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档案体系

2024-06-22

诚信档案体系(精选9篇)

诚信档案体系 篇1

社会诚信是我国中华民族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对于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促进我国经济快速、持续、平稳、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现在已经建立了至少12个诚信管理档案网站, 越来越多的部门、企业、个人开始重视社会诚信档案管理体系建设。

一、社会诚信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 社会人员诚信意识淡薄, 普遍存在失信现象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受到人们的普遍喜爱, 然而,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社会生活中的诚信缺失现象越来越严重, 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例如, 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栋梁, 也不断的爆发出“信任危机”, 大学生考试作弊、随意更改成绩、修改履历、不及时还助学贷款等现象比比皆是, 这种诚信缺失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自我身心健康发展, 引起了社会各界人们的普遍关注。日常生活中, 经常听到“瘦肉精”、“地沟油”等诸多不诚信的现象, 造成人心惶惶, 使得人们之间失去了最起码的信任, 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二) 社会诚信档案管理体系还不够完善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然而社会诚信档案管理体系还不够完善, 社会诚信档案管理部门之间缺乏统一的管理, 各部门之间交流、沟通能力不强, 缺乏信息互通、交流与共享, 所以, 社会诚信档案管理体系很缺失, 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度正在逐渐降低。社会中干事情需要查询自己的信用信息, 查询时如果社会诚信档案管理体系比较完善, 就可以快速的进行查询, 但是, 目前, 由于诚信档案管理体系还不够完善, 查询信用信息时还必须在各个单位设立的诚信管理系统中查询, 这样不仅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而且由于各个单位的系统功能不同, 也给查询者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三) 社会诚信档案管理相关法律法规还很缺失

21世纪, 法律已经成为必须知道的基础知识, 每个人都必须懂法, 遵法, 用法, 在社会生活中, 要时刻把法律作为自己做事情的基本准则, 遇到事情要学会运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但是, 目前, 在我国的法律法规中, 与社会诚信档案管理有关的法律法规还很缺失, 社会生活中, 人们还没有形成主动遵法, 守法, 讲诚信的良好氛围, 所以, 使得社会生活中, 人与人之间不再信任, 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二、完善社会诚信档案管理体系的解决措施

(一) 完善社会诚信档案管理体系, 打造良好的诚信环境

诚信是做一切事情的根本, 没有诚信的人根本没有立足之地。相关企业以及政府部门一定要不断的完善社会诚信档案管理体系, 营造良好的社会整体诚信氛围。相关政府部门可以通过网络、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介进行宣传来倡导社会人们都讲诚信, 提高社会人们的诚信意识。对于一些典型的讲诚信的事件, 一定要扩大宣传力度, 让人们看到讲诚信的好处, 从而自觉遵守相关制度, 做个诚信的好公民。

(二) 不断建立与健全社会诚信档案管理体系, 科学整理档案信息资源

政府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社会诚信档案管理工作, 要不断的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 并且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 建立专门的社会诚信档案管理体系, 由专人负责, 还要建立社会诚信档案信息数据管理库, 从而可以方便的进行管理。建立好了社会诚信档案管理体系, 还应该科学的进行资源整合, 可以通过电子网络等渠道将社会诚信档案信息资源有效的整合在一起, 并且由社会人们进行监督, 从而形成有效的社会诚信信息查询平台, 给人们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服务。

(三) 相关部门完善与社会诚信档案管理有关的法律法规, 实现依法管理

法律法规是对人们的行为进行规范, 所以, 我国相关部门应该积极完善与社会诚信档案管理体系有关的法律法规, 并且积极宣传, 让人们都学会用法律法规来规范自己的社会信用行为。政府作为领导者, 尤其要注意自己的诚信行为, 一定要做好示范和表率作用, 使得社会人人都能遵守法律。政府, 对于社会上一些不讲社会诚信的人, 一定要严惩, 不能有任何的徇私舞弊的行为出现, 建立起严格的奖惩制度。

(四) 相关部门积极开展社会诚信档案的收集工作

相关部门一定要积极开展社会诚信档案的收集工作, 在收集时并不断的进行宣传教育, 让人们都明白讲诚信的重要性, 从而自觉的开始讲诚信。凡是与社会诚信有关的部门都有可能产生诚信档案, 所以, 一定要充分了解并且进行收集, 真正做好社会诚信档案管理工作, 使得全社会形成一种讲诚信的良好氛围。

三、结语

综上所述, 本文通过对社会诚信档案管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并且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得出了: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 人与人之间的诚信已经变得越来越少, 人们彼此之间的信任感越来越缺失, 造成人心惶惶, 为此, 一定要不断完善社会诚信档案管理体系, 打造良好的诚信环境, 相关部门要做好宣传教育, 让人们都懂得诚信的重要性, 并且不断的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 让人们都能够自觉的遵守法律法规, 实现档案的依法管理, 建立一个诚信的社会。

摘要:在信息快速发展的21世纪, 诚信已经成为促进社会快速发展, 确保社会和谐的关键性支柱;然而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 社会中失去诚信的现象正在不断的增加, 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本文就社会诚信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并且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社会诚信,诚信档案

参考文献

[1]肖文建, 魏芙蓉, 马兰, 陈丽娜.论社会诚信档案管理体系建设[J].档案学通讯, 2012 (06) .

[2]张成成.我国信用档案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兰台世界, 2010 (08) .

诚信档案体系 篇2

第一条 律师诚信档案有个人和律师诚信档案构成,律师个人和律师事务所的诚信档案包括基本信息、诚信信息、警示信息三部分。

第二条 律师个人信息包括:(一)姓名(包括从业开始以来是否有曾用名及起讫时间)、性别、民族、出生日期、业务特长;

(二)律师资格证明、法律职业证号、取得方式及时间;(三)律师执业证号及取得时间

(四)学历、记载律师获得的国家承认的学历、毕业院校、毕业时间;

(五)执业经历,记录律师从执业开始以来在何律师事务所任何职务(合伙人、专职律师或兼职律师)、中断职业及转换职业的情况。

第三条 律师个人诚信信息包括:(一)律师诚信执业监督卡反馈的信息;(二)律师的信用等级;

(三)律师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的情况; 第四条 该律师获得的有关荣誉或者称号。第五条 律师个人警示信息包括:(一)年检、注册申报、考核中提供虚假材料,年检未通过的;

(二)受到司法行政机关行政处罚的记录;

(三)受到呼伦贝尔市律师协会维权纪律委员会处分的记录;

(四)被追究刑事责任的记录

(五)中国平安保险公司内蒙古分公司依据《律师执业责任保险协议》进行理赔民事理赔的记录;

(六)多次轻微违规行为经律师管理部门限期改正而未改正的记录;

(七)司法行政机关认为对行业诚信度有影响的其他情性。第五条 律师事务所基本信息包括:

(一)成立时间、名称(包括原名称、变更日期及变更原因)、性质(合伙、国资或个人);

(二)主任律师姓名及变更情况;

(三)注册办公室地址及变更情况、律师事务所规模(资产、收入、人数)、主要业务范围;

(四)主要合伙人的情况;(五)注册律师人员的名单; 第六条 律师事务所诚信信息包括:(一)律师诚信执业监督卡反馈信息;(二)律师事务所的信用等级;

(三)律师事务所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的情况;

(四)律师事务所及其他法定代理人、主要责任人所获得的有关荣誉或者称号。

第七条 律师事务所警示信息包括:

(一)注册申报、考核中提供虚假材料,年检未通过的;

(二)律师事务所受到司法行政机关行政处罚的记录;

(三)律师事务所被呼伦贝尔市律师协会维权惩戒委员会处分的记录;

(四)律师事务所的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被追究刑事责任的记录;

(五)保险公司依据《律师执业责任保险协议》进行理赔的民事赔偿的记录;

(六)多次犯有轻微行为经司法行政机关限期改正而未改正的;

(七)司法行政机关认为对行业信誉有影响的其他情形。第八条 律师诚信档案记录限期至律师不在执业、律师事务所注销律师不继续在呼伦贝尔市执业、律师事务所迁出呼伦贝尔时止。

论社会诚信档案管理体系建设 篇3

1 做好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的颁布, 使我国的档案工作走上了依法管理的轨道, 档案管理事业有了全面发展, 各级各类的档案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和现代化技术的运用工作扎实推进, 包括企业员工、军队、学生、农民工、下岗职工等等各种档案在内的档案管理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档案管理系统。档案的妥善管理为企业的员工提供一个更广阔的晋升发展前景, 为大学生提供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 为农民工提供合适的工作岗位, 为下岗员工提供一个上岗的机会, 在社会保障方面提供合理的薪酬待遇以及社会保险。新形势下档案管理呈现多种特点, 设备现代化, 档案种类多样化, 对档案人员的专业化要求更高, 为了适应新形势下档案管理, 不论从专业角度还是创新角度, 都需要一批业务知识强的人员加入, 档案的管理关乎民生, 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不可缺少的方面, 是全党、全国人民活动的真实记录, 是各项事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据, 是中央可以更好管理国家的重要途径。

2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档案管理的问题

2.1 对劳动保障档案管理重视不够

劳动保障档案数量巨大, 工作环节繁琐, 管理档案的硬件投入不足, 有的地方部门由于档案归档不及时, 档案保存工作不到位, 甚至出现丢失的现象。

2.2 社会保障档案管理机制不健全

社会保障档案由于涉及的面比较广泛, 不同的类别社会保障档案分别由不同的部门管理, 管理出现了多方管理, 而且部门之间沟通困难、不及时, 一个人的资料由不同机构管理, 不能形成完整的档案信息, 这就加重了管理的负担, 同时给单位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2.3 传统的管理方式

我国一直遵从着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 如按“件”整理和按“卷’整理, 这有它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也出现了一些弊端, 数量多、工作量大、容易出错, 组卷工作繁琐, 由于多人经手、卷内容不明确、使用不方便、不便携带, 交接的工作量大。

3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档案管理的方法

3.1 提高思想认识, 加强组织领导

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监察档案管理信息化、“两网化”建设提高到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建设幸福德州的高度, 作为“十二五”期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监察事业发展的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工作来抓, 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科学规划和建设, 明确工作责任, 精心组织实施。

3.2 建立完整的运行机制

建立职工个人档案与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医疗保险、再就业等系统化管理体系, 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制度建设, 教育机制、约束和激励机制, 从专业人员的培训到上岗管理, 流程完整有秩序, 通过科学的管理, 为企业提供便利的服务, 有效地保障全体人民的利益, 为社会发展提供保障。

3.3 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

由于传统档案管理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速度, 设备现代化, 档案种类的多样化, 都对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要求提出了新标准, 必须通过各种形式, 加强他们对新档案法的学习和认识, 使其具有法律责任和义务, 增强自觉性、责任心, 必须加强档案管理人员教育, 尽快培养一批掌握新技术, 又熟悉档案知识的专业人才, 才能完成这项艰巨而重大的任务。

3.4 办公室文书档案的管理

文书档案的特点, 其内容有针对性, 不能被修改遗失, 加之档案量并不是很大, 所以我们可以使用“件”的整理方法。取其所长。①对于“件”数太多。办公室归结出的档案一般比较具有时效性和法律性, 数量并不是很大, 且不常使用, 需以存放居多。这样的工作量是可以承受的。②对于整理过程繁琐。办公室档案一般可以分门别类地进行系统的整理, 且多数为法律文件、规划部署、计划方案之类, 使用量不高, 大体分类即可。③对于管理易发生的错误。办公室文件最大的特点是其有机联系性强, 从名目即可窥看内容方向。即便发生管理失误, 工作人员也是很容易整理的。

3.5 办公室业务档案的管理

业务档案的特点是零散、量大, 其特点的群体性, 可做忽略和整合处理。这样就可以使用“卷”的整理方法, 有整体性, 不计细节, 方便找出其中关联档案, 立卷整理的优势就立刻显现出来。①分类概括。业务档案多以涉及民生问题的个人档案居多, 这与办公室档案有很大去别, 民生问题档案笼统、量大、常被查阅。而采用立卷的方法则正好可以根据其所在地、所在科室、所在管辖进行分类, 且民生问题涉及安全性文件量低, 主要以个人或全体档案调用为主。②立卷简易。如是办公室档案归类立卷则需详尽其细致, 在立卷名上马虎不得。而业务档案不必逐一姓名列出, 以其整体性来来看。只需列入街道名称、住宅名称、所在科室名称、管辖区域名称即可, 并不存在因为人员不同而产生的立名不同。即使是案卷标题也可拟写, 几个字就行, 如劳动合同鉴证册、招工表、大学生报到卷、某某科室员工信息等, 不存在争议问题。

3.6 加强信息化管理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给人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电子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运用, 实施信息化管理, 将把档案管理从传统手工操作中解放出来, 减少对档案材料的磨损, 延长档案寿命, 减轻档案人员的劳动强度, 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促进人事档案工作标准化、规范化, 现代化, 降低了按件整理工作的繁琐率, 降低了人为因素在文件工作中的影响, 工作清晰明了, 使用起来更加方便。

3.7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管理档案管理的其他思索

对于档案管理不仅只能从分类方法上找寻解决, 分类方式只是从其本身找解决方法, 而外部也存在诸多帮助档案更好管理的可能和方法。比如法律文案方面, 国家应及时出台一些相应的档案收集管理的辅助措施, 出台相应规范细则, 加强档案管理的执行力度。人才培养方面, 培养相应的档案业务人员, 规定具体细则, 使其有规范性和统一性。做好档案监控工作, 成立专门部门, 派遣相应专业, 在档案收集、整理、利用、保存等各个环节确保档案整理工作的有序性、科学性、安全性, 使立案和监管互相制约、监督。

4 结束语

人事档案管理在市场经济中的至关重要作用, 影响着人才的吸纳、流动, 市场经济的建立, 产生了多种经济组织形式, 但与旧的人事制度发生了巨大的碰撞, 新型的人事管理制度如人事代理制应运而生, 人事管理变成了一种社会化的活动, 自从人事局和劳动局合并以后, 档案的管理的任务更加重大, 旧的档案管理方式仍需继承, 在旧中求创新。因此, 作为人事管理重要组成部分的人事档案工作, 也必然具有这种社会化的性质, 档案管理要适应社会发展, 在社会高速发展的情况下, 各种人才大批量涌入, 做好档案的管理, 对人员分类、社会保障问题提供了方便,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档案管理传统模式与新模式的综合运用是做好档案管理的必要方法。

参考文献

[1]贾志勇.加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监察案卷档案管理[J].现代交际, 2013 (09) .

[2]付立宏.论档案馆知识管理的人力资源整合[J].北京档案, 2012 (05) .

档案呼唤诚信心得体会 篇4

档案呼唤诚信心得体会

现在全社会都在构筑信用体系,档案作为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或个人在活动中形成的真实历史记录,实际上也是一种信用行为。这是因为档案是人们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点、特定的活动中自然形成的原始记录,是人们活动的历史真迹。随着政治、体制的逐步完善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档案作为原始记载、历史凭证、法律依据的作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为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证,这就是档案信用的作用。同时应该看到其中隐含着由于档案作用失常并导致的社会纠纷大量的产生,给正常的政治、经济生活带来困扰,成了

社会不稳定的一个因素,应积极采取相应应对的措施。

一、档案作用失常的表现 档案是单位活动的原始记录,是人类社会活动的真实记录,并对以后的工作起到凭证、参考作用。但是,由于档案是文件材料归档转化而成的,由于文件材料是由人拟制的,而拟制人地特定的环境下,受各种因素影响,使制成的文件材料有时不准确、真实地将事实记录下来,甚至有人为地伪造档案内容,从而造成档案作用失常的现象。档案食用失常现象的存在无疑将影响一个地区的经济建设,束缚社会进一步健康发展,导致社会、经济活动严重梗阻。这种信用失常现象主要有以下几种: 档案信用失常表现之一:由于文书工作与档案工作自成系统,实行分别管理的体制,在归档之前,文件往往处于自然散漫的状态,造成已经形成的文件因缺乏统一管理丢失损坏,致使档案残缺不全,不利于反映历史活动和原始面貌。

档案信用失常表现之二:为了局部利益,往往不如实地反映事实,反映在文件,就是内容不符合事实。为了显现单位或领导的政绩,存在着虚假现象,对成绩夸大其词,对缺点隐瞒不报,特别是对一些数字的“修改”更是十分突出。档案信用失常表现之三:文件作者起草文件时缺乏实事求是的态度,也是造成档案信用失常的一个原因。多年来,报喜不报忧,隐恶扬善的文风甚为严重。这种文风严重损害了档案的信用。档案信用失常表现之四:现阶段,检查多、考核多,由于平时没有做过实事,一旦临近检查、考核,便突击性虚造许多文件,更有其甚者,在原来的工作总结、计划或会议记录中添加有关工作内容,以满足检查、考核。档案信用失常表现之五:利用职权或工作之便对档案进行涂改、伪造,在档案原件上添写对自己有利的内容或将档案原件上对自己不利的内容进行改写成为对自己有利的内容。或伪造档案原件或

伪造部分档案原件内容,并对自己不利的原件或将载有对自己不利内容的档案原件部分纸页抽出来毁掉。

档案信用失常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其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历史原因、社会原因和思想原因,也有管理方面的原因和档案工作人员素质方面的原因,但更主要的是想获得一些不应得到的利益。

二、避免档案信用失常的对策 改革开放,为档案工作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尤其是加入wto后,中国要参与全球竞争并现国际惯例接轨,档案的作用将呈现出强劲的发燕尾服势头。然而信用制度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档案的信用、真实与共享。档案信用失常实际上就是档案的失真,使档案的性质因失真而动摇,使档案不能成为历史真实记录。而因档案信用失常而使某些历史事实长期受歪曲,造成以假乱真。我们应如何面对现实,积极地去解决档案信用失常、清除档案信用与社会、经济发展不相符的不健康因素。首先,档案工作者必须具有深远扎实的知识功底和良好的专业素质,对档案信用失常的现象进行辨析。世界上的事物本来就是非常复杂的,作为档案,它所反映的内容不是完全违背历史事实或歪曲事实、还是真实反映历史,作为档案工作者可以从历史状况,时代背景、行为习惯特征、格式、习惯用语,是否符合常理等辨析档案的真实性。因此档案工作者必须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端正工作态度,加强责任心。其次,规范公文处理,从源头上扼止档案信用失常的产生。在起草文件时,必须保持实事求是的态度。特别文件的数字,必须等到材料收集齐全,并经反复核实之后再起草文件。而且文件的定稿必须由领导签发,打印后与原件一起归档。第三,强化惩罚性处罚,提高档案信用度。虽然《档案法》明文规定涂改、伪造档案的可以进行处罚,但这主要适用

于档案馆的档案,而对于基层的单位的档案信用失常现象是没有处罚的措施,尤其是为了集体或个人利益更改档案的现象时常发生,虽然近年来,加大了档案法的宣传力度,处罚了一些违法现象,但往往事倍功半,原因就在于档案信用失常制造者或责任者没有严格追究责任或法律责任,因此加大法制监督力度,对造成档案信用失真的责任者追究其责任或法律责任,造成损失的赔偿损失,骗取利益的取消利益,以确保档案的信用度。

诚信档案体系 篇5

中共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 把“明礼诚信”作为最基本的道德规范之一来要求全体公民。在全社会都在倡导“诚信”的今天, 接受文明教育最充分的大学生, 更应该身体力行。然而由于受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 道德教育的弱化, 法制的不健全, 以及社会竞争的无序性等因素的影响, 当前少数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诚信失缺现象, 例如考试作弊、学术剽窃、个人信息掺假、恶意欠费, 等等。目前大学生诚信意识的淡漠和缺失, 迫切需要建立相应的约束和激励机制来规范其行为, 这既是目前高校教育的欠缺, 又是其必须肩负起来的责任和使命。高等教育处于教育链条的下游, 是学生走向社会的重要出口, 在这一结点上建立诚信管理机制, 意义十分重大。

二、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主要表现

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象表现在多方面, 主要有:缺乏诚信, 背信违约;抄袭成风, 蒙混过关;考试作弊, 屡禁不止;求职履历“掺水”作假;助学贷款, 拖而不还, 等等。[1]这些不诚信现象可以分为学业、经济、生活和就业四个方面。

(一) 学业方面

主要表现为考试作弊、论文剽窃。考试作弊是校园里的一大“顽疾”, 屡禁不止, 并有愈演愈烈的态势。广州某大学的调查结果显示:40.63%的学生承认有过作弊行为。许多学生对此缺乏深恶痛绝之感, 不以为耻, 反以为荣。[2]作弊行为普遍存在于各种各样的考试中, 小到期中、期末考试, 大到英语过级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等。作弊手段也更加现代化, 不是仅仅携带小抄, 而且使用手机、对讲机、“耳麦”等无线通信工具进行作弊。

大学生论文抄袭的现象也经常发生。一份有关某三所高校学生诚信状况的调查显示, 大学生中进行论文抄袭的人数几乎都占各自总数的一半。有些学生通过网络搜索一些相关资料, 再将这些资料进行整合, 一篇“佳作”就这样产生了, 甚至有的学生认为写论文无非就是复制粘贴而已, 更有甚者, 有的学生在写毕业论文时, 直接将人家的论文拿来, 只做少许改动便据为己有。

(二) 经济方面

主要表现为拖逃学费、贷款拖而不还。目前高校中大学生拖逃学费问题严重, 不少高校每年学生拖逃学费数额高达数百万甚至上千万元, 严重影响了学校的建设与发展。尽管高校不得已采取了暂扣毕业证、学位证等措施, 仍然有不少毕业生不缴纳欠费。为了帮助贫困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国家出台了助学贷款制度, 自从实施以来, 有数以百万计的大学生受益, 然而实施过程中却遇到了信用危机, 不少大学生拖欠贷款不还, 违约率居高不下。据调查, 国有商业银行国家助学贷款坏账比例高达10%, 远远高于1%, 这使高校和银行都处于尴尬的境地。除了一部分学生是因为没有找到工作, 或找到工作了收入不理想, 导致没有偿还能力外, 还有一部分学生是故意拖而不还, 认为助学贷款是国家提供的福利, 是“免费的午餐”。

(三) 生活方面

主要表现为在网络上发布虚假信息。由于网络的虚拟性, 上网聊天结识的朋友或虚或实, 了解的事情或真或假, 网络交往时人们行为的符号化, 导致传统道德对诚信的制约机制被弱化, 撒谎、盗窃、诈骗等丑恶行为亦难以追究个人责任, 网络文明与否主要取决于大学生个人的诚信品质。于是, 极个别品质较差的大学生, 利用网络的虚拟性, 发布虚假信息, 侮辱和诽谤他人, 偷看他人邮件, 发送计算机病毒, 攻击他人计算机系统, 给他人带来较大的危害。[3]

还有, 在学校不想上课, 找理由请假;在图书馆借书时有些学生延期不还或借而不还, 还有一些学生在所借的书上批注、涂改、撕毁;在拾到别人的东西时, 不想方设法找失主或交给警察, 而是认为据为己有“理所当然”。

(四) 就业方面

主要表现为在求职择业时虚假包装、毁约违约。为了能在众多应聘者中引起用人单位的注意和重视, 有些大学生使出浑身解数使自己的求职材料精彩夺目、完美无缺以至言过其实。如伪造课程成绩, 伪造英语、计算机、普通话等级考试证书;虚构在学校期间的任职情况, 编造社会实践经历;采取“偷梁换柱”的方法摇身一变, 变成“三好学生”, “优秀学生干部”。

大学生中任意变更、撕毁就业协议的行为也时有发生。现在高校一般要求应届毕业生在三四月份就要找好签约单位, 以便把毕业生的各种关系转到新单位。在这种情况下, 一些毕业生先找一个可以签约的单位签约以求得缓冲, 一旦有更好的单位接收, 他们就马上跳槽。毕业生这种边签约、边毁约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给用人单位造成了损失, 也严重损坏了学校的形象。

三、大学生诚信评价体系的构建

大学生诚信缺失现象为何如此严重?哲学界、法学界、经济学界、社会学界都有不同的看法。笔者认为, 这既有社会环境方面的原因, 又有学校、家庭教育方面的原因, 还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因此, 要提高大学生诚信水平, 既要求大学生个人的内在自我修养和觉悟, 又需要有很强的外在约束、规范, 以及良好的社会环境的熏陶。从高校管理的角度, 目前迫切需要构建大学生诚信评价体系, 加强大学生诚信档案管理。大学生诚信评价体系是对大学生个人诚信的一种评价和评估制度, 主要包括诚信承诺、诚信纪录、诚信评价、诚信档案, 以及诚信奖惩监督机制。这几个方面是相互关联、相互支撑的。

(一) 诚信承诺

高校可在新生入学时安排他们参加承诺仪式, 学生对自己在校期间必须达到的学习目标和各项德育目标进行承诺, 并自愿在诚信承诺书上签字, 签字后即获得100分的诚信基础分数。凡未签订诚信协议书者, 学校不对其诚信情况做评定, 并在其本人的档案及毕业推荐时注明。同等条件下, 学校在各类评奖评优、学生干部评选、入党、保送研究生, 以及各类资助评选中将优先考虑有诚信档案的学生。[5]

(二) 诚信记录

主要记录大学生在校期间国家助学贷款还款情况、学费交纳情况、违反校纪校规情况、勤工助学情况、相关责任义务情况与履行情况等。诚信记录是整个诚信评价体系的重点, 也是“诚信评价”和“诚信档案”的基础, 要做到精确、完整和公正, 尽量避免主观随意性。

(三) 诚信评价

“诚信评价”是整个体系中最繁琐的、工作量最大的, 也是最值得商榷的部分。“诚信评价”主要包括以下环节。

1. 确定诚信评价的要素。

鉴于大学生的失信行为主要表现在学习、经济、生活和就业四个方面, 我们将学习诚信评价、经济诚信评价、生活诚信评价和就业诚信评价作为诚信评价的要素。在这些要素里, 学习诚信评价和经济诚信评价更为重要, 所以应占有较大的权重。可以将四个要素的参考权重分别设定为30%、30%、20%和20%。

2. 确定诚信度测评体系各项指标。

即确定最能反映大学生诚信要素的具体项目。这些项目既要全面, 又要突出重点, 并且能具体落实到学校的日常教学管理实践中, 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3. 确定诚信评价考评人员。

首先, 高校要成立校、院两级专门的大学生诚信度评价机构, 校级机构可命名为“大学生诚信评价指导委员会”, 由主管学生工作的党委副书记或副校长担任主任, 成员由与学生工作和学生信用有直接联系的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院级机构由学院党总支、分团委、办公室人员和学生代表组成, 负责学生诚信教育、评价、管理等的日常具体工作。其次, 根据管理归属和效率优先的原则, 进行相应的职责划分。

4. 确定诚信评价方法。

评测采取分值扣减的方法, 即每学年在给予基础分100的前提下, 对各类失信行为进行相应的扣分。然后, 在每学年年末, 根据四个方面的得分计算每位学生的信用度总分, 并确定等级。总分=学习诚信评价得分×30%+经济诚信评价得分×30%+择业诚信评价得分×20%+生活诚信评价得分×20%。

5. 确定诚信评价标准。

可以把大学生的诚信状况分为不同的级别, 对每一项指标定出不同级别的标准, 以便参照定位, 并为书写诚信档案以及实施奖惩奠定基础。根据学生的诚信度得分, 我们共设定四个等级 (见表1) 。

(四) 诚信档案

1. 诚信档案的特点与功能。

大学生诚信档案是一种写实式的纪录, 它对学生的各方面有较为全面的描述, 它有许多特点与功能。具体而言, 诚信档案具有可操作性、针对性、学生参与性、教育性等特点。诚信档案具有描述评定功能、激励功能、教育功能和预测功能。

2. 诚信档案的内容。

在前面工作的基础上建立诚信档案。诚信档案的核心内容就是大学生的诚信历史资料。从新生入学到毕业离校, 从学业成绩到日常言行, 从课上、课下到校内、校外, 从大是大非到小善小恶, 如实记录、评价、考核学生在校期间的各方面表现。通常情况下, 诚信档案包括以下内容:个人诚信承诺书、个人情况、学习效果、特别记录, 以及辅导员评价等。

3. 诚信档案的形式。

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诚信档案的作用, 诚信档案的电子化就显得极为必要。档案的数字化不仅有利于档案的统一、规范、动态和开放管理, 而且有利于大学生诚信档案作为公共信息资源为社会所共享。

(五) 诚信奖惩监督机制

1. 奖惩机制。

建立奖惩机制是诚信评价体系中关键的一步, 可以说, 缺少奖惩机制的诚信评价体系是不完整的。诚信奖惩机制的建立就是为了鼓励讲诚信的人更加守信, 而失信的人在得到惩罚后能逐渐学会守信。我们可以把奖惩落实到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当中, 使学生切身感受到失信与守信的巨大反差, 这有助于学生“弃暗投明”。

2. 监督机制。

为了保证诚信教育的开展和落实, 以及诚信评价的公开、公正、公平地进行, 避免诚信评价部门和诚信管理部门的“失信”, 高校应尽快建立起自己的校内信用监督机制。监督可由“大学生诚信评价指导委员会”组织实施, 监督对象既涉及学生, 又涉及教师、管理者。同时, 监督部门负责对学生有异议的诚信记录进行认真核实。

四、大学生诚信档案的电子化管理

诚信档案是一种特殊的隐性教育方法, 大学生诚信档案建立的过程就是确立诚信教育的目标—目标内化—学生自我教育—自我评价—自我调整或老师指导—学生诚信再反馈—学生诚信意识形成的过程。作为一种写实的档案, 在学生毕业时, 这份信用档案将跟随学生的人事档案一并交给用人单位, 从而将学生的信用纪录延伸到社会。可以说, 诚信档案的建立与管理是大学生诚信评价体系中的关键一环。当前我国大学生诚信档案建设与管理仍处于起步阶段。2002年, 重庆工商大学与金城国际信用管理公司联合启动助学贷款的商业运作模式, 这是我国大学生诚信档案建立的先例。2003年8月, 上海近50所高校与上海资信有限公司签署相关文件, 正式启动了国内首个大学生诚信档案体系建设工作, 在国内具有示范性。2008年, 甘肃省决定在兰州各大学开展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的试点工作;山东省教育厅也将在高校内建立诚信约束机制和失信惩罚机制。整体来说, 已为校内学生建立诚信档案的高校尚在少数, 还未形成一定的规模, [6]经验还需总结。

建立诚信评价体系、实施诚信档案管理, 是高校在目前社会诚信体系缺失的情况下采取的一种补救措施, 但不能将其认为是一种“亡羊补牢”的行为, 从某种程度上讲, 这一措施的上下兼容性很强, 可以带动上下游的诚信体系建设, 是扭转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不足的重要突破口。因此, 其实施的意义是无需讨论的, 目前的关键问题是:大学生的诚信档案如何实现规范管理并发挥其在社会上的真正影响力, 从而不流于形式, 是急需深入探索、实践和研究的课题。[7]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 为诚信档案的现代化管理即电子化档案的建设提供了手段。如何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的数据管理网络, 并有效整合到高校的办公业务流程中去, 相信已不再是技术难题。结合前述大学生失信的行为表现、诚信档案的内容, 我们构建了大学生诚信档案的电子化管理模式, 如图1所示。

如图1所示, 高校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 和办公信息化程度, 设计诚信评价体系及具体考核指标, 然后向软件公司购买或定制大学生诚信档案管理的系统软件, 并和高校的办公系统做好系统整合和数据库衔接, 确定校、院、系三级评价中心和相应的权限入口。一旦系统启动运营, 便会滚动生成大学生诚信状况数据库, 包括自动生成相应的统计分析数据并加以直观展示。高校可以在学校网站建立专门的诚信网站, 以恰当的方式 (注意学生隐私保护) 对外宣传或展示学生诚信状态, 并向用人单位提供查询服务。

大学生诚信档案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大学生的不诚信行为, 但是要想将诚信的品质内化, 真正做到“以诚实守信为荣, 以见利忘义为耻”, 则需要高校、家庭、社会及个人的共同努力。对高校来说, 要做好统筹工作, 对档案的建立、丰富、管理和移交等工作进行监督管理, 把诚信档案管理工作视为日常工作中的重要内容, 协同各单位和部门之间的关系, 确保诚信档案在约束和激励大学生诚信行为中起到良好的作用。

摘要:目前大学生诚信意识淡漠和缺失, 迫切需要建立相应的约束和激励机制来规范其行为。建立一个完整的诚信评价体系, 是开展这一工作的重要前提。诚信档案作为该评价体系中的关键一环, 需要借助电子手段才能实现动态和开放的过程管理。因此, 电子化档案管理将成为大学生诚信评价体系的重要实现手段和必然发展趋势。

关键词:大学生,诚信,档案管理

参考文献

[1]宋力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下大学生诚信观研究.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7:12-14.

[2]焦丽.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2004:1-50.

[3]苏畅.我国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2006:1-48.

[4]姜晶花.大学生诚信状况调查.理论月刊, 2002, (11) :90-92.

[5]陈昕.大学生诚信教育研究.2006:1-45.

[6]姚茉莉.大学生诚信档案的管理机制初探.科技信息, 2009, (5) .

科研诚信与科研诚信档案建设研究 篇6

一、科研诚信问题

科学研究诚信问题事关国家科研工作和科研事业的健康发展,关系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整体大局。科研诚信直接影响到整个科研学术环境,良好的科研学术环境对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从目前情况来看,科研诚信问题对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和科技人才培养已经产生了严重负面影响,迫切需要开展科研诚信建设。在科研活动中,科研诚信是科学发现和发明创造的重要基础;在科技促进生产活动中,科研诚信直接影响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在提高公众科学文化素质乃至整个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等方面,科研诚信是重要的基础要素问题。在科学发展的过程中,特别是在当代科学研究过程中,科研诚信不断面临新的挑战。

加强科学研究、强化学科建设的同时要完善科研诚信规范,建设科研诚信文化,强化科研监督管理,加强教育引导,将科学道德和诚信教育纳入科学研究事业体系,构建科研诚信和学术道德建设的长效机制。全社会共同防治学术不端行为,构建良好学术风气,营造良好科研学术环境,自觉抵制学术腐败现象,不让弄虚作假、剽窃抄袭的行为有立足之地。

二、以科研诚信档案监督科研行为

科学研究必须受到一些基本伦理原则的制约,并在实践层面呼唤科技人员的社会良知和专业责任,切实提升科技工作者的科学道德修养。近年来,我国相继制定、出台了针对科研诚信问题调查处理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性文件和学术规范。新修订的《科技进步法》、《著作权法》、《专利法》、《知识产权法》等,针对科研诚信、学术不端等行为都有相应的条款。相关单位和部门也都成立了科研诚信监督专门机构,学术不端监管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2010年,为加强我国科研诚信建设,科技部等十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加强我国科研诚信建设的意见》,提出建立健全科技信用管理体系,发挥档案的监督、警示、查考、凭证等作用,为申请、执行、评估评审项目的科研单位和研究人员个人建立科技信用档案,建立和完善科研诚信承诺制度。在科技界建立对单位和个人的科技诚信档案,作为其承担项目、授奖和评聘职称的依据之一;发挥诚信档案的监督作用,成为有效遏制科研诚信问题的有效途径。目前,各级政府和部门针对科研诚信问题,相继出台了相关政策法规等,科研诚信档案建设已进入科研诚信研究领域。

1.2011年中国科协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受访时表示,在“十二五”期间,中国科协将重点加强学术道德与学风建设,推动我国科研诚信立法,建立学术不端行为的独立调查机制。中科协还将设学术诚信档案,公开受理会员学术不端行为投诉,披露学术不端行为。

2.2011年6月1日,修改后施行的《河北省科学技术进步条例》明确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科学技术行政部门及有关单位应当为承担和参与科学技术项目的人员建立诚信档案,作为对科学技术人员聘用专业技术职务、审批科学技术人员申请科学技术研究开发项目的依据。科学技术人员有学术不端行为的,由有关行政部门记入诚信档案,并自该行为被记入诚信档案之日起五年内取消直接责任人员申报科学技术项目或者科学技术奖励奖项的资格。

3.2011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云南省科学技术进步条例》将科技诚信制度上升到法律的高度。《条例》规定:管理机构应当对承担科学技术计划项目的单位和个人建立诚信档案,作为其项目申报、职称评聘、职务晋升等事项的依据。

4.2011年9月,上海市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上海市科技进步条例》(修订草案)。为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建立科研诚信档案的相关事宜已经写入新版《上海市科技进步条例》,有望于“十二五”期间探索实施。

三、如何开展科研诚信档案建设

针对社会诚信缺失问题,企业、公司倡导建立单位诚信档案、个人信用档案,高校倡导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等,表明诚信档案在诚信追踪、诚信保障中的作用。因此科技工作倡导科研诚信,开展科研诚信档案建设是必要的、有效的方法。根据《关于加强我国科研诚信建设的意见》和科研诚信档案形成的过程和特点,如何开展科研诚信档案建设,笔者作如下探讨。

1. 科研诚信档案的记录内容。

为防止学术不端,倡导科研诚信,每位科研人员都应建立一份科研诚信档案并建立数据库管理系统,供相关科研主管部门检索。科研诚信档案立档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和科研诚信记录具体内容。个人基本信息主要包括姓名、性别、民族、出生日期、身份证号、学历、职称、研究方向、科研成果等。科研诚信档案具体内容应主要记录个人学术不端行为,以起到警示作用。教育部在2009年3月发出《关于严肃处理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通知》。通知中列举了必须严肃处理的七种高校学术不端行为:(1)抄袭、剽窃、侵吞他人学术成果;(2)篡改他人学术成果;(3)伪造或者篡改数据、文献,捏造事实;(4)伪造注释;(5)未参加创作,在他人学术成果上署名;(6)未经他人许可,不当使用他人署名;(7)其他学术不端行为。因此上述七种学术不端行为作为基本的科研诚信档案内容必须记录在案。

2. 科研诚信档案与科研档案一致性管理。

科研诚信档案是科研人员在从事科研工作中形成的,反映科研人员科研信用的原始记录。因此组建科研诚信档案应与科研档案工作保持一致。科研诚信档案建设应和科研管理工作统一,作为科研管理工作的一部分,随同科研管理的中期检查、督导同时进行,符合档案形成的规律。为规范科研行为,有条件的部门应在科研档案归档之初,就开始重视诚信档案的收集、审查与整理,把诚信档案融入科研档案管理之中。从某种意义上讲,科研诚信档案包括科研档案的全部,代表全面诚信、真实、可靠的科研档案。科研诚信档案是科研档案真实的全程记录,从科研工作的起始阶段,包括科研项目的批文、课题任务下达书、课题委托书、研究报告、调研报告、课题论证和项目合同书、协议书等文件;到科研工作实施进展过程中的各项重要数据记录、中期报告、阶段性成果等;到科研工作完成时的结题、鉴定、评审、验收阶段中的最终研究成果,包括工作报告、技术报告、科研论文、著作、专利、产品等;成果报奖材料中的人员、成果、技术指标、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社会反响、应用推广前景等,上述各类科研档案材料归档时首先要做到的就是科学、规范、真实、有效,并要求负责人做到信用承诺,从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源头做真实诚信。

3. 有关部门尽快出台指导性的科研诚信档案管理办法。

目前,诚信档案建设已在各行业纷纷开展,并制定出台了有关的诚信档案管理办法,对诚信档案管理提供指导性意见,如高校大学生诚信档案管理办法,各学会、协会诚信档案管理办法等。但在科研诚信档案建设与管理方面,从科技部、教育部,到各级地方政府及各高校,科研诚信虽然引起了高度重视,并倡导建设科研诚信档案,但科研诚信档案如何建设、如何管理并没有相关的政策或管理办法出台,还停留在探索争鸣阶段。因此笔者提议,有关部门应尽快论证、起草、制定并出台《科研诚信档案管理办法》,对科研诚信档案建设与管理提供指导性的操作规范。

在实体经济打假之外,科研学术打假也颇值得关注。教育部发布加强和改进学风建设的实施意见中,要求把科研诚信纳入高校教师年度考核中,并建立科研诚信档案。开展科研诚信档案建设的最终目标就是通过诚信档案的查考、警示作用,建立健全防范科研不端行为的监督、预警机制。建立科研诚信档案固然是好的方向,但更需制度保障,只有这样才能标本兼治。科研诚信建设需要各级主管部门加强对科研不端行为的查处、惩戒力度,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完善科研诚信工作协调机制。通过科研诚信档案建设,全面营造有利于科研诚信的制度环境,维护科研诚信、弘扬科学道德,加强组织建设,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科研诚信建设工作体系。

摘要:本文从科研诚信档案的记录内容, 科研诚信档案与科研档案一致性管理, 出台《科研诚信档案管理办法》三方面对如何开展科研诚信档案建设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科研诚信,科研诚信档案,建设,研究

参考文献

[1]潘泳.科研诚信从档案管理入手[J].兰台世界, 2004 (12) .

[2]程铷.构建高校科研诚信档案防止学术道德失范[J].老区建设, 2010 (12) .

[3]潘泳.科研诚信与科技档案[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 2007 (8) .

[4]胡泽保, 杜润.论高校科研管理工作者与科研诚信问题[J].科研管理, 2008.

[5]科技部等.关于加强我国科研诚信建设的意见, 2010.

诚信档案体系 篇7

一、当前高校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

1.诚信教育机制的缺失化。在当今的高校范围内,大多数高等院校由于受到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在教育模式上注重大学生的“应试”培养,在课程设置上主要是以专业课程为主,在诚信道德课程设置上出现了空缺现象,而对于高校的教育主体教师而言,由于自身受到高校教育模式的限制,在课堂的教授上,大都是只教授专业知识,对诸如思想道德等软性教育的培养不够重视。而对于学生自身而言,由于在接受教育地位上处于被动状态,诚信教育的缺失就显得顺其自然了[1]。此外,高校中关于诚信教育工作机制的缺失,主要表现为诚信评价机制缺失、诚信激励机制的缺失以及诚信制度机制的缺失。由于这三大方面制度的缺失,促进高校建立诚信教育机制。

2.相关法律法规制度的理想化。近十年以来,由于我国对高校人才培养的不断重视以及诚信教育制度的不断完善,国家也颁布了诸多的法律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及《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就是其中比较典型的法律法规。不可否认的是,这些法律法规对于规范大学生的诚信道德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这种作用只是表层的,并没有扎根到学生的思想意识之中[2]。一方面,国家制定的法律法规对高校的高层领导起到了监督与指导的作用,由于政策的下达,更多的高校领导就将“功绩”理解为了最终的教育目标,对国家的政策引导存在着片面的理解,不能全方位地落实于大学生的教育实践之中。另一方面,相关的法律法规不能从微观上控制诚信教育的落实,只是一种宏观方面的把握。由此,在这种发展趋势下,相关法律法规制度就成了一种摆设,失去了实质的功能。而从目前发展的大趋势来看,高校诚信档案的建立必须要有一定法律法规等制度的约束,通过多层次的制度约束来加大对高校诚信教育的关注,从而引导大学生诚信品德的形成,只有如此,才能够促进高校诚信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3.传统高校教育模式的片面化。在目前的高校诚信教育中可以发现,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诚信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诸多的问题。传统的高校教育模式是一种理论化较强的教育模式,大都是以学生的理论能力为培养目标,在这种培养模式下,很多的框架就被凸现出来。在这种教育的框架下,诚信教育呈现出被边缘化的状态。简单来说,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之中,诚信教育是一种不在计划之内的教育[3]。同时,由于传统教育方式更为保守,在发展步伐上并不能凸显出与时俱进的特点,所以在教育培养的方式上不易打破常规教育,教育方式比较呆板。因此,高校教育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方式的保守性直接影响着诚信教育的培养,受到这种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诚信教育的发展步伐就被限制了起来,成为可发展可不发展的培养目标之一。

二、高校建立诚信档案的必要性

1.大学生诚信意识的普及化需要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大学生诚信意识从宏观上来说是一种品德的表现,体现着一个人的个人品质,而从微观上来说,则是体现出了大学生自身的处事原则,是当今人才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元素之一[4]。而建立诚信档案就是将学生的诚信从意识形态转化为物质形态,对学生的发展进行监督管理。从目前良好的发展态势来说,是一种积极的发展方式。通过诚信档案的监督管理,大学生的诚信意识得到了普及化,从而促进了高校诚信教育的发展。而大学生诚信意识的普及化离不开诚信档案的支撑。

2.高等院校管理的系统化需要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高等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展过程中肩负着重要的社会责任与义务。随着我国对高校诚信教育的不断重视,高等院校管理的系统化急需大学生诚信档案的支持。然而,在高等院校管理系统化建设的过程中,大学生诚信品德的缺失一定程度上阻碍着高等院校管理的系统化,在诚信道德缺失的情况下,学生在与高校互动发展过程中就出现了诸多问题,而这些问题产生的直接原因就是没有一个系统化的管理模式。所以,要想对高等院校管理进行优化,就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教育,通过诚信教育来完善高校的管理系统,从而促进高校教育的健康发展。通过多年的实践证明,对大学生建立诚信档案是当今教育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高等院校管理的系统化需要大学生诚信档案的支持。

3.高等院校教育模式的创新化需要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高等院校的教育模式影响着诚信教育的发展,教育模式的滞后性是阻碍高校诚信教育发展的原因之一。在信息化发达的当今社会,加大对教育模式的创新需要加大对人才的诚信培养,从而提高大学生的诚信品德。可以说,诚信教育与高等院校的教育模式有着直接的联系, 两者是相互促进并相互融合的发展关系。目前,受到教育发展前景的影响,高等院校的教育模式正趋于一种创新化的发展态势。在教育模式的创新中,将学生的软性培养列为培养的目标内容之一,而这种软性培养主要是针对大学生的诚信品德的培养。希望通过加大对学生的诚信素养的培养,来提高教育的质量,最大程度上对现有的教育模式进行创新[5]。通过这种教育模式的创新不难发现,高等院校的教育模式需要诚信教育的支撑,而诚信教育的发展离不开诚信档案的建设,也就是说,高等院校教育模式的创新需要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这是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大趋势。

三、建立诚信档案对高校诚信教育的影响

1.有利于提高大学生思想的诚信化。对于高等院校的教育体系而言,建立诚信档案最为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能够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意识,而这种思想意识主要表现为诚信。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化, 诚信在高等教育的实践体系中也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社会地位。从高等院校的大学生层面而言,建立诚信档案对其自身起到了督促检查作用,从入校到毕业期间,高校通过记录诚信的方式让学生在思想意识上重视诚信建设的地位,督促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自觉遵守学习与生活纪律的习惯,让自身的诚信素养能力不断得到提高。这种思想意识的提高主要是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表现出来的,相对于专业课程的学习,诚信档案的建立主要表现为思想意识的提高。总之,诚信档案的建立不仅有利于高校诚信教育的发展,对于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来说,建立诚信档案无疑对自身的诚信培养有着推动作用。

2.有利于完善高校管理的制度化。高校管理中制度化的形成是一项极其复杂的项目工程,需要长期不断的努力。随着诚信档案体系在高校的实践,从管理层面上而言,诚信档案的优化建设是高校管理制度化的一个重要体现。可以说,诚信档案体系建设得越完善, 高校管理制度也就越完善,两者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从某种层次上而言,诚信档案的建立已经成为高校管理制度中的一部分。由于建立诚信档案对学生具有监督的功能,所以诚信档案在建设实践中就具有规范的特征,而这种规范性是与生俱来的,这就表明了诚信档案体系的规范性与严谨性。而通过诚信档案与高校管理的关系,诚信档案的建立无疑会促进高校管理制度的规范性与严谨性。因此, 在高校发展的过程中,建立诚信档案体系有利于完善高校管理的制度化,通过这种促进关系来促进高校诚信教育的发展。

3.有利于普及诚信教育的规范化。高校诚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坚持以诚信为核心理念,在促进教育发展的同时关注学生的诚信品德,是一种适应时代发展的教育理念。当前,通过建立诚信档案来优化高校的诚信教育是主要的实践内容之一。同时,在高校的诚信教育发展过程中可以发现,诚信的档案的建立也使得诚信教育变得更为普及与规范,让诚信教育在高校教育体系中成为一种发展的常态,在教育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当今社会是人才发展的社会, 而德才兼备的人才更是当下高等教育发展的目标,通过建立诚信档案的方式将诚信的品德规范起来并应用于高校的教育之中,无疑对当今高等教育体系起到了促进作用。随着诚信档案建设的不断完善与发展,高校教育的普及化与规范化程度也就越来越高,在人才社会发展的今天,建立诚信档案体系是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满足了高校诚信教育发展的迫切需求。

摘要:本文在分析当前高校大学生诚信缺失原因的基础上,指出高校建立诚信档案的必要性,从而探讨出建立诚信档案对高校诚信教育的影响,即有利于提高大学生思想的诚信化;有利于完善高校管理的制度化;有利于普及诚信教育的规范化。

诚信档案体系 篇8

关键词:先秦,盟誓档案,大学生,诚信档案

一、先秦盟誓档案

在中国,盟誓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据《尚书》记载,夏朝初年就有“甘誓”、商初有“汤誓”、周初有“牧誓”,这些应是后世盟誓的早期形式。先秦时期,尤其是西周末年至春秋战国,天子失政、诸侯纷争、礼崩乐坏,整个社会呈现动荡不安的局面。在这种大的时代背景下,社会道德滑坡,信任危机出现,人们都意识到了“诚信”的重要性。《周易·乾卦》云“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论语·为政》言“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在孔子那里虽未形成理论概念,但他多处讲“仁”,其修己爱人的内在意蕴与“诚”是一脉相通的。在孟子那里,“诚”逐步成为体验道德本体、规范人们道德行为的一个重要理论概念。他说:“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孟子·离娄上》)孟子以此告诫人们,“诚”是顺应天道与人道的基本法则。荀子发挥了孟子“诚”的思想,并开始以“诚”涉政,把“诚”从做人之道扩展为治世之道,指出“诚”乃“政事之本”。《韩非子·外储说右上》言“小信成则大信立。”“无行则不信,不信则不任,不任则不利。”《管子·枢言》认为“先王贵诚信。诚信者,天下之结也。”由此可见,先秦时人们对诚信及其作用给予了高度重视。理论上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是远远不够的,如何保证这种诚信的实现才是真正重要的问题。于是,一种制度式的契约——盟誓便应运而生。

《礼记·曲礼·下》曰:“约信曰誓,蒞牲曰盟。”即诸侯用言语相互约束以取信叫做誓,面对神灵杀牲缔结条约才叫做盟。我们所称的“盟誓”,往往指后一种需要举行一定仪式的“盟”。大致的仪式过程包括:与盟者先凿地为坎(穴),以牛、羊或马为牺牲杀于其上,割牲左耳以盘盛之,取其血以敦盛之。主盟者读盟书(或称载书)以告神灵,然后参加盟誓者献血(饮血)。献血毕,加盟约正本于牺牲上,埋人坎中。此过程,与郑玄注《周礼·司盟》时所言“杀牲取血,坎其牲加书于上而埋之”大同小异。副本归与盟者收藏,即形成盟誓档案。也就是说先秦盟誓档案主要是指商周时期国王约见诸侯和春秋战国时天子、诸侯、大夫间的约会及相互间的结盟而形成的档案。盟誓的订立和盟誓档案的形成,目的是为了使与盟者之间确立一种诚信约束机制,以维护与盟者的特定利益。

先秦盟誓档案涉及面广,天子、诸侯废立,征伐、弥兵、和解、建制等,都在其囊括之下。侯国间的盟约,往往是为了解决边界纠纷、共尊周王、确立霸主地位、停战等。诸侯与大夫及大夫间的盟誓,往往是为了调解权力斗争或达到某些不可告人的目的而订立的。大夫、宗族内的盟誓档案,内容也较为宽泛,主要包括宗盟、委质、纳室等,大夫、宗族内的盟誓,也是为了使与盟者恪守诚信并维护宗族内部利益而订立的。

二、先秦盟誓档案的诚信约束机制

先秦盟誓档案的形成与诚信有关,即后者是前者的目的。城下之盟、匾盟的事情很多,背盟的事件更是史不绝书。如《左传·襄公十八年》:“弃好背盟。”《左传·昭公二十五年》:“而宋背盟。”《左传·成公二年》:“(鲁成公)于是乎畏晋而窃与楚盟。”可见,仅仅立盟约,并不能对诚信起到有效的约束作用,关键的是要建立一种有效的制约机制,以确保诚信的切实贯彻。先秦时人是通过如下方式来确立诚信约束机制的:首先,是求助于神灵。多数盟誓是在宗庙等充满神秘气氛的场所订立的,这样做,是让与盟者记住,如果不遵守信用,就会受到祖先之灵或上天之灵的严厉惩罚。如《左传·桓公元年》载:“盟日:‘渝盟无享国。’”《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有渝此盟,明神延之,稗坠其师,无克柞国,及其子孙,无有老幼。”上古时期人们迷信神灵,这就很容易给盟者造成一种无形的压力,从而自觉地恪守信用。

由于神灵并不存在,背盟事情发生之后,还得由人去惩罚背盟者。如《春秋经·僖公四年》载:“八月,(鲁傅)公至自伐楚。”《公羊传》日:“楚已服矣,何以致伐?楚叛盟也。”主要的做法就是由主盟者纠集武力去讨伐背盟者,尽管这种办法并不高明,却很有效,成为诚信约束的主要方式。与盟者诚信的自我约束,也是先秦诚信约束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左传·文公七年》日:“无德何以主盟?”《左传·桓公十二年:“君子曰:‘苟信不继,盟无益也。’诗云:‘君子屡盟,乱是用长。’尤信也。”在这种诚信约束机制下,大量的盟誓得到了践履和遵守,并发生了切实有效的作用。如公元前632年,晋文公的“践土之盟”,对于扶助周王室、约束诸侯的“乱礼”行为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公元前543年,郑简公与大夫结盟,除掉了飞扬跋扈的执政大臣伯有,稳定了郑国的政治秩序。这些盟誓档案在先秦社会所起的积极作用,我们应予以充分的重视和肯定。

三、先秦盟誓档案对大学生诚信档案的启示

先秦盟誓档案蕴涵着丰富的内容,应该辨证地看待先秦盟誓档案对大学生诚信档案管理的启示。大学生诚信档案管理必须以继承为立足点,继承的过程,就是一个借鉴、吸收的过程,也应该具备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胆识和识别真伪、明辨是非的能力。大学生诚信档案作为一种有形记录,从最初对自己行为的记录,到后来对自己诚信意识的养成都能起到重要的作用。

1. 目的与意义。

从这些先秦典籍来看,先秦盟誓档案对诚信的作用给予了高度重视,也对大学生诚信档案建立提供了一定的启示。建立大学生个人诚信档案,不仅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诚实守信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促进诚信就业与择业,更有利于促进我国个人信用体系的建立和信用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促进社会稳定,维护正常的生活和经济秩序,预防和减少犯罪。就大学生而言,诚信档案不仅是将来踏入社会后“讲诚信”的第一个承诺,也是“传播诚信”的第一次见证,更是取信于人,通向成功的名片。率先建立诚信档案,不仅能让大学生从茫茫职海中脱颖而出,稳操胜券,更能使他们把握先机,独占鳌头。同时诚信是一个人立身做人之根本,可以赢得更多的发展机会。大学生如果要想将来有所作为、有所发展的话,同样需要先“布信义于天下”。

2. 内容。

近年来大学生缺诚失信已非个别现象。有的大学生毕业几年后仍不还助学贷款,有的大学生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后私自毁约,四、六级英语考试的枪手大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至于考试作弊的大学生更是比比皆是,触目惊心。因此,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是从根本上解决诚信缺失问题的有效措施之一。大学生诚信档案的基本内容应包括诚信承诺书、个人资料、信用记录、经济状况、家庭状况、品行说明、学习效果、健康状况等。大学生诚信档案的实施应有学校团委、学工处、教务处、计财处、辅导员、教师、学生代表等相关部门及个人齐抓共管。并且在评优、入党、推荐就业单位等方面真正体现。信用档案的独特之处在于它能够对大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生活等方面的诚信表现进行准确描述、跟踪记录、动态管理、科学评价,是评定大学生诚信度的重要根据。

3. 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

先秦盟誓档案的诚信约束表现为违约者定会受到神灵的惩罚。大学生诚信档案约束机制不可能相信神灵保佑,但更多的依赖人的信用,并辅之以法律、行政手段,建立健全大学生诚信档案约束机制,并保证这一档案的可信度。单纯的道德宣传和良心约束不能保证社会成员遵守诚信的道德规范。诚信既然是一种功利道德就应该以利为基础,而保障等利交换有效实现的途径是平等权利和法治的保障。作为一种公平教育,诚信档案能有效制约学生的不诚信行为,对大学生的学习和做人都有很好的制约作用。大学生诚信档案不是简单的优劣评判报告,而是大学生在校期间大量信息的一种动态反映。一个人的诚信问题,自我约束固然重要,但有效的监督机制同样也是不可缺少的。将德育建设列为学生考核的重要内容,对不守信用的行为予以惩罚,比如取消其助学贷款和评优评奖资格等。有约束必有激励,可于每学期开展形式多样和主题丰富的大学生诚信评比活动,对优秀者给予表彰,树立诚信典范,进行大范围宣传、推广,所有这些都要由辅导员或班主任记入诚信档案。

4. 诚信教育。

在现实生活中,大学生诚信缺失的问题客观存在,除了社会不良风气的侵袭,还与目前高校对德育重视不足、约束和激励机制缺失、不良学术风气的负面影响有关。因此,应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1)要将道德教育提高到与文化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对学生的德育建设,特别是诚信教育予以高度重视。开展形式多样的诚信教育主题活动,比如讲座、征文、团会等,在学生中确立诚实守信的意识,将其作为为人处世的第一准则,激发大学生的诚信意识。(2)把握道德接受规律,坚持正面教育与正面引导为主,注重培养大学生道德自律。在学校诚信教育的过程中应坚持以正面教育与正面引导为主。要改变教育者批判、说教,受教育者被动、屈从的教育模式,建立平等交流的机制,从思想和行动上尊重、理解、关心学生,切忌用简单、粗暴的方法。当然也要引导大学生对种种不诚信行为进行批判,帮助学生学会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实现从被动的道德约束到主动的诚信道德自觉、自律,积极预防可能出现的诚信缺失。(3)加强大学生诚信实践教育,避免学校诚信教育的教条化和空洞化。诚信教育的内容在《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等课程中均有涉及,各高校也对其给予了足够的重视。

5. 反馈机制。

高校大学生诚信档案信息反馈主要表现于毕业生诚信信息反馈,而诚信档案的内容便包括诚信信息反馈。诚信档案信息反馈是了解教育产品是否适应社会需要的第一手参考材料,这种信息反馈有助于高校适时调整专业结构、更新知识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和课程设置,并能加强和完善学生德育工作。

参考文献

[1]杨伯峻.孟子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60.

[2]王星光.简论先秦盟誓档案与诚信约束机制[J].档案管理,2002(6).

[3]王树果.高校学生诚建信立档的必案要性探讨研[J].兰台世界.2006(4)

高校学生诚信档案管理刍议 篇9

关键词:诚信档案,高校,思路

0 引言

我国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由于市场经济的作用,个人权利本位观念在公民意识中普遍形成,大多数人们只看重个体利益,对一些社会公共利益、个人道德利益则相对关注较少,作为高校围墙内的当代大学生也不例外,信用缺失引发社会信用危机[1]。所以,在此背景下,加强高校学生诚信档案管理已势在必行。

1 高校学生诚信档案管理的现状

1.1 档案内容单一,缺乏有效信息

目前高校学生档案多数单一内容,个性不强,缺乏有效信息,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学生全貌。

1.2 疏于档案管理,缺乏诚信意识

现代大部分高校的档案管理员缺乏管理意识。而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很多用人单位也只关注学生的学生的工作能力,导致人们不关注学生诚信档案建设。

1.3 档案内容失真,缺少有效监管

真实性是档案存在的基本价值与意义,是档案能否发挥出其凭证、依据等作用的基础和前提[2]。现在由于高校不重视高校学生档案的管理,致使档案内容失真,既不方便用人单位的使用,又影响到了学生的诚信度,不利于其发展前途,后果严重。有的高校为了方便在档案的传递上不按规定进行,学生档案由毕业生自己随意保管,使得档案乱放、涂改、遗失现象严重。

2 加强高校学生诚信档案管理的必要性

2.1 加强高校学生诚信档案管理是学生自身发展之需

虽然高校学生基本成人,但在思想上并不成熟,具有很强的可塑造性。所以,在这一时期,学生是否能够对自身进行正确的认识和评价,并通过正确的自我定位来确定正确的发展方向,就显得尤为重要[3]。对高校学生的诚信档案严格管理正是满足这一要求的体现,使得学生可以在自我发展的时候对自己正确的定位和评价。

2.2 加强高校学生诚信档案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需要

作为教育的场所,学校的核心就是育人,这种育人既有知识的传授又有素质的教育。高校学生诚信档案管理的加强,对于高校工作者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基本素质和诚信度有重要作用,可以让他们根据每个人的具体特点因材施教。

2.3 加强高校学生诚信档案管理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用人制度之需

随着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原有的统包统分分配制度被打破,双向选择、择优录取的用人制度正在走向成熟。在毕业生招聘会上,学生诚信档案为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双方提供了建立互信的资料,全面、真实地反映了学生的能力、素质、知识等。

3 加强高校学生诚信档案管理的作用与意义

3.1 加强高校学生诚信档案管理是学生学籍档案的延展

学生的情况会因学业成绩和诚信成绩的结合得到更加真实准确地反映。作为一种隐性力量,诚信档案可以把规范学生行为、学生纪律管理的活动更好的渗透于学生的日常生活。发挥诚信的惩戒作用,体现它的价值,使大学生的诚信培养成为一种习惯,从而全面提高思想品德与综合素质[4]。

3.2 加强高校学生诚信档案管理可服务于大学生就业

学校为学生建立的诚信档案既是学生基本素质、政治表现的反映,又是学生道德状况的体现。既可以把毕业生真实的信息反映给用人单位,又是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展示自己的一张重要的名片。

3.3 加强高校学生诚信档案管理有助于助学贷款的风险管理

国家教育助学机构及学校通过学生诚信档案为助学贷款提供科学依据,有效控制助学贷款风险。同时,学生诚信档案会跟随学生进入用人单位,用人单位可以此敦促学生还款,让国家助学贷款进入良性循环,使助学贷款服务更多学生[5]。

4 加强高校学生诚信档案管理的思路

4.1 加强高校学生诚信档案管理应与学生日常管理和服务就业信息相协调

应建立全面、规范、动态的诚信档案收集归档机制,提高档案管理队伍素质,提升管理水平。建立高校学生诚信评测体系,使诚信档案信息应用于学生的日常管理,将学生在各个方面的诚信信息动态归档、共享,为他人提供借鉴。

4.2 加强高校学生诚信档案管理应与学生工作具体的需求相结合

在学生就业实践中,规划、使用、信息归档学生诚信档案材料必须符合用人单位需求,从而使学生诚信档案成为其就业提供重要的依据。

4.3 加强高校学生诚信档案管理要全面、准确反映学生信息

做好学生档案的选择、甄别、保存和收集整理的真实和准确,使其成为学生毕业时的应聘、就业、择业所用的信息量大、可靠性高的档案材料,对材料还要坚持做到组织坚持原则、尊重历史和事实、做到据实立档、据实用档,确保学生档案材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使学生工作有了数据支持而更加科学、客观、准确,更好地服务大学生。

总之,建立健全高校学生诚信档案已迫在眉睫,加强高校学生诚信档案的管理可全面提升大学生信用素养,培养大学生的诚信意识,对构建和谐社会、创建文明校园,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李一萌.大学生诚信档案的应用,促进高校学生工作的开展[J].中国校外教育,2009,2:9.

[2]董雪梅,刘玉玮.高校学生诚信档案工作运行模式探析[J].档案学通讯,2010,4:89-92.

[3]赵临青.建立学生诚信档案的必要性[J].黑龙江档案,2004,6:24-25.

[4]刘秀芬.浅谈高校学生档案管理中的诚信问题[J].黑龙江档案,2009,6:58.

上一篇:新闻宣传工作者下一篇:期待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