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方法

2024-10-14

风险管理方法(精选12篇)

风险管理方法 篇1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 从事对外经济、贸易、投资及金融的公司、企业组织, 通常在国际范围内收付大量外币, 或持有外币债权债务, 或以外币标示其资产、负债价值。由于各国使用的货币不同, 加上各国间货币汇率经常变化, 因此在国际经济往来中, 在国际收付结算的时候, 就会产生外汇风险。

有效的外汇管理制度, 要求企业对汇率的确定及预测十分准确, 尽可能地把握未来汇率的变动趋势, 避免汇率波动可能造成的不利后果。自2005年7月21日起, 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 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 加之目前全球的金融风暴, 在此宏观背景下, 我们不能固守以往的管理方式, 漠视汇率风险, 必须采取措施加强外汇风险管理。在此介绍一下外汇风险的概念和类型、管理政策及主要方法。

一、外汇风险及其类型

外汇风险又称汇率风险, 是指经济主体在持有或运用外汇的经营活动中, 因汇率变动而蒙受损失的一种可能性。外汇风险根据其表现形式的不同, 可以划分为三类, 即外汇交易风险、外汇折算风险和经济风险。

1.交易风险, 是指运用外币进行计价收付的经济交易中, 经济主体因外汇汇率变动而蒙受损失的可能性。

2.折算风险 (又称会计风险) , 是指经济主体对资产负债表进行会计处理中, 在将外币转换成记账货币时, 因汇率变动而出现账面损失的可能性。

3.经济风险 (又称经营风险) , 是指意料之外的汇率变动通过影响企业生产销售数量、价格、成本, 引起企业未来一定期间收益或现金流量减少的可能性。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 经济风险比折算风险和交易风险更为重要, 因为其影响是长期性的, 而折算风险和交易风险的影响是一次性的。任何一家跨国公司或进出口企业若要避免外汇风险, 均需要制定有效的避险策略, 掌握外汇风险会计防范的方法。

二、外汇风险管理政策制度

外汇的损失和收益取决于三个因素: (1) 受汇率变动影响的外汇敞口; (2) 汇率变动对外汇资产和负债的影响程度; (3) 汇率变动的时间和幅度。一个有效的外汇风险管理系统包括:

1.确定风险敞口。风险敞口又叫风险暴露, 外汇资产 (或负债) 由于汇率变动而可能出现增值和减值, 这种增值和减值可能自然抵消, 也可能被某种措施人为冲销, 其中无法自然抵消也没有被人为冲销的外汇资产 (或负债) 就暴露在汇率变动的风险中, 形成汇率风险敞口。外汇的风险敞口净额取决于公司的资产 (或负债) 的性质和汇率变动时其受到影响的范围和方式。企业应当综合考虑各种外汇风险因素, 确定外汇风险敞口;同时也要考虑外汇资产和负债的自然抵消情况。

2.预测汇率变动。汇率变动的幅度与时间是确定外汇风险的关键点。可以通过对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进行定性分析, 也可以通过非线性组合等统计分析方法预测汇率的变动。

3.选择管理方案。外汇风险损失的抵补有多种方法, 在建立外汇风险管理策略的时候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考虑抵补的方案, 比如可以利用金融工具抵补或者利用经营决策抵补。

外汇风险管理的常用金融工具有:远期外汇交易、外汇期货、外汇期权、货币互换等。

三、外汇风险管理的主要方法

1.经济风险的管理。经济风险涉及生产、销售、原材料供应以及区位等经营管理的各方面。因此, 经济风险的管理超出了财务部门的职责, 而是需要各部门共同努力, 通过调整企业经营策略和采取内部管理的办法来达到管理经营风险的目的。汇率变动的营销管理包括市场选择、定价策略、促销策略和产品生产策略等。汇率风险的生产管理包括改变生产投入来源、转移产品产地、选择合适的厂址以及提高生产率等。此外, 对汇率变动做好充分准备, 以及进行资产与负债的综合管理都是比较实用的风险策略。管理经济风险的内部办法包括调整计价货币、提前或延后结汇、净额冲抵、配对等。

2.交易风险的管理。由于交易风险直接影响企业现在和未来的现金流量, 产生交易风险的原因是在交易发生日和未来外币收付日之间汇率发生变动造成的。跨国公司开展的外币业务需要未来的现金流入或流出用外币进行收付, 计量交易风险时, 需要按照货币种类, 分别预计未来一定时期内包括所有子公司的合并现金净流量。对于交易风险, 可供选择采用的管理方法可以分为签订合同时的防范措施, 金融市场操作和其他管理办法。在签订合同时, 可以选择有利的计价货币、在合同中列入套期保值条款, 调整价格或利率等方法来进行防范。交易合同签订后, 涉外经济实体可以利用外汇市场和货币市场来消除外汇风险。通常说来, 发生外币业务的交易双方中只有一方会受到交易损失的影响, 所以跨国公司处理交易风险的办法一般有四种:第一, 风险转移。即公司要求用本币进行收付结算, 这样就将交易风险转移到交易的另一方。第二、风险共担。即买卖双方达成协议, 当汇率变动不超过一定的范围时, 该项业务的结算和收付将采用协议中规定的价格和汇率。第三, 价格调整。即买卖双方经过协商, 同意一旦汇率变动产生不利影响, 则通过调整交易价格来减少交易风险的程度。第四, 外币交易。即公司单方面通过业务交易之外的方法对交易风险进行冲减。

3.折算风险的管理。消除折算风险管理的基本思路为:以母公司货币计价消除折算风险和以子公司当地货币计价消除交易风险。以母公司货币计价消除折算风险, 即要求母公司和所有海外子公司的资产和债务头寸都用母公司的报表货币来表示, 这样, 不管本币汇率怎样变化, 这家跨国公司都不会遭遇折算风险。以子公司当地货币计价消除交易风险, 即母公司和所有子公司将所有面临外汇交易风险的账户都用发生地货币计价。因此, 每家子公司在处理这些账务时, 就可以避免任何汇总风险。但是, 这两种消除折算风险的方法在减少了折算风险的同时增加了交易风险。跨国公司管理折算风险的方法有限, 需要特别重视测算和明确汇率变动对合并收益的影响程度。而且, 减少折算风险的同时可能会增加交易风险。因此, 如果折算风险不对现金流量产生影响, 就不必对折算风险进行套期保值。只需在财务报表中说明本期合并盈利受折算风险影响而升降的金额即可。

总而言之, 外汇风险在任何时候都是不可绝对避免的, 只能以各种会计手段降低外汇风险, 所以对外汇风险的预测就显得尤为重要。而交易风险和经济风险又是两个基本的承受风险的来源, 这就需要预测者有丰富的会计知识及敏锐的头脑。外汇风险以交易风险与经济风险为主, 折算风险为辅, 通过货币市场套期保值法、远期合同法、提前或拖延收付法及通货交换法等, 对外汇风险可起到降低损失的效果。

风险管理方法 篇2

一 概念:

医疗服务行业是一种高技术、高风险的行业。护理工作是医疗活动重要的组成部分,只要有护理服务活动,就必定存在着护理风险。

风险:是指可能发生的危险与危害,包括经济风险、政治风险、法律风险、人身风险等。

护理风险:是指从事医疗护理服务活动中可能发生的危险与危害,受其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存在突发性和难以预测性。

二、护理风险因素:

(一)、病人因素:所患疾病的危险性、复杂性和医疗护理技术难度等决定护理风险概率的客观因素。因疾病的自然过程和疾病发展而导致不幸的情况时有发生,而进行的治疗并不都能治疗疾病,治疗成功率也会因人而异。如病人期望值过高或医患沟通不足往往会被误认为是医疗事故而发生医疗纠纷。

(二)、护理人员因素:

1、自身素质因素:业务知识缺乏、法律观念淡薄、服务意识不强、缺乏责任心、不尊重病人的知情权,团结协助精神差等等因素,给病人造成不安全感和不安全后果。

2、技能因素:护理人员技术水平低下,临床经验不足或相互配合不协调,直接或间接危害病人的健康甚至生命。

3、没有履行告知签约制度:对有风险的护理措施护士没有严格履行告知与签约制度:如:全麻后病人,护士应将注意事项详细向病人及家属说明,必要时让病人及家属签字认可,以避免因健康教育不到位而引起护患纠纷,建议护患互动,风险共担的新型护患关系。

(三)、药物性因素:指错误用药、无效用药、药物配伍不当或使用有质量问题的药物所导致的病人病程延长,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或造成药源性疾病,甚至危及病人的生命。

(四)、医院卫生环境因素:指医院卫生环境差导致病人和医务人员身心健康受到损害,如废弃物,剧毒药物、消毒制度、化学试剂、放射线污染等。

(五)、医疗设备、器械因素:因医疗器械、设备因素影响医疗护理技术的有效发挥而延误病人的诊断治疗、护理,如设备不全、性能不好、规格不配套、医疗物资供应不及时、数量不多、质量差等都会降低医疗护理技术能力,影响医疗护理效果。

(六)、组织管理因素:指组织领导、人力资源管理、设备环境管理、安全保障制度等方面因素直接或间接对病人及医务人员的健康造成损害。如职工的职业道德、安全教育工作薄弱、规章制度不健全、不落 1 实、业务技术培训不够,人力资源不足、设备物资管理不善、防止环境污染的措施的措施不力等等不安全因素的存在都可直接或间接影响病人的诊断、治疗和康复过程。

三、护理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它起到预防为主、消除安全隐患、保证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的作用。保障病人的身心安全,还保障了医疗护理技术人员自身的健康与安全,从而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一)、风险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病人的安全。

(二)、风险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到医院功能的有效发挥,在医疗护理活动中,如果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因风险意识不强、管理不善而发生医疗事故和纠纷,医院及医务人员将承担风险,包括经济风险、法律风险、人身风险等。

管理组织——护理风险管理委员会——护士长——护士

四、护理风险管理办法:

是指对现有和潜在的护理风险的识别、评价和处理,以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及风险事件对病人和医院的危害与经济损失。它分四个阶段:识别、评估、控制及效果评价。

(一)、护理风险识别:在护理风险管理过程中,首先:要识别某种风险来自于哪一方面,如人、物品、器械、环境、制度与程序等,再识别该风险发生在哪一环节上,仍存有针对性的找出风险的办法。

(二)、护理风险评估:在明确可能出现风险后,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可能造成的损失的严重性进行估计,通过评估,使护理管理者关注发生于各个环节的护理风险,尤其是发生概率高、损失程度重的护理风险,更要在管理监控过程中严格防范,从而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率。

(三)、护理风险的控制:管理的关键是进行风险控制,在护理风险识别和评估的基础上采取应对,风险事件的措施:控制手段主要是制定护理标准、程序与风险管理制度、建立管理组织,如护士长夜间值班和查岗,带教老师督导实习护士,临床业务规范化培训、安全意识教育与知识沟通技巧培训、保证各种信息畅通等。

降低产科护理风险管理方法的探讨 篇3

医疗护理风险是指存在于整个医疗护理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危险因素,直接或间接导致病人死亡或损害和伤残事件的不确定性或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1]。产科为高风险专科,特别是产房,未可知因素太多,产妇是否会发生羊水栓塞、产后出血、新生儿是否会出现窒息等都不能完全确定。因此作为产科工作者都必须高度警惕,防患于未然,最大限度降低护理风险。浅谈几点体会如下:

1 管理方法

1.1 加强专科知识学习,提高护士整体素质

为提高护士素质,采取学习其他行业管理模式,开展了每日一问制,每天早晨提前半小时上班、了解夜间的工作情况,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点评,并提出整改措施;专科知识学习紧密结合临床,每天学习一点点,更易于理解、掌握;適当进行提问,加深印象,定期考核。以老带新,加强带教,使护士素质在短时间内有较快的提高,在专科护理方面能够独挡一面。

1.2 制定标准,加强绩效考核

制定专科考核标准,对工作中出现的差错、失误,根据不同性质,如果是技术上的责任,给予指导、纠正,并在“护理质量沟通本”上签字,引以为戒。如果是责任心不够,引起的失误要纳入绩效考核。对于能够报告并积极采取补救措施的,给与放宽处理,避免瞒报现象。科室奖金在护理质量中体现出来,做到优劳优酬。

1.3 加强护患沟通,减少护理纠纷

我院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科室设立了责任制管理小组,每组1-2人,管理6-8个患者,从患者的入院宣教、健康指导、各种检查治疗、生活护理等,从患者入院到出院,由指定的一组护士全面负责管理,这样以来与患者及家属接触多了,感情深了,互相理解,减少或避免了护理纠纷的发生。

1.4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加强医院感染控制。

产科中血污、分泌物、排泄物多,院内感染主要集中在产房,包括孕产妇、新生儿、医务人员等易感人群。孕产妇和新生儿不仅处在特殊的生理周期,其病理特点也与其他人群不同,属高度易感人群【2】。因此,每一项操作都要严格按照规程进行,接生要严格无菌技术操作,产房每日清洁消毒,每月行环境卫生学检测,有问题及时反馈。进入产房必须更换衣服、拖鞋、戴帽子、口罩方可入内。有效防止院内感染的发生。产科要适当减少陪护人员,特别是患呼吸道感染者,做好护患沟通,请产妇及家属明白,以取得理解、配合。

1.5 护士长实行每日三查房,每天上午全面细查,及时发现护理差错及缺陷、存在的安全隐患、病人对护理工作的不满情绪,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下午对重点病人进行督察,如新入院、手术、分娩、危重、待产妇等;每天下班前再次检查治疗、用药等情况,对特殊病人进行检查沟通,确保当天工作不留疑问。

1.6 加强细节管理,降低护理风险

1.6.1 强化细节管理的理念,强调风险源于细节,组织开展了《细节决定成败》大学习,大讨论活动。对护理差错及医疗纠纷发生案例,每季度进行分析、讨论,以讲课形式进行,请护士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形成互动,效果良好。

1.6.2 护士长手册随身携带,随时记录工作中存在问题,在每日的小组会上进行反馈。

1.6.3 教育护士认识到很多医疗纠纷都是因为一句话、一小细节引起,充分认识细节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时刻牢记对生命负责,对自己负责,对医院负责的责任理念。

1.6.4病房公示了为患者的服务项目,并设有意见箱、投诉电话,如对基础护理服务不满意、对每日的清单有疑惑、对治疗处理不及时等。护士长会与当事人及患者、家属一起座谈沟通,至到患者满意为止,我们的宗旨是让孕产妇高兴而来,满意而归,从而提高患者满意度

1.6.5产妇凡住院后禁止离开病区,讲解安全因素,目的为母子平安,产妇及家属基本均能接受。

2 效果

护士的整体素质大大提高、责任心明显加强,护理差错明显减少,杜绝了护理事故、纠纷发生,病员满意度明显提高,护理投诉率明显降低,减少了护理风险。

如下表1:

3 讨论

3.1 提高护理人员整体素质,降低护理风险

我院虽建院时间长,护理队伍强,专业技术能力和临床经验丰富,但只有不断学习新理论新业务,积累总结临床经验,进一步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每抢救一例危重病人或遇到一次意外事件,如脐带脱垂,产后出血,羊水栓塞或术后并发症等,都组织护士进行学习、讨论,使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得到较快提高,只有专业素质提高了,才能具有识别护理风险的能力。

3.2 促进护士意识观念的转变

对于工作出现的问题,习惯做法倾向于大事化小,尽量把问题遮住 ,避免引起投诉,而新的”风险管理机制”是要把问题或事件放大[3],就需要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护士学习,从管理方法上促进护士观念转变,鼓励护士主动查找护理安全隐患,自觉报告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任何护士在工作中发现问题,均可记在护理质量沟通本上,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都管事。更能把工作中的细节问题及时发现,也可增加年轻护士的自信心,增强慎独精神。

3.3 人情化管人,制度化管事

护理管理者实施人性化管理过程中应正确处理好“三情”关系:一是管理者有情,即坚持“以人为本,满足护士的成就感,增进护士的主人翁意识,使其自觉的认同,服从并参与管理;二是“管理无情”即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对部分自控能力弱的护士进行约束,防止散漫作风出现;三是“制度绝情”,即制定科学严格的规章制度要考虑到人性,即一旦制定了制度,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4]。这样可以使护士保持平衡心态,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

3.4 科室管理制度化

科学合理的护理风险管理制度是护理安全的重要保障,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及护理操作规程是防范护理缺陷的有效措施。经常组织护士学习护理工作制度和相关法律法规,增强护理风险意识和法律意识,尽量减少风险,对风险实行主动管理[5]。根据科室具体情况,除医院护理质控标准外,制定本科室效绩考核标准,内容具体到说话语调、表情、处事效果、病人投诉等,使护士对自己的每一细小行为都加以注意,减少护患摩擦,避免投诉和纠纷发生。

参考文献:

[1] 李晓惠,邹晓清.临床护理风险事件分析与对策.中华护理杂志,2005,40(5):375-376.

[2] 杨华明.妇产科、儿科隔离消毒技术.现代医院消毒新技术操作,2008,258.

[3] 文燕华.在医院试行风险管理机制的建议.基层医学论坛, 2009,4:1.

[4] 潘爱兰.实施人性化护理管理的实践与效果.家庭护士,2006,4(3):53-54.

风险管理研究的方法论 篇4

风险管理在20 世纪初得到研究学者的高度重视,这一思想最早出现在法国学者亨利·法约尔( Henri Fayol) 的著作《一般工业管理与工业管理》中[1],之后很长时间内学者们没有过多关注风险管理的方法论研究。随着研究者对风险认知的加深和人们面临的风险日益复杂,风险管理的方法论研究显露出其重要性和意义。方法论是对方法本身的研究,是某一门具体学科中所采用的研究方式、方法的综合; 方法论是具体方法的指导,具体方法则是方法论的实现[2]。风险管理的方法论研究是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探究风险管理研究的方法论结构体系、方法系统、研究方法和研究范式,期望研究成果能对风险管理的研究有普遍的指导作用,使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能减少无意义、重复的研究工作。

1 风险管理研究的方法论基础与方法系统

1. 1 风险管理研究的方法论基础

科学的研究必须确定以下4 个要素: 研究对象、物质手段、思维的形式和方法、理论工具。借鉴安全科学认识发展阶段的分类,风险管理的研究方法也可分为感性认识阶段和理性认识阶段,进行上游理论研究更多的是用到理性认识的方法,即分析、综合、概括等抽象的方法和归纳、假说、演绎等进一步提炼认识的方法[3]。研究者在研究风险管理时组合使用多种思维方法,如图1 所示的思维形式。

面对具体的研究对象,研究者应用分析、具体化、类比等思维方式归纳出风险的特征、属性、发生规律等,对结论进行归纳、抽象得到普适性的原理,对原理进行综合、抽象研究形成系统的理论,得出各原理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等,运用演绎的思维方法推论出抽象模型。

风险管理系统是涉及管理、系统、技术、决策等多方面的系统,因此风险管理的研究需要运用到管理学的理论; 风险管理系统中人是重要的因素,社会科学的理论是必不可少的,其次还要借鉴到心理学、社会学、哲学等学科的理论; 风险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需要借鉴系统科学的理论,包括系统分析方法、反馈分析方法、信息分析方法、自组织方法体系等; 风险管理研究是具有实践性的活动,在实践过程中还会运用到许多自然科学的理论,包括概率统计理论、数学建模理论、决策理论等。

1. 2 风险管理研究的方法系统

任何研究工作都需要科学的方法系统来指导研究工作,方法系统有利于使科学研究获得系统的科学理论,即在理论层面把握事物的本质特征及其规律的科学知识[4]。风险管理研究的方法系统符合方法的内在结构,包括:关于研究目的的方法层次、为达到研究目的的研究途径的方法层次、为达到目的研究策略手段的方法层次、关于达到研究目的所需的工具的方法层次、关于合理科学使用研究工具的方法层次[5],风险管理研究的方法系统如图2。

风险管理研究方法系统中上一层次的方法指导下一层次方法,下一层次的方法支持上一层次的方法,各方法层次之间相互制约相互联系形成指导风险管理研究工作的方法系统。如确定的研究目的是工业流程的风险评估模型,则研究途径的方法集中于工业技术、数学模型分析等自然科学研究方法; 同时下一层次的方法为上一层次的方法提供具体支持,如当研究课题能够使用的仪器设备、科研经费、研究人员都较为有限,则研究策略手段的方法应侧重于高效率使用各项资源的方法。风险管理研究方法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影响的各部分组成的有机系统,并注重各组成部分之间的作用与协调。

风险管理研究方法系统中关于研究目的的方法可以是在经济风险管理、社会风险管理、个人风险管理、企业风险管理、巨灾风险管理等多个领域中确定研究领域,并在风险识别、风险预估、风险控制、风险监控、风险与社会发展、公共危机等多个方向中确定研究方向; 风险管理研究途径的方法是根据所确定的研究领域与方向,考虑研究的策略,确定研究途径即技术路线,如社会风险管理领域中公共危机的管理,研究过程中更多的使用到统计学和社会科学的方法理论,如人群动力学的方法; 风险管理研究的研究策略手段方法是在技术路线和研究条件的基础上关于研究的指导方针,即研究方法的侧重,如工业流程的风险评估模型研究是以调查研究、数据研究、实证研究等为研究指导方针; 关于风险管理研究所需研究工具的方法层次和科学合理使用工具的方法层次是在研究目的、技术路线、策略手段的基础上选择可行合理的研究工具并根据其特点制定相应的操作程序。

2 风险管理的方法论四维结构体系

风险管理研究的方法论是对风险管理研究进行指导,而方法论的结构体系是方法论的结构层次的说明[6]。

根据风险管理研究的领域、运用的基础理论、使用的技术手段以及时间序列的风险等,建立的风险管理研究方法论四维结构体系如图3 所示。

1) 时间维。风险管理系统是具有复杂性、动态性的开放系统,因此在不同阶段其研究方法也有所不同,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风险识别阶段、风险分析阶段、风险评价阶段、风险决策阶段、风险反馈阶段。

2) 专业维。风险管理对象决定了风险管理研究的专业维,专业维决定了研究方法的偏重,如社会风险的研究方法主要是思维逻辑的方法,而经济风险需要更多的运用数理统计学的方法,所以在研究风险管理时首先应明确研究对象的范畴,也就是明确研究工作要“做什么”。

3) 技术维。研究过程中所使用的技术方法、技术手段、物质手段等是风险管理研究的技术维,是具体的研究方案、达到研究目的所需工具的集合,与风险管理研究的专业维密切相关。

4) 理论维。风险管理实体学派与建构学派在理论上各有偏重,因此研究从不同的理论维度出发,得到的结论天差地别。实体学派强调风险管理的物质属性,研究时需要的理论包括信息论、系统论、决策理论、概率统计理论等,而建构学派则更多强调的是风险管理的社会属性,所用到的理论包括心理学理论、社会科学理论、哲学理论等等[7]。但是,无论从哪个学派的角度出发,辩证唯物主义理论都是最基础的方法论理论。

不论是时间维、专业维、技术维、理论维,在分析过程中它们都需要运用到逻辑思维。逻辑维指研究过程中认识事物的两种维度: 纵向维与横向维,是两种基本的研究路径。纵向维指认识方法是从事物表面的直接感性存在还原深入到非时间性的永恒的普遍概念中去[8],即还原论的认识方法,研究时将研究对象“抽丝拨茧”般逐渐分解,直到得到所要的分析结论。横向维则是从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中,在认识过程中达到对普遍性和“事理”的认识后,进而超越在场的“事理”到不在场的“事理”之中[8]。

3 风险管理的研究方法

从普适性理论到应用实践的层次分类,风险管理的研究方法分为以下5 个层次: 第一层是哲学方法论、方法论原理等; 第二层是思维科学方法论、系统科学方法论、数学方法论等具有普遍适用性的学科方法; 第三层是自然科学方法论、社会科学方法论、文学艺术方法论等适用于各自领域的方法论; 第四层是各学科领域的实证学科方法论; 第五层次是各种工程技术方法论[5]。往往前一个方法层次是指导下一层次研究的,如通过数学方法研究得到频率分析方法和数学模型方法,而第四与第五层次的方法更多的是指导实践研究,根据这5 个层次可以将风险管理主要的研究方法大致分类,如表1 所示。

4 风险管理的研究范式

根据方法论的基础和风险管理研究的方法系统,风险管理的研究一般包括以下的步骤,如图4所示。

1) 确定研究主题。研究前明确研究对象的范畴,确定具体的研究主题,研究主题包括风险管理理论研究、应用研究,又可以分为风险管理的原理研究、风险管理模型研究、风险管理的技术研究等。

2) 制定技术路线即确定研究的途径,包括确定研究的方法、研究工作的步骤、研究的分析手段、研究工作的依据等,即确认风险管理方法和技术,制定技术路线是对后续工作的指导,避免盲目的进行研究。

3) 收集并整理数据、信息。收集研究相关的数据信息,包括统计数据、案例、文献、著作等,收集的信息数据要注意其真实性、全面性、客观性并具有代表性。数据信息的收集方法有观察、实验、社会调查、学术讨论和查阅文献资料。进行数据信息的整理按以下步骤: 剔除无关数据信息、数据信息归类、数据信息编号、数据信息存档。

4) 分析数据信息。研究人员应用研究方法和分析技术手段对收集到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得到数据中隐藏的研究对象的属性、特征、运动规律等,也就是对风险进行分析、评估,了解风险的特性、发展规律与发展趋势等。

5) 提出假设。假设不是凭空的想象,任何一个假设都具有已知的事实理论和推测假定两种成分,两个方面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研究者依据这种联系从前者达到后者,从根据、前提、条件过度到推断和假定[13]。提出假设在风险管理过程中更多的是风险决策,提出多个风险控制方案,根据决策规则进行决策,选择最合理、最经济的控制方案。

6) 验证假设,得出结论。假设的提出不代表研究工作的结束,假设得不到论证就毫无价值,通常采用分析论证、实验论证、事实论证等方法来论证假设的正确性。分析论证可以采取头脑风暴、专家调查、学术讨论等方式进行; 实验论证即设计并进行实验,收集数据、结果,与实验假设进行比较来判断假设的正确性; 事实验证即根据假设,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中,根据事实是否与预测相符合来判断的假设的正确性,根据风险决策实施控制措施就是对假设进行论证的重要途径。

当论证失败时,研究者应回到数据信息的分析,重新检验数据信息分析的正确性,并考虑提出的假设的合理性。在得到研究结论后,研究人员可以进一步的对研究课题进行探讨,或者对课题的不同角度进行再探讨,直到得到具有科学性、可行性的结论。

5 结论

1) 风险管理研究的方法论基础建立在哲学方法、数学方法、系统论方法、信息论方法等方法之上,由这些方法论的理论基础构成了风险管理研究的方法系统,包括关于研究目的的方法层次、关于达到研究目的的研究途径的方法层次、关于达到目的研究策略手段的方法层次、关于达到研究目的所需要的工具的方法层次、关于合理科学使用研究工具的方法层次。

2) 风险管理是复杂系统,涉及多个学科的理论,风险管理研究的方法论结构体系是由专业维、技术维、理论维、时间维组成的四维体系,在不同维度又存在横向维和纵向维两种逻辑思维,研究人员在选择研究方法时应根据研究对象的特征和理论基础确定研究方法的各个维度。风险管理研究常用的方法有囊括了5 个层次的方法,一至三层次的方法主要是指导风险管理的理论研究,第四和第五层次的方法主要是指导实践研究。

管理团队与管理方法 篇5

管理团队:我们的管理团队是以赵新芳为核心打造的一支具有各种专业知识背景的高效性合作性的团队。团队由8人组成,赵新芳为总负责人。陈景、王旋负责西大外院店,李宜霖、白灵洁、张艳秋负责师大店,陈思洁、晋芳负责所有财务。

管理方法:我们团队采用的是人本管理法和目标管理法。①.团队坚持以人为本,提高人的积极性,发挥人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团队负责人以个人行为魅力做出表率在团队中形成积极主动的氛围。整个团队要在“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创造”组织文化中达到人本管理的最高境界。团队定期进行自我批评大会,找出做的不好的地方进行检讨,并由其他成员给出指导意见。定期举行小规模的运动会增加成员的积极性,同时培养成员的团队合作能力。

风险管理方法 篇6

一、VAR定义与特点

(一)VAR定义所谓风险价值是运用统计学的技术量化市场风险,衡量在某一置信水平下,某一段持有期间内,风险资产持有人的最大可能损失,即在(1-α)%置信水准下,持有某风险性资产未来特定期间下,最大损失预期值。

将VAR视为最大期望损失报酬率,用简单的数学式表示如下:

Prob(

其中:△P/△Pt为预测下期标的资产报酬率;△t为持有期间, △θ为预期市场风险因子的变动量;|VaR|为在(1-α)%置信水平下,最大期望损失报酬率。假设投资组合报酬率呈钟型的正态分布,则α即为此分布累积至VAR的机率值,所以在(1-α)的置信水平下此分配的最大损失为|VaR|。

(二)VAR特点在风险管理的各种方法中,VAR方法最为引人瞩目。VAR之所以具有吸引力是因为它把银行的全部资产组合风险概括为一个简单的数字,并以美元计量单位来表示风险管理的核心——潜在亏损。VAR实际上是要回答在概率给定情况下,银行投资组合价值在下一阶段最多可能损失多少。

VAR的特点如下:可以用来简单明了表示市场风险的大小,没有任何技术色彩,没有任何专业背景的投资者和管理者都可以通过VAR值对金融风险进行评判;可以事前计算风险,不像以往风险管理的方法都是在事后衡量风险大小;不仅能计算单个金融工具的风险。还能计算由多个金融工具组成的投资组合风险,这是传统金融风险管理所不能做到的。

二、VAR风险管理模型作用与缺陷

(一)VAR风险管理模型作用具体如下:

第一,计算经济资本,优化资本配置。经济资本用来抵御风险损失,因此又称为风险资本。经济资本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资本,可以通过计算VAR确定相应经济资本的大小,在数值上,经济资本与VAR相等。基于VAR计算出经济资本后可以进一步达到优化资源配置的目的,所谓优化资本配置就是更合理地在金融机构内部各级部门、各项业务之间分配经济资本,将经济资本在金融机构各层面进行合理分配并进行动态调整。

第二,用于风险控制、业绩评估。利用VAR方法进行风险控制,可以使每个交易员或交易单位都能确切地明了他们在进行有多大风险的金融交易,并可以为每个交易员或交易单位设置VAR限额,用于风险头寸的限定于评价,以防止过度投机行为的出现。将VAR方法引入风险因素的业绩评价指标,综合考虑风险与收益的配比,执行RAROC系统管理,有利于形成统一的风险管理体系,避免金融交易的重大亏损。

第三,估算风险性资本(Risk-based capital)。以VAR来估算投资者面临市场风险时所需的适量资本,风险资本的要求是国际清算银行对于金融监管的基本要求。巴塞尔委员会(1996)也明确了用VAR方法结合内部模型法来度量银行面临的市场风险的规定。在新巴塞尔协议中,将操作风险纳入风险资本的计算和监管框架,新巴塞尔协议中提供了多种可供选择的计算操作风险资本金的方法,其中比较复杂的损失分布法(Loss Distribution Approach)就需要运用VAR方法来确定操作风险资本。

(二)VAR模型内在缺陷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假设条件:它以正态分布为假定,集中于正常市场状态下风险,未考虑“黑天鹅风险”或长厚尾状态——在极端市场条件下损失发生的概率可能随着损失规模一道上升;它以市场具有正常流动性、资产可在短期内变现、出价/报价差维持不变为假定,未考虑极端市场条件下金融资产缺乏流动性的状态。

第二,市场风险与资产组合:它考虑正常市场条件下资产相关性因素降低风险的作用,未考虑极端状态下金融资产相关性普遍大幅提高从而增加风险的状态;它考虑市场波动风险,未考虑一般市场波动以外的特定风险;它主要用于交易活跃、历史数据充分的资产,难以用于市场交易不充分的资产;它主要用于对历史损失的统计描述,缺少对未来损失的预测能力。

第三,VAR模型方法:VAR模型可以使用历史模拟法、蒙特卡罗模拟法、分析法等不同的方法,而使用不同方法对同样的资产组合可以得到不同的VAR值,这使得VAR的可靠性难以把握。其次,VAR方法对历史数据的依赖性较大。历史模拟法直接依赖于历史数据,分析法中的参数估计也是来源于历史数据。依据过去的收益数据来确定未来收益的风险存在一定不可靠性。而在新兴金融市场,历史记录较少,市场运行机制经常发生变化,市场投机情绪会在特殊时期得到释放,这些都使得基于经典统计推断理论的VAR模型的精度和有效性难于得到保证。

三、VAR风险管理方法挑战

(一)VAR风险管理模型与会计记账原则按照国际会计准则,金融机构采用公允价值的记账方法,它们会参照市场上正在交易的相似金融资产的价格来确定自己所持有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因此,在这次金融危机中,次级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市场价值的缩水,将会导致持有这些资产的金融机构的账面价值发生同样程度的缩水。对金融机构而言,一旦资产账面价值在本期内下降,它将在资产负债表上进行资产减值,在利润表上则出现相同规模的账面亏损。而以在险价值(VAR)为基础的资产负债管理方法,则加剧了资本市场的价格下跌,相应的去杠杆化在资本市场的危机深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商业银行、投资银行等金融机构均采用了杠杆经营模式,即金融机构资产规模远高于自有资本规模。金融机构的各项资产具有不同程度的风险,而在险价值管理的核心理念,就在于金融机构的自有资本应该能够弥补该机构承担的总风险,如以下公式所示:

E=VA (1)

其中E为金融机构的自有资本,A为金融机构的总资产,V为1美元资产中包含的在险价值。(1)表明,金融机构的自有资本等于该机构承担的总风险。金融机构的财务杠杆被定义为总资产与自有资本的比率,即:

L=A/E(2)

将(2)代入(1)中,可得

L=1/V(3)

公式(3)表明,对于实施以在险价值为基础的金融机构而言,其财务杠杆比率与其承担的整体风险成反比。如果金融机构承担的整体风险上升,则该机构将不得不进入去杠杆化阶段。

金融机构主动降低杠杆比率的去杠杆化过程,原则上有两条途径。途径一是通过出售风险资产来偿还债务,主动收缩资产负债表,从分子方面降低杠杆比率;途径二是通过吸引新的股权投资来扩充自有资本规模,从分母方面降低杠杆比率。相比之下,第一条途径更加痛苦。众多金融机构在同一时间内大规模出售风险资产,自然会压低风险资产价格,从而一方面引发市场动荡,另一方面造成金融机构尚未出售的风险资产的公允价值进一步下降。

VAR风险管理方法与会计记账原则相互作用,金融机构的去杠杆化加剧资产价格的下跌,加大了资产减值的数额。即资产价格的下跌,导致资产的减值,触发了金融机构的去杠杆化过程,而去杠杆化过程导致资产价格的进一步下跌,增加资产减值数额,演变成一种恶性循环。

(二)VAR风险管理模型与创新金融产品随着结构型衍生金融工具等创新金融产品的出现,使得传统VAR风险管理模型受到一定的挑战,其中创新金融产品风险相关性增强,以及历史数据不足、参数估计增加等都是其中的原因。

(1)金融创新使风险相关性增强。 信贷资产证券化和二级市场化,将违约风险带进市场交易账户,使得交易账户从原本单纯的市场风险发展到集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于一体,并且提升了这些风险间的相关性。而二级市场交易又将衍生资产与其基础资产债务人信用状况分离,交易对手方无法准确评估其真正风险和定价,并使银行交易账户和投资银行资产组合更敏感于信贷市场周期变动。银行对交易相关信用风险认识不足,继续采用常规VAR和分割式方法评估风险大大低估了资产组合整体风险价值,误导了决策。

(2)常规风险衡量方法用于结构性衍生产品。创新金融资产的特性使得常规VAR工具不足以对其风险作准确定性和定量评估。例如,CDO、ABS和政府债券、外汇等传统市场交易产品的最大差异是:第一,部分结构型衍生金融产品市场交易历史太短,缺少充足数据建立VAR或历史模拟压力测试模型。对这类资产采用常规风险衡量方法是银行低估风险误导决策的一个重要原因。第二,结构型衍生金融工具估值与风险预计时需要很多参数,而随着参数的增加,基础性金融产品的波动性增大,参数内部相互作用而产生错误的几率就越大,它们对风险测度的误导性可能就越大。

参考文献:

风险管理方法 篇7

经济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 在某种程度上来说, 财务风险无法完全消除, 这是由于在经济活动中, 每一个环节都有潜在的风险, 人们知道风险的存在, 却无法预知它产生的时间、原因和造成的损失, 人们只能在最大限度做到风险管理和风险规避, 却无法从根本上避免这种风险的产生。

从宏观上来说, 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有很多, 主要有四个方面:国家政策因素, 如金融政策调整、货币紧缩政策等;持续性的通货膨胀也会造成风险的产生;市场经济的不稳定和秩序混乱;经济法律的调整等等。这些因素都会造成一定程度上的财务风险。

从微观上来说, 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资本结构不合理, 这是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不规范也能够造成财务风险;企业领导层决策失误等等。从整体上看, 企业内部由于管理不当、制度不规范等原因产生的财务风险对企业的损害更加直接, 但是这种财务风险也更容易管理和规避。

二、财务风险管理方法

(一) 建立宏观的经济环境预警机制

对于宏观经济条件和国家政策上发生的变化, 最好的财务风险管理方法就是建立有效的宏观经济环境预警机制。宏观上的财务风险对于企业来说可能很难及时把握, 但是通过建立预警机制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帮助企业及时调整自身发展方向和战略部署, 有效地控制财务风险的产生, 对于已经产生的财务风险, 也能够降低它的损失。

(二) 优化资本结构, 提高企业抵抗财务风险的能力

对于企业自身来说, 资本结构不合理是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因此, 优化企业资本结构, 也就成为财务风险管理中的重中之重。对于一个企业来说, 资本结构和企业的发展目标规模都要相适应, 企业在进行融资时应该考虑到自身发展和战略因素, 建立最佳的资本结构, 保持足够的现金流。如果一个企业出现大量的负债资本或权益资本, 对于企业来说是非常危险的, 这种资本结构的失衡非常容易造成企业财务风险的产生。因此, 企业需要进行资本结构优化, 将融资风险与融资成本相结合, 在企业效益最大化和财务风险最小化寻找一个完美结合点。

(三) 建立一支高素质、高能力的财务管理人员队伍

对于财务管理人员来说, 有足够的风险意识和较高的风险处理能力是关键。建立一支高素质、高能力的财务管理人员队伍, 建立完善的风险防范文化, 对于企业来说至关重要。由于财务风险存在于经济环境的每一个角落, 一个有着高素质、高能力的财务管理人员能够敏锐的发现其中的问题, 从而及时进行处理。具体来说, 一个高素质、高能力的财务管理需要具备如下的素质和能力:一是较强的风险防范意识, 对于企业各个生产经营环节中的财务风险有足够的辨别能力和敏锐度;二是有扎实的专业知识, 通过专业、科学的资料分析能够帮助企业进行相关风险管理;三是具有丰富的金融证券相关知识, 对于企业各个生产经营环节都有良好的联系和把握, 能够将企业的资金合理地分派到各个部门中, 进行资源的有效配置。

三、财务风险规避方法

(一) 建立有效的财务风险分析制度

由于财务风险形成原因比较复杂, 对于财务风险的研究不能只局限于某一个方面或领域, 要有全局观和大局观。因此, 应该建立有效的财务风险分析制度, 通过科学、有效的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分析。具体来说, 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可以综合利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的方法, 系统全面的收集各个方面、各个行业的资料, 全面、客观、系统的对各种因素进行分析, 以便在风险出现时能够以最快、最及时的方式应对。

(二) 建立完善的信息收集方式

财务管理部门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信息化系统, 通过获取多方面资料为全面评价宏观经济条件和微观经济市场做基础。在建立完善、系统的信息收集方面, 主要有二点要求:一是要掌握大量的原始信息, 并对原始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这里的原始信息主要指企业内部各个项目和业务所涉及的财务信息, 以及国家政策调控、税法及企业法等相关法律条款等, 通过对这些原始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 在此基础上才能得出相对比较科学、准确的分析判断。二是要有科学的信息处理方法。通过对收集的原始信息进行科学的方式处理, 判断有价值的信息, 在此基础上进行原始数据和信息分析, 才能得出有价值的结论。

(三) 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工作

财务信息的真实性是由财务管理基础性工作决定的。在企业中, 财务管理基础性工作如何会直接影响到财务风险管理和规避, 因此, 企业必须要主动对财务管理的各项工作进行规范, 明确财务管理制度和财务信息收集制度, 让每一个财务工作人员责任到位, 以此才能有效地进行财务风险规避。

四、结语

总之, 财务风险是现代企业在经济发展中必然会经历的一个环节, 尤其在我国政策变化较快、市场经济发展不完善的前提下, 财务风险更加无法避免。这就需要企业能够正确认识自身, 完善自身的风险管理和风险规避制度, 将可能的损失降到最小, 由此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位置。

摘要:经济财务风险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经济风险, 是每个企业都无法避免的, 但是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下, 越来越多的企业因为种种原因陷入到财务困境中, 财务风险带来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因此, 通过科学、合理的方式对财务风险进行管理和规避对于降低财务风险危害, 实现财务成功最大化和财务状况最优化有很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经济财务风险管理及风险规避进行研究, 提出一些科学、合理的方法, 为企业进行风险管理和风险规避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经济财务,风险管理,风险规避,方法概述

参考文献

[1]甘珊珊:《试论企业财务风险的分析与防范》, 《商业会计》, 2005, 9。

[2]梁眉:《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研究》,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9, 1。

企业会计风险管理的有效方法探讨 篇8

1 企业会计管理中面临的风险

1.1 会计信息失真的风险

会计信息是企业经营管理和决策的重要依据,是企业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生存的保障,是实现现代社会企业生产价值的标尺。企业和社会要求其会计信息真实、透明,便于决策者如实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济资源现状,从而进行科学合理的决策。当前我国会计信息普遍存在信息传递与沟通不畅的问题,并由此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十分严重。此外,由于越来越多的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为了自身利益和短期利益,记账不规范或记假账问题严重。从而造成企业管理层无法有效、及时地把握相应的风险信息,企业出现财务管理混乱、成本计算不明确、管理制度和内部核算制度不完善等诸多问题,最终给企业财务带来巨大的风险。

1.2 企业会计核算不规范带来的风险

中小企业的会计核算缺乏有效的监管机构,会计核算程序不规范,账务处理程序随意性大,财务权力过于集中,会计核算组织程序不利于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加上企业的财务制度本身不健全,尤其是一些私营企业中财务制度不规范、会计核算不规范的行为表现得十分突出,企业所有者通常随意使用企业资产,导致企业资产与所有者个人财产混乱,会计对企业财产进行核算时困难重重。许多中小企业没有完善的财会制度,企业所有者通常指示会计做两套账,自己一套账,对外备查做一套账,会计核算流于形式。企业财会人员专业水平低下,财务管理混乱,分工不明、责任不清。

1.3 企业会计管理监管失位带来的风险

目前,我国大部分的企业缺乏符合自身经营状况和管理特点的科学完善的会计管理制度,企业会计核算的流程和会计控制流程都不完善。会计信息监督机制不完善,导致监管失位,引发各种会计风险。尽管我国建立了会计师注册制度和社会监督体系,但实际工作中,这些体系和监督程序的真正作用没有完全有效发挥。与此同时,企业会计内部管理制度执行力度不够,现阶段大多数企业没有重视企业会计内部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仅仅为了应付外部审查,形式主义极为严重。

2 企业会计风险管理的有效方法

2.1 提高会计信息化水平,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会计信息化通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的会计模式进行革新和调整,及时准确地向企业经营管理者提供真实有效的会计信息。因此,会计信息化在社会的各行各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极大提高了企业的会计管理效率,提高了企业参与社会竞争的实力。会计信息化对于企业的经营者或决策者来说,不仅仅是财会工作流程上的革新,更是经验决策理念的革新。企业的经验管理者在推进会计信息化进程的同时,应当将管理创新和财会制度与技术创新有机结合,全面优化企业的会计流程。企业决策者和管理者应当在会计信息化中引入新的管理理念,将原先独立的技术和方法加以整合,变成有机的业务流程,根据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发展时期,制定相应的建设规划。

2.2 规范健全企业会计核算体系

企业只有建立起完善的会计核算管理制度,才能使企业的经营管理和财务管理顺利进行。企业会计人员通过预算、核算及分析报表等形式向企业管理者汇报企业的经营管理状况和财务状况,为企业高层管理者管理和决策提供支持。如果会计核算管理制度不完善,报表反映的企业管理状况和财务状况就难以准确和科学,甚至影响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决策。因此企业要获得准确的财务数据,就必须用严格的制度和规范来保证会计工作有序进行,才能保证企业内部各项管理工作在科学的监管和合理的制度下进行。健全完善的企业会计核算体系是保证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的基础,而内部稽核制度和内部牵制制度是企业会计管理制度的重要形式。内部稽核制度是通过会计审核会计凭证和复核会计报表等方法审查和监督财务工作的进行。内部牵制制度通过财款分工处理,钱账分管责任制度形成相互制约的机制,有利于企业实现财务科学管理,避免滋生违法行为。此外企业还可以根据企业财务管理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会计核算考核管理制度、预算管理制度、价格管理制度等,保证会计核算工作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2.3 强化社会监督和政府监管,降低会计风险

强化社会监督,规范企业会计管理,是降低企业会计风险的有效手段。首先,通过第三方验资企业和委托审核会计工作使企业会计管理规范化。通过借助社会监督,是会计管理成为企业主要的外部监督理论。其次,强化政府部门的监管责任,规范收费准则,公开委托服务。税务相关部门应当严格审查稽核会计中介的会计报表审核和年签证工作,在中介结构记账工作的开展过程中给予企业全方位的指导。通过外部监督能够规范企业的会计核算,但最终还需企业自身打好基础做好会计核算工作。

3 结语

总之,企业在会计管理过程中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针对企业会计风险管理,应当用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手段以及加强社会监督与政府监管来降低企业会计风险。

摘要: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带动了我国企业的发展,使我国社会经济进入繁荣的市场经济时代。企业作为社会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巨大。企业的发展对企业会计管理要求越来越高,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提高企业会计风险管理水平。

基金投资的风险管理方法分析 篇9

最初的风险管理方法叫名义量法。这一方法认为某一证券组合的市场风险就是该证券组合的整个价值因为在市场交易中它可能全部损失, 但现实中只有极少的情况, 整个证券组合才可能全部损失, 多数情况下只是部分处于风险状态。因此名义量法是一种粗略的估计方法, 无法满足日趋复杂和竞争激烈的金融市场管理风险的要求。为此人们引入了更为精确的风险管理方法。常用的基金投资的风险管理方法有灵敏度分析法、波动性分析法和VaR方法。

1.灵敏度分析方法

灵敏度法是指通过测量金融资产价值对市场因子的灵敏度来估计金融资产市场风险的方法。一般地, 灵敏度就是函数关系中因变量变化受自变量变化影响的程度。或者反过来说, 灵敏度反映的是自变量的改变所引起的因变量的变化程度。

设 D为灵敏度, 且F=f (x) , 则

假设知道了资产价值F与市场因子x间的函数关系, 即资产定价公式f (x) 就可以通过灵敏度来表达资产价值受市场因子变动的影响情况,

显而易见, 灵敏度D越大资产价值受市场因子波动的影响也就越大, 市场风险也就越高。

在实际应用灵敏度法时, 通常利用全微分的思想来近似描述多个市场因子对资产价值的作用, 用泰勒公式等微分近似方法来解决非线性问题。要表达在期权价值 (c) 变化中哪些是由基础证券价格 (S) 波动引起的, 哪些是由时间 (t) 流逝造成的, 那么就有下面的全微分公式,

而对非线性资产价值函数f (x) , 可用泰勒级数在x0处作线性展开,

无论是全微分还是泰勒级数, 都属于微分近似, 即市场因子变化较小时的一种近似。所以, 灵敏度法在市场因子小幅波动时, 对市场风险的测量较为准确。

灵敏度方法, 主要适用于简单金融市场环境下的风险管理。随着金融市场的规模增大、交易方式的动态性和复杂性的增加, 灵敏度方法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 近似性。只有在市场因子的变化范围很小时, 这种近似关系才与现实相符, 因此, 它只是一种局部性度量方法。

第二, 对产品类型的高度依赖性。某一种灵敏度概念, 只适用于某一类资产、针对某一类市场因子, 无法度量包含不同市场因子、不同金融产品的投资组合的风险。

第三, 相对性。灵敏度只是一个相对的比例概念, 并没有回答某一投资组合的风险损失到底是多大。

2.波动性分析方法

波动性分析方法是度量由于市场因子的变化而导致的投资组合收益的波动性, 即收益偏离平均收益的程度的风险管理方法, 这种偏离程度用标准差和协方差描述。这种方法“似乎”解决了风险测量问题——知道了某一组合的波动性, 可以得到其收益的平均波动。事实上这种波动性的描述同样没有解决风险测量问题, 表现为以下两方面。

首先, 波动性只是描述了收益的不确定性——偏离平均收益的程度, 这种偏离可以是正偏离, 也可以是负偏离, 而实际中关注的更多的是负偏离, 但波动性并没有说明这一点。当然, 可以引入半方差概念, 但半方差一方面往往不具有良好的统计特性, 另一方面也没有解决下面的缺陷。

其次, 波动性并没有确切指明投资组合的损失到底是多大。仅仅知道标准差是多少, 无法判定组合的损失——可能远远大于其标准差, 也可能小于其标准差, 标准差并没有指出风险的可能性有多大。而事实上, 由于市场因子的随机性, 投资组合的收益变化是一个随机变量, 根据统计学理论, 随机变量的特性应该用该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来确切描述, 而不是仅仅用标准差。

3.VaR方法

VaR英文为Value-at-risk, 通常译为在险价值, 其含义也就是字面意思“处于风险中的价值”, VaR是指在市场正常波动下, 某一投资组合的最大可能损失, 更为精确的讲就是:在一定的概率水平下 (置信度) , 某一金融资产或证券组合在未来特定的一段时间内的最大可能损失, 用数学表达式可表达为,

Prob (ΔP>VaR) =1-k

其中ΔP为证券组合在持有期Δt内的损失;

VaR为在置信度k上处于风险中的价值。

此外VaR的定义中还涉及到两个参数选择, 其一是持有期, 其二是置信度, 任何VaR的计算只有在给定这两个参数的情况下才有意义。

计算VaR可以分为三个步骤, 首先, 使用市场因子的当前价格水平, 利用定价公式对组合进行估值;其次, 预测市场因子未来的一系列可能的价格水平, 并对证券组合进行重新估值;最后, 计算组合的价值变化——投资组合损益, 由此得到投资组合的损益分布。根据这一分布就可求出给定置信水平下的投资组合的VaR值。这里计算的关键有二, 其一是市场因子未来变化的推测, 其二是投资组合价值与市场因子间的关系。

现设有一个证券投资组合, P0为组合的初始价值, R是持有期内的投资回报率, 则在持有期末, 组合的价值P=P0 (1+R) 。假设R的期望值和波动率分别是μ和σ, 则在某一置信水平k下, 证券组合的最低价值P*=P0 (1+R*) , 由VaR定义可以得到VaR的计算公式。

相对VaR

VaR=E (P) -P*=-P0 (R*-μ)

绝对VaR

VaR=P0-P*=-P0R*

因此计算VaR就相当于计算最小回报率R*, 考虑投资组合未来行为的随机过程, 假定其未来回报的概率密度函数为f (p) , 则对某一置信水平k下的组合最低值P*就有

k=∫∞P*f (p) dp

无论分布是离散的还是连续的, 肥尾的还是瘦尾的, 这种表达方式对于任何分布都是有效的。

近年来, 作为金融市场风险管理的主流模型, VaR风险计量技术已经成为金融风险管理的国际标准, 目前已被全球各主要银行和投资公司及金融监管机构广泛采用。然而, 随着一致性风险度量的产生, VaR也有其缺陷。

近三年的研究表明, VaR不是一致性风险度量, 因为它不满足次可加性, 这就意味着用VaR来度量风险, 投资组合的风险不一定小于各投资风险之组合, 这与风险分散化的市场现象相违背, 从经济意义上讲是不合理的。再者, VaR不一定满足凸性, 故在基于VaR对投资优化时, 可能存在多个局部极值, 对整体优化, 在数学上难以实现, 这是将VaR模型用于投资组合研究时的主要障碍。最后, VaR只依赖于单一的损失函数的分位数, 虽能以较大的概率保证损失不超过之, 但不能表明损失一旦超过VaR这种极端情况发生时的潜在损失的大小 (尤其是在厚尾时) 。

摘要:常用的基金投资的风险管理方法有灵敏度分析法、波动性分析法和VaR方法。灵敏度方法在市场因子小幅波动时, 对市场风险的测量较为准确。波动性分析方法用标准差和协方差描述由于市场因子的变化而导致的投资组合收益偏离平均收益的程度。VaR作为金融市场风险管理的主流模型, 已经成为金融风险管理的国际标准, 但它不是一致性风险度量, 不满足次可加性。

关键词:风险管理,灵敏度,波动性,VaR

参考文献

[1]R.T.Rockafellar, S.Uryasev.Opiti mization of condition-al Value-at-Risk.Journal of Risk, 2000 (2) :21-41.

[2]Pal mquist J, Uryasev Sand Krokhmal P.Portfolio opti mi-zation with Conditional Value at Risk objective and con-strains[DB/OL].1999, www.ise.ufl.edu/uryasev.

[3]Rflung G Ch.Some remarks on the Value at Risk and the Conditional Value at Risk.In:Ed.Uryasev S, Proba-bilistic Constrained Opti mization:Methodology and Ap-plication.Boston:Kluwer Academic Pubilshers[DB/OL].2000.

[4]Uryasev S.Conditional Value at Risk:Opti mization algo-rithms and applications.Financial Engineering News.2000, 2 (3) , Issue14:1-5.

我国金融风险管理的主要方法探讨 篇10

(一) 金融风险

金融风险, 是指在金融领域内的经济参与者因为受到各种因素影响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金融风险的范围广泛, 包括技术、操作、信用、市场等多种风险。不同领域都存在不同的风险, 然而由于金融风险独特的影响性, 使金融风险监管备受社会各层的关注。

金融风险具有以下特点:

1.两面性。

金融风险可能会导致经济参与者遭受损失, 也可能会为其带来更大的经济收益。

2.伴随性。

金融风险伴随着资金借贷与经营的全过程。

3.直观性。

货币资本的变动是金融风险的体现形式, 可直接观察货币的变动情况判断风险的影响。

(二) 金融风险管理

所谓金融风险管理, 是我国从事金融学研究的学者通过运用多种学科理论对金融风险做出评估与监管, 以达到规避风险、利用风险创造更多价值的目的。高风险伴随着高回报, 进行金融风险管理可以创造更多收益。如何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是从事金融领域研究的专家学者们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一般来说, 金融风险管理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三个步骤:

1.风险识别的目的在于对潜在或已存在的风险进行分类管理, 研究其可能带来的后果。

2.风险评估是对已识别的金融风险的发生几率以及影响程度做出评估, 以便于风险控制中控制工具的选择与成本控制。

3.风险控制是在上述两项步骤完成的前提下, 选择风险控制工具对金融风险做出最有效的控制。

二、我国金融风险管理的主要方法

我国的金融风险管理从1986年开始进入起步阶段, 本文对1986年到1993年的金融风险管理不做阐述。1994年, 我国投资规模急速扩大, 物价上涨与货币的大量发行成为我国当时面临的最大的金融风险。国家通过控制货币的发行量、控制投资, 降低了贷款规模, 最终有效规避了金融风险。此时我国已颁布相关金融法律, 为金融风险管理提供法律保障。同时我国建立了一套金融风险管理体系, 对于经营与贷款施行责任制。

1998年后, 受到金融风暴的影响, 我国强化了风险管理意识。通过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 规定人民银行具有对金融机构的不良行为进行监管的权利。中国人民银行是国家银行管理机构, 非商业机构, 不可参与商业活动。此外, 银行减少了对不良贷款的资金输出, 扩大了自身资金的供给渠道。颁布一系列法律法规, 对各金融结构的债务与损失提出相应的承担与补偿的措施。另外通过增加商业银行的外汇储备来加快其股份制改造速度, 都是我国继亚洲金融风暴之后采取的一系列金融风险管理措施。

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对世界各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经济影响。由于社会性质与经济结构的不同, 我国受到的经济打击相对要小很多。在对此次金融危机的应对中, 我国实施了一系列有效的控制措施。

首先是政策上的调整, 优化产业结构, 稳定经济增长速度。其次通过国家财政投资, 为群众的住房和医疗困难的解决给予支持。通过建设大型设施, 如三峡工程等众多国家设施的建设, 增加就业岗位, 缓解群众就业压力。然后, 国家通过颁布一系列政策, 降低了税率, 加大了对企业的贷款支持, 刺激消费, 增加市场活力, 提高了企业活力。最后, 及时调整货币政策, 提高了货币政策的灵活性, 为经济的稳定、快速发展提供了雄实的货币保障。

然而我国各阶段实施的金融风险管理方法却造成了金融领域的道德风险与新的金融风险。并且在我国不断的金融风险管理与完善的过程中, 也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我国金融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参考相关文献资料, 总结出我国金融风险管理大致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风险防范意识薄弱。二是经营者的风险控制积极性不高。三是缺乏健全的风险管理法制。

本文对我国金融风险管理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及建议做叙述, 此外还存在的其他一些不足之处, 本文不做论述。

对于以上提出的问题, 先给出自己的几点看法与建议。

第一, 对于加大风险管理教育, 强化风险管理意识。被教育对象包括人民银行、国家金融机构以及企业与个人等全部资本活动参与者。强化人民银行的风险管理意识可以提高对国家金融机构的监督力度;提高企业与个人的风险管理意识可以促进企业与个人在加强金融风险管理的同时提高对其他经济参与者的监督。第二, 施行经营者岗位责任制。对包括经营者在内的一些重要企业内部人员实时监督、责任到人, 刺激经营者金融风险管理意识的提高。第三, 健全法律法规。参考国外金融风险管理措施发现, 我国颁布的金融法律不足, 现有的法律法规也有待完善。国家通过颁布新的金融风险管理政策法规, 完善现有法律, 为各经济单位提供法律约束和依靠, 让我国的金融风险管理有法可依, 实现有序发展。

四、结束语

无论经济发展到何种阶段, 金融风险将一直存在。及时有效的规避风险, 利用风险制造收益将对我国经济发展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新的经济发展时期对我国的金融风险管理体系将产生新的挑战, 只有不断发现与自我完善, 才能在面对经济打击时迅速应对, 国民经济才能得到持久稳定的发展。

摘要:我国经济的全面发展带动了金融业向新的阶段迈进。作为左右国民经济的重要力量, 金融活动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方向。金融业的高速发展也给我国金融监管部门对金融风险的监控带来更大的困难。如何有效监管、规避风险, 抵抗经济打击, 是我国金融监管部门面临的巨大挑战。本文首先介绍金融风险的概念, 然后就我国金融风险管理的主要技术方法做简要的介绍, 最后为我国当前金融风险管理提出一些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金融风险管理,监管,建议

参考文献

[1]黄宗远.国家金融风险的形成及防范[J].经济问题, 2005 (02) .

[2]黄海峰, 马弘毅.论中国金融风险管理的主要方法[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05 (09) .

风险分析方法评述 篇11

[关键词] 风险分析方法评述

风险管理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和风险记录。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近年来的研究大多集中于风险评估阶段。风险评估即要对风险进行分析量测,确定出风险大小,为进一步的风险控制提供可用于指导操作的信息。风险评估的步骤包括,第一,根据风险辨识的结果,构建起合适的数学模型。第二,通过专家调查、历史记录、外推法等,获得所需的、基本的可用信息或数据,然后选用适当的数学方法将信息量化。第三,选用适当的模型与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视具体情况对模型进行修正。第四,根据一定的评判标准,判断风险大小。在风险评估中为了获取一些最基本的数据或信息,常常会运用外推法(Extrapolation),主观估计法、概率分布分析法等方法获得了基本的数据或信息后,进一步的数据分析处理常采用以下几种基本理论与方法:层次分析法,模枷逻辑分析法,蒙特卡洛模拟法,灰色系统理论,人工神经网络法,故障树分析法,贝叶斯理论,影响图法和马尔可夫过程理论等。

当前,存在很多风险分析的理论,这些分析方法遵循了基本的风险评估流程,但在具体实施手段和风险的计算方法方面各有不同。本文从计算的角度,按定性、定量和综合的方法对风险分析方法进行评述。

一、定性分析

1.故障树分析

故障树分析(Fault Tree Analysis, FTA)可以用于风险的定性分析,也可以用于其定量分析。它主要用于大型复杂系统的可靠性及安全性分析,是复杂系统可靠性、安全性分析的一种有效的方法。通过对硬件、软件、环境、人为因素等可能造成系统故障的分析,由总体至部分,按树状结构,逐层细化,画出故障原因的各种可能组合方式和其发生概率。故障树分析采用树形图的形式,把系统的故障与组成系统的部件的故障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故障树分析首先以系统不希望发生的事件作为目标(称为顶事件),从顶事件逐级向下分析各自的直接原因事件(称为底事件),根据彼此间的逻辑关系连接上下事件,直至所要求的深度,得出分析结果。

2.事件树分析

事件树分析(event tree analysis,ETA)又称决策树分析,是风险分析的另一种重要方法。它是在给定系统事件的情况下,分析该事件可能导致的一系列结果,从而评价系统的可能性。

事件树给出初始事件一切可能的发展方式与途径,事件树的每个环节事件(除顶事件外)均执行一定的功能措施以预防事故的发生,且均具有二元性结果(成功或失败)。事件树虽然列举了导致事故发生的各种事故序列组,通过各种事故序列组的中间步骤可以整理初始事件与减少系统风险概率措施之问的复杂关系,并识别事故序列组,从而计算每项事件序列发生的概率。

3.原因与结果分析

原因与结果分析(cause-consequence-analysis, CCA)是故障树分析(FTA)和事件树分析(ETA)的结合。它采用了原因分析(故障樹分析)和结果分析(事件树分析),CCA的目的是识别出导致突发后果的事件链,根据CCA图中不同事件的发生概率,计算出不同结果发生的概率,从而确定系统的风险等级。

4.风险模式影响及危害性分析

风险模式影响及危害性分析(risk mode effects and criticality analysis,RMECA)通过分析产品所有可能的风险模式,判断每一种风险对系统和信息安全可能产生的潜在影响,找出单点风险,并按其影响的严重程度及其发生的概率,确定其危害性,以此发现系统中潜在的薄弱环节。RMECA首先按规定的规则记录系统中所有可能的故障模式,然后分析每种故障模式对系统工作状态的影响并确定单点风险,将每种风险模式按其影响的严重程度及发生概率进行排序,从而发现系统中潜在的薄弱环节。RMECA由两部分工作构成,即风险模式影响分析(risk mode and effects analysis,RMEA)和危害性分析(criticality analysis,CA)。在进行这种分析时应把所研究的每一种分析看作是系统唯一的风险。RMECA是CA的基础。通过对系统风险损失或指定风险模式下的风险损失的分析.可以更加精确地掌握系统所存在的潜在经济损失期望值,从而为选择控制方式、应急方案等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撑。

5.德尔斐法

德尔斐法一种定性的预测方法,通过背对背群体决策咨询的方法,群体成员各自独立工作,然后以系统的、独立的方式综合他们的判断,这样克服了为某些权威所左右的缺点,减少调查对象的心理压力,使预测的可靠性增加。利用德尔斐法进行系统安全风险分析时,其步骤如下:(1)在风险明确之后.要求群体成员通过填写精心设计的问卷,来提出可能解决问题的方案。(2)每个群体成员匿名并独立完成问卷。(3)把问卷凋查的结果在另一个中心地点整理出来。(4)把整理和调整的结果分发给每个人一份。(5)存群体成员看完整理结果之后,要求他们再次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这样的结果可能是启发出新的解决方法,或使原有方案得到改善。(6)如果有必要,重复步骤(4)和步骤(5),直到找到大家意见一致的解决方案为止。

除了上述分析方法外,定性分析还有FMECA(failure mode effects and criticality analysis)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性分析Markov分析方法等。

二、定量分析

1.故障树分析

用故障树分析进行风险的定量评价时,首先是求解出“底事件”的发生概率,然后通过逻辑关系最终得到“顶事件”,即所分析的重大风险事件的发生概率。采用故障树分析进行风险的定量分析需要知道各个底事件的发生概率。如果工程实际能给出大部分底事件的发生概率的数据时,可参照类似情况对少数缺乏数据的底事件给出估计值;若很多底事件缺乏数据且不能给出恰当的估计值,则不能采用该方法进行定量分析。

2.风险评审技术

风险评审技术(venture evaluation review technique,VERT)是以管理系统为对象,通过随机仿真手段,进行风险的定量分析。VERT是适应一些高度不确定性和风险性的决策问题而开发的网络仿真系统。它是通过丰富的节点逻辑功能,控制一定的时间流、费用流和性能流流向及相应的活动。在每次仿真运行时,通过蒙特卡洛模拟,这些参数流在网络中按概率随机流向不同的部分,经历不同的活动而产生不同的变化,最后到达某一终止状态。在用户多次仿真后,通过节点收集到的各参数,可以了解系统风险或危害情况供辅助决策。如果网络结构合理,逻辑关系及数学关系正确,获得的实际数据又是准确的,该方法可以较好地模拟实际系统研制的时间、费用及性能分布,从而评价出系统研制的风险。

三、综合分析

1.概率风险评估和动态风险概率评估

概率风险评估(probability risk assess, PRA)和动态风险概率评估(dynamic probability risk assess, DPRA)是定性评估与定量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它以事件树和故障树为核心,将其运用到系统安全风险分析领域。其分析步骤如下:(1)识别系统中存在的事件,找出风险源。(2)考查各风险源在系统安全中的地位及相互逻辑关系,给出系统的风险源树。(3)标识各风险源后果大小及风险概率。(4)通过逻辑及数学方法对风险源进行组合,获得系统风险的度量。

DPRA运用主逻辑图(master logic diagram)、事件树分析(ETA)以及故障树(FTA)综合对风险进行评估,将系统逐步分解转化为初始事件,然后确定导致系统失败的事件组合及失效概率。

2.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是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多目标决策分析方法。该方法已被广泛地应用于缺乏统一度量标尺的复杂问题分析,可以解决用纯参数数学模型方法难以解决的决策分析问题。AHP首先对系统进行分层次、拟定变量、规范化处理,然后在评估过程中进行系统分解、安全性判断和综合判断。它的基本步骤如下:(1)系统分解,建立层次结构模型;(2)构造判断矩阵;(3)通过单层次计算进行安全性判断;(4)层次总排序,完成综合判断,给出风险评价的结果。

3.模糊分析法

模糊分析法(the fuzzy analysis,FA)将风险分析中的模糊语言变量用隶属度函数量化。由于在具体项目或事件风险评价指标体系中存在着许多难于精确描述的指标,可以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综合评价。具体是确定风险模糊综合评价指标集,给出风险综合评价的等级集。主要步骤有:确定评价指标体系中各指标权重;模糊矩阵的统计确定;模糊综合评价;计算出风险的最终综合价值。

除了上述分析方法外,灰色系统理论、贝叶斯理论和人工神经网络等都可以应用于风险的评估。

四、结束語

风险评估的方法大致可分为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综合评估方法。定性风险可以快捷地对资源、威胁、脆弱性进行系统评估.并对现有的防范措施进行评价。定性分析方法的特点主要是依据研究者的知识、经验、历史教训、政策走向以及特殊实例等非量化资料,对系统风险状况做出判断。定性分析方法,优点是全面、深入,缺点是主观性太强,对评估者要求高。

定量风险分析是在定性分析的逻辑基础上,对产生危害的可能性进行定量的描述,其分析的目标更加具体明确,可信度也大大增加。定量分析的优点是直观、明显、客观、对比性强,不足之处是简单化、模糊化会造成误解和曲解。

综合分析方法以定性和定量相结合,通过评估最底层各元素可能受到的危害,来量化总的风险程度,且可以动态的评价风险的程度。它的不足之处是评估过程比较复杂,适用的普遍性较差。随着风险分析方法的逐渐成熟,结合定性和定量风险分析的综合性方法也得到了很大的应用。

型号产品研制风险管理方法研究 篇12

什么样的因素会导致项目失败?这些因素的改变对项目成本、质量、进度会造成什么影响?是型号研制中十分关心的问题,也是风险管理应考虑的范围。然而在项目管理中,风险管理是往往被遗忘的领域。项目管理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不确定事件,项目负责人必须采取措施去缓解或解决这些不确定事件,这就是风险管理。良好的风险意识、规范的风险管理制度会在很大程度上促进项目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1 概念

武器装备风险就是在规定的技术性能、进度和费用等约束条件下,不能实现武器装备研制项目目标的可能性及其后果的组合。

武器装备风险管理就是对风险实施有效识别、分析、控制或妥善处理,确保项目目标实现的一种过程。在型号研制过程中,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是项目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风险管理的目标就是将一切异常控制在项目可接受的范围内。与问题管理不同,风险管理的对象是未来潜在的风险事件,致力于缓解其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

风险管理过程主要包括风险规划、风险评估(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应对、风险监控和风险沟通等活动。风险规划:建立风险管理的整体框架,定义风险管理活动的实施;风险识别:确定可能影响项目或系统目标实现的风险事件及其原因;风险分析:分析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产生后果,用以判别风险等级及关联关系,为风险提供支持;风险应对:通过选择并实施适当的风险应对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利益相关方可接受的范围内;风险监控:追踪、监测、评审风险状态,反馈并记录风险信息,确保风险管理过程持续有效;风险沟通:及时向利益相关方反馈风险状态,并一同处置风险。

2 内涵

武器装备风险就是在规定的约束条件下,不能实现武器装备研制目标的可能性及其后果的组合,不确定性(可能发生、可能不发生)、未发生、对目标实现有影响是判定某一事件是不是风险项的三要素。

武器装备风险管理就是对风险实施有效识别、分析、控制或妥善处理,确保项目目标实现的一种过程。型号研制过程中,风险是客观存在的,风险管理的目标就是将一切异常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风险管理的对象是未来潜在的风险事件,致力于缓解其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通过规避和解决这些异常情况,保证项目顺利开展。因此风险管理是项目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某一意义上而言,风险管理是项目管理的灵魂。风险管理过程主要包括风险规划、风险评估、风险应对、风险监控和风险沟通等活动。

3 要求和方法

3.1 风险规划

确定与项目风险管理相关的内外部参数,确立风险管理目标、范围、程序和风险准则,根据项目内外部环境参数,确定项目主要风险源,常见风险源见表1。

3.2 风险评估

3.2.1 风险识别方法

根据项目目标、环境信息、掌握的数据、理论方法及专家意见,选择适宜的风险识别方法,目前一般采用基于WBS风险识别方法。风险识别时应利用各种技术方法来提高识别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主要有三类:基于证据法,如检查表法、成熟度评价等;信息收集法,如头脑风暴法、结构化/半结构化访谈;归纳推理法,如FMEA、故障树分析。

3.2.2 风险评价方法

通常采用风险系数的方式进行风险评价。风险系数由风险发生可能性、发生后果等参数组成,具体方法如下:

(1)风险发生可能性参数确定。

风险发生可能性参数值=风险发生概率值×预计发生时间值;通过头脑风暴、情景分析等方法,确定发生概率值和预计发生时间值。

1)风险发生概率值(取值1~5)详见表2。

2)预计发生时间值(取值0.5,0.8,1)详见表3。

注:风险发生概率定量描述应根据项目实际进度设置.

(2)风险发生后果参数确定。

采用查表法确定风险发生后果参数,分为五个等级(取值1~5)详见表4。

(3)风险系数确定。

风险系数=风险发生可能性值×风险发生后果值

(4)风险等级确定与排序。

1)低风险:风险系数<4,暂不采取应对措施;

2)中风险:4≤风险系数<12,必要时采取应对措施(建议风险系数≥8时采取);

3)高风险:风险系数≥12,采取应对措施;

4)风险按风险系数由高到低排序。

3.2.3 风险应对

风险应对方案通常分为两类:风险未发生时的缓解方案;发生时的应急方案。制定风险应对方案是一个递进的过程,必要时还应进一步提出风险应对备选方案;一般要求所有风险均应制定应急措施,高、中风险制定缓解方案;应对方案要可执行、可度量、可考核,并明确应对人和所需资源。风险应对措施一般分为风险规避:消除风险源,即消除某项不确定因素,如更改设计方案、更换配套产品。风险缓解:尽量减少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或降低发生的后果影响。风险转移:将风险可能发生后果的全部或部分有偿转移给其他利益相关方,如分包等。

4 应用实例

在学院承担的某型研制采购一体化项目(2015G F01)中,为提高项目研制效率,提前预测各类风险,我们根据上述方法,按照型号项目研制管理程序规定,详细列出了影响项目进展的技术、管理和配套单位风险源31项,其中,论证阶段6项,主要涉及关键技术和新技术风险;设计阶段列出风险6项,主要涉及软件互联互通和接口协议;工程研制阶段风险6项,主要涉及制造工艺、技术力量和设备配套;鉴定阶段3项,主要涉及试验组织、试验方案和试验环境;管理和财务类风险源10项,主要是经费支出、审计和资料管理,保密等风险源。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根据风险清单,综合运用风险识别办法和分析方法技术,查找出了11项目必须重点关注的风险源,提前制订了应对措施和预案,分析和化解存在的风险因素。同时对影响全局的关键技术、设备配套和保密等6类风险,指定专人负责,通过实施提前预测、拉单挂帐、重点防范等风险预防措施,避免了反复和卡壳事件。项目研制期间,没有发生重大技术和管理事故,及时按照时间节点完成了研制内容,取得了较好效果。

5 结论

标准型号项目研制中应定期进行风险识别,加强风险管理。在项目里程碑、转阶段、方案优选等阶段进行风险评估,根据风险管理目标或风险准则,定期评审风险管理活动的适应性和有效性,加强风险规划、风险评估、风险应对、风险监控和风险沟通等风险管理工作,提高项目研制效率。

参考文献

[1]李金林.武器装备研制项目风险管理[M].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10:37-42.

[2]GJB1362A-2007,军工产品定型程序和要求[S].

[3]GJB/Z 69-1994,军用标准的选用和裁剪导则[S].

[4]GJB/Z 114-1998,新产品标准化大纲编制指南[S].

上一篇:男性乳腺增生症下一篇:公共科技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