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案原因

2024-10-07

发案原因(精选6篇)

发案原因 篇1

随着科技手段的发展,考试作弊已呈现出“动机商业化、人员群体化、手段科技化、方式公开化、多样化、有组织化”等特征,涉及到各类考试以及其各个环节,屡禁屡犯、愈演愈烈,并触及侵犯国家秘密类犯罪,严重侵害了考试的严肃性和公正性,妨害了社会正常管理秩序,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作为该类案件的典型罪名即体现出以上特点。

一、考试作弊涉密案件发案原因及特点

2014年6月高考期间,被告人郑某某明知高考试题及参考答案是国家秘密,通过各种途径到处传播出售,从中获取利益。结合对本案的分析,考试作弊涉密案件发案原因及特点表现如下:

(一)网络监管失范下作案猖獗,导致取证难

涉案人员分布广泛且实行专业化代理,一年中多次、向多人作案,基本上采取先鉴再买、有买有送、打包发送的方法,案件总量大、涉密数量多。人员间利用网络对内形成一张隐形犯罪网,对外则相互间保持独立,进行跨地域、联合犯罪,虽一者败露,也往往不能形成有效线索,部分涉案人辩称其主观上不知道所获试题及答案是否为真,取证与追查难度大、成本高。以上一方面直接影响案件的定性处理,难以认定“以窃取、刺探、收买方法,非法获取国家秘密”规定的手段行为,往往不能及时有效的进行查处,客观上又助长了舞弊之风;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相关部门在网络监管上存在漏洞,才造成各类作弊信息肆虐网络。本案中郑某某QQ聊天记录显示,其还代理各类等级、资格考试,甚至打算做高考替考中介,其银行流水数额也较大,案发前犯罪心态猖狂,但公安机关没有针对性收集相关证据,导致以上情况都缺乏证据认定。

(二)高学历群体利用信息技术实施高智商作案

倒卖答案行为是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而逐渐猖獗起来的,尤其在考试之机充斥校园,不可否认的是,相当数量的作案人员拥有一定现代化技能和高等教育学历,甚至是在校大学生或者曾经购买过答案的考生。本案中郑某某及其上线“大榜教育”就是通过网络发布广告、传播信息,包括出售作弊用信号发射器及接收器等信息技术设备,形成了一条龙服务,其付款方式也体现出高智商作案的特点,每个代理均以汇款数额的数字获得对应代码,依此来确认发送答案。

(三)整体法律意识淡薄下形成不良社会强制心理

我国保密制度在管理上还不很规范,公民保密意识不强。以考试为例,大部分人知道泄题、倒卖答案的行为违法,却不能明确认识到这类行为可能触及侵犯国家秘密类犯罪。由于倒卖答案存在巨大的牟利空间,一些得益者未被发现或追究法律责任,被追究者或免于刑事处罚、或缓刑、或处以较短刑期,相对于其对国家秘密制度和社会管理秩序的危害而言是不足以惩戒的;对购买答案的考生的处罚就更流于形式,以致出现“家长积极出资、考生致力于作弊”的怪象,客观上成为这种新的犯罪形式存在的土壤。以上诸多因素,造成人们的侥幸心理泛滥,作弊风气难遏,甚至形成了一种“作弊无妨、法不责众”社会强制心理。①郑某某作为高学历知识分子,对其行为触犯法律的后果是有一定认知的,但同时认为法律对作弊的处罚不严、力度不大,二十载价值观倾覆,错误的金钱观加以侥幸心理,误以倒卖答案为谋生捷径。须警惕“百年累之,毁于一旦”,高考涉密案件因多为青年犯罪,对个人的影响不仅是留下犯罪记录、对未来职业发展产生不良影响,关键是多年教育形成的价值观一入歧途则很难真正扭转,很可能形成新的犯罪因素;同时,高考涉密案件对社会秩序与公众信任度的影响深远,其往往是整个社会诚信发展的风向标。

二、相关建议

从犯罪预防角度,明确侵犯国家秘密类犯罪的定罪量刑准则、提高网络监管和侦查水平、做好对重点人群的法律意识警戒教育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一)相关司法探讨及立法建议

1. 不同阶段行为性质的界定

行为的社会危害性的大小是正确区分犯罪与违法的关键。行为人若仅有拾得、被告知国家秘密的情节,是不违法的。只有基于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的行为才构成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否则可能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等有关规定作为一般违法行为进行处理;仅有非法持有行为、又不说明来源与用途的,则可能构成《刑法》第二百八十二条第二款规定的“非法持有国家绝密、机密文件、资料、物品罪”;非法获取后又非法持有的,则以吸收犯原理,定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非法获取后又故意泄露的,则以涉案人员的主体身份,从一重罪处罚。

2. 特殊身份犯的认定

若本案中郑某某为特殊身份主体,则涉及泄露国家秘密罪牵连犯形态的认定。行为人实施某种犯罪(即本罪),而方法行为或结果行为又触犯其他罪名(即他罪)的犯罪形态。在认定泄露国家秘密罪时,时常会遇到牵连犯形态,最常见的就是为实施泄露国家秘密罪而从事非法获取国家秘密或者非法持有国家绝密、机密文件、资料、物品的行为。由于新刑法分则条款对上述涉及泄露国家秘密罪的牵连犯未明确规定处断原则,因此,根据刑法理论,应当适用从一重处罚原则定罪处刑。

3. 完善对“非法获取”手段的立法解释

《刑法》对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的手段规定为:以窃取、刺探、收买方法非法获取国家秘密,其可取之处是所列举的这三种方式简洁明晰,基本上概括了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的行为。但是该条文表述难以全面、准确地说明这一犯罪,因为实际中还可能包括拾得、被他人告知、抢夺或者抢劫等其他方式获取国家秘密的行为,如何对它们界定呢?

笔者认为,解决刑法的严密化与刑法的明确性要求之间的矛盾的关键,是在犯罪构成的事实要件中删除不影响行为的危害程度和罪过形式的描述性、枝节性规定,突出犯罪行为的类型性特征。刑法中规定的犯罪应当是类型化了的犯罪行为,它应当是对同一类型的行为所具有的能够决定行为危害社会的本质及其程度的事实特征的高度概括性规定。如果在该条规定中,去掉关于行为方法的要素,不仅丝毫不影响该条立法在本意上想要惩罚的犯罪行为,而且可以将具有同样危害性的同类型行为包括在内。同时鉴于此类案件存在大量“各级代理(二手、三手)”,其更换作案地点、电脑工具等,往往导致证据的灭失,取证的困难,以此,建议对“非法获取”作扩大解释,即有证据证明未以合法的手段获取皆可为非法获取。《刑法》除了规定了以窃取、收买、刺探的方法获取国家秘密的“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另在第二百八十条第一款规定了“盗窃、抢夺、毁灭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罪”、第三百二十九条第一款规定了“抢夺、窃取国有档案罪”、第三百七十五条第一款规定了“盗窃、抢夺武装部队公文、证件、印章罪”,并未对明知是“国家秘密”而实施抢劫的行为作出规定。故对若是抢劫等社会危害性更大的暴力行为,有人主张参考前述罪名中关于“抢夺”方式的规定,根据涉密载体的不同,以抢劫国家机关公文罪、国有档案罪等来处罚。须知,抢劫、抢夺国家秘密,无论主客观方面,其行为对象都是国家秘密,而抢劫、抢夺国家机关公文、国有档案罪的罪名从字面来看,显然与国家秘密毫不相干。故若行为人明知是“国家秘密”而实施抢劫、抢夺的,在不触犯抢劫罪和其他特别法规定时,应当构成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在相关条文中增加“以抢劫、抢夺等方式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的,从重处罚”的规定,可能会更科学。②

4. 明确量刑规则

关于“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的规定在司法实践中缺乏具体的指导和解释,对于何种情节适用此法定刑缺乏具体的规定。建议可参考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关于情节严重的规定,主要是:多次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的;非法获取大量国家秘密的;非法获取绝密级国家秘密的;非法获取国家秘密,造成恶劣社会影响或政治影响的;非法获取国家秘密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等。其中关于涉密数量,由于在保密期内非法获取试题就可以直接获取不当考试利益,危害相当,根据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应将此试题和对应答案界定为两项秘密。

(二)社会综合建议

从考试泄密案件反映出的问题及成因来看,相关责任部门对快速发展的网络在监管上相对滞后,侦查力度有限。为此,建议:

1. 从监管部门来说,要提高侦查水平,深挖监管漏洞。

针对涉案人员主要通过互联网实施作案的特点,侦查机关应严格按照电子证据取证流程,综合运用截屏保存、载体转化、笔录固定、书证取代等多种方式,及时固定相关电子证据,有效破解“取证难”问题。提高网络监管水平就要完善教育、公安、宣传、无线电等部门间的统筹协调机制,建设标准化考场。郑某某案中就倒卖当年高考答案一事,其上线虽在逃,但是公安机关在案发后及时采取措施,固定了聊天记录、转账记录、购买答案考生的证言等证据,才可认定郑以收买手段向其上线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的行为。

2. 加大对涉案主体的刑法打击力度,营造公平考试秩序。

要维护公平的考试秩序、遏制“法不责众”的作弊心理需要常态化、制度化的打压,突出标示并落实其法律责任,完善个人诚信档案制度;同时依托媒体加大对相关处理情况的宣传力度,尤其在高考等考试期间加强对在校生等重点区域和人群的警戒宣传。可采取高校通、官方微信、政府信息平台等方式推送典型案例的宣传信息,提高公众对保守国家秘密义务的法律认知度和执行力,须知国家秘密涵盖范围比较广泛,每个公民都应自觉切实的以行为来遵守、捍卫它,任何获取或泄露国家秘密的行为都可能触犯刑法,受到追究。

注释

1郑白兴.论以刑法规制国家考试作弊[D].西南大学硕士论文,2007.

2龚善军.论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D].华中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11.

发案原因 篇2

所谓“零发案”社区就是通过有效整合社会各界治安防范力量,广泛发动社区群众,落实物防、技防措施,建立完善社区防范网络,切实预防和控制社区刑事案件尤其是入室抢劫、入室盗窃、盗窃机动车等可防性案件的发生。

济东新村党政为进一步提升居民安全感和满意度,在新村范围内积极开展“零”发案社区的创建活动,物业中心领导高度重视,把创先争优活动与平安新村结合起来,实质性地开展群防群治工作,组织全员积极参与“零”发案社区的创建活动,给职工群众营造“一个上班放心、下班安心”的生活环境。

为确保活动扎实有效,作为零发案社区的基层单位,我们心怡园进一步健全门卫值班制度、巡查制度、交接班制度等,将小区内日常治安管理及防范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外来车辆及时登记,按规定开启大门。做好住户装修登记记录,按规定出入。值班人员大胆管理,认真检查出入小区人员,发现可疑人员,立即查询并汇报,禁止小商小贩等闲杂人员进入小区。对存在的治安薄弱环节及时整改,堵塞漏洞,防范于未然。同时利用各种媒体,开展形式多样的防范宣传,及时通报居民小区突出治安问题、防范措施,提醒群众提高警惕,掌握防范要领。通过宣传,让“小区是我家、防范靠大家”的防范理念逐渐深入人心。

在活动创建中同时得到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门卫值班人员与保卫巡查人员实行每天双签到制度,使人力防范布局合理,覆盖广泛,交叉互补,有效压缩犯罪分子的作案空间,形成齐抓共管治安防范局面,减少各类案件的发生,增强职工群众的安全感。

在“零”发案社区活动的创建中,我们心怡园基本实现了无入室盗窃、抢夺、抢劫案件发生;无自行车、电动车及机动车辆被盗案件发生;为职工群众创造了一个安全、和谐、温馨的生活环境,实现职工满意率达90%以上。

美国城市发案率新奥尔良排名第一 篇3

CQ出版社以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对 2007年全国城市犯罪统计结果为依据,对人口在7.5万以上的397城市和356个城市圈的发案率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 人口约25万的新奥尔良去年共发生包括209起谋杀案在内的逾1.9万起案件,谋杀案每10万人口达到94.7起,远远超过美国全国同比5.6起的平均水平。据称,新奥尔良在2005年夏天遭到飓风“卡特里那”的蹂躏后,城市人口急剧减少,犯罪率却大幅上升。

发案率排在新奥尔良之后的城市有新泽西州的肯登、密歇根州的底特律、密苏里州的圣路易斯和加利福尼亚州的奥克兰。

另一方面,发案率最低的为纽约州的拉马波,该市人口约11.3万,去年发案688起,谋杀案为零。其他发案率低的城市有加利福尼亚州的米申、密苏里州的O'Fallon、马萨诸塞州的牛顿市、新泽西州的布里克等。大城市的卫星城市发案率也较低。

发案原因 篇4

蔡甸区近3年共查处职务犯罪案件25件27人, 涉案金额共计4830.054万。

二、蔡甸区扶贫开发领域职务犯罪的主要特点

(一) 犯罪主体集中。在这类案件中, 犯罪主体绝大多数为农村“两委”人员和基层经济管理类站所工作人员。

(二) 涉嫌的罪名集中。主要集中在贪污、受贿等罪名, 其中贪污罪尤为突出。

(三) 犯罪行为侵犯的对象固定。大多是乡镇扶贫开发方面的政策性投放资金以及国家的征地拆迁款。

(四) 共同犯罪案件占较大的比例。

窝串案主要表现在村干部之间为了谋取小集体和个人利益, 利用职务便利截留扶贫开发资金, 然后以“辛苦费”、“年终福利”等形式予以侵吞。

(五) 涉案金额越来越大, 大案的比例高。

(六) 突破相对容易、但取证难度较大。

由于此类案件的犯罪主体多数为农村“两委”人员和基层站所工作人员, 加之多数是共同作案, 审讯突破案件相对容易。

三、扶贫开发领域职务犯罪的原因

扶贫开发领域职务犯罪处于易发高发态势, 仅三年时间, 查办职务犯罪案件25件27人。究其原因, 主要存在以下几点:一是本地区目前正处于城市扩容期, 扶贫投资类的工程建设、开发类的征地拆迁等工程项目不断跟进。二是一些商人在解决市场准入与纠纷时, 往往会以金钱作为工具, 对一些国家公职人员形成巨大诱惑, 导致职务犯罪案件高发易发。三是执法不严, 打击不力。四是国家公共财产监督管理体制不健全。

四、预防扶贫领域职务犯罪的对策建议

(一) 完善选人机制, 把好村干部“入口关”

一是要把好干部选拔用人关, 禁止干部带病上岗。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选人用人制度, 健全、完善“公开选拔”、“民主推荐”、“任前公示”、“竞争上岗”、“辞退机制”等一系列配套制度, 增加选人用人的科学性、合理性、全面性, 扩大干部工作的民主化程度。避免将村务大权几年甚至数十年集中在同一人手中, 造成权力过度集中。二是加强财会人员队伍建设。大量数据表明, 村“两委”成员的集体腐败, 往往都与村财会人员直接勾结或审核不严、或者把关不力有关, 因此要加强对村级组织财会人员政治素质、业务水平的培训。

针对农村的村务、财务现状, 村民会议可以依照国家法律、政策修改和制定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 保护集体财产, 维护自身权益, 依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二十二条, 村民委员会实行村务公开制度, 每年向村民大会汇报一次, 涉及财务至少每六个月公布一次, 加大透明度, 接受群众监督, 公开的村务、帐务内容必须真实, 并接受村民查询, 涉及村民利益的事项, 村民委员会必须提请村民会议讨论决定, 方可办理。县、乡财政部门要定期培训、轮训村级财务人员, 提高业务素质, 坚持财务制度, 遵守财经纪律, 做好财务把关, 给村主任做好帮手。分季度、分阶段对村级财务进行审计、查核, 堵塞漏洞, 完善管理机制。

(二) 形成廉政氛围, 把好“教育关”

防治扶贫开发领域职务犯罪, 应充分运用思想政治工作的有力武器, 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政治优势, 加强思想道德修养, 政治思想教育应以为人民服务的教育为核心, 要发挥反腐倡廉思想教育的基础性作用, 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可以确立以检察院和党委、政府有关部门为平台、以乡村纪检监察部门人员为网络点成员, 建立预防联系点和联席会议制度;通过采取集中培训与分散学习相结合、警示教育与个别谈心相结合、专题讲座与阵地教育相结合等多种方式, 深入农村广泛开展法制教育活动, 使村干部系统地学习农村政策和法律常识、掌握财经政策和管理知识。

(三) 实行惩防结合, 把好“预防关”

辖区盗窃犯罪发案现状及对策 篇5

我辖区盗窃案大致分为三种类型:

一、入室盗窃;

二、盗窃牲畜;

三、沿路盗窃货车燃油。

入室盗窃原因和特点:

一、农忙时节,白天村里面的人都要下地干活,中途很少回家吃饭,这就给犯罪分子创造了作案时机。晚上,农民们由于劳累一天,睡得很沉,不易被惊动,犯罪分子往往也抓住这个机会进行盗窃;

二、冬季农闲时期,特别是临近年关期间,所谓“小偷也要回家过年”,犯罪分子容易产生盗窃心理;

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居民收入有较大的增长,百姓手中存有大量的现金、金银首饰、笔记本电脑等贵重物品,因为存取现金要到乡镇上的银行信用社,路程少则三五里多则七八里,行动多有不便,群众往往把大量的现金和贵重物品放在家中,甚至绝大多数群众容易将金钱藏放在床铺下面、衣柜里面等固定地点,犯罪分子熟知群众心理,这就给犯罪分子留下了作案的前提条件。

盗窃牲畜原因和特点:现阶段物价上涨,牲畜经济收益高,“羊过千牛过万”、许多谋取不当利益非法个体屠宰销售者为盗窃犯罪者提供便利顺畅的销赃渠道、农民防范维权意识不够高这三点是盗窃牲畜案件发案的主要原因。特点是侵害目标以牛羊等牲畜为主,作案时犯罪分子一般是沿路随机或到事先物色好的地点,用药毒死狗,或采取剪断门锁将牲畜

赶出对于羊只或采取翻墙入圈抬羊出圈的方式进行盗窃;为便于转移赃物和迅速脱逃,罪犯一般为驾车作案,轿车为运载工具;作案人员以3至4人共同作案为多,分工明确,盗窃收赃相勾结,作案销赃“一条龙”。

沿路盗窃货车燃油原因和特点:油价上涨,盗窃燃油收益高、货车司机防范意识不强是盗窃燃油案发的主要原因。作案特点:时间多在晚间19时至次日5时;作案地点XXX沿线有饭馆停放货车的路段;作案手段:多为犯罪分子选择停放在路边饭馆前空地的货车为作案目标,采取撬油箱盖抽取的方式窃走箱内柴油。作案手法熟练,抽油工具效率高,往往三四分钟就能作案一起。

对策

针对群众防范意识不高的情况,派出所应该不定期的印发各类防范手册、告示,在派出所户籍室、集市、民生服务大厅、银行、国道沿线餐馆等人员聚集的地方张贴发放,将各种违法案件的防范方法传授给群众,让群众树立起防范意识,积极及时向公安机关反映可疑情况,主动掌握此类线索。同时,可以联系电信、文化部门,通过短信提醒、电视字幕告知等宣传方式,让群众尽量将现金存储到银行,减少现金持有,从根源上减少盗窃案件的发生。联系乡镇综治部门协调资金免费为群众家中安放“电子狗”,提高村民居家防范能力。

公安机关加大打击力度,对群众的报案要及时受理、立案侦查,将法理程序及时告知受害者及知情群众,请群众积极提供线索证据配合工作。加强案件串并和研判分析工作,加强打击力度,为农民兄弟除害,绝不手软,有关部门要加大对农村集贸市场和个体屠宰场的整治,堵住盗贼将牲畜低价卖给个体屠宰场及个人屠宰者的销赃渠道。

当前职务犯罪发案趋向及预防途径 篇6

根据2013年全国检察机关查处的案件情况分析, 从中纪委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党中央对形势的评估判断和任务部署上来看, 从当前全国强化反腐倡廉建设的态势来看, 我们必须更加清醒认识到, 滋生腐败的土壤依然存在, 反腐败形势依然严峻复杂, 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任务依然艰巨。

(一) 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严重损害党的肌体健康

一些领导干部犯罪案件社会影响恶劣;共同作案现象增多, 作案方式隐蔽;发生在群众身边、涉及民生民利的案件较多;执法司法领域渎职侵权犯罪相对比较突出等。消极腐败问题败坏党风政风社会风气, 危害国家改革发展稳定, 人民群众深恶痛绝, 我们决不能掉以轻心。

(二) 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 坚决遏制腐败蔓延势头

为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 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 坚定不移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 中纪委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 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 严格审查和处置党员干部违反党纪政纪、涉嫌违法的行为, 严肃查办贪污贿赂、买官卖官、徇私枉法、腐化堕落、失职渎职案件。坚持抓早抓小, 对党员干部身上的问题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早查处。加大国际追逃追赃力度, 决不让腐败分子逍遥法外。

(三) 健全权力运行监督制约体系, 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有效惩处和预防职务犯罪

2014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在检察工作安排上强调, 必须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 坚持有案必查、有腐必惩、有贪必肃, 继续加大惩处和预防力度, 坚决查办发生在领导机构和领导干部中的职务犯罪, 突出查办民生领域特别是“三农”、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征地拆迁、环境资源、食品安全等重点领域和环节的职务犯罪;严肃查办违法违规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背后的执法司法人员职务犯罪, 着力解决发生在人民群众身边的、损害群众利益的、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执法不严、司法不公等问题;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 深化反腐败国际司法合作, 加大对外逃职务犯罪嫌疑人的追捕追赃力度。重视抓好职务犯罪预防, 遏制和减少职务犯罪。

二、当前职务犯罪主要特点和重点环节

从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报告及当地查处的职务犯罪案件看, 当前职务犯罪呈现的特点及发生的重点环节有:

(一) 主要特点

1. 官商勾结;2.家人、近亲属或特定关系人成为“敲门砖”;3.贪腐时间跨度长;4.窝案串案;5.心存侥幸;6.作案手段隐蔽;7.胆大妄为, 不计后果;8.小官大贪;9.逃避惩处 (移赃、外逃、订立攻守同盟等) 等。

(二) 犯罪环节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权”。在查办的案件中, 无论是贪污案还是受贿案, 其犯罪行为的实施都与犯罪嫌疑人手中的权力密不可分。领导干部往往利用分管、协调事务、企业改制、人事调动、土地征迁、城镇建设、拨款等权力, 而乡村干部利用土地被征用、土地开发、地块出售以及协助人民政府进行其他行政管理等权力实施职务犯罪行为。且权力的大小与犯罪金额的大小成正比, 权力越大, 涉案的金额越大。如蚌埠市龙子湖区人民检察院办理的淮上村原村党支部书记孙某某受贿一案中, 2005年水利部淮河委员会在淮河流经的长淮卫镇所辖的包括淮上村在内的六个行政村进行切滩工程, 当时长淮卫镇党委、政府成立相应的切滩工程领导小组, 孙某某是领导小组成员之一, 协助人民政府负责切滩工程在淮上村的征地补偿工作。2005年初, 外村人王某某姐弟二人听到切滩征地的讯息, 认为是发财的机会, 来到淮上村租用淮上村农户的土地, 一夜之间抢栽抢种大量银杏树苗企图获取政府的补偿。身为淮上村村党支部书记并作为切滩工程领导小组成员的孙某某, 不但不制止、不上报, 反过来利用协助人民政府进行切滩工程补偿工作的职务便利接受王某某姐弟二人给的贿赂现金人民币1万元, 为其二人的不法行为打马虎眼, 致使其二人骗取国家补偿款76768元。2007年案发后, 孙某某积极退赃, 认罪、悔罪态度较好, 以受贿罪被判一缓一。王某某姐弟二人也因行贿罪被分别判处判一缓一和免予刑事处罚, 非法所得76768元被予以没收。

二是“地”。近几年来,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 房屋开发、建设逐步向郊区农村延伸, 还有电力、水利、公路、铁路等网线的建设, 使纳入建设施工范围的乡镇、村庄通过征地补偿、土地出让、移民拆迁等, 获得了较多的可支配资金, 同时, 发生在土地环节或与土地有关的案件占有一定的比例。如蚌埠市龙子湖区人民检察院于2013年立案查处的蚌埠市市东村包括村主任、会计在内的三起贪污、挪用公款案件涉及的资金均为征地补偿费。

三是“钱”。围绕各种资金、款项、补贴形成的拨付权、使用权、管理权等是贪污贿赂犯罪产生的又一主要环节。如蚌埠市龙子湖区人民检察院前些年办理的长淮卫镇汪庙村原村支部张某某、伙同会计牛某某贪污案, 其二人作案手段就是利用经手保管、发放500KV淮蚌线工程补偿款等款项的便利, 采取篡改农民补偿款发放数额、虚报农户姓名、代农户签名、按指印、制作虚假账目等方式将虚构的补偿款予以截留私分, 中饱私囊, 二人共贪污工程补偿款3万余元。

四是“工程”。随着经济的发展, 城镇及乡村建设已成为时代发展的需要, 房地产开发、交通、电力、水利、公路等建设工程项目日益增多, 而在此过程中, 由于管理不到位等因素, 很容易产生一些经济犯罪问题。

三、职务犯罪产生的原因分析

从案件分析来看, 领导干部的犯罪成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 思想上蜕化变质

表现在政治学习放松, 思想上自觉抵制外界不良观念、习气侵蚀的能力、辨析是非的能力丧失,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扭曲, 理想和信念动摇甚至丧失, 目无法纪, 出现双重人格。直接导致特权自大心态、不满足心态、攀比心态、侥幸心态、贪色心态滋长, 贪欲、权欲、色欲随之而生。正如原浙江省交通厅厅长赵詹奇在悔过书中所言, 其走上受贿犯罪道路, 根源在于近十年来放松学习, 没有把学习和改造自己的世界观联系起来, 忘记入党誓言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功臣自居, 不再严格要求自己, 不拘小节等。

(二) 生活交往圈异化

近墨者黑、近朱者赤。领导干部思想上正直坦荡, 多与其生活圈的良好影响分不开。反之如果对内不能约束有贪欲的家属亲人, 对外交友不慎, 所交之人多为不良企图之人, 则容易被拉下水。如原中信华东集团总经理朱建平在悔过书中谈到, 在与民营企业老板经济往来中错误地认为他们是自己的朋友, 他们的钱既不是国家的也不是集体的, 是他们自己的, 只要不给他们牟取非法的不正当利益, 作为朋友拿点没关系。

(三) 干部人事任用制度改革和干部队伍建设的滞后

长期以来, 干部选拔使用制度的确存在透明度不高、竞争机制不合理、视野不开阔等弊端, 给一些心术不正的人以买官卖官可乘之机, 一些政治思想业务素质不高的人得以提拔甚至带“病”上岗, 边腐边升。如原金华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卢福禄利用常委的人事决策权大肆卖官。原浙江省交通厅厅长赵詹奇为官多任, 每任必贪。此外, 对党政机关干部思想教育的松懈和方式的呆板、空洞, 组织监督管理的软弱涣散, 使干部队伍没跟上形势发展, 干部面对外界金钱诱惑的免疫力和抵抗力下降, 容易诱发腐败。

四、职务犯罪预防建议及对策

职务犯罪的根源是权利, 而导致权力失控, 诱发职务犯罪的主观原因又非常复杂, 职务犯罪的危害也非常严重。因而, 预防职务犯罪也是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 也得国家、社会、个人等方方面面综合用力。

(一) 就国家和社会来说

要想有效和遏制职务犯罪, 必须规范公共权力, 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这是一个根本。为此, 健全法制、完善机制制度、加大内外监督力度、加强宣传教育、加大打击力度等等, 最为重要。

(二) 就个人来说

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是本着以人为本, 关心爱护干部, 防患未然、治病救人的宗旨。

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因而, 自我预防更加重要。珍惜现在所拥有的美好生活, 不要等到深陷囹圄才追悔莫及。

1. 珍惜现在的生活。

“江河湖海, 取一瓢水足以解渴;广厦万间, 卧一床足以解乏”, 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 而人的真实需要是有限的。当一个人被自己的欲望所左右的时候, 他就会无限放大自己的需要, 就像从一个放大镜下看自己, 看到的只是虚幻的影像, 从而迷失自我, 异化为谋利的工具。欲望沟壑是永远无法填满的, 一味被它牵着鼻子走, 注定要摔跟头。如何跳出这个沟壑, 也是哲学和宗教研究了几千年的问题, 但不管什么学说、什么流派, 总会教人们一样东西———克服不应有的欲望。我们共产党人不讲来世、不讲报应, 讲的是现在和责任。珍惜现在所拥有的工作和生活:拿着一份工资, 不用奔波, 与家人朝夕相处, 虽然看似平淡, 但这正是那些触犯法律而身陷囹圄的人无法企及的幸福生活。守住人生底线, 远离职务犯罪, 正是作为党员、父亲、丈夫、儿子对于家人和国家的责任所在。

2. 留心自己的想法。

“物必先腐, 而后虫生”。职务犯罪案件的发生, 首先来源于个人自身思想观念和价值的质变。一个人要想实施贪污、贿赂、徇私舞弊等犯罪, 任何看似严密的监督机制和严惩措施都会是苍白无力的。我们需要经常留心自己的看法, 自己的重视才是阳光普照式的重视。有这样一段话是值得我们每个人记住的:留心你的想法, 因为你的想法即将成为你的语言;留心你的语言, 因为你的语言即将成为你的行动。

3. 服从监管与监督。

监管就是要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 强化监督制约。说“制度”, 没有人会感到陌生, 但恐怕也少有人特别喜欢, 不过也没有人敢说应该废除制度。因为谁都明白, 游戏尚且要规则,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离开了制度谁会是赢家?“制度”对于预防职务犯罪的作用, 就是让想犯错的人犯不了错的一个保证条件。但是再好再健全的制度, 如果只是写在本子上、贴在墙上, 依然是不行的。正如古话所说“徒法不足以自行”, 所以好的制度需要的是认真落实。乡镇和村里现在也不缺制度, 缺的就是落实。

监督, 对被监督者, 也许没有人爱听这个词, 甚至有人会有抵触情绪。其实, 监督是爱护、保护干部。失去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问题的发生。如何才能做到有效监督呢?首先要给监督一个良好的环境, 使大家从心理上接受监督, 也主动地去监督周围的人和事。其次, 强化内部监督, 充分发挥纪检内部监督的作用, 从源头上控制职务犯罪的发生。负有监督职责的同志要敢于监督、善于监督。最后就是公开接受外界监督, 让政务公开制度落到实处, 强化群众监督。“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 公开与透明是对权力的最好监督”。

摘要:一直以来,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 反腐倡廉形势高涨, 惩治和预防职务犯罪力度加大。既有“老虎”“苍蝇”一起打、“有腐必反、有贪必肃”的新号令, 又有“预防职务犯罪出生产力”、“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的新论断, 凸显了“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反腐败战略方针, 成效明显, 增强了全党全社会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信心。

关键词:犯罪法案,预防

参考文献

[1]米春明.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J].新西部 (下旬刊) , 2014, (3) .

上一篇:隐患控制下一篇:传统思维下科技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