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措施(精选12篇)
风险措施 篇1
1.电力检修概念
对电力工程的检修, 从规模上来看, 一般可以分为大修和小修。在对其进行检修的时候, 如果有3个以上的工作人员来进行, 就能够称之为大修。电力工程的大修可以设定专门的指挥部门, 由专业的工作人员来制定相关的检修方案, 对其修理和维护进行合理分配。与此同时, 在进行检修之前, 也要做好相应地准备工作。在做好准备工作之后, 在进行施工之前, 对工作人员的安全性教育也要一再强调。电力工程的维修人员应该进行定期培训和考核。在实际进行操作的时候, 也应该备好所有的保护措施。在维修的现场, 如果是需要对比较大型的设备进行维修的话, 应该先进行检查, 在得到许可之后才能够开始进行维修。在维修的过程中一旦出现安全问题, 一定要立刻停止作业, 在安全隐患消除之后才能够继续进行。
2.对电力检修的风险进行控制的重要性
在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过程中, 可能会出现很多的安全问题。如果电力设备是在正常运行的时候出现突发的事件, 造成跳闸等情况, 就可能会导致客户的电能供应出现问题, 甚至会造成大面积的停电。而一旦出现停电的现象, 不仅会对电力企业的经济发展效益造成影响, 还能够对社会的经济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而电力检修的作用, 就是要对所管辖区域内的电力设备进行检查和维修, 而且要对电力系统出现的事故进行一定的处理。而在对电力的检修的过程中, 会出现很多的影响检修的因素。对于造成风险的不同的原因, 一定要进行风险的控制。特别是工作人员的安全风险问题, 更应该要进行仔细地控制, 以此来降低出现的电力检修的事故, 能够更好地进行电力供应。
3.电力检修的风险
3.1电力检修的风险识别
在对电力检修的风险进行控制之前, 首先要做的就是对电力检修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进行识别, 并且要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一定的预警, 然后再根据预警来制定相应的策略, 来对电力检修的风险进行控制。而风险识别的意思就是要在发生电力检修风险之前, 用各种有效的手段来系统、全面地对风险和造成风险的原因进行相应地分析。一般的情况下, 风险的识别主要有预防发生危险事故的类别、对发生事故的重点部位以及发生事故的关键性环节进行识别, 日常生活中的风险监控核对现场发生的风险控制等重点方面实行相应的措施。在对风险进行识别的时候, 一定要对电力单位的工作人员进行动员, 对在进行电力检修中的基本任务、需要进行电力检修的区域, 以及电力检修中所存在的风险进行识别, 主要的内容就是针对是否能够按照相关的规律和规定进行, 要使用相关的安全性较高的电力检修安全工具, 对个人的防护用品等多方面进行识别。对于能够进行正确的选择、使用正确的电力检修工具、对工作人员的个人防护用具进行识别。对于能否按照相关的规定进行安全检修, 包括能够规定的停电、检电、安装和埋设接地线以及装置标志牌和设置一定的安全措施。对于能够按照规定来靠近和接触带电的设备, 以及带电的装置等所有能够出现电力安全问题的因素进行识别。与此同时也要对过路的或者存在坠落风险的问题进行识别。还要对工作现场的工作人员的安全措施进行识别, 包括是否正确地佩戴安全帽等问题。
3.2工作人员的风险
大部分电力企业, 都是在每间隔2~3个月之间进行一次电力检修, 因为在时间上是一种比较集中的工作, 所以有很多的工作人员会选择在没有检修任务的时间跳槽。在工作人员不足的情况下, 就会出现一些不是很专业的工作人员来进行工作。这些工作人员都没有进行相应的工作培训, 也没有相应的工作经验, 这就导致了这部分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比较低, 对电力方面的知识也比较少, 这都会造成电力工作人员的风险。
3.3高空作业的风险
在对电力工程的设备进行检修的时候, 会有很多的不稳定的情况发生, 这就会对高空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有很高的要求。还有一些在施工工地中本身就存在的安全问题, 这都可能会增加高空工作人员的工作危险性。而长期的高空作业, 会让高空作业的工作人员出现一些不同的病症。包括身体疲劳、工作失误, 还有轻度和重度的眩晕等。这些不同的情况都可能会对高空工作人员的安全问题造成一定的威胁。而特别值得注意的问题, 就是电力检修的工程, 任务量比较多, 还需要很快地进行维修和解决, 有的高空工作人员就会在施工的过程中敷衍了事, 对于一些自己觉得没有任何必要的步骤进行省略。这就会降低高空工作人员的安全指数。
3.4交通风险和灾害风险
在电力的检修过程中, 最重要的两个环节就是工作人员和维修设备, 而大部分的电力维修设备体积都比较大, 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运送设备的难度。一旦出现风雨冰雪雷电等自然灾害天气, 电力设备就不能够及时到达施工现场, 这不仅会延误整个工程的施工进程, 而由于特殊天气的原因, 对电力维修设备来说, 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4.电力检修风险的化解对策
4.1规定电力检修工作人员的工作范围
电力企业如果想要在整体的生产线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够得到安全性的保证, 就一定要确定每一个工作人员的工作范围和工作职责, 尤其是电力工程的管理人员。在规定了相应的工作范围和指责之后, 就能够有效地避免在发生问题时, 出现相互推诿的事情。将整个工作过程的职责增添到个人之后, 既能够保证每一位员工都能够尽职尽责地完成自己责任范围内的工作, 还能够提高整个企业内部的科学性管理工作。而企业的管理人员, 在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的时候, 本身也应该要以身作则, 起到模范的带头作用。领导的适当的带头作用, 对于工作人员来说, 有很重要的影响。而领导所进行的实际工作, 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工作人员的工作, 对于保证管理的安全性有一定的积极作用。领导是整个集体中的一个表率作用, 应该要在每时每刻都牢记自己的责任和任务, 严格按照相关的规章制度进行合理有效的工作。
4.2建立健全相应的安全责任制度
建立健全相应的安全责任制度, 能够有效地减少出现安全事故的几率。安全责任制度, 就是要对工作的范围和任务进行合理地划分, 在出现问题和情况的时候, 及时地上报到相关部门, 防止事故的发生。根据不完全的统计, 假设一家电力检修公司, 没有建立健全相应的安全责任制度之前, 发生安全事故的可能性是4%。而在建立好安全责任制度之后, 发生安全事故的几率就降低到1%了。这就证明建立健全相应的安全责任制度是有一定的重要性的。
4.3树立安全意识
防患于未然是防止出现安全事故的重要手段, 比起在发生事故之后才进行的补救来说, 防患于未然更有效。电力工程的检修人员在进行检修工作之前, 就应该要考虑到在检修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安全问题, 在施工的过程中对于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进行重点的把关和仔细地检查, 显示出其重要性。在必要的时候, 也要进行相应的会议的召开, 合理地规划整体的施工进程, 制定出相应有效的预防措施, 从根本上降低电力检修中可能会出现的风险。早预防, 早发现, 早处理。
4.4实行“三不开工”政策
在对电力系统进行检修的时候, 既没有对工作的范围进行明确地规划和分工, 对所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 也没有做好相应的安全措施。这些都是导致我国在电力检修中出现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而在春节、国庆假期等电力使用的高峰期, 电力维护也是一个高峰期, 在这期间, 对于电力的供应需求骤然增强, 会对电力设备造成一定的损坏。通常在这种情况下, 如果对电力系统的设备盲目地进行检修和维护, 在没有做到责任分工合理、预估安全隐患、做好防护措施的情况下, 就会造成严重的安全事故。这是对电力工作人员生面一种不尊重和不负责任的表现。所以, 在对电力系统进行检修之前, 最应该做到的就是以下的“三不开工”原则。首先, 没有进行安全保护措施的情况下, 不能开工。其次, 在没有任何保护的情况下, 不能开工。最后, 没有对工作范围进行合理分工, 对于安全事项没有进行讲解的情况下, 不能开工。如果做到了这“三不开工”原则, 就能够有效地减少电力工程维修人员出现的安全问题。
结语
电力生产对于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来说, 有着很重要的作用。而电力检修也离不开工作人员。所以, 对于电力检修工作人员的安全一定要十分的重视。要根据不同的情况, 对工作人员的安全性进行不同的保护。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城市化的进程也在整体向前推进, 不同的行业也在朝着正确的轨道前行。电力工程在随之快速地发展着。电力工程关系到各行各业的发展, 是运行的一个必要的资源, 一定会朝着正规逐步地发展。而现如今, 在电力工程中, 电力的检修和对电力设施的施工工作是在整体的电力系统管理中存在的一种缺陷, 严重地制约了当前电力行业的发展与前景。本文就是通过对电力检修时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 以及在电力工程的施工中所存在的缺陷来对电力检修中的风险进行分析和研究, 提出了化解风险的措施。
关键词:电力检修,电力检修风险,风险化解,措施
参考文献
[1]邹小金.电力检修风险及其化解风险对策[J].无线互联科技, 2013 (10) :139-139.
[2]郭俊敏, 吴松华, 苏洪晖, 等.关于电力系统复杂网络特征的线路脆弱性风险分析[J].科学与财富, 2015, 7 (Z2) :474.
风险措施 篇2
扩大教育的影响力。寓教育于活动之中,组织专家讲座、观看反腐倡廉教育片等。
近两年,我司党委、纪委按集团党委的统一部署,组织各支部党员干部参加了聆听鼓楼区检察院党委的统一部署,组织各支部党员干部参加了聆听鼓楼区检察院有关负责人警示教育课,观看《永远在路上》、参观鸦片战争博物馆等一系列活动,强化教育效果。
二、建立健全制度系统建设,防止利益冲突。
①规范权力运行。从源头做好权力配置,建立权力结构科学化配置体系,实现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相对分离,加强对权力的程序制约,形成权力结构配置标准。
在执行“三重一大”程序方面,我公司制定有《公司贯彻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实施办法》,在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及奖惩、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使用等方面均按上述制度严格执行,凡符合制度界定的“三重一大”事项,均坚持依法、依规、科学决策,坚持集体决策、民主决策的原则,履行总经理办公会、党委会决策程序,并形成会议纪要下发及存档。
在加强监督责任方面,我司党委于2010年完善纪检机构建设,按上级要求设立了公司纪委,纪委委员共10人,其中纪委书记由监察部长担任,公司党委所属10个支部均设有纪检委员,行使监督职责,从组织上保障了纪检监督工作的有效开展。
②建立健全各项法律法规制度。
我司于2016年根据集团相关制度制定了《企业负责人履职待遇、业务支出管理规定》及《企业负责人履职待遇、业务支出管理规定》,又于2017年根据集团对相关制度的调整修订了上述两项规定并加以执行;此外,我司还于近两年完善了《出差及差旅费管理规定》,加强了差旅费用支出的事前审批和事后审核;我司另于2017年4月按照集团的统一部署,实施了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并形成《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管理办法》,经报集团行政部批准后执行。上述规定在公务用车、办公用房、培训管理、业务招待、差旅管理、因公出国、通信管理等方面清晰界定了各项开支标准,为中央八项规定、集团 九项措施的落实及公司的规范管理提供了制度保障。自2012年1月1日起,我司按集团有关通知要求执行《招投标管理规定(试行)》,自2012年7月1日起,我司按集团《XX的通知》实施招标采购。
内控方面,2012年1月在会计师事务所的协助下,公司内控体系初步建立。经过多年的规范化建设,公司内控体系已经日趋完善。公司设立风险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公司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相关工作,风险管理领导小组下设风险管理工作小组。上述机构共同构成公司风险管理领导机构。建立了以财务管理、内部审计、合同管理、信息管理、安全生产等为主要内容的较为完善的内部管理系统。公司按照集团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要求,结合公司实际,在2017年针对包括合同及档案管理流程、机场管理流程等流程在内的18个流程、300项控制活动进行了梳理,识别并评估了风险、认定了缺陷、开展了缺陷整改等工作。
三、运用科学合理管理新模式,提高风险防范实效
①借鉴风险管理理论和质量管理方法建立廉洁风险防范管理模式。
主要思路就是:针对廉洁风险,建立风险防范的前期预防、中期监控、后期处置“三道防线”,即以为一个工作周期,将全年工作分为计划阶段、执行阶段、考核阶段、修正阶段“四个环节”实施系统管理。在修正阶段,针对前三个阶段出现的问题,结合综合考核评估结果,奖优惩劣,纠正存在的问题,改进风险防范措施,优化工作目标,完善风险防范体系,启动下一个循环。
②加快电子监控系统建设 筑牢廉洁风险防控“堤坝”。
产房护理风险与防范措施 篇3
【关键词】 产房;护理风险;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 R473.71【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7-8517(2009)24-0204-01
产科的专科特点,决定了其是一个高风险的科室,而产房又是产科的高危区,属于医院的特殊区域之一,极易引发护理安全问题。
1 影响产房护理安全的因素
1.1 助产士缺乏法律知识的教育,只重视产妇的母子健康问题,而忽视潜在的法律问题 例如:发现胎心音异常只忙于处理,而没有把情况告知产妇和家属,一旦新生儿出生时发生不良结局,容易导致产妇和家属不理解,不接受。
1.2 服务态度 因为产房急诊病人多、病情变化快,在繁忙的工作中常见助产士态度冷淡、语言生硬、治疗护理操作解释欠耐心,或与孕产妇沟通不良,给患者造成不安全感,易引发护理纠纷。
1.3 护理操作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如无严格执行三查七对,无按操作流程做。
1.4 护理记录书写不规范 医护记录时间不统一,由于工作繁忙,急诊分娩或抢救新生儿,未能及时记录各类时间,常常回顾性地记录,易与医疗记录不一致。记录过于简单、缺乏连续性,不能动态反映病情变化。签名不规范或代签名的现象时有发生 由于护士对记录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台下巡回护士常代替助产护士签名,使病案缺乏举证作用。
1.5 护理人员编制不足 人力资源不足早已成为医院管理的一大难题。护理人员的缺少所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工作质量的下降,隐患的不断出现,纠纷难以避免。工作的风险性、技术性和快节奏,常导致助产士压力增加,护理安全受到影响。
1.6 质量管理体系因素 主要指由于管理制度不健全、业务培训不到位、质量监控不力、设备物资管理不善、排班不合理、管理者对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缺乏预见性等是影响护理安全隐患的因素。另外管理约束力不强,对在职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重视不够,对产妇存在的安全隐患预见性差,这不仅是发生纠纷和事故的主要原因,也是对患者安全的最大威胁。
2 防范措施:
2.1 加强法律观念提高护理安全意识 重视在助产士的法律教育,学习相关法律法规文件。应定期组织学习相关法律知识和常规制度,对新上岗的助产士把法律知识和常规制度的学习列为岗前培训的内容,如:《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管理办法》、《护理技术与管理规范》,《母婴保健法》以及产科的各项职责、制度。
2.2 重视助产士政治思想素质的培养,提高工作责任心 树立“以人为本、质量就是生命、安全第一”的观念:有侧重地学习心理,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提高难度沟通能力。规范服务语言,改善服务态度,促进护患间的交流沟通:常言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很多医疗纠纷,是因工作人员的态度不好造成的。将每一项操作的规范用语编制成册,在护理中使用文明的语言,用通俗、易懂、符合个性化的语言回答病人提出的疑问。
2.3提高助产士的整体素质,加强业务技术培训,拓宽助产士的知识图,深入学习各种护理技术,定期进行专科理论与技术操作考核,强化经验助产士的培训 对经验助产士除要求每年参加专科业务学习,每年还要进行理论考核,不定其抽考操作技术,提高业务知识和业务技术水平。加强新毕业助产士的培训, 拟定专科的理论和技术培训内容,指定有经验的助产士作为指导老师,实行指导老师负责制,对其进行培训和指导。
2.4 规范操作流程 严格做好三查七对。
2.5 护理文件书写 医病案是医院和医务人员医疗行为的文字见证,是重要的法律文书。提高助产士对护理记录书写重要性的认识,强化自我保护意识 要使助产士认识到在产科工作中,医护文件记录与两个人的生命息息相关,真正理解护理记录的举证作用和维护护患双方合法权益的意义。实施“双把关”,不仅强调记录时的客观、及时、准确、无误、完整,加强医护交流,避免出现记录不符的情况 发现不一致时,应及时找医生核实。还要求在送回病房时做到严格核查。
2.7 重视护理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实行弹性排班 产房的性质决定了助产人员要求配备充足,专业技术优化,应该新老搭配,分层使用助产士;要求实行弹性排班制;从病人的现今需求和护理安全的管理要求,护理质量和病人满意度均得到提高。
2.8 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加强产房护理,科室设立质控小组,制定评价标准,定期有针对性检查分析,加强监控力度。
3 讨论
产房工作的专业性、科学性、技术性很强,其护理安全应该得到每个护理管理者的重视。
参考文献
[1] 陈积兰,产房护理风险与防范《川北医学院学报》2004,2,2004,19(2)
[2] 曹乐维、梁娟,加强风险管理,防范护理缺陷的探讨.淮海医学,2006,24(6)
风险措施 篇4
一、对外投资的风险类型
企业对外投资的风险可以概括为政治风险、外汇风险、经营管理风险等几个方面。政治风险中包括有政策变动、国有化、政府违约、资金转移乃至战争等;外汇风险中包括有外汇交易风险、外汇折算风险、外汇经营风险等;而经营风险里面则分别包括了库存、资金、生产、销售、财务管理、法律服务、跨文化产业等各个环节的风险。对外投资风险所涉及到的内容具有极强的深度与广度, 其中很多在业界还没有定论。本文所要探讨的内容, 主要是经营风险中一部分内容。
二、对外投资的风险举例
对于一个企业的投资项目而言, 其能否取得成功, 先期的调查所起到的作用至关重要。首先企业应当积极地寻找投资发展机会, 得到投资项目真实有效的资源信息, 全面了解被投资企业的生产、管理、经营、成本、收入、股东结构、注册资金、营业范围等内容, 再结合实地环境进行综合评估, 可是即使如此, 投资风险仍然难以避免。
(1) 注册类风险。一些企业为了更好地实现融资效果, 便会刻意地夸张企业规模, 虚构注册资金, 或者是故意编造企业章程、验资报告等。当顺利得到营业执照之后, 再抽出注册时的资金, 使企业本身变成皮包公司, 不能在实际的经营与管理过程中进行有效的资金流动。这样的公司, 其实就是骗子公司, 并不具备目标框架下的生产运作能力, 因此也就没有对其实际的投资意义。企业在对外投资的考察环节里, 要通过理论与实践知识, 并根据当地实际情况, 获取准确信息, 不断增加自身判断的水平, 尽量选择那些实体生产水平真、产品发展潜力大、效益增长平稳的企业实施投资。
(2) 财务类风险。一些外部企业, 本身注册时间很短, 可是财务报表却出乎意料的好, 各项财务指标也近于完美, 几乎没有缺点和漏洞, 我们可以说, 这样的公司明显就是在作秀。在实际生产经营过程中, 几乎没有公司能够真正做到完美, 刚刚成立的企业更是如此。公司在起步初起, 通常资产支出会很多、企业经济效益不尽理想是正常的现象。通过这一具体问题的分析, 我们就可以认识道, 查看相关企业财务报表的时候, 一定要注意规避财务风险, 正确认识, 合理判断。
(3) 合同类风险。为了取得更好的融资效果, 有些企业刻意地编造出虚假的加工、销售或者是建造合同, 从表面看来, 这些合同中的数据都非常清晰, 而实际上, 企业本身并没有相应的生产经营水平。投资者在进行合同审阅时一定要注意这个问题。
三、对外投资的风险防范
(1) 检查被投资企业的各类证件。在对被投资企业进行调查的过程中, 第一就要注意检查该企业每项证件, 如公司章程、营业执照、税务登记、验资报告、机构代码、经营范围等。需要查看每种证件是否有效真实, 是否经过了及时的年度检查, 保证该公司不是“骗子”。
(2) 了解被投资企业的财务及经营情况。要通过该企业的财务报表, 翔实了解其每一项财务指标的真实性, 看其做没做到同财务规定相符合的基本要求。在特别情况下, 还应当进一步查看其在银行发生的对账单, 准确了解公司的资金运营流动情况。此外, 还应当用核实完税凭证的手段对于企业的基本纳税情况做出了解;用核实销售合同、加工合同及加工协议的办法具体了解企业的生产情况、经营情况。
(3) 不能忽略财产抵押的过程。当以上两个方面的工作都做妥当以后, 决定对该项目进行投资时, 就要把此公司或者是与之关联的第三方财产引入抵押物范围内。抵押物指的是债务人对某项义务做出担保, 主动移交给债权人的担保物。抵押物的种类很多, 可以为有形资产, 也可以为经过登记的无形财产, 比如保险、公共债券、土地使用权等。
(4) 不能忽略财产担保的过程。当做出向被投资企业投资的时候, 可要求其以企业财产或是第三方财产当作抵押, 也可以由被投资企业要求第三方或是担保公司提供担保。担保指的是法律为了保障债权人可以顺利实现债权, 用债务人自身或是第三人信用, 督促债务人对债务如约发行的制度。担保可以分成一般性担保及连带担保两种。当企业与被投资相关方签订担保合同的时候, 通常都要求签约方与债务方一起承担保证责任。当债务期满, 被投资方没能履行基本义务时, 作为债权人的投资方, 可以要求被投资方履约, 也可以要求一同签订担保协议的第三方履约。
总结:
经过上面的分析与论述, 可以基本认定, 对外投资对于企业来说, 是完全有必要而且收益明显的。虽然对外投资的风险很大, 而且具有极强的不确定性, 可是只要企业采取相应的回避策略或者是积极措施, 就一定可以防止风险变为现实危机, 使企业能够在没有风险或者说是风险很小的情况下稳步经营与大跨度发展。
摘要:确立企业在对外投资时的战略部署, 一定要立足于世界经济发展的现实与未来走向, 并根据自身环境特点, 寻求科学的投资领域与投资模式。本文分析了我国企业在对外投资中的几项风险内容, 并对其防范措施加以说明。
关键词:对外投资,风险类型,风险防范,方法分析
参考文献
廉风险措施(莲) 篇5
农村发展股-----段晓莲
按风险点防范工作的相关要求,通过“风险点查找、确定制定防范措施”,增强党政干部个人及岗位抵御潜在风险的能力。以下为查找确定的风险点及整改措施。
一、岗位风险点及级别确定
经过自查、领导谈、其他人提,从思想道德与岗位职责方面确定了存在以下的问题。
(一)思想道德方面
1.放松世界观改造,理想信念动摇的风险;2.放松学习,背离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风险;3.不注意调整心态,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的风险;
4、责任心不强、有畏难情绪、履职不到位,创新意识不够的风险;
5、不服从工作安排,我行我素的风险。
(二)岗位职责方面
1、违反廉洁自律相关规定的风险;
2、对“三农”工作相关政策熟悉不够,开展工作效果不明显的风险;
3、项目工作监管不到位、项目效益不明显的风险;
4、工作思路不清,目标不明确,统计数据不科学、不全面的风险;
5、能力素质与岗位职责不适应的风险;
风险级别确定。按风险点级别确定的标准要求,对查找 出的风险点,级别划分为:一级风险点:
1、不服从工作安排,我行我素的风险;
2、项目工作监管不到位、项目效益不明显的风险;
3、违反廉洁自律相关规定的风险;二级风险点:1.放松世界观改造,理想信念动摇的风险;
2、放松学习,背离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风险;
3、责任心不强、有畏难情绪、履职不到位,创新意识不够的风险;三级风险点:
1、不注意调整心态,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的风险;
2、能力素质与岗位职责不适应的风险;
3、工作思路不清,目标不明确,统计数据不科学、不全面的风险;
4、对“三农”工作相关政策熟悉不够,开展工作效果不明显的风险。
二、整改措施
针对存在的问题,结合个人及岗位实际,整改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唯物论》为准则,以“岗位职责”为依据。按风险点级别作以下整改措施:
一级风险点防范措施:
1、增强责任心和事业感,深入学习善洲精神,培养自己对事业的执着精神;
2、深入实际,加强对项目的监管力度,杜绝项目实施过程中发生违规操作;
3、廉洁自律,用“求真务实,努力进取”来践行自己对人生与事业的追求。二级风险点防范措施:
1、加强世界观改造,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
3、认真履职,勇于挑战新事物,直面困难和问题。三级风险防 范措施:
1、学会用辩证的思想来观察事物的发展,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2、与时俱进加强理论素养,学习岗位业务,开展工作能得心应手;
3、理清工作思路,确定工作目标,提高工作效率与效果。
4、全面掌握“三农”相关政策,结合当地当前农村发展现状,最大限度服务于我县新农村建设
移动支付的风险及防范措施 篇6
关键词:移动支付;风险;解决措施
一、移动支付国内发展现状分析
在传统的电子商务研究领域中,移动支付作为新兴的支付手段之一,一直是不容忽视的一大贸易环节。近几年随着互联网的蓬勃发展,无疑对电商时代的迈进又打了一剂强心针,各大电子商务平台的涌现背后,我们不难发现支撑其迅猛发展的因素之一便是移动支付的出现与普及。移动支付,就是允许消费者应用移动终端的支付能力对所消费的产品进行银行转账、缴费以及购物等,也恰恰是因为其具有“短、平、快”的特点,在过去的几年里迅速壮大了自己的市场,伸手广大消费者的欢迎。
(一)移动支付的形式
1、运营商计费:运营商计费的移动支付模式是指支付的整个过程由运营商承包,用户只需发送短信授权即可,之后运营商便为用户处理整个支付过程,但也要向用户抽取一部分利润;
2、NFC支付:NFC移动支付模式可以让用户脱离POS机,直接通过手机或者NFC设备近距离完成整个支付过程。例如,部分城市的公交IC卡已开始使用这种新兴技术;
3、刷卡支付:刷卡支付是指用户利用移动读卡器,再加上个人的智能终端设备,可以在任何网络状态下(例如3G或WIFI),通过应用程序匹配刷卡消费。该种支付方式相比上述两种支付方式,在当今市场中已经趋于成熟与完善,也是最为常见的支付方式;
4、应用支付:应用支付也称为APP支付,一般做法是,在应用内用户通过扫描商品的二维码即可及时完成对商品的支付;
上述几种支付模式的优劣在相关网站上都可找寻,加之本文侧重研究的是移动支付的风险与预防措施,在此就不一一赘述了。
(二)移动支付的特点
1、交易成本低廉:对于此处的交易成本我们的理解应该是趋于宏观的,不单单是交易费用,更多的体现是时间成本。当今时代,广大用户不可能时时刻刻面对PC设备处理各种交易事项,但是手机因其轻便小巧的特点是我们随时随地都可以利用的资源,利用其进行转账、结算既省时也省力;
2、交易的安全性:移动设备不同于传统PC设备,传统PC设备我们在进行交易时很有可能遭遇木马、盗号等威胁,尤其是当交易发生在公用设备上时,个人账户与账户资金难以得到很好的保障,但移动设备因为其高度的隐私性与其内部的智能卡芯片都能高效有力的保护个人账户安全;
3、交易的便利性: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利用移动设备进行转账交易,也可以时时查询当前账户余额、过往交易记录,如果是远程交易(例如:网购等等),还可以及时查询物流信息。
二、移动支付存在的风险
立足长远角度,移动支付的发展前景是十分可观的,但就我国目前网络发展、信息技术等现状来看,也不难发现目前移动支付过程中也存在着种种隐患,主要在支付流程已经面对支付对象时,有如下隐患:
1、用户信息的机密性:用户在各大电子商务平台上选购商品时,交易信息被记录下来,一旦被不法人員加以利用,很有可能对个人财产、人生安全产生很大的隐患;
2、支付手段的安全性:即使移动设备相比较公用PC设备等具备一定的隐私性,但究其终究是在联网的条件下进行操作,网上支付产生的个人账户信息、密码等等也很有可能被窥探、监控。个人账户金额被盗刷事件屡屡发生的背后,我们不得不反思电子交易中移动设备是不是在不经意间出卖了我们的个人重要信息;
3、支付过程没有相关法律保障:个人认为这是亟待解决的一大问题,因为没有相关法律条例的管制与制约,不法机构才会肆无忌惮地钻空窃取数亿移动支付用户的个人信息,用户个人信息安全也就得不到其切实保障。跳出个人用户范围,如果是商户对商户,企业对企业之间的移动交易再这方面就显得更为谨慎与仔细,这也是为何当今很多企业在对外进行贸易谈判时往往不愿意采取移动支付而是采取传统支付模式的原因所在,上述我们枚举移动支付的种种优点,但是其交易过程中有诸多安全隐患,又没有切实的法律机制对其进行保障,许多企业在进行交易时往往不会选用这种模式。但是,其实企业才是交易平台应该争取吸引住的重要客户之一;
4、支付行为难以追踪:移动支付属于无纸化支付,不同于传统支付模式的透明度高——留下凭证,对于支付行为难以记录与管理。
5、支付环境欠佳:由于移动支付主要还是依赖于网络平台,用户信息的真实性也是难以追踪与证实的,我们往往发现并不是每个消费者都是本着单纯的购物心态去采取交易行为的,有些不法人士披着广大“消费者”的外衣,对同行进行恶意交易等打压,实则商户在这种情况下也是受害方。这一情况其实不单单是移动支付所面临的环境问题,这是整个网络大环境下,所有用户都会面临的问题。
三、解决措施
1、技术层面——移动支付安全保障技术:针对以上1、2两点,希望相关研究机构与运营商们能够携手共同开发出切实保护相关用户的移动支付安全保障技术,这是技术层面需要攻克的难关,可以在手机支付应用中对于关键的交易信息采用数字签名技术(数字签名技术是将摘要信息用发送者的私钥加密,与原文一起传送给接收者。接收者只有用发送者的公钥才能解密被加密的摘要信息,然后用HASH函数对收到的原文产生一个摘要信息,与解密的摘要信息对比。如果相同,则说明收到的信息是完整的,在传输过程中没有被修改,否则说明信息被修改过,因此数字签名能够验证信息的完整性),这样一来不仅防止了不法机构篡改信息等行为的发生,也可以帮助广大用户及时发现交易过程中是否出现了问题。
2、管理层面——用户信息实名认证:针对上述3、5两点,希望各大平台在对新用户注册时(不论是买方还是卖方)要对其进行实名认证,这种实名认证的信息并不是公开的,还是由平台监管部门保存,以防以后发生纠纷责任到人时无从查证的尴尬局面发生。一方面,保护了消费者的利益,消费者在消费时对于卖方的信任度也会增加,此外在自己今后对账户里的现金进行提现等操作也有了一定保障,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冒名倒刷现象的发生。另一方面,对于各大商家来说也是有益处的,上述举例中本人指出由于移动交易环境欠佳,很多同行间的恶性交易时有发生(尤其在一些C2C平台),但是有了实名认证,商家一旦发现不符合常态的恶性干扰现象(如淘宝中的恶意中差评)可以及时与监管平台沟通、查证,因此,实名认证对于出于移动交易两端的买卖双方来说都是大有益处的。
3、法律层面——加强相关法律建设力度:针对以上第4点,在法律风险防范方面,本人认为应该先充分利用我国目前已经颁布的《合同法》与《支付结算办法》,其中的一些条款与增补条例对目前支付过程的监管还是没有很好的贯彻下去,这个需要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本人也希望在不久的将来,监管平台的运行会更加完善;另一方面,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不法分子还是会钻法律的漏洞,这就需要立法机构与时俱进,充分研究可能存在的隐患与问题,并对已有法律进行修改与完善。
四、结语
面对日益壮大的市场需求,相信在未来10年,移动支付将会成为最主要的支付方式,但是面对移动支付中尚存的种种弊端,希望相关部门引导移动支付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和公平竞争,切实保障移动用户终端各个层级群体的个人信息安全。尽管就目前而言移动支付受到发展规模的限制,但随着用户习惯、公共政策、商业环境和移动支付技术的不断创新与成熟,移动支付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作者单位:江苏科技大学(张家港)商学院)
参考文献:
[1] 吕廷杰:我国移动商务发展趋势分析与展望[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06,(10)
会计风险规避措施研究 篇7
会计风险源于会计信息失实,而会计信息失实不仅会给会计人员带来经济损失,使会计人员承担法律责任,还会给企业和社会带来严重的损失。在我国,会计风险问题始终未能受到企业的普遍重视,对会计风险的防范也并不十分有效,有些企业疏于防范,有些企业在利益的驱动下视会计风险于不顾,这些行为对企业自身、投资者、债权人以及我国整体经济的良好发展都造成严重损害。因此,我们必须提高对会计风险的防范意识,制定有效防范会计风险的措施,形成有效预防会计风险的体系。
引发会计风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企业内外消极因素共同诱发的。防范会计风险必须从宏观着眼,从微观入手,采用综合对策,各方面措施有效配合。通过以上的案例分析,并考虑我国目前会计风险的现状,笔者提出以下措施和建议。
1、完善各项会计法律法规及准则,并加大执法力度
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计工作所面临的各种具体环境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会计工作必须是建立在适应当前经济环境的完善的法律法规制度之上的。随着经济环境和会计实践的不断发展,相关的会计法律法规及准则还要不断发展和完善。会计法律法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需要经过监管部门与上市公司的多次博弈才能逐渐完善,因为在双方的一次博弈完成后,会计准则只是暂时达到纳什均衡,随着环境的变化,又会引起监管部门与上市公司之间的新的博弈,其博弈结果再次达到纳什均衡。这样,会计准则经过多次博弈不断完善,纳什均衡的均衡点就会不断地逼近“帕累托最优”。
在会计准则的制定过程中,应采取慎之又慎的态度,处理好会计准则的统一性与灵活性之间的关系,避免个别上市公司利用合法而不合理的手段进行会计舞弊。在完善会计准则时应注意以下四点:第一,尽可能缩小会计政策的选择空间,在对会计政策选择方面的规定应更加具体。第二,压缩财务报告粉饰的空间,可以适当增加财务报表附注,鼓励上市公司披露非财务信息,进一步完善并严格规范关联交易的披露,加强对现金流量信息的呈报和审核。第三,在认真总结现行会计准则实施情况的基础上,根据市场经济和证券市场发展要求,适时出台一批与国际惯例相协调、体现我国经济发展特点的具体会计准则,进一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透明度,规范会计信息披露。第四,鉴于会计核算制度将在较长一个时期与会计准则并行的实际情况,因此要努力提高会计核算制度的灵敏性,及时反映多变的、日趋复杂的经济业务。对于执法力度,有必要进一步加大。上市公司作为经济主体,其一切行为应遵循成本收益原则。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本质上是一种违约行为,上市公司是否会选择违约,主要还是看违约成本的高低。当会计舞弊的预期成本大大低于造假的预期收益时,上市公司很难不产生舞弊的冲动。因此,加大对会计舞弊的惩罚力度,提高会计舞弊成本,无疑是遏制会计舞弊屡禁不止的重要措施。对那些以身试法、知法犯法者要从严查处,违法的风险大了,代价高了,会计风险在一定程度上自然就会随之降低。经验证明,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社会风尚,能够为防范会计风险提供有效的法律保障。
2、加强企业外部监督
外部监督主要是社会监督和国家监督。社会监督主要是依靠社会中介机构如会计师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依法对受托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审计,并据实作出客观评价。社会监督以其特有的中立性和公正性而得到法律认可,具有很强的权威性。国家监督主要指政府有关部门依职责权限,对有关单位的会计行为、会计资料进行监督检查。加强外部会计监督是防范会计风险的有力措施之一,只有加强监督管理,才能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有效降低会计风险。
长期以来,我国国有企业作为支撑国民经济的主要微观主体,是财政部门会计监督的重点监督对象。1998年以前,国有企业年度财务报表实行财政审批制度。按照国务院有关政策的要求,自1998年起,除少数特殊行业外,国有企业年度财务报表不再实行财政审批制度,而是委托中国注册会计师进行审计。这意味着国家财政部门对最主要的一类会计监督对象从直接监管转变成了间接监管。社会监督也愈来愈体现出其重要性。
对于注册会计师审计,财政部门应与注册会计师协会明确划分职责,切实肩负起监管职责。建立起以财政为主,证监会、审计署为辅的监管体系,对监管职责进行细分,将财政部门作为监管平台。设置专门的机构管理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改变目前财政部门监管职能分散在各职能机构的局面,真正发挥对会计师事务所的监管职能,既要管人、管所,更要管质量。加大检查范围和处罚力度,对执业质量有问题的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应从严处理,禁止从业,吊销执业资格,整顿审计市场。实行注册会计师强制轮换制度,防止注册会计师与被审计单位日久生情。禁止会计师事务所为企业同时提供审计和咨询服务。加强对注册会计师的管理,加强对注册会计师培训,提高注册会计师执业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树立“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原则,不做假账”的行业理念,塑造“独立、客观、公正”的职业形象。
3、有效实施企业会计风险管理
会计风险管理是人们采用一定的程序与方法防范会计风险,避免或减少会计风险损失的一种管理活动。加强会计风险管理,对提高会计工作质量,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实施会计风险管理中必须遵守如下准则:
3.1 符合性准则。
会计风险的确定及其管理必须符合企业的总目标。企业的总目标是企业一切经营管理活动的出发点与归宿地,作为企业管理活动内容之一的会计风险管理,其目标的确定及其管理,理应符合企业总目标的要求。如果企业总目标为稳健型的,会计风险管理目标及其管理也应以稳妥、保守为宜。如果企业总目标是激进型的,会计风险管理目标及其管理也应以积极、进取为主。
3.2 适应性准则。
会计风险管理目标的确定及其管理应该适应企业总体的承受能力。防范会计风险难免不冒风险,但即使冒风险也应量力而行。为此,企业必须充分考虑到企业的财务状况,企业的承受能力,选择某一风险机会可能导致的最坏结果等,使企业在进行一定防范风险的投人时,做到进而有效、退而可守的稳妥境地。
3.3 重要性准则。
会计风险管理目标的确定及其管理必须突出重点,避免平均用力、因小失大。企业应该根据各种会计风险的特点,立足全局、抓住重点,及时采取果断措施,努力做好重要环节、重要事项的风险防范工作,切莫事无巨细、平均用力,更不能为节省较小的费用而丧失较大的安全保障。只有这样,才能在防范会计风险中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3.4 效益性准则。
会计风险管理目标的确定与其管理,必须遵守成本效益原则。在选择防范会计风险的程序与方法时,必须同时考虑其成本与效益,力争以最小管理成本,获得最大安全效果。
恰当的风险应对方法是会计风险管理的决定性步骤。会计风险应对的目的是解决应采用何种具体方法控制会计风险的发生,避免或减少风险损失。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所面对的风险的性质和程度,选择不同的应对方法。
4、提升会计文化观念,加快会计文化建设
在公司治理、会计准则、法制等都比较健全的西方国家,会计舞弊案件也接二连三地发生,这就不能不引起我们进一步的思考。可见,为了防范会计舞弊和会计风险,除了进一步改革、完善准则,并有效治理制度领域的纰漏和弊端,还有必要关注那些制度约束之外的因素,比如文化和道德。
从广义的角度讲,会计文化是指在人类社会生产实践中创造的、体现民族特色、增进会计活力、推动会计管理现代化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会计文化作为现代会计理论和实践发展的一种创新,以其独有的功能对有效的整合会计资源、防范会计风险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会计文化建设,是会计发展最持久的决定因素,为会计发展起到引导、凝聚、激励、约束作用,并能有效防范会计风险。我们针对我国会计文化建设现状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据调查问卷的结果显示,在602名接受调查的会计人员中,只有11%的被调查者表示对会计文化十分了解,其余89%的被调查者表示其对会计文化一般了解或不太清楚,更有甚者根本没听说过会计文化这一概念见图1。由此可见,大多数人对会计文化若明若暗,没有理解、把握其真谛和内在价值。因此,增强会计人员的会计文化观念是十分必要的。此外,调查问卷还显示,有59.8%的被调查者认为我国目前会计文化建设情况一般,认为我国目前会计文化建设情况较差的被调查者占全部被调查者人数的27.1%,只有9.1%的被调查者认为我国目前会计文化建设情况较好,见图2。
可以看出,对于我国目前会计文化建设情况的评价是中等偏低的,因此,加快我国会计文化的建设势在必行。
5 结论
会计风险已经成为世界性的顽疾,对全球资本市场造成了灾难性的影响,严重打击了投资者的信心。各国政府为治理会计风险纷纷出台了一系列的应对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治理会计风险也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共同努力。对我国来说也不例外。一方面,从刚性措施上,国家要完善会计法律法规、加大对会计造假行为的处罚力度,加强公司内部治理、建立并有效实施会计风险管理制度,加强以政府和注会计师审计为代表的外部监督;另一方面,从柔性措施上,要加快会计文化建设、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刚性措施和柔性措施相互配合,有效防范会计风险。
参考文献
[1]张云, 王艳.刍议会计风险之特性及其防范[J].现代财经, 2008, 3:63~67
[2]窦珊.财务会计风险管理分析[J].财会通讯, 2005, 8:39~43
[3]闫淑敏.企业会计风险的辨析与应对[J]会计之友, 2008, 4:27~28
[4]孙丽丽, 李海棠, 冯国庆.论会计风险及其防范[J].会计研究, 2004, 1:23~26
风险措施 篇8
环境风险评价是对建设项目在失控状态下产生的突发性、不确定性和随机性灾害事故进行评价。本文针对的生产工艺过程为液氨由专用液氨槽车运送到厂区, 卸至液氨储罐内, 再由氨压缩机加压输送到液氨分装罐, 然后送至充装排进行气瓶充装。因此在整个充气储运过程中有多种危险有害因素。本文旨在对液氨的泄露进行环境风险评价
1 风险识别
氨在常温常压下, 为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 加压易被液化为无色液体。氨气易溶于水, 其水溶液即为氨水。氨气属可燃性气体, 遇火源有火灾和爆炸的危险。同时, 氨又是有毒物质, 当空气中氨浓度达700mg/m3时, 人吸入30min即可中毒, 1750~4500mg/m3时, 可危及生命。
储存过程潜在风险因素识别:液氨在存储过程中的主要风险为储罐泄漏、火灾、爆炸, 以及由此间接造成的人员中毒。
运输过程潜在风险因素识别:环境风险来源于液氨泄漏。液氨泄漏因素主要有:管路系统泄漏、储气罐泄漏。
2 源项分析
本文中氨库有三台规格为50m3的液氨贮罐 (卧式罐) , 是主要的液氨贮存设备, 假定其中一座贮罐发生泄漏事故。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和氨气的物理特性, 泄漏量按照导则推荐的两相泄漏量公式计算, 公式如下:
式中:
QLG———两相流泄漏速度, kg/s;
Cd———两相流泄漏系数, 可取0.8;
A———裂口面积, m2;
P———操作压力或容器压力, Pa;
PC——临界压力, Pa, 可取PC=0.55P;
ρm———两相混合物的平均密度, kg/m3, 由下式计算:
式中:
P1———液体蒸发的蒸气密度, kg/m3;
P2———液体密度, kg/m3;
FV———蒸发的液体占液体总量的比例, 由下式计算;
式中:
Cp———两相混合物的定压比热, J/ (kg·K) ;
TLG———两相混合物的温度, K;
TC———液体在临界压力下的沸点, K;
H———液体的气化热, J/kg。
经计算, 具体泄漏量见下表1。
3 事故情况下风险预测
预测模式。本项目氨泄漏属瞬时或短时间事故, 采用烟团模式:
式中:
C (x, y, o) ——下风向地面 (x, y) 坐标处的空气中污染物浓度 (mg.m-3) ;
xo, yo, zo——烟团中心坐标;
Q———事故期间烟团的排放量;
σX、σy、σz——为X、Y、Z方向的扩散参数 (m) 。常取σX=σy
预测结果。根据选定的气象条件和假定的事故状态, 分析泄漏在空气中不同浓度下风向影响的最大距离。
通过预测可知:泄漏孔径为2mm时, 氨的影响范围为25-880米的范围, 如果泄漏孔径为10mm时, 影响范围为15m~大于2000m, 如果泄漏孔径为65mm时, 影响范围为110m~大于2000m, 如果发生罐体大面积破裂, 发生短时间 (20分钟) 大量氨气泄漏, 则影响范围较大, 而且属于氨的急性中毒 (3500mg/m3) 的影响范围, 在此范围内都可致人死亡。
小结。根据项目区气象资料, 冬春盛行西北风, 夏秋盛行西南风, 根据上表可看出, 不同的大气稳定度、风速和泄漏孔径, 液氨泄漏后急性、毒性影响范围是不同的。液氯储罐一旦发生泄漏, 其影响随泄漏孔径不同而不同, 发生泄漏孔径小, 其影响范围较小, 反之则大。
4 风险管理
风险防范措施
(1) 液氨储罐
液氨储罐本体应有良好的保温设施以及夏季自动喷水降温装置。倒罐作业时, 应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外来充装液氨的汽车槽车, 实行过磅制, 严禁过量充装。
(2) 液氨罐车
罐车必须专用、定期检验, 不得混装。使用过程中必须留有不少于最大充装重量0.5%或100kg的余量, 且余压不低于0.1MPa。液氨罐车的充装系数不得超过0.52t/m3, 且不超过车辆最大载重质量。充装过程中, 罐车内的液氨或气氨不得向大气排放。严格运输管理, 慎重选择运输线路、运输量和运输时段, 有效地减少运输过程对环境的风险性。
液氨泄漏应急救援措施:液氨泄漏后, 应立即组织人员撤离污染区, 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通讯设备对外联系求助, 生产指挥系统立即根据情况采取停车处理, 派专人指挥交通进行接警工作, 对伤员立即进行救护, 并送最近的医院救助, 派专人保护现场。当可能威胁到友邻单位时, 指挥部要立即通知有关单位和部门。
5 结论
生产过程中使用和贮存液氨, 其泄漏可能会造成人员伤亡, 因此应针对不同的生产经营规模做好预防工作, 制定有针对性的应急救援措施, 严格规范风险防治措施, 加强环境风险管理, 把事故损失减小到最低限度。
参考文献
[1]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 (HJ/T169-2004) 2004-12-11
[2]胡二邦, 环境风险评价实用技术和方法编写,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 2000-06-01
[3]李民权, 曹德扬, 欧阳福康, 等译.工业污染事故评价技术手册.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1992.83-86.
论施工合同风险防范措施 篇9
1 对来自业主方面风险的防范
(1) 加强对业主资信的考察。承包商要配备专门人员, 多渠道地对开发商的投资主体注册资本和土地获得方式、地价支付进度与来源、建设期资金渠道、银行贷款的条件进行全方位的了解。
(2) 建立业主支付信用担保制度, 对于规范建筑市场交易行为, 有效防范业主拖欠工程款, 保障工程建设的顺利完成, 具有重要的制约作用。通过建立业主支付信用担保制度来有效防范业主的工程款支付风险业主支付信用担保是业主通过担保人为其提供担保, 保证业主按照合同规定的支付条件如期将工程款支付给承包人, 如果业主不按合同支付工程款, 将由担保人代向承包人支付履行责任。根据我国建筑业现状, 采用以下办法:业主在进行招标时应出具项目资信证明, 在正式签订工程合同时需要按合同的价款提供履约保函。其担保责任随着业主按照工程进度支付工程款直至工程竣工结算结清尾款而逐渐降低乃至消失。为了防止施工中业主因提高建筑标准或扩大规模等需要增加工程造价而给承包人造成损失, 在提出设计更改时, 应要求业主提供相应额度的补充银行保函。
2 对来自承包商自身风险的防范对策
(1) 风险拒绝。如果承包商经过风险分析, 认为承担风险是不经济的, 那么必须采取拒绝风险的对策。风险拒绝是风险管理中较为消极的一种方式但是也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因为如果经过预测管理风险的费用超出了由于承担风险带来的收益, 那承包商就应该回避风险。承包商在一般情况下是不能采用风险拒绝的对策, 因为风险的绝对不存在意味着利润的消失。承包商只有对合同风险进行定量分析, 才能确定是否采用风险拒绝的措施。对风险定量分析的方法很多, 有加权指标分析法, 决策树分析法, 线性规划分析方法等。
(2) 风险转移。向业主转移。对于合同中不明确或明显不利于承包商的条款, 加以认真分析, 然后向业主质询, 如果由于业主原因, 而导致合同风险, 应转移给业主承担。向分包商转移。在加入WTO以后, 各建筑企业的产品, 技术及服务。“同质化”趋势加剧, 单凭独家的工程技术的优势赢得竞争已经非常困难, 如何将风险合理地向分包商转移己经成为许多承包商共同探讨的问题。与联营体成员共同分担风险。“联盟战略”现在为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重视, 通过组成联盟, 承包商可以承接工程量大, 技术复杂, 风险大, 难以独家承揽的工程, 由于“联盟”的各成员有其各自的技术和其他方面的优势, 在合同实施过程中, “联盟”各方互相支持, 取长补短, 进行技术与经济的总合作, 这样可以减少工程风险, 增强承包商的应变能力, 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3) 风险自担。承包商除了将合同风险转移出去以外, 还得要有一定的风险自担能力, 特别对于那些经济实力较强的施工企业来说, 要自己承担一定的风险。
3 对来自自然或社会方面风险的防范对策
(1) 在我国特殊的国情下, 施工承包企业除了要加强对国家政策和经济环境的研究, 提高高级管理人员素质和决策能力以外, 同国家或地方政府加强沟通, 保持良好关系, 增强企业的应变能力, 都是至关重要的。
(2) 购买工程保险。风险贯穿于工程实施的全过程, 因此, 风险管理也是整个合同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程保险作为风险管理的一项重要举措, 现在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对于大型建设项目而言, 工程保险是分散建设风险的有效手段, 工程保险是利用有限的保险费的支出 (保险成本的支出一般占项目总成本的比例不超过0.8%) 为承包商的设备和材料, 自身人员人身安全, 提供保障。进行工程保险, 可以避免承包商由于巨额风险事故损失导致的财务上的困难, 有利于及时恢复建设, 同时, 保险能把项目不确定的风险损失转化为确定的保险费的支出, 有利于项目的财务核算。因此, 保险虽然仅仅是整个风险管理过程中的财务管理手段之一, 但却因其明显的优越性, 从而成为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中最为重要和不可或缺的风险防范措施。
建设工程合同示范文本中界定了工程保险内容:其中由承包人办理的保险是:承包人必须为其从事危险作业的职工办理意外伤害保险, 并为施工场地内自有人员生命财产和施工机械设备办理保险, 支付保险费用。当然, 在专用条款中, 业主可以委托承包商办理其他保险, 费用由业主支付.在FIDIC合同条款中规定的强制性投保的险种有:工程一切险, 第三方责任险, 承包施工装备险, 承包人职工人身责任险等险种。
虽然我国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中有关于工程保险的条款, 但是对于工程保险种类及详细的内容阐述不是很明确, 而且很多在国外常见的与工程有关的保险并没有的真正的开展, 因此, 我国的保险市场仍有很大的市场。
4 对来自工期方面风险的防范
在工程施工组织计划中留有一定余地, 使工期有一定的弹性, 提高工期的抗延误能力。加强与发包人、设计单位、材料设备供应商的联系沟通, 尽力消除各方可能造成工期延误的隐患, 特别是努力避免关键工作停工。在工期延误不可避免的情况下, 收集有力证据, 科学合理她计算医发包人责任导致工期延误给自己造成的损失, 及时向发包人提出索赔, 避免工期损失。
5 对来自工程价款特别是垫资风险的防范
(1) 要控制工程垫资, 但控制工程垫资不等于绝对不垫资, 对于业主资信良好, 有可靠的资金保证, 确属调度性或临时性困难的, 有特殊重要意义的工程可以适当垫资, 但同时要加强完善对既定垫资项目的管理, 防止后期风险发生。
(2) 要分清工程垫资的性质, 在项目履约过程中变相垫资已愈来愈成为工程垫资的核心问题, 对于承包合同或补充合同中需要垫资施工的, 包括支付周期延长等变相垫资的项目, 在建筑企业有承受能力许可的同时, 必须商请业主给予有效的担保或实物抵押。
(3) 要有严密的垫资方法, 实行合约垫资, 在合同垫资制定时, 要增强法律观念, 对垫资方式, 使用办法, 归还方式, 归还期限, 违约责任等做出细致而明确的规定, 最大限度的减少垫资风险。在合约垫资履行时, 要实施严格的过程管理, 关注研究业主资信状况的进一步变化, 了解其资金运作的情况, 按时催收工程款, 对不能正常还款而且业主自身资信状况有不良趋势时, 要采取果断措施, 包括必要时停工敦促业主履约以减少损失
摘要:主要讨论了施工合同风险的防范相关问题, 包括业主方面, 承包商方面, 社会方面, 工期方面和工程价款方面等等, 以期提高索赔意识, 减少损失, 提高我国施工企业的竞争力。
关键词:建筑施工,合同管理,合同风险
参考文献
[1]陈雅萍.对施工合同风险的认识及防范[J].陕西水利, 2009.
审计风险成因及其防范措施 篇10
一、审计风险的内涵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手册》中对于会计风险的定义是, 当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时, 注册会计师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审计风险主要由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构成。近些年, 各个相关利益主体对审计的结果越来越重视, 把审计结果作为决策的一个重要依据, 加上从业人员和会计师事务所的种种因素, 从而导致审计风险不断增大, “诉讼爆炸”和保险危机是其主要表现。
一些学者把审计风险分为最狭义的审计风险、狭义的审计风险和广义的审计风险。最狭义的审计风险是指被审计客户存在违背会计准则的行为, 而审计人员没有发现其违法行为的风险。狭义的审计风险是指被审计客户存在违法行为, 而且审计人员发表了不恰当意的风险。广义的审计风险是指在审计人员发布不恰当意见后, 出现损失的可能性。
二、审计风险的成因
(一) 被审计客户的因素
1、客户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善。
客户内部管理制度存在问题, 例如会计制度存在漏洞或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等, 这些问题都可能导致财务报表本身不符合准则要求, 缺失公允性和真实性, 从而增加了审计失败的风险。在客户没有完整内部管理制度的情况下, 客户内部的财务就是混乱和失真的, 注册会计师根本无法发表恰当的意见。
2、客户管理层有意进行财务舞弊。
在现实业务中, 更可能出现的是公司管理层为了掩饰其糟糕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 故意编造虚假财务报表, 调低亏损, 虚增利润。由于审计人员是站在事后的角度来审查这些业务, 可能由于对业务不够了解、现场检查不够全面等各种因素而未能发现这些财务舞弊。只有那些经营风险巨大、财务状况糟糕的公司才有进行财务舞弊的动机, 这种公司很有可能在接下来的时间内因为经营苦难、资金链断裂不得不宣布破产, 从而暴露其财务舞弊。
(二) 审计人员的因素
1、自身业务能力不足。
现代公司发展速度很快, 市场竞争激烈, 为了能在市场中占据优势, 越来越多的大型跨国公司出现了。它们的业务更加复杂, 规模更加巨大, 这就对审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审计人员不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 丰富的业务经验, 很可能在审计过程中难以发现虚假信息, 增加了出具不实报告的可能性。
2、审计人员违背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是审计人员在
执业过程中必须时刻遵循的准则, 它影响着审计质量。只有审计人员遵守职业道德, 保持自身的独立性和客观性, 履行职责, 才能完成审计任务, 出具真实可靠的审计意见。如果审计人员违背职业道德, 与客户相互勾结, 丧失独立性, 便会严重影响审计意见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从而增加审计风险。
3、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
除了上述审计人员自身的因素, 在会计师事务所层面上, 审计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也会增加审计风险。如果会计师事务所可以建立健全审计质量管理体系, 仅仅一个人的业务水平或者职业道德出现问题, 也会被其他人发现然后改正, 不会影响到最终审计意见的真实性和客观性。与此相反, 不健全的审计质量管理体系给了审计人员以权谋私的可能性, 无法最大程度地避免审计失败, 增加了审计风险。
(三) 社会环境的因素
除了前面说的客户和审计人员自身的因素, 社会环境也日益成为增加审计风险的一个因素。因为所有权和管理权分离以及经济环境越发复杂, 各个利益主体越发依靠审计结果来了解公司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一旦企业经营失败, 投资者因为蒙受损失, 就会要求会计师事务所为未能及时揭示或报告这些问题而赔偿。很多国家迫于社会的压力, 逐渐扩大会计师事务所在这方面的责任, 这都在不断增加审计风险。
三、审计风险防范措施
1、提高准入门槛, 加强人员管理。会计师事务所应该不断加强事务所人员的管理, 在招聘员工之前, 严格审查其执业资格, 保证其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和高尚的职业道德。在员工入职之后, 还要不断的进行员工培训, 保证其获取最新的政策变动信息, 熟练掌握审计方法, 保持必要的职业谨慎。在实际执业过程中, 审计人员应该时刻遵守职业道德, 保证自身的独立性, 严格按照审计手册以及准则要求的审计流程来开展审计业务。只有一切以法律法规为准绳, 坚持原则, 才能降低自身被起诉的可能, 防范审计风险。
2、重视对审计业务的管理。在会计师事务所的层面上, 首先要注意甄别客户。会计师事务所应该建立客户档案, 对于诚信缺失的客户以及之前存在财务舞弊的客户, 要记录在案。在处理污点客户的业务时, 要合理估计审计风险, 提高职业谨慎。采取不同的对策应对, 降低审计风险。其次, 严格按照准则规定的审计程序进行审核。会计师事务所应该制定审计守则, 清晰界定审计过程中的每一步, 保证每个审计人员都可以按照规定的步骤来开展审计活动。最后, 会计师事务所应该和客户保持有效良好的沟通。对于在审计过程中发现的一些财务问题, 可以适当的与客户进行沟通, 要求其进行合理的修改, 从而真实准确的反映公司的财务状况, 降低出现风险的可能。
3、健全会计师事务所制度建设。除了在业务层面上的措施, 会计师事务所还应该在制度层面上, 建立起一整套防范审计风险, 保证审计质量的制度。一方面, 要切实建立起会计师事务所的质量控制制度, 从对业务质量承担的领导责任、相关职业道德要求、客户关系和具体业务的接受和保持、人力资源、业务执行以及监控六个方面, 多管齐下, 保证审计人员遵守执业道德准则和法律法规, 从而出具适合具体情况的审计报告。另一方面, 会计师事务所还要建立一定的内部控制制度, 利用审计人员之间互相牵制, 消灭可能出现问题的环节, 促使审计人员谨慎执业。
审计风险已经越来越成为会计师事务所的主要风险之一, 会计师事务所应该加强对于审计风险的识别、评估和防范。只有始终如一的保持谨慎性和独立性, 防范各种风险, 会计师事务所以及审计人员才能够合法安全的执业。
参考文献
[1]王慧萍.论审计风险的成因与控制[J], 中国农业会计, 2012 (1) .
企业并购风险与防范措施探析 篇11
【关键词】并购;并购风险;风险防范
近几年来,我国的政策环境越来越支持企业的并购,国家也陆续发布了一些优化企业兼并、重组的相关政策。在企业并购的浪潮愈演愈烈的背景下,关注并购过程中的风险至关重要。
一、并购的含义及动因
1.并购的含义
并购一般分为兼并和收购。兼并又称吸收合并,是指两家或者更多的独立企业或公司合并组成一家企业,通常由一家占优势的公司吸收一家或者多家公司。收购是指一家企业用现金或者有价证券购买另一家企业的股票或者资产,以获得对该企业的全部资产或者某项资产的所有权,或对该企业的控制权。
2.并购的动因
企业从事并购交易,可能出于不同的动机。企业并购的动因,分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企业发展动机。企业发展的动机包括扩张和突破企业规模、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占领市场份额、迅速实现多元化经营、降低投资组合风险或获取被低估公司实现短期盈利。二是发挥协同效应。发挥协同效应就是实现企业经营、管理、财务三方面的协同,即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能降低费用、提高运营效率、降低企业风险、偿债能力及实现合理避税等。
二、企业并购风险分析
企业并购是一项极其复杂的运作过程,不同性质企业间并购操作也不尽相同。企业并购风险广义上是指并购后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造成的未来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之间的偏差;狭义的并购风险是指企业在实施并购行为时遭受损失的可能性。现实中主要是指狭义的并购风险。分析并购过程中各个阶段存在的风险对企业的后续操作会有相当大的意义。下面就从3个方面来分析存在的风险:
1.并购前的风险
公司在制定并购战略目标时,是否符合国家政策导向、行业发展情况;是否从企业自身的情况出发,在市场中准确定位。如果不遵循大环境趋势或者企业自身的实力,贸然并购不仅达不到并购的成效,也会发生无可避免的营运风险。
并购企业对标的公司信息掌握是否对称、充分;有无做好并购信息保密等防范工作。如果企业对标的公司的信息掌握不全面,有可能会影响企业对标的公司系统化的筛选及评判,甚至对项目做出错误的决定。而在企业准备阶段,如果信息外流,将会导致比如股价异常波动、企业被迫停牌等状况,这样可能有好的项目也难以实施,对企业也有负面的影响或需承担不必要的责任。
2.并购中的风险
企业并购中的风险主要是价值评估风险。企业对标的公司企业价值评估扩大化的风险、以及对价支付方式引起的债务承担风险。不同的价值评估方法对同一目标企业的评估结果不同,并购价格也有所不同。而每种支付方式对企业的现金流量及对未来企业融资能力的影响不尽相同,如果企业不能根据自身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选择并购方式和支付方式,就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财务风险。
3.并购后的风险
并购后的风险主要是企业并购后整合过程中的风险。对企业并购后的风险有无充分认识,特别是在跨行业并购企业的整合风险,有无做好对策,这些方面直接影响企业后续的持续性发展及盈利。因此在企业的并购重组中,盈利预测及补偿也是一个需重点考虑的环节。
三、企业并购风险的防范措施
1.并购前风险的防范措施
(1)明确自身企业需求及目标
结合国家政策及行业导向,明确企业并购的需求及目标。在选择并购行业时,一方面,对行业的结构进行分析、增长情况及竞争状况进行分析,如近几年的业务是否存在重大变化;另一方面,从政府、法律对行业的影响及制约情况分析,是否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业务模式是否符合国家规定。
(2)对目标企业进行考察
企业应考察目标企业的运营效率、负债状况等财务状况;对核心技术的周期性、替代性、研发能力的创新等进行关注;目标企业的文化、管理人员能力及治理结构进行衡量;在行业中的地位,如主要客户和供应商进行系统分析,对应客户群体的稳定性、延展性。
(3)保密条款的确定
从企业的并购战略,确定对目标企业并购的是资产还是股权,以及具体的标的数量。在发出并购意向书时,对目标企业需做一些条款规定,如保密条款以防信息外泄,特别要求并购企业提供齐全的资料和信息,尤其是不公开的信息;没有经过并购企业同意,目标企业不得与其他方进行并购接触及谈判等。
(4)对目标企业的尽职调查
请专业中介机构对目标企业进行尽职调查。可以从目标企业的章程、契约、法律等方面进行调查;对目标企业的资产真实性、公允性进行调查;有无未列示的负债;有无隐示的法律诉讼案件等都需做详尽的调查。
2.并购中风险的防范措施
(1)企业价值的评估
交易价格是并购企业与标的企业博弈的核心环节。并购企业要从财务管理的角度对企并购可行性进行分析决策。并购企业的价值评估分为:并购企业价值、被并购企业价值、并购后整体企业价值、并购净收益。只有并购净收益>0时,项目是可行的。一般资产评估机构会采用收益法、市场法或成本法对目标企业进行评估。评估的结果需并购双方协商确认并经有关机构的认可。
(2)并购融资方式的确定
企业需对不同融资渠道的优缺点进行充分认识和评估,考虑融资成本及对企业控制权是否会有分散等各种风险,进而确定进行内部融资、外部融资或者其他融资方式。并购活动一般所需的资金额巨大,而企业内部资金有限,利用内部资金进行并购有很大的局限性,因而内部融资一般不能作为企业并购融资的主要方式。
(3)支付方式的选择
企业应以效益最大化为宗旨,对各种支付方式充分认识,结合考虑自身的经济实力、融资渠道、融资成本和被并购企业的实际情况等各种因素,合理选择支付方式。支付方式主要有现金支付、股份支付、混合支付。细分则有:自有资金支付、金融机构信贷支付、发行证券支付(发行优先股、普通股、非公开发行股份等方式)。比如充分利用上市公司的融资平台,在并购活动中用股份支付对价的情况很多,这就需要对股权结构进行测算,做好对控制权的保证。
3.并购后风险的防范措施
(1)经营整合
企业收购完成后,取得了被并购企业的控制权,这只是实现了企业经营目标的一半。只有根据并购双方的实际情况和外部大环境,沿着企业发展的规划和安排,对目标企业进行整合,使其与企业的整体战略、经营目标协调一致,才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和协同效应。
(2)管理整合
各个企业的经营理念、制度或组织、活动各有其特点。并购后,企业要系统思考影响管理效果的各个因素,进行整合。融合并购双方的管理差异和理念,用现代化的管理方法,整合管理活动。并购企业可以制定规范完整的制度或法规,建立完整的运行体制,优化管理水平的提升。尽可能在被并购企业内部推行自己的管理模式。
(3)财务整合
并购企业要对被并购企业的财务制度、会计政策和会计核算体系进行统一的管理和监控。对财务管理目标应统一、明确、清晰。其中,对目标企业的资金控制,实现一体化的资金运作是并购后的重要任务。并购企业可以针对被并购企业建立一套业绩评价考核制度,在保证对子公司的控制权上,明确企业的财权关系,对财务组织机构调整,会计人员的委任方面都需有强效的措施。涉及员工的考核制度、薪资福利等方面需进行广泛细致的宣传说服,以取得大部分员工的接受和支持。
(4)人员整合
在人员整合上,需以稳定为人力资源政策,提高企业绩效为导向。认识双方企业文化的异同点,确定企业文化的理想发展模式,在沟通、继承、融合的基础上创新。并购后要进行必要的人事整顿,在保证降低人力成本的基础上,充分调动被并购企业各种人才的积极性和稳定性。
(5)补偿条款
企业进行并购或重组,企业后续发展的盈利是一个重点考量的指标。在《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中,就有规定“交易对方应与上市公司就相关资产盈利数不足利润预测数的情况签订明确可行的补偿协议。”对于盈利预测,企业在并购时可以规定补偿条款,在双方认可的条件下,从根本上保障并购业绩的实现。
四、结束语
并购是一项高技术内涵的系统工程,它会涉及各种政策并要符合政策才能执行。企业并购操作得当,所获得的收益是十分巨大的,但企业并购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处处充满风险。企业对出现的各种风险不仅要正确地认识,还需加以职业判断,进行谨慎防范。这样在并购活动的各个环节,才能化险为夷,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最终实现并购成功。
参考文献:
[1]胡海峰.公司并购理论与实务[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7.
[2]王开胜.企业并购风险及其防范探讨.现代商贸工业,2010(19).
[3]高红梅.企业并购风险分析与防范[D].沈阳.沈阳工业大学,2010:49-57.
[4] 斯蒂芬A.罗斯.公司理财(原书第9版)[吴世农等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论审计风险及防范措施 篇12
1 审计风险概念及成因
1.1 审计风险的含义
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审计风险就是指审计人员在审计中未能披露没有发现的重大问题而导致的风险, 可以从两个层次来阐明。
1.1.1 未查出重大错报的风险
在审计工作过程中, 错误估计评判审计事项, 审计结果与客观事实相违背, 使企业一些重大错误与过失未被及时全面地披露出来, 造成工作人员无法弥补的损失。
1.1.2 职业风险
在审计企业面临破产或财产巨额损失无力偿还债务的情况下, 索赔者往往会将责任归咎于审计单位的失误, 受害者也会由于自己的经济损失而向审计人员提出高额赔偿。
1.2 审计风险的成因
1.2.1 主观原因
(1) 审计人员水平影响审计风险
审计人员的技术水平、业务能力及经验, 都是影响审计风险的原因, 审计工作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工作, 不仅需要丰富的理论知识, 还需要审计人员的实践经验和面对棘手问题的临场处理能力。与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的审计事业发展较晚、审计经验不足、相关的审计知识掌握不全面, 很难与现在高速发展的经济同步发展, 阻碍了审计工作的进展与完善, 甚至可能产生审计风险。
(2) 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影响审计风险
在整个审计工作过程中, 审计人员自身的职业道德及其工作责任心对审计风险的产生有着直接影响。由于缺乏谨慎的工作态度和高度责任心, 审计人员为尽快完成工而私自缩小审计范围、减少审计程序, 这些问题都会造成审计重大事故的产生。
(3) 审计方法本身存在的缺陷影响审计风险
抽样审计法和分析性复核法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中, 因此审计结果的误差是避免不了的。同时, 随着审计市场中竞争不断加大, 为维持应有的边际收益, 审计人员需在确保完成应进行的审计程序的同时提高整体审计效率。因此, 在审计工作中, 审计人员会自动放弃一些看似不重要环节, 而正是这些不太重要的问题往往会产生审计风险。同时, 抽取样本本就无法面面俱到, 这一方法本身就存在局限性, 抽取的样本无法全面反应企业的所有情况, 存在主观结论与客观事实之间的偏离。
1.2.2 客观原因
(1) 审计环境的影响
第一, 政治环境。不同的国家制定的相关政策也有所不同, 因此审计工作的开展需要与国家制定的方针政策相一致, 降低审计风险。
第二, 法律环境。审计工作也应依据法律来开展, 如果法律体系不完善、不具体、不科学或不能与实际的审计工作相契合, 就会误导审计人员, 增加审计风险。
第三, 经济环境。经济环境对审计工作的影响是多种多样的, 市场主体多元化、经营方式多元化、经营区域国际化, 这些都会增加审计工作的难度, 增加审计的复杂性, 同时也带来更大的审计风险。
第四, 社会环境。相对于审计所说的社会环境是指多样的行政干预在一定程度上对注册会计师公信力的影响。
(2) 审计质量控制标准不确定
追求较高的审计质量一直是每个审计人员的追求目标。综合来说, 我国在审计规范建设上明显不够完善, 审计质量建设并没有被重视起来。
(3) 经营背景不同
经济环境、政策实施、科学发展程度、企业内部管理及企业自身的经营特点、内控能力、企业人员素质和能力等都会成为影响企业经营风险的因素, 从而对审计风险造成影响, 这就是审计风险模型中最先考虑固定风险的主要原因, 也是在审计工作开展中最先评估企业内外环境的原因。
2 审计风险存在的主要环节
2.1 签订审计约定书环节的风险
审计约定书的签订是审计工作必不可少的环节, 是确认委托人与被委托机构之间权利义务关系的重要保障。实际审计中, 由于对被审计单位了解较少, 导致在实践时发现工作量过大, 工作人员为赶进度, 不得不忽视部分审计程序, 这无疑会增加审计风险。
2.2 审计抽样风险
审计工作的特殊性在于将风险控制在可容忍的范围之内。这要求审计人员有丰富的审计经验, 在抽样中尽量选取适量、有效的样本, 保证抽取的样本与实际情况偏差不大。否则, 超出风险控制可容忍的范围, 审计的公允性也会丧失, 造成严重的审计失误, 从而形成审计风险。
2.3 审计报告环节的风险
审计报告是防范审计风险的重要环节之一。由于审计程序中, 无法避免存在审计风险, 如果绝对相信查证结果, 忽略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责任, 一旦有误就会对自身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 甚至会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3 审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
控制审计风险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提高审计质量, 审计质量越高, 审计风险发生的几率就越低, 审计的质量管理应贯穿审计工作的各个环节, 只有采取积极有效的质量管理, 才能控制风险的产生。
3.1 完善审计机构建设
与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的审计队伍比较年轻, 经验不足, 审计人员能力参差不齐。近几年注册会计师制度不断改革, 说明国家提高了对审计的重视程度, 当务之急应着力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专业审计人才来推动审计事业的发展, 从而有效防范审计风险。会计事务所也应重视人才的培养, 定期举办审计人员培训, 提高审计队伍的整体素质, 增强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以满足日益复杂的审计工作需要。
3.2 运用科学的审计方法
科技的飞速发展带动各个领域不断发展, 审计工作也应与时俱进。充分运用计算机软件, 能提高工作效率, 节约时间, 使审计人员有充裕的时间解决更重要的问题, 减少审计风险的产生。
3.3 治理审计风险
治理审计风险应从两个方面着手, 即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要共同完善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 促进审计工作的不断发展, 降低审计风险的产生。
从外部来看, 国家应进一步完善审计相关的法律法规, 明确责任义务, 通过宣传、培训、奖惩等手段, 让企业不敢轻易冒险为蝇头小利而故意虚增资产, 做出违背审计制度的事情。
从内部来看, 我国的企业制度还需不断完善。无论是上市公司, 还是准备上市的公司, 企业内部都还缺少完善的审计监督部门, 部分企业虽建立了内控监督机制, 但往往由于各种原因而忽略制度, 使公司规章制度形同虚设, 这些都会加大审计风险, 为企业内部埋下安全隐患。解决这些问题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 要提高内审机构的独立性, 内审机构应隶属于领导机构, 同时也应由董事会或总经理直接领导。第二, 结合企业的实际需要, 建立或扩大内审机构, 数据表明, 内审人员数量的最佳状态为占企业内部员工数量总和的0.6%左右。第三, 提高领导人对内审机构的重视, 加大宣传力度, 改善内部审计机构的建设环境, 降低企业内部的审计风险。
3.4 抓好审计质量的标准控制
首先, 应正确认识审计风险与重要性理念及样本收集之间的关系, 确切衡量审计风险、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 并以此评估出适当的审计方法, 估计审计成本, 编制审计计划;其次, 审计人员要提高随机应变的能力, 在审计工作遇到突发问题时, 根据实际情况实施相应的审计方法, 增强审计工作的效果性和准确性。在整个审计工作中要检查审计发放是否恰当、审计依据是否准确、审计判断是否正确、收集的资料是否全面、逻辑是否正确, 同时还要确保每个科目的底稿质量, 在出具审计报告之前与被审计单位充分沟通, 了解客户需求, 在可控的前提下, 尽量保证客户满意。
3.5 加强审计的独立性
“独立性”是审计的本质特征, 是保证审计工作客观、公正的基础, 也是避免审计风险的根本前提。在审计工作中, 会有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与影响, 这要求审计人员要保持自身独立性, 否则, 将影响审计结论, 对审计工作十分不利, 无法公正、准确地披露客观事实。另外, 审计人员要严格执行审计回避制度, 有效降低审计风险。
摘要:弄清审计风险, 加强审计人员自身的审计技能, 提高审计意识, 最大限度降低审计风险, 是当今审计工作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重点阐述影响审计风险的原因, 并提出相应对策控制和防范审计风险的产生。
关键词:审计风险,控制,防范措施
参考文献
[1]王桂娇.论审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J].商业时代, 2013 (17) .
[2]齐焰.浅论审计风险及其防范与控制[J].今日财富, 2009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