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远程教育

2024-07-05

风险管理远程教育(共12篇)

风险管理远程教育 篇1

远程资源开通之后的几年间, 各省、市、自治区下发了许多有关远程教育的文件。在这些文件中, 说的最多的就是远程教育资源的管理和利用, 这一方面反映了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对远程资源管理和利用的高度重视, 另一方面也说明学校在远程资源的管理和利用上仍存在问题。经过两年多远程教育资源下载、管理、利用的工作实践, 我认为目前在多数学校广泛采用的、以整理和刻盘作为主要形式的远程教育资源管理方式, 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首先, 管理不科学, 提取不方便。多数学校在资源的存储上采取了上级要求的刻盘方式。这样就把一个具有完整内容、完整系统、完整链接的, 多达百G B以上的资源整体分解成了数十个3~5 G B的资源片断。面对如此巨大的资源, 从管理的角度来看, 框架和链接甚至于比资源内容本身更为重要, 因为几乎所有的教师都是以框架和链接为坐标去寻找自己需要的资源内容。失去坐标几乎就等于失去内容。刻盘的方式无疑破坏了这个框架和链接的完整性, 给资源的提取和利用制造了障碍。

其次, 成本不低而利用率却不高, 甚至难以利用。每学期远程教育资源数据量约在250GB左右。采用刻盘方式, 以每张D V D光盘平均存储4个GB计算, 需要60多张光盘, 光盘直接费用在2 5 0~300元左右。目前, 学校所用的电脑大多数安装的是普通光驱, 读不了D V D光盘。教师要想使用资源, 首先就要找到一台有D V D光驱的电脑, 这就给资源的利用设置了技术障碍。

再次, 手续烦琐, 容易损毁数据。各个学校都制定了远程教育资源光盘的借用制度。而在现实中, 就算把刻好的光盘给每位教师都发一套, 也不见得每人都会去看上一遍, 更何况在这中间加上一个“借用”环节, 实则是设置了一个“麻烦”。以我校为例, 虽然学校很穷, 但学校领导认为, D V D光盘的确不便宜, 但相对于它承载的资源量来讲, 其成本可以忽略不计。因而在我校, 教师们刻录资源光盘不但免费而且不受限制。作为执行者, 我很担心此口一开, 将不可收拾。结果却出乎我的意料:来要求刻盘的教师寥寥无几。后来我才了解到:你把光盘白送给教师, 他还是觉得麻烦:他得拿着光盘去学校配有D V D设备的播放室才能看。如果是拿着光盘去备课, 他还得带上教材、备课本, 甚至还要拿上一杯水……另一方面, “远教机”的硬盘上专门接收数据的D盘分区只有6 0个G B, 这就意味着要边刻边删, 而且一般也只刻一套。在教师借用过程中, 光盘损坏的情况不可避免。光盘损坏就意味着数据丢失, 如果这段数据正好已经从硬盘上删除, 就必然会造成学校远程教育资源的数据缺损。刻盘的第一步是整理, 而数据的整理既是一项费时费力的体力劳动, 又是一项非常精细的脑力劳动, 这还是一项低水平的重复劳动, 或说是无效劳动。为什么?远程教育资源是经过无数教材专家和电脑专家精雕细刻的一个缜密系统。我们有些项目管理人员的整理工作与其说是整理倒不如说是破坏。我们要做的不是对这套系统进行加工整理——因为在这方面, 我们的水平远不如专家学者, 我们所应该做的恰恰是想方设法将这个系统原封不动地、完整地呈现给我们的教师。

基于上述实践和认识, 我校在远程教育资源的管理和利用方面走了另一条路, 一条被我称为“方便到家”的路。

第一, 保持完整。我校对远程教育资源的处理, 强调的是“完整”而不是“整理”。考虑到每学期远程教育资源的数据量, 学校在远教机上加挂了一块3 0 0 G B的硬盘, 并将其设为D盘, 这样就可将本学期的远程教育资源来个“一网打尽”, 存储在一个盘符上。管理人员的主要工作就是根据主浏览器和各层的h t m文件, 检查下载过程中是否有遗漏, 同时检查是否有下载数据损坏或链接错误, 对漏下和损坏的情况做出记录。对漏下或损坏的数据, 可到兄弟学校查询, 查到后, 用移动硬盘将这些数据拷贝回来, 补充进去;对错误链接, 则用Dreamweaver进行修复。以此, 确保远程教育资源内容、体系和链接的完整性, 为“完整呈现”打下基础。

第二, “方便到家”。我校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方面有一个与众不同的理念:要让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像粉笔、黑板、备课本那样, 成为教师们手中的寻常物件。学校的领导认为, “方便”才是应用的基础和前提。这个理念体现在远程教育资源的利用上就是将存储有远程教育资源的盘符在校园网 (内部) 上共享, 并将远程教育资源浏览器安装在学校内部每一台电脑的桌面上, 使教师在任何一台电脑的桌面上轻点鼠标即可登录本学期的远程教育资源, 既可浏览又可下载, 真正做到“方便到家”。

第三, 对往年资源的整理、存储、利用。一个学期结束之后, 我们会将本学期的远程教育资源全部拷进另一块硬盘转移到学校的内部资源、数据服务器上, 再借用远程教育资源浏览器的框架, 用Dreamweaver调整画面和路径之后, 制成学校内部的“往期远程教育资源浏览器”, 并把这个浏览器也安装在学校每台电脑的桌面上。这样, 教师既可随时查阅本学期的远程教育资源, 又可轻而易举地浏览往学期的远程教育资源。此外, 为了节约硬盘空间, 方便教师对同一内容的“一站式”查阅, 对往学期远程教育资源应进行必要的整理。比如, 同一内容, 2007年上学期与2006上学期相比增加了“探究活动”和“单元测试”, 其余内容相同。我们就可将这两个内容合二为一, 原有的保持不动, 新的加进去, 并用Dreamweaver调整好相关链接。这项工作比较费事, 但有利于节约硬盘空间, 有利于教师的“一站式”查阅, 有利于安全备份。

第四, 数据安全。我校在远程教育资源的数据安全方面采用的是硬盘双重备份的方法, 即远教机上的工作盘负责接收数据、当学期查阅和数据转移, 一个学期结束后, 下载的全部资源会拷贝到服务器的专用硬盘上, 主要是存储和查阅, 同时拷在另一块硬盘上作为备份 (这块硬盘拷完数据后拔掉电源和数据线, 与工作部分实行物理隔绝) , 这需要3块3 0 0 G B的串口硬盘, 确实是要花一些钱, 但它也节约了光盘和刻盘的费用, 更省去了为所有电脑更换D V D光驱的费用。从价值上讲, 一块3 0 0 G B物理容量、价值几百元的硬盘与存储在它里边的300GB资源相比, 孰轻孰重, 可想而知。

第五, 提高工作效率, 节约人力资源。根据上级要求, 很多学校在远程教育资源的下载、管理上都是配备了专职教师, 仍然是忙得不亦乐乎。我校没有配备远程教育资源专职教师, 我的主要工作仍然是每周1 2节计算机课和全校1 2 0余台电脑的维护以及校园网的管理, 远程教育资源的下载管理只是我的一项兼职。但我依旧应付自如的原因在于, 我校实行的管理方式大大降低了管理人员的劳动强度。资源的远程接收和校内发布由电脑自动完成, 我只是定时检查一下“完整性”和“完好性”即可。此外, 提高工作效率、节约人力资源还表现在“零制度”上。许多学校在远程教育资源管理上制定了十余个规章制度, 制定和执行这些制度的工作量可想而知, 而我校在远程教育资源的管理和利用方面却没有制定任何制度。用我校领导的话说:“你见过有哪个学校哪条制度规定老师必须用粉笔和黑板上课吗?与其用制度去强迫他用, 不如想方设法把资源‘塞进’他的手中, 让他想不用都难。”结果, 的确奏效!我们用如此简单的管理方式, 却为教师们提供了“方便到家”的数据服务, 有力地推动了远程教育资源在我校的广泛应用。

由于实施了上述管理方式, 我校实现了远程教育资源的“管理简单化、服务标准化、利用普及化”, 使学校在远程教育资源的完整率、完好率、利用率等方面走在了全市的前面, 受到了上级和专家们的好评。

风险管理远程教育 篇2

《管理学》

课程考核

二、作业内容

一、名词解释:(每题 6分,共 30 分)

1.例外原则

例外原则是泰罗的科学管理的主要原则之一。即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把例行的一般事务授权给下级管理人员处理,而自己只保留对例外事项的决策权。如重大的企业战略问题和重要的人员更替问题等。这样,既能保证稳定性的正常管理工作,又能应付特殊性的例外管理工作。

2.非正式组织

非正式组织是“正式组织”的对称。最早由美国管理学家梅奥通过“霍桑实验”提出,是人们在共同的工作过程中自然形成的以感情、喜好等情绪为基础的松散的、没有正式规定的群体。人们在正式组织所安排的共同工作和在相互接触中,必然会以感情、性格、爱好相投为基础形成若干人群,这些群体不受正式组织的行政部门和管理层次等的限制,也没有明确规定的正式结构,但在其内部也会形成一些特定的关系结构,自然涌现出自己的“头头”,形成一些不成文的行为准则和规范。

3.计划

在管理学中,计划具有两重含义,其一是计划工作,是指根据对组织外部环境与内部条件的分析,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要达到的组织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案途径。其二是计划形式,是指用文字和指标等形式所表述的组织以及组织内不同部门和不同成员,在未来一定时期内关于行动方向、内容和方式安排的管理事件。

4.“经济人”

经济人即假定人思考和行为都是目标理性的,唯一地试图获得的经济好处就是物质性补偿的最大化。常用作经济学和某些心理学分析的基本假设。西方古典经济学中的“经济人”假设,认为人具有完全的理性,可以做出让自己利益最大化的选择。

5.公平理论

公平理论又称社会比较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约翰·斯塔希·亚当斯于1965年提出。该理论是研究人的动机和知觉关系的一种激励理论,理论认为员工的激励程度来源于对自己和参照对象的报酬和投入的比例的主观比较感觉。

二、简答题:(每题8分,共 40分)

1.有效果的组织一定是有效率的吗?试用实例说明之。

有效果的组织会有不同的效益的,比如开展一次技术协作活动,你在事前组织好,把企业里比较难的攻关技术问题拿出来,让技术骨干来解决,效果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就是组织的好,就会产生效益的道理。

2.法约尔一般管理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五大管理职能和十四项管理原则。法约尔将管理活动分为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五大管理职能,并进行了相应的分析和讨论。法约尔认为十四项管理原则是:1.劳动分工; 2.权力与责任;3.纪律;4.统一指挥; 5.统一领导;6.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7.人员的报酬;8.集中;9.等级制度; 10.秩序;11.公平;12.人员的稳定;13.首创精神; 14.人员的团结。

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是古典管理思想的重要代表,后来成为管理过程学派的理论基础,也是以后各种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的重要依据,对管理理论的发展和企业管理的历程均有着深刻的影响。其中某些原则甚至以“公理”的形式为人们接受和使用。因此,继泰罗的科学管理之后,一般管理理论被誉为管理史上的第二座丰碑。

3.什么是滚动计划法?

滚动计划法是一种定期修订未来计划的方法。滚动计划法是按照“近细远粗”的原则制定一定时期内的计划,然后按照计划的执行情况和环境变化,调整和修订未来的计划,并逐期向后移动,把短期计划和中期计划结合起来的一种计划方法。

4.目标管理的含义是什么?有什么特点?

目标管理是以目标为导向,以人为中心,以成果为标准,而使组织和个人取得最佳业绩的现代管理方法。目标管理亦称“成果管理”,俗称责任制。是指在企业个体职工的积极参与下,自上而下地确定工作目标,并在工作中实行“自我控制”,自下而上地保证目标实现的一种管理办法。它与传统管理方式相比有鲜明的特点,可概括为:重视人的因素;建立目标锁链与目标体系;重视成果。

5.影响管理幅度的因素主要有哪些?怎样影响?

影响管理幅度的因素:主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下级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沟通的程度、授权的程度、计划的完善程度、组织的稳定性程度、管理层次的高低(与管理幅度成反比)。

管理人员素质和能力低,就会管理的幅度小,管理人员素质和能力高则反;下级人员素质高管理的幅度大,下级人员素质和能力低管理的幅度就小;管理层次的高低是指在一个组织结构中,管理人员所能直接管理或控制的部属数目,直接管理的越多,幅度越小。

三、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试述巴纳德组织理论的主要内容。

巴纳德组织理论的主要内容:

1、组织是一个合作系统

2、组织存在要有3个基本条件

3、组织效力与组织效率原则

4、权威接受论

他认为主管人员有三个主要职能:

1、制定并维持一套信息传递系统

2、促使组织中每个人都能作出重要的贡献,这里包括职工的选聘和合理的激励方式等

3、阐明并确定本组织的目标(1)明确的目标(2)协作的意愿(3)良好的沟通

首先,一个组织必须有明确的目标,否则协作就无从发生。

其次,组织不仅应当有目标,而且目标必须为组织成员所理解和接受。

再次,对于组织目标的理解可以分为协作性理解和个人性理解。

主管人的重要职能就是向组织成员灌输组织目标和同意对组织目标的理解。

协作意愿是指组织成员对组织目标作出贡献的意愿。

一个人是否具有协作意愿依个人对贡献和诱因进行合理的比较而定。(所谓贡献,是指个人对实现组织目标作出的有意的活动和牺牲。所谓诱因,是指为了满足个人的需要而由组织所提出的效应。)

所谓组织效力是指实现其目标的能力或实现其目标的程度。

所谓组织效率是指组织在实现其目标的过程中满足其成员个人目标的能力和程度,也就是组织的生存能力。

2.假如你是一位管理者,将采用哪些方法激励员工?

员工到公司上班不外乎两个因素:钱财和地位。即个别是成就感因素。下面分别论述:

(一)为员工安排的职务必须与其性格相匹配。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特质。比如,有的人安静,另一些人则活跃;一些人而相信自己能主宰环境,而另一些人则认为自己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环境的影响;一些人喜欢高风险的具有挑战性的工作,而另一些人则是风险规避者。员工的个性各不相同,他们从事的工作也应当有所区别。与员工个人相匹配的工作才能让员工感到满意、舒适。比如说,喜欢稳定、程序化工作的传统型员工适宜干会计、出纳员等工作,而充满自信、进取心强的员工则适宜让他们担任项目经理、公关部长等职务。如果让一个喜欢冒险的人从事一成不变的审计工作,而让一个风险规避者去炒股票,他们可能都会对自己的工作感到不满,工作绩效自然不会好。

(二)为每个员工设定具体而恰当的目标。

有证据表明,为员工设定一个明确的工作目标,通常会使员工创造出更高的绩效。目标会使员工产生压力,从而激励他们更加努力地工作。在员工取得阶段性成果的时候,管理者还应当把成果反馈给员工。反馈可以使员工知道自己的努力水平是否足够,是否需要更加努力,从而有益于他们在完成阶段性目标之后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目标。

提出的目标一定要是明确的。比如,“本月销售收入要比上月有所增长”这样的目标就不如“本月销售收入要比上月增长10%”这样的目标更有激励作用。同时,目标要具有挑战性,但同时又必须使员工认为这是可以达到的。实践表明,无论目标客观上是否可以达到,只要员工主观认为目标不可达到,他们努力的程度就会降低。目标设定应当像树上的苹

果那样,站在地下摘不到,但只要跳起来就能摘到。这样的目标激励效果最好。

(三)对完成了既定目标的员工进行奖励。

马戏团里的海豚每完成一个动作,就会获得一份自己喜欢的食物。这是训兽员训练动物的诀窍所在。人也一样,如果员工完成某个目标而受到奖励,他在今后就会更加努力地重复这种行为。这种做法叫行为强化。对于一名长期迟到30分钟以上的员工,如果这次他只迟到20分钟,管理者就应当对此进行赞赏,以强化他的进步行为。

管理者应当想办法增加奖励的透明度。比如,消除发薪水的秘密程度,把员工每月的工资、资金等张榜公布;或者对受嘉奖的员工进行公示。这种行为将在员工中产生激励作用。

(四)针对不同的员工进行不同的奖励。

人的需求包括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新生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等若干层次。当一种需求得到满足之后,员工就会转向其它需求。由于每个员工的需求各不相同,对某个人有效的奖励措施可能对其他人就没有效果。管理者应当针对员工的差异对他们进行个别化的奖励。比如,有的员工可能更希望得到更高的工资,而另一些人也许并不在乎工资,而希望有自由的休假时间。又比如,对一些工资高的员工,增加工资的吸引力可能不如授予他“A级业务员”的头衔的吸引力更大,因为这样可以使他觉得自己享有地位和受到尊重。

(五)奖励机制一定要公平。

教育管理与教育治理 篇3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管理与治理;隐性;策略

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研究生的招生数量呈逐年增长的趋势,l997年全国招收的研究生仅为24.20万多人,1998年27.40万,1999年31.90万,2000年39.20万,到了200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达到47.5万人,博士生的招生数量达到了6万人, 2010年全国约有140万名考生报考,比2009年增加13%,报考人数创2001年以来新高。研究生的招生规模扩大,研究生的教育呈现多元化,研究生的事务性工作日益繁琐,如何保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如何摆脱传统的教育管理和治理模式,如何打造名副其实的研究生,就需要探索研究生的教育规律,打造新的教育管理与治理模式。

一、教育管理、教育治理、教育自治之间的关系

管理是管理者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为了实现特定目标,动员和运用有效资源而进行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社会活动。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揭示了管理的涵义,指出:“一切规模较大的直接社会劳动或共同劳动,都或多或少地需要指挥,以协调个人的活动,并执行生产总体的运动——不同于这一总体的独立器官的运动——所产生的各种一般职能。一个单独的提琴手是自己指挥自己,一个乐队就需要一个乐队指挥。”[1]高等教育管理的概念定义为:人们根据高等教育目的和发展规律,有意识地调节高等教育系统内外各种关系和资源,以便达到既定的高等教育系统目的的过程[2]。

“治理是一个任何组织、公与私管理共同事物的各种方法的总和”[3],治理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既包括有权迫使人们服从的正式制度和规则,也包括各种人们同意或以符合其利益的非正式的制度安排。治理的英文是Governance源自拉丁文的Gubenare,掌舵的、导航的意思,常被用来指称有关指导(guiding)的活动,组织引导(steer)自身的过程。汉语中Governance被译成“治理”,最早出现在市政学中,用来研究如何有效地解决城市和地方上的种种问题。20世纪90年代后,这一概念不在局限于政治学领域,而被广泛地应用经济社会领域[4]。在高等教育管理中,有两个英语单词来表示“管理”,一个是Governance,另一个是Management。在英文翻译时,对这两个高等教育管理的区别在于,前者指高等教育的宏观管理,而后者多指大学的微观的组织管理[5]。两者互相促进、互相影响,在促进高校正常运转,提高高等教育的教育效率,改善高等教育内部和外部的关系,在解决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上是一致的。

教育自治,所谓“自治”即意味着政府应逐渐退出微观办学过程,促使高校真正成为独立的法人实体,在教学、科研、课程设置以及社会服务等方面具有相对的自由和更多的弹性。

教育管理、教育治理、教育自治之间是紧密联系的。教育管理重在“管”,教育治理重在“治”,如高校运行、人事、教学、学生、科研、财务、后勤、档案、安全、数字化等方面均可用“管理”一说,管理重在规章制度建立,治理重在执行、“善治”。自治则体现了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由原来的“政府本位”和“行政本位”到学校本位,教师本位的根本性转变。研究生教育管理与教育治理是高校在研究生招生制度、培养目标、教学模式、科研管理、国际交流等方面运行模式、管理模式和执行模式。

二、研究生教育管理与治理存在的隐性缺陷

(一)研究生招生制度的隐性缺陷

国家对研究生的选拔主要是经过考试来筛选。考试的主要科目是英语和政治,加上一到两门的专业科目,按照书本和试题上的指导,研究生入学考试侧重于对知识的记忆,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和分析能力都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除考试之外,在研究生的选拔上,近年来我国虽总结出一套看似比较切实可行的招生制度,但还不够完善。

(二)研究生培养目标清晰性与实际操作的弱化之间的矛盾

我国研究生培养目标非常清晰。根据《高等学校培养研究生工作暂行条例》规定,我国研究生培养目标是:“具有社会主义觉悟,比较熟悉马克思主义,具有系统而坚实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科学实验的技能,懂得两门外语,至少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独立进行科学研究工作和相应的教学工作,身体健康。研究生毕业后,主要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和高等学校教学工作。”

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有别于本科生,更注重的是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科研能力可以体现出一个研究生的学习、分析、综合和创新等能力。我们不但缺乏研究生培养机制,还缺少具体的操作内容。2009年就业形势极其严峻,国家为了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提出要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研究生的数量不断增加,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大量的研究生占用有限的资源,教师很难进行一对一地指导。

(三)研究生教学模式可行性与实际操作单调化

研究生的教学模式都有现成可以搬照,教学手段有直观教具、电化教学手段、实验室、社会实践等等。但现行的最简便、最节约成本的模式就是填鸭式教学,课堂授课还是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听讲为辅,严重地束缚了研究生的创新思维,授课内容过时陈旧,有些内容还会与本科课程重复。

(四)研究生科研管理的不足

由于科研能力是一个高校综合实力的特征之一,而高校间又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因此,论文数量成为高校研究生科研能力的硬性指标。许多高校将科研与毕业学位直接挂钩,以论文数量来衡量一个人的科研能力,科研量化的主要方式是“核心期刊”论文发表数量、“转载引用率”等等。

(五)研究生国际交流的广泛性与针对性缺乏之间的矛盾

合作共赢是当今的世界共识。目前,在某些国内高校,研究生短期出国、培训、实习的人数不是少,而是太多了。由于没有系统的知识结构,研究生的外语能力非常有限,许多学生连阅读外国文献都困难,难以与外国朋友面对面地交流,互相学习和交流的机会即使有,也达不到目的。

三、研究生教育管理与治理的对策

(一)以市场为导向,着力保障研究生招生、研究生培养与研究生就业制度等工作有效运行。一是将市场需求与学校需要进行招生,依据国家战略,按照学校计划,有效实施研究生招生,不要为了扩大招生而招生,并从社会需求反馈信息,及时、适当调整招生人数和计划。二是继续扩大学校自主招生与灵活推荐的招生制度,引入招生、培养与就业一条龙导师负责制度。从根本上保证只招不管,只管不培养,只培养不负责的缺陷。三是监督、自律和制度相结合,以资格审查年审等形式推选导师,弱化行政管理对导师的影响,提高导师地位、待遇、权利和义务。

(二)改变人力资源成本理念,战略性培养研究生。21世纪最宝贵的是人才,人才的投入是第一资源,把人才从成本概念演变成为资本概念,将研究生培养作为人力资源。贯彻落实人力资源战略,帮助研究生创造自身价值,满足研究生发展需要。有计划安排学生参加政府课题、社会重大课题、社会实践的研究,组织和引导研究生参与科研活动,对研究生培养战略实施要从政策、资源(包括人、财、物、信息)、管理模式、今后发展、时间、技术等方面提供必要的保障。合理配置和各个阶段需要资源,保障计划的实施及战略的实现。

(三)拓宽研究生视野,着力增强国际学术的交流能力。高校应该创造积极与国际进行学术交流的学习氛围,促进研究生学术交流的国际化。高校可以定期地在本校举办高等教育国际研讨会,邀请本国和国外优秀的高等教育专家做报告,教师与研究生都参加,向国内外名师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运用到自己的日常教学和学习中去。适当鼓励研究生与国外专家进行英文交流,提高自身的英语口语水平,学校可以开设英语角、英语大赛等等。积极引导研究生参加国际会议,拓展他们的国际视野,促进研究生的学术交流能力,让研究生走向国际,提高知名度和竞争力。

(四)加强研究生科研管理。高校应改变传统的研究生科研管理体制,不能单纯地看论文发表的数量,既要考察研究生的治学态度、人格素养,又要考察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具体包括研究生的科研立场、获取信息的能力、求异思维的培养、学术表达能力等。高校应把科研考察放在科研成果的质量上,鼓励研究生创作出高质量的论文。高校可以建立研究生科研基金,解决研究生的科研经费问题,还可以设立研究生科研奖励基金,激励研究生创造出高水平的论文。对那些弄虚作假、胡乱抄袭的研究生,应提出严厉的批评,责令其改正,经批评不改正者,令其重写论文。

(五)改革研究生教育体制,着力提高研究生实践能力。研究生教育改变以论文与英语过级为导向的评价机制,在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重视实践教学,实践教学不但能提高研究生的操作能力、创新能力,而且可以积累工作经验,培养团结、合作、进取的工作作风。理论教学只有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要求的高素质人才。高校应鼓励研究生深入生产一线并在社会实践中锻炼自己,规定研究生要有到企业事业单位实践锻炼和培训的经历,建立一批创新实验和实习基地,为研究生提供优良的生产实践场所。研究生要进行课题研究,除了大量地查找相关资料之外,应进行社会调查,参加各种各样相关的社会活动,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367.

[2]薛天祥.高等教育管理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105.

[3]俞可平.引论:治理与善治[A].俞可平.治理与善治[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4]陈振明.公共管理学原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70.

[5]闵维方.高等教育运行机制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6]沙志平.现代高校管理.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2.

风险管理远程教育 篇4

首先,学校教育管理要遵循教育规律。教育规律有很多条,其中关键的三条是受约律、适应律和协调律。

受约律是指教育发展受着诸多因素的制约。教育不可能独立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而存在。学校要依法办学、依法管理、依法治教。要研究、遵循、运用经济发展规律,为社会的经济发展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要努力传播社会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发展成果,不断弘扬和丰富社会文化,不断催生和创造新的文化。要适应科技发展水平,充分运用已有的科技发展成果,推动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现代化。

适应律是指教育发展应该适应两个发展的需要,即个体发展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要研究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顺应学生身心发展的要求,创造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良好环境。学校课程设置要考虑和满足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使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一展身手,真正享受到人生的成功和幸福。

协调律是指教育发展需要协调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关系。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三位一体,缺一不可。学校要有正确的理念、措施、方法不断改进教育效果、教学效果、管理效果。学校应注重向社会和家长宣传学校的办学思想、办学理念,使大家能够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教育的合力和凝聚力。

其次,学校教育管理要遵循管理规律。管理规律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系统全面规律、以人为本规律、激发动力规律和注重效益规律。

学校教育管理要遵循系统全面规律。学校教育管理涉及人、财、物、事、时间、空间、信息等多个方面。管理要全面系统,不能顾此失彼,不能以偏概全,要全盘考虑、系统把握。管理中要力争做到全员、全面、全过程,使教师团队优者更优、差者赶上,优秀生培养有成绩,学困生转化有成效,问题生教育有成果。要抓好管理过程中的计划制定、任务落实、效果检查和总结提高工作,真正通过高效的学校教育管理使学校、教师、学生都有发展。

学校教育管理要遵循以人为本规律。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是面向生命的事业,因此管理中以人为本更为重要。管理过程中要了解教师的诉求、需要,因势利导,改进服务,使他们能够心情愉快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要了解学生的需求、困惑,做好传道、授业、解惑工作。教育管理中做到以人为本,是教育的本分,是教育的本义,也是教育的本色。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教育管理才能实现高效。

学校教育管理要遵循激发动力规律。学校正常运行需要一定的推动力量,包括国家教育政策、上级行政机关指令以及学校师生员工的有意识的行动。学校教育管理要善于把国家教育政策变为师生员工行动的准则,使大家干有方向、做有目标。学校教育管理还要善于借助上级行政机关的指令推动师生员工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使大家有获得感,有成就感。当然,学校发展真正的动力来自于师生员工自身的努力。这种动力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需要一种机制的力量。教育管理中要重视机制的建设和完善,要通过机制的力量调动干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

学校教育管理要遵循注重效益规律。学校是培养人的场所,社会效益是首要效益。学校教育管理要注重效益,就要提高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的效率。要科学评价教育效益,通过教育活动的开展,看学生是否德有所立、智有所启、体有所健、美有所向、心有所养。要科学评价教学效益,通过课内外教学活动的开展,看学生是否获得了知识、提升了技能、培养了能力。要科学评价管理效益,通过学校管理活动的开展,看是否实现了预设的目标、促进了师生的成长、办出了人民满意的教育。

总之,学校教育管理需要研究、遵循和运用教育规律和管理规律。哪个学校做到了,哪个校长做到了,学校管理一定就会取得应有的成效。

监狱远程教育管理平台项目 篇5

项目概况

互动监狱教育平台系统是一个集成国内监狱优秀教育资源的一个大型综合平台系统。互动监狱教育平台不单只是一个现代化远程教育系统也是一个教育资源搜索、集中的互动平台。互动监狱教育平台有个四大特征,一集成,二差别,三互动,四分析管理。

集成

互动监狱教育平台通过成都网威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研发的《EJY监狱信息管理》配合,将各监狱教育信息进行集中,用户通过互动监狱教育平台可以轻松的搜索到全国各监狱教育事业相关信息。

差别

分类整合各监狱教育资源,依据国家文化技能等级将各个监狱提供的教育资源按照文化技术等级标准进行分类。通过详细的分类,体现出各监狱在监狱教育方面的差别。

互动

互动教育平台不单只是教育资源的集中,用户可以通过音视频交互、文字交互、白板交互、课件共享等方式进行目前流行的网络远程教育。在远程教育的同时,线上可以通过电子举手、文字提问等形式对专家提问,线下也可以通过Email、短信等形式留言。分析管理:

完整的考勤统计,所有学生进入、离开网络课堂的时间等信息都有完整的记录。

在线测试、作业、测验可以分发和收集,实时互动地进行现场答题和结果统计。

通过积累授课情况以及授课结果,分析得出优秀教育资源,优秀教育专家,为监狱教育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持和依据。

互动监狱教育平台不单只是针对罪犯教育的一个平台,也可以针对警官培训,教育信息共享,相互沟通的一个平台。

监狱作为国家的刑罚执行机关,承担着正确执行刑罚、惩罚和改造罪犯的重要职能。监狱机关坚持“惩罚与改造相结合,教育和劳动相结合”的原则,其目的和宗旨是正确执行刑罚,将罪犯改造成为守法公民;预防和减少犯罪,维护人民的利益,保障社会安全和稳定。在为“惩罚和改造”创造安全稳定的监狱环境和良好的社会条件,切实有效地将罪犯改造为守法公民,从而实现维护社会安全的宏观目的。

项目建设的背景:

当前,监狱工作面临着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和严峻的挑战。从国际上看,西方敌对势力一直把监狱作为其捣乱、破坏的重要目标,有的打着人权、宗教等幌子,插手我国司法个案,以各种方式向我国施压,企图“营救”被我国依法判处刑罚的罪犯;有的利用我国监狱管理中的一些漏洞,通过互联网等媒体疯狂炒作,千方百计攻击、诋毁我国的监狱工作,攻击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从国内情况看,我国当前正处在人民内部矛盾凸显、刑事犯罪高发、对敌斗争复杂的时期。滋生和诱发犯罪的消极因素增多,监狱押犯数量持续增加,押犯数超过160万。监狱在押犯的构成日益复杂,重大刑事犯、暴力犯、涉黑涉毒犯、外国籍、港澳台等罪犯数量不断增多。据统计,截止2007年底,重刑犯64万人,比2003年增长8.9%;判刑二次以上的罪犯24万人,比2003年增长11.3%。与危害国家安全罪犯、“法轮功”罪犯的改造与反改造斗争日益尖锐。且多数罪犯文化程度低,无一技之长,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6%,而无一技之长的高达66.7%。刑满释放人员回归社会后,重新犯罪的外在原因十分复杂,既有一些必然性的原因,也有许多偶发因素导致。从必然性因素看,主要包括社会歧视、生存条件缺失和原有团伙影响等方面。其中,最重要的是生存条件缺失,如就业没有保障,承包的土地被占,没有住所,家庭关系破裂,缺乏医保、低保、失业保险、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根据2003年到2007年重新犯罪案件统计分析,因就业没有保障、承包土地被占、没有住房、家庭破裂、缺乏医保、缺乏低保、缺乏失业保险、缺乏养老保险等外部因素,导致重新犯罪的超过75%。

重新犯罪外在根源的消解,就要求全国监狱把改造人放在第一位,最大限度地将罪犯改造为守法公民和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有效降低刑释人员重新犯罪,把刑释人员重新犯罪率作为衡量监管工作的首要标准,确保社会安全。

同时把大量罪犯改造成守法公民,并适应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社会环境,对监狱改造能力和条件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从监狱工作情况看,监狱正处于体制转换的重要时期,一些长期影响和制约监狱工作的深层次矛盾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部分监狱执法环境方面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监狱法制建设相对滞后,监狱安全、改造质量、队伍建设、公平执法、工作效率等都亟待加强。

从维护党的执政地位和人民群众利益角度出发,党中央、国务院要求全国监狱把确保监狱安全稳定作为第一责任,确保社会安全;党和国家的这种要求,对监狱机关既是巨大的压力,又是促进监狱千方百计搞好监狱安全和罪犯改造的强大动力。

面对当前监狱内外的种种形势,必须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保障国家长治久安、促进司法公平效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监狱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更好地实现监狱的特殊使命——通过惩罚和改造罪犯,使其不能继续危害社会,消除罪犯对社会安全的威胁,减少社会不和谐因素,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发挥独特的作用。

项目建设依据

1)《研究监狱布局调整和监狱体制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会议纪要》(国阅[2006]40号)2)司法部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财政部 国土资源部 建设部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监狱布局调整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司发通[2007]5号)

3)《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发改委[2007]55号)

4)《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家电子政务建设项目管理的通知》(发改委[2008]2544号)

5)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的通知(中办发[2006]11号)

6)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十一五”规划》的通知(中办发[2007]25号)

7)国务院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印发《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的通知(国信[2006]2号)

8)9)《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2006-2020年)》

《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发改委令第55号)

10)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执法工作信息化建设的通知》(政法[2006]30号)

11)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公安部 安全部 司法部 财政部 国务院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推进政法部门网络设施共建和信息资源共享的意见》(政法[2008]1号)12)司法部关于贯彻落实《研究监狱布局调整和监狱体制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会议纪要》的意见(司发通[2006]39号)13)司法部关于报送《全国监狱信息化建设规划》的函(司发函[2007]111号)

要实现的业务目标和信息化系统建设目标:

监狱教育改造业务以监狱机构的教育改造职能为支撑.通过强化罪犯的思想.道德.法律意识教育确保其成为守法公民的概率增强,通过培养罪犯的文化知识,劳动技能,确保其就业生存能力指数的提高,通过矫正罪犯的心理缺陷.降低其与罪犯对社会心理的仇视程度,确保其能顺利回归社会.从而最大限度地保证罪犯的改好率超过97%,从而实现重新犯罪率下降到0.5%。解教人员在社会上的重新犯罪率。刑满释放人员重新犯罪的原因十分复杂,但其在监狱中能否改造为守法公民,能否从文化知识、劳动技能、行为习惯和心理素质等各个方面具备顺利回归社会的条件,是直接影响其是否重新犯罪的重要原因。因此在监狱的监管改造、劳动改造和教育改造的职能活动中,有针对性地利用相关资源、方法,提高罪犯的“改好率”,从而有效降低重新犯罪率,是党中央国务院对监狱作为社会安全的捍卫者和建设者的崇高要求,也是监狱教育工作的首要目标。

为了最大限度地保证罪犯的改好率高于97%,降低刑满释放人员在社会上的重新犯罪率,必须强化罪犯的法律道德意识,确保其成为守法公民的概率增加;必须培养罪犯的文化思想、劳动技能,确保其就业生存能力的指数提高;必须矫正罪犯的不良行为习惯和心理缺陷,降低其与社会的对抗仇视程度,确保其能顺利回归社会。

罪犯行为和监狱环境空间监控业务解决的是监狱安全的问题,罪犯内在品质提升业务解决的是刑满释放人员回归社会后不再重新犯罪的问题,同时还解决狱内服刑人员制造或参与重大恶性案件的监狱安全问题。对罪犯文化教育处于不同起点的实际情况,建立完整的、覆盖不同层次与专业的学历教育机制,确保罪犯刑释后拥有能被社会认可的专业知识;针对罪犯刑释后面临的就业压力,基于监狱企业已有专业技术体系,建立劳动技能培训机制,确保罪犯刑释后具备顺利就业的技能;针对罪犯的不同罪行和公民应有的法律知识需要,建立既有个性化又有普适性的法制宣传和法律教育机制,确保罪犯刑释后能够知法守法;针对不同类型罪犯的心理缺陷,建立科学化和人性化的心理矫治机制,确保罪犯具备刑释后能够融入社会、不再犯罪的内在精神基础;对罪犯内在品质提升业务对相关改造资源的共性需求,建立宏观层面的优质资源整合与共享机制,确保在全国范围内合理有效地调配资源,大幅度降低罪犯改造的边际成本。确保100%罪犯入监教育心理测试率达到100%;确保100%罪犯使用监狱安排的优质教育资源,确保教学计划周密,课程安排合理,教材选择和编排适用,教育效果95%达标。确保罪犯刑满时,符合守法守规条件的要求达到90%以上;确保取得技能证书的人员要达到应参加培训人数的90%;对于干警培训来说就可以采用网络培训,减少干警异地培训的费用,可以把全国优秀的政法老师和职业技能老师的教学资源集中起来共享,使每个普通的干警都能听到高水平的职业培训课。加强警察队伍专业化建设,培养出一批法学、教育学、心理学教育专家,逐步实现每个监所具备国家信息咨询师资格的警察人数达到罪犯人数的1%。

如果能够针对上述目标全面部署和实施上述业务,配置相应的资源和手段,就能够使得监狱的刑罚执行、狱政管理、教育改造、劳动改造、生活卫生和狱内侦查以及干警业务、岗位、专业知识的培训、等职能活动更加集约,从而形成一个面向目标的全方位教育改造业务覆盖体系,有效支撑监狱信息化远程教育平台工程目标的实现,形成电化教育、网络教育等多种方法综合运用的文化教育新模式。

现有信息系统装备和信息化应用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监狱现有的教育手段采用的是原始的教育手段,通过一定量的文化教育和说教,对罪犯的行为、认知和改造情况无全面的分析数据和心理状况分析报告,也无法得到该罪犯在整个服刑期的刑罚执行、狱政管理、教育改造、劳动改造、生活卫生和狱内侦查的情况和综合业务数据;本监狱罪犯数据资源无法共享;各监狱好的、稀缺教育资源无法互通共享;初步建成的网络系统无有效的数据资源流通,还造成了现有网络资源的浪费。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根据中央政法委专题研讨班上***同志强调:监管场所要把改造人放在第一位,通过创新教育改造方法,强化心理矫治,提高教育改造质量,真正使他们痛改前非、重新做人。要把刑释解教人员重新犯罪率作为衡量监管工作的首要标准,确保教育改造工作取得实效。在全国监狱教育改造工作会议上也要求要坚决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和部领导关于监狱工作的“首要标准”的指示精神,那么积极创新教育改造内容、手段和方式方法,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是我们探索的道路之一。

根据罪犯内在品质提升业务和罪犯行为和监狱环境空间监控业务的目标要求,以及上述作业方式的分析,可以看出信息技术是业务作业必须的支撑性技术,信息化是业务作业必然的选择,否则相应的业务作业不具备可操作性,作业目标不可能达到,进而有关业务目标也不可能实现。

在行政执法类作业中,罪犯改造,特别是提升罪犯劳动技能、心理素质等生存适应能力的改造教育活动所需的特定稀缺资源,以及该资源的大范围高效率利用,必须借助高速网络、海量存储以及相应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技术才能实现;在监测分析类作业中,罪犯/警察行为时空定位跟踪的身份识别,需要采用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监狱环境空间漏洞监控,需要采用视频、红外、微波、缆式感应等技术,并需要借助高可信信息系统,定时、高效、安全地获取和存储大批量过程数据。

罪犯改造的全过程,特别是提升罪犯生存适应能力的全过程,需要相应的改造教育资源,这种特殊稀缺的资源,只有在全国范围内整合才可具备。这种资源如果不采用远程互动的网络化方式应用,则不能在相应的改造周期内实现全国罪犯内在品质的提升要求。从监狱安全保障的全过程来看,过去传统人防、物防和技防手段,已难以适应当前监狱内外的复杂形势,如果不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最大限度的消除监狱环境空间漏洞,特别是从传统的环境空间监控扩展到罪犯行为的时空轨迹监控,并实现自动识别报警,将导致重新犯罪率、脱逃率、狱内发案率难以降低,从而对社会的安全稳定带来巨大的威胁,对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保障国家长治久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监狱信息化远程教育管理平台也为干警学习先进的教育办法、手段提供了一个平台,通过兄弟单位的经验介绍、寻求最好的教育方式;同时也为干警学习专业知识提供了很好地专业知识资源地;而且也能共用上级单位以及兄弟单位的教学资源。为支撑上述目标的实现,依靠相应的信息技术全面开展监狱信息化远程教育管理平台建设是必然的选择。

技术解决方案:

监狱信息化互动远程教育管理平台由哪些功能组成的?

1、互动式智能课件录播直播系统: 产品的四大基本功能:录:将上课过程自动录制到服务器上

播:学生可以在网上听直播课

点:学生可以在网上点播录制下来的课件 动:学生在互动教室不仅可以听课,还可

以与教师实时互动音视频交流

系统功能及优势:A、课件自动录制及发布

B、多教室互动式教学(支持校园网及互联网)C、远程教育

D、精品课程资源库建设,网上点播,自主学习 E、数字微格教研评估 F、教学技能训练

G、专家报告、会议直播、录播

2、网络视频心理咨询功能:

3、视频会议功能:

山区学校远程教育工作管理之我见 篇6

关键词:现代远程教育;山区学校;现状;建议

中图分类号:G40-0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2)09-0023-02

山区农村中小学实施现代远程教育是山区学校发展的新形态、新路径。山区学校配备的远程教育设备虽然发挥着自身的功能。但远程教育工作的开展情况却不容乐观。

一、工作管理现状

我校本学年共有学生3096人,分布在28所小学,6个教学点,共有128个教学班,155名专任教师,共配备远程教育设备模式二31套,模式一16套,分布于各个小学及教学点。全校设备的使用率仅约60%,其余设备处于闲置状态;资源下载了就保存起来,根本没用于教学中;即便用也是遇到要讲公开课才查一查、用一用;或者是上级有关部门要查看远程教育使用情况,学校才组织教师突击使用,作好记载,应付检查,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远程教育设备难以发挥其辅助教学的功能。

学校远程教育设备的利用率不高。究其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其一,各村完小设备管理员素质跟不上。由于每年教师在乡内调动,导致部分学校管理员经验缺乏,有些管理员连设备的线路连接、对星寻源、设备维护、资源下载、光盘刻录等都一窍不通;各校点没有搞好新老管理员交接工作,怎么能搞好工作呢?其二,部分完小师资配备不足,课时太多,仍然存在复式教学;而且教师的后勤生活难以得到保障,课后还要忙于生计;在使用资源时有认识误区,总认为下载、整理和修改IP资源太费时费力,没有充足时间来学习利用资源进行教学。其三,个别学校管理员怕用坏设备,而学校的设备维护力量又不够,设备坏了送到县城维修既费时又费力,给自身带来很多不便,于是宁可少用或者不用;其四,少数学校校园建设还不完善,没有完备的防盗措施、专门的远教资源接收室和光盘播放室,学校担心设备被盗而寄放他处;其五,资源版本与现行课程版本不一致,资源有效性不高,故而使用机率不高。

因师资水平低、思想观念陈旧、设备资源不配套、硬件设施不完善等多种原因制约了远程教育资源的运用。但是,作为基层的管理者,我们应排除万难、强化管理,让山区教师会用、乐用、善用远程教育资源为教学服务。

二、几点建议

(一)加大师资培训力度

1.将全乡教师分成老、中、青学习组,分年龄段、用不同标准对其进行计算机启动、光盘播放、IP资源下载修改、光盘刻录、PowerPoint 2003课件制作、word文字处理、flash动画制作、photoshop图形图像处理等知识的培训学习,切实解决部分教师“不会用”的问题。

2.搞好村完小校内的培训工作,构建小学内的“传、帮、带”学习机制。在学校内部成立互帮互助学习小组,年轻教师教授年长教师学习使用资源,教研带头人传授新教师资源使用方法,学校领导带领大家学习各种视频,通过互帮互学,提高教师素质,促进资源共享。

(二)加快整合教育资源步伐

1.利用我区“校安工程”项目,抓住“从2009年开始,三年内排除现有库存D级危房,从根本上改善我区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的有利契机,拆除D级危房,加快校点撤并进度,解决因教室不足而束缚资源的使用问题,让更多教师能有效学习、利用好资源。

2.由于资金问题或校点布局调整而暂时不能撤并的学校,建议将保留在单小的远程教育设备集中到村完小统一使用,争取先搞好一所村完小的远程教育工作。

(三)树立榜样,搞好资源使用的宣传鼓动工作

1.建好一所“管好、用好”远程教育设备的示范学校,发动全乡完小向其学习。

2.对经常利用远程教育资源进行授课的教师实行奖励制,并纳入年末的绩效考核。鼓励和引导广大教师能利用远程教育资源进行集体备课,能利用有效资源进行上课,能下载制作课件;鼓励教师大胆尝试,尽其所能,积极参与,躬亲实践,让教师在交流、学习和实践中尝到甜头,从运用资源中找到上课的轻松和乐趣,促使教师由被动地接受变成主动地去钻研学习运用远程教育资源。

(四)搞好以远程教育资源为平台的教研活动

1.乡教研室将教师分年龄段、学校分片区,设主题、不定期举行基于远程教育设备使用的教学研讨活动,促进教师间的合作交流;

2.以“远程教育平台”为基石,搞好与坝区、城区学校的教研互动活动。选派学校内的教学能手及在远程教育资源利用上相对落后的村校教师外出学习观摩,感受发达地区教学的现代化、信息化进程,并在返校后作宣传汇报演讲,讲述心得体会,带动全体教师使用好资源进行教学活动,使全乡教师队伍成为一潭“活”水,继而转变“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书”的传统教学方法。

(五)完善管理制度,强调远程教育资源的运用

1.完善设备点的月报告制。中心校按月对各村小的远程教育管理工作进行督促考评,并将考核结果纳入年末的绩效工资考核中,实行奖罚分明,有奖有惩。

2.将远程教育资源的运用与教师的调动、 转正晋级、评先评优等挂钩,将熟练运用远程教育资源进行授课当做青年教师的一项基本技能来考评。

浅析现代远程教育学籍管理 篇7

远程教育的学籍档案由于教学、教务管理形式上的特殊性, 因而具有以下特点:

1、复杂性远程教育采用计算机、

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组织教学和管理, 学生与老师见面少, 学籍管理分层次、分级别进行, 管理涉及各层级之间的关系, 管理难度较大。而且远程教育学生是成年人, 来源复杂, 基础参差不齐, 工学矛盾突出, 实行完全学分制, 8年内学分有效, 时间跨度大, 教学计划变动大, 学分替换情况多, 毕业审核内容庞杂。这些决定了远程教育学籍档案管理工作的复杂性。

2、形式不统一、利用率低远程教

育办学点由中央向省、市、县辐射, 教学点多, 学籍档案归档标准、形式不一, 现在大多为电子档案, 但也存在纸质化档案, 或无档案现象, 有的即使有档案, 但有些点开办远程教育过分追求经济效益, 忽视社会效益, 不注重学生学籍档案的建设和利用, 档案利用率低, 形同虚设。

3、动态性远程教育学生的学籍管

理是一个非常灵活的、动态的管理过程, 学生的成绩和操行评定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 教学点必须通过一级一级向上报送学籍管理信息, 成绩异动、补考、缺考、重修、重考多, 再加上课程滚动开设, 可变性大, 使得远程教育档案管理随时处于动态的变化中。

二、现代远程教育学籍管理面临的问题

由于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学生学籍变动频繁, 转学、转专业的人数逐渐增加, 给选课、成绩记录、毕业资格审查等学籍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难度, 学籍管理工作很难做到对学生从入学到毕业进行系统跟踪和分析, 从而达到规范管理的目的。

完全学分制逐步打破了传统的班级管理方式, 这对建立与开放教育相适应的课程管理方式, 对学籍管理人员主动适应网络时代变化、转变管理观念、提升服务意识, 以及提高学籍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和有效性等提出了挑战。

随着招生规模的逐年扩大, 办学层次和专业的多样化, 各专业收费标准的不同和课程学分的不同, 传统的人工计算学费的方式既费时又费力, 难以满足实际工作进度的需要。课程注册方式和课程注册手段的现代化程度的滞后制约了学籍管理改革的进度, 并成为实施完全学分制的瓶颈。

三、现代远程教学学籍管理的几点建议

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 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的推行, 使高校的管理方式发生了重大转变。传统的学籍管理模式必须随之做相应的变换, 创建以学员为中心, 与学员生活、工作紧密联系, 并且符合现代远程教育特点的学籍管理模式才能适应新的形势。为此笔者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1、现代远程教育学员在申请学习

之前需提75供入学申请, 只有确认了身份的学员, 才能有权限进入远程学习系统进行各种学习活动。如选课、下载课件、网上学习、选考等。仅学历教育的学籍管理就包括了学员从入学申请到毕业的各个环节, 如:报名、录取、注册、在线或离线学习、课程考试、考查、实验、实习和调查、毕业设计 (论文) 、毕业答辩等, 这是一项非常繁琐和复杂的工作, 不仅数据处理量大, 而且时间性强, 要求正确、规范。同时考虑到现代远程学员分布在全国各地, 不便于集中管理, 所以采用现代计算机技术进行学籍管理, 尤其是借助网络来实现学籍管理信息化是极为重要的一项实际工作。

2、真正学分制学籍管理制度的实

现, 需要彻底改变原来学年制学籍管理沿袭下来的不利于学生发展、扼杀学生个性的、僵硬的管理制度和管理体制, 给学生以充分的、自主选择的权利, 给他们以广阔的、自由驰骋的空间。以宽进严出为基础, 活化学籍管理, 完善学籍管理制度, 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放宽转专业和转学的限制, 最终目标要使每一个学生都可以比较自由地选择专业;要面向绝大多数学生实行双专业、辅修专业制度, 完善选课制, 改革排课方法, 使学生在时间和空间上能真正实现比较自由地选课;实行弹性学制, 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可以缩短也可延长, 并使弹性幅度逐步增大。

3、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学籍管理队

伍。学籍管理工作是一项政策性、技术性都很强的工作, 它要求管理工作人员要有极强的计划性、准确性和原则性, 这是做好学籍管理工作的根本保证。管理工作人员素质的高低、能力的大小, 直接影响着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管理队伍, 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是高教界普遍关注的问题。

一个远程教育管理员的反思 篇8

一、感动与敬佩

开学那天, 是星期天, 天公不作美, 整个上午下大雨, 学校领导担心有些学员可能不会来或者迟到, 影响开学典礼, 但是8点30分开学典礼正式开始时, 40位学员全部到齐, 有年近50的老教师, 有带着小孩的女教师……。他们大多来自全县各乡镇中学, 离县城较远, 交通不便, 怀着对远程教育的憧憬和对知识的渴望, 冒雨来参加学习, 看到这样的情景, 真让我感动。

远程学习过程中, 因受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 影响了学员正常学习, 有一位老教师, 近50岁了, 他所在的学校因网络不通, 无法上网学习, 他就跑到街上网吧或者朋友家上网学习, 他上网时间已经有6000多分钟了, 作业有40多篇了, 而且都是根据自己教学实践、结合学习体会写的, 有的文章与其说是作业, 还不与说是论文, 像他这样的优秀学员还不少。作为同行, 他 (们) 的这种高度的敬业精神和强烈的责任感, 让我敬佩。

二、困难与问题

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作为一种新的培训模式, 因为起步晚, 特别在农村中小学还刚刚起步, 所以在实际培训中, 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

⑴教师必备的基本的计算机技术不高。表面上来看, 绝大多数农村中小学教师通过了计算机初级、甚至高级培训, 但实际上教师所拥有的计算机技术水平不高, 除部分年轻教师外, 还有相当一部分教师不会上传、下载资源, 不会操作幻灯片, 不会发电子邮件, 不会跟帖、发帖, 甚至根本不会电脑操作, 以至在远程教育培训中, 一些简单的技术问题要辅导老师个别指导解决。

⑵教师学科专业结构不合理。在培训中, 发现来培训的教师“教非所学”的现象比较普遍, 本来是远程历史培训, 但来的并不是历史专业毕业的专职教师, 而是中文、政治、地理、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等专业毕业的教师, 原因是专业历史教师少, 有的学校甚至没有专业历史教师, 所以历史课程大多数是非历史专业教师兼任;或者有的老师因为年龄大了, 中途改教历史, 认为这些文科课程相对来说容易一些, 带有照顾性质。这样既浪费了教学资源, 又增加了管理指导难度。

⑶少数教师思想认识不够。少数学员固守自己的经验模式, 对牺牲自己业余时间上网学习, 既费时又费劲, 难以接纳, 甚至排斥, 参训的原因要么是学校领导派我来学, 不来不行, 要么是为了评职称, 需要继续教育加分, 因而消极应付, 甚至“逃避”培训。思想上的抵触情绪, 即使学习, 也是完成任务式的, 真正学到了什么, 可能要打折扣。

⑷农村学校终端设备的欠缺。绝大部分农村学校都建立了多功能教室, 配置了电脑, 但是有个别学校却没联网, 或者因无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和维修, 设备闲置没用, 所以有的学员只好跑到街上网吧或者朋友家上网学习。

三、管理与指导

为了解决培训过程中的问题, 提高学员的学习积极性, 提高管理指导的效益, 我想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 获得了一些经验。一是开通手机飞信和建立qq群:手机飞信可以定期和不定期双向免费群发或者单发短信, 这样学员就能及时方便地把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反馈给我, 我也能随时就技术和学习上的问题回发给学员, 不仅方便快捷, 而且还省时省力省费。二是建立了“衡东县历史学友空间”qq群, 为学员互相学习交流, 共同探讨提供网络平台, 每天和学友们交流学习工作的事情, 一个温馨的提示、一句温暖的鼓励、问候……, 交流学习中, 大家都成为良师益友。三是尊重学员的劳动成果:本次培训结业标准是:学习时间3000分钟, 作业4篇, 跟帖或者发起话题30篇, 案例1篇, 但是大部分学员已经超额完成, 有的学员作业有40多篇。我严格要求自己, 每个学员的作业必须全批全改既要打分还要写评语, 这既是对老师的尊重负责, 也是自己学习的需要, 同时对质量高的优秀作业定期在班级通报栏中展示, 让大家共同学习, 对个别学员还没有达到要求的, 随时督促提醒。四是时时提醒, 随时解难。管理员的工作很繁琐, 必须增强服务意识, 只有通过热情服务, 才能把学员吸引到远程教育中来, 发挥好远程教育的作用。我每周2次统计发布学习情况, 让学员时时注意学习进度和任务, 每次以“坚持不懈, 争当第一”班级誓词鼓励大家。

四、收获与成果

远程教育搭建教师教学课件管理 篇9

通过远程教育的培训学习和研究,针对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演示在课堂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有效地增加单位时间内传授的知识量出发,对远程教育集合课堂教学资源与课堂教学为一整体的组合间构,和教学课件与远程教育的合理组合使信息化课堂教学产生了新的理念。

我们在实际教学中,一个完整的教学演示内容常常是借助若干软件完成的,但在课堂教学中教材、教学对象与教学方案甚至教师的教学风格都具有很大的可变性,对课件的调用、演示会因时、因才、因人而异。如何灵活、高效的调入、演示多媒体教学课件,避免不同软件间繁琐的转换操作, 是多媒体课堂教学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远程教育模块中网络资源的调用把教学实际应用课件,及相关软件动态集成,使得多媒体教学演示平台的设计原则、目标与实现技术更加具体化详细话。

二、远程教育学习的原则和目标

1. 设计原则

通过学习,我从中了解到教学演示不同于一般的商业演示。后者追求出色的颜色、声音及动画效果。教学演示需要的是对教学内容形象的解释,对问题变化过程的动态描述,对一个知识点的高度分解。远教平台为我们提供了课件演示的平台,它具有如下特点:

( 1) 连贯性。课件演示结束后应回到演示前的状态,以保证教学内容的连贯进行。

( 2) 简洁性。过渡性的画面和操作应尽量取消,平台应保持整洁,使课件在平台上能够清晰演示、学生注意力能够高度集中,达到演示内容和学生思维相一致。

( 3) 高效性。各种操作( 如课件的调出、暂停、继续、终止等操作) 应交互进行,以达到方便、快捷。

2. 远教系统的集成目标

基于以上的特点,演示平台具有以下功能:

( 1) 课件集成。可视性的集成所需课件( 如word、excel、authoware、pho- toshop、powerpoint、vieual foxpro等以及与其制作的课件) 到特定的课件库( 储存课件名称、类型以及打开该课件时所需其他信息的数据库) 。

( 2) 课件调用

1演示平台应具有左、右两个窗口,可同时演示不同类型课件。

2多个窗口皆可可视的调用所需课件( 多个窗口相互配合,以提高演示效果) 。

3多个窗口皆可根据需要进行放大或缩小。

4调出的课件不能覆盖还在正在使用的课件。

(3)课件中止。可方便的终止课件的演示

三、远教模式的具体展现

1. 对于远教系统的支持环境

远程教育系统采用了网络资源平台。它为多媒体应用提供了强大的多媒体支撑环境。它具有可视化用户界面驱动模型,采用面向对象的编程技术,使程序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其强大的OLE和数据库连接功能可解决具体实现中所遇到的有关问题。

2. 远教系统中支持课件功能总体结构比较完善

根据使用要求,远教系统对于课件管理设计出了总体结构。

( 1) 课件管理。可浏览当前课件库中的课件,若都不是所需要展示的课件可清空,若课件不全可添加,若某课件不需要可删除。

( 2) 课件演示。可按设计目标实现课件的调用( 可编辑、保存) 、跳转终止等。

3. 远程教育实现技术

我们经过实践操作远程教育系统实现了课件展示平台技术。主要实现技术如下:

( 1) 课件的管理。编辑好的课件可能比较分散,不利于课堂演示。若对课件进行集中、分类、就能方便快捷地调用课件,提高演示效率。

( 2) 不同类别课件的识别。由于不同课件需要不同的应用程序才能打开,而应用程序的类型又在不断的增多,所以系统在识别课件类型时采用了具有自学习的判断方法。需要打开课件时先判断课件类型,如能识别则直接调用,若属于不能识别的新类型,则根据其扩展名读取系统注册表中的注册信息,找到相应的应用程序打开该课件。这样系统便能在以后的使用中识别该类型的课件。

( 3) 不同类型的课件同时演示。课堂教学需要演示的课件可能是文档、图片、表格、应用程序、动画等,而且可能需要同时演示多个相同或不同类型的课件。若用单个窗体是非常繁琐的,并且难于控制。远教系统,不仅解决了多个相同类型的课件的演示的问题,而且也解决了多个不同类型课件的同时演示问题。

( 4) 应用程序的集成。由于课件演示会使用到其他应用程序制作的课件,课件演示必然要求调用其他应用程序。远教系统不仅解决了这一问题。它还能有机地集成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等数据。

( 5) 窗口位置和大小的确定。远教系统经过调整都能够加以实现。

远程教育系统软件的开发,为教师的课件资源提供了有效的保障。为展示课件的操作提供了有效的平台,它的应用为教师在课堂演示增强了多媒体课堂教学效果,而且也方便了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教案。教师可根据各多媒体课件制作工具的特点,选用合适的制作工具,制作所需的各种多媒体课件,利用该演示平台将各课件集成起来便可应用于课堂教学。因此,该演示平台又为提高制作多媒体教案效率、保证多媒体课件质量创造了条件

在本文完成过程中,我校的远程教育各个模块已经发挥出了它的作用,并为提高我校的教学成果打下了良好的基石。

摘要:从教学实际应用的角度,探讨了多媒体教学演示平台与远程教育的组合原则和目标,从中掌握到了利用软件动态集成设计多媒体教学演示平台的技术。

风险管理远程教育 篇10

在这样一个特殊的阶段里, 基础教育所面临的问题, 基本上都是深层次的发展问题, 呈现出深刻性、广泛性、长远性和多难性等特征。

在这样一个阶段中解决一些深层次发展的问题, 教育行政部门必须创造新的服务机制和行事方式, 即——从教育管理走向教育治理。

一、政府职责

任何国家和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 政府主要责任都集中在四个方面, 即:市场监管、经济调节、公共服务、社会管理。政府发展基础教育事业的责任, 重点在于后两个方面——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

1. 公共服务

对于公共服务的概念, 专家、学者的定义不尽相同, 诸如“通过融资、提供或管理有利于健康和教育结果的公共服务。” (世界银行, 《2004年世界发展报告:让服务惠及穷人》) “公共服务通常指在一定社会共识基础上, 一国全体公民不论其种族、收入和地位差异如何, 都应公平、普遍享有的服务。” (陈昌盛, 蔡跃洲, 《中国公共服务发展报告2006》) “公共服务指政府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提供的产品与服务的总称。” (李军鹏, 《公共服务学——政府公共服务的理论与实践》) 等等。

显然, 公共服务实质为对公共需求的供给, 是公共资源投入与配置的产出, 享有的对象是所有老百姓。所以, 公共服务即指通过政府的公共支出使得所有老百姓都公平享有的服务。政府在社会事业中的公共服务, 最重要的领域是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卫生保障、养老等。

公共服务的重要特征:一是非竞争性, 不通过竞争手段而获得;二是平等性, 覆盖所有老百姓, 不论民族、种族、性别和贫富。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公共资源与公共需求不断发展, 公共服务的外延和内涵也在不断拓展和充实。比如, 原来义务教育是政府法定的公共服务, 而幼儿教育并不属于义务教育范围, 政府服务可以是有限的法律责任。但现在一些经济比较发达、政府有财政供给能力并且老百姓对学前教育需求旺盛的地区, 政府提供幼儿教育成本的可能性迅速提高, 已经开始逐步提高其中政府服务的比例, 所以幼儿教育发展到某种程度后也成为一种准公共服务或者进步到完全的公共服务。

高中教育同样如此。以往政策设计中个人负担高中教育成本比例呈现上升态势, 现在一些普及程度高、质量相对稳定地区, 政府也在逐步提高财政负担的比例, 出现了高中实际上成本在提高, 而学费却没有同比例提高的良好发展态势。

职业教育领域内, 根据国务院文件精神, 上海进一步加强了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资助力度。预计每年市区县两级财政将投入3.2亿, 使100%就读全日制中职校 (含民办中职学校) 的学生 (含非上海户籍) 得到补助, 且帮困助学对象从城乡低保家庭扩大至所有来自农村和海岛的学生。实际上, 这也是公共服务。

当然, 目前阶段学前教育、高中尤其是中等职业学校, 更需要通过自己优质的服务来争取政府的公共服务, 其办学机会则按照一定规则的竞争来得到, 因为公共服务并不完全排斥竞争, 公共服务也存在着一定的市场法则。

2. 社会管理

20世纪以来, 世界范围内的非政府组织逐渐发展与培育, 许多公共事务逐渐由社会承担。我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与完善的过程中, 吸取了发达国家的一些有益经验, 日益重视非政府的管理。

在政府公共管理中, 对市场需要监管, 对社会则要引导, 政府、市场和社会三方面的力量都要发挥, 其中必然包括政府组织和非政府组织管理上的合力, 才能使社会健康发展。

现代政府的公共管理, 很多情况下是运用经济调节来加大对社会的间接管理, 如通过国民经济第二次分配中政府获得的财政从而转变为公共服务, 但这种服务是把财政间接转化为效益, 转化的过程必须有专业管理, 这种专业管理需要一些非政府非营利的第三方介入, 并且承担许多社会专业管理的职责。

社会管理有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社会自治, 即许多老百姓自己的事情, 通过一定的民主程序自行解决。比如:报刊曾经报道, 有人在一个住宅小区绿地湖泊边唱歌, 居民觉得太吵, 从而发生吵架的事。物业公司则让每家每户代表讨论, 投票决定是否允许, 结果57%的居民同意唱歌, 43%则不同意唱歌, 后者服从前者。物业公司协调时提出, 允许唱歌, 但是不要超过晚上九点, 伴奏的音乐要轻一点。此事通过民主程序, 加上专业的管理得到了圆满解决。

社会管理的另一方面则是政府承担的事务。大量的管理经验已经告诉政府, 政府在繁荣的市场体系中不可能包办一切, 包办一切的过程是是低效的, 结果往往是无效的。因此政府在越来越多的公共事务管理中购买服务, 主要职责在于监管评估, 而管理的实施则由非政府的、专业的机构承担, 更多地采用“契约”方式进行。

二、从管理到治理:政府履行职责方式的转向

教育是政府公共管理中极为重要的一块, 涉及到千家万户的利益, 教育的公共服务水平一定程度上也是社会的稳定所在;教育的改革又极为复杂, 市场规律与教育规律、人发展不平衡与教育公平原则以及教育和经济、社会、人口等领域关系之间的复杂性, 都决定了政府所负有的教育管理责任和履行的职责方式必须转向。

政府要更好履行职责, 成为服务型政府, 必须从大包大揽的单向度管理转向政府、社会与公众等多元主体的共同治理。从管理走向治理, 政府要按社会发展的要求调整自己的角色, 对教育发展要有敏锐的判断。

因此, 当前积极培育教育专业中介机构, 建立健全家校合作协商机制, 对于管理转向治理显得越来越重要。

1. 让专业性社会机构提供专业性事务

政府职责是不可推卸的, 但是履行职责的方式可以是多元化的:可以直接提供, 也可以间接提供, 运用公共支出向社会专业机构购买专业性的服务, 就是一种间接提供。

专业性的事务由专业机构来承担, 其越来越明显的优势不仅体现在教育服务的质量上, 也体现在教育服务的效益上。委托给专业机构比政府自己去做要专业得多, 但并不是说教育专家就能成为行政管理人员。政府层面的教育管理者专业是教育公共服务, 是在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背景下履行好教育服务职责。学校管理不是教育行政人员的专业, 熟悉学校管理的人员未必是个很好的教育行政人员, 两者各有管理不同的侧重点。

上海实施的“以委托管理推进郊区义务教育学校内涵发展”项目, 其重要出发点就是为了通过发挥优质教育资源机构的服务潜能, 促进郊区薄弱学校的内涵发展, 并从中培育出服务质量高的专业性社会中介机构。这一项目, 不仅以新的方式去提高学校的发展, 同时在探索政府走向教育治理的路上迈出积极的一步。

2. 让家长参与学校教育

老百姓对教育的满意率, 是考评政府服务效能的重要标准。什么是老百姓对教育的满意率?根据以往的认识和经验判断, 市中心城区应该比郊区高, 城市比农村高。但事实并非完全如此。在一些区县, 农村教育水平明显没有城市高, 但农村居民对教育满意率比城市高近20个百分点, 原因在于老百姓对教育的满意率与多方面的因素有关。一是期望值不同, 原来农村教育基础比较差, 一段时间里通过推进城乡一体的标准化改造办学条件, 以及农村教师加工资等倾斜政策, 农村教育虽然质量变化不大, 但这些变化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农村老百姓对教育的期望。二是参与度不同, 这个因素的作用不可忽视。父母辛苦操劳家务, 子女还是不满意, 因为他们没有参与。所以要办让老百姓满意的教育, 一定要让老百姓参与, 否则永远不满意。

教育服务提供者和服务接受者之间要建立协商关系、利益诉求机制和利益协商机制, 要有根据家长意见改进学校工作的决策机制, 只有这样, 许多矛盾才容易解决。建立家长委员会的意义也就在于此。

不过, 建立家长委员会并发挥好作用并非易事。报上曾经有文章说家长委员会有时候与学校不一致:校长不准补课、家长委员会决定可以补课;校长不准收费, 家长委员会决定可以收费。其实产生不同意见都是正常的, 如果事事都一致反而不正常。有不同意见就需要协商, 建立家校协商机制, 首先要承认家长是利益主体之一, 家长不是学校的代言人。学校也是利益主体, 两者之间要有利益诉求, 多元社会要有利益协调, 然后经过协商, 如果意见达不成一致, 要有决策的民主程序。然后, 由一定程序决定的事情, 大家要有民主的素养, 要自觉接受。这种经过民主协商以及走过大家都认同的程序所形成的决定, 就具有一定的约束力, 对于推动学校发展是有利的。

三、从管理转向治理:在深层次上思考体制机制改革

经验表明, 许多教育问题不是教育界本身就能够解决的。教育从管理转向治理, 要求政府深入洞察社会的发展, 在社会演进的过程中寻找政策以及政策的切入口。但是现在教育界还有很多同志不太关注社会的变化, 因循守旧, 或者对社会的洞察能力比较弱, 缺少审时度势的把握。比如总认为只要政府给钱就能解决所有问题, 其实并非如此, 体制和机制是决定行政效率的重要因素, 不从体制机制上考虑, 难以在根本上彻底解决问题。

1.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制度分析

政府高度关心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现在社会上有各种不同的声音, 有人认为, 由于外来农民工子女占用了本地的教育资源, 所以流出地应该把学生的经费转移到流入地来, 这在逻辑上是有问题的。因为公共服务成本应该是公共财政提供的, 而公共财政依靠税收所得。今天农民工进城务工, 所产生的企业税收都形成了当地的地方财政, 地方财政应该向所有创造和提供纳税的人提供必要的公共服务。在公共服务中, 一个重要的变化是按照公共财政概念来落实老百姓的权利, 与原来政府按照户籍服务的方式相比更先进。

另外一种看法是, 在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基石的前提下, 目前所有农民工子女应该得到同本地老百姓子女完全同等的教育, 这是我们追求目标但与现实还有一定的距离。现实是:中国存在着经济发展上的两元结构, 两元结构中城乡差别是客观存在, 要逐步解决城乡差别必须从保障制度着手。在现有保障体制中, 农民最大的保障由土地来实现, 即使农民工进入城市, 土地的保障依然还在, 只是土地的价格有高低而已。城市居民虽然生活水平高于农民, 而且发达地区与困难地区的差距也越来越大, 但城市居民没有土地的根本保障, 需要有其他的保障。所以政府在制定各种政策若不从这些深层次问题上以及社会发展未来趋势去思考, 就难以把握全局了。

显然,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产生, 归根结底还在于现有教育制度是架构在户籍制度上的原因。由于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矛盾, 就户籍制度而言已经作了许多修补, 但居住证制度还不可能立刻取代户籍制度。教育与人口关系中比较合理的设计是把教育制度架构到税收为核心的公共财政制度上, 但当前这个制度还不健全。所以在相当长的时间里, 我们的教育制度还会有矛盾, 会产生新的问题。

上海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 一是确定目标, 继续挖掘现有公办学校就读比例, 提高到60%, 实现农民工子女以公办学校就读为主;二是积极解决农民工子女“学校”问题, 纳入民办学校管理范围, 成为独立法人。同时定出一定的办学标准, 当然标准可以放低一点, 如此政府对其财务、教师资格、教师加四金等问题都可以监管起来, 从而提供必要的支持, 推动学校的有序发展。

2. 民办教育制度设计的思考

同样, 促进民办教育发展也需要从制度层面上思考。当前, 民办学校发展遇到许多问题, 解决问题的关键不在于钱多少, 而在于设计合理可行的制度。在体制和机制的高度上, 反思民办教育发展的经验, 寻找民办教育发展的路径, 这是民办教育发展到关键时期最应该做的事。

从公共服务的角度讲, 政府增加基础教育的投入, 改善公办学校的办学条件, 提高公办学校的教师待遇, 这是政府履行教育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体现。不可否认, 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原来民办学校在硬件和师资上的优势。但同样从公共服务的角度看, 政府履行教育公共服务职能不一定直接办教育, 而可以拿出钱来让社会来办教育, 然后政府购买社会的服务。按照这样的思路, 民办学校的发展就有很大的空间。

当前, 民办教育制度设计的核心问题是非盈利财务制度的建立。只有建立起非盈利财务制度, 民办学校才具有长远发展的保障, 政府才能提供公共财政资金和监管公共资金的使用。否则, 如果政府向民办学校提供了公共资金, 却缺少公共资金足够的监管, 一旦资金使用产生严重问题, 就会直接影响政府的政策执行效果。政策一旦不稳定, 左右摇摆, 前后不连贯, 肯定不利于民办教育健康发展。所以, 我们不能只关注民办教育领域的人力资源和财政资源影响力, 而忽视制度的资源价值。

浅析现代远程教育班主任管理工作 篇11

关键词:远程教育; 班主任管理; 学生特点; 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1-0260-24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1.060

一、远程教育学生的特点

(一)学生分布较为分散,年龄跨度较大

由于远程教育通过网络操控,学生来自五湖四海,所以只能是形成一个虚拟的班集体,而不是实实在在的班集体,造成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联系不密切,不能进行面对面的交流的局面。并且远程教育的学生,年龄一般在18岁至45岁之间不等,年龄跨度较大,相比其他教育形式较为特殊。给班主任的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

(二)学生阅历不同、基础参差不齐

在这些远程教育的学员当中,他们先前受过的教育层次大致分为初中、高中、高职、中专、大专,所以他们的基础参差不齐,已有的知识储备大不相同。此外,在这些学生中,有公司员工、有自学学生、有基层干部等等,他们的人生阅历大不相同,工作经验和能力也有很大的差距,这样一来造成他们的学习起点不同,因此也就使我们的班主任管理工作越来越复杂化。

(三)学生不同的学习目的造就不同的学习态度

在我们远程教育的学员当中,他们的学习目的是不同的,从而也就决定了他们的学习态度。例如有些学生是为了通过远程教育获取新知识来充实其知识储备,提高自身的竞争力,这样的学员学习态度就十分端正,并且具有自主学习、积极进取的意识。还有一些学生迫于生存、升职等压力,他们主要目的不是学习,而是为了“混文凭”,以满足其找工作和升职的需要。因此,他们的学习态度吊儿郎当,不在乎学习过程,只在乎那一纸文凭。因此,班主任的管理工作需要针对不同的情况作出不同的对策。

二、远程教育班主任进行管理工作的可行性方法

(一)了解学生的大体情况,打造“量身订做”式分层管理

远程教育的班主任要想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就必须对每位学生的家庭状况、工作情况、学习基础等方面大致了解清楚,对不同情况的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分类汇总。例如,可以将分类变量设定为年龄。年龄较小的学生,要在学习与生活上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与支持,对他们所提出的困难与疑虑要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年龄较大的学生一般都有工作和家庭,他们对于学习只能“抽空”进行,因此,班主任要帮助他们合理安排好学习的时间,尽量帮助学生做到家庭、工作、学习三者的平衡。又如可以将学习基础设定为分类变量。对于基础较好的一些学生,在他们学好所教授内容的基础上,为了让他们学到更多的知识,安排一些较为高层次的问题留给他们去探讨,或者是为他们推荐一些相关书目去研究,让他们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将自身的知识水平与竞争力提高一个层次。针对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要认真帮助他们搞好基础知识,反复练习巩固,对于一些“学困生”要予以他们“特殊照顾”,帮他们安排一些基础性的课程题目进行反复训练,同时班主任也要学会倾听这些“学困生”的心声,将他们所关心的知识,以“量身定做”的形式呈现给他们。在远程教育中,实行这样分层管理的办法是最为有效的,不仅可以尽量满足每个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不断丰富其知识储备,更能重新唤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从而使他们的对学习、生活、工作的态度都更为乐观积极。

(二)选拔优秀班干部,协助班主任完成管理工作

选拔优秀班干部,协助班主任完成管理工作是十分必要的。我们可以效仿学校的模式,选拔班长、副班长、学习委员、生活委员和小组长等职位。班长和副班长要担负起建立班级通讯录的责任,并且协助班主任下达一些关于学校的以及学习方面的通知,在学生之间以及学生和教师之间起到一个润滑剂的作用。学习委员要选择学习成绩较为突出,且空闲时间较多的学生,专管学生的学习方面,及时敦促学生做作业、交作业,同时也要帮助学生解答一些学习上的疑问,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通过选拔班干部的方法,不仅可以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联系,使班主任的管理工作化繁为简,提高工作效率,更能让每位学生感受到仿佛置身于真实的班集体中。

(三)建立班级管理制度,班级管理规范化

在班级建立之时,我们要通过制定严格而又合理的班级管理制度来规范学生的行为,从而为班级管理减轻难度

风险管理远程教育 篇12

1 改变传统教学观念, 提高应用率

远程教育设备的应用率决定于教师的使用掌握情况, 但事实上很多教师对多媒体技术缺乏正确认识, 部分教师习惯于用传统的一支粉笔、一本教案上课, 对运用信息化手段搞教学不习惯、嫌麻烦。“教无定法, 贵在得法”。因此, 转变教师观念, 加强设备应用培训, 提高应用率成了远程教育工程建设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因此, 我们应加大对教师的远程教育设备使用的培训力度, 让每位教师懂用、肯用、乐用。比如选派骨干教师参加省市组织的业务培训后, 由业务骨干教师对全校教师进行校本培训。培训的内容主要是Windows系统、Office办公系统、Internet技术、卫星接收系统、资源下载刻录及课堂教学实践等, 使大部分教师达到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初级水平, 提高了教师信息化素质和技能。教师在学习当中认识到新设备与新技术对现代教育教学的辅助作用是无可估量的, 掌握了这些技术, 能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设备为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服务, 提高效率。如:查阅教学资料、实行网上备课、与专家名师互动交流、改变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等。

2 创建教育资源库, 实现优质资源共享

从2005年开始, 现代远程教育作为一种崭新的教育资源、教学模式发展至今, 获得了广泛的普及和应用, 其中, 硬件条件差, 成为了制约农村远程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外部因素。因此, 创建教育资源库, 优质资源共享是我们实现资源整合的关键。为了使远程教育工作在各村小中落到实处, 中心小学的资源接收管理员认真做好资源的接收、下载和登记工作, 把有价值的同步课堂实录、专家报告、教育影片、课件等优质资源进行保存、刻录, 并整理分类, 填写收录资源登记表, 做好保管工作。为了使各小学教育均衡发展, 发挥中心校辐射作用, 真正实现优质资源共享, 学校可以把接收的资源登记册复印一份给各村小参考, 或公布在学校网站上, 让教师清楚地了解学校有哪些优质资源可供自己上课和学习时应用, 增加了资源使用的实效性。管理员做好光盘的借还登记工作, 确保光盘正常完整使用。

3 合理配置资源, 注重实效

3.1 远程教育与校本培训有机结合

实施了远程教育工程, 能有效地缓解了教育资源匮乏、校本培训方式单一的问题。例如学校教导处以科组为单位, 利用光盘播放室组织教师观看学术报告、教学实录、教材分析等光盘, 从中了解新的教育教学信息, 学习到新的教学理念, 掌握了新的教学要领, 深化教师对新的课程标准的理念和研究性学习内涵的认识, 得益非浅。利用计算机网络教室对教师进行培训, 要求教师上网学习先进教学理论, 了解最新教育动态, 拓展视野, 实行网上备课、交流、研讨、反思、总结。

3.2 远程教育与学科教学整合运用

为了使远程教育发挥其主要功能, 学校应该积极开展远程教育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 大胆实践。教师们从资源服务器上下载资源, 运用影像和声像处理软件, 制作了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资源和教学课件, 争取师生花费最少必要时间, 取得最大可能的教学效果。比如以往的综合、科学课, 教师都是照本宣科, 教学形式单一, 课堂枯燥乏味。现在教师利用课堂同步光盘进行教学, 或者运用从网络上收集的资源进行辅助教学, 加深学生对书本内容的理解, 体验学习的快乐。在音乐、美术课上, 教师通过播放光盘, 让学生在视频资料中学习, 在不知不觉中接受艺术的熏陶, 改变以前学生跟老师唱、画的教学方式。学校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公开课”研究活动, 在活动中, 教师运用自己从网络中收集的图片、音乐制作教学课件进行教学, 新的课型、新的教学手段让听课教师耳目一新, 培养了教师的创新精神, 既达到了交流的目的, 又提高了业务水平, 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3.3 远程教育与德育工作并举应用

德育教育是学校的核心工作, 信息技术为德育教育的改革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改变了以往向学生单向灌输, 注重条文, 形式单一, 内容枯燥无味等弊端。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比教师的说教更为深刻, 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与水平。如利用网络资源, 下载有益学生身心健康, 具有教育意义的影视片, 并刻录光盘使用。如从资源服务器上下载安全教育系列片, 并组织学生观看, 让学生在观看中增强安全意识, 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和自救能力。从网络上下载一些纪实德育教育节目, 刻录成光盘, 播放给学生观看, 让学生在影像播放中深受感悟, 心灵得到较好的洗礼。同时, 还下载一些红色革命影片, 时常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因此, 学校德育教育形式必须与时俱进, 由传统上封闭的、限制性的德育, 转变为以人为本、开放的、创新的发展性德育教育。

3.4 优化学校管理工作

现代信息技术为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注入活力, 从而带动农村教育面貌的深刻变化。极大有效开发利用农村远程教育资源, 更好地为我们的教育工作服务是我们的追求。农村远程教育设备不仅仅可以服务于课堂教学, 还可以服务于学校的管理工作。现在学校可以运用电子表格制作学生成绩统计表、财务信息表、教师基本信息表等, 运用电子邮件加快与各村小、上级部门的信息传递, 并实现学校的档案工作从“纸介归档”向“微机归档”转变, 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远程教育的实施正逐渐改变着农村教育现状, 如何把远程教育这教育手段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 充分发挥其内容丰富的优势, 为农村教育服务, 是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尚需努力的。我们相信, 在远程教育丰富优势资源的推动下, 农村小学的各项工作会取得长足的进步。

摘要:国家“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 是根据信息化进程迅猛发展的国际趋势和我国国家信息化发展的战略要求做出的重要战略决策。农村远程教育有着超越时空局限性的特点, 有利于推动农村基础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有利于农村小学充分利用和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有利于缩小城乡教育之间的“数字鸿沟”。本文试从如何管理和应用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的设备、资源, 进一步提高应用率, 优化农村教育资源, 发挥其最大效益, 从而保障远程教育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远程教育资源,农村小学,管理,应用

参考文献

[1]钱昆明.关于网络远程教育的思考[J].中国远程教育, 2001.

[2]王兴富.远程教育的课程开发和教学设计[J].中国电化教育, 2001.

[3]屈小云.合理使用农远资源有效实施课堂教学[J].中小学教师培训, 2009 (03) .

上一篇:形象表演下一篇:履带机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