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化学习

2024-06-28

地方化学习(共12篇)

地方化学习 篇1

随着农村人口大规模向城市流动,农村教育改革受到种种挑战。为了促进教育的发展,早在20世纪初期,美国等国家的众多农村教育者就已经开始研究农村教育与社区、农场发展之间的联系。在他们看来,农村教育只有立足于农村、取材于农村、服务于农村才能得到改善和发展。因此,美国等相关国家的农村教育改革的重点之一便是突出农村学校与社区、农场的联系。在这一改革过程中,一种植根于地方的“地方化学习”日益形成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地方化学习”的特点

“地方化学习”是以美国为代表的一些国家的教育组织或教育机构为了促进农村地区教育的发展,在农村实施的一种学习方式,它“是一种植根于有着独特的历史、环境、文化、经济、文学与艺术特点的地方化的学习”[1]。在这种理念下,一方面,每一位社区的成员都可以充当教学资源、合作者、指导者;另一方面,社区根据自身发展需求为学生提供学习内容,以促使学生关注社区的需要和利益。在这种学习方式下,学生们能将生动、多变的现实生活与严谨、严肃的智力、学习活动联系起来,既可以促进学生的良好公民道德、学习习惯的养成,又“有助于他们能在社区得到尊重并愉快地生活”[1]。这种“地方化学习”特征鲜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学习中嵌入终身学习的技能

地方化学习在实施过程中重视学生的终身学习技能,旨在为学生离开学校后能独立并主动地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打下良好基础。所以,地方化学习特别重视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之间形成有效的合作能力,在困境中学会协作并发展其质疑与坦率的态度;使学生成为有坚持态度的学习者;使学生学会观察、记录并分析数据且选择合适的策略去解决问题,等等。总之,能够帮助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生活的技能、观念和兴趣等终身受益之维度的获得与提升才是学校制定教学计划的目标[2]。

2.学习方式与资源等公开和共享

在地方化学习模式下,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只要有好的学习方式或学习资源等,他们都会第一时间想到与大家共享,争取让资源效益最大化,让大家都能更好地享受到学习的快乐。比如,他们发现和获得的很多有关自然、文化和历史遗产等方面的资源就会陈列在教室中、走廊上以及社区各相关活动场地中。这种做法能够无限扩展学生的学习货源,丰富学生的各种体验,而且这些资源可以变为非对话形式的课程资源,对学生产生润物细无声的积极影响,分享本身也让师生们感觉更快乐、更具包容性。

3.技能与明确的学业标准相结合

地方化学习过程中,教师会参考美国各州的经济、科学、数学等学业标准,依据地方特色和学生特长,帮助每一位学生从独特的研究角度去制定计划或方案,寻找既能满足学业标准又能发挥学生特长增长学生技能和兴趣的实践项目。比如,在内华达州某地的地方化学习中,蒂芙尼的家庭摄影方案是利用一个家庭好几代的家族照片来研究一个农场近120多年里发生的摄影技术变化;蒂姆的畜棚设计要求他不但要了解建筑学的基本知识,还要知道当地那些能够用来建造农场且可以长久保存的树木的状况。“很明显,在学生选择计划时,他们成为了理智的向导,将那些难懂的、需要老师指导的学业标准转换成了他们在自己的计划中要运用的工具或向导。”[2]

4.重视经历与积累

经历与积累作为地方化学习的主要特征对学生的成长和学业进步帮助很大,既有助于学生通过丰富的社会生活体验和经历积累自己发展中必需的经验,又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因为实践需要而自主学习,并在理论与实践不断往复的过程中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养成依据兴趣与实践需要自主探究学习的良好习惯。比如,学生在学习有关农场建筑知识时,他们就在识别、分类和分析的过程中打下了学业基础,既自主认知了农场建筑学相关知识,又拓展了自己的生存与生活能力。

5.注重被父母、监护人和社区理解

设计合理而有价值的地方化学习应该成为学校、家庭和社区之间的桥梁。父母和监护人除了问“你今天在学校学到了什么?学会了没?记住了没?”之外,还会问“你知道怎样做才能对社区有所帮助吗?”、“你知道咱们社区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吗?”、“你认为咱们的社区通过什么样的改变可以变得更舒适、更美好呢?”之类对学生学习和学会关心热爱自己生活的环境有一定帮助作用的问题,这些问题将会在学生思考并反省后以知识或建议的形式反馈给社区,也会通过学生的实际行动得到落实。也就是说,“清楚地考虑和了解父母、监护人和社区的状况与需要,是地方化学习重要的导向。”[2]

6.强调必要的反思

在地方化学习中,无论是在做中学还是在活动中学,反思都贯穿始终。地方化学习中,教学设计突出学生自主探究,要求学生通过有意识地主动反思形成问题和活动设计,并在反思实践的基础上得出结论,探究、反思、行动是学习的基本环节和最主要方式,学生是自己学习的主人。

7.落脚于实例,超越于实践

“实例是明确的、可信的、令人感兴趣的”[2]。在地方化学习中,实例就是那些学生能呈现出自己对某件事的了解,并能够加以解释、说明的实践与设计。这一特征的核心是学生在地方化学习计划中所做的一切是否能加深其对于所生活的世界的理解。“一个完整的计划或方案,到最后,引起的问题应该远远多于答案”[2],学习的目的与归宿不在于结论或答案,而在于引发无穷的问题、质疑、思考和越来越强烈的生活动机与探究欲望。

8.立体的融入式学习环境与氛围

地方化学习中的学校提供了一个为学生渗透各种各样学习机会,能促使他们去创新的场所,甚至是能引导他们慢慢加深对自己生活地方理解的场所。在农村社区里,长者和专家与教师一样,是有一定知识、文化素养以及生活经验的人,这些成年人的思想和经验聚集在一起,势必会激发对地方化学习方案的支持,而学生恰恰也需要跟这些“长者”们一起合作来丰富农村社区。所以,地方化学习中充分挖掘和调动了农村社区的各种资源优势,让教师、长者、专家、每一个有思想有技能的人都成了地方化学习的指导者、参与者或合作者;让学校、社区、家庭实现了教育性资源共享;让各种社会实践都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和体验,这样一个立体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帮助学生“超出成人的期望并继续学习”[2]。

二、“地方化学习”的原则

要深入理解地方化学习的原则,有必要先明确地方化学习和户外学习、环境学习之间的区别。“户外学习强调在自然环境和人为环境中为学生提供有意义的、有关系的经验———这补充并扩大了被投影仪和电子设备占据的教室的指导作用”[3]。随着户外学习的日渐发展,学校式野营、野营式教育应运而生,并最终形成户外教育。户外学习更依赖的是实践的经验和情境化的学习。“环境学习可以描述成一种驱使公民在一个地方进行良好生活而不是破坏这个地方的指导”[3]。不同于户外学习的情境化,环境学习更突出关于“环境、生态”保护的学习,当然,这种学习在教室内外都可以发生。而地方化学习则侧重于学校与社区之间的联系以及社区内专家或成员的引导作用,学生是自然中的一员,所以,他们就有必要回归到生活的地方或自然中去学习,这是在开发人的本性。所以,地方化学习较户外学习和环境学习范围广,既包含了情境化、实践性的特点,又涵盖了一个地方环境、生态、地理、历史、经济等因素。具体说来,地方化学习主要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1.加强合作

这里的合作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指学校和地方社区的合作,即通过多主体、多层面、多维度无时无处不在的合作“促成地方成为一个良好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场所”[1];另一方面就是学生之间的合作,学生有义务独立完成学习任务,但是,学生又是社会人、集体人、团队人、协作人,他们之间需要合作的力量,需要协同完成单个力量相加无法完成的事情,需要形成集体智慧。所以,“尽管地方化学习将角色分开并分配不同的任务,但他们仍需要合作”[4],而且合作是地方化学习的最重要原则之一。

2.不同的角色,相同的贡献

学生在地方化学习过程中必须在社区里担任学者、工人或农民等不同的角色,以不断地实践新技能并承担新的、相应的责任;同时,帮助学生在经历不同角色工作的过程中加深对不同角色的理解和认同,逐步形成人只有角色或分工差异而无身份或等级差异的观念。实际上,这样的经历还会给学生们带来为地方发展做贡献的自豪感,并增强他们对自己所生活地方的热爱之情与奉献之志。反过来,“社区则支持学生和他们的成年导师们发挥这些新作用”[1],并通过工作认同、地方志记载等方式强化学生与教师的使命感、责任感与自豪感。

3.鼓励人人民主参与

为了鼓励人人积极参与地方化学习项目,培养参与人的责任意识和民主意识,首先,学校会为学生的民主参与作出表率,那就是“合理地安排学习资源以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很好地理解,不论其能力高低,都被需要并且希望和要求参与”[1]。其次,地方化学习中,欢迎和鼓励学校内外的专家、社区里的长者、其他成员都积极参与到学生教育决策过程和实施活动之中,所有的参与者“都应做出个人努力,并且能经常深入地回顾、检查他们的共同成果”[1]。这种多元化的参与给学生提供了和专家、长者等一起工作的机会,不但能够得到他们的全面指导,而且专家、长者们积极主动负责任的工作态度和作风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帮助他们形成责任意识和民主意识。

4.发挥创造性的想象

对于未来会发生的事情,我们唯一能确定的就是它的神秘性以及不确定性,没有规定、没有束缚、没有模板。所以,对于未知的问题便要靠学生乃至成人们无穷无尽的想象了。在地方化学习中,“创造性的问题解决方法源自创造性的语言、栩栩如生的艺术品、音乐、戏剧等等”[4],答案不必拘泥于形式,结果的表现更不用墨守成规。

5.广泛而充分的分享

地方化学习培养学生积极而淡泊的心态的最重要原则就是分享,这种分享具有层面深广、主动性强和面向世界等特点。如康沃尔帕德斯托学校的师生们乐于在一起分享他们的学习经验,他们在制定计划的时候主要面临三个选择:“隔代间的(即他们需要年老的人来参与其中,并且与年轻人分享他们的生活经验和智慧)、激励自主(即年轻人需要感受到每一丝的成功并且为他们所创造的东西感到自豪)、全球维度(即他们想要了解他们在这儿所作的决定怎么去影响世界)。”[4]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总是时刻享受分享的快乐与学会自信。

三、“地方化学习”的价值

地方化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在其发展过程中也不乏反对的声音,有批评者认为,学校的目标应是使学生具备在以高超科学技术为支撑和以竞争为主导的社会里能够胜任工作和生活的能力。相反,支持者坚信,学生确实应具备上述相应的能力,但更应该具备在居住的地方生活和工作并维持该地文化、自然与生态完整的能力。

1.学生的责任感形成

首先,地方化学习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自己所生活的社区,并学会相互依赖。社区的主要活动之一便是将不同年代的人聚在一起,互相收集、分享社会生活里的故事,这既可以促进年轻人与长者之间的交流,又容易让他们在成年人的影响下接受自己生活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发展足迹以及如何去承担自己在家庭、社区、社会中的各种角色和责任。正如学生阿里·普林斯所说:“在社区做事情是非常有趣的。”[5]其次,地方化学习意在发展学生的全球意识。学生不仅是家庭成员,还是社区成员,更是世界“公民”,让学生意识到他们参与的家庭活动和社区活动有可能会影响整个世界,而世界的所有资源都为大家所共享,这样孩子们很容易从特定的归属感中获得满足。例如,“(促使学生)追溯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食物、衣服及其他物品的来源,通过这些物品的生产与消费去研究真实的人类生活,帮助其理解是什么赋予了该地的生活特性”[4]。再次,地方化学习还鼓励学生积极创业。学生可以以自己生活的农村生产的产品为主,销售自家种植的蔬菜、水果或是自制的面包、烤饼。在销售的过程中,培养理财的能力,尤其是在如何利用这些资源和收益之类的问题上,学生们必须从社会利益出发而不是以个人愿望为主。“学生的成功很大一部分与他们对自己生活的地方了解些什么有关。”[2]阿拉斯加农村系统性计划主任、阿拉斯加费尔班克斯大学跨文化研究中心教授雷·巴哈迪如是说,“地方化学习,毫不夸张地说,是获得责任目标的一种方式。”[5]所以,无论是互相交流,或是自产自销,或是家庭社区国际化,这些带有地方化特点的学习或教学方式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适应能力,让他们从心底里知道自己不是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孩”,而是能和成年人一样承担社会责任的“小大人”。

2.学生的学业成绩提升

社会责任感和适应社会能力并不是地方化学习的唯一价值,即便是美国,无论怎样改革教育,它都还是以成绩检测为前提的。然而,与国内的为成绩而教、为升学而教所不同的是,美国农村的地方化学习是为了让教育者和学习者了解到,只有那些基于现实需要和问题的学习,才会使他们得到学业上的收获和满足,既可以完成严格的学业标准,又可以提高交流沟通以及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例如,阿拉斯加州的一所农村学校近几年就因实行地方化教学而取得令人瞩目的学业成就闻名。最初,俄罗斯管理学校在该州的成绩排名是最后且只有三分之二的12~16岁孩子在上学。而今,每一个学龄儿童都在学校,并且在学业成绩上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其中,三年级学生的成绩在整个阿拉斯加检测中都是最高的,还有6名高年级学生通过了阿拉斯加高中入学考试的所有测试。校长迈克·哈尔将学校的进步归因于地方化教育。“学校在中年级的(教学)态度上的转变是惊人的。”[5]学校、教师和社区成员因地制宜,利用阿拉斯加各个季节的农村生产生活活动开发了一系列课程。如在秋天,学生们必须至少有两个星期是在野外生活的,期间,学生们要学习建造小房子、钓鱼、打猎、烹饪、识别动植物等,尤其要熟知医用植物以备不时之需,了解当地重要动物资源海狸的栖息习惯等等。在这期间,他们一方面要按时记录每一个活动的具体操作或相关数据;另一方面,为了使数据和操作更正确和完善,他们还得去拜访当地的专家们,学习更多关于当地的文化、地理、自然等知识。

3.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地方化学习在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方面的促进作用也是巨大的。例如,挪威北部诺尔兰郡的梅达斯农场幼儿园由1998年建校时的6个孩子增加到2010年秋的100个孩子和25位教职员工。梅达斯农场位于北极圈内,如此寒冷的气候下,孩子们80%的时间仍是在户外,其中大部分时间都是花费在农场里的。喂养动物、种植庄稼、收获果实和蔬菜、捡鸡蛋,甚至处理一些死去的动物并且进行烹饪。再如,佛蒙特州的一所初级中学,学生们正在展开的一项重要研究———社区以及社区内不同工作的人们怎样进行互相帮助。首先,学生们要调查周围的社区,了解有哪些能使社区成员感到安全、幸福、健康的角色;其次,他们要拜访社区里的各种施助者,警察、音乐家、舞蹈家、农民以及学校里的护士等;最后,学生们通过研究社区多种不同形式的施助者来了解社区的真正含义和存在意义,提出课题的主要研究目的———“我怎样能帮助社区和别人?”这些例子无疑向学生们展示了怎样将教室里、课本中学到的知识运用于日常生活中,如何进行小组探究、小组合作。

参考文献

[1]Principles of Place-Based Learning[EB/OL].http://www.globalteacherfellowship.ruraledu.org/place-based-learning.html.

[2]James Lewicki.Producing Productive Place-Based Projects[J].Rural Roots,Volume6,No.1,2003.

[3]All about Place-based Learning[J].NURSERY WORLD,2010(7).

[4]Woodhouse,Janice L.-Knapp,Clifford E.Place-Based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Outdoor and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Approaches[J].ERIC Digest.2000-12-00.

[5]Elaina Loveland.Achieving Academic Goals Through Place-Based Learning[J].Rural Roots,Volume4,No.1,2003.

地方化学习 篇2

XXX地税局实行局务会议、局长办公会议、局党组会议和党员大会、全体职工大会制度。

一、局务会议由局长、副局长、纪检组长、各分局、各科(室)负责同志组成。局务会议不定期召开,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传达上级的重要指示、决定;部署全局的重要工作;通报经济税收形势,协调各方面工作;讨论其他事宜。会议议题由主持人确定,会议组织工作由办公室负责。

二、局长办公会议由局长、副局长、纪监组长参加,会议由局长主持并召集。会议的主要任务是:研究贯彻落实上级的决定、指示;讨论决定重大事项;分析税收形势,互通情况,研究措施。局长办公会议遇事随时召开,组织工作由办公室负责。

三、局党组会议由局党组成员组成,会议由党组书记主持。会议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全局的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和廉政建设,讨论重大事项,研究党组其他事宜。会议组织工作由党组成员负责。

四、党员大会由党组所有党员参加,党组书记主持。主要任务是:学习有关文件材料,研究部署党组工作。会议由党组成员负责组织。

五、职工大会由县局机关、稽查局、征收管理分局的所有职工参加。局长主持,主要任务是学习政治、业务,布署各项工作。会议由办公室组织。

六、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每个职工政治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是当前和今后的一项重要工作,我局各级负责人必须高度重视。

七、职工的学习坚持“自学为主,集体学习为辅”的原则,每位职工必须备有政治学习笔记、业务学习笔记,并且按要求有一定数量的学习记录。

八、县局机关及稽查局、征收分局坚持每周星期

二、星期五两个半天的集中学习时间,学习由办公室负责组织,学习内容由每季度值班领导负责安排。其他业务、技能培训学习另行安排。

孩子身上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篇3

小泥看漫画时对我说,取名字按黑度来,可以是小黑,小不那么黑,小非常黑,小很黑,小有一点黑……现实中的名字难道比这些可爱的名字还吸引吗?

小泥讲故事,她会讲很多关于屎的内容,但凡出来屎啊尿啊,她就一定乐得捧腹大笑。看看,人生本来就没那么复杂,一草一木,一屎一尿,也是可以带来欢乐滴。

小泥过年的时候收了不少红包,我一没留神,她就躲房里自己包了四封,给爷爷奶奶每人一百,给我二十,给爸爸十五。我说这咋分的呢?小泥说爷爷奶奶不会赚钱了,所以得给多点儿,妈妈最好了(但是比俩老人有钱)所以给二十,爸爸有时脾气太凶了(而且爸爸最有钱)所以给十五。女儿,我向你学习了。第一,做人么,雪中送炭好过锦上添花呀。这做法,我喜欢。小泥要长古时候那就是一劫富济贫的大侠。第二,不管自己有没有能力,任何时候表达对别人的关怀与问候都是对的时间、对的人和对的事。

小泥经常会对我讲许多精彩的故事,有些是她自己想的,有些是她看来的,我思想太贱太功利了,总想让她把这些讲出来的轻飘飘的东西化成有用的语言写进故事里。结果每每她总是失敗。说得天花乱坠天马行空的,一下笔就不行了。这说明,世间之人之情之事之物都是一件理:说得容易做得难。嘿嘿。

小泥每一个阶段总会出一点状况,比如一段时间特别喜欢抠鼻子,有一段时间又特别爱重复某个不好的字眼儿,后来我发现了,那段时间我鼻子有毛病,有时受不住折磨就使劲折腾鼻子,另一段时间受了外来影响经常提及那几个意思,小泥就给学了去。孩子是白纸,哪来的错?要知道,大人的错往往是孩子学习的根源。

小泥承诺将来会养我。她决定将来每个月给我一万,给她爸爸一万。她每个月的工资是两万。我问她,那你自己怎么办。小泥想了一下说她去兼职,赚外快,养活自己。原来孩子爱你是可以百分百爱的,她用来爱自己的那份心力,是可以在计划之外的,101份爱。

其实如果你愿意,你可以每天记下孩子的点点滴滴,怎么讲也讲不完。做女儿的女儿,好过做女儿的母亲。我就是这样每天向我的女儿学习,并感动着。

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地方 篇4

语文课堂应该有学生深入思考,静静品味的时间,应该是学生投入朗读和默默背诵的阵地,更应该是所有学生都全身心投入,愉快合作学习的场所。

一、多读少讲,让经典文字浸润心灵

越教越发现学生对经典文字的内化和吸收,主要是朗读,不是听讲。朗读不仅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方法,而且是学生积累语言和形成语感的主要途径。所以我的语文课上总会安排多次朗读,从目的和方式上,做到了以读为主,读中体悟。

例如,教学长春版教材三年级下册《在夏天里成长》一课时,第二自然段是围绕着第一句话来写的:“生物从小到大,本来是天天长的,不过夏天的长是飞快地长,跳跃地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然后分别写了绿蔓、高粱、黄泥土、白石头以及各种小动物长的方式。我先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朗读第一句话,读出“长得飞快”的感觉来,读得好的学生给大家做示范,经历个别读到整体读的过程,我们都找到了夏天里万物“疯长”的感觉;接着在默读勾画的过程中感受到各种生物长得极快而且长得方式也有所不同后,学生自己练习有感情朗读;经过自己多次的练习后我们举行了小组朗读比赛,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这时就教会学生,整个自然段都是围绕第一句话来写,那么第一句话就是这个自然段的中心句,这样的构段方式就叫做“总分”。然后带领学生齐读整个自然段,感受总分写法的妙处;最后尝试背诵,教师背一句话中的前半部分,学生接后半部分,在师生合作背诵这样一种温暖的方式中,将语言文字记入心中。

在这一段的教学中,学生经历了读一读,画一画,背一背的过程,没有细碎的分析,所有学生都参与其中,在小组朗读比赛的过程中,不仅激发了朗读的热情,更提高了朗读能力,更积累了语言。

二、少问深思,在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

我们总是认为,课堂上一个又一个的问题会调动一些学生发言的热情,精彩的发言也确实会让课堂增色不少。然而过多的表面花哨,实则细碎的问题,却剥夺了大部分学生静思默想、主动参与的时间和权利。于是,《在夏天里成长》这节课上,我本着少提问,提有价值的问题这个原则,组织学生在一个个有效的学习活动中,学得深入,学有所得。

《在夏天里成长》这篇文章是围绕着第一段话“夏天是万物长大的时期”来写的。接下来的三个自然段中也都是围绕一个中心句来展开,只是中心句所处的位置不同。于是,整节课我只提出一个问题:找中心句。围绕着这个问题,以活动为主,在第二自然段中让学生画一画最能让你感觉到长得快的句子,明白中心句的意义和作用;然后背一背这种在写法上有特点的段落;接着再找一找其他自然段的中心句藏到了哪里,明白中心句可以在段首、段中,也可以在一段的结尾,位置不同,作用也不同;再问一问你不懂的问题,例如学生提到了最后一句话:人也是一样,要赶时候,赶热天,尽量地用力量地长。“人什么时候都可以长,为什么非要在夏天里尽量地长呢?”经过讨论交流,我们知道了这里的“时候”“热天”,指的不是季节,而是适合人学习和成长的时期,也就是青少年时期。作者利用这样一篇文章告诉我们,要趁着青少年时期抓紧时间学习,否则将来就会学无所得或一事无成。因为给了学生提问和思考的时间,所以问题提得也特别有价值;最后抄一抄你喜欢的段落,在静静的书写声中让学生的心灵再次沉淀下来,并积累了语言。看似没有挑战的问题,却都需要学生经过默读—思考—积累的过程;看似教师没有刻意的组织,却保证了所有学生都自然参与到活动中。正是因为这种自然融入,正是因为这样看似没有问题的活动,却让学生的语文素养悄然提高。朗读能力、质疑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深入思考的能力都会在这样一个个语文活动中得到提升。

三、直击写法,寻找语文课堂的“根”

当下最流行的一句话就是“用课文来教语文。”也就是作为一位语文教师,我们不仅要关注文本写了什么,更要关注怎么写。然而提到写法,对老师而言,似乎是深一脚浅一脚,找不准方向;对学生来说,又总会觉得特别枯燥。细心研读课标后,结合《在夏天里成长》一课结构上的特点,我把本节课的写作重点确立在学习构段方法上。

上课伊始我就交代了本节课的学习任务:“三个自然段的构段方式特别有趣,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发现其中的奥秘。”学习三、四段的时候,我又说:“中心句跟你们捉起了迷藏,快去默读,把它找出来吧!”三年级的孩子,要想让他们对写法不望而生畏,我们就要突出趣味性,让他们觉得这是一种有趣又富有挑战性的活动,自然就乐于学习。

同时,总分的写作手法,不仅让学生能够一目了然地了解文章主要内容,更是学生在写作初始阶段所要掌握的一个技巧。三年级要求写好一段话,而这种写作手法就会让学生懂得如何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好,且能做到条理清晰,同时对于学生的选材和谋篇布局能力都会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我们都说语文的“根”是阅读,那么在语文课上就是要帮助学生透过语言文字去挖掘文字之所以闪光的缘由,通过思考学会了这些缘由,爱上了这些缘由,学会运用了这些缘由,学生的语文素养自然能与日俱增。

我们常说:“让学生学有所得,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那就让我们怀着对语文课堂的敬畏之情,认真钻研,精心设计,让学习在语文课堂上真实发生。

参考文献

[1]祝林梅.立足语文谈综合: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初探[J].吉林教育,2010(2).

启功谈学习行书应注意的地方 篇5

行书的结体虽然变化多,对楷书的“牢笼”有所冲破,但是尚未达到草书“解散楷体”的程度,可说是只出了城而并未出郭,没有超越楷书总的体势。从点画形态上看,似乎行书与楷书有异,但那主要是由于行笔简而快所产生的效果,基本的用笔方法实无二致。可以这样说,没有楷书的结体和用笔就没有行书的结体和用笔可言。所以,学习行书必须从楷书入门。不是说楷如立、行如趋吗?立且不稳,快走又谈何容易!当然,写好了行书反过来对写楷书也很有益处,不过那是另外一个问题了。

2. 重视临帖

或许有人会问:行书既然从结体到用笔都承袭楷书,仅是“正书之小讹”,何以还要专门临习行书碑帖?行书虽然承袭槽书,但它毕竟已成为一种独立的书体。“小讹”再小,终是差别。有差别就有个性,更何况有的地方差别还不小呢。不临帖就不能熟悉行书的特点,有许多向题就无法解决。比如,楷书一个字一般只有一种写法,而行书却往往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写法,那些与楷书不同的写法怎么写?行书常常省变楷书的笔画,是怎么省变的,有何规律?

行书的用笔方法虽然与楷书基本相同,但行书也有它特殊的用笔技巧,如何了解并掌握这些技巧?行书比楷书更讲究章法,常用的章法有哪些,怎样把它灵活运用好?……这许许多多的问题,不去临帖是难以解决的。

说行书是楷书的快写,是仅就两者的亲缘关系而言的。任何一种独立的书体,都有它独特的、相对固定的点画轨道,这轨道就是书法艺术的结体法则。比如一个行书“成”字,从王羲之到米带,他们的书法风格尽管各异,但行笔的轨道却大体相同,这绝不是偶然的巧合,而是道本同根,规律所范。我们虽不必拘泥于“无一字无出处分,但总应该翰不虚动,下必有由”,遵循其一般的规律吧。

光是写得快些谁不会?但笔能否走在正轨上,写出来的字能否好看,恐怕就难说了。这正如走步一样,谁都会走,但叫你去跟海灯法师走一遭那丈把高的梅花桩,恐怕是一迈步就会有“好看”的,因为你没有经过严格的训练,脚踩不到点子上。可供初学临习的行书帖,有王羲之的《兰亭序》、《圣教序》(即《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王询《伯远帖》等。

3. 不宜过分强调和滥用行书的用笔特点

我们前面说过行书用笔有多圆少方、多露锋少藏锋、多有游丝相牵连等特点,并谈到了它们的艺术作用,在书法实践中适当运用这些特点能使作品增色,不过务须用得恰如其分,不可过分强调和一味滥用某一方面的特点,否则即会走向反面。比如:圆笔用得太多,会使字体显得软弱侧滑,露锋过甚,易导致精气外泄而轻浮,笔笔牵连,会造成圈眼密布而形同蛛网。这与妇女的涂脂抹粉相似:如化妆时能根据自己的特点施得恰到好处,便能给人增加美感,若不顾实际,把脂粉一味地涂抹,那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4. 学习行书宜首先熟悉偏旁部首的写法

地方化学习 篇6

【关键词】合作学习 大学英语 学习策略

一、引论

21世纪是一个国际化的高科技复合型人才的竞争时代。大学英语作为我国高校非英语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得他们在今后的工作、学习、日常交往中能用英语进行有效的口头和书面交流,同时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在地方工科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听课为主,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这种教学方式也不利于语言知识的习得和综合语言技能的培养。而合作学习是在本组成员间开展的合作学习活动,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也加强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增加了英语实践输出的机会,同时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在语言运用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语言技能,实现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

二、合作学习的基本内容

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是一种历史久远的教育观念和实践。20世纪70年代初,由美国教育者杜威,帕克等人的推崇,合作学习被广泛应用于教学。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一个共同的任务或达到一个共同的目标,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在活动中,教师首先要根据小组成员的不同特征及个性分配任务,任务的分配要以发挥每位同学的特长为出发点,要能激发每位成员的英语学习积极性,并对自己的任务负责。合作学习任务完成后教师对完成的任务进行有效的评价,让小组成员通过努力合作完成共同的目标。合作学习目前已成为一种英语教学的主流,它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种有创意的教学理论与教学策略。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是学生完成自我学习,教师完成英语课堂教学目标的方法和手段。作为一种教学策略,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英语学习中的合作意识、合作精神及与他人交流的能力。课堂中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通过分享、合作、交流思想与情感,产生语言知识的整合和意义的建构,从而提高了英语学习的效果。

三、地方工科院校大学英语课堂合作学习模式的初探

地方工科院校学生在进行大学英语学习时,在英语科目上已有了一定的基础。但由于专业偏工科的原因,他们从进校开始不是特别重视英语的学习。因此,在工科院校学生中开展英语合作学习很有必要。纵观其他研究者的探究结果及结合本人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当前地方工科院校大学英语合作学习策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合理组建英语合作学习小组。首先,每个小组的人数以4-6人为宜,兼顾男女比例。人数太多,每位组员练习语言的机会比较少;人数太少,不利于合作互动的开展。其次,同一小组学生英语语言水平不要求一致。一般同宿舍的同学组建一个学习小组最为理想。这样学生在一起的时间较多,可以课下进行更多的交流,如:共同搜集资料,共有时间提前准备课堂内容,课后一起反思英语学习情况等。

2.精心设计小组合作学习内容。合作教学内容的设计应以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语言认知水平为出发点。注重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和应用,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在设计小组任务过程中,教师除对教材内容整体把握外,还要全方位了解学生,要进行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了解学生,用学生的思维方式去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需要、动机和兴趣,布置具体任务时,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合作的机会,鼓励学生之间的分工与合作。工科院校大学生英语基础偏薄弱。因此,在设计合作内容时更要注意活动的可行性。要注意的是,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让小组成员有明确的分工,确保每一位成员都有相应的职责与角色。在活动进行中,学生还应轮流承担不同的角色,完成相应的任务,以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

3.建立多元化的合作学习的评价与激励机制。小组合作学习任务结束后,教师应让每个小组轮流向全班同学汇报讨论的成果。教师也应对每个小组的学习成果进行评分。该评分代表组内各成员的成绩。这样的评分机制有利于团结组内成员,激励大家为共同的目标而协作努力。除了教师评价外,还应要求学生对每一阶段的合作学习内容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写出学习心得和互评结果。教师则将自评结果,互评结果及教师评价记录在册,作为学生最终评价体系的组成部分。

四、结语

在地方工科院校学生中开展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通过分组的形式,在课堂上能够引导学生进行组内、组间的互动合作。培养了学生在英语学习活动中的主动性、创造性以及合作学习的意识。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探究能力,极大增加了学生语言输入和输出的机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紧紧把握合作学习的基本特点,加强对各合作学习小组的引导,组织,监督及评价,为学生创造大量的互动机会,促进了学生英语知识的建构,有利于大学英语教学。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2]蔡慧萍,蔡明德,罗毅.合作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利用地方文化,促进学生语文学习 篇7

那么, 语文教师该如何利用地方文化, 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呢?

一、利用地方文化的丰富性, 丰富学生的语文学习内容

地方文化内容丰富, 包括人们出生、成长的地方的地域特色、历史沿革以及民俗风情、名人轶事、物产名胜等, 是民族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总和的具体体现, 它感染着生长在这里的人们, 并抚育着这里的人们尤其是青少年一代茁壮成长。

亳州素有“三朝古都”的美誉, 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文化积淀丰厚。泱泱涡河水先后哺育出老子、庄子、曹操、华佗等上百位先哲名流。全市拥有23处国家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50多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市区内白布大街、帽铺街、八步六条街、打铜巷等明清时代的36条老街、72条古巷原貌依旧。古老的会馆、钱庄、商铺如璀璨明珠, 精巧地镶嵌在这些古街老巷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花戏楼, 戏文遍布, 彩绘艳丽, 大殿威严, 戏楼、鼓楼辅衬, 砖木镂雕双绝, 其建筑巧夺天工, 令人赞叹不止。曹操古运兵道设计精巧、纵横交错、变幻莫测, 被誉为“神兵古道”“地下长城”, 堪称古代军事史上的奇迹。

亳州自古就是全国著名的四大药市之一, 药材的种植和经营历史悠久。中药材不但销往全国各大市场, 还远销英国、印度、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

这一切都是学生容易接近、易于感受的“现实情境”, 引导学生走近它们, 既能拓展学生视野, 又能丰富其语文学习内容。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 可用地方文化导入相关课文的学习,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他们极早进入课文学习的情境;也可在课文学习结束时, 布置相关练习, 引导学生开展地方文化探究活动, 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如在教学《长城》一课结束时, 我设计了这样的练习:同学们, 我们亳州古运兵道被誉为“地下长城”, 学了《长城》一课后, 请同学们开展一次参观古运兵道的活动, 仿照《长城》一文的写法, 写一篇介绍亳州古运兵道的文章, 比一比看谁写得好。同学们都兴趣盎然, 积极行动, 既巩固了所学知识, 又丰富了语文学习生活。

二、开展地方文化探究活动, 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

地方文化中随处可见的历史名胜和自然、人文景观, 时时可感的浓浓的民族风情与民俗文化, 不但可以丰富学生语文学习的内容, 也是学生开展语文学习实践活动的课程文化资源。为此, 教师可指导学生选择学习主题, 开展探究活动, 参与社会实践, 亲历社会生活, 获得在书本和课堂上得不到的收获。学生的活动领域延伸到自然、社会的广阔空间, 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学习活动中, 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去收集信息, 探究问题, 深入生活, 了解社会, 突破书本与课堂的局限, 在“上下五千年, 纵横八万里”中, 在回归自身的“生活世界”里, 寻找语文学习活动的源头活水, 使他们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 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在这一过程中, 学生不仅要用身体去亲近、感受自然风光的秀美, 更要用心灵去亲近、感受家乡人文精神的精美;与自然对话、与文物对话、与古迹对话、与诗文对话、与名人对话, 在对话沟通中, 增长自己的视野见识, 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 全面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

亳州老街是明清时期中原地区建筑的代表。为增进学生对亳州老街的认识与了解, 我组织学生开展探访亳州老街活动, 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展调查探究。学生通过查阅当地的文献资料, 进行社会调查, 走访民间艺人、文化名人, 实地调研考证, 利用图书或网络搜集资料、拍摄图片等, 对亳州老街的历史及发展状况有了新的认识, 了解到亳州老街昔日的繁华以及老街对昔日亳州的经济发展起到的重要作用, 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同时引导学生分类建立资料档案和电子档案, 培养了学生合作探究与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亳州有好多地方方言具有很强的表现力, 我鼓励学生深入民间, 分工合作, 搜集整理, 让他们在整理的过程中去粗取精, 探究这些方言的表现手法。这样的过程就是语文素养提高的过程, 学生会感到趣味横生。

三、挖掘地方文化的精神内涵, 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地方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式有其独特的特征, 这些特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文化存在载体的外在形式, 二是文化反映的精神内涵。学生在对地方文化的认识上, 往往局限于对某一方面的外在表现形式特点的认识, 要达到认识其精神内涵的目的, 就需要进一步通过有效的教学途径来帮助学生探究与理解。

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 让学生在欣赏课件、讨论交流中发表自己的见解, 得到启发, 自觉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老师根据大家的认识作出补充和总结, 使学生从理性的高度更清晰地认识到这种文化的形式特点。在此基础上, 进一步分析地方文化的精神特征, 通过对文化所折射的种种现象的分析与产生的时代背景、存在的环境、历史影响与意义的讲解, 使学生了解文化外在形式与内在精神的关系, 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这种文化的内涵, 铸就学生的人文精神。

在组织学生开展探访老街活动时, 学生走访老街, 欣赏老街建筑的风貌, 了解老街文化与历史后, 为了帮助学生认识老街存在的历史意义和社会价值, 我结合当前城市的发展, 一些老街区的变迁及其被高楼大厦取代的现实, 把关于老街的去与留的问题作为话题, 设计了一场辩论会。辩论会上, 我首先播放了自己制作的老街昔日繁华与现在状况对比的课件, 然后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学生积极参与, 老街是否应该改造、如何改造, 如何保护老街成了学生争论的焦点, 产生了不同的主张和建议。有的认为, 老街应该全部改造建成新楼, 因为老街的房屋已经过时了, 太破旧、矮小了, 建成的新楼漂亮、宽敞, 住着舒适;有的认为, 老街是古代的文化遗产, 应该保持其原貌, 我们可以通过老街开发旅游业, 改造的楼房虽然漂亮, 却失去了其文化价值;有的认为, 老街的房屋可以通过维修、仿建进行维护, 以保持其原貌……最后大家都达成了要保护好老街的一致意见。学生还对花戏楼的保护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有的认为花戏楼是古代建筑中的精品、艺术的宝藏, 但是由于经历多年风雨, 木雕、砖雕开始脱落, 急需保护, 现在花戏楼的附近建起了广场、大桥、小区, 这也许是一种错误行为。因为车辆人流日益增多, 虽然热闹了, 但是也给它带来了危害, 喧嚣的噪音、汽车尾气、环境污染都会使它变得更脆弱。我们要加强对这些污染源的监控, 更要注意对花戏楼的保护。

这些虽然都是学生不太成熟的见解, 但是学生各执己见, 反映出他们对古代文化遗产的关心与保护的心情, 也反映了他们追求、运用知识时的良知、责任感和价值观。

基于地方文化的语文综合性学习 篇8

一、青山绿水间的快乐小导游

位于延平市区的九峰山是一座远近闻名的理学名山。自唐朝以来, 山上就建有寺院、书院、草堂等, 引无数文人墨客竞相在此寻幽访古。为什么叫九峰山?九峰山的海拔多少?理学名山的由来……让学生带着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上网查一查九峰山的资料。假日里, 学生登一登九峰山, 数一数山上有几座亭阁, 看一看有哪些植物, 问一问山的传说, 听一听长辈讲山的故事。然后引导写导游词, 对植物感兴趣的小朋友重点介绍山中的物种, 留意建筑的同学绘声绘色地讲解一座座别具特色的凉亭, 有的学生则重点介绍理学文化长廊、古塔、动物园, 有的甚至连每一级台阶都如数家珍。九峰山美丽的景致、典雅的文化陶冶了学生的心灵, 同时扩大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领域, 实现语文学习空间的开放性。

孩子们流连于母亲河闽江, 滔滔不绝地罗列绿水的自豪;驻足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溪源峡谷, 津津有味地介绍布列其间的景点风光;攀登在闽贛古道三千八百坎, 绘声绘色地讲述杨八妹的壮举……青山绿水间蹦跳着一个个快乐实践语文的小导游。

二、地方特产中的创意小广告

根据地方特色, 笔者组织学生开展“为延平特产设计创意小广告”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孩子们兴致勃勃地忙碌开来, 一则则家乡特产的创意小广告精彩纷呈。推广花百合的同学们写道“百合万千, 延平领先。”“百合之美, 延平之最。”“百合真妙, 可赏可食可入药。”“清香纯雅, 百年好合。”……“春笋丝, 嫩菇丝, 吃了笋燕常常思。”这是对延平最有特色佳肴笋燕的广告。在班级里开展创意小广告评比、广告达人评选、创意小广告校园网站晒一晒等活动, 指导学生编辑主题手抄报、制作广告宣传卡、创作主题贴画, 还可以带着孩子们到社区开展家乡特产文艺宣传活动。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怀在小广告的设计中、在地方特产的回味中、在语文的实践中得到感染、熏陶和培养。

三、民俗文化下的精彩小舞台

南平南词是流行于延平的一种曲艺形式, 已经有二百多年的历史, 2006年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 笔者从三个方面引导学生凭借南平南词开展活动, 体验民俗文化内涵, 提升语文素养。一是研读戏文, 从戏文中学习语言:南平南词大多以昆曲戏文为主, 柔美优雅、婉转动听;后来, 南词演唱时逐渐改长短句为七字句, 俗称“八韵南词”;指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传统剧目展开戏文研读, 可以是《白蛇传》, 可以是《牡丹对药》, 也可以是《借衣劝友》, 习得“正板唱八句, 一句一个韵”的表达方式。二是自编自导, 从表演中实践表达:孝德育人是学校教育特色, 引导学生把丰富的孝德实践活动改编成南词戏文搬上表演舞台;课文中的有趣章节, 校园优美的环境, 快乐的学习生活情境等都是南词戏文编撰的好素材。三是调查访问, 从研究中传承民俗:组织学生上因特网阅读搜集, 到艺术馆调查访问, 采访南词民间艺人, 了解南词的历史渊源、艺术特色、传承价值, 以及对人民生活的影响。

四、红色历史里的神秘小课题

笔者设计“红色延平里的秘密”研究总课题, 鼓励学生或小组或个人申请子课题, 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短短两个星期时间, 就收集到了十几个颇有趣味的小课题研究方案。孩子们或考察九峰山革命烈士纪念碑, 提出子课题“纪念碑里的故事”;或访问干休所的老红军, 发现新的研究课题“老红军嘴里的秘密”;或参观“新四军留守处旧址”纪念碑, 采访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和梅山街道文宣居委会工作人员, 开展“新四军的红色行动”主题研究活动;或观看《闽江地下航线》录相, 准备研究子课题“闽江地下的交通员”……

从确定题目开始, 到拟定研究方案、制定研究方法、实施研究计划, 到兴致勃勃地通过进图书馆、上因特网、观看视频、采访人物等多种渠道发现和收集对自己研究有用的资料, 到遴选材料, 到着手写小课题研究报告, 孩子们始终处在一个独立学习的状态下, 他们必须用心去思考, 去处理信息, 去组织文章。这是真正的语文学习能力的培养, 这个收获远远比让学生知道家乡革命历史更具有价值。

地方化学习 篇9

一、开发农村文化资源, 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

农村虽然地理位置偏远, 远离闹市, 不及城市的繁华喧嚣, 但农村的自然风光、民俗风情远比城市丰富优越。这里民风淳朴, 依山傍水, 乡土人情独具韵味, 这是农村学校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身为农村学生, 对养育自己的热土怀有无穷的亲切感。位于里下河腹地的宝应县西安丰镇, 素有“红色之乡”的美誉。我们西安丰作为县委县政府的诞生地, 粟裕、陈丕显等老一辈革命家都曾经在这里革命战斗过, 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红色文化历史遗产。近年来, 我们依托得天独厚的红色历史文化资源, 启动了“红色文化进课堂”教育教学活动, 充分挖掘地方文化资源, 促进了语文综合性活动的有效开展。活动中, 我们大做“红”字文章, 开展红色故事会, 邀请老革命讲述革命英雄故事;红色诵读, 组织学生诵读红色书籍、红色经典, 畅谈红色理想;带领学生去红枫园, 参观革命博物馆, 缅怀革命先烈活动……运用语言、实物、社会和家庭资源等手段创设生动真实的文化情景, 激发学生丰富情感,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让他们亲历亲为, 充分感受已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一切, 自然而然参与到继承和发扬红色文化的行列中。

二、利用农村独特的经济社会资源, 培养学生爱乡情怀

我校所在的西安丰镇是全国有名的“水晶之乡”, 当地林立着许多水晶工厂, 当地十个人中有九个是从事水晶加工行业的。在开展“我爱家乡的水晶”综合性学习活动时, 我组织学生深入水晶车间, 实地参观一些水晶加工厂。孩子们详细询问, 了解了水晶的生产销售流程, 通过动手磨水晶, 深感创业谋生之艰辛, 参观水晶样品车间, 感受水晶的精美艺术, 激发学生爱水晶、爱家乡的情感, 从而坚定了刻苦求学、立志成才、回报家乡的决心和信念。最后再让学生写一篇作文———《我爱家乡的水晶》, 学生写得有血有肉, 情真意切, 效果较好。

三、结合农村学校办学实际, 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

其实, 每所学校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都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办学, 正在影响着一批又一批的青少年学生。在我们学校有许多“留守儿童”, 他们的父母远离家乡, 外出打工, 这些“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 缺乏亲情关怀, 加上家中监管人多为年迈的爷爷奶奶, 他们无法有效的管束孙儿。因缺乏管教, 致使“留守儿童”的教育成长成了一个令人棘手的社会问题。近年来, 我们发动教师和“留守儿童”开展“一对一”结对帮扶活动, 倾情关爱“留守儿童”, 这一活动现已成为学校的办学特色。我在语文教学中, 能灵活的把课堂实践活动与办学特色有机的结合起来。在开展“成长的烦恼”、“我爱我家”、等综合性学习活动中, 许多学生都能畅谈自己作为“留守孩子”所独有的烦恼。一些学生父母都远在异地, 在家中既要照看弟弟妹妹, 还要照顾祖父母, 自己又要上学读书, 简直就是一家之主。有时遇到不顺心的事时, 他们常常感到压力重重, 不堪重负, 急切希望爸妈能回到自己身边。活动中, 更多的孩子展现出的是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在“我爱我家”综合学习实践活动中, 许多孩子就诉说了自己与“爱心爸妈”建立起的校园“临时家庭”的温馨和幸福, 孩子们以自己的切身体会来抒发自己对“爱心爸妈”的感激和敬意。深情款款, 令人为之动容。

四、挖掘校本资源, 拓宽综合性学习渠道

近年来, 随着国家对农村基础教育事业高度的重视, 许多农村学校办学条件不断优化, 校园各种基础教育设施不断完善。我所在的学校也是一所农村普通中心小学, 学校已拥有教学楼、综合楼、植物园、小气象站等设施。植物园内种有各种花卉树木, 绿树成荫, 芳草鲜美。这些设施设备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 成为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的重要平台。比如, 五年级下册“亲近自然”综合性学习活动, 我让学生参观植物园, 饱览美丽的校园自然风光。在花香鸟语, 虫草假山中, 学生们不断观察、感悟、体会, 他们真切发现大自然的美好, 领略自然的神奇奥妙。由此, 学生足不出校门, 教师就能实现活动目标。学生们在感受自然风景时, 也产生了对校园的热爱之情。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助力地方发展梦 篇10

一、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对地方发展的意义

1. 营造良好宽松的发展环境

发展环境是实现地方发展之梦的重要基石。通过学习型党组织的建设, 有利于构建稳定、和谐、宽松的地方发展环境。首先, 学习解放思想, 提升服务发展意识。通过学习先进的理念与经验, 拓展知识面与视野, 能够有效解决地方党员干部思路不宽、思维封闭僵化的问题, 提高其服务意识, 营造良好的政策氛围。其次, 学习提升修养, 引领社会精神文明。通过学习提升党员干部的素质修养, 引领地方社会的精神文明, 为创建诚信、文明、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提供强大支撑。第三, 学习促进谋划, 推动整体和谐发展。随着不断的学习, 党员干部对社会、自然、人类等各方面的关系, 认识得越来越透彻、处理得越来越得心应手, 从而在谋划地方发展时, 能够正确处理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之间的关系, 构造良好的发展整体环境。

2. 打造优质高效的干部队伍

干部队伍是实现地方发展之梦的支柱力量。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是打造高素质干部队伍, 为地方的科学发展提供支撑力量的重要手段。首先, 学习是坚定理想信念的根本途径。通过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史等学习, 有利于强化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和宗旨意识, 在思想、政治和行动上与党保持一致。其次, 学习是克服本领恐慌的最好办法。通过学习, 提高干部科学判断形势、应对复杂局面、驾驭市场经济、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进一步提升执政能力和水平。第三, 学习是强化作风建设的有力保障。通过学习党纪法规, 强化党员干部法纪理念, 树立良好的工作作风;通过道德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学习, 引导干部做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诚信风尚的引领者、公平正义的维护者, 形成优良作风, 树立良好形象。

3. 培育创新进取的地方精神

地方精神是实现地方发展之梦的精神动力。学习激发创造力, 通过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有利于培育开拓创新, 积极进取的地方精神。一方面, 学习拓展思维, 有利于知识的更新与重构, 增强应变能力, 使党员干部创新性的开展工作。另一方面, 学习型党组织的构建, 有利于党员干部之间敞开思想、深入讨论, 博采众长、广纳良策, 形成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地方精神, 为实现地方发展之梦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二、丰都实现“发展梦”面临的任务与挑战

1. 立足县情, 认清发展基础

由重庆市直管以来, 丰都经济社会得到长足发展: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 特色骨干产业迅速崛起, 产业结构日趋优化, 基础设施建设强势推进, 城乡发展面貌加快改善, 教育、卫生、文体等社会事业取得均衡发展。同时, 我们必须清楚的认识丰都当前的县情:一是拥有特殊的县情, 丰都是一个移民大县、农业大县、国家和重庆市扶贫重点县, 资源禀赋相对欠缺, 城乡差距较大;二是存在“两个欠发展”问题, 总体上丰都仍处在欠发展阶段, 仍属于欠发展地区;三是处于特殊关键期, 现阶段丰都处于抢抓机遇、提速发展的关键时期, 推进城乡统筹、促进缩差共富的攻坚时期和实现追赶跨越、建成全面小康的决胜时期。

2. 找准定位, 明确发展任务

按照丰都县十三次党代会“解放思想、凝心聚力, 提速上档、追赶跨越, 夯基立柱、缩差共富”的总体工作部署, 以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精品化的“四化”战略实现“四个定位”的发展思路, 大力实施城乡统筹、开放推动、重点突破、内涵提升、人才兴丰“五大战略”, 以“一城一湖, 一江两河”为重点, 强力建设中国肉牛之都, 加快构筑三峡库区工业重镇, 努力建设重庆大都市卫星城, 提速打造国际知名旅游胜地, 实现“建设三峡库区明珠和实现人民幸福安康”的奋斗目标。

3. 着眼问题, 正视困难挑战

当前丰都发展还面临很多困难和挑战:一是在经济建设方面, 县域经济总量偏小, 产业支撑能力不强, 发展方式较为粗放, 农业组织化程度不高, 城镇化发展水平落后, 加快发展的任务仍然艰巨。二是在社会建设方面, 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制约发展的交通瓶颈尚未完全打破, 公共服务尚不能完全满足居民需求, 部分信访遗留问题尚未彻底解决, 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仍然较多。三是在党的建设方面, 任务仍然繁重, 党员干部服务意识不强, 办事效率不高, 基层党组织薄弱的问题仍较明显。这些问题都是实现丰都“发展梦”的障碍, 我们必须正确认识、高度重视, 切实加以解决。

三、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助力丰都发展梦

丰都要实现“建设三峡库区明珠和实现人民幸福安康”的发展梦, 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是必然之选。创建学习型党组织, 必须以推动地方科学发展为目的、以创新载体为依托、以建立机制为保障、以成果运用为归宿。

1. 明确学习目的, 围绕“三个结合”

有的放矢, 事半功倍。建设学习型党组织, 首先应该明确学习目的, 以推动地方科学发展为目标, 围绕“三个结合”:一是要与县上中心工作相结合, 把着眼点聚焦到贯彻落实县十三次党代会、全县经济发展工作会等会议精神上, 围绕实施“四化”战略实现“四个定位”核心, 在学习的过程中解放思想、提升素质、增强能力。二是要与全县重点工作相结合, 按照党代会总体部署和全县重点项目推进会的具体要求, 围绕打造工业集群、推动城乡互动、促进商旅联动、发展效益农业、加快基础建设、深化改革开放、强化财税监管、改善生态环境、推进扶贫攻坚、增进民生保障等重点工作, 通过学习提升全县党员干部的理性思辨、管理、决策、创新等各方面的能力。三是要与群众工作相结合, 要围绕“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严格执行中央和重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各项规定, 把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与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紧密结合, 着力提高党员干部与群众沟通的能力、调查研究的能力、为群众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创新学习载体, 搭建“五大平台”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学习型党组织的建设, 必须把学习载体的创新作为推进之器, 需要搭好“五大平台”:一是网络教育平台, 应充分发挥网络资源共享优势, 利用丰都党建网、“QQ新闻发布厅”、在线学习系统、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等平台, 及时共享重大理论、领导讲话、会议精神、学习体会和动态, 推动全县各级党组织进行交流学习。二是专家讲学平台, 采取“请进来、走出去”双向模式, 一方面利用“周末干部大讲坛”、报告会等方式邀请专家教授到县上为党员干部作报告辅导;另一方面与高校联合, 派出党员干部到高校接受系统教育, 提升服务地方发展的综合能力。三是教育培训平台, 应充分发挥县委党校教育培训的主阵地作用, 举办各类专题培训班, 有针对性、有重点的对党员干部和各类人才进行教育培训, 增强机关党员干部和各类人才服务丰都经济社会发展的本领。四是典型教育平台, 通过对“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党员”和“学习型干部”的评选表彰树立典型榜样, 采取用“道德讲堂”身边人讲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的方式, 充分发挥“身边典型人物”的影响力, 推进学习型党组织的建设。五是干部轮讲平台, 为个党员干部提供学习展示平台, 利用党员活动、中心组学习时轮流讲课的方式, 激发党员干部勤奋学习的自觉性, 增强其口头表达能力、逻辑思维力和写作能力等。

3. 强化学习保障, 建立“五项制度”

学习成常态, 工作入状态。学习型党组织的建设, 必须依靠制度保障, 建立“五项制度”, 促进学习常态化规范化:一是建立检查督学制度, 成立学习领导小组负责年初制定学习任务, 按月或季度定期检查各党员干部学习情况, 通过外部监督推动学习习惯的养成。二是建立调研深学制度, 学而不思则罔, 必须坚持勤学与深思相结合, 定期让党员干部围绕热点问题进行实地调研, 撰写调研报告, 深入学习各类知识。三是建立定期述学制度, 坚持按月或季度进行述学, 以便于党员干部之间互相探讨、交流、分享学习内容和学习成果, 营造学习氛围。四是建立学习考评制度, 把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工作纳入领导班子综合考核;把各党员干部的学习态度、学习精神和学习成效作为考察内容进行定期考核, 纳入全年绩效考核评价。五是建立学习成果转化制度, 要坚持学以致用、用以促学, 通过集体交流、网络媒体宣传、政府采言纳策活动等形式, 把党员干部的学习成果转化为谋划工作的思路、解决问题的本领和改进工作的措施, 对取得较大实效的成果予以物质和精神奖励, 以提高学习成果转化的积极性。

摘要: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是强化地方党组织引领作用的有效手段, 对推进地方发展有着重要意义。通过对丰都发展存在的困难与挑战的调查分析, 从明确学习目的、创新学习载体和强化学习保障三个方面提出丰都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对策措施。

地方化学习 篇11

一、地方现存遗址为研究性学习者更直观地了解和研究祖先历史提供了便利

在历史教学中适当开展研究性学习是很有必要的,与历史教程为中心的地方文化对于学习者有很大的帮助。例如在讲氏族公社时,可介绍青海省乐都县的柳湾,柳湾墓地是我国黄河上游最大的氏族社会公共墓地,这里保存着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马厂类型、齐家文化、辛店文化等新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的墓葬2000多座,到目前已出土文物近4万件,其中彩陶文物多达2万件,故有“远古彩陶故乡”之美誉。一些学者认为,柳湾墓地出土的彩陶规模之大完全可以与秦始皇兵马俑媲美,它的发现,对研究我国原始社会史,特别是甘青地区原始社会物质文化史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便利的学习条件可以使学习者亲自去墓地考察学习,对氏族公社时期人们的生活环境及经济特征有一个比较直观的了解。另外有着“东方庞贝古城”之称的人类史前灾难遗址——青海省民和县官亭镇喇家灾难遗址,这处4000多年前的齐家文化遗存验证着在当年洪水泛滥和强烈地震的联合作用下,远古先民遭受灾难的悲惨瞬间。在纷乱杂陈的尸骸中,一位母亲在灾难来临时以身护子的造型使人深深感受到母爱之伟大和坚强。这些现存的古代遗址为学习者研究早期人类社会提供了便利,对书本僵化的说教有一个更直观的补充,便于学习者掌握早期人类社会历史。

二、地方文化可以进一步丰富历史知识,拓宽研究性学习者的视野

在历史教学中,民族文化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民族文化包含在地方文化之中。比如,在讲民族和亲政策时,唐朝的和亲政策影响重大。和亲有利于文化的传播,经济的交流,更为重要的是,它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增进民族感情,有利于民族团结。讲述中也可以将地方文化融入其中,使得学习者可以结合自己身边的事实来重新理解民族融合的概念。可以对青海著名日月山和倒淌河加以介绍。其中日月山已经有13万年的历史了,是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分界线,也是青海省内农业区与牧业区的分界线,而在1500多年前,它还是大唐与吐蕃两国的分界线……在文成公主所处的唐朝版图中,中原与吐蕃的分界线的确在西宁西南的日月山一带,可是到了唐朝后期,吐蕃的疆域却远远越过了日月山,它“发展”到了今天的内蒙古、甘肃、宁夏、新疆,甚至现在中国西南部、西部的某些邻国都曾是吐蕃的疆域。由蒙古可汗灭了吐蕃,给中原和吐蕃来了一个和平时期,对中国的发展意义重大。对于倒淌河,《山海经》记载女神西王母就在青海湖,《穆天子传》同样记载女神王母娘娘所居住的瑶池就是青海湖,而倒淌河就是女神西王母的一条袖子!关于倒淌河,人们众说不一。一山之隔,日月山以东,汉族民间千百年来的说法是:唐王李世民为了沟通藏汉两族的关系,促进文化交流,将年轻美貌的文成公主嫁给吐蕃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在赴西藏途中,到达日月山时,回首不见长安,西望一片苍凉,念家乡,思父母,悲恸不止,流泪西行,公主的泪汇成了这条倒淌的河。日月山以西,藏族中流传的则是另一个神话:龙王派他的四个儿女造南北东西四河,最小的女儿造西海时,需108条河的水,她找到了107条河,最后一条河怎么也找不到。聪明、狡黠的小龙女从日月山倒着牵来了一条河,这条河便是倒淌河!无论如何传说,文成公主进藏经过日月山、倒淌河是历史事实。由于各种神话传说所包含的历史真实因素具有不同的层次和特点,神话传说无论以何种形态出现,都包含了真实历史的要素,因此必须综合借鉴社会学、人类学、古文字学、考古学等多种理论和方法,才能对形态各异的神话传说进行有利于历史研究的考察。

有关日月山和倒淌河的传说说明了文成公主以一个王族出身的年轻弱女,历经长途跋涉之艰辛,远嫁人地生疏的吐蕃,远离亲人和家乡,为藏汉两民族的友好团结和祖国的统一事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对这段历史的考察使学习者对唐蕃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从而将民间传说、神话传说与历史事实结合起来,给历史史料增添许多新意,拓宽了学习者的视野,赋予历史知识以文学的内容。

三、地方文化的研究给历史研究性学习者研究民族文化提供了新的思路

任何民族或任何区域的文化,自它诞生之日起,就在变化着,或发展或衰亡,因为文化进程中没有绝对的停滞期。本人在讲述历史上不同民族的文化交流时会根据青海的地方文化给学生文化多元性的正确的思路。在讲魏晋南北朝鲜卑族与汉族文化融合时,本人根据当地土族和其他民族的文化融合来进一步阐述文化的多元现象。土族的祖先是吐谷浑,最初生活在我国东北,西晋时其首领率众迁徙到甘肃、青海一带。《土族简史》谈到吐谷浑国为吐蕃所吞并后吐谷浑人的去向时指出:“公元663年吐谷浑为吐蕃所吞并,其众分为三部分:大部分降服于吐蕃,部分东迁,还有一部分留在青海东部故土。”未被同化的吐谷浑的一部分后裔分别居住在青海互助、民和、大通、三川和甘肃天祝等地。由于所处环境不同,受藏汉文化的不同影响,互助土族的文化受藏文化影响深刻,而民和土族则受汉文化影响较深,反映在其信仰上也有不同的侧重点,同一个民族但在文化上有多元性的特点,作为民族地区的历史教学工作者还肩负着引导不同民族友好交往的使命。不同文化、不同文明之间存在着差异,甚至是巨大的差异,人类历史上由于文化的差异造成的冲突一直绵延不绝,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相互缺乏了解乃至误解产生的。中国驻联合国代表王光亚在第60届联合国大会讨论文明对话议题时说:“世界近有200个国家,60多亿人口。各国历史背景、社会制度、发展水平、文化传统、宗教信仰各不相同,但都对人类做出过贡献,世界的多样性、文明和文化的差异不应是世界冲突的根源,而应是世界交流与合作的动力和起点。”其实对一个国家而言,也是同样,不同民族在历史发展中都做过自己的贡献,因此文化之间的影响也是相互的。引导学生树立文化多元的观念很有意义,多元文化政策主张汉文化对少数民族的文化采取宽容和接纳的态度;少数民族文化一方面要主动争取融入主流文化,另一方面还要注意对本民族文化的扬弃。土族与汉族的交往过程中也遵循了多元文化的这样一个规律,从而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发展。通过对地方文化的实际联系,使学习者懂得多元文化的概念,从而为他们理解各民族文化树立了一个很好的理念。

四、地方文化的研究给历史研究性学习者创设了许多疑问,问题的解决为证实某一历史史料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历史史料的来源不同,因此历史史料也有待于进一步证实。在这一方面地方文化也有其重要学术价值。本人在讲历史史料的真实性时联系青海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的年都呼村每年腊月二十举行的“於菟节”进行讲述,其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明白历史史料具有进一步验证的必要。在於菟节上,七位男子赤裸上身,文饰为老虎模样,将充满空气的羊肠子缠在脖子上,嘴里叼有一块血淋淋的生牛肉手舞足蹈,这里跳於菟不是民间节日中的狮虎表演,而是一种祭祀仪式。据称这可以起到驱赶邪恶的作用。在这个地方人们竟然认为自己(土族)是蒙古族的后裔,而非史学家们所说的吐谷浑的后裔。对于於菟节文化渊源的考证也有很多种说法:有“苯教说”即认为它是藏族原始苯教遗风;有“楚风说”,认为楚地崇尚老虎,於菟来自楚地;还有“古羌遗风说”,因为古羌人崇拜老虎,今天四川、云南的纳西族、白族、彝族,与古羌人有血缘联系的民族崇虎现象尤甚。目前这几种说法都用一定的历史史料加以说明,但是没有定论。因此对这些不同的说法有必要做进一步考证,这一问题的钻研有利于对黄南州同仁地区的古移民来源有一个正确的认定,使有关这方面的历史史料得到证实,这样的研究性学习结果将为中国民族史研究注入更新鲜的血液。

总之,历史研究性学习不仅能使学习者更好地掌握教材历史知识,而且能扩大研究性学习者的视野,为他们的研究性学习提供极大的便利,反过来讲对地方文化的研究性学习又可以为今后的历史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研究性学习结果的取得又能进一步丰富地方文化内容,对史学的发展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布朗.社会人类学.山东人民出版社,1988.

[2] 芈一之.土族族源再考.青海民院学报,1982(4).

[3] 钟启泉.研究性学习:价值与反思.教师之友,2002(3).

[4] 云南省教育委员会编.现代教育理论.1998.

[5] 徐仁云.历史教学的现代视角.中学历史教学,2001(7).

地方化学习 篇12

近年来,外语教学的核心已由教师转变为学习者,以学习者为中心、学习者自主的教学理念成为外语教学研究与实践的重点。由于众多学者视角不同,对自主学习的定义也各不相同。简言之,其含义为学习者应具备控制自己的学习、为自己的学习负责任的能力[1]。这些责任包括:一是制定学习目标,二是确定学习内容和进度,三是选择学习方法和技巧,四是监控学习进程,五是学习评价[2]。本项研究旨在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地方民办高校英语专业学生的自主学习状况,通过研究与教学实践,试图提出提高英语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办法。

本研究的对象为省内三所民办高校171名英语专业大三的学生。研究的主要问题:一是地方民办高校英语专业学生的自主学习状况如何,二是如何提高地方民办高校英语专业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研究中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的自主学习状况,问卷的选项采用Likert五分计分制,便于统计分析。问卷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1-5项)针对学生对自主学习的认识,第二部分(6-32项)调查学生运用各种学习策略来实现自主学习的能力。问卷所得数据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

一研究结果

1对自主学习的认识

通过统计分析,由1-5项中可见:64.3%的学生相信自己有能力学好英语;50.9%的学生认为应为学习负责,还有34.5%的学生基本赞同这一观点;高达95.1%的学生认为或基本认为学好英语取决于自己。以上情况表明学生认识到了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尽管超过半数(55%)的学生清楚自己英语学习中的优势和不足,但相当一部分(31%)同学不太能够选择有效途径使自己成为更好的语言学习者。

2学习策略使用

学习策略是影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问卷中根据O'Malley和Chamot(1990:137)的分类方法,把学习策略分为元认知策略(7-22项)、认知策略(23-29项)和社会情感策略(30-32项)[3],以便从学习策略角度了解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实际状况。

(1)元认知策略

元认知策略用于计划、监控和评价其他学习策略和学习过程,包括计划、自我管理、自我监控、自我评价等。从从统计6-22项可知,只有14.6%的学生全面了解各种学习策略,而43.9%的学生对学习策略缺乏全面的了解。45.6%的学生经常根据自身的情况制定学习目标,而38.6%的学生只是偶尔如此。41.5%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有明确的要求,32.2%的学生有明确的学习计划,而29.2%的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计划。能够较好地规划学习时间的学生占总人数的33.9%,还有22.2%的学生学习时间规划很差。调查结果清楚表明,半数左右的学生对于听、说、读、写等方面学习状况的监控情况一般,能够较好地监控学习的学生只占20-30%。21.1%的学生很少或根本不评价自己的学习方法,46.2%的学生偶尔为之,经常评价自己学习方法的只占32.5%。

(2)认知策略

认知策略用于具体的学习任务和活动。统计中的23-29项显示,近一半的学生有意识使用有效听、说、读、写策略的情况一般,还有20%左右的学生使用这些策略的状况较差,其中听、说策略的运用要比运用读、写策略更差。50.3%的学生能够经常利用图书馆、互联网、英文电影、英文报刊杂志等来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36.8%的同学有时会用到上述资源,只有少数学生(12.9%)很少用到这些资源。

(3)社会情感策略

1黑龙江外国语学院外语系;2哈尔滨德强商务学院外语系学习者运用社会情感策略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或控制学习中的情感因素,包括提问、合作和自励等。统计中的30-32项表明,经常能寻求各种机会练习英语的学生只占19.3%,而51.5%的学生很少或从不这样做。主动与他人合作学习者仅占22.8%,多达42.1%的学生偶尔与他人合作学习,更糟糕的是35.1%的学生很少或从不如此。焦虑、自卑、抑郁和羞怯往往会影响英语学习,因此克服这些情绪对学好英语至关重要。经常或有时能够克服这些情绪的学生分别占受调查对象的38.6%和38%,其余23.4%的学生很少或根本做不到这一点。

综上所述,学生自主学习的真实状况并不乐观,尽管学生知道自己的不足,但却不能选择有效的办法使自己成为更好的学习者;相当一部分学生不能很好地规划学习时间,不擅长制定学习计划;近半数学生对有效的学习策略没有全面的了解;学生监控和评价自己学习进程的能力有待于提高;合作学习和克服负面情绪方面需进一步改善。

二英语学习策略培训

由于地方性民办高校英语专业学生中,近半数学生对有效的学习策略没有全面了解,不能很好地运用各种学习策略帮助他们学好英语,因而有必要对其进行英语学习策略培训。

1学习策略培训的目的

Cohen指出:学习策略培训的目的是明确教会学生学习策略、什么时候以及为什么能够帮助他们学好外语。教会学生培养自己个性化的学习策略体系,有助于帮助学生探索更有效地学习目的语的办法,鼓励学生自我评价,自我指导外语学习。因而,学习策略培训的深层目的是允许学生自发地选择学习策略促进学习者自主和学习者自我指导[3]。

2学习策略培训模式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外学者一直在进行学习策略培训理论与实证性研究,提出了一些学习策略培训模式,如:Hosenfeld et al (1981);Jones et al (1987);Pearson and Dole(1987);Oxford (1990);O'Malley and Chamot (1990);Cohen(1998);Grenfell&Harris (1999);Macaro (2001);Cohen&Weaver(2005);Cohen&Macaro(2007)。本项目采用O’Malley and Chamot(1990)所提出的培训模式帮助学生培养英语学习策略,具体步骤如下:

(1)准备:教师通过头脑风暴、讨论和问卷等方式了解学生对当前话题领域知道些什么,以前的知识空白和学生在当前学习任务中所应用的学习策略,为下面的活动做好准备。

(2)呈现:教师向学生介绍新学习策略的理论基础,对其进行描述,并通过演示等方法呈现给学生,询问学生以前运用这些策略的状况,确保学生理解新策略,以便操练。

(3)操练:这一阶段以学习者为中心,学生亲自操练“呈现”阶段所学到的学习策略,教师只是作为促进者帮助学生吸收和运用这些学习策略。可采用合作学习、有声思维、伙伴辅导、小组讨论等活动操练。操练中,教师逐渐减少提示,鼓励学生独立运用相应的学习策略。

(4)评价:学生在操练后立即评价自己的表现以便了解学到了什么,还有那些领域需要复习。评价活动可以个人单独进行,也可以采取合作的方式,或者由教师来指导。

(5)扩展:讨论学习策略的元认知和动机因素,通过在相似的学习任务中独立运用这些策略,使其融入他们现有的知识体系,给学生各种机会把所学策略迁移到新的学习任务中,形成自己的策略库,并通过作业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相关策略的运用。

值得指出的是,学习策略培训不是线性的,而是循环往复的,在进行各种不同的学习策略培训时,上述模式循环使用[5]。

3学习策略培训中教师与学生的责任

在培训的准备、呈现、操练、评价和扩展五个阶段中,因起始阶段向学生提供相应的策略知识,教师起到更重要的作用,承担更大的责任;而随着时间推移和培训活动逐渐展开,学生开始为学习策略运用承担越来越大的责任。这种培训的目的是使学生最终能独立运用适当的学习策略完成各种学习任务,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总之,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地方民办高校英语专业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容乐观,学生对学习策略没有全面的了解,不能运用适当的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通过由准备、呈现、操练、评价和扩展五个阶段构成的学习策略培训模式,来培养个性化的学习策略体系,使学生有能力在学习中承担越来越大的责任,提高学习效率,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Holec,H.Autonomy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M]. Oxford:Pergamon Press,1981.

[2]Benson,P.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Autonomy in Language Learning[M].Harlow:Pearson Education,2001.

[3][4]O'Malley,J.M.& Chamot,A.U.Leaming Strateg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

上一篇:自助停车系统下一篇:国有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