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师

2024-05-19

经济师(共12篇)

经济师 篇1

2010年11月27日, 平阳县经济师协会一行7人在会长李飞宇的带领下, 到乐清市经济师协会开展友好协会结对活动。乐清市经济师协会秘书长施松岳和平阳县经济师协会秘书长周月用分别介绍了各自协会近几年来工作情况和今后工作打算, 施松岳还陪同客人参观了乐清市经济开发区。乐清市经济师协会会长黄晞, 党支部书记霍祥进, 副秘书长赵顺招、陈迎新、屠友善, 办公室人员周宗权、赵旭微等参加了活动。

平阳县经济师协会近年来在逐步规范自身建设、注重调查研究、创新活动形式、组织参观考察、积极为会员服务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该会会长李飞宇对乐清市经济师协会工作给予高度评价, 认为乐清市经济师协会实力强大, 活动比较活跃, 制度健全, 服务到位, 同时还注重会员发展和培养、活动能力、创新能力和党支部建设等方面工作尤为突出。乐清市经济师协会会长黄晞指出, 两会建立友好协会很有必要, 有利于互相学习, 交流经验, 取长补短, 增进友谊, 共同促进。

经济师 篇2

卓越品质

中级经济师职称和合格证有啥关系 如何获得经济师职称

经济师考试也称作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参加经济专业中级资格考试并成绩合格者,获得中级业技术资格,由人事部统一发放合格证书。“经济师”是我国职称之一。要取得“经济师”职称,需要参加“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

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合格者,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事(职改)部门颁发人事部统 一印制的《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证书》,该证书在全国范围内有效。经济专业中、初级资格实行注册登记制度。资格有效期一般为5年,有效期满,持证者要按规定主动到发证机构办理注册登记。

中级经济师职称是单位进行评定聘任的,包括要拥有相应的中级经济师资格证书,如中级经济师、职称英语、职称计算机。目前,职称的评审是不再强制要求有职称英语及职称计算机的,具体以单位要求为主。

中级经济师资格证是资格证书,拿到后才有资格评中级经济师职称。

有一点需要格外注意,考了中级经济师资格证不等于是中级经济师职称。

按照国家的政策,中级经济师评职称采取“以考代评”的方式,因此通过了中级经济师考试,就代表已经是中级职称,这个是人事局会颁发证书承认这个职称。但是单位是否有相应的评选作为聘用的条件,这个得看单位的管理规定。换句话说,考试合格只能获得经济师(中级)资格,有资格是个前提,只有被用工单位聘任了(颁发经济师聘任证书),才算具有经济师职务职称,才可以享受应有的工资福利待遇,聘任不聘任只有用工单位说了算,比如单位一年有多少名额。

如何获得中级经济师职称?

中级经济师职称采取“以考代评”的方式,通过考试后可申请中级经济师职称。

具体流程如下:

1、根据你的学历和工作时间确定是否有资格参加考试。

①大学专科毕业,从事专业工作满6年;

②大学本科毕业,从事专业工作满4年;

③获第二学士学位或研究生班毕(结)业,从事专业工作满2年;④获硕士学位,从事专业工作满1年;

⑤获博士学位。

优路教育

卓越品质

注意:报名条件中所规定的从事经济专业相关工作年限,其截止日期为2017年12月31日。

2、确定有资格后,报名考试(两门课,一门经济基础、一门专业科目)。

专业科目包括:工商管理、农业、商业、财政税收、金融、保险、运输(水路、公路、铁路、民航)、人力资源、邮电、房地产、旅游、建筑等12个专业。考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和实际工作需要报考合适的科目。但需要注意的是,必须一年一次通过两科,否则成绩无效。

3、中级经济师考试通过后,次年拿到中级经济师证。

一般是次年3月份开始陆续领取,各地领取时间不太一致。具体请及时关注本地区人事考试中心官方公告,错过领取时间一般视为自动放弃。

4、与单位的人力资源部确认,由单位聘任,即可算获得中级经济师的职称。

关于优路:优路教育品牌主要从事金融行业职业(执业)资格认证培训业务,包括:中级经济师考试、中级会计职称考试、初级会计师、银行从业、证券从业、基金从业等考前培训、认证培训。更多中级经济师考试等信息请关注优路教育中级经济师频道!

浅析建筑企业总经济师缺位现象 篇3

[关键词]建筑企业;总经济师;缺位

建筑行业作为中国经济中发展最为迅速的一个的行业,行业动态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而建筑企业中总经济师缺位是建筑行业中比较普遍的一个现象,这与中国正在完善的经济体系制度有着紧密联系,当然作为一个的成功的建筑企业,总经济师的职位是不可或缺的,总经济师职能在建筑业快速发展过程中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如此重要的一个职位为什么会出现已普遍缺位的现象呢?这是我们的重点的探讨对象,对其进行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方案建议,为了建筑企业发展提供参考。

1、建筑企业总经济师职位缺位现状

从我国目前建筑行业的发展现状来看,建筑企业总经济师的职位缺位现象普遍存在,有的企业虽然设了总经济师这一职位,但是总经济师的实际职能并没有实现,总经济师不做本职的工作,被派往抓生产或者其他工作;而有的企业则是非专业的总经济师来担任,而是聘用不熟悉企业管理的高级或者中级的工程师来担任,这类现象直接的导致了总经济师在企业发展中发挥不了本身的作用,排除个人因素之外,建筑企业总经济师缺位或者是有非专业人士来担任是造成企业的经营管理薄弱、混乱的根本原因,直接的造成了建筑企业的经济利益的下降或者亏损,即使是在一些实力强悍的企业中也是会出现因为企业经营管理而造成的高产值、低效益的现象。

2、建筑企业总经济师职位缺位原因

对于造成建筑企业总经济师职位缺位的原因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企业内部或者是建筑行业中极度缺乏专业的人士来担任总经济师这一职位;第二:建筑企业的高层经营管理者并没有人士到总经济师对于一个建筑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2.1高层管理者缺乏对总经济师重要性的认知

根据企业的发展状况来看,一般的企业中都是存在“三总师”,即总工程师、总会计师以及总经济师,然而总工程师和总会计师是最先设立,而总经济师是最后才考虑设计的,所以由此看出企业高层的管理人员对总经济师的职位的不重视,在建筑企业的部门构架中我们会发现,公司管理人员体系中设立了主任工程师、主任会计,但是没有设立主任总经济师,这些现象都是表明企业内部的高层管理人员对总经济师的重要性的认知不足。众多的企业领导者都是认为工程的质量才是企业发展的第一位,而企业社会形象以及社会地位才是其次的,而紧抓这两点就能够是的企业的业务功能运转起来,继而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管理作用自然会提高。不可否认,这是一个事实,企业的工程质量对于企业的发展是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而企业的信誉和企业的地位是企业发展业务的基础保障,虽然这两者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但是这并不能说明企业只是注重发展就行了,企业的管理工作关系着企业是否能够稳定的正常的发展下去,这是目前建筑企业家中存在的这严重的弊端,忽视企业的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为什么企业的高层领导会对企业的管理工作不重视?因为企业重视工程的质量以及企业的信誉,这让企业的经济效率的提高、产值的增加,而领导人员恰恰是只看到了这两点,并没有为企业的长远考虑,没有对企业的利润和产值进行分析总结,所以导致了企业的总经济师的职位缺位的现象,一个企业不重视企业的管理工作,片面的追求的企业的经济效益的提高和产值的增大,这样加大了企业的发展的风险性,对企业的长期发展是相当不利的,最终企业会因为管理不善而导致企业利益的重大损失,阻碍企业的发展,所以为了保证企业的长期发展目标,对企业工作进行管理是十分重要的,这样避免因为管理工作而造成的后劲不足,实力下滑,失去竞争优势,所以企业需要加强管理,降低生产消耗,通过管理来提高企业效益。

2.2建筑行业缺乏专业的总经济师

建筑行业缺乏专业的总经济师是制约建筑行业发展的一个重大原因,这主要是因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仍在不断的完善中,导致政府部门对企业总经济师的认识不够,继而制约了专业的总经济师的培养,导致建筑行业内的专业总经济师缺乏,因为我国政府对于企业总经济师的不重视,导致人才的培养也大幅度的落后,國家先后颁发了企业的总工程师法律和总会计师的法律,但是没有颁布企业的总经济师相关的法律条例,进而导致企业的总经济师没有统一的职责和权限界定,没有形成统一的规范,使得企业可以随便找人来替代,这对专业的总经济师培养是一个严重的阻碍。尽管政府对总经济师的职能以及类别进行规范,但是企业的并不会认真的落实,而且总经济师的专业既可以是经济类也可以是工程类的,所以造成了总经济师的职位有高级工程师来担任,或者是总工程师兼任总经济师,造成了总经济师的职位虚设。建筑行业的市场竞争激烈,企业将所有的注意力都是放在企业的发展和业务的拓展上,进而造成了对总经济师的忽视,从本质上来讲,在内[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建筑行业也取得了突飞猛进成就,但是现在在建筑行业中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建筑企业的总经济师出现了严重的缺位现象,部分大中型的建筑企业更是严重缺乏总经济师,这一类显现可以归结为以下两点:第一:建筑企业根本没有设置总经济师这一职位;第二:建筑企业虽然设置了总经济师这一职位,但是总经济师的实际作用并没有体现出来,可以说是一个空头衔;这些状况直接的导致企业经营管理效率下降,给企业的经济效益乃至社会效益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甚至有可能造成企业的管理混乱,严重的干扰企业正常运行,所以针对建筑企业总经济师的缺位现象应该要引起高度的重视,分析企业总经济师缺位的社会原因以及企业原因,深入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应对建议。

nlc202309032258

[关键词]建筑企业;总经济师;缺位

建筑行业作为中国经济中发展最为迅速的一个的行业,行业动态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而建筑企业中总经济师缺位是建筑行业中比较普遍的一个现象,这与中国正在完善的经济体系制度有着紧密联系,当然作为一个的成功的建筑企业,总经济师的职位是不可或缺的,总经济师职能在建筑业快速发展过程中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如此重要的一个职位为什么会出现已普遍缺位的现象呢?这是我们的重点的探讨对象,对其进行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方案建议,为了建筑企业发展提供参考。

1、建筑企业总经济师职位缺位现状

从我国目前建筑行业的发展现状来看,建筑企业总经济师的职位缺位现象普遍存在,有的企业虽然设了总经济师这一职位,但是总经济师的实际职能并没有实现,总经济师不做本职的工作,被派往抓生产或者其他工作;而有的企业则是非专业的总经济师来担任,而是聘用不熟悉企业管理的高级或者中级的工程师来担任,这类现象直接的导致了总经济师在企业发展中发挥不了本身的作用,排除个人因素之外,建筑企业总经济师缺位或者是有非专业人士来担任是造成企业的经营管理薄弱、混乱的根本原因,直接的造成了建筑企业的经济利益的下降或者亏损,即使是在一些实力强悍的企业中也是会出现因为企业经营管理而造成的高产值、低效益的现象。

2、建筑企业总经济师职位缺位原因

对于造成建筑企业总经济师职位缺位的原因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企业内部或者是建筑行业中极度缺乏专业的人士来担任总经济师这一职位;第二:建筑企业的高层经营管理者并没有人士到总经济师对于一个建筑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2.1高层管理者缺乏对总经济师重要性的认知

根据企业的发展状况来看,一般的企业中都是存在“三总师”,即总工程师、总会计师以及总经济师,然而总工程师和总会计师是最先设立,而总经济师是最后才考虑设计的,所以由此看出企业高层的管理人员对总经济师的职位的不重视,在建筑企业的部门构架中我们会发现,公司管理人员体系中设立了主任工程师、主任会计,但是没有设立主任总经济师,这些现象都是表明企业内部的高层管理人员对总经济师的重要性的认知不足。众多的企业领导者都是认为工程的质量才是企业发展的第一位,而企业社会形象以及社会地位才是其次的,而紧抓这两点就能够是的企业的业务功能运转起来,继而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管理作用自然会提高。不可否认,这是一个事实,企业的工程质量对于企业的发展是起着重要的促進作用,而企业的信誉和企业的地位是企业发展业务的基础保障,虽然这两者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但是这并不能说明企业只是注重发展就行了,企业的管理工作关系着企业是否能够稳定的正常的发展下去,这是目前建筑企业家中存在的这严重的弊端,忽视企业的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为什么企业的高层领导会对企业的管理工作不重视?因为企业重视工程的质量以及企业的信誉,这让企业的经济效率的提高、产值的增加,而领导人员恰恰是只看到了这两点,并没有为企业的长远考虑,没有对企业的利润和产值进行分析总结,所以导致了企业的总经济师的职位缺位的现象,一个企业不重视企业的管理工作,片面的追求的企业的经济效益的提高和产值的增大,这样加大了企业的发展的风险性,对企业的长期发展是相当不利的,最终企业会因为管理不善而导致企业利益的重大损失,阻碍企业的发展,所以为了保证企业的长期发展目标,对企业工作进行管理是十分重要的,这样避免因为管理工作而造成的后劲不足,实力下滑,失去竞争优势,所以企业需要加强管理,降低生产消耗,通过管理来提高企业效益。

2.2建筑行业缺乏专业的总经济师

建筑行业缺乏专业的总经济师是制约建筑行业发展的一个重大原因,这主要是因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仍在不断的完善中,导致政府部门对企业总经济师的认识不够,继而制约了专业的总经济师的培养,导致建筑行业内的专业总经济师缺乏,因为我国政府对于企业总经济师的不重视,导致人才的培养也大幅度的落后,国家先后颁发了企业的总工程师法律和总会计师的法律,但是没有颁布企业的总经济师相关的法律条例,进而导致企业的总经济师没有统一的职责和权限界定,没有形成统一的规范,使得企业可以随便找人来替代,这对专业的总经济师培养是一个严重的阻碍。尽管政府对总经济师的职能以及类别进行规范,但是企业的并不会认真的落实,而且总经济师的专业既可以是经济类也可以是工程类的,所以造成了总经济师的职位有高级工程师来担任,或者是总工程师兼任总经济师,造成了总经济师的职位虚设。建筑行业的市场竞争激烈,企业将所有的注意力都是放在企业的发展和业务的拓展上,进而造成了对总经济师的忽视,从本质上来讲,在内部的管理中如果提高总经济师的职责,容易导致了企业的管理链条发生崩溃,虽然有些企业逐渐认识到了企业管理薄弱、管理落后对企业造成的损害,但是实际的真正的对企业整改的寥寥无几,导致企业管理依旧是混乱,因为总经济师是需要专业的认识来担任,发挥其作用,将管理抓好,这样才能够降低因为管理不当而造成企业损耗,促进企业的发展。

3、针对建业企业总经济师缺位的因对措施

为了改善建筑行业这一现象,必须对其的产生原因进行全面的分析,这样才能够科学的制定出相关的应对措施,对于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应该要重视总经济师的重要性,这对企业的发展是十分的重要的,总经济师在企业管理中是起着重要作用,其工作职能包括人员的配置以及企业的发展规划以及在企业的内部建立一种合理有效的管理规章制度体系,这样才能够保障企业日常工作的稳定运行,同时总经济师还需要推行现代化企业发展的理念,只有企业高层管理人员认识到总经济师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才能重视总经济师这一职位。

对于国家政府应该指定相关的法律条例,规范统一总经济师的职能以工作类别,这样才能促进建筑行业的总经济师的发展,不然容易造成建筑行业总经济师极度缺乏,这对建筑行业的发展是相当的不利的,原本建筑行业竞争激烈,而政府对建筑企业的总经济师进行规范,这使得建筑企业的管理工作质量能大幅度的提高,同时这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政府应当重视总经济师对于一个建筑企业的作用。

nlc202309032258

4、结束语

综合以上所诉,总经济师这一职位对于一个企业的发展是十分的重要的,为了企业的长远发展,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应该重视总经济师在企业的发展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栋才.建筑企业总经济师缺位现象分析[J].建筑经济,2006(18):56-57.

[2]徐念勤.对大中型企业总经济师地位作用的探讨[J].经济师,2006(11):89-90.

[3]惠慧.浅析建筑企业总经济师缺位现象[J]经济师,2008,11(23)部的管理中如果提高总经济师的职责,容易导致了企业的管理链条发生崩溃,虽然有些企业逐渐认识到了企业管理薄弱、管理落后对企业造成的损害,但是实际的真正的对企业整改的寥寥无几,导致企业管理依旧是混乱,因为总经济师是需要专业的认识来担任,发挥其作用,将管理抓好,这样才能够降低因为管理不当而造成企业损耗,促进企业的发展。

3、针对建业企业总经济师缺位的因对措施

为了改善建筑行业这一现象,必须对其的产生原因进行全面的分析,这样才能够科学的制定出相关的应对措施,对于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应该要重视总经济师的重要性,这对企业的发展是十分的重要的,总经济师在企业管理中是起着重要作用,其工作职能包括人员的配置以及企业的发展规划以及在企业的内部建立一种合理有效的管理规章制度体系,这样才能够保障企业日常工作的稳定运行,同时总经济师还需要推行现代化企业发展的理念,只有企业高层管理人员认識到总经济师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才能重视总经济师这一职位。

对于国家政府应该指定相关的法律条例,规范统一总经济师的职能以工作类别,这样才能促进建筑行业的总经济师的发展,不然容易造成建筑行业总经济师极度缺乏,这对建筑行业的发展是相当的不利的,原本建筑行业竞争激烈,而政府对建筑企业的总经济师进行规范,这使得建筑企业的管理工作质量能大幅度的提高,同时这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政府应当重视总经济师对于一个建筑企业的作用。

4、结束语

综合以上所诉,总经济师这一职位对于一个企业的发展是十分的重要的,为了企业的长远发展,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应该重视总经济师在企业的发展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栋才.建筑企业总经济师缺位现象分析[J].建筑经济,2006(18):56-57.

[2]徐念勤.对大中型企业总经济师地位作用的探讨[J].经济师,2006(11):89-90.

[3]惠慧.浅析建筑企业总经济师缺位现象[J]经济师,2008,11(23)

经济师 篇4

1 来源及含义

1.1 循环经济的来源及含义

20世纪60年代环境保护思潮和运动崛起的时代产生。“循环经济”一词是美国经济学家波尔丁在20世纪60年代受当时发射宇宙飞船的启发来分析地球经济的发展提出生态经济时谈到的。

“循环经济”一词并非国际通用术语, 在学术界尚存争议, 从各种文献对它界定的共同性来看, 就是指通过资源循环利用使用社会生产投入自然最少、向环境中排放的废弃物最少、对环境的危害或破坏最小的经济发展模式。

1.2 绿色经济的来源及含义

“绿色经济”是由经济学家皮尔斯于1989年出版的《绿色经济蓝皮书》中首先提出来的。在经济学界, 绿色生产、绿色消费、绿色分配、绿色技术此起彼伏, 使绿色经济成为经济学界研究和讨论的热点命题。但直到目前对绿色经济的内涵、外延以及特征等方面都没有达成统一的认识, 相关理论正处于不断探讨和完善之中。

绿色经济的“绿色”, 不是人们感知意义上的颜色, 而是一种象征性用语。一般认为绿色经济是指人们在社会经济活动中, 通过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高效地、文明地实现对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 使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和生活质量持续提高的一种生产方式或经济发展形态。

1.3 生态经济的来源及含义

20世纪60年代末, 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在他的论文《一门科学———生态经济学》中首次使用了“生态经济学”这一术语, 成为生态经济学学科的最早倡导者。他在该书中倡导用市场经济体制控制人口的增长、环境污染和协调消费品的分配、资源的开发利用。此后, 生态经济学在西方逐渐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研究领域。

毫无疑问, 生态经济学就是以生态经济为研究对象的。应该指出的是, 尽管国内外的生态经济学家对生态经济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 但是, 他们在许多方面还没有达成共识。两种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是:第一, 生态经济是指在生态系统承载能力范围内, 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系统工程方法改变生产和消费方式, 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潜力, 发展一些经济发达、生态高效的产业, 建设体制合理、社会和谐的文化以及生态健康、景观适宜的环境。生态经济是实现经济腾飞与环境保护、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自然生态与人类生态的高度统一和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第二, 生态经济是让整个产品的生产、使用和废弃的全过程像生态系统一样形成全封闭循环, 最终达到资源的零输入和废弃物的零排放, 使生产系统自持, 也就是真正的可持续发展, 是理想化阶段, 在知识经济的后期才有可能做到。目前, 各个国家生态经济的发展仅仅是经济活动的生态化趋势。

2 相同的理念和支撑点

2.1 新的价值观念和消费观念

新的价值观念包括:在考虑自然资源时, 不仅视为可利用的资源, 而且是需要维持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在考虑科学技术时, 不仅考虑其对自然的开发能力, 而且要充分考虑到它对生态系统的维系和修复能力, 使之成为有益于环境的技术;在考虑人自身发展时, 不仅考虑人对自然的改造能力, 而且更重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能力,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新的消费观念摈弃过渡浪费和奢侈之风, 提倡绿色消费, 也就是物质的适度消费、层次消费。是一种与自然生态相平衡的、节约型的低消耗物质资料、产品、劳务和注重保健、环保的消费模式。在日常生活中, 鼓励多次性、耐用性消费, 减少一次性消费。而且是一种对环境不构成破坏或威胁的持续消费方式和消费习惯。在消费的同时还考虑到废弃物的资源化, 建立循环生产和消费的观念。

2.2 支撑点是绿色科技和生态经济伦理

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和低碳经济都是以绿色科技和生态经济伦理为支撑点。

绿色科技是指科学技术的生态化, 因而又称之为生态科技, 主要是针对科学技术的功能及社会作用而言的, 它涉及到科技伦理和科技价值问题。绿色科学技术或者生态科学技术是建立在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基础上的, 目的是促使人与自然协同演进、共同发展, 是在生态自然观指导下, 受生态意识支配和生态伦理、生态价值约束的科学技术, 这种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与统一的科学技术越是发展, 人与自然间的关系越融洽, 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生态环境优化也就越有保障。自然性和人类性是绿色科技的显著特征。

生态经济伦理是适应当代人类发展的生态经济的新时代需要而产生一种新经济伦理。生态经济伦理的深刻内涵是:生态经济伦理强调环境忧患意识的重要性;生态经济伦理追求平衡、和谐的道德境界;生态经济伦理的根本价值观是可持续发展。

3 不同的侧重点、突破口和核心

3.1 研究的侧重点不同

循环经济侧重于整个社会的物质循环, 强调在经济活动中如何利用“3R”原则以实现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提倡在生产、流通、消费全过程的资源节约和充分利用;绿色经济关爱生命, 鼓励创造, 突出以科技进步为手段实现绿色生产、绿色流通、绿色分配, 兼顾物质需求和精神上的满足;生态经济则吸收了生态学的相关理论, 核心是经济与生态的协调, 注重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的有机结合, 以太阳能或氢能为基础, 要求产品生产、消费和废弃的全过程密闭循环, 需要长期的努力和坚持。而低碳经济是针对碳排放量来讲的,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采用清洁能源, 以期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缓和温室气候, 使在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上, 碳排放量比较低的经济形态。

3.2 解决危机的突破口不同

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和低碳都是以人为本, 解决人类生存危机, 但是它们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各异。循环经济是通过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生存环境的改善来体现的;绿色经济实施绿色分配, 如保证最低收入人群的基本生活消费和费用支出;生态经济则将人类看成是具有最高级智慧的生物, 通过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创造、依存和协同进化的关系达到人类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通过减少碳排放量, 使得地球大气层中温室气体 (CO2) 浓度不再发生深刻的变化, 保护人类生存的自然生态和气候条件。

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和低碳经济将引起现代经济发展的全方位的深刻变革。这场变革对发展中国家而言, 不可能一蹴而就, 它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为支撑这场变革的重要条件:绿色科技的进步, 市场机制的建立, 价值观念、消费模式的改变, 生态经济伦理形成都需要时间。我国也面临着从传统的资源依赖过量消耗型、粗放经营的经济增长方式向资源节用循环型、集约经营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我们应理性的对待, 清醒地认识我国当前的国情, 克服盲目地不切实际地攀高。因此, 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加速经 (下转第107页) (上接第137页) 济转型。也就是说, 要遵循经济发展的规律, 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资源节约型的发展道路。S

摘要: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和低碳经济是环境危机、能源危机产生后, 相继出现的几种经济形态, 旨在解决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它们有相同的理念, 内容有交叉, 极易产生混淆, 却又在研究的侧重点、突破口和研究核心上有着各自的特点。它们都是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 完成这一转变需要相关条件。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加速经济转型, 按照经济发展的规律, 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资源节约型的发展道路。

关键词: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低碳经济

参考文献

[1]钟建平.生态伦理与绿色经济[J].丽水师范专科学校报, 2003 (6) .

[2]韩锦芳.试论绿色经济的发展[J].山西能源与节能, 2005 (4) .

[3]王育德, 步秀君, 贾东水.绿色经济论[J].经济论坛, 2004 (16) .

经济师《初级经济基础》习题 篇5

一、单项选择题

1、国家对整个国民经济统筹规划,制定方针政策等属于社会主义国家的()职能。

A.承担社会公共事业建设的职能

B.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职能(环球网校2016经济师考试《初级经济基础》第7章习题:宏观调控)

C.对国有资产管理和营运的职能

D.承担社会经济基础设施建设的职能

2、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以后,国家对企业的管理应以()为主。

A.间接方式

B.直接方式

C.统一管理

D.风险控制

3、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调控的基本目标是()。

A.保持经济总量平衡和经济结构优化

B.保持物价总水平的基本稳定

C.保持经济适度增长

D.充分就业和收入分配公平

4、直接与间接两种宏观调控方式相区别的主要标志是()。

A.调控的目的不同

B.国家采取的宏观调控手段是否通过市场机制这一中间环节来发挥作用

C.平衡社会总供求的效果

D.对微观经济主体的影响

5、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应以()手段为主。

A.计划

B.经济调控

C.法律调控

D.行政调控

6、财政收入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的主要任务是()。

A.刺激总供给

B.刺激总需求

C.调节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基本平衡

D.保持经济总量的基本平衡

7、通过减税而减少国家的财政收入,增加企业和个人的可支配收入,刺激社会总需求的财政政策是()。

A.中性财政政策

B.扩张性财政政策

C.结余财政政策

D.紧缩收支财政政策

8、当社会总供给小于社会总需求时,政府预算应该实行的政策是()。

A.紧缩政策

B.扩张政策(环球网校2016经济师考试《初级经济基础》第7章习题:宏观调控)

C.平衡政策

D.赤字政策

9、在我国,货币政策是由()制定和执行的。

A.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B.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C.中国人民银行

D.国务院直属政策性银行

10、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的规定,我国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并以此促进经济的增长。

A.保持货币币值稳定

B.实现充分就业

C.保持物价稳定

D.保持利率稳定

11、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

A.贴现率和再贴现率

B.利率、汇率和贴现率

C.利率、汇率和存款准备金率

D.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和公开市场业务

12、扩张性货币政策的主要功能是()。

A.抑制社会总供给

B.缩小贸易顺差

C.抑制社会总需求

D.刺激社会总需求

13、不同手段的具体目标要服务于实现总体目标,体现了宏观调控综合协调体制的()要求。

A.目标统一

B.政策协调

C.功能互补

D.适时适度

14、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调控的宏观调控的对象是()。

A.产品和要素市场

B.经济总量

C.国民经济总体活动

D.中央政府

15、收入分配公平作为宏观经济调控目标,不仅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需要,也是由()所决定的。

A.劳动的特点

B.社会分配制度

C.生产资料公有制

D.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

1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价格机制是()的价格机制。

A.以政府为主制定和管理市场价格

B.以市场形成价格为主,有政府宏观调控

C.完全由市场自发调节

D.政府调控的着眼点以实现收入分配公平为目标

二、多项选择题

1、建立宏观调控综合协调机制的要求有()。

A.政策协调

B.适时适度

C.目标统一

D.规范有序

E.功能互补

2、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的必要性表现在()。

A.是使微观经济活动符合宏观经济目标的需要

B.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

C.是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要求

D.是推动社会发展中利益关系协调实现的要求

E.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合理有效运行的需要

3、宏观调控的目标包括()。

A.充分就业和收入分配公平

B.保持经济高速增长

C.保持物价总水平的基本稳定

D.国际收支平衡

E.保持经济总量平衡和经济结构优化

4、当经济发展中出现有效需求不足时,需要(),以刺激经济增长,增加就业。

A.减少税收

B.降低存款准备金率

C.在公开市场上买入有价证券

D.提高再贴现率

E.增加转移支付

5、下列各项政策措施中,属于财政政策手段的是()。

A.税收

B.调控利率

C.财政补贴

D.干预汇率(环球网校2016经济师考试《初级经济基础》第7章习题:宏观调控)

E.转移支付

6、货币政策包括()。

A.信贷政策

B.利率政策

C.税收政策

D.汇率政策

E.国债政策

7、政府调控宏观经济时,通常使用的货币政策工具有()。

A.存款准备金率

B.转移支付

C.公开市场业务

D.再贴现率

E.官方储备

8、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职能主要有()。

A.积极参与市场竞争

B.国有资产管理营运

C.国民经济宏观调控

D.国有企业生产经营

E.社会基础设施建设

答案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

1、【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题干所述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的职能。

2、【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以后,国家对企业的管理应以间接方式为主。

3、【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调控的基本目标是保持经济总量平衡和经济结构优化。

4、【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直接与间接两种宏观调控方式相区别的主要标志是国家采取的宏观调控手段是否通过市场机制这一中间环节来发挥作用。

5、【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应以经济调控手段为主。

6、【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财政收入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的主要任务是调节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基本平衡。

7、【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减少财政收入,增加企业和个人的可支配收支,可以刺激社会总需求,属于扩张性的财政政策。

8、【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当社会总供给小于社会总需求时,政府预算应该实行的政策是紧缩政策。

9、【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货币政策是由中国人民银行制定和执行的。

10、【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我国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的增长。

11、【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和公开市场业务。

12、【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扩张性货币政策是指货币供给量大大超过流通中对货币的客观需求量,其主要功能是刺激社会总需求的增长。

13、【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题干所述体现了综合协调体制的目标统一的要求

14、【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调控的宏观调控的对象是国民经济总体活动。

15、【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收入分配公平作为宏观经济调控目标是由会主义制度的本质所决定的。

16、【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价格机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价格机制以市场形成价格为主,有政府宏观调控。

二、多项选择题

1、【正确答案】:ABCE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建立宏观调控综合协调机制的要求。建立宏观调控综合协调机制的要求有目标统一、政策协调、功能互补、适时适度。

2、【正确答案】:ABCE

【答案解析】: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的必要性表现在四点,即选项ABCE。

3、【正确答案】:ACDE

【答案解析】:选项B说法错误,应该是保持经济的适度增长。

4、【正确答案】:ABCE

【答案解析】:选项D会抑制经济增长。

5、【正确答案】:ACE

【答案解析】:调控利率和干预外汇属于货币政策手段。

6、【正确答案】:ABD

【答案解析】:货币政策是由信贷政策、利率政策、汇率政策等具体政策构成的一个有机的政策体系。

7、【正确答案】:ACD

【答案解析】:货币政策工具主要包括:存款准备金、再贴现率和公开市场业务。

8、【正确答案】:BCE

低空经济何时“经济” 篇6

通航是否过热?

虽然国家政策方面为中国通用航空发展提供了非常强劲的政策信号,相关部门正在加紧筹备低空空域的管理规范,同时地方政府热情高涨,多个航空产业园基地纷纷涌现,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纷纷试水,但纵观国内企业和民众对通航的市场需求尚未全面开发,有效需求并没有得到实质提升,使得业界一度争论“通航是否过热”。

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通航产业研究中心主任高远洋在论坛上认为,对于我国通用航空业“过热”的判断,针对的只是通用航空业发展的话题,而非通用航空业的实质。实际上,我国通用航空产业远未进入实质性的快速发展的态势。

“中国通用航空如同‘画中饼’,在运营、机场以及人才培训的三个方面都存在很多的进入问题,在该产业发展初期,需要系统性地进行产业链的构建,其在我国需要三到五年的产业准备期。在准备期间,可以在局部地区率先进行实验性发展。”高远洋建议说。

“我希望能看到的是中国通用航空迎来黄金二十年。”兴业证券研究所所长助理、首席研究员曾旭表示。他预测,航空研发市场的规模最大,未来每年有大概1500亿元的市场容量,其次就是市场基础,包括基础配套、地面保障,市场容量是110亿元,第三个就是维修、培训这些方面,市场在130亿元。

由上至下还是由下至上

在发展模式和路径上,中国通航产业应该如何走下去?高远洋指出,通过与美国发展经验的比较,中国通航业发展的模式与路径是自上而下由政策推动的形式,实现以政府为主导,对市场化发展实现引领和过渡作用。高远洋认为,通用航空运营环境是实现个人飞行常态化的必要条件,应构建一个复杂并系统的运营环境。

但中央财经大学宏观经济研究所所长高炽海的观点则有所不同,他认为,来自通航旅游类消费将助推产业发展。“产业的发展一定是以消费为依托,只有这个口子撕开了之后,整个行业发展才有前景。”

高炽海表示,选择以促进消费为主,拉动产品质量与研发,这必然是这个产业未来发展的核心方向。而航空消费市场中,最有活力和潜力的当属旅游类消费,包括通用航空运输服务,再加上公共市场,只有这两个市场能够形成消费规模,从而促进整个行业的格局根本性的改变,也才能推动后端的制造和研发。

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通用航空系主任李海鹏也指出,我国通航严重缺乏个人消费航空的市场,9%是石油行业飞行,至于公务机和私人飞机只有10%。这可以看出我们国家的消费航空市场较为初级。事实上,判断一个市场发展的核心关键就在于是不是转为比较成熟的消费品市场。因此,消费品市场必定是以市场为导向的。

低空经济如何落地

高远洋以“看天看地”、“由天到地”及“有软有硬”总结了复杂的运营环境中所需的要素,他认为,低空经济首先应以通用航空机场的建设为突破口,应构建区域性的低空飞行网络,并开辟非定期固定飞行的航路,以点线面为路径进行展开。

而此次承办AOPA飞来者大会的沈阳法库县则开始将低空经济落地,法库财湖机场成为东北地区首个正式获得批复的通航机场,获得了10平方公里空域的飞行权限,被批准为我国第一个低空空域航空服务站试点地区。依托机场,总规划面积68平方公里的沈阳通航产业基地已完成FBO航空服务楼、塔台、机库和附楼等主体工程。

法库县委书记冯守权告诉本刊,法库县将以通用航空产业基地为载体,并辅以研发、休闲娱乐、运营培训等四大板块。法库县已经实现通航产业基地区域内净空环境负荷飞行要求的发展目标,并与国内外通航业企业展开合作,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链。

经济师 篇7

在经济新常态下,经济师需要充分迎合乡镇经济发展和内部管理的需要,其职业定位应该立足于:战略决策、市场分析、风险预判等诸多方面,具体如下:

(一)战略决策

经济师在乡镇经济统计工作中处于高级管理者的地位,他是乡镇经济统计工作各项经济活动的直接领导者和统筹管理者,对于乡镇经济统计工作的日常经营管理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乡镇经济统计工作的战略决策和发展规划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掌握着整个乡镇经济统计工作的经济命脉,是管理层中战略方针制定中非常重要的决策者,担负着提升乡镇经济统计工作整体运营成果,以及促进乡镇经济统计工作长远发展的重要作用。可以说,经济师在乡镇经济统计工作发展中具有不同寻常的作用,也是乡镇经济统计工作战略决策的重要制定者。

(二)市场分析

经济师要想在经济新常态下保持清醒的头脑、专业的能力和准确的市场分析,就需要具有不断学习、不断创新的精神。经济师掌握了专业的金融知识,充分了解政府宏观调控政策,懂得市场营销内容,也能充分掌握管理学的理论知识,这些专业知识再加上经济师自身能力的历练,就可以对于市场发展趋势和乡镇经济统计工作生产经营拥有足够的分析和判断能力,能够结合市场发展的需要和乡镇经济统计工作内部存在的问题,对于乡镇经济统计工作的管理及时提出改进意见,倡导建立具有创新性的管理模式,进行有效的市场分析,从而能够帮助乡镇经济统计工作迎合市场发展的需要,提升乡镇经济效益。

(三)风险预判

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行业内部的竞争日趋激烈,乡镇经济统计工作需要面对的经营风险也不断加剧,乡镇经济统计工作要想长足发展,就必须勤练内功,具有足够的风险意识,充分迎合市场的变化,不断改变乡镇经济统计工作的生产规模和发展方向。经济师通过自身的专业技术和行业历练,可以对于市场发展趋势做出足够的判断,对于乡镇经济统计工作经营风险作出足够的预判,这就可以敦促乡镇经济统计工作经营管理由过去的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出击,经济师可以通过操作经济技术来规避市场风险,寻找适合乡镇经济统计工作经营扩张的发展之路。

二、经济新常态下经济师的职业价值

在经济新常态下,经济师需要充分利用自身系统的经济专业知识和丰富的行业历练经验,充分挖掘自身的职业价值,不断迎合市场和乡镇经济统计工作发展的需要。

(一)建立经济师科研带头人制度

乡镇经济蓬勃发展的动力就是科技的创新,它是乡镇企业走出经济困局,在市场经济中保持不断前行的内在动力。在这方面,经济师拥有先天优势,通过创建以经济师为核心的科研组织,乡镇可以集中最强大的科研力量来攻克乡镇统计工作中的一些技术难题,促进一些优秀的经济统计方法得到有效的论证、推广和利用,也能保证经济师的专业知识能够更好地为乡镇统计工作提供必要的决策或者依据。

(二)协调乡镇经济统计工作全局战略

在经济新常态下,乡镇经济统计工作必须具有全局意识和团结协作精神,才能应对乡镇经济统计工作内部和外部的重重挑战,这就要求我们的经济师不仅要应对千变万化的市场风云,还要学会从从乡镇经济统计工作的组织架构中寻求乡镇经济统计工作发展壮大的空间。一方面,经济师在外部发展中寻求与智能机构的合作,加强乡镇经济统计工作经营决策制订的科学性和客观性,谋求更多真实、客观的经济信息来提供给高层管理者预判和决策。另一方面,在乡镇经济统计工作内部,经济师作为高层管理者,需要充分运用手中的权力,将乡镇经济统计工作内部的岗位经济责任与乡镇经济统计工作经营决策进行充分衔接,谋求经济目标的有效分解,并监督执行,真正做到经济目标落实到人,从而迎合乡镇经济统计工作发展的需要。

(三)健全完整的乡镇统计队伍

经济师对于乡镇统计工作比较了解,对于乡镇经济形势比较专业,当他服务于乡镇统计工作的时候,就可以把自身的专业知识、统计方法和职业素质及时传授给乡镇统计人员,而通过健全乡镇统计人才继续教育制度,可以培养乡村统计人才接受全面的、新颖的业务知识,促进他们的业务水平不断提高,学习知识与时俱进,经济师不断成长才能够汲取到最新知识,保证工作能够做到事半功倍。同时,经济师的带头作用还能够培养出更多地经济师人才,更好地为乡镇统计工作服务。通过经济师的努力,再加上乡镇领导的重视,可以保证乡镇统计梯队建设完整有效,从而推动乡镇统计工作迈入良性循环。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乡镇经济统计工作的经济师是一个重要岗位,是经济新常态下的乡镇经济统计工作立足之本,对乡镇经济统计的管理和运行具有重大贡献。因此,需要认识到经济师的职业定位和职业价值,将其放在合适的岗位,将乡镇经济管理大胆放权于经济师,保证其工作的有效进行。

摘要:当前我国逐渐从经济快速发展期步入到经济缓慢增长期,经济发展模式也发生了迅速的转变,经济环境逐渐恶劣,各种新型经济形态不断涌现。对于乡镇经济统计工作来说,为了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经济的挑战,必须拥有专业的金融管理者,而经济师就是整个乡镇经济统计工作组织架构中最高的管理决策者。在经济新常态下,一方面,乡镇经济统计工作对于各类经济型人才的需求不断旺盛,而另一方,也对于经济师的职业定位与职业价值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这就决定了经济师需要不断创新与努力,才能胜任新时期乡镇经济统计的需求。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职业定位,职业价值

参考文献

[1]王明扬.如何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的管理与统计[J].现代经济.2012(07)

[2]张宝明.有效提高农村经济统计的准确性与科学性[J].经济合作与科技.2014(08)

[3]苏军民.关于农村经济统计问题的探讨[J].中国经贸.2009(11)

[4]徐海鹏.经济新常态下农村经济统计工作探索[J].中国统计.2013(08)

[5]张加军.如何加强乡镇统计基础工作[J].现代会计.2012(03)

马中军高级农业经济师 篇8

马中军,男,汉族,生于1962年10月,中共党员,本科学历,高级农业经济师,党委副书记。1986年7月从甘肃省畜牧学校畜牧专业毕业分配至甘肃省畜牧兽医研究所,1994年4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行政管理专业大专毕业;1998年12月,中央党校函授学院经济管理本科毕业。多年来从事畜牧兽医技术推广及管理工作。

参加完成的项目四项,其中作为主要完成人参加的“羊传染性脓疱基因工程苗研究”项目,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参加完成的“陇东白绒山羊品种类群培育及应用”项目,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参加完成的“陇东绒山羊新品种培育及推广应用”项目,获甘肃省农牧渔业丰收二等奖;参加完成的“几种鸡病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的研究”项目,获甘肃省农牧渔业丰收二等奖。为振兴甘肃农村经济和服务“三农”,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做出了显著成绩。先后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11篇。

在多年的畜牧兽医技术推广和管理工作中,坚持不懈地学习专业基础知识和政治理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和管理素质,理论联系实际,在周边地区养殖户和养殖企业中积极开展技术咨询和服务,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为推动全省畜牧产业化和养殖规模化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经济师 篇9

1 发展特色经济是青海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

首先, 青海的省情决定了经济发展必须在选择特色上下工夫。青海地处偏远, 区位条件差;自然条件严酷, 生态环境脆弱;基础设施薄弱, 交通通信不畅;科学教育落后, 人口素质偏低。这些都给经济发展带来了直接的影响。青海的经济发展特别是产业构成如果不突出青海特色, 与外省趋同, 那么肯定会在竞争中处于相对劣势, 产业发展的路子势必越走越窄。同时, 青海地域辽阔, 省内各地区之间差异性也很大。因此, 青海以及省内外不同地区应当对产业发展进行区域调整和区域布局, 突出地方特色, 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 这样, 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并逐渐发展壮大。

其次, 青海的资源决定了我们有条件在发挥特色上出优势。青海地处世界屋脊, 由这一特殊地理位置所决定, 它具有独特的自然地貌和海拔高度, 不仅山川藏珍、戈壁埋矿, 而且具有其他地方少有的高原特殊气候和在这一气候条件下派生的珍稀生物资源, 有在全国独具优势的水电、盐湖资源, 独特的畜牧草地资源, 太阳能、风能资源, 独树一帜的高原地貌景观, 众山之巅、众水之源和颇具特点的民族文化、人文景观等。这些丰厚的特色资源为青海发展区域特色经济奠定了得天独厚的基础和条件。只要善于开发这些优势资源, 就能够形成具有青海特色的产业发展模式。依据省情, 青海特色经济的构建可以从四个方面展开。第一, 着力发展壮大盐化工业, 逐步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链。第二, 重点发展中藏药业、绿色食品业、有机食品加工业和高原生态农牧业, 逐步形成国内具有影响力的产业链。第三, 发展水电、石油天然气、有色金属和特色高新技术产业, 逐步形成在西部地区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链。经过努力, 最终形成世界高原生态基地, 全国盐化工加工基地, 中藏药生产基地, 西部水电——高耗能工业基地和石油天然气开发基地。第四, 以发展特色旅游业为龙头, 经济推进现代服务业。在保护自然生态和历史文化的基础上, 有规划、高起点、高水平地面向市场开发各类旅游资源。

2 发展生态经济是青海经济持续发展的根本选择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也是经济发展的基础。经济与生态, 二者是相辅相成、水乳交融、互为条件的关系。生态系统对经济活动有着极大的制约能力, 经济要想求得可持续发展, 必须保护和建设好生态系统, 发展生态经济。生态经济是以保护和发展生态产业为核心的一种新型经济模式, 具有生态系统性、公共性、全球性、持续性的特点。

青海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 是亚洲孕育大江大河最多的区域, 起着江河水文循环的重要作用。青海生态又十分脆弱, 水土流失、沙化现象日益严重。尤其是湟水流域、青海湖流域和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已经成为青海发展特色经济的严重阻碍和最大的隐患。因此, 在青海未来的发展中必须把保护和建设生态作为根本任务。

青海生态总的看是在经济发展滞后的情况下不断恶化的。解决这一问题, 关键还是在于加快生态经济的发展, 把生态环境的改善和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

一是加大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力度。草业的发展是一个国家的农业走向现代化的标志。草业的发展可以兴起一个大产业, 推动产业化发展。种草本身 (从种草到加工、储存、销售、繁育草籽) 能创造出较高的经济效益, 同时拉动畜牧业。草既是经济作物, 又是生态作物;既可以体现长远的生态效益, 又可以当年转化养畜, 实现眼前利益。搞得好, 就可以从根本上调动农牧民治理改善生态环境的积极性。因此, 要充分利用国家的政策扶持, 加大力度, 不断扩大退还规模。这里关键是要搞好规划, 把种草种树同结构调整、产业化发展结合起来, 退耕还林还草, 恢复生态, 发展畜牧业。

二是大力发展高效农牧业、促进生态保护和治理。在退耕还草的同时, 要把着眼点放在高效农牧业上来。要围绕结构调整和特色农牧业经济大搞设施农牧业, 在牧区进一步加大力度建设防灾抗灾基地, 种植高产优质牧草, 利用温棚种植根茎类作物, 大搞牛羊育肥、自繁自育, 在有条件的地方逐步改放牧为圈养。在农区把种草和种植经济林结合起来, 进行牛羊育肥和西繁东育, 支持发展农畜果菜加工业, 鼓励发展新的高收益产业, 开辟更多的收入增长渠道, 对农畜产品龙头企业给予更加优惠的政策, 带动广大的农牧民获得更高的市场效益, 走经济发展与生态改善的良性发展道路。

三是积极推动农牧区能源结构调整。我省电力、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 在农村牧区有条件的地方逐步推广用电用气取暖、做饭, 替代传统的烧柴烧草习惯, 把林草效益转化为养殖效益, 这对保护生态, 净化空气都有重大意义, 应选若干地方进行试点, 总结经验, 逐步推广。

3 发展循环经济是青海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长远战略

循环经济是人类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建构的经济系统, 并使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去。其特征是自然资源的低投入、高利用和废弃物的低排放。所有的物质和能源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地利用, 以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 循环经济使环境合理性和经济效率性得到了有效的结合。青海经济的发展, 更迫切需要循环经济。

青海循环经济实践中, 较成功的经济体有锡铁山铅锌矿循环经济共生企业群, 其产业链主要由西部矿业公司锡铁山分公司铅锌矿及选矿厂、青海创新矿业公司的硫酸厂、中汇矿业铁金矿、海西化建有限公司水泥生产厂、大柴旦硼矿、大柴旦地区的八家硼酸厂以及拟建的硼镁肥厂和余热综合电站组成。根据核心产品特点, 该产业链中包含以锡铁山铅锌矿开采为核心的铅锌矿生产生态工业群落、以青海创新矿业公司硫酸产品为核心的硫酸生产生态工业群落和以海西化建有限公司水泥生产厂为核心的水泥生产生态工业群落。该企业群每年产生1000余万元的循环经济效益, 同时也带来了良好的环境效益和显著的社会效益。

青海发展循环经济, 主要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减少废弃物排放量为目标, 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 强化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意识, 加强法制建设, 发挥市场机制作用, 促进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为此, 要用循环经济的理念和原则, 规划青海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强化政策导向, 营造发展循环经济的法制环境;加强组织领导, 形成发展循环经济的管理体制机制;以矿产循环发展为突破口, 不断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以保护与开发并重, 大力推进生态工程建设;加强废物回收利用, 积极开展城市循环经济试点工作;突出重点, 加快制定推进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型生态农业, 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建立循环生产技术体系, 为发展循环经济提供技术支撑;加强宣传教育, 提高全民发展循环经济的意识。

参考文献

新时期下企业总经济师工作开展 篇10

1. 企业总经济师的定义

企业总经济师是一个企业在经济活动中总设计师,主要负责参与经济策划、分析、风险预测以及琐碎的的经营管理任务等工作。总经济师是企业经营计划管理和经济分析、经济预测、经济统计等项工作的总负责人,在厂长或经理领导下,统管企业的经营决策和经济计划工作。在上级领导者的带领下,企业的总经济师掌管着企业的经济发展命脉,属于企业中的高层管理者,对企业的长期发展运营实现经济效益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2. 对企业总经济师个人修养和职业素质的要求

总经济师首先要具备努力学习、不断探索创新的品质。作为一个企业的总经济师,应该广泛地了解并熟识一些自然科学知识以及新闻动态,以把握企业运营的大方向。对于专业知识方面来说,总经济师应掌握国家弘光政策、市场营销学、市场管理学等知识。只有在掌握专业基础知识的前提下,结合自己的软实力,以符合工作的需求。积极地发现错误并纠正错误,准确地实时地捕捉新兴的事物,提出一些大胆创新的管理经营理念,制定出可行性的方案计划,来促进企业的经济效益的提高。

总经济师对企业外围要有比较强的公关能力,对企业内部要能够凝聚各个员工团结协作。在工作中,努力地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形象,使大家信任企业及其产品,并在企业与顾客之间搭建起沟通的平台,赢得顾客的满意。

具有系统推进的全局意识在厂长(经理)领导下,企业总经济师负责对企业经营工作实行全面的管理,包括管理制度内的规划、决策、指挥、控制、协调、监督和奖惩等诸多方面。因此,总经济师必须学会授权,使职务行为内的各层级的管理人员都有规定的职责,并且各层级的管理人员又能结合各自的特长和能力及工作需要进行合理的分工,形成一个上下一致、职责明确的管理机构。企业总经济师在制订企业战略思想、方针、管理和规划时,应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侧重点,做到有先有后,更重要的是要从全局出发,注意系统推进,避免单独突进、任何工作都一步到位.

二、企业总经济师的工作职责

协调好企业与社会、市场及企业内部之间的联系是总经济师的最基本的工作职责。提高企业经营的管理水平,提高企业获得的经济效益,离不开总经济师的细心筹划。下面从三个方面来介绍企业中总经济师的工作职责,以实现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收益。

1. 创新销售服务系统

企业发展的宗旨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然而利润的最大化不是一蹴而就的,这需要通过销售该企业生产出的产品来取得利润。销售过程是销售部门和客服部门共同作用下促成的,因此有一套完善且详尽的销售服务体系对二者的协同工作是非常关键而且有效的。在销售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许多不好解决的问题,这需要总经济师及企业的财会师一起商量产品销售的量和销售价格之间的关系,这也是他们亟需解决的主要问题。并根据企业的现实状况,拿出一些可行的方案提供给上级领导者,领导者根据总经济师提交的方案并结合总经济师及财会师的建议,择优选出切实有效的方案。企业产品的售后,客服工作务必要做好,及时地解决客户的问题,为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和信誉。

2. 健全灵活的生产链

企业生产要销售的产品,要有健全的灵活的生产链,以实现企业的低成本高收益的目标。各个关键环节以及细节的做好是建立健全灵活的生产链的根本前提,对企业内部的员工进行合理分工和对原材料进行合理分配。正因为此,企业的总经济师要领导整体环节计划部门,结合企业的现实情况和实际的生产状况,提出合理的可行的运行综合平衡计划方案,通过先进的管理手段和领先的管理方式来实施这一可行性的计划。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如数按时地完成既定的生产任务。

3. 建立健全的供应系统

企业在进行产品生产前,务必保证原材料和生产设备的供应。于是健全的供应系统的建立是一个企业的根本,其产品也会获得很高的知名度。随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原材料的高要求以及复杂多变的行情,企业的原料供应将面临很大的挑战。针对这一问题,企业的总经济师必须参考当前形势及未来趋势,结合领导供应部门提出的建议建立健全的原材料及设备的供应方案,最终能够及时地投入生产需要的原材料及设备,库存适量的物资,以保证整个生产过程的顺利实施。

三、总经济师在企业中的作用

总经济师是企业整个领导人员中的重要成员之一,在上级领导者的带领下,掌管整个企业的经济命脉。企业的经营管理包括人员、财产、设备、产品、供应商及销售六个环节,这些环节企业的总经济师会直接或间接地涉及或管理,像上边提到的物资的供应和产品的销售。可行的企业发展机制,健全的管理网络的建立,对企业进行合理地规划和管理,运用一定的手段,综合协调和平衡企业生产以及销售的活动,以低投入获得高效益,最大程度地提高企业的社会经济效益和知名度,是企业的总经济师的工作职责。

四、结语

结合以上内容得出,企业的总经济师在企业中的地位不可动摇,对企业的贡献也是无法言说的。一个大企业的决策者必须要充分地认识到总经济师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发展的重要性。给予企业的总经济师空间,让他切实地发挥出总经济师对企业发展的有利影响,促使企业不断地发展壮大,获得预期的效益。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国有企业的改革工作事宜势如破竹。企业的总经济师在企业中的地位不可动摇,对企业的贡献也是无法言说的。对做好这一改革工作,企业的总经济师有着十分关键的影响。文章首先详尽地概述了企业的总经济师的内容及其必需具备的个人修养和职业素质,并对企业的总经济师的在工作中的具体职责做了详细的分析,最后对总经济师在企业运营实施中的影响做了简明扼要的介绍。于是在新时期下,对于开展企业总经济师的工作,并认识到企业总经济师地位的重要性,是我们所在的企业能够长期发展运营的前提。

关键词:总经济师定义,工作开展

参考文献

[1]何孔金.论总经济师和总会计师的职责[J].管理现代化,2010(05):85-86.

社群经济与粉丝经济 篇11

社群经济和粉丝经济的确是两码事。正如罗振宇将罗辑思维带出来独自创业时所说:我这个是社群经济,而不是粉丝经济。但在我看来,至少到目前,罗辑思维不是社群经济,依然是粉丝经济。两者的区别在于:社群是一个两两相交的网状关系,用户满足/服务用户,而粉丝经济则是以某个点为中心,所有人围绕这个中心活动的明星式经济。社群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会自我运作,但粉丝经济不会。

建立社群经济其实很困难,需要很长的时间。BBS事实上就是一种社群经济——嗯,别一听到“社群”就觉得这两个字高大上得不得了,其实就是“社区”——SNS也是一种社群经济。但大多数BBS和SNS都没落了,只有少量还在运作中。我的视野里,早期玩社群玩得极好的乃是豆瓣。不过,一开始豆瓣是很有些“粉丝经济”的感觉的,创始人杨勃在刚刚萌芽的豆瓣中威望极高。后来杨勃自己主动慢慢退居幕后,以至于到了2010年,很多新豆瓣用户压根不晓得杨勃是谁。

豆瓣是相当不错的社群,它拥有数量相当庞大的小组,但要说到“社群经济”,还为时过早。豆瓣的商业化道路并不怎么顺畅,移动端更是犯了不少错误,至今它还迷茫在移动互联网的汪洋大海里。另外一个社群近年来开始崛起,那就是知乎。知乎在“社群”这两个字上表现得也相当不错,最近据说融到2000万美元,但要说“经济”二字,委实还远了些。

另外一个非常老牌的社群——这个东西实在是既社区又有一堆一堆的群——百度贴吧,最近开了一个新闻发布会,宣称要大规模推进企业官方平台,以帮助贴吧这个百度非常成功但又不赚钱的产品踏上商业之路。借助百度的搜索市场份额,百度贴吧大概是中国最大的社群了,一度是个关键词就可以建吧;即便今天审核严格,“目前的百度贴吧拥有10亿注册用户,近820万个主题吧,且已经达到日均话题总量过亿,日均浏览量超过27亿次,月活跃用户数近3亿的量级,彻底刷新了中文互联网社区的新高度。”——这是百度贴吧在发布会上自己公布的数据。

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社群。搭建社群者一般隐身幕后:无论是豆瓣、知乎还是贴吧,它们的创建者在互联网圈内都有一定的知名度,但普通用户一般不会知道他们是谁。在平台上,存在着大大小小若干个“粉丝经济”。是的,社群经济是由若干个粉丝经济支撑起来的。而一个人的知名度圈起来的用户,再怎么着也只是一个粉丝经济体,极有可能是某个社群平台上的一个部分罢了。

不过话要说回来,无论是社群,还是粉丝,并不代表着哪个进化得更好,无非就是侧重点不同。粉丝经济未必多丢人,社群经济未必多新锐。做粉丝经济对主事者要求高,做社群经济则考验长期的运营能力,都是一门生意。

经济师 篇12

一、经济增长不等同于经济发展

一般而言, 没有增长就没有发展。最初人们把经济增长简单地当做发展, 认为只要经济增长了, 人们的物质财富和福利就会增加, 社会就会富裕起来, 认为这就是发展。20世纪五六十年代, 以经济增长为中心的发展观备受睹目, 甚至联合国也接受了这样一种观点:只要向发展中国家注入资金, 就能使这些国家实现长期的经济增长, 并有效地提高社会福利。因此, 二战以后, 广大发展中国家在探索发展道路的过程中, 不约而同地把经济增长等同于发展, 把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的增加以及实现工业化当做发展的主要内容。这种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工业化战略的普遍实施, 在取得一定的经济成就的同时, 也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更多的难题, 并不可避免地引发了一系列严重的全球危机, 例如资源耗竭、粮食短缺、生态环境破坏、社会贫富悬殊等。

20世纪70年代初, 由于国际经济秩序和政治关系的变化, 联合国倡导的第一个发展十年以失败而告终。尤其是一些第三世界国家陷入了增长率下降和债务危机中, 因为长期以来这些国家经济增长主要是靠外国公司拥有产权的初级出口的增长, 由于缺乏结构变革和制度变革, 人力资源、技术水平和其他部门的生产并没有因此而发生任何改变;经济部门的效益也没有发生相应的增长, 实际收入的利益没有在各个阶层间进行公平的分配, 只是个别人获益暴富, 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水平并没有因此而提高。由于这种增长没有促进经济的发展, 因此只是有增长而无发展。于是人们开始对增长即发展的理论进行反思, 认为经济增长并不等同于发展。经济增长不是目的, 经济发展才是目的, 并且提出了经济发展的概念。

经济学家赫里克和金德尔伯格认为, 在经济学理论中, 增长与发展有时做同义词使用, 在某些场合这种用法完全可以接受。但是当这两个词在一起使用时, 应该区分它们的词义。经济增长指更多的产出, 而经济发展则既包括更多的产出, 同时也包括产品生产和分配所依赖的技术和体制安排上的变革。在他们两人看来, 经济增长是一个数量概念, 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包括生产的物质产品和服务在内的经济总量或人均收入的增加, 主要是指数量上的变化, 表现为GDP或人均GDP的增加。而经济发展既是一个数量概念, 更是一个多维度的质量概念, 它不仅包括经济增长, 而且还包括经济结构的改善、质量和效益、分配的合理乃至政治体制的变革和社会的全面进步。经济增长包括了由于扩大投资而获得的增产, 也包括由于更高的生产效率, 即单位投入所生产的产品的增加。而经济发展的含义则不止这些, 它还意味着产出结构的改变, 以及各部门之间投入分布的改变。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如同人的成长一样, 增长着眼于身高、体重, 发展则注重于机能和素质的协调和改变, 如学习能力等[1]。

总之, 经济发展应是伴随着经济结构、社会和政治体制变革的经济增长。一般认为它包括以下几层含义:一是经济增长即产出的增加;二是结构改善, 包括人口结构的城市化、产业结构协调与优化;三是人民生活的普遍提高, 包括实现充分就业、社会保障、公平分配、生活环境的优化和美化、居民物质生活和文化水平的提高;四是政治和经济体制能够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也就是说, 经济增长并不是简单等同于经济发展, 如果只有产出的增加而无其他的改变那只能是有增长而无发展。

二、经济增长与社会稳定不必然同步

经济增长与社会稳定不一定是同步的, 经济增长并不一定带来社会的稳定。相反经济增长如果不伴随着相应的政治体制、社会领域的变革, 还会造成社会不稳定。

其实关于社会稳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问题, 早已不是一个新的命题。在19世纪、20世纪, 把经济增长和物质财富作为衡量国家进步的唯一标志的理论曾一度占据了主流。这种理论认为, 经济的不发达是政治动乱的根源, 只要保持经济的高速增长, 就能实现国家的现代化和社会的持续进步, 各种社会矛盾就会迎刃而解, 社会也就会保持稳定。但社会发展的现实却证明其武断性和不合理性。因为, 现代化是一个“含义广泛的社会综合运动, 而不是简单的经济指标达标”[2], 它既包括经济的工业化, 同时也包括国家的民主化、社会的城市化和价值观的个人理性化, 其丰富内涵是GDP指标所难以涵盖的。在现代社会中, 正是由于人们过于关注GDP的增长而忽视了对于生态的保护、忽视了人文关怀, 片面地追求经济的高增长率, 导致了经济结构的不合理和社会发展的不可持续。亨廷顿在其《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一书中指出:“事实上, 现代性孕育着稳定, 但现代化过程却滋生着动乱。”因为“产生政治秩序混乱的原因, 不在于缺乏现代性, 而在于为实现现代性所进行的努力。”[2]亨廷顿所言虽比较偏激, 但也有一定的道理, 现代化进程确实伴随着动荡、不稳定, 这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改革的代价。从历史上来看, 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英国经济迅速增长之后, 发生了社会动荡[3];而前些年经济发展居亚洲四小虎之首的印尼近年来也不断发生动乱、政变[4]。当然, 这些例子还不尽然说明一定是经济增长带来社会的不稳定, 造成这些国家发生动荡的原因还有很多, 但它至少说明经济增长并不必然带来社会稳定。关于原因, 法国著名历史学家马迪尼认为是社会结构失衡、两极分化与阶级斗争。当然经济增长也不必然带来社会的动荡不稳定。而就算我们可以肯定上述例子中的不稳定是由于经济增长造成的, 我们也只能推出经济增长会带来不稳定, 但是并不能据此认为经济增长必然带来社会不稳定。因为从全球看, 情况并非都如此。很多国家如西德、日本、意大利在二战后都出现了高经济增长率, 但是国内却几乎没有发生什么冲突, 其现代化进程基本是在非常平稳的过程中进行的。

因此, 严格地说, 经济增长对社会稳定是具有双面效应的, 即同时存在对社会稳定正向的促进效应和反向的破坏效应, 而最终结果则取决于两类效应的角力。由于这两类效力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人为控制的,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经济增长的质量, 关注经济增长对人类发展、人民福利的作用[5]。因此, 要使经济增长在社会稳定中起到正向作用, 就要在经济增长与社会稳定之间求得一个相对的和谐与平衡, 也就是实现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三) 经济稳定应是建立在经济可持续发展之上的稳定

经济稳定的内涵包括: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微观经济活动充满生机活力;经济结构的合理性和宏观调控的有效性[6]。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是保持经济稳定的一个重要基础。

过去那种以增长为中心的发展战略, 把经济增长等同于发展, 是一种单纯追求增长的片面发展战略。这种战略的缺陷在于其仅仅关注发展的手段, 却忽视了发展的目的, 无视普通民众的需要;把环境当做可无限获取的资源, 而没有意识到自然环境是人类得以延续下去所必须珍惜的必不可少的外在条件, 以及其作为生产资源的有限性。随着20世纪80年代“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提出, 有增长而无发展的局面正在被打破。人们认识到, 把经济增长和社会全面进步, 把当代的生存和后代的持续发展, 把人类自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和谐有机地统一起来, 这样的发展才能保证经济增长的持续、稳定和协调。离开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增长, 离开协调有序性的经济增长, 最终将导致社会经济生活的紊乱、衰退乃至危机。2003年10月举行的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 要求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均衡发展, 坚决摒弃过去那种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率的片面发展观。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作为经济稳定的基础得到了普遍的认可。经济稳定主要包括以下几层含义:首先, 应达到生态持续, 把人类自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和谐有机统一起来。要改变单纯追求经济增长, 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传统发展方式, 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空气、淡水、海洋、土地、森林等自然资源, 以可持续的方式使用可再生资源, 使人类的发展保持在地球的承载能力之内。其次, 是经济持续。要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高新技术开发及其应用,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提高质量, 优化配置, 节约资源, 降低损耗, 增加效益, 实行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 减少有害废物的排放, 使经济发展能够满足当代人需要, 又不对后代人的需求构成危害。三是强调社会持续。要求以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为目的, 促进社会向文明、公正、健康的方向发展。为此, 必须控制人口数量, 提高人口质量, 合理调节社会分配关系, 消除贫富不均的两极分化, 建立和完善各种社会保障体系, 以保证社会的稳定[6]。

综上所述, 维护社会稳定的最终决定力量是经济的持续发展, 这是由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根本任务决定的。只有极大地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 促进经济繁荣, 才能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才能保持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稳定。经济稳定是建立在经济可持续发展基础上的稳定, 其内涵应包括生态持续、经济持续和社会持续。

参考文献

[1]金德尔伯格.赫里克.经济发展[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6.

[2]陆志明.现代化是含义广泛的社会运动[EB/OL].新华网, http//:www.xinhuanet.com.

[3]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北京:三联书店, 1989:37-38.

[4]何新.思考-新国家主义经济观[M].北京:时事出版社, 2001:440.

[5]胡鞍钢, 王磊.经济增长对社会稳定的双向效应[J].新华文摘, 2006, (4) .

上一篇:创造力培养活动下一篇:采购合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