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融资风险管理研究(通用12篇)
投融资风险管理研究 篇1
摘要:影视作品由于其包含的文化内涵与历史底蕴,决定了影视行业在我国的物质文化生活中占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在我国影视行业飞速发展的同时,资金短缺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影视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影视行业是一个高风险行业,从银行债权融资来讲,企业有可能出现到期还不了贷款的风险;在版权估价方面,也存在着定价风险;从政府投入方面看,政府可能会对主旋律正确的影片进行投资,涉及面较小,无法全面推广。再加上我国影视行业没有形成一个规范的市场,缺乏投融资风险控制的成熟体系,法制环境也不成熟,这些因素导致了影视行业的高风险性。因此,采取合适的风险应对措施,降低风险,增强投资者的投资信心,才能够进一步促进我国影视行业的发展。
关键词:影视产业,投资,融资,风险,对策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物质文化需求日益增长,对于精神生活的要求也?日益增长,影视行业的繁荣发展已经成为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巨大需求。据统计2013 年-2014 年中国观影年龄构成,发现目前19~35 岁的年轻观众已经成为我国影院的主力观众,占所有影院观众总数的86%。有消费能力的年轻人逐渐成为电影消费的主力军,中国的电影市场进入了繁荣发展时期。2014 年中国电影总票房达296.39 亿元,同比增长36.15%。此外,2014 年全年城市影院观众达到8.3 亿人次,同比增长34.52%;全年新增影院1015 家,新增银幕5397 块,日均增长15 块银幕,目前全国银幕总数已达2.36 万块。可以看出中国影视处于爆发式增长期。但同时我国影视行业的发展也因资金短缺等问题正处于瓶颈时期,影视行业的投融资问题已经成为影视行业相关人员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将重点分析我国影视产业的投融资问题及其风险,旨在打破我国影视行业的瓶颈制约,促进我国影视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一、我国影视行业投资现状分析
(一)我国影视行业投资特点
1.投资金额大。与其他行业相比较,影视行业需要更多的资金投资。据统计,电影如果投资总额在一千万以下可以被归类为低成本电影,近几年来,一部电影的投资过亿在我国逐渐增多。如捉妖记,制作成本3.5 亿,一步之遥,制片成本超3 亿人民币。
2.投资周期短。影视行业由于其投资的特殊性,投资周期相对较短,一般为一至三年。在影视行业中,经过影视作品制作阶段及发行环节之后,影视的投资期就结束了,一般电影发行公司会和电影院线签电影发行合同,电影上映时间一般为一个月,如果电影在上映一周或三周内上座率相当的低,电影院和院线就下片。在影视作品上映之后,是资金的回收的阶段,可以通过票房以及版权的出售回收资金。
3.投资风险大。在影视作品的制作过程中,是看不到资金回收的,投资者在影视作品的投资期很难准确估计投资的回收率,只有在影视的投资阶段结束之后,影视作品上映时,才能够通过票房以及版权出售获得收益,这就决定了影视投资的风险是比较大的。而影视作品作为一种无形资产,充满了很多变数,其收益性也是无法具体衡量的,这就决定了其投资的高风险性。
4.投资回报率低。电影资金利用率较低从而使得总的回报率降低,表1 为2010 年-2014 年我国三大上市影视公司的投资回报率:
(二)在发展过程中,我国影视行业投资存在的问题
1.投资作品不能上映。据统计,每年只有30%左右影片,能与观众见面。更多耗资大成本拍出来的片子,最后也未能上映,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2014 年我国电影产量为618 部,院线放映国产影片约259 部,约359 部影片没能在影院放映,供应比例只占到42%。如表2 所示。
2.投资体系不成熟。由于影视行业体制及市场因素等问题,影视行业属于公认的高风险行业,始终存在投资风险大、投资回报率低等问题,这直接导致了投资者对影视行业的投资信心严重不足,间接导致了影视作品质量无法保证,形成了影视行业的投资怪圈。如图1 所示。
3.缺乏完善的投资回报体系。我国影视行业的投资者来自多方,只有当影视行业有利可图时,投资者才会投资。但是由于我国目前影视行业缺乏有效的评价系统,而影视行业的专业性较高,因此投资者无法通过有效的专业评价体系来得知影视作品的价值,这就导致了很多投资者不能准确预测投资回报率,阻碍了影视行业的投融资,进而阻碍了影视行业的发展。
二、我国影视行业融资现状及模式分析
(一)我国影视产业融资现状分析
1.融资总额不足。影视行业融资困难是制约我国影视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在我国影视行业中,低成本电影占据我国影视行业的大多数,有着85%的比例,剩下25%中的电影,除了少数电影的融资额能够达到千万甚至上亿,其他电影的融资额都在几百万左右,相比较其他国家,我国影视行业的融资总额还远远不够。
2.融资模式以权益融资为主。分析我国五家影视公司的资产负债表(华谊兄弟,光线传媒,华策影视,博纳影业,中影集团)不难看出,我国影视公司行业的上市公司都以股本融资为主,非上市公司以权益融资为主。这说明,影视公司只能依靠自身的资本累积,进行影视作品的制作,获取利益,再进行新一轮的投资。
3.负债融资模式以短期负债融资为主。影视公司的流动负债率过高,明显是以流动负债融资为主。高流动负债率通常显示了企业以短期负债为主,需要经常对外融资。
(二)我国影视产业融资模式分析
我国电影制作资金来源主要有:政府投入、银行贷款、版权预售、风险投资、广告融资、个人融资等方式。
1.银行贷款。对于我国影视行业来说,从银行以及金融机构贷款已经成为其投资除了自由资本累积之外最主要的一种融资模式。表3 为我国电影企业银行融资模式。
2.上市融资。资本累积是现代企业获取资金的重要渠道,在我国政府的政策支持下,许多企业选择上市融资。随着中国电影产业的快速发展,上市融资已经成为电影融资的新型渠道。如表4 所示。
3.政府投入。政府可以为一些影片内容集中于主旋律的电影进行投资,如《建国大业》,《唐山大地震》等影片。政府通过运用财政资金对其进行投资,也可以通过提供土地及免费拍摄场景等形式对其进行资助。此外,政府也通过设立一些电影项目专项基金诸如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电影精品专项资金、农村电影资助项目、电影走出去工程对一些电影进行支持。
4.版权预售。预售版权是指影视制作公司在影视作品正式上映之前,把影视作品的发行权以及放映权出售给海内外的发行机构、放映公司,以此来取得资金,支持影视作品的创作。这种融资方式可以在影视作品制作过程中甚至是制作过程前就能够募集到大量资金,短期之内促进资金回笼,筹集到制作影视作品所需要的资金。
5.植入广告。广告植入也是这些年影视业最为常用的融资模式。1999 年冯小刚导演的《没完没了》是中国首部运用了电影植入式广告的商业影片。2010 年到2013 中国电影植入式广告收入增加7.9 亿元,增长22%。
6.互联网金融。目前,阿里巴巴娱乐宝、众筹等新兴的电影融资方式受到广泛关注。娱乐宝实现了人人都可以成为电影投资人的目标,也实现了电影融资需求快速对接的意愿,粉丝、电影企业都能从中受益。互联网行业的影视项目也在快速增长,2014 年比2013 年上升了244%。
三、案例分析
(一)唐山大地震融资模式分析
冯小刚执导的电影《唐山大地震》2010 年7 月22 日在全国公映从视觉和听觉创下中国电影的奇迹,成为当之无愧的票房口碑双赢大片。该片总投资为1.2 亿,主要融资模式有:银行贷款,上市融资,政府投入和广告收入。
1.银行贷款。《唐山大地震》以电影版权作质押和个人无限连带责任做担保,在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分行与其他3 部电影一起贷款共1.2 亿元。如表5 所示。
2.政府投入。在该片的拍摄中,唐山市政府除了划拨了200 亩的土地以供剧组拍摄之用外还提供了6000 万元赞助。
3.广告收入。《唐山大地震》有8000 万元植入广告费用,植入广告统计(按出场顺序):剑南春酒、宝马汽车、卡帕kappa运动服、中国工商银行、《读者文摘》、乐百氏矿泉水、中国人寿保险、中联重科。
(二)影片《锦衣卫》融资模式分析
《锦衣卫》是李仁港导演的上乘之作,其以大制作、大投资、大明星、大场面为主要噱头,集聚了赵薇、甄子丹等大牌明星。投资高达1.3 亿人民币,主要的融资模式如下:第一,该影片拍摄采用联合投资方式,由上影、天翔、大盛、星霖多家公司投资出品,这种模式有利于降低各方投资风险,增加融资金额,保证影片的拍摄顺利完成;第二,采用银行贷款,第三方保险,进一步扩大融资;第三,采用植入式广告,促进投资方与影视制作公司的双赢;第四,预售版权,促进资金的回笼。多种融资方式的结合,多重保险,不仅扩大了融资,保证了影片的顺利拍摄,还促进了投资方与影片制作公司的双赢。
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我国电影产业的融资模式尽管有很多种,但是没有一种模式能够在市场经济的融资运作中起模板作用,成为主流模式,而且纵观我国电影产业的融资状况,可以发现,我国电影企业目前最主要的融资模式为银行版权贷款融资和大量的非专业投资者投资,融资模式单一且发展不成熟,这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电影发展的主要障碍。2014 年,文化部与中国人民银行等相关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深入推进文化金融合作的意见》,标志着我国政府对建设金融投资体系的逐渐重视。目前,一部分中小电影企业已经开始借助互联网金融如众筹网、P2P这些平台进行融资,在众筹网上,企业或者团体将自己的影视作品方案发布到网上,有兴趣的大众对其项目进行赞助,帮助其完成影视作品的拍摄。预计在未来的几年,互联网金融这种新型的融资模式将成为继银行版权融资和非专业投资者投资融资之后的又一种主要融资模式。同时我们应该借鉴发达国家电影产业的融资模式,如美国目前电影融资渠道正在从直接投资、上市融资等传统模式,向电影基金融资、证券化融资和股权协议等多种融资方式转变。使得我国电影产业融资模式变得更加多样化。
四、我国影视产业的风险及风险应对
影视行业是一个高风险行业。投资者的投资动机是期望得到合理的回报,但投资者的期望能否实现,存在着一定风险性。如从银行债权融资来讲,企业有可能出现到期还不了贷款的风险;在版权估价方面,也存在着定价风险;从政府投入方面看,政府可能会对主旋律正确的影片进行投资,涉及面较小,无法全面推广。再加上我国影视行业没有形成一个规范的市场,缺乏投融资风险控制的成熟体系,法制环境也不成熟,这些因素导致了影视行业的高风险性。因此,采取合适的风险应对措施,降低风险,增强投资者的投资信心,才能够进一步促进我国影视行业的发展。
(一)影视产业主要风险
影视产业的主要风险如表6所示。
(二)我国影视行业的风险应对政策
1.政策风险。我国对于影视作品的审查十分严格,不仅审查制度严格,审查程序还十分复杂。对这种情况政府应减少不必要的审查环节,减短审查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2.市场风险。票房和收视率是影视作品收益的保证。在现实生活中,电影企业应激发消费者的需求,鼓励人们支持国产电影,尽量减小引进进口电影,从而降低市场风险。
3.超支风险。影视公司应当从决策、经营管理、财务成本控制等多方面提高自身的能力,提高影视作品质量,从根源上降低影视行业的风险。
4.主创配合风险。影视作品的制作需要很多专业人才,制作单位应加强导演、演员、化妆、摄影等人才组织结构,积极协作影视制片单位。因为人员管理直接关系到影视作品能否继续制作。
5.题材撞车风险。在影视作品制作之前,决策者应当充分考察市场、做好市场调研,了解其他同类型电影的上映时间,进而决定其影视作品的制作方向和制作内容。
6.盗版风险。相关部门应该加强打击力度,在源头上打击非法制造光盘窝点,在市场上严禁销售盗版光碟,给影视制作者一个广阔的市场空间。
总之,未来中国的电影产业,随着政策扶持力度的不断加强和法律体系的不断完善,融资模式会更加多元化,与金融资本的市场性结合会更加紧密,也会在不断的发展中逐渐解决其发展中的瓶颈,提升制作水平,规范投融资市场环境,降低投融资风险。
投融资风险管理研究 篇2
合同能源管理公司融资战略研究就是为大家带来的这类公司如何进行融资的研究范文:
合同能源管理(EPC——Energy Performance Contracting)是一种新型的市场化节能机制。其实质就是以减少的能源费用来支付节能项目全部成本的节能业务方式。
【中文摘要受能源短缺和环保问题的双重制约,我国开始倡导以合同能源管理作为节能的主要模式,合同能源管理公司迎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
合同能源管理公司在实施节能项目改造时,需要承担项目的全部投资和实施风险,其业务实质是通过外部第三方融资来撬动节能市场,这对合同能源管理公司和外部融资环境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虽然我国政府采取银行信贷支持、财政补贴、税收减免等扶持政策和措施。
合同能源管理公司的外部融资环境有所好转,但我国合同能源管理公司处于初创期,多为中小型企业,资金实力不足且管理粗放,因此政策实施总体效果不明显,合同能源管理公司仍处于融资困境之中。
通过对合同能源管理公司的融资习惯和资金供给的分析,认为我国合同能源管理公司的融资过度依赖银行,而银行信贷出于风险控制的内在要求难以扩大信贷规模,这种资金供需矛盾挡住了大部分公司的融资视线,使得他们采取消极等待的融资态度。
在总结内部融资习惯和外部融资环境缺陷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分析合同能源管理公司运行机制和融资战略的`关系,强调融资战略对合同能源管理业务开展的重要性。
最后通过融资战略理论和案例展开研究合同能源管理公司的融资战略工作。
投融资风险管理研究 篇3
摘要:本文全面分析了天津自贸区融资租赁行业主要业务模式及境外融资渠道,深入挖掘了其境外融资所面临的瓶颈问题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融资租赁;境外融资;风险防范
作为天津自贸区的特色优势产业,融资租赁公司集聚效应日益凸显,融资租赁业服务实体经济,其业务资金较多依赖境外融资。近年,融资租赁企业境外融资规模发展迅速,其面临的风险也复杂多变,管理好融资租赁行业境外融资风险,有利于落实天津自贸区金融创新,支持特色行业发展,更好地服务于京津冀协同发展和“一带一路”国家战略。
一、总体概述
近三年,注册在滨海新区的外资融资租赁公司成立家数、外债签约额均呈逐年递增趋势,外债余额成倍增长,且主要以境外金融机构借款为主,外资融资租赁公司以其特有的资金优势不断拓展服务领域。2013年、2014年、2015年1-8月,外资融资租赁公司家数分别为51家、130家、123家,同比分别增长8.51%、154.90%、168.75%;年度外债签约金额分别为12.11亿美元、60.81亿美元、47.44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3.39倍、3.70倍、0.75倍;截至2015年8月底,外资融资租赁公司外债余额26.26亿美元,较2014年同期增长了85.58%。
二、主要业务模式及成本收益
(一)以寻求优势资金为目的,通过售后回租项目服务于集团内部
近年来,一些大型企业集团成立外资融资租赁公司并将其经营战略定位于服务集团的新型融资平台,用以打通境内外资金渠道,以低成本资金服务于集团内部各企业。以天津为例,外资融资租赁公司借入境外资金利率不等,平均为2.83%,锁汇、保函费等其他成本费用平均约为1.5%,融资成本合计达到4.5%左右。租金收益率多采用银行基准利率或以此为基础上浮1.5%-3%。在此过程中,租赁企业在利差和手续费上可盈利1%-2%。
(二)以促进厂商产品销售为目的,通过直租方式连接设备生产方和需求方
外资租赁公司是集团重要的金融服务平台,它向全球范围内购买集团设备的客户和代理商提供融资支持。融资业务方面,外资租赁公司资金多来源于集团内部,包括境内总公司的借款以及从境外母公司借入的外债资金。
(三)以自身营利为目的,通过直租、回租等方式多领域开展租赁业务
专业从事融资租赁业务的企业或集团业务范围涉及融资租赁板块而设立的租赁公司以自身营利为目的,在医疗、印刷、航运、建设、工业装备、教育等多个基础领域开展以融资租赁为核心的综合金融解决方案。
(四)与银行合作,通过售后回租方式为境内企业充当境外融资通道
该模式下,外资融资租赁公司仅承担通道作用,只提供交易结构的支持,发挥自身外债额度优势,承租人和资金都由银行来提供,并不用真正出资和承担风险,可算是租赁公司的表外业务。一般此类融资租赁合同租期较短,多数在1至3年,以达到短期套利、快速循环的目的,而正常的融资租赁业务租期多为3年。
(五)发挥集聚优势,境外资金直接支持飞机租赁业务发展
飞机租赁是航空公司(承租人)选定一定型号、数量的飞机,与租赁公司(出租人)签订有关租赁飞机的融资租赁协议,由租赁公司(出租人)提供融资支持。租赁期内,承租人按期支付租金而享有飞机的使用权。飞机租赁模式更为多样化,除融资性租赁外,还包括经营性租赁、联合租赁、离岸租赁、资产包转让。
(六)以降低风险、优势互补为目的,采取联合租赁实现“强强联合”
联合租赁是指多家融资租赁公司对同一个融资租赁项目提供融资,并由其中一家租赁公司作为牵头人对外支付购买资产款项及收取资金。
三、境外融资类型
外资融资租赁公司资本金规模大,利用10倍杠杆外债额度可获得充足资金。在境内外利差长期存在的情况下,若能有效控制汇兑损益风险,境外融资可获得较大收益。
(一)境外金融机构借款
境外金融机构借款具有融资量大、发展成熟、可操作性强等特点,加之境内银行的助推,境外金融机构借款已成为融资租赁公司普遍采用的融资方式,也是其主要的资金来源,平均占比达58.16%。金融租赁公司及集团性质的租赁公司信用度高的企业融资利率在2%--3%。
(二)境外关联公司借款
作为境外金融机构融资的补充,关联公司借款程序相对简单、借款条件较为宽松,灵活性较强,利率受关联公司资金成本及风险控制不同的影响高低不等,通常情况下在2%--5.1%之间。但由于关联公司资金总量有限,往往不能满足租赁公司的融资需求。
(三)境外发债
该种方式对企业的发行门槛要求较高,且审批程序较为复杂,调查企业中,只有一家金融租赁公司采取该方式,融资成本约为4.31%,其中利率成本为3.86%,相关费用成本0.45%。
四、境外融资风险及管理
(一)汇兑风险
汇兑风险是指融资租赁公司持有或运用外汇过程中,由于资产与负债存在币种错配,加之汇率变动而蒙受损失的可能性。受外币融资成本低及项目本身外汇资金需求等因素影响,融资租赁公司外币借款占据相当规模,而境内售后回租业务形成的资产为人民币,随着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趋向常态化,融资租赁公司汇兑风险的不确定性增强,且资金规模大、期限长,匯兑风险敞口也较大。外资融资租赁公司可借助远期锁汇、货币掉期等金融衍生工具或采取多币种分散融资等方式规避汇兑风险。随后,天津自贸区推行允许融资租赁公司收取外币租金政策,将进一步提高融资租赁公司汇兑风险管理能力。
(二)利差风险
利差风险是指融资租赁公司因收益与融资成本之间的差额收窄甚至倒挂而蒙受损失的可能性。近期,央行降准降息、银监会取消存贷比政策,均给出释放流动性的信号,融资租赁行业租金利息面临下行压力;受国际形势、汇率波动等影响,融资租赁公司美元外债利率呈递增趋势;境外融资较多采用浮动利率,而租赁过程多为固定利率,利率错配在一定程度上加大利差风险。面对日益不断扩大的利差风险,融资租赁公司采取控制高利差币种的外债规模、开展利率掉期与互换等业务规避该风险。
(三)期限错配
期限错配是指融资租赁公司资产负债期限不匹配,即资金来源期限与资金运用期限不一致而造成损失。具体又分为“短借长用”和“长借短用”,“短借长用”会增加融资租赁行业流动性风险,“长借短用”会降低收益率,无论哪种期限错配,均对融资租赁行业造成不利影响。目前,融资租赁公司通过借新还旧进行债务重组,增加提前还款条款等解决期限错配问题。
(四)外汇管理的限制
按照现行外汇管理规定,融资租赁公司境外融资需要逐笔进行外债登记,随着融资租赁规模的不断扩大,资金需求也快速增长,外汇局行政审批压力加大,且出于外债风险防控考虑,对外债签约登记环节审批较为细致。融资租赁公司普遍反映现行外债管理审批期限长、条款要求多,不能适应市场变化。
五、政策建议
(一)改进外债管理方式
取消外债逐笔审批,实行限额管理。融资租赁公司根据年度资金使用计划自主决定向外汇局提出外债额度核准申请,提交年度审计报告、公司年度资金使用计划。外汇局依据现行外债额度管理政策及外债宏观审慎管理原则等,对融资租赁公司外债额度进行年度核准。每年允许企业有一次申请变更外债额度的机会。
投融资风险管理研究 篇4
1. 投融资模式多元化, 方法多样化
金融危机之前, 绝大多数投融资平台主体为政府的一个或两个部门, 运作主体比较分散, 政府将可支配的资源分散在各投资公司。在分配过程中因为没有严格的规定, 很多都是依靠主观判断, 所以存在部门之间争项目、抢资源的现象, 不仅破坏了有限的资源, 而且坏账损失等债务负担往往推至财政部门, 给地方财政带来压力。2008年之后, 地方政府开始注意投融资平台经营模式的构建, 首先要求科学分析各种模式的适用条件, 选择合适的经营方法, 如较为流行的PPP模式, 以及BT模式、BOT模式、IOT模式、BLT模式等, 普遍强调从体制和机制上来保证该模式的正常运作, 并对各部门的投资、融资、项目管理等职能进行整合、协调。将政府、企业、金融机构与社会资本有机地结合了起来, 构建了多元化的投融资体系, 更多的选择使得地区投融资平台更具有针对性和发展潜力。
2. 资产规模恰当的差异化
2009年70%以上的投融资公司为县区级的, 普遍的资产规模小, 注册资金少, 经营实力有限, 难以承接大型项目的投资建设。为了抓住政府投资4万亿支持地方基础建设的机遇, 各地政府纷纷出谋划策, 制定优惠政策, 加大扶持力度, 大部分投融资公司都借此机会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完成了规模结构的转变, 从而也壮大了地方政府投融资能力, 获得更多的政府补助, 对地方发展也是极大的推动。同时允许小规模投融资公司的存在, 并鼓励其通过联合的方式, 壮大公司规模, 寻求市场发展机遇, 实现健康发展。
二、目前我国地方投融资平台存在的问题
1. 投融资平台带来的债务风险急剧扩大
在现行投融资平台运行机制下, 地方投融资平台的融资状况并不很透明。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地方政府一般通过多个融资平台从数家银行获得贷款, 以最大限度的满足政府融资需求。而且债务管理也分布于不同的职能部门。这种复杂的利益关系和管理层级很容易出现地方政府不清楚不同层次政府投融资平台的负债和相应的担保状况, 管理比较混乱, 出现问题时无法及时解决及追究责任。此外, 由于地方投融资平台的绝大部分经营项目属于基础设施建设, 投资金额大、回收期长、收益率低, 一旦投融资平台公司不能偿还银行贷款, 便转化为地方政府负债, 增加了地方政府财政压力, 也影响了基础建设进程。而当地方财政再出现偿还困难时, 责任会出现两种转嫁方式:或者不了了之, 成为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或者最终由中央财政偿还。2010年至今, 经过国务院及各部门的清理整顿,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新增贷款得到遏制。
2. 投融资平台治理结构不合理
虽然现阶段公司制的投融资公司逐渐增多, 但综合来看, 各类投融资平台的高管人员一般还是由政府指派偏多。很多投融资公司都没有形成完整的公司治理结构, 不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企业法人, 在组织结构上以资金管理部门为主体, 基本没有实体运作。管理层的责任导致其做出的经营决策更多地体现政府导向而非市场导向, 所以经营发展的主动性弱, 投融资规模一般根据政府基础建设的重点项目来确定, 没有充分考虑投融资平台自身的财务状况和偿债能力, 极易出现超负荷工作的情况。而且大多数投融资平台背负了更多的政府责任, 同时也享受着过多的政府优待, 地方政府会以非现金资产、划拨使用权等形式注资, 导致这些投融资平台从建立初期就存在现金流短缺的现象, 在运营过程中不得不向银行抵押借款。有些投融资平台因为不是独立法人, 治理结构不合理, 一般又不具备拥有所有权的完全抵押物, 再融资能力受到很大限制, 投融资公司的作用大打折扣。
3. 投融资平台管理混乱
一种表现是条块分割严重, 利益矛盾突出。很多投融资平台建立初期都是依靠地方政府注资与扶持, 相对来说行政色彩普遍较浓, 而且各投融资平台往往由不同的行政部门管理, 沟通不畅、交流不够, 条块分割严重, 为部门利益引起争端的事情是有发生。另一种表现是因为制度体制的不完善, 很多具体工作没有得到规范, 有些投融资公司借助政府给予的特殊优惠政策非法集资、非法放贷, 造成某些基础工程项目资金链断裂, 无法按照政府初衷去执行, 失去了地方政府发展投融资平台的功效。这种行为不仅扰乱了金融市场, 更严重的是引发众多社会不安定因素, 急需落实对投融资平台的统一管理。
三、新形势下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发展风险防范对策
1. 规范投融资平台管理制度, 加强风险管理
首先, 要重新定位投融资平台。政府应制订统一标准, 将投融资平台严格限制在某些领域, 对超出限制范围的投融资行为严加惩罚, 以控制经营风险, 降低可能承担的债务风险水平。其次, 要求投融资平台做实资本金, 限制资产负债率。资产负债率应与地方政府的财政状况挂钩, 合理调整融资规模, 选择合适的投资项目, 并进行严谨的可行性分析, 做出科学合理的开发方案, 杜绝过度地投放资金而不顾投资回报率的行为的发生。再次, 同时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加强对投融资平台的管理, 坚决惩治违法、违纪融资行为, 对资金进行严格的专项管理, 杜绝滥用、挪用行为, 加强风险管理。
2. 健全治理结构, 选聘高素质的管理人员
当前我国的投融资平台大多成立初期就赋予了独特的社会责任, 肩负着为地方城市建设投融资的艰巨任务。但理论上说, 高效的投融资平台的发展必须面向市场, 使各投融资平台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独立法人实体, 转变政府职能, 不以行政手段直接干预企业实际运作, 同时要求投融资平台规范公司治理结构, 组建完整的现代企业制度, 提高投融资平台的经营水平。除此之外, 还需要为投融资平台选聘在投资和融资两个方面都具备较高水平专业知识的人才, 并注意及时对现有的高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组织政策学习, 以使其更有能力正确地领导投融资平台的健康发展。此外, 对基层职员也应该注重对其进行应有的培训与教育, 使其掌握基本的分析技巧, 能充分领会政府对投融资行业的政策指示, 与时俱进地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 更新操作手段, 胜任投融资项目的分析与评估工作, 有能力全过程跟进投资项目, 发现其中的问题并及时地提出恰当的处理对策, 将风险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3. 积极探索新模式, 加快融资平台向现代化企业转型
当前比较符合我国国情的是逐步促进投融资平台实现企业化。为使各投融资平台尽早并且顺利地转变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独立法人实体, 一方面政府要担负应该承担的宏观调控责任, 努力转变政府职能, 改变以行政手段干预企业实际运作的管理模式, 提高市场自主经营的自由度, 政府或特设机构仅作为出资人代表行使所有者职能, 并按出资额享有资产收益、重大经营决策等权利, 解除资本层面条块分割的局面, 实现行政与资本的实质性分离。另一方面各投融资平台也应该积极配合政府的工作, 认真调查平台运营过程中的特殊性与共性, 适当逐步引入公司化的运作模式, 坚持运营模式的市场化导向, 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 并依法严格地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促进我国投融资平台整体向现代化企业转型。
4. 规范管理格局, 明确政府与投融资平台的契约关系
投融资平台发展中的政府因素不可避免, 而且从现实角度看, 我国投融资平台的发展需要政府的支持。但是这不等于政府可以全权干涉, 在依靠民营企业实力能够承担的建设项目上, 政府应该放权, 鼓励民间投资, 即政府势力有所为有所不为。然后, 在明确政府干预范围的基础上, 理清政府各层级管理职能部门的责任, 界定权责利, 建立健全政府债务管理体制, 设立专门机构统一管理各平台的投融资和债务问题, 接受中央投融资管理部门的监督检查, 并关注市场环境的变化, 及时根据经济发展需要调整投融资政策, 真正发挥良好的宏观调控作用, 制订地方投融资平台债务偿还管理办法, 降低债务风险, 正确引导投融资平台的发展。
5. 积极探索新模式, 化解金融机构风险
积极探索多种经营模式, 从多个角度化解经营风险。一是强化政策性银行的作用。地方投融资平台的发展资金不应该只由商业银行来承担, 政策性银行也应该有所举动。可以将银行现有的大量政府融资平台贷款证券化, 降低商业银行贷款集中风险, 增加信贷资产流动性。二是加强商业银行对地方投融资平台的风险评估。商业银行比政策性银行有更大的灵活性, 在处理资金问题时时效性更强, 可以充分利用。但必须做好风险防范措施, 通过加强对地方投融资平台贷款使用动向的全程监控, 加大管理力度, 防止投融资平台私自挪用贷款, 影响基础建设投资回报率。
参考文献
[1]姚建军.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的风险与防范[J].中国金融, 2010 (16)
[2]巴曙松.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发展及其风险评估[J].西南金融, 2009 (9)
[3]刘晓欣.政府融资平台面临机遇和挑战[J].金融时报, 2009 (8)
投融资风险管理研究 篇5
一、资产风险分类存在的主要问题。
融资租赁公司项目资产风险分类一般是按照公司《租赁风险分类管理办法》的规定,通过对租赁资产风险检查,并对承租企业的偿债能力、支付租金的意愿,现金流量、财务因素、非财务因素、担保条件及其他客观因素等,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最终确定资产的风险类别,再针对不同风险类别的资产进行有效的管理。
虽然很多租赁公司已经建立了资产风险分类管理的相关制度,确定了风险分类的责任部门,也对现有的租赁项目进行了风险的“五级分类”。但是通过对风险分类情况分析和总结发现在资产风险分类过程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1.资产风险“五级分类”标准的适用性问题
由于融资租赁公司在业务种类、客户类型、行业偏好、风险缓释措施等方面的差异,风险分类标准应各自有一定的差异,由于很多公司积累的项目经验尚不足,在风险分类的标准设置方面缺少必要历史数据的支撑,难于实现分类标准的个性化,对资产风险分类结果可能产生一定影响。
2.资产风险分类操作的规范性问题
很多公司虽然在资产风险分类方面建立了相关制度和办法,但是还缺乏一套较完善的资产风险分类的操作细则和详细流程;项目经办人员在对资产风险分类的实践过程中,难免凭个人的经验和习惯进行具体操作,操作的规范性不强。
3.资产风险分类收集信息的真实性问题;
在对租赁项目进行租后风险检查过程中需要获取承租
企业及相关方的经营管理、财务等方面的真实资料,以便确定承租企业的偿债能力以及后期租金支付是否能得到足够的保障,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承租企业提供的相关资料的真实性难于保证,可能影响对承租企业现状的正确判断,导致资产风险分类出现偏差。
4.资产风险分类的准确性问题;
由于资产的“五级分类”主要是通过对承租企业的偿债能
力、支付租金的意愿,现金流量、财务因素、非财务因素、担保条件及其他客观因素等,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确定资产风险类别。由于项目业务经办人员的观念、视野、业务能力等方面存在一定差距,加之初次接触“五级分类法”,对资产风险风类的判断准确性可能产生一定偏差。
5.资产风险分类工作的协调问题;
租赁资产风险分类与租赁风险检查、风险预警预、风险
资产管理等环节相结合,贯穿于各类租赁项目风险管理的全过程,资产分类工作必须与其他环节进行有效的协调和配合,但是由于各个环节的责任部门不同,可能导致资产的风险没有及时的反馈和处理。
第五部分提出整改建议或改进措施。
1.通过项目经验的积累和总结,对分类的标准进行不断修正和完善,应符合自己公司实际操作的要求,同时制定资产风险分类的相关细则和流程,规范项目经办人员在实践过程中的操作。
2.强化对项目经办人员的专业培训,明确实施五级分
类的作用和意义,切实提高对风险五级分类工作的认识,树立规范化意识;同时把风险五级分类的相关知识、文件印发到部门学习。
3.高度重视各部门的工作交流与协调,发现问题及时
沟通和处理,并通过碰头会、讨论会等形式相互学习和交信息交流,保证五级分类工作的顺利开展。
4.加强与承租企业的联系与沟通,通过多种途径获取承租企业及相关方的信息,以便能掌握承租企业的真实状况,为资产风险分类提供可靠的依据。
投融资风险管理研究 篇6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是加快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一个重要方向,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中的重要行业,其发展现象和水平值得关注。我国旅游企业由于发展起步晚,在投资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投融资结构也呈现出不平衡的状态。
投资与融资是现代企业资本运动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分别强调了企业资源的配置问题和发展资金的来源问题,只有把握了两者内在关系才能够深入认识到企业投融资所面临的诸多困难。1958年美国的Modigliani和Miller教授提出了经典的MM理论。该理论认为,在不考虑公司所得税,且企业经营风险相同而只有资本结构不同时,公司的资本结构与公司的市场价值无关。此后,MM于1963年又共同提出了修正的MM理论,即含税条件下的资本结构理论。他们发现,在考虑公司所得税的情况下,公司只要通过财务杠杆利益的不断增加,而不断降低其资本成本,负债越多,杠杆作用越明显,公司价值越大。最初的MM理论和修正的MM理论是资本结构理论中关于债务配置的两个极端看法。而现代学者基于税收因素、破产成本以及代理冲突等不完善因素,对企业投融资决策间的互动关系进行了重新审视,他们发现在这些因素的作用下,投融资决策之间必然存在着某种直接或间接的相互关系。
Fama和Miller(1972)首次讨论了股东、债权人冲突在企业投资决策上的表现,认为某一最大化股东财富的投资决策并不能最大化债权人财富,或相反。在投资项目上,股东与债权人利益产生了冲突。股东更偏向于收益高风险大的项目,而债权人更偏向于收益不确定性较小的项目。而后,Jensen & Myers(1986)在对代理成本的研究中发展了该问题,明确提出了股东债权人冲突对投资决策的两大影响:资产替代与投资不足。Jensen还提出,在大规模的企业,经理的升迁机会也更大。因此,经理们存在扩张企业规模的动机,而负债融资能够抑制这种动机,因为固定支付的负债本息会使得企业闲置资金减少,进而控制了经理们的过度投资行为。Titman和John & Senbet(1988)等都验证了负债的上述作用,即负债的相机治理作用。而权衡理论更为深刻地阐述了投融资决策相互作用的机理,通过放宽MM理论完全信息以外的各种假定,考虑在税收、财务困境成本、代理成本分别或共同存在的条件下,资本结构如何影响企业市场价值。如Kraus & Litzenberger(1973)认为负债融资能够产生税收节约和破产成本从而对企业投资价值产生作用。Hong & Rappaport(1978)则指出投资也会通过收入效应反过来影响企业的负债融资水平。然而这些大都侧重于投资与融资其中一方面对另一方面单向的影响,并且理论分析颇多而实证研究较少。目前,国内研究有童盼和陆正飞 (2005)以我国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考察负债融资及负债来源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从而揭示我国上市公司中股东-债权人冲突和负债作为治理机制所带来的经济后果。实证结果表明,负债比例越高的企业,企业投资规模越小,且两者之间的相关程度受新增投资项目风险与投资新项目前企业风险大小关系的影响。彭程和刘星(2007)从税收因素、破产风险和代理成本因素角度研究了企业负债融资与投资决策之间的动态作用关系,并进行了实证研究。
本文拟在国内外学者研究基础上,基于破产成本因素下分析我国旅游上市公司负债融资与投资决策的互动关系,并以在沪深股市上市的我国酒店旅游类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实证层面对其投融资决策互动关系进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从而回答负债融资与投资决策在税收因素和破产成本的作用下会产生怎样的作用关系,以此分析旅游上市公司投融资决策的效率水平,并为规范旅游上市公司投融资行为,提高旅游企业投融资效率提供政策建议。
二、研究设计
(一)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修正的MM理论告诉我们,企业投融资之间是存在相互关系的,企业价值随负债的增加而增大,当企业完全靠负债经营时价值将取得最大值。然而,这样的情况只存在于MM所设想的完备的资本市场中。在现实条件下,企业通过举债而获得的税收节约不可能是无止境的。因为现实条件下企业存在破产成本,负债越多,财务风险越大,从而期望破产成本越大。破产成本将部分抵扣负债产生的避税节约,因而企业通常要面临確定一个最优资本结构。
根据Lewellen(1971)和Martin、Scott(1976)等学者的定义,破产是指企业现金流无法履行债务还本付息条款而出现的资金亏缺的状况,即X﹤KD×D(KD指债务利息率)。将破产成本用C表示,那么C=KD,K是指每单位负债的破产成本,是负债的增函数(Ghon Rhee,1982)。于是得到修正的企业价值评估模型,在破产风险存在的条件下,企业价值表示为:
V=X(1-T)/ Ks+TD-DK (1)
等式(1)中,企业价值由三部分构成:通常假定为常数的无杠杆公司价值X(1-T)/ Ks ;负债产生的避税收益(TD);负债产生的破产成本(DK)。当每增加一单位负债所产生的避税收益与破产成本相等,即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V(D)取得最大值,企业得到最优的资本结构。此时:
d(TD)/dD-d(DK)/dD = T-[K+D* dK/dD]=0 (2)
由图1表示:
如图1所示,当企业负债等于D*时,每增加一单位负债所产生的避税收益与破产成本相等,负债融资产生的净收益为最大值。此时企业价值表示为:
V*=X(1-T)/Ks+TD*-D*K (3)
图2描述了等式⑴、⑵的企业价值评估模型,它们分别表示了在不同假设条件下企业价值V随负债D增长的变化曲线。考虑到破产成本的情况下,在负债达到最优值D*之前,负债融资的边际税收节约大于产生的边际破产成本,企业价值随负债的增加而增加;而一旦负债融资的边际成本超过其产生的边际税收节约时(即D>D*时),每单位负债的增加只会带来更多的期望破产成本的提高,使企业价值减小,从而负债融资对投资水平会产生抑制作用。
而基于破产风险下投资对融资的影响方面,许多学者也做了进一步的研究,由于破产是企业现金流无法履行债务还本付息条款而出现的资金亏缺的状况,所以企业期望破产成本的高低不仅取决于负债率的高低,而且与企业现金流分布状况有关(H.Hong & A.Rappaport,1978)。而企业的现金流量及分布状况是可以通过投资进行调节和管理的,有效的投资可以降低企业财务亏空的风险,从而通过降低破产成本扩充企业的负债融资能力。即有效的投资反过来会对企业融资水平产生正效应。综上所述,可以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1:低负债水平下,税收利益大于破产成本,负债融资越多企业投资支出则越多
假设2:高负债水平下,破产成本大于税收利益,负债融资越多企业投资支出则越少
假设3:有效投资对企业负债融资产生正效应
(二)研究样本与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的样本来自于2000年12月31日以前在沪深股市上市的旅游公司。最终得到21家公司2000年到2006年的财务数据。然而考虑到模型中部分指标必须由多年的财务数据计算得来,最终将研究窗口确定为2001年到2006年,总共得到21家公司6年126个样本观测值,样本公司参见表1。
所使用的数据主要来源于国泰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开发的CSMAR数据库和北京色诺芬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开发的CCERTM 数据库。具体说来,公司财务指标数据来自《中国上市公司财务指标数据库(CCFRR)2006》和《中国上市公司财务年报数据库(CSMAR-F)2006》等。其它来源还有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http://www.sse.com.cn/ )、深圳证券交易所网站(http://www.szse.cn/)等网站。
(三)模型设定根据前文的分析,负债融资与投资决策是两个相互影响的变量,因此彼此之间存在相互解释和被解释的关系,所以,为分析两者间的关系,本文在建立联立方程组模型时投资方程以新增负债为解释变量,负债方程又以投资支出为解释变量。两者分别表示为:
I = a1+r1ND+r2C+r3Qt-1+r4Szzl+r5Pt-1+r6Size+r7B+e1it(4)
ND = a2+k1I+k2C+k3Qt-1+k4E+k5Lt-1+k6Dep+k7Size +k8B +
e2it(5)
其中I和ND分别表示第t期的新增投资和新增负债。考虑到我国会计原则的独立性,对于新增投资I,本文采用国内学者大多采用的度量方法,即I=本期固定资产、长期投资及在建工程的增加值/上期总资产(童盼、陆正飞,2005)。
对于新增负债ND,本文采用的是总负债的变化额,即本期负债总额减去上期负债总额,为了控制企业规模的影响,用上期末资产总额对新增负债进行了标准化处理。
此外,影响投融资的因素还有很多,为了尽可能控制其它变量对此的影响,本文在模型中引入如下变量作为控制变量:C表示现金流量,等于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并用上期末资产总额对新增负债进行了标准化处理。Q表示托宾Q值,参照国内通常的计算方法,用流通股的市场价值(流通股数乘以年末每股股价)与非流通股的净资产价值(非流通股数乘以每股净资产)以及负债的账面价值之和再除以总资产得到。托宾Q值是用来衡量公司投资机会的,投资机会越大,那么投资也会相应增大。Szzl表示销售增长率,通常资产是销售量的函数,根据预计销售量可以预测所需要的资产的总量,而需要资产总量的增加正是投资额,因此销售额的增加通常也会引起投资的增加,其系数反映了公司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关系。此外,P代表利润率,等于期末利润总额与期末总资产的比;Size代表公司规模,用期末总资产的自然对数来表示。模型中e1it、e2it为误差项。具体的变量定义见表2。
三、实证研究结果
(一)描述性统计表3给出了2001年至2006年全部样本公司的投资支出与新增负债的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从表3中可以看出:首先,投资支出的均值近几年呈现出不稳定的态势,总体在波动中增长,说明我国旅游上市公司发展尚不稳定,但投资支出总体呈上升趋势,公司规模在逐渐扩大。其中,2003年和2005年均值急剧下降,其平均投资水平为负,从这两年中位数也为负可以看出,2003年和2005年有半数以上的旅游上市公司出现负投资,说明该年份的宏观经济环境可能对我国旅游上市公司的投资支出存在负的影响。此外,样本公司投资支出的标准差为平均值的3倍以上,说明不同公司的投资能力和投资水平存在很大差异。第二,2001至2006年旅游上市公司的负债融资基本上呈现上升态势,各年的标准差与均值的比值也较大,说明同一年份的不同企业在负债融资方面也存在着较大差异。第三,除2003年以外,其他年份公司负债融资与投资支出都存在着同步的发展态势,这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负债融资与投资决策的相关性,初步印证了两者之间的正向作用关系。
(二)初步检验具体内容如下:
(1) OLS回归检验。本文首先采用OLS法对投资方程和融资方程分别作回归检验,进行初步的验证。表4描述了投资方程与融资方程的OLS回归结果,由投资方程看,新增负债的增加可以促进企业投资支出,回归系数具有10%的显著性,据此可以初步验证负债融资是促进企业投资的一项重要因素。另外,滞后期利润对投资支出也具有正的系数,并在10%的水平下显著,说明利润越多企业所能自由操控的资金则越多,受资金约束程度少,因此用于投资的支出就越多。Q值代表企业投资机会,通常来说投资机会越大企业投资支出应该越多。然而统计结果表明,Q值系数为正但并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其原因一方面有可能受样本数量限制,另一方面则有可能并不是大部分的公司都是机会越好,投资则越多,表明有部分公司可能存在投资不足的现象。企业规模变量的估计系数虽然未通过显著性检验,但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企业规模越大,通常就会有越多的投资机会,投资动力也越大。
从融资方程来看,企业投资支出对负债融资也具有显著的正效应,显著性为5%,假设3得到初步验证。此外,由回归结果可以看出,滞后期资产负债率与企业负债融资在5%的水平上显著负相关,说明负债率会对公司的财务行为产生约束,一方面企业负债率的提高意味着用于支付债务利息的现金增加,为企业经营带来了压力,另一方面高负债率使得企业风险增大,负债融资的难度也因此增加。而现金流量与负债融资呈1%的显著负相关,现金流越多,新增负债就越少,说明作为公司资金来源的两种渠道,现金流对负债融资具备替代作用。折旧费用的估计系数为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折旧越高企业进一步通过负债融资追逐税收利益的空间越小,也初步说明企业在负债融资中可能存在税收筹划的现象。
总体说来,由OLS回归结果可以证实企业投资支出与负债融资确实存在相互促进的作用。
(2)3SLS回归检验。由于OLS回归只能对单方程进行回归检验,而忽略了投资支出与负债融资两者的内生性,回归结果可能存在偏差,考虑到这一点,本文将再对其联立方程模型作3SLS回归检验。回归结果见表5。
由于样本数据较少,对投资支出和负债融资的相关变量的显著性可能存在一定的影响,虽然其结果并未通过显著性检验,但本文所得到的参数估计仍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各变量对企业投资和负债融资的影响趋势。
从投资方程来看,企业规模越大、利润率越高其投资支出也更多,Q值与投资支出存在弱的负相关关系,这也进一步说明了我国旅游上市公司可能存在投资不足的现象。在融资方程中,折旧费用系数为负,反映了折旧费用与债务利息两者存在着相互冲销相互竞争的现象,从而使得高折旧企业投资对负债融资的促进作用弱于低折旧企业,这一点将在以后的研究中进一步验证。
研究结果显示通过3SLS得出的结论与OLS是基本一致的,说明在该实证检验中两种方法差别不大,所以在后面的检验中都将采用OLS回归方法。
(3)模型稳定性检验。出于谨慎性考虑,为保证模型的稳定性,本文对模型进行了多重共线性检验,表5中列出了方差膨胀因子(VIF)的數值。一般认为,VIF大于10时,存在多重共线性。显然,各变量的方差膨胀因子(VIF)均在1.0~2.0之间,远小于10,可以认为变量之间不存在共线性问题,模型比较稳定,回归结果也比较可靠。
(三)不同负债水平下投融资相互关系的进一步检验 受破产成本因素的影响企业通过举债而获得的税收节约不可能是无限的,负债融资对投资的促进作用不可能是无止境的。在低负债水平,破产风险比较低,负债融资产生的边际税收节约大于产生的边际破产成本,因而会对投资产生促进作用;而一旦处于较高负债水平,负债融资产生的边际成本超过其产生的边际税收节约,每单位负债的增加只会带来更多的期望破产损失,从而使企业价值减小,结果负债融资会对投资支出产生抑制作用。基于这样的理论分析,本文对不同负债水平下负债融资与投资支出的相互关系作进一步的检验。具体检验方法为,将样本按照负债率的高低进行排序,其中1/2划分为高负债水平公司,剩下1/2划分为低负债水平公司,分别对两组样本进行OLS回归检验。检验结果见表6。
从投资方程数据中可以看出,低负债水平公司的负债融资与投资水平显著正相关,这说明在较低负债水平下,公司负债所获得的税收节约大于期望破产成本,因而具有較强的投资动力;而在高负债样本下,负债融资与投资支出之间不再存在显著正相关的关系,不仅如此,反而出现了弱的负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在高负债水平下,负债融资产生的期望破产成本逐渐增加以至于大幅冲抵了税收节约的好处,从而出现了负债融资越多,企业投资越少的现象。由此,假设1及假设2得以验证。而在融资方程中,笔者发现低负债公司投资支出对负债融资具有显著的正效应,可见,在低负债公司,期望破产风险较小,因此投资资金中会融入更多的债务资本。
四、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研究结论研究表明,我国旅游上市公司负债融资与投资决策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关系。总体来说,两者之间具有相互促进的正效应。然而,基于破产风险的因素,笔者得到结论:在低负债水平下,税收利益大于破产成本,负债融资越多企业投资支出则越多;高负债水平下,破产成本大于税收利益,负债融资越多企业投资支出则越少。另外,虽然我国旅游上市公司总体表现出了投融资决策的相互关系,但也仍然存在着两者相割裂、不同步的现象,由此导致了投资效率低、融资决策不理性的行为。其中,投资不足问题则是一种重要的不理性行为。
(二)政策建议针对研究结论,笔者认为政府应该针对企业特性,颁布灵活性融资政策。在低折旧水平下,企业负债所产生的避税节约大于通过计提折旧产生的避税收益,适宜加大负债融资比例;高折旧水平下,负债所产生的避税节约小于通过计提折旧产生的避税收益,企业适宜减少负债融资比例,增加股权融资。
在现实中应加大低负债、低折旧企业的负债融资力度;而在高负债、高折旧企业则不然,这一类企业应适当提高股权融资的比例,从而规避因过高负债抑制投资水平而产生的投资不足现象。针对这样的情况,政府在颁布相关政策时不宜一刀切,而应该在实现对高低负债、高低折旧企业科学定义的基础上,有分别地设置各类别企业的股权融资与负债融资门槛。具体而言,对于低负债、低折旧企业,应提高股权融资门槛,放宽负债融资的条件,以促进企业提高负债融资比例;而对于高负债、高折旧企业,则应该适当降低股权融资门槛,鼓励股权融资,从而适当抑制负债融资。只有颁布灵活性的政策,促进不同企业选择不同的融资方式,才有可能使各个企业的融资结构都得到优化,从而促进整个行业水平的整体优化与提高。
参考文献:
[1]Modigliani.F, and Merton H.M. The cost of capital corporation finance, and the theory of investment[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58, (48):261-297.
[2]Modigliani.F, and Merton H.M. Corporate income taxes and cost of capital:a correction[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63, (53): 55-84.
[3]Jesen MC. Agency costs of free cash flow, corporate finance, and takeovers [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86, (76):323-329.
[4]John.K.L.Senbet.Limited Liability, Corporate Leverage, and Public Policy. New York University and University of Wiscosin Madision Mimeo[J], 1988, (5).
[5]Kraus A and Litaenberger RH. A state-preference model of optimal financial leverage[J]. Journal of Finance, 1973, (28):911-922.
[6]Hong H and Rappaport A. Debt capacity, optimal capital structure, and capital budgeting analysis[J]. Financial Management, 1978, (7): 7-11.
[7]童盼、陆正飞:《负债融资、负债来源与企业投资行为——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经济研究》2005年第5期。
[8]彭程、刘星:《负债融资与企业投资决策的互动关系:税收因素视角的实证研究》,《经济科学》2007年第4期。
[9]Wilbur.G..Lewellen. A Pure Financial Rationale for the Conglomerate Merger[J].Journal of Finance, 1971, (5):521-537.
[10]John D.Martin and David F.Scott. Debt Capacity and the Capital Budgeting Decision[J]. Financial Management, 1976, (Summer):7-14.
[11]Ghon Rhee and Franklin L.McCarthy. Corporate Debt Capacity and Capital Budgeting Analysis.Finacial Management, 1982.
[12]H. Hong and A. Rappaport. Debt Capacity, Optimal Capital Structure, and Capital Budgeting Analysis[J]. Financial Management, 1978, (3):7-11.
投融资风险管理研究 篇7
关键词:河南省,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风险,转型发展
在过去的“十二五”期间,河南省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由38.8%上升至46.6%,但离全国56.1%的平均水平仍有差距。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是城镇化的基础,随着河南省城镇化发展进程的加速,需要更多的资金来进行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
一、河南省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面临的风险
地方投融资平台为政府拓宽了融资渠道,让地方政府能够综合运用各方面的资源,大大提升其整合资源的能力,为城市基础建设提供比较专业化、市场化的途径,也为银行贷款创设一个重要的平台。但由于自身的运作不够规范,因此也隐藏着一定的风险。
(一)还款风险
一是把经济效益特别是GDP增速作为衡量政府官员的工作业绩标准,极大地激发了各个地区发展地方经济的热情。二是随着城镇化的逐步深入,需要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从而各个省份债务规模不断扩大。河南省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也同样在急速扩张。在经济逐渐回升的形势下,社会资金需求量比较大。据万得资讯2016年9月份的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9月底,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净债券发行额为1.07万亿元人民币(合1 600亿美元),远远高于2015年全年发行的9 460亿元人民币。
第一,平台公司融资混乱导致资金来源和资金担保不够清晰,导致多头贷款、多头担保,导致还款难。地方投融资平台的融资渠道比较多,在不同时期,地方政府经常由不同的责任人通过多个融资平台从多家银行获得贷款,债务管理也分布于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部门,造成地方政府不清楚不同层次政府的投融资平台的负债和担保状况,甚至商业银行对于地方政府的债务都不能全面摸清楚,极易形成政府债务风险。政府投融资平台承担的项目所需的资金规模普遍比较大、使用资金的周期比较长,应付利息比较高,会导致更大的资产负债率。河南省现有的投融资平台同样是从多家不同的银行获取信贷资金,放在同一个现金池中来满足项目的巨额支出。该行为不仅直接降低了各平台再融资时的信誉度,而且从不同银行举债导致地方政府债务总额过大,加重财务负担,增加商业银行风险和政府财政风险。甚至有些地方政府,为了偿还各银行的到期债务,采用拆东墙补西墙的方式,来暂时缓解财政危机。这种短期行为方式如果长期循环,必将给政府带来严重的危机,也会给政府带来财务上的潜在风险。某些商业银行在银行授信放贷环节比较不规范,一些商业银行在投融资平台进行贷款申请时,只要看到有政府担保就盲目授信,甚至不对所予贷款的资金用途进行分析和考量,更谈不上对后续资金使用的监督,隐藏着授信失败的风险。另外,银行在信贷资金的投向上也存在问题,民生性的信贷融资较少,却对其他生产性经营企业与投融资平台后管理放款比较宽松,脱离投融资平台设立的初衷,存在潜在风险。
第二,由于平台公司的盈利能力较低导致的还款难。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资产利润率不足1.3%,县级平台则更是几乎没有盈利。政府投融资平台自身的使命也决定了其开发建设的项目具有一定的社会公益性,这就造成其在经营过程中特别是在投入营运的初期经营业绩不够理想,盈利能力较低。从平台公司的资产构成来看,纯公益性的道路、桥梁、泵站、水库的在建工程是平台公司的主要存货,几乎占到平台公司资产中流动资产的100%。待这些存货工程完工并验收后,并不会给公司带来现金流,因为这些存货完工后要移交给城管局,以后产生的广告位收入、公用事业收入也不会给公司带来现金流入。所以,这类“存贷”虽然属于公司的资产,但是却虚增了企业经营利润。从收入的构成来看,平台公司的营业收入构成中绝大部分是营业外收入或补贴收入来实现资金的持续运转,尤其是县级投融资平台尤为严重,几乎达到100%。如果政府补贴决定了平台资金链的安全,这充分说明平台的营业利润比较小,甚至为负。
第三,是由于平台公司没有还款保障机制,导致还款难。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贷款和债券往往享有隐性政府担保,地方政府为了维持融资平台的偿债能力,经常提供现金补贴或资产注入。
(二)投资风险
平台公司治理结构不够完善带来的投资风险。治理结构影响的是企业的整体运行框架,好的治理机构就是建立一套委托代理关系明确、权责明晰,能够相互制衡、相互协调的系统的一套制度。河南投融资平台公司多为政府直接出资设立的国有独资公司,正是由于这种政府背景,使得公司的治理结构委托代理关系不够明确,治理结构有待进一步完善。
河南省现有的投融资平台治理结构倾向于政府导向,表现为三个方面。第一,客观上说,投资平台公司有些是企业法人,有些是事业单位法人,行政导向的机构设置比较混乱,给管理设置了无形的障碍;投融资平台的管理过程又缺乏完善的管理机制,经营决策往往也主要依赖于政府的政策导向,进一步加重了管理的不科学。第二,除了平台自身的缺陷外,从主观上说,投融资平台的很多管理人员是从各级政府部门选拔,本质上还是政府人员,由政府指派,不管是对企业管理还是对金融市场都缺乏专业知识和经验,并且没有足够的风险意识,这些都会造成决策上的重大失误。第三,由于成立和决策都倾向于政府导向,缺失应有的市场导向,因此,在投融资平台的监督制约机制上也不能按照企业来进行政府、自身及独立的第三方监督。由于监管缺失,有些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中存在着资本金不实、抽逃资本、向平台注入不实资产进行“滥芋充数”等现象,对于其经营过程更是缺乏有效监督和审计。从长期来看,市政建设和交通运输仍是河南省主要的资金投向,资金使用期限较长,债务期限与资金使用期限错位,如果河南省经济不能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土地收益不能实现,地方政府也没有足够的财力来为其提供支持时,投融资平台的资金链就会面临断裂的风险。
(三)融资渠道单一带来的融资风险
目前,投融资平台的融资现状是间接融资有余,直接融资不足。在全省融资结构中,直接融资在债务性资金中所占比例大约为12%,而间接融资占比88%。直接融资因其没有中间环节,具有融资成本低、周期长、使用灵活便捷等特点。面对大量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缺口和政绩的需求,地方政府主要依赖融资平台大量举债。从债务融资期限和融资结构来看,融资平台项目的银行贷款占全部融资80%以上,且基本为长期贷款。地方政府在筹集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方面面临着融资渠道单一等问题,风险集中度高。目前来看,通过出让土地收入、出具政府抵押担保承诺等已经成为一些地方融资平台公司的主要融资模式,大量贷款集中发放给地方融资平台,不仅导致商业银行因客户集中而产生新的风险,而且也因行业集中而产生风险。商业银行放款对象和行业的集中将导致风险不断累计、放大,也给商业银行的经营以及银行业监管带来巨大压力。
二、河南省投融资平台转型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增强平台的投融资能力
由于各个投融资平台发展的成熟度不同、管理的模式不同、规模不同,地方政府的投融资平台要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充分激发内在的活动,以降低融资成本为原则,积极探索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同时,各级政府也要对所属的平台公司进行整合和宏观指导,给平台准确定位,提升本级平台公司的整体竞争力。此外,要强化和规范平台公司投融资行为的信息披露,规范其会计核算,让平台公司透明化、让地方政府债务显性化。进一步拓宽平台公司的融资渠道,包括发行债券,尝试资产证券化融资,积极采取BOT、TOT、PPP等项目融资模式等。推进省级政府投融资公司在加快转型发展中建立基金大平台运作机制,继续在由省政府层面出资成立引导基金的前提下来吸引金融机构资金,由政府和银行合作共同成立城镇化建设母基金,然后再选择市(县)建立城镇化引导子基金。
国家开发银行河南分行主承的漯河市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2015年度第一期中期票据日前在银行间市场成功发行,开创了河南省非省会城市融资平台发行中期票据的先河。对于市、县级政府投融资公司而言,目前要侧重吸引民间资本。市、县级投融资公司可以通过与社会资本合作、发展村镇银行及小额贷款公司等,为本地中小微企业开展融资服务。要积极引导市、县等融资平台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新型市场化投融资主体转变,拓宽融资渠道,帮助其实现转型发展。
(二)用市场来约束和规范平台的发展
一方面,平台公司必须以市场主体的身份回归到市场,只有以市场化的方式运作,平台才能得以实现良性循环、健康发展。对县级平台而言,要结合县域经济、整合中小企业,将地方政府资源、地方资金通过市场化模式,以“产业合营、区域合作”的思想,以实实在在的产业为基础,从以政府为依托的投融资主体,投融资平台向市场化的、区域性的产业发展运营平台转变。
另一方面,根据43号文规定,要剥离融资平台公司政府融资职能,融资平台公司不得新增政府债务,政府要逐步放开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让投融资平台的运作机制实现公开化,让决策管理过程透明化。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来引导投融资平台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改革,加速完善以董事会为核心的法人治理结构,进一步规范董事会建设。加快内部经营机制改革,避免过多干预导致投融资决策失误,赋予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决策自主权。
(三)加强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监管
地方投融资平台为城镇化进程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大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资金支持和保障,但由于缺乏对平台公司进行强制有效的监管,一些平台公司背上了过多的债务包袱,甚至一些平台公司难以维持。
河南省地方政府可以从国外较完善的监控体系中得到启示与借鉴。为保证地方政府披露财务信息的真实性,美国(市场经济体制较为完善)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地方政府审计制度,此外还建立了专业监管机构、社会舆论两位一体的监管体系来监督地方政府债务的规模及其风险。为保证地方政府债务资金的来源可靠、使用科学合理,日本(中央集权特色)建立了由国家会计检查院(日本的最高审计机关,不受政府干涉)和地方检查委员会二位一体的监管体系对地方政府债务资金的往来进行全程监督;法国专门委托具有监管资质和技术能力的银行等专业的金融机构,由其来代理对政府债务的资金往来进行监控;澳大利亚则通过建立完善的政府债务预算管理体系,在对借款融资进行分类管理的基础上,借鉴金融市场的信用评级制度,对地方政府债务进行科学的评级并建立地方政府债务报告制度,进而实施对政府债务的监督;巴西则是直接由中央政府来管理地方政府的债务。
河南省是全国较早明确提出尝试建立三级地方投融资平台的省份,但省级以下的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管理体制比较混乱,需要综合治理投融资平台才能化解其面临的风险。第一,要做到政府监控和金融机构监控双管齐下。从河南省的省情来讲,由于城镇化进程的持续推进需要大规模的资金支持,因此,地方政府的债务要受中央财政的集中管理和约束,避免地方政府债务的过度膨胀。政府主要是对资金的需求进行管控和监督,金融机构主要侧重与对资金的来源进行管控和监督。从需求资金的一方和供给资金的一方同时对借贷款行为及规模进行严格控制和把关,从源头来控制风险。第二,明确要求地方政府各级投融资平台层层披露其债务信息,保证投融资平台债务信息和财务信息的透明化,建立地方政府债务信息管理系统,利用大数据平台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进行有效监管。第三,需要建立及时应对风险的措施,对于监管中发现的问题要能够及时解决。因此,需要设置科学的地方债务预警体系,通过某些指标量化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风险,及时对各级地方财政是否良好运行及面临的风险做出判断,从而有效防范局部性的债务风险。第四,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的责任制度的建设。实行预算约束,明确偿债人的身份及所承担、应该承担的各种责任。各级地方政府债务要有明确的责任机构及负责人,要建立相应的责任追究制度,保证政府投融资平台的各项资金有制度约束、有人员负责、有机构监管。
在目前城镇化持续推进下,在现有的财税体制和新的经济形势下,政府财力依然在一定时期内无法独立支撑公共基础设施和公益设施建设,更是无法完成绿色城镇化进程中的生态建设,政府投融资平台还必须承担为城镇化发展基础项目筹资的任务,但也应注意防范和化解各种债务及经营风险,为城镇化的持续推进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
参考文献
[1]李国莉.当前投融资平台公司面临的困境与出路——以某平台公司为例[J].开封大学学报,2015,(3).
[2]邓瑜.河南省政府投融资平台问题研究析[J].金融经济,2013,(12).
[3]李天德,陈志伟.新常态下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转型发展探析[J].中州学刊,2015,(4).
[4]胡义芳.规范河南省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发展的思考[J].中国证券期货,2013,(9).
投融资风险管理研究 篇8
一、湖北地方融资平台大概情况的判断
从全国情况看,2009年地方政府的资金配套任务达6000亿元,而地方政府仅能拿出50%,还有3000亿元的资金缺口。由于没有权威的统一口径的湖北地方债务信息发布平台,我们只能从相关渠道做一些分析,其实全国范围内没有哪个省市对这方面的信息披露做得很透明,因为对这个债务归类本身就是一件不好界定的工作。
1. 湖北各级政府融资平台现有债务负担庞大,
大多数的地方财税收入增长有限,无力靠自身财力支撑近几年高速发展的基础建设项目。此前有公开资料显示,在2012年前湖北开工的6万亿元投资计划中,湖北省政府财政只能筹到4300亿元,其余的基本上要通过举债方式解决。发改委投资研究所调查分析,估计湖北省对中央投资项目的地方配套资金缺口达到60%以上。以湖北省荆州市为例,2008年底中央新增1000亿元的投资中,到2009年2月,省市县政府配套资金仅落实了1.7亿元,只完成计划的38%。事实上,经过多年的基础设施高强度投入,长期处于吃饭财政的荆州市很难再拿出更多的资金搞建设。2003~2008年,荆州市本级预算内和预算外投资累计分别只有3.6亿元和4.6亿元,也就是说近5年来,地方财政用于建设的资金仅8.2亿元,只占同期政府项目投资的2.8%,占全社会投资的0.8%。2004年以来,其财政投资占政府项目投资的比例由3.36%下降到2.63%。其余资金只能通过银行信贷等其他途径解决。
2. 随着中央对地方投融资平台的调控,地方债务的风险或许会更多地浮出水面。
湖北省发改委在中央出台《关于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后,提出了化解困境的一系列措施,要求辖内各企业要以项目为载体,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创造条件组建企业信用担保平台,积极推进金融机构与企业多种方式的业务合作,探索开发新的金融产品和投融资渠道。但问题是,如果地方政府一旦没了融资平台这个相对稳定的渠道,或许在2011年上半年就会出现一些人们不愿意看到的“烂尾工程”,毕竟当前仍然是政府主导型的投资体制,地方建设更多的还要靠地方政府去筹资。作为湖北省经济发展龙头的武汉市,其每年财政收入一般为700~800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仅占1/3左右,约为300亿元。从2006年至今,武汉市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以年均30%以上的速度增长。2010年城建计划投资的695亿元,主要来自三个方面:银行贷款、企业经营、土地资产。其中,直接财政投入20~30亿元,土地收益用于城建的约70~80亿元。目前,银行贷款一般占到了项目资金的60%~70%以上。面对信贷投放收紧、地方融资平台面临整顿的大背景,融资考验着政府和当地融资平台的能力和智慧,同时也孕育着隐藏的风险。
3. 从一般情况看,地方融资平台的主要风险可能集中在市县政府。
1994年分税制改革之后,提高了中央财政在财政收入中的比重,几个主要税种的大部分收入都划归中央,留给地方的多是一些近期增收潜力较小和征管难度较大的零散税种,其收入不仅不够稳定,而且增长缓慢。之后,地方各级政府纷纷仿效,上一级财政都将主体税源划归本级财政,最终形成了层层向上集中的收入分配格局。与此同时,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各地方政府之间事权没有明确的、正式的分工,导致支出责任层层下放,特别是本应由上一级政府承担的义务教育和公共卫生等普遍性和基础性服务责任却不断下移。一些需要地方配套的投资项目,市县配套通常要占到2/3,这就造成地方政府尤其是基层政府的收入能力与日益增加的支出责任表现出极大的不适应。与全国情况类似,湖北省除少数省管县外,一些实力有限的市、县、区风险比较大。一些融资平台几年融资下来,负债规模可能早已超过其负担能力。
二、湖北地方投融资平台目前存在的现实风险
湖北地方投融资平台目前比较急迫的风险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 城市投资公司模式几乎成为地方投融资的唯一平台,融资主体过于单一。
现阶段导致地方政府投融资失控的重要原因是,由于政府部门在公益性、准经营性与经营性领域的全能性投资,地方政府投资“事权”与财力严重不均衡,地方政府储蓄能力与投资需求之间的缺口只能通过各种融资手段加以平衡。政府要完成全能型投资重任,必然造成融资平台承受巨大而本不应承受的融资压力,从而形成了不规范融资手段与融资模式。“城投模式”解决了地方政府筹钱搞城市建设的渠道问题。一方面,地方国土资源部门委托城投公司对生地进行一级开发;另一方面,城投公司通过资本市场进行融资,将资金投入到城市建设中去,比如城中村改造,修建地铁等。以武汉市为例,2010年,武汉市城建计划投资695亿元,较2009年的425亿元增幅达55%,主要用于过江通道、城市环线、快速联络线和放射线建设等方面。根据武汉市政府的规划,未来五年将是城市建设投资高峰年,城市建设投资将超过2000亿元。目前,武汉市市级城市基础建设主要有三大融资平台:武汉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集团(简称武汉城投)、武汉地铁集团和武汉地产集团。其中城市投资公司2010年的融资额是390亿元,占到了全市总额的70%~80%,投资项目虽然很多,但70%以上属于公益性项目,因此,融资归还压力较重。省级或实力较强的市级政府性公司因为财政和信贷资源丰富而较少系统性风险,而湖北二线城市特别是大量的市县,由于土地转让收入有限,城市融资平台融资功能有限,但又无法寻求更多的融资渠道,其负债规模可能早已超过其负担能力,银行已不愿意再贷款给这些企业,于是政府就另外包装和注资一个新的公司,继续发挥融资功能。对这一类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累积风险必须保持高度关注。
2. 在预期利率水平走高和货币政策转向稳健
的背景下,湖北某些地方融资平台还本付息压力陡增,必须谨防资金链断裂,出现资金危机和风险的倒逼。从2002年到2008年的6年间,武汉市城市建设累计投入800亿元,年均增长35%。800亿元投入中,财政性投资100多亿元,城建合作协议融资近700亿元,发行企业债券16亿元,利用外资5.5亿元。合作协议融资其实大部分就是政策性银行和商业性银行的各类贷款,银行信贷占到投资资金的70%以上。利率每增加0.5个百分点,将新增数以亿计的贷款利息支出。发达城市政府融资更多地采用了城投公司还本、政府承担利息支出的融资方式,政府适度债务融资能力大大提高,同时出现债务危机的可能性也会大大降低。但即便如此,也不应低估银行信贷的还款压力。而县市一级政府情况可能就不是那么乐观了,因为财政对于所获得的债务融资是否承担还本责任,换言之,还本责任的归属一般取决于各级地方财政与城投公司之间权利义务关系的安排方式,但大多数县市城投公司自身造血功能有限,恐怕无力承担还本付息的压力。最近几年县市政府投融资平台及其债务迅速增加,部分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资本金很少,但杠杆率很高,大部分资金使用在自偿能力比较低的基础设施和其他公共建设项目上,给地方留下隐性赤字和债务负担,造成财政结构性风险。而县市一级政府一旦出现债务危机,在我国当前的政治格局下,必然会形成对上一级政府的风险倒逼机制。从时间点上看,地方债务的偿债高峰可能集中在2012~2013年,需要未雨绸缪。
三、湖北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重构的几点思路
1. 必须认识到地方融资平台存在的必然性,现
阶段主要工作是做好地方债务的分类,等待中央政策对公益性和准公益性项目债务的处理。我国地方政府承担着大量地方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供给的责任,同时还要承担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担。在我国实施财政分税改革之前,地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资金主要由中央财政支出承担,地方政府基本上没有支出责任。在实施分税制改革之后,财权向上集中、事权向下转移的现实,使地方政府承担的事权越来越多,但地方政府的财力却并没有相应增大,地方政府财权与事权不统一问题日益突出,资本性建设资金缺口日益扩大。在这种情况下,地方政府通过地方投融资平台的融资通道为弥补资本性建设的资金缺口进行融资就是一个合乎逻辑的选择。地方债务问题其实已经不是简单的融资问题,也不是融资平台本身的问题,而是关系到政府职能转变的问题,地方政府应当集中财力投入义务教育、卫生等公共领域,但是需要注意的倾向是地方政府似乎更愿意热衷于盈利性较强的电力、城市基础设施等项目。但事实已然存在,所以当前各级地方投融资平台需要认真做好债务清理与分类,本该由上级政府或中央政府负担的债务应该有政策性处理的机会。
2. 湖北建立良性可控的地方投融资平台必须尽快做好基础性工作。
一是尽可能建立比较清晰的地方政府资产负债表。把分散在各个融资平台的投融资活动纳入到公共财政资产负债表的整体框架之中,使投资来源与投资使用的方向、结构、总量限制在资产负债的框架之内。尤其是一个城市有多个层次政府信用在融资的,需要归并统计到位。二是在资产负债表的框架内合理建立地方政府建设预算制度。总的原则是量力而行。通过四大约束机制对公共财政加以规范,即地方人大的约束作用、省级政府主管部门“审核”的宏观控制、发挥信用评级机构等中介组织的作用、投资者“用脚投票”的权利。三是控制地方政府债务率。随着地方政府城市建设筹资总量的迅猛扩张,地方政府资本金筹资(财政专项收入加土地换资本收入)所占比重呈现逐步下降状态,而债务融资比重(政府贷款及债券)则呈现逐年上升状态,意味着政府融资模式由保守型逐步演变为高风险型。因此需要通过各种监控指标与风险信号,把地方政府投融资风险控制在安全可靠的范围之内。
3. 对地方投融资平台按不同类别进行规范清理,建立健全健康有序的融资模式。
第一,经营性领域的融资平台。在港口、通信、高速公路等外部性很强而且收益相对稳定的经营性建设领域,地方政府的融资平台可以转型为社会力量举办的经营主体,地方政府注入到现行融资平台的资本金可以完全置换为民间资本或法人资本,形成经营性质的融资平台与完全市场化的融资模式,从而卸掉地方政府投融资的一大包袱。这种置换在武汉、黄石、襄樊、宜昌等重要中心城市是有很大可行性的。第二,准经营性领域的融资平台。在轨道交通、污水处理等外部性更强的建设领域,政府部门可以把现行融资平台转型为公私合作式伙伴关系。政府部门可以向非营利性机构举办的融资平台提供必要的财政补贴、贴息等财政支持,从而发挥政府与社会力量各自的优势,形成市场化融资加财政资助的合作型融资模式,这同样可以大大减轻地方政府的投融资负担与融资风险。在这方面,可以考虑各地城投公司的中心作用,比如武汉市的上市公司武汉控股(600168,SH),完全能够通过资产注入和资产置换的形式形成一个大型的城市投资集团,甚至可以跨出武汉市,将投资的目标延伸至省内二级城市。第三,公益性领域融资平台。在义务教育、公共卫生等公益性领域,政府责无旁贷,这方面的资金缺口非常之大。地方政府通过成立专门的福利性基金机构作为融资平台,争取中央资金的支持,发行市政债券,土地使用权收益、国有资产转让、国有企业分红等途径填补资金缺口。有一种观点认为,如果让地方政府及其融资平台退出经营性领域,意味着政府的融资平台丧失了用经营收益转为公益性领域投资来源的融资功能。其实地方政府只有先改变融资平台的投融资功能,自觉放弃在过多领域的投资主导,才能在属于自己的领域规范地完成融资任务。
4. 改变过于依赖银行贷款的地方投融资平台的融资模式。
拓展新的投融资渠道。拓展新融资手段的先决条件当然是有一个运作规范的、真正公司化管理的城市投资公司。在融资手段上,优先考虑在政策允许或政策并未严格禁止的市政债券,目前在我国资本市场大量发行的城投债券其实就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市政债券。2010年下半年,城投债券再次放行实际上是在为地方投融资平台变相松绑。而在这方面,湖北省一些大的城投公司应该还是有机会的。其次。城投公司直接引进有实力的战略投资者,补充壮大资本金。值得借鉴的案例:2008年5月,天津城投集团接受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20亿元单一信托产品直接投资,以3年期债权投资为基础,做出了将该项债权借款转为股权投资的合同安排,天津城投集团引进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作为战略投资人。第三,可以重点考虑以收费权项目进行资产证券化融资,如果能够取得突破,未来高速公路、地铁等项目的建设就可以利用这种方法筹资。其他还可以考虑比如设立股权投资基金、项目信托基金的较为新颖的融资方式。
5. 尝试建立地方政府财政破产制度。
美国地方政府财政破产情况并不少见,当然也是集中在一些影响力较小的县市政府。曹思源曾经提议制定一个《地方政府财政破产暂行条例》,用破产制度从根本上制约地方政府不负责任的投融资行为。如果地方政府还不起债怎么办呢?一是可以要求地方政府制订财政重建计划,必须要压缩财政预算,减少经费开支;二是可以借助于公司或者是金融机构破产的概念由上级政府来接管当地财政,地方政府要还债就要拍卖办公室、拍卖自己的宾馆和80%以上的汽车,然后完全按照规定的最低标准进行开支。从理论上说,这是从制度上规范地方政府投融资行为的最有效武器,在条件适合的情况下可以试点。从方法上来说,地方财政破产制度是最直接最有遏制力的,但在中国的可行性似乎很低。
摘要:在预期利率水平走高和货币政策转向稳健的背景下,湖北某些地方融资平台还本付息压力陡增,必须谨防资金链断裂,从而避免资金危机和风险的倒逼。地方投融资平台的清理重构的基础条件是建立清晰的地方资产负债表和多样性的融资模式,但最终取决于地方政府自觉放弃在过多领域的投资主导,唯如此,才能在属于自己的领域规范地完成融资任务。
关键词:湖北,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资金风险,重构
参考文献
[1]刘云中.美国对市政债券的监管及其启示[J].证券市场导报,2004,(10).
[2]徐瑞娥.关于中国发行地方公债的探索[J].经济研究参考,2005,(95).
[3]叶德.地方政府投资中的冲动与拖延——中国经济过热的一个行为经济学解释[J].财政研究,2008,(9).
[4]宋立.市政收益债券:解决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重要途径[J].管理世界,2004,(2).
[5]冯兴元,李晓佳.论城市政府负债与市政债券的规则秩序框架[J].管理世界,2005,(3).
[6]曹小武.论我国市政债券的发展策略及路径选择[J].投资研究,2006,(9).
[7]苗丽静.市政收益债券的运作与风险规避[J].金融研究,2005,(8).
[8]周雪飞.当前我国土地财政“倒逼金融”现象分析及对策研究[J].财政研究,2008,(9).
[9]杨萍.发展市政债券市场的相关问题研究综述[J].经济研究参考,2006,(33):24-28.
投融资风险管理研究 篇9
随着国内经济的飞速发展, 我国已成为国际大宗商品的进口和消费大国。自2009年以来我国大宗商品进口量逐年增加, 2012年, 中国的铜外贸非常活跃, 根据中国产业信息网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未锻造的铜及铜材累计进口数量4647626吨, 同比增长14.1%。同时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全年精炼铜产量6057562吨, 同比增长10.74%。从下游市场情况来看, 2012年1-11月, 用铜量较大的电网基本建设投资完成3179亿元, 同比增长2.08%;全国累计生产家用电冰箱8040万台, 同比增长1%;全国累计生产冷柜产量1754万台, 同比增长1.5%。从以上数据分析中可以看到电力电缆建设、冰箱等家电方面的用铜量与同期相比增长速度缓慢, 一边是不断增加的进口量和国内冶炼企业产量, 另一边却是下游产业需求增长放缓明显, 这也就表明了铜不在纯粹用于消费, 更多是被贸易商用于企业融资。从下表中可以看出, 由于大宗商品融资的需求, 2012年2月超过35%的精炼铜被用于企业融资, 2012年12月这个数量超过了44%。
数据来源:国家数据统计网
西方发达国家大宗商品贸易融资服务起步较早, 通过长时间的时间经验的积累, 整个贸易融资市场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制度以及规范的业务流程。国外银行机构根据企业整个购销链设计融资方案, 在本身风险控制的合理范围内给予融资企业全方位的综合性融资服务。
与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虽然在大宗商品融资的品种和方式方面差异不大, 但在实际应用中仍是采用信用证与融资相结合, 以简单的存货质押和期权担保的传统贸易融资的形式, 但是这种方式有很大局限性, 而针对大宗商品中长期项目融资模式却较少涉及。这些传统融资方式虽然可以抵御正常的市场风险, 然而面对非正常的市场、法律制度以及主权风险却是束手无策。
二、铜融资过程分析
目前随着国家信贷政策收紧, 贷款难度的不断加大, 我国现有的传统融资方式已经无法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 因此需要一种便捷高效的工具来解决企业迫切的资金需求。由于大宗商品 (例如铜) 具有高价值、易运输、易存储、易变现和质量等级明确等特点, 因此这一良好的金融工具引起了市场的浓厚兴趣, 大大吸引许多有实力的贸易商。
通常情况下银行开立的信用证承兑期为90或180天甚至更长的时间, 而企业拿到现货铜并转销往往只需要不到60天, 有时候可能更短。于是企业就可以将这笔货款无偿使用一个月到四个月然后再支付给银行, 这就成了一个低成本的企业短期贷款。也就是铜融资企业只需要先向银行缴纳货款总额的20%的保证金, 银行就可以为该企业开出90或180天的信用证。一个月后融资企业拿到铜现货后迅速销售, 就相当于有了一笔60或150天的短期融资。进口融资企业, 不仅有了成本较低的短期融资, 又可套汇。
三、大宗商品铜融资风险分析
在整个铜融资过程中, 主要存在融资企业的信用风险、大宗商品的价格风险、货物的适销性风险, 以及一些国家政策类风险。大宗商品涉及到的金额较大, 价格波动频繁, 在当前宏观经济环境中, 大宗商品的价格持续回落, 同时企业资金供给紧张, 导致进口大宗商品的融资风险不断加剧。另外较为复杂的交易环节和交易主体, 为违规违法融资创造了机会, 引起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一) 企业风险
1、大宗商品价格下跌给企业带来的风险
大宗商品融资业务中, 如果企业出于利用信用证融资的目的而购入现货铜, 那么铜价一旦大跌, 或者铜市持续走低, 这将加大融资企业资金断链的风险。一般来说, 能够利用大宗商品融资的企业一般都是具有较大规模的, 因此融资金额也较大, 而当这类大型企业遇到资金链断裂的问题, 甚至被迫倒闭, 会对社会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
2、大宗商品进口企业高库存的风险
大量融资铜涌入我国, 但是由于内需不足, 下游需求并不旺盛, 企业处于高库存的风险之中。其中, 建筑业被认为是中国铜需求量最大的行业, 而最近几年国家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被认为是铜高库存的原因之一。其次, 欧美国家以及日本的经济不景气, 大大影响了中国相关产品的出口。高库存加剧了铜价的下跌风险, 由此带来了一系列的连锁风险。
(二) 银行风险
1、企业套现融资和重复融资, 加大了进口融资的风险
企业缴纳必要的保证金后, 通过银行开立远期信用证, 并在信用证到期前的3~6个月就取得货物的所有权, 然后将货放入仓库取得标准仓单。在信贷紧缩、资金紧张的情况下, 企业可以将标准仓单质押给其他银行, 获得流动资金贷款进行重复融资。由于此类贷款的利率低于正常的流动资金贷款利率, 出现套利空间, 从而增加进口融资的风险。2012年5月, 银监会下发了《关于谨防钢材贸易企业骗取银行贷款投向高风险行业的通知》, 向各家银行对大宗商品融资的风险提出警示。
2、大宗商品价格下跌风险
企业通过银行开立的信用证或者商品仓单质押获得短期贷款。信用证或贷款到期后通过企业的自有资金、收益或者银行承兑汇票偿还所贷款项。而以上过程能够正常运行需要有一个先决条件, 那就是稳定甚至上涨的商品价格。如果价格下跌, 将来的资金收入就无法抵付所贷金额, 从而形成信用风险。
3、货物物流、监管方的管理能力与资质风险
仓单质押中首先是物流公司与融资企业签订合作协议书, 融资企业和上游企业签订购销合同, 接着是物流公司与银行进行一个委托和受托的过程, 之后是融资企业交付20%的保证金给银行, 上游企业把货发到物流公司进行仓储管理, 最后是银行和上游企业之间的一个交易过程。因此, 物流公司在这整个仓单质押流程中的风险是不可忽视的。同时银行在仓单质押或存货质押时, 监管方的管理能力和资质会直接影响质押品的有效性。如果由于监管方资质差、管理不规范, 出现虚假信息, 账物不符, 或者货物出现混杂、变质或损失, 必然会引发银行授信业务风险。
4、转口贸易情况下的贸易背景真实性风险
转口贸易由于需要通过第三国进行, 整个过程涉及到货物的两次进出口, 因此比一般贸易风险更大。同时, 转口贸易的货物如果没有真正地进入境内或区外 (保税区外) , 接受银行融资的企业也就不能提供进口报关单。所以银行很难确实掌握贸易背景, 从而也就很难掌控货权。如果此类企业与境外企业互相勾结, 极易产生虚假融资的情况。
(三) 政府风险
1、大量大宗商品涌入国内市场势必会造成经济市场的混乱
中国由于经济发展的需要, 是铜消费大国, 对铜价有较大的影响。但从2011年开始, 由于融资铜的增加, 外界过分夸大中国对铜的需求, 反而让真正的铜生产企业承受了巨大的成本波动, 损失严重。目前国内的货币政策有宽松的预期, 一旦大量囤积的铜进入市场, 必然将对市场造成重大冲击, 严重影响到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
2、企业过度进口大宗商品, 引起国内物价总水平上涨
中国是资源进口大国, 能源、原材料及部分农产品严重依赖进口, 如果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 导致生产资料成本增加, 必然引起国内物价的持续上涨, CPI长期居高不下, 增大国内通货膨胀的压力。
四、减少和应对大宗商品融资风险的对策
从当前国内宏观经济形势的总体情况来看, 一方面经济增速放缓, 固定资产投资和贸易顺差以及内需都有不同程度下降;另一方面房地产调控依然趋紧, 房地产企业资金紧张。国内部分大宗商品需求下降, 价格下跌, 同时欧债危机影响还在持续, 国际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形势依然不明朗, 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下行压力仍然很大。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 融资企业, 银行及政府都应做出相应的防控措施。
(一) 企业方面的防控措施
1、企业选择出口铜直接到国外的交易所市场上进行交割
中国铜企业到国际期货市场参与交割, 能积极地参与到国际铜价格的形成中, 掌握第一手的价格波动情况, 减少信息滞后带来的价格波动风险, 能够缓解国内外价格倒挂的情况。
2、利用套期保值来规避大宗商品价格下跌风险
大宗商品价格波动频繁, 企业可以通过套期保值的方法来规避价格下跌带来的影响。套期保值是采用期货、远期和期权合约针对所面临的风险构建组合来减少由于市场变化而产生的风险, 一般与现实风险作相反方向的买卖操作。
3、企业自救减少库存
面对国内铜库存过高, 同时市场需求不高, 冶炼企业仍在不停生产, 各种因素结合造成了铜供给大大超过需求, 铜价不断下挫, 使得企业不得不提前考虑出口铜, 减少价格波动带来的损失。针对这种情况2012年12月国家取消了高纯阴极铜的出口关税, 很多铜企出口库存铜, 以此来缓解高库存的风险。
4、利用汇率差降低融资过程中的风险
企业可以运用国家政策来缓解高库存的风险, 同样地也可以根据目前的经济形式来降低融资过程中面临的风险。例如目前铜价仍处于低位, 而铜交易主要以美元等外币进行结算, 人民币持续升值的情况下, 等到远期信用证到期需要支付时, 进口商还可以通过本外币的汇率差赚取利润, 抵免收益损失, 进一步减少风险。
(二) 银行方面的防控措施
1、银行应当加强对融资企业的信用资质调查
银行必须要对企业的资质进行调查, 而调查的范围不应该仅仅是直接的进口企业, 还要注重调查其下游企业以及其他直接相关企业, 尤其进口商是代理商时, 更要对其所代理企业的资质进行调查。其次, 调查的具体内容不仅限于融资企业的财务状况, 还要重视其经营范围和经营情况、企业信用以及是否存在骗贷、虚假融资等违规违法行为。此外, 还应加强关联企业之间的交易关系识别, 防止企业与企业互相串谋出现套现融资或重复融资。
2、银行应落实仓单质押, 注重对仓储企业和监管仓库的检查
银行要与仓储监管企业签订严格的监管协议, 完善质押手续, 控制货物所有权, 落实仓单质押情况, 以防止融资企业用仓单去其他银行再次办理质押, 进行重复融资。在仓储期间, 银行还应当到仓储企业和仓库进行检查或抽查, 防止仓储企业操作不规范或者与某些企业互相勾结造成银行损失。
3、银行应落实货物销售和出库管理
银行在融资企业的销售过程中, 应该根据该企业与其下游企业的销售不同结算方式, 落实资金流和担保方式。如果是现金销售, 应在银行指定账户到账销售款后发货;如果是国内信用证延期付款销售, 应该在开证银行的承兑后发货;如果是以支付银行的承兑汇票方式销售, 应该在落实收到银行承兑汇票质押后发货;若是以托收形式销售, 应当在落实应收账款权的质押后发货。与此同时, 如果下游企业资信情况欠佳, 应该考虑以银行作为保险的受益方, 让该企业购买信用保险。
4、银行应当谨慎办理转口贸易项下的大宗商品进口融资
转口贸易项下, 银行应该优先考虑作为信用证转让行转让信用证。在转让信用证项下, 转让行不需要单独承担付款责任, 这样就可以大大降低信用证的风险。如果进口商不同意采用转让信用证方式, 也可通过开立背对背信用证, 提供进口融资。同时为了防范风险, 要求母证的有效期限短于子证的期限, 并且注意母证的风险条款能够完全覆盖子证的风险。
(三) 政府调控措施
1、政府制定相关法律条例来规范大宗商品融资业务
2012年3月30日起, 国家外汇管理局颁布《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外汇业务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 大大加强了针对转口贸易外汇管理, 注重转口贸易结算的有关事项。《通知》的发布使一些企业大宗商品融资业务的规模有所缩小, 从而减轻了大宗商品融资过热的现象。
2、政府通过调整利率来调控大宗商品融资
调整利率是央行常用的市场调控手段, 可以通过提高利率来限制商业银行的新增贷款规模。此外, 当大宗商品市场价格上涨过快时, 央行也可以通过加息政策, 提高融资成本来控制大宗商品融资过热的情况。
3、政府对房地产的调控间接影响了大宗商品铜融资
在政府坚持房地产调控的背景下出台的限购令、调高贷款利率、增加税收等政策使得全国楼市低迷, 一些以铜融资来获得资金的房企不得不缩小融资规模, 这样也就间接地缓解了国内铜市场库存过剩的压力。
4、政府应当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 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
输入型通货膨胀中生产要素价格上涨, 引起国内物价水平总体上升, 而人民币汇率变动也是物价水平上涨的极其重要的原因。弹性的汇率政策有利于改善国内的通胀情况, 同时, 弹性的生产要素价格也有利于缓解人民币目前巨大的升值压力, 减少投机热钱的大量流入。
五、总结
融资铜以其撬动资金多, 变现快, 易储存等特点受到众多融资企业的追捧, 近几年国内铜融资盛行。总而言之, 在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下, 要想真正有效地抑制或缓解大宗商品铜融资的风险问题, 需要经过企业、银行、政府三方的共同努力, 通过进一步明晰三方的职能, 切实解决企业融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摘要:自2010年10月开始, 日益收紧的信贷环境, 使得更多的贸易商甚至地产商通过进口铜等大宗商品来突破银行信贷的限制。本文通过对整个铜融资过程研究, 针对我国大宗商品融资的现状和风险进行分析, 提出了应对我国优化大宗商品融资市场风险控制的有效措施, 从而规范大宗商品贸易融资市场。
关键词:大宗商品,铜,贸易融资,风险
参考文献
[1]吕钧.解析大宗商品贸易融资[J].中国外汇, 2010, (09) .
[2]马汝栋.构筑大宗商品融资风险的“防火墙”[J].中国外汇, 2012, (15) .
[3]王强.大宗商品的结构性贸易融资分析[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10.
[4]王启杰.大宗商品融资蓄势待发[J].中国外汇, 2010, (09) .
[5]丁玲.大宗商品融资风险及防范措施浅析[J].现代商业银行导刊, 2013.
[6]赵莉.大宗商品融资风险分析与防范措施[J].新校园:理论版, 2012, (05) .
[7]赵昕, 丁大伟.商业银行大宗商品结构贸易融资风险评价[J].区域金融研究, 2011, (05) .
投融资风险管理研究 篇10
本文以电网公司的投资建设角度为主,在满足电力工程建设进度要求及双方合同约束的基础上[4,5,6],对不同电压等级基建项目的付款时序进行梳理,通过分析到付款与建设时序间的关系,为未来预测基建项目按月资金支出情况奠定基础。
1 基于工程付款时序的投融资管理研究
对工程付款时序的研究采用分项工程-典型时序-合并现金流的三层式分析方法达到投融资可优化的目的。首先将不同电压等级基建项目的付款时序进行梳理,挖掘付款与形象工程间的关系;然后通过构建典型项目付款时序,抓住各类电力工程的付款特征,通过模拟预测出投资现金的流出规律;最后依据原始投资现金流,安排月度融资计划,优化融资结构,以满足投资需求。同时,可通过对付款时序的分析和调整,实现基于资金支付策略与现金净流量的变化趋势一致目标的现金流量调整结果,主要思路如图1所示。
2 基建工程多维度分解
基建工程具有电压等级多(110kV至1 000kV)、种类多(变电新扩改建及线路新扩改建)、工程数量总数大的特点,需要利用决策树理论将输变电工程项目进行多维度分解,将大量的工程数据首先按照大类排列到根节点,然后逐级进一步细分到叶子节点,实现有序的逐层划分,决策树上的每个根节点和叶子节点都代表了一种工程类型[7]。分类方式如图2所示。
而独立分析一个工程项目的付款时序时,按照施工周期,付款时间可分为前期支付(预付款、设计费、场地清理费等),中期支付(工程进度款、暂定金、计日工、设备购置费、器材购置费、管理费、工程变更、借款利息等)和最终支付(工程费结算款、质保金等),同时每次付款行为的安排要受到项目进度及合同条款规定的约束。
3 实例分析
3.1 变电工程分析
本文以220kV变电工程的付款时序研究为例。分别通过分析工程的施工时期,各类款项的付款时间及金额,累计投资金额及百分比,达到挖掘投资中占比较大的款项及其支付规律,从而为构建典型付款时序提供依据。
220kV变电工程A是华东一项数字化智能变电站工程,设备共安装240兆伏安主变2台,220kV出线3回,110kV出线8回,35kV出线1回。该变电工程A实际开工时间2013年3月1日,实际竣工日期2014年5月23日,共448天近15个月的施工时间。其付款时序及累计投资如图3所示。
变电工程A的总支付成本费用为9 300万元,将逐日累计工程费用以折线图呈现,以及全工程中支付费用占比较大的条目以堆积图呈现。其中,工程设备购置费、建筑工程费、安装工程费、勘查设计费、其他费用、启动及调试费等6项,各条目总额占总工程费用的52.99%、19.25%、10.85%、5.20%、3.10%和2.21%,总计占比93.61%,其余6.39%为筹资费用、工程保险费、工程监理费、工程结算审核费、建设标准化编制管理费、建设场地划拨及清理费、建设项目法人管理费、器具购置费、前期工程费、设备监造费、研究试验费,由于其费用占比大部分都低于1%,远小于图中6个工程费用条目。
变电工程A正式施工时已付总投资费用的2.81%,费用包括筹资费用、工程保险费、建设项目法人管理费、勘测设计费、初设评审费、前期工程费、研究试验费。而工程费用支付有5次相对较大幅度的支付,其中最大一笔为2013年11月12日至当月20日的设备购置费支付,总计支付2 780.043 3万元,占总设备购置费的96.69%,主要为变电设备。除此之外的4笔较大额度的支付分别为2013年4月17日的安装进度款;2013年7月15日的土建进度款;2014年1月13日的安装进度款;2014年9月17日的建安费结算款。在结算款之后的11月13日发生的为审计费、质保金预留。
3.2 工程比较规律挖掘
按照3.1节的工程付款时序分析方法,以同处华东地区的五个220kV变电工程付款规律比较为例,见表1。
通过比较分析,可以发现:①开工日期已支付总工程费用的3~5%;②220kV竣工已支付总工程费用75%~80%;③结算款于竣工4~5个月后支付,平均总支付费用已达95%;④大额设备购置费集中发生在总工期进度达45%左右;⑤安装工程费占总投资比例在15%左右,建筑工程费为25%左右。
3.3 工程典型付款时序
构建220kV典型变电新建工程付款时序,如图4所示。
①220kV典型项目前期为3个月的准备期,于第4个月开工,第18个月竣工,总工期为15个月,开工前3个月开始支付勘测设计费、场地划拨费及开工时支付预付款(备料款);竣工后支付各项结算款;1年后支付质保金。②在总工程费用中占比较大的成本费用款及比例分配为:设备购置费占比45%,建筑工程费占比25%,安装工程费占比15%,勘测设计费占比5%,建设场地划拨及清理费占比3%,工程监理费占比2%,其他费用占比5%。
3.4 考虑典型付款时序的投融资管理
使用前3小节的典型付款时序挖掘方法,分析各电压等级的变电新建工程、变电扩改建工程、线路新建工程及线路扩改建工程的付款时序,构建各类典型付款时序以及工程累计投资曲线。然后通过历时近两年的基建投资计划中各个基建项目的开工日期、竣工日期及工程投资额,模拟未来各项工程分月度投资值,从而得到未来的月度累计投资额,从而掌握未来现金流流出的预判值。通过大数据统计华东地区中于2012-2014年施工的电力工程,发现每年的8月至次年的1月是累计投资额度最大的月度,因此大额融资计划应在5-7月份完成,则能更好的契合投资的资金需求。
4 结语
本文基于多维度工程及费用分解的投资付款时序规律研究,深度剖析基建项目付款时序。区分不同电压等级、基建项目类型、地市特征,通过细分费用构成、整合各项费用合同,研究挖掘基建项目付款时序规律,发现付款时序对现金流量尤其是投资活动现金流出情况的影响作用,能够预估未来财务支付的高峰期,为调整投融资月度计划提供依据。进而可将付款时序作为调整手段,优化投融资时序,从而有针对性的加强资金管控。
摘要:在区域电网投融资管理中基建工程投资的现金流出研究,是关系到区域电网财务能否掌握未来现金流出规律,从而合理安排融资计划的关键。对工程付款时序的研究,通过采用分项工程-典型时序-合并现金流的三层式分析方法达到梳理投资现金流规律,投融资可优化的目的。研究结果表明,区域电网第四季度是投资现金流出的高峰期,调整大额融资计划于第三季度完成,可有效的满足投资需求,避免融资计划的无序开展,节省财务成本。
关键词:电网,基建工程,付款时序,投融资管理
参考文献
[1]尤晟.基于PDCA思想的企业现金流风险管理体系研究[J].商,2014(11):141.
[2]徐寿福,邓鸣茂,陈晶萍.融资约束、现金股利与投资—现金流敏感性[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6(2):112-124.
[3]周淑亚.政府投融资管理与地方经济发展转型[D].上海:华东理工大学,2014.
[4]李建苹.暂估价专业分包工程的合同价款支付控制研究[D].天津:天津理工大学,2014.
[5]孙昌增.业主方工程价款支付与结算的控制研究[D].天津:天津理工大学,2010.
[6]范宁宁.工程款支付相关主体的博弈行为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3.
[7]伊卫国.基于关联规则与决策树的预测方法研究及其应用[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12.
[8]庞南生.资源均衡下的项目支付进度协同优化理论及应用研究[D].北京:华北电力大学,2010.
[9]张艺.考虑资源均衡的多模式项目支付进度问题研究[D].北京:华北电力大学,2011.
[10]费安清.工程进度款审核控制研究[J].工程经济,2015(3):88-91.
[11]林秀巧.基于S曲线的工程进度款延迟支付的工期索赔[J].山西建筑,2012(5):251-252.
投融资风险管理研究 篇11
关键词:新材料 融资管理 风险控制
0 引言
材料产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融入了当代众多学科先进成果的新材料,是发展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的物质基础。新材料从实验室的研究开发,工程化的试验验证到最终投入市场实现规模产业,这样的研发、生产与实际应用一体化的过程中,对资金的大量需求是显而易见的,此时,项目融资管理的有效运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于我国传统的融资方式而言,项目融资是最近若干年才引入我国的一个新的融资方式,在我国,新材料的项目融资是一个崭新的、正在开拓的领域。发展新材料产业需要大量的资金,仅靠政府投资和对外借款远远不能满足需求,而项目融资方式则向我们提供了既能吸引大量投资,不额外增加政府偿还外债的责任,外方或民间投资者承担了建设项目的融资、建设、采购、经营、市场、维护等方面的风险,因而更加重视成本控制和风险管理已经市场开拓和提高服务质量水平。
1 项目融资管理
融资或称资金筹措,一般是指经济主体通过一定的渠道或方式取得资金的一种经济行为。在项目融资方式中,融资并不是主要依赖于项目发起人的信贷或项目的有形资产,而是依赖于该项目本身的预期效益,各参与方将其自身利益与项目的可行性、潜在不利因素对项目影响的敏感性紧密联系起来。一个成功的项目融资,应该是在各参预方之间实现了令人满意的并且有效的风险分配。而项目融资的成本往往比一般的融资方式要高,这是因为采用这种融资方式的,大多是那些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的项目,因此在可行性研究、风险评估、附加保险、过程监控等方面都要花费较大的额外成本。尽管成本较高,但项目融资方式仍然被越来越广泛地采用,这是因为它具有以下优点:①风险分担。项目贷款人对项目发起人和借款人只有有限追索权或没有追索权,贷款方、发起方、借款方共同承担在项目不能产生足够现金流量情况下的风险;②有利于资产负债表的结构。③突破借款限额。某些项目发起人的公司章程或信贷协议中规定了借款上限,此时可借助项目融资中的某些融资方式。④合理避税。某些国家或地方政府对新成立的公司或资本性投资实行一些税收减免政策,因而可通过成立独立的项目公司并以项目公司作为借款人,以此来享受税收减免政策。
2 新材料产业的发展的特点
2.1 新材料的研-产-用-体化 新材料从实验室的研究开发,工程化中的试验验证到最终投入市场实现规模产业,这样形成了研发、生产与实际应用一体化的趋势[1]。
2.2 新材料多学科交叉性及多部门参与不断加强 随着新材料与信息、能源、医疗卫生、交通、建筑等产业的结合越来越紧密,材料科学工程与其他学科交叉的领域和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2.3 新材料产业与上下游进一步融合 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新材料与基础材料产业结合日益紧密,产业结构呈现出横向扩散的特点;随着元器件微型化的趋势,新材料技术与器件的一体化趋势也日趋明显,新材料产业与上下游产业相互融合得更加紧密,产业结构出现了纵向扩散的趋势。
2.4 新材料市场需求旺盛,产业规模急剧扩大 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和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对新材料需求的种类和数量都大大增加,新材料市场需求前景十分看好。以新材料为支撑的新兴产业,如:计算机、通讯、半导体专用新材料、磁性材料、生物医用材料及纳米技术产业等的快速发展,对新材料的种类和数量需求也将进一步扩大。
由此可见,新材料产业属于需要巨额资金、投资风险大而传统融资方式又难以满足的项目,需要引进先进的项目融资模式进行资金的筹集及管理。由于项目融资管理的形式点,以及新材料产业的特点,对新材料融资管理中的风险控制研究成为了焦点中的焦点。
3 新材料项目融资风险控制分析及方法研究
新材料项目融资风险的类型很多,这里我们主要从如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3.1 市场风险分析 由于新材料融资项目投资大、回收期长,面临变幻莫测的市场,股本投资者不希望其投资收益取决于其产品市场中的表现,不希望直接面对市场风险。对于市场风险的管理控制方法有[2]:
3.1.1 做好国内外市场调研分析。主要应研究分析以下问题:①项目的产量或车流量有多大;②还有多少家公司提供这种产品或服务;③项目自身的市场占有率和市场渗透力如何;④项目产品或服务有无其他替代;⑤顾客或用户的消费习惯是否会有新变化;⑥未来的通货膨胀率大致是多少。
3.1.2 建立独立账户。针对现金流量时高时低的情况,通过设立独立账户,优先支付项目债务利息。政府在项目建设期,提供附属贷款,保证偿还债务利息。
3.1.3 治本策略。项目公司经过可行性研究,自己投资建立自己的原材料供应基地或通过纵向兼并,彻底解决新材料项目融资在原材料方面的后顾之忧。
3.2 利率风险分析 在新材料项目融资过程中,由于利率变动直接或间接地造成项目价值降低或收益受到损失的风险。
对于利率变化风险,可采取以下管理控制方法:①以某种浮动利率(如伦敦银行同业拆借利率LIBOR)作为基数,加上一个利差作为项目的贷款利率。②固定利率的贷款担保;③理想的多种货币组合方式;④同银团及其他金融机构密切合作;⑤运用封顶、利率区间、保底等套期保值技术以减小利率变化的影响;⑥寻求政府的利息率保证。
3.3 原材料风险分析及其管理控制 原材料风险又称为项目上游风险,供给商越少,供给量越大,以别的材料代替现有材料越困难,项目就越容易被上游卡住脖子,上游风险就越高。
①明确原材料的质量和规格要求、原材料的来源和可得数量、原材料的价格、运输条件及运输费用由谁承担。②充分考虑,谨慎预测在项目所在地购买原材料的可行性,这种可行性必须以质量能够得到保证、价格优惠为前提,否则就会使项目公司和债权人陷入困境。③签订照供不议合同(或供或付合同)。为了保障原材料的稳定来源,项目公司与原材料供应商之间应签订长期供货合同,在这种合同中供货方承诺,在一个明确的长时期内,考虑到未来价格变动的因素,按照合同中约定的价格向项目公司提供所需原材料。④如果无法得到长期稳定的能源和原料的供应协议,就采用复杂的、阶段性的供应和储蓄策略。⑤制定替代性原材料应急计划以及其他替代安排。⑥项目公司也可建立自己的能源和原料的供应来源,彻底地解决能源和原料的供应问题,使风险最小化。
4 结论
新材料项目通常投资额大、建设周期长,涉及到政府、项目公司、研究开发机构、银行金融机构、保险公司、设备材料供应商、产品购买者等众多当事人,各方之间合同关系复杂。因此,对新材料融资管理中风险控制的研究就显的尤为重要,而市场、利率、原材料则是其面对的众多风险中的最为重要的部分。
参考文献:
[1]国家新材料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战略咨询委员会.中国新材料发展报告(2004).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年8月.
活体牲畜抵押融资风险研究 篇12
1 活体牲畜抵押融资风险的主要影响因素
1.1 作为抵押物的价值风险
作为抵押物的活体牲畜可能因自然因素、借款人的饲养管理方式、评估价值不确定产生价值上的损失。
1.1.1 因自然因素造成价值损失。
活体牲畜具有流动性, 农牧户可以进行随时的消耗以及销售, 作为抵押物的活体牲畜, 金融机构要保证其所有权的归属问题。而且其易受自然灾害的影响, 如牛、羊等会受季节时令的影响或病虫灾害的发生导致疫病死亡。这些都会对活体牲畜的价值产生减值甚至更加恶劣的影响, 这种情况下, 金融机构很难从活体牲畜上得到价值补偿。
1.1.2 借款人的饲养管理方式造成价值损失。
活体牲畜资产与饲养管理方式高度相关, 合理的日常管理, 利于资产增值。反之, 不良管理可能会发生因错过最佳出售期或管理不当形成疾病死亡, 降低资产价值。其次, 活体牲畜资产也会发生丢失现象, 这也和日常管理有关, 精心的日常管护可以减少丢失现象的发生。
1.1.3评估价值不确定造成价值损失。
活体牲畜资产的价值评估主要面临以下几个重要问题:一是没有规范的活体牲畜资产评估标准;二是没有按照严格的评估程序和步骤进行评估, 而是简单的对农牧户活体牲畜的数量进行抽查, 之后估算, 导致的结果是准确率相对较低。三是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 这也对活体牲畜的价值评估形成不利影响。
1.2 作为抵押物的处置风险
作为抵押物的活体牲畜能否变现以及是否具有及时变现的能力, 直接影响着贷款能否及时收回。因为农牧户养殖的活体牲畜的不稳定性, 使其数量处在不停的变动之中。有的牲畜被出售后, 农牧户没有及时的进行补充入库, 导致出现空库现象, 这使得贷款缺少了物质保障, 这无疑极大的增加了活体牲畜作为抵押物的处置风险。
1.3 借款人风险
借款人风险主要包括两项, 即借款人信用和借款人偿债能力风险。活体牲畜资产抵押融资的信用风险可以理解为借款人, 如农牧户, 因为种种原因不能按期或无力偿还贷款本息, 导致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损失的可能性。活体牲畜资产的融资对象主要是畜牧业企业和农牧户, 所以借款人偿债能力风险是指由于市场竞争激烈, 畜牧业企业和农牧户无法及时应对市场环境变化, 有时甚至做出错误的判断, 导致畜牧业生产经营收益无法获得, 导致经营风险, 从而影响未来贷款的偿还。
2 活体牲畜抵押融资风险评估综合评价模型
2.1 活体牲畜抵押融资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
如前所述, 在活体牲畜资产抵押融资过程中主要有活体牲畜作为抵押物的价值风险、处置风险、借款人风险等。这些影响因素对偿还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结合相关资料, 在定量指标为主, 定性指标为辅的基础上, 建立农信社等金融机构对农牧民提供活体牲畜抵押融资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如表1所示) 。
2.2 活体牲畜抵押融资风险评估模糊综合评判模型
模糊综合评判, 就是用标准模型与有待判别的对象进行对比, 从而对待判别的对象做出评判结果。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对活体牲畜抵押融资风险进行评估的基本步骤如下。
2.2.1 建立因素集。
把影响活体牲畜抵押融资风险的各项因素构成一个集合, 称为因素集。一般用U表示:
式中:ui:表示第i个构成活体牲畜抵押融资风险的因素;
n:表示构成活体牲畜抵押融资风险因素的个数。
2.2.2 给定权重向量。
一般来说, 每一个构成活体牲畜抵押融资风险的因素, 对金融机构融资风险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 为了把每个构成活体牲畜抵押融资风险因素的重要程度表现出来, 对每个因素ui赋予一定的权重, 这样就建立起对应于U的权重集A:
对于每一个活体牲畜抵押融资风险影响因素我们可以通过向农牧户、农信社等金融机构、市场管理部门、政府部门等进行调查, 确定每一个风险因素的权重。
2.2.3 确定评判集。
评判集是活体牲畜抵押融资风险评价者对影响活体牲畜抵押融资风险的每一个因素, 可能给予的各种评价结果的总和组成的集合。用V表示:
式中:vj:表示第j个评价结果;
m:表示总的评价结果数。
2.2.4 建立评判矩阵。
假设:取因素集U中的第i个因素ui进行评价, 对评价集V中j个元素vj的隶属度为rij, 则对u1的单因素评价可得到模糊集1R:
对所有单因素分别都评价后, 即可得到矩阵:
2.2.5综合评判计算。
通过对评判矩阵进行计算, 可以对活体牲畜抵押融资风险进行科学的判断, 为农信社等金融机构决策提供依据。
3 活体牲畜抵押融资风险的防范
3.1 建立活体牲畜抵押融资风险预警系统
活体牲畜抵押融资风险预警是一项很复杂的事情, 这里仅仅对活体牲畜抵押融资风险预警系统的大体框架提出一点设想。按照风险预警的原理和预警系统设计的一般步骤, 活体牲畜抵押融资风险预警系统应当包括下面3个子系统。
3.1.1 警兆识别系统。
就是根据融资系统内外部的信息, 对融资风险的类型及其原因进行分析, 发现融资风险存在的基本状况。活体牲畜抵押融资风险在不同的发育时期其警兆是不一样的, “潜伏期”风险警兆主要表现为自然原因导致的风险和农信社等金融机构的决策不当形成的风险;“发作期”警兆主要表现为三方面:一是农牧户的融资经营项目失败或者整个经营活动收不抵支。二是农牧户家庭资不抵债。三是农牧户的信用级别有下降趋势。“恶化期”警兆主要表现是融资债务到期, 农牧户无法偿还和家庭出现破产先兆。
3.1.2 预警分析系统。
是结合金融机构实际的运行情况以及农牧户的经济状况, 按照一定的标准, 制定预警指标变量以及相应的预警值, 以此作为分析评估风险的依据, 对活体牲畜抵押融资风险出现的状况做出分析判断。预警分析系统一般由两个因素组成, 即前期变动指标和预先设置的临界点。前期变动指标是用于早期评测农牧户活体牲畜的经营以及资产状况出现不良的变动指标。预先设置的临界点是指控制前期变动的融资风险指标的临界点, 一旦前期变动指标达到预设的界限点, 则就进入融资风险的处理程序。
3.1.3 预警处理系统。
根据活体牲畜抵押融资风险预警系统分析的结果, 对活体牲畜抵押融资做出不同程度的警兆状况:无、轻、中、重和危机, 最后根据警兆状况, 做出具体的处理程序。
3.2 建立活体牲畜抵押融资风险分担机制
对活体牲畜抵押融资风险的分析、评估, 以及风险预警系统的建立, 目的在于认识风险, 回避风险, 而建立活体牲畜抵押融资风险分担机制才可以化解风险。
3.2.1 运用财政资金, 发挥其杠杆作用。
具体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一是可以通过一些税收优惠政策来加大对活体牲畜抵押融资的扶持。二是通过给予活体牲畜抵押融资一定额度的财政贴息, 建立活体牲畜抵押融资贴息制度。三是建议在主要畜牧产业区, 由中央和地方财政按一定比例注入资金, 创办政策性活体牲畜贷款担保公司, 为农牧户抵押融资提供担保基金。
3.2.2 构建活体牲畜金融风险转移机制。
一方面要在农业保险体系的基础上加快建立活体牲畜抵押融资保险体系。政府要担负起在建立活体牲畜抵押融资保险体系中的责任, 明确活体牲畜抵押融资保险是政策性保险, 从各个方面对活体牲畜抵押融资保险给予扶持。比如法律上要进行立法, 经济上要给保险公司保费补贴和税收优惠。另一方面要建立真正可以代表农牧民利益的农村市场中介组织, 例如建立农村活体牲畜流转机构, 培育农村活体牲畜流转市场, 提高活体牲畜经营组织化程度, 改善活体牲畜市场结构。
3.2.3 强化金融机构的风险承受力与补偿能力。
首先是增强涉及活体牲畜抵押融资的金融机构的资金实力, 从而间接提高其风险分担能力。其次要建立活体牲畜贷款保险制度。通过立法扩大保险公司的业务范围, 开办活体牲畜贷款保险。最后是促进农村金融机构建立风险和收益对称的市场利率定价机制, 根据各个风险因素全面考量贷款对象的风险承担能力, 确定出借贷双方都能接受的利率水平, 充分发挥市场在化解活体牲畜抵押融资风险中的作用。
摘要:活体牲畜资产由于其本身的独特性, 使得作为抵押物融资具有区别于其他抵押融资的特点。在详细描述活体牲畜资产抵押融资风险及其成因的基础上, 建立活体牲畜资产抵押融资风险的关键评价指标, 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活体牲畜抵押融资风险进行评估。进而构建风险预警系统, 建立风险分担机制。
关键词:农村金融,活体牲畜抵押,抵押融资风险
参考文献
[1]邹新月, 李思慧.基于声誉羊群行为的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模型[J].广东商学院学报, 2009 (6) :1-13.
[2]孟全省.中国农户融资机制创新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8.
[3]张赤旗.建立完善农业信贷风险分担与补偿机制[N].金融时报, 2011-07-28.
【投融资风险管理研究】推荐阅读:
中小企业融资风险研究08-26
民间融资风险防范研究论文06-05
投融资风险管理11-18
投融资部风险管理制度10-16
负债融资风险06-14
民间融资风险06-16
质押融资风险11-13
贸易融资风险管理07-21
筹融资风险05-08
风险投资融资09-17