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识别方法

2024-10-10

风险识别方法(精选11篇)

风险识别方法 篇1

近年来,不断发生的财务舞弊案如:中国银行开平支行4.83亿存款被贪、巨人集团倒塌、郑州亚细亚公司衰败、震惊中外的琼民源、银广厦事件、西安达尔曼的退市,乃至美国的安然公司破产,欧洲帕玛拉特、台湾博达、烟台东方电子、美国名门朗讯公司倒闭等事件。在这些财务舞弊案中,财务舞弊数额一年比一年巨大,手法一次比一次高明,技术性、隐蔽性、欺骗性一件比一件高强。因此反舞弊的工作就显得更加重要、更为艰巨。

一、财务舞弊的识别方法

其一,从分析货币资金余额的合理性去识别。货币资金余额合理与否,是判断有无财务舞弊嫌疑的最基本方法,货币资金与进、销、存、筹资、投资都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是转移资金、侵吞资产的唯一出口,一切财务活动都以其为中心。其是否合理,自然会想到销售、应收帐款、存货等有无存在造假行为,目前大多数舞弊案在舞弊爆发前,其账面大量虚列现金,例如:欧洲的帕玛拉特、台湾的博达在财务舞弊案爆发前大量虚列现金;达尔曼2001年以前的合并报表中反映的货币资金余额一直都在2亿左右,但在2001年以后货币资金余额都超过6.5亿,而公司的平均主营业务收入约为2.5亿,但2002年和2003年又高息高额举债,这些不正常的行为自然就暴露出了舞弊的蛛丝蚂迹。

其二,从分析营运周转指标来识别。虚构业绩的公司,往往通过虚构应收账款和存货手法来造假,在连续造假时,公司的应收账款必然会持续增加,这势必导致营运资金周转速度明显降低。西安达尔曼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的财务舞弊案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该公司从1999年开始,其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大幅下降,二者的年周转率均低于2,超过半年才周转一次,意味着公司从购进货物到货款回收需要一年以上的时间,营运效率大低,如此低的营运效率却能持续创造佳绩,不能不令人怀疑。在实际工作中,从营运周转指标,也是识别财务舞弊的一种方法。

其三,从分析盈利能力指标来识别。盈利能力就是企业资金增值的能力,通常表现为企业收益数额的大小与水平的高低。企业出于虚构业绩、虚增利润的需要,财务报表上通常会显示异常的高盈利能力。如蓝田股份、银广厦的毛利率大大高于同行业上市公司的毛利率。西安达尔曼公司从1996年~2002年的平均主营业务毛利率高达45%,平均主营业务净利率达38%。对于这种持续畸高的利润率,自然会引起人们的注意,造假也就被随之发现。

其四,从分析关联方交易来识别。关联方交易是虚构业绩的一种主要手法,实施这种手法,往往会出现公司销售异常集中,但不见这些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例如银广厦当时75%以上的利润都是靠天津广厦贡献的,销售高度集中在天津广厦向一家德国公司的出口上。西安达尔曼公司也是如此,在2001年,达尔曼对五家客户的销售占了公司全部销售收入的91.66%,仅前二家公司就占了67%,还有达尔曼的虚假采购、虚增存贷,其主要是通过关联公司和形式上无关联的“壳公司”来实现的。

其五,从分析销售收入确认条件去识别。虚增销售收入也是财务舞弊的一种惯用手法。公司为了虚假业绩,往往对不符合收入确认条件的发出商品作为收入的实现计入当年销售收入,从而隐瞒所售商品风险和报酬转移的事实。这种做法表现出来的特征是应收账款的增长幅度远远大于销售收入的增长速度。美国朗讯公司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其将不符合销售收入确认条件的销售也确认为收入,甚至还采用“开票持有”等多种方法来虚增收入,在2000年会计年度,SEC指控朗讯编造假账,虚构销售计收入11.5亿美元,夸大税前利润4.7亿美元。

其六,从分析存货去识别。存货剧增、采购集中、只购不付款也是财务舞弊的一个信号。西安达尔曼就是一个典型的以虚假采购、虚增存货来达到转移资金的目的。从该公司2001年度反映的财务数据显示,公司对翠宝集团的材料采购占到了全年进货额的26%,2002年却占到了86%之多,到2003年前五位供应商的应帐款就占91%。

其七,从分析公允价值去识别。新会计准则规定公司可适度、谨慎地引入公允价值准则内容,目的是使会计信息更加可靠、相关,但一些企业却运用其来进行业绩舞弊。

其八,从分析其他非财务性指标来识别。从分析其他非财务性指标来识别,主要是从公司的治理结构、财务主管和注册会计师是否频繁更换、公司内部控制的强弱等。还有人员任免、项目决策、资金调动、对外担保等重要事项是集体决策,还是“一言堂”等。所有这些都能从不同的侧面反映出公司有无实施舞弊的可能性。

二、财务舞弊的风险防范

其一,建立并完善公司治理机制是防范财务舞弊最关键、最基础的一道防线。失衡的公司治理机制是滋生财务舞弊的温床。从目前发生的财务舞弊案来看,大多是公司高管权力失控而起。如达尔曼原董事长许宗林一手遮天(对公司的人员任免、项目决策、资金调动、对外担保等公司的重大事项全由其一人说了算);帕玛拉特舞弊案的策划者董事会主席坦齐,中国银行开平支行4.83亿存款被贪的余振东等。建立高层管理者的权力的制约机构,是完善公司治理的当务之急,也是防范财务舞弊的第一道防线。

其二,强化对注册会计师的监督与管理。企业是舞弊者,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是反舞弊工作。如果舞弊与反舞弊互相串通,舞弊就更加泛滥。因此,强化对注册会计师的监督与管理对舞弊的防范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其三,强化对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财务机构是财务舞弊的唯一窗口,加强对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不仅有助于提高财务人员自身的职业操守,形成自身不想舞弊,甚至抵制舞弊的思想,同时,也有助于对上层的警醒作用。

(编辑余俊娟)

风险识别方法 篇2

在《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风险是最为关键的概念。风险是一种事件、行动或者非行动对企业达到自身经营目标和执行战略产生不利影响的威胁。它通常由发生的可能性和产生影响的程度两个要素组成。根据其对企业不同层级的影响,风险可分为企业层面风险和流程层面的风险。企业层面的风险涉及范围较广,因而企业层面的控制指对企业有普遍影响的控制,在公司各层级均可执行,包含更多战略性和宏观经济方面的考虑。流程层面风险则较为具体,通常可与流程中存在的控制活动相联系。

风险管理是指确定减少的成本收益权衡方案(trade-off)和决定采取的行动计划(包括决定不采取任何行动)的过程。风险管理首先必须识别风险。风险识别是确定何种风险可能会对企业产生影响,最重要的是量化不确定性的程度和每个风险可能造成损失的程度。风险识别的方法有生产流程分析法、保险调查法、财务表格分析法及风险坐标分析法。限于篇幅,本文以风险坐标法和企业业务层面风险为例说明企业如何进行风险识别。

二、风险坐标法理论

风险坐标法是把风险发生可能性的高低、风险发生后对目标的影响程度,作为两个维度绘制在同一个平面上(即绘制成直角坐标系)。对风险发生可能性的高低、风险对目标影响程度的评估有定性、定量等方法。定性方法是直接用文字描述风险发生可能性的高低、风险对目标的影响程度,如“极低”、“低”、“中等”、“高”、“极高”等。定量方法是对风险发生可能性的高低、风险对目标影响程度用具有实际意义的数量描述,如对风险发生可能性的高低用概率来表示,对目标影响程度用金额来表示。目前,大家比较推崇的方法是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相结合。表1列出某公司关于风险发生后对目标影响程度的定性、定量评估标准及其相互对应关系,对风险发生可能性的高低和风险对目标影响程度进行定性或定量评估后,依据评估结果绘制风险坐标图。图1以定性为例,图2以定量为例;图1的数字和图2中的黑点代表风险因素)如下:横坐标表示风险对目标的影响程度,纵坐标表示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或发生风险所造成的损失。

绘制风险坐标图的目的在于对多项风险进行直观的比较,从而确定各风险管理的优先顺序和策略。如:某公司绘制了如下风险坐标图3,并将该图划分为A、B、C三个区域,公司决定承担A区域中的各项风险且不再增加控制措施;严格控制B区域中的各项风险且专门补充制定各项控制措施;确保规避和转移C区域中的各项风险且优先安排实施各项防范措施。

三、风险坐标法实证分析

现以某企业为例,将其整个企业的生产经营要素按照相似性或相关性将其分为几个大的类别,然后对每个类别估计其发生可能性及对企业的影响程度,以这二者作为两个维度划出坐标图,最后根据风险程度将全部类别划分为ABC进行相应管理。具体如下:(限于篇幅,以部分风险要素为例)

风险概率评定标准如表2所示:

风险损失评定标准如下表3所示:

确定风险水平R=风险发生的概率X风险损失标准

风险水平标准如下表4所示:

以0~10 之间的某一个数作为权值,0代表没有风险,10 代表风险最大。把各个风险的权值加起来进行比较,区分影响程度;对企业的风险因素识别结果如表5所示:

根据风险坐标图法图4,工程建设风险和生产风险的影响程度均在4以下,风险水平均在10以下,处在A区。这二者对企业的运作不构成风险,企业可以把大量时间和精力放到其他的风险因素上。B区域的风险因素较多,是企业密切关注的对象。这些因素风险水平较高,同时对企业的影响程度也较大,一旦出现企业不可控因素,对企业造成的损失将不可估量。因此,企业把投资风险、人力资源、安全环保税收风险、资产风险、法律事务等因素作为风险管理的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彭志国、刘琳:《企业内部控制和全面风险管理》,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9年版。

论企业筹资风险的成因与识别方法 篇3

一、企业筹资风险的成因

(一)筹资方式不同引起的筹资风险

企业的筹资方式包括权益式筹资(如吸收实收资本、发行股票等方式)和负债式筹资(如发行债券、向金融机构贷款等方式)。一般来说,权益式筹资的资金成本较高于负债式筹资的资金,但是权益式资金不用偿还,而负债式资金须偿还。也就是说,权益式筹资的资金成本高但风险低,而负债式筹资的成本低但风险高。因此,不同的筹资方式影响企业的收益和风险不同。

1. 权益式筹资风险首先表现在资本的回报方面具有不确定性,可能无法达到资本的赚取利润的目标;

其次表现为自有资本的筹资成本较高,为了降低资金筹资的成本,企业往往会利用负债来降低筹资成本。由于财务杠杆的作用,和各种不利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净利润的下降会给市场潜在的投资者传达一种消极信息,使企业丧失潜在投资者。

2. 负债式筹资风险表现在企业能否按时还本付息。

如果借入资金不能产生预期的经济效益,就会导致企业不能按时还清借款,企业将付出更高的代价,甚至陷入破产倒闭的危机之中。由于借款具有固定的还款期限、利率以及支付利息的期限和方式,企业到期不能偿还借款的可能性将会增加。当企业过度依靠借款来维持经营时,说明企业正常经营需要的自有资金不足。过度的贷款一旦遇到企业经营业绩下滑,资金周转不灵,资金链就有可能断裂,无法偿还到期债务。因此,企业在举债经营时以及在举债经营的后期要不断地评价筹资风险的大小,重点应关注以下内容:

(1)将借款经营的资金收益率与债务资本成本率相对比。当前者大于后者时,就能保证本息到期归还,实现财务杠杆收益。负债比率越低,企业偿债能力越强,但未必合理。如果企业借款利率小于资金利润率,企业就应充分利用负债经营的好处。但这里也有一个负债适度的问题,因为债务越大,筹资风险越大,负债规模应保持在企业可以控制的范围之内。

(2)要考虑债务清偿能力。即企业未来能拥有多少款项来偿还债务,资产变现能力如何。偿还债务的资金基本上来源于折旧资金和净现金流量,企业应能够对未来的经营情况作出可靠的估计,过分的乐观或悲观都是不妥当的。在此基础上对企业的资金流量作出长期的计划。

(3)企业扩大生产或对外投资主要的资金来源。虽然适度举债是企业发展的必要途径,但必须以自有资金为基础,如果资本结构中债务资本过大,将会产生还款压力。一般来讲,负债比例不宜超过35%。一旦企业的负债比率超过这个比例,企业就要尤其谨慎决策。

(二)筹资期限比重不同引起的筹资风险

资本的期限比重是指不同期限借款的价值构成及其比例关系。具体而言,就是企业长期资本与短期资本的构成结构。如在长期负债和短期负债结构中,长期负债会随时间经过不断转化为流动负债,如果长期负债过多,就会因为这种转化而造成流动资产小于流动负债,导致企业偿债能力的下降,从而增加了企业筹资风险。

(三)筹资规模不同引起的筹资风险

资金短缺是很多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障碍,拓展融资渠道、扩大筹资规模,将会为企业赢得更多发展和盈利的机会,但同时企业的筹资风险也加大了。如果企业脱离自身实际毫无节制地借款,盲目扩大筹资规模,将导致筹资风险增大,甚至会造成企业破产。

(四)筹资成本不同引起的筹资风险

企业通过不同的筹资渠道,采用各种筹资方式获得的资本往往都是有偿的,需要承担一定的成本。与一般商品的生产成本一样,筹资成本也需用企业的收益补偿,筹资成本过高必然导致筹资风险的增加。国家会根据经济发展情况适时调整贷款利率水平,当贷款利率调高时,企业的筹资成本将会增加,筹资风险就会增大。

二、企业筹资风险识别的方法

(一)通过评估企业资产和负债的市场价值识别筹资风险

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金融工具的创新,企业资产价值与利率、汇率、股指等市场价值参数的变化的相关度更加紧密。因此,必须采用企业资产和负债的市场价值测量法,即根据利率、汇率、股指等市场价格参数的变化,对企业的资产和负债进行重新估值和计价。这样可以将企业因市场价格变化而暴露的筹资风险考虑进去,更及时、全面、准确地反映企业资产和负债的实际价值。另外,从估值角度来讲,因为市场价值涵盖了企业资产和负债的相关特性,因而企业资产和负债的市场价值测量可以作为在识别企业再融资风险大小之前,计算企业现有资产与负债的基本方法。

(二)通过企业资产负债结构识别筹资风险

企业的总负债与总资产的比值以及资本和负债项目的构成即为企业的资产负债结构。资产负债率的高低是衡量企业筹资风险大小的一个较为直观的重要指标。但是资产负债率并非越低越好,较低的资产负债率往往意味着企业的资产利用率低,企业没有正确运用负债杠杆来增加企业的赢利和加快扩张等。因此,应该就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企业规模来实行最优的资产负债结构与资产负债水平。企业可以根据负债与资本的加权综合成本费用来确定这种最优的结构,通过计算企业合理负债额度的临界点来对企业的筹资风险进行识别。

(三)德尔菲法

又称专家意见法,是指在决策过程中采用集中众人智慧进行科学预测的风险分析方法。在识别筹资风险时先要组成专家小组,一般由风险管理经验的专家组成,采用信函的形式向专家提出要解决的问题,并提供所需要的资料。专家依据这些资料,提出自己的意见。得到这些答复后,将回答的各种意见汇总列成图表,归纳分析并匿名再次反馈给有关专家以征求其意见,然后再次综合反馈。这样如此反复多次,直到得到比较一致的意见为止。逐轮收集专家意见并且为专家反馈信息,是德尔菲法的关键环节,收集意见和信息反馈一般要经过若干轮次。它的优点主要是简便易行,具有一定科学性和实用性,可以避免传统会议讨论时产生的随声附和,或固执己见等弊病,同时也可使大家发表的意见较快地集中起来,参与者也易接受最后的结论,结论具有一定综合性,得出的意见也比较客观。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经济实体。企业必须树立风险意识,掌握识别风险方法,科学预测,并针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设计应对预案,否则风险来临时,企业毫无准备,必然会遭致失败;必须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化水平,防止因决策失误而产生的筹资风险。

摘要:筹资风险是指企业在筹资活动中因资金供给、需求市场、经济环境的变化或筹资来源结构、期限结构等因素而给企业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基于此,论述了企业筹资风险的成因,着重阐述了企业筹资风险识别的方法。

关键词:筹资风险,企业,识别方法

参考文献

[1]赵平.企业筹资风险控制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0,(2).

[2]王展.企业财务风险的识别和防范[J].交通财会,2006,(8).

[3]姚秀琦.中小企业筹资困难问题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6,(4).

[4]骆珣,锁大奇.企业筹资风险的管理[J].技术经济,2005,(5).

阀门更换风险识别教案 篇4

一、检修内容:

FT-6044、PT-7012更换仪表保温箱,更换孔板取压阀4台。

二、培训时间

2014年8月

三、培训人员:

车间管理及监护人员、吉化集团吉林市北方建设有限责任公司电仪分公司人员 四:培训目的:

通过此次培训,从人的不安全因素,工艺生产环境及检修过程确定保温箱、阀门更换存在的危险因素,并制定落实相关风险消减措施,确保此项检修工作顺利完成。

五、检修时间:

2014年9月

六、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因素:

1、施工人员资质、不安全行为和安全意识淡薄。

2、工艺介质危害。

3、工器具使用不当。

4、发生火灾事故。

5、监护人监护不当。

6、劳动保护佩带不全。

七、风险消减措施:

检修前统一由车间管理人员联系工艺车间提供检修条件,将设备管道降至常温常压,仪表设备断电,并同工艺和检修单位人员共同确认后方可施工。

1、对施工单位检修人员资质进行审查,确认具备仪表工作业检修资格并持证上岗,对参加检修的相关方施工人员进行一次全面检修施工安全交底和考试,检修前确认施工人员身体无重大或不适合检修作业的疾病,检修现场设熟悉工艺状况和检修项目的监护人,监督检查施工人员“三违”现象,并落实相关安全措施。

2、熟悉工艺环境条件,合理制定检修方案。FT-6044介质为异丙苯,易燃有毒;PT-7012介质为氢气,易燃易爆。

3、选择使用的工具必须无损伤,不能使用重新焊接的工具进行施工。在易燃易爆场所使用防爆工具,拆卸时检修人员应站在孔板侧面,拆卸螺丝不可用力过猛,不可使用长度超过800MM的套管,严禁加套管使用活扳手。不得随意抛掷工具。

4、动火作业人员必须遵守《工业用火作业安全管理规定》。4.1、严格执行《工业用火管理规定》,严禁吸烟,严格动火审批手续,做好防火工作。

4.2、禁止用汽油或易挥发性溶剂洗刷机具、配件、车辆和洗手。4.3、焊接(切割)作业必须设看火人。

4.4、动火地点周围易燃易爆物质应清除干净。附近的井、沟等其它设施可能漏出可燃气体时,应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4.5、焊(割)作业的工具要符合标准,焊(割)具的风、气门应严密,氧气减压表要灵敏可靠,氧气软管应耐压2Mpa。

4.6、氧气瓶与乙炔瓶须分开存放,使用时二者距离不应少于5米,其间明火距离不应少于10米(高处作业时,应是垂直于地面处的平行距离)。

4.7、使用乙炔瓶时,必须装设专用减压器和回火防火器,开启时,操作者应站在阀门侧后方,动作要轻缓。

4.8、乙炔气瓶必须直立使用,严禁斜放或卧放使用。

4.9、气瓶内气体不允许用尽,氧气瓶至少要留有0.05MPa的剩余压力。

4.10、气瓶严禁靠近热源和接触油脂,并防止日光曝晒。

4.11、气焊(割)停止时,不允许将连接气瓶的焊(割)具放在容器内、管道内,以防止乙炔气漏出遇明火爆炸。

4.12、电焊工推拉开关时,身体要站在侧面,并要一次推足,然后开启电焊机,停机时,要先关电焊机然后再拉下电源开关。

4.13、电焊机电源要独立设置电闸,焊机二次线路及外壳必须接地良好,焊条的夹钳必须绝缘良好。

4.14、电焊机接地线、零线和焊接工作回线不准搭在易燃易爆危险物品上,也不准接在管道或电力、仪表保护套管上。

4.15、在清理焊皮敲击焊渣时,必须戴好防护眼镜,防止渣粒迸出伤害眼睛。

4.16、在容器内或潮湿地点进行电焊作业时,必须采取绝缘措施。4.17、焊接作业中,要配戴好个人防护用品,在有毒有害气体岗位检修作业时,应配戴防毒面具和口罩。

5、每项施工任务车间和检修单位分别指派一名责任心强,熟悉工艺及检修项目的监护人,严格落实各项安全措施,不得擅离职守,不能干与工作无关的事,监督和督促施工过程,查处野蛮施工和“三违”现象。

6、合理佩带劳动保护,如安全带、安全绳、防滑鞋和安全帽。

工业用火作业安全管理规定 目的

为加强工业用火安全管理,保障员工生命和国家财产安全,特制定本规定。2 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大庆石化公司所属各单位,包括在公司范围内所有从事项目建设、改扩建、检修、维修作业的外来施工队伍。3.职责

3.1甲、乙方监护人的职责:

3.1.1应持有“用火作业票”第三联,对“用火作业票”中安全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认真检查,发现制定的措施不当或落实不到位及未按“用火作业票”规定用火等情况,立即制止用火作业; 3.1.2对用火现场负责监护,用火作业期间不得擅离现场。如发生火灾要立即扑救并报警。3.2 用火人的职责:

3.2.1应持“用火作业票”第二联作业,做到“四不用火,”即“用火作业票”未经签发不用火;“用火作业票”提出的安全措施没有落实不用火;用火部位、时间与“用火作业票”不符不用火;监护人不在场不用火;

3.2.2 出现异常或监护人提出停止用火时应立即停止用火; 3.2.3 对于强行违章用火的指令有权拒绝; 3.2.4 用火作业结束应清理现场,不得遗留火种。3.3 项目负责人的职责:

用火项目负责人(由车间领导指定)对用火作业负全面责任,必须在用火作业前详细了解作业内容和用火部位及周围情况,主持和参与用火安全措施的制定、落实,向作业人员交代作业任务和安全注意事项。

3.4 用火分析人的职责:

用火分析人应对用火分析手段和分析结果负责,根据用火地点所在单位的要求到现场取样分析,在分析报告单上填写取样时间和分析数据并签字。

3.5 车间安全员的职责:

负责对特殊工种资质的审查,负责分析报告单数据的确认和填写,负责用火作业票的管理,检查监督安全措施的落实情况,随时纠正违章作业;作业完成后,组织检查现场,确认无遗留火种。3.6 批准人的职责:

各级用火作业的批准人在审批用火作业时,必须到现场了解用火部位及周围环境,审查《用火作业票》上的所有内容是否符合要求。在确认准确无误后,方可签字批准用火作业。3.7 施工作业负责人的职责:

负责施工作业风险措施的制定和风险削减措施的落实。4.内容与要求

4.1 生产用火:指锅炉、加热炉、焚烧炉等生产性设备用火,此类用火安全管理执行操作规程和安全规程。

4.2 固定用火:指在生产厂区内的安全地带经常有明火作业。此类作业场地称为固定用火区。固定用火区域的审定由固定用火申请单位向区域所在单位安全部门提出申请,对设置的固定用火区域进行风险评价并制定相应安全措施,画出固定用火范围平面图,经区域所在单位安全部门审查,单位(厂、处级)主管领导签字后,报公司安全部门审批。固定用火区域审批有效期不超过一年。

固定用火区必须具备:

1.边界外五十米范围内不准有易燃易爆物品; 2.制定固定用火区域管理制度,指定防火负责人; 3.配备足够的消防器材;

4.设有明显的“固定用火区”标志,并标明用火区域界限; 5.建立应急联络方式和应急措施。审批后的固定用火区域主管部门应定期对其管理情况进行检查。4.3 临时用火是指在生产区域内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明火作业。主要包括:

1.电焊、气焊、钎焊、塑料焊等焊接切割作业;

2.电热处理、电钻、砂轮、热煨管、风镐等及临时用电作业; 3.喷灯、火炉、电炉、喷砂、熬沥青、炒沙子、黑色金属撞击等明火作业;

4.机动车进入正在生产的炼化装置、在生产区域内设置自带动力源的发电机和自带动力源的空气压缩机。4.4 根据用火部位危险程度,临时用火分为三级。4.4.1在以下地点用火为一级用火;

1.爆炸危险场所以内区域,处于生产状态的工艺生产装置区; 2.各类油罐区、可燃气体及助燃气体罐区、有毒介质区、液化石油气站;

3.可燃液体、可燃气体、助燃气体及有毒介质的泵房与机房; 4.可燃液体和气体及有毒介质的装卸区和洗槽站; 5.工业污水场、易燃、易爆的循环水场、凉水塔和工业下水系统的各种井、池、管道等(包括距上述地点15米以内的区域);

6.危险化学品库、油库、加油站等;

7.储存、输送易燃、易爆液体和气体的容器、管线。4.4.2 在以下地点用火为二级用火:

1.装置停车大检修,工艺处理合格,经主管部门组织相关部门检查认定后,可以按二级用火管理;

2.运到安全地点并经吹扫处理用火分析合格的容器、管线; 3.爆炸危险场所区域以外的场所用火;

4.在生产厂区内,不属于一级用火和特殊用火的其它临时用火。4.4.3 特殊用火;

在带有可燃、有毒介质的容器、设备和管线上不允许用火,确属生产需要必须用火时,按特殊用火处理。特殊用火必须经分厂主管领导签字,用火单位对所从事的作业必须进行风险识别和评价,制定可靠的施工方案和安全措施及应急预案后方可用火。

4.5 临时用火必须办理“用火作业票”(式样附后)后方可从事用火作业。“用火作业票”一式三联,第一联由所在车间安全员留存(存根);第二联用火人持有;第三联甲方监护人持有。

4.6 申请“用火作业票”应由用火单位向用火所在车间提出申请,由用火所在车间项目负责人填写“用火作业票”的申请栏,项目负责人由用火所在车间领导指定,车间安全员负责对特种作业人员的资格进行审查。

4.7 用火所在车间项目负责人(专业技术人员)会同有关人员和用火人员对从事的作业分别进行生产工艺和施工作业的风险识别并制定削减风险措施,填写“风险识别及削减风险措施”栏,如需要采取的措施,在该项栏中划○,不需采取的措施划×,如栏内所列措施不能满足时,可在空格处填写其它削减风险措施。4.8 在反应器、罐、塔、槽等有限空间内或容器本体用火作业,必须对有限空间内的气体进行分析。其分析报告单由所在车间安全员将分析报告结果填写在“用火作业票”的“分析结果”栏内,并将分析报告单粘贴在“用火作业票”的第一联上。

4.9 一级用火作业票,由车间和厂主管部门检查安全措施制定和落实情况后,由分厂安全部门主管责任人批准生效;二级用火作业票,由车间项目负责人、安全员检查安全措施制定和落实情况后,由车间负责人(主任、副主任)批准生效;特殊用火作业票,由车间、分厂检查安全措施落实情况后,由车间负责人签发,经分厂领导审查同意后批准生效。节假日、正常工作时间以外的一级用火由厂生产总值班批准生效。一级用火票需要延长时间时,在火票时间填写处填写,延长时间不得超过8小时,由车间安全技术人员对用火作业人、监护人及安全措施重新核对后,在补充安全措施栏内,写明检查情况并签字确认。4.10 在“用火作业票”上签字的所有人员都必须到用火现场检查确认后,并在相应栏内签字。

4.11 “特殊用火作业票”和“一级用火作业票”有效用火时间不超过8小时,二级“用火作业票”有效用火时间不超过72小时。4.12 节假日期间不允许从事用火作业,如生产需要必须用火时,须将用火作业等级相应提高一级。

4.13 装置停工大检修期间的二级用火,在30平方米范围以内,且视野清楚、无障碍物的区域,可按一处用火执行(高处用火除外)。4.14 在用火作业票有效时间内,如用火作业条件发生变化,需要继续用火作业应重新办理“用火作业票”。4.15 各单位在行政区域内或在公用管网、公用场所的用火作业,涉及其它单位的安全时,由用火单位与相关单位安全部门联系,共同采取安全措施并在“用火作业票”相应栏内签署意见。“用火作业票”仍由该单位按规定程序签发、审批。

4.16 用火作业监护一般由二人担任。车间和施工单位各派一人,以车间人员为主。本车间组织的用火作业,监护人可以设一人,应指派熟悉用火现场情况人员做监护人。因工作需要调换用火作业监护人时,接替人应在用火作业票监护人栏内注明交接时间,并签字(仅限第二和第三联)。

4.17 用火安全措施中的退料、吹扫、置换、分析等工艺措施,由生产人员落实。如需加盲板、设防火屏障等措施由车间提出,施工单位实施。一般情况,灭火器材的准备、含油污水井的封盖,装置界区内的由车间负责,界区外的由用火单位负责。上述作业无论何种情况,双方必须共同落实好各项安全措施,安全措施没有落实不准用火。4.18 生产区域内的基建、技措项目等在工程设计的同时必须考虑施工用火的安全及其措施,用火安全措施所需的材料、费用应同时列入工程预算。

4.19 用火前要对用火现场的移动及固定式消防设施全面检查,确认完备后方可用火。

4.20 在存有可燃物料的设备、容器、管道上用火,须首先进行退料及切断各种可燃物料的来源,彻底吹扫、清洗置换并将与之相连的各部位加好盲板(无法加盲板的部位应采取其它可靠隔断措施),防止可燃物料的窜入或火源窜到其它部位,并应采样分析;分析合格后超过1小时后用火,需重新采样分析。盲板要符合压力等级要求,严禁用铁皮或石棉板代替。4.21 用火分析及合格的标准

1.用火分析应由有资格的分析人员进行。凡是在易燃易爆装置、容器、管道、储罐、阀室、管沟等部位及其它认为应进行分析的部位用火,用火作业前必须进行用火分析;

2.用火分析的取样点应由用火所在单位当班生产负责人负责提出,并带领分析人员到现场进行取样;取样点要有代表性,特殊用火的分析样品(采样分析)应保留到用火结束;

3.如果使用便携式可燃气体报警仪或其它类似手段进行分析时,检测设备必须经有检测资质单位标定合格并在有效期内;被测的可燃气体或可燃液体蒸气浓度应小于其与空气混合爆炸下限的10%(LEL);

4.使用色谱分析等分析方法时,被测的可燃气体或可燃液体蒸气的爆炸下限大于等于4%(V/V)时,其被测浓度应小于0.5%;当被测的可燃气体或可燃液体蒸气的爆炸下限小于4%时,其被测浓度应小于0.2(V/V)%。

4.22 在油罐、塔、釜或其它存有可燃介质的有限空间内用火,应将其内部物料退净后,进行蒸汽吹扫(或蒸煮)、氮气置换或用水冲洗干净,然后打开上、中、下部人孔,形成空气对流,或采用机械强制通风换气,严防出现死角。4.23 进入塔、罐、釜、槽等有限空间内用火应同时执行《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规定》。

4.24 处于运行状态的装置内,凡能拆移的用火部件,应拆移到安全地点用火。

4.25 高处用火(含在多层构筑物的二层及其以上用火)必须采取防止火花溅落的措施,并对火花可能发生溅落的措施确认。

4.26 风力五级以上应停止室外的高处用火,六级以上停止室外一切用火。

4.27 离用火点30米内不准有液态烃泄漏;半径15米内不准有其它可燃物泄漏和暴露;半径15米内生产污水系统的漏斗、排水口、各类井、排气管、管道等必须封严盖实。

4.28 二级用火作业超过一天时,每天在开工前,应由用火人、监护人、安全员共同检查用火现场,核对安全措施,合格后方可用火。4.29 用火作业结束后或下班前,施工人员要进行详细检查,不得留有火种;监火人应将用火作业票收回,并对用火作业现场进行无火种的确认。

4.30 储装氧气的容器、管道、设备必须与用火部位隔绝(加盲板),用火前必须置换,保证系统氧含量不大于21.5%(体积)。4.31 使用气焊(割)用火作业时,氧气瓶与乙炔气瓶间距不小于5米,且乙炔气瓶严禁卧放,二者与用火作业地点均不小于10米,并不准在烈日下暴晒。

检修突发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范围:

本预案规定了吉林石化公司染料厂仪表车间及检维修人员在突发事故情况下的应急处理程序。2 组织机构及职责: 2.1 应急指挥小组 总 指 挥: 车间主任

副总指挥: 生产主任 设备主任

成 员: 安全员 设备员 技术员 苯酚维护班长 维护员工 2.2 职责

车间主任:负责组织、指挥车间突发事故下的应急处理程序,落实应急人员的职责分工,协调车间与兄弟单位或工厂应急指挥机构的应急救援关系。

生产(设备)副主任:负责指挥处理事故状态下的仪表异常处理,制定应急处理程序,并落实相关的安全措施。同时负责配合安环监督部门收集事故的现场资料,分析事故原因。

设备员:负责事故救援物资和仪表设备备件的供应,协助生产车间抢修关键设备,并对事故后的仪表完好进行确认,同时负责与厂生产科救援工作的协调。

技术员:负责现场异常仪表的检修方案的制定及实施,配合检修单位人员迅速消除仪表漏点和缺陷,使仪表尽快恢复正常指示,同时负责与厂机动科救援工作的协调。安全员:负责指导车间应急小组进行消防灭火、伤员抢救等工作,落实并确认现场抢修和救援工作的安全措施,同时配合工厂安全环保处划分危险区域,设立隔离区,协调车间与工厂安全科的工作关系。

维护班长:负责组织本班组成员对装置仪表故障进行抢修、补漏,协助现场指挥传达事故处理的战斗命令,搞好现场人员调配和组织。

维护员工:负责现场抢救灾区受伤人员和物资转移、设备防护工作;负责协助切断火源、灭火、控制毒气扩散和治理灾害、恢复正常生产等工作。3 报告程序:

发生突发事故时,若主任和副主任不在,由车间职能人员(总值班)任临时指挥,负责指挥、协调应急组织工作,待上一级指挥机构到达时将指挥权向上移交,并详细介绍灾害情况。如果事故状态进一步扩大,指挥权移交工艺车间主任担任,厂级领导到达后,指挥权移交厂级领导统一指挥,车间人员从旁协助。

3.1 当发生突发事件时,最早发现突发事件者应立即向车间固定电话63995524报警。如发生火灾或人员中毒情况,应及拨打消防队(63990619)和气体防护站(6387150)电话报警。报警时应说明事故单位、事故发生地点、时间、化学品泄漏量、名称、事故性质(外溢、爆炸、火灾)、危害程度、有无人员伤亡以及报警人姓名和联系电话,并在主要交通路口引领救援人员或车辆进入灾害现场。3.2 利用电话或对讲机通知生产车间操作人员发生事故的具体地点,事故性质(外溢、爆炸、火灾)、车间职能人员接到报警电话后,立即通知车间主任,由主任启动应急处理程序,并通知其他应急小组成员赶赴出事地点。

3.4 应急小组赶到出事地点后,应根据现场汇报和实际情况迅速制定抢修救助方案,并依据方案下达应急处理命令,同时根据需要通知厂生产科、机动科和安全环保科。3.5 联系电话:

李华忠 *** 安全环保科:63978085 姜克寒 *** 生产调度室:63973070 姚 兵 *** 机动科: 63977721 朴承海 *** 气体防护站:63987150 崔 鹏 *** 消防队: 63990619 119 王 新 *** 车间主任室:63978967 幺占国 *** 殷宇霆 *** 4 现场应急处理:

发生事故时, 当事人要保持冷静,在做好自我保护的前提下迅速查明事故发生源、泄漏部位和原因,凡能经关闭截止阀切断物料、紧固泄漏点等处理措施而消除或降低事故损失的,则以自救为主。如泄漏部位自己不能控制的,应向指挥部报告并提出堵漏或抢修的具体措施。

当有人员受伤时,要本着先救人,再扑救控制灾情漫延,在抢救仪表设备的原则。首先要将伤者移至空气清新的安全地带,在救援的过程中要注意风向和有毒介质的比重密度,选择较为安全的路线撤离,如伤者呼吸停止,需马上进行人工呼吸。

当发生火灾时,当事人在利用附近的消防器材灭火的同时进行报警,在使用消防水灭火的同时,要做好预防措施,防止消防水直接进入10#线,造成环境污染。

当事人或救援小组成员必须佩带相应的防护器具后方可进入现场,如空气呼吸器、防毒面具、防酸面罩和塑胶手套等。

根据泄漏介质的性质、比重和凝固点,合理选择用水中和或人为降温冷凝的方法进行应急处理,在用水冲洗时,要做好充分的预防措施,避免有毒介质顺水流入10#线,造成环境污染。

仪表设备泄漏的有毒危险品应及时选用容器盛装,避免流入10#线,造成环境污染。

及时协调工艺车间,得到允许后转移灾害现场周边仪表设备。

应急小组成员到达事故现场后,应根据事故状态及危害程度作出相应的应急处理决定,并命令各应急救援队立即开展救援。如有需要,可组织成员在事故现场设立禁区并加强警戒和巡逻检查。

当因地震、飓风、打雷、闪电等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造成装置区内发生火灾爆炸性事故、有毒危险化学品泄漏和人员中毒事件时,当事人应沉着冷静,针对不同的突发事件采取不同的救护措施,具体方法同上。现场人员的救援措施: 有人受伤或中毒时,要立即报告气体防护站,并立即将受伤或中毒者抬到空气新鲜的地方,若伤着停止呼吸或失去知觉,用人工呼吸法抢救,救援人员应配戴防毒面具后,才可进入有毒区域进行救援工作,当发生化学灼伤或眼中进入物料时,应用大量清水反复冲冼,如伤着是由高空坠落摔伤所致,搬运时应注意搬运姿势及方法,以免加重伤势,如发生急性中毒,应注意及时转送到医院,并提供受伤人员信息和泄漏介质等。

当伤者衣服着火时,救援人员应迅速利用衣服(沾湿)、砂土、消防器材或水进行灭火,当救援人员本身衣物着火时,如衣服较薄,可迅速脱去着火衣物,如衣服较厚,可利用身边的水源灭火,或者是就地卧倒打滚,利用身体压灭火焰。当火焰将伤者皮肤烧坏时,尽量不用水或灭火器进行扑救,防止因皮肤损坏造成细菌感染。

当伤者呼吸停止时,应进行人工呼吸,在施行前、应迅速将伤者身上妨碍呼吸的衣领、上衣、裤带等解开,并迅速将伤者口腔的食物、假牙、血块、粘液等取出,使呼吸道畅通。如果伤者牙关紧闭,救护人可将两手四指放在伤者下腭骨处,大拇指放在下腭边缘上,用力慢慢向前移动,使下牙移到上牙前,促使伤者把口张开。若用此法仍不能使伤者的口张开时,可用小木片、小金属片或其他比较坚硬的物品从伤者口角经臼齿、门齿牙缝插入,使伤者把口张开。然后施行口对口(鼻)式人工呼吸法,使伤者仰卧,头部尽量后仰,鼻口朝天,下腭尖部与前胸部大体保持在一条水平线上。伤者颈部下方可以垫起,但不可在伤者头部下方垫放枕头或其他物品,以免堵塞呼吸道。操作分两个步骤:第一、先使伤者鼻孔(或口)紧闭,救护人深吸一口气后紧靠伤者的口(或鼻)向内吹气为时约2秒钟。第二、吹气完毕,立即离开伤者的口(或鼻),并松开伤者的鼻孔(或嘴唇),让他自行呼气,为时约3秒钟。在人工呼吸过程中,如果发现伤者皮肤由紫变红,瞳孔由大变小,则说明人工呼吸收到了效果;如果发现伤者嘴唇稍有开合,或眼皮活动,或喉嗓间有咽东西的动作,则应注意其是否已恢复心脏跳动和呼吸,此时可停止人工呼吸。如果人工呼吸停止后,伤者仍不能自己呼吸,则应立即再作人工呼吸。6 人员疏散:

当灾害得不到控制,危及周边装置设备及人身财产安全时,由车间主任或现场总指挥对灾害进行确认,并及时向调度室或厂指挥部汇报,由工厂应急救援总指挥向本车间和相邻车间下达撤离命令,相邻单位人员接到工厂应急指挥中心通知后,由相邻单位领导组织人员疏散。

在撤离时由现场指挥确定留守岗位人员;撤离人员由车间安全员或班长利用当天考勤清点事故现场范围内所有人员,并作好记录;检修人员要与各类检修票证书进行核对,另外,使用临时入厂联系单对检查人员、技术服务人员、外来送货人员进行核对。人数核准后由现场指挥组织人员根据气体的比重决定向高处或低处疏散,有毒气体比空气重的向高处疏散、比空气轻的向低处疏散,同时应根据风向,向上风侧疏散。在撤离过程中,烟雾较大无防护面具时,应将毛巾、衣物等浸湿捂在嘴上以防烟雾中毒,并按着应急指示灯方向快速撤离。7 防止事态扩大或防止衍生事故的措施:

积极调配一切可以参加抢修的人力、物力参与救援,并视现场灾害实际情况与工艺协商紧急停车,切断原料继续进入。联系检修公司对泄漏点进行带压堵漏,根据实际情况,解除相关仪表联锁,并协助工艺操作人员进行工艺参数调整。同时通知工艺车间利用氮气对泄漏管线进行置换,或切断事故点前后截止阀,阻止继续泄漏。如发生火灾,消防器材不够,或管道火势控制不住时,可利用胶管接引蒸汽灭火。并清除事故点周围的一切可燃、有毒物品,在事故可能波及的范围区域设置警戒绳,防止无关人员进入事故区域。进入危险场所的救援人员,应佩戴相应的防护器材,如防酸面罩、防毒面具、空气呼吸器和塑胶手套等。如有毒危险化学品大量泄漏,应及时通知工厂指挥人员疏散周边装置的人员。现场指挥应根据情况启动相应的工厂级应急预案,关键时刻向上级请示紧急撤离,并指挥抢险人员按照灭火疏散预案进行疏散。8 事后处理:

电网风险的识别和预警管理 篇5

【关键词】电网;风险识别;预警管理

引言

电网风险的识别和预警是电网企业应急管理重要环节,体现了电力应急管理“以防为主”的原则。开展电网风险识別预警就是要准确识别电网风险因素和潜在危险,并通过风险分析和评估来研判突发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进而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实现避免灾害发生或降低危害程度的过程。有效的电网风险识别和预警管理,对于提高电网风险控制水平和提升应急管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电网风险的识别

电网风险作为一种特殊的危机存在种类,它也具备着一般风险的普遍特征,包括:风险存在的普遍性、风险潜伏的屏蔽性、风险爆发的紧急性、风险传播的公开性。同时,它又具有一些独特的特征,如:受产业链影响严重、风险来源极多、风险带来损失巨大等[1]。电网风险的爆发会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和人民正常生活。电网风险产生的根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自然灾害的不断冲击。近年来世界各地台风、洪水、地震、海啸等灾难性气候频发,对当地电网造成了巨大破坏,严重影响了正常供电。

2.电网自身问题。我国电网尚处在建设期,新输电线路及变电站的相继投运,都会给电网安全运行带来风险。

3.电力应急准备不足。当前,我国电网应对突发灾害事件的评估体系还不够完善,尚未完全形成高效成熟的应急管理体系。

二、电网风险预警的方法

近年来,为了研究电力系统在不同因素影响下的发生大面积停电的特征和规律,专家们先后提出了OPA模型、CASCADE模型、隐故障模型、Manchester模型及基于交流最优潮流的停电模型等多种模型来模拟电力系统大面积停电事故[2]。针对电力应急管理对电网风险预警的实质性要求,电网风险预警的方法研究也逐渐被重视起来,预警方法逐步完善,实用性也不断增强。虽然预警方法日益增多,但大体可以归为指数类预警方法、统计类预警方法和模型类预警方法三种类型。

1.指数类预警方法。主要应用于宏观经济领域,通过制定综合指数来判断被监测对象所处的状态,不仅能预测到经济周期的转折点,也可以用来分析经济的波动幅度等。例如景气指数法。

2.统计类预警方法。主要应用于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中,通过统计方法来发现被监测对象的波动规律,具有使用变量少、数据容易收集、操作较简便等优点。例如Logistic回归分析法、多元判别分析法等。

3.模型类预警方法。主要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评价被监测对象所处的状态,适用于监测点比较多、比较复杂的风险预警环境中。例如概率分类的模型识别、人工智能等。

三、浙江电网风险预警管理体系

为适应电网发展需求,不断加强电网风险管控,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和可靠供电,浙江电网建立了风险预警管理体系,对省、地、县各级电网运行风险管理职责分工进行了明确,规范了相应的工作职责、内容和要求,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性控制措施。

1.电网风险预警分析内容。(1)静态安全分析,重点考虑设备N-1故障、同杆并架线路同时故障等;其中,N-1故障考虑的范围包括发电机、线路、变压器、母线等设备;同杆并架线路原则上定义为同杆并架长度比例50%以上者,对同杆比例低于50%的线路,视电网实际运行情况及线路同跳后果决定是否作为同杆并架线路考虑。(2)暂态稳定、频率稳定、电压稳定、短路电流计算、小干扰稳定。(3)电力电量平衡、局部电网供电能力。(4)确定风险的等级和预控措施要求。

2.风险管控职责范围划分。依据“统一调度、分级管理”的原则,对各级调度风险管控职责范围进行划分。(1)省调风险管控职责范围。1)事故后造成四级以上电网事件者。2)事故后造成3座220千伏厂站(含用户变、牵引站)全停,或事故前为单线(单母线)带2座以上220千伏厂站(含用户变、牵引站)方式者。3)事故后造成变电站内220千伏以上任一电压等级母线非计划全停者;其中双母接线的变电站,一条母线检修方式下另一条母线跳闸,造成本变电站内220千伏以上任一电压等级母线非计划全停除外。4)事故后造成装机总容量1000兆瓦以上的发电厂全厂对外停电者。5)事故后造成电网电能质量降低,频率偏差超出(50±0.2)赫兹;或220千伏电压监视控制点电压偏差超出±5%,延续时间30分钟以上;或500千伏以上电压监视控制点电压偏差超出±5%,延续时间1小时以上。6)事故后造成±400千伏以上直流输电系统双极闭锁或多回路同时换相失败者。7)220千伏以上电网非正常解列成三片以上,其中至少有三片每片内解列前发电出力和供电负荷超过100兆瓦。8)220千伏系统中,并列运行的两个或几个电源间的局部电网或全网引起振荡,且振荡超过一个周期(功角超过360度)。9)省调管辖电网输电断面超稳定限额连续运行时间超1小时。(2)地调风险管控职责范围。1)事故后造成电网减供负荷40兆瓦以上者。2)双母接线的220千伏变电站一条母线检修方式下另一条母线跳闸,或单条220千伏线路送220千伏变电站线路跳闸,造成变电站非计划全停者。3)事故后造成220千伏变电站内110千伏母线非计划全停者。4)事故后造成3座以上110千伏变电所全停者。5)地调管辖电网输电断面超稳定限额连续运行时间超1小时。6)造成地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确定的特级或一级重要电力用户电网侧供电全部中断者。(3)县调风险管控职责范围。1)事故后造成县域范围内1座110千伏变电站全停者。2)事故后造成变电站内35千伏母线非计划全停者。3)事故后造成地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确定的二级或临时性重要电力用户电网侧供电全部中断者。

3.风险预控措施。可采取的风险预控措施包括但不限于:(1)电网运行方式调整。主要包括电网分层分区方式调整、变电站母线接排方式调整,等等。(2)电厂运行方式控制。根据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发用电平衡等要求,合理安排电厂开停机组、优化机组出力,提出对机组功率因数、母线电压水平以及PSS投退状态等控制要求等。(3)负荷转移与控制。结合电网实时运行方式,对事故后造成负荷损失,可能达到有关风险等级标准的,提前做好负荷转移工作;对影响全省或局部地区安全稳定运行和可靠供电的,需事先编制有序用电、错避峰方案并予以落实;对事故后可能造成供电缺额的,需提前落实足够容量的紧急拉限电容量。(4)安全稳定控制系统(装置)调整。对可能影响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和可靠供电的安全稳定控制系统(装置),需根据运行方式要求及时调整系统(装置)投退状态及切负荷量,确保系统(装置)有效发挥作用。(5)防全停措施。主要包括防全停技术措施和防全停组织管理措施,以减少事故后减供负荷。(6)设备巡视。

四、结束语

风险的识别和预警是应急管理的基础,致力于从根本上防止灾害的发生。电网安全运行是整个社会经济平稳增长的基础,正确的认识电网风险的存在,制定合理有效的风险识别预警机制,建立健全电网风险预警管理体系,对提升电网企业应急管理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瑾,牛东晓,刘金朋.区域电网危机预警管理研究.华东电力,2010,(1):11-13.

[2]田超,沈沉,孙英云.电力应急管理中的综合预测预警技术.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49(4):481-484.

作者简介

风险识别方法 篇6

“内容安全”是其中的一个核心问题。内容安全是指由信息内容所引发的信息安全事件以及由此所造成的损失。能够引发内容安全事件的风险即是信息内容风险。因为信息内容安全事件等相关概念不适用于社会组织,现对相关概念进行扩充,具体如下:“组织内容”是指在互联网上传播的信息中与组织相关的内容,以及个人或其他组织针对这些信息所持有的态度。“组织内容风险”是指与组织相关的内容可以为个人或者其他组织所利用,在利用过程中对组织的无形资产造成损失的可能性。1

本文主要研究组织内容风险的识别方法。第一部分为引言,第二部分描述了国内外有关信息内容安全的发展现状,第三部分介绍了组织内容风险识别方法体系,第四部分主要讨论了内容分析法,第五部分详细说明了网络计量法,第六部分对本文介绍的识别方法进行了问题分析并提出了改进方向,第七部分运用分析工具对广西师范学院的官方网站进行了外链分析,第八部分比较了不同类型组织的风险差异性,最后对本文的研究内容作了总结。

1 组织内容风险识别常用分析方法体系

上文中提到,内容安全是由信息内容所引发的信息安全事件,那么对信息内容的分析可以参考情报分析的理念和方法,以及自然语言处理、数据挖掘、人工智能等技术,从而形成一套组织内容风险识别分析方法体系,如下图1所示:

1.1 链接分析法

链接分析法是根据网站与网站之间的相关性来进行操作的,无论何种网站都是由许许多多的网页组成,而这些网页彼此之间存在着某种关系,这种相关性是指:1)内容相关性。网络信息从某个方面来讲是聚合的;2)结构相关性。网页与网页之间以某种结构相互关联;3)功能相关性。站点可以通过它和其他站点之间共享内容;4)附属相关性。网站的主体是内容、结构和功能,而相对于这些主体部分,网站上的广告、网站上的友情链接以及初次之外的其他链接等都暂且归为附属相关性。

网页中存在着大量动态的超链接,它是网页的重要元素,几乎所有的网页都是利用超链接来建立相互之间的联系。超链接一方面便于引导用户浏览网页;另一方面,网页链接的创建都带有一定的目的性,既超链接时常会指向它们认为想要网站访问者看到的网页,因此这些超链接隐含了大量人为设定的目的信息。所以,对互联网的链接结构信息进行充分挖掘,将对改善Web信息检索准确度、Web隐式社区的发现等方面产生极为重要的意义。

1.2 文本挖掘法

文本挖掘主要由以下步骤构成:

(1)文本预处理:将文本对象转换成文本挖掘工具能够识别的格式。一般包括两个主要步骤,既特征抽取和特征选择。

(2)文本挖掘:是指采用数据挖掘以及模式识别等方法获取面向特定应用目标的知识和模式。

(3)模式评估和表示:利用已确定的评估标准进行评估。

1.3 主题聚类法

主题发现也叫主题抽取或者主题识别,其作用是处理和分析大规模信息同时使用户以最迅速有效的方式理解信息内容,探究信息中的主题。当前对于主题发现并没有一个明确定义,只是将从复杂大规模信息源中获取主题并进行表现的一系列技术方法统称为主题发现。通过精读一系列相关项目和论文,笔者认为,主题发现可作广义和狭义两种解释。

广义的主题发现方式较为灵活,只要是可以发现代表性信息的方法都可以归纳为广义的主题发现。比如,针对文本的主题发现有:从高频被引论文中提取高频词来代表主题领域、基于语义局部性思想来判定主题领域等多种方式。

狭义的主题发现是指从文本中提取关键文字信息,将主题聚焦在某几个词上的方法。此种方法需要发现文档中的关键问题,聚焦关键词并选取适当方式呈现,其也是目前主流的主题发现方法研究模式。本文的主题聚类法主要基于此种定义。

主题发现的目标在于运用一系列语义理解方式,从文本中自动提取关键词或术语,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聚类,从而发现主题,并以恰当的方式呈现出来,该方法的关键作用在于利用语料自身的组织和结构来发现语义信息。聚类方法还有另一优势,传统方式是利用基于词的匹配来发现语料中的信息,其没有考虑到语料自身的结构在理解语料时会发挥的作用。所以,更准确地说,主题发现并不是某一项特定的技术,而是很多方面技术的综合运用。

2 链接挖掘工具应用及分析实例

目前,国内外有为数众多的免费链接分析工具。本文选取国内一款名为“站长工具”的外链查询工具进行实例分析。该软件是一款Web页面工具,其界面如下图所示:

该工具有三个文本框,第一个填写分析的域名对象,然后点击右侧“查询”按钮即可得出所需结果;后两个为附加项,可在查询的同时输入需要的外链文本或过滤不需要的域名,亦可对文本进行模糊匹配查询。

现使用该工具对广西师范学院官网进行链接分析,复制广西师范学院官网域名,粘贴到“请输入查询的域名”后面的对话框中,得到分析结果如下:

由图中可以看出,本域名有反链数74个,子域名数3个;点击“子域名”右侧展开按钮,可查看结果中的3个子域名,如下图:

每个子域名后面中括号内的数字显示了其反链数。该工具的排序方式有权重、PR、反链数三种;“只显示nofollow”为附加条件,可选择查看是否带nofollow的域名。网页主体内容显示了本域名所有的反链;每条反链下方的信息从左到右分别表示:该反链的域名、本域名在该反链中的权重、该反链的反链数、链接名称、是否带nofollow。

通过本工具,我们可以得出的信息如下:

a.本域名有74个反链,3个子域名及其完整域名。

b.所有反链的域名、反链自身的反链数以及该反链是否带nofollow。

c.本域名在各个反链页面中的链接名称。

d.在本域名的所有反链中,网页“广西师范学院_广西师范学院录取分数线,专业介绍,图片_新浪院校库_新浪教育”中所占的百度权重最高,下表为百度权重各指数域名数量:

e.在本域名的所有反链中,网页“广西师范学院_广西师范学院录取分数线,专业介绍,图片_新浪院校库_新浪教育”的PR(Page Rank)值最高,PR值越高说明该网页在google搜索中越重要,下表为PR值各指数域名数量:

f.在本域名的所有反链中,网页“123网址之家-教育大学教育网_中国教育网_教育部_教育论文_远程教育_成人教育_教案_教育培训”所拥有的反链数最多,约为1682个,下表为各反链数区间的域名数量:

链接分析是组织内容风险识别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本次分析的基础上,可进一步分析其链接类型和链接动机,以便为组织内容风险识别提供基础。

3 结论

本文就组织内容安全风险识别对已有方法进行研究综述,列举了两种常用的方法和三种基于Web挖掘的法,并对列举的方法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同时分析了各风险识别方法的不足,并给出各个方法的可能改进方向以及新的研究方向,为组织内容风险识别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中国信息安全测评中心.组织内容风险模型[C].2013.

[2]扬益凡,朱明等.基于链接相似度Web挖掘算法的研究与改进[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11.

[3]扬中华,汪勇.程序员技能需求:基于内容分析法的分析[J].现代情报,2007.

[4]王知津,闫永君.网络计量法与内容分析法比较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06.

[5]沙新光.基于主题的聚类检索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

[6]丁宝琼.网络文本信息采集分析关键技术研究与实现[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9.

[7]Edna Reid,Marc Sageman.The Dark Web Portal Project:Collect-ing and Analyzing the Presence of Terrorist Groups on theWeb:Intelligence and Security Informatics[M].Springer,Berlin,2005.

[8]Deerweter S,Dunmaisst,Fumasgw.Indexing by latent semanticanalysis[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1990(6):391-407.

[9]Allan J.Topic detection and tracking:event-based informationorganization[M].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2002.

风险识别方法 篇7

当前, 建筑行业内部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在这样的情况下, 要提高整个企业的经济效益并不是十分的容易, 由于在建筑工程项目当中, 其建设的工期比较长, 同时参与方比较多, 投资的数量也相对比较大, 在这样的情况下, 很多工程都无法取得非常高的效益, 而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 其盈利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 建筑行业本身具有一定的风险, 所以我们必须要重视安全风险识别和评价工作。

2 基本概念

在建筑安全方面, 风险管理的应用主要是对风险予以识别、评价和控制, 这样一来就能有效的减少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不可控的风险, 本文中我们主要介绍的是潜在风险和风险的概念。

潜在危险通常就是指可以引起人员伤亡、设备破损或者是财产损失等问题的活动或者是物体, 比如说高空作业、梯子和脚手架的使用以及施工中接触到的有害物质等等。而风险通常指的是潜在危险所造成的人们不希望发生的事件的可能性, 这种事件本身存在着非常强的不确定性主要表现在这一时间的预期结果和实际的结果之间变动程度的概率分布以及变动值的期房和方差和风险成正向的变动关系。

3 风险管理阶段安全职责的承担

3.1 风险识别阶段—对潜在危险的识别和评价。对潜在危险的识别在建筑安全管理过程中是最为基础的一个环节, 如果我们在实际的工作中不能对其进行正确的识别, 就会直接影响到评价的效果。如果识别出了潜在的危险, 和其相关的一些起动事件的具体类型就能更加清晰的显现出来。而接下来的工作就是要对潜在的危险进行全面的评价, 这也是将起动实践和出发的条件对应起来的一个过程, 其通常包含两个部分, 一个部分就是物理性质, 一个部分就是操作实践。

一个转化或者是多个转化条件会引起动事件, 在这一过程中, 潜在的危险就会变成人们在潜意识例不希望发生的事情, 为了更好的阐述某一个事件怎样在某一个元素的影响下发生, 同时针对这样的情况能够采取有效的对策笔者提出了子系统风险管理模型。

在这一模型当中我们引入了子系统和不希望发生的事件两个概念。我们所说的子系统就是建造的永久型工程设施或者是在施工过程中所使用的设备等独立性相对较高的部分。而不希望发生的事件当中主要可以分成两种类型, 一类就是物理事件, 一类是操作事件。前者主要指的是某种程度上的物理破坏, 而后者通常指的是引发死亡或者是严重伤害的事件, 这个时候, 子系统的恩和一个部分都不会发生物理破坏。

对潜在危险的识别和评价一定要在工程规划和设计的过程中就完成, 所以这也是设计单位必须要做好的一项工作, 其实施的效果主要受以下因素的影响。

第一, 对潜在风险是否能够正确识别;第二, 对组成子系统各个要素和与之发生作用的要素是否能够准确的识别。第三, 是否能够对每一个要素的相关性质进行精准的描述。第四, 是否能够确定性质差的范围, 是否能够将所有的安全影响因素全部考虑在正常的范围之中。第五, 设计单位的资历和经验是否足够丰富。

3.2 风险评价阶段。步骤1:确定由起动事件引起的人们不希望发生事件的范围。为了形象地说明人们不希望发生事件, 以起重机倾例为例 (见图1) 。图1 阐明了同时发生不希望的物理和操作事件的情况。此时, 起动事件是某要素制造过程中的缺陷, 主要的潜在危险是提升物体的重力, 它导致了起重机柱的疲劳, 从而引起起重机的物理破坏。起重机的这项物理破坏可能会产生不希望发生的操作事件, 即由于被落下物体击中而引起的人员。步骤2:确定不希望发生事件发生的概率和结果的严重程度。要成功地对此加以确定, 必须全面识别可能出现的不希望发生事件, 同时要知道它们同起动事件的关系。具体步骤如下:a.选择可能会引起不希望事件发生的某要素的性质偏差。b.在严重损失发生前, 确定起动事件能被发现的可能性。c.确定防止或纠正起动事件的相关可能性。d.评价起动事件导致不希望发生事件的概率。e.确定不希望发生事件的后果和严重程度。步骤3:确定风险程度。风险程度由两个要素决定, 即不希望发生事件的发生的概率和结果的严重程度:风险程度, 危险严重度- 发生概率假设在某种情况下潜在不希望发生事件后果的严重度是3, 发生的可能性是4, 那么风险程度为3x4=12。该风险程度用数值表示, 最大的风险程度是36 (即最大危险重要度6 乘以最大的发生概率6) 。

风险评价使笔者可以给任何识别出来的潜在危险定一个计算数值, 值越大, 风险程度越高, 因而需要越多注意力和努力来避免或管理风险。

3.3 风险决策阶段。在有可能的状况下, 设计单位应该对已经识别出来的潜在危险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控制, 要想实现这一效果, 我们可以对存在危险的部分进行重新的设计, 但是危险并不是都可以及时的处理, 设计安慰需要对设计中掌握的各种信息进行整合和分析, 有些危险虽然被记录下来, 但是在设计中无法对其进行有效的处理, 需要承包商在施工的过程中对其予以全面的控制。在管理决策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层面来抓:

首先是加强潜在风险的控制工作, 其次是要加强对触发条件的控制。再次是对不希望发生事件的结果进行有效的控制。

风险能否被接受, 如果不能接受, 需要什么资源来进行控制。风险决策的具体方法有风险回避、风险分散与转移、风险控制、风险的投机与利用, 很多文章都对此进行详细说明, 限于篇幅, 笔者不再赘述。

4 结论

4.1 笔者提出了对不希望发生事件的发生概率和结果严重度的评价标准, 从而为以后的风险评价提供了科学合理的依据。

4.2 笔者主要对风险管理中的识别和评价阶段进行了一定的分析探讨, 以期能为我国建筑工程风险管理提供一些实用的管理方法, 从而改善建筑工程目前的风险管理落后现状;至于如何处理好投资方、设计方承包方、安全风险评价方的关系, 从而保证整个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格局的不断提升, 还需要在以后的风险管理实践中不断地深入研究之。

摘要:建筑项目的安全风险管理通常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一个是风险识别阶段, 一个是风险评价阶段, 一个是风险的决策阶段。建筑工程的安全风险识别和评价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 而在这样的情况下, 我们需要对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风险管理,潜在的危险,安全,识别与评价

参考文献

[1]马洪刚, 张来斌, 樊建春.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在深水钻完井作业评价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11 (9) .

[2]胡小鹏.对我国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 2010 (30) .

风险识别方法 篇8

目前, 国内有大量学者对建设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识别进行研究与探索, 总结、探讨形成了许多具有实践意义的研究成果。如有专家针对308国道改建公路建设项目, 对社会稳定风险识别和风险估计分析方法进行探讨。但这些研究中大部分是针对某类具体建设项目进行, 风险识别也是结合具体项目的特点进行的, 带有一定的行业局限性。因此, 探讨如何建立通用性的建设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识别方法, 对实际评估工作更具现实意义。

1 风险识别的内涵与现有方法

1.1 风险识别的内涵

建设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识别是指在风险调查的基础上, 针对群众不理解、不认同、不满意、不支持的事项, 或在日后可能引发不稳定事件的情形, 全面、全程查找可能引发社会稳定风险的各种风险因素。其在风险调查结果的基础上, 找出影响建设项目社会稳定的风险源与风险点, 再进一步确定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的主要风险因素, 是后续定量判断风险大小及影响程度、针对性地提出风险化解预防措施及必要的应急预案等一系列工作的前提与基础。

1.2 现有的风险识别方法

风险识别的方法有20多种, 总体上可分为两大类:

第一, 倾向于个人主观判断的方法:头脑风暴法、专家调查法 (德尔菲法) 、情景分析法、访谈法及对照表法等。由于识别过程带有较强的个人主观色彩, 因此该类型方法识别的结果可能会有一定的失真或者局部放大。但是其实用性强, 运用范围广, 尤其是对照表法, 在拟定的风险清单上结合项目具体情况逐条进行辨别, 只要风险清单内容足够全面, 采用该方法识别风险是最简便、高效的。

第二, 客观信息源识别的方法:工作分解结构 (WBS) 法——将整个项目逐层分解至工序组成一系列工作包, 对工作包可能遇到的风险进行识别;风险分解结构 (RBS) 法——依据WBS法演变而来, 对项目风险按风险来源层层分解成最基本的风险因素;事故树分析 (FTA) 法——用逻辑图自上而下把风险逐层分解到直接原因。该类型方法一般依据项目与风险的特点, 运用科学手段识别, 识别结果一般具有普适性, 但某些特殊风险无法全面识别。

2 建立通用的建设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识别方法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2.1 建立通用的建设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识别方法的必要性

第一,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日益受到重视。自2005年四川遂宁率先尝试重大工程稳定风险预测评估以来, 全国各地积极进行实践探索。2010年后, 重大项目在实施前进行社会稳定与经济效益“双评估”的机制在全国全面推广开来。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地位日益突显, 已从可研报告中独立出来。

第二, 大多数建设项目都需要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发改投资[2012]2492号文件规定:国家发改委审批、核准的境内建设实施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 要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福州市 (榕发改投资[2015]30号) 文件规定, 列为重点项目建设的、涉及土地及房屋征收的、对生态环境有较大影响的以及对社会安定稳定有较大影响的四类项目要进行社会风险评估。从国家和地方的规范文件来看, 大多数建设项目需要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第三, 建设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通用性识别方法欠缺。当前对建设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识别方法与评估体系的研究, 主要集中在某个具体项目所采用特定的方法, 对通用的识别方法少有涉及。然而实际评估工作面对各式各样的项目, 某种类型项目的风险识别成果很难完全做为其他项目的参考, 而且针对一种类型的建设项目专门学习对应的识别方法也不符合实际。通用的风险识别方法有助于提高评估工作的效率, 能在评估工作中发挥更好的作用。

2.2 建立通用的建设项目风险识别方法的可能性

一方面, 建设项目的流程是基本一致的。虽然每个建设项目都具有独特性, 每次风险识别是一个崭新的过程, 但是建设项目所要遵循的从无到有的发展规律, 使得每一个建设项目的开发程序基本上是一致的, 都遵循调研—决策—设计—施工—运营的基本流程。流程中的工作内容与工作步骤又大部分是相似的。因此, 将建设项目每一个流程作为风险识别的单元, 再将每个单元的风险识别结果标准化、系统化, 该单元的风险因素就具有普适性。

另一方面, 不同的建设项目之间存在共同的风险源。不同建设项目中的每一相同的流程中会受到类似或者固定的危险源 (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外部环境的不稳定状态等) 干扰, 使得不同建设项目会产生相似的风险。将相似的风险因素归纳总结, 形成通用性的风险因素集, 将适用于多数的建设项目。

影响建设项目的风险因素是有限的, 且只有少数的风险是主要的、危险性大的, 将有限的、相似的风险因素识别成为一份风险清单, 将该清单信息化、共享化有助于提高风险识别的效率。因此, 探寻一种通用的建设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识别方法具有现实的研究意义与迫切的实践意义。

3 通用的建设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识别方法的建立

3.1 通用风险识别方法的内涵

通用风险识别方法是通过文献研究与案例分析, 结合多种识别方法, 建立一份涵盖多种项目类型、建设状况与复杂环境的全面的、系统的社会稳定风险清单, 其能够适用于多识别建设项目共有的、常见的、高发的社会稳定风险因素。

3.2 风险清单的建立过程

风险识别的任务就是尽可能找出建设项目将要面临的所有风险因素, 本文从风险来源与风险形成机制两方面入手, 结合建设项目的特性, 运用客观的识别手段发掘全面的风险因素。

从风险来源的角度识别。建设项目一般建设周期比较长, 全过程都可能发生社会稳定风险, 所以采用WBS法将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分解为从调研到运营的6个过程, 构成建设项目结构分解 (WBS) (见图1) 。建设项目一般具有涉及范围广的特点, 将带来各个方面的风险, 因此采用RBS法将项目风险源分解为经济、安全、政策、管理、舆论、文化、环境、法律8大类 (见图2) 。将项目结构分解作为列, 风险分解作为行, 组成WBS——RBS风险矩阵, 见表1。矩阵中标注“√”表示项目的某个阶段可能会面临某种风险源的威胁, 将其作为一个重要的风险源, 着重分析与识别该风险源中更为细致、具体的风险因素。比如W3与R1形成的拆迁过程中群众对经济补偿的不满意风险, 其中就包含直接的房屋拆迁补偿款和间接的社会福利、就业培训、生活影响补偿等。

从风险形成机制角度识别。建设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形成的原因是大部分群众对建设项目实施的某个环节不同意, 形成对立情绪, 产生对抗项目实施的极端行为和群体性事件, 影响社会稳定。事故树分析 (FTA) 法采用演绎法分析事故因果关系, 详细找出各种危险因素识别出风险。本文以影响建设项目社会稳定事件作为顶层事件, 归结出35个基本事件, 构建了建设项目社会稳定风险事故树模型, 35个基本事件即为35个基本风险因素。

上述两种方式辨识出的风险因素可能还不全面, 为此本文收集不同类型的20个建设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案例, 对案例中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与总结, 筛选出还未考虑到的风险因素进行补充, 形成初步的通用风险清单, 并将初步的风险清单递交给专家组, 经专家审阅后提出修改与补充建议, 依据建议对清单进一步完善, 形成最终通用风险清单。

4 通用的建设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识别方法的成果

经上述识别过程, 得出69个通用的风险因素, 进一步对这些风险因素进行合理归类。意在通过将具有共同属性的风险因素进行归类, 从而使风险因素更整齐规范, 进一步加深对这些类别因素的理解, 使得风险因素识别的参与者更好地掌握清单实质, 能更准确、快速地做出风险判断。

经过对69个风险因素属性的划分, 归纳为:政策规划、安置补偿、社会安全、利益诉求、经济效益、建设管理、舆论导向、文化风俗、立项审批、自然环境、地表环境、社会环境、征地拆迁、监督机制、风险管理15种类型, 形成风险清单详见表2。

5 结语

建设项目社会稳定风险清单是开放的、共享的, 作为全社会知识资源供需求者使用。首要是作为风险评估工作中的风险识别工具, 运用对照表法, 根据工程实际情况, 对照风险清单表, 逐项逐条判断, 识别出属于该工程的风险因素。该风险清单对于一般建设项目风险识别都是适用的。

风险清单不是万能模板, 特殊工程要在该清单识别出一般风险的基础上, 针对其特殊性识别出特定的风险。同时, 应当在探索与实践中继续对风险清单给予补充与修正, 使其不断完善更具全面性与普适性。

摘要: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是建设项目决策阶段的重要环节, 风险识别是整个评估工作的前提与基础。首先探讨建立通用的风险识别方式的必要性与可能性;然后阐述其风险识别方法的建立;最后汇总出具有普适性的建设项目社会稳定风险清单, 使其成为一种社会知识资源, 供评估工作借鉴、使用。

关键词:建设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识别,风险清单

参考文献

[1]齐景伟.浅析公路建设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分析的识别与估计[J].华东公路, 2015 (4) .

[2]张敏, 熊文正, 韩芒, 等.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分析中的风险识别方法探讨[J].科技视界, 2013 (31) :310-310.

[3]高武, 洪开荣.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风险评价研究综述[J].建筑经济, 2015 (2) :111-115.

风险识别方法 篇9

关键词: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分析,风险识别

1 社会稳定风险分析之风险识别

社会稳定风险分析, 是指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决策、重要政策、重大改革措施、重大工程建设项目、与社会公共秩序相关的重大活动等重大事项在制定出台、组织实施或审批审核前, 对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开展系统的调查、科学的预测、分析和评估, 制定风险应对策略和预案。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分析, 是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分析关注的重点和核心。其过程如下:

风险识别即在风险发生之前, 认识各种风险因素, 分析风险因素的潜在原因, 是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分析工作程序中关键的一步。根据调查结果, 运用相关知识和风险分析方法, 发现、列举和描述风险因素。在风险调查的基础上, 针对群众不理解、不认同、不满意、不支持的事项, 或在日后可能引发不稳定事件的情形, 全面、全程查找可能引发社会稳定风险的各种风险因素。在风险调查和公众参与的基础上, 查找并列出风险点, 确定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的主要风险因素。其根本目的就是要缩小各种风险因素可能带来的不利后果。在识别出各种风险因素和各种风险因素的主要来源之后, 全面分析各种风险因素可能带来的后果及其后果的严重程度。这一阶段的识别和分析主要是定性分析。

2 风险识别的环节

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多种多样、错综复杂, 有潜在的, 也有实际存在的;有静态的, 也有动态的;有内部的, 也有外部的。所有这些风险在一定时期和某一特定条件下是否客观存在, 存在的条件是什么, 以及损害发生的可能性等, 都是风险识别阶段应予以解决的问题。社会稳定风险识别包括两个环节即感知风险和分析风险。

2.1 感知风险

用感知、判断或归类的方式对现实的和潜在的风险性质进行鉴别的过程。

2.2 分析风险

按一定的程序将潜在的风险事件进行分类选择的风险识别过程, 称为分析风险。感知风险是风险识别的基础, 分析风险是风险识别的关键。

3 风险识别的方法

社会稳定风险的范围、种类和严重程度容易被主观夸大或缩小, 使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分析和处置发生差错, 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及严重的后果。因此正确运用风险识别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任何有助于发现风险信息的方法都可以作为风险识别的工具。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方法:

3.1 从主观信息源出发的方法

3.1.1 头脑风暴法 (Brainstorming)

头脑风暴法从对问题的准确阐明开始。在会前确定一个目标, 使与会者明确通过这次会议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同时不要限制可能的解决方案的范围, 具体的议题能使与会者较快产生设想, 主持人也较容易掌握;抽象和宏观的议题引发设想的时间较长, 但设想的创造性也可能较强。一般以8~12人为宜。推定一名主持人, 1~2名记录员 (秘书) 。主持人的作用是在头脑风暴畅谈会开始时重申讨论的议题和纪律, 在会议进程中启发引导, 掌握进程。

头脑风暴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就特定主题集中注意力与思想进行创造性沟通的方式, 对于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分析, 不失为一种可资借鉴的途径.使用者切不可拘泥于特定的形式, 应该根据与会者情况以及时间、地点、条件和主题的变化而有所变化, 有所创新。

3.1.2 德尔菲法 (Delphi method)

项目风险管理专家以匿名方式参与此项活动。由组织者发给专家的第一轮调查表是开放式的, 不带任何框框, 只提出预测问题, 请专家围绕预测问题提出预测事件。组织者汇总整理专家调查表, 归并同类事件, 排除次要事件, 用准确术语提出一个预测事件一览表, 并作为第二步的调查表发给专家。专家对第二步调查表所列的每个事件作出评价, 整理出第三张调查表。发放第三张调查表, 请专家重审争论;对上下四分点外的对立意见作一个评价;给出自己新的评价 (尤其是在上下四分点外的专家, 应重述自己的理由) 。形成第四张调查表。其重点在争论双方的意见。发放第四张调查表, 专家再次评价和权衡, 作出新的预测;是否要求作出新的论证与评价, 取决于组织者的要求;回收第四张调查表, 计算每个事件的中位数和上下四分点, 归纳总结各种意见的理由以及争论点。

3.1.3 情景分析法 (Scenarios analysis)

根据发展趋势的多样性, 通过对系统内外相关问题的系统分析, 设计出多种可能的未来前景, 对系统发展态势作出各个阶段的情景描述。当一个项目持续的时间较长时, 往往要考虑各种技术、经济和社会因素的影响, 可用情景分析法来预测和识别其关键风险因素及其影响程度。目前此法在我国的具体应用还不多见, 但应用于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分析的风险识别却有其独到之处, 只是操作过程比较复杂。

3.2 从客观信息源出发的方法

3.2.1 核对表法

社会稳定风险分析风险识别所用的核对表可以根据历史资料, 以往类似项目所积累的知识, 以及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等其他信息来源着手制订, 把风险事件及来源列成一张核对表。在项目社会风险稳定分析过程中, 对风险核对表进行逐一评审改进, 以供将来项目使用。

3.2.2 图形技术法

图形技术法即用一总流程图与各分部流程图展示项目实施的全部活动的一种方法。总流程图统一描述项目工作步骤;分部流程图显示出项目的重点环节;能将实际的流程与想象中的状况进行比较;便于检查工作进展情况。运用这种方法完成的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之风险识别结果, 可以为项目实施中的风险控制提供依据。

3.2.3 财务报表法

通过分析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投资估算及财务预测分析报表, 识别项目未来的所有财产、责任和损失风险, 发现未来的风险, 这些都是社会稳定风险分析要考虑的对象。

4 结论

风险识别是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分析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介绍了社会稳定风险分析中六种常用的风险识别方法。任何一种风险识别的方法或途径都不是没有弱点的, 社会稳定风险分析中风险识别的策略必须是利用最适合项目具体情况的那种方法或者是几种方法的组合。方法的选择取决于项目的性质、规模和参与人员的风险分析技术等因素。例如, 项目负责人可应用德尔菲法列出各种意见的理由以及争论点, 然后应用头脑风暴法制定出流程图及核对表, 从而拟出项目的风险列表。

参考文献

[1]陈燕平, 等.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M].项目管理协会有限公司, 2002.

[2]戚安邦, 张边营, 主编.项目管理概论[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 10.

风险识别:魔鬼隐藏在细节中 篇10

一、识别藏身区域

人的视野往往有盲区,人的思维也往往存在定势,而这些视野盲区与思维定势却正是孕育风险的温床。大量的事实证明,最容易引起大问题的风险在以下三种地方藏身最多:

1流程的连接处

流程是企业运作的基础,无论有没有形成规范的流程图、流程手册之类的文件,企业的绝大部分事情都会按照这种程序来处理。流程是需要人来运作的,在流程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人来处理相关的事情,在“先做什么”和“再做什么”都规定明确之后,管理是比较容易的,因为这些事情都会有人负责,可以比较容易地厘清责任,也会有很多双眼睛在关注,相应的,风险也就比较难以在这样的地方存身。但是,在“先做什么”与“再做什么”之间,也就是流程的连接处,事情就不会那么简单了。在这里,事情本身如何做可能就不是很清晰,责任归属也可能不很明确,更重要的是,人们都习惯于关注自己眼前的事情,对这里也就可能不太注意。种种因素之下,风险也就慢慢地聚集起来。

某公司财务部门定期要对客户的资信状况进行审核与评估。评估的结果直接影响该客户可以获得的销售账期与折扣率,市场营销部门则根据财务部门的评估报告与客户签订合同以及催收账款。从这两个流程本身来说应该是可以运行得很好的,大家也在认真地按照,^\司的规定操作,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却出现了混乱:很多前端的销售人员都反映说财务部门的报告不能反映客户的实际情况,有些优质的客户得不到优惠待遇,而有些劣质客户却又因为公司的政策而占了便宜,甚至产生坏账;财务部门也很委屈,他们认为自己每天加班加点认真核对数据,不可能出现这么多问题,肯定是前端销售人员没有认真执行政策。两大部门闹得不可开交,严重影响公司运作,只好由总经办牵头成立一个调查组开展调查。很快调查就有了结果,其实很简单,是两个流程的衔接出了问题。由于该公司所在的行业并不稳定,客户本身的经营情况波动比较厉害,客户之间交易频率差异也比较大,而财务部是按照固定的周期来对客户的资信进行评估的,这就导致评估报告经常不能反映实际情况。最后两个部门协商,市场营销部门将客户进行分类,财务部对不同的客户以不同的周期出具报告,重要客户和重点监控客户评估周期缩短,小客户和稳定客户评估周期拉长,特殊情况还可定制报告。这样一来,评估报告的有效性大幅提高,而财务部门的工作量甚至还有所减少,可谓是皆大欢喜。

2人们习以为常的行为

多米诺骨牌理论的提出者亨里奇是一位安全工程师,也是工业事故安全领域的先驱者。通过对75000件工业安全事故的分析,亨里奇发现88%的事故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引起的,10%是由危险的物质或机械状态引起的,剩下的2%原因不明,姑且认为是“上帝的行为”。亨里奇虽然研究的是工业安全事故,但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企业运营中的大部分风险也都是由入的行为引起的。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人们总是对新的事件和行为更加注意,对经常出现的事件和行为漫不经心。而企业运行过程中,日常的行为总是占了绝大部分比例,这样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虽然新的工作危险性可能更高,但大部分事故反而出现在人们非常熟悉的领域。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对于熟悉的行为人们总是有一种惯性而不愿意改变,往往对这种行为的危险性视而不见,或者抱有侥幸心理,甚至反复的犯下同样的错误。

2009年6月,上海“莲花河畔景苑”商品房小区工地内,一幢1 5层的在建商品楼房向南整体倾倒,完整地卧倒在地。这就是震惊全国的上海在建商品房倒覆事件。在事后的调查中,专家组发现,导致楼房倒覆的原因很简单,也很出人意料,那就是当时楼盘北侧短期内堆土高达10米,而南侧正在开挖4.6米深的地下车库基坑,因两侧压力差导致过大的水平力,超过了桩基的抗侧能力,在两边拉力与推,力的共同作用下,13层高楼轰然倒地。“一边堆土一边挖坑就能搞垮这么大的房子?”很多人都难以相信。人们不相信的原因就在于生活中经常能看到这样的情况,为什么其他的房子没看见倒覆呢?原因很简单,那就是量变引起质变,日常看到这样的行为没有引发事故不是因为不存在风险,而是很幸运的没有达到引发事故的临界点。

其实,识别和规避这样的风险并不需要高深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只需要严格按照规范行事就可以了,建设部公布的《建筑桩基技术规范》中明文规定“挖出的土方不得堆置在基坑附近”,看到这里,不禁令人扼腕长叹,“早知如此,何必当初”!

3组织的边缘地带

这里所说的边缘地带既包括物理意义上的边缘,例如厂区边缘的设备、建筑等;也包括抽象意义上的边缘,例如组织外围的人员(有很多企业除了自身人员之外还有很多在本企业工作但劳动关系在劳务公司的“社会化员工”就属于这种情况)、附属性的工作等。在组织的边缘地带,一方面主要是相对而言较低价值的资产和工作,相应的监督与控制的力度要比组织的中心地带小很多:另一方面,由于组织的高层总是处在中心地带,在一般的层级体制之下,容易得到高层关注的地方自然都会有人认真管理,而在远离高层目光的边缘地带,却经常可以看到随随便便、敷衍塞责,甚至是玩忽职守、违章违规的现象。

某电信运营商为了降低人工成本,长期以来大量使用由劳务公司的名义招聘再派遣到公司工作的员工,这部分员工在公司内部被称为“社会化员工”。社会化员工的工作岗位相对来说比较简单、技术含量比较低,一般也不会从事管理岗位的工作,相应的,社会化员工的工资待遇特别是福利水平都比正式员工低很多。在刚开始运作的时候,公司管理层认为,这种方式大大降低了人工成本,更重要的是这种市场化的用工方式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国有企业在劳动用工方面原有的弊端,竞争淘汰的压力使社会化员工工作积极性远高于在相似的岗位上工作的正式员工。由于该公司对正式员工的编制控制得较紧,随着业务的发展,人手紧张的时候部分社会化员工也被吸收到核心岗位上工作,有的甚至走上了管理岗位,但对这部分员工的人力资源政策调整长期被忽视,他们仍然只能享受社会化员工的待遇,基本没有渠道转变为正式员工。这样的身份差异,问工不同酬的制度使社会化员工难以产生对公司的归,属感,也难以产生在这里长期稳定发展的预期,而这种抱怨又很难传到决策者的耳中。在这样的“边缘地带”,风险在不断积聚:

首先,当竞争对手获准开展同样的业务时,完全不需

要花大量时间来培训熟练员工,只要稍稍提高一点工资,就有大量具有丰富经验的员工投奔过去,而如果要挽留这些员工则需要花费成倍的精力和资源。

其次,一些进入核心岗位的社会化员工由于缺乏向上发展的空间,开始把心思用在错误的方面,利用一切机会将手中的资源转化为现实的经济利益,导致近年该公司有关商业机密泄露、在营销活动中营私舞弊等故接连不断,虽然单个事件对公司的影响并不大,但对公司整体的文化与氛围的危害却可能是致命的。

再次,由于长时间得不到重视和提升,大量工作在一线的社会化员工士气低落,甚至产生“逆向淘汰”的现象,这主要是因为随着劳动力市场的逐步完善,可供选择的工作机会逐渐增多,一些有能力又希望事业发展的员工很容易被其他工作机会所吸引,而留下来的员工却是公司本身也想淘汰的员工。当这样的员工工作于第一线,特别是直接面对客户时,可以想象对公司的潜在影响有多大。

掌握表现特征

由于风险的类型多种多样,产生的影响也各有不同,我们很难去描述它们,但我们可以从另一个方面:风险发展演变的路径,来识别这些藏在细节中的关键风险——毕竟不会发展转化的风险也就不会对企业造成多么重大的影响,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可以暂时先放一放。隐藏在细节中的关键风险一般来说可以通过三种方式发展演化成为能对企业产生重大影Ⅱ向的风险:积累、传染和连锁反应。从这三种特征出发,我们不仅可以识别出这些关键风险,还能找到相应的应对措施。

1积累

有一些隐藏于细节之中的风险可能在开始的时候看不出什么危险,但这种风险产生的后果却可以积累下来,一旦长时间不能引起人们的注意,遇到合适的时机或者达到某一个临界值的时候,就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积累”这种风险发展演化路径在企业日常运营中是最常见的。对付这种“积累型”风险,在无法根绝的情况下,我们只好尽可能打断风险积累的进程,使之无法达到引爆的临界点,或者不能造成太大的损害,例如关键岗位人员的轮换、定期内部审计等都是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

2传染

有一种风险就像病毒一样,它的发展路径就是“传染”。开始的时候风险可能只是藏在组织里某一个小小的角落,随着时间的推移,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的风险可能会通过人和人之间、工作与工作之间的相互影响出现在组织的其他地方,一旦出现风险的地方足够多,或者某些核心地带也出现了这些风险,就有可能给组织带来巨大的损失。这种风险的传播往往是潜移默化的,通过人们的行为不动声色地改变组织的文化氛围,使人对风险视而不见,只有当事件爆发,损失不可挽回时才会幡然悔悟。

上文提到过人们的日常行为是容易隐藏关键风险的区域之一,在这一区域隐藏的风险有很多恰恰就是通过“传染”产生巨大破坏力的风险。个别人的行为有问题可能无足轻重,而一旦蔓延开来,这种行为被组织里大部分人所普遍接受时,也许就不能称之为风险了——损失的发生几乎是必然的。

就像在病毒流行期间政府一方面对病毒携带者围追堵截,另一方面不断地在电视台播放公益广告,连篇累牍的重复小学老师的教导——保持个人卫生,勤剪指甲勤洗手,控制“传染型”风险的措施无非也是两种: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路径。具体到企业运营活动中,就要求管理人员对一些违规行为时刻保持警惕,将风险消灭在萌芽阶段。更重要的是,管理人员要充分重视企业风险文化的建设,如果能够形成健康的风险文化,人人都有风险意识,就像是人体有了免疫力,能将大部分的风险消弭于无形。

3连锁反应

连锁反应是指前一件事情产生的结果成为后一件事情发生的原因或者条件,只要连锁的关系足够长,很多小小的风险事故可以酿成惊天惨祸。

楚国有个边境城邑叫卑梁,那里的姑娘和吴国边境城邑的姑娘同在边境上采桑叶,她们在做游戏时,吴国的姑娘不小心踩伤了卑梁的姑娘。卑梁的人带着受伤的姑娘去责备吴国人。吴国人出言不恭,卑梁人十分恼火,杀死吴人走了。吴国人去卑梁报复,把那个卑梁人全家都杀了。卑梁的守邑大夫大怒,说“吴国人怎么敢攻打我的城邑?”于是发兵反击吴人,把当地的吴人老幼全都杀死了。吴王夷昧听到这件事后很生气,派人领兵入侵楚国的边境城邑,攻占夷以后才离去。吴国和楚国因此发生了大规模的冲突。吴国公子光又率领军队在鸡父和楚国人交战,大败楚军,俘获了楚军的主帅潘子臣、小帷子以及陈国的大夫夏啮,又接着攻打郢都,俘虏了楚平王的夫人回国。从做游戏踩伤脚,一直到两国爆发大规模的战争,直到吴军攻入郢都,中间一系列的演变过程,似乎有一种无形的力量把事件一步步无可挽回地推入不可收拾的境地。对企业来说,一方面在本企业内部要注意识别这方面的风险,防止小问题演变为大灾难,另一方面还要将视野放宽一些,关注产业上下游以及周边环境的变化,防止外部风险通过连锁反应波及自身,就像当年楚国的君臣,如果能够早点发现并化解边境地区人民与吴国的敌对情绪,也许就不会有后面的战争与灾难了。

应对“连锁反应型”的风险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首先是切断连锁反应的路径,例如在储藏易燃易爆的危险品时,加大仓库之间的距离,并在仓库之间建一些隔离墙,一旦某一间仓库发生事故,也不至于引发整个库区的大爆炸。另一方面是做好应急预案,当风险源头在企业外部无法控制到的地方时,为了不让风险事件发生时产生的连锁反应给企业带来致命的伤害,企业必须预先有所准备,通过各种适当的安排将风险降低到可以接受的程度。2000年3月,一道闪电引发了飞利浦(PHILIPS)位于美国阿尔伯克基半导体工厂的火灾,这家工厂承接了诺基亚和爱立信超过半数的射频芯片订单,大火虽只持续了十多分钟,但扑灭后连续数周都无法正常供货,面对突如其来的事故,凭借有效的风险应对预案,诺基亚有惊无险地度过了这次危机,而爱立信却再也没有缓过气来,最终只能黯然与索尼的手机部门合并,市场份额被诺基亚远远抛离。

筹资风险的识别 篇11

一、筹资时机选择风险, 即筹资外部风险

与筹资时机选择有关的风险主要是因企业外部的政治经济环境、法律政策、市场等企业无法控制的因素发生变动带来的风险, 包括政治风险、经济风险、法律政策风险、市场风险等。

政治风险是指由于政局变化、政权更迭、战争、动乱、武斗等政治因素而使企业蒙受各种损失的可能性。政治环境往往能影响经济环境, 例如政府行动可以影响国际资本市场和引致通货膨胀, 所以在考察筹资时机是否合适时要考虑政治风险。

经济风险是指由于经济因素变动而给企业带来的风险。影响筹资风险的经济因素主要有经济周期波动、通货膨胀紧缩、金融危机、经济改革措施的出台与实施等。如, 不同的经济周期对企业融资有重要影响。在经济复苏和繁荣阶段, 国家为了促进经济发展, 放宽银根, 降低利息等, 这时企业筹资较为容易且成本低;当经济处于衰退和萧条阶段, 市场需求减少, 国家紧缩银根, 这时的筹资活动尤其是长期筹资, 会受到严峻挑战。

法律政策风险是指由于企业适用的相关法律政策的变动而给企业筹资活动带来的风险。相关法律政策的变动往往给企业带来或好或坏的影响, 使企业承受一定的风险, 如利率汇率调整。央行调高利率, 就会增加企业筹资的难度, 反之会给企业筹资创造便利。税收制度对企业筹资的影响也是十分重大的, 企业应该很好地利用税收政策, 合理安排资金的调度与使用。例如, 对于负债筹资而言, 利息费用允许在所得税前扣除而有抵税作用;而股息不能在所得税前扣除只能从税后利润中支付, 税收对这两种筹资方式的成本的影响显然不同, 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在两者之间做出权衡, 以降低资金成本。税收制度中一些灵活性的规定, 企业可以选择有利于自己的政策和方法, 以减少当期应纳税额, 从而降低筹资成本和减轻税收负担。比如, 税收制度允许某些行业对固定资产采用加速折旧法, 企业可以通过当期多提折旧使纳税点后移, 使企业早期产生更多的现金流入量。其他法规政策, 如各种经济法律法规, 最主要的是公司法、证券法等, 这些法律规定了不同类型企业的筹资渠道、筹资方式、筹资条件以及筹集资金的使用和违规的法律后果等。企业必须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寻找适合自己的融资方式, 否则将受到法律的惩罚。

金融市场风险是指由于金融市场供求变动、竞争、利率等市场因素变动而给企业带来的风险。金融市场是进行资金借贷和证券交易的场所, 是企业筹资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市场同其他商品市场一样, 也有供求的平衡问题、竞争问题和价格变动 (利息率) 问题。如果供大于求, 供方竞争加剧就会出现需方市场, 利息率就下降, 这时对资金需求者有利;反之则不利。

二、筹资内部风险

(一) 负债筹资风险。

负债筹资是企业通过向金融机构借款、发行债券和融资租赁等方式筹集所需资金。与权益资金相比, 负债资金的特点是:不分散企业的控制权、成本低 (减税作用、财务杠杆效应) 、融资速度快。负债筹资虽然具有这些特点, 但也是有风险和代价的。其主要表现为:利息率风险、期限结构风险、流动性风险、筹资数量不当风险、偿还风险、资本结构风险。1、利息率风险。企业通过借款或发行债券等方式进行负债筹资必须向债权人支付本金、利息, 而不管企业经营状况如何。这造成企业固定的利息负担, 影响资金周转。如果利息率较高, 则会导致财务杠杆系数增大, 造成企业较高的财务风险, 企业付息的压力和破产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大。2、期限结构风险。企业负债筹资按使用期限长短可分为短期负债筹资和长期负债筹资。短期负债筹资是指采用商业信用、银行短期借款等方式筹集资金;长期负债筹资指采用长期借款、发行债券等方式筹资。一般来说, 长期负债利率较高, 短期负债利率较低但波动较大, 如果负债期限结构安排不合理, 比如应该用短期借款却用了长期负债, 或者相反, 都会增加企业的筹资风险。如果企业负债筹资的还款期限不合理, 造成还款期过于集中而导致资金流断裂, 也可能产生此类风险。3、流动性风险。资产的流动性反映的是潜在偿债能力。企业为了还债或防止破产可将其资产变现, 由于各种资产的流动性不一样以及在资产总额中所占比重不同, 对企业的财务风险关系甚大。当企业拥有较多的变现能力强的资产时, 其财务风险就较小;反之, 其财务风险就较大。4、筹资数量不当风险。筹资数量是指负债总额的大小或负债在资金总额中所占比重的高低。过度负债, 不仅要支付大量的利息, 而且降低了企业的安全性和竞争能力, 危及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筹资数量过少, 则会资金不足而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5、偿还风险。偿还风险包括长期偿债能力风险和短期偿债能力风险。企业往往重视长期偿债能力而忽视短期偿债能力。其实, 短期债务也会影响长期债务, 即使一个盈利不错的企业, 如果资金调度不当不能及时还款, 也有破产的危险。所以, 无法保持一定的短期偿债能力的企业, 同时在长期偿债能力方面也存在问题。6、资本结构风险。所谓资本结构, 是指长期负债与权益资本之比。长期负债过多, 会降低企业的偿债能力和筹资能力增大财务风险;长期负债过少虽能提高偿债能力和筹资能力并减小财务风险, 但放弃了借款利息的抵税作用。这两种情况都将导致企业的资本结构不合理。

(二) 权益筹资风险。

本文讨论的权益筹资风险主要是股票筹资风险。股票筹资风险, 是指由于股票发行时机选择欠佳, 发行数量不当、发行价格过高或过低、筹资成本过高及股利分配政策失当等给公司造成经营成果损失的可能性。股票是股份公司在筹集资本时向股东发行的一种权益证书, 是投资者投资并取得股息的凭证。发行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筹措资金普遍而重要的手段, 它能使大量的社会闲散资金在短时间内被企业所筹集并能够在企业存续期间内被企业运用。一般认为, 股票筹资无需还本, 因而没什么支付风险, 其实不然。股票的资金成本由筹资费用与用资费用构成。股票的用资费用———股利是从净利润中支付的, 无减税效应。若公司所得税税率为25%, 即使股利支付率与同期债务的利息率相等, 其用资成本也比债务资金的用资成本高出1/3。在公司的主要筹资方式中, 股票的资金成本是最高的。另外, 股票筹资会扩大公司股本, 如果业绩增长幅度低于股本扩张幅度, 会导致公司每股利润下降, 而公司每股利润下降会引起公司股利支付率降低、股票价格下跌, 影响公司市场形象。如果股东得不到满意的股利, 他们将行使两种权利:“用手投票”和“用脚投票”, 前者要求更换企业经理人员, 后者则出售股票, 引起股票价格下跌, 影响企业价值。股票的价格不仅受到公司经营状况的影响, 还受到供求关系、利率、大众心理等因素的影响, 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因此, 发行股票筹措资金不是没有风险的。股票是一种高风险的金融产品。随着证券市场的不断完善, 越来越多的股份制企业通过发行股票筹措资金, 股票筹集资金的难度和风险将大为增加, 因而正确选择股票发行时机便成为筹资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条件。股票发行时机选择欠佳将会影响到公司发行计划不能实现或达不到预期筹资目的。股票发行数量反映股份有限公司的筹资规模, 如果股票发行数量与公司经营规模不相适应, 会使股份有限公司资本结构不正常而产生风险。股票发行价格确定是股票筹资的又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我国《公司法》规定, 公司不得折价发行股票, 实际操作只有面值发行和溢价发行两种。股利分配政策关系到公司股价的变化。从普通股来讲, 分配的每股股利多, 股价就会上涨;反之, 则下跌。如果以配股的形式分配股利, 送配股的比例确定不当, 就会使股份总量发生变化, 带来以后筹资成本的变化, 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风险。

股票筹资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一是上市失败风险。如果股票对投资者有吸引力则易于推销;反之, 则可能会带来上市失败的风险。利率的变化也影响股票的发行, 利率下降则股票需求增大股票价格上升, 利于股票发行, 反之则不利于股票发行。股票筹资是有成本的, 如果股票上市失败筹不到资金, 前期投入的费用就成为损失。股票上市后停牌, 也属于此类风险。二是支付风险。这是股票筹资活动因支付能力不足而产生的不利影响的可能性, 比如股票的高分红派息与企业资产收益的不确定性之间就会产生此类风险。三是股价变动风险。这方面的影响因素很多, 如政策的变化 (包括税收政策、产业政策、环保政策、利率政策等) 可能对股票价格造成影响。如, 印花税的变化直接影响股票市场的交易量并影响股票的价格。公司发行新股, 新股东要分享公司发行新股前积累的盈余, 无疑会降低每股收益从而影响股票价格。四是收购风险。企业发行股票, 就存在被收购被控制的风险。五是控制权分散风险。股票发行会增加新股东, 这容易导致公司控制权分散, 不利于公司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罗放华.过度股票筹资的成因、风险与防范[J].财会通讯, 2006.3.

[2]施金影.现代企业筹资风险的防范.会计之友, 2006.9.

上一篇:校企合作形式下一篇:高三英语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