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的教与学

2024-07-15

高等学校的教与学(精选12篇)

高等学校的教与学 篇1

音乐教育是美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歌咏美好的未来、抒情达意的艺术表现形式。职业学校的音乐教育是增强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启迪学生智慧,开阔学生视野,使学生掌握必要的音乐知识与技能,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健康地发展。特别是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职业学校的音乐教育也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有所突破,给予学生一个实践的舞台,让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同时音乐对人的素质影响是极深远的,在培养人的问题上,音乐既是手段,又是目的。通过音乐课可以使学生获得各种音乐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美感,陶冶学生的情操。然而一些中职生的学生将职业学校的音乐课称为副课,感觉是作为调节学生紧张的学习情绪而开设的。因此,学生都认为音乐课是放松课,学不学都无关紧要。针对职业学校音乐课的教学,我认为应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感受音乐美感,培养学习兴趣

现代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是学习最重要的最直接的内部动因,是发展智力最活跃的因素”,因此兴趣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音乐课程标准将“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列为音乐课程的目标之一。在课堂上学生能集中注意力,专心听老师讲授,以及乐意地去接受新的知识,并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开展一系列的学习活动,自觉地用脑、用耳、动嘴、动手去完成老师所布置的学习任务,关键在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针对我校中职生的学习特点,在平时的音乐课堂教学中,如何在视听、节奏、表演等基本功训练中,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兴趣学习音乐、感受音乐之美,从而达到音乐教学目的;还有如何才能培养学生的兴趣使他们能够在愉快的环境中获得各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可以利用各种施教手段来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学习音乐。如:在教学民歌部分内容时,针对有些学生认为民歌没意思,不愿意学,没兴趣学的现象,教师课前要做许多准备工作,搜集资料、设计方法。首先出示旬阳民歌《兰草花》和《请到太极岛上来》中的两句乐谱,引导学生进行试唱、分析、比较它们的异同点。在此基础上,为学生讲授民歌是音乐创作的源泉,它在音乐创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歌曲《兰草花》就是以旬阳民歌为基础,演变加工而成的。接着,再运用多种方言演唱各地民歌,并配以民族舞蹈加以表演让学生感受歌曲的优美听觉和舞美的美感。如此,则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民歌的兴趣,教学效果十分明显。又如唱《祝酒歌》这首歌曲时,首先让学生了解歌曲特点。这首歌曲调明朗活泼、朝气蓬勃,并且节奏鲜明。采用了4/3拍为踩点,表达了青年人对友谊对和平的热烈祝赞。教学中,我以感受音乐美为先导,在进入课题之前放2首4/3拍的歌曲然后采用视听结合的手法,让学生在头脑中产生了情感效应,感受到了4/3拍的特色,产生了想要学习歌曲的欲望。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对歌词朗读、情感处理、邀请学生表演交谊舞等方式,加深了对曲目的理解。在自唱、自跳的方式下,同学们都陶醉在自己优美的舞姿和响亮的歌声中。

二、突破传统教学,激发创新创意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方法上要有所突破,介于中职生的年龄特点,教师在教学中要敢于超越自我,勇于创新,把现代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手段融为一体,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学生产生影响,同时也让学生自主地学习,教师在教学中要和学生共同发展,共同创新,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可能会因为对方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表情,产生了新的思维,新的创造。这样才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我在音乐课堂教学中,不论是唱歌、音乐知识的讲授还是欣赏教学,主要通过学科特点感染和吸引学生,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在音乐课堂中把学生的目光从课本上引向自然和社会,改变过去孤立地死读课本的现状,把课本知识放在自然社会的广阔背景下学习。又如当今的电脑音乐、流行音乐、本土音乐、外国音乐等科学筛选课外信息并引入课堂,把课内课外结合起来,将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就拿流行歌曲来说,有些优秀作品完全可以引入课堂,像《北京欢迎你》、《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橄榄树》等,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定会兴趣倍增,同时思维也得到了开发,既掌握了一定的技能,又达到了创新的目的。

三、教法灵活多样,形式新颖活泼

1. 通过卡拉OK提高学生演唱能力。

2. 竟猜音乐谜语,加强对音乐知识的理解。

3. 通过美术绘画、音乐故事或情景模仿,提高欣赏能力。

4. 表演舞蹈动作,增强对民族音乐的了解。

如:在教学《乡间的小路》这一课,我用彩纸勾画出老牛、云彩、夕阳、蓝天四组词语,效仿《快乐大本营》歌曲传递方式,当音乐响起时就进行传递,停止后拿到词组的同学就要表演相对应词组的节目。再如:欣赏《塞尔维亚理发师》这首作品时,我先让同学们根据音乐讨论自编礼貌待客的各种舞蹈动作:洗头发的动作、面带微笑向顾客问好的动作、剪头发的动作、升出拇指夸人的动作……最后,让学生带上头饰,将这些模拟理发动作与节奏、体态、律动结合起来,在优美的旋律中有滋有味、有声有色地跳着,使学生情绪欢快饱满。

四、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合作发展

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是沟通学生与音乐的桥梁。面对中职生的学习特点,教学中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式学习方式,充分发掘学生的音乐潜能。同时教师也要爱护和尊重学生,在音乐课程实施中,我们应着力建立一种民主、开放、平等、交流、互动的师生关系来调动课堂教学。如何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强教学过程中的互动?我认为应从以下两方面做起。

1. 师与生的互动。

转变教师角色,建立师生平等的人际关系,让学生真正地感觉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自己学习过程中可信赖的伙伴。融洽的课堂气氛,和谐的师生感情,使学生能在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放心地思考,放松地学习。

2. 生与生互动。

在学习有的歌曲时,如没有男声演唱会显得单调。为了丰富歌曲色彩,可将全班同学分为两组,一组演唱女声,一组演唱男声。学生觉得很有趣,积极性又极高,通过合作达到了非常满意的效果。

五、展现自我魅力,培养乐观自信

音乐是一种表现艺术。音乐课上,学生唱、跳、演等通过对音乐的表现,使学生能够充分地展示自我,获得美的享受和成功的愉悦。针对我校中职生的综合特点,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更是重中之重的任务。因此,培养学生的乐观自信心,音乐课堂教学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如学生有了对音乐的自信,那么上音乐课也就更加有兴趣了。

1. 真诚地赞扬。

对于缺乏自信心的学生,真诚地赞扬她们取得的每一点成绩,激发起她的学习热情,仔细寻找她们的闪光点,及时、适当地给予赞扬。

2. 中肯地分析。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鼓励学生用其它的方式发挥内在的潜力,战胜自卑,增强自信。

3. 巩固自信心。

当学生因成功而获得自信心,应不断地支持、鼓励,以巩固学生的自信心。经常用鼓励性的语言来提高课堂气氛。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才会不断地努力,音乐课的教学效果也越来越好。

音乐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它能陶冶情操,给人以美的享受。同时音乐也是人类的一种精神食粮,它能够给人以愉悦,能使人在精神上产生美感。因此在职业学校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音乐教学的独特魅力,以活泼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广阔无垠的音乐的天空中自由翱翔。

高等学校的教与学 篇2

应该关注音乐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是“音乐”,而恰恰在我们的一些课中,这个“音乐”含量还过低,有些时候,我们上的课是否有点类似文学课,语言文字解说的多,提及音乐语言,挖掘艺术情感的少了一些,这尤其体现在欣赏课。这样一种倾向应该避免,否则音乐课的“本质”就变了。这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所以我觉得有几点我们音乐教师还必须注意的:a老师不应讲太多,要让学生用心聆听。b不要把自己对音乐的理解讲得过细,并强加给学生,应多留给学生去思考、去想象的空间。c避免语言多,音乐少的倾向。

高等学校的教与学 篇3

关键词 技工学校 机械制图 兴趣 创新教学

机械制图课程是一门机械类和近机类的专业基础课,同时也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在工作广泛地被应用。该课程抽象、不直观,需要丰富的想象力、理解力,需要开展大量的实习、实践活动。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除了学习机械制图的基本技能外,在很大程度上还接受了机械设计、工艺领域等方面的启蒙教育。因此,作为教师,如何教授该门课程,如何让学生灵活该门课程,显得尤为重要。为了提高和达到有效的教学效果,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一、学生产生兴趣是教好这门课程的前提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清楚的认识到学生对机械制图课程的学习兴趣是保证该课程教学效果的前提。因为此课程并不是一门独立课程,而是一门与后续专业课程相衔接的课程,因此在讲授该门课程时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要让讲述的内容带有趣味性,特别是第一节课的讲授。实践表明,第一节课是最能激发学生兴趣的一节课,第一节课上好了以后的教学都会很轻松,相反,如果第一节课不能提起学生的兴趣,以后的教学将会演变为一种强迫式的教学。因为第一节课的内容主要是对该课程的介绍,一般都是叙述性的内容,如果讲的枯燥、听之无味,学生必定会昏昏欲睡,所以在讲授第一节课时要运用大量确切、形象而生动的对比和比喻,特别是实例,切忌空洞,从而提升学生对该门课程的的关注度,激发他们的兴趣。

二、创新教学内容是教好这门课程的重点

机械制图课程由画法几何、制图基础、机械制图和计算机辅助绘图四个部分组成。画法几何和制图基础旨在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而机械制图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计算机绘图则是工程设计和绘图的发展方向。因此,从教学的主要内容来看,机械制图课程主要是讲授两个部分:画法几何和机械制图。对于画法几何的教学,对于技工学校来说要适当压缩课时,对于理论性较强、较为抽象和复杂的部分要根据实际情况酌情删减。而机械制图的教学是重点,要将基本理论和实例相结合,突出零件的基本投影关系,要灵活地应用剖视图来表达复杂零件,加强零件图的测绘教学环节,强化轴测图的教学。具体来说可以从几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要重点讲授物体的投影、基本视图和零件图的画法。让学生基本掌握主视图的选择方法,学习零件图的规定画法,明确剖视图的特性,学习零件图测绘及轴测图画法。轴测图是一种富有立体感的投影图,让学生能更好地掌握简单零件轴测图的画法,对于提高学生对图样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绘图表达能力都有非常好的帮助和引导作用。为更能合理地实施教学,应把轴测图放在投影原理的后面,学生学了三视图后立刻介绍轴测图的画法。这样,在后续的基本体、组合体的教学中能让学生有机会巩固、复习轴测图画法,培养空间想象的能力。同时,也有比较充分的时间进行实践练习。

其次,要加强手工绘图的教学和训练。由于计算机绘图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对于手工使用仪器绘图的重视程度有所下降,手工绘图是一项基本技能,是机械制图课程中重点培训的专业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工程设计、零件测绘等方面广泛的应用。

第三,计算机绘图是今后工程设计和绘图的发展方向。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该适当增加计算机绘图的教学。同时结合计算机绘图课程的开设,使《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与计算机绘图课程的教学相互结合,优势互补,相辅相成,促进《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发展,让学生今后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最后,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机械制图课程是一门与工程实际密切相关的课程,我们应当加强实习环节教学,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测绘作为机械制图教学中的重要实践环节旨在加强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勤于观察、善于观察,通过实物零件和图纸的对比,深化了机械制图课程的理论学习,零、部件图表达方案更加科学、合理。

三、创新教学方法是教好这门课程的难点

常教常新是我们在教学中的要求,从教学内容的选择,到教学的组织实施,再到具体的教学方法,都必须突出新意,要能吸引学生的眼光,要具有一定时代特征和前沿性、创造性和探索性。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首先,正确处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作为教师,应当激发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创新的积极性,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使被动形式的“要我学”变主动形式的“我要学”。而教师在教授每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要精心设计、别出心裁,让学生有新鲜感和独特感;其次,实现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机械类课程通常都晦涩难懂、单调乏味,如果教师照本宣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肯定会大打折扣,这样势必影响教学质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避免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要实现多样化教学,使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掌握知识。在此,我认为有几种教学方法是很有效的:第一种是“自主探究”式教学,即通过设立问题,让学生在自学过程中解决问题,最后再让学生总结所学重点难点,逐渐掌握知识要点,加深认识和理解;第二种是“直观”式启发教学。机械制图课程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图物之间的转化还原能力,通过让学生直观地接触大量的实物模型,动手拆装常见的机械装置,使学生把真实的物体慢慢在头脑中转化为抽象的形状信息,甚至使抽象的零件形状能在头脑中进行转动,从而掌握从不同角度观察零件的图形特点的能力;第三种是“双边”式教学,即打破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方法,采用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参与讲课,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新模式。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必须设计出以课程重点和难点为突破口的教学提纲,学生根据提纲进行设计,组织讲稿并上台试讲。这种教学方法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而且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独立意识;再次,要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的知识经常过于理论化,这就要求学生能在接受理论的基础上亲自动手拆卸和安装机器零件。因此,我们在强调理论的同时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他们对物体的真实认知感,为建立空间想象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最后,要进行个性化教学,即在教授过程中对不同的学生要用不同的方法,这主要是考虑到教学效果的问题。同一班级的学生对课程的认知程度差距较大,按同一标准来要求这些学生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在教学方法上要分层教学,对基础比较好的学生要求要高一些,让他们能接触更层次的内容,对基础一般的学生要求掌握课堂的内容,对基础较差的学生则要降低难度,要做到既要他们用心学又不要他们对课程失去信心,只有通过这种层次教学才能正常的开展教学活动,合理、有效地解决了各层次之间的配合,各取所需各得其所。

四、运用合理的教学手段是教好这门课程的保证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应用,多媒体设备被普遍引入到教学活动中。作为当代教师,我们要有效地利用先进的教学设备来提升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有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能够充分展示图表的多样性。过去我们采用的是传统的黑板教学,教师在黑板上画图,既费时又费力,并且保存时间很短,多媒体设备的出现,使课堂教学有了多样化选择,比如形式多样的零件图、装配图可以大量地展现在学生面前。通过种类繁多的彩色图片展示零件,也可以极大丰富学生的视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由于多媒体设备操作的多样化和灵活性,也可以使学生从不同角度更清晰地观测到教学图形的细节和变化;第二,可以增加图样数量信息,提高学生识图能力。在过去没有多媒体的时代,短短的课堂时间仅能展示几幅图样,而现在我们利用多媒体设备,在短短的课堂时间可以展示几十幅甚至上百幅图样,并且这些图样不管是色彩效果还是灯光效果都很清晰。学生接收的信息量大了,知识体系自然就丰富了,对以后的独立识图能力有很大帮助;第三,能新颖准确、直观真实的展示画法。过去在黑板上展示的挂图不够清晰,很难展示一些画图的细节,并且展示的图样都是静态的、完成后的,至于是如何画的,学生却看不到,即使在课堂上现场展示如何画图,由于教师在画图时身体的遮挡也使展示很困难,但是现在利用多媒体设备动画播放功能,就可以轻松地展示图形的绘制过程,并提示一些细小部位绘制时的注意事项等。当然,我们不能否认多媒体教学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方式,但与此同时它也会存在某些问题。比如说,学生对多媒体课件的认同感加强,会导致对课本知识的忽略,但毕竟课本知识才是最基础的知识,多媒体课件只是对课本知识的浓缩。还有,由于多媒体课件集教学知识点、图片、作图步骤于一体,教学条理清楚、目标明确、观点正确,很容易使教师成为课件的播放器,限制教师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难以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这就要求任课教师在熟悉和理解已有课件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进行教学引导,加强对知识点的重组和归纳,进行教学难易点的合理设置,才可在多媒体教学时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五、结语

机械制图课程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我们要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形成互动、形成共鸣,不管是创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还是合理运用教学手段,都是为学生的“学”而服务,学生只有将理论知识成功转化为实践知识,才使教师的“教”得到认可,也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尽可能发挥学生的潜能,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从而适应社会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元莉萍.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教学方法创新途径[J].教法研究,2007,7.

[2]沈连婠.机械制图教学方法改革小结[J].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2002.

[3]范静.关于机械制图与《AutoCAD》教学的思考[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6,10.

高等学校的教与学 篇4

1 当前我国中职教育中英语教学的现状

我国职业技术学院招收的学生主要分两类:一种是直接从普通高中毕业, 通过正规的高考和录取程序进入的。这类学生虽然整体英语水平低, 但都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知识。第二种是通过中专、技校、职高等直接升入到高职高专当中。这类学生由于只在初中时期学习过英语, 因此英语基础十分薄弱。多数都对英语没有兴趣。面对这样的学生, 学校无论在教材、教学设施、教学手段等, 还是师资力量方面都还需要加强完善、改进, 才能适应英语教学发展的需求。

2 我国中职学院中英语教学面临的不足

(1) 教学模式比较滞后, 与原有教学目标相差较远

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区别就是职业教育更偏向于对学生专用技术的培养。英语教育也一样, 更注重其专用技能、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而目前高职英语教学模式仍然采取单一的教学方式, 限制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 教学效果不高。

(2) 教学软硬件建设还有待提高

伴随着我国高校规模的不断壮大, 职业教育中英语教学的软硬件都还有很大的不足。一方面, 相关的教学设施还不够完善。另一方面, 英语教师队伍也不够稳定, 整体师资力量也不高, 不能更好地满足高职英语教学。

(3) 重视英语教学手段, 而轻视基础培养

大多数职业院校的学生基本上都没有较好的学习习惯, 英语学习能力差, 基础十分薄弱。若英语教师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片面追求教学手段, 而忽视了基础的培养, 那么, 即使学生在短时期内会提升学习兴趣, 但不可能长期保持。因为只有学生具备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 他们才会从心里喜欢上英语。因此, 这需要从最初就要打牢学生英语基础。

3 加强英语教学的几项建议

(1) 积极转变教学观念, 端正教学思想

职业教育要立足长远, 在教学实践中始终突出教学的中心地位, 正确处理好三者关系, 即规模、效益、质量。要积极通过从质量中求效益, 从效益来上规模, 使三者能够协调、促进, 更好地提升高职院校的英语教育水平, 从而帮助学校树立起良好的形象, 让公众正确认识、理解高职教育工作, 营造良好的高职教育发展环境。

(2) 创新教学方式, 提高学习兴趣

高职英语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基本素养。要积极改革英语课堂的教学方式, 使其能够真正满足职业教育的需求。这是目前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一项关键问题。随着社会的进步, 日常生活中我们接触英语的机会也越来越多, 比如, 进口设备的说明手册、先进技术的初始资料、与国际友人的交流等。此外, 计算机也日益普遍, 计算机操作能力也是学生应具备的基本技能。因此, 在英语教学中可以穿插关于计算机的操作指令、日常和专业应用软件的使用说明, 让高职英语课堂成为丰富实用的学习乐园。

教师也要依据具体的培养目标来完善教学过程与方法。课堂上要采用各种学生喜爱、轻松的方法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 要把听、说、读、写、译五种能力的培养穿插到整个英语教学活动中。注重英语课堂内外的启发式教育, 鼓励学生通过模仿来熟悉英语, 进而启发他们掌握更多的英语知识。在教学过程中, 还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及创新意识。要确立学生为教学的主体地位, 更多地突出教师的引导作用,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学习。通过精心设计探究性学习的任务, 让学生进行分组学习。最后, 在课堂上汇报小组的学习成果, 老师从旁进行点拨、指导。这样, 更多地让学生从被动转向主动学习。同时, 在日常的考试方法上, 可以改革为开闭卷结合的方式。另外, 教学活动中应更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 而不是学习成绩。适当予以鼓励, 能更好地激励学生学习。

(3) 注重英语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 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培养一支具有高素质的“双师资”队伍是促进高职院校教学水平的重要保障。因此, 高职院校应加强人才队伍的引进, 多吸纳理论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人才。另外, 强化对英语教师的培训教育工作。一方面可以让他们定期到企业基层进行学习, 明确相关的操作流程, 掌握与教学有关的知识。另一方面, 学校应积极为英语教师创造继续学习、深造的机会, 不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再通过严格的教师管理及考核机制, 督促教师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汪兴东.浅议职业技术教育中的英语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 (基教版) , 2009 (12) .

谈中学生物的教与学 篇5

谈中学生物的教与学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是有限的,主渠道还要靠学生自己去开掘:从学海里自由汲取,从实践中获得。这样,教师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根本目的应该是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教会学生学习,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也许这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教学改革的主攻方向。在生物学教学中我们应该怎样做呢?我想从以下四个方面略谈浅见。

一、教师指导预习,学生学会“记疑”

生物现在是非高考科目,而且升中考也不用考了,学生往往不够重视。但是生物课内容新颖,形象具体,生动实际,也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我们必须充分利用其特点,发挥其优势,指导学生读书、预习,学会看书、提问。 1、划出概念和名词术语,不使模糊或混淆。如“关节的结构”中关节头、关节窝、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虽然从字面上看比较相近,但各有位置,也各有作用。

2、记下疑点难点,注意老师在课堂上的解释分析。如在预习“排泄”一章时,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学生大多难以理解,应在书上作一记号,上课时注意老师的演示、解释和分析,从而深刻地理解肾脏的功能。

3、设想相关问题,草拟预习笔记。通过预习就能知道老师讲的内容哪些是课本里有的,记笔记时可只写一个标题,课后去补充;哪些是老师分析、归纳或补充的,书上没有原话,必须及时记下。这样可以尽可能将时间花在听课思考上,以免因记笔记而耽误听课。

预习时可边看边把书上的`内容归纳成一个个问题,记在笔记本上或书上相关文字的空白处,预习的效果就比较好。例:预习“脊髓和脊神经”时,可归纳成这些问题:

(1)脊髓位于哪里?

(2)仔细观察图IV―72“脊髓的一段”,弄清脊髓的结构。

(3)如何证明脊髓具有反射的功能?如何证明脊髓具有传导的功能?

(4)脊神经由什么组成?共有多少对?分布在哪里?

一部分学生的自制力有限,预习一段时间后,往往因为各种原因又放弃。所以教师还得对预习进行督促。主要可以通过课堂提问,了解学生预习的情况,对预习做得好的同学进行表扬,对不预习的同学,要多提醒督促。

二、教师指导听课,学生学会思辨

1、专注教学目标。要让学生领悟每堂生物课的教学目标,神情专注地沿着老师的教学思路从知识、能力、思想认识三方面接受信息和感受诱导。例如在学习“体内气体交换和运输”这节时,教学目标是:

(1)理解气体交换的原理。

(2)掌握肺泡内的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的基本知识。 (3)了解煤气中毒及其预防。

(4)学会验证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通过实验和实习,培养动手能力。

教师力图通过教学让学生一步步实现这些目标,作为学生,上课时应该集中注意力体会这些目标,并且尽力使自己一项项达到这些要求。

2、抓住教学重点。一节课讲述的知识点不少,但每个知识点并不是同样重要。教学大纲对各个知识点分别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有的要求“了解”,即要求对知识识记和识别;有的要求“理解”,即要在了解的基础上,对知识领会、解释和说明;有的要求“掌握”,即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对知识初步运用、分析和重新组织。要求达到“理解”或“掌握”的知识点一般都是教师讲授的重点,是应该首先学好的。教师上课时会体现这些不同的要求,学生应在教师的影响下学会区分重点和非重点,以便把最基本的内容学好。

3、掌握基本观点。生物课本中贯穿着许多辨证唯物主义的生物学基本观点,如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统一的观点,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生态观点,以及生物从无到有,不

词汇的教与学 篇6

【关键词】词汇 学习 教学

词汇是构成人类语言的基本单位,英国著名语言学家D.A.Wilkins说过:“没有语法,人们不能表达很多东西,而没有词汇人们则无法表达任何东西。”但是长期以来,广大学生始终反应单词记不住,词汇量不够。这个问题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长期困扰着广大外语教师。人们很容易将问题归结到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不够勤奋。事实上,词汇的习得是教与学的双向互动,因此本文从教与学的角度分析了如何提高词汇学习的效果。

一、注重语音教学,鼓励学生由视觉记忆转成听觉记忆

听、说能力一直是中国学生的薄弱环节,词汇制约学生听说能力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词汇量不足,二是不能准确辨音。笔者通过实验证明,后者是主要原因。将60名大一学生随机分成2组,分别给出词汇难度相同的两篇文章,一篇以听力的形式测试,一篇以阅读的形式测试,测试的题目完全一样,结果表明阅读题目的测试成绩远远高于听力测试成绩。这个实验证明了同样的词汇难度,但是由于学生辨音能力较差,直接影响了听力成绩。因此注重语音教学,鼓励学生由视觉记忆转成听觉记忆可以有效改善词汇习得在听、说能力上的影响。笔者通过实验证明语音教学的重要性。同样将60名学生分成2组进行听力测试,测试的内容完全相同。受试A组在测试前会拿到一份排列整齐的词汇表(包含文章中的生词和高频词汇),教师在播放录音前会讲解每一个词的用法;受试B组在测试前没有任何纸质材料也不被允许做笔记,教师在播放录音前会用口头教授的方法讲解每一个词,并且在讲解的过程中不断带领学生朗读词汇,进行纠音训练。测试结果表明B组的听力成绩远远高于A组。笔者采访了部分学生,A组普遍反应当教师给出词汇表时,会不由自主地进行词形记忆,B组反应因为没有纸质版词汇提示,精神处于高度集中状态,在教师进行讲解、领读时会仔细听辨每一个词。B组花费的精力投入大于A组。因此可以推断,在听说课程教学中,注重语音教学,可以改善学生词汇学习的效果。学生自身也应由视觉记忆习惯转成听觉记忆,在听、说过程中强化对词汇的学习。

二、在语境中实践,提高词汇输出能力

词汇的输出主要体现在口语、写作、翻译能力的训练上。学生获取词汇的主要课程是综合英语,而在综合英语课上所学的词汇都是较高级的词汇,难度较大。学生普遍反应在课堂上学习单词很枯燥,学了很多词汇,但是仍觉得背了就忘,怎么也记不住,而且很难在实际生活中使用,这不仅仅是英语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更需要学生自身的努力。在不断重复巩固已学单词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采用情景教学法,仿真语言环境,进行词汇训练,如话题辩论、角色扮演,复述文章,话题讨论,拼词游戏或专题写作等,不断启发学生用所学单词表达观点。总之,学生只有保持积极的学习单词的习惯,才能改善单词的使用效果。

三、解构词汇,将词汇隐喻带进课堂

马新英(2013)在“隐喻对词汇深度教学的价值”一文中提到隐喻是创造和扩展词汇意义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学习词汇的重要资源。把隐喻思维应用到词汇教学中能够激发学习者对词汇的兴趣,是促进词汇学习的有效方法。隐喻是一种联想的思维方式,涉及到词汇的解构。如heart一词本义是人或动物的心脏,后用来指人的心肠、内心;knowledge一词本指知识,后来指知晓、了解某事;stress本义是物理压力,后用于指人的精神压力等。这a些一词多义的词在英语中不胜枚举,教师在讲解词义的时候应该鼓励学生运用联想的方法猜测词义。同样,词根词缀对词义的联想意义的影响也很大,如词根Port一词在不同的构词里却有相同的含义,portable(可携带的,便携式的),porter(搬运工人,杂务工),import(进口),export(出口),transport(运输,交通工具),可见以上此都包含carry的含义。因此教师在讲解词汇的时候可以将词汇的隐喻联想带进课堂,从构词的方法来解构词汇。

四、积极挖掘词汇背后的文化内涵

挖掘词汇背后的文化内涵,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枯燥的记忆过程为动态的文化吸收过程。如encyclopedia(百科全书)这个词是从希腊词enkyklopaideia来的,en即“in”,kyklos即“circle”,paideia即“education”,合起来即“包罗整个教育以及知识领域的事物”;Gymnastics(体操),字面含义是“裸体运动”,它是从希腊语gymnazo(裸体训练)来的,gymno即“裸体”的意思,在古希腊,体操运动常是裸体进行的。曾有一个时期,著名的奥林匹克径赛是裸体跑的,当时的希腊人认为裸体运动有益于身体健康。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有意识的讲解词汇的文化内涵,拓展课外知识,从而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

五、利用计算机辅助软件

目前,互联网市场上流行着多款单词辅助记忆软件,如“我爱背单词”“百词斩”“酷背单词”“拓词”等软件。学生可以选择一款适合自己的单词记忆软件,随时随地地学习英文单词。

总之,词汇的记忆和使用一直困扰广大英语学习者,如何在较短时间里,更高效地记忆、使用所学词汇,不仅需要学生调整记忆策略,更需要英语教师,足够重视词汇的教学,不断探索适合实际学情的新方法。

参考文献:

[1]马新英,蔺敏,林 易.隐喻对词汇深度教学的价值[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3,27(04).

《物理》的教与学 篇7

1 结合生活实际

学习应该是一个快乐的认知过程, 学习不能成为学生的一种负担, 学习应该结合生活, 教学中, 我深深体会到, 很多学生听不懂, 文化基础普遍薄弱, 作业做不来, 学习兴趣不高, 整天混日子。但只要你结合实际, 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已知的素材为出发点, 通过生动而富有感染力的讲解、提问, 以引起联想, 自然地导入新课, 那学生就很容易掌握.如多盏日光灯应如何联结, 串联还是并联呢?实际生活中大家都知道日光灯用电器等一般电压都是220伏, 而并联电路电压处处相等, 才能让每个用电器保持220伏, 同时, 不同的用电器, 采用串联, 能不能正常工作呢, 所以应该采用并联。其中一盏灯坏掉了, 别的灯还会亮, 为什么呢?如果电器都采用串联呢?别灯还会亮吗?同时, 做两个实验, 一个是电灯的串联一个是电灯的并联, 看一个灯坏了, 各自的现象, 从而得出为什么要采用并联。

2 要善于运用生动的例子和形象的比喻

物理是研究很多电现象和规律的学科, 在讲解抽象的规律时, 教师要注意运用语言技巧, 形象的比喻, 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方便学生的理解。比如, 讲到电动势, 电压之间的关系时对学生来讲是非常抽象不容易理解, 但我们可以把电压比为水压, 在水压作用下, 水才会由高处往低处流, 而电流呢, 只有在电压作用下, 电流才会从高电位流向低电位。而电动势比为抽水机, 高处的水在水压的作用下流下来了, 要如何不充高处的水呢, 所以要用到抽水机, 抽水机把水从低处往高出抽, 同样的而电动势把正电荷由低出往高出送, 形成一种闭合回路。再着, 在上课时, 要结合生动的例子, 如讲到短路, 什么是短路呢, 比如火线碰零线, 会出现火花, 说明了什么?电流大, 会造成火灾。

3 应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

根据技校电工类学生所从事职业的实际需要, 确定学生应具备基本的电学知识和动手能力。对教材内部分深度, 难度较大的部分应结合实践来教学, 尽量化繁为简, 在保证学生具有必备的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 加强实践性教学。通过实践可以使学生牢固掌握所学内容, 自感互感现象, 不如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日光灯的安装, 上理论课时讲了一大堆理论知识, 学生还是一窍不通, 还不如让学生亲自动手安装一下, 体会一下。还有通电导体在磁场中的受力, 结合实验进行现场示教, 然后再结合课本中的内容进行接受、分析, 免得纸上谈兵, 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弄清所学内容意义, 抓住要点和关键。同时引进了实践性内容, 本身也使得学生有机会动手, 提高动手能力, 加深印象, 适应以后作为一位技工的需要。保证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 使教材的内容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成功的实验往往能使学生加强自信, 促进创新能力的培养。

4 演示实验与理论结合

演示实验在物理教学中是一种有效手段, 它将枯燥无味变为生动有趣, 把抽象的东西变为具体化, 能更好的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新知识。演示直观鲜明形象, 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感知各种现象的联系。观察事物的变化过程, 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所学知识形成正确的概念。例如:双控开关做一个双控开关控制电灯实验, 每个开关都可开可关, 一下子提起了学生的兴趣, 然后再结合理论一一解释.演示的导入, 使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 抽象的理论变得具体形象, 促成学生学习积极性, 有助于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同时, 演示前, 要做好充分准备, 要根据教学大纲, 明确演示的目的。要明确其效益。要使学生明白演示的对象, 演示的目的, 演示的结果。通过演示, 使学生掌握所学知识。

5 由旧知识引入新知识

人们认识事物总是遵循由未知到已知, 由低级到高级, 学生学习也是这样。因此在教学中, 可以把旧知识作为新知识的起点。由复习旧知识入手, 在旧的知识上加点变化, 导入新知识。

在复习旧的知识时, 会帮助学生梳理所学知识, 形成记忆, 让所学知识系统化、结构化, 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记忆, 进而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熟练所学科所要掌握的基本的技能与技巧, 从而帮助学生理解解题规律, 进一步总结解题方法, 提高和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问题,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般的做法是这样, 教师先简要交代本节要复习的主要内容与要求, 再由老师系统回顾基础知识, 弥补学生的知识缺漏, 使学生形成记忆与结构, 然后, 选取一些典型例题进行讲解,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再给学生课后独立练习。最后, 教师有针对性的有目的性的辅导, 完成后, 教师与学生共同小结与讲评, 并归纳、总结解题方法与规律, 最后布置一些课后作业进一步进行巩固。这里需要注意的是, 在复习旧的知识时, 要有系统, 基础, 重点。对学生有针对性, 主体性, 精选所学内容进行指导, 以及顽固, 而不是胡乱取用。

由旧知识导入新知识时, 要注意创设问题的情境, 力求使新课教学在复习旧知识点后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使新课导入自然、合理, 符合学生认识规律和心理特点, 从而让学生初步明确了将要学些什么?如何学?怎么学?运用以旧扩新、温故而知新, 成为了新知识的支点。

6 要做到真正理解

平时, 学习本课程, 应深入理解物理概念, 掌握基本知识的内容, 弄清公式的使用条件和公式间量之间的关系, 单位的换算。如功率的计算P=UI、P=I2R、P=U2/R三个公式之间的联系, 各自分别适用的范围, 各自的区别与联系, 还有如无功功率, 电容, 电感不消耗电能, 为什么还要引进无功功率、无功功率的意义、无功功率与有功功率的异同, 并运用这些基本知识来分析电器的工作原理。这些就要求学生下苦工, 认真去掌握。

7 结合多媒体教学

纯粹的黑板加讲授教学是枯燥无味的, 随着社会科学发展, 电脑的普遍应用, 课堂教学中结合多媒体进行己成为一种趋势, 并且体现出了其独特的优越性。多媒体技术在课堂内的运用已普遍。成为提高技校学生素质的有效途径之一, 也为学生的创新知识和探索知识, 提供了良好的环境。电脑集中文字、声音, 图片影像等集于一体, 动与静的结合、图片与文字并茂, 营造出逼真的生活情境, 使活泼的教学气氛生动活泼的, 使学生耳目一新, 具强大的吸引力, 激起了同学们的学习知识的兴趣, 使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有趣, 实用高效。借助多媒体可以使学生不受时间和空间, 历史和现实的限制, 有些现象很难感知的, 而利用多媒体可以突破微观和宏观的限制, 是现象由远变近, 由大变小, 由无变有, 由快变慢, 使教学生动有趣, 形象生动, 直观有, 便于学生理解。

8 课堂的提问技巧

课堂提问时, 要求老师有较高的教学知识, 知识不渊博, 对所教知识掌握不透, 又不善于诱导的老师, 在上课是不容易控制教学活动, 提问也不容易进行, 所以, 教师事先要做到以下几点: (1) 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对所提的问题, 学生的回答, 提问的时间, 如何给学生启发引导, 学生能否顺利的回答, 都要精心考虑, 做好十足的设计。 (2) 所提问题要难易适中。太难, 学生回答不来, 既浪费时间, 又得不到教学效果。对简单的问题, 又起不到提问的作用, 提问中肯明确鲜明, 要学生经过思考才能正确回答的。 (3) 要掌握提问的技巧。事先先向全班同学提出问题, 等全体思考后再点名提问, 不要常常问那些学习好的同学。也不刁难那些不会的同学, 态度要自然, 不要过于严肃, 让学生害怕的忘了回答, 对与比较差的同学, 要注意方式方法。 (4) 学生回答提问时, 老师要注意听, 不要无所谓, 要认真, 对于错误答案, 不要挖苦或讽刺嘲笑, 要中肯的评价, 采取适当的补救, 让学生有信心。对回答好的学生, 要肯定, 要表扬。同时, 提问时老师要态度耐心和蔼。

9 应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 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那种“填鸭式”的灌输教育, 学生被动地接受, 没有体现其主体地位, 课堂气氛沉闷, 不利于提高教育质量。采取启发式教学, 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放松, 既有利于传授知识内容, 又有利于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和培养。

运用灵活的课堂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 可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 如讲授法、谈话法、讲读法和讨论法等。切忌教师自己唱“独角戏”。要加强学生的活动, 突出其主体地位。授课语言力求生动, 富有感染力。要求语言准确、生动、规范, 富有感染力, 从而增强教学实效, 还可受到语言魅力的美感教育。同时加强第二课堂教学, 坚持知行统一, 注重能力培养。

太极入门的教与学 篇8

太极拳是意、气、形统一的运动形式。根据太极拳的特点,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教练太极拳,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

1、先“根”后“梢”的方法

拳理认为,太极拳真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而形于指。实践证明,步法掌握的正确与否,是学好太极拳的关键。因此,我教太极拳首先重在脚下,示范的重点在脚,指导学员们起脚要轻,过渡要稳,落脚的方向要准,无论前进或后退,都要按这个规矩进行,习练日久,定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太极拳的步型与手法不怎么多,只不过同样的步型和手法会经常重复使用罢了,只有先掌握了步法,再比划手法,进一步再要求手与眼配合。

2、完整——分解——再完整

教师的动作熟练,才能正确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太极拳美感的追求。

为了使学生正确掌握动作的要求与要领,那就必须重视动作的分解,要循序渐进,不要急于求成,要一个动作一个动作的反复教,待教会了再往下教。这就要求老师们必须重视动作的分解,让学生理解了,能做出正确的姿势了,再进一步把一个个分解的动作完整的串联起来,这个阶段主要是学会动作,打好基础,搭好架子。然后在这个基础上把套路中的步型、步法、眼法、身法、手型、手法、眼神等基本要求,理解清楚,姿势正确,步法稳定,动作舒展大方,圆活自然,协调完整。步型和步法是练拳架的基础,太极拳常用的基本步型有马步、弓步、丁步、虚步、仆步、独立步等等。常用的步法有进步、退步、横行步、行步、跟步和垫步等等,每次课前可以安排本课要出现的步型、步法、身法、手法等基本动作的练习,使之熟练后转入套路的教学。

二、套路熟练,姿势正确

初学时主要侧重于套路的熟练。套路熟练后,必须明确指点侧重于姿势的正确。因为太极拳讲究呼吸自然,用意识引导行动,要求以心指挥形,而形又要表现出心的境,只有这样才能牵动内气。又因太极拳是动中求静,以外形的动,去牵引体内的先天真气。所以,练拳时必须排除杂念,保持头脑清静,只有这样才有利于收敛内气,使先天之气在体内鼓荡。《拳论》说:“静养灵,根气养神。”所谓养根的“根”,就是肾脏先天混元之真气,也就是下丹气,命根元气,是人体的“发电机”。

三、学好基本步伐

信息时代的教与学 篇9

在信息时代, 教育、教学、培训要在现代教与学理论指导下, 应用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技术环境, 建构新型教与学模式, 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的教改实验。师生首先要学会信息技术, 教师要把信息技术作为教学、科研、开发、管理的创新工具, 启迪学生的智慧、开发学生的潜能,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学生要把信息技术作为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协作学习、创新学习的认知工具, 作为自我评测的学习反馈工具、作为创设情感的情感激励工具, 应用信息资源快速高效地学习。学生利用信息网络就能沟通世界, 走出地域的局限, 共享国内外最好的学校、最好的专业、最好的老师、最好的课程;就能让山区与城里的学生、海岛与平原的学生、西部与东部的学生、经济欠发达地区与经济发达地区的学生、身体不健全与身体健全的学生, 站在互联网信息资源同一起跑线上。

应用信息技术促进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与共享, 提高远程学习服务质量, 构建终身学习体系, 扩大教育规模为更多的人提供受教育的机会, 促进城乡间、区域间与区域内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与教育公平均衡发展, 促进农村与边远贫穷落后地区中小学的教育信息化建设等。应用信息技术开展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协作学习, 促进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培养目标的实现。

应用信息技术促进基础教育实践创新人才的培养。从技术视野来说, 就要培养信息处理能力;从课程视野来说, 就要培养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从媒体视野来说, 就要培养信息批判选择与评价能力;从心理视野来说, 就要培养信息问题解决能力;从社会视野来说, 就要培养信息交流能力;从教育视野来说, 就要培养信息获取与创新能力;从文化视野来说, 就要培养信息文化能力。总的说来是要培养信息时代新的“读、写、算”能力:“读”是信息的浏览、获取等;“写”是信息的发布、交流等;“算”是信息的加工、管理、问题解决等。从而, 推进素质教育,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美术“活动建议”的教与学 篇10

美术课程标准规定“内容标准由标准、活动建议等部分组成”, “活动建议”是为开展教学活动提供的参考性建议, 可根据条件选择, 也可自行设计。这说明“活动建议”是美术课程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新一轮中学美术教学改革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 (实验稿) 》中列出的“活动建议”有125条, 其中1—6年级 (小学) 列出的活动建议有83条, 7—9年级 (初中) 列出的活动建议有42条。这些“活动建议”形式多样, 内容丰富, 主要包括美术阅读活动、美术制作活动、美术观察演示活动、美术情境模拟活动、美术信息收集交流活动、美术设计创作活动以及美术课外活动等类型, 涉及到自然、人文等各个领域, 对于改变传统美术学习方式, 构建开放式美术课程,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都大有裨益。如何利用好这些“活动建议”呢?

一、将“活动建议”与“标准”相对照, 挖掘“活动建议”的三维内涵

每一个“活动建议”都对应一定的“标准”。“标准”是学生学习美术课程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 也是美术教学必须实现的目标, 它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上的要求, 有利于多角度地建构学生的美术素养。

美术课程标准中的“标准”是以行为目标方式陈述的, 至于采取什么方式、方法达到这个目标, 取决于美术教师的工作, 不同的教学方法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传统的美术教学只能引领学生达到“标准”的知识与技能目标, 而学生的能力、情感等素质都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现代美术教学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在强调学生主体性的同时, 也强调美术教师的创造性劳动, 通过“教学共同体”的共同努力, 实现“标准”的三维内涵。而“活动建议”则是帮助美术教师实现从传统教学到现代活动教学转变的有效途径。

“活动建议”是课程专家精心设计的, 大多数“活动建议”都包括有“标准”要求的三维内涵。如“邀请当地美术

曹爱群

家和民间艺人来学校进行展览和交流活动”, 这个活动不仅可帮助学生了解中国民间艺术的主要内容, 更重要的是通过了解中国民间艺术的创作过程, 再现知识产生的过程, 了解美术研究的一般方法, 并从美术家和民间艺人身上学到“发现、探索、坚韧、严谨”等艺术品质。再如“调查、了解美术与人类生存环境的关系, 按社区或村庄的功能, 考虑环保、居住、休闲、健身和景观等需要, 设计未来发展规划图或制作模型”, 这个活动以设计未来发展规划图或制作模型为载体, 帮助学生了解人类生存环境不同的特点和差别, 并进一步探讨美术与人类生存环境的关系, 不仅再现了人类生存环境的形成过程, 培养了学生的综合性美术思维, 而且引发了学生对人地关系的思考, 有利于学生正确环境观、资源观、发展观的形成。

三维目标观的确立打破了传统的“重知轻能”、“重智商轻情商”的一元目标体系, 是现代教育理念的重大突破, 有利于学生知、能、情、意、行等各方面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 而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活动”。广大美术教师必须从观念上重视“活动建议”, 充分吃透“活动建议”与“标准”的关系, 真正理解“活动育人”的价值。

二、将“活动建议”与教材相对照, 把握“活动”的切入点

教材是根据“标准”编写的, 有些“活动建议”被直接编入教材, 成为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教材与“活动建议”是实现“标准”的两翼, 体现了课程和教法的关系。教材侧重教学内容, 既注重知识体系的相对完整性, 又强调形式新颖活泼, 具有可读性。“活动建议”侧重教学方法的选择, 主要是为了突出教材重点或突破教学难点而设计的。在教学过程中, 适时适当地组织学生“活动”, 不仅有助于教材知识和技能的获得, 而且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调动学生美术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

“活动”的切入, 时机选择十分重要。一般有三种方式, 即课前切入式、课中切入式和课后切入式。

“课前切入式”是课前把活动要求、活动目标告诉学生, 并要求学生超前进入学习角色, 熟悉即将学习的课程, 对新课产生兴趣, 对“活动”产生期望心理, 在新课导入阶段就切入“活动”的方式。以“活动导课”可激发学生成为“学习主人”的自豪感, 有利于培养他们独立思考、自主钻研、合作探究的良好学风, 而且有助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情境, 为新授课内容奠定较好的知识准备和心理准备。适合于课前切入式的活动主要有美术阅读视听活动、美术信息收集交流活动、美术专题讨论等, 如“欣赏不同类别的现代设计作品, 感受其不同手法和形式感”, 就可在学习人教版美术七年级上册“实用又美观的生活用品”导入时让学生畅谈感受, 使学习内容贴近生活、贴近学生, 从而激发学生对新课的学习兴趣。再如学习人教版美术七年级下册“视觉传达设计作品欣赏”时, 可在新课导入时安排“欣赏现代广告艺术作品, 感受和分析作品的创意和方法”活动, 使学生对即将学习的广告设计有感官上的认识, 产生学习渴望。

“课中切入式”指在教学过程中, 为了有效突破重难点而切入“活动”的方式。这种“活动”一定要与教学内容相吻合, 是为了解决问题而设计和组织的, 教师要特别注意活动的管理和节奏的调节, 使活动松紧有度, 富有成效。一般适合于美术制作活动、美术情境模拟活动等类型。如在学习人教版美术八年级下册“体验印刷的乐趣”后, 开展“采用易于处理的板材, 通过画、刻、印等方法, 制作版画作品”活动。在学习人教版美术九年级下册中国民间美术“皮影”内容时, 运用“计算机、摄象机、数码照相机等进行造型活动”, 边看边讲;在学习人教版美术七年级下册“面具设计与制作”时, 组织“选择语文、英语、历史课本内容编写剧本, 设计、制作面具、服饰, 布置场景, 并表演故事剧”活动。课中切入式是课堂活动教学的最主要方式, 对于调节课堂气氛, 缓解学习疲劳, 调动学习积极性, 达成教学目标都有重要价值。

“课后切入式”指为了开拓学生视野, 巩固所学美术知识和提升学习能力, 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品质,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而组织实施的课外活动或课内外衔接的活动方式, 它是课堂活动的补充和延伸。美术学科具有人文和自然的双重特性, 千姿百态的自然环境和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为美术课外活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也为学生展示自己的个性和才华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如“根据学校或社会的时事新闻, 创作有关漫画、宣传画, 布置专题展览或开展讨论”等活动建议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

三、将“活动建议”与学生相对照, 寻找“活动”的突破口

活动是学生的活动, 而且应该是学生自觉自愿的主体性活动。在活动过程中, 学生不是局外人、旁观者, 而是活动的“主人”, 是活动的设计者、参与者和实施者, 活动的成效关键是看学生在活动中有什么收获。因此, 美术教师在设计和选择活动时, 必须充分关注学生与活动的“对接”, 使活动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使学生乐于活动。实践证明, 只有那些有趣味性、针对性、创新性、开放性和可操作性的活动才是学生真正需要和感兴趣的。美术教师要综合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 对“活动建议”进行重组或再加工, 以多样化的、新颖的、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充实美术课堂。

学生的情况千差万别, “活动”也应该千差万别。比如城市学生往往思维活跃, 视野开阔, 知识准备较充分, 他们对美术情境模拟、美术设计创作等活动兴趣盎然, 可多开展“活动建议”中的如“用计算机或其他手段进行图案的制作练习, 为家长会设计制作请柬, 并对会场进行装饰美化设计”、“集体讨论校园或附近社区的环境美化方案, 并进行设计练习”、“为商品做包装装潢设计”、“针对一个社会性主题, 从跨学科角度加以理解和表现”等。

乡村学生受条件限制, 一般知识储备不足, 思路也不够开阔, 但他们肯吃苦、有钻劲, 对于未知世界充满好奇, 更加适宜开展美术阅读视听、美术制作等活动。如“活动建议”中的“采用泥或硬泡塑 (聚苯乙烯) 等材料, 制作人物、动物的浮雕或圆雕小品”、“欣赏我国书法、篆刻的代表作品 (观看录象) ”、“结合数学、物理、化学等课程中的知识, 利用生活中的废旧材料, 设计、制作出有创意的立体造型或活动模型, 装饰自己的家庭, 美化校园环境”等。

另外, 还应将“活动建议”与环境相对照, 营造适合活动开展的各种情境, 创造满足活动所需要的各种软硬件条件, 提高活动的质量和效益。

总之, 活动教学是现代教学论倡导的以“活动”为核心的一种新型教学观和教学形式, 也是当代美术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之一。在美术教学实践中, 美术教师必须站在时代的高度, 转变教学观念, 革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充分理解《美术课程标准》中“活动建议”在美术课程改革和美术教学改革中的意义和价值, 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有效地整合各种教学资源, 创造条件把“活动”引入美术课堂, 使美术教学内容活动化, 努力把“活动”落到实处, 促进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 (实验稿)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初中地理的教与学 篇11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地理学科综合性强的优势,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一是发挥文理综合优势,引入历史典故、传说、名人轶事、诗词、时事政治、数理知识等;二发挥图文结合优势,展示地形图、政区图、绘制各种示意图、趣味读图等发挥学用结合优势。

例如在“长江的开发”一章中对于“水能宝库”部分的教学,我先让学生们通过小组内读图、分析讨论、合作理解、从而引出问题:“为什么长江上游河段水能资源如此丰富呢?”学生们结合识图,经过小组内小段时间的讨论,得到答案:“长江上游河段水能资源丰富,是因为处于一、二级阶梯与二、三级阶梯两两阶梯的交界处,所以河流的落差大,水流湍急,水能资源丰富。”继而适时追问:“水能资源巨大,大诗人李白也曾有诗为证,想想是哪首诗呢?”从而引出“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诗句。这时教师应该恰如其分地补充:“一声猿叫未停,小船已过千万重山。虽是夸张,但也道出三峡处水流的湍急,水能的巨大。所以毛泽东早在1956年,就有要在三峡处建立一个大型水利枢纽工程的规划,有《水调歌头·游泳》诗词为证:‘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本节内容进行到这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陶醉与满足,不言而喻;对三峡巨大水能的自豪与合理开发,也叹服无比。这样的课堂教学,自然是教学实效、思想教育双丰收。

二、角色改革,互动增色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有时我们可以采取“角色扮演”及小组活动的学习方式。在学习“中国的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时,我就综合使用角色扮演、小组活动等教学方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首先,为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学生自主合作的精神,我把教材中的“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内容作为一个专题教学,全班分为“北方”和“南方”两大组。学生在阅读教材、查阅资料、采访之后,自由选择扮演“北方人”或“南方人”。

其次,作为课堂主导的教师提出辩题:生活在北方好还是生活在南方好?两大组分别准备。每方有三种角色供学生选择:辩手,主要发言;策划,搜集和制作支持本方辩手的材料;南(或北)方人,表演反映本方区域特点的生活小品或歌舞以支持本方辩手的观点。组内通过自荐和推选分配角色。

再次,上课前的准备由组内分工合作完成。准备工作包括:信息查询、市场调查、人物访问、广告制作等。然后写出访问札记、广告词,绘制图画,准备节目。教师做好引导和资料支持工作。

在上课时,在教室中展示反映北方和南方地理特点的图片,轮流播放具有南、北方特色的音乐。学生各方轮流发言,用讲解、表演、展示资料等方法试图说服对方。

最后,辩论结束后,鼓励有兴趣的学生撰写小论文。这样的课堂实践,既能在宽松愉悦的氛围里完成课堂目标,真正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中的“教”与“学”的实效性,同时也减轻了师生的负担,为课堂增添生气。

三、创新教法,创强教育

1. 注重问题的独创,突出问题的新颖性。问题的设置一方面可由教师根据实际需要自行设计,另一方面,可由教材中的“想一想”、“做一做”等来逐步引导学生。基于这一点,在讲述地震这一内容时,我以大家所熟悉的汶川大地震为例,向学生提出一系列问题:汶川为什么会发生大地震?属于什么类型的地震?我国还有哪些地方发生地震的几率比较大?要求学生在看书的同时,带着问题思考,还可以要求学生从新的角度,或反向等不同途径来进行思维,大胆地想象。一堂课下来,采用这种“创设问题的方法”,不但学生能及时地掌握地震的有关系统知识,还能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比较、概括、判断、推理能力。

2. 用图表加强直观教学。现在中学地理教材中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是有丰富多彩的插图,有地图、统计图表、图画、漫画等,其中漫画以其新颖别致的特点在教材中倍受学生的青睐。地理图并非所有的图形都与其它的物体形似,但涉及到一些重要的内容时,找到形似物体,并运用于教学,可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讲中国34个省级行政区内容时,为了加深对每个省区廓的印象,就可通过形似教学加深印象。如湖南省的轮廓形似披发女郎,江西省形似一个侧面男子的头像,云南省像一只鸡,黑龙江省像一只肥鹅,陕西省像一只小手枪,山西省则像一个平行四边形,湖北省仿佛是披发女郎(湖南省)头上的富有艺术性的帽子,等等。学生通过轮廓形状的形似记忆,再记省名、简称、省会,就显得简单了。

小学剪纸的教与学 篇12

关键词:剪纸教学,直接经验,间接经验

剪纸艺术以其吉祥的审美取向、简易的制作工具、深厚的民族文化, 成为小学美术学科教学常见的内容。但鉴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 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与大班额的教学形式有别于传统剪纸的教学, 决定了小学剪纸的教与学具有自身的特殊性。

一、什么是教?什么是学?

“教”的基本释义是把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别人。“学”的基本释义是效法, 钻研知识, 获得知识。小学剪纸中的“教”需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则需要注意激发学生的主体作用。两者并不矛盾, 处理好两者的关系, 将更能促进师生共同成长。教师作为课程的具体实施者、教学活动的推动者, 在落实新课程思想、教学策略的制定、教学内容的撷取、教学活动的组织、教学节奏的调节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学生作为学习一方, 也是教学目标受体的一方, 并非只有一味的接受, 在学习的参与程度、表现形式的选择、作品表现的创意等方面同样起着重要作用。

二、教什么?学什么?

剪纸艺术历史悠久, 从古至今积累了大量宝贵的经验, 从中选取适合学生、有助于学生成长的内容是关于“教什么”必须直面的一个重要问题。

1. 传承剪纸技艺。

剪纸是一门操作性、实践性很强的艺术, 历经无数代劳动人民的提炼与概括早已自成一体, 就如同程式化的京剧脸谱一样, 掌握这些宝贵的经验, 可以站在高起点上起步。

2. 传承人文精神。

学校的教育视野不应仅局限于剪纸的技艺层面, 还当主动挖掘有利的育人元素, 弘扬人文精神, 给学生以思想的启蒙。

与以上相对应的便是“学什么”这一问题。学生在此期间会学到些什么呢?显而易见, 首先便是学会剪艺———能够学习到基本的剪纸常识与技艺, 逐步提高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形象思维表现能力。其次是学会做人。它有助于学生人格的培养, 发展情商, 通过他人的从艺历程, 感知百态人生, 丰富生活阅历,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通过自己的反复实践, 磨练自身品性, 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爱好特长, 张扬个性。最后是学会包容。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处理周边的信息?剪纸的世界是一个多彩的世界, 各地剪纸风貌相异, 人们的审美需求不一, 各人的创作追求不同;就是从世界的角度来看, 也是多元文化共生共存、各展所长的状态。所以, 学生既能开阔视野, 又学会了尊重和接纳, 形成了开放、包容的胸怀。

三、怎么教?怎么学?

学生的知识、经验来源途径有两条, 一为直接经验, 另一为间接经验。

1. 直接经验是指亲身参加实践而获得的知识。

获得直接经验的不可替代性决定了老师不能越俎代庖, 教法的基本方向就是把学习的权力还给学生。老师可以根据学情, 对学习的目标进行规划、确立, 但不能代替其动手, 即可以提供做菜的原料, 却不能代替其烹调的行为。教师的教法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 关注过程, 适时指导、提醒, 帮助学生调整学习的方向, 不断完善剪纸作品。对于学生易出差错或理解困难之处, 要有预案。

(2) 激励强化, 做学生学习活动的坚定后援与支持者。学生剪纸的过程未必能一帆风顺。个人情绪、工具材料的使用与准备, 作品的复杂程度, 剪制顺利与否, 他人的影响等因素都会产生干扰源。这时就要发挥师长的作用, 激励学生不断克服困难, 勇往直前。

2. 间接经验, 主要是指从书本或他人那里得来的知识。

我们必须认识到, 间接经验在学生学习活动中所占的比重是很大的。学生间接经验的获取途径也是非常广阔的, 它可以通过倾听、阅读、观察、欣赏等渠道获得, 这些学法也揭示出了教师教法的基本方向, 即立足学生实际, 积极创造条件, 精心预设问题, 组织好学生的剪纸学习活动。课堂教学中, 教师的教法主要体现在:

(1) 在现场为学生呈现间接经验。在日常的教学中, 我们比较熟悉的就是教师的直观示范, 它能让学生快速地把握剪纸表现的具体操作要领。另外, 同伴间剪纸作品的观摩、点评也能丰厚学生的间接经验。

(2) 为学生提供虚拟的学习平台。教学中, 教师要有目的地发挥多种媒体的教学优势, 集合成教学资源, 通过书本、光盘、网络音视频素材资料, 创造条件带领学生参与网络互动等手段, 来达到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增长学生间接经验的目的。

(3) 多启发, 不断优化教学设计, 将剪纸学习活动引向深入。以问题为纽带, 在组织的讨论、交流中引导学生思索为什么采用这种剪纸形式?形象造型有什么特点?作品表达的是什么主题?题材是否典型?创作的背景是什么?有何创新之处……以此来获取经验, 深化认识。

上一篇:中国立法下一篇:综合防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