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变局(共8篇)
行业变局 篇1
今年1月底海尔宣布停止投放杂志硬广告, 引起业内广泛关注和热议。其实海尔不仅停止投放杂志硬广告, 同时还停掉了报纸和电视硬广告。
不知道大家留意到没, 刚过去这个央视春晚, 我们没有看到海尔的广告与小米、微信红包、格力等同时出现。据熟悉情况的人士介绍, 海尔2014在央视的广告预算为一亿元, 而且仅限在春晚期间投放, 这回连一亿元都停了。
今年1月1日停刊的《新闻晚报》只是接下来传统媒体集体萎缩大潮中不起眼的沧海一粟。
一、传统媒体萎缩的原因
1、萎缩的原因最大程度是用户注意力焦点变了, 转到手机端上了。
没有看过这方面的精确统计报告, 但身边几乎没有朋友还有有看报纸和杂志的习惯。公交地铁里, 再也很少见到翻阅杂志的乘客, 无一例外地看着手机, 玩微信, 甚至在路上, 有的发烧友还边走边盯着手机屏幕, 面对面交谈, 聚会, 聚餐, 各种行业会议上, 你再也看不到拿着杂志津津有味翻阅的人了。
春节回了一趟老家揭阳, 那边也差不多, 年轻人都通过手机来获取外部世界的所有动态。电视、报纸之类的是一些5后60后的主要阅读方式, 但他们已经不再是市场消费的主要群体。
2、用户的信息获取方式改变了。
自打有了四大门户以来, 用户逐渐形成了免费在网上获取资讯的习惯, 上搜狐、新浪、网易, 到后来的通过每天工作必须打开QQ时弹出的mini弹窗, 百度新闻。
再后来, 就是各类新闻客户端, 如早已超过一个亿装机量的搜狐新闻客户端, 接近3亿的腾讯新闻客户端, 以及微博、微信。而传统媒体则逐渐消失在用户的眼中, 成为很少再被提及的信息源。
3、根本原因在于互联网突破了地理位置的局限, 免费地解决了信息对称的问题。
门户与搜索链接了人和信息, 社交应用连接了人与人的信息, 电商平台则链接了人和商品, 之前的信息流通链条被缩短了。而传统媒体本质上就是用户与读者的一种有偿中介, 互联网的信息透明化、传播去中心化则使得这种中介变得越来越没有存在必要, 用户再也不愿意为了随处可见的信息旧式载体——杂志和报纸付费。
如今很多杂志都搞起了赠阅, 如《创业家》, 深圳广州的地铁报, 互联网的免费令很多传统媒体开始思考透过免费的内容来提供增值服务。
旧有的依据内容来吸引读者, 透过读者的注意力来卖广告, 而如今, 它们赖以生存的注意力正在逐渐远离消失。早期的论坛, 后来的博客, 到微博, 到随着微信崛起所兴起的自媒体浪潮, 读者和作者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 沟通近乎零距离, 不再需要为所谓的内容付费。
不信你翻一下你的微信, 你加了多少个自媒体作者, 关注了多少自媒体公众号, 你还需要通过报纸、杂志去阅读他们吗?
充分体现互联网优势和特色的自媒体正在受到企业品牌的青睐。新闻发布会邀请自媒体人与传统媒体记者一道前来参加已成惯例, 会后所形成的传播效果自媒体远远比传播媒体强。
其所带来的品牌效应把传统媒体甩出几十条街, 传统媒体少则近百, 多则上千, 养着那么多记者, 还不如某人在公众号后台噼里啪啦敲一两个小时键盘的效率高。
4、传统媒体内容生产方式落后。
这说明传统媒体还存在一个问题, 内容生产方式落后, 拿通稿稍加修改照发。过去我也在传统媒体任职过, 很多稿件嘛, 则是几个记者喝茶抽烟侃大山就瞎掰出来的, 闭门造车, 不接地气, 也是很严重的问题。传统媒体的内容生产方式已经落后自媒体一大截了。
前几天爆出的唯品会控股乐蜂的发布会, 更是做到极致:双方高管出席, 只邀请一个微博自媒体人龚文祥出席, 在一个小咖啡厅里, 拍拍照片, 发发微博和微信, 接下来这几天, 自媒体、传统媒体纷纷跟进报道, 新媒体成了传统媒体的信息来源!
而此前, 记者们早已养成在微博上潜伏寻找新闻素材、话题、采访对象, 这个现象存在好几年了, 传统媒体逐渐丧失作为信息源的价值本位, 沦为信息加工的中介, 去吸引过气老化逐渐丧失市场中坚地位的老用户群体。
二、品牌在传统媒体投放的理由
前几天, 在朋友圈上发了一条内容, “请问还有品牌在传统媒体投放吗?投放的理由是什么”, 一共几十位好友留下了评论。大致有如下几种类型:
◆传统媒体只剩下公信力和权威性了, 产品可以借助提升产品公信力, 除此之外无别的优势。
◆与传统媒体栏目合作, 做形象广告。
◆市场公关需要, 有些媒体不能得罪, 但减低预算和投放频次。
◆电视媒体等还是有一定的曝光率。
◆如果是面向中老年市场的产品, 有必要, 电视剧、综艺节目、体育比赛收视率高。
◆小米、腾讯、360都投放。
◆在三四线城市, 本地生活类品牌投放传统媒体还是有必要的。
◆甲方决策者花的不是自己的钱, 这块预算如果取消了来年方案的时候就少了这块的回扣。
◆电视、户外、广播还是可以帮助提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
◆传统媒体形象高大上一些。
上述这些评论其实也很好地解答了传统媒体为什么衰败得一塌糊涂的问题, 也说明了传统媒体仅剩可怜的所谓公信力和影响力, 以及三四线城市的辅助传播渠道, 仅有的得以维系的只能说明传统媒体还有它的影响力惯性, 以及特殊的利益输送空间存在, 但大势所趋, 维持不了多久了。
三、社交媒体时代:传统媒体vs自媒体
小米、腾讯、360投放央视只是说明他们有公关需要, 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市场导向, 并非所有企业都像小米和360有到非投央视不可去公关的地步。小米在13年之前从未投放过任何传统媒体是众所周知的事实。
在微博上、网络上、微信上, 用户可以轻易地通过信息的获取实现信息检索、对比、浏览、体验、购买、支付、售后沟通的闭环, 而这是传统媒体无法做到的。
看完杂志, 你会记住多少个硬广, 去买东西的时候, 你有多少时候是因为上面的硬广告影响了你的购买决策的?但微博可以做到, 电商平台上也可以做到, 所看即所得, 特别是微信在有了微信支付后, 即扫即得。但传统媒体无法实现。
社交媒体时代, 我们的传播更加注重与用户的互动沟通, 注重用户的反馈和感受, 杂志报纸电视都只是解决了单项传播的问题, 即信息输送给用户的问题, 但无法与用户形成及时互动, 并导入完整的销售闭环。这也是互联网变革所带来的, 让我们的企业在宣传推广时注重效果的监测与统计。
无法精确统计传统媒体的传播效果。自我从事电商以来, 一直有传统媒体接触, 希望投放部分预算到他们媒体上, 我一概婉拒了。
传播不精准。这也是很致命的问题。因为你不知道那些报纸究竟是谁在看, 他们只会告诉你公司高管、职场白领, 有车一族, 但对于致力于精准营销的传播诉求来说, 这也太模糊了吧, 根本不知道这些用户会不会是你服装的目标顾客, 会不会买你的手机, 会不会看你的楼盘广告。
现在有很多杂志是摆放在咖啡厅、酒店大堂等消费场所的, 很少人翻阅啊, 因为那些人在咖啡厅大堂里都只看手机的。加上它本身无法对用户实现精准的行为捕捉和浏览统计。
最多只是一些抽样调查样本, 例如用100个估计统计得有点水分的调查结果去折射几十万用户的行为, 这不很扯嘛。但网络媒体是能做到的, 能根据用户的浏览轨迹和阅读行为做智能分析, 匹配对应的广告, 真正地减少无谓的浪费。
用户已经不喜欢简单粗暴的硬广告了。广告主们自己也想想, 你会因为一个家具品牌在广播里的赤裸裸的促销广告就立即产生购买冲动么, 乃至记住并跑去他们的店里订购么?硬广告这种形式越来越不讨消费者喜欢了。
用户变化了, 硬广告再也没有空间了。与其有那钱投硬广告, 还不如请几个微博厉害的高手去维护微博, 带来的实际效果也比投硬广告强几十倍。或者找些微博大号, 把你的官方微博转几遍都强过它。
行业变局 篇2
刚刚过去的2017年,必然是要载入中国金融业史册。历时两年的“宝万之争”(宝能与万科股权之争)几经起伏,最终由宝能出局、万科获胜而终结。
被誉为女版巴菲特的小燕子赵薇,欲以空壳公司高杠杆收购市值达100亿的上市公司“万家文化”事件,被证监会处罚5年内得进入A股市场。
做校园贷上市的趣店在美国上市,遭遇舆论谴责,被称为“带血的融资”!
还有乐视贾跃亭欠债跑路事件、“无现金时代”之争、资管行业大一统、人工智能崛起……在金融乱象纠偏的背后,无不透露着日渐鲜明的监管信号。
本文略有删节,转自财经作家靳毅的专栏文章,不代表本公众号的观点和立场。2017年底,一个毕业于985院校的大学生,找工作时分别向股份制银行、基金公司、农商行投简历,最后发现行情对比往年差了不少。因为这些金融机构开始降薪减员。
无独有偶,北京的基金公司路演。在路上,和销售同事闲聊起来,同事提到“XX公司在上一轮牛市的时候大概有500亿左右的管理规模,牛市之后,他们规模开始一路下滑,到目前规模不到400亿了。在目前收缩的金融周期里,一些小的基金公司正在规模保卫战中艰难前行。一些信托行业资深人士认为,信托业曾经的辉煌,靠的是“政信+地产+通道”这老三样,而将其利润收入进一步放大的,则是非标准化资金池。但随着本轮金融监管的逐步落地,信托传统的通道业务、平台融资都将受到很大影响,同时,非标资金池也即将退出历史舞台。下阶段,整个信托业利润率的下滑,对身处其中的从业者而言,影响无疑是巨大的。2018年年度策略《变局与重构》里提到过这样一段话:“过往几年,从海外、到国内,从实体经济、到资本市场,从大类资产、到债券领域,无一不再发生着变化,这些变化的相互交织,最终构成了一个巨大的变局。身处变局之中,当我们将过往发生的一幅幅割裂的场景连接与重构,并深入解析,或许就能将曾经的无序与孤立串联成能够解释这个变局的线索。”金融行业所正在经历的,似乎并不是一次局部的调整或者阶段性的走弱,而是一场全方位的格局重塑,这个现象,是在过往10年中不曾出现的,也是很难用以往的经验加以解释的。这场格局的重塑,极有可能使金融机构未来的发展方向、业务模式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这是每一位金融从业者所不应忽视的。站在2018年的起点上,我想是时候对那些已发生的以及即将发生的变局再进行一次梳理。-01-金融监管重塑金融格局 | 错乱归位、套利终局2009年开启的金融政策,产生了影响经济发展的三个核心问题:金融资源配置的低效和错配,资金的脱实入虚与金融资产价格虚高,金融本身作为加速器加快和放大了前两个问题的内生循环。金融资源错配之下,债务大量堆积。金融机构偏好“低风险、高收益”资产,过去资金源源不断流向嵌入了政府信用的融资平台和国资背景的过剩产能。起初,债务还只是躺在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里,随后影子银行的扩张,使得巨量的债务囤积在了银行的表外。商业银行押宝政府信用,通过表内、表外多渠道向其输送信贷资源,而非银机构则不断在这个链条形成闭环的过程中发挥着自己的功能。金融运转低效之下,资金空转、套利丛生。过往相当长的时间里,所谓的金融创新,本质上都是绕监管。银行理财被监管,理财就借道信托继续套利;监管层限制银信合作,就再把券商拉进来,搞银证信合作。监管不让理财资金进交易所,机构就套通道,一层不行套两层,最终曲线进入交易所市场。银行发同业存单买货币基金,货币再返回头购买银行发行的存单,循环往复,规模不断虚增、泡沫不断涨大。资产价格虚高之下,杠杆狂欢、风险积聚。金融机构层面,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同业业务作为中小银行“突围”的一个出路,在过往发展迅猛,表外规模比表内规模还大的银行屡见不鲜。本轮的金融监管逐步落地,不仅仅是债券市场、股票市场会受到影响,金融机构未来的发展方向、业务形态也会受到影响。严管之下,曾经很多基于监管套利、杠杆盈利的业务模式都将衰减或消失。此前人们更关注“吃不吃得饱的问题”,但却忽略了“未来还有多少饭碗的问题”。过往,众多的产品经理都是绕监管的高手;曾经,大量的资管账户享受着成本法的庇佑;此前,金融领域的融资文化远胜投资文化。过往的金融土壤,使得很多金融机构所孕育的技术专长、能力特点、资源禀赋等都是嫁接和寄生在监管套利、杠杆经营的基础之上的。那么,当风向变换之际,曾经的先发优势会不会变成先发劣势?下阶段,通道业务持续萎缩,资金池业务已是夕阳,净值产品催生资金回表,刚兑打破重塑资管格局……为了应对这些变化,金融体系内部毫无疑问将迎来一场巨大的变革,错乱即将归位、套利已是终局。看清楚这个大的变局,对于我们更好的把握未来,或许是大有裨益的。-02-债务扩张大时代的结束 | 兴衰将尽、浪潮落幕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凭借出口拉动而一骑绝尘的中国经济增长受阻,政府随即转向依靠内部投资拉动的内生增长模式。自此,基础设施、融资平台、房地产、周期性行业开始了长达10年的快速债务扩张之路。以地方政府债务为例,在过去的10年中,广义的债务规模每年以万亿级别在增长。这10年对金融机构而言,更是资产负债表和影子银行大幅扩张的10年。在这10年中,商业银行的公司部、资管部、同业部,以及信托公司、证券公司等都成为了这个扩张链条中的搬运工和缔造者。债务大扩张过程中所蕴含的赚钱效应,使一家又一家机构、一批又一批的淘金者蜂拥而至。然而,扩张终有收缩时,大幅的债务增长在保证经济总体向好的同时,所引发的诸多潜在问题,也是这一轮政府正在着重解决的。无论是近两年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还是陆续出台的地方政府融资相关政策,以及十九大关于金融的定位,都是围绕着修正地方政府无序举债、房地产行业库存高企、以及过剩产能重复建设所展开的。十九大经济发展“质”字为先,2017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未提“适度扩大总需求”,这些信息无不再向外界传递着一个信号,那就是,未来的经济发展将不再会走曾经盲目债务扩张的老路。因此,2018年或许将成为一个分水岭,银根收紧、信用收缩,政信融资、地产融资、过剩产能融资,这些曾经支持金融机构业务开展的核心引擎将开始降速,这种降速不是简单的行业周期循环的走弱阶段,而极有可能成为整个融资大时代缓缓落幕的标志。对于处在庞大债务链条上的金融机构而言,这将是一场巨大的变革。
波导:行业变局下的弃儿 篇3
2004年,手机市场风云突变。带有蓝牙、JAVA、拍摄等功能的个性化手机勃然兴起,外资品牌大举反攻,技术落后、创新不足的国产手机只能望洋兴叹,不仅如此,外资品牌还通过渠道下沉、低价策略收复失地。此时,国内“黑手机”也开始肆无忌惮地冲击三四级市场,波导原本脆弱的品牌、微弱的成本优势荡然无存,市场占有率一路下滑,2005年亏损4.71亿元。
波导从此一蹶不振。目前波导的境外业务主要是与非洲、印度、孟加拉国等国家的海外手机贸易商合作,向他们提供手机配件的设计、生产等业务。近年来,随着华为、中兴、酷派等国内新型手机厂商的出现,波导手机业务屡屡受挫,经营现状不容乐观。
波导股份目前在国内市场的重点放在千元以下的市場,如其在国内的产品线包括199元至1199元区间的手机。不过此块市场也是价格战最为凶猛的战场。
2012年上半年,波导手机业务营收3.9亿元,其中境外收入约为3.2亿元,达到75%。换言之,波导在国内市场半年的营收为7000万元,惨淡景象可想而知。
2009年,波导的股票被戴上“ST”的耻辱帽,一旦继续亏损极有可能退市。为脱困求生,对外放贷收息摇身一变,成了波导股份的一项“非主业”的“主业”。
波导股份2010年对外委托贷款取得的总收益近1629万元,占当期利润总额的38%。上述两笔借款让波导股份在当年获得1277万元的放贷收益,占此笔业务总收益的近78%。
2011年年报显示,波导股份对外发放委托贷款产生的投资收益为2258万元,占当期利润总额的36%,净利润仅为1620.6万元。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委托贷款收益的话。波导股份去年将出现亏损。
2012年上半年,波导股份对外发放委托贷款产生的收益736万元左右,超过营业利润3466万元的两成。纵观近年来波导股份的财报会发现,对外发放委托贷款这项非主业在营业利润中的占比一直较高,间接凸显了波导股份“缺主业”的窘境。
行业变局 篇4
历史是不断发展的,白炽灯相对节能灯对能源的消耗,已经注定其“历史过客”的宿命,而没有把握技术发展趋势的白炽灯制造企业,已经来到一个十分尴尬境地。当然,国家政策只是加速白炽灯的淘汰过程,而没有转型的企业,则成为了行业快速发展的牺牲品。
就像当年的个人电脑的发展。王安电脑公司曾经在生产数字电脑、小型商用电脑、文字处理机以及其他办公室自动化设备上,都走在时代的前列,其产品甚至一度成为当时美国办公室中必备的设备。
但是,就这么一个年产值超过30亿美元的顶级电脑公司,因为没有把握住个人电脑向个性化、小型化发展的潮流,如同其蓬勃的发展速度,几乎是神奇般地一夜之间破产了。
市场在不断变化,技术在不断发展。一方面是市场需求倒逼企业进行技术升级;另一方面,企业之间技术升级的竞争日益激烈。谁落后了技术升级的步伐,谁就将成为第二个王安电脑公司。
或许,有些人会说,农机行业可能不会表现那么明显吧?如果这么想就错了。让我们来看一组数据,根据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技术发展的3个阶段和人均GDP有一个对应关系,即在人均GDP为300美元以下的时候,技术发展以模仿为主;人均GDP在300~4 750美元的时候,以技术改造和升级为主;而到了人均GDP超过4 750美元的时候,则以技术创造为主。目前,我国人均GDP为4 600美元,正处在技术改造和技术升级向技术创造方向发展,技术升级步伐正在加速。
再来看一下农机行业的发展。2011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CIAME 2011)上,排放标准已经成为一道内燃机产品进入市场的“有形”门槛,这种“有形”门槛会越来越多,标准也会越来越高;而外资企业拿来的产品,技术水平已经明显处于高端地位,这种高端水平,已经达到了许多国内中小企业、甚至是大型企业无法跟随的地步。而这些产品,恰恰就是市场需求的盲区,当然,也代表了行业技术升级的趋势。更可怕的是,这些产品将成为这些领域的“无形”门槛。
来到2011年的年末,国内企业发展如何,相信我们自己比谁都清楚。一方面面,,因为资金压力,不少企业已经走到了破产的边缘;另一方面,面对如此大的的技技术差距,我们的不少农机企业,还在围着“局长”转,显然靠吃老底的日日子子是不会长久的,这些企业将成为下一个王安电脑公司,被市场淘汰。
当一种新技术进入快速发展期,旧技术所能支持的一些企业就不复存在了。应对技术升级,企业必须通过保持高度的警觉性、敏感性和技术竞争上的创新能力,来适应未来的市场和不断出现的新产品。
行业变局 篇5
很多人表示还看不清楚“小米+陈彤”到底等于什么,这背后又有怎样的行业变局?
小米的“胃口”
其实,打算“软件捆绑硬件”,并想在智能家居领域展开一系列战略布局的小米,一直希望能够借助小米盒子和小米电视,打开数字客厅的大门。但是,从2014年6月以来,广电总局围绕互联网电视展开了“史上最严”的监管,要求互联网电视终端产品,只能连接拥有牌照方的互联网电视集成平台。
连续的政策管制,让阿里巴巴、优酷、搜狐、乐视、PPTV等互联网企业,欲通过网络电视机顶盒,或者智能电视终端来弯道超车、布局客厅市场的行动大为受挫,小米也自然在这个行列中。
对于小米而言,不仅需要解决牌照方的保障问题,也需要通过丰富小米盒子和小米电视的内容,这也是小米挖陈彤的主要意图。
从陈彤加入小米之后的投资布局来看,首先,小米入股爱奇艺和优酷土豆,意味着小米将与爱奇艺和优酷土豆合作的互联网电视播控平台牌照方:央广新媒体和国广东方间接建立“链接”。再加上此前合作的牌照方iCNTV,小米可以获得牌照方面的多重保障,以便小米投资的内容有合理合规的渠道分发给用户。陈彤在新浪十几年积累的对内容的敏感和丰富经验,有助于小米在面向用户的内容上,增加一道可控的安全屏障。
其次,小米投资优酷和爱奇艺,是希望通过它们成熟的视频内容平台,结合“软件+硬件”的模式,逐渐建立自己的内容生态系统。因为过去依靠盒子和电视终端单打独斗的模式,不仅发展比较缓慢,而且还面临版权以及内容监管等诸多风险。
未来属于“TV电商”
小米快速动作的背后,是互联网电视这个巨大的蛋糕,晚布局就意味着落后。在尼尔森和优朋普乐联合发布的《2014中国互联网电视发展白皮书》中显示:互联网电视的发展,让大批优众群体,即年轻的精英人群和新富阶层重新回归到客厅!这个高价值优众人群的需求,商业想象的空间自然是巨大的。
优朋普乐董事长CEO邵以丁曾表示:对于“优众”群体而言,海量节目其实并不是他们的核心需求,精选的、符合他们需求的内容才是本质。对于小米而言,利用陈彤对于内容的敏锐和把握能力,结合小米的技术,构建真正符合家庭客厅需求的精品内容,才是其突破的方向。
而未来,电视由传统功能的“屏”,向着“屏台”概念进化,也是值得特别关注的趋势。在优朋普乐看来,TV电商未来完全有可能成长为互联网电视的新盈利点。因为,电视用户最大的刚性需求是看视频节目,而电影和电视剧本身也是商品。也就是说,视频就是TV电商中最基本的商品。
这个趋势,也正是小米所关注的未来。而占领“数字客厅”,自然就是“小米+陈彤”之后的第一站。
行业变局 篇6
7月28日,“诺贝尔瓷抛砖——中国首发全球新一代瓷砖”发布会于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召开。据了解,瓷抛砖是由诺贝尔瓷砖强势推出一款颠覆传统、颠覆行业的创新性产品。诺贝尔瓷砖也借此正式开启诺贝尔集团企业战略调整元年。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等业内权威机构人士以及央视等百余家知名媒体汇聚一堂,共同见证这一极具意义的时刻。
诺贝尔集团董事长骆水根表示:“当前陶瓷行业已进入发展新常态,面临企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刻。我们希望借由瓷抛砖的问世,为建陶产业的优化转型升级做点实事。”
据诺贝尔集团研发副总裁兼总工程师余爱民介绍,历时5年的研发,瓷抛砖从技术上实现了4大核心突破:瓷质装饰面材技术、数码喷墨渗透技术、多维通体布料技术和微米级表面处理工艺。诺贝尔集团研发副总裁钟树铭指出,瓷抛砖以新型瓷面替代传统釉面,以立体渗花替代平面印花,结合多维通体布料技术和微米级表面处理工艺,实现了表面更耐磨、花纹更逼真、质感更通体、质地更厚实、触感更温润的5大特点,引领瓷砖行业新的发展趋势。
行业变局 篇7
国内近年来对种子知识产权越发重视, 新《种子法》及相关管理办法的发布, 对提高国内种子企业研发能力影响深远。同时, 由于国内种子行业集中度低, 快速扩张期并购兴起。
而由于劳动力成本上升, 原先依赖制种业务的种子企业高速发展难以持续, 转型育种业务成为多数种子企业的选择之一。
制种企业转型
由于得天独厚的气候及自然环境, 河西走廊成为全球著名的种子生产基地。每年河西走廊生产的玉米种子占全国玉米用种量的50%以上, 这里也是国内最大的蔬菜、瓜类、花卉等对外制种产业基地。其中, 酒泉市标准化种子生产基地超过2.67万hm2, 年产种量可达1亿kg以上。
与以培育新品种为目的育种不同, 制种指的是生产已经培育成功的作物种子。实际上, 制种不仅在田间培育时有各种严格要求, 在种植前及收获后, 种子公司也需要进行筛选与检验, 因此劳动力成本占比很大。
“酒泉大多数种子公司以对外制种起步, 例如与外商签订合同, 取得他们的原种进行种植, 收获种子。这和南方来料加工是一个类型, 和服装厂、鞋厂等代加工工厂一样都是贴牌生产。目前酒泉市90%的种子企业都是走这条路”, 华美种业总经理他文山介绍。
华美种业创建于2001年, 在酒泉市建有2.5万m2集种子精选加工、检测、包衣等一体的工业园区, 曾是圣尼斯、先正达和坂田等国际一线育种企业的制种商。2013年, 华美种业放弃外接制种, 全面转型育种业务。目前, 华美还需要制种业务来提高产能。
“制种是一个劳动力密集型行业, 近年来劳动力成本不断升高, 来料加工的模式越来越难以持续。而育种则是种子行业甚至整个农业的核心, 种子研发是未来种企的核心竞争力, 我们10余年来也积累了大量品种资源, 因此选择这条转型之路。酒泉很多种企也开始慢慢转型, 但育种行业门槛也较高”, 他文山解释。
育种是指采用物理、化学、生物等方法, 改变作物品种的遗传特性, 培育出高产、抗病、优质的新品种。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项振辉教授介绍, 育种需要多项必备条件, 首先是大量的品种资源与育种材料, 同时要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和人才团队, 并且育种也是一个耗时、耗力的过程, 需要大量资金支持。
华美种业科研部主任边振表示, “目前, 华美除了具备常规育种方法外, 近年投入大量资金建立了分子标记实验室, 通过DNA提取方式, 完成番茄、辣椒等品种抗病毒基因、抗虫害基因的删选, 从而培育出大量优质抗病蔬菜品种, 大大缩短了育种周期。”
据介绍, 华美生物育种实验室是国内民营种企首家分子标记实验室, 正在申报甘肃省蔬菜生物技术育种重点实验室。
目前, 中玉金标记公司建有先进、通量最高的分子标记实验室, 其通过平台合作的方式, 为种子企业提供分子标记服务。国内种企中, 仅有隆平高科旗下的华智生物技术公司创立了分子标记实验室, 其主要针对水稻、大田作物的生物技术应用。
种子行业变局
2016年以来, 全球种子行业并购盛行, 市场格局突变。2015年底, 杜邦与陶氏化学正式合并, 2016年2月中国化工集团以430亿美元收购先正达股票, 9月拜耳和孟山都共同宣布已经签署并购协议, 拜耳将以每股128美元, 合计660亿美元现金收购孟山都, 溢价44%。
中信建投研报表示, 2016年的三大并购, 如果得到各国批准, 种子行业将形成双寡头垄断的格局。孟山都+拜耳占据全球22%的市场份额, 杜邦+陶氏占据18%的市场份额, 而中国化工+先正达的并购将使中国在全球种业中占据第三席位。
“种子的研发关系到国内粮食安全, 2015年颁布的新《种子法》以及2016年推出的多个管理办法也表明, 主管部门越发重视种子知识产权保护, 促进新品种的研发, 并为种子审定开启了绿色通道”, 他文山解释。
数据显示, 自2010年开始, 全国种子持证企业数量在持续减少, 规模在不断扩大, 种企数量已由2011年前的8 700多家减少到2015年的4 660家, 以知识产权作为竞争力的企业在逐步增加。2015年种业10强、50强的市场集中度分别为18%和35%, 分别比2011年提高3%和5%。但是, 目前我国注册资本3 000万元以上的种企仅有不到300家, 种子行业的集中度仍然较低。
“目前, 我国种业处于快速扩张阶段, 类似于美国20世纪60~80年代种企通过大量兼并收购发展的历程。国内种企数量众多但体量都不大, 集中度低, 在市场监管趋严、种子行业门槛不断提高的时候, 真正具备研发能力的种企价值会逐渐体现”, 华南一位农业投资人士介绍。
2015年7月, 隆平高科公告, 拟以3.2亿元收购原股东持有的德瑞特合计80%的股权。据介绍, 德瑞特是中国蔬菜种业企业中具有高度系统优势的育繁推一体化企业之一。2016年7月, 新洋丰拟以3.99亿元的价格现金收购江苏绿港51%的股份。两家被收购企业都在育种领域具备较强实力。
而以金融投资显身于资本市场的中植集团则一直觊觎荃银高科的控股权, 有中植集团人士表示, “中植集团自身在农业有多年的布局, 逐渐认识到了种业在农业中的战略地位。”
宝怡:紧跟市场变局决胜变局市场 篇8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成立于1990年的深圳市宝怡珠宝有限公司,紧跟时代步伐,在市场变局中得以成长。
市场兴民企生
没有技术,没有工艺要求,产出多少消耗多少,甚至连掉了锆石的戒指都被哄抢一空,这便是当时中国珠宝卖方市场的真实写照。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逐步推进的过程中,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提高,1982年同家开始放宽黄金内销政策,犹如打开了黄金消费市场的闸门。
随着黄金市场日益高涨的购买需求,在计划经济占市场主导地位的经济模式下,黄金珠宝的加工和销售仍然受到国家的严格监管,供需状况严重不平衡,这些市场现状,时刻撩拨着民营企业家敏锐的市场神经。然而黄金生产严格的审批制度却将民营企业家隔绝在了黄金生产加工的大门外。
在深圳经济特区这块神奇的热土上,一切皆有可能。“挂靠国企”经营,为民营企业经营黄金生产加工带来了一丝曙光。特事特办的特权,让深圳民营企业面对重重困境依然能够在国企大树下安然成长。
简单的切割制模,飞速旋转的砂轮,两点一线的流水生产作业,两三个工人,这就是上世纪80年代末深圳珠宝加工厂的全部。深圳珠宝便是从这里开始萌芽,深圳珠宝的从业者便是在这样简陋的环境中单纯而快乐的劳作着。
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国企大树的庇荫和滋养,给了民营企业存储力量的机会,民营企业才能在日后的发展历程中渐行渐远,并成为取代国企的新经济动力。
宝怡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得以生息。
市场变民企兴
上世纪中后期,国家从计划经济为主导,逐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许多领域的国营企业渐渐失去往日华彩,呈现不可逆转的颓势。此时民营企业却犹如神助般迅速发展壮大。
据了解,宝怡珠宝董事长周厚躬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入行,80年代末开始经营小加工厂,从最初几个工人发展到1995年迂址至水库新村新厂址时已有近两百人。
1996、1997年众多民营珠宝企业相继成立,此时真正意义上的深圳珠宝才开始扬帆肩航。时间的脚步无法阻挡中国全面改革的历史进程,在经济体制调整处于不断摸索和推进的过程中,中国黄金珠宝产业政策并不很明朗的前提下,无论黄金还是镶嵌首饰,业者均小心翼翼地摸索前行。然而在改革开放前沿,凡事皆有可能的深圳,因其得天独厚的政策区位优势,民营经济如火如荼地发展着。
上世纪末,由于国营企业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痼疾,与民营企业相比,缺乏活力,部分国企在市场经济作用下,进一步削弱了其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国营黄金珠宝企业在这样大环境影响下,亦受到冲击,很多企业纷纷转制。与此同时国家对黄金加工批发政策的进一步放宽,给民营企业的成长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积极的政策环境。
当黄金珠宝企业难以为继之时,民营黄金珠宝企业得到了进一步向上的发展空间。
但是,1998年突如其来的东南亚金融风暴,着实让蓬勃发展的黄金珠宝行业惊出一身冷汗。据周厚躬介绍,当时因为中国经济并未与国际全面接轨,宏观调控实现软着陆,对中国的市场经济并未造成损伤。对于羽翼日渐丰满的民营经济来说,并未造成实质性的伤害,反而由于国家政策的合理调整,消费市场热度的持续升温,给民营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绝佳时机。
恰恰是准确地把握了市场的脉搏,众民营企业家才能在2000年前后,将过去十年间积攒的力量完全释放,成就了他们的原始积累,初步形成了规模,为以后的大展拳脚埋下伏笔。
求革新练内功
周厚躬给我们算了一笔账:“当时的黄金很便宜,又没有什么费用,成本200多的可以卖到400块,零售的毛利率差不多有40%。因为回报率高,所以根本就谈不上什么管理,大家就只知道一味往前冲,能产出多少就是多少,一门心思钻研怎样加快生产流转速度,不会去考虑技术层面的一些问题,相关领域完全是空白。”
上世纪90年代香港珠宝业在销售和生产工艺上的世界领先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在技术、设备、人才方面的不足,让初具规模的深圳珠宝民营企业显得艰涩难堪,只能依靠外援。
周厚躬表示,“当时设备是从意大利和德国引进的,而技术人才多从香港方面引进,在经营模式上也多效仿香港的品牌。但是香港的一些经验到了内地后是严重的水土不服,经过这些年内地珠宝在产品销售、生产工艺、设计理念方面对原技术改良和创新的基础上发生了质的飞跃。”
其实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当内地经济逐步开放的机遇成为推动香港经济发展的重要外部因素时,部分香港制造业便渐次转移到内地,引领了内地制造业的发展,并带来了强大的技术后盾。虽然不同的文化背景、语言不通都曾经成为交流沟通的障碍,然而在那个改革主流的大时代背景之下,任何的障碍都会被改革大潮所淹没,成为时代的点缀。
据了解,由于当年香港技术人才的转移,以及后来香港本土人员从业意愿的降低,来深的香港师傅大多已在深圳落地生根,并传授先进的珠宝生产技艺,为深圳珠宝后续在亚洲乃至世界黄金珠宝行业扩大影响力,营造了可能性。
黄金珠宝市场需求不断旺盛,先进生产设备不断从国外购买,高端人才不断从香港引进,大批廉价城乡务工人员不断向沿海城市转移,给民营企业在工艺技术方面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
从引进模仿到自成体系,深圳珠宝在技术领域的革新,为从事珠宝加工的民营企业插上了一双飞翔的翅膀。
识时局守当下
“1992~1995年,受市场萎缩影响,行业发展相对进入下滑期;1996~1997年进入市场培育期,民营企业平稳发展。1998年市场经济作用下国企的自然退出,以及政策的放松,给民营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机遇,各企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对彼时行业发展周厚躬如是总结,“直到2000年,业内的先行者大部分完成了他们的原始积累。自2002年黄金交易所成立到2011年,深圳黄金珠宝乃至于中国黄金珠宝市场,又完成了新一轮的增长。”
nlc202309031518
企业的发展和自身的优势资源有必然的联系,任何一个企业或个人想要发展,必然要有自己的优势资源,宝怡亦然。
周厚躬表示,在20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宝怡所积累下来的最大财富,便是人脉。回顾来时路,真正做大做强的企业,绝大部分是当时历经时代洗礼依然屹立的中流砥柱,都是曾经和宝恰一道并肩作战的战友。这些战友情谊支持,对宝怡在如今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仍然能够占有一席之地起到了重要作用。
对于企业未来发展,周厚躬中肯地说:“现在的市场,经过了2002~2011年的又一次跨越式发展,犹如穿缟之箭,势头渐弱。宝怡目前要以守为攻。但是,这种‘守’绝不意味着‘退’,而是要夯实基础,整合现有资源、调整内部结构,稳步前进。”
在这波谲云诡的市场变局中,宝怡做到了审时度势,顺势而为,进退有度。
链接
周厚躬访谈录:
《中国黄金珠宝》杂志:请简述上世纪90年代珠宝行业概况。
周厚躬:早年做珠宝首饰还是卖方市场,市场供不应求,生产厂家很少,主要以贴牌加工及港资在深设立加工厂为主,依靠客户来料来图加工或在境外购买K金空托来满足客户对款式的需求,基本上没有自己的设计能力。到了1990年以后,人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提高了,开始有了一些简单款式的研发。这个时候的产品,以红蓝宝、低价位的半宝石,以及黄金饰品的设计为主,市场对设计也没有过多的要求,往往借鉴几个外单的款式足以应付国内市场的需求。当时整个珠宝设计产业也是处于一种纯模仿的初级阶段。正是这些早期的珠宝加工厂,成为了如今深圳珠宝企业家的摇篮。
《中国黄金珠宝》杂志:请简要介绍宝怡的成长轨迹。
周厚躬:1990年左右,宝怡开始在珠宝行业慢慢寻找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到1995年的时候,宝怡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对市场也有一定的认知。面对1998年的东南亚金融风暴,宝怡把握住了市场脉动,积累了丰富的资源。宝怡正是因为在这场金融风暴中意识到,中国市场的需求在国情国策的保障下会比国外的市场更加稳定和庞大,所以,宝怡将主要发展方向定位于国内市场。在材质选择上,因为当时没有钻石,宝怡和国内的市场选择都相对单一,主要是黄金和红蓝宝石。一直到2000年,钻石比例明显加大,钻石镶嵌产品也渐趋成为重心。
2005年宝怡将品牌定位为——“珠宝综合服务提供商”,开始清晰了自己的发展重点和品牌方向。像大部分企业一样,宝怡也只是从最开始十几个人的小作坊不断发展壮大,才有了今天近千人的规模。宝怡作为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企业,是和行业共同成长起来的。从创业初期的卖方市场到金融风暴对行业的冲击,再到意识国内市场的巨大潜力,宝怡一直在伴随着这个时代的命脉成长。
《中国黄金珠宝》杂志:请简单介绍下您在行业中这么多年的发展历程。
周厚躬:我是1986年进入珠宝行业的,当时年龄还不到20岁,在行业内最早建立的一家珠宝工厂里做学徒工。为什么会选择这个行业,是因为亲戚在做珠宝这行,就这样被指引着进入了珠宝行。在做学徒工的过程中,我渐渐了解了整个珠宝生产的流程,那些日子让我有了自己的目标和梦想,所以也一直努力着。
长期以来,我发现珠宝卖方市场毕竟不是长久的趋势,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未来一定会对设计和技术有更高的要求,于是当时我就在想,如何将产品研发制造得更加精致,如何在技术工艺上实现突破。在这样的一个认知和思考的积累过程后,1990年我创办了宝怡公司。由于我当时做学徒时在技术上探究得比较多,这也奠定了今天宝怡以技术、工艺为重的基础。
多年来,我倡导宝怡人要坚持“以质量为企业第一生命”的原则,坚信“有精工才有高品质,有文化内涵才有高市场份额”的商业定律,在设计、工艺追求精益求精的同时,融合东方文化神髓与欧洲现代珠宝文化时尚,打造独具匠心的宝怡珠宝产品艺术特色。
20多年过去了,我依然还在做珠宝,并且会把这行当做终身事业坚持下去。宝怡也凭借着坚持不懈的设计创新,一丝不苟的工艺制作和高瞻远瞩的创意开发,为消费者诠释出了完美的身心体验,也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与赞许。
【行业变局】推荐阅读:
终端大变局05-26
生物医药变局09-27
经济转型与产业变局06-02
中国武术的变局时代06-27
手机操作系统变局11-20
大变局中的清华大学06-12
首次教育学统考引发考研变局08-30
中国有机农业变局:资本集结号吹响小农战争08-16
金融行业与房地产行业05-22
金锣引领肉制品行业发展方向的行业标杆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