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最好的继承

2024-07-28

创新是最好的继承(共4篇)

创新是最好的继承 篇1

《兰花花叙事曲》借鉴国外西洋奏鸣曲的曲式结构,融合了中国戏曲音乐中的一些表现特点,揭露了封建腐朽的婚姻制度,塑造了一个不畏强权,渴望自由,敢于向命运抗争的女性形象。对乐曲创作的故事背景、曲式结构、表现手法及风格的研究,有利于我们演奏者更加精准地把握乐曲的内容,使乐曲演奏达到一定的高度。

一、了解该曲创作的故事背景及其发展

民歌《兰花花》被发掘问世之后以其悲剧的美,吸引了众多的艺术家,改编成各种音乐形式:歌剧、歌舞剧、芭蕾、电视、电影、动画片,以及形形色色的器乐曲。《兰花花叙事曲》是关铭于1981年根据陕北民歌《兰花花》的主部音调及故事情节创编而成的一首二胡叙事曲。乐曲通过对兰花花这样一个美丽、善良、天真而纯朴的农村姑娘典型形象的塑造,以及她在爱情上的不幸遭遇,展现了兰花花勇于向封建势力抗争的坚强性格。

从1981年问世以来,一直被二胡演奏者所喜爱,不少二胡方面的作曲家、演奏家及音乐爱好者对这首二胡曲从实际演奏的角度做了细致的研究。其中有一些是结合谱面来分析该曲如何演奏的,并涉及到乐曲中的一些技术技法,也有一些单纯就此曲的风格进行研究的。它是一首很有内涵的乐曲,浓厚的地方风味和戏曲元素不断地吸引人们对它探索、研究,因此对乐曲风格和情绪的把握对于演奏好这首乐曲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分析作品的曲式结构及情感表现手法

《兰花花叙事曲》的整体结构由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尾声)四部分组成。以下是本人结合实际演奏及文献资料对 《兰花花叙事曲》各部分进行的研究,主要是概括性结合乐曲的演奏要求作出的分析,并且对其中的情感表现也通过一些科学的演奏手法进行了理论上的分析:

(一)引子

由十个小节构成,借鉴了陕北民歌《兰花花》舒展、流动、 优美、宽广的散板主题音调。触引了对兰花花悲剧故事传说的无尽遐想。对秦腔真假声调过度的借鉴运用,更加形象的再人们眼前展现出一幅辽阔无垠、遥远飘渺的黄土高坡的景象。真假声一般较常用于原生态的民歌中,久经岁月沉淀的音乐,仿佛诉说着古老的故事,音乐听起来有股悠远、飘渺、宽广的味道。

其中的音作为泛音处理时适时的添加一个回滑音便能增添秦腔质朴空旷渺远的韵味。第一个音,左手小下滑,右手小音头, 带上吸气,然后拉出弓子。第三个音以上滑音收尾。第七小节的两个5,第一个稍微点一下,吸气,然后拉满弓推回第二个5同时将气呼出。这十小节在演奏中一定要弓速平稳,满弓换弓无痕,气息微微上提。我在演奏时三个长音都用的迟到揉弦,这样从音响效果上听起来更吻合于那种悠远宽广的味道。

(二)呈示部

由有书写兰花花质朴善良、美好温婉的主部主题,描绘兰花花天真活泼、欢快雀跃场景的副部主题和憧憬美好生活的结束部构成。这部分的情感在全曲中最为轻松,舒适,音乐流畅,富有歌唱性和青春的气息。

乐曲主题音调由有呼应关系的上下两个乐句构成,呈现明显的呼应式对话性质,非常直接的赞美了兰花花的美丽纯情。

(三)展开部

由突变悲愤的散板、怨泣悲伤的内心独白、激越惊心的出逃以及悲天悯人的呐喊组成。

【散板】由双音6的突然出现把听者拉回到残酷的现实当中, 紧接着以第一人称的兰花花身份把心里的悲痛愤懑、挣扎委屈、无助无奈、紧张又令人窒息的情绪表现出来。高音的出现吧抵抗、 悲愤的情绪推向高潮,为了加深情绪的宣泄,我会在这个音上面使用压揉,同时用乱弓来反映内心的不安。7音的连续出现好像是在无声的抽泣,弓毛紧贴琴弦,左手揉弦不断加重,叹息,同时用枣核弓将6推回。最终的6加终止揉在音响效果上会给人很苦的感觉,也表现出兰花花力不从心、无奈惆怅的内心。情绪的情绪的跌宕也为后面的悲惨命运结局做了提示。

【抬进周家】完全是兰花花内心情绪的变化描写,可分为三个部分来做分析。135小节-142小节为第一部分,以四个小节为一句, 分成两句。演奏时,第一句可拉的断断续续,动作稍迟疑,表示有前面极度悲愤的情绪转为痴呆状态,现实的打击太沉重,仿佛还身在梦中,不能清醒。第二句弓子连起来,适当添加揉弦,表示人从悲中醒来,不得不面对现实的沉痛。演奏本段时需注意滑音均为慢滑,生动刻画了一位具有细腻情感的女性内心世界。143小节-150小节为第二部分,不满情绪变得激烈,同时下了要与命运抗争的决心。此时,运弓力度应该相应的增大到足以推动情绪更加激烈的发展。我认为演奏动作幅度可根据情绪的张扬夸张表现。整个这段具有非常强烈的语气感,好似一个可怜的女子就在听者前面凄凄地诉说自己的遭遇。

为使作品更具有感染力,其一是我在演奏中加了些小的装饰音,例如:

其二是要求演奏者对曲中的所有角色都要做到身临其境、忘我投入是必要的。根据戏剧表演理论家斯坦尼拉夫斯基“演员与角色”的理论分析,演员在演出时同时存在着两个“自我”,即作为演员的“第一自我”和作为角色的“第二自我”。“第一自我”进入角色中,体验着角色的思想感情, 表达着角色的真情实意,“第一自我”始终冷静地监控着“第二自我”执行演出计划。 在二胡演奏中除了情感上的忘我投入外,还有演奏状态、音准、节奏、发音、力度等诸多的技术因素需要依靠“第一自我”来把握和监控,那种因过分的情感投入而造成技术失控的演奏,并非是演奏艺术所追求的。 成功的演奏关键在于正确地摆正两个“自我”之间的辩证关系,适当的把握住各自的 “度”,而艺术魅力正是在于这种“恰好” 之中。所以,在演奏时要将自己置身于角色中去,感知人物情感,再结合技法来完美诠释作品内容。

【出逃】这段重点是场景的描写,是展开部的核心,展现一幅躲躲藏藏、紧追紧跑、惊心动魄的紧张逃亡画面。频繁的转调加速了逃跑的紧张氛围。音乐开始砍弓的运用,坚定了兰花花逃跑的信念,第200小节 “紧拉慢唱”,急速飞驰的音型,造成了紧张的戏剧气氛,连续出现的上行半音音阶将音乐推向高潮。A调材料中主题碎片清晰可见,随后的十六分音符模进上行将音乐推向另一个高潮。两个高音6给人一种很震撼的感觉,想象当中的场景是主人公置身在极高的山顶,天地间好像就剩她一人,听者感受到的是种视觉上的冲击,同时也有股悲凉油然而生。

【呐喊】用满弓加上饱满力度以泄心中的不满和愤恨,发泄过后一切回归平静, 只剩听者的一丝留恋、一丝叹息。结束音6用迟到揉加终止揉把听者的情感表现的尽致淋漓。

(四)再现部

由承上启下的连接段与再现部分组成,尾声与再现部分合二为一。百般叹息后再现兰花花主题音调,深情、悠远、痛惜与怀念萦绕于人们的脑际,浸润于人们的心田,定格在人们的心中。

三、了解曲中所具有的的戏曲元素

二胡叙事曲在兼具抒情与叙事的同时又包孕了一份情节的展衍与人物的冲突对立,所以二胡叙事曲必然会呈现出一定的戏剧性。《兰花花叙事曲》对戏曲表现手法的借鉴比较多样。归纳起来,主要有板块的变化,戏曲声腔的对话,板鼓的“撕边”奏法,戏曲声腔的内心独白,乐曲的秦腔风格等。

秦腔,又称乱弹,源于西秦腔,流行于我国西北的陕北、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又因其以枣木梆子为击节乐器,所以又叫“梆子腔”,俗称“桄桄子”。秦腔的特点是朴实、粗犷、豪放,富有夸张性。秦腔唱腔分为欢音、苦音两种,前者表现欢快、喜悦情绪,后者抒发悲愤、凄凉情感, 唱腔音乐丰富多彩、优美动人。秦腔唱腔中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彩腔”,假嗓唱出,音高八度,多用在人物情感激荡、剧情发展起伏跌宕之处。《兰花花叙事曲》具有浓郁的秦腔风格:板腔体摇板、滑音特色,苦音的特殊韵味,揉弦的多样化,以及对秦腔真假声的借鉴运用等。

华彩乐段是无板无眼的散板,其间音运用了累死板鼓“撕边”的走法,后面连顿弓、压揉、迟到揉和终止揉这些紧张、压抑的表现手法展示了兰花花由抗争挣扎到最后不得已妥协的情绪变化。

四、结语

《兰花花叙事曲》主要围绕兰花花人物情感的跌宕起伏来展示叙述的,有情节就有戏剧性。这首乐曲本身的技术难度并不很大,关键在于能否用科学的演奏手法将秦腔特色及曲中所涉及的一些戏曲元素通过情感的发展表现出来,使情感与内容完美结合, 内容又通过手法的润色变得更加生动形象, 最终提升乐曲的感染力。

摘要:二胡曲《兰花花叙事曲》是一首极具地方风格,感染力极强的乐曲,是二胡曲中的经典作之一。通过对此曲音乐内容、曲式结构及风格、演奏手法的研究,有利于这首乐曲的广泛传播,使它在二胡曲中的发展中更加灿烂。同时还有利于促进我们对风格性乐曲的探索,让听众感受到二胡的独特魅力。

关键词:内容,风格,手法

创新是最好的继承 篇2

一、阿里巴巴经营模式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一种全新管理模式的探索, 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我国经济领域的具体实例

阿里巴巴经营模式说明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中工人也可以是合伙人, 和老板共同经营公司、管理公司, 使公司发展壮大而从中获益。合伙人制度可以让企业的决策变得更为客观及长远, 减少了企业走弯路、甚至于走错路的机会,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一种全新管理模式, 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我国经济领域的具体实例, 归功于中国企业家开拓进取的创新实践。实际上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公司都在尝试这种模式, 2014年10月国庆假期期间, 笔者回乡探亲期间深入巩义某上市公司调查了企业运行和管理情况, 发现该公司创业之初就是由几个转业军人 (即合伙人) 集资兴建, 经过资本运作成功上市后大多数企业员工持有公司原始股票, 工人既是劳动者, 也是资本持有者, 他们既是公司员工出力干活拿工资奖金, 又参与公司的部分管理及利润分红, 这种工人既是劳动者又是管理者的模式, 把企业经营的好坏与他们切身利益紧密联系, 有利于充分发挥每一位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企业更加有活力, 也能做得长。笔者认为这种经营管理模式既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的传承, 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的创新和发展, 更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当今中国经济领域实践的一个成功案例。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本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 制定出正确的理论、路线、纲领和方针政策, 指导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 就有一个怎样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因为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运用马克思主义必须立足于中国的实际, 具体地分析和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 才能得到马克思主义书本上没有的新结论、新观点, 才能使马克思主义不断中国化。

二、阿里巴巴经营模式既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的继承, 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的发展创新

在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经典著作《资本论》中, 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典型形式是机器大工业生产, 具体来说开始是用机器进行生产, 后来是用机器生产各种各样的设备, 这种生产方式是建立在以机器体系的合作和分工为基础上的企业管理模式。其主要表现特征一是比较普遍的实行个人业主制, 二是生产的品种和数量完全的自由化、市场化, 呈无政府状态、无计划性和发展规划的特征, 古典市场经济在社会生活方面的主要表现是没有一套完整的失业养老保险等保障制度, 所以, 就会经常发生社会动荡。按照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理论, 传统资本主义社会里拥有资本财富的资本家实行家长制管理制度, 工人阶级完全没有管理工厂的权利和机会, 资本家残酷地压迫、剥削和奴役产业工人, 占有他们生产的剩余价值, 工人处于绝对贫困、饥饿、无奈状态, 一辈子处于社会的底层, 永远没有机会翻身做主, 10%的资本家拥有全社会90%的财富, 而90%的工人只拥有10%的社会财富, 整个社会处于严重的两极分化状态, 资本家与工人之间在利益方面呈完全对立的关系。随着工业化革命的发展, 近一百五十年来资本主义在生产方式方面也有了许多新的特征, 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 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产业工人中相对收入比较高的劳动者把维持基本生活后余下的钱购买股票, 身份一边成了部分企业里的小股东。到了20世纪90年代知识经济逐步形成, 出现了知识资本化倾向, 知识变成了资本, 参与到所在工厂生产利润的分成。人力资本产生又使一部分职业经理人、受过教育掌握知识和技能者通过股权分成成了所在公司的股东, 这样劳动者既是企业的生产者又是企业的管理者和主人。但从总体上看, 现代资本主义的阶级结构呈橄榄型, 表现为中间阶级越来越大, 资本家也不像马克思、恩格斯那个时期那样独占剩余价值, 而是一种分享制的分配制度, 工人以奖金、福利等形式分享其中部分剩余价值。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 作为经典理论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也应该跟上时代的步伐, 不断突破已有的结论和观点, 和当今火热的世界经济发展现状相结合, 在不违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前提下不断创新与发展。阿里巴巴今日的成功归功于中国企业家开拓进取的创新实践, 归功于国际投资者的精明与远见。但更重要的是它借助于市场力量、中国需求和创新精神的巨大能量, 与新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繁荣、中国需求不断扩大、营商环境优化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马云及其企业对互联网技术有着深刻的理解。在他看来, 互联网不仅仅是一种技术, 一种产业, 更是一种思想, 一种价值观。它比以往更为开放, 更懂得分享, 更懂得承担责任, 它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的传承, 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的发展和创新, 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今日中国经济领域实践的成功案例。

三、理论界应该像阿里巴巴一样不断探索实践, 在理论上得出新观点和新思想, 实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的进一步创新与发展

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中国一切政党的政策及其实践在中国人民中所表现的作用的好坏、大小, 归根到底它是束缚生产力的, 还是解放生产力的。改革开放以来, 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为代表的四代领导人,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情况相结合, 突破了一些禁区, 对经济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不再以姓社或姓资来判断, 但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笔者认为正确的态度应该像阿里巴巴那样勇于创新和探索, 不断突破那些阻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具体结论, 摒弃两种社会制度非此即彼、冰火不相容的错误思想, 实事求是, 从实际出发实现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的与时俱进和发展创新。我们欣喜地看到, 在毛泽东思想基础上发展而成的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的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大理论成果, 是中国共产党人对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又一理论总结。在2000年, 江泽民同志又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即中国共产党代表着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经过几年的摸索党的十八大对科学发展观又作了精辟阐述和高度评价, 强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一要义是发展, 核心是以人为本, 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些都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探索过程中得出的新理论、新思想、新观点。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深刻总结历史经验, 提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正带领全国人民进行新一轮的全面深化改革, 包括: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司法体制改革等一揽子改革方案正如火如荼的进行, 这些改革举措又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经典理论的进一步创新、发展, 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认识的一个新突破, 标志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我们也应该象阿里巴巴人一样走出国门融入到世界经济大潮中, 根据中国现实国情状况, 不断进行新尝试、提出新思想, 实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经典理论的创新和发展, 使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在新的历史时期指导我们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于金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经典理论与现代观点[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8.

[2]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1:543.

[3]许兴亚.中国共产党对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四次重要创新[J].厦门特区党校学报, 2007, (3) :3-12.

[4]赵存生.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整体性认识[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2007, (9) :30-38.

[5]王向清.学术层面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逻辑发展[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07, (6) :125-128.

[6]程恩富.经济学现代化及其五大态势[J].高校理论战线, 2008, (3) .

[7]潘石.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现代化[J].长白学刊, 2007, (2) .

杂技的继承与创新 篇3

中国杂技是一个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艺术宝库。经过千百年的发展和整合, 杂技艺术已经形成了翻腾、平衡、抛接、魔术、健身等门类, 且每一个门类都有一些传统的表演节目。杂技的继承, 就是对那些最基本的技能和通过历史检验、优秀的表演形式的发扬光大。而创新, 就是对传统的改革和突破。杂技是一门综合艺术, 它展现给观众的不仅是感官上的享受, 而且要传达一种思想。因此, 杂技的创新不仅要在形式和内容上有所突破, 而且必须做到形式和内容的和谐统一, 让观众在感官和精神上得到耳目一新的享受。

《高车踢碗》《高空钢丝》是我团杂技表演中两个常见的传统节目, 过去许多杂技团都能表演。但是长春杂技团在表演的《大球高空踢碗》和《高空高低钢丝》, 对这两个传统节目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改造, 使人看了耳目一新, 成为在传统杂技节目基础上大胆创新的成功范例。狮子舞是中华文化最为典型的代表, 每逢喜庆大事, 都会看到群狮起舞的表演。2000以来, 由我团自行编排和创作的“集体狮舞”、“庆典狮舞”更是突破了传统狮子节目的表演程式。编导者大、小狮子的表演更具自然化和动物性。整个演出过程不仅保持了传统狮子节目的喜庆特点, 而且还表现了回归自然、天人合一、喜庆祥和的人文思想, 使艺术境界更高、并更具有观赏性。另外, 贵州省杂技团柳燕燕老师曾根据龙军、龙兵孪生兄弟相貌相似的特点, 在传统《钻筒》节目的基础上成功地创作了《双钻筒》。整台节目中虽然“钻”的技巧完全继承了传统, 但是通过两个孪生兄弟的“争”与“钻”, 使得节目的表演形式发生了全新的变化, 得到了观众的喜爱。如果说《大球高空踢碗》和《高空高低钢丝》是对传统节目内容的突破和发展, 那么“集体狮舞”“庆典狮舞”则无疑是对传统节目表演形式的巧妙更新。所以, 传统杂技艺术仍然是现代杂技创新的基础。只要去努力发掘, 仔细观察, 巧妙构思, 就一定能够使许多传统的节目旧貌换新颜。

杂技虽然有着自己的特点, 但是不断地从其他姊妹艺术中吸取营养, 仍然是其创新的一个重要途径。纵观杂技的发展历史, 许多传统的优秀杂技节目无不蕴涵着其他艺术行当的基本要素。近年来国内外的一些杂技团, 更是通过学习和借鉴的方法, 成功地推出了一批深受观众喜爱的节目。比较突出的有战士杂技团的《东方天鹅——对手顶》和《杂拌子——快乐的水兵》, 把芭蕾舞的表演技巧成功引入到杂技艺术中。虽然舞蹈的表演程式融入到杂技艺术中早在汉代时就已出现了, 但是把欧洲的芭蕾舞引入杂技, 并且通过十分规范的“苏立维”“阿拉贝斯”等芭蕾技巧来表演, 使得传统的杂技技巧成为整个节目的过渡, 让芭蕾变为节目的亮点, 不失为一种大胆的创新。2005年广州战士杂技团推出了一台完全杂技版的《天鹅湖》, 轰动国内外。另外, 哈萨克斯坦国家马戏团的《蹦床》, 就是把体育运动中的蹦床改造为一个完整的杂技节目;陕西省杂技艺术团的《五人钻筒》等节目, 也引入了竞技体操中的技巧。当然更巧妙的还要数战士杂技团的《晨练》, 这个节目充分体现了编导者的天才和智慧。他们把人们早已司空见惯的飞行员训练科目和群众体育运动项目整体移植到杂技中, 并加以改造。其成功的意义不仅在于演员对这两个运动项目的重新演绎, 更重要的是拉近了观众和杂技艺术的距离, 使观众感到十分亲切。当然, 将中国武术引入杂技艺术中, 在表演上学习不同戏曲艺术的表演程式, 甚至于学习动物的形体动作, 特别是在女子群体车技中模仿孔雀开屏等, 都是十分成功的艺术借鉴。

现代杂技创新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必须注重和提高杂技的表演形式, 对杂技表演的舞台、灯光、音乐、服装、道具等进行大胆的改革, 使杂技在表演形式上更具时代气息。最近几年, 主题晚会成为中国杂技表演的流行做法。前几年中国杂技团所推出的《中华魂》、沈阳杂技团的《天幻》、广州战士杂技团的《今夜星光灿烂》、河北杂技团的《玄光》、江西杂技团的《瓷之风》、郑州杂技团的《仿唐杂技》、上海杂技团的《东方夜谭》等一系列主题杂技晚会, 无论在创意、节目编排、演出技巧, 还是在表演形式上都有了前所未有的突破。特别是沈阳杂技团的《天幻》, 更是开中国现代杂技艺术的先河, 成为中国杂技艺术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邹晓先生在《杂技与魔术》2001年第一期的《以艺术为本, 打造品牌》一文中谈到《天幻》时说:“以展现国粹的气魄, 艺术上追求全而精并充分利用现代化设置, 拓展了杂技舞台的表现空间, 使原本就很神奇的杂技艺术, 更增加了神秘色彩, 更具震撼力, 使观众在陌生的艺术氛围中, 产生强烈的审美升华。”观众这种强烈艺术审美升华的产生, 除了源于杂技节目内容的新奇和较高的创意之外, 表演形式的烘托与渲染也是极其重要的。最近, 陕西省杂技艺术团正在积极筹备大型主题节目《汉·唐百戏》。值得指出的是其表演形式的创新, 既不是把传统的广东音乐换成时髦的流行音乐, 也不是一哄而上地把传统的民族服装改为飞天服饰;既不把过去单一的灯光换为迪斯科舞厅的灯光, 也不把传统的道具简单妆饰成现代的形式, 而是在发掘中华文化和地域文化的基础上, 使整台节目尽可能表现一个主题或者主线, 结合每一个节目的内容, 从服装、道具、音乐、声响、舞美、灯光、布景等各个方面仔细研究, 配套定做, 和谐组成, 使每一个节目既可以独立表演, 又能成为整个晚会的一个个有机单元, 服务于晚会的主题思想, 达到形式和内容的和谐统一。前边提及到的杂技《天鹅湖》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文化的继承、发展和创新 篇4

【真题回顾】

1. (2013·广东文综卷·32) 2013年1月, 教育部发布贯彻《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 要求将书法教育纳入中小学教学体系。甲认为, 这样可以化解汉字书写危机;乙认为, 在键盘时代学书法是浪费时间。据此,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1) 甲的合理之处在于认识到传统文化是文化发展的根源 (2) 乙的不足之处在于漠视了新媒体时代书法的文化价值 (3) 书法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修养, 形成完美人格 (4) 书法教育传递传统文化的精神, 培养审美能力

A. (1) (3) B. (1) (4)

C. (2) (3) D. (2) (4)

解析:将书法教育纳入中小学教学体系, 说明书法教育的重要性, (4) 正确。同时, 甲的观点有合理性, 但 (1) “根源”表述错误;乙认为浪费时间, 明显对书法教育认识不足, (2) 分析正确; (3) 观点太绝对, 不选。答案选D。

2. (2013·福建文综卷·29) 贴窗花, 写春联, 辞旧迎新;年夜饭, 压岁钱, 阖家团圆;发微信, 拜大年, 走亲访友;花各异, 韵相同, 岁岁年年。中国式过年魅力无穷, 在于它

A.涌动着人们对中华民族强烈的认同感

B.引导着现代科技发展的最新潮流

C.汇集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大全

D.展现各民族和睦相处的美好图景

解析:中国式过年方式属于传统文化, 至今人们仍然代代相传, 有利于增强人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A正确。中国式过年与科技发展、民族和睦没有直接联系, B、D不选。C错在“文化之大全”上。

3. (2013·北京文综卷·24) “笔墨当随时代”绘画艺术要有时代精神, 就要有创新。然而, 不继承优秀的传统遗产, 创新很难有稳固的根基。这表明绘画艺术的发展要

A.正本清源独树一帜

B.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C.薪火相传推陈出新

D.各美其美和而不同

解析:题干强调绘画既要继承优秀传统, 又要有创新精神, 体现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C正确。A强调文化的独特性, B强调文化的包容性和对外来文化的借鉴, D强调文化的多样性, 所以A、B、D与题干指向无关。

4.[2013·江苏政治卷·34 (1) ]城镇化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中国。今天, 中国的城镇人口已经超过了农村人口, “农耕社会, 乡土中国”逐渐转变为“工业社会, 城市中国”。城镇化加快了中国农村现代化的进程, 一个全新的城市文明时代似乎正在悄然到来。

在城镇化的浪潮中, 大批村庄被合并, 许多富有特色的传统村落不断消失。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描绘的那种“一片冬麦, 一片高粱, 十里荷塘, 十里果香”的田园景象日益不再。有人伤感地说:“不要问我从哪里来, 因为我已经没有故乡。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 说明为什么有人会对乡村的衰落感到惋惜。

解析:解答时, 首先要从乡村入手, 把乡村与乡村中蕴涵的文化联系起来, 然后从乡村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以及乡村文化的作用角度分析, 乡村文化的作用可以从展现地域特色文化、增强文化认同感和归宿感等角度分析。

参考答案: (1) 乡村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乡村的衰落不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2) 乡村承载着不同地域的特色文化, 是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体现。 (3) 乡村寄托了人们的乡情乡思, 可以增强人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5.[2013·安徽文综卷·38 (3) ]三年来,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完成了“三年见成效”的主要目标任务, 成为推动安徽崛起的重要增长极。转移不是简单的复制,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要依靠创新驱动。示范区某企业技术研发团队瞄准市场需求, 刻苦钻研新技术, 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攻克了一个个技术难关, 为企业带来了可观的效益。

从文化生活角度, 谈谈该研发团队的成功给我们的启示。

解析:解答本问的关键是紧紧抓住“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这一关键句, 指向文化生活中的社会实践、借鉴优秀文明成果、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提高科学文化修养等角度, 主要从以上角度结合材料进行分析说明。

参考答案:立足于社会实践。适应市场需求, 在创新的实践中促进技术进步, 提高科学文化修养。通过刻苦钻研新技术为技术创新提供智力支持。善于借鉴成功经验。博采众长, 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实现技术突破。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创新的思维和实践推动时代的发展。

【考点精讲】

一、继承与发展———辩证继承文化与促进文化发展

1. 内涵

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2. 形式: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

3. 特点

(1) 继承性:主要表现为传统习俗的继承、传统建筑的继承、传统文艺的继承和传统思想的继承。

(2) 相对的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 同时, 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

(3) 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 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 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4. 作用

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 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 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传统文化如果一成不变, 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5. 正确态度

(1) 坚持“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批判继承, 古为今用。

(2) 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文化, 不断推陈出新, 革故鼎新。

6. 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1) 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 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和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2) 正确处理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 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批判继承传统文化, 不断推陈出新, 革故鼎新。做出正确的文化选择, 成为自觉地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

7. 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

(1) 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

(2) 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3) 思想运动能够促进文化的发展。

(4)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 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二、文化创新———不竭源泉动力与基本途径方向

1. 源泉动力

(1) 人类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中, 创造出自己特有的文化。离开了社会实践, 文化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人们就不可能进行有价值的文化创造。

(2) 社会实践中不断出现新情况, 提出新问题, 需要文化不断创新, 以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社会实践的发展, 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 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

2. 必由之路

在时代的高起点上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的创新, 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不断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

3. 创造主体: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与文化创造的主体。

4. 创新意义

(1) 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文化创新可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 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

(2) 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5. 创新途径

【应试策略】

掌握本专题内容, 首先, 明确一个实质:文化发展的实质是文化创新;把握两种积累:文化的发展, 包括横向积累即文化传播, 纵向积累即文化继承;理解三大措施: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文化创新的途径;处理四大关系:文化继承与发展、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创新与继承、创新与借鉴融合的关系。其次, 要特别关注重大文化活动、文化实践以及各地文化发展的典型案例, 着眼于“大立意, 小切口”的思维方式, 重点把握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文化创新的途径等知识。

【创新演练】

1.目前, 中国首部实景园林昆曲《牡丹亭》正在筹划赴法国、德国的巡演计划, 要让传统的昆曲艺术“姹紫嫣红开遍”。此举

(1) 有利于中华传统艺术的传承发展 (2) 是吸收外来文化成果的重要途径 (3) 是中外文化实现完全融合的契机 (4) 是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举措

A. (1) (2) B. (1) (3)

C. (1) (4) D. (2) (4)

2.2013年5月9日, 台湾竞争力论坛发布了第二季“台湾民众国族认同”调查结果, 57.5%的民众认同自己是中国人, 89.3%的民众认同自己属于中华民族。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传统文化具有

A.特有继承性

B.社会历史性

C.相对稳定性

D.鲜明民族性

3.“钟鸣, 城门开启, 万户活动, 鼓响则城门关闭, 宵禁人息”, 2013年4月1日起, 孔子故里山东曲阜正式恢复每日“晨钟暮鼓”仪式, 人们将在钟鼓声中感受古老的传统儒家礼仪文化。该仪式意在说明

A.新的传媒不能完全代替旧传媒

B.传统文化更能让人们产生共鸣

C.儒家礼仪文化是传统文化精华

D.文化发展的前提是文化的继承

4.扬州在古城保护中, “不与人家比高楼、比规模、比洋气, 而是比特色、比精致、比秀气、比大气、比文气。”扬州的古城保护和利用浓缩为12个字:护其貌、美其颜、扬其韵、铸其魂。这揭示的文化生活道理有

A.人们的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B.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表现形式

C.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中的两方面

D.文化创新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5.下列选项能够为漫画所反映的文化道理提供有力佐证的是

(1) 社会实践中不断出现新情况、新问题 (2) 社会实践为文化创新提供了丰富资源和充足条件 (3) 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出自己特有的文化 (4) 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

A. (1) (2) B. (3) (4)

C. (1) (2) (4) D. (1) (2) (3) (4)

6.3D技术发展的日趋成熟, 推动了3D电影的飞速发展;3D电影在带给人们视觉震撼的同时, 相关的3D设备也成了影院新的卖点。3D技术带来的变化体现了

A.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B.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C.与时俱进是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

D.为社会实践服务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

7. 列宁曾指出:

“无产阶级文化并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也不是那些自命为无产阶级文化专家的人杜撰出来的。……无产阶级文化应当是人类在资本主义社会、地主社会和官僚社会压迫下创造出来的全部知识合乎规律的发展。”这启示我们文化创新

(1) 要继承传统, 推陈出新 (2) 要面向世界, 博采众长 (3) 要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 (4) 要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A. (1) (3) B. (1) (4)

C. (2) (3) D. (2) (4)

8.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教授在《通往大国之路:中国的知识重建和文明复兴》一书中指出:如果西方是苹果, 中国是橘子的话, 那么苹果的话语是解释不了橘子的。同样, 橘子可以学习苹果, 因为大家都是水果, 但是必须明白, 橘子学习苹果的目标不是把自己变成苹果, 而是要把自己变成更好的橘子。

随着经济崛起, 中国感觉到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因为没有文化"走出去", 中国其他方面的“走出去”已经遇到了很大的阻力, 比如企业“走出去”往往被视为是对外在世界的威胁等。所以, 这些年中国在不断加快改革开放, 增强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努力把中国文化推向国外, 包括孔子学院、各种形式的“媒体走出去”项目等。

(1) 运用文化创新的知识, 分析加快改革开放对促进文化发展的意义。

(2) 从文化继承和发展的关系角度, 分析我们应该如何增强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参考答案:

1.C我们应该吸收的是外来优秀文化成果, (2) 说法错误。 (3) 错在“完全融合”。

2.D 57.5%的民众认同自己是中国人, 89.3%的民众认同自己属于中华民族, 主要体现了传统文化的民族性。

3.D该仪式“人们将在钟鼓声中感受古老的传统儒家礼仪文化”, 所以, A项不合题意;B项错在“更能”;C项错误, 儒家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

4.C A、B项与题意无关;材料并未体现扬州是如何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所以, D项排除。

5.C读漫画中的文字可知, 漫画强调的是文化创新对社会实践的重要性, (1) (2) (4) 符合题意。 (3) 材料体现不出。

6.D“3D电影在带给人们视觉震撼的同时, 相关的3D设备也成了影院新的卖点, 体现了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指导社会实践。

7.B列宁的这段话强调了无产阶级文化与旧文化的历史联系, (1) (4) 是其应有的启示。 (2) (3) 与题意不符。

8. (1) (1)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改革开放实践为文化创新提供动力和源泉。 (2) 继承传统, 推陈出新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加快文化改革, 有利于改造传统文化, 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 (3) 面向世界, 博采众长也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推进文化开放, 促进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 有利于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 实现文化发展繁荣。

(2) (1) 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对待中华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批判继承, 古为今用”。文化“走出去”过程中既要继承、保持和发扬传统文化中的精华, 又要改造和剔除其糟粕。 (2) 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文化“走出去”过程中要推陈出新, 革故鼎新, 不断赋予中国传统文化的时代精神。 (3) 继承和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要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 自觉成为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

上一篇:服务整合营销传播策略下一篇:企业员工成本会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