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经济师

2024-06-06

总经济师(精选11篇)

总经济师 篇1

一、企业总经济师的概述

1. 企业总经济师的定义

企业总经济师是一个企业在经济活动中总设计师,主要负责参与经济策划、分析、风险预测以及琐碎的的经营管理任务等工作。总经济师是企业经营计划管理和经济分析、经济预测、经济统计等项工作的总负责人,在厂长或经理领导下,统管企业的经营决策和经济计划工作。在上级领导者的带领下,企业的总经济师掌管着企业的经济发展命脉,属于企业中的高层管理者,对企业的长期发展运营实现经济效益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2. 对企业总经济师个人修养和职业素质的要求

总经济师首先要具备努力学习、不断探索创新的品质。作为一个企业的总经济师,应该广泛地了解并熟识一些自然科学知识以及新闻动态,以把握企业运营的大方向。对于专业知识方面来说,总经济师应掌握国家弘光政策、市场营销学、市场管理学等知识。只有在掌握专业基础知识的前提下,结合自己的软实力,以符合工作的需求。积极地发现错误并纠正错误,准确地实时地捕捉新兴的事物,提出一些大胆创新的管理经营理念,制定出可行性的方案计划,来促进企业的经济效益的提高。

总经济师对企业外围要有比较强的公关能力,对企业内部要能够凝聚各个员工团结协作。在工作中,努力地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形象,使大家信任企业及其产品,并在企业与顾客之间搭建起沟通的平台,赢得顾客的满意。

具有系统推进的全局意识在厂长(经理)领导下,企业总经济师负责对企业经营工作实行全面的管理,包括管理制度内的规划、决策、指挥、控制、协调、监督和奖惩等诸多方面。因此,总经济师必须学会授权,使职务行为内的各层级的管理人员都有规定的职责,并且各层级的管理人员又能结合各自的特长和能力及工作需要进行合理的分工,形成一个上下一致、职责明确的管理机构。企业总经济师在制订企业战略思想、方针、管理和规划时,应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侧重点,做到有先有后,更重要的是要从全局出发,注意系统推进,避免单独突进、任何工作都一步到位.

二、企业总经济师的工作职责

协调好企业与社会、市场及企业内部之间的联系是总经济师的最基本的工作职责。提高企业经营的管理水平,提高企业获得的经济效益,离不开总经济师的细心筹划。下面从三个方面来介绍企业中总经济师的工作职责,以实现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收益。

1. 创新销售服务系统

企业发展的宗旨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然而利润的最大化不是一蹴而就的,这需要通过销售该企业生产出的产品来取得利润。销售过程是销售部门和客服部门共同作用下促成的,因此有一套完善且详尽的销售服务体系对二者的协同工作是非常关键而且有效的。在销售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许多不好解决的问题,这需要总经济师及企业的财会师一起商量产品销售的量和销售价格之间的关系,这也是他们亟需解决的主要问题。并根据企业的现实状况,拿出一些可行的方案提供给上级领导者,领导者根据总经济师提交的方案并结合总经济师及财会师的建议,择优选出切实有效的方案。企业产品的售后,客服工作务必要做好,及时地解决客户的问题,为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和信誉。

2. 健全灵活的生产链

企业生产要销售的产品,要有健全的灵活的生产链,以实现企业的低成本高收益的目标。各个关键环节以及细节的做好是建立健全灵活的生产链的根本前提,对企业内部的员工进行合理分工和对原材料进行合理分配。正因为此,企业的总经济师要领导整体环节计划部门,结合企业的现实情况和实际的生产状况,提出合理的可行的运行综合平衡计划方案,通过先进的管理手段和领先的管理方式来实施这一可行性的计划。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如数按时地完成既定的生产任务。

3. 建立健全的供应系统

企业在进行产品生产前,务必保证原材料和生产设备的供应。于是健全的供应系统的建立是一个企业的根本,其产品也会获得很高的知名度。随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原材料的高要求以及复杂多变的行情,企业的原料供应将面临很大的挑战。针对这一问题,企业的总经济师必须参考当前形势及未来趋势,结合领导供应部门提出的建议建立健全的原材料及设备的供应方案,最终能够及时地投入生产需要的原材料及设备,库存适量的物资,以保证整个生产过程的顺利实施。

三、总经济师在企业中的作用

总经济师是企业整个领导人员中的重要成员之一,在上级领导者的带领下,掌管整个企业的经济命脉。企业的经营管理包括人员、财产、设备、产品、供应商及销售六个环节,这些环节企业的总经济师会直接或间接地涉及或管理,像上边提到的物资的供应和产品的销售。可行的企业发展机制,健全的管理网络的建立,对企业进行合理地规划和管理,运用一定的手段,综合协调和平衡企业生产以及销售的活动,以低投入获得高效益,最大程度地提高企业的社会经济效益和知名度,是企业的总经济师的工作职责。

四、结语

结合以上内容得出,企业的总经济师在企业中的地位不可动摇,对企业的贡献也是无法言说的。一个大企业的决策者必须要充分地认识到总经济师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发展的重要性。给予企业的总经济师空间,让他切实地发挥出总经济师对企业发展的有利影响,促使企业不断地发展壮大,获得预期的效益。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国有企业的改革工作事宜势如破竹。企业的总经济师在企业中的地位不可动摇,对企业的贡献也是无法言说的。对做好这一改革工作,企业的总经济师有着十分关键的影响。文章首先详尽地概述了企业的总经济师的内容及其必需具备的个人修养和职业素质,并对企业的总经济师的在工作中的具体职责做了详细的分析,最后对总经济师在企业运营实施中的影响做了简明扼要的介绍。于是在新时期下,对于开展企业总经济师的工作,并认识到企业总经济师地位的重要性,是我们所在的企业能够长期发展运营的前提。

关键词:总经济师定义,工作开展

参考文献

[1]何孔金.论总经济师和总会计师的职责[J].管理现代化,2010(05):85-86.

[2]陈德和.试论总经济师在企业中的地位与作用[J].上海企业,2012(06):77-79.

总经济师 篇2

1、总经济师财务述职报告

我叫xxx,是****年7月被市局党委任命为党组成员、总经济师,至今任职一年时间,负责分管分局财务科工作。现就任职一年来的具体情况述职如下:

一年来,在市局党委、分局党组的领导下,本人深入学习“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不断改造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团结协作,积极协助党组书记、局长做好工作,始终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牢记“两个务必”,廉洁自律,刻苦努力,勤奋工作,圆满地完成了上级赋予的各项工作。

一、思想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方面。一年来,本人能认真学习马列主义基本原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用马列主义武装自己的头脑,不断加强自身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改造,提高自身的马列主义水平。自觉参加党组理论中心组的学习,认真通读了党的十六大报告、新党章,《江泽民同志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摘编》,胡锦涛同志在西柏坡考察时的重要讲话以及“七一”学习“三个代表”理论会上的讲话,通过学习深刻领会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进一步加深了对学习内容的理解。认真学习全国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刻领会国家、省、市三级税务工作会议要点,在实际工作中认真加以贯彻,保证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的执行。学习了郑培民、张群同志的先进事迹,深深为英模的先进事迹所感染。在学习中撰写了的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并运用科学理论指导自己的实际工作,使自己的一言一行始终处于党的领导之下,时刻勤奋为党工作。

在工作之余,进行理论自学,不断开拓和完善自己的理论知识。在事关政治方向、重大原则问题上,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坚决维护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权威。在抗击“非典”这一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始终坚信党的领导,服从分局的工作安排,在自觉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引导广大干部树立信心,相信在党中央的领导下,依靠科学防治,一定能够战胜“非典”,做好了部属的思想稳定及防治工作。在加强思想理论学习的过程中,注重个人的政治品德和道德品质修养,为广大党员干部树立良好的形象。在政治、思想和行动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确保政令畅通和上级各项决定决议的贯彻执行。在工作中,有较强的法制意识和政策观念,严格依照法律程序做好每件工作,注重调查研究,深入联系群众,对分管的各项工作及基层科所情况基本作到了如指掌。能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工作自觉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廉洁奉公,艰苦朴素,自觉以郑培民、张群同志为榜样,较好地保持了人民公仆的本色。

二、组织领导能力方面。通过扎实的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不仅为自己奠定了坚实的马列主义的理论,提高了领导水平,而且为自己开展各项工作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促进理论,在日常工作中注重运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研究、解决税收工作实际问题,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自身领导能力和领导水平不断得到提高,加强理论学习受益匪浅,使自己能够站在全局的高度看待问题。在加强理论学习的同时,本人不断加强税收业务和法律知识学习,利用点滴时间,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掌握了计才工作的规律和内容,提高了自身的业务水平和运用法律解决问题的能力,遵纪守法,使自己更加胜任本职工作。作为一名基层局的领导,我认为自己不仅是一名领导者,而且应该是一名工作者。

首先自己应该扎实工作,锐意进取,既要发扬当所长时好的作风、好的传统,埋头苦干,勤奋工作,又要注重在工作实践中摸索经验,探索路子,在较高层次上发挥好财会的核算、监督和服务保障作用,为分局税收决策提供真实的基础,为部属起好模范带头作用,做好表率。

其次要利用各种有效的方法,调动部属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培养他们的主动服务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使他们更好地服务于纳税人,创造良好的税收氛围。在创建学习型地税机关过程中,坚持树立以人为本的人才观,努力培养一批一专多能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第三,办事坚持原则,树立廉洁自律的优秀品质。廉洁自律是税务工作的生命线,税务工作者只有廉洁自律,才能在工作中坚持原则,依法收税。我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工作中凡事讲原则、按制度办事,法规大于人情世故,正是因为这样做了,才保证了税收计划作到了客观、公正,依法办事,保证了票证的科学管理。

第四,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凡是要求下属作到的,我自己首先作到。高度的责任心是我做好工作的宝贵经验。计会统工作繁杂、琐碎,整天与数字打交道,容不得半点马虎,细心是对每个同志最基本的要求,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一丝不苟的作风是做好这项工作的前提。只有认真履行职责,才能在工作中发现问题,为局领导决策提供科学、准确的依据,税收计划才能有的放矢,充分挖掘税源潜力。组织和同志们信任我,赋予我了权力,我就要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是一名基层局的领导干部,应当用好手中的权力,做好财务工作,为经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三、工作作风方面。这一年是我们分局新班子开展工作的第一年,工作之初,班子就确立了“建一流班子,带一流队伍,创一流业绩,树一流形象”的工作思路。作为班子的一名成员,积极支持书记的工作,做好助手,发挥好助手作用。工作中认真坚持民主集中制,维护班子的权威。议事严格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在贯彻落实上级大政方针、重要工作部署、人事、经费等重大问题上,坚持集体讨论决定,不搞“一言堂”,作到会上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虚心听取其他成员的意见,会上一旦决定的事,首先身体力行,决不在会下乱说。对个人分工负责的工作敢于大胆负责,不推诿扯皮,形成了良好团结协作氛围。坚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搞好班子团结。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加强班子团结,增强班子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武器。我能充分利用民主生活会这一有效形式,开诚布公,主动查摆自身存在问题,并请其他班子成员提出批评,通过这种形式不断改造完善自己。我与其他班子形成了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支持、互相理解的团结氛围。

四、工作实绩方面。我负责分管局计财科工作,计财科负责分局税收计划的分配、各月税收的统计分析,以及分局正常经费筹措、票证等方面的管理工作。去年机构改革后,计财科有三名同志都是后调整来的,业务较征收疏,针对这一情况,我及时做好帮带新同志的工作,经常和他们在一起办公,身体力行、悉心传授,使他们在较短的时间内胜任了本职工作。着重抓好制度建设,保证工作有章可循。俗话说“无以规矩难以成方圆”,针对分局票证管理的薄弱环节,我就着手票证管理方式方法和的研究,经多方调研、借鉴,四月份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票证管理的暂行规定》并应用在具体工作中,坚持勤检查,勤督促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税收计划分配和执行情况分析方面,都能亲自把关,结合上的情况和本年实际,按照上级下达的计划比例逐一分解,力求符合实际,对每月的执行情况分析,经常深入基层所了解实际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作到心中有数。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对全局固定资产进行核对,做到了账实相符,规范了固定资产管理程序。积极与上级业务处和区财政局协调,筹借分局办公经费,保证分局工作的正常运转。对计财科日常工作,加强管理和指导。提出了“进度及时出、报表按时报、工作要细致,得分争前茅”的工作目标,建设“服务型”科室要求计财科的同志面向基层、服务基层,帮助基层所加强票证管理和财务管理,提高内勤的工作水平。所分管的计财科在上半年的“创佳评差”活动中,不断进取,务实创新二季度名列科室第一名。

五、廉洁自律方面。胡锦涛同志到西柏坡考察工作时,重新强调了毛泽东同志倡导的“两个务必”,作为一名新提拔上来的基层局领导干部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始终要视“党的事业重如山,看个人名利淡如水”,不断加强党性休养。在日常税务工作中,我始终要求自己做到“五不”,即:“不为私心杂念所扰,不为人情世俗所困,不为美色贪欲所诱,不为不正之风所压”。慕绥新、李真、厦门远华大案中纷纷落马的各层政府官员站在审判台前追悔莫及的表述,如一面镜子时时浮现眼前,早知现在何必当初?我将以这一反面教材为戒,让警钟常常鸣撼于耳畔。平常注意收集廉政文章,进行研读,提高自己的廉政意识。

正确行使手中的权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是党中央对我们每个党员、干部的基本要求。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更是与金钱打交道。如何在权力与金钱面前廉洁奉公、洁身自好?它关系到我党的形象和声誉问题,关系到我党的生死存亡问题。江泽民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关论述中就明确指出:“三个代表是我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就是要求我们的广大干部、党员要以党的利益、国家利益和人民群众利益为重,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勤奋工作。我是一名基层局级领导,要以做好本职工作为己任。这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而且要落实在具体的行动上。我经常对照党章和党规党法检查自己的言行,不断提高党性修养。在作风纪律上,认真贯彻执行上级决定和决议,服从组织安排,严格依照党章办事。在日常工作中,做到廉洁奉公、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在工作中,要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始终牢记职责,依法行政,保证洁身自好,“清清白白做官,堂堂正正做人”,并保证做好部属和家属亲戚的工作。

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努力方向

回顾检查自身存在的问题,我认为主要是工作开拓、创新意识不够,对外协调能力需进一步加强。主要原因是任职时间较短、缺乏经验。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想绝不能辜负党和人民对自己的重托和期望,一定要努力做到以下三点:

1、放下包袱,抛开手脚大干,力争做一名优秀的领导干部。

2、努力学习,提高素质,提高工作能力,为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我要进一步参加各种理论学习,提高理论水平。认真掌握精通电脑,以适应信息化发展的要求。

3、严格要求,廉洁自律,塑造领导干部形象,当好反腐倡廉带头人。

以上是我任职一年来的述职报告,不妥之处,敬请市局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

2、总经济师20xx述职报告

20XX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农委党组的直接指导下,根据原乡镇企业局党组分工:本人分管农产办、招商引资、对外协作工作。在各项工作当中与领导班子成员密切配合,完成各项任务,下面从学习、工作、思想及廉洁自律等方面进行总结述职。

一、努力学习,全面提升自身素质

我是一名中国共产党培养的党外干部,我始终坚定不移地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拥护以胡锦涛总书记的党中央,身体力行地维护与中国共产党的团结统一,面对金融危机对我省不利影响继续加深,经济运行中出现的严重困难和严峻挑战,按照中央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总体要求,坚定不移地把中共的路线、方针、政策,把学习贯彻中共的十七大和省第十次党代会(中共)精神与我省乡镇企业发展的实际结合起来,与本人岗位职责和本职工作结合起来,进行深入学习研究,加深理解,深入的调查研究,不断探索发展的新思路、新办法,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我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联系时代实际,工作实际和思想实际,全面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学习中共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省第十次党代会,省委十届四次、五次、七次全会,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农村工作会精神,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深刻理解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与战略举措,围绕构建“和谐贵州”实现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这一中心任务,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发展乡镇企业,壮大县域经济,多渠道转移农民就业”的要求,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发展全局。

学习了中央省委关于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文件精神和领导重要讲话,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关于科学发展观和科学发展乡镇企业的重要论述,《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干部学习文件选编》等。参加局中心学习组学习,撰写学习心得,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论素质、思想素质、工作水平,学习全过程中,狠下功夫,使自己学有所获、学有所得、学有所成。本人作为省十届政协委员,积极参政议政,谏言献策,结合本部门工作实际在省政协十届二次全会上,撰写《我省应尽快出台创业工程实施办法的建议》《、关于大力推动品牌产业发展的建议》、《关于出台农产品加工促进法的建议》、《关于建立我省外贸发展专项资金建议》等四件提案并得以立案。

二、积极努力地开展有关工作

1、认真负责抓好农产办的工作。

从分管农产办以来,为了使全省农产品加工业工作能抓住机遇,求得新的发展,一是年初与农产办同志与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同志在20XX年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赴4个地、市、282个县区)基础上,初步掌握整理全省农产品加工业一些基本情况,修改完成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调研报告《贵州农产品加工业现状及对策研究》;二是撰写《抢抓机遇 突出重点 加快推进贵州农产品加工东西合作步伐》交流材料参加全国乡镇企业农产品促销座谈会;三是组织评审申报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创业基地(7家)的评审工作,顺利完成任务,并获得农业部批准和命名。

2、精心组织策划有关外经贸工作。

首先自己努力学习国家有关法规和产业政策,与有关同志一道组织、筛选、上报82个全省乡镇企业招商引资项目充实到省政府招商项目库中;二是20XX年我委与贵阳市政府及有关部委在贵阳举办“第五届(贵阳)医药博览会暨民族药交会”,共有国内外的236家知名药企参展,是参展企业最多的一届药博会,充分展示贵州药业资源及优势;“20XX中国贵阳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博览会”,为了对全国组展工作顺利进行,刘福成主任在哈尔滨全国农业厅局长工作会议上亲自推介农博会,并与全国各省、区领导落实组团参加农博会前期招展筹备工作,在组委会领导下广泛发放邀请函得到各省支持,共有二十六个省、市、区组团参会,参展展位485个,参展商人数达20XX余人以上,展会期间到馆参观购物人员过12万人次,会上签约资金20.217亿元。圆满完成了农博览会新闻发布会。积极与部局沟通衔接,并努力配合贵阳市政府完成了对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工作汇报,为农博会圆满召开奠定基础。修改完成20XX中国〃贵阳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博览会的总结报告并上报;三是组织并亲自带队与有关市(州、地)乡镇企业局和企业参加第四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4月),昆明出口商品交易会(6月),全国乡镇企业东西合作农产品加工博览会(9月)等,完成对外展销展示招商引资工作,并完成参会汇报材料;四是积极组织我局同志和地、州、市乡镇企业负责同志参加国家外专局批准赴瑞典隆德大学乡镇企业环境保护培训团组所有准备工作,使培训任务圆满完成;五是撰写了《抢抓机遇优化结构 全面推进贵州乡镇企业外向型经济协调发展》的材料参加全国乡镇企业外经工作会;在全省农业系统共同努力下,充分发挥了我省资源优势,积极改善投资环境,不断增强对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的吸纳、消化能力,据不完全统计,20XX年上半年我省乡镇企业完成建设项目1293个,完成投资100.42亿元,其中引进国内外资金49.66亿元,比去年间期增长25.2%,为全省乡镇企业的发展增添了后劲。

3、积极认真做好有关工作。

一是根据委领导安排参加国务院组织召开全国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工作会,并及时写出汇报材料,并提建议;参加少数民族地区规划讨论会;金融部门的有关座谈会;全省旅游商品博览会;全省经济与信息化工作会等。二是根据工作安排带队到六盘水市对所辖的有关4个县、区进行农业产业化龙头的监测,督查资金使用情况及第五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现场测评监测,圆满完成任务。三是由省农委工会发起倡议书,对农口系统困难职工捐款,本人积极响应捐款。

三、深入调查研究

为了使自己分管工作扎实、有效,求得新的发展,一是带领分管同志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七个农产品加工创业基地,同时陪同农业部乡镇企业局领导下贵阳市、遵义市等5个县、区,调查农产品加工、技术创新情况;二是参加省委组织的由王富玉副书记主持召开的全省乡村旅游现场会,并陪同有关省领导赴贵阳、遵义等地对乡村旅游和农村清洁示范工程建设发展视察;三是参加了安顺市召开的全市乡镇企业工作会,对有关乡镇企业发展提出建议,并积极为有关地、市项目争取重点扶持的工作。

四、互融共进,抓好廉洁自律

在加强自身的勤政廉政中,我始终坚持学习,警钟长鸣,不断增强勤政廉政的自觉性,按照省委关于开展机关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总体安排部署,结合单位意见,认真学习,查找问题,整改方案等,强化自律意识,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学习《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中纪委禁止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若干规定》等。坚持廉政建设与履行职责的互融共进性,把自身廉政建设作为履行职责的基本保证和重要基础,虽然自己在人、财、物管理上没有直接接触,但在尽职尽责的过程中,自觉严于律已,坚持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和金钱的诱惑,按照为民清廉的要求,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我力求做到遵章守法,以身作则,作风正派清正廉洁,堂 堂正正做人,不以权谋私,不搞小团体,不拉帮结派,用“八个坚持、八个反对”随时对照自己的行为,重大事项报委党组讨论执行,从未有违纪违法行为,较好地发挥了领导干部的作用。

回顾一年的履职经历,我在思想上、学习上、工作上都得到一定提高,不足之处表现为: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水平,增强工作的预见性,防止处理事情简单化;特别是在多个部门整合的贵州省农业委员会工作,自己更要加强学习业务知识,还要多下基层,更加深入调查研究。

在今后工作中,以中共十七大、贵州省委十届四次、五次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和省委农村工作会精神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思想,树立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求真务实的作风,深入扎实调查研究,研究现代农业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客观向委党组提出建议。我认为在“十一五”期间,20XX年是关键年,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按照省委关于“三农”工作部署,以发展现代农业为主线,我省乡镇企业在农民增收,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加快发展以绿色为主农产品加工业,实施农产品加工技术创新工程,突破一些行业重大关键技术,搭建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平台,系统解决制约行业发展“瓶颈”问题,如茶产业加工关键环节突破,马铃薯深加工环保问题解决、辣椒加工关键设备突破、传统工艺提升深加工产品开发、特色农产品加工业产业链延伸、食用油料加工产品质量提升等,培育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大力实施产业型大项目推进计划中,探讨企业集聚做强模式,做特色产业集群的亮点;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大力发展景观农业、观光农业和休闲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加大“走出去”力度,在招商引资,扩大对外交流、创新招商方式,继续加强东西合作,大力引进和培育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加快培育一大批有自主知识产权、科技含量高和市场前景好的骨干企业;大力拓展现代农业的融资平台,推进地、县融资担保体系建设(三位一体),应支持一个试点县搞农村小额贷款公司或农村金融业(以有实力农业产业化的企业为龙头);加强农民技能培训,提高人才素质,整合农村信息资源,加强“三农”服务。

我以积极态度,求实的工作方法,刻苦钻研学习,无私奉献的精神,认真履行责任和使命,为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推动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作出贡献。

3、水利局总经济师述职述廉报告

述职人:李军,现任市水利局总经济师、党组成员。按照局党组分工,我负责防汛抗旱、水利工程管理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工作,分管防汛抗旱办、工管科,联系市防汛通信总站、市防汛物资贮运站。

一年来,本人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以“新解放、新跨越、新崛起”为主题的解放思想大讨论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动力,不断强化“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意识,“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牢记“两个务必”。刻苦学习,勤奋工作,廉洁自律,圆满完成分管的各项工作任务,防汛抗旱工作取得全面胜利,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取得突破性进展,水利工程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防汛通讯设施得到加强,防汛物资贮备有较大的补充和更新,仅分管的工管科争取上级投资项目24个,到位资金5.5058亿元。现就一年来履行党风廉政责任制情况和廉洁自律情况报告如下:

一、切实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职责

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实施意见》及党组《2008纪检监察工作要点》要求,本人对分管的科室、单位,坚持抓四点:

一是在年初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同分管科室、单位工作一并安排、统一部署,并作为目标责任书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是结合相关工作,经常组织学习党风廉政建设的有关文件和规定,做到随时督导、检查;节假日进 行重点安排部署。

三是对备受关注的工程项目安排、经费划拨、招投投标等工作,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执行,公开、公平、公正。

四是本人职责范围内无科室、单位负责同志及工作人员违法违纪现象发生。

二、认真落实上级反腐败各项任务

内,紧紧围绕服务发展、促进和谐两个主题,做到:

(一)严格责任追究。今年汛期对10多个单位和近10名有关领导的防汛责任制落实不够的情况进行了通报批评,并作出必要的责任追究;年初,对个别施工单位冬季施工防冻措施不力的情况进行了处理。

(二)严格质量管理。对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施工中发生的质量问题,一律进行返工,确保达到设计标准要求。

(三)严格资金管理。对分管工作中所涉及的各项资金经费,严格管理,加强审计。年内,国家(省)审计署先后三次对我市的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资金进行专项审计,在资金管理使用中未出现大的问题,收到上级审计部门好评。

三、严格坚持做到廉洁自律

一年来,本人始终坚持做到“不为私心所扰,不为人情所困,不为贪欲所诱,不为歪风所压”,廉洁奉公、严以律己,认真落实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规定,始终牢记职责,洁身自好,依法行政,当清白官,做刚直人,干扎实事,争空前效,创一流业。

(一)未收受任何礼金、贵重物品、有价证券和支付凭证。

(二)无跑官要官、买官卖官行为和现象。

(三)配偶、亲属及身边工作人员无任何人利用本人职权和职务影响,经营办企业或从事中介活动。

(四)从未有用公款旅游或以其它名义变相出国(境)旅游,公务接待没有超标准大吃大喝。

(五)通讯费用严格执行局里的有关规定,通讯费用没有超标准使用,更没有到分管科室、单位报销通讯工具和通讯费用。

(六)从未参与赌博,并经常教育分管科室、单位人员不参赌。

(七)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及有关招投标规定,做到公平、公开、公正,严格执行“四项制度”,确保了“三个安全”。

(八)没有多占住房和变相占用其它住房。

(九)没有私家小汽车,没有公车私用现象,公务用车由局或分管科室统一安排。

(十)没有要向组织报告的本人及家庭其它重大事项。

尹仲容:台湾经济的总设计师 篇3

尹仲容生于1903年,祖籍湖南邵阳。1925年毕业于南洋大学机电工程专业后,进入交通部工作。青年时代的尹,立志实务救国。“九一八”事变爆发,尹在上海与三十余名青年学者相约组织“正己社”,以不谈政治,专研经世致用之学为宗旨,互相砥砺。1936年,尹获宋子文赏识,进入“中国建设银公司”(该公司乃国民政府所设立的极重要的经济方面的抗日备战机构)担任协理,自此与经济工作结缘,并终其一生。八年抗战,尹协助宋子文争取美援,多方奔走;1945年宋子文出任行政院长时,任命尹为机要秘书,可见信任之重。获宋子文赏识并重用期间,尹渐渐进入蒋介石的视野。四九鼎革前夕,尹受台湾省主席陈诚邀请赴台,出任“台湾区生产事业管理委员会”(简称“生管会”)副主任委员(主任委员陈诚),负责实际业务。其“台湾经济掌舵人”之路,由此起步。

【迷信计划经济乃台湾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

尹仲容出任“生管会”副主任委员之际。台湾的经济形势相当严峻。日据时期,台湾经济曾是日本经济的附庸,即所谓“工业日本,原料台湾”;光复后,这种畸形的附庸经济,本可成为大陆经济的一环,但四九鼎革,使台湾失去了这个机会。对外输出,已失市场;对内输入,外汇短缺。百万大陆移民来台,及每年高达30万的人口自然增长,又使这种困难雪上加霜。

不过,最严重的困难,却在于观念的转变。国民党以孙中山之“三民主义”为官方意识形态,而“三民主义”在经济方面的立场是“发展国家资本,节制私人资本”,倡导计划经济。以孙中山继承者自居的蒋介石,在大陆时期,就曾明确表达了他对计划经济的心仪:“国家如不对人民的经济活动确定分限,确定计划,任人民流于斗争,只有招致社会混乱与民族困穷的结果。”退至台湾后,“计划经济”和“国家资本”仍是国民党不可动摇的经济意识形态。

尹仲容也曾是计划经济和“国家资本”的拥趸,但1952年,信奉自由主义的经济学家蒋硕杰回台前去拜访尹仲容,蒋带给尹一本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米德的名著《计划与价格机能》,此书让尹的经济思维有了很大改变。尹仲容的转变,还与同期台湾政学两界掀起的“财经大辩论”有很大关系。按当局的立场,1950年代的台湾须优先发展重工业,并以建立自给自足的“民族大工业”为理想目标。以台湾一隅之地,欲发展钢铁、机械、重化学、电器、飞机、汽车、造船等诸多全方位的“大工业”,本身并不现实。当局之所以如此无视经济法则,皆因“民族大工业”是为了满足“反攻复国”的政治需要,而要建立“民族大工业”,则必须实施计划经济,发展“国家资本”。

大约从1952年开始,台湾的经济学界开始公开质疑乃至批评当局的“计划经济”理念,甚至指责正是因为大搞国家资本,才导致了大陆的丢失。这场论战持续至1954年。该年3月6日,胡适“同《自由中国》的许多朋友”做了一次公开演讲,以自我忏悔的姿态,将论战推向了高潮。胡适自我反省道:“我今天对诸位忏悔的,是我在那时与许多知识分子所同犯的错误……(最近)我们在台湾看到《自由中国》、《中国经济》,大家都不约而同的讨论到一个基本问题,就是,一切计划经济……是不是与自由冲突的?”最后,胡适呼吁上至领袖,下至知识分子,都一起来为以前的“计划经济”忏悔。

【既得利益者的反扑】

尹仲容“自己洗脑”的同时,台湾当局高层也在努力从经济层面反思为何丢失大陆。1952-1954年的论战,则对反思的走向起到了某种潜移默化的作用。1953年1月,当局出台了《公营事业转移民营条例》,规定:除直接涉及“国防”秘密之事业、专卖或独占性之事业、大规模公用或特定目标之事业,其余,无论是政府独资还是公私合营者,均可转为民营。这是台湾当局首度从政策层面打破“公营制”的意识形态樊篱。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当局放弃了“计划经济”和“国家资本”。该年春,蒋介石曾指示一批年轻幕僚,命其从理论上重新解释三民主义的核心经济观“节制私人资本,发达国家资本”。但这种文字游戏,不过是权宜之计,治标而不治本。相比蒋介石的暧昧,陈诚的态度要清晰许多。1954年3月,陈诚在“总统府”动员月会上公开表示:“‘政府’现在已深深感到,要充分发展经济建设,必须具备一个最基本的条件,此即保障私人财产、扩大企业自由,替私人资本开辟一条平坦广阔的出路。今后‘政府’不但要修改妨碍企业自由的各种法令和办法,同时还应有计划有步骤的,将可以让民营的企业,尽量开放民营,这是一个政策问题,也是一个观念问题。”(《陈诚回忆录·建设台湾》)

1952-1954年论战的结果,促成了蒋介石对私营经济的发展持默许态度,促成了陈诚成为私营经济的拥护者,也促成了尹仲容在1954年3月出任“经济部长”,并一人身兼“工业委员会”主委、“中央信托局”局长等要职。尹上任之后,几乎不睡觉,和一批年轻人夜以继日,一个月修改十几个法律规章。在1954、1955年时,台湾的民营企业突然像决堤一样爆发了。

“经济部长”任上,尹仲容对私营企业的扶植,可谓不遗余力。这种政策上的倾斜,使尹仲容得罪了相当多卯翼于“公营经济”体制下的政、经要人。这些人不断批评尹的做法“图利私人”,违背了国民党“均富”的立党原则。1955年3月,终于发生“扬子木材案”。该案对尹的控诉,经多方切实调查后,均属子虚乌有,“扬子木材案”历时经年,二审判决尹仲容无罪。

这种报复性的狂飙,反映了当日私营化政策所损害的既得利益者的反扑力量之大。事实上,连蒋介石也遏止不住这种反扑。事发后,尹仲容提出辞呈,蒋介石曾约见各方高层要人,放风表示希望留任尹仲容的“经济部长”之职。一审判决尹无罪后,最高检察署却并不配合蒋的意愿,执意提起上诉,蒋为此相当愤怒。稍后,蒋又召见陈诚,讨论要不要亲自出面阻止上诉,思虑再三,终于决定遵守制度,不加干涉,但在日记中再次愤然写道:“与辞修谈尹、胡案,准其上诉方针,对立法、监察两院不肖党员,枭张跋扈……加以痛斥与警告。”

nlc202309042026

【闭门两年研究郭嵩焘】

辞职后的尹仲容,闭门读书长达两年之久。虽然已被法院宣判无罪,但不明真相的舆论仍是汹汹,令尹异常痛苦。

赋闲期间,尹仲容曾着手为清代名臣郭嵩焘编写年谱。尹如此自白心曲:“在我到台湾之初,就想到郭嵩焘(筠仙),郭筠仙是那时第一个有世界知识的人,他的胆识才华,远在曾左胡孙之上,可是他的抱负因为曲高和寡,并没有怎样发展。”尹既伤怀郭嵩焘当年超前的识见不被时代所容,也感佩郭“政治家识时务的才智,公尔忘私国尔忘家的热诚”,并以郭坚持真理绝不随波逐流的精神自勉。

此一时期,罗家伦曾到尹仲容家两次,都以郭嵩焘为谈话的主题,间及曾纪泽和薛福成几位当时对西洋政治经济颇有认识,而想把中国引到近代化路上的人物。但二人对尹所受的打击,都毫不提及,仿佛若无其事。郭嵩焘、曾纪泽、薛福成,均是晚清开眼看世界的先驱,也均不被时代所容,尹对罗家伦谈论这些人物,既是以之为师,也是以之自况。

尹在“经济部长”任上,曾希望利用个人的影响力,改变国民党老党员乃至一般民众对“公营体制”及“计划经济”的迷信,故而不但常在报刊发表文童,还几乎每天和新闻记者见面,时时发出逆耳之言。罗家伦曾因此劝他:“我虽不常和你见面,可是我几乎每天在报纸上看见你的谈话。我很欣赏,可是辞句太锋利了。你的才华,大可不必从此表现。”尹则回应道:“我谢谢你的指教,可是我并不是‘御人以口给’,我只是对一般工商界的人们说老实话。我若是说依违两可的话,害得他们瞎猜,弄到蚀本以至破产,我觉得心里过不去,而且也不应该。我说到斩钉截铁的老实话以后,他们还不相信,那责任是他们自己的。他们活该。”

【再度出山,引导台湾走向自由市场】

1953年对“私营企业”的松绑,使台湾在很短的时间内实现了诸多必需工业品的自给自足,可谓成绩斐然。但至1957年,这一松绑所带来的政策红利,已基本走至尽头,其局限性日益暴露。譬如,台湾市场已经饱和,工业生产要继续增长,必须拓展海外市场;人口增长带来的高失业率压力,也必须依赖海外市场对工业增长的刺激来解决。而要拓展海外市场,首要之务,就是打破政府所设置的“计划经济”的樊篱;樊篱中最受诟病者,则是贸易保护及外贸汇率问题。所谓贸易保护,是指当局为扶植本土产业的成长,鼓励民众使用本土工业品,对进口物资课以重税。所谓外贸汇率问题,是指当局对进口物资采取多达9种不同的汇率。

1957年夏,为求经济闯关,蒋介石与陈诚再度启用尹仲容,命其担任“经济安定委员会”秘书长。上任伊始,尹即挑起了外汇贸易改革的大辩论。尹认为,“复式汇率”严重妨害了市场价格机制的自由运作,阻碍了出口工业的发展,必须改革。代表官方利益的“财政部长”徐柏园则认为,实施“单一汇率”将造成通货膨胀,政府也将丧失用低汇率结算的特权,导致开支增大,加深财政赤字。尹仲容承认会出现通货膨胀,但同时认为,这只会是改革初期的暂时现象,只要站稳立场,镇静应对,不朝令夕改,通胀很快就能消弥。辩论持续至1957年底,双方僵持不下,蒋介石遂命陈诚成立“外汇贸易研究小组”,专门讨论该问题。至1958年3月,终以尹仲容一派的胜利而告终。该月19日,尹仲容出任“外汇贸易审议委员会”主任委员,在“立法院”语出惊人:“我到外汇贸易审议委员会的目的,就是要结束这个机构!”

此次外汇贸易改革,仅仅是尹仲容复出后,致力于让台湾经济回归市场机制、摆脱“计划管制”的第一步。1959年,尹又拿出了新的改革方案“十九点财经改革措施”。尹明言:自大陆至台湾,“政府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究竟扮演什么角色,始终没有弄清楚”——之所以没有弄清楚,一方面是陈旧的观念所致,一方面也与政党利益有关。“十九点财经改革措施”中,有“出售国营事业”一项,即遭到当局的强硬抵制,原因是高层担忧“公营事业”转移为“民营事业”,将使民间政、经势力坐大,不利于国民党对台湾的统治。何况,每一项“公营事业”的背后,都隐藏着盘根错节的利益集团,以至于尹曾私下感叹:“我才走了半步,别人就怪我踹到他们的脚上了!”

1960年,尹出任台湾银行董事长,同时掌握美援、外贸、金融大权,被时人目为台湾的“经济沙皇”。同年,尹发表长文《台湾经济十年来的发展之检讨与展望》,认为“过去十年台湾经济发展的最大失着,是没有发动一个全面性的革新”。这篇长文,为台湾此后的经济体制改革定下了“自由市场”的方向;也正是从这一年开始,台湾经济迈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

1963年1月24日,尹仲容因急性肝炎骤然病逝。去世之日,家无余财。当天,蒋介石在日记中沉痛写道:“尹仲容今展病逝,又弱我一革命健儿矣!”并致褒词:“好学深思,长才自奋,于艰难之际,为台湾经济开创新局。”“开创新局”四字,诚可谓对尹仲容经济贡献的确切评价。但尹的贡献尚不止此。历史此后的演变轨迹是:60、70年代台湾民营资本的“经济奇迹”,造就了大批体制外的“中产阶层”,这些“中产阶层”,随之又推动了80、90年代台湾的社会转型。这一切,追根溯源,都与尹仲容所设计的台湾经济蓝图有莫大关系。

总经济师 篇4

几乎每天往返于家和北京东三环的亮马桥畔之间, 和阳对北京东三环的变迁再熟悉不过了。在上世纪90年代初, 这里只是北京人眼中的“郊区”, 如今已是四通八达, 车流涌动, 周边凯宾斯基、长城、昆仑、希尔顿等五星级酒店交相辉映, 毗邻第二第三使馆区, 形成了高档消费的商圈。燕莎友谊商城坐落在这片高档消费旺地的中心。专门请德国设计师设计的燕莎友谊商城极具欧陆建筑风格, 尽管只有6层高, 却没有被四周逐渐增多的高楼大厦所淹没, 反而成为这片旺地的一张名片。

总经济师和阳的百货之路从燕莎开始, 也伴随着燕莎继续前行。1992年, 学经济出身的和阳放下教鞭, 来到了刚刚成立的燕莎。一切都是新的——一个开始以全新理念经营百货的新公司, 立志做中国最好的百货商场, 一个初踏百货之路的新人, 寻找自己梦想的舞台, 极欲施展胸中之才。

做中国最好的百货商店

1987年10月12日, 以中国北京友谊商业服务总公司为中方股东、以德国汉莎集团、DEG德国投资与发展公司、凯宾斯基饭店公司等为外方股东的北京燕莎中心有限公司正式成立。燕莎商城随即动工, 1992年6月开门迎客。燕莎商城的开业创造了中国百货行业的多个第一:第一个9 0%以上商品开架售货;第一个物业系统使用中央控制系统, 包括中央空调系统, 中央警报系统, 电梯系统, 这些在当时是非常先进的, 特别是电梯系统是交叉式的, 没像别的商场那样给顾客造成不便, 从一个口上电梯可以上到六层, 而不会有上一层转一圈的困扰;第一个使用计算机系统来收款;第一个在管理体制上实行全员合同制和干部聘任制, 这实际上是打破了传统的大锅饭制度的一个做法;第一家中外合资零售企业;第一个在商业企业当中拥有进出口权, 也就拥有了进行国际贸易资格的企业;第一个在商城内建立无障碍设施等。

在燕莎开业不久, 北京市的旅游界就盛传一句话叫做:登长城、吃烤鸭、听京戏、逛燕莎。当时的市商委主任戚洪阁曾经给燕莎的开业做了一个评价:“燕莎商城的开业是首都零售业改革开放的里程碑。”

对于这个“里程碑”的评价, 和阳和一般人的看法不一样, 他心里很清楚, 这么多个“第一”在今天大多数人看来是十分了不起的事情, 但对当时的燕莎而言, 每一个“第一”都意味着新的尝试, 新的探索, 没有经验可寻, 所有燕莎人都是抱着不成功便成仁的决心“上路”的。

虽然燕莎开始建的时候由政府出资, 但当时北京市商业委员会把燕莎作为企业真正放在市场上, 因此得自负盈亏, 再没有政府财政的资助拨款, 开业之后, 燕莎就成了一个完全市场化的企业, 和阳形容“燕莎是刚一出生就断奶的孩子”。所以刚开始燕莎在整个经营过程当中始终经受着很大的压力, 可以说燕莎今天的成功是被逼出来的。但在压力之下, 北京燕莎友谊商城的首任总经理郝树仁毅然决然地提出了“国内一流, 国际水平”的总体定位, “做中国最好的百货商店”的信念在创业初期就深深烙在了燕莎人的心里。

“这个定位就是燕莎的理想”和阳表示, “16年来燕莎的理想从来没有改变过, 这是一个企业最大的幸运。”

但这样的幸运是来自对信念的坚持。

燕莎的出生可以说赶上了百货业最好的时候, 也是最坏的时候。最好的时候是指上世纪90年代初期, 中国真正现代意义的零售企业几乎没有, 大多数百货商店依然被传统的国有体制和经营方式所束缚, 并没有真正按照市场化经营, 商品种类和今天的百货商店完全是两个概念。燕莎的横空出世, 给业界带来了全新的理念和方式, 在缺少竞争对手的环境下, 燕莎迅速确立了自己的品牌形象。

“燕莎在开业至少十年之内, 在京城高端百货业都始终是一支独秀的。”不过和阳表示:“这本身不是正常的事和正常的市场。”

好时候也是坏时候。当时高档百货消费的市场并没有形成, 如果开一家高档百货商场, 谁又能保证会有这么一批高消费的顾客群的存在, 即使有, 经营该如何进行?没有一个竞争对手的同时也没有一个标杆, 但燕莎人最终的决定是立志做中国最好的百货商店, 经营全世界最好的商品。

经营零售业应对市场变化的反应要求非常快, 而且必须要求对市场有着敏锐的感知, 同时它的经营管理方式要求是非常灵活的。但在当时国有零售企业上下级关系非常严格的体制下往往会失之于反应速度过慢, 冒险精神不足, 管理缺乏制度性。面对这些问题, 燕莎在成立时就已经做好应对准备。

1992年, 燕莎实行了全员合同制、干部聘用制的管理制度。到1994年, 燕莎又将工资水平与销售业绩挂钩。在当时来说, 当一名国企的员工可以轻轻松松, 没有什么后顾之忧, 因为端着“铁饭碗”。但在燕莎不但没有铁饭碗, 连瓷饭碗也并不好端。因此, 在最初的10年中, 燕莎的员工淘汰率达到了70%, 但到现在燕莎的淘汰率已经极小, 基本上只有自然的换岗。开业16年来, 燕莎的核心管理层都是在燕莎工作了10年以上的员工。

和阳表示:“现在在燕莎商城除了调走的大概还有5 0 0人是创业开始来到燕莎的员工, 这5 0 0人都是在创业的时候接受过第一代管理层‘洗过脑’, 虽然今天也为一些思想和经营思路的发展所影响, 但是把燕莎做成国内一流, 国际水平的先进的商场这一条始终没有动摇。所以从我们这一点来讲的话, 包括以后再培养员工, 我们看重的并不是这个员工具备怎么样现代化的管理知识, 而首先看的是员工的价值观。这些价值观的传承使得燕莎商城到现在仍然能够站在国内百货商场的第一阵容。”

“燕莎有一个优点, 就是把一些老生常谈的东西坚持下来, 持之以恒。”

燕莎不打折

燕莎“高处不胜寒”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多久, 中国百货行业的转型来得比人们想象的要快, 国内高档百货消费市场迅速扩大, 一批高档百货商店迅速崛起。百货业的转型证明了燕莎当初的经营方向的正确性。有对手并不是什么坏事, 但当市场出现无序化竞争的时候, 燕莎也承受了巨大的经营压力。

从1997年开始, 国内百货业经历了长达8年的“打折风”, 京城商场开始血拼, 打折促销的广告漫天飞。每次打折, 燕莎都会受到影响, 燕莎面临着痛苦的选择, 不打折有销售额下滑的风险, 但打折更是饮鸩止渴。

价格没有优势, 燕莎靠什么吸引顾客?1995年的时候京城开始流传着一句京城“四大傻”的顺口溜:“吃饭点龙虾, 手上带雷达, 购物去燕莎, 下班就回家”, 和阳对这顺口溜已经不以为然:“我们伴随这四大傻已经很多年了, 但傻子越来越多, 我们并没有因为这些影响到燕莎的销售和品牌。”

打折对供货商本身就是很大的伤害, 燕莎首先和供货商达成了默契。在燕莎商场, 尽管同一品牌的商品在别的商场价格比燕莎低, 但有了供货商的支持, 燕莎的商品都是同品牌里最新最好的。

“因为我们已经跟供货商形成了很好的默契, 也因为这种默契给了顾客一个很好的印象, 虽然我们不打折, 但我们能提供最好最新的商品。”

而作为高档百货商场, 燕莎非常注重VIP客户的发展, 并为他们创造增值服务。现在燕莎已经发展了25万的会员, 而其中有5000个是VIP顾客, 每年消费在10万以上, 燕莎一年38个亿的销售额有5个亿是这5000VIP消费的。除了价格优惠, 积分办法, 燕莎还为VIP顾客提供了便捷的服务, VIP顾客在来之前只要一个电话, 燕莎就能马上把他们找好停车位, 在购物时还可以在燕莎专门为他们设立的贵宾招待室休息。燕莎还和高级饭店, 体检中心等伙伴进行资源互换, 持有燕莎贵宾卡的顾客在各种高级服务场所能得到优惠和增值服务, 比如在机场, 可以直接通过贵宾通道登机。这些增值服务比打折的效果更加明显。

燕莎的会员都知道, 其实燕莎不是不打折, 不过每年所有打折时间只有两次, 一次是每年的6月30号, 燕莎店庆, 一次是圣诞节, 每次只有3个小时, 而且只针对会员, 已经形成一种制度, 顾客非常熟悉。燕莎的打折也和别的商场满场吆喝不同, 他们会为顾客准备点心和红酒, 让顾客来到燕莎就像是一个老朋友的聚会, 温馨而舒适。

在和阳看来, 国内的百货企业只会促销不会营销。“营销有时候就是讲故事, 我们大多数企业在这方面做的还不够, 我们的营销缺乏文化内涵。在美国商品社会的发达程度比我们高, 但是它早就不是吆喝式的营销, 而是要赋予营销很多的文化内涵和背景, 它是吸引顾客的兴趣, 而不是直接从顾客腰包里掏钱, 让顾客感觉没有那么浓的商业气息。”

国际一流百货之路

尽管燕莎在国内高档百货行业一直处于领先地位, 但和阳并没有讳言和国外百货的差距。

“我个人认为目前国内没有一家是国际水平的百货商店, 一是购物环境, 购物环境的设计能够融入一种系统化的思想, 中国百货店一家都没有, 哪怕是请国外的设计师。为什么呢?因为设计师也是根据需求来设计的, 我们的百货商场还没形成有关百货店设计一套成熟的理念。比如商品布局, 人性化设计, 我们还远远不如国外, 这使得我们的购物环境设计没有达到国际水平。”

“其次是品牌组合, 国内百货店招商能力不足, 已经成为瓶颈。但国外百货商场在开业的时候马上能够形成一个品牌组合, 不像我们国内大部分企业都是招一个, 进一个, 在这方面我们没有一套完整的战略和系统化的策略, 所以品牌组合都是七零八碎, 经常造成一层全是大的奢侈品牌, 二层以上就是普通品牌。两者根本没有关系, 有的虽然招了顶级品牌进来, 却不能给商场带来盈利, 这也是很大的问题。”

“第三个就是管理技术, 尽管我们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但以效益为中心, 以顾客的需求为中心对国内百货来讲是十分困难的, 它既有体制的问题, 也有管理技术的问题, 以及如何来考核效益的问题。所以从经济效益来讲我们都不如国外的百货店, 我们都用了信息化系统, 这些技术手段已经不成为问题, 但我们的管理体制却制约了技术的作用。”

总经济师竞聘演讲稿 篇5

大家好!

日月如梭,光阴似箭。

寒来暑往,星移物换。

弹指一挥间,我来到中铁十四局已经十三个春秋了。

四千多个日日夜夜,记录了我青春无悔的脚步,也见证了我和公司共同的成长经历。

十多年来,我的青春和梦想随着那一条条通向祖国四面八方的铁路不断延伸,我的知识和能力伴着企业的足迹不断拓宽。

正是出于对中铁十四局这个大家庭深厚的感情和对自己能力的自信,今天,我勇敢地走上了竞职演讲台,积极参与公司副总经理兼总经济师的竞聘。

首先借此机会,我要感谢大家给我提供了这次参加竟聘、展示自我的难得的机遇,同时,对在座各位领导和同志们对我多年来的关心、培养和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我个人的基本情况和工作经历。

我今年**岁,毕业于华东交通大学电气工程系铁道电气化专业。

参加工作以来,先后奋战在流动艰苦的施工一线和经营工作战线上,参与了多个项目的施工建设和投标工作,从一名刚走出校门的助理工程师成长为一个在工作中独当一面的基层干部。

1月任电务公司副总经理兼总经济师。

我记得曾经看过这样一部电影,片名就叫《战争让女人走开》。

同样,四海为家、常年奔波在外的铁路建设工作也不是女人理想的职业,远离亲人的寂寞、工地条件的艰苦让多少女性望而却步。

然而我自从选择加入铁兵队伍的那一刻,就将自己的前途与命运和企业的建设与发展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十几年来,我克服了个人的诸多困难,为公司的繁荣壮大和祖国的铁路建设事业默默奉献着自己的才智和力量。

下面向各位简单汇报一下我工作以来的主要业绩,这些业绩既是十几年来奋斗历程的最好注释,也是我工作能力的具体体现。

1993年在京九会战中成绩显著,被评为“先进个人”;1995年、间,参加了京九铁路吉赣龙段电力工程的施工,与主体工程一起荣获“鲁班奖”;,参加国家重点工程浙赣复线宜春至萍乡至宜春段电力工程的施工时,优化设计方案,为公司创造了近二百万元的效益。

此外,还参与了浙赣微波通信工程、山东省单县地区的农话改造工程等项目,实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9月到了公司市场经营部工作后,我参与了一百多个项目的投标,累计中标近8个亿。

尤其是在黄骅港港区铁路电务工程的投标中,在明知该工程已内定给别的施工单位的前提下,用一颗真诚的心打动了建设单位,协助公司主管领导最终把项目拿了下来,创造了投标史上的一个奇迹。

,在宝兰复线电力工程招标时,我在兰州一个人都不认识的情况下,通过积极努力最终中标。

,在开辟城市交通市场时,一举中标南京玄武湖主体设备安装工程,并实现了首次进入南京市场。

同年8月,我被任命为南京玄武湖主体设备安装工程的项目经理,全面负责该项目的施工管理,保证了一次送电成功并顺利通过竣工验收。

由于我们良好的信誉和可靠的质量,在施工过程中建设单位将很多合同外的工程直接交与我项目部施工,使一保本工程变成一个盈利300多万元的项目。

在该工程快要竣工时,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的同志发自内心的说:只要今后有工程,我们一定还找你们合作。

最终还将该隧道的长期管养工作交与我公司负责,解决了部分人员的上岗问题。

在任南京玄武湖项目经理期间,我仍然积极参与公司各个工程的投标工作,并竭尽全力赢得了青藏线的项目、南京奥林匹克体育中心泛光照明工程和南京鼓楼隧道大修等工程。

今天,我之所以充满自信地前来竞聘这一职位,是因为我在以下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一是具有岗位所要求的专业知识和不断上进的`学习能力。

我在大学学的是铁路电气化专业,后来又参加了项目经理、现代项目经理管理和ipmp国际项目经理的学习培训,并取得了相应的证书。

通过不断地钻研学习,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以不断适应新形势下铁路建设快速发展的需要。

二是具有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

我既负责过现场施工的技术工作,又在经营战线打拼了几年,可以说对公司目前的经营和发展现状比较了解。

我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不仅在技术和管理两个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而且形成了与时俱进的创新能力,这对从事副总经理兼总经济师工作无疑是必备的素质。

三是具有较强的工作能力以及全局观念。

多年以来,我始终踏实干事,诚实待人,勤奋工作,不断超越。

经过不断的学习和锻炼,我的组织协调能力、判断分析能力、领导部署能力等都有了很大提高,对胜任新的岗位更增添了几分信心和把握。

四是具有较好的年龄优势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我刚过而立之年,精力旺盛,正是干事业、出成绩的黄金时期,多年的工作实践,使我养成了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和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所热爱的工作当中去。

人们常说:机遇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

如果我能够有幸竞聘成功,今后,我将按以下的思路开展工作。

一、 加强学习,注重调研,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领导能力。

副总经理兼总经济师的职务行为关系着企业在社会上的形象,为此,我不仅要培养自己良好的政治素质,而且还要加强学习,注重调研,熟悉当前建筑市场上的情况,使自己真正成为一名懂管理、善经营的行家里手。

二、 培养人才,加强后备力量,为企业在新形势下的经营发展奠定基础。

如今,我们国有建筑企业面临着民营企业的强大冲击,经营市场上的竞争更为激烈。

为了占领更广阔的市场,应该把培养后备经营力量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一是要加大人力、物力投入,提高编标质量。

二是要把具备市场经营意识的职工充实到经营队伍中来,以培养锻炼工程经营人才,壮大经营队伍实力。

三、 广泛合作,拓展领域,扩大市场占有率,把公司做大做强。

现在的社会,既无处不充满竞争,又时时需要合作。

如果能够有幸竞聘成功,我将一方面充分发挥企业自身的优势,继续巩固铁路建设市场,争取干一项工程,树一块丰碑,占领一片市场,同时拓展土建施工领域,大力开发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城市轨道交通、市政项目,在竞争中争得先机,抢占市场制高点,另一方面,实施“强强联合,优势互补”的战略方针,在广泛的领域内与兄弟单位开展合作,实现“借鸡生蛋”的目的,进一步扩大市场占有率,把公司做大做强。

各位领导,同志们,古人云:“不可以一时之得意,而自夸其能;亦不可以一时之失意,而自坠其志。”

无论这次竞聘的结果如何,我都将以这句话自勉,一如既往地勤奋学习、努力工作,为企业的发展再做新的贡献。

总经济师 篇6

对工程项目EPC总承包模式下建筑经济管理的实现路径和管理方法展开探讨。

【关键词】工程项目;EPC总承包;建筑经济管理

0.前言

总承包模式有助于降低业主方的风险和减少业主方的工作量,是当前世界范围内最为广泛采用的建设模式,但也应当看到,我国的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水平与国外先进水平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自从我国加入WTO后,国际通行的EPC总承包模式逐渐被我国企业所接受,给工程项目管理注入新鲜血液。EPC总承包是指总承包企业负责工程项目从设计到采购、施工、运行的全过程的管理,因此能够将设计与施工良好地统一起来,避免设计、采购和施工的脱节,对于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十分有利,能更好地实现工程项目的质量、进度、安全、造价等目标,同时对于EPC总承包企业的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工程项目EPC总承包模式下建筑经济管理内容

EPC总承包模式下项目管理各方面是紧密相连的,因此建筑经济管理工作的开展可从质量、进度、造价、安全等更方面入手,具体如下:

1.1质量管理

质量是一切建筑工程项目的立身之本,离开了质量则工程的使用价值就得不到体现,因此质量是否达标成为EPC总承包单位和业主方最为关注的问题,一旦质量出现不达标的情况,就会根据质量缺陷的程度进行评估,进行后续的返修或返工工作,给项目的进度、造价等都带来不良影响,因此应当成为建筑经济管理需要高度重视的方面。

1.2進度管理

工程项目的进度管理就是按照合同工期的规定以及业主方的要求对工程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等进行合理的安排,通过横道图法或双代号网络图法、时标网络图法等对各项工作的顺序进行科学编排,以实现项目的进度目标。在项目进行中,会由于设计变更或材料进场延误等多方面原因改变进度计划,为确保进度目标的实现就必须采取措施进行工期的合理压缩,因此一般来说进度控制是一种动态的控制,进度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业主方和EPC总承包方的利益,因此也是建筑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1.3安全管理

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是项目管理的主要内容,是实现项目安全目标的重要保证,如果安全管理不到位,一旦出现事故隐患或者发生了现场安全事故,就会对项目的质量和进度造成不利影响,而且会增加项目的成本,因此在工程项目EPC总承包模式下的安全管理是建筑经济管理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基础性工作。

1.4造价管理

EPC总承包项目的造价在签订总承包合同时便已确定,因此对于业主方来说在造价方面需要承担的风险很小,而对于EPC总承包商来说,造价管理却是其获得好的经济效益的最直接手段之一,在项目中,所涉及的材料种类繁多、价格波动较大,机械设备的购买和租赁价格较高,施工人员数量众多、人工费用数额庞大,因此通过对工程项目的功能和价值进行比对,可作为衡量项目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

2.工程项目EPC总承包模式下建筑经济管理办法

2.1质量管理办法

首先,EPC总承包单位应当构建科学、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建立项目质量管理长效机制,贯彻相关法律、法规、质量标准等内容。其次,要加强质量管理相关培训,强化本单位相关人员和各分包单位人员的质量意识,提升质量管理水平;再次,EPC总承包单位的质量管理目标应当被分解到各个分包单位质量目标内,通过分包单位对质量的自检以及总承包单位和监理单位、业主方对质量目标是否达成进行检查和考核,对于出现的质量问题,施工单位应当按照监理单位的要求进行返修处理或返工,使质量达到标准的要求。最后,应当建立质量管理制度,将质量责任分解并落实到责任人之上,再辅之以科学的绩效考核,调动人的工作积极性,使质量目标更好的达成。

2.2进度管理办法

EPC总承包单位应当提升进度管理质量,从工程项目全局考虑,通过以下管理办法来实现项目的进度目标。第一,要求各主体必须严格执行进度计划的内容,将总进度计划分解到设计、采购、劳务作业等各个阶段上,第二,工程项目管理中心应当制定进度管理规范,经常性地对项目过程中进度目标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价,对于进度落后的,应当分析原因是否属于业主方或不可抗力的原因,如系自身原因则应当采用合理的手段(加大资金或人力、设备等的投入)赶进度。

2.3安全管理办法

对于业主方来说,应当为施工现场的安全施工提供和创造条件,例如为EPC总承包方提供准确的施工现场地质勘探图,包括地下管线位置、周围建筑物与施工现场距离以及水文气象等资料。另外,业主方不应当主动授意或默许总承包单位违反安全文明施工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的活动。对于EPC总承包单位来说,应当切实按照安全文明施工的要求督促各分包单位做好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建立企业主管、项目经理、专职安全员、兼职安全员组成的立体安全管理机制,提升现场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规范操作的能力,对于较为复杂的重要岗位例如电焊工、电工等要求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2.4造价管理办法

工程项目造价报审过程中,应当保证工程的投资项目不遗漏、不重复,并保证总投资不超出,在工程施工审核的过程中应当充分估计不可预见费用以及可能出现的设计变更等,尽量将出现的问题在施工之前处理完毕,以最大限度地降低费用的投入。建筑经济管理中,造价管理应当从工程项目各过程所完成的工程量以及工程预算情况进行控制,由于造价管理工作涉及范围极大,因此实际工作中应当做到主次分明,对于关键项目以及项目的关键部分进行主要控制,建立工程价格管理系统、定额管理系统、造价控制系统以及造价评估系统等,提高造价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工程项目EPC总承包合同签订后,业主方与总承包方应当共同从质量、进度、安全、造价等各个方面着手,做好建筑经济管理工作,因此实际工作中,应当做到职责明确,精细分工,科学管理,这符合工程项目各方主体的共同利益。 [科]

【参考文献】

[1]韩杰.浅析EPC总承包模式的项目管理要点[J].项目管理技术,2014,12,(1):20-24.

[2]林羽.工程项目EPC总承包模式下建筑经济管理与发展探讨[J].广东科技,2014,(20):32,28.

新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总战略 篇7

十八大在经济建设方面,提出了“两个翻一番”的新要求。如何实现这一新要求,总战略就是“两个加快”——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并不是一个新的命题

其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并不是一个新的命题,1995年召开的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就明确提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而且当时还提出要实现两个根本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这和十八大报告上的“两个加快”异曲同工,都强调了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模式之间的密切关系,因此,“两个加快”战略实质上是当时战略的一种历史延续。

2、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升为核心战略

那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如何取代“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并逐步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核心战略的呢?

(1)从认识经济增长不等于经济发展开始。十七大报告首次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成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虽然只是两个字的差别,传达的却是发展理念上的天差地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战略的确立,标志着我党领导经济建设、探索经济规律的经验日臻成熟,对经济发展模式的认识发生了质的飞跃,从单纯依靠生产要素的数量增加来实现经济增长,转变到更加注重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收入分配、环境保护、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以及农业现代化等诸多方面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经济发展上来,打破了“唯GDP论”的束缚。

(2)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形成与战略提升。十七大报告在阐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时,强调的是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把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看作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围绕这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提出了“两个坚持”方针、实现“三个转变”的思路。以现在的眼光看,当时所说的转方式强调的只有调结构这一方面的内容,虽然里面包含关于创新的表述,但也是以调结构的语境来表达的。所以十七大实质讲的是调结构。到十七届五中全会,针对经济发展的实际和未来发展的要求,对如何转变发展方式提出了“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坚持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新的理论认识,围绕“主线”、“变革”提出了“五个坚持”。相比十七大报告,我们发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涵又有了新变化,它已不仅仅是调结构这么简单,还包括改革开放,包括民生,包括生态等更为丰富的意涵。

十八大报告在强调主线同时,将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定位为关系到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强调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这是我们对发展理念、发展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是总结我国经济建设经验得出的结论,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围绕这一选择,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四个着力、四个新”和“五个更多依靠”。其中,关于“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和“更多依靠城乡区域发展协调互动”等表述,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又增添了新内涵,将“创新”这一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将“城镇化”作为十八大后政府引导经济社会转方式、调结构的最大突破口和总抓手。从“战略任务”到“主线”再到“战略抉择”,从“国民经济”到“经济社会”再到“发展全局”,不论在程度上还是在范围上,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经上升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核心战略。

二、十八大后中国经济发展的新部署

1、宏观层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走新型城镇化道路

(1)改革是中国最大的红利。十八大报告指出,深化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过去30年中国经济平均增速9.8%,世所罕见。中国经济为什么能保持如此长时间高增速的增长呢?主要靠的是四方面因素,一是全球化机遇;二是巨量的劳动人口与低廉的劳动力价格;三是改革开放的国策;四是以牺牲部分民众的福利、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

然而,时至今日,以上所有的因素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要继续保持经济社会的健康平稳发展,只剩下全面深化改革这一条路。而改革取得成功的前提必须是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把政府的有效作用建立在市场主导的基础上,朝着有利于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方向改革。

(2)城镇化是最大的发展潜力。如何使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保持更长时间,从新一届领导层那里透露出的执政思路一个是深化改革,厘清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另一个就是推进新型城镇化。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1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超过50%,达到51.27%。根据国际经验,发达国家城镇化率达到70%以上才基本稳定,若中国的城镇化率继续按照过去30年年均1个百分点的增长,则需20年时间才能达到这一目标。而每增加一个城市人口,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至少需要10万元,每年增加1000万城市人口,就需要1万亿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再加上农民转变为市民的过程中公共服务消费增加以及个人消费增长,最终将释放出巨大的发展潜力,成为未来20年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大潜力所在。

当然,有别于过去,我们要走的是新型城镇化之路。那新型城镇化和旧型城镇化有什么区别呢?旧型城镇化用一句词概括就是“圈地造城”,政府低价征购农民土地,再高价卖给市场,这些年用这种手段政府至少从农民身上赚取了30万亿的差价。这种圈地造城摊大饼式的城镇化,结果导致的是土地的城镇化、房地产化的城镇化,不是人的城镇化,很多农民工虽然生活、工作在城镇,但并不能在城镇落户,也享受不到城镇居民同等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他们算不上是真正意义上的城镇居民,最多称得上“半城镇化”居民。另外,由于人口过度集中于一线城市,这些城市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基本都接近饱和,“大城市病”问题凸显。因而以往这种重物不重人,重量不重质的旧型城镇化已经走到尽头,必须实现转型,而未来要走的就是“新型城镇化”之路。十八大报告对于如何推进新型城镇化已明确指明了方向,那就是“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坚持四化融合、四化同步,最终实现人的城镇化。

2、微观层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1)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强调了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由之路,同时明确了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地位,突出了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以及协同创新的重要性。因此,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首要的是进一步推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让企业成为科技要素、创新资源的聚集地,成为新技术商业化、产业化、市场化的孵化场。

然而,让企业主动创新并不容易,会受到一些不利因素的制约。一是担心创新投入过大,难以获得有效回报。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来自对未来收益的预期。通常,企业不会为单纯获取国家研发补贴而去冒险创新,市场需求和竞争压力才是企业创新的动力。二是创新的时间成本较高,从发明、研发到产业化、获得市场成功,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这与企业最高管理者的任期制存在冲突,高层管理者总是希望在自己的任期内尽可能快、尽可能多地实现效益,因此更热衷于短期见效快的项目,相对忽视有利于企业长远发展的技术革新或商业模式创新。三是企业的技术革新或商业模式创新有时意味着淘汰落后的技术设备、组织架构的重新设计和人员的重新组合,必然会触及到一些深层次的利益问题,碰到这样的棘手问题,很多管理者不愿直接面对,更倾向于绕开矛盾走,瞻前顾后,保守行事。因此,在实践中让企业成为真正的技术创新主体,需要形成市场倒逼创新的机制,而非政府主导下的企业被动创新。

(2)企业技术创新离不开良好的创新环境。企业技术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受到自身技术创新能力的限制,还与人才市场、技术市场、金融市场的发展,与政府的财政政策、税收政策、产业政策、科技政策的支持,以及知识产权、企业家精神、市场秩序、市场主体平等地位、市场信息捕捉等密切相关。许多创新型企业即使拥有优质的技术项目,却得不到资金支持,而不完善的金融市场又导致融资举步维艰,同时税费压力、技术溢出等因素迅速摊薄企业原有的超额利润,使企业无利可图,最终削弱企业的创新动力。因此,企业技术创新离不开良好的创新环境支撑,健全的市场经济体制是技术创新的环境基础,有利的政策环境是技术创新的有力保障,企业家是技术创新的核心灵魂,创新人才队伍是技术创新的主力军。只有进一步创建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的市场环境、政策环境,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培育一支具有创新精神的现代企业家队伍,才能让技术创新的基因植根于企业,助推企业的科学发展。

摘要:党的十八大再一次明确了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并对全面小康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其中在经济建设领域设定了“两个翻一番”的新指标。围绕这一新要求新指标,十八大对中国经济发展制定了总战略,同时做出了新部署。

总经济师 篇8

1 总会计师制度建立是国家政策和法律的要求

在2000年7月1日新修改颁布实施的《会计法》、《总会计师条例》、《医院财务制度》、《卫生部关于加强卫生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的若干意见》均对总会计师制度的建立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要求“符合条件的大中型卫生事业单位逐步设置总会计师,组织和领导单位的财务会计工作”。2007年的《方案》要求探索建立总会计师制度。医院设置的总会计师作为医院行政领导的成员,履行主管医院经济管理的行政职权,直接对院长负责,对医院管理目标负责,对会计法规负责。

医院的总会计师的职责是:协助单位主要行政领导工作,直接对单位主要行政领导人负责。总会计师是单位经济核算和财务会计工作的负责人,主要是组织领导本单位的财务管理、成本管理、预算管理、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等方面的工作,参与本单位重要经济问题的分析和决策[2]。

2 我院建立总会计师制度,强化财务管理工作的成效

2007年,经过上级主管部门决定建立总会计师制度。选择具有会计高级技术职称,具备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不但有改革、开拓、创新的精神,而且有经营意识、竞争意识、成本观念和效率观念,善于管理、有魄力的人员担任医院总会计师,并进入医院领导班子。

2.1 医院经济管理工作上到一个新台阶,推动医院健康持续发展

2007年医院设置总会计师,充分发挥总会计师懂业务、会管理、善经营的优势,落实其权利和职责,建立健全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认真进行医疗成本费用的预测、计划、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督促有关部门降低消耗、节约费用提高经济效益;建立健全经济核算制度,利用财务会计资料进行经济活动分析;加强资产管理,保证国有资产安全,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加强医用设备管理,保证医用设备的合理配置、科学使用,使医院经济管理工作上到一个新台阶,推动了医院健康持续发展。2007年至今是我院建院以来发展最快的时期,已完成800张床大型医院的框架,2007年、2008年业务收入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28.22%和17.76%;年门诊量近40万人次,出院病人超2.5万人次。而且,我院连续多年是主城区“三甲”医院中住院费用最低、收治病人最多的医院。近5年来,医院还相继获得了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五一劳动奖状等15项全国荣誉称号。

2.2 加强医院成本控制研究工作,提高卫生经济管理水平

目前,财政对医院的拨款逐年减少,而卫生材料的价格却日益上涨,作为医院重要补偿来源的药品差价收入又逐步取消,而且医疗收费中被低估的技术劳务价值短期内很难调整到位,医疗价格仍受政府控制,导致医院的经济管理非常困难。总会计师认真分析经济业务活动情况,根据实际情况做好医院的预算、决算、经济活动分析,合理组织收入,严格控制支出总量。医院财务全成本核算既是有着较多因素影响的难点工作,又是医院经济管理必须要完善和开展的基础。2007年3月,重庆市卫生局批准我院医院成本控制研究室作为重庆市医学重点学科。研究室结合医院作为一个中等技术、设备、人才规模医院,兼顾平衡医院公益性、人道主义和医院本身的生存发展需求,应用平衡计分卡作为医院管理工具,开展了以成本控制管理为导向的系列研究,并与重庆金算盘软件公司合作研发相关软件管理系统,建立了以全成本核算控制为基础,以财务维度为核心的平衡计分卡管理系统。不仅对我院的经营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其研究成果和经验,在全国卫生经济管理学术界也具有一定的先进性。

2.3 参与医院重大基建计划制订,保障医院的正常经营

医院为改善人民群众就医环境,先后从银行贷款1.58亿元修建综合住院大楼,国有资产实现了保值增值,但资产负债率较高,达57%。由于大楼项目政府财政该投的公益部分资金未到位,贷款又受到政策性调整因素(药品价格、贷款利率)的影响,导致医院还贷负担加重。医院总会计师及时提交医院预算及汇报医院全面的财务状况,设计和分析融资、投资和资金调度方案,降低医院的财务风险;保持与财政、税务、银行等相关机构的内部关系,采取多种方式和多种渠道筹集资金,并把每一项决策的具体分析提交给院长,让院长从这些分析的结果中选择对医院有利的方案作为决策凭据,从而保证了医院资金链的畅通,保障医院的正常经营。

2.4 推动了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提高财务管理工作效率

医院设置总会计师负责编制医院预算、决算、经济活动分析、成本核算等,为医院决策提供数据支持。由于医院的业务量非常大,而上述数据的获得需要强大的计算机软件系统支持。因此,医院与相关公司合作加快了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同时,医院设置总会计师对财务会计人员是极大的鼓舞和激励,使他们更加努力、更加勤奋的工作,使他们对工作、对事业、对未来充满信心。而且通过对医院财务人员的规范化培训,提高了他们的职业素养,也提高了财务管理工作效率。

3 讨论与建议

3.1 医院设置总会计师职位必须进入医院最高决策层

总会计师制度要求总会计师不仅仅要负责组织并监控本单位日常的财务会计活动,审核单位的财务报表并确认其准确性,还要参与拟定有关单位经营的重大计划方案,参与有关经营和财务的决策活动等。但目前卫生系统总会计师制度的建立基本还只是停留在三级甲等医院,有的地方三级甲等医院并未按照《会计法》、《医院财务制度》和《条例》的规定设置总会计师,更不要说二级及以下医院。即便在建立总会计师制度的医院中,总会计师的地位仍较低,未进入医院最高决策层,处于有名无实的状态[6]。因此,我国大部分医院总会计师的作用仅仅囿于“管会计”,在医院重大领域、重大问题的决策方面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医院建立总会计师制度,深化财务管理年工作的关键是总会计师职位必须进入医院院级领导班子,即进入医院最高决策层。医院开展成本核算工作涉及面广,需要各相关部门的配合与协调,单靠财务部门来组织很难开展工作,由既熟悉业务又有较高权威的总会计师来组织,可以使成本核算工作事半功倍、有序、按计划进行。另外,只有总会计师进入医院最高决策层,才能真正参与医院经营、基建计划与重大经济合同的制定审查;制定医院的财务收支计划、信贷计划、经济计划,拟定资金筹措和使用方案,有效使用资金;协助院长对本单位的业务管理等问题做出决策,参与医疗价格、科研经费成本核算方案的制定;才能加强内部监督控制,有效规范经济行为。

3.2 委派财务总监入驻管辖医院

《条例》中规定“医院的总会计师由本单位主要行政领导人提名”,“总会计师是单位行政领导成员,协助单位主要行政领导人工作,直接对单位主要行政领导人负责”,可见总会计师是医院“内部人”,总会计师的财务管理、监督缺乏独立性,其无法也无需对所有者负责,总会计师制度是“内部人控制”范畴的制度[7]。因此,在当前国内的医疗改革加速进行的背景下,由于医院内部人控制程度高,即便在实行总会计师制度的医院中,医院会计系统受到医院高级管理层的操纵,总会计师无法代替政府相关主管部门实行行政监督职能,必然会出现会计信息失真、财务收支管理混乱、固定资产流失等“内部人控制”现象,使政府部门无法掌握真实情况,家底不清,调控无据,通过直接委派财务总监入驻管辖医院便可一定程度上解决这种委托—代理所带来的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问题。

摘要:提高医院卫生经济管理水平,保障医院在新形势下的经营和发展,建立三甲医院的总会计师制度,是国家政策、法律的要求。本文介绍重庆市第九人民医院建立医院总会计师制度,深化医院财务经济管理的经验和成效,并对卫生系统财务管理制度提出建议。

关键词:总会计师,财务管理,制度

参考文献

[1]重庆市卫生局.重庆市卫生系统深入开展财务管理年实施方案的通知[S].2007-05-18.

[2]张福海.构建和谐医院——建立大中型医院总会计师制度[J].会计之友,2006,(12):55-56.

[3]潘玉琢,余伟平.试论在医院设立总会计师制度的重要性[J].医院管理论坛,2006,(4):50-53.

[4]黄少瑜.医院设置总会计师制度的研究分析[J].现代医院,2004,4(2):61-62.

[5]张仁华.医院总会计师制度意义浅析[J].中国总会计师,2005,(11):82-83.

[6]赵立.医院为何要引入财务总监(CFO)制度[J].中国医院院长,2006,(5):44-45.

总经济师 篇9

一、新农村建设总要求及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构建原则

2006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提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要求: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依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要求, 借鉴国外相关经验, 在构建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过程中, 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 以农民为主体和经济参与原则

首先, 要严格控制非农成员的人数和比重。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就明确规定,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成员中, 农民至少应当占总数的80%。成员总数20人以下的, 可以有一个企业、事业单位或者社会团体成员。成员总数超过20人的, 企业、事业单位或者社会团体成员不得超过成员总数的5%。其次, 成员要做到经济参与。农民只有投入一定的股金, 才能成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成员, 才有权享有股金分红。此红利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集中起来, 用于购买农用机械、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和进行成员的教育培训等, 也可以用来改善农民生活, 从而增加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外部吸引力和内部粘合力。

(二) 自愿开放和民主管理原则

首先, 要保证农民有加入自愿和退出自由的权力。农民可以加入一个或多个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这种加入不改变家庭承包经营, 农民仍然具有生产经营自主权。农民也可以自由退出, 对于退出的成员, 应该按照组织章程规定的方式和期限, 退还记载在该成员账户上的出资额和公基金份额并依法返还可分配盈余。其次, 要保证组织成员地位平等并实行民主管理。一方面, 应该设立成员大会或成员代表大会, 并按照法律或章程的规定召开会议, 以避免在经营、管理中出现个人专断。另一方面,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组织章程、管理和经营的规章制度等要由其全体成员共同制定, 坚持做到组织内部成员地位平等。

(三) 内部利益共享和外部合作互利原则

首先, 作为一个共同利益的联合体,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将分散农户的农产品或服务积聚起来, 以规模化的方式进入市场, 完成了单个农民办不了、办不好和办了不合算的事, 既实现了成员的个体利益, 也维护了大家的共同利益。其次,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不是孤立存在的, 要加强彼此之间以及和社区之间的合作。要在政府的帮助下, 在全国形成一个纵横交错的系统, 以实现不同层次、不同地区、提供不同农产品和服务的合作经济组织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同时, 还要积极推动所在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更多地投入到社区建设中去, 为自己赢得更多社会支持并营造更好的周边发展环境。

二、利用反哺资源, 营造有利于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构建的外部环境

十六届四中全会以来,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工业反哺农业, 城市支持乡村”的方针逐步得到了落实。各级政府部门和社会机构要抓住这个机会, 勇于承担责任, 做到“帮一把、扶上马、送一程”, 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创造更好的外部环境。

(一) 营造积极的舆论环境

首先要突破的一道难关就是转变他们的观念。中国农民曾经受过合作化时期的“归大堆、浮夸风”伤害和大集体时期的“大锅饭、割尾巴”的苦痛。实行承包制以来, “分散式、单挑一”的模式解放了农业生产力, 发展了农村经济。这就让许多农民至今也不愿意打破“一家一户、单打独斗”的生产格局。然而, 事物的发展总是这样, 只有经历了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才能得到升华。如今, 农业产业化的推进要求农民必须走专业合作化道路, 我们要把这个道理给农民讲清楚, 通过大众传媒和政府导向的新闻报道, 用树立典型、事实说话等形式大力宣传合作思想, 引导农民认识到合作的好处, 推动他们自觉地实现由单干向合作的转变。

(二) 培育多样化的人才环境

首先, 要立足于农村, 不断加强对土生土长的“致富能手”、“田秀才”和“土专家”的组织管理和业务培训, 以促进农村实用人才作用的发挥。尤其是要通过资金、税收和贷款等方面的政策优惠以及精神奖励, 吸引尽可能多的农民企业家参与到带动一方百姓发展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当中来。其次, 要注重人才引入, 政府鼓励各类科研人员、农技推广人员和大学生到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任职、兼职或担任技术顾问, 并给予他们财政支持和精神嘉奖, 做好人才反哺与扶持工作。

(三) 提供宽松的政策环境

首先, 要落实财政政策, 加大补助力度。对于老少边穷地区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以及从事国家和社会急需的重要农产品生产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要给予优先扶持。其次, 要出台金融政策, 加大扶持力度。各级金融机构尤其是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要加大信贷服务力度, 简化审批手续, 每年安排足够的专项信贷资金, 解决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资金需要。最后, 要制定税收政策, 加大优惠力度。凡是国家规定的对农业生产、加工、流通、服务和其他涉农经济活动的相关于税收优惠政策,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都应当享有。同时, 还要根据实践需要, 抓紧制定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其他税收优惠政策。

三、借鉴国际经验, 推动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内部制度的构建

(一) 进入与退出制度

首先, 要通过制度来约束管理层努力经营, 因为组织经营好了就能留住成员, 对于退出者, 要有完善的制度来保证他们的合法权益不受限制或伤害。其次, 对于后来加入的农民, 可以根据组织经营状况适当地调整会费, 使加入时期不一的成员享受的利益形成差别。但是这个差别不能太大, 不能对后来者出现明显不公平。

(二) 经营与决策制度

首先, 要逐步形成和完善富有自己特色的经营管理制度。包括确立经营方针和管理目标;明确有关部门、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定采购管理制度和质量检验管理制度等。这些制度是提高组织市场竞争力的基本保证, 也是体现其管理效率的基础。其次, 要在保证决策效率的前提下制定民主决策制度。要在民主与效率之间找到一个均衡点, 以避免民主决策原则对组织发展的妨碍。可以根据决策内容与民主和效率的相关度来选择不同的决策方式。

(三) 分配与激励制度

首先, 要确立公平的分配制度, 这是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构建的核心。如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第三十七条就规定:对可分配盈余要按照成员与合作社的交易量 (额) 比例返还给成员, 返还总额不得低于可分配盈余的60%;其他剩余部分, 要按比例分配给本社成员。其次, 要制定适当的激励制度。激励制度本身包含着分配制度, 同时还包括管理者和雇用员工的薪酬制度。由于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奉行对内不盈利的原则, 所以在对管理者和员工进行物质奖励方面不可能像企业那样差距悬殊, 而是更应该注重非物质形式的奖励。

(四) 沟通与监督制度

首先, 组织内部一定要有畅通的沟通渠道, 以确保成员意见可以不打折扣的流向管理层, 管理层的决定和政府的政策也能够及时准确的传递给组织成员。其次,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内部要有相对完善的监督制度。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构建和运行都是以其成员的意志为导向的, 但是随着组织人数和管理层结构等因素的变化, 组织内部会滋生影响其发展方向的不利因素, 尤其是当组织的经营者是外部聘请的经理人时, 要确保权力的正确使用和管理的高效率, 就离不开民主监督了。

四、立足农村实际, 构建多种类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随着我国政府惠农政策的接连出台和逐步落实,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得到了较快发展。农民与合作经济组织的关系也由过去的“松散型”为主转向了“紧密性”为主。今后, 要因地制宜, 因人而异, 因时而化, 从农村实际出发, 构建各种类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以适应当地经济发展之需求。这里仅从发起主体的角度, 探讨以下几种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构建。

(一) 技术部门领办型

技术部门领办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由县、乡等级别的经济技术部门牵头, 组织或联合相关专业农户创立的。兴办这种类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要大力发挥业已存在的如乡镇农服中心、农技站和植保站等部门在资金、技术、管理和服务诸方面的优势, 利用好原有的涉农服务体系, 以降低合作经济组织的创建和运营成本;要更紧密的与政府相关部门, 如专家委员会、技术顾问、产业办公室和项目办等实现对接, 以保证组织发展顺利和运营通畅。

(二) 农村能人带动型

农村能人带动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由农民企业家或具有一定实力的农民致富带头人、种养大户等, 利用他们的技术或销售渠道牵头、农户参与的。兴办这种类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要认准致富带头人, 确信他们的能力, 然后由带头人发起并全面负责组织和管理合作经济组织的运行与决策, 以减少内耗, 实现迅速决策和降低经营风险;要让广大农户明确自己的责任, 保证向合作经济组织提供合格的产品与服务。

(三) 龙头企业依托型

龙头企业依托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以从事农产品加工或销售等业务为主的龙头企业为依托, 吸收相关农户组建的, 一般采用“公司+合作经济组织 (主要是专业合作社) +农户”的经营模式。兴办这种类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要选择和培育好那些带动能力强、社会责任心重、能帮助农民做好产业延伸的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在获取市场信息、与企业进行谈判和从事其他经济活动时, 要真正代表农户的利益, 始终站在分散农户的一边。

(四) 供销合作社创办型

供销合作社创办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依托供销社的人员机构、固定资产或设施而组建的。兴办这种类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要发挥供销合作社在资产、网络、人才、经营业务等方面的资源优势, 围绕当地农村农、副、土、特产品项目, 以统一优良品种和生产技术指导、统一农业生产资料采购与供应、统一加工、同一品牌、统一销售、统一运输、统一储存等联接方式, 把农民组织起来, 降低农民生产的市场风险。

(五) 农产品批发市场依托型

农产品批发市场依托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依托农产品批发市场, 利用其流通、中介等优势组建的。兴办这种类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要逐步建立起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农产品市场体系, 制定并落实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规划;要充分利用市场信息, 引导农户发展外向型农业, 实施标准化生产, 并不断提高其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黄蕾.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研究[M].江西人民出版社, 2007.

[2]、胡卓红.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实证研究[M].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9.

[3]、黄祖辉, 赵兴泉, 赵铁桥.中国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理论、实践与政策[M].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9.

[4]、高耀志.以反哺资源扶持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J].安徽农业科学, 2007 (35) .

总经济师 篇10

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中广核集团”) 是在1987年开工建设的大亚湾核电站的基础上, 于1994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正式成立的大型试点企业集团, 依据“以核养核, 滚动发展”的经营方针, 负责组织实施核电站工程项目的设计、建设、运行、维修管理及相关业务。集团的战略定位是:以核电为主的清洁能源集团, 为社会提供安全、环保和经济的电力。经过20多年的创业过程, 截至2010年11月底, 中广核集团拥有总资产约1866亿元人民币, 净资产约604亿元人民币, 净资产是集团成立初期32.4亿元的18倍, 有效实现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中广核集团成立多年来, 经历了“合资经营、借贷建设、售电还钱”的大亚湾模式和从“单基地、单项目”到“多基地、多项目”的集团发展过程。在这期间, 集团积极主动开展外债风险管理、内控等方面的探索, 形成相关外债风险管理的理念、方法和策略, 并通过合理选择外债保值工具、动态管理和静态控制的管理方法等有关举措, 构建了一套比较科学完整、行之有效的外债风险管理和内控体系, 取得了一定的管理成果, 有力地推动了中广核集团的健康发展。中广核集团在外债风险管理方面探索和积累的宝贵经验, 对仍处于探索中的国有企业的风险管理工作将是一个有益的借鉴和帮助, 鉴于此, 本刊记者专程采访了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有限公司总经济师岳林康, 希望对国有企业的财务工作有所启迪。

面对风险, 探索管理之道

岳林康指出, 中广核集团外债的基本特点是:外债总量大, 贷款形式多, 币种多, 其中以欧元、英镑为主要债务, 贷款期限长, 因而蕴含的债务风险很大, 主要是汇率风险、利率风险、资金周转风险、会计风险等。风险的存在可能使企业经营业绩产生较大的波动, 使企业战略的实施偏离既定的目标。因此, 企业必须根据所面临的风险状况和内外部环境, 积极主动地管理风险, 把风险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内。

在上世纪80年代, 国内尚无外债风险管理方面的成功经验可循, 中广核集团从与信贷银行签订出口信贷协议开始着手研究长期外债管理问题。经过多方参与的研究与探讨, 先从简单的外汇远期做起, 在探索中起步。岳林康指出, 就企业的外债风险管理而言, 管理方法总体可分为两类:一是非金融管理方法, 即采用非金融方面的措施来防范外汇风险, 主要包括组织集中化、再开票公司、选择生产地点、选择商务合同货币等;二是金融管理方法, 主要包括选择借款货币、选择借款利率、提前或滞后外汇结算、债务重组、金融衍生工具等方法。由于中广核集团的外债总量大、利率高、期限长, 对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的影响很大。为此, 从集团发展战略对风险控制的要求出发, 采用选择借款货币、选择借款利率、适时转换外币债务为人民币债务、开展远期的外汇交易、商务合同条件等金融工具和非金融工具, 积极主动应对风险。

融合发展战略与管理目标, 制定风险管理策略

岳林康谈到, 从全面风险管理整体框架的四个目标, 即战略目标、经营目标、报告目标和合规目标出发, 结合企业的实践, 制定长期外债风险管理目标和行之有效的应对策略和方法是至关重要的。

任何可以完全或部分消除外债风险的技术或手段可称为外债风险保值措施。作为电力生产企业, 中广核集团积极应对影响集团发展战略的外债风险, 采用外债保值管理的措施, 制定了长期外债风险管理的策略。

制定外债保值目标是长期外债风险管理的首要任务。目标的确定要考虑两方面的因素:一是公司的“可承受成本”, 据此确定公司外债保值管理的控制目标值;二是科学的预测, 据此判断保值措施的选择和实施时机。

在此基础上, 制定公司的外债保值管理策略。

一是债务货币的选择。债务货币的选择决定了举债之后外债风险管理的方向和重点。对于建设项目并负责持续经营的企业而言, 主要有两种选择:第一, 债务货币与公司基建进口贸易商务合同计价货币一致, 可以避免基建期的外汇汇率风险;第二, 债务货币与公司生产期收入货币或记账本位币相匹配, 可以避免经营期的外汇汇率风险。

二是保值工具的选择策略。要先对适合的债务尽量安排简单的保值工具 (如远期外汇交易合约) , 对实在达不到保值目标的债务才考虑安排结构性的保值工具。在选择上考虑以下因素:第一, 保值工具的费用;第二, 与集团外债货币相匹配;第三, 保值工具在金融市场中的容量、安全性、流动性及收益性。市场上常用的汇率风险管理工具有即期外汇交易、远期外汇交易合约、外汇期权交易等。结合外债还款结构, 集团选择了超远期外汇交易合约这一保值工具。它的特点是易于操作, 市场上报价透明, 流动性、灵活性较好, 保值期较长, 市场上报价可长达10年以上。

三是分期分批, 分散风险, 长期与短期相结合。根据市场的现状和公司的成本预算目标, 区分外债风险管理目标的主次, 总目标与分目标, 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 构成有层次结构的风险管理目标体系。具体的交易分期分批将本金和利息安排掉期, 分批固定还款成本, 分散还款风险;优先安排还款期内前几年内的债务, 使还款高峰期的外债尽可能地固定在预算承受范围内。

四是慎重选择保值交易对象和中介银行, 严格控制风险。中广核集团外债期限长、金额大, 为避免多家询价可能对市场造成不利的影响, 必须挑选资信好、效率优良且有能力进行超远期交易的银行, 必要时请专业机构对方案进行比较评估, 选定方案, 并挑选国内外一流的银行组成外债风险管理的投标团。

五是静态控制, 动态管理。通过测算、决策, 确定各期的真实债务及其“可承受成本”, 作为控制的量化目标, 报公司管理层批准后组织实施, 体现静态控制;而针对市场的波动, 如果因还款时间或金额的调整使已做的保值交易时间或金额与实际不吻合时, 特别是当市场有“出险”前兆时, 有关交易合约可以在授权规定下经公司领导批准后择机平盘, 但必须以保证还本付息的风险被覆盖为前提, 公司要设定适当的止损限额, 制定止损处理业务流程, 并制定应急处理预案, 以及时应对合约执行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重大突发事件。这种在保值目标、金额等要素总控制下的授权、审批、交易、风险处理过程, 体现了“动态管理”保证实现既定的经营目标的思想。

六是加强内部控制, 严格审批。首先, 中广核集团先后制定了《长期外债汇率风险管理大纲》、《外债风险管理审批、交易程序》等工作制度和程序。总经理部根据市场行情, 在保值目标、金额的批准范围内实施。财务部资金管理人员通过金融资讯终端系统密切关注国际外汇市场的行情, 编写交易分析和建议, 集团公司领导做出决策后, 发出交易指令, 并追踪完成交易确认等手续。如有对保值目标和比例的调整, 要按照授权上报公司管理层, 取得批准;其次, 严格执行交易程序。在交易、记录、交割、评估等环节上严格按照交易程序的要求来执行, 将交易结果逐级上报, 外债保值交易的交割及相关资金调拨必须严格遵守集团公司或成员公司的支付程序, 对交易情况按年进行评估;再次, 坚持定期监督审计。公司内审部门对交易过程的决策及执行各个环节是否遵循公司的有关制度或程序进行定期检查, 建立全员、全过程管理的体系, 并通过责任制考核、定期轮岗和审计, 实施控制监督功能。

不断提升管理水平, 为集团发展保驾护航

岳林康指出, 中广核集团多年来积极、主动地开展长期外债风险管理, 历经一段时期的探索与实践, 取得了良好的管理成效, 节省了数十亿元人民币的财务费用支出。但是, 面对未来, 风险管理的任务依然艰巨, 面临外债风险长期性管理的困难。目前, 世界经济一体化、政治、经济、地缘危机等多元化影响使风险急剧增加, 金融市场上缺乏对汇率的长期预测, 超远期外汇交易的报价、交易量较少, 保值工具缺乏, 为长期外汇风险管理业务带来很大的困难。对于大量使用欧元、英镑等外币债务的中广核集团来说, 近年来外部市场波动引起的汇兑损益也较大, 使企业经营利润大起大落。尽管面临着诸多的困难, 但岳林康表示, 在原有管理成果的基础上将继续深化外债风险管理, 中广核集团不断迎接新的挑战, 进一步深入开展风险管理的积极探索和实践, 逐步解决公司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新问题, 为公司的科学、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为实现国家核电发展战略规划的目标作出不懈的努力!

总经济师 篇11

在承包建筑工程项目之后, 业主与EPC总承包单位方面都应该从质量、安全、造价以及进度等方面着手, 抓好相关的经济管理工作, 依据该项目收入和支出的明确界限做相对应研究分析, 经过对上个月项目的盈亏分析, 以期实现发现矛盾所在、处理矛盾的结果, 提升企业的项目经营管理实力, 缩减成本支出。详细对策和步骤如下:

1.1 人工费分析

就企业的人工费支出状况而言, 是非常不均衡的, 但从人工费收入来看, 大体上保持一致, 即定额人工费用加上建筑施工企业措施费中的人工费用, 真实支出大致上是实物量单价乘以完成量加零工, 与市场价格差不多相符, 然而从中呈现的企业盈亏状况, 差距挺大, 亏损额度小的, 大约为20%, 亏损额度大的, 大约为40%, 高低悬殊明显, 人工费的亏损是因为市场价大于人工费的定额单价, 对该工程一期工程而言, 应是正常现象, 然而仍存在紧缩空间。对人工费的分析力度一定要大, 因为人工费用成本是降低项目成本的关键, 必须充分重视起来, 将分析关键点聚焦在实物量是否准确、审核工作者是否合格、实物单价是否偏高、零工数量是否取得有效管控。

1.2 周转材料的分析

周转材料的分析具体指的是租赁费用和周转材料摊销费用两项, 其一, 这两项费用主要分析其中的周转材料周转利用率以及周转次数。周转次数增大, 利用率愈大, 经济效益愈好。其二, 就周转材料的赔损率进行分析。由于周转材料的丢失毁坏是依据原价格赔付, 因此若企业管理不佳, 丢失毁坏的材料愈多, 对项目成本支出的影响愈大。其三, 是周转材料的进场计划不详尽, 施工完结后的退场不够及时, 势必增加企业成本支出。按照上述分析, 建筑施工企业必须搞好周转材料的管理, 增加周转频率, 才可以切实降低周转材料的亏损额度。

1.3 机械使用费用的分析

就当下的项目成本支出而言, 机械使用费均会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 但具体产生的经济效益的大小, 每个项目会存在一定差异, 经济效益的赢利水平通常在40%~80%间波动, 究其原因, 在于机械使用率较低, 而使用率低的缘由是机械使用的不当调度和机械的完好率较低。

1.4 临时设施费用分析

临时设施费作为一种独立费用, 我们必须对临时设施费做独立分析, 特别是临时设施费中的人工费、原材料费等, 不应该将上述这些费用与建筑项目中的人工费、材料费相提并论。

1.5 现场管理费分析

就当前项目管理状况而言, 现场管理费用的支出不太平衡, 高低差距挺大, 究其原因, 在于未严格履行项目责任承包协议, 管理上过于自由, 大体表现为项目管理者的工资奖金支出和业务费用的消耗等, 缺乏有力的管控对策, 再加上项目管理工作者的人数、工作分配不科学, 使得企业的现场管理费不断升高, 影响项目成本支出。项目管理人员的职责交叉, 使得每位工作人员的职责不明晰。如此以来, 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项目管理费的支出成本, 带来人力资源的无谓消耗。

2 工程项目EPC总承包模式下建筑经济管理与发展的主要内容

2.1 项目人工费的管理办法

项目部在工程合同签订之后应该按照施工的范围和特点聘请作业队伍, 对作业队伍实施人工费清包, 当时是建筑业的淡季, 作业团队能够运用实物量清单包干的手段开展费用结算工作, 因为作业团队必须考虑未来工资增加等情况, 所以在签订合同时应该按照市场价格, 假如日后人工费用上涨, 那么合同单价也随之上涨。我们要在施工的过程中对劳务分包费用进行严格的审验, 之所以这么做是为了能够对人工费用进行有效的管控, 有效管控企业施工的支出费用, 避免出现合同以外的用工情况。

2.2 材料费的管理办法

其一, 材料需求量的计划编制。在就材料需求量进行计划时, 必须依据完整性、实时性和准确性规则, 在建筑项目的进展中, 应该按照月度计划表对材料的需求量进行规划。材料需用量计划的提出应该适时并且符合相关标准, 至少应该包含1~2个月的材料需用量, 特殊材料的需用量更应该准备充足, 这样才能够为采购部门提供市场调查的时间, 切实缩减材料的采购支出。

其二, 材料领用的管控。在建筑项目施工时, 要对领料制度进行严格的审核, 项目预算工作人员根据施工的计划, 对材料的需用量进行确定, 之后向材料部门下达领料通知单, 材料部门按照通知单的要求发放相应的材料给相关的人员。

其三, 材料进场验收和计量控制。材料在进场之后应该由材料负责人对材料进行验收, 对材料的质量要严格控制, 规避不合格的材料进入, 定期对材料检测工具进行保养。

其四, 工序施工质量管控。项目施工的每道工序均环环相扣, 上一道工序的完成质量, 会对后一道工序的质量产生关键影响, 例如, 对于模板的正偏差和形状变化, 必须加大混凝土的使用量, 砌体的偏差必须加大灰的使用量, 因此, 各个程序都应该考虑到, 对成本责任进行清晰的划分, 规避材料的无谓浪费。

其五, 材料进场价格的管控。材料采购成本和运输费被视作材料的进场价格, 因此, 要想缩减材料的成本, 其关键在于对采购费用和运输费用进行有效降低, 那么在材料进场前应该对投标材料报价实施严格管控, 由于市场价格处于不间断的波动中, 项目工作者就应该及时按照市场的信息对材料的采购方式进行更改, 全面掌握材料的费用浮动空间, 把材料的采购成本降低到最小程度。

其六, 周转工具使用费的管控。建筑项目应按照科学适宜的施工计划来有效管控项目的施工周期, 采用科学的方案和周转工具, 可以有效地降低成本。尽量减少施工阶段的租赁数量和时间, 对租赁单位的选择也要符合质优价廉的标准, 在使用的过程中构建相应的激励制度和规定, 对周转工具进行及时的修理和赔偿, 从而达到降低成本的根本目的。

2.3 机械使用费的管理办法

在机械使用费的使用期间, 必须严格管控使用的机械数量、机械的租赁价格及机械使用时长, 按照相应的计划进场, 施工完结后应尽快退场, 在机械施工时, 如机械出现故障, 应及时与租赁方联系, 分清责任, 提出索赔请求。

2.4 现场管理费的管理办法

现场管理费用主要包含工作人员的薪水、交通费、奖金、办公费用及业务费等, 现场管理费用包含类目繁多, 也较容易受到人为干扰, 因此这项费用不太容易控制, 要建立一个比较完善的预算管理计划, 对这笔费用的支出进行严格的审批。

2.5 临建费的管理办法

临建费的支出在项目的成本中占有一定的比率, 所以在现场进行布置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 尽量在文明施工的前提下, 缩小临建费的支出, 一是利用业主的旧楼房, 解决食宿问题, 另外是及时维修临时设施, 提升设施的利用效率。

3 结语

获取经济效益是建筑施工的终极目标, 而科学恰当的管理是获取经济效益的有力保证。收入与支出之间存在密切关系, 唯有使收入大于支出, 才能确保企业顺利获取经济效益, 所以, 对项目成本的过程控制是重中之重。

摘要:EPC总承包通常指的是建筑工程总承包企业根据合同规定, 承担起工程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以及运行的一体化服务, 同时对工程的施工安全、质量、造价、工期等负责。本文基于建筑企业对项目和自身负责的角度出发, 对EPC总承包项目的建筑经济管理与发展进行详细的研究。

关键词:工程项目,EPC总承包模式,建筑经济

参考文献

[1]郭晓晶.全过程工程造价在现代建筑经济管理中的重要性[J].建材发展导向, 2013 (17) .

[2]郭萍.对提高建筑经济效益的策略分析[J].财经界, 2013 (29) .

上一篇:砖基础质量通病下一篇:学习与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