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研究的方法论(精选12篇)
风险管理研究的方法论 篇1
0 引言
风险管理在20 世纪初得到研究学者的高度重视,这一思想最早出现在法国学者亨利·法约尔( Henri Fayol) 的著作《一般工业管理与工业管理》中[1],之后很长时间内学者们没有过多关注风险管理的方法论研究。随着研究者对风险认知的加深和人们面临的风险日益复杂,风险管理的方法论研究显露出其重要性和意义。方法论是对方法本身的研究,是某一门具体学科中所采用的研究方式、方法的综合; 方法论是具体方法的指导,具体方法则是方法论的实现[2]。风险管理的方法论研究是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探究风险管理研究的方法论结构体系、方法系统、研究方法和研究范式,期望研究成果能对风险管理的研究有普遍的指导作用,使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能减少无意义、重复的研究工作。
1 风险管理研究的方法论基础与方法系统
1. 1 风险管理研究的方法论基础
科学的研究必须确定以下4 个要素: 研究对象、物质手段、思维的形式和方法、理论工具。借鉴安全科学认识发展阶段的分类,风险管理的研究方法也可分为感性认识阶段和理性认识阶段,进行上游理论研究更多的是用到理性认识的方法,即分析、综合、概括等抽象的方法和归纳、假说、演绎等进一步提炼认识的方法[3]。研究者在研究风险管理时组合使用多种思维方法,如图1 所示的思维形式。
面对具体的研究对象,研究者应用分析、具体化、类比等思维方式归纳出风险的特征、属性、发生规律等,对结论进行归纳、抽象得到普适性的原理,对原理进行综合、抽象研究形成系统的理论,得出各原理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等,运用演绎的思维方法推论出抽象模型。
风险管理系统是涉及管理、系统、技术、决策等多方面的系统,因此风险管理的研究需要运用到管理学的理论; 风险管理系统中人是重要的因素,社会科学的理论是必不可少的,其次还要借鉴到心理学、社会学、哲学等学科的理论; 风险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需要借鉴系统科学的理论,包括系统分析方法、反馈分析方法、信息分析方法、自组织方法体系等; 风险管理研究是具有实践性的活动,在实践过程中还会运用到许多自然科学的理论,包括概率统计理论、数学建模理论、决策理论等。
1. 2 风险管理研究的方法系统
任何研究工作都需要科学的方法系统来指导研究工作,方法系统有利于使科学研究获得系统的科学理论,即在理论层面把握事物的本质特征及其规律的科学知识[4]。风险管理研究的方法系统符合方法的内在结构,包括:关于研究目的的方法层次、为达到研究目的的研究途径的方法层次、为达到目的研究策略手段的方法层次、关于达到研究目的所需的工具的方法层次、关于合理科学使用研究工具的方法层次[5],风险管理研究的方法系统如图2。
风险管理研究方法系统中上一层次的方法指导下一层次方法,下一层次的方法支持上一层次的方法,各方法层次之间相互制约相互联系形成指导风险管理研究工作的方法系统。如确定的研究目的是工业流程的风险评估模型,则研究途径的方法集中于工业技术、数学模型分析等自然科学研究方法; 同时下一层次的方法为上一层次的方法提供具体支持,如当研究课题能够使用的仪器设备、科研经费、研究人员都较为有限,则研究策略手段的方法应侧重于高效率使用各项资源的方法。风险管理研究方法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影响的各部分组成的有机系统,并注重各组成部分之间的作用与协调。
风险管理研究方法系统中关于研究目的的方法可以是在经济风险管理、社会风险管理、个人风险管理、企业风险管理、巨灾风险管理等多个领域中确定研究领域,并在风险识别、风险预估、风险控制、风险监控、风险与社会发展、公共危机等多个方向中确定研究方向; 风险管理研究途径的方法是根据所确定的研究领域与方向,考虑研究的策略,确定研究途径即技术路线,如社会风险管理领域中公共危机的管理,研究过程中更多的使用到统计学和社会科学的方法理论,如人群动力学的方法; 风险管理研究的研究策略手段方法是在技术路线和研究条件的基础上关于研究的指导方针,即研究方法的侧重,如工业流程的风险评估模型研究是以调查研究、数据研究、实证研究等为研究指导方针; 关于风险管理研究所需研究工具的方法层次和科学合理使用工具的方法层次是在研究目的、技术路线、策略手段的基础上选择可行合理的研究工具并根据其特点制定相应的操作程序。
2 风险管理的方法论四维结构体系
风险管理研究的方法论是对风险管理研究进行指导,而方法论的结构体系是方法论的结构层次的说明[6]。
根据风险管理研究的领域、运用的基础理论、使用的技术手段以及时间序列的风险等,建立的风险管理研究方法论四维结构体系如图3 所示。
1) 时间维。风险管理系统是具有复杂性、动态性的开放系统,因此在不同阶段其研究方法也有所不同,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风险识别阶段、风险分析阶段、风险评价阶段、风险决策阶段、风险反馈阶段。
2) 专业维。风险管理对象决定了风险管理研究的专业维,专业维决定了研究方法的偏重,如社会风险的研究方法主要是思维逻辑的方法,而经济风险需要更多的运用数理统计学的方法,所以在研究风险管理时首先应明确研究对象的范畴,也就是明确研究工作要“做什么”。
3) 技术维。研究过程中所使用的技术方法、技术手段、物质手段等是风险管理研究的技术维,是具体的研究方案、达到研究目的所需工具的集合,与风险管理研究的专业维密切相关。
4) 理论维。风险管理实体学派与建构学派在理论上各有偏重,因此研究从不同的理论维度出发,得到的结论天差地别。实体学派强调风险管理的物质属性,研究时需要的理论包括信息论、系统论、决策理论、概率统计理论等,而建构学派则更多强调的是风险管理的社会属性,所用到的理论包括心理学理论、社会科学理论、哲学理论等等[7]。但是,无论从哪个学派的角度出发,辩证唯物主义理论都是最基础的方法论理论。
不论是时间维、专业维、技术维、理论维,在分析过程中它们都需要运用到逻辑思维。逻辑维指研究过程中认识事物的两种维度: 纵向维与横向维,是两种基本的研究路径。纵向维指认识方法是从事物表面的直接感性存在还原深入到非时间性的永恒的普遍概念中去[8],即还原论的认识方法,研究时将研究对象“抽丝拨茧”般逐渐分解,直到得到所要的分析结论。横向维则是从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中,在认识过程中达到对普遍性和“事理”的认识后,进而超越在场的“事理”到不在场的“事理”之中[8]。
3 风险管理的研究方法
从普适性理论到应用实践的层次分类,风险管理的研究方法分为以下5 个层次: 第一层是哲学方法论、方法论原理等; 第二层是思维科学方法论、系统科学方法论、数学方法论等具有普遍适用性的学科方法; 第三层是自然科学方法论、社会科学方法论、文学艺术方法论等适用于各自领域的方法论; 第四层是各学科领域的实证学科方法论; 第五层次是各种工程技术方法论[5]。往往前一个方法层次是指导下一层次研究的,如通过数学方法研究得到频率分析方法和数学模型方法,而第四与第五层次的方法更多的是指导实践研究,根据这5 个层次可以将风险管理主要的研究方法大致分类,如表1 所示。
4 风险管理的研究范式
根据方法论的基础和风险管理研究的方法系统,风险管理的研究一般包括以下的步骤,如图4所示。
1) 确定研究主题。研究前明确研究对象的范畴,确定具体的研究主题,研究主题包括风险管理理论研究、应用研究,又可以分为风险管理的原理研究、风险管理模型研究、风险管理的技术研究等。
2) 制定技术路线即确定研究的途径,包括确定研究的方法、研究工作的步骤、研究的分析手段、研究工作的依据等,即确认风险管理方法和技术,制定技术路线是对后续工作的指导,避免盲目的进行研究。
3) 收集并整理数据、信息。收集研究相关的数据信息,包括统计数据、案例、文献、著作等,收集的信息数据要注意其真实性、全面性、客观性并具有代表性。数据信息的收集方法有观察、实验、社会调查、学术讨论和查阅文献资料。进行数据信息的整理按以下步骤: 剔除无关数据信息、数据信息归类、数据信息编号、数据信息存档。
4) 分析数据信息。研究人员应用研究方法和分析技术手段对收集到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得到数据中隐藏的研究对象的属性、特征、运动规律等,也就是对风险进行分析、评估,了解风险的特性、发展规律与发展趋势等。
5) 提出假设。假设不是凭空的想象,任何一个假设都具有已知的事实理论和推测假定两种成分,两个方面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研究者依据这种联系从前者达到后者,从根据、前提、条件过度到推断和假定[13]。提出假设在风险管理过程中更多的是风险决策,提出多个风险控制方案,根据决策规则进行决策,选择最合理、最经济的控制方案。
6) 验证假设,得出结论。假设的提出不代表研究工作的结束,假设得不到论证就毫无价值,通常采用分析论证、实验论证、事实论证等方法来论证假设的正确性。分析论证可以采取头脑风暴、专家调查、学术讨论等方式进行; 实验论证即设计并进行实验,收集数据、结果,与实验假设进行比较来判断假设的正确性; 事实验证即根据假设,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中,根据事实是否与预测相符合来判断的假设的正确性,根据风险决策实施控制措施就是对假设进行论证的重要途径。
当论证失败时,研究者应回到数据信息的分析,重新检验数据信息分析的正确性,并考虑提出的假设的合理性。在得到研究结论后,研究人员可以进一步的对研究课题进行探讨,或者对课题的不同角度进行再探讨,直到得到具有科学性、可行性的结论。
5 结论
1) 风险管理研究的方法论基础建立在哲学方法、数学方法、系统论方法、信息论方法等方法之上,由这些方法论的理论基础构成了风险管理研究的方法系统,包括关于研究目的的方法层次、关于达到研究目的的研究途径的方法层次、关于达到目的研究策略手段的方法层次、关于达到研究目的所需要的工具的方法层次、关于合理科学使用研究工具的方法层次。
2) 风险管理是复杂系统,涉及多个学科的理论,风险管理研究的方法论结构体系是由专业维、技术维、理论维、时间维组成的四维体系,在不同维度又存在横向维和纵向维两种逻辑思维,研究人员在选择研究方法时应根据研究对象的特征和理论基础确定研究方法的各个维度。风险管理研究常用的方法有囊括了5 个层次的方法,一至三层次的方法主要是指导风险管理的理论研究,第四和第五层次的方法主要是指导实践研究。
3) 风险管理研究的一般范式包括: 确定研究主题、制定技术路线、收集并整理信息、分析数据信息、提出假设或构建模型、验证假设或模型、得出结论。当论证失败时,研究者还需要反复循环开展上述的研究工作,直至得到比较可行的结论。
风险管理研究的方法论 篇2
学号: S2012009027 姓名: 岳国威
研究方向: 服务管理 成绩:
1、请结合实际阐述管理研究方法论课程的目的、其主要内容及学习的意义。
通过研究生第一学年期间对管理研究方法论的学习,我了解到管理研究方法论这门课的目的旨在探索管理研究的一般规律,通过对方法论基本问题、研究过程、理论建构、研究设计、资料收集、资料分析、研究评价、论文写作等方面的系统学习,掌握如何规范、科学地开展管理研究,规范、科学地写作研究报告、学术论文。也就是说它是一门教会我们如何做研究,作报告,写论文的课程。我认为它不仅仅是有具体的理论框架,而且能够真正的从具体操作的角度教会我们如何开展研究。研究的主要任务就是要不断地从大量的事实中总结规律,将之上升到可以指导实践的理论。然而理论也并不是绝对的真理,它也要在实践中不断地被修正,因此,就会有人对理论的前提和内容进行质疑,并提出新的猜想和新的思维。新的猜想和新的思维又要在实践中进行验证,从而发展和完善理论体系。我们探求未知事物及其规律就需要有研究的过程。而在研究的过程当中就必须得有科学合理的方法做指导,以此使我们少走弯路,提高工作效率;掌握管理研究规范上的共同思维,从而更好的参与学术交流,达成共识,便于沟通;掌握研究生学位论文设计的基本规范,辨析研究工作的要点和重点,在关键之处花费精力,提高事半功倍的效果;使我印象最深刻的便是这门课能够减少在规范和自己思维定势间的差异,减少随意行。能够培养我们从事管理研究的能力,掌握在管理领域开展相关调查研究的方法和步骤,增强实战中应用所学管理理论和方法的能力,同时也能相应地解决写作毕业论文过程中所可能遇到的困难。
虽然以上这些是课本上条条框框列好的,但是对于我来说却是大有裨益的,因为根据我本科写论文的经验总结,我发现要是按照本课程所学知识进行运用,至少可以提升论文的规范性,至少看起来像是一篇地道的学术论文,尽管写作论文水平有限,但是至少在逻辑上是值得推敲的。
任何科学类的研究都是遵循自己的一套章法的,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而这门课便是告诉我们做研究,写论文的规律,我从中学到很多重要但是经常被忽略的知识。管理研究方法论这门课具体来说包括了管理学科研究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研究之间的关系及其特点;管理研究的基本要素;管理研究设计过程中规范地进行研究工作的各个环节,阐明了“主题先行”和“假设树”
管理研究方法论答题纸 的重要性及其内容;论证研究假设而可能采用的各种数据观测方法;从应用角度介绍管理研究中的描述统计和推理统计方法;总结以创新点模式撰写管理专业研究生论文的要点。总的来说,这本书探讨管理研究工作过程的规范和结构,即研究逻辑问题,为了提高研究和论文撰写工作的效率和质量,阐述管理学科研究工作的基本原则、途径和程序,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有效的研究工作规范,包括问题阐述、文献综述、假设提出、数据收集、统计分析、信度和效度判断以及研究报告或论文的撰写等各个环节的规范。
具体的来说,这门课先是介绍了多项基础概念和科学研究的性质、定义,比如科学、研究、科学研究、方法论、科学研究、思辨研究等。这些概念看似简单,却是能够从最高的难度,把我们研究过程中一直耳熟能详的概念再次规范化,正规化,以减少我们在今后的研究过程中犯一些概念化的错误,防止我们因为概念上的差池影响整个的工作进程。然后介绍了研究什么,如何做研究的基本知识,由此我知道只有对研究领域的理解是不够的,还必须加上有效的方法论的基本知识。感性的认识必须加上理性的知识规范才能将直观的认知提升到考究的知识层面。再次,管理研究方法论介绍了科学研究和思辨研究,在各种类型的求知方法中,以客观、实证和规范为特征的科学研究方法是获取新知识的最精确方法;思辨方法同样可以获取新知识,其重要性并不亚于科学研究。科学研究和思辨研究各有所长,各有局限,相辅相承,但不能相互替代。如果将物质世界划分为客观的自然世界和主观的社会世界,长期以来,科学主要是把客观的自然现象作为研究领域,而在主观的社会世界中,人们的行为、人生意义等社会文化现象,则主要靠思辨即直观的研究方法。科学研究以逻辑思维为主,而思辨研究则以形象思维为主。对于这两者在研究中起到的作用,我印象是比较深刻的,突然有一个新的想法是思辨的思维,但是若将这些新想法上升为理论的层次则必然是需要科学研究的方法的。二者缺一不可,互相补充,互相促进。同时,我认为最重要的是管理研究方法论介绍了研究的方法程序。包括问题识别:发现想要解决的问题;文献回顾:了解问题被解决的程度;理论建构:提出新的分析或解决问题的理论框架;变量测量与数据收集:科学测量和收集需要的数据;数据整理与分析:通过数据分析,验证或推翻提出的理论框架(假设);研究结论:对特定问题的研究结论、贡献、创新点及下一步研究方向。方法是一种效率因素,掌握了研究方
管理研究方法论答题纸
法可以更有效地产出研究成果。其中,我对变量测量及数据收集的过程以及重要性便深有感触,我以往的经历都是进行大量的定性叙述,并没有意识到定量研究是通向科学的行研究的桥梁,只有量化的东西才是可以衡量的,才有有的做参照。定量研究是指确定事物某方面量的规定性的科学研究,就是将问题与现象用数量来表示,进而去分析、考验、解释,从而获得意义的研究方法和过程。定量,就是以数字化符号为基础去测量。定量研究通过对研究对象的特征按某种标准作量的比较来测定对象特征数值,或求出某些因素间的量的变化规律。虽然定性研究必不可少,但只有同时运用定量研究,才能在精确定量的根据下准确定性。
管理研究方法论的这门课具有重大意义,至少对我来说是这样的。我在以前的写论文的过程中不太讲究所谓的方法,但也隐隐约约感到其中一定是有些奥秘的,比如有时候写出来的东西虽然与人不同但能够使人认可,有时候使用的语言表述能够较为深刻地触摸到管理的实质,有时候自己的思维模式能梳理一些杂乱的管理现象。因为有这种经历,我感觉管理研究方法的重要性不辩自明,一方面,研究方法可以帮助我比较正确地进行研究,以使我的研究成果更可信、更多和更有普遍意义,另一方面,研究方法还可以帮助我完成时下流行的必须发表一定数量论文的考核指标,以此使我的论文具有可读性,尽管写出来的论文有许多不尽人如意的地方,但是至少我的论文是按照很科学的方法完成的,这对我今后的不论是研究还是继续从事工作也好,都是收益匪浅的,它让我知道任何工作都有自己的一套理论体系,这就需要自己揣摩,推断,以及延伸应用。
2、请以实例说明你学习本课程的主要收获。
在研究生期间开设的这门管理研究方法论,对我帮助还是很大的。我才明白原来以前写的文章都不算真正意义的正规论文,就别提所涉及到的高层次的理论的提出,假设以及验证。作为我们管理类专业的必修课之一,它至少让我明白了,原来在我所接触的文章里,大多是传统的规范分析研究,缺乏严谨的实证科学研究训练,这就使得我们管理类研究生的研究水平普遍难以得到实质性提高。但是通过这门课的学习,我知道了,要想写成一篇像样的论文,进行科学的实证研究以及进行科学的变量设计,假设,验证是必不可少的。除此之外,在进行管理科学研究的过程中,每一步都要有科学合理的要求、原则,这就使我们少犯错误,管理研究方法论答题纸
并且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它使我明白,科学的方法论无论是在做研究还是工作都是具有很大的意义的。方法论是以方法为研究对象,探讨方法的形成、变化和发展的客观规律,研究方法的特点、性质和功能,研究运用方法的原则和方式,以便发现和运用客观规律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它是我们认识对象、处理对象的基础。
首先,我明白了这门课的目的,那就是掌握管理研究的基本规范,少走弯路,提高工作效率;掌握管理研究规范上的共同思维,有利于参与学术交流,在评价中取得共识,便于沟通;掌握学位论文设计的基本规范,便于辨析研究工作的要点和重点,在关键之处花费精力,提高事半功倍的效果;感受到规范和自己思维定势间的差异,减少随意性。说实话,在此之前我都不知道管理研究方法论是干什么的,一直以为是个很空的学科,但是在我后来的学习当中,我明白了,任何一门课都有自己独特的用处以及长处,用哲学上的话便是存在即合理。至少让我知道,要想干成一件事,包括写学位论文,方法是必不可少的,而且有时都是至关重要的。好的方法可以指导我们用最短的时间做有效的工作,比如这门课提到的问卷的调查设计,因为有科学的问卷处理,数据处理的理论知识,那么在我们不明白如何对所收到的数据进行整理的时候,这门课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会告诉你如何处理空白问卷。这些知识在我们没有接触的时候似乎觉得有点小题大做,但是通过老师的一些实际经历的介绍我才明白,任何事情都不是看上去的那么简单。我以前就会以为,空白问卷直接扔掉不就可以了么,但是这就涉及到一个问卷的数量问题。因为收回来的问卷数量是有限的,再加上无效的问卷,所剩对研究有用的问卷数量是很不可观的,要想让问卷发挥它最大的效用,就必须认真对待每一种问卷。空白问卷当中有的是回答一半的,这样的问卷也是有参考价值的,如何使用便涉及到多方考虑,而管理研究方法便提供了很好的参照。根据不同的情况有不同的处理办法。
其次,我知道了变量设计的重要性,学术刊物所载文章必须使用变量语言而不是抽象的概念,必须具备对变量与变量之间关联及变化规律的假说和论证,并要有新发现。从老师的课上我知道,定性研究如果真正的做好是很不容易的,但是对于我们来说定量研究的涉及都是很少的,即使涉及,由于没有专业系统的管理研究方法,作出来的东西也不是符合规范的,很难严谨对一项研究做到科学严
管理研究方法论答题纸
密的描述。变量包括自变量,因变量,中间变量。在以前的学习当中,并没有把一些无法用数字描述的东西和变量联系起来。比如考察单位职工的工作效率问题,如果薪酬作为自变量的话,它并不是影响工作效率的唯一因素,因为中间还有好多因素影响工作效率,比如个人的热情度等等。也就是看似很平常的东西都可以将它量化,进行科学的数据处理,以达到预期的想法。所以说变量的设计是可以架起定量与定性之间的桥梁的。
再次,就是对分类的知识有了很大彻大悟的了解,尽管不是很深入,但是至少我知道了原来分类的讲究是很多的。首先,它是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有了分类才能将各个要素描述清楚,很清晰的体现。其次,分类是深化研究的一种途径。我们在研究任何事物情况都自觉或不自觉地会选择某种视角和某个层次来看问题。从新的视角(切入点)去看问题才会有新发现,选定了一定视角之后,研究对象还可按层次划分,分类的起点和终点视研究问题的需要而定。但各类层次必须清楚,而不能相混。原来分类是很难的既要遵循完备性,还要遵循唯一性。而且真正做到分类是很不容易的,需要一定程度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严格的推敲定夺,才能把分类做到全而不交叉。尤其是在做指标体系的分类时,分类水平的高低会更明显,交叉现象是比较普遍的,如果不是认真对体系进行研究、推敲是很难做到面面俱到,并且子项独立不重合的。
最后,管理研究方法使我逐渐形成了,科学严谨的研究理念,它是我明白任何一项都不是只是说说那么简单,它是具有自己的一套科学精练的理论体系的。一个很有新意的想法只有根据专业规范的研究才能创造出有利于人类社会贡献的理论成果。比如定性和定量研究的结合,这两者的结合作为必不可少的研究手段要求我们能把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描述清楚,这就需要定性的分析,以此作为定量分析的基础和前提,而只有定性分析是不够的。因为定性分析只是根据自己的直觉、经验,凭分析对象过去和现在的延续状况及最新的信息资料,对分析对象的性质、特点、发展变化规律作出判断的一种方法,是比较粗糙的。而定量分析是依据统计数据,建立数学模型,并用数学模型计算出分析对象的各项指标及其数值的一种方法,是科学、精细化的,需要很高的数学功底。也就是说在做研究的过程中是需要多方面,多方面参考的。
总的来说,管理研究方法论是我接触到慢慢顿悟的课程,这门课更多的是需
管理研究方法论答题纸
要实践的锻炼,尽管我还没有真正用到这门课的知识,但是我已经体会到这门课的大体思想以及对科学规范的写论文的大体要求。以前学习的高数是锻炼思维的,专业课是弥补知识空白的,而管理研究方法论则是指导实践,总结规律的。概念定义看似简单,却是能够看出一个人,一个研究者对最基础的模块的领悟力以及参透力的,不仅需要一个研究者很好的归纳能力,也和他的知识层面有很大关系。具体的工作当中,能将管理研究的程序很好的理顺并且按部就班的来,我相信,是可以事半功倍的。因为管理研究方法论是一部很科学很精练的一门课,它所总结出来的东西至少是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的,既然有好的理论成果就必然有它的核心精髓,那就是很严密的逻辑构架。再者,好的方法论训练对于我们研究生的科研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方法论是以方法为研究对象,探讨方法的形成、变化和发展的客观规律,研究方法的特点、性质和功能,研究运用方法的原则和方式,以便发现和运用客观规律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它是我们认识对象、处理对象的基础。具体到管理研究的方法论,就是我们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一套帮助我们进行管理学研究的相关规范,有了这套规范,我们可以更好地进行科学研究。它可以帮助我们掌握进行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步骤,为进一步从事深入的专业性科学研究打下基础。
在以前的写论文过程中对研究的看法有些误解,对研究方法论不够重视。我们往往相信观点的正确性而不去追究论证过程科学与否,这样往往会使得我们的研究具有逻辑性而失去了论证过程的科学性,难以符合标准的国际学术规范,并进而得到国际同行的认可,对我们工商管理类的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参加国际学术交流产生了巨大的障碍。从宏观方面来讲,经济的发展是和企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的,这使我明白管理研究方法论同样可以为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提供依据和参照,在实际营运过程中,企业管理会遇到一系列新问题,这些都有待于作为科学的管理学体系进行指导和解决。从理论学习到实践应用无处不用到管理研究方法,而管理研究方法论课程的学习可以既能帮助我们更好的掌握科学分析方法,而且能很好的帮助我们应用于实践分析,使得他们的研究更加科学,经得起实践的检验。
3、请详细说明你今后将如何利用本课程学习的知识指导你的研究工作。
我觉得管理研究方法对我今后的工作指导意义很大,我们不仅要学,而且要
管理研究方法论答题纸
学好,不是要被动的应付,而是要积极的研究和探讨。大四毕业论文由于缺乏系统的研究方法的训练及学习,弊端和许多问题都得到了集中体现,我们写论文大都是按照传统的东拼西凑的方式写出来论文,模式也很单一,那就是提出问题到分析问题再到解决问题。不仅如此,文章中很多空话,大道理,毫无现实考虑的政策建议,自己也从中看不到丝毫的价值所在。而这门管理研究方法论让我知道了原来管理研究也是有奥秘和魅力的。
李怀祖先生说:“我们的研究普遍缺乏踏实的调查研究和缜密的逻辑推理的精神。”在我读文章的过程中发现,一些作者一上来就大谈特谈所谓的概念,但是他们并没有对这些概念进行深入的研究剖析。这只是在我们写论文过程中所犯错误的冰山一角,事实上,由于我们缺乏缜密的做研究的逻辑思维,我们写出的文章可读性才会很差。从管理研究方法这么课当中,我悟到了以后怎样通过这门课指导我今后的工作。
首先,我要弄清楚管理研究的各个基本要素,包括概念、变量、命题、假设、规律、理论、分类。明白这几个要素是如果界定的,是如何区别的。
第一,概念。是人们将现实生活中观测和感受到的, 具有某种共同属性的一群相关联现象进行概括和抽象而得到的思维产物。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经常犯的错误就是概念和名词的表述随意,以为自己对某概念的理解别人一定认同,忽视了概念化过程的差异。这一点我是深有感触的,因为本身我们对概念这种理论基础性的东西了解的本来就是皮毛,再加上没有系统的管理研究方法的学习,在文中对各种概念的界定是很模糊的,常见的错误就是对同一概念前后描述的属性不一致,以及对概念的界定没有种差原则要求。这也是我常常犯的错误,是以后要多加注意以及减少犯错误率的。一要对概念的定义清晰,明了,二要界定主次关系。
第二,变量。变量是按逻辑归类的一组属性,其属性在幅度上和强度上的变化强度可以度量(可观测性)。学术刊物所载文章必须使用变量语言而不是抽象的概念,必须具备对变量与变量之间关联及变化规律的假说和论证,并要有新发现。说实话,我在这节课当中对变量认识是比较深刻的,因为在以前我以为论文就是可以随便对一件事物进行论述探讨,然后提出对策。经过这门课的学习,我才发现我的理解多么浅显,原来论文是一件很科学严谨的学术领域的研究,而不
管理研究方法论答题纸
是简简单单的空话连篇的长篇大论,而我们往往犯这样的错误。我认为最直观也是最有实质性的原因便是我们没有做变量的设计。没有变量的设计便谈不上什么理论创新,想法理论化的问题。而且我知道变量也不是我们传统意义上数字的东西,它可以是某种因果关系中的各个要素。这也就对我的论文写作提供了参考,比如我要想了解企业当中影响利润的因素,我在做问卷的时候就可以用变量的思想找出在利润和影响因素之间的变量关系,从而决定问卷当中的各项内容。不仅如此,对变量更科学的做法便是数字化,用管理当中的特定的理论方法是可以做到的。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可读性是很强的。
第三,假设。假设是对某种行为、现象、事件所作出的合理、尝试性的、有待检验的解释,假设的提出和验证是研究工作的主线,假设表明研究者对于研究结果的一种设想,对于研究问题中变量间关系的一种预期。假设的证实或证伪都对管理理论和实践做出贡献。通过这门课的学习我明白了,假设其实是一种前提,因为有了假设才能展开自己的论述,所以我认为在今后的论文写作中,在脑中至少应该有理论先行的理念,这样的话一切的主题都会围绕着自己的观点展开。
第四,分类。分类是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深化研究的一种途径,研究者研究任何事物情况都自觉或不自觉地会选择某种视角和某个层次来看问题。但是,真正的把分类做好,却不是一件简单事,常犯的错误有依据标准不统一,层次不清楚等。因为分类是需要很好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丰富的经验的。这对于指导我以后的工作是必不可少的。首先进行研究少不了分类,要想分类好就得按照分类的基本原则。第一,要遵循完备性,划分出来的种总和,应当等于属概念的外延。也就是在我以后的工作当中,对于分出来的种类要全面。第二,准则(依据标准)唯一性,每一层次的分类只能有一个分类准则。在这个准则中,我们经常犯的错误就是跨越分类。第三,种的独立性,不能犯“子项相容的错误。第四,分类中不得跳跃逻辑等级,可以进行层次不一致的分类,但逻辑等级不能混同。这些准则都是我以后要注意的。
其次,我要尽量按照科学的研究设计的基本过程进行论文的编排,一是辨识问题,提炼主题;二是论证和验证主题。研究设计是对研究课题的规划,也是谋求新发现的策略。在问题辨识的过程中,选择适当的研究问题是研究工作最困难的一步,为找到合适的问题而花费精力是值得和必要的。这是我要坚持的态度,管理研究方法论答题纸
实际和理论疑难都可能引发有价值的问题,但在管理领域中,从实际出发更可取,即使理论问题的提出也离不开对现实的观察和归纳,也就是说我们应该保持一个善于发现问题的眼睛。具体在做辨识问题时,第一步是选择一个范围较广的研究领域,第二步是将问题领域细化为研究问题。只有细化的东西才能够深入,太宽泛是深刻不了的。这也是我以前犯的错误,以为泛泛的谈比较容易,现在才知道 泛泛本身就是不规范的,这也是我以后要谨记在心,杜绝犯错的。具体来说就是第一,确定合理的空间和时间维度。第二,要将自己的研究主题的创新点亮出来。第三,要将假设按照科学合适的层次关系展示出来,也就是涉及到假设树的问题。第四,要将本问题研究综述概括出来,以奠定理论研究的大致情况。在做假设论证的过程中,我尽量坚持理论论证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对不同的论证方法作比较,选出适合自己的方法。
再次,在整个构建论文的过程中,要坚持思辨研究和科学研究的结合。在以前的写论文的过程中,我相信大部分不规范的论文大都是进行思辨研究,很少涉及科学研究,也就是大篇幅的进行理论介绍,很少通过实证研究来验证自己的结论,更别提科学的理论验证过程。通过管理研究方法的学习,我明白了管理研究方法的性质,那就是,管理研究须兼用科学方法和思辨方法,然而,管理研究方法论仍垂青于科学方法。管理研究要分辨哪些管理学科的分支、内容和研究阶段适合应用科学方法,哪些适合思辨方法。尽管管理研究方法论着重于讨论科学方法在管理领域中的应用,但思辨研究的结果无疑也应属于管理研究的成果。尽管思辨方法同样可以获取新知识,其重要性并不亚于科学研究,但是科学研究和思辨研究各有所长,各有局限,相辅相承,但不能相互替代,所以在进行论文的写作当中尽量要兼顾二者。对于我个人来说,我是比较倾向于思辨研究的,因为它更多的是需要形象思维的。所以,只有同时通过加强科学研究的训练,才能在提高我形象思维能力的同时提高我的逻辑思维能力。值得我注意的是在强调科学的时候,不能非把非科学研究搞成科学研究,领导学、企业文化、企业伦理等,就不适于用过于严密的科学方法做研究。尤其是对于我本身的专业来说,更适合做思辨研究,但是必须要同时兼有科学研究的理念。
最后,我要时刻把握住管理研究的程序,那就是第一,问题识别:发现想要解决的问题。第二,文献回顾:了解问题被解决的程度。第三,理论建构:提出
管理研究方法论答题纸
新的分析或解决问题的理论框架。第四,变量测量与数据收集:科学测量和收集需要的数据。第五,数据整理与分析:通过数据分析,验证或推翻提出的理论框架(假设)。第六,研究结论:对特定问题的研究结论、贡献、创新点及下一步研究方向。
多机场流量管理方法的研究 篇3
【关键词】多机场 流量管理 方法
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我国与外界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有效的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在我国与外界的交流中,航空飞机在这个过程中所起的所用是巨大的。近年来,航班量日益增加,以往民航的运行方式为机长要等旅客登完机后,再向空管部门申请起飞时刻,以免造成空管部门已经通知起飞时刻而旅客没有登机完毕而无法按时起飞的情况发生,但有时也造成了旅客在飞机上长时间等待的烦恼情况,面日益剧增张的航班流量,多机场的流量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加强多机场流量管理有利于提高空域和放行时隙的使用效率,提高机场的运行质量。
一、多机场流量管理的重要性
多机场指的是某一城市或某一地区拥有多个用于商业运营的机场。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我国经济的发展对民航的需求也越来越大,飞机在天上飞的时候,是按照规定的航班线路进行飞行的,当空中飞机数量饱和的时候,空管中心就会限制地面飞机起飞,让飞机在地面等待,等到空中流量平稳后再允许地面飞机起飞,在这一过程中,不仅会耽误广大群众的时间,同时当机场的飞机数量增多时,飞行流量就会超过机场的限额,使得飞机飞行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同时处于国防建设的需求,我国国防军用机的数量也在增加,而民航部门对空中航路结构、数量以及覆盖面积的调节力度很小,如果碰到军用机在占用航道的时候,民航就会滞留,或者在某一地区盘旋等待,使得飞机更加拥挤,飞行矛盾越来越突出。还有就是飞机很容易受到天气的影响,如果碰到大风大雨的天气,空管中心就要根据天气情况对飞机起飞进行统一管制,没有起飞的飞机要原地待飞,对于起飞的飞机则要进行速度等各方面的飞行,从而也会造成飞机流量过剩,给航空事业以及人民的利益带来危害。在这个经济快速发展的社会当中,加强多机场流量管理既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的需求,也是现代化航空事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对我国经济建设有着巨大作用。
二、多机场流量管理措施
(一)加大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合理放行
随着航空事业的发展,在这个经济快速发展的社会当中,保障航空飞机的正常运行时现代化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对飞机流量进行管理的目的就是削平流量高峰从而使飞行流量平缓畅通[1]。在这个科技不断发展的社会,信息化技能可以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工作质量,在机场里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管理,对飞机流量进行合理的放行,从而保障飞机飞行质量。流量管理及多机场放行协同系统的启用将有效提高该区域航班流量管理的整体水平,能够大幅度减少航班总体延误。同时对航空公司节能减排和旅客方便出行起到积极作用例如在上海的浦东机场和虹桥机场。在流量管理中采用多机场放行协同系统,政府部门为了促进两机场的协同发展和运作,避免恶意竞争和资源的浪费,规划虹桥机场作为辅助机场,浦东机场作为主要机场。虹桥机场的所有国际航班全部分配到浦东机场,而虹桥机场主要负责国内航班,实现了多机场流量的平衡。流量管理及多机场放行协同系统的启用将有效提高该区域航班流量管理的整体水平,能够大幅度减少航班总体延误。同时对航空公司节能减排和旅客方便出行起到积极作用。
(二)加强空管人员的培训,优化人员配置
航空事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中一项重要内容,在航空事业当中,空中交通管制是保障航班安全、飞机有序飞行的重要环节,在空管中心,管制人员肩负着飞机安全飞行,飞机流量的合理配置的等重大责任[2]。近年来,随着民航事业的发展和飞行流量不断增加,空管中心的工作越来越繁忙,有些机场的飞机流量已经接近饱和,面对日益剧增的流量,航空公司应该加强空管人员的培养,不断提高管制人员自身的素质,加强模拟机训练,培养管制人员的专业技术,从而更加规范的从事流量的分配,提高飞机运行的效率。同时还要落实责任制度,约束管制人员的工作行为,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为飞机的正常飞行提供保障。
(三)加强机场流量的管理
机场流量的不均衡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机场流量管理不到位,流量的控制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这种管理不到位往往就会使得空域不能得到充分的利用,造成飞行员飞行难以架控[3]。因此未来避免航线挤占、乱占的现象,航空公司更应该加强机场流量的管理,根基飞机运行的实际情况,合理的流量控制。例如在上海的浦东机场和虹桥机场中,管制部门根据航班的流量、飞机放行的间隔、以及天气情况,采用科学的计算方法,针对飞机流量合理排序,避免出现为了减少自身风险而发布绝对化的流量控制。同时管制员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与飞行员进行沟通,将飞机飞行过程中将要遇到的状况给予通报,从而为飞行员架飞提供了依据,保障了飞机合理的运行。
三、结语
近年来,我国与外界的联系越来越频繁,有效的推动了我国航空事业的发展。经济的快速增长使得航空流量不断增加,面对日益增长的流量,多机场流量管理显得越来越重要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空管流量管理系统也在不断的完善,在这个经济快速发展的社会,加强多机场流量管理可以有效的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保障飞机航班的飞行。随着航班量的快速增长,空域可调整的余度越来越小,针对这一长期存在的问题,空管部门必须采取更多积极措施来完善流量管理体系,使空域利用率最大化,在安全的基础上提高效率,为我国民航快速发展提供安全保障。
参考文献:
[1]高海军,王健,陈龙,王飞跃.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研究综述[J].控制工程,2003(06).
[2]马正平,崔德光,谢玉兰.机场终端区流量分配及优化调度[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07).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方法论研究 篇4
狭义的工程项目管理是在限定的工期、质量、费用目标内对工程项目进行综合管理以实现项目预定目标, 但这只是工程项目施工的管理, 随着投资规模、领域的扩大、投资来源多样化、工程项目对环境、经济影响增强, 工程项目管理已不限于实施过程, 而是扩展到从立项到交付使用维护全过程的管理, 工程项目的实施也从施工承包发展到项目管理、工程总承包等多种形式。对于一个具体的工程项目, 其目标已不仅仅是质量、工期、费用的控制, 还要与资金筹措、风险分析、使用维护以及与所在地经济、环境等联系起来, 项目的目标、管理都应按“广义”考虑。工程项目管理的方法, 除了具体的技术性方法, 还要向前后期的评价延伸, 要考虑中央提出的可持续、协调发展, 体现这些思想。综上所述, 本文将工程项目管理方法分为两个层次:思想性方法和技术性方法, 或者说, 项目管理思想和方法。
2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思想性方法
项目管理的思想性方法也可称为思想, 是工程项目管理的背景、环境日益复杂, 涉及环节、因素增多, 项目对环境、经济的影响较大, 并受到人文、社会关系的影响, 资金来源、建设形式也日趋多样化, 所以首先研究工程项目管理的思想方法。工程项目管理体现出来的思想是多方面的, 其中最基本的应该是系统思想。
一是将工程项目自身作为一个系统来管理, 也就是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 通过信息反馈与调控, 对工程项目进行全面综合管理, 包括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以实现项目的目标。
工程项目管理系统思想的第二个含义是工程项目作为一个系统, 又是大系统的一个子系统, 要将工程项目放到社会经济系统中, 作为社会大系统的子系统看待, 特别要注重项目建设与环境、资源、文化、区域发展规划等大系统的协调, 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项目自身是一个系统, 又是社会环境系统的子系统, 项目自身的顺利实施是一个目标, 符合社会、环境、发展要求又是一个目标。这一指导思想重点应在项目的策划、评价、决策阶段体现。
3 工程项目管理的技术性方法
技术性方法是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具体方法或工具。建设项目除了与环境协调的宏观目标, 具体应有质量、时间、费用三大目标, 前期需经评价, 在实施过程中涉及合同、采购、信息、人力资源、风险等的管理, 对于上述目标和过程中的管理内容, 目前都有一定的方法, 这些方法综合起来, 共同控制、协调项目以保证项目建设的成功实施。
对于项目建设的直接管理可分为项目评价、直接目标管理、过程管理、综合管理四个部分, 各部分可采用相应的方法。
3.1 项目评价方法项目评价主要指经济评价, 包括财务评价、国民
经济评价, 其思路基本一致, 只是角度不同, 前者只考虑项目本身, 后者从国民经济整体考虑, 同时采用影子价格为数据基础。
经济评价主要采用指标分析、比选方法, 评价指标有净现值、内部收益率、投资回收期等, 通过与基准值比较或各指标间比较, 选择较优的方案。只要基础数据确定得当、客观符实, 通过指标比较能够选出较优方案。
项目还需进行社会评价, 社会评价则带有较大程度的主观性, 而且更多考虑项目的整体影响, 所以主要体现在思想方法中。项目评价需要认真、客观, 得出符合实际的结论。
3.2 项目直接目标管理方法对一个建设项目而言, 其直接控制的目
标有三个, 时间 (工期) 、质量、费用 (造价) , 即按计划的时间、费用、质量完成项目。这三个目标彼此之间有一定互斥性, 难以同时达到最优, 其实施应以项目整体最优为目标。
3.2.1 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的原则是全面质量管理, 即以质量为中心, 项目全员参与, 以达到预期目标。全面质量管理既是原则, 也有可行的操作程序, 即PDCA循环 (计划、执行、检查、处理) , 具体的控制方法则有ABC分析法 (也称主次因素图、排列图方法) 、因果分析法、控制图法、直方图法等, 这些具体方法的作用在于找出质量偏差原因并加以修正。
3.2.2 时间管理:
也称进度管理, 工程的进度直接影响项目效益的发挥。进度管理的主要方法是网络计划方法, 网络计划以网络图为基础。网络图是反映项目各工作或活动间逻辑顺序关系的图, 它既能反映项目工期, 又反映各工作间相互关系、前后次序, 通过对关键线路的分析, 找出关键工序, 合理统筹安排主次要工作和各项资源, 有效控制工期。
3.2.3 费用管理:
也即造价管理, 在费用预算内完成项目一直是工程领域追求的目标, 可实际上总是超支, 这当然有投资体制方面的原因, 也有管理方法上的原因。
费用管理主要有费用估算和偏差分析法。费用估算是工程项目前期根据设计、市场、有关规定估算投资总额, 偏差分析 (赢值法) 是通过实际完成的工程与计划相比较, 分析是否存在偏差并找出偏差原因, 以合理控制费用的方法。费用偏差还要结合工程进度分析, 这也可以通过赢值法进行。
3.3 项目过程管理方法项目实施过程中有许多内容、环节需要管理, 对项目实施影响较大的有:
3.3.1 合同管理:
合同是约定项目参与各方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合同管理的中心是选择合同类型, 主要是价格类型, 不同形式价格的合同体现了风险分配形式。合同管理一般按标准合同文本执行, 可适当加以修正。
3.3.2 人力资源管理:
项目建设的实现要靠团队进行。项目人力资源管理方法主要是利用组织结构图、责任分配图进行人员需求分析, 落实责任, 建立激励机制, 调动各参与人的积极性, 保证项目实现。
3.3.3 采购管理:
项目建设中设备、材料的采购是一个重要内容, 关系到大量投资。采购的原则是既不影响建设, 又不要造成积压浪费, 影响资金流动。采购管理方法除了计划, 主要以库存计算为依据, 即根据进度、市场价格因素计算出合理库存量, 按进度采购, 满足建设需要。
3.3.4 沟通管理:
沟通在管理中越来越重要, 有效的沟通能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 是实现项目各目标的条件。沟通以信息为基础, 通过信息的取得、辨别、处理、反馈实现良好的协调。信息技术是沟通管理的主要方法。
3.3.5 风险管理:
项目风险来自各方面, 市场价格变化、业主、供应商、分包商、项目所在地的经济环境等, 项目越大, 涉及相关人越多, 项目风险越大。风险有业主的, 也有承包商的。风险管理的原则是对风险作出正确的估计并采用适当措施予以规避或转移。风险管理以风险评估为依据, 风险评估有SWOT (优势、劣势、机会、威胁) 分析、概率分析 (决策树、蒙特卡洛模拟、敏感性分析、盈亏平衡分析) 方法, 各自从不同视角对项目风险作出评价。
3.4 项目综合管理项目综合管理实际上就是对项目各目标、各环节、
各要素、各过程进行全面协调, 以保证项目整体效果最优, 这也是系统思想在项目实施中的表现。项目综合管理采用计划、统筹、协调的方法。项目综合管理是针对项目系统进行, 而不是某一个别目标和过程。综合管理是现代项目管理的主要特点。
4 结论
4.1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方法包括思想 (哲学) 、技术两个层次, 思想是系统思想, 技术是各种具体的工具性方法。
4.2 研究项目管理方法有助于项目管理研究摆脱繁琐的理论篇幅,
走出表面化、时髦化的倾向, 以其简洁性、实用性应用于工程建设管理中去, 发挥其在开发西北、振兴东北的大规模项目建设中的作用, 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4.3 工程项目管理研究、推广应用的重点应该是方法。
摘要:建设工程项目是数量最多、最典型的“项目”,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实践是项目管理理论的重要渊源之一, 融合了项目管理实践经验的系统的项目管理理论又为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提供了理论工具, 使得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日益系统化、科学化。
《管理研究方法论》课程大纲 篇5
Management Research Methodology
吴建祖
兰州大学管理学院
jzwu@lzu.edu.cn
139-1913-8398
一、课程简介
本专题是研究生《管理学研究方法》的一部分,旨在向学生阐述管理研究方法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基础,包括管理研究方法论的基本概念、管理研究伦理、科学分界问题和证伪主义、实证主义管理研究范式等。
二、考核
写一篇本课程『阅读材料』的读书笔记。要求:
1.不少于2000字。
2.版式要求:1)A4单面打印,页面布局:普通。2)不加封面,在页眉注明专业和
姓名,向右对齐。3)题目:宋体,小三,加粗,居中。4)正文:宋体/Times New Roman,小四,单倍行距,首行缩进2字符。
3.提交截止日期:2012年10月12日
4.评分标准:出勤和课堂参与20%;读书笔记内容70%;读书笔记版式10%。
三、教学内容和安排
第一讲 导论(4学时)9月13日
1.1 什么是管理研究方法论
1.2 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
1.3 管理研究的伦理
课前阅读
[1] 李怀祖.管理研究方法论[M].西安: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4.第一章 绪论
[2] 陈晓萍,徐淑英, 樊景立.组织与管理研究的实证方法[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第一章 科学过程与研究设计
第二讲 科学的方法(4学时)9月21日
2.1 什么是科学的方法
2.2 科学的分界和证伪主义
2.3近代科学哲学简介
课前阅读
[3] 卡尔·波普尔.猜想与反驳:科学知识的增长[M].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5.一、科
学:猜想与反驳
[4] 张五常.经济解释卷一:科学说需求[M].北京: 中信出版社, 2010.第一章 科学的方法
第三讲 管理研究的实证主义范式(4学时)9月28日
3.1 实证主义及其相关思想学派
3.2 解释主义与现象学
3.3 后现代主义和解构主义
3.4 参与研究与行为研究
课前阅读
[5] Johnson P., Duberley J.Understanding Management Research: An Introduction to
Epistemology[M].Sage Publications Ltd, 2000.第1-3章
[6] 保罗·格里斯利.管理学方法论批判——管理理论效用与真实性的哲学探讨[M].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6.第5-8章
四、参考文献
[1] 李怀祖.管理研究方法论[M].西安: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4.[2] 陈晓萍,徐淑英, 樊景立.组织与管理研究的实证方法[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3] 卡尔·波普尔.猜想与反驳:科学知识的增长[M].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5.[4] 张五常.经济解释卷一:科学说需求[M].北京: 中信出版社, 2010.[5] Johnson P., Duberley J.Understanding Management Research: An Introduction to
Epistemology[M].Sage Publications Ltd, 2000.[6] 保罗·格里斯利.管理学方法论批判——管理理论效用与真实性的哲学探讨[M].北京:
微表处施工组织管理方法的研究 篇6
【摘要】微表处的应用日益增多,通过微表处关键线路工序施工作业时间的研究,测定了各工序消耗时间,在此基础上分析研究了压缩或取消各工序消耗时间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指出了目前微表处施工组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制定了改进方法和措施,达到的有益效果是:缩短了施工时间、简化了施工工艺、提高了生产效率、增强了经济效益。
【关键词】微表处;施工组织管理;关键工序;作业时间
Construction of Micro-surfacing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methods
Liu Jian-gang1,Yao Ji-hong1,Wang Hai-you2,Xue Qiu-xiang3,Wang Xiao-feng4
(1.Pingdingshan Highway Administration Center LaboratoryPingdingshanHenan467000;
2.Pingdingshan Highway Authority directly under the branchPingdingshanHenan467000
3.Pingdingshan smooth road Co.ltdPingdingshanHenan467000
4.Pingdingshan Highway Authority second UNRWAPingdingshanHenan467000)
【Abstract】Application of micro-surfacing is increasing, by studying the micro-surfacing process critical path construction work time each measured time-consuming process, on the basis of analysis of the compression or cancel each process time-consuming necessity and possibility, pointing out that 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of micro-surfacing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improved methods and measures to achieve the beneficial effects: shorten the construction time, simplifying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improve productivity, enhance economic efficiency.
【Key words】Micro-surfacing;Construction Management;Key processes;Working time
1. 前言
(1)微表处(包括稀浆封层)技术七十年代在欧洲出现,八十年代进入美国,在国外尤其是发达国家已经是普遍应用于公路早期病害处理的一种有效方法,人们已经认识到现有道路的预防性维护是对现有资源的最经济最有效的利用,是公路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措施,微表处技术是一种经济、快捷、有效的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因此,在我国也大量的被推广应用。
(2)在微表处的施工实践中,发现施工组织管理存在一些弊端,如果能够克服,将会大幅度缩短施工周期,提高生产效率,增强经济效益。因此,对微表处施工组织管理方法进行研究很有意义。
2. 微表处施工的关键工序及主要机械设备
(1)微表处(Micro-Surfacing)是:采用专用机械设备将聚合物改性乳化沥青、粗细集料、水和添加剂等按照设计配比拌和成稀浆混合料摊铺到原路面上,并很快开放交通的具有高抗滑和耐久性能的薄层。
(2)从微表处的概念可以知道,微表处施工的关键工序是拌和和摊铺;所用的主要机械设备是微表处专用机械设备。
(3)从装料,到拌和摊铺,再到装料是微表处施工一个循环周期的全过程,其中的关键线路工序是用来探讨微表处施工组织管理中存在问题和改进措施的对象。
3. 现有施工组织管理的状况
3.1微表处的施工组织管理分前场和后场。前场是指拌和摊铺的场所,在公路上;后场是指材料存放的场所,在公路以外。一般微表处施工场地布置如图1所示。
3.2目前施工组织管理情况下,微表处施工步骤及其耗时为:
图1某微表处施工场地示意图
(前场在两收费站中间)
图2一个循环关键线路工序图
(1)首先,稀浆混合料拌和摊铺机在后场装料(包括集料、改性乳化沥青、水和添加剂),一般耗时10分钟;
(2)进一步,装满材料的稀浆混合料拌和摊铺机从后场经甲收费站开到前场,一般耗时30分钟;
(3)进一步,安装摊铺箱,一般耗时5分钟;
(4)进一步,拌和摊铺,一般耗时20分钟;
(5)进一步,拆卸摊铺箱,一般耗时5分钟;
(6)进一步,稀浆混合料拌和摊铺机从前场先后经乙收费站、甲收费站返回后场,一般耗时70分钟。图2是一个循环关键线路工序图。
3.3由上述可知,一个循环周期总共消耗时间为140分钟,其中:装料时间10分钟;安装拆卸摊铺箱时间10分钟;拌和摊铺时间20分钟;前后场往返时间100分钟。图3是各项工作所占时间的对比图。
图3各项工作所占时间柱状图endprint
4. 施工组织管理的改进
4.1分析研究认为,稀浆混合料拌和摊铺机是主要的施工机械设备,但其大部分时间是用在运输材料上,如果各种材料都在前场装,则可以节约100分钟;另外,如果两车料拌和摊铺的间隔时间短,则摊铺箱不必拆卸,又可以节约10分钟。
4.2现场装集料的方法是:把集料装入料斗,放在带有起重装置的汽车上,运输到现场,吊起料斗卸到稀浆混合料拌和摊铺机上。
4.3现场装改性乳化沥青和水的方法是:把罐车开到现场,泵入稀浆混合料拌和摊铺机。
4.4施工组织管理改进后,微表处施工步骤及其耗时为:
第一步,装料,耗时10分钟;
第二步,拌和摊铺,耗时20分钟。
施工组织管理改进后,一个循环关键线路工序如图4所示。
图4改进后一个循环关键线路工序图
4.5由上述可知,前车料拌和摊铺后,10分钟就可再装一车料,两车料拌和摊铺的间隔时间这么短,则不必拆卸摊铺箱。因此,一个循环周期总共消耗时间为30分钟,其中:装料时间10分钟;拌和摊铺时间20分钟。图5是施工组织管理改进后各项工作所占时间的对比图。
图5施工组织管理改进后各项工作所占时间柱状图
5. 结束语
通过上述研究,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缩短施工时间。
施工组织管理改进前,一个循环周期总耗时140分钟,而改进后,一个循环周期总耗时仅用30分钟,大大缩短了施工时间。
(2)提高生产效率。
一车料的生产时间为140分钟,而改进后用140分钟可以生产4.7车料,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3)简化施工工艺。
施工组织管理改进前关键线路有五道工序,而改进后则减少为两道,简化了施工工艺。
(4)提高经济效益。
由于生产效率提高明显,可以节约人工费和机械使用费,减小施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微表处和稀浆封层技术指南[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
[2]王海有,等.SS-20型微表处技术研究[R].河南:河南省平顶山市公路管理局,2007.
[3]黄晓明,等.沥青路面设计[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
[4]虎增富,等.乳化沥青及稀浆封层技术[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5]姜云焕,等.改性稀浆封层施工技术[M].河北:石油工业出版社,2001.
[6]贺贤明.公路工程施工定额编制和管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89.
[7]全国建筑企业项目经理培训教材编写委员会.施工组织设计与进度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8]JTG 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S].
[9]JTG H10-2009.公路养护技术规范[S].
[10]JTG H30-2004.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S].
[11]宋焕宇,等.公路施工项目管理与施工组织设计[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0.
[12]中交第一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公路工程施工工艺标准[M].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
[13]杨子敏,等.网络计划技术及其在进度控制中的应用[Z]. 1992.
[14]王明怀,等.高等级公路施工技术与管理[M].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
[15]郭忠印,李立寒,等.沥青路面施工与养护技术[M].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16]魏道升,刘浪,何寿奎.路桥施工组织设计范例[M].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
[17]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编委会.高速公路养护管理[M].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18]交通部公路工程定额站.公路工程定额的编制与管理[Z]. 2001.
[19]王海有,等.建筑施工项目标准化[M]. 吉林: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endprint
4. 施工组织管理的改进
4.1分析研究认为,稀浆混合料拌和摊铺机是主要的施工机械设备,但其大部分时间是用在运输材料上,如果各种材料都在前场装,则可以节约100分钟;另外,如果两车料拌和摊铺的间隔时间短,则摊铺箱不必拆卸,又可以节约10分钟。
4.2现场装集料的方法是:把集料装入料斗,放在带有起重装置的汽车上,运输到现场,吊起料斗卸到稀浆混合料拌和摊铺机上。
4.3现场装改性乳化沥青和水的方法是:把罐车开到现场,泵入稀浆混合料拌和摊铺机。
4.4施工组织管理改进后,微表处施工步骤及其耗时为:
第一步,装料,耗时10分钟;
第二步,拌和摊铺,耗时20分钟。
施工组织管理改进后,一个循环关键线路工序如图4所示。
图4改进后一个循环关键线路工序图
4.5由上述可知,前车料拌和摊铺后,10分钟就可再装一车料,两车料拌和摊铺的间隔时间这么短,则不必拆卸摊铺箱。因此,一个循环周期总共消耗时间为30分钟,其中:装料时间10分钟;拌和摊铺时间20分钟。图5是施工组织管理改进后各项工作所占时间的对比图。
图5施工组织管理改进后各项工作所占时间柱状图
5. 结束语
通过上述研究,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缩短施工时间。
施工组织管理改进前,一个循环周期总耗时140分钟,而改进后,一个循环周期总耗时仅用30分钟,大大缩短了施工时间。
(2)提高生产效率。
一车料的生产时间为140分钟,而改进后用140分钟可以生产4.7车料,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3)简化施工工艺。
施工组织管理改进前关键线路有五道工序,而改进后则减少为两道,简化了施工工艺。
(4)提高经济效益。
由于生产效率提高明显,可以节约人工费和机械使用费,减小施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微表处和稀浆封层技术指南[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
[2]王海有,等.SS-20型微表处技术研究[R].河南:河南省平顶山市公路管理局,2007.
[3]黄晓明,等.沥青路面设计[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
[4]虎增富,等.乳化沥青及稀浆封层技术[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5]姜云焕,等.改性稀浆封层施工技术[M].河北:石油工业出版社,2001.
[6]贺贤明.公路工程施工定额编制和管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89.
[7]全国建筑企业项目经理培训教材编写委员会.施工组织设计与进度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8]JTG 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S].
[9]JTG H10-2009.公路养护技术规范[S].
[10]JTG H30-2004.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S].
[11]宋焕宇,等.公路施工项目管理与施工组织设计[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0.
[12]中交第一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公路工程施工工艺标准[M].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
[13]杨子敏,等.网络计划技术及其在进度控制中的应用[Z]. 1992.
[14]王明怀,等.高等级公路施工技术与管理[M].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
[15]郭忠印,李立寒,等.沥青路面施工与养护技术[M].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16]魏道升,刘浪,何寿奎.路桥施工组织设计范例[M].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
[17]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编委会.高速公路养护管理[M].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18]交通部公路工程定额站.公路工程定额的编制与管理[Z]. 2001.
[19]王海有,等.建筑施工项目标准化[M]. 吉林: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endprint
4. 施工组织管理的改进
4.1分析研究认为,稀浆混合料拌和摊铺机是主要的施工机械设备,但其大部分时间是用在运输材料上,如果各种材料都在前场装,则可以节约100分钟;另外,如果两车料拌和摊铺的间隔时间短,则摊铺箱不必拆卸,又可以节约10分钟。
4.2现场装集料的方法是:把集料装入料斗,放在带有起重装置的汽车上,运输到现场,吊起料斗卸到稀浆混合料拌和摊铺机上。
4.3现场装改性乳化沥青和水的方法是:把罐车开到现场,泵入稀浆混合料拌和摊铺机。
4.4施工组织管理改进后,微表处施工步骤及其耗时为:
第一步,装料,耗时10分钟;
第二步,拌和摊铺,耗时20分钟。
施工组织管理改进后,一个循环关键线路工序如图4所示。
图4改进后一个循环关键线路工序图
4.5由上述可知,前车料拌和摊铺后,10分钟就可再装一车料,两车料拌和摊铺的间隔时间这么短,则不必拆卸摊铺箱。因此,一个循环周期总共消耗时间为30分钟,其中:装料时间10分钟;拌和摊铺时间20分钟。图5是施工组织管理改进后各项工作所占时间的对比图。
图5施工组织管理改进后各项工作所占时间柱状图
5. 结束语
通过上述研究,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缩短施工时间。
施工组织管理改进前,一个循环周期总耗时140分钟,而改进后,一个循环周期总耗时仅用30分钟,大大缩短了施工时间。
(2)提高生产效率。
一车料的生产时间为140分钟,而改进后用140分钟可以生产4.7车料,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3)简化施工工艺。
施工组织管理改进前关键线路有五道工序,而改进后则减少为两道,简化了施工工艺。
(4)提高经济效益。
由于生产效率提高明显,可以节约人工费和机械使用费,减小施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微表处和稀浆封层技术指南[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
[2]王海有,等.SS-20型微表处技术研究[R].河南:河南省平顶山市公路管理局,2007.
[3]黄晓明,等.沥青路面设计[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
[4]虎增富,等.乳化沥青及稀浆封层技术[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5]姜云焕,等.改性稀浆封层施工技术[M].河北:石油工业出版社,2001.
[6]贺贤明.公路工程施工定额编制和管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89.
[7]全国建筑企业项目经理培训教材编写委员会.施工组织设计与进度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8]JTG 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S].
[9]JTG H10-2009.公路养护技术规范[S].
[10]JTG H30-2004.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S].
[11]宋焕宇,等.公路施工项目管理与施工组织设计[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0.
[12]中交第一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公路工程施工工艺标准[M].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
[13]杨子敏,等.网络计划技术及其在进度控制中的应用[Z]. 1992.
[14]王明怀,等.高等级公路施工技术与管理[M].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
[15]郭忠印,李立寒,等.沥青路面施工与养护技术[M].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16]魏道升,刘浪,何寿奎.路桥施工组织设计范例[M].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
[17]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编委会.高速公路养护管理[M].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18]交通部公路工程定额站.公路工程定额的编制与管理[Z]. 2001.
风险管理研究的方法论 篇7
据相关数据统计, 在导致事故成因的各种原因中, 85%都涉及与安全管理相关的各种因素[1]。近年来, 我国吸取了前几年重、特大事故频发的教训, 日益重视企业安全管理的实施和开展, 形成了一套由中央到地方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 把企业安全管理的实施纳入到法制发展的轨道, 大多数企业已经具备了安全管理系统的基本框架。但是我们也必须认识到, 利润始终是企业的第一目标, “安全第一”在现实的企业活动中很难落到“第一”的位置, 尤其是我国现在正处于经济体制和企业经营体制的转型期, 各企业都尽可能减少成本、增加获利, 而安全管理在企业看来又有悖于这点[2]。企业安全管理所面临的尴尬局面使我们意识到:企业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安全管理仅仅有一个系统框架是远远不够的, 关键是如何通过协调其中的各个要素, 保证系统的整体运作, 从而有效地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针对这点, 本文运用近年来在系统工程领域比较流行的WSR方法论, 尝试从一个新的角度认识当今企业的安全管理。
2基于WSR方法论的企业安全管理系统分析
2.1 WSR方法论
WSR是“物理 (Wuli) 一事理 (Shili) 一人理 (Renli) 方法论”的简称, 是由中国学者在20世纪90年代早期提出的, 它既是一种方法论, 又是一种解决复杂问题的工具。它以东方哲学为指导, 是多种方法的综合统一。它根据实践活动的不同性质, 将方法库层次化、条理化、系统化和规范化。其中“物理”、“事理”和“人理”三者的界定如下[3]:
“物理”是指管理过程中和管理对象中可以并应该由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和“硬运筹方法”描述和处理的层面, 主要解决“是什么”的问题。
“事理”是指管理者介入和执行管理事物的方式和规律, 包括如何感知、看待、认识思考、描述和组织管理对象和过程, 主要解决“怎么做”的问题。
“人理”是指管理对象和过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包括管理主体与主体间的关系, 主要解决“由谁解决”的问题。
在实践中, 物理、事理和人理并不可以绝对地划分。WSR有一套具体的工作步骤帮助我们运用WSR方法论, 指导具体工作的开展, 从而实现物、事、人三者的统一 (如图1所示) 。这些步骤有时候需要反复进行, 有时候也可以将一些步骤提前[4]。
2.2基于WSR方法论的企业安全管理框架体系
企业安全管理涉及要素众多, 是一个复杂系统, 按照WSR方法论对物理、事理、人理的界定, 从W、S、R三个层面刻画企业安全管理的基本框架体系 (见表1) , 有助于更全面、清晰地从宏观上了解企业的安全管理。
2.3企业安全管理中物理-事理-人理间的联系
企业安全管理中的“物理”指的是系统中的各种客观存在, 在实践中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理顺现有资源间的相互关系并达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 二是保证管理过程符合客观世界的规律和准则 (即知识、技术、法律和标准等) 。而“事理”则是“物理”的基础上, 结合系统的管理目标, 寻求提高系统运行效率的最佳方案, 力求以最小的投入达到最优的结果。安全管理中的“人理”即强调调动企业员工参与安全管理的积极性, 上下团结一心, 最大限度利用“物”把“事”做好。由于安全管理的目的是以保障人为目的, 同时也是由人来负责具体的实施和开展, 因此在基于WSR方法论的安全管理系统分析中, “人理”无疑在系统中占据了主导地位, 特别是当安全管理过程牵涉到企业管理层领导切身利益的时候, 必须充分发挥“人理”的作用。企业的安全管理只有以科学的“物理”分析为基础, 以可靠的“事理”分析为手段, 辅以必要的“人理”分析, 才能得到令人满意的结果 (三者的关系如图2所示) 。
3基于WSR方法论企业安全管理运作模式
按照WSR方法论的工作过程, 结合企业安全管理系统的特点, 企业安全管理可分为6个阶段进行:
(1) 理解领导意图
领导重视是搞好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前提。这里的“领导”是广义的, 可以是企业的领导、政府部门的领导也可以是技术专家。这一阶段工作主要包括收集各项相关的法律法规;获知业界同行的安全管理水平;以召开研讨会的方式了解企业管理层对安全工作的看法, 并通过彼此间的协商和探讨, 在企业开展安全管理的问题上达成共识。这一步充分体现了我国企业的管理特色, 强调与上级沟通, 而不是一
开始就强调个性和民主[5]。
(2) 调查分析
调查分析的重点是调查企业开展安全管理工作的现有资源和约束条件。一般由企业安全管理人员负责, 通过现场巡查、人员交谈、查阅历史文档等方式识别企业存在的安全隐患, 了解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术水平, 进而形成对企业安全状况的整体认识。此外, 企业的安全管理人员在本阶段须弄清企业人员的组织架构, 知道谁是真正的决策者, 这对以后工作的开展是十分必要的。
(3) 形成目标
本阶段旨在根据上一步调查分析的结果, 确立企业的安全生产目标。安全生产目标必须与企业的生产目标相一致, 体现用安全促生产而不是妨碍生产的原则。目标制定的关键在于确定所能接受的风险水平, 这个风险水平须同时被社会和企业所接受, 企业实行安全管理的目标只要把所存在的风险控制在这个可接受的水平内同即可。
(4) 制定方案
明确安全生产目标后, 安全管理人员应针对调查分析过程中发现的安全隐患, 与企业管理层商讨解决方案。该方案主要由一系列的管理和技术措施组成, 常见的措施包括:本质安全化、安全防护、安全监控、安全教育等, 它们的应用场合、实施效果和所需的成本均存在很大的差异, 应根据安全隐患的类别、危险程度并结合企业安全经费预算而定。
(5) 协调关系
协调关系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技术上的协调, 例如在隐患解决方案的论证过程中, 若认为现行的方案不能把风险控制在可接受水平内或者因方案太过保守导致实施成本过高, 则需要对原先确定的技术措施进行调整。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则是人际关系的协调。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由于监督性较强, 最好在获得企业管理层特别是决策者明确支持和认可后, 才开展各项具体工作。此外, 负责安全管理工作的人员应本着共同为企业服务的思想与其他部门维持良好的合作关系, 减少工作时的阻力, 特别是对于存在问题的部门和个人应耐心教育劝其改正, 而不是以呵斥、恐吓的方式逼其就范。
(6) 实施与完善
企业安全管理在实际工作中必将面临许多问题, 而且这些问题依靠单一部门的协调往往难以圆满解决。企业可采取成立安全委员会的方式, 定期开会解决安全管理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安全委员会由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负责人、各部门的负责人以及基层人员等来自企业不同层次的代表构成, 通过与会成员的积极讨论, 最后形成的问题解决方案, 具有较高的权威性。会后, 企业安全管理部门根据会议讨论结果负责监督、落实相关工作。
综合以上6步, 基于WSR方法论的企业安全管理运作模式如表2所示。
4 结论
(1) 当今许多企业安全管理开展不尽人意, 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企业管理层对安全生产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安全管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缺少管理层支持, 无法履行职责造成的。
(2) 企业安全管理系统涉及要素众多, 是一个复杂系统。运用WSR方法论, 可以从事理、物理、人理三个层面对企业安全管理所涉及的要素进行划分, 三个层面既有所区别又相互联系, 其中“人理”在系统中占据了主导地位, 在实际工作中必须注重发挥“人理”对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推动作用。
(3) 企业的安全管理是一个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的过程, 本文提出基于WSR方法论的安全管理运作模式。该模式始终强调与企业管理层沟通和协商的重要性, 从而树立安全管理工作在企业内的权威, 对促进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和落实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摘要:我国企业安全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大多数企业虽然任命了安全管理人员, 但是由于权责无法统一, 安全管理的实施和开展常常受到外力阻扰而难以落实。针对这个问题, 运用WSR方法论, 从物理 (W) -事理 (S) -人理 (R) 三个层面分析了企业管理系统的构成;按照WSR工作过程, 提出一套企业安全管理运作模式。这套模式强调管理过程中必须加强与企业管理层的协商和沟通, 从而在企业内树立安全管理工作的权威, 把安全生产的各项要求落在实处。
关键词:WSR方法论,企业安全管理,系统分析,运作模式
参考文献
[1]吴穹, 许开立.安全管理学[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9~10
[2]路芳银.当前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中存在问题和主要对策[J].科技资讯.2006, (2) :158~159
[3]董丽娅, 刘子玲.WSR方法论在科技投入宏观系统管理研究中的应用[J].中国软科学.2006, (2) :89~93
[4]孙东川, 林福永.系统工程引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73~75
风险管理研究的方法论 篇8
一、经济财务风险管理概述
经济财务风险管理的概念指的是企业等经济主体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对经济财务方面所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判断、分析、防范以及应对的一项管理活动, 其目的是为了让经济主体的各项财务活动能够安全顺利地运行。经济财务风险管理可以说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的一大重要环节, 也是企业想要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基础, 并且它是一个可循环的动态过程, 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 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必须要尽最大能力地去做好经济财务风险管理工作, 最大限度地规避经济财务风险的发生以及降低经济财务风险对企业所带来的危害, 以让企业能够得到长久和稳定的发展, 并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二、经济财务风险的产生原因
(一) 宏观原因
从宏观层面上而言, 经济财务风险的产生原因有很多, 这其中又主要分为三大主要原因:一是一些国家政策因素如金融调整政策或者货币紧缩政策等, 都有可能会对企业造成经济财务风险;二是经济市场上的持续性通货膨胀也可能会给企业带来经济财务风险;三是市场经济的不稳定和秩序的混乱等也是让企业发生经济财务风险的原因之一。
(二) 微观原因
从微观层面上而言, 经济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也有很多, 这其中也可以主要分为三个方面:一是企业资本结构的不够合理导致企业容易产生种种经济财务风险;二是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工作不够规范也能够使企业产生种种经济财务风险;三是企业领导层的决策失误亦是造成企业发生经济财务风险的一大重要原因。
三、经济财务风险的主要内容
(一) 筹资风险
筹资风险是经济财务风险的主要内容之一。通常情况下, 企业主要是通过银行借贷、发行债券、股票以及融资等方式进行成本资金的筹措, 而在这一资金筹措的过程中必然会存在着一定的经济财务风险。因为企业通过以上方式所筹措的资金是属于其他方的投资, 具有很多不确定性因素, 而这些不确定性因素随时都有可能会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 这就是所谓的筹资风险。再者, 如果企业在某段时期内因经营不善而无法按期还本付息, 那么也将会给企业带来许多名誉上的损失, 并还可能会令企业引发种种债务危机。
(二) 用资风险
用资风险也是经济财务风险的主要内容之一。一般来说, 企业所使用的资金主要包括有基础建设投资、生产建设投资、项目投资以及股权投资等等, 在这些资金使用的过程中都有可能出现经济财务风险, 这是由于经济市场、被投资的企业以及生产经营过程中所遇到的种种不确定因素所造成的, 这也是所有经济财务风险中风险最大的一项内容。
(三) 回资风险
经济财务风险的另一大主要内容是回资风险。回资即资金的回流, 其主要指的是企业在销售完商品或者提供完服务后索取报酬的行为, 亦即企业将商品资金向流动资金转换的过程。回资可以说是企业在整个资金循环过程中的一项重要环节, 也是企业经济活动的主要形式之一。然而在回资过程中, 由于市场中种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存在而容易使企业产生许多坏账, 令企业无法及时收回资金, 从而造成企业的亏损和资金流动的难以持续, 这些都属于企业的经济财务风险。
(四) 配资风险
经济财务风险中还有一大主要内容是配资风险。配资风险指的是在资金分配过程中所出现的经济财务风险, 而资金分配主要包括有投资者或者股东的分配、职工福利的分配、公积金的积累、企业弥补亏损的投资以及企业进行生产经营的成本资金等。由于各个企业的规模、结构、分配时间、分配方式、分配金额以及领导层的决策等都不尽相同, 因此其盈亏也无法准确预计, 这其中的经济财务风险就由此产生。
四、经济财务风险管理及风险规避的主要措施
(一) 建立完善的经济财务风险管理机制
企业若想有效进行经济财务风险的管理以及规避风险的发生, 首先就要建立起一个比较完善的经济财务风险管理机制。一个完善的经济财务风险管理机制应当是以国家的相关经济政策为基础并根据企业的实际生产经营情况而建立的, 因此企业管理层在建立经济财务风险管理机制之前应当先对经济市场形势以及企业内部的经济活动情况进行严格的考察, 并且在此机制之下要具备有完善的奖惩制度, 以便于促进企业内各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以及工作责任心, 从而降低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经济财务风险的几率。可以说, 企业必须要有一个好的经济财务风险管理机制, 才能够令经济财务风险管理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二) 建立完善的信息收集系统
企业若想有效进行经济财务风险的管理以及规避风险的发生, 还需要建立完善的信息收集系统。企业内财务管理部门必须要建立起一个完善的信息收集系统, 并通过此信息收集系统来获取多方面的经济财务资料, 从而为企业领导层以及财务管理人员对宏观经济条件与微观经济市场的全面评价提供科学有力的基础依据。企业在建立和完善信息收集系统之时, 一定要注意以下这两方面的要求:一是企业内财务管理部门必须要掌握大量的原始信息, 如说企业内各个部门、各个项目以及各个业务所涉及的相关财务信息、国家政策的调控、国家税法或者企业法等相关法律条款等信息, 并对这些信息进行认真的分析、精细的整理以及科学和准确的判断;二是企业内财务管理人员必须要学会用科学的信息处理方法来处理信息, 并要在大量的原始信息中分析和判断出最有价值的信息, 从而得出最有价值的结论以及为企业管理层的决策提出最有价值的依据。
(三) 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工作
企业领导层以及企业内财务管理人员必须要对财务管理工作引起高度的重视, 要积极提高财务管理的水平, 努力学习更多的财务管理相关知识, 从而不断提高财务管理效率, 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在进行财务管理工作时, 企业内财务管理人员应当尽可能地扩大其管理范围, 使财务管理工作不再只局限于对企业内种种经济活动进行事后的检验和静态的管理上, 而是应当将其贯穿对企业内各项经济活动的全过程的控制和管理之上, 从而对企业的各项工作事务进行全方位的监督管理。再者, 企业内财务管理人员应当以经营管理为中心进行财务管理工作, 即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应当是完全服务于企业的经营活动的, 其最终目的是为了让企业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 而规避经济财务风险的发生。因此, 企业内财务管理人员应当将财务管理工作由控制型管理转变为服务型管理, 从而令企业内全体职工都愿意主动配合其财务管理工作, 令财务管理工作变得更加高效化。
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必须要通过科学与合理的方式来对企业的经济财务风险进行管理, 尽量规避和降低经济财务风险对企业带来的危害, 以让企业能够得到长久和稳定的发展, 并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王源泉.财务风险管理及防范[J].当代经济, 2007 (07) .
[2]张萍.刍议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与防范[J].会计师, 2010 (10) .
职业卫生定性风险评价方法的研究 篇9
目前, 国内尚未有一个比较完善的职业卫生定性风险评价方法, 本文基于长期从事职业卫生风险评价及监测的经验, 以及查阅国外关于职业卫生风险评价书籍和文献的基础上[1,2,3,4,5,6,7], 提出一个较完善的职业卫生风险评价方法。
1基本原理
职业卫生定性风险评价是风险评价在职业卫生中的应用, 两者只是侧重点和表现形式略有不同, 只是进一步细化和量化。风险水平可用危害发生后果的严重性和危害发生的可能性的乘积得到, 即:
风险水平=严重性×可能性
当把风险评价引用到职业危害因素的评价时, 我们用各种职业危害因素对人体的健康危害效应对应上述的“严重性”, 用职业危害因素对人体的暴露程度对应上述的“可能性”。因此, 职业危害因素的风险水平就等于:
职业危害因素风险水平=健康危害等级×暴露水平等级
2方法简介
职业卫生风险因素可以是化学性、物理性或生物性的, 这些风险可以通过对危害源、释放机制、控制机制以及暴露途径等进行分级进行定性评估。在进行定性评估时, 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危害类型, 毒性, 使用的数量, 使用时间 (接触时间) 及频率, 历史监测数据, 接触途径, 员工的反馈, 以及专业人员的判断和经验[7]。
我们把表格的竖栏按A、B、……进行分类, 对表格中各项内容进行填写和打分, 最终得到相应的风险水平。
2.1初步准备
评估过程应以团队的形式进行运作。团队人员必须亲临现场去观察整个流程、潜在的暴露风险、使用的工程控制, 与现场操作人员进行交谈。首先要有一个包含工厂所有具体的工艺操作及职业危害因素的目录。评估人员需要列出工厂所有会产生职业危害因素的工艺流程或操作, 应确保所有的职业危害因素都罗列在内, 评估应以单个的流程或工艺操作为单位进行, 这样在评估时才容易将危害因素分组。
2.2工艺过程概要
A栏:栏目A填写要评估的工艺过程所在的部门或区域。
B栏:在这个栏目你需要简单描述需要评估的工艺流程、作业或操作。
C栏:化学名称。一格只能填写一个化学名称, 这些名称可以是单个的化学品或化学品混合物。
D栏:化学品文摘登记号 (CAS号) 。
E栏:所关注的因素。从栏目C列出的化学品里选出那些被认为有高度职业危害风险的物质。其选择原则有:健康危害分级高的成分, 有短时间接触限值或最高容许浓度的物质, 怀疑和已知的对人类有致癌性和致突变性的物质。
2.3吸入风险的定性评价
对吸入风险的定性评价, 主要是用来确定职业卫生监测计划以及评价现有的控制措施是否到位。吸入是化学性危害因素进入人体的最主要途径, 关于化学性危害因素的职业卫生标准都是指空气中的浓度限值, 因而对吸入风险的评价是三种途径的评价中最为重要的。
2.3.1 健康危害分级
F栏:职业接触限值。
在选择职业接触限值时, 我们推荐使用中国职业卫生标准制定的职业接触限值[9] (OEL) 和美国政府工业卫生工作者协会 (ACGIH) 制定的阈限值 (TLV) [2]。在具体做评价时, 我们建议在F栏填入每个化学物质的8小时时间加权平均接触限值 (PC-TWA和TLV-TWA中较低的那一个) , 如没有TWA值, 则填最高容许浓度 (PC-MAC或TLV-C) 。
如果标准中气体或蒸气的职业接触限值以mg/M3为单位表示, 则在填入表格时应转化成ppm。单位转化公式为:
undefined
其中, 24.45为空气在常温常压下的摩尔体积 (25℃, 760mmHg) 。
G栏:健康危害等级。参照表1, 根据F栏中填入的职业接触限值, 得出每个因素的健康危害等级。
如果没有职业接触限值供参考, 则可参考制造商在MSDS中所推荐的接触限值。如果前二种均没有, 则用其毒理学数据和对人体的健康效应作为替代进行分级[5]。表1中的分级0指在没有任何可参考的职业接触限值的情况下, 采用其它分级标准得到的健康危害等级。表2和表3分别是根据化学品对人体的健康效应及其LD50进行的健康危害分级。
表2和表3中划分健康危害等级的数据和资料, 可详细参阅该物质的MSDS。
2.3.2 暴露水平分级
暴露水平等级, 是指工人实际对化学品的接触程度, 跟具体的生产操作情况密切相关, 在分级时相当困难而且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人体对某种化学品的实际接触量主要取决于:暴露时间和频率, 使用的数量, 成为空气传播的风险, 释放到空气中的可能性 (现场工程控制状况) 。把上述四种因素进行分级, 然后平均, 得到一个总体的暴露水平等级。需注意, 在评价时应忽略个人防护用品所起的作用。
2.3.2.1 暴露时间分级
H栏:暴露时间等级。暴露时间等级是根据接触化学品的工作任务的时间及频率进行分级得到的, 具体参见表4。
2.3.2.2 使用数量分级
I栏:使用数量等级。是指工人在具体工作中接触到的各种化学物质的数量, 包括原料、原料中杂质、中间产物、副产品以及最终的产品。根据表5进行分级。
2.3.2.3 空气传播风险分级
J栏:空气传播风险等级。空气传播风险指的是烟、气体、雾滴、蒸气成为空气传播的可能性和重要性, 或者指粉料在操作过程中变成空气中尘埃的可能性和重要性, 这主要跟物质本身的性质有关系。空气传播风险的具体分级标准见表6。
对于液体, 有一个专门的表格用来对其挥发性进行评级, 参见表7。
例如, 在实验台上用丙酮清洗玻璃容器, 根据丙酮在室温25℃时的沸点56.48℃, 可以得到在该操作中丙酮的空气传播风险等级为4。
2.3.2.4 释放可能性分级
K栏:释放可能性等级。释放可能性即指化学物质实际释放到工作环境空气中的可能性, 其分级可见表8。
2.3.2.5 总体暴露水平等级
L栏:总体暴露水平等级。通过对上述四个影响暴露水平的因素的分级, 可以得到总体的暴露水平。这一栏可通过公式自动计算:即L=Average (H, I, J, K) , 也就是
总体暴露水平= (暴露时间+使用数量+空气传播风险+释放可能性) /4
该数值代表了工人对某种化学品的潜在接触危害等级。
2.3.2.6 空气监测结果分级
M栏:空气监测结果等级。需要特别注意的是, 数据结果必须是8小时时间加权平均的个体接触浓度 (只有最高容许浓度限值时例外) , 短时间的个体采样数据或区域采样数据都不作评级。具体评级标准见表9。
2.3.3 吸入风险等级
N栏:吸入风险水平。根据下列公式计算吸入风险水平:
职业危害因素风险水平=健康危害等级×暴露水平等级
式中, 暴露水平等级是指L栏和M栏的最大值, 即定性评价得到的暴露水平等级和实际空气监测得到的暴露水平等级的最大值。根据表10对吸入风险进行分级, 得到O栏 (吸入风险等级) 及对应的解释说明。
通过以上对吸入风险水平的评价, 我们可以制定出相应的空气监测计划, 改进工作方式, 实施工程控制等以降低职业危害因素的风险水平。其中, 吸入风险等级为3和4的应该特别注意, 进行空气监测, 以确定这些危害因素的实际接触水平。所有建议可填入建议栏目T栏中。
2.4皮肤接触/吸收风险的定性评价
皮肤接触风险的评估要考虑两个因素, 即健康危害和暴露水平。健康危害是指物质被皮肤接触或吸收后产生的危害, 而暴露水平是指实际发生重大暴露的可能性。
2.4.1 皮肤接触/吸收的危害分级
P栏:皮肤接触/吸收的危害等级。参考化学品物料安全数据表的健康影响部分, 参照表11为每个物质的皮肤危害进行分级。
2.4.2 皮肤接触/吸收的暴露水平分级
Q栏:皮肤接触/吸收的暴露水平等级。用表12对皮肤接触的潜在暴露进行分级, 在分级时不考虑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
2.4.3 皮肤接触/吸收风险分级
R栏:皮肤接触/吸收风险水平, 为P栏和Q栏的乘积。根据表13对皮肤接触/吸收风险进行分级。
2.5摄入风险的定性评价
虽然通常员工不会有意地摄入有害物质, 但无意地摄入的潜在风险还是存在的。例如离开工作场所后未洗手就吃东西或抽烟等。对于摄入风险, 通过严格规范个人卫生以及禁止在化学品使用场所吃东西、喝水及抽烟等, 通常很容易就能得到有效的控制。
观察员工在生产操作中是否有摄入的可能, 并填入S栏中。如为“否”则填0, 为“是”则填1。另外, 填“是”即1则需要有后续的跟进措施来降低风险, 这些应写在建议栏目U栏中。
2.6物理因素的评价
影响物理性因素暴露水平[9]的参数不多, 物理因素的评估主要是检测数据。如果可能存各种物理性危害因素, 则建议进行监测, 以获得真实的暴露水平。
2.7现场观察及建议
T栏:现场观察。包括现有的工程控制措施及个人防护用品。
U栏:建议。针对风险评价结果提出的所有控制措施及建议填入U栏中。
2.8健康监护
V栏:健康监护项目。当存在某种职业危害因素时,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需对接触该危害因素的员工进行专项体检[10]。如接触铅, 需要进行血铅含量的检查, 因此在U栏中填入“铅”。
2.9员工关注
W栏:员工关注, 即员工在实际工作中出于自身健康安全的考虑而提出的一些问题。比如某种污染物是否对人体有害, 浓度是否超标, 工作环境是否安全等等。对于这些问题, 应该实事求是地予以解答, 必要时有充分的数据来说话。
3结论
该方法是在查阅大量国内外文献以及长期从事职业卫生风险评价及监测的实践过程的基础上开发出来的, 有很强的实用性, 尤其是在化学性职业危害因素种类繁多的工厂, 方法中的一些评分细则有待在长期的实践中不断完善。
摘要:根据风险评价的原理, 建立了较为完整的职业卫生定性风险评价方法, 为企业进行职业卫生管理提供了充分的依据。此方法利用现场的各种信息对潜在的职业危害风险进行指数分级, 在暴露评估过程中包含了危害来源, 暴露途径和职业暴露的接受体这三个要素, 使企业以此为依据来决定减轻职业危害的控制方法及优先顺序如化学品的替代、工程控制及个体防护用品。
关键词:风险评价,职业卫生,定性分析
参考文献
[1]Bullock WH, Ignacio JS, editors (2006) .A strategy for assessing and managing occupational exposures.3rd edi-tion.Fairfax, VA:American Industrial Hygiene Associa-tion
[2]ACGIH (2008) Threshold limit values for chemical sub-stances and physical agents and biological exposure indi-ces.Cincinnati, OH:American Conference of Govern-mental Industrial Hygienists
[3]U.S.EPA:Code of Federal Regulations Title40, Part162.10
[4]Salvatore R.Dinardi, editor. (2003) .The OccupationalEnvironment:Its Evaluation, Control, and Management.2nd edition.Fairfax, VA:American Industrial Hygiene Association
[5]William E.Luttrell, Warren W.Jederberg, Kenneth R.Still, editors. (2008) .Toxicology Principles for the In-dustrial Hygienist.Fairfax, VA:American Industrial Hy-giene Association
[6]http://www.safety.ed.ac.uk/resources/General/EU-Safety-and-Risk-phrases.shtm
[7]SLAC (2007) .Industrial Hygiene:Exposure Assessment Strategy, Surveying, and Monitoring Guidelines.SLAC Environment, Safety, and Health Manual (SLAC-I-720-0A29Z-001)
[8]GBZ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2.1-2007.Occupational exposure limits for haz-ardous agents in the workplace.Part1:Chemical hazard-ous agents
[9]GBZ2.2-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GBZ2.2-2007Occupational exposure limits for hazard-ous agents in the workplace.Part2:Physical agents
需求管理的最佳实践方法研究 篇10
软件工程中, 采用瀑布式方法进行软件开发, 在开发初期就希望全面地用于捕获需求的特性和功能列表的方式, 造成了项目延迟交付, 甚至无法完成等情况. 研究和总结诸多失败的软件项目, 发现对项目的错误假设是主要原因. 这个假设是: 规格说明是可预知的和稳定的, 并且能够在项目开始时就正确定义需求, 同时具有低变更率. 这种假设与事实背道而驰, 而且导致了代价高昂的误解. 研究结果表明, 典型的软件项目在需求上会经历25%的变更, 而对于大型软件项目, 其变更率有的高达35%到50%之多.
成功开发一个软件项目, 对于项目组人员和用户而言,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采用一种都易于理解和采用的直观方式定义系统的需求. UP ( Unified Process, 统一过程) 提出了一系列的最佳实践模式, 用例是目前定义软件系统需求的一种最佳方法, 它强调了用户的目标和观点, 使领域专家或需求提供者自己编写 ( 或参与编写) 用例成为可能, 并使软件开发工作难度降低, 核心风险也就大大降低.
二、需求的含义
需求 ( requirement) 是将要开发的系统必须提供的功能和遵守的条件. 它包括需求分析、需求用例、需求管理、需求变更管理和需求实现等方面.
UML创始人之一的Ivar Jacobson强调: 对于需求分析, 一方面应关注系统的用户或参与者编写需求, 询问其目标和典型情况; 另一方面应关注理解参与者所考虑的有价值结果. 优秀软件开发在需求分析中应该避免进行“如何”的决策, 避免规定系统的外部行为. 在项目的前期需求工作流中, 应记住“摒除用户界面于考虑之外———集中于意图”. 也就是说, 寻找、沟通和记录什么是真正需要的, 并能够清楚地讲解给客户和开发团队的成员. 需求分析强调的是对需求和问题的调查研究, 而不是解决方案, 在设计过程中创建满足该规格说明的解决方案. 实践中, “分析”与“设计”的区别就在于“什么”和“如何”的差异.
三、UP 的最佳实践
UP广泛运用 了统一建 模语言 ( Unified ModelingLanguage, UML) . UML是一种图形表示法, 用于传递设计理念的可视化语言. 它可以辅助开发者指定、显现、构建和记录开发过程的工作. UML已经成为用于面向对象建模的图形化表示法的事实和法律标准. 面向对象不是编程语言, 而是一种思考问题的方法, 也就是说, 使用者将问题分解为可区分的对象, 采用对象思维开展工作的方法. UML的核心是模型, 在软件开发过程中, 充分发挥UML的九类图在可视化方面的表达价值, 构建实际事物的简化模型, 展示建模者对问题认知求解的过程, 帮助项目团队理解软件内部复杂结构的方方面面.“面向对象设计模型”依赖于“软件需求”并作为“代码框架”的依据, 是需求向代码过渡的直观表述.
1. UP 的最佳实践之一: 迭代开发
迭代开发 ( Iterative Development) 是一种最佳实践方法.在这个生命周期方法中, 开发被组织成一系列固定的短期小项目. 每次迭代都具有各自的需求分析、设计、实现和测试活动. 系统基于多次迭代实现持续扩展和精化, 并以循环反馈和调整为核心驱动力, 使之最终形成合适的软件. 随着时间和一次又一次的迭代递进, 系统增量式地发展完善.
2. UP 的最佳实践二: 用例
用例 ( Use Case) 常用于软件项目的需求分析阶段. 用例是文本文档, 而非图形. 用例由一个或多个参与者 ( 人或系统外部的实体) 以及系统自身进行的一系列活动, 活动的结果会给一个或多个参与者带来若干价值, 而且, 用例主要说明了系统如何工作的功能性或行为性需求. 用例建模主要是编写文本的活动, 而非制图, 用例的核心是文本情节, 而非具有特殊符号和语法的用例图, 文本用例才是能够被用户所广泛接受的形式.
3. UP 的最佳实践三: 需求变更管理
基于软件长期稳定的这一假设所作出的分析、建模、开发或管理实践 ( 如瀑布式模型) 都具有根本缺陷. 变更对于软件项目来说是永恒的. 需求变更的出现主要是因为在项目的需求确定阶段, 用户往往不能确切地定义自己需要什么, 随着开发工作的不断进展, 系统开始展现功能的雏形, 用户对系统的了解也逐步深入, 于是, 用户可能会想到各种新的功能和特色, 或对以前提出的要求进行改动, 需求变更因此不可避免地一次又一次出现.
四、总 结
本文从UP的最佳实践角度对需求分析、需求用例、需求变更管理等方面, 进行了分析, 本文认为, 采用迭代和用例最佳实践方法进行需求分析, 可以使软件开发的进度、成本和质量有了“安全”的基础, 风险也就大大降低了.
摘要:本文从统一过程的最佳实践角度对需求分析、需求用例、需求管理、需求变更管理等方面, 进行了理论分析.本文认为, 采用迭代和用例最佳实践方法进行需求分析, 可以使软件开发的进度、成本和质量有了安全可靠的基础, 系统风险大大降低.
关键词:需求,Unified Process,迭代方法,用例,需求变更管理
参考文献
[1]尤克滨.UML应用建模实践过程.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
[2]斯科特 (Scott, K.) , 著.付宇光, 朱剑平, 译.统一过程精解.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
[3] (美) Craig Larman, 著.李洋, 等译.UML和模式应用 (原书第3版)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6.
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方法论探析 篇11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 方法论
人力资源管理(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简称HRM)这一术语最早来源于国外,可以追溯到“科学管理”时代。在我国,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开展得相对较晚。从严格意义上讲,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改革开放以后,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成为人们关注的热门话题和学术界追逐的焦点。在短短的20多年里,人力资源管理研究在中国方兴未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然而在这些成果中却非常缺乏方法论的探讨,这对人力资源管理学科发展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践都是极为不利的。本文从方法论的角度试图对人力资源管理研究进行了一点粗浅的探析,希望对人力资源管理学科的纵深发展有所裨益。
一、方法论的定义
方法论与方法不同,方法只是方法论涉及到的一个部分而已。方法论为形成新的可靠的认识提供了一种已经受过时间检验并已被证实的手段,而这些被积累起来的、具有可靠性的认识便构成了“科学”。方法论是任何一门理论或学派得以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方法论是作为每一门科学的特殊方法的一种总称。研究方法的基础是哲学,主要有三种哲学构成了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方法论的哲学基础,一是实证主义:强调应明确什么是非价值性信息和什么是关于现象的价值性知识,它的逻辑外延和重点在于确定“是什么”。二是规范主义:强调人、群体和社会如何和为何对事物进行评价。三是实用主义:强调适用性——针对当前问题试图提供有用的知识,不区别非价值性知识和价值性知识。
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方法论是把人力资源管理溶为一体的科学和艺术,它的目标是扩展我们的认识,也要使我们的认识更贴近现实世界。人力资源管理学方法论处于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的核心。如果没有研究方法论的指导,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的大厦将失去坚实的基础。
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方法分析
一般来说,研究方法体系可分为三个层次,即方法论、研究方法和具体方法。就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方法而言,目前主要取自管理学,经济学,心理学,教育学、伦理学、人口学和社会学等多个学科。笔者认为应该基于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实施的需要,从不同的视角,采用不同的方法对人力资源管理进行研究。
(一)研究应注重多视角
1、管理学的视角
人力资源管理本身就属于管理学研究的一个领域,是管理学在人的研究方面的重要内容,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工作,从人力资源规划,员工的组织培训到绩效的考核控制,无不体现着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管理的基本职能。随着经济的市场化、多元化、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以及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传统的人事管理转变而来的人力资源管理,逐渐成为了管理的核心问题。
2、经济学的视角
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发展中,早期的人力资源研究主要集中在人力资本以及劳动力市场的研究。诸如利润分享理论、效率工资理论、内部劳动力市场理论以及契约和激励理论等等在人力资源管理上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总的来看,从经济学视角看人力资源管理,大体可以分为两类:即专门研究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经济学分支以及借助经济学的方法和工具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某一专门问题进行研究。其中,劳动经济学可以说是专门研究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经济学分支。
3、心理学的视角
人力资源管理的心理学问题主要属于管理心理学的研究范畴,但其研究的范围及内容却在不断变化。心理学对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研究是利用心理学理论和方法从组织、群体和个人等不同层次和角度,通过分析组织中的人力资源管理过程,研究如何科学地选拔、评价、激励、培训员工,使人的心理和行为实现组织化的过程。就心理学方法在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方面关注的主要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职业压力与心理健康给组织造成的影响。 二是为人员和岗位匹配开发和完善人才测评工具。三是探讨影响员工工作绩效的因素。四是对激励的研究。
4、教育学的视角
教育学是根据教育目的和目标的需要,研究如何利用适当的教学内容,采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有效地教育和培养的学科。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员工亦可看做是组织需要和值得培养的人,尤其在员工的培训方面。如何采用有效的培训方式,如何针对人力资源管理目标设计合适的培训内容,如何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价和反馈,都可以借鉴教育学的研究成果。如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对于员工培训内容难易的设计就有很大的启发。简而言之,对于培训内容的设计要适合员工的知识水平和心理特征,使员工也能体验到“跳一跳摘到桃子”的滋味。
5、伦理学的视角
伦理学是研究道德问题的理论。有学者指出,目前人力资源管理的伦理维度一直未能受到足够重视。该学者指出,从伦理视角看,随着理论研究的深入,人力资源管理在以下一些方面体现出了重要的伦理进步。一是对人的管理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如人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人力资源管理不仅要利用人力资源,而且要开发人力资源,负有帮助员工发展的责任。二是从早期只关注企业自身利益的自我利益伦理观念,逐渐发展到了既关注企业利益也关注员工利益的互惠伦理观念。但是,从伦理视角看,目前的人力资源管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员工仍然被作为达到企业目的手段,而不是目的本身。所以如何从伦理的角度进一步研究员工与企业的关系,构建员工和企业的和谐发展,今后还需要更多学者的努力。
6、人口学与社会学的视角
一般说来,人口学能在员工的数量、结构研究方面对人力资源管理研究贡献自己的力量,诸如人口的社会流动性,人口的地域性研究,对于企业在人员招聘选拔及任务分工中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而社会学则在跨文化背景下的人力资源管理研究当中有自己的用武之地。
(二)研究方法应注重实验研究
实验研究是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的重要方法。人力资源管理学科产生于泰勒、梅奥等人进行的科学实验研究。经过长期发展,人力资源管理研究已经形成了案例研究法、调查统计法和实验研究法三种主要研究方法。三种方法各有利弊,见表1。
人力资源管理学科研究企业中的人及其行为。而人及其行为具有权变性和复杂性两大特征。实验研究法能够同时满足人及其行为权变性和复杂性特征的要求。一方面,实验研究得到的理论原理往往具有一般性,可以应用于不同的人文社会条件和企业文化条件;另一方面,可以在不同人文社会条件和不同企业文化条件下重复实验,判断人文社会条件和企业文化条件对行为的影响,当人文社会条件和企业文化条件变化时只需相应地修正研究结论就可以运用于实践。因此,由于在实验中可以控制使其它因素都保持不变,而单独测量某一个具体因素对行为的影响,这正是实验研究最大的特点和优势所在。
三、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方法展望
科学的研究方法对人力资源管理学科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对指导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也至为关键。只有基于多个学科的研究视角,才能更加了解人力资源管理的全貌。只有基于科学的研究方法得到的研究结论才能有效指导实践。单一的研究视角,只能使人力资源管理研究“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单纯依靠经验、直觉、推测和假设等得到的研究结论,很多时候不但不能指导实践、提高管理效率,甚至反而会降低管理效率。因而,我国人力资源管理学科的未来发展必须以多学科的研究视角、以科学的研究方法为前提。
就目前而言,经济学及心理学将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的主要方法,尽管它们自身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事实上,经济学的确不失为分析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最优方法,尤其是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设计上,现代经济学的一些前沿理论(比如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不完全合同理论、激励机制设计)的确是非常好的分析工具。当然,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复杂性决定了人力资源管理研究应该是多学科化的,方法应该是多元化的,不应仅仅局限于经济学或心理学。从长远来看,未来关于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研究所采用的方法将是多学科研究方法的交叉融合,如哲学、经济学、管理学、人类文化学、教育学、心理学、统计学、数学、法学、生理学、生命科学等学科研究方法的综合。同时,将不断吸收其他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研究过程中所产生的新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实现研究方法的创新。
研究视角决定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研究的广度和深度,研究方法决定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研究的科学性与实用性。未来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和发展只有站在一定的研究视角,采取适当的研究方法,才会取得更加丰富更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为我国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提供具体的理论指导;为把我国从人口大国转变为人力资源大国强国,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东才.现代人力资源研究方法及其演变[J].金融经济,2010(11)
[2]王东才.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方法及其发展趋势[J].金融经济,2010(12)
[3]魏光兴,谢安石.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的实验方法[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8(9)
[4]万迪昉,谢刚等. 管理学新视角:实验管理学[J].科学学研究,2003(2)
[5]贺立,齐善鸿.伦理视角的人力资源管理研究回顾与述评[J].科学管理研究,2007(6)
[6]李怀祖.管理研究方法论[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
新化工装置风险评价方法的研究 篇12
本文所述新化工装置重点指新开发、新引进的化工装置,化工界对它们的特性、安全特点还不是很了解。例如,丁二醇装置、MTO装置等。
我国已是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化工与石化行业发展比较快,与世界科技同步发展,不断出现新工艺、新装置,近年来本中心每年均会遇到国内新开发或者从国外新引进的化工装置的安全评价工作(也称风险评价)。面对这样的评价项目,除了国家文件要求的评价条款内容必须进行评价外,评价方法的选用的确是一个重要问题,同时,在评价方法学上需要进行积极的思考与探索。
2 欧美化工新装置的风险评价方法
(1)近年来,美国主要使用的风险评价方法有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HAZOP)[1]、保护层分析(LOPA)[2,3]、定量风险评价[4,5]等评价方法,有关HAZOP、LOPA的研究论文不少,著名的道火灾爆炸危险指数法现在主要用做固有危险性分级[6,7]。
(2)欧洲,以德国、比利时为例,欧洲化工企业有一整套完整的化工项目SHE(安全-健康-环境)评估体系[8]。在欧洲SHE评估体系中,HAZOP分析占有重要地位。
3 我国化工装置风险评价方法的发展
我国国家安监总局、一些大企业对风险评价方法的研究、应用也很重视,由国家石化项目风险评估技术中心起草的定量风险评价导则已通过专家评审,即将作为AQ标准颁布。中国石化集团已选择了煤化工行业、炼油行业部分装置开展了HAZOP、LOPA的应用。HAZOP分析等风险分析方法在我国也将越来越广泛地开展[9,10]。
4 中国与欧美风险评价(安全评价)的异同与问题
HAZOP分析在欧洲与美国作为重要的风险评价方法已得到普遍的应用。我国也将大力开展HAZOP的应用。在装置详细设计阶段和对已建成装置进行安全评价,由于有了PID图,我国的HAZOP分析和欧美的HAZOP分析没有大的区别。
但我国与欧美安全评价体制有所不同。德国的安全评价报告由企业写,向政府提交后政府可以直接批准,若企业与政府之间有异议,则由第三方———评价机构来进行评价。
我国规定化工装置必须做设立安全评价(安全预评价)、验收评价。设立评价为项目初期、可行性研究阶段开展的安全评价工作,由评价机构为企业编制,然后由企业提交政府。对新引进的化工装置,由于可行性研究阶段往往没有签订引进合同,外方也不提供PID图及核心的工艺条件。国内新开发的装置可行性研究阶段也不提供PID图。因而,HAZOP等方法在设立评价阶段用不上。而我国政府文件(安监总危化[2007]255号)要求对装置的安全可靠性进行分析。因此,如何在设立评价工作中对新开发、新引进化工装置进行比较系统、深入的评价是一个困难的问题。做验收评价时,由于装置已建成试运行、资料齐全,各种主要评价方法均可选用。
综合上述分析,我国的设立安全评价与欧美安全评价的不同点与问题主要有三点:
(1)技术提供方对评价机构进行技术保密;
(2)没有PID图;
(3)分析装置的安全可靠性比较困难。
为了更好地辨识新化工装置的风险、分析其安全措施的可靠性,有必要对安全评价方法进行研究。
5 解决问题的方法
针对上述问题,采用何种评价方法进行新化工装置的设立评价,作者与同事在工作中进行了积极地探索、研究,下面结合3个实例简要地进行分析、介绍。
5.1 丁二醇装置设立评价(预评价)
顺酐法生产丁二醇工艺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生产马来酸酐;第二部分:生产丁二醇。我国目前仅有一套建成的马来酸酐装置,采用部分国内技术、部分国外技术。另一套拟建的顺酐法丁二醇装置,工艺技术均从国外引进。
由于是引进装置,可行性研究阶段工艺包还没有给国内的设计院,没有PID图,因而,国内设计院所作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工艺流程的介绍比较简单。虽然工艺控制方面采取集散控制系统(DCS)和紧急停车系统(ESD),但自控方案中联锁过于简单,不能确定能否保证人员及装置的安全。
(1)丁二醇装置工艺路线简介
现简述第一部分———马来酸酐(顺丁烯二酸酐;顺酐;C4H2O3)的生产工艺过程,限于篇幅第二部分略。见图1。
(a)原料预处理单元:为原料的精制。
(b)氧化反应单元
正丁烷氧化反应是气-固相催化氧化反应,催化剂是V-P-O(钒磷氧化物)系列催化剂,主、副反应均为放热反应。总反应式为:
C4H1 0+4.07O2→0.65C4H2O3+0.75CO+0.58CO2+4.28H2O
(c)吸收与解吸单元
在吸收塔中用有机溶剂吸收来自反应尾气中的马来酸酐,进入汽提塔,汽提出的马来酸酐从塔的上部侧线出来。
(2)采用的主要评价方法
(a)专家分析评价法(实际上是经验法);(b)物理化学方法;(c)DNV软件模拟法;(d)安全检查表法。
(3)专家分析评议法和物理化学方法在此例中的应用
(a)专家分析评价法
我们邀请了我国第一套马来酸酐装置中的生产技术专家加入评价组,共同分析拟建丁二醇装置的危险有害因素及潜在的危险场景,提出对策措施。技术专家起到了重要作用,提出了很好的工艺、设备、自控等方面的建议,对后续设计起到了指导作用。例如,在安全设计上专家建议“防爆门设计数量要满足要求”;由于正丁烷爆炸极限为1.8-9.1%,因而生产上控制正丁烷浓度在1.8%以下,增加正丁烷进料流量超高联锁等一系列联锁设置,等等。
(b)物理化学方法
作者与同事讨论,认为生产上正丁烷浓度稍微有些偏差就进入爆炸极限范围,是很危险的,没有做到本质安全。因而,再采用物理化学方法[11,12]进行分析。
物理化学是人们研究化学反应普遍的、本质规律的化学化工基础学科。它基本包括3个方面:第一是指定的化学变化,在确定的条件下能否发生,若能发生则最终能达到什么程度?能量的得失又有多少?这是化学热力学;第二是研究化学反应的历程和速率,以及各种因素对反应速率的影响,以达到更好地控制化学反应,称为化学动力学;第三是研究物质的性质和结构,也称为结构化学。化学反应是否会失控、能量释放能否很好地控制、物质的特殊结构是否会引发意外的化学变化是安全评价关注的问题,物理化学恰好能定性与定量地解决这些问题,因而二者的学科目标是一致的。以前,只有极少的人将物理化学方法[11]作为评价方法,实际上在安全工程领域,物理化学有着重要的应用,如爆破能的计算、道化学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法中能量的计算等等。物理化学方法作为评价方法比较深、比较难,当技术提供方极力保密、评价方需要较深入了解装置的危险性时,物理化学方法是一个可行的方法,以下是一个明显的例子。
从其3个分支学科———结构化学、化学热力学、化学反应动力学及催化剂性质等学科收集资料,进行推理分析。在推理分析中发现:国产催化剂颗粒直径小,平均直径为0.21mm,远小于丁烷的最大试验安全间隙(MESC≥0.9mm),因此,这是一条防爆的本质安全措施。据了解,国外专利方催化剂直径为5mm,评价组以此数据估算,间隙约为1.8mm,不能起到可靠的隔爆作用。
随后,再次通过建设方与外方联系,告诉他们我们要为国家负责,这个装置安全可靠性达不到要求。于是,外方告述装置内“通入蒸汽作为防护气体”。蒸汽作为防护气体、阻爆气体与其他气体构成三元混合物而在工业上应用。加入水蒸汽后,原有二元混合物的爆炸极限范围发生了变化。因为蒸汽是杂质,如果专利方不提这条措施,评价人员一般是不能提的。大家认为采用通入蒸汽的措施后装置已接近本质安全。虽然采用化学反应动力学等方法分析只得到一条安全措施,确是很重要的一条措施。评价人员有可靠的不安全证据,才能“强烈要求”建设方或专利方说出进一步的安全措施。
5.2 MTO装置设立评价
5.2.1 工艺路线简介
MTO装置(Methanol-to-Olefin,简称MTO)即甲醇制烯烃装置,是由煤得到烯烃的关键装置,目前,我国MTO技术上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国内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MTO技术有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的D-MTO技术(D代表大连化物所)和中国石化上海石化院的S-MTO技术(S代表上海石化院)。采用D-MTO技术的神华包头60万吨/年MTO装置已于2010年8月成功试车。2011年采用S-MTO技术的60万吨/年MTO装置将在中原石化建成投产。
S-MTO装置由甲醇转化部分和轻烯烃回收部分组成,其中甲醇转化部分包括:
反应-再生单元:含反应-再生,主风机和余热锅炉部分;进料气化和产品急冷单元:原料气化与过热、产品气急冷、产品水汽提处理、氧化物回收等部分。
轻烯烃回收部分包括:产品气压缩及碱洗单元;冷分离单元;热分离单元;丙烯制冷单元。
5.2.2 采用的评价方法
(a)专家分析评价法;(b)物理化学方法;(c)DNV软件模拟法;(d)危险度法;(e)道化学火灾爆炸危险指数法;(f)安全检查表法。
5.2.3 专家分析评议法、DNV软件模拟法在例中应用
(a)专家分析评价法
评价组早在2004年对上海石化院进行评价时即评价了MTO装置早期的工程化装置,对其有一定了解,因而,邀请了对炼油行业催化裂化装置反应-再生系统的发展、操作十分精通的技术专家加入评价组。评价组内专家、评价人员经过调查、讨论后认为,MTO装置与催化裂化装置的根本区别在于催化剂上,从而,根据催化剂的性质、原料性质、装置概况介绍等资料在工艺、自控、设备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的安全技术措施,对后续设计具有指导意义,例如:反应-再生器在出现紧急启用自保切断进料情况下,需用大量的事故蒸汽维持两器流化,这时装置自产蒸汽量急剧下降,设计应考虑装置外蒸汽来源,满足装置在事故状态下的蒸汽量。
(b)DNV软件模拟法
挪威DNV公司开发的DNV软件模拟法是我国早期安全评价导则推荐的评价方法之一,DNV软件历史比较悠久、数据库积累的数据比较多,因而得到国内外比较好的认可。对一些新装置可能的泄漏进行模拟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对解决我国评价导则中要求的风险分析问题有参考价值。
(1)气象条件与事故形态假设
时间:夜晚;大气温度:15℃;相对湿度:70%;风速:1.5-5m/s;大气稳定度:D。见表1。
(2)模拟结果
模拟得到下面系列图。MTO装置甲醇泄漏,见图2。
MTO装置乙烯泄漏,见图3,图4。
(3)模拟小结
模拟了假设条件下装置甲醇、乙烯等泄漏后的后果:
给出了MTO装置泄漏后甲醇、乙烯浓度与距离的关系。
MTO装置中甲醇泄漏后可发生火灾及中毒事故,火灾事故形态可为喷火。发生喷火的危害范围为15m(1%烧伤)。
MTO装置中乙烯泄漏后可发生火灾、爆炸事故。事故形态可为喷火、延迟爆炸。
发生喷火的危害范围为20m(1%烧伤);发生延迟爆炸的的危害范围为38m(轻伤)。
5.3 EO(环氧乙烷)装置
现场调查法实际上也是经验法,与专家分析评议法类似,但教材、导则没有专门称此法为评价方法的。我国的EO生产装置全部为引进,其中,SD公司11套、shell公司5套、DOW公司2套、BASF公司1套。EO装置比较危险,在签订引进合同之前,可研报告基本上不披露关键的安全措施。如何评定其安全可靠性呢?作者采取了现场调查关键危险点安全控制措施的方法。
例如:(1)各专利商均有控制反应混和物(乙烯-氧气)浓度在爆炸极限以外的措施;(2)氧混合器:对氧混合器这一危险点除采取快速通过爆炸危险极限范围外,还采取了氧混合器高架(如DOW、SD)或设置防爆墙(Shell)等措施。(3)对高浓度EO区采取的针对性安全措施;(4)氧浓度监控、安全联锁。
上述4条等关键安全措施在拟建EO装置中被去除的可能性很小,因此,评价组在评价报告补充安全建议中将其提出来,供后续设计和建设单位核对。从而,基本上解决了安全可靠性评价问题,限于篇幅,其它如设备可靠性评价等问题此处略。
6 结语
通过上述实例的分析,针对我国目前设立的安全评价,评价方法的作用、意义可以简要概括为以下几点:
(1)专家分析评议法是利用技术专家、生产专家的经验与知识、装置的概况分析危险有害因素、提出安全对策措施的很有实际价值的评价方法,专家意见对后续设计有指导意义。当然,邀请什么类型的专家、需要研究哪些评价内容与评价人员的知识水平有一定关系,影响到评价报告的水平。对已建装置的实地调查也是一种经验方法。
(2)DNV软件模拟法的假设条件需要评价人员认真考虑,也可征求专家的意见,专家、现场技术人员建议的假设条件对模拟的实际效果很有帮助。DNV软件模拟法对解决风险分析问题、装置对周边的影响有参考价值。将国家规范、DNV软件模拟法等评价方法、《北美应急预案》(美、加、墨三国编写)等结合使用以确定装置的风险,更科学、合理。
(3)物理化学方法有两个明显的优点:一是比较系统、深入,可定性、定量,二是物理化学资料多数不保密,重要的装置如乙烯装置、过氧化氢装置等,都有技术人员做装置的物化研究。评价人员不可能什么都懂,但一定要有自己独到的思想方法,使用物化方法可使评价人员对化工装置化学反应过程、物料性质有个比较清楚的了解。
(4)安全检查表法主要是依据国家、行业标准规范进行符合性评价的方法,国家标准规范是工程项目、装置必须做到的、基础的内容,是安全评价学科的基础方法。
(5)专家分析评议法、物理化学方法、DNV软件模拟、安全检查表法等评价方法的综合使用,尽可能地做到根据经验、专业知识从已建装置分析拟建装置、利用物化方法较系统地分析装置反应过程、利用DNV软件直观地模拟风险,各种评价方法互补、定性与定量互补,从而较系统、完整地完成化工新装置的安全评价工作。
(6)开展新化工装置风险评价方法的研究,以尽量避免装置缺少关键的安全措施、设施,减少装置的安全隐患,从而减少治理隐患的时间,有助于使装置顺利投入运行。
参考文献
[1]Dick Baum,etc.Improved Integration LOPA with HAZOPAnalyses[J].Process Safety Progress,2009,28(4):308-311
[2]William Bill Bridges and Tony Clark.Key Issues with Im-plementing LOPA[J].Process Safety Progress,2010,29(2):103-107
[3](美)Center for Chemical Process Safety编著.白永忠等译.保护层分析——简化的过程风险评估[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10
[4]R.Wayne Garland.Quantitative Risk Assessment CaseStudy for Organic Acid Processes[J].Process Safety Pro-gress,2010,29(3):247-253
[5]Aydann Acikalin.Integration of Safety Management Ef-fectiveness[J].Process Safety Progress,2008,28(4):331-337
[6]Katherine(Kate)Fililppin and Lachlan Dreher.MajorHazard Risk Assessment for Existing and New Facilities[J].Process Safety Progress,2004,23(4):237-243
[7]陶氏化学公司.陶氏化学工艺安全风险管理经验交流会(国家化学品登记中心主办)培训教材,2008
[8]巫志鹏,等.欧洲化工企业SHE评估与本质安全设计[J].安全、健康、环境,2008,8(8):2-3WU Zhi-peng,etc.SHE Reviews and intrinsic safety dis-ign[J].Safety Health&Environment,2008,8(8):2-3
[9]齐海桃,蒋军成.HAZOP技术在氨合成塔危险辨识中的应用[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1,7(3):104-108QI Hai-tao,JINAG Jun-cheng.Application of HAZOP inhazard indentification of ammonia converter[J].Journal of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1,7(3):104-108
[10]王文静,等.液化天然气场站事故定量风险评价方法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1,7(4):114-117WANG Wen-jing,etc.Quantitative risk analysis forLNG station accidents[J].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Technology,2011,7(4):114-117
[11]巫志鹏.物理化学方法在安全评价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6,16(3):114-118WU Zhi-peng.Study on Principles of Physical chemistryApplying in Risk Assessment[J].China Safety ScienceJournal,2006,16(3):114-118
【风险管理研究的方法论】推荐阅读:
it企业的风险管理方法10-19
风险管理方法10-14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方法07-04
护理风险管理实施方法06-09
制造企业供应商管理风险控制的研究论文07-26
关于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研究07-21
审计风险管理研究10-17
项目风险管理研究09-10
风险管理中管理会计方法应用论文11-05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基本方法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