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缘性

2024-05-13

边缘性(精选12篇)

边缘性 篇1

一、“合法的边缘性参与”的概念

“合法的边缘性参与”是由J·莱夫和E·温格站在人类学角度,基于个体学习的视角提出来的[1]。边缘性参与并不是一个消极的概念,它意味着由“新手”向“熟手”的成长状态。边缘性参与是由于学习者是新手,他们不可能完全地参与所有的共同体活动,而只是作为共同体某些活动的参与者[2]。新手学习者的参与形式是边缘性的,即新手在一个共同体内共同参与实践时,最初只在整个工作或最终产品中承担有限的任务和责任;这个位置上所需要承担的任务比较简单,处于整个工作过程的支端末节,即便出现失误,一般也不会对整项工作或最终产品产生破坏和影响,为此所需付出的代价也是较小的[3]。

对于新手来说,合法的边缘性参与为他们提供的不仅仅是一个用于“观察的瞭望台”,关键是它包含了“参与”,把参与作为学习(包括吸收与被吸收进)“实践文化”的一种方式[4]。“边缘性参与者”应该在参与共同体活动的同时,通过对其他成员,特别是核心成员工作的观察、模仿、学习,积极与同伴及专家进行讨论,将自己存在的疑惑和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与共同体成员进行交流,逐渐使自己适应共同体的学习活动,逐步扩大、深化自己参与活动的范围[1],因而“边缘性参与”具有积极的意义,它表明了新手通过边缘性参与进行成长的态势。

二、家长“边缘性参与”的表现

我国真正开展家校合作的历史不长,家校合作的机制还没有完全成熟,家长的教育素质整体还不是很高,因此,我国大部分家长在家校合作中承担的任务比较简单,心态比较被动,总是处于学校教育的“边缘”,并不能真正深入地参与到家校合作中,即在家校合作中还处于“边缘性参与”的状态,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参与学校一般事务多,参与学校核心管理少

《教育部关于建立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委员会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规定:家长委员会具有参与学校管理、参与教育工作、沟通学校与家庭的职责。从目前一些学校的实践来看,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层面比较浅表,表现为参与学校一般事务多,参与学校核心管理少。如,有些家长能根据自己的专业背景为学校教育活动提供支持;有的家长利用自己的人脉资源和物质资源,为学生开展校外实践活动提供帮助;有的家长能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为学校提供各种志愿服务。但是对学校工作计划和重要决策,特别是事关学生和家长切身利益的事项,家长往往被隔离开来,参与的相对较少。

2.被动参与多,积极主动参与少

在家校合作中,家长和学校应是平等的关系,但是实际上家长和学校的关系在总体上并不是平等合作的关系,家长往往更多地扮演着配合学校教育的角色,这就决定了家长在参与学校教育时的心态比较被动。主要表现为:学校需要家长时,家长会积极回应,让参与就参与,让参与多少就参与多少,别人怎么参与我就怎么参与,甚至有许多家长抱着能少参与就少参与、能不参与就不参与的心态;许多家长并不会积极主动地要求行使参与学校教育的权利,导致不能充分发挥家长的主观能动性,很多潜在的家长资源得不到充分运用。

3.一味参与的多,沟通交流的少

家校合作是各参与方思想与行为交融的过程,要实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效合作,必须建立在家长、教师、专家、学生之间有效交流的基础上。然而在实践中,各方的交流并不畅通,表现为:缺少家长与专家的沟通,即使在个别学校邀请了校外专家对家长进行教育指导,能积极参与其中并能与专家进行深入探讨的少之又少,更多的是一味的接受。在家长与学校的沟通中存在着严重的家长沉默现象,如有的家长担心给班主任、学校提意见,容易导致班主任、学校对自己不满,从而给自己和自己孩子带来不利影响,因此选择沉默;有的家长表现出不自信,认为在教育工作上不如班主任、学校专业,不好发表个人意见,这种不自信也导致家长出现沉默;有的家长受从众心理的影响选择沉默;有的家长为了维护与学校、教师良好的人际关系而选择沉默。在家长与家长的沟通中,表现为囤于表面现象的沟通多,深入问题实质的沟通少。

三、从“边缘性参与”到“充分参与”:家长深度参与家校合作的路径

“充分参与”描述的是学习者个体在共同体内的参与程度、意义理解、身份认同和行动反思等方面所达到的充分状态。当学习者处于该状态时,他所需承担的任务较其他时候更为艰巨、更为关键,所需承担的责任也更多[3]。尽管从目前来看,许多家长在家校合作方面还只是处于边缘性参与的状态,但是仍要充分放权,给予家长“合法”的身份,肯定“边缘性参与”,通过家校合作共同体的创建,为家长“充分参与”学校教育打开通道,促进家长由“边缘性参与”向“充分参与”转变,这对提高家校合作的有效性,切实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1.充分赋权,确立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合法性身份

尽管我国教育部曾在《意见》中明确规定了“学校要为家长委员会开展工作提供必要的条件”、“完善学校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保障家长委员会有效参与学校管理”,但这些规定都只能从规章制度上泛泛地对家长进行赋权,缺乏强制性,并不能从法律上切实保证家长拥有这些权利。总体上来讲,我国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意识还比较薄弱,没有充分意识到自己在家校合作中应享有的权利。家长若不能获得进入家校合作共同体的合法性身份,即便在形式上成为家校合作的组织成员,也会在真正涉及学校工作计划和重要决策、特别是事关学生和家长切身利益的事项中被隔离出去。因此,家长只有获得合法性的赋权,才能有机会接触到关键的信息、资源,才能被赋予真正参与学校教育的机会,这样才能真正发挥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

要促进家长由“边缘性参与”到“充分参与”,首先,必须完善相关的法律规定,从法律上确立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合法性身份,尤其要加强相关监管机制,不仅要从法律上赋予家长合法性的身份,更要在实践中保障家长的合法权利;其次,家长合法性身份的获得还需要家长的主动选择,即家长自身应充分认识到自己在家校合作中的权利和义务,唤起参与学校教育的法律意识,主动要求享有参与学校教育的权利,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校教育中去。

2.提供参与机会,在参与中实现家长由“边缘性参与”到“充分参与”的转变

由“边缘性参与”到“充分参与”的转变,是家长不断参与学校教育并不断观察、思考、内化和提升的过程。在实践中,有的学校认为片区内大多数家长文化水平较低、教育素质不高,没有能力参与学校的教育工作,认为让家长参与到学校教育中来,会给学校带来麻烦和干扰,所以拒绝让家长参与到学校教育中。家长的成长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能要求家长在家校合作方面立刻成熟起来,要给家长成长的时间和机会,要允许家长逐步参与到学校教育中来。在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过程中,学校要做好引导工作,引导家长不断思考家校合作的相关问题:家校合作的目的是什么、教育的规律是什么、如何选择教育内容、如何组织教育活动等等。诸如此类的反思在家长参与家校合作中会不断得到深化,从而促进家长“参与”意识与“参与”能力的提升。因此,学校应充分认识家校合作的重要性,不能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将家长阻隔在学校教育的外围,要尊重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权利,给予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机会,为家长由“边缘性参与”到“充分参与”的转变提供机会。

3.创建家校合作共同体,为“边缘性参与”到“充分参与”的转变提供场域

家长“边缘性参与”的价值在于家长在参与中由“边缘性参与”向“充分参与”靠近,而对“核心成员工作的观察、模仿和学习,积极与同伴及专家进行讨论”是家长能否实现由“边缘性参与”到“充分参与”转变的重要条件。笔者认为在我国目前的形势下,应创建由学校、家长、专家、学生、各种热心学校教育的机构等共同构成的旨在不断促进家校合作、拓展家校合作深度、提高家校合作有效性的家校合作共同体。共同体“既不意味着一定要是共同在场、定义明确、互相认同的团体,也不意味着一定具有看得见的社会界限。它实际意味着在一个活动系统中的参与,参与者共享他们对于该活动系统的理解,这种理解与他们所进行的行动、该行动在他们生活中的意义以及对所在共同体的意义有关。”[4]在这样的家校共同体中,所有成员都关注家校合作,共同致力于解决家校合作问题,为了家校合作共同投入热情,通过持续的相互交流与共享促进家长更好地参与家校教育,逐步提高家长参与家校合作的水平,促进家长由“边缘性参与”向“充分参与”转变。

在家校合作开展较好的国家和地区,都有专门的机构对家校合作进行援助。美国家长教师联合会在建立之初就确定了两项宗旨:家长教育和发挥家长在改进儿童受教育条件方面的作用[5]。美国的许多州立大学除了教学与研究之外,还承担提供家长教育的职能,如帮助家长了解有关的社会与教育政策、学校系统的运作及子女教育方法等。美国全国性的家长教师协会(PTA) 和民间的家长教师组织(PTO)等机构,也会对家委会的工作提供专业的指导。PTA结合有关的研究,提出了包括有效交流、权力分享等建立家庭与学校伙伴关系的六条标准,并制定了具体的实施计划[6]。日本建立了一套家庭教育社会支援体系,如“儿童中心”、“家庭教育咨询中心”、“育儿支援中心”、“儿童咨询所”等。这些机构不但免费提供各种家庭和儿童活动信息,而且还能帮助解决家庭教育中遇到的难题[7]。在香港,家长教师会从加深家长对教育的认识“入手”,经常与学校联合举办家庭教育讲座、家长研讨会、家校互访、内地交流会及海外交流会等[8]。目前,在我国还没有类似的援助机构,家校合作大多是家长和学校两者之间的事,而且家长和学校之间的关系比较松散,并没有形成关系紧密的家校合作共同体。

(1)家校合作共同体构成中应强化专家的参与

建立家校合作共同体时,在人员构成上应强化专家参与,通过家长、学校、专家之间的交流与分享建立旨在促进家校合作的紧密共同体。家校合作在我国发展的历史还不是很长,系统进行家校合作研究的专家学者还相对较少,缺乏理论指导的家校合作必然是盲目的实践,为更好地指导家校合作的开展,应尽快建立家校合作的研究队伍,为家校合作的开展提供良好的理论支持。

(2)家校合作共同体中应强化学生的构成

美国家长教师协会的各级协会里面都有儿童代表,有的协会名字就是家长教师儿童协会,这充分体现了对儿童的尊重[9]。家校合作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但是在我国已有的家校合作的研究中学者仅仅关注家长和学校,很少提及学生。在家校合作的实践中,学生只是被动的参与学校与家庭组织的活动,很少有发言权。家校合作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因此家校合作共同体中就不能不给学生留一席之地,在家校合作共同体中应吸纳一定数量的学生加入进来,与学生建立同伴式的关系,与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认真倾听他们的心声,始终坚持“为了学生”的原则开展家校合作。

摘要:我国家长在家校合作中承担的任务比较简单,心态比较被动,总是处于学校教育的“边缘”,即在家校合作中还处于“边缘性参与”的状态,并不能真正深入地参与到家校合作中。本文基于合法的边缘性参与的视角,研究家校合作中家长边缘性参与的现象,以促进家长由“边缘性参与”到“充分参与”的转变。

关键词:家校合作,边缘性参与,充分参与

参考文献

[1]J·莱夫和E·温格.情景学习:合法的边缘性参与[M].王文静,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程勇,王丹.合法的边缘性参与:教师实践性知识管理的新视点[J].教师教育研究,2010(1).

[3]穆湘兰.合法的边缘性参与—情境学习的描述符[J].教学与管理,2014(4).

[4]周煦.合法的边缘性参与:新任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路径[J].教育导刊,2011(6).

[5]黄河清.美国家校合作管窥[J].教育评论,2008(6).

[6]郑福明.发挥家长委员会在儿童教育中的作用:美国的经验与启示[J].中小学德育,2012(5).

[7]杨民,苏丽萍.日本小学制度化的家校合作[J].上海教育,2014(3).

[8]廖国良.家校合作在香港[J].广西教育,2014(4).

[9]赵兴民,姜志坚.美国家长教师协会探析[J].天津市教育科学院学报,2012(8).

边缘性 篇2

最近一次在半夜醒来,睁眼看着墙壁,闪着淡黄色的光,跳着布帘的影子。哦,车顶直射进我的房间里。

像梦里的一样,墙壁变成金色,有一种说不出的美感。

我是一个“夜猫子〃,带有近视的双眼却能适应黑暗里的一切。或许其他人厌恶着午夜的黑暗,甚至害怕它,只是,我却偏爱这时刻。

站在客厅的窗户前,不开灯。马路被渲染着晕晕的光辉,临街的行道树被风扯得有些力不从心。四面都是寂静,似乎是一座古老的小镇,所有的一切都沉沉睡去。

我感觉像是在梦里,懵懵懂懂得与梦里面的一些景象交叠着。那里有树,有路,有房子也有灯,只是一切都龙这层淡淡的乳白色灯光,显得静谧安然。

我知道这就是梦与现实的区别,梦里的一切都镀成了柔和的颜色,而梦外多半是孤寂清冷。

时针已经指向了午夜十二点半。还有五个小时,太阳又要普渡众生了。而我,如千万个之前的日子里的我一样,继续着学习。按着家人设计的程序,一步步去完成。乏味的单调。

我的世界有什么呢?各种封面颜色的试卷,飞来飞去,像失控的飞机一般。只是,我不会悲伤。世界上有很多如我一样的被练习册覆盖着的孩子。呵,有那么多人陪我住进白色的房间,怕什么呢?

再次看向窗外,依旧恬然。是城市在做着美梦吧。

边缘性 篇3

对于很多人来说,空间一般都是均匀而静止的,是能够进行量化的一中客观对象,它的功能仅仅是一个容器,和人没有任何关系。和这种观点不同的是,有很多专家学者经过反复求证,已经确定了不同的种族、民族或是个人,对空间都有其独特的体验,而事实上,空间是有差异的而非千篇一律的,空间是动态而非静态的,而且空间是具有其特殊的中心与边缘的。

何谓中心空间

在人类的发展历程中,最开始是形成了许多部落与种族,人们将自身视为世界的中心,并依此对自身生存的环境进行描述。人类只有在这个中心的范围之内才会有归属感与安全感,而对于人类来说。中心之外是危险的与无法掌握的,是各种危险生物栖息的地方,所以人们喜欢在中心聚集,或是创造出一个中心来。

其实中心空间这一概念并不是从来就有的,是人类对生活与自然的理解创造了它,在历史上,人类向来都是通过对纵向高度的感知来获得中心空间的。空间并不是固定的,它是向纵向与横向无限延伸的,而人类的活动基本上都是在横向空间中进行的,毕竟人无法在纵向空间中进行移动。但是从某个角度上来看,纵向的空间能够破除空间在横向上的延伸,把人的注意从横向引导纵向,并在与纵向空间进行对抗时得到了中心乃至宗教意义。这种中心意义在最初一般都是和自然联系在一起的,大部分的种族都会将自身所在处的某处山脉或水系视为整个世界的中心。

除此之外,将空间进行规则的划分同样能得到安全感与中心意义。我们无法在不规则空间中找到中心,我们会因此感到混乱和恐惧。但是我们在规则的空间中就能很容易找到中心。如在中国,“天圆地方”的空间观念在历史上延续了数千年,这种概念让人们很容易就将自己身处的国家看作世界的中心并将其视为“天朝”,并且在往往会将建筑建于规则的空间轴线上,同时和东西、南北的方向相同。

环境艺术发展到现代其实一直都在延续着传统的规则与纵向空间形式,然而从某个角度来看,传统的中心意义却已不复存在。以建筑为例,无数象征着企业力量或国力的摩天大厦,其纵向伸展的程度不断刷新,都在试图成为城市、国家甚至是世界的中心,然而最终也只能在竞争中不断的相互孤立,然后被后来者超过。至于成几何空间的规则的城市,如今在城市化的不断深入与人口的急剧增长中,变得不再规则,城市的中心再难找到,在此,中心的意义再也不是由宗教与自然赋予的了,它的决定因素变成了经济与功能,传统的中心意义正在被边缘化。多中心即无中心,在没有中心的城市中所充斥的必然是混乱、无序以及危险。

何谓边缘性空间

边缘性空间在环境艺术中,一般指的是处在不同空间的交界与边缘部分的一种特殊的空间,它一般拥有定位、交流、边界和渗透等含义。如街道与建筑的交界或建筑同园林间的交界等,此外,街道、景观或建筑其自身有时同样会成为人们感知认识中的边缘性空间。

在人类历史上,边缘性的空间一般都是由自然来规定的,人们更愿意在有自然边界的地方居住,如森林、山脉、河流的边缘等。首先这些自然环境拥有丰富的物产,能够给人类的生存带来必要资源。其次,这些边缘能够让人们对自己的居所有一个具体的界定,并给人类带来归属感,一直到如今,我国的一些省市在命名上依然具有边缘性空间的界定意义,例如河南、湖北、山东等。

然而人类的居所同真正的自然边界还存在着一定距离,并不是直接在边界上居住。边缘性空间充满危险而无法掌握,这主要是由于中心空间和外部场所的冲突地就是边缘性空间,如战争及领土争端基本都是出现在两国的边界处。此外,边缘性空间还有两种界限含义,一是强硬的,强调内外空间的对立与分离,如我国的长城,其存在的目的就是对内的保护与对外的对抗;二是柔性的,这种边界强调的是内外空间的交流与过度。

人们能够通过边缘性空间对自己的居所有一个更好的理解。在广阔的空间中我们往往会迷失与其中,而出现在身边的路径则会为我们指引方向。所谓的路径其实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边界,这些边界分割了空间,指示出了方向,让我们能够对空间有一定的理解与掌握。由此我们不难看出,边缘性空间的意义不只是划分、限定空间,同时它还有着导向和定位的作用,能够让将空间变成能够把握的。

被自然界划定出的边缘性空间在今天的环境艺术里已经被弱化了,现在占据主导地位的是以功能为基准的人造边界。因为对功能的崇尚,人造边界并不具有自然边界所特有的生气与多样的形式。如街道作为分割城市空间的边界,虽然将城市变成了若干规则的小空间,但是我们还是会在城市中迷失。

中心与边缘性空间的联系

在环境艺术范围内的边缘性空间与中心空间,两者的关系是辩证的,它的存在决定了外部空间和内部空间、决定了公共空间和私人空间等形式。无论单独强调哪一种空间形式都是错误的。

在今天的设计中,强调的往往是中心空间,对于边缘性空间则是忽视的,这些边缘性空间常被人们错误的理解成中心空间的附属,并且是中心空间决定了边缘空间。然而事实上,中心空间是被界定出来的,从某一角度来说是边缘性空间决定了中心空间。如在进行建筑的设计时,建筑设计师首先会以墙体当作边界,对现有空间进行规划,通过墙体这一边界划分出了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内部空间中的人会在感到安全的同时产生被束缚的感觉,而外部空间的人所感受到的则是拒绝与对抗,与此同时,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也是通过墙体而相互联系、交流。

除此之外,鼓励重视边缘性空间并不意味着要忽视中心空间。要知道,若去掉中心空间和整体部分,只关注边缘性空间和部分,我们会发现边缘性空间和部分也会变得没有任何意义,其最终也只是沦为若干构件与界面的无序堆砌。

曾有学者在陈述自身的哲学理念时,使用过“树林中的空地”这一隐喻。从空间的角度来看,林中空地的边界是与其临近的树林,这空地既是中心空间同时也是此处树林的边缘性空间,两者其实是相互依存的,没有了边缘就不会有中心,反之亦是如此。首先,作为一个中心的空间,它是具有特性的,边界或边缘是不能缺少的,超过边界或是边缘则代表着空间的性质出现变化,所以边缘是维系内部空间性质的关键。其次,由中心产生的拥有性格和含义的空间,并不是毫无变化的,它的性质是自内而外不断减少的,所以最中出现了边缘。因为边缘就代表着区分,所以边缘性空间是部可能出现在无中心、无差异的空间里的。

无论是中心空间还是边缘性空间,它们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们是一直都在运动着的,而且相互间是在不断转化着的。如对于城市里的居民来说,城外郊区就是边缘性空间,但是随着这座城市的规模渐渐扩大,边缘性的郊区也成为了城市的一部分,甚至有可能成为城市的又一个中心街区,由边缘性空间变成中心空间,同时城市外又会产生新的边缘性空间作为郊区。而曾经作为城市中心的街区也有可能被渐渐的边缘化。如在传统中作为中心空间的建筑是一些宗教建筑以及代表黄泉的建筑,这些空间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其中心地位将逐渐的被一些商业和金融性建筑所取代,由中心空间转变成边缘性空间。除此之外,对于空间的体会,每一个人都是不同的,所以空间的性质并不是绝对的。如住在城市里的人们会将这个城市的中心作为中心空间,而生活在一些偏远山区的人,他们则会将自己所生活的这个环境的中心作为中心空间,而非那些城市里的中心空间。由此看来,中心空间和边缘性空间两者是在不断进行相互渗透的,中心空间中包含着边缘性空间,边缘性空间也存在中心。

总 结

综上所述,空间并不仅仅是虚空或可量化的距离、尺度,它是具有独特意义和性质的。在我们通过对生活与自然的理解塑造出了空间,而空间也在这一过程中对我们进行了塑造,并且还对我们的生活与行为方式进行了规范。我们现在常常会穿梭于边缘性与中心空间中,所以开始对边缘性与中心空间进行研究是有必要的。边缘性空间和中心空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所以我们在进行空间设计时,要对两者的性质进行深入的了解,要同时兼顾这两方面,保证二者能够协调发展,只有以此为基础,我们才能设计并建造出真正适合人类生存、生活的空间。

(作者单位: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传媒艺术学院)

边缘性 篇4

然而, “荷花淀派”这一曾经有着影响的文学流派却始终处于主流文学的边缘, 甚至是否存在“荷花淀派”, 或者作为一个文学流派, “荷花淀派”是否具有存在的意义一直是学界争论不休的话题。不少有名的中青年作家说过自己从孙犁那里懂得了文学, 孙犁的许多作品是当代读者公认的现当代文学的瑰宝。学者的讨论显示出“荷花淀派”的边缘性, 作家的继承和读者的吹捧证明着“荷花淀派”的成就。这不禁形成一个悖论:纯实力与被关注的不成正比。本文以“荷花淀派”的主将孙犁为关注点, 在探究“荷花淀派”处于文学边缘的原因中深刻理解其“另类”中别样的价值及意义。

自1939年进入文坛到1945年, 是孙犁文学创作的第一个阶段。《荷花淀》、《芦花荡》等作品将冀中地区人民在抗日战争中保家卫国、可歌可泣的斗争交织在白洋淀水乡如诗如画的背景上, 诗情画意中洋溢着人民的革命浪漫主义精神。《丈夫》中的媳妇、《荷花淀》中的水生嫂等女性明大局、识大体, 承受着比男人更多的困难和磨难, 显示着时代的美。《荷花淀》、《嘱咐》等作品一发表, 就几乎家喻户晓, 带着浓郁的芳香立刻吹遍了解放区和大后方。

“生动地描绘出农村男女的勤劳明朗的性格和英勇斗争的精神, ……既有勇敢矫健的革命行为, 但也有一些委婉细腻的男女爱情, 有时这种细致的感触写得太生动, 就和战斗气氛不太相称, 因而也就多少损害了作品应有的成就。”[1]《中国新文学史稿》在中肯地评价孙犁成就同时, 也严肃地指出了作品与时代的不相适应性。毛泽东《讲话》发表以后, 文学确立了为文艺兵服务的思想和政治标准第一、艺术标准第二的评价标准。解放军的天是明朗的天, 歌颂新政权、新生活, 表现人民激情地建设新社会, 采用民族化、大众化的手法是对作家们的基本要求。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表现着民主政权的力量和新思想的胜利, 欧阳山的《高干大》、柳青的《种谷记》、草明的《原动力》书写着解放区的生活和生产斗争。然而, “看到真善美的极致, 我写了一些作品。看到邪恶的极致, 我不愿意写”[2]的文学观念下, 孙犁将战争的残酷、人民如火如荼地建设解放区的情景淹没在华北泥土和北方水乡的清新气息里, “略去了战争厮杀的残酷, 将更多的笔墨倾注在多情女人与有情男人的眉目传情甚或打情骂俏的浪漫场景的描绘”[3]中, 以《荷花淀》为代表的“婉约”之作就显得“另类”, 作品“游离于主流文化的话语中心”, 成为了“革命文学的多余人”[4]。

1949年1月, 天津解放, 孙犁随部队进城, 分配到《天津日报》工作, 由此进入孙犁文学创作的第二个阶段。同年创作的《村歌》、《山地回忆》是其代表作。《村歌》描写性格矛盾的女青年双媚, 喜赶集上庙和演戏, 做事没个分寸, 可就是她, 又勇于承担责任, 努力改造落后的互助组。“刻画了一个拥有小资产阶级的思想感情的”、“一个地地道道的小资产阶级的典型人物”[5]。这也成为孙犁被主流批评界公认的“诟病”。《山地回忆》中作者用对战争年代和谐融洽人际关系的追忆来表达对城市冷漠人际关系的不满。孙犁一改创作初期的浪漫与乐观, 格调转向严峻和低沉。1949年, 全国一片欢腾, 全国人民沉浸在“站起来”的欢腾里, 孙犁的这一风格显然不受欢迎, 即便到现在评论界对孙犁这一时期的作品评论也十分欠缺。1956年孙犁进入创作的第三阶段。孙犁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风云初记》讲述的是七七事变后, 冀中平原子午镇和五龙堂村庄的变迁史。作者将双重身份集中于一身, 主人公知识女性李佩钟既是抗日政府的县长, 肩负着解放民众的历史重任;又是大财主的儿媳, 反动区长的妻子, 是革命的对象。然而, 一直致力于中短篇创作的孙犁, 在这部小说中显示出在驾驭长篇体制上功力的欠缺。《铁木前传》以乡村中的木匠黎老东和铁匠傅老刚的友情和友情的破裂, 表现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斗争。小满儿这个有争议的边缘女性成为作者窥探人性和哲学思考的化身。相比过去, 孙犁的笔法成熟了许多, 显示出深沉和凝重的风格, 得到了读者的肯定, 为自己的创作赢得了新天地。但是贯穿在作品中的情绪和气质, 仍是孙犁一贯的风格:散文化的行文结构中贯穿人生的悲喜剧, 对女性的欣赏及感情的投入, 乡土气息浓厚的农村生活画卷中处处洋溢着诗情画意。在五六十年代, 文学强调“典型环境及典型人物的塑造”, 提倡“正面描写时代的巨大斗争生活”。“颂歌”时代下, 浩然的《金光大道》、周立波的《山乡巨变》等小说, 石方禹的《和平的最强音》、贺敬之的《放声歌唱》等政治抒情诗显然更适合时代的发展, 孙犁“纤丽的笔触和细腻的情调”与那些紧跟时代的高音者实在无法和谐共奏。“对我们时代的风貌进行更广泛的描绘, 对人物性格进行更完整、更深刻的刻画”[6], 是文学批评家对孙犁的期待, 更是时代对孙犁的期待。

1956年春, 孙犁突发了一种神经衰弱症, 由此终止小说创作近20年。这期间用他自己的话就是“十年荒于疾病, 十年废于遭逢”。在《戏的梦》中他说道:“这就像风沙摧毁了花树, 粪便污染了河流, 鹰袅吞噬了飞鸟, 善良的人们不要责怪花儿不开鸟儿不叫吧, 它受伤太重了, 它要休生养息, 它要重新思考, 它要观察气候, 它要审视周围。”粉碎“四人帮”后, 孙犁“闭门谢客, 面壁南窗, 展吐余丝, 织补过往”[7], 由此迎来了文学创作的第四个阶段, 也是他人生自40年代后第二个创作高峰, 创作了《晚华集》、《秀露集》、《云斋小说》等多个散文集、回忆录及小说作品。“文革”时期, 孙犁见证了政治骗子对党、国家和人民的欺骗;目睹了昔日的战友、同志身遭祸殃;自己又蹲过“牛棚”, 经历丧妻的悲苦, 忍受病症的折磨。读着写作时间持续了10来年的《芸斋小说》时, 我们仿佛听到了一位经历着人生的悲悲喜喜, 目睹了“文革”中是是非非的老人对人生苍老的了悟。这位历尽沧桑的寂寞老人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 在对往事的絮絮自语中表达着真实而独立的反思和思考。对不喜欢的, 他嫉恶如仇:《心脏病》中坦言“文革”中的无数事实, 让他“摒弃了只信人性善的偏颇, 兼信了性恶论”, 并对其“采取了极其蔑视的态度”;《宴会》写自己曾经亲眼目睹了战友由于托派问题的牵连而失踪;《王婉》客观地描述了现实被逼下的人性腐蚀;《新年杂忆》里对文学评论家专制化、权威化等文坛上不良现象进行了鞭挞和讨伐。对自己喜欢的, 他爱美若狂:《春天的风》、《我留下了声音》等在对善和美的褒扬中展现出孙犁依旧不变的青春热情;《亡人逸事》、《幻觉》等作品对自己的情感生活进行反思, 在对青春年华的无限眷恋, 纯真爱情的怀念、珍惜与赞美中独自咀嚼着孤独老人的寂寞与苦涩。《无花果》写自己正值壮年而又身患重病时与一位农村姑娘那未能开花结果的恋情。《石榴》、《忆梅读〈易〉》、《我留下了声音》等作品中, 孙犁坦陈了埋藏在心中数十年的爱情记忆, 年轻时对学生梅、山东青岛疗养院某护理员、文学社团的姑娘的爱慕, 在情感的反思中体现出作家晚年对年轻时不曾热烈爱过的微憾;对他人爱恋却没有因此而移情别恋更衬托出孙犁坚定的人生操守。为了照顾他的名声, 塑造一个完美的孙犁形象, 编辑好心地删去这类文字, 孙犁却依旧坚持, “我一生中, 做过很多错事, 鲁莽事, 荒唐事。特别是轻举妄动的事, 删不胜删”[8]。孙犁晚年的写作抛弃了一切世俗的欲念, 傲岸和倔强地将自己的情感隐私公开放在书面上, 打破了道德完美的丈夫形象、作家形象, 给多年信任他的读者提供了一个真实的孙犁。80年代年代前期, 孙犁曾明确声称要“歌颂当今施政, 诅咒十年动乱”, 可以说是迎合了伤痕文学、反思文学等新时期潮流, 是很“入流”的。但是, 年轻时就自觉地避开慷慨激昂的时代“主旋律”的孙犁, 晚年就更没有“入流”的愿望和可能了的。“余信天命, 屈服客观, 顺应自然”[9], 他不关心读者反应、自己名声、作品销量, 而这些正是八、九十年代主流作家们关心的事, 也是读者、评论媒介证明作家地位、身份的象征。他拒绝刘绍棠来邀请他扛“乡土文学”大旗, 坚决反对“荷花淀派”的提法:他与市场化的时代又一次的格格不入。在垂暮之年, 他坚持着自己独特的文学风格走向孤独与沉默, 边缘写作, 边缘生存, 直到生命的终点。

早年的孙犁游离于主流政治的“网”, 风格转向期间因作品不成熟而淡出评论者的视野;晚年的孙犁远离市场化的“网”, 因此其作品一直处于主流文学的边缘就不足为怪了。受到孙犁的关怀、培养, 并直接受其影响, 刘绍棠、从维熙、韩映山在创作中坚持并创新, 促进了“荷花淀派”的发扬光大。刘绍棠始终把孙犁的作品奉为自己效法的楷模, 在他的作品里塑造了许多清纯的女性形象, 一丈青大娘、碧桃、青凤、柳叶眉、蓑嫂、春柳嫂子、蛾眉等, 散发着清新、俊逸的风格。刘绍棠的《青枝绿叶》、《运河的浆声》, 韩映山的《紫苇集》等小说, “孙犁味”扑面而来。然而, 学习孙犁的风格只是他们的基础和起跳板, 随着创作的成熟, “孙犁味”便渐渐淡了。从维熙自创了“大墙文学”, 《大墙下的红玉兰》、《第十个弹孔》等作品题材突破只写农村, 创作方法不再仅限于白描、对话, 风格也从荷花淀派最初的清新转向深沉。《春草》、《蒲柳人家》等作品中, 刘绍棠已变得俊秀挺拔, 深思沉着。五十年代中后期, 韩映山曾经写过一些标准的“荷花淀”作品, 然而, 时至今日, 我们已很难读到他的新作。“荷花淀派”后起作家中一些风格发生转向, 新作不多, 由此导致“荷花淀派”在文学圈中影响力不大, 是造成“荷花淀派”处在边缘位置的又一原因。

“荷花淀派”的边缘主要来自于以孙犁为代表的作家在创作风格上与主流意识形态的背离。初期的“荷花淀派”为自己编了一张属于自己的网, 它清新淡雅随着时间的推移开始变得凝重深沉。它惨淡经营、恪守原则, 在茫茫沧海里, 成为了不显眼的一粟。但是, 它远离国家意志下的时代共名, 回避和躲闪着时代、政治赋予文学的常规模式, 摈弃意识形态主导的程式化、艺术手法的规范化运作, 在题材的新颖、风格的清新上, 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被历史话语掩盖的历史, 创造了“‘民间隐形结构’的典范文本”[1]。即使处在文学的边缘, 也具有永恒的艺术价值。这张独特的网让中国的文学流派多了明亮的的一隅, 即使在黑暗的年代, 也给人以信心和希望。

摘要:20世纪40年代, “荷花淀派”与“山药蛋派”在解放区文学中并驾齐驱, “荷花淀派”清新的艺术特色为中国文学流派提供了明亮的色彩。但是, 自创作以来它却始终处于文学的边缘位置。本文以“荷花淀派”的重要代表作家孙犁为关注的焦点, 以时间为发展阶段, 结合每个阶段的创作特色及“荷花淀派”成员的风格转向来探究其边缘化的原因, 从中体会此文学流派的非凡价值。

关键词:孙犁,文学边缘,时代主流,市场化

参考文献

[1]王瑶.中国新文学史稿 (下) [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1982.

[2]孙犁.孙犁文集[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 1981.

[4]丁帆.论孙犁与“荷花淀派”的乡土抒写[J].现代文学研究新视野.2007 (1) .

[4]杨联芬.孙犁:革命文学的多余人—20世纪中国文学论[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 2004.

[5]王文英.对孙犁的《村歌》的几点意见[N].光明日报, 1951, (10) .

[6]黄秋耘.关于孙犁作品的片段感想[N].文艺报, 1961, (10) .

[7]孙犁.孙犁文集[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 1981.

[8]孙犁.孙犁文集续编一[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 1992.

[9]孙犁.孙犁文集续编一[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 1992.

关于边缘作文初中 篇5

有一天下午,我走在回家的路上,天空中的太阳火辣辣的烤着大地,路旁的小花低下了头,小草弯下了腰,有的人举起手来遮挡阳光或者撑起一把小伞,有的则是加快了脚步,似乎都想赶快避开这个火球。我也不例外,摸了一下湿润的额头,从口袋里拿出了一张纸巾擦拭额头上的汗珠。在这个空旷的街道上,我正准备把这张纸巾悄悄地扔在地上…。

却因为映入眼帘的他,我停止了我的行为。一个清洁工爷爷正在这条街打扫卫生,他穿着绿色长袖的工作服,头上戴着一顶小帽子,脚上穿着一双鞋底快要磨穿的布鞋。看着他一会儿打扫街道的这边,一会儿又去到街道那边,连停下脚步喝水的时间都没有。我向前走了走,他大概年过花甲,走起路来有些蹒跚,黝黑的皮肤和繁多的皱纹是岁月留下的痕迹,指甲上也残留着黑色污渍,那衣服也有了一块又一块的斑点,好似堆积了多年的灰尘。但在他目光里依旧闪烁着年轻时的光芒,扫地的动作也是麻利得很,我被这个辛苦工作的老爷爷所震撼,从心底敬佩他。

这是,不远处来了一对情侣,只见那个女的对着老爷爷吐出了嘴里口香糖,他只好劝告:“姑娘啊,不要随便吐这黏黏的东西呀!”话音未落,他便蹲下去用手一点一点地抠起地上的口香糖,“用你管!你要是弄脏了我这漂亮的裙子,你赔得起吗!”那女的蛮不讲理,“你个扫地的滚远点!”那个男的也附和着,还随手扔了个塑料瓶,老爷爷说不出话了。我紧紧地攥了攥手中的纸巾,立刻把纸巾放入口袋中,瞪着那对情侣。当老爷爷想站起来时,却因为身体年迈无法靠自己站起来,我急忙跑过去扶起他。老爷爷赶忙道谢:“姑娘热心,谢谢啊!”我看见他额头上的汗珠不停地顺着脸颊流下滴在地上:“爷爷,您先休息会儿吧!”同时递给了他一张纸巾,“莫得事,莫得事。”胡乱地擦完就又拿起扫帚转身去打扫了。我望着老爷爷的背影,即使是那件布满污渍的工作服,也无法遮盖住他身上所散发的光芒和那份责任感。

我总觉得应该做些什么来帮助老爷爷,向四周望了望,转身跑到了一个最近的小卖铺,买了三瓶冰水和一块面包,顺带了一张写满字的纸条——“爷爷,天气太热,您工作那么辛苦,这是我的一点心意,谢谢您让我们的环境如此美丽,生活如此美好。”我把这些东西放入了一个黑色的塑料袋里,向着老爷爷跑过去,当我气喘吁吁地跑到他面前时,他还热心地问:“咋啦呀姑娘?”我话也没回,给了袋子转身就跑了。刚跑了几米远,老爷爷叫住我,我转身时看见他举起了我的袋子向我走来,把东西还给了我,就在我一脸诧异时“谢谢你姑娘,但靠自己努力所创造的生活会更幸福,”他的这句话让我更加敬佩他。“但你连瓶水都没有也不行呀!”他思索了一下,从袋子仅拿出一瓶水:“这一瓶水是我借你的,有机会我一定还你。”我笑了,老爷爷也笑了,笑的是那样开心,似乎身上的每个细胞都在笑,脸上的皱纹在那一刻仿佛都不见了,我仿佛看见了他年轻时的朝气蓬勃。

当我再次走在回家的路上时,感觉自己经历了最美的事情,他仅仅生活在城市的最边缘,没有人会对他嘘寒问暖,但就是这样的他,每天奔波在城市的大街小巷里,为我们的城市作出了巨大贡献。

新的边缘学科 篇6

车祸对于个人来说是个意外事故,而对整个人群来说却并非意外。随交通运输发展,车辆多、道路相对狭窄、交通法规尚不健全、人们缺乏遵守交通规则的习惯,就会产生车祸。在我国车祸中,以自行车为一方的占65%。但在交通繁忙的城市,如广州,对5年内发生的2.6万余例交通事故分析,机动车与机动车相撞最多,占86.99%。车祸的主要原因为开车疏忽、违章行车、超速行车等等,约占72.84%。可见人为错误是造成交通事故的主要因素。

速度与车祸 据研究,当车速达72公里/小时,平均视力可从1.2下降到0.7,于是对周围环境的分辨力下降,易发生车祸。

饮酒与车祸 据统计,约有25%的车祸与饮酒有关。当血液中酒精浓度达到50mg/100ml,大脑皮层反应能力就受到影响,四肢灵敏度降低,车祸发生率明显增加。

药物与车祸 服用安眠镇静药,降血压药中的利血平、复降片、甲基多巴等,抗过敏药中的非那根、扑尔敏、赛庚啶等,治哮喘的酮替芬等,治感冒的扑感敏、克感敏等,都可引起思睡,使反应性降低,易发生车祸。

长时间驾驶与车祸 休息不好,睡眠不足,加上长时间驾驶,导致过度劳累,易发生车祸。

气候与车祸 恶劣的天气,不仅道路湿滑难行,而且可使人的情绪不稳,反应灵敏性降低,易发生车祸。

平直的公路与车祸 长距离平直的道路,易使司机加速急驶,而车速过快,会使人感到压抑,反应性降低,发生车祸。

时间与车祸 据统计,1年中以10月份的车祸与死伤人数最多;每周以周四的车祸与死伤人数最多,最少为周日;1天之中的车祸高峰分别为上午6~9时,下午2~4时。

年龄与车祸 通常在20~29岁之间,主要肇事者为25岁以下的青少年,年龄越小,持证时间越短,事故危险性越大。无证驾驶者事故发生率明显多于有证者。车祸平均死亡年龄为35岁左右,男性多见。死亡者以农民中的中、老年人占比例最大。

边缘性 篇7

一、中小学教研边缘性问题的分析

1. 教研主体边缘性

中小学教研主体是全体教师, 不是其中的一部分人。现实恰恰相反, 真正参与教研的仅是一部分教师。中小学教师“只教不研”现象较普遍, 很多教师都按最惯常的套路行之教学, 并满足于已有的教学经验, 教研功能与作用只能在一部分教师的教学行动中得以体现, 从而制约着教研主体性的发挥。大批非新秀、骨干教师被冷落了, 被边缘化了。教研偏点现象导致教研参与面不宽、投入面不宽、行动面不宽。

2. 教研方式边缘性

虽然, 新课改教研有新背景、新气象、新目标、新追求、新变化。但, 教研还是陷入新的误区, 表现为:“追”过剩、“形”过剩、“靓”过剩。“追”过剩是指追新过剩、追时髦过剩;“形”过剩是指花样过剩、花俏过剩;“靓”过剩是指包装过剩、亮相过剩。时下, “名堂”性教研、“表演”性教研、“亮相”性教研、“广告”性教研、“声势”性教研盛行。“中看不中用”的教研占领了大半个教研舞台, 淡化了教师“平民”教研方式, 导致中小学教研主流方式边缘性。

3. 教研实质边缘性

中小学教研的实质是改进教学、激活教学、提升教学。要显现教研的实质功能, 就要注重本土研究, 即课堂真实教研、务实教研、有价教研。可现实, 教研本原实质出现了边缘性现象, 表现为:“说”比“做”多、“外来”比“草根”多、“务虚”比“务实”多。我们曾经做了一项有关教研实质的调查, 查阅了几十份中小学校学年度教研工作计划与总结, 从中发现这么多的计划与总结, 文中提及的教研工作新目标、新思路、新举措、新策略、新成效、新成果大同小异。更多的是人云亦云的东西、更多的是外来的东西、更多的是务虚的东西、更多的是宣扬的东西、更多的是标榜的东西、更多的是年年重复提的东西。如果长期以往, 必定导致教研的本原价值丢失、教研的实质价值丢失、教研的主流价值丢失。这令人担忧。

4. 教研资源边缘性

农村中小学教研人力资源与城市、城镇比, 历来有明显的差距, 而今这个差距越拉越大, 农村中小学教研人力资源越来越流向城市、城镇。而同时给农村中小学补充的新调入教师不一定都是优秀教师, 出与进优秀教师等量上不对称, 这样一来, 城市、城镇的中小学教研人力资源越来越丰富, 农村中小学教研人力资源越来越匮乏。农村中小学教研经费紧缺、地缘劣势, 尤其是农村村小。农村中小学教师外出参加研训活动机会少, 请进来的教研专业人员到校做专业引领也少, 教研跟进滞后, 使原本教研能力低下的教研团队更陷入困境, 这又是另一种现象。由于人事机制原因, 农村中小学优秀教师出多进少, 由于教研经费紧缺、政府扶持少的原因, 教师接受学习、专业引领机会少, 导致教研资源边缘性。

5. 教研引领边缘性

中小学教研需要专业引领, 有了专业引领, 校本教研才不囿于同样的重复, 才能迈开实质性的步伐。这其中, 教研员的专业引领是校本教研不可缺少的因素, 是教研工作发展的关键所在, 尤其是农村地区, 这里很难得到高校高层次教研资源的辐射, 与这里教师“距离最近”的专业引领人员是教研员。课改以来, 广大教研员在新一轮课改的校本教研专业引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中小学校本教研向纵深方向推进提供了支持。但还普遍存在一个关键性问题, 那就是引领对象面不宽的问题。专业引领原本要为教师全员提供必要的帮助与指导, 由于教研员深入中小学校实地、课堂时空受限, 引领对象指向偏点、检查教研惯性思维干扰等原因, 导致专业引领边缘性。

二、中小学教研边缘性问题解决的对策

1. 改革教研管理机制

教研组织机制的建立, 要考虑校本教研组织机构、教研网络的建构, 要考虑校本教研组织功能和组织形式, 要考虑校本教研中校长、教导主任、教研组长的职责与角色定位。组织机构的建立要有利于教导处 (或教务处) 、教研组、备课组三级教研体系教研功能的发挥。

教研引导机制的建立, 要考虑校本教研引领方向、引导主流价值、引导方式。学校教研引向何方, 是不是真正突显“校本”, 与教研引导机制的建立有关。

教研督促机制, 要考虑督促目的、方法、措施、策略、力度。有一定力度的督促机制才能显现督促全体教师务实教研的功能。

教研激励机制, 要考虑激励目标、对象、范围、方式、方法。激励力求面向全体教师, 目标不要局限于一部分对象, 激励广大一线教师做教研。

教研评价机制, 更多要考虑如何改革, 因为现有评价机制不利于务实推进校本教研。建立教研评价新机制, 要考虑如何重“量”又重“质”、如何重“过程”又重“结果”、如何重“个体”又重“团队”、如何重“显性”又重“隐性”, 如何重“优秀教师”又重“一般教师”。

2. 激发教师教研意识

责任意识。教书育人是人民教师的天职, 教书育人是中小学教师分内的本职工作, 教书育人是每一个中小学教师的责任, 作为教师就要担当这份责任, 把书教好, 把学生教育好, 这是显性的。但还有隐性的责任, 教书育人要有更好的成效, 必须真正懂得遵循教育规律, 实施素质教育, 要做到这一点, 又必须有水平、有能力。

参与意识。校本教研是一种制度, 也是一种校园文化。每个教师都是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一分子。从另一角度说, 校本教研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 这个主体是学校教师的全员, 参与教研活动不是部分教师的事, 中小学教师人人都要有教研参与意识。

常态意识。教研与教学不分家, 在研中教, 在教中研, 教与研融为一体, 成为教师生活的一部分, 这就是常态。中小学校本教研需要广大一线教师这种教研常态意识。

3. 扩大教研的关注面

中小学校本教研的关注面问题是一个系统、全方位工程的问题。以往, 我们的教研关注面偏“点”, 关注更多的是教研“能者”与教研“要上者”。“能者”指的是有一定教研能力的教师;“要上者”指的是学校要他参与教研、做教研的年轻教师。扩大教研关注面, 要顾及三个维度:一是, 关注教师个体的全员参与面, 重点关注平常不愿意做教研的教师;二是, 关注教研新生团队的培养面, 包括新手工程、新秀工程和青蓝工程;三是关注教研弱势群体的引领和扶持面, 尤其关注教研能力低、不懂得做教研的教师。

4. 倡导平实教研方式

“自下而上”教研与传统的“自上而下”教研相对应。“自上而下”教研是属于指令性任务式教研。“自下而上”教研可以充分发挥教师教研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平民百姓”教研, 它的特征是大众性, 它倡导的理念是:人人都能做好自己的教研、人人都要做自己的教研、人人都要做好自己的教研。“平民百姓”教研还诠释着“草根教研”的价值取向。

“课堂问题”教研, 是以课堂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或困惑为研究对象的研究。教师是研究自己教学内的问题, 不是研究自己教学外的问题;是研究自己的教室里发生的教学问题, 而不是研究别人的教学问题;是研究真实、现实、平实的教学问题, 而不是研究求证某一个教学理论原理或假设。

5. 调配教研资源

首先是人力资源的调配。调配人力资源, 要考虑城镇, 更要考虑农村。比如, 农村中小学调走了一大批优秀教师, 如何及时补充, 怎样从教师人事调动政策体制上给予扶持与保障。使农村中小学的教研人力资源流动渠道畅通, 能出能进, 成为有源之水。

其次是教研经费的调配。教育要均衡发展, 农村中小学教研工作要跟进, 教研工作跟进除了以上提及的人力资源外, 还需要教研经费的扶持, 尤其是给农村中小学的教研经费补助。让农村中小学也能够像城镇学校一样, 拿得出钱让更多的一线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研训活动、拿得出钱开展教研活动、拿得出钱请专业人员到校做专业引领。

第三, 教研设备的调配。这项工作要立足于改善农村中小学教研条件。可以由政府出钱采购设备调配到各校;还可以采取城、乡学校接对子帮扶方式, 城镇学校为接对子对口学校赠送教研设备, 如:计算机、投影仪、幻灯机等电教设备。

6. 打造类型教研

中小学校本教研, 有的专家把它分为三种基本类型, 即教学型教研、研究型教研、学习型教研。三种类型的教研侧重点不同, 教学型教研体现立“教”、研究型教研体现立“研”、学习型教研体现立“学”。“教”、“研”、“学”构建校本教研的整体, 缺一不可。打造类型教研, 就是要认真对待每一类型的教研。

当然, 我们也可以从另外的角度来论教研的类型。比如, 可以提常态教研、创新教研、品牌教研。常态教研是实践性教研、反思性教研、日常性教研。常态教研是校本教研主流, 是校本教研根本, 是校本教研方向。创新教研是改革性教研、突破性教研、原创性教研。中小学需要不断进行教学改革, 以教改推动教学发展, 教学改革是一项探索研究, 在教改中不断促进教学创新, 创新又给教研注入新的活力。品牌教研是成果性教研、标志性教研、档次性教研。它是办学特色的组成部分, 这更多的是名师的杰作, 是名师撑名校的教研成果的显现。

7. 培养教师教研品质

教师教研动机。是直接推动教研活动的心理动因。教师教研动机包括教研志向和教研兴趣。实践表明教师教研动机是不稳定的。学校应着重加以引领和指导, 尤其, 引导教师了解校本教研的现实意义、价值所在以及教研与教学的关系。

教师教研态度。要促进全体教师良好教研态度的形成, 学校首先通过宣传、引导, 让教师了解到做教研不是风行一时、不是敷衍应付、不是时有时无, 做教研需要科学严谨的态度、需要认真负责的态度、需要持续探索的态度;其次, 努力培养教师做教研的良好习惯, 形成一种惯性;再次, 进行对比审视不同教研态度的成因与后果, 引领良好方向。

教师教研自信心。是指教师对自己有自信, 相信自己有能力把教研做好。只有当一个人相信自己有能力去迎接各项挑战时, 他才有可能战胜它。在这方面的培养, 学校主要引导和帮助广大一线教师消除对教研的神秘感和树立校本教研中主动发展的自信心。

教师教研意志。是教师在克服教研困难的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学校要对全体教师进行教研意志的培养。首先培养教研行为的目的性, 减少行动的盲目性;其次, 从工作入手, 培养教研意志品质, 可以创设一些教研情境, 让教师在教研情境中锻炼意态品质;再次, 培养教师教研的自控能力和调节能力, 以适应校本教研之所需。

教师教研原动力。中小学教师可持续教研需要教研原动力支撑。原动力显现三种力量, 即自发力、驱动力和持续力。自发力, 有一种自发的力量去做教研;驱动力, 有一种驱动的力量去做教研;持续力, 有一种持续的力量去做教研。

8. 伸展教研引领

从“点”到面, “点”上引领是针对部分教师提供指导与帮助, “面”上引领是面向全体教师做好专业引领。要做好教研“面”上引领工作, 教研员可以采取以下三种专业引领方式:一是, 面向全体教师做教研专业性辅导讲座或教研专题讲座;二是, 送课下乡或带课下乡, 让农村中小学所在学校的本学科的全体教师观摩教学, 并与教研员互动研讨;三是, 直达教研组或备课组指导教学。

从城镇到农村, 这里说的到农村, 指的是教研员要更经常到农村中小学校进行校本教研专业引领。关注农村中小学校本教研要比关注城镇中小学校本教研更多一些。对农村中小学校本教研的引领, 更需要教研技术层面的引领, 比如, 引领教育研究方法, 教研员最好参与农村中小学的校本研究, 与农村中小学教师组建研究共同体, 共同研究和解决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中的问题。

从会场到课堂, 不是说教研员以往没有进课堂, 而是倡导一种更关注课堂的理念。教研员经常直接深入到教学中, 亲眼观察课堂中的教学活动, 与一线教师进行当面议教, 帮助改进教学, 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最佳专业引领方式。

边缘性 篇8

关键词:儿童边缘性脑炎,误诊误治,糖皮质激素,预后

边缘性脑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主要累及儿童及青年, 临床表现多样, 病情严重, 可合并或不合并肿瘤。70%的患者病程中可出现头痛、发热、恶心、呕吐、腹泻或上感症状, 通常2周内可伴发出现精神症状, 表现为焦虑、失眠、易激惹、行为异常、幻觉或错觉、偏执等, 也可有明显的言语障碍, 从自主语言到模仿语言, 再到完全缄默[1]。大多数患者可有近记忆缺失, 激惹和紧张交替出现, 手足徐动、肌强直、角弓反张、昏迷、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癫痫。可发生于疾病的任何阶段, 大多都发生在早期, 以后有学习、记忆和行为障碍。不同年龄的患儿首发症状有所不同, 儿童首发症状以非精神症状为主, 包括癫痫、癫痫持续状态、肌张力障碍, 语言减少或缄默[2]。现将2009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儿童边缘性脑炎误诊误治12例分析如下。

资料与方法

收治儿童边缘性脑炎误诊误治患者12例, 男7例, 女5例, 男女之比1.4:1;3~5岁2例, 5~9岁8例, 9~13岁2例;合并肿瘤1例, 未发现肿瘤存在11例。按从临床症状出现到确诊时间划分, 其中发病后1.5~2个月确诊5例, 发病后3~4个月后确诊7例;预后较好11例, 留有癫痫发作1例。

临床表现:本组12例, 其中有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症状8例, 发热、流涕、头疼、恶心、呕吐、体温37.5~38.3℃;无发热4例, 仅有头疼、呕吐、腹痛。随着病程的进展, 其中短期出现记忆力下降、性格改变、精神行为异常、言语减少、胡言乱语7例;出现惊恐、幻觉、错觉、突然不认识自己熟悉的人3例;有情感淡漠、抑郁、孤独、有时伴有怪笑等行为2例;病程中有抽搐发作5例, 多表现为局灶性。

神经系统检查:出现巴宾斯基征阳性9例;出现颈强直5例, 腱反射增强;出现一侧肢体无力、腱反射减弱3例;神经系统体检正常3例。

辅助检查:脑脊液化验结果12例:其中异常7例, 细胞数轻度升高, 以淋巴细胞增高为主, 蛋白正常;细胞数、蛋白正常3例;蛋白及细胞数均增高2例, 糖、氯化物正常;脑脊液压力增高8例, 正常4例。头颅MRI检查:有异常信号5例, 表现颞叶受累, 正常7例。脑电图检查:表现为非特异性慢波7例, 出现癫痫波3例, 脑电图正常2例。肺部CT确诊为胸腺瘤1例。

治疗:误诊误治患儿12例, 其中早期诊断为病毒性脑炎9例, 根据不同情况分别给予抗感染、降颅压、降温、止痉、抗癫痫、营养脑细胞、支持及对症治疗10~14 d, 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出院;中毒性脑病1例, 小儿癫痫1例, 小儿神经症1例, 分别通过纠正脑病、口服抗癫痫药物、心理疏导等对症治疗至临床症状缓解出院。

结果

本组患儿12例, 其中在出院后2~3周再次出现上述住院症状及体征8例, 再次入院后, 仍被诊断为病毒性脑炎, 治疗10~14 d出院, 此8例患者分别在第2次出院后1~3个月又出现上述症状复发;在出院后3个月左右出现类似脑炎复发症状3例;频繁抽搐1例, 再次入院后诊断小儿癫痫, 经抗癫痫治疗较差。12例患儿经多次院内、院外及网络会诊, 最后诊断为边缘性脑炎, 在原治疗基础上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7例, 糖皮质激素加免疫球蛋白治疗4例, 转上级医院行手术治疗后服用糖皮质激素治疗1例, 疗程根据不同病情, 服药3~6个月, 逐渐减量停用。其中预后良好11例, 仍有抽搐发作1例, 每年1~2次, 发作症状较前明显减轻, 正服抗癫痫药物。

讨论

边缘性脑炎是一种在数天或数周内亚急性进展的神经系统疾病。可累及海马、杏仁核、岛叶及扣带回皮质等边缘结构, 以急性或亚急性起病, 临床表现以近记忆缺失, 精神行为异常和癫痫发作为特点的中枢神经系统炎症。本病发病率低, 男性多于女性, 有多种基础病因, 其中病毒感染, 单纯疱疹不仅是病毒性脑炎的病因, 而且是病毒性边缘性脑炎的最常见病因。日本有人认为, 非疱疹病毒性边缘性脑炎是一种新的边缘性脑炎亚型[3];本病发病机制不清, 多数学者认为细胞和体液免疫可能共同参与了致病过程, 大多数患儿除有脑炎症状外, 还伴有精神症状、幻觉、周围神经过度兴奋、多汗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少数患者表现为低体温、唾液过多、疼痛及食欲障碍等。边缘性脑炎临床表现复杂多样, 目前已经有专家推荐当排除其他诊断, 尤其是排除了感染性脑炎的可能性后, 就应该立即开始边缘性脑炎的免疫相关治疗[4]。所以, 边缘性脑炎早期正确诊断和及时治疗非常重要。本组12例, 由于在起病早期大多数表现为病毒性脑炎的临床表现、症状、体征及脑脊液结果, 少数表现为单纯反复抽搐, 精神行为、言语异常, 因此均被误诊。临床经针对不同病例进行对症治疗, 临床症状和体征可缓解, 短时间内又复发, 重复上述发病症状及体征, 其中以相同症状在2个月内3次入院3例, 均被诊断为病毒性脑炎。临床上按病脑治疗有效, 但出院后短时间内还会复发, 最后认真思考, 用病毒性脑炎、中毒性脑病等无法解释同一疾病的反复发作, 后经组织多次院内会诊、专家网络会诊, 最后考虑为儿童边缘性脑炎, 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7例, 给予糖皮质激素及免疫球蛋白联合治疗4例, 转上级医院行胸腺手术后服用糖皮质激素维持治疗1例, 3~6个月逐渐减停。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抗癫痫药物1例, 随诊1~3年, 预后良好11例, 仅有轻微的癫痫发作1例。因此, 作为基层医院的儿科医生, 对边缘性脑炎概念模糊, 存在认识不足, 所见病例少, 临床缺乏经验, 不能做抗原、抗体等检查, 而且大多数患儿起病类似病脑, 所以常被误诊误治。呼吁作为儿科医生, 尤其是基层医院儿科医生, 更要充分提高对边缘性脑炎的认识, 注意与病脑鉴别, 仔细询问病史, 认真体格检查, 诊断思路要拓宽, 多请上级医师会诊, 才能提高诊断正确率, 尽可能地减少误诊误治, 避免给患儿及家属带来不必要的经济上和精神上的损失, 使边缘性脑炎患儿能在疾病早期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 减少脑损伤, 提高日后的生活质量。因此, 提高基层医院儿科医生对本病的充分认识是十分重要的。

参考文献

[1]宋兆慧, 刘磊, 王家伟.新型边缘性脑炎的临床思考[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3, 13 (1) :6.

[2]Dalmau J, Lancaster-E, Martinez-Hernandez E, et al.Clinical experience and laboratory investigations in patients with anti-NMDAR encephalitis[J].Lancet Neurol, 2011, 10 (1) :63-74.

[3]Ichiyama T, Shoji H, Takahashi Y, et al.Cerebrospinal fluid levels of cytokines in non-herpetic acute limbic encephalitis:comparison with herpes simplex encephalitis[J].Cytokine, 2008, (44) :149-153.

边缘性 篇9

关键词:一清胶囊,边缘性牙龈炎,牙龈指数,龈沟出血指数

一清胶囊由黄连、黄芩、大黄组成,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化瘀止血的功效,系成都中医药大学、成都康弘制药有限公司研制的中药第四类新药。本研究是对一清胶囊治疗边缘性牙龈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临床再评价。此次临床试验已经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核,一清胶囊获得国家中药保护品种号为ZYB20720100580。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病例选择

1.1.1 病例纳入标准

①符合中医热毒证辩证标准(主症牙龈肿胀与牙龈疼痛必备;次症牙龈出血、牙龈溢脓、身热、烦躁、目赤、口干、口臭、大便秘结、小便黄少,包括3 项或以上者即可辩证);②符合西医边缘性牙龈炎诊断标准[1];③年龄18~65 岁;④患者知情同意,志愿受试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凡符合以上4 项标准者,可纳入病例。

1.1.2 病例排除标准

①体温>38.5 ℃,和/或血WBC>11.0×109/L,和/或N%>85%;②合并牙周炎者;③有风湿热病史、药物或酒精滥用史者;④发病后已使用过治疗本病的其他药物(含镇痛消炎药)者;⑤合并有心、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⑥近3个月内参加其它药物临床试验的患者;⑦对2 种或以上食物或药物过敏史者;⑧妊娠及意向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⑨存在大黄、黄芩、黄连使用禁忌或耐受者。

1.2 病例分组

按照上述标准,在2009- 03- 03~2009- 07- 29期间就诊于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牙周科、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口腔科、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口腔科、达州市中心医院口腔科4 个中心的门诊患者中纳入192 位边缘性牙龈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试验方案获得了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批件编号:2008ZL-008。

本研究采用分层区组、随机、阳性对照药与安慰剂平行对照、双盲、多中心的试验方法。共纳入病例: 试验组96例(一清胶囊组,A组),安慰剂组48 例(B组),阳性药对照组48 例(牛黄解毒胶囊组,C组)。最后进入全分析集(FAS)分析共188 例,其中A组95 例,B组47 例,C组46 例。

1.3 临床治疗以及检测指标

所有根据试验方案纳入的临床病例均通过基线检查,包括一般资料(年龄、性别、民族、体重),安全性指标(体温、呼吸、心率、血压、血常规、血生化检查、大小便常规、心电图),牙龈指数(gingival index,GI),龈沟出血指数(sulcus bleeding index,SBI),牙龈炎中医主症积分(牙龈疼痛VAS评分、牙龈肿胀评分),牙龈炎中医次症积分(牙龈出血、牙龈溢脓、身热、烦躁、目赤、口干、口臭、大便干结、小便黄少)。所有参加试验的医生均经过严格的统一化培训,熟练掌握牙周检查以及中医症候评分标准。基线检查记录后,所有病例给予全口超声龈上洁治术,同时进行口腔卫生宣教,并发放药物。即日起开始口服药物治疗,每次2 粒,每天3 次,连续服用7 d。 3 种药物均为胶囊制剂,形状、颜色、规格等完全一致,药品随机发放。本试验为双盲设计,试验过程中对患者与研究者都采用盲法设计。服药第4 天以及第7 天对患者进行回访,分别记录GI、SBI、牙龈炎主症及次症积分。服药结束后,再次对安全性指标进行检测。试验结束后揭盲。

1.4 疗效以及安全性分析

有效性评价指标包括:①中医主症单项症状(包括牙龈肿胀,牙龈疾病,根据症状严重程度分为0-3等级积分);②中医证侯积分和(中医各主症以及次症均按照症状严重程度分为不同等级,将各项症状等级相加即得到证侯积分和, 表 1);③牙龈指数(GI);④龈沟出血指数(SBI)。通过对比治疗后A、B、C 3 组上述指数或积分的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即可判断其治疗效果。

安全性评价指标包括:不良事件发生频数,以及各项安全性指标分析。

1.5 统计方法

统计分析将采用SAS 8.2统计分析软件进行计算。所有的统计检验均采用双侧检验,检验水准 α=0.05。

2 结 果

2.1 可比性分析

2.1.1 试验开始前, 3 组一般资料基线比较(表 2) 方差分析、 检验表明:3 组年龄、体重均数、性别及民族构成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1.2 基线中医主症、中医症状积分和、GI、SBI比较(表 3) 秩和检验表明:3 组基线中医主症中,牙龈疼痛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牙龈肿胀积分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秩和检验表明: 3 组基线中医症状积分和、GI、SBI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 4),说明3 组患者治疗前具有可比性。

2.2 有效性分析

2.2.1 中医主症疗效分析 牙龈疼痛积分:经扩展的t检验表明,A组与B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 0<0.05);A组与C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 8<0.05)(表 5)。

牙龈肿胀积分:各组牙龈肿胀积分在做基线比较时有差异,比较各组第7 天牙龈肿胀积分时利用与基线的差值做秩和检验以消除基线差异的影响。在控制了基线因素影响后,经扩展的t检验表明,A组与B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 1<0.05);A组与C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9 3>0.05)。

2.2.2 中医症状积分、GI以及SBI疗效分析(表 6) 中医症状积分和: 经扩展的t检验表明, A组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0.05);A组与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54 1>0.05)。

GI: 经扩展的t检验表明,A组、B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 6<0.05);A组、C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73 7>0.05)。

SBI: 经扩展的t检验表明, A组与B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 6<0.05);A组与C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57 4>0.05)。

2.3 安全性分析

本次试验共有189 名受试者纳入安全性分析数据集(SS)分析,其中A组96 例,B组47 例,C组46 例。

3 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68 4)(表 7)。

A组常见不良反应有:腹泻2.08%,胃部不适1.04%。B组常见不良反应有:腹泻6.38%,胃部不适2.13%,恶心2.13%,小便色黄2.13%。C组常见不良反应有:腹泻8.70%,胃部不适2.17%。

3 组治疗后体温、呼吸、心率、血压、血常规、血生化检查、大小便常规、心电图各项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说明3 组对各项安全性指标的影响相当。无受试者因检查结果异常进行纠正治疗或退出试验。

3 讨 论

边缘性龈炎是一种极为普遍的牙龈疾病,患病率高,涉及人群广。龈缘附近牙面上堆积的牙菌斑是边缘性龈炎的始动因子。治疗方法主要是通过洁治术彻底清除菌斑、牙石,从而使牙龈炎症消退[1]。现在,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中医中药在牙周病学中的应用[2,3]。在祖国传统医学中,热毒证的牙龈表现主要为牙龈肿痛、牙龈出血、身热、烦躁、目赤、口干、口臭、大便秘结、小便黄少等,中医辨证属实热型。《外科正宗》卷4讲:“牙缝出血,阳明胃经实火上攻而出也。”明《证治准绳》:“有风热之邪入齿龈,搏于血,故血出也。”牙龈系手足阳明经所络,胃腑积热而有口臭,大便秘结,尿黄,苔黄,质红,脉数等证[4]。对于热毒证,以清热泻火、消肿止痛为主要治疗原则。主要以黄连清泻脾胃之火,大便秘结加大黄,黄芩亦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凉血止衄之功效[5]。

在临床工作中,经常会遇到患者以牙龈肿胀,刷牙出血症状为主诉,并且自觉近期症状有所加重前来就诊。查体见口腔卫生状况差,牙龈红肿、探诊出血明显,且患者常伴有口干、口臭、大便秘结等症状。将西医与传统医学结合来分析,边缘性龈炎属于菌斑引起的慢性感染性疾病,而患者在实热内蕴或饮食不节、辛辣煎炒过度、气候燥烈之际症状尤为加重而前来就诊[6]。对于这类患者,单纯的洁治术只能清除局部感染因素而对于其全身的实热症状无缓解作用[7]。

传统中药具有副作用少等优势。黄连苦、寒,归心、肝、胃、大肠经,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尤善清心经实火;黄芩苦、寒,归肺、胃、胆、大肠经,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凉血止血,更长于清肺火及上焦实热。二药相伍,助大黄泻火、止血之效。一清胶囊正是以《金匮要略》的三黄泻心汤为蓝本,由黄连、黄芩、大黄三味药物组成,采用现代技术生产,加工工艺优良,质量稳定可控[8]。

在本试验中,所有疗效性指标包括牙龈疼痛积分、牙龈肿胀积分、中医症状积分和、GI以及SBI,治疗后一清胶囊组与安慰剂组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对于中西医疗效的分析,一清胶囊组都显著高于安慰剂组疗效。对于牙龈肿胀积分、中医症状积分和、GI以及SBI,治疗后一清胶囊组与牛黄解毒胶囊组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针对牙龈疼痛的分析,治疗后一清胶囊组与牛黄解毒胶囊组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一清胶囊在治疗全身热毒证方面具有更好的疗效,在针对牙龈炎局部中西医症状上,一清胶囊与牛黄解毒胶囊具有相同的疗效。

与各类文献报道及临床研究结果相似,不良反应以腹泻为主,其余不良反应主要为腹痛、腹胀等胃肠道反应[9],为预期药物不良反应,与药物的功能主治有关。根据试验期间的安全性观察,及试验结束后已有的对不良事件的跟踪,这些不良反应均可在用药期间及停药后自行缓解。3 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684)。但从数据上来看,一清胶囊组的腹泻发生率为2.08%,胃部不适发生率为1.04%,均稍低于牛黄解毒胶囊组(其腹泻和胃部不适的发生率分别为8.70%和2.17%),一清胶囊的常见不良反应发生率有降低的趋势。

牛黄解毒胶囊(片)是我国传统常用的中成药,临床上主要用于火热毒邪炽盛于内,上扰清窍导致的咽喉、牙龈肿痛、口舌生疮、目赤肿痛,人们常将其作为家庭常备良药。但是近年来,关于牛黄解毒胶囊的不良反应的报道屡见不鲜,有些甚至是危及生命健康的严重不良反应[10,11,12]。本试验证实,一清胶囊不仅在疗效上优于传统药物牛黄解毒胶囊,而且不良反应也有所降低,试验中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

本试验是对临床上边缘性牙龈炎治疗方案的一种探索,结果显示一清胶囊辅助治疗边缘性牙龈炎安全有效,并对缓解患者的牙龈疼痛和肿胀有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孟焕新.牙周病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37-138.

[2]刘庆,杨冬茹,李淑娟,等.滋阴活血方药对糖尿病大鼠牙周组织TNF-α和MMP-3表达的影响[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11,27(3):330-334.

[3]胡骁颖,董福生,袁硕,等.补肾方剂对骨质疏松伴牙周炎家兔正畸牙移动中牙周组织作用的组织学观察[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12,28(4):426-429.

[4]徐治鸿.实用中医口腔病学[M].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1991:89-90.

[5]王永钦.中医耳鼻咽喉口腔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056-1058.

[6]熊大经.实用中医耳鼻咽喉口齿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449-452.

[7]Newman MG,Takei HH,Carranza FA,et al.Carranza's Clin-ical Periodontology 10th ed[M].Oversea Publishing House,2006:507-523.

[8]国家药典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289-290.

[9]马力.中药常见不良反应原因与治疗原则[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4,4(5):781-782.

[10]陈丽娜,吴丽兰.67例牛黄解毒丸(片)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中药杂志,2002,27(4):315-316.

[11]刘雪梅,李瑞英.牛黄解毒片致出血性膀胱炎1例[J].陕西中医,1996,17(7):326.

边缘性 篇10

一、边缘员工的定义与特点

1. 边缘员工的定义

边缘员工又被称为“外围员工”或者“非核心员工”,是指企业中处于基层岗位,不构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那一部分员工。他们一般不掌握企业的核心资源,对企业的日常运营不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对于这一部分员工,由于他们不构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在企业中常常不被管理者所重视。

2. 边缘员工的特点

(1)工资和福利待遇低。由于边缘员工的可获得性高,而企业管理者倾向于认为这些员工没有对企业产生多大价值,因而与企业的核心员工相比,他们一般只能获得较低的薪资和福利待遇。

(2)覆盖面广,主要从事简单重复劳动。边缘员工几乎分布在任何一个企业的各个基层岗位上,只是在不同的企业中所在的职位有所不同而已。同时,他们在企业中一般主要从事像接待来宾、为客户结账买单这些简单重复性的劳动。

(3)劳动劳动力市场上供给充裕,可替代性高。对于待遇边缘员工来说,他们的工作基本不需要太多的专业技能,一般的劳动力都可以将这些工作做好,因而在劳动力市场上供给是相当充裕的,从而也就很容易被其他劳动者替代。

(4)工作环境差。与拥有豪华的办公室和现代化的办公设备的核心员工相比,这些边缘员工的办公空间要相对狭窄脏乱,办公设备也要相对落后,整个工作环境都十分的差。

(5)同时面临雇主与消费者的双重压力。在一个企业中直接为顾客提供产品和服务的一般都是企业边缘员工。当顾客对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产生不满时,首先面临消费者压力的往往也是企业的这些边缘员工。在处理这些投诉的过程中他们又会受到来企业相关管理者的压力。

二、边缘员工对企业的影响

对于许多企业管理者来说,他们倾向于将二八法则运用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当中,在他们看来是企业中占比20%的核心员工创造了企业80%的价值,而那些占比80%的边缘员工为企业创造的价值是十分有限的。于是在企业的人力资源中这一大批的边缘员工常常被企业管理者所忽视,企业管理者以及相关的专家学者似乎从来只关心如何去激励企业的核心员工。但是,其实这些边缘员工对企业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1. 为企业节约大量的人力成本

确实,我们不否认企业的这些边缘员工对企业的核心利益没有产生多大的影响,即使增加好几倍的边缘员工,企业的收益也不会有太大的改善。但是我们应该从另外一个角度去看待边缘员工对企业的影响这个问题。试想如果劳动力市场上没有这些使用成本极低的,那么企业的一些简单的业务也要以较高的成本由企业的核心员工来完成,那么企业的收益便会明显的减少。

2. 减少顾客对企业的不满

对于这些外围员工,虽然他们为企业创造核心价值的能力十分有限,但是他们损害企业核心利益的能力还是有的。只要他们在工作中的某一个细节上出了一点问题,将会引起过客极大的不满,最终会对企业产生无法估量的损失。试想机场的行李搬运工如果将乘客的行李标签都贴错了会对航空公司产生多大的影响。正是企业的这些边缘员工的工作在减少甚至消除顾客对企业的不满。

三、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所提出,明确指出人类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如图所示)。

(1)生理需求。人们对食物、水、住所、性以及其他生理方面的需要,是人们最原始、最基本的需要,它关乎人们的基本生存,是最强烈也是最底层的需要。

(2)安全需求。人们在生理上的需求得到保证的同时,保护自己免受生理和情感的需要,包括对人生安全健康,工作保障、家庭稳定的需求。

(3)社会需求。人们在爱情、归属、接纳及有一方面的需要,人们都需要得到关心和照顾,感情上的需要比生理上的需要更细致。

(4)尊重需求。人人都希望拥有稳定的社会地位,要求个人能力和成就得到社会认可,尊重需要分为内部和外部的尊重,内部尊重因素包括对自尊、自主和成就感的需要,外部尊重包括对地位、认可或被关注的需要。

(5)自我实现需要。自我实现需要是人们对自我发展、自我实现和自我理想的需要,是追求个人能力极限的动力,是人类需求层次中的最高层次。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作为一种激励理论,运用于实践中可以激励员工为实现自身需求而努力工作,为了更好地激励员工,就需要更好地了解员工处于哪一个需求层次,根据其需求,有针对性地满足其这个层次的需求。

四、相应的激励措施

针对国内各行业边缘性员工的现状、特点,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的五个层面,笔者一一提出以下具有针对性的措施。

1. 生理需求层面

(1)基于行业平均工资,给付合理薪酬。工资薪酬是满足边缘性员工的最低级层次需求的必备要素,同时边缘性员工往往会把企业支付给他们的薪酬的高低看作是衡量自身价值的标尺。因此,企业经营管理者不得不高度重视边缘性员工的薪酬管理问题

边缘性员工扎根于基层岗位,从事专业技能较低的简单工作。倘使企图用高薪来留住边缘性员工,显然是不明智、不可取,也不可行的。因此企业应关注行业边缘性员工的平均工资,支付给本企业员工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工资,满足他们的物质需求的需要,维系他们对于企业的忠诚度,降低员工流转率,同时也不至于因为薪酬给付过高给企业财务成本造成负担。

(2)关注员工工作和生活环境的提高。边缘性员工工作环境的好坏不仅影响到他们的工作效率,同时也对他们的工作态度和工作积具有着一定的影响,因此,企业经营管理者应该给边缘性员工提供更好的工作装备,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使其在工作过程中获得满足。

其次,可以根据企业具体情况,从生活环境方面给予边缘性员工一定的支持和补助,例如给90后刚刚步入社会工作的单身员工提供职工宿舍、安家补贴等,给那些家庭经济困难的边缘性员工,适时适当地给予一些慰问金、抚恤金等,在生活方面减轻边缘性员工的压力,使之感受到企业的关怀,更好地融入企业之中,为企业发展贡献力量。

2. 安全需求层面

(1)为职工购买商业保险。企业可以根据这些边缘员工的工作表现以及工龄,为企业中工作时期长且表现良好的边缘员工购买相应的商业保险,使他们的人身和财产利益得到保障。企业中的边缘员工由于薪资待遇低,大多不愿自己出钱去购买商业保险,如果企业愿意出钱为他们买保险,将对他们尝试较大的激励,使他们更加卖力的为企业工作。

(2)签订长期的雇佣合同。每一次市场不景气的时候,企业为了节约运营成本都会大量的解雇边缘员工,而且在解雇他们的时候企业基本上不需要任何的相应赔偿。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边缘员工对企业缺乏安全感。如果企业与这些员工签订较长时间的雇佣合同无疑会在较大程度上增加他们的安全感,从而激励他们为企业努力工作。

3. 社会需求层面

每一个员工都有社会需求,都希望企业能够像自己的家一样温馨,同事能够像好朋友一样友好。因此企业要从社会需求的层面去满足边缘员工的需求,从而对他们产生激励。

(1)让边缘员工参与企业的集体活动。几乎每一个企业都会举办像外出聚餐、节日晚会这些集体活动,但是很多企业却将边缘员工排除在外,这在一定程度上让他们丧失了对企业的归属感。如果企业也给这些边缘员工提供参加这些集体活动的机会,让他们高手到家和朋友一般的感觉,这一定会对他们产生很好的激励效果。

(2)创建合作友好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体现着强烈的群体意识,可以改变原来那种只从个人角度考虑得失的一盘散沙状态。如果能够创建合作友好的同事关系,让同事之间像亲朋好友一样真心相待无疑会增加边缘员工的归属感。

4. 尊重需求层面

(1)公开表彰具有突出贡献的边缘性员工。企业应该定期对边缘性员工的前期工作作出总结,公开认可边缘性员工的价值,让整个边缘性员工工作群体都认识到努力出色的表现将会得到企业的高度重视,让优秀的边缘性员工感受到一种荣誉感和尊重感,最后还可以让后进的边缘性员工以此为榜样,端正工作态度,改进工作方法。

为使表彰效果达到最佳,企业应当在众人瞩目的环境下,在公司全体员工或者大多数员工参与的条件下,进行表彰,如果条件允许,也可以效仿喜达屋和海底捞表彰员工的方法,邀请优秀员工的亲属代表一同参与表彰大会,见证这光荣的时刻。

(2)与边缘性员工进行有效沟通。边缘性员工处于一线工作的岗位,对顾客有着频繁地接触,他们处于企业的边缘,与边缘性员工进行沟通,聆听他们的想法和观点,可以获取到视角独特的意见和建议,更重要的是可以让他们获得一种被尊重的感觉,让他们更好地与企业融为一体,感受到自己是企业的一员,是企业的主人,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自己。

另外,有效的沟通有助于避免和企业内部的员工冲突,通过有效的管理沟通,企业员工之间相关协调,可以在第一时间内商谈或者协商解决冲突,同时也可让企业经营管理者充分掌握信息,进行协调。与边缘性员工进行沟通的过程中可以更好地了解他们的需求,从而可以根据需求更好地减少摩擦与不满,最终进行有效地激励。

5. 自我实现需求层面

即使是企业的边缘员工他也不希望一辈子待在目前的基层岗位上,他也有实现自己全部价值的需求。企业应该为这些边缘员工提供自我实现的机会。

(1)对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企业如果能够为基层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让他们意识到如果自己努力工作将来在企业也是可以有一番作为的,自己的价值也是可以实现的,那么他们看到希望,从而受到激励全心全意为企业工作。在海底捞他们为每一个员工提供职业生涯规划,只要表现的好,服务员也可以做到店长这个位置。也正是这个原因海底捞的产品和服务才会有如此好的口碑。

(2)为边缘员工提供相应的技能培训。相关学者的调查显示,当前企业的边缘员工大多不愿继续从事自己目前的工作,他们都希望能够拥有更多的专业技能,去从事一些技能型的工作,以改善自己当前的处境。因此如果企业能够为这些边缘员工提供相应的技能培训,必将对他们的工作产生激励。

五、结论

对于身处21世纪的现代企业来说,人力资本无疑是企业最为核心的资本,有效的激励员工,充分挖掘他们的潜力对每个企业都有着非凡的意义。虽然许多企业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但是它们大多只注重核心员工的激励,对边缘员工的激励却鲜有重视。我们充分相信只要企业能够正确的使用以上的激励措施,对边缘员工进行激励,这些激励必将给企业带来相应的回报。

参考文献

[1]邱巍,李富田.企业外围员工与柔性管理[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2009(3):53-56.

[2]周明.激励边缘员工[J].管理学家,2009(5):83-84.

[3]邱巍.企业外围员工的激励机制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10:5-6.

[4]斯蒂芬·P.罗宾斯.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12.

[5]张树敏.管理沟通理论对企业业绩产生影响分析[J].改革与战略,2012(4):169-171.

[6]刘丽丽.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分析员工福利管理[J].中国科技信息,2010(7):160-162.

[7]傅蔚.浅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对员工进行激励[J].经营管理者,2013(14):110.

在主流边缘盛开 篇11

佛教认为人生的痛苦来自于欲望,彼得原理则进一步解释为:人总要想方设法走到自己不能胜任的地步。而归根结底,其实都源于未能够很好地理解爱因斯坦问题:你的理想境界是个友好的地方吗?至少,那个境界对你是个友好的地方吗?所以,我们经常看到很多在别人眼中颇为成功的人物,却未必比所谓不成功的人们更快乐、更幸福,究其原因也在这里。

令人常常把自己推到“不能胜任”道路上的,很典型的是对进入“主流”的追求。作为普通人,要进入主流社会;作为某阶层某行业的人,要进入那个阶层、那个行业的主流。一旦进入主流,就意味着获得了更高的社会地位、更高的社会评价,意味着有了安身立命的家伙。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学而优则仕”是每个家庭的梦想,所以有“宁为百夫长,不做一书生”的说法。对商人而言,最传统的也许就是“商而优则仕”了。商人在很长时间里“三教九流”的身份注定了他要为进入主流奔波, 因为只有出仕之后才会有真正的社会地位,才算得上光宗耀祖。风水轮流转,在全民创富的今天,商人似乎已经成为社会的主流了。但是,轻商的传统观念阴魂不散,导致“商而优则仕”的余续仍然绵延不绝,就非常值得人们深思了。

比如近期的两会,有很多商人代表出席。老漠比较关心的还不是商人们的政治觉悟与政治能力是否可以胜任这种政治角色,老漠关心的是爱因斯坦问题,政治之于商人真的是一个友好的环境吗?政治人物的地位就一定比商人更高吗?从政就真的意味着比营商更主流吗,就像“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一样,每个行业都应享有同等的社会地位——尤其是在人们心里,无所谓主流与非主流之分,这样的社会才是真正平等和文明的社会。

毕竟,一类人有一类人的生存环境,甲之天堂,未必也是乙之福地。对跻身所谓主流的“红顶商人”而言,官场未必是个“友好”的地方。

即或不是身在曹营心在汉,仅以营商本身来论,也同样存在环境是否友好的问题。商场的人可能都还记得,国内曾经有过一阵集团热,更有很多公司信誓旦旦地叫响进军世界五百强的口号。其心可嘉,其情可感,其行却实在不敢恭维。只要是明眼人都应该可以看出,这些集团后来的命运到底如何。比如经济特区深圳一度重点扶持的深石化集团、深赛格集团,几年下来,正是“利润不知何处去,空余集团笑春风”。今天的很多商家仍然有做大做强的情结,仿佛不如此就算不得主流中人,就没有进入上流社会一样。老漠对这等雄心壮志不得不持保留态度,假定这样的公司是上市的,它的股票必不能买。

世界五百强毕竟不是刻意做出来的,基本都属于水到渠成瓜熟蒂落。20年前比 尔·盖茨做梦也不会想过成为世界首富,甚 至两年前小丁磊也只敢想想如何不被摘 牌,何曾指望有今时今日这般年少多金?成 功的商人只需要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将自己 的所能发挥到极致,至于是否做大做强甚 或进入什么排行榜,实在不是明智的商家 所需要考虑的事情。毕竟在商言商利润为 先,安然公司够大够强够主流,一旦江河日 下仍然不免一泄千里,一发不可收拾。

什么是主流的商界,100个人可能有 100种看法。金字塔顶端为“真正的主流人 士”服务的商业圈可说是主流商界,位于塔 基联系千家万户普通消费者的也可说是主 流, 能够进入这些或量小利高或利薄量大 的行业固然可喜,专门填补金字塔砖缝隙 的行业也并非无利可图。像那些不知名的 做扣子、做打火机、做安全套的企业,它们 也许永远徘徊在所谓主流的边缘,但却可 能成为郁郁长青树、巍巍小巨人。

边缘性 篇12

本文针对传统方法的缺点, 提出从受噪图像中检测边缘的方法: (1) 对高斯噪声以及椒盐噪声的平滑; (2) 边缘的粗定位; (3) 伪边缘去除。试验结果表明, 本文的检测方法对椒盐噪声和高斯噪声具有更好的鲁棒性。

基于边缘邻域关系的边缘检测算法

图像中噪声主要有高斯噪声和椒盐噪声, 椒盐干扰是图像数字化中十分普遍的现象。椒盐噪声总是数字化为最大值 (纯白或纯黑) 。假设有一幅受椒盐噪声影响的图像, 其大小为M×N, 则原始图像中的一些灰度值为x的像素点在低信噪比图像中变为0或255, 其余的像素值不变。

r=p+q表示受噪图像中的椒盐噪声浓度。本文中对二值“方块”图像 (如图1) 进行加噪退化, 依次对该图像进行椒盐噪声和高斯噪声后的结果如图2所示。其中椒盐噪声的噪声浓度为9%, 高斯噪声的峰值信噪比为22.89d B。

图像去噪

本文使用一个圆形模板, 使模板中心点在图像中来回移动, 判断模板中心所在的图像的灰度值, 当该点的灰度值为0或者255时, 可以判断该点为椒盐噪声, 此时应对待检测图像进行椒盐噪声的消除。在以该中心点所在位置为中心的3×3邻域中, 对所有值中非椒盐噪声的点求取中值并赋值给该中心点。如果记x i为此邻域中的第i个像素的值。则模板中心点x med的值为:

式中:#Nc表示该邻域中的该类点的个数。当模板中心点灰度值不为0且不等于255时, 在这里, 将其认为是高斯噪声。对所有邻域内不为椒盐噪声点的各点值取平均值, 并将该平均值赋值给中心点, 即:

式中:Nc表示邻域中非0或255的像素点集合, x i为此邻域中的第i个像素的值。

边缘粗定位

若模板内像素的灰度与模板中心像素灰度的差值小于一定门限值时, 则认为该点与核具有相同 (或相近) 的灰度, 满足这样条件的像素组成的区域称为“USAN”, 当圆形模板完全处在背景或目标中时, USAN区域面积最大;当模板移向目标边缘时, USAN区域逐渐变小。通过计算每一个像素的USAN值并与设定的门限值进行比较, 如果该像素的USAN值小于门限值, 则该点可以认为是一个边缘点。

在圆形模板覆盖的图像区域中, 比较模板内每一像素与中心像素的灰度值, 并将灰度值之差与门限值T进行比较, 从而得到USAN区域的面积。

式中, c (r, r0) 为USAN区域的判别函数。I (r0) 为模板中心点处的图像灰度值, I (r) 为模板中其他任意点的灰度值。设D (r0) 为以r0为中心的圆形模板区域, 则, 图像中的USAN区域面积为:

将USAN面积S与预先设定的集合门限值G相比较, 当S<G时, 模板中心点r0处可以认定为是一个边缘点。由SUSAN边缘检测原理可知, 对于边缘点的USAN面积理论上可以取在区间[1/4S max, 3/4S max]之内。S max为USAN面积可以取到的最大值, 也就是圆形邻域所覆盖的像素个数。

伪边缘去除

上述方法会产生一些伪边缘, 本文利用边缘连续性的特性, 进行去除伪边缘, 具体步骤如下:本文选取一个3×3邻域并在图1中来回移动。当邻域中心点为边缘点时, 检查邻域内其他各点, 如果存在边缘点, 则判定此点为边缘点。如果邻域内不存在其他的边缘点, 则认为此点为伪边缘, 将这一点去除。

实验仿真

本文所述方法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 为了测评该方法的有效性和边缘提取效果, 本文对三幅受噪图像进行实验, 本文方法中门限值T的取值为27。并将实验结果与Sobel, Canny和Susan算子等传统的边缘检测方法进行了比较。

模板大小与边缘的关系

为了检测圆形模板半径大小与边缘检测效果的关系, 对低信噪比方块图像 (图1) 进行了不同模板半径的边缘检测测试。依次为模板半径大小为3, 5, 7, 9。结果表明, 模板半径越大, 检测出的边缘越细, 抗噪能力也越强, 但是相应的计算量也很大。模板半径越小, 边缘定位就越准确, 但是检测出来的边缘较粗, 对于噪声的鲁棒性不高。因此本文选用半径5的圆形模板。

椒盐噪声对图像边缘检测的影响

实验表明, Sobel, Canny和SUSAN算子对含椒盐噪声的图像均正确地提取边缘。而本文算法即使在图像信噪比很低的情况下, 仍能够提取出图像边缘。

高斯噪声对图像边缘检测的影响

实验表明, 对于高斯噪声, 传统的微分算子Sobel, Canny边缘定位不准确。SUSAN算子与本文算法可以较准确定位边缘, 但SUSAN边缘较粗。本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高斯噪声对图像边缘的影响, 从而恢复图像边缘信息。由于图像的主要信息集中在高频区域, 而高斯噪声也主要影响高频区域, 高斯噪声对图像信息影响很大。所以, 本文方法无法检测出受高斯噪声影响过大的图像边缘。可以准确检测PSNR高于24.04的图像边缘。

椒盐噪声和高斯噪声同时影响

实验结果显示, 对于低信噪比的图像, Sobel, Canny算子均已失效, 无法成功的提取边缘信息。SUSAN算子对低信噪比图像 (PSNR<19.5d B) 检测出的边缘较粗。而本文算法即使在峰值信噪比很低 (PSNR>7.2 d B) 的情况下, 仍能够成功的提取出图像边缘。对信噪比过低 (PSNR<7.2 d B) 的图像, 本文方法也无法准确的提取边缘信息。对同时含有椒盐和高斯噪声的“方块”图像, 它的PSNR为6.84d B, 检测的边缘不能准确定位。

结语

本文提出低信噪比的边缘检测算法。分为三步从低信噪比图像之中检测边缘。实验结果表明, 本文方法在不同的噪声类型 (高斯噪声和椒盐噪声) 影响下均能在有效的减少噪声对于图像边缘信息的影响, 同时很好地进行边缘提取。尤其是图像同时受到高斯噪声和椒盐噪声的共同影响时, 峰值信噪比大于7.2d B的图像, 本文方法仍能准确的检测出边缘。但是, 在本文中并没有从理论上对模板半径的最佳大小进行证明, 同时对于图像的边缘为直线的部分, 本文方法提取的边缘较粗。

上一篇:公路工程造价管理系统下一篇:密封性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