配合。由于中学生还处于长知识、长身体的重要阶段,品德、人格、学习方法的掌握尚未成熟,自主学习能力还不高,所以课前的学习离不开经验人士的指导,教师应设计每个视频的学习任务单并提前发放给学生,引导其有顺序、有方向地进行课前自学。

学习任务单的作用在于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学习,告诉学生看完视频要达成的目标及要完成的任务;遵循任务单的步伐,学生知道该做什么、怎么做、做到何种程度为好。“任务单主要包括三大块:学习指南、学习任务、困惑与建议。”[6]其中,学习指南又分为“课题名称”“达成目标”“学习方法”“课堂学习形式预告”四部分,原苏州电教馆馆长金陵先生建议,课题名称最好设计成“版本+ 学科名+ 册+内容名”形式;达成目标要区别于教学目标,善于把教学目标转化为达成目标;学习方法“有就写,没有就不写,不可‘喧兵’夺了‘任务’之‘主’”。课堂学习形式预告作用在于告诉学生课堂的学习活动有哪些,须做好参与课堂活动的知识储备,从而使学生明了教学视频的重要性。学习任务要“把达成目标以及教学重难点和其他知识转化为问题形式”。问题的形式化抽象为具体,学生易于把握。观看教学视频完成进阶作业之后,如果学生还有不懂之处或还想继续了解某方面的知识,可以将自己的需求写在“困惑与建议”这一部分。

五、微视频的录制原则

课前教师的最后一项任务就是完成教学微视频的录制。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录制微课程视频的途径日益呈现多样化。智能手机或ipad拍摄、数码相机真人拍摄、PPT录屏软件、可汗学院手写板型,这些是目前比较受追捧的方法,这几种拍摄方法各有千秋,无论采用哪种方式,建议教师录制视频时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科学性。首先要保证视频呈现的文字、图像、声音准确无误,正确科学。第二,学生主体性。要心系学生,心中始终装着学生,与学生对话,站在学生的角度,设想学生喜欢看何种视频。第三,启发性。视频传授的内容要精,要具有启发性,让学生学有所得。第四,简约性与美观性。画面要清晰、简约、大方美观;声音要清透,大小轻重要适中,语速快慢要得当,用声音去吸引学生注意力。第五,通俗性。讲授语言应通俗易懂,详略得当。尤其是全英讲解,注意不要用超纲词汇,或者用的时候要添加字幕以辅助学生理解。第六,互动性。讲解过程中应善于向学生提问,与学生保持互动,适时停顿,巧设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翻转课堂课前的活动与任务涉及方方面面,笔者主要从教学设计的角度出发,简单赘述了教学要素的分析、课程学习架构图的构建、微教案的编写、自主学习任务单的设计、教学视频的录制这几方面的教师课前任务探讨。当然,教师课前要做的工作远不及此,在教学实践中,还有更多的问题与任务需进一步的挖掘与思考;此外,课前学生相关的学习任务仍有广泛探讨空间。总之,翻转课堂课前的活动设计与执行是一项巨大的工程,要做的工作不计其数。只有课前的活动实质有效地进行,翻转课堂的课中活动才有后续之基。

摘要:翻转课堂助力教学活动的改革与发展,是教育教学迎接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趋势。翻转课堂教学流程主要由课前和课中两阶段的活动组成,课前活动的完成情况制约着课中教学活动的质量。从教师任务角度出发,教师课前活动中要完成的任务主要集中于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文本、学习者等教学要素,构建课程学习架构图,编写微教案,设计自主学习任务单以及录制教学微视频。

关键词:教学要素,课程学习架构图,微教案,任务单,微视频

参考文献

[1]李龙.教学设计[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4.

[2]吴永军.新课程备课新思维[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3]王笃勤.初中英语教学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4]黄建军,郭绍青.论微课程的设计与开发[J].现代教育技术,2013(5).

[5]蔡跃.微课程设计与制作课程[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4.

上一篇:土地估价行业下一篇:老鼠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